TW201732757A - 連續性地製造光學性顯示裝置之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連續性地製造光學性顯示裝置之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2757A
TW201732757A TW105136282A TW105136282A TW201732757A TW 201732757 A TW201732757 A TW 201732757A TW 105136282 A TW105136282 A TW 105136282A TW 105136282 A TW105136282 A TW 105136282A TW 201732757 A TW201732757 A TW 2017327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tangular panel
posture
optical functional
sheet
functional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6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29674B (zh
Inventor
金鎮國
李民友
崔貿結
金萬洙
北田和生
Original Assignee
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2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2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9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967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0Removing layers, or parts of layers, mechanically or chemical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4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apparatus
    • B32B37/00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laminating machines comprising rolle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 B32B38/1825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evices for tensioning, stretching or registration
    • B32B38/1833Positioning, e.g. registration or centering
    • B32B38/1841Positioning, e.g. registration or centering during laying up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能夠將光學機能膜與矩形面板以更高精度貼合之,光學的顯示裝置的連續性製造裝置及方法。裝置,具備:膜檢測手段,檢測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面板檢測手段,檢測矩形面板的姿勢;乖離量決定手段,求出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與矩形面板的姿勢之間的乖離量;及移動手段,依據乖離量將矩形面板的姿勢契合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並且令矩形面板移動以使矩形面板的先端部分的規定範圍被配置於一對貼合滾輪之間。移動手段,將矩形面板在規定範圍突出之狀態下予以固定並令其移動。

Description

連續性地製造光學性顯示裝置之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有關光學性顯示裝置之製造,更具體而言,有關能夠令矩形面板從與光學機能膜之對位起至貼合裝置為止以受到固定之狀態移動,而與光學機能膜貼合之光學性顯示裝置的連續製造裝置及方法。
液晶顯示裝置等光學性顯示裝置之製造中,過往一向採用個別貼附方式,即,在光學性顯示裝置的製造工程之外從帶狀光學機能膜預先切割出之龐大張數的光學機能膜的片,被帶入光學性顯示裝置的製造工程,而與製造工程中另行被帶入之矩形面板依序貼合。相對於這樣的個別貼附方式,光學性顯示裝置的製造工程中,有人提出,從在帶狀的離型膜上透過黏著劑層支撐著複數個片狀光學機能膜而成之帶狀光學膜層積體,只將不存在缺點之正常的片狀光學機能膜和黏著劑層一起從離型膜依序剝離,並透過黏著劑層與矩形面板貼合,藉此連續性地製造 光學性顯示裝置之方式。實現這樣的方式之光學性顯示裝置的連續製造系統,與上述實現個別貼附方式之系統做區別,被稱為「連續貼附(RTP;Roll to Panel)」系統。
RTP系統中,帶狀的光學膜層積體,其側緣部,理想是在和裝置中訂定之原本的饋送方向呈平行之狀態下被饋送,但由於各種因素而有蛇行或斜行被饋送之情形。光學膜層積體蛇行或斜行的結果,當片狀光學機能膜在其姿勢偏離了理想姿勢之狀態下被饋送至與矩形面板的貼合位置之情形下,必須因應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偏離狀態來修正矩形面板的姿勢(本說明書中亦稱為「對位」)之後,再將矩形面板與片狀光學機能膜貼合。
矩形面板的姿勢之修正(對位),及修正後的與光學機能膜之貼合,以往例如是依以下方式進行。首先,矩形面板,藉由矩形面板的搬運手段,被饋送至修正矩形面板的姿勢之位置。搬運手段,一般採用令矩形面板和具有朝與其行進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之旋轉軸的複數個小徑滾輪一面接觸一面搬運之滾輪輸送機(roller conveyor)。在修正矩形面板的姿勢之位置,矩形面板,在不和搬運手段接觸之狀態下,例如藉由吸附等而被固定,在該狀態下被檢測姿勢。矩形面板的姿勢,在不和搬運手段接觸之狀態下被維持固定,配合另行檢測出的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而受到修正。姿勢修正後,矩形面板被送回搬運手段,固定被解除。矩形面板,再次藉由搬運手段被饋送至貼合位置,藉由具有一對貼合滾輪之貼合手 段,與另行被饋送至貼合位置之片狀光學機能膜貼合。矩形面板之搬運手段,及矩形面板與光學機能膜之貼合手段,通常是在一直線上被串列配置。有關這樣的矩形面板之搬運、姿勢修正及與光學機能膜之貼合的技術,例如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
例如專利文獻1記載之技術中,矩形面板,是在姿勢受到檢測及修正後被送回搬運手段而固定被解除,藉由搬運手段被饋送至貼合位置。在此情形下,矩形面板,在修正後和搬運手段接觸之狀態下,係未被固定而被搬運至貼合手段的位置為止,因此已被修正以契合另行被搬運之光學機能膜的姿勢之姿勢,恐因與搬運手段之接觸摩擦或搬運速度的不均等,而在搬運的過程中變化。另一方面,片狀光學機能膜,是維持和修正了矩形面板的姿勢時相同之姿勢被饋送至貼合手段,因此若就這樣貼合至矩形面板,則會變成在偏離應被貼合的原本的位置之狀態下貼合至矩形面板。
這樣的矩形面板與片狀光學機能膜之貼合偏離,在近年來小型化、薄型化及窄邊框化不斷進展之光學性顯示裝置中,對於維持製品的品質而言會成為問題。特別是,近年來因重視設計的傾向,係要求實現矩形面板與光學機能膜之間的更高貼合精度。
有關這點,專利文獻2提出一種光學構件貼合體的製造裝置,係當將光學顯示零件與光學構件貼合的情形下,能夠使與光學構件貼合之光學顯示零件的光學軸 方向的精度提升。此裝置中,是在藉由面板保持部將光學顯示零件吸附保持之狀態下,進行光學顯示零件的對位,對位後的光學顯示零件,藉由面板保持部被保持吸附而被搬運至夾壓滾輪面前為止。考量專利文獻2的圖1或圖6,光學顯示零件,在夾壓滾輪面前被解除吸附保持後,於滾輪輸送機上移動,先端部被插入至夾壓滾輪之間,其後會被夾壓滾輪夾持。是故,專利文獻2之裝置中同樣地,已被修正以契合光學構件的姿勢之光學顯示零件的姿勢,在從吸附解除起至以夾壓滾輪夾持為止的期間中可能因與搬運手段之接觸摩擦或搬運速度的不均等,而在搬運的過程中變化。
此外,當裝置構成為矩形面板是在其姿勢受到檢測及修正之後被送回搬運手段,而在複數個小徑滾輪上一面移動一面被饋送至貼合位置的情形下,複數個小徑滾輪從對位手段至貼合手段的一對貼合滾輪之前為止係被配置於直線上,因此為了該配置會需要一定的空間,並且不得不將對位手段與貼合手段以串列方式佈局。是故,這樣的構成之習知裝置,在近年來的RTP系統中,對於提升單位設置面積之生產效率、及基於習知裝置的一部分單元單位內的置換之自由度的觀點而要求之裝置小型化或裝置佈局自由度而言,有其極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464475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5-40914號公報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能夠令矩形面板於姿勢修正後不使其姿勢變化而移動至與光學機能膜之貼合位置為止,藉此將光學機能膜與矩形面板以更高精度貼合之,光學性顯示裝置的連續性製造裝置及方法。
又,本發明之另一課題,在於提供一種無須將修正矩形面板的姿勢之位置、和矩形面板與光學機能膜之貼合位置串列配置在一直線上,因此可達成裝置全體的小型化及自由的裝置佈局之,光學性顯示裝置的連續性製造裝置及方法。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於其一種態樣中,提供一種將可剝離地層積於帶狀的離型膜上之片狀光學機能膜自離型膜剝離,並將剝離出的片狀光學機能膜與矩形面板使用一對貼合滾輪予以貼合,藉此連續性地製造光學性顯示裝置之裝置。此裝置,具備:膜檢測手段,檢測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面板檢測手段,檢測矩形面板的姿勢;乖離量決定手段,依據檢測出的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及矩形面板的姿勢,求出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與 矩形面板的姿勢之間的乖離量;及移動手段,依據乖離量將矩形面板的姿勢契合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並且令矩形面板移動以使矩形面板的先端部分的規定範圍被配置於一對貼合滾輪之間。移動手段係構成為,在將矩形面板的姿勢契合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而將規定範圍配置於一對貼合滾輪之間為止之期間,將矩形面板在至少該規定範圍突出之狀態下予以固定並令其移動。
較佳之實施形態中,本裝置,更具備:固定解除時支撐手段,因應移動手段所做的矩形面板的固定之解除,而支撐矩形面板的至少一部分。另一較佳之實施形態中,移動手段,具有將矩形面板藉由吸附而予以固定之吸附固定手段。
移動手段,能夠構成為令矩形面板從和一對貼合滾輪的旋轉軸正交之方向移動,而將規定範圍配置於一對貼合滾輪之間,亦能構成為令矩形面板從和一對貼合滾輪的旋轉軸平行之方向移動,而將規定範圍配置於一對貼合滾輪之間。
本發明,於另一種態樣中,提供一種將可剝離地層積於帶狀的離型膜上之片狀光學機能膜自離型膜剝離,並將剝離出的片狀光學機能膜與矩形面板使用一對貼合滾輪予以貼合,藉此連續性地製造光學性顯示裝置之方法。此方法,包含:檢測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之工程;檢測矩形面板的姿勢之工程;依據檢測出的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及矩形面板的姿勢,求出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 與矩形面板的姿勢之間的乖離量之工程;依據乖離量,將矩形面板的姿勢契合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之工程;及令矩形面板移動而將先端部分的規定範圍配置於一對貼合滾輪之間之工程。矩形面板,在將矩形面板的姿勢契合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之工程與將規定範圍配置於一對貼合滾輪之間之工程之間,係在至少該規定範圍突出之狀態下被固定而移動。
較佳之實施形態中,本方法,更包含:因應矩形面板的固定之解除,而支撐矩形面板的至少一部分之工程。另一較佳之實施形態中,矩形面板的固定係藉由吸附而進行。
矩形面板,能夠設計成從和一對貼合滾輪的旋轉軸正交之方向移動,而規定範圍被配置於一對貼合滾輪之間,亦能設計成從和一對貼合滾輪的旋轉軸平行之方向移動,而規定範圍被配置於一對貼合滾輪之間。
1‧‧‧連續製造裝置
F、F’‧‧‧光學膜層積體
F1‧‧‧片狀光學機能膜
F2‧‧‧黏著層
F3‧‧‧離型膜
W‧‧‧矩形面板
110‧‧‧光學膜層積體的卷
150‧‧‧切斷部
200‧‧‧貼合部
202‧‧‧剝離手段
206‧‧‧貼合滾輪
220‧‧‧膜檢測手段
222‧‧‧直進位置檢測手段
224‧‧‧邊緣檢測手段
300‧‧‧搬運手段
302‧‧‧滾輪
320‧‧‧對位部
322‧‧‧面板檢測手段
400‧‧‧移動手段
402‧‧‧吸附固定手段
404‧‧‧吸附部
406‧‧‧最先端部
410‧‧‧固定解除時支撐手段
500‧‧‧控制裝置
510‧‧‧資訊處理部
512‧‧‧乖離量決定手段
520‧‧‧記憶部
〔圖1〕依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連續製造裝置的全體構成示意概要圖。
〔圖2〕進行片狀光學機能膜與矩形面板的對位之對位部及進行貼合之貼合部的擴大示意概念圖。
〔圖3〕將矩形面板對位並令其移動至貼合部為止之移動手段的動作說明用模型圖,揭示將矩形面板從下方予 以支撐之形態。
〔圖4〕和圖3所示之吸附固定手段為不同形狀之吸附固定手段的例子示意概念圖。
〔圖5〕從和圖3所示方向不同之方向將矩形面板導入至貼合部的動作說明用模型圖。
〔圖6〕將矩形面板對位並令其移動至貼合部為止之移動手段的動作說明用模型圖,揭示將矩形面板從上方予以支撐之形態。
〔圖7〕揭示對位及貼合的工程流程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面一面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本發明並非限定於該些實施形態。
圖1為依本發明之連續性地製造光學性顯示裝置之裝置1的全體構成概念圖。連續製造裝置1中,將在帶狀的離型膜F3上透過黏著層F2可剝離地層積之片狀光學機能膜F1,自離型膜F3剝離,並將剝離出的片狀光學機能膜F1與矩形面板W使用一對貼合滾輪206予以貼合,藉此能夠連續性地製造光學性顯示裝置P。連續製造裝置1的各部的動作,能夠藉由控制裝置500控制。本發明中,片狀光學機能膜F1能夠訂為偏光膜、反射防止膜、相位差膜、光擴散膜、亮度提升膜等,矩形面板W能夠訂為液晶面板、有機EL面板等。
數個片狀光學機能膜F1於長度方向連續性地 層積於帶狀離型膜F3之上而成之光學膜層積體F,能夠依下述方式形成。首先,從在帶狀離型膜F3之上透過黏著層F2層積帶狀光學機能膜F1’而成之光學膜層積體F’的卷110,將光學膜層積體F’放出並搬運。接著,在搬運途中,對光學膜層積體F’,在具備刀具之切斷部150於光學膜層積體F’的寬度方向,割入深達黏著層F2之切入線CL(亦稱為「半切割」)。另一實施形態中,亦能使用事先形成有切入線CL之光學膜層積體。在此情形下,切斷部150可免除。
光學膜層積體F、F’,視必要,透過饋送膜之饋送滾輪130、170,調整膜的饋送速度之張力滾輪140、180,排除有缺點存在的片狀光學機能膜之排除部(未圖示)等,而被饋送至貼合部200。
另一方面,將片狀光學機能膜F1貼合之黏附體亦即矩形面板W,例如從收納著複數個矩形面板W之匣280被一片一片放出,例如藉由具有複數個小徑滾輪302之滾輪輸送機等搬運手段300而被搬運。
矩形面板W,於對位部320被檢測姿勢,因應片狀光學機能膜F1的偏離狀態而被修正(對位)姿勢後,被饋送至貼合部200。在貼合部200,藉由剝離手段202而從離型膜F3和黏著層F2一起被剝離出的片狀光學機能膜F1,係藉由一對貼合滾輪206被貼合至矩形面板W。被剝離了片狀光學機能膜F1後的離型膜F3,藉由捲取滾輪210被捲取。
圖2為圖1中涵括貼合部200及對位部320之裝置1的部分擴大圖概念圖,為片狀光學機能膜F1與矩形面板W之對位方法說明用圖。此外,圖3為將圖2中貼合部200及對位部320的部分予以擴大揭示,並且於對位部320將矩形面板W對位並令其移動至貼合部200為止之移動手段400的動作說明用模型圖。圖3中,配合圖1及圖2的表現,揭示成從圖的右方的(a)朝向左方的(e)進行處理。此外,圖7為片狀光學機能膜及矩形面板之對位及貼合的工程流程圖,在以下說明之該當處,會標示圖7所示之工程的步驟編號。
如圖2所示,朝向貼合部200被饋送來之光學膜層積體F上的片狀光學機能膜F1,例如藉由包括直進位置檢測手段222及邊緣檢測手段224等之膜檢測手段220,而其姿勢受到檢測。連續製造裝置1中,光學膜層積體F,其側緣部,理想是在和光學膜層積體F的原本的饋送方向(以下稱為「膜饋送方向」,將此方向訂為x方向。此外,在膜的面內和x方向正交之方向訂為y方向。)呈平行之狀態下被饋送,但由於各種因素而有蛇行或斜行被饋送之情形。膜檢測手段220,能夠檢測在蛇行或斜行之狀態下被饋送來之片狀光學機能膜F1的姿勢。
片狀光學機能膜F1的姿勢,例如是藉由直進位置檢測手段222及邊緣檢測手段224等的膜檢測手段220來取得片狀光學機能膜F1的先端部及側緣部之圖像(圖7的S10,以下同),並作為取得的圖像中片狀光學 機能膜F1的位置與先端部的基準位置及膜饋送方向之間的距離及角度的偏離量而被求出(S12)。藉由膜檢測手段220取得的圖像資料,被發送至控制裝置500,偏離量是藉由控制裝置500的資訊處理部510而被求出。求出的偏離量,被記憶於控制裝置500的記憶部520。膜檢測手段220的構成及配置,不限定於圖2所示之構成及位置,只要是能夠正確地求出光學膜層積體F1的姿勢之構成及位置即可。片狀光學機能膜F1,於偏離量被求出後,藉由剝離手段202從離型膜F3被剝離,先端部分被撬出而配置於一對貼合滾輪206之間(S14)。
另一方面,從匣被饋送來的矩形面板W,如同光學膜層積體F般,可能有在偏離了矩形面板W的原本的饋送方向(以下稱為「面板饋送方向」,將此方向訂為x方向。此外,在面板的面內和x方向正交之方向訂為y方向。)之狀態下被饋送之情形(參照圖3(a))。包括例如面板檢測手段322之對位部320,能夠檢測在偏離的狀態下被饋送來之矩形面板W的姿勢。矩形面板W的姿勢,例如能夠利用為了易於將矩形面板W與其他構件對位而配置於矩形面板W上之樣式化(formalized)的圖樣亦即校準標記(alignment mark)來進行。矩形面板W的姿勢,是藉由面板檢測手段322取得附在矩形面板W之校準標記的圖像(S18),並作為取得的校準標記的位置與當矩形面板W朝面板饋送方向被饋送時校準標記存在的基準位置之間的距離及角度的偏離量而被求出 (S20)。另,取得的校準標記的圖像資料,被發送至控制裝置500,偏離量是藉由控制裝置500的資訊處理部510而被求出。求出的偏離量,被記憶於控制裝置500的記憶部520。一實施形態中,是使用校準標記來作為檢測矩形面板W的姿勢之基準,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如同光學膜層積體F1般,使用端部的位置與面板饋送方向之距離及角度來檢測姿勢。
貼合裝置200中為了將片狀光學機能膜F1與矩形面板W正確地貼合,於檢測了片狀光學機能膜F1的姿勢及矩形面板W的姿勢後,必須使兩者的姿勢一致。為此,本連續製造裝置1中,較佳是,首先,依據檢測出的片狀光學機能膜F1的姿勢及矩形面板W的姿勢,求出片狀光學機能膜F1的姿勢與矩形面板W的姿勢之間的乖離量(S22),並依據該乖離量,將矩形面板W的姿勢契合光學機能膜F1的姿勢(S24)。
連續製造裝置1,於資訊處理部510具有乖離量決定手段512,其用來依據檢測出的片狀光學機能膜F1的姿勢及矩形面板W的姿勢,求出片狀光學機能膜F1的姿勢與矩形面板W的姿勢之間的乖離量。乖離量決定手段512,作為一例,能夠依以下方式求出乖離量(S22)。首先,從藉由膜檢測手段220檢測出的片狀光學機能膜F1的圖像,求出先端部中的2點與該先端部應到達的基準位置之間的x方向距離(x1,x2),又,求出一方的側緣部中的2點與膜饋送方向之間的y方向距離 (y1,y2)。接著,使用(y1,y2)、及一方的側緣部中的2點間之距離,求出和光學膜層積體F1的膜饋送方向相差之角度θ1。另一方面,從藉由面板檢測手段322檢測出的矩形面板W的校準標記的圖像,求出校準標記2點與該校準標記應到達的基準位置2點之x及y方向距離(x3,y3)(x4,y4)。接著,求出連接檢測出的校準標記2點之線、與連接基準位置2點之線之間的角度θ2。最後,使用x1~x4、y1~y4、θ1、θ2,求出光學膜層積體F1的姿勢與矩形面板W的姿勢之間的乖離量。
矩形面板W的姿勢,是依據藉由乖離量決定手段512求出的乖離量,被對位成片狀光學機能膜F1的姿勢(S24)。連續製造裝置1,具有移動手段400。移動手段400,藉由控制裝置500的控制,在將矩形面板W予以固定(S16)之狀態下令其朝遠離面板搬運手段300之方向(和x方向及y方向正交之z方向)移動,在矩形面板W不和面板搬運手段300的滾輪302接觸之狀態下令矩形面板W的姿勢變化,藉此能夠進行對位(S24)(參照圖3(b))。移動手段400,構成為能夠令矩形面板W朝面板饋送方向的上游側或下游側(x方向)移動,或朝和面板饋送方向正交之方向(y方向)移動,或相對於饋送方向而言旋轉必要的角度(θ)。又,移動手段400,如後述般,為了能夠將矩形面板W從對位部320搬運至矩形面板W的先端部被配置於一對貼合滾輪206之間之位置為止(S26),例如係具有軌道及馬達等機構。該些 機構,能夠適當採用所屬技術領域者周知之機構。
另,矩形面板W與片狀光學機能膜F1之對位,並不限定於上述方法,例如,亦可如本申請案的申請人在專利文獻1中提案般,將矩形面板的朝行進方向延伸之中心線與被饋送至貼合部的光學機能膜的朝行進方向延伸之中心線訂為基準來進行。
移動手段400,具有將矩形面板W固定之固定手段。固定手段,在一實施形態中,較佳為能夠將矩形面板W在吸附之狀態下予以固定之吸附固定手段402。吸附固定手段402,藉由控制裝置500的控制,能夠藉由吸附部404之真空吸附來吸附矩形面板W的下面或上面,並予以固定。
矩形面板W,如圖3(b)所示,矩形面板W的先端部分的規定範圍P,是以從吸附固定手段402的最先端部406朝前方突出的方式被固定。吸附固定手段402將矩形面板W吸附之位置,為了要能夠確保規定範圍P,有時會成為趨向矩形面板W的後方。此規定範圍P,如後述般,為光學膜層積體F1與矩形面板W藉由一對貼合滾輪206受到貼合之前被配置於貼合滾輪206之間的部分,此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係藉由一對貼合滾輪206而被夾持。規定範圍P,為矩形面板W的先端起算50mm~150mm,較佳為60mm~100mm。若規定範圍P比150mm還大,則矩形面板W會因自重而下垂,於搬運中恐和設備內部衝撞、破裂。若規定範圍P比50mm還小,則無法 藉由後述的貼合滾輪206確實地夾持矩形面板W。
和矩形面板W相接之吸附固定手段402的吸附面的形狀,並不限定於如圖3所示般的矩形,例如亦能訂為如圖4所示般的桁狀。圖4(a)揭示當矩形面板W以短邊側為先頭而被搬運的情形下使用之吸附固定手段402,圖4(b)揭示當矩形面板W以長邊側為先頭而被搬運的情形下使用之吸附固定手段402。
無論哪種吸附固定手段402,皆具有朝搬運方向延伸之中央部、及從該中央部朝橫穿搬運方向的方向突出之複數個腕部。在中央部及腕部的適當位置,設有複數個吸附部404。此吸附固定手段402,能夠從小徑滾輪302的下方,以腕部穿過小徑滾輪302之間的方式上昇,將矩形面板W吸附。藉由使用這樣可將矩形面板W的面全體廣範圍地吸附之吸附固定手段,能夠更穩定地支撐矩形面板W。具有這樣的形狀之吸附固定手段402中,亦如同圖3所示之吸附固定手段402的情形般,矩形面板W是以矩形面板W的先端部分的規定範圍P從吸附固定手段402的最先端部406朝前方突出的方式被固定。
將矩形面板W固定之固定手段,並不限定於吸附固定手段402。例如,亦能使用從矩形面板W的上面及下面這兩方夾持之上下夾持手段、或將矩形面板W的側面從相向的方向夾持之側方夾持手段。即使使用該些上下夾持手段或側方夾持手段等固定手段的情形下,矩形面板W仍是以規定範圍P從固定手段的最先端部朝前方突 出的方式被固定。
以和光學膜層積體F1的姿勢一致的方式被對位(S24)後之矩形面板W,接著,藉由控制裝置500的控制,維持被固定於移動手段400,在被維持對位後的姿勢之狀態下,被搬運(S26)至貼合部200(參照圖3(c))。另,本實施形態中,係說明矩形面板W的姿勢在對位部320受到檢測後,就這樣進行對位。但,矩形面板W的對位,亦可設計成在姿勢受到檢測後,矩形面板W藉由移動手段400被搬運至貼合部200之期間進行。
藉由移動手段400被搬運(S26)至貼合部200之矩形面板W,在藉由移動手段400被維持固定之狀態下,藉由控制裝置500的控制,先端部分的規定範圍P被配置(S28)於一對貼合滾輪206之間(參照圖3(d))。矩形面板W的先端部分的規定範圍P被配置於一對貼合滾輪206之間時的移動方向,並不受限定。圖3的實施形態中,移動手段400,能夠使矩形面板W從和一對貼合滾輪206的旋轉軸正交之方向移動,將規定範圍P配置於一對貼合滾輪206之間。
另一實施形態中,移動手段400,如圖5所示,能夠在矩形面板W的姿勢受到檢測、對位(參照圖5(a))後,使矩形面板W從和一對貼合滾輪206的旋轉軸平行之方向移動(參照圖5(b)),將規定範圍P配置於一對貼合滾輪之間(參照圖5(c))。若採用使矩形面板W平行於一對貼合滾輪206的旋轉軸而移動之構 成,則相較於使其從和一對貼合滾輪206的旋轉軸正交之方向移動之構成,能夠縮短連續製造裝置1的全長,並且可採用更自由的裝置佈局。
藉由移動手段400而先端部分的規定範圍P被配置於一對貼合滾輪206之間之矩形面板W,藉由基於控制裝置500的控制而作動之一對貼合滾輪206,和片狀光學機能膜F1的先端部分一起從上下面被夾持(S30)(參照圖3(d)及(e))。一旦矩形面板W被夾持,吸附固定手段402,解除矩形面板W的吸附(S32)。吸附固定手段402所做的解除固定,亦可在矩形面板W被一對貼合滾輪206夾持之前,在此情形下,吸附固定手段402,在矩形面板W的固定被解除後至被一對貼合滾輪206夾持為止,能夠將矩形面板W以未固定之狀態予以支撐。吸附固定手段402所做的固定被解除之時間點,只要是在從解除至貼合滾輪206所做的夾持為止之期間,矩形面板W的姿勢不會變化之時間點,則並無特別限定。
較佳是,在對應於規定範圍P被配置於一對貼合滾輪206之間之矩形面板W的至少後端部分的位置,配置有固定解除時支撐手段410。固定解除時支撐手段410,係將被一對貼合滾輪206夾持並且吸附固定手段402脫離後之狀態的矩形面板W,從下方予以支撐,藉此能夠防止當僅依一對貼合滾輪206所做的夾持而受到支撐的情形下可能發生之矩形面板W的破損。固定解除時支撐手段410,亦可於矩形面板W的饋送方向配置複數個, 以便不僅支撐矩形面板W的後端部分,而是支撐除了先端部分的規定範圍P以外之下面全體,亦可配置成僅支撐矩形面板W的饋送方向中間部分。
當設有固定解除時支撐手段410的情形下,能夠將矩形面板W藉由一對貼合滾輪206的下側滾輪及固定解除時支撐手段410予以支撐,因此亦能在矩形面板W被貼合滾輪206夾持之前就將吸附固定手段402從矩形面板W脫離。吸附固定手段402所做的矩形面板W之固定被解除後,在被一對貼合滾輪206夾持為止前,當吸附固定手段402是將矩形面板W在非固定之狀態下予以支撐的情形下,吸附固定手段402會作用成為固定解除時支撐手段410。
作為固定解除時支撐手段410,例如能夠使用和搬運手段300所使用之物同樣的小徑滾輪,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能訂為配置成從矩形面板W的寬度方向以相向方式突出而支撐矩形面板W的下面之一對支撐棒、或以和矩形面板W的下面相接的方式於寬度方向併置之複數個車輪。
固定解除時支撐手段410,能夠預先配置於事先固定好的位置,或是,亦能構成為僅當必須支撐矩形面板W時才出現在矩形面板W的下方,無須支撐時則退避至任一位置。
矩形面板W,與和該矩形面板W分別地被搬運至貼合部200而藉由剝離手段202從離型膜F3被剝離 之片狀光學機能膜F1,透過黏著層F2受到貼合(S36)(參照圖3(e))。貼合,是在片狀光學機能膜F1的先端被疊合至矩形面板W的前方部分的規定位置之狀態下,藉由一對貼合滾輪206從上下被夾持(S30),一對貼合滾輪206的各者朝圖3(e)箭頭所示方向彼此反向地旋轉(S34),藉此從矩形面板W的前方朝後方依序進行。結束了貼合的光學性顯示裝置PU,藉由搬運手段300,朝遠離貼合部200之方向被饋送。
圖3中,揭示了矩形面板W是藉由吸附固定手段402從下面被吸附,而於貼合部200,片狀光學機能膜F1被貼合至矩形面板W的上面之構成。但,如圖6所示,亦可構成為矩形面板W藉由吸附固定手段402從上面被吸附,而於貼合部200,片狀光學機能膜F1被貼合至矩形面板W的下面。另,圖6中,僅揭示從側方觀看時之模型圖。
此實施形態中,能夠將被搬運至對位部320之矩形面板W(參照圖6(a)),藉由吸附固定手段402從上面吸附而予以抬起(參照圖6(b))。在被抬起之狀態下姿勢受到檢測、並對位後之矩形面板W,在維持被吸附固定手段402固定而抬起之狀態下,朝向貼合部200被搬運(參照圖6(c))。矩形面板W的先端部分P被配置於一對貼合滾輪206之間,矩形面板W被一對貼合滾輪206夾持,吸附固定手段402所做的固定被解除後(參照圖6(d)),被一對貼合滾輪206從上下夾持之 矩形面板W與片狀光學機能膜F1,係藉由一對貼合滾輪206從前方朝向後方依序被貼合(參照圖6(e))。
又另一實施形態中,能夠構成為,將矩形面板W從上面予以吸附固定,如圖4所示,使其從和一對貼合滾輪206的旋轉軸平行之方向移動,將規定範圍P配置於一對貼合滾輪之間。
202‧‧‧剝離手段
206‧‧‧貼合滾輪
302‧‧‧滾輪
400‧‧‧移動手段
402‧‧‧吸附固定手段
404‧‧‧吸附部
406‧‧‧最先端部
410‧‧‧固定解除時支撐手段
F1‧‧‧片狀光學機能膜
F3‧‧‧離型膜
W‧‧‧矩形面板

Claims (10)

  1. 一種裝置,係將在帶狀的離型膜上可剝離地層積之片狀光學機能膜自前述離型膜剝離,並將剝離出的前述片狀光學機能膜與矩形面板使用一對貼合滾輪予以貼合,藉此連續性地製造光學性顯示裝置之裝置,其特徵為,具備:膜檢測手段,檢測前述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面板檢測手段,檢測前述矩形面板的姿勢;乖離量決定手段,依據檢測出的前述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及前述矩形面板的姿勢,求出前述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與前述矩形面板的姿勢之乖離量;及移動手段,依據前述乖離量將前述矩形面板的姿勢契合前述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並且令前述矩形面板移動以使前述矩形面板的先端部分的規定範圍被配置於前述一對貼合滾輪之間;前述移動手段,在將前述矩形面板的姿勢契合前述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而將前述規定範圍配置於前述一對貼合滾輪之間為止之期間,將前述矩形面板在至少前述規定範圍突出之狀態下予以固定而令其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更具備:固定解除時支撐手段,因應前述移動手段所做的前述矩形面板的固定之解除,而支撐前述矩形面板的至少一部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裝置,其 中,前述移動手段,具有將前述矩形面板藉由吸附而予以固定之吸附固定手段。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裝置,其中,前述移動手段,令前述矩形面板從和前述一對貼合滾輪的旋轉軸正交之方向移動,將前述規定範圍配置於前述一對貼合滾輪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裝置,其中,前述移動手段,令前述矩形面板從和前述一對貼合滾輪的旋轉軸平行之方向移動,將前述規定範圍配置於前述一對貼合滾輪之間。
  6. 一種方法,係將在帶狀的離型膜上可剝離地層積之片狀光學機能膜自前述離型膜剝離,並將剝離出的前述片狀光學機能膜與矩形面板使用一對貼合滾輪予以貼合,藉此連續性地製造光學性顯示裝置之方法,其特徵為,包含:檢測前述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之工程;檢測前述矩形面板的姿勢之工程;依據檢測出的前述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及前述矩形面板的姿勢,求出前述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與前述矩形面板的姿勢之乖離量之工程;依據前述乖離量,將前述矩形面板的姿勢契合前述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之工程;及令前述矩形面板移動而將先端部分的規定範圍配置於前述一對貼合滾輪之間之工程; 前述矩形面板,在將前述矩形面板的姿勢契合前述片狀光學機能膜的姿勢之工程與將前述規定範圍配置於前述一對貼合滾輪之間之工程之間,係在至少前述規定範圍突出之狀態下被固定而移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更包含:因應前述矩形面板的固定之解除,而支撐前述矩形面板的至少一部分之工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前述矩形面板的固定,係藉由吸附而進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前述矩形面板,從和前述一對貼合滾輪的旋轉軸正交之方向移動,前述規定範圍被配置於前述一對貼合滾輪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前述矩形面板,從和前述一對貼合滾輪的旋轉軸平行之方向移動,前述規定範圍被配置於前述一對貼合滾輪之間。
TW105136282A 2015-12-04 2016-11-08 連續性地製造光學性顯示裝置之裝置及方法 TWI6296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37076 2015-12-04
JP2015237076A JP6203234B2 (ja) 2015-12-04 2015-12-04 光学的表示装置を連続的に製造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2757A true TW201732757A (zh) 2017-09-16
TWI629674B TWI629674B (zh) 2018-07-11

Family

ID=59017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6282A TWI629674B (zh) 2015-12-04 2016-11-08 連續性地製造光學性顯示裝置之裝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03234B2 (zh)
KR (1) KR101900784B1 (zh)
CN (1) CN107009724B (zh)
TW (1) TWI6296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6891B1 (ja) * 2017-09-28 2018-07-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的表示装置の積層体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619784B2 (ja) * 2017-09-28 2019-12-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的表示装置の積層体を製造す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07527B2 (ja) * 2009-04-28 2014-02-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4503691B1 (ja) 2009-10-13 2010-07-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層表示素子の連続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PL2415583T3 (pl) * 2010-06-10 2014-09-30 Nitto Denko Corp Sposób regulacji położenia arkusza warstwowego i prostokątnego panelu w urządzeniu do produkcji paneli wyświetlaczy
JP2015045820A (ja) * 2013-08-29 2015-03-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貼合装置、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及び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方法
JP5452760B1 (ja) * 2013-09-25 2014-03-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的表示装置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02364A (ja) 2017-06-08
KR20170066235A (ko) 2017-06-14
KR101900784B1 (ko) 2018-09-20
CN107009724B (zh) 2019-06-04
JP6203234B2 (ja) 2017-09-27
CN107009724A (zh) 2017-08-04
TWI629674B (zh) 2018-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95394A1 (ja) 位置補正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貼付システム
US10562285B2 (en)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ical display unit
JPWO2013129235A1 (ja)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及び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方法
JP2014066909A (ja)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方法及び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システム
TW201732757A (zh) 連續性地製造光學性顯示裝置之裝置及方法
KR20160040555A (ko) 광학 표시 디바이스의 생산 시스템
TW201345819A (zh) 光學顯示設備之生產系統及其生產方法
KR101865439B1 (ko) 나이프 엣지 및 이것을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시스템
JP5953073B2 (ja)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システム、切替方法および繰出装置
JP5924726B2 (ja) 光学部材貼合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WO2018216096A1 (ja) 偏光板貼付装置および偏光板貼付方法
JP6161853B1 (ja) 位置補正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貼付システム
TW201915571A (zh) 製造光學顯示裝置的層積體的方法及裝置
TWI703033B (zh) 光學的顯示單元的連續製造裝置及連續製造方法
JP6227279B2 (ja) 光学部材貼合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5969247B2 (ja)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システム、切替方法および繰出装置
KR20160040554A (ko) 광학 표시 디바이스의 생산 시스템
TW201326922A (zh) 光學顯示設備之生產系統及其生產方法
KR20190084251A (ko) 절단면을 갖는 긴 광학 필름을 반송하는 반송 장치, 및 광학 표시 패널의 연속 제조 시스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