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9724B - 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9724B
CN107009724B CN201611100265.4A CN201611100265A CN107009724B CN 107009724 B CN107009724 B CN 107009724B CN 201611100265 A CN201611100265 A CN 201611100265A CN 107009724 B CN107009724 B CN 1070097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tangular panel
posture
sheet
pair
functional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002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9724A (zh
Inventor
金镇国
李民友
崔贸结
金万洙
北田和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09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9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9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97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0Removing layers, or parts of layers, mechanically or chemical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4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apparatus
    • B32B37/00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laminating machines comprising rolle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 B32B38/1825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evices for tensioning, stretching or registration
    • B32B38/1833Positioning, e.g. registration or centering
    • B32B38/1841Positioning, e.g. registration or centering during laying up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装置及方法,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将光学功能膜和矩形面板贴合。装置包括:膜检测单元,其检测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面板检测单元,其检测矩形面板的姿态;背离量确定单元,其求出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和矩形面板的姿态之间的背离量;移动单元,其基于背离量使矩形面板的姿态与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对齐,并且,使矩形面板移动,使矩形面板的前端部分的规定范围配置在一对贴合辊之间。移动单元将矩形面板以规定范围突出的状态固定并使之移动。

Description

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更具体而言,涉及能够使矩形面板从与光学功能膜的对齐到移动至贴合装置为止以被固定的状态移动而与光学功能膜贴合的光学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等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中,以往采用个别贴合方式,即,在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之外从带状光学功能膜预先切出的巨大片数的光学功能膜片材被导入到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中,并在制造工序中与另行导入的矩形面板依次贴合。相比于这样的个别贴合方式,提出有下述的连续地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式,即,在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中,从经由粘接剂层在带状的离型膜上支承有多个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带状光学膜层积体仅将不存在缺陷的正常片状光学功能膜与粘接剂层一同从离型膜依次剥离,并经由粘接剂层与矩形面板贴合,由此连续地制造光学显示装置。实现这种方式的光学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系统被称作“连续贴合(RTP;卷筒到面板)”系统,以便与实现前述的个别贴合方式的系统区分。
RTP系统中,希望将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以其侧缘部平行于在装置中确定的本来的输送方向的状态输送,但因各种要因,有时蛇行或斜行着被输送。光学膜层积体蛇行或斜行的后果是,在将片状光学功能膜以其姿态偏离理想姿态的状态输送到与矩形面板的贴合位置的情况下,需要根据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偏离状态修正矩形面板的姿态(本说明书中也称作“对齐”)之后,再贴合矩形面板和片状光学功能膜。
矩形面板的姿态修正(对齐)及修正后与光学功能膜的贴合,目前例如按下述方式进行。首先,通过矩形面板的输送单元将矩形面板送到修正矩形面板的姿态的位置。输送单元通常采用辊式输送机,一边使矩形面板与具有沿与矩形面板的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的多个小径辊接触,一边进行输送。在修正矩形面板的姿态的位置,矩形面板以不与输送单元接触的状态通过例如吸附等被固定,并在该状态下检测姿态。矩形面板的姿态,在以不与输送单元接触的状态固定矩形面板的情况下,按照另行检测出的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进行修正。进行姿态修正之后,矩形面板返回输送单元并解除固定。矩形面板再被输送单元送到贴合位置,通过具有一对贴合辊的贴合单元与被另行送到贴合位置的片状光学功能膜贴合。矩形面板的输送单元和矩形面板与光学功能膜的贴合单元通常在一条直线上直列配置。关于这种矩形面板的输送、姿态修正及光学功能膜的贴合的技术,例如公开于专利文献1中。
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矩形面板在进行了姿态检测及修正后返回输送单元,解除固定,并通过输送单元被送到贴合位置。该情况下,矩形面板由于在修正之后以与输送单元接触的状态不固定地输送到贴合单元的位置,按照与另行输送的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对齐的方式进行了修正的姿态有时可能会因与输送单元的接触摩擦或输送速度的不均等而在输送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片状光学功能膜由于以与修正矩形面板的姿态时相同的姿态被送向贴合单元,如果直接与矩形面板进行贴合,会以从本来应贴合的位置偏离的状态贴合于矩形面板上。
在推进小型化、薄型化及狭边化的近年来的光学显示装置中,这种矩形面板和片状光学功能膜之间的贴合偏离,会在维持产品品质方面成为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因重视设计的趋势,要求实现矩形面板和光学功能膜之间的更高的贴合精度。
关于这一点,专利文献2提出了一种光学材料贴合体的制造装置,在将光学显示部件和光学材料进行贴合的情况下,该制造装置能够提高与光学部件贴合的光学显示部件的光学轴方向的精度。在该装置中,在由面板保持部吸附保持着光学显示部件的状态下进行光学显示部件的对齐,对齐后的光学显示部件在被面板保持部吸附的状态下输送至靠近夹压辊的前方。如果考虑专利文献2的图1或图6,光学显示部件在靠近夹压辊的前方被解除吸附附保持,之后在辊式输送机上移动,前端部插入到夹压辊之间,之后被夹压辊夹持。因此,在专利文献2的装置中,同样地,被修正成与光学部件的姿态对齐的光学显示部件的姿态有可能因从吸附解除到被夹压辊夹持为止的期间发生的与输送单元的接触摩擦或输送速度的不均等而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变化。
另外,在矩形面板进行姿态检测及修正后返回输送单元,在多个小径辊上移动着被送向贴合位置的装置结构的情况下,从对齐单元到贴合单元的一对贴合辊前方为止直线配置多个小径辊,因此,为了该配置需要一定的空间,并且,不得不直列设计对齐单元和贴合单元的布局。因此,在近年来的RTP系统中,在单位设置面积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上、在现有装置的一部分组件单位的置换自由度所要求的装置的小型化及装置设计的自由度上,这种结构的现有装置受到限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6447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409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装置及方法,通过使矩形面板在进行姿态修正之后以不变的姿态移动至与光学功能膜的贴合为止,能够以更高的精度贴合光学功能膜和矩形面板。
进而,本发明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装置及方法,由于不需要将修正矩形面板姿态的位置和矩形面板与光学功能膜的贴合位置直列配置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和自由的装置设计。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装置,其将可剥离地层积于带状的离型膜上的片状光学功能膜从离型膜剥离,使用一对贴合辊将所剥离的片状光学功能膜和矩形面板贴合,由此连续地制造光学显示装置。所述装置具备:膜检测单元,其检测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面板检测单元,其检测矩形面板的姿态;背离量确定单元,基于检测出的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和矩形面板的姿态求出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和矩形面板的姿态的背离量;移动单元,其基于背离量使矩形面板的姿态与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对齐,并且,移动矩形面板,以使矩形面板的前端部分的规定范围被配置在一对贴合辊之间。所述移动单元在使矩形面板的姿态与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对齐并将规定范围配置在一对贴合辊之间为止的期间,以至少所述规定范围突出的状态将所述矩形面板固定并使之移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装置还具备固定解除时支承单元,所述固定解除时支承单元与移动单元进行的对矩形面板的固定的解除相对应地支承矩形面板的至少一部分。在其它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移动单元具有通过吸附来固定矩形面板的吸附固定单元。
可以构成为,移动单元使矩形面板从与一对贴合辊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移动,将规定范围配置在一对贴合辊之间。也可以构成为,移动单元使矩形面板从与一对贴合辊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移动,将规定范围配置在一对贴合辊之间。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方法,将可剥离地层积于带状的离型膜上的片状光学功能膜从离型膜剥离,使用一对贴合辊将所剥离的片状光学功能膜和矩形面板贴合,由此连续地制造光学显示装置。所述方法包含:检测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的工序;检测矩形面板的姿态的工序;基于检测出的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和矩形面板的姿态求出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和矩形面板的姿态的背离量的工序;基于背离量,使矩形面板的姿态与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对齐的工序;移动矩形面板,将矩形面板的前端部分的规定范围配置在一对贴合辊之间的工序。矩形面板在使矩形面板的姿态与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对齐的工序和将规定范围配置在一对贴合辊之间的工序期间,以至少规定范围突出的状态被固定而移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含与对矩形面板的固定的解除相对应地支承矩形面板的至少一部分的工序。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矩形面板的固定通过吸附进行。
矩形面板可以从与一对贴合辊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移动,将规定范围配置在一对贴合辊之间,矩形面板也可以从与一对贴合辊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移动,将规定范围配置在一对贴合辊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连续制造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要图。
图2是将对齐片状光学功能膜与矩形面板的对齐部及进行贴合的贴合部放大表示的示意图。
图3(a)~(e)是用于说明将矩形面板对齐并移动至贴合部的移动单元动作的示意图,表示从下方支承矩形面板的形态。
图4(a)、(b)是表示与图3所示的吸附固定单元不同形状的吸附固定单元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5(a)~(c)是用于说明从与图3所示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将矩形面板导入到贴合部的动作示意图。
图6(a)~(e)是用于说明将矩形面板对齐并移动至贴合部的移动单元动作的示意图,表示从上方支承矩形面板的形态。
图7是表示对齐及贴合工序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连续制造装置
F、F’ 光学膜层积体
F1 片状光学功能膜
F2 粘接层
F3 离型膜
W 矩形面板
110 光学膜层积体的卷筒
150 切断部
200 贴合部
202 剥离单元
206 贴合辊
220 膜检测单元
222 直行位置检测单元
224 边缘检测单元
300 输送单元
302 辊
320 对齐部
322 面板检测单元
400 移动单元
402 吸附固定单元
404 吸附部
406 最前端部
410 固定解除时支承单元
500 控制装置
510 信息处理部
512 背离量确定单元
520 存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方式限定。
图1是连续制造本发明的光学显示装置的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在连续制造装置1中,将经由粘接层F2可剥离地层积于带状的离型膜F3上的片状光学功能膜F1从离型膜F3剥离,使用一对贴合辊206将剥离的片状光学功能膜F1和矩形面板W贴合,由此能够连续地制造出光学显示装置P。连续制造装置1的各部分动作可以通过控制装置500进行控制。本发明中,片状光学功能膜F1可以为偏振膜、防反射膜、相位差膜、光扩散膜、亮度提高膜等,矩形面板W可以为液晶面板、有机EL面板等。
在带状离型膜F3上沿长度方向连续地层积有多个片状光学功能膜F1的光学膜层积体F以下述方式形成。首先,从经由粘接层F2在带状离型膜F3上层积有带状光学功能膜F1’的光学膜层积体F’的卷筒110送出光学膜层积体F’进行输送。接着,在输送中途,在具备刀具的切断部150,沿光学膜层积体F’的宽度方向在光学膜层积体F’切开达到粘接层F2的切割线CL(也称为“半切割”)。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预先形成有切割线CL的光学膜层积体。该情况下,不需要切断部150。
根据需要,光学膜层积体F、F’经由送出膜的进给辊130、170、调整膜的输送速度的松紧调节辊140、180、排除存在缺陷部分的片状光学功能膜的排除部(未图示)等而被送到贴合部200。
另一方面,贴合片状光学功能膜F1的被贴体即矩形面板W例如从收纳有多个矩形面板W的储存箱280被一片一片地输送,通过例如具有多个小径辊302的辊式输送机等输送单元300进行输送。矩形面板W在对齐部320被检测出姿态,并根据片状光学功能膜F1的偏离状态修正姿态(对齐)之后,被送到贴合部200。在贴合部200,将通过剥离单元202从离型膜F3与粘接层F2一同剥离的片状光学功能膜F1被一对贴合辊206贴合于矩形面板W。剥离了片状光学功能膜F1之后的离型膜F3被卷取辊210卷取。
图2是包含图1的贴合部200及对齐部320的装置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用于说明片状光学功能膜F1和矩形面板W的对齐方法。另外,图3将图2的贴合部200及对齐部320部分放大表示,是表示在对齐部320使矩形面板W对齐并使其移动至贴合部200的移动单元400的动作的示意图。图3中,与图1及图2的表示一致地,以从图中右方的(a)朝向左方的(e)进行处理的方式表示。另外,图7是片状光学功能膜及矩形面板的对齐及贴合工序的流程图,在以下说明的相应位置表示图7所示的工序的步骤编号。
如图2所示,被送向贴合部200的光学膜层积体F上的片状光学功能膜F1通过包含例如直行位置检测单元222及边缘检测单元224等的膜检测单元220检测其姿态。在连续制造装置1中,将光学膜层积体F以其侧缘部与光学膜层积体F的本来的输送方向(以下,称为“膜输送方向”,并将该方向设为x方向。另外,将在膜的面内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平行的状态输送是理想的,但有时因各种原因而在蛇行或斜行的状态下输送。膜检测单元220可以检测出以蛇行或斜行的状态输送过来的片状光学功能膜F1的姿态。
例如通过直行位置检测单元222及边缘检测单元224等膜检测单元220取得片状光学功能膜F1的前端部及侧缘部的图像(图7的S10,以下相同),作为所取得的图像中的片状光学功能膜F1的位置和前端部的基准位置及膜输送方向之间的距离及角度的偏离量,求出片状光学功能膜F1的姿态(S12)。由膜检测单元220取得的图像数据被发送到控制装置500,偏离量通过控制装置500的信息处理部510求出。求出的偏离量被存储在控制装置500的存储部520。膜检测单元220的结构及配置不限于图2所示的结构及位置,只要是能够正确地求出光学膜层积体F1的姿态的结构及位置即可。在求出了偏离量后,片状光学功能膜F1通过剥离单元202从离型膜F3剥离,前端部分出头而配置于一对贴合辊206之间(S14)。
另一方面,与光学膜层积体F相同地,从储存箱送来的矩形面板W有时也以偏离矩形面板W的本来的输送方向(以下,称为“面板输送方向”,将该方向设为x方向。另外,将在面板的面内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的状态被输送(参照图3(a))。例如,包含面板检测单元322的对齐部320能够检测出以偏离的状态送来的矩形面板W的姿态。就矩形面板W的姿态而言,例如,为了使矩形面板W与其它部件的对齐容易,可以利用配置于矩形面板W上的作为规范图案的对位标记进行。通过面板检测单元322取得在矩形面板W标记的对位标记的图像(S18),作为所取得的对位标记的位置和将矩形面板W沿面板输送方向输送时对位标记所在的基准位置之间的距离及角度的偏离量求出矩形面板W的姿态(S20)。此外,所取得的对位标记的图像数据被发送到控制装置500,偏离量由控制装置500的信息处理部510求出。求出的偏离量存储于控制装置500的存储部520。在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矩形面板W姿态的基准使用了对位标记,但不限于此,例如,与光学膜层积体F1相同地,也可以使用端部的位置和面板输送方向的距离及角度来检测姿态。
为了在贴合装置200中正确地贴合片状光学功能膜F1和矩形面板W,需要在检测到片状光学功能膜F1的姿态和矩形面板W的姿态之后,将两者的姿态对齐。因此,在本连续制造装置1中,首先,基于检测到的片状光学功能膜F1的姿态和矩形面板W的姿态求出片状光学功能膜F1的姿态和矩形面板W的姿态之间的背离量(S22),基于该背离量,将矩形面板W的姿态与光学功能膜F1的姿态对齐(S24)。
连续制造装置1在信息处理部510具有基于检测到的片状光学功能膜F1的姿态和矩形面板W的姿态求出片状光学功能膜F1的姿态和矩形面板W的姿态之间的背离量的背离量确定单元512。作为一例,背离量确定单元512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求出背离量(S22)。首先,根据膜检测单元220检测出的片状光学功能膜F1的图像,求出前端部的两点与该前端部应到达的基准位置之间的x方向距离(x1,x2),进而,求出一方侧缘部上的两点与膜输送方向之间的y方向距离(y1,y2)。接着,利用(y1,y2)和一方侧缘部上的两点间的距离求出光学膜层积体F1自膜输送方向的角度θ1。另一方面,根据面板检测单元322检测出的矩形面板W的对位标记的图像,求出对位标记的两点与该对位标记应到达的基准位置的两点之间的x及y方向距离(x3,y3)(x4,y4)。接着,求出连结检测出的对位标记的两点的线和连结基准位置的两点的线之间的角度θ2。最后,利用x1~x4、y1~y4、θ1、θ2求出光学膜层积体F1的姿态和矩形面板W的姿态之间的背离量。
基于由背离量确定单元512求出的背离量,将矩形面板W的姿态与片状光学功能膜F1的姿态对齐(S24)。连续制造装置1具有移动单元400。移动单元400通过控制装置500的控制,以固定了矩形面板W(S16)的状态向离开面板输送单元300的方向(与x方向及y方向正交的z方向)移动矩形面板W,在矩形面板W不与面板输送单元300的辊302接触的状态下改变矩形面板W的姿态,从而进行对齐(S24)(参照图3(b))。移动单元400构成为能够使矩形面板W向面板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或下游侧(x方向)移动、或向与面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移动、或相对于输送方向旋转必要的角度(θ)。进而,如后所述,移动单元400例如具有轨道及电动机等机构,以使其能够将矩形面板W从对齐部320输送至矩形面板W的前端部被配置于一对贴合辊206之间的位置(S26)。这些机构可以适当地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机构。
此外,矩形面板W和片状光学功能膜F1的对齐不限于上述的方法,例如,也可以如本申请的申请人在专利文献1中所提出,以沿矩形面板的行进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和沿被送到贴合部的光学功能膜的行进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为基准。
移动单元400具有固定矩形面板W的固定单元。在一实施方式中,固定单元优选为能够以吸附矩形面板W的状态进行固定的吸附固定单元402。吸附固定单元402通过控制装置500的控制,通过吸附部404的真空吸附能够吸附并固定矩形面板W的下表面或上表面。
如图3(b)所示,矩形面板W以矩形面板W的前端部分的规定范围P从吸附固定单元402的最前端部406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被固定。吸附固定单元402吸附矩形面板W的位置有时在矩形面板W中靠近后方,以便能够确保规定范围P。如后所述,该规定范围P是在通过一对贴合辊206贴合光学膜层积体F1和矩形面板W之前配置于贴合辊206之间的部分,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由一对贴合辊206夹持。规定范围P为自矩形面板W的前端50mm~150mm,优选为60mm~100mm。如果规定范围P大于150mm,矩形面板W会因自重而垂下,在输送中有可能在设备内部发生碰撞、破裂。如果规定范围P小于50mm,则不能利用后述的贴合辊206可靠地夹持矩形面板W。
与矩形面板W相接的吸附固定单元402的吸附面的形状不限于图3所示的矩形,例如也可以是图4所示的梁状。图4(a)表示在以短边侧为前端而输送矩形面板W的情况下使用的吸附固定单元402,图4(b)表示在以长边侧为前端而输送矩形面板W的情况下使用的吸附固定单元402。
无论哪种吸附固定单元402,均具有沿输送方向延伸的中央部和从该中央部朝向横切输送方向的方向突出的多个臂部。在中央部及臂部的适当的位置设有多个吸附部404。该吸附固定单元402能够以臂部从小径辊302的下方通过小径辊302之间上升的方式吸附矩形面板W。通过使用能够大范围地吸附矩形面板W的面整体的这种吸附固定单元,可以更稳定地支承矩形面板W。在具有这种形状的吸附固定单元402中,与图3所示的吸附固定单元402的情况相同地,以矩形面板W的前端部分的规定范围P从吸附固定单元402的最前端部406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固定矩形面板W。
固定矩形面板W的固定单元不限于吸附固定单元402。例如,也可以使用从矩形面板W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这两侧进行夹持的上下夹持单元、或从对置的方向夹持矩形面板W的侧面的侧方夹持单元。在使用这些上下夹持单元或侧方夹持单元等固定单元的情况下,矩形面板W也能够以规定范围P从固定单元的最前端部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被固定。
接着,以与光学膜层积体F1的姿态相一致的方式被对齐(S24)的矩形面板W通过控制装置500的控制,以固定于移动单元400且维持对齐的姿态的状态被输送到贴合部200(S26)(参照图3(c))。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对齐部320检测到矩形面板W的姿态后原地进行对齐的方式进行说明。但是,矩形面板W的对齐也可以在检测出姿态后,在将矩形面板W利用移动单元400输送至贴合部200的期间进行。
通过移动单元400输送至贴合部200(S26)的矩形面板W在由移动单元400维持固定的状态下,通过控制装置500的控制,将前端部分的规定范围P配置在一对贴合辊206之间(S28)(参照图3(d))。将矩形面板W的前端部分的规定范围P配置于一对贴合辊206之间时的移动方向没有限定。在图3的实施方式中,移动单元400可以使矩形面板W从与一对贴合辊206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移动,将规定范围P配置在一对贴合辊206之间。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检测出矩形面板W的姿态并进行了对齐(参照图5(a))后,移动单元400使矩形面板W从与一对贴合辊206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移动(参照图5(b)),可将规定范围P配置在一对贴合辊之间(参照图5(c))。如果采用使矩形面板W与一对贴合辊206的旋转轴平行地移动的结构,则与从与一对贴合辊206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移动的结构相比,可缩短连续制造装置1的全长,并且可采用更自由的设计。
通过移动单元400将前端部分的规定范围P配置在一对贴合辊206之间的矩形面板W,与片状光学功能膜F1的前端部分一同被在控制装置500的控制下进行动作的一对贴合辊206从上下表面进行夹持(S30)(参照图3(d)及(e))。如果矩形面板W被夹持,吸附固定单元402就解除矩形面板W的吸附(S32)。吸附固定单元402进行的固定解除也可以在一对贴合辊206夹持矩形面板W之前,该情况下,在解除了矩形面板W的固定后,吸附固定单元402以不固定矩形面板W的状态对其进行支承,直至由一对贴合辊206进行夹持。解除吸附固定单元402的固定的时机只要是在从解除到贴合辊206进行的夹持为止的期间内矩形面板W的姿态不发生变化的时机,就没有特别限定。
优选地,在一对贴合辊206之间配置规定范围的矩形面板W中的至少与后端部分对应的位置,配置有固定解除时支承单元410。固定解除时支承单元410通过将被一对贴合辊206夹持且吸附固定单元402已分离的状态下的矩形面板W从下方支承,由此,能够防止仅使用一对贴合辊206夹持而支承时可能产生的矩形面板W的破损。固定解除时支承单元410可以在矩形面板W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多个,从而不仅支承矩形面板W的后端部分,还支承除前端部分的规定范围P以外的整个下表面,此外,还可以以仅支承矩形面板W的输送方向中间部分的方式进行配置。
在设有固定解除时支承单元410的情况下,可通过一对贴合辊206中的下侧辊和固定解除时支承单元410来支承矩形面板,因此,吸附固定单元402可以在矩形面板W被贴合辊206夹持之前离开矩形面板W。在解除了吸附固定单元402对矩形面板W的固定后,吸附固定单元402以不固定矩形面板W的状态支承矩形面板W直至通过一对贴合辊206进行夹持为止的情况下,吸附固定单元402起到固定解除时支承单元410的作用。
作为固定解除时支承单元410,例如可使用与用于输送单元300的辊相同的小径辊,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以从矩形面板W的宽度方向相对地突出并支承矩形面板W的下表面的方式配置的一对支承棒、以与矩形面板W的下表面相接的方式沿宽度方向并排的多个轮子。
固定解除时支承单元410可以预先配置在固定的位置,或者,仅在需要支承矩形面板W时出现在矩形面板W的下方,在不需要支承时可退避到任意位置。
矩形面板W经由粘接层F2与和该矩形面板W独立地输送到贴合部200并通过剥离单元202从离型膜F3剥离的片状光学功能膜F1贴合(S36)(参照图3(e))。就贴合而言,在使片状光学功能膜F1的前端重合于矩形面板W的前方部分的规定位置的状态下,利用一对贴合辊206从上下夹持(S30),使一对贴合辊206各自向图3(e)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相互反向旋转(S34),由此,从矩形面板W的前方朝向后方依次进行贴合。结束了贴合的光学显示装置PU通过输送单元300向离开贴合部200的方向被输送。
图3中表示,矩形面板W被吸附固定单元402从下表面吸附,在贴合部200,在矩形面板W的上表面贴合片状光学功能膜F1。但是,如图6所示,也可以是,矩形面板W被吸附固定单元402从上表面吸附,在贴合部200,在矩形面板W的下表面贴合片状光学功能膜F1。此外,图6中仅表示出从侧方观察的示意图。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输送到对齐部320的矩形面板W(参照图6(a))利用吸附固定单元402从上表面吸附而提起(参照图6(b))。在被提起的状态下检测姿态并进行了对齐的矩形面板W在被固定于吸附固定单元402并维持提起的状态下向贴合部200输送(参照图6(c))。在将矩形面板W的前端部分P配置于一对贴合辊206之间,利用一对贴合辊206夹持矩形面板W,解除了吸附固定单元402的固定之后(参照图6(d)),由一对贴合辊206从上下夹持的矩形面板W和片状光学功能膜F1通过一对贴合辊206从前方朝向后方依次被贴合(参照图6(e))。
进而,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从上表面吸附固定矩形面板W,如图4所示,使矩形面板W从与一对贴合辊206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移动,将规定范围P配置在一对贴合辊之间。

Claims (6)

1.一种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装置,将可剥离地层积于带状的离型膜上的片状光学功能膜从所述离型膜剥离,使用一对贴合辊将所剥离的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和矩形面板贴合,由此连续地制造光学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膜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
面板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矩形面板的姿态;
背离量确定单元,其基于检测出的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和所述矩形面板的姿态求出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和所述矩形面板的姿态的背离量;
移动单元,其基于所述背离量使所述矩形面板的姿态与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对齐,并且,移动所述矩形面板,以使所述矩形面板的前端部分的规定范围被配置在所述一对贴合辊之间,
所述移动单元在使所述矩形面板的姿态与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对齐并将所述规定范围配置在所述一对贴合辊之间为止的期间,以至少所述规定范围突出的状态将所述矩形面板固定并使之移动,并且,使所述矩形面板从与所述一对贴合辊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所述规定范围从所述一对贴合辊的旁边移动而配置在所述一对贴合辊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固定解除时支承单元,所述固定解除时支承单元与所述移动单元进行的对所述矩形面板的固定的解除相对应地支承所述矩形面板的至少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单元具有通过吸附来固定所述矩形面板的吸附固定单元。
4.一种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将可剥离地层积于带状的离型膜上的片状光学功能膜从所述离型膜剥离,使用一对贴合辊将所剥离的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和矩形面板贴合,由此连续地制造光学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检测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的工序;
检测所述矩形面板的姿态的工序;
基于检测出的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和所述矩形面板的姿态求出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和所述矩形面板的姿态的背离量的工序;
基于所述背离量,使所述矩形面板的姿态与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对齐的工序;
移动所述矩形面板,将所述矩形面板的前端部分的规定范围配置在所述一对贴合辊之间的工序,
所述矩形面板在使所述矩形面板的姿态与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对齐的工序和将所述规定范围配置在所述一对贴合辊之间的工序期间,以至少所述规定范围突出的状态被固定而移动,并且,从与所述一对贴合辊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所述规定范围从所述一对贴合辊的旁边移动而配置在所述一对贴合辊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与对所述矩形面板的固定的解除相对应地支承所述矩形面板的至少一部分的工序。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矩形面板的固定通过吸附进行。
CN201611100265.4A 2015-12-04 2016-12-02 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70097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37076 2015-12-04
JP2015237076A JP6203234B2 (ja) 2015-12-04 2015-12-04 光学的表示装置を連続的に製造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9724A CN107009724A (zh) 2017-08-04
CN107009724B true CN107009724B (zh) 2019-06-04

Family

ID=59017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00265.4A Active CN107009724B (zh) 2015-12-04 2016-12-02 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03234B2 (zh)
KR (1) KR101900784B1 (zh)
CN (1) CN107009724B (zh)
TW (1) TWI6296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6891B1 (ja) * 2017-09-28 2018-07-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的表示装置の積層体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619784B2 (ja) * 2017-09-28 2019-12-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的表示装置の積層体を製造す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9098A (zh) * 2010-06-10 2012-03-0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制造装置中的薄膜片与矩形面板的位置对准方法
TW201509679A (zh) * 2013-08-29 2015-03-16 Sumitomo Chemical Co 薄膜貼合裝置、光學顯示設備之生產系統及光學顯示設備之生產方法
CN104662468A (zh) * 2013-09-25 2015-05-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制造光学式显示装置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07527B2 (ja) * 2009-04-28 2014-02-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4503691B1 (ja) 2009-10-13 2010-07-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層表示素子の連続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9098A (zh) * 2010-06-10 2012-03-0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制造装置中的薄膜片与矩形面板的位置对准方法
TW201509679A (zh) * 2013-08-29 2015-03-16 Sumitomo Chemical Co 薄膜貼合裝置、光學顯示設備之生產系統及光學顯示設備之生產方法
CN104662468A (zh) * 2013-09-25 2015-05-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制造光学式显示装置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02364A (ja) 2017-06-08
KR20170066235A (ko) 2017-06-14
TW201732757A (zh) 2017-09-16
KR101900784B1 (ko) 2018-09-20
JP6203234B2 (ja) 2017-09-27
CN107009724A (zh) 2017-08-04
TWI629674B (zh) 2018-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9785B (zh) 位置校正裝置及光學膜貼合系統
CN107526192B (zh) 面板翻转装置以及制造光学显示元件的系统和方法
CN104339809B (zh) 用于贴膜的系统
CN107009724B (zh) 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装置及方法
JP4342829B2 (ja) 光学フィルム貼付装置、方法及び基板
CN104898309B (zh) 薄膜贴附系统及薄膜贴附方法
CN102834771A (zh) 基板输送机构、偏振膜的贴合装置以及具有该偏振膜的贴合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
US20120300377A1 (en) Turnover device of liquid crystal panel
CN102844702A (zh) 偏振膜的贴合装置及具有该贴合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
KR102045767B1 (ko) 광학적 표시 유닛의 제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KR101509660B1 (ko) 고정밀도 전자동 라미네이팅 장치
KR20140019425A (ko) 나이프 엣지 및 이것을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시스템
WO2015029998A1 (ja) フィルム貼合装置、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及び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方法
KR101481992B1 (ko) 기판 이송 장치
JP2013043755A (ja) 帯状部材のガイド装置
US9481542B2 (en) Foil processing device
WO2012105306A1 (ja) ガラス板の隅部研削加工方法及び加工装置
KR20140034837A (ko) 나이프 엣지 및 이것을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시스템
JP2014130286A (ja)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システム
CN109643034A (zh) 用于制造显示单元的系统
JP6161853B1 (ja) 位置補正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貼付システム
CN107076914A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
WO2015022850A1 (ja) 光学部材貼合体の製造装置
CN103930246A (zh) 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系统及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方法
JP2007320753A (ja) 薄板材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