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5764B - 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剥离膜的剥离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剥离膜的剥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35764B
CN107635764B CN201680034617.2A CN201680034617A CN107635764B CN 107635764 B CN107635764 B CN 107635764B CN 201680034617 A CN201680034617 A CN 201680034617A CN 107635764 B CN107635764 B CN 1076357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rotective film
conveying
peeling
optical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46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35764A (zh
Inventor
古谷勉
武藤清
芹川祐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35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5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35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57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9/00Associating,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rticles or webs
    • B65H39/16Associating two or more web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llation Of Sheets And Web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实施方式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光学膜以与光学膜(11)的宽度方向正交的第一假想平面(P1)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的工序;将保护膜以与保护膜(13)的宽度方向正交的第二假想平面(P2)和第一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式搬运的工序;将搬运过来的保护膜的搬运方向以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与第一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变更的工序;以及将变更搬运方向后的保护膜与搬运过来的光学膜以彼此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连续贴合,从而形成光学膜与保护膜贴合而成的贴合光学膜(10)的工序。

Description

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剥离膜的剥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还涉及贴合光学膜的制造装置及剥离膜的剥离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贴合光学膜,例如已知有在作为光学膜的偏振膜贴合有对其进行保护的保护膜的偏振板、或者在作为光学膜的偏振板或相位差膜贴合有用于对其进行保护的保护膜(例如防护膜)的膜。
这样,在光学膜的厚度方向上贴合保护膜来制造贴合光学膜时,将光学膜的搬运机构和保护膜(例如防护膜)的搬运机构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为并列状(参照专利文献1)。并且,沿着同一方向对光学膜和保护膜进行搬运并同时进行贴合,制造贴合而成的贴合光学膜。另外,例如,从贴合有剥离膜的光学膜剥离剥离膜的情况也同样,将光学膜的搬运机构和从光学膜剥离后的剥离膜的搬运机构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为并列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12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以往技术中,在将制造贴合光学膜的装置或者从光学膜剥离剥离膜的装置设置于工厂时,装置的布局的自由度降低,有时无法有效地活用工厂的空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将多张膜贴合时或者从贴合有剥离膜的光学膜剥离剥离膜时能够有效地活用工厂空间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光学膜搬运工序,在该光学膜搬运工序中,将带状的光学膜以与光学膜的宽度方向正交的第一假想平面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第一保护膜搬运工序,在该第一保护膜搬运工序中,将带状的保护膜以与保护膜的宽度方向正交的第二假想平面和第一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式搬运;第一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在该第一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将在第一保护膜搬运工序中搬运过来的保护膜的搬运方向以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与第一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变更;以及贴合工序,在该贴合工序中,将通过第一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变更搬运方向后的保护膜与通过光学膜搬运工序搬运过来的光学膜以彼此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连续贴合,从而形成光学膜与保护膜贴合而成的带状的贴合光学膜。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将带状的光学膜以与其宽度方向正交的第一假想平面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另一方面,将带状的保护膜以与其宽度方向正交的第二假想平面和第一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式搬运,将搬运过来的保护膜的搬运方向以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与第一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变更。之后,将变更搬运方向后的保护膜与光学膜以彼此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连续贴合,从而形成光学膜与保护膜贴合而成的带状的贴合光学膜。这样,由于变更了保护膜的搬运方向的朝向,因此制造贴合光学膜时的制造装置的布局的自由度变高。其结果是,能够有效活用供装置设置的工厂空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第一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通过将保护膜卷绕于如下辊来变更保护膜的搬运方向,所述辊以与第一保护膜搬运工序中的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在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第一保护膜搬运工序中,在保护膜上可剥离地贴合有带状的剥离膜的状态下搬运保护膜,在第一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在保护膜上贴合有剥离膜的状态下变更保护膜的搬运方向。另外,也可以是,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剥离工序,在该剥离工序中,从通过第一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变更搬运方向后的保护膜连续剥离剥离膜;以及剥离膜搬运工序,在该剥离膜搬运工序中,将通过剥离工序剥离后的剥离膜以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与第一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在贴合工序中,将剥离剥离膜后的保护膜向光学膜贴合。
在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贴合工序中,以在保护膜可剥离地贴合有带状的剥离膜的状态下剥离膜位于与光学膜相反的一侧的方式,将保护膜向光学膜贴合,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还包括:贴合光学膜搬运工序,在该贴合光学膜搬运工序中,将通过贴合工序形成的贴合光学膜以贴合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与第一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剥离工序,在该剥离工序中,从通过贴合光学膜搬运工序搬运着的贴合光学膜剥离剥离膜;以及剥离膜搬运工序,在该剥离膜搬运工序中,将通过剥离工序剥离后的剥离膜以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与第一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
也可以是,在上述第一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通过将保护膜以保护膜的两面中的贴合有剥离膜的一侧的面在贴合有剥离膜的状态下与如下辊接触的方式卷绕于该辊,由此变更保护膜的搬运方向,所述辊以与第一保护膜搬运工序中的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在该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用辊来变更保护膜的搬运方向。从保护膜剥离的剥离膜与辊接触。因此,即使因变更搬运方向时的负荷或摩擦而在剥离膜产生瑕疵,也不会对贴合光学膜的光学特性产生影响。
也可以是,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在该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将通过上述剥离膜搬运工序搬运过来的剥离膜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第一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
也可以是,在上述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通过将剥离膜卷绕于如下辊来变更剥离膜的搬运方向,所述辊以与剥离膜搬运工序中的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在一实施方式的贴合工序中,也可以是,保护膜可剥离地贴合于光学膜。
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将光学膜向其他的构件等贴合而使用时,在将贴合光学膜贴合于其他的构件之后,能够从贴合光学膜剥离保护膜。由此,能够在直至将光学膜贴合于其他的构件等为止的期间由保护膜保护光学膜。
在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贴合工序中,将与保护膜不同的带状的第二保护膜向光学膜中的与贴合保护膜的面相反侧的面贴合。
在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贴合工序中,将保护膜可剥离地贴合于光学膜,并且将与保护膜不同的带状的第二保护膜向光学膜中的与贴合保护膜的面相反侧的面贴合,由此得到贴合有第二保护膜的状态的贴合光学膜,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还包括:贴合光学膜搬运工序,在该贴合光学膜搬运工序中,将所得到的贴合光学膜以贴合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与第一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剥离工序,在该剥离工序中,从通过贴合光学膜搬运工序搬运着的贴合光学膜剥离保护膜;以及第二保护膜搬运工序,在该第二保护膜搬运工序中,将通过剥离工序剥离后的保护膜以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与第一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
也可以是,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第二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在该第二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将通过上述第二保护膜搬运工序搬运过来的保护膜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第一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
也可以是,在上述第二保护膜搬运工序中,通过将保护膜卷绕于如下辊来变更保护膜的搬运方向,所述辊以与第二保护膜搬运工序中的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光学膜搬运工序,在该光学膜搬运工序中,将带状的光学膜以与光学膜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保护膜搬运工序,在该保护膜搬运工序中,将带状的保护膜在可剥离地贴合有带状的剥离膜的状态下以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与上述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剥离工序,在该剥离工序中,从保护膜连续剥离剥离膜;剥离膜搬运工序,在该剥离膜搬运工序中,将通过剥离工序剥离后的剥离膜以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与上述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在该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将通过剥离膜搬运工序搬运过来的剥离膜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上述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以及贴合工序,在该贴合工序中,将通过保护膜搬运工序搬运过来的保护膜与通过光学膜搬运工序搬运过来的光学膜以彼此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贴合,从而形成光学膜与保护膜贴合而成的带状的贴合光学膜,剥离工序在贴合工序之前或之后实施。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将带状的光学膜以与其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另外,将带状的保护膜在可剥离地贴合有带状的剥离膜的状态下以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将这样搬运过来的光学膜与保护膜贴合。在该光学膜与保护膜的贴合之前或之后,从保护膜剥离剥离膜。因而,制造的贴合光学膜是将光学膜与保护膜贴合且不包含剥离膜的膜。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将剥离后的剥离膜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上述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因而,制造贴合光学膜时的制造装置的布局的自由度变高。其结果是,能够有效活用供装置设置的工厂空间。
也可以是,在贴合工序之前实施剥离工序的实施方式中,在贴合工序中,将通过剥离工序剥离剥离膜后的保护膜向光学膜贴合。
也可以是,在贴合工序之后实施剥离工序的实施方式中,在贴合工序中,以剥离膜位于与光学膜相反的一侧的方式,在贴合有剥离膜的状态下将保护膜向光学膜贴合,在剥离工序中,从通过贴合工序形成的贴合光学膜剥离剥离膜。
也可以是,在上述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通过将剥离膜卷绕于如下辊来变更剥离膜的搬运方向,所述辊以与剥离膜搬运工序中的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也可以是,在一实施方式的贴合工序中,保护膜可剥离地贴合于光学膜。
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将光学膜向其他的构件等贴合而使用时,在将贴合光学膜贴合于其他的构件之后,能够从贴合光学膜剥离保护膜。由此,能够在直至将光学膜贴合于其他的构件等为止的期间由保护膜保护光学膜。
在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贴合工序中,将与保护膜不同的带状的第二保护膜向光学膜中的与贴合保护膜的面相反侧的面贴合。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光学膜搬运工序,在该光学膜搬运工序中,将带状的光学膜以与光学膜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第一剥离膜搬运工序,在该第一剥离膜搬运工序中,将带状的剥离膜以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保护膜搬运工序,在该保护膜搬运工序中,将带状的保护膜以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与上述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贴合工序,在该贴合工序中,将光学膜、剥离膜及保护膜以彼此的长边方向一致并且由剥离膜和保护膜夹着光学膜的方式贴合而形成贴合光学膜;贴合光学膜搬运工序,在该贴合光学膜搬运工序中,将通过贴合工序形成的贴合光学膜以贴合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与上述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剥离工序,在该剥离工序中,从通过贴合光学膜搬运工序搬运着的贴合光学膜剥离剥离膜;第二剥离膜搬运工序,在该第二剥离膜搬运工序中,将通过剥离工序剥离后的剥离膜以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与上述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以及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在该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将通过第二剥离膜搬运工序搬运过来的剥离膜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将带状的光学膜以与其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另外,将带状的剥离膜及保护膜以它们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将这样搬运过来的光学膜、剥离膜及保护膜以由保护膜和剥离膜夹着光学膜的方式贴合而形成贴合光学膜。之后,从该贴合光学膜剥离剥离膜。因而,能够制造出光学膜与保护膜贴合而成的贴合光学膜。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将剥离后的剥离膜以其宽度方向与上述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之后,将剥离膜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上述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因而,制造贴合光学膜时的制造装置的布局的自由度变高。其结果是,能够有效活用供装置设置的工厂空间。
也可以是,上述光学膜是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实施延伸处理及交联处理而得到的偏振膜。
实施延伸处理及交联处理而得到的偏振膜存在容易开裂的倾向。在这样的偏振膜为光学膜的情况下,若变更偏振膜的搬运方向,则在该变更时的影响下光学膜有可能受到损伤。与此相对,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变更保护膜或剥离膜的搬运方向,因此不会对光学膜产生与搬运方向变更相伴的损伤。因而,上述制造方法在光学膜为上述偏振膜的情况下是更进一步有效的。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装置具备:光学膜搬运部,其将带状的光学膜以与光学膜的宽度方向正交的第一假想平面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保护膜搬运部,其将带状的保护膜以与保护膜的宽度方向正交的第二假想平面和第一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式搬运;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部,其将在保护膜搬运部中搬运过来的保护膜的搬运方向以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与第一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变更;以及贴合部,其将通过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部变更搬运方向后的保护膜与通过光学膜搬运部搬运过来的光学膜以彼此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连续贴合,从而形成光学膜与保护膜贴合而成的带状的贴合光学膜。
在上述制造装置中,由光学膜搬运部将带状的光学膜以与其宽度方向正交的第一假想平面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另外,由保护膜搬运部将带状的保护膜以与其宽度方向正交的第二假想平面和第一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式搬运。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部将该搬运过来的保护膜的搬运方向以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与第一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变更。然后,贴合部将变更搬运方向后的保护膜与光学膜以彼此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连续贴合,从而形成光学膜与保护膜贴合而成的带状的贴合光学膜。这样,在上述制造装置中,变更保护膜的搬运方向的朝向,因此制造贴合光学膜时的制造装置的布局的自由度变高。其结果是,能够有效活用供装置设置的工厂空间。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装置具备:光学膜搬运部,其将带状的光学膜以与所述光学膜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保护膜搬运部,其将带状的保护膜在可剥离地贴合有带状的剥离膜的状态下以所述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与上述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剥离部,其从保护膜连续剥离剥离膜;剥离膜搬运部,其将通过剥离部剥离后的剥离膜以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与上述假想表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部,其将通过剥离膜搬运部搬运过来的剥离膜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上述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以及贴合部,其将通过保护膜搬运部搬运过来的保护膜与通过光学膜搬运部搬运过来的光学膜以彼此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贴合,从而形成光学膜与保护膜贴合而成的带状的贴合光学膜。
在上述制造装置中,光学膜搬运部将带状的光学膜以与其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另外,保护膜搬运部将带状的保护膜在可剥离地贴合有带状的剥离膜的状态下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与上述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然后,贴合部将通过保护膜搬运部搬运过来的保护膜与通过光学膜搬运部搬运过来的光学膜以彼此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贴合,从而形成光学膜与保护膜贴合而成的带状的贴合光学膜。上述制造装置具有剥离部,因此能够从保护膜连续剥离剥离膜。并且,剥离膜搬运部将剥离后的剥离膜以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与上述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之后,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部将剥离膜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上述假想平面交叉。能够通过剥离部从保护膜剥离剥离膜,因此能够制造光学膜与保护膜贴合而成的贴合光学膜。并且,将剥离后的剥离膜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上述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因而,制造贴合光学膜时的制造装置的布局的自由度变高。其结果是,能够有效活用供装置设置的工厂空间。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装置具备:光学膜搬运部,其将带状的光学膜以与光学膜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第一剥离膜搬运部,其将带状的剥离膜以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与上述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保护膜搬运部,其将带状的保护膜以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与上述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贴合部,其将光学膜、剥离膜及保护膜以彼此的长边方向一致并且由剥离膜和保护膜夹着光学膜的方式贴合而形成贴合光学膜;贴合光学膜搬运部,其将通过贴合部形成的贴合光学膜以贴合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与上述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剥离部,其从通过贴合光学膜搬运部搬运着的贴合光学膜剥离剥离膜;第二剥离膜搬运部,其将通过剥离部剥离后的剥离膜以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与上述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以及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部,其将通过第二剥离膜搬运部搬运过来的剥离膜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上述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
在上述制造装置中,光学膜搬运部将带状的光学膜以与其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第一剥离膜搬运部及保护膜搬运部分别将剥离膜及保护膜以它们的宽度方向与上述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贴合部将这样搬运过来的光学膜、剥离膜及保护膜以由保护膜和剥离膜夹着光学膜的方式贴合。之后,剥离部将贴合于光学膜的剥离膜从光学膜剥离。因而,能够制造光学膜与保护膜贴合而成的贴合光学膜。在上述制造装置中,第二剥离膜搬运部将剥离后的剥离膜的搬运方向以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与上述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之后,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部将剥离膜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上述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因而,制造贴合光学膜时的制造装置的布局的自由度变高。其结果是,能够有效活用供装置设置的工厂空间。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剥离膜的剥离方法是从可剥离地贴合有带状的剥离膜的光学膜剥离剥离膜的方法,所述剥离膜的剥离方法包括:光学膜搬运工序,在该光学膜搬运工序中,将光学膜以与光学膜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的朝向固定的方式且在贴合有剥离膜的状态下搬运;剥离工序,在该剥离工序中,从通过光学膜搬运工序搬运过来的光学膜剥离剥离膜;剥离膜搬运工序,在该剥离膜搬运工序中,将在剥离工序中剥离后的剥离膜以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与上述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以及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在该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将通过剥离膜搬运工序搬运过来的剥离膜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上述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
在上述剥离方法中,从可剥离地贴合有带状的剥离膜的光学膜剥离剥离膜之后,将该剥离膜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上述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因而,从贴合有剥离膜的光学膜剥离剥离膜的装置的布局的自由度变高。其结果是,能够有效活用供装置设置的工厂空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光学膜搬运工序中,光学膜在贴合有带状的保护膜的状态下贴合有剥离膜。
在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通过将剥离膜卷绕于如下辊来变更剥离膜的搬运方向,所述辊以与剥离膜搬运工序中的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将多张膜贴合时或者从贴合有剥离膜的光学膜剥离剥离膜时能够有效地活用工厂空间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贴合光学膜的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所使用的层叠保护膜的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所使用的搬运方向变更部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再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贴合光学膜的另一例的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8所示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贴合光学膜的另一例的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贴合光学膜的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所使用的层叠表面保护膜的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图13所示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图13所示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图13所示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例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图13所示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再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同一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附图的尺寸比率未必与说明的尺寸比率一致。在说明中,“上”、“下”等表示方向的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状态而给出的方便性的用语。
(第一实施方式)
作为第一实施方式,对制造具有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截面结构的带状的偏振板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带状”是指在俯视的情况(从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具有一定宽度的细长的俯视形状。
偏振板10具有偏振膜11和保护膜12、13。偏振板10是在偏振膜11 贴合保护膜12、13而成的贴合光学膜。偏振板10的宽度(与厚度方向正交的长度)例如为1000mm以上,长边方向的长度例如为500m~10000m。偏振板10的厚度例如为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偏振板10例如贴合于液晶单元而构成液晶面板。
偏振膜11是具有使沿着规定方向振动的光选择性地透过的直线偏振特性的光学膜。偏振膜11的厚度例如为5μm~30μm。偏振膜11通过对成为偏振膜11的原料膜实施延伸工序、染色处理工序及交联工序来制作。
原料膜例如包括聚乙烯醇(以下也有时称作“PVA”)系树脂膜、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膜、乙烯/乙酸乙烯酯(以下有时称作“EVA”)树脂膜、聚酰胺树脂膜及聚酯树脂膜。通常,从二色性染料的吸附性及取向性的观点出发使用PVA系树脂膜、尤其是是使用PVA膜。若无特殊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原料膜为PVA膜。
在延伸工序中,使带状的原料膜沿着长边方向进行单轴延伸。延伸方法可以是干式及湿式的延伸方法中的任一种。延伸倍率例如为3倍~8倍。原料膜的单轴延伸可以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前、染色的同时或染色之后进行。在染色之后进行单轴延伸的情况下,该单轴延伸也可以在后述的交联处理之前或交联处理中进行。另外,也可以在上述的多个阶段进行单轴延伸。在染色处理工序中,利用二色性色素对原料膜进行染色。染色所使用的二色性色素例如包括碘及二色性染料。通过染色处理工序,二色性色素沿着原料膜的延伸方向取向并吸附。其结果是,染色后的原料膜具有直线偏振特性。在交联工序中,将经染色处理工序后的原料膜浸渍于含交联剂水溶液而进行交联处理。交联剂的优选的例子为硼酸,但也可以使用硼砂这样的硼化合物、乙二醛、戊二醛等其他交联剂。该交联处理为用于进行基于交联实现的耐水化、色调调整(防止发蓝)等的处理。
保护膜(第二保护膜)12为用于保护偏振膜11的膜。保护膜12经由粘接剂层(未图示)而设置于偏振膜11的单面。构成保护膜12的树脂膜的材质例如可以是链状聚烯烃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这样的聚烯烃系树脂;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这样的纤维素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这样的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这样的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系树脂;丙烯腈/苯乙烯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偏氯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缩醛系树脂;改性聚苯醚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等。另外,保护膜12可以是相位差膜、增亮膜这样的一并具有光学功能的保护膜。保护膜12的厚度例如为10μm~200μm。
保护膜13与保护膜12同样,是用于保护偏振膜11的膜。保护膜13 经由粘接剂层(未图示)而设置于偏振膜11中的与设置有保护膜12的面相反的面。构成保护膜13的树脂膜例如与保护膜12的情况同样。构成保护膜12、13的树脂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保护膜13的厚度例如也与保护膜12同样。保护膜13的厚度可以与保护膜12的厚度相同,也可以不同。
接着,说明偏振板10的制造方法。偏振板10通过将带状的保护膜12、 13向带状的偏振膜11的两面以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贴合来制造。
在偏振板10的制造中,使用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带状的层叠保护膜20。在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层叠保护膜20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结构(或者层叠构造)。层叠保护膜20是通过将带状的剥离膜21向保护膜13的单面以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可剥离地进行贴合而成的膜。
作为剥离膜21,例如可以使用自己单独具有粘合性的自粘合性树脂膜。作为自粘合性树脂膜的材质,考虑到处理容易、可确保一定程度的透明性、并且产业上大量生产且廉价这点,可以优选使用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等,其中,优选使用具有较柔软的性质的聚乙烯系树脂膜。另外,也可以使用将它们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成形为单层或多层状而成的膜来作为可剥离的膜。剥离膜21 的厚度例如为5μm~200μm,优选为10μm~100μm。在此,作为剥离膜21,例示了自粘合性树脂膜,但剥离膜21也可以是具有粘合剂层的膜。
在偏振板10的制造中,使用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的搬运方向变更部 TB。搬运方向变更部TB是用于对向一方向搬运过来的膜F的搬运方向进行变更的构件。具体而言,搬运方向变更部TB是在膜F的搬运路上以旋转轴方向与膜F的宽度方向交叉的状态配置的辊。作为搬运方向变更部 TB的配置方向(旋转轴的方向)的基准的膜F的宽度方向是指进入搬运方向变更部TB之前的膜F的宽度方向。作为搬运方向变更部TB的辊,已知有换向杆(turnbar)。在图3中,示出了膜F的宽度方向与搬运方向变更部TB的旋转轴以约45°交叉的例子。
作为换向杆的搬运方向变更部TB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辊。搬运方向变更部TB例如包括金属辊、橡胶辊、海绵橡胶辊、树脂辊及碳辊等。作为金属辊的材质,可举出SUS304、SUS316等不锈钢、铝等,作为橡胶辊的材质,可举出硅橡胶、氟橡胶、氯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等,作为海绵橡胶辊的材质,可举出氯丁二烯、乙丙二烯橡胶等,作为树脂辊的材质,可举出氟树脂等,作为碳辊的材质,可举出碳纤维强化塑料等。
金属辊、橡胶辊、树脂辊及碳辊优选为以使其表面粗糙度的JIS B 0601 (表面粗糙度)的粗糙度曲线的最大高度成为0.1~1.0μm的方式研磨而成的辊。也可以在最表面形成镀铬、镀镍、类金刚石碳等的保护皮膜。在最表面形成有保护皮膜的情况下,也优选以使最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JIS B 0601(表面粗糙度)的粗糙度曲线的最大高度成为0.1~1.0μm的方式进行研磨。
在使用橡胶辊时,优选其硬度按照通过JIS K 6301的试验方法测定出的JIS肖氏C级来计约为60~90度。
在使用海绵橡胶辊时,海绵的硬度按照通过JIS K 6301的试验方法测定出的JIS肖氏C级来计优选约为20~60度,进一步优选约为25~50度,密度优选约为0.4~0.6g/cm3,进一步优选约为0.42~0.57g/cm3,并且,表面粗糙度的JIS B 0601(表面粗糙度)的粗糙度曲线的最大高度优选约为 10~30μm。
利用图4及图5来说明偏振板10的制造装置(贴合光学膜的制造装置)30。图4与从上侧观察制造装置30的情况对应。在图5中,与从侧方观察制造装置30的情况的附图对应。
图4中的影线部分表示在图5中从上方向朝向下方向搬运的保护膜12。在图5中,为了方便说明,将偏振膜11、保护膜12及层叠保护膜20以强调它们的厚度的方式图示出。层叠保护膜20具有保护膜13和剥离膜21 的层叠构造,但示意性地图示为具有一定厚度的膜,在剥离膜21被剥离了的情况下,以粗实线示出该剥离后的剥离膜21。
为了说明,也有时将图5中的上下方向称作铅垂方向,将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作水平方向。在图4的说明中,也有时基于与图5的对应关系来利用上述铅垂方向及水平方向。
如图4及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那样,制造装置30具备膜搬运部31、 32、33、34、35、36、搬运方向变更部TB1、TB2、贴合部37及剥离部 38。
膜搬运部(光学膜搬运部)31是用于将偏振膜11沿着其长边方向搬运的搬运机构。膜搬运部31将偏振膜11朝向贴合部37搬运。
膜搬运部31具有以旋转轴彼此平行的方式配置的多个辊31a。辊31a 的数量不限定于图4及图5所示的数量。多个辊31a以它们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与偏振膜11的宽度方向一致(或者与偏振膜11的长边方向正交) 的方式配置。由此,膜搬运部31以与偏振膜11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第一假想平面)P1的朝向实质上固定的方式搬运偏振膜11。换言之,膜搬运部31以假想平面P1的法线方向与偏振膜11的宽度方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搬运偏振膜11。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偏振膜11被沿着水平方向搬运。在图4及图5中,为了方便图示,以一定大小示出了假想平面P1,但假想平面P1为假想的无限平面。
膜搬运部32是用于将保护膜12沿着长边方向搬运的搬运机构。膜搬运部32将保护膜12朝向贴合部37搬运。膜搬运部32配置于由膜搬运部 31搬运的偏振膜11的单面侧。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膜搬运部32在铅垂方向上配置于比偏振膜11靠上侧的位置。
膜搬运部32具有以旋转轴彼此平行的方式配置的多个辊32a。辊32a 的数量不限定于图4及图5所示的数量。多个辊32a以它们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与保护膜12的宽度方向实质上一致(或者与保护膜12的长边方向实质上正交)、并且与辊31a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的方式配置。由此,膜搬运部32以保护膜12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1的法线方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搬运保护膜12。
膜搬运部(保护膜搬运部)33(参照图4)是用于将层叠保护膜20沿着长边方向搬运的搬运机构。膜搬运部33相对于由膜搬运部31搬运的偏振膜11配置于与膜搬运部32相反的一侧。在图4及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膜搬运部33在铅垂方向上配置于比偏振膜11靠下侧的位置。
膜搬运部33具有以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的多个辊33a。辊33a的数量不限定于图4所示的数量。多个辊33a以它们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与层叠保护膜20的宽度方向实质上一致(或者与层叠保护膜20的长边方向实质上正交)、并且与辊31a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交叉(在图4 的例子中为正交)的方式配置。由此,膜搬运部33以与层叠保护膜20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P2的朝向实质上固定且假想平面P2与假想平面 P1交叉的方式搬运层叠保护膜20。在图4中,为了方便图示,以一定大小示出了假想平面P2,但与假想平面P1同样地,假想平面P2为假想的无限平面。
搬运方向变更部(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部)TB1是以与由膜搬运部33 正在搬运的层叠保护膜20的宽度方向交叉的轴为中心旋转的辊(或换向杆)。换言之,搬运方向变更部TB1是将图3的膜F设为层叠保护膜20 的情况下的搬运方向变更部TB。搬运方向变更部TB1将被搬运过来的层叠保护膜20的搬运方向以层叠保护膜20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1的法线方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变更。在图4中,示出了卷绕于搬运方向变更部 TB1之前的层叠保护膜20的宽度方向与搬运方向变更部TB1的旋转轴以约45°交叉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在向搬运方向变更部TB1上卷绕层叠保护膜20时,层叠保护膜20优选以剥离膜21与搬运方向变更部TB1 接触的方式卷绕。
膜搬运部34是用于将由搬运方向变更部TB1变更搬运方向后的层叠保护膜20沿着长边方向搬运的搬运机构。膜搬运部34相对于由膜搬运部 31搬运的偏振膜11配置于与膜搬运部32相反的一侧。在图4及图5所例示的实施方式中,膜搬运部34在铅垂方向上配置于比偏振膜11靠下侧的位置。膜搬运部34以保护膜13位于偏振膜11侧的方式将层叠保护膜20向贴合部37搬运。
膜搬运部34具有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平行配置的多个辊34a。辊34a的数量不限定于图5所示的数量。多个辊34a以它们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与层叠保护膜20的宽度方向实质上一致(或者与层叠保护膜20的长边方向实质上正交)、并且与辊31a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的方式配置。由此,膜搬运部34以层叠保护膜20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1的法线方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搬运层叠保护膜20。
贴合部37具有对偏振膜11、保护膜12及层叠保护膜20进行贴合的一对辊37a、37b。一对辊37a、37b以它们的旋转轴彼此平行且与辊31a 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一对辊37a、37b以在偏振膜11的厚度方向上夹着偏振膜11的方式对置配置。一对辊37a、37b以能够对被送入它们之间的多张膜进行按压并贴合这种程度分开配置即可。
贴合部37利用一对辊37a、37b对偏振膜11、保护膜12及层叠保护膜20沿着厚度方向进行按压,从而将它们贴合而连续地形成带状的层叠体40。层叠体40是在图1所示的贴合光学膜即偏振板10贴合有剥离膜 21的膜。
膜搬运部35是用于将从贴合部37送出的层叠体40沿着长边方向搬运的搬运机构。层叠体40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贴合光学膜即偏振板10。因而,膜搬运部35是贴合光学膜搬运部。
膜搬运部35具有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平行配置的多个辊35a。辊35a的数量不限定于图4及图5所示的数量。多个辊35a以它们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与层叠体40的宽度方向实质上一致(或者与层叠体40的长边方向实质上正交)、并且与辊31a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的方式配置。由此,膜搬运部35以层叠体40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1的法线方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搬运层叠体40
剥离部38是从层叠体40剥离剥离膜21的辊。这样的辊作为剥离辊而被知晓。剥离部38在层叠体40的搬运方向上配置于贴合部37的下游,并且配置为与剥离膜21接触。
膜搬运部(剥离膜搬运部)36是用于将由剥离部38剥离后的剥离膜 21沿着长边方向搬运的搬运机构。膜搬运部36具有以旋转轴彼此平行的方式配置的多个辊36a。辊36a的数量不限定于图4及图5所示的数量。多个辊36a以它们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与剥离膜21的宽度方向实质上一致(或者与剥离膜21的长边方向正交)、并且与辊31a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的方式配置。由此,膜搬运部36以剥离膜21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1的法线方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搬运剥离膜21。
搬运方向变更部(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部)TB2是以与由膜搬运部36 正在搬运的剥离膜21的宽度方向交叉的轴为中心旋转的辊(或换向杆)。换言之,搬运方向变更部TB2是将图3的膜F设为剥离膜21的情况下的搬运方向变更部TB。搬运方向变更部TB2将由膜搬运部36搬运过来的剥离膜21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假想平面P1交叉(在图4中为正交)的方向。在图4中,示出了卷绕于搬运方向变更部TB2之前的剥离膜21的宽度方向与搬运方向变更部TB2的旋转轴以约45°交叉的例子。
对利用了制造装置30的制造偏振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制造偏振板10的情况下,由膜搬运部31将作为光学膜的偏振膜11朝向贴合部 37搬运(光学膜搬运工序)。膜搬运部31以与偏振膜11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P1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偏振膜11。在该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从上侧观察制造装置30的情况下,偏振膜11被向由空心箭头示出的A1方向搬运。
带状的偏振膜11可以被准备为坯料卷,也可以将对原料膜实施延伸工序、染色工序、交联工序而制作出的偏振膜11不卷取为卷状地连续供给。在将偏振膜11准备为坯料卷的情况下,在偏振膜11的搬运工序中,从坯料卷抽出偏振膜11,膜搬运部31将偏振膜11朝向贴合部37搬运。在将对原料膜实施延伸工序、染色工序、交联工序而制作出的偏振膜11不卷取为卷状地连续供给的情况下,将经各工序而得到的偏振膜11向膜搬运部31供给并朝向贴合部37搬运。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偏振膜11 被沿着水平方向搬运,但若与偏振膜11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P1的朝向固定,则搬运路径不限定于沿着水平方向的搬运。
一边搬运偏振膜11,一边由膜搬运部32将保护膜12朝向贴合部37 搬运。膜搬运部32以保护膜12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1的法线方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搬运保护膜12。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保护膜12由在铅垂方向上配置于比偏振膜11靠上侧的位置的多个辊32a搬运,并且以与偏振膜11的上表面接触的方式被向贴合部37搬运。
带状的保护膜12通常被准备为坯料卷。因此,在保护膜12的搬运工序中,从坯料卷抽出保护膜12,由膜搬运部32将保护膜12朝向贴合部 37搬运。
一边将偏振膜11及保护膜12朝向贴合部37搬运,一边由膜搬运部 33搬运带状的层叠保护膜20(第一保护膜搬运工序)。膜搬运部33以与层叠保护膜20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P2和假想平面P1交叉(在图 4中为正交)的方式搬运层叠保护膜20。在该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从上侧观察制造装置30的情况下,层叠保护膜20被向由空心箭头所示的 A2方向搬运。
带状的层叠保护膜20通常被准备为坯料卷。因此,在通过层叠保护膜20的膜搬运部33进行的搬运工序中,从坯料卷抽出层叠保护膜20,并由膜搬运部33搬运层叠保护膜20。
利用搬运方向变更部TB1将由膜搬运部33搬运过来的层叠保护膜20 的搬运方向以层叠保护膜20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1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变更(第一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即,将层叠保护膜20的搬运方向从A2方向向A1方向变更。在变更层叠保护膜20的搬运方向的工序中,以层叠保护膜20中的剥离膜21与搬运方向变更部TB1接触的方式将层叠保护膜20预先卷绕于搬运方向变更部TB1。由此,即使因搬运方向变更部TB1施加的负荷或摩擦而在剥离膜21上产生有瑕疵,由于剥离膜 21在后续工序中被剥离,因此也不会对偏振板10的光学特性产生任何影响。
由膜搬运部34将变更搬运方向后的层叠保护膜20朝向贴合部37搬运。膜搬运部34以层叠保护膜20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1的法线方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搬运层叠保护膜20。膜搬运部34以将层叠保护膜20 以层叠保护膜20中的保护膜13位于偏振膜11侧的状态送入贴合部37的方式搬运层叠保护膜20。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以保护膜13与偏振膜11的下表面接触的方式将层叠保护膜20送入贴合部37。
这样,偏振膜11、保护膜12及层叠保护膜20以它们的长边方向一致的状态被连续送入构成贴合部37的一对辊37a、37b之间。
当偏振膜11、保护膜12及层叠保护膜20被送入一对辊37a、37b之间时,一对辊37a、37b对它们之间的三个膜进行按压,向偏振膜11的两面连续贴合保护膜12及层叠保护膜20(贴合工序)。由此,形成包括偏振膜11、保护膜12及层叠保护膜20的带状的层叠体40。
层叠保护膜20以剥离膜21位于与偏振膜11相反的一侧的方式被向贴合部37搬运。因而,如前述那样,通过向偏振膜11的两面贴合保护膜12 及层叠保护膜20而形成的层叠体40是在作为贴合光学膜的偏振板10上贴合有剥离膜21的构件。
对于偏振膜11与保护膜12的接合,例如可以向它们中的至少一方的接合面预先涂布粘接剂,或者也可以在向一对辊37a、37b之间送入偏振膜11及保护膜12之前向它们之间涂布粘接剂。作为粘接剂,可利用水溶系的粘接剂或紫外线固化型的粘接剂等。另外,也可以代替粘接剂而使用粘合剂。偏振膜11与层叠保护膜20的接合也同样。
当通过贴合部37形成的层叠体40从贴合部37送出时,膜搬运部35 以层叠体40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1的法线方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搬运层叠体40(贴合光学膜搬运工序)。由此,如图4所示,在从上侧观察制造装置30的情况下,层叠体40被向由空心箭头所示的A1方向搬运。
之后,设置于膜搬运部35的搬运路上的剥离部38从层叠体40连续剥离剥离膜21(剥离工序)。由此,可得到作为贴合光学膜的偏振板10。
当从层叠体40剥离剥离膜21时,膜搬运部36以剥离膜21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1的法线方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搬运剥离膜21(剥离膜搬运工序)。
由膜搬运部36搬运过来的剥离膜21被搬运方向变更部TB2变更为搬运方向与假想平面P1交叉(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具体而言,以与剥离膜21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和假想平面P1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式变更剥离膜21的搬运方向。在图4中,例示了向空心箭头A3方向变更搬运方向的实施方式。像这样变更搬运方向后的剥离膜21优选在搬运了一定距离之后,例如卷取于辊。
在偏振板10的制造方法中,在从上侧观察制造装置30的情况下,一边将偏振膜11向A1方向搬运,一边将保护膜12及层叠保护膜20贴合而形成层叠体40。一边将像这样形成的层叠体40进一步朝向A1方向搬运,一边将剥离膜21连续剥离而制造偏振板10。
在偏振板10的制造方法中,还在直至将层叠保护膜20送入贴合部37 为止的搬运过程中变更层叠保护膜20的搬运方向。利用图4所示的A1方向及A2方向来具体说明。
如前述那样,偏振膜11被向A1方向搬运。与此相对,层叠保护膜20 首先被向与A1方向交叉(在图4中为正交)的A2方向搬运。之后,将层叠保护膜20的搬运方向变更为A1方向。
偏振板10具有层叠构造,因此在对保护膜12、偏振膜11及层叠保护膜20进行贴合时,将它们沿着厚度方向层叠。因此,若采用一开始就将层叠保护膜20的搬运方向设为A1方向的实施方式,则至少在直至偏振膜 11及层叠保护膜20的贴合部37为止的搬运路径的整体范围内,需要形成对它们进行搬运的搬运机构在铅垂方向上彼此重叠的多层构造。
在该情况下,在将偏振板的制造装置设置于工厂时的布局实质上被固定,无法有效利用工厂空间。另外,向搬运用的辊等架设膜这样的作业或维护作业的作业效率降低。而且,针对制造装置所具有的各膜的搬运机构呈多层配置的多层构造整体,设置具备用于去除空气中的灰尘、尘埃等的空气过滤器(例如HEPA过滤器)等的空气清洁装置。因而,在下层的膜搬运路中难以除去灰尘等,在制造的偏振板上容易产生由灰尘等引起的缺陷。
与此相对,在搬运中途变更层叠保护膜20的搬运方向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能够相对于偏振膜11的搬运方向(A1方向)从横向(A2方向)搬入层叠保护膜20来将偏振膜11与层叠保护膜20层叠。因此,将制造装置30设置于工厂内时的布局的自由度高,能够有效活用工厂空间。
而且,在偏振膜11及层叠保护膜20的搬运过程中,能够形成它们在铅垂方向上不重叠的搬运区域,因此膜的架设作业或维护作业的作业性也提高。因而,偏振板10的生产率也提高。
另外,在偏振膜11及层叠保护膜20的搬运过程中,能够形成它们在铅垂方向上不重叠的搬运区域,因此例如能够针对偏振膜11及层叠保护膜20分别设置空气清洁装置。因此,能够减少制造的偏振板上含有灰尘的情况,或者减少由此引起的缺陷。其结果是,偏振板10的制造成品率高,偏振板10的生产率也提高。
在将层叠保护膜20向搬运方向变更部TB1卷绕而变更搬运方向时,层叠保护膜20与搬运方向变更部TB1接触。虽然容易因与搬运方向变更部TB1对层叠保护膜20的方向变更相伴的负荷或摩擦而在与搬运方向变更部TB1接触的表面上产生瑕疵(例如擦伤等),但使剥离膜21与搬运方向变更部TB1接触。剥离膜21为要被剥离部38剥离的膜,因此即使因搬运方向变更部TB1施加的负荷或摩擦而在剥离膜21上产生瑕疵,也不会对偏振板10的光学特性产生任何影响。因而,能够在提高工厂的布局的自由度的同时,还实现偏振板10的生产率的提高。
如前述那样,在偏振膜11的制造过程中,偏振膜11在通过延伸工序而延伸之后,经交联工序来制作。这样,包含延伸工序及交联工序而制作出的偏振膜11存在容易沿着一方向开裂的倾向。因而,例如在为了提高工厂中的布局的自由度而使用搬运方向变更部TB来变更偏振膜的搬运方向时,偏振膜容易受到损伤。与此相对,在上述制造装置30及利用了该制造装置30的制造方法中,变更层叠保护膜20的搬运方向。因而,能够在提高工厂的布局的自由度的同时,实现偏振板10的生产率的提高。
在利用了制造装置30的制造偏振板10的制造方法中,在从层叠体40 剥离剥离膜21之后,剥离膜21的搬运方向也变更。具体而言,在从层叠体40剥离后的剥离膜21的搬运过程的中途,以沿着与假想平面P1交叉的方向行进的方式变更剥离膜21的搬运方向。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向与偏振膜11及层叠体40的搬运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变更剥离膜21的搬运方向。
剥离膜21是在从层叠体40剥离之后最终被处理的膜。然而,为了将剥离膜21剥离,以及为了例如将剥离膜21搬运到向辊卷取的部位以进行处理,需要对剥离膜21施加张力。即,因向剥离膜21附加张力而产生一定的搬运距离。因而,例如,若层叠体40的搬运方向与剥离后的剥离膜 21的搬运方向在铅垂方向上重叠,则会导致工厂的布局被固定。与此相对,在中途变更剥离膜21的搬运方向的情况下,制造装置30的布局的自由度高,能够更加有效活用工厂空间。
在制造薄型的偏振板时,在由贴合部37按压的按压状态等的影响下偏振板发生变形,有可能成为缺陷。
与此相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贴合部37对层叠保护膜20、偏振膜11及保护膜12进行贴合。并且,从贴合有偏振膜11和层叠保护膜 20的层叠体40剥离剥离膜21而得到偏振板10。层叠保护膜20在保护膜 13贴合有剥离膜21,因此比保护膜13厚。并且,在形成层叠体40之后,剥离膜21被从层叠体40剥离。因此,能够在抑制贴合部37使偏振板10 变形的同时,制造薄型的偏振板10。因此,能够实现偏振板10的生产率的提高。
在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包括作为贴合光学膜的偏振板10的层叠体40也是贴合有剥离膜的光学膜。在该情况下,从贴合部37送出后的工序与从贴合有剥离膜21的光学膜剥离剥离膜的剥离方法对应。
(变形例1-1)
在利用图4及图5所说明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中,包括在将剥离膜21 从层叠体40剥离之后变更剥离膜21的搬运方向的工序。然而,也可以不包括该工序。即,如图6中示出制造装置30A所示,也可以不具备搬运方向变更部TB2。在该情况下,层叠保护膜20的搬运方向也被变更,因此能够实现将制造装置30A设置于工厂的情况下的布局的自由度的提高。而且,也能够实现偏振板10的生产率的提高。
(变形例1-2)
在利用图4及图5所说明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中,包括变更层叠保护膜20的搬运方向的工序。然而,也可以不包括该工序。即,也可以如图7 中示出的制造装置30B那样不具备搬运方向变更部TB1,还可以不具备膜搬运部33。在该情况下,由膜搬运部34以层叠保护膜20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1的法线方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搬运层叠保护膜20即可。例如,在层叠保护膜20被准备为坯料卷的情况下,从坯料卷抽出的层叠保护膜 20由膜搬运部34搬运。在变形例1-2中,剥离膜21的搬运方向也被变更,因此能够实现将制造装置30B设置于工厂的情况下的布局的自由度的提高。
(变形例1-3)
偏振板的结构不限定于如图1所示那样在偏振膜11的两面贴合有保护膜12、13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图8所示的偏振板10A那样仅在偏振膜 11的单面贴合保护膜13。即,在图1所示的偏振板10中,也可以不具有保护膜12。
偏振板10A例如可以通过图9所示的制造装置30C来制造。制造装置 30C除了不具备膜搬运部32这点以外,其他与制造装置30的结构相同。在利用了制造装置30C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中,在偏振板10的制造方法中,除了不包括保护膜12的搬运工序这点以外,其他与利用了制造装置 30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同样。由于不包括保护膜12的搬运工序,因此在通过贴合部37进行的贴合工序中,将偏振膜11与层叠保护膜20贴合,形成它们的层叠体40A。之后,在通过剥离部38进行的剥离工序中,从层叠体40A剥离剥离膜21,由此形成偏振板10A。
在通过变形例1-3所说明的制造方法中,制造不是在偏振膜11的两面而是仅在单面设置有保护膜13的偏振板10A。因而,能够制造出与在偏振膜的两面设置有保护膜的情况相比薄型的偏振板10A。这样的薄型的偏振板10A例如能够优选使用于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等。
在制造薄型的偏振板时,在由贴合部37按压的按压状态等的影响下偏振板发生变形,有可能成为缺陷。
与此相对,在变形例1-3中,利用贴合部37将层叠保护膜20与偏振膜11贴合。然后,从偏振膜11与层叠保护膜20贴合而成的层叠体40A 剥离剥离膜21而得到偏振板10A。层叠保护膜20在保护膜13贴合有剥离膜21,因此比保护膜13厚。并且,在形成层叠体40A之后,剥离膜21 被从层叠体40A剥离。因此,能够在抑制贴合部37使偏振板10A变形的同时,制造薄型的偏振板10A。因此,变形例1-3的制造方法能够实现偏振板10的生产率的提高,并且有助于薄型的偏振板的制造。
在变形例1-3中的偏振板10A的制造方法中,能够有效活用工厂空间这点、作业性提高这点及偏振板10A的生产率提高这点与利用图4及图5 所说明的内容相同。
在该变形例1-3中,也可以与变形例1-1同样地不具备变更剥离膜21 的搬运方向的工序。或者,也可以与变形例1-2同样地不具备变更层叠保护膜20的搬运方向的工序。
(变形例1-4)
也可以与变形例1-3相反地,偏振板如图10所示的偏振板10B那样是在偏振膜11贴合有保护膜12的结构。为了说明制造工序的差异而将偏振板10A与偏振板10B加以区分地说明,但偏振板10A与偏振板10B实质上相同。
偏振板10B例如可以通过图11及图12所示的制造装置30D来制造。制造装置30D的结构与制造装置30A同样。不过,在利用了制造装置30D 的制造方法中,代替带状的层叠保护膜20而使用未贴合剥离膜的带状的保护膜13,这点与偏振板10的制造方法不同。
根据该不同点,在利用了制造装置30D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中,膜搬运部33搬运保护膜13,搬运方向变更部TB1变更保护膜13的搬运方向,进一步地膜搬运部34也搬运保护膜13。然后,贴合部37对保护膜12、偏振膜11及保护膜13进行贴合而形成层叠体40B。在通过贴合部37进行的贴合工序中,将保护膜13可剥离地贴合于偏振膜11而形成层叠体40B。这只需预先调整偏振膜11与保护膜13的粘接所使用的粘接剂的粘接力即可。另外,作为保护膜13也可以使用在与偏振膜11贴合的一侧具有粘合剂的表面保护膜(防护膜)。
之后,剥离部38从层叠体40B剥离保护膜13,膜搬运部36搬运剥离后的保护膜13,搬运方向变更部TB2进一步变更保护膜13的搬运方向。在该制造方法中,通过从层叠体40B剥离保护膜13,能够得到偏振板10B。图12的影线部示出了由搬运方向变更部TB2变更搬运方向后的保护膜13。
膜搬运部33也搬运保护膜13,因此膜搬运部36对保护膜13的搬运工序可视作第二保护膜搬运工序。同样地,搬运方向变更部TB1也变更保护膜13的搬运方向,因此搬运方向变更部TB2变更保护膜13的搬运方向的工序可视作第二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
偏振膜11及保护膜12较薄,因此例如在要仅对这两张膜进行贴合时,与通过变形例1-3所说明的情况同样,在一对辊37a、37b的按压力的作用下,贴合而形成的偏振板可能发生变形,也有时产生由此引起的缺陷。
与此相对,在利用制造装置30D来制造偏振板10B的情况下,保护膜 13也一起贴合,因此保护膜13作为将偏振膜11与保护膜12贴合时的加强用的膜而发挥功能。因而,在将偏振膜11与保护膜12贴合而形成层叠体40B的情况下,构成层叠体40B的一部分的偏振板10B不容易产生变形等。
另外,在形成层叠体40B之后,保护膜13被从层叠体40B剥离。因此,制造的偏振板10B具有图10所示的结构,与在偏振膜11的两面贴合有保护膜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薄型化。即,在变形例1-4所说明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在抑制贴合部37使偏振板10B变形的同时,制造薄型的偏振板10B。换言之,变形例1-4的制造方法能够实现偏振板10的生产率的提高,并且有助于薄型的偏振板的制造。
在变形例1-4中,也在贴合部37的贴合工序前变更最终会被剥离的保护膜13的搬运方向。因此,与偏振板10的制造方法的情况同样,将制造装置30D设置于工厂的情况下的布局的自由度提高。而且,即使保护膜 13因搬运方向变更部TB1而产生了瑕疵,也不会对偏振板10B的光学特性产生任何影响,因此偏振板10B的生产效率提高。而且,在贴合工序后,在中途变更从层叠体40B剥离后的保护膜13的搬运方向,因此在该点上,将制造装置30D设置于工厂的情况下的布局的自由度也提高。
如上述那样,在变形例1-4中,将保护膜13从层叠体40B剥离,因此保护膜13可视作一种剥离膜。因而,例如也可以代替保护膜13而使用剥离膜21。
在变形例1-4中,也可以与变形例1-1同样地,不包括在贴合后变更剥离后的保护膜13的搬运方向的工序。或者,也可以与变形例1-2同样地,不包括在贴合前变更保护膜13的搬运方向的工序。
(变形例1-5)
作为变形例1-5而说明如下实施方式:在变形例1-4的基础上,代替保护膜13而使用剥离膜21,并且与变形例1-2同样地在贴合前不变更剥离膜21的搬运方向。
在该情况下,由膜搬运部34以剥离膜21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1 的法线方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搬运剥离膜21。因而,膜搬运部34作为搬运剥离膜21的第一剥离膜搬运部而发挥功能,膜搬运部34对剥离膜21 的搬运工序可视作第一剥离膜搬运工序。另外,膜搬运部36作为搬运剥离后的剥离膜的第二剥离膜搬运部而发挥功能,膜搬运部36对剥离膜21的搬运工序可视作第二剥离膜搬运工序。而且,搬运方向变更部TB2如图 4及图5所说明的那样,作为剥离膜21的搬运方向变更部而发挥功能,由搬运方向变更部TB2变更剥离膜21的搬运方向的工序可视作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
变形例1-5与在变形例1-4的基础上代替保护膜13而使用剥离膜21、且在贴合前不变更剥离膜21的搬运方向的实施方式对应,因此具有与变形例1-4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作为第二实施方式,说明制造具有图13中示意性地示出的截面结构的带状的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的实施方式。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 50例如通过贴合于液晶单元而构成液晶面板。
如图13所示,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是具备偏振板51和表面保护膜(防护膜)52的贴合光学膜。带状的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及长边方向的长度例如可以与偏振板10的情况同样。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的厚度例如为50~300μm。
偏振板51是具有直线偏振特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膜。偏振板51 可以是通过第一实施方式制造出的偏振板10、10A、10B。
表面保护膜52是自己单独具有粘合性的自粘合性树脂膜、在单面形成有粘合剂层53的膜等,且可剥离地贴合于偏振板51。图13中示出了在单面形成有粘合剂层53的表面保护膜。表面保护膜52的厚度例如可以与保护膜12、13同样。表面保护膜52的材料例如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及聚酯。表面保护膜52是在贴合有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的液晶单元等作为液晶显示装置而在市场流通时,可以从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 50剥离的膜。
粘合剂层53的厚度例如为5μm~30μm。构成粘合剂层53的粘合剂例如包括丙烯酸系粘合剂、环氧系粘合剂、聚氨酯系粘合剂及硅酮系粘合剂。
在以下的说明中,若无特殊说明,在表面保护膜52的单面形成有粘合剂层53。在表面保护膜52被从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剥离时,粘合剂层53也一起被剥离。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形成有粘合剂层53的表面保护膜52也称作表面保护膜54。需要说明的是,在单面形成有粘合剂层53的表面保护膜52也可以是一种带粘合剂层的剥离膜。
接着,说明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的制造方法。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通过将带状的表面保护膜54向带状的偏振板51的单面以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进行贴合来制造。
在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的制造中,使用图14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带状的层叠表面保护膜60。图14示意性地示出了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结构(或者层叠构造)。层叠表面保护膜60包括表面保护膜54和带状的剥离膜61。
剥离膜61是可剥离地贴合于表面保护膜54的膜。如图14所示,剥离膜61贴合于表面保护膜54中的粘合剂层53。剥离膜61例如可以与剥离膜21同样。
利用图15及图16来说明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的制造装置70。图15与从上侧观察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的制造装置70的情况对应。图16与从侧方观察制造装置70的情况对应。
在图16中,为了方便说明,将偏振板51及层叠表面保护膜60以强调它们的厚度的方式图示出。层叠表面保护膜60具有表面保护膜54与剥离膜61的层叠构造,但示意性地图示为具有一定厚度的膜,在剥离膜61 被剥离了的情况下,以粗实线示出该剥离后的剥离膜61。为了进行说明,在图16中,也有时将上下方向也称作铅垂方向,将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作水平方向。在图15的说明中,也有时基于与图16的对应关系来利用上述铅垂方向及水平方向。
如图15及图16中示意性地示出那样,制造装置70具备膜搬运部71、 72、73、74、75、搬运方向变更部TB3、TB4、剥离部76及贴合部77。
膜搬运部(光学膜搬运部)71是用于将偏振板51沿着其长边方向搬运的搬运机构。膜搬运部71将偏振板51朝向贴合部77搬运。
膜搬运部71具有以旋转轴彼此平行的方式配置的多个辊71a。辊71a 的数量不限定于图15及图16所示的数量。多个辊71a以它们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与偏振板51的宽度方向实质上一致(或者与偏振板5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由此,膜搬运部71以与偏振板51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第一假想平面)P3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偏振板51。换言之,膜搬运部71以假想平面P3的法线方向与偏振板51的宽度方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搬运偏振板51。在图15及图16中,为了方便图示,以一定大小示出了假想平面P3,但假想平面P3为假想的无限平面。
膜搬运部(保护膜搬运部)72(参照图15)是用于将层叠表面保护膜 60沿着其长边方向搬运的搬运机构。膜搬运部72具有以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的多个辊72a。辊72a的数量不限定于图15所示的数量。
多个辊72a以它们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与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宽度方向实质上一致(或者与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长边方向正交)、并且与辊71a 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交叉(在图15的例子中为正交)的方式配置。由此,膜搬运部72以与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第二假想平面)P4的朝向固定、且假想平面P4与假想平面P3交叉的方式搬运层叠表面保护膜60。在图15中,为了方便图示,以一定大小示出了假想平面P4,但与假想平面P3同样,假想平面P4为假想的无限平面。
搬运方向变更部(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部)TB3是以与由膜搬运部72 正在搬运的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宽度方向交叉的轴为中心旋转的辊(或换向杆)。换言之,搬运方向变更部TB3是将图3的膜F设为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情况下的搬运方向变更部TB。搬运方向变更部TB3将被搬运过来的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搬运方向以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3的法线方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变更。在图15中,示出了卷绕于搬运方向变更部TB3之前的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宽度方向与搬运方向变更部TB3的旋转轴以约45°交叉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在向搬运方向变更部TB3卷绕层叠表面保护膜60时,层叠表面保护膜60优选以剥离膜 61与搬运方向变更部TB3接触的方式卷绕。
膜搬运部73是用于将由搬运方向变更部TB3变更搬运方向后的层叠表面保护膜60沿着其长边方向搬运的搬运机构。膜搬运部73具有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平行配置的多个辊73a。辊73a的数量不限定于图15及图16 所示的数量。
多个辊73a以它们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与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宽度方向实质上一致(或者与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长边方向正交)、并且与辊71a 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的方式配置。由此,膜搬运部73以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3的法线方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搬运层叠表面保护膜60。
如后所述,在膜搬运部73的搬运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搬运路上设置有剥离部76,从层叠表面保护膜60剥离剥离膜61。因而,由膜搬运部73 将从层叠表面保护膜60剥离剥离膜61后的状态下的层叠表面保护膜60、即表面保护膜54向贴合部77送入。
剥离部76是从层叠表面保护膜60剥离剥离膜61的辊。这样的辊作为剥离辊而被知晓。剥离部76配置为在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搬运过程中与剥离膜61接触。
膜搬运部(剥离膜搬运部)74是用于将由剥离部76剥离后的剥离膜 61沿着其长边方向搬运的搬运机构。膜搬运部74具有以旋转轴彼此平行的方式配置的多个辊74a。辊74a的数量不限定于图15及图16所示的数量。
多个辊74a以它们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与剥离膜61的宽度方向实质上一致(或者与剥离膜61的长边方向正交)、并且与辊71a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的方式配置。由此,膜搬运部74以剥离膜61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3的法线方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搬运剥离膜61。
搬运方向变更部(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部)TB4是以与膜搬运部74 搬运的剥离膜61的宽度方向交叉的轴为中心旋转的辊(或换向杆)。换言之,搬运方向变更部TB4是将图3的膜F设为剥离膜61的情况下的搬运方向变更部TB。搬运方向变更部TB4将被搬运过来的剥离膜61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假想平面P3交叉。在图15中,示出了卷绕于搬运方向变更部TB4之前的剥离膜61的宽度方向与搬运方向变更部TB4的旋转轴以约45°交叉的例子。
贴合部77具有将偏振板51与表面保护膜52贴合的一对辊77a、77b。一对辊77a、77b以它们的旋转轴彼此平行且与辊71a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一对辊77a、77b以在偏振板51的厚度方向上夹着偏振板51的方式对置配置。一对辊77a、77b以能够对送入它们之间的多张膜进行按压并贴合这种程度分开配置即可。
贴合部77利用一对辊77a、77b对偏振板51及表面保护膜52沿着厚度方向进行按压,从而将它们贴合而形成贴合光学膜即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
膜搬运部(贴合光学膜搬运部)75是用于将从贴合部77送出的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沿着其长边方向搬运的搬运机构。膜搬运部75具有以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的多个辊75a。辊75a的数量不限定于图15及图16所示的数量。
多个辊75a以它们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与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 的宽度方向实质上一致(或者与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的长边方向正交)、并且与辊71a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的方式配置。由此,膜搬运部75以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3的法线方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搬运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
说明利用了制造装置70的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在制造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的情况下,膜搬运部71将作为光学膜的偏振板51朝向贴合部77搬运(光学膜搬运工序)。膜搬运部71以与偏振板51 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P3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偏振板51。在该情况下,如图15所示,在从上侧观察制造装置70的情况下,偏振板51被向以空心箭头示出的A4方向搬运。
在带状的偏振板51为第一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偏振板10、10A、10B的情况下,膜搬运部71可以是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制造出偏振板10、10A、 10B之后对它们进行搬运的搬运机构实质上相同的搬运机构。或者,在将偏振板51准备为坯料卷的情况下,在偏振板51的搬运工序中,从坯料卷抽出偏振板51,膜搬运部71将偏振板51朝向贴合部77搬运。
如图16所示,只要以与偏振板51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P3的朝向固定的方式进行搬运,则偏振板51的搬运路径不特别限定。
一边搬运偏振板51,一边由膜搬运部72搬运带状的层叠表面保护膜 60(第一保护膜搬运工序)。膜搬运部72以与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P4和假想平面P3交叉(在图15中为正交)的方式搬运层叠表面保护膜60。在该情况下,如图15所示,在从上侧观察制造装置70的情况下,层叠表面保护膜60被向空心箭头所示的A5方向搬运。
带状的层叠表面保护膜60通常被准备为坯料卷。因此,在利用膜搬运部72搬运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工序中,从坯料卷抽出层叠表面保护膜 60,由膜搬运部72搬运层叠表面保护膜60。
由搬运方向变更部TB3将由膜搬运部72搬运过来的层叠表面保护膜 60的搬运方向以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3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变更(第一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在变更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搬运方向的工序中,以层叠表面保护膜60中的剥离膜61与搬运方向变更部TB3接触的方式将层叠表面保护膜60预先卷绕于搬运方向变更部TB3。由此,即使因搬运方向变更部TB3施加的负荷或摩擦而在剥离膜61上产生有瑕疵,由于剥离膜61在后续工序中被剥离,因此也不会对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的光学特性产生任何影响。
由膜搬运部73将变更搬运方向后的层叠表面保护膜60朝向贴合部77 搬运。膜搬运部73以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3的法线方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搬运层叠表面保护膜60。
在该搬运过程中,由剥离部76从层叠表面保护膜60连续剥离剥离膜 61(剥离工序)。因而,在膜搬运部73的搬运过程中,在实施了通过剥离部76进行的剥离工序之后,由膜搬运部73搬运表面保护膜54、即在单面形成有粘合剂层53的表面保护膜52。
膜搬运部73以粘合剂层53位于偏振板51侧的方式朝向贴合部77搬运表面保护膜54。另外,在表面保护膜54被送入贴合部77时,膜搬运部 73以使偏振板51及表面保护膜54的长边方向一致并且它们的搬运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表面保护膜54。在图16中,以粘合剂层53与偏振板51的下表面接触的方式,将表面保护膜54向贴合部77搬运。
从层叠表面保护膜60剥离剥离膜61后,由膜搬运部74以剥离膜61 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3的法线方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搬运剥离膜61。
由膜搬运部74搬运过来的剥离膜61由搬运方向变更部TB4变更为搬运方向与假想平面P3交叉。具体而言,以与剥离膜61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和假想平面P3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式变更剥离膜61的搬运方向。在图15中,向空心箭头A6方向变更剥离膜61的搬运方向。这样变更搬运方向后的剥离膜61优选被搬运一定距离之后,例如卷取于辊。
构成贴合部77的一对辊77a、77b通过对连续送入它们之间的偏振板 51及表面保护膜52进行按压,来向偏振板51贴合表面保护膜54(贴合工序)。由此,形成经由粘合剂层53将偏振板51与表面保护膜52贴合而成的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
制造出的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由膜搬运部75以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3的法线方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搬运。由膜搬运部75搬运的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为带状。因此,由膜搬运部75搬运的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也可以卷取于辊。或者,也可以接着进行将带状的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加工成所期望的大小(例如切断)的工序。
在利用了制造装置70的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的制造方法中,如图15所示,在从上侧观察制造装置70的情况下,一边将偏振板51沿着 A4方向搬运,一边将偏振板51与表面保护膜54贴合而形成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在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的制造方法中,还在直至将表面保护膜54送入贴合部77为止的搬运过程中变更包括表面保护膜54 在内的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搬运方向。利用图15所示的A4方向及A5 方向来具体说明。
如前述那样,偏振板51被向A4方向搬运。与此相对,层叠表面保护膜60首先被向与A4方向交叉(在图15中为正交)的A5方向搬运。之后,将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搬运方向以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3正交的方式变更。
因此,利用了制造装置70的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的制造方法至少具有与利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30的偏振板10的制造方法同样的作用效果。即,制造装置70的布局的自由度高,能够有效利用设置制造装置70的工厂空间。另外,作业性好,并且也能够实现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的生产率的提高。
在将层叠表面保护膜60卷绕于搬运方向变更部TB3而变更搬运方向时,剥离膜61与搬运方向变更部TB3接触。因此,也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剥离膜21卷绕于搬运方向变更部TB1的情况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利用了制造装置70的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的制造方法中,在从层叠表面保护膜60剥离剥离膜61之后,也变更剥离膜61的搬运方向。因而,与第一实施方式中变更剥离后的剥离膜21的搬运方向的情况同样地,制造装置70的布局的自由度变得更高,能够更有效活用工厂空间。
(变形例2-1)
在利用图15及图16所说明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中,包括在将剥离膜 61从层叠表面保护膜60剥离之后变更剥离膜61的搬运方向的工序。然而,也可以不包括该工序。即,也可以如图17所示的制造装置70A那样不包括搬运方向变更部TB4。在该情况下,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搬运方向也被变更,因此能够实现将制造装置70A设置于工厂的情况下的布局的自由度的提高。而且,也能够实现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50的生产率的提高。
(变形例2-2)
在利用图15及图16所说明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中,包括变更层叠表面保护膜60的搬运方向的工序。然而,也可以不包括该工序。即,也可以如图18所示的制造装置70B那样不具备搬运方向变更部TB3,也可以不具备膜搬运部72。在该情况下,由膜搬运部73以层叠表面保护膜60 的宽度方向与假想平面P3的法线方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搬运层叠表面保护膜60即可。例如,在层叠表面保护膜60被准备为坯料卷的情况下,从坯料卷抽出的层叠表面保护膜60由膜搬运部73搬运。在变形例2-2中,剥离膜61的搬运方向也被变更,因此能够实现将制造装置70B设置于工厂的情况下的布局的自由度的提高。
在目前的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说明中,作为保护膜而例示了用于保护偏振板的表面的表面保护膜。然而,例如,对于保护膜,在偏振板的单面形成将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向液晶单元贴合时的粘合剂层的实施方式中,在直至将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向液晶单元贴合为止的期间,保护膜也可以是用于防止在粘合剂层上附着灰尘等的保护膜(所谓非载体膜)。这例如对应于表面保护膜52与粘合剂层53可剥离地贴合的实施方式。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说明中,光学膜不限定于偏振板。例如,光学膜也可以是相位差膜。在该情况下,贴合光学膜为相位差板。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例示出的各种实施方式及变形例,意在包括由技术方案表示且与技术方案等同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10B…偏振板(贴合光学膜);11…偏振膜(光学膜);12…保护膜(第二保护膜);13…保护膜;20…层叠保护膜(可剥离地贴合有剥离膜的保护膜);21…剥离膜;30、30A、30B、30C、30D…制造装置(贴合光学膜的制造装置);31…膜搬运部(光学膜搬运部);33…膜搬运部(保护膜搬运部);34…膜搬运部(第一剥离膜搬运部);35…膜搬运部(贴合光学膜搬运部);36…膜搬运部(剥离膜搬运部、第二剥离膜搬运部);37…贴合部;38…剥离部;50…带表面保护膜的偏振板(贴合光学膜);51…偏振板(光学膜);52…表面保护膜(保护膜);54…表面保护膜(保护膜); 60…层叠表面保护膜(可剥离地贴合有剥离膜的保护膜);61…剥离膜; 70、70A、70B…制造装置(贴合光学膜的制造装置);71…膜搬运部(光学膜搬运部);72…膜搬运部(保护膜搬运部);74…膜搬运部(剥离膜搬运部);75…膜搬运部(贴合光学膜搬运部);76…剥离部;77…贴合部; P1…假想平面(第一假想平面);P2…假想平面(第二假想平面);P3…假想平面(第一假想平面);P4…假想平面(第二假想平面);TB1…搬运方向变更部(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部);TB2…搬运方向变更部(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部);TB3…搬运方向变更部(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部);TB4…搬运方向变更部(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部)。

Claims (27)

1.一种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学膜搬运工序,在该光学膜搬运工序中,将带状的光学膜以与所述光学膜的宽度方向正交的第一假想平面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
第一保护膜搬运工序,在该第一保护膜搬运工序中,将带状的保护膜以与所述保护膜的宽度方向正交的第二假想平面和所述第一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式搬运;
第一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在该第一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将在所述第一保护膜搬运工序中搬运过来的所述保护膜的搬运方向以所述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变更;以及
贴合工序,在该贴合工序中,将通过所述第一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变更搬运方向后的所述保护膜与通过所述光学膜搬运工序搬运过来的所述光学膜以彼此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连续贴合,从而形成所述光学膜与所述保护膜贴合而成的带状的贴合光学膜,
在所述第一保护膜搬运工序中,在所述保护膜上可剥离地贴合有带状的剥离膜的状态下搬运所述保护膜,在所述第一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在所述保护膜上贴合有所述剥离膜的状态下变更所述保护膜的搬运方向,
在所述第一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通过将所述保护膜以所述保护膜的两面中的贴合有所述剥离膜的一侧的面在贴合有所述剥离膜的状态下与如下辊接触的方式卷绕于该辊,由此变更所述保护膜的搬运方向,所述辊以与所述第一保护膜搬运工序中的所述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通过将所述保护膜卷绕于如下辊来变更所述保护膜的搬运方向,所述辊以与所述第一保护膜搬运工序中的所述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剥离工序,在该剥离工序中,从通过所述第一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变更搬运方向后的所述保护膜连续剥离所述剥离膜;以及
剥离膜搬运工序,在该剥离膜搬运工序中,将通过所述剥离工序剥离后的所述剥离膜以所述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
在所述贴合工序中,将剥离所述剥离膜后的所述保护膜向所述光学膜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贴合工序中,以在所述保护膜可剥离地贴合有带状的剥离膜的状态下所述剥离膜位于与所述光学膜相反的一侧的方式,将所述保护膜向所述光学膜贴合,
所述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贴合光学膜搬运工序,在该贴合光学膜搬运工序中,将通过所述贴合工序形成的所述贴合光学膜以所述贴合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
剥离工序,在该剥离工序中,从通过所述贴合光学膜搬运工序搬运着的所述贴合光学膜剥离所述剥离膜;以及
剥离膜搬运工序,在该剥离膜搬运工序中,将通过所述剥离工序剥离后的所述剥离膜以所述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在该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将通过所述剥离膜搬运工序搬运过来的所述剥离膜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所述第一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通过将所述剥离膜卷绕于如下辊来变更所述剥离膜的搬运方向,所述辊以与所述剥离膜搬运工序中的所述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贴合工序中,所述保护膜可剥离地贴合于所述光学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贴合工序中,将与所述保护膜不同的带状的第二保护膜向所述光学膜中的与贴合所述保护膜的面相反侧的面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贴合工序中,将所述保护膜可剥离地贴合于所述光学膜,并且将与所述保护膜不同的带状的第二保护膜向所述光学膜中的与贴合所述保护膜的面相反侧的面贴合,由此得到贴合有所述第二保护膜的状态的所述贴合光学膜,
所述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贴合光学膜搬运工序,在该贴合光学膜搬运工序中,将所得到的所述贴合光学膜以所述贴合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
剥离工序,在该剥离工序中,从通过所述贴合光学膜搬运工序搬运着的所述贴合光学膜剥离所述保护膜;以及
第二保护膜搬运工序,在该第二保护膜搬运工序中,将通过所述剥离工序剥离后的所述保护膜以所述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第二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在该第二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将通过所述第二保护膜搬运工序搬运过来的所述保护膜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所述第一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二保护膜搬运工序中,通过将所述保护膜卷绕于如下辊来变更所述保护膜的搬运方向,所述辊以与所述第二保护膜搬运工序中的所述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光学膜是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实施延伸处理及交联处理而得到的偏振膜。
13.一种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学膜搬运工序,在该光学膜搬运工序中,将带状的光学膜以与所述光学膜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
保护膜搬运工序,在该保护膜搬运工序中,将带状的保护膜在可剥离地贴合有带状的剥离膜的状态下以所述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
剥离工序,在该剥离工序中,从所述保护膜连续剥离所述剥离膜;
剥离膜搬运工序,在该剥离膜搬运工序中,将通过所述剥离工序剥离后的所述剥离膜以所述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
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在该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将通过所述剥离膜搬运工序搬运过来的所述剥离膜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所述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以及
贴合工序,在该贴合工序中,将通过所述保护膜搬运工序搬运过来的所述保护膜与通过所述光学膜搬运工序搬运过来的所述光学膜以彼此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贴合,从而形成所述光学膜与所述保护膜贴合而成的带状的贴合光学膜,
所述剥离工序在所述贴合工序之前或之后实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贴合工序之前实施所述剥离工序,
在所述贴合工序中,将通过所述剥离工序剥离所述剥离膜后的所述保护膜向所述光学膜贴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贴合工序之后实施所述剥离工序,
在所述贴合工序中,以所述剥离膜位于与所述光学膜相反的一侧的方式,在贴合有所述剥离膜的状态下将所述保护膜向所述光学膜贴合,
在所述剥离工序中,从通过所述贴合工序形成的所述贴合光学膜剥离所述剥离膜。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通过将所述剥离膜卷绕于如下辊来变更所述剥离膜的搬运方向,所述辊以与所述剥离膜搬运工序中的所述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贴合工序中,所述保护膜可剥离地贴合于所述光学膜。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贴合工序中,将与所述保护膜不同的带状的第二保护膜向所述光学膜中的与贴合所述保护膜的面相反侧的面贴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光学膜是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实施延伸处理及交联处理而得到的偏振膜。
20.一种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学膜搬运工序,在该光学膜搬运工序中,将带状的光学膜以与所述光学膜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
第一剥离膜搬运工序,在该第一剥离膜搬运工序中,将带状的剥离膜以所述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
保护膜搬运工序,在该保护膜搬运工序中,将带状的保护膜以所述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
贴合工序,在该贴合工序中,将所述光学膜、所述剥离膜及所述保护膜以彼此的长边方向一致并且由所述剥离膜和所述保护膜夹着所述光学膜的方式贴合而形成贴合光学膜;
贴合光学膜搬运工序,在该贴合光学膜搬运工序中,将通过所述贴合工序形成的所述贴合光学膜以所述贴合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
剥离工序,在该剥离工序中,从通过所述贴合光学膜搬运工序搬运着的所述贴合光学膜剥离所述剥离膜;
第二剥离膜搬运工序,在该第二剥离膜搬运工序中,将通过所述剥离工序剥离后的所述剥离膜以所述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以及
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在该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将通过所述第二剥离膜搬运工序搬运过来的所述剥离膜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所述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光学膜是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实施延伸处理及交联处理而得到的偏振膜。
22.一种贴合光学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学膜搬运部,其将带状的光学膜以与所述光学膜的宽度方向正交的第一假想平面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
保护膜搬运部,其将带状的保护膜以与所述保护膜的宽度方向正交的第二假想平面和所述第一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式搬运;
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部,其将在所述保护膜搬运部中搬运过来的所述保护膜的搬运方向以所述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变更;以及
贴合部,其将通过所述保护膜搬运方向变更部变更搬运方向后的所述保护膜与通过所述光学膜搬运部搬运过来的所述光学膜以彼此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连续贴合,从而形成所述光学膜与所述保护膜贴合而成的带状的贴合光学膜。
23.一种贴合光学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学膜搬运部,其将带状的光学膜以与所述光学膜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
保护膜搬运部,其将带状的保护膜在可剥离地贴合有带状的剥离膜的状态下以所述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
剥离部,其从所述保护膜连续剥离所述剥离膜;
剥离膜搬运部,其将通过所述剥离部剥离后的所述剥离膜以所述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
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部,其将通过所述剥离膜搬运部搬运过来的所述剥离膜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所述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以及
贴合部,其将通过所述保护膜搬运部搬运过来的所述保护膜与通过所述光学膜搬运部搬运过来的所述光学膜以彼此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贴合,从而形成所述光学膜与所述保护膜贴合而成的带状的贴合光学膜。
24.一种贴合光学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学膜搬运部,其将带状的光学膜以与所述光学膜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的朝向固定的方式搬运;
第一剥离膜搬运部,其将带状的剥离膜以所述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
保护膜搬运部,其将带状的保护膜以所述保护膜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
贴合部,其将所述光学膜、所述剥离膜及所述保护膜以彼此的长边方向一致并且由所述剥离膜和所述保护膜夹着所述光学膜的方式贴合而形成贴合光学膜;
贴合光学膜搬运部,其将通过所述贴合部形成的所述贴合光学膜以所述贴合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
剥离部,其从通过所述贴合光学膜搬运部搬运着的所述贴合光学膜剥离所述剥离膜;
第二剥离膜搬运部,其将通过所述剥离部剥离后的所述剥离膜以所述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以及
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部,其将通过所述第二剥离膜搬运部搬运过来的所述剥离膜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所述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
25.一种剥离膜的剥离方法,其是从可剥离地贴合有带状的剥离膜的光学膜剥离所述剥离膜的方法,
所述剥离膜的剥离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光学膜搬运工序,在该光学膜搬运工序中,将所述光学膜以与所述光学膜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的朝向固定的方式且在贴合有所述剥离膜的状态下搬运;
剥离工序,在该剥离工序中,从通过所述光学膜搬运工序搬运过来的所述光学膜剥离所述剥离膜;
剥离膜搬运工序,在该剥离膜搬运工序中,将在所述剥离工序中剥离后的剥离膜以所述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式搬运;以及
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在该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将通过所述剥离膜搬运工序搬运过来的所述剥离膜的搬运方向变更为与所述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剥离方法,其中,
在所述光学膜搬运工序中,所述光学膜在贴合有带状的保护膜的状态下贴合有所述剥离膜。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剥离方法,其中,
在所述剥离膜搬运方向变更工序中,通过将所述剥离膜卷绕于如下辊来变更所述剥离膜的搬运方向,所述辊以与所述剥离膜搬运工序中的所述剥离膜的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CN201680034617.2A 2015-06-16 2016-06-10 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剥离膜的剥离方法 Active CN1076357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1290 2015-06-16
JP2015121290A JP6532767B2 (ja) 2015-06-16 2015-06-16 貼合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CT/JP2016/067422 WO2016204093A1 (ja) 2015-06-16 2016-06-10 貼合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貼合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及び剥離フィルムの剥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5764A CN107635764A (zh) 2018-01-26
CN107635764B true CN107635764B (zh) 2020-12-18

Family

ID=57545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4617.2A Active CN107635764B (zh) 2015-06-16 2016-06-10 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剥离膜的剥离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32767B2 (zh)
CN (1) CN107635764B (zh)
TW (1) TWI715592B (zh)
WO (1) WO20162040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56810B2 (ja) * 2017-04-26 2022-10-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貼合装置
CN111868580B (zh) * 2018-03-30 2021-11-1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CN110744810B (zh) * 2019-10-23 2022-03-04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贴膜系统及方法
CN111002687B (zh) * 2019-11-19 2021-12-17 蚌埠冠佳科技有限公司 光电显示薄膜器件加工装置
KR20210095553A (ko) * 2020-01-23 2021-08-02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적층체, 접합층 부착 광학 적층체,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469119B (sv) * 1991-05-14 1993-05-17 Asea Brown Boveri Foerfarande foer belaeggning av band med belaeggning som aer bredare aen bandet samt anordning foer genomfoerandet av foerfarandet
JP3007406U (ja) * 1994-08-02 1995-02-14 株式会社東海機械製作所 フィルムラミネート装置
JP2004250213A (ja) * 2003-02-21 2004-09-09 Sumitomo Chem Co Ltd ロールフィルムの貼合せ方法
JP5064893B2 (ja) * 2006-09-06 2012-10-31 大倉工業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09251213A (ja) * 2008-04-04 2009-10-2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2181276A (ja) * 2011-02-28 2012-09-20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プロテクト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方法で製造されたプロテクト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偏光板
JP5665622B2 (ja) * 2011-03-09 2015-02-04 株式会社サンリッツ 偏光板の製造装置、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4130286A (ja) * 2012-12-28 2014-07-10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システム
CN104369527B (zh) * 2014-11-19 2017-02-01 昆山市周庄镇黎明印刷厂 印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204093A1 (ja) 2016-12-22
JP2017007094A (ja) 2017-01-12
CN107635764A (zh) 2018-01-26
TW201702654A (zh) 2017-01-16
TWI715592B (zh) 2021-01-11
JP6532767B2 (ja) 2019-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35764B (zh) 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剥离膜的剥离方法
KR101853140B1 (ko) 액정 표시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및 액정 표시 소자의 제조 시스템
JP5782010B2 (ja)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システム
WO2012070427A1 (ja) 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システム、並びに、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
TWI515105B (zh) A continuous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n optical display panel and a continuous manufacturing system for an optical display panel
TWI526298B (zh)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n optical display panel, and a manufacturing system of an optical display panel
JP5763468B2 (ja)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システム
KR101862877B1 (ko) 액정 표시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및 액정 표시 소자의 제조 시스템
KR101889144B1 (ko) 디스플레이 유닛 제조방법 및 광학 필름 라미네이팅 시스템
WO2016132904A1 (ja)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568793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JP5933066B2 (ja)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システム
JP5969247B2 (ja)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システム、切替方法および繰出装置
JP6148755B2 (ja)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