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2378B - 呼吸用鼻罩 - Google Patents

呼吸用鼻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2378B
TWI572378B TW105105643A TW105105643A TWI572378B TW I572378 B TWI572378 B TW I572378B TW 105105643 A TW105105643 A TW 105105643A TW 105105643 A TW105105643 A TW 105105643A TW I572378 B TWI572378 B TW I5723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eathing
user
nasal mask
plug
sha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5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2768A (zh
Inventor
大村佳子
藤本慎也
西島彰人
Original Assignee
帝人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帝人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帝人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2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27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2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237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61M16/0683Holding devic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61M16/06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adaptation of the mask to the patient
    • A61M16/0616Means for improving the adaptation of the mask to the patient with face sealing means comprising a flap or membrane projecting inwards, such that sealing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inhalation gas pressure
    • A61M16/0622Means for improving the adaptation of the mask to the patient with face sealing means comprising a flap or membrane projecting inwards, such that sealing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inhalation gas pressure having an underlying cush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61M16/0666Nasal cannulas or tub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8Bellows; Connecting tubes ; Water traps; Patient circuits
    • A61M16/0808Condensation 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4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mixing different fluids, one of them being in a liquid phase
    • A61M16/16Devices to humidify the respiration 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6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related to heating or cooling
    • A61M2205/3633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related to heating or cooling thermally insul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9/00Ancillary equipment
    • A61M2209/08Supports for equipment
    • A61M2209/088Supports for equipment on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06Head
    • A61M2210/0618No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06Head
    • A61M2210/0662Ears

Description

呼吸用鼻罩
本發明係關於覆蓋使用者的鼻孔而將加壓後的呼吸用氣體供應給前述鼻孔之呼吸用鼻罩及其配戴具。
作為睡眠時呼吸道阻塞而成為無呼吸狀態之睡眠時呼吸中止症候群的治療法之一,在患者睡眠時對鼻孔持續供應加壓至392~1961Pa左右的呼吸用氣體而將呼吸道撐開以支援患者的呼吸之CPAP(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持續性呼吸道正壓)療法是已知的。
CPAP療法,是使用呼吸用氣體供應裝置(具備將空氣加壓而生成呼吸用氣體的功能)。呼吸用氣體供應裝置所生成的呼吸用氣體,是藉由可撓軟管供應至呼吸用鼻罩。呼吸用鼻罩,其一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般,是覆蓋使用該鼻罩之患者(以下稱使用者)的鼻孔。而且,使用者是在睡眠時配戴呼吸用鼻罩,以接受呼吸用氣體的供應。
為了獲得CPAP療法之預定的治療效果,避免呼吸用 氣體洩漏到呼吸用鼻罩的外部是很重要的。因此,是要求讓呼吸用鼻罩密合於使用者的鼻孔周邊,且能長時間維持此狀態。為了符合此要求,有各種方法被提案出。例如在專利文獻1和專利文獻2,記載著頭載式的配戴具。頭戴式的配戴具,是將帶子綁在使用者的頭部周邊,藉此來固定呼吸用鼻罩。此外,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感冒用口罩式的配戴具,是將環狀的橡皮筋等卡合在耳朵的周圍,藉此來固定呼吸用鼻罩。再者,在專利文獻2,是揭示上述配戴具之連接角度可調節的呼吸用鼻罩。該呼吸用鼻罩,是具有角度調節機構(讓配戴具之連接部成為可旋轉),以調節呼吸用鼻罩相對於使用者的鼻孔周邊的角度,而提昇呼吸用鼻罩的密合度。
此外,呼吸用氣體和使用者的呼氣中所含的水分會在呼吸用鼻罩的內壁上結露,若水滴滴落到仰臥之使用者的臉上,會讓使用者不必要的醒來。而為了防止其發生的方法已被提出。例如專利文獻4所記載的呼吸用鼻罩,其外框(frame)是形成二層,而在呼吸用鼻罩的外壁和內壁之間具有隔熱用的空氣層。藉此,保持呼吸用鼻罩的內壁溫度比外壁的溫度高的狀態,而抑制結露。
再者,在使用者配戴呼吸用鼻罩後側臥時,若可撓軟管被身體壓扁,呼吸用氣體的供應會受阻害,而對治療造成阻礙。為了防止此現象,例如在專利文獻5記載著:在框體上,將可撓軟管所連接的L字形管設置成可旋繞之呼吸用鼻罩。依據該呼吸用鼻罩,由於能使可撓軟管事先朝 向使用者側臥時被身體壓住的可能性少的方向,因此能防止可撓軟管被壓扁。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9-1031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572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4-209061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8-119239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4-570號公報
然而,在上述習知技術,存在著以下種種的問題。首先,專利文獻1和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頭戴式配戴具,由於帶子會壓迫頭部周邊,可能對使用者造成拘束感和壓迫感等的不舒服感。此外,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感冒用口罩式的配戴具,橡皮筋會咬入使用者的耳根,而可能造成不舒服感或疼痛感。這種不舒服感和疼痛感乃妨礙睡眠品質的主要原因。從抑制不必要且有害的醒來而確保品質良好的睡眠之CPAP療法之治療目的來看是有問題的。
此外,關於帶子等的配戴具,在睡眠中使用者的姿勢改變時,呼吸用鼻罩、軟管可能與使用者的身體、寢具等接觸而被拉伸,如此會有沿寬度方向使扭力作用於帶子的情況。這時帶子會扭曲,而可能使呼吸用鼻罩從鼻孔周邊移位。從治療效果的觀點來看是有問題的。
另外,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呼吸用鼻罩和配戴具的角度調節機構,若在使用者側臥時被壓住,可能壓迫使用者 的臉部而對使用者造成不舒服感。而且,在配戴呼吸用鼻罩的狀態下,若想配合使用者的鼻子高度、鼻孔方向而調節呼吸用鼻罩的角度,容易在鼻孔周邊發生間隙,而在實施角度調節後可能必須將配戴具重新配戴。從使用者的方便性的觀點來看是有問題的。
再者,專利文獻4所記載的呼吸用鼻罩,在製造二層構造的框體時的成本上昇是有問題的。例如要想藉由吹塑成形等的高難度技術來進行一體成形時,會導致成本上昇。但即使採用將內壁和外壁分別成形後再予以組合的方法,由於零件數目的增加及組裝工時的增加,還是可能造成成本增高。
此外,專利文獻5所記載的呼吸用鼻罩,由於是將框體和L字形管分開形成後再予以組合,會因零件數目及工時的增加而造成成本增高,因此是有問題的。此外,若L字形管為旋繞自如,可能會使可撓軟管接觸額頭、唇部而對使用者造成不舒服感。
於是,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能降低配戴所產生的不舒服感之呼吸用鼻罩及其配戴具。
此外,本發明之另一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呼吸用鼻罩不容易移位之配戴具。
本發明之其他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在配戴時可配合使用者的鼻孔角度進行調節且容易配戴的配戴具。
本發明的再其他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可抑制結露之呼吸用鼻罩。
本發明的再其他目的,是為了以低成本來提供可防止呼吸用氣體的供應受阻害之呼吸用鼻罩。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的第1態樣,是覆蓋使用者的鼻孔而將加壓後的呼吸用氣體供應給前述鼻孔之呼吸用鼻罩之配戴具,其中設置有:具有長帶形狀且第1端部與前述呼吸用鼻罩連結之1對的連結構件、連結於前述連結構件的第2端部且嵌入前述使用者的耳屏內側的凹部之1對的固定構件。
依據本發明的第2態樣,是對使用者供應呼吸用氣體之呼吸用鼻罩之配戴具,其中設置有:具有長帶形狀且第1端部與前述呼吸用鼻罩連結之1對的連結構件、連結於前述連結構件的第2端部且配置在前述使用者的耳廓周圍之框部;前述框部具有:抵接彈壓在前述使用者的耳根之彈壓部。
依據本發明的第3態樣,是覆蓋使用者的鼻孔而將加壓後的呼吸用氣體供應給前述鼻孔之呼吸用鼻罩之配戴具,其中設置有:具有長帶形狀且第1端部與前述呼吸用鼻罩連結而將前述呼吸用鼻罩固定在使用者的鼻孔周邊之1對的連結構件、沿前述連結構件的長邊方向延伸且具有比該連結構件更大的剛性之支承構件;前述支承構件,在前述第1端部側具有第1寬度,在除此以外的部分具有比前述第1寬度窄的第2寬度。
依據本發明的第4態樣,是具有配戴具的呼吸用鼻罩,前述配戴具係具備:具有長帶形狀且第1端部與前述 呼吸用鼻罩連結而將前述呼吸用鼻罩固定在使用者的臉上之1對的連結構件、設置於前述連結構件對而具有比前述連結構件對更大的剛性之支承構件對。而且前述支承構件對係具有:固定於前述呼吸用鼻罩之第1板狀構件、固定於前述連結構件之第2板狀構件;前述第1、第2板狀構件,在進行前述呼吸用鼻罩的角度調節時能以成為角度調節的支點的位置為旋轉軸而旋轉。
依據本發明的第5態樣,是覆蓋使用者的鼻孔而將呼吸用氣體供應給前述鼻孔之呼吸用鼻罩,其中設有:抵接於使用者的臉部且覆蓋前述鼻孔的第1構件、覆蓋前述第1構件的至少一部分且具有比前述第1構件更大的剛性之第2構件。而且在前述第1構件設置:將前述呼吸用氣體吸入內部之第1吸氣口和將呼氣排出之第1排氣口雙方、或是前述第1吸氣口;在前述第2構件設置:與前述呼吸用氣體的搬送手段連接且嵌入前述第1吸氣口部分之第2吸氣口和供前述第1排氣口部分嵌入且連通於外部之第2排氣口雙方、或是前述第1排氣口。而且,在前述第1構件和第2構件之間設置空洞,或是前述第1構件具有撥水性。
依據本發明的第6態樣,是覆蓋使用者的鼻孔而將呼吸用氣體供應給前述鼻孔之呼吸用鼻罩,其中具備:抵接於使用者的臉部且覆蓋前述鼻孔的第1構件、與前述呼吸用氣體的搬送手段在既定的位置連接且與前述第1構件連結又具有比前述第1構件更大的剛性之第2構件。而且, 前述第1構件和前述第2構件的連結部分,具有180度旋轉對稱的形狀。
依據本發明的第1、第2態樣,可將呼吸用鼻罩固定在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且能降低配戴所產生的不舒服感。
依據本發明的第3態樣,可防止在使用中呼吸用鼻罩發生移位,且能降低配戴所產生的不舒服感。
依據本發明的第4態樣,在配戴時可配合使用者鼻子的構造進行調節,而提供容易配戴的呼吸用鼻罩之配戴具。
依據本發明的第5態樣,能以低成本提供可抑制結露之呼吸用鼻罩。
依據本發明的第6態樣,能以低成本提供可防止呼吸用氣體的供應受阻害之呼吸用鼻罩。
2‧‧‧呼吸用氣體供應裝置
4a、4b‧‧‧可撓軟管
6‧‧‧加濕器
8‧‧‧呼吸用鼻罩
10‧‧‧帶子
12‧‧‧塞子
13‧‧‧耳掛部
13a‧‧‧框部
13b‧‧‧彈壓部
14‧‧‧配戴具
16‧‧‧板體
160a、b‧‧‧板狀構件
20‧‧‧框體
21‧‧‧排氣孔
22‧‧‧吸排氣埠
24‧‧‧開口部
26‧‧‧嵌合溝槽
28‧‧‧L字形管
30‧‧‧緩衝墊
31‧‧‧抵接部
32‧‧‧吸排氣埠
35‧‧‧開口部
37‧‧‧袋體
38‧‧‧嵌合條
第1圖係本發明的呼吸用鼻罩及其配戴具所適用的CPAP系統整體的構造之說明圖。
第2圖係第1實施形態的配戴具之使用狀況的說明圖。
第3圖係塞子12嵌入耳屏內側之凹部的狀況之說明圖。
第4(A)~(D)圖係配戴具14的構造之說明圖。
第5(A)~(D)圖係作為固定構件的塞子12之第1 實施例的說明圖。
第6(A)~(G)圖係插入部12d的變形例之說明圖。
第7(A)、(B)圖係作為固定構件的塞子12之第2實施例的說明圖。
第8圖係第2實施例的使用狀況之說明圖。
第9(A)~(D)圖係第2實施例的變形例之說明圖。
第10(A)~(C)圖係第2實施例的塞子12和連結部12b的連接構造之說明圖。
第11(A)~(D)圖係作為固定構件的塞子12之第3實施例的說明圖。
第12(A)~(C)圖係塞子12和耳掛部13的變形例之說明圖。
第13圖係配戴具的第2實施形態的說明圖。
第14圖係配戴具14的使用狀況之說明圖。
第15(A)~(C)圖係彈壓部130b的形狀例之說明圖。
第16(A)~(D)圖係第2實施例的變形例之說明圖。
第17(A)~(C)圖係支承構件的構造之說明圖。
第18(A)~(D)圖係板體16的變形例之說明圖。
第19(A)、(B)圖係作為支承構件的板體16之說明圖。
第20圖係配戴具的第4實施形態的作用之說明圖。
第21(A)~(C)圖係板狀構件160a、160b的變形例之說明圖。
第22圖係在習知的頭戴式配戴具上,運用配戴具的第3或第4實施形態的板體16的例子之說明圖。
第23圖係將配戴具14的第1實施形態和第3實施形態組合時的說明圖。
第24圖係習知的呼吸用鼻罩的構造之說明圖。
第25(A)~(C)圖係框體的構造之說明圖。
第26(A)、(B)圖係框體各部位的放大圖。
第27(A)、(B)圖係緩衝墊的構造之說明圖。
第28(A)、(B)圖係緩衝墊的截面圖。
第29(A)、(B)圖係顯示框體20和緩衝墊30嵌合後的狀態之截面圖。
第30圖係顯示將吸氣埠和排氣埠分開設置之框體20及緩衝墊30的構造例。
第31(A)~(D)圖係框體20和緩衝墊30的嵌合部的形狀例之說明圖。
第32圖係將框體20及緩衝墊30運用於習知呼吸用鼻罩例之說明圖。
第33(A)~(E)圖係關於框體20和板體16的嵌合方法之實施例的說明圖。
以下,根據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但本發明的技術範圍並不限於該等的實施形態,而及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事項及其均等物。
第1圖係本發明的呼吸用鼻罩及其配戴具所適用的CPAP系統整體的構造之說明圖。該CPAP系統,是將依照醫師的處方壓而加壓的呼吸用氣體送入接受CPAP療法之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的患者(使用者)的呼吸道,藉此將呼吸道撐開而支援使用者的呼吸。
CPAP系統係具有:輸入醫師的處方壓而按照處方壓將空氣加壓後供應呼吸用氣體的呼吸用氣體供應裝置2、搬送呼吸用氣體之可撓軟管4a、4b、讓使用者在睡眠時配戴的呼吸用鼻罩8。在此進一步顯示加濕器6,是將呼吸用氣體加濕成事先設定的濕度後再供應給呼吸用鼻罩8。
呼吸用氣體供應裝置2接通電源後會開始動作,加壓後的呼吸用氣體透過可撓軟管4a而先送往加濕器6。藉由加濕器6加濕後的呼吸用氣體,則透過可撓軟管4b送往呼吸用鼻罩8。呼吸用鼻罩8,是藉由後述的配戴具而以覆蓋使用者鼻孔的方式密合固定在鼻孔周邊部,以將呼吸用氣體從使用者的鼻孔送入呼吸道。
呼吸用氣體供應裝置2之動作模式包括:例如將空氣在392~1961Pa範圍內加壓成一定壓力之固定壓式;藉由設置於裝置內之呼吸用氣體的壓力感測器、流量感測器來監視使用者的呼吸狀態,並按照呼吸狀態來調節壓力的變 動壓方式。加濕器6,是為了防止鼻孔內部、咽頭部的黏膜乾燥而使用的,但按照醫師處方或使用者的喜好而予以省略亦可。
以下是針對呼吸用鼻罩之配戴具以及呼吸用鼻罩各個的實施形態作說明。以下所示的實施形態,可分別單獨地實施或加以組合來實施,或藉由其他的組合來實施。
[1]配戴具的第1實施形態
第2圖係第1實施形態的配戴具之使用狀況的說明圖。在此是顯示使用者藉由配戴具14來配戴呼吸用鼻罩8時的前視圖及側視圖。在呼吸用鼻罩8(與可撓軟管4b連結且覆蓋鼻孔)的兩側部連結著配戴具14。配戴具14係具備帶子10和塞子12。帶子10,係具有長帶形狀且一端部連結於呼吸用鼻罩8的兩側部之任一方的一對連結構件;塞子12,是連結於帶子10的另一端部之一對的固定構件。在以下的說明,是以配戴時的使用者為基準來界定左右、前後及上下各方向。
第3圖係顯示耳部的名稱及塞子12的使用狀況。塞子12,如虛線所示嵌入使用者的耳屏周邊的凹部。在此,藉由使帶子10具有適當長度,以在使用者配戴呼吸用鼻罩8時,成為有張力(箭頭T1)作用於帶子10的長邊方向的狀態。如此,塞子12會對抗該張力而鉤卡在耳屏的內側。如此一來,配戴具14會將呼吸用鼻罩8固定成密合於使用者的鼻孔周邊的狀態。
依據上述構造的配戴具14,不會像頭戴式的配戴具那樣拘束壓迫使用者的頭部。因此,具有降低肉體上的疼痛感、不舒服感(拘束感、壓迫感)的效果。此外,比起頭戴式,與配戴具接觸之頭部的面積變小。因此,可降低與配戴具的接觸部位流汗悶熱所造成之不舒服感。此外,也能避免弄亂髮型等的不便。
另外,配戴具14在使用者仰臥時,不會像頭戴式那樣接觸枕頭。因此,可防止發生:使用者翻身時與枕頭摩擦而造成配戴具與頭部的相對位置偏移,結果導致呼吸用鼻罩8的位置偏移的事態。若呼吸用鼻罩8發生移位,其與使用者的鼻孔部周邊的密合狀態被破壞,呼吸用氣體會從呼吸用鼻罩8和使用者的臉部之間產生的間隙漏出,如此不僅無法將期望量的呼吸用氣體送入使用者的呼吸道而使治療效果變差,且呼吸用氣體會送到使用者的臉上而導致不必要且有害的醒來,但依據本實施形態則可避免以上問題的發生。
此外,比起用環狀的橡皮筋等的彈性構件來卡止於耳朵周圍之感冒用口罩式的配戴具的情況,本實施形態的配戴具14可減輕對使用者帶來的疼痛感。其理由在於,耳朵周圍是容易感受疼痛之敏感的部位,感冒用口罩式的配戴具會咬入該部位而對使用者帶來疼痛感,但耳屏內側的構造比耳朵周圍堅固,而是不容易感受疼痛的部位。因此,本實施形態的配戴具14可減輕使用者的疼痛感。
再者,依據本實施形態,在配戴配戴具時,不用像頭 戴式那樣進行掛在後頭部的動作。因此,即使是肩部的活動範圍有障礙的使用者也容易配戴呼吸用鼻罩8。
第4圖係配戴具14的構造之說明圖。第4(A)圖是以右側的配戴具14為例而顯示其整體的構造。帶子10例如是由非伸縮性的布所形成。如上述般,帶子10的一端部是連結於呼吸用鼻罩8的側部,另一端部是連結於塞子12。在此,作為將帶子10連結於呼吸用鼻罩8的側部之方法,可藉由縫合或樹脂黏著等來進行固定。又作為較佳的態樣,如第4(A)圖所示,是在帶子10的端部和呼吸用鼻罩8的側部設置可互相嵌合的嵌合部10a(扣具、鉤具),而構成可互相拆裝。如此一來,可將帶子10和呼吸用鼻罩8分解後予以洗淨,以保持衛生。
另一方面,作為將帶子10連結於塞子12的方法,可使用縫合或樹脂黏著等來進行固定。此外,就較佳的態樣而言,如第4(A)圖所示,可在帶子10的前端設置Velcro(商標)、Magic Tape(商標)等公知的黏扣帶10b。而且,將其前端通過設置於塞子12的扣具12a的孔後回折,而用黏扣帶10b卡止在帶子10的表面。如此,可調節帶子10整體的長度。此外,除了黏扣帶10b以外也能使用各種的卡止手段。例如,在帶子10的前端部和與其相對向的帶子10的中央部之任一方等間隔地設置調節孔,在另一方設置與調節孔卡合之爪、鈕扣亦可。或是,在扣具12a側設置:可卡止於帶子10表面的材質之齒部亦可。
在更佳的態樣,帶子10的一部分,例如通過扣具12a而回折的部分10c是使用具有伸縮性之彈性布等的其他構件來形成。如此,可防止帶子10整體產生過度的伸縮性,且能提高長度調節方面的自由度。
如此,可將帶子10長度調節成適合使用者的臉部的長度。而且,如第2圖、第3圖所說明,藉由對抗帶子10的長邊方向的張力T1而將塞子12鉤止於耳屏,能使呼吸用鼻罩8密合固定在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
接著說明塞子12。嵌入耳屏內側的凹部之塞子12,是藉由露出耳屏外部的連結部12b來和扣具12a連結。較佳為,塞子12、連結部12b是大致配置在帶子10的中心線C(一點鏈線所示)上。如此,塞子12對耳屏內側的鉤止力不會分散,而能對抗作用於帶子10的長邊方向之張力。因此可防止塞子12的脫落。
第4(B)圖係顯示塞子的一點鏈線C的截面。嵌入耳屏內側的凹部之塞子12具有大致半球狀的形狀。再者,為了緩和配戴時的接觸而減輕使用者的痛苦,較佳為讓塞子12之劃分底面和側面的邊緣E1具有圓角。
此外,藉由使塞子12的直徑R1比其與連結部12b的連接部分的直徑R2更大,在塞子12嵌入耳屏內側的凹部時可增大接觸面積,而使鉤止力變大。塞子12的高度H1,較佳為是能收納在耳屏內側的凹部之高度。而且較佳為,縮小連結部12b之從耳屏露出的部分之高度,亦即縮小直徑R3。在使用者側臥使連結部12b接觸枕頭而壓迫 耳屏附近的情況,藉由縮小直徑R3可減輕壓迫感。較佳的尺寸,例如塞子12直徑R1為13~17mm,高度H1為5~10mm,連結部12b的直徑R3為8mm以下,但本實施形態並不限定於此數值範圍。
塞子12,其整體可使用單一材質進行一體成型而形成,也能藉由組合複數種材質來形成。在使用單一材質來形成的情況,宜使用具有適度的彈力、耐久性、生體適合性的材質。作為該材質的例子,可列舉:矽氧橡膠、天然橡膠、聚苯乙烯橡膠、聚異戊二烯橡膠、聚胺酯彈性體、聚胺酯等的低回彈性構件。另一方面,在使用複數材質來形成的情況,如第4(C)圖的截面圖所示,例如連結部12b和塞子12之影線所示的內部是由尼龍等的材質M1所形成,外部則是用聚胺酯等的低回彈性構件或矽氧橡膠等的材質M2來被覆。如此,能使嵌入耳屏內側時的摩擦力變大,而防止塞子12的脫落。同時,可緩和接觸而減輕使用者的痛苦。
關於塞子12之其他的較佳態樣,可再度參照第3圖並使用第4(A)圖來作說明。在塞子12,在嵌入耳屏內側的凹部時連通於外耳道的部位,設有缺口部來作為通音孔12c。如此,可確保讓外部環境的聲音和鬧鐘的鬧鈴聲通過的路徑。如此,使用者即使是配戴著配戴具14而在睡眠中,仍可聽到緊急事態時之外部環境的聲音和鬧鐘的鬧鈴聲,因此可確保安全性,且能提昇方便性。又為了確保聲音的路徑,可取代缺口部而在塞子12設置貫通孔。
又為了確保配戴具14的衛生,較佳為將其分解後實施洗淨,故使用者本身必須再度組裝配戴具14。因此,為了支援正確且有效率的組裝作業,是在塞子12設置用來判別其左右之判別手段。例如,如將塞子12放大之第4(D)圖所示,藉由在塞子12(在此是塞子12的連結部12b)形成突起12p,根據是否有突起或其數目可判別左右。此外,作為判別手段,除了突起以外,也能設置文字、記號、圖案等。
[固定構件的第1實施例]
第5圖,是作為固定構件的塞子12之第1實施例的說明圖。第5(A)~(D)圖係從塞子12的側面方向觀察的外觀。第5(A)圖所示的例子,塞子12是進一步具有:插入外耳道的入口附近之插入部12d。插入部12d,至少一部分是具有與外耳道的直徑相同或比該直徑稍大的直徑,而是形成大致圓柱形或是大致截頭圓錐形(如一點鏈線所圖示)。藉由設置該插入部12d,除了將塞子12嵌合於耳屏內側的凹部以外,利用插入部12d的外壁和外耳道的摩擦力,能更可靠地防止塞子12的脫落。特別是,在有讓連結部12b朝箭頭T2所示的方向轉動的外力作用於連結部12b時,連動於該外力,塞子12會想往箭頭T3所示的方向轉動。這時,藉由設有插入部12d,利用其摩擦力及阻力可對抗該轉動,相較於未設置插入部12d的情況,能更可靠地防止塞子12的脫落。
此外,在此情況,如第5(B)圖所示,藉由在塞子12和插入部12d整體設置缺口部或貫通孔,可確保通音孔12c。因此,在睡眠時可確保使用者的安全性,且提昇方便性。
此外,一般而言,外耳道的形狀,是朝使用者的臉部的前方且上方逐漸彎曲,考慮這點,較佳為讓插入部12d能沿著外耳道的形狀變形,藉此可維持對外耳道的摩擦力並防止對使用者帶來異常感和壓迫感。例如,塞子12是由矽氧橡膠形成的情況,插入部12d可由剛性更低的材質,例如聚胺酯等的低回彈構件所形成。或是,在塞子12和插入部12d是由矽氧橡膠等的相同材質進行一體成型的情況,如第5(C)圖所示,藉由在插入部12d設置直徑2mm左右的空洞12e,藉此來降低剛性而成為可變形亦可。又在此情況,若採用空洞兼作為通音孔12c的構造,由於能使形狀單純化且成型變容易,因此是更佳的態樣。
或是,如第5(D)圖所示,將插入部12d設置成:使插入部12d的中心相對於塞子12的中心CL具有某個程度的角度。具體而言,由於一般而言,外耳道的形狀是朝使用者的臉部的前方且上方逐漸彎曲,故將插入部12d的角度設置成:在配戴時能朝使用者的臉部之前方且上方而沿著外耳道插入。
如此,藉由使插入部12d沿著外耳道變形,能防止應力作用於塞子12而使塞子12相對於耳屏的位置發生些微 偏移。亦即,可適當地保持塞子12和耳屏的位置關係並獲得插入部12d和外耳道的摩擦力,因此能更確實地防止脫落,同時可防止對使用者帶來壓迫感。
第6圖係顯示插入部12d的變形例。插入部12d可具備:沿插入方向延伸的軸、朝與插入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突出之複數個部位。
例如第6(A)圖所示,可在軸120d的周圍設置複數個刀鍔狀的摩擦板121d。或是如第6(B)圖所示,在軸120d的周圍以形成螺旋槽的方式呈螺旋狀地設置摩擦板121d。第6(A)、(B)圖的情況之摩擦板121d的平面形狀,可以是第6(C)圖所示的圓形、第6(D)圖所示的三葉草形、第6(E)圖所示的心形等各種任意的形狀。或是,改變每個摩擦板121d的形狀亦可。又例如在第6(C)圖之圓形的情況,藉由設置缺口部或貫通孔可確保通音孔12c。此外,在第6(D)圖之三葉草形或第6(E)圖之心形等的情況,即使不另外設置缺口部或貫通孔仍可確保作為通音孔12c的間隙。在第6(A)~(E)圖,較佳為摩擦板121d是由矽氧橡膠等的具有彈性的材質所構成。藉由採用這種構造,即使外耳道的直徑會因人而異,在將插入部12d插入外耳道時,摩擦板121d會撓曲而密合於外耳道。如此,可提高對外耳道的摩擦力,而能確實地防止塞子12和插入部12d的脫落。同時,可緩和對外耳道的接觸,而能防止對使用者帶來壓迫感。
再者,將第5(C)圖所示的構造應用在第6(A)~ (E)圖所示的構造,藉由在軸120d設置空洞而使插入部12d整體成為可變形亦可。或是,相對於塞子12的中心,將軸120d設置成具有沿著外耳道的角度亦可。如此,可維持對外耳道的摩擦力,並防止對使用者帶來異常感和壓迫感。又藉由採用這種構造,可維持對外耳道的摩擦力,並減輕其與外耳道的接觸。因此,可防止塞子12的脫落,並減輕使用者的異常感和壓迫感。
此外,也能採用將塞子12的中心和軸120d的中心錯開的構造。第6(F)圖係顯示這種構造的塞子12的中心和軸120d的截面圖。如圖所示,藉由將塞子12的中心和軸120d的中心錯開,可適當地保持塞子12對耳屏的位置關係以及插入部12d(包含軸120d)對外耳道的位置關係。
再者,在此情況,例如使用矽氧橡膠等的具有彈性的材質來構成軸120d且在其內部設置空洞121h,而使軸120d能沿著外耳道進行變形亦可。這時,藉由使設置於軸120d的空洞121h成為密閉空間,能使軸120d較容易變形且防止污染物進入。或是,如第6(G)圖所示,相對於塞子12的中心CL使軸120d具有沿著外耳道的角度亦可。
藉由採用這種構造,可防止塞子12及插入部12d的脫落。
此外,在第6(F)(G)圖,摩擦板121d的直徑是形成越往前端部越小。一般而言,外耳道具有往前變細的 形狀,藉由採用這種構造,可維持插入部12d對外耳道的摩擦力,並減輕其對外耳道的接觸。因此,可防止脫落並減輕對使用者帶來的異常感和壓迫感。
[固定構件的第2實施例]
第7圖係作為固定構件之塞子12的第2實施例之說明圖。第7(A)圖係顯示右側的塞子12之俯視圖,第7(B)圖係顯示其側視圖。在此,為了容易理解,是省略連結部12b的圖示。第8圖係第2實施例的使用狀況之說明圖。第8圖是以右側的耳朵為例而表示耳朵各部位的名稱,並用虛線表示塞子12嵌入的狀態。
首先,在第7(A)圖、第8圖,紙面的右方為前方,亦即對應於使用者的臉側;紙面的左方為後方,亦即對應於使用者的後頭部側;與紙面垂直的方向則對應於使用者的左右方向。第2實施例的塞子12,是由長邊方向朝前後方向之板狀片所構成,在配戴時,從耳屏內側凹部到達對耳屏內側的凹部之長邊方向的長度為L。在此,塞子12的形狀,例如是前後及/或上下呈非對稱的大致橢圓形,或是外徑R'的大徑部和外徑r'的小徑部沿前後方向連結而形成之蠶豆狀。
塞子12,除了卡止於耳屏內側的凹部之卡止部124a以外,在長邊方向上與卡止部124a大致相對向的位置,具有卡止於對耳屏內側的凹部之卡止部124b。卡止部124a,是具有沿著耳屏內側的凹部的形狀而朝上下方向及 /或左右方向彎曲的面。同樣的,卡止部124b是具有沿著耳屏內側的凹部的形狀而朝上下方向及/或左右方向彎曲的面。更佳為,塞子12具有卡止於耳屏間切跡內側的凹部之卡止部124c。卡止部124c,是具有沿著耳屏間切跡內側的凹部而朝上下方向及/或左右方向彎曲的面。
第7(B)圖,是對應於從第7(A)圖的箭頭P觀察的側視圖。在第7(B)圖,紙面上方是對應於使用者的右方,紙面下方是對應於使用者的左方,亦即頭部側。在較佳的態樣之一,塞子12的側面形狀,其卡止部124a是朝外耳道的入口彎曲,卡止部124b是朝與卡止部124a相反的方向彎曲。亦即,塞子12整體是形成和緩的S字形。
在上述塞子12,長邊方向的長度L的適當尺寸例如為13~30mm。另一方面,大徑部的外徑R'的適當尺寸例如為13~20mm。小徑部的外徑r'的適當尺寸例如為7~15mm。再者,塞子12的厚度H'的適當尺寸例如為2~10mm。在此所示的塞子12之形狀、尺寸僅是一例,大徑部、小徑部並不限定於正確的圓弧狀。塞子12,例如是由平面、自由曲面所形成的任意形狀亦可。此外,卡止部124a、b、c的形狀,只要分別能卡止於耳屏、對耳屏、或耳屏間切跡即可,可形成任意的形狀。
在第2實施例,除了讓卡止部124a卡止於耳屏內側的凹部,且讓卡止部124b卡止於對耳屏內側的凹部。因此,即使是耳屏小的使用者,塞子12也不容易脫落。特 別是如第7(B)圖之箭頭D'所示,即使有讓塞子12整體朝前方旋轉的力作用著的情況,藉由讓卡止部124b卡止於對耳屏內側的凹部,可防止塞子12脫落。關於這點,上述第1實施例是讓插入部12d卡止於外耳道內以防止塞子12脫落,在第2實施例,不設置插入部12d仍能發揮相同的效果。因此,即使是外耳道容易感受疼痛或異物感的使用者,仍能忍受長時間的配戴。但是,同時具備第2實施例的卡止部124a和上述第1實施例的插入部12d的構造當然也是可能的。如此,藉由讓卡止部124b卡止於對耳屏內側的凹部並讓插入部12d卡止於外耳道內,可更加強化鉤止力,而更確實地防止塞子12脫落。
再者,藉由讓卡止部124c卡止於耳屏間切跡內側的凹部,可強化塞子12的鉤止力。
在上述說明,藉由使卡止部124a、b、c分別具有沿著耳屏、對耳屏、耳屏間切跡的內側凹部的形狀之彎曲面,有利於增大接觸面積而強化鉤止力。此外,藉由使卡止部124a朝外耳道的入口彎曲、使卡止部124b朝向與卡止部124a相反的方向(亦即密合於耳屏內側的方向)彎曲,也能進一步增大其與耳屏內側的凹部及對耳屏內側的凹部之接觸面積而強化鉤止力。
此外,與第1實施例同樣的,在塞子12設置連通於外耳道之通音用的缺口(或孔)124d也是可能的。藉此,能讓使用者聽到外部環境的聲音。如此可提昇使用者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此外,在較佳的態樣之一,塞子12是沿著長邊方向具有伸縮性。如此,即使耳屏和對耳屏的距離因人而異的情況,仍可配戴同一尺寸的塞子12。為了獲得伸縮性,塞子12例如可由矽氧橡膠、天然橡膠、聚苯乙烯橡膠、聚異戊二烯橡膠、聚胺酯彈性體、聚胺酯等的彈性構件一體成型出,並和剛性比塞子12更大的連結部12b連結。藉由使彈性構件發揮緩衝的作用,能獲得減輕使用者痛苦的效果。此外,由於塞子12的側面形狀是形成整體為S字形,塞子12沿長邊方向變得容易撓曲,而能具備伸縮性。
第9圖係第2實施例的變形例之說明圖。第9(A)~(D)圖係顯示,使塞子12整體沿長邊方向變得容易撓曲而獲得伸縮性的例子。
第9(A)圖係在塞子12的小徑部設置孔125a的例子。第9(B)圖係在塞子12的小徑部設置沿著長邊方向之長帶形的狹縫125b的例子。第9(C)圖,係在塞子12的小徑部設置空洞(中空或凹部)125c的例子。第9(D)圖係在塞子12的小徑部設置缺口125d的例子。
第9(A)~(D)圖,設有孔125a、狹縫125b、空洞125c、或缺口125d之小徑部的剛性相對降低,塞子12在該部位變得容易撓曲。如此,藉由使塞子12整體可撓曲,而具備長邊方向的伸縮性。在此,設置於塞子12的孔125a、狹縫125b、或缺口125d可兼作為通音孔。
第10圖係第2實施例的塞子12和連結部12b的連接 構造之說明圖。第10(A)圖係以右側的塞子12為例,顯示其和連結部12b的一部分之俯視圖。第10(B)圖係第10(A)圖的NN'截面圖。在第10(A)、(B)圖,紙面右方對應於前方,紙面左方對應於後方。
在此,塞子12可分割成內部構造12i和外部構造12o,內部構造12i和外部構造12o分別由不同構件所構成。亦即,內部構造12i是和連結部12b一體成型的,其等是由尼龍等的具有某種程度的剛性之構件所形成。另一方面,塞子12的外部構造12o,是由矽氧橡膠、聚胺酯等的彈性構件所形成。如此,就塞子12整體而言,可確保某種程度的強度,且能增大嵌入耳屏、對耳屏內側時的摩擦力,而能防止塞子12的脫落。同時可緩和接觸,而減輕使用者的痛苦。
在此,藉由縮短塞子12的長邊方向之內部構造12i的長度L',可增加塞子12的長邊方向之外部構造12o的長度L1、L2,如此可確保塞子12的長邊方向之伸縮性。
在此,塞子12的長邊方向之內部構造12i的長度L'之適當尺寸例如為3~15mm。塞子12的長邊方向之外部構造12o的位於內部構造12i前方的長度L1的適當尺寸例如為0.5~26mm。另一方面,位於內部構造12i後方的長度L2的適當尺寸例如為0.5~26mm。在此所示的形狀、尺寸僅是例示,可採用能符合上述要件之各種的形狀、尺寸。例如,只要是具有卡止部124a、b及前後方向的長度L,上下尺寸是到達耳輪腳的程度亦可。
再者,在第2實施例,如箭頭D1所示,塞子12能以與連結部12b的接觸部分為中心朝前後方向變形,以模擬前後方向的傾動動作。由於使用者的耳朵的角度因人而異,有些使用者的耳朵朝向較前方,有些使用者的耳朵朝向較左右的側面方向。藉由使塞子12朝前後方向傾動,可對應於該個人差別,不論使用者耳朵的角度如何都能使塞子12卡止於預定的位置。作為較佳的態樣之一,是讓塞子12的外部構造12o和內部構造12i互相嵌合而形成可拆裝。如此,可將塞子12分解後洗淨,以保持清潔。在此情況,塞子12的外部構造12o和內部構造12i的組合,是在左右具有不同的嵌合形狀。例如第10(C)圖所示之塞子12的外部構造12o,嵌合部124k呈上方開口的C字形,而形成前後非對稱的形狀。如此,塞子12就算想要和左右相反的連結部12b嵌合也無法完成嵌合,可容易地知悉組裝錯誤,而能支援正確的組裝。此外,在塞子12的外部構造12o,可沿著嵌合部124k的C字形而設置通音用的缺口(或是孔)124d。又不限於在此所示的例子,嵌合部的形狀可採用各種形狀。左右完全不同的形狀當然也是可以的。
[固定構件的第3實施例]
第11圖係作為固定構件的塞子12之第3實施例的說明圖。第3實施例,是能更可靠地防止塞子12脫落之較佳實施例。第3實施例可單獨地實施,或是和上述第1、 第2實施例之任一者同時實施。
在第11(A)圖所示的構造,配戴具14進一步具有:可卡合於耳朵周圍的卡合構件之鉤形的耳掛部13。耳掛部13,是連結於帶子10之與塞子12連結的端部。較佳為,如第11(A)圖所示,耳掛部13是連結在塞子12的連結部12b。如此,塞子12和耳掛部13例如可由矽氧橡膠等的同一材質藉由一體成型而形成出。或是,塞子12和耳掛部13是由不同的材質來形成亦可,在此情況,為了維持鉤形且容易掛在耳朵周圍,耳掛部13較佳為由具有一定程度的彈性和剛性的材質所形成。作為該材質的例子,可列舉尼龍、醋酸纖維素、賽璐珞(celluloid)等的樹脂,或是鈦、不鏽鋼、鋁、硬鋁(duralumin)等的金屬。
藉由設置耳掛部13,能更可靠地防止塞子12的脫落。或是,即使塞子12發生脫落的情況,藉由耳掛部13可防止配戴具14整體發生脫落。
此外,為了防止耳掛部13咬入耳朵周圍,藉由使耳掛部13之虛線AB的截面形狀如第11(B)圖所示成為紡錘形或圓形(與耳朵周圍接觸側形成曲線)是較佳的態樣。如此可減輕使用者的痛苦。特別是,在形成紡錘形的情況,在使用者側臥時,即使枕頭等壓迫到耳朵,由於第11(B)圖之截面形狀的上部A附近的厚度較薄,可減輕壓迫感。
此外,耳掛部13的截面直徑不是同樣的亦可。例 如,在中央部附近13b(卡合於耳朵周圍時最能發揮鉤止力)將直徑加大,在前端部13a將直徑縮小亦可。如此,在中央部附近13b可防止扭曲而維持鉤形,以便於掛在耳朵周圍,同時可防止咬入耳朵周圍。另一方面,在前端部13a可沿著耳朵周圍的形狀而產生某種程度的變形,能減輕對耳朵周圍的壓迫感。
此外,如第11(C)圖所示,相對於塞子12,使耳掛部13能朝箭頭T4所示方向轉動亦可。例如,塞子12和耳掛部13是將不同構件組合成可轉動亦可,或是使用具有某種程度的彈性之矽氧橡膠等的單一材質進行一體成型,藉由扭曲而成為可轉動的構造亦可。如此,在將耳掛部13卡合於耳朵周圍後,能讓塞子12轉動而嵌入耳屏內側的凹部。或是,在將塞子12嵌入耳屏內側的凹部後,讓耳掛部13轉動而卡合在耳朵周圍,而依這樣的動作順序進行配戴具14的配戴。如此,相較於塞子12和耳掛部13無法轉動的情況,會更容易進行配戴具14的配戴。此外,第11(A)圖~(C)圖所示的耳掛部13,為了減輕對耳朵周圍的咬入,例如直徑宜為3~10mm,但本實施形態並不限定於此數值範圍。
再者,如第11(D)圖所示,耳掛部13是呈環狀亦可。在此情況,藉由使用伸縮性材質來形成耳掛部13,以成為可卡合在耳朵周圍的構造。這就是所謂感冒口罩式的形狀,關於這種耳掛部13,相較於將其單獨使用的情況,若作為本實施形態之塞子12的輔助手段來使用,可 減輕使用者的痛苦。因此,藉由使用該耳掛部13,能更可靠性防止塞子12的脫落。
第12圖係塞子12和耳掛部13的變形例之說明圖。在本變形例,如第12(A)圖所示,塞子12和耳掛部13是由可拆裝的不同構件所形成。例如,塞子12是由具有適度的彈性、耐久性及生體適合性之硬度40左右的矽酮材質所形成;另一方面,耳掛部13,是使用具有某種程度的彈性和剛性之尼龍材質,且和連結部12b、扣具12a藉由一體成型來形成出。而且,耳掛部13之嵌合部122a是嵌入設置於塞子12的孔部122b而互相裝配在一起。
在此,塞子12具有第6(F)或(G)圖所示的變形例的形狀之外觀。在此情況,第6(F)或(G)圖所示的空洞121h可和孔部122b連通,雖不連通亦可,但採用連通構造會使成型變容易。
如此般,塞子12和耳掛部13是採用可拆裝的構造時,可分解後洗淨,且能將磨耗後的構件單獨更換。因此,對使用者的方便性提高。
此外,在本變形例,耳掛部13的前端部13a,如第12(B)圖的放大圖所示,是形成直徑斷續地改變之將圓盤串在一起而構成的形狀。如此,在耳掛部13整體是由相同材質一體成型時,能相對降低前端部13a的剛性。如此,在中央部附近13b可防止扭曲而維持鉤形,以便於掛在耳朵周圍,同時可防止咬入耳朵周圍。另一方面,在前端部13a可沿著耳朵周圍的形狀而產生某種程度的變形, 能減輕對耳朵周圍的壓迫感。
再者,若以第12(A)圖的橫方向為X軸、縱方向為Y軸、與紙面垂直的方向為Z軸,如第12(C)圖之Y-Z軸的外觀所示,可將耳掛部13整體成型成扭曲的立體形狀(從中央部附近13b至連結部12b的部分和前端部13a在Y-Z軸方向具有不同的角度)。如此,在使用者配戴時,耳掛部13的形狀變得容易沿著耳朵周圍的曲面形狀。因此,能使耳掛部13更確實地固定在耳朵周圍,且使緩和對使用者的接觸而防止痛苦。
[2]配戴具的第2實施形態
第13圖係配戴具14的第2實施形態之說明圖。該配戴具14設置在:帶子10之與連結呼吸用鼻罩8的端部相反側的端部,而固定在使用者的耳朵位置。第13圖係顯示右耳用的配戴具14,紙面右方對應於前方,紙面左方對應於後方。
如圖所示,該配戴具14具有:彎曲成上下顛倒的U字形之框部130a。框部130a,在一端側設有用來連結帶子10之扣具12a,在另一端側設有彈壓部130b。彈壓部130b設置在框部130a的內側。框部130a和彈壓部130b是以整體描繪成髮夾曲線狀的方式一體成型,並在曲線部分130c互相結合。框部130a和彈壓部130b,例如和上述耳掛部13同樣的,是由具有某種程度的彈性和剛性之尼龍、醋酸纖維素、賽璐珞等的樹脂,或是鈦、不鏽鋼、 鋁、硬鋁等的金屬所形成。
彈壓部130b,其長度為框部130a的上下長度之1/2~3/4左右,大致沿著耳根的形狀而逐漸彎曲,其前端離開框部130a。框部130a和彈壓部130b各自的截面呈大致圓形。曲線部分130c的直徑比框部130a或彈壓部130b之其他部分小,而具有相對低的剛性。依據此構造,彈壓部130b能以曲線部分130c為中心而如箭頭D2所示朝前後方向傾動。
在此,雖是顯示和第1實施形態的塞子12同時實施之第2實施形態的情況,但第2實施形態也能單獨實施。實施第2實施形態時的呼吸用鼻罩,可為僅覆蓋鼻孔部周邊之呼吸用鼻罩,亦可為覆蓋鼻孔部和口部之呼吸用鼻罩。
第14圖係第13圖所示的配戴具14的使用狀況之說明圖。在第14圖,為了容易理解,是省略塞子12的圖示。在第14圖,是例示出右耳,紙面右方是對應於前方,紙面左方是對應於後方。
框部130a,是迂迴於耳廓的周圍而設置成圍繞著耳廓。而且,彈壓部130b是在框部130a的內側從耳朵背後抵接於耳根,並朝前方彈壓。為了使配戴具14更確實地固定,框部130a和彈壓部130b,可沿著使用者的側頭部之耳根形狀而朝使用者的左右方向(本圖中與紙面垂直的方向)彎曲。
依據第2實施形態,由於框部130a是迂迴圍繞在耳 廓的周圍,可防止帶子10(連結於扣具12a)的張力負荷施加在耳根的局部。因此,可防止像感冒口罩式的配戴具那樣因為橡皮筋等的負荷施加在耳根局部而產生疼痛。特別是能防止橡皮筋咬入耳根的上端部所產生的疼痛。又即使是在使用者側臥時仍能防止:框部130a被挾持在耳朵和頭部之間的狀態下耳朵受到壓迫、框部130a咬入耳朵背側或頭部而產生疼痛。
而且,彈壓部130b是遍及耳根整體進行彈壓,而能確實地固定住呼吸用鼻罩。此外,即使是耳朵的形狀大小因人而異的情況,彈壓部130b和耳根之間不容易產生間隙而能強化鉤止力。如此,可防止配戴具移位而因該部分的摩擦發生疼痛,能減輕配戴呼吸用鼻罩所產生的疼痛和不舒服感。
第15圖係彈壓部130b的形狀例的說明圖。
第15(A)圖的例子,彈壓部130b是在前端連接於框部130a而具有環形。較佳為,彈壓部130b的直徑比框部130a的直徑小,如此,利用彈壓部130b所形成的環形之撓曲可進行彈壓。第15(B)圖的例子,彈壓部130b是在前端連接於框部130a且具有蛇腹形狀,並利用蛇腹形狀的伸縮來進行彈壓。第15(C)圖的例子,彈壓部130b不是在框部130a的前端而是在中心部和框部130a一體化,且其前端離開框部130a,整體是形成分支的形狀。較佳為,彈壓部130b的直徑比框部130a的直徑更小。如此,彈壓部130b變得容易朝箭頭D3的方向傾動, 而藉由傾動來進行彈壓。此外,對於框部130a,使用海綿等的低回彈性材料、軟矽氧橡膠(Alpha Gel)、金屬製彈簧等的其他構件來設置彈壓部130b的情況,也包含於第2實施形態。
第16圖係第2實施形態的變形例的說明圖。第16(A)圖的例子,配戴具14之扣具12a具有複數個帶子通過孔12s。如此,可分階段調節帶子10的長度,而提昇配戴時的自由度。第16(B)圖的例子,是改變帶子通過孔12s的角度而配置成扇狀。如此,可改變帶子10相對於框部130a的角度。因此,可對應於因人而異之使用者的鼻孔部和耳朵的位置關係。
第16(C)圖的配戴具14例,是在框部130a具備可卡止於耳輪腳(參照第8圖)的卡止部130d。如此可強化鉤止力。第16(D)圖的配戴具14例,是在框部130a所描繪之U字形的內側設置肋部130e。虛線FF'的截面形狀顯示於圖下方。藉此,可縮小框部130a的直徑而謀求小型化、輕量化,且可確保框部130a的強度。或是,取代肋部130e的設置,使框部130a的截面成為內側(F)縮窄的紡錘形亦可。在此,設置肋部130e或成為紡錘形時的邊緣,若設計成不接觸耳根上部之迂迴於耳根的尺寸形狀,可防止肋部130e和耳根上部發生摩擦而產生疼痛。
此外,在將第2實施形態和第1實施形態的塞子12一起實施的情況,藉由彈壓部130b的彈壓,可分散施加 於耳屏和對耳屏的力量。因此,可減輕配戴呼吸用鼻罩所造成之使用者的痛苦和不舒服感
[3]配戴具的第3實施形態
在第3實施形態,配戴具14具有:沿其長邊方向設置的支承構件。
第17圖係支承構件的構造之說明圖。第17(A)圖,是以第1實施形態之右側的帶子10為例,而顯示設置於帶子10的支承構件。第3實施形態可單獨實施,也能和第1、第2實施形態或是其他配戴具的任一個以上同時實施。此外,實施第3實施形態時的呼吸用鼻罩,可為僅覆蓋鼻孔部周邊的呼吸用鼻罩,亦可為覆蓋鼻孔部和口部之呼吸用鼻罩。
如第17(A)圖所示,在帶子10設置板體16(支承構件),該板體16是沿著帶子10長邊方向延伸且具有比帶子10更大的剛性,又在寬度方向具有一定的長度。板體16,除了具有剛性以外,較佳為由具有耐久性的材質,例如尼龍、聚縮醛、聚丙烯等所形成。而且,帶子10和板體16,至少在板體16的周緣部藉由縫合或樹脂黏著等的方法進行固定。此外,在板體16的端部,設置可嵌合於呼吸用鼻罩8的側部之嵌合部16a。藉此,利用板體16能使帶子10連結於呼吸用鼻罩8。
板體16,由於在帶子10的長邊方向及寬度方向具有一定長度且具有某種程度的剛性,可發揮以下的效果。第 一個效果,即使在加壓後的呼吸用氣體供應至呼吸用鼻罩8內而有張力作用於帶子10的長邊方向時,利用長邊方向的應力可防止帶子10伸長,而能讓呼吸用鼻罩8密合在使用者的鼻孔部周邊。第二效果,即使有讓帶子10在寬度方向上扭曲的外力(箭頭T5所示)作用於呼吸用鼻罩8的情況,利用寬度方向的應力可防止帶子10的扭曲,而能防止呼吸用鼻罩8的移位。
在此更佳為,板體16,在與呼吸用鼻罩8的側部連結之端部附近具有平面部16b(具有寬度方向的長度和長邊方向的長度)。例如,對於長邊方向長3~15cm、寬度方向長2~5cm的板體16,具有平面部16b(形成長邊方向長1cm以上、寬度方向長2cm以上的平面區域)。藉此,可增大對抗寬度方向的扭曲之應力,而能更可靠地防止扭曲。但平面部16b的尺寸並不限於上述數值範圍。
作為更佳的態樣,板體16是在長邊方向的一部分,具有比連結於呼吸用鼻罩8的端部的寬度更窄的寬度。具體而言,如第17(A)圖所示,相對於連結於呼吸用鼻罩8之端部的寬度W1,從長邊方向的中央部附近至靠近塞子12的部分具有比寬度W1更窄的寬度W2。亦即,板體16具有上部被挖空的形狀。
為了讓呼吸用鼻罩8固定在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以防止移位,是要求板體16具有某種程度的剛性,如第2圖所示讓使用者配戴時,由於帶子10通過頰骨上,若將板體16設置在帶子10的全面,板體16會接觸頰骨而可能 帶來痛苦。於是,藉由將板體16設計成上述形狀,可防止其接觸頰骨(或即使接觸頰骨也能縮小接觸面積),而避免對使用者帶來痛苦。
此外,安裝有板體16時之帶子10的形狀較佳為,帶子10之通過塞子12的扣具12a之回折部分的寬度W3,是比設有板體16部分的寬度W4窄。而且,將具上述形狀的板體16設置在不與回折的帶子10重疊的部位。如此,能使板體16和回折的帶子10不發生重疊。
藉此,在將通過扣具12a之帶子10的前端回折時,可確保供該前端上所設置的黏扣帶10b卡止的帶子10表面積,可提高帶子10的長度調整的自由度。同時,由於回折後的帶子10前端及黏扣帶10b是和板體16具有互不重疊的位置關係,能使帶子10及板體16整體的厚度變薄。如此,在使用者側臥而將臉部的側面壓在枕頭上時,可防止帶子10和板體16咬入臉部而帶來痛苦。
此外,可在板體16設置用來判別左右之判別手段。例如將板體16之與呼吸用鼻罩8的嵌合部16a附近放大而如第17(B)圖所示,可在板體16設置突起16p,根據突起之有無及其數目來判別左右。此外,作為判別手段,除了突起以外,也能設置文字、記號、圖案。如此,在將配戴具14連結於呼吸用鼻罩8時,容易判別左右。藉此,在將配戴具14分解後洗淨,當使用者再度進行組裝時,可支援高效率且正確的作業。
此外,如第17(C)圖所示,在併用塞子12和耳掛 部13的情況,也能將板體16應用於帶子10。在此情況,除了利用耳掛部13來防止塞子12脫落的效果以外,再加上利用板體16來防止帶子10扭曲的效果,而能更確實地讓呼吸用鼻罩8密合固定在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
第18圖是板體16的變形例之說明圖。第18(A)~(C)圖係例示平面部16b的形狀。如第18(A)~(C)圖所示,平面部16b,為了避免和帶子10回折後的前端部接觸,可對應於前端部上所設置的黏扣帶10b的形狀而成為任意的形狀。
此外,第18(D)圖係顯示,在與塞子12連結的端部附近其寬度變大的板體16的形狀。依據此形狀,可設置複數個平面部16b、16c(在寬度方向具有長度)。因此,比起第17(A)圖或第18(A)~(C)圖所示的情況,可進一步增大對抗寬度方向的扭曲之應力。而且,藉由縮小板體16的長邊方向的中心部之寬度,可將回折後的帶子10前端部的黏扣帶10b卡止在帶子10的中央附近。因此,不致降低長度調整的自由度,且能提昇防止扭曲的效果。此外,可避免板體16接觸頰骨,而能減輕使用者的痛苦。而且,可防止帶子10和板體16重疊而造成厚度增加,在使用者側臥時,可防止帶子10咬入臉部而帶來痛苦。
[4]配戴具的第4實施形態
在第4實施形態,配戴具14具有:沿其長邊方向設 置的支承構件。該支承構件係具備:固定於呼吸用鼻罩8之第1板狀構件、固定於前述連結構件之第2板狀構件;前述第1、第2板狀構件可轉動。第4實施形態可單獨實施,也能和第1、第2實施形態或其他配戴具的任一個以上同時實施。此外,實施第4實施形態時之呼吸用鼻罩,可為僅覆蓋鼻孔部周邊的呼吸用鼻罩8,亦可為覆蓋鼻孔部和口部之呼吸用鼻罩。
第19圖係作為支承構件的板體16之說明圖。第19(A)圖係右側的板體16之俯視圖,第19(B)圖係箭頭P'的截面圖。板體16係包含:具備與呼吸用鼻罩8連結的嵌合部16a之第1板狀構件160a、連結於帶子10之第2板狀構件160b。板狀構件160a、160b,是藉由轉動軸160c而組合成可轉動。轉動軸160c,是將設置於板狀構件160a(或160b)側的突起嵌入設置於板狀構件160b(或160a)側的孔(或凹部、缺口)而構成。在此,板狀構件160a、板狀構件160b之與板狀構件160a重疊的部分是形成扇形,在扇形的樞軸部分設置轉動軸160c。在較佳的態樣,板狀構件160a、160b的厚度為0.1~3mm。
依據此構造,藉由將板狀構件160a連結於呼吸用鼻罩8並將板狀構件160b連結於帶子10,呼吸用鼻罩8和帶子10的角度成為可變的。在此,轉動軸160c是設置在:與使用者配戴呼吸用鼻罩8時的鼻孔下端一致的位置,因此能調節以鼻孔下端為中心之呼吸用鼻罩8的角度。使用第20圖來詳細說明此狀況。
第20圖係用來說明第4實施形態的作用。本實施形態,在與僅覆蓋鼻孔部周邊的呼吸用鼻罩8同時實施的情況特別有利。第20圖係示意顯示使用者的側臉。在此,是以水平面為基準,而代表性地顯示鼻孔朝上的角度α的情況和鼻孔朝下的角度β的情況。使用者的鼻孔角度,大致是具有角度α和角度β之間的角度。
呼吸用鼻罩8,較佳為覆蓋鼻孔,而在抵接於鼻孔周邊的周緣部不產生間隙。然而,如圖示般,由於鼻孔角度會因人而異,呼吸用鼻罩8的周緣部對使用者臉部的角度(亦即呼吸用鼻罩8的角度)必須配合鼻孔角度來調節,以讓周緣部密合於鼻孔周邊。亦即,在鼻孔角度α的情況,必須以虛線81所示的角度來配戴呼吸用鼻罩8;在鼻孔角度β的情況,必須以虛線82所示的角度來配戴呼吸用鼻罩8。
依據本實施形態,由於轉動軸160c設置在與鼻孔下端的位置Nb一致的位置,藉由使板狀構件160a、b以鼻孔下端的位置Nb為中心進行轉動,能以鼻孔下端的位置Nb為支點進行呼吸用鼻罩8的角度調節。
如此,相較於習知技術具有以下的效果。通常,使用者在配戴呼吸用鼻罩8時,首先,為了使呼吸用鼻罩8之與鼻孔下端相對向的位置(在此稱為鼻孔下端的相對向位置)密合於鼻孔下端,是先調節帶子10的長度。接著,藉由帶子10來配戴呼吸用鼻罩8,實際確認呼吸用鼻罩8之鼻孔下端的相對向位置是否密合於鼻孔下端。在鼻孔周 邊之至少一部分呼吸用鼻罩8未密合的情況,或是被用力壓迫的情況,亦即可清楚判定呼吸用鼻罩8的角度不適當的情況,在呼吸用鼻罩8之上下方向的中心具有角度調節機構之習知技術,是以位置Nm(遠離鼻孔下端的位置Nb)為轉動軸來進行呼吸用鼻罩8的角度調節。因此,呼吸用鼻罩8之鼻孔下端的相對向位置會偏離鼻孔下端,結果會在鼻孔下端產生間隙,或是鼻孔下端被用力壓迫。如此,必須再度調節帶子10的長度、配戴位置。如此般,由於是在調節帶子10的長度後才能清楚判定呼吸用鼻罩8的角度不適當,因此在進行呼吸用鼻罩8的角度調節後,必須再度調節帶子10的長度。
針對這點,依據本實施形態,是以鼻孔下端的位置Nb為支點來進行呼吸用鼻罩8的角度調節,因此呼吸用鼻罩8之鼻孔下端的相對向位置不會發生移位。如此,即使進行呼吸用鼻罩8的角度調節,也沒有必要再度調節帶子10的長度。因此,伴隨角度調節之呼吸用鼻罩8的配戴變容易,而提昇使用者的方便性。
此外,習知技術之角度調節機構具有某種程度的厚度,在使用者翻身而壓住角度調節機構時,臉部會受壓迫而產生不舒服感。針對這點,依據本實施形態,由於角度調節機構整體變薄,可防止該不舒服感。
此外,上述第3實施形態所說明的板體16,長邊方向的一部分是將上部挖空,而使連結於呼吸用鼻罩8的端部的寬度變得較窄。在該構造和第4實施形態同時實施的 情況較佳為,板狀構件160a、160b的轉動軸160c是設置在板體16的下端部,亦即窄寬度部分的延長線上。如此,在讓板狀構件160a、160b轉動時,可確保板體16整體的強度。
第21圖係板狀構件160a、160b的變形例之說明圖。在第21(A)~(C)圖,是顯示在板狀構件160a、160b轉動時用來固定轉動位置之固定手段。例如第21(A)圖的例子,轉動軸160c是做成星形或其他齒輪形狀,固定手段是藉由齒輪機構來構成。在本例,板狀構件160b側之配設於圓(以轉動軸160c為中心)的圓弧上之齒輪狀的突起,是嵌入板狀構件160a側之對應於轉動軸160c之齒輪狀的孔或凹部,藉由使兩者嚙合來固定轉動位置。而且,若受到比該齒輪機構的嚙合力更大的力量而使板狀構件160a、b轉動,可解除該固定,而在其他的轉動位置被固定住。此外,第21(B)圖的例子,是在板狀構件160b的圓周附近設置突起160d,沿著板狀構件160a的圓周設置孔或凹部160e。在本例,若以轉動軸160c為中心讓板狀構件160a、160b轉動,板狀構件160b的突起160d和板狀構件160a的孔或凹部160e會互相嵌合而將轉動位置固定住。第21(C)圖的例子,是在板狀構件160b的圓周附近設置突起160f,另一方面在板狀構件160a設置沿著圓周設置之圓弧狀的開口160g,藉此來構成固定手段。在本例,設置於板狀構件160a之開口160g,在其周緣部具有波形部分。在以轉動軸160c為中心讓板狀構件 160a、160b轉動時,板狀構件160b的突起160f會在板狀構件160a之開口160g內移動,藉由卡合於波形的谷部而將轉動位置固定住。
第22圖係在習知的頭戴式配戴具上,運用第3或第4實施形態的板體16的例子之說明圖。第22圖所示的例子之頭戴式的配戴具,是具有連結於呼吸用鼻罩8的兩側部之帶子100,將帶子100卡止在使用者的頭部周圍。各帶子100是通過使用者的頰骨上而在耳朵前方分支成二條。分支後的端部是連結成:分別在使用者的頭頂部及後頭部形成環狀,而卡止於使用者的頭部周圍。
在此構造,相對於呼吸用鼻罩8,為了防止帶子100在寬度方向上發生扭曲,若在帶子100的全面設置具有剛性的支承構件,支承構件可能會接觸頰骨而對使用者帶來痛苦。
於是,為了防止該痛苦並防止帶子100的扭曲,藉由將本實施形態的板體16應用於帶子100,可避免接觸使用者的頰骨而防止對使用者帶來痛苦,且能防止帶子100在寬度方向上的扭曲。
如此般,第3或第4實施形態也適用於頭戴式的配戴具。亦即,依據第3或第4實施形態所提供之支承構件,是連結於呼吸用鼻罩8的兩側部且卡止於使用者的頭部周圍之配戴具(上述例為帶子100)上所設置的支承構件(上述例為板體16),是沿著配戴具的長邊方向延伸且具有比配戴具更大的剛性,其長邊方向一部分的寬度比其 他部分的寬度更窄。
第23圖係將配戴具14的第1實施形態和第3實施形態組合時的說明圖。在此,是顯示具備上述帶子10、塞子12、耳掛部13及板體16的配戴具14的使用狀況。亦即,帶子10的一端部是連結在呼吸用鼻罩8的兩側部,另一端部連結於塞子12。塞子12是嵌入固定在使用者的耳屏周邊的凹部。再者,在帶子10的端部設置耳掛部13,耳掛部13卡合在耳朵周圍。
再者,在帶子10設置作為支承構件之板體16。板體16是沿著帶子10的長邊方向延伸,且在與呼吸用鼻罩8的連結部附近具有某種程度的寬度而形成平面部。如此,可防止帶子10在長邊方向發生過度伸縮,且能防止在寬度方向發生扭曲。而且,與頰骨接觸的部分之寬度縮窄,以防止對使用者帶來痛苦。
依據這種構造的配戴具14,可減輕配戴呼吸用鼻罩8時的痛苦和不舒服感,且能防止呼吸用鼻罩8的移位。再者,呼吸用鼻罩8的配戴變容易。
[5]呼吸用鼻罩的第1實施形態
首先,使用第23圖來說明呼吸用鼻罩8的概略構造。呼吸用鼻罩8係具備:形成其外框且與可撓軟管4b連結之框體20、與該框體20組合使用之接觸並覆蓋使用者的鼻孔部周邊的緩衝墊30。
在此先說明習知的呼吸用鼻罩的構造,然後再說明本 實施形態。
第24圖係習知的呼吸用鼻罩的構造之說明圖。第24圖係示意顯示呼吸用鼻罩的截面圖。圖面的下方對應於仰臥狀態的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的位置。一般的呼吸用鼻罩係具備:構成呼吸用鼻罩的外殼之框體200、設置於框體200之開口部204周緣且抵接於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之緩衝墊300。框體200係具有:與供應呼吸用氣體之可撓軟管4b接合之吸氣埠202。在此顯示的情況,對於仰臥狀態的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是在鉛垂上方設置吸氣埠202。
依據該構造的呼吸用鼻罩,是以用開口部204覆蓋使用者鼻孔的方式,藉由配戴具來密合固定在使用者的鼻孔部周邊。而且,將吸氣埠202所供應的呼吸用氣體送入使用者的鼻孔。
在此,吸氣埠202和框體200是由具有某種程度以上的剛性之材質所形成,以在施加外力或因使用者的呼吸而使內部成為負壓狀態時,可避免其形狀發生變化而造成供應呼吸用氣體的路徑封閉。
另一方面,為了將呼吸用氣體送入使用者的鼻孔,較佳為讓框體200密合於臉部以確保氣密狀態。然而,若將具有剛性的框體200按壓於臉部會帶來痛苦,此外,由於框體200的開口部204周緣的形狀不一定會依循每個使用者臉部的形狀,因此可能會發生空隙。如此,設置於框體200的開口部204周緣之緩衝墊300,是要求具有某種程 度的柔軟性和彈性。
為了因應於該要求,框體200例如是由聚碳酸酯所形成。緩衝墊300是由矽氧橡膠所形成。
然而,在CPAP療法,為了避免鼻孔內的黏膜過度乾燥,會有如第1圖所示之使用加濕器6將呼吸用氣體施以加濕的情況。又使用者本身的呼氣中含有水分。如此,由於聚碳酸酯所形成的框體200不具撥水性,在冬季等的低溫下,加濕後的呼吸用氣體和呼氣會有在框體200內壁發生結露的情況。而且,在使用者仰臥的情況,若結露後的水滴成長到無法對抗重力的大小而滴落到使用者的臉上,可能會讓使用者醒過來。
於是,為了解決該結露,已被提出的方法是如一點鏈線所示,使框體200成為二層構造而設置隔熱空氣層206,保持框體200的內壁溫度比外壁溫度高而抑制結露。
然而,為了將該構造的框體200進行一體成型而使用吹塑成型等高難度的技術,會造成成本上昇。此外,即使採用將內壁和外壁分別成形後再予以組合的方法,由於零件數目的增加及組裝工時的增加,還是會造成成本增高。
於是,為了以低成本來提供可抑制結露的呼吸用鼻罩,本實施形態之呼吸用鼻罩是採用以下的構造。
覆蓋使用者的鼻孔而將加濕後的呼吸用氣體供應給前述鼻孔之呼吸用鼻罩,係具備抵接於使用者的臉部且覆蓋前述鼻孔之第1構件(緩衝墊)及覆蓋前述第1構件的至 少一部分且具有比前述第1構件更大的剛性之第2構件(框體),在前述第1構件和第2構件之間具有空洞;該第1構件係具備:將前述呼吸用氣體送入內部之第1埠;該第2構件係具備:與前述呼吸用氣體的搬送手段連接且嵌入前述第1埠部分之第2埠。
此外,另一態樣之呼吸用鼻罩,係具備抵接於使用者的臉部且覆蓋前述鼻孔之第1構件(緩衝墊)及覆蓋前述第1構件的至少一部分且具有比前述第1構件更大的剛性之第2構件(框體),在前述第1構件和第2構件之間具有空洞;該第1構件係具備:與前述呼吸用氣體的搬送手段連接且將前述呼吸用氣體送入內部之第1吸氣埠、將呼氣排出之第1排氣埠;該第2構件係具備:與前述呼吸用氣體的搬送手段連接且嵌入前述第1吸氣埠部分之第2吸氣埠、供前述第1排氣埠部分嵌入且連通於外部之第2排氣埠。
此外,另一態樣之呼吸用鼻罩,係具備抵接於使用者的臉部且覆蓋前述鼻孔之第1構件(緩衝墊)及覆蓋前述第1構件的至少一部分且具有比前述第1構件更大的剛性之第2構件(框體),前述第1構件具有撥水性;該第1構件係具備:將前述呼吸用氣體送入內部之第1埠;該第2構件係具備:與前述呼吸用氣體的搬送手段連接且嵌入前述第1埠部分之第2埠。
再者,其他態樣之呼吸用鼻罩,係具備抵接於使用者的臉部且覆蓋前述鼻孔之第1構件(緩衝墊)及覆蓋前述 第1構件的至少一部分且具有比前述第1構件更大的剛性之第2構件(框體),前述第1構件具有撥水性;該第1構件係具備:將呼吸用氣體送入內部之第1吸氣埠、將呼氣排出之第1排氣埠;該第2構件係具備:與前述呼吸用氣體的搬送手段連接且嵌入前述第1吸氣埠部分之第2吸氣埠、供前述第1排氣埠部分嵌入且連通於外部之第2排氣埠。又在較佳的態樣,前述第1吸氣埠是兼用為前述第1排氣埠,前述第2吸氣埠是兼用為前述第2排氣埠。
接著根據第25圖~第33圖來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的呼吸用鼻罩。
第25圖係本實施形態的框體構造之說明圖。第25(A)圖係框體的正面立體圖,第25(B)(C)圖係背面立體圖。第26圖係框體各部位的放大圖。
本實施形態的框體20係具備:與使用者相對向的開口部24、供應呼吸用氣體並將呼氣排出之吸排氣埠22。吸排氣埠22的前方彎曲成L字狀而形成L字形管28。L字形管28的前端,如第26(A)圖所示是形成能與可撓軟管4b嵌合。在L字形管28內壁之與吸排氣埠22相對向的部位,設置排氣孔21。藉此讓使用者的呼氣排放到框體20的外部。可撓軟管4b及L字形管28是構成呼吸用氣體的搬送手段。
此外,在開口部24周緣的內壁設置凹狀的嵌合溝槽26,而形成如後述般能與緩衝墊30嵌合。而且,如第26(B)圖所放大顯示般,在框體20的兩側部設置嵌合部 27(用來與帶子10上所設置的板體16的嵌合部16a嵌合)。藉此,框體20是在兩側部與帶子10連結。
對於框體20,是要求具有不容易因外力而變形的程度之剛性,例如是使用聚碳酸酯而一體成型的。一體成型,基於減少零件數目及低成本化的觀點,是較佳的態樣。
又如第25(C)圖所示,在框體20之吸排氣埠22周邊部之相對向的位置,可形成一對的板狀部22a。如此,在如後述般嵌合緩衝墊30的吸排氣埠時,能將其挾持而更確實地固定住。在此,雖是例示出半圓狀的板狀部22a,但只要是能挾持緩衝墊30的吸排氣埠的形狀即可,可採用任意的形狀。
第27圖係緩衝墊的構造之說明圖。第27(A)圖係緩衝墊的正面立體圖,第27(B)圖係背面立體圖。第28圖係顯示緩衝墊的截面圖。第28(A)圖係第27(A)圖的緩衝墊30之平面AA'的截面;第28(B)圖係第27(A)圖的緩衝墊30之平面BB'的截面。本實施形態的緩衝墊30係具備:抵接於使用者的臉部之第1膜(抵接部)31、嵌合於框體20的吸排氣埠22之吸排氣埠32、以及用來連結抵接部31和吸排氣埠32之中間部33。藉由抵接部31、吸排氣埠32以及中間部33來形成內部空間34,來自框體20的吸排氣埠22之呼吸用氣體是供應至該內部空間34內。
在抵接部31的大致中央部形成長圓狀的開口部35 (與內部空間34連通),透過該開口部35而讓使用者的鼻孔面對內部空間34。抵接部31和使用者的臉部之接觸區域,在使用者的臉部的上下方向是遍及鼻尖到上唇間的範圍內,在左右方向是遍及兩頰部之間。因此,僅在鼻孔周邊部(對於異物的接觸和壓迫比較不會感到不舒服)成為與抵接部31的接觸界面。因此,緩衝墊30不會接觸敏感的鼻樑部和眼睛的周圍部,可確保良好的視野,且即使長時間使用仍能防止發癢和發炎等的事態發生。
抵接部31,是使用具有某種程度的柔軟性和彈性且具備生體適合性的材質(例如矽氧橡膠),而形成很薄。因此,若對內部空間34內加壓供應呼吸用氣體,第1膜31會朝外側膨脹而密合於患者的臉部。因此,呼吸用氣體不會從抵接部31和使用者的臉部之間漏出,而能防止氣體洩漏所產生的異音和刺激眼睛等。此外,在將配戴具14綁緊而將呼吸用鼻罩8配戴在患者的臉部時,可緩和抵接部31對患者的臉部之接觸壓,而能獲得良好的配戴感。
此外,在緩衝墊30之第1膜(抵接部31)和中間部33之間,一體地設有第2膜36。該第2膜36,是突出內部空間34的內側且沿著抵接部31形成環狀。而且,第2膜36、中間部33及吸排氣埠32,如第28(A)圖所示是形成比第1膜(抵接部31)厚而具有某種程度的剛性。因此,即使是在呼吸用鼻罩8密合於患者臉部的情況,仍能使緩衝墊30的形狀維持良好的狀態,而且第2膜36是 從內側按壓抵接部31,因此可進一步提昇抵接部31對使用者的臉部之密合力。特別是,抵接部31之開口部35的周緣部,較佳為是比第2膜36的內周緣部延伸至更內側。這時,由於僅柔軟的抵接部31抵接於使用者的臉部,能獲得更良好的配戴感。利用這個構造,抵接部31的內側和第2膜36會形成可保持水滴之袋37(隨後詳述)。
第2膜36、中間部33及吸排氣埠32,雖分別由不同材料所形成亦可,但基於減少零件數目及低成本化的觀點,較佳為使用相同材料而與抵接部31一體成形。
另一方面,在緩衝墊30之中間部33的外側一體地設有凸狀的嵌合條38(能嵌合於設置在框體20的開口部周緣的內壁之嵌合溝槽26)。
第29圖係顯示框體20和緩衝墊30嵌合後的狀態之截面圖。第29(A)圖係顯示第27(A)圖所示的平面BB'之截面。在框體20的吸排氣埠22嵌合緩衝墊30的吸排氣埠32,且在框體20的嵌合溝槽26嵌合緩衝墊30的嵌合條38,如此,框體20和緩衝墊30是在2個部位進行嵌合。而且,事先將框體20的外壁成型為往外側鼓出的形狀,藉此在框體20和緩衝墊30之間形成空洞40。
該空洞40可發揮隔熱空氣層的作用,以維持緩衝墊30內的溫度比框體20外的溫度更高,而能抑制緩衝墊30的結露。為了提高空洞40的氣密性,可在框體20側的嵌合溝槽26和緩衝墊30側的嵌合條38之間塗布膠化劑等 的黏著劑。如此,可提高空洞40的隔熱效果,而能更可靠地抑制結露。
在上述構造,由於是讓框體20側的嵌合溝槽26和緩衝墊30側的嵌合條38嵌合來進行固定,在將配戴具14綁緊而讓呼吸用鼻罩8密合於患者的臉部時,可防止緩衝墊30被壓入框體20內。因此可防止空洞40堵塞。又在緩衝墊30是由矽氧橡膠等的柔軟材料所構成的情況,在將呼吸用氣體加壓供應時中間部33等雖會稍微膨脹,但即使是在此情況,由於嵌合溝槽26和嵌合條38嵌合,可防止在框體20和緩衝墊30之間發生位置偏移。此外,在使用者配戴呼吸用鼻罩8時的接觸壓,利用抵接部31的膨脹作用能予以緩衝,此外,藉由利用與緩衝墊30的其他部位相同的矽氧橡膠等來形成凸狀的嵌合條38,讓嵌合條38具備能緩衝壓力之緩衝墊的作用。如此,可進一步提昇使用者的配戴感。
另外,除了設置凹狀的嵌合溝槽26和凸狀的嵌合條38以外,在框體20和緩衝墊30的外周或其局部設置可互相卡合之段差的構造,也能獲得和上述同樣的作用效果。亦即,由於能讓框體20和緩衝墊30卡合而固定在一起,可提昇空洞40的氣密性,且在將配戴具14綁緊而讓呼吸用鼻罩8密合於患者的臉部時,可防止緩衝墊30被壓入框體20內。因此可防止空洞40堵塞。此外,即使因加壓後的呼吸用氣體使緩衝墊30的中間部33發生膨脹,仍能防止在框體20和緩衝墊30之間發生位置偏移。此 外,由於緩衝墊30卡合於框體20,可發揮緩衝壓力之緩衝墊的作用,而能進一步提昇使用者的配戴感。
另外,如第29(B)圖所示,可在緩衝墊30設置用來判別左右的突起30p,根據是否有突起及其數量來判別左右。此外,作為判別手段,除了突起以外,亦可設置文字、記號、圖案。如此,在將緩衝墊30和框體20連結時,容易判別左右。藉此,在將呼吸用鼻罩8分解洗淨後,當使用者再度進行組裝時,可支援高效率且正確的作業。
在此,在與習知例比較下說明本實施形態的效果。首先,在第24圖所示的習知例,框體200和緩衝墊300是由不同材質所形成的不同構件,而將其組合成呼吸用鼻罩8,又框體200是採用二層構造而形成隔熱空氣層。相對於此,在第25圖~第29圖所示之本實施形態,框體20和緩衝墊30是由不同材質所形成的不同構件,而將其組合使用時會形成空洞40(隔熱空氣層),因此能以更少的零件數目和製造工時來抑制結露。
再者,依據上述構造,由於呼吸用鼻罩8的內壁全體是由緩衝墊30構成,可將矽氧橡膠所具有的撥水性運用於內壁全體。如此,即使在緩衝墊30內因結露而產生小徑的水滴,由於其與緩衝墊30的吸附力小,在成長到大徑水滴(會落到使用者的臉上的程度)之前就會隨著供應至鼻罩內的呼吸用氣體和患者的呼吸等氣流往外部排出,而能防止水滴落到使用者的臉上。而且,藉由在吸排氣埠 32的附近(亦即框體20側的吸排氣埠22附近)設置排氣孔21,可促進濕潤空氣的排出。因此,能在更早的時點促進水滴的蒸發。
在此,在使用者仰臥時之鼻孔周邊部的上方,若分散存在有不具撥水性的部位,結露後的水滴在該部位成長而落到使用者的臉上之蓋然性變大。針對這點,依據上述構造,具有撥水性的緩衝墊30的內壁、吸排氣埠32、框體20的吸排氣埠22、以及設有排氣孔21之L字形管28的內壁部分是位在仰臥狀態的使用者之鼻孔周邊部的鉛垂上方。在此,L字形管28內壁雖不具有的撥水性,但藉由設置排氣孔21,在該部位發生結露的蓋然性、或是結露後的水滴成長為大徑的蓋然性會降低。如此,即使在緩衝墊30的內壁產生結露,在水滴成長到會落下的程度之前,就會隨著供應至鼻罩內的呼吸用氣體和患者的呼吸等的氣流而透過吸排氣埠32、22從排氣孔21往外部排出。因此,在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的上方成長為水滴的蓋然性變小,可防止水滴落下而造成使用者醒過來。
再者,為了提高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之密合性,由於抵接部31整體是沿著左右方向彎曲,抵接部31之開口部35的周緣部是形成比第2膜36的內周緣部更往內側延伸,即使在使用者仰臥配戴時結露後的水滴沿著緩衝墊30的內壁而下降,在抵接部31的內側和第2膜36間會形成可保持水滴的袋體37。而且,抵接部31的形狀是採用沿左右方向彎曲的形狀,因此袋體37具有下方寬廣的 形狀,可確實地保持所儲留的水滴。較佳為,在袋體37內具備海綿或吸水凝膠等的吸水材,而能更可靠地保持水滴。如此,能更可靠地防止水滴落到使用者的臉上而造成使用者醒過來。
作為其他態樣,框體20及緩衝墊30是將吸氣埠和排氣埠分開設置亦可。
第30圖係顯示將吸氣埠和排氣埠分開設置之框體20及緩衝墊30的構造例。依據此構造,緩衝墊30之吸氣埠32a和排氣埠32b,是設置成能分別與框體20之吸氣埠22a和排氣埠22b嵌合。而且,緩衝墊30之排氣埠32b部分是和緩衝墊30全體同樣地由具有撥水性的矽氧橡膠所形成。如此,即使在緩衝墊30內部產生結露,在成長到會落下的程度之水滴之前就會蒸發,而能將濕潤的空氣從排氣埠32b往鼻罩外部排氣。因此,可防止結露以水滴的狀態落下而造成使用者醒過來。
此外,在此雖是顯示排氣用埠22b、32b設有2個的情況,但排氣用埠的數量及其配置並不限定於此例。
又在此情況也是,藉由在框體20和緩衝墊30之間形成空洞40來作為隔熱空氣層,可發揮上述般之抑制結露的效果。
[6]呼吸用鼻罩的第2實施形態
在呼吸用鼻罩的第2實施形態,在框體20一體成型地設置L字形管38,藉此減少呼吸用鼻罩8的零件數目 及成本。而且,框體20和緩衝墊30之相嵌合的部分,亦即吸排氣埠22、32以及嵌合溝槽26、嵌合條38是形成180度旋轉對稱的形狀。同時,框體20與設置於帶子10的板體16之嵌合部27是形成180度旋轉對稱的形狀。如此,按照使用者的喜好不管將L字形管28前端部的方向朝向左右任一方,都能構成呼吸用鼻罩8,而能藉由配戴具14進行配戴。如此,能事先將可撓軟管4b朝向使用者側臥時可撓軟管4b不容易被身體壓扁的方向而配戴呼吸用鼻罩8。因此,可防止將可撓軟管4b壓扁而阻礙呼吸用氣體的供應。
第31圖係框體20和緩衝墊30的嵌合部分的形狀例之說明圖。第31圖所示的形狀例,是框體20的吸排氣埠22和緩衝墊30的吸排氣埠32之形狀例,或是框體20的嵌合溝槽26和緩衝墊30的嵌合條38之形狀例。第25圖~第29圖所示的例子,是對應於第31(A)圖的橢圓形狀。除此外,例如菱形(第31(B)圖)、矩形(第31(C)圖)、其他不規則的形狀(第31(D)圖)等只要是180度旋轉對稱的形狀即可,可採用任意的形狀。在此雖包含真圓、正方形等的90度旋轉對稱的形狀,但採用90度旋轉對稱的形狀時,在框體20和緩衝墊30的左右方向旋轉90度的狀態下也能進行嵌合,基於防止如此般錯誤組裝的觀點,以180度旋轉對稱的形狀較適合。
此外,框體20側的吸排氣埠22和嵌合溝槽26、以及緩衝墊30側的吸排氣埠32和嵌合條38的形狀,可分 別形成相同的形狀,也能分別形成不同的形狀。藉由採用此構造,使用者在組裝呼吸用鼻罩8時能將L字形管28的方向朝向左右任一方向,可確保選擇的自由度,同時不會弄錯上下方向,因此能進行正確的組裝。
如此般,依據本實施形態,能低成本地確保框體20和可撓軟管4b之連接方向的自由度,可提昇使用者的方便性。
再者,框體和緩衝墊的嵌合部分的形狀如上述般設計成180度旋轉對稱的實施形態,也能運用於第32圖所示之習知框體和緩衝墊所構成的呼吸用鼻罩。在此,不同於第24圖的情況,吸氣埠203是形成朝向左右方向的L字形管。
在此情況,在具備框體200(構成呼吸用鼻罩的外殼)及緩衝墊300(設置於框體200的開口部204周緣且抵接於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之呼吸用鼻罩8,框體200和緩衝墊300是可拆裝的。例如,框體200的開口部的周緣和緩衝墊300是可嵌合的。在此,框體200的開口部的周緣和緩衝墊300之嵌合部分的形狀是如上述般形成180度旋轉對稱的形狀,因此形成L字形管之吸氣埠203的連接方向可以是左右任一方。亦即,可確保框體20和可撓軟管4b之連接方向的自由度,且能進行正確的組裝。如此,可提昇使用者的方便性。
第33圖係關於框體20的嵌合部27和板體16的嵌合部16a的組合之實施例的說明圖。第33(A)圖係示意顯 示框體20和左右的板體16之俯視圖。為便於說明,在此,紙面的左右是對應於框體20及板體16的左右。又在此雖是說明:板體16側的嵌合部16a具有圓柱狀的形狀,框體20側的嵌合部27具有與其嵌合之溝槽的形狀(用塗黑表示),但嵌合部16a和27具有相反的形狀亦可。
在本實施例,框體20的嵌合部27和板體16的嵌合部16a是形成:180度旋轉對稱,但上下非對稱。例如,在左側的嵌合部16a的上端設置圓錐狀的部位16r,在右側的嵌合部16a的下端設置圓錐狀的部位16r',嵌合部27則是設計成與其等對應的形狀。
依據此構造,由於框體20的嵌合部27和板體16的嵌合部16a是形成180度旋轉對稱,在將框體20整體旋轉而改變L字形管28的方向時,嵌合部27的任一方都能和左右的板體16之嵌合部16a嵌合。然而,若誤將框體20和板體16以表裏相反的方式安裝,由於嵌合部27、16a的嵌合形狀不一致而無法進行組裝。若將板體16的表裏弄錯而進行組裝,板體16會抵接於使用者的臉頰而可能產生不舒服感,但依據本實施例可防止此事態發生。此外,在設有表示表裏之記號的情況,使用者必須進行逐一確認。但依據本實施例就不會發生錯誤組裝,因此容易防止組裝錯誤。
第33(B)~(E)圖係顯示其他變形例。在第33(B)~(E)圖,為了方便僅顯示左側的嵌合部16a、 27。第33(B)圖是在嵌合部16a、27的上端,取代圓錐狀而設置半球狀的部位16s。第33(C)圖,是在嵌合部16a之中心至接近上端的位置設置圓盤狀的部位16t,在嵌合部27設置與其對應的開口。第33(D)圖,是將嵌合部16a、27分割成上下,且上下的長度不同。第33(E)圖,是在嵌合部27的上端,朝向與圓柱狀的溝槽垂直的方向設置突緣狀的凸部16u,在嵌合部16a側則設置與其對應的開口部。
此外,呼吸用鼻罩之第1、第2實施形態之具有框體20和緩衝墊30之呼吸用鼻罩8,可和上述配戴具的第1~第4實施形態的配戴具14一起使用,也能和配戴具14以外的配戴具(例如習知的頭戴式配戴具)一起使用。不管是在哪個情況,都能以低成本來實現可抑制內部結露之呼吸用鼻罩。此外,即使產生結露,也能防止結露造成的水滴落到使用者的臉上而讓其醒過來。再者,能以低成本來實現:能防止使用者側臥時可撓軟管4b被身體壓扁而阻礙呼吸用氣體的供應等的事態發生之呼吸用鼻罩。
此外,上述配戴具的第1~第4實施形態的配戴具14,不僅是對於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之CPAP療法,也能適用於其他的用途。例如,可作為緊急時的急救處理用的氧氣罩之配戴具來使用。在此情況,比起卡止於使用者的頭部周圍之頭戴式,可更容易且迅速地配戴。此外,配戴具之第1~第4實施形態的配戴具14以及呼吸用鼻罩之第1、第2實施形態的呼吸用鼻罩8也能適用於:呼吸衰竭 的治療法之一的NIPPV療法(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對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間歇地供應正壓392~1961Pa左右的呼吸用氣體)。在NIPPV療法,使用者不僅在睡眠中,必須整天都配戴呼吸用鼻罩。因此,為了更長時間地減輕配戴呼吸用鼻罩所帶來的痛苦及不舒服感且抑制結露並防止成長為水滴,配戴具之第1~第4實施形態的配戴具14以及呼吸用鼻罩之第1、第2實施形態的呼吸用鼻罩8是適當的選擇。
如以上所說明,依據本發明,可將呼吸用鼻罩固定在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並減輕配戴時所產生的痛苦及不舒服感,又在使用中可防止呼吸用鼻罩移位。此外,依據本發明,在配戴呼吸用鼻罩時,可按照使用者鼻子的構造來進行調節,而使呼吸用鼻罩的配戴變容易。再者,依據本發明,能低成本地抑制呼吸用鼻罩的結露。而且,依據本發明,能低成本地提供可防止呼吸用氣體的供應受到阻礙之呼吸用鼻罩。
亦即,本發明之配戴具,是覆蓋使用者的鼻孔而將加壓後的呼吸用氣體供應給前述鼻孔之呼吸用鼻罩之配戴具,其具備:具有長帶形狀且第1端部與前述呼吸用鼻罩連結之1對的連結構件、以及連結於前述連結構件的第2端部且嵌入前述使用者的耳屏內側的凹部之1對的固定構件。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前述固定構件,是連結在前述連 結構件的寬度方向之中心線上。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前述固定構件,是在嵌入前述耳屏時在對應於前述使用者之外耳道的位置具有孔或缺口部。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前述固定構件進一步具有:插入前述使用者的外耳道之插入部。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前述插入部可沿著外耳道變形。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前述插入部,相對於前述固定構件的中心具有既定角度。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前述插入部的中心,是位在偏離前述固定構件的中心的位置。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前述固定構件,在卡止於前述使用者的耳屏內側之凹部的部分,是具有沿著該凹部形狀彎曲的面。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前述固定構件進一步具有:卡止於前述使用者的對耳屏內側之凹部的部分。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前述固定構件,在卡止於前述使用者的對耳屏內側之凹部的部分,是具有沿著該凹部形狀彎曲的面。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前述固定構件進一步具有:卡止於前述使用者的耳屏間切跡內側之凹部的部分。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前述固定構件,在卡止於前述使用者的耳屏間切跡內側之凹部的部分,是具有沿著該凹部形狀彎曲的面。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前述固定構件,在卡止於前述使用者的耳屏內側之凹部的部分和卡止於對耳屏內側之凹部的部分之間具有伸縮性。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前述固定構件,在卡止於前述使用者的對耳屏的部分具有彈性構件。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前述固定構件,在與前述連結構件之前述第2端部連接的部分是可傾動的。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在前述連結構件之前述第2端部進一步連結著:卡合於前述使用者的耳朵周圍之卡合構件。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前述卡合構件之既定部位的直徑和其他部位的直徑不同。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前述既定部位是靠近前端的部位。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前述連結構件進一步具備:沿長邊方向延伸且具有比該連結構件更大的剛性之支承構件;前述支承構件,在前述第1端部側具有第1寬度,除此以外的部分具有比前述第1寬度窄的第2寬度。
本發明之呼吸用鼻罩,其特徵在於:係具備前述任一者記載的配戴具。
此外,本發明的配戴具,是對使用者供應呼吸用氣體之呼吸用鼻罩之配戴具,其特徵在於,係具備:具有長帶形狀且第1端部與前述呼吸用鼻罩連結之1對的連結構件、連結於前述連結構件的第2端部且配置在 前述使用者的耳廓周圍之框部;前述框部具有:抵接彈壓在前述使用者的耳根之彈壓部。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前述框部,是彎曲成大致U字形,在其一端與前述連結構件之第2端部連結,在另一端設有前述彈壓部。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前述彈壓部的前端是離開前述框部。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進一步具有:連結於前述連結構件之第2端部且嵌入前述使用者的耳屏內側的凹部之1對固定構件。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前述框部是迂迴於前述使用者之耳廓的周圍。
本發明之呼吸用鼻罩,其特徵在於:係具備前述任一者記載的配戴具。
此外,本發明的配戴具,是覆蓋使用者的鼻孔而將加壓後的呼吸用氣體供應給前述鼻孔之呼吸用鼻罩之配戴具,其特徵在於,係具備:具有長帶形狀且第1端部與前述呼吸用鼻罩連結而將前述呼吸用鼻罩固定在使用者的鼻孔周邊之1對的連結構件、沿前述連結構件的長邊方向延伸且具有比該連結構件更大的剛性之支承構件;前述支承構件,在前述第1端部側具有第1寬度,在除此以外的部分具有比前述第1寬度窄的第2寬度。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進一步具有:連結於前述連結構件之第2端部且嵌入前述使用者的耳屏內側的凹部之1對固定構件;前述連結構件,是藉由將前述第2端部回折後卡止於中央部,以形成長度可調節;前述支承構件,是設置在前述連結構件之不與前述回折後的第2端部重疊的位置。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前述支承構件係具有:固定於前述呼吸用鼻罩之第1板狀構件、以及固定於前述連結構件之第2板狀構件;前述第1、第2板狀構件是設置成能以轉動軸為中心互相轉動;前述轉動軸,是設置在前述支承構件沿前述第2寬度延伸的延長線上。
前述配戴具較佳為,在前述第1、第2板狀構件設置:將該第1、第2板狀構件固定在轉動後的位置之固定手段。
此外,本發明的呼吸用鼻罩,是具有配戴具的呼吸用鼻罩,其特徵在於,前述配戴具係具備:具有長帶形狀且第1端部與前述呼吸用鼻罩連結而將前述呼吸用鼻罩固定在使用者的臉上之1對的連結構件、設置於前述連結構件對而具有比前述連結構件對更大的剛性之支承構件對;前述支承構件對係分別具有:固定於前述呼吸用鼻罩 之第1板狀構件、固定於前述連結構件之第2板狀構件;前述第1、第2板狀構件,在進行前述呼吸用鼻罩的角度調節時能以成為角度調節的支點的位置為旋轉軸而旋轉。
前述呼吸用鼻罩較佳為,前述第1、第2板狀構件的厚度為0.1mm~3.0mm。
前述呼吸用鼻罩較佳為,在前述第1、第2板狀構件設置:將該第1、第2板狀構件固定在轉動後的位置之固定手段。
前述呼吸用鼻罩較佳為,前述第1、第2板狀構件,是具有以前述轉動軸為樞軸之大致扇形;前述固定手段,是設置在該扇形的圓弧側。
前述呼吸用鼻罩較佳為,前述固定手段係具備:沿著前述第1、第2板狀構件之任一方的圓弧而配置之複數個孔、以及設置在前述第1、第2板狀構件之另一方且能卡合於前述孔之突起。
前述呼吸用鼻罩較佳為,前述固定手段係具備:設置在前述第1、第2板狀構件之任一方的圓弧上,在周緣部具有缺口之單一孔;以及設置在前述第1、第2板狀構件的另一方,能在前述孔內移動且能卡合於前述缺口之突起。
前述呼吸用鼻罩較佳為,前述固定手段是設置在前述轉動軸上的齒輪機構。
前述呼吸用鼻罩較佳為,是用來覆蓋使用者的鼻孔之 呼吸用鼻罩;前述呼吸用鼻罩的下端部,是構成該呼吸用鼻罩進行角度調節時的支點。
此外,本發明之呼吸用鼻罩,是覆蓋使用者的鼻孔而將加濕後的呼吸用氣體供應給前述鼻孔之呼吸用鼻罩,其特徵在於:係具備抵接於使用者的臉部且覆蓋前述鼻孔之第1構件及覆蓋前述第1構件的至少一部分且具有比前述第1構件更大的剛性之第2構件,在前述第1構件和第2構件之間具有空洞;該第1構件係具備:將前述呼吸用氣體送入內部之第1埠;該第2構件係具備:與前述呼吸用氣體的搬送手段連接且嵌入前述第1埠部分之第2埠。
本發明之呼吸用鼻罩,是覆蓋使用者的鼻孔而將加濕後的呼吸用氣體供應給前述鼻孔之呼吸用鼻罩,其特徵在於:係具備抵接於使用者的臉部且覆蓋前述鼻孔之第1構件及覆蓋前述第1構件的至少一部分且具有比前述第1構件更大的剛性之第2構件,在前述第1構件和第2構件之間具有空洞;該第1構件係具備:將呼吸用氣體送入內部之第1吸氣埠、將呼氣排出之第1排氣埠;該第2構件係具備:與前述呼吸用氣體的搬送手段連接且嵌入前述第1吸氣埠部分之第2吸氣埠、供前述第1排氣埠部分嵌入且連通於外 部之第2排氣埠。
前述呼吸用鼻罩較佳為,前述第1構件和前述第2構件互相嵌合或卡合以使前述空洞密閉。
本發明之呼吸用鼻罩,是覆蓋使用者的鼻孔而將加濕後的呼吸用氣體供應給前述鼻孔之呼吸用鼻罩,其特徵在於:係具備抵接於使用者的臉部且覆蓋前述鼻孔之第1構件及覆蓋前述第1構件的至少一部分且具有比前述第1構件更大的剛性之第2構件,前述第1構件具有撥水性;該第1構件係具備:將前述呼吸用氣體送入內部之第1埠;該第2構件係具備:與前述呼吸用氣體的搬送手段連接且嵌入前述第1埠部分之第2埠。
本發明之呼吸用鼻罩,是覆蓋使用者的鼻孔而將加濕後的呼吸用氣體供應給前述鼻孔之呼吸用鼻罩,其特徵在於:係具備抵接於使用者的臉部且覆蓋前述鼻孔之第1構件及覆蓋前述第1構件的至少一部分且具有比前述第1構件更大的剛性之第2構件,前述第1構件具有撥水性;該第1構件係具備:將呼吸用氣體送入內部之第1吸氣埠、將呼氣排出之第1排氣埠;該第2構件係具備:與前述呼吸用氣體的搬送手段連接且嵌入前述第1吸氣埠部分之第2吸氣埠、供前述第1排氣埠部分嵌入且連通於外部之第2排氣埠。
前述呼吸用鼻罩較佳為,前述第1吸氣埠是兼用為前 述第1排氣埠,前述第2吸氣埠是兼用為前述第2排氣埠。
前述呼吸用鼻罩較佳為,前述第1構件,是在內壁的周緣部具有用來保持水滴之袋體。
前述呼吸用鼻罩較佳為,前述袋體是在內部具有吸水材質。
此外,本發明之呼吸用鼻罩,是覆蓋使用者的鼻孔而將呼吸用氣體供應給前述鼻孔之呼吸用鼻罩,其特徵在於,係具備:抵接於使用者的臉部且覆蓋前述鼻孔的第1構件、與前述呼吸用氣體的搬送手段在既定的位置連接且與前述第1構件連結又具有比前述第1構件更大的剛性之第2構件;前述第1構件和前述第2構件的連結部分,具有180度旋轉對稱的形狀。
前述呼吸用鼻罩較佳為,前述第2構件,可在兩端連接用來將前述呼吸用鼻罩固定在使用者的臉上之成對的配戴具;前述第2構件的兩端和前述成對的配戴具之成對的連接部,都具有上下非對稱的形狀,且將一方旋轉180度後會變成與另一方相同的形狀。
8‧‧‧呼吸用鼻罩
10‧‧‧帶子
10a‧‧‧嵌合部
10b‧‧‧黏扣帶
10c‧‧‧回折的部分
12‧‧‧塞子
12a‧‧‧扣具
12b‧‧‧連結部
12c‧‧‧通音孔
12p‧‧‧突起
14‧‧‧配戴具
C‧‧‧中心線
E1‧‧‧塞子的邊緣
H1‧‧‧塞子的高度
M1‧‧‧尼龍等的材質
M2‧‧‧聚胺酯等的低回彈性構件或矽氧橡膠等的材質
R1‧‧‧塞子的直徑
R2‧‧‧塞子之與連結部的連接部分的直徑
R3‧‧‧連結部的直徑

Claims (4)

  1. 一種呼吸用鼻罩,是覆蓋使用者的鼻孔而將加濕後的呼吸用氣體供應給前述鼻孔之呼吸用鼻罩,其特徵在於:係具備抵接於使用者的臉部且覆蓋前述鼻孔之第1構件及覆蓋前述第1構件的至少一部分且具有比前述第1構件更大的剛性之第2構件,在前述第1構件和第2構件之間具有空洞;該第1構件係具備:將前述呼吸用氣體送入內部之第1埠;該第2構件係具備:與前述呼吸用氣體的搬送手段連接且嵌入前述第1埠部分之第2埠。
  2. 一種呼吸用鼻罩,是覆蓋使用者的鼻孔而將加濕後的呼吸用氣體供應給前述鼻孔之呼吸用鼻罩,其特徵在於:係具備抵接於使用者的臉部且覆蓋前述鼻孔之第1構件及覆蓋前述第1構件的至少一部分且具有比前述第1構件更大的剛性之第2構件,在前述第1構件和第2構件之間具有空洞;該第1構件係具備:將呼吸用氣體送入內部之第1吸氣埠、將呼氣排出之第1排氣埠;該第2構件係具備:與前述呼吸用氣體的搬送手段連接且嵌入前述第1吸氣埠部分之第2吸氣埠、供前述第1排氣埠部分嵌入且連通於外部之第2排氣埠。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記載的呼吸用鼻罩,其 中,前述第1構件和前述第2構件互相嵌合或卡合以使前述空洞密閉。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記載的呼吸用鼻罩,其中,前述第1吸氣埠是兼用為前述第1排氣埠,前述第2吸氣埠是兼用為前述第2排氣埠。
TW105105643A 2008-11-27 2009-11-26 呼吸用鼻罩 TWI5723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02362 2008-11-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2768A TW201622768A (zh) 2016-07-01
TWI572378B true TWI572378B (zh) 2017-03-01

Family

ID=42225485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5642A TWI573600B (zh) 2008-11-27 2009-11-26 呼吸用鼻罩之配戴具、以及呼吸用鼻罩
TW105105644A TWI572379B (zh) 2008-11-27 2009-11-26 呼吸用鼻罩
TW105105643A TWI572378B (zh) 2008-11-27 2009-11-26 呼吸用鼻罩
TW098140359A TWI554293B (zh) 2008-11-27 2009-11-26 呼吸用鼻罩之配戴具、以及呼吸用鼻罩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5642A TWI573600B (zh) 2008-11-27 2009-11-26 呼吸用鼻罩之配戴具、以及呼吸用鼻罩
TW105105644A TWI572379B (zh) 2008-11-27 2009-11-26 呼吸用鼻罩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40359A TWI554293B (zh) 2008-11-27 2009-11-26 呼吸用鼻罩之配戴具、以及呼吸用鼻罩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2) US9517319B2 (zh)
EP (4) EP3354310B1 (zh)
JP (7) JP4604135B2 (zh)
KR (1) KR20110091016A (zh)
CN (4) CN103736190B (zh)
BR (1) BRPI0921657A2 (zh)
CA (1) CA2744637A1 (zh)
ES (1) ES2682993T3 (zh)
HK (1) HK1158999A1 (zh)
RU (1) RU2011126187A (zh)
TW (4) TWI573600B (zh)
WO (1) WO20100615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Z774985A (en) 2009-06-02 2022-10-28 ResMed Pty Ltd Unobtrusive nasal mask
NZ606558A (en) * 2010-09-01 2014-12-24 Resmed Ltd Mask system
EP2670491B1 (en) * 2011-01-31 2019-06-05 Breath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for ventilation using a nasal ventilation mask with a manifold and internal compliant tube and nasal sealing cushion assembly
TWI818335B (zh) * 2011-04-08 2023-10-11 紐西蘭商費雪 & 佩凱爾關心健康有限公司 鼻套管、導管及固定系統
CN103476447B (zh) * 2011-04-18 2016-12-21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包括用于可变形部件的减压件的患者界面装置
EP2529781B1 (en) 2011-05-31 2016-06-22 ResMed Ltd. Mask assembly supporting arrangements
EP2731655B1 (en) * 2011-07-12 2017-07-12 ResMed Limited Textile mask systems
WO2013046126A1 (en) * 2011-09-27 2013-04-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espiratory mask with condesed liquid outlet
US20130239301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Meredith Broderick Headgear Apparatus
WO2014013371A1 (en) 2012-07-16 2014-01-23 Koninklijke Philips N.V. Cradle cushion having side stabilizers
JP6716252B2 (ja) 2012-11-16 2020-07-01 フィッシャー アンド ペイケル ヘルスケア リミテッド 鼻シールおよび呼吸用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NZ744244A (en) 2013-01-16 2020-01-31 ResMed Pty Ltd Patient interfa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20140261430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Lucy Carol Davis Facial Mask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king
DE202013005712U1 (de) * 2013-06-26 2013-09-06 Weinmann Geräte für Medizin GmbH + Co. KG Kopfbänderung zur Positionierung eines Patienten lnterfaces
JP6018989B2 (ja) * 2013-08-20 2016-11-02 株式会社金陽社 印刷機ロール用保護シート及び印刷機ロール
WO2016009393A1 (en) * 2014-07-18 2016-01-21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Headgear clip arrangement
CN113274610A (zh) * 2014-11-07 2021-08-20 费雪派克医疗保健有限公司 呼吸设备
SG10201909092SA (en) 2015-03-31 2019-11-28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td A user interface and system for supplying gases to an airway
WO2018002078A1 (en) * 2016-06-28 2018-01-04 Koninklijke Philips N.V. Rain-out resistant component a gas delivery system
CN114569856A (zh) 2016-08-11 2022-06-03 费雪派克医疗保健有限公司 可塌缩导管、患者接口和头戴具连接器
KR101997234B1 (ko) * 2016-11-28 2019-07-05 사회복지법인 삼성생명공익재단 L-튜브와 결합되는 얼굴 산소 마스크
CN106669001B (zh) * 2017-02-15 2023-12-01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 一种可进行多种操作的医用面罩
USD874646S1 (en) 2017-03-09 2020-02-04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Headgear component for a nasal mask assembly
USD901673S1 (en) 2017-03-09 2020-11-10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Frame and breathing tube assembly for a nasal mask
USD875242S1 (en) 2017-09-20 2020-02-11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Nasal mask and breathing tube set
USD855793S1 (en) 2017-09-20 2019-08-06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Frame for a nasal mask
NZ772916A (en) 2018-08-20 2022-11-25 ResMed Pty Ltd Patient interface
CN111840740A (zh) * 2020-08-21 2020-10-30 广州爱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呼吸管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42214B (zh) * 1993-08-06 1995-03-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US20040074498A1 (en) * 2002-10-17 2004-04-22 Begum Paul G. Aromatic travel mask
TW200744691A (en) * 2006-03-24 2007-12-16 Teijin Pharma Ltd Nasal mask for ventil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8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08815A (en) * 1919-07-08 Combiktatioir-sqirare
US879048A (en) * 1907-10-01 1908-02-11 Eldred M Hibbler Cane-cutter.
US975581A (en) * 1909-09-29 1910-11-15 Arthur Stevens Jointed square.
US2133699A (en) 1937-03-01 1938-10-18 Ohio Chemical And Mfg Company Inhaler
US2127136A (en) * 1937-03-25 1938-08-16 Albert I Pobirs Sanitary guard for inhalers
DE735534C (de) * 1940-11-28 1943-05-17 Rodenstock Optik G Brillenbuegel
US2430229A (en) 1943-10-23 1947-11-04 Zenith Radio Corp Hearing aid earpiece
US2946394A (en) * 1954-01-18 1960-07-26 Alonzo L Smith Air-conduction hearing aid clamps
US2954027A (en) * 1958-08-26 1960-09-27 Paul B Marasco Face mask
GB976067A (en) * 1963-06-26 1964-11-25 Bernatone Ltd Tube connector for use in hearing aids
US3747599A (en) * 1971-05-28 1973-07-24 O Malmin Bacterial control mask
US3807526A (en) * 1972-10-26 1974-04-30 Illinois Tool Works Ear protector
US3953114A (en) * 1974-09-23 1976-04-27 Bidgood William T Cushion retaining means for eyeglasses
US3983336A (en) * 1974-10-15 1976-09-28 Hooshang Malek Directional self containing ear mounted hearing aid
US4179590A (en) 1977-12-23 1979-12-18 Snow Milton L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related equipment and for enabling hand free usage
US4269183A (en) * 1979-03-26 1981-05-26 Hunt Patrick T Cold weather breathing mask
DE29918139U1 (de) 1999-10-14 2000-05-25 Hoergeraete Seifert Gmbh Otoplastik für Hinter-dem-Ohr (HdO)-Hörgeräte
SE8008962L (sv) * 1980-12-18 1982-06-19 Erik Allan Lindkvist Anordning vid narkosmask
DE3215466C2 (de) * 1982-04-24 1984-03-08 Drägerwerk AG, 2400 Lübeck Sauerstoff-Insufflationsbrille
US4458679A (en) * 1982-06-01 1984-07-10 Ward Russell G Cold weather respiratory mask
JPS5961689U (ja) 1982-10-15 1984-04-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イヤホン
DE3315941C1 (de) * 1983-05-02 1984-06-20 Drägerwerk AG, 2400 Lübeck Halbmaske in Pendelatmung
JPH0659120B2 (ja) 1983-05-31 1994-08-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ヘツドホン
DE8423472U1 (zh) * 1984-08-07 1987-10-29 Anger, Wilhelm, St. Moritz, Ch
GB2176404B (en) * 1985-06-13 1988-07-27 Od G Univ Im I I Mechnikova Respirator
DE8520246U1 (zh) * 1985-07-12 1988-03-24 Anger, Wilhelm, St. Moritz, Ch
FR2604800B1 (fr) * 1986-10-06 1989-03-03 Pujolle Michel Dispositif d'adaptation d'une branche de lunette cordee sur une branche de lunette droite
US4846170A (en) * 1986-11-19 1989-07-11 Mcanalley Bill H Gas delivery apparatus protection device
US4905686A (en) * 1988-01-12 1990-03-06 Simulators Limited, Inc. Cold weather breathing mask
US4807617A (en) * 1988-02-01 1989-02-28 Massachusetts Eye And Ear Infirmary Scavenging mask
JPH01171418U (zh) 1988-05-14 1989-12-05
JPH0277052U (zh) * 1988-11-30 1990-06-13
CA2016005C (en) * 1990-05-03 1995-02-21 Sheldon Sturrock Reusable pocket resuscitation mask
US5284469A (en) * 1991-11-08 1994-02-08 Dale Medical Products, Inc. Nasal dressing holder
CN2149738Y (zh) * 1993-02-06 1993-12-15 王伟 保健型宽频耳挂式耳机
US5422685A (en) * 1993-04-15 1995-06-06 Bausch & Lomb Incorporated Dual temple system for eyewear
US5659156A (en) 1995-02-03 1997-08-19 Jabra Corporation Earmolds for two-way communications devices
US5724965A (en) 1995-06-06 1998-03-10 Respironics Inc. Nasal mask
US5697363A (en) 1996-04-12 1997-12-16 Albert Einstein Healthcare Network Inhalation and monitoring mask with headset
US6176576B1 (en) * 1997-06-06 2001-01-23 Radians, Inc. Eyewear supported by a wearer's concha of an ear
US6135109A (en) * 1997-08-15 2000-10-24 Blasdell; Richard J. Inhalation apparatus
DE29718483U1 (de) * 1997-10-17 1999-02-18 Lux Wellenhof Gabriele Halte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von otologischen Geräten, wie Hörgeräten, Tinitusmaskern und Geräuschgeneratoren
DE59902333D1 (de) * 1999-04-20 2002-09-19 Erika Koechler Samstagern Fa Hörhilfe
FR2804330B1 (fr) 2000-02-01 2003-01-10 Georges Boussignac Appareil d'assistance respiratoire
US6578576B1 (en) * 2000-04-28 2003-06-17 Salvatore A. Taormina Medical tube holder
ES2178980T3 (es) * 2000-06-14 2008-06-16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Mascara nasal.
WO2005021075A1 (en) * 2003-09-03 2005-03-10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A mask
JP3420186B2 (ja) 2000-08-07 2003-06-23 株式会社東京興業貿易商会 医療用マスク
JP2003111180A (ja) * 2001-09-28 2003-04-11 Audio Technica Corp ヘッドホン装置
US7313246B2 (en) * 2001-10-06 2007-12-25 Stryker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using eyewear for communication
US6728974B2 (en) * 2001-10-12 2004-05-04 Jake Wadsworth Safety goggles with earplugs
US20030150460A1 (en) * 2002-02-08 2003-08-14 Campbell George L. Oxygen mask reten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taining an oxygen mask
US6629532B2 (en) 2002-02-08 2003-10-07 George L. Campbell, Sr. Oxygen mask reten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taining an oxygen mask
US7536008B2 (en) 2002-03-02 2009-05-19 Logitech Europe S.A. Antihelix-conforming ear-mount for personal audio-set
AUPS192602A0 (en) 2002-04-23 2002-05-30 Resmed Limited Nasal mask
US7931025B2 (en) 2002-08-09 2011-04-26 Ric Investments, Llc Patient interface and headgear connector
US6986353B2 (en) 2002-08-21 2006-01-17 Medical Device Group, Inc. Divided nasal cannula assembly
AU2003257274B2 (en) 2002-09-06 2009-10-08 Resmed Limited Cushion for a respiratory mask assembly
JP2004209061A (ja) 2003-01-07 2004-07-29 Teijin Ltd 呼吸用マスク
US7621274B2 (en) * 2003-03-22 2009-11-24 Invacare Corporation Nasal mask
FR2854808B1 (fr) 2003-05-16 2005-11-11 Robert Schegerin Filtre interne amovible de masque a mise en place rapide pour pilotes d'avions
AU2004266693B2 (en) 2003-08-18 2011-03-10 Breathe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with nasal interface
US7357136B2 (en) 2003-08-18 2008-04-15 Ric Investments, Llc Patient interface assembly and system using same
WO2005034742A1 (ja) * 2003-10-09 2005-04-21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生体情報検出装置及び血圧計
CN1901961B (zh) * 2003-12-31 2010-12-22 雷斯梅德有限公司 小型口鼻病人接口
CN2721141Y (zh) 2004-08-27 2005-08-31 鸿图医疗器材制造厂有限公司 一种呼吸面罩
JP2006068471A (ja) 2004-09-01 2006-03-16 Kenichi Sakamoto 酸素誘導機
WO2006024253A1 (de) * 2004-09-03 2006-03-09 Weinmann Geräte für Medizin GmbH & Co. KG Kunststoffe für medizintechnische geräte
US8261745B2 (en) * 2004-12-10 2012-09-11 Respcare, Inc. Ventilation interface
US8757150B2 (en) * 2004-12-17 2014-06-24 Ric Investments, Llc Condensation redu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in a gas flow delivery system
US7546837B2 (en) * 2005-03-16 2009-06-16 Ric Investments, Llc Interface with rolling diaphragm
US7287528B2 (en) * 2005-04-13 2007-10-30 Ric Investments, Llc Cushion inside a cushion patient interface
JP4730002B2 (ja) * 2005-07-04 2011-07-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装置
US7798144B2 (en) 2005-07-29 2010-09-21 Resmed Limited Life style flow generator and mask system
RU2008108476A (ru) 2005-08-08 2009-09-20 Новартис АГ (CH) Изолированная емкость для дозирующих ингаляторов
EP1780580A1 (en) 2005-10-27 2007-05-02 Olver Rabbi Support particularly for frames of eyeglasses and in-ear speakers
US7448386B2 (en) * 2005-12-07 2008-11-11 Ric Investments, Llc Full face respiratory mask with integrated nasal interface
JP2008010484A (ja) * 2006-06-27 2008-01-17 Opnext Japan Inc 半導体光素子及び光送信モジュール
WO2008010484A1 (fr) 2006-07-18 2008-01-24 Teijin Pharma Limited Système de masque respiratoire nasal
EP2428241B1 (en) 2006-07-28 2016-07-06 ResMed Limited Delivery of respiratory therapy
JP2009544372A (ja) 2006-07-28 2009-12-17 レスメド・リミテッド 呼吸療法の提供
JP5214873B2 (ja) 2006-11-13 2013-06-19 帝人ファーマ株式会社 鼻マスク
AU2008222587B2 (en) * 2007-03-02 2013-06-06 Resmed Limited Respiratory mask
US8875709B2 (en) 2007-05-10 2014-11-04 Resmed Limited Mask assembly
NZ570059A (en) * 2007-07-30 2010-08-27 Resmed Ltd Nostril prong elastic support for gas breathing mask
EP3613456B1 (en) * 2013-03-04 2024-04-24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Patient interfaces with condensation reducing or compensating arrangemen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42214B (zh) * 1993-08-06 1995-03-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US20040074498A1 (en) * 2002-10-17 2004-04-22 Begum Paul G. Aromatic travel mask
TW200744691A (en) * 2006-03-24 2007-12-16 Teijin Pharma Ltd Nasal mask for ventil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682993T3 (es) 2018-09-24
JP4595035B2 (ja) 2010-12-08
JP2010172751A (ja) 2010-08-12
EP3351282A1 (en) 2018-07-25
EP2359888A1 (en) 2011-08-24
EP3351283A1 (en) 2018-07-25
EP3354310A1 (en) 2018-08-01
TWI572379B (zh) 2017-03-01
JP2010172750A (ja) 2010-08-12
CN102227233A (zh) 2011-10-26
JP2010172752A (ja) 2010-08-12
CA2744637A1 (en) 2010-06-03
US20110247627A1 (en) 2011-10-13
JP4595036B2 (ja) 2010-12-08
RU2011126187A (ru) 2013-01-10
JP4612745B2 (ja) 2011-01-12
EP3351283B1 (en) 2020-02-26
JP4604133B2 (ja) 2010-12-22
JP2010221047A (ja) 2010-10-07
JP4595037B2 (ja) 2010-12-08
TW201031438A (en) 2010-09-01
TWI573600B (zh) 2017-03-11
JPWO2010061599A1 (ja) 2012-04-26
JP2010184126A (ja) 2010-08-26
JP4604135B2 (ja) 2010-12-22
BRPI0921657A2 (pt) 2016-02-16
TW201622768A (zh) 2016-07-01
CN103736190B (zh) 2016-08-17
TWI554293B (zh) 2016-10-21
EP2359888B1 (en) 2018-06-13
CN103656823A (zh) 2014-03-26
EP2359888A4 (en) 2014-07-30
US9517319B2 (en) 2016-12-13
CN103656823B (zh) 2016-09-07
JP2010172749A (ja) 2010-08-12
CN103656824A (zh) 2014-03-26
CN103656824B (zh) 2017-03-01
HK1158999A1 (zh) 2012-07-27
JP4608024B2 (ja) 2011-01-05
EP3354310B1 (en) 2020-01-01
WO2010061599A1 (ja) 2010-06-03
US20170043114A1 (en) 2017-02-16
CN102227233B (zh) 2016-05-18
CN103736190A (zh) 2014-04-23
KR20110091016A (ko) 2011-08-10
TW201622769A (zh) 2016-07-01
TW201622767A (zh) 2016-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2378B (zh) 呼吸用鼻罩
JP6647041B2 (ja) 鼻マスクシステム
JP4819047B2 (ja) 可撓性のcpapマスク
AU2009321054B2 (en) Fitting tool for use in wearing breathing mask, and breathing mask
WO2023051820A1 (zh) 排气组件、框架组件、衬垫组件及患者接口装置
AU2015221481B2 (en) Wearing tool for breathing mask, and breathing mask
KR20220082320A (ko) 부착식 양압기 마스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