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8868B - Spinning coiling device and spinning coiling equipment - Google Patents

Spinning coiling device and spinning coiling equipm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8868B
TWI558868B TW102111185A TW102111185A TWI558868B TW I558868 B TWI558868 B TW I558868B TW 102111185 A TW102111185 A TW 102111185A TW 102111185 A TW102111185 A TW 102111185A TW I558868 B TWI558868 B TW I55886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roller
spinning
spinning take
feeding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1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9383A (zh
Inventor
Kinzo Hashimoto
Akinori Kishine
Original Assignee
Tmt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8095530&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558868(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Tmt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Tmt Machinery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39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93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88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886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4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and or replacing by cores, formers, or empty receptacles a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adjacent full and empty take-up elements
    • B65H67/044Continuous winding apparatus for winding on two or more winding heads in succession
    • B65H67/048Continuous winding apparatus for winding on two or more winding heads in succession having winding heads arranged on rotary capstan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02Rotary devices, e.g. with helical forwarding surfaces
    • B65H51/04Rollers, pulleys, capstans, or intermeshing rotary elements
    • B65H51/06Rollers, pulleys, capstans, or intermeshing rotary elements arranged to operate sing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32Supporting or driving arrangements for forwar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7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yarn-wind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7/00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 B65H57/003Arrangements for threading or unthreading the gu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B65H2701/313Synthetic polymer threads
    • B65H2701/3132Synthetic polymer threads extruded from spinner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Description

紡紗捲取裝置及紡紗捲取設備
本發明,是關於將在紡紗裝置紡紗後的紗線捲取於捲紗管的紡紗捲取裝置及紡紗捲取設備。
紡紗捲取裝置,是將在紡紗裝置紡紗後的複數條紗線捲取於複數個捲紗管者。並且,藉由將紡紗捲取裝置排列設置複數個而構成紡紗捲取設備。於紡紗捲取裝置,設有將紗線捲取於捲紗管的捲裝形成部。於捲裝形成部的附近,設置有:輥輪、導紗器、紗線切斷吸引裝置等,用以一面處理來自紡紗裝置的紗線,同時一面將之送出至捲裝形成部的各種裝置。
設置在捲裝形成部附近的此等裝置,是個別設置於構成紡紗捲取裝置的框架上。因此,在進行紡紗捲取裝置的設置或維修作業時,必須個別安裝或拆卸此等各個裝置,而且費事費時。在此,思考出將此等各個裝置匯集成為送紗單元。藉由匯集成為送紗單元來進行安裝或拆卸,便可以不費事費時地進行紡紗捲取裝置之設置或維修作業。要將送紗單元配置於捲裝形成部附近,必須使送紗單元支撐於框架或是另外的支撐構件(請參照專利文獻1。)。
然而,輥輪或導紗器,為改變紗線的方向並限定紗線路徑,並在導紗器,用以使紗線折曲而改變紗線的方向。紗線的折曲角度若是大於特定的角度則有損紗線品質(以下,稱之為上限折曲角度,上限折曲角度例如為15度。)。因此,用以將紗線送出至捲裝形成部的輥輪,是以使在導紗器之紗線的折曲角度為上限折曲角度以下之方式,配置在捲裝形成部之上方的高處。其結果,在捲裝形成部之上方高處所設置的輥輪,與捲裝形成部之間,成為複數條紗線存在的空間(請參照第2圖)。
如前述般,將送紗單元配置在捲裝形成部附近之情形時,必須以框架或是另外的支撐構件來支撐送紗單元。然而,由於必須避免支撐構件與紗線路徑的干涉,因此支撐構件是無法配置在存在有複數條紗線路徑的空間中。亦即,由於支撐構件不能以橫越於存在有複數條紗線之空間的方式來配置,因此要在配置於捲裝形成部附近之送紗單元的下部或附近並且在複數個紡紗捲取裝置形成共有支撐構件之構成是困難的。又,雖亦曾思及將支撐構件配置在:比在捲裝形成部上方之高處所設置的輥輪更上方處,不過由於此情形下,支撐構件的位置會位於非常高處,而變得難以進行送紗單元的安裝或拆卸,並且會使紡紗捲取裝置本身成為大型化。
另一方面,雖也可以使送紗單元被支撐在從紡紗捲取裝置的背面側所突出的框架上,不過由於會使支撐構件成為從與設置在紡紗捲取裝置前面之送紗單元隔開距離的位 置處突出,因而導致框架及紡紗捲取裝置大型化、複雜化。又,由於在複數個紡紗捲取裝置中可以共通使用的支撐構件,只能夠設置在:不會與從送紗單元到捲裝形成部的紗線路徑造成干涉的位置,故無法使共通的構件橫渡於送紗單元附近,因此要採取以共通的構件來支撐送紗單元之構成有其困難。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發明專利第4204548號公報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研創。本發明的第1目的,是將用以一面處理來自紡紗裝置的紗線,同時一面送出至捲裝形成部的各種裝置匯集成送紗單元,設成能夠容易地設置送紗單元,因而容易地進行紡紗捲取裝置的設置或維修作業。又,第2目的,是藉由在複數個紡紗捲取裝置共通使用支撐送紗單元的構件,而容易進行紡紗捲取設備的設置,並且可謀求節省空間。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如以上所述,其次說明用以解決此一問題的手段。
亦即,第1發明的紡紗捲取裝置,是將在紡紗裝置紡 紗後的紗線予以捲取的紡紗捲取裝置,其具備:捲裝形成部、第1輥輪、第2輥輪、送紗單元、以及第1梁。
該捲裝形成部,是將紗線捲取於捲紗管。
該第1輥輪,是用來拉引來自紡紗裝置的紗線。
該第2輥輪,是配置在:相對於第1輥輪為紗線移動方向的下游側,且是在捲裝形成部的上方,用以朝向捲裝形成部送出紗線。
該送紗單元,是包含第1輥輪及第2輥輪,一面處理來自紡紗裝置的紗線,同時一面將紗線送出至捲裝形成部。
該第1梁,是配置在:由紡紗裝置和第1輥輪之間的第1紗線路徑、與從第1輥輪至第2輥輪的第2紗線路徑所夾的區域,用以支撐送紗單元。
第2發明的紡紗捲取裝置,是如第1發明的紡紗捲取裝置,其中,更具備用以接連送紗單元與第1梁的第1接連部。
第1接連部,其相對於第1梁的安裝位置,是以能夠在第1梁之軸方向上進行調整的方式所構成,且其相對於送紗單元的安裝位置,是以能夠在相對於第1梁之軸方向呈交叉的方向上進行調整的方式所構成。
第3發明的紡紗捲取裝置,是如第1或第2發明的紡紗捲取裝置,其中,第2輥輪,是能夠移動在:紗線的紗線路徑在捲取運轉時為正規的紗線路徑的捲取運轉位置,與處於比捲取運轉位置還低的導紗作業位置之間。
第4發明的紡紗捲取裝置,是如第1至第3發明中之任一發明所述的紡紗捲取裝置,其中,送紗單元,至少具備:紗線切斷吸引裝置、交纏部、以及導紗器。
第5發明的紡紗捲取裝置,是如第1至第4發明中之任一發明所述的紡紗捲取裝置,其中,用以保持捲紗管之捲裝形成部之紗管保持架的軸、與第2輥輪的軸,為垂直相交。
第6發明的紡紗捲取裝置,是如第1至第5發明中之任一發明所述的紡紗捲取裝置,其中,具備:第1控制部、及第2控制部。
該第1控制部,是用以控制捲裝形成部。
該第2控制部,是用以控制送紗單元。
第7發明的紡紗捲取裝置,是由並排設置複數個第1至第6發明中之任一發明所述的紡紗捲取裝置所構成的紡紗捲取設備,
第1梁,是以跨越並排設置的複數個紡紗捲取裝置的方式配置,用以供複數個紡紗捲取裝置共通使用的構件。
第8發明的紡紗捲取設備,是如第7發明的紡紗捲取設備,其中,第1梁的端部,是藉由設置於地面的支撐部所支撐。
第9發明的紡紗捲取設備,是如第7發明的紡紗捲取設備,其中,第1梁的端部,是藉由設置於建物的壁面及/或是天頂面的支撐部所支撐。
作為本發明的效果,是可達成以下所示的效果。
根據第1發明,是使用以一面處理來自紡紗裝置的紗線,同時一面將紗線送出至捲裝形成部的各裝置匯集作為送紗單元。支撐送紗單元的第1梁,是配置在:由紡紗裝置和第1輥輪之間的第1紗線路徑、與從第1輥輪至第2輥輪的第2紗線路徑,所夾的區域。因此,即使是具有第2輥輪為設置在捲裝形成部上方之構成的紡紗捲取裝置,也可以不與紗線路徑產生干涉地設置第1梁及送紗單元,而使紡紗捲取裝置的設置或是維修作業變得容易。
根據第2發明,第1接連部,其相對於第1梁的安裝位置,是以能夠在第1梁之軸方向上進行調整的方式所構成,且其相對於送紗單元的安裝位置,是以能夠在相對於第1梁之軸方向呈交叉的方向上進行調整的方式所構成。因此,相對於捲裝形成部,能夠容易地進行送紗單元的位置調整。
根據第3發明,第2輥輪,是能夠移動在捲取運轉位置與導紗作業位置之間,使對於第2輥輪的導紗作業變得容易。又,第2輥輪由於是被設置在送紗單元,所以即便是具備如此之移動功能的第2輥輪,也可以容易地設置。
根據第4發明,送紗單元,至少具備:紗線切斷吸引裝置、交纏部、以及導紗器。由於此等裝置匯集設置於送紗單元,所以在進行紡紗捲取裝置之設置時,不必要對此等裝置進行各別的設置。
根據第5發明,用以保持捲紗管之捲裝形成部之紗管保持架的軸、與第2輥輪的軸,為垂直相交。對於如此所構成的紡紗捲取裝置,可使送紗單元的設置變得容易。
根據第6發明,於紡紗捲取裝置,設有:控制捲裝形成部的第1控制部、以及控制送紗單元的第2控制部。因此,可以分別獨立地控制捲裝形成部與送紗單元。
根據第7發明,第1梁,是以跨越並排設置的複數個紡紗捲取裝置的方式配置,用以供複數個紡紗捲取裝置共通使用的構件。因此,不必要對紡紗捲取裝置各別地設置第1梁,使紡紗捲取設備的設置變得容易。並且,可以謀得省空間化。
根據第8發明,上述第1梁的端部,是藉由設置於地面的支撐部所支撐。因此,可以減少設置於地面的支撐部,使紡紗捲取設備的設置變得容易。並且,可以謀得省空間化。
依據第9發明,上述第1梁的端部,是藉由設置於建物的壁面及/或是天頂面的支撐部所支撐。因此,不必要將支撐部設置於地面,使紡紗捲取設備的設置變得容易。並且,可以謀得省空間化。
11‧‧‧紡紗捲取裝置
12‧‧‧紡紗裝置
100‧‧‧紡紗捲取設備
21‧‧‧捲裝形成部
22‧‧‧機體
23‧‧‧轉台
24‧‧‧紗管保持架
25‧‧‧驅動裝置
31‧‧‧送紗單元
32‧‧‧第1單元框架
33‧‧‧第2單元框架
34‧‧‧紗線切斷吸引裝置
35‧‧‧第1交纏部
36‧‧‧第2交纏部
37‧‧‧第1輥輪
38‧‧‧第2輥輪
39‧‧‧開關盤
41‧‧‧第1控制部
51‧‧‧第2控制部
60‧‧‧第1支撐部
61‧‧‧第1支柱
62‧‧‧第1梁
63‧‧‧第1接連部
70‧‧‧第2支撐部
71‧‧‧第2支柱
72‧‧‧第2梁
73‧‧‧第2接連部
74‧‧‧導引部
80‧‧‧主配管
81‧‧‧支配管
91~96‧‧‧紗線處理用輥輪
a‧‧‧捲取運轉位置
b‧‧‧導紗作業位置
Y‧‧‧紗線
Y1‧‧‧第1紗線路徑
Y2‧‧‧第2紗線路徑
D‧‧‧捲紗管
P‧‧‧捲裝
F‧‧‧地面
第1圖,是實施例1所示之紡紗捲取裝置11、以及由複數個並排設置之紡紗捲取裝置11所構成之紡紗捲取設備100的正面圖。
第2圖,是實施例1所示之紡紗捲取裝置11、以及由複數個並排設置之紡紗捲取裝置11所構成之紡紗捲取設備100的側面圖。
第3圖是於第1圖中之A-A線的斷面圖。
第4圖是送紗單元31與第1梁62之接連部分的放大立體圖。
第5圖是於第2圖中之B-B線的斷面圖。
第6圖是實施例2所示之紡紗捲取裝置11、以及由複數個並排設置之紡紗捲取裝置11所構成之紡紗捲取設備100的正面圖。
第7圖是實施例2所示之紡紗捲取裝置11、以及由複數個並排設置之紡紗捲取裝置11所構成之紡紗捲取設備100的側面圖。
其次,使用圖面說明發明的實施形態。
[實施例1]
使用第1圖至第5圖說明於本發明之實施例1所示之紡紗捲取裝置11、以及由複數個並排設置之紡紗捲取裝置11所構成的紡紗捲取設備100。在以下的說明中,是以後述的紗管保持架24的自由端側作為紡紗捲取裝置11的正面,以其相反側為背面。以從紗管保持架24之側面所觀察的面,作為紡紗捲取裝置11的側面。又,上下方 向,是以將紡紗捲取裝置11設置於水平面的狀態時的上下方向為之。
首先,參照第1圖、第2圖,對將紗線Y供給於紡紗捲取裝置11的紡紗裝置12進行說明。紡紗裝置12,為用以紡出複數根的長絲纖維,並將所紡出的長絲纖維作為紗線Y從上方朝向下方進行供給者。投入於紡紗裝置12的合纖原料(長絲纖維的原料)是使用擠壓機所壓送,並從設置於紡絲頭(圖示省略)的複數個紡出口所紡出。從紡絲頭的紡出口所紡出的複數條長絲纖維,是依預定的根數集束構成複數條的紗線Y,而被朝向紡紗捲取裝置11送出。也就是,構成複數條由長絲纖維集束預定根數所成的紗線Y,並將該複數條紗線Y朝向紡紗捲取裝置11送出。於工場內,設置有複數個紡紗裝置12,對應於此,藉由複數個並排設置的紡紗捲取裝置11而於工場內構成紡紗捲取設備100。
其次說明紡紗捲取裝置11。如第1圖、第2圖、第3圖所示,紡紗捲取裝置11,是將在紡紗裝置12紡紗後的紗線Y捲取於捲紗管D而形成捲裝P的裝置。一般於紡紗捲取裝置,有捲取POY(Partially oriented yarn,部分取向紗)的POY用紡紗捲取裝置,以及捲取FDY(Fully drawn yarn,全拉伸紗)的FDY用紡紗捲取裝置之2種類的裝置。於本實施例中之紡紗捲取裝置11為POY用紡紗捲取裝置。紡紗捲取裝置11,主要是由捲裝形成部21、送紗單元31、第1控制部41、第2控制部51、第1支撐 部60、以及第2支撐部70所構成。
捲裝形成部21,是將從紡紗裝置12所送出的複數條的紗線Y分別捲取於捲紗管D者。捲裝形成部21,主要具備:機體22、轉台(turret)23、紗管保持架24、橫動程裝置(traverse)(圖示省略)、以及驅動裝置25。
轉台23係設置於機體22,並能夠以旋動軸為中心進行旋動。紗管保持架24係於轉台23設置2支,各個紗管保持架24可安裝複數個捲紗管D。藉由轉台23大致半旋轉,使紗管保持架24之其中一方位於上方的捲取位置,並使其中另一方位於下方的落紗及待機位置,且可以使2支紗管保持架24的位置得以交替。橫動程裝置,是用以將所捲取的紗線Y往復移動於捲紗管D上。驅動裝置25,是用來驅動轉台23、紗管保持架24、以及橫動程裝置。於捲裝形成部21,電性地接連有用來控制捲裝形成部21之動作的第1控制部41。捲裝形成部21與第1控制部41,係分別各別或是一體地設置於工場的地面F。
送紗單元31,是用以一面處理在紡紗裝置12紡紗後的複數條紗線Y,同時一面將紗線Y送出至捲裝形成部21的裝置。於送紗單元31,主要為沿著紗線Y的移動方向從上游側起設置有紗線切斷吸引裝置34、第1交纏部35、第1輥輪37、第2交纏部36、以及第2輥輪38,並匯集作為單元。送紗單元31所配置的位置,是在捲裝形成部21之正面側的上方,也就是在位於紗管保持架24自由端側處之捲裝形成部21的上方。送紗單元31,是藉由 後述所說明的第1支撐部60所支撐。
第1輥輪37,是用以拉引來自紡紗裝置12的複數條紗線Y的輥輪。在紡紗裝置12紡紗後的複數條紗線Y,由於是從上方朝向下方供給,所以第1輥輪37,是配置在紡紗裝置12的下方。以紡紗裝置12與第1輥輪37之間的紗線路徑作為第1紗線路徑Y1。
第2輥輪38,是用以朝向捲裝形成部21送出紗線Y的輥輪。如第3圖所示,第2輥輪38,於捲取運轉時,是被配置在相對於第1輥輪37為紗線Y之移動方向的下游側,且是捲裝形成部21的上方位置(捲取運轉位置a)。第2輥輪38的捲取運轉位置a,其紗線Y的折曲角度是以不會損及紗線Y品質的上限折曲角度(例如15度)以下之方式所設定。在第2輥輪38位於捲取運轉位置a的狀態時,以從第1輥輪37到第2輥輪38的紗線路徑作為第2紗線路徑Y2。
第2輥輪38的軸,是以與紗管保持架24的軸垂直正交的方式所配置。第2輥輪38,是用以在將來自第1輥輪37所送紗線的複數條紗線Y分配於各捲紗管D時,將各紗線Y分配於第2輥輪38的接線方向。從第2輥輪38朝捲裝形成部21之方向所分配的各紗線Y,在捲裝形成部21被捲取於捲紗管D。具體而言,各紗線Y,是藉由橫動程裝置往復移動於左右方向(紗管保持架24的軸向)並被捲取於旋轉的捲紗管D上。然後,被捲取於捲紗管D的紗線Y,於捲紗管D上形成捲裝P。
紗線切斷吸引裝置34,是當紡紗捲取裝置11發生問題、或是斷紗等異常發生時,用以將全部的紗線Y切斷,並且吸引並保持從紡紗裝置12所持續紡出的紗線Y。
第1交纏部35與第2交纏部36,是藉由使用流體噴射噴嘴,用以將施加於紗線Y的油劑附著予以均等化、或是使構成紗線Y的長絲纖維相互交絡而賦予集束性以抑制纖維間的擴開或分離。又,於紗線切斷吸引裝置34、第1交纏部35、第2交纏部36,可一體地設置用以導引各別紗線Y的導紗器(圖示省略),不過也可以將導紗器以不同個體方式設置。
送紗單元31的基體,是由第1單元框架32及第2單元框架33所構成。於第1單元框架32,沿著紗線Y的移動方向,從上游側依序設有紗線切斷吸引裝置34、第1交纏部35、第1輥輪37、以及第2交纏部36。第2單元框架33,係接連於第1單元框架32。於第2單元框架33,設有第2輥輪38、及昇降裝置(圖示省略)。
昇降裝置,是用以使第2輥輪38移動於捲取運轉位置a與導紗作業位置b之間者。昇降裝置是由皮帶輪對、皮帶、軌道、驅動馬達等所構成,但在此省略其詳細說明。第2單元框架33,主要是由擠形材所構成,於內部收納有昇降裝置。第2輥輪38之捲取運轉位置a,是位於捲取運轉時之第2輥輪38的位置,亦是從第2輥輪38所分配之複數條紗線Y的紗線路徑成為在捲取運轉時之正規的紗線路徑的位置。第2輥輪38的導紗作業位置b,是 於第2輥輪38進行導紗作業時的位置,並且比捲取運轉位置a還低,是使操作者可以從較低的位置對第2輥輪38進行導紗作業的位置。
於送紗單元31,電性地接連有第2控制部51。第2控制部51為控制送紗單元31的動作者。第2控制部51,是藉由後述所說明的第2支撐部70,相對於捲裝形成部21呈分離設置。又,於送紗單元31,設有用以進行送紗單元31之起動及停止、或是第2輥輪38之移動操作的開關盤39。
其次,說明關於第1支撐部60與第2支撐部70。首先,如第1圖至第4圖所示,第1支撐部60,是用以支撐送紗單元31。第1支撐部60,具有:第1支柱61、第1梁62、以及第1接連部63。
第1梁62,是用以支撐送紗單元31的梁。第1梁62所配置的位置,相對於送紗單元31是位在由紡紗裝置12和第1輥輪37之間的第1紗線路徑Y1、與從第1輥輪37至第2輥輪38的第2紗線路徑Y2所夾的區域內。在此區域,由於即使第2輥輪38是設置在捲裝形成部21上方所構成的紡紗捲取裝置11,也不存在有紗線路徑。因此,可以不與紗線路徑產生干涉地設置第1梁62。
又,第1梁62,是以跨越:構成紡紗捲取設備100之複數個紡紗捲取裝置11之方式所配置。具體而言,是以跨越在複數個並排設置之捲裝形成部21的正面側,也就是以跨越在紗管保持架24的自由端側,複數個捲裝形 成部21的上方之方式所配置。因此,第1梁62,是能夠供複數個紡紗捲取裝置11共通使用。
如前述般地,由於在由第1紗線路徑Y1與第2紗線路徑Y2所夾的區域內不存在有紗線路徑,所以即使將第1梁62以跨越在複數個並排設置之捲裝形成部21的上方之方式來配置,第1梁62也不會與紗線路徑產生干涉。在此區域以外的區域,例如,位在捲取運轉位置a之第2輥輪38的下方的區域中,存在有複數條紗線Y的紗線路徑。因此,在如此之區域是不能配置第1梁62。
又,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從第1輥輪37到第2輥輪38之間不存在有其他的輥輪,所以第2紗線路徑Y2,是以第1輥輪37為起點之直線狀的紗線路徑。並且,由第1紗線路徑Y1與第2紗線路徑Y2所夾的區域,由側面觀察是大致成為V字型的空間。然而,由第1紗線路徑Y1與第2紗線路徑Y2所夾的區域,並非限定於如此形態的區域。重要的是,第1紗線路徑Y1,是意指從配置於紡紗捲取裝置11上方之紡紗裝置12,到配置於其下方之第1輥輪37的紗線路徑(從上方朝向下方的紗線路徑);第2紗線路徑Y2,是意指從配置於紡紗裝置12下方之第1輥輪37,到配置於捲裝形成部21上方之第2輥輪38的紗線路徑(從下方朝向上方的紗線路徑)。並且,由第1紗線路徑Y1與第2紗線路徑Y2所夾的區域,如此地,只要是由從紡紗裝置12先一時朝向下方,然後再朝向上方的第2輥輪38之方式的紗線路徑所夾的區域即可。 又,嚴密而言是不限於由第1紗線路徑Y1與第2紗線路徑Y2所夾的區域,亦包含由各別之延長線所夾的區域。只要在如此之區域,第1梁62就不會與紗線路徑產生干涉。
如此地,第1梁62,由於以跨越在複數個並排設置之捲裝形成部21上方之方式所配置,所以於第1梁62,可以支撐複數個送紗單元31。第1梁62,係於上下平行地配置2根,分別藉由第1支柱61支撐其兩端部。第1支柱61,係在紡紗捲取裝置11為複數個並排設置之紡紗捲取設備100的兩側,設置於工場的地面F。
又,對於紡紗捲取裝置11,進行紗線Y的導紗作業、或是捲裝P的落紗等作業的操作者,主要是在紡紗捲取裝置11的正面側進行作業。對於此點,第1梁62,是以跨越捲裝形成部21上方的方式來配置,第1支柱61,又是設置在紡紗捲取裝置11為複數個並排設置之紡紗捲取設備100的兩側。因此,第1梁62及第1支柱61,不易成為對操作者之作業區域的障礙,操作者可以圓滑地進行作業。
第1接連部63,是用以接連紡紗捲取裝置11的送紗單元31與第1梁62。第1接連部63,其相對於第1梁62的安裝位置,是以能夠在第1梁62之軸方向上進行調整的方式所構成。又,第1接連部63,其相對於送紗單元31的安裝位置,是以能夠在相對於第1梁62之軸方向呈交叉的方向上進行調整的方式所構成。因此,能夠進行 送紗單元31相對於捲裝形成部21之位置的調整。例如,第1梁62的位置相對於正規位置即使多少有些偏差時也可以容易地進行送紗單元31之正確的定位。藉由第1接連部63,送紗單元31相對於第1梁62是以懸吊之方式所支撐。
以下更詳細地說明第1接連部63的構成。如第4圖所示,於第1接連部63,設置有第1卡止部64與第2卡止部65。第1卡止部64,是對應於2根第1梁62而設置兩處。第1卡止部64,是以跨越第1梁62之方式來卡止,並藉由利用螺栓66將第1梁62鎖緊而固定。由於相對於第1梁62只有利用鎖緊來使第1接連部63固定於第1梁62,所以藉由鬆開螺栓66,就可以使第1接連部63對第1梁62之軸方向進行位置調整。
第2卡止部65,係卡止於構成送紗單元31的第2單元框架33。具體而言,於第2單元框架33,沿著長邊方向設有溝槽S,第2卡止部65,是藉由螺栓67固定於第2單元框架33的溝槽S。藉由鬆開螺栓67,便可以使第1接連部63沿著第2單元框架33的溝槽S進行位置調整。
如此地,第1接連部63,是能夠相對於第1梁62及送紗單元31進行位置的調整。因此,送紗單元31相對於捲裝形成部21之位置的調整,是可以在第1梁62的軸方向、與相對於第1梁62之軸呈垂直方向上進行。
其次,第2支撐部70,如第1圖、第2圖、第3圖、第5圖所示,是將第2控制部51相對於捲裝形成部21 呈分離地支撐。又,第2支撐部70本身亦是相對於捲裝形成部21呈分離地設置。再者,第2支撐部70,是共通地支撐複數個紡紗捲取裝置11的第2控制部51。第2支撐部70,係具有第2支柱71、第2梁72、第2接連部73以及導引部74。
第2支柱71,係在紡紗捲取裝置11為複數個並排設置之紡紗捲取設備100的兩側,設置於工場的地面F。兩側的第2支柱71,係支撐第2梁72。第2梁72係於上下平行地配置兩根。藉此,第2梁72,是以跨越:構成紗線捲取設備100之複數個紡紗捲取裝置11之中之捲裝形成部21的背面側之方式所配置。
第2接連部73,是用以使紡紗捲取裝置11的第2控制部51受第2梁72所支撐。第2接連部73,係對應於複數個紡紗捲取裝置11設置複數個。各第2接連部73,是各別以跨越兩根第2梁72之方式來卡止,並定位於第2梁72之軸方向之後,由螺栓等所固定。又,於第2接連部73,載置並固定有第2控制部51。
導引部74,是用來配置接連至送紗單元31的電線或是配管。導引部74,是固定於第2接連部73,與複數個紡紗捲取裝置11相對應地設置複數個。於導引部74,例如,配置有接連送紗單元31與第2控制部51的電線、或是對送紗單元31供給電力的動力線。又,於第2控制部51的上方,設置有用以將壓縮氣體供給至各紡紗捲取裝置11的主配管80,從該主配管80所分岐的支配管81為 接連於送紗單元31。且於導引部74亦配置該支配管81。
依據以上所說明之實施形態中的紡紗捲取裝置11,具有如下的效果。
使用以一面處理來自紡紗裝置12的紗線Y,同時將紗線送出至捲裝形成部21之各裝置匯集作為送紗單元31。支撐送紗單元31的第1梁62,是被配置在由紡紗裝置12和第1輥輪37之間的第1紗線路徑Y1、與從第1輥輪37至第2輥輪38的第2紗線路徑Y2所夾的區域。因此,即使是具有第2輥輪38為設置在捲裝形成部21上方之構成的紡紗捲取裝置11,也可以不與紗線路徑產生干涉地設置第1梁62及送紗單元31,而使紡紗捲取裝置11的設置或維修作業變得容易。
例如,藉由將必須進行維修的送紗單元31,與已維修完畢的送紗單元31進行更換,可以節省在設置場所進行維修的勞力而達省力化。只要將整個送紗單元31更換,可以縮短因維修而使紡紗捲取裝置11停止的時間,所以可以使生產效率提昇。
第1接連部63,其對於第1梁62的安裝位置,是以能夠在第1梁62之軸方向上進行調整的方式所構成,且相對於送紗單元31的安裝位置,是以能夠在相對於第1梁62之軸方向呈交叉的方向上進行調整的方式所構成。因此,可容易進行送紗單元31相對於捲裝形成部21的位置調整。
第2輥輪38,是能夠移動在捲取運轉位置a與導紗 作業位置b之間,故可以使對於第2輥輪38的導紗作業變得容易。又,第2輥輪38,由於是設在送紗單元31,對於具備如此之移動功能的第2輥輪38,也可以容易地設置。
送紗單元31,係具備:紗線切斷吸引裝置34、第1交纏部35、第1輥輪37、第2交纏部36、第2輥輪38、以及導紗器。由於是匯集此等裝置設置成送紗單元,因此在紡紗捲取裝置之設置時,不再有各別設置此等裝置的必要。
用以保持捲紗管D之捲裝形成部21之紗管保持架24的軸,與第2輥輪38的軸,為垂直相交。對於具有如此構成的紡紗捲取裝置11,可容易進行送紗單元31的設置。
於紡紗捲取裝置11,係設有控制捲裝形成部21的第1控制部41、以及控制送紗單元31的第2控制部51。因此,可以分別獨立地控制捲裝形成部21與送紗單元31。例如,在對捲裝形成部21進行維修時,只將捲裝形成部21及第1控制部41移往維修場所,在該場所就可以進行動作確認。因此,可提升紡紗捲取裝置11的維修性。
第1梁62,是以跨越並排設置之複數個紡紗捲取裝置11的方式來配置,以供複數個紡紗捲取裝置11共通使用的構件。因此,不必要對紡紗捲取裝置11各別設置第1梁62,故可使紡紗捲取設備100的設置變得容易。並且,可以謀得省空間化。
第1梁62的端部,是藉由設置在地面F的第1支柱61所支撐。因此,可以減少設置於地面F的支撐部,故可使紡紗捲取設備100的設置變得容易。並且,可以謀得省空間化。
[實施例2]
其次,使用第6圖及第7圖來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2中之紡紗捲取裝置11、及由複數個並排設置的紡紗捲取裝置11所構成的紡紗捲取設備100。本實施例中之紡紗捲取裝置11,是用來捲取FDY(延伸紗)的FDY用紡紗捲取裝置。對於與實施例1共通的構成,其詳細說明予以省略。
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本實施例的紡紗捲取裝置11,係具備有送紗單元31。在FDY用紡紗捲取裝置中的送紗單元31,是一面將在紡紗裝置12紡紗後的複數條紗線Y進行加熱處理等,同時一面將紗線Y送出至捲裝形成部21的裝置。於送紗單元31,除了設置有第1輥輪37、及第2輥輪38之外,並將複數個紗線處理用輥輪91~96匯集作為單元。本實施例的送紗單元31,是由第1送紗單元311及第2送紗單元312所構成。第1送紗單元311及第2送紗單元312,係分別藉由第1支撐部60所支撐。
第1輥輪37,是用以拉引來自紡紗裝置12的複數條紗線Y的輥輪。在紡紗裝置12紡紗後的複數條紗線Y, 由於是從上方朝向下方供給,所以第1輥輪37,是配置在紡紗裝置12的下方。以紡紗裝置12與第1輥輪37之間的紗線路徑作為第1紗線路徑Y1。
第2輥輪38,是用以朝向捲裝形成部21送出紗線Y的輥輪。如第7圖所示,第2輥輪38,於捲取運轉時,是被配置在相對於第1輥輪37為紗線Y之移動方向的下游側,且是捲裝形成部21的上方位置(捲取運轉位置a)。第2輥輪38的捲取運轉位置a,其紗線Y的折曲角度是以不會損及紗線Y之品質的上限折曲角度(例如15度)以下之方式所設定。在第2輥輪38位於捲取運轉位置a的狀態時,以從第1輥輪37到第2輥輪38的紗線路徑,特別是在本實施例中,是從紗線處理用輥輪96至第2輥輪38的紗線路徑作為第2紗線路徑Y2。
第1送紗單元311的基體,是由第1單元框架321及第2單元框架322所構成。於第1單元框架321,設置有紗線處理用輥輪96。第2單元框架322,係接連於第1單元框架321。於第2單元框架322,設有第2輥輪38、及昇降裝置(圖示省略)。昇降裝置,是使第2輥輪38移動於捲取運轉位置a與導紗作業位置b之間者。對於昇降裝置的構成、及捲取運轉位置a以及導紗作業位置b,由於是與實施例1相同,故省略其詳細說明。
第2送紗單元312的基體,是由第3單元框架323所構成。於第3單元框架323,設有第1輥輪37、及紗線處理用輥輪91~95。
其次,說明關於第1支撐部60。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第1支撐部60,是用以支撐構成送紗單元31的第1送紗單元311及第2送紗單元312。第1支撐部60,係具有第1支柱61及第1梁62。
第1梁62,是用以支撐第1送紗單元311及第2送紗單元312的梁。第1梁62所配置的位置,相對於送紗單元31,是位在由紡紗裝置12和第1輥輪37之間的第1紗線路徑Y1、與從第1輥輪37至第2輥輪38的第2紗線路徑Y2所夾的區域內。更具體而言,是位在由紡紗裝置12及第1輥輪37之間的第1紗線路徑Y1、與紗線處理用輥輪96及第2輥輪38之間的第2紗線路徑Y2的延長線所夾的區域內。在此區域,由於即使第2輥輪38是設置在捲裝形成部21上方所構成的紡紗捲取裝置11,也不存在有紗線路徑。因此,可以不與紗線路徑產生干涉地設置第1梁62。
又,第1梁62,是以跨越:構成紡紗捲取設備100之複數個紡紗捲取裝置11之方式所配置。具體而言,是以跨越在複數個並排設置之捲裝形成部21的正面側,也就是以跨越在紗管保持架24的自由端側,複數個捲裝形成部21的上方之方式所配置。因此,第1梁62,是能夠供複數個紡紗捲取裝置11共通使用。
以上,對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非僅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者,而是能夠進行各種變更。
支撐送紗單元31的第1支撐部60、以及支撐第2控 制部51的第2支撐部70,並不限定於實施形態者,而可以進行種種的變更。例如,支撐第1支撐部60之第1梁62的手段,是可以利用工場的構造來進行變更。在實施形態中,雖是以2根第1支柱61來支撐第1梁62的兩端,但也可以藉由3根以上的第1支柱61來支撐3處以上。又,也可以使第1梁62的一端或是兩端部由工場的壁面或是支柱所支撐。第1支柱61雖是直立設置於工場的地面F,但也可以由天花板(天頂)等所懸吊。此情形時,不必要將第1支柱61設置於地面F,因而可使紡紗捲取設備100的設置變得容易。並且,可以謀得省空間化。
在實施形態中,雖是將複數個紡紗捲取裝置11以等間隔並排設置於一列,但也可以對應各種的配置方式。例如,也可以將複數個紡紗捲取裝置11以正面與背面交互排列之方式來實施。
送紗單元31與第1支撐部60的接連手段亦不受實施形態所限定。例如,在實施形態中,雖是將第1接連部63固定於送紗單元31的第2單元框架33,但也可以將第1接連部63固定於第1單元框架32。
於實施例1的送紗單元31,雖設有:紗線切斷吸引裝置34、第1交纏部35、第1輥輪37、第2交纏部36、以及第2輥輪38,但也可以完全不設置此等裝置構件,又,也可以配置其他的裝置。又,不將此等裝置構件全部設置成一體亦可、或將一部分以不同個體來實施亦可。例如也可以將第1輥輪37與第2輥輪38設置成不同的單元 。第2輥輪38,也可以不昇降地使其位置被固定。在相同構成下,(如第6圖、第7圖所示)也可以適用於在送紗單元31的第1輥輪37與第2輥輪38之間,設置有加熱、非加熱之複數個紗線處理用輥輪91~96的紡紗捲取裝置11。此時,第1輥輪37的軸方向,是可以以如第1圖~第3圖、第5圖所示地,以與紗管保持架24之軸垂直相交的方式來配置,也可以以如第6圖、第7圖所示地,以與紗管保持架24之軸平行的方式來配置。
11‧‧‧紡紗捲取裝置
12‧‧‧紡紗裝置
100‧‧‧紡紗捲取設備
21‧‧‧捲裝形成部
22‧‧‧機體
23‧‧‧轉台
24‧‧‧紗管保持架
25‧‧‧驅動裝置
31‧‧‧送紗單元
32‧‧‧第1單元框架
33‧‧‧第2單元框架
34‧‧‧紗線切斷吸引裝置
35‧‧‧第1交纏部
36‧‧‧第2交纏部
37‧‧‧第1輥輪
38‧‧‧第2輥輪
39‧‧‧開關盤
41‧‧‧第1控制部
51‧‧‧第2控制部
60‧‧‧第1支撐部
61‧‧‧第1支柱
62‧‧‧第1梁
63‧‧‧第1接連部
70‧‧‧第2支撐部
71‧‧‧第2支柱
72‧‧‧第2梁
73‧‧‧第2接連部
74‧‧‧導引部
80‧‧‧主配管
81‧‧‧支配管
Y‧‧‧紗線
Y1‧‧‧第1紗線路徑
Y2‧‧‧第2紗線路徑
D‧‧‧捲紗管
P‧‧‧捲裝
F‧‧‧地面

Claims (11)

  1. 一種紡紗捲取裝置,是將在紡紗裝置紡紗後的紗線予以捲取的紡紗捲取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將紗線捲取於捲紗管的捲裝形成部、及拉引來自上述紡紗裝置之紗線的第1輥輪、及相對於上述第1輥輪為配置在紗線移動方向的下游側,且是在上述捲裝形成部的上方,用以朝向上述捲裝形成部送出紗線的第2輥輪、及包含上述第1輥輪及上述第2輥輪,一面處理來自上述紡紗裝置的紗線,同時一面將紗線送出至上述捲裝形成部的送紗單元、以及配置在:由上述紡紗裝置和上述第1輥輪之間的第1紗線路徑、與從上述第1輥輪至上述第2輥輪的第2紗線路徑所夾的區域,用以支撐上述送紗單元的第1梁。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紡紗捲取裝置,其中,更具備用以接連上述送紗單元與上述第1梁的第1接連部,上述第1接連部,其相對於上述第1梁的安裝位置,是以能夠在上述第1梁之軸方向上進行調整的方式所構成,且其相對於上述送紗單元的安裝位置,是以能夠在相對於上述第1梁之軸方向呈交叉的方向上進行調整的方式所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紡紗捲取裝置,其中,上述第2輥輪,是能夠移動在:紗線的紗線路徑在捲 取運轉時為正規的紗線路徑的捲取運轉位置、與處於比上述捲取運轉位置還低的導紗作業位置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紡紗捲取裝置,其中,上述第2輥輪,是能夠移動在:紗線的紗線路徑在捲取運轉時為正規的紗線路徑的捲取運轉位置、與處於比上述捲取運轉位置還低的導紗作業位置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紡紗捲取裝置,其中,上述送紗單元,至少具備:紗線切斷吸引裝置、交纏部、以及導紗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紡紗捲取裝置,其中,用以保持捲紗管之上述捲裝形成部之紗管保持架的軸、與上述第2輥輪的軸,為垂直相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紡紗捲取裝置,其中,具備:控制上述捲裝形成部的第1控制部,及控制上述送紗單元的第2控制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5項中之任一項所述的紡紗捲取裝置,其中,用以保持捲紗管之上述捲裝形成部之紗管保持架的軸、與上述第2輥輪的軸,為垂直相交。
  9. 一種紡紗捲取設備,是由並排設置複數個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之任一項所述的紡紗捲取裝置所構成的紡紗捲取設備,上述第1梁,是以跨越並排設置的複數個紡紗捲取裝置的方式配置,用以供上述複數個紡紗捲取裝置共通使用的構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紡紗捲取設備,其中,上述第1梁的端部,是藉由設置於地面的支撐部所支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紡紗捲取設備,其中,上述第1梁的端部,是藉由設置於建物的壁面及/或是天頂面的支撐部所支撐。
TW102111185A 2012-03-30 2013-03-28 Spinning coiling device and spinning coiling equipment TWI5588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2804A JP5864338B2 (ja) 2012-03-30 2012-03-30 紡糸巻取装置及び紡糸巻取設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9383A TW201339383A (zh) 2013-10-01
TWI558868B true TWI558868B (zh) 2016-11-21

Family

ID=48095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1185A TWI558868B (zh) 2012-03-30 2013-03-28 Spinning coiling device and spinning coiling equipment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644548B1 (zh)
JP (1) JP5864338B2 (zh)
CN (1) CN103361750B (zh)
TW (1) TWI5588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8155B (zh) * 2013-12-04 2016-02-10 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有新型单锭被动卷绕装置的高速纺丝机的纺丝工艺
CN103643321B (zh) * 2013-12-04 2016-04-06 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有单锭被动卷绕装置的高速纺丝机的纺丝工艺
CN106414819B (zh) * 2014-06-23 2018-07-31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牵引装置
JP7053283B2 (ja) * 2017-02-06 2022-04-12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紡糸引取装置、及び糸巻取機における糸掛方法
DE102017006689A1 (de) * 2017-07-14 2019-01-17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Aufspulmaschine
JP7138013B2 (ja) * 2017-12-21 2022-09-15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
DE102018003480A1 (de) 2018-04-27 2019-10-31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Abziehen und Aufwickeln von schmelzgesponnenen Fäden
DE102018008602A1 (de) 2018-10-31 2020-04-30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Abziehen und Aufwickeln einer schmelzgesponnenen Fadenschar
JP7527367B2 (ja) 2020-05-28 2024-08-02 サラヤ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6851A (zh) * 2005-05-26 2008-04-23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牵引设备
CN101336316A (zh) * 2006-01-26 2008-12-31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熔纺和卷绕合成长丝的设备
JP2009504532A (ja) * 2005-08-06 2009-02-05 エーリコン テクスティル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多数本の糸を溶融紡績しかつ巻取る装置並びにこのような装置を運転する方法
EP2407408A2 (en) * 2010-07-13 2012-01-18 TMT Machinery, Inc. Filament yarn win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25640A (en) * 1933-01-12 1940-12-24 Ind Rayon Corp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read or the like
US3810742A (en) * 1972-09-06 1974-05-14 Owens Corning Fiberglass Corp Apparatus for winding thermo plastic strands
EP0080568B1 (de) * 1981-10-29 1988-03-16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orrichtung zur Aufnahme eines Streckrollenaggregates
JPS60132871A (ja) * 1983-12-22 1985-07-15 Unitika Ltd 多本取り紡糸捲取装置
CN1135775A (zh) * 1994-09-21 1996-11-13 里特机械公司 纺丝卷绕机
DE10125480B4 (de) * 2001-05-25 2006-05-11 Georg Sahm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Multifilament-Garns aus einem thermoplastischen Polymer
DE10235936A1 (de) * 2002-08-06 2004-02-19 Barmag Ag Vorrichtung zum Spinnen und Aufwickeln
DE102010015215A1 (de) * 2010-04-16 2011-10-20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Abziehen und Aufwickeln synthetischer Fäde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6851A (zh) * 2005-05-26 2008-04-23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牵引设备
JP2009504532A (ja) * 2005-08-06 2009-02-05 エーリコン テクスティル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多数本の糸を溶融紡績しかつ巻取る装置並びにこのような装置を運転する方法
CN101336316A (zh) * 2006-01-26 2008-12-31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熔纺和卷绕合成长丝的设备
EP2407408A2 (en) * 2010-07-13 2012-01-18 TMT Machinery, Inc. Filament yarn wind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64338B2 (ja) 2016-02-17
JP2013213291A (ja) 2013-10-17
EP2644548A2 (en) 2013-10-02
EP2644548B1 (en) 2017-04-19
TW201339383A (zh) 2013-10-01
EP2644548A3 (en) 2014-09-24
CN103361750B (zh) 2016-08-24
CN103361750A (zh) 2013-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8868B (zh) Spinning coiling device and spinning coiling equipment
TWI324644B (en) Apparatus for spinning and winding multifilament yarns
JP5599286B2 (ja) 仮撚加工機
CN104816984B (zh) 丝线卷绕机
EP3184475B1 (en) Yarn winding device, yarn threading member, and method for threading yarns in a yarn winding device
JP2004346481A (ja) 小型クリール
JP6016914B2 (ja) 溶融紡糸装置
CN105297197A (zh) 纺织机及纺织方法
CN102383229A (zh) 纺织机
JP2011144019A (ja) 紡糸巻取設備
CN107447321B (zh) 锦纶母纱整经方法及锦纶母纱整经装置
KR20180006687A (ko) 원사 분리용 분사 정경시스템
CN114044403B (zh) 一种用于纺织加工的纺织纱线缠线收卷机构
CN102485988A (zh) 变形机
KR101607169B1 (ko) 합사기
CN214733355U (zh) 管纱退绕气圈控制装置以及管纱纱线退绕设备
CN219991872U (zh) 双针床贾卡经编机的送经机构
CN203159754U (zh) 低纺位长丝牵伸卷绕装置
JP2022189001A (ja) 紡糸引取装置
KR100880019B1 (ko) 원단제조장치
EP2184386B1 (en) Device for melt-spinning and winding up synthetic filament yarns
CN219951334U (zh) 一种纺织棉线加工用捻线装置
JP2022189000A (ja) 紡糸引取装置
JP2024063353A (ja) 糸掛け装置及び紡糸処理設備
CN103484989A (zh) 纺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