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4532B - W / O type emulsion, foam and functional foam - Google Patents

W / O type emulsion, foam and functional foa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4532B
TWI554532B TW100130167A TW100130167A TWI554532B TW I554532 B TWI554532 B TW I554532B TW 100130167 A TW100130167 A TW 100130167A TW 100130167 A TW100130167 A TW 100130167A TW I554532 B TWI554532 B TW I55453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am
weight
parts
present
oil ph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0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9430A (en
Inventor
Akira Hirao
Kohei Doi
Azusa Iseki
Yusuke Nakayama
Kunio Nagasaki
Eiichi Imoto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858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1349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858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1330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989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8132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989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05698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989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9602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274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4248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274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08225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274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08225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274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08225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550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18861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145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7765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350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09725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19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9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45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453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8Polyethers
    • C08G18/4833Polyethers containing oxyethylene units
    • C08G18/4837Polyethers containing oxyethylene units and other oxyalkylene uni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5/00Compositions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5/04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32Polymerisation in water-in-oil emuls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83/0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C08G18/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 C08F290/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unsaturated end groups
    • C08F290/06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 C08F290/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unsaturated end groups
    • C08F290/06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90/067Polyurethanes; Polyurea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08Processes
    • C08G18/0838Manufacture of polymers in the presence of non-reactive compounds
    • C08G18/0842Manufacture of polymers in the presence of non-reactive compounds in the presence of liquid diluents
    • C08G18/0861Manufacture of polymers in the presence of non-reactive compounds in the presence of liquid diluents in the presence of a dispersing phase for the polymers or a phase dispersed in the polymers
    • C08G18/0866Manufacture of polymers in the presence of non-reactive compounds in the presence of liquid diluents in the presence of a dispersing phase for the polymers or a phase dispersed in the polymers the dispersing or dispersed phase being an aqueous med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08Processes
    • C08G18/10Prepolymer processes involving reaction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in a first reaction ste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8Poly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8Polyethers
    • C08G18/4854Polyethers containing oxyalkylene groups having four carbon atoms in the alkylene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7Un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71Un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only one group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72Esters of acrylic or alkyl acrylic acid having only one group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7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 C08G18/75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 C08G18/751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cycloaliphatic ring
    • C08G18/75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cycloaliphatic ring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 C08G18/753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cycloaliphatic ring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containing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having a primary carbon atom next to th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 C08G18/755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cycloaliphatic ring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containing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having a primary carbon atom next to th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and at least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a secondary carbon atom of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e.g. isophorone diisocyan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7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 C08G18/75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 C08G18/751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cycloaliphatic ring
    • C08G18/75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cycloaliphatic ring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 C08G18/757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cycloaliphatic ring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s linked to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28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by elimination of a liquid phase from a macromolecular composition or article, e.g. drying of coagul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28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by elimination of a liquid phase from a macromolecular composition or article, e.g. drying of coagulum
    • C08J9/283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by elimination of a liquid phase from a macromolecular composition or article, e.g. drying of coagulum a discontinuous liquid phase emulsified in a continuous macromolecular pha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5/00Compositions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5/04Polyurethanes
    • C08L75/08Polyurethanes from poly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5/00Compositions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5/04Polyurethanes
    • C08L75/14Polyureth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L75/16Polyureth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having terminal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01/00Manufacture of cellular produc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1/00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 C08J2201/02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pre- or post-treatments
    • C08J2201/026Crosslinking before of after foam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1/00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 C08J2201/04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imination of a liquid or solid component, e.g. precipitation, leaching out, evaporation
    • C08J2201/05Elimination by evaporation or heat degradation of a liquid phase
    • C08J2201/0504Elimination by evaporation or heat degradation of a liquid phase the liquid phase being aqueo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5/00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roperties
    • C08J2205/04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 pores
    • C08J2205/05Open cells, i.e. more than 50% of the pores are op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3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33/04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 C08J2333/06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75/04Polyurethanes
    • C08J2375/14Polyureth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J2375/16Polyureth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having terminal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75/04Polyurethanes
    • C08J2475/08Polyurethanes from polyeth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Description

W/O型乳液、發泡體及功能性發泡體
本發明主要係關於一種保存穩定性優異之W/O型(油包水型)乳液、發泡體及功能性發泡體。
W/O型乳液尤其是作為W/O型之HIPE(high internal phase emulsion)(高不連續相乳液)而為人所知(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業界藉由形成外部油相包含聚合性單體之W/O型HIPE且進行聚合,而研究乳液之油相與水相之幾何配置。例如,報告有藉由製備包含90%之水相成分,且油相成分中使用苯乙烯單體的W/O型HIPE然後進行聚合,而研究乳液之油相與水相之幾何配置(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1)。非專利文獻1中,報告有藉由使用親油性之乳化劑攪拌油相與水相而製備W/O型HIPE然後進行聚合,形成具有由該W/O型HIPE之前驅物之相互關係決定之氣泡形狀的硬質多孔質體。
藉由使W/O型乳液聚合而形成之多孔質體的物性受構成該W/O型乳液之成分之種類、以及製備該W/O型乳液時之乳化條件的影響。
例如,報告有由包含至少90重量份之水、聚合性單體、以及含有界面活性劑及聚合觸媒之油相而成的W/O型HIPE,製備吸收性之多孔性聚合物的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例如,報告有藉由對包含至少水相成分、聚合性單體、以及含有界面活性劑及聚合觸媒之油相成分而成的W/O型HIPE,在進行聚合後反覆進行洗淨與脫水,而製備具有約未達100 mg/cc之乾燥密度的疏水性多孔質體之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
例如,報告有連續地進行自製備W/O型HIPE至其聚合為止之步驟的多孔質交聯聚合物之製造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4)。
例如,報告有對W/O型HIPE進行光聚合而製造泡沫體(foam)的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5)。
如上所述,已知有幾種W/O型乳液。但是,W/O型乳液之製備或保存存在幾個問題。
W/O型乳液、尤其是水相相對於油相之比率較高之W/O型HIPE的靜置保存穩定性即便於常溫下亦較低。另外,水相相對於油相之比率較低之W/O型HIPE的靜置保存穩定性亦同樣地即便於常溫下亦較低。
另外,即便W/O型乳液之連續油相成分組成(例如單體/交聯劑含量、乳化劑量、乳化劑種類之選擇)、乳化時之溫度、攪拌條件等發生極細微之變化,W/O型乳液之乳液狀態亦會破壞,其等之至少一部分明確地分離成水相或油相。
為獲得乳化性及靜置保存穩定性良好之W/O型乳液,通常必需調配乳化劑或乳化劑替代材料。作為親油性乳化劑,係使用山梨糖醇酐單油酸酯、經實施表面疏水化處理之無機微粒子或層狀黏土礦物等。例如,報告有含有聚烷基矽倍半氧烷(polyalkylsilasesquioxane)之微細之固體球狀粒子且不含界面活性劑的W/O型乳液之製備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6)。
如上所述,為製備乳化性及靜置保存穩定性良好之W/O型乳液,必需調配乳化劑或乳化劑替代材料。此時,關於乳化劑或乳化劑替代材料之調配量,通常係於油相成分之30重量份之範圍內使用。但是,儘管藉由調配乳化劑或乳化劑替代材料,可製備乳化性及靜置保存穩定性良好之W/O型乳液,但存在作為低分子量成分而存在之乳化劑或乳化劑替代材料發揮作為污染物質之作用,會對最後藉由聚合而獲得之多孔質聚合物材料之物性造成顯著影響的問題。
為避免如上所述之問題,業界研究可導入至構成多孔質聚合物材料之連續相中的反應性乳化劑。例如,作為可導入至構成多孔質聚合物材料之連續相中的反應性乳化劑,報告有官能化氧化金屬奈米粒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7)。
然而,當需要於工業或試驗設備之規模下,藉由連續步驟製造如上所述之W/O型乳液、尤其是聚合性之W/O型HIPE而商業生產多孔質聚合物材料時,存在所製備之W/O型乳液之穩定性不充分的問題,或者由於乳化劑、乳化劑替代材料或反應性乳化劑之影響,而導致多孔質聚合物材料之物性與目標物性大幅不同的問題。
作為藉由製備油相成分中包含聚合性單體之W/O型乳液後進行聚合而製造多孔質聚合物材料的方法,已知有利用乾式法製造微多孔性薄片材料之方法。例如報告有如下方法:於以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作為主成分,混合有沸點為120℃以下且25度下水之溶解度為1 g~50 g(每100 g有機液體)的有機液體與該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的溶液或分散液中,相對於該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而混合50重量%以上之量之水,製備W/O型之混合分散液,使所得之混合分散液含浸於基材中後,與水短時間地接觸,繼而選擇性地使有機液體自該混合分散液中蒸發而凝膠化,然後加以乾燥。具體而言,報告有由以含有2~25重量%之聚氧乙烯基之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與不含聚氧乙烯基之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作為主成分的W/O型乳液形成微多孔性薄片材料的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8)。
但是,如上所述利用乾式法製備W/O型乳液,尤其是利用乾式法製備W/O型HIPE存在作為環境負荷物質之各種有機溶劑為必需成分的問題。
另外,由先前之W/O型乳液所獲得的發泡體中,難以控制球狀氣泡之尺寸,尤其是難以選擇性地獲得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較小之發泡體。另外,由先前之W/O型乳液所獲得的發泡體並不具備充分之強度。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第3565817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公平3-6632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表2003-514052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1-163904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表2003-510390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第2656226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專利特表2004-504461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專利特公昭58-48579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1:「中、高不連續相比之水/聚合物乳液」(Lissant及Mahan,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cience,Vol. 42,No. 1,1973年1月,201~208頁)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藉由聚合而製造發泡體,且即便不積極地添加乳化劑等亦具有優異之乳化性及優異之靜置保存穩定性的W/O型乳液。
另外,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能夠精確地控制球狀氣泡之尺寸尤其是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較小,且可具有充分之強度的新穎之發泡體。
進而,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包含如上所述之發泡體且賦予有各種功能的功能性發泡體。
本發明之W/O型乳液係包含連續油相成分、及與該連續油相成分為不溶混性之水相成分者,該連續油相成分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及乙烯性不飽和單體,該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含有來自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polyoxyethylene polyoxypropylene glycol)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單元,且該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單元中的5重量%~25重量%為聚氧乙烯。
於較佳之實施形態中,上述乙烯性不飽和單體含有(甲基)丙烯酸酯。
於較佳之實施形態中,上述乙烯性不飽和單體進而含有可與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之極性單體。
於較佳之實施形態中,上述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於末端具有可進行自由基聚合之不飽和雙鍵。
本發明之發泡體可藉由使本發明之W/O型乳液聚合後進行脫水而獲得。
於較佳之實施形態中,本發明之發泡體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的連續氣泡結構。
於較佳之實施形態中,上述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為200 μm以下。
於較佳之實施形態中,上述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0 μm以下。
本發明之發泡體係包含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者,且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未達20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5 μm以下,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0 μm以下之表面開口部。
於較佳之實施形態中,本發明之發泡體之密度為0.15 g/cm3~0.6 g/cm3
於較佳之實施形態中,本發明之發泡體之氣泡率為30%以上。
本發明之功能性發泡體包含本發明之發泡體。
於較佳之實施形態中,本發明之功能性發泡體為發泡黏著體、發泡擴散反射體、耐化學品性發泡體、高回復性發泡體、高氣密性發泡體、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吸液性連續多孔體、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耐候性發泡體、斥水性發泡體之任一種。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藉由聚合而製造發泡體,且即便不積極地添加乳化劑等亦具有優異之乳化性及優異之靜置保存穩定性的W/O型乳液。
本發明之W/O型乳液較佳為若其製備時使用於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中包含合成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的混合糊漿,則可不使用作為環境負荷物質之有機溶劑,或者可減少該有機溶劑之使用。
本發明之W/O型乳液可於商業上有價值之規模下藉由連續步驟而提供。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能夠精確地控制球狀氣泡之尺寸尤其是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較小,且可具有充分之強度的新穎之發泡體。
本發明之發泡體具有受到精確控制之立體網狀結構,故而可表現出優異之耐熱性及優異之機械物性。
本發明之發泡體可藉由將W/O型乳液賦形為片狀且進行聚合及脫水,而一面控制所期望之表層形狀及厚度一面連續地提供。
本發明之發泡體可於商業上有價值之規模下藉由連續步驟而提供。
可用於獲得本發明之發泡體之W/O型乳液由於即便不積極地添加乳化劑等亦具有優異之乳化性及優異之靜置保存穩定性,故而可穩定地提供本發明之發泡體。
本發明之發泡體可藉由使其表現出各種功能而提供一種功能性發泡體。
《《A. W/O型乳液》》
本發明之W/O型乳液係包含連續油相成分、及與該連續油相成分為不溶混性之水相成分者。更具體而言,W/O型乳液係於連續油相成分中分散有水相成分者。
本發明之W/O型乳液中的水相成分與連續油相成分之比率可在能夠形成W/O型乳液之範圍內採用任意適當之比率。本發明之W/O型乳液中的水相成分與連續油相成分之比率係在決定藉由該W/O型乳液之聚合而獲得之多孔質聚合物材料的結構特性、機械特性及性能特性方面重要之因素。具體而言,本發明之W/O型乳液中的水相成分與連續油相成分之比率,係在決定藉由該W/O型乳液之聚合而獲得之多孔質聚合物材料之密度、氣泡尺寸、氣泡結構以及形成多孔結構之壁體之尺寸等方面重要之因素。
關於本發明之W/O型乳液中之水相成分之比率,作為下限值,較佳為30重量%,更佳為40重量%,更佳為50重量%,特佳為55重量%,作為上限值,較佳為95重量%,更佳為90重量%,更佳為85重量%,特佳為80重量%。若本發明之W/O型乳液中之水相成分之比率在上述範圍內,則可充分地發揮本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W/O型乳液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含有任意適當之添加劑。作為此種添加劑、例如可列舉:黏著賦予樹脂;滑石;碳酸鈣、碳酸鎂、矽酸或其鹽類、黏土、雲母粉末、氫氧化鋁、氫氧化鎂、鋅白、膨潤土、碳黑、二氧化矽、氧化鋁、矽酸鋁、乙炔黑、鋁粉末等之填充劑;顏料;染料等。上述添加劑可僅含有1種,亦可含有2種以上。
《A-1.水相成分》
作為水相成分,可採用實質上與連續油相成分為不溶混性之所有水性流體。就操作容易度或低成本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離子交換水等水。
水相成分中,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含有任意適當之添加劑。作為此種添加劑,例如可列舉聚合起始劑、水溶性之鹽等。水溶性之鹽可成為對於用以使本發明之W/O型乳液變得更穩定而言有效之添加劑。作為此種水溶性之鹽,例如可列舉:碳酸鈉、碳酸鈣、碳酸鉀、磷酸鈉、磷酸鈣、磷酸鉀、氯化鈉、氯化鉀等。上述添加劑可僅含有1種,亦可含有2種以上。可含於水相成分中之添加劑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A-2.連續油相成分》
連續油相成分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及乙烯性不飽和單體。連續油相成分中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或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含有比例,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採取任意適當之含有比例。
對於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其含有比例亦根據構成該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單元中的聚氧乙烯比率、或者所調配之水相成分量而有所不同,例如較佳為相對於乙烯性不飽和單體為70~90重量份,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在10~30重量份之範圍內,更佳為相對於乙烯性不飽和單體為75~90重量份,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在10~25重量份之範圍內。另外,例如相對於水相成分100重量份,較佳為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在1~30重量份之範圍內,更佳為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在1~25重量份之範圍內。若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含有比例在上述範圍內,則可充分地發揮本發明之效果。
<A-2-1.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
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含有來自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單元,且該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單元中的5重量%~25重量%為聚氧乙烯。
上述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單元中的聚氧乙烯之含有比例如上所述為5重量%~25重量%,作為下限值,較佳為10重量%,更佳為10重量%,作為上限值,較佳為25重量%,更佳為20重量%。上述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單元中之聚氧乙烯係發揮使水相成分穩定地分散於連續油相成分中之效果者。於上述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單元中的聚氧乙烯之含有比例未達5重量%之情形時,有難以使水相成分穩定地分散於連續油相成分中之虞。於上述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單元中的聚氧乙烯之含有比例超過25重量%之情形時,有隨著接近於HIPE條件而自W/O型乳液轉相成O/W型(水包油型)乳液之虞。
先前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係藉由使二異氰酸酯化合物與疏水性長鏈二醇、聚氧乙烯二醇及其衍生物、低分子活性氫化合物(鏈伸長劑)反應而獲得,但以此種方法獲得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中所含的聚氧乙烯基之數不均勻,故而有含有此種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W/O型乳液的乳化穩定性降低之虞。另一方面,本發明之W/O型乳液之連續油相成分中所含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藉由具有如上所述之特徵性結構,而使得當將其含於W/O型乳液之連續油相成分中時,即便不積極地添加乳化劑等,亦可表現出優異之乳化性及優異之靜置保存穩定性。
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較佳為藉由使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與二異氰酸酯化合物反應而獲得。此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與二異氰酸酯化合物之比率以NCO/OH(當量比)計,下限值較佳為1,更佳為1.2,更佳為1.4,上限值較佳為3,更佳為2.5,更佳為2。於NCO/OH(當量比)未達1之情形時,有製造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時容易生成凝膠化物之虞。於NCO/OH(當量比)超過3之情形時,有殘留二異氰酸酯化合物增多,本發明之W/O型乳液變得不穩定之虞。
作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例如可列舉: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聚醚多元醇(Adeka(註冊商標)Pluronic L-31、L-61、L-71、L-101、L-121、L-42、L-62、L-72、L-122、25R-1、25R-2、17R-2),或日本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Pronon(註冊商標)052、102、202)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二異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舉:芳香族、脂肪族、脂環族之二異氰酸酯,該等二異氰酸酯之二聚物或三聚物,聚苯基甲烷聚異氰酸酯等。作為芳香族、脂肪族、脂環族之二異氰酸酯,可列舉:甲苯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氫化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異佛酮二異氰酸酯、氫化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1,5-萘二異氰酸酯、1,3-苯二異氰酸酯、1,4-苯二異氰酸酯、丁烷-1,4-二異氰酸酯、2,2,4-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2,4,4-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環己烷-1,4-二異氰酸酯、二環己基甲烷-4,4-二異氰酸酯、1,3-雙(異氰酸酯基甲基)環己烷、甲基環己烷二異氰酸酯、間四甲基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作為二異氰酸酯之三聚物,可列舉:異氰尿酸酯型、縮二脲型、脲基甲酸酯型等。二異氰酸酯化合物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二異氰酸酯化合物只要考慮與多元醇之胺基甲酸酯反應性等觀點,適宜選擇其種類或組合等即可。就與多元醇的迅速之胺基甲酸酯反應性及抑制與水之反應等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脂環族二異氰酸酯。
關於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作為下限值,較佳為5000,更佳為7000,更佳為8000,特佳為10000,作為上限值,較佳為50000,更佳為40000,更佳為30000,特佳為20000。
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可於末端具有可進行自由基聚合之不飽和雙鍵。藉由於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末端具有可進行自由基聚合之不飽和雙鍵,可更進一步發揮本發明之效果。
<A-2-2.乙烯性不飽和單體>
作為乙烯性不飽和單體,只要為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雙鍵之單體,則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單體。乙烯性不飽和單體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乙烯性不飽和單體較佳為含有(甲基)丙烯酸酯。關於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中的(甲基)丙烯酸酯之含有比例,作為下限值,較佳為80重量%,更佳為85重量%,作為上限值,較佳為100重量%,更佳為98重量%。(甲基)丙烯酸酯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作為(甲基)丙烯酸酯,較佳為具有碳數1~20之烷基(其概念中亦包含環烷基、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上述烷基之碳數較佳為4~18。再者,所謂(甲基)丙烯酸,係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之意,所謂(甲基)丙烯酸酯,係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之意。
作為具有碳數1~20之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isopent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isoam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異肉豆蔻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異硬脂基酯等。該等中,較佳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具有碳數1~20之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乙烯性不飽和單體較佳為進而含有可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之極性單體。關於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中的極性單體之含有比例,作為下限值,較佳為0重量%,更佳為2重量%,作為上限值,較佳為20重量%,更佳為15重量%。極性單體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作為極性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羧基戊酯、ω-羧基-聚己內酯單丙烯酸酯、鄰苯二甲酸單羥基乙酯丙烯酸酯、衣康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丁烯酸等含羧基之單體;順丁烯二酸酐、衣康酸酐等酸酐單體;(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羥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羥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羥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羥基月桂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甲基環己基)甲酯等含羥基之單體;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等含醯胺基之單體等。
<A-2-3.連續油相成分中之其他成分>
連續油相成分中,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含有任意適當之其他成分。作為此種其他成分,代表而言可較佳地列舉:聚合起始劑、交聯劑、觸媒、抗氧化劑、有機溶劑、光穩定劑等。此種其他成分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作為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氧化還原聚合起始劑等。作為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熱聚合起始劑、光聚合起始劑。
作為熱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偶氮化合物、過氧化物、過氧碳酸、過氧羧酸、過硫酸鉀、過氧化異丁酸第三丁酯、2,2'-偶氮二異丁腈等。
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丙基)酮(作為示例,可列舉Ciba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Darocure 2959)、α-羥基-α,α'-二甲基苯乙酮(作為示例,可列舉Ciba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Darocure 1173)、甲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作為示例,可列舉Ciba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cure 651)、2-羥基-2-環己基苯乙酮(作為示例,可列舉Ciba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cure 184)等苯乙酮系光聚合起始劑;苯偶醯二甲基縮酮等縮酮系光聚合起始劑;其他鹵代酮;醯基氧化膦(作為示例,可列舉Ciba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cure 819)等。
聚合起始劑可僅含有1種,亦可含有2種以上。
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整體,聚合起始劑之含有比例之下限值較佳為0.05重量%,更佳為0.1重量%,上限值較佳為5.0重量%,更佳為1.0重量%。於聚合起始劑之含有比例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整體未達0.05重量%之情形時,有未反應之單體成分增多,所獲得的多孔質材料中之殘留單體量增加之虞。於聚合起始劑之含有比例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整體超過5.0重量%之情形時,有所獲得的多孔質材料之機械物性下降之虞。
再者,光聚合起始劑之自由基產生量亦根據所照射之光的種類、強度或照射時間,單體與溶劑混合物中之溶氧量等而變化。並且,當溶氧較多時,存在光聚合起始劑之自由基產生量受到抑制,聚合無法充分地進行,未反應物增多的情況。因此,較佳為在光照射之前,向反應系統中吹入氮等惰性氣體,以惰性氣體置換氧,或者藉由減壓處理進行脫氣。
交聯劑典型的是用於將聚合物鏈彼此連結,從而構築更立體之分子結構。交聯劑之種類及含量之選擇受到對所得的多孔質材料期望之結構特性、機械特性及流體處理特性的影響。交聯劑的具體之種類及含量之選擇在實現多孔質材料之結構特性、機械特性及流體處理特性之期望組合方面重要。
作為交聯劑,例如可列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以及其等之混合物。作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列舉:二丙烯酸酯類、三丙烯酸酯類、四丙烯酸酯類、二甲基丙烯酸酯類、三甲基丙烯酸酯類、四甲基丙烯酸酯類等。作為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可列舉:二丙烯醯胺類、三丙烯醯胺類、四丙烯醯胺類、二甲基丙烯醯胺類、三甲基丙烯醯胺類、四甲基丙烯醯胺類等。
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自二醇類、三醇類、四醇類、雙酚A類等衍生。具體而言,例如可自下述者衍生:1,10-癸二醇、1,8-辛二醇、1,6-己二醇、1,4-丁二醇、1,3-丁二醇、2-丁烯-1,4-二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對苯二酚、鄰苯二酚、間苯二酚、三乙二醇、聚乙二醇、山梨糖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雙酚A環氧丙烷改質物等。
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例如可自對應之二胺類、三胺類、四胺類等衍生。
除上述以外,交聯劑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環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交聯劑較佳為使用重量平均分子量不同之至少2種交聯劑。作為此種形態,較佳為併用「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800以上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及聚合反應性低聚物中之1種以上」與「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下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及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之1種以上」。此處,所謂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具體而言係指1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乙烯性不飽和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所謂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具體而言係指1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乙烯性不飽和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
作為聚合反應性低聚物,可列舉:(甲基)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環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較佳為疏水性(甲基)丙烯酸胺基甲酸酯。
聚合反應性低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500以上,更佳為2000以上。聚合反應性低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10000以下。
併用「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800以上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及聚合反應性低聚物中之1種以上」、與「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下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及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之1種以上」作為交聯劑時,「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800以上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及聚合反應性低聚物中之1種以上」的使用量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中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與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合計量,下限值較佳為40重量%,上限值較佳為100重量%,更佳為80重量%。當「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800以上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及聚合反應性低聚物中之1種以上」的使用量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中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與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合計量未達40重量%時,有所獲得的發泡體之凝集力下降之虞,且有韌性與柔軟性難以並存之虞。當「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800以上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及聚合反應性低聚物中之1種以上」的使用量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中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與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合計量超過100重量%時,有W/O型乳液之乳化穩定性下降,無法獲得所期望之發泡體之虞。
併用「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800以上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及聚合反應性低聚物中之1種以上」、與「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下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及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之1種以上」作為交聯劑時,「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下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及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之1種以上」的使用量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中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與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合計量,下限值較佳為1重量%,更佳為5重量%,上限值較佳為30重量%,更佳為20重量%。當「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下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及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之1種以上」的使用量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中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與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合計量未達1重量%時,有耐熱性下降,於對含水聚合物進行脫水之步驟(IV)中因收縮而氣泡結構崩塌之虞。當「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下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及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之1種以上」的使用量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中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與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合計量超過30重量%時,有所獲得的發泡體之韌性下降而顯示脆性之虞。
交聯劑可僅含有1種,亦可含有2種以上。
相對於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與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合計量,交聯劑之含有比例之下限值較佳為10重量%,更佳為20重量%,更佳為30重量%,上限值較佳為8.0重量%,更佳為70重量%,更佳為65重量%。當相對於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與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合計量,交聯劑之含有比例未達10重量%時,有隨著耐熱性下降,於對高含水交聯聚合物進行脫水之步驟中因收縮而大部分氣泡結構崩塌之虞。當相對於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與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合計量,交聯劑之含有比例超過80重量%時,有所獲得的多孔質材料之機械特性下降之虞。
作為觸媒,例如可列舉胺基甲酸酯反應觸媒。胺基甲酸酯反應觸媒可採用任意適當之觸媒。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二月桂酸二丁基錫。
觸媒之含有比例可根據目標之觸媒反應而採用任意適當之含有比例。
觸媒可僅含有1種,亦可含有2種以上。
作為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酚系抗氧化劑、硫醚系抗氧化劑、磷系抗氧化劑等。
抗氧化劑之含有比例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採用任意適當之含有比例。
抗氧化劑可僅含有1種,亦可含有2種以上。
作為有機溶劑,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採用任意適當之有機溶劑。
有機溶劑之含有比例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採用任意適當之含有比例。
有機溶劑可僅含有1種,亦可含有2種以上。
作為光穩定劑,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採用任意適當之光穩定劑。若採用光穩定劑作為連續油相成分中之其他成分,則可表現出更優異之耐光性。例如,使用金屬鹵素燈以90 mW/cm2之照度進行照射時,即便照射時間為長時間(例如,500小時)之情形時,亦可抑制於波長550 nm下之該照射前後擴散反射率下降,另外,可將該照射前後之色差ΔE亦抑制為較小。
作為光穩定劑,例如可列舉:苯并三唑系、二苯甲酮系、水楊酸酯系、氰基丙烯酸酯系、鎳系、三系等之紫外線吸收劑,或受阻胺系光穩定劑等。該等光穩定劑之中,較佳為苯并三唑系化合物紫外線吸收劑、受阻胺系光穩定劑。作為上述苯并三唑系化合物紫外線吸收劑、受阻胺系光穩定劑,具體可列舉例如BASF公司製造之「TINUVIN」系列等。
作為光穩定劑之含有比例,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採用任意適當之含有比例。例如,光穩定劑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整體之含有比例較佳為0.01重量%~10重量%,更佳為0.1~5重量%。
光穩定劑可僅含有1種,亦可含有2種以上。
《《B. W/O型乳液之製造方法》》
作為製造本發明之W/O型乳液之方法,可採用任意適當之方法。製造本發明之W/O型乳液之方法例如可列舉:藉由將連續油相成分與水相成分連續地供給至乳化機中而形成W/O型乳液的「連續法」;或藉由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將適當量之水相成分投入至乳化機中,一面攪拌一面連續地供給水相成分而形成W/O型乳液的「批次法」等。
製造本發明之W/O型乳液時,作為用以獲得乳液狀態之剪切方法,例如可列舉應用使用定子-轉子混合機、均質機、微流化裝置等的高剪切條件之方法。另外,作為用以獲得乳液狀態之其他剪切方法,例如可列舉:藉由應用使用動葉混合機或葉式混合機之振盪、使用電磁攪拌棒等之低剪切條件而將連續及分散相緩緩混合的方法。
作為用以藉由「連續法」製備W/O型乳液之裝置,例如可列舉靜態混合機、定子-轉子混合機、葉式混合機等。亦可藉由提高攪拌速度,或者於混合方法中使用設計成將水相成分更微細地分散於W/O型乳液中的裝置,而達成更遽烈之攪拌。
作為用以藉由「批次法」製備W/O型乳液之裝置,例如可列舉:手動混合或振盪、從動動葉混合機、三片式螺旋槳混合葉片等。
作為製備連續油相成分之方法,可採用任意適當之方法。代表而言,製備連續油相成分之方法例如較佳為:製備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與乙烯性不飽和單體的混合糊漿,繼而,於該混合糊漿中調配聚合起始劑、交聯劑、其他任意適當之成分,藉此製備連續油相成分。
製備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方法可採用任意適當之方法。作為製備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方法,代表而言,例如可藉由於胺基甲酸酯反應觸媒之存在下,使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與二異氰酸酯化合物反應而獲得。
《《C.發泡體》》
本發明之W/O型乳液可藉由賦形以及聚合,而製造本發明之發泡體。若本發明之發泡體為片狀,則其厚度、長邊及短邊之長度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值。
作為本發明之發泡體之製造方法,可列舉例如「連續法」,將連續油相成分與水相成分連續地供給至乳化機中,製備本發明之W/O型乳液,繼而,使所獲得之W/O型乳液聚合而製造含水聚合物,然後對所獲得之含水聚合物進行脫水。作為本發明之發泡體之製造方法,另外可列舉例如「批次法」,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將適當量之水相成分投入至乳化機中,一面攪拌一面連續地供給水相成分,藉此製備本發明之W/O型乳液,使所獲得之W/O型乳液聚合而製造含水聚合物,然後對所獲得之含水聚合物進行脫水。
使W/O型乳液連續地聚合之連續聚合法的生產效率較高,可最有效地利用聚合時間之縮短效果與聚合裝置之縮短化,故而為較佳之方法。
更具體而言,本發明之發泡體較佳可藉由包括:製備本發明之W/O型乳液之步驟(I)、對所獲得之W/O型乳液賦形之步驟(II)、使經賦形之W/O型乳液聚合之步驟(III)、及對所獲得之含水聚合物進行脫水之步驟(IV)的製造方法而製造。此處,可將對所獲得之W/O型乳液賦形之步驟(II)、與使經賦形之W/O型乳液聚合之步驟(III)的至少一部分同時進行。
於步驟(II)中,作為對W/O型乳液賦形之方法,可採用任意適當之賦形方法。例如,可列舉向行進之輸送帶上連續地供給W/O型乳液,於輸送帶上賦形成平滑之片狀的方法。另外,可列舉塗敷於熱塑性樹脂膜之一面上而賦形的方法。
於步驟(II)中,當採用塗敷於熱塑性樹脂膜之一面上而賦形的方法作為對W/O型乳液賦形之方法時,塗敷方法例如可列舉使用輥塗機、狹縫擠壓式塗佈機、刮刀塗佈機等之方法。
於步驟(III)中,作為使經賦形之W/O型乳液聚合之方法,可採用任意適當之聚合方法。例如可列舉:向帶式輸送機之輸送帶表面藉由加熱裝置而加溫之結構的行進之輸送帶上連續地供給W/O型乳液,一面於輸送帶上賦形成平滑之片狀,一面藉由加熱而聚合的方法;或者向帶式輸送機之輸送帶表面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加溫之結構的行進之輸送帶上連續地供給W/O型乳液,一面於輸送帶上賦形成平滑之片狀,一面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聚合的方法。
藉由加熱而聚合之情形時,聚合溫度(加熱溫度)之下限值較佳為23℃,更佳為50℃,更佳為70℃,特佳為80℃,最佳為90℃,上限值較佳為150℃,更佳為130℃,更佳為110℃。於聚合溫度未達23℃之情形時,有聚合需要較長時間,工業生產性降低之虞。於聚合溫度超過150℃之情形時,有所獲得的發泡體之孔徑變得不均勻之虞,或發泡體之強度降低之虞。再者,聚合溫度並非必需為固定,例如亦可於聚合過程中2階段或多階段地變動。
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進行聚合之情形時,活性能量線例如可列舉:紫外線、可見光、電子束等。活性能量線較佳為紫外線、可見光,更佳為波長200 nm~800 nm之可見~紫外之光。由於W/O型乳液使光散射之傾向較強,故而若使用波長200 nm~800 nm之可見~紫外之光,則可使光貫通W/O型乳液。並且,可於200 nm~800 nm之波長下活化之光聚合起始劑容易獲得,且光源容易獲得。
關於活性能量線之波長,作為下限值,較佳為200 nm,更佳為300 nm,作為上限值,較佳為800 nm,更佳為450 nm。
作為用於照射活性能量線的具有代表性之裝置,例如作為可進行紫外線照射之紫外線燈,可列舉於波長300~400 nm之區域具有光譜分佈的裝置,其例可列舉化學燈、黑光燈(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股)製造之商品名)、金屬鹵素燈等。
關於照射活性能量線時之照度,可藉由調節自照射裝置至被照射物之距離或電壓而設定成任意適當之照度。例如,可藉由日本專利特開2003-13015號公報中所揭示之方法,將各步驟中的紫外線照射分別分割成複數個階段而進行,藉此精確地調節聚合反應之效率。
為防止具有聚合抑制作用之氧所帶來之不良影響,紫外線照射例如較佳為在將W/O型乳液塗敷於熱塑性樹脂膜等基材之一面上且賦形後,於惰性氣體環境下進行,或者在將W/O型乳液塗敷於熱塑性樹脂膜等基材之一面上且賦形後,被覆塗佈有聚矽氧等剝離劑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之使紫外線通過但阻斷氧之膜而進行。
作為熱塑性樹脂膜,只要可將W/O型乳液塗敷於一面上且賦形者,則可採用任意適當之熱塑性樹脂膜。作為熱塑性樹脂膜,例如可列舉聚酯、烯烴系樹脂、聚氯乙烯等之塑膠膜或薄片。
所謂惰性氣體環境,係指將光照射區域中之氧以惰性氣體加以置換後之環境。因此,惰性氣體環境中需要儘可能地不存在氧,較佳為以氧濃度計為5000 ppm以下。
於步驟(IV)中,對所獲得之含水聚合物進行脫水。步驟(III)中獲得之含水聚合物中,水相成分係以分散狀態而存在。藉由脫水而除去且乾燥該水相成分,從而獲得本發明之發泡體。
作為步驟(IV)中之脫水方法,可採用任意適當之乾燥方法。作為此種乾燥方法,例如可列舉:真空乾燥、冷凍乾燥、壓榨乾燥、微波爐乾燥、熱烘箱內之乾燥、利用紅外線之乾燥、或該等技術之組合等。
本發明之發泡體特徵上較佳為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的連續氣泡結構。該連續氣泡結構可為於大部分或全部之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的連續氣泡結構,亦可為該貫通孔之數量相對較少的半獨立半連續氣泡結構。
鄰接之球狀氣泡間所具備之貫通孔會影響發泡體之物性。例如,有貫通孔之平均孔徑越小,則發泡體之強度越高之傾向。圖13中表示本發明之發泡體之剖面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照片的照片圖,其明確地表示出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的連續氣泡結構。再者,本說明書中所謂「球狀氣泡」,不為嚴格之圓球狀之氣泡亦可,例如亦可為局部具有應變之大致球狀之氣泡,或包含具有大的應變之空間的氣泡。
本發明之發泡體可具有的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較佳為200 μm以下,更佳為未達100 μm,更佳為未達50 μm,更佳為未達20 μm,更佳為15 μm以下,特佳為10 μm以下,最佳為未達10 μm。本發明之發泡體可具有的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之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0.01 μm,更佳為0.1 μm,更佳為1 μm。藉由將本發明之發泡體可具有的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收斂於上述範圍內,可將本發明之發泡體可具有的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精確地控制為較小,可提供柔軟性及緩衝性優異,耐熱性優異,壓縮應變回復性優異,氣密性及防塵性優異,衝擊吸收性優異,對油分與水分兩者之吸液性優異,低熱導性優異的新穎之發泡體。
本發明之發泡體可具有的貫通孔之平均孔徑較佳為10 μm以下,更佳為5 μm以下,更佳為4 μm以下,特佳為3μm以下。本發明之發泡體可具有的貫通孔之平均孔徑之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0.001 μm,更佳為0.01 μm,更佳為0.1 μm。藉由將本發明之發泡體可具有的貫通孔之平均孔徑收斂於上述範圍內,可提供柔軟性及緩衝性優異,耐熱性優異,壓縮應變回復性優異,氣密性及防塵性優異,衝擊吸收性優異,對油分與水分兩者之吸液性優異,低熱導性優異的新穎之發泡體。本發明之發泡體可具有的貫通孔會影響耐化學品性。例如,有貫通孔之平均孔徑越小,則耐化學品性之強度越高的傾向。
本發明之發泡體較佳為於表面具有表面開口部。該表面開口部之平均孔徑較佳為20 μm以下,更佳為未達20 μm,更佳為15 μm以下,更佳為10 μm以下,更佳為5 μm以下,特佳為4 μm以下,最佳為3 μm以下。該表面開口部之平均孔徑之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0.001 μm,更佳為0.01 μm。藉由本發明之發泡體具有表面開口部,且將該表面開口部之平均孔徑收斂於上述範圍內,該表面開口部擔負微吸盤之作用,從而可提供能夠表現出充分之黏著力的新穎之發泡體,且可提供能夠表現出非常優異之擴散反射性能,並且柔軟性及緩衝性優異,耐熱性優異,壓縮應變回復性優異,氣密性及防塵性優異,衝擊吸收性優異,對油分與水分兩者之吸液性優異,低熱導性優異的新穎之發泡體。
本發明之發泡體特佳為包含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且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未達20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5 μm以下,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0 μm以下之表面開口部。
本發明之發泡體之密度較佳為0.15 g/cm3~0.6 g/cm3,更佳為0.15 g/cm3~0.5 g/cm3,更佳為0.15 g/cm3~0.45 g/cm3,特佳為0.15 g/cm3~0.4 g/cm3。藉由將本發明之發泡體之密度收斂於上述範圍內,可將本發明之發泡體之密度之範圍控制為較廣,並且可提供柔軟性及緩衝性優異,耐熱性優異,壓縮應變回復性優異,氣密性及防塵性優異,衝擊吸收性優異,對油分與水分兩者之吸液性優異,低熱導性優異的新穎之發泡體。
本發明之發泡體之氣泡率較佳為30%以上,更佳為40%以上,更佳為50%以上。藉由將本發明之發泡體之氣泡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可表現出充分之黏著力,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擴散反射性能,可表現出優異之耐化學品性,並且可表現出優異之柔軟性及緩衝性、優異之耐熱性、優異之壓縮應變回復性、優異之氣密性及防塵性、優異之衝擊吸收性、對於油分與水分兩者的優異之吸液性、優異之低熱導性。
此處,本發明中之「油分」,係指所謂之油性之液體,「水分」係指所謂之水性之液體。
本發明之發泡體適用於以緩衝材料、絕緣、隔熱材料、隔音材料、防塵材料、過濾材料、反射材料等為代表之無數用途中。
《《D.功能性發泡體》》
本發明之發泡體例如可應用於具有各種功能之功能性發泡體。亦即,本發明之功能性發泡體包含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的連續氣泡結構之發泡體。作為具有代表性之結構,可列舉包含發泡體之功能性發泡體、或於發泡體與發泡體之間包含基材(後述)的功能性發泡體。作為此種功能性發泡體,例如可列舉:發泡黏著體、發泡擴散反射體、耐化學品性發泡體、高回復性發泡體、高氣密性發泡體、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吸液性連續多孔體、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耐候性發泡體、斥水性發泡體等。
《D-1.發泡黏著體》
本發明之發泡體例如可應用於發泡黏著體。亦即,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包含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的連續氣泡結構之發泡體。作為具有代表性之結構,可列舉包含發泡體之發泡黏著體、或於發泡體與發泡體之間包含基材(後述)的發泡黏著體。
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藉由其中包含的本發明之發泡體如上所述般具有表面開口部,且將該表面開口部之平均孔徑收斂於上述範圍內,該表面開口部擔負微吸盤之作用,從而可表現出充分之黏著力。
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的常態剪切接著力較佳為1 N/cm2以上,更佳為3 N/cm2以上,更佳為5 N/cm2以上,更佳為7 N/cm2以上,特佳為9 N/cm2以上,最佳為10 N/cm2以上。藉由將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之常態剪切接著力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可表現出充分之黏著力。
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的180°剝離試驗力較佳為1 N/25 mm以下,更佳為0.8 N/25 mm以下,更佳為0.5 N/25 mm以下,特佳為0.3 N/25 mm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之180°剝離試驗力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可表現出儘管如上所述般黏著力較高,但可容易地剝離之優異效果。
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的60℃保持力較佳為0.5 mm以下,更佳為0.4 mm以下,更佳為0.3 mm以下,特佳為0.2 mm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之60℃保持力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可兼具優異之耐熱性與充分之黏著力。
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的50%壓縮荷重較佳為150 N/cm2以下,更佳為120 N/cm2以下,更佳為100 N/cm2以下,特佳為70 N/cm2以下,最佳為50 N/cm2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的50%壓縮荷重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可表現出優異之柔軟性。
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的尺寸變化率較佳為未達±5%,更佳為±3%以下,更佳為±1%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的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的尺寸變化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可具有優異之耐熱性。
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形狀。就實際應用方面而言,較佳為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為片狀之發泡黏著體片材。於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為發泡黏著體片材之情形時,其厚度、長邊及短邊之長度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值。
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亦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含有任意適當之基材。作為於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中含有基材之形態,例如可列舉於發泡黏著體之內部設置有基材層的形態。作為此種基材,例如可列舉:纖維織布、纖維不織布、纖維積層布、纖維針織布、樹脂片材、金屬箔膜片材、無機纖維等。基材之厚度可根據材料或目的而採用任意適當之厚度。
作為纖維織布,可採用由任意適當之纖維形成之織布。此種纖維例如可列舉:植物纖維、動物纖維、礦物纖維等天然纖維;再生纖維、合成纖維、半合成纖維、人造無機纖維等人造纖維等。作為合成纖維,例如可列舉將熱塑性纖維熔融紡絲所得之纖維等。另外,纖維織布亦可藉由電鍍或濺鍍等而實施有金屬加工。
作為纖維不織布,可採用由任意適當之纖維形成之不織布。此種纖維例如可列舉:植物纖維、動物纖維、礦物纖維等天然纖維;再生纖維、合成纖維、半合成纖維、人造無機纖維等人造纖維等。作為合成纖維,例如可列舉將熱塑性纖維熔融紡絲所得之纖維等。另外,纖維不織布亦可藉由電鍍或濺鍍等而實施有金屬加工。更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紡黏不織布。
作為纖維積層布,可採用由任意適當之纖維形成之積層布。此種纖維例如可列舉:植物纖維、動物纖維、礦物纖維等天然纖維;再生纖維、合成纖維、半合成纖維、人造無機纖維等人造纖維等。作為合成纖維,例如可列舉將熱塑性纖維熔融紡絲所得之纖維等。另外,纖維積層布亦可藉由電鍍或濺鍍等而實施有金屬加工。更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聚酯纖維積層布。
作為纖維針織布,例如可採用由任意適當之纖維形成之針織布。此種纖維例如可列舉:植物纖維、動物纖維、礦物纖維等天然纖維;再生纖維、合成纖維、半合成纖維、人造無機纖維等人造纖維等。作為合成纖維,例如可列舉將熱塑性纖維熔融紡絲所得之纖維等。另外,纖維針織布亦可藉由電鍍或濺鍍等而實施有金屬加工。
作為樹脂片材,可採用由任意適當之樹脂形成之片材。此種樹脂例如可列舉熱塑性樹脂。樹脂片材亦可藉由電鍍或濺鍍等而實施有金屬加工。
作為金屬箔膜片材,可採用由任意適當之金屬箔膜形成之片材。
作為無機纖維,可採用任意適當之無機纖維。具體而言,此種無機纖維例如可列舉玻璃纖維、金屬纖維、碳纖維等。
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中,當基材中存在空隙時,可於該空隙之一部分或全部中存在與發泡黏著體相同之材料。
基材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於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包含本發明之發泡體之情形時,作為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之製造方法,可直接援用上述的本發明之發泡體之製造方法。
於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含有基材之情形時,作為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之製造方法的較佳實施形態之一,可列舉下述形態:將W/O型乳液塗敷於基材之一面上,於惰性氣體環境下、或者以塗佈有聚矽氧等剝離劑的紫外線透過性膜加以被覆而阻斷氧的狀態下,藉由進行加熱或活性能量線照射而使W/O型乳液聚合形成含水聚合物,且對所獲得之含水聚合物進行脫水,藉此製成具有基材/發泡層之積層結構的發泡黏著體。
作為本發明之發泡黏著體之製造方法的較佳其他實施形態之一,可列舉下述形態:準備2片將W/O型乳液塗佈於塗佈有聚矽氧等剝離劑的紫外線透過性膜之一面上所得者,於該2片中之1片W/O型乳液塗佈片材之塗佈面上積層基材,於所積層之該基材之另一面,結合積層另一片W/O型乳液塗佈片材之塗佈面,於該狀態下,藉由進行加熱或活性能量線照射而使W/O型乳液聚合形成含水聚合物,對所獲得之含水聚合物進行脫水,藉此製成具有發泡層/基材/發泡層之積層結構的發泡黏著體。
作為將W/O型乳液塗敷於基材、或塗佈有聚矽氧等剝離劑的紫外線透過性膜之一面上的方法,例如可列舉輥塗機、狹縫擠壓式塗佈機、刮刀塗佈機等。
《D-2.發泡擴散反射體》
本發明之發泡體例如可應用於發泡擴散反射體中。亦即,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包含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的連續氣泡結構之發泡體。作為具有代表性之結構,可列舉包含發泡體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或於發泡體與發泡體之間包含基材(後述)的發泡擴散反射體。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藉由其中所包含的本發明之發泡體如上所述般具有表面開口部,且將該表面開口部之平均孔徑收斂於上述範圍內,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擴散反射性能。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藉由其中所包含的本發明之發泡體如上所述般將氣泡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擴散反射性能,且可具有優異之柔軟性與優異之耐熱性。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的50%壓縮荷重較佳為300 N/cm2以下,更佳為200 N/cm2以下,更佳為150 N/cm2以下,特佳為100 N/cm2以下,最佳為50 N/cm2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的50%壓縮荷重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可表現出優異之柔軟性。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的尺寸變化率較佳為未達±5%,更佳為±3%以下,更佳為±1%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的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的尺寸變化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可具有優異之耐熱性。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較佳為於400 nm~500 nm之波長區域中的擴散反射率為90%以上,更佳為於400 nm~500 nm之波長區域中的擴散反射率為95%以上,更佳為於400nm~500 nm之波長區域中的擴散反射率為98%以上,特佳為於400 nm~500 nm之波長區域中的擴散反射率為99%以上,最佳為於400 nm~500 nm之波長區域中的擴散反射率為99.5%以上。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較佳為於400 nm~700 nm之波長區域中的擴散反射率為90%以上,更佳為於400 nm~700 nm之波長區域中的擴散反射率為95%以上,更佳為於400 nm~700 nm之波長區域中的擴散反射率為98%以上,特佳為於400 nm~700 nm之波長區域中的擴散反射率為99%以上,最佳為於400 nm~700 nm之波長區域中的擴散反射率為99.5%以上。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中所包含的發泡體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藉此可提供氣泡結構得到精確控制,氣泡率較高,具有受到精確控制之多個微細之表面開口部,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擴散反射性能,具有優異之柔軟性與優異之耐熱性的新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形狀。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的厚度、長邊及短邊等之長度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值。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亦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含有任意適當之基材。關於基材之說明可直接援用上述《D-1.發泡黏著體》一項中的說明。
關於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製造方法的說明可直接援用上述《D-1.發泡黏著體》一項中的說明。
《D-3.耐化學品性發泡體》
本發明之發泡體例如可應用於耐化學品性發泡體中。亦即,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包含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的連續氣泡結構之發泡體。作為具有代表性之結構,可列舉包含發泡體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或於發泡體與發泡體之間包含基材(後述)的耐化學品性發泡體。
鄰接之球狀氣泡間所具備之貫通孔會影響耐化學品性發泡體之物性。例如,存在貫通孔之平均孔徑越小,則耐化學品性發泡體之強度越高的傾向。
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藉由其中所包含的本發明之發泡體如上所述般將氣泡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可表現出優異之耐化學品性。
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的50%壓縮荷重較佳為300 N/cm2以下,更佳為200 N/cm2以下,更佳為150 N/cm2以下,特佳為100 N/cm2以下,最佳為50 N/cm2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的50%壓縮荷重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可表現出優異之柔軟性。
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在進行對於10%鹽酸水溶液、丙酮、乙醇之任一溶劑之浸漬試驗前後的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之變化率為5%以下,較佳為4%以下,更佳為3%以下,更佳為2%以下,特佳為1%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的進行對於10%鹽酸水溶液、丙酮、乙醇之任一溶劑之浸漬試驗前後的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之變化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可表現出優異之耐化學品性。再者,關於浸漬試驗將於後述之實施例中詳細說明。
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較佳為進行對於10%鹽酸水溶液、丙酮、乙醇之全部溶劑之浸漬試驗前後的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之變化率針對於任一溶劑均為5%以下,較佳為4%以下,更佳為3%以下,更佳為2%以下,特佳為1%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的進行對於10%鹽酸水溶液、丙酮、乙醇之全部溶劑之浸漬試驗前後的針對於任一溶劑的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之變化率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可表現出更優異之耐化學品性。
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在進行對於10%鹽酸水溶液、丙酮、乙醇之任一溶劑之浸漬試驗前後的50%壓縮荷重之變化率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8%以下,更佳為6%以下,特佳為5%以下,最佳為4%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的進行對於10%鹽酸水溶液、丙酮、乙醇之任一溶劑之浸漬試驗前後的50%壓縮荷重之變化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可表現出優異之耐化學品性。
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在進行對於10%鹽酸水溶液、丙酮、乙醇之全部溶劑之浸漬試驗前後的50%壓縮荷重之變化率針對於任一溶劑均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8%以下,更佳為6%以下,特佳為5%以下,最佳為4%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的進行對於10%鹽酸水溶液、丙酮、乙醇之全部溶劑之浸漬試驗前後的針對於任一溶劑之50%壓縮荷重之變化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可表現出更優異之耐化學品性。
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在進行對於10%鹽酸水溶液、丙酮、乙醇之任一溶劑之浸漬試驗前後的重量變化率較佳為5%以下,更佳為4%以下,更佳為3%以下,特佳為2%以下,最佳為1%以下。將藉由將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的進行對於10%鹽酸水溶液、丙酮、乙醇之任一溶劑之浸漬試驗前後的重量變化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可表現出優異之耐化學品性。另外,將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的進行對於10%鹽酸水溶液、丙酮、乙醇之任一溶劑之浸漬試驗前後的重量變化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表示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中的界面活性劑含量極少或實質上為0。
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在進行對於10%鹽酸水溶液、丙酮、乙醇之全部溶劑之浸漬試驗前後的重量變化率針對於任一溶劑均較佳為5%以下,更佳為4%以下,更佳為3%以下,特佳為2%以下,最佳為1%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的進行對於10%鹽酸水溶液、丙酮、乙醇之全部溶劑之浸漬試驗前後的針對於任一溶劑的重量變化率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可表現出更優異之耐化學品性。另外,將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的進行對於10%鹽酸水溶液、丙酮、乙醇之全部溶劑之浸漬試驗前後的針對於任一溶劑的重量變化率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表示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中的界面活性劑含量極少或實質上為0。
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的尺寸變化率較佳為未達±5%,更佳為±3%以下,更佳為±1%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的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的尺寸變化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可具有優異之耐熱性。
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中所包含的發泡體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藉此,可提供氣泡結構得到精確控制,氣泡率較高,具有受到精確控制之多個微細之表面開口部,可表現出優異之耐化學品性,具有優異之柔軟性與優異之耐熱性的新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
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形狀。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的厚度、長邊及短邊等之長度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值。
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亦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含有任意適當之基材。關於基材之說明可直接援用上述《D-1.發泡黏著體》一項中的說明。
關於本發明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之製造方法的說明可直接援用上述《D-1.發泡黏著體》一項中的說明。
《D-4.高回復性發泡體》
本發明之發泡體例如可應用於高回復性發泡體中。亦即,本發明之高回復性發泡體包含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的連續氣泡結構之發泡體。作為具有代表性之結構,可列舉包含發泡體之高回復性發泡體、或於發泡體與發泡體之間包含基材(後述)的高回復性發泡體。
本發明之高回復性發泡體的50%壓縮荷重較佳為200 N/cm2以下,更佳為150 N/cm2以下,更佳為100 N/cm2以下,特佳為50 N/cm2以下,最佳為20 N/cm2以下。上述50%壓縮荷重之下限較佳為10 N/cm2。藉由將本發明之高回復性發泡體的50%壓縮荷重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高回復性發泡體可表現出優異之柔軟性及緩衝性。
本發明之高回復性發泡體可表現出非常高之壓縮應變回復率,可表現出極優異之壓縮應變回復性。
本發明之高回復性發泡體的於50%壓縮狀態下、80℃下保存24小時後冷卻至23℃,然後解除該壓縮狀態經過1小時之時的50%壓縮應變回復率為80%以上,較佳為85%以上,更佳為90%以上,更佳為95%以上。上述50%壓縮應變回復率之上限較佳為100%。藉由將本發明之高回復性發泡體的上述50%壓縮應變回復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高回復性發泡體可表現出優異之壓縮應變回復性。
再者,上述50%壓縮應變回復率之具體測定方法將於後文中說明。
本發明之高回復性發泡體的50%壓縮狀態下的5分鐘後應力緩和率較佳為18%以下,更佳為15%以下,更佳為12%以下,特佳為10%以下。上述5分鐘後應力緩和率之下限較佳為2%。藉由將本發明之高回復性發泡體的上述5分鐘後應力緩和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高回復性發泡體可表現出優異之柔軟性及緩衝性,並且可表現出優異之壓縮應變回復性。
此處,上述5分鐘後應力緩和率可藉由下述式而計算出。再者,上述5分鐘後應力緩和率之具體測定方法將於後文中說明。
5分鐘後應力緩和率(%)=[(50%壓縮狀態開始時之最大應力值-5分鐘後之應力值)/50%壓縮狀態開始時之最大應力值]×100
本發明之高回復性發泡體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的尺寸變化率較佳為未達±5%,更佳為±3%以下,更佳為±1%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高回復性發泡體的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的尺寸變化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高回復性發泡體可具有優異之耐熱性。
本發明之高回復性發泡體中所包含的發泡體較佳為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藉由本發明之高回復性發泡體中所包含的發泡體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可提供氣泡結構得到精確控制,氣泡率較高,具有受到精確控制之多個微細之表面開口部,柔軟性及緩衝性優異,耐熱性優異,壓縮應變回復性優異的高回復性發泡體。
本發明之高回復性發泡體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形狀。本發明之高回復性發泡體的厚度、長邊及短邊等之長度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值。
本發明之高回復性發泡體亦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含有任意適當之基材。關於基材之說明可直接援用上述《D-1.發泡黏著體》一項中的說明。
關於本發明之高回復性發泡體之製造方法的說明可直接援用上述《D-1.發泡黏著體》一項中的說明。
《D-5.高氣密性發泡體》
本發明之發泡體例如可應用於高氣密性發泡體中。亦即,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包含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的連續氣泡結構之發泡體。作為具有代表性之結構,可列舉包含發泡體之高氣密性發泡體、或於發泡體與發泡體之間包含基材(後述)的高氣密性發泡體。
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的50%壓縮荷重較佳為300 N/cm2以下,更佳為200 N/cm2以下,更佳為100 N/cm2以下,特佳為50 N/cm2以下,最佳為20 N/cm2以下。上述50%壓縮荷重之下限較佳為10 N/cm2。藉由將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的50%壓縮荷重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可表現出優異之柔軟性及緩衝性。
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的50%壓縮應變回復率(常溫下)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85%以上,更佳為90%以上,特佳為95%以上。上述50%壓縮應變回復率(常溫下)之上限較佳為100%。藉由將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的50%壓縮應變回復率(常溫下)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可表現出優異之柔軟性及緩衝性。再者,上述50%壓縮應變回復率(常溫下)之具體測定方法將於後文中說明。
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可表現出非常高之氣密性。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的氣密性為4 kPa以上,較佳為5 kPa以上。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之氣密性為5 kPa以上,表示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具有非常優異之氣密性。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之氣密性的上限較佳為5.5 kPa。
此處,本發明中所謂氣密性,係以對發泡體進行30%壓縮時該發泡體內外之壓差表示。亦即,將以下述式求出之值定義為氣密性。
氣密性(kPa)=30%壓縮時之發泡體內壓-30%壓縮時之發泡體外壓
再者,上述氣密性之具體測定方法將於後文中說明。
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可表現出非常高之防塵性。
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的防塵性指標較佳為90%以上,更佳為93%以上,更佳為95%以上,更佳為97%以上,特佳為99%以上,最佳為實質上為100%。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的防塵性指標為90%以上,表示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具有非常優異之防塵性。
再者,上述防塵性指標之具體測定方法將於後文中說明。
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於動態防塵性評價試驗中通過發泡體之粒子總面積較佳為1500(Pixel×Pixel)以下,更佳為1000(Pixel×Pixel)以下,更佳為700(Pixel×Pixel)以下,特佳為300(Pixel×Pixel)以下,最佳為100(Pixel×Pixel)以下。若於動態防塵性評價試驗中通過發泡體之粒子總面積在如上所述之範圍內,則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水準之防塵性。尤其是當於動態防塵性評價試驗中通過發泡體之粒子總面積為100(Pixel×Pixel)以下時,可表現出極高水準之防塵性。
再者,上述於動態防塵性評價試驗中通過發泡體之粒子總面積之具體測定方法將於後文中說明。
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的尺寸變化率較佳為未達±5%,更佳為±3%以下,更佳為±1%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的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的尺寸變化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可具有優異之耐熱性。
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中所包含的發泡體較佳為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藉由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中所包含的發泡體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可提供氣泡結構得到精確控制,氣泡率較高,具有受到精確控制之多個微細之表面開口部,柔軟性及緩衝性優異,氣密性及防塵性優異的高氣密性發泡體。
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形狀。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的厚度、長邊及短邊等之長度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值。
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亦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含有任意適當之基材。關於基材之說明可直接援用上述《D-1.發泡黏著體》一項中的說明。
關於本發明之高氣密性發泡體之製造方法的說明可直接援用上述《D-1.發泡黏著體》一項中的說明。
《D-6.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
本發明之發泡體例如可應用於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中。亦即,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包含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的連續氣泡結構之發泡體。作為具有代表性之結構,可列舉包含發泡體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或於發泡體與發泡體之間包含基材(後述)的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可列舉。
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具有非常優異之衝擊吸收性。
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的擺錘試驗中之衝擊吸收率於壓縮率40%下為60%以上,較佳為65%以上,更佳為70%以上。上述衝擊吸收率之上限於壓縮率40%下較佳為100%。將壓縮率40%下的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之上述衝擊吸收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表示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具有非常優異之衝擊吸收性。
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的擺錘試驗中之衝擊吸收率於壓縮率5%下較佳為60%以上,更佳為65%以上,更佳為70%以上。上述衝擊吸收率之上限於壓縮率5%下較佳為100%。將壓縮率5%下的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之上述衝擊吸收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表示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具有非常優異之衝擊吸收性。
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的擺錘試驗中之衝擊吸收率於壓縮率20%下較佳為60%以上,更佳為65%以上,更佳為70%以上。上述衝擊吸收率之上限於壓縮率20%下較佳為100%。將壓縮率20%下的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之上述衝擊吸收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表示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具有非常優異之衝擊吸收性。
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的擺錘試驗中之衝擊吸收率於壓縮率60%下較佳為60%以上,更佳為65%以上,更佳為70%以上。上述衝擊吸收率之上限於壓縮率60%下較佳為100%。將壓縮率60%下的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之上述衝擊吸收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表示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具有非常優異之衝擊吸收性。
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的擺錘試驗中之衝擊吸收率於壓縮率80%下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55%以上,更佳為60%以上。上述衝擊吸收率之上限於壓縮率80%下較佳為100%。將壓縮率80%下的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之上述衝擊吸收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表示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具有非常優異之衝擊吸收性。
再者,上述擺錘試驗中之衝擊吸收率之具體測定方法將於後文中說明。
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的50%壓縮荷重較佳為50 N/cm2以下,更佳為45 N/cm2以下,更佳為40 N/cm2以下,特佳為35 N/cm2以下,最佳為30 N/cm2以下。上述50%壓縮荷重之下限較佳為10 N/cm2。藉由將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的50%壓縮荷重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可表現出優異之柔軟性及緩衝性。
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的50%壓縮荷重變化率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9%以下,更佳為±8%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的50%壓縮荷重變化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可具有優異之耐熱性。
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的尺寸變化率較佳為未達±5%,更佳為±3%以下,更佳為±1%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的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的尺寸變化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可具有優異之耐熱性。
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中所包含的發泡體較佳為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藉由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中所包含的發泡體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可提供氣泡結構得到精確控制,氣泡率較高,具有受到精確控制之多個微細之表面開口部,耐熱性優異,衝擊吸收性優異的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
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形狀。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的厚度、長邊及短邊等之長度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值。
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亦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含有任意適當之基材。關於基材之說明可直接援用上述《D-1.發泡黏著體》一項中的說明。
關於本發明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之製造方法的說明可直接援用上述《D-1.發泡黏著體》一項中的說明。
《D-7.吸液性連續多孔體》
本發明之發泡體例如可應用於吸液性連續多孔體中。亦即,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包含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的連續氣泡結構之發泡體。作為具有代表性之結構,可列舉包含發泡體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或於發泡體與發泡體之間包含基材(後述)的吸液性連續多孔體。
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對油分與水分兩者之吸液性優異。
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的油分及水分之吸液率均為100重量%以上。
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的油分之吸液率較佳為150重量%以上,更佳為200重量%以上,更佳為250重量%以上,特佳為300重量%以上。油分之吸液率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定,越大越佳,但現實而言較佳為200重量%。
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的水分之吸液率較佳為120重量%以上,更佳為150重量%以上,更佳為170重量%以上,特佳為200重量%以上。水分之吸液率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定,越大越佳,但現實而言較佳為150重量%。
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由於油分及水分之吸液率均非常高,故而可連續地吸收油分及水分。亦即,例如可首先以100重量%以上之吸液率吸收水分後,緊接著(不釋除所吸收之吸收液)以100重量%以上之吸液率吸收油分。此時,吸收油分時,實質上不會產生預先吸收之水分分離的情況。
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如上所述般油分及水分之吸液率均非常高可推測係由於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具有受到極精確之控制的多孔結構。
再者,吸液率之具體測定方法將於後文中說明。
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較佳為具有非常優異之吸液回復性。具體而言,當首先以100重量%以上之吸液率使其吸收液體(第1次吸液)後,釋除所吸收之吸收液,然後再次使其吸收液體時(第2次吸液),可以與第1次之吸液率同等之水準吸液。
亦即,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以吸液率A重量%使其吸收液體L後,藉由加熱乾燥而釋除所吸收之液體L,然後再次使其吸收液體L時的吸液率較佳為0.9A重量%以上,更佳為0.92A重量%以上,更佳為0.95A重量%以上,特佳為0.97A重量%以上,最佳為0.99A重量%以上。再次使其吸收液體L時之吸液率之上限值通常為A重量%,但根據條件之不同,亦存在變成1.1A重量%之程度的情況。
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如上所述般較佳地具有非常優異之吸液回復性可推測係由於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具有受到極精確之控制的多孔結構。
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吸收油分後之尺寸變化率較佳為50%以下,更佳為40%以下,更佳為30%以下。吸收油分後之尺寸變化率之下限值較佳為0%。藉由將上述吸收油分後之尺寸變化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可減低因吸液所引起之體積膨脹,可抑制回液(liquid back)等問題。
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吸收水分後之尺寸變化率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7%以下,更佳為5%以下,特佳為3%以下。吸收水分後之尺寸變化率之下限值較佳為0%。藉由將上述吸收水分後之尺寸變化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可減低因吸液所引起之體積膨脹,且可抑制回液等問題。
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的尺寸變化率較佳為未達±5%,更佳為±3%以下,更佳為±1%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的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的尺寸變化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可具有優異之耐熱性。
藉由將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中所包含的發泡體之氣泡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可提供耐熱性優異,並且對油分與水分兩者之吸液性優異的吸液性連續多孔體。
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中所包含的發泡體較佳為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藉由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中所包含的發泡體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可提供氣泡結構得到精確控制,氣泡率較高,具有受到精確控制之多個微細之表面開口部,耐熱性優異,並且對油分與水分兩者之吸液性優異的吸液性連續多孔體。
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形狀。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的厚度、長邊及短邊等之長度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值。
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亦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含有任意適當之基材。關於基材之說明可直接援用上述《D-1.發泡黏著體》一項中的說明。
關於本發明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之製造方法的說明可直接援用上述《D-1.發泡黏著體》一項中的說明。
《D-8.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
本發明之發泡體例如可應用於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中。亦即,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包含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的連續氣泡結構之發泡體。作為具有代表性之結構,可列舉包含發泡體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或於發泡體與發泡體之間包含基材(後述)的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
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具有非常優異之低熱導性。
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依據ASTM-D5470所測定之熱導率於壓縮率20%下為0.1 W/m‧K以下,較佳為0.09 W/m‧K以下,更佳為0.08 W/m‧K以下。上述熱導率之下限於壓縮率20%下較佳為0.024 W/m‧K。將壓縮率20%下的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之上述熱導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上述範圍內,表示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具有非常優異之低熱導性。
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依據ASTM-D5470所測定之熱導率於壓縮率5%下為0.1 W/m‧K以下,較佳為0.09 W/m‧K以下,更佳為0.08 W/m‧K以下。上述熱導率之下限於壓縮率5%下較佳為0.024 W/m‧K。將壓縮率5%下的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之上述熱導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表示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具有非常優異之低熱導性。
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依據ASTM-D5470所測定之熱導率於壓縮率40%下為0.1 W/m‧K以下,較佳為0.095 W/m‧K以下,更佳為0.09 W/m‧K以下。上述熱導率之下限於壓縮率40%下較佳為0.024 W/m‧K。將壓縮率40%下的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之上述熱導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表示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具有非常優異之低熱導性。
再者,熱導率之具體測定方法將於後文中說明。
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的50%壓縮荷重較佳為50 N/cm2以下,更佳為45 N/cm2以下,更佳為40 N/cm2以下,特佳為35 N/cm2以下。上述50%壓縮荷重之下限較佳為10 N/cm2。藉由將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的50%壓縮荷重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可表現出優異之柔軟性及緩衝性。
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的50%壓縮荷重變化率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9%以下,更佳為±8%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的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的50%壓縮荷重變化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可具有優異之耐熱性。
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的尺寸變化率較佳為未達±5%,更佳為±3%以下,更佳為±1%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的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的尺寸變化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可具有優異之耐熱性。
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中所包含的發泡體較佳為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藉由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中所包含的發泡體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可提供氣泡結構得到精確控制,氣泡率較高,具有受到精確控制之多個微細之表面開口部,耐熱性優異,低熱導性優異的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
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形狀。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的厚度、長邊及短邊等之長度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值。
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亦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含有任意適當之基材。關於基材之說明可直接援用上述《D-1.發泡黏著體》一項中的說明。
關於本發明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之製造方法的說明可直接援用上述《D-1.發泡黏著體》一項中的說明。
《D-9.耐候性發泡體》
本發明之發泡體例如可應用於耐候性發泡體中。亦即,本發明之耐候性發泡體包含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的連續氣泡結構之發泡體。作為具有代表性之結構,可列舉包含發泡體之耐候性發泡體、或於發泡體與發泡體之間包含基材(後述)的耐候性發泡體。
本發明之耐候性發泡體可表現出優異之擴散反射性能。本發明之耐候性發泡體於波長550 nm下之擴散反射率較佳為85%以上,更佳為90%以上,更佳為95%以上,特佳為98%以上。本發明之耐候性發泡體於波長550 nm下之擴散反射率之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為100%以下(其中,顯示測定擴散反射率所使用之標準板之反射率以上之反射率的試樣亦存在測定值超過100%的情形)。
本發明之耐候性發泡體可表現出優異之耐光性。本發明之耐候性發泡體當使用金屬鹵素燈以90 mW/cm2之照度進行照射時,波長550 nm下之該照射前後的擴散反射率之下降為20%以下,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更佳為3%以下,特佳為2%以下,最佳為1%以下。
另外,本發明之耐候性發泡體當使用金屬鹵素燈以90 mW/cm2之照度進行照射時,該照射前後之色差ΔE為5以下,較佳為3以下,更佳為2以下,更佳為1.5以下,特佳為1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耐候性發泡體的使用金屬鹵素燈以90 mW/cm2之照度進行照射時,波長550 nm下之該照射前後的擴散反射率之下降收斂於上述範圍內,且將該照射前後之色差ΔE收斂於上述範圍內,非常可表現出優異之耐光性。
對於本發明之耐候性發泡體,當使用金屬鹵素燈以90 mW/cm2之照度進行照射時,該照射前後之擴散反射率之下降為5%以下的波長較佳為可見光區域(例如,波長400 nm~700 nm)。
本發明之耐候性發泡體中所包含的發泡體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藉由本發明之耐候性發泡體中所包含的發泡體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可提供氣泡結構得到精確控制,較佳為氣泡率較高,具有受到精確控制之多個微細之表面開口部,藉此可表現出更優異之柔軟性,並且可表現出優異之擴散反射性能的新穎之耐候性發泡體。
本發明之耐候性發泡體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形狀。本發明之耐候性發泡體的厚度、長邊及短邊等之長度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值。
為表現出更優異之耐候性,本發明之耐候性發泡體較佳為發泡體含有光穩定劑。
本發明之耐候性發泡體亦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含有任意適當之基材。關於基材之說明可直接援用上述《D-1.發泡黏著體》一項中的說明。
關於本發明之耐候性發泡體之製造方法的說明可直接援用上述《D-1.發泡黏著體》一項中的說明。
《D-10.斥水性發泡體》
本發明之發泡體例如可應用於斥水性發泡體中。亦即,本發明之斥水性發泡體包含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的連續氣泡結構之發泡體。作為具有代表性之結構,可列舉包含發泡體之斥水性發泡體、或於發泡體與發泡體之間包含基材(後述)的斥水性發泡體。
於本發明之斥水性發泡體的較佳實施形態之一中,於至少一表面側設置有斥水層。
於本發明之斥水性發泡體的較佳實施形態之一中,於表面開口部之孔內壁之至少一部分設置有斥水層。
本發明之斥水性發泡體的剪切接著力為1 N/cm2以上,較佳為3 N/cm2以上,更佳為5 N/cm2以上,更佳為7 N/cm2以上,特佳為9 N/cm2以上,最佳為10 N/cm2以上。藉由將本發明之斥水性發泡體之剪切接著力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斥水性發泡體可表現出充分之黏著力。
本發明之斥水性發泡體的50%壓縮荷重較佳為300 N/cm2以下,更佳為150 N/cm2以下,更佳為100 N/cm2以下,特佳為70 N/cm2以下,最佳為50 N/cm2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發泡體片材的50%壓縮荷重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斥水性發泡體可表現出優異之柔軟性。
本發明之斥水性發泡體的以下述式定義之吸水率為1.0倍以下,較佳為0.5倍以下,更佳為0.3倍以下,更佳為0.2倍以下,特佳為0.1倍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斥水性發泡體的吸水率收斂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斥水性發泡體可具有優異之斥水性。
吸水率(倍)=(W1-W0)/W0
W0:沖裁成25 mm×25 mm之樣品之初期重量。
W1:將測定上述W0後之樣品以完全浸漬於離子交換水中之狀態放置24小時,取出後拭去表面之水分,10分鐘後所測定的重量。
關於本發明之斥水性發泡體中所包含之發泡體的材料,只要為包含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的發泡體之斥水性發泡體,且該發泡體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吸水率為1.0倍以下,剪切接著力為1 N/cm2以上,則可採用任意適當之材料。
對於本發明之斥水性發泡體中可包含之斥水層,只要為可表現出斥水性之層則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層。
斥水層較佳為含有斥水性化合物。斥水層中之斥水性化合物之含有比例較佳為0.01~100重量%,更佳為0.01~90重量%,更佳為0.01~80重量%。
上述斥水性化合物可採用任意適當之斥水性化合物。作為此種斥水性化合物,例如可列舉選自聚矽氧系化合物、氟系化合物中之至少1種。
作為聚矽氧系化合物,可列舉可用作斥水劑之聚矽氧系化合物。此種聚矽氧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具有含有矽氧烷鍵之主骨架的樹脂。作為聚矽氧系化合物,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二甲基聚矽氧烷、甲基氫聚矽氧烷、聚矽氧油、矽漆、日本專利特開平9-111185號公報中所示的聚矽氧改質丙烯酸系共聚物等。
作為氟系化合物,可列舉可用作斥水劑之氟系化合物。此種氟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具有含氟之鏈的化合物、使含氟烯烴聚合而得之樹脂。作為氟系化合物,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聚四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氯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等。
斥水層中之斥水性化合物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斥水層可根據目標而進而含有任意適當之添加劑。
作為上述添加劑,例如可列舉:光聚合起始劑、矽烷偶合劑、脫模劑、硬化劑、硬化促進劑、稀釋劑、抗老化劑、變性劑、界面活性劑、染料、顏料、防變色劑、紫外線吸收劑、柔軟劑、穩定劑、增塑劑、消泡劑等。斥水層中可含之添加劑之種類、種數及量可根據目標而適當設定。
斥水層斥水層可設置於本發明之斥水性發泡體之至少一表面側。另外,較佳為斥水層可設置於表面開口部之孔內壁之至少一部分。斥水層可僅由1層構成,亦可包含2層以上。
斥水層之厚度較佳為1~500 nm,更佳為1~100 nm。若斥水層之厚度在上述範圍內,則可無損本發明之斥水性發泡體之柔軟性地表現出優異之斥水性。
於本發明之斥水性發泡體包含斥水層之情形時,該斥水層可藉由任意適當之方法而形成。
斥水層較佳可藉由將含有如上述中所說明之斥水性化合物的斥水層形成材料塗佈於斥水性發泡體之表面而形成。斥水層形成材料例如可列舉市售之斥水處理劑等。作為斥水層形成材料之塗佈方法,例如可列舉浸漬、噴槍、旋塗等。
本發明之斥水性發泡體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形狀。就實際應用方面而言,較佳為本發明之斥水性發泡體為片狀之發泡體片材。於本發明之斥水性發泡體為片狀之發泡體片材之情形時,其厚度、長邊及短邊之長度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值。
本發明之斥水性發泡體亦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含有任意適當之基材。關於基材之說明可直接援用上述《D-1.發泡黏著體》一項中的說明。
關於本發明之斥水性發泡體之製造方法的說明可直接援用上述《D-1.發泡黏著體》一項中的說明。
實施例
以下,根據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再者,常溫係指23℃。
(分子量測定)
藉由GPC(凝膠滲透層析法)求出重量平均分子量。
裝置:東曹(Tosoh)(股)製造之「HLC-8020」
管柱:東曹(股)製造之「TSKgel GMHHR-H(20)」
溶劑:四氫呋喃
標準物質:聚苯乙烯
(乳液之保存穩定性)
將所製備之W/O型乳液稱量約30 g至容量50 ml之容器中,觀察製備後1小時後、3小時後、24小時後自由水之產生狀況,評價常溫下之靜置保存穩定性。
○:24小時後亦無自由水
△:至3小時前無自由水
×:至1小時前無自由水
(平均孔徑之測定)
將所製作之發泡體等用薄片切片機沿厚度方向切斷,將所得者作為測定用試樣。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日立製造,S-4800或S-3400N)以800~5000倍拍攝測定用試樣之切割面。使用所拍攝之圖像,測定任意範圍的球狀氣泡之孔徑、任意範圍的貫通球狀氣泡間之貫通孔之孔徑、或任意範圍的表面開口部之孔徑,根據其測定值計算出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貫通孔之平均孔徑或表面開口部之平均孔徑。
(發泡體(或發泡體部分)之密度之測定)
將所得之發泡體(或發泡體部分)以100 mm×100 mm之大小切出5片作為試片,用重量除以體積求出視密度。將所得之視密度之平均值作為發泡體(或發泡體部分)之密度。
(氣泡率之測定)
僅使製造乳液時之油相成分聚合,將所得之聚合物片材以100 mm×100 mm之大小切出5片作為試片,用重量除以體積求出視密度。將所得之視密度的平均值作為構成發泡體(或發泡體部分)之樹脂成分之密度。使用以發泡體(或發泡體部分)之密度除以上述樹脂成分之密度所得的相對密度,如下述式所示般計算出發泡體(或發泡體部分)之氣泡率。
氣泡率=(1-相對密度)×100
(常態剪切接著力之測定)
將所獲得之發泡體等切斷成20 mm×20 mm,於發泡體等之兩面分別黏貼BA板(SUS304)。使2 kg之輥在水平放置之樣品上往返一次而進行壓接。壓接後,於常溫下放置一夜,於常溫下,將樣品垂直地固定於Tensilon中,以拉伸速度50 mm/min進行拉伸,測定拉伸正中途之剪切接著力。於樣品n=2下進行測定,將其平均值作為常態剪切接著力。
(180°剝離試驗力之測定)
將所獲得之發泡體等切斷成25 mm×100 mm,將其中一分離膜(separator)剝離後黏貼於B A板(SUS304)上,使2 kg之輥往返一次而進行壓接。壓接後,於常溫下放置30分鐘,使用Tensilon於拉伸速度50 mm/min下沿180度方向剝離,測定剝離正中途之剝離接著力。於樣品n=2下進行測定,將其平均值作為180°剝離試驗力。
(60℃保持力之測定)
將所獲得之發泡體等切斷成10 mm×100 mm,將其中一分離膜剝離後以黏貼面積為10 mm×20 mm之方式黏貼於膠木板上,使2 kg之輥往返一次而進行壓接。壓接後,於60℃之環境下,以使樣品垂直之方式固定膠木板,對其中一發泡黏著體施加500 g之荷重,放置2小時。放置後,測定2小時後之樣品黏貼位置之偏移量。
(50%壓縮荷重之測定)
將所獲得之發泡體等積層10片後,切斷成20 mm×20 mm,作為測定用樣品。測定係使用Tensilon,對測定用樣品於厚度方向上以10 mm/min之速度壓縮至初期厚度之50%為止,測定厚度受到50%壓縮時之最大值。於樣品n=2下進行測定,將其平均值作為50%壓縮荷重。
(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的尺寸變化率)
依據JIS-K-6767的高溫時之尺寸穩定性評價,對所獲得之發泡體等之加熱尺寸變化進行測定。亦即,將所獲得之發泡體等切出100 mm×100 mm之大小作為試片,於125℃之烘箱中保存22小時後,依據JIS-K-6767的高溫時之尺寸穩定性評價,求出該加熱保存處理前後的尺寸變化率。
(擴散反射率)
使用包含積分球裝置的島津製作所製造之分光光度計UV-2250,以1 nm為單位測定190 nm~800 nm之波長區域中的擴散反射率。此時,係將硫酸鋇粉末之擴散反射率設為100%而調整測定裝置。
(浸漬試驗)
將所獲得之發泡體等切斷成50 mm×50 mm,於10%鹽酸水溶液、丙酮、乙醇之各溶劑中浸漬24小時。浸漬後,自各溶劑中取出發泡體等,於常溫下放置2小時後,於130℃下歷時20分鐘進行加熱,藉此除去各溶劑。
再者,浸漬試驗前後各種物性之變化率可由以[(浸漬試驗後之物性-浸漬試驗前之物性)÷浸漬試驗前之物性]×100計算出之值的絕對值表示。
(5分鐘後應力緩和率之測定)
將所獲得之發泡體等切下5 mm×5 mm後,作為測定用樣品。使用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DMA)(規格:RSAIII,TA Instruments公司製造)、壓縮夾具,於80℃環境下進行評價。對測定用樣品於厚度方向上壓縮至初期厚度之50%為止,將根據厚度受到50%壓縮時之最大應力值與5 min後之應力值,藉由以下之算式(1)所求出的值定義為5分鐘後應力緩和率。
算式(1):5分鐘後應力緩和率(%)=[(50%壓縮狀態開始時之最大應力值-5分鐘後之應力值)/50%壓縮狀態開始時之最大應力值]×100
(50%壓縮應變回復率(80℃環境、50%壓縮永久應變)之測定)
於本發明中,50%壓縮應變回復率(80℃環境、50%壓縮永久應變)可藉由以下說明之方法求出。
圖17是說明50%壓縮應變回復率之測定方法的圖。於圖17(i)、(ii)、(iii)中,1、2、3分別表示發泡體等、間隔件、板。發泡體等1係將厚度約1 mm之片材作為樣品。準確地測取樣品之厚度a,將間隔件2之厚度b設為a之1/2。如圖17(i)所示般配置為將樣品、間隔件2夾持於兩片板3之間。對板3施加垂直之壓力,如圖17(ii)所示般壓縮至樣品之厚度與間隔件2之厚度b相等為止。維持為該壓縮狀態,於80℃環境下保管24小時。經過24小時後,維持為壓縮狀態而恢復至23℃。當發泡體等1恢復至23℃後解除壓縮狀態,於23℃下放置。圖17(iii)表示壓縮狀態解除後之狀況。解除壓縮狀態後1小時後測量樣品之厚度c。將藉由以下之算式(2)所求出之值定義為50%壓縮應變回復率(80℃環境、50%壓縮永久應變)。
算式(2):50%壓縮應變回復率(80℃環境、50%壓縮永久應變)(%)=[(c-b)/(a-b)]×100
(50%壓縮應變回復率(常溫下)之測定)
於本發明中,50%壓縮應變回復率(常溫下)可藉由以下所說明之方法而求出。
圖17是說明50%壓縮應變回復率之測定方法的圖。於圖17(i)、(ii)、(iii)中,1、2、3分別表示發泡體等、間隔件、板。發泡體等1係將厚度約1 mm之片材作為樣品。準確地測取樣品之厚度a,將間隔件2之厚度b設為a之1/2。如圖17(i)所示般配置為將樣品、間隔件2夾持於兩片板3之間。對板3施加垂直之壓力,如圖17(ii)所示般壓縮至樣品之厚度與間隔件2之厚度b相等為止。維持為該壓縮狀態,於常溫下保管24小時。經過24小時後,於常溫下解除壓縮狀態,於常溫下放置。圖17(iii)表示壓縮狀態解除後之狀況。解除壓縮狀態後30分鐘後測量樣品之厚度c。將藉由以下之算式(3)所求出之值定義為50%壓縮應變回復率(常溫下)。
算式(3):50%壓縮應變回復率(常溫下)(%)=[(c-b)/(a-b)]×100
(氣密性之測定)
對發泡體等進行30%壓縮,測定發泡體等內外之壓差,藉此評價氣密性。對沖裁加工成框狀之發泡體等(厚度為1.0 mm、寬度為1.0 mm、一邊之長度為54 mm的正方形,開口部為一邊之長度為52 mm的正方形)進行30%壓縮,測定發泡體等內外之壓差。測定壓差係使用圖18所示之防塵性評價試驗裝置。
圖18中,1a表示防塵性評價試驗裝置之概略構成,1b表示防塵性評價試驗裝置之剖面之概略構成,11表示頂板,12表示間隔件,13表示雙面膠帶(框狀之雙面黏著膠帶,無基材型,厚度:80 μm,於發泡體等顯示接著性之情形時不使用),14表示發泡體等(沖裁加工成框狀之發泡體等),15表示評價用箱體,16a表示經由管接頭而連接於定量泵之貫通孔,16b表示經由管接頭而連接於壓差計之貫通孔,16c表示經由管接頭而連接於針閥之貫通孔,17表示開口部(一邊之長度為50 mm之正方形),18表示空間部。
防塵性評價試驗裝置可藉由將大致四角形的平板狀之頂板11與評價用箱體15螺釘固定,而於內部形成大致長方體狀的可密閉之空間部18。再者,開口部17為該空間部18之開口部。另外,頂板11具有成為開口部的俯視四角形(梯形)之切口。於頂板11的與開口部17相對向之下表面,以與開口部17之整個面相對向之方式安裝有大於開口部17的四角形平板狀之間隔件12。另外,具有大小與開口部17大致相同之開孔部的發泡體等14,僅於發泡體等不顯示接著性之情形時經由雙面膠帶13而安裝於該間隔件12之下表面的與開口部17相對向之位置。因此,藉由將頂板11螺釘固定,發泡體等14藉由間隔件12及開口部17之周緣部而於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
可藉由調整間隔件12之厚度,而將發泡體等14之壓縮率調整為30%壓縮。
因此,藉由將頂板11與評價用箱體15螺釘固定,評價用箱體15內之空間部18由發泡體等14、雙面膠帶13及間隔件12密閉。
使用此種防塵性評價試驗裝置,在將發泡體等以30%之壓縮率壓縮,將定量泵經由管接頭連接於貫通孔16a,將壓差計經由管接頭連接於貫通孔16b,將針閥經由管接頭連接於貫通孔16c,且針閥關閉的狀態下,以抽吸速度:0.5 L/min藉由定量泵進行抽吸,利用壓差計測定發泡體等內外之壓差。
將藉由以下之算式求出之值定義為氣密性(kPa)。
氣密性(kPa)=發泡體等內壓-發泡體等外壓
(防塵性指標之測定)
對沖裁加工成框狀之發泡體等(厚度為1.0 mm、寬度為1.0 mm、一邊之長度為54 mm的正方形,開口部為一邊之長度為52 mm的正方形)進行30%壓縮,藉由上述防塵性評價試驗裝置,求出通過發泡體等之直徑為0.5 μm以上之粒子的比例(防塵性指標(%))。具體而言,與上述「(氣密性之測定)」同樣地,將沖裁加工成框狀之發泡體等以壓縮率30%設置於防塵性評價試驗裝置中,配置於粉塵箱體內且密閉。再者,貫通孔16b經由管接頭而連接於微粒計數器。
繼而,使用連接於粉塵箱體之粉塵供給裝置、及連接於粉塵箱體之微粒計數器,將密閉之粉塵箱體內的直徑為0.5 μm以上之粒子的微粒計數值(數目)控制為在100000左右大致固定,求出環境粒子個數P0。
之後,於貫通孔16c之針閥關閉之狀態下,自貫通孔16a,以抽吸速度:0.5 L/min藉由定量泵進行15分鐘抽吸,抽吸後,使用微粒計數器,測定防塵性評價試驗裝置之空間部18內的直徑為0.5 μm以上之粒子數,藉此求出通過發泡體等之粒子個數Pf。
將藉由以下之算式求出之值定義為防塵性指標(%)。
防塵性指標(%)=[(P0-Pf)/P0]×100
P0:環境粒子個數
Pf:通過發泡體等之粒子個數
(動態防塵性評價試驗)
將發泡體等沖裁成邊框狀,獲得評價用樣品(參照圖19)後,組裝於評價容器(後述之動態防塵性評價用之評價容器,參照圖20及圖22)中。繼而,對評價容器中的評價樣品外側之部分(粉末供給部)供給粒子狀物質,如圖21所示般將供給有粒子狀物質之評價容器置於滾筒(旋轉槽)中後,使滾筒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反覆地使評價容器負載衝擊。之後,計測通過評價樣品,滲入至評價容器內部的粉末數,藉此評價動態防塵性。
圖20係組裝有評價用樣品的動態防塵性評價用之評價容器的簡單之概略剖面圖。圖20中,200為組裝有評價用樣品之評價容器(組裝有評價用樣品之封裝體),22為評價用樣品(沖裁成邊框狀之發泡體),24為底板,25為粉末供給部,27為泡沫壓縮板,29為評價容器內部(封裝體內部)。圖20之組裝有評價用樣品之評價容器中,粉末供給部25與評價容器內部29由評價用樣品22分隔,粉末供給部25及評價容器內部29形成為封閉之系統。
圖21係表示放置有評價容器之滾筒的概略剖面圖。圖21中,1000為滾筒,200為組裝有評價用樣品之評價容器。另外,方向a為滾筒之旋轉方向。當滾筒1000旋轉時,評價容器200反覆地負載衝擊。
對動態防塵性評價試驗之評價方法進行更詳細的說明。
將發泡體等沖裁成圖19所示之邊框狀(窗框狀)(寬度:1 mm),作為評價用樣品。
將該評價用樣品如圖20及圖22所示般安裝於評價容器(動態防塵性評價用之評價容器,參照圖20及圖22)中。再者,安裝時之評價樣品之壓縮率為30%(壓縮成相對於初期厚度變為30%)。
如圖22所示,評價用樣品係設置於泡沫壓縮板、與固定於底板上之鋁板上的黑色壓克力板之間。於安裝有評價用樣品之評價容器中,藉由評價用樣品而將內部之固定區域形成為封閉之系統。
如圖22所示般將評價用樣品安裝於評價容器中後,向粉末供給部中裝入作為粉塵之玉米澱粉(粒徑:17 μm)0.1 g,將評價容器放入至滾筒(旋轉槽、鼓式跌落試驗器)中,以1 rpm之速度進行旋轉。
繼而,以獲得100次之碰撞次數(反覆衝擊)之方式旋轉特定次數後,拆開封裝體。使用數位顯微鏡(裝置名「VHX-600」,keyenc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觀察自粉末供給部通過評價用樣品而附著於鋁板上之黑色壓克力板、及作為蓋板之黑色壓克力板上的粒子。對鋁板側之黑色壓克力板及蓋板側之黑色壓克力板製作靜態圖像,使用圖像分析軟體(軟體名「Win ROOF」,三谷商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進行二值化處理,以粒子個數之形式計測粒子總面積。再者,為減少空氣中之浮游粉塵之影響,觀察係於清潔台內進行。
對將附著於鋁板側之黑色壓克力板上的粒子與附著於蓋板側之黑色壓克力板上的粒子相加所得的粒子總面積未達1500(Pixel×Pixel)之情形判定為良好,為1500~2000(Pixel×Pixel)之情形判定為稍不佳,超過2000(Pixel×Pixel)之情形判定為不佳。
圖22表示組裝有評價用樣品之評價容器(動態防塵性評價用之評價容器)的俯視圖及切斷部剖面圖。
圖22(a)表示組裝有評價用樣品的動態防塵性評價用之評價容器之俯視圖。另外,圖22(b)係組裝有評價用樣品之評價容器的A-A'線切斷部剖面圖。評價容器藉由組裝評價用樣品後使之跌落,而可對評價用樣品之動態防塵性(衝擊時之防塵性)進行評價。圖22中,200為組裝有評價用樣品之評價容器,211為黑色壓克力板(蓋板側之黑色壓克力板),212為黑色壓克力板(鋁板側之黑色壓克力板),22為評價用樣品(邊框狀之樹脂發泡體),23為鋁板,24為底板,25為粉末供給部,26為螺釘,27為泡沫壓縮板,28為銷子,29為評價容器內部,30為鋁間隔件。評價用樣品22之壓縮率可藉由調整鋁間隔件30之厚度而控制。再者,圖22之組裝有評價用樣品的動態防塵性評價用之評價容器之俯視圖(a)中省略了圖示,於相面對之螺釘間設置有蓋板固定金屬件,黑色壓克力板211牢固地固定於泡沫壓縮板27上。
(50%壓縮荷重變化率之測定)
將50%壓縮荷重之測定用樣品於100℃之烘箱中保存22小時,或於125℃之烘箱中保存22小時,或者於150℃之烘箱中保存22小時後,測定50%壓縮荷重,求出該加熱保存處理前後50%壓縮荷重之變化率。
(衝擊吸收率之測定)
使用如圖23所示之擺錘試驗機,測定未介設有發泡體等時之衝擊力(F0)與介設有發泡體等時之衝擊力(F1),藉由下述式求出衝擊吸收率。
衝擊吸收率(%)=[(F0-F1)/F0]×100
擺錘試驗機300係於包含直徑19 mm、重量28 g重(0.27 N)之鋼球的衝擊子31上設置長度350 mm之支持棒32而製作。34、35、36、37分別為力感測器(TOYO Technical公司製造)、鋁板、電源、多功能FTT(fast-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立葉變換)分析儀(Multi-Purpose FTT Analyzer)(小野測器(股)製造)。將要測定之發泡體等切取20 mm見方作為試片33,將其貼合於鋁板35上,然後於試片33之另一面貼合1 mm厚之壓克力板38,藉由力感測器34感知衝擊子31自該壓克力板上碰撞時之衝擊力,且使用多功能FTT分析儀(小野測器(股)製造)37測定該衝擊力。
(吸液率之測定)
將所獲得之發泡體等切斷成25 mm×25 mm作為試片。預先測量試片之重量(初期重量:W0(g))。於試片可充分浸漬之程度之量的液體中浸漬30分鐘、1小時、或24小時。浸漬後,自液體中取出試片,於碎布上、常溫下放置1分鐘。放置1分鐘後,再次測量試片之重量(吸液後之多孔體之重量:W1(g))。吸液率係根據下述式而計算出。
吸液率(重量%)=[(W1-W0)/W0]×100
(吸液(浸漬試驗)後之尺寸變化率之測定)
吸液(浸漬試驗)後,測定吸收液體後之試片之端部長度,根據下述式計算出吸液(浸漬試驗)後之尺寸變化率。再者,將吸液(浸漬試驗)前之試片之端部長度設為L1(mm),吸液(浸漬試驗)後之試片之端部長度設為L2(mm)。
吸液(浸漬試驗)後之尺寸變化率(%)=[(L2-L1)/L1]×100
(再浸漬試驗)
將所獲得之發泡體等切斷成25 mm×25 mm作為試片。預先測量試片之重量(初期重量:W0(g))。於試片可充分浸漬之程度之量的液體中浸漬24小時。浸漬後,自液體中取出試片,於碎布上、常溫下放置1分鐘。放置1分鐘後,再次測量試片之重量(吸液後之多孔體之重量:W1(g))。於此,根據上述式計算出吸液率(1次浸漬試驗)。
繼而,將結束吸液率測定之試片於水中浸漬1小時後,於130℃之烘箱中保存2小時,藉由加熱乾燥除去多孔體中所吸收之液體,然後於125℃之烘箱中進行22小時保存處理後,再次根據上述吸液率之測定方法測定吸液率(再浸漬試驗)。
(熱導率之測定)
依據ASTM-D5470(美國材料試驗協會之標準),使用圖24、25所示之熱特性評價裝置測定熱導率。
具體而言,將試片(20 mm×20 mm)夾設於形成為一邊為20 mm之立方體的鋁製(A5052,熱導率:140 W/m‧K)之一對棒材L間。
繼而,以一對棒材呈上下設置之方式配置於發熱體(加熱器組件)H與散熱體(構成為冷卻水在內部循環的冷卻底板)C之間。具體而言,於上側之棒材L上配置發熱體H,於下側之棒材L下配置散熱體C。
此時,一對棒材L係位於貫通發熱體及散熱體的一對壓力調整用螺釘T之間。再者,於壓力調整用螺釘T與發熱體H之間配置有荷重元R,以測定擰緊壓力調整用螺釘T時之壓力,將該壓力作為試片所承受之壓力。
另外,以自散熱體C側貫通下側之棒材L及試片之方式設置有接觸式位移計之3根探針P(直徑1 mm)。此時,探針P之上端部呈接觸上側之棒材L之下表面的狀態,構成為可測定上下之棒材L間之間隔(試片之厚度)。
於發熱體H及上下之棒材L上安裝有溫度感測器D。具體而言,於發熱體H之1個部位,且沿各棒材L之上下方向以5 mm間隔於5個部位安裝溫度感測器D。
測定中,首先擰緊壓力調整用螺釘T,對試片施加壓力,將發熱體H之溫度設定為80℃,並且使散熱體C中循環20℃之冷卻水。
繼而,當發熱體H及上下之棒材L之溫度穩定後,以各溫度感測器D測定上下之棒材L之溫度,根據上下之棒材L之熱導率及溫度梯度計算出通過試片之熱通量,並且計算出上下之棒材L與試片之界面的溫度。然後,使用該等計算出該壓縮率下之熱導率(W/m‧K)。
(耐光性試驗)
使用Daipla Metal Weather KU-R5N-W(Daipla Wintes(股)製造),於溫度63℃、濕度50%之條件下,使用金屬鹵素燈以90 mW/cm2之照度進行照射。
(耐光性試驗前後之擴散反射率之下降)
測定耐光性試驗前後之擴散反射率,計算出其下降量。
(色差ΔE)
使用日本電色工業(股)製造之分光色差計NF333,測定耐光性試驗前後之色差ΔE。
(吸水率之測定)
藉由將所獲得之發泡體等沖裁成25 mm×25 mm而製作樣品,測定樣品初期重量(W0)。將測定W0後之樣品以完全浸漬於離子交換水中之狀態放置24小時,取出後,拭去附著於發泡體片材表面之水分,10分鐘後測定樣品重量(W1),藉由下述式計算出吸水率。
吸水率(倍)=(W1-W0)/W0
W0:沖裁成25 mm×25 mm之樣品之初期重量。
W1:將測定上述W0後之樣品以完全浸漬於離子交換水中之狀態放置24小時,取出後拭去表面之水分,10分鐘後所測定的重量。
(水中剪切接著試驗(水中蠕變之測定))
藉由將所獲得之發泡體等沖裁成25 mm×50 mm而製作樣品。將樣品之其中一分離膜剝離後黏貼於SUS板上,使2 kg之輥往返一次而進行壓接,另外,將另一分離膜剝離後黏貼SUS板,使2 kg之輥往返一次而進行壓接後,對一SUS板施加500 g之荷重,浸漬於水槽中。水槽中之水位(自底部起)為25 cm之高度,鉛錘中央部(自底部起)為7 cm之高度。測定浸漬後至SUS板-發泡體等剝離之時間,作為水中蠕變之測定值。
[製造例A-1]:混合糊漿A-1之製備
於包含冷卻管、溫度計及攪拌裝置之反應容器中,投入包含作為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丙烯酸-2-乙基己酯(東亞合成(股)製造,以下簡稱為「2EHA」)的單體溶液173.2重量份、作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之Adeka(註冊商標)Pluronic L-61(分子量2000,ADEKA(股)製造,聚醚多元醇)100重量份、及作為胺基甲酸酯反應觸媒之二月桂酸二丁基錫(Kishida Chemical(股)製造,以下簡稱為「DBTL」)0.015重量份,一面攪拌一面滴加氫化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武田藥品(股)製造,Takenate 600,以下簡稱為「HXDI」)15.5重量份,於65℃下反應4小時。再者,聚異氰酸酯成分與多元醇成分之使用量為NCO/OH(當量比)=1.6。然後,滴加甲醇(Kishida Chemical(股)製造,特級)1.9重量份,於65℃下反應2小時,獲得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所獲得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4萬。相對於所獲得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100重量份,添加2EHA 48重量份、作為極性單體之丙烯酸(東亞合成公司製造,以下簡稱為「AA」)12重量份,獲得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A-1。
[製造例A-2]:混合糊漿A-2之製備
於製造例A-1中之混合糊漿A-1之製備中,投入2EHA 168重量份、代替Adeka(註冊商標)Pluronic L-61作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之Adeka(註冊商標)Pluronic L-62(分子量2500,ADEKA(股)製造,聚醚多元醇)100重量份、DBTL 0.014重量份,一面攪拌一面滴加HXDI 12.4重量份,於65℃下反應4小時。然後,滴加甲醇(Kishida Chemical(股)製造,特級)1.5重量份,於65℃下反應2小時,獲得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所獲得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5萬。相對於所獲得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100重量份,添加2EHA 48重量份、作為極性單體之AA 12重量份,獲得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A-2。
[製造例A-3]:混合糊漿A-3之製備
於製造例A-1中的糊漿A-1之製備中,投入2EHA 165重量份、代替Adeka(註冊商標)Pluronic L-61作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之Adeka(註冊商標)Pluronic L-64(分子量2900,ADEKA(股)製造,聚醚多元醇)100重量份、DBTL 0.014重量份,一面攪拌一面滴加HXDI 10.7重量份,於65℃下反應4小時。然後,滴加甲醇(Kishida Chemical(股)製造,特級)1.3重量份,於65℃下反應2小時,獲得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所獲得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5萬。相對於所獲得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100重量份,添加2EHA 48重量份、作為極性單體之AA 12重量份,獲得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A-3。
[製造例A-4]:混合糊漿A-4之製備
於製造例A-1中的糊漿A-1之製備中,向2EHA中投入代替Adeka(註冊商標)Pluronic L-61作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之Adeka(註冊商標)Pluronic L-62(分子量2500,ADEKA(股)製造,聚醚多元醇)100重量份及DBTL,一面攪拌一面滴加HXDI,於65℃下反應4小時後,代替甲醇而滴加丙烯酸-2-羥基乙酯(Kishida Chemical(股)製造,以下簡稱為「HEA」)5.6重量份,於65℃下反應2小時,獲得兩末端具有丙烯醯基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所獲得的兩末端具有丙烯醯基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5萬。相對於所獲得的兩末端具有丙烯醯基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100重量份,添加2EHA 48重量份、作為極性單體之AA 12重量份,獲得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A-4。
[實施例A-1]
於製造例A-1中獲得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A-1之100重量份中,均勻地混合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NK Ester A-HD-N」)30重量份、(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Lucirin TPO」)0.5重量份、受阻酚系抗氧化劑(Ciba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nox 1010」)1.0重量份,獲得連續油相成分(以下稱為「油相」)。另一方面,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成分(以下稱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150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0/30。
將剛製備後之W/O型乳液,以光照射後之厚度為300 μm之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之基材上連續地成形。進而於其上被覆厚度為38 μm且經脫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300 μ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1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300 μm之交聯型發泡體片材(A-1A)。
另外,對於製備W/O型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W/O型乳液,亦藉由同樣之操作而獲得厚度約300 μm之交聯型發泡體片材(A-1B)。
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A-2]
除於實施例A-1中,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300重量份以外,以與實施例A-1相同之方式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75/25。
將剛製備後之W/O型乳液,以光照射後之厚度為300 μm之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之基材上連續地成形。進而於其上被覆厚度為38 μm且經脫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300 μ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1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300 μm之交聯型發泡體片材(A-2A)。
另外,對於製備W/O型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W/O型乳液,亦藉由相同之操作而獲得厚度約300 μm之交聯型發泡體片材(A-2B)。
結果示於表1。
另外,剛製備W/O型乳液後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示於圖1,使用製備W/O型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乳液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示於圖2。
[實施例A-3]
除於實施例A-1中,代替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A-1而使用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A-2以外,以與實施例A-1相同之方式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0/30。
將剛製備後之W/O型乳液,以光照射後之厚度為300 μm之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之基材上連續地成形。進而於其上被覆厚度為38 μm且經脫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300 μ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1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300 μm之交聯型發泡體片材(A-3A)。
另外,對於製備W/O型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W/O型乳液,亦藉由相同之操作而獲得厚度約300 μm之交聯型發泡體片材(A-3B)。
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A-4]
除於實施例A-3中,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300重量份以外,以與實施例A-3相同之方式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75/25。
將剛製備後之W/O型乳液,以光照射後之厚度為300 μm之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之基材上連續地成形。進而於其上被覆厚度為38 μm且經脫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300 μ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1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300 μm之交聯型發泡體片材(A-4A)。
另外,對於製備W/O型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W/O型乳液,亦藉由相同之操作而獲得厚度約300 μm之交聯型發泡體片材(A-4B)。
結果示於表1。
另外,剛製備W/O型乳液後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示於圖3,使用製備W/O型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乳液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示於圖4。
[實施例A-5]
除於實施例A-2中,代替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A-1而使用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A-4以外,以與實施例A-2相同之方式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75/25。
將剛製備後之W/O型乳液,以光照射後之厚度為300 μm之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之基材上連續地成形。進而於其上被覆厚度為38 μm且經脫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300 μ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1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300 μm之交聯型發泡體片材(A-5A)。
另外,對於製備W/O型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W/O型乳液,亦藉由相同之操作而獲得厚度約300 μm之交聯型發泡體片材(A-5B)。
結果示於表1。
另外,剛製備W/O型乳液後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示於圖5,使用製備W/O型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乳液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示於圖6。
[比較例A-1]
除於實施例A-1中,代替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A-1而使用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A-3以外,以與實施例A-1相同之方式製備W/O型乳液。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0/30。剛製備W/O型乳液後即確認到產生自由水。
將剛製備後之W/O型乳液,以光照射後之厚度為300 μm之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之基材上連續地成形。進而於其上被覆厚度為38 μm且經脫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300 μ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1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300 μm之交聯型發泡體片材(A-C1A)。
另外,對於製備W/O型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W/O型乳液,亦藉由相同之操作而獲得厚度約300 μm之交聯型發泡體片材(A-C1B)。
結果示於表2。
另外,剛製備W/O型乳液後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示於圖7,使用製備W/O型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乳液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示於圖8。
[比較例A-2]
除於實施例A-2中,代替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A-1而使用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A-3以外,嘗試以與實施例A-2相同之方式製備W/O型乳液,但於乳化步驟中自含水率為約40%開始便產生自由水,無法獲得W/O型乳液。
結果示於表2。
[比較例A-3]
除於實施例A-1中,代替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A-1,而將包含Adeka(註冊商標)Pluronic L-6220重量份、2EHA 72重量份、AA 8重量份之混合單體溶液A-1設為100重量份以外,以與實施例A-1相同之方式製備W/O型乳液。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0/30。製備W/O型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確認到產生自由水。
將剛製備後之W/O型乳液,以光照射後之厚度為300 μm之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之基材上連續地成形。進而於其上被覆厚度為38 μm且經脫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300 μ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1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300 μm之交聯型發泡體片材(A-C3A)。
另外,對於製備W/O型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W/O型乳液,亦藉由相同之操作而獲得厚度約300μm之交聯型發泡體片材(A-C3B)。
結果示於表2。
[比較例A-4]
除於實施例A-2中,代替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A-1而將包含Adeka(註冊商標)Pluronic L-6220重量份、2EHA 72重量份、AA 8重量份之混合單體溶液A-1設為100重量份以外,以與實施例A-2相同之方式製備W/O型乳液。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75/25。製備W/O型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確認到產生自由水。
將剛製備後之W/O型乳液,以光照射後之厚度為300 μm之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之基材上連續地成形。進而於其上被覆厚度為38 μm且經脫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300 μ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1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300 μm之交聯型發泡體片材(A-C4A)。
另外,對於製備W/O型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W/O型乳液,亦藉由相同之操作而獲得厚度約300 μm之交聯型發泡體片材(A-C4B)。
結果示於表2。
另外,剛製備W/O型乳液後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示於圖9,使用製備W/O型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乳液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示於圖10。
[比較例A-5]
除於實施例A-1中,代替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A-1,而將包含山梨糖醇酐單油酸酯(花王公司製造,商品名「Rheodol SP-O10V」)20重量份、2EHA 72重量份、AA 8重量份之混合單體溶液A-2設為100重量份以外,以與實施例A-1相同之方式製備W/O型乳液。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0/30。剛製備W/O型乳液後即確認到產生自由水。
將剛製備後之W/O型乳液,以光照射後之厚度為300 μm之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之基材上連續地成形。進而於其上被覆厚度為38 μm且經脫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300 μ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1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300 μm之交聯型發泡體片材(A-C5A)。
另外,對於製備W/O型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W/O型乳液,亦藉由相同之操作而獲得厚度約300 μm之交聯型發泡體片材(A-C5B)。
結果示於表2。
[比較例A-6]
除於實施例A-2中,代替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A-1而將包含山梨糖醇酐單油酸酯(花王公司製造,商品名「Rheodol SP-O10V」)20重量份、2EHA 72重量份、AA 8重量份之混合單體溶液A-2設為100重量份以外,嘗試以與實施例A-2相同之方式製備W/O型乳液。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75/25。剛製備乳液後即確認到產生自由水。另外,於W/O型乳液之賦形步驟及聚合步驟中亦確認到自由水。
將剛製備後之W/O型乳液,以光照射後之厚度為300 μm之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之基材上連續地成形。進而於其上被覆厚度為38 μm且經脫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300 μ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1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300 μm之交聯型發泡體片材(A-C6A)。
另外,對於製備W/O型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W/O型乳液,亦藉由相同之操作而獲得厚度約300 μm之交聯型發泡體片材(A-C6B)。
結果示於表2。
另外,剛製備W/O型乳液後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示於圖11,使用製備W/O型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乳液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示於圖12。
[製造例B-1]:混合糊漿B-1之製備
於包含冷卻管、溫度計及攪拌裝置之反應容器中,投入包含作為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丙烯酸-2-乙基己酯(東亞合成(股)製造,以下簡稱為「2EHA」)的單體溶液173.2重量份、作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之Adeka(註冊商標)Pluronic L-62(分子量2500,ADEKA(股)製造,聚醚多元醇)100重量份、及作為胺基甲酸酯反應觸媒之二月桂酸二丁基錫(Kishida Chemical(股)製造,以下簡稱為「DBTL」)0.014重量份,一面攪拌一面滴加氫化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武田藥品(股)製造,Takenate 600,以下簡稱為「HXDI」)12.4重量份,於65℃下反應4小時。再者,聚異氰酸酯成分與多元醇成分之使用量為NCO/OH(當量比)=1.6。然後,滴加丙烯酸-2-羥基乙酯(Kishida Chemical(股)製造,以下簡稱為「HEA」)5.6重量份,於65℃下反應2小時,獲得兩末端具有丙烯醯基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所獲得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5萬。相對於所獲得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100重量份,添加2EHA 48重量份、作為極性單體之丙烯酸(東亞合成公司製造,以下簡稱為「AA」)12重量份,獲得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B-1。
[實施例B-1]
於製造例B-1中獲得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B-1之100重量份中,均勻地混合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NK Ester A-HD-N」)(分子量226)10重量份、作為反應性低聚物的由聚丁二醇(以下簡稱為「PTMG」)與異佛酮二異氰酸酯(以下簡稱為「IPDI」)合成的聚胺基甲酸酯之兩末端經HEA處理的兩末端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以下簡稱為「UA」)(分子量3720)56重量份、(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Lucirin TPO」)0.5重量份、受阻酚系抗氧化劑(Ciba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nox 1010」)1.0重量份,獲得連續油相成分(以下稱為「油相」)。另一方面,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成分(以下稱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300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75/25。
將製備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30分鐘後之W/O型乳液,以光照射後之發泡層之厚度為150 μm的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且厚度為38 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以下稱為「PET膜」)上,連續地成形為片狀。進而,於其上積層將經延伸之聚酯長纖維縱橫排列且積層而成的厚度70 μm之聚酯纖維積層布(Nisseki Plasto公司製造,商品名「Milife(註冊商標)TY1010E」)。進而,另外準備將製備後於室溫下靜置保存30分鐘後之W/O型乳液,以光照射後之發泡層之厚度為150 μm的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且厚度為38 μm之PET膜上所得者,將塗佈面被覆於上述聚酯纖維積層布上。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310 μ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1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0.3 mm之發泡黏著體(B-1)。
結果示於表3。
另外,自斜向拍攝所製作之發泡黏著體所得的表面/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示於圖14。
[實施例B-2]
除於實施例B-1中,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186重量份以外,以與實施例B-1相同之方式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5/35。
繼而,以與實施例B-1相同之方式獲得厚度約0.3 mm之發泡黏著體(B-2)。
結果示於表3。
[實施例B-3]
除於實施例B-1中,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567重量份以外,以與實施例B-1相同之方式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85/15。
繼而,以與實施例B-1相同之方式獲得厚度約0.4 mm之發泡黏著體(B-3)。
結果示於表3。
[製造例C-1]:混合糊漿C-1之製備
將製造例B-1中所獲得的混合糊漿B-1直接作為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C-1。
[製造例C-2]:混合糊漿C-2之製備
除於製造例C-1中,代替2EHA而使用丙烯酸異基酯(大阪有機化學工業(股)製造,以下簡稱為「IBXA」)作為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外,以與製造例C-1相同之方式,獲得兩末端具有丙烯醯基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所獲得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5萬。相對於所獲得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100重量份,添加2EHA 7.9重量份、IBXA 114重量份、作為極性單體之AA 16.2重量份,獲得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C-2。
[實施例C-1]
於製造例C-1中獲得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C-1之100重量份中,均勻地混合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NK Ester A-HD-N」)(分子量226)10重量份、作為反應性低聚物的由聚丁二醇(以下簡稱為「PTMG」)與異佛酮二異氰酸酯(以下簡稱為「IPDI」)合成的聚胺基甲酸酯之兩末端經HEA處理的兩末端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以下簡稱為「UA」)(分子量3720)56重量份、(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Lucirin TPO」)0.5重量份、受阻酚系抗氧化劑(Ciba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nox 1010」)1.0重量份,獲得連續油相成分(以下稱為「油相」)。另一方面,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成分(以下稱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300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75/25。
將所獲得之W/O型乳液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以光照射後之厚度為0.5 mm之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之基材上連續地成形。進而於其上被覆厚度為38 μm且經脫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0.5 m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2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0.5 mm之發泡擴散反射體(C-1)。
結果示於表4、圖15。
[實施例C-2]
除於實施例C-1中,替製造例C-1中獲得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C-1,而使用製造例C-2中獲得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C-2,使用NK Ester A-HD-N 15重量份,且使用UA 70重量份以外,以與實施例C-1相同之方式製備油相。進而,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186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5/35。
使用所獲得之W/O型乳液,以與實施例C-1相同之方式獲得厚度約0.5 mm之發泡擴散反射體(C-2)。
結果示於表4、圖15。
察看圖15可知,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於400 nm~700 nm之波長區域中的擴散反射率非常高,尤其是於400 nm~500 nm之波長區域中的擴散反射率極高。再者,圖15之圖中存在擴散反射率超過100%之區域,推測其係由於將硫酸鋇粉末之擴散反射率設為100%而調整測定裝置所引起。但是,理論而言,認為以顯示100%之擴散反射率的硫酸鋇粉末作為比較物質時擴散反射率之測定結果超過100%之區域係顯示與硫酸鋇粉末大致同等以上之擴散反射率。因此,於圖15之圖中,可認為實施例C-1、C-2中400 nm~700 nm之波長區域中的擴散反射率均大致接近於100%。
[製造例D-1]:混合糊漿D-1之製備
將製造例B-1中所獲得的混合糊漿B-1直接作為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D-1。
[實施例D-1]
於製造例D-1中獲得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1之100重量份中,均勻地混合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NK Ester A-HD-N」)(分子量226)12重量份、作為反應性低聚物的由聚丁二醇(以下簡稱為「PTMG」)與異佛酮二異氰酸酯(以下簡稱為「IPDI」)合成的聚胺基甲酸酯之兩末端經HEA處理的兩末端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以下簡稱為「UA」)(分子量3720)48重量份、(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Lucirin TPO」)0.5重量份、受阻酚系抗氧化劑(Ciba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nox 1010」)1.0重量份,獲得連續油相成分(以下稱為「油相」)。另一方面,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成分(以下稱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300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75/25。
將所獲得之W/O型乳液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以光照射後之厚度為1 mm之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之基材上連續地成形。進而於其上被覆厚度為38 μm且經脫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1 m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2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1 mm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D-1)。
結果示於表5、圖16。
[實施例D-2]
除於實施例D-1中,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186重量份以外,以與實施例D-1相同之方式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5/35。
對所獲得之W/O型乳液進行與實施例D-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D-2)。
結果示於表5、圖16。
[實施例D-3]
除於實施例D-1中,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566.7重量份以外,以與實施例D-1相同之方式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85/15。
對所獲得之W/O型乳液進行與實施例D-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耐化學品性發泡體(D-3)。
結果示於表5、圖16。
[製造例E-1]:混合糊漿E-1之製備
於包含冷卻管、溫度計及攪拌裝置之反應容器中,投入包含作為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丙烯酸-2-乙基己酯(東亞合成(股)製造,以下簡稱為「2EHA」)的單體溶液100重量份、作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之Adeka(註冊商標)Pluronic L-62(分子量2500,ADEKA(股)製造,聚醚多元醇)56.5重量份、及作為胺基甲酸酯反應觸媒之二月桂酸二丁基錫(Kishida Chemical(股)製造,以下簡稱為「DBTL」)0.00832重量份,一面攪拌一面滴加氫化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武田藥品(股)製造,Takenate 600,以下簡稱為「HXDI」)7.02重量份,於65℃下反應4小時。再者,聚異氰酸酯成分與多元醇成分之使用量為NCO/OH(當量比)=1.6。然後,滴加丙烯酸-2-羥基乙酯(Kishida Chemical(股)製造,以下簡稱為「HEA」)3.15重量份,於65℃下反應2小時,獲得兩末端具有丙烯醯基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所獲得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5萬。將所獲得之混合糊漿作為混合糊漿E-1。
[製造例E-2]:混合糊漿E-2之製備
於包含冷卻管、溫度計及攪拌裝置之反應容器中,投入包含作為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丙烯酸丁酯(東亞合成(股)製造,以下簡稱為「BA」)的單體溶液100重量份、作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之Adeka(註冊商標)Pluronic L-62(分子量2500,ADEKA(股)製造,聚醚多元醇)56.5重量份、及作為胺基甲酸酯反應觸媒之二月桂酸二丁基錫(Kishida Chemical(股)製造,以下簡稱為「DBTL」)0.00832重量份,一面攪拌一面滴加氫化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武田藥品(股)製造,Takenate 600,以下簡稱為「HXDI」)7.02重量份,於65℃下反應4小時。再者,聚異氰酸酯成分與多元醇成分之使用量為NCO/OH(當量比)=1.6。然後,滴加丙烯酸-2-羥基乙酯(Kishida Chemical(股)製造,以下簡稱為「HEA」)3.15重量份,於65℃下反應2小時,獲得兩末端具有丙烯醯基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所獲得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5萬。將所獲得之混合糊漿作為混合糊漿E-2。
[製造例E-3]:混合糊漿E-3之製備
於包含冷卻管、溫度計及攪拌裝置之反應容器中,投入包含作為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丙烯酸異基酯(東亞合成(股)製造,以下簡稱為「IBXA」)的單體溶液100重量份、作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之Adeka(註冊商標)Pluronic L-62(分子量2500,ADEKA(股)製造,聚醚多元醇)56.5重量份、及作為胺基甲酸酯反應觸媒之二月桂酸二丁基錫(Kishida Chemical(股)製造,以下簡稱為「DBTL」)0.00832重量份,一面攪拌一面滴加氫化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武田藥品(股)製造,Takenate 600,以下簡稱為「HXDI」)7.02重量份,於65℃下反應4小時。再者,聚異氰酸酯成分與多元醇成分之使用量為NCO/OH(當量比)=1.6。然後,滴加丙烯酸-2-羥基乙酯(Kishida Chemical(股)製造,以下簡稱為「HEA」)3.15重量份,於65℃下反應2小時,獲得兩末端具有丙烯醯基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所獲得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5萬。將所獲得之混合糊漿作為混合糊漿E-3。
[實施例E-1]
於製造例E-1中獲得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E-1(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之56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22.4重量份)中,均勻地混合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NK Ester A-HD-N」)(分子量226)12重量份、作為反應性低聚物的由聚丁二醇(以下簡稱為「PTMG」)與異佛酮二異氰酸酯(以下簡稱為「IPDI」)合成的聚胺基甲酸酯之兩末端經HEA處理的兩末端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以下簡稱為「UA」)(分子量3720,稀釋單體2EHA,固形物成分80%)87.5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70重量份)、(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Lucirin TPO」)0.61重量份、受阻酚系抗氧化劑(Ciba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nox 1010」)1.02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2EHA 21.5重量份及丙烯酸(東亞合成公司製造,以下簡稱為「AA」)5.1重量份,獲得連續油相成分(以下稱為「油相」)。另一方面,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成分(以下稱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300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75/25。
將所獲得之W/O型乳液於常溫下靜置保存30分鐘後,以光照射後之厚度為1 mm之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之基材上連續地成形。進而於其上被覆厚度為38 μm且經脫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1 m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3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回復性發泡體(E-1)。
結果示於表6。
另外,所獲得的高回復性發泡體(E-1)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26 g/cm3,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為4.8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2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1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E-2]
除於實施例E-1中,均勻地混合2EHA 9.8重量份、IBXA 11.7重量份、AA 5.1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而獲得油相以外,進行與實施例E-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回復性發泡體(E-2)。
結果示於表6。
另外,所獲得的高回復性發泡體(E-2)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263 g/cm3,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為4.8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1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1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E-3]
除於實施例E-1中,均勻地混合IBXA 23.3重量份、AA 5.1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而獲得油相以外,進行與實施例E-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回復性發泡體(E-3)。
結果示於表6。
另外,所獲得的高回復性發泡體(E-3)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263 g/cm3,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為5.1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9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6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E-4]
除於實施例E-1中,代替混合糊漿E-1而使用混合糊漿E-2,代替2EHA而使用BA作為UA之稀釋單體,且均勻地混合BA 21.5重量份、AA 5.1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從而獲得油相以外,進行與實施例E-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回復性發泡體(E-4)。
結果示於表6。
另外,所獲得的高回復性發泡體(E-4)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265 g/cm3,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為4.4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1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2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E-5]
除於實施例E-1中,代替混合糊漿E-1而使用混合糊漿E-2,代替2EHA而使用BA作為UA之稀釋單體,且均勻地混合BA 9.8重量份、IBXA 11.7重量份、AA 5.1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從而獲得油相以外,進行與實施例E-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回復性發泡體(E-5)。
結果示於表6。
另外,所獲得的高回復性發泡體(E-5)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265 g/cm3,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為4.6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2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4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E-6]
除於實施例E-1中,代替混合糊漿E-1而使用混合糊漿E-2,代替2EHA而使用BA作為UA之稀釋單體,且均勻地混合IBXA 23.3重量份、AA 5.1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從而獲得油相以外,進行與實施例E-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回復性發泡體(E-6)。
結果示於表6。
另外,所獲得的高回復性發泡體(E-6)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264 g/cm3,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為4.4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0.9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E-7]
除於實施例E-1中,將混合糊漿E-1(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之使用量設為34.7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13.9重量份),且均勻地混合2EHA 42.3重量份、AA 5.6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外,進行與實施例E-1同樣之操作獲得油相。
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185.7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成分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5/35。
除上述以外,進行與實施例E-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回復性發泡體(E-7)。
結果示於表7。
另外,所獲得的高回復性發泡體(E-7)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35 g/cm3,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為5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3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6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E-8]
除於實施例E-1中,將混合糊漿E-1(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之使用量設為34.7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13.9重量份),且均勻地混合2EHA 29.3重量份、IBXA 12.9重量份、AA 5.6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外,進行與實施例E-1同樣之操作獲得油相。
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185.7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成分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5/35。
除上述以外,進行與實施例E-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回復性發泡體(E-8)。
結果示於表7。
另外,所獲得的高回復性發泡體(E-8)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35 g/cm3,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為4.7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1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4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E-9]
除於實施例E-1中,將混合糊漿E-1(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之使用量設為34.7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13.9重量份),且均勻地混合2EHA 16.4重量份、IBXA 25.9重量份、AA 5.6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外,進行與實施例E-1同樣之操作獲得油相。
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185.7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成分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5/35。
除上述以外,進行與實施例E-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回復性發泡體(E-9)。
結果示於表7。
另外,所獲得的高回復性發泡體(E-9)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352 g/cm3,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為5.1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4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5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E-10]
除於實施例E-1中,代替混合糊漿E-1(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56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22.4重量份)而使用混合糊漿E-3(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34.7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13.9重量份),且均勻地混合2EHA 25.7重量份、IBXA 16.5重量份、AA 5.6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外,進行與實施例E-1同樣之操作獲得油相。
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185.7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成分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5/35。
除上述以外,進行與實施例E-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回復性發泡體(E-10)。
結果示於表7。
另外,所獲得的高回復性發泡體(E-10)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352 g/cm3,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為4.9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3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4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E-11]
除於實施例E-1中,代替混合糊漿E-1(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56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22.4重量份)而使用混合糊漿E-3(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34.7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13.9重量份),且均勻地混合2EHA 20重量份、IBXA 22.3重量份、AA 5.6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外,進行與實施例E-1同樣之操作獲得油相。
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185.7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成分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5/35。
除上述以外,進行與實施例E-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回復性發泡體(E-11)。
結果示於表7。
另外,所獲得的高回復性發泡體(E-11)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363g/cm3,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為4.8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1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5 μm之表面開口部。
[參考例E-1]
除於實施例E-1中,代替混合糊漿E-1(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56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22.4重量份)而使用混合糊漿E-3(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34.7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13.9重量份),且均勻地混合2EHA 11.3重量份、IBXA 30.9重量份、AA 5.6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外,進行與實施例E-1同樣之操作獲得油相。
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185.7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成分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5/35。
除上述以外,進行與實施例E-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發泡體(E-C1)。
結果示於表7。
另外,所獲得的發泡體(E-C1)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352 g/cm3,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為4.8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4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7 μm之表面開口部。
[製造例F-1]:混合糊漿F-1之製備
將製造例E-1中所獲得的混合糊漿E-1直接作為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F-1。
[製造例F-2]:混合糊漿F-2之製備
將製造例E-2中所獲得的混合糊漿E-2直接作為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F-2。
[製造例F-3]:混合糊漿F-3之製備
將製造例E-3中所獲得的混合糊漿E-3直接作為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F-3。
[製造例F-4]:混合糊漿F-4之製備
於包含冷卻管、溫度計及攪拌裝置之反應容器中,投入包含作為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丙烯酸-2-乙基己酯(東亞合成(股)製造,以下簡稱為「2EHA」)的單體溶液100重量份、作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之Adeka(註冊商標)Pluronic L-62(分子量2500,ADEKA(股)製造之聚醚多元醇)126.5重量份、及作為胺基甲酸酯反應觸媒之二月桂酸二丁基錫(Kishida Chemical(股)製造,以下簡稱為「DBTL」) 0.0125重量份,一面攪拌一面滴加氫化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武田藥品(股)製造,Takenate 600,以下簡稱為「HXDI」)15.72重量份,於65℃下反應4小時。再者,聚異氰酸酯成分與多元醇成分之使用量為NCO/OH(當量比)=1.6。然後,滴加丙烯酸-2-羥基乙酯(Kishida Chemical(股)製造,以下簡稱為「HEA」)7.05重量份,於65℃下反應2小時,獲得兩末端具有丙烯醯基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固形物成分為60重量%)。所獲得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5萬。將所獲得之混合糊漿作為混合糊漿F-4。
[實施例F-1]
於製造例F-1中獲得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F-1(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之56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22.4重量份)中,均勻地混合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NK Ester A-HD-N」)(分子量226)12重量份、作為反應性低聚物的由聚丁二醇(以下簡稱為「PTMG」)與異佛酮二異氰酸酯(以下簡稱為「IPDI」)合成的聚胺基甲酸酯之兩末端經HEA處理的兩末端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以下簡稱為「UA」)(分子量3720,稀釋單體2EHA,固形物成分80%)87.5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70重量份)、(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Lucirin TPO」)0.61重量份、受阻酚系抗氧化劑(Ciba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nox 1010」)1.02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2EHA 21.5重量份及丙烯酸(東亞合成公司製造,以下簡稱為「AA」)5.1重量份,獲得連續油相成分(以下稱為「油相」)。另一方面,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成分(以下稱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300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75/25。
將所獲得之W/O型乳液於常溫下靜置保存30分鐘後,以光照射後之厚度為1 mm之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之基材上連續地成形。進而於其上被覆厚度為38 μm且經脫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1 m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3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1)。
結果示於表8。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1)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26 g/cm3,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1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2]
除於實施例F-1中,均勻地混合2EHA 9.8重量份、IBXA 11.7重量份、AA 5.1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而獲得油相以外,進行與實施例F-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2)。
結果示於表8。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2)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263 g/cm3,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1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3]
除於實施例F-1中,均勻地混合IBXA 23.3重量份、AA 5.1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而獲得油相以外,進行與實施例F-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3)。
結果示於表8。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3)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263 g/cm3,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6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4]
除於實施例F-1中,代替混合糊漿F-1而使用混合糊漿F-2,代替2EHA而使用BA作為UA之稀釋單體,且均勻地混合BA 21.5重量份、AA 5.1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從而獲得油相以外,進行與實施例F-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4)。
結果示於表8。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4)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265 g/cm3,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2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5]
除於實施例F-1中,代替混合糊漿F-1而使用混合糊漿F-2,代替2EHA而使用BA作為UA之稀釋單體,且均勻地混合BA 9.8重量份、IBXA 11.7重量份、AA 5.1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從而獲得油相以外,進行與實施例F-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5)。
結果示於表8。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5)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265 g/cm3,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4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6]
除於實施例F-1中,代替混合糊漿F-1而使用混合糊漿F-2,代替2EHA而使用BA作為UA之稀釋單體,且均勻地混合IBXA 23.3重量份、AA 5.1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從而獲得油相以外,進行與實施例F-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6)。
結果示於表8。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6)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264 g/cm3,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7]
除於實施例F-1中,將混合糊漿F-1(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之使用量設為34.7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13.9重量份),且均勻地混合2EHA 42.3重量份、AA 5.6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外,進行與實施例F-1同樣之操作獲得油相。
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185.7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成分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5/35。
除上述以外,進行與實施例F-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7)。
結果示於表9。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7)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35 g/cm3,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6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8]
除於實施例F-1中,將混合糊漿F-1(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之使用量設為34.7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13.9重量份),且均勻地混合2EHA 29.3重量份、IBXA 12.9重量份、AA 5.6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外,進行與實施例F-1同樣之操作獲得油相。
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185.7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成分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5/35。
除上述以外,進行與實施例F-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8)。
結果示於表9。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8)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35 g/cm3,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4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9]
除於實施例F-1中,將混合糊漿F-1(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之使用量設為34.7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13.9重量份),且均勻地混合2EHA 16.4重量份、IBXA 25.9重量份、AA 5.6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外,進行與實施例F-1同樣之操作獲得油相。
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185.7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成分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5/35。
除上述以外,進行與實施例F-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9)。
結果示於表9。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9)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362 g/cm3,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5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10]
除於實施例F-1中,代替混合糊漿F-1(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56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22.4重量份)而使用混合糊漿F-3(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34.7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13.9重量份),且均勻地混合2EHA 25.7重量份、IBXA 16.5重量份、AA 5.6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外,進行與實施例F-1同樣之操作獲得油相。
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185.7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成分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5/35。
除上述以外,進行與實施例F-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10)。
結果示於表9。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10)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352 g/cm3,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4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11]
除於實施例F-1中,代替混合糊漿F-1(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56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22.4重量份)而使用混合糊漿F-3(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34.7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13.9重量份),且均勻地混合2EHA 20重量份、IBXA 22.3重量份、AA 5.6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外,進行與實施例F-1同樣之操作獲得油相。
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185.7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成分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5/35。
除上述以外,進行與實施例F-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11)。
結果示於表9。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11)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353 g/cm3,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5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12]
除於實施例F-1中,代替混合糊漿F-1(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56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22.4重量份)而使用混合糊漿F-3(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34.7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13.9重量份),且均勻地混合2EHA 11.3重量份、IBXA 30.9重量份、AA 5.6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外,進行與實施例F-1同樣之操作獲得油相。
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185.7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成分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5/35。
除上述以外,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12)。
結果示於表9。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12)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352 g/cm3,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7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13]
於製造例F-4中獲得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F-4(固形物成分為60重量%)之15.2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9.1重量份)中,均勻地混合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NK EsterA-HD-N」)(分子量226)15重量份、作為反應性低聚物的由聚丁二醇(以下簡稱為「PTMG」)與異佛酮二異氰酸酯(以下簡稱為「IPDI」)合成的聚胺基甲酸酯之兩末端經HEA處理的兩末端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以下簡稱為「UA」)(分子量3720,稀釋單體2EHA,固形物成分80%)87.5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70重量份)、(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Lucirin TPO」)0.61重量份、受阻酚系抗氧化劑(Ciba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nox 1010」)1.02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的2EHA 61.4重量份及丙烯酸(東亞合成公司製造,以下簡稱為「AA」)5.9重量份,獲得連續油相成分(以下稱為「油相」)。另一方面,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成分(以下稱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122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55/45。
將所獲得之W/O型乳液於常溫下靜置保存30分鐘後,以光照射後之厚度為1 mm之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之基材上連續地成形。進而於其上被覆厚度為38 μm且經脫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1 m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3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13)。
結果示於表10。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13)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452 g/cm3,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7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5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14]
除於實施例F-13中,將混合糊漿F-4(固形物成分為60重量%)之使用量設為23.1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13.9重量份),且均勻地混合2EHA 53.8重量份、AA 5.6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外,以與實施例F-13相同之方式獲得油相。
除相對於所獲得的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186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成分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以外,以與實施例F-13相同之方式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5/35。
除上述以外,進行與實施例F-13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14)。
結果示於表10。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14)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349 g/cm3,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2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5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15]
除於實施例F-13中,將混合糊漿F-4(固形物成分為60重量%)之使用量設為37.3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22.4重量份),且均勻地混合2EHA4 0.1重量份、AA 5.0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外,以與實施例F-13相同之方式獲得油相。
除相對於所獲得的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300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成分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以外,以與實施例F-13相同之方式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75/25。
除上述以外,進行與實施例F-13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15)。
結果示於表10。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15)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248 g/cm3,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4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5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16]
除於實施例F-13中,將混合糊漿F-4(固形物成分為60重量%)之使用量設為5.8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3.5重量份),且均勻地混合2EHA 70.4重量份、AA 6.3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外,以與實施例F-13相同之方式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16)。
結果示於表10。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16)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462 g/cm3,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2.4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3.1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17]
除於實施例F-13中,將混合糊漿F-4(固形物成分為60重量%)之使用量設為28.6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17.2重量份),且均勻地混合2EHA 48.5重量份、AA 5.4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外,以與實施例F-13相同之方式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17)。
結果示於表10。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17)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444 g/cm3,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0.9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1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18]
除於實施例F-13中,將混合糊漿F-4(固形物成分為60重量%)之使用量設為14.2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8.5重量份),且均勻地混合2EHA 62.4重量份、AA 5.4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外,以與實施例F-13相同之方式獲得油相。
除相對於所獲得的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300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成分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以外,以與實施例F-13相同之方式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75/25。
除上述以外,進行與實施例F-13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18)。
結果示於表10。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18)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461 g/cm3,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6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8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19]
除於實施例F-13中,將混合糊漿F-4(固形物成分為60重量%)之使用量設為59.6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35.8重量份),且均勻地混合2EHA 18.7重量份、AA 4.2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外,以與實施例F-13相同之方式獲得油相。
除相對於所獲得的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300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成分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以外,以與實施例F-13相同之方式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75/25。
除上述以外,進行與實施例F-13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19)。
結果示於表10。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19)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436 g/cm3,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0.8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20]
於製造例F-1中獲得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1(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之56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22.4重量份)中,均勻地混合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NK Ester A-HD-N」)(分子量226)15重量份、作為反應性低聚物的由聚丁二醇(以下簡稱為「PTMG」)與異佛酮二異氰酸酯(以下簡稱為「IPDI」)合成的聚胺基甲酸酯之兩末端經HEA處理的兩末端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以下簡稱為「UA」)(分子量3720,稀釋單體2EHA,固形物成分80%)87.5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70重量份)、(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Lucirin TPO」)0.61重量份、受阻酚系抗氧化劑(Ciba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nox 1010」)1.02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的2EHA 21.5重量份及丙烯酸(東亞合成公司製造,以下簡稱為「AA」)5.0重量份,獲得連續油相成分(以下稱為「油相」)。另一方面,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成分(以下稱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300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75/25。
將所獲得之W/O型乳液於常溫下靜置保存30分鐘後,以光照射後之厚度為1 mm之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之基材上連續地成形。進而於其上被覆厚度為38 μm且經脫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1 m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3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20)。
結果示於表11。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20)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248 g/cm3,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4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5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21]
除於實施例F-20中,將混合糊漿F-1(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之使用量設為55.1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22.0重量份),將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NK Ester A-HD-N」)(分子量226)之使用量設為12重量份,且均勻地混合2EHA 22.3重量份、AA 5.1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外,以與實施例F-20相同之方式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21)。
結果示於表11。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21)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247 g/cm3,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3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2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22]
除於實施例F-20中,將混合糊漿F-1(固形物成分為40重量%)之使用量設為54.2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21.7重量份),將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NK Ester A-HD-N」)(分子量226)之使用量設為9重量份,且均勻地混合2EHA 23.2重量份、AA 5.1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外,以與實施例F-20相同之方式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22)。
結果示於表11。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22)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26 g/cm3,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2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1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23]
除於實施例F-20中,代替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NK Ester A-HD-N」)(分子量226)15重量份,而使用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TMPTA」)15重量份以外,以與實施例F-20相同之方式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23)。
結果示於表11。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23)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243 g/cm3,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1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1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F-24]
除於實施例F-20中,代替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NK Ester A-HD-N」)(分子量226)15重量份,而使用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大阪有機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V#400」)15重量份以外,以與實施例F-20相同之方式獲得厚度約1 mm之高氣密性發泡體(F-24)。
結果示於表11。
另外,所獲得的高氣密性發泡體(F-24)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243 g/cm3,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1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1 μm之表面開口部。
[製造例G-1]:混合糊漿G-1之製備
於包含冷卻管、溫度計及攪拌裝置之反應容器中,投入包含作為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丙烯酸-2-乙基己酯(東亞合成(股)製造,以下簡稱為「2EHA」)的單體溶液173.2重量份、作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之Adeka(註冊商標)Pluronic L-62(分子量2500,ADEKA(股)製造,聚醚多元醇)100重量份、及作為胺基甲酸酯反應觸媒之二月桂酸二丁基錫(Kishida Chemical(股)製造,以下簡稱為「DBTL」) 0.014重量份,一面攪拌一面滴加氫化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武田藥品(股)製造,Takenate 600,以下簡稱為「HXDI」)12.4重量份,於65℃下反應4小時。再者,聚異氰酸酯成分與多元醇成分之使用量為NCO/OH(當量比)=1.6。然後,滴加丙烯酸-2-羥基乙酯(Kishida Chemical(股)製造,以下簡稱為「HEA」)5.6重量份,於65℃下反應2小時,獲得兩末端具有丙烯醯基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所獲得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5萬。相對於所獲得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100重量份,添加2EHA 25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東亞合成公司製造,以下簡稱為「BA」)56重量份、丙烯酸異基酯(大阪有機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以下簡稱為「IBXA」)17.9重量份、作為極性單體之丙烯酸(東亞合成公司製造,以下簡稱為「AA」)10.7重量份,獲得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G-1。
[實施例G-1]
於製造例G-1中獲得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G-1之100重量份中,均勻地混合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NK Ester A-HD-N」)(分子量226)11.9重量份、作為反應性低聚物的由聚丁二醇(以下簡稱為「PTMG」)與異佛酮二異氰酸酯(以下簡稱為「IPDI」)合成的聚胺基甲酸酯之兩末端經HEA處理的兩末端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以下簡稱為「UA」)(分子量3720)47.7重量份、(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Lucirin TPO」)0.41重量份、受阻酚系抗氧化劑(Ciba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nox 1010」)0.69重量份,獲得連續油相成分(以下稱為「油相」)。另一方面,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成分(以下稱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300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75/25。
將所獲得之W/O型乳液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以光照射後之厚度為1 mm之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之基材上連續地成形。進而於其上被覆厚度為38 μm且經脫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1 m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2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1 mm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G-1)。
結果示於表12。
另外,所獲得的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G-1)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氣泡率為75%,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8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G-2]
除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566.7重量份以外,以與實施例G-1相同之方式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85/15。
將製備後於室溫下靜置保存30分鐘後之W/O型乳液,以光照射後之發泡層之厚度為500 μm的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且厚度為38 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以下稱為「PET膜」)上,連續地成形為片狀。進而,於其上積層將聚酯長纖維縱橫排列積層而成的厚度70 μm之聚酯纖維積層布(JX Nippon ANCI公司製造,商品名「Milife(註冊商標)TY0505FE」)。進而,另外準備將製備後於室溫下靜置保存30分鐘後之W/O型乳液,以光照射後之發泡層之厚度為500 μm的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且厚度為38 μm之PET膜上所得者,將塗佈面被覆於上述聚酯纖維積層布上。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1 m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2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1 mm之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G-2)。
結果示於表12。
另外,所獲得的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G-2)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氣泡率為84%,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4.1 μm之表面開口部。
[製造例H-1]:混合糊漿H-1之製備
將製造例G-1中所獲得的混合糊漿G-1直接作為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H-1。
[實施例H-1]:試片H-1之製造
於製造例H-1中獲得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H-1之100重量份中,均勻地混合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NK Ester A-HD-N」)(分子量226)11.9重量份、作為反應性低聚物的由聚丁二醇(以下簡稱為「PTMG」)與異佛酮二異氰酸酯(以下簡稱為「IPDI」)合成的聚胺基甲酸酯之兩末端經HEA處理的兩末端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以下簡稱為「UA」)(分子量3720)47.7重量份、(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Lucirin TPO」)0.41重量份、受阻酚系抗氧化劑(Ciba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nox 1010」)0.69重量份,獲得連續油相成分(以下稱為「油相」)。另一方面,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成分(以下稱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300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75/25。
將所獲得之W/O型乳液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以光照射後之厚度為1 mm之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之基材上連續地成形。進而於其上被覆厚度為38 μm且經脫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1 m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2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1 mm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H-1)。將其作為試片H-1。
所獲得的吸液性連續多孔體(H-1)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氣泡率為75%。
[實施例H-2]:試片H-2之製造
以與實施例H-1相同之方式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
將製備後於室溫下靜置保存30分鐘後之W/O型乳液,以光照射後之多孔層之厚度為150 μm的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且厚度為38 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以下稱為「PET膜」)上,連續地成形為片狀。進而,於其上積層將聚酯長纖維縱橫排列積層而成的厚度70 μm之聚酯纖維積層布(JX Nippon ANCI公司製造,商品名「Milife(註冊商標)TY0505FE」)。進而,另外準備將製備後於室溫下靜置保存30分鐘後之W/O型乳液,以光照射後之多孔層之厚度為150 μm的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且厚度為38 μm之PET膜上所得者,將塗佈面被覆於上述聚酯纖維積層布上。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300 μ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2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300 μm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H-2)。將其作為試片H-2。
所獲得的吸液性連續多孔體(H-2)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氣泡率為74%,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為5.5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2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8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H-3]:試片H-3之製造
除於實施例H-1中,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186重量份以外,進行與實施例H-1同樣之操作,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5/35。
繼而,對所獲得之W/O型乳液進行與實施例H-2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300 μm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H-3)。將其作為試片H-3。
所獲得的吸液性連續多孔體(H-3)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氣泡率為65%,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為4.1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0.9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1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H-4]:試片H-4之製造
除於實施例H-1中,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566.7重量份以外,進行與實施例H-1同樣之操作,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85/15。
繼而,對所獲得之W/O型乳液進行與實施例H-2同樣之操作,獲得厚度約400 μm之吸液性連續多孔體(H-4)。將其作為試片H-4。
所獲得的吸液性連續多孔體(H-4)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氣泡率為85%,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為10.2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2.4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4.1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H-5]
將試片H-1於離子交換水中浸漬30分鐘,進行吸液率(浸漬時間=30分鐘)之測定(1次浸漬試驗)、吸液(1次浸漬試驗)後之尺寸變化率之測定、吸液(1次浸漬試驗)後之外觀之觀察。
繼而,將1次浸漬試驗後之吸收有離子交換水之試片H-1於離子交換水中繼續浸漬30分鐘,進行吸液率(浸漬時間=30分鐘)之測定(2次浸漬試驗)、吸液(2次浸漬試驗)後之尺寸變化率之測定、吸液(2次浸漬試驗)後之外觀之觀察。
結果示於表13。
[實施例H-6]
將試片H-1於甲苯中浸漬30分鐘,進行吸液率(浸漬時間=30分鐘)之測定(1次浸漬試驗)、吸液(1次浸漬試驗)後之尺寸變化率之測定、吸液(1次浸漬試驗)後之外觀之觀察。
繼而,將1次浸漬試驗後之吸收有甲苯之試片H-1於甲苯中繼續浸漬30分鐘,進行吸液率(浸漬時間=30分鐘)之測定(2次浸漬試驗)、吸液(2次浸漬試驗)後之尺寸變化率之測定、吸液(2次浸漬試驗)後之外觀之觀察。
結果示於表13。
[實施例H-7]
將試片H-1於離子交換水中浸漬30分鐘,進行吸液率(浸漬時間=30分鐘)之測定(1次浸漬試驗)、吸液(1次浸漬試驗)後之尺寸變化率之測定、吸液(1次浸漬試驗)後之外觀之觀察。
繼而,將1次浸漬試驗後之吸收有離子交換水之試片H-1於甲苯中繼續浸漬30分鐘,進行吸液率(浸漬時間=30分鐘)之測定(2次浸漬試驗)、吸液(2次浸漬試驗)後之尺寸變化率之測定、吸液(2次浸漬試驗)後之外觀之觀察。
即便將1次浸漬試驗後之吸收有離子交換水之試片H-1於甲苯中繼續浸漬30分鐘,亦未觀察到離子交換水分離之狀況。
結果示於表13。
[實施例H-8]
使用試片H-2,對於乙醇、鹽酸(10%水溶液)、鹽酸(3%水溶液)、離子交換水分別進行再浸漬試驗。另外,亦測定1次浸漬試驗後之尺寸變化率。
結果示於表14。
[實施例H-9]
使用試片H-3,對於乙醇、鹽酸(10%水溶液)、鹽酸(3%水溶液)、離子交換水分別進行再浸漬試驗。另外,亦測定1次浸漬試驗後之尺寸變化率。
結果示於表14。
[實施例H-10]
使用試片H-4,對於乙醇、鹽酸(10%水溶液)、鹽酸(3%水溶液)、離子交換水分別進行再浸漬試驗。另外,亦測定1次浸漬試驗後之尺寸變化率。
結果示於表14。
[比較例H-1]
使用市售之胺基甲酸酯發泡體(Rogers Inoa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PORON(註冊商標)」),對於乙醇、鹽酸(10%水溶液)、鹽酸(3%水溶液)、離子交換水分別進行再浸漬試驗。另外,亦測定1次浸漬試驗後之尺寸變化率。
結果示於表14。
[製造例I-1]:混合糊漿I-1之製備
將製造例G-1中所獲得的混合糊漿G-1直接作為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I-1。
[實施例I-1]
於製造例I-1中獲得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I-1之100重量份中,均勻地混合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NK Ester A-HD-N」)(分子量226)11.9重量份、作為反應性低聚物的由聚丁二醇(以下簡稱為「PTMG」)與異佛酮二異氰酸酯(以下簡稱為「IPDI」)合成的聚胺基甲酸酯之兩末端經HEA處理的兩末端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以下簡稱為「UA」)(分子量3720)47.7重量份、(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Lucirin TPO」)0.41重量份、受阻酚系抗氧化劑(Ciba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nox 1010」)0.69重量份,獲得連續油相成分(以下稱為「油相」)。另一方面,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成分(以下稱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300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75/25。
將所獲得之W/O型乳液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以光照射後之厚度為1 mm之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之基材上連續地成形。進而於其上被覆厚度為38 μm且經脫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1 m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2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1 mm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I-1)。
結果示於表15。
另外,所獲得的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I-1)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氣泡率為75%,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8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I-2]
除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作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230重量份以外,以與實施例I-1相同之方式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60/40。
將製備後於室溫下靜置保存30分鐘後之W/O型乳液,以光照射後之發泡層之厚度為500 μm的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且厚度為38 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以下稱為「PET膜」)上,連續地成形為片狀。進而,於其上積層將聚酯長纖維縱橫排列積層而成的厚度70 μm之聚酯纖維積層布(JX Nippon ANCI公司製造,商品名「Milife(註冊商標)TY0505FE」)。進而,另外準備將製備後於室溫下靜置保存30分鐘後之W/O型乳液,以光照射後之發泡層之厚度為500 μm的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且厚度為38 μm之PET膜上所得者,將塗佈面被覆於上述聚酯纖維積層布上。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1 m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2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1 mm之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I-2)。
結果示於表15。
另外,所獲得的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I-2)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氣泡率為58%,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8 μm之表面開口部。
[製造例J-1]:混合糊漿J-1之製備
將製造例E-1中所獲得的混合糊漿E-1直接作為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J-1。
[實施例J-1]
於製造例J-1中所獲得的混合糊漿J-1(固形物成分:40重量%)之53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21.2重量份)中,均勻地混合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NK Ester A-HD-N」)(分子量:226)15重量份、作為反應性低聚物的由聚丁二醇(以下簡稱為「PTMG」)與異佛酮二異氰酸酯(以下簡稱為「IPDI」)合成的聚胺基甲酸酯之兩末端經HEA處理的兩末端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以下簡稱為「UA」)(分子量:3720,稀釋單體:2EHA,固形物成分:80重量%)75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60重量份)、(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Lucirin TPO」)0.55重量份、受阻酚系抗氧化劑(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nox 1010」)1.11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系不飽和單體的2EHA 26.9重量份及丙烯酸(以下簡稱為「AA」)5.1重量份,獲得連續油相成分(以下稱為「油相」)。
另一方面,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成分(以下稱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300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75/25。
將所獲得之W/O型乳液於常溫下靜置保存30分鐘後,以光照射後之厚度為1 mm之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之基材上連續地成形。進而於其上被覆厚度為38 μm且經脫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1 m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3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1 mm之耐候性發泡體(J-1)。
結果示於表16。
另外,所獲得的耐候性發泡體(J-1)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247 g/cm3,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為4.4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1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 μm之表面開口部。
[實施例J-2]
除於實施例J-1中,於製造例J-1中所獲得的混合糊漿J-1(固形物成分:40重量%)之54.4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21.8重量份)中,均勻地混合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NK Ester A-HD-N」)(分子量:226)15重量份、作為反應性低聚物的由聚丁二醇(以下簡稱為「PTMG」)與異佛酮二異氰酸酯(以下簡稱為「IPDI」)合成的聚胺基甲酸酯之兩末端經HEA處理的兩末端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以下簡稱為「UA」)(分子量:3720,稀釋單體:2EHA,固形物成分:80重量%)75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60重量份)、(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Lucirin TPO」)0.55重量份、受阻酚系抗氧化劑(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nox 1010」)1.11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系不飽和單體的2EHA 25.5重量份及丙烯酸(以下簡稱為「AA」)5.1重量份,且追加混合TINUVIN123(BASF公司製造)2.32重量份、TINUVIN400(BASF公司製造)2.32重量份而獲得連續油相成分(以下稱為「油相」)以外,以與實施例J-1相同之方式獲得厚度約1 mm之耐候性發泡體(J-2)。
結果示於表16。
另外,所獲得的耐候性發泡體(J-2)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密度為0.249 g/cm3,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為4.4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1 μm,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 μm之表面開口部。
[製造例K-1]:混合糊漿K-1之製備
將製造例E-1中所獲得的混合糊漿E-1直接作為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K-1。
[實施例K-1]
於製造例K-1中獲得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糊漿1之47.7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19.1重量份)中,均勻地混合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NK Ester A-HD-N」)(分子量226)11.9重量份、作為反應性低聚物的由聚丁二醇(以下簡稱為「PTMG」)與異佛酮二異氰酸酯(以下簡稱為「IPDI」)合成的聚胺基甲酸酯之兩末端經HEA處理的兩末端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以下簡稱為「UA」)(分子量3720,稀釋單體2EHA,固形物成分80重量%)59.7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計為47.7重量份)、(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Lucirin TPO」)0.5重量份、受阻酚系抗氧化劑(Ciba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nox 1010」)1.0重量份、作為油相量調整用乙烯性不飽和單體的丙烯酸異基酯(以下簡稱為「IBXA」)8.5重量份、丙烯酸丁酯(以下簡稱為「BA」)26.7重量份及丙烯酸(以下簡稱為「AA」)5.1重量份,丙烯酸(以下簡稱為「AA」)5.1重量份,獲得連續油相成分(以下稱為「油相」)。
另一方面,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將作為水相成分(以下稱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300重量份於常溫下連續地滴加供給至投入有上述油相的作為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75/25。
將製備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30分鐘後之W/O型乳液,以光照射後之發泡層之厚度為150 μm的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且厚度為38 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以下稱為「PET膜」)上,連續地成形為片狀。進而,於其上積層將經延伸之聚酯長纖維縱橫排列且積層而成的厚度70 μm之聚酯纖維積層布(Nisseki Plasto公司製造,商品名「Milife(註冊商標)TY1010E」)。進而,另外準備將製備後於室溫下靜置保存30分鐘後之W/O型乳液,以光照射後之發泡層之厚度為150 μm的方式塗佈於經脫模處理且厚度為38 μm之PET膜上所得者,將塗佈面被覆於上述聚酯纖維積層布上。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為5 mW/cm2(藉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為350 nm之Topcon UVR-T1進行測定)之紫外線,獲得厚度為500 μm之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上表面膜,於130℃下歷時10分鐘加熱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藉此獲得厚度約0.5 mm之發泡體片材(K-1A)。
對所獲得的發泡體片材(K-1A)藉由作為斥水處理劑之Fluoro Surf(註冊商標)FS-1040TH(Fluoro Technology公司(股)製造,HFE(Hydro Fluoro Ether,氫氟醚)、HFC(Hydro Fluoro Carbon,氫氟碳)溶劑用斥水斥油處理劑)進行10分鐘浸漬處理,除去液體後,於130℃下進行20分鐘乾燥處理,獲得斥水性發泡體(K-1B)。
結果示於表17。
[實施例K-2]
除於實施例K-1中,對所獲得的發泡體片材(K-1A)藉由作為斥水處理劑之Fluoro Surf(註冊商標)FS-6130(Fluoro Technology公司(股)製造,HFE,水性斥水斥油處理劑)5倍稀釋品(使用水:乙醇=50:50溶劑)進行10分鐘浸漬處理,除去液體後,於130℃下進行20分鐘乾燥處理以外,以與實施例K-1相同之方式獲得斥水性發泡體(K-2B)。
結果示於表17。
[參考例K-1]
除於實施例K-1中,對所獲得的發泡體片材(K-1A)不進行斥水處理以外,以與實施例K-1相同之方式獲得發泡體片材(K-C1B)。
結果示於表17。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W/O型乳液可用作發泡體之原料,此種發泡體適用於以緩衝材料、絕緣、隔熱材料、隔音材料、防塵材料、過濾材料、反射材料等為代表之無數用途中。
本發明之發泡體適用於以緩衝材料、絕緣、隔熱材料、隔音材料、防塵材料、過濾材料、反射材料等為代表之無數用途中。
1...發泡體等
1a...防塵性評價試驗裝置之概略構成
1b...防塵性評價試驗裝置之剖面之概略構成
2...間隔件
3...板
11...頂板
12...間隔件
13...雙面膠帶
14...發泡體等
15...評價用箱體
16a...貫通孔
16b...貫通孔
16c...貫通孔
17...開口部
18...空間部
22...評價用樣品
23...鋁板
24...底板
25...粉末供給部
26...螺釘
27...泡沫壓縮板
28...銷子
29...評價容器內部
30...鋁間隔件
31...衝擊子
32...支持棒
33...試片
34...力感測器
35...鋁板
36...電源
37...多功能FTT分析儀
38...壓克力板
200...組裝有評價用樣品之評價容器
211...黑色壓克力板
212...黑色壓克力板
1000...滾筒
圖1係實施例A-2中剛製備乳液後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
圖2係實施例A-2中使用製備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乳液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
圖3係實施例A-4中剛製備乳液後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
圖4係實施例A-4中使用製備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乳液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
圖5係實施例A-5中剛製備乳液後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
圖6係實施例A-5中使用製備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乳液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
圖7係比較例A-1中剛製備乳液後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
圖8係比較例A-1中使用製備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乳液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
圖9係比較例A-4中剛製備乳液後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
圖10係比較例A-4中使用製備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乳液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
圖11係比較例A-6中剛製備乳液後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
圖12係比較例A-6中使用製備乳液後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之乳液所製作的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
圖13係本發明之發泡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其明確地表示出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的連續氣泡結構。
圖14係自斜向拍攝實施例B-1中製作之發泡黏著體所得之表面/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
圖15係表示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的擴散反射率之測定結果的圖。
圖16係表示實施例D-1、D-2、D-3中,進行對於10%鹽酸水溶液、丙酮、乙醇之浸漬試驗前後的50%壓縮荷重之變化率之測定結果的圖。
圖17(i)~(iii)係說明壓縮應變回復率之測定方法的說明圖。
圖18係說明防塵性評價試驗裝置之說明圖。
圖19係動態防塵性評價試驗中使用之評價用樣品之概略圖。
圖20係動態防塵性評價試驗中所使用的組裝有評價用樣品的動態防塵性評價用之評價容器的簡單之概略剖面圖。
圖21係表示放置有動態防塵性評價用之評價容器之滾筒的概略剖面圖。
圖22(a)、(b)係動態防塵性評價試驗中所使用的組裝有評價用樣品的動態防塵性評價用之評價容器之俯視圖及切斷部剖面圖。
圖23係說明衝擊吸收率之測定方法之說明圖。
圖24係說明熱導率之測定方法之說明圖。
圖25係說明熱導率之測定方法中的試片之剖面的說明圖。
(無元件符號說明)

Claims (13)

  1. 一種W/O型乳液,其係包含連續油相成分、及與該連續油相成分為不溶混性之水相成分者,該連續油相成分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及乙烯性不飽和單體,該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為藉由使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與二異氰酸酯化合物反應而獲得,該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含有來自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單元,且該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單元中的5重量%~25重量%為聚氧乙烯。
  2. 如請求項1之W/O型乳液,其中上述乙烯性不飽和單體含有(甲基)丙烯酸酯。
  3. 如請求項2之W/O型乳液,其中上述乙烯性不飽和單體進而含有可與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之極性單體。
  4. 如請求項1之W/O型乳液,其中上述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於末端具有可進行自由基聚合之不飽和雙鍵。
  5. 一種發泡體,其係藉由使如請求項1之W/O型乳液聚合後進行脫水而獲得。
  6. 如請求項5之發泡體,其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的連續氣泡結構。
  7. 如請求項6之發泡體,其中上述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為200μm以下。
  8. 如請求項6之發泡體,其中上述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10 μm以下。
  9. 一種發泡體,其係包含交聯聚合物,該交聯聚合物係由包含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與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混合糊漿聚合而得者,且該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為藉由使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與二異氰酸酯化合物反應而獲得,該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含有來自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單元,且該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單元中的5重量%~25重量%為聚氧乙烯,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備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未達20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5μm以下,於該發泡體之表面具有平均孔徑為20μm以下之表面開口部。
  10. 如請求項9之發泡體,其密度為0.15g/cm3~0.6g/cm3
  11. 如請求項9之發泡體,其氣泡率為30%以上。
  12. 一種功能性發泡體,其包含如請求項9之發泡體。
  13. 如請求項12之功能性發泡體,其為發泡黏著體、發泡擴散反射體、耐化學品性發泡體、高回復性發泡體、高氣密性發泡體、耐熱性衝擊吸收發泡體、吸液性連續多孔體、耐熱性低熱導發泡體、耐候性發泡體、斥水性發泡體之任一種。
TW100130167A 2010-08-23 2011-08-23 W / O type emulsion, foam and functional foam TWI5545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85839A JP5613496B2 (ja) 2010-08-23 2010-08-23 W/o型エマルション
JP2010185840A JP5513309B2 (ja) 2010-08-23 2010-08-23 発泡体シート
JP2010198922A JP2012056986A (ja) 2010-09-06 2010-09-06 耐薬品性発泡体
JP2010198921A JP5496024B2 (ja) 2010-09-06 2010-09-06 発泡拡散反射体
JP2010198920A JP5481324B2 (ja) 2010-09-06 2010-09-06 発泡粘着体
JP2010227425A JP5642489B2 (ja) 2010-10-07 2010-10-07 耐熱性低熱伝導発泡体
JP2010227422 2010-10-07
JP2010227424A JP2012082258A (ja) 2010-10-07 2010-10-07 吸液性連続多孔体
JP2010227423A JP2012082257A (ja) 2010-10-07 2010-10-07 耐熱性衝撃吸収発泡体
JP2010227421A JP2012082256A (ja) 2010-10-07 2010-10-07 高回復性発泡体
JP2011055085A JP2012188610A (ja) 2011-03-14 2011-03-14 発泡体シート
JP2011114588A JP5877656B2 (ja) 2011-05-23 2011-05-23 発泡体シート
JP2011135009A JP2012097250A (ja) 2010-10-07 2011-06-17 高気密性発泡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9430A TW201219430A (en) 2012-05-16
TWI554532B true TWI554532B (zh) 2016-10-21

Family

ID=46552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0167A TWI554532B (zh) 2010-08-23 2011-08-23 W / O type emulsion, foam and functional foam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16814A1 (zh)
EP (1) EP2610310A4 (zh)
KR (1) KR101812830B1 (zh)
CN (1) CN103068923B (zh)
TW (1) TWI554532B (zh)
WO (1) WO20120263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16814A1 (en) * 2010-08-23 2013-08-2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W/o emulsion, foam, and functional foam
JP2013125040A (ja) * 2011-12-13 2013-06-24 Nitto Denko Corp 表示用貼付物
EP2792706A1 (en) * 2011-12-13 2014-10-2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Non-slip material, and temporary fixing material
JP2015085232A (ja) * 2013-10-29 2015-05-07 東洋紡株式会社 耐油性エレクトレットろ材
WO2017030099A1 (ja) * 2015-08-17 2017-02-23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複合材料、ソルダーレジスト用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感光性エレメント
US20180237599A1 (en) * 2015-08-17 2018-08-23 Hitachi Chemical Company, Ltd.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for molding, resin molded artic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resin molded article
JP6666778B2 (ja) * 2016-04-06 2020-03-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吸着仮固定材
IL247302B (en) 2016-08-16 2019-03-31 Technion Res & Dev Foundation Systems for releasing materials based on polymer emulsions
JP6934313B2 (ja) 2017-04-05 2021-09-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吸着仮固定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74474B1 (ja) 2017-09-28 2019-02-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吸着仮固定シート
IL255404B (en) 2017-11-02 2018-10-31 Technion Res & Dev Foundation A zwitterionic hydrogel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an internal multiphase emulsion
US11401366B2 (en) * 2018-03-13 2022-08-02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iscoelastic foam
CN110172123B (zh) * 2019-05-27 2021-05-18 苏州大学 亲水疏油性多孔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21010440A1 (zh) * 2019-07-17 2021-01-21
CN111234506A (zh) * 2020-03-19 2020-06-05 保士特(东莞)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塑料紧固胶针及其制备方法
JP7463813B2 (ja) * 2020-03-31 2024-04-09 Toppa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撥水シート、および、撥水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6907A (en) * 1984-10-08 1989-05-02 Nippon Carbide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crylic or methacrylic resin emulsion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its use
CN101402714A (zh) * 2008-11-08 2009-04-08 佛山市顺德区巴德富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木器漆用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造方法
WO2009142335A1 (ja) * 2008-05-23 2009-11-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α-オレフィン/(メタ)アクリル酸エステル共重合体含有水性エマルショ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8579B2 (ja) * 1974-10-03 1983-10-29 テイジンコ−ドレ カブシキガイシヤ ビタコウセイシ−トザイリヨウノ セイゾウホウ
JPH03195713A (ja) * 1989-12-25 1991-08-27 Mitsubishi Petrochem Co Ltd 高吸水性ポリマーの製造法
EP0704474A1 (en) * 1994-03-29 1996-04-03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rigid polyurethane foam
GB9312868D0 (en) * 1993-06-22 1993-08-04 Ici Plc Microvoid polyurethane materials
JPH0862891A (ja) * 1994-08-16 1996-03-08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カプセル型トナーの製法
JPH08120019A (ja) * 1994-10-20 1996-05-14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Co Ltd:The 高吸水性樹脂の製造法
US5994421A (en) * 1994-10-24 1999-11-30 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Water-absorbent resin dispersion and polyurethane composition
JP3071680B2 (ja) * 1994-10-24 2000-07-31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吸水性樹脂分散体
JPH08277341A (ja) * 1995-04-04 1996-10-22 Sanyo Chem Ind Ltd 微多孔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US5858501A (en) * 1997-12-18 1999-01-12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Evacuated insulation panel having non-wrinkled surfaces
JP2000319475A (ja) * 1999-03-08 2000-11-21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耐衝撃性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US6573305B1 (en) * 1999-09-17 2003-06-0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oams made by photopolymerization of emulsions
JP2002086345A (ja) * 2000-09-12 2002-03-26 Toray Ind Inc 研磨パッドおよび研磨パッド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半導体基板の研磨方法
JP2002266463A (ja) * 2001-03-08 2002-09-18 Japan U-Pica Co Ltd 壁 材
US8075372B2 (en) * 2004-09-01 2011-12-13 Cabot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Polishing pad with microporous regions
KR100716658B1 (ko) 2005-11-11 2007-05-09 주식회사 원바이오젠 폴리우레탄 폼 드레싱재의 제조방법
MX2008014617A (es) * 2006-05-16 2008-11-28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Dispersiones acuosas de poliuretano hidrofilico no ionico, y proceso continuo para prepararlas.
KR100777908B1 (ko) * 2006-12-19 2007-11-28 주식회사 바이오폴 보수율이 향상된 폴리우레탄 폼 드레싱재
JP2010159354A (ja) * 2009-01-08 2010-07-22 Nitto Denko Corp 発泡体シート用油中水型エマルションおよびその調製方法、ならびに発泡体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09053218A1 (de) * 2009-11-06 2011-07-14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51373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Polyurethanschaums mittels über- oder nahekritischen Treibmittels
WO2012026361A1 (ja) * 2010-08-23 2012-03-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複合シート
US20130216814A1 (en) * 2010-08-23 2013-08-2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W/o emulsion, foam, and functional foam
FR2977889B1 (fr) * 2011-07-13 2014-01-10 Saint Gobain Isover Materiaux d'isolation thermique hautes performances
WO2013081039A1 (ja) * 2011-11-30 2013-06-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衝撃吸収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6907A (en) * 1984-10-08 1989-05-02 Nippon Carbide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crylic or methacrylic resin emulsion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its use
WO2009142335A1 (ja) * 2008-05-23 2009-11-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α-オレフィン/(メタ)アクリル酸エステル共重合体含有水性エマルショ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402714A (zh) * 2008-11-08 2009-04-08 佛山市顺德区巴德富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木器漆用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10310A4 (en) 2014-10-15
US20130216814A1 (en) 2013-08-22
EP2610310A1 (en) 2013-07-03
KR101812830B1 (ko) 2017-12-27
KR20130140635A (ko) 2013-12-24
CN103068923B (zh) 2015-06-10
CN103068923A (zh) 2013-04-24
TW201219430A (en) 2012-05-16
WO2012026368A1 (ja) 201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4532B (zh) W / O type emulsion, foam and functional foam
KR101820551B1 (ko) 발포체, 발포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기능성 발포체
TWI564155B (zh) Composite sheet
JP5481324B2 (ja) 発泡粘着体
JP2012082259A (ja) 耐熱性低熱伝導発泡体
JP2013124279A (ja) 保護材
TW201331038A (zh) 止滑材及暫時固定材
JP5877656B2 (ja) 発泡体シート
JP5695863B2 (ja) 発泡体の製造方法
JP2013114137A (ja) 印刷層付発泡体
JP2013112768A (ja) 衝撃吸収発泡体
JP5749985B2 (ja) 複合シート
TW201329121A (zh) 衝擊吸收材
JP2012097250A (ja) 高気密性発泡体
JP5513309B2 (ja) 発泡体シート
JP2012082258A (ja) 吸液性連続多孔体
JP5642456B2 (ja) じん性および耐熱性に優れた発泡体
JP2012082256A (ja) 高回復性発泡体
JP2012082257A (ja) 耐熱性衝撃吸収発泡体
JP5613496B2 (ja) W/o型エマルション
JP2012188610A (ja) 発泡体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