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7137B - 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 - Google Patents

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7137B
TWI547137B TW104125862A TW104125862A TWI547137B TW I547137 B TWI547137 B TW I547137B TW 104125862 A TW104125862 A TW 104125862A TW 104125862 A TW104125862 A TW 104125862A TW I547137 B TWI547137 B TW I5471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ne
shift signal
coupled
thyristor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5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7431A (zh
Inventor
劉進祥
Original Assignee
日昌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昌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昌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258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4713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71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713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07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7431A/zh

Link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發光掃描電路,特別是一種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
參見第1圖,係為習知之利用發光元件陣列進行曝光之示意圖,一般應用於需採用電子寫真(Electro-photography)技術之產品,如印表機、事務機、影印機等。該些產品中係包含具有一維排列的發光元件的列印頭100、透鏡200及感光鼓300。透鏡200位於感光鼓300與列印頭100之間,而可將列印頭100發出的光聚焦在感光鼓300上,以進行曝光程序。
參見第2圖,係為習知之列印頭100之發光結構示意圖。列印頭100包含複數發光晶片110,此些發光晶片110係沿列印頭100之長軸120交替地上下排列。每一發光晶片110包含數百個同樣平行於長軸120排列的發光元件(如發光二極體或發光閘流體)。
參見第3圖,係為習知之發光晶片110之電路示意圖。發光晶片110包含複數發光閘流體Tn’(n為正整數,在此僅繪出T1’、T2’、T3’、 T4’)、複數二極體Dn’(n為正整數,在此僅繪出D1’、D2’、D3’、D4’)、複數電阻Rn’(n為正整數,在此僅繪出R1’、R2’、R3’、R4’)、二驅動訊號線111、112、一電源訊號線113及一起始訊號線114。
合併參見第3圖及第4圖。第4圖為習知之發光晶片110之訊號示意圖。驅動訊號線111、112分別傳送二驅動訊號φ1’、φ2’。電源訊號線113傳送電源訊號φGK’。起始訊號線114則傳送起始訊號φS’。初始狀態下,所有訊號均為低位準。當在時間點ta,亦即電源訊號φGK’位於高位準、起始訊號φS’位於低位準、驅動訊號φ1’位於高位準、驅動訊號φ2’位於低位準時,第一個發光閘流體T1’導通而發光,直至驅動訊號φ1’轉變為低位準而關閉(即時間點tb),而發光閘流體T1’在ta-tb期間持續發光。而在第一個發光閘流體T1’導通後,起始訊號φS’轉變為高位準。此後,隨著驅動訊號φ1’、φ2’位準交替變化,而可讓其他發光閘流體Tn’依序導通,而不再需要起始訊號φS’。
由上述可知,如欲執行前述之掃描發光程序,每個發光晶片110需要連接4條訊號線,而一般來說列印頭100會有數十個發光晶片110,以20個發光晶片110為例,控制晶片便需要經由80條訊號線連接至此些發光晶片110上。然而,起始訊號φS’僅於啟動掃描階段才使用,多數的時間是用不到起始訊號φS’的。若能省略起始訊號φS’,將可有效的減少訊號線的數量,亦可提高生產良率、減少產品損壞的機率。
鑒於以上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藉以解決先前技術所存在之連接訊號線數量過多的問題。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包含複數發光閘流體、複數第一二極體、一第一移位訊號線、一第二移位訊號線、一第一負載電阻及複數第二負載電阻。發光閘流體沿一掃描方向成串排列,包含一控制端、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係接地。第一二極體分別耦接於發光閘流體的相鄰二者之控制端之間。發光閘流體包含位於第一個的一第一閘流體及位於第一閘流體之後的複數第二閘流體。第一負載電阻一端直接的耦接於第二移位訊號線而沒有耦接第一移位訊號線,另一端耦接於第一閘流體之控制端,以致使第一閘流體領先於第二閘流體發光。第二負載電阻一端分別耦接於第二閘流體之控制端,另一端接收一電源訊號,電源訊號提供各第二閘流體轉換為導通狀態的一電壓。藉此,可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發光掃描電路,進而省略習知的啟動訊號線,以達到減少訊號線數量的目的。
在一實施例中,發光掃描電路更包含一電源訊號線,各第二負載電阻耦接於電源訊號線,以接收電源訊號線傳送的電源訊號。
在另一實施例中,發光掃描電路更包含第二二極體,耦接於第一閘流體之控制端與第二移位訊號線之間。
在又一實施例中,其中第二負載電阻依序交替地耦接第一移位訊號線及第二移位訊號線,而由第二負載電阻耦接的第一移位訊號線或第二移位訊號線傳送電源訊號。
在再一實施例中,發光掃描電路更包含一第一限流電阻及一第二限流電阻,第一限流電阻串接於第一移位訊號線,第二限流電阻串接於第二移位訊號線。第一負載電阻耦接於第二移位訊號線之一端是耦接於第二限流電阻及第一個第二閘流體的第二端之間。而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負載電阻耦接於第二移位訊號線之一端是耦接於輸入端及第二限流電阻之間。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提出之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應用於發光晶片,能減少訊號線的數量,進而可提高生產良率、減少產品損壞的機率。
100‧‧‧列印頭
110‧‧‧發光晶片
111、112‧‧‧驅動訊號線
113‧‧‧電源訊號線
114‧‧‧起始訊號線
120‧‧‧長軸
200‧‧‧透鏡
300‧‧‧感光鼓
510‧‧‧發光晶片
511‧‧‧第一移位訊號線
512‧‧‧第二移位訊號線
513‧‧‧電源訊號線
530‧‧‧控制端
531‧‧‧第一端
532‧‧‧第二端
D1、D2、D3、D4‧‧‧第一二極體
Dx‧‧‧第二二極體
D1’、D2’、D3’、D4’‧‧‧二極體
Rx‧‧‧第一負載電阻
R1、R2、R3‧‧‧第二負載電阻
Rs1‧‧‧第一限流電阻
Rs2‧‧‧第二限流電阻
R1’、R2’、R3’、R4’‧‧‧電阻
T1、T2、T3、T4‧‧‧發光閘流體
T1’、T2’、T3’、T4’‧‧‧發光閘流體
ta、tb‧‧‧時間點
t0、t1、t2、t3、t4、t5、t6‧‧‧時間
φ1、φ2‧‧‧驅動訊號
φ1’、φ2’‧‧‧驅動訊號
φGK‧‧‧電源訊號
φGK’‧‧‧電源訊號
φS’‧‧‧起始訊號
[第1圖]為習知之利用發光元件陣列進行曝光之示意圖。
[第2圖]為習知之列印頭之發光結構示意圖。
[第3圖]為習知之發光晶片之電路示意圖。
[第4圖]為習知之發光晶片之訊號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發光晶片之電路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發光晶片之訊號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電流流向示意圖(一)。
[第8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電流流向示意圖(二)。
[第9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電流流向示意圖(三)。
[第10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電流流向示意圖(四)。
[第11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電流流向示意圖(五)。
[第12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電流流向示意圖(六)。
[第13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發光晶片之電路示意圖。
[第14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發光晶片之電路示意圖。
[第15圖]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發光晶片之電路示意圖。
[第16圖]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發光晶片之電路示意圖。
[第17圖]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發光晶片之訊號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發光晶片510之電路示意圖。如第5圖所示,發光晶片510包含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係包含複數發光閘流體Tn(n為正整數,在此僅繪出T1、T2、T3、T4)、複數第一二極體Dn(n為正整數,在此僅繪出D1、D2、D3、D4)、一第二二極體Dx、一第一移位訊號線511、一第二移位訊號線512、一電源訊號線513、一第一負載電阻Rx、複數第二負載電阻Rm(m為正整數,在此僅繪出R1、R2、R3)、一第一限流電阻Rs1及一第二限流電阻Rs2。
發光閘流體Tn沿一掃描方向成串排列,換言之,發光閘流體Tn係成一維排列。每一發光閘流體Tn包含一控制端530、一第一端531及一第二端53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端531為發光閘流體Tn之陰極端,第二端532為發光閘流體之陽極端Tn,但本發明之實施例非限於此,例如第16圖所示之第五實施例,發光閘流體Tn之陽極端為第一端531,發光閘流體Tn之陰極端為第二端532。如第5圖所示,發光閘流體Tn之第一端531接地。為了方便說明,於後將此些發光閘流體Tn中位於第一個的發光閘流 體T1稱之為第一閘流體,位於第一閘流體T1之後的其餘發光閘流體(T2、T3、T4等)稱之為第二閘流體。第一閘流體與第二閘流體之結構係為相同。
第一二極體Dn係分別耦接於此些發光閘流體Tn的相鄰二者之控制端530之間。於此,第一二極體Dn之陰極端係耦接於在前之發光閘流體Tn之控制端530;第一二極體Dn之陽極端係耦接於在後之發光閘流體Tn之控制端530。例如:第一二極體D1之陰極端耦接於發光閘流體T1之控制端530;第一二極體D1之陽極端耦接於發光閘流體T2之控制端530。但本發明之實施例非以此為限,例如第16圖所示之第五實施例,係與本實施例相反,第一二極體D1之陽極端耦接於發光閘流體T1之控制端530;第一二極體D1之陰極端耦接於發光閘流體T2之控制端530。
第一移位訊號線511傳送驅動訊號φ1,第二移位訊號線512傳送驅動訊號φ2。第一移位訊號線511係耦接於奇數的發光閘流體Tn(如T1、T3等)之第二端532;第二移位訊號線512則耦接於偶數的發光閘流體Tn(如T2、T4等)之第二端532。第一限流電阻Rs1串接於第一移位訊號線511,第二限流電阻Rs2串接於第二移位訊號線512,其作用是抑制驅動訊號φ1、φ2的電流值,以避免電流值過大而損害電路上的元件。
第二負載電阻Rm一端分別耦接於第二閘流體之控制端530,另一端接收一電源訊號,此電源訊號能提供各第二閘流體轉換為導通狀態的一電壓。第一負載電阻Rx一端直接的耦接於第二移位訊號線512而沒有耦接第一移位訊號線511,另一端耦接於第一閘流體T1之控制端530,以致使第一閘流體T1領先於第二閘流體T2~Tn發光。在本實施例 中,係由電源訊號線513來傳送電源訊號φGK,也就是說第二負載電阻Rm之一端是耦接到電源訊號線513,以接收電源訊號φGK
第二二極體Dx係耦接於第一閘流體T1之控制端530與第二移位訊號線512之間。進一步言之,第二二極體Dx之陽極端耦接於第一閘流體T1之控制端530,第二二極體Dx之陰極端耦接於第二移位訊號線512。但本發明之實施例非以此為限,例如第16圖所示之第五實施例,係與本實施例相反,第二二極體Dx之陰極端耦接於第一閘流體T1之控制端530,第二二極體Dx之陽極端耦接於第二移位訊號線512。
第6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發光晶片510之訊號示意圖。第7至12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分別對應於第6圖所示之時間t0~t5之電流流向示意圖(一)~(六)。合併參見第6圖及第7圖,在時間t0,係為初始階段,在此期間內,電源訊號φGK係為高位準,而其餘的驅動訊號φ1、φ2均為低位準狀態。因此,在所有發光閘流體Tn都還未導通的情形下,電源訊號φGK給予的高位準訊號造成電流流路係自電源訊號線513依序流經第二負載電阻R1、第一二極體D1、第一負載電阻Rx而於第二移位訊號線512流出,如第7圖之虛線繪示路徑。
合併參見第6圖及第8圖,在時間t1,驅動訊號φ1自低位準轉變為高位準,此時第一閘流體(即發光閘流體T1)還未導通,驅動訊號φ1給予的高位準訊號造成電流流路係自第一移位訊號線511依序流經第一閘流體T1的第二端532及控制端530,再分別流經第一負載電阻Rx與第二移位訊號線512以及流經第二二極體Dx與第二移位訊號線512,如第8圖之虛線繪示路徑。此時,第一閘流體(即發光閘流體T1)準備導通。在一實施態樣中,由於電流流經第一限流電阻Rs1產生些微壓降,第一閘流 體T1的第二端532的電位可為3伏特,而第一閘流體T1的控制端530的電位則為1.5伏特,使得第一閘流體T1的導通條件獲得滿足。於此,所述電位數值僅為舉例,可視第一閘流體T1的導通條件調整驅動訊號φ1的高位準電壓及第一限流電阻Rs1之電阻值。
合併參見第6圖及第9圖,如第9圖之虛線繪示路徑,接下來在時間t2,由於第一閘流體T1導通(第6圖所示T1高準位狀態表示第一閘流體T1為導通狀態),驅動訊號φ1給予的高位準訊號造成電流流路自第一移位訊號線511流向第一閘流體T1的第二端532,而於第一閘流體T1的第一端531流至接地。另一方面,電源訊號φGK給予的高位準訊號造成另一電流流路係自電源訊號線513依序流經第二負載電阻R1、第一二極體D1,而流向第一閘流體T1的第二端532,接著於第一閘流體T1的第一端531流至接地。此時,於如前述之實施態樣中,由於第一閘流體T1的導通壓降,造成第一閘流體T1的第二端532之電位由原本的3伏特轉變為1.5伏特,而第一閘流體T1的控制端530之電位由原本的1.5伏特轉變為0伏特。
合併參見第6圖及第10圖,於時間t3,驅動訊號φ2自低位準轉變為高位準,驅動訊號φ2給予的高位準訊號造成電流流路自第二移位訊號線512依序流經第二閘流體T2之第二端532與控制端530、第一二極體D1、第一閘流體T1之控制端530與第一端531,而流至接地。此時,第二閘流體(即發光閘流體T2)準備導通,而第一閘流體T1則維持導通狀態。如前述之實施態樣中,由於電流流經第一限流電阻Rs1產生些微壓降,第二閘流體T2的第二端532的電位可為3伏特,而第二閘流體T2的控制端530的電位則為1.5伏特,使得第二閘流體T2的導通條件獲得滿足。於此,所 述電位數值僅為舉例,可視第二閘流體T2的導通條件調整驅動訊號φ2的高位準電壓及第二限流電阻Rs2之電阻值。
合併參見第6圖及第11圖,於時間t4(即時間t3與時間t5之間),驅動訊號φ1、φ2均為高位準,驅動訊號φ2給予的高位準訊號造成電流流路自第二移位訊號線512流向第二閘流體T2的第二端532,而於第二閘流體T2的第一端531流至接地。當然,此電路亦包含如第9圖所示之驅動訊號φ1造成的電流流路,係自第一移位訊號線511流向第一閘流體T1的第二端532,而於第一閘流體T1的第一端531流至接地(未避免圖式過於混亂,因此未繪出此路徑)。電源訊號φGK給予的高位準訊號造成另外的電流流路,係自電源訊號線513分別依序流經第一負載電阻Rx、第一閘流體T1的控制端530及第一端531而流至接地,以及依序流經第二負載電阻R1、第二閘流體T2的控制端530及第一端531而流至接地。如前述之實施態樣中,由於第一閘流體T1及第二閘流體T2的導通壓降,造成第一閘流體T1與第二閘流體T2的第二端532之電位由為1.5伏特,而其控制端530之電位為0伏特。
合併參見第6圖及第12圖,於時間t5,驅動訊號φ1由高位準轉變為低位準,致使第一閘流體T1關閉。驅動訊號φ2給予的高位準訊號造成電流流路自第二移位訊號線512流向第二閘流體T2的第二端532,而於第二閘流體T2的第一端531流至接地。另一方面,電源訊號φGK給予的高位準訊號造成另一電流流路,係自電源訊號線513依序流經第二負載電阻R1、第二閘流體T2的控制端530及第一端531而流至接地。如前述之實施態樣中,由於第一閘流體T1關閉,因此第一閘流體T1之第二端532的電位因驅動訊號φ1的影響而為低位準,而第一閘流體T1之控制端530的電位 則因驅動訊號φ2的影響而為高位準。而第二閘流體T2則因導通壓降,其第二端532之電位仍為1.5伏特,其控制端530之電位仍為0伏特。
復參見第6圖,於時間t6,驅動訊號φ1再次由低位準轉變為高位準,使得發光閘流體T3滿足導通條件。透過驅動訊號φ1、φ2交替地高、低位準轉變,使得發光閘流體Tn可依序導通,其工作原理如同前述,於此不再重複贅述。
在另一實施態樣中,當第一限流電阻Rs1與第二限流電阻Rs2分別為500歐姆且第一負載電阻Rx與第二負載電阻Rm為15k至30k歐姆(即第一負載電阻Rx與第二負載電阻Rm的電阻值為第一限流電阻Rs1與第二限流電阻Rs2的電阻值的30至60倍),且第二二極體Dx之導通電壓為1.5伏特時,第8圖所示之電流流路不會通過第二二極體Dx,僅會流經第一負載電阻Rx。
第13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發光晶片510之電路示意圖,係配合如第6圖所示之電源訊號φGK及驅動訊號φ1、φ2。如第13圖所示,與前述第一實施例之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不具有第一實施例之第二二極體Dx。因此,在第二實施例中,不需特意控制第一限流電阻Rs1與第二限流電阻Rs2分別為500歐姆且第一負載電阻Rx與第二負載電阻Rm為15k至30k歐姆之條件,而可讓驅動訊號φ1在第一閘流體T1在即將導通時的電流流路僅流經第一負載電阻Rx。其餘的工作原理如前述第一實施例,於此不再重複贅述。
第14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發光晶片510之電路示意圖,係配合如第6圖所示之電源訊號φGK及驅動訊號φ1、φ2。如第14圖所示,與前述第二實施例之差異在於,第二實施例之第一負載電阻Rx耦接 於第二移位訊號線512之一端是耦接於第二限流電阻Rs2及第一個第二閘流體(即發光閘流體T2)的第二端532之間;而本實施例之第一負載電阻Rx耦接於第二移位訊號線512之一端是耦接於第二移位訊號線512之輸入端及第二限流電阻Rs2之間。
第15圖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發光晶片510之電路示意圖,係配合如第6圖所示之驅動訊號φ1、φ2。如第15圖所示,與前述第一實施例之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不具有第一實施例之電源訊號線513。而原本耦接至電源訊號線513之第二負載電阻Rm則改耦接至第一移位訊號線511或第二移位訊號線512。也就是說,第二負載電阻Rm係依序交替地耦接第一移位訊號線511及第二移位訊號線512,奇數的第二負載電阻(如R1、R3等)耦接於第一移位訊號線511,偶數的第二負載電阻(如R2等)耦接於第二移位訊號線512。由第二負載電阻Rm耦接的第一移位訊號線511或第二移位訊號線512傳送電源訊號。意即,利用驅動訊號φ1或φ2的高位準替換前述之電源訊號φGK之高位準。
舉例來說,參照第6圖及第9圖,在時間t2,原本因電源訊號φGK之高位準所產生之電流流路,因第四實施例之第二負載電阻R1是耦接到第一移位訊號線511,然而在時間t2之第一驅動訊號φ1同樣為高位準,故第一實施例之電流流路之電源訊號φGK之高位準在第四實施例中是由第一驅動訊號φ1之高位準取代而形成電流流路。由此例可知,第四實施例之整體工作原理與前述實施例相似,於此不再重複贅述。
在第四實施例中,雖電路仍然具有耦接於第一閘流體T1之控制端530與第二移位訊號線512之間的第二二極體Dx(其陽極端耦接於第一閘流體T1之控制端530,其陰極端耦接於第二移位訊號線512),然 而此電路仍可依照前述之第二、三實施例,省略第二二極體Dx,或者除了省略第二二極體Dx之外,更將第一負載電阻Rx耦接於第二移位訊號線512之一端改為耦接於第二移位訊號線512之輸入端及第二限流電阻Rs2之間。
第16圖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發光晶片510之電路示意圖。第17圖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發光晶片之訊號示意圖。相較於第一實施例採用正電壓驅動,亦即高位準訊號為正電壓(例如3.3伏特),低位準訊號為接地(0伏特),本實施例是採用負電壓驅動,亦即高位準為接地(0伏特),低位準訊號為負電壓(例如-3.3伏特)。因此,如第16圖所示,本實施例之電路中具有方向性的元件,即第一二極體Dn、第二二極體Dx及發光閘流體Tn之極性係與第一實施例相反。而如第17圖所示,電源訊號φGK及驅動訊號φ1、φ2的電壓極性亦與第一實施例相反(即高位準變為低位準;低位準變為高位準)。而本實施例之工作原理則如同第一實施例所述,僅因電壓極性相反,故差異僅在於電流流路的方向與第一實施例相反,於此不再重複贅述。
應可理解,第五實施例之電路亦可如同前述第二、三、四實施例來變化,也就是說,可不具有第二二極體Dx,或可將第一負載電阻Rx耦接於第二移位訊號線512之一端改變為耦接於第二移位訊號線512之輸入端及第二限流電阻Rs2之間,或者將電源訊號線513移除而將原本耦接至電源訊號線513之第二負載電阻Rm則改耦接至第一移位訊號線511或第二移位訊號線512。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提出之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應用於發光晶片510,能減少訊號線的數量,進而可提高生產良率、減少產品損壞的機率。
510‧‧‧發光晶片
511‧‧‧第一移位訊號線
512‧‧‧第二移位訊號線
513‧‧‧電源訊號線
530‧‧‧控制端
531‧‧‧第一端
532‧‧‧第二端
D1、D2、D3、D4‧‧‧第一二極體
Dx‧‧‧第二二極體
Rx‧‧‧第一負載電阻
R1、R2、R3‧‧‧第二負載電阻
Rs1‧‧‧第一限流電阻
Rs2‧‧‧第二限流電阻
T1、T2、T3、T4‧‧‧發光閘流體
φ1、φ2‧‧‧驅動訊號
φGK‧‧‧電源訊號

Claims (10)

  1. 一種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包含:複數發光閘流體,沿一掃描方向成串排列,其中該發光閘流體包含一控制端、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接地,其中該些發光閘流體包含位於第一個的一第一閘流體及位於該第一閘流體之後的複數第二閘流體;複數第一二極體,分別耦接於該些發光閘流體的相鄰二者之該控制端之間;一第一移位訊號線,耦接於奇數的該些發光閘流體之該第二端;一第二移位訊號線,耦接於偶數的該些發光閘流體之該第二端;一第一負載電阻,一端直接的耦接於該第二移位訊號線而沒有耦接該第一移位訊號線,另一端耦接於該第一閘流體之該控制端,以致使該第一閘流體領先於該些第二閘流體發光;及複數第二負載電阻,一端分別耦接於該些第二閘流體之該控制端,另一端接收一電源訊號,該電源訊號提供各該第二閘流體轉換為導通狀態的一電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更包含一電源訊號線,各該第二負載電阻耦接於該電源訊號線,以接收該電源訊號線傳送的該電源訊號。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更包含一第二二極體,耦接於該第一閘流體之該控制端與該第二移位訊號線之間。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其中該第二二極體之陽極端耦接於該第一閘流體之該控制端,該第二二極體之陰極端耦接於該第二移位訊號線。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其中該些第二負載電阻依序交替地耦接該第一移位訊號線及該第二移位訊號線,而由該第二負載電阻耦接的該第一移位訊號線或該第二移位訊號線傳送該電源訊號。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其中奇數的該些第二負載電阻耦接於該第一移位訊號線,偶數的該些第二負載電阻耦接於該第二移位訊號線。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更包含一第二二極體,耦接於該第一閘流體之該控制端與該第二移位訊號線之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其中該第二二極體之陽極端耦接於該第一閘流體之該控制端,該第二二極體之陰極端耦接於該第二移位訊號線。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更包含一第一限流電阻及一第二限流電阻,該第一限流電阻串接於該第一移位 訊號線,該第二限流電阻串接於該第二移位訊號線,其中該第一負載電阻耦接於該第二移位訊號線之一端是耦接於該第二限流電阻及第一個該第二閘流體的該第二端之間。
  10. 請求項1所述之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更包含一第一限流電阻及一第二限流電阻,該第一限流電阻串接於該第一移位訊號線,該第二限流電阻串接於該第二移位訊號線,該第二移位訊號線具有一輸入端以接收該第二移位訊號,其中該第一負載電阻耦接於該第二移位訊號線之一端是耦接於該輸入端及該第二限流電阻之間。
TW104125862A 2015-08-07 2015-08-07 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 TWI5471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5862A TWI547137B (zh) 2015-08-07 2015-08-07 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5862A TWI547137B (zh) 2015-08-07 2015-08-07 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47137B true TWI547137B (zh) 2016-08-21
TW201707431A TW201707431A (zh) 2017-02-16

Family

ID=57183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5862A TWI547137B (zh) 2015-08-07 2015-08-07 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471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0541A (zh) * 2018-11-30 2019-11-15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利用电容特性操作的移位电路及其打印头与打印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0541A (zh) * 2018-11-30 2019-11-15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利用电容特性操作的移位电路及其打印头与打印装置
CN110450541B (zh) * 2018-11-30 2024-03-12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利用电容特性操作的移位电路及其打印头与打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7431A (zh) 2017-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68715B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driving method of light-emitting device, light-emitting chip, print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258723B2 (en) Light-emitting element array, driv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1094085B1 (ko) 자기 주사형 발광소자 어레이의 구동방법
US8502849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print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956267A (zh) 发光元件阵列模块和控制发光元件阵列芯片的方法
KR101482672B1 (ko) 발광 장치, 발광 소자 어레이, 프린트 헤드,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발광 제어 방법
KR101632003B1 (ko) 발광 장치, 프린트 헤드,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TWI547137B (zh) 利用移位訊號啟動的發光掃描電路
JP2010162889A (ja) 発光素子アレイ駆動装置、プリントヘッド、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信号供給方法
JP5724520B2 (ja) 発光チップ、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809645B2 (en) Light emitter, light source device, print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729569B2 (en) Light-emitting chip, print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2206332A (ja) 発光装置、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5269B2 (ja) 発光装置、発光装置の駆動方法、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181640A1 (en) Driver circuit, driver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2101497A (ja) 発光チップ、発光装置、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587628B2 (en) Driver apparatus, print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664096B2 (ja) 発光装置、発光装置の駆動方法、発光チップ、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51847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プリントヘッド
JP5857831B2 (ja) 発光チップ、プリントヘッド、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セット−リセットフリップフロップ回路
JP5316589B2 (ja) 発光装置、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4827A (ja) 露光装置、露光装置の駆動方法、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56209A (ja) 発光装置、発光装置の駆動方法、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40728A (ja) 発光チップ、発光装置、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40704A (ja) 発光チップ、発光装置、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