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3488B - 用於有機發光裝置的反射陽極電極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有機發光裝置的反射陽極電極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3488B
TWI533488B TW102123019A TW102123019A TWI533488B TW I533488 B TWI533488 B TW I533488B TW 102123019 A TW102123019 A TW 102123019A TW 102123019 A TW102123019 A TW 102123019A TW I533488 B TWI533488 B TW I5334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reflective
conductive oxide
anod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3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2684A (zh
Inventor
儲培鳴
Original Assignee
上海和輝光電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上海和輝光電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上海和輝光電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42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26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3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34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2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coated
    • C23C14/024Deposition of sublayers, e.g. to promote adhesion of the coating
    • C23C14/025Metallic sublay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14/08Oxides
    • C23C14/086Oxides of zinc, germanium, cadmium, indium, tin, thallium or bismuth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 Y10T428/24364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with transparent or protective co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 Y10T428/263Coating layer not in excess of 5 mils thick or equivalent
    • Y10T428/264Up to 3 mils
    • Y10T428/2651 mil or less

Description

用於有機發光裝置的反射陽極電極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反射陽極電極的製造方法,具體涉及一種用於有機發光裝置的反射陽極電極的製造方法及由該方法製造的反射陽極電極。
有機電致發光裝置是一種自發光全固體型平板顯示裝置,其驅動方式分為無源型和有源型,有源型常採用上發射構造,即從裝置上表面側引出光的構造,為此上發射型有源矩陣有機發光裝置採用兼具光反射性的反射陽極電極,以使裝置發光層發出的光經由該反射陽極反射而從上表面射出。這種反射陽極電極由作為透明陽極接觸層的透明導電氧化物膜層和作為反射層的高反射率金屬膜層層叠構成,其中透明陽極接觸層要求具有高透過率,通常採用氧化銦錫或氧化銦鋅,反射層要求具有高反射率、低電阻率,通常採用在可見光區具有高反射低吸收特性且導電性良好的金屬銀。
濺射是一種優良的鍍膜工藝,具有成膜堅固、緻密性好、成膜條件和厚度易於控制、均勻性和重複性好、便 於大面積成膜等優點,在有機發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上述反射陽極電極通常也採用濺射工藝形成,首先在在基板之上濺鍍銀層,再在銀層之上濺鍍透明導電氧化物層。透明導電氧化物例如氧化銦錫或氧化銦鋅一般為反應式濺射鍍膜,在鍍膜過程中需要添加少量氧氣或者水汽來補充氧含量,以改善氧化銦錫或氧化銦鋅膜層的透過率,然而其下作為反射層的銀層在通入氧氣或水汽的情況下容易發生氧化,在表面形成氧化物,從而增大銀層的表面粗糙度,進而降低銀層的反射率。
為防止在銀層之上沉積透明導電氧化物層時銀層被氧化,目前多采取在銀層之上增加保護層或採用銀合金層代替純銀層。例如CN102168246A公開了在基板之上連續沉積氧化銦錫層、銀層、鈦層、氧化銦錫層以利用鈦層保護銀層的方法,該方法雖解決了銀層氧化的問題,但金屬鈦的反射率不及銀,增加的鈦層降低了反射陽極的反射率,且需新增濺射鈦層的腔室,增加了工藝的複雜性及成本。又例如CN102612859A公開了一種反射陽極電極,其採用鋁-銀複合合金層代替銀層,解決銀層氧化腐蝕的問題,由於目前銀仍為反射性最好的金屬,因而該方法同樣存在降低反射陽極反射率的問題。因此,需要一種改進的在銀層表面形成透明導電氧化物層的方法,以減少銀層氧化。
本發明通過首先在惰性氣氛下在銀反射層之上濺射形成透明氧化物緩衝層,再在通入氧氣或水汽的條件下在緩衝層之上濺射透明氧化物陽極接觸層,即通過在銀層與透明氧化物陽極接觸層之間增加透明氧化物緩衝層的方法,解決銀層表面氧化問題,降低銀層表面粗糙度,提高銀層反射率。
因此,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有機發光裝置的反射陽極電極的製造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在一腔室中在惰性氣體條件下於基板之上濺射形成銀反射層;(2)在另一腔室中在惰性氣體條件下於所述銀反射層之上濺射形成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3)在步驟(2)的腔室中在同時通入惰性氣體和氧氣的條件下於所述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之上濺射形成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製成反射陽極電極。
在本發明方法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步驟(1)至(3)中所述惰性氣體均選自氬氣、氪氣、氙氣、氖氣或氮氣。
在本發明方法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步驟(1)和步驟(2)中惰性氣體的流量為75~200 cm3/min。
在本發明方法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步驟(1)和步驟(2)中惰性氣體的分壓為0.3~0.8 Pa。
在本發明方法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步驟(3)中所述惰性氣體與氧氣的流量比為50:1~100:1。
在本發明方法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步驟(2)和(3) 中所述透明導電氧化物均為氧化銦錫。
在本發明方法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銀反射層的厚度為100~200nm。
在本發明方法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銀反射層的厚度為150 nm。
在本發明方法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的厚度為1~5 nm。
在本發明方法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的厚度為3 nm。
在本發明方法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的厚度為10~20 nm。
在本發明方法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的厚度為11 nm。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根據上述方法製造的反射陽極電極,該反射陽極電極包括:銀反射層,設置於所述銀反射層之上的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設置於所述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之上的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和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中的透明導電氧化物均為氧化銦錫。
在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反射陽極電極的銀反射層的厚度為100~200 nm。
在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反射陽極電極的銀反射層的厚度為150 nm。
在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反射陽極電極的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的厚度為1~5 nm。
在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反射陽極電極的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的厚度為3 nm。
在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反射陽極電極的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的厚度為10~20 nm。
在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反射陽極電極的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的厚度為11 nm。
在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反射陽極電極的銀反射層的表面粗糙度Ra為0.78~0.92 nm。
在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反射陽極電極的氧化銦錫緩衝層和氧化銦錫陽極接觸層對550 nm波長的光的透過率為93.8~96.2%。
根據本發明的方法,在銀反射層和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之間增加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該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在惰性氣氛下形成於銀反射層之上,由於未通入氧氣而改善了銀反射層的氧化現象,並對銀反射層形成保護,進而防止了在進一步通入氧氣形成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的過程中造成氧化。根據本發明方法製造的陽極反射電極,銀反射層表面未形成氧化層,表面粗糙度降低,反射率提高,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在補充氧氣的條件下形成具有較高的透過率,而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由於在未補充氧氣的條件下形成透過率較低,但因其厚度極小而對整體透過率的影響很小。在本發明中,透明 導電氧化物緩衝層和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可在同一腔室中採用相同靶材連續濺射形成,工藝簡單、不增加成本。
1~3‧‧‧步驟
210‧‧‧銀反射層
220‧‧‧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
230‧‧‧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
第1圖為本發明的用於有機發光裝置的反射陽極電極的製造方法的工藝流程示意圖;以及第2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1製造的反射陽極電極的結構示意圖。
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不限於以下實施例,列舉這些實例僅出於示例性目的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有機發光裝置的反射陽極電極的製造方法,其工藝流程如第1圖所示,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係在一腔室中在惰性氣體條件下於基板之上濺射形成銀反射層;步驟2係在另一腔室中在惰性氣體條件下於所述銀反射層之上濺射形成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步驟3係在步驟2的腔室中在同時通入惰性氣體和氧氣的條件下於所述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之上濺射形成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製成反射陽極電極。
根據本發明的方法,首先優選採用直流磁控濺射鍍膜工藝在一個腔室中形成銀反射層,其中成膜條件如下:腔室本底真空度:10-3Pa~10-5Pa,優選為3×10-4Pa;工作氣體:氬氣、氪氣、氙氣、氖氣、氮氣,優選為氬氣;工作氣體分壓:0.3Pa~0.8Pa,優選為0.3Pa;工作氣體流量:優選為75cm3/min;直流電源功率:優選為610W;基板預熱溫度:25℃~200℃,優選為室溫;靶材:高純度銀;銀反射層厚度:100 nm~200 nm,優選150 nm。
銀在可見光區吸收最小,導電性能好,電阻率比透明導電氧化物低近兩個數量級,利用銀在可見光區高反射低吸收且導電性好的性質將其作為反射陽極電極的反射層,能够達到高的反射率,實現最佳的反射效果。
然而,在銀層之上沉積作為陽極接觸層的透明導電氧化物時,為保證透明導電氧化物具有高透過率通常在通入氧氣或水汽的條件下進行沉積,而銀對氧氣或水汽敏感,易於氧化在表面形成氧化物,從而導致銀層表面粗糙度增大,反射率將會明顯降低。為克服該問題,根據本發明的方法,在濺射形成銀反射層之後,在另一腔室中仍採用惰性氣氛,在不補充氧氣的條件下,首先在銀反射層之上濺射形成極薄的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其中該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的成膜條件如下: 腔室本底真空度:10-3Pa~10-5Pa,優選為3×10-4Pa;工作氣體:氬氣、氪氣、氙氣、氖氣、氮氣,優選為氬氣;工作氣體分壓:0.3Pa~0.8Pa,優選為0.67Pa;工作氣體流量:優選為200cm3/min;直流電源功率:優選為610W;基板預熱溫度:25℃~200℃,優選為室溫;靶材:導電氧化物陶瓷靶,優選氧化銦錫靶(氧化銦90%、氧化錫10%);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厚度:1~5nm,優選為3nm。
由於所述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在未通入氧氣的條件下形成,改善了其下部銀反射層的氧化現象,並在銀反射層之上形成保護層,進一步防止了在緩衝層之上通入氧氣濺射形成陽極接觸層時銀反射層被氧化,因而保證銀反射層具有較低的粗糙度,較高的反射率。
透明導電氧化物的濺射成膜一般為反應式過程,經實驗證實,與僅通入惰性工作氣體的情況相比,在濺射過程中通入少量氧氣來補充氧含量,得到的透明導電氧化物膜層的透過率明顯提高。因而,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為保證反射陽極電極的整體透過率,在惰性氣氛下形成透過率較低的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之後,在同一腔室中在通入一定量氧氣的條件下在所述緩衝層之上進一步連續濺射形成高透過率的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其中該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的成膜條件如下: 腔室本底真空度:10-3Pa~10-5Pa,優選為3×10-4Pa;工作氣體:惰性氣體和氧氣,優選氬氣和氧氣;工作氣體分壓:0.3Pa~0.8Pa,優選為0.67Pa;工作氣體流量:惰性氣體與氧氣的流量比為50:1~100:1;直流電源功率:優選為610W;基板預熱溫度:25℃~200℃,優選為室溫;靶材:導電氧化物陶瓷靶,優選氧化銦錫靶(氧化銦90%、氧化錫10%);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厚度:10~20 nm,優選為11 nm。
參照第2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根據上述方法製造的銀/透明導電氧化物反射陽極電極,該反射陽極電極包括:銀反射層210,設置於所述銀反射層210之上的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220,設置於所述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220之上的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230。
根據本發明的反射陽極電極,在銀反射層和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之間增加緩衝層,對銀反射層起到保護作用,保證銀反射層不被氧化具有較高的反射率,但所述緩衝層在惰性氣氛下形成透過率較低,為保證反射陽極電極的整體透過率,要求所述緩衝層的厚度極小,可為1~5 nm,優選為3 nm。所述陽極接觸層的厚度可為10~20 nm,優選為11 nm。所述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和陽極接觸層優選為氧化銦錫層。在緩衝層的保護下,銀反射層的粗糙度 Ra明顯降低,達到0.78~0.92nm,而緩衝層與陽極接觸層對波長550nm的光的透過率可達到93.8~96.2%,未明顯降低。
綜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方法,在惰性氣氛下形成銀反射層之後,首先在惰性氣氛下形成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保證在先形成的銀反射層不被氧化,具有低粗糙度高反射率,但該緩衝層由於在惰性氣氛下形成透過率相對較低,為保證反射陽極電極的整體透射率,進一步在所述緩衝層之上在通入一定量氧氣的條件下濺射形成具有高透過率的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其中由於所形成的緩衝層厚度極小,對整體透射率的影響並不大,從而通過犧牲較少的透明導電氧化物層透過率,實現了反射層表面粗糙度的極大改善,保證了較高的反射率,由此獲得反射率和透過率綜合性能優良的反射陽極電極。此外,根據本發明的方法,所述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和陽極接觸層為同質膜層,在同一腔室內採用同一靶材連續濺射形成,工藝簡單、成本低且具有良好的界面性能。
除非另作限定,本發明所用術語均為本領域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在實施例1中,根據本發明的方法,採用直流磁控 濺射鍍膜設備(日本真空(ULVAC),型號:IS-Ⅱ),在200mm×200mm的玻璃基板上濺射形成具有銀反射層-氧化銦錫緩衝層-氧化銦錫陽極接觸層的反射陽極電極,具體製備工藝參數及步驟如下:(1)在一腔室中於所述玻璃基板之上濺射厚度為150nm的銀膜作為反射層,其中採用下述工藝參數:a.腔室的本底真空度為3×10-4 Pa,b.工作氣體為氬氣(純度99.999%,流量為75cm3/min),c.工作氣體分壓為0.3Pa,d.直流電源功率610w,e.基板預熱溫度為室溫,f.靶材為純銀(日本真空ULVAC,純度為99.99%);(2)在另一腔室中於鍍有銀膜的玻璃基板之上濺射厚度為3 nm的氧化銦錫膜作為緩衝層,其中採用如下工藝參數:a.腔室的本底真空度為3×10-4 Pa,b.工作氣體為氬氣(純度99.999%,流量為200cm3/min),c.工作氣體分壓0.67Pa,d.直流電源功率610w,e.基板預熱溫度為室溫,f.靶材為氧化銦錫陶瓷靶(日本真空ULVAC),其中氧化銦90%、氧化錫10%; (3)在與(2)相同的腔室中於鍍有銀層和氧化銦錫緩衝層的玻璃基體之上濺射厚度為11 nm的氧化銦錫陽極接觸層,其中採用如下工藝參數:a.腔室的本底真空度為3×10-4 Pa,b.工作氣體為氬氣(純度99.999%)和氧氣,流量比為100:1,c.工作氣體分壓0.67Pa,d.直流電源功率610w,e.基板預熱溫度為室溫,f.靶材為氧化銦錫陶瓷靶(日本真空ULVAC),其中氧化銦90%、氧化錫10%。
採用上述工藝參數和步驟得到結構如第2圖所示的反射陽極電極。分別使用原子力顯微鏡(SEIKO-Nanocute)測定所得反射陽極電極的銀反射層的表面粗糙度,得到Ra=0.84nm。使用分光光度儀(日立U-4100)測定所得反射陽極電極的氧化銦錫層的透過率,得到對550 nm波長的透過率為94.6%。
對比例1
在對比例1中,作為對比,採用直流磁控濺射鍍膜設備,在200mm×200mm的玻璃基板上濺射形成僅具有銀反射層-氧化銦錫陽極接觸層的反射陽極電極,具體製備工藝參數及步驟如下:(1)在一腔室中於所述玻璃基板之上濺射厚度為 150nm的銀膜作為反射層,其中採用下述工藝參數:a.腔室的本底真空度為3×10-4 Pa,b.工作氣體為氬氣(純度99.999%,流量為75cm3/min),c.工作氣體分壓為0.3Pa,d.直流電源功率610w,e.基板預熱溫度為室溫,f.靶材為純銀(日本真空ULVAC,純度為99.99%);(2)在另一腔室中於鍍有銀層的玻璃基體之上濺射厚度為14 nm的氧化銦錫陽極接觸層,其中採用如下工藝參數:a.腔室的本底真空度為3×10-4 Pa,b.工作氣體為氬氣(純度99.999%)和氧氣,流量比為100:1,c.工作氣體分壓0.67Pa,d.直流電源功率610w,e.基板預熱溫度為室溫,f.靶材為氧化銦錫陶瓷靶(日本真空ULVAC),其中氧化銦90%、氧化錫10%。
採用上述工藝參數和步驟得到無氧化銦錫緩衝層的反射陽極電極。使用原子力顯微鏡(SEIKO-Nanocute)測定所得反射陽極電極的銀反射層的表面粗糙度,得到Ra=1.41nm。使用分光光度儀(日立U-4100)測定所得反射陽極電極的氧化銦錫層的透過率,得到對550 nm波長的透過 率為95.8%。
由以上實施例1和對比例1可見,根據本發明的方法,在銀反射層和氧化銦錫陽極接觸層之間增加在惰性氣氛下形成的極薄的氧化銦錫緩衝層,改善了銀反射層的氧化現象,有效降低了該層的表面粗糙度,從而得以保證反射陽極電極的反射率,而極薄的氧化銦錫緩衝層對氧化銦錫層整體的透過率並未造成顯著影響。此外,根據本發明的方法,增加的氧化銦錫緩衝層與隨後形成的氧化銦錫陽極接觸層在同一腔室中採用相同靶材連續形成,無需提供新的腔室和靶材,不增加工藝複雜性和成本,且緩衝層與陽極接觸層為同質膜層,界面性能良好。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注意的是,本發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僅僅是示範性的,可在本發明的範圍內作出各種其他替換、改變和改進。因而,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而僅由申請專利範圍限定。
1~3‧‧‧步驟

Claims (21)

  1. 一種用於有機發光裝置的一反射陽極電極的製造方法,該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在一腔室中在惰性氣體條件下於一基板之上濺射形成一銀反射層;(2)在另一腔室中在惰性氣體條件下於該銀反射層之上濺射形成一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以及(3)在步驟(2)的腔室中在同時通入惰性氣體和氧氣的條件下於該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之上濺射形成一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製成該反射陽極電極,其中步驟(2)和(3)中所述一透明導電氧化物均為氧化銦錫。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步驟(1)至(3)中所述惰性氣體均選自氬氣、氪氣、氙氣、氖氣或氮氣。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步驟(1)至(3)中所述惰性氣體均為氬氣。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步驟(1)和(2)中惰性氣體的流量為75~200cm3/min。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步驟(1)和(2)中惰性氣體的分壓為0.3~0.8Pa。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步驟(3)中所述惰性氣體與氧氣的流量比為50:1~100:1。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該銀反射層的厚度為100~200nm。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該銀反射層的厚度為150nm。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該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的厚度為1~5nm。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該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的厚度為3nm。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該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的厚度為10~20nm。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該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的厚度為11nm。
  13. 一種通過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製造的用於有機發光裝置的一反射陽極電極,該反射陽極電極 包括:一銀反射層;設置於該銀反射層之上的一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以及設置於該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之上的一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其中該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為一氧化銦錫緩衝層,且該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為一氧化銦錫陽極接觸層。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反射陽極電極,其中該銀反射層的厚度為100~200nm。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反射陽極電極,其中該銀反射層的厚度為150nm。
  16.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反射陽極電極,其中該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的厚度為1~5nm。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反射陽極電極,其中該透明導電氧化物緩衝層的厚度為3nm。
  18.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反射陽極電極,其中該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的厚度為10~20nm。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反射陽極電極,其中該透明導電氧化物陽極接觸層的厚度為11nm。
  20.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反射陽極電極,其中該銀反射層的表面粗糙度Ra為0.78~0.92nm。
  21.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反射陽極電極,其中該氧化銦錫緩衝層和該氧化銦錫陽極接觸層對550nm波長的光的透過率為93.8~96.2%。
TW102123019A 2013-05-27 2013-06-27 用於有機發光裝置的反射陽極電極及其製造方法 TWI5334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02475.4A CN103258966B (zh) 2013-05-27 2013-05-27 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反射阳极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2684A TW201342684A (zh) 2013-10-16
TWI533488B true TWI533488B (zh) 2016-05-11

Family

ID=48962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3019A TWI533488B (zh) 2013-05-27 2013-06-27 用於有機發光裝置的反射陽極電極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49070A1 (zh)
CN (1) CN103258966B (zh)
TW (1) TWI5334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22248A (ja) * 2013-12-25 2015-07-0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有機el表示装置
US10680017B2 (en) * 2014-11-07 2020-06-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including EL layer, electrode which has high reflectance and a high work function,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CN104701350B (zh) * 2015-03-03 2017-03-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及其制作方法、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305959B (zh) * 2018-01-25 2020-07-3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阳极及其制造方法、oled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09148708B (zh) * 2018-08-30 2020-11-10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39398A (zh) * 2019-10-12 2020-01-31 安徽熙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微显示器件阳极银反射层及阳极结构的蚀刻方法
CN111725432B (zh) * 2020-07-14 2022-12-02 紫旸升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Oled阳极的制造方法、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668391A (zh) * 2020-07-14 2020-09-15 紫旸升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Oled阳极透明电极层及oled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11793A (ja) * 2003-05-29 2005-01-13 Sony Corp 積層構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積層構造、表示素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CN101854794A (zh) * 2003-08-25 2010-10-06 旭硝子株式会社 电磁波屏蔽层叠体及利用该电磁波屏蔽层叠体的显示装置
KR100926233B1 (ko) * 2006-05-30 2009-11-09 삼성코닝정밀유리 주식회사 다층박막 구조를 갖는 피디피 필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EP2408269B1 (fr) * 2006-11-17 2017-01-18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Electrode pour dispositif electroluminescent organique ainsi que dispositif electroluminescent organique l'incorporant
JP5235011B2 (ja) * 2009-11-16 2013-07-10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用の反射アノード電極
JP2012222046A (ja) * 2011-04-05 2012-11-12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有機デバイス用電極シート、有機デバイス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61698A (ja) * 2012-02-07 2013-08-19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電極箔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8966A (zh) 2013-08-21
TW201342684A (zh) 2013-10-16
CN103258966B (zh) 2016-05-18
US20140349070A1 (en) 2014-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3488B (zh) 用於有機發光裝置的反射陽極電極及其製造方法
El Hajj et al. Optimization of ZnO/Ag/ZnO multilayer electrodes obtained by Ion Beam Sputtering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CN107015412A (zh) 一种固态全薄膜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及制备方法
Kim et al. Highly flexible ZnO/Ag/ZnO conducting electrode for organic photonic devices
JP2012533514A (ja) 低放射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181641A1 (ja) 透光性基板、有機led素子、透光性基板の製造方法
WO2014034575A1 (ja) 透明電極付き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透明電極付き基板
TWI630658B (zh)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WO2014167835A1 (ja) 透明導電体
JP6319302B2 (ja) 透明導電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208341A1 (ja) 反射電極用または配線電極用Ag合金膜、反射電極または配線電極、およびAg合金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WO2014157639A1 (ja) 有機el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68616A (ja) 透明導電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83355B2 (ja)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
TW201605095A (zh) 用於oled的透明支撐電極
US20150155521A1 (en) Transparent supported electrode for oled
JP2011040173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装置
US20210311367A1 (en) Inorganic solid-state electrochromic module containing inorganic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JP6375658B2 (ja) 積層膜
JP2697000B2 (ja) 光学膜を被覆した物品
JPWO2015125512A1 (ja) 透明導電体の製造方法及び透明導電体の製造装置
WO2015011928A1 (ja) 透明導電体の製造方法
TWI824213B (zh) 可撓式透明導電複合膜及其製造方法
KR20230093614A (ko) 고평탄 저저항 투명전극 및 제조방법
EP4207325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