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2433B - Cylindrical forming device and round forming method for food embryo - Google Patents

Cylindrical forming device and round forming method for food embryo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2433B
TWI532433B TW102118401A TW102118401A TWI532433B TW I532433 B TWI532433 B TW I532433B TW 102118401 A TW102118401 A TW 102118401A TW 102118401 A TW102118401 A TW 102118401A TW I532433 B TWI532433 B TW I5324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rming
dough
food
longitudinal direction
food bla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8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0153A (zh
Inventor
Michio Morikawa
Katsumichi Higuchi
Akinori Takama
Shuya Sato
Akira Todate
Original Assignee
Rheon Automatic Machiner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heon Automatic Machinery Co filed Critical Rheon Automatic Machinery Co
Publication of TW201410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0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2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24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1BAKING; EDIBLE DOUGHS
    • A21CMACHINES OR EQUIPMENT FOR MAKING OR PROCESSING DOUGHS; HANDLING BAKED ARTICLES MADE FROM DOUGH
    • A21C7/00Machines which homogenise the subdivided dough by working other than by kneading
    • A21C7/02Machines which homogenise the subdivided dough by working other than by kneading with moulding chann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1BAKING; EDIBLE DOUGHS
    • A21CMACHINES OR EQUIPMENT FOR MAKING OR PROCESSING DOUGHS; HANDLING BAKED ARTICLES MADE FROM DOUGH
    • A21C7/00Machines which homogenise the subdivided dough by working other than by knea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1BAKING; EDIBLE DOUGHS
    • A21CMACHINES OR EQUIPMENT FOR MAKING OR PROCESSING DOUGHS; HANDLING BAKED ARTICLES MADE FROM DOUGH
    • A21C14/00Machines or equipment for making or processing dough,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1BAKING; EDIBLE DOUGHS
    • A21CMACHINES OR EQUIPMENT FOR MAKING OR PROCESSING DOUGHS; HANDLING BAKED ARTICLES MADE FROM DOUGH
    • A21C7/00Machines which homogenise the subdivided dough by working other than by kneading
    • A21C7/01Machines which homogenise the subdivided dough by working other than by kneading with endless bands

Description

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裝置及圓團成形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技術,更 詳細而言係關於藉由相對向的一對成形板之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裝置及圓團成形方法。
在將具有黏彈性的食品胚料(例如麵糰)圓 團化的食品製造製程,設有將揉捏後的食品胚料分割成預定量,然後,將其圓團化的製程。
以往,具有在用來支承搬送已被分割的食品 胚料之底盤(搬送裝置)上設置成使相互相對向且可接近分離的一對導引板移動之圓團成形裝置。在此裝置,當相對向的導引板相互接近時,夾壓食品胚料並且相互地朝相反方向擺動,藉此進行圓團成形(例如,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
又,在此裝置,將一對導引板從下側朝上側 向外方向傾斜配置成相對向的導引板之間隔成為下側窄而上側廣。該等導引板係可調整導引板的安裝角度及安裝間隔,使得當被分割的食品胚料之所需量小時,縮小相對向 的導引板之角度,而當所需量大時,增大該角度。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公昭63-3782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實公平4-18383號公報
被供給至圓團成形裝置的生麵糰等的食品胚 料係藉由手工作業、習知的分割機等分割成所需量。被分割的食品胚料係形狀不整齊,麵糰切斷面具有黏著性,未形成具有張力的胚料表皮。圓團成形的目的係排出食品胚料內的氣體、內層的均等化、表皮張力的形成、形狀均等化等。
前述專利文獻所記載的圓團成形裝置係將導 引板連結於安裝在其驅動用馬達的旋轉軸之臂部的前端,使該導引板朝水平方向移動。在相對向的導引板最接近之位置相互地朝相反方向移動係僅全擺動行程中的一點,將食品胚料揉捏之作用弱而無法進行充分的圓團成形。又,由於當該導引板分離之際,食品胚料黏附於導引板而在搬送裝置上滾動,故,因導引板的接近動作,聚集在食品胚料的底部而成形的表皮之集合部的位置會在每個圓團化動作改變,無法時常在相同的集合部聚集胚料,因此會有無 法對食品胚料的表面賦予充分的張力之問題。
在圓團成形食品胚料之際,在初期階段,進 行圓團成形使食品胚料全體帶有圓團狀而消除食品胚料表面之突起、凸角等,然後,藉由進行表面的張力形成並且圓團成形為均等形狀,藉此可有效率地進行圓團成形。
前述圓團成形裝置係可調整相對向的導引板 之安裝角度及安裝間隔。該調整係因應已被分割的食品胚料之所需量所進行的調整。所需量的食品胚料是藉由被調整成所需角度之導引板進行複數次圓團成形。在前述圓團成形裝置,由於以在導引板的全長範圍傾斜成相同的角度之成形面,將食品胚料進行圓團成形,故,在圓團成形的所有製程成為反復進行相同作用,會有無法進行有效率的圓團成形之問題。
又,因使揉捏的食品胚料發酵,在分割成所 需量的食品胚料之內部,會不均等地存在有大有小之氣泡(氣體)。在僅對這種食品胚料的下部夾壓而進行圓團成形之情況,由於前述氣泡會不均等地殘存,故,會有在實施烘焙等的熱處理之吐司等的製品內部形成不均等的胚料塊之問題。
若依據本發明的一態樣,提供一種圓團成形 裝置,其係具備搬送食品胚料(7)的搬送裝置、和在該搬送裝置的上面沿著搬送裝置的搬送方向延伸並配置的一 對成形板,前述成形板係至少具有相對向的傾斜面,該等傾斜面係從下側朝上側向外方向傾斜成傾斜面之間的間隔呈下側窄而上側廣,使用該一對成形板的傾斜面將食品胚料予以圓團化之圓團成形裝置,此裝置的特徵係在於,前述一對成形板係可沿著移動軌跡進行移動,該移動軌跡是具有沿著前述長度方向相互相對地朝相反方向移動之長度方向成分、和沿著與前述長度方向呈垂直的寬度方向移動成相互相對地接近分離之寬度方向成分,且將藉由前述長度方向成分之移動長度作成為較藉由前述寬度方向成分之移動長度長。
在此情況,亦可進一步具備在一對成形板之 間上下移動的胚料按壓構件。該胚料按壓構件係在前述成形板之間當前述成形板相互地分離時下降,當前述成形板相互地接近時上升。
前述胚料按壓構件亦可作為沿著前述搬送裝 置的搬送方向行進之皮帶式輸送機。在此情況,皮帶式輸送機的行進速度係作成為與前述搬送裝置(9)的搬送速度相同為佳。
若依據本發明的其他態樣,提供一種食品胚 料圓團成形方法,其係藉由使一對成形板沿著移動軌跡移動,來將食品胚料進行圓團成形,該一對成形板是沿著食品胚料的搬送方向延伸並配置,且至少具有相對向的傾斜面,該等傾斜面是從下側朝上側向外方向傾斜成傾斜面之間的間隔呈下側窄而上側廣,該方法的特徵係在於,前述 成形板的移動軌跡係具有沿著前述長度方向相互相對地朝相反方向移動的長度方向成分、和沿著與前述長度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移動成相互相對地接近分離之寬度方向成分,且當前述成形板將前述食品胚料進行圓團成形之際,藉由作用於前述食品胚料的前述長度方向成分之移動長度係作成為較藉由前述寬度方向成分之移動長度長,前述方法係包含有:(a)在載置於搬送裝置的前述食品胚料,藉由前述成形板利用前述寬度方向成分相互接近,從側面挾持前述食品胚料之製程;(b)在前述成形板的前述接近動作中或前述接近動作結束後,利用前述長度方向成分使前述成形板相互地朝相反方向移動,將前述食品胚料予以揉捏之揉捏製程;(c)在前述成形板的前述接近動作結束後且前述揉捏製程中,或前述揉捏製程結束後,前述成形板利用前述寬度方向成分相互地分離而將前述食品胚料開放之製程;以及(d)進行1次或複數次前述(a)~(c)的製程之製程。
在此情況,亦可作成為將前述食品胚料在沿 著前述成形板的長度方向上之複數個部位予以進行圓團成形。
在本發明之裝置及方法,亦可作成為下述結 構,亦即,前述成形板之相對向的前述傾斜面所形成的內角之大小係隨著從位於前述食品胚料的搬送方向之上游側的前述成形板之上游側朝向下游側連續地增大。又,亦可作成為下述結構,亦即,前述成形板係在前述傾斜面的下 方具備有自該傾斜面的下端朝內側方向突出的突出部,該突出部的突出量是隨著自前述成形板的上游側朝向下游側連續地增大。在本發明之裝置及方法,亦可作成為下述結構,亦即,前述成形板之移動軌跡係實質上包含長圓形的路徑。在此情況,該移動軌跡的長度方向成分實質上可包含直線狀的成分,亦可包含非直線狀的成分。或,移動軌跡的長度方向成分實質上亦可包含弧狀的成分。
若依據本發明,幾乎不會讓食品胚料損傷,在其表面形成具有張力的表皮而能將食品胚料加以圓團成形。又,能夠排除食品胚料內的氣體,能夠圓團成形為內層均等的食品胚料。
1‧‧‧圓團成形裝置
5‧‧‧圓團成形部
7‧‧‧食品胚料(生麵糰)
9‧‧‧搬送裝置(第1皮帶式輸送機)
11‧‧‧成形板
13‧‧‧成形板
17‧‧‧成形面
18‧‧‧第一成形面
18A‧‧‧側面
18B‧‧‧傾斜面
18C‧‧‧突出部
19‧‧‧第二成形面
19A‧‧‧側面
19B‧‧‧傾斜面
19C‧‧‧突出部
21‧‧‧成形面
22‧‧‧第一成形面
22A‧‧‧側面
22B‧‧‧傾斜面
22C‧‧‧突出部
23‧‧‧第二成形面
23A‧‧‧側面
23B‧‧‧傾斜面
23C‧‧‧突出部
含於說明書的一部分而構成該部分之圖面係示意地顯示本發明的理想實施形態,其有助於上述一般的說明及以下的理想實施形態的詳細說明,並且亦有助於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思想重點。
圖1係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圓團成形裝置的全體結構之正面說明圖。
圖2係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圓團成形裝置的全體結構之側面說明圖。
圖3係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圓團成形裝置的全體結構之平面說明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圓團成形裝置中所設置的成形板之驅動裝置的結構之平面說明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圓團成形裝置中所設置的成形板之主要部分的結構之斜視說明圖。
圖6係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圓團成形裝置中所設置的成形板的動作之平面說明圖。
圖7係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圓團成形裝置中所設置的成形板的形狀之說明圖。
圖8(a)、(b)、及(c)係顯示本發明的圓團成形裝置及方法之成形板的移動軌跡之例子的線圖。
圖9係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圓團成形裝置的全體結構之正面說明圖。
圖10係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圓團成形裝置的全體結構之平面說明圖。
圖1至圖5係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食品胚料圓團成形裝置1,適用於作為食品胚料7的一例之生麵糰的圓團成形裝置1。圓團成形裝置1係具備箱狀本體框架3,在此本體框架3的上部具備圓團成形部5。在圓團成形部5具備有:用來搬送生麵糰(食品胚料)7作為搬送裝置之第1皮帶式輸送機9;及將生麵糰7予以 揉捏而圓團成形之相對向的一對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又,在相對向的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的上方,具備有可上下移動自如的胚料按壓構件15為佳。又,在前述本體框架3的內部,具備有:用來使前述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接近分離之驅動裝置;及在具備胚料按壓構件15的情況,使其上下移動之驅動裝置。前述各部的驅動源是藉由控制裝置加以控制。
前述皮帶式輸送機9係用來搬送藉由控制馬達M1的驅動而自未圖示的胚料供給手段所供給的生麵糰7。例如,使生麵糰7與前述成形板11、13動作相關連,將其以預先設定在前述控制裝置的所需距離的方式間歇地搬送。
前述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分別配置在前述皮帶式輸送機9的寬度方向(與搬送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之兩側,並配置成使其長度方向沿著前述皮帶式輸送機9的搬送方向R。前述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係沿著移動軌跡朝繞行方向移動,該移動軌跡是具有沿著長度方向相互相對地朝相反方向移動的長度方向成分、及沿著與長度方向呈垂直的寬度方向移動成相互相對地接近分離之寬度方向成分,且藉由長度方向成分之移動長度作成為較藉由寬度方向成分之移動長度長。亦即,當前述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相互地接近而揉捏生麵糰7之際,前述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是沿著搬送方向R相互地朝相反方向移動。
前述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是形成為左右對 稱(參照圖2)。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分別具有成形面17及成形面21,並對位於相對向的兩成形板11、13的中間且與皮帶式輸送機9的搬送面呈垂直之假想平面(以下稱為中間垂直面)設成面對稱。成形面17係具備有:面形狀沿著長度方向改變之第一成形面18;和連接於其下游側的第二成形面19。第一成形面18係在下部具有側面18A而在上部具有傾斜面18B。前述側面18A係從位於前述皮帶式輸送機9的上游側之前述成形板11的上游端部(圖1中的右側端部)朝長度方向(搬送方向)向內側方向(圖3中的下方向)傾斜。又,前述側面18A係具備有自前述傾斜面18B的下端朝內側方向突出且其突出量隨著自前述成形板11的上游側朝下游側連續地增大之突出部18C。
前述傾斜面18B係自下側朝上側向外側方向 (圖2中的右側)傾斜成:對前述中間平面,下側窄而上側廣的間隔。傾斜面18B的下端係沿著長度方向(搬送方向)形成,傾斜面18B的傾斜是隨著自上游端部朝長度方向(下游側)行進而以一定的比例變化成朝外側方向變大。亦即,傾斜面18B的傾斜係從上游端部的急傾斜,隨著朝長度方向(下游側)行進而改變成緩傾斜。又,第二成形面19係具有與前述第一成形面18的下游端的形狀相同之側面19A及傾斜面19B,其不會沿著長度方向改變而分別呈平面形狀,自前述突出部18C的下游端部連續設置 有突出部19C。
成形面21係對前述中間面,與前述成形面17 形成為相對稱,將與前述第一成形面18對應的第一成形面22和與前述第二成形面19對應的第二成形面23沿著長度方向(搬送方向)連續地設置著。第一成形面22係在下部具有側面22A而在上部具有傾斜面22B。前述側面22A係從前述成形板13的上游端部(圖1中的右側端部)朝長度方向,向內側方向(圖3中的上側)傾斜。 又,前述側面22A係具備有自前述傾斜面22B的下端朝內側方向突出且其突出量隨著自前述成形板13的上游端部朝長度方向連續地增大之突出部22C。前述傾斜面22B係自下側朝上側向外側方向(圖2中的左側)傾斜成:對前述中間垂直面,下側窄而上側廣的間隔。傾斜面22B的下端係沿著長度方向形成,傾斜面22B的傾斜是隨著自上游端部朝長度方向行進而以一定的比例變化成朝外側方向變大。又,第二成形面23係具有與前述第一成形面22的下游端的形狀相同之側面23A及傾斜面23B,其不會沿著長度方向改變而分別呈平面形狀,自前述突出部22C的下游端部連續設置有突出部23C。
在第一成形面18的側面18A及傾斜面18B的 下側部分,形成有複數個凹部(參照圖5A)。同樣地,在與第一成形面18相對向的第一成形面22的側面22A及傾斜面22B的下側部分,形成有複數個凹部。該等凹部是在以成形面揉捏生麵糰7之際,能使生麵糰7不會滑動地 予以挾持,並且可防止生麵糰7對成形面之黏著,而能夠進行穩定的圓團成形。再者,作為保持這種生麵糰7並且具備剝離性高的凹凸面之成形面,係可藉由噴砂處理形成無光澤,或將具有帆布狀的表面之非黏著性的帶狀材料黏貼於成形板11、13本體等,能夠進行各種變更。
說明關於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之驅動機 構。各成形板11、13係經由各支承臂31A、31B固定在沿著前述略長圓形軌道向水平方向移動之各支承板33A、33B。各支承板33A、33B係分別支承於安裝在前述本體框架3的基板35上面之線性軌道37。此線性軌道37係設置成可使各支承板33A、33B朝搬送方向及寬度方向移動。
控制馬達M2係經由托架安裝於基板35的下 面,在其旋轉軸39的上端(圖1中為上側)固定著旋轉臂41的基端部。在旋轉臂41的前端部(自基端部偏移的部分)具備有長孔42,垂設於支承板33B的下面之凸輪從動件43B可移動地卡合在該長孔42。
在前述旋轉軸39的中間位置安裝有鏈輪 45B。又,在以支承板33A的下方可自由旋轉地支承於基板35的旋轉軸47之下端安裝有鏈輪45A。鏈輪45A及鏈輪45B是藉由鏈條49連結並可朝相同方向同步旋轉。在旋轉軸47的上端固定著旋轉臂51的基端部。在旋轉臂51的前端部(自基端部偏移的部分)具備有長孔52,將垂設於支承板33A的下面之凸輪從動件43A可移動地卡 合在該長孔52。旋轉臂41與旋轉臂51係配置成:在上面視角以180度位相差同步旋轉(參照圖4)。
導引構件53安裝於基板35的上面。導引構 件53係在寬度方向(圖4中的上下方向)並設有相同形狀的導引溝55A及55B。導引溝55A及55B,在圖示例為略長圓形狀,其長軸沿著搬送方向被設置。導引溝55A及55B,能供自支承板33A及33B的下面經由托架垂設之凸輪從動件57A及57B個別可移動地卡合。
藉由驅動控制馬達M2,使得旋轉臂41及旋 轉臂51經由旋轉軸39及旋轉軸47同步旋轉,進而使得支承板33A及支承板33B經由卡合於長孔42及長孔52的凸輪從動件43B及凸輪從動件43A朝水平方向移動,伴隨該移動,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也移動。該移動成為沿著導引構件53的導引溝55A及導引溝55B之例如長圓形狀的軌跡。
將如圖3所示的狀態作成為成形板11及成形 板13移動之初期位置。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係相互地分離最遠,排列配置於搬送方向。當驅動驅動馬達M2時,成形板11朝搬送方向R的下游側呈直線狀移動,成形板13係朝搬送方向R的上游側呈直線狀移動。其次,成形板11沿著略圓弧狀的軌道,從下游側朝上游側一邊變換移動方向一邊朝內側方向(成形板13側)移動,同時成形板13沿著略圓弧狀的軌道,從上游側朝下游側一邊一邊變換移動方向一邊朝內側方向(成形板11側)移 動,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相互地接近(參照圖6A)。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係維持其相對向的間隔,且成形板11朝上游側呈直線狀移動而成形板13朝下游側呈直線狀移動,對搬送方向R排列於相同位置(參照圖6B),進一步,成形板11朝上游側呈直線狀移動,而成形板13朝下游側呈直線狀移動(參照圖6C)。又,成形板11沿著略圓弧狀的軌道,自上游側朝下游側一邊變換移動方向一邊朝外側方向移動,再朝下游側呈直線狀移動而返回至初期位置。成形板13沿著略圓弧狀的軌道,自下游側朝上游側一邊變換移動方向一邊朝外側方向移動,再朝上游側呈直線狀移動而返回至初期位置。
以圖7說明關於前述成形面17及成形面21相對向形成之面形狀。圖7係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接近而在搬送方向上排列於相同位置(參照圖6B)的態樣。再者,圖7的各圖(A至D)係以與圖2相同的姿勢圖示圖6B之各箭號視角(A-A至D-D)之面形狀。將以相對向的傾斜面彼此所形成的內角設為F,將以相對向的側面彼此所形成的間隔設為S。
圖7A係顯示圖6B之A-A箭號視角的成形板11、13之側面(上游端部)。相對向的側面18A及側面22A之間隔SA係比起後述的下游側之態樣,形成最廣。又,傾斜面18B及傾斜面22B係分別自側面18A及側面22A的上端連接而形成。相對向的傾斜面18B及傾斜面22B之內角FA係比起後述的下游側之態樣,形成最小。
圖7B及圖7C係分別顯示圖6B之B-B箭號 視角及C-C箭號視角之成形板11、13的斷面。如圖7B所示的間隔SB係形成較間隔SA窄,而如圖7C所示的間隔SC係形成較間隔SB窄。又,側面18A及側面22A分別自傾斜面18B及傾斜面22B的下端朝內側方向突出而形成,如前述般形成有突出部18C及突出部22C。此突出量係側面18A及側面22A的間隔S越窄,形成越大。如圖7B所示的內角FB係形成較內角FA大,如圖7C所示的內角FC係形成較內角FB大。
圖7D係顯示圖6B之D-D箭號視角的成形板 11、13之斷面。相對向的側面19A及側面23A的間隔SD係形成較間隔SC窄,前述突出部19C及突出部23C朝內側方向突出之突出量係在成形面17及成形面21形成為最大。又,傾斜面19B及傾斜面23B所形成的內角FD係形成為較前述內角FC大。如前述般,間隔SD及內角FD係不會沿著相對向的第二成形面19及成形面20的長度方向變化地形成為相同。又,間隔SD及內角FD的各自的尺寸係與相對向的第一成形面18及第一成形面22在其下游端所形成的間隔S及內角F相同。
由前述說明可得知,相對向的傾斜面18B及 傾斜面22B的間隔係成形為下側窄而上側廣,傾斜面18B及傾斜面22B所形成的內角F係變化成隨著自位於第1皮帶式輸送機(搬送裝置)9的搬送方向R之上游側的前述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的上游側朝向下游側連續地變大。 又,側面18A及側面22A的間隔S係變化成隨著自前述上游端部朝向長度方向(搬送下游側)連續地變窄,分別自傾斜面18B及傾斜面22B的下端朝內側方向突出形成之前述突出部18C及突出部22C的突出量係變化成隨著自上游端部朝向長度方向(搬送下游側)連續地變大。
前述胚料按壓構件15係其長度方向沿著前述 搬送方向R定向,配置於前述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的中間位置。胚料按壓構件15係經由支承臂63連動連結於安裝在基板35的流體壓缸61的往復移動軸(壓缸桿)61A而上下移動。在前述胚料按壓構件15的下面設有階差,其長度方向的上游側具備對下游側朝下方突出之突出部15A。因此,胚料按壓構件15係其下面與皮帶式輸送機9的搬送面之間隔設置成上游側較下游側窄。又,胚料按壓構件15係在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接近而將生麵糰7圓團成形後,在成形板11與成形板13之間,當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相互地分離之際下降,而當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相互地接近之際上升。胚料按壓構件15係在前述突出部15A,施加按壓將生麵糰7強力地壓潰並敲擊,在其下游側(非突出部15A的部分)輕度地接觸於生麵糰7的頭部(參照圖5B)。胚料按壓構件15係防止生麵糰7黏著於分離的成形板11或成形板13而朝外側方向被拉離,而自相對向的成形板11、13的中間位置偏移之情況產生。
藉由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的1次接近分離 動作與胚料按壓構件的1次上下移動,將生麵糰7揉捏而進行1次圓團成形。在圓團成形裝置1,可適宜地設定:在將皮帶式輸送機9的搬送停止的期間,進行1次或反復進行複數次此圓團成形。又,因可適宜地設定藉由皮帶式輸送機9的間歇搬送之移動距離(間距),所以,在沿著皮帶式輸送機9的搬送方向R之複數個停止部位,能反復進行生麵糰7的圓團成形。
說明關於用前述圓團成形裝置1將生麵糰7 進行圓團成形之製程。在此,說明作為將自成形為略棒狀的生麵糰切斷成所需重量的矩形狀生麵糰7落下供給至前述皮帶式輸送機9的上游側(圖1的左側),在每所需間隔(間距)間歇地進行搬送停止之6個部位進行圓團成形之情況(參照圖5、6)。再者,在圖5A,顯示被搬送至各停止位置時的各生麵糰7,圖5B係顯示在各停止位置,以前述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所揉捏的各生麵糰7被前述胚料按壓構件15自上方朝下方按壓的態樣。
生麵糰7藉由皮帶式輸送機9搬送被設定的 距離(間距),配置在相互地分離並停止的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之間(參照圖6B的B-B箭號視角位置;將此位置設為第1位置,將在此位置的生麵糰7稱為生麵糰7B)。已經停止的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沿著略長圓形軌道開始移動,一邊相互地接近一邊以成形面17及成形面21挾持生麵糰7R,並且沿著長度方向相互地朝相反方向移動,在進一步接近的位置呈直線狀朝相反方向移動,將 生麵糰7B揉捏並予以圓團成形。在此位置的傾斜面18B和傾斜面22B所形成的內角FB係較形成於沿著長度方向之下游側的內角F小,相面對的間隙也窄。生麵糰7B藉由從側方較強力地夾壓,朝上下方向被推展延伸而變形成扁平狀。生麵糰7B在生麵糰7B的大部分表面接觸於成形面18及成形片22之態樣下滾動。又,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係沿著例如略長圓形軌道開始移動,沿著長度方向一邊朝相反方向移動一邊相互地分離,開放生麵糰7B。當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分離之際,胚料按壓構件15急速地下降,突出部15A從上面壓潰生麵糰7B而在與皮帶式輸送機9的搬送面之間加以挾壓,並將其朝水平方向推展,短時間後上升。在此位置,藉由反復進行例如2至4次圓團成形,成形為生麵糰7B的表面之突起、凸角等消失。又,利用以成形板11、13從兩側面所進行的夾壓及滾動、以胚料按壓構件15從上方向所進行的敲擊這樣的按壓,使得不均等地存在於生麵糰7B的內部之大小氣泡(氣體)被分散,內層逐漸均等化。
圖8(a)~(c)係顯示成形板11(圖8中雖未圖示,其位於圖中的左側)及成形板13(位於圖中的右側)移動之軌跡T的例子。在圖中,箭號L係顯示揉捏時的長度方向成分之方向,箭號W1係接近的寬度方向成分之方向,箭號W2係分離的寬度方向成分之方向。成形板11及13的移動軌跡T係如圖8(a)及前述實施形態般,長度方向成分實質上可為直線狀,但亦可為非直線狀。亦 可例如圖8(b)所示,長度方向成分朝對向側突出,包含平緩的弧狀或實質上呈弧狀的成分。或亦可如圖8(c)所示,實質上呈橢圓狀的移動軌跡T。
在圖8所示的任一軌跡T,進行下述製程,亦即,藉由成形板11、13以寬度方向成分相互地接近,將載置於搬送裝置9的生麵糰(食品胚料)7從側面予以挾持(製程(a))。在此成形板11、13接近動作中,或在接近動作結束後,將成形板11、13藉由長度方向成分相互地朝相反方向移動而揉捏生麵糰(製程(b))。在成形板11、13接近動作結束後且揉捏製程中或揉捏製程結束後,成形板11、13藉由寬度方向成分相互地分離而開放生麵糰7(製程(c))。(d)將該等製程(a)~(c)進行1次或複數次(製程(d))。
又,當將生麵糰(食品胚料)7進行圓團成形時,利用成形板11、13對生麵糰(食品胚料)7將藉由長度方向成分之移動長度作用成較藉由前述寬度方向成分之移動長度長,能夠提高揉捏生麵糰(食品胚料)7之效果。
但,圖8(a)~(c)所示的移動軌跡T僅為一例示。本發明之一對成形板11、13的移動軌跡係具有沿著長度方向相互相對地朝相反方向移動的長度方向成分、及沿著與長度方向呈垂直的寬度方向移動成相互相對地接近分離之寬度方向成分,且藉由長度方向成分之移動長度作成為較藉由寬度方向成分之移動長度長者,並非嚴謹地限定於圖示的軌跡。例如,亦可為在成形板11與成形板 13,長度方向的移動距離不同。
生麵糰7B被搬送1間距量而在第2位置停 止,以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以及胚料按壓構件15加以圓團成形,進一步被搬送1間距量而在第3位置停止(參照圖6B的C-C箭號視角位置;將在此位置的生麵糰7稱為生麵糰7C)。在第3位置的傾斜面18B和傾斜面22B所形成的內角FC係較在其上游側所形成的內角F大,相面對的間隙也寬廣。比起在第1位置的生麵糰7B之圓團成形,藉由相對向的傾斜面對生麵糰7C從側方之夾壓弱,藉由沿著長度方向朝相反方向呈直線狀移動之傾斜面18B與傾斜面22B,生麵糰7C從上方朝下方產生扭轉,生麵糰7C的表面從頭部朝下方被誘導,使得在生麵糰7C的表皮產生張力。又,側面18A及側面22A的間隔SC係較在上游側所形成的間隔S窄,藉由挾持生麵糰7C的下端,使得在生麵糰7C的下端部之胚料產生扭轉,能夠提高將生麵糰7C的表層朝下方誘導的效果。且,胚料聚集於生麵糰7的底部而形成集合部。又,當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分離之際,在生麵糰7C之扭轉被開放。然後,胚料按壓構件15下降而從上方按壓生麵糰7C,藉此能夠防止生麵糰7C黏著於相互地分離之成形板11、13而從相對向的成形板11、13之中央位置偏移的情況產生。又,胚料按壓構件15的突出部15A下降而對生麵糰7C施加從上方向的敲擊般的按壓,將生麵糰7C予以壓潰成扁平狀。在本實施例,由於成形板11、13各為一個構件, 故,即使在此第3位置,亦反復進行與第1位置相同次數的圓團成形。
生麵糰7C被搬送1間距量而在第4位置停 止,以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加以圓團成形,進一步被搬送1間距量而在第5位置停止(參照圖6B的D-D箭號視角位置;將在此位置的生麵糰7稱為生麵糰7D)。在此位置的傾斜面19B和傾斜面23B所形成的內角FD係較在成形面17及成形面21所形成的內角F大,相面對的間隙也最廣。生麵糰7D係比起生麵糰7C,成為下側的胚料表面接觸於成形面17及成形面21之態樣。對生麵糰7D之前述扭轉作用係比生麵糰7C更大,使得將生麵糰7D的表層朝下方誘導的效果增大。又,側面19A及側面23A的間隔SD係在成形面17及成形面21所形成的間隔S最窄,藉由將生麵糰7D的下端較強力地挾持,使得在生麵糰7D的下端部之胚料產生強力的扭轉,可提高將生麵糰7D的表層朝下方誘導的效果,並且藉由將所形成的表皮集合至下面(底部)而誘導至生麵糰7的內部,能夠在生麵糰7D的表皮產生強力的張力。當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分離之際,施加在生麵糰7D之扭轉被開放。又,胚料按壓構件15下降而輕度地按壓生麵糰7D的頭部。
且,生麵糰7D被搬送1間距量而在第6位置 停止,以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加以圓團成形。在此位置的內角F及間隔S係與前述第5位置相同。但,藉由在此位置再次進行揉捏,將生麵糰7的表層進一步朝下方誘 導,並且讓藉由相對向的側面19A及側面23A所成形的表皮集合於底部而誘導至生麵糰7的內部地作用,圓團成形表面具有張力的生麵糰7。又,胚料按壓構件15下降而輕度地按壓生麵糰7的頭部。再者,由於當在生麵糰7的胚料表面形成薄的表皮時,黏著性會降低,故,在生麵糰7變得不會黏著於移動的成形板11、13之情況,亦有不以胚料按壓構件15按壓生麵糰7的頭部之情況。因此,在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圓團成形裝置1,並非一定需要設置胚料按壓構件15。
若依據前述圓團成形裝置1,當生麵糰7在各停止位置(圓團化位置)進行圓團成形之際,由於不會朝搬送方向滾動並改變生麵糰7的上下位置關係,故,作用於生麵糰7的表層之胚料的誘導方向穩定,且分成數次將所成形的表皮集合至生麵糰7的底部,每次可將生麵糰7的表皮誘導至生麵糰7的內部,因此,能在生麵糰7有效率地形成具有張力的表皮。又,藉由使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進行接近分離動作,對生麵糰7反復進行來自於側面的夾壓及滾動以及開放,故不會所需以上扭轉生麵糰7,幾乎不會造成其損傷。又,在圓團成形製程的至少初期階段(在本實施例為到第3位置為止),不僅以成形板11、13從側面夾壓生麵糰7,並且當成形板11、13相互分離之際,藉由胚料按壓構件15施加朝上下方向敲擊這樣的按壓,藉此能夠使不均等地存在於生麵糰7內部的大小氣泡(氣體)分散,能夠進行內層的均等化。藉由該等效果, 可將生麵糰7有效率且均等形狀地加以圓團成形。
再者,一般稱為生麵糰的胚料並非一樣,具 有吐司用胚料(麵糰)、糕點用胚料、硬式麵包(hard roll)用胚料等各種配合比例、胚料製造製程等,當將所有胚料以相同的圓團化製程予以成形時,則無法進行適當的圓團成形。在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圓團成形裝置1,能夠適宜地設定皮帶式輸送機9的搬送停止位置,又能夠將相對向的成形板11、13相互進行接近分離動作設定進行適當次數,故能夠適宜地設定全體圓團化次數。且,由於在各停止位置設置成使相對向的成形面之形狀改變,故能夠因應各停止位置讓對生麵糰7之作用改變,因此能夠進行配合生麵糰(食品胚料)7之性狀、期望的成形狀態之圓團成形。例如,藉由設定成多次圓團化次數,將食品胚料7予以緊緻地圓團化,或藉由減少圓團化次數,將食品胚料7予以和緩地圓團化。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搬送裝置的說明大致如以上所述,但不限於此,在申請專利範圍下可進行各種變更。例如,在成形面17(成形面18),將第一成形面18及第二成形面19(第一成形面22及第二成形面23)在長度方向連接設置,但亦可為僅設置第一成形面18(第一成形面22)之結構。又,面形狀沿著長度方向改變之成形面18及22,亦可形成為使側面18A及22A沿著長度方向(搬送方向)相互平行地設置,在其上面,使各突出部18C及22C朝內側方向突出的突出量隨著從上游端部朝向 下游側增大,在此情況,傾斜成形面18B及22B的下端成為隨著自上游端部朝下游側向外側方向傾斜的形狀。
又,成形面18及22,作為其縱斷面形狀的一例,垂直的側面18A及22A(垂直線)、傾斜面18B及22B(斜線)、突出部18C及22C的上面(水平線)分別以直線來形成(參照圖7)。但不限於此,亦可將各直線的交叉點部分、直線部分的一部分等形成為曲線狀而將各面予以連接。又,亦可將形成傾斜面18B、22B之成形板部分與形成突出部18C、22C之成形板部分設成不同體,使突出部18C、22C對傾斜面18B、22B可朝內側方向進出調節地設置。又,作為可使成形板11及成形板13相互地接近分離地驅動的驅動機構,亦可藉由不僅可沿著導引溝55A、55B繞行,且可將流體壓缸、控制馬達等的旋轉驅動變換成直線運動之線性驅動等,使朝搬送方向的往復運動與朝寬度方向的往復運動重疊,讓各成形板11、13進行接近分離動作,藉由控制以各驅動機構使成形板移動的移動位置,能夠調節各成形板的間隔、相互朝相反方向移動之直線距離等。
圖9及圖10係顯示本發明之圓團成形裝置的第2實施形態。在此,作為胚料按壓構件,採用沿著第1皮帶式輸送機(搬送裝置)9的搬送方向R行進之第2皮帶式輸送機,代替如圖1、3及5所示可上下移動自如之胚料按壓構件15。第2皮帶式輸送機係例如,具有:內裝有馬達的驅動滾子73;從動滾子71;架設於該等驅動滾子73 及從動滾子71之輸送機用皮帶77;用來在該輸送機用皮帶77的行走面設置階差之滑輪74;及用來自內側按壓輸送機用皮帶77的板材75、76。
輸送機用皮帶77係對搬送裝置(第1皮帶式輸送機)9在其上方呈略平行狀,將生麵糰7從上方朝下方按壓。在此情況,輸送機用皮帶77的行進速度係作成為與前述搬送裝置9的搬送速度相同為佳。
若依據第2皮帶式輸送機的輸送機用皮帶77,可將生麵糰7不會朝搬送方向滾動地加以按壓。自成形板11、13解放之生麵糰7係被搬送裝置9與輸送機用皮帶77挾持而搬送。但,在此變更的實施形態,生麵糰7不會在相同場所進行複數次圓團成形。
又,在圖9及圖10一併顯示成形板11、13的替代例。該等成形板11、13,於第1成形面18、22的上游側設有第2成形面20、24。成形板11(13)的第2成形面20(24)係包含:接續於第1成形面18(22)的側面18A(22A)之側面20A(24A);及接續於第1成形面18(22)的傾斜面18B(22B)的傾斜面20B(24B)。傾斜面20B(24B)係形成為與在第1成形面18(22)的傾斜面18B(22B)位於最上游側的傾斜部分相同的傾斜。第1實施形態的圓團成形裝置之成形板11、13,亦可替代成第2實施形態之成形板11、13。在前述的各實施例,成形板的側面18A、19A、20A、22A,23A、及24A的一例係作為垂直面加以圖示,但不限於此,亦可作為從下側朝 上側向外側方向傾斜的傾斜面(斜線),又亦可形成為曲線狀。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幾個實施例。但在不超出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範圍及目的,仍可進行各種變更。例如,在本發明之裝置及方法,成形板11與成形板13並非一定需要驅動雙方,亦可固定其中一方,對此固定之其中一方使另一方相對地移動的實施形態。當然為了提升圓團成形的效果,期望驅動成形板11與成形板13雙方。但,亦有依據所要求的圓團成形程度,僅驅動成形板11與成形板13中的其中一方即可之情況。
在前述的各實施形態,使用生麵糰7作為食品胚料,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本發明之裝置及方法不限於生麵糰7,亦可適用於具有黏彈性的食品胚料。
5‧‧‧圓團成形部
7B‧‧‧生麵糰
7C‧‧‧生麵糰
7D‧‧‧生麵糰
11‧‧‧成形板
13‧‧‧成形板
15‧‧‧胚料按壓構件
15A‧‧‧突出部
17‧‧‧成形面
18‧‧‧第一成形面
18A‧‧‧側面
18B‧‧‧傾斜面
18C‧‧‧突出部
19‧‧‧第二成形面
19A‧‧‧側面
19B‧‧‧傾斜面
19C‧‧‧突出部
21‧‧‧成形面
22‧‧‧第一成形面
22A‧‧‧側面
22B‧‧‧傾斜面
22C‧‧‧突出部
23‧‧‧第二成形面
23A‧‧‧側面
23B‧‧‧傾斜面
23C‧‧‧突出部

Claims (20)

  1. 一種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裝置,係具備搬送食品胚料(7)的搬送裝置(9)、和在該搬送裝置(9)的上面沿著前述搬送裝置的搬送方向(R)延伸並配置的一對成形板(11、13),前述成形板(11、13)係至少具有相對向的傾斜面(18B、22B),該等傾斜面係從下側朝上側向外方向傾斜成傾斜面之間的間隔呈下側窄而上側廣,使用該一對成形板(11、13)的傾斜面(18B、22B)將食品胚料予以圓團化之圓團成形裝置,其特徵為:前述一對成形板(11、13)係可沿著移動軌跡進行移動,該移動軌跡是具有沿著前述長度方向相互相對地朝相反方向移動之長度方向成分、和沿著與前述長度方向呈垂直的寬度方向移動成相互相對地接近分離的寬度方向成分,且將藉由前述長度方向成分之移動長度作成為較藉由前述寬度方向成分之移動長度長。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裝置,其中,相對向的前述傾斜面(18B、22B)所形成的內角(F)的尺寸係設置成隨著從位於前述搬送裝置(9)的搬送方向(R)的上游側之前述成形板(11、13)的上游側朝向下游側連續地增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裝置,其中,前述成形板(11、13)係在前述傾斜面(18B、22B)的下方具備有從該傾斜面(18B、22B)的下端朝內側方向突出之突出部,該突出部的突出量是設置 成隨著自前述成形板(11、13)的上游側朝向下游側連續地增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在前述一對成形板(11、13)之間上下移動的胚料按壓構件(15)。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裝置,其中,前述胚料按壓構件(15)係在前述成形板(11、13)之間,當前述成形板(11、13)相互地分離之際下降,而當前述成形板(11、13)相互地接近之際上升。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裝置,其中,前述胚料按壓構件(15)係為沿著前述搬送裝置(9)的搬送方向(R)行進之皮帶式輸送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裝置,其中,前述皮帶式輸送機的行進速度係與前述搬送裝置(9)的搬送速度相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裝置,其中,前述移動軌跡包含長圓形的路徑。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裝置,其中,前述移動軌跡的前述長度方向成分包含直線狀成分。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裝置,其中,前述移動軌跡的前述長度方向成分是包含非直線狀成分。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裝置,其中,前述移動軌跡的長度方向成分包含弧狀成分。
  12. 一種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方法,係藉由使一對成形板(11、13)沿著移動軌跡移動,來將食品胚料(7)進行圓團成形,該一對成形板是沿著食品胚料的搬送方向(R)延伸並配置,且至少具有相對向的傾斜面(18B、22B),該等傾斜面是從下側朝上側向外方向傾斜成傾斜面之間的間隔呈下側窄而上側廣,其特徵為:前述成形板(11、13)的移動軌跡係具有沿著前述長度方向相互相對地朝相反方向移動的長度方向成分、和沿著與前述長度方向呈垂直的寬度方向移動成相互相對地接近分離之寬度方向成分,且當前述成形板(11、13)將前述食品胚料進行圓團成形之際,藉由作用於前述食品胚料的前述長度方向成分之移動長度係作成為較藉由前述寬度方向成分之移動長度長,前述方法係包含有:(a)在載置於搬送裝置(9)的前述食品胚料(7),藉由前述成形板(11、13)利用前述寬度方向成分相互接近,從側方挾持前述食品胚料(7)之製程;(b)在前述成形板(11、13)的前述接近動作中或前述接近動作結束後,利用前述長度方向成分使前述成形板(11、13)相互地朝相反方向移動,將前述食品胚料(7)予以揉捏之揉捏製程;(c)在前述成形板(11、13)的前述接近動作結束 後且前述揉捏製程中,或前述揉捏製程結束後,前述成形板(11、13)利用前述寬度方向成分相互地分離而將前述食品胚料(7)開放之製程;以及(d)進行1次或複數次前述(a)~(c)製程之製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方法,其中,將前述食品胚料(7)在沿著前述成形板的長度方向之複數個部位進行圓團成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方法,其中,前述成形板(11、13)相對向的前述傾斜面(18B、22B)所形成的內角(F)的尺寸係作成為隨著從位於前述食品胚料的搬送方向(R)的上游側之前述成形板(11、13)的上游側朝向下游側連續地增大。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方法,其中,前述成形板(11、13)係在前述傾斜面(18B、22B)的下方具備有從該傾斜面(18B、22B)的下端朝內側方向突出之突出部,該突出部的突出量是作成為隨著自前述成形板(11、13)的上游側朝向下游側連續地增大。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方法,其中,(e)在前述圓團成形製程的至少初期階段,包含:藉由在前述成形板(11、13)之間可上下自由移動地設置之胚料按壓構件(15),當前述成形板(11、13)相互地分離之際下降,在與前述搬送裝置(9)之間 從上下按壓前述食品胚料(7)的製程。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13項之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方法,其中,前述移動軌跡包含長圓形狀的路徑。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13項之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方法,其中,前述移動軌跡的前述長度方向成分包含直線狀成分。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13項之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方法,其中,前述移動軌跡的前述長度方向成分包含非直線狀成分。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13項之食品胚料的圓團成形方法,其中,前述移動軌跡的長度方向成分包含弧狀成分。
TW102118401A 2012-06-04 2013-05-24 Cylindrical forming device and round forming method for food embryo TWI5324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7512 2012-06-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0153A TW201410153A (zh) 2014-03-16
TWI532433B true TWI532433B (zh) 2016-05-11

Family

ID=49711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8401A TWI532433B (zh) 2012-06-04 2013-05-24 Cylindrical forming device and round forming method for food embryo

Country Status (17)

Country Link
US (2) US9392798B2 (zh)
EP (1) EP2868200B1 (zh)
JP (3) JP6001659B2 (zh)
KR (1) KR101708837B1 (zh)
CN (1) CN104427875B (zh)
AU (1) AU2013272820B2 (zh)
BR (1) BR112014030302B1 (zh)
CA (1) CA2875295C (zh)
ES (1) ES2637848T3 (zh)
HK (1) HK1202777A1 (zh)
IN (1) IN2014MN02309A (zh)
MY (1) MY167844A (zh)
PH (1) PH12014502621A1 (zh)
RU (1) RU2582348C1 (zh)
SG (1) SG11201407951TA (zh)
TW (1) TWI532433B (zh)
WO (1) WO201318342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6732B (zh) * 2017-01-26 2018-10-01 統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Dough positioning forming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92798B2 (en) * 2012-06-04 2016-07-19 Rheon Automatic Machinery Co., Ltd. Food dough rounding device and food dough rounding method
JP5967821B2 (ja) * 2012-09-14 2016-08-10 レオン自動機株式会社 食品生地の丸め成形装置及び丸め成形方法
JP6539435B2 (ja) 2013-11-29 2019-07-03 レオン自動機株式会社 食品生地の丸め成形装置及び丸め成形方法
JP2015149922A (ja) * 2014-02-12 2015-08-24 レオン自動機株式会社 角形のパンを製造するための生地玉を準備する方法
WO2021198714A1 (en) 2020-03-31 2021-10-07 Nsk Ltd. Measuring device and gear failure determining device
KR102606248B1 (ko) * 2023-05-17 2023-11-24 주식회사 세이식품 반죽볼 성형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886A (en) * 1894-11-06 Machine for making balls
US1067953A (en) * 1909-06-18 1913-07-22 Frank Henery Van Houten Jr Machine for rounding up lumps of dough in the manufacture of bread.
US4191519A (en) 1976-02-19 1980-03-04 Benier B.V. Dough-rounding machine
JPS6096124A (ja) 1983-10-31 1985-05-2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地中ケ−ブル線路冷却用ヒ−トパイプ
JPS60103895A (ja) 1983-11-11 1985-06-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立体テレビジヨン装置
JPS6096124U (ja) 1983-12-09 1985-07-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燃料タンクのフユ−エルインレツト配管構造
JPS60103895U (ja) 1983-12-20 1985-07-15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電波シ−ルドパネルの接続構造
JPS6337827Y2 (zh) * 1984-11-13 1988-10-05
JPS6337834Y2 (zh) * 1985-06-25 1988-10-05
JPS6337830Y2 (zh) * 1985-07-08 1988-10-05
FR2590768B1 (fr) * 1985-12-02 1991-02-08 Voegtlin Rene Dispositif pour le centrage et le formage de pieces de pate boulangere ou similaire
JPS6337827A (ja) 1986-07-31 1988-02-18 Ricoh Co Ltd 光ピツクアツプ装置
JPS6337827U (zh) 1986-08-28 1988-03-11
JPH0418383Y2 (zh) * 1987-12-16 1992-04-23
KR950011574B1 (ko) * 1989-12-30 1995-10-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제빵기기의 재료 반죽장치
JPH0418383A (ja) 1990-05-11 1992-01-22 Hitachi Ltd 印字装置
JPH0418383U (zh) 1990-06-04 1992-02-17
JP3513294B2 (ja) * 1995-12-29 2004-03-31 株式会社オシキリ 生地玉成形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3054766B2 (ja) * 1998-10-15 2000-06-19 レオン自動機株式会社 食品生地搬送方法及び装置
JP3330892B2 (ja) 1999-01-26 2002-09-30 レオン自動機株式会社 食品生地の分割丸め成形システム
MXPA04005867A (es) * 2002-10-18 2004-11-01 Rheon Automatic Machinery Co Aparato y metodo para elaborar pan.
JP2005198579A (ja) * 2004-01-16 2005-07-28 Oshikiri:Kk パン生地搬送成形装置
JP4274567B2 (ja) 2005-03-23 2009-06-10 レオン自動機株式会社 生地の丸め方法および装置
CA2608105C (en) * 2005-06-03 2010-05-11 Rheon Automatic Machinery Co., Ltd.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rolling food dough and disk-shaped food dough manufactured by the method
DE202006019684U1 (de) * 2006-12-27 2007-03-29 Johann Kasper Bäckereimaschinenbau GmbH Teigbearbeitungsmaschine
FR2919472B3 (fr) * 2007-07-30 2009-10-30 Jac Nv Sa Dispositif de faconnage de patons en baguettes.
JP5116025B2 (ja) * 2008-01-21 2013-01-09 レオン自動機株式会社 食品生地延展成形装置および食品生地延展成形方法
US9392798B2 (en) * 2012-06-04 2016-07-19 Rheon Automatic Machinery Co., Ltd. Food dough rounding device and food dough rounding metho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6732B (zh) * 2017-01-26 2018-10-01 統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Dough positioning form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4030302B1 (pt) 2020-03-10
AU2013272820A1 (en) 2014-12-18
SG11201407951TA (en) 2015-01-29
CA2875295C (en) 2016-11-15
CN104427875A (zh) 2015-03-18
CA2875295A1 (en) 2013-12-12
KR101708837B1 (ko) 2017-02-21
BR112014030302A2 (pt) 2017-06-27
US9854814B2 (en) 2018-01-02
ES2637848T3 (es) 2017-10-17
JP2018110591A (ja) 2018-07-19
AU2013272820B2 (en) 2015-08-27
PH12014502621B1 (en) 2015-01-21
IN2014MN02309A (zh) 2015-08-07
US20170027181A1 (en) 2017-02-02
US9392798B2 (en) 2016-07-19
JPWO2013183423A1 (ja) 2016-01-28
JP6512647B2 (ja) 2019-05-15
JP6509790B2 (ja) 2019-05-08
EP2868200B1 (en) 2017-07-19
EP2868200A4 (en) 2016-04-20
JP6001659B2 (ja) 2016-10-05
PH12014502621A1 (en) 2015-01-21
MY167844A (en) 2018-09-26
KR20150018554A (ko) 2015-02-23
JP2017018128A (ja) 2017-01-26
EP2868200A1 (en) 2015-05-06
US20150157029A1 (en) 2015-06-11
HK1202777A1 (zh) 2015-10-09
CN104427875B (zh) 2017-03-08
RU2582348C1 (ru) 2016-04-27
WO2013183423A1 (ja) 2013-12-12
TW201410153A (zh) 2014-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2433B (zh) Cylindrical forming device and round forming method for food embryo
US2006013753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read
TWI587789B (zh) Food billet extension device and food billet extension method
JP6150763B2 (ja) 食品搬送処理装置及び該食品搬送処理装置を備えた生地成形システム
JP5967821B2 (ja) 食品生地の丸め成形装置及び丸め成形方法
JP6407667B2 (ja) 食品生地片の切断移送装置および方法
US20160249626A1 (en) Device for forming a continuous strip of dough
JP7011436B2 (ja) 棒状食材の供給方法及び棒状食材の供給装置
KR102325451B1 (ko) 마스크 자동 분배 장치
JP6234184B2 (ja) レストコンベア及びレストコンベアを備えた生地成形システム
WO2015079793A1 (ja) 食品生地の丸め成形装置及び丸め成形方法
JPH0542897B2 (zh)
JP6258710B2 (ja) 菓子片の反転供給装置及び該反転供給装置を備えたサンド菓子製造装置
JP3333764B2 (ja) 生詰め蒟蒻製造装置
FI103318B (fi) Riivari
JPH1132734A (ja) 練り製品の切溝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切溝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