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6751B - 視角提升薄膜及液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視角提升薄膜及液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6751B
TWI526751B TW101106511A TW101106511A TWI526751B TW I526751 B TWI526751 B TW I526751B TW 101106511 A TW101106511 A TW 101106511A TW 101106511 A TW101106511 A TW 101106511A TW I526751 B TWI526751 B TW I5267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iewing angle
light
film
liquid crystal
crysta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6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3458A (en
Inventor
久世勝朗
武川善紀
安井章文
河井兼次
船城健一
松田明
西睦夫
Original Assignee
東洋紡績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東洋紡績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東洋紡績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243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3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6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675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07Films for enhancing the luminan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G02F1/133562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on the viewer s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視角提升薄膜及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以高度水準兼具抑制依照觀看角度的色調變化之視角改善效果及抑制正面亮度低落之視角提升薄膜,該視角提升薄膜係設置於比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層更靠近觀察者的一側,以及有關於一種使用該視角提升薄膜之液晶顯示裝置。
液晶顯示裝置係因為活用其薄型、輕量、低耗電力等的特徵而大量地被使用作為平面面板顯示器,其用途係一年一年地擴大作為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個人電腦、電視等的資訊用顯示器。
但是,相較於CRT,液晶顯示裝置係存在有視角狹窄之問題。
所謂視角,係指使觀察液晶顯示器的畫面之角度變化時,將對畫面的垂線之角度逐漸變大,亦即相較於從正面觀察時,隨著變為傾斜的方向,畫面的影像的畫質低落之現象。該畫質係可舉出彩色影像的色調、影像的對比、白顯示影像的亮度及黑顯示影像的光洩漏引起白模糊等的現象。在該畫質的低落之中,彩色影像的色調變化係特別重要。
上述色調變化係例如能夠藉由改變角度觀察白色的影像時,從正面觀察時看到白色的影像,當從傾斜觀察時變化成為帶黃色色調的現象之色調變化的程度來判定。以下,將該色調變化的程度稱為顏色偏移度,又,將 該抑制顏色偏移的效果稱為視角改善效果。
作為顯現上述的視角改善效果之方法,已知有在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胞的視認側設置光擴散薄膜之方法。因為該方法係不必變更液晶層內部的液晶配向和電極結構等而能夠得到改善效果,在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步驟中不會增加步驟等,係簡便且有用的。但是由於藉由從畫面射出的光線通過光擴散薄膜而透射的光線被散射,而存在有從正面觀察時之畫面的明亮度,亦即亮度低落致使影像變為黑色傾向之課題。以下,稱為正面亮度低落。亦即,視角改善效果與抑制正面亮度低落係矛盾(antinomy)現象而難以兼具。因此,盡量減少正面亮度低落的狀態而能夠顯現大幅度的視角改善效果之視角提升薄膜係被期待。
例如在專利文獻1,提案一種在液晶顯示畫面上設置具有使入射光散射透過的功能之光擴散薄膜。該薄膜係藉由將以折射率不同的透明樹脂作為海島結構之組成物熔融擠出而成為薄片狀,進而延伸而得到,但是從專利文獻1的第3圖及4圖所表示之薄膜的擴散透射光的強度分布(以下亦稱為配光分布圖案),暗示以下情形。
第3圖的方向雖然視角改善效果係優良,但是正面亮度低落變大。另一方面,第4圖的方向雖然正面亮度低落係被抑制,但是視角改善效果差。此種光線的擴散性因薄膜的方向而不同,亦即各向異性光擴散薄膜的情況係因為正面亮度低落受到光擴散度大的方向之支配,所以正面亮度低落大。
亦即,在任一方向均無法兼具視角改善效果及抑制正面亮度低落。
又,在專利文獻2中,係提案一種分光各向異性擴散薄膜,其係具有因波長而不同的散射角度分布,而且相對於薄膜面,在方位角為90度之不同的2方向,光擴散光分布為不同。從專利文獻2的第3圖(a)及(b)所顯示之薄膜的配光分布圖案,該薄膜係在左右及上下的任一側均是與專利文獻1同樣地,雖然視角改善效果優良,但是正面亮度低落大,暗示無法兼具視角改善效果及抑制正面亮度低落之情形。
而且,在專利文獻3中,係提案一種透射光散射控制薄膜,其係包含單一的樹脂且在內部具有含有許多微細的空孔之部分。該薄膜係將熔融製膜後之聚碳酸酯延伸處理,且利用溝狀的龜裂引起光線的散射者,但是從專利文獻3的第13圖之薄膜的配光分布圖案,雖然α=±90°方位及α=0、180度方位的任一者均是正面亮度低落少而良好,但是暗示視角提升效果並不充分的情形。
又,在專利文獻4中,係提案使用稜鏡薄膜之方法。從專利文獻4的第8圖(左右方向)及9圖(上下方向)所顯示之薄膜的配光分布圖案,針對第8圖的左右方向,雖然視角提升係良好,但是正面亮度低落大,另一方面,針對第7圖的上下方向,暗示視角改善效果不充分的情形。如上述,使用具有各向異性之光擴散薄膜時,因為正面亮度低落係受到光擴散度大者的支配,所以在本揭示技術中,與薄膜的使用方向無關,正面亮度低落大。
而且,在專利文獻5中,係提案一種透射光散射控制薄膜,其係在基材薄膜的表面形成包含透光性粒子及透光性樹脂之光擴散層而成。從專利文獻5的第2圖所顯示之薄膜的配光分布圖案,雖然正面亮度低落少而良好,但是視角提升效果並不充分。
如上述,在先前藉由光擴散薄膜來謀求視角提升之方法中,雖然有滿足視角改善效果與抑制正面亮度低落之任一者的特性者,但是現狀不存在能夠以高度水準兼具兩種特性者。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平7-114013號公報[專利文獻2]特開2004-341309號公報[專利文獻3]特開平10-206836號公報[專利文獻4]特開平09-179113號公報[專利文獻5]特開2003-270409號公報
本發明係鑒於如此先前技術的現狀而進行發明,其目的係提供一種以高度水準兼具抑制色調變化的視角改善效果及抑制正面亮度低落之視角提升薄膜,該視角提升薄膜係設置於比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層更靠近觀察者的一側,以及提供一種使用該視角提升薄膜之液晶顯示裝置。
為了達成如此的目的,本發明者專心研討之結果,發現在具有海島結構的光擴散層之視角提升薄膜中,藉由將構成光擴散層之樹脂的種類、島相的濃度、島相的尺寸及光擴散層的厚度等控制在特定範圍而賦予特定的光學特性,能夠以高度水準兼具矛盾現象之視角改善效果及抑制正面亮度低落,而完成了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係具有以下的(1)~(14)的構成者。
(1)一種視角提升薄膜,其係含有具有海島結構的光擴散層之視角提升薄膜,該具有海島結構的光擴散層係將包含至少二種樹脂的組成物熔融擠出且成型而得到,其特徵在於:前述光擴散層的厚度為32~110μm,前述光擴散層的海島結構中的島相的短徑之平均粒徑為0.1~2.0μm,前述光擴散層係滿足以下的式(I),而且波長440nm的光線的主光擴散方向的配光分布圖案之半值寬度為18度以下。
(光擴散層的厚度(μm)×構成光擴散層之樹脂組成物中的島相成分樹脂的比率(質量%))÷島相的短徑之平均粒徑(μm)=500~5000 (I)
(2)如(1)之視角提升薄膜,其中島相的縱橫比為5.0~180。
(3)如(1)或(2)之視角提升薄膜,其中至少二種樹脂之折射率差為0.003~0.07。
(4)如(1)至(3)項中任一項之視角提升薄膜,其中至少二種樹脂係互相非相溶性,且其中至少一種係聚烯烴系樹脂。
(5)如(1)至(3)項中任一項之視角提升薄膜,其中至少二種樹脂係互相非相溶性,且其中的二種係聚烯烴系樹脂。
(6)如(4)或(5)之視角提升薄膜,其中聚烯烴系樹脂係聚乙烯系樹脂、聚丙烯系樹脂、或環狀聚烯烴系樹脂。
(7)如(1)至(6)項中任一項之視角提升薄膜,其中進一步含有選自包含硬塗層、減低反射層及防眩層之群組中之至少一層的功能性層,且該功能性層係存在於視角提升薄膜之觀察者側的表面。
(8)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如(1)~(7)的任一者之視角提升薄膜係設置在比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胞更靠近觀測者的一側。
(9)如(8)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視角提升薄膜的主光擴散方向係與液晶顯示裝置的水平方向一致。
(10)如(8)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視角提升薄膜的主光擴散方向係與液晶顯示裝置的垂直方向一致。
(11)一種偏光板,其特徵在於:將如(1)~(7)項中任一項之視角提升薄膜與偏光鏡積層而得到。
(12)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如(11)之偏光板係設置在比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胞更靠近觀測者的一側。
(13)如(12)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前述偏光板中的視角提升薄膜的主光擴散方向係與液晶顯示裝置的水平方向一致。
(14)如(12)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前述偏光板中的視角提升薄膜的主光擴散方向係與液晶顯示裝置的垂直方向一 致。
本發明之視角提升薄膜,藉由將視角提升薄膜中的光擴散層之構成樹脂的種類、島相的濃度、島相的粒徑及光擴散層的厚度等控制在特定範圍,而能夠賦予兼備直線前進透射性及擴散透射性之雙方的特性之配光分布圖案,因此能夠控制依照射出光線的角度而被射出的光線之波長依存性,而使視角的改善及抑制正面亮度低落有效地產生作用。因此,藉由在比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胞更靠近觀測者的一側設置本發明的視角提升薄膜,能夠以高度水準兼具視角的改善及抑制正面亮度低落之矛盾現象,且能夠提供兼具視角的改善效果及抑制正面亮度低落之液晶顯示裝置。
[實施發明之形態]
(視角提升薄膜的基本特性)
本發明的視角提升薄膜,其係含有具有海島結構的光擴散層之視角提升薄膜,該具有海島結構的光擴散層係將包含至少二種樹脂的組成物熔融擠出且成型而得到,其特徵在於:該光擴散層的厚度為32~110μm,該光擴散層的海島結構中的島相的短徑之平均粒徑為0.1~2.0μm,該光擴散層係滿足以下的式(I),而且使用後述的方法所測定之波長440nm的光線的主光擴散方向的配光分布圖案之半值寬度(以下亦簡稱為半值寬度光擴散度)為18度以下。
(光擴散層的厚度(μm)×構成光擴散層之樹脂組成物中的島相成分樹脂的比率(質量%))÷島相的短徑之平均粒徑(μm)=500~5000 (I)
以下,亦有將上述的島相的短徑之平均粒徑簡稱為島相的平均粒徑之情形。又,亦有將藉由上述(1)式所算出的數值稱為島相個數的代用測定(measure)之情形。
(光擴散層厚度)
本發明的視角提升薄膜,其光擴散層厚度為32~110μm係必要的。較佳為33~105μm,更佳為34~100μm。
小於32μm時,在整體的厚度方向之粒子數變少,致使視角改善效果低落,乃是不佳。相反地,大於110μm時,因為除了整體的厚度方向之粒子數變多,致使整體的透射率亦低落,所以正面亮度低落增大,乃是不佳。
(島相個數的代用測定)
如後述,上述的(I)式係光擴散層中的島相個數的代用測定。
就光線通過光擴散層時遭遇島相的數目及受到該島相的粒徑重大的影響而言,上述(I)式係重要的。該等的作用機構係於後面進行敘述。
上述式(I)的值係500~5000為必要的。較佳為500~4500,更佳為500~4000。
大於5000時,因為正面亮度低落增大,乃是不佳。相反地,小於500時,因為視角改善效果低落,乃是不佳。
又,在本發明中,島相成分樹脂的質量%係使用光 擴散層組成物中的樹脂成分的比率較低者的成分量。在等量混合物時,當然是50%。
又,上述的島相之粒徑係使用短徑的值。
上述島相的短徑係意味著藉由在實施例所記載之雷射光散射法所測定的值(算出條紋的短軸方向的半值寬度),且表示各向異性散射的主光擴散方向與平行方向的島相之平均粒徑。島相的長徑為相等時,上述(I)式係成為反映島相的個數之尺度。
因為在島相的短徑方向,容易使光線擴散,而且在厚度方向,擴散光係前進,所以島相的短徑太大時,依照上述(I)式的值,主光擴散方向的光擴散特性係重大地產生影響。
而且,本發明之視角提升薄膜之島相的短徑的粒徑為0.1~2.0μm係必要的。較佳為0.15~1.5μm,更佳為0.15~1.3μm,再更佳為0.15~1.2μm。小於0.1μm時,因為視角改善效果低落,乃是不佳。相反地,大於2.0μm時,因為視角改善效果係飽和且正面亮度低落增大,乃是不佳。
同時滿足以上的必要條件係重要的。藉由同時滿足,才能夠打破視角改善效果與抑制正面亮度低落的矛盾現象,而能夠高度水準地兼具視角改善效果與抑制正面亮度低落。
本發明人等對其作用機構係如以下進行推定。
因為本發明的視角提升薄膜係包含光擴散薄膜,該光擴散薄膜係將包含至少二種樹脂的混合物熔融擠出且成型而成,所以使用該方法所形成之光擴散層係包含所 謂的內部光擴散層,在光擴散層的厚度方向中,使光線擴散之島相係重疊而存在。因此,光線通過薄膜之中時,通過的光線係依照該等島相而引起重複進行許多次的散射之所謂的多重散射。因此,該多重散射的程度係對於賦予上述之較佳光學特性有重大的貢獻。
若其他條件為相同時,該多重散射的程度係與島相的個數成正比。島相的個數係與光擴散層組成物中的島相成分樹脂的質量比率及光擴散層厚度成正比且與島相粒徑成反比。
在本發明中,係如上述,主光擴散方向的光擴散特性為重要的。該主光擴散方向係與島相的長徑正交的方向。因此,作為島相的粒徑,短徑係重要的。亦即,可以說是島相的短徑對於上述較佳的光學特性有重大的影響。式(I)係考慮該等而發明作為反應多重散射的程度之尺度。就在與薄膜面垂直方向產生多重的光散射且保持亮度而言,短徑係重要的。
島相的長徑為相等時,藉由式(I)所求得的數值係成為反映島相的個數之尺度。另一方面,若島相為圓柱形時,短徑對於島相的個數係壓倒性地產生重大貢獻。因為個數係受到體積分率的支配,所以短徑對於個數係以2次方產生影響。因此,上述式(I)係能夠視為與多重散射的尺度有關之尺度。
另一方面,多重散射度增大時,正面亮度低落。因此,為了兼具視角提升及正面亮度,係如上述,在多重散射度係存在有最佳範圍。
而且,式(I)係與島相的粒徑成反比之狀態,且顯示島相的粒徑為較小者係較佳方向。
如上述,為了顯現本發明的視野角改善效果,較佳為消除依照角度之色調變化。因此,較佳為在設置於顯示畫面時,在高角度中使得藍色光線大量地透射。作為增加藍色光線在該高角度的透射之對策,相較於長波長的光線,以短波長的光線之光擴散度為較高的方式設計係有效的。內部光擴散薄膜的情況係依照光散射成分的粒徑,效率良好地被擴散之光線的波長會改變。因為粒徑越小,能夠使短波長的光線更有效率地被擴散,所以島相的粒徑為越小的方向,係能夠將短波長的光線更有效率地擴散之方向,且使低角度(正面方向)的光線之中的藍色光線重點性地擴散,而且成為在上述的高角度中使顯示畫面的藍色光線的透射提高之方向。
因此,式(I)係不僅僅是多重散射程度的尺度,亦是摻入上述的波長分散的貢獻效果而成之尺度。
如以上,式(I)係可說是包含對於上述視角改善效果而在從較佳光學特性之薄膜面的垂線的角度高的方向射出的光線,提高接近藍色之440nm波長的光線的相對透射度的效果之尺度。
多重散射的程度係亦對波長分散造成影響。因此,式(I)係成為包含賦予上述較佳光學特性所必要的複數重要因素的複雜貢獻的內容之尺度。
若依照上述的說明,只藉由式(I)應該就能夠設定較佳的範圍。但是有必要進一步滿足與光擴散層厚度的並 立關係。
光擴散層的厚度亦包含多重散射度的貢獻,多重散射度係成為接受重複的貢獻之狀態。此事暗示上述多重散射度的影響不是單純的一次貢獻,而是進行多維的貢獻。
又,對於與該光擴散層厚度並立係必要的,亦包含以下的意思:在光擴散層厚度超過在本發明之較佳範圍時,欲滿足式(I)之情況係為了在適當的多重散射範圍而使粒徑在較佳範圍以外之限制。
藉由提升各向異性度,能夠將視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低落的抑制效果在較佳方向取得平衡之理由,係如前述,推測藉由提高各向異性度,有助於射出光聚光在特定方向,視角改善效果與正面亮度低落係利用該聚光效果的貢獻度有差異而引起。
各向異性度較佳為4以上,更佳為6以上。各向異性度小於4時,兼具視角提升效果及正面亮度的抑制係困難的,乃是不佳。上限係沒有限定,從技術上的困難度,係300左右。
(島相的縱橫比)
本發明的視角提升薄膜,係使用後述的方法所測定之島相的縱橫比(雷射光散射圖案之島相的縱橫比)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10以上。
島相的縱橫比係對島相個數的代用測定造成影響。亦即,其他條件為相同時,島相的個數係與縱橫比成比例而變少。又,縱橫比係對光的擴散方向造成影響。光 的擴散性係在島相的短徑方向為較高。因此,隨著縱橫比變大,光擴散方向的各向異性變高。
因為各向異性度變高時,光線係被聚光在特定方向,所以能夠提高光線的出光效率。因此,藉由提高視角提升薄膜之光擴散的各向異性度,係對視角提升薄膜及正面亮度低落之雙方有利地起作用。島相的縱橫比小於5.0時,因為該效果低落,乃是不佳。島相的縱橫比之上限為180,比這大時,式(I)的值容易變小。
(半值寬度光擴散度)
本發明的視角提升薄膜,係使用後述的方法所測定之波長440nm的光線的主光擴散方向之配光分布圖案的半值寬度為18度以下係重要的。
該半值寬度光擴散度大於18度時,正面亮度低落增大,而無法得到本發明所預期的效果。
該半值寬度光擴散度之較佳上限為16度,更佳上限為14度。又,前述半值寬度的下限係沒有特別限制,較佳為3度,更佳為4度為。
通常,光擴散度係藉由半值寬度光擴散度(在配光分布圖案的峰頂的一半高度之角度)來評估,一般認為半值寬度光擴散度越大,光擴散度越高,若半值寬度光擴散度越小,光擴散度則越小。上述的半值寬度光擴散度係使用在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測定,是以往被擴泛使用之光擴散度的尺度。以下亦有將該測定值稱為半值寬度光擴散度之情形。
在此,重要的是依照方向而光擴散度不同之光擴散 薄膜的情況,對於視角提升特性和正面亮度特性係受到光擴散度大的方向之主光擴散方向的光擴散度之支配的點。
如前述,藉由光擴散薄膜能夠顯現視角改善效果係眾所周知。實際上如第1圖所表示,在本發明方法使用半值寬度為57度之高光擴散性薄膜時,能夠提升從傾斜方向(高角度)觀察時之亮度,亦即能夠顯現視角提升效果,但是同時正面的亮度係大幅度地低落。因此,視角改善效果與正面亮度低落係矛盾現象。
第1圖之亮度的角度依存性係使用以下的方法測定。
(亮度的角度依存性之測定方法)
使用RISA-COLOR/ONE-II(HI-LAND公司製)進行測定。在試料台上水平地設置市售的VA型液晶顯示裝置,在該面板的中央部以131×131mm大小顯示白影像(Nokia monitor test for windows V1.0(Nokia公司製)的Farbe模式),在其白影像的上面使用滴管將水滴落3滴,而且在其上面放置光擴散薄膜,而且將面板與薄膜之間的水均勻地擴展且使其密著,使CCD攝影機與顯示器之間的距離以垂直狀態為1m,而且使CCD攝影機對液晶顯示裝置的面板表面從-70°至+70°在赤道上移動而使用以下條件測定亮度,來求取亮度的角度依存性之輪廓。
對照測定係不貼合視角提升薄膜而進行同樣的測定。
亮度係將上述的白影像分割成為5×5的25個部分,且測定其中心部的3×3的9個部分之全像素的亮度而以其平均值表示。
因此,為了打破該視角改善效果與正面亮度低落之矛盾現象而使其以高度水準兼具兩特性,半值寬度光擴散度係如上述且不如說是設定在較低的範圍係必要的。此外,賦予能夠顯現視角改善效果之光擴散性係必要的。
因而,例如使用上述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方法而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因為半值寬度光擴散度大,能夠設想雖然視角改善效果優良,但是正面亮度低落變大。
(較佳配光分布圖案)
針對上述看似矛盾之課題,本發明人等發現使半值寬度光擴散度在上述範圍,亦能夠表現出提高藉由配光分布圖案的末端擴展來評估之光擴散度(以下亦有稱為末端擴展光擴散度之情形)。
第2圖係顯示用以滿足上述的光學特性之較佳配光分布圖案之一個例子。亦即,具有兼備直線前進透射性與擴射透射性之雙方的透射性的特徵之特性的配光分布圖案。
本配光分布圖案係使用以下方法測定而得到。
[配光分布圖案的測定方法]
使用自動變角光度計(GP-200:村上彩色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進行測定。在透射測定模式、光線入射角:0°(相對於試料面,上下、左右均是直角之角度)、受光角度:-90°~90°(赤道線面上的角度)、濾光片:使用ND10、光束光圈:10.5mm(VS-13.0)、受光光圈:9.1 mm(VS-3 4.0)的條件下,固定在試料台,使得主光擴散方向成為 水平方向,且相對於透射光的變角光度曲線的峰頂的值為全尺度,而調整SENSITIVITY(靈敏度)及HIGH VOLTON的設定,使其成為約80%的範圍,來求取透射光的變角光度曲線。
(末端擴展光擴散度)
本發明所使用之視角提升薄膜之使用後述的方法所測定之主光擴散方向的射出角度30度中之波長440nm的光線之透射度係較佳為0.7~10,更佳為0.8~9,再更佳為1.0~8。上限係更佳為7以下,特佳為6以下,最佳為5.5以下。
該射出角度30度中之波長440nm之相對透射度,係注目在與薄膜面正交的方向入射光線時之射出光的配光分布圖案的末端擴展之光擴散度的尺度,該值越大,末端擴展亦即射出光變為0之角度係越大。以下,將本特性稱為末端擴展光擴散度。
該末端擴展光擴散度小於0.7時,因為光擴散度不足,視角改善效果係不足,乃是不佳。
另一方面,該末端擴展光擴散度大於10時,視角改善效果係變為過剩,致使從傾斜觀察時變為帶藍色的色調,乃是不佳。又,正面亮度低落的抑制效果亦有低落之情形。
(末端擴展光擴散度比率)
相對於視角改善效果,上述的末端擴展光擴散度係重要的,但是無法說是打破視角改善效果與抑制正面亮度低落的矛盾現象且能夠以高度水準兼具兩特性之充分 的特性。在上述較佳配光分布圖案中,就抑制正面亮度低落而言,係以直線前進透射性高為佳。亦即,以在射出角0度中之透射度高為佳。因此,為了以高度水準使其兼具上述兩特性,在射出角0度中之透射度與末端擴展光擴散度比率的平衡係重要的。發現該平衡係能夠以在射出角0度中之透射度(I0)與在射出角30度中之透射度(I30)之比例(I30/I0×100)來表示。亦即,在主光擴散方向的波長440nm的光線的射出角0度中之透射度(I0)與在射出角30度中之透射度(I30)之比例(I30/I0×100)係以0.25~5.5%為佳。
該末端擴展光擴散度比率係較佳為0.30~5.0%,更佳為0.35~4.5%。
以下,將上述特性稱為末端擴展光擴散度比率。
藉由將該末端擴展光擴散度比率滿足在上述範圍,而能夠高度水準地使其兼具矛盾現象之上述的兩特性。亦即,末端擴展光擴散度小於0.25%時,雖然抑制正面亮度低落係良好,但是,因為視角改善效果不足,乃是不佳。相反地,末端擴展光擴散度比率大於5.5%時,因為正面亮度低落變大,乃是不佳。又,亦有顏色偏移的修正效果過剩致使帶藍色的色調之情況。前述末端擴展光擴散度比率係較佳為0.30~5.0%,更佳為0.35~4.5%。
例如,從前述專利文獻所記載之圖式,來求取末端擴展光擴散度比率時,專利文獻1的高光擴散度側、專利文獻2的第3圖的(b)及專利文獻4的高光擴散度側的光擴散度比率係各自為88%、60%及78%。因此,相較於在該 等專利文獻所揭示之薄膜,上述的較佳末端擴展光擴散度比率可以說是係在顯著較低的範圍。
(波長分散性)
在前述末端擴展光擴散度比率和光擴散度比率的規定中,注目在波長「440nm」亦是在本發明中之重要因素之一。如前述,視角特性低之現象係由於從正面觀察時觀察到白色的色調,從高角度觀察時變為帶黃色的色調所引起的。作為用以使視角改善效果顯現之一個手段,本發明人等係認為了消除如此的色調變化,在高角度中,藍色的光線更容易透射係重要的,而注目在440nm的波長。
因此,上述之末端擴展光擴散度或末端擴展光擴散度比率係可以說是將光擴散性與波長分散性的二個重要因素合併而成之新穎特性值。亦即本發明的視角提升薄膜與先前眾所周知的光擴散性薄膜係光學設計為完全不同。
又,在本發明中,針對前述的半值寬度光擴散度,亦注目於波長440nm。關於如後述之正面亮度低落,係550nm的波長之貢獻大。關於半值寬度光擴散度,因為光的波長之影響較小,所以即便使用波長550nm進行評估亦差異不大。
(總光線透射率)
本發明之視角提升薄膜,係使用後述的方法所測定之波長550nm的光線之總光線透射率,以79~95%為佳。該總光線透射率小於79%時,設置薄膜引起的液晶顯示 裝置的亮度低落係顯著地變大,不管視角改善效果如何,因為正面亮度低落,乃是不佳。該總光線透射率的上限值係100%。
又,注目於波長550nm的光線之總光線透射率,係因為對於人的眼睛,一般認為波長550nm附近的光線係分光視感效率為最高。
(較佳光學特性之達成手段)
上述的較佳光學特性,係能夠藉由將構成上述海/島法之樹脂成分、島相的粒徑尺寸和構造等所謂的形態及後述之視角提升薄膜的製造方法設定在本發明的範圍來達成。
(作用機構)
已知使用光擴散性薄膜能夠顯現視角改善效果。確實地如前述,藉由使用以先前眾所周知的半值寬度光擴散度所評估之高光擴散性薄膜,能夠提升從傾斜方向(高角度)觀察時的亮度,但是正面的亮度係同時大幅度地低落。因此,視角改善效果與抑制正面亮度低落係矛盾現象。
為了打破該視角改善效果與抑制正面亮度低落之矛盾現象,較佳為成為上述第2圖所表示之配光分布圖案。亦即,將末端擴展光擴散度比率設為特定範圍係重要的。而且,透射視角提升薄膜之射出光的波長分散性亦是重要的。亦即,在對視角改善效果有貢獻之從薄膜面的垂線的角度高的方向射出的光線,係以接近藍色之440nm波長的光線的相對透射度為變高的方式設計係重 要的,推測藉由該等重要因素的相乘效果,而能夠以高度水準謀求兼具視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
針對上述的各個重要因素的一部分,雖然先前技術亦揭示其重要性,但是藉由同時滿足上述的全部重要因素之作用機構,打破視角改善效果及抑制正面亮度低落的矛盾現象之各向異性光擴散性薄膜的技術尚未揭示。
(正面亮度低落率)
在本發明中,正面亮度低落率係沒有特別限定,但就從不必改變背光裝置的亮度提升等液晶顯示裝置整體系統的結構而在正面亮度低落的容許範圍謀求視角改善效果而言,將不設置視角提升薄膜時之亮度設作100%時,設置有視角提升薄膜時的亮度低落率以%表示之亮度低落率(以下稱為正面亮度低落率),較佳為20%以下,更佳為18%以下,再更佳為15%以下。
而且,雖然正面亮度係依照面板的方式和種類,其絕對值係不同,但是確認以上述的正面亮度低落率評估時,即便面板方式和種類改變亦大致為一定的值。
藉由滿足上述總光線透射率,而能夠將上述正面亮度低落率設為較佳範圍。
(較佳視角改善效果的範圍)
在本發明中,視角改善效果係使用在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評價。亦即,在市售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面板映出白影像,且使CCD攝影機在該影像赤道上移動,測定CIE表色系之Yxy系的x值之角度依存性,來求取相對於垂線而為0度時之x值(x0)及70度時之x值(x70),且以算出 △x(70度)=x0-x70之值來評估。以下,將該值(△x(70度))稱為顏色偏移度。通常,液晶顯示裝置的面板之該顏色偏移度係正數。y值亦是與x值大約相同的舉動,因為在綠色及紅色方向係位移,結果係帶黃色。因為x值及y值係同時顯示幾乎類似的舉動,所以在本發明中,係將x值作為代表值。
藉由消除該顏色偏移度往正數側偏移來顯現視角改善效果。因此,視角提升薄膜的顏色偏移度係以色座標在負數方向偏移為佳。該顏色偏移度係依照面板的方式和種類而異,例如VA方式的情況,較佳為-0.006~-0.02,更佳為-0.008~-0.018。
大於-0.006時,因為顏色偏移度不足致使視角改善效果變小,乃是不佳。相反地,小於-0.02時,因為顏色偏移度太高,視角改善效果係過剩,由於從傾斜觀察時之白影像係成為帶藍色的色調,乃是不佳。
(視角提升薄膜之結構)
本發明的視角提升薄膜係能夠藉由將包含至少二種樹脂之組成物熔融擠出且成型來得到。包含至少二種樹脂之組成物的混合物的存在形態,係以各自的樹脂為獨立存在之所謂海/島結構為佳。
島層樹脂係亦可以是交聯樹脂。因為非熔融性微粒子的使用會引起在製膜步驟中之熔融樹脂的過濾器產生孔眼堵塞等,所以有使用熱塑性樹脂為佳之情形。
(至少二種樹脂的折射率差)
至少二種樹脂的折射率差係沒有特別限定,折射率 差較佳為0.003~0.07的範圍,更佳為0.005~0.05的範圍,再更佳為0.005~0.03。
小於0.003時,因為視野角改善效果有不充分的情形,乃是不佳。相反地,大於0.07時,因為有正面亮度低落增大的情形,乃是不佳。
折射率差越大,在二種非相溶性的樹脂的界面之角度變化增大,係對光擴散產生有利的作用,可以認為在一側界面的反射係指數函數性地增加之緣故。
因此,在上述範圍中,係能夠容易地同時滿足後述之各種的光學特性。
作為在至少二種樹脂所使用之樹脂,可舉出聚乙烯系樹脂、聚丙烯系樹脂、聚丁烯系樹脂、環狀聚烯烴系樹脂及聚甲基戊烯系樹脂等的聚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矽氧樹脂、氟樹脂及該等的共聚物等。
上述至少二種非相溶性的樹脂,係可以將各自的樹脂藉由製膜步驟調配,亦可以預先使用混鍊法等以事先調配而成的狀態使用。
在本發明中,亦可以調配三種以上的樹脂,併用用以提升各自樹脂的親和性的相溶化劑和分散徑調整劑等的添加劑亦無妨。又,亦可以調配抗氧化劑和紫外線吸收劑等的安定劑和抗靜電劑等的添加劑。又,只要在不阻礙上述光學特性之範圍,亦可添加二氧化矽和碳酸鈣等的無機粒子。
較佳為從該等樹脂選擇非相溶性(互相不溶解)的樹 脂之至少二種類。上述至少二種樹脂的調配比例係各自以質量比計可以說是較佳為5/95~95/5,更佳為10/90~90/10,最佳為20/80~80/20的比例,但是係依照樹脂成分的種類及後述的層構成、光擴散層的厚度及製造方法等而重大變化。
又,至少二種樹脂的調配比例係較多者有成為連續相之傾向。
特別是熔體流動速度係接近時,依照比率而海島結構的成分有產生逆轉之情形亦有必要加以考慮。
在本發明中,島相樹脂的比例少時,島相的長徑有變大的傾向,且式(I)亦有低落的傾向。
上述樹脂係從通常市售之泛用性高的樹脂選擇即可,但是為了因應能夠更安定的生產,亦可以使用特別訂購品。
作為聚酯系樹脂,就上述光學特性容易達成且光學特性以外的機械特性和熱特性優良而言,較佳為使用聚對酞酸乙二酯、聚對酞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酯的同元聚合物(homopolymer)及/或共聚物。又,在經濟上亦優越。
作為與聚酯組合之樹脂,較佳為後述之聚烯烴系樹脂。
又,氟系樹脂亦是只要滿足上述特性,沒有特別限定,就上述光學特性容易達成且經濟上亦優越而言,較佳為使用偏二氟乙烯(vinylidene fluoride)系樹脂及全氟乙烯等含氟的單體與乙烯和丙烯等的烯烴系單體之共聚 物。
該氟樹脂係耐光性優良,例如藉由與聚烯烴系樹脂組合,能夠得到耐光性優良之各向異性光擴散性薄膜。
作為與氟系樹脂組合之樹脂,較佳為後述之聚烯烴系樹脂。
就能夠使前述的特性安定地顯現而言,較佳為包含至少1種聚烯烴系樹脂。
作為聚烯烴系樹脂,可舉出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戊烯、聚己烯、聚甲基戊烯等和該等的共聚物、環狀聚烯烴等。
就耐光性和經濟性而言,較佳為二種類均使用聚烯烴系樹脂。二種類均使用聚烯烴系樹脂時,其組合係沒有特別限定,但較佳為使用環狀聚烯烴系樹脂作為其中一種。
作為環狀聚烯烴系樹脂,例如可舉出降莰烯和四環十二烯等具有環狀的聚烯烴結構者。例如可舉出(1)將降莰烯系單體的開環(共)聚合物按照必要地進行如順丁烯二酸加成、環戊二烯加成之聚合物改性之後,氫化而成之樹脂,(2)使降莰烯系單體進行加成型聚合而成之樹脂,(3)使降莰烯系單體與乙烯和α-烯烴等的烯烴系單體進行加成型共聚合而成之樹脂等。聚合方法及氫化方法係能夠使用常用方法來進行。
該等物係能夠使玻璃轉移溫度提高,認為由於在塑模內的分配及牽引而變細小的島成分,係在冷卻中迅速地被固化而容易得到安定的特性。
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100℃以上,更佳為110℃以上,特佳為120℃以上。上限係依照單體種類而自然地決定(環狀單體100%的Tg),較佳為230℃以下,更佳為200℃以下,特佳為190℃以下。超過上限時,熔融擠出時必須高溫且有著色的情形,又,有未熔融物產生之情形。又,其值係依據ISO 11357-1、-2、-3而以10℃/min的升溫速度測得之值。
作為環狀聚烯烴系樹脂的環狀成分的含量較佳為70~90質量%,更佳為73~85質量%。特別是降莰烯系的情況較佳為該範圍。
特別是使乙烯共聚合之環狀烯烴系樹脂,因為與聚乙烯系樹脂的親和性高而達成特性,乃是較佳。
作為乙烯的含量較佳為30~10質量%,更佳為27~15質量%。
作為聚乙烯系樹脂,可以是同元聚合物,亦可以是共聚物。共聚物時係以50莫耳%以上為乙烯成分為佳。該聚乙烯樹脂的密度和聚合方法等係沒有特別限定,以使用密度為0.909以下的共聚物為佳。例如可舉出與辛烯的共聚物。聚合方法係二茂金屬(metallocene)觸媒法及非二茂金屬觸媒法的任一者均無妨。
特別是就能夠安定地賦予高擴散性而言,較佳為使用乙烯與辛烯的嵌段共聚物。例如作為該樹脂,可舉出Dow Chemical公司製的INFUSE(TM)。因為該樹脂係嵌段結構,由於具有結晶性的部分,雖然低密度但是具有高熔點之特徵,因為能夠使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的耐熱 性等提升,乃是較佳。
作為聚丙烯系樹脂,可以是同元聚合物,亦可以是共聚物。共聚物時係以50莫耳%以上為丙烯成分為佳。該樹脂的製造方法、分子量等係沒有特別限定,就耐熱性等而言,較佳為結晶性高者。具體上,結晶性係能夠藉由微差掃描熱量器(DSC)之熔化熱來判斷,較佳為熔化熱為65J/g以上者。
作為含有乙烯及/或丁烯之聚烯烴系樹脂,可舉出同元聚乙烯樹脂、同元聚丁烯樹脂、及與該等的樹脂之其他的烯烴系單體之共聚物、與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及該等的酯衍生物之共聚物等。與其他的烯烴系單體之共聚物時,亦可為無規、嵌段及接枝共聚物的任一者。又,EP橡膠等的分散體亦無妨。該樹脂的製造方法和分子量等係沒有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使用上述聚乙烯系樹脂和乙烯與丁烯的共聚物。
奈米結晶結構控制型聚烯烴系彈性體樹脂係以奈米等級控制聚合物的結晶/非晶結構,該結晶係具有奈米等級之網目結構之熱塑性的聚烯烴系彈性體,例如可舉出三井化學公司製的NOTIO(註冊商標)。相對於先前的聚烯烴系彈性體樹脂係結晶尺寸為微米等級,奈米結晶結構控制型聚烯烴系彈性體樹脂係具有結晶尺寸能夠以奈米等級控制之特徵。因此,相較於先前的聚烯烴系彈性體樹脂,多半的情況係透明性、耐熱性、柔軟性、橡膠彈性等較優良。因此,藉由調配該奈米結晶結構控制型聚烯烴系彈性體樹脂,有能夠提升所得到之薄膜的外觀 之情形。
上述至少二種樹脂的熔體流動速度係只要滿足上述的光學特性,則沒有特別限定。各自的樹脂係能夠在以230℃測定之熔體流動速度為0.1~100、較佳為0.2~50的範圍適當地選擇。
上述樹脂的熔體流動速度係考慮樹脂組成、組成比、以哪一個樹脂作為海以及所期望的光學特性等而適當地選擇。
樹脂的組成比例高且熔體流動速度低者係成為海。同量時,熔體流動速度高者容易成為海。組成比例高者之熔體流動速度較高時,亦有不是單純的海/島結構,例如形成稱為共連續相之情況。
在本發明中,係如前述,較佳為對擴散度賦予各向異性。為了賦予該特性,較佳為使島結構具有各向異性。為了形成此種形狀的島結構,較佳為對海成分樹脂與島成分樹脂的熔融黏度附加差異。特別是相較於海成分,較佳為使島成分的熔融黏度變低。因此,例如較佳為附加熔體流動速度的差異,相較於海成分,較佳為使島成分的熔體流動速度變高。又,亦較佳為對海成分樹脂與島成分樹脂的剛性附加差異。特別是相較於海成分,較佳為使島成分的剛性變低。
又,島成分的熔體流動速度低時,由於在塑模內的分配和牽引使得島成分變細小的力量係不容易施加,致使各向異性有低落之情形。質量比越遠離50/50,該傾向變為越強。考慮該等傾向而進行各特性的調整。
二種樹脂係同時為聚烯烴系樹脂時,從容易得到前述的特性之薄膜而言和從經濟性而言,較佳為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與聚乙烯系樹脂或聚丙烯系樹脂的組合、或該三種的組合。
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與聚乙烯系樹脂或聚丙烯系樹脂的組合時,較佳為將聚乙烯系樹脂或聚丙烯系樹脂作為海相,而且相較於島相的環狀聚烯烴系樹脂之熔體流動速度,使該海相的聚乙烯系樹脂或聚丙烯系樹脂之熔體流動速度為較高。
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與聚乙烯系樹脂或聚丙烯系樹脂的組合時,在總樹脂量中,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較佳為調配10~60質量%,更佳為10~50質量%。
對於後述之將聚乙烯系樹脂或聚丙烯系樹脂作為海相之較佳實施形態的實現,較佳為上述範圍。
將與上述構成相反之構成之環狀聚烯烴系樹脂作為海相時,關聯到塑模內的分配、海相的柔軟性和流動性,而難以得到所期望的光學特性,特別是各向異性高的視角提升薄膜。
依照上述實施形態,即便改變製膜裝置時,亦產生可安定而得到具有所期望的光學特性之光擴散薄膜之效果。該理由推測為即便在改變製膜裝置時產生之擠出條件的差異和塑模形狀的不同而有分配等的變化,藉由使海相的樹脂比島相樹脂更柔軟且提高其流動性,而能夠緩和其影響之緣故。
(視角提升薄膜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視角提升薄膜之製造方法亦是只要滿足前述的光學特性,則沒有特別限定,就經濟性而言,較佳為藉由熔融擠出成型來製膜之方法。
在本發明中,為了賦予光擴散性,而不必使其含有非熔融性微粒子,所以以熔融擠出成型法來實施,亦具有能夠減低在製膜步驟中之熔融樹脂的過濾器堵塞、生產性優良、同時所得到之薄膜的清澈度亦高之特點。
作為上述藉由熔融擠出成型法之製膜方法,係沒有特別限定,例如T型塑模法及吹塑法的任一者均可。又,可以是未延伸狀態的薄膜,亦可以進行延伸處理。
上述熔融擠出成型法將使用擠出機熔融後的樹脂從塑模擠出成為薄片狀,且使該薄片密著在冷卻輥而且使其冷卻固化而製膜。對冷卻輥的密著係亦可以藉由通常廣泛地被使用之加壓輥壓住來進行,但是就賦予各向異性而言,在對上述的冷卻輥的密著時,較佳為在該密著部的入口部分不形成液體積存區(亦有稱為BANK(貯料區)之情形)。該液體積存區的形成係在對冷卻輥密著時被壓接時,亦即被強勁的壓力壓住時所產生,故較佳為減低該密著時的密著壓力。例如通常廣泛地被使用之藉由加壓輥壓接而使其密著之方法係避免為佳。藉由熔融擠出法所擠出之薄片中的島成分的形狀,由於在塑模內的接受分配,而以配向在擠出方向的狀態而變細。而且,在從塑模被擠出之後,在熔融狀態對該薄片施加牽引,島相形狀係進一步在擠出方向變細,因為在該狀態被冷卻固化,且由於通常係以在擠出方向細長地配向的形 式成為形狀且被固定化之緣故,島相係在擠出方向變細。但是,藉由加壓輥壓接而使其密著之方法時,在冷卻輥藉由加壓輥使其壓接時,因為該壓接部的入口部分之薄片係尚未固化的狀態,在壓接部的入口部分會形成一種液體積存區(亦有稱為BANK之情形),在該區中,未固化狀態的樹脂係滯留,已在擠出方向變細之島相成分係由於表面張力,欲回復為本來的形狀之各向同性的液滴之力量起作用,致使各向異性度緩和而變形成為更各向同性的形狀,且在該變形後之形狀被冷卻固化,所以島形狀的各向同性提高,其結果,島相的形狀之各向異性變小。
只要是使用較弱的壓力使其密著之方法,則沒有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藉由擠出機將熔融的樹脂從塑模擠出成為薄片狀,而且藉由使用氣壓將該薄片壓住之方法及/或吸引法及/或靜電密著法使其密著且冷卻固化而製膜。藉由該方法,能夠安定而得到具有各向異性之視角提升薄膜。
上述藉由使用氣壓壓住之方法及/或是吸引法及/或靜電密著法使其密著且冷卻固化之方法係沒有特別限定。例如,作為使用氣壓壓住之方法,例如可舉出使用空氣等的氣壓壓住之所謂空氣刮刀法等的方法;作為吸引法,例如可舉出使用減壓噴嘴吸引而使其密著之真空室法;作為靜電密著法,例如可舉出使用靜電力使其密著之方法等。該方法係可以單獨使用,亦可以併用複數方法。就能夠提高所得到的薄膜的厚度精確度而言,較佳 為使用後者來實施。
本發明的視角提升薄膜,係可以使用無延伸法及延伸法的任一者來製造。例如,在光擴散層使用聚酯系樹脂時,較佳為進行單軸延伸。延伸倍率較佳為2倍以上。上限係沒有特別限定,但較佳為小於10倍。藉此,島相在延伸方向被延伸且成為細長的結構,與該島相的配向方向正交之方向的光擴散性係顯著地提升,能夠確保各向異性且高光擴散性。
以無延伸法製造時,亦可以使用在將熔融擠出後的薄片冷卻固化之前進行伸長的方法,亦即使用提高牽引率之方法來製造。
又,本發明的視角提升薄膜係可以是單層,二層以上之多層結構亦無妨。多層結構時,只要是至少一層係包含由上述的結構所構成的光擴散薄膜之層,其他的層亦可以僅是不具有光擴散性的透明層。又,亦可以是全部層為光擴散層之結構。
上述多層結構時,可以使用多層共擠出法來製造,亦可以使用擠出積層法或乾式積層法來實施。
上述之包含至少二種樹脂之組成物係可以使用製膜步驟的擠出機等將各自的樹脂進行調配,而且亦可以預先使用混鍊法等事先製成混合物的狀態而使用。
(島相的粒徑和島相的縱橫比之控制方法)
用於達成本發明之前述較佳島相的粒徑和島相的縱橫比之方法係沒有特別限定。將前述二種非相溶性的樹脂之種類、調配比例、各自樹脂的熔體流動速度等的樹 脂特性及樹脂有無預混鍊、擠出溫度、擠出機內的分配速度、牽引比、對冷卻輥的密著方法、延伸倍率、光擴散層厚度等的製膜條件等適當地設定即可。
例如,作為降低粒徑的對策,較佳為減小界面張力、增加擠出機內的剪切速度及提高海相樹脂的熔融黏度。又,在將非相溶樹脂進行熔融擠出之前,進行預混鍊亦是有效的。又,為了減小粒徑(使縱橫比變大),有提高在塑模或熔融配管的分配、提高牽引比等的方法。
又,即便剛從塑模吐出後係粒徑小,但是在冷卻輥溫度高時,至冷卻固化係費時,粒徑有變大的情形。縱橫比亦同樣地,在從吐出至冷卻之期間有產生變化之情形。密著方法引起的影響係如前述。
而且,考慮提升厚度時,使吐出增多時,由於在擠出機的滯留時間增加或在配管的分配增大,亦可以觀察到有粒徑變小的傾向。將模唇間隔擴大時,由於在模唇的分配降低,有粒徑變大且縱橫比變小之傾向。藉由不改變擠出條件而降低牽引比來增大膜厚時,有粒徑變大且縱橫比變小之傾向。
能夠將上述現象等作為指針而進行適合化。
至少二種樹脂係同時包含聚烯烴系樹脂時之島相的粒徑係如前述,因各自的樹脂的樹脂特性和對冷卻輥的密著方法而受到影響。
擠出溫度的影響,係因為藉由該溫度而各自樹脂的熔融黏度差有重大變化的情況,所以推測產生重大的影響。
(視角特性改善方法)
本發明之視角特性改善方法較佳為在至少具有背光光源、液晶胞、及配置在液晶胞的視認側之偏光鏡之液晶顯示裝置,將上述視角提升薄膜設置在該偏光鏡的視認側。藉此,不增加液晶顯示裝置製造步驟的步驟數而能夠改善,又,因為能夠應用在所有的液晶顯示裝置,故為經濟性非常高且應用範圍廣闊的方法。
因此,可以在使用通常的方法所生產之液晶顯示裝置面板的最表面設置上述視角提升薄膜,亦可以在設置於液晶胞的視認側之偏光鏡積層上述的視角提升薄膜而以視角提升薄膜為視認側的方式裝入液晶顯示裝置的面板。
依照液晶顯示裝置的模式和背光裝置的光調整構件之構成,即便設置在液晶胞的入光側的偏光鏡側,亦能夠顯現本發明的效果。因此,不被上述方法限定。
將視角提升薄膜與偏光鏡積層而使用時,例如可以將視角提升薄膜直接積層在使碘染著於PVA等而成之偏光鏡上,且亦可以將視角提升薄膜積層在將偏光鏡與偏光鏡保護薄膜貼合而成的構成物之偏光鏡保護薄膜的表面上。
將上述偏光鏡、或偏光鏡與偏光鏡保護薄膜貼合而成之構成物,與視角提升薄膜積層而裝入液晶顯示裝置時,較佳為顧慮將因液晶顯示裝置的模式的不同之視認側所使用之偏光鏡、或偏光鏡與偏光鏡保護薄膜貼合而成的構成物之偏光的吸收軸方向的不同而進行對應。
作為本發明之視角特性改善方法中之對視角提升薄膜之液晶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例如較佳為使用反射損失較少的接著劑或黏著劑等黏貼在配置於液晶胞的視認側之偏光鏡或偏光板的視認側。
只要視角提升薄膜與對象物能夠固定,接著劑和黏著劑則不被限定,但是較佳為使用光學用的製品。
(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能夠應用之液晶顯示裝置,係只要是至少具有背光光源、液晶胞、及配置在液晶胞的視認側之偏光鏡之液晶顯示裝置,則不被限定。例如可舉出TN(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VA(垂直配向;Vertically Aligned)、OCB(光學補償彎曲;Optically Compenstory Bend)、IPS(面內切換;In-Plane Switching)及ECB(電控制雙折射;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
(硬塗層等的功能性層之複合使用)
在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中,在配置於液晶胞的視認側之偏光鏡側設置視角提升薄膜時,在視角提升薄膜的觀察者側之表面,較佳為至少複合一層選自硬塗層、減低反射層及防眩層之功能性層。上述功能層可以是各自單獨的結構,亦可以複合複數種功能而使用。
藉由複合硬塗層,視角提升薄膜表面的耐負傷性提升。又,藉由複合減低反射層及/或防眩層,即便在外光映入之環境使用液晶顯示裝置,亦能夠減低外光的映入,使得影像的視認性提升。又,即便在明亮的環境使用 ,亦無法觀察到視角提升效果的減低。減低反射層和防眩層係其表面具有防止反射功能即可,例如能夠使用抗眩型、抗反射型及併有其兩種功能之類型等。特別是較佳為使用後二者。
上述功能層的複合係可以在視角提升薄膜的表面直接積層而複合,亦可以與具有上述功能層之TAC和PET等的塑膠薄膜複合。因為後者係可以使用在市場廣泛流行之製品而實施,所以有較佳的情況。具有後者的功能性層之薄膜的複合方法較佳為使用黏著劑或接著劑固定,但是亦可以只有互相重疊而使用治具固定。
接著劑和黏著劑係只要視角提升薄膜與具有功能性層之薄膜能夠固定,則沒有特別限定,但較佳為使用光學用的製品。
在本發明中,作為在液晶顯示裝置設置視角提升薄膜和上述功能性層複合物之方法,例如較佳為使用反射損失較少的接著劑和黏著劑等黏貼在配置於液晶胞的視認側之偏光鏡和偏光板的視認側。
接著劑和黏著劑係只要視角提升薄膜與對象物能夠固定,則沒有特別限定,較佳為使用光學用的製品。
(視角提升薄膜的黏附方向)
本發明的視角提升薄膜係藉由提高前述的各向異性,而能夠改變顯現液晶顯示裝置的視角改善效果之方向。
例如在TV中要求水平方向的視角改善效果,但是在個人電腦和各種裝置用的監控器和數位電子看板 (digital signage)用的顯示裝置中,亦要求垂直方向的視角改善效果。
為了回應該要求,能夠藉由變更視角提升薄膜的設置方來達成。
亦即,因為能夠改善視角提升薄膜的主光擴散方向的視角,例如在欲謀求改善水平方向的視角時,視角提升薄膜的主光擴散方向較佳為設置在液晶顯示裝置的大略橫向。另一方面,欲謀求改善垂直方向的視角時,視角提升薄膜的主光擴散方向較佳為設置在液晶顯示裝置的大略縱向。
而且,上述設置方向係以將液晶顯示裝置縱向豎立而設置時之方向來表示,因此,水平方向亦可以表達為左右方向,而垂直方向亦可以表達為上下方向。
[實施例]
以下,舉出實施例而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係不受下述的實施例限制。在能夠適合本發明的宗旨之範圍,亦能夠施加適當的變更而實施,且該等係任一者均被包含在本發明的技術範圍。又,在實施例所採用之測定、評估方法係如以下。又,在實施例中,只要未特別預先告知,「份」係意味著「質量份」,只要未特別預先告知,「%」係意味著「質量%」。又,在本實施例中,未滿足本發明的特性之比較例的薄膜,為了方便而亦稱為視角提升薄膜。
1.光擴散層厚度
使用OLYMPUS公司製“正立型系統顯微鏡”(BX60) ,觀察將薄膜使用剃刀對膜面垂直地切取之剖面。使用OLYMPUS公司製“單眼數位照相機”(NY-E330)拍攝所觀察的影像,而且使用Nikon公司製的定標器(Scaler)(Ovjective Micrometer)來計量光擴散層的厚度。由於折射率差,皮層與光擴散層的界面係能夠清楚地確認,並且使用目視來判斷。
2.島相的粒徑及島相的縱橫比(雷射光散射圖案的縱橫比)
(雷射光散射測定法)
使用大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高分子薄膜動態解析裝置”(DYNA-3000、5mW He-Ne雷射規格),在室溫狀態下進行測定。
依據大塚電子的“一維測定、解析簡易手冊”進行測定操作。
(一維測定的事前準備)
因為本發明的視角提升薄膜係亦包含產生各向異性之非常大散射者,在測定時係進行以下的對應。
在一維測定之前,為了求取直射光束位置作為準備,係進行二維測定(Gonio Angle(方向角度):0°、beam trap(射束阱)除外、偏光鏡:Vv散射配置、適當地調節ND濾光片),且預先讀取Y軸上的位置(pixel;像素)。
試樣係預先在調整階段用He-Ne雷射使其產生各向異性透射散射,且在各向異性散射之條紋的方向正確地與長邊方向一致而切取12mm×25mm尺寸(角度精確度±1.5deg以內)。
所使用的單元(cell)係12mm×25mm載玻片單元。在2片該載玻片挾持薄片。然後進而將1片相同的載玻片重疊在光源側。金屬製單元板(cell plate)係沒有使用。
如此進行之理由係如簡易手冊,因為在改變10次試料位置而進行測定時,藉由利用載玻片整體而使其滑動,能夠使位置的移動距離容易大幅度地改變之緣故。將包含3片上述載玻片單元及試料之塊件在兩短邊的面部分使用黏著膠帶整體化。在塊件的一側的長邊之面部分,係安裝金屬箔的極薄板彈簧,且在試樣載物台將該塊件嵌入時,載玻片的長邊係與X軸平行,而且使其以邊承受輕微的摩擦邊能夠平行移動的狀態被把持。如此進行而使散射光的條紋與測定裝置的CCD之X軸平行。ND濾光片係以CCD輸出功率不飽和而能夠得到最大的光強度之方式調節。
(一維測定的正式測定)
使用測定裝置附屬的測定用軟體Tuning Program(調整程式)及Dyna View程式。
偏光板的設定係設為Vv散射,插入射束阱。Gonio Angle為20 deg。
Access Pattern(存取模式)係設定為與簡易手冊所記載的條件不同之條件。
X:start 1 end 511 group 1 Y:start y1 end y2 group 15
(其中y1=“直射光束位置的Y之值”-7、y2=“直射光束位置的Y之值”+7)
上述的變更理由,係以條紋的強度之山脊作為中心而進行掃描之目的,以及因為即便各向異性條紋狀散射係從X軸偏移±1.5deg而傾斜,藉由將掃描寬度增加為15pixel(像素)亦不會產生遺漏地進行掃描之目的。
(一維測定的解析)
使用測定裝置附屬的解析用軟體Filmana程式(或Film-Analysis(薄膜分析)Ver.02.0X)。Ref.Index(參考指數)係配合視角提升薄膜的基質樹脂種而適當地輸入例如1.490、1.491、1.493或1.500等。
進行Debye plot,且使用Init X:4.00、End X:2.40E+1實施計算。
而且利用Edit功能,在V.Fraction欄,配合視角提升薄膜的分散樹脂種之添加量而輸入例如:0.1或0.2,且再計算。將最後結果的檔案以.txt形式保存,且將Diameter(μm)的平均值使用表格計算軟體Microsoft Excel計算。
(二維測定)
所使用的單元係12mm×25mm載玻片單元。在2片該載玻片挾持薄片,且組入至金屬製單元板。
測定係使用測定裝置附屬的測定用軟體Tuning Program及Dyna View程式而進行。
偏光板的設定係設為Vv散射,插入射束阱。Gonio Angle係0 deg。
Access Pattern係X:start 1 end 512 group 1 Y:start 1 end 511 group 1。
又,ND濾光片係以CCD輸出功率不飽和而能夠得到最大的光強度之方式調節。
(二維測定的解析)
將所測得之數據使用Image J 1.42q(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國立衛生研究院)製)程式打開。此時從Image J的選項單選擇File→Import→Raw,且輸入數據檔案。
在輸入用的視窗中,Image Type:32-bit Unsigned Width:512 pixels Height:511 pixels Offset to First Image:4100 bytes Number of Images:1 Gap Between Images:0 bytes White is Zero及Little-Endian
在Byte Order進行確認,因OK而能夠打開二維散射影像。
(條紋的短軸方向的半值寬度之算出)
將Straight line selections(直線選擇)按鈕快按兩次而成為Line Width:5。以與條紋正交的方式選擇從畫面的端點至端點。沿著與條紋大約平行的軸移動Straight line selections的line,且移動至120pixel的位置。
使用選項單的Analyze→Plot Profile(繪圖輪廓)顯示輪廓,且按壓List按鈕來顯示Plot Values(繪圖值)。
使用Plot Values的選項單的Files→Save as取名而保 存(Distance(pixels)對Gray Value(灰值)的檔案)。((註)此時Distance的最大值係大約512 pixels)
再次沿著與條紋大約平行的軸移動Straight line selections的line,且移動至392pixel的位置。
使用選項單的Analyze→Plot Profile顯示輪廓,且按壓List按鈕來顯示Plot Values。
使用Plot Values的選項單的Files→Save as取名而保存(Distance(pixels)對Gray Value的檔案)。((註)此時Distance的最大值係大約512 pixels)
針對有關同一種試料之5個二維光散射所測得之檔案進行以上的操作。
將上述10個Plot Values的檔案(Distance(pixels)對Gray Value的檔案)集中在表格計算軟體Microsoft Excel,且以對應Distance的列之方式使Gray Value的列對應。針對10列Gray Value的數值列的各列,以Gray Value成為最大的單元之Distance(pixels)係與256pixel一致的方式將各列在縱向平行地移動。採取在各Distance(pixels)的行所存在之10個Gray Value的平均。描繪{(Distance(pixels)對Gray Value的平均)}的圖表並求取Gray Value的半值寬度(pixels)。將這作為條紋的短軸方向的半值寬度且作為在本發明中之島相的短徑。
(條紋的長軸方向之半值寬度)
將Straight line selections按鈕快按兩次而成為Line Width:5。以掃描條紋的正上方的方式選擇從畫面的端點至端點。
將Straight line selections的線之角度微調整而正確地與條紋的長軸方向一致。
使用選項單的Analyze→Plot Profile顯示輪廓,且按壓List按鈕來顯示Plot Values。
使用Plot Values的選項單的Files→Save as取名而保存(Distance(pixels)對Gray Value的檔案)。((註)此時Distance的最大值係大約512 pixels)
針對有關同一種試料之5個二維光散射所測得之檔案進行以上的操作。
將上述5個Plot Values的檔案(Distance(pixels)對Gray Value的檔案)集中在表格計算軟體Microsoft Excel,且以對應Distance的列之方式使Gray Value的列對應。採取在各Distance(pixels)的行所存在之5個Gray Value的平均。讀取對應Distance為120(pixels)之Gray Value、及對應Distance為392(pixels)之Gray Value,且計算其2個值的平均,進而計算將該平均值除以2之值Gh。描繪{(Distance(pixels)對Gray Value的平均)}的圖表並且讀取在除了射束阱以外的區域Gray Value成為Gh的值之Distance的代表值(應讀取的Distance係複數存在時,以Distance值的最大與最小的中點作為代表值)。(射束阱的一側1點、相反側1點)。計算所得到的2點間的Distance軸上的距離(pixels)。將這作為條紋的長軸方向的半值寬度且作為本發明之島相的長徑。
使用上述的測定值,雷射光散射圖案的縱橫比(島相縱橫比)係使用以下的方法算出。
(雷射光散射圖案的縱橫比)=(條紋的長軸方向之半值寬度)/(條紋的短軸方向之半值寬度)
3.半值寬度光擴散度(波長440nm的光線的主光擴散方向的配光分布圖案之半值寬度)
使用變角分光測色系統GCMS-4型(GSP-2型:村上彩色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變角分光光度計GPS-2型)進行測定。在透射測定模式、光線入射角:0°(薄膜法線方向)、受光角度:-80°~80°(從薄膜法線的極角。方位角為水平)、光源:D65、視野:2°的條件下,以試料的主光擴散方向為水平方向的方式固定在試料台,來求取透射光的變角分光光度曲線。傾斜角係設為0°。
在實際使用時,試料台的軸與主光擴散方向的軸之偏移係至20度左右為被容許。
以5°間距進行測定。
藉由上述測定來求取所得到的配光分布圖案的峰頂的一半高度之角度作為半值寬度光擴散度。
在測定之前,使用村上彩色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的GCMS-4型用的透射光擴散標準板(乳白玻璃)進行裝置校正,且將該光透射擴散標準板的受光角度0度之透射光強度設為基準(1.000)而測定相對透射度。又,該透射光擴散標準板係使用積分球式分光計量且將空氣層設為1.000時之440nm的透射率為0.3069。
本測定係各試料均是測定3次且以其平均值表示。
在試料的兩面之表面粗糙度為不同的情況,以在作為視角提升薄膜使用時之光線的透射方向為一致之方向 將試料固定而測定為佳。在本發明中,係從表面粗糙度較低的一方在入射光線之方向固定而測定。
又,所謂主光擴散方向係所得到最大的光擴散性之薄膜面內的方向,且能夠使用雷射指標器等而簡單地決定。
4.末端擴展光擴散度(主光擴散方向的射出角度30度之波長440nm的光線之相對透射度)
使用變角分光測色系統GCMS-4型(GSP-2型:村上彩色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變角分光光度計GPS-2型)進行測定。在透射測定模式、光線入射角:0°。
(薄膜法線方向)、受光角度:0°~80°(從薄膜法線的極角,方位角為水平)、光源:D65、視野:2°的條件下,以試料的主光擴散方向成為水平方向的方式固定在試料台(試料台的軸與主光擴散方向的軸之偏移係容許至20度左右),來求取透射光的變角分光光度曲線。傾斜角係設為0°。
受光角從0°至10°係以1°間距、從10°至80°係以5°間距測定。
在測定之前,使用村上彩色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的GCMS-4型用的光透射擴散標準板(乳白玻璃)進行裝置校正,且將該光透射擴散標準板的受光角度0度之透射光強度設作基準(1.000)而測定相對透射度。又,該透射光擴散標準板係使用積分球式分光計量且將空氣層設為1.000時之440nm的穿透率為0.3069。
本測定係各試料均是測定3次且以其平均值表示。以 受光角(以下稱為射出角)30度之波長440nm的透射度表示。
在試料的兩面之表面粗糙度為不同的情況,以在作為視角提升薄膜使用時之光線的透射方向為一致之方向將試料固定而測定為佳。在本發明中,係從表面粗糙度較低的一方在入射光線之方向固定而測定。
又,所謂主光擴散方向係所得到最大的光擴散性之薄膜面內的方向,且能夠使用雷射指標器等而簡單地決定。
5.末端擴展光擴散度比率(主光擴散方向的波長440nm的光線之射出角0度的透射度(I0)與射出角30度的透射度(I30)之比例(I30/I0×100))
使用與上述末端擴展光擴散度相同的方法,測定波長440nm的射出角0°及30°的透射度而求取射出角0度的透射度(I0)與射出角30度的透射度(I30)之比例(I30/I0×100)且以%表示。
在試料的兩面之表面粗糙度為不同的情況,係在實際使用時的光線的透射方向為一致之方向將試料固定而測定,在本發明中,係從表面粗糙度較低的一方在入射光線之方向固定而測定。
6.各向異性度
將使用上述末端擴展光擴散度測定法所得到之末端擴展光擴散度設作(I30)H。
又,在上述的末端擴展光擴散度測定法中,以試料的主光擴散方向為垂直方向的方式固定在試料台,且使 用與上述同樣的方法求取與上述的(I30)H正交之方向的末端擴展光擴散度亦即(I30)V。
各向異性度係藉由下述式算出。
(I30)H/(I30)V
7.總光線透射率
在自記分光光度計(UV-3150;島津製作所公司製)安裝積分球附屬裝置(ISR-3100;島津製作所公司製)而以狹縫寬度12nm且使用高速掃描波長300~800nm的範圍來進行分光光譜的測定,且以550nm的透射率顯示。
在該測定中,係使用以試料的主光擴散方向為水平方向的方式固定在試料固定器具而進行測定時之值。主光擴散方向係藉由雷射標記器(laser marker)使光線接觸,來探測射出光的光擴散方向而決定。
在實際使用時,試料台的軸與主光擴散方向的軸之偏移可容許至20度左右。
在試料的兩面之表面粗糙度為不同時,係以在實際使用時的光線的透射方向為一致之方向將試料固定而測定為佳,在本發明中,係從表面粗糙度較低的一方在入射光線之方向固定而測定。
8.正面亮度低落
使用RISA-COLOR/ONE-II(HI-LAND公司製)而進行測定。將市售的VA型液晶顯示裝置水平地設置在料台上,在該面板的中央部以131×131mm的大小顯示白影像(Nokia monitor test for windows V1.0(Nokia公司製)的Farbe模式),在其白影像的上面使用滴管將水滴落3滴, 而且在其上面放置試料薄膜,而且將面板與薄膜之間的水均勻地擴展且使其密著,CCD攝影機係固定在從顯示器表面之垂直方向1m的位置,且使用以下的條件進行亮度測定。將所求得的亮度設為Is。
另一方面,使用同樣的方法進行亮度測定不使試料薄膜密著之面板本身的亮度。將所求得的亮度設作Ib,且使用下述式算出正面亮度低落。
亮度的低落=(Ib-Is/Ib)×100(%)
亮度係將上述的白影像分割成為5×5之25個部分,且測定其中心部的3×3之9個部分的總像素亮度且以其平均值表示。
又,試料薄膜係以主光擴散方向為面板的橫向且大略平行的方式設置而測定。
9.視野角改善效果
使用RISA-COLOR/ONE-II(HI-LAND公司製)進行測定。水平地設置市售的VA型液晶顯示裝置,在該面板的中央部以131×131mm的大小顯示白影像(Nokia monitor test for windows V1.0(Nokia公司製)的Farbe模式),在其白影像的上面使用滴管將水滴落3滴,而且在其上面放置光擴散薄膜,而且將面板與薄膜之間的水均勻地擴展且使其密著,使CCD攝影機與顯示器之間的距離在垂直狀態下設為1m,而且使CCD攝影機對液晶顯示裝置的面板表面在-70°至+70°之間的赤道上移動而使用以下條件測定CIE表色系Yxy系的x值之角度依存性,來求取相對於垂線為0度時之x值(x0)及70度時之x值(x70),且以算出 △x(70度)=x0-x70之值來表示。
x值係將上述的白影像分割成為5×5的25個部分,來測定其中心部的3×3的9個部分之全像素的亮度且以其平均值表示。
又,試料薄膜係以主光擴散方向為面板的橫向且大略平行的方式設置而測定。
(實施例1)
將10質量份的環狀聚烯烴系樹脂(TOPAS(TM)6013 F-04 Topas Advanced Polymers公司製熔體流動速度:2.0(230℃))及90質量份的聚丙烯樹脂2011D(住友化學公司製、住友NOBLEN熔體流動速度:2.5(230℃)),使用池貝鐵工公司製PCM45擠壓機以樹脂溫度為250℃進行熔融混合而藉由T型塑模擠出,而且藉由使用鏡面的冷卻輥冷卻來得到厚度90μm的視角提升薄膜。對上述冷卻時的冷卻輥之薄膜的密著藉由靜電密著法來進行。冷卻輥的表面溫度係設定為20℃。薄膜係以3m/分鐘的速度捲取。
將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1。
在本實施例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係能夠將正面亮度低落抑制在20%以內,而且顯著的視角改善效果顯現,乃是高品質。
又,不黏附視角提升薄膜時之面板本身的△x(70度)係+0.016。
(實施例2)
使用2台的熔融擠出機,作為基層,係使用第1擠出機,將35質量份的環狀聚烯烴系樹脂(TOPAS(TM)6013S -04 Topas Advanced Polymers公司製熔體流動速度:2.0(230℃))、及65質量份之包含乙烯及辛烯之嵌段共聚合樹脂(Dow Chemical公司製INFUSE(TM)D9817.15熔體流動速度:26(230℃))在事前進行混鍊而供給,作為表層,係使用第2擠出機,供給聚丙烯系的接著性樹脂(ADMER(TM)QF551三井化學公司製熔體流動速度:5.7(190℃)),藉由T型塑模方式而熔融共擠出後,藉由使用緞紋表面拋光(pearskin finish)的冷卻輥冷卻來得到厚度56μm的視角提升薄膜。對上述冷卻時的冷卻輥之薄膜的密著係藉由真空室來進行。第1擠出機及第2擠出機均是單軸方式,且出口溫度係各自設為230及250℃。又,冷卻輥的表面溫度係設定為50℃。薄膜係以21m/分鐘的速度捲取。層厚度構成係8/40/8(μm)。
將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1。
在本實施例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相較於在實施例1所得到的視角提升薄膜,正面亮度低落更少,乃是高品質。
(實施例3)
在實施例2的方法中,除了使薄膜厚度及層厚度構成為40μm及3/35/3(μm),並將擠出機的出口溫度雙方均變更為270℃以外,使用與實施例2同樣的方法來得到視角提升薄膜。
將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1。
在本實施例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係視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低落均優良,乃是高品質。
(實施例4)
使用2台的熔融擠出機,作為基層,係使用第1擠出機,將50質量份的環狀聚烯烴系樹脂(TOPAS(TM)5013S -04 Topas Advanced Polymers公司製熔體流動速度:8.6(230℃))、及50質量份之包含乙烯及辛烯之嵌段共聚合樹脂(Dow Chemical公司製INFUSE(TM)D9100.15熔體流動速度:2.4(230℃))在事前進行混鍊而供給,作為表層,係使用第2擠出機,供給聚丙烯系2011D(住友化學公司製、住友NOBLEN熔體流動速度:2.5(230℃)),藉由T型塑模方式而熔融共擠出後,藉由使用鏡面的冷卻輥冷卻來得到厚度115μm、層厚度構成30/55/30(μm)的視角提升薄膜。對上述冷卻時的冷卻輥之薄膜的密著係藉由真空室來進行。第1擠出機係雙軸方式,而第2擠出機係單軸方式,出口溫度係兩擠出機均為250℃。又,冷卻輥的表面溫度係設定為20℃。薄膜係以3.0m/分鐘的速度捲取。
將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1。
在本實施例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相較於在實施例1所得到的視角提升薄膜,雖然視角改善效果稍微較差,但是正面亮度低落較小,乃是高品質。
(實施例5)
在實施例2的方法中,除了第1擠出機及第2擠出機的出口溫度係各自為250及230℃,使冷卻輥的表面為緞紋表面拋光,而且將捲取速度變更為15m/分鐘以外,使用與實施例2同樣的方法來得到視角提升薄膜。
將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1。
在本實施例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相較於在實施例2所得到的視角提升薄膜,雖然正面亮度低落係若干變差,但是視角改善效果提升。
(實施例6)
在實施例5的方法中,除了使冷卻輥的表面為鏡面,使冷卻輥的表面溫度為20℃,而且將捲取速度變更為23m/分鐘以外,使用與實施例5同樣的方法來得到視角提升薄膜。
將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1。
在本實施例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相較於在實施例5所得到的視角提升薄膜,雖然正面亮度低落稍微良好化,但是視角改善效果稍微變差。
(實施例7)
在實施例1的方法中,除了使薄膜厚度變更為60μm以外,使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來得到視角提升薄膜。
將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1。
在本實施例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相較於在實施例1所得到的視角提升薄膜,雖然正面亮度低落變為良好,但是視角改善效果變小。
(實施例8)
在實施例2中,除了將供給至第1擠出機之樹脂組成變更為20質量份的環狀聚烯烴系樹脂(TOPAS(TM)6013S-04 Topas Advanced Polymers公司製熔體流動速度:2.0(230℃))、及80質量份之包含乙烯及辛烯之嵌段 共聚合樹脂(Dow Chemical公司製INFUSE(TM)D9817.15熔體流動速度:26(230℃)),且將薄膜厚度及層厚度構成變更為108μm及24/60/24(μm)以外,使用與實施例2同樣的方法來得到視角提升薄膜。
將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1。
在本實施例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係視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低落均優良且高品質。
(實施例9)
在實施例2的方法中,除了將供給至第1擠出機之樹脂組成變更為10質量份的環狀聚烯烴系樹脂(TOPAS(TM)6013S-04 Topas Advanced Polymers公司製熔體流動速度:2.0(230℃))、及90質量份之包含乙烯及辛烯之嵌段共聚合樹脂(Dow Chemical公司製INFUSE(TM)D9817.15熔體流動速度:26(230℃)),且將厚度變更為108μm、層厚度構成變更為24/60/24(μm)以外,使用與實施例2同樣的方法來得到視角提升薄膜。
將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1。
在本實施例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係具有與實施例2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同等的特性,乃是高品質。
(實施例10)
在實施例2的方法中,除了將厚度變更為84μm、層厚度構成變更為12/60/12(μm)以外,使用與實施例2同樣的方法來得到視角提升薄膜。
將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1。
在本實施例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相較於在實施例 2所得到的視角提升薄膜,雖然正面亮度低落變大,但是視角改善效果變為良好,乃是高品質。
(實施例11)
在實施例8的方法中,除了將厚度變更為56μm、層厚度構成變更為12/32/12(μm)以外,使用與實施例8同樣的方法來得到視角提升薄膜。
將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1。
在本實施例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相較於在實施例8所得到的視角提升薄膜,雖然視角改善效果差,但是正面亮度低落率小。
(實施例12)
在實施例1的方法中,除了將環狀聚烯烴系樹脂(TOPAS(TM)6013S-04 Topas Advanced Polymers公司製熔體流動速度:2.0(230℃))及包含乙烯及辛烯之嵌段共聚合樹脂(Dow Chemical公司製INFUSE(TM)D9817.15熔體流動速度:2.5(230℃))的調配比例各自變更為35質量份及65質量份以外,使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來得到視角提升薄膜。
將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1。
在本實施例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相較於在實施例1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雖然正面亮度低落有若干變差,但是視角改善效果提升。
(比較例1)
在實施例8的方法中,除了將厚度變更為28μm、層厚度構成變更為6/16/6(μm)以外,使用與實施例8同樣的 方法來得到視角提升薄膜。
將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1。
在本比較例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雖然正面亮度低落小,但是視角改善效果差,乃是低品質。
(比較例2)
在實施例1的方法中,除了將厚度變更為30μm以外,使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來得到視角提升薄膜。
將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1。
在本比較例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雖然正面亮度低落小,但是視角改善效果差,乃是低品質。
(比較例3)
在實施例10的方法中,除了將厚度變更為175μm、層厚度構成變更為25/125/25(μm)以外,使用與實施例10同樣的方法來得到視角提升薄膜。
將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1。
在本比較例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雖然視角改善效果良好,但是正面亮度低落大,乃是低品質。
(比較例4)
在實施例12的方法中,除了將厚度變更為150μm以外,使用與實施例12同樣的方法來得到視角提升薄膜。
將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1。
在本比較例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雖然視角改善效果良好,但是正面亮度低落大,乃是低品質。
(比較例5)
在實施例9的方法中,除了將厚度變更為216μm、層 厚度構成變更為48/120/48(μm)以外,使用與實施例9同樣的方法來得到視角提升薄膜。
將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1。
在本比較例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雖然視角改善效果良好,但是正面亮度低落大,乃是低品質。
(比較例6)
利用縱向延伸機的輥周速差,於預熱溫度140度、延伸溫度135℃下將在實施例1所得到的視角提升薄膜延伸3倍,並於105℃下進行熱固定而得到厚度31μm的單軸延伸薄膜。
將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1。
在本比較例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雖然正面亮度低落小,但是視角改善效果差,乃是低品質。
(比較例7)
將50質量份的環狀聚烯烴系樹脂(TOPAS(TM)6015 Topas Advanced Polymers公司製熔體流動速度:0.41(230℃))及50質量份之包含乙烯及辛烯之嵌段共聚合樹脂(Dow Chemical公司製INFUSE(TM)D9817.15熔體流動速度:26(230℃)),使用池貝鐵工公司製PCM45擠壓機以樹脂溫度為250℃進行熔融混合而藉由T型塑模擠出,而且藉由使用經緞紋表面拋光加工之冷卻輥(Ra=0.55)冷卻來得到厚度35μm的光擴散薄膜。此外,上述冷卻輥的反面係利用在表面進行脫模處理之(Ra=1.0)壓輥。
將所得到之光擴散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1。
在本比較例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雖然視角改善效果良好,但是正面亮度低落大,乃是低品質。
(實施例13及實施例14)
將在實施例1及實施例2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使用光學用雙面黏著膠帶以主光擴散方向為監控器的大略水平方向之方式貼在市售的VA方式的液晶監控器的表面,而進行水平方向的視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低落的評估。
得到與實施例1及實施例2同等的結果,且以經抑制正面亮度低落的狀態顯現視角改善效果。即便藉由肉眼觀察亦能夠確認水平方向的視角改善效果。又,從正面觀察時之亮度低落亦較小。
將所得到之光擴散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2。
(比較例8及比較例9)
將在比較例1及比較例2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使用光學用雙面黏著膠帶以主光擴散方向為監控器的大略水平方向之方式貼在市售的VA方式的液晶監控器的表面,而進行水平方向的視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低落的評估。
得到與比較例1及比較例2同等的結果,雖然正面亮度低落小,但是視角改善效果小。即便藉由肉眼觀察,視角改善效果小。
將所得到之光擴散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2。
(比較例10及比較例11)
將在比較例3及比較例4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使 用光學用雙面黏著膠帶以主光擴散方向為監控器的大略水平方向之方式貼在市售的VA方式的液晶監控器的表面,而進行水平方向的視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低落的評估。
將所得到之光擴散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2。
得到與比較例3及比較例4同等的結果,雖然視角改善效果良好,但是正面亮度低落大,即便藉由肉眼觀察,水平方向的視角改善效果良好,但是從正面觀察時的亮度低落大。
(參考例1)
不黏貼各向異性光擴散薄膜之VN型的液晶顯示裝置。
(實施例16及實施例17)
將在實施例13及實施例14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之貼有雙面黏著膠帶之表面的相反面,黏貼KUREHA ELASTOMER公司製之經硬加工之抗反射型的液晶顯示器用保護薄膜而複合功能性層,來得到視角提升薄膜複合物。將該視角提升薄膜複合物的雙面黏著膠帶側的分離片剝下,以主光擴散方向為監控器的大略水平方向之方式貼在市售的VA方式的液晶監控器之表面而進行水平方向的視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低落的評估。
得到與實施例13及實施例14同等的結果。而且,因為附加有抗反射效果,所以即便在明亮的環境中觀察上述液晶顯示器,亦未觀察到視角改善效果的低落。又,即便使用在外光映入的場所,因為外光的映入係被抑制 而影像的視認性提升。又,因為經硬加工,所以不容易產生傷痕。
(實施例18及實施例19)
將在實施例13及實施例14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之貼有雙面黏著膠帶之表面的相反面,黏貼KUREHA ELASTOMER公司製之經硬加工之抗眩型的液晶顯示器用保護薄膜而複合功能性層,來得到視角提升薄膜複合物。將該視角提升薄膜複合物的雙面黏著膠帶側的分離片剝下,以主光擴散方向為監控器的大略水平方向之方式貼在市售的VA方式的液晶監控器之表面而進行水平方向的視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低落的評估。
得到與實施例13及實施例14同等的結果。而且,因為附加有抗反射效果,所以即便在明亮的環境中觀察上述液晶顯示器,亦未觀察到視角改善效果的低落。又,即便使用在外光映入的場所,因為外光的映入係被抑制而影像的視認性提升。又,因為經硬加工,所以不容易產生傷痕。
(實施例20及實施例21)
在實施例13及實施例14中,將視角提升薄膜的貼合方向以視角提升薄膜的主光擴散方向為面板的大略垂直方向之方式變更。面板影像的垂直方向的視角改善效果係顯現。
(實施例22及實施例23)
在實施例13及實施例14中,將液晶顯示裝置變更為TN型,而且將視角提升薄膜的貼合方向各自以主光擴散 方向為大略水平方向貼合而評估水平方向的視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低落。
將所得到之光擴散薄膜的特性顯示在表3。
(比較例12及比較例13)
在實施例22及實施例23的方法中,將在液晶顯示裝置黏貼之薄膜變更為在比較例2及比較例3所得到之視角提升薄膜,而且與實施例22及實施例23同樣地進行而評估。
(參考例2)
不黏貼各向異性光擴散薄膜之TN型的液晶顯示裝置本身的x值(x70)係在左右方向為0.048。
從上述結果,可說是以下的情形。
關於水平方向,藉由使用本發明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薄膜,與VA型的液晶顯示裝置同樣地,在經抑制正面亮度低落之狀態下,能夠改善視角特性。
垂直方向係從上側觀察與從下側觀察之改善效果不同。相較於水平方向,雖然從下方向觀察時,其效果較小,但是視角特性能夠改善。但是,從上側觀察時,視角特性的改善效果係非常少許。推測液晶顯示裝置本身的視角特性相較於從下側觀察和從水平方向觀察,從上側觀察時較為優良而成為該舉動差異之原因。
TN型的液晶顯示裝置,一般認為色調翻轉的大小係重要的。在上述顏色偏移之上方向的效果係少許,但是色調翻轉特性係在本發明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薄膜中,在包含上方向之任一方向中亦能夠觀察到顯著的改善。因 此,本發明的視角特性改善方法係可以說是對於TN型的液晶顯示裝置亦是有效的。
(實施例24及實施例25)
將薄膜製造例1及薄膜製造例2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薄膜,以偏光膜的吸收軸與各向異性光擴散薄膜的主光擴散方向為正交的方式,黏附在各自包含PVA及碘之偏光鏡的一側,且在其相反面,黏附TAC薄膜(富士FILM(股)製、厚度80μm)而製成偏光板。
將市售的VA型的液晶顯示裝置之面板的上面側的偏光板剝下且變更為上述偏光板,而且以視角提升薄膜的主光擴散方向為水平方向的方式設置,使用與實施例1及實施例2同樣的方法評估水平方向的視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低落。
得到與實施例1及實施例2同等的結果。
(實施例26及實施例27)
將實施例1及實施例2的異視角提升薄膜貼在各自包含PVA及碘之偏光鏡的一側上,使得偏光膜的吸收軸與薄膜的主光擴散方向成為45度,且在其相反面,貼上TAC薄膜(富士FILM(股)製、厚度為80μm)而製成偏光板。
將市售的TN型的液晶顯示裝置之面板的上面側的偏光板剝下且變更為上述偏光板,而且以視角提升薄膜的主光擴散方向為水平方向的方式設置,並且評估水平方向的視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低落。
得到與實施例22及實施例23同等的結果。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之視角提升薄膜,係藉由將視角提升薄膜中的島相濃度、島相的粒徑及光擴散層的厚度等控制在範圍內,因而賦予兼備直線前進光透射性及擴散透射性之雙方的特徵之特性的配光分布圖案,由於控制依照射出光線的角度而被射出的光線之波長依存性,而使視角的改善效果及抑制正面亮度低落有效地產生作用,所以藉由設置在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胞之視認側,能夠以高度水準兼具視角的改善效果及抑制正面亮度低落之矛盾現象,且能夠提供兼具視角的改善效果及抑制正面亮度低落之液晶顯示裝置。因此,對產業界有重大的貢獻。
第1圖係顯示藉由高光擴散性的光擴散薄膜謀求視角改善時之依照觀察角度的亮度變化的一個例子之圖。虛線係表示藉由高光擴散性的光擴散薄膜謀求視角改善時之結果,實線係表示對照的結果)
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之視角提升薄膜的較佳配光分布圖案的一個例子之圖。

Claims (16)

  1. 一種視角提升薄膜,其係含有具有海島結構的光擴散層之視角提升薄膜,該具有海島結構的光擴散層係將包含至少二種樹脂的組成物熔融擠出且成型而得到,其特徵在於:前述光擴散層的厚度為32~110μm,前述光擴散層的海島結構中的島相的短徑之平均粒徑為0.1~2.0μm,前述光擴散層係滿足以下的式(I),而且波長440nm的光線的主光擴散方向的配光分布圖案之半值寬度為16度以下,末端擴展光擴散度比率為0.25~5.5%,(光擴散層的厚度(μm)×構成光擴散層之樹脂組成物中的島相成分樹脂的比率(質量%))÷島相的短徑之平均粒徑(μm)=500~5000 (I)。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視角提升薄膜,其中島相的縱橫比為5.0~18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視角提升薄膜,其中至少二種樹脂之折射率差為0.003~0.07。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視角提升薄膜,其中至少二種樹脂之折射率差為0.003~0.07。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視角提升薄膜,其中至少二種樹脂係互相非相溶性,且其中至少一種係聚烯烴系樹脂。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視角提升薄膜,其中聚烯烴系樹脂係聚乙烯系樹脂、聚丙烯系樹脂、或環狀聚烯烴 系樹脂。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視角提升薄膜,其中至少二種樹脂係互相非相溶性,且其中的二種係聚烯烴系樹脂。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視角提升薄膜,其中聚烯烴系樹脂係聚乙烯系樹脂、聚丙烯系樹脂、或環狀聚烯烴系樹脂。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視角提升薄膜,其中進一步含有選自包含硬塗層、減低反射層及防眩層之群組中之至少一層的功能性層,且該功能性層係存在於視角提升薄膜之觀察者側的表面。
  10.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視角提升薄膜係設置在比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胞更靠近觀測者的一側。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視角提升薄膜的主光擴散方向係與液晶顯示裝置的水平方向一致。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視角提升薄膜的主光擴散方向係與液晶顯示裝置的垂直方向一致。
  13. 一種偏光板,其特徵在於: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視角提升薄膜與偏光鏡積層而得到。
  14.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偏光板係設置在比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胞更靠近觀測者的一側。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前述偏光板中的視角提升薄膜的主光擴散方向係與液晶顯示裝置的水平方向一致。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前述偏光板中的視角提升薄膜的主光擴散方向係與液晶顯示裝置的垂直方向一致。
TW101106511A 2011-03-01 2012-02-29 視角提升薄膜及液晶顯示裝置 TWI5267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43722 2011-03-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3458A TW201243458A (en) 2012-11-01
TWI526751B true TWI526751B (zh) 2016-03-21

Family

ID=46758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6511A TWI526751B (zh) 2011-03-01 2012-02-29 視角提升薄膜及液晶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2118082A1 (zh)
KR (1) KR20140004151A (zh)
CN (1) CN103403581B (zh)
TW (1) TWI526751B (zh)
WO (1) WO20121180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8985B2 (ja) * 2014-06-04 2020-01-15 恵和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用シート、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421070B2 (ja) * 2015-03-31 2018-11-07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スピー ポリエチレン系樹脂発泡シート
EP3321717A4 (en) * 2015-07-10 2019-02-20 Zeon Corporation VISION ANGLE EXPANSION LAYER, POLARIZATION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4013A (ja) * 1993-10-15 1995-05-02 Sumitomo Chem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182013A (ja) * 2000-12-12 2002-06-26 Toray Ind Inc 積層光拡散性フィルム
JP4928693B2 (ja) * 2001-09-17 2012-05-09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制御された散乱・透過特性を有する光学積層体
JP2004219438A (ja) * 2003-01-09 2004-08-05 Toray Ind Inc 光拡散性フィルム
JP2004341309A (ja) * 2003-05-16 2004-12-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分光異方性光散乱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274690A (ja) * 2004-03-23 2005-10-06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529600B2 (ja) * 2009-03-23 2014-06-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複合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0113741A1 (ja) * 2009-03-30 2010-10-07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その積層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3581B (zh) 2016-03-23
TW201243458A (en) 2012-11-01
WO2012118082A1 (ja) 2012-09-07
CN103403581A (zh) 2013-11-20
JPWO2012118082A1 (ja) 2014-07-07
KR20140004151A (ko) 2014-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8674B (zh) 液晶顯示裝置用視角提升薄膜、附視角提升功能之保護薄膜、及液晶顯示裝置
CN104220904A (zh) 光学构件、偏振板组及液晶显示设备
TWI500972B (zh) 視角提升薄膜、液晶顯示裝置及視角改善方法
TW201106021A (en) Anisotropic light-diffusing film, anisotropic light-diffusing film laminated sheet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JP482659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光源
TWI526751B (zh) 視角提升薄膜及液晶顯示裝置
JP2012220662A (ja) 視野角向上フィル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010798A (ja) 異方性散乱フィルム
JP4893331B2 (ja) 光拡散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2226158A (ja) 視野角向上フィルム、視野角向上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2001290B1 (ko) 편광자 보호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편광자 보호 필름
JP5787493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1310495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914140B2 (ja) 光拡散性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用途
JP582210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用視野角向上フィルム、視野角向上機能付保護フィル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272511A (ja) 光拡散性フィルム
JP2008065297A (ja) 光拡散性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用途
JP2012073608A (ja) 光拡散フィルム積層体
JP2012073607A (ja) 光拡散フィルム積層体
JP2010079117A (ja) 光拡散層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4137519A (ja) 光拡散積層体、面光源装置、並びにその面光源装置を用いてなる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