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5069B -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mine alkylthio sulfuric acid compounds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mine alkylthio sulfuric acid compounds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25069B TWI525069B TW100126349A TW100126349A TWI525069B TW I525069 B TWI525069 B TW I525069B TW 100126349 A TW100126349 A TW 100126349A TW 100126349 A TW100126349 A TW 100126349A TW I525069 B TWI525069 B TW I52506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ormula
- solid
- compound
- alkali metal
- compound represented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81/00—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n and sulfur and having functional groups not covered by groups C07C301/00 - C07C337/00
- C07C381/04—Thiosulfon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81/00—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n and sulfur and having functional groups not covered by groups C07C301/00 - C07C337/00
- C07C381/02—Thiosulf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09/00—Sulfonic acids; Halides, esters, or anhydrides thereof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15/00—Preparation of sulfones; Preparation of sulfoxides
- C07C315/02—Preparation of sulfones; Preparation of sulfoxides by formation of sulfone or sulfoxide groups by oxidation of sulfides, or by formation of sulfone groups by oxidation of sulfoxid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一種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在美國專利第4,581,297號公報中揭示了一種方法,其係使6-溴己胺之氫溴酸鹽25g與硫代硫酸鈉24.2g,在580ml的水中進行反應,將所得到的反應溶液濃縮至其容量成為一半之後,使其冷卻,藉由過濾將所產生的S-(6-胺己基)硫代硫酸沉澱取出。
本發明提供:[1]一種式(1)所表示之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式中,R1及R2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之烷基,或R1與R2鍵結,表示碳數2~9之聚亞甲基。n表示2~9之整數)。
包含下述步驟(A1)、(B1)及(C1);(A1)使式(2)所表示之氯烷基胺化合物之鹽酸鹽:
(式中,R1、R2及n分別表示與上述相同的意思)與硫代硫酸之鹼金屬鹽,在相對於式(2)所表示之氯烷基胺化合物之鹽酸鹽1重量份,並在2重量份~6重量份的水的存在下,在50℃~100℃進行反應之步驟、(B1)將步驟(A1)所得到的反應混合物的溫度調整成-15℃以上未達50℃,以得到含式(1)所表示之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的固體與含鹼金屬氯化物的液體之混合物之步驟、(C1)由步驟(B1)所得到的混合物,使含式(1)所表示之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的固體與含鹼金屬氯化物的液體分離,以固體的形式取得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之步驟;[2]如[1]所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步驟(A1)中的水量係相對於式(2)所表示之氯烷基胺化合物之鹽酸鹽1重量份而言為的2.5重量份~4重量份;[3]如[1]或[2]所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步驟(A1)中的硫代硫酸之鹼金屬鹽之使用量係相對於式(2)所表示之氯烷基胺化合物之鹽酸鹽1.0莫耳而言的0.9莫耳~1.5莫耳;[4]如[1]~[3]之任一者所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步驟(B1)係將步驟(A1)所得到的反應混合物的溫度調整
成-15℃以上30℃以下,以得到含式(1)所表示之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的固體與含鹼金屬氯化物的液體之混合物之步驟;[5]一種式(1)所表示之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式中,R1及R2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之烷基,或R1與R2鍵結,表示碳數2~9之聚亞甲基,n表示2~9之整數)
包含下述步驟(A2)、(B2)、(C2)及(D2):(A2)使式(2)所表示之氯烷基胺化合物之鹽酸鹽
(式中,R1、R2及n分別表示與上述相同的意思)與硫代硫酸之鹼金屬鹽,在相對於式(2)所表示之氯烷基胺化合物之鹽酸鹽1重量份,並在1重量份以上未達2重量份的水的存在下,在50℃~100℃進行反應,得到含鹼金屬氯化物的固體與含式(1)所表示之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的液體之混合物之步驟、(B2)由步驟(A2)所得到的混合物,使含鹼金屬氯
化物的固體與含式(1)所表示之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的液體分離之步驟、(C2)將步驟(B2)所得到的含式(1)所表示之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的液體的溫度調整成-15℃以上未達50℃,以得到含式(1)所表示之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的固體與含水的液體之混合物之步驟、(D2)由步驟(C2)所得到的混合物,使含式(1)所表示之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的固體與含水的液體分離,以固體的形式取得式(1)所表示之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之步驟;[6]如[5]所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步驟(A2)中的硫代硫酸之鹼金屬鹽之使用量係相對於式(2)所表示之氯烷基胺化合物之鹽酸鹽1.0莫耳而言的0.9莫耳~1.5莫耳;[7]如[5]或[6]所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步驟(C2)係將步驟(B2)所得到的含式(1)所表示之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的液體的溫度調整成-15℃以上30℃以下,以得到含式(1)所表示之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的固體與含水的液體之混合物之步驟。
本發明之第一形態為式(1)所表示之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以下簡記為化合物(1))之製造方法,
(式中,R1及R2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之烷基,或R1與R2鍵結,表示碳數2~9之聚亞甲基,n表示2~9之整數),包含下述步驟(A1)、(B1)及(C1):(A1)使式(2)所表示之氯烷基胺化合物之鹽酸鹽(以下簡記為化合物(2)):
(式中,R1、R2及n分別表示與上述相同的意思)與硫代硫酸之鹼金屬鹽,在相對於化合物(2)1重量份而言為的2重量份~6重量份的水的存在下,在50℃~100℃進行反應之步驟、(B1)將步驟(A1)所得到的反應混合物的溫度調整成-15℃以上未達50℃,以得到含化合物(1)的固體與含鹼金屬氯化物的液體之混合物之步驟、(C1)由步驟(B1)所得到的混合物,使含化合物(1)的固體與含鹼金屬氯化物的液體分離,以固體的形式取得化合物(1)之步驟。
首先,針對步驟(A1)作說明。步驟(A1)使化合物(2)與硫代硫酸之鹼金屬鹽,在相對於化合物(2)1重量份而言為的2重量份~6重量份的水的存在下,在50℃~100℃進行反應之步驟。
R1及R2所表示之碳數1~6之烷基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等之直鏈狀或分支狀之碳數1~6之烷基。
藉由R1與R2鍵結所形成的碳數2~6之聚亞甲基,可列舉伸乙基(二亞甲基)、三亞甲基、四亞甲基、五亞甲基及六亞甲基。
R1及R2係以氫原子為佳。
化合物(2)可列舉2-氯乙基胺之鹽酸鹽、3-氯丙胺之鹽酸鹽、4-氯丁基胺之鹽酸鹽、5-氯戊基胺之鹽酸鹽、6-氯己胺之鹽酸鹽、1-氯-3-(甲胺基)丙烷之鹽酸鹽、1-氯-3-(乙胺基)丙烷之鹽酸鹽、1-氯-3-(二甲基胺基)丙烷之鹽酸鹽及1-氯-3-哌啶基丙烷之鹽酸鹽。
化合物(2)亦可使用市售的物品,例如亦可使用藉由使式(3)所表示之醇化合物與亞硫醯氯接觸之方法:
(式中,n表示2~9之整數)、或使二氯烷與酞醯亞胺之鉀鹽進行反應,接下來,使所得到的化合物與聯胺或1級胺接觸之方法所製造的物品。
硫代硫酸之鹼金屬鹽可列舉硫代硫酸鋰、硫代硫酸鈉、硫代硫酸鉀、硫代硫酸銣及硫代硫酸銫。其中以硫代硫酸鈉及硫代硫酸鉀為佳,硫代硫酸鈉為較佳。
硫代硫酸之鹼金屬鹽可為無水物或可為水合物。
硫代硫酸之鹼金屬鹽之使用量相對於化合物(2)1.0莫耳而言通常為0.9莫耳以上,以0.9莫耳~1.5莫耳為佳,以1.0莫耳~1.1莫耳為較佳。
化合物(2)與硫代硫酸之鹼金屬鹽的反應係在相對於化合物(2)1重量份而言為2重量份~6重量份的水的存在下進行。該水在硫代硫酸之鹼金屬鹽採用其水合物的情況,該水合物所含的水亦包含在內。只要水的使用量相對於化合物(2)1重量份而言為2重量份以上,則在後述步驟(B1)之中,即可抑制鹼金屬氯化物的析出。另外,只要水的使用量相對於化合物(2)1重量份而言為6重量份以下,則在後述步驟(B1)之中,即可促進化合物(1)的析出。化合物(2)與硫代硫酸之鹼金屬鹽的反應係以在相對於化合物(2)1重量份而言為2.5重量份~4重量份的水的存在下進行為佳。
化合物(2)與硫代硫酸之鹼金屬鹽的反應係在50℃~100℃實施,而宜在60℃~100℃實施,較佳為70℃~100℃。反應時間通常在10分鐘~24小時的範圍。反應的進行可藉由薄層層析、高速液相層析、1H-NMR等通常的分析手段作確認。
接下來針對步驟(B1)作說明。步驟(B1)係將步驟(A1)所得到的反應混合物的溫度調整成-15℃以上未達50℃,以得到含化合物(1)的固體與含鹼金屬氯化物的液體之混合物之步驟。
步驟(A1)所得到的反應混合物可直接使用於步驟(B1),亦可在部分濃縮之後或加水之後使用於步驟(B1)。通常步驟(A1)所得到的反應混合物直接使用於步驟(B1)。
藉由將步驟(A1)所得到的反應混合物的溫度調整成-15℃以上未達50℃,宜為-15℃以上30℃以下,可使化合物(1)析出。只要將步驟(A1)所得到的反應混合物的溫度調整成-15℃以上,即可抑制鹼金屬氯化物的析出,操作性亦良好。另外,只要將步驟(A1)所得到的反應混合物的溫度調整成未達50℃,即可促進化合物(1)的析出。在化合物(1)的析出不足時,藉由在-15℃以上未達50℃的範圍內使溫度下降,另外在鹼金屬氯化物的析出多時,藉由在-15℃以上未達50℃的範圍內使溫度上升,可將兩者析出量的平衡調整在所希望的範圍。
以這種方式,可得到主要含化合物(1)的固體與含鹼金屬氯化物的液體之混合物。
此外,在步驟(A1)及(B1)之中亦可使用有機溶劑,而若使用有機溶劑,則會有化合物(1)的析出量變少、或鹼金屬氯化物析出的情形,因此有機溶劑的使用量以少為佳,以不使用有機溶劑為較佳。
接下來針對步驟(C1)作說明。步驟(C1)係由步驟(B1)所得到的混合物,使含化合物(1)的固體與含鹼金屬氯化物的液體分離,以固體的形式取得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之步驟。
步驟(B1)所得到的混合物可直接使用於步驟(C1),亦可在部分濃縮之後或加水之後使用於步驟(C1)。通常步驟(B1)所得到的混合物直接使用於步驟(C1)。
含化合物(1)的固體與含鹼金屬氯化物的液體的分離通常在上述與步驟(B1)相同的溫度範圍進行。該分離可藉由例如過濾、傾析法等通常的固液分離手段而實施。
所分離出的含化合物(1)的固體可藉由水、水溶性有機溶劑(例如甲醇或乙醇等醇溶劑)等洗淨,亦可因應必要使所得到的固體乾燥。
以這種方式所得到的固體所含有的化合物(1)可列舉S-(2-胺乙基)硫代硫酸、S-(3-胺丙基)硫代硫酸、S-(4-胺丁基)硫代硫酸、S-(5-胺戊基)硫代硫酸、S-(6-胺己基)硫代硫酸、S-(3-甲基胺丙基)硫代硫酸、S-(3-乙基胺丙基)硫代硫酸、S-(3-二甲基胺丙基)硫代硫酸及S-(3-哌啶基丙基)硫代硫酸。
接下來對本發明的第二形態作說明。本發明的第二形態係包含下述步驟(A2)、(B2)、(C2)及(D2)之化合物(1)製造方法。
(A2)使化合物(2)與硫代硫酸之鹼金屬鹽,在相對於化合物(2)1重量份而言為1重量份以上未達2重量份的水的存在下,在50℃~100℃進行反應,得到含鹼金屬氯化物的固體與含有化合物(1)的液體之混合物之步驟、
(B2)由步驟(A2)所得到的混合物,使含鹼金屬氯化物的固體與含有化合物(1)的液體分離之步驟、
(C2)將步驟(B2)所得到的含有化合物(1)的液體的溫度調整成-15℃以上未達50℃,以得到含化合物(1)的固體與含水的液體之混合物之步驟、
(D2)由步驟(C2)所得到的混合物,使含化合物(1)的固體與含水的液體分離,以固體的形式取得化合物(1)之步驟。
步驟(A2)係使化合物(2)與硫代硫酸之鹼金屬鹽,在相對於化合物(2)1重量份而言為1重量份以上未達2重量份的水的存在下,在50℃~100℃進行反應,得到含鹼金屬氯化物的固體與含有化合物(1)的液體之混合物之步驟。
化合物(2)可列舉與前述同樣的物質。
硫代硫酸之鹼金屬鹽亦可列舉與前述同樣的物質。
硫代硫酸之鹼金屬鹽的使用量相對於化合物(2)1.0莫耳而言,通常為0.9莫耳以上,以0.9莫耳~1.5莫耳為佳,1.0莫耳~1.1莫耳為較佳。
化合物(2)與硫代硫酸之鹼金屬鹽的反應在相對於化合物(2)1重量份而言為1重量份以上未達2重量份的水的存在下進行。水的使用量只要在相對於化合物(2)1重量份而言為的1重量份以上,則可在步驟(A2)之中抑制化合物(1)的析出。水的使用量只要相對於化合物(2)1重量份而言為未達2重量份,即可在步驟(A2)之中促進鹼金屬氯化物的析出。
化合物(2)與硫代硫酸之鹼金屬鹽的反應係在50℃~100℃實施,宜在60~100℃實施,較佳為70~100℃。反應時間通常為10分鐘~24小時的範圍。反應的進行可藉由薄層層析、高速液相層析、1H-NMR等通常的分析手段作確認。
步驟(B2)係由步驟(A2)所得到的混合物使含鹼金屬氯化物的固體與含有化合物(1)的液體分離之步驟。
步驟(A2)所得到的混合物可直接使用於步驟(B2),亦可在部分濃縮之後或加水之後使用於步驟(B2)。通常步驟(A2)所得到的混合物可直接使用於步驟(B2)。
含鹼金屬氯化物的固體與含有化合物(1)的液體的分離通常在與上述步驟(A2)相同的溫度範圍進行。該分離可藉由過濾、傾析法等通常的固液分離手段而實施。
以這種方式所得到的固體能夠以水洗淨,藉由洗淨,能夠以水溶液的形式回收附著於固體的化合物(1)。
步驟(C2)係將步驟(B2)所得到含有化合物(1)的液體的溫度調整成-15℃以上未達50℃,以得到含化合物(1)的固體與含水的液體之混合物之步驟。
步驟(B2)所得到含有化合物(1)的液體可直接使用於步驟(C2),亦可在部分濃縮之後或加水之後使用於步驟(C2)。通常步驟(B2)所得到含有化合物(1)之液體可直接使用於步驟(C2)。
藉由將步驟(B2)所得到的含有化合物(1)的液體的溫度調整成-15℃以上未達50℃,宜為-15℃以上30℃以下,可使化合物(1)析出。步驟(B2)所得到的含有化合物(1)的液體的溫度只要在-15℃以上,則在該液體中含有鹼金屬氯化物的情況下可抑制其析出,操作性亦良好。步驟(B2)所得到的含有化合物(1)的液體的溫度只要未達50℃,即可促進化合物(1)的析出。在化合物(1)的析出不足時,藉由在-15℃以上未達50℃的範圍內使溫度下降,在鹼金屬氯化物的析出多時,藉由在-15℃以上未達50℃的範圍內使溫度上升,可將兩者析出量的平衡調整在所希望的範圍。
以這種方式,可得到主要含化合物(1)的固體與含水的液體之混合物。
在步驟(A2)、(B2)及(C2)之中,亦可使用有機溶劑,而若使用有機溶劑,則會有化合物(1)變少或鹼金屬氯化物析出的情形,因此有機溶劑的使用量以少為佳,以不使用有機溶劑為較佳。
步驟(D2)係由步驟(C2)所得到的混合物使含化合物(1)的固體與含水的液體分離,以固體的形式取得化合物(1)之步驟。
步驟(C2)所得到的混合物可直接使用於步驟(D2),亦可在部分濃縮之後或加水之後使用於步驟(D2)。通常步驟(C2)所得到的混合物直接使用於步驟(D2)。
含化合物(1)的固體與含鹼金屬氯化物的液體的分離通常在與上述步驟(C2)相同的溫度範圍進行。該分離可藉由過濾、傾析法等通常的固液分離手段而實施。
所分離出的含化合物(1)的固體可藉由水、水溶性有機溶劑(例如甲醇或乙醇等醇溶劑)等而洗淨,亦可因應必要使所得到的固體乾燥。
以這種方式所得到的固體中所含有的化合物(1)可列舉與前述同樣的物質。
在經過氮氣置換的反應容器中裝入3-氯丙胺鹽酸鹽100g(0.77mol),進一步加入水180mL以使3-氯丙胺鹽酸鹽溶解。在所得到的溶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鈉五水合物200.4g(0.81mol)之後,將所得到的水溶液保溫在60℃~70℃,將反應容器以浴溫80℃加熱,同時攪拌溶液。在浴溫80℃將溶液攪拌4小時,然後測定溶液的1H-NMR,結果,確認了反應完畢。在浴溫80℃將溶液合計攪拌約5小時,然後放涼。
在室溫(約20~約25℃)將所得到的反應混合物攪拌一晚,析出了主要含有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固體。將所得到的混合物加以過濾,取得主要含有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固體。
將所取得的固體依序以少量的水、甲醇50mL洗淨之後,使其在50℃乾燥4小時。
主要含有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固體的取得量為97.8g。藉由離子層析測定所得到固體中的氯化物離子(Cl-)濃度,結果為0.56%(以氯化鈉換算為0.92重量%)。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取得率:73.6%。
此處,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取得率,意指將由所得到主要含有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固體取得量減去氯化鈉量之值定為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取得量,所計算出的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產率。
在實施例1之中,將3-氯丙胺鹽酸鹽與硫代硫酸鈉五水合物的反應所使用的水量設定為表1-1及表1-2中所記載的量,3-氯丙胺鹽酸鹽與硫代硫酸鈉五水合物的反應所得到之反應混合物攪拌一晚的溫度設定為表1-1及表1-2中所記載的溫度以外,係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取得主要含有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固體。將結果與實施例1一起揭示於表1-1及表1-2。在表1-1及表1-2中,分別將3-氯丙胺鹽酸鹽簡記為化合物(2a),S-(3-胺丙基)硫代硫酸簡記為化合物(1a)。
在經過氮氣置換的反應容器中裝入3-氯丙胺鹽酸鹽100g(0.77mol),進一步加水200mL以使3-氯丙胺鹽酸鹽溶解。在室溫下(約20℃~約25℃)在所得到的溶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鈉五水合物200.4g(0.81mol)之後,將反應容器以浴溫70℃加熱,同時攪拌溶液。在浴溫70℃攪拌7小時之後,測定1H-NMR的結果,確認了3-氯丙胺的殘存量未達1%。
將反應混合物放涼至室溫(約20℃~約25℃)之後攪拌一晚。進一步冷卻至-10℃並攪拌1.5小時,結果析出了主要含有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固體。將所得到的混合物加以過濾,取得析出的固體。
將所取得的固體依序以冷水60mL、甲醇40mL洗淨之後,使其在減壓及50℃環境下乾燥。
固體的取得量為108.1g。藉由離子層析測定所得到固體中的氯化物離子(Cl-)濃度,結果為0.08%(以氯化鈉換算為0.13重量%)。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取得率:81.9%。
在實施例3之中,將3-氯丙胺鹽酸鹽與硫代硫酸鈉五水合物的反應所使用的水使用量設定為表1-1及表1-2中所記載的量,將3-氯丙胺鹽酸鹽與硫代硫酸鈉五水合物之反應所得到的反應混合物攪拌一晚的溫度設定為表1-1及表1-2中所記載的溫度以外,係以與實施例3同樣的方式,取得主要含有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固體。將結果與實施例3一起揭示於表1-1及表1-2。
在經過氮氣置換的反應容器中裝入3-氯丙胺鹽酸鹽600g(4.61mol),進一步加水1200mL以使3-氯丙胺鹽酸鹽溶解。所得到水溶液的pH為2.8。將所得到的水溶液保溫於60℃~70℃,加入硫代硫酸鈉五水合物1200g(4.84mol)。所使用的水合計重量為1632g(水1200g與硫代硫酸鈉五水合物所含的水432g之合計)。在此時間點水溶液的pH為5~5.5。將反應容器以浴溫80℃加熱,同時將溶液攪拌4小時。在此階段並未觀察到結晶的析出。將所得到的反應混合物放涼的結果,在內溫45℃附近開始有結晶析出。然後,在室溫下(約20℃~25℃)將所得到的混合物攪拌一晚。在此時間點液相的pH為2.5~2.8。其後,進一步藉由將反應容器以冰水冷卻,並將內溫調整成約5℃,而使主要含有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固體析出。將所得到的混合物加以過濾,取得主要含有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固體。
將所取得的固體依序以水100mL、甲醇500mL洗淨之後,藉由蒸發器(使用隔膜泵),在浴溫50~55℃使其乾燥約1小時之後,進一步以真空幫浦乾燥4小時。
主要含有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固體之取得量為627.9g。藉由離子層析測定所得到固體中的氯化物離子濃度,結果為0.02%(以氯化鈉換算為0.03%)。另外,藉由水分氣化-電量滴定法測定固體中的水分含量,結果為0.01%。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取得率:79.4%。
在經過氮氣置換的反應容器中裝入3-氯丙胺鹽酸鹽580g(4.47mol),進一步加水1048mL以使3-氯丙胺鹽酸鹽溶解。將所得到的溶液保溫在60℃~70℃,加入硫代硫酸鈉五水合物1164g(4.69mol)。所使用水的合計重量為1470g(水1048g與硫代硫酸鈉五水合物所含的水422g之合計)。將反應容器以浴溫80℃加熱,同時將溶液攪拌4小時。在經過約2小時的時間點,析出了少量的固體。將所得到的反應混合物放涼之後,在室溫攪拌一晚。將所得到的混合物加以過濾,取得主要含有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固體。
將所取得的固體依序以水100mL、甲醇500mL洗淨之後,藉由蒸發器(使用隔膜泵),在浴溫50~55℃使其乾燥約1小時之後,進一步以真空幫浦乾燥4小時。
主要含有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固體的取得量為556.6g。藉由離子層析測定所得到固體中的氯化物離子濃度,結果為0.88%(以氯化鈉換算為1.45%)。另外,藉由水分氣化-電量滴定法測定固體中的水分含量,結果為0.02%。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取得率:71.7%。
在經過氮氣置換的反應容器中裝入3-氯丙胺鹽酸鹽99.26g(0.76mol),進一步加水100mL以使3-氯丙胺鹽酸鹽溶解。在室溫下在所得到的水溶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鈉五水合物199.0g(0.81mol)之後,將反應容器以浴溫70℃加熱,同時攪拌溶液。在浴溫70℃攪拌6.5小時。將所得到的混合物以相同溫度過濾,取得所析出的固體。固體的取得量為35.8g。測定該固體的1H-NMR的結果,可知在固體中含有S-(3-胺基丙基)硫代硫酸2.9g。
將所得到的濾液冷卻至5℃,攪拌1.5小時,結果析出了主要含有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固體。將所得到的混合物加以過濾,取得主要含有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固體。
將所取得的固體依序以冷水60mL、甲醇40mL洗淨之後,使其在減壓及50℃環境下乾燥。
主要含有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固體的取得量為100.8g。藉由離子層析測定所得到固體中的氯化物離子濃度,結果為0.03%(以氯化鈉換算為0.05重量%)。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取得率:77.1%。
在實施例8之中,除了將所得到的濾液冷卻至-4℃以外,係以與實施例8同樣的方式實施,取得主要含有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固體。
藉由離子層析測定所得到固體中的氯化物離子濃度,結果為0.04%(以氯化鈉換算為0.07重量%)。S-(3-胺丙基)硫代硫酸的取得率:79.6%。
依據本發明能夠以良好的效率製造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
Claims (7)
- 一種式(1)所表示之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步驟(A1)中的水量相對於式(2)所表示之氯烷基胺化合物之鹽酸鹽1重量份而言為2.5重量份~4重量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步驟(A1)中的硫代硫酸之鹼金屬鹽之使用量相對於式(2)所表示之氯烷基胺化合物之鹽酸鹽1.0莫耳而言為0.9莫耳~1.5莫耳。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步驟(B1)係將步驟(A1)所得到的反應混合物的溫度調整成-15℃以上30℃以下,以得到含式(1)所表示之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的固體與含鹼金屬氯化物的液體之混合物之步驟。
- 一種式(1)所表示之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製造方法,其中步驟(A2)中的硫代硫酸之鹼金屬鹽之使用量相對於式(2)所表示之氯烷基胺化合物之鹽酸鹽1.0莫耳而言為0.9莫耳~1.5莫耳。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製造方法,其中步驟(C2)係將步驟(B2)所得到的含式(1)所表示之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的液體的溫度調整成-15℃以上30℃以 下,以得到含式(1)所表示之胺基烷硫基硫酸化合物的固體與含水的液體之混合物之步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68944 | 2010-07-28 | ||
JP2010168945 | 2010-07-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19361A TW201219361A (en) | 2012-05-16 |
TWI525069B true TWI525069B (zh) | 2016-03-11 |
Family
ID=45530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126349A TWI525069B (zh) | 2010-07-28 | 2011-07-26 |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mine alkylthio sulfuric acid compounds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72537B2 (zh) |
EP (1) | EP2599772B1 (zh) |
KR (1) | KR101831473B1 (zh) |
CN (1) | CN103003237B (zh) |
PL (1) | PL2599772T3 (zh) |
TW (1) | TWI525069B (zh) |
WO (1) | WO201201501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67534B2 (ja) * | 2010-07-28 | 2015-02-12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アミノアルキルチオ硫酸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869067C (de) * | 1944-12-24 | 1953-03-02 | Bobingen Ag Fuer Textil Faser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ubstituierten Alkylthioschwefelsaeuren |
US3655715A (en) * | 1969-07-15 | 1972-04-11 | Us Army | Synthesis of n-substituted 2-aminoethanethiosulfuric acids |
US4417012A (en) * | 1981-07-08 | 1983-11-22 | Monsanto Europe S.A. | Organic thiosulphates and thiosulphonates useful as stabilising agents for rubber vulcanisates |
GB8401508D0 (en) * | 1984-01-20 | 1984-02-22 | Monsanto Europe Sa | Compounds useful as rubber/metal bonding promoters |
JPH023676A (ja) * | 1988-06-14 | 1990-01-09 | Nippon Shokubai Kagaku Kogyo Co Ltd | アミノアルキルチオール硫酸の製造法 |
JP2007516938A (ja) * | 2003-06-23 | 2007-06-28 | ニューロケム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リミテッド | アミロイド関連疾患を治療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組成物 |
JP2011093851A (ja) | 2009-10-30 | 2011-05-12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S−(アミノアルキル)チオ硫酸塩の製造方法 |
-
2011
- 2011-07-22 KR KR1020137004011A patent/KR10183147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7-22 WO PCT/JP2011/067380 patent/WO201201501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7-22 EP EP11812608.5A patent/EP2599772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1-07-22 CN CN201180035649.1A patent/CN103003237B/zh active Active
- 2011-07-22 US US13/808,945 patent/US877253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7-22 PL PL11812608T patent/PL2599772T3/pl unknown
- 2011-07-26 TW TW100126349A patent/TWI52506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03237A (zh) | 2013-03-27 |
CN103003237B (zh) | 2015-10-21 |
TW201219361A (en) | 2012-05-16 |
US8772537B2 (en) | 2014-07-08 |
EP2599772B1 (en) | 2018-07-18 |
EP2599772A1 (en) | 2013-06-05 |
US20130116468A1 (en) | 2013-05-09 |
WO2012015019A1 (ja) | 2012-02-02 |
KR20130038932A (ko) | 2013-04-18 |
EP2599772A4 (en) | 2015-03-18 |
PL2599772T3 (pl) | 2018-11-30 |
KR101831473B1 (ko) | 2018-0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964595B2 (ja) | リチウムビス(フルオロスルホニル)イミドの新規の製造方法 | |
JP5247436B2 (ja) | メチレンジスルホネート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 |
US9550716B2 (en) | Process for treprostinil salt preparation | |
EP3421504B1 (en) | Process for making sugammadex | |
US20130137881A1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ethylene disulfonate compound | |
US20070123729A1 (en) | Synthesis of trithiocarbonates | |
TWI525069B (zh) |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mine alkylthio sulfuric acid compounds | |
KR20050057057A (ko) | 나프록센의 니트로옥시유도체 제조방법 | |
TWI656119B (zh) | 1,2,3,5,6-五硫雜環庚烷的製造方法 | |
JP5855666B2 (ja) | 2−アミノブチロラクトンからアミノ酸を製造する方法 | |
CN104768933A (zh) | 用于对胺进行酰化的方法 | |
JP2004511475A (ja) | ラセミ体チオクト酸の製造方法 | |
JP2010235453A (ja) | 白金錯体の製造方法 | |
JP5544892B2 (ja) | 2−シアノ−1,3−ジケトネート塩の製造法及びイオン液体 | |
JP5667534B2 (ja) | アミノアルキルチオ硫酸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 |
JP3845848B2 (ja) | 2,3−ジアミノアクリロニトリル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 |
JP5717572B2 (ja) | アミノアルキルチオ硫酸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 |
JPS61218555A (ja) | トリフルオロジクロロエチル基により置換された酸類の製法および亜鉛化合物類 | |
CN109705156B (zh) | 一种氟磺酰二氟磷酰亚胺锂的制备方法 | |
JP4465674B2 (ja) | ベンジル(ジフルオロメチル)スルフィ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 |
CN109928888B (zh) | 一种西格列汀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 |
JP4689803B2 (ja) | (2s,4s)−n,n−ジメチル−1−アリルオキシカルボニル−4−ベンゾイルチオ−2−ピロリジンカルボキサミドの製造方法 | |
JP3917826B2 (ja) | テトラメルカプトビフェニル及びその合成方法 | |
WO2014002969A1 (ja) | ナフトビスチアジアゾールの製造方法 | |
JP5604255B2 (ja) | アルキルスルフィニルクロライド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