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8711B - A folding device for a composite sheet of a continuous sheet of an absorbent article, and a fold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A folding device for a composite sheet of a continuous sheet of an absorbent article, and a fold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8711B
TWI508711B TW100139761A TW100139761A TWI508711B TW I508711 B TWI508711 B TW I508711B TW 100139761 A TW100139761 A TW 100139761A TW 100139761 A TW100139761 A TW 100139761A TW I508711 B TWI508711 B TW I5087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composite body
end portion
sheet
guide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9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6653A (en
Inventor
Seiji Murakami
Hirotomi Yamamoto
Original Assignee
Uni 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 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 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36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6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8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871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07Mechanical treatment, e.g. notching, twisting, compressing, shaping
    • A61F13/15747Folding; Pleating; Coiling; Stacking; Packa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02Folding limp material without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65H45/06Folding webs
    • B65H45/08Fol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57Diaper manufact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及折疊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生理用衛生棉、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及折疊方法。
以往,在作為吸收性物品的一例之生理用衛生棉的製造生產線的最終製程,將同衛生棉作成為三折狀態下進行個別包裝(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3-226411號公報
此個別包裝係例如以下述方式進行。圖1A至圖1E係其說明圖。再者,圖1A係顯示個別包裝的順序之示意平面圖,圖1B、圖1C、圖1D、及圖1E分別為圖1A中的B-B箭號視圖、C-C箭號視圖、D-D箭號視圖、及E-E箭號視圖。
如圖1A所示,首先,在藉由吸引式皮帶輸送機120朝搬送方向連續搬送的包裝用的連續薄片7上,朝同搬送方向,以預定間距間歇地載置複數個衛生棉1、1…。即,這些衛生棉1、1…係與連續薄片7形成略一體而在搬送方向 上移動。
另外,在搬送方向的預定位置PL,PR,為了將連續薄片7及衛生棉1雙方一同折成三折,而設有起立導引構件130與折疊導引構件140(圖1A中未圖示)。
又,首先,通過起立導引構件130的設置位置之際,如圖1B所示,藉由同導引構件130,將連續薄片7之寬度方向的一方側的部位7b作為折彎部7b予以折彎,藉此,使連續薄片7的寬度方向的一方之端部7L與衛生棉1的一方之端部1L一同起立。
其次,在通過折疊導引構件140之際,如圖1C及圖1D所示,利用以折疊導引構件140使起立狀態的前述一方之端部7L趴在連續薄片7的略中央部7C,來讓前述一方之端部7L與衛生棉1的一方之端部1L一同折疊。
又,為了將由起立、趴下所形成的折疊處理亦對連續薄片7的另一方的端部7R進行,與上述不同之其他起立導引構件130、折疊導引構件140等,作為另一方的端部7R用而設置在搬送方向的預定位置PR(圖1A)。藉此,在通過這些導引構件130,140後,如圖1E所示,連續薄片7及衛生棉1一同作成為三折狀態。
然後,與該衛生棉1一同作成為三折狀態之連續薄片7會通過配置於搬送方向的下游之未圖示的密封裝置。當通過之際,如圖1A所示,在搬送方向的前後相鄰的衛生棉1、1彼此之間的連續薄片7的部分7p,即,在同薄片7,對不存在有衛生棉1之部分7p進行熱封等,藉此,利用熔接 等,將重疊於厚度方向之連續薄片7,7彼此接合一體化,形成封裝部7j。然後,藉由適當之未圖示的切割裝置,在該封裝部7j的位置朝搬送方向的前後裁斷,形成為個別包裝之衛生棉1。
又,通常,在折疊導引構件140的設置位置,如圖1C及圖1D所示,併設有用來限制寬度方向的連續薄片7的移動之移動限制導引構件150。又,藉由此移動限制導引構件150抵接於連續薄片7的前述折彎部7b等,如圖1C及圖1D所示,用來限制當使寬度方向的端部7L(7R)趴在略中央部7C時可能產生之連續薄片7的寬度方向的移動。
在此,此移動限制導引構件150,一般使用不能移動地固定在寬度方向的預定位置之固定壁構件150,其壁面150w係沿著搬送方向。藉此,連續薄片7的折彎部7b等一邊朝此壁面150w滑動,而連續薄片7一邊被搬送,但,當此滑動阻抗大時,連續薄片7會朝搬送方向延伸,會有在之後製程,當形成前述封裝部7j時等產生偏移之虞。
又,依據情況,載置於連續薄片7上之狀態的衛生棉1,對連續薄片7未固定,或即使以黏接等予以固定,也無法成為強固的固定,即,亦會有之後可能簡單的分離之弱固定的情況產生。又,該衛生棉1、1…係在連續薄片7上,對其搬送方向間歇地配置著。
因此,在連續薄片7的折彎部7b等朝固定壁構件150的壁面150w滑動之際,衛生棉1的折彎部1b的搬送方向的下游端1bd(圖1A)會超過連續薄片7而鉤掛到前述壁面 150w等,制止該搬送之制止力會選擇性地作用於衛生棉1,因此,會有連續薄片7上的衛生棉1的位置,比起正常的目標位置更朝搬送方向的上游側偏移之虞。又,在該情況,衛生棉1、1彼此之間的間隔縮小,原本應形成於此間隔部分之上述封裝部7j會搭在衛生棉1的一部分而成為不良品,導致不良率上升。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以往的問題點而開發完成之發明,其目的係在於既可藉由移動限制導引構件限制連續薄片朝寬度方向移動,亦可減輕當將同連續薄片的寬度方向的一方之端部與衛生棉等的載置物的一方之端部與一同折疊時之在連續薄片與移動限制導引構件之間的滑動阻抗。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主要發明一種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係將在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上以預定間距間歇地載置有複數個載置物而成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以在其連續方向作為搬送方向之搬送中,將連續薄片的寬度方向的至少一方之端部與前述載置物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一方之端部一同折疊的方式予以折疊之折疊裝置,其特徵為具有:起立導引構件,其係設置於前述搬送方向的預定位置,藉由將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寬度方向的預定部分作為折彎部進行折彎,使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寬度方向的一方之端部起立; 折疊導引構件,其係與起立的前述一方之端部相對應,設置於前述搬送方向的預定位置,藉由使起立的前述一方之端部比起前述複合體之前述一方之端部更朝另一方側部分趴下,來將前述一方之端部加以折疊;及移動限制導引構件,其係在使前述一方之端部朝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另一方側的部分趴下之際,從前述寬度方向的前述一方之側抵接於前述複合體,用以限制前述複合體之朝前述一方之側的移動,前述移動限制導引構件係為沿著前述搬送方向旋轉的滾子構件,或沿著前述搬送方向移動的皮帶構件。
又,一種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方法,係將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上以預定間距間歇地載置有複數個載置物而成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將其連續方向作為搬送方向進行搬送中,將前述連續薄片的寬度方向的至少一方之端部與前述載置物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一方之端部一同折疊之折疊方法,其特徵為,具有下述步驟,藉由以設置於前述搬送方向的預定位置之起立導引構件,讓將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寬度方向的預定部分作為折彎部進行折彎,使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寬度方向的一方之端部起立;藉由以與起立的前述一方之端部相對應並設置於前述搬送方向的預定位置之折疊導引構件,將起立的前述一方之端部比起前述複合體之前述一方之端部更朝另一方側部 分趴下,來將前述一方之端部加以折疊;及在使前述一方之端部朝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另一方側的部分趴下之際,讓移動限制導引構件從前述寬度方向的前述一方之側抵接至前述複合體,用以限制前述複合體之朝前述一方之側的移動,前述移動限制導引構件係為沿著前述搬送方向旋轉的滾子構件,或沿著前述搬送方向移動的皮帶構件。
本發明之其他特徵,依據本說明書及圖式可明確得知。
若依據本發明,既可藉由移動限制導引構件,限制連續薄片朝寬度方向移動,亦可減輕當將同連續薄片的寬度方向的一方之端部與衛生棉等的載置物的一方之端部一同進行折疊時之連續薄片與移動限制導引構件之間的滑動阻抗。
以下,依據本說明書及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
一種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係將在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上以預定間距間歇地載置有複數個載置物而成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以在其連續方向作為搬送方向之搬送中,將連續薄片的寬度方向的至少一方之端部與前述載置物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一方之端部一同折疊的方式予以折疊之折疊裝置,其特徵為具有: 起立導引構件,其係設置於前述搬送方向的預定位置,藉由將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寬度方向的預定部分作為折彎部進行折彎,使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寬度方向的一方之端部起立;折疊導引構件,其係與起立的前述一方之端部相對應,設置於前述搬送方向的預定位置,藉由使起立的前述一方之端部比起前述複合體之前述一方之端部更朝另一方側部分趴下,來將前述一方之端部加以折疊;及移動限制導引構件,其係在使前述一方之端部朝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另一方側的部分趴下之際,從前述寬度方向的前述一方之側抵接於前述複合體,用以限制前述複合體之朝前述一方之側的移動,前述移動限制導引構件係為沿著前述搬送方向旋轉的滾子構件,或沿著前述搬送方向移動的皮帶構件。
若依據這樣的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因移動限制導引構件係旋轉的滾子構件,或移動的皮帶構件,所以該導引構件能夠伴隨前述複合體之搬送,沿著該搬送方向移動。藉此,能夠緩和該導引構件與所搬送的複合體之間的滑動阻抗。
在該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中,前述移動限制導引構件為前述皮帶構件,前述皮帶構件為從驅動源獲得移動力,移動在預定的環繞軌道之無端皮帶,在前述環繞軌道的預定範圍,前述無端皮帶係一邊使 其皮帶面朝向前述折彎部,一邊與前述複合體之搬送連動,來沿著前述搬送方向移動為佳。
若依據這樣的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作為移動限制導引構件之無端皮帶,並非為從複合體獲得移動力來進行移動的從動皮帶,而是從驅動源獲得移動力,自行移動於環繞軌道之驅動皮帶。藉此,能夠有效地緩和作為該驅動皮帶之移動限制導引構件與所搬送的複合體之間的滑動阻抗。
在該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中,前述無端皮帶係在前述皮帶面具有複數個吸氣孔,前述皮帶面係藉由來自於前述吸氣孔之吸氣,來吸引保持前述折彎部為佳。
若依據這樣的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一邊在無端皮帶的皮帶面吸引保持前述複合體之折彎部,一邊使無端皮帶與複合體略成一體而朝搬送方向移動。藉此,可有效地緩和作為該無端皮帶之移動限制導引構件與所搬送的複合體之間的滑動阻抗。
在該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中,具有搬送用皮帶,其在皮帶面具有複數個吸氣孔,沿著前述搬送方向移動,藉由來自於前述吸氣孔之吸氣,在前述連續薄片的單一面的中央部被吸引保持於前述皮帶面之狀態下,藉由前述搬送用皮帶,將前述複合體朝前述搬送方向搬送為佳。
若依據這樣的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 裝置,因在搬送用皮帶的皮帶面,將前述複合體予以吸引保持並進行搬送,所以,能夠確實地搬送該複合體。
在該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中,前述移動限制導引構件為前述滾子構件,前述滾子構件係為繞著預定的旋轉軸驅動旋轉之驅動滾子,前述驅動滾子係一邊使其外周面朝向前述折彎部,一邊與前述複合體之搬送連動,來驅動旋轉為佳。
若依據這樣的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作為移動限制導引構件之滾子構件,並非為從複合體獲得移動力來進行移動的從動滾子,而是從驅動源獲得旋轉力進行旋轉的驅動滾子。藉此,可緩和作為該驅動滾子的移動限制導引構件與所搬送的複合體之間的滑動阻抗。
在該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中,前述滾子構件係以預定的配置間距,呈複數個配置於前述搬送方向,前述配置間距係較前述載置物之前述預定間距更小為佳。
若依據這樣的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因滾子構件的前述配置間距,比起載置物的前述預定間距小,所以,當載置物沿著搬送方向,從滾子構件朝下一個滾子構件移行時,能夠圓滑地進行該移行動作。
在該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中,前述起立導引構件係與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寬度方向的 雙方端部對應而分別設置,前述折疊導引構件係與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寬度方向的雙方端部對應而分別設置,前述移動限制導引構件係與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寬度方向的雙方端部對應而分別設置,為佳。
若依據這樣的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因起立導引構件及折疊導引構件係設置於複合體之前述寬度方向的兩側,所以,能夠將該複合體朝寬度方向折成三折。
又,因移動限制導引構件也設置於複合體之前述寬度方向的兩側,所以,能夠緩和當作成三折時有可能產生之複合體與移動限制導引構件之間的滑動阻抗。
又,一種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方法,係將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上以預定間距間歇地載置有複數個載置物而成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將其連續方向作為搬送方向進行搬送中,將前述連續薄片的寬度方向的至少一方之端部與前述載置物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一方之端部一同折疊之折疊方法,其特徵為,具有下述步驟,藉由以設置於前述搬送方向的預定位置之起立導引構件,讓將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寬度方向的預定部分作為折彎部進行折彎,使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寬度方向的一方之端部起立;藉由以與起立的前述一方之端部相對應並設置於前述 搬送方向的預定位置之折疊導引構件,將起立的前述一方之端部比起前述複合體之前述一方之端部更朝另一方側部分趴下,來將前述一方之端部加以折疊;及在使前述一方之端部朝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另一方側的部分趴下之際,讓移動限制導引構件從前述寬度方向的前述一方之側抵接至前述複合體,用以限制前述複合體之朝前述一方之側的移動,前述移動限制導引構件係為沿著前述搬送方向旋轉的滾子構件,或沿著前述搬送方向移動的皮帶構件。
若依據這樣的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方法,因移動限制導引構件係旋轉的滾子構件,或移動的皮帶構件,所以該導引構件能夠伴隨前述複合體之搬送,沿著該搬送方向移動。藉此,能夠緩和該導引構件與所搬送的複合體之間的滑動阻抗。
===第1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之折疊裝置10係在作為吸收性物品的一例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製造生產線上使用的裝置。
圖2A係衛生棉1的平面圖,圖2B係圖2A中的B-B斷面圖。又,圖3A係包裝薄片7a與衛生棉1的斜視圖,圖3B係藉由包裝薄片7a進行了個別包裝之衛生棉1的正面圖。
衛生棉1係例如具有:具備透液性之不織布等的頂面薄片2;薄膜等的不透液性之背面薄片4;及介裝於這些薄片之間,用來吸收體液之吸收體3。又,這些薄片2、4彼 此在由吸收體3所突出的部分相互黏合,藉此,吸收體3被保持於這些薄片2、4彼此之間。
該衛生棉1的平面形狀大致呈具有長度方向與寬度方向之略長方形,但,依據情況,亦可為在衛生棉1的長度方向的略中央的位置,具有朝寬度方向的外側突出的一對翼部1w、1w,在本實施例即為此形態。
又,在衛生棉1使用時,這些翼部1w、1w係與背面薄片4互動,為了夾入內褲而朝背面薄片4側折返後,黏接固定於內褲。因此,在該翼部1w、1w,在當進行該折返時為了與內褲抵接之面,塗佈有接著劑5a、5a。又,相同目的的接著劑5b,5b,亦在衛生棉1使用時,為了與內褲抵接而塗佈於背面薄片4的面。
在為了將該接著劑5a、5b的黏著力維持到衛生棉1使用時的目的上,如圖2B及圖3A所示,在上述接著劑5a、5b的塗佈區域,以覆蓋這些塗佈區域的方式設有保護薄片6a,6b。詳細而言,在此使用前的時間點,一對翼部1w、1w分別為朝頂面薄片2側折疊之狀態,在同翼部1w、1w,架設有一片保護薄片6a,藉此,翼部1w、1w的接著劑5a、5a被保護(圖3A)。另外,在背面薄片4的接著劑5b,5b的塗佈區域,亦有以覆蓋其略全面的方式設有保護薄片6b,藉此,接著劑5b,5b被保護(圖2B)。
又,在該使用前,如圖3B所示,衛生棉1係藉由不織布等的包裝薄片7a個別包裝著。即,首先,如圖3A所示,在較此衛生棉1更大的平面尺寸之略矩形單張狀包裝薄片 7a上,一邊使相互的長度方向一致一邊進行載置之衛生棉1係係與包裝薄片7a一同對長度方向折成三折之狀態,又,在圖3B的三折狀態,包裝薄片7a的短邊部分7S係以膠帶8固定於同包裝薄片7a,又,在包裝薄片7a的一對長邊部分7Lg,相對向的包裝薄片7a的部分彼此被熔接或接著而形成封裝部7j。順便一提,在上述載置狀態,衛生棉1的保護薄片6b亦可在複數個位置接著固定於包裝薄片7a,在本例,在包裝薄片7a的長度方向的三個部位的位置,衛生棉1的保護薄片6b接著於包裝薄片7a。
圖4至圖6C係將此包裝薄片7a與衛生棉1一同折成三折狀態之折疊裝置10的說明圖。圖4係顯示折疊裝置10折疊的樣子之概略斜視圖,圖5A係折疊裝置10的概略上面圖,圖5B係圖5A中的B-B箭號視圖(側面圖),圖5C係圖5A中的C-C箭號視圖。又,圖6A至圖6C分別係在圖5A至圖5C中未圖示複合體7G及支承滾子42、42…之情況的圖。
此折疊裝置10係設置於衛生棉1的製造生產線的大約最終製程。藉此,在被送到此折疊裝置10之時間點,衛生棉1本身係呈完成狀態,即,如圖3A所示,處於衛生棉1的翼部1w、1w被折疊,且安裝著前述保護薄片6a,6b之狀態。另外,包裝薄片7a,如圖4所示,處於沿著預定的搬送方向形成連續之連續薄片7的狀態。又,在同連續薄片7的單一面之上面,上述完成狀態的複數個衛生棉1、1…(相當於載置物)以預定間距間歇地載置於搬送方向。順便一提,如前述,此載置狀態的各衛生棉1、1…,亦能 以接著劑等弱固定於連續薄片7。
又,此時,各衛生棉1係如圖4所示,在同衛生棉1的長度方向朝向連續薄片7的寬度方向之狀態下被載置。藉此,藉由對連續薄片7的寬度方向將連續薄片7折成三折,使得衛生棉1也與連續薄片7一同被折成三折。即,如圖4所示,在藉由此折疊裝置10朝搬送方向搬送期間,連續薄片7的寬度方向的一方之端部7L被折疊,而另一方的端部7R也被折疊,藉此,連續薄片7及衛生棉1形成為三折狀態。
以下,說明關於此折疊裝置10,但,在該說明中,亦有將包裝薄片7a的連續薄片7僅稱為「連續薄片7」之情況。又,將在連續薄片7載置衛生棉1而成的一體物稱為「連續薄片7的複合體7G」或僅稱為「複合體7G」。且,將連續薄片7的連續行進之方向也就是搬送方向稱為「MD方向」,而將此連續薄片7的寬度方向稱為「CD方向」或「左右方向」。又,將與這些MD方向及CD方向的雙方正交的方向稱為「Z方向」。順便一提,此Z方向係朝與複合體7G或連續薄片7的厚度方向相同方向,又,在本例,朝向上下方向。又,Z方向、MD方向、及CD方向的三方向係呈相互正交的關係。
如圖5A至圖5C所示,折疊裝置10具有:用來搬送載置有衛生棉1的連續薄片7的複合體7G之吸引式皮帶輸送機20;為了製作折疊的契機,而用來使同複合體7G的CD方向的各端部7GL、7GR起立之左右一對起立導引構件30L、30R;用來將所起立的各端部7GL、7GR朝CD方向的中 央部7GC趴下並折疊之左右一對折疊導引構件40L、40R;及用來使折疊中的複合體7G的CD方向的位置穩定之左右一對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L、50R。順便一提,上述各端部7GL、7GR係相當於請求項之「複合體之前述寬度方向的一方之端部」,上述中央部7GC係相當於「比起一方之端部更靠另一方側的部分」。
如圖6A至圖6C所示,吸引式皮帶輸送機20具有無端皮帶22(相當於皮帶構件)。無端皮帶22係掛繞在隔著間隔配置於MD方向的前後之一對滾子23,23上。又,這一對滾子23,23中之至少一方之滾子23係為藉由未圖示的電動馬達等的適當驅動源予以驅動旋轉之驅動滾子23D。藉此,如圖6B所示,無端皮帶22係以在MD方向長之略長圓軌道作為環繞軌道Tr22進行環繞。將此環繞軌道Tr22之上側的直線軌道Tr22u使用作為用來搬送複合體7G之搬送路徑Tr7G,將下側的直線軌道Tr22d作為用來使到達搬送路徑Tr7G的下游端部ED之無端皮帶22的各部分返回到同上游端部EU之返回路徑。順便一提,前述一對滾子23,23的旋轉軸C23係分別朝CD方向,因此,無端皮帶22的皮帶面22s也形成與CD方向平行。
在此無端皮帶22的皮帶面22s,形成有複數個吸氣孔(未圖示)。又,藉由來自於這些吸氣孔之吸氣,在皮帶面22s會產生吸引力。藉此,利用在該皮帶面22s一邊吸引保持複合體7G的連續薄片7的下面一邊讓無端皮帶22在前述環繞軌道Tr22移動,使得複合體7G沿著作為上述搬送路 徑Tr7G之上側的直線軌道Tr22u,從MD方向的上游側朝下游側搬送。
左右一對起立導引構件30L、30R分別配置於吸引式皮帶輸送機20的搬送路徑Tr7G的上游端部EU或較其更上游側,在圖6A及圖6B的例子中,配置於上游端部EU。又,同起立導引構件30L、30R配置於複合體7G的上方。且,各起立導引構件30L、30R係為旋轉在朝向CD方向之旋轉軸C30周圍的正圓形狀的圓板構件,各起立導引構件30L、30R係相互地排列配置於CD方向。又,這些一對圓板構件30L、30R的外周緣係如圖6A及圖6B所示,自上方抵接於複合體7G之CD方向的兩部位之部分。藉此,將這些兩部位之部分或其附近部分作為折彎部7Gb、7Gb讓CD方向的各端部7GL、7GR朝上方折彎,藉此,複合體7G的左右的各端部7GL、7GR朝上方起立。
在此,這一對圓板構件30L、30R的外徑例如為皆相同徑,又,其中任一個圓板構件30L、30R皆以同芯的方式固定支承於旋轉在沿著CD方向之旋轉軸C30周圍的軸構件31,藉此,任一方的圓板構件30L、30R皆與軸構件31一體地旋轉。又,此軸構件31係藉由例如從前述吸引式皮帶輸送機20的驅動源,經由滑輪、時序皮帶等的適宜的動力傳達構件(未圖示)傳達動力來進行驅動旋轉,且,藉由前述動力傳達構件的旋轉比率之設定等,來例如將例如圓板構件30L、30R的外周緣之周速值設定成形成為與複合體7G的搬送速度值相同值。
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在這些之間的相對速度差大的情況可能引起之現象,即,圓板構件30L、30R將複合體7G朝MD方向過度地拉引等之現象產生,其結果,各圓板構件30L、30R係在複合體7G圓滑地形成起立之起點,而能穩定地形成折彎部7Gb、7Gb。
再者,在該圓板構件30L、30R的驅動上,亦可設置專用的驅動源,即,亦可與吸引式皮帶輸送機20作成為不同驅動。又,在該情況,圓板構件30L、30R的周速值係可與複合體7G的搬送速度值連動地,藉由適宜的控制器,將前述專用的驅動源控制成與複合體7G的搬送同步為佳。又,各圓板構件30L、30R,亦可分別作成藉由與複合體7G之抵接來獲得旋轉力而連帶轉動之從動圓板的結構,藉此,可使圓板構件30L、30R的與複合體7G接觸之接觸部的速度配合複合體7G的細微的速度變化。
且,亦可使用一支滾子構件(未圖示)作為起立導引構件30L、30R,來代替前述圓板構件30L、30R。此滾子構件也同芯且一體地固定支承於旋轉在沿著CD方向的旋轉軸周圍之軸構件31,又,要與複合體7G抵接之滾子構件的外周面的CD方向的長度係設定成與複合體7G的一對折彎部7Gb、7Gb彼此之間隔大致相同長度。又,在此情況,滾子構件的外周面的各端緣所抵接之複合體7G的部位或其附近部分係作為折彎部7Gb、7Gb被折彎,藉此,複合體7G的CD方向的各端部7GL、7GR起立。
左右一對折疊導引構件40L、40R係如前述,藉由將 以起立導引構件30L、30R所起立的複合體7G的左右的各端部7GL、7GR分別從上方趴下至複合體7G上並折疊,來將複合體7G作成三折狀態。該機能之折疊導引構件40L、40R係如圖6A及圖6B所示,分別配置於較搬送路徑Tr7G之起立導引構件30L、30R更下游側的位置且為左右的兩側的位置。再者,在以下的說明,將配置於CD方向的左側之折疊導引構件40L稱為「左導引構件40L」,將配置於同右側之折疊導引構件40R稱為「右導引構件40R」。又,在複合體7G沿著搬送路徑Tr7G朝下游側移動之過程,當通過左導引構件40L的設置位置時,起立狀態的左端部7GL藉由左導引構件40L趴下,且當通過右側導引構件40R的設置位置時,起立狀態的右端部7GR藉由右導引構件40R趴下。
更詳細而言,左導引構件40L係為與吸引式皮帶輸送機20的無端皮帶22的皮帶面22s呈平行地配置於搬送路徑Tr7G的上方之平板構件40L,在與同皮帶面22s之間,隔著較三折狀態的複合體7G的厚度若干大的間隔,和該皮帶面22s相對面配置。又,如圖6A所示,平板構件40L的平面形狀係略三角形狀,在該略三角形狀所具有的複數個邊中,位於複合體7G上之一邊40Lsr(以下稱為右邊40Lsr)係隨著朝向MD方向的下游側行進而朝右側突出。
因此,若依據此結構,如圖5C所示,在複合體7G的左端部7GL,比起抵接於左導引構件40L的前述右邊40Lsr之部位,起立端側的部分7Gle係呈起立狀態,但,比起抵 接於前述右邊40Lsr之部位,折彎部7Gb側的部分7GLB係進入到左導引構件40L的下面與皮帶面22s之間而趴下。
因此,若依據前述左導引構件40L,隨著複合體7G向下游行進,在起立狀態的左端部7GL中之與左導引構件40L的前述右邊40Lsr抵接的部位會逐漸朝右側推移(圖5A),藉此,在左端部7GL中之趴下的部分會自左側朝右側逐漸擴大,其結果,最終形成為左端部7GL的所有部分趴下。
同樣地,右導引構件40R也如圖6A及圖6B所示,係為與無端皮帶22的皮帶面22s呈平行地配置於搬送路徑Tr7G的上方之平板構件40R,配置在較左導引構件40L若干上方的位置配置在上方之理由是因為右導引構件40R與左導引構件40L之平面位置會在左導引構件40L的下游端部40Ld重疊之故。又,此平板構件40R的平面形狀亦呈略三角形狀,該略三角形狀所具有的複數個邊中之位於複合體7G上的一邊40Rsl(以下稱為左邊40Rsl)係隨著朝MD方向的下游側行進而朝左側突出。
因此,隨著複合體7G朝下游側行進,起立狀態的右端部7GR中之與右導引構件40R的前述左邊40Rsl相抵接的部位會逐漸朝左側推移(圖5A),藉此,右端部7GR中之趴下的部分會從右側朝左側逐漸擴大,其結果,最終是右端部7GR的所有部分趴下。
該左導引構件40L與右導引構件40R係如圖5A所示,MD方向的位置相互偏移地配置著。即,左導引構件40L的 方位於較右導引構件40R更游側,並且,左導引構件40L與右導引構件40R係對MD方向的位置相互重疊地配置著。
藉此,搬送中的複合體7G,最先開始通過左導引構件40L,在該通過中,開始通過右導引構件40R,在左導引構件40L的通過結束時間點,仍然為在通過右導引構件40R中,然後,才結束右導引構件40R的通過。藉此,複合體7G的左端部7GL先開始進行趴下動作且先結束趴下動作,藉此,右端部7GR從先趴在複合體7G的中央部7GC之左端部7GL上方覆蓋,其結果,複合體7G作成為三折狀態。
但,亦可不重疊於MD方向。即,亦可如後述的圖8所示,對MD方向,右導引構件40R的上游端40Ru位於較左導引構件40L的下游端40Ld更下游側的位置。藉此,當進行複合體7G的折疊時,可將從左右的導引構件40L、40R對複合體7G所賦予的拉引力等的負荷朝搬送方向的上下游分散而減輕,所以,從該負荷減輕的觀點來看,此結構為佳。但,如前述圖5A,因重疊的情況能夠縮短該折疊裝置10自體之MD方向的全長,所以,從折疊裝置10的緊緻化的觀點來看,第1實施形態為佳。再者,關於圖8的未重疊之結構,詳細如後述。
又,亦可如圖5A及圖5B所示,在左導引構件40L的前述右邊40Lsr、右導引構件40R的前述左邊40Rsl等的附近,分別配置有從動旋轉之複數個支承滾子42、42…,藉由使這些滾子42、42…之外周面抵接於複合體7G的各端部7GL、7GR之起立端側的部分,對該起立端側的部分賦予 CD方向的張力使其朝CD方向緊張。藉此,該起立端側的部分在朝CD方向緊張的狀態下,被所對應的各導引構件40L、40R作成趴下,所以,可有效地抑制在該趴下時有可能產生之皺褶。
左右一對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L、50R係如圖5A所示,在吸引式皮帶輸送機20的搬送路徑Tr7G的兩側的各位置(即,CD方向的左右兩側的各位置),沿著MD方向配置著。又,各導引構件50L、50R,分別在複合體7G的各端部7GL、7GR趴下時,會抵接於複合體7G的折彎部7Gb或其附近部分,限制複合體7G的CD方向的移動,藉此,可穩定該複合體7G的CD方向的位置。
再者,分別設置在左右兩側的各位置之各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L、50R係對MD方向相互大致呈線對稱配置,除此以外的點大致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說明,以左側的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L為代表進行說明,不過,該說明係適用右側的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R。
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L係如圖6A及圖6B所示,以橡膠皮帶等的無端皮帶52作為本體。無端皮帶52係掛繞在分別配置於搬送路徑Tr7G之下游端部ED及上游端部EU之一對滑輪53、53。又,在這些一對滑輪53、53中的至少一方之滑輪53的附近,設有藉由適宜的驅動源進行驅動旋轉之驅動滑輪53D,無端皮帶52亦掛繞於此驅動滑輪53D。藉此,無端皮帶52係將MD方向長的略長圓軌道作為環繞軌道Tr52進行驅動環繞。再者,在此,此環繞軌道Tr52係如圖 5A所示,具有CD方向的內側的直線軌道Tr52a(以下亦稱為內側直線軌道Tr52a)和同外側的直線軌道Tr52b(以下亦稱為外側直線軌道Tr52b),但,設定成:在前者的內側直線軌道Tr52a,無端皮帶52會從MD方向的上游朝下游移動,在後者的外側直線軌道Tr52b,無端皮帶52會朝其相反方向移動。
又,任一的滑輪53、53、53D的旋轉軸C53也朝向複合體7G的作為厚度方向之Z方向(即,與MD方向及CD方向雙方正交之方向)。藉此,在前者的內側直線軌道Tr52a,無端皮帶52的略平坦的皮帶面52s係如圖5C所示,形成為一邊與複合體7G的折彎部7Gb或其附近部分相對向一邊沿著與MD方向平行的方向呈一直線延伸之壁面,藉由該壁面,來限制複合體7G的CD方向的移動。
順便一提,為了確實地發揮藉由此壁面所產生之複合體7G的CD方向的移動的限制作用,在本例,將左側的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L的內側直線軌道Tr52a和右側的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R的內側直線軌道Tr52a之CD方向的間隔的大小δ 52(參照圖6A或圖6C),即,相對向之左側的無端皮帶52的皮帶面52s與右側的無端皮帶52的皮帶面52s之間的間隔的大小δ 52設定成:與複合體7G的一對折彎部7Gb、7Gb彼此的CD方向的距離相同值,或其±10%的範圍內。
又,此無端皮帶52,如前述,在與複合體7G的折彎部7Gb或其附近部分(以下亦稱為折彎部7Gb等)相對向 的期間範圍,沿著MD方向,與複合體7G的搬送朝相同方向移動(參照圖5A至圖5C)。藉此,即使前述折彎部7Gb等抵接於無端皮帶52的皮帶面52s,制止複合體7G的搬送之制止力也會依據無端皮帶52的MD方向的移動變得不易作用,藉此,可緩和移動限制導引構件不能朝MD方向移動之固定壁的情況時會顯著產生之同導引構件與複合體7G之間的滑動阻抗。
又,在本例,驅動無端皮帶52之驅動滑輪53D的驅動源,係共用吸引式皮帶輸送機20的驅動滾子23D的驅動源。即,在圖6A的例子,構成為在從驅動滾子23D的一端部呈同芯突出之軸部23s、與驅動滑輪53D的旋轉軸C53的軸部(未圖示)之間,介裝有平齒輪、斜齒輪等的動力傳達構件(未圖示)。又,經由該動力傳達構件,旋轉力從驅動滾子23D傳達至驅動滑輪53D,藉此,驅動滑輪53D進行驅動旋轉。藉此,利用前述動力傳達構件的齒輪比等的旋轉比率的設定等,能夠將無端皮帶52的MD方向的移動的速度值設定成與複合體7G的搬送速度值相同值、或該值的±10%之範圍內,藉此,可將無端皮帶52與複合體7G之間的滑動阻抗作成為僅有稍許。因此,在此進行這樣的設定。
順便一提,在此,左右的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L、50R的驅動滑輪53D,53D彼此係藉由沿著未圖示的CD方向之連結軸被相互地連結。藉此,上述旋轉力經由這些驅動滑輪53D,53D,傳達至右側的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L的 無端皮帶52,其結果,右側的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R的無端皮帶52也與左側的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L的無端皮帶52同步地進行驅動環繞。
又,在圖6A的例子,這樣的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L、50R的內側直線軌道Tr52a,Tr52a係設置於折疊導引構件40L、40R的MD方向的配置區域之略全長範圍(例如前述配置區域之90%以上的範圍),但,不限於此。即,至少設置於配置有折疊導引構件40L、40R之前述配置區域的一部分即可,即能夠期待符合的移動限制效果。但,因如圖6A這樣,設置於前述配置區域的略全長範圍,能夠更確實地使複合體7G的CD方向的位置穩定,所以較理想。
又,同樣地,在圖6A的例子,使起立導引構件30L、30R的旋轉軸C30的位置之折彎部7Gb、7Gb的形成開始位置,位於比起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L、50R的內側直線軌道Tr52a,Tr52a更靠MD方向的上游側的位置,但不限於此,亦可使同形成開始位置位於內側直線軌道Tr52a,Tr52a內。又,在這種情況,可使複合體7G的折彎部7Gb、7Gb在其剛形成後,藉由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L、50R予以導引,其結果,能夠謀求複合體7G的CD方向的位置之穩定化。
且,在圖6A的例子,在限定無端皮帶52之內側直線軌道Tr52a之一對滑輪53、53彼此之間,用來將此直線軌道Tr52a維持成直線狀之輔助滑輪53A可旋轉地配置著,且,為了將無端皮帶52沿著內側直線軌道Tr52a予以導引, 在這些滑輪53、53、53A中之在MD方向上相鄰的滑輪53、53A彼此之間的位置,沿著MD方向之平板狀的固定導引板55係比起內側直線軌道Tr52a配置於若干CD方向的外側之位置。
因此,在因與複合體7G抵接,造成無端皮帶52局部朝CD方向的外側膨脹之情況,這些輔助滑輪53A、固定導引板55可從CD方向的外側抵接於無端皮帶52,限制無端皮帶52進一步朝外側移動,藉此,無端皮帶52被維持成沿著略MD方向之直線狀。但,這些輔助滑輪53A、固定導引板55等並非為必要結構。
又,期望對該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L的無端皮帶52的皮帶面52s,賦予吸引保持機能為佳。若依據該無端皮帶52,可在該皮帶面52s一邊吸引保持複合體7G的折彎部7Gb等,一邊使同無端皮帶52與複合體7G成為略一體並沿著MD方向移動。藉此,能夠更有效地抑制作為該無端皮帶52之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L與複合體7G之間的滑動阻抗。順便一提,皮帶面52s的吸引保持機能係藉由在皮帶面52s,朝皮帶52的厚度方向貫通形成複數個吸氣孔(未圖示),使具有負壓室之吸引箱的開口與這些吸氣孔相對向,依據該負壓室之負壓,從該吸氣孔進行吸氣來達成的。再者,前述吸引式皮帶輸送機20的無端皮帶22的吸氣孔之吸氣亦可藉由與上述吸引箱相同的結構來達成。
又,在上述說明,將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L的無端皮帶52作為驅動皮帶來構成,但,不限於此。例如,亦可作 為藉由與複合體7G的折彎部7Gb等之抵接,從複合體7G獲得MD方向的移動力進行環繞(連動環繞)之從動皮帶來構成。在此情況,比起移動限制導引構件為固定壁之情況,無端皮帶52朝MD方向從動,即可相對地減輕無端皮帶52與複合體7G之間的滑動阻抗。但,比起如前述的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L為驅動皮帶的情況,因滑動阻抗變大,所以,驅動皮帶為佳。
===第2實施形態===
圖7A至圖7C係第2實施形態之折疊裝置10a的概略說明圖。圖7A係折疊裝置10a的概略上面圖,圖7B係圖7A中的B-B箭號視圖(側面圖),圖7C係圖7A中的C-C箭號視圖。再者,這些圖中皆未圖示複合體7G。
在前述第1實施形態,使用無端皮帶52作為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L(50R),但,在此第2實施形態的導引構件50La(50Ra),使用導引滾子58、58…(相當於滾子構件),在這一點上不同。
即,在此折疊裝置10a,如圖7A所示,於搬送路徑Tr7G的兩側的各位置(即,CD方向的左右兩側的各位置),複數個導引滾子58、58…係在MD方向上以預定的配置間距P排列成一直線上的方式配置著。又,各導引滾子58、58…的旋轉軸C58係朝向Z方向,藉此,如圖7C所示,各導引滾子58、58…的外周面係朝向複合體7G的折彎部7Gb或其附近部分。且,各導引滾子58、58…構成為從 宜的驅動源獲得旋轉力,進行驅動旋轉。
因此,即使複合體7G的折彎部7Gb等抵接於導引滾子58的外周面,制止複合體7G的搬送之制止力也會依據導引滾子58的驅動旋轉變得不易作用,藉此,可緩和移動限制導引構件不能朝MD方向移動之固定壁的情況時會顯著產生之同導引構件與複合體7G之間的滑動阻抗。
又,關於屬於左側的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La之所有的導引滾子58、58…,以各導引滾子58、58…的外周面連接成與MD方向呈平行之一條直線的方式,配置各導引滾子58、58…...,並且,在屬於右側的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Ra之所有的導引滾子58、58…,也是以各導引滾子58、58…的外周面連接成與MD方向呈平行之一條直線的方式,配置各導引滾子58、58…。
因此,不會有複合體7G的折彎部7Gb等鉤掛在各導引滾子58、58…的外周面之情況,各導引滾子58、58…可將同折彎部7Gb等朝MD方向圓滑地加以導引。
順便一提,可舉出電動馬達等作為導引滾子58、58…的驅動源,又,亦可在每個導引滾子58設置該驅動源,但,依據情況,亦可採用齒輪、滑輪及時序皮帶等之適宜的動力傳達構件等,對一個驅動源連結複數個導引滾子58、58…,藉此,同時將這些複數個導引滾子58、58…一同驅動旋轉。又,導引滾子58、58…的外周面的周速值係設定成與複合體7G的搬送速度值相同值、或其±10%的範圍之值為佳。藉由這樣的設定,能夠將導引滾子58、58…與複 合體7G之間的滑動阻抗作成為僅有稍許。
又,期望為將導引滾子58、58…的MD方向的配置間距P58作成為較複合體7G之衛生棉1、1…的載置間距P1(圖4)更小。藉此,當衛生棉1從預定的導引滾子58朝其下游側相鄰的下一個導引滾子58移行時,能夠圓滑地進行該移行動作。
又,在上述第2實施形態,將導引滾子58、58…作為驅動滾子,但,不限於此。例如,亦可作為藉由與複合體7G的折彎部7Gb等之抵接,從複合體7G獲得MD方向的移動力進行環繞(連動環繞)之從動皮帶來構成。在此情況,比起移動限制導引構件為固定壁之情況,導引滾子58朝MD方向從動(連動回繞),即可相對地減輕導引滾子58與複合體7G之間的滑動阻抗。但,比起如前述的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La、50Ra為驅動滾子之情況,因滑動阻抗變大,所以,驅動滾子為佳。
===其他實施形態===
以上,說明了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可進行以下所示的變形等。
在前述實施形態,以用來吸收作為體液之生理用衛生棉1作為吸收性物品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不限於此。例如,亦可為用來吸收作為體液(亦包含排泄液)之尿液等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用來吸收寵物的尿液之寵物用薄片等。
在前述實施形態,以包裝薄片7a作為連續薄片7,又,以衛生棉1作為載置於連續薄片7之載置物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不限於此。例如,作為載置物,亦可為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寵物用薄片等,又,作為連續薄片7,亦可為最終成為吸收性物品的一部分結構者即可。又,連續薄片7不限於前述不織布,亦可為織布,亦可為薄膜。
在前述實施形態,將複合體7G作成為三折。即,折疊成CD方向的一方之端部7GR覆蓋另一方的端部7GL並重疊,但,不限於此。即,亦可在一方之端部7GR與另一方的端部7GL之間,於CD方向隔著間隔之狀態下,將這些各端部7GL、7GR分別折成對折狀,或亦可僅將這些端部7GL、7GR中之至少其中一方之端部折疊。
在前述實施形態,將MD方向作成為與水平方向呈平行之方向,但,不限於此,MD方向亦可為以預定的傾斜角度,與水平方向呈傾斜。
在前述實施形態,以吸引式皮帶輸送機20作為將複合體7G朝MD方向搬送之搬送裝置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不限於此。例如,亦可使用滾子輸送機。再者,滾子輸送機係指將旋轉於朝CD方向之旋轉軸周圍的複數個搬送滾子在MD方向上,以適宜間隔排列所構成的裝置。又,搬送滾子中之若干個滾子或所有的滾子係為從電動馬達等的驅動源獲得旋轉力而進行驅動旋轉之驅動滾子,驅動滾子以外的滾子係為藉由與所搬送之複合體7G的抵接獲得旋轉力而進行從動旋轉之從動滾子。
在前述第1實施形態,以橡膠皮帶等作為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L(50R)之無端皮帶52為例,進行了說明,但,若為具有適宜的可撓性,則其材料不限於橡膠製,例如,亦可為樹脂製、金屬製等。又,在前述,將皮帶面52s作成為略平坦面,但,不限於此,在皮帶面52s亦可多少具有的凹凸,或亦可形成有複數個貫通孔。
在前述實施形態,舉出對MD方向的位置,左側的折疊導引構件40L與右側的折疊導引構件40R相互重疊之情況為例,並,在該說明中記載亦可不重疊。作為不重疊的結構之一例,可舉出例如圖8的概略上面圖所示的結構。
再者,在此構成例,將複合體7G的左端部7GL作成為起立狀態,並完全趴下於複合體7G上後,再將複合體7G的右端部7GR作成起立狀態,並使其趴在複合體7G上的方式,將左端部7GL的折疊與右端部7GR的折疊完全地依序進行,即,左端部7GL與右端部7GR之折疊處理,一部分也同時並行不進行。
更詳細而言,首先,吸引式皮帶輸送機20係將複合體7G的搬送路徑Tr7G沿著MD方向形成,但,在本例,該搬送路徑Tr7G係對MD方向分成兩條,即,被區分成上游側搬送路徑Tr7Gu、和位於其下游側之下游側搬送路徑Tr7Gd。又,在上游側搬送路徑Tr7Gu,複合體7G的左端部7GL被折疊,而在下游側搬送路徑Tr7Gd,複合體7G的右端部7GR被折疊。
如圖8所示,在上游側搬送路徑Tr7Gu之上游端部,設 有起立導引構件30L。作為此起立導引構件30L之圓板構件30L,僅設有一片來供複合體7G的左端部7GL用,當複合體7G(圖8中未圖示)通過該圓板構件30L的位置時,藉由圓板構件30L使得僅複合體7G的左端部7GL起立,而右端部7GR未起立。
又,在上游側搬送路徑Tr7Gu中,比起起立導引構件30L更下游側的位置,配置有作為折疊導引構件40L之左導引構件40L。藉此,當複合體7G通過此位置時,起立狀態的左端部7GL趴在複合體7G上並被折疊。
再者,在此上游側搬送路徑Tr7Gu,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亦僅設置於左側,並未設置於右側。這是因為移動限制導引構件為抵接於複合體7G的折彎部7Gb等,來限制複合體7G的CD方向的移動,但,在此時間點,在複合體7G的右側未存在有折彎部7Gb等之故。藉此,在上游側搬送路徑Tr7Gu的右側,未設有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又,在圖示例,設有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結構的無端皮帶52作為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但,亦可設置第2實施形態的導引滾子58、58…來代替此無端皮帶52。
又,當複合體7G通過該上游側搬送路徑Tr7Gu後,接著,複合體7G通過下游側搬送路徑Tr7Gd。在下游側搬送路徑Tr7Gd之上游端部,作為起立導引構件30R之圓板構件30R僅設有一片,來供複合體7G的右端部7GR用。又,當複合體7G通過該圓板構件30R的位置時,藉由圓板構件30R,使複合體7G的右端部7GR起立。
又,在下游側搬送路徑Tr7Gd中,較起立導引構件30R更下游側的位置,配置有作為折疊導引構件40R之右導引構件40R。藉此,當複合體7G通過此位置時,起立狀態的右端部7GR趴在複合體7G上並被折疊。
再者,在此下游側搬送路徑Tr7Gd,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50係設置於左右的兩側。這是因為在此下游側搬送路徑Tr7Gd,使複合體7G的右端部7GR趴下,但,左端部7GL已經被折疊,因此,在左右的兩側分別存在有折彎部7Gb、7Gb等之故。又,在此圖示例,設有無端皮帶52、52作為移動限制導引構件50、50,但,亦可如上所述,設置第2實施形態的導引滾子58、58…來取代這些無端皮帶52、52。
1‧‧‧生理用衛生棉(吸收性物品)
1w‧‧‧翼部
2‧‧‧頂面薄片
3‧‧‧吸收體
4‧‧‧背面薄片
5a‧‧‧接著劑
5b‧‧‧接著劑
6a‧‧‧保護薄片
6b‧‧‧保護薄片
7‧‧‧連續薄片
7a‧‧‧包裝薄片
7G‧‧‧複合體
7GC‧‧‧中央部
7GL‧‧‧左端部
7GLb‧‧‧部分
7GLe‧‧‧部分
7GR‧‧‧右端部
7Gb‧‧‧折彎部
7L‧‧‧端部
7Lg‧‧‧長邊部分
7R‧‧‧端部
7S‧‧‧短邊部分
7j‧‧‧封裝部
8‧‧‧膠帶
10‧‧‧折疊裝置
10a‧‧‧折疊裝置
20‧‧‧吸引式皮帶輸送機
22‧‧‧無端皮帶
22s‧‧‧皮帶面
23‧‧‧滾子
23D‧‧‧驅動滾子
23s‧‧‧軸部
30L‧‧‧圓板構件(起立導引構件)
30R‧‧‧圓板構件(起立導引構件)
31‧‧‧軸構件
40L‧‧‧平板構件(折疊導引構件)
40Lsr‧‧‧右邊
40Ld‧‧‧下游端部
40R‧‧‧平板構件(折疊導引構件)
40Rsl‧‧‧左邊
40Ru‧‧‧上游端
42‧‧‧支承滾子
50‧‧‧移動限制導引構件
50L‧‧‧移動限制導引構件
50La‧‧‧移動限制導引構件
50R‧‧‧移動限制導引構件
50Ra‧‧‧移動限制導引構件
52‧‧‧無端皮帶(皮帶構件)
52s‧‧‧皮帶面
53‧‧‧滑輪
53A‧‧‧輔助滑輪
53D‧‧‧驅動滑輪
55‧‧‧固定導引板
58‧‧‧導引滾子(滾子構件)
C23‧‧‧旋轉軸
C30‧‧‧旋轉軸
C53‧‧‧旋轉軸
C58‧‧‧旋轉軸
Tr7G‧‧‧搬送路徑
ED‧‧‧下游端部
EU‧‧‧上游端部
Tr7Gd‧‧‧下游側搬送路徑
Tr7Gu‧‧‧上游側搬送路徑
Tr22‧‧‧環繞軌道
Tr22d‧‧‧直線軌道
Tr22u‧‧‧直線軌道
Tr52‧‧‧環繞軌道
Tr52a‧‧‧內側直線軌道
Tr52b‧‧‧外側直線軌道
圖1A係顯示生理用衛生棉1的個別包裝順序之示意平面圖,圖1B、圖1C、圖1D、及圖1E分別係圖1A中的B-B箭號視圖、C-C箭號視圖、D-D箭號視圖、及E-E箭號視圖。
圖2A係衛生棉1的平面圖,圖2B係圖2A中的B-B斷面圖。
圖3A係包裝薄片7a與衛生棉1的斜視圖,圖3B係藉由包裝薄片7a進行了個別包裝之衛生棉1的正面圖。
圖4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折疊裝置10折疊複合體7G的樣子之概略斜視圖。
圖5A係同折疊裝置10的概略上面圖,圖5B係圖5A中 的B-B箭號視圖(側面圖),圖5C係圖5A中的C-C箭號視圖。
圖6A至圖6C分別係在圖5A至圖5C中未圖示複合體7G及支承滾子42、42…之情況時的圖。
圖7A係第2實施形態的折疊裝置10a的概略上面圖,圖7B係圖7A中的B-B箭號視圖(側面圖),圖7C係圖7A中的C-C箭號視圖。
圖8係左導引構件50L與右導引構件50R未相互重疊之構成例的概略上面圖。
1‧‧‧生理用衛生棉(吸收性物品)
1R、1L‧‧‧衛生棉1的一方之端部(右、左端部)
7‧‧‧連續薄片
7G‧‧‧複合體
7GC‧‧‧中央部
7L、7GL‧‧‧連續薄片7的寬度方向的一方之端部(右、左端部)
7GR‧‧‧右端部
7R‧‧‧端部
50L‧‧‧移動限制導引構件
50R‧‧‧移動限制導引構件

Claims (8)

  1. 一種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係將在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上以預定間距間歇地載置有複數個載置物而成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以在其連續方向作為搬送方向之搬送中,將連續薄片的寬度方向的至少一方之端部與前述載置物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一方之端部一同折疊的方式予以折疊之折疊裝置,其特徵為具有:起立導引構件,其係設置於前述搬送方向的預定位置,藉由將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寬度方向的預定部分作為折彎部進行折彎,使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寬度方向的一方之端部起立;折疊導引構件,其係與起立的前述一方之端部相對應,設置於前述搬送方向的預定位置,藉由使起立的前述一方之端部比起前述複合體之前述一方之端部更朝另一方側部分趴下,來將前述一方之端部加以折疊;及移動限制導引構件,其係在使前述一方之端部朝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另一方側的部分趴下之際,從前述寬度方向的前述一方之側抵接於前述複合體,用以限制前述複合體之朝前述一方之側的移動,前述移動限制導引構件係為沿著前述搬送方向旋轉的滾子構件,或沿著前述搬送方向移動的皮帶構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其中,前述移動限制導引構件為前述皮帶構件, 前述皮帶構件為從驅動源獲得移動力,移動在預定的環繞軌道之無端皮帶,在前述環繞軌道的預定範圍,前述無端皮帶係一邊使其皮帶面朝向前述折彎部,一邊與前述複合體之搬送連動,來沿著前述搬送方向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其中,前述無端皮帶在前述皮帶面具有複數個吸氣孔,前述皮帶面係藉由藉由來自於前述吸氣孔之吸氣,來吸引保持前述折彎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其中,具有沿著前述搬送方向移動的搬送用皮帶,其皮帶面具備有複數個吸氣孔,在藉由來自於前述吸氣孔之吸氣,將前述連續薄片的單一面的中央部吸引保持於前述皮帶面之狀態下,利用前述搬送用皮帶,將前述複合體朝前述搬送方向搬送。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其中,前述移動限制導引構件為前述滾子構件,前述滾子構件為驅動旋轉於預定的旋轉軸周圍之驅動滾子,前述驅動滾子係一邊將其外周面朝向前述折彎部,一邊與前述複合體之搬送連動,來驅動旋轉。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其中,前述滾子構件係以預定的配置間距,呈複數個配置於前述搬送方向,前述配置間距係較前述載置物之前述預定間距更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裝置,其中,前述起立導引構件係與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寬度方向的雙方端部對應而分別設置,前述折疊導引構件係與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寬度方向的雙方端部對應而分別設置,前述移動限制導引構件係與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寬度方向的雙方端部對應而分別設置。
  8. 一種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之折疊方法,係將吸收性物品之連續薄片上以預定間距間歇地載置有複數個載置物而成之連續薄片的複合體,將其連續方向作為搬送方向進行搬送中,將前述連續薄片的寬度方向的至少一方之端部與前述載置物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一方之端部一同折疊之折疊方法,其特徵為具有下述步驟:藉由以設置於前述搬送方向的預定位置之起立導引構件,讓將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寬度方向的預定部分作為折彎部進行折彎,使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寬度方向的一方之端部起立;藉由以與起立的前述一方之端部相對應並設置於前述 搬送方向的預定位置之折疊導引構件,將起立的前述一方之端部比起前述複合體之前述一方之端部更朝另一方側部分趴下,來將前述一方之端部加以折疊;及在使前述一方之端部朝前述複合體之前述另一方側的部分趴下之際,讓移動限制導引構件從前述寬度方向的前述一方之側抵接至前述複合體,用以限制前述複合體之朝前述一方之側的移動,前述移動限制導引構件係為沿著前述搬送方向旋轉的滾子構件,或沿著前述搬送方向移動的皮帶構件。
TW100139761A 2010-11-01 2011-11-01 A folding device for a composite sheet of a continuous sheet of an absorbent article, and a folding method TWI5087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5277A JP5663270B2 (ja) 2010-11-01 2010-11-01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連続シートの複合体の折り畳み装置、及び折り畳み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6653A TW201236653A (en) 2012-09-16
TWI508711B true TWI508711B (zh) 2015-11-21

Family

ID=46024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9761A TWI508711B (zh) 2010-11-01 2011-11-01 A folding device for a composite sheet of a continuous sheet of an absorbent article, and a fold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108819B2 (zh)
EP (1) EP2636393B1 (zh)
JP (1) JP5663270B2 (zh)
CN (1) CN103269662B (zh)
BR (1) BR112013010640A2 (zh)
TW (1) TWI508711B (zh)
WO (1) WO20120602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43919B2 (ja) * 2009-09-18 2014-03-1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657028B2 (ja) * 2010-02-16 2015-01-21 エスセーアー・ハイジーン・プロダクツ・アーベー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吸収性物品および使い捨てパンツ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置
JP5663270B2 (ja) * 2010-11-01 2015-02-0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連続シートの複合体の折り畳み装置、及び折り畳み方法
US10118754B2 (en) * 2011-11-22 2018-11-06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Method of folding pant-like disposable absorbent garments in a chute
US9918881B2 (en) 2011-11-22 2018-03-20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Method of folding pant-like disposable absorbent garments in a trough
US11123230B2 (en) 2011-11-22 2021-09-2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Method of folding pant-like disposable absorbent garments in a chute
WO2014132543A1 (ja) * 2013-02-26 2014-09-0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薄板状基材の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装置
CN105208985B (zh) * 2013-06-25 2018-09-18 株式会社瑞光 带有翼部的吸收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EP3148495B1 (en) * 2014-05-27 2020-07-15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an absorbent product
PL3970674T3 (pl) * 2014-10-24 2023-06-12 Curt G. Joa, Inc. Urządzenie i sposób składania
WO2016208311A1 (ja) * 2015-06-24 2016-12-29 株式会社瑞光 連続体の折り装置及び折り方法
EA031628B1 (ru) * 2015-07-23 2019-01-31 Юничарм Корпорейшн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ый аппарат и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для детали двойного сложения, связанной с абсорбирующим изделием
US11026848B2 (en) 2016-03-18 2021-06-0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vancing and folding an absorbent article
EP3429533B1 (en) 2016-03-18 2022-04-0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pparatus for advancing and folding an absorbent article
JP6381578B2 (ja) * 2016-05-02 2018-08-2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CN106214344A (zh) * 2016-08-12 2016-12-14 中天(中国)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纸尿裤折叠装置
US11564849B2 (en) 2016-10-28 2023-01-31 Zuiko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lding article
JP6926857B2 (ja) * 2017-09-07 2021-08-25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被包装置およ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US11872114B2 (en) * 2019-01-24 2024-01-16 Curt G. Jo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speed cross-folding of absorbent sanitary products
JPWO2020226074A1 (zh) * 2019-05-07 2020-11-12
JP7479358B2 (ja) * 2019-05-07 2024-05-08 株式会社瑞光 折り込み装置および折り込み方法
CN112158620B (zh) * 2020-09-22 2022-08-05 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婴儿拉拉裤对折后的伺服输送机构
CN112722981A (zh) * 2020-12-31 2021-04-30 泉州市汉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拉拉裤折叠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5922A (en) * 1980-09-02 1982-03-16 Fujitsu Ltd Forming method for semiconductor single crystalline layer by energy beam irradiation
TWI230053B (en) * 2002-08-30 2005-04-01 Uni Charm Corp Sanitary absorptive article producing device and method
TWI317274B (zh) * 2005-11-18 2009-11-21 Uni Charm Corp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35296A (en) * 1976-09-14 1978-04-01 Yamanouchi Pharma Co Ltd Absorber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same
JPH07121725B2 (ja) 1990-01-22 1995-12-25 株式会社瑞光 ナプキン自動連続製造装置
SE503478C2 (sv) * 1994-02-04 1996-06-24 Sund Emba Ab Anordning för att vika förpackningsämnen med hjälp av transportörer försedda med tryckorgan
DE4439198A1 (de) * 1994-11-06 1996-05-09 Klett Alfred Vorrichtung zur Bearbeitung eines entlang eines Förderwegs mit vorgegebener Fördergeschwindigkeit geförderten Zuschnitts
IN187897B (zh) * 1995-06-15 2002-07-20 Johnson & Johnson Inc
JP2795832B2 (ja) * 1996-02-08 1998-09-10 東亜機工株式会社 サニタリー用品の包装装置およびその包装方法
JPH10157898A (ja) * 1996-11-27 1998-06-16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Co Ltd:The セルロース系フィルムのコンバーテックライン走行時 の蛇行防止法
JP2994345B1 (ja) 1998-08-05 1999-12-27 東亜機工株式会社 サニタリー製品の製造設備
JP3988908B2 (ja) * 1998-12-07 2007-10-10 日本テトラパ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用包材の製造方法
JP3035548B2 (ja) * 1999-07-07 2000-04-24 東亜機工株式会社 サニタリ―製品の製造設備
JP2001063860A (ja) * 1999-08-31 2001-03-13 Sharp Corp ベルト蛇行防止機構
US6371901B1 (en) * 1999-12-15 2002-04-16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Linear folding device and method
US6513221B2 (en) * 2000-05-16 2003-02-04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Garment side panel conveyor system and method
US6565501B1 (en) * 2000-11-01 2003-05-2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lding a web
ATE454874T1 (de) 2004-03-10 2010-01-15 Procter & Gamble Verfahren und apparat zur herstellung von einzeln verpackten, absorbierenden wegwerfartikeln
ITTO20060836A1 (it) * 2006-11-24 2008-05-25 Giorgio Petratto Macchina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articoli di materiale in foglio
JP5264562B2 (ja) * 2009-03-02 2013-08-1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2010227545A (ja) 2009-03-02 2010-10-14 Uni Charm Corp 折り装置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IT1398421B1 (it) * 2010-02-26 2013-02-22 Fameccanica Data Spa Dispositivo e procedimento per piegare materiali in nastro
JP5663270B2 (ja) * 2010-11-01 2015-02-0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連続シートの複合体の折り畳み装置、及び折り畳み方法
WO2012088062A1 (en) * 2010-12-20 2012-06-2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pparatus for turning a pliable member of an article moving along a machine direction
WO2012088000A1 (en) * 2010-12-20 2012-06-2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for turning a pliable member of an article moving along a machine direc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5922A (en) * 1980-09-02 1982-03-16 Fujitsu Ltd Forming method for semiconductor single crystalline layer by energy beam irradiation
TWI230053B (en) * 2002-08-30 2005-04-01 Uni Charm Corp Sanitary absorptive article producing device and method
TWI317274B (zh) * 2005-11-18 2009-11-21 Uni Charm Cor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36393A1 (en) 2013-09-11
TW201236653A (en) 2012-09-16
JP5663270B2 (ja) 2015-02-04
BR112013010640A2 (pt) 2016-08-09
CN103269662A (zh) 2013-08-28
US9108819B2 (en) 2015-08-18
EP2636393B1 (en) 2016-01-06
EP2636393A4 (en) 2014-11-26
JP2012095807A (ja) 2012-05-24
WO2012060249A1 (ja) 2012-05-10
CN103269662B (zh) 2015-09-30
US20130296152A1 (en) 2013-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8711B (zh) A folding device for a composite sheet of a continuous sheet of an absorbent article, and a folding method
JP5498043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JP6130382B2 (ja) 着用者の下部胴体に着用される物品のためのオンザフライサイズ変更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かかる物品
JP5838024B2 (ja)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連続シートの複合体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4171357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KR101808366B1 (ko) 제품 절첩 장치 및 제품 절첩 방법
JP5350204B2 (ja) 吸収性物品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の装置
CN106413647B (zh) 制备吸收产品的方法
JP4420860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5432546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JP5266119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JP2003135517A (ja) 吸収性物品搬送装置及び吸収性物品搬送システム並びに吸収性物品搬送方法
CN107334580B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JP6111047B2 (ja) コーナーシール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ピロー包装機
JP2004248785A (ja) 物品の折り装置、物品の折り方法および使い捨てパンツの製造方法
JP6047277B2 (ja) ピロー包装機
JP6026061B1 (ja) 連結包装製品の製造方法
JP2017100803A (ja) 連結包装製品の製造方法
JP2017100804A (ja) 連結包装製品の製造方法
KR20150145939A (ko) 물품 포장 장치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이송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