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8598B - 用於偵測及減緩裝置內共存現象之方法與設備 - Google Patents

用於偵測及減緩裝置內共存現象之方法與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8598B
TWI508598B TW102116764A TW102116764A TWI508598B TW I508598 B TWI508598 B TW I508598B TW 102116764 A TW102116764 A TW 102116764A TW 102116764 A TW102116764 A TW 102116764A TW I508598 B TWI508598 B TW I5085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device
wireless
interface
interference
radio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6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52041A (zh
Inventor
Sassan Ahmadi
Original Assignee
Appl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e Inc filed Critical Apple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52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52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85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85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用於偵測及減緩裝置內共存現象之方法與設備 優先權
本申請案主張2012年9月27日申請且名為「用於偵測及減緩裝置內共存現象之方法與設備(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DEVICE COEXISTENCE DETECTION AND MITIGATION)」之共同擁有的同在申請中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3/629,342號的優先權,該專利申請案主張2012年5月11日申請且名為「用於偵測及減緩裝置內共存現象之方法與設備(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DEVICE COEXISTENCE DETECTION AND MITIGATION)」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1/646,168號的優先權,前述專利申請案中每一者之全文係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文所描述之特徵大體上係關於電腦化裝置及無線網路連接之領域。更特定言之,本發明係有關改良型裝置內共存現象(IDC)干擾偵測及減緩。
許多無線允用使用者裝置經配備有共置於單一硬體平台上之數種不同無線電技術。此等無線裝置之常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膝上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諸如,由本案之受讓人製造之例示性Macbook TMMacbook Pro TMMacbook Air TMiPhone TMiPad TM 。多 無線電無線使用者裝置之典型組態由以下各者組成:一或多種廣域無線電存取技術,諸如,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長期演進(LTE)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分碼多重存取(CDMA-2000);以及較近程或個人區域網路(PAN)無線技術,諸如,藍芽(BT)及無線區域網路(WLAN),例如,以IEEE 802.11為基礎之標準,其於工業科學醫學(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ISM)頻帶中操作。另外,無線使用者裝置可包括用於定位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GLONASS或全球定位衛星(GPS)接收器。
舉例而言,共置型多無線電平台之常見應用包括:(i)在UMTS上接收之轉送至BT耳機的語音呼叫;(ii)在LTE上接收之轉送至BT耳機的串流視訊之音訊部分;(iii)Wi-Fi資料存取/Wi-Fi卸載;(iv)Wi-Fi路由器功能性;及用以支援以位置為基礎之服務的GNSS接收器操作。當此等無線電在鄰近或重疊射頻(RF)頻譜中同時地操作時,自一個無線電之傳輸至其他無線電之接收可發生合成干擾。此情形常常被稱作「裝置內共存現象」或IDC干擾。舉例而言,當頻帶之間的頻率分離小於50MHz時,在UMTS/LTE無線電與ISM頻帶無線電之間可發生IDC干擾。在頻率分離小於20MHz之情況下,在無線電之間通常需要50分貝(dB)之隔離以避免IDC效應。實施小型外觀尺寸之行動無線裝置通常在多個無線電之間提供僅10dB至30dB之隔離。因此,實施此等小型外觀尺寸之行動裝置可在經歷IDC干擾之無線電上經歷效能降級。
然而,伺服行動裝置之先前技術蜂巢式基地台未感知到行動裝置正經歷IDC干擾條件(後者可不易於在該基地台處被偵測)。因此,至及自基地台之傳輸可降級,或造成由行動裝置使用之其他作用中無線電之效能降級。
因此,需要改良型解決方案以減緩IDC干擾而不降級共置於無線 裝置上之無線存取系統中每一者之效能。
本發明提供用於偵測、發信號及減緩多無線電干擾之設備及方法。
揭示一種用於減緩於一蜂巢式網路內操作之一無線裝置處之多無線電干擾的方法。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在一經排程時間監視該無線裝置之至少兩個無線電介面之間的一干擾條件之至少一指示;在偵測到該至少一指示後,隨即在不連續接收(DRX)ON模式下將一裝置內共存現象(IDC)活動訊息傳輸至該蜂巢式網路;在接收到指示該IDC活動訊息之成功接收之一IDC活動應答訊息後,該至少兩個無線電介面中之該第一無線電介面隨即在該經排程時間於DRX OFF模式下操作以減緩該干擾條件;及在該經排程時間之後,使該第一無線電介面於DRX ON模式下操作。
在一第一變體中,使用毗鄰該無線裝置之一第二無線裝置之一無線電介面而執行該監視。
在一第二變體中,使用該無線裝置之該至少兩個無線電介面中的至少一者而執行該監視。
在一第三變體中,該第一無線電介面包含一符合長期演進(LTE)蜂巢式介面,且該第二無線電介面於工業科學醫學(ISM)頻帶中操作。
在一第四變體中,該第二無線電介面包含一符合無線區域網路(WLAN)介面。
在一第五變體中,該監視係基於該第一無線電介面與該第二無線電介面之間的一晶片間發信號。
在一第六變體中,該方法另外包括在不連續接收(DRX)ON模式下將指示出正常長期演進(LTE)操作可繼續執行之一訊息傳輸至該蜂 巢式網路。
揭示一種用於減緩針對複數個無線裝置中的至少一者之無線電干擾之方法。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自該複數個無線裝置中之一第一無線裝置接收一干擾條件之一第一指示;自該複數個無線裝置中之一第二無線裝置接收一干擾條件之一第二指示,該複數個無線裝置中之該第二無線裝置之該干擾條件係與該第一無線裝置之該干擾條件實質上同時地發生;評估該第一指示及該第二指示以判定該第一無線裝置及該第二無線裝置之該等干擾條件之一共同特徵;及至少基於該評估,使該第一無線裝置及該第二無線裝置中的至少一者實施一校正動作以減緩該等干擾條件中的至少一者。
揭示一種無線裝置。在一實施例中,該無線裝置包括:一處理器;一第一無線介面,其係與該處理器進行資料通信;及電腦化邏輯,其經組態以:監視影響該第一無線介面之一干擾條件之至少一指示;且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監視,發信號給一網路實體以使其實施一動作以補償該干擾條件。
在一變體中,經組態以進行監視之該電腦化邏輯經組態以使用該第一無線介面而執行該監視,該監視包含監視至少一射頻參數。
在一第二變體中,該無線裝置包括一第二無線介面,且該干擾條件係藉由該第一介面及該第二介面之同時操作而引起;且該動作包含由該無線裝置對該第一介面及該第二介面中的至少一者之該操作進行一調整。
在一第三變體中,該干擾條件係藉由該第一介面及毗鄰該無線裝置之一第二無線裝置之一無線電介面的同時操作而引起;且該動作包含由該第二無線裝置對該無線電介面之該操作進行一調整。
在一第四變體中,該無線裝置包含一第二無線介面,且經組態以監視一干擾條件之至少一指示之該邏輯包含經組態以偵測間接地指 示該第一無線介面與該第二無線介面之間的干擾之一操作狀態的邏輯。
在一第五變體中,該無線裝置包含一第二無線介面,且使用該等無線介面中受到該干擾條件最少影響之一無線介面而執行該發信號。
在一第六變體中,該無線裝置包含一第二無線介面,且該電腦化邏輯經組態以至少藉由以下各者而執行該網路實體之該發信號:臨時地暫止使用該等無線介面中的至少一者;及在該臨時暫止期間,使用該等無線介面中的另一者以執行該發信號。
在一第七變體中,該無線裝置包含一第二無線介面,一第一無線介面包含一符合長期演進(LTE)介面,該網路實體包含一演進型節點B(eNB),該第二介面包含一WLAN介面,且該邏輯經進一步組態以:自該eNB接收至少一指令以減少用於該LTE介面之經排程傳輸或接收時間;且在該無線裝置處實施該至少一指令,藉此減緩對該WLAN介面之干擾。
在一個此類變體中,該經排程傳輸或接收時間包含增加一或多個不連續接收(DRX)循環之週期。
揭示一種網路設備,該網路設備經組態以減緩針對與其通信之至少一無線裝置之無線電干擾。在一實施例中,該網路設備包括:一蜂巢式介面,其經組態用於至少與該至少一無線裝置通信;電腦化邏輯,其係與該介面通信且經組態以:接收關於該至少一無線裝置之一干擾條件之一第一指示;評估該第一指示以識別用於該干擾條件之至少一校正動作;且至少基於該評估,使該至少一無線裝置實施該經識別校正動作以試圖減緩該干擾條件。
在一變體中,該第一指示包含由該至少一無線裝置獲得之一頻道品質索引(CQI),且該校正動作包含對該至少一無線裝置之一蜂巢 式介面之一調變及編碼方案(MCS)的一改變。
揭示一種無線裝置。在一實施例中,該無線裝置包括:一處理器;協調邏輯;及第一無線介面及第二無線介面,其各自係與該處理器及該協調邏輯進行資料通信;其中該協調邏輯經組態以:自該第一介面及該第二介面獲得關於該等各別介面之未來操作之第一資訊及第二資訊;將該第一資訊及該第二資訊之至少若干部分轉遞至一網路實體;且自該網路實體接收至少一動作,該至少一動作意欲減緩在該未來操作時該第一介面與該第二介面之間的無線電干擾。
揭示一種用於減緩一無線裝置處之多無線電干擾之方法。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監視該無線裝置之至少兩個無線電介面之間的一干擾條件之至少一指示;及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監視,發信號給一網路實體以使其實施一動作以補償該干擾條件。
揭示一種能夠偵測及減緩多無線電干擾之用戶端或使用者裝置。
揭示一種支援多無線電干擾減緩之網路設備。
揭示一種電腦可讀設備。
揭示一種能夠減少無線電技術間干擾之系統。
參看附加圖式及如下文所給出的例示性實施例之詳細描述,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立即認識到本文所揭示之其他特徵及優勢。
400‧‧‧方法
500‧‧‧方法
600‧‧‧時序圖
602‧‧‧時間
604‧‧‧時間
606‧‧‧時間
608‧‧‧時間
610‧‧‧時間
612‧‧‧時間
614‧‧‧時間
700‧‧‧時序圖
702‧‧‧時間
704‧‧‧時間
706‧‧‧時間
708‧‧‧時間
710‧‧‧時間
712‧‧‧時間
800‧‧‧裝置內共存現象(IDC)協調機制
802‧‧‧長期演進(LTE)無線電
804‧‧‧工業科學醫學(ISM)無線電
806‧‧‧裝置內共存現象(IDC)協調模組
900‧‧‧使用者裝置或設備
902‧‧‧處理子系統
904‧‧‧記憶體
906‧‧‧無線介面
909‧‧‧使用者介面/顯示裝置/顯示器
1000‧‧‧網路設備/伺服器設備
1002‧‧‧處理子系統
1004‧‧‧記憶體
1006‧‧‧無線介面
1009‧‧‧「後端」介面
圖1為實施多種無線電技術之典型先前技術無線裝置的圖形說明。
圖2為在附近操作之例示性LTE頻帶及ISM頻帶的圖形說明。
圖3為減少裝置間共存現象干擾之典型先前技術方法的圖形說明。
圖4為說明用於減緩多無線電平台上之無線介面之間的干擾之一 般化方法之一實施例的邏輯流程圖。
圖5為說明圖4之一般化方法之一例示性特定實施的邏輯流程圖。
圖6為根據一所揭示實施例的說明用晶片間提前通知而實施的使用者裝備(UE)與基地台(eNodeB)之間的發信號的例示性時序圖。
圖7為根據一所揭示實施例的說明在不實施晶片間提前通知之情況下的使用者裝備(UE)與eNodeB之間的發信號的例示性時序圖。
圖8為根據一所揭示實施例的說明多個無線電裝置之間的例示性IDC協調機制的功能方塊圖。
圖9為根據一所揭示實施例的經組態以偵測及發信號IDC條件之例示性使用者裝置的功能方塊圖。
圖10為根據一所揭示實施例的經組態以減緩使用者裝置處之IDC干擾之例示性網路設備的功能方塊圖。
所有圖的版權(2012-2013年)歸Apple公司所有。保留所有權利。
現在參看圖式,其中類似數字始終指代類似部分。
概述
揭示用於偵測行動裝置或其他無線允用設備處經歷之信號干擾條件之存在且減緩該等信號干擾條件的方法及設備。
在一實施例中,無線裝置使用觸發條件以偵測由同時在該裝置上操作之多個無線電造成的裝置內共存現象(IDC)干擾條件之存在。將觸發條件傳輸至網路實體以向網路實體通知裝置正經歷IDC條件。
作為回應,網路實體可與裝置一起主動地調整傳輸及/或接收操作,以努力減緩IDC干擾。舉例而言,在一例示性實施中,使用者裝備(UE)可監視信號品質度量以用於偵測UE內之IDC條件之存在。作為回應,UE將發信號給伺服eNodeB(eNB)以便減少經排程傳輸/接收時 間,以便在對UE之多個操作無線電之正常操作及效能有最小影響(且因此對於UE之使用者而言實質上無縫)的情況下提供彼等無線電之有效共存現象。
例示性實施例之詳細描述
現在詳細地描述例示性實施例。雖然主要在具有長期演進(LTE)、藍芽(BT)、全球定位衛星(GPS)/GNSS/GLONASS及以IEEE標準802.11為基礎之無線介面兩者之裝置的內容脈絡中論述此等實施例,但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應認識到,所揭示特徵及實施例並不受到如此限制,且可用於其他蜂巢式及/或無線存取技術,諸如(但不限於),TD-LTE(分時長期演進)、進階TD-LTE、TD-SCDMA(分時同步分碼多重存取)及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整合封包無線電服務(GPRS)、分碼多重存取(CDMA)2000 1X、CDMA 1X EVDO(演進資料最佳化)、IEEE標準802.15(PAN),及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
事實上,可結合可受益於根據本發明之各種原理之改良型IDC偵測及減緩的任何網路(蜂巢式、無線或其他)而使用各種特徵。
例示性IDC干擾條件-
現在參看圖1,呈現實施多種無線電技術之典型先前技術無線裝置的說明。此實例中之無線裝置具有由LET前端、GPS前端及於ISM頻帶內操作之至少一前端(例如,BT、以802.11為基礎之WLAN,等等)組成的三個RF「前端」。每一RF前端具有一各別基頻處理電路以及一天線。如上文所論述,同時地操作之多無線電的附近可引起IDC干擾。
舉例而言,LTE操作可發生於鄰近於ISM頻帶之指定頻帶中,如圖2所描繪。另外,(例如)GNSS接收器之商業應用通常使用指定L1頻帶(1575.42MHz)用於以位置為基礎之服務。舉例而言,LTE頻帶13(777MHz至787MHz)及頻帶14(788MHz至798MHz)之上行鏈路 (UL)方向可妨礙使用L1頻帶(1575.42MHz)之GNSS接收器的操作。舉例而言,GNSS操作之妨礙可在頻帶13(亦即,1554MHz至1574MHz)之第二諧波及頻帶14(亦即,1576MHz至1596MHz)之第二諧波極其接近於前述GNSS L1頻帶時發生,且因此可去敏GNSS接收器,藉此潛在地造成GNSS信號之不良接收。
此外,如圖2所示,ISM頻帶之下部部分極接近於LTE頻帶40(TDD)。在LTE-BT同時操作之狀況下,LTE傳輸器產生對BT接收器之干擾,且BT傳輸器產生對LTE接收器之干擾,此係藉由去敏該接收器而進行。對於LTE-Wi-Fi同時操作存在相似干擾問題。亦如圖2所示,在BT與LTE頻帶7(UL FDD)之間存在小於20MHz之頻率分離。因此,LTE傳輸器造成對BT接收器之干擾。在此特定實例中,不存在來自BT傳輸器的對LTE接收器之影響,此係因為對應LTE頻帶7(DL FDD)在頻率上充分地遠離於ISM頻帶。
值得注意地,在802.11(Wi-Fi)操作頻帶與LTE頻帶7上行鏈路之間存在僅5MHz之分離。然而,因為Wi-Fi操作在除了日本以外之大多數國家限於頻道13,所以常常存在17MHz之頻率分離。在LTE-Wi-Fi共存現象之狀況下,Wi-Fi接收器可受到LTE上行鏈路傳輸器影響。
無線電鏈路監視方案-
LTE技術之無線電資源管理(RRM)及無線電鏈路監視程序(例如,2010年12月公開的名為「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 10) 」之3GPP TS 36.213,其全文係以引用方式併入)可由eNB使用以偵測UE是否正經歷裝置內共存現象(IDC)干擾。彼等無線電鏈路監視方案包括但不限於:(i)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P);(ii)參考信號接收品質(RSRQ);及(iii)頻道品質指示符(CQI)。
僅對小區特定參考信號計算RSRP。RSRP不考慮接收功率為伺服LTE eNB功率抑或干擾功率。因此,RSRP獨自地可不會完全地有用於判定UE是否正經歷裝置內共存現象干擾,此係因為RSRP不提供干擾之指示。RSRP被定義為遍及攜載在所考慮量測頻率頻寬內之小區特定參考信號之資源元素之功率分佈(以瓦特為單位)的線性平均值。對於RSRP判定,使用小區特定參考信號R0。若UE可可靠地偵測到R1信號可用,則其可使用R1信號(除了R0信號以外)以判定RSRP。用於RSRP之參考點為UE之天線連接器。應注意,在某些實施中,若接收器分集係由UE使用,則所報告RSRP將不低於個別分集分支中任一者之對應RSRP。
與RSRP對比,RSRQ不僅指示參考符號功率,而且指示來自相鄰小區及相鄰系統兩者之干擾。因此,其可用以指示是否存在干擾,但其不能區分干擾來自相鄰小區抑或來自其他技術之同時操作;例如,ISM頻帶無線電。RSRQ值受到之影響程度可小於在具有來自ISM頻帶之間歇干擾之情形中預期的影響程度。RSRQ係根據方程式1予以定義:RSRQ =N ×RSRP/RSSI (方程式1)
其中:N 為LTE載波之資源區塊(RB)之數目;RSRP 為參考信號接收功率;且RSSI 為參考信號強度指示。
通常遍及同一資源區塊集合而執行RSRP及RSSI之量測。RSSI包含在量測頻寬中遍及N數目個資源區塊而由UE自所有來源(包括同頻道伺服小區及非伺服小區、鄰近頻道干擾、熱雜訊,等等)僅遍及含有用於天線埠0之參考信號之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所觀測的以瓦特為單位之總接收功率的線性平均值。若來自eNB之較高層發信號指 示待用於執行RSRQ量測之某些子訊框,則遍及所指示子訊框中之所有OFDM符號而量測RSSI。用於RSRQ之參考點為UE之天線連接器。若接收器分集係由UE使用,則某些實施中之所報告值將不低於個別分集分支中任一者之對應RSRQ。
CQI指示無線電鏈路品質,其不僅關於信號功率,而且關於來自相鄰小區干擾及裝置內共存現象干擾兩者之干擾。相似於RSRQ,CQI不能區分干擾來自相鄰eNB抑或由裝置內共存現象造成。在(例如)來自ISM頻帶之間歇干擾之狀況下,CQI值受到之影響程度可小於原本將預期之影響程度。
IDC干擾減緩方案-
實施多個無線電之無線裝置中之IDC干擾減緩方案可在兩個群組下進行廣泛地分類。第一群組可被分類為網路控制(及裝置輔助)解決方案,而第二群組可被分類為裝置自發解決方案。在網路控制/裝置輔助方案中,網路控制IDC干擾減緩方案之實施之至少一部分,而與網路通信之裝置(例如,UE)將一或多種輔助形式提供至網路來實施該方案。
與此對比,裝置自發解決方案獨立於網路控制機制而實施IDC干擾減緩方案。
例示性網路控制及裝置輔助(例如,UE)方案可包括:(i)以分頻多工(FDM)為基礎;(ii)以分時多工(TDM)為基礎;及/或(iii)以功率控制為基礎之彼等方案。典型以FDM為基礎之解決方案在干擾無線電之間提供充分頻率分離。舉例而言,如圖2(說明各種LTE頻帶及ISM頻帶)所示,可藉由提供充分頻率分離而使LTE信號移離ISM頻帶以減緩共存現象干擾。相似地,如圖3(說明LTE信號與ISM信號(例如,BT、802.11,等等)之間的例示性IDC干擾)所示,ISM信號可離開ISM頻帶之某部分以移離LTE操作,使得LTE信號之接收係(例如)經由習知帶 通濾波器而濾出。
當在干擾無線電之間不可能存在充分頻率分離時,可在傳輸器及接收器兩者中引入濾波器技術以減緩共存現象干擾。然而,通常僅有可能在20MHz之最小頻率分離可用於多無線電無線裝置之兩種相關技術之間的情況下藉由使用濾波器而減少干擾。此外,以濾波器為基礎之解決方案係高度地頻帶特定的,且根據成本觀點可不為實務解決方案。
另外,雖然天線隔離(如圖3所示)可在無線電之間提供某隔離度,但無線裝置之小型外觀尺寸及在該裝置上天線之實體近接將為可能隔離量之限制因素。在一些狀況下,共同多頻帶天線甚至可用於兩個或兩個以上分離空中介面。換言之,可排除極過分之外觀尺寸及某些類型之材料(例如,金屬殼體)。
在例示性以TDM為基礎之解決方案中,IDC干擾減緩方案可試圖經由無線電活動之時間分離而避免自一個無線電至另一無線電之干擾。舉例而言,TDM解決方案可採用實施於不同無線電中之訊框結構及/或多無線電操作之特性。然而,針對TDM解決方案之重要前置條件係具有無線電之時間同步,其可並非總是可能的。即使此同步係可能的,其幾乎必定增加顯著額外負荷及成本;亦即,以支援正在給定時間操作之各種無線電之間的通信。
在以功率控制為基礎之解決方案中,可降低傳輸功率,使得共存現象變得可能。舉例而言,可降低LTE信號傳輸功率,以便減少對ISM頻帶信號之可能干擾,或可降低ISM頻帶信號傳輸功率,以便減少對LTE信號之可能干擾。然而,以共存現象為基礎之較低傳輸功率可引起輸貫量損失或UE訊務之潛時增加,此情形可並非可接受的。
關於例示性裝置自發解決方案,裝置可實施以TDM為基礎之解決方案,例如,以藉由限制無線電之同時使用而減緩IDC干擾。在另 一實例中,裝置可拒絕某些傳輸請求之執行以避免無線電之間的可能干擾。
另外,無線電鏈路失敗(radio link failure,RLF)可用來實施IDC減緩方案。RLF起始無線電資源控制(RRC)連接重新建立,UE可藉此選擇頻率間小區。然而,RLF之宣告可包括針對UE之長延遲,此情形可對使用者體驗(尤其是針對時間關鍵服務,諸如,具有QoS要求之彼等時間關鍵服務)有不利影響。為了減少延遲,可潛在地加速RLF宣告,但仍可要求UE正確地區分干擾係歸因於裝置內共存現象干擾抑或相鄰小區干擾。
此外,交遞(handover,HO)程序亦可用來減緩IDC干擾條件。然而,因為頻率內小區可受到相同IDC活動干擾,所以所有頻率內小區之RSRQ可能比伺服小區之RSRQ好得多。因此,自頻率間小區接收之量測報告相比於頻率內小區量測可更可能指示IDC干擾之存在。然而,使用HO程序作為可能IDC減緩解決方案會具有問題,諸如,所有UE必須經組態有RSRQ(甚至是不具有多個無線電之彼等UE)。因此,有可能的是,在可實施減緩解決方案之前觸發量測報告時可存在不可接受之延遲,藉此歸因於IDC干擾而引起HO命令之可能丟失。
雖然存在用以減緩諸如接收器去敏及增加鄰近/同頻道干擾之IDC效應的數種方案,但此等方案通常損害無線電系統之效能,或中斷彼等無線電之正常操作。因此,將有益的是在對LTE效能無負面影響之情況下實現(例如)LTE及ISM頻帶無線電之多無線電共存現象。在現有LTE網路內不存在發信號機制以允許經歷IDC條件之UE提前(或在此等條件期間)向eNB或其他網路實體告知該情形,及允許eNB/實體實施諸如組態短/長DRX循環或量測間隙之補救或校正動作以適應UE特定需要。
不連續接收(DRX)-
DRX為允許UE關斷其無線電歷時若干時間週期而非持續地監視自基地台發送之控制頻道的省電實施。在典型實施中,當於DRX模式下操作時,UE將在經定義間隔期間接通其無線電以監視控制頻道,且在其他時間將關斷其無線電。因此,藉由減少要求無線電處於作用中之時間量,UE尤其減少其功率消耗。
在DRX期間,UE維持依據子訊框之數目而定義的DRX循環。每一LTE子訊框為1毫秒,且取決於循環首碼之大小而由兩個時槽及12個至14個OFDM符號組成。UE監視封包專用控制頻道(PDCCH)歷時DRX循環中之特定數目個子訊框。此持續時間被稱作「接通持續時間(on-duration)」,且其範圍可為自1個子訊框至200個子訊框。UE可關斷其接收器歷時DRX循環之其餘部分。UE維持具有不同持續時間之兩個DRX循環(短DRX循環,及長DRX循環)。
短DRX循環係選用的,且其目標通常為通常需要以短而規則之間隔對資料進行相對小傳輸的諸如VoIP之應用。若被如此組態,則UE在其進入DRX模式時以短DRX循環(2個至640個子訊框)開始。若可組態短DRX計時器過期(2個至640個子訊框),則UE轉變至長DRX循環(10個至2560個子訊框)。UE可在經組態計時器過期後隨即轉變至DRX,或在DRX命令之後轉變至DRX。
順帶言之,UE可由具有DRX功能性之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子層組態,DRX功能性針對UE之小區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符(C-RNTI)、傳輸功率控制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符(TPC-PUCCH-RNTI)、傳輸功率控制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符(TPC-PUSCH-RNTI)及半持續排程C-RNTI(若被如此組態)而控制UE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PDCCH)監視活動。當在RRC_CONNECTED 狀態下時,若DRX被相應地組態,則允許UE使用DRX操作而不連續地監視PDCCH;否則,UE連續地監視PDCCH。當 使用DRX操作時,UE亦監視PDCCH。RRC子層藉由組態以下參數而控制DRX操作:onDurationTimer、drx-InactivityTimer、drx-RetransmissionTimer (每DL HARQ處理序一個,惟廣播處理序除外)、longDRX-Cycle、drxStartOffset ,以及(視情況)drxShortCycleTimershortDRX-Cycle
亦定義每下行鏈路(DL)HARQ處理序一個HARQ RTT計時器。當DRX循環被組態時,作用中時間包括以下間隔:onDurationTimerdrx-InactivityTimerdrx-RetransmissionTimermac-ContentionResolutionTimer 正執行。或者,排程請求在PUCCH上被發送且待決,或可發生針對待決HARQ重新傳輸之上行鏈路授予(在對應HARQ緩衝器中存在資料);或在成功地接收到針對未由UE選擇之前置碼之隨機存取回應之後尚未接收到指示經定址至UE之C-RNTI之新傳輸的PDCCH。
相鄰小區搜尋-
在LTE之例示性內容脈絡中,相鄰小區搜尋為UE對可偵測eNB執行信號量測且將該等量測報告至伺服eNB以便(例如)進行交遞或小區重新選擇決策之處理序。量測活動可發生於由伺服eNB針對UE所排程之傳輸/接收中之間隙中。
量測間隙型樣可由eNB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子層組態及啟動。所執行之小區測量之類型可分類為:(i)頻率內量測;及(ii)頻率間量測。
對於頻率內相鄰小區量測,當經組態小區集合中之伺服小區中之一者與目標小區於相同載波頻率上操作時,由UE執行相鄰小區量測。UE可能夠在無量測間隙之情況下進行此等量測。
對於頻率間相鄰小區量測,當相鄰小區相比於經組態小區集合中之任何伺服小區於不同載波頻率上操作時,由UE執行相鄰小區量 測。UE通常被假定為不能夠在無量測間隙之情況下進行此等量測。
順帶言之,在具有頻率重新使用能力之某一系統中,在相同頻率層內(亦即,在具有相同載波頻率之小區之間)之行動性佔主導地位。「良好相鄰」小區量測為具有與伺服小區相同之載波頻率之小區所需要,以便確保良好的行動性支援及容易的網路部署。需要針對具有與伺服小區相同之載波頻率之相鄰小區的搜尋,及針對藉由該搜尋識別之小區之相關量的量測。為了避免在DRX循環外之UE活動,用於相鄰小區量測之報告準則應匹配於所使用之DRX循環。
關於不同頻率層之間(亦即,具有不同載波頻率之小區之間)的行動性,UE可能需要在藉由DRX或封包排程提供之DL/UL閒置週期期間執行相鄰小區量測(亦即,間隙輔助量測)。
方法-
圖4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用於減緩多無線電平台上之無線介面之間的干擾之一般化方法400之一實施例。在一例示性實施中,用戶端裝置(例如,UE)將經偵測IDC干擾條件之指示提供至網路實體。作為回應,網路實體可與用戶端裝置協調(或強加其他措施),以便減緩多個無線電之間的干擾。藉由提供UE處經歷之IDC干擾條件之指示,可使網路實體有利地感知UE處發生之情形。在無此指示之情況下,該條件原本不可能由網路實體偵測,此係因為網路實體可能不能夠偵測彼特定UE(或在此方面,任何UE)處發生之干擾條件。
具體言之,在共置型LTE無線電收發器與ISM頻帶無線電及GPS共存於UE上的例示性內容脈絡中,3GPP LTE規格之當前版本未佈建由UE對IDC條件進行之任何eNB通知。結果,現有UE活動控制機制(諸如,不連續接收(DRX)及量測間隙)在無來自UE之IDC回饋的情況下僅僅由伺服eNB組態。因此,eNB未被告知正經歷IDC條件之UE之特定需要(其亦可完全地特定於彼特定UE),以便允許調整用於此等機 制之參數(諸如,DRX之頻率或ON持續時間)。
再次參看圖4,在方法400之步驟402處,用戶端裝置偵測該裝置處發生之干擾條件。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經偵測干擾條件為由多種無線電技術之同時操作引起的IDC干擾條件。在一變體中,藉由監視可歸因於IDC條件而增加之干擾之指示來偵測干擾。在一實施中,用戶端裝置經由經監視無線電鏈路品質而偵測可能IDC干擾條件。舉例而言,用戶端裝置可監視無線電頻道品質之RSRP、RSRQ、CQI及/或任何其他合適指示符。藉由監視無線電頻道品質,用戶端裝置可判定出所觀測之頻道品質降低可為該裝置處之IDC干擾條件之預測性指示符。無線電頻道之監視可週期性地或非週期性地發生,且可在適用時在任何方向(例如,上行鏈路、下行鏈路)上發生。
在另一實施中,用戶端裝置藉由識別可能地歸因於IDC干擾之程序的發生或調用而「間接地」偵測IDC條件。舉例而言,當裝置內共存現象干擾惡化LTE之DL無線電鏈路品質時,可發生無線電鏈路失敗(RLF)。此外,至另一基地台(例如,eNB)之交遞(HO)程序可指示IDC干擾條件之存在,此係因為當經組態用於行動性之RSRQ已藉由裝置內共存現象干擾充分地惡化時可觸發HO。因此,本發明預期使用此等間接或「被動」機制以識別潛在IDC條件。
在另一變體中,IDC干擾條件係藉由來自各種無線電裝置的涉及各別無線電裝置之經排程操作之通信而偵測。因此,涉及經排程操作之通信中含有的資訊可用以判定經排程以同時地操作之兩個或兩個以上無線電裝置是否被知曉為引起IDC干擾條件。若是,則將經排程同時操作解譯為經偵測IDC干擾條件。各種無線電裝置之間的通信可直接地發生於該裝置之多個無線電介面之間,及/或可與負責監視及偵測IDC干擾條件之集中式實體通信(例如,一個介面與一外部實體通信,該外部實體接著與另一介面通信)。
在另一實施例中,用戶端裝置可在連接至LTE網路而無需中斷正常LTE操作時監視多無線電相關活動,諸如,監視及待接另一RAT(例如,CDMA2000、1x演進資料最佳化(EV-DO)、UMTS、GSM)。週期性及/或非週期性量測或其他內部發信號機制可用以產生用於伺服基地台之上行鏈路通知訊息以向伺服基地台告知UE中之其他共置型無線活動。
在方法400之步驟404處,用戶端裝置(例如)經由RRC傳訊息等等而將經偵測條件報告至網路實體。在一實施例中,用戶端裝置將裝置處經歷或推測之IDC干擾條件之存在報告至網路。可僅一次、週期性地或非週期性地報告經偵測條件。舉例而言,用戶端裝置可在偵測後立即報告該條件,或在報告之前等待預定時間(諸如,以准許判定該條件為僅僅暫時性抑或假性的機會)。另外,經偵測條件可在由網路實體請求後隨即報告至網路實體;例如,回應於週期性或事件驅動請求。
在一實施中,用戶端裝置利用實質上「二元(binary)」方案,諸如,其中UE僅報告用戶端裝置正經歷或未經歷IDC干擾條件之狀態指示符。在另一變體中,用戶端裝置將有用於判定IDC干擾條件之程度(例如,RSRP、RSRQ、CQI)的一或多個度量報告至網路實體,但用戶端自身不進行該判定自身。
在又一實施中,給定用戶端自身未經配備以進行IDC干擾之判定(及/或獲得如上度量以傳遞至網路實體以進行該判定),而是自可與第一UE通信(例如,經由Wi-Fi或PAN鏈路)之對等裝置(例如,另一UE)獲得該等度量。在一個此類變體中,UE之近接係藉由PAN鏈路之建立而判定;亦即,當另一UE足夠接近以與目標UE進行PAN聯絡時,其則被視為足以量測用於目標UE之度量。
在方法400之步驟406處,用戶端裝置及網路實體對所報告之干 擾條件作出回應。在一實施例中,網路實體將修改一或多個操作參數,以便(諸如)藉由減少干擾無線電裝置之間的同時操作而減緩IDC干擾。在一實施中,調整關於經排程操作之經修改操作參數以便被較不頻繁地執行。舉例而言,在LTE之內容脈絡中,可調整DRX計時器以排程較長時間週期,其中UE不必監視下行鏈路控制頻道,藉此減少LTE介面處於操作中之時間。另外,可調整間隙量測,使得UE較不頻繁地執行及報告相鄰小區搜尋量測,再次以便減少LTE無線電處於作用中之時間。
在一變體中,參數之調整係至少部分地藉由用戶端裝置報告之回饋而判定。參數可根據所報告之信號品質指示及/或基於被判定為同時處於作用中之無線電介面之類型予以調整。各種無線電介面可具有必須得到滿足以便維持合適效能位準之特定操作要求。舉例而言,在以802.11為基礎之WLAN中,以802.11為基礎之無線電介面必須經由被動掃描而自存取點(AP)週期性地接聽信標信號,以便能夠偵測及連接至AP。因此,可在考量此等前述操作要求的情況下調整參數。eNB可能夠(例如)自由UE提供之無線電資訊之類型來估計ISM無線電活動時間,且eNB可根據ISM無線電傳輸間隔而調整DRX及/或量測間隙參數。舉例而言,ISM頻帶無線電活動通常針對802.11花費3毫秒且針對BT花費3.75毫秒,此情形可在各種參數之調整中加以考量。
在另一實施中,其他程序(亦即,由eNB對觸發進行應答、減少或停止至UE之上行鏈路/下行鏈路資料/控制資訊傳輸,及在解析UE處之條件後隨即繼續執行正常操作)保持相同。
實例操作-
圖5為根據圖4之一般化方法400的說明改良型IDC干擾偵測、發信號及減緩方案之一例示性實施500的邏輯流程圖。
在步驟502處,UE監視頻道品質指示以偵測到存在IDC干擾條 件。在此實例中,藉由監視LTE無線電鏈路之RSRQ及CQI來判定干擾效應之指示而偵測IDC條件。如上文所論述,在LTE接收時所接收之信號之RSSI將由於來自ISM頻帶無線電活動之同頻道及/或鄰近頻道干擾而增加。方程式1之RSRQ可根據方程式2而被重新定義為方程式3,如下:
其中:N 為資源區塊之數目;為經接收干擾;為RSRP;且
如方程式3所示,總干擾將增加RSSI且將減低RSRQ;然而,如先前所論述,該干擾不影響RSRP量測。因此,RSRQ之減低值之量測將為增加干擾之指示,但未必為IDC條件之指示。如本文所使用,對數(log)函數係以十(10)為底數。然而,一般熟習相關技術者應認識到,在不脫離本文所描述之原理的情況下可自由地互換其他底數。
然而,在此實例中,UE另外將考量CQI量測。CQI通常用來在當前頻道條件下選擇最佳調變及編碼方案。CQI可進一步用來計算用於封包排程演算法之優先權度量。CQI量測通常由四個基本步驟組成,如下:1)量測信號干擾雜訊比(SINR);2)將量測誤差引入至SINR;3)將SINR值轉換至離散CQI步階;及最後4)用特定方案進行CQI報告。在每一量測週期針對每一實體資源區塊(PRB)數目(n )自接收導頻功率及總干擾來計算理想線性SINR。因此,針對每一PRBn 之測定線性SINR值被轉換成分貝,如由方程式4所描述:SINR dB (n) =10 log 10 [SINR linear (n)] +ε(dB) (方程式4)
其中:SINR linear (n) 為針對每一PRB(n)自接收導頻功率及總干擾而計算之理想線性SINR;且ε(dB) 為具有零均值及參數指定方差之高斯(Gaussian)分佈誤差。
根據方程式5將SINR值轉換至離散CQI值:CQI dB (n) =QStep dB x floor(SINR dB (n)/QStep dB +0.5) (方程式5)
其中:QStep dB 為量化步階。
相似於RSRQ,CQI不能區分干擾來自相鄰eNB抑或由裝置內共存現象造成。舉例而言,CQI值可能不如將預期之值一樣顯著,此係因為來自ISM頻帶無線電之干擾可為間歇的。以某些時間間隔來量測CQI,該等時間間隔跨越傳輸時間間隔(TTI)之整數倍。通常以某一延遲且藉由CQI報告方案來報告測定CQI值。基本方案報告針對數個連續實體資源區塊之CQI。有可能藉由改變每TTI的CQI報告之數目或報告CQI所針對的系統頻寬之分率(亦即,寬頻或次頻帶CQI)而改變基本報告方案之粒度。在一實施中,藉由量測及平均化針對次頻帶內之連續實體資源區塊之個別CQI值而實現次頻帶CQI報告。最小粒度係藉由寬頻CQI達成,寬頻CQI為遍及整個系統頻寬針對所有實體資源區塊而計算之平均值。
雖然RSRQ及寬頻/次頻帶CQI之減低值可並非IDC條件之確定指示,但此兩個度量之不滿意值(無論單獨地抑或依照彼此而考慮)將提出LTE無線電之正常操作可歸因於增加干擾而變得不可能。在此實例中,UE將如藉由RSRQ及CQI描繪之增加干擾解譯為經偵測IDC干擾條件,且繼續進行按照步驟504將經偵測IDC干擾條件報告至eNB。
在步驟504處,UE將上行鏈路控制訊息發送至伺服eNB以向eNB告知UE正經歷IDC干擾條件。在一例示性實施中,上行鏈路控制訊息包括IDC觸發訊息、關於IDC條件之量測,及關於IDC條件之額外資 訊,諸如,IDC干擾中涉及之無線電類型。
在步驟506處,回應於自UE接收到訊息,伺服eNB將會將IDC條件應答(ACK)傳輸至各別UE。在判定出eNB可實行IDC減緩後,eNB隨即繼續進行至步驟508。
在步驟508處,eNB藉由減少用於正經歷IDC條件之UE之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傳輸的排程而實行IDC干擾減緩解決方案。伺服eNB可減少或停止UE上行鏈路訊務/控制發信號傳輸,此係因為其可造成對其他無線電之干擾,及/或伺服eNB可減少或停止下行鏈路訊務/控制發信號傳輸,此係因為LTE接收器可能藉由其他無線電之傳輸而去敏,直至IDC條件被解析為止。在組態DRX之狀況下,在此實例中,eNB根據UE之特定需要而組態短/長DRX循環,直至UE處之IDC條件被解析為止。在LTE無線電及BT無線電之共存現象的例子中,不確定之短DRX循環可經組態至UE。drxShortCycleTimer 之新值可由伺服eNB定義及使用,以便指示UE遵循短DRX循環,直至解析IDC條件為止,此係因為在短DRX計時器過期之後將根據預設而制定長DRX循環。
此外,根據DRX組態而修改上行鏈路HARQ協定。舉例而言,暫止在DRX不活動時間期間之上行鏈路HARQ傳輸/重新傳輸,直至解析UE處之IDC條件且繼續執行正常操作為止。在onDuration 結束之後的任何待決上行鏈路傳輸及重新傳輸可在下一DRX循環中被繼續或被捨棄。若HARQ重新傳輸機率在良好頻道條件下為低,則重新傳輸可由eNB及UE兩者忽略。
在方法500之步驟510處,在自伺服eNB接收到IDC條件ACK信號後,UE隨即開始制定IDC減緩解決方案。在可能時,UE藉由將ISM頻帶無線電傳輸排程為不與LTE頻帶接收同時地發生而減緩IDC干擾,如由減少DRX排程所指示。UE可制定如本文先前所論述之新增減緩 解決方案。
在步驟512處,在偵測到不再存在IDC條件後,UE隨即藉由發送含有關於IDC條件解析之資訊之上行鏈路RRC訊息而向伺服eNB通知內部IDC條件被解析。IDC條件解析可包括IDC解析之指示符及/或可由eNB用以確認IDC解析之度量。
在步驟514處,回應於經適當接收之IDC條件解析訊息,eNB將IDC條件解析ACK傳輸至UE。在傳輸IDC條件解析ACK之後,在步驟516處,eNB繼續執行用於UE之上行鏈路/下行鏈路之正常排程。
回應於接收到IDC條件ACK,UE返回進行至步驟502且繼續執行監視另一IDC條件發生。
上文所描述之例示性實施之一顯著優勢為:例示性IDC偵測及發信號方案對當前LTE標準有最小影響,此在於已經在此等標準中定義諸如RSRP、RSSI、RSRQ及CQI量測之許多功能。因此,可在對現有傳訊息進行微小添加/修改的情況下實施例示性實施以傳送IDC(或其他同時多無線電活動)觸發及應答,及/或在對短/長DRX組態進行修改的情況下實施例示性實施以適應在ISM頻帶無線電傳輸或接收期間之低或無UE LTE相關活動。亦預期到,可排除圖5之前述例示性序列之至少若干部分(或使用其他途徑),使得對現存標準之改變甚至進一步最小化,諸如,此係藉由(例如)消除「ACK」訊息或利用現存發信號或傳訊息協定(與實施新訊息相對)而進行。
例示性時序方案
現在參看圖6,展示及描述根據所揭示原理的用晶片間提前通知而實施的UE至eNB之間的發信號之例示性時序圖600。
應注意,圖6之時序圖包括基於LTE子訊框之時序。順帶言之,為了努力使LTE系統維持eNB與UE之間的通信之同步,已將LTE訊框及子訊框結構定位為具有經設定長度。一子訊框具有一(1)毫秒之長 度,且一訊框由十(10)個子訊框組成。
時序圖600進一步包括DRX時序。DRX ON 之狀態指示出eNB及UE可經排程以執行LTE任務,諸如,頻道監視、小區量測,等等。DRX OFF 之狀態指示出eNB與UE之間的LTE功能性不可用。可(例如)經由停用LTE介面或藉由使LTE介面處於睡眠或其他省電模式下而實施LTE功能性之不可用性。
在位於UE內之ISM無線電與LTE基頻之間的晶片間發信號包括於例示性時序圖600中。晶片間發信號用以指示出無線電之可能同時使用正被排程,其被知曉為傾於IDC干擾。因此,在一實施中,UE利用晶片間發信號以偵測IDC干擾條件之存在。在一實施例中,經由專用介面(例如,串列埠介面(SPI)、互積體電路(I2C)、通用非同步接收器傳輸器(UART)、一般用途輸入輸出(GPIO),等等)而執行晶片間發信號。在其他實施例中,(例如)經由在主機處理器或實體上執行之軟體而間接地執行IDC發信號。
時序圖600進一步包含IDC活動觸發之時序。IDC活動觸發係自UE傳輸至eNB,以便向eNB通知UE處之IDC干擾條件。另外,提供用於IDC活動應答之時序,其係自eNB發送至UE以指示出eNB接收到UE之IDC活動觸發。
最後,例示性時序圖600包括ISM無線電傳輸/接收時序,其指示UE何時正經由ISM頻帶無線電介面而主動地傳輸或接收信號。
在時間602,晶片間發信號指示未來經排程ISM無線電活動之提前通知,如先前所論述,其用以偵測IDC干擾條件之發生。然而,因為晶片間提前通知信號可在LTE子訊框間隔期間到達LTE基頻電路,所以觸發訊息之傳輸被延後至DRX ON 間隔期間之第一傳輸機會,被延後之時間在該圖中被指示為時間週期Td
在時間604,啟用DRX ON ,藉此允許UE與eNB之間的LTE操作。 UE將LTE子訊框之週期期間之IDC活動觸發傳輸至eNB以向eNB通知IDC條件。使eNB接收IDC活動觸發且將IDC活動應答發送至UE之時間被指示為時間週期TACK
在時間606,UE自eNB接收IDC活動應答,其通知eNB適當地接收到IDC活動觸發。在接收到IDC活動應答之後,在時間608,UE回應於IDC活動觸發而開始在裝置處實行IDC減緩方案以及接收由UE排程之經更新LTE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用以處理IDC減緩解決方案之時間週期被指示為Tprocessing 。另外,在eNB重新排程之例子中,UE重新排程可被延後至下一可用DRX ON持續時間,此係因為(例如)UE可僅在作用中時間期間預期來自伺服eNB之排程授予。
在時間610,UE開始ISM無線電傳輸/接收活動。應注意,DRX時序被排程為DRX OFF 以去啟動LTE無線電,以便防止由ISM無線電及LTE無線電之同時操作造成的IDC條件。
在時間612,經排程ISM無線電操作已完成,從而使晶片間發信號向UE指示ISM無線電活動之完成。如先前所論述,UE必須針對DRX ON 而等待週期Td ,以便將IDC活動觸發傳輸至eNB以指示出IDC條件被解析。
在時間614,UE將IDC活動觸發傳輸至eNB,以便用信號發送IDC條件之解析,且彼正常LTE操作可繼續執行。在週期TACK 之後,UE自eNB接收IDC活動應答以指示出eNB成功地接收到IDC活動觸發。若UE未接收到IDC活動應答,則UE可試圖在下一合適時間重新發送IDC活動觸發。
現在參看圖7,說明UE與eNB之間的發信號之例示性時序圖700,其未實施晶片間提前通知發信號。相比於圖6之時序圖600,時序圖700用經執行以偵測IDC條件之發生的週期性UE IDC量測來替換晶片間發信號。IDC量測可被執行為(例如)週期性量測,該量測之週 期被指示為TMeasurement 。另外,IDC活動觸發係由IDC條件觸發替換。在一實施中,IDC條件觸發為自UE傳輸至eNB以指示IDC條件存在於UE處之信號。
在時間702,執行週期性UE IDC量測,如由TMeasurement 所規定。在此例示性說明中,IDC量測已自經由ISM頻帶無線電之作用中傳輸而偵測到IDC條件原因。UE被通知IDC條件,以便使UE將IDC條件觸發傳輸至eNB。然而,因為IDC條件係在LTE子訊框期間被偵測,所以IDC條件必須針對下一子訊框及DRX ON 之開始而等待週期TD
在時間704,將IDC條件觸發自UE傳輸至eNB。回應於接收到IDC條件觸發,eNB將IDC條件應答傳輸至UE以指示出eNB成功地接收到IDC條件觸發。此外,eNB開始實行經修訂UE排程,以便減緩可能IDC干擾。
在時間706,UE接收IDC條件應答,其自時間704以來花費週期TACK 進行接收。
在時間708,UE執行如由TMeasurement 預定之另一週期性IDC量測。
自時序圖700可看出,ISM無線電傳輸已停止,從而使IDC量測偵測到IDC條件已被解析。回應於經偵測IDC解析,用指示IDC條件之解析的信號來通知UE。UE在其可將IDC條件觸發傳輸至eNB之前必須等待週期TD
在時間710,UE將IDC條件觸發傳輸至eNB以指示出IDC條件已被解析,且eNB可繼續執行正常操作。作為回應,eNB將在時間712接收之IDC條件應答傳輸至UE。
例示性IDC協調機制
圖8為說明多個無線電裝置之間的IDC協調機制800之例示性實施例的功能方塊圖。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LTE無線電802之基頻處理電路及ISM頻帶無線電804之基頻處理電路彼此進行資料通信。LTE及 ISM頻帶無線電之基頻處理電路被分離,而無論在來自同一廠商之同一晶片內抑或在來自相同或不同製造商之不同晶片內。在任一狀況下,兩個晶片可交換訊號交換信號(在本文中被稱作晶片間訊號交換及發信號)以傳送資訊,諸如,即時狀態及控制資訊,包括未來活動之提前通知。在一實施中,此等提前通知信號可用作觸發以向伺服eNB通知即將來臨之IDC條件。回應於通知信號,eNB可在ISM頻帶無線電活動期間暫止正常UE LTE操作,且一旦IDC條件被解析,eNB就可繼續執行正常操作。提前通知可與上文所描述之以CQI/RSRQ為基礎之偵測機制互補。
亦應注意,代替RSRQ及CQI或除了RSRQ及CQI以外之其他物理度量可用於判定進行中IDC條件,且由本發明預期。
LTE無線電802及ISM無線電804之基頻處理電路亦係與IDC協調模組806進行資料通信。方塊圖所示之IDC協調模組806負責不同共置型無線電之間的協調及優先排序、獲得及解譯來自不同無線電之協調資訊,且產生至不同無線電模組之控制命令,包括但不限於在上行鏈路中IDC觸發訊息(待經由LTE收發器模組而傳輸)之產生、IDC應答訊息之解譯,等等。因此,IDC協調可進一步藉由在可能時排程多個無線電之非同時使用而減少可能IDC干擾。
例示性用戶端設備-
現在參看圖9,說明用以偵測及發信號多無線電干擾條件之使用者裝置或設備900之例示性實施例。如本文所使用,術語「使用者裝置」、「用戶端」及「使用者裝備」可包括但不限於蜂巢式電話、智慧型手機(諸如,由本案之受讓人製造之iPhone TM )、手持型或平板電腦、個人媒體裝置(PMD)、膝上型或行動電腦,或前述各者之任何組合。雖然展示及論述特定裝置組態及佈局,但應認識到,在給出本發明之情況下,許多其他組態可易於由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實施,圖9 之設備900僅僅說明本文所揭示之較廣泛原理。
處理子系統902包括中央處理單元(CPU)或數位處理器中之一或多者,諸如,微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場可程式化閘陣列、RISC核心、基頻處理器,或安裝於一或多個基板上之複數個處理組件。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處理器中之一或多者(例如,基頻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諸如)藉由在其上執行一或多個程式而實施本文先前所描述之偵測及減緩多無線電干擾解決方案。
處理子系統耦接至諸如記憶體904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可包括(例如)SRAM、FLASH、SDRAM及/或HDD(硬碟機)組件。如本文所使用,術語「記憶體」包括任何類型之積體電路或適於儲存數位資料之其他儲存裝置,包括但不限於ROM、PROM、EEPROM、DRAM、SDRAM、DDR/2 SDRAM、EDO/FPMS、RLDRAM、SRAM、「快閃」記憶體(例如,NAND/NOR)及PSRAM。處理子系統亦可包括額外共處理器,諸如,專用圖形加速器、網路處理器(NP)或音訊/視訊處理器。圖9之處理子系統902包括離散組件;然而,應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其可以SoC(系統單晶片)組態而合併或成型。
設備900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傳輸及接收發信號之一或多個無線介面906,以及使用者介面及/或顯示裝置909,諸如,既能夠進行顯示又能夠接收使用者輸入之多點觸控式觸控螢幕。
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包括指令,該等指令在由處理器執行時監視有用於偵測多無線電干擾條件之參數。回應於偵測到干擾條件,將干擾指示符自設備900傳輸至伺服器設備以根據本文所揭示之各種原理而實施多無線電干擾減緩方案。在一實施中,設備900將持續地或週期性地監視干擾條件以判定干擾條件何時被解析。回應於偵測干擾解析,設備900將會將另一指示符傳 輸至伺服器設備以向伺服器設備通知干擾條件之解析。
此外,應瞭解,前述顯示器909(及支援電路)可經組態以產生顯示資料或資訊(例如,圖示、色彩改變、閃爍提醒、文字訊息,等等),該顯示資料或資訊向使用者指示出:(i)IDC條件存在於其裝置上,視情況包括該IDC條件之嚴重性或所涉及之無線電介面;及/或(ii)可由使用者採取以減緩IDC條件之動作(亦即,除了由裝置/基地台實施之彼等動作以外),諸如,其中經自動實行之動作在移除IDC時未完全地成功。
例示性網路設備-
現在參看圖10,說明支援多無線電干擾減緩方案之網路設備1000之例示性實施例。該設備可包括但不限於巨型小區、微型小區、超微型小區、微微型小區、無線存取點(例如,Wi-Fi AP),或前述各者之任何組合。雖然展示及論述特定裝置組態及佈局,但應認識到,在給出本發明之情況下,許多其他組態可易於由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實施,圖10之設備1000僅僅說明本文所揭示之較廣泛原理。
處理子系統1002包括中央處理單元(CPU)或數位處理器中之一或多者,諸如,微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場可程式化閘陣列、RISC核心,或安裝於一或多個基板上之複數個處理組件。處理子系統耦接至諸如記憶體1004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可包括(例如)SRAM、FLASH、SDRAM及/或HDD(硬碟機)組件。處理子系統亦可包括額外共處理器。處理子系統1002包括離散組件;然而,應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其可以SoC(系統單晶片)組態而合併或成型。
設備1000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自用戶端裝置接收傳輸/將傳輸發送至用戶端裝置(傳輸包括指示用戶端裝置處之多無線電干擾條件之信號)之一或多個無線介面1006。亦提供一或多個「後端」介面1009,諸如,用於與網路核心實體、其他基地台、使用者介面裝置等 等通信。舉例而言,此等後端介面可包括GBE(超高速乙太網路)、IEEE標準1394或Thunderbolt TM 介面、WLAN或WMAN介面、衛星鏈路、近程PAN或IR鏈路、毫米波鏈路、DOCSIS數據機、光學介面,或數個其他已知裝置或介面中任一者。
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包括指令,該等指令在由處理器執行時自蜂巢式網路中之一或多個用戶端裝置接收通信,且實施用於彼(彼等)用戶端裝置之多無線電干擾解決方案。
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包括指令,該等指令在由處理器執行時自用戶端裝置接收指示出該裝置正經歷多無線電干擾條件之信號。作為回應,網路設備1000可實施用以減緩用戶端裝置處之多無線電干擾之方案。在一實施中,網路設備1000排程與用戶端裝置之通信以減緩多無線電干擾。舉例而言,可排程該通信以避免無線電之同時操作或減少發生於用戶端裝置與伺服器設備1000之間的通信量以減少一或多個無線電之活動時間。
網路設備1000可維持多無線電干擾方案直至其由用戶端裝置通知干擾條件已被解析為止。
亦應瞭解,網路設備1000可經組態以與多個用戶端同時地協調,諸如,其中多個用戶端正同時地經歷IDC條件。此外,在一些實施中,設備1000可經配備有智慧(例如,在處理器上執行之演算法或其他邏輯),其可分析或偵測橫越兩個或兩個以上UE之共同啪嗒聲(patter),或甚至分析或偵測可能引起針對兩個或兩個以上UE之IDC條件的共同干擾來源之可能性。舉例而言,在彼此極近接之情況下操作的兩個多無線電UE可能干擾其他UE之無線電介面(例如,UE-A上之Wi-Fi無線電干擾UE-B上之LTE無線電,或UE-B上之LTE無線電干擾UE-A上之Wi-Fi無線電)。設備1000接著可根據需要而實行動作以校正或減緩針對該等UE中之一者或兩者之IDC條件。
應認識到,雖然依據一方法之步驟之特定序列而描述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但此等描述僅說明較廣泛方法,且可由特定應用根據需要而修改。在某些情況下,可致使某些步驟為不必要的或選用的。另外,可將某些步驟或功能性添加至所揭示實施例,或可排列兩個或兩個以上步驟之執行次序。所有此等變化被視為涵蓋於本發明內且在本文中被主張。
雖然以上詳細描述已展示、描述及指出如應用於各種實施例之新穎特徵,但應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之內容的情況下,熟習此項技術者可進行所說明裝置或處理序之形式及細節的各種省略、取代及改變。前述描述屬於目前所預期之最佳模式。此描述決不意謂為限制性的,而是應被視為說明體現於本文中之一般原理。應參考申請專利範圍來判定本發明之範疇。
400‧‧‧方法

Claims (12)

  1. 一種用於減緩於一蜂巢式網路內操作之一無線裝置處之多無線電干擾的方法,其包含:由該無線裝置:在一經排程時間偵測該無線裝置之至少兩個無線電介面之間的一干擾條件之至少一指示,該偵測係基於使用毗鄰該無線裝置之一第二無線裝置之一無線電介面而執行之量測;在偵測到該干擾條件之該至少一指示後,隨即將一裝置內共存現象(IDC)活動訊息傳輸至該蜂巢式網路;在接收到指示該IDC活動訊息之成功接收之一IDC活動應答訊息後,隨即在該經排程時間使該至少兩個無線電介面中之一第一無線電介面於一不連續接收(DRX)OFF模式下操作以減緩該干擾條件;及在該經排程時間之後,使該第一無線電介面於一DRX ON模式下操作。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無線電介面包含一符合長期演進(LTE)的蜂巢式介面,且該至少兩個無線電介面之一第二無線電介面於工業科學醫學(ISM)頻帶中操作。
  3.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該第二無線電介面包含一符合無線區域網路(WLAN)的介面。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由該無線裝置,在操作於不連續接收(DRX)ON模式下時將指示出正常長期演進(LTE)操作可繼續執行之一訊息傳輸至該蜂巢式網路。
  5. 一種用於減緩對複數個無線裝置中的至少一者之無線電干擾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自該複數個無線裝置中之一第一無線裝置接收一干擾條件之一第一指示;自該複數個無線裝置中之一第二無線裝置接收一干擾條件之一第二指示,該第二無線裝置之該干擾條件係與該第一無線裝置之該干擾條件至少部分同時發生;評估該第一指示及該第二指示以判定該第一無線裝置及該第二無線裝置之該等干擾條件之一共同特徵;及至少基於該評估,使該第一無線裝置、該第二無線裝置、或該第一無線裝置及該第二無線裝置兩者實施一校正動作以減緩該等干擾條件中的至少一者。
  6. 一種無線裝置,其包含:一處理器;一第一無線介面,其與該處理器進行資料通信;及電腦化邏輯,其經組態以使該無線裝置:藉由使用該第一無線介面監視至少一射頻參數而監視影響該第一無線介面之一干擾條件之至少一指示;且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監視,發信號給一網路實體以使用於補償該干擾條件之一第二無線裝置之一無線電介面之一操作調整被實施,其中該干擾條件係肇因於該無線裝置之該第一介面及毗鄰該無線裝置之該第二無線裝置之該無線電介面之同時操作。
  7. 如請求項6之無線裝置,其中該無線裝置包含一第二無線介面,且該無線裝置使用該等無線介面中受到該干擾條件最少影響之一無線介面而發信號給該網路實體。
  8. 如請求項6之無線裝置,其中該無線裝置包含一第二無線介面,且該無線裝置至少藉由以下各者而發信號給該網路實體: 臨時地暫止使用該等無線介面中的至少一者;及在該臨時暫止期間,利用該等無線介面中的另一者以發信號給該網路實體。
  9. 如請求項6之無線裝置,其中:該第一無線介面包含一符合長期演進(LTE)的介面;該網路實體包含一演進型節點B(eNB);該無線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包含一WLAN介面之第二無線介面;且該邏輯經進一步組態以使該無線裝置:自該eNB接收至少一指令以減少用於該符合LTE的介面之經排程傳輸或接收時間;且在該無線裝置處實施該至少一指令,藉此減緩對該WLAN介面之干擾。
  10. 如請求項9之無線裝置,其中該無線裝置藉由增加一或多個不連續接收(DRX)循環之一週期而減少經排程傳輸或接收時間。
  11. 一種網路設備,該網路設備經組態以減緩對與其通信之至少一無線裝置之無線電干擾,該網路設備包含:一蜂巢式介面,其經組態用於與該至少一無線裝置通信;電腦化邏輯,其與該介面通信且經組態以使該網路設備:接收關於該至少一無線裝置之一干擾條件之一第一指示;評估該第一指示以識別針對該干擾條件之至少一校正動作;且至少基於該評估,使該至少一無線裝置實施經識別之該至少一校正動作以試圖減緩該干擾條件,其中該第一指示包含由該至少一無線裝置獲得之一頻道品質索引(CQI),且該校正動作包含對該至少一無線裝置之一蜂 巢式介面之一調變及編碼方案(MCS)的一改變。
  12. 一種無線裝置,其包含:一處理器;協調邏輯;及一第一無線介面及一第二無線介面,其各自與該處理器及該協調邏輯進行資料通信;其中該協調邏輯經組態以使該無線裝置:在一經排程時間偵測該無線裝置之至少兩個無線電介面之間的一干擾條件之至少一指示,該偵測係基於使用毗鄰該無線裝置之一第二無線裝置之一無線介面而執行之量測;傳輸一訊息至一網路實體以指示該干擾條件;及自該網路實體接收一回應訊息,其指示意欲在該經排程時間減緩該第一無線介面及該第二無線介面之間之無線電干擾之至少一動作;及在該經排程時間執行該至少一動作。
TW102116764A 2012-05-11 2013-05-10 用於偵測及減緩裝置內共存現象之方法與設備 TWI5085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46168P 2012-05-11 2012-05-11
US13/629,342 US9504057B2 (en) 2012-05-11 2012-09-27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device coexistence detection and mitig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52041A TW201352041A (zh) 2013-12-16
TWI508598B true TWI508598B (zh) 2015-11-11

Family

ID=49548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6764A TWI508598B (zh) 2012-05-11 2013-05-10 用於偵測及減緩裝置內共存現象之方法與設備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04057B2 (zh)
JP (1) JP6018703B2 (zh)
CN (1) CN104429143B (zh)
DE (1) DE112013002434B4 (zh)
TW (1) TWI508598B (zh)
WO (1) WO2013170210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99709B2 (en) 2011-02-10 2013-12-03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existence based on transceiver chain emphasis
WO2013044523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US9504057B2 (en) * 2012-05-11 2016-11-22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device coexistence detection and mitigation
KR101355977B1 (ko) * 2012-05-24 2014-02-05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텔레매틱스 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408197B2 (en) * 2012-08-16 2016-08-02 Pantech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086614B1 (en) 2012-09-28 2019-04-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evice coexistence (idc) indication
US9185573B2 (en) * 2012-10-01 2015-11-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ser equipment,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EP2755429A1 (en) * 2013-01-10 2014-07-16 Fujitsu Limited Mobility and connection management of low pow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KR102443323B1 (ko) 2013-01-26 2022-09-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161278B2 (en) * 2013-04-04 2015-10-13 Blackberry Limited Communicating an indication relating to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US20140328271A1 (en) * 2013-05-06 2014-11-06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prevent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US20140369187A1 (en) * 2013-06-12 2014-12-18 Broadcom Corporation Cellular In-Device Coexistence (IDC) Advanced Coexistence Algorithm
US9578676B2 (en) * 2013-08-27 2017-02-21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DC) interference
US10512008B2 (en) * 2014-01-17 2019-12-17 Idac Holdings, Inc. 3GPP MMW access link system architecture
JP5850979B2 (ja) * 2014-05-09 2016-02-0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セル選択制御方法、及びパラメータ送信方法
US11452121B2 (en) * 2014-05-19 2022-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ynchronous multiplexing and multiple access for different latency targets utilizing thin control
EP3146790B1 (en) * 2014-05-19 2020-11-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ation of dual connectivity procedures
US10278178B2 (en) 2014-05-19 2019-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band pairing of carriers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transmit- and receive-switching
US9801005B2 (en) 2014-06-19 2017-10-24 Mediatek Inc. Method of period allocation for mediu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reof
CN105450271B (zh) * 2014-08-30 2018-08-1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imo的通信方法及mimo系统
CN107005330B (zh) * 2014-09-30 2018-10-19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干扰检测
US10349298B2 (en) * 2014-11-09 2019-07-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ordering measuring of inter-device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US10039148B2 (en) * 2014-12-12 2018-07-31 Apple Inc. Application-aware multiple wireless radio-access technology coexistence solution and time sharing between multiple radio-access technologies for in-device coexistence
US9762368B2 (en) * 2015-04-10 2017-09-12 Motorola Mobility Llc In-device coexistence with other technologies in LTE license assisted access operation
US9801197B2 (en) * 2015-05-07 2017-10-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tigation of interference between co-located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WO2017050395A1 (en) * 2015-09-25 2017-03-30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eduction of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US9712204B2 (en) * 2015-09-30 2017-07-18 Apple Inc. Adaptive antenna selection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US10334473B2 (en) * 2015-12-15 2019-06-25 Motorola Solu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radiofrequency interferenc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10772052B2 (en) * 2017-06-16 2020-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ling coexistent radio systems in a wireless device
ES2916336T3 (es) 2017-07-07 2022-06-30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étodo y aparato de coordinación de interferencia, estación base y equipo de usuario
CN109451790B (zh) * 2017-09-01 2021-10-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确定cqi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19041312A1 (zh) 2017-09-01 2019-03-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确定cqi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19070106A1 (en) * 2017-10-06 2019-04-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LARING RFL
JP6714029B2 (ja) * 2018-03-22 2020-06-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干渉電力推定方法、干渉電力推定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567867A1 (en) 2018-05-07 2019-11-13 Koninklijke Philips N.V.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wirelessly communicating with a sensor
CN111526586B (zh) 2019-02-01 2024-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215278A1 (zh) * 2019-04-25 2020-10-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资源确定方法和网络切换资源配置方法
EP4014635A4 (en) * 2019-08-15 2023-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DEVICE NEW RADIO COEXISTENCE IN A BROADBAND SYSTEM
US20240056887A1 (en) * 2021-02-26 2024-02-15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link selection method
US11751233B2 (en) 2021-05-14 2023-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CN116711356A (zh) * 2022-01-04 2023-09-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上行间隔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23550A1 (en) * 2010-03-31 2011-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 - radio coexistence
WO2012019143A1 (en) * 2010-08-05 2012-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support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WO2012021879A2 (en) * 2010-08-13 2012-02-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devic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7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20A (en) 1863-11-17 Improvement in filters
US5914950A (en) * 1997-04-08 1999-06-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verse link rate scheduling
JP2003030072A (ja) * 2001-07-18 2003-01-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遠隔制御代理方法および遠隔制御代理装置
JP2004254243A (ja) * 2003-02-21 2004-09-09 Fujitsu Ltd 干渉測定評価システム
JP2004254239A (ja) * 2003-02-21 2004-09-09 Fujitsu Ltd 回線品質特性評価システム
DE602004012702T2 (de) * 2004-01-22 2009-04-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shi Verfahren zur HARQ-Wiederholungszeitsteuerung
US7697896B2 (en) * 2005-03-16 2010-04-13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preventing communication interference
US9258833B2 (en) * 2006-02-09 2016-02-09 Altair Semiconductor Ltd. LTE/Wi-Fi coexistence
US20070191041A1 (en) * 2006-02-16 2007-08-16 Chapin John M Frequency Allocation
WO2007096683A1 (en) * 2006-02-20 2007-08-3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venting interference at a radio receiver device caused by several radio transmitter devices
US7711373B2 (en) * 2006-05-11 2010-05-04 Nokia Corporation Multiradio control interface
AU2007252473C1 (en) * 2006-05-23 2010-12-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16675B2 (en) * 2006-06-20 2011-03-2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interim discontinuous reception/transmission
US20080109841A1 (en) * 2006-10-23 2008-05-08 Ashley Heather Product information display and product linking
US20080109851A1 (en) * 2006-10-23 2008-05-08 Ashley Heather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interactive video
EP3499957B1 (en) * 2007-02-05 2020-03-25 Nec Corporation Inter base station handover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8204036B2 (en) * 2007-02-28 2012-06-19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existence
US8009630B2 (en) * 2007-03-05 2011-08-30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neighbor discovery, handover procedure and relay zone configuration for relay stations in a multi-hop network
US8213374B2 (en) * 2007-04-24 2012-07-03 Ntt Docomo,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processor
GB2452022B (en) * 2007-07-24 2012-03-28 Nec Corp DRX configuration
US8315234B2 (en) * 2007-09-24 2012-11-20 Wi-Lan, Inc. Time multiplexing for coexistence within multip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907572B2 (en) * 2007-09-28 2011-03-15 Intel Corporation Collocated radio coexistence method
KR101420879B1 (ko) * 2007-11-29 2014-07-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스케줄링 정보에 관한 데이터의 전송방법
IL190659A0 (en) * 2008-04-07 2008-12-29 Mariana Goldham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relay stations
US8489950B2 (en) * 2008-08-06 2013-07-1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retransmission timer and method
US8374617B2 (en) * 2008-08-08 2013-02-12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DRX functionality
US20100069112A1 (en) * 2008-09-15 2010-03-1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transmissions in coexisting wireless networks
US9042479B2 (en) * 2008-10-16 2015-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coexisting wireless systems
WO2010071509A1 (en) * 2008-12-17 2010-06-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ntrolling radio emission from a mobile terminal in a critical area
JP5287870B2 (ja) * 2008-12-24 2013-09-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US8855570B2 (en) * 2009-02-05 2014-10-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existence of plur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ransceivers in close proximity
US9030992B2 (en) * 2009-03-04 2015-05-12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Wireless Technology Pilot aided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with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KR101638911B1 (ko) * 2009-03-06 2016-07-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듀얼 모드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를 위한 제어 방법
US8787468B2 (en) * 2009-06-19 2014-07-22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8886126B2 (en) * 2009-07-09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lution algorithms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8942633B2 (en) * 2009-10-26 2015-01-27 Mediatek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tivity coordination in multi-radio terminals
US8462622B2 (en) * 2009-12-08 2013-06-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ction of co-located interference in a multi-radio coexistence environment
US9420599B2 (en) * 2010-03-24 2016-08-16 Mediatek Inc. Synchronized activity bitmap generation method for co-located coexistence (CLC) devices
US9282462B2 (en) * 2010-03-31 2016-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support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8838046B2 (en) * 2010-06-18 2014-09-16 Mediatek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hybrid FDM/TDM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avoidance
EP2471301B1 (en) * 2010-06-18 2018-08-08 MediaTek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multiple radio transceivers within the same device platform
US8842546B2 (en) * 2010-07-22 2014-09-23 Mediatek Inc.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a device with co-existence radio
US9497636B2 (en) * 2010-07-26 2016-11-15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reduce interference between disparat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378395B (zh) * 2010-08-12 2015-09-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避免终端内共存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US9246603B2 (en) * 2010-08-12 2016-01-26 Mediatek Inc. Method of in-devic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cellular, bluetooth, WiFi, and satellite systems coexistence
US9237452B2 (en) * 2010-08-16 2016-01-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avoiding IDC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8886239B2 (en) * 2010-09-21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Buffer status report control for creating transmission gaps
US8655400B2 (en) * 2010-09-22 2014-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ed transmit power for wireless radio coexistence
US8897220B2 (en) * 2010-09-22 2014-1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8780880B2 (en) * 2010-10-01 2014-07-15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of TDM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avoidance
US9591499B2 (en) * 2010-11-05 2017-03-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WTRU measurements handling to mitigate in-device interference
US9113416B2 (en) * 2010-11-10 2015-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overhead of searcher tasks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N102158869B (zh) * 2011-03-07 2015-08-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设备内共存干扰协调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EP2695425A4 (en) * 2011-04-02 2015-10-07 Qualcom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RAT MOBILITY
WO2013006193A1 (en) * 2011-07-01 2013-01-10 Intel Corporation Layer shifting in open loop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US8725101B2 (en) * 2011-07-06 2014-05-13 Broadcom Corporation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KR20230145244A (ko) * 2011-09-30 2023-10-17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감소된 채널 대역폭을 사용하는 장치 통신
EP2761927A4 (en) * 2011-09-30 2015-08-12 Intel Corp METHODS OF SIMULTANEOUSLY TRANSPORTING INTERNET TRAFFIC ON MULTIPLE WIRELESS NETWORKS
US20130114571A1 (en) * 2011-11-07 2013-05-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ed forward link blanking and power boosting for flexible bandwidth systems
EP2603030B1 (en) * 2011-12-09 2014-12-24 Fujitsu Limi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9055453B2 (en) * 2012-02-03 2015-06-0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ode and method for adapting parallel measurements with respect to an enhanced receiver
US8983448B2 (en) * 2012-02-06 2015-03-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report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network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74829B2 (en) * 2012-02-08 2016-06-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radio coexistence system to select ISM communications frequency bands to avoid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interference
US20130201883A1 (en) * 2012-02-08 2013-08-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20130225068A1 (en) * 2012-02-24 2013-08-2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existence-awar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for multi-radios
US9433003B2 (en) * 2012-03-07 2016-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radio coexistence via timing controls for radios using the same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US20130242780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Virtual gap patterns with multi-radio coexistence for protected measurements
US9363766B2 (en) * 2012-03-29 2016-06-07 Intel Deutschland Gmb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US9681382B2 (en) * 2012-05-11 2017-06-13 Intel Corporation Radio coexistence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504057B2 (en) * 2012-05-11 2016-11-22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device coexistence detection and mitigation
US9131522B2 (en) * 2012-08-22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frequency scheduling to improve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9131523B2 (en) * 2012-08-22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existence management using A-priori time domain information
GB2506176A (en) * 2012-09-24 2014-03-26 Nec Corp Device to 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GB2530198B (en) * 2013-08-29 2016-06-22 Nec Corp Radio measurement report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23550A1 (en) * 2010-03-31 2011-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 - radio coexistence
WO2012019143A1 (en) * 2010-08-05 2012-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support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WO2012021879A2 (en) * 2010-08-13 2012-02-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devic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70210A2 (en) 2013-11-14
DE112013002434B4 (de) 2024-04-18
CN104429143A (zh) 2015-03-18
TW201352041A (zh) 2013-12-16
US9504057B2 (en) 2016-11-22
CN104429143B (zh) 2018-10-12
JP2015522981A (ja) 2015-08-06
JP6018703B2 (ja) 2016-11-02
WO2013170210A9 (en) 2014-12-04
US20130303214A1 (en) 2013-11-14
WO2013170210A3 (en) 2014-01-03
DE112013002434T5 (de) 2015-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8598B (zh) 用於偵測及減緩裝置內共存現象之方法與設備
JP6564090B2 (ja) デバイス内干渉軽減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EP3540979B1 (en) Power saving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reception
US9948414B2 (en) WTRU measurements handling to mitigate in-device interference
JP5620007B2 (ja) 送信ギャップを生成するためのバッファ・ステータス・レポート制御
JP6522633B2 (ja) デュアルコネクティビティのためのセルオンオフ手順
JP6046823B2 (ja) ユーザ機器、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及びその中の方法
KR101434859B1 (ko) 다중-라디오 공존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5735143B2 (ja) 装置内共存干渉回避をサポートするための通信方法
KR101413680B1 (ko) 멀티-라디오 공존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TWI459734B (zh) 觸發裝置內共存干擾消除的方法及無線通訊裝置
EP267652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identification on configuration of lte and bt
JP2014505422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機器内共存干渉を調整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KR20150002845A (ko) 다중 라디오 공존
KR102624923B1 (ko) 무선 통신 방법, 단말 디바이스 및 칩
KR20120092778A (ko) 기기내 공존 간섭을 고려한 측정보고의 수행장치 및 방법
EP3387877B1 (en) Communicating signaling control information during drx on unlicensed spectrum
JP2013168904A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を行なう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を無線通信装置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240080739A1 (en) Methods for adapting nb-iot measurement procedure based on carrier frequency rel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