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7987B - 數位相機 - Google Patents

數位相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7987B
TWI497987B TW097147914A TW97147914A TWI497987B TW I497987 B TWI497987 B TW I497987B TW 097147914 A TW097147914 A TW 097147914A TW 97147914 A TW97147914 A TW 97147914A TW I497987 B TWI497987 B TW I49798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lean
cleaning
digital camera
inver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7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35880A (en
Inventor
Tomohiko Kanzaki
Toshihiro Hamamura
Original Assignee
Pentax Ricoh Ima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ntax Ricoh Ima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ntax Ricoh Imag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35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5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79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798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18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 G03B17/20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visible in viewfin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7/00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 H04N17/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for television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80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3/81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for suppressing or minimising disturbance in the image signal gen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80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3/81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for suppressing or minimising disturbance in the image signal generation
    • H04N23/811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for suppressing or minimising disturbance in the image signal generation by dust removal, e.g. from surfaces of the image sensor or processing of the image signal output by the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Description

數位相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數位相機,更詳細而言,係關於具有影像感應器之數位相機,使用者可清潔該影像感應器。
習知之數位相機係具備一個可分離式鏡頭。經由該鏡頭進入之主題影像係經由反光鏡導引至光學取景器上。該使用者經由該光學取景器找到該主題影像。當該使用者推動快門釋放鈕時,該反光鏡上升、快門簾幕移動、且來自該主題之光線到達影像感應器。該影像感應器如電信號般產生該主題影像,並將其輸出成影像資料。該影像資料經處理並在記錄媒體上儲存成影像檔案。該影像感應器具前表面,其面對攝影主題。低通濾波器係安裝在該影像感應器之該前表面上。以下文中將假設該影像感應器具有安裝在其前表面之低通濾波器。
該影像感應器係於數位相機之鏡盒中提供,其具有可移動元件,例如:快門簾幕及反光鏡。該等可移動元件在進行每一次拍攝時移動,並與該等可移動元件之支撐發生磨擦,因而在該等支撐及該等可移動元件間產生灰塵粒子。此外,若數位相機具有可分離式鏡頭,當該鏡頭移開時,灰塵粒子可能進入該鏡盒中。該等灰塵粒子可變得貼附在該影像感應器上並阻擋到達該成像感應器之光線。因此,該等灰塵粒子可能降低拍攝影像的品質。
為解決此問題,日本公開專利案(KOKAI)第2005-341381號揭露:由於假設灰塵粒子係貼附在該等像素位置上,可偵測在影像信號中具有低輸出值之像素,並修正該等像素之資料。
然而,根據習知之構造,若貼附在該影像感應器上之灰塵粒子的數量或尺寸很大,可能無法修正像素之資料。因此,該等貼附之灰塵粒子會使該拍攝影像的品質降低。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數位相機,其指示貼附在影像感應器上之灰塵粒子的位置,並鼓勵使用者維修數位相機。
本發明係具有影像擷取裝置、影像處理器、及顯示器之數位相機。該影像擷取裝置產生清潔影像,其係用來精確指出貼附在影像感應器上之灰塵粒子。該影像處理器產生倒立之清潔影像,以使在該影像感應器上所提供之主題影像的上部及下部匹配包括在該清潔影像內之主題影像的上部及下部。該顯示器顯示該倒立清潔影像。
參考隨附之圖式經由以下描述將可更加明白本發明之目的及優點。
以下參考該等圖式描述根據本發明之數位相機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第一圖係具備鏡頭之數位相機的外觀。
以下參考第一圖至第五圖描述數位相機10及鏡頭12的構造。
數位相機10主要包含主體11、設置在主體11上之顯示器14、快門釋放鈕24、操作切換器25、卡插槽26、視訊輸出裝置16、及光學取景器53。
數位相機10中設置中央處理單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20。連接至CPU 20之快閃記憶體57儲存該CPU執行之程式。當數位相機10啟動時,CPU 20讀取來自快閃記憶體57之程式並執行該等程式。
該使用者可根據一些規則以操作切換器25來改變數位相機10之結構及操作模式。該等操作模式包括:攝影模式、影像觀看模式、感應器清潔模式等。該攝影模式係用來拍攝一主題,即正常攝影。該影像觀看模式係用來在顯示器14上顯示影像檔案,其係儲存在記錄媒體27中。該感應器清潔模式係用來清潔影像感應器40,並在該攝影模式及該影像觀看模式中執行。
當該使用者改變該操作模式時,顯示器14上顯示結構視窗。該使用者可參考該結構視窗藉由操作該操作切換器來改變該操作模式。以下描述該數位相機結構為攝影模式。
鏡頭12中設置孔徑光闌21,並以孔徑.驅動器22控制來開啟或關閉該孔徑。經由鏡頭12進入之主題影像係經由反光鏡41導引至光學取景器53上。該使用者經由光學取景器53找到該主題影像。
當該使用者推動快門釋放鈕24時,攝影準備信號自快門釋放鈕24發送到CPU 20。在接收到該攝影準備信號後,CPU 20控制鏡頭驅動器55以驅動鏡頭12聚焦到該主題上。測光電路46係由CPU 20控制並發送曝光資訊至CPU 20上。CPU 20接收該曝光資訊,並使用該曝光資訊來計算快門速度及F數(F-number或光圈值)。
當該使用者完全按下快門釋放鈕24時,進行一成像操作。該成像操作由CPU 20向每一電路傳輸信號開始,到將影像資料傳輸至CPU 20。詳細來說,CPU 20將信號發送至孔徑驅動器22、反光鏡驅動器43、及快門驅動器52。孔徑驅動器22控制孔徑光闌21。快門驅動器52開啟並關閉該快門簾幕。因此,該主題影像經由低通濾波器48在影像感應器(CCD)40上提供。
參考第三圖,主題31係如主題影像32般在影像感應器40上提供,因此主題31係上下顛倒及左右顛倒。影像感應器40由影像感應器驅動器23控制以取得一影像,並將該影像信號發送至類比/數位(A/D)轉換器42。A/D轉換器42將該影像信號轉換成影像資料,並將其發送至CPU 20。
接著,CPU 20藉由將該影像資料暫時儲存在隨機存取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58中來處理該影像資料。在此處理中,CPU 20將該影像上下及左右顛倒、調整色彩對比、並將該影像壓縮成JPEG格式來產生影像檔案。該影像檔案儲存在記憶媒體27上,記憶媒體27係插入卡插槽26內。記憶媒體27可能為例如:安全數字卡(SD cardTM )、極速卡(compact flash cardTM )等。該等裝置以電池28或A/C轉接器29提供動力。
參考第四圖,其描述記錄在該清潔影像檔案中之標記資訊的區域。清潔影像檔案70係二進制檔案,並以影像開始(SOI:start of image)記號開始。在該SOI記號後提供資訊區域。
攝影資訊係如在資訊區域72中之標記資訊般記錄。在資訊區域72之後提供影像資料區域73,並儲存該影像資料。在影像資料區域73之後記錄指出檔案結束的影像結束(EOI:end of image)記號74,並儲存該影像資料。
在資訊區域72中提供廠商區域。廠商可自由地利用該廠商區域。灰塵影像資訊係記錄在該廠商區域中。因此,該灰塵影像資訊可在不干涉該影像資料下記錄在清潔影像檔案70中。
該影像檔案係儲存在「100PENTX」資料夾中,其係提供在記憶媒體27之根資料夾中(參考第五圖)。三數位係加在每一資料夾名稱的開始。該使用者可藉由改變該等數字來建立「100PENTX」至「999PENTX」之資料夾,並在任何資料夾中儲存影像檔案。名稱為「DUST」之資料夾係在記憶媒體27之根資料夾中提供。當該使用者清潔影像感應器40時,該使用者參考該清潔影像檔案(其檔名為例如「DUST.JPG」),並將該檔案儲存在「DUST」資料夾中。
儲存在該記憶媒體上之該影像資料係藉由該使用者操作操作切換器25以在顯示器14上顯示。由於該影像資料經處理以產生主題影像,可在顯示器14上顯示該影像資料。在顯示器14上之顯示影像係如視訊信號般由視訊輸出裝置16輸出至數位相機10之外部。
CPU 20可控制反光鏡驅動器43以保持反光鏡41朝上,並保持快門簾幕45開啟。這令該使用者可自數位相機10的外側清潔影像感應器40。CPU 20、反光鏡驅動器43、及快門驅動器52消耗電力。
以下參考第六圖至第八圖描述第一清潔影像顯示程序。在第六圖中,第一清潔影像顯示程序包含自步驟S421至步驟S430之十個步驟。當數位相機10設定為攝影模式時執行第六圖中所描述之程序。
在步驟S401中,判斷該使用者是否將數位相機10設定為該感應器清潔模式。若該相機並未設定為該感應器清潔模式,該程序進行至步驟S411。在步驟S411中,判斷是否按下快門釋放鈕24。若已按下快門釋放鈕24,該成像操作進行至步驟S412。然後在步驟S413中,CPU 20處理影像,且在步驟S414中,影像檔案儲存在記憶媒體27上。否則,若在步驟S401中,數位相機10係設定為該感應器清潔模式,則該程序進行至步驟S421。
在步驟S421至S423中,數位相機10係以該使用者參考的清潔影像感應器40來拍攝清潔影像。該清潔影像係藉由拍攝涵蓋該整個視角之白色物體來產生。
在步驟S421中,孔徑光闌21減少到最小值,且快門速度係根據該F數設定為最慢。鏡頭12之焦距設定成無限遠,曝光補償設定為稍強,且影像尺寸設定為數位相機10可攝影之最大尺寸。
在步驟S422中,判斷是否按下快門釋放鈕24。若已按下快門釋放鈕24,該成像操作進行至步驟S423。
接下來,在步驟S424中,該攝影影像在顯示器14上顯示。在步驟S425中,該使用者判斷該所拍攝之影像是否適合用來清潔影像感應器40。合適之影像可表現灰塵粒子以令該使用者能清楚地識別。若該所拍攝之影像適合用來清潔,該使用者可選擇清潔影像感應器40。否則,該程序回到步驟S421,並再擷取清潔影像。
若該使用者選擇清潔影像感應器40,該程序進行至步驟S426。在步驟S426中,CPU20處理影像並輸出清潔影像檔案。此影像處理允許該使用者可容易地找出包括在清潔影像中之灰塵粒子,例如:藉由增加該影像對比,以及藉由將該影像左右顛倒。
在下一步驟S427中,標記資訊係寫入清潔影像檔案中。標記資訊包括關聯清潔影像檔案之資訊,即:攝影資訊。攝影資訊包括:攝影日期及時間、快門速度、F數、ISO值等。灰塵影像資訊係如該標記資訊之部分般寫入清潔影像檔案中,並指出檔案包含清潔影像。
在寫入後,步驟S428中命名清潔影像檔案。清潔影像檔案之檔名指出檔案包含清潔影像,該檔名為例如:「DUST.JPG」。
在下一步驟S429中,清潔影像檔案係儲存在記憶媒體27上所提供之「DUST」資料夾中。
在下一步驟S430中,清潔影像檔案在預定周期(例如:5分鐘)內顯示(參考第七圖)。該清潔影像資料之上部及下部在步驟S426之影像處理中並未顛倒。因此,在該顯示器14上顯示之該清潔影像的上部及下部係與自鏡頭卡座(lens mount)44所見之影像感應器40的上部及下部相同(參考第三圖及第七圖)。
否則,在步驟S426之影像處理中,該清潔影像資料之右部及左部顛倒。因此,在顯示器14上顯示之清潔影像自左至右對應自鏡頭卡座44所見之影像感應器40(參考第三圖及第七圖)。換句話說,一灰塵粒子63之該位置係在自影像感應器40之背面所見之影像感應器40上的右側,且灰塵粒子63之位置係在顯示器14上之左側(參考第七圖)。亦即,自鏡頭卡座44所見之在影像感應器40上之灰塵粒子63的該位置與在顯示器14上所顯示之其位置是一致的。
因此,該使用者可精確地記指出附在影像感應器40之灰塵粒子33的位置。
該使用者可事先設定數位相機10之顯示周期,因此將減少電池28之消耗。
在步驟S431中,該使用者可參考在顯示器14上所顯示之清潔影像來操作操作切換器25及快門釋放鈕24,並從而決定是否清潔影像感應器40。若該使用者決定不需要清潔(例如:在清潔影像中並未發現灰塵粒子),該程序進行至步驟S433而不執行該清潔程序。若該使用者決定需要清潔(例如:當在清潔影像中發現灰塵粒子),該程序進行至步驟S432。
步驟S432中執行以下所述之清潔程序。在執行該清潔程序之後,判斷該使用者是否結束該攝影模式。若不結束該攝影模式,該程序再次進行至步驟S421。例如,該使用者可藉由拍攝另一清潔影像並重覆該程序來確認已移除了該等灰塵粒子。當終止該攝影模式時(即不重覆該程序),該程序就會結束。
以下參考第九圖描述清潔程序。在步驟S81中,判斷電池28中之剩餘電力是否足夠保持反光鏡41向上以及開啟快門簾幕45。若剩餘電力不足時,程序進行至下文所述之終止程序(步驟S88)並結束。若剩餘電力足夠,程序進行至下一步驟S82。
在步驟S82中,反光鏡41保持向上。在下一步驟S83中,快門簾幕45保持開啟。遵循該等步驟,該使用者可輕易地進入並清潔影像感應器40。
在步驟S84中,該使用者可參考在顯示器14上所顯示之清潔影像,並清潔影像感應器40。在完成該清潔程序之後,藉由該使用者是否拍攝另一清潔影像來確定是否已成功地移除灰塵粒子。
若該使用者確認已自該影像感應器移除灰塵粒子,該程序進行至步驟S86,且數位相機10設定為攝影模式。否則,程序進行至步驟S87及步驟S88,其執行終止程序。該終止程序停止在顯示器14上顯示清潔影像、關閉快門簾幕45、並降低反光鏡41。然後,該清潔程序結束,並執行步驟S433(如第六圖所示)。
根據此具體實施例,該使用者可精確指出貼附在影像感應器40之灰塵粒子33的位置,並可容易地移除灰塵粒子33。
注意步驟S426中可省略將影像資料左右顛倒。因此,在顯示器14上顯示之影像的上部及下部係與自鏡頭卡座44所見之影像感應器40的上部及下部相同(參考第三圖及第八圖)。否則,因為該影像並未進行左右顛倒,在顯示器14上顯示之影像的右部及左部係相對自鏡頭卡座44所見之影像感應器40的右部及左部顛倒(參考第三圖及第八圖)。
換句話說,灰塵粒子63之位置係在自影像感應器40之背面所見之影像感應器40上的右側,則灰塵粒子63之位置係在顯示器14上之右側(參考第三圖及第八圖)。亦即,自鏡頭卡座44所見之在影像感應器40上之灰塵粒子63的位置(參考第三圖)以及在顯示器14上所顯示之灰塵粒子63的位置(參考第八圖)係類似且為鏡子影像的。因此,該使用者可精確地識別灰塵粒子33之位置,其係貼附在影像感應器40上。
清潔影像檔案可改為儲存在記憶媒體27之另一處而非先前所述之資料夾。清潔影像檔案是否存在係藉由讀取儲存在記憶媒體27上之影像檔案的標記資訊來判斷。
此外,標記資訊可由該清潔影像檔案中省略。清潔影像檔案是否存在係藉由在「DUST」資料夾中之清潔影像檔案中成功檢索來判斷。
影像檔案亦可不儲存在該記憶媒體上,而是只顯示在顯示器14上。在此例中,並不執行步驟S426至S429。
在步驟S430中,可在顯示器14上顯示清潔影像,直到該清潔程序完成(步驟S432)。該使用者依需要參考清潔影像並清潔影像感應器40。
在步驟S81中,除了判斷剩餘電池電力(或是代替判定剩餘電池電力),也判斷是否連接A/C轉接器29。若未連接A/C轉接器29,程序進行至步驟S87。若已連接A/C轉接器29,程序進行至步驟S82。當執行該清潔程序時,因為該使用者於A/C轉接器29連接至數位相機10時持續清潔影像感應器40,可以不停止對數位相機10之電力供應。
以下參考第十圖及第十一圖描述數位相機之該第二具體實施例。類似第一具體實施例之構造係以相同數字標示並省略該等描述。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執行第二清潔影像顯示程序,而非第一清潔影像顯示程序。第十圖中顯示包括第二清潔影像顯示程序之程序的流程圖。當該使用者藉由操作操作切換器25將該數位相機設定為影像觀看模式時,執行第二清潔影像顯示程序。
在步驟S91中,判斷該使用者是否將數位相機10設定為感應器清潔模式。若該相機並未設定為感應器清潔模式,程序進行至步驟S92。在步驟S92中,根據通常之程序在顯示器14上顯示影像。
若該數位相機10設定為感應器清潔模式,該程序進行至步驟S93。在步驟S93中,CPU 20自記憶媒體27上之「DUST」資料夾檢索清潔影像檔案「DUST.JPG」。
在步驟S94中,判斷是否可在顯示器14上顯示清潔影像。例如,當清潔影像檔案「DUST.JPG」不存在於「DUST」資料夾中,或是當清潔影像檔案「DUST.JPG」存在於「DUST」資料夾中但已毀損時,則無法顯示一清潔影像。在此等例中,該程序進行至步驟S95,並顯示錯誤訊息,其意指未發現或無法觀看清潔影像檔案。接著,程序進行至步驟S98。
若可在顯示器14上顯示清潔影像,即清潔影像檔案「DUST.JPG」存在於「DUST」資料夾中且為可觀看的,程序進行至步驟S96。
在步驟S96中,CPU 20將一個圖框影像64與一個清潔影像結合。圖框影像64係以裝飾性的目的結合在清潔影像之周圍之整體或部分上的一個影像。根據第二具體實施例之圖框影像64舉例說明自鏡頭12所見之該鏡頭卡座44。
在下一步驟S97中,結合圖框影像64之清潔影像在顯示器14上顯示(參考第十一圖)。
步驟S98至S100類似第一具體實施例之步驟S431至S432,因此省略了該等描述。
根據此具體實施例,該使用者可考量該鏡頭卡座之相對位置來識別貼附在影像感應器40上之灰塵粒子33的該位置。
應注意,清潔影像檔案是否存在係藉由檢索寫在影像檔案中之標記資訊來判斷,而並未將清潔影像檔案儲存在某一資料夾中,當自「DUST」資料夾成功檢索到一清潔影像檔案時則判斷清潔影像檔案存在。
以下參考第十二圖描述數位相機之第三具體實施例。類似第一及第二具體實施例之構造係以相同數字標示所以省略該等描述。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外部顯示器110係經由纜線112以視訊輸出裝置16連接至數位相機10上。視訊輸出裝置16處理在顯示器14上顯示之影像以將其轉換成影像格式,其適合在外部顯示器110上顯示。外部顯示器110可能是:電視顯示器、電腦顯示器等等。該影像格式可能是複合視訊信號、組件視訊信號、或RGB視訊信號。
外部顯示器110處理檢索自數位相機10之影像信號,並產生顯示影像。該顯示影像係在外部顯示器110之螢幕111上顯示。該顯示影像係結合在第二具體實施例中之圖框影像64的清潔影像。即,在執行第二具體實施例之步驟S96後,結合圖框影像64之清潔影像在螢幕111上顯示。
應注意,可顯示根據第一具體實施例之清潔影像,而不顯示結合根據第二具體實施例之圖框影像64的清潔影像。在第一具體實施例之步驟S429後,清潔影像在螢幕111上顯示。
在所有該等具體實施例中,灰塵粒子係貼附在影像感應器40上,且更特定言之,灰塵粒子係貼附在影像感應器40之該前表面上所設置的低通濾波器48上,且該使用者清潔低通濾波器48之前表面。
應注意,在所有具體實施例中,該影像感應器可能係將光轉換成電信號之任何裝置,例如:一個CCD或一個CMOS晶片。
清潔影像檔案也可在與本文所述之不同環境下產生,只要該使用者可利用該影像找出灰塵粒子。
用來儲存清潔影像檔案之資料夾名稱可不限於「DUST」,且清潔影像檔案之檔名可不限於「DUST.JPG」。
圖框影像可不限於鏡頭卡座44之影像。圖框影像可能係該使用者可利用之影像以精確地識別影像感應器40及在顯示器14上顯示之清潔影像的方向關係。
當清潔影像感應器40時,清潔影像在顯示器14上顯示,該清潔影像可在執行或不執行上下及左右顛倒下儲存。
以上下及左右顛倒儲存之清潔影像係在執行上下及左右顛倒後在顯示器14上顯示。在執行上下及左右顛倒後儲存之清潔影像可自數位相機10傳輸至個人電腦。傳輸之清潔影像可用在個人電腦上提供之程式來進行上下及左右顛倒,且在清潔時於連接至個人電腦之顯示器上顯示清潔影像。
儲存清潔影像之記憶媒體27可連接至個人電腦,且清潔影像可經傳輸至該個人電腦並於連接至該個人電腦之顯示器上顯示。該使用者可參考顯示之清潔影像來清潔低通濾波器48之前表面。
應注意所有之具體實施例可應用在不具有可分離式鏡頭之小型數位相機上。鏡頭係安裝在數位相機上,因此使用者無法分離鏡頭。不進行步驟S432、S84及S99。小型數位相機可指示貼附在影像感應器40上之灰塵粒子的位置,並鼓勵使用者將其寄給廠商維修。
儘管在此已參考隨附圖式描述本發明之該具體實施例,本發明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顯然地可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範疇下進行許多修正及變化。
10...數位相機
11...主體
12...鏡頭
14...顯示器
16...視訊輸出裝置
20...中央處理單元
21...孔徑光闌
22...孔徑驅動器
23...影像感應器驅動器
24...快門釋放鈕
25...操作切換器
26...卡插槽
27...記錄媒體/記憶媒體
28...電池
29...A/C轉接器
31...主題
32...主題影像
33...灰塵粒子
40...影像感應器
41...反光鏡
42...A/D轉換器
43...反光鏡驅動器
44...鏡頭卡座
45...快門簾幕
46...測光電路
48...低通濾波器
52...快門驅動器
53...光學取景器
55...鏡頭驅動器
57...快閃記憶體
58...隨機存取記憶體
63...灰塵粒子
64...圖框影像
70...清潔影像檔案
72...資訊區域
73...影像資料區域
74...影像結束記號
110...外部顯示器
111...螢幕
112...纜線
第一圖係本發明之第一具體實施例之鏡頭及數位相機的外觀圖。
第二圖係顯示數位相機之方塊圖。
第三圖係顯示在攝影主題及在該影像感應器上所形成之主題影像間之關係的示意圖。
第四圖係顯示清潔影像之檔案結構的示意圖。
第五圖係顯示該記錄媒體之資料夾結構的示意圖,其以樹狀結構安排。
第六圖係顯示第一清潔影像顯示程序之流程圖。
第七圖係表示顯示清潔影像之顯示器的示意圖。
第八圖係表示顯示清潔影像之顯示器的示意圖。
第九圖係顯示清潔程序之流程圖。
第十圖係顯示第二清潔影像顯示程序之流程圖。
第十一圖係表示顯示器之示意圖,該顯示器顯示具有圖框影像之清潔影像。
第十二圖係如本發明之第三具體實施例之數位相機系統的外觀圖。
S401...步驟
S411...步驟
S412...步驟
S413...步驟
S414...步驟
S421...步驟
S422...步驟
S423...步驟
S424...步驟
S425...步驟
S426...步驟
S427...步驟
S428...步驟
S429...步驟
S430...步驟
S431...步驟
S432...步驟
S433...步驟

Claims (8)

  1. 一種數位相機,其包含:一影像擷取裝置,其產生一清潔影像以用來精確指出貼附在一影像感應器之灰塵粒子;一影像處理器,其產生一倒立清潔影像,以使該影像感應器上所提供之一主題影像的上部及下部匹配包括在該清潔影像內之該主題影像的該上部及下部;一顯示器,其顯示該倒立清潔影像;及一影像合成裝置,其藉由結合該清潔影像及一定向影像以產生一結合清潔影像,該定向影像係用來識別該清潔影像之該上部、下部、右部、及左部,其中該影像處理器產生該倒立清潔影像,以使在該影像感應器上所提供之該主題影像的該上部及下部匹配包括在該結合清潔影像中之該主題影像的該上部及下部,且其中該顯示器顯示該倒立清潔影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數位相機,其中該影像處理器產生該倒立清潔影像,以使在該影像感應器上所形成之一影像的右部及左部匹配該清潔影像的該右部及左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數位相機,其中該顯示器係設置在該數位相機之背面上,並顯示該倒立清潔影像,以使在該影像感應器上所形成之一影像的上部、下部、右部、及左部匹配該倒立清潔影像的上部、下部、右部、及左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數位相機,其進一步包含一記憶體,該記憶體儲存該倒立清潔影像及/或該結合清潔影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數位相機,其進一步包含一檔名決定裝置,其對該清潔影像指派一檔名,該檔名指出該命名之檔案係用來清潔之一影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數位相機,其進一步包含一檔案資訊寫入裝置,其將指示該清潔影像之狀態的檔案資訊寫入該清潔影像檔案中。
  7. 一種單眼相機,其包含:一影像擷取裝置,其產生一清潔影像,該清潔影像係用來精確指出貼附在一影像感應器之灰塵粒子;一影像處理器,其產生一倒立清潔影像,以使在該影像感應器上所提供之一主題影像的上部及下部匹配包括在該清潔影像中之該主題影像的該上部及下部;一顯示器,其顯示該倒立清潔影像;及一影像合成裝置,其藉由結合該清潔影像及一鏡頭卡座影像以產生一結合之清潔影像,該鏡頭卡座影像自該單眼相機之一鏡頭處觀看圖解一鏡頭卡座,且係用來識別該清潔影像之上部、下部、右部及左部;該影像處理器產生該倒立清潔影像,以使在該影像感應器上所提供之該主題影像的該上部及下部匹配包括在該結合清潔影像中之該主題影像的該上部及下部;該顯示器顯示該倒立清潔影像。
  8. 一種數位相機系統,其包含:一數位相機,其包含一影像擷取裝置及一影像處理器,該影像擷取裝置產生一清潔影像,該清潔影像係用來精確指出貼附在該影像感應器之灰塵粒子,該影像處理器產生一倒立清潔影像,以使在該影像感應 器上所提供之一主題影像的上部及下部匹配包括在該清潔影像內之該主題影像的該上部及下部;一外部接收器裝置,其係設置在該數位相機之外部,且其自該數位相機接收該倒立清潔影像;一外部顯示器,其係設置在該數位相機之外部,並顯示該倒立清潔影像;及一影像合成裝置,其藉由結合該清潔影像及一鏡頭卡座影像以產生一結合之清潔影像,該鏡頭卡座影像自該單眼相機之一鏡頭處觀看圖解一鏡頭卡座,且係用來識別該清潔影像之上部、下部、右部及左部;該影像處理器產生該倒立清潔影像,以使在該影像感應器上所提供之該主題影像的該上部及下部匹配包括在該結合清潔影像中之該主題影像的該上部及下部;該外部接收器裝置自該數位相機接收該倒立清潔影像;該外部顯示器顯示該倒立清潔影像。
TW097147914A 2007-12-14 2008-12-09 數位相機 TWI4979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23815A JP2009147736A (ja) 2007-12-14 2007-12-14 デジタルカメ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5880A TW200935880A (en) 2009-08-16
TWI497987B true TWI497987B (zh) 2015-08-21

Family

ID=40680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7914A TWI497987B (zh) 2007-12-14 2008-12-09 數位相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90458B2 (zh)
JP (1) JP2009147736A (zh)
KR (1) KR20090064330A (zh)
DE (1) DE102008062297A1 (zh)
TW (1) TWI4979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99462B2 (ja) * 2007-03-27 2011-10-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及び撮像装置
JP4989385B2 (ja) * 2007-09-12 2012-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014195B2 (ja) * 2008-02-25 2012-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004569A (ja) 2009-06-22 2011-01-06 Mabuchi Motor Co Ltd モータ
US8959435B2 (en) * 2011-08-23 2015-02-17 Garmin Switzerland Gmbh System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debris on a touchscreen system display screen
US9538170B1 (en) * 2015-09-08 2017-01-03 Hon Hai Precision Co., Ltd. Camera lens clean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7580A (en) * 1998-09-22 2000-10-24 Creo Srl Autofocus system
US20050001910A1 (en) * 2003-05-16 2005-01-06 Nikon Corporation Image-captur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6217294A (ja) * 2005-02-04 2006-08-17 Nikon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07135060A (ja) * 2005-11-11 2007-05-31 Nikon Corp カメラシステム
US20070146492A1 (en) * 2005-12-28 2007-06-2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for communicating through I2C method
TW200742421A (en) * 2006-01-12 2007-11-01 Sony Corp Imag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8954A (ja) * 2002-10-03 2004-04-22 Nikon Corp クリーニングモードを有する電子カメラ
GB2401937B (en) * 2003-05-23 2006-07-19 Taylor Hobson Ltd Surface profiling apparatus
US7295233B2 (en) * 2003-09-30 2007-11-13 Fotonation Vision Limited Detection and removal of blemishes in digital images utilizing original images of defocused scenes
US7446809B2 (en) * 2003-11-17 2008-11-04 Olympus Corporation Lens replacement type imaging apparatus, control apparatus, cleaning apparatus, and cleaning method
JP4444000B2 (ja) 2004-05-28 2010-03-31 Hoya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5354330A (ja) * 2004-06-10 2005-12-22 Pentax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そ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06100875A (ja) * 2004-09-28 2006-04-13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デジタルカメラの清掃方法及び清掃システム
JP2006145814A (ja) * 2004-11-19 2006-06-08 Pentax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7047414A (ja) * 2005-08-09 2007-02-22 Canon Inc アクセサリ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070151066A1 (en) * 2005-12-13 2007-07-05 Pentax Corporation Cleaning attachment for digital camera
US7783191B2 (en) * 2006-08-10 2010-08-24 Hoya Corporation Digital camera
JP2008053800A (ja) * 2006-08-22 2008-03-06 Pentax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7580A (en) * 1998-09-22 2000-10-24 Creo Srl Autofocus system
US20050001910A1 (en) * 2003-05-16 2005-01-06 Nikon Corporation Image-captur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6217294A (ja) * 2005-02-04 2006-08-17 Nikon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07135060A (ja) * 2005-11-11 2007-05-31 Nikon Corp カメラシステム
US20070146492A1 (en) * 2005-12-28 2007-06-2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for communicating through I2C method
TW200742421A (en) * 2006-01-12 2007-11-01 Sony Corp Imag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8062297A1 (de) 2009-06-18
KR20090064330A (ko) 2009-06-18
US20090153709A1 (en) 2009-06-18
US7990458B2 (en) 2011-08-02
JP2009147736A (ja) 2009-07-02
TW200935880A (en) 200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74404B2 (ja) 撮像装置、画像表示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TWI497987B (zh) 數位相機
JP2007003646A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アクセサリ
JP2007282265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10103599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システム、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交換レンズ
JP2008053925A (ja) 撮影装置
JP4430984B2 (ja) 撮像ユニット、カメラボディー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6060585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6267697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レンズユニット
JP3478261B2 (ja) 情報機器
JP2001033865A (ja) 縦横位置撮影に適する電子カメラ
JP2006254088A (ja) 撮像装置
US7969498B2 (en) Digital camera
JP2019110366A (ja) オーバーレイ表示制御可能な撮影装置
JP5262799B2 (ja) カメラ
JP2004201101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8172501A (ja) 撮像装置
JP4298491B2 (ja) 撮像装置
JP4351222B2 (ja) 電子カメラ
JP2005176265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4072280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1275034A (ja) 電子カメラ
JP2010101931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デジタルカメラの制御方法
JP2008109503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00236469A (ja) 電子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