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5492B - 組合式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組合式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85492B TWI485492B TW101123687A TW101123687A TWI485492B TW I485492 B TWI485492 B TW I485492B TW 101123687 A TW101123687 A TW 101123687A TW 101123687 A TW101123687 A TW 101123687A TW I485492 B TWI485492 B TW I48549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ip
- recess
- connecting end
- panel
- display modu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組合式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降低入塵機會之組合式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近年來,平面顯示面板已被廣泛使用於各種領域中,可單獨作為顯示器,亦可嵌入電子裝置中作為資訊顯示之用。平面顯示面板種類繁多,其中又以液晶顯示面板為目前最常見之平面顯示面板。此外,為了配合電子裝置的功能需求,平面顯示面板亦會與觸控面板或產生立體影像用之分光面板或光柵板疊合使用。
圖1A所示為傳統組合了觸控面板及液晶顯示面板的模組示意圖。如圖1A所示,傳統的顯示模組包含液晶顯示面板10、觸控面板20及框膠30。觸控面板20係疊合在液晶顯示面板10上,框膠30則設置在兩者之間作為接合的媒介,且不會妨礙液晶顯示面板10的影像顯示。一般而言,框膠30可直接由雙面膠片材上直接以口字框的方式裁下。然而以此方式生產時,會使得框膠30內被裁下的雙面膠片材成為廢料,因此材料利用率不佳,進而增加成本。另一方式則是先將雙面膠片材裁成條狀,再用以組合成框狀。然而如圖1B所示,當以條狀膠材31組合成框狀時,由於在不同邊依序貼附時均有可能產
生公差,因此在完成最後一邊貼附時會有與第一側膠材間產生空隙50,進而無法閉合而容易有入塵的問題。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組合式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可降低入塵的機率。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組合式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在製造過程中具有易於對位以節省工時及成本,以及增加良率的優點。
組合式顯示模組包含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框膠組。第二面板係設置疊合於第一面板上,框膠組係設置於第一面板及第二面板之間,以連接第二面板於第一面板之上。框膠組包含第一側膠條、第二側膠條及第一橫隔膠條;其中第一側膠條及第二側膠條分別設置在第一面板上,且其端部位置上分別形成有第一凹部及第二凹部。第一凹部及第二凹部分別形成於第一側膠條及第二側膠條朝內的側邊上,且兩者的開口較佳係彼此相向設置。第一橫隔膠條係橫跨於第一側膠條及第二側膠條之間,以形成類似第一側膠條及第二側膠條之間搭接的橋形或柵形結構。
第一橫隔膠條之兩端分別形成為第一連接端及第二連接端;第一連接端及第二連接端分別伸入第一凹部及第二凹部內。第一凹部及第二凹部之開口寬度分別大於第一連接端及第二連接端的端面寬度,俾便第一連接端及第二連接端自開口伸
入組裝。第一連接端及第二連接端自開口伸入第一凹部及第二凹部後,仍可保有垂直第一橫隔膠條本身方向的移動微調自由度。
為確保框膠組的組裝密合性,以降低入塵的機會,第一連接端在平行第一橫隔膠條的方向上與第一凹部的內壁有實質的接觸另一方面,第二連接端在垂直第一橫隔膠條的方向上與第二凹部的內壁有實質的接觸。
當進行組裝時,在設置第一橫隔膠條時係先將第一連接端伸入(含放入)第一凹部內,並使得第一連接端在平行第一橫隔膠條的方向上與第一凹部的內壁有實質的接觸。當第一連接端與第一凹部的內壁對齊後,再將第二連接端伸入(含放入)第二凹部內,並使得第二連接端在垂直第一橫隔膠條的方向上與第二凹部的內壁有實質的接觸。藉由上述的組裝方式及結構組成,即可消除組裝時在垂直及平行第一橫隔膠條方向上的公差。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組合式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在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組合式顯示模組係為液晶顯示裝置,且較佳具有觸控或立體顯示之功能。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組合式顯示模組亦可為電漿顯示裝置、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電泳顯示裝置或其他類似者。
如圖2所示,組合式顯示模組包含第一面板100、第二面板
200以及框膠組300。於此實施例中,第一面板100為液晶顯示面板,但亦可為其他不同的平面、非平面或可撓式顯示面板。第一面板100較佳具有顯示面110,顯示面110上具有顯示區域111,即為影像顯示之範圍。顯示面110上在顯示區域111外的部分較佳係圍繞在顯示區域111外側,並形成為外框狀。第二面板200係設置疊合於第一面板100上,且較佳覆蓋於顯示面110。第二面板200較佳係為觸控面板,但在不同實施例中亦可為具分光效果之另一液晶面板,以供產生立體影像之用;或者為其他光學處理用之面板。
如圖2及圖3所示,框膠組300係設置於第一面板100及第二面板200之間,以連接第二面板200於第一面板100之上。框膠組300之一面較佳係黏合於第一面板100之顯示面110上,且較佳位於顯示區域111之外側;框膠組300之另一面較佳係黏合於第二面板200之底面。框膠組300較佳為自黏性之雙面膠條,但亦可為原不具自黏性之條狀介質所形成之框體,再輔以接著劑以形成框膠組300。
如圖2及圖4所示,框膠組300包含第一側膠條310、第二側膠條320及第一橫隔膠條410。第一側膠條310、第二側膠條320及第一橫隔膠條410較佳均為直條結構;但在不同實施例中,亦可採用波浪狀或其他弧狀條結構。第一側膠條310及第二側膠條320較佳係分別設置在第一面板100上且位於顯示區域111相對的兩側邊外;在較佳實施例中,此二側邊係為較長之二側邊。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側膠條310係設置於左邊而第二側膠條320係設置於右側,然此一方向並非絕對,亦可將
兩者反過來設置。第一側膠條310及第二側膠條320之端部位置上分別形成有第一凹部510及第二凹部520;第一凹部510及第二凹部520分別形成於第一側膠條310及第二側膠條320朝內的側邊上,且兩者的開口較佳係彼此相向設置。第一凹部510及第二凹部520較佳係形成為矩形的空間,矩形的一側為開口,另三側則由內壁所環繞。以第一凹部510為例,內壁係包含與開口511相對的底端513,以及連接底端513及開口511的相對二側壁515。若就第二凹部520為例,內壁係包含與開口521相對的底端523,以及連接底端523及開口521的相對二側壁525。
如圖2及圖4所示,第一橫隔膠條410係橫跨於第一側膠條310及第二側膠條320之間,且較佳與第一側膠條310及第二側膠條320垂直,形成類似第一側膠條310及第二側膠條320之間搭接的橋形或柵形結構。第一橫隔膠條410較佳設置在第一面板100上且位於顯示區域111的側邊外,此一側邊較佳係分別與第一側膠條310及第二側膠條320相垂直。第一橫隔膠條410之兩端分別為第一連接端411及第二連接端412;第一連接端411及第二連接端412分別伸入第一凹部510的開口511及第二凹部520的開口521內。第一凹部510及第二凹部520之開口511、521寬度分別大於第一連接端411及第二連接端412的端面寬度,俾便第一連接端411及第二連接端412自開口511、521伸入組裝。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第一連接端411及第二連接端412自開口511、521伸入第一凹部510及第二凹部520後,仍可保有垂直第一橫隔膠條410本身方向
的移動微調自由度。
如圖4所示,為確保框膠組300的組裝密合性,以降低入塵的機會,第一連接端411在平行第一橫隔膠條410的方向上與第一凹部510的內壁有實質的接觸;以本實施例而言,即第一連接端411的端面會沿平行第一橫隔膠條410延伸的方向朝第一凹部510內壁的底端513接近,並產生接觸。在較佳實施例中,實質的接觸係包含結構上的實體接觸;然在不同實施例中,實質的接觸亦可為接近至距離小於0.3mm的程度,以降低入塵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第二連接端412在垂直第一橫隔膠條410的方向上與第二凹部520的內壁有實質的接觸;以本實施例而言,即第二連接端412的端部側邊會沿垂直第一橫隔膠條410延伸的方向朝第二凹部520內的側壁525接近,並產生接觸。此外,由於第二凹部520的開口521的寬度大於第二連接端412的寬度,因此第二連接端412與第二凹部520內的另一側壁525會保持一間距,並形成狹縫810作為防塵路徑,而第二連接端412與第二凹部520內的底端523之間可能因公差而形成縫隙,但因第二連接端412已與側壁525實質接觸故完全不影響其防塵效果。
另如圖2及圖4所示,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側膠條310及第二側膠條320相對於第一橫隔膠條410的另一端係可設置另一條狀膠條600將底端封住,以形成封閉框膠組300以減少入塵。在組裝時係可先將第一側膠條310、條狀膠條600及第二側膠條320順序設置,最後再設置第一橫隔膠條410,即可以上述第一凹部510、第二凹部520及相關之對位結構及設計消
除組裝時可能產生的設計公差,並同時兼顧框膠組300在側邊間隙上的封閉性。
就組裝的角度而言,在較佳實施例中,如圖5A所示,係先將第一側膠條310或第二側膠條320設置於第一面板100之顯示面110的側邊上,以及設置條狀膠條600於顯示面110的另一側邊上,使條狀膠條600實質垂直並實質接觸第一側膠條310或第二側膠條320。接著,設置另一側膠條,以使第一側膠條310及第二側膠條320間隔平行並排地設置於第一面板100之顯示面110上。如前所述,第一側膠條310及第二側膠條320較佳係設置於顯示區域111的相對兩側外,且使得第一凹部510的開口511與第二凹部520的開口522相向。如圖5B所示,接著將第一橫隔膠條410設置於第一面板100之顯示面110上,並位於顯示區域111在第一側膠條310及第二側膠條320間的側邊之外。當設置第一橫隔膠條410時,較佳係先將第一連接端411伸入(含放入)第一凹部510內,並使得第一連接端411在平行第一橫隔膠條410的方向上與第一凹部510的內壁有實質的接觸;以本實施例而言,即將第一連接端411的端面沿平行第一橫隔膠條410延伸的方向朝第一凹部510內壁的底端513推近,並產生接觸。
如圖5C所示,當第一連接端411與第一凹部510的底端513對齊後,再將第二連接端412伸入(含放入)第二凹部520內,並使得第二連接端412在垂直第一橫隔膠條410的方向上與第二凹部520的內壁有實質的接觸;以本實施例而言,即將第二連接端412的端部側邊沿垂直第一橫隔膠條410延伸的方
向朝第二凹部520內壁的其中一側壁525推近,並產生接觸。藉由上述的組裝方式及結構組成,即可消除組裝時在垂直及平行第一橫隔膠條410方向上的公差。換言之,由於在組裝時第一橫隔膠條410的第一連接端411及第二連接端412分別在互相垂直的兩個不同方向上享有可移動的自由度,因此可藉由移動微調來消除公差,同時形成接觸的結構以保障密合度。另為保持第一橫隔膠條410在平行其延伸方向的移動性,第一凹部510及第二凹部520底端513、523間之距離較佳係大於第一橫隔膠條410之長度。當完成上述框膠組300所形成封閉的框體之設置後,再將第二面板200疊合於形成框膠組300之第一側膠條310、條狀膠條600、第二側膠條320及第一橫隔膠條410上,以與第一面板100接合。
在圖6所示之實施例中,框膠組300包含有第一側膠條310、第二側膠條320、第一橫隔膠條410與第二橫隔膠條420。第一橫隔膠條410與第二橫隔膠條420橫跨於第一側膠條310及第二側膠條320之間,且第二橫隔膠條420較佳設置於第一側膠條310及第二側膠條320之間相對於第一橫隔膠條410的另一端,以與第一橫隔膠條410、第一側膠條310及第二側膠條320共同形成封閉的框體。第二橫隔膠條420較佳設置在第一面板100上且位於顯示區域111的側邊外,此一側邊較佳係分別與設置第一橫隔膠條410之側邊平行。第一側膠條310及第二側膠條320在相對於第一橫隔膠條410的另一端分別形成有第三凹部530及第四凹部540。第三凹部530及第四凹部540之開口531、541係相向設置,且較佳係採與第一凹部510及
第二凹部520相同的矩形設置方式。第二橫隔膠條420之兩端分別為第三連接端423及第四連接端424;第三連接端423及第二連接端424分別伸入第三凹部530及第四凹部540內。第三凹部530及第四凹部540之開口531、541寬度分別大於第三連接端423及第四連接端424的端面寬度,俾便第三連接端423及第四連接端424自開口531、541伸入組裝。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第三連接端423及第四連接端424自開口531、541伸入第三凹部530及第四凹部540後,仍可保有垂直第二橫隔膠條420本身方向的移動微調自由度。
如圖6所示,為確保框膠組300的組裝密合性,以降低入塵的機會,第三連接端423在平行第二橫隔膠條420的方向上與第三凹部530的內壁有實質的接觸;以本實施例而言,即第三連接端423的端面會沿平行第二橫隔膠條420延伸的方向朝第三凹部530內壁的底端533接近,並產生接觸。在較佳實施例中,實質的接觸係包含結構上的實體接觸;然在不同實施例中,實質的接觸亦可為接近至距離小於0.3mm的程度,以降低入塵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第四連接端424在垂直第二橫隔膠條420的方向上與第四凹部540的內壁有實質的接觸;以本實施例而言,即第四連接端424的端部側邊會沿垂直第二橫隔膠條420延伸的方向朝第四凹部540內的側壁545接近,並產生接觸。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第二橫隔膠條420兩端產生實質接觸的方向亦可相互對調。此外,由於第四凹部540開口541的寬度大於第四連接端424的寬度,因此第四連接端424與第四凹部540內未接觸的另一側壁545會保持一間距,並形
成狹縫810作為防塵路徑,而第四連接端424與第四凹部540內的底端543之間可能因公差而形成縫隙,但因第四連接端424已與側壁545實質接觸故完全不影響其防塵效果。
就組裝的角度而言,在較佳實施例中,如圖7A所示,當第一側膠條310、第二側膠條320及第一橫隔膠條410均設置完成後,接著將第二橫隔膠條420設置於第一面板100之顯示面110上,並位於顯示區域111相對於第一橫隔膠條410的側邊之外。當設置第二橫隔膠條420時,較佳係先將第三連接端423伸入(含放入)第三凹部530內,並使得第三連接端423在平行第二橫隔膠條420的方向上與第三凹部530的內壁有實質的接觸;以本實施例而言,即將第三連接端423的端面沿平行第二橫隔膠條420延伸的方向朝第三凹部530內壁的底端533推近,並產生接觸。
如圖7B所示,當第三連接端423與第三凹部530的底端533對齊後,再將第四連接端424伸入(含放入)第四凹部540內,並使得第四連接端424在垂直第二橫隔膠條420的方向上與第四凹部540的內壁有實質的接觸;以本實施例而言,即將第四連接端424的端部側邊沿垂直第二橫隔膠條420延伸的方向朝第四凹部540內壁的其中一側邊545推近,並產生接觸。藉由上述的組裝方式及結構組成,即可消除組裝時在垂直及平行第二橫隔膠條420方向上的公差。換言之,由於在組裝時第二橫隔膠條420的第三連接端423及第四連接端424分別在相垂直的兩個不同方向上享有可移動的自由度,因此可藉由移動微調來消除公差,同時形成接觸的結構以保障密合度。另為保
持第二橫隔膠條420在平行其延伸方向的移動性,第三凹部530及第四凹部540底端533、543間之距離較佳係大於第二橫隔膠條420之長度。當完成上述框膠組300之設置後,再將第二面板200疊合於形成框膠組300之第一側膠條310、第二側膠條320、第一橫隔膠條410及第二橫隔膠條420上,以與第一面板100接合。
在圖8A所示之實施例中,第一橫隔膠條410在第一連接端411及第二連接端412間的側邊形成有第一凸部710。第一凸部710係自側邊伸出,以形成類似「T」或倒「T」的形狀。當第一連接端411及第二連接端412分別插入第一凹部510的開口511及第二凹部520的開口521時,第一凸部710係朝向框膠組300之外側,亦即遠離顯示區域111的方向凸出。如圖8A所示,第一凸部710平行凸出方向的兩側邊711分別與第一側膠條310內側接近第一凹部510開口511的部分以及第二側膠條320內側接近第二凹部520開口512的部分較佳係夾成間隙830。在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凸部710平行於第一橫隔膠條410之端面713係與第一側膠條310及第二側膠條320之端面311、321切齊。間隙830較佳係與前述的狹縫810連通且相互垂直,以形成有轉折的防塵路徑,以更增加其防塵的效果。
在圖8B所示之實施例中,第一橫隔膠條410在與第一凸部710相反的側邊形成有第二凸部720。第二凸部720係自側邊伸出,以與第一凸部710、第一連接端411及第二連接端412共同形成類似「十」字的形狀。當第一連接端411及第二連接端412分別插入第一凹部510及第二凹部520時,第二凸部
710係朝向框膠組300之內部,亦即朝向顯示區域111的方向凸出。如圖8B所示,第二凸部720平行凸出方向的兩側邊721分別與第一側膠條310內側接近第一凹部510的部分以及第二側膠條320內側接近第二凹部520的部分夾成間隙850。
在圖8C所示之實施例中,第一橫隔膠條410更包含有外橫隔部730。外橫隔部730係連接於第一凸部710相對於第一橫隔膠條410本體的外側,且外橫隔部730的兩端分別突伸於第一凸部710之外,因此外橫隔部730、第一凹部710及第一橫隔膠條410的本體部分會共同形成類似「工」字或「I」形的結構。當第一連接端411及第二連接端412分別插入第一凹部510及第二凹部520時,外橫隔部730即橫跨於第一側膠條310及第二側膠條320的端面上。外橫隔部730兩端朝向第一側膠條310及第二側膠條320的部分分別與第一側膠條310及第二側膠條320的端面311、321間,較佳均夾有間隙870以作為防塵路徑。間隙870較佳係與前述的間隙830及狹縫810連通且相互垂直,以形成有多次轉折的防塵路徑,以更增加其防塵的效果。
上述針對第一橫隔膠條410所提供之變化實施例亦均可應用於第二橫隔膠條420上,特此說明。
本發明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發明之範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之實施例並未限制本發明之範圍。相反地,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及範圍之修改及均等設置均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100‧‧‧第一面板
110‧‧‧顯示面
111‧‧‧顯示區域
200‧‧‧第二面板
300‧‧‧框膠組
310‧‧‧第一側膠條
311‧‧‧端面
320‧‧‧第二側膠條
321‧‧‧端面
410‧‧‧第一橫隔膠條
411‧‧‧第一連接端
412‧‧‧第二連接端
420‧‧‧第二橫隔膠條
423‧‧‧第三連接端
424‧‧‧第四連接端
510‧‧‧第一凹部
520‧‧‧第二凹部
530‧‧‧第三凹部
540‧‧‧第四凹部
511、521、531、541‧‧‧開口
513、523、533、543‧‧‧底端
515、525、535、545‧‧‧側壁
600‧‧‧條狀膠條
710‧‧‧第一凸部
711‧‧‧側邊
713‧‧‧端面
720‧‧‧第二凸部
721‧‧‧側邊
730‧‧‧外橫隔部
810‧‧‧狹縫
830、850、870‧‧‧間隙
圖1A為傳統液晶顯示裝置之元件爆炸示意圖;圖1B為傳統使用的框膠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組合式顯示模組之實施例元件爆炸圖;圖3為顯示模組之實施例側視圖;圖4為框膠組之實施例示意圖;圖5A至圖5C為顯示模組之組裝示意圖;圖6為框膠組之另一實施例示意圖;圖7A及圖7B圖6所示框膠組之組裝示意圖;圖8A至圖8C為框膠組之變化實施例示意圖。
100‧‧‧第一面板
110‧‧‧顯示面
111‧‧‧顯示區域
310‧‧‧第一側膠條
320‧‧‧第二側膠條
410‧‧‧第一橫隔膠條
411‧‧‧第一連接端
412‧‧‧第二連接端
510‧‧‧第一凹部
520‧‧‧第二凹部
511、521‧‧‧開口
513、523‧‧‧底端
515、525‧‧‧側壁
600‧‧‧條狀膠條
810‧‧‧狹縫
Claims (12)
- 一種組合式顯示模組,包含:一第一面板;一第二面板,與該第一面板疊合;以及一框膠組,設置於該第一面板及該第二面板之間並連接該第二面板於該第一面板上,該框膠組包含:一第一側膠條,其一端形成有一第一凹部,該第一凹部具有一開口;一第二側膠條,係與該第一側膠條間隔平行並排,且一端形成有一第二凹部且該第二凹部具有與該第一凹部之開口相向的一開口;以及一第一橫隔膠條,係橫跨於該第一側膠條及該第二側膠條之間,並具有一第一連接端及一第二連接端分別伸入該第一凹部及該第二凹部內;其中,該第一凹部及該第二凹部之開口寬度分別大於該第一連接端及該第二連接端之寬度;該第一連接端與該第一凹部內壁具有平行該第一橫隔膠條方向之實質接觸;該第二連接端與該第二凹部內壁具有垂直該第一橫隔膠條方向之實質接觸。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模組,更包含有一第二橫隔膠條;其中該第一側膠條及該第二側膠條於相對該第一橫隔膠條之另一端分別形成有相向開口之一第三凹部及一第四凹部;該第二橫隔膠條橫跨於該第一側膠條及該第二側膠條之間,並具有一第三連接端及一第四連接端分別伸入該第三凹部及該第四凹部內;該第三凹部及該第四凹部之寬度分別大於該第三連接端及 該第四連接端之寬度;該第三連接端與該第三凹部內壁間及該第四連接端與該第四凹部內壁間其中之一具有平行該第二橫隔膠條方向之實質接觸,另一則具有垂直該第二橫隔膠條方向之實質接觸。
- 如請求項2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第一面板上具有一顯示區域,該第一側膠條、該第二側膠條、該第一橫隔膠條及該第二橫隔膠條分別位於該顯示區域之外側。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第一凹部及該第二凹部之內壁分別包含有一底端及分別連接該底端之相對二側壁;該第一連接端係實質接觸該底端,而該第二連接端之側邊係實質接觸該該二側壁其中之一。
- 如請求項3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第一橫隔膠條包含一第一凸部形成於該第一連接端及該第二連接端之間,當該第一連接端及該第二連接端分別伸入該第一凹部及該第二凹部內時,該第一凸部朝向遠離該顯示區域方向凸出。
- 如請求項5所述之顯示模組,該第一橫隔膠條包含一第二凸部形成於該第一連接端及該第二連接端之間並位於該第一凸部之反側。
- 如請求項5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第一橫隔膠條包含一外橫隔部連接於該第一凸部,且該外橫隔部之兩端分別突伸於該第一凸部之外,該外橫隔部並橫跨於該第一側膠條及該第二側膠條的端面上。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第一面板係為一顯示面板。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第二面板係為一觸控面板。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係為一觸控顯示裝置。
- 一種組合式顯示模組之製造方法,該組合式顯示模組包含一第一面板、一第二面板、一端側邊具有一第一凹部之一第一側膠條、一端側邊具有一第二凹部之一第二側膠條及一第一橫隔膠條;該製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驟:設置該第一側膠條於該第一面板上;設置該第二側膠條於該第一面板上並與該第一側膠條間隔平行並排,且使該第二凹部之一開口面向該第一凹部之一開口;將該第一橫隔膠條之一第一連接端伸入該第一凹部,並使該第一連接端與該第一凹部內壁在平行該第一橫隔膠條之方向上產生實質接觸;將與該第一連接端相對之一第二連接端伸入該第二凹部,並使該第二連接端與該第二凹部內壁在垂直該第一橫隔膠條之方向上產生實質接觸;以及疊合該第二面板於該第一側膠條、該第二側膠條及該第一橫隔膠條上,以與該第一面板接合。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該組合式顯示模組更包含有一第二橫隔膠條;其中該第一側膠條及該第二側膠條於相對於該第一橫隔膠條之另一端分別形成有相向開口之一第三凹部及一第四凹部;該第二橫隔膠條橫跨於該第一側膠條及該第二側膠條之間,並具有一第三連接端及一第四連接端;該製造方法並包含下列步驟:將該第二橫隔膠條之一第三連接端伸入該第三凹部,並使 該第三連接端與該第三凹部內壁在平行該第二橫隔膠條之方向上產生實質接觸;將與該第三連接端相對之一第四連接端伸入該第四凹部,並使該第四連接端與該第四凹部內壁在垂直該第三連接端與該第三凹部內壁產生接觸之方向上產生實質接觸。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23687A TWI485492B (zh) | 2012-06-29 | 2012-06-29 | 組合式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
CN201210337358.4A CN102879935B (zh) | 2012-06-29 | 2012-09-12 | 组合式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23687A TWI485492B (zh) | 2012-06-29 | 2012-06-29 | 組合式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00953A TW201400953A (zh) | 2014-01-01 |
TWI485492B true TWI485492B (zh) | 2015-05-21 |
Family
ID=47481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23687A TWI485492B (zh) | 2012-06-29 | 2012-06-29 | 組合式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879935B (zh) |
TW (1) | TWI48549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160204B2 (ja) * | 2013-04-19 | 2017-07-1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装置 |
CN104317091A (zh) * | 2014-11-13 | 2015-01-28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JP7166193B2 (ja) * | 2019-02-25 | 2022-11-07 | パナソニック液晶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10379300A (zh) * | 2019-07-22 | 2019-10-25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框胶结构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CN110722462B (zh) * | 2019-10-24 | 2020-11-06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用以制备显示面板的磨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68342A1 (en) * | 2006-04-20 | 2008-03-2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ouch-scre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
CN101681215A (zh) * | 2007-09-07 | 2010-03-24 | 夏普株式会社 | 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201638198U (zh) * | 2010-03-30 | 2010-11-17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阻式触摸屏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49880A (ja) * | 1994-03-11 | 1995-09-26 | Toshiba Corp | 携帯形電子機器 |
DE202005017234U1 (de) * | 2005-11-02 | 2005-12-22 | Bohlmann, Guido | Wechselrahmen |
-
2012
- 2012-06-29 TW TW101123687A patent/TWI485492B/zh active
- 2012-09-12 CN CN201210337358.4A patent/CN10287993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68342A1 (en) * | 2006-04-20 | 2008-03-2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ouch-scre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
CN101681215A (zh) * | 2007-09-07 | 2010-03-24 | 夏普株式会社 | 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201638198U (zh) * | 2010-03-30 | 2010-11-17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阻式触摸屏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79935B (zh) | 2015-06-17 |
TW201400953A (zh) | 2014-01-01 |
CN102879935A (zh) | 2013-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078895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TWI485492B (zh) | 組合式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 |
US20130070180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JP4535702B2 (ja) | 表示装置 | |
JP2010210906A (ja) | 表示装置 | |
JP2015145569A (ja) | 多重ガラス障子 | |
TWI513399B (zh) | 顯示裝置 | |
TWI533788B (zh) | 顯示裝置 | |
JP2013140282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102043248B (zh) | 一种光学结构 | |
KR100996558B1 (ko) | 탄성봉합재를 이용한 평판표시장치의 봉합 구조 | |
WO2016119307A1 (zh) | Oled封装结构及oled封装方法 | |
KR102536672B1 (ko) | 표시 장치용 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JP2010270444A (ja) | 複層ガラス | |
JP2020027127A (ja) | 表示装置 | |
JP2003121814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JP5975809B2 (ja) | 二重窓ガラス構造体 | |
JP2009093066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10085646A5 (zh) | ||
JP2021196603A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 | |
JP2023113353A (ja) | 接合用の複層ガラスおよび複層ガラスの接合構造 | |
JP2016173512A (ja) | 表示装置 | |
JP6277096B2 (ja) | 複層ガラス | |
JP2018104207A (ja) | 多層ガラス | |
JP2010102011A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