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3399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3399B
TWI513399B TW102109705A TW102109705A TWI513399B TW I513399 B TWI513399 B TW I513399B TW 102109705 A TW102109705 A TW 102109705A TW 102109705 A TW102109705 A TW 102109705A TW I513399 B TWI513399 B TW I5133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hinge
display device
step surface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9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3055A (zh
Inventor
Juoti Chen
Poan Lin
Kuonan Ling
Yunghui Chen
Original Assignee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l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43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3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3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339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81/00Cabinets or ra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for storing guns or skis
    • A47B81/06Furniture aspects of radio, television, gramophone, or record cabine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且特別有關一種組裝有鉸鍊元件之顯示裝置。
近年來,可攜式電腦因為強調其可攜帶性,因此薄型化與輕量化一直是業者改良可攜式電腦之設計考量,然而,在可攜式電腦進行薄型化與輕量化之設計時,往往朝改良顯示裝置之框架著手,欲使降低顯示裝置之厚度,但又希望因此不降低其結構強度,以致遭受到外在環境物體之撞擊或壓迫時,避免造成可攜式電腦上顯示裝置之故障。
習知技術如2005年05月12日專利案號TWM 276250所揭露一種可攜式電腦顯示面板之組裝結構,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第1圖繪示一種傳統之顯示面板之轉軸框架,與此前案之圖10相同,僅對元件符號與圖號進行修改。第2圖繪示第1圖之第一支架與第一鉸鏈之立體圖,與此前案之圖4相同,僅對元件符號與圖號進行修改。第3圖繪示第1圖之轉軸框架組裝至顯示面板之示意圖,與此前案之圖11相同,僅對元件符號與圖號進行修改。
如第1圖、第3圖所示,此轉軸框架包含一第一鉸鏈23、一第一支架21、一第二鉸鏈33、一第二支架31與一硬質框架1。硬質框架1包覆第一支架21及第二支架31。
如第2圖所示,第一鉸鏈23包含一主機本體固定部232及一第一支架固定部233。主機本體固定部232用以連結主機本體(圖中未示)。第一支架固定部233用以連結第一支架21。第一支架21包含複數個顯示面板接合部221,222,223,224及一鉸鏈固定部225,顯示面板接合部221,222,223,224用以與一顯示面板之一側邊相接合(第3圖)。鉸鏈固定部225與第一支架固定部233相接合。第一支架21外緣另包含複數個硬質框架固定部211,212,213。硬質框架固定部211,212,213用以與硬質框架1之第一側邊11相接合(第3圖),第二鉸鏈33之結構與第一鉸鏈23相同,故在此不加以贅述。
如第3圖所示,此前案之組裝結構藉由硬質框架1與第一支架21與第二支架31之鎖固方式,在搭配一顯示面板上蓋5時,完全隱藏了各固定部,提供了不破壞外觀之新穎設計。然而,上述前案轉軸框架之改良中,仍需要搭配硬質框架才能維持其結構強度,不僅增加成本,也加大顯示裝置的體積,對於顯示裝置的結構體積與厚度仍有改善空間。
由此可見,上述顯示面板之組裝結構顯然仍存在不便與缺陷,而有待加以進一步改良。因此,如何能有效地解決上述不便與缺陷,實屬當前重要研發課題之一,亦成為當前相關領域亟需改進的目標。
本發明之一技術態樣是在提供一種顯示裝置,用以有效改善顯示裝置的結構厚度,卻仍維持其原有之結構強度。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固定框、一面板模組與二鉸鍊元件。固定框包含二第一框條與二鉸鍊支架。此二第一框條相互平行設置。此二鉸鍊支架相互平行設置,且與此些第一框條組合為此固定框且此固定框形成一縷空部。任一鉸鍊支架具有一第一承載面與一鉸鍊元件連接部。鉸鍊元件連接部位於鉸鍊支架之一端。面板模組覆蓋縷空部並被固持於固定框上。面板模組覆蓋縷空部並被固持於固定框上,其中面板模組之一底面被第一承載面所支撐。此二鉸鍊元件分別連接此些鉸鍊元件連接部。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面板模組包含相互疊設之顯示面板與背光模組,背光模組被第一承載面所接觸。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固定框更包含二第二框條。第一框條與第二框條共同形成一框體。框體包含相對之第一面與第二面。第一面抵靠並支撐顯示面板,每一鉸鏈支架疊合於框體之第二面。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每一鉸鏈支架之一部份伸出框體。其中一鉸鍊元件連接部位於鉸鏈支架之此部份上。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第一框條之一長軸邊緣分別朝縷空部之方向伸出一凸緣。凸緣分別具有一第二承載面。第二承載面與第一承載面皆抵靠並支撐背光模組。第 二承載面與第一承載面共處一相同平面高度或不同平面高度。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每一鉸鍊支架包含一第一線性柱體、一第一高段差面與一第一低段差面。第一高段差面位於第一線性柱體遠離縷空部之一側緣。第一低段差面位於第一線性柱體之另一側緣,介於縷空部與第一高段差面之間,第一低段差面之長軸方向平行第一高段差面之長軸方向。第一高段差面抵靠並支撐顯示面板,且第一低段差面為第一承載面。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每一鉸鍊支架包含一第二線性柱體、一第二高段差面與一第二低段差面。第二高段差面位於第二線性柱體遠離縷空部之一側緣。第二低段差面位於第二線性柱體之另一側緣,介於縷空部與第二高段差面之間,第二低段差面之長軸方向平行第二高段差面之長軸方向。第二高段差面抵靠並支撐顯示面板,且第二低段差面為一用以抵靠並支撐背光模組之第二承載面。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每一鉸鍊支架更包含二第一嵌接部。第一嵌接部相對地設置於第一低段差面之一側。每一框條更包含二第二嵌接部。第二嵌接部相對地設置於第二線性柱體之二末端,第二嵌接部恰嵌接第一嵌接部。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相互嵌接之該第一嵌接部與該第二嵌接部分別為一鳩尾榫與一鳩尾槽。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每一鉸鍊支架更包含一連 接側壁與一定位開槽。連接側壁位於第一線性柱體,且連接於第一高段差面與第一低段差面之間。定位開槽位於連接側壁,用以定位背光模組之多個光學膜。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其中一鉸鍊元件連接部位於第一線性柱體之一末端。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顯示裝置更包含一前蓋。前蓋組裝於鉸鍊支架背對面板模組之一面。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此些鉸鍊支架分別藉由一螺絲鎖固或一熱熔接固定之方式平行地結合於此些第一框條上。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框體、二鉸鍊支架、一面板模組以及二鉸鍊元件。框體包含二第一框條與二第二框條。此二第一框條相互平行設置。此二第二框條相互平行設置,與此些第一框條組合為所述框體,且此框體包含相對之第一面與第二面。此些鉸鍊支架疊合於框體之第二面並與框體定義出一縷空部。任一鉸鍊支架具有一第一承載面與一鉸鍊元件連接部,鉸鍊元件連接部位於鉸鍊支架之一端。面板模組覆蓋縷空部並被固持於框體上,且面板模組之一底面被此些第一承載面所支撐。此些鉸鍊元件分別連接此些鉸鍊元件連接部。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面板模組包含相互疊設之一顯示面板與一背光模組且背光模組被此些第一承載面所接觸。框體之第一面抵靠並支撐顯示面板。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每一鉸鏈支架之一部份伸 出框體,且其中一鉸鍊元件連接部位於鉸鏈支架之此部份上。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每一第一框條更包含二第一嵌接部且每一第二框條更包含二第二嵌接部,且其中一第二嵌接部恰嵌接其中一第一嵌接部。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相互嵌接之該第一嵌接部與該第二嵌接部分別為一鳩尾榫與一鳩尾槽。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顯示裝置更包含一前蓋。前蓋組裝於鉸鍊支架背對面板模組之一面。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此些鉸鍊支架分別藉由一螺絲鎖固或一熱熔接固定之方式平行地結合於此些第一框條上。
綜上所述,本發明顯示裝置係藉由簡化顯示裝置之內部結構,例如將鉸鍊支架或反射片與固定框整合為一,使得顯示裝置之內部空間得以薄化,進而有效改善顯示裝置的結構厚度,卻仍維持其原有之結構強度。
1‧‧‧硬質框架
11‧‧‧第一側邊
21‧‧‧第一支架
211,212,213‧‧‧硬質框架固定部
221,222,223,224‧‧‧顯示面板接合部
225‧‧‧鉸鏈固定部
23‧‧‧第一鉸鏈
232‧‧‧主機本體固定部
233‧‧‧第一支架固定部
31‧‧‧第二支架
33‧‧‧第二鉸鏈
5‧‧‧顯示面板上蓋
100‧‧‧顯示裝置
200‧‧‧顯示模組
300、301、302‧‧‧固定框
310‧‧‧第一框體
311‧‧‧第一面
312‧‧‧第二面
313‧‧‧開口
314‧‧‧縷空部
320、330‧‧‧第一框條
321‧‧‧凸緣
322‧‧‧第二承載面
331‧‧‧第二線性柱體
332‧‧‧第二嵌接部
333‧‧‧第二高段差面
334‧‧‧第二低段差面
340‧‧‧第二框條
350‧‧‧第二框體
351‧‧‧縷空部
360‧‧‧第三框體
361‧‧‧第一面
362‧‧‧第二面
363‧‧‧開口
364‧‧‧環繞部
365‧‧‧延伸肋
366‧‧‧鉸鍊元件連接部
400、410‧‧‧鉸鍊支架
401‧‧‧第一承載面
402、417‧‧‧鉸鍊元件連接部
411‧‧‧第一線性柱體
412‧‧‧第一高段差面
413‧‧‧第一低段差面
414‧‧‧連接側壁
415‧‧‧第一嵌接部
416‧‧‧定位開槽
500‧‧‧面板模組
510‧‧‧顯示面板
511‧‧‧顯示面
520‧‧‧背光模組
521‧‧‧反射片
522‧‧‧導光板
523‧‧‧光學膜片組
524‧‧‧光學膜片
525‧‧‧凸部
530‧‧‧膠層
600‧‧‧鉸鍊元件
700‧‧‧裝飾框
800‧‧‧前蓋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L1、L2、L3、L4‧‧‧長軸方向
M1‧‧‧區域
M2‧‧‧區域
1301~1304‧‧‧步驟
1601~1606‧‧‧步驟
第1圖繪示一種傳統之顯示面板之轉軸框架。
第2圖繪示第1圖之第一支架與第一鉸鏈之組裝立體圖。
第3圖繪示第1圖之轉軸框架組裝至顯示面板之示意圖。
第4圖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朝第一方向觀察固定框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5圖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朝第二方向觀察顯示模組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6圖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顯示模組的局部剖視圖。
第7圖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固定框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8圖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顯示模組的分解示意圖。
第9圖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顯示模組的局部剖視圖。
第10圖繪示第7圖之區域M1的局部放大圖。
第11圖繪示第7圖之區域M2中的局部放大圖。
第12圖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13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組裝方法的流程圖。
第14圖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顯示模組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15圖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顯示模組的局部剖視圖。
第16圖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組裝方法的流程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第4圖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朝第一方向D1觀察固定框300的立體分解示意圖。第5圖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朝第二方向D2觀察顯示模組200的立體分解示意圖。第6圖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顯示模組200的局部剖視圖。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同時參閱第4圖至第6圖,一種顯示裝置100包含一顯示模組200與二鉸鍊元件600。顯示模組200包含一固定框300與一面板模組500。固定框300包含二第一框條320與二鉸鍊支架400。此二第一框條320相互平行設置。此二鉸鍊支架400相互平行設置,且與此些第一框條320組合後可視為此固定框300,且此二鉸鍊支架400與此些第一框條320共同定義出一縷空部314(第5圖)。任一鉸鍊支架400具有一第一承載面401與一鉸鍊元件連接部402。鉸鍊元件連接部402位於鉸鍊支架400之一端。面板模組500覆蓋縷空部314並被固持於固定框300上。面板模組500之一底面被該些第一承載面 401所支撐。此二鉸鍊元件600分別連接此些鉸鍊元件連接部402,用以連結系統主機,使得顯示裝置100可相對系統主機翻轉。如此,藉由簡化顯示裝置100之內部結構,例如將鉸鍊支架400與固定框300整合為一,使得顯示裝置100之內部空間得以薄化,進而有效改善顯示裝置100的結構厚度,卻仍維持其原有之結構強度。
本發明的顯示模組200不限於具背光模組520的面板模組500(例如,液晶顯示模組,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者,不具背光模組的面板模組,即主動發光的顯示模組(例如,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以下將根據上述描述揭露出數個實施例以進一步闡明本發明之技術手段,然而,以下實施例於說明書僅為說明,本發明並不僅限於此。
雖然以下為使用在具背光模組之面板模組的實施例,但是並不限制本發明之範圍。此外,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不限於應用於攜帶式電子裝置(如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上或非攜帶式電子裝置(如桌上型電腦、電視裝置)上,雖然以下為使用在筆記型電腦的實施例,但是並不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同時參閱第4圖至第6圖,顯示模組200之固定框300本質上為一第一框體310與此二鉸鍊支架400之組合,此第一框體310是由此二第一框條320與二第二框條340所共同形成。任一第二框條340連接於此二第一框條320之間,任一第二框條340之長 軸方向L2與任一第一框條320之長軸方向L1相互正交,且此二第一框條320與二第二框條340共同圍繞有一開口313。此二第一框條320與此二第二框條340可以是一體成型地製成此第一框體310,或獨立成型後,再相互組成此第一框體310。此第一框體310之材料不限塑膠、金屬或塑膠與金屬之組合。
此第一框體310包含相對之第一面311與第二面312。此第一框體310之第二面312背對面板模組500,鉸鏈支架平行地疊合於第一框體310之第二面312。具體來說,此些鉸鍊支架400呈柱狀,結合於第一框體310之第二面312,以及結合於此二第一框條320上,其一部份分別朝相同方向而伸出第一框體310外,各鉸鍊元件連接部402位於各鉸鏈支架之此部份上,與一鉸鍊元件600結合。此些鉸鍊支架400之材料不限塑膠、金屬或塑膠與金屬之組合。
此外,第一框條320沿長軸方向L1之一邊緣分別朝縷空部314之方向伸出一凸緣321,此些凸緣321上分別具有一第二承載面322。須瞭解到,第二承載面322與此第一框體310之第一面311處於不同平面高度,第二承載面322與第一承載面401不限必須共處一相同平面高度或不同平面高度。
參閱第6圖,面板模組500包含一顯示面板510與一背光模組520。顯示面板510包含一高強度透明基板(圖中未示)。顯示面板510與背光模組520相疊合,膠合於背 光模組520上,且顯示面板510與背光模組520都被固持於第一框體310上,使得顯示面板510可從第一框體310露出一顯示面511。顯示面板510的平面面積大於背光模組520的平面面積,使得此第一框體310之第一面311可抵靠並支撐顯示面板510較背光模組520外伸之邊緣。舉例來說,顯示面板510藉由一膠層530膠合於此第一框體310之第一面311,並遮蔽此開口313(包含縷空部314)。
面板模組500之背光模組520共同被此些第二承載面322與第一承載面401所抵靠與支撐。具體來說,背光模組520依序包含反射片521、導光板522及光學膜片組523。反射片521直接接觸鉸鍊支架400之各第一承載面401及第二承載面322,並受到此二鉸鍊支架400之支撐。反射片521位於第一承載面401及第二承載面322與導光板522之間。光學膜片組523位於導光板522與顯示面板510之間。背光模組520更包含光源(如LED燈條,圖中未示),光源朝導光板522之入光面發光。光學膜片組523可包括多個光學膜片524,例如為擴散膜片、稜鏡片、增亮片、複合式光學膜或其組合。需說明的是,本發明不限於此,亦可依實際需求調整,例如省略導光板而應用於直下式的背光模組。
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背光模組也可省略反射片,讓導光板直接接觸鉸鍊支架之各第一承載面,並受到此二鉸鍊支架之支撐。
如此,由於每一鉸鍊支架400跨過此開口313而疊 設於二第一框條320上,並鄰接其中一第二框條340之內緣,使得此些鉸鍊支架400被露出於開口313中,故,當面板模組500放置於固定框300之開口313中時,此些鉸鍊支架400可充當用以支撐此面板模組500(如背光模組520)之支架,不僅可省略第二框條340之原凸緣,也可補強固定框300之結構強度。
第7圖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固定框301的立體分解示意圖。第8圖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顯示模組200的分解示意圖。
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同時參閱第7圖至第8圖,顯示模組200之固定框301本質即由此二第一框條330與此二鉸鍊支架410所組合而成之第二框體350,因此,第二框體350圍繞出上述之縷空部351。此二第一框條330與此二鉸鍊支架410是獨立成型後,再相互組成此第二框體350。此二第一框條330與此二鉸鍊支架410之材料不限塑膠、金屬或塑膠與金屬之組合。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最大不同為,第二實施例將此二鉸鍊支架410取代第一實施例之此二第二框條340,使得第二框體350即可直接連接鉸鍊元件600,無須再於第二框體350上另搭配第一實施例之鉸鍊支架410。
第9圖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顯示模組200的局部剖視圖。具體來說,請參閱第7圖與第9圖所示,每一鉸鍊支架410包含一第一線性柱體411、一第一高段差 面412與一第一低段差面413。第一高段差面412位於第一線性柱體411遠離縷空部351之一側緣。第一低段差面413位於第一線性柱體411之另一側緣,介於縷空部351與第一高段差面412之間。第一低段差面413之長軸方向L3平行第一高段差面412之長軸方向L3。第一低段差面413可為上述之第一承載面。此些第一線性柱體411之一末端分別設置有一鉸鍊元件連接部417,以便組裝一鉸鍊元件600(參考第4圖)。
請參閱第7圖與第9圖所示,每一第一框條330包含一第二線性柱體331、一第二高段差面333與一第二低段差面334。第二高段差面333位於第二線性柱體331遠離縷空部351之一側緣。第二低段差面334位於第二線性柱體331之另一側緣,介於縷空部351與第二高段差面333之間。第二低段差面334之長軸方向L4平行第二高段差面333之長軸方向L4。
面板模組500之組成如第一實施例所述,在此不再加以贅述。由於顯示面板510的平面面積大於背光模組520的平面面積。顯示面板510較背光模組520外伸之邊緣可被第一高段差面412與第二高段差面333(與第一高段差面412類似)所抵靠與支撐,背光模組520可被第一低段差面413與第二低段差面334(與第一低段差面413類似)所抵靠與支撐。
具體來說,反射片521直接接觸第一低段差面413與第二低段差面334(與第一低段差面413類似),並受到 此二鉸鍊支架410與第一框條330之支撐。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背光模組520也可省略反射片521,讓導光板522直接接觸鉸鍊支架410與第一框條330,並受到此二鉸鍊支架410與第一框條330之支撐。
第10圖繪示第7圖之區域M1的局部放大圖。請參閱第7圖與第10圖所示,每一鉸鍊支架410更包含二第一嵌接部415。此二第一嵌接部415相對地設置於第一低段差面413之一側。每一第一框條330更包含二第二嵌接部332。此二第二嵌接部332相對地設置於第二線性柱體331之二末端,每一第二嵌接部332對位第二線性柱體331一端之一第一嵌接部415,恰可嵌接於此第一嵌接部415中。
舉例來說,相互嵌接之第一嵌接部415與第二嵌接部332分別為一鳩尾榫與一鳩尾槽。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其他習知的嵌接手段,亦屬於本發明之範圍。此外,此二第一框條與此二鉸鍊支架不限以嵌接之方式而組成第二框體,此二第一框條與此二鉸鍊支架也可以相互層疊之方式,形成第二框體。
第11圖繪示第7圖之區域M2中的局部放大圖。請參閱第7圖與第11圖所示,每一鉸鍊支架410更包含一連接側壁414以及一定位開槽416。連接側壁414位於第一線性柱體411,且連接於第一高段差面412與第一低段差面413之間。定位開槽416位於連接側壁414,用以定位背光模組520之光學膜片組523。由於光學膜片組523之每一光學膜片524都設有二相對設置之凸部525,且此些光學膜片 524同側之此些凸部525皆相互對齊,因此,配置光學膜片組523時,只要將此些光學膜片524二側之此些凸部525分別伸入每一鉸鍊支架410之二定位開槽416,即可完成此些光學膜片524之定位。
第12圖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的立體分解示意圖。請參閱第12圖所示,顯示裝置100更包含一裝飾框700(bezel frame)與一前蓋800。裝飾框700組裝於面板模組500之顯示面511上,前蓋800組裝於鉸鍊支架410背對面板模組500之一面,換句話說,顯示模組200被夾設於裝飾框700與前蓋800之間。如此,由於鉸鍊支架410已整合於固定框301上,使得前蓋800內不需再另設鉸鍊支架410,如此,顯示裝置100之內部空間便可因此而薄型化,進而有效改善顯示裝置100的結構厚度,卻仍維持其原有之結構強度。
雖然第12圖之前蓋800為描述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然而,第12圖之前蓋800亦可通用於第一實施例上,使得前蓋800組裝於鉸鍊支架410背對面板模組500之一面。
第13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之顯示裝置100之組裝方法的流程圖。
請參閱第13圖所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100之組裝方法包含步驟如下。
在步驟(1301)中,提供一固定框300,固定框300包含二第一框條320與二鉸鍊支架400,鉸鍊支架400與第 一框條320組合後共同定義出一縷空部314。此固定框300可為以上第一實施例或第二實施例所述之固定框300。接著,在步驟(1302)中,將二鉸鍊元件600分別地組裝於鉸鍊支架400上。接著,在步驟(1303)中,將一面板模組500覆蓋縷空部314,並被固持於固定框300上,其中面板模組500被放置鉸鍊支架400上。在步驟(1304)中,將一前蓋800組裝於鉸鍊支架400背對面板模組500之一面。
請參考第一實施例之第4圖至第6圖,更進一步地,步驟(1301)更包含以下步驟。提供一第一框體310,第一框體310係由二第一框條320與二第二框條340所共同形成,第一框體310包含相對之第一面311與第二面312,第一框條320之一長軸邊緣分別朝縷空部314之方向伸出一凸緣321。此外,步驟(1301)更包含以下步驟。將此些鉸鍊支架400分別平行地疊合於第一框條320背對面板模組500之一面上,其中每一鉸鍊支架400之一部份自一框條朝遠離另一框條之方向伸出,每一鉸鍊支架400之此部份上具有一鉸鍊元件連接部402。
上述步驟之多個可選擇之方式中,可分別藉由一螺絲鎖固或一熱熔接固定之方式,將此些鉸鍊支架400分別平行地結合於此些框條背對面板模組500之此面上。上述螺絲鎖固之方式可分為(1)對鉸鍊支架400製作螺孔,將螺絲由第一框體310之第一面311通過第一框條320而鎖固於鉸鍊支架400之螺孔內;以及(2)對第一框條320設 置埋釘,將螺絲由第一框體310之第二面312通過鉸鍊支架400,而鎖固於埋釘中。
更進一步地,步驟(1302)更包含將每一鉸鍊元件600組裝於鉸鍊元件連接部402上。
更進一步地,步驟(1303)更包含以下步驟。將背光模組520放置凸緣321與鉸鍊支架400上,接著,將顯示面板510放置於背光模組520之一側以及第一框體310之第一面311。
請參考第二實施例之第7圖至第12圖,更進一步地,步驟(1301)更包含以下步驟。每一鉸鍊支架410之一側邊包含二第一嵌接部415,每一第一框條330之兩相對端分別包含一第二嵌接部332,藉由第二嵌接部332分別嵌接第一嵌接部415,鉸鍊支架410與第一框條330組合為第二框體350。
更進一步地,步驟(1303)更包含以下步驟。將面板模組500之一背光模組520放置此些鉸鍊支架410之第一低段差面413與此些第一框條330之第二低段差面334上。接著,將面板模組500之一顯示面板510放置此些鉸鍊支架410之第一高段差面412與此些第一框條330之第二高段差面333上,以及背光模組520之一側上。
更進一步地,步驟(1303)中,當將背光模組520放置此些鉸鍊支架410之第一低段差面413上時,更包含將背光模組520之多個光學膜片524之凸部525伸入鉸鍊支架410之同一定位開槽416中。
第14圖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顯示模組200的立體分解示意圖。第15圖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顯示模組200的局部剖視圖。
請參閱第14圖、第15圖所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顯示模組200,顯示模組200之固定框302本質為一第三框體360,此第三框體360包含一開口363與一圍繞此開口363之環繞部364。環繞部364包含相對之第一面361與第二面362。此第三框體360之材料不限塑膠、金屬或塑膠與金屬之組合。
參閱第14圖,面板模組500包含一顯示面板510與一背光模組520。顯示面板510包含一高強度透明基板(圖中未示)。顯示面板510與背光模組520相疊合,膠合於背光模組520上,且顯示面板510與背光模組520都被固持於第三框體360上,使得顯示面板510可從第三框體360露出一顯示面511。顯示面板510的平面面積大於背光模組520的平面面積,使得此第三框體360之第一面361可抵靠並支撐顯示面板510較背光模組520外伸之邊緣。舉例來說,顯示面板510藉由一膠層530膠合於此第三框體360之第一面361,並填入此開口363。
背光模組520依序包含反射片521、導光板522及光學膜片組523。反射片521直接接合環繞部364之第二面362,遮閉此開口363,並直接抵靠並支撐此面板模組500之導光板522。光學膜片組523位於導光板522與顯示面板510之間。背光模組520更包含光源(如LED燈條,圖中未 示),光源朝導光板522之入光面發光。光學膜片組523可包括多個光學膜片524,例如為擴散膜片、稜鏡片、增亮片、複合式光學膜或其組合。反射片521之材料不限塑膠、金屬或塑膠與金屬之組合。
如此,由於此反射片521直接接合於固定框302之環繞部364之第二面362以便遮蔽此開口363,使得此反射片521直接充當支撐導光板522之支架,不僅可有效改善顯示裝置100的結構厚度,也可節省固定框302之材料,進而降低製造成本。
此外,固定框302更包含二延伸肋365。此二延伸肋365相對地設於該環繞部364背對該開口363之一側外緣,且此二延伸肋365朝遠離該開口363之一相同方向伸出。此些延伸肋365之一末端分別具有一鉸鍊元件連接部366,鉸鍊元件連接部366連接一上述之鉸鍊元件600。
第16圖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之組裝方法的流程圖。
請參閱第16圖所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100之組裝方法包含步驟如下。
在步驟(1601)中,提供一固定框302,固定框302包含一開口363與一圍繞此開口363之環繞部364,環繞部364包含相對之第一面361與第二面362。接著,在步驟(1602)中,將一背光模組520之一反射片521直接接合環繞部364之第二面362,並遮閉此開口363。接著,在步驟(1603)中,將背光模組520之一導光板522放置於反 射片521上,使得反射片521抵靠並支撐導光板522。接著,在步驟(1604)中,將背光模組520之一光學膜片組523疊設於導光板522上。接著,在步驟(1605)中,將一顯示面板510固定於環繞部364之第一面361,且疊放於背光模組520之光學膜片組523上。接著,在步驟(1606)中,將一前蓋800組裝於反射片521背對顯示面板510之一面。
請參考第三實施例之第14圖、第15圖,更進一步地,步驟(1602)更包含以下步驟。藉由一超音波熔接方式,將反射片521直接接合於環繞部364之第二面362。
綜上所述,本發明顯示裝置係藉由簡化顯示裝置之內部結構,例如將鉸鍊支架或反射片與固定框整合為一,使得顯示裝置之內部空間得以薄化,進而有效改善顯示裝置的結構厚度,卻仍維持其原有之結構強度。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300‧‧‧固定框
310‧‧‧第一框體
312‧‧‧第二面
313‧‧‧開口
320‧‧‧第一框條
321‧‧‧凸緣
340‧‧‧第二框條
400‧‧‧鉸鍊支架
402‧‧‧鉸鍊元件連接部
600‧‧‧鉸鍊元件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L1、L2‧‧‧長軸方向

Claims (18)

  1.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固定框,包含:二第一框條,相互平行設置;以及二鉸鍊支架,相互平行設置,與該些第一框條組合為該固定框且該固定框形成一縷空部,任一該些鉸鍊支架具有一第一承載面與一鉸鍊元件連接部,該鉸鍊元件連接部位於該鉸鍊支架之一端,且每一該些鉸鏈支架之一部份伸出該固定框;一面板模組,覆蓋該縷空部並被固持於該固定框上,其中該面板模組之一底面被該些第一承載面所支撐;以及二鉸鍊元件,分別連接該些鉸鍊元件連接部,其中該些鉸鍊元件連接部其中之一位於該鉸鏈支架之該部份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面板模組包含相互疊設之一顯示面板與一背光模組,該背光模組被該些第一承載面所接觸。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固定框更包含二第二框條,該二第一框條與該二第二框條共同形成一框體,該框體包含相對之第一面與第二面,該第一面抵靠並支撐該顯示面板,每一該些鉸鏈支架疊合於該框體之該第二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框條之一長 軸邊緣分別朝該縷空部之方向伸出一凸緣,該些凸緣分別具有一第二承載面,該些第二承載面與該些第一承載面皆抵靠並支撐該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二承載面與該第一承載面共處一相同平面高度或不同平面高度。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些鉸鍊支架包含:一第一線性柱體;一第一高段差面,位於該第一線性柱體遠離該縷空部之一側緣;以及一第一低段差面,位於該第一線性柱體之另一側緣,介於該縷空部與該第一高段差面之間,該第一低段差面之長軸方向平行第一高段差面之長軸方向,其中該第一高段差面抵靠並支撐該顯示面板,且該第一低段差面為該第一承載面。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鉸鍊元件連接部其中之一位於該第一線性柱體之一末端。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些第一框條包含:一第二線性柱體;一第二高段差面,位於該第二線性柱體遠離該縷空部之一側緣;以及 一第二低段差面,位於該第二線性柱體之另一側緣,介於該縷空部與該第二高段差面之間,該第二低段差面之長軸方向平行該第二高段差面之長軸方向,其中該第二高段差面抵靠並支撐該顯示面板,且該第二低段差面為一用以抵靠並支撐該背光模組之第二承載面。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些鉸鍊支架更包含:二第一嵌接部,相對地設置於該第一低段差面之一側;以及每一該些框條更包含:二第二嵌接部,相對地設置於該第二線性柱體之二末端,該些第二嵌接部其中之一恰嵌接該些第一嵌接部其中之一。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相互嵌接之該第一嵌接部與該第二嵌接部分別為一鳩尾榫與一鳩尾槽。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些鉸鍊支架更包含:一連接側壁,位於該第一線性柱體,且連接於該第一高段差面與該第一低段差面之間;以及一定位開槽,位於該連接側壁,用以定位該背光模組之多個光學膜。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前蓋,組裝於該鉸鍊支架背對該面板模組之一面。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鉸鍊支架分別藉由一螺絲鎖固或一熱熔接固定之方式平行地結合於該些第一框條上。
  13.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框體,包含:二第一框條,相互平行設置;以及二第二框條,相互平行設置,與該些第一框條組合為該框體,其中該框體包含相對之第一面與第二面;二鉸鍊支架,分別疊合於該框體之該第二面,並與該框體定義出一縷空部,任一該些鉸鍊支架具有一第一承載面與一鉸鍊元件連接部,該鉸鍊元件連接部位於該鉸鍊支架之一端,且每一該些鉸鏈支架之一部份伸出該框體,其中該些鉸鍊元件連接部其中之一位於該鉸鏈支架之該部份上;一面板模組,覆蓋該縷空部並被固持於該框體上,其中該面板模組之一底面被該些第一承載面所支撐;以及二鉸鍊元件,分別連接該些鉸鍊元件連接部。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面板模組包含相互疊設之一顯示面板與一背光模組且該背光模組被該些第一承載面所接觸,其中框體之該第一面抵靠並支撐該顯示面板。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些第一框條更包含二第一嵌接部,且每一第二框條更包含二第二嵌接部,其中該些第二嵌接部其中之一恰嵌接該些第一嵌接部其中之一。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相互嵌接之該第一嵌接部與該第二嵌接部分別為一鳩尾榫與一鳩尾槽。
  17.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前蓋,組裝於該鉸鍊支架背對該面板模組之一面。
  18.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鉸鍊支架相互平行設置且分別藉由一螺絲鎖固或一熱熔接固定之方式結合於該框體。
TW102109705A 2012-04-04 2013-03-19 顯示裝置 TWI5133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20422P 2012-04-04 2012-04-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3055A TW201343055A (zh) 2013-10-16
TWI513399B true TWI513399B (zh) 2015-12-11

Family

ID=49324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9705A TWI513399B (zh) 2012-04-04 2013-03-19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70977A1 (zh)
CN (1) CN103561549A (zh)
TW (1) TWI51339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9245B (zh) * 2018-01-19 2019-05-11 高雄晶傑達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顯示器及其邊框結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5395B (zh) * 2015-01-16 2017-01-01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框架組合
CN106714478A (zh) * 2016-11-21 2017-05-24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机箱
US11300819B2 (en) * 2019-12-20 2022-04-12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Curved surface display device having backlight assembly with frame members
JP7457091B1 (ja) 2022-12-07 2024-03-27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76250U (en) * 2005-05-12 2005-09-21 Twinhead Int Corp Structure for the display module of a portable computer
CN201035465Y (zh) * 2007-09-12 2008-03-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屏幕以及笔记本电脑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61269B2 (ja) * 1997-09-04 2003-10-27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表示装置組立体及び情報処理機器
KR100322651B1 (ko) * 1999-03-13 2002-02-07 윤종용 디스플레이 유니트 및 그 디스플레이 유니트를 사용한 노트북 컴퓨터
CN2365733Y (zh) * 1999-03-25 2000-02-23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TWI298831B (en) * 2001-07-10 2008-07-11 Fujitsu Ltd Plane unit structure, portable computer and display unit(1)
KR100867749B1 (ko) * 2002-09-03 2008-1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평판 표시 장치
CN2862146Y (zh) * 2005-05-25 2007-01-24 伦飞电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脑显示面板模组的组装结构
KR100609924B1 (ko) * 2005-08-04 2006-08-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컴퓨터
JP2007328613A (ja) * 2006-06-08 2007-12-20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KR101386927B1 (ko) * 2007-11-08 2014-04-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정보 처리 장치
JP5097060B2 (ja) * 2008-09-04 2012-12-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
TW201106137A (en) * 2009-08-14 2011-02-16 Inventec Corp Portable comput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hereof
TWI371969B (en) * 2011-01-03 2012-09-0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76250U (en) * 2005-05-12 2005-09-21 Twinhead Int Corp Structure for the display module of a portable computer
CN201035465Y (zh) * 2007-09-12 2008-03-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屏幕以及笔记本电脑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9245B (zh) * 2018-01-19 2019-05-11 高雄晶傑達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顯示器及其邊框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3055A (zh) 2013-10-16
CN103561549A (zh) 2014-02-05
US20130270977A1 (en) 201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99690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を含む液晶表示装置
TWI513399B (zh) 顯示裝置
JP5066264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558267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4024771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5035951B2 (ja) 表示装置
WO2013137096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8902376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819123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43490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70082976A (ko) 액정표시장치
TWM474196U (zh) 觸控顯示裝置
KR101630342B1 (ko) 액정 표시장치 및 그 조립방법
CN114509891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718463B (zh) 顯示裝置
US9910214B2 (en) Planar illumination device
JP6471226B2 (ja) 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KR10142948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TWI531832B (zh) 液晶顯示裝置
TWI495928B (zh) 顯示裝置
KR20160059005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20127393A1 (en) Display device
JP2013171619A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4449039B2 (ja)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US20110317344A1 (en) Display device, assembly method for the display device, assembly structure of two frames and assembly method for the assembly structure of two fram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