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7852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7852B
TWI477852B TW101126461A TW101126461A TWI477852B TW I477852 B TWI477852 B TW I477852B TW 101126461 A TW101126461 A TW 101126461A TW 101126461 A TW101126461 A TW 101126461A TW I477852 B TWI477852 B TW I4778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fixing portion
edge
fix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6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5197A (zh
Inventor
Chieh Jen Cheng
Po Hu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11264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7852B/zh
Priority to CN201210385349.2A priority patent/CN10291488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05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5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7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7852B/zh

Links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尤指一種平面顯示之顯示裝置。
於一般液晶顯示器之結構中,液晶面板係設置於背光模組之上,於液晶面板之上再設置一觸控面板或透明保護蓋。前述各構件間有固定的相對位置。於實作上,各構件雖可藉由其他結構件固定,但為減少疊置的厚度,目前亦常見以膠黏的方式直接固定結合。於後者,當其中一構件例如液晶面板需重工時,例如液晶面板黏貼位置不正確或液晶面板與背光模組之間距過大等,則需將液晶面板自背光模組之框架上脫離,於拆離的過程中,液晶面板需承受一定的力量以能克服黏膠的黏合力,也因此液晶面板於黏貼處將承受不小的彎曲應力。當黏膠的黏合力過大,或是操作員施力操作不當,均非常可能造成液晶面板破損,增加重工成本。
鑑於先前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利用具有可破壞的連接結構之固定機構,連接並固定該顯示裝置之平板元件,使得當該平板元件需重工或維修時,可藉由破壞該連接結構以拆卸該平板元件,以減少對該平板元件之施力,進而得保持拆卸下的平板元件的完好。
本發明之顯示裝置包含一框架、一平板元件及一固定元件。該固定元件包含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及一連接結構。該平板元件設置於該框架上。該第一固定部以一方向延伸並固定於該框架上,該第二固定部亦以該方向延伸並固定於該平板元件上,該連接結構則以該方向連接該第一固定部及該第二固定部。藉此,該平板元件即穩定固定於該框架上,當該平板元件需自該框架上拆卸時,使用者可輕易破壞該連接結構以使該第一固定部及該第二固定部分開,亦即使得該平板元件與該框架分離。由於該連接結構具有可破壞特性,故於該平板元件拆離該框架的過程中,該平板元件不會承受過大的彎曲應力而損傷,故其結構可保持完好,解決習知面板重工時易損傷該面板的問題。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請參閱第1圖,其為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局部之剖面圖。顯示裝置1包含一結構框架10、一背光模組12、一液晶面板14及一觸控面板16。結構框架10用以提供背光模組12、液晶面板14及觸控面板16之結構支撐及部分的結構保護。液晶面板14設置於背光模組12之上,觸控面板16設置於液晶面板14之上。於本實施例中,液晶面板14及觸控面板16均為平板元件並分 別經由本發明之固定元件18、固定元件20直接固定於背光模組12(之固定架120)及結構框架10上。當液晶面板14及觸控面板16因故需自顯示裝置1取下時,可將固定元件18、固定元件20破壞以將液晶面板14及觸控面板16取出。
進一步來說,請併參閱第2圖,第2圖為第1圖中固定元件18剖面之放大圖,其中為簡化說明,液晶面板14及背光模組12之固定架120以虛線框示意於第2圖中。固定元件18包含一第一固定部182a、一第二固定部182b及一連接結構184。第一固定部182a以一方向180延伸並固定於一框架(即背光模組12之固定架120)上,第二固定部182b亦以方向180延伸並固定於一平板元件(即液晶面板14)上,方向180即為深入第2圖圖紙之方向。連接結構184以方向180連接第一固定部182a及第二固定部182b。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82a包含一第一帶體1822a及於第一帶體1822a上之一第一黏膠1824a,第二固定部182b包含一第二帶體1822b及於第二帶體1822b上之一第二黏膠1824b,藉此,第一固定部182a以第一黏膠1824a黏著於固定架120上,第二固定部182b以第二黏膠1824b黏著於液晶面板14上。第一固定部182a具有相互平行的一第一邊緣1826a及一第二邊緣1826b,第二固定部182b具有一第三邊緣1826c及一第四邊緣1826d,分別對應第一邊緣1826a及第二邊緣1826b。連接結構184包含一第一連接部184a及一第二連接部184b,第一連接部184a連接第一邊緣1826a及第 三邊緣1826c,第二連接部184b連接第二邊緣1826b及第四邊緣1826d,以橢圓虛線表示其位置。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帶體1822a及第二帶體1822b係背對背設置,兩者之間僅於邊緣處連接,故兩者之間存有空隙或無黏接區域,故當第一固定部182a與第二固定部182b需分開時,使用者可利用工具(例如刀片)伸入第一固定部182a及第二固定部182b之間以切開連接結構184,即可使第一固定部182a與第二固定部182b分開。
補充說明的是,於實作上,連接結構184得僅存在於固定元件18之單一側,即僅連接一組對應的邊緣1826a、1826c(或1826b、1826d),同樣可兼顧固定元件18之固定效果及分離機制。此外,當帶體1822a、1822b僅一側經由連接結構184連接時,第一帶體1822a及第二帶體1822b不以正對設置為限。另外,連接結構184連接僅部分的第一帶體1822a及僅部分的第二帶體1822b,故邏輯上,當固定元件18受到拉伸應力時,連接結構184結構強度較差而較易受到破壞,進而實現固定元件18之分離機制。於本實施例中,連接結構184係連接於帶體1822a、1822b之邊緣處,可簡化固定元件18之製作,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再補充說明的是,實作上,為簡化固定元件18之製作,固定元件18得直接以變化現有膠帶結構設計而實現,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例如於條狀軟膠片上塗佈黏膠以實作固定部182a或182b。
於前述說明中,連接結構184係使用工具(例如刀片)破壞,但 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請併參閱第3圖,第3圖為根據一實施例之連接結構184之示意圖,圖中結構可適用於第一連接部184a及第二連接部184b,於下文中不再特別指明,並且此亦適用於後續各實施例中相關連接結構184之圖式,不再贅述。如第3圖所示,連接結構184可包含一預切結構,此預切結構具有弱化連接結構184之結構強度之功能,於第3圖中,此預切結構係一騎縫結構1842,以一連串通孔以方向180排列實現。如第4圖所示,當使用者相對於背光模組12,向上(即圖中方向186所示)掀起液晶面板14時,騎縫結構1842因其結構強度較弱,連接結構184即自騎縫結構1842而遭到破壞。原則上,對於騎縫結構1842,使用者無需使用其他工具(例如刀片)破壞連接結構184,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補充說明的是,由於破壞連接結構184所需力量不大,故於掀離液晶面板14的過程中,液晶面板14承受之應力自然小於以習知技術掀離面板之應力,液晶面板14的彎曲程度亦較小,液晶面板14受損的機會即可減少,甚至完全避免。
基於結構弱化連接結構184之設計理念,連接結構184之預切結構亦可為以方向180延伸之一切痕1844,此切痕1844可使連接結構184之截面縮小,如第5圖所示。同樣地,當使用者相對於背光模組12,向上掀起液晶面板14時,連接結構184將自切痕1844而遭到破壞。此外,為使掀離液晶面板14初始時,切痕1844可順利產生裂紋並成長裂紋,該預切結構於切痕1844之一端部(即於切痕1844之起始破壞處)可包含一裂口1844a,如第6圖。藉此,一旦 液晶面板14開始向上掀起時,裂口1844a即可使切痕1844產生裂紋並於液晶面板14持縮上掀時,持續成長,終至連接結構184完全破壞。
補充說明的是,前述切痕1844可利用刀具切劃固定元件18實作,此切痕1844通常於厚度方向1844b產生裂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如第7圖所示,連接結構184包含亦可為以方向180延伸之一壓痕1846,亦可使連接結構184之截面縮小,亦即可弱化連接結構184之結構強度。於實作上,壓痕1846可利用一模具壓印形成,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例如配合固定元件18之製作,於帶體1822a、1822b成形之同時,一併成形。再補充說明的是,前述用於切痕1844之裂口1844a設計,於壓痕1846及騎縫結構1842均可適用,不另贅述。
於前述各實施例中,連接結構184均以具有較小的連接強度的結構為例說明,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如第8圖所示,連接結構184包含一連接部1848a及一拉線1848b,拉線1848b沿方向180固定於連接部1848a,例如埋入連接部1848a中,使得連接部1848a可藉由拉扯拉線1848b而破壞,以分開第一固定部182a及第二固定部182b;故當使用者欲相對於背光模組12分離液晶面板14時,使用者可先以一方向1848c拉扯拉線1848b以破壞連接部1848a,接著即可輕鬆取出液晶面板14。
補充說明的是,於本文圖式中,為表達第一固定部182a及第二固定部182b間並非完全黏貼在一起,且於需要時(例如分離平板元件),可於第一固定部182a及第二固定部182b之間插入工具(例如刀片),而刻意誇大繪示固定元件18,使第一固定部182a及第二固定部182b間存有明顯間隙。於實作上,是否存有間隙應是產品設計而定,本發明皆可適用。另外,前述說明均以固定元件18為例說明,於本實施例中,固定元件20與固定元件18結構相同,故固定元件20之相關說明不再贅述,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例如液晶面板14採用本發明之固定元件固定,而觸控面板16則採用一般雙面膠固定。於前述各實施例中,固定元件18、20均用於固定平板元件,如前述液晶面板14及觸控面板16,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例如當顯示裝置1不再具有觸控功能時,觸控面板16於實作上將替換為一光學保護板件。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顯示裝置
10‧‧‧結構框架
12‧‧‧背光模組
14‧‧‧液晶面板
16‧‧‧觸控面板
18、20‧‧‧固定元件
120‧‧‧固定架
180‧‧‧方向
182a‧‧‧第一固定部
182b‧‧‧第二固定部
184‧‧‧連接結構
184a‧‧‧第一連接部
184b‧‧‧第二連接部
186‧‧‧方向
1822a‧‧‧第一帶體
1822b‧‧‧第二帶體
1824a‧‧‧第一黏膠
1824b‧‧‧第二黏膠
1826a‧‧‧第一邊緣
1826b‧‧‧第二邊緣
1826c‧‧‧第三邊緣
1826d‧‧‧第四邊緣
1842‧‧‧騎縫結構
1844‧‧‧切痕
1844a‧‧‧裂口
1844b‧‧‧厚度方向
1846‧‧‧壓痕
1848a‧‧‧連接部
1848b‧‧‧拉線
1848c‧‧‧方向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顯示裝置局部之剖面圖。
第2圖為第1圖中固定元件剖面之放大圖。
第3圖為第2圖中固定元件之連接結構根據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4圖為第3圖中固定元件因連接結構破壞而分離之示意圖。
第5圖為第2圖中固定元件之連接結構根據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6圖為第2圖中固定元件之連接結構根據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7圖為第2圖中固定元件之連接結構根據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8圖為第2圖中固定元件之連接結構根據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14‧‧‧液晶面板
18‧‧‧固定元件
120‧‧‧固定架
180‧‧‧方向
182a‧‧‧第一固定部
182b‧‧‧第二固定部
184‧‧‧連接結構
184a‧‧‧第一連接部
184b‧‧‧第二連接部
1822a‧‧‧第一帶體
1822b‧‧‧第二帶體
1824a‧‧‧第一黏膠
1824b‧‧‧第二黏膠
1826a‧‧‧第一邊緣
1826b‧‧‧第二邊緣
1826c‧‧‧第三邊緣
1826d‧‧‧第四邊緣

Claims (12)

  1.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框架;一平板元件,設置於該框架上;以及一固定元件,包含:一第一固定部,以一方向延伸並固定於該框架上;一第二固定部,以該方向延伸並固定於該平板元件上;以及一連接結構,以該方向連接該第一固定部之邊緣及該第二固定部之邊緣,其中該連接結構可被破壞以使該第一固定部及該第二固定部分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固定部具有相互平行的一第一邊緣及一第二邊緣,該第二固定部具有一第三邊緣及一第四邊緣,分別對應該第一邊緣及該第二邊緣,該連接結構包含一第一連接部及一第二連接部,該第一連接部連接該第一邊緣及該第三邊緣,該第二連接部連接該第二邊緣及該第四邊緣。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固定部包含一第一帶體及於該第一帶體上之一第一黏膠,該第一固定部以該第一黏膠固定於該框架上,該第二固定部包含一第二帶體及於該第二帶體上之一第二黏膠,該第二固定部以該第二黏膠固定於該平板元件上,該連接結構連接僅部分的該第一帶體及僅部分的該第二帶體。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帶體及該第二帶體係背對背設置。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連接結構包含一預切結構。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預切結構係一騎縫結構。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預切結構包含以該方向延伸之一切痕。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預切結構於該切痕之一端部包含一裂口。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連接結構包含以該方向延伸之一壓痕。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連接結構包含一連接部及一拉線,該拉線沿該方向固定於該連接部使得該連接部可藉由拉扯該拉線而破壞,以分開該第一固定部及該第二固定部。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背光模組,其中該框架係該背光模組之一固定架,該平板元件係一液晶面板,位於該背光模組之上。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液晶面板,其中該框架係該顯示裝置之一結構框架,該平板元件係一觸控面板或一光學保護板件,位於該液晶面板之上。
TW101126461A 2012-07-23 2012-07-23 顯示裝置 TWI4778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6461A TWI477852B (zh) 2012-07-23 2012-07-23 顯示裝置
CN201210385349.2A CN102914885B (zh) 2012-07-23 2012-10-12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6461A TWI477852B (zh) 2012-07-23 2012-07-23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5197A TW201405197A (zh) 2014-02-01
TWI477852B true TWI477852B (zh) 2015-03-21

Family

ID=47613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6461A TWI477852B (zh) 2012-07-23 2012-07-23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14885B (zh)
TW (1) TWI4778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23171A1 (zh) * 2014-08-12 2016-02-18 权文光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37602A1 (en) * 2008-03-19 2009-09-24 Hitachi Display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551538A (zh) * 2008-04-02 2009-10-07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01666938A (zh) * 2009-08-27 2010-03-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1986015A (zh) * 2010-11-17 2011-03-1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37602A1 (en) * 2008-03-19 2009-09-24 Hitachi Display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551538A (zh) * 2008-04-02 2009-10-07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01666938A (zh) * 2009-08-27 2010-03-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1986015A (zh) * 2010-11-17 2011-03-1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5197A (zh) 2014-02-01
CN102914885B (zh) 2015-04-22
CN102914885A (zh) 2013-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2925B (zh) 背光模組
KR20200056449A (ko) 패키징 필름,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동 단말기
US9389358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module
TWI545020B (zh) 計算裝置、多層黏著構件、可移除地安裝電腦顯示器之方法、及移除顯示器模組之方法
TW201427803A (zh) 分離設備
TWI477852B (zh) 顯示裝置
WO2020107769A1 (zh) 偏光片保护膜及其撕揭方法
JP6226760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リペア方法
TW201413325A (zh) 剝離膠帶及具備其之液晶面板、液晶模組
CN103345006A (zh) 保护膜
JP2007286156A (ja) 表示モジュール
JP2007286156A5 (zh)
KR20170084303A (ko) 백라이트 모듈 구조
WO2010147331A3 (ko) 액정 패널 절단 방법
CN101604493A (zh) 显示装置及其组装结构
CN102654959B (zh) 显示器壳体及其框架结构
CN101986015B (zh) 背光模块
TWI607882B (zh) 保護膜結構及撕膜方法
US9977282B2 (en) Liquid crystal screen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5781046B2 (ja) 保護材付保護フィルム
TWI515478B (zh) 顯示裝置的固定結構及其平板件與定位件分離方法
JP2011244024A (ja) 電子機器
CN106019669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30188115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Device
TWI559051B (zh) To prevent gas or dust from entering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cutting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