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3561B - 具有導風板的兩風扇散熱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導風板的兩風扇散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3561B
TWI473561B TW99125511A TW99125511A TWI473561B TW I473561 B TWI473561 B TW I473561B TW 99125511 A TW99125511 A TW 99125511A TW 99125511 A TW99125511 A TW 99125511A TW I473561 B TWI473561 B TW I47356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ink
wind
wind flow
air deflector
hea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25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06330A (en
Inventor
Shun Chih Huang
Tai Chuan Mao
Original Assignee
Giga Byte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ga Byte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ga Byte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TW99125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356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06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6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3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3561B/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導風板的兩風扇散熱裝置
本發明與積體電路或電路板的散熱裝置有關,尤其涉及能提升散熱效率的雙風扇散熱裝置。
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電腦或其顯示卡已廣泛使用高效能的積體電路,例如: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圖像處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GPU)等,但該積體電路執行各種運算時,即會產生大量的熱能,因此,需要輔助的散熱裝置來對該積體電路進行散熱。
這類的散熱裝置目前大都採用雙風扇設計,諸如台灣587769、200644780、545104、577582、200410626、592347、及M245506號專利。其中,該592347與M245506專利所揭露的散熱裝置,還提到設置導流機構在風罩上。
第五圖顯示一種具有下吹式雙風扇之散熱裝置的基本架構,這種散熱裝置雖然也是採用雙風扇設計,唯其架構明顯不同於前段所述的散熱裝置,目前常被用於對一電腦顯示卡9上的GPU進行散熱。
該具有下吹式雙風扇的散熱裝置基本上是由一風罩90、兩風扇91、及一散熱器92所組成。當該兩風扇91同時運轉時,該兩風扇91所產生的風大致上會如圖中箭號所示地分別吹向該散熱器92,並往該散熱器92的兩側吹出。這種散熱裝置的問題在於,從其中一風扇91吹向該散熱器92中間部份的風,大致相當於從另一風扇91吹向該散熱器92中間部份的風,以致於該散熱器92的中間部份僅有少量的風通過,甚或沒有風通過。其結果是使得該散熱器92的中間部份無法有效發揮散熱功能,影響整體散熱效率。
本發明提供一種散熱裝置,其包括一散熱器、兩風扇及一第一導風板。該散熱器的底部的一接觸平面係用於貼靠一熱源,且該散熱器有多個風流通道,每一風流通道有前、中、後三段。該兩風扇產生的風流分別吹向該些風流通道的前、後兩段。該第一導風板係傾斜地插入該散熱器,且位在該些風流通道的前段內,以使其中一個風扇產生的風流能流過該些風流通道的中段,以解決習知技術中下吹式雙風扇的散熱裝置對於散熱器的中間部份散熱效率不佳的問題。
較佳地,該第一導風板可以是實心板或者具有多網孔的板。
較佳地,該散熱裝置更包括一第二導風板,係傾斜地插入該散熱器,且位在該些風流通道的後段內,該第二導風板的傾斜走向相同於該第一導風板。
較佳地,該第二導風板可以是實心板或者具有多網孔的板。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散熱裝置,其係能有效將散熱風流導引到該些風流通道的中段,進而提升該散熱裝置的散熱效率及減少無效散熱區域。
更多的發明內容及其作用,將揭露於隨後的說明。
第一、二圖顯示本發明之一散熱裝置1的較佳例子。如第一圖所示,該散熱裝置1係用以裝設在一電路板8上,以對該電路板8上的一熱源80進行散熱。其中,該電路板8可以是一顯示卡、一主機板或其他電路基板,而該熱源80通常指該顯示卡上的一GPU、該主機板上的一CPU或其他發熱元件。該散熱裝置1包括一散熱器2、兩風扇3、 4、一第一導風板5、一第二導風板6及一風罩7。
該散熱器2包括多片間隔並排的鰭片21,每兩鰭片21係界定有一風流通道22,每一風流通道22有前、中、後三段220、221、222。
該兩風扇3、4係間隔並排在該散熱器2的頂部上方,且其產生的風流較佳係都吹向該散熱器2的風流通道22內。該兩風扇3、4較佳是被裝設在該風罩7上,而該風罩7則用以罩住在該散熱器2,但實際上,該兩風扇3、4也可以用支架吊掛的方式,將該兩風扇3、4吊掛在該散熱器2的頂部上方。
如第二圖所示,該散熱器2的底部有一接觸平面23,該接觸平面23供貼靠在一導熱塊24上,該導熱塊24係用以貼靠在該電路板8的熱源80上,以使該熱源80產生的熱量能迅速被導引至該散熱器2。但在實際應用中,該散熱器2的接觸平面23也可以直接貼靠在該熱源80上。
請一併參照第一、二圖,該第一導風板5及該第二導風板6係分別傾斜地插入該散熱器2,且分別位在該風流通道22的前、後兩段220、222內,該第一、第二導風板5、6相對該接觸面23是傾斜 的,且兩者都是相同的傾斜走向。
當該兩風扇3、4被同時啟動,該兩風扇3、4產生的風流(如第二圖中箭頭所示)係直接吹向該風流通道22的前、後兩段220、222。其中,在該第一導風板5的導引作用下,該風扇3吹向該風流通道22的風流大部分會吹向該風流通道22的中段221。在該第二導風板6的導引作用下,該風扇4吹向該風流通道22的風流大部分會吹向該風流通道22的後段222。如此,就能提高風流通過該散熱器2的中段221,並改善先前技術中該兩風扇產生的風流相互干擾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該第一、第二導風板5、6較佳係如第二圖所示的傾斜設置,而兩者的傾斜角度可以是相同的,或者分別以不同的角度配置,但仍要保持相同的傾斜走向。
此外,雖然該第一導風板5大約位於該風扇3的葉片的1/2處下方,以導引大部分風流通過該散熱器2的中段221,但仍可視設計需求調整其位置,並不以此為限。
請再參照第一圖所示,於此實施例中,該第一導風板5係有一實心板,該第二導風板6是具有多 網孔60。如第二圖所示,該實心板係能導引該風扇3產生的大部分風流吹向該風流通道22的中段221,且能穿過該第二導風板6的網孔60並吹向該風流通道22的後段222,而第二導風板6非網孔部分係能將該風扇4吹出的風流導引到風流通道22的後段222。
由於,該第一、第二導風板5、6主要係用以將風流順暢地引導至該風流通道22的中段221,以改善中該兩風扇產生的風流無法順利流過散熱器的中間部分的問題。因此,只要能使該兩風扇分3、4其中一者產生的風流能順暢地流過該風流通道22的中段222,即可達成本發明的目的。如此,該第一、第二導風板5、6可都設計成實心板或多網孔的板,或將該第一導風板5改成多網孔的,而該第二導風板6換成實心板,以實現本發明的目的。
其中,若該第一、第二導風板5、6均為多網孔的設計時,該風流通過該第二導風板6的網孔的總流通量應大於該第一導風板5的網孔的總流通量。於此可了解,該第一、第二導風板5、6也可以設計成弧形板或其他形狀的結構,且網孔的大小與分布亦可隨應用的需求任意調整,但需符合能將風流順暢導引到該些風流通道22的中段222。
較佳地,該散熱器2的每一鰭片21具有一第一斜口25及一第二斜口26。該些鰭片21的該些第一、第二斜口25、26係分別排列形成一第一斜槽250及一第二斜槽260,該第一、第二斜槽250、260係分別用以接收該第一、第二導風板5、6,以簡易更換該第一、第二導風板5、6。
第三、四圖係繪示本發明之散熱裝置1的另外兩個實施例。特別地,這兩個實施例的該散熱裝置1都只具有一片導風板。如第三圖所示,該散熱裝置1僅有一第一導風板5,該第一導風板5的結構係與上述相同於此不再贅述,該第一導風板5係能將該風扇3產生的大部分風流(如箭頭所示)導引到該些風流通道22的中段221,而少部分風流則自然的流出該些風流通道22的前段220,該風扇4產生的風流則直接吹向該些風流通道22的後段222。
如第四圖所示,該散熱裝置1僅具有一第二導風板6,該第二導風板6的結構與上述相同於此不再贅述,該第二導風斜板6係能將該風扇4產生的風流直接地導向(如箭頭所示)該些風流通道22的後段222,使該風扇3產生的風流能自然地吹向該些風流通道22的前、中段220、221。
無論如何,任何人都可以從上述例子的說明中 獲得足夠教導,並據而了解到本發明確實具有產業上之利用性及進步性,且本發明在同一領域中均未見有相同或類似技術揭露在先而具足有新穎性,是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
1‧‧‧散熱裝置
2、92‧‧‧散熱器
21‧‧‧鰭片
22‧‧‧風流通道
220‧‧‧前段
221‧‧‧中段
222‧‧‧後段
23‧‧‧接觸平面
24‧‧‧導熱塊
25‧‧‧第一斜口
26‧‧‧第二斜口
250‧‧‧第一斜槽
260‧‧‧第二斜槽
34‧‧‧接觸面
3、4、91‧‧‧風扇
5‧‧‧第一導風板
6‧‧‧第二導風板
60‧‧‧網孔
7、90‧‧‧風罩
8‧‧‧電路板
80‧‧‧熱源
第一圖係繪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散熱裝置之示意圖。
第二圖係繪示第一圖之該散熱裝置的側視剖面圖。
第三、四圖係繪示本發明之另外兩個較佳實施例的散熱裝置的示意圖。
第五圖係繪示習知技術的散熱裝置的示意圖。
1‧‧‧散熱裝置
2‧‧‧散熱器
21‧‧‧鰭片
22‧‧‧風流通道
220‧‧‧前段
221‧‧‧中段
222‧‧‧後段
25‧‧‧第一斜口
26‧‧‧第二斜口
250‧‧‧第一斜槽
260‧‧‧第二斜槽
3、4‧‧‧風扇
5‧‧‧第一導風板
6‧‧‧第二導風板
60‧‧‧網孔
7‧‧‧風罩
8‧‧‧電路板
80‧‧‧熱源

Claims (4)

  1. 一種散熱裝置,包括:一散熱器,其底部具有一接觸平面用於貼靠一熱源,且包括多片間隔並排的鰭片,每兩鰭片係界定有一風流通道,每一風流通道有前、中、後三段;兩風扇,係間隔並排在該散熱器的頂部上方,其中一風扇面對該些風流通道的前段,另一風扇面對該些風流通道的後段,且該兩風扇產生的風流分別吹向該些風流通道的前、後兩段;一第一導風板,係傾斜地插入該散熱器,且位在該些風流通道的前段內而傾斜地面對該其中一風扇,該第一導風板相對該散熱器的接觸平面是傾斜的;以及一第二導風板,具有多個網孔,該第二導風板係傾斜地插入該散熱器,且位在該些風流通道的後段內而傾斜地面對該另一風扇,該第二導風板相對該散熱器的接觸平面是傾斜的,且其傾斜走向相同於該第一導風板。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風板係一實心板。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裝置,其中該第 一導風板具有多個網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裝置,其中該散熱器的每一鰭片具有一第一斜口及一第二斜口,該些鰭片的該些第一斜口排列形成一第一斜槽,該第一斜槽係用以接收該第一導風板,該些鰭片的該些第二斜口排列形成一第二斜槽,該第二斜槽係用以接收該第二導風板。
TW99125511A 2010-07-30 2010-07-30 具有導風板的兩風扇散熱裝置 TWI4735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25511A TWI473561B (zh) 2010-07-30 2010-07-30 具有導風板的兩風扇散熱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25511A TWI473561B (zh) 2010-07-30 2010-07-30 具有導風板的兩風扇散熱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6330A TW201206330A (en) 2012-02-01
TWI473561B true TWI473561B (zh) 2015-02-11

Family

ID=46761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25511A TWI473561B (zh) 2010-07-30 2010-07-30 具有導風板的兩風扇散熱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7356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3209A (en) * 1997-12-15 1999-09-14 Intel Corporation Push and pull dual-fan heat sink design
TWM241718U (en) * 2003-06-16 2004-08-21 Cpumate Inc Improvement of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for central processor
TW200919152A (en) * 2007-10-17 2009-05-01 liang-he Chen Air-bushed type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3209A (en) * 1997-12-15 1999-09-14 Intel Corporation Push and pull dual-fan heat sink design
TWM241718U (en) * 2003-06-16 2004-08-21 Cpumate Inc Improvement of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for central processor
TW200919152A (en) * 2007-10-17 2009-05-01 liang-he Chen Air-bushed type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6330A (en) 201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87247B2 (en) Circuit board apparatus with induced air flow for heat dissipation
TW201202651A (en) Air duct for cooling a plurality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1324097A (zh) 散熱系統
TW201312074A (zh) 散熱器
US20080011452A1 (en) Heat sink
TWI421025B (zh) 散熱裝置
CN204119708U (zh) 散热器
CN102375505B (zh) 散热装置
JP3172184U (ja) 放熱器、および放熱器用の空気流調整フレーム
TWI473561B (zh) 具有導風板的兩風扇散熱裝置
TW201325418A (zh) 電子裝置
TWI291321B (en) Wind-guiding cover
TWI394035B (zh) 具有傾斜式雙風扇的散熱裝置
TWI564699B (zh) 散熱組件及顯示卡模組
TW201239594A (en) Cooling device
CN108932040B (zh) 显示卡散热模块
CN106200837B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TWI624219B (zh) 顯示卡散熱模組
TWI305572B (en) Heat sink
JP4486853B2 (ja) 電子機器冷却装置
TW201312330A (zh) 散熱組件、具有該散熱組件之中央處理器組件及電子裝置
TWI469726B (zh) 電子裝置
TWM493245U (zh) 散熱器
CN102340969B (zh) 具有倾斜式双风扇的散热装置
TW201442607A (zh) 散熱模組及其導流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