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5657B - A tension applying member, a tension applying member assembly, an engine, a straddle type vehicle, and a mounting method using a tension applying member assembly - Google Patents

A tension applying member, a tension applying member assembly, an engine, a straddle type vehicle, and a mounting method using a tension applying member assembl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5657B
TWI465657B TW101117899A TW101117899A TWI465657B TW I465657 B TWI465657 B TW I465657B TW 101117899 A TW101117899 A TW 101117899A TW 101117899 A TW101117899 A TW 101117899A TW I465657 B TWI465657 B TW I4656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on applying
applying member
jig
leaf spr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7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50141A (en
Inventor
Toshinori Inomori
Akitoshi Nakajima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50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50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5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56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B67/04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mechanically-driven auxiliary apparatus
    • F02B67/0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mechanically-driven auxiliary apparatus driven by means of chains, belts, or like endless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1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f cylinders, e.g. single-cylinder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2007/0802Actuators for final output members
    • F16H2007/0804Leaf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2007/0842Mounting or support of tension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2007/0889Path of movement of the finally actuated member
    • F16H2007/0893Circular pa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2007/0889Path of movement of the finally actuated member
    • F16H2007/0897External to internal direction

Description

張力施加構件、張力施加構件組裝體、引擎、跨坐型車輛、及使用張力施加構件組裝體之安裝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張力施加構件、張力施加構件組裝體、引擎及跨坐型車輛,詳細而言,本發明係關於對設置於引擎之凸輪鏈條施加張力之張力施加構件、包括該張力施加構件之張力施加構件組裝體、引擎及跨坐型車輛。
作為跨坐型車輛之一種之自動二輪車為人所周知。自動二輪車所具有之引擎例如於日本專利特開2009-228673號公報中有所揭示。日本專利特開2009-228673號公報所記載之引擎中,曲柄軸之動力經由凸輪鏈條傳遞至凸輪軸。
凸輪鏈條配置於鏈條室內。鏈條室橫跨曲柄軸箱、氣缸體及氣缸蓋而形成。對凸輪鏈條施加張力以使其不出現鬆弛。日本專利特開2009-228673號公報中記載之引擎包括將鏈條導軌按壓至凸輪鏈條之張力器。藉由該張力器而對凸輪鏈條施加張力。
於將凸輪鏈條安裝於引擎時進行以下動作。於未在曲柄軸箱安裝氣缸體及氣缸蓋之狀態下,將凸輪鏈條捲繞於安裝在曲柄軸之鏈輪上。然後,於將氣缸體安裝於曲柄軸箱時將凸輪鏈條導軌安裝於氣缸體。將氣缸蓋安裝於氣缸體,並將凸輪鏈條捲繞於用以安裝於凸輪軸之鏈輪。將凸輪軸側之鏈輪固定於凸輪軸。最後,將張力器安裝於氣缸蓋而對凸輪鏈條施加張力。
日本專利特開2009-228673號公報中記載之引擎除凸輪鏈條導軌以外還包括張力器,因此零件件數變多。為削減零件件數,考慮使用發揮張力器與凸輪鏈條導軌之兩方之作用之刀形張力器。該情形時,刀形張力器係於安裝凸輪鏈條導軌之時間點安裝。該情形時,自刀形張力器之安裝作業中藉由刀形張力器而對凸輪鏈條施加張力。該狀態下,有於將凸輪鏈條捲繞於凸輪軸側之鏈輪上時,對凸輪鏈條作用有張力而難以將凸輪鏈條捲繞於凸輪軸側之鏈輪上之問題。
於氣缸體具有側面開閉自如之構成者。於氣缸體之側面可敞開之構成中,於敞開氣缸體及氣缸蓋之側面而進行凸輪鏈條之安裝作業中,考慮支撐刀形張力器支撐等以不對凸輪鏈條施加張力。然而,跨坐型車輛之引擎通常為氣缸體之側面無法敞開之構成。該情形時,難以如上述般安裝凸輪鏈條。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容易地將張力器及凸輪鏈條安裝於作為使用刀形張力器對凸輪鏈條施加張力之構成且氣缸體之側面無法敞開之構成之引擎之結構。
本發明之張力施加構件係可配置於包括藉由氣缸體而形成至少一部分之筒部之鏈條室之內部,且用以對自曲柄軸將動力傳遞至凸輪軸之鏈條施加張力之張力施加構件,其包括板彈簧及接觸構件。板彈簧於未自外部施加力之狀態下彎曲。接觸構件支撐板彈簧。接觸構件包括接觸支撐部、第1端部、第2端部及治具安裝部。接觸支撐部沿板彈 簧接觸於板彈簧。第1端部支撐板彈簧之一端。第2端部支撐板彈簧之另一端。治具安裝部安裝使板彈簧之彎曲程度降低之治具。於在治具安裝部安裝有治具之狀態下張力施加構件配置於筒部內之情形時,治具安裝部使治具之至少一部分位於筒部之外側。
藉由將治具安裝於張力施加構件而使張力施加構件不對鏈條施加張力。因此,鏈條之安裝作業中,張力施加構件之被支撐部不會妨礙安裝作業而可容易地安裝鏈條。即便為氣缸體之側面未敞開之形式之引擎,由於可於曲柄軸箱側操作張力施加構件,故亦可容易地將鏈條安裝於引擎。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自動二輪車10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中,作為自動二輪車10而以速克達型式之自動二輪車為例進行說明。圖中對相同或相當之部分標註相同符號且不對該構件重複說明。
<整體構成>
圖1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自動二輪車10之左側視圖。再者,以下之說明中在表示前後左右方向之情形時,係指自就坐於自動二輪車10之座椅22上之乘員觀察之前後左右方向。圖中箭頭F表示自動二輪車10之前方,箭頭U表示自動二輪車10之上方。
自動二輪車10包括車輛本體12、設置於自動二輪車10之前部之前輪14、及設置於自動二輪車10之後部之後輪16。
車輛本體12主要包括車體框架18、把手20、座椅22及動 力單元24。
車體框架18支撐動力單元24及座椅22等。圖1中以虛線表示車體框架18。車體框架18包括頭管19。轉向軸旋轉自如地插入頭管19中。於轉向軸之上端安裝有把手20。於轉向軸之兩端安裝有前叉26。於前叉26之下端旋轉自如地安裝有前輪14。車體框架18由鋼鐵等剛性較高之金屬形成。
車體框架18由車體外殼28覆蓋。車體外殼28為樹脂製。車體外殼28包括腳踏板30、前外殼32、把手外殼34、前擋泥板36、後擋泥板37及側外殼38。
腳踏板30設置於座椅22之下方。腳踏板30於前後方向延伸。
前外殼32位於座椅22之前方。前外殼32以覆蓋頭管19之方式設置。於前外殼32配置有頭燈42。
把手外殼34覆蓋把手20之一部分。把手外殼34設置於前外殼32之上方。於把手外殼34安裝有用以顯示未圖示之速度計等計測儀器之面板。
前擋泥板36配置於前輪14之上方。前擋泥板36配置於前外殼32之下方。前擋泥板36以較前外殼32向前方突出之方式設置。
側外殼38設置於座椅22之下方。側外殼38位於後輪16之上方。後擋泥板37配置於後輪16之上方。側外殼38自座椅22之下方向後方延伸。
把手20配置於就坐在座椅22上之乘員之前方。把手20於左右方向延伸。於把手20之兩端配置有乘員可握持之手柄。
座椅22配置於動力單元24之上方。於座椅22之下方設置有可收納頭盔等物品之收納空間。
動力單元24配置於後輪16附近。動力單元24相對於車體框架18於上下方向擺動自如地被支撐。動力單元24所具有之引擎44、曲柄軸箱84及變速箱89自車體外殼28露出。下文對動力單元24之詳細內容進行敍述。
下面,參照圖2及圖3對動力單元24之構成進行說明。圖2係表示動力單元24中之引擎44及曲柄軸箱84內之構造之平面剖面圖。圖3係表示動力單元24中之變速裝置46之構造之平面剖面圖。圖3表示圖2之後方之構造。圖2及圖3中,箭頭F表示車輛前方,箭頭L表示車輛左方。
動力單元24為擺臂式動力單元。動力單元24主要包括引擎44(圖2)、配置於引擎44之左側之變速裝置46(圖2及圖3)、及配置於變速裝置46之左側之離心式離合器48(圖3)。
變速裝置46為使用有V型皮帶54之無段變速裝置。變速裝置46包括驅動輪50、從動輪52及V型皮帶54。
如圖2所示,驅動輪50安裝於設置在引擎44上之曲柄軸56之左端部。驅動輪50包括第1驅動輪58及第2驅動輪60。第1驅動輪58與第2驅動輪60對向配置。第2驅動輪60配置於較第1驅動輪58靠左側。第1驅動輪58與第2驅動輪60分別包括朝向外周方向逐漸相互分離之傾斜面62。於驅動輪50設置有用以控制第1驅動輪58與第2驅動輪60之間隔之間隔控制機構64。
間隔控制機構64包括複數個配重輥66、及設置於第1驅動輪58之右側之圓板構件68。圓板構件68由剛性較高之素 材形成。若配重輥66向外周側移動,則藉由配重輥66而使第1驅動輪58向第2驅動輪60側移動。
參照圖3對從動輪52進行說明。再者,圖3表示離心式離合器48及變速裝置46。
自驅動輪50對從動輪52傳遞動力而使之旋轉。從動輪52安裝於與曲柄軸56平行配置之第1輸出軸70。從動輪52包括第1從動輪72及配置於第1從動輪72之右側之第2從動輪74。以使第1從動輪72接近第2從動輪74之方式,由支撐於離心式離合器48之板片之彈簧76向圖3之右方對第1從動輪72施加力。
V型皮帶54將驅動輪50之動力傳遞至從動輪52。V型皮帶54架設於驅動輪50與從動輪52上。更詳細而言,V型皮帶54以由第1驅動輪58與第2驅動輪60夾持,並且由第1從動輪72與第2從動輪74夾持之方式配置。
離心式離合器48連接於變速裝置46之從動輪52之左側。離心式離合器48設置於第1輸出軸70之一端部。離心式離合器48主要包括離合器殼體78、離合器瓦80及離合器彈簧82。若驅動輪50之旋轉速度上升,則離合器瓦80之旋轉速度上升。離合器瓦80因離心力而被按壓至離合器殼體78,離合器瓦80之旋轉力傳遞至離合器殼體78。傳遞至離合器殼體78之動力向與離合器殼體78連接之第1輸出軸70傳遞。
於第1輸出軸70之後方配置有連接後輪16之第2輸出軸180。第1輸出軸70與第2輸出軸180可經由未圖示之齒輪傳 遞動力。
<引擎>
下面,主要參照圖2詳細地對引擎44之構成進行說明。
引擎44為產生自動二輪車10之動力之裝置。引擎44為空冷式引擎。引擎44主要包括曲柄軸56、曲柄軸箱84、氣缸88、活塞86及動力傳遞機構90。於曲柄軸56之前方配置有活塞86。於活塞86之左側配置有動力傳遞機構90。
自活塞86對曲柄軸56傳遞動力而使之旋轉。曲柄軸56主要包括曲柄銷92、第1曲柄臂94、第2曲柄臂96、第1曲柄軸98及第2曲柄軸100。
曲柄銷92連接曲柄軸56與活塞86之連桿122。
第1曲柄臂94支撐曲柄銷92。於第1曲柄臂94設置有減輕因活塞86及連桿122之振動而產生之慣性力之配重102。第1曲柄臂94為平板狀之構件。
第2曲柄臂96支撐曲柄銷92。第2曲柄臂96以與第1曲柄臂94對向之方式配置。於第2曲柄臂96設置有減輕因活塞86及連桿122之振動而產生之慣性力之配重104。第2曲柄臂96為平板狀之構件。
第1曲柄軸98連接於第1曲柄臂94。第1曲柄軸98自第1曲柄臂94向與其大致正交之方向延伸。於第1曲柄軸98之前端部設置有變速裝置46之驅動輪50。
第2曲柄軸100連接於第2曲柄臂96。第2曲柄軸100自第2曲柄臂96向與其大致正交之方向延伸。於第2曲柄軸100之前端部設置有發電機106。發電機106產生電力。
曲柄軸箱84經由軸承支撐曲柄軸56。於曲柄軸箱84之後側配置有收納變速裝置46等之變速箱89。曲柄軸箱84藉由螺栓350而與變速箱89連接。
氣缸88導引活塞86之直線往復運動。氣缸88包括氣缸體126、氣缸蓋128及氣缸蓋外殼130。
於氣缸體126設置有剖面圓形狀之缸膛132。於氣缸體126之缸膛132配置有活塞86。藉由缸膛132而導引活塞86之行進方向。氣缸體126安裝於曲柄軸箱84。
氣缸蓋128安裝於氣缸體126。更詳細而言,氣缸蓋128以夾持氣缸體126而與曲柄軸箱84對向之方式配置。於氣缸蓋128設置有構成與氣缸體126之缸膛132相連之燃燒室114之壁面。於燃燒室114設置有連接於燃燒室114之外部之複數個孔(未圖示)。於該孔設置有未圖示之閥,向燃燒室114進氣及自燃燒室114排氣時驅動閥。於燃燒室114安裝有供給燃料之未圖示之燃料供給裝置。於氣缸蓋128安裝有用以對燃料室114內之混合氣體進行點火之點火裝置198。於氣缸蓋128配置有用以使設置於燃料室114之複數個閥驅動之凸輪軸142。
活塞86與引擎44之氣缸蓋128一起構成燃燒室114。活塞86自燃燒室114之燃燒氣體接受壓力而使曲柄軸56旋轉。活塞86安裝於曲柄軸56。活塞86包括活塞頭116、活塞環118、活塞銷120及連桿122。
活塞頭116包括圓板狀之前端面124及自前端面124之周端垂直地向後方延伸之圓筒部125。於活塞頭116之側面形成 有可插入活塞銷120之活塞銷殼。於活塞頭116之活塞銷殼之前側形成有可插入活塞環118之3個環形槽。於活塞頭116之前端面124形成有閥避讓部。
活塞環118包括2個壓縮環與油環。壓縮環插入較接近前端面124之2個環形槽中。油環防止混合氣體或燃燒氣體自活塞86與氣缸88之氣缸體126之間隙洩漏。油環撥落氣缸體126之導引壁上之油。
活塞銷120插入活塞頭116之活塞銷殼而連接連桿122與活塞頭116。
連桿122將活塞頭116之運動傳遞至曲柄軸56。連桿122連接於活塞頭116與曲柄軸56。連桿122於兩端部包括可插入曲柄銷92或活塞銷120之圓筒狀之孔。
氣缸蓋外殼130藉由螺栓而安裝於氣缸蓋128之前方。氣缸蓋外殼130覆蓋配置有凸輪軸142等之空間。
動力傳遞機構90將曲柄軸56之動力傳遞至凸輪軸142而使設置於燃燒室114之複數個閥驅動。下文對動力傳遞機構90之詳細構成進行說明。
參照圖4及圖5對動力傳遞機構90進行說明。圖4係將圖2之一部分放大後表示之平面剖面圖。圖5係自左側觀察時之圖4之鏈條室210之局部剖面圖。圖4中,箭頭F表示車輛之前方,箭頭L表示車輛之左方,圖5中,箭頭F表示車輛之前方,箭頭U表示車輛之上方。
如圖4及圖5所示,動力傳遞機構90包括鏈條室210、第1鏈輪108、第2鏈輪146、凸輪鏈條154、鏈條導軌156及張力器158。
鏈條室210設置於活塞86之左側。鏈條室210收納第1鏈輪108、第2鏈輪146、凸輪鏈條154、鏈條導軌156及張力器158。鏈條室210包括設置於曲柄軸箱84之第1空間110、設置於氣缸體126之第2空間138及設置於氣缸蓋128之第3空間148。
第1空間110收納第1鏈輪108。第1空間110於與圖4之紙面正交之方向(上下方向)延伸。換言之,第1空間110向與包含曲柄軸56及凸輪軸142之平面正交之方向延伸。第1空間110由第1壁184、第2壁186、第3壁188及第4壁190等包圍。此外,第1空間110還由曲柄軸箱84自上下方向覆蓋。於第1壁184安裝有支撐第1曲柄軸98之軸承182。第2壁186配置於驅動輪50之右側。第3壁188連接第1壁184與第2壁186。第4壁190包括使第1空間110露出之第1開口112。第4壁190配置於第1空間110之前方。第2壁186與第3壁188及第4壁190藉由螺栓192連接。
第2空間138形成於氣缸體126之筒部194內。於筒部194之一端形成有與第1開口112重合之第2開口136。於筒部194之另一端形成有使第2空間138露出之第3開口140。第1空間110與第2空間138經由第1開口112及第2開口136連接。換言之,第1空間110經由筒部194之一端而連接於第2空間138。第2空間138配置於缸膛132之左側。第2空間138為剖面長方形狀之空間。第2空間138由筒部194之壁部196等包圍。筒部194僅於一端與另一端開口。即,筒部194僅於一端與另一端連通於第2空間138之外部。
第3空間148收納安裝於凸輪軸142之端部之第2鏈輪146。於氣缸蓋128之後部形成有與第3開口140重合之第4開口144。第2空間138與第3空間148經由第3開口140及第4開口144而連接。即,第3空間148經由筒部194之另一端而與第2空間138連接。
氣缸蓋外殼130及氣缸蓋128具有定位機構。定位機構係防止於氣缸蓋外殼130雖載置於氣缸蓋128上但未藉由螺栓固定之狀態下氣缸蓋外殼130及氣缸蓋128之組裝位置偏移。定位機構由氣缸蓋128之接觸於氣缸蓋外殼130之面上所設置之突起150及氣缸蓋外殼130之接觸於氣缸蓋128之面上所設置之凹坑152構成。凹坑152形成於與氣缸蓋128之突起150對向之位置。突起150嵌入凹坑152。本實施形態中,於氣缸蓋128形成突起150且於氣缸蓋外殼130形成凹坑152,但亦可於氣缸蓋128形成凹坑且於氣缸蓋外殼130形成突起。
第1鏈輪108安裝於第1曲柄軸98。第1鏈輪108與第1曲柄臂94鄰接設置。第1鏈輪108為圓板狀之構件。
第2鏈輪146為直徑較第1鏈輪108大之圓板狀之構件。第2鏈輪146藉由螺栓安裝於凸輪軸142之端部。
凸輪鏈條154將第1鏈輪108之動力傳遞至第2鏈輪146。凸輪鏈條154捲繞於第1鏈輪108及第2鏈輪146上。凸輪鏈條154遍及第1空間110、第2空間138及第3空間148而配置。本實施形態中,凸輪鏈條154使用無聲鏈條。
鏈條導軌156導引凸輪鏈條154。鏈條導軌156遍及第1空 間110、第2空間138及第3空間148而配置。鏈條導軌156由收納於曲柄軸箱84中之第1導引支撐部160與安裝於氣缸體126之第2導引支撐部162支撐。再者,第2導引支撐部162設置於鏈條導軌156上。鏈條導軌156係將板狀構件折彎並於該折彎之板狀構件上燒附橡膠而形成。鏈條導軌156於自第1空間110向第3空間148之方向延伸。換言之,鏈條導軌156於前後方向延伸。於前後方向上,鏈條導軌156之一端延伸至第2鏈輪146之旋轉中心即凸輪軸142之附近為止。鏈條導軌156之另一端延伸至第1鏈輪108之旋轉中心即曲柄軸56之附近為止。
張力器158對凸輪鏈條154施加張力。張力器158遍及第1空間110、第2空間138及第3空間148而配置。更詳細而言,張力器158配置於凸輪鏈條154與曲柄軸箱84之側壁之間、凸輪鏈條154與氣缸體126之側壁之間及凸輪鏈條154與氣缸蓋128之側壁之間。張力器158呈弓狀撓曲。換言之,張力器158呈圓弧狀彎曲。張力器158包括板彈簧166及刀形靴168。張力器158藉由螺栓164而安裝於曲柄軸箱84。張力器158自曲柄軸56之軸方向觀察可擺動。更詳細而言,張力器158可向圖5之箭頭R之方向擺動。
螺栓164與曲柄軸56及凸輪軸142平行地配置。螺栓164設置於張力器158之後端部。螺栓164固定於曲柄軸箱84之安裝孔280中。
板彈簧166接受來自螺栓164、氣缸蓋128之側壁129及凸輪鏈條154之力而彈性變形。板彈簧166於排列有第1空間 110、第2空間138及第3空間148之方向延伸。板彈簧166係重疊複數片,本實施形態中為4片長條狀之金屬構件而形成。板彈簧166呈弓狀撓曲。換言之,板彈簧166呈圓弧狀彎曲。板彈簧166之一端位於氣缸蓋128內。板彈簧166之另一端位於曲柄軸箱84內。
刀形靴168與凸輪鏈條154及氣缸蓋128之側壁129接觸。刀形靴168安裝於板彈簧166。刀形靴168支撐板彈簧166。刀形靴168為樹脂製。刀形靴168包括板狀部172、擺動支點部174、端部支撐部176及接觸部178。
板狀部172以覆蓋板彈簧166之凸輪鏈條154側之面之方式設置。板狀部172沿板彈簧166設置。即,板狀部172於板彈簧166延伸之方向延伸。板狀部172為與板彈簧166之寬度大致相同之寬度。此處,寬度係指曲柄軸56之軸方向長度,即與圖5之紙面正交之方向之長度。板狀部172於板彈簧166延伸之方向延伸。板狀部172於前後方向上在第1鏈輪108與第2鏈輪146之間與凸輪鏈條154接觸。於板狀部172設置有支撐板彈簧166之寬度方向之端部之一對端部支撐部173。
擺動支點部174設置於張力器158之後端部175。於擺動支點部174設置有可插入螺栓164之支撐孔250。擺動支點部174配置於第1鏈輪108之附近。擺動支點部174於前後方向配置於較第1鏈輪108之一部分靠後側。螺栓164插通擺動支點部174之支撐孔250而將張力器158以可擺動之狀態支撐於曲柄軸箱84。
接觸部178設置於張力器158之前端部179。接觸部178於前後方向延伸。接觸部178接觸於板彈簧166之凸輪鏈條154側之面之相反側之面。接觸部178於與板狀部172之間自厚度方向支撐板彈簧166。換言之,接觸部178支撐板彈簧166之上表面。接觸部178接觸於氣缸蓋128之側壁129。接觸部178配置於第2鏈輪146之附近。於接觸部178形成有第1治具安裝部300。第1治具安裝部300為自板彈簧166之寬度方向之一端向另一端凹陷之槽。即,第1治具安裝部300為向曲柄軸56之軸方向凹陷之槽。第1治具安裝部300具有開口301。
圖6係張力器158之局部放大平面圖。參照圖6對開口301進行說明。開口301於與板彈簧166延伸之方向Y正交之方向且自板狀部172朝向板彈簧166之方向X開口。即,開口301沿板彈簧166之厚度方向開口。換言之,開口301於自曲柄軸56之軸方向觀察時於與接觸部178之長度方向交叉之方向開口。
端部支撐部176於與板狀部172之間夾持板彈簧166而支撐板彈簧166。端部支撐部176於與板狀部172之間支撐板彈簧166之厚度方向。端部支撐部176自擺動支點部174沿板彈簧166延伸。於端部支撐部176之前端設置有第2治具安裝部302。第2治具安裝部302於自曲柄軸56之軸方向觀察時包括圓弧狀之壁面177。第2治具安裝部302向後側凹陷。即,第2治具安裝部302沿板彈簧166之長度方向開口。第2治具安裝部302向設置有第1治具安裝部300之開口 301之方向不同之方向凹陷。
於將張力器158安裝於引擎44時使用治具200。圖5係張力器5之安裝完成且已拆除治具200之狀態之圖。參照圖7~圖10對治具200之構成進行說明。
圖7係治具200之整體平面圖。圖8係治具200之整體側視圖。圖8中以虛線表示安裝於治具200之張力器158。圖9係表示安裝有治具200之狀態之張力器158及治具200之整體平面圖。圖10係表示未自外部作用力之狀態之張力器158及治具200之整體平面圖。
治具200安裝於張力器158而支撐張力器158。治具200包括本體部206、第1支撐部202及第2支撐部204。
本體部206係向一方向延伸之平板。本體部206於俯視下彎曲。於治具200安裝於張力器158之狀態下,本體部206如圖8所示接近張力器158之寬度方向(圖8之箭頭W方向)之一側。
第1支撐部202自本體部206突出。第1支撐部202設置於本體部206之一端部。第1支撐部202為圓柱狀之部分。第1支撐部202插入設置於接觸部178之第1治具安裝部300。於治具200安裝於張力器158之狀態下,第1治具安裝部300於板彈簧166之寬度方向(圖8之箭頭W方向)較第1支撐部202更大地凹陷。第1支撐部202於將治具200自張力器158拆除時向與接觸部178延伸之方向交叉之方向移動。開口301係於自張力器158拆除治具200時與操作第1支撐部202之方向交叉地設置。
第2支撐部204自本體部206突出。第2支撐部204設置於本體部206之另一端部。第2支撐部204為圓柱狀之部分。第2支撐部204安裝於第2治具安裝部302。如圖9所示,於治具200安裝於張力器158之狀態下,第2支撐部204自第2治具安裝部302接受箭頭C方向之力及箭頭G方向之力。第2支撐部204由第2治具安裝部302之圓弧狀之壁面177於與本體部206延伸之方向正交之方向支撐。換言之,第2支撐部204自壁面177接受箭頭G方向之力及箭頭E方向之力。
如圖10所示,第1支撐部202與第2支撐部204之間之直線距離A,長於未自外部作用力之狀態之張力器158之第1治具安裝部300與第2治具安裝部302之間之直線距離B。因此,如圖9所示,於治具200安裝於張力器158之狀態下,張力器158成為延伸之狀態。
張力器158於未自外部作用力之狀態下如圖10所示成為較大地彎曲之形狀。若安裝有治具200,則張力器158如圖9所示成為彎曲程度較未對張力器158作用力之狀態小之形狀。若安裝於引擎44,則如圖5所示,張力器158自螺栓164、氣缸蓋128之側壁129及凸輪鏈條154接受力而成為小幅彎曲之形狀。此時,與未自外部對張力器158作用力之狀態相比彎曲程度較小,與治具200安裝於張力器158之狀態相比彎曲程度較大。
<動作>
下面,對來自引擎44之動力傳遞至後輪之動作進行說明。
首先,曲柄軸56旋轉。若曲柄軸56旋轉則安裝於曲柄軸56之第1鏈輪108旋轉。第1鏈輪108之動力經由凸輪鏈條154傳遞至第2鏈輪146。伴隨第2鏈輪146之旋轉而凸輪軸142旋轉。若凸輪軸142旋轉則複數個閥驅動。與複數個閥驅動同時地藉由曲柄軸56之旋轉而使活塞86驅動。以如此方式向燃燒室114進氣。而且,自燃料供給裝置對燃燒室114供給燃料。其後,伴隨曲柄軸56之旋轉而壓縮混合氣體,並對空氣與燃料之混合氣體點火。藉由混合氣體之燃燒而使活塞頭116移動,隨之曲柄軸56旋轉而使閥驅動。藉由閥之驅動而自燃燒室114向燃燒室114外排出燃燒完畢之氣體。僅於引擎44起動時,藉由來自未圖示之起動馬達之動力而使曲柄軸56旋轉。
若曲柄軸56旋轉,則藉由其動力而使變速裝置46之驅動輪50旋轉。驅動輪50之動力經由V型皮帶54傳遞至從動輪52。若從動輪52之旋轉速度上升則離心式離合器48之離合器瓦80與離合器殼體78接觸。然後,離心式離合器48之動力傳遞至第1輸出側軸70。傳遞至第1輸出側軸70之動力藉由未圖示之齒輪而傳遞至第2輸出側軸180,然後動力自第2輸出側軸180傳遞至後輪16。
<安裝作業順序>
說明於對引擎44進行組裝或維護時安裝凸輪鏈條154之作業順序說明。
首先,將氣缸體126安裝於曲柄軸箱84。然後,將氣缸蓋128安裝於氣缸體126。以如此方式形成包含第1空間 110、第2空間138及第3空間148之鏈條室210。此時,未安裝連結曲柄軸箱84與變速箱89之螺栓350。未安裝連結第2壁186與第3壁188及第4壁190之螺栓192。因此,第1空間110之圖4之左側露出。
其次,將治具200安裝於張力器158。更詳細而言,將第1支撐部202插入第1治具安裝部300,將第2支撐部204組入第2治具安裝部302。此時,張力器158之第1治具安裝部300自第1支撐部202於圖8及圖9之箭頭C方向接受力,第2治具安裝部302自第2支撐部204於圖8及圖9之箭頭D方向接受力。因此,成為張力器158之彎曲程度較小之狀態。
將凸輪鏈條154捲繞於曲柄軸56上所設置之第1鏈輪108。其次,將張力器158自曲柄軸箱84之開口85(參照圖5)插入第1空間110。將張力器158插入氣缸體126之第2空間138及氣缸蓋128之第3空間140。
此時,以接觸部178為前端將張力器158插入第2空間138及第3空間148。將張力器158之擺動支點部174配置於曲柄軸箱84,使擺動支點部174之支撐孔250與曲柄軸箱84之安裝孔280重合。使螺栓164貫通支撐孔250與安裝孔280而將螺栓164安裝於曲柄軸箱84。
其後,將凸輪鏈條154捲繞於第2鏈輪146。將捲繞有凸輪鏈條154之第2鏈輪146安裝於凸輪軸142。此時,成為圖11之狀態。於圖11所示之狀態下,張力器158之前端自氣缸蓋128之前側突出。圖12係表示支撐孔250與張力器158之前側之前端159之間之長度P之圖。此處,前端159為張 力器158之設置有接觸部178之側之前端。支撐孔250與前端159之間之長度P,長於圖11之狀態下之支撐孔250與氣缸蓋128之接觸於氣缸蓋外殼130之面之間之前後方向之距離S。因此,若將安裝有治具200之張力器158安裝於曲柄軸箱84,張力器158之前端自氣缸蓋128突出至外部。換言之,安裝孔280設置於在安裝有治具200之張力器158安裝於曲柄軸箱84時張力器158之前端自氣缸蓋128之外部突出之位置。如圖11所示,張力器158成為彎曲程度較小之狀態,因此未對凸輪鏈條154施加張力。因此,可將凸輪鏈條154捲繞於第2鏈輪。
將治具200自張力器158拆除。具體而言,將第1支撐部202自第1治具安裝部300抜出。更詳細而言,使第1支撐部202自第1治具安裝部300之開口301向圖9之箭頭E方向滑動而拆除。然後,將第2支撐部204自第2治具安裝部302拆除。此時,張力器158變形,從而如圖5所示對凸輪鏈條154施加張力。最後將氣缸蓋外殼130安裝於氣缸蓋128。
<其他實施形態>
上述之實施形態中,於將治具200自張力器158拆除時將第1支撐部202自第1治具安裝部300之開口301拆除,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自與圖5之紙面正交之方向(左右方向)抜出。
上述之實施形態中,以包括1個氣缸88之自動二輪車10為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即便為包括複數個氣缸之自動二輪車亦可應用本發明。
上述之實施形態中,以包括1個凸輪軸142之自動二輪車10為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即便為包括2個凸輪軸之自動二輪車亦可應用本發明。
上述之實施形態中,對自動二輪車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即便為3輪或4輪之鞍乘型車輛等亦可應用本發明。
上述之實施形態中,對使用氣缸蓋外殼之形式之引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即便為未使用氣缸蓋外殼之形式之引擎亦可應用本發明。
上述之實施形態中,第1支撐部202及第2支撐部204配置於本體部206之端部,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為使本體部206之後部進而向後方延伸之構成。該情形時,可握持本體部206之後端,從而易於進行拆除動作。
上述實施形態中,第1治具安裝部300與張力器158延伸之方向交叉,且沿圖9之箭頭E之方向形成有開口301,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與張力器158延伸之方向交叉,且沿圖9之箭頭G之方向形成開口。
上述實施形態中,第1治具安裝部300為向曲柄軸56之軸方向凹陷之槽,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第1治具安裝部300亦可於曲柄軸56之軸方向貫通。
上述實施形態中,於形成鏈條室210之後將治具200安裝於張力器158,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於形成鏈條室210之前將治具200安裝於張力器158。
上述實施形態中,將擺動支點部174配置於曲柄軸箱84 並以螺栓164固定,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安裝於氣缸蓋128或氣缸蓋外殼130並將接觸部178配置於曲柄軸箱84。該情形時,必需將支撐接觸部178之銷安裝於曲柄軸箱84。
上述實施形態中,第1治具安裝部300為於圖6之箭頭X方向開口之槽,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L字狀之槽400。圖13係表示其他實施形態之張力器158之接觸部178之圖。第1治具安裝部300之槽400以外之部位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因此標註相同之符號。槽400包括:第1槽401,其沿接觸部178延伸之方向H延伸;及第2槽402,其於與第1槽401交叉之方向且自板狀部172朝向板彈簧166之方向T延伸。
上述實施形態中,將治具設為與張力器或引擎分開之構件,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本發明亦可由張力器或引擎之一部分兼具治具之功能。
例如,亦可於張力器158之接觸部178設置鉤狀治具。該情形時,於對引擎安裝張力器158時,將鉤狀治具鉤掛於氣缸蓋128之前端。此時,張力器158向前後伸展。此時,氣缸蓋128作為治具之一部分發揮功能。而且,與上述之實施形態相同,將凸輪鏈條154捲繞於第2鏈輪146,且將第2鏈輪146安裝於凸輪軸142。將鉤狀治具自氣缸蓋128之前端拆除。此時,張力器158之前端向後方移動,張力器158之彎曲程度上升,從而張力器158對凸輪鏈條154施加張力。此處,治具可為與接觸部178分開之構件,亦可為 與接觸部178一體地形成。
上述實施形態中,藉由使張力器158伸展而安裝治具,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本發明亦可藉由操作治具而使張力器158伸展。例如,亦可藉由使由設置於張力器158之螺栓孔支撐之螺栓旋轉而使張力器158伸展。該情形時,較佳為螺栓亦由氣缸蓋128或氣缸體126支撐。又,該情形時,較佳為螺栓之操作部自氣缸蓋128或氣缸體126突出至外部。該例中,可藉由操作治具而切換張力器158對凸輪鏈條154作用張力之狀態與張力器158未對凸輪鏈條154施加張力之狀態。
<本實施形態之特徵>
以下對本實施形態之特徵進行說明。
上述之實施形態中,可藉由治具200而使張力器158為延伸之狀態。因此,於對引擎44安裝張力器158時張力器158未對凸輪鏈條154施加張力。因此,易於將凸輪鏈條154安裝於引擎44。根據以上內容,即便為氣缸蓋128之側壁未敞開之形式之引擎44,亦可於治具200安裝於張力器158之狀態下容易地將凸輪鏈條154捲繞於第2鏈輪146。
上述實施形態中,第1治具安裝部300於與張力器158延伸之方向交叉之方向,更詳細而言沿圖9之箭頭E之方向開口。因此,藉由使第1支撐部202向圖9之箭頭E之方向滑動而易於自第1治具安裝部300拆除第1支撐部202。因此,易於將治具200自張力器158拆除。
以上,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上述之實施 形態只不過為用以實施本發明之例示。由此,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可於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適當地使上述實施形態變形而實施。
10‧‧‧自動二輪車
12‧‧‧車輛本體
14‧‧‧前輪
16‧‧‧後輪
18‧‧‧車體框架
19‧‧‧頭管
20‧‧‧把手
22‧‧‧座椅
24‧‧‧動力單元
26‧‧‧前叉
28‧‧‧車體外殼
30‧‧‧腳踏板
32‧‧‧前外殼
34‧‧‧把手外殼
36‧‧‧前擋泥板
37‧‧‧後擋泥板
38‧‧‧側外殼
42‧‧‧頭燈
44‧‧‧引擎
46‧‧‧變速裝置
48‧‧‧離心式離合器
50‧‧‧驅動輪
52‧‧‧從動輪
54‧‧‧V型皮帶
56‧‧‧曲柄軸
58‧‧‧第1驅動輪
60‧‧‧第2驅動輪
64‧‧‧間隔控制機構
66‧‧‧配重輥
68‧‧‧圓板構件
70‧‧‧第1輸出軸
72‧‧‧第1從動輪
74‧‧‧第2從動輪
76‧‧‧彈簧
78‧‧‧離合器殼體
80‧‧‧離合器瓦
82‧‧‧離合器彈簧
84‧‧‧曲柄軸箱
85‧‧‧開口
86‧‧‧活塞
88‧‧‧氣缸
89‧‧‧變速箱
90‧‧‧動力傳遞機構
92‧‧‧曲柄銷
94‧‧‧第1曲柄臂
96‧‧‧第2曲柄臂
98‧‧‧第1曲柄軸
100‧‧‧第2曲柄軸
102‧‧‧配重
104‧‧‧配重
106‧‧‧發電機
108‧‧‧第1鏈輪
110‧‧‧第1空間
112‧‧‧第1開口
114‧‧‧燃燒室
116‧‧‧活塞頭
118‧‧‧活塞環
120‧‧‧活塞銷
122‧‧‧連桿
124‧‧‧活塞頭之前端面
125‧‧‧圓筒部
126‧‧‧氣缸體
128‧‧‧氣缸蓋
129‧‧‧側壁
130‧‧‧氣缸蓋外殼
132‧‧‧缸膛
136‧‧‧第2開口
138‧‧‧第2空間
140‧‧‧第3開口
142‧‧‧凸輪軸
144‧‧‧第4開口
146‧‧‧第2鏈輪
148‧‧‧第3空間
150‧‧‧突起
152‧‧‧凹坑
154‧‧‧凸輪鏈條
156‧‧‧鏈條導軌
158‧‧‧張力器
159‧‧‧前端
160‧‧‧第1導引支撐部
162‧‧‧第2導引支撐部
164‧‧‧螺栓
166‧‧‧板彈簧
168‧‧‧刀形靴
172‧‧‧板狀部
173‧‧‧端部支撐部
174‧‧‧擺動支點部
175‧‧‧後端部
176‧‧‧端部支撐部
177‧‧‧壁面
178‧‧‧接觸部
179‧‧‧前端部
180‧‧‧第2輸出軸
182‧‧‧軸承
184‧‧‧第1壁
186‧‧‧第2壁
188‧‧‧第3壁
190‧‧‧第4壁
192‧‧‧螺栓
194‧‧‧筒部
198‧‧‧點火裝置
200‧‧‧治具
202‧‧‧第1支撐部
204‧‧‧第2支撐部
206‧‧‧本體部
210‧‧‧鏈條室
250‧‧‧支撐孔
256‧‧‧螺栓
258‧‧‧螺孔
264‧‧‧螺栓
278‧‧‧接觸部
280‧‧‧安裝孔
300‧‧‧第1治具安裝部
301‧‧‧開口
302‧‧‧第2治具安裝部
350‧‧‧螺栓
400‧‧‧槽
401‧‧‧第1槽
402‧‧‧第2槽
A‧‧‧第1支撐部與第2支撐部之間之直線距離
B‧‧‧未自外部作用力之狀態之張力器之第1治具 安裝部與第2治具安裝部之間之直線距離
P‧‧‧支撐孔與前端之間之長度
S‧‧‧支撐孔與氣缸蓋之接觸於氣缸蓋外殼之面之間之前後方向之距離
T‧‧‧方向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自動二輪車之整體構成之左側視圖。
圖2係表示動力單元前部之構造之平面剖面圖。
圖3係表示動力單元後部之構造之平面剖面圖。
圖4係表示動力傳遞機構之平面剖面圖。
圖5係表示動力傳遞機構之左側視圖。
圖6係張力器之局部放大平面圖。
圖7係表示治具之平面圖。
圖8係表示治具之側視圖。
圖9係表示安裝有治具之張力器之側視圖。
圖10係表示未自外部作用力之狀態之張力器及治具之平面圖。
圖11係表示安裝有治具之張力器插入鏈條室之狀態之左側視圖。
圖12係表示自支撐孔至張力器之設置有接觸部之側之前端之間之距離之圖。
圖13係表示其他實施形態之張力器之接觸部之圖。
166‧‧‧板彈簧
173‧‧‧端部支撐部
174‧‧‧擺動支點部
178‧‧‧接觸部
200‧‧‧治具
202‧‧‧第1支撐部
204‧‧‧第2支撐部
206‧‧‧本體部
250‧‧‧支撐孔
300‧‧‧第1治具安裝部
302‧‧‧第2治具安裝部

Claims (16)

  1. 一種張力施加構件,其係可配置於包括藉由氣缸體形成至少一部分之筒部之鏈條室之內部,且用以對將動力自曲柄軸傳遞至凸輪軸之鏈條施加張力者;且該張力施加構件包括:板彈簧,其於未有來自外部之力施加之狀態下彎曲;及接觸構件,其支撐上述板彈簧;且上述接觸構件包括:接觸支撐部,其沿上述板彈簧接觸於上述板彈簧;第1端部,其支撐上述板彈簧之一端;第2端部,其支撐上述板彈簧之另一端;及治具安裝部,其安裝使上述板彈簧之彎曲程度降低之治具;且於在上述治具安裝於上述治具安裝部之狀態下上述張力施加構件配置於上述筒部內之情形時,上述治具安裝部使上述治具之至少一部分位於上述筒部之外側。
  2. 如請求項1之張力施加構件,其中上述治具安裝部包括第1治具安裝部及第2治具安裝部,且上述第1治具安裝部設置於較長度方向中央更靠上述第1端部側,且安裝治具,上述第2治具安裝部設置於較長度方向中央更靠上述第2端部側,且安裝治具,上述第1治具安裝部包括於與上述板彈簧之延伸方向交叉之方向開口之開口部。
  3. 如請求項2之張力施加構件,其中上述第1治具安裝部設置於上述第1端部,且上述第2治具安裝部設置於上述第2端部。
  4. 一種張力施加構件組裝體,其包括:如請求項2或3之張力施加構件;及治具,其安裝於上述張力施加構件;且上述治具包括:第1支撐部,其支撐上述第1治具安裝部;第2支撐部,其支撐上述第2治具安裝部;及本體部,其連接上述第1支撐部與上述第2支撐部,且沿上述板彈簧延伸之方向延伸。
  5. 如請求項4之張力施加構件組裝體,其中於未有來自外部之力作用之狀態下之上述張力施加構件之上述第1被支撐部與上述第2被支撐部之間之距離,短於上述治具之上述第1支撐部與上述第2被支撐部之間之距離。
  6. 如請求項4或5之張力施加構件組裝體,其中上述治具之上述本體部接近於上述張力施加構件之寬度方向之一側,上述第1支撐部及上述第2支撐部為於上述板彈簧之寬度方向且自上述本體部朝向上述張力施加構件之方向突出之突起,若將自上述板彈簧之上述一端朝向上述另一端之方向設為第1方向,且將自上述板彈簧之上述另一端朝向上述一端之方向設為第2方向,則 上述第1治具安裝部接受來自上述第1支撐部之上述第2方向之力,且上述第2治具安裝部接受來自上述第2支撐部之上述第1方向之力。
  7. 如請求項6之張力施加構件組裝體,其中上述第2治具安裝部包括支撐上述第2支撐部之與上述接觸支撐部正交之方向之部分。
  8. 如請求項4或5之張力施加構件組裝體,其中上述第1治具安裝部係於上述板彈簧之寬度方向較上述第1支撐部之突出方向之長度更大地凹陷,且自上述第1端部之上述接觸支撐部之寬度方向之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之槽。
  9. 如請求項4或5之張力施加構件組裝體,其中上述接觸構件進而包括支撐上述板彈簧之寬度方向兩端部之1對端部支撐部。
  10. 如請求項4或5之張力施加構件組裝體,其中上述第1端部自上述板彈簧之厚度方向支撐上述板彈簧之一端。
  11. 如請求項4或5之張力施加構件組裝體,其中上述第2端部自上述板彈簧之厚度方向支撐上述板彈簧之另一端。
  12. 一種引擎,其係包括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張力施加構件者,且包括:曲柄軸;凸輪軸;第1鏈輪,其安裝於上述曲柄軸;第2鏈輪,其安裝於上述凸輪軸; 曲柄軸箱,其收容上述第1鏈輪;氣缸體,其安裝於上述曲柄軸箱;氣缸蓋,其安裝於上述氣缸體,且收容上述第2鏈輪;氣缸蓋外殼,其安裝於上述氣缸蓋;鏈條,其捲繞於上述第1鏈輪及上述第2鏈輪;及上述張力施加構件;且由上述曲柄軸箱、上述氣缸體及上述氣缸蓋形成收容上述鏈條之鏈條室,上述氣缸體包括形成上述鏈條室之一部分之筒部,上述引擎進而包括:支撐軸,其安裝於上述曲柄軸箱,且插通設置於上述張力施加構件之支撐孔內而可擺動地支撐上述張力施加構件;及滑動支撐部,其設置於上述氣缸蓋,藉由與上述第1端部接觸而可滑動地支撐上述張力施加構件之前端。
  13. 如請求項12之引擎,其中若將自上述氣缸體朝向上述氣缸蓋之方向設為第3方向,則上述張力施加構件之第3方向側端部位於較上述氣缸蓋更靠第3方向側。
  14. 一種跨坐型車輛,其包括如請求項12或13之引擎。
  15. 一種安裝方法,其係使用如請求項4之張力施加構件組裝體將上述張力施加構件及鏈條安裝於引擎之鏈條室之安裝方法,且包括: 第1步驟,將收容第1鏈輪之曲柄軸箱、安裝於上述曲柄軸箱之氣缸體、及安裝於上述氣缸體且收容第2鏈輪之氣缸蓋加以組裝,構成包括上述曲柄軸箱、上述氣缸體及上述氣缸蓋之上述鏈條室;第2步驟,將上述鏈條捲繞於設置於上述曲柄軸箱所收納之曲柄軸之上述第1鏈輪;第3步驟,對包括上述板彈簧及安裝於上述板彈簧之接觸構件之張力施加構件安裝上述治具而組裝上述張力施加構件組裝體;第4步驟,將上述張力施加構件組裝體自上述曲柄軸箱向朝上述氣缸體之方向插入,將支撐軸插入設置於上述接觸構件之支撐孔而將上述張力施加構件組裝體擺動自如地安裝於上述曲柄軸箱;第5步驟,將上述鏈條捲繞於上述第2鏈輪;第6步驟,將捲繞有上述鏈條之狀態之上述第2鏈輪安裝於上述凸輪軸;及第7步驟,自上述張力施加構件拆除上述治具。
  16. 如請求項15之安裝方法,其中上述本體部接近於上述張力施加構件之寬度方向之一側,上述第1支撐部為自上述本體部向朝上述張力施加構件之方向突出之突起,上述第1治具安裝部為於上述板彈簧之寬度方向較上述第1支撐部之突出方向之長度更大地凹陷,且自上述第1端部之上述接觸支撐部之寬度方向之一端向另一端 延伸之槽,上述第7步驟包括藉由使上述第1支撐部沿上述槽移動而解除上述第1支撐部對上述第1被支撐部之支撐之步驟。
TW101117899A 2011-05-20 2012-05-18 A tension applying member, a tension applying member assembly, an engine, a straddle type vehicle, and a mounting method using a tension applying member assembly TWI4656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4094A JP2014156870A (ja) 2011-05-20 2011-05-20 張力付与部材、張力付与部材組み立て体、エンジン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50141A TW201250141A (en) 2012-12-16
TWI465657B true TWI465657B (zh) 2014-12-21

Family

ID=47217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7899A TWI465657B (zh) 2011-05-20 2012-05-18 A tension applying member, a tension applying member assembly, an engine, a straddle type vehicle, and a mounting method using a tension applying member assembly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2589835B1 (zh)
JP (1) JP2014156870A (zh)
CN (1) CN103052828B (zh)
BR (1) BR112013002465B1 (zh)
ES (1) ES2661457T3 (zh)
MY (1) MY176846A (zh)
TW (1) TWI465657B (zh)
WO (1) WO20121609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04764B2 (ja) * 2014-09-30 2018-10-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ローラー式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装置
JP6170109B2 (ja) * 2015-09-25 2017-07-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カム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ピボット機構を備えたパワーユニット
CN109625929B (zh) * 2018-12-10 2024-05-03 苏州市天烨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水模自动送料机
GB2586078B (en) * 2019-08-02 2021-09-15 Perkins Engines Co Ltd Tensioning of belt driv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64737B (en) * 1999-11-24 2001-11-21 Honda Motor Co Ltd Tensioner device
JP2004028346A (ja) * 2003-10-10 2004-01-29 Honda Motor Co Ltd テンショナ装置
JP2008249109A (ja) * 2007-03-30 2008-10-16 Borg Warner Morse Tec Japan Kk ブレードテンショナ用ブレードスプリング組立体
JP2009228673A (ja) * 2008-02-29 2009-10-08 Honda Motor Co Ltd カム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を備えたエンジ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8311B1 (en) * 1999-10-27 2001-05-29 Borgwarner Inc. Blade tensioner with retaining pin and bracket
JP3550548B2 (ja) * 2001-02-02 2004-08-04 ボルグワーナー・モールステック・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ブレードスプリング用クリップおよび該クリップを備えたブレードテンショナ
JP2003314637A (ja) * 2002-04-23 2003-11-06 Borg Warner Morse Tec Japan Kk ブレードテンショナのストッパ機構
EP1323949B8 (en) * 2001-12-27 2006-10-25 BorgWarner Morse TEC Japan K.K. Hydraulic tensioner with stop mechanism
JP4944512B2 (ja) * 2006-06-26 2012-06-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64737B (en) * 1999-11-24 2001-11-21 Honda Motor Co Ltd Tensioner device
JP2004028346A (ja) * 2003-10-10 2004-01-29 Honda Motor Co Ltd テンショナ装置
JP2008249109A (ja) * 2007-03-30 2008-10-16 Borg Warner Morse Tec Japan Kk ブレードテンショナ用ブレードスプリング組立体
JP2009228673A (ja) * 2008-02-29 2009-10-08 Honda Motor Co Ltd カム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を備えたエンジ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50141A (en) 2012-12-16
MY176846A (en) 2020-08-24
BR112013002465B1 (pt) 2022-01-25
ES2661457T3 (es) 2018-04-02
WO2012160960A1 (ja) 2012-11-29
EP2589835B1 (en) 2018-02-21
EP2589835A1 (en) 2013-05-08
CN103052828A (zh) 2013-04-17
BR112013002465A2 (pt) 2020-10-20
EP2589835A4 (en) 2014-03-12
JP2014156870A (ja) 2014-08-28
CN103052828B (zh) 201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5657B (zh) A tension applying member, a tension applying member assembly, an engine, a straddle type vehicle, and a mounting method using a tension applying member assembly
TWI465658B (zh) Engine, straddle-type vehicles and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chain in the engine installation method
TWI490404B (zh) Engine, straddle type vehicle, and engine assembly method
JP6160063B2 (ja) 変速機用ギヤシフト装置
TWI503259B (zh) Engine, straddle-type vehicles and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chain in the engine installation method
TWI465659B (zh) Engine and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3841937B2 (ja) 内燃機関の弁ばねシート構造
JP7373533B2 (ja) 張力付与装置
JPH10119591A (ja) 鞍乗型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H10121933A (ja)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吸入構造
JP2004034822A (ja)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パワーユニット支持構造
JPH10122313A (ja) スプロケットを有するシャフトの組付構造
JP2009214813A (ja) 自動二輪車
JP2010274895A (ja) 自動二輪車エンジンのクラッチレリーズ装置
JP2013044279A (ja) キック式始動装置
JP2013096333A (ja) キック式始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