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2967B -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 Google Patents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2967B
TWI462967B TW099123010A TW99123010A TWI462967B TW I462967 B TWI462967 B TW I462967B TW 099123010 A TW099123010 A TW 099123010A TW 99123010 A TW99123010 A TW 99123010A TW I462967 B TWI462967 B TW I46296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carbonate resin
resin composition
carbonate
formula
m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3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6579A (en
Inventor
Noriyuki Kato
Hiroki Furuhashi
Shu Yoshida
Kazuaki Kaneko
Keiichi Kameyam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116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6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2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296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6Aliphatic-aromatic or ar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1608Aliphatic-aromatic or ar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satur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將特定之二羥基化合物所衍生之聚碳酸酯樹脂、與2,2-雙(4-羥基苯基)丙烷所衍生之聚碳酸酯樹脂混合所獲得之成形性、強度及低雙折射性優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包含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通稱:雙酚A)之聚碳酸酯樹脂,基於其優異之透明性、耐熱性、低吸水性、耐藥品性、力學特性及尺寸安定性,已廣泛用於CD或DVD之基板、光學薄膜、光學片體、各種透鏡或是稜鏡等之光學材料用途。然而,包含雙酚A之聚碳酸酯樹脂因雙折射大之故,而有無法在被要求低雙折射性之領域使用之難點。
因此,在被要求低雙折射性之領域,乃使用壓克力樹脂、非晶質聚烯烴或具有特殊構造之聚碳酸酯樹脂等。然而,例如壓克力樹脂具有吸水率高且尺寸安定性不佳、或是耐藥品性惡劣之難點,而非晶質聚烯烴則是具有耐衝擊性不佳、耐藥品性惡劣、高價等之難點。又,即使是壓克力樹脂或非晶質聚烯烴,其成形體也未必具有充分之低雙折射性,在進一步要求低雙折射性之領域無法利用此等樹脂。
作為具有特殊構造之聚碳酸酯樹脂,例如9,9-雙(3-甲基-4-羥基苯基)芴與三環[5.2.1.02,6 ]癸烷二甲醇所衍生之共聚聚碳酸酯樹脂已為業者所提案(例如專利文獻1)。由此樹脂所構成之射出成形體雖顯示優異之低雙折射性,但有耐衝撃強度低之難點。
再者,作為具有特殊構造之聚碳酸酯樹脂,已有例如含有特定比例之由9,9-雙(4-(2-羥基環氧基)苯基)芴與特定之二羥基化合物所衍生之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例如專利文獻2)、由9,9-雙(4-(2-羥基環氧基)苯基)芴與特定之二羥基化合物所衍生之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及由雙酚A所衍生之聚碳酸酯樹脂而成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例如,專利文獻3)及其用途(例如,專利文獻4),已為業者所提案。此等聚碳酸酯樹脂與包含雙酚A之聚碳酸酯樹脂相比,雖雙折射小,但是強度低。
是以,業界所企求的是強度優異之低雙折射聚碳酸酯樹脂。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16957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06799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4-359900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5-025149號公報
本發明係為解決上述課題開發而成者,其目的在提供一種強度高,且顯示低雙折射性之透明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本發明人等,為解決上述課題,銳意再三研討的結果發現,藉由通式(1)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95~5莫耳%及通式(2)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5~95莫耳%以碳酸二酯作碳酸酯鍵結而成之聚碳酸酯樹脂(A)、與通式(3)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以碳酸二酯或光氣作碳酸酯鍵結而成之聚碳酸酯樹脂(B),以(100×(A))/((A)+(B))為45~85%之重量比混合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可解決該課題,終而完成本發明。
[化1]
(式中,R1 ,R2 表氫原子或甲基)
[化2]
[化3]
根據本發明,可獲得低雙折射性及強度優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該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以可利用於偏光板之透明保護片體為首,可利用於各種透鏡、拾取透鏡、稜鏡、光學片體、光學薄膜、導光板等,極為有用。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將特定之聚碳酸酯樹脂(A)與特定之聚碳酸酯樹脂(B)以特定之比例混合而成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聚碳酸酯樹脂(A)係將通式(1)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95~5莫耳%、及通式(2)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5~95莫耳%以碳酸二酯作碳酸酯鍵結而成之聚碳酸酯樹脂。
[化4]
式中,R1 及R2 分別表氫原子或甲基。
[化5]
通式(1)所示之化合物之例,包括9,9-雙(4-羥基苯基)芴、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芴、9,9-雙(4-羥基-3-乙基苯基)芴、9,9-雙(4-羥基-2,6-二甲基苯基)芴等等。其中,可較佳使用的是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芴。
通式(2)所示之化合物,具體而言,為三環[5.2.1.02,6 ]癸烷二甲醇。
構成聚碳酸酯樹脂(A)之二羥基化合物,係通式(1)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及通式(2)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有關其等之比率,通式(1)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為5~95莫耳%,通式(2)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為95~5莫耳%。較佳的是,通式(1)所示之化合物為10~70莫耳%,且通式(2)所示之化合物為90~30莫耳%。更好的是,通式(1)所示之化合物為15~60莫耳%,通式(2)所示之化合物為85~40莫耳%。更尤其好的是,通式(1)所示之化合物為25~45莫耳%,通式(2)所示之化合物為75~55莫耳%。通式(1)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若低於5莫耳%,則玻璃轉移温度變低,耐熱性降低,因此不令人滿意。又,通式(1)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若超過95莫耳%,則玻璃轉移温度變高,因此成形時之流動性降低,不令人滿意。
聚碳酸酯樹脂(A),係將通式(1)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及通式(2)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在碳酸二酯及觸媒之存在下,以公知之熔融縮聚法聚合而獲得。有關製造方法細節請容後述。聚碳酸酯樹脂(A)可為無規、嵌段及交替共聚構造之任一種聚碳酸酯樹脂。
又,聚碳酸酯樹脂(A)只含通式(1)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通式(2)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及碳酸二酯化合物之單元,實質上不含由來自其他單體之單元。
聚碳酸酯樹脂(B),係通式(3)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即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通稱:雙酚A)以碳酸二酯或光氣作碳酸酯鍵結而成之聚碳酸酯樹脂。
[化6]
聚碳酸酯樹脂(B)雖較佳係包含雙酚A之均聚物,但不受此限制,亦可在無損物性之範圍內少量共聚雙酚A以外之雙酚類。
聚碳酸酯樹脂(B),係將通式(3)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以熔融縮聚法或是光氣法(界面法)聚合而獲得。製造方法之細節請容後述。
本發明中,聚碳酸酯樹脂(A)與(B)之混合比率,以重量比而言為(100×(A))/((A)+(B))=45~85重量%。更好的是50~80重量%。該混合比率若小於45重量%,則樹脂組合物會變得不展現充分之低雙折射性,不令人滿意。又,當該混合比率大於85重量%,則強度降低,因此不令人滿意。
又,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聚碳酸酯樹脂(A)與(B)可分別含有2種以上。此一情形下,式(100×(A))/((A)+(B))中之(A)與(B)分別係指2種以上之聚碳酸酯樹脂(A)與(B)個別之合計重量。
本發明之樹脂組合物中所用之聚碳酸酯樹脂(A)之較佳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20,000~300,000,更好的是35,000~150,000。若Mw小於20,000,混合樹脂組合物會變脆,因此不令人滿意。Mw若大於300,000,熔融黏度會變高,混合條件趨於嚴苛,不令人滿意,此外,樹脂組合物之射出成形條件也會變得嚴苛,而在成形體上產生銀線,不令人滿意。
本發明樹脂組合物中所用之聚碳酸酯樹脂(B)之較佳的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5,000~250,000,更好的是20,000~110,000。當Mw小於15,000時,混合樹脂組合物變脆,故不令人滿意。當Mw大於250,000時,熔融黏度變高,混合條件趨於嚴苛,不令人滿意,再者,樹脂組合物之射出成形條件亦趨於嚴苛,會在成形體上產生銀線,不令人滿意。
本發明樹脂組合物中所用之聚碳酸酯樹脂(A)與(B)之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差(ΔMw),宜為0~120,000,更好的是0~80,000。當ΔMw超過120,000時,(A)與(B)之黏度差會顯著變大,因此相容性變差,樹脂組合物之透明性降低,故不令人滿意。
又,將聚碳酸酯樹脂(A)及(B)以特定比率混合而成之本發明樹脂組合物之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宜為10,000~80,000,更好的是25,000~60,000。若為上述範圍,則成形性良好,令人滿意。
又,本發明樹脂組合物之玻璃轉移温度(Tg)為95~180℃,更好的是105~170℃。Tg若低於95℃,則使用温度範圍變窄,故不令人滿意。又,若超過180℃,則成形條件變得嚴苛,因此不令人滿意。
以下,茲就本發明聚碳酸酯樹脂(A)之製造方法例敘述之。
聚碳酸酯樹脂(A),可將通式(1)及(2)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在碳酸二酯及觸媒之存在下,以公知之熔融縮聚法製造。
作為碳酸二酯,具體可舉的有: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苯酯、碳酸二(氯苯酯)、碳酸二(間-甲苯酚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丁酯、碳酸二環己酯等。其中,特別好的是碳酸二苯酯。碳酸二酯相對二羥基化合物之合計1莫耳宜以0.98~1.20莫耳之比率使用,更好的是0.99~1.10莫耳之比率。
作為鹼性化合物觸媒,可舉的有鹼金屬化合物、鹼土類金屬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等。
作為此類化合物,較佳可使用鹼金屬及/或鹼土類金屬化合物等之有機酸鹽、無機鹽、氧化物、氫氧化物、氫化物或烷氧化物、四級銨氫氧化物及其等之鹽、胺類等,可單獨或組合使用此等化合物。
作為鹼金屬化合物,具體可使用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銫、氫氧化鋰、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碳酸氫銫、碳酸氫鋰、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碳酸鋰、醋酸鈉、醋酸鉀、醋酸銫、醋酸鋰、硬脂酸鈉、硬脂酸鉀、硬脂酸銫、硬脂酸鋰、硼氫化鈉、苯基化硼鈉、苯甲酸鈉、苯甲酸鉀、苯甲酸銫、苯甲酸鋰、磷酸氫二鈉、磷酸氫二鉀、磷酸氫二鋰、苯基磷酸二鈉、雙酚A之二鈉鹽、二鉀鹽、二銫鹽、二鋰鹽、酚之鈉鹽、鉀鹽、銫鹽、鋰鹽等。
作為鹼土類金屬化合物,具體可使用氫氧化鎂、氫氧化鈣、氫氧化鍶、氫氧化鋇、碳酸氫鎂、碳酸氫鈣、碳酸氫鍶、碳酸氫鋇、碳酸鎂、碳酸鈣、碳酸鍶、碳酸鋇、醋酸鎂、醋酸鈣、醋酸鍶、醋酸鋇、硬脂酸鎂、硬脂酸鈣、苯甲酸鈣、苯基磷酸鎂等。
作為含氮化合物,具體可使用四甲基氫氧化銨、四乙基氫氧化銨、四丙基氫氧化銨、四丁基氫氧化銨、三甲基芐基氫氧化銨等之具有烷基、芳基等之四級氫氧化銨類;三乙胺、二甲基芐胺、三苯胺等之三級胺類;二乙胺、二丁胺等之二級胺類;丙胺、丁胺等之一級胺類;2-甲基咪唑、2-苯基咪唑、苯并咪唑等之咪唑類;或是氨、四甲銨氫硼化物、四丁銨氫硼化物、四丁銨四苯基硼酸鹽、四苯銨四苯基硼酸鹽等之鹼或是鹼性鹽等。
作為酯交換觸媒,可較佳的使用鋅、錫、鋯、鉛之鹽,其等可單獨或是組合使用。
作為酯交換觸媒,具體可使用、醋酸鋅、苯甲酸鋅、2-乙基己酸鋅、氯化錫(II)、氯化錫(IV)、醋酸錫(II)、醋酸錫(IV)、二月桂酸二丁基錫、二丁基錫氧化物、二丁基錫二甲氧化物、乙醯丙酮化鋯、含氧醋酸鋯、四丁氧化鋯、醋酸鉛(II)、醋酸鉛(IV)等。
此等觸媒,相對二羥基化合物之合計1莫耳,係以10-9 ~10-3 莫耳之比率,宜為10-7 ~10-4 莫耳之比率使用。
本發明之熔融縮聚法,係使用上述原料及觸媒,於加熱下在常壓或減壓下利用酯交換反應,一面除去副生成物一面進行熔融縮聚。反應一般係以二段以上之多段程序實施。
具體而言,第一段之反應係在120~260℃,宜在180~240℃之温度下反應0.1~5小時,宜反應0.5~3小時。而後,一面提高反應系之減壓度一面提高反應温度,進行二羥基化合物與碳酸二酯之反應,最終在1 mmHg以下之減壓下,以200~350℃之温度,進行0.3~10小時之縮聚反應。此一反應可以連續式進行,也可以分批式進行。進行上述反應時所使用之反應裝置,可為配備錨型攪拌翼、MAX混合攪拌翼、螺旋帶型攪拌翼等之縱型,也可為配備槳葉翼,格柵翼,眼鏡型翼等之横型,也可為配備螺旋之押出機型,又,可適當地實施使用在斟的聚合物之黏度下適宜組合其等之反應裝置。
聚合反應終了後,為保持熱安定性及水解安定性,係將觸媒除去或使其失活。一般而言,可適當實施公知之利用酸性物質之添加而使觸媒失活之方法。作為此等物質,具體而言,較佳可使用:苯甲酸丁酯、苯甲酸十二烷酯等之酯類;對-甲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酸等之芳香族磺酸類;對-甲苯磺酸丁酯、對-甲苯磺酸己酯、對-甲苯磺酸辛酯、對-甲苯磺酸苯酯、對-甲苯磺酸苯乙酯等之芳香族磺酸酯類;亞磷酸、磷酸、膦酸等之磷酸類;亞磷酸三苯酯、亞磷酸一苯酯、亞磷酸二苯酯、亞磷酸一乙酯、亞磷酸二乙酯、亞磷酸二正丙酯、亞磷酸二丁酯、亞磷酸一正丁酯、亞磷酸二己酯、亞磷酸二辛酯、亞磷酸一辛酯等之亞磷酸酯類;磷酸三苯基、磷酸二苯酯、磷酸一苯酯、磷酸一乙酯、磷酸二乙酯、磷酸一丁酯、磷酸二丁酯、磷酸二辛酯、磷酸一辛酯等之磷酸酯類;二苯基膦酸、二辛基膦酸、二丁基膦酸等之膦酸類;苯基膦酸二乙酯等之膦酸酯類;三苯基膦、雙(二苯基膦基)乙烷等之膦類;硼酸、苯基硼酸等之硼酸類;十二烷基苯磺酸四丁基鏻鹽等之芳香族磺酸鹽類;氯化苯醯、對-甲苯磺酸氯等之有機鹵化物;二甲基硫酸等之烷基硫酸;氯化芐基等之有機鹵化物等。
觸媒失活後,也可設置將聚合物中之低沸點化合物以0.1~1 mmHg壓力在200~350℃之温度下進行脫除揮發性成分之步驟,為此,可適當使用具備槳葉翼、格柵翼、眼鏡型翼等之表面更新能力優異之攪拌翼的橫型裝置、或是薄膜蒸發器。
其次,茲就本發明聚碳酸酯樹脂(B)之製造方法例說明之。
聚碳酸酯樹脂(B)之製造方法之一例,係將二羥基化合物與碳酸二酯,在鹼性化合物觸媒之存在下,予以熔融縮聚之方法。此一製造法,雖可比照聚碳酸酯樹脂(A)之製造方法,但聚碳酸酯樹脂(B)製造時,宜不使用過渡金屬系之酯交換觸媒。
聚碳酸酯樹脂(B)之製造方法之其他例,係將二羥基化合物在溶媒及末端終止劑及酸結合劑之存在下,與光氣反應之界面聚合方法。根據此一製造方法,通常,係在酸結合劑之水溶液中溶解二羥基化合物及末端停止劑,在有機溶媒之存在下促其反應。
作為酸結合劑,例如可適當使用吡啶、或是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等之鹼金屬之氫氧化物。又,作為溶媒,例如,可適當使用二氯甲烷、氯仿、氯苯、二甲苯等。再者,為促進聚合反應,作為觸媒可使用如三乙胺般之三級胺或四-正丁銨溴等之四級銨鹽等。
又,用於聚合度調節之末端終止劑,可使用酚、對-第三丁基酚、對-枯基酚、長鏈烷基取代酚等之一官能羥基化合物。
再者,因應所期,也可少量添加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等之抗氧化劑。
反應通常係在0~150℃,宜在5~40℃之範圍進行。反應時間係由反應温度左右,通常為0.5分~10小時,宜為1分鐘~2小時。又,反應中,反應系之pH宜保持於10以上。
本發明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製造方法並無特殊限制,例如,也可以
[1]混合聚碳酸酯樹脂(A)與(B)各自之固體,以混練機予以混練之方法、
[2]在熔融狀態之(A)中,添加固體之(B)予以混練之方法、
[3]在熔融狀態之(B)中,添加固體之(A)予以混練之方法、
[4]將熔融狀態之(A)與(B)之樹脂混合而予混練之方法
之任一種方法製造。混練可為連續式、分批式中之任一種。混練機若為連續式,宜為押出機,若為分批式,宜使用拉佛普拉斯托磨機、混捏機。又,使用以熔融縮聚法製造之聚碳酸酯樹脂時,基於避免混練時之酯交換反應之見解,最好在觸媒失活後進行混練。然而,可將觸媒失活劑與混合對象之樹脂同時混練,也可在混合後將觸媒失活劑混練。惟,此一情況下,因酯交換反應會造成無規化,故有必要在無損耐藥品性之範圍內終止。
又,作為本發明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可為將聚碳酸酯樹脂(A)與(B)溶解於溶媒,於注入鑄模後,再將溶媒蒸發之方法。作為溶媒,可使用二氯甲烷、氯仿、甲酚等。此方法中,可同時將添加劑溶解添加之。
此外,本發明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因應必要還可添加抗氧化劑、離型劑、紫外線吸收劑、流動性改質劑、強化劑、結晶核劑、染料、帯電防止劑或抗菌劑等。此等添加劑可在混練前事先添加於聚碳酸酯樹脂(A)及(B)之各者或是其中一方,也可在混合混練時同時添加進行練製,或也可在混合後練製。
惟,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宜實質上不含聚碳酸酯樹脂(A)及(B)以外之聚碳酸酯類。
本發明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為低雙折射性,可利用於製作以偏光板之透明保護片體為首的各種透鏡、拾取透鏡、稜鏡、光學片體、光學薄膜、導光板等,極為有用。此等光學零件之材料,通常被要求700 nm以下之雙折射性,再者,基於加工妥適性及耐久性之觀點,被要求有60 MPa以上之抗彎強度。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可滿足此等特性。
[實施例]
以下茲根據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受此等實施例之任何限制。另,實施例中之測定值係使用以下之方法或裝置測定。
1)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使用GPC,以氯仿為展開溶媒,使用既知分子量(分子量分布=1)之標準聚苯乙烯作成檢量線。基於此檢量線,自GPC之停留時間算出。
2)玻璃轉移温度(Tg):利用示差熱掃描熱量分析計,精工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之SSC-5200(DSC),以10℃/min測定。
3)抗彎彈性係數:使用將聚碳酸酯樹脂丸粒以120℃乾燥24小時後,將利用射出成形機(住友重機製SG-150),在機筒温度255℃下射出成形之試驗片,根據ASTM-D0790進行測定。
4)雙折射率:雙折射(遲滯),係以以下方法測定。
4-1) 展開薄膜之製作
將各實施例所得之樹脂以5重量%濃度溶解於二氯甲烷,將其流延於確認水平之展開板。在展開板上施以適宜之覆蓋調整蒸發量,一面令二氯甲烷揮發,獲得厚100 μm之透明樹脂薄膜。
4-2) 薄膜之延伸
將所得之薄膜切斷成5 cm×5 cm,以較玻璃轉移温度(Tg)高10℃之温度,以15 mm/分之延伸速度,拉伸至延伸倍率1.5倍。
4-3)雙折射之測定
將所得之延伸薄膜之雙折射(遲滯),利用溝尻光學工業所股份有限公司製之膜厚計,就波長633 nm進行測定。
[實施例1]
將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芴8.14 kg(21.5莫耳(33.6莫耳%))、三環[5.2.1.02.6 ]癸烷二甲醇8.32 g(42.4莫耳(66.4莫耳%))、碳酸二苯酯13.81 g(64.5莫耳)及碳酸氫鈉5×10-5 g(6×10-7 莫耳),置入附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50升反應器內,在氮氛圍760 Torr下,以1小時加熱於215℃下並攪拌之。
而後,以15分鐘將減壓度調整至150 Torr,於215℃、150 Torr之條件下保持20分鐘進行酯交換反應。之後,以37.5℃/hr之速度昇温至240℃,於240℃、150 Torr下保持10分鐘。然後,以10分鐘調整至120 Torr,於240℃、120 Torr下保持70分鐘。繼之,以10分鐘調整至100 Torr,於240℃、100 Torr下保持10分鐘。之後,以40分鐘調整為1 Torr以下,在240℃、1 Torr以下之條件下攪拌25分鐘進行聚合反應。反應終了後,在反應器內吹入氮氣加壓,將生成之聚碳酸酯樹脂丸粒化並一面予以取出。所得之聚碳酸酯樹脂之Mw為62300,Tg為142℃。
將此聚碳酸酯樹脂10.0 kg以100℃作24小時真空乾燥,將亞磷酸二乙酯以樹脂中之碳酸氫鈉之10倍莫耳量添加,將甘油一硬脂酸酯相對樹脂添加300 ppm,並以押出機在260℃下混練之並予丸粒化,獲得丸粒(A)。該丸粒之Mw為62100。
將所得之丸粒8 kg、以及包含雙酚A之聚碳酸酯樹脂「優匹龍S-3000」(商品名:三菱工程塑膠公司製,Mw:47800)丸粒2 kg充分搖晃混合,並以押出機以260℃混練之且予以丸粒化,獲得混合丸粒6.8 kg。該丸粒之Tg為140℃,除此再無發現變曲點。由此確認該混合物完全相容。
又,Mw為58940。測定抗彎強度與雙折射之結果發現,雙折射低至250 nm,抗彎強度仍強至79 MPa。
[實施例2]
除將實施例1中之聚碳酸酯樹脂丸粒(A)使用6 kg,將包含雙酚A之聚碳酸酯樹脂「優匹龍S-3000」之丸粒使用4 kg進行混練以外,其他係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操作。Mw為55600。測定抗彎強度與雙折射之結果發現,雙折射低至440 nm,抗彎強度仍強至83 MPa。
[實施例3]
除將實施例1中之聚碳酸酯樹脂丸粒(A)使用5 kg,將包含雙酚A之聚碳酸酯樹脂「優匹龍S-3000」之丸粒使用5 kg進行混練以外,其他係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操作。Mw為54000。測定抗彎強度與雙折射之結果發現,雙折射低至670 nm,抗彎強度仍強至86 MPa。
[實施例4]
除使用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芴6.05 kg(16.0莫耳(25.0莫耳%))、三環[5.2.1.02.6 ]癸烷二甲醇9.41 kg(47.93莫耳(75.0莫耳%))、碳酸二苯酯13.81 g(64.5莫耳)、及碳酸氫鈉5×10-5 g(6×10-7 莫耳)以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聚合,獲得聚碳酸酯樹脂丸粒。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之Mw為65300,Tg為116℃。
將此聚碳酸酯樹脂10.0 kg以100℃作24小時真空乾燥,將亞磷酸二乙酯以樹脂中之碳酸氫鈉之10倍莫耳量添加,將甘油一硬脂酸酯相對樹脂以300 ppm添加,並以押出機以260℃混練丸粒化,獲得丸粒(A)。該丸粒之Mw為64100。
將所得之丸粒5 kg、以及包含雙酚A之聚碳酸酯樹脂「優匹龍S-3000」(商品名:三菱工程塑膠公司製,Mw:47800)丸粒5 kg充分搖晃混合,並以押出機以260℃混練之且予以丸粒化,獲得混合丸粒6.8 kg。該丸粒之Tg為130℃,除此再無發現變曲點。由此確認該混合物完全相容。
又,Mw為52000。測定抗彎強度與雙折射之結果發現,雙折射低至680 nm,抗彎強度仍強至78 MPa。
[比較例1]
依實施例1之方式聚合,但將亞磷酸二乙酯以樹脂中碳酸氫鈉之10倍莫耳量,將甘油一硬脂酸酯相對樹脂以300 ppm添加之,以押出機於260℃下混練之,測定所得之聚碳酸酯之抗彎強度與雙折射。雙折射非常地低至1 nm,但是抗彎強度為11 MPa,強度低。
[比較例2]
除將實施例1中聚碳酸酯樹脂丸粒(A)使用9 kg、包含雙酚A之聚碳酸酯樹脂「優匹龍S-3000」丸粒使用1 kg進行混練以外,其他係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操作。Mw為60600。測定抗彎強度與雙折射之結果發現,雙折射非常地低至15 nm,但抗彎強度為15 MPa,強度低。
[比較例3]
除將實施例1中聚碳酸酯樹脂丸粒(A)使用6 kg、包含雙酚A之聚碳酸酯樹脂「優匹龍S-3000」丸粒使用4 kg進行混練以外,其他係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操作。Mw為52000。測定抗彎強度與雙折射之結果發現,抗彎強度強至90 MPa,但雙折射大至1010 nm。
[參考例]
除使用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芴12.10 kg(32.0莫耳(50.0莫耳%))、三環[5.2.1.02.6 ]癸烷二甲醇6.28 kg(32.0莫耳(50.0莫耳%))、碳酸二苯酯13.81 g(64.5莫耳)、及碳酸氫鈉5×10-5 g(6×10-7 莫耳)以外,其他係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聚合,獲得聚碳酸酯樹脂丸粒。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之Mw為61300,Tg為133℃。
將此聚碳酸酯樹脂10.0 kg以100℃作24小時真空乾燥,將亞磷酸二乙酯以樹脂中之碳酸氫鈉之10倍莫耳量添加,將甘油一硬脂酸酯相對樹脂以300 ppm添加,並以押出機以260℃混練丸粒化,獲得丸粒(A)。該丸粒之Mw為60100。
將所得之丸粒5 kg、以及包含雙酚A之聚碳酸酯樹脂「優匹龍S-3000」(商品名:三菱工程塑膠公司製,Mw:47800)丸粒5 kg充分搖晃混合,並以押出機以260℃混練之且予以丸粒化,獲得混合丸粒6.8 kg。該丸粒之Tg為140℃,除此再無發現變曲點。由此確認該混合物完全相容。
又,Mw為53000。測定抗彎強度與雙折射之結果發現,雙折射與實施例1~4同程度地低(680 nm),但抗彎強度較實施例1~4為劣(10 MPa)。亦即,由抗彎強度之觀點可知,聚碳酸酯樹脂A中之式(1)之二羥基化合物與式(2)之碳酸二酯化合物的莫耳比率,前者宜為15~60莫耳%,後者宜為85~40莫耳%。

Claims (9)

  1. 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係將通式(1)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95~5莫耳%及通式(2)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5~95莫耳%以碳酸二酯作碳酸酯鍵結而成之聚碳酸酯樹脂(A)、與通式(3)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以碳酸二酯或光氣作碳酸酯鍵結而成之聚碳酸酯樹脂(B),以(100×(A))/((A)+(B))為45~85%之重量比混合所獲得: (式中,R1 及R2 分別表氫原子或甲基)
  2. 如請求項1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於通式(1)中,R1 為氫原子。
  3.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係將該聚碳酸酯樹脂(A)及(B)以(100×(A))/((A)+(B))為50~80%之重量 比混合所獲得。
  4.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該聚碳酸酯樹脂(A)中,通式(1)所示之化合物之莫耳比率為15~60莫耳%,且通式(2)所示之化合物之莫耳比率為85~40莫耳%。
  5.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該碳酸二酯為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苯酯、碳酸二(氯苯酯)、碳酸二(間-甲苯酚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丁酯、或碳酸二環己酯。
  6.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該碳酸二酯為碳酸二苯酯。
  7.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該聚碳酸酯樹脂(A)之聚苯乙烯換算平均分子量(Mw)為20,000~300,000,聚碳酸酯樹脂(B)之聚苯乙烯換算平均分子量(Mw)為15,000~250,000。
  8.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該聚碳酸酯樹脂(A)與聚碳酸酯樹脂(B)之聚苯乙烯換算平均分子量(Mw)之差△Mw為0~120,000。
  9.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玻璃轉移溫度為95~180℃。
TW099123010A 2009-07-13 2010-07-13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TWI4629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4989 2009-07-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6579A TW201116579A (en) 2011-05-16
TWI462967B true TWI462967B (zh) 2014-12-01

Family

ID=43449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3010A TWI462967B (zh) 2009-07-13 2010-07-13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163116B2 (zh)
EP (1) EP2455425B1 (zh)
JP (1) JP5682559B2 (zh)
KR (1) KR101741280B1 (zh)
CN (1) CN102471566A (zh)
ES (1) ES2464347T3 (zh)
TW (1) TWI462967B (zh)
WO (1) WO20110077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716268D0 (en) 2007-08-21 2007-09-26 Reedhycalog Uk Ltd PDC cutter with stress diffusing structures
JP6260287B2 (ja) * 2014-01-15 2018-01-17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加飾の樹脂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64030B2 (ja) * 2015-05-26 2019-02-06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11877A (en) * 2007-05-21 2009-03-16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Polycarbonate resi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28309B2 (ja) * 1993-07-14 2001-11-12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US5486577A (en) 1995-03-21 1996-01-23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Blends of diaryl fluorene carbonate polymers with bisphenol A carbonate polymers
JP4178350B2 (ja) 1998-09-29 2008-11-12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新規な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EP1153955B1 (en) * 1999-10-29 2005-03-30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olycarbonate resi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4196326B2 (ja) 2002-06-12 2008-12-17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
JP4281998B2 (ja) * 2003-06-06 2009-06-17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05025149A (ja) 2003-06-12 2005-01-27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偏光板
JP4577814B2 (ja) * 2003-08-22 2010-11-10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性製品
JP4577815B2 (ja) * 2003-09-18 2010-11-10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の透明保護層用フィルム
JP2005232256A (ja) 2004-02-18 2005-09-02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成形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ペレ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11877A (en) * 2007-05-21 2009-03-16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Polycarbonate resi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6579A (en) 2011-05-16
KR101741280B1 (ko) 2017-05-29
JP5682559B2 (ja) 2015-03-11
ES2464347T3 (es) 2014-06-02
EP2455425B1 (en) 2014-02-26
CN102471566A (zh) 2012-05-23
EP2455425A1 (en) 2012-05-23
US20120178886A1 (en) 2012-07-12
WO2011007744A1 (ja) 2011-01-20
JPWO2011007744A1 (ja) 2012-12-27
EP2455425A4 (en) 2013-01-23
US9163116B2 (en) 2015-10-20
KR20120051682A (ko) 2012-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81998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4626847B2 (ja) 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JP5332696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78350B2 (ja) 新規な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JP5440500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材料
JP2008163194A (ja) 光学フィルム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JP4577815B2 (ja) 光ディスクの透明保護層用フィルム
TWI462967B (zh)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TW201439195A (zh) 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JP5682562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5287704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4577814B2 (ja) 防眩性製品
JP5593865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製造方法
JP2005025149A (ja) 偏光板
JP4126515B2 (ja) 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JP2011148999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JP4513949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JP2011021139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