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6643B - 連接器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6643B
TWI446643B TW100139556A TW100139556A TWI446643B TW I446643 B TWI446643 B TW I446643B TW 100139556 A TW100139556 A TW 100139556A TW 100139556 A TW100139556 A TW 100139556A TW I446643 B TWI446643 B TW I4466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outer casing
wiring board
connector device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9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2182A (en
Inventor
Kosuke Ozeki
Original Assignee
Dai Ic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Ic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Ic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42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2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6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664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2Strain reliev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連接器裝置
本申請案之申請專利範圍中記載之發明係關於一種連接器裝置,其係安裝於固體配線基板等,作為供配線板狀構件插入者使用,以將設置於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FPC,Flexible Print Circuit)或可撓性平板狀電纜(FFC,Flexible Flat Cable)等配線板狀構件之連接端子部電性連結於形成為固體配線基板等之其他配線基板,且構成為包含為阻止插入之配線板狀構件脫離而卡合於插入之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手段、及與插入之配線板狀構件之連接端子部接觸連接之觸點。
安裝於各種電子機器之相對小型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或可撓性平板狀電纜等配線板狀構件係與安裝有各種電性零件之固體配線基板之電性連結大多使用電性連接且固定於該固體配線基板之連接器裝置而進行。用於如此之配線板狀構件與固體配線基板之電性連結之連接器裝置係包含與設置於配線板狀構件之連接端子部接觸連接之導電性觸點,且經由該觸點將設置於配線板狀構件之連接端子部電性連結於設置在固體配線基板之配線部。
先前提出之例如用於形成為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配線板狀構件與固體配線基板之電性連結之連接器裝置係包含設置有供配線板狀構件插入之插入部且配置於固體配線基板之例如藉由絕緣材料而形成之外殼。而且,例如包含複數個觸點,其等係設置為排列配置於外殼上,且於使配線板狀構件穿過插入部插入至外殼時,成為分別與設置於該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個連接端子部對應者;導電性外殼,其係配設為有助於複數個觸點之特性阻抗調整者,進而配設成局部或者全部地覆蓋外殼者,以解決來自外部之電磁波雜訊、即獲得對於來自外部之電磁雜訊之屏蔽效應,且連結於設置在固體配線基板之接地端子;致動器,其係相對外殼可轉動,並且卡合地設置於複數個觸點之各者,且於進行轉動時,使複數個觸點採取分別與複數個連接端子部接觸連接之狀態、或者脫離與複數個連接端子部之接觸連接之狀態。由此,藉由使複數個觸點處於分別與設置於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個連接端子部接觸連接之狀態,而使配線板狀構件處於與固體配線基板之電性連結狀態。
進而,於先前提出之用於配線板狀構件與固體配線基板之電性連結之連接器裝置中,亦存在包含上述之外殼,且包含上述之複數個觸點及導電性外殼,但不包含相對外殼可轉動地設置之致動器,且於使配線板狀構件穿過插入部插入至外殼時,自動地使設置於外殼內之複數個觸點分別與設置於插入之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個連接端子部接觸連接者。於上述情形時,僅使配線板狀構件穿過插入部從而適當地插入至外殼,便可使配線板狀構件處於與固體配線基板之電性連結狀態。
於如此之先前提出之連接器裝置之情形時,無論包含相對外殼可轉動地設置之致動器者亦或是不包含該致動器者之情形時,例如,當使形成為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配線板狀構件穿過插入部,插入至配置於固體配線基板之外殼,使配設於外殼之複數個觸點分別與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中之複數個連接端子部接觸連接,藉此,使配線板狀構件處於與固體配線基板之電性連結狀態時,必需避免配線板狀構件意外地自外殼拔脫之事態。勿庸置疑,為適當地維持配置於外殼之複數個觸點分別與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中之複數個連接端子部接觸連接之狀態,而必需使穿過插入部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能夠穩定地維持該狀態,不致意外地自外殼拔脫。
因此,先前提出有相當於如上所述之包含外殼且包含複數個觸點、導電性外殼、及相對外殼可轉動之致動器之連接器裝置,且包含卡合於穿過插入部插入至外殼內之配線板狀構件,阻止該配線板狀構件意外地自外殼拔脫之卡止手段(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又,先前亦提出有相當於如所上述之包含外殼且包含複數個觸點、及導電性外殼,但不包含相對外殼可轉動之致動器之連接器裝置,且包含卡合於穿過插入部插入至外殼內之配線板狀構件,阻止該配線板狀構件意外地自外殼拔脫之卡止手段(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於專利文獻1所示之連接器裝置,在導電性外殼(屏蔽板11)之一部分形成有可如蹺板(seesaw)般移位之卡止手段(鎖止部11c),且於該卡止手段設置有朝向導電性外殼之內側彎曲之卡止端部(棘爪部11d)。而且,卡止手段係根據相對外殼(外殼3)可轉動之致動器(致動器9)之轉動操作進行移位。
由此,於配線板狀構件(FPC21)插入至外殼內之受納空間(FPC受納空間34)之後,若進行致動器之朝向第1方向之轉動操作,則配設於外殼內之複數個觸點(第1觸點5、第2觸點6)藉由形成於致動器之凸輪(凸輪部92、93)而移位,且分別與插入至外殼內之配線板狀構件中之複數個連接端子部接觸連接,並且卡止手段藉由形成於致動器之凸輪(凸輪部94)而移位,使設置於其中之卡止端部卡合於插入至外殼內之配線板狀構件中設置之卡合部(切口21a)。藉此,使插入至外殼內之配線板狀構件處於由卡止手段卡止從而阻止意外地自外殼中拔脫之狀態。
其後,若基於設置在卡止手段之卡止端部卡合於插入至外殼內之配線板狀構件中設置之卡合部之情形,進行致動器之朝向與第1方向相反之第2方向之轉動操作,則形成於致動器之凸輪(凸輪部94)容許卡止手段採取解除設置於該卡止手段之卡止端部之與設置於配線板狀構件之卡合部之卡合之狀態。藉此,使插入至外殼內之配線板狀構件處於可自外殼中拔脫之狀態。
又,於專利文獻2所示之連接器裝置,在外殼(外殼本體2)中包含相對該外殼可轉動地設置之導電性外殼(外殼4)。而且,於導電性外殼之一部分形成有板彈簧狀之卡止手段(腳部46),且於該卡止手段之前端部設置有朝向導電性外殼之內側之卡止突起(卡止突起44)。
若基於如此之形成為相對外殼可轉動之導電性外殼採取其整體接近外殼且相對外殼匍匐之位置之情形,使配線板狀構件(FPC)穿過插入部(插入口21)插入至外殼內,則配置於外殼內之複數個觸點(觸點3(上部觸點31、下部觸點32))分別與插入至外殼內之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個連接端子部接觸連接,並且,設置於卡止手段之卡止突起卡合於插入至外殼內之配線板狀構件中設置之卡合部(FPC卡止孔FPC2)。藉此,使插入至外殼內之配線板狀構件處於由卡止手段卡止從而阻止意外地自外殼中拔脫之狀態。
其後,若基於設置於卡止手段之卡止突起卡合於插入至外殼內之配線板狀構件中設置之卡合部之情形,對相對外殼可轉動之導電性外殼進行轉動操作以獲取相對外殼立起之位置,則形成於導電性外殼之卡止手段亦隨著導電性外殼移位,設置於該卡止手段之卡止突起解除與設置於配線板狀構件之卡合部之卡合。藉此,使插入至外殼內之配線板狀構件處於可自外殼中拔脫之狀態。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8-52993號公報(段落0016、0017、0033~0043,圖1、5、6)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8-192574號公報(段落0026、0027、0031~0034,圖1~6)
於作為如上所述之用於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等配線板狀構件與固體配線基板等其他配線基板之電性連結且包含阻止插入至外殼內之配線板狀構件意外地自外殼中拔脫之卡止手段者已於先前提出之連接器裝置中,使卡止手段根據相對外殼可轉動之致動器之轉動操作進行移位,或者包含相對外殼可轉動之導電性外殼,且於該導電性外殼之一部分形成有卡止手段。
於如此之使卡止手段根據相對外殼可轉動之致動器之轉動操作進行移位之先前之連接器裝置之情形時,必需包含單獨地形成有卡止手段與致動器之不同構件,且其會招致對連接器裝置之整體小型化之阻礙與構成構件數之增加,從而成為增加製造成本之主要原因。此外,於使卡止手段採取對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或者卡止解除狀態之情形時,必需進行使致動器相對外殼轉動之操作,且必需將用以進行該操作之多餘之空間設置於連接器裝置之周圍。
又,於包含相對外殼可轉動之導電性外殼,且於該導電性外殼之一部分形成有卡止手段之先前之連接器裝置之情形時,由於導電性外殼相對外殼可轉動,故無法利用導電性外殼將連接器裝置固定於固體配線基板等,故必需另外包含用以將連接器裝置固定於固體配線基板等之構件(壓具(hold down)構件),此情況將招致對連接器裝置之整體小型化之阻礙與構成構件數之增加,從而成為增加製造成本之主要原因。
鑒於上述情況,本申請案之申請專利範圍中記載之發明係一種連接器裝置,其係用於作為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或可撓性平板狀電纜等配線板狀構件與其他配線基板之電性連結,且包含外殼,其設置有板狀構件插入部,且配設於其他配線基板;複數個觸點,其等係設置為排列配置於外殼;及導電性外殼,其係局部地覆蓋外殼;該連接器裝置係具有可實現整體之小型化,並且可減少構成構件數之結構,且可使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選擇性地處於確實地阻止自外殼中意外拔脫之卡止狀態、及脫離該卡止狀態可自外殼中有意識地拔脫之狀態,並且,用以使配線板狀構件處於脫離卡止狀態之狀態之操作可以極其簡單且容易之操作實施。
本申請案之申請專利範圍之技術方案1至9中任一項之發明(以下,稱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係構成為包含外殼,其設置有於第1相互對向側端部之一側開口之板狀構件插入部,且配設於配線基板;複數個觸點,其等分別包含配置於外殼內之接觸部、及自第1相互對向側端部之另一側導出至外殼外之連接部且排列配置,於使配線板狀構件穿過板狀構件插入部插入至外殼時,複數個接觸部分別與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中之複數個連接端子部接觸連接;以及導電性外殼,其係局部地覆蓋外殼,且一體地形成有卡合於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且採取對於該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之卡止部及進行操作以解除卡止部之卡止狀態之卡止解除部;且卡止部係配置成自導電性外殼之分別覆蓋外殼之第2相互對向側端部之一對側面部分分別朝向外殼之內部延伸,且可進行移位以選擇性地採取對於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與非卡止狀態,並且卡止解除部係配置成包含沿著複數個觸點之排列方向延伸之操作部分、及藉由卡合於卡止部使其移位而解除對於該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之卡合突起部分,且可於與複數個觸點之排列方向交叉之方向進行移位。
於如上所述之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中,若使設置有複數個連接端子部之配線板狀構件穿過板狀構件插入部插入至外殼,則藉此排列配置於外殼之複數個觸點所分別包含之複數個接觸部分別與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個連接端子部接觸連接,並且一體地形成於導電性外殼,且自導電性外殼之一對側面部分分別朝向外殼之內部延伸且配置成可進行移位以選擇性地採取對於配線板狀構件之卡合狀態與非卡合狀態之卡止部卡合於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採取對於該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其結果,使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處於由卡止部卡止,阻止意外地自外殼抜脫之狀態,從而穩定地維持排列配置於外殼之複數個觸點所分別包含之複數個接觸部分別與該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個連接端子部接觸連接之狀態。
其後,若對包含與卡止部一併一體地形成於導電性外殼且沿著複數個觸點之排列方向延伸之操作部分、及卡合於卡止部使其移位之卡合突起部分之卡止解除部之操作部分,進行用以解除卡止部之卡止狀態之操作、例如使卡止解除部之操作部分朝向外殼移位之按壓操作,則卡止解除部隨著卡合突起部分,於與複數個觸點之排列方向交叉之方向進行移位,藉此,藉由卡合突起部分卡合於卡止部使其移位而解除對於該配線板狀構件之卡合狀態。其結果,可獲得使配線板狀構件有意識地自外殼中拔脫之狀態。
如此之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中之各部分之功能或者作用更具體而言例如以如下方式實現。
於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中,卡止部及卡止解除部係例如本申請案之申請專利範圍之技術方案2所記載,分別形成具有彈性之活動部分,進而,卡止部係例如本申請案之申請專利範圍之技術方案3所記載,具有切取開口部,且使自導電性外殼之側面部分朝向板狀構件插入部延伸而形成切取開口部之部分之一部分卡合於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又,卡止解除部係例如本申請案之申請專利範圍之技術方案6及7所記載,當基於在操作部分之複數個觸點之排列方向之兩端部分別設置有一對卡合突起部分之情況,對操作部分施加按壓操作時,以與導電性外殼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於與複數個觸點之排列方向交叉之方向進行移位。藉此,當基於卡止部採取對於穿過板狀構件插入部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之卡合狀態而將其卡止之情況,對卡止解除部之操作部分施加使其朝向外殼移位之按壓操作時,卡止解除部之整體以與導電性外殼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於與複數個觸點之排列方向交叉之方向進行移位,卡止解除部之卡合突起部分卡合於卡止部並使其移位,藉此,解除卡止部對配線板狀構件之卡合狀態,又,若取消對卡止解除部之操作部分施加按壓操作,則卡止部及卡止解除部分別因各自之彈性而向初始之位置復原移位。
此時,卡止部係例如本申請案之申請專利範圍之技術方案4所記載,將設置於外殼之突出部插入至設置於卡止部之切取開口部中,基於使形成切取開口部之部分受到外殼之突出部之導引之情況,採取以與導電性外殼之側面部分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進行移位之狀態,或者如本申請案之申請專利範圍之技術方案5所記載,具有自形成設置於卡止部之切取開口部之部分延伸形成自由端部分之傾斜面,且當卡止解除部之卡合突起部分抵接於傾斜面部,於與複數個觸點之排列方向交叉之方向進行移位時,採取以與導電性外殼之側面部分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進行移位以接近該側面部分之狀態。藉此,以與導電性外殼之側面部分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之卡止部之移位可極其順利地進行。
又,卡止解除部係例如本申請案之申請專利範圍之技術方案8所記載,當基於卡止部卡合於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採取對其之卡止狀態之情形,對操作部分施加按壓操作時,使卡合突起部分一方面抵接於卡止部,一方面於與複數個觸點之排列方向交叉之方向進行移位,使卡止部以與導電性外殼之側面部分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進行移位以接近該側面部分,藉此,解除卡止部對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其結果,順利且確實地由卡止解除部將卡止部對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解除。
於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中,如上所述,當使形成為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或可撓性平板狀電纜等配線板狀構件穿過板狀構件插入部插入至外殼時,排列配置於外殼之複數個觸點各自所包含之複數個接觸部分別與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中之複數個連接端子部接觸連接,並且,一體地形成於導電性外殼之卡止部卡合於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採取對於該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其結果,可使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處於由卡止部卡止,阻止意外地自外殼中拔脫之狀態,故可穩定地維持排列配置於外殼之複數個觸點分別與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個連接端子部電性連接之狀態。
又,若基於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由卡止部卡止之狀態,對與卡止部一併一體地形成於導電性外殼之卡止解除部施加用以解除卡止部之卡止狀態之操作,則藉此移位之卡止解除部卡合於卡止部使卡止部移位,從而將卡止部對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解除。藉此,可藉由卡止解除部之操作,而使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脫離卡止部之卡止狀態,從而處於可有意識地自外殼中拔脫之狀態。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其具有卡止部與卡止解除部一體地形成於導電性外殼且可實現整體之小型化,並且可減少構成構件數實現成本降低之結構,且可選擇性地使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採取確實地阻止意外地自外殼中拔脫之卡止狀態、及脫離該卡止狀態從而可有意識地自外殼中拔脫之狀態。
進而,於使一體地形成於導電性外殼之卡止解除部解除卡止部對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之情形時,對沿著複數個觸點之排列方向延伸之卡止解除部之操作部分進行操作,僅使卡止解除部於與複數個觸點之排列方向交叉之方向移位即可,此時之操作部分之操作極其簡單,且操作部分為沿著複數個觸點之排列方向延伸者,故而,可極其容易地進行。即,用以使配線板狀構件處於脫離卡止部引起之卡止狀態之狀態之操作可以極其簡單且容易之操作完成。
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係利用以下陳述之關於本發明之實施例進行說明。
[實施例]
圖1(自正面側觀察之立體圖)、圖2(自背面側觀察之立體圖)、圖3(平面圖)、圖4(正視圖)及圖5(仰視圖)係表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
於圖1~圖5中表示構成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連接器裝置10,圖4係表示連接器裝置10之正面。以下,朝向圖4所示之連接器裝置10之正面將上側、下側、左側及右側分別設為上、下、左及右,或者上方、下方、左方及右方。
圖1~圖5所示之連接器裝置10係包含由合成樹脂等絕緣材料形成之外殼11,且外殼11包含形成第1相互對向側端部之正面側端部11a及背面側端部11b、以及形成第2相互對向側端部之左側端部11c及右側端部11d。而且,如圖1及圖4所示,於外殼11,以自正面側端部11a朝向背面側端部11b於外殼11之內部延展之方式,設置有於該正面側端部11a開口之板狀構件插入部12。
外殼11係例如使成為下方部分之圖5所示之底面部對接地配設於未圖示之配線基板上,藉此,將連接裝置10整體安裝於該配線基板。而且,穿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將例如下述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插入至外殼11作為形成配線板狀構件者。
於外殼11上,沿著外殼11之長度方向(左右方向)排列配置地設置有分別由彈性導電材料形成之複數個觸點13。複數個觸點13分別包含如表示圖4及圖3中之IX-IX剖面之圖9所示配置於外殼11內之接觸部13a、及如圖2及圖9所示自外殼11之背面側端部11b導出至其外部之連接部13b。而且,接觸部13a係自外殼11之作為與底面部相互對向之上方部分之上表面部側,與穿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插入至外殼11之形成配線板狀構件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中之連接端子部抵接地接觸連接,又,連接部13b係例如藉由焊接而連接於配置有外殼11之配線基板中設置之信號端子部。藉此,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中之複數個連接端子部經由複數個觸點13,連接於配置有外殼11之配線基板中設置之信號端子部。
又,連接器裝置10係包含導電性外殼14,該導電性外殼14係覆蓋除去外殼11之正面側端部11a中之板狀構件插入部12開口之部分及其周圍部分、背面側端部11b之大部分及底面部之一部分以外之剩餘之部分。即,導電性外殼14係局部地覆蓋外殼11者,且外殼11中之左側端部11c及右側端部11d各自之大部分由導電性外殼14覆蓋。該導電性外殼14係經加工成形而構成具有彈性之金屬板,且該導電性外殼14存在之原因在於有助於對於複數個觸點13之特性阻抗調整,進而,解決關於連接器裝置10之來自外部之電磁波雜訊,即獲得連接器裝置10之對來自外部之電磁波雜訊之屏蔽效應。
如圖6(自正面側觀察之立體圖)、圖7(局部放大立體圖)及圖8(局部放大立體圖)所示,導電性外殼14係包含覆蓋外殼11之上表面部之大部分之上方部分15、覆蓋外殼11之底面部之一部分之下方部分16、覆蓋外殼11之左側端部11c之大部分之左側面部分17、及覆蓋外殼11之右側端部11d之大部分之右側面部分18,且配置於連接器裝置10之正面側之正面部分及配置於連接器裝置10之背面側之背面部分形成有開口部。亦如圖9所示,於下方部分16,設置有自該背面側端緣部朝向導電性外殼14之內側彎曲地向著正面部分側延伸之複數個接地用觸點20。該等複數個接地用觸點20係分別自下方部分16側抵接地接觸連接於穿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中之接地連接部。又,於左側面部分17及右側面部分18分別設置有基板連接部21及22。該等基板連接部21及22係分別例如經焊接而連接於配置有外殼11之配線基板上設置之接地端子部。
藉由設置如此之複數個接地用觸點20以及基板連接部21及22,而經由形成有接地用觸點20及基板連接部21及22之導電性外殼14,將穿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中之接地連接部連結於配置有外殼11之配線基板上設置之接地端子部。此時,基板連接部21及22係發揮對導電性外殼14提供來自配線基板之接地電位之作用,並且用於將連接器裝置10安裝於配線基板。
又,如圖6、圖7及圖8明確所示,於導電性外殼14一體地形成有自該左側面部分17之背面側端緣部向外殼11之內部延伸且朝向導電性外殼14之正面部分側、即外殼11之正面側端部11a側之卡止部25,進而,一體地形成有自該右側面部分18之背面側端緣部向外殼11之內部延伸且朝向導電性外殼14之正面部分側、即外殼11之正面側端部11a側之卡止部26。卡止部25及26係分別形成具有彈性之活動構件,且卡止部25係將與左側面部分17之背面側端緣部之相互連結部作為固定部進行移位,以接近左側面部分17或者離開左側面部分17,又,卡止部26係將與右側面部分18之背面側端緣部之相互連結部作為固定部進行移位,以接近右側面部分18或者離開右側面部分18。
自左側面部分17之背面側端緣部延伸之卡止部25係包含形成矩形之開口部27、及自形成該開口部27之框狀部分28延伸且形成卡止部25之自由端部分之傾斜面部29。框狀部分28之一部分28a係發揮卡合於穿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卡合部之作用。
自右側面部分18之背面側端緣部延伸之卡止部26係亦與自左側面部分17之背面側端緣部延伸之卡止部25同樣地構成。因此,如圖1所示,自左側面部分18之背面側端緣部延伸之卡止部26亦與卡止部25同樣地包含相當於開口部27之矩形之開口部30、及自形成該開口部30之框狀部分31延伸且形成卡止部26之自由端部分之傾斜面部32。而且,框狀部分31之一部分31a係發揮卡合於穿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卡合部之作用。
自如此之導電性外殼14之左側面部分17之背面側端緣部延伸之卡止部25及自導電性外殼14之右側面部分18之背面側端緣部延伸之卡止部26係於使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穿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插入至外殼11時,使卡止部25之框狀部分28之一部分28a及卡止部26之框狀部分31之一部分31a卡合於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卡合部,藉此,將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卡止。
進而,如圖6、圖7、圖8及圖9明確所示,於導電性外殼14上一體地形成有連接於該上方部分15且形成具有彈性之活動部分之卡止解除部35。卡止解除部35包含:操作部分36,其係自導電性外殼14之上方部分15朝向正面部分側延伸擴展之平板狀部分於該正面部分側端緣部中朝著導電性外殼14之背面部分側反轉彎曲而形成;及一對卡合突起部分37及38,其等亦如圖1及圖3所示,分別設置於操作部分36之分別接近導電性外殼14之左側面部分17及右側面部分18之兩端部。
卡止解除部35之操作部分36係於將導電性外殼14安裝於外殼11時,沿著複數個觸點13之排列方向、即成為外殼11之長度方向(左右方向)之方向延伸,且將該長度方向設為成為複數個觸點13之排列方向之方向,一對卡合突起部分37及38係分別設置於操作部分36之長度方向(左右方向)之兩端部。如圖9所示,一對卡合突起部分37及38係分別形成自操作部分36之端部朝向下方突出之三角板狀者。
而且,於對卡止解除部35之操作部分36施加使與該長度方向交叉且朝向導電性外殼14之內側之方向之按壓力進行作用之按壓操作時,卡止解除部35之整體如圖8所示,將與導電性外殼14之上方部分15之相互連結部作為固定部分,於與操作部分36之長度方向交叉且朝向導電性外殼14之下方部分16之方向進行移位。此時,如圖8所示,卡合突起部分37伴隨該移位而抵接於卡止部25之傾斜面部29,使卡止部25以與導電性外殼14之左側面部分17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於接近左側面部分17之方向進行移位。又,雖未圖示,但卡合突起部分38亦伴隨該移位而抵接於卡止部26之傾斜面部32,使卡止部26以與導電性外殼14之右側面部分18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於接近右側面部分18之方向進行移位。
其後,若取消對卡止解除部35之操作部分36施加按壓操作,則卡止解除部35之整體因其彈性而將與導電性外殼14之上方部分15之相互連結部作為固定部分,以離開下方部分16之方向朝向初始之位置復原移位。藉此,設置於操作部分36之一對卡合突起部分37及38分別不再與卡止部25之傾斜面部29及卡止部26之傾斜面部32抵接,卡止部25因其彈性而以與導電性外殼14之左側面部分17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以離開左側面部分17之方向朝向初始之位置復原移位,並且卡止部26因其彈性而以與導電性外殼14之右側面部分18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以離開左側面部分18之方向朝向初始之位置復原移位。
當基於如上所述之導電性外殼14安裝於外殼11之情形,如圖9所示,未對卡止解除部35之操作部分36施加按壓操作時,卡止部25採取使該框狀部分28之一部分28a位於設置於外殼11之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之狀態,又,雖未圖示,但卡止部26亦採取使該框狀部分31之一部分31a位於設置於外殼11之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之狀態。以此方式,若基於卡止部25使該框狀部分28之一部分28a位於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並且卡止部26使該框狀部分31之一部分31a位於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之情形,使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穿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插入至外殼11,則卡止部25之框狀部分28之一部分28a及卡止部26之框狀部分31之一部分31a分別卡合於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卡合部,藉此,採取卡止部25及卡止部26各自對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卡止狀態。
進而,如表示圖3中之X-X線剖面之一部分之圖10所示,於設置於卡止部25之開口部27插入有設置於外殼11之左方突出部11e,又,雖未圖示,但於設置於卡止部26之開口部30插入有設置於外殼11且相當於左方突出部11e之右方突出部。藉此,卡止部25於以與導電性外殼14之左側面部分17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於接近左側面部分17之方向或者離開左側面部分17之方向進行移位時,基於受到外殼11之左方突出部11e之導引而進行移位,又,卡止部26於以與導電性外殼14之右側面部分18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於接近右側面部分18之方向或者離開右側面部分18之方向進行移位時,基於受到外殼11之相當於左方突出部11e之右方突出部之導引而進行移位。其結果,使得卡止部25及卡止部26之移位極其順利地進行。
圖11係表示穿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插入至連接器裝置10中之外殼11且形成配線板狀構件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一例的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
於圖11所示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一對相互對向面之一面,在其一端部排列配置有分別形成為短條狀之複數個連接端子部41,又,雖省略圖示,但於一對相互對向面之另一面,設置有平板狀之接地連接部。進而,於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夾持著排列配置之複數個連接端子部41,於相互對向之一對側緣部分別形成有切口卡合部43及44,將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相較切口卡合部43為前端側之部分設為端緣部46,並且將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相較切口卡合部44為前端側之部分設為端緣部47。而且,於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中,保留設置有複數個連接端子部41及接地連接部之部分、形成有一對切口卡合部43及44之部分、及端緣部46及47,且將除此以外之部分由覆蓋膜45覆蓋。
圖12係表示使圖11所示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穿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插入至連接器裝置10中之外殼11之狀態。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係使設置有排列配置之複數個連接端子部41之板面朝向上方,即朝向導電性外殼14之上方部分15側。而且,於適當地進行連接器裝置10之該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對外殼11之插入時,使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中之排列配置有複數個連接端子部41之部分之前端緣部與外殼11之背面側端部11b平行。
如圖12所示,於採取將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插入至連接器裝置10中之外殼11之狀態之情形時,首先,連接器裝置10係未對其中之卡止解除部35之操作部分36施加按壓操作,如圖13所示,使卡止部25處於使該框狀部分28之一部分28a位於設置於外殼11之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之狀態,又,雖未圖示,亦使卡止部26處於使該框狀部分31之一部分31a位於設置於外殼11中之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之狀態。
其次,以排列配置有複數個連接端子部41之部分之前端緣部為前部,使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穿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向外殼11內插入。此時,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相較形成於一對側端部中之一側端部之切口卡合部43為前端側之端緣部46抵接於連接器裝置10中之卡止部25之傾斜面部29,使卡止部25以與導電性外殼14之左側面部分17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於接近左側面部分17之方向進行移位,其後,端緣部46係穿過卡止部25之傾斜面部29,到達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對外殼11完成插入時之位置。藉此,卡止部25因其彈性而以與導電性外殼14之左側面部分17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以離開左側面部分17之方向朝向初始之位置復原移位,使該框狀部分28之一部分28a卡合於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中之切口卡合部43。其結果,可獲得圖14所示之卡止部25之框狀部分28之一部分28a卡合於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中之切口卡合部43之狀態。
又,此時,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相較形成於一對側端部中之另一側端部之切口卡合部44為前端側之端緣部47抵接於連接器裝置10中之卡止部26之傾斜面部32,使卡止部26以與導電性外殼14之右側面部分18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於接近右側面部分18之方向進行移位,其後,端緣部47穿過卡止部26之傾斜面部32,到達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對外殼11完成插入時之位置。藉此,卡止部26因其彈性而以與導電性外殼14之右側面部分18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以離開右側面部分18之方向朝向初始之位置復原移位,使該框狀部分31之一部分31a卡合於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中之切口卡合部44。其結果,獲得卡止部26之框狀部分31之一部分31a卡合於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中之切口卡合部44之狀態。
以此方式,如圖12所示,基於採取將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插入至連接器裝置10中之外殼11之情形,連接器裝置10中之卡止部25及26使卡止部25之框狀部分28之一部分28a卡合於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中之切口卡合部43,並且使卡止部26之框狀部分31之一部分31a卡合於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中之切口卡合部44,從而將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卡止。藉此,使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處於意外地自外殼11拔脫之情形受到阻止之狀態。再者,於卡止部25之框狀部分28之一部分28a卡合於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中之切口卡合部43,又,卡止部26之框狀部分31之一部分31a卡合於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中之切口卡合部44時,由於伴隨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對外殼11內之插入所受之阻力急遽減小,故而,將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插入至外殼11內之操作者可獲得特定之卡嗒感。
基於使穿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處於卡止部25及26之卡止狀態時,使排列配置於外殼11之複數個觸點13各自之接觸部13a於外殼11內,自導電性外殼14之上方部分15側,抵接地接觸連接於使設置有複數個連接端子部41之板面朝向上方而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中之複數個連接端子部41中之相應者。藉此,經由複數個觸點13,將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複數個連接端子部41連結於配置有外殼11之配線基板上設置之信號端子部。
又,此時,自導電性外殼14之下方部分16延伸且位於設置於外殼11之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之複數個接地用觸點20係自下方部分16側抵接地接觸連接於穿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中之接地連接部。藉此,經由複數個接地用觸點20,將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接地連接部連結於配置有外殼11之配線基板上設置之接地端子部。
其後,若基於卡止部25及26各自採取對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卡止狀態之情形,對卡止解除部35中之操作部分36施加使朝向其長度方向、即與複數個觸點13之排列方向交叉且朝向導電性外殼14之內側之方向即下方之按壓力進行作用之按壓操作,則卡止解除部35之整體以與導電性外殼14之上方部分15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不斷朝向下方移位。藉此,如圖15所示,卡合突起部分37不斷向著卡止部25之傾斜面部29接近,又,雖未圖示,但卡合突起部分38亦不斷向著卡止部26之傾斜面部32接近。於圖15中,將卡止解除部35所具有之卡合突起部分37之剖面以展現於包含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剖面之虛擬面之上方(與紙面正交之方向之上方)者進行表示(圖16及圖17中亦情況相同)。
其次,隨著卡止解除部35之整體進一步不斷向下方移位,如圖16所示,卡合突起部分37不斷朝向下方移位,從而抵接於卡止部25之傾斜面部29,又,雖未圖示,但卡合突起部分38亦不斷朝向下方移位,從而抵接於卡止部26之傾斜面部32。而且,抵接於卡止部25之傾斜面部29之卡合突起部分37開始進行卡止部25對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卡止狀態之解除,並且,抵接於卡止部26之傾斜面部32之卡合突起部分38開始進行卡止部26對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卡止狀態之解除。
抵接於卡止部25之傾斜面部29且不斷朝向下方移位之卡合突起部分37係使卡止部25以與導電性外殼14之左側面部分17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於接近左側面部分17之方向進行移位。又,抵接於卡止部26之傾斜面部32且不斷朝向下方移位之卡合突起部分38係使卡止部26以與導電性外殼14之右側面部分18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於接近右側面部分18之方向進行移位。藉此,於卡止解除部35伴隨卡合突起部分37及38朝向下方之移位完成時,如圖17所示,卡合突起部分37使卡止部25之框狀部分28之一部分28a脫離與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中之切口卡合部43之卡合,又,雖未圖示,但卡合突起部分38使卡止部26之框狀部分31之一部分31a脫離與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切口卡合部44之卡合。其結果,將卡止部25對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卡止狀態解除,並且,將卡止部26對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卡止狀態解除。
以此方式,獲得卡止解除部35所具有之卡合突起部分37及38將卡止部25及26各自對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卡止狀態解除之狀態,使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處於可自外殼11穿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有意識地脫離之狀態。
其後,若取消對卡止解除部35之操作部分36施加使朝向下方之按壓力進行作用之按壓操作,則卡止解除部35之整體因其彈性而以與導電性外殼14之上方部分15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向著朝向外殼11之外部之方向、即上方移動,朝初始之位置復原移位。藉此,設置於操作部分36之一對卡合突起部分37及38不再分別抵接於卡止部25之傾斜面部29及卡止部26之傾斜面部32,且卡止部25因其彈性而以與導電性外殼14之左側面部分17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以離開左側面部分17之方向朝向初始之位置復原移位,並且卡止部26因其彈性而以與導電性外殼14之右側面部分18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以離開左側面部分18之方向朝向初始之位置復原移位。
如圖18所示,於卡止解除部35中之操作部分36,在成為導電性外殼14之內側之下方部分設置有與其長度方向平行延伸之一對肋部36a,以實現操作部分36之整體之增強。藉此,確保操作部分36中要求之剛性。又,於對操作部分36施加使朝向下方之按壓力進行作用之按壓操作,使操作部分36以與導電性外殼14之上方部分15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朝向下方進行移位時,一對肋部36a中之一者抵接於設置於外殼11之上方平板狀部11f之上表面,從而限制操作部分36之朝向下方之過度之移位。藉此,例如可避免對操作部分36施加過度之按壓操作導致操作部分36過度地向下方移位而產生塑性變形或者損壞之虞,進而,可使對操作部分36施加按壓操作之操作者感知設置於操作部分36之肋部36a抵接於外殼11之上方平板狀部11f之上表面,從而調整按壓操作。
根據如上所述之形成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連接器裝置10,於使形成配線板狀構件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穿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插入至外殼11時,使排列配置於外殼11之複數個觸點13各自包含之複數個接觸部13a分別接觸連接於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中之複數個連接端子部41,同時使一體地形成於導電性外殼14之卡止部25及26分別卡合於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中之切口卡合部43及44,從而採取對該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卡止狀態。其結果,可使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處於由卡止部25及26卡止而阻止意外地自外殼11脫離之狀態,從而可穩定地維持排列配置於外殼11之複數個觸點13分別與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複數個連接端子部41電性連接之狀態。
又,若基於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處於由卡止部25及26卡止之狀態,對與卡止部25及26一併一體地形成於導電性外殼14之卡止解除部35所具有之操作部分36施加用以解除卡止部25及26之卡止狀態之操作,則藉此移位之卡止解除部35所具有之卡合突起部分37及38分別卡合於卡止部25及26,使卡止部25及26進行移位,從而解除卡止部25及26對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卡止狀態。藉此,以卡止解除部35之操作部分36之操作,使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脫離卡止部25及26之卡止狀態,處於可有意識地自外殼11中拔脫之狀態。
因此,可以卡止部25及26與卡止解除部35一體地形成於導電性外殼14且可實現整體之小型化並且可減少構成構件數從而實現成本之降低之結構,選擇性地使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採取自外殼11意外地拔脫之情形確實地得到阻止之卡止狀態、及脫離該卡止狀態且可有意識地自外殼11中拔脫之狀態。
進而,於使一體地形成於導電性外殼14之卡止解除部35解除卡止部25及26對插入至外殼11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卡止狀態之情形時,僅對沿著複數個觸點13之排列方向延伸之卡止解除部35之操作部分36進行按壓操作,使卡止解除部35於與複數個觸點13之排列方向交叉之方向進行移位即可,此時之操作部分36之操作極其簡單,且操作部分36係沿著複數個觸點13之排列方向延伸者,故而可極其容易地進行。即,用以使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處於脫離卡止部25及26之卡止狀態之狀態之操作可以極其簡單且容易之操作完成。
再者,於上述實施例中,由於觸點13中之與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連接端子部41接觸之接觸部13a係配置成自導電性外殼14之上方部分15側突出至設置於外殼11之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故而,形成使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連接端子部41朝向上方對板狀構件插入部12插入之構成,但亦可構成為以自導電性外殼14之下方部分16側突出至設置於外殼11之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之方式,配置觸點13中之與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連接端子部41接觸之接觸部13a,使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40之連接端子部41朝向下方對板狀構件插入部12進行插入。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之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係如下之連接器裝置,即,其係例如用於形成為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等配線板狀構件與其他配線基板之電性連結,且包含外殼,其設置有板狀構件插入部;複數個觸點,其等係排列配置地設置於外殼內;及導電性外殼,其係局部地覆蓋外殼;且,該連接器裝置係以可實現整體之小型化且可減少構成構件數之結構,使插入至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可選擇性地處於自外殼意外地拔脫之情形確實地得到阻止之卡止狀態、及脫離該卡止狀態可有意識地自外殼中拔脫之狀態,並且,於使配線板狀構件處於脫離卡止狀態之狀態時,可以極其簡單且易於進行之操作完成,故可廣泛地應用於各種電子機器等。
10...連接器裝置
11...外殼
11a...正面側端部
11b...背面側端部
11c...左側端部
11d...右側端部
11e...左方突出部
11f...上方平板狀部
12...板狀構件插入部
13...觸點
14...導電性外殼
15...上方部分
16...下方部分
17...左側面部分
18...右側面部分
20...接地用觸點
21、22...基板連接部
25、26...卡止部
27、30...開口部
28、31...框狀部分
28a、31a...框狀部分之一部分
29、32...傾斜面部
35...卡止解除部
36...操作部分
37、38...卡合突起部分
40...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
41...連接端子部
43、44...切口卡合部
45...覆蓋膜
46、47...端緣部
圖1係自正面側觀察之表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立體圖。
圖2係自背面側觀察之表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立體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平面圖。
圖4係表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正視圖。
圖5係表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仰視圖。
圖6係自正面側觀察之表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中所含之導電性外殼之立體圖。
圖7係將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中所含之導電性外殼之一局部放大表示之局部放大立體圖。
圖8係將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中所含之導電性外殼之一局部放大表示之局部放大立體圖。
圖9係表示圖3中之IX-IX線剖面之剖面圖。
圖10係表示圖3中之X-X線剖面之一部分之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11係表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中插入之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立體圖。
圖12係表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中插入有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13係表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中即將插入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前之狀態之局部剖面圖。
圖14係表示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對於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插入完成,且藉由卡止部將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卡止之狀態之局部剖面圖。
圖15係表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中所含之卡止解除部即將開始解除卡止部對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卡止狀態之前之狀態的局部剖面圖。
圖16係表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中所含之卡止解除部開始解除卡止部對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卡止狀態之狀態的局部剖面圖。
圖17係表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中所含之卡止解除部解除卡止部對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卡止狀態之狀態的局部剖面圖。
圖18係用於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中所含之卡止解除部之操作部分之說明的局部斷裂立體圖。
10...連接器裝置
11...外殼
11a...正面側端部
11b...背面側端部
11f...上方平板狀部
13...觸點
13a...接觸部
13b...連接部
14...導電性外殼
15...上方部分
16...下方部分
17...左側面部分
20...接地用觸點
25...卡止部
28a...框狀部分之一部分
29...傾斜面部
35...卡止解除部
36...操作部分
36a...肋部
37...卡合突起部分

Claims (9)

  1. 一種連接器裝置,其係構成為包含外殼,其設置有於第1相互對向側端部之一側開口之板狀構件插入部,且配設於配線基板;複數個觸點,其等分別包含配置於上述外殼內之接觸部、及自上述第1相互對向側端部之另一側導出至外殼外之連接部且排列配置,於使配線板狀構件穿過上述板狀構件插入部插入至上述外殼時,上述複數個接觸部分別與插入至上述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中之複數個連接端子部接觸連接;以及導電性外殼,其係局部地覆蓋上述外殼,且一體地形成有卡合於插入至上述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且採取對於該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之卡止部、及進行操作以解除該卡止部之卡止狀態之卡止解除部;上述卡止部係配置成自上述導電性外殼之分別覆蓋上述外殼之第2相互對向側端部之一對側面部分分別朝向上述外殼之內部延伸,且可進行移位以選擇性地採取對於上述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與非卡止狀態,並且上述卡止解除部包含沿著上述複數個觸點之排列方向延伸之操作部分、及藉由卡合於上述卡止部使該卡止部移位而解除對於該卡止部對於上述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之卡合突起部分,且係配置成可於與上述複數個觸點之排列方向交叉之方向進行移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上述卡止部及上述卡止解除部係各自形成具有彈性之活動部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上述卡止部係包含切取開口部,且使自上述導電性外殼之上述側面部分朝向上述板狀構件插入部延伸而形成上述切取開口部之部分之一部分卡合於插入至上述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上述卡止部係將設置於上述外殼之突出部插入至上述切取開口部中,基於使形成上述切取開口部之部分受到上述突出部之導引之情況,以與上述導電性外殼之上述側面部分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進行移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上述卡止部係具有自形成上述切取開口部之部分延伸形成自由端部分之傾斜面,且當上述卡止解除部之卡合突起部分抵接於上述傾斜面部,於與上述複數個觸點之排列方向交叉之方向進行移位時,以與上述導電性外殼之上述側面部分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進行移位,以接近上述側面部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上述卡止解除部係於上述操作部分中之上述複數個觸點之排列方向之兩端部分別設置有一對上述卡合突起部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上述卡止解除部係於對上述操作部分施加按壓操作時,以與上述導電性外殼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於與上述複數個連觸點之排列方向交叉之方向進行移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上述卡止解除部係於基於上述卡止部卡合於插入至上述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採取對該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之情形,對上述操作部分施加按壓操作時,使上述卡合突起部分一方面抵接於上述卡止部,一方面於與上述複數個觸點之排列方向交叉之方向進行移位,藉此,使上述卡止部以與上述導電性外殼中之上述側面部分之相互連結部為固定部分進行移位以接近上述側面部分,且將該卡止部對上述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解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上述導電性外殼係包含接地用觸點,該接地用觸點係以一體形成之方式設置,且朝向上述外殼之內部延伸,與插入至上述外殼之配線板狀構件中之接地連接部接觸連接。
TW100139556A 2010-12-27 2011-10-31 連接器裝置 TWI4466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90837A JP5093340B2 (ja) 2010-12-27 2010-12-27 コネ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2182A TW201242182A (en) 2012-10-16
TWI446643B true TWI446643B (zh) 2014-07-21

Family

ID=45445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9556A TWI446643B (zh) 2010-12-27 2011-10-31 連接器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512058B2 (zh)
EP (1) EP2469665B1 (zh)
JP (1) JP5093340B2 (zh)
KR (1) KR101297967B1 (zh)
CN (1) CN102751624B (zh)
TW (1) TWI4466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46953B2 (ja) * 2011-11-01 2015-07-0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1920623B1 (ko) * 2012-01-30 2018-1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신호케이블, 케이블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신호케이블 연결장치
JP6272660B2 (ja) * 2013-05-17 2018-01-31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コネクタ
JP5814411B2 (ja) * 2014-03-20 2015-11-17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281698B2 (ja) * 2014-05-22 2018-02-2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CN104836051B (zh) * 2014-05-26 2018-04-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CN105990762B (zh) * 2015-02-13 2018-08-3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10530082B2 (en) 2015-08-31 2020-01-07 Amphenol Fci Asia Pte. Lt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having a pair of locking arms
JP6299733B2 (ja) * 2015-11-18 2018-03-2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566877B2 (ja) * 2016-01-27 2019-08-28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Fpc用コネクタ
US10305209B2 (en) * 2016-02-26 2019-05-28 Amphenol Fci Asia Pte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JP6458786B2 (ja) * 2016-09-15 2019-01-30 Sm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540674B2 (ja) * 2016-12-09 2019-07-1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554567B2 (ja) * 2018-01-18 2019-07-31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とコネクタ対
JP6741040B2 (ja) * 2018-05-10 2020-08-1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装置
JP6729640B2 (ja) * 2018-06-28 2020-07-2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10998666B2 (en) * 2018-10-23 2021-05-04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Movable connector
DE102020118751A1 (de) * 2020-07-15 2022-01-20 Endress+Hauser Conducta Gmbh+Co. Kg Sicherungselement für eine Steckverbindung, Leiterkartenanordnung und Sonde
JP7438076B2 (ja) 2020-10-01 2024-02-2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相手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US20220263273A1 (en) * 2021-02-18 2022-08-18 Molex, Llc Low-height connector for high-speed transmi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1393B2 (ja) * 1998-01-30 2003-09-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JP2003142205A (ja) * 2001-11-06 2003-05-16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4303148B2 (ja) 2003-03-07 2009-07-29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ロック機構付きプラグ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ロック機構付きプラグコネクタ
JP4065966B2 (ja) * 2003-06-06 2008-03-26 大宏電機株式会社 薄型コネクタ
TWM250341U (en) * 2003-09-05 2004-11-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5129255A (ja) * 2003-10-21 2005-05-19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CN2718838Y (zh) * 2004-04-09 2005-08-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JP4199272B2 (ja) 2006-08-23 2008-12-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353436B2 (ja) 2007-02-08 2009-10-28 Sm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327461B2 (ja) * 2009-05-13 2013-10-3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2010267498A (ja) 2009-05-15 2010-11-25 I-Pex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US7914321B2 (en) * 2009-07-23 2011-03-29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nnector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4915879B2 (ja) * 2009-08-10 2012-04-11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コネクタ装置
JP5110334B2 (ja) * 2010-10-05 2012-12-2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5704319B2 (ja) * 2011-02-14 2015-04-2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5207004B2 (ja) * 2011-02-22 2013-06-1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64882A1 (en) 2012-06-28
EP2469665B1 (en) 2014-07-09
US8512058B2 (en) 2013-08-20
EP2469665A3 (en) 2013-04-10
JP5093340B2 (ja) 2012-12-12
EP2469665A2 (en) 2012-06-27
KR20120074200A (ko) 2012-07-05
KR101297967B1 (ko) 2013-08-19
JP2012138293A (ja) 2012-07-19
CN102751624B (zh) 2015-04-01
CN102751624A (zh) 2012-10-24
TW201242182A (en) 2012-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6643B (zh) 連接器裝置
TWI455410B (zh) Connector device
TWI446647B (zh) 連接器裝置
TWI388089B (zh) 連接器裝置
TWI413313B (zh) 連接器裝置
TWI395379B (zh) Connector device
TWI451638B (zh) 連接器裝置
TWI481124B (zh) Connector device
JP4542525B2 (ja)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US8585427B2 (en) Connector,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sensor using the same
JP2011086428A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7144282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846429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2015222638A (ja) コネクタ装置
US9755339B2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connector and flat circuit body
JP6565716B2 (ja)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6380744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6452751B2 (ja) コネクタ
TWI474564B (zh) Connector device
JP5988029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TWI474565B (zh) Connector device
JP4391906B2 (ja) コネクタ
KR20130015536A (ko) 커넥터 장치
JP2006048950A (ja) コネクタ
WO201805697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ircui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