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5331B - 無線傳收器以及無線通訊系統 - Google Patents

無線傳收器以及無線通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5331B
TWI445331B TW100106036A TW100106036A TWI445331B TW I445331 B TWI445331 B TW I445331B TW 100106036 A TW100106036 A TW 100106036A TW 100106036 A TW100106036 A TW 100106036A TW I445331 B TWI445331 B TW I4453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ignal
frequency
wireless
outpu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6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08270A (en
Inventor
Shinsuke Ueda
Masahiro Nagata
Kazuhisa Yoshiki
Masanori Kurita
Junichi Suzuki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378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6266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209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3265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291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9826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08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8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5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533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no transmission is received, e.g. out of range of the transmit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無線傳收器以及無線通訊系統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在多個無線通訊基站間傳收無線信號的無線通訊系統(system)以及該無線通訊系統中所用的無線傳收器(transceiver)。
先前,提供有各種將無線頻率轉換成相對較低的頻率(中間頻率)並進行放大‧檢波的超外差(super heterodyne)方式的無線傳收器。例如,在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無線接收器中,具備將輸入信號(基準振盪信號)的頻率的整數倍的頻率(局部振盪頻率)的信號(亦即,局部振盪信號)予以輸出的局部振盪器,利用混頻器(mixer)來對由天線(antenna)所接收的接收信號(射頻(Radio Freqency,RF)信號)與自局部振盪器輸出的局部振盪信號進行混合,藉此來轉換成比RF信號低的頻率(中間頻率)的信號(中間頻率信號)。而且,亦提供有各種使用相位同步迴路(Phase Locked Loop(鎖相迴路))電路來作為局部振盪器的無線傳收器。
對於無線基站而言,佔用頻寬或相鄰頻道(channel)洩漏功率等的使用電波的特性(RF特性)有時必須滿足電波法的規定。例如,在日本電波法中,針對每種使用目的而規定了不同的規格(通訊規格)。尤其在日本電波法第4條的條款中,規定了「小功率無線基站」作為無需批准的無線基站之一。「小功率無線基站」有「無線電(cordless) 電話的無線基站」、「特定小功率無線基站」、「小功率安全(security)系統」、「小功率資料(data)通訊系統的無線基站」等,對於各種無線基站的無線設備,根據該電波法施行規則的設備規則而對規格進行了規定。
作為具備特定小功率無線基站的無線通訊系統,先前提出有例如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火災報知系統,於該火災報知系統中,具備設置在多處的多台火災警報器作為無線基站。
各個火災警報器具備感知火災的火災感知部、發出警報聲的警報部、藉由無線信號來傳收用以通知火災發生的火災通知資訊的無線傳收部、以及控制警報部及無線傳收部的動作的運算控制部(由微電腦(micro-computer)構成)。
當在任一火災警報器中火災感知部感知到火災的發生時,該火災警報器的運算控制部自警報部輸出警報聲,並且自無線傳收部將火災通知資訊發送給其他火災警報器。於其他火災警報器中,當無線傳收部自火源的火災警報器收到火災通知資訊時,自警報部響起警報聲。於是,當任一火災警報器感知到火災發生時,不僅自火源的火災警報器,而且自多台火災警報器連動地一齊輸出警報聲,因此可迅速且確實地告知火災發生。
如此,火災警報器為了利用無線信號來傳送火災通知資訊,以有效發揮不需要配線而設置位置的自由度高的特性,將電池作為電源來進行驅動。然而,由於火災感知器 是設置在難以維護(maintenance)(更換電池)的高處(例如天花板),因此較為理想的是即使長達數年的期間不維護仍可使用,要求降低電力消耗以延長電池壽命。
因此,於各火災警報器中,除了在火災感知時發出警報並無線傳送火災通知資訊的情況以外,均將由微電腦構成的運算控制部切換成低電力消耗的休眠(sleep)狀態,並且使無線傳收部的傳收動作停止。但是,若除了火災感知時以外該運算控制部轉變為休眠狀態,將無法接收自其他火災警報器無線發送的火災通知資訊,因此於各火災警報器中,間歇性地啟動休眠狀態的運算控制部,以進行無線信號的接收動作。
亦即,運算控制部在藉由來自計時器(timer)的啟動信號而啟動時,檢查(check)是否可接收所期望的電波(自其他火災警報器無線發送的火災通知資訊)。再者,電波的接收檢查是藉由運算控制部使無線傳收部進行接收動作,並判定由無線傳收部所接收的接收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是否超過規定的基準值而進行。若接收信號強度不超過基準值,則運算控制部使無線傳收部的傳收動作停止,對計時器設置(set)直至下次間歇接收時機(timing)為止的間歇接收時間,並開始計數(count)之後,轉變為休眠狀態。另一方面,若接收信號強度超過基準值,則運算控制部使無線傳收部的接收狀態繼續,對無線傳收部所接收的接收信號進行分析,判斷是否有以本機為目標的通訊,若有以本機為目標的通訊,則進行與其對應的處理。
因此,運算控制部的動作為間歇性地進行,而且,運算控制部在檢查無線傳收部的接收狀態時,若無法接收所期望的電波,則亦使無線傳收部的傳收動作停止,因此可降低電力消耗而延長電池壽命。
另一方面,作為先前的無線通訊裝置,有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無線通訊裝置。該先前例是如圖15所示,由天線1000、RF部1100、介面(interface)部1200及微電腦部1300構成。RF部1100具備:解調部111,自天線1000所接收的無線信號解調各個接收資料(解調信號);以及取樣時脈(sampling clock)生成部112,由解調信號的同步位元列生成取樣時脈。
介面部1200具備:框碼暫存器(frame code register)121,記憶著訊框(frame)同步部(唯一字(unique word));訊框同步偏移暫存器122,將經解調部111解調的接收資料同步於取樣時脈而依序記憶;訊框同步檢測部123,當框碼暫存器121與訊框同步偏移暫存器122的位元列一致時輸出訊框同步檢測信號;以及接收緩衝器(buffer)124,當由訊框同步檢測部123檢測出訊框同步時,同步於取樣時脈而記憶著接收資料。
微電腦部1300具備: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131,記憶著接收資料;控制部132,自RAM131中記憶的接收資料來對原始的訊息(message)進行解碼(decode);以及傳輸部133,將接收緩衝器124中記憶的接收資料以由控制部132所指定的次數傳輸給 RAM131,於傳輸結束後向控制部132輸出傳輸結束信號。
其次,參照圖16的時序圖(time chart)來說明先前例的接收動作。再者,於該先前例中授受的通訊訊框是由用於取得位元同步的同步位元列(前同步碼(preamble))、用於取得訊框同步的訊框同步位元列(唯一字)、表示通訊訊息的資料、及錯誤檢測用的檢查碼(例如,循環冗餘檢查(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等構成。
首先,微電腦部1300以休眠模式(mode)待機,直至自介面部1200的訊框同步檢測部123輸出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為止。繼而,當由RF部1100收到無線信號並自介面部1200的訊框同步檢測部123輸出訊框同步檢測信號時,微電腦部1300與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上升同步地開始上升邊緣(edge)中斷處理。開始了上升邊緣中斷處理的微電腦部1300由控制部132指示對介面部1200輸出該接收緩衝器124中記憶的接收資料。於微電腦部1300中,藉由傳輸部133來將自該接收緩衝器124輸出的接收資料傳輸至RAM131,控制部132對原始的訊息進行解碼。繼而,當控制部132自該接收緩衝器124收到規定長度的位元列時,對RF部1100與介面部1200輸出重置(reset)信號。於RF部1100與介面部1200中,當自控制部132收到重置信號時,分別對取樣時脈生成部112以及訊框同步檢測部123進行重置。
於上述先前例中,平常僅使RF部1100與介面部1200動作,而微電腦部1300處於休眠模式,從而降低電力消 耗,或者減輕待機狀態下的微電腦部1300的處理負載,藉此,具有可使用低成本(cost)(低性能)的微電腦的優點。
然而,即使天線1000未收到無線信號,有時亦會因熱雜訊或電波雜訊的影響而導致RF部1100的解調部111輸出由隨機(random)的位元列構成的信號。並且,於如此之隨機的位元列中,以固定的概率而含有與訊框同步部的位元列(唯一字)相同的位元列,因此有時訊框同步檢測部123會誤檢測出訊框同步而輸出訊框同步檢測信號。此時,微電腦部1300亦會與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上升同步地開始上升邊緣中斷處理,並由控制部132指示介面部1200輸出該接收緩衝器124中記憶的接收資料。進而,於微電腦部1300中,藉由傳輸部133來將自接收緩衝器124輸出的接收資料傳輸至RAM131,控制部132對原始的訊息進行解碼(參照圖17)。
而且,RF部1100的取樣時脈生成部112持續監控經解調部111解調的解調信號的位元列,由於隨機的位元列的位元寬度(脈波(pulse)寬度)並非固定,因此立即判斷為同步偏離而停止取樣時脈的輸出。一旦取樣時脈的輸出停止,訊框同步檢測部123亦停止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輸出。繼而,於微電腦部1300中,若在自接收緩衝器124收到規定長度的位元列之前訊框同步檢測信號下降,則開始下降邊緣中斷處理並廢棄自該接收緩衝器124收到的資料(位元列),並且對RF部1100與介面部1200輸出重置信號之後成為待機狀態(參照圖17)。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0-2833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8-17651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6-237931號公報
然而,上述的兩種局部振盪器中,與使用PLL電路的局部振盪器相比,使用頻率倍增電路的局部振盪器具有電力消耗少的優點。另一方面,於前者的局部振盪器中,與後者的局部振盪器相比,具有頻率的可變範圍廣的優點。於一般的無線傳收器中,考慮到頻率的可變範圍廣的方面,多採用使用PLL電路的局部振盪器。另一方面,當使用PLL電路時,電力消耗較使用頻率倍增電路的情況有所增加。尤其在搭載於將電池作為電源的機器中的無線傳收器中,藉由採用電力消耗少的前者的局部振盪器(使用頻率倍增電路的局部振盪器),具有可實現電池的長壽命化的優點。
於專利文獻2的火災報知系統中,為了降低電力消耗而使運算控制部間歇性地動作,但藉由計時器而啟動的運算控制部對無線傳收部進行接收狀態的檢查,以判斷是否可與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一同接收所期望的電波。此處,若無法接收所期望的電波,則運算控制部使無線傳收部的傳收動作停止後,使自身的動作狀態轉變為休眠狀態,但在無線傳收部測定該接收信號強度的期間,運算控制部仍繼續動作。因此存在下述問題,即,在此期間,由 運算控制部產生無效的電力消耗,與此相應地,電池壽命縮短。
而且,於上述專利文獻3中,若在因熱雜訊或電波雜訊的影響而發生誤同步之後收到正規的無線信號,則有可能無法正常接收該無線信號。對於發生此種現象的情況,參照圖18的時序圖來進行說明。再者,圖18中的N為對熱雜訊進行解調所得的隨機值,P為前同步碼,U為唯一字,1、2、3...為資料。
當在時刻t=t1發生誤檢測而訊框同步檢測信號上升時,微電腦部1300開始上升邊緣中斷處理,但隨後立即輸入有正規的無線信號。由於在輸入有正規的無線信號的時機(時刻t=t9),解調信號的位元列的脈波寬度散亂,因此取樣時脈生成部112多會判斷為同步偏離。此時,在自控制部132輸出指示介面部1200輸出該接收緩衝器124中記憶的接收資料的控制信號的時點(時刻t=t3)之前(時刻t=t2),有時會成為同步偏離而訊框同步檢測信號下降。由於在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下降後自微電腦部1300輸出控制信號,因此儘管同步發生偏離而訊框同步檢測信號下降,仍會與控制信號的下降同步地自接收緩衝器124向微電腦部1300輸出接收資料(時刻t=t4)。
同時,微電腦部1300由於上升邊緣中斷處理結束,因此檢測出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下降而開始下降邊緣中斷處理,並廢棄所存儲的接收資料(時刻t=t6)。
繼而,自成為同步偏離的時點(時刻t=t2)開始,隨 後訊框同步檢測部123自正規的無線信號的解調信號檢測唯一字而訊框同步檢測信號上升(時刻t=t5),而微電腦部1300於此時點(時刻t=t5)執行下降邊緣中斷處理。當下降邊緣中斷處理結束時(時刻t=t6),微電腦部1300檢測出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上升而開始上升邊緣中斷處理,自控制部132輸出指示介面部1200輸出該接收緩衝器124中記憶的接收資料的控制信號(時刻t=t8),自時刻t=t8以後開始該接收資料的存儲。然而,自針對誤同步的輸出指示(時刻t=t4)開始,該接收資料被繼續輸出。
其結果,在自微電腦部1300輸出控制信號的時點(時刻t=t8),正規的無線信號的接收資料已自接收緩衝器124開始輸出,因此即使微電腦部1300自控制信號的下降時點(時刻t=t7)開始資料的接收,亦會發生無法接收已輸出的先頭的3位元份的資料的事態。而且,即使微電腦部1300在廢棄該接收資料的時機輸出指示介面部1200廢棄該接收緩衝器124的內容並自下次訊框同步檢測以後開始存儲該接收資料的控制信號,但由於是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上升(時刻t=t5)以後,因此會發生接收資料未被存儲至該接收緩衝器124中的事態。
本發明是有鑒於上述情況而完成,其提供一種既可實現局部振盪器中的電力消耗的降低,又可確保頻率的可變範圍的無線傳收器。
本發明提供一種進一步降低上述無線基站的電力消耗 的無線通訊系統。
本發明提供一種即使在誤同步之後亦可立即正確地接收正規的無線信號的無線通訊系統。
本發明的第1技術方案的無線傳收器包括:局部振盪器,以規定的局部振盪頻率進行振盪;混頻器,將自該局部振盪器的輸出端輸出的上述局部振盪頻率的局部振盪信號與由天線所接收的無線信號相混合;調變電路,對上述局部振盪信號進行調變而生成無線信號;以及傳收切換部,擇一性地對將上述局部振盪器的輸出端連接於上述混頻器的可接收狀態與將上述輸出端不經由上述混頻器而連接於上述天線側的可發送狀態進行切換,上述局部振盪器包括:基準振盪部,以比上述局部振盪頻率低的規定的基準振盪頻率進行振盪;第1頻率轉換部以及第2頻率轉換部,將自該基準振盪部的輸出端輸出的上述基準振盪頻率的基準振盪信號轉換為上述局部振盪信號;第1切換部,擇一性地對將上述基準振盪部的輸出端連接於上述第1頻率轉換部的輸入端的第1輸入狀態與將上述基準振盪部的輸出端連接於上述第2頻率轉換部的輸入端的第2輸入狀態進行切換;以及第2切換部,連動於上述第1切換部的切換動作而擇一性地對將上述局部振盪器的輸出端連接於上述第1頻率轉換部的輸出端的第1輸出狀態與將上述局部振盪器的輸出端連接於上述第2頻率轉換部的輸出端的第2輸出狀態進行切換,上述第2頻率轉換部由具有電壓控制振盪器、相位比較器、分頻器、環路濾波器(loop filter) 及電荷泵(charge pump)的相位同步迴路電路構成,上述第1頻率轉換部由電力消耗較上述相位同步迴路電路少的頻率倍增電路構成。
根據此種構成,具有既可實現局部振盪器中的電力消耗的降低,又可確保頻率的可變範圍的效果。
本發明的第2技術方案的無線通訊系統,在多個無線基站間傳收以電波為媒介的無線信號,其中,各無線基站包括:無線傳收部,接收無線信號;電波位準測定部,對無線傳收部所接收的無線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進行測定;計時器,每當規定的間歇接收時間的計數完成時輸出啟動信號;以及運算控制部,對無線傳收部所接收的接收信號進行分析,以獲取以本機為目標的資訊,無線傳收部具備根據運算控制部對動作命令的設定來自主地進行接收無線信號的動作的功能,並且電波位準測定部具備根據運算控制部對動作命令的設定來自主地進行對無線傳收部所接收的無線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進行測定的動作的功能,運算控制部在休眠狀態下藉由來自計時器的啟動信號而啟動時,對無線傳收部以及電波位準測定部設定動作命令,並且轉變為休眠狀態直至電波位準測定部對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完成為止,若電波位準測定部對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為規定的基準值以上,則無線傳收部繼續進行接收動作,運算控制部對接收信號進行分析,若測定結果小於基準值,則無線傳收部停止接收動作。
據此,藉由進一步降低運算控制部的電力消耗,可實 現使無線基站的電力消耗進一步降低的無線通訊系統。
本發明的第3技術方案的無線通訊系統包括:無線傳收部,對由天線所接收的無線信號進行信號處理並轉換為脈波信號的位元列;以及運算控制部,由自該無線傳收部輸出的上述位元列獲取上述無線信號中所含的資訊,上述無線信號的通訊訊框包括用於取得位元同步的同步位元列、用於取得訊框同步的訊框同步位元列、以及與上述資訊對應的資料等,上述無線傳收部包括:解調部,將上述無線信號解調為由脈波信號的位元列構成的解調信號;訊框同步檢測部,自上述解調信號的位元列來檢測上述訊框同步位元列並輸出訊框同步檢測信號;接收資料緩衝器,當輸出有該訊框同步檢測信號時,暫時存儲自上述解調部輸出的解調信號;以及命令處理部,當收到自上述運算控制部輸出的接收資料輸出命令時,將上述接收資料緩衝器中存儲的接收資料輸出至上述運算控制部,上述運算控制部包括:介面部,在與上述無線傳收部之間授受信號;以及中央運算處理部,執行由自上述無線傳收部輸出的上述位元列取得上述無線信號中所含的資訊的處理或當輸出有上述訊框同步檢測信號時執行將上述接收資料輸出命令輸出至上述無線傳收部的處理,上述命令處理部在自上述訊框同步檢測部開始上述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輸出直至停止該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輸出為止的期間內未收到上述接收資料輸出命令時,即使在直至上述訊框同步檢測部開始下次的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輸出為止的期間內自上述運算控 制部的上述中央運算處理部輸出上述接收資料輸出命令,仍不輸出上述接收資料緩衝器中存儲的接收資料。
根據此種構成,具有即使在誤同步之後亦可立即正確地接收正規的無線信號的效果。
本發明的目的以及特徵可根據與以下的附圖一同給出的以後的理想實例的說明而變得明確。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以下,參照作為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的附圖來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在所有附圖中,對相同或類似的部分標註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對其的重複說明。
(實施形態1)
以下,參照圖1~圖5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圖1表示適用本發明實施形態的無線傳收器的無線通訊系統。
如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1的無線傳收器具備局部振盪器1、天線2、RF濾波器3、低雜訊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4、混頻器5、中間頻率(Intermediate Frequency)濾波器6、中間頻率放大器(IF放大器)7、解調部8、發送部9、天線切換部10、傳收切換部11及控制部12(對應於圖1的運算控制部)。此處,在本實施形態的無線傳收器中,作為調變方式,例如採用頻率調變(頻移鍵控:FSK (frequency shift keying))方式,對於自天線2發送的無線信號,藉由對應於應傳輸後述的可程式化(programmable)分頻器32的分頻比m的信號來使其變化,從而進行調變處理,對於由天線2所接收的無線信號,利用將其轉換為比無線信號的頻率(無線頻率)低的中間頻率的後解調部8來進行解調。但是,調變處理的方法並不限定於上述調變處理,例如既可為由發送部9將自局部振盪器1輸出的信號(局部振盪信號)與調變信號予以混合的方法,而且亦可為對應於調變信號來使後述的由切換電容器(switched capacitor)或變容二極體(varicap diode)等構成的可變電容部的電容發生變化的方法。而且,調變方式並不限定於頻率調變方式,例如,亦可為BPSK等的相位調變(相移鍵控(phase shift keying))方式。
局部振盪器1具備基準振盪部20、倍增部21、PLL部22、第1切換部23及第2切換部24。基準振盪部20以比無線頻率低的規定的基準振盪頻率fx來進行振盪並輸出基準振盪信號。其中,基準振盪部20具有未圖示的由切換電容器或變容二極體等構成的可變電容部(未圖示),控制部12藉由使可變電容部的電容發生變化,以便可自多種頻率fx1、fx2、fx3、...中選擇基準振盪頻率fx。倍增部21相當於第1頻率轉換部,將自基準振盪部20輸出的基準振盪信號頻率轉換為局部振盪頻率fy的信號(局部振盪信號)。PLL部22相當於第2頻率轉換部,將同樣自基準振盪部20輸出的基準振盪信號頻率轉換為局部振盪頻率 fy的局部振盪信號。第1切換部23擇一性地切換為將基準振盪部20的輸出端連接於倍增部21的輸入端的第1輸入狀態與將基準振盪部20的輸出端連接於PLL部22的輸入端的第2輸入狀態。第2切換部24擇一性地切換將局部振盪器1的輸出端連接於倍增部21的輸出端的第1輸出狀態與將局部振盪器1的輸出端連接於PLL部22的輸出端的第2輸出狀態。
倍增部21例如由利用電晶體(transistor)等的輸出入特性的非線性來輸出一種輸入信號(基準振盪信號)的頻率fx的整數倍的頻率(局部振盪頻率fy)的信號(亦即,局部振盪信號)的頻率倍增電路構成。其中,由於此類倍增部21為先前眾所周知者,因此省略詳細的構成以及動作的說明。而且,作為倍增部21,亦可使用先前眾所周知的延遲同步迴路(Deley Locked Loop)電路。
PLL部22為先前眾所周知者,具備電壓控制振盪器(Voltage Controlled Oscllator)30、1/n分頻器31、可程式化分頻器32、相位比較器33、環路濾波器34及電荷泵35。1/n分頻器31將基準振盪信號分頻為n分之1(n為正整數)。而且,可程式化分頻器32將電壓控制振盪器30的輸出信號分頻為m分之1(m為與n不同的正整數或分數)。相位比較器33檢測2個分頻器31、32的相位差,並輸出與該相位差相應的信號。電荷泵35根據自相位比較器33輸出的信號來對電荷進行充放電。環路濾波器34對根據電荷泵35的充放電而輸出的信號進行平滑化。並且,藉由利 用自環路濾波器34輸出的直流信號來控制電壓控制振盪器30,從而自PLL部22輸出局部振盪頻率fy(=m/n×fx)的局部振盪信號。此處,2個分頻器31、32的分頻數n、m可分別由控制部12設定為任意的整數值(其中,m亦可為分數),藉由將分頻數n、m設定為適當的整數值(其中,m亦可為分數),可變更局部振盪器1的局部振盪頻率fy。
此處,若對具有上述構成的倍增部21與PLL部22進行比較,倍增部21的電力消耗少於PLL部22,而PLL部22的局部振盪頻率fy的可變範圍寬於倍增部21。
而且,在PLL部22的電壓控制振盪器30中,自外部電源(系統電源)Vcc供給有動作電源,並設有用於接通/切斷自系統電源Vcc對電壓控制振盪器30的電源供給的開關(switch)SW1。亦即,當由控制部12斷開該開關SW1時,電源端子自系統電源Vcc切離而電壓控制振盪器30停止,當開關SW1被導通時,電源端子連接於系統電源Vcc而電壓控制振盪器30進行動作。此處,於電壓控制振盪器30的電源端子上,連接有將該電源端子交流地接地的旁路電容器(bypass condenser)C1,以實現電源電壓的穩定化。
第1切換部23將連接於基準振盪部20的輸出端的共用端子23c擇一性地切換為連接於倍增部21的輸入端子的切換端子23a與連接於PLL部22的輸入端子(1/n分頻器31的輸入端子)的切換端子23b。而且,第2切換部24 將連接於傳收切換部11的共用端子11c的共用端子24c擇一性地切換為連接於倍增部21的輸出端子的切換端子24a與連接於PLL部22的輸出端子(電壓控制振盪器30的輸出端子)的切換端子24b。進而,傳收切換部11將共用端子11c擇一性地切換為連接於混頻器5的輸入端子的切換端子11a與連接於發送部9的輸入端子的切換端子11b。與此大致同時地,天線切換部10將連接於天線2的共用端子10c擇一性地切換為連接於RF濾波器3的輸入端子的切換端子10a與連接於發送部9的輸出端子的切換端子10b。再者,天線切換部10、傳收切換部11、第1切換部以及第2切換部23、24均由控制部12進行切換控制。該控制部12的切換控制是大致同時切換第1切換部23與第2切換部24,且大致同時切換天線切換部10與傳收切換部11。但是,就預防未預期的誤動作的觀點而言,較為理想的是,大致同時地切換控制第1切換部23、第2切換部24、天線切換部10及傳收切換部11該四者,或者,在大致同時地切換控制第1切換部23與第2切換部24之後,大致同時地切換控制天線切換部10與傳收切換部11。
發送部9由對自局部振盪器1輸出的調變後的無線信號(RF信號)進行放大的放大器構成,將自局部振盪器1輸出的無線信號(RF信號)放大後輸出至天線切換部10。並且,經由天線切換部10而輸入的無線信號作為電波而自天線2放射。再者,此種發送部9為先前眾所周知者,因此省略詳細的構成以及動作的說明。
此處,局部振盪器1選擇且輸出較無線信號的無線頻率低的接收用的局部振盪頻率(與無線頻率與中間頻率的差值相等的頻率)的局部振盪信號、與等於無線頻率的發送用的局部振盪頻率的局部振盪信號。並且,在本實施形態的無線傳收器中,使接收用局部振盪信號與發送用局部振盪信號中被選擇的頻度相對較高的局部振盪信號轉換輸出至第1頻率轉換部(倍增部21),將上述頻度相對較低的局部振盪信號轉換輸出至第2頻率轉換部(PLL部22)。例如,當與發送無線信號的頻度相比,接收無線信號(包括為了接收無線信號而進行待機動作的情況,以下同樣)的頻度較高時,藉由使接收用局部振盪信號轉換輸出至倍增部21,從而實現比轉換輸出至PLL部22時更低的電力消耗。相反地,當與接收無線信號的頻度相比,發送無線信號的頻度較高時,藉由使發送用局部振盪信號轉換輸出至倍增部21,從而實現比轉換輸出至PLL部22時更低的電力消耗。但是,區分地使用倍增部21與PLL部22的條件並不限定於接收時與發送時。例如,如後所述,當可選擇多個頻道來作為無線頻率時,若在選擇預設(default)(初始狀態)的頻道時,使用倍增部21來作為局部振盪器1的頻率轉換部,而在選擇該預設的頻道以外時,使用PLL部22來作為局部振盪器1的頻率轉換部,則可同樣地實現電力消耗的降低。
本實施形態的無線傳收器例如圖5所示用於某種無線通訊機器Xi(j為自然數)。某種無線通訊機器Xj具備光 學感測器(sensor)S1、熱感測器S2、化學感測器S3、壓力感測器S4、...等的各種環境計測感測器Sk(k為與j無關的自然數)中的至少一者。並且,該些無線通訊機器Xj在安裝於天花板面或壁面等的狀態下感知設置場所的周圍環境的變化,在感知到周圍環境的變化後,向其他無線通訊機器Xj發送無線信號以便告知。此處,環境計測感測器Sk的種類既可統一,亦可根據每種無線通訊機器Xj而不同。例如,無線通訊機器X1單體以固定的間歇接收間隔來啟動本機的無線傳收器(本實施形態的無線傳收器),若無法接收自其他無線通訊機器X2、X3、X4、...的任一者發出的有限時間長的第一種無線信號Sig1,則無線通訊機器X1立即停止本機的無線傳收器以防止電池消耗。另一方面,若可接收第一種無線信號Sig1,則不僅表示已收到該第一種無線信號Sig1的事實,還自本機(無線通訊機器X1)的無線傳收器發送表示將上述第一種無線信號Sig1傳輸給其他未指定的多個無線通訊機器X2、X3、X4、...的意旨的第二種無線信號Sig2。如圖5所例示,該些無線通訊機器Xj的任一個均具備使人在視覺上覺察的顯示報知部X100或使人在聽覺上聽到的響聲報知部X101的至少一者,當任一無線通訊機器Xj(圖5中為無線通訊機器X1)感知到周圍的異常時,該無線通訊機器Xj自身使顯示告知部X100或響聲報知部X101作動,藉此向周圍報知異常發生,並且發送上述第一種無線信號Sig1。並且,已收到該第一種無線信號Sig1的其他所有無線通訊機器(圖 5中僅最接近無線通訊機器X1的無線通訊機器X2)接收該第一種無線信號Sig1並進行位址(address)分析,並將第二種無線信號Sig2傳輸給未接收該第一種無線信號Sig1的其他無線通訊機器(圖5中為無線通訊機器X1、X2以外的X3、X4)。由於無線通訊機器X3無法掌握來自無線通訊機器X2的第二種無線信號Sig2是否已被無線通訊機器X4接收,因此,繼而,已收到第二種無線信號Sig2的無線通訊機器X3將第二種無線信號Sig2傳輸給無線通訊機器X4。其結果,不僅最初已感知到異常發生的一台(無線通訊機器X1),預先註冊的無線通訊機器(無線通訊機器X1、X2、X3、X4)可全部連動地向周圍報知異常發生。
更具體地,與上述無線通訊機器的動作相關聯地說明本實施形態的無線傳收器的動作。
首先,當任一無線通訊機器均未感知到設置場所的周圍的環境變化時,控制部12藉由計時器(未圖示)來對間歇接收間隔進行反覆計數,每當間歇接收間隔的計數完成時,以可接收狀態來啟動無線傳收器。亦即,當間歇接收間隔的計數完成時,控制部12將天線切換部10的共用端子10c切換連接至RF濾波器3側的切換端子10a,並且將傳收切換部11的共用端子11c切換連接至混頻器5側的切換端子11a。進而,控制部12將第1切換部23的共用端子23c切換連接至連接於倍增部21的輸入端子的切換端子23a,並且將第2切換部24的共用端子24c切換連接至連接於倍增部21的輸出端子的切換端子24a。此時,控制部 12將開關SW1斷開,使電壓控制振盪器30的電源端子自系統電源Vcc切離以使PLL部22停止。
在該可接收狀態下,IF放大器7對中間頻率信號(IF信號)進行放大,與此同時,將表示輸入信號(放大前的IF信號)的信號強度的RSSI(接收信號強度顯示)信號輸出至控制部12。若該RSSI信號小於規定的臨限值,則控制部12判斷為天線2所接收的電波並非期望波(自其他無線通訊機器發送的電波),並立即使無線傳收器停止。另一方面,若RSSI信號為臨限值以上,則控制部12判斷為所接收的電波為期望波的可能性高,使無線傳收器繼續動作而由解調部8進行解調。
若經解調部8解調的無線信號為自其他無線通訊機器發送的上述第一種無線信號,則控制部12將天線切換部10的共用端子10c切換連接至發送部9側的切換端子10b,並且將傳收切換部11的共用端子11c切換連接至發送部9側的切換端子11b。進而,控制部12將第1切換部23的共用端子23c切換連接至連接於PLL部22的輸入端子的切換端子23b,並且將第2切換部24的共用端子24c切換連接至連接於PLL部22的輸出端子的切換端子24b。進而,控制部12將開關SW1導通而將電壓控制振盪器30的電源端子連接於系統電源Vcc以使PLL部22動作。
然後,控制部12對包含表示傳輸用於發送至其他無線通訊機器的上述第一種無線信號的意旨的信號的發送訊框進行編碼,並由局部振盪器1的PLL部22以上述訊框來 對局部振盪信號力進行調變,藉此生成無線送出用的信號,在經發送部9放大之後經由天線切換部10而輸出至天線2。其結果,將自天線2發送上述第二種無線信號。
在無線通訊機器進行間歇接收時,藉由使第1頻率轉換部(倍增部21)作為局部振盪器1的頻率轉換部來動作,可降低電力消耗。另一方面,當無線通訊機器發送上述第一種或第二種無線信號時,如上所述,選擇第2頻率轉換部(PLL部22)來作為局部振盪器1的頻率轉換部,並且作為調變電路來進行動作,因此可覆蓋倍增部21無法對應的頻率(無線頻率)。其結果,既可降低局部振盪器1中的電力消耗,又可確保頻率的可變範圍。即,於上述無線通訊系統中,若對各無線通訊機器Xj的無線傳收器以可接收狀態來進行動作的頻度與以可發送狀態來進行動作的頻度進行比較,則可認為以可接收狀態來進行動作的頻度將壓倒性地高,因此如上所述,藉由以可接收狀態來選擇倍增部21,可實現電力消耗的削減。另一方面,藉由以可發送狀態來選擇PLL部22,可確保局部振盪頻率的選擇範圍(可變範圍),從而能以所期望的無線頻率來進行發送。
如上所述,較為理想的是,無線通訊機器所使用的電波的頻率(無線頻率)可根據設置場所的環境而自多種無線頻率(頻道)中適當選擇。欲使頻道可變更,必須根據頻道來變更局部振盪器1的局部振盪頻率fy。如上所述,PLL部22可藉由調整分頻數j、k來容易地變更局部振盪頻率fy,但調整該倍增部21的倍增數以變更局部振盪頻 率fy並不比調整PLL部22的分頻數j、k容易。
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的基準振盪部20中設置由切換電容器或變容二極體等構成的可變電容部(未圖示),控制部12使可變電容部的容量發生變化,藉此可自多種頻率fx1、fx2、fx3、...中選擇基準振盪部20的基準振盪頻率fx,從而可在使倍增部21的倍增數固定的狀態下容易地變更局部振盪頻率fy。因此,即使在使無線頻率的頻道可變更的情況下,亦可使用倍增部21來作為可接收狀態下的局部振盪器1的頻率轉換部,由於在可接收狀態時亦可不使用PLL部22,因此可實現無線傳收器(局部振盪器1)的電力消耗的削減。
然而,如上所述,當每隔間歇接收間隔來啟動無線傳收器而進行間歇接收時,若統一地接通/切斷對局部振盪器1的電源供給,則充電電流每次都會流經與PLL部22的電壓控制振盪器30的電源端子連接的旁路電容器C1,從而消耗無效的電力。然而,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開閉部(開關SW1)來開閉旁路電容器C1與系統電源Vcc的連接,僅當使用PLL部22來作為局部振盪器1的頻率轉換部時,控制部12閉合(接通)該開關SW1。因此,可防止在不需要PLL部22時旁路電容器C1受到充放電而消耗無效的電力。
再者,亦可如圖3(a)所示,在電壓控制振盪器30的電源端子與旁路電容器C1之間追加其他的開關SW2,使2個開關SW1、SW2與設置在電壓控制振盪器30的電 源端子與系統電源Vcc之間的開關SW1一同連動地接通‧斷開。
而且,當閉合該開關SW1(或者開關SW2)而將旁路電容器C1連接於系統電源Vcc時會有湧入電流(充電電流)流經,從而導致系統電源Vcc的電壓暫時下降。因此,較為理想的是,如圖3(b)所示,在旁路電容器C1與系統電源Vcc之間連接限流電阻R,藉由限流電阻R來限制該湧入電流,以減輕系統電源Vcc的電壓暫時下降的現象。
然而,於不再有湧入電流流經後的平常時段,會因限流電阻R而消耗無效的電力,並且對電壓控制振盪器30的電源電壓施加的電壓將下降,因此,較為理想的是,如圖4(a)、圖4(b)所示,設置將系統電源Vcc與電壓控制振盪器30的電源端子予以短路的短路部(開關SW3)。此時,控制部12在藉由開放開關SW3的狀態下閉合該開關SW1而以限流電阻R來對湧入電流進行限流之後(參照圖4(a)),閉合該開關SW3後並開放該開關SW1,藉此在電路上切離該限流電阻R(參照圖4(b))。其結果,藉由不使平常的電流流經該限流電阻R,可避免無效的電力消耗與電壓下降。但是,開關SW1亦可保持閉合。
然而,將局部振盪器1中的頻率轉換部由倍增部21切換為PLL部22的條件並不限定於上述的接收時與發送時。如上所述,倍增部21使用非線性,或者藉由延遲同步迴路(Deley Locked Loop)電路來使基準振盪頻率倍增整數倍而生成局部振盪信號。因此,與自PLL部22輸出的 局部振盪信號相比,在自倍增部21輸出的局部振盪信號中,除了所期望的局部振盪頻率以外,還包含較多的基準振盪頻率的整數倍的多餘頻率成分。因此,當使用倍增部21來作為局部振盪器1的頻率轉換部時,接收到與原本欲接收的電波(無線信號)不同頻率的電波(妨礙波)的可能性高,存在易受妨礙波影響的缺點(具體而言,易受包含基準振盪頻率的整數倍±中間頻率的頻率成分的妨礙波的影響)。與此相對,PLL部22由於頻率轉換後的振盪頻率中所含的多餘頻率成分相對較少,因此與倍增部21相比,具有難以受到妨礙波影響的優點。然而,若如上述的無線通訊機器般將電池作為電源,則當使用PLL電路來作為局部振盪器的頻率轉換部時,與使用倍增電路時相比,電池壽命將縮短。
因此,只要僅在自混頻器5輸出的接收信號(IF信號)未被解調部8正常解調的情況下,控制部12將第1切換部23切換為第2輸入狀態並且將第2切換部24切換為第2輸出狀態即可。具體而言,只要在儘管RSSI信號為臨限值以上,但在解調部8中無法取得接收信號(IF信號)的位元同步的情況下,視為因妨礙波的影響而導致無法正常接收無線信號,控制部12對第1切換部以及第2切換部23、24進行切換控制,以將局部振盪器1中的頻率轉換部由倍增部21切換為PLL部22即可。如此,既可實現電池的長壽命化,又難以受到妨礙波影響。
此處,若在接收過程中由倍增部21切換為PLL部22, 則直至PLL部22的電路動作穩定為止的時間無法正常地接收。另一方面,若無線傳收器的使用環境(無線通訊機器的設置環境)下的妨礙波的強度高,則局部振盪器1的頻率轉換部將頻繁地由倍增部21切換為PLL部22,但若使用環境下的妨礙波的強度低,則即使對局部振盪器1的頻率轉換部使用倍增部21亦可正常地接收。
因此,控制部12只要在自無線傳收器的使用開始時點(無線通訊機器群對無線通訊系統的運用開始時點)計起的規定期間內,對第1切換部以及第2切換部23、24進行上述切換控制,而在經過規定期間後,將第1切換部以及第2切換部23、24的狀態固定為規定期間的經過時點的狀態即可。而且,控制部12在接收過程中自倍增部21切換為PLL部22之後,經過固定時間(例如,數小時)後自PLL部22切換為倍增部21並確認是否可接收,若可接收,則使用倍增部21。此時,控制部12亦可在將第1切換部23切換為第2輸入狀態並且將第2切換部24切換為第2輸出狀態的次數超過規定次數後,在間歇接收的開始時將第1切換部23切換為第2輸入狀態並且將第2切換部24切換為第2輸出狀態。如此,當在妨礙波的影響少的環境下使用時,可僅對局部振盪器1的頻率轉換部使用倍增部21而實現電池的長壽命化。另一方面,當在妨礙波的影響大的環境下使用時,可僅對局部振盪器1的頻率轉換部使用PLL部22而正常且迅速地接收無線信號。
然而,考慮到一般白天的妨礙波的影響比夜晚大。因 此,亦可於控制部12中設置對時刻進行計時的時鐘,控制部12在由時鐘所計時的時刻為白天的時段時將第1切換部23切換為第2輸入狀態並且將第2切換部24切換為第2輸出狀態,而在時刻為夜晚的時段時將第1切換部23切換為第1輸入狀態並且將第2切換部24切換為第1輸出狀態。如此,當在妨礙波的影響少的時段(夜晚)使用時,可僅對局部振盪器1的頻率轉換部使用倍增部21而實現電池的長壽命化。另一方面,當在妨礙波的影響大的時段(白天)使用時,可僅對局部振盪器1的頻率轉換部使用PLL部22而正常且迅速地接收無線信號。
而且,使基準振盪部20以擇一性地切換輸出基準振盪頻率fx1、fx2、...彼此不同的多種基準振盪信號的方式構成,並且使第1頻率轉換部由倍增數彼此不同的多個倍增電路1~i(i≧2)構成。並且,控制部12在將第1切換部23切換為第1輸入狀態並且將第2切換部24切換為第1輸出狀態的狀態下且接收信號未被正常解調時,亦可不改變局部振盪頻率fy而依序變更基準振盪信號的基準振盪頻率fxi(i=1、2、...)與倍增電路的倍增數的組合。
例如,當欲將局部振盪頻率fy設為420MHz時,則併用基準振盪頻率fx1=52.5MHz的8倍與基準振盪頻率fx2=70MHz的6倍即可。於前者的情況下,易受到52.5MHz的整數倍±中間頻率的妨礙波的影響,與此相對,於後者的情況下,易受到70MHz的整數倍±中間頻率的妨礙波的影響。即,由於易受影響的妨礙波的頻率彼此不同, 因此,可選擇難以受到此時所存在的妨礙波頻率的影響的基準振盪頻率與倍增數的組合,以減輕妨礙波的影響。
藉由如此般不改變局部振盪頻率fy而變更基準振盪信號的基準振盪頻率fxi與倍增電路的倍增數的組合,有時可正常接收該接收信號。但是,當在所有組合下該接收信號仍未被正常解調時,控制部12將第1切換部23切換為第2輸入狀態並且將第2切換部24切換為第2輸出狀態而選擇PLL部22即可。
其次,參照圖6~圖8,對在將感知到火災而發出警報聲並且發送以電波為媒介的無線信號(包含火災通知資訊)的火災警報器作為無線基站的無線通訊系統(火災警報系統)中,適用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實施形態2)
圖6是可適用本實施形態2的無線通訊系統構成圖,對應於圖1的簡化圖示,由多台(圖示僅為2台)火災警報器TR構成火災警報系統。再者,在以下的說明中,在對各火災警報器進行說明時,表述為火災警報器TR1、TR2、...、TRn(n為正整數),進行所有火災警報器的說明時表述為火災警報器TR。
火災警報器TR具備運算控制部100、無線傳收部200、電波位準測定部300、計時器400、火災感知部500、警報部600及電池電源部700作為主要構成。
無線傳收部200自天線2a發送以電波為媒介的無線信號,並且由天線2a來接收其他火災警報器TR所發送的無 線信號。該無線傳收部200具有當由運算控制部100設定動作命令時,自主地進行規定的動作,亦即接收無線信號的動作的功能。再者,無線傳收部200例如可利用遵照日本電波法施行規則第6條第4項第3號中規定的「小功率安全系統的無線基站」者。
電波位準測定部300對無線傳收部200所接收的無線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進行測定。該電波位準測定部300具有當由運算控制部100設定動作命令時,自主地進行規定的動作,亦即對無線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進行測定的動作的功能。
於此處,計時器400反覆進行後述的間歇接收動作的時間間隔(將該時間間隔稱為間歇接收時間)的計數動作,每當計數動作完成時將啟動信號輸出至運算控制部100。
火災感知部500在藉由檢測例如伴隨火災所產生的煙、熱、火焰等而感知到火災時,使休眠狀態的運算控制部100啟動,將火災感知信號輸出至運算控制部100。再者,關於火災感知部500的詳細構成,由於為先前眾所周知者,因此省略其詳細說明。
警報部600藉由自未圖示的揚聲器(speaker)輸出由聲音(蜂鳴器(buzzer)聲或聲音訊息等)構成的火災警報(以下,稱作「警報聲」),從而向周圍的人報知火災的發生。
電池電源部700將乾電池等的電池作為電源,對各部分供給動作電源。
運算控制部100具備微電腦(未圖示)或記憶體部100a(由可重寫的非揮發性的半導體記憶體構成)作為主構成元件。該運算控制部100利用微電腦來執行未圖示的記憶體(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或電性可擦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等)中存儲的程式(program),藉此來實現後述的各種功能。再者,運算控制部100在本機未感知到火災的情況下,或者未進行計時器400的計時器控制的間歇接收動作的情況下,停止無線傳收部200的傳收動作以實現省電,並且使自身的動作狀態轉變為低電力消耗的休眠狀態。
當在運算控制部100的動作狀態被切換為休眠狀態的情況下,火災感知部500感知到火災時,火災感知部500對運算控制部100輸出啟動信號,使運算控制部100啟動。自休眠狀態啟動的運算控制部100根據自火災感知部500輸入的火災感知信號,使例如警報部600所具備的蜂鳴器響起,藉此來進行報知動作。再者,亦可取代蜂鳴器聲,而自揚聲器輸出預先存儲在記憶體(或記憶體部100a)中的聲音訊息(例如,「發生火災了」等),藉此來進行報知動作。而且,為了亦連動於其他火災警報器TR來進行報知動作,運算控制部100自無線傳收部200發送包含通知火災發生的火災通知資訊的無線信號。於其他火災警報器TR中,由無線傳收部200接收包含火災通知資訊的無線信號,藉此,當運算控制部100收到無線信號中所含的火災 通知資訊時,運算控制部100控制警報部600且進行報知動作。再者,對於各火災警報器TRn,分配有固有的識別符並存儲於記憶體部100a中,可使用該識別符來指定無線信號的發送目標以及發送源(火源)的火災警報器TRn。
於此處,運算控制部100例如使用設計成電池驅動用的低電力消耗的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而構成,作為此種微控制器,例如有Texas Instruments公司的MSP430(註冊商標)。而且,先前亦提供有將遵照特定小功率無線基站的無線傳收部或借助計時器功能的間歇接收功能等積體化於單晶片(one chip)而成的通訊用的特定用途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作為此種ASIC,例如有OKI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的ML7066等,使用此種ASIC來構成無線傳收部200、電波位準測定部300或計時器400。
該運算控制部100可自電池電源部700獲得電源,為了延長電池壽命而謀求電力消耗的降低。亦即,除了火災感知時以外,運算控制部100的動作狀態被切換為休眠狀態,無線傳收部200亦停止傳收動作。而且,運算控制部100每當經過規定的間歇接收時間時啟動,亦可接收自其他火災警報器TR發送的無線信號,並檢查(間歇接收)是否可接收所期望的電波(其他火災警報器TR發送的無線信號)。若於該間歇接收時捕獲到所期望的電波,則運算控制部100使無線傳收部200繼續進行接收動作,進行由無線傳收部200所接收的信號的分析。另一方面,若於間 歇接收時未捕獲到所期望的電波,則運算控制部100立即使無線傳收部200的接收動作停止,並轉變為待機狀態。再者,電波的接收檢查是由電波位準測定部300根據自無線傳收部200輸出的接收信號強度信號(Receiving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信號)來進行。於此處,接收信號強度信號(RSSI信號)是指與接收信號強度的大小成正比的直流電壓信號。
然而,例如在日本電波法施行規則的無線設備規則第49條的17「小功率安全系統的無線基站的無線設備」中規定有,發射電波後3秒以內結束該電波的發射,且必須經過2秒後方可發送(參照同條第5號)。亦即,規定為,將電波的發送期間設為3秒以內,且在發送後設置2秒以上的休止期間,各火災警報器TR中,在符合上述無線設備規則的發送期間內結束發送,在隨後的休止期間停止發送,切換為可接收狀態。於此處,上述的間歇接收動作的時間間隔即間歇接收時間被設定為比上述無線設備規則中規定的發送期間(3秒以內)長的時間。
此處,參照圖7的流程圖來詳細說明上述間歇接收動作。運算控制部100在轉變為休眠狀態之前對計時器400設置間歇接收時間,計數動作開始後(步驟S1)轉變為休眠狀態(步驟S2)。計時器400在完成間歇接收時間的計數動作時(計數完成(count up))(步驟S3的是(Yes)),計時器400對運算控制部100輸出啟動信號,使運算控制部100自休眠狀態啟動(步驟S4)。自休眠狀態啟動的運 算控制部100對無線傳收部200以及電波位準測定部300分別設定了動作命令之後(步驟S5),轉換為休眠狀態,直至電波位準測定部300的測定動作完成為止(步驟S6)。
無線傳收部200在由運算控制部100設定動作命令時,自主地進行接收動作(步驟S7)。而且,電波位準測定部300在由運算控制部100設定動作命令時,自主地進行對由無線傳收部200所接收的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進行測定的動作(步驟S8)。電波位準測定部300在完成測定動作時,對運算控制部100輸出啟動信號,使運算控制部100自休眠狀態啟動(步驟S9)。自休眠狀態啟動的運算控制部100自電波位準測定部300導入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並對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與規定的基準值的高低進行比較(步驟S10)。於此處,上述的基準值是設定為比未自其他火災警報器TR發送無線信號的狀態下的接收信號強度高,且比自其他火災警報器TR發送了無線信號的狀態下的接收信號強度低的值。
若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為基準值以上(步驟S10的Yes),則運算控制部100判斷為自其他火災警報器TR發送了無線信號,使無線傳收部200繼續接收動作(步驟S11),對接收信號進行分析(步驟S12)。若對接收信號進行分析的結果為接收信號中包含火災通知資訊,則運算控制部100根據該火災通知資訊來使警報部600進行上述的警報動作,並連動於火源的火災警報器TR來進行報知動作(步驟S13)。
另一方面,若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小於基準值(步驟S10的否(No)),則運算控制部100判斷為未自其他火災警報器TR發送無線信號,並使無線傳收部200的接收動作停止(步驟S14)。隨後,運算控制部100返回步驟S1的動作,對計時器400設置間歇接收時間,使計數動作開始,並且轉變為休眠狀態,直至計時器400的計數完成為止(步驟S2)。
如以上所說明,運算控制部100在間歇接收時收到來自計時器400的啟動信號而啟動時,對無線傳收部200以及電波位準測定部300設定了動作命令之後,轉變為休眠狀態。因此,在無線傳收部200進行接收動作,且電波位準測定部300測定該接收信號強度的期間,運算控制部100被切換為休眠狀態,因此可進一步降低運算控制部100的電力消耗。因而,當無線基站(火災警報器TR)為電池驅動時,可延長電池壽命,且可延長電池更換的期間,因此可減輕維護作業的負擔。而且,無線傳收部200以及電波位準測定部300在由運算控制部100設定了動作命令時自主地動作,若接收信號強度為基準值以上,則無線傳收部200繼續進行接收動作,因此可確實地接收自其他無線基站(火災警報器TR)發送的無線信號。
再者,本實施形態中,當在間歇接收時電波位準測定部300完成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時,電波位準測定部300使運算控制部100自休眠狀態啟動,運算控制部100根據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來判斷接收信號的有無。因此, 在間歇接收時,對無線傳收部200以及電波位準測定部300設定了動作命令之後,直至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完成為止的期間,運算控制部100成為休眠狀態,因此可降低此期間的運算控制部100的電力消耗。而且,運算控制部100對由電波位準測定部300所測定的接收信號強度與基準值的高低進行比較。此處,若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為基準值以上,則運算控制部100使無線傳收部200的接收動作繼續進行,並進行接收信號的分析,因此可確實地接收來自其他火災警報器TR的無線信號。而且,若接收信號強度小於基準值,則運算控制部100使無線傳收部200的接收動作停止,因此可降低無線傳收部200的電力消耗。
而且,在由多個火災警報器TR構成的無線通訊系統中,指定的火災警報器TR1(以下,稱作主基站)進行確認其他火災感知器TR2~TRn(以下,稱作子基站)是否正常動作的定期監控。亦即,在主基站的火災警報器TR1中,運算控制部100定期(例如,每隔24小時)啟動無線傳收部200,向子基站發送包含定期監控訊息的無線信號。於各子基站TR2~TRn中,運算控制部100以固定週期(例如,每隔1小時)監控火災感知部500有無故障或電池電源部700的剩餘電量有無下降,並且將其監控結果(有無故障以及剩餘電量有無下降)記憶至記憶體部100a中。繼而,各子基站TR2~TRn的運算控制部100在自主基站TR1收到定期監控訊息時,向主基站TR1返回包含用於通知記憶體部100a中記憶的監控結果的火災通知資 訊的無線信號。主基站TR1的運算控制部100在包含火災通知資訊的無線信號的發送後,將無線傳收部200切換為接收狀態,接收自各子基站TR2~TRn發送的無線信號。再者,若存在自發送定期監控訊息後經過規定時間內未返回火災通知資訊的子基站TR2...,則主基站TR1的運算控制部100控制警報部600且報知子基站TR2...的異常(無法通訊)。而且,在自任一子基站TR2...返回了用來通知發生故障或發生電池剩餘電量下降的火災通知資訊的情況下,主基站TR1的運算控制部100亦控制警報部600且報知子基站TR2...的異常(發生故障、發生電池剩餘電量下降等)。再者,主基站TR1以及子基站TR2...的運算控制部100在偵測到火災感知部500的故障或電池剩餘電量下降時,立即驅動本機的警報部600且報知異常發生。
再者,主基站TR1的運算控制部100在火災感知時自無線傳收部200發送包含火災通知資訊的無線信號之後,或者,自任一子基站TR2...收到包含火災通知資訊的無線信號之後,自無線傳收部200以固定週期來發送同步信標(beacon)。該同步信標是對在多個火災警報器TR之間進行TDMA(分時多元連接)方式的無線通訊(以下,稱作「同步通訊」)所需的時隙(time slot)進行規定的信號。同步信標的1週期被分割為多個時隙,對所有子基站TR2...分別逐個分配彼此不同的時隙。並且,自主基站TR1朝向子基站TR2...的訊息是包含在同步信標中而予以發送,包含有自子基站TR2...朝向主基站TR1的訊息的無線 信號存儲在分配給各子基站的時隙中並發送。因此,可確實地避免自多台火災警報器TR(主基站TR1以及子基站TR2...)發送的無線信號的衝突。再者,針對各火災警報器TR的時隙的分配亦可為固定,但亦可藉由自主基站TR1發送的同步信標來將時隙的分配資訊通知給各子基站TR2...。
(實施形態2的變形例)
根據圖8來說明無線通訊系統的實施形態2的變形例。上述實施形態2中,當在間歇接收時電波位準測定部300完成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時,電波位準測定部300使運算控制部100自休眠狀態啟動,使運算控制部100對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與基準值的高低進行比較。與此相對,在本實施形態中,當在間歇接收時電波位準測定部300完成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時,電波位準測定部300對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與上述基準值的高低進行比較。此處,僅在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為基準值以上的情況下,電波位準測定部300使運算控制部100自休眠狀態啟動,並進行接收信號的分析。若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小於基準值,則電波位準測定部300不使運算控制部100啟動,運算控制部100維持休眠狀態,直至計時器400的計數完成為止。再者,本實施形態的系統構成與實施形態2相同,因此對於共用的構成元件標註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圖8是表示間歇接收時的動作的流程圖,根據該流程 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的動作。
運算控制部100在轉變為休眠狀態之前對計時器400設置規定的間歇接收時間,使計時器400開始計數動作之後(步驟S21),轉變為休眠狀態。
當計時器400計數完成時(步驟S22的是),自計時器400對運算控制部100輸出啟動信號,使運算控制部100自休眠狀態啟動(步驟S23)。自休眠狀態啟動的運算控制部100對無線傳收部200以及電波位準測定部300分別設定動作命令之後(步驟S24),將動作狀態切換為休眠狀態(步驟S25)。
無線傳收部200在由運算控制部100設定了動作命令時,自主地進行接收動作(步驟S26)。而且,電波位準測定部300在由運算控制部100設定了動作命令時,自主地進行對由無線傳收部200所接收的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進行測定的動作(步驟S27)。電波位準測定部300在測定了接收信號強度後,對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與規定的基準值的高低進行比較(步驟S28)。
若在步驟S28的判定中該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為基準值以上(步驟S28的是),則電波位準測定部300判斷為自其他火災警報器TR發送了無線信號,對運算控制部100輸出啟動信號(步驟S29)。自休眠狀態啟動的運算控制部100根據來自電波位準測定部300的啟動信號來使無線傳收部200繼續進行接收動作(步驟S30),對無線傳收部200的接收信號進行分析(步驟S31)。若對接收信號 進行分析的結果為接收信號中包含火災通知資訊,則運算控制部100根據該火災通知資訊來使警報部600進行實施形態2中說明的警報動作,且連動於火源的火災警報器TR來進行報知動作(步驟S32)。
另一方面,若在步驟S28的判定中,該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小於基準值(步驟S28的否),則電波位準測定部300判斷為未自其他火災警報器TR發送無線信號,使無線傳收部200的接收動作停止(步驟S33)。隨後,電波位準測定部300返回步驟S1的動作,對計時器400設置間歇接收時間,開始計數動作,重複進行步驟S2以後的動作。
如以上所說明,運算控制部100在間歇接收時對無線傳收部200以及電波位準測定部300設定了動作命令之後,轉變為休眠狀態。並且,無線傳收部200以及電波位準測定部300分別自主地執行規定的動作,電波位準測定部300對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與基準值的高低進行比較,並根據該比較結果來判斷接收信號的有無。若該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為基準值以上,則電波位準測定部300啟動運算控制部100,由運算控制部100對無線傳收部200所接收的接收信號進行分析,因此可確實地接收來自其他火災警報器TR的無線信號。而且,若該接收信號強度小於基準值,則電波位準測定部300使無線傳收部200的接收動作停止,因此可降低無線傳收部200的電力消耗。並且,接收位準測定部300不使運算控制部100啟動, 運算控制部100維持休眠狀態直至計時器400計數完成為止,因此可進一步降低運算控制部100的電力消耗。因此,當無線基站(火災警報器TR)為電池驅動時,可延長電池壽命,且可延長電池更換的期間,因此可減輕維護作業的負擔。
另一方面,本發明的無線傳收器不僅可適用於上述的由無線通訊機器群構成的無線通訊系統,亦可如圖9所示,適用於無線遙控(remote control)系統的無線發送機Y1與無線接收機Y2。作為該無線發送機Y1,除了具備上述本實施形態的無線傳收器的至少發送功能以外,還具備可藉由借助於操作輸入有無偵測感測器或壓力感測器等的接觸式、或者借助熱、光或振動的被動偵測感測器的非接觸式來偵測附近存在人體或障礙物等的物體的物體偵測感測器YS。無線接收機Y2除了具備上述無線傳收器的至少接收功能以外,還具備設備控制機構YC,其在與空調機器、照明機器或設備電源等擔負某個指定場所的環境調整的設備機器之間進行對與無線發送機Y1的無線通訊造成干涉的可能低的遠程通訊。設備控制機構YC與上述設備機器之間的信號傳送既可為有線傳送亦可為無線傳送。藉此,利用物體偵測感測器YS來偵測附近存在人體或障害物等的物體的無線發送機使無線傳收器動作而將表示物體偵測感測器YS所偵測到的情況的無線信號Sig3發往無線接收機Y2,收到該無線信號Sig3的無線接收機Y2經由預先給予設備控制機構YC的設備控制演算法(algorithm) (亦可僅為空調機器或照明機器等的設備機器的電源接通/斷開),且根據所收到的無線信號Sig3的內容,決定空調機器、照明機器或設備電源等設備機器群中的應設為驅動對象的設備機器與該設備機器的動作運轉模式,並依照該決定結果來執行該設備機器的遠程控制。再者,此時,無線接收機Y2亦可從自身的無線傳收器向無線發送機Y1發送表示對無線信號Sig3已接收成功或已作內容解釋的答覆(answer back)信號Sig4(可為所謂的ACK信號)。此時,無線發送機Y1與無線接收機Y2均必須具備無線發送功能及無線接收功能該兩者。本發明的無線傳收器在發送與接收時採用不同的無線頻率的便利性高,因此可較佳地利用。
(實施形態3)
其次,參照圖10~圖15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3。如圖10所示,本實施形態3的無線通訊系統具備:無線傳收部200,對由天線2所接收的無線信號進行信號處理而轉換為脈波信號的位元列;以及運算控制部100,由自無線傳收部200輸出的位元列取得無線信號中所含的資訊(資料)。再者,無線信號的通訊訊框與先前例同樣地,由用於取得位元同步的同步位元列(前同步碼(preamble))、用於取得訊框同步的訊框同步位元列(唯一字)、與上述資訊對應的資料、及錯誤檢測用的檢查碼(例如,CRC)等構成。
無線傳收部200具備放大部2000(對應於圖1中的 LNA4)、頻率轉換部2100(對應於圖1中的混頻器5)、頻率選擇部2200(對應於圖1中的IF濾波器以及IF放大器7)、解調部2300、取樣時脈生成部240、接收資料緩衝器250、移位暫存器(shift register)260、訊框同步檢測部(以下,簡稱為「同步檢測部」)270、唯一字(UW)暫存器280及命令處理(命令解碼)部290。其中,本實施形態的無線傳收部200中,所述各部分作為積體化於1個晶片上的大規模積體電路(Large Scale Integration,LSI)而構成。
由天線2所接收的無線信號在經放大部2000放大後,由頻率轉換部2100轉換為比無線頻率低的中間頻率。該頻率轉換部2100具有:局部振盪器(未圖示),對與無線頻率與中間頻率的差值頻率相等的局部振盪頻率的信號進行振盪;以及頻率調整電路(未圖示),調整局部振盪器的頻率偏移。在一般的無線通訊系統中,當局部振盪器產生頻率偏差時,可能會因該頻率偏差所引起的殘留頻率誤差而導致基準頻率不定,從而在對經頻率調變後的無線信號進行解調時,該頻率誤差成為誤解調的原因。因此,搭載有對局部振盪器的頻率偏移進行修正以自動消除(cancel)頻率偏差的影響的功能,即,被稱作所謂的自動頻率調整(Auto Frequency Control)的功能。並且,在本實施形態中,亦在頻率轉換部2100中設有頻率調整電路,以實現自動頻率調整功能。此種頻率調整電路藉由控制局部振盪器所具備的頻率合成器(synthesizer)(例如,使用分級 (fractional)PLL電路的頻率合成器)來調整頻率。再者,關於此種頻率轉換部2100,由於為先前眾所周知者,因此省略詳細的構成以及動作的說明。
頻率選擇部2200由帶通濾波器(bypass filter)構成,僅自經頻率轉換部2100頻率轉換的中間頻率信號選擇輸出必要的頻段的信號成分(接收信號)。該接收信號由解調部2300解調為解調信號(基帶(baseband)信號)。取樣時脈生成部240生成取樣時脈,並且對取樣時脈的相位進行調整並輸出,以在其上升與下降的中間來對解調信號進行取樣。而且,解調信號是與取樣時脈同步地進行取樣,並且所取樣的位元列(接收資料)被存儲在移位暫存器260中。該移位暫存器260具備與唯一字的位元數相同的位元數的容量。
同步檢測部270對移位暫存器260中存儲的接收資料與UW暫存器280中存儲的唯一字進行比較,當兩者的位元列一致時視為已取得訊框同步並輸出訊框同步檢測信號(設為H位準)。再者,於UW暫存器280中,存儲有由運算控制部100預先指定的唯一字。而且,取樣時脈生成部240繼續進行解調信號的上升以及下降的監控,若上升或下降的時機發生急遽變化,則視為位元同步已發生偏離,並將同步偏離信號輸出至同步檢測部270。同步檢測部270在自取樣時脈生成部240收到同步偏離信號時,停止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輸出(設為L位準)。
接收資料緩衝器250在自同步檢測部270開始訊框同 步檢測信號的輸出(自L位準上升為H位準)時,與取樣時脈同步地對解調信號進行取樣,並且存儲所取樣的位元列(接收資料)。
另一方面,運算控制部100具備中央運算處理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1000、RAM110、ROM120、I/O部130、第1串列(serial)通訊部140、第2串列通訊部150及資料匯流排(data bus)160等。中央運算處理部1000藉由執行ROM120中存儲的程式,從而進行後述的各種處理。I/O部130對自無線傳收部200的同步檢測部270輸出的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上升以及下降進行檢測,並將上升中斷與下降中斷經由資料匯流排160而通知給中央運算處理部1000。當自I/O部130通知有上升中斷時,中央運算處理部1000開始上升邊緣中斷處理,並將接收資料輸出命令經由資料匯流排160而給予第2串列通訊部150。並且,第2串列通訊部150將自中央運算處理部1000所給予的接收資料輸出命令發送至無線傳收部200的命令解碼部290。
命令解碼部290對自第2串列通訊部150收到的接收資料輸出命令進行解碼並輸出至接收資料緩衝器250。接收資料緩衝器250在自命令解碼部290收到接收資料輸出命令時,將自身存儲的接收資料(位元列)與自取樣時脈生成部240輸入的取樣時脈發送至運算控制部100的第1串列通訊部140。第1串列通訊部140將自無線傳收部200的接收資料緩衝器250收到的接收資料以及取樣時脈經由 資料匯流排160而傳輸至中央運算處理部1000。中央運算處理部1000對自第1串列通訊部140傳輸的接收資料進行解碼(decode)而獲取無線信號中所含的資訊(訊息),並根據所獲取的資訊來執行各種處理。而且,中央運算處理部1000在收到規定長度(1訊框)的資訊(訊息)時,將重置命令經由資料匯流排160而給予第2串列通訊部150。並且,第2串列通訊部150將自中央運算處理部1000所給予的重置命令發送至無線傳收部200的命令解碼部290。
命令解碼部290對自第2串列通訊部150收到的重置命令進行解碼並輸出至取樣時脈生成部240與同步檢測部270。取樣時脈生成部240在收到重置命令時,中止取樣時脈的生成並返回初始狀態。同樣地,同步檢測部270亦在收到重置命令時停止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輸出並返回初始狀態。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中,I/O部130與第1串列通訊部140以及第2串列通訊部150相當於介面部。
然而,本實施形態3的無線通訊系統亦與先前例同樣地,有時即使天線2未接收到無線信號,無線傳收部200的解調部2300亦會因熱雜訊或電波雜訊的影響而輸出由隨機的位元列構成的信號。並且,於此種隨機的位元列中,以固定的概率而含有與唯一字相同的位元列,因此有時同步檢測部270會誤檢測出訊框同步而輸出訊框同步檢測信號。此時,運算控制部100的中央運算處理部1000亦會與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上升同步地開始上升邊緣中斷處理, 並由第2串列通訊部150發送上述接收資料輸出命令。其結果,自無線傳收部200的接收資料緩衝器250發送接收資料與取樣時脈,並由中央運算處理部1000進行接收資料的解碼。
此處,無線傳收部200的取樣時脈生成部240繼續監控經解調部2300解調的解調信號的位元列,由於隨機的位元列的位元寬度(脈波寬度)並不固定,因此立即判斷為同步偏離而停止取樣時脈的輸出。當取樣時脈的輸出停止時,同步檢測部270亦停止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輸出。並且,於運算控制部100的中央運算處理部1000中,若在自接收資料緩衝器250收到規定長度的位元列之前訊框同步檢測信號停止(自H位準下降至L位準),則開始下降邊緣中斷處理並廢棄自接收資料緩衝器250收到的資料(位元列),並輸出重置命令。
如已說明的那樣,於先前例中,當在因熱雜訊或電波雜訊的影響而發生誤同步之後立即接收正規的無線信號時,有可能無法正常接收該無線信號。與此相對,於本實施形態3的無線通訊系統中,即使在因熱雜訊或電波雜訊的影響而發生誤同步之後立即接收正規的無線信號時,亦可確實地接收該正規的無線信號。
以下,參照圖1的時序圖來詳細說明當因熱雜訊或電波雜訊的影響而發生誤同步,進而在短時間的同步偏離之後立即接收正規的無線信號時,本實施形態3的無線通訊系統的動作。其中,圖1中的「N」表示雜訊,「P」表示 前同步碼,「U」表示唯一字,數字「1」、「2」、...表示資料,「輸出」表示接收資料輸出命令。
當在時刻t=t1發生誤檢測而訊框同步檢測信號上升時,運算控制部100的中央運算處理部1000開始上升邊緣中斷處理,但在自中央運算處理部1000經由第2串列通訊部150來向無線傳收部200發送接收資料輸出命令的時點(時刻t=t3)之前(時刻t=t2),成為同步偏離而訊框同步檢測信號下降。此時,於先前例中,在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下降前,自微電腦部1300輸出控制信號,因此儘管發生同步偏離而訊框同步檢測信號下降,但與控制信號的下降同步地自接收緩衝器124向微電腦部1300輸出接收資料(參照圖18的時刻t=t4)。
然而,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0所示,同步檢測部270所輸出的訊框同步檢測信號亦被輸入至命令解碼部290,命令解碼部290對接收資料輸出命令(圖1中的輸出信號)與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邏輯積進行運算,僅當訊框同步檢測信號與該接收資料輸出命令被同時輸入時(兩者為H位準時),對接收資料緩衝器250輸出該接收資料輸出命令。因此,於圖11中,在命令解碼部290收到該接收資料輸出命令的時點(時刻t=t3)成為同步偏離,訊框同步檢測信號停止(成為L位準),因此不自命令解碼部290輸出該接收資料輸出命令,且不自接收資料緩衝器250輸出接收資料。
並且,當該接收資料輸出命令的發送完成時(時刻 t=t4),中央運算處理部1000對應於I/O部130的下降中斷來開始下降邊緣中斷處理,並輸出重置命令。再者,由於當前未自接收資料緩衝器250輸出接收資料,因此中央運算處理部1000於下降邊緣中斷處理中無須廢棄自該接收資料緩衝器250收到的資料。
並且,當自成為同步偏離的時點(時刻t=t2)後,正規的無線信號被天線2接收而訊框同步檢測信號上升時(時刻t=t5),中央運算處理部1000對應於I/O部130的上升中斷來開始上升邊緣中斷處理(時刻t=t6),使接收資料輸出命令自第2串列通訊部150發送至命令解碼部290(時刻t=t7~t8)。由於在收到該接收資料輸出命令(ACT信號)的時點,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為H位準,因此命令解碼部290對接收資料緩衝器250輸出該接收資料輸出命令。並且,自收到該接收資料輸出命令的接收資料緩衝器250輸出該接收資料與取樣時脈(時刻t=t8)。接收資料緩衝器250自收到該接收資料輸出命令的時點開始該接收資料的輸出,且如圖18所示的先前例般在收到該接收資料輸出命令之前不輸出該接收資料。因此,在運算控制部100的第1串列通訊部140中,可自先頭(「1」的資料)依序正確地接收存儲在接收資料緩衝器250中的資料。
如此,在本實施形態3的無線通訊系統中,當運算控制部100的命令解碼部290自同步檢測部270開始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輸出後直至停止該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輸出為止的期間內未收到該接收資料輸出命令時,即使在直至 同步檢測部270開始下次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輸出為止的期間內自運算控制部100的中央運算處理部1000輸出該接收資料輸出命令,仍不輸出該接收資料緩衝器250中存儲的接收資料。其結果,如上所述,即使在誤同步之後亦可立即正確地接收正規的無線信號。而且,本實施形態中,具有能夠以相對較簡單的構成來實現的優點,即,命令解碼部290對該接收資料輸出命令與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邏輯積進行運算,當訊框同步檢測信號與該接收資料輸出命令未被同時輸入時(至少任一者為L位準時),不對接收資料緩衝器250輸出該接收資料輸出命令。
然而,如上所述,一般認為,誤同步在短時間內消除時(成為同步偏離)多為收到正規的無線信號的情況。另一方面,當發生因熱雜訊等造成的誤同步時,藉由頻率轉換部2100的頻率調整電路所調整的局部振盪頻率有可能自與原本的無線信號對應的局部振盪頻率發生較大偏離(參照圖12中的「AFC頻率」)。
因此,如圖12所示,若在成為同步偏離的時點(時刻t=t2),對無線傳收部200的頻率轉換部2100中的頻率調整電路的頻率偏移的調整(AFC頻率)進行初始化,則可相對於正規的無線信號而縮短直至頻率調整電路完成頻率偏移的調整為止的時間。
或者,當如圖13所示,在輸出該接收資料輸出命令的時點(時刻t=t4)停止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輸出時,中央運算處理部1000經由第2串列通訊部150來發送初始化命 令,藉此亦可對頻率調整電路所進行的頻率偏移的調整進行初始化。
而且,除了命令解碼部290對接收資料輸出命令與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邏輯積進行運算而決定可否對接收資料緩衝器250輸出該接收資料輸出命令的構成以外,亦可為以下所示的方式。亦即,如圖14所示,在根據訊框同步檢測信號來輸出該接收資料輸出命令之前確認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輸出(參照時刻t=t3),若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輸出已停止,則中央運算處理部1000不自命令解碼部290輸出該接收資料輸出命令即可。再者,圖14中的時刻t=t3~t4的「輸出」的虛線表示已中止該接收資料輸出命令的輸出。如此,如圖14所示,即使自I/O部130收到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下降中斷亦不執行下降邊緣中斷處理,而可自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上升開始立即執行上升邊緣中斷處理,因此與圖11所示的構成相比,可縮短該接收資料緩衝器250的最大長度。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2、2a‧‧‧天線
3‧‧‧RF濾波器
4‧‧‧低雜訊放大器
5‧‧‧混頻器
6‧‧‧中間頻率濾波器
7‧‧‧中間頻率放大器(IF放大器)
8‧‧‧解調部
9‧‧‧發送部
10‧‧‧天線切換部
10a、10b、11a、11b、23a、23b、24a、24b‧‧‧切換端子
10c、11c、23c、24c‧‧‧共用端子
11‧‧‧傳收切換部
12‧‧‧控制部
20‧‧‧基準振盪部
21‧‧‧倍增部
22‧‧‧PLL部
23‧‧‧第1切換部
24‧‧‧第2切換部
30‧‧‧電壓控制振盪器
31‧‧‧1/n分頻器
32‧‧‧可程式化分頻器
33‧‧‧相位比較器
34‧‧‧環路濾波器
35‧‧‧電荷泵
100‧‧‧運算控制部
100a‧‧‧記憶體部
110、131‧‧‧RAM
111‧‧‧解調部
112、240‧‧‧取樣時脈生成部
120‧‧‧ROM
121‧‧‧框碼暫存器
122‧‧‧訊框同步偏移暫存器
123‧‧‧訊框同步檢測部
124‧‧‧接收緩衝器
130‧‧‧I/O部
132‧‧‧控制部
133‧‧‧傳輸部
140‧‧‧第1串列通訊部
150‧‧‧第2串列通訊部
160‧‧‧資料匯流排
200‧‧‧無線傳收部
250‧‧‧接收資料緩衝器
260‧‧‧移位暫存器
270‧‧‧訊框同步檢測部(同步檢測部)
280‧‧‧唯一字暫存器
290‧‧‧命令處理部(命令解碼部)
300‧‧‧電波位準測定部
400‧‧‧計時器
500‧‧‧火災感知部
600‧‧‧警報部
700‧‧‧電池電源部
1000‧‧‧天線/中央運算處理部
1100‧‧‧RF部
1200‧‧‧介面部
1300‧‧‧微電腦部
2000‧‧‧放大部
2100‧‧‧頻率轉換部
2200‧‧‧頻率選擇部
2300‧‧‧解調部
C1‧‧‧旁路電容器
P‧‧‧前同步碼
R‧‧‧限流電阻
S1‧‧‧光學感測器
S2‧‧‧熱感測器
S3‧‧‧化學感測器
S4‧‧‧壓力感測器
Sig1‧‧‧第一種無線信號
Sig2‧‧‧第二種無線信號
Sig3‧‧‧無線信號
Sig4‧‧‧答覆信號
SW1、SW2、SW3‧‧‧開關
t1、t2、t3、t4、t5、t6、t7、t8‧‧‧時刻
TR1‧‧‧火災警報器/主基站
TR2‧‧‧火災警報器/子基站
U‧‧‧唯一字
Vcc‧‧‧外部電源(系統電源)
X1、X2、X3、X4‧‧‧無線通訊機器
X100‧‧‧顯示報知部
X101‧‧‧響聲報知部
Y1‧‧‧無線發送機
Y2‧‧‧無線接收機
YC‧‧‧設備控制機構
YS‧‧‧物體偵測感測器
圖1是概略表示本發明的無線通訊系統的方塊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無線傳收器的方塊圖。
圖3(a)、圖3(b)是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無線傳收器的局部振盪器的主要部分電路圖。
圖4(a)、圖4(b)是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無線傳收器的局部振盪器的又一主要部分電路圖。
圖5是搭載有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無線傳收器的無線通訊機器與無線通訊系統的系統構成圖。
圖6是實施形態2的火災警報器(主基站以及子基站)的方塊圖。
圖7是說明實施形態2的火災警報器的間歇接收動作的流程圖。
圖8是說明實施形態2的火災警報器的間歇接收動作的變形例的流程圖。
圖9是使用本實施形態1的無線發送機與無線接收機的設備控制系統的系統構成圖。
圖10是本發明的實施形態3的無線通訊系統的主要部分的方塊圖。
圖11是用於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3的動作的時序圖。
圖12是用於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3的動作的時序圖。
圖13是用於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3的動作的時序圖。
圖14是用於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3的動作的時序圖。
圖15是表示先前例的方塊圖。
圖16是用於說明先前例的動作的時序圖。
圖17是用於說明先前例的動作的時序圖。
圖18是用於說明先前例的動作的時序圖。
2‧‧‧天線
3‧‧‧RF濾波器
4‧‧‧低雜訊放大器
5‧‧‧混頻器
6‧‧‧中間頻率濾波器
7‧‧‧中間頻率放大器(IF放大器)
8‧‧‧解調部
9‧‧‧發送部
10‧‧‧天線切換部
10a、10b、11a、11b、23a、23b、24a、24b‧‧‧切換端子
10c、11c、23c、24c‧‧‧共用端子
11‧‧‧傳收切換部
12‧‧‧控制部
20‧‧‧基準振盪部
21‧‧‧倍增部
22‧‧‧PLL部
24‧‧‧第2切換部
30‧‧‧電壓控制振盪器
31‧‧‧1/n分頻器
32‧‧‧可程式化分頻器
33‧‧‧相位比較器
34‧‧‧環路濾波器
35‧‧‧電荷泵
C1‧‧‧旁路電容器
SW1‧‧‧開關
Vcc‧‧‧外部電源(系統電源)

Claims (23)

  1. 一種無線傳收器,包括:局部振盪器,以規定的局部振盪頻率進行振盪;混頻器,將自該局部振盪器的輸出端輸出的上述局部振盪頻率的局部振盪信號與由天線所接收的無線信號相混合;調變電路,對上述局部振盪信號進行調變而生成無線信號;以及傳收切換部,擇一性地對將上述局部振盪器的輸出端連接於上述混頻器的可接收狀態與將上述輸出端不經由上述混頻器而連接於上述天線側的可發送狀態進行切換,上述局部振盪器包括:基準振盪部,以比上述局部振盪頻率低的規定的基準振盪頻率進行振盪;第1頻率轉換部以及第2頻率轉換部,將自該基準振盪部的輸出端輸出的上述基準振盪頻率的基準振盪信號轉換為上述局部振盪信號;第1切換部,擇一性地對將上述基準振盪部的輸出端連接於上述第1頻率轉換部的輸入端的第1輸入狀態與將上述基準振盪部的輸出端連接於上述第2頻率轉換部的輸入端的第2輸入狀態進行切換;以及第2切換部,連動於上述第1切換部的切換動作而擇一性地對將上述局部振盪器的輸出端連接於上述第1頻率轉換部的輸出端的第1輸出狀態與將上述局部振盪器的輸出端連接於上述第2頻率轉換部的輸出端的第2輸出狀態進行切換,上述第2頻率轉換部由具有電壓控制振盪器、相位比較器、分頻器、環路濾波器及電荷泵的相位同步迴路電路構成,上述第1頻率轉換部由電力消耗較上述相位同步迴 路電路少的頻率倍增電路構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傳收器,其中上述基準振盪部擇一性地切換且輸出基準振盪頻率彼此不同的多種上述基準振盪信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無線傳收器,其中上述局部振盪器具備將連接於外部電源的上述電壓控制振盪器的電源端子交流地接地的旁路電容器、及對該旁路電容器與上述外部電源或上述電源端子之間的連接進行開閉的開閉部,該開閉部僅在上述第1切換部被切換為上述第2輸入狀態並且上述第2切換部被切換為上述第2輸出狀態時,將上述旁路電容器與上述外部電源或上述電源端子予以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無線傳收器,其中上述局部振盪器具備用於限制自上述外部電源流入上述旁路電容器的湧入電流的限流電阻。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無線傳收器,其中上述局部振盪器具備與上述限流電阻並聯連接的短路部,該短路部在上述開閉部連接了上述旁路電容器與上述外部電源或上述電源端子之後將上述外部電源與上述電源端子予以短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傳收器,其中上述局部振盪器選擇且輸出與上述無線信號的無線頻率不同的接收用的局部振盪頻率的局部振盪信號及與上述 無線頻率相等的發送用的局部振盪頻率的局部振盪信號,使上述接收用局部振盪信號與上述發送用局部振盪信號中被選擇的頻度相對較高的局部振盪信號轉換輸出至上述第1頻率轉換部,且使上述頻度相對較低的局部振盪信號轉換輸出至上述第2頻率轉換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無線傳收器,其中具備用來控制上述第1切換部與上述第2切換部的切換控制部,該切換控制部在上述傳收切換部被切換為可接收狀態時,僅在將上述第1切換部切換為上述第1輸入狀態並且將上述第2切換部切換為上述第1輸出狀態的狀態下自上述混頻器輸出的接收信號未被正常解調的情況下,將上述第1切換部切換為上述第2輸入狀態並且將上述第2切換部切換為上述第2輸出狀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無線傳收器,其中上述切換控制部在可接收狀態下經過規定期間之後,將上述第1切換部以及第2切換部的狀態固定為上述規定期間的經過時點的狀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述之無線傳收器,其中上述局部振盪器在上述傳收切換部被切換為可接收狀態時,進行以規定的週期來重複動作期間與休止期間的間歇動作,上述切換控制部在上述動作期間的開始時,將上述第1切換部切換為上述第1輸入狀態並且將上述第2切換部切換為上述第1輸出狀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無線傳收器,其中上述切換控制部在將上述第1切換部切換為上述第2輸入狀態並且將上述第2切換部切換為上述第2輸出狀態的次數超過規定次數之後,在上述動作期間的開始時將上述第1切換部切換為上述第2輸入狀態並且將上述第2切換部切換為上述第2輸出狀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述之無線傳收器,其中上述基準振盪部擇一性地切換且輸出基準振盪頻率彼此不同的多種上述基準振盪信號,上述第1頻率轉換部具有倍增數彼此不同的多個倍增電路,上述切換控制部在將上述第1切換部切換為上述第1輸入狀態並且將上述第2切換部切換為上述第1輸出狀態的狀態下自上述混頻器輸出的接收信號未被正常解調的情況下,不改變上述局部振盪頻率而依序變更上述基準振盪信號的基準振盪頻率與上述倍增電路的倍增數的組合並且在所有組合下,上述接收信號均未被正常解調時,將上述第1切換部切換為上述第2輸入狀態並且將上述第2切換部切換為上述第2輸出狀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述之無線傳收器,其中上述切換控制部具有對時刻進行計時的時鐘,當由該時鐘所計時的時刻為白天的時段時,將上述第1切換部切 換為上述第2輸入狀態並且將上述第2切換部切換為上述第2輸出狀態,當上述時刻為夜晚的時段時,將上述第1切換部切換為上述第1輸入狀態並且將上述第2切換部切換為上述第1輸出狀態。
  13. 一種無線通訊系統,在多個無線基站間傳收以電波為媒介的無線信號,其中各個上述無線基站包括:無線傳收部,傳收無線信號;電波位準測定部,對該無線傳收部所接收的無線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進行測定;計時器,每當經過規定的間歇接收時間時輸出啟動信號;以及運算控制部,對上述無線傳收部所接收的接收信號進行分析,以獲取以本機為目標的資訊,上述無線傳收部具備根據上述運算控制部對動作命令的設定來自主地進行接收無線信號的動作的功能,並且上述電波位準測定部具備根據上述運算控制部對動作命令的設定來自主地進行對上述無線傳收部所接收的無線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進行測定的動作的功能,上述運算控制部在休眠狀態下藉由來自上述計時器的啟動信號而啟動時,對上述無線傳收部以及上述電波位準測定部設定動作命令,並且轉變為休眠狀態直至上述電波位準測定部對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完成為止,若上述電波位準測定部對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為規定的基準值以上,則上述無線傳收部繼續進行接收動作,上述運算控制部對接收信號進行分析,若上述測定結果小於上述基準 值,則上述無線傳收部停止接收動作。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其中上述電波位準測定部在基於上述動作命令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完成時,對上述運算控制部輸出啟動信號,上述運算控制部在休眠狀態下藉由來自上述電波位準測定部的啟動信號而啟動時,對上述電波位準測定部之對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與上述基準值的高低進行比較,若測定結果為上述基準值以上,則上述運算控制部使上述無線傳收部繼續進行接收動作並對接收信號進行分析,若測定結果小於上述基準值,則使上述無線傳收部的接收動作停止。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其中上述電波位準測定部對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與上述基準值進行比較,若上述測定結果小於上述基準值,則使上述無線傳收部的接收動作停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其中若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為上述基準值以上,則上述電波位準測定部對上述運算控制部輸出啟動信號,上述運算控制部在休眠狀態下藉由來自上述電波位準測定部的啟動信號而啟動時,對上述無線傳收部的接收信號進行分析。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其 中上述無線傳收部包括:局部振盪器,以規定的局部振盪頻率進行振盪;混頻器,將自該局部振盪器的輸出端輸出的上述局部振盪頻率的局部振盪信號與由天線所接收的無線信號相混合;調變電路,對上述局部振盪信號進行調變而生成無線信號;以及傳收切換部,擇一性地對將上述局部振盪器的輸出端連接於上述混頻器的可接收狀態與將上述輸出端不經由上述混頻器而連接於上述天線側的可發送狀態進行切換,上述局部振盪器包括:基準振盪部,以比上述局部振盪頻率低的規定的基準振盪頻率進行振盪;第1頻率轉換部以及第2頻率轉換部,將自該基準振盪部的輸出端輸出的上述基準振盪頻率的基準振盪信號轉換為上述局部振盪信號;第1切換部,擇一性地對將上述基準振盪部的輸出端連接於上述第1頻率轉換部的輸入端的第1輸入狀態與將上述基準振盪部的輸出端連接於上述第2頻率轉換部的輸入端的第2輸入狀態進行切換;以及第2切換部,連動於上述第1切換部的切換動作而擇一性地對將上述局部振盪器的輸出端連接於上述第1頻率轉換部的輸出端的第1輸出狀態與將上述局部振盪器的輸出端連接於上述第2頻率轉換部的輸出端的第2輸出狀態進行切換,上述第2頻率轉換部由具有電壓控制振盪器、相位比較器、分頻器、環路濾波器及電荷泵的相位同步迴路電路構成,上述第1頻率轉換部由電力消耗較上述相位同步迴 路電路少的頻率倍增電路構成。
  18.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包括:無線傳收部,對由天線所接收的無線信號進行信號處理並轉換為脈波信號的位元列;以及運算控制部,由自該無線傳收部輸出的上述位元列獲取上述無線信號中所含的資訊,上述無線信號的通訊訊框包括用於取得位元同步的同步位元列、用於取得訊框同步的訊框同步位元列、以及與上述資訊對應的資料等,上述無線傳收部包括:解調部,將上述無線信號解調為由脈波信號的位元列構成的解調信號;訊框同步檢測部,自上述解調信號的位元列來檢測上述訊框同步位元列並輸出訊框同步檢測信號;接收資料緩衝器,當輸出有該訊框同步檢測信號時,暫時存儲自上述解調部輸出的解調信號;以及命令處理部,當收到自上述運算控制部輸出的接收資料輸出命令時,將上述接收資料緩衝器中存儲的接收資料輸出至上述運算控制部,上述運算控制部包括:介面部,在與上述無線傳收部之間授受信號;以及中央運算處理部,執行由自上述無線傳收部輸出的上述位元列取得上述無線信號中所含的資訊的處理或當輸出有上述訊框同步檢測信號時將上述接收資料輸出命令輸出至上述無線傳收部的處理,上述命令處理部在自上述訊框同步檢測部開始上述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輸出直至停止該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輸出為止的期間內未收到上述接收資料輸出命令時,即使在 直至上述訊框同步檢測部開始下次的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輸出為止的期間內自上述運算控制部的上述中央運算處理部輸出上述接收資料輸出命令,仍不輸出上述接收資料緩衝器中存儲的接收資料。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上述命令處理部僅在上述訊框同步檢測信號與上述接收資料輸出命令被同時輸入時,使上述接收資料緩衝器中存儲的接收資料輸出至上述運算控制部。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或第19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上述中央運算處理部根據上述訊框同步檢測信號而在輸出上述接收資料輸出命令之前確認上述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輸出,當該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輸出已停止時,不輸出上述接收資料輸出命令。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或第19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上述無線傳收部具備將由上述天線所接收的無線信號轉換為比該無線頻率低的中間頻率的信號的頻率轉換部,該頻率轉換部具有對與上述無線頻率與上述中間頻率的差值頻率相等的局部振盪頻率的信號進行振盪的局部振盪器、及對該局部振盪器中的頻率偏移進行調整的頻率調整電路,該頻率調整電路在上述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輸出已停止時,對上述頻率偏移的調整進行初始化。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或第19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上述無線傳收部具備將由上述天線所接收的無線信號轉換為比該無線頻率低的中間頻率的信號的頻率轉換部,該頻率轉換部具有對與上述無線頻率與上述中間頻率的差值頻率相等的局部振盪頻率的信號進行振盪的局部振盪器、及對該局部振盪器中的頻率偏移進行調整的頻率調整電路,上述中央運算處理部在輸出上述接收資料輸出命令的時點且上述訊框同步檢測信號的輸出已停止時,輸出對上述頻率調整電路之對上述頻率偏移的調整進行初始化的命令。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上述無線傳收部更具備:局部振盪器,以規定的局部振盪頻率進行振盪;混頻器,將自該局部振盪器的輸出端輸出的上述局部振盪頻率的局部振盪信號與由天線所接收的無線信號相混合;調變電路,對上述局部振盪信號進行調變而生成無線信號;以及傳收切換部,擇一性地對將上述局部振盪器的輸出端連接於上述混頻器的可接收狀態與將上述輸出端不經由上述混頻器而連接於上述天線側的可發送狀態進行切換,上述局部振盪器包括:基準振盪部,以比上述局部振盪頻率低的規定的基準振盪頻率進行振盪;第1頻率轉換 部以及第2頻率轉換部,將自該基準振盪部的輸出端輸出的上述基準振盪頻率的基準振盪信號轉換為上述局部振盪信號;第1切換部,擇一性地對將上述基準振盪部的輸出端連接於上述第1頻率轉換部的輸入端的第1輸入狀態與將上述基準振盪部的輸出端連接於上述第2頻率轉換部的輸入端的第2輸入狀態進行切換;以及第2切換部,連動於上述第1切換部的切換動作而擇一性地對將上述局部振盪器的輸出端連接於上述第1頻率轉換部的輸出端的第1輸出狀態與將上述局部振盪器的輸出端連接於上述第2頻率轉換部的輸出端的第2輸出狀態進行切換,上述第2頻率轉換部由具有電壓控制振盪器、相位比較器、分頻器、環路濾波器及電荷泵的相位同步迴路電路構成,上述第1頻率轉換部由電力消耗較上述相位同步迴路電路少的頻率倍增電路構成。
TW100106036A 2010-02-23 2011-02-23 無線傳收器以及無線通訊系統 TWI4453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7815A JP5462660B2 (ja) 2010-02-23 2010-02-23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0120932A JP5632653B2 (ja) 2010-05-26 2010-05-26 無線送受信器
JP2010129195A JP5498266B2 (ja) 2010-06-04 2010-06-04 無線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8270A TW201208270A (en) 2012-02-16
TWI445331B true TWI445331B (zh) 2014-07-11

Family

ID=44506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6036A TWI445331B (zh) 2010-02-23 2011-02-23 無線傳收器以及無線通訊系統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014240B2 (zh)
EP (1) EP2541994B1 (zh)
CN (1) CN102771166B (zh)
DK (1) DK2541994T3 (zh)
ES (1) ES2652640T3 (zh)
NO (1) NO2541994T3 (zh)
TW (1) TWI445331B (zh)
WO (1) WO20111046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7106B (zh) * 2009-09-22 2015-04-15 诺基亚公司 可调节的电路架构
FR2973544B1 (fr) 2011-03-31 2013-11-15 Finsecur Dispositif de declenchement d'alarme pour un systeme de securite
FR2973545B1 (fr) * 2011-03-31 2013-04-12 Finsecur Dispositif de declenchement d'alarme pour un systeme de securite et procede d'installation d'un dispositif de declenchement d'alarme
JP5895225B2 (ja) * 2011-08-24 2016-03-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無線制御装置及び無線制御装置のプログラム
US9553565B2 (en) * 2011-09-29 2017-01-24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Automatic frequency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30238915A1 (en) * 2012-03-12 2013-09-12 Broadcom Corporation Application processor wake-up suppression
US9043832B2 (en) * 2012-03-16 2015-05-26 Zhongshan Innocloud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s Co., Ltd. Early warning system, server and method
TWI440316B (zh) * 2012-04-26 2014-06-01 無線信號傳收裝置
JP5942148B2 (ja) * 2012-09-12 2016-06-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4218967A (zh) * 2013-06-03 2014-12-1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
WO2015049671A2 (en) 2013-10-03 2015-04-09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Interface device providing power management and load termination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JP6388227B2 (ja) * 2013-12-18 2018-09-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5166926A (ja) * 2014-03-03 2015-09-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機器
US9564045B2 (en) * 2014-04-14 2017-02-07 Stephen D. Ainsworth Alarm system testing device
US10129831B2 (en) * 2014-04-25 2018-11-13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Wireless quiet enrolment
JP2016051986A (ja) * 2014-08-29 2016-04-11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システム、電子機器及び方法
JP2016139990A (ja) * 2015-01-28 2016-08-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KR20160149717A (ko) * 2015-06-19 2016-12-28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9531528B1 (en) * 2015-09-23 2016-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hip TX beamforming for per-packet switching without LO phase alignment circuitry
CN106571693B (zh) * 2015-10-09 2019-06-04 纽艾吉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送电装置及其解调方法
CN105577352B (zh) * 2015-12-11 2018-05-15 浙江大学 基于相位域实现的数字化远程相位同步方法和系统
EP3419376B1 (en) * 2016-02-18 2019-12-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Terminal device, terminal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aid terminal device
WO2018037776A1 (ja) 2016-08-24 2018-03-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池制御システム
JP6618657B2 (ja) * 2017-05-23 2019-12-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地上局装置および地上アンテナ装置
US11233576B2 (en) * 2017-12-12 2022-01-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ptical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AU2017442559B2 (en) * 2017-12-15 2021-05-06 Motorola Solutions, Inc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owd control
CN108198403B (zh) * 2018-02-28 2024-02-06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多传感器接口电路
CN108525186B (zh) * 2018-04-02 2023-06-27 浙江国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居自动灭火系统及方法
TWI739207B (zh) * 2019-11-12 2021-09-11 宏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存取定址編碼之方法
US11196424B2 (en) * 2020-01-02 2021-12-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high-speed clock bypass before reset
US11764822B2 (en) 2020-08-06 2023-09-19 Analog Devices, Inc. Radio transceiver control interface
TWI739595B (zh) * 2020-09-15 2021-09-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收發電路以及自校正方法
CN114665982A (zh) * 2022-02-28 2022-06-24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人体信道通信的电路和方法
CN115189981B (zh) * 2022-06-30 2023-12-01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主从可复用性的lin总线接口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03436A (en) 1980-12-17 1982-06-2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Radiotelephony device
JPH066258A (ja) * 1992-06-22 1994-01-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周波数シンセサイザ装置
JP3638343B2 (ja) * 1995-02-16 2005-04-13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Fm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機
CN2257942Y (zh) * 1995-12-20 1997-07-16 杨永生 多功能火灾报警器
KR100186753B1 (ko) * 1996-08-24 1999-05-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접 변복조 방식이 적용된 디지탈 무선 송수신 시스템
JP3433019B2 (ja) * 1996-09-12 2003-08-04 株式会社東芝 移動通信機とそのバッテリセービング方法
ATE429080T1 (de) * 1997-10-14 2009-05-15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 Digitaler funksendeempfänger
JPH11341538A (ja) * 1998-05-29 1999-12-10 Nec Shizuoka Ltd 無線通信装置
JP2001119317A (ja) * 1999-10-20 2001-04-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の周波数切替え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US6766148B1 (en) * 2000-03-21 2004-07-20 Koninklijke Phillips Electronics N.V. Switched sideband frequency low-IF transmitter
US6625424B1 (en) * 2000-03-21 2003-09-2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utocalibration of a transceiver through nulling of a DC-voltage in a receiver and injecting of DC-signals in a transmitter
CN1393082A (zh) * 2000-10-04 2003-01-22 加藤诚 数据发信系统,方法,装置,程序和门锁
US6901276B1 (en) * 2001-05-01 2005-05-31 Palmone, Inc. Direct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control of multi-channel scan for re-establishing connections in a wirelessly networked device
JP4030924B2 (ja) * 2003-06-02 2008-01-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高周波受信装置
JP2006237931A (ja) * 2005-02-24 2006-09-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受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239731A (ja) 2005-03-03 2006-09-14 Nisshin Steel Co Ltd 異鋼種接続時に用いる仕切り治具
TW200742328A (en) * 2005-12-21 2007-11-0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Blind-slot radio with non-blind-slot scanning mode
US7627289B2 (en) * 2005-12-23 2009-12-01 Plantronics, Inc. Wireless stereo headset
JP2007300475A (ja) * 2006-05-01 2007-11-15 Epson Toyocom Corp 電圧制御発振器の基準電圧調整方法および電圧制御発振器
JP4848963B2 (ja) 2007-01-17 2011-12-28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JP2009105487A (ja) * 2007-10-19 2009-05-14 Toshiba Corp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2009111652A (ja) * 2007-10-30 2009-05-21 Kyocera Corp 局部発振器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JP2009290826A (ja) * 2008-06-02 2009-12-10 Nec Corp 移動通信装置の間欠受信方式および間欠受信方法
JP5067294B2 (ja) 2008-07-17 2012-11-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波受信装置
US8737280B2 (en) * 2011-09-13 2014-05-27 Apple Inc. Adaptive receive diversity dur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mobile wireless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41994B1 (en) 2017-09-27
DK2541994T3 (en) 2017-12-18
CN102771166A (zh) 2012-11-07
EP2541994A4 (en) 2015-11-25
US9014240B2 (en) 2015-04-21
EP2541994A1 (en) 2013-01-02
ES2652640T3 (es) 2018-02-05
US20120320955A1 (en) 2012-12-20
NO2541994T3 (zh) 2018-02-24
CN102771166B (zh) 2015-07-08
TW201208270A (en) 2012-02-16
WO2011104603A1 (ja) 2011-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5331B (zh) 無線傳收器以及無線通訊系統
US2006014691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equency hopping medium access control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2009077375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956493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KR20120083317A (ko) 무선 통신 장치
JP546266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3836107B1 (en) Security monitoring system
JP539105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H0749988A (ja) 無線式警報装置
WO2020039040A1 (en) A security monitoring system
JP2011114394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632653B2 (ja) 無線送受信器
JPH03220828A (ja) ガス機器とワイヤレスモニタ装置との組み合わせ
JP6978876B2 (ja) 受信器
JP2840345B2 (ja) 無線式警報システム
JP546260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793667B2 (ja) 無線式警報システム
JP540670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H10154923A (ja) 信号変換装置と無線通信機
BR112021003290A2 (pt) sistema de monitoramento de segurança, nó e unidade central para o mesmo
JP2010218541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20039043A1 (en) A security monitoring system and a node and central unit therefor
JPH03201194A (ja) 無線式警報システム
JP2009177340A (ja)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JP2005236820A (ja) 非常用電源使用時の通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