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4143B - Green tea beverag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Green tea beverag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4143B
TWI444143B TW099132606A TW99132606A TWI444143B TW I444143 B TWI444143 B TW I444143B TW 099132606 A TW099132606 A TW 099132606A TW 99132606 A TW99132606 A TW 99132606A TW I444143 B TWI444143 B TW I4441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ntration
reducing sugar
green tea
tea
pp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2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08577A (en
Inventor
Masami Sasame
Kenji Shimaoka
Junko Iida
Kazunobu Tsuru
Original Assignee
Ito 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to En Ltd filed Critical Ito En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08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8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4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414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3Liquid or semi-liqui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e.g. gels, liquid extracts in solid capsu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Description

容器裝綠茶飲料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以由綠茶萃取的綠茶萃取液為主成分的綠茶飲料,且將其充填於塑膠瓶或罐等的容器裝綠茶飲料。
關於綠茶飲料之香味,為了提高綠茶原本的香氣與美味、或為了迎合消費者嗜好等、由種種觀點提出種種的發明。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藉由在茶萃取殘渣中添加酵素使水解,製造具有香味之水溶性茶萃取物的方法。
在專利文獻2中,揭示作為具有與高溫萃取茶飲料同程度的高度香氣、具有與低溫萃取茶飲料同程度深厚美味與厚重深度、弱澀味的茶飲料,可藉由使茶葉在80~100℃之高溫水中30~90秒萃取後,加入冷水成為30~50℃之低溫後,進行120~300秒萃取的2階段萃取法而得到的茶飲料。
在專利文獻3中,為了防止殺菌處理時產生的陳味、所謂的蒸煮臭產生,揭示在低溫萃取之方法。
在專利文獻4中,揭示為了提高香味混合玉露茶與深蒸茶的萃取液之方法。
又,在專利文獻5中,揭示以低溫萃取與高溫萃取之至少2種類以上的萃取水取得美味道與香氣之平衡性的製品之製造方法。
在專利文獻6中,揭示藉由將生茶葉以鍋炒焙,經加熱發揮加熱茶特有的芳香、提升茶的香味之方法。
在專利文獻7中,揭示提供具有剛泡好茶的香氣且具有平衡性良好之香味的裝入密封容器的綠茶飲料,及從茶葉(綠茶)以45~70℃的離子交換水等低溫水性媒體萃取的綠茶萃取液中,直接將從生茶葉以開水和水萃取的萃取物、或搭配濃縮及/或乾燥的生葉萃取液,以製造裝入密封容器的綠茶飲料之方法。
又,在專利文獻8中,作為製造香味優異、芳香成分之平衡性亦佳、且無不期望沈澱物產生的綠茶飲料之方法,揭示將茶的萃取步驟分為2系統,一步驟中,使綠茶葉加壓萃取得到加壓萃取液(步驟A)、另一步驟中,使綠茶葉常壓萃取並使其進行微細過濾後得到常壓萃取液(步驟B),使各自步驟所得加壓萃取液與常壓萃取液,以原料茶葉重量為基準決定混合比例後進行混合(步驟C),以製造綠茶飲料之方法。
在專利文獻9中,作為具有適度綠茶特有香氣、美味或淳厚味、且色調呈現淺綠黃色、長期保存亦無沈澱產生的半透明綠茶飲料之製造法,揭示使綠茶在pH8.0~10.0進行溫水萃取,以使該萃取液為pH5.5~7.0、濁度為660nm中之T%成為83~93%之方式各自調整後,充填、密封於包裝容器的方法。
又,在專利文獻10中,作為獲得香味優、尤其滋味優異茶飲料之製造方法,揭示包含(i)使茶葉與飽和蒸氣接觸、促進低溫萃取步驟中茶葉展開的步驟、與(ii)使施加前述處理的茶葉在低溫度水進行萃取、得到萃取液之步驟、與(iii)使前述萃取液進行殺菌處理之步驟的茶飲料之製造方法。
在專利文獻11及專利文獻12中,作為抑制澀味或苦味的容器裝飲料,揭示於含高濃度兒茶素類的綠茶萃取物中以適當比例搭配碳水化物而成的容器裝飲料。
在專利文獻13中,作為即使長期保存亦無沈澱產生、適合加溫販賣的容器裝綠茶飲料之製造方法,揭示包含於茶萃取液中加入二氧化矽後,使茶萃取液的沈澱成分吸附在該二氧化矽的吸附步驟、及使用經酸處理的矽藻土進行矽藻土過濾之矽藻土過濾步驟的容器裝綠茶飲料之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平4-228028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平6-303904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平6-343389號公報
[專利文獻4]特開平8-126472號公報
[專利文獻5]特開平11-56242號公報
[專利文獻6]特開平11-262359號公報
[專利文獻7]特開2001-258477號公報
[專利文獻8]特開2001-286260號公報
[專利文獻9]特開2005-130734號公報
[專利文獻10]特開2007-117006號公報
[專利文獻11]特許第3590051號公報
[專利文獻12]特許第4136922號公報
[專利文獻13]特許第4015631號公報
伴隨綠茶飲料、尤其容器裝綠茶飲料之普及,消費者嗜好、飲用情況亦日益多樣化,而追求具有特有味道與香氣的個性容器裝綠茶飲料。
綠茶飲料為若增強淳厚‧濃度感,則相對地香氣減弱,尤其在冷的狀態下飲用,香氣受抑制者。進一步,綠茶飲料因含有多糖類、蛋白質等水不溶性固形分或萃取殘渣,充填於透明容器則此等成為混濁而可見,品質上雖無問題,外觀上較不佳。藉由過濾綠茶飲料使此等除去,雖可為透明性增高的飲料,但如此有濃度感受抑制而成為淡薄味道之情形。尤其在冷的狀態或長期間保存後的狀態下飲用,感到香味弱、更淡薄。
本發明為提供解決如此的課題,味道與香氣之平衡性佳、有滋味且具備清爽後味、在冷的狀態下亦有香氣與滋味的新穎容器裝綠茶飲料者。
本發明的容器裝綠茶飲料之特徵係還原糖與非還原糖總和之糖類濃度為75ppm~250ppm,相對還原糖之濃度的非還原糖濃度之比率(非還原糖/還原糖)為2.0~8.0,且90累計質量%之粒徑(D90)為2500μm以上。
本發明的容器裝綠茶飲料藉由調整還原糖與非還原糖合計糖類濃度、非還原糖與還原糖的濃度比或90累計質量%(D90),可得到味道與香氣之平衡性佳、有滋味且具備清爽後味、在冷的狀態下亦有香氣與滋味的新穎容器裝綠茶飲料。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容器裝綠茶飲料之一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不限於該實施形態。
本容器裝綠茶飲料為將以綠茶萃取所得之萃取液乃至萃取物為主成分的液體充填於容器而成的飲料,可舉例如僅由萃取綠茶所得的萃取液所成的液體、或稀釋該萃取液的液體、或混合萃取液彼此的液體、或於此等前述任一液體中加入添加物的液體、或使此等前述任一液體乾燥者經分散而成的液體等。
「主成分」包含在不妨礙該主成分機能範圍下,可含有其他成分。此時,該主成分的含有比例雖非特定者,萃取綠茶所得的萃取液乃至萃取物作為固形分濃度,佔有飲料中的50質量%以上、尤其70質量%以上、其中尤以80質量%以上(包含100%)為佳。
又,綠茶的種類並未特別限制。例如廣泛包含分類為蒸茶、煎茶、玉露、抹茶、番茶、玉綠茶、釜炒茶、中國綠茶等不發酵茶的茶,亦包含混合此等2種類以上者。又,亦可添加糙米等穀物、茉莉等香味等。
本發明的容器裝綠茶飲料之一實施形態(稱「本容器裝綠茶飲料」)為以還原糖與非還原糖總和之糖類濃度為75ppm~250ppm,相對還原糖之濃度的非還原糖濃度之比率(非還原糖/還原糖)為2.0~8.0,且90累計質量%之粒徑(D90)為2500μm以上為特徵者。
還原糖具有還原性,係在鹼性溶液中形成醛基與酮基的糖,本發明中所謂還原糖為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纖維雙糖、麥芽糖(Maltose)。
非還原糖為不具還原性之糖,本發明中所謂非還原糖為蔗糖(Sucrose)、水蘇糖、棉子糖。
藉由還原糖與非還原糖總和之糖類濃度(以下稱糖類濃度。)在75ppm~250ppm,成為即使在常溫長期間保存狀態或冷的狀態下飲用,維持味道與香氣之平衡性、具甜味或淳厚且後味中苦澀味或雜味等少者。
由該觀點來看,糖類濃度較佳為90ppm~120ppm。
糖類的濃度調整為上述範圍方面,可使茶葉的乾燥(火入)加工或萃取在適宜條件而調整。例如,加強茶葉的乾燥(火入)加工則糖類被分解而減少,又,在高溫長時間萃取則糖類被分解而減少。另一方面藉由茶葉的乾燥(火入)條件、與萃取條件而可調整糖類濃度。
此時,雖亦可添加糖類進行調整,但因有綠茶飲料之平衡性被破壞之虞,不添加糖類,除調整得到茶萃取液用之條件外,以茶萃取液彼此的混合、或茶萃取物之添加等來調整為佳。
又,相對還原糖之濃度的非還原糖濃度之比率(非還原糖/還原糖)若在2.0~8.0,則含於口中時有火香的甜味、成為適度濃度感。
由該觀點來看,相對還原糖之濃度的非還原糖濃度之比率(非還原糖/還原糖)較佳為2.5~7.2、特佳為2.9~7.0。
將相對還原糖的非還原糖之濃度比率調整至上述範圍方面,可使茶葉的乾燥(火入)加工或萃取在適宜條件而調整。例如對茶葉施加乾燥(火入)加工,則首先還原糖減少,接著,非還原糖減少,故藉由對茶葉施加乾燥(火入)加工、在低溫長時間萃取,可降低非還原糖/還原糖的比率。
此時,雖亦可添加糖類進行調整,但因有綠茶飲料之平衡性被破壞之虞,不添加糖類,除調整得到茶萃取液用之條件外,以茶萃取液彼此的混合、或茶萃取物之添加等來調整為佳。
本容器裝綠茶飲料中的總兒茶素類濃度以350ppm~920ppm為佳。
總兒茶素類濃度尤以350ppm~850ppm更佳、其中以400ppm~850ppm又更佳。
此時,總兒茶素類係指兒茶素(C)、沒食子兒茶素(GC)、兒茶素沒食子酸酯(Cg)、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GCg)、表兒茶素(EC)、表沒食子兒茶素(EGC)、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Cg)及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的合計8種的意思,總兒茶素類濃度係指8種類之兒茶素濃度的合計值的意思。
總兒茶素類濃度調整為上述範圍方面,以萃取條件調整即可。此時,雖亦可添加兒茶素類進行調整,但因有綠茶飲料之平衡性被破壞之虞,除調整得到茶萃取液用之條件外,以茶萃取液彼此的混合、或茶萃取物之添加等來調整為佳。
本容器裝綠茶飲料中的電子局域兒茶素濃度以260ppm~810ppm為佳。
電子局域兒茶素濃度尤以305ppm~750ppm更佳。
又,本發明中所謂「電子局域兒茶素」係指具有三醇構造(於苯環上OH基為3基相鄰的構造),認為係離子化時易產生電荷局部化的兒茶素,具體上,有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表沒食子兒茶素(EGC)、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Cg)、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GCg)、沒食子兒茶素(GC)、兒茶素沒食子酸酯(Cg)等。
電子局域兒茶素濃度調整為上述範圍方面,以萃取條件來調整即可,但萃取時間或溫度易變化,由維持飲料之香氣觀點,溫度過高、萃取時間過長為不佳。此時,雖亦可添加電子局域兒茶素進行調整,但因有綠茶飲料之平衡性被破壞之虞,除調整得到茶萃取液用之條件外,以茶萃取液彼此的混合、或茶萃取物之添加等來調整為佳。
本容器裝綠茶飲料中,相對糖類濃度的電子局域兒茶素濃度比率(電子局域兒茶素/糖類)以3.5~7.5為佳。在該範圍,則成為維持澀味與甜味的平衡性、味道上有淳厚與濃度感、表現深厚味道的飲料。
相對糖類濃度的電子局域兒茶素濃度比率(電子局域兒茶素/糖類)以3.6~6.8特別佳。
調整相對糖類濃度的電子局域兒茶素濃度比率在上述範圍,可以萃取條件調整,但因兒茶素在高溫之萃取率增高,糖類易分解,故萃取時間以短時間為佳。此時,雖亦可添加電子局域兒茶素及糖類進行調整,但因有綠茶飲料之平衡性被破壞之虞,除調整得到茶萃取液用之條件外,以茶萃取液彼此的混合、或茶萃取物之添加等來調整為佳。
本容器裝綠茶飲料中,相對茶胺酸濃度的糖類濃度的比率(糖類/茶胺酸)以5~25為佳。
又,茶胺酸為含於綠茶等的麩胺酸之衍生物,例如有L-麩胺酸-γ-乙基醯胺(L-茶胺酸)、L-麩胺酸-γ-甲基醯胺、D-麩胺酸-γ-乙基醯胺(D-茶胺酸)、D-麩胺酸-γ-甲基醯胺等L-或D-麩胺酸-γ-烷基醯胺、含L-或D-麩胺酸-γ-烷基醯胺於基本構造的衍生物(例如L-或D-麩胺酸-γ-烷基醯胺的配糖體等)等。
相對茶胺酸濃度的糖類濃度的比率調整至上述範圍方面,使原料之乾燥條件增強即可。此時,雖亦可添加糖類及茶胺酸來調整,但因有綠茶飲料之平衡性被破壞之虞,除調整得到茶萃取液用之條件外,以茶萃取液彼此的混合、或茶萃取物之添加等來調整為佳。
本容器裝綠茶飲料中,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的濃度以0.23%~0.50%為佳。又,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係指將由綠茶萃取所得可溶性固形分換算為蔗糖換算時的值。
本容器裝綠茶飲料之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以0.25%~0.42%更佳、其中尤以0.30%~0.40%又更佳。
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調整至上述範圍方面,可以茶葉量與萃取條件適宜調整。
本容器裝綠茶飲料中,相對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濃度的糖類濃度的比率(糖類/(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100))以2.5~5.0為佳。該比率若在該範圍,則可成為對澀味等適度維持味的淳厚或濃度感,且取得香氣與平衡性、味道深厚的飲料。
由該觀點來看,相對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濃度的糖類濃度的比率以2.6~4.4更佳、其中尤以2.8~4.0又更佳。
相對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濃度的糖類濃度的比率調整至上述範圍方面,可藉由增加茶葉量來提高固形分濃度、可藉由與原料茶的乾燥條件組合來調整比率。此時,雖亦可添加糖類進行調整,但因有綠茶飲料之平衡性被破壞之虞,除調整得到茶萃取液用之條件外,以茶萃取液彼此的混合、或茶萃取物之添加等來調整為佳。
本容器裝綠茶飲料中,相對於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濃度的電子局域兒茶素濃度的比率(電子局域兒茶素/(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100))以15.0~20.0為佳。該比率若在該範圍,則成為可適度維持對甜味等的澀味造成的濃度感、維持香氣餘韻與品嚐的濃度感之平衡性,進而經時的性狀亦安定的飲料。
由該觀點來看,相對於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濃度的電子局域兒茶素濃度的比率以15.0~19.5更佳。
相對於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濃度的電子局域兒茶素濃度的比率調整至上述範圍方面,在萃取溫度兒茶素的溶出性相異,故以萃取條件等來調整即可。此時,雖亦可添加糖類進行調整,但因有綠茶飲料之平衡性被破壞之虞,除調整得到茶萃取液用之條件外,以茶萃取液彼此的混合、或茶萃取物之添加等來調整為佳。
本容器裝綠茶飲料中,相對於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濃度的總兒茶素類濃度的比率(總兒茶素/(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100))以16.8~22.7為佳。
相對於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濃度的總兒茶素類濃度的比率以17.0~22.0更佳、其中尤以18.0~21.6又更佳。
相對於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濃度的總兒茶素類濃度的比率調整至上述範圍方面,以茶葉的乾燥條件或萃取條件調整即可。
此時,雖亦可添加兒茶素類進行調整,但因有綠茶飲料之平衡性被破壞之虞,除調整得到茶萃取液用之條件外,以茶萃取液彼此的混合、或茶萃取物之添加等來調整為佳。
本容器裝綠茶飲料中,相對香葉醇的呋喃甲醛之含有比(呋喃甲醛/香葉醇)以0.5~3.0為佳。在該範圍,則可成為含於口中時的火香擴散、取得具餘韻與青草氣息的有深度香氣餘韻之平衡性、且品嚐上有深厚香氣的飲料。
由該觀點來看,相對香葉醇的呋喃甲醛之含有比(呋喃甲醛/香葉醇)以0.6~2.9特別佳、其中0.8~2.6又更佳。
相對香葉醇的呋喃甲醛之含有比調整至上述範圍方面,可使茶葉的乾燥(火入)加工為適宜條件來調整。例如對茶葉施加低溫下乾燥(火入)加工,則含有比減小、對茶葉實施高溫下乾燥(火入)加工,則含有比增大。
此時,雖亦可添加含呋喃甲醛及香葉醇的香料等進行調整,但因有綠茶飲料之平衡性被破壞之虞,除調整得到茶萃取液用之條件外,以茶萃取液彼此的混合、或茶萃取物之添加等來調整為佳。
本容器裝綠茶飲料中,藉由90累計質量%之粒徑(D90)為2500μm以上,可成為微細粒子少、香氣優異且具透明性的飲料。
由該觀點來看,90累計質量%之粒徑(D90)較佳為2700μm以上。
90累計質量%之粒徑(D90)調整至上述範圍方面,藉由對原料實施乾燥(火入)加工或使萃取液過濾等來調整。該過濾方面,可舉例如超過濾、微細過濾、精密過濾、逆浸透膜過濾、電透析、生物機能性膜等膜過濾、使用其他多孔質媒體的濾餅過濾等。其中由生產性與粒徑調整觀點來看,可藉由使用含大量二氧化矽成分的濾劑或矽藻土等多孔質媒體中的一者或兩者的濾餅過濾來調整。
本容器裝綠茶飲料中,10累計質量%之粒徑(D10)以350μm以上為佳,藉由在該範圍,可成為雜味少、具透明性的飲料。
由該觀點來看,10累計質量%之粒徑(D10),較佳為400μm以上、特佳為1000μm以上。
10累計質量%之粒徑(D10)調整至上述範圍方面,可藉由對原料實施乾燥(火入)加工或使萃取液過濾來調整。該過濾方面,可舉例如超過濾、微細過濾、精密過濾、逆浸透膜過濾、電透析、生物機能性膜等膜過濾、使用其他多孔質媒體的濾餅過濾等。其中由生產性與粒徑調整觀點來看,可藉由使用含大量二氧化矽成分的濾劑或矽藻土等多孔質媒體中的一者或兩者的濾餅過濾來調整。
又,上述D90及D10的粒徑係測定本容器裝綠茶飲料中的多糖類、蛋白質、等水不溶性固形分或萃取殘渣等粒子的粒徑、及以彼等為核吸附其他成分而析出等粒子的粒徑者。
本容器裝綠茶飲料之pH在20℃以6.0~6.5為佳。本容器裝綠茶飲料之pH以6.0~6.4更佳、其中尤以6.1~6.3又更佳。
上述還原糖、非還原糖、總兒茶素、電子局域兒茶素、茶胺酸的濃度,可使用高速液體層析管柱(HPLC)等,以檢量線法等測定。
又,相對香葉醇的呋喃甲醛之含有比可以SPME法(固相微萃取法)等測定,上述D90及D10可藉由雷射繞射式粒度分佈測定裝置等來測定。
(容器)
充填本容器裝綠茶飲料的容器,並未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塑膠製瓶(所謂保特瓶)、鋼、鋁等金屬罐、瓶、紙容器等,尤其以使用保特瓶等透明容器等為佳。
(製造方法)
本容器裝綠茶飲料,可藉由例如茶葉原料之選定同時適當調整茶葉的乾燥(火入)加工或萃取的條件,使飲料中的還原糖的濃度與非還原糖的濃度合計之糖類濃度調整為75ppm~250ppm、調整相對還原糖之濃度的非還原糖濃度之比率(非還原糖/還原糖)為2.0~8.0,且調整90累計質量%之粒徑(D90)在2500μm以上而製造。
例如可藉由準備使茶葉在200℃~270℃下進行乾燥(火入)加工,使該茶葉在高溫短時間萃取的萃取液、與以往一般的綠茶萃取液亦即茶葉在80℃~150℃下進行乾燥(火入)加工,使該茶葉在低溫長時間萃取的萃取液,使此等過濾後,以適宜比例搭配而製造本容器裝綠茶飲料。
關於乾燥加工,以茶加工之所謂「火入」亦即引發綠茶特有香氣的步驟為佳。例如以棚式、桶式等方式單獨利用或複數組合利用乾燥熱風、直火、遠紅外線等由火香或甜香觀點來看更佳。但,並不限定於如此的製造方法。
又,如上述般,藉由對茶葉實施乾燥加工,首先還原糖減少,接著,非還原糖減少。因此,藉由調整乾燥加工的條件,可調整糖類濃度或非還原糖/還原糖的值。
又,在調整粒徑上,可藉由對茶葉實施乾燥(火入)加工來進行,但以對萃取液進行使用含大量二氧化矽成分的濾劑的二氧化矽吸附或矽藻土過濾等使用多孔質媒體的矽藻土過濾等濾餅過濾為佳。
(矽藻土過濾)
矽藻土過濾之一例方面,於過濾載體表面形成矽藻土所成的助劑層(預敷),因應必要使矽藻土過濾劑邊注入(Body-Feed)於原液(為未過濾液的茶萃取液)邊使原液(為未過濾液的茶萃取液)送至前述助劑層即可。
在此,「預敷」係指在過濾操作前,使助劑分散於澄清液體,使其循環,而在過濾載體(例如金屬製之網(leaf)、厚的濾紙(filter pad)、層合金屬環(candle)、陶瓷筒(candle)等)之表面形成厚度數mm之助劑之層,藉此懸濁固形分直接附著於濾材而可防止汚染,且可使濾液的澄清度提升。
本發明所用的矽藻土,為將矽藻土之原礦粉碎‧乾燥處理者、對粉碎‧乾燥處理者更施加燒成或融劑燒成處理者等,可用作過濾助劑之矽藻土皆可使用,但以使用Darcy0.05~0.2的矽藻土過濾助劑為佳。藉由使用Darcy0.05~0.2的矽藻土過濾助劑,可製造更澄清的容器裝茶飲料。又,「Darcy0.05~0.2的矽藻土過濾助劑」係指Darcy之透過率K在0.05~0.2範圍內的矽藻土過濾助劑。「Darcy之透過率K」為表示過濾助劑之透過性的指標之一,可藉由水透過法或空氣透過法求得。現在「Darcy」一般可使用購入指定該值的矽藻土過濾助劑。
又,本發明所用的矽藻土以使用經酸處理而鐵溶出除去的矽藻土為佳。因鐵在綠茶飲料中影響味道,且亦成為褐變之原因。關於矽藻土的酸處理方法,雖未特別限定,例如可採用於混合槽投入矽藻土與酸性水後進行攪拌的方法、或於混合槽中的矽藻土與水之混合物加入酸後進行攪拌之方法等、以任意方法使矽藻土與酸性水接觸後接著固液分離後進行水洗淨、使用水懸濁狀態或維持濕潤狀態的矽藻土之方法等。藉由使用水懸濁狀態或維持濕潤狀態的矽藻土,可更降低由矽藻土溶出之鐵分。又,在此的酸性水係指未達pH7.0、較佳為pH1~5之酸性水(呈酸性的水溶液),例如檸檬酸、乳酸、乙酸等有機酸、或磷酸、硝酸、鹽酸等無機酸之水溶液等。
於矽藻土亦可混合使用二氧化矽膠體、波來鐵、纖維素等其他過濾助劑。
(二氧化矽吸附)
二氧化矽吸附係於茶萃取液中添加二氧化矽後使茶萃取液與二氧化矽接觸,使茶萃取液中的沈澱成分選擇性的吸附至二氧化矽,而添加之二氧化矽在後面步驟除去即可。
添加的二氧化矽,除二氧化矽(Silica;SiO2 )外,可使用含二氧化矽為主成分的(佔全質量之50%以上)含二氧化矽物。
二氧化矽(Silica;SiO2 )可為結晶質及非晶質任一。又,可為天然物及合成物之任一。為合成物之場合,可使用以乾式法(氣相法)、濕式法(水玻璃法;包含膠體型及沈降性型)、溶膠‧膠體法等任意合成法所製造之二氧化矽。
含二氧化矽物方面,可舉例如天然物的矽酸鹽或矽藻土等黏土礦物、水晶、石英等。
藉由於茶萃取液中添加二氧化矽後使茶萃取液與二氧化矽接觸,可使茶萃取液中所含之沈澱成分、尤其形成二次沈澱的一部份之蛋白質及多糖類選擇性地吸附於二氧化矽,可使茶萃取液中的此等的濃度降低。
二氧化矽的添加量相對萃取之綠茶原料(茶葉質量)為0.5~20倍量、尤以1~10倍量為佳。
添加量外,藉由控制二氧化矽的粒徑、細孔徑、電荷、二氧化矽表面存在的羥基(矽烷醇基),調整二氧化矽的吸附性能,藉此調整吸附除去之蛋白質或多糖類之種類與量,而可調整綠茶飲料之香味。
具體的吸附方法,例如可於茶萃取液中添加二氧化矽進行攪拌而進行,又,於粗過濾後的茶萃取液中添加二氧化矽、使該茶萃取液同時與二氧化矽送至下步驟,而在該送液過程使茶萃取液與二氧化矽接觸之方式進行。又,亦可分數次添加二氧化矽使分散吸附而進行。
此時,於茶萃取液中添加二氧化矽後、使茶萃取液邊冷卻至20~40℃邊與二氧化矽接觸為佳。使茶萃取液冷卻至20℃以下,則有乳霜化產生而二氧化矽的吸附能力降低之虞。另外,比40℃高則茶萃取液因熱變化而有損及香味之可能性。
又,添加二氧化矽的茶萃取液以調整為弱酸性領域(pH4.5~5.5)為佳。藉由調整至弱酸性領域,兒茶素類之變化受抑制。又,比pH4.5低則有乳霜化產生而二氧化矽的吸附能力降低之虞,必需注意。
從茶萃取液除去二氧化矽上,可另外加入除去二氧化矽用的二氧化矽過濾步驟來進行、或在吸附步驟後以離心分離、矽藻土過濾或其他過濾步驟使二氧化矽除去來進行。
(用語說明)
本發明中「綠茶飲料」係指以茶萃取所得茶萃取液乃至茶萃取物為主成分的飲料之意。
又,「容器裝綠茶飲料」係指裝於容器的綠茶飲料之意但同時亦可指未經稀釋而可飲用的綠茶飲料。
本說明書中,以「X~Y」(X,Y為任意數字)表示時,若未特別限定係包含「X以上Y以下」、「較佳為比X大」及「較佳為比Y小」之意者。
[實施例]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本發明不限於該實施例。
又,實施例中「還原糖的濃度」係指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纖維雙糖及麥芽糖(Maltose)的濃度合計的意思,「非還原糖的濃度」係指蔗糖(Sucrose)、水蘇糖及棉子糖的濃度合計的意思。
《評估試驗1》
製作以下萃取液A~D,使用此等製作實施例1~4及比較例1~7的茶飲料,進行感官評估。
(萃取液A)
使摘採後的茶葉(藪北種、鹿兒島縣產1號茶)進行荒茶加工,在旋轉桶型火入機以設定溫度85℃、乾燥時間25分鐘的條件進行乾燥加工(火入加工),使該茶葉以茶葉90g、60℃的熱水10L、萃取時間7分鐘的條件進行萃取。使該萃取液以不鏽鋼網(20網目)過濾除去茶渣後,進一步,以不鏽鋼網(80網目)過濾後得到萃取液A。
(萃取液B)
使摘採後的茶葉(藪北種、鹿兒島縣產1號茶)進行荒茶加工,在旋轉桶型火入機以設定溫度145℃、乾燥時間20分鐘的條件進行乾燥加工(火入加工),使該茶葉以茶葉80g、85℃的熱水10L、萃取時間5.5分鐘的條件進行萃取。使該萃取液以不鏽鋼網(20網目)過濾除去茶渣後,進一步,以不鏽鋼網(80網目)過濾後得到萃取液B。
(萃取液C)
將摘採後的茶葉(藪北種、宮崎縣產3號茶)以釜炒製法進行荒茶加工,在旋轉桶型火入機以設定溫度265℃、乾燥時間15分鐘的條件進行乾燥加工(火入加工),使該茶葉以茶葉55g、90℃的熱水10L、萃取時間5.5分鐘的條件進行萃取。使該萃取液以不鏽鋼網(20網目)過濾除去茶渣後,進一步,以不鏽鋼網(80網目)過濾後得到萃取液C。
(萃取液D)
將摘採後的茶葉(藪北種、宮崎縣產3號茶)以釜炒製法進行荒茶加工,在旋轉桶型火入機以設定溫度200℃、乾燥時間15分鐘的條件進行乾燥加工(火入加工),使該茶葉以茶葉100g、85℃的熱水10L、萃取時間3.5分鐘的條件進行萃取。使該萃取液以不鏽鋼網(20網目)過濾除去茶渣後,進一步,以不鏽鋼網(80網目)過濾後得到萃取液D。
(過濾)
將各萃取液A~D分至2個容器,一部分使用法蘭絨布進行法蘭絨過濾製作萃取液A1~D1,另一部份使用法蘭絨布進行法蘭絨過濾後,再於矽藻土(昭和化學工業製「P5」)每1m2 使用700g形成厚度2mm之預敷在過濾載體(ADVANTEC公司製FILTER PAD)上的濾盤,對液量注入(Body-Feed)0.2質量%之矽藻土、進行矽藻土過濾後製作萃取液A2~D2。
(粒徑測定)
量取上述各萃取液的1/10量,添加抗壞血酸400ppm後,加入小蘇打調整為pH6.2,加入離子交換水調整全量為500ml,使該液進行UHT殺菌(135℃、30秒),在盤內冷卻,在85℃充填於透明塑膠容器(PET瓶)後做成容器裝綠茶飲料。之後使蓋部進行30秒鐘倒置殺菌,使立即冷卻至20℃的溶液使用雷射繞射粒度分佈測定裝置(島津製作所製「SALD-2100」),測定90累計質量%之粒徑(D90)及10累計質量%之粒徑(D10)。測定結果如下述表1。
(搭配)
使萃取液A1~D1及A2~D2如以下之表2所示比例搭配。進一步適宜添加含香葉醇及呋喃甲醛的萃取液,添加抗壞血酸400ppm後,加入小蘇打調整為pH6.2,加入離子交換水使全量調整為5000ml,使該液進行UHT殺菌(135℃、30秒),在盤內冷卻,在85℃充填於透明塑膠容器(PET瓶)後做成容器裝綠茶飲料。之後使蓋部進行30秒鐘倒置殺菌,立刻冷卻至20℃,製作實施例1~4及比較例1~7的綠茶飲料。
(分析)
將實施例1~4及比較例1~7的綠茶飲料之成分及pH如以下進行測定。其結果如下述表3。
還原糖濃度及非還原糖濃度,係將HPLC糖分析裝置(Dionex公司製)用以下條件操作,以檢量線法定量而測定。
管柱:Dionex公司製「Carbopack PA1Φ 4.6×250mm」
管柱溫度:30℃
移動相:A相200mM NaOH:B相1000mM Sodium Acetate:C相超純水
流速:1.0mL/min
注入量:50μL
檢出:Dionex公司製「ED50金電極」
電子局域兒茶素濃度、總兒茶素濃度,係藉由高速液體層析管柱(HPLC)用以下條件操作,以檢量線法定量而測定。
管柱:waters公司製「Xbridge shield RP18Φ 3.5×150mm」
管柱溫度:40℃
移動相:A相水:B相乙腈:C相1%磷酸
流速:0.5mL/min
注入量:5μL
檢出:waters公司製「UV檢出器UV230nm」
香葉醇與呋喃甲醛的值係於小瓶中加入樣本10ml與NaCl3g、作為內部指標的0.1%環己醇5μL、密閉後,加溫至60℃以30分鐘SPME法(固相微萃取法)萃取、並使用以下裝置測定。
相對香葉醇的呋喃甲醛之含有比由得到的MS譜,選擇具特徵的波峰,從面積值算出。
SPME纖維:Supelco公司製「DVB/carboxen/PDMS」
GC-MS系統
裝置:Agilent公司製5973N
管柱:Agilent公司製「DB-WAX,60m×0.25mm×0.25μm」
管柱烘箱:35~240℃,6℃/min
pH依照習知方法,以堀場公司製「pH計F-24」進行測定。
可溶性固形分濃度(Brix)係以ATAGO公司製「DD-7」測定。
(評估項目)
使用實施例1~4及比較例1~7的綠茶飲料,評估初期的香氣、中間的香氣、殘留於口的香氣、滋味、經時(二次沈澱、色調變化)。
(評估試驗)
將實施例1~4及比較例1~7的綠茶飲料在常溫保管1週後,冷卻至5℃。使其給20人的日常慣於飲用綠茶的一般消費者試飲,在以下評估中給分,以20人的平均分在3.5以上為「◎」、3以上未達3.5為「○」、2以上未達3為「△」、1以上未達2為「×」進行評估。又,關於經時(二次沈澱、色調變化),使實施例1~4及比較例1~7的綠茶飲料在25℃保管4個月,由上述審査官以目視評估。此等結果如上述表3。
<初期的香氣>
特強=4
強=3
有=2
弱=1
<中間的香氣>
特強=4
強=3
有=2
弱=1
<殘留於口的香氣>
特強=4
強=3
有=2
弱=1
<滋味>
特佳=4
佳=3
普通=2
弱=1
<二次沈澱>
-:無=4
±:從近處(10cm左右的距離)目視,確認有沈澱物=2
+:從遠處(50cm左右的距離)目視,在容器底部確認到「米粒大左右大小」之沈澱物=0
<色調變化>
變化少=4
稍有變化=3
有變化=2
顯著變化=1
(總合(內部實質、外觀))
作為總合(內部實質),算出初期的香氣、中間的香氣、殘留於口的香氣、滋味的評估試驗的平均分,以平均分在3.5以上為「◎」、3以上未達3.5為「○」、2以上未達3為「△」、1以上未達2為「×」進行評估。
作為總合(外觀),算出二次沈澱、色調變化之評估試驗的平均分,以平均分在3.5以上為「◎」、3以上未達3.5為「○」、2以上未達3為「△」、1以上未達2為「×」進行評估。
(總合評估)
作為總合評估,算出總合(內部實質)及總合(外觀)之平均分,以平均分在3.5以上為「◎」、3以上未達3.5為「○」、2以上未達3為「△」、1以上未達2為「×」進行評估。
實施例1~4總合評估皆為「○」以上的評估,得到良好結果。
另外,比較例1~7總合評估皆為「×」之評估,為不宜之結果。
由比較例1,2之結果,確認到90累計質量%之粒徑(D90)變低則內部實質及外觀皆差。由比較例3,4之結果,確認到非還原糖/還原糖的值變低則評估全體變差。由比較例5之結果,確認到糖類之平衡性變差、與香氣皆變弱。
由此等結果,認為糖類濃度為75ppm~250ppm之範圍、相對還原糖之濃度的非還原糖濃度之比率(非還原糖/還原糖)為2.0~8.0之範圍、90累計質量%之粒徑(D90)為2500以上的範圍係初期的香氣、中間的香氣、殘留於口的香氣、滋味、二次沈澱、色調變化成為良好的範圍,發現此等在該範圍的綠茶飲料,成為味道與香氣之平衡性佳、有滋味且具備清爽後味、冷的狀態下亦有香氣與滋味的飲料。
《評估試驗2》
製作以下萃取液E,F,使用此等製作實施例5~9,藉由感官評估進行後味、香味的平衡性的評估。
(萃取液E)
使摘採後的茶葉(藪北種、鹿兒島縣產1號茶)進行荒茶加工,在旋轉桶型火入機以設定溫度210℃、乾燥時間14分鐘的條件進行乾燥加工(火入加工),使該茶葉以茶葉100g、85℃的熱水10L、萃取時間5分鐘的條件進行萃取。使該萃取液以不鏽鋼網(20網目)過濾除去茶渣後,進一步,以不鏽鋼網(80網目)過濾,使該濾液使用SA1連續離心分離機(魏司拖發利亞公司製),以流速300L/h、旋轉數10000rpm、離心沈降液面積(Σ)1000m2 的條件進行離心分離,進一步在經酸處理的矽藻土每1m2 使用700g形成厚度2mm之預敷於過濾載體(ADVANTEC公司製FILTER PAD)上的濾盤,對液量注入(Body-Feed)0.2質量%之經酸處理的矽藻土而得到萃取液E。此時,矽藻土使用昭和化學工業製「拉及歐賴特#300」浸漬於40倍量之硫酸液(pH1.5),邊2小時攪拌邊在室溫放置後,水洗至濾液洗淨至成為pH5後,以旋轉式桶乾燥者。
(萃取液F)
將摘採後的茶葉(藪北種、宮崎縣產3號茶)以釜炒製法進行荒茶加工,在旋轉桶型火入機以設定溫度255℃、乾燥時間14分鐘的條件進行乾燥加工(火入加工),使該茶葉以茶葉90g、75℃的熱水10L、萃取時間4分鐘的條件進行萃取。使該萃取液以不鏽鋼網(20網目)過濾除去茶渣後,進一步,以不鏽鋼網(80網目)過濾,使該濾液使用SA1連續離心分離機(魏司拖發利亞公司製),以流速300L/h、旋轉數10000rpm、離心沈降液面積(Σ)1000m2 的條件進行離心分離,進一步在經酸處理的矽藻土每1m2 使用700g形成厚度2mm之預敷於過濾載體(ADVANTEC公司製FILTER PAD)上的濾盤,對液量注入(Body-Feed)0.2質量%之經酸處理的矽藻土而得到萃取液F。此時,矽藻土係使用昭和化學工業製「拉及歐賴特#300」浸漬於40倍量之硫酸液(pH1.5),邊2小時攪拌邊在室溫放置後,水洗至濾液洗淨至成為pH5後,以旋轉式桶乾燥者。
(粒徑測定)
量取各萃取液E及F之1/10量,添加抗壞血酸400ppm後,加入小蘇打調整為pH6.2,加入離子交換水使全量調整至1000ml,使該液進行UHT殺菌(135℃、30秒),在盤內冷卻,在85℃充填於透明塑膠容器(PET瓶)後做成容器裝綠茶飲料。之後使蓋部進行30秒鐘倒置殺菌,使立刻冷卻至20℃的溶液使用雷射繞射粒度分佈測定裝置(島津製作所製「SALD-2100」),測定90累計質量%之粒徑(D90)及10累計質量%之粒徑(D10)。其測定結果如下述表4。
(搭配)
使萃取液E,F用以下之表5所示比例搭配,添加抗壞血酸400ppm後,加入小蘇打調整為pH6.2,加入離子交換水使全量調整為10000ml,使該液進行UHT殺菌(135℃、30秒),在盤內冷卻,在85℃充填於透明塑膠容器(PET瓶)後做成容器裝綠茶飲料。之後使蓋部進行30秒鐘倒置殺菌,立刻冷卻至20℃,製作實施例5~9的綠茶飲料。
測定實施例5~9的綠茶飲料之成分及pH結果如下述表6。成分及pH與上述同樣地測定。
(評估項目)
對實施例5~9的綠茶飲料的後味、香味的平衡性進行評估。
(評估試驗)
使實施例5~9的綠茶飲料在37℃保管1.5個月後,冷卻到5℃。使其給20個平常慣於飲用綠茶的一般消費者試飲,在以下評估中給分,以20人的平均分在3.5以上為「◎」、3以上未達3.5為「○」、2以上未達3為「△」、1以上未達2為「×」進行評估。此等結果如上述表6。
<後味>
特別良好=4
良好=3
普通=2
差=1
<香味的平衡性>
特別良好=4
良好=3
稍破壞=2
破壞=1
(總合評估)
實施例5~7皆為「○」以上的評估,得到良好結果。
另外,實施例8,9為「△」之評估,與實施例5~7之結果比較為稍差的結果。
由實施例8之結果,確認到糖類/(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100)的值變低則香味的平衡性崩壞、由實施例9之結果,確認到糖類/(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100)的值變高,則後味亦稍差、香味的平衡性變差。
由此等結果,認為糖類/(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100)在2.5~5.0之範圍,則後味及香味的平衡性成為良好範圍,發現此等在該範圍的綠茶飲料成為即使在冷的狀態下後味佳、有香味平衡性的飲料。
《評估試驗3》
製作以下萃取液G,H,使用此等製作實施例10~14的綠茶飲料,進行經時後的感官評估。
(萃取液G)
使摘採後的茶葉(藪北種、鹿兒島縣產1號茶)進行荒茶加工,在旋轉桶型火入機以設定溫度265℃、乾燥時間15分鐘的條件進行乾燥加工(火入加工),使該茶葉以茶葉80g、80℃的熱水10L、萃取時間5分鐘的條件進行萃取。使該萃取液以不鏽鋼網(20網目)過濾除去茶渣後,進一步,以不鏽鋼網(80網目)過濾,該濾液使用SA1連續離心分離機(魏司拖發利亞公司製),以流速300L/h、旋轉數10000rpm、離心沈降液面積(Σ)1000m2 的條件進行離心分離,進一步在經酸處理的矽藻土每1m2 使用700g形成厚度2mm之預敷於過濾載體(ADVANTEC公司製FILTER PAD)上的濾盤,對液量注入(Body-Feed)0.2質量%之經酸處理的矽藻土而得到萃取液G。此時,矽藻土係使用昭和化學工業製「拉及歐賴特#300」浸漬於40倍量之硫酸液(pH1.5),邊2小時攪拌邊在室溫放置後,水洗至濾液洗淨至成為pH5後,以旋轉式桶乾燥者。
(萃取液H)
將摘採後的茶葉(藪北種、静岡縣產1號茶)以釜炒製法進行荒茶加工,在旋轉桶型火入機以設定溫度115℃、乾燥時間32分鐘的條件進行乾燥加工(火入加工),使該茶葉以茶葉110g、90℃的熱水10L、萃取時間4分鐘的條件進行萃取。使該萃取液以不鏽鋼網(20網目)過濾除去茶渣後,進一步,以不鏽鋼網(80網目)過濾,使該濾液使用SA1連續離心分離機(魏司拖發利亞公司製),以流速300L/h、旋轉數10000rpm、離心沈降液面積(Σ)1000m2 的條件進行離心分離,進一步在經酸處理的矽藻土每1m2 使用700g形成厚度2mm之預敷於過濾載體(ADVANTEC公司製FILTER PAD)上的濾盤,對液量注入(Body-Feed)0.2質量%之經酸處理的矽藻土而得到萃取液H。此時,矽藻土係使用昭和化學工業製「拉及歐賴特#300」浸漬於40倍量之硫酸液(pH1.5),邊2小時攪拌邊在室溫放置後,水洗至濾液洗淨至成為pH5後,以旋轉式桶乾燥者。
(粒徑測定)
量取各萃取液G,H的1/10量,添加抗壞血酸400ppm後,加入小蘇打調整為pH6.2,加入離子交換水使全量調整至1000ml,使該液進行UHT殺菌(135℃、30秒),在盤內冷卻,在85℃充填於透明塑膠容器(PET瓶)後做成容器裝綠茶飲料。之後使蓋部進行30秒鐘倒置殺菌,使立刻冷卻至20℃的溶液使用雷射繞射粒度分佈測定裝置(島津製作所製「SALD-2100」),測定90累計質量%之粒徑(D90)及10累計質量%之粒徑(D10)。其測定結果如下述表7。
(搭配)
使萃取液G,H用以下之表8所示比例搭配,添加抗壞血酸400ppm後,加入小蘇打調整為pH6.2,加入離子交換水使全量調整為10000ml,使該液進行UHT殺菌(135℃、30秒),在盤內冷卻,在85℃充填於透明塑膠容器(PET瓶)後做成容器裝綠茶飲料。之後使蓋部進行30秒鐘倒轉殺菌,立刻冷卻至20℃,製作實施例10~14。實施例10~14的綠茶飲料之成分及pH測定結果如下述表9。成分及pH與上述同樣地測定。
(評估項目)
將實施例10~14的綠茶飲料的後味、初期的香氣、中間的香氣、殘留於口的香氣、滋味、香味的平衡性、外觀進行評估。
(評估試驗)
使實施例10~14的綠茶飲料在25℃保管9個月後,回復到常溫。使其給20人的日常慣於飲用綠茶的一般消費者試飲,在以下評估中給分,以20人的平均分在3.5以上為「◎」、3以上未達3.5為「○」、2以上未達3為「△」、1以上未達2為「×」進行評估。此等結果如上述表9。
<後味>
特別良好=4
良好=3
普通=2
差=1
<初期的香氣>
特強=4
強=3
有=2
弱=1
<中間的香氣>
特強=4
強=3
有=2
弱=1
<殘留於口的香氣>
特強=4
強=3
有=2
弱=1
<滋味>
特佳=4
佳=3
普通=2
弱=1
<香味的平衡性>
特別良好=4
良好=3
稍破壞=2
破壞=1
<外觀(色調變化)>
變化少=4
稍有變化=3
有變化=2
顯著變化=1
(總合評估)
算出後味、初期的香氣、中間的香氣、殘留於口的香氣、滋味、香味的平衡性、外觀之評估試驗的平均分,以平均分在3.5以上為「◎」、3以上未達3.5為「○」、2以上未達3為「△」、1以上未達2為「×」進行總合評估。
實施例10~12總合評估皆為「○」之評估,得到良好結果。
另外,實施例13,14為「△」之評估,與實施例10~12之結果比較為稍差的結果。
實施例13之結果,確認到電子局域兒茶素/(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100)的值變低則後味變差、香味的平衡性破壞,由實施例14之結果,確認到電子局域兒茶素/(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100)的值變高,則香味的平衡性變差、外觀亦變差。
由此等結果,推想電子局域兒茶素/(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100)在15.0~20.0之範圍,則即使經時後,後味、香味的平衡性成為良好範圍,認為此等在該範圍的綠茶飲料即使經時後後味及香味的平衡性成為良好的範圍,發現此等在該範圍的綠茶飲料即使在冷的狀態下亦成為具滋味或香氣的飲料。

Claims (8)

  1. 一種容器裝綠茶飲料,其特徵係還原糖與非還原糖總和之糖類濃度為75ppm~250ppm,相對還原糖之濃度的非還原糖濃度之比率(非還原糖/還原糖)為2.0~8.0,且90累計質量%之粒徑(D90)為2500μm以上,總兒茶素量為350ppm~724.8ppm。
  2. 如請求項1記載之容器裝綠茶飲料,其中,相對香葉醇的呋喃甲醛之含有比(呋喃甲醛/香葉醇)為0.5~3.0。
  3. 如請求項1或2記載之容器裝綠茶飲料,其中,相對於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濃度的前述糖類之比率(糖類/(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100))為2.5~5.0。
  4. 如請求項1或2記載之容器裝綠茶飲料,其中,相對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濃度的電子局域兒茶素之濃度比率(電子局域兒茶素/(來自茶葉的可溶性固形分×100))為15.0~20.0。
  5. 一種容器裝綠茶飲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係調整綠茶飲料中還原糖之濃度與非還原糖之濃度合計的糖類濃度為75ppm~250ppm,調整相對還原糖之濃度的非還原糖濃度之比率(非還原糖/還原糖)為2.0~8.0,調整90累計質量%之粒徑(D90)在2500μm以上,且調整總兒茶素量為350ppm~724.8ppm。
  6. 如請求項5記載之容器裝綠茶飲料之製造方法,其中,使90累計質量%之粒徑(D90)藉由過濾調整。
  7. 如請求項6記載之容器裝綠茶飲料之製造方法,其中,藉由使用含二氧化矽成分之濾劑或多孔質媒體中一者或兩者之濾餅過濾來調整90累計質量%之粒徑(D90)。
  8. 一種容器裝綠茶飲料之香味改善方法,其特徵係調整綠茶飲料中還原糖之濃度與非還原糖之濃度合計的糖類濃度為75ppm~250ppm,調整相對還原糖之濃度的非還原糖濃度之比率(非還原糖/還原糖)為2.0~8.0,調整90累計質量%之粒徑(D90)在2500μm以上,且調整總兒茶素量為350ppm~724.8ppm。
TW099132606A 2010-08-31 2010-09-27 Green tea beverag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4441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64833 WO2012029132A1 (ja) 2010-08-31 2010-08-31 容器詰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8577A TW201208577A (en) 2012-03-01
TWI444143B true TWI444143B (zh) 2014-07-11

Family

ID=45772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2606A TWI444143B (zh) 2010-08-31 2010-09-27 Green tea beverag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56929A1 (zh)
JP (1) JP4944253B2 (zh)
CN (1) CN103068250B (zh)
CA (1) CA2808734A1 (zh)
TW (1) TWI444143B (zh)
WO (1) WO20120291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34295B (en) * 2006-01-18 2011-07-27 Sis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Nutritional Compositions
JP5469223B1 (ja) * 2012-10-01 2014-04-16 株式会社 伊藤園 容器詰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39566B1 (ja) * 2012-10-01 2014-03-12 株式会社 伊藤園 容器詰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62651B2 (ja) * 2013-03-04 2015-08-12 サントリー食品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 淡色茶飲料
EP2965634B1 (en) * 2013-03-04 2019-11-06 Suntory Holdings Limited Green tea beverage
JP5695688B2 (ja) * 2013-03-08 2015-04-08 サントリー食品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 飲料
JP5452748B1 (ja) * 2013-04-26 2014-03-26 株式会社 伊藤園 容器詰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34272B1 (ja) * 2013-04-26 2014-06-25 株式会社 伊藤園 容器詰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MX2017007977A (es) 2014-12-19 2017-09-29 Ep Minerals Llc Productos compuestos de silice opalina biogenico/perlita expandida.
US10463054B2 (en) * 2015-05-20 2019-11-05 Teaspressa Llc Methods of tea extraction
JP7037248B2 (ja) * 2018-02-22 2022-03-16 ポッカサッポロフード&ビバレッジ株式会社 焙煎穀物茶飲料、焙煎穀物茶飲料の製造方法、及び、焙煎穀物茶飲料の風香味向上方法
JP2020028244A (ja) * 2018-08-22 2020-02-27 三栄源エフ・エフ・アイ株式会社 香味改善剤
AU2020254565A1 (en) * 2019-03-29 2021-09-23 Suntory Holdings Limited Catechin-containing beverag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bitterness of catechin-containing beverage
WO2020203717A1 (ja) 2019-03-29 2020-10-08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花香を有する茶芳香組成物
US12075801B2 (en) 2019-09-30 2024-09-03 Suntory Holdings Limited Solid composition having floral scent
JP7506282B1 (ja) 2024-04-12 2024-06-25 株式会社 伊藤園 容器詰緑茶飲料の製造方法及び容器詰緑茶飲料のコク向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85220B2 (ja) * 1988-04-22 1997-12-03 サントリー株式会社 ウーロン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NL8802848A (nl) * 1988-11-18 1990-06-18 Naarden International Nv Werkwijze voor het bereiden van aroma- en reukstoffen.
JPH06343389A (ja) * 1993-06-08 1994-12-20 Toyo Seikan Kaisha Ltd 容器詰緑茶飲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063428A (en) * 1996-02-26 2000-05-1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Green tea extract subjected to cation exchange treatment and nanofiltration to improve clarity and color
JP2001017094A (ja) * 1999-07-07 2001-01-23 Nisshin Oil Mills Ltd:The 飲食用液体の苦味除去方法
JP2002142678A (ja) * 2000-11-14 2002-05-21 Kinki Coca Cola Bottling Co Ltd 緑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EP1588627A4 (en) * 2002-12-27 2006-03-15 Hayashibara Biochem Lab PROCESS FOR PREVENTING UNINTENDED TASTE AND / OR ODOR
JP2005046056A (ja) * 2003-07-29 2005-02-24 Soda Aromatic Co Ltd 茶系フレーバー
US20050048186A1 (en) * 2003-08-27 2005-03-03 Unilever Bestfoods North America Usa Infusion system for enhanced flavor beverages
JP4153415B2 (ja) * 2003-12-12 2008-09-24 花王株式会社 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JP2005143467A (ja) * 2003-11-20 2005-06-09 Kiyomitsu Kawasaki 茶フレーバー組成物
JP4015631B2 (ja) * 2004-02-19 2007-11-28 株式会社 伊藤園 容器詰緑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JP2006034177A (ja) * 2004-07-27 2006-02-09 Hirose Yukihiro 安眠を促進する作用を有する飲料
JP4667101B2 (ja) * 2005-03-31 2011-04-06 昭和産業株式会社 分岐構造を有する4糖類の新規用途、これらの糖類を有効成分とする抑制剤
JP2007236260A (ja) * 2006-03-08 2007-09-20 Sanei Gen Ffi Inc カフェオフランまたはその類縁体からなる茶含有飲食品用添加剤
JP5140284B2 (ja) * 2006-05-16 2013-02-06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EP2098121B1 (en) * 2006-12-22 2013-09-18 Kao Corporation Green tea drink packed in container
JP2009065871A (ja) * 2007-09-11 2009-04-02 Suntory Ltd 茶抽出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158180B2 (en) * 2007-12-17 2012-04-17 Symrise Gmbh & Co. Kg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flavoring concentrate
TWI446876B (zh) * 2008-03-17 2014-08-01 Suntory Beverage & Food Ltd 呈味改善劑及含有此之茶飲料
JP4990845B2 (ja) * 2008-06-23 2012-08-01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ジャスミン茶飲料
CN102333450B (zh) * 2009-02-27 2014-07-09 株式会社伊藤园 容器装焙茶饮料
US8529977B2 (en) * 2009-02-27 2013-09-10 Ito En, Ltd. Green tea beverage packed in container
JP5086380B2 (ja) * 2010-01-29 2012-11-28 株式会社 伊藤園 容器詰ほうじ茶飲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29132A1 (ja) 2012-03-08
CA2808734A1 (en) 2012-03-08
TW201208577A (en) 2012-03-01
CN103068250B (zh) 2015-07-01
JP4944253B2 (ja) 2012-05-30
JPWO2012029132A1 (ja) 2013-10-28
US20130156929A1 (en) 2013-06-20
CN103068250A (zh) 201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4143B (zh) Green tea beverag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4015631B2 (ja) 容器詰緑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TWI394535B (zh) Container packaging of green tea drinks
WO2009116538A1 (ja) 呈味改善剤及びこれを含む茶飲料
JP5118163B2 (ja) 容器詰緑茶飲料
TWI568363B (zh) Green tea beverag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419821B (zh) Green tea beverag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5534272B1 (ja) 容器詰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65012B2 (ja) 加温販売用容器詰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52748B1 (ja) 容器詰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25150B2 (ja) 焙煎茶葉粉砕物及びこれを含有する茶飲料
JP4369464B2 (ja) 容器詰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89055A (ja) 抹茶入り茶類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69223B1 (ja) 容器詰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01957B2 (ja) 高可溶性固形分濃度容器詰め緑茶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