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6841B - Tube cutt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Tube cutt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6841B
TWI436841B TW98102023A TW98102023A TWI436841B TW I436841 B TWI436841 B TW I436841B TW 98102023 A TW98102023 A TW 98102023A TW 98102023 A TW98102023 A TW 98102023A TW I436841 B TWI436841 B TW I4368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pipe
reel
frame
pulle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02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0224A (en
Inventor
Genji Araki
Original Assignee
Dis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sco Corp filed Critical Disc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40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0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6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6841B/zh

Links

Landscapes

  • Forwarding And Stor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AREA)
  • Unwind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Details Of Cutting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管切斷裝置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將粗度或材質等不同之複數種管依種類捲繞於捲盤而保存,並且從該等捲盤選擇目標管,切斷成目標長度之管切斷裝置。
發明背景
各種產業機械或製造裝置使用水、油或氣體各種流體者多。舉例言之,在半導體裝置之製造過程中,將半導體晶圓單片化成晶片狀裝置之切割裝置大致具有吸引保持晶圓之夾頭台、具有切削保持在該夾頭台之晶圓之刀片之空氣軸承式心軸單元、洗淨已切削之晶圓之洗淨機構、將晶圓搬運至夾頭台或將晶圓從夾頭台搬運至洗淨機構之晶圓吸引式搬運機構等。此種切割裝置具有使夾頭台或搬運機構產生晶圓吸引用負壓之空氣吸引源、將高壓空氣供給至空氣軸承之空氣供給源、將洗淨水供給至洗淨機構之水供給源等,並且設有從該等流體吸引源或供給源將流體引導至各作用處之配管。
此種切割裝置之各種流體之配管一般係使用直徑10mm左右之具有柔軟性之管,切斷成適當長度之管連接於預定處。又,為使長度或粗度不同之複數管無誤適當地連接,需識別管。是故,習知採用將印有數字等識別資訊之短管狀標誌裝設於管兩端。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2005-209884號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公開公報2004-311576號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公開公報平10-321562號
通常管捲繞於捲盤而保存,為取得配管用管,以手動作業進行測量從捲盤拉出之管長度,切斷成目標長度,依需要,於兩端部裝設標誌之步驟。由於為手動作業,故無法避免弄錯管長度而切斷或裝設不適合之其他標誌之錯誤的產生,因此,產生作業延遲之問題。
是故,本發明目的係提供可容易且確實地進行將長度不同之複數種管切斷成目標長度,並且依種類顯示適當之識別標誌之作業,結果,可解決以手動作業產生之錯誤,而謀求作業之順暢化之管切斷裝置。
本發明係一種將管切斷成預定長度,捆成螺旋狀之管切斷,包含有捲盤支架、捲盤支架設置台、捲盤支架設置台作動機構、管拉出機構及管搬運路徑,該捲盤支架係具有將捲繞有管之捲盤支撐成旋轉自如的捲盤支撐部及保持捲繞於前述捲盤之管前端的管前端保持部者;該捲盤支架設置台係將複數該捲盤支架以預定排列設置者;該捲盤支架設置台作動機構係使該捲盤支架設置台作動,將目標管捲繞於前述捲盤之前述捲盤支架之前述管前端保持部定位於預定之管拉出位置者;該管拉出機構係作用於前述管拉出位置,握持以定位在該管拉出位置之前述管前端保持部保持的管前端而拉出者;該管搬運路徑係搬運以該管拉出機構拉出之管者;該管搬運路徑設有第1輸送機構及第2輸送機構、印字機構、帶式搬運機構、管切斷機構,該第1輸送機構及第2輸送機構係沿著該管搬運路徑隔著間隔配設,將以前述管拉出機構拉出之管輸送預定量至該管搬運路徑之下游側者;該印字機構係配設於前述第1輸送機構與前述第2輸送機構間,於在該第1輸送機構與該第2輸送機構間搬運之管印有關於要切斷而取得之管之資訊者;該帶式搬運機構係配設於前述第2輸送機構之下游側,將以前述印字機構印有前述資訊之管以帶搬運方式搬運至下游側者;該管切斷機構係配設於前述第1輸送機構與前述印字機構間,切斷在該第1輸送機構與該印字機構間搬運之管者;進一步,於該管搬運路徑之終端配設將以前述帶式搬運機構搬運之管收納成螺旋狀之籠狀管收納機構,於該管收納機構附設將收納成螺旋狀之前述管捆束之管捆束機構,該管切斷裝置更包含有控制前述設置台作動機構、前述管拉出機構、前述第1輸送機構、前述第2輸送機構、前述印字機構、前述帶式搬運機構、前述管切斷機構及前述管捆束機構之控制機構。
在本發明中,依粗度等而分類之複數種管分別捲繞於各種捲盤支架之捲盤而保存。取得切斷成目標長度之動作係先將該管捲繞於捲盤支架之管前端保持部定位於管拉出位置,接著,以管拉出機構將保持在管前端保持部之管前端部拉出至預定處。之後,管以第1輸送機構及第2輸送機構輸送至下游側之帶式搬運機構,進一步從下游側之帶式搬運機構以螺旋狀收納於管收納機構後捆束。如此進行而搬運當中,當管切斷機構之管之拉出長度到達目標長度後,以管切斷機構切斷管。於管在第1輸送機構與第2輸送機構間搬運之期間,以印字機構印上顯示管之種類等之管資訊。
根據本發明,自動進行從所保存之複數種管選擇目的之管,將管資訊印於該管,將管切斷長目標長度,進一步,捲繞成螺旋狀而捆束為止。因此,不致產生因手動作業時產生之弄錯切斷長度等作業錯誤,而易取得目標之管。
在本發明中包含具有藉使前述管收納機構翻轉,將以前述管捆束機構捆束之螺旋狀管移轉至托架之管移載機構之形態。根據此形態,可節省從管收納機構取出切斷之目標管之時間,並且可依托盤搬運管,而可易管理管。
又,在如此使用托盤之形態中,該托盤裝設有記錄有關於管之資訊之記錄媒體,控制機構具有讀取記錄於裝設在前述托盤之前述記錄媒體之前述資訊的讀取機構,並且依該資訊,選擇相當於要切斷之管種類之捲盤支架、管之切斷長度及印字至管之資訊。藉此種結構,管之選擇之自動化更進步,而可更減輕使用者之負擔。
根據本發明,由於可自動進行將長度不同之複數種管切斷成目標長度,且依種類顯示適當之標誌之作業,故可解除在手動作業產生之錯誤,而可發揮謀求作業之順暢化之效果。
用以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一實施形態。
(1)管切斷裝置之結構 [旋轉台]
第1圖顯示一實施形態之管切斷裝置1全體。第1圖中標號2係圓形基台。於基台2之中央部形成有比該基台2外周部高1段之圓形驅動系統設置台3。具有與基台2相等外徑之環狀旋轉台(捲盤支架設置台)5呈同心狀且旋轉自如地支撐於基台2之外周部上。基台2之驅動系統設置台3與旋轉台5之上面為水平,設定成幾乎相同之平面。旋轉台5以圖中未示之旋轉驅動機構沿圓周方向旋轉驅動。旋轉台5之旋轉控制以控制機構190進行。
[捲盤支架]
在旋轉台5上,複數捲盤架(捲盤支撐部)11於圓周方向隔著等間隔排列。捲盤架11由在旋轉台5之切線方向(與徑方向垂直相交之水平方向)隔著間隔直立設置之左右一對架板12、架設在架板12上端部間之圖中未示之軸承構成。此時,捲盤架11有架板12為高及低2種,較高者之上側捲盤架11A與較低者之下側捲盤架11B於圓周方向交互配置。捲盤13旋轉自如地支撐於各捲盤架11之軸承。捲盤架11之軸承設定成軸線方向與旋轉台5之切線方向平行,將捲盤13支撐以此軸承為中心而旋轉。
如第2圖所示,捲盤13係於圓筒狀軸部14a之兩側固定有軸盤14b者,軸部14a旋轉自如地外插於托盤架11之軸承。各捲盤13捲繞有具柔軟性之截面圓形管T而保存。管T非1種,而依粗度、顏色或材質分為多種,依種類捲繞於捲盤13。捲繞有管T之捲盤13裝卸自如地裝設於依管T之種類訂定之捲盤架11。
上下捲盤13從旋轉台5之內側觀看時,如第2圖所示,上下配置成千鳥狀而不致於上下方向干擾,如第3圖所示,從上方觀看時,端部於圓周方向重疊排列。藉此種排列,捲盤13在旋轉台5上空間效率良好,而可搭載更多。
如第4圖所示,於捲盤13附設有除了拉出管T時以外,使捲盤13不致無預警旋轉之捲盤停止器16。此停止器16可旋轉地安裝於固定在旋轉台5之托架17,端部平常以圖中未示之彈簧接觸軸盤14b,藉此,限制捲盤13之旋轉。
附設於各捲盤13之捲盤停止器16之解除以對應於後述管拉出位置,而設置在驅動系統設置台3上之推桿18進行。推桿18於解除動作時拉伸,將捲盤停止器16之未接觸軸盤14b之側的端部推至上方。藉此,捲盤停止器16旋轉而遠離軸盤14b,捲盤13便可旋轉。
第4圖顯示附設於下側捲盤架11B之捲盤13之捲盤停止器16及推桿18,捲盤停止器16及推桿18亦對上側捲盤架11A之捲盤13附設。於上側捲盤架13設置捲盤停止器16時,可藉由適當之托架安裝於架板12,而作用於捲盤停止器16之推桿設置於驅動系統設置台3側。
此外,如第3圖所示,支撐捲盤13之捲盤架11非橫亙旋轉台5全周而設置,以角度說明時,空出30°左右之不設置之空間6。此空間6主要空出作為在保養等,進入驅動系統設置台3之通路。
如第1圖所示,於旋轉台5上之各捲盤架11之內周側直立設置柱15,該等柱15之上端部設有保持從捲盤13捲出之管T前端部之管前端部架(管前端保持部)20。即,管前端部架20對應於各捲盤架11而各設置1個。各管前端部架20支撐於稍高於支撐在上側捲盤架11A之捲盤13之位置,且沿著旋轉台5之圓周方向隔著等間隔排列。在本實施形態中,以設置於柱15上之管前端部架20及上述捲盤架11構成捲盤支架10。
柱15為於上下方向延伸之較細長之板狀構件,以寬度方向沿著旋轉台5之徑方向之狀態直立固定於旋轉台5上。如第5圖所示,此柱15之上端部一體形成有長形之水平底板19。構成管前端部架20之左右一對進給框架21以沿著底板19之長向(旋轉台5之徑方向,在第5圖為圖式之表裡方向)滑動自如之狀態裝設於此底板19。進給框架21截面為字形,內側之溝滑動自如地嵌入底板19之兩側部。
如第6圖~第8圖所示,於各進給框架21之滑動方向前後(此時,以前側作為旋轉台5之內周側,以後側作為外周側)之端部設有相同結構之管保持機構22。此管保持機構22具有突出至上方之二等邊三角形三角框體23、一對板狀輔連桿(驅動側與從動側)24、25交叉成X字形而與三角框體23之頂點內側間形成略呈菱形之管插通/保持空間之剪刀連桿26。三角框架體23之兩端部固定於左右進給框架21之前後端部,因而,左右進給框架21藉由前後三角框體23連結成一體。
如第5圖及第8圖所示,剪刀連桿26之驅動側輔連桿24之一端部藉由作為旋轉支點之連結桿27,旋轉自如地安裝於一進給框架21之前後端部。又,剪刀連桿26之從動側連桿25之一端部藉由作為旋轉支點之銷28,旋轉自如地安裝於另一進給框架21之前後端部。
如第5圖所示,於從動側連桿25形成沿著自身長向延伸之引導縫隙25a,於驅動側連桿24設有可沿著引導縫隙25a滑動地嵌入之引導銷24a。藉引導銷24a可滑動地嵌入引導縫隙25a,各連桿24、25共同運作而於上下方向搖動,剪刀連桿26即可作動。此時,如第5(a)圖所示,當各連桿24、25於上方搖動時,為關闔動作,如第5(b)圖所示,於下方搖動時,則為張開動作。在剪刀連桿26之開闔動作中,引導銷24a沿著引導縫隙25a滑動。
驅動側連桿24以界於該輔連桿24與進給框架21間之壓縮彈簧29附勢成平常於上方搖動。因而,剪刀連桿26因平常各連桿24、25於上方搖動而呈關闔狀態,於與三角框體23間夾持保持管T。即,管T夾於各連桿24、25之X字形交點上側之V字形谷間,同時,夾持保持於三角框體23之頂點內側。藉如此保持,即使粗度不同,管T可確保平常軸心不左右搖擺而定心之狀態。
前後管保持機構22之各驅動側輔連桿24之搖動支點之連結桿27的兩端部分別固定於驅動側輔連桿24之一端部。即,前後驅動側輔連桿24藉由連結桿27,連結成一體,以此連結桿27為支點,同步旋轉。因而,前後之管保持機構22之剪刀連桿26相互同步作動。
前側之管保持機構22之驅動側輔連桿24之旋轉支點部之一端部固定有相對於該驅動側輔連桿24彎曲成銳角而於橫方向延伸之槓桿30之一端部。前後管保持機構22之各剪刀連桿26平常呈以壓縮彈簧29之力保持管T之關闔狀態。當從此關闔狀態將槓桿30推至下方時,驅動側輔連桿24於下方搖動。
當管保持機構22之驅動側輔連桿24於下方搖動時,在連桿27連結之後側管保持機構22之驅動側輔連桿24亦同時於下方搖動。因而,前後管保持機構22之剪刀連桿26因各輔連桿24、25於下方搖動而呈張開狀態。當解除將槓桿30推至下方之力時,剪刀連桿26因壓縮彈簧29之力而關闔,而回復至將管T保持於與三角框體23間之狀態。於槓桿30之前端部設有突出至前方之銷31。
於一進給框架21之前部下面一體形成突出至下方之突起片32。進給框架21以架設於突起片32與底板19之後端部間之拉伸彈簧33(參照第19圖),平常保持在於後方附勢之狀態。於左右進給框架21間確保配設於下方之後述第1帶輪裝置50A之從動側帶輪61上升時,該從動側帶輪61可通過之空間34。
[管拉出裝置]
依各捲盤13、亦即各種管T設置之上述捲盤支架10與旋轉台5一體旋轉,對應於切斷成預定長度而取得之目標管T之捲盤支架10之管前端部架20在預定之管拉出位置停止,呈待機狀態。保持於在該管拉出位置待機之管前端部架20之管T前端以管拉出裝置(管拉出機構)40拉出至水平方向,而從管拉出位置引導至於前方延伸之管搬運路徑。
如第6圖所示,管拉出裝置40設置於距管搬運路徑之管拉出位置預定距離之下游側,具有幾乎水平之桿體41、以相對於管前端部20伸縮之狀態插入至此桿體41之臂42。如第21圖所示,桿體41之下游側之後端部以銷結合於固定框架201,上游側之端部以銷結合於升降連桿框架202,支撐成藉升降連桿框架202升降,前端部於上下搖動。在管拉出裝置40,於水平延伸之臂42之前端部在定位於後述第2帶輪裝置50B正後方之作動位置與於下方搖動,傾斜至前下方之非作動位置之2個位置來回。
如第9圖所示,於臂42之前端部(臂前端部)42a設置抓持管T之前端而握持之固緊機構43。此固緊機構43構造成以沿著臂42之寬度方向可滑動地設置於臂前端部42a之左右一對爪部44抓持管T之前端部。各爪部44之截面呈圓弧形,內周面側相對,該等內周面以沿著管T周面之狀態形成截面圓弧狀之溝。
如第9(b)圖之左側之圖所示,左右爪部44之基端部45配設成上下錯開,且以相對之狀態從爪部44延伸至內側,延伸至內側之方向之寬度稍微大於臂前端部42a之寬度之程度。該等基端部45以上下重疊之狀態,可滑動地嵌入形成於臂42前端部內部,於寬度方向延伸之上下引導溝46。引導溝46於臂前端部42a之側邊開口。
固緊機構43如第9(b)圖所示,各爪部44之外面間之距離與臂前端部42a之寬度幾乎一致之狀態為最張開之狀態。從此張開狀態,基端部45於臂前端部42a之內側方向滑移,藉此,如第9(c)圖所示,諸爪部接近而呈關闔狀態。當基端部45滑移時,諸基端部45滑動。
如第9(b)圖、第9(c)圖所示,於臂前端部42a內設有使固緊機構43開闔之開闔機構47。此開闔機構47具有以銷可旋轉地結合於各爪部44之各基端部45,後部重疊之左右一對三角形連桿48、一端部以銷可旋轉地結合於該等連桿48重疊之部份,於臂42之長向延伸,支撐成可於同方向來回之驅動桿49。根據此開闔機構47,驅動桿49於臂42之前端方向(在第9圖為左側)進出時,如第9(b)圖所示,各連桿48之前端側張開,爪部44之基端部45亦隨著沿著引導溝46張開,各爪部44分離,固緊機構43呈張開狀態。從此張開狀態,驅動桿49後退至臂42之後端方向(在第9圖為右側)時,如第9(c)圖所示,各連桿48之前端側關闔,爪部44之基端部45隨之沿著引導溝46關闔,各爪部44接近,固緊機構43呈關闔狀態。
在管拉出裝置40中,插入至桿體41內之臂42朝管前端部架20進入。管T以管拉出裝置40拉出時,管前端部架20就進給框架21前進,對如此進行前進之管前端部架20,固緊機構43到達可握持管T前端之位置時,停止臂42之進入。接著,固緊機構43關闔,管T之前端以各爪部44握持。管T之前端部以爪部44握持後,臂42後退,藉此,管T沿著管搬運路徑拉出。管T拉出時,以接著說明之第1帶輪裝置50A將管T送往下游側,管拉出裝置40具有以固緊機構43在該搬運方向引導之功能。
管T拉出時,管前端部架20之前後管保持機構22之前後剪刀連桿26呈開啟狀態,而呈可拉出管T之狀態,進行此作用之結構與後述管前端部架20之進給機構一同說明。
[第1、第2帶輪裝置]
管T如上述一面以管拉出裝置40之固緊機構43引導,一面以第1帶輪裝置(第1輸送機構)50A於下游側輸送至臂42之後退衝程末端為止。之後,以第1帶輪裝置50A及第2帶輪裝置50B(第2輸送機構)於下游側輸送。
各帶輪裝置50A、50B為相同結構,如第7圖所示,以配設於管T上側之驅動側帶輪51及配設於管T下側之從動側帶輪61之組合構成。第1帶輪裝置50A之各帶輪51、61配設於上述管前端部架20之上下。第2帶輪裝置20B配設於管拉出裝置40之桿體41之上游側。
驅動側帶輪51係帶53於配設成前後之2個滾輪52捲繞成無端狀而構成之橢圓滾輪54呈相對於管搬運路徑為左右一對之狀態,且從正面觀看配置成V字形者。各滾輪52支撐於上側升降框架210之下端部,一(驅動側)橢圓滾輪54之一滾輪52(52A)為以驅動軸55旋轉驅動之驅動滾輪。傘齒輪55與驅動軸55呈一體地設置,此傘齒輪56咬合於一對設於另一(從動側)橢圓滾輪54之一滾輪52之傘齒輪57。
藉此種結構,當驅動軸55旋轉時,驅動滾輪52A旋轉,驅動側之橢圓滾輪54之帶53於管搬運方向旋轉。與此同時,驅動滾輪52A之旋轉藉由傘齒輪56、57傳達至從動側之橢圓滾輪54之滾輪52,從動側之橢圓滾輪54之帶53亦同步於管搬運方向旋轉。此外,上側升降框架210設有第1帶輪裝置50A側及第2帶輥裝置50B側二個(210A、01B),藉該等上側升降框架210A、210B升降,使第1帶輪裝置50A與第2帶輪裝置50B之各驅動側帶輪51個別升降。
另一方面,從動側帶輪61由旋轉自如地支撐於下側升降框架220之3個滾輪62、於該等滾輪62捲繞成無端狀之帶63構成。各滾輪62以與管搬送路徑垂直相交之約水平方向為軸而旋轉之狀態支撐,2個滾輪62沿管搬送路徑前後配置,於該等滾輪62間之下方配置1個滾輪62。因而,帶63以倒三角形捲繞於滾輪62。
第1帶輪裝置50A之從動側帶輪61直接安裝於下側升降框架220,與下側升降框架220呈一體地升降。另一方面,第2帶輪裝置50B之從動側帶輪61藉由升降氣缸240安裝於下側升降框架220。因而,第2帶輪裝置50B之從動側帶輥6輪設置成與下側升降架220呈一體地升降,並且,以升降氣缸240相對於下側升降框架220個別升降。
第1帶輪裝置50A與第2帶輪裝置50B之各驅動側帶輥51分別與於約鉛直方向升降之上側升降框架210A、210B呈一體地升降,在下降之預定管搬運位置,左右橢圓滾輪51之倒V字形之各帶53與管T接觸。
另一方面,從動側帶輪61與下側升降框架220呈一體地升降,在上升之預定管搬運位置,帶63之水平部份接觸管T之下面。又,在第2帶輪裝置50B之從動側帶輪61,下側升降框架220上升至預定管搬運位置,且在氣缸裝置240上升之狀態下,帶63之水平部份接觸管T之下面。
管T為3個帶53、53、63包圍夾持,在此狀態下,各帶53、53、63於搬運方向旋轉,藉此,往管搬運路徑之下游側輸送。在下側之各從動側帶輪61中,帶63一面承接管T,一面旋轉。
第1帶裝置50A將通過管前端部20之前後管保持機構22之管T於下游側輸送。此時,第1帶輥裝置50A之在管前端部20下方待機之從動側帶輥61與下側升降架220呈一體地上升,通過左右21間之空間34,帶63接觸管T。
於第1帶輪裝置50A與第2帶輪裝置50B間之管搬運路徑從上游側依序配設切斷管T之切斷器裝置(管切斷機構)70、第1旋轉夾頭裝置80A、印字裝置(印字機構)110、第2旋轉夾頭裝置80B。
[切斷器裝置]
如第7圖所示,切斷器裝置70以配設於管搬運路徑之上側之管按壓機構71、配設於管按壓機構71下側之下部刀機構75之組合構成。管按壓機構71係以升降銷73將矩形板狀按壓板74於上側架72之下端部設置成可升降者。於按壓板74之下端部形成有倒V字形之切口74a。管按壓機構71平常在按壓板74上升之位置待機,作動時,按壓板74下降至預定之切斷位置。按壓板74下降至切斷位置時,於切口74a中心之谷部嵌入管T,藉此,管T進行左右方向之定心,且限制往上方之偏移。
下部刀機構75係以升降活塞77將矩形板狀下部刀板78於下側架76之上端部設置成可升降。於下部刀板78之上端形成有刀緣(刃)78a。下部刀機構75平常在下部刀板78下降之位置待機,作動時,下部刀板78上升。下部刀板78上升時,下部刀板78之後面(管搬運方向之上游側之面)一面與按壓板74之前面(管搬運方向之下游側之面)滑動接觸,一面上升。藉刀緣78a橫切以按壓板74按壓之管T,而以刀緣78a切斷管T。
切斷器裝置70繼續對相同種類之管T進行切斷處理時,切斷管T後,按壓板74與下部刀板78分別上下移動而分離,返回至待機位置,而呈拉出裝置40之臂42可通過按壓板74與下部刀板78間之狀態。此外,如此,切斷器裝置70張開,同時,上述管前端部架20之剪刀連桿26張開,而解除該管前端部架20所作之管T之保持狀態。關於如此進行,切斷器裝置70與管前端部架20連動之機構後述。又,接著切斷之管之種類不同時,切斷器裝置70維持在按壓板74與下部刀板78關闔之狀態。
[管前端部架之進給機構]
如上述,以管拉出裝置40將管T從管前端部架20拉出時,管前端部架20就進給框架21前進,將管T之前端部交遞至臂42之固緊機構43。如第7圖所示,此進給機構由從一進給框架21下面突出至下方之上述突起片32、設置於上述切斷裝置70之下部刀機構75之下側框架76,卡合於突起片32之鉤120構成。
下側框架76具有延伸至管前端部架20側之圓筒支柱121,於前後方向伸縮之前後伸縮桿122插入至此圓筒支柱121。於上下方向伸縮之上下伸縮管124藉由氣缸123插入至此前後伸縮管122之前端部。於此上下伸縮桿124之上端形成有具有於上方開口之溝之鉤120。
前後伸縮桿122於管前端部20方向延伸至鉤120到達突起片32之正下方為止,之後,當上升伸縮桿124上升時,鉤120卡合於突起片32。前後伸縮桿122從此狀態縮小時,左右進給框架21對抗拉伸彈簧33之力,在底板19上於前方滑動。藉此,以管保持機構22保持之管T之前端部定位於將管T交遞至拉出裝置40之固緊機構43之位置(參照第19(a)圖~第19(d)圖)。
又,於上述切斷器裝置70之下部刀機構75之下部刀板78之上端部設有突出至管前端部架20方向之按壓片79。此按壓片79在管前端部架20之進給框架21前進之狀態下,定位於槓桿30前端之銷31上方(參照第5(a)圖、第19(d)圖)。下部刀板78從此狀態下降時,按壓片79將銷31下壓至下方。藉此,槓桿30亦被下壓,前後管保持機構22之剪刀連桿26張開,而解除保持管T之狀態(參照第5(b)圖、第19(e)圖、第20(a)圖)。
[第1、第2旋轉夾頭裝置]
第1旋轉夾頭裝置80A與第2旋轉夾頭裝置80B為相同結構,如第7圖所示,具有以管搬運路徑為中心,配設成同心狀之環狀轉子81。該等旋轉夾頭裝置80A、80B握持通過形成於轉子81中心之管插通孔81a之管T,而使管環繞軸線旋轉,而可以後述印字裝置110於圓周方向印字。
在第6圖、第7圖等雖省略圖式,但轉子81如第10圖所示,皆支撐於1個框架板90。框架板90係呈側板部92從水平中央板部91兩側直立之字形者,轉子81旋轉自如地支撐於側板部92。如第11圖所示,圓形轂部82於轉子81單面之管插通孔81a周圍形成同心狀。此轂部82藉由軸承94旋轉自如地裝設於形成在框架板90之側板部92外面側的圓形凹處93。於側板部92形成有通向轉子81之管插通孔81a之孔92a。
如第11圖所示,於轉子81之外周面形成有齒輪齒83,於側板部92外面側之轉子81下方配置咬合於轉子81之齒輪齒83之驅動齒輪95。此驅動齒輪95藉由驅動軸96旋轉自如地支撐於側板部92。驅動軸95架設於兩邊之側板部92,驅動齒輪95對兩邊之轉子81咬合。
又,從動齒輪87a旋轉自如地安裝於一側板部92之內面,於驅動軸96固定咬合於從動齒輪97a之從動齒輪97b。藉此結構,馬達98之驅動力經由從動齒輪97a、97b,傳達至驅動軸96,驅動軸96旋轉,該旋轉從驅動齒輪95傳達至轉子81,第1及第2旋轉夾頭裝置80A、80B之各轉子81旋轉。
框架板90以各旋轉夾頭裝置80A、80B之各轉子81以管搬運路徑為中心配設成同心狀之狀態,藉由差動板230配設於上述下側升降框架220。差動板230固定於中央板部91之下面。各旋轉夾頭裝置80A、80B直接以於轉子81之軸線方向保持水平之狀態,與下側升降框架220一同上下移動。如第10圖所示,框架板90之兩側側板部92之圖中內側之端緣滑動自如地嵌合於上下方向延伸之引導軌道99。
此時,框架板90之中央板部91之縱深設定成短於兩側之側板部92之縱深。因此,各側板部92之第10圖之內側之端緣從中央板部91之內側之端緣突出,此突出之側板部92之內側之端緣滑動自如地嵌合於引導軌道99。藉此,框架板90在限制往左右方向之移動之狀態下,沿著引導軌道99上下移動。
如第7圖所示,複數個(此時為3個)長方形夾頭板100以放射狀且以沿著轉子81之徑方向移動自如之狀態裝設於轉子81外面。如第13圖所示,於夾頭板100之中央部形成有於長向延伸之縫隙100a,此縫隙100a滑動自如地嵌合於設在轉子81外面之引導銷84。夾頭板100藉為引導銷84所引導,沿著縫隙100a延伸之方向、亦即轉子81之徑方向移動,為內周側端部之前端部相對於轉子81之管插通孔81a進退。
各夾頭板100相對於轉子81之管插通孔81a同步進退,進入時,以設置於前端部之夾頭部101夾持通過管插通孔81a之搬運中之管T。
如第13圖所示,夾頭部101之一側部之裡面(相對於轉子81外面之面)側及另一側部之表面側分別形成有板厚度薄之三角形段差面102a、102b。換言之,藉於夾頭部101形成裡側之段差面102a,而形成與表面為同面之三角形薄厚度部103a,藉形成表側面之段差面102b,而形成與裡面同面之三角形薄厚度部103b。該等段差面102a、102b及薄厚度部103a、103b如第13(a)圖所示,形成點對稱。於段差面102a、102b間形成具有夾頭板100之厚度之梯形部104。
藉此種夾頭部101之結構,獲得以下之作用。即,當不形成段差面102a、102b時,如第13(c)圖之2點鏈線所示,在前端之角抵接之時間點,無法進行進一步之進入。然而,藉形成段差面102a、102b,如圖所示,相鄰之夾頭部101之裡側段差面102a與表側段差面102b滑動接觸,薄厚度部103a及薄厚度部103b交互重疊,且可以相互接近之狀態進入。如此,夾頭部101進入時,可儘量接近,結果,即使管T細,亦可確實夾持。
各夾頭板100之進退動作以內藏於轉子81之氣壓致動器105進行。氣壓致動器105組裝成以空氣壓使夾頭板100於轉子81之內周方向(管夾持方向)進入,此時,空氣釋放時,以圖中未示之附勢機構使夾頭板100後退至轉子81之外周方向(管開放方向)。
如第12圖所示,於轉子81之內部形成有從氣壓致動器105通向轂部82端面之空氣分配路徑106。空氣分配路徑106依設置於3個夾頭板100之氣壓致動器105而形成3個。該等空氣分配路徑106之開口以形成於轂部82端面之環狀周溝107連通。另一方面,於框架板90之側板部92形成貫穿該側板部,於凹處93開口,且連通於周溝107之1個空氣導入路徑108。於此空氣導入路徑108之開口裝設用以連接延伸至圖中未示之空氣供給源之配管之連接配管108A。於側板部92之凹處93裝設包圍相對周溝107之一對環狀密封構件109a、109b。該等密封構件109a、109b分別配設於周溝107之內周側與外周側,氣密地壓接於轂部82之端面。
藉此結構,從空氣供給源供給之空氣從連接管部108A,經由空氣導入路徑108a,流入至周溝107。然後,從周溝107,於各空氣分配路徑106分歧,到達氣壓致動器105。如此進行,供給空氣時,氣壓致動器105作動,夾頭板100於夾持方向進入。又,當停止空氣之供給,空氣壓釋放時,夾頭板100以圖中未示之附勢機構,後退至管開放方向。
[設置於下側升降框架之升降量調整機構]
藉搬送之管T接觸第1及第2帶輪裝置50A、50B之上側之驅動側帶輪51之各帶53,決定搬送當中之高度位置。即,不論粗度,管T上面在幾乎一定之高度位置搬運(嚴格說明,當管T之徑增大時,上面移動至下方。關於此作用後述)。第1帶輪裝置50A上升至管前端部20內,將管T輸送至下游側時,從動側帶輪61之帶63接觸管T之下面。然後,在第1帶輪裝置50A輸送之管T通過上述第1及第2旋轉夾頭裝置80A、80B時,設置成水平通過各轉子81之管插通孔81a之中心。
因而,如第14圖所示,第1帶輪裝置50A之帶63上面之高度位置(以下為帶高度位置h1)及旋轉夾頭裝置80A、80B之各轉子中心之高度位置(以下為轉子中心高度位置h2)錯開相當於管T之半徑之距離,帶高度位置h1設定成低於轉子中心高度位置h2。
當管T之粗度一定時,帶高度位置h1及轉子中心高度位置h2設置相當管T之半徑之差,設定成固定即可。而在本裝置1中,由於以粗度不同之各種管T為對象,故依管T之粗度,需經常調整成帶高度位置h1設定成比轉子中心高度位置h2低該管T之半徑。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然為第1帶輥裝置50A之從動側帶輥61及支撐第1與第2旋轉夾盤裝置80A、80B之框架板90皆以下側升降框架220升降之結構,亦可進行此升降量之調整。以下,說明該機構。
如第7圖所示,下側升降框架220沿搬運方向幾乎水平地延伸,第2帶輪裝置50B之從動側帶輪61藉由升降氣缸240支撐於形成在搬運方向後端部且突出至上方之後側凸部221。第1帶輪裝置50A之從動側帶輪61直接安裝於形成在下側升降框架220前端部之前側凸部222上。
又,於下側升降框架220之中央部形成突出至上方之傾斜凸部223。此傾斜凸部223之上面形成於隨著朝向管搬運方向之上游側,而往前上方傾斜之楔形面223a。另一方面,如上述,於支撐各轉子81之90下面固定差動板230。此差動板230形成於與傾斜凸部223之楔形面223a平行之楔形面230a。
框架板91藉差動板230之楔形面230a載置承接於下側升降框架220之傾斜凸部223之楔形面223a,而支撐於下側升降框架220。下側升降框架220以設置於下側升降框架220下方之氣缸裝置250支撐,並且升降。氣缸裝置250係朝向管搬運方向之上游側之後方,延伸至斜上面之活塞251伸縮者,於此活塞251之上端部支撐下側升降框架220。
藉氣缸裝置250之活塞251伸縮,下側升降框架220沿著活塞251延伸之方向傾斜升降,隨著此動作,支撐於下側升降框架220之框架板91沿著引導軌道99升降。進行此升降動作時,傾斜凸部223之楔形面223a一面滑動接觸差動盤230之面230a,一面升降,故差動板230a、亦即框架板91之升降量少於下側升降框架220之升降量。
舉例言之,如第15(a)圖~第15(b)圖所示,當下側升降框架220上升時,傾斜凸部223之楔形面223a一面在差動板230之楔形面230a滑動,一面將差動板230推至上方,因此,框架板91之上升量少於下側升降框架220之上升量。此作用於下降時,產生相反之情形,框架板91之下降量少於下側升降框架220之下降量。
升降量之差以相互配對之楔形面230a、233a之傾斜角度與下側升降框架220之升降角度(活塞251延伸之方向之角度)決定。在本實施形態中,該等要件設定成如上述,帶高度位置h1設定較轉子中心高度位置h2低管T之半徑。
此種升降量調整機構不限於本實施形態,在分離任意距離之2點之高度位置藉1個驅動部以一定比例要同時移動時,可有效利用。第16圖即為本實施形態之圖,對應於上述第1帶輥裝置50A之從動側帶輪61之高度H1及對應於上述差動板之高度位置H2設定成不論氣缸裝置250之活塞251之伸縮所作之下側升降框架220之升降量為何,平常以2:1之比例伸降。
如上述,H1及H2之高度位置之比例係以楔形面230a、233a之傾斜角度及氣缸裝置250之活塞251延伸之方向之角度θ決定,角度θ越大,H1與H2之動作之比例(H1/H2)越小,反之,角度θ越小,H1與H2之動作比例越大。藉將H1及H2設定成任意之作動點,可挪用第16圖所示之升降量調整機構。
此外,如第6圖所示,於下側升降框架220之後側凸部221安裝測量拉出之管T長度之管長度測量機構260。根據此管長度測量機構260,從第2帶輪裝置50B之從動側帶輪61之下側滾輪62之轉速測量切斷後之管T之長度。又,所測量之管T之長度依管T之種類保存於控制機構190,以辨識捲繞於捲盤13之管T之使用量。又,捲繞於捲盤13之管T之量少,而在預定量以下時,於控制機構190進行需該種類之管T之補充之主旨的顯示。
又,圖中未示,但於第2帶輪裝置50B之從動側帶輪61之附近設有檢測管T是否通過該從動側帶輪61之管感測器,該檢測信號提供給控制機構190。
[印字裝置]
印字裝置110配設在管搬運路徑之第1旋轉夾頭裝置80A與第2旋轉夾頭裝置80B間,位於管搬運路徑之正上方。如第7圖所示,印字裝置110具有印字頭111,從此印字頭111對下方之管施行必要資訊(例如表示管T種類之數字或英文字等)之印字。
印字頭111可以鉛直方向為軸,旋轉90°,因而,所印之文字可進行沿著管T之長向橫寫之一般模式及從一般模式旋轉90°,與管T之長向垂直相交之直寫模式之印字。印字裝置110可適當選擇可印於管T者,由於噴墨方式簡便,且可獲得穩定之印字狀態,故適合使用。此外,使用印字頭111自身即使不旋轉,亦可改變印字方向之形式之印字裝置時,不需使印字頭111旋轉。
[帶式運送機裝置]
如第6圖所示,於上述第2帶輪裝置50B之下游側連續配設接收以第2帶輪裝置50B搬運之管T,搬運至下游側之上游側及下游側之帶式運送機裝置(帶式搬運機構)130A、130B。各帶式運送機裝置130A、130B為相同之結構,於前後一對滾輪131將帶132捲繞成無端狀之3個帶式運送機133係使帶132延伸之方向相同而組合者,於內部形成有三角形搬運空間。管T送入至此搬運空間,藉接觸於搬運方向旋轉之3個帶132中至少1個帶132之內面,可搬運至下游側。
管T藉捲繞於捲盤13,而形成繞痕,因此,通過第2帶輪裝置50B後之管T多呈螺旋狀。螺旋狀管T送入至帶式搬運機裝置130A及130B內時,藉部份接觸周圍3個帶式搬運機133之各帶132內面,產生摩擦之搬運力,而搬運。
如第6圖及第20圖所示,上游側帶式運送機裝置130A配置於上述管拉出裝置40之上方,對支撐此管拉出裝置40之固定框架201及升降連桿框架202同樣地支撐。即,上游側帶式運送機裝置130A之後端部以銷結合於固定框架201,前端部以銷結合於升降連桿框架202,藉升降連桿框架202升降,與管拉出裝置40連動,前端部支撐成上下搖動。升降連桿框架下降,上游側帶式運送機裝置130A傾斜至前下方時,該前端部之開口130a定位於第2帶輪裝置50B之正後方,通過第2帶輪裝置50B之管T可順暢地從開口進入至上游側帶式運送機裝置130A之內部。
上游側帶式運送機裝置130A與管拉出裝置40相互保持平行,在升降連桿框架202上升之狀態下,上游側帶式運送機裝置130A之前端部從接收管T之位置之第2帶輪裝置50B之正後方位置退後至上方,管拉出裝置40之臂42之前端定位於第2帶輪裝置50B之正後方位置。即,藉升降連桿框架202升降,相對於第2帶輪裝置50B之正後方位置,設置於管拉出裝置40之臂前端部42a之固緊機構43及上游側帶式運送機裝置130A之前端部之開口130a選擇性地定位(參照第20(d)圖~第20(e)圖)。上游側帶式運送機裝置130A在後退狀態為水平,另一方面,下游側帶式運送機裝置130B以傾斜至後下方之狀態固定。
於下游側帶式運送機裝置130B之後端部設有檢測該後端部是否搬運管之圖中未示之管感測器,該檢測信號提供給控制機構190。
[籃裝置]
上述下游側帶式運送機裝置130B之後端在本裝置1之管搬運路徑之終端附近,如第6圖所示,於此處配設接收從下游側帶式運送機裝置130B送來之管T而收納之籃裝置(管收納機構)140,如第17圖及第18圖所示,此籃裝置140全體呈上方開口徑大於圓形底部徑之有底圓筒狀,具有圓筒狀外側固定籃141、同樣呈圓筒狀,可旋轉地嵌入於外側固定籃141內之內側旋轉籃145、嵌入於內側旋轉籃145底部之底部可動板150。
外側固定籃141具有隨著朝向上方而擴徑之圓筒狀本體部142及圓板狀底部43。於軸方向延伸,具有從上方開口稍微突出之高度之驅動軸155可旋轉地設置於底部143之中心。從本體部142之上端部橫亙至底部143之中心附近之矩形切口144形成於外側固定籃141之周方向之一部份。
內側旋轉籃145之外形與外側固定籃141相同,具有圓筒狀本體部146及圓板狀底部141,尺寸為可收納於外側固定籃141內之程度。內側旋轉籃145使驅動軸155通過形成於底部147中心之孔147a,而可旋轉地嵌入於外側固定籃141之中。內側旋轉籃145與該驅動軸155連結,俾可以驅動軸155旋轉驅動。
又,於內側旋轉籃145,在周方向隔著等間隔形成有從本體部146之上端部橫亙至底部147之中心附近之複數個切口148。該等切口148對應於外側固定籃141之切口144,形成約相同尺寸/形狀,藉內側旋轉籃145旋轉,1個切口148與外側固定托架141之切口144對齊而開口。
底部可動板150係於驅動軸155可滑動自如地插通中心之圓錐狀引導管151之周圍形成有環狀底板部153者,底板部153以在周方向隔著等間隔而形成之複數個切口152而分割。複數個切口152對應於形成在內側旋轉籃145之各切口而形成與該等切口148相同數。底部可動板150在各切口152與內側旋轉籃145之各切口148對齊之狀態下,底板部153與內側旋轉籃145之底部147重疊,而嵌入至內側旋轉托架145內。底部可動板150以圖中未示之限制機構與內側旋轉籃145無法相對旋轉,而可保持各切口152與各切口148對齊之狀態。
從下游側帶式運送機裝置130B之後端部排出之管T從上部開口導入至籃裝置140內,此時,運轉使得內側旋轉籃145與底部可動板150皆於一方向旋轉。藉內側旋轉籃145與底部可動板150一面旋轉,一面承接管T,管T被引導至內側旋轉托架145之本體部146之內面,按照繞痕,捆束成螺旋狀。
此外,為使導入之管T前端不從切口144、148、152對齊形成之開口突出外部,而宜設置將外側固定籃141之切口144以開關自如之狀態封閉之蓋。在本實施形態中,使用外側固定籃141,若為收納之管T不致從內側旋轉籃145之複數個切口148飛出之構造,未必需要外側固定托架141。
[管捆束裝置]
於籃裝置140附近配設有將切斷成目標長度,將以螺旋狀收納於托架裝置140內之管T捆綁而捆束之管捆束裝置(管捆束機構)160。如第6圖所示,此管捆束裝置160具有從籃裝置140之內側旋轉籃145之1個切口148與外側固定籃141之切口144對齊而形成之開口進入至內部,將管T以帶161捆束之包紮機162、將帶161供給至此包紮機162,且使包紮機162作動之驅動部163。
包紮機162係具有開關一對之半圓弧狀指狀部162a,指狀部162a於相互接近之方向動作而關闔時,於管T捲繞帶161而結束,之後切斷帶161者。管捆束裝置160設置成可相對於籃裝置140進退,以圖中未示之驅動機構驅動,俾使包紮機162進入至籃裝置140內。管捆束裝置160適合使用德國HellermannTyton公司製「ATS3080」。
將管T捆束時,反複進行捆束動作,該捆束動作係使籃裝置140之內側旋轉籃145旋轉,使複數個切口148中之1個與外側固定籃141之切口對齊,形成開口,從該開口使包紮機162進入至籃裝置140內後,使該包紮機162作動,以帶161將管T捆束,捆束後,使包紮機162從籃裝置140內後退。藉此,管T之複數處以帶161捆束,而保持在環狀之狀態。利用內側旋轉籃145之所有切口148時,將對應於該切口148之數之最多處捆束,捆束處之數依需要決定。
此外,如此進行,將管T捆束時,使配設於籃141上方之管按壓裝置170作動。此管按壓裝置170係進行使得活塞172從氣缸171於上下方向伸縮者,於活塞172之前端固定有矩形按壓板173。當活塞172伸長至下方時,按壓板173進入內側旋轉籃145內,按壓管T之以帶161捆束之部份附近。藉此,管T被按壓至下方,而矯正鬆弛或彎曲等,而以良好狀態捆束。活塞172伸長至下方,以按壓板173按壓管T之動作與將管T捆束之動作同步反覆進行。
籃裝置140以可以水平方向為旋轉軸,反轉180°,而呈翻轉狀態的狀態支撐於第6圖所示之支撐架(管移轉機構)159。如此,當籃裝置140全體反轉時,如第17(b)圖~第17(c)圖所示,底部可動板150因自身重量下降,從內側旋轉籃145脫離。此外,於底部可動板150設有卡合於驅動軸155之機構,俾當下降至開口附近後,卡合於驅動軸155,而不致落下。由於各籃141、145朝開口擴徑,故收納管T時,管T被引導至托架裝置140內之中心。反轉時,底部可動板150不與各籃141、145之本體部142、146接觸,而順暢地下降,而將已捆束之管T確實地按壓至下方。
此外,底部可動板150發揮籃裝置140反轉時,將捆束完畢之管T按壓至下方,而順暢地落下之功能,亦可構造成省略此底部可動板150,而僅內側旋轉籃145之底部147從本體部146分離而下降。又,收納之管T只要為不從內側旋轉籃145之複數切口148飛出之構造,未必需要外側固定籃141誠如上述,若與省略底部可動板150之結構合併,籃裝置140亦可僅以內側旋轉籃145成立。
[托盤及管資訊讀取機構]
當籃裝置140反轉,底部可動板150下降時,載置於底部可動板150之捆束完畢之管T落下至下方。如第6圖所示,於籃裝置140之下方配設有承接落下之管T之托盤180。托盤180為長方體狀之箱體,如第1圖所示,載置於架台185上。記錄有應切斷取得之管T之種類及長度之管資訊的卡(記錄媒體)C裝卸自如地裝填於托盤180之一側面。記錄於卡C之管資訊有數字、英文字之直接表示管T種類之文字或條碼等識別符號。
於架台185設有讀取記錄於卡C之管資訊之讀取部186。托盤180使卡C與讀取部186相對而載置。以讀取部186讀取之管資訊提供給控制機構190,控制機構190控制本裝置1,以從管資訊辨識管T之種類及長度、要以印字裝置110印字之印字資訊後,切斷符合之管T。以下,說明以控制機構190控制之本裝置之動作例。
(2)管切斷裝置之動作 「1.管之選擇(初期)」
前提狀態係在所有捲盤支架10之管前端部架20,從對應之捲盤13繞出之管T保持於前後管保持機構22,如第19(a)圖所示,管T之前端部從前側之管保持機構22突出至管搬運方向。
首先,操作員在裝填有卡C之托盤180載置於架台185上,使讀取機構186讀取記錄於卡C之管資訊。以讀取機構186讀取之管資訊提供給控制機構190,控制機構190依提供之管資訊,如下進行,使本裝置1作動。
最初之動作係使旋轉台5旋轉,將符合顯示於卡C之管資訊之管T捲繞於捲盤13之捲盤支架定位於對應管拉出位置之位置,使旋轉台5停止。接著,使推桿18伸長,從該捲盤13解除捲盤停止器16,而可拉出管T。
「2.管之搬入搬運」
如第19(b)圖所示,使前後伸縮桿122伸長,接著,如第19(c)圖所示,藉使上下伸縮桿124伸縮,使鉤120卡合於進給框架21之突起片32。然後,如第19(d)圖所示,使前後伸縮桿122縮小,使左右進給框架21對抗拉伸彈簧33之力,於前方滑動。藉此,管T之前端部定位於交遞至管拉出裝置40之固緊機構43之位置,與此同時,槓桿30前端之銷31定位於下部刀板78之按壓片下方,而呈卡合於按壓片79之狀態。
接著,如第19(e)圖所示,使預先已從管搬運路徑後退之第1帶輪裝置50A之上側驅動側帶輪51及下側從動側帶輪61接近管T,使各帶53、53、63接觸管T,以該等帶保持位於管前端部架20內之管T。從動側帶輪61藉使下側升降框架220上升,設定在帶63適當地接觸搬運之管T下面之高度位置。在此狀態下,第1及第2旋轉夾頭裝置80A、80B之各轉子81之中心以藉上述下側升降框架220之楔形面223a滑動接觸差動板230之楔形面230a而產生之升降量的調整,與搬運之管T之中心一致。
接著,如第20(a)圖所示,藉使預先相互重疊之切斷器裝置70之按壓板74與下部刀板78分離,而開啟兩者之間。藉下部刀板78下降,按壓片79將前側管保持機構22之槓桿30前端之銷31按壓至下方。藉此,槓桿30亦被按壓,前後管保持機構22之剪刀連桿26張開,解除保持管T之狀態。因此,距離管T前端預定長度部份呈以第1帶輪裝置50A保持之狀態。
然後,使管拉出裝置40之臂42伸長。臂42通過預先從管搬運路徑後退之第2帶輪裝置50B之上側驅動側帶輪51與下側從動側帶輪61間,接著,通過第2旋轉夾頭裝置80B之轉子81、第1旋轉夾頭裝置80A之轉子81之各管插通孔81a,進一步,通過按壓板74與下部刀板78間,如第20(b)圖所示,前端之固緊機構43到達管T之前端部。固緊機構43之爪部44分離而張開,管T之前端部進入爪部44間後,將爪部44關闔,握持管T之前端部。
然後,如第20(c)圖所示,藉使臂42後退,將以固緊機構43握持之管T拉出至管搬運路徑之下游側。此時,亦使第1帶輪裝置50A之驅動側帶輪51作動,以第1帶輪裝置50A將管T輸送至下游側。管T之前端一面為臂42之固緊機構43所引導,一面搬運至下游側。
如第20(d)圖所示,臂42到達後退衝程終端後,使第2帶輥裝置50B上側之驅動側帶輪51與下側之從動側帶輪61接近管T,使各帶53、53、63接觸管T,以該等帶保持距離管T前端預定長度部份。接著,使臂42之固緊機構43張開,將以爪部44握持之管T前端開放,之後,如第20(e)圖所示,使升降連桿框架202下降,使位於第2帶輪裝置50B之正後方位置之臂42前端下降,將上游側帶式運送機裝置130A定位於該位置。
然後,以第1及第2帶輪裝置50A、50B將管T搬運至下游側,如第21(a)圖~第21(b)圖所示,將管T從上游側帶式運送機裝置130A送入至下游側帶式運送機裝置130B,亦以該等帶式運送機裝置搬運管T。在此,使第2帶輪裝置50B之搬運速度稍快於第1帶輪裝置50A之搬運速度,在該等帶式運送裝置50A、50B間拉伸管T而輸送,保持拉力。在各帶式運送機裝置130A、130B內,管T呈螺旋狀,接觸周圍之3個帶132之任一個,而有效地產生搬運力,故不需賦與拉力。
「3.對管之印字」
在第1及第2帶輪裝置50A、50B間搬運之期間,在適當之時間,以印字裝置110於管T印必要之資訊。印字為沿著管T之長向橫寫之一般模式時,第1及第2旋轉夾頭裝置80A、80B不作動,而一面搬運管T,一面從印字頭111施行印字。
另一方面,以直寫模式沿管T之周方向施行印字時,停止第1及第2帶輪裝置50A、50B之作動,中斷搬運,使第1及第2旋轉夾頭裝置80A、80B之預先張開之各夾頭板100於內周側進入,以各夾頭部101夾持管T。使印字頭111旋轉90°。然後,使馬達98作動,使各轉子81於一方向旋轉預定角度,與此同步,使印字頭111作動。
以各轉子81之夾頭板100夾持之管T藉該等轉子81旋轉,於軸線周圍扭轉而旋轉。在旋轉當中,藉從印字頭111印字,而於管T沿周方向施行印字。當直寫印字結束後,使夾頭板100後退,釋放管T。一般模式、直寫模式對管T之印字處為任意,可於管T之長向等間隔,亦可為管T之兩端部。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及第2旋轉夾頭裝置80A為固定,亦可為沿管T之搬運方向移動之結構。當為此種結構時,使各轉子81於一方向以預定角度旋轉,並且將管T送至下游側,同時,一面使第1及第2旋轉夾頭裝置80A、80B於管T之搬運方向移動,一面使印字頭111作動,藉此,可對管T將印字線形成螺旋狀。
「4.管之切斷」
管T之拉出長度以管長度測量機構260測量,拉出長度到達卡C所顯示之目標數值後,使各帶輪裝置50A、50B及各帶式運送機裝置130A、130B停止,中斷管T之搬運。如第21(c)圖所示,使切斷器裝置70作動,切斷管T。切斷器裝置70作動時,由於下部刀機構75之下部刀板78上升,以按壓片79按壓之管前端部架20之前側管保持機構22之槓桿30以壓縮彈簧29之力移動至上方。藉此,如第5(a)圖所示,剪刀連桿26關閉,切斷後之剩餘側之管T保持於管前端部架20。接著,使第2帶輪裝置50B及各帶式運送機裝置130A、130B作動,搬運已切斷之管T。
「5.在籃裝置之收納」
以設置於下游側帶式運送機裝置130B之後端部之管感測器檢測管T後,開始內側旋轉籃145之旋轉。管T導入至籃裝置140內,一面以旋轉之內側旋轉籃145捲繞,一面於該內側旋轉籃145內收納成螺旋狀。切斷管T,以下游側帶式搬運機裝置130B之後端部管感測器檢測無管後,停止內側旋轉籃145之旋轉。藉此,切斷完畢之管T收納於籃裝置140內。
又,以設置於第2帶輪裝置50B之從動側帶輪61之管感測器檢測無管後,停止第2帶輪裝置50B之作動,同時,重設管長度測量機構260之測量資料。
「6.管之選擇(繼續處理不同種類之管時)」
之後,在本裝置1中,可繼續處理管T,處理之形態分為切斷不同種類之管T之情形及處理相同種類之管T之情形。
切斷不同種類之管T時,使前進至管拉出位置之管前端部架20後退。於此處先前已切斷之管T通過第2帶輪裝置50B,進而,第1帶輪裝置50A之驅動側帶輪51及從動側帶輪61上下移動,後退後,使前後伸縮桿122伸長,使左右進給框架21後退,接著,縮小上下伸縮桿122,使鉤120從進給框架21之突起片32脫離,使前後伸縮桿122縮小。藉此,管20從管拉出位置返回至19上原本之位置。之後,旋轉台5旋轉,捲繞有目標之管T之捲盤支架10的管前端部架20定位於管拉出位置,以與上述相同之要領,從捲盤13拉出新的管T,進行印字、切斷處理。
「7.管之選擇(繼續處理相同種類之管時)」
繼續處理相同種類之管T時,切斷管T,同時,將切斷後剩餘之管T再度拉出,搬運。於此處之前已切斷之管T通過第2帶輪裝置50B後,使第2帶輪裝置50B之驅動側帶輪51與從動側帶輪61分別上下移動,開放該等帶輪51、61間,使切斷器裝置70之按壓板74與下部刀板78分離,開放該等板74、78間。切斷後剩餘之管T以第1帶輪裝置50A保持。與上述動作同樣地,進行管拉出裝置40之管T之拉出、第1及第2帶輪裝置50A、50B之管T之輸送、帶式運送機裝置130A、130B之管之搬運,在搬運當中,以印字裝置110,對管T施行印字,以切斷器裝置70切斷管T。
「8.管之捆束」
使收納有切斷完畢之管T之內側旋轉籃145旋轉,使1個切口148與外側固定籃141之切口144及底部可動板150之切口152對齊,而形成開口。從該開口,使管捆束裝置160之包紮機162進入至籃裝置140內,與此同時,使管按壓裝置170作動,按壓包紮機162附近之管T。接著,使包紮機162作動,以帶161將管T捆束,使包紮機162從籃裝置140內後退,反複進行此捆束動作,捲繞成第22圖所示之環狀,獲得複數處以帶161捆束之管T。
「9.在托盤之排出」
將籃裝置140反轉180°,呈翻轉之狀態,使底部可動板150下降,使管T落下至下方。落下之管T先收納於載置於架台185上之托盤180內。
於托盤180內保存對應於記錄在卡C之管資訊之種類及數量之管T後,搬運至適用之機器之組裝步驟,切斷帶161,組裝於機器。組裝時,依印字之資訊,適當地組裝於預定處。
切斷管T後,接著切斷相同種類之管,結捆時,反複進行上述動作,從同一捲盤13拉出管T後切斷,排出已捆束之管T。又,切斷不同種類之管T時,使旋轉台5旋轉,將目標管T捲繞於捲盤13之捲盤支架10定位於管拉出位置後,進行上述動作。
(3)管切斷裝置之作用效果
根據上述本實施形態之管切斷裝置1,可發揮以下所記述之作用效果。
1.從徑不同之複數種管選擇目標管,於該管印上管資訊,將管切斷成目標長度,至捲繞捆束為止自動進行。因此,不致產生手動作業時產生之弄錯切斷長度等之作業錯誤,而易取得目標管。對管之印字除了沿管之長向橫寫之一般模式外,使以旋轉夾頭裝置80A、80B夾持之管環繞軸線旋轉,印字,亦可於周方向印字。
2.以印於管之資訊,識別管之種類或為可用於組裝管之裝置何處之管,而可解決組裝管時之管之連接錯誤。又,裝置保養時,即使無法看見管之去處,作業者只要將印於管之資訊與配管圖對照,即可得知為用於裝置之哪個部份之管。資訊之印字為管之周方向時,不論從何處觀看皆可讀取管之資訊,故保養時特別有效。再者,以對管之印字顯示資訊之方法謀求比習知識別方法之標誌更降低成本。又,由於依卡C顯示之管資訊正確地印有管資訊,故可解決弄錯管種類之錯誤。
3.以管保持機構22之剪刀連桿26將管夾持保持於V字形谷間,並且將管保持於三角框架體23之頂點內側,故即使為徑不同之管,亦可在同一處確實地進行左右方向之定心。如此保持之管隨著徑增大,接觸三角框架體23之管之位置逐漸下降,此係指當管變粗時,印字裝置110與管之印字面之距離變遠。在此,印字裝置110為噴墨式時,距離印字頭11之距離較長時,噴墨之擴散程度增大,印字之影像增大。因此,當管變粗時,印字之影像尺寸亦隨之增大,而有易觀看管資訊之優點。
4.當使下側升降框架220升降時,以藉下側升降框架220側之楔形面223a滑動接觸差動板230之楔形面230a而產生之升降量之調整,第1帶輪裝置50A之從動側帶輪61之帶63設定於適當接觸管之高度位置,且第1及第2旋轉夾頭裝置80A、80B之各轉子81之中心與管中心一致。因而,即使為徑不同之管,平常亦可將管中心定位於一定位置而搬運。結果,搬運可穩定地進行,並且正確地進行印字裝置110之印字。
5.不使第1帶輪裝置50A之從動側帶輪61及第1與第2旋轉夾頭裝置80A、80B個別升降,而以1個驅動裝置(氣缸裝置250)使下側升降框架220升降,如上述,可適當地調整兩者之升降量,而可謀求驅動裝置之刪減引起之成本減低。
6.設有捲盤支架10之旋轉台5側完全未設置與管之搬運或印字等相關之驅動機構或驅動傳達機構等,該等驅動機構或驅動傳達機構等皆設置於基台2之驅動系統設置台3。因此,使旋轉台5旋轉時,沒有作為配線等之障礙,可於一方向無限制地旋轉。因而,相較於將捲盤支架10配置成直線狀時,使旋轉台5旋轉,將捲盤支架10定位於管拉出位置時之進入距離縮短,結果,可謀求作業時間之縮短。
7.於圓形旋轉台5上設置複數捲盤支架10之結構可將許多捲盤支架10儘量收進小面積中,而可達成省空間。
8.印字於管T上面進行,另一方面,於印字後通過之第2帶輪裝置50B之上側驅動側帶輪51之作用於管T之左右橢圓滾輪54設置成V字形。因此,橢圓滾輪54不易接觸印字面,而不致產生印字面污損之弊端。又,由於如前述形成於V字形谷間夾持管而輸送之構造,故即使為徑不同之管,亦可以在同一處確實進行左右方向之定心狀態搬運管。
9.隔著印字裝置110,配置2個帶輪裝置50A、50B,在此結構,藉使上游側之第2帶輪裝置50B側之橢圓滾輪54的旋轉速度快於下游側之第1帶輪裝置50A,印字裝置110之印字處平常可維持對管施加拉力之狀態,藉此,可進行穩定之印字。
10.在第1及第2旋轉夾頭裝置80A、80B之3個一組之夾頭板100中,於夾持管T之前端之夾頭部101兩側分別形成段差面102a、102b、薄厚度部103a及薄厚度部103b,夾頭板100進入,夾頭部101接近時,薄厚度部103a及薄厚度部103b一面交互重疊,一面以相互接近之狀態進入。藉此種結構,通過旋轉夾頭裝置80A、80B之各轉子81內之管插通孔81a之管即使偏離該管T插通孔81a之中心,薄厚度部103a及薄厚度部103b亦可引導管,將管定位於管插通孔81a之中心。又,梯形部104之表裡面由於為與沿著管徑方向之面相同之平面,故梯形部104相對於管垂直相交而抵接,藉此,可平衡地夾持管。
11.握持管拉出裝置40之管前端部之固緊機構43之左右爪部44之基端部45重疊,並且,該等基端部45可沿形成於臂前端部42a之引導溝46,於臂42之寬度方向大幅移動。因而,雖然爪部44為沿著引導溝46滑動,且與開關機構47連結之構造,但可使張開最大程度時之左右爪部44之相距距離大至與臂42之寬度相等,而可省空間,且可確實握持管之前端。又,藉以管拉出裝置40引導管之輸送目標,即使為於管形成繞痕時,亦可確實將管輸送至目標位置。
12.上游側及下游側帶式運送機裝置130A、130B組合3個帶133,於內面形成截面三角形之管搬運空間。因此,即使從第2帶輪裝置50B輸送之管T為螺旋狀,該管T接觸3個帶132中之至少1個帶132之內面,而可確實地搬運至下游側。即,帶式運送機裝置130A、130B藉關閉管之搬運空間,可防止管之脫落,進一步,形成搬運空間之面之3個帶132皆可動,故不論於管形成何種痕跡,必定接觸任一帶132,而可確實搬運。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搬運空間之截面呈三角形,只要為以可動面形成之搬運空間,其搬運空間之截面形狀即使為其他多角形狀,亦可獲得相同之作用效果。
1...管切斷裝置
2...基台
3...驅動系統設置台
5...旋轉台
6...空間
10...捲盤支架
11...捲盤架
11A...上側捲盤架
11B...下側捲盤架
12...架板
13...捲盤
14a...軸部
14b...軸盤
15...柱
16...捲盤停止器
17...托架
18...推桿
19...底板
20...管前端部架
21...進給框架
22...管保持機構
23...三角框體
24...輔連桿
24a...引導銷
25...輔連桿
25a...引導縫隙
26...剪刀連桿
27...連結桿
29...壓縮彈簧
30...槓桿
31...銷
32...突起片
33...拉伸彈簧
34...空間
40...管拉出裝置
41...桿體
42...臂
42a...臂前端部
43...固緊機構
44...爪部
45...基端部
46...引導溝
47...開闔機構
48...連桿
49...驅動桿
50A...第1帶輪裝置
50B...第2帶輪裝置
51...驅動側帶輪
52...滾輪
52A...驅動滾輪
53...帶
54...橢圓滾輪
55...驅動軸
56...傘齒輪
57...傘齒輪
61...從動側帶輪
62...滾輪
63...帶
70...切斷器裝置
71...管按壓機構
72...上側框架
73...升降活塞
74...按壓板
74a...切口
75...下部刀機構
76...下側框架
77...升降活塞
78...下部刀板
78a...刀緣
80A...第1旋轉夾頭裝置
80B...第2旋轉夾頭裝置
81...轉子
81a...管插通孔
82...轂部
83...齒輪齒
90...框架板
91...中央板部
92...側板部
92a...孔
93...凹處
95...驅動齒輪
96...驅動軸
97a...從動齒輪
97b...從動齒輪
98...馬達
99...引導軌道
100...夾頭板
100a...縫隙
101...夾頭部
102a...段差面
102b...段差面
103a...薄厚度部
103b...薄厚度部
104...梯形部
105...氣壓致動器
106...空氣分配路徑
107...周溝
108...空氣導入路徑
108A...連接管部
109a...密封構件
109b...密封構件
110...印字裝置
111...印字頭
120...鉤
121...圓筒支柱
122...前後伸縮桿
123...氣缸
124...上下伸縮桿
130A...帶式運送機
130B...帶式運送機
130a...開口
131...滾輪
132...帶
133...帶式運送機
140...籃裝置
141...外側固定籃
142...本體部
143...底部
144...切口
145...內側旋轉籃
146...本體部
147...底部
147a...孔
148...切口
150...底部可動板
151...引導筒
152...切口
153...底板部
155...驅動軸
159...支撐框架
160...管捆束裝置
161...帶
162...包紮機
162a...指形部
170...管按壓裝置
171...氣缸
172...活塞
173...按壓板
180...托盤
185...架台
186...讀取部
190...控制機構
201...固定框架
202...升降連桿框架
210...上側升降框架
210A...上側升降框架
210B...上側升降框架
220...下側升降框架
221...後側凸部
222...前側凸部
223...傾斜凸部
223a...楔形面
230...差動板
230a...楔形面
240...升降氣缸
250...氣缸裝置
251...活塞
260...管長度測量裝置
C...卡
H1...高度位置
H2...高度位置
h1...帶高度位置
h2...轉子中心位置
T...管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管切斷裝置全體之立體圖。
第2圖係從內側觀看於管切斷裝置之旋轉台排列成圓周狀之複數捲盤時的展開圖。
第3圖係從上方觀看複數捲盤之排列狀況時之平面圖。
第4圖係顯示捲盤停止器之捲盤周邊之側面圖。
第5圖係顯示設置於捲盤支架上端部之管前端部架之正面圖,(a)係剪刀連桿關闔之狀態,(b)係剪刀連桿張開之狀態。
第6圖係顯示設置於一實施形態之管切斷裝置之管搬運系統之所有要件的立體圖。
第7圖係顯示管搬運系統之上游側之立體圖。
第8圖係顯示管前端部架及第1帶輪裝置之立體圖。
第9圖係顯示設置於管搬運系統之管拉出裝置前端部之(a)側面圖,(b)固緊機構張開之狀態之平面圖,(c)固緊機構關闔之狀態之平面圖。
第10圖係顯示設置於管搬運系統之旋轉夾頭裝置之支撐機構的立體圖。
第11圖係旋轉夾頭裝置之支撐機構的部份截面圖,顯示轉子驅動機構者。
第12圖係顯示驅動旋轉夾頭裝置之夾頭板之氣壓致動器之空氣供給構造的截面圖。
第13圖係顯示旋轉夾頭裝置之夾頭板之(a)正面圖、(b)平面圖、(c)3個夾頭板關闔而夾持管之狀態者。
第14圖係顯示以設置於管搬運系統之第1帶輪裝置之帶輪支撐之管的高度位置:h1及通過旋轉夾頭裝置之管中心之高度位置:h2之管正面圖。
第15圖係以(a)~(b)之順序顯示設置於下側升降框架之第1帶輪裝置之帶輪與支撐旋轉夾頭裝置之升降量調整機構之上升動作的側面圖。
第16圖係顯示第15圖所示之升降量調整機構之側面圖。
第17圖係收納切斷之管之籃裝置的側截面圖,(a)係以帶將收納之管捆束之狀態,(b)係使籃裝置反轉之狀態,(c)係底部可動板下降,管落下至下方之狀態。
第18圖係籃裝置之分解立體圖。
第19圖係在拉出管而搬運,進行印字、切斷處理至收納於托架裝置為止之管處理動作中,以(a)~(e)之順序顯示將管前端部定位於管拉出位置之初期動作的側面圖。
第20圖係在管處理動作中,以(a)~(e)之順序顯示將以管拉出裝置拉出之管以第1及第2帶輪裝置輸送至帶式運送機裝置之過程的側面圖。
第21圖係在管處理動作中,以(a)~(c)之順序顯示將管從第1及第2帶輪裝置經由帶式運送機裝置,收納於籃裝置之過程的側面圖。
第22圖係捆束後排出至托盤之管之立體圖。
1...管切斷裝置
2...基台
3...驅動系統設置台
5...旋轉台
6...空間
10...捲盤支架
11...捲盤架
11A...上側捲盤架
11B...下側捲盤架
12...架板
13...捲盤
14b...軸盤
15...柱
20...管前端部架
40...管拉出裝置
43...固緊機構
50A...第1帶輪裝置
50B...第2帶輪裝置
70...切斷器裝置
80A...第1旋轉夾頭裝置
80B...第2旋轉夾頭裝置
110...印字裝置
130A...帶式運送機
130B...帶式運送機
140...籃裝置
160...管捆束裝置
170...管按壓裝置
180...托盤
185...架台
186...讀取部
190...控制機構
220...下側升降框架
T...管

Claims (3)

  1. 一種管切斷裝置,係將管切斷成預定長度,捆成螺旋狀者,包含有:捲盤支架,係具有將捲繞有管之捲盤支撐成旋轉自如的捲盤支撐部及保持捲繞於前述捲盤之管前端的管前端保持部者;捲盤支架設置台,係將複數該捲盤支架以預定排列設置者;捲盤支架設置台作動機構,係使該捲盤支架設置台作動,將目標管捲繞於前述捲盤之前述捲盤支架的前述管前端保持部定位於預定之管拉出位置者;管拉出機構,係作用於前述管拉出位置,握持以定位在該管拉出位置之前述管前端保持部保持的管前端而拉出者;及管搬運路徑,係搬運以該管拉出機構拉出之管者,該管搬運路徑設有:第1輸送機構及第2輸送機構,係沿著該管搬運路徑隔著間隔配設,將以前述管拉出機構拉出之管輸送預定量至該管搬運路徑之下游側者;印字機構,係配設於前述第1輸送機構與前述第2輸送機構間,於在該第1輸送機構與該第2輸送機構間搬運之管印有關於要切斷而取得之管的資訊者;帶式搬運機構,係配設於前述第2輸送機構之下游側,將以前述印字機構印有前述資訊之管以帶搬運方式搬運至下游側者;及管切斷機構,係配設於前述第1輸送機構與印字機構間,切斷在該第1輸送機構與該印字機構間搬運之管者,此外,於該管搬運路徑之終端配設將以前述帶式搬運機構搬運之管收納成螺旋狀之籠狀管收納機構,並於該管收納機構附設將收納成螺旋狀之前述管捆束的管捆束機構,且,前述管切斷裝置更包含有控制前述設置台作動機構、前述管拉出機構、前述第1輸送機構、前述第2輸送機構、前述印字機構、前述帶式搬運機構、前述管切斷機構、及前述管捆束機構之控制機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管切斷裝置,該管切斷裝置包含有:管移轉機構,係藉使前述管收納機構翻轉,將以前述管捆束機構捆束之螺旋狀管移轉至托盤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管切斷裝置,其中前述托盤裝設有記錄有前述資訊之記錄媒體,前述控制機構具有讀取記錄於裝設在前述托盤之前述記錄媒體之前述資訊的讀取機構,並且依該資訊,選擇相當於要切斷之管種類之前述捲盤支架、管之切斷長度及印字至管之資訊。
TW98102023A 2008-03-27 2009-01-20 Tube cutting device TWI4368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83832A JP5101363B2 (ja) 2008-03-27 2008-03-27 チューブ切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0224A TW200940224A (en) 2009-10-01
TWI436841B true TWI436841B (zh) 2014-05-11

Family

ID=41191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02023A TWI436841B (zh) 2008-03-27 2009-01-20 Tube cutt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101363B2 (zh)
CN (1) CN101543909B (zh)
TW (1) TWI4368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1821B (zh) * 2010-12-14 2012-10-24 上虞市永华铝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薄壁管自动切断机
CN102152113A (zh) * 2011-02-23 2011-08-17 上海华钢不锈钢有限公司 不锈钢焊管切管和喷墨一体机
CN102554959A (zh) * 2012-01-04 2012-07-11 潍坊现代塑胶有限公司 塑胶管定长裁切机
JP2014046427A (ja) * 2012-09-03 2014-03-17 Disco Abrasive Syst Ltd チューブ切断システム、及び、チューブ切断装置の管理方法
CN103934581B (zh) * 2014-05-05 2015-08-26 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管材的夹紧推送装置
CN106217436B (zh) * 2016-09-14 2018-05-25 广西大学 一种胶管输送切断装置
CN115556036A (zh) * 2021-07-02 2023-01-03 三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断管取出装置
CN114986577B (zh) * 2022-06-28 2023-09-29 清远市名业油漆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毛套管加工生产用切管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38143A (en) * 1980-08-19 1982-03-02 Meiji Gomme Kasei:Kk Mark indicating apparatus for hose cutting device in standard size
JPS61159399A (ja) * 1984-12-28 1986-07-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ホ−ス切断装置
JPS63256397A (ja) * 1987-04-09 1988-10-24 テルモ株式会社 線状体の切断集積装置
JPH0624644A (ja) * 1992-07-10 1994-02-01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可撓管の巻取方法
JP2700436B2 (ja) * 1993-01-28 1998-01-21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長尺ホースの自動供給装置
JPH06325639A (ja) * 1993-05-10 1994-11-25 Nippon Typewriter Co Ltd マーカーチューブ切断機、及び電線へのマーカーチューブ装着装置
JP2672463B2 (ja) * 1994-03-15 1997-11-05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用定尺偏平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JPH10250937A (ja) * 1997-03-12 1998-09-22 Max Co Ltd チューブ印字整列装置における印字チューブの送り機構
US6354126B1 (en) * 2000-04-25 2002-03-12 Burr Oak Tool And Gauge Company Tube straightener and drive therefor
CN2468640Y (zh) * 2001-03-27 2002-01-02 史德智 多管径圆管切割器
JP5014713B2 (ja) * 2006-09-11 2012-08-29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チューブ材切断装置
DE202006018506U1 (de) * 2006-12-05 2007-03-08 Metzner Maschinenbau Gmbh Vorrichtung zum Schneiden eines Wellroh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3909B (zh) 2012-07-04
JP5101363B2 (ja) 2012-12-19
TW200940224A (en) 2009-10-01
JP2009233797A (ja) 2009-10-15
CN101543909A (zh) 2009-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6841B (zh) Tube cutting device
US6926058B2 (en) Sample pretreatment system
JP5081033B2 (ja) チューブ切断装置
CN101848768A (zh) 用于试管的标记和预备装置
JP2008168938A (ja) 試験管の自動開栓装置
JP2010538938A (ja) 巻取り装置および巻取り装置を含むアセンブリ
US4176566A (en) Creel loading and cutting system
JP5073551B2 (ja) チューブ切断装置
JP2008297016A (ja) 試験管の自動開栓装置
JP5073552B2 (ja) チューブ切断装置
US4082589A (en) Creel loading, cutting, and splicing system for sheet material
JP5073550B2 (ja) チューブ切断装置
JP5073553B2 (ja) チューブ切断装置
JP2006193169A (ja) ラベル貼付装置
JP5101364B2 (ja) チューブ切断装置
JP5101365B2 (ja) チューブ切断装置
JP5357201B2 (ja) ラベル貼付装置
JPH09304397A (ja) 検体搬送装置
EP0820944A1 (en) Wrapping material supply unit
JPH09188464A (ja) シート束搬送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シート束搬送装置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製本装置
JP2019134189A (ja) 部品供給装置
JP3724304B2 (ja) 電線の自動搬送供給装置
JPH02180119A (ja) フィルム供給装置
US20020186360A1 (en) Image exposure apparatus
JP2631438B2 (ja) 巻取機のサンプリン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