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9096B - Solar cel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Solar cel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9096B
TWI429096B TW100140967A TW100140967A TWI429096B TW I429096 B TWI429096 B TW I429096B TW 100140967 A TW100140967 A TW 100140967A TW 100140967 A TW100140967 A TW 100140967A TW I429096 B TWI429096 B TW I42909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late
solar cell
support
support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0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0366A (en
Inventor
Hiroshi Hashiguchi
Yasuhiro Araki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Kk filed Critical Sharp Kk
Publication of TW201230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0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9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909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25/00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25/20Peripheral frames fo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30/00Structural details of PV modules other than those related to light conversion
    • H02S30/10Frame struc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25/00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25/60Fixation means, e.g. faste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2025/6007Fixation means, e.g. faste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by using form-fitting connection means, e.g. tongue and groo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太陽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括保持太陽電池板之周緣部之框構件、以及以跨越對向之框構件之間的方式配置且支持太陽電池板之背面側之支持構件的太陽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伴隨太陽電池板之大型化,作為支持太陽電池板之框構件之構造體之強度,尤其是對施加於與太陽電池板之受光面垂直之方向之荷重的強度確保變得重要。
因此,揭示有一種為確保太陽電池板之對於荷重之強度,而在框構件之外另設加強構件,藉此提高施加於與太陽電池板之受光面垂直之方向上之荷重性能的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
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如下構造之太陽電池模組,其係於太陽電池板之框構件內之分別夾持長邊側之長邊側框材之間設置支持太陽電池板之背面的加強構件,該加強構件藉由螺釘而固定於各長邊側框材之階差部,並藉由黏接構件而固定於太陽電池板背面。
更具體而言,於加強構件之兩端部設置形成有框材安裝用之螺孔之延伸存在部,且於各長邊側框材上分別設有用以固定上述延伸存在部之階差部。加強構件之安裝係於將太陽電池板之長邊一分為二之位置上之背面之耐候性膜上,黏貼聚矽氧樹脂等具有耐候性之黏接劑,且自背面藉由螺釘將延伸存在部固定於各長邊側框材之階差部之長邊側中心的構造。
又,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如下構造之太陽電池模組,其包括:概略矩形之框狀框架(框構件),其於太陽電池板之外緣部遍及全周而支持周圍外緣部;加強框架(加強構件),其架設於框狀框架之對向之2邊之間並與太陽電池板之背面之間空開特定之間隙而配設,且於太陽電池板撓曲時抵接於太陽電池板之背面而支持太陽電池板。加強框架之兩端部之構造為嵌入形成於框狀框架之內凸緣部中之嵌合缺口部中。該嵌合缺口部之構造為與加強框架之端部之寬度一致地切開內凸緣部之整體。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公開專利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9-148612號公報」(公開日:1997年6月6日)
[專利文獻2]WO2008/139610號公報(公開日:2008年11月20日)
於專利文獻1記載之太陽電池模組中不存在對將加強構件固定於長邊側框材上之順序的記載,尤其,於專利文獻2中所記載之包括內凸緣部之框狀框架中,必需為了不干涉內凸緣部與加強構件地將加強構件固定於框材上而進行設計。例如必需進行如下之作業:將太陽電池板固定於長邊側框材上,並與此同時對固定加強構件與長邊側框材進行固定(此為方法1),或於將太陽電池板固定於長邊側框材上後,以避開內凸緣部之方式將加強構件一面傾斜一面擰入長邊側框材之間之太陽電池板與內凸緣部之間(此為方法2)。於方法1之情形時,因必需將太陽電池板、框構件與加強構件同時地固定,故存在作業變得非常繁雜且生產率下降之問題。又,於方法2之情形時,因必需以可將加強構件擰入之方式略微縮短加強構件之長度,且於長邊側框材之內壁與加強構件之端部之間產生間隙,故存在框構件與加強構件之間之強度下降之問題。
另一方面,於專利文獻2記載之太陽電池模組中不存在如上述般之問題。然而,為了將加強框架固定於框狀框架上,於每個加強框架之單側之端部使用最少2根螺釘、合計4根螺釘進行固定,而存在於藉由螺釘之固定作業中花費時間之問題。又,安裝加強框架之位置較佳為於框狀框架之內相對於長邊框架之長度方向為均等,且於加強框架為1根之情形時,則幾乎為長邊框架之中央。存在以下之問題:長邊框架之中央部為對太陽電池板接受之荷重最易產生變形之部分,而於該部分之長邊框架之內凸緣部設置較大寬度之缺口則有導致長邊框架之長久強度下降之虞。又,於模組製造步驟中,亦因無法對加強框架與長邊框架進行暫時固定,故存在螺釘固定較困難且生產率降低之問題。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相關問題點而發明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長期保持對於施加於太陽電池板之荷重之性能,且可不降低生產率而製造之太陽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之特徵在於包括:框構件,其保持太陽電池板之周緣部;支持構件,其以跨越對向之框構件之間之方式配置於上述太陽電池板之背面側;且上述框構件包括:框側主板,其具有保持上述太陽電池板之緣部之保持板部;框側下部板,其自上述框側主板之緣部以與上述保持板部對向之方式延伸設置;且上述支持構件包括:支持側主板;支持側下部板,其以與上述支持側主板為直角之方式設置於上述支持側主板之短邊方向之一者之緣部;且上述支持側下部板中,於長度方向之兩端部具備具有朝向長度方向之端部而寬度變大之形狀部分的卡合部,且於上述框側下部板中,形成有於內側緣部與上述卡合部嵌合之缺口部;且於上述框側主板中形成有貫通孔,並於上述支持側主板之長度方向之端面設置有螺孔;將上述卡合部嵌合於上述缺口部,且將螺釘構件插通於上述貫通孔而使其螺合於上述螺孔,藉此將上述支持構件固定於上述框構件上。
根據具有此種特徵之本發明,可藉由缺口部與卡合部之嵌合、及利用螺釘構件之對螺孔之螺合而將支持構件牢固地固定於框構件上。又,因可以將卡合部嵌合於缺口部,而將支持構件暫時固定於框構件上,故可容易地進行之後之藉由螺釘構件之對螺孔之螺合固定。
又,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亦可為構成:上述卡合部藉由於上述支持側下部板之寬度方向之至少單側形成切口而形成寬度變窄之部分。更具體而言,上述卡合部及上述缺口部之構成較佳為形成為俯視觀察時呈T字狀。
又,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亦可為構成:上述貫通孔形成於上述保持板部與上述框側下部板之間之上述框側主板上,且較上述框側下部板更接近於上述保持板部之位置上。如此,以使貫通孔形成於較框側下部板更接近保持板部之位置上,並使螺釘固定之位置接近於太陽電池板,而不僅可對太陽電池板之正荷重(自太陽電池板之受光面側接受之荷重),亦可進一步對負荷重確保強度。
又,於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中,亦可使藉由螺釘固定上述框側主板與上述支持側主板之端面之部位為1個部位。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中,因藉由缺口部與卡合部之嵌合構造,於形成於框構件之框側下部板之缺口部嵌合固定有形成於支持構件之長度方向兩端部之支持側下部板之卡合部,故即便框側主板與支持側主板之螺釘固定僅為框側主板及支持側主板之1個部位之固定,亦可充分地保持強度。
又,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亦可為構成:上述支持構件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中之與上述太陽電池板對向之面之至少一部分係由上述框構件之上述保持板部予以支持。支持構件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中之與上述太陽電池板對向之面之至少一部分由以框構件之保持板部予以支持,而於將支持構件嵌入框構件時,可容易地使支持側下部板之卡合部之面與框側下部板之缺口部之面對齊。
又,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亦可為構成:上述支持構件包括支持側上部板,其隔著上述支持側主板而與上述支持側下部板相向且平行地設置。以包括支持側上部板,而使支持構件之剖面為H形,且提高彎曲、扭轉剛性。
又,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亦可為構成:上述支持側上部板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係由上述框構件之上述保持板部予以支持。支持構件之支持側上部板之兩端部由以框構件之保持板部(下側保持板)予以支持,而於將支持構件嵌入框構件時,可容易地使支持側下部板之卡合部之面與框側下部板之缺口部之面對齊。
又,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之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上述各構成之太陽電池模組之製造方法,且包含如下之步驟:將太陽電池板之緣部保持於框構件之保持板部而以框構件保持太陽電池板之周緣部、將形成於支持構件之支持側下部板之卡合部嵌合於形成於上述框構件之框側下部板之缺口部中、將螺釘構件自上述貫通孔插通而使其螺合於上述螺孔中從而將上述支持構件固定於上述框構件上。
根據具有此種特徵之本發明,可藉由缺口部與卡合部之嵌合、及利用螺釘構件之對螺孔之螺合而將支持構件牢固地固定於框構件上。又,因以將卡合部嵌合於缺口部,而可將支持構件暫時固定於框構件上,故可容易地進行之後之藉由螺釘構件之螺合固定,並提高生產率。
根據本發明,因可藉由缺口部與卡合部之嵌合、及利用螺釘構件之對螺孔之螺合而將支持構件牢固地固定於框構件上,故可長期地保持對施加於太陽電池模組之荷重之性能。又,因以將卡合部嵌合於缺口部,而可將支持構件暫時固定於框構件上,故可容易地進行之後之利用螺釘構件之螺合固定。進而,因藉由卡合部與缺口部之嵌合構造,而可防止向平行於太陽電池板之背面之方向(尤其是自框側下部板之外側緣部朝向內側緣部之方向)之支持構件之晃動,故可均等且穩定地進行於支持構件之長度方向兩端部之螺釘固定。因此,可不降低生產率地製造太陽電池模組。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模組之全體構成之立體圖。其中,圖1係自太陽電池板之背面側、即自受光面之相反側觀察之圖。又,圖2係太陽電池板之端部剖面圖,圖3A~C係構成框構件之長邊側框架之仰視圖、前視圖及側視圖,圖4A~C係構成框構件之短邊側框架之仰視圖、前視圖及側視圖,圖5A~C係支持構件之仰視圖、前視圖及側視圖。又,圖6係圖1中之A部分之分解立體圖,圖7係圖1中之B部分之分解立體圖,圖8係圖1中之B部分之立體圖,圖9係圖8之C-C線剖面圖。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模組1由太陽電池板10、保持太陽電池板10之周緣部之框構件20、及固定於該框構件20上之1根支持構件30構成。
太陽電池板10如圖2將其端部剖面一部分放大所示,其構造為:包含構成太陽電池單元15之透明導電膜之透明電極膜12、光電轉換層13、背面電極膜14以該順序積層於透光性絕緣基板(表面基板)11上。進而,於該背面電極膜14上積層有密封膜(密封材)16、及用以實現耐候性、高絕緣性之作為背面保護片材之背膜17。太陽電池板10為對透光性絕緣基板11、透明電極膜12、光電轉換層13、背面電極膜14、密封膜(密封材)16、及背膜17之全體進行層壓密封之整體構造。
再者,太陽電池板並不限定於上述之構成,亦可採用於表面具有透光性基板之光發電板,該光發電板具有例如於將太陽電池單元中使用單晶或多晶之晶圓等,與連接於形成於太陽電池單元之表面及/或背面之電極的導電性構件一併以密封膜(密封材)層壓密封於透光性絕緣基板(表面基板)與背膜之間之構造等。
作為透光性絕緣基板11存在玻璃或聚醯亞胺等之耐熱性樹脂。作為透明電極膜12存在SnO2 、ZnO、ITO(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等。作為光電轉換層13存在非晶矽或微晶矽等矽系光電轉換膜或CdTe、CuInSe2 等化合物系光電轉換膜。又,背面電極膜14例如包含ZnO透明導電膜及銀薄膜。作為密封膜16較佳為熱塑性高分子膜,其中最佳為EVA(乙烯醋酸乙烯酯樹脂,ethylene vinyl acetate)製或PVB(聚乙烯丁醛樹脂,polyvinyl butyral)製者等。作為背膜17,較佳為具有耐候性或耐濕性,且電性絕緣性較高之膜,可使用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膜、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膜、PVF(聚氟乙烯,polyvinyl fluoride)膜等。又,亦可使該等膜為複層構造而進一步提高耐候性。又,亦可於為複層構造之複數層膜之間加入鋁膜等金屬膜。
框構件20如圖1所示,為保持太陽電池板10之4邊者,且包括一對長邊側框架21與一對短邊側框架25。框構件20藉由將該等框架21、25整體地安裝而形成為框狀。各框架21、25係藉由鋁之擠壓加工而分別成形。
其次,參照圖3A~圖3C對長邊側框架21之構成進行說明。然而,於圖3C所示之剖面圖中,係將長邊側框架21之左側稱作構成太陽電池板10之外緣之外側,並將長邊側框架21之右側稱作支持太陽電池板10之側、即內側而進行說明。
如圖3A~圖3C所示,長邊側框架21包括主板21a,其係垂直地立設並於長度方向上延伸。於長邊側框架21中,自該主板21a之上端部向內側(圖3C中右側)延伸設置地設置有上側保持板21b。於長邊側框架21中,自位於自該上側保持板21b僅向下方下降特定距離之位置上之主板21a的內側側面向相同內側(圖3C中右側)延伸設置地設置有下側保持板21c。即,以上側保持板21b與下側保持板21c構成嵌入太陽電池板10之長邊側之外周端部並保持之保持板部。因此,將上側保持板21b與下側保持板21c之間之寬度尺寸(圖3C中之上下方向之尺寸)設定為略微大於太陽電池板10之厚度尺寸(圖2中之上下方向之尺寸)。
又,自主板21a之下端部向內側(圖3C中之右側)延伸設置地設置有下部板21d。該下部板21d之延伸設置長度較上側保持板21b及下側保持板21c長。
又,於主板21a之內側側面,沿著長度方向之上下2個部位設置有具有用以與短邊側框架25連結之螺孔之螺釘固定部21e。
又,於主板21a中,於長度方向之中央部設置有貫通孔22。該貫通孔22係用以將螺釘構件自主板21a之外側對下述之支持構件30之螺釘固定部34進行螺入之孔。更具體而言,貫通孔22形成於為保持板部(下側保持板21c)與下部板21d之間之主板21a上,且較下部板21d更接近於下側保持板21c之位置上。如此,以使貫通孔22形成於較下部板21d更接近於下側保持板21c之位置上,並使螺釘固定之位置為太陽電池板10之附近,而不僅可對太陽電池板10之正荷重(自太陽電池板10之受光面側接受之荷重),亦可進一步對負荷重(自太陽電池板10之背面側接受之荷重)確保強度。
又,於下部板21d中,如圖3A及圖3B所示,於長度方向之中央部設置有缺口部23。該缺口部23為嵌合下述之支持構件30之卡合部32b之部分。於缺口部23中,自下部板21d之內側緣部21d1形成有寬度變窄之第1缺口部23a。於缺口部23中,連續於該第1缺口部23a之內側(朝向下部板21d之外側緣部21d2之側),形成有較第1缺口部23a寬度大之第2缺口部23b。缺口部23作為全體為於俯視觀察時呈T字狀之缺口形狀。藉由將下述之支持構件之卡合部嵌入該缺口部23,而可藉由支持構件30之卡合部32b抑制缺口部23之變形。尤其,於將支持構件30設置於框構件20之長度方向之中央部之情形時,該部分為之太陽電池板10之荷重施加最多之部分,且若於該部分設置缺口部則有因該部分而導致下部板21d產生變形之虞。根據上述構成,因於缺口部23中嵌入有支持構件30之卡合部32b,故即便施加了使缺口部23變形之應力,支持構件30之卡合部32b亦可抑止該變形,並可充分地保持框構件20之強度。
又,於下部板21d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形成有切開為L字狀之端部缺口部24。
其次,參照圖4A~圖4C對短邊側框架25之構成進行說明。然而,於圖4C所示之剖面圖中,係將短邊側框架25之左側稱作構成太陽電池板10之外緣之外側,並將短邊側框架25之右側稱作支持太陽電池板10之側、即內側而進行說明。
如圖4A~圖4C所示,短邊側框架25包括主板25a,其係垂直地立設並於長度方向上延伸。於短邊側框架25中,自該主板25a之上端部向內側(圖4C中之右側)延伸設置地設置有上側保持板25b。於短邊側框架25中,自位於自該上側保持板25b僅向下方下降特定距離之位置上之主板25a的內側側面向相同內側(圖4C中之右側)延伸設置地設置有下側保持板25c。即,以上側保持板25b與下側保持板25c構成嵌入太陽電池板10之短邊側之外周端部並保持之保持板部。因此,將上側保持板25b與下側保持板25c之間之寬度尺寸(圖4C中之上下方向之尺寸)設定為略微大於太陽電池板10之厚度尺寸(圖2中之上下方向之尺寸)。
又,自主板25a之下端部向內側(圖中之右側)延伸設置地設置有下部板25d。該下部板25d之延伸設置長度亦可與上側保持板25b及下側保持板25c之延伸設置長度相同(或大致相同),但較佳為較上側保持板25b及下側保持板25c長。藉此,亦可將下述之支持構件架設於短邊側框架25之間。
又,如圖4A及圖4B所示,主板25a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自上側保持板25b、下側保持板25c及下部板25d之各端部進一步於長度方向上延伸設置。於該延伸設置部25a1,於上下2個部位上設置有與設置於主板21a之螺釘固定部21e相向之貫通孔26。
其次,參照圖5A~圖5C對支持構件30之構成進行說明。
如圖5A~圖5C所示,支持構件30於本實施形態中,包含:上部水平板31、下部水平板32、及沿著長度方向而對兩水平板31、32之中央部進行支持之垂直主板33。支持構件30之自端面側觀察時之形狀(圖5C所示之形狀)為橫向之H型。即,上部水平板31與下部水平板32之構造為:於上下相向而平行地設置,且藉由垂直主板33連結其間。反過來說,支持構件30係由垂直主板33、及以與該垂直主板33為直角之方式分別設置於垂直主板33之短邊方向之上下兩緣部的上部水平板31及下部水平板32所構成。該支持構件30係藉由鋁之擠出加工而成形。
又,於上部水平板31及下部水平板32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分別形成有具有朝向長度方向之端部而寬度變大之形狀部分之卡合部31b、32b。於本實施形態中,自寬度方向之兩側形成切口部31a、32a而形成為於寬度方向延伸之於俯視觀察時呈T字狀之卡合部31b、32b。該卡合部31b、32b之形狀與設置於長邊側框架21之下部板21d之缺口部23之形狀大致一致,且卡合部31b、32b為可無晃動地嵌合於缺口部23之形狀。然而,設置於支持構件30之上部水平板31中之卡合部31b可插通缺口部23便可(即,卡合部31b發揮用以位置對準之引導板之作用便可)。因此,卡合部31b為可通過缺口部23之形狀便可,例如亦可較缺口部23略小地形成。再者,上部水平板31並不一定需要,亦可省略。即,亦可使支持構件30由下部水平板32與垂直主板33構成,且自端面側觀察時之形狀為T形。
然而,以如本實施形態般設置上部水平板31,使支持構件30之剖面為H形,而提高彎曲、扭轉剛性。又,可使與太陽電池板10之背面相向之面之側的支持構件為上部水平板31而為平面。因此,假設即便存在太陽電池板10撓曲而太陽電池板10之背面抵接於支持構件30之情形,亦可以平面支持太陽電池板10之背面。因此,存在以下之優點:可防止對太陽電池板10施加局部之壓力而引起畸變或單元斷裂等。因此,就可確保支持構件30之彎曲、扭轉剛性之程度而言亦可使上部水平板31之寬度小於下部水平板32之寬度。於此情形時,可一面維持上述之優點,一面減少支持構件30之材料。
又,於垂直主板33中,於長度方向之端面上設置有具有用以與長邊側框架21連結之螺孔之螺釘固定部34。更具體而言,螺釘固定部34形成於上部水平板31與下部水平板32之間,且較下部水平板32更接近於上部水平板31之位置上。如此,藉由形成於較下部水平板32更接近於上部水平板31之位置上,使螺釘固定部34與形成於長邊側框架21之主板21a中之貫通孔22之形成位置一致。因此,如上述般,因可使螺釘固定位置為太陽電池板10之附近,故更可確保對於對太陽電池板10之正負荷重之強度。再者,圖5B中以螺釘固定部34沿著垂直主板33之長度方向而形成作為一例,但螺釘固定部34至少設置於垂直主板33之長度方向之端面便可。
本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模組1係使用上述構成之各構件而如下般地組裝。以下,參照圖6~圖9對組裝步驟(製造步驟)進行說明。然而,圖6~圖9係使太陽電池板之受光面側朝下、背面側朝上之狀態之圖。
首先,將未圖示之端面密封構件嵌入太陽電池板10之周端部。使該端面密封構件為沿著太陽電池板10之端部之外形而形成之框形狀,並例如藉由彈性體樹脂而形成。接下來,於嵌入有端面密封構件之太陽電池板10之周端部,分別嵌入長邊側框架21之上側保持板21b與下側保持板21c、以及短邊側框架25之上側保持板25b與下側保持板25c。接下來,如圖6所示,使短邊側框架25之貫通孔26與長邊側框架21之螺釘固定部21e相向,並自貫通孔26對螺釘固定部21e螺入螺釘構件41。藉此,於保持太陽電池板10之狀態下,將長邊側框架21與短邊側框架25螺釘固定為整體。藉此,使短邊側框架25之延伸設置部25a1抵接於長邊側框架21之長度方向之端面211,並將短邊側框架25之下部板25d之端部25d1嵌合於形成於長邊側框架21之下部板21d之端部的端部缺口部24中,而將長邊側框架21與短邊側框架25組裝為整體。
其次,如圖7所示,於使太陽電池板10之表面側位於下方之狀態下配置太陽電池板10與框構件20。於此狀態下,使形成於支持構件30之上部水平板31中之卡合部31b以自上部嵌合之方式通過形成於長邊側框架21之下部板21d中之缺口部23,而落入至太陽電池板10之背面側。藉此,如圖8所示,使形成於支持構件30之下部水平板32之卡合部32b嵌合於形成於長邊側框架21之下部板21d中之缺口部23中。
此時,如圖8及圖9所示,支持構件30之上部水平板31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於本實施形態中係形成於上部水平板31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之卡合部31b)於抵接於長邊側框架21之下側保持板21c上之狀態下獲得支持。藉此,支持構件30之下部水平板32之卡合部32b於嵌合於長邊側框架21之下部板21d之缺口部23中之狀態下獲得保持,且不存在向上下方向脫落之情形。又,藉由形成為俯視觀察時呈T字狀之卡合部32b與缺口部23之嵌合構造,亦防止於支持構件30之太陽電池板10之背面10a向平行之方向之晃動。
又,以使支持構件30之上表面(上部水平板31)抵接於框構件20之保持板部(下側保持板21c)而獲得支持,可於將支持構件30嵌入框構件20時,容易地使下部水平板32之卡合部32b之面與下部板21d之缺口部23之面對齊。因此,可使製造效率及製品之品質提高。除此之外,以使上部水平板31以其寬度之長度抵接於框構件20之保持板部(下側保持板21c)而獲得支持,可於將支持構件30嵌入框構件20時,防止支持構件30以自身之長邊方向為軸而旋轉。因此,可使製造效率進一步提高。又,因將上部水平板31與持板部之下側保持板21c之抵接部分擴大,故支持構件30之強度增大,製品之品質進一步提高。再者,於不存在上部水平板31之情形時,為保持板部之下側保持板21c抵接於支持構件30之垂直主板33之端部之情形。
另一方面,於該狀態下,形成於長邊側框架21之主板21a中之貫通孔22與設置於支持構件30之垂直主板33上之螺釘固定部34相向。因此,於該狀態下,使螺釘構件44自長邊側框架21之外側插通形成於長邊側框架21之主板21a中之貫通孔22,而使螺釘構件44螺入並固定於相向之螺釘固定部34之螺孔中。
藉此,藉由缺口部23與卡合部32b之嵌合、及藉由螺釘構件44之對螺釘固定部34之螺孔之螺合,可將支持構件30牢固地固定於框構件20之長邊側框架21之間。又,因可以將卡合部32b嵌合於缺口部23中,而將支持構件30暫時固定於框構件20中,故可容易地進行之後之藉由螺釘構件44之螺釘固定。
又,藉由形成為俯視觀察時呈T字狀之卡合部32b與缺口部23之嵌合構造,可防止自長邊側框架21之下部板21d之外側緣部21d2朝向內側緣部21d1之方向之晃動。因此,可均等且穩定地進行於支持構件30之長度方向兩端部之螺釘固定。而且,於本實施形態中,可以如上述般使支持構件30自上部通過形成於長邊側框架21之下部板21d中缺口部23,而落入至太陽電池板10之背面側,從而將支持構件30配置於長邊側框架21之間。因此,無需如先前技術之方法2般使支持構件30之長度略微變短。因此,如圖9所示,可以使支持構件30之長邊方向之端部抵接於設置於長邊側框架21之主板21a之內側側面之螺釘固定部21e之方式設定支持構件30之長度。
即,因不存在支持構件30偏移至一者之端部側之情形,故可均等地保持於支持構件30之長度方向兩端部之藉由螺釘構件44之緊固強度,並可獲得穩定之緊固狀態。又,可藉由利用螺釘構件44之緊固而防止框構件20撓曲。藉此,可均勻地支持太陽電池板10,又,可構成對於對太陽電池板10之正負荷重不易撓曲之牢固之框構件20。因此,可確保太陽電池模組1之長期可靠性。
再者,於圖9中將支持構件30之長邊方向之端部抵接於設置於長邊側框架21之主板21a之內側側面之螺釘固定部21e,但於長邊側框架21之主板21a之內,支持構件30之長邊方向之端部抵接之部分無需為螺釘固定部21e。又,亦可將支持構件30之長邊方向之端部直接抵接於長邊側框架21之主板21a之內側側面。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貫通孔22形成於主板21a之寬度方向(高度方向)之1個部位,且螺釘固定部34亦設置於垂直主板33之寬度方向(高度方向)之1個部位。因將卡合部32b嵌合固定於缺口部23中,而防止向長度方向之脫落,故即便長邊側框架21之主板21a與支持構件30之垂直主板33之螺釘固定僅存在於此1個部位,亦可充分地保持強度。又,因長邊側框架21與支持構件30之螺釘固定為1個人部位(左右2個部位),故可減少用於框構件20與支持構件30之連接之螺釘之根數,並因使製造時之構件與工時減少故可以更低成本進行製造。又,因螺釘固定部34(螺孔)為1個(左右2個),故可降低生銹之危險性、及龜裂之可能性。
再者,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卡合部31b、32b係自上部水平板31及下部水平板32之寬度方向之兩側切入切口而形成為T字狀。然而,卡合部31b、32b並不限定於此種之形狀,例如可如圖10A~圖10H所示,為各種之形狀。
即,圖10A中係使切口部31a、32a形成為半圓弧形狀者。圖10B中係使切口部31a、32a形成為三角形狀者。圖10C中係使切口部31a、32a僅形成於寬度方向之單側者。圖10D中,不為切開者,而係使卡合部31b、32b自上部水平板31及下部水平板32之寬度方向之兩側於寬度方向上延伸設置者。圖10E中亦不為切開者,而係使卡合部31b、32b僅自上部水平板31及下部水平板32之寬度方向之單側於寬度方向上延伸設置者。圖10F中亦不為切開者,而係使卡合部31b、32b自上部水平板31及下部水平板32之兩端部圓盤狀地膨出者。圖10G中係使切口部31a、32a之先端側之卡合部31b、32b圓盤狀地膨出者。圖10H中係使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之切口部31a、32a及卡合部31b、32b之凹凸角部為去角形狀者。再者,當然必需對準此種之切口部31a、32a之形狀,使形成於長邊側框架21之下部板21d之缺口部23亦形成為吻合切口部31a、32a之形狀。再者,圖10A~圖10H所示之例僅為一例,且並不限定於該等例。又,上部水平板31之卡合部31b為可通過形成於長邊側框架21之下部板21d之缺口部23之形狀便可,亦可不與下部水平板32之卡合部32b為相同形狀。
再者,此次所揭示之實施形態之全部內容均為例示,而非限定性解釋之依據者。因此,本發明之技術範圍並非僅由上述實施形態解釋,而是基於申請專利範圍之記載進行劃定。又,與申請專利範圍均等之含義及範圍內之全部變更均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1...太陽電池模組
10...太陽電池板
11...透光性絕緣基板
12...透明電極膜
13...光電轉換層
14...背面電極膜
15...太陽電池單元
16...密封膜(密封材)
17...背膜(背面保護片材)
20...框構件
21...長邊側框架
21a...主板(框側主板)
21b...上側保持板
21c...下側保持板
21c1...內側緣部(內側端面)
21d...下部板(框側下部板)
21d1...內側緣部
21d2...外側緣部
21e...螺釘固定部
22...貫通孔
23...缺口部
23a...第1缺口部
23b...第2缺口部
24...端部缺口部
25...短邊側框架
25a...主板(框側主板)
25a1...延伸設置部
25b...上側保持板
25c...下側保持板
25d...下部板(框側下部板)
26...貫通孔
30...支持構件
31...上部水平板(支持側上部板)
31a...切口部
31b...卡合部
31b1...端面
32...下部水平板(支持側下部板)
32a...切口部
32b...卡合部
33...垂直主板(支持側主板)
34...螺釘固定部
34a...螺孔
41...螺釘構件
44...螺釘構件
圖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模組之全體構成之立體圖,且係自太陽電池板之背面側(受光面之相反側)觀察之圖。
圖2係太陽電池板之端部剖面圖。
圖3A係構成框構件之長邊側框架之仰視圖。
圖3B係構成框構件之長邊側框架之前視圖。
圖3C係構成框構件之長邊側框架之側視圖。
圖4A係構成框構件之短邊側框架之仰視圖。
圖4B係構成框構件之短邊側框架之前視圖。
圖4C係構成框構件之短邊側框架之側視圖。
圖5A係支持構件之仰視圖。
圖5B係支持構件之前視圖。
圖5C係支持構件之側視圖。
圖6係圖1中之A部分之分解立體圖。
圖7係圖1中之B部分之分解立體圖。
圖8係圖1中之B部分之立體圖。
圖9係圖8之C-C線剖面圖。
圖10A係表示卡合部及缺口部之其他之形狀之說明圖。
圖10B係表示卡合部及缺口部之其他之形狀之說明圖。
圖10C係表示卡合部及缺口部之其他之形狀之說明圖。
圖10D係表示卡合部及缺口部之其他之形狀之說明圖。
圖10E係表示卡合部及缺口部之其他之形狀之說明圖。
圖10F係表示卡合部及缺口部之其他之形狀之說明圖。
圖10G係表示卡合部及缺口部之其他之形狀之說明圖。
圖10H係表示卡合部及缺口部之其他之形狀之說明圖。
1...太陽電池模組
10...太陽電池板
20...框構件
21...長邊側框架
21a...主板(框側主板)
21d...下部板(框側下部板)
21d1...內側緣部
23...缺口部
25...短邊側框架
30...支持構件
31...上部水平板(支持側上部板)
31b...卡合部
32...下部水平板(支持側下部板)
32b...卡合部
33...垂直主板(支持側主板)
41...螺釘構件
44...螺釘構件

Claims (9)

  1. 一種太陽電池模組,其特徵在於包括:框構件,其保持太陽電池板之周緣部;支持構件,其以跨越對向之框構件之間之方式配置於上述太陽電池板之背面側;且上述框構件包括:框側主板,其具有保持上述太陽電池板之緣部之保持板部;框側下部板,其自上述框側主板之緣部以與上述保持板部對向之方式延伸設置;且上述支持構件包括:支持側主板;支持側下部板,其以與上述支持側主板為直角之方式設置於上述支持側主板之短邊方向之一者之緣部;且上述支持側下部板中,於長度方向之兩端部具備具有朝向長度方向之端部而寬度變大之形狀部分之卡合部,於上述框側下部板中,形成有於內側緣部與上述卡合部嵌合之缺口部;於上述框側主板中形成有貫通孔,於上述支持側主板之長度方向之端面設置有螺孔;將上述卡合部嵌合於上述缺口部,且將螺釘構件插通於上述貫通孔而使其螺合於上述螺孔,藉由將上述支持構件固定於上述框構件上。
  2. 如請求項1之太陽電池模組,其中上述卡合部藉由於上述支持側下部板之寬度方向之至少單側形成切口而形成有寬度變窄之部分。
  3. 如請求項2之太陽電池模組,其中上述卡合部及上述缺口部係形成為俯視觀察時呈T字狀。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太陽電池模組,其中上述貫通孔形成於上述保持板部與上述框側下部板之間之上述框側主板上,且較上述框側下部板更接近於上述保持板部之位置上。
  5. 如請求項4之太陽電池模組,其中藉由螺釘對上述框側主板與上述支持側主板之端面進行固定之部位為1個部位。
  6. 如請求項1之太陽電池模組,其中上述支持構件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中之與上述太陽電池板對向之面的至少一部分係由上述框構件之上述保持板部予以支持。
  7. 如請求項1之太陽電池模組,其中上述支持構件包括支持側上部板,該支持側上部板隔著上述支持側主板而與上述支持側下部板相向且平行地設置。
  8. 如請求項7之太陽電池模組,其中上述支持側上部板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係由上述框構件之上述保持板部予以支持。
  9. 一種太陽電池模組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係如請求項1之太陽電池模組之製造方法,且包含如下之步驟:將太陽電池板之緣部保持於框構件之保持板部而以框構件保持太陽電池板之周緣部;將形成於支持構件之支持側下部板之卡合部嵌合於形成於上述框構件之框側下部板之缺口部;以及將螺釘構件自上述貫通孔插通而使其螺合於上述螺孔,從而將上述框構件固定於上述支持構件上。
TW100140967A 2010-11-09 2011-11-09 Solar cel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4290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1014A JP5867995B2 (ja) 2010-11-09 2010-11-09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0366A TW201230366A (en) 2012-07-16
TWI429096B true TWI429096B (zh) 2014-03-01

Family

ID=46050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0967A TWI429096B (zh) 2010-11-09 2011-11-09 Solar cel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28213A1 (zh)
EP (1) EP2639835A1 (zh)
JP (1) JP5867995B2 (zh)
CN (1) CN103201852A (zh)
TW (1) TWI429096B (zh)
WO (1) WO20120636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39614B (zh) * 2012-09-14 2016-06-21 豪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陽能電池模組
JP2014086613A (ja) * 2012-10-25 2014-05-12 Kyocera Corp 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CN103236460B (zh) * 2013-03-27 2016-03-0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框体结构与具有框体结构的太阳能模块
CN103296113B (zh) * 2013-04-27 2016-05-04 江苏生美工业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周边密封边框
US20140318605A1 (en) * 2013-04-30 2014-10-30 Northern States Metals Company Panel rack support and protective system for stacking
CN103247703A (zh) * 2013-05-10 2013-08-14 常熟市长发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框架
CN103247704B (zh) * 2013-05-31 2016-02-10 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边框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封装方法
CN104270076A (zh) * 2014-10-21 2015-01-07 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加强型太阳能组件铝边框
CN104935247B (zh) * 2015-06-19 2018-02-27 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抗机械载荷轻量化太阳能电池组件
DE102015110908A1 (de) * 2015-07-06 2017-01-12 Hanwha Q Cells Gmbh Solarmodul
CN105450148A (zh) * 2015-11-20 2016-03-30 湖南红太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水上的光伏组件及光伏发电系统
JP6869014B2 (ja) * 2016-11-25 2021-05-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828614B (zh) * 2019-11-22 2024-03-26 苏州晟成光伏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叠瓦电池片归正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7783B2 (ja) 1995-11-28 2003-10-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架台取付構造
JP2004006625A (ja) * 2002-03-27 2004-01-08 Kyocera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アレイ
JP2004344097A (ja) * 2003-05-23 2004-12-09 Yoshifumi Fukushige 栽培装置
DE102004057042A1 (de) * 2004-11-25 2006-06-08 Bbg Gmbh & Co. Kg Wandverkleidungsplatte für eine Gebäudeaußenwand mit einem Solargenerator
JP5153066B2 (ja) * 2005-09-27 2013-02-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8119407A (ja) * 2006-11-15 2008-05-29 Itoki Corp 袖付きデスク装置
WO2008139610A1 (ja) * 2007-05-14 2008-1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装置
WO2008139609A1 (ja) * 2007-05-14 2008-1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装置
JP5089354B2 (ja) * 2007-11-30 2012-12-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4515514B2 (ja) * 2008-07-30 2010-08-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0366A (en) 2012-07-16
CN103201852A (zh) 2013-07-10
WO2012063612A1 (ja) 2012-05-18
JP2012104601A (ja) 2012-05-31
EP2639835A1 (en) 2013-09-18
US20130228213A1 (en) 2013-09-05
JP5867995B2 (ja) 2016-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9096B (zh) Solar cel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635221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US20110126888A1 (en) Solar cell module
US10316879B2 (en) Frame system for solar cell module
TWI413266B (zh) 太陽能電池模組
US20110226335A1 (en) Solar cell module
WO2011089954A1 (ja) 光電変換装置
US20110088749A1 (en) Solar cell module
JPH10294485A (ja) 大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WO2013061995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アレイ
JP200607370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087164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1238761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147754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7154826A1 (ja) 架台、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太陽電池システム
JP2010129691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2483637B1 (ko) 태양 전지 패널
WO2012017994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3058190A1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用枠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0034351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8639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932908B2 (ja) 太陽電池アレイ
KR102354015B1 (ko) 슁글드 스트링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태양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WO2014050078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156718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