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6538B - Electromagnetic relays and control devices with this electromagnetic relay - Google Patents
Electromagnetic relays and control devices with this electromagnetic relay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26538B TWI426538B TW99105248A TW99105248A TWI426538B TW I426538 B TWI426538 B TW I426538B TW 99105248 A TW99105248 A TW 99105248A TW 99105248 A TW99105248 A TW 99105248A TW I426538 B TWI426538 B TW I42653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d
- contact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reference example
- armatur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64—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 H01H50/641—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performing a rectilinear movement
- H01H50/642—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performing a rectilinear movement intermediate part being generally a slide plate, e.g. a car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 H01H1/2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with spring blade support
- H01H2001/265—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with spring blade support having special features for supporting, locating or pre-stressing the contact blade spr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01H50/041—Details concerning assembly of relays
- H01H50/042—Different parts are assembled by insertion without extra mounting facilities like screws, in an isolated mounting part, e.g. stack mounting on a coil-suppo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1/00—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1/22—Polarised relays
- H01H51/2272—Polarised relays comprising rockable armature, rocking movement around central axis parallel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 arm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電磁繼電器及使用此電磁繼電器之控制裝置,特別是關於一種一般稱為安全繼電器之電磁繼電器。
在上述安全繼電器中,開關狀態為相反之接點,亦即,NO(normally open(a))接點與NC(normally closed(b))接點藉由共通之電磁鐵、電樞及卡片來驅動。在此安全繼電器中,當其中一接點進行溶著時,上述卡片不動,所以,另一接點不會有開關動作。藉此,可藉由上述另一接點來檢測上述該接點是否確實溶著。於是,此種安全繼電器之安全性高,可在用來控制工作機械等之控制裝置中,組合複數段來使用,作為安全對策。
上述安全繼電器正藉由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所示之4個接點(例如3a1b、2a2b或1a3b)來實現。上述安全繼電器也藉由專利文獻3所示之6個接點(例如5a1b或3a3b)之構造來實現。不過,也有不需要那麼多接點的情況,例如,如專利文獻4所示,有2個接點的實施例被提出。然而,根據此專利文獻4,在3a1b或2a2b之4個接點內,為了採用2個接點,留下線圈那側,亦即,以1a1b或2a之型態來構成2個接點。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06-006557號手冊
[專利文獻2]特開2000-285782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2006-196381號公報
[專利文獻4]特開平11-339624號公報
第32圖表示出,作為安全繼電器,從上述4個接點或6個接點構成最低限度1a1b之接點構造時之電磁繼電器101之構造。在此電磁繼電器101中,藉由電磁鐵102使電樞103產生搖動變位。該搖動變位轉換為卡止於電樞103之卡片104之箭頭105方向及其相反方向之滑動變位。卡片104藉由滑動變位,使與卡止於卡片104之可動接點106,107與固定接點108,109接觸或分開(分離)。藉此,進行接點狀態之切換。接點106,108為常開(a)接點,接點107,109為常關(b)接點。
在電磁鐵102之非激磁狀態下,回歸彈簧110之彈力(彈簧力)使卡片104如第32圖所示,朝向與箭頭105相反之方向後退,接點107,109開啟,接點106,108關閉。相對於此,當電磁鐵102被激磁時,卡片104反抗回歸彈簧110之彈力,朝向箭頭105方向移動,接點107,109關閉,接點106,108開啟。
如此,在沿著卡片104之滑動方向(箭頭105及其相反方向)的卡片104之中心線111之其中一側與另一側,若相同接點狀態之組合的數目不同(在第32圖中為最低限度之一對一組合a,b,沒有相同接點狀態之組合),當在非激磁狀態
下,會表現出如下之動作。在b接點107,109那側,對卡片104加諸與此卡片104卡止之可動接點107之彈力以及與此接觸之固定接點109之彈力。相對於此,在a接點106,108那側,僅加諸與卡片104卡止之可動接點106之彈力。於是,對卡片104,以與此卡片104之卡止孔104a卡止的電樞103之舌片103a或一對回歸彈簧110之中間點為中心,加諸箭頭112所示之偏離方向(偏移方向)之旋轉力。因此,可動接點106之越程(壓入)量有所損失,產生無法進行穩定之接點動作的問題。亦即,朝向箭頭105方向壓入卡片104以使可動接點106與固定接點108接觸後,即使再越程(壓入)0.1mm,也會因為朝向箭頭112方向之旋轉而使可動接點106離開固定接點108,實際之壓入量只有0.07mm。
另一方面,為了抑制上述旋轉,採取使導引卡片104的本體120之兩側壁121,122間隔狹窄等措施,以致有時使卡片104與兩側壁121,122之摩擦增加而無法使卡片104產生順暢之滑動動作,且有時使接觸部分產生過多摩擦粉末。
本發明為一電磁繼電器,其中,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分別配設於沿著卡片之滑動方向延伸的卡片之中心線之兩側以形成組合,在上述中心線之其中一側與另一側上,相同接點狀態之上述組合之數目有所不同,目的在抑制卡片之旋轉以實現穩定之接點動作。
本發明之電磁繼電器包括電磁鐵、藉由上述電磁鐵產生搖動變位的電樞、與上述電樞卡止且藉由上述電樞之搖動變位而產生滑動變位的卡片、與上述卡片卡止的可動接點、可藉由與上述可動接點之接觸或分開來切換接點狀態的固定接點及具有一對可導引上述卡片沿著滑動方向移動之側壁的電磁繼電器本體。此電磁繼電器之上述可動接點與上述固定接點分別配設於沿著上述卡片之上述滑動方向延伸的上述卡片之中心線之兩側以形成組合,在上述中心線之其中一側與另一側上,相同接點狀態之上述組合之數目有所不同。上述卡片在常關接點那側,並且,在與上述可動接點相反之那側之端部上,具有朝向其中一上述側壁突出的突起。
以下將一邊參照附加之圖面,一邊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型態。此外,在以下之說明中,上下方向以第1圖為基準。
(第1實施型態)
第1圖為本發明第1實施型態之電磁繼電器1的分解立體圖。第2圖為表示其組裝狀態的立體圖。第3圖為第2圖的平面圖。此電磁繼電器1為具有最低限度之接點構造的安全繼電器,亦即包括一對一之a接點2與b接點3的安全繼電器。a接點2為常開(NO)之接點,b接點3為常關(NC)之接點,以下為了方便起見,將接點2,3之排列方向當作左右方向。
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此電磁繼電器1包括本體(電磁繼電器本體)4、電磁鐵方塊5、電樞方塊6、回歸彈簧7、卡片8、上蓋9及接點2,3。
本體4由具絕緣性及難燃性之PBT(聚丁烯對苯二甲酸酯)之類的成形品等所構成。本體4包括一端搭載有電磁鐵方塊5的長軸狀底座41、設置於此底座41之約略中央部位的一對側壁42,43、連結側壁42,43之電磁鐵方塊5那側之部位並增強側壁42,43的連結元件44、連結側壁42,43之接點2,3那側之部位的絕緣隔壁45、從此絕緣隔壁45之中央部位延伸設置且區隔接點2與接點3的絕緣隔壁46及於底座41之另一端保持接點2,3的端子台47。
在以側壁42,43及絕緣隔壁45區隔之區域內,收納有電樞方塊6及回歸彈簧7。在端子台47上,安裝有接點2之端子21,22及接點3之端子31,32。卡片8可在絕緣隔壁45上滑動。
第4(a)圖及第4(b)圖為此電磁繼電器1之垂直剖面圖。此外,在第4圖中,省略上蓋9之圖示。根據此第4圖,可瞭解電磁鐵方塊5及電樞方塊6之構造。如第4圖所示,電磁鐵方塊5包括線圈51、將該線圈51捲起之線軸52、插入線軸52之中心孔且具有略呈L字形之軛狀物54,55的鐵心53及設置於線軸52下方側之凸緣部52a的一對線圈端子56。在各線圈端子56之上部側,連接有線圈51之各端部。各線圈端子56之下部壓入至底座41,作為端子而突出至外部。
電樞方塊6包括塑膠成形品之子卡61、由軟鐵等所構成之可動板62及長方體狀之永久磁鐵63。可動板62形成矩形平板狀,連接至子卡61。永久磁鐵63固定於可動板62之表面。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在子卡61之左右兩側面,設置一對插銷64。此對插銷64分別嵌入形成於底座41之側壁42,43的孔48,藉此,電樞方塊6可朝向箭頭69及其相反方向保持自由之搖動變位。當此電樞方塊裝載於底座41上時,可動板62之上端部與電磁鐵方塊5上側之軛狀物54相向,下端部與電磁鐵方塊5下側之軛狀物55相向。從子卡61之上端部,延伸設置舌片65。此舌片65卡止於在卡片8上所形成之卡止孔81,藉此,可朝向卡片8之箭頭82及其相反方向產生變位驅動。
回歸彈簧7藉由具彈性之薄金屬板之沖壓加工及彎曲加工,如第1圖所示,形成略Y字形。回歸彈簧7之下端部71藉由折疊(重合)上述金屬板而提高剛性。此下端部71如第4圖所示,在電樞方塊6與絕緣隔壁45之間壓入底座41。分成兩股之上端部73,74之先端部75,76插入卡片8之回歸彈簧孔83,84。藉此,卡片8在箭頭82及其相反方向得到彈力上之偏置。
接點2,3包括固定接點端子21,31及可動接點端子22,32。這些端子21,22及端子31,32藉由沖壓具彈性之薄金屬板及彎曲加工為曲柄狀之側面而形成。在該彎曲部分21a,22a及彎曲部分31a,32a之內,為了使可動接點端子22,32之彎曲部分22a,32a有更高剛性,將上述金屬板折疊成2層。在底座41之另一端,對形成於兩側部之安裝溝槽49壓入彎曲部分21a,22a及彎曲部分31a,32a,然後再使用接著劑固定。藉此,端子21,22及端子31,32在箭頭85及其相反方向之旋轉受到抑制,呈約略相互平行而相向之配置狀態。這些端子21,22及端子31,32之下端部21b,22b及下端部31b,32b從底座41突出,藉此,作為繼電器端子來作用。在具有彈力之上臂部21c,22c及上臂部31c,32c之先端附近,接點元件21d,22d及接點元件31d,32d受到壓鑄而固定。
固定接點端子21,31為了對上臂部21c,31c賦予剛性,具有肋材21e,31e,其形成於接點元件21d,31d之下方部分。可動接點端子22,32受到按壓,在底座41那側之基端部分撓曲,藉此,接點元件21d,22d及接點元件31d,32d以約略平行之狀態接觸。另一方面,可動接點端子22,32為了可輕易撓曲上臂部22c,32c,具有形成於底座41那側之部分的窄縫22e,32e。窄縫22e,32e可不另外設置。在端子21與端子22之間及端子31與端子32之間,從底座41設置用來使彼此絕緣之絕緣隔壁40。絕緣隔壁40在以絕緣隔壁46區隔之接點2,3之收納空間中,輔助相互接觸之接點元件21d,22d及接點元件31d,32d之分開(分離)。又,絕緣隔壁40之設置可在溶著時確保接點縫隙在0.5mm以上。又,絕緣隔壁40是為了防止彎曲回歸彈簧7時之短路而設置。
當線圈51為非通電狀態時,卡片8藉由回歸彈簧7之彈力,朝向電磁鐵方塊5那側,亦即,朝向與箭頭82相反之方向,產生滑動變位。卡片8藉由線圈51之通電,朝向箭頭82方向產生滑動變位。固定接點端子21及可動接點端子32配設於與卡片8之滑動方向垂直的一直線上。又,可動接點端子22及固定接點端子31配設於與卡片8之滑動方向垂直的一直線上。在中心線8x之b(NC)接點3那側,固定接點端子31配置於內方(與箭頭82相反之方向),可動接點端子32配置於外方(箭頭82方向)。在中心線8x之a(NO)接點2那側,可動接點端子22配置於內方,固定接點端子21配置於外方。在可動接點端子22,32之上臂部22c,32c之先端部上,設有卡止至卡片8之卡止孔86,87之舌片22f,32f。
卡片8從平面方向看略呈U字形。卡止至上述之子卡61的卡止孔81及左右一對回歸彈簧孔83,84形成於上述U字形之連結部80。左右一對之上述卡止孔86,87形成於上述U字形之臂部88,89那側。此卡片8受到子卡61之舌片65、回歸彈簧7之先端部75,76及可動接點端子22,32之舌片22f,32f支持。絕緣隔壁45之上端面45a之高度設定為不與臂部88,89之基端側之背面接觸。形成於絕緣隔壁46之上端側的段差面46a之高度設定為不與從臂部88,89之內側相向面88c,89c形成的垂下片88a,89a之下端面88b,89b接觸。
卡片8受到以下之2點構造導引,產生滑動變位。首先,在垂下片88a,89a之間,夾持有絕緣隔壁46之上端部46b,並且,在臂部88,89之內側相向面88c,89c之間,夾持有從上蓋9之頂板91垂下而形成之導軌91a。接著,對在臂部88,89之內側相向面88c,89c設置垂下片88a,89a而形成之段部88d,89d上,嵌入導軌91a之下端面91b。
上蓋9由透明之聚碳酸酯之類的樹脂成形品所構成,以確定接點元件21d,22d及接點元件31d,32d之開關狀態。上蓋9形成底面開放之箱形。上蓋9在第2圖所示之本體4上,於各元件組裝完成之狀態下,從上方放置,上蓋9之下端之內周面與底座41連接。
在以上述方式構成之電磁繼電器1中,於線圈51之非通電狀態下,如第2圖、第3圖及第4(a)圖所示,電樞方塊6藉由回歸彈簧7之彈力,透過卡片8朝向箭頭69方向偏置。藉此,卡片8朝向與箭頭82相反之方向,亦即,朝向電磁鐵方塊5那側,產生滑動變位。卡止於此卡片8之可動接點端子22,32也朝向與箭頭82相反之方向,亦即,朝向電磁鐵方塊5那側,產生彎曲變形。藉此,b(NC)接點3被導通,a(NO)接點2被遮斷。
相對於此,於線圈51之通電狀態下,如第4(b)圖所示,電樞方塊6對抗位在卡片8之回歸彈簧7之彈力,朝向與箭頭69方向相反之方向搖動。藉此,卡片8朝向箭頭82方向,亦即,朝向與電磁鐵方塊5相反之那側,產生滑動變位,卡止於卡片8之可動接點端子22,32也朝向箭頭82方向,亦即,朝向與電磁鐵方塊5相反之那側,產生彎曲變形。藉此,b(NC)接點3被遮斷,a(NO)接點2被導通。
在本第1實施型態之電磁繼電器1中,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卡片8於與b(NC)接點3那側之側面中之可動接點端子32相反的那側之端部上,具有朝向側壁42突出的突起80a。藉此,可抑制卡片8因b(NC)接點3及a(NO)接點2之彈力之間的差所產生的旋轉動量。
亦即,在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接觸的接點上,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這2個接點的彈力作用於卡片8上,相對於此,在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分開的接點上,僅可動接點之彈力作用於卡片8上。於是,藉由這些彈力的差,在卡片8上產生箭頭85之偏離方向的旋轉,可動接點端子22,32之越程(壓入)量有所損失,有時無法穩定接點動作。另一方面,為了抑制上述旋轉,藉由使兩側臂42,43之間隔變窄等對策,使其與卡片8之連結部80之兩側面之間的摩擦增加,於是有時無法使卡片8朝向箭頭82及其相反方向產生順暢之滑動動作。
因此,如上所述,在卡片8之b(NC)接點3那側,於與可動接點端子32相反之那側之端部,形成朝向側壁42的突起80a,藉此,可限制卡片8之旋轉,實現穩定之接點動作。又,當使兩側壁42,43之間隔變窄時,這些側壁42,43與突起80a之間的摩擦增多,產生許多摩擦粉末。又,雖可在卡片8之兩側(兩側臂42,43)上形成突起80a,但在此情況下,這些側壁42,43與突起80a之間的摩擦增多,有時產生許多摩擦粉末。相對於此,僅於b(NC)接點3那側之單側側面形成突起80a,藉此,可抑制上述摩擦粉末產生。
突起80a如第5(a)圖所放大顯示,具有正三角柱形狀,其又具有使連結部80之厚度為一邊邊長的底面以及配置狀態為與箭頭82及其相反方向之滑動方向約略平行的側面。在第5(a)圖中,表示出此正三角柱貼附於連結部80之側面的型態。三角柱之尺寸宜適當設定,以配合連結部80之兩側面與兩側臂42,43之間的間隔,例如上述因摩擦而產生的壽命末期之先端面之接觸面積等。於是,如第5(b)圖至第5(d)圖之突起80a’所示,突起80a’之一邊邊長可與連結部80之厚度不一致,又,可沿著連結部80之厚度方向設置於任意位置。再者,底面之形狀不限於正三角形,亦可為等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其他三角形。
又,如第6(a)圖所示,卡片8b可具有半圓柱狀之突起8b。再者,與第5(b)圖至第5(d)圖相同,第6(b)圖至第6(d)圖之半圓柱狀之突起80b’之尺寸及位置可任意設定。
(第2實施型態)
第7圖為放大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型態之電磁繼電器中之卡片8c之其中一部分的立體圖。此卡片8c與前述之卡片8類似。所以,在對應之部分附加同一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在此卡片8c中,突起80c為三角柱狀,其具有沿著板狀之卡片8c之連結部80之厚度方向的軸線方向(稜線)。亦即,突起80c為三角柱狀,其具有一對與卡片8c之表面約略平行的三角形底面以及與複數個卡片8c之厚度方向約略平行的側面。前述第5(a)圖所示之突起80a為正三角柱朝向水平方向倒下之配置,相對於此,突起80c具有在正三角柱起立狀態下貼附至連接部80之側面的形狀。
藉由此種構造,突起80藉由在與箭頭82及其相反方向之滑動方向垂直之方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稜線上,與側壁42接觸。藉此,接觸壓得到分散,可抑制因切削而產生之粉末。並且,藉由三角柱之斜邊(斜面)80c1,80c2,可同時在前進時及後退時實現順暢之滑動動作。
又,在第2實施型態中,與第5(a)圖所示之突起80a與第7圖所示之突起80c的關係相同,相對於第6(a)圖所示之突起80b,亦可使用第8(a)圖所示之突起80d。亦即,藉由半圓柱狀之突起80d,其軸線之配置狀態為,與板狀之卡片8d之連結部80之厚度方向約略平行。突起80d具有一對與卡片8c之表面約略平行的略呈半圓形之底面以及連結這些底面的曲面(側面)。
此突起80d於沿著與箭頭82及其相反方向之滑動方向垂直之方向延伸的部分,與側壁42作直線接觸。藉此,接觸壓得到分散,可抑制因切削而產生之粉末。並且藉由圓柱之外周面80d1,可同時在前進時及後退時實現順暢之滑動動作。
此突起80d與第6(a)圖所示之突起80b相同,如第8(b)圖至第8(d)圖之突起80d’所示,可適當選擇其軸線方向之長度(厚度)及連結部80之厚度方向之安裝位置。關於第7圖所示之突起80c,也省略其圖示,不過,可適當選擇其三角柱之長度(厚度)及連結部80之厚度方向之安裝位置。上述之突起80a,80b,80c,80d中任一者皆可在形成卡片8,8b,8c,8d時,於上下方向切割出形狀,輕易形成。
(第3實施型態)
第9圖為放大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型態之電磁繼電器中之卡片8e之其中一部分的立體圖。此卡片8e與前述之卡片8b,8d類似。在此卡片8e中,突起80e形成半球狀。藉由此種構造,在突起80e中,球之外周面80e1與側壁42接觸,可同時在前進時及後退時實現順暢之滑動動作。
[實施型態之概要]
歸納上述實施型態,可得到以下概要。
(1)上述實施型態之電磁繼電器包括電磁鐵、藉由上述電磁鐵產生搖動變位的電樞、與上述電樞卡止且藉由上述電樞之搖動變位而產生滑動變位的卡片、與上述卡片卡止的可動接點、可藉由與上述可動接點之接觸或分開來切換接點狀態的固定接點及具有一對可導引上述卡片沿著滑動方向移動之側壁的電磁繼電器本體。此電磁繼電器之上述可動接點與上述固定接點分別配設於沿著上述卡片之上述滑動方向延伸的上述卡片之中心線之兩側以形成組合,在上述中心線之其中一側與另一側上,相同接點狀態之上述組合之數目有所不同。上述卡片在常關接點那側,並且,在與上述可動接點相反之那側之端部上,具有朝向其中一上述側壁突出的突起。
在此型態中,於上述中心線之其中一側與另一側,相同接點狀態之上述組合之數目有所不同,所以,上述其中一側與另一側之彈力的差導致容易在上述卡片上產生上述偏離方向之旋轉,不過,在上述卡片上設有上述突起,所以,可抑制上述卡片之旋轉動量。藉此,可提供穩定且可進行接點動作的電磁繼電器。
(2)上述突起可形成具有軸線方向之三角柱狀,該軸線方向沿著板狀之上述卡片之厚度方向。
在此型態中,上述突起於與上述滑動方向垂直之方向之稜線與側壁接觸,所以,接觸壓得到分散,可抑制因切削而產生之粉末產生,並且,藉由三角柱之斜邊,可同時在前進時及後退時實現順暢之滑動動作。再者,上述卡片可在上下方向切割出形狀,輕易成形。
(3)上述突起可形成具有軸線方向之半圓柱狀,該軸線方向沿著板狀之上述卡片之厚度方向。
在此型態中,上述突起於與上述滑動方向垂直之方向與側壁作直線接觸,所以,接觸壓得到分散,可抑制因切削而產生之粉末產生,並且,藉由圓柱之外周面,可同時在前進時及後退時實現順暢之滑動動作。再者,上述卡片可在上下方向切割出形狀,輕易成形。
(4)上述突起可形成半球狀。
在此型態中,上述突起藉由球之外周面,可同時在前進時及後退時實現順暢之滑動動作。
(5)上述可動接點及固定接點之組合宜為一對一之常開(a)及常關(b)之組合。
如此型態所示,在1a1b這種最低限度之安全繼電器中,上述卡片之滑動方向之長度較短,卡片容易旋轉,所以,對此構造特別具有效果。
(6)在上述實施型態之控制裝置中,包括上述電磁繼電器。
在此型態中,可穩定用來控制工作機械、生產線等之控制裝置之接點動作。
此外,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型態限定,可在不脫離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改良等。例如,上述實施型態為最低限度之1a1b接點構造,在中心線8x之各側,分別設置a(NO)接點2及b(NC)接點3,不過,本發明不受此限定。本發明亦可應用於相同接點狀態之組合在中心線8x之其中一側及另一側的數目不同的其他構造(例如,3a1b,5a1b,2a2b等接點構造)。例如,在採用3a1b接點構造的情況下,如上所述,存在中心線8x之其中一側為a接點而另一側為b接點的排列。相對於此,在採用2a2b或第1行為aa而第2行為bb的情況下,相同接點狀態之組合在上述中心線8x之兩側的數目相等,不過,在於中心線8x之其中一側集中aa來配置而於另一側集中bb來配置的情況下,相同接點狀態之組合在中心線8x之兩側的數目有所不同。但是,在上述之1a1b這種最低限度之安全繼電器中,卡片8之滑動方向之長度L較短,因此,卡片8容易旋轉,所以應用本發明會特別具有效果。
藉由將此種安全繼電器使用於用來控制工作機械、生產線等之控制裝置,可穩定接點動作。
<第1參考例>
如第32圖所示,當相對於舌片103a而使卡止孔104a形成較大的孔時,卡片104之公差變大,容易產生搖動,所以,在接點狀態於左右組合之間不同的部分,如上所述,容易
在卡片104上產生偏離方向之旋轉。另一方面,當相對於舌片103a而使卡止孔104a形成較小的孔時,卡片104之公差變小,難以產生搖動,所以,可抑制上述旋轉,不過,卡片104難以進行順暢之滑動動作。又,在舌片103a與卡止孔104a之間的接觸部分,容易產生摩擦粉末。
因此,第1參考例為一種電磁繼電器,其中,可動接點及固定接點分別配設於沿著卡片之滑動方向延伸的卡片之中心線之兩側,以形成組合,在上述中心線之其中一側及另一側,相同接點狀態之上述組合之數目不同,目的在抑制卡片之旋轉,以實現穩定之接點動作。
以下將說明第1參考例,不過,與上述第1實施型態相同之構造將附上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又,第1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1之整體構造與上述第1實施型態幾乎相同,所以,將省略其說明,以下僅詳細說明第1參考例之特徵。
在第1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1中,可動接點及固定接點分別配設於沿著卡片之滑動方向延伸的卡片之中心線8x之兩側,以形成組合,在上述中心線8x之其中一側及另一側,相同接點狀態之上述組合之數目不同。
如第10圖至第13圖所示,在此電磁繼電器1之卡止孔81內,形成沿著上述滑動方向延伸的導引片90。舌片65於先端具有裂開之形狀,形成沿著上述滑動方向延伸之溝槽66。此溝槽66有導引片90對其嵌入。如第14圖所示,在此電磁繼電器1中,將導引片90之寬度W22與溝槽66之寬度W12的差△2設定得比舌片65之寬度W11與卡止孔81之寬度W21
的差△1還小。
藉由此種構造,可抑制舌片65與卡止孔81之公差之大小,所以,可限制卡片8之旋轉。並且,藉由此構造,可將舌片65與卡止孔81之間的尺寸關係游刃有餘地設定為可實現穩定之滑動動作並將摩擦抑制到最低限度的尺寸。藉此,可實現穩定之接點動作。
此外,在上述之第1參考例之型態中,溝槽66具有底面及一對從底面之兩邊延伸至上方的側面,且具有沿著中心線8x之方向貫通舌片65的形狀,導引片90具有四角柱形狀,但本發明不受此限定。第15(a)圖至第15(d)圖為第1參考例之其他型態,為表示第1參考例中之卡片8a,8b,8c,8d之卡止孔81附近的立體圖。藉由第15(a)圖至第15(d)圖所示之導引片90a,90b,90c,90d,與溝槽66之兩側面66a,66b之間的接觸面積得以減少。
在第15(a)圖所示之卡片8a中,導引片90a具有圓柱形狀。藉由此導引片90a,於圓柱之外周面與溝槽66之兩側面66a,66b作直線接觸,所以,可進一步抑制上述摩擦。
在第15(b)圖所示之卡片8b中,導引片90b與上述滑動方向之垂直剖面為梯形。藉由此導引片90b,於梯形底邊之兩側(第15(b)圖之導引片90b之上面之兩側)與溝槽66之兩側面66a,66b作直線接觸,所以,可進一步抑制上述摩擦。此外,導引片90b之兩側可與溝槽66之兩側面66a,66b作直線接觸,所以,上述梯形如第15(b)圖所示,上底可增長,下底也可增長。
在第15(c)所示之卡片8c及第15(d)所示之卡片8d中,導引片90c,90d形成薄板狀。導引片90c設置於卡止孔81之上部側之端部。導引片90d設置於卡止孔81之下部側之端部。這些導引片90c,90d與溝槽66之兩側面66a,66b的接觸面積較小,所以,可進一步抑制摩擦。
在前述之卡片8中,導引片90將卡止孔81一分為二,橫跨卡止孔81之短邊方向(上述滑動方向)之全長而形成,不過,本發明不受此限定。如第16圖所示,在卡片8e中,導引片90e具有從卡止孔81之短邊方向之其中一內面延伸至卡止孔81之短邊方向之中途的形狀。此導引片90e與短邊方向之另一內面之間具有間隙。在此情況下,舌片65之溝槽66e不是將舌片65c之上端部一分為二的形狀,而是使舌片65e之一部分產生凹角的形狀。亦即,此溝槽66e具有不沿著中心線8x之方向貫通舌片65的形狀。
(第1參考例之其他型態)
第17(a)圖及第17(b)圖為第1參考例之又一其他型態之舌片與卡止孔之卡止部位附近的立體圖。在此型態中,導引片90及溝槽66中其中一者具有其側面朝向其他側面突出成圓弧狀的形狀。導引片90及溝槽66中之另一者之側面為平面。
在第17(a)圖所示之型態中,溝槽66f之內部空間在高度方向之中央附近較窄,上部及下部較寬。亦即,溝槽66f之各側面之剖面為圓弧狀,具有從其中一側面朝向另一側面突出的形狀。
在第17(b)圖所示之型態中,溝槽66之兩側面為平面狀,不過,導引片90f之兩側面之剖面為圓弧狀,分別突出至外側。此導引片90f之剖面呈桶狀。藉由此構造,導引片90,90f與溝槽66f,66係剖面為圓弧狀之曲面及平面作直線接觸,所以,可進一步抑制上述摩擦。
(第1參考例之另一其他型態)
第18(a)圖及第18(b)圖為第1參考例之又一其他型態之舌片與卡止孔之卡止部位附近的立體圖。在此型態中,導引片90具有四角柱形狀。溝槽66具有底面及一對從此底面之兩側延伸至上方的側面。導引片90及溝槽66中之其中一者於其側面具有沿著上述滑動方向的突條66h,90h。
在第18(a)圖所示之型態中,於溝槽66g之兩側面形成突條66h。導引片90之側面為平面。在第18(b)圖所示之型態中,於四角柱狀之導引片90g之兩側面形成突條90h。溝槽66之兩側面為平面。
在這些型態中,導引片90與溝槽66g之突條66h與剖面為圓弧狀之曲面及平面作直線接觸,所以,可進一步抑制上述摩擦。同樣地,導引片90g之突條90h與溝槽66與剖面為圓弧狀之曲面及平面作直線接觸,所以,可進一步抑制上述摩擦。
藉由將此種安全繼電器使用於用來控制工作機械、生產線等之控制裝置上,可穩定接點動作。
此外,第1參考例不受上述型態所限定,可在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作與上述第1至第3實施型態相同之變更、改良等。
[第1參考例之概要]
歸納上述第1參考例,可得到以下概要。
第1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藉由電磁鐵使電樞產生搖動變位,使該搖動變位藉由卡止至上述電樞之卡片轉換為該卡片之滑動變位,藉由卡止至該卡片之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接觸或分離,切換接點狀態。此電磁繼電器之上述可動接點及固定接點分別配設於沿著上述卡片之滑動方向延伸的該卡片之中心線之兩側以形成組合,在其中一側與另一側上,相同接點狀態之組合之數目有所不同。
在上述電樞上,形成與上述卡片卡止且上述卡片之滑動方向為厚度方向的板狀舌片,在上述卡片上,形成用來嵌入上述舌片的卡止孔。
在上述卡止孔內,形成沿著上述滑動方向的導引片,在上述舌片上,嵌入上述導引片,形成沿著上述滑動方向延伸的溝槽,將上述導引片之寬度與溝槽之寬度的差設定得比上述舌片之寬度與卡止孔之寬度的差還小。
在此構造中,設置如上所述之導引片與溝槽,使兩者之寬度的差變小,亦即,使上述公差變小,藉此,可限制卡片之旋轉,並且,可將上述舌片與卡止孔之間的尺寸關係游刃有餘地設定為可實現穩定之滑動動作並將摩擦抑制到最低限度的尺寸,進而可實現穩定之接點動作。
又,在第1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中,上述導引片可具有圓柱形狀,上述溝槽與上述導引片銜接之部分可為平面狀。
在此構造中,導引片與溝槽於於圓柱之外周面僅有一直線之部分彼此接觸,於是可進一步抑制上述摩擦。
又,在第1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中,上述導引片與軸方向(滑動方向)約略垂直之剖面可為梯形,上述溝槽與上述導引片銜接之部分可為平面狀。
在此構造中,導引片與溝槽僅有梯形之底邊之兩端部上所產生的一直線之部分彼此接觸,於是可進一步抑制上述摩擦。
又,在第1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中,上述導引片及溝槽於與軸方向(滑動方向)約略垂直之剖面中,其中一側面可朝向另一側面突出成圓弧狀,上述另一側面可為平面狀。
在此構造中,上述導引片與溝槽與突出之剖面為圓弧狀之曲面及平面作直線接觸,所以可進一步抑制上述摩擦。
又,在第1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中,上述導引片可具有四角柱形狀,上述溝槽可具有平面狀之側面,在這些導引片及溝槽中之其中一者之兩側面上,可形成沿著上述滑動方向延伸的突條。
在此構造中,上述導引片與溝槽之平面及突條沿著上述滑動方向作直線接觸,所以,可進一步抑制上述摩擦。
又,在第1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中,上述接點宜沿著上述卡片之滑動方向設置1組。
如同此構造,在具有1a1b這種最低限度之接點構造的安全繼電器中,上述卡片之滑動方向之長度較短,因此,卡片容易旋轉,所以第1參考例之構造特別具有效果。
又,第1參考例之控制裝置之特徵為,使用上述電磁繼電器。
藉由此構造,可穩定用來控制工作機械、生產線等之控制裝置的接點動作。
<第2參考例>
第2參考例為一種電磁繼電器,其中,可動接點及固定接點分別配設於沿著卡片之滑動方向延伸的卡片之中心線之兩側,以形成組合,在上述中心線之其中一側及另一側,相同接點狀態之上述組合之數目不同,目的在抑制卡片之旋轉,以實現穩定之接點動作。
以下將說明第2參考例,不過,與上述第1實施型態相同之構造將附上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又,第2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1之整體構造與上述第1實施型態幾乎相同,所以,將省略其說明,以下僅詳細說明第2參考例之特徵。
在第2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1中,可動接點及固定接點分別配設於沿著卡片之滑動方向延伸的卡片之中心線8x之兩側,以形成組合,在上述中心線8x之其中一側及另一側,相同接點狀態之上述組合之數目不同。
如第19圖及第20圖所示,在第2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1中,於卡片8中之b(NC)接點3那側之臂部89之內面(從臂部89之內側相向面89c延伸之垂下片89a之表面),形成於b(NC)接點3附近朝向絕緣隔壁46突出的突起80a,藉此,可抑制上述b(NC)接點3與a(NO)接點2之彈力的差導致上述卡片8產生旋轉動量。
亦即,在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接觸的接點上,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這2個接點的彈力作用於卡片8上,相對於此,在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分開的接點上,僅可動接點之彈力作用於卡片8上。於是,藉由這些彈力的差,在卡片8上產生箭頭85之偏離方向的旋轉,可動接點端子22,32之越程(壓入)量有所損失,無法進行穩定之接點動作。另一方面,為了抑制上述旋轉,藉由使上述臂部88,89之間隔變窄或使絕緣隔壁46變厚等對策,使摩擦容易增加,於是有時無法使卡片8產生順暢之滑動動作。
因此,如上所述,在卡片8之臂部89之內面形成朝向絕緣隔壁46的突起80a,藉此,可限制卡片8之旋轉,實現穩定之接點動作。又,當使上述臂部88,89之間隔變窄、使絕緣隔壁46變厚或於兩側之臂部88,89形成突起80a時,絕緣隔壁46與突起80a之間的摩擦增多,產生許多摩擦粉末,相對於此,僅藉由上述b(NC)接點3那側之單側側面,可抑制上述摩擦粉末產生。
如第20圖所示,突起80a具有正三角柱之側面沿著上述箭頭82及其相反方向之滑動方向的形狀,為此三角柱貼附於垂下片89a的型態,不過,本發明不受此限定。三角柱之尺寸宜適當設定,以配合該垂下片89a與絕緣隔壁46之間的間隔,例如因上述摩擦而產生的壽命末期之先端面之接觸面積等。又,垂下片89a之高度方向可設置於任意位置。再者,三角形不限於正三角形,亦可為等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又,如第21圖之卡片8b所示,可為半圓柱狀之突起80b。
(第2參考例之其他型態)
第22圖為第2參考例之其他型態之電磁繼電器中之卡片8c的立體圖。此卡片8c與前述之卡片8類似,對應之部分將附加同一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在此卡片8c中,突起80c形成三角柱狀,其具有沿著板狀卡片8c之厚度方向亦即垂下片89a之高度方向的軸線方向。亦即,前述第20圖所示之突起80a為正三角柱朝向水平方向倒下之配置,相對於此,突起80c具有在正三角形起立狀態下貼附至連接部80之側面的形狀。
藉由此種構造,上述突起80c藉由在與箭頭82及其相反方向之滑動方向垂直之方向延伸的稜線上,與絕緣隔壁46接觸,接觸壓得到分散,可抑制因切削而產生之粉末,並且,藉由三角柱之斜邊80c1,80c2,可同時在前進時及後退時實現順暢之滑動動作。
又,在第2參考例之其他型態中,與第20圖所示之突起80a與第22圖所示之突起80c的關係相同,相對於第21圖所示之突起80b,亦可使用第23圖所示之突起80d。亦即,藉由此突起80d,使半圓柱狀之上述突起80b之軸線配置成沿著板狀卡片8d之厚度方向,亦即,上述垂下片89a之高度方向。在此構造中,突起80d沿著與箭頭82及其相反方向之滑動方向垂直之方向,與絕緣隔壁46作直線接觸,接觸壓得到分散,可抑制因切削而產生之粉末,並且,藉由圓柱之外周面80d1,可同時在前進時及後退時實現順暢之滑動動作。上述之突起80a,80b,80c,80d中任一者皆可在形成卡片8,8b,8c,8d時,於上下方向切割出形狀,輕易形成。
(第2參考例之又一其他型態)
第24圖為第2參考例之又一其他型態之電磁繼電器中之卡片8e的立體圖。此卡片8e與前述之卡片8b,8d類似。在此卡片8e中,突起80e形成半球狀。藉由此種構造,上述突起80e藉由球之外周面80e1,可同時在前進時及後退時實現順暢之滑動動作。
藉由將此種安全繼電器使用於用來控制工作機械、生產線等之控制裝置,可穩定接點動作。
此外,第2參考例不受上述型態所限定,可在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作與上述第1至第3實施型態相同之變更、改良等。
[第2參考例之概要]
歸納上述第2參考例,可得到以下概要。
第2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藉由電磁鐵使電樞產生搖動變位,使該搖動變位藉由卡止至上述電樞之卡片轉換為該卡片之滑動變位,藉由卡止至該卡片之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接觸或分離,切換接點狀態。此電磁繼電器之上述可動接點及固定接點分別配設於沿著上述卡片之滑動方向延伸的該卡片之中心線之兩側以形成組合,在其中一側與另一側上,相同接點狀態之組合之數目有所不同。
上述卡片包括一對分別與上述其中一側及另一側對應的臂部以及以基端側連結這對臂部的連結部。上述卡片在上述一對臂部之間嵌入電磁繼電器之本體之絕緣隔壁,藉此,可限制卡片之變位,以沿著上述滑動方向產生變位。上述卡片於常關接點那側之臂部之內面靠近上述常關接點之處,具有朝向上述絕緣隔壁突出的突起。
在此第2參考例中,在上述卡片上形成上述突起,藉此,抑制上述卡片因上述常關及常開之接點之彈力之間的差所產生的旋轉動量。藉此,可實現穩定之接點動作。
又,在第2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中,上述突起可形成具有沿著板卡片厚度方向之軸線方向的三角柱狀。
在此構造中,上述突起藉由方向與上述滑動方向垂直之稜線,與側壁接觸,接觸壓得到分散,可抑制因切削而產生之粉末,並且,藉由三角柱之斜邊,可同時在前進時及後退時實現順暢之滑動動作。再者,卡片可於上下方向切割出形狀,輕易形成。
又,在第2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中,上述突起可形成具有沿著板卡片厚度方向之軸線方向的半圓柱狀。
在此構造中,上述突起沿著與上述滑動方向垂直之方向,與側壁作直線接觸,所以,接觸壓得到分散,可抑制因切削而產生之粉末,並且,藉由圓柱之外周面,可同時在前進時及後退時實現順暢之滑動動作。再者,卡片可於上下方向切割出形狀,輕易形成。
又,在第2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中,上述突起可形成半球狀。
在此構造中,上述突起藉由球之外周面,可同時在前
進時及後退時實現順暢之滑動動作。
又,在第2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中,上述可動接點及固定接點之組合宜為常開(a)及常關(b)之一對一組合。
如此構造所示,在1a1b這種最低限度之安全繼電器中,上述卡片之滑動方向之長度較短,卡片容易旋轉,所以,對第2參考例之構造特別具有效果。
又,在第2參考例之控制裝置中,包括上述之電磁繼電器。
藉由此構造,可穩定用來控制工作機械、生產線等之控制裝置的接點動作。
<第3參考例>
如第32圖所示,當相對於舌片103a而使卡止孔104a形成較大的孔時,卡片104之公差變大,容易產生搖動,所以,在接點狀態於左右組合之間不同的部分,如上所述,容易在卡片104上產生偏離方向之旋轉。另一方面,當相對於舌片103a而使卡止孔104a形成較小的孔時,卡片104之公差變小,難以產生搖動,所以,可抑制上述旋轉,不過,最後限制了卡片104之滑動動作。又,在舌片103a與卡止孔104a之間的接觸部分,容易產生摩擦粉末。
因此,第3參考例為一種電磁繼電器,其中,可動接點及固定接點分別配設於沿著卡片之滑動方向延伸的卡片之中心線之兩側,以形成組合,在上述中心線之其中一側及另一側,相同接點狀態之上述組合之數目不同,目的在抑制卡片之旋轉,以實現穩定之接點動作。
以下將說明第3參考例,不過,與上述第1實施型態相同之構造將附上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又,第3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1之整體構造與上述第1實施型態幾乎相同,所以,將省略其說明,以下僅詳細說明第3參考例之特徵。
在第3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1中,可動接點及固定接點分別配設於沿著卡片之滑動方向延伸的卡片之中心線8x之兩側,以形成組合,在上述中心線8x之其中一側及另一側,相同接點狀態之上述組合之數目不同。
第25(a)圖為放大顯示第3參考例中之舌片65與卡止孔81之卡止部位的剖面圖。
如第10圖至第13圖及第25(a)圖至第25(c)圖所示,在此電磁繼電器1之卡止孔81內,形成沿著上述滑動方向延伸的導引片90。舌片65於先端具有裂開之形狀,形成沿著上述滑動方向延伸之溝槽66。此溝槽66有導引片90對其嵌入。如第25(a)圖所放大顯示,卡片8受到舌片65支持。
第25(b)圖及第25(c)圖為表示突條66b,66c及凹溝90b,90c之形狀例的剖面圖。如第25(b)圖及第25(c)圖所示,在舌片65之載置面,亦即,在溝槽66之底面66a上,形成沿著與上述滑動方向垂直之方向的突條66b,66c,將與其對應之凹溝90b,90c形成於卡片8之相向面,亦即,上述導引片90之底面90a。藉此,可抑制舌片65與卡止孔81之間的公差。
第25(b)圖所示之突條66b之先端如刀刃邊緣般銳利,第25(c)圖所示之突條66c之先端切割出凹角。又,凹溝90b,90c形成與這對突條66b,66c對應的凹面形狀。
此外,可在溝槽66之底面66a形成凹溝,在導引片90之底面90a形成突條,如第26圖所示,可在子卡61之上面,於舌片65之側部形成突條66b,66c,在卡片8之卡止孔81之周緣部形成凹溝90b,90c。
又,如第10圖所示,在上述之回歸彈簧7之先端部75,76分別形成突起75a,76a。如第12圖所示,回歸彈簧孔83,84針對先端部75,76,形成與其厚度方向銜接的突起83a,83b,83c及突起84a,84b,84c。回歸彈簧7藉由具彈性之薄金屬板之沖壓加工及彎曲加工而形成。藉由此板金加工,形成突起75a,76a。
下端部71藉由突起71a,71b保持在底座41上。先端部75,76卡止於回歸彈簧孔83,84內。藉此,卡片8可抑制來自舌片65之上浮。結果,可使上述載置面與上述相向面密合,所以,可進一步提高突條66b,66c與凹溝90b,90c所產生之防止旋轉的效果。
(第3參考例之其他型態)
第27圖為第3參考例之又一其他型態之舌片與卡止孔之卡止部位附近的剖面圖。在此型態中,突條66b’,66c’及凹溝90b’,90c’沿著上述滑動方向延伸而形成。即使以這種方式來構成,也能限制卡片8之旋轉(扭動)。
藉由將此種安全繼電器使用於用來控制工作機械、生產線等之控制裝置,可穩定接點動作。
此外,第1參考例不受上述型態所限定,可在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作與上述第1至第3實施型態相同之變更、改良等。
[第3參考例之概要]
歸納上述第3參考例,可得到以下概要。
第3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藉由電磁鐵使電樞產生搖動變位,使該搖動變位藉由卡止至上述電樞之卡片轉換為該卡片之滑動變位,藉由卡止至該卡片之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接觸或分離,切換接點狀態。此電磁繼電器之上述可動接點及固定接點分別配設於沿著上述卡片之滑動方向延伸的該卡片之中心線之兩側以形成組合,在其中一側與另一側上,相同接點狀態之組合之數目有所不同。
在上述電樞上,形成與上述卡片卡止且上述卡片之滑動方向為厚度方向的板狀舌片,在上述卡片上,形成用來嵌入上述舌片的卡止孔。
上述舌片或其附近部分支持載置於其上之上述卡片,在該載置面上,形成突條或與其對應之凹溝中之其中一者。另一方面,在與上述載置面相向的上述卡片之相向面上,形成上述突條或凹溝中之另一者。
在第3參考例中,於上述載置面及上述相向面分別設置突條及凹溝,藉由這些嵌合,限制卡片旋轉,藉此,可將舌片與卡止孔之間的尺寸關係游刃有餘地設定為可實現穩定之滑動動作並將摩擦抑制到最低限度的尺寸,進一步實現穩定之接點動作。
又,在第3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中,可於上述卡止孔內,形成沿著上述滑動方向延伸之導引片,對上述舌片嵌入上述導引片,形成沿著上述滑動方向的溝槽,在該溝槽之底面形成沿著上述滑動方向之上述突條,在上述導引片之底面形成上述凹溝。
在此構造中,將在卡止孔上形成之導引片嵌入在舌片上形成之溝槽,藉此,可使舌片支持上述卡片,形成於該溝槽之突條嵌入形成於導引片之底面的凹溝,藉此,可限制卡片旋轉(扭動)。
又,在第3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中,可於上述卡止孔內,形成沿著上述滑動方向延伸的導引片,對上述舌片嵌入上述導引片,形成沿著上述滑動方向的溝槽,在該溝槽之底面形成沿著與上述滑動方向垂直之方向延伸的上述突條,在上述導引片之底面形成上述凹溝。
在此構造中,將在卡止孔上形成之導引片嵌入在舌片上形成之溝槽,藉此,可使舌片支持上述卡片,形成於該溝槽之突條嵌入形成於導引片之底面的凹溝,藉此,可限制卡片旋轉(扭動)。
又,在第3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中,宜沿著上述卡片之滑動方向設置1組上述接點。
如此構造所示,在1a1b這種最低限度之安全繼電器中,上述卡片之滑動方向之長度較短,卡片容易旋轉,所以,對第3參考例之構造特別具有效果。
又,在第3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中,宜進一步包括回歸彈簧,其設置於上述電樞與可動接點之間,卡止於上述卡片上。
在此種構造中,可防止來自卡片之舌片的上浮,使上述載置面與上述相向面密合。於是,可確實保持上述突條與凹溝之間的嵌合狀態,進一步抑制上述卡片之旋轉。
又,第3參考例之控制裝置包括上述之電磁繼電器。
藉由此構造,可穩定用來控制工作機械、生產線等之控制裝置的接點動作。
<第4參考例>
如第32圖所示,當相對於舌片103a而使卡止孔104a形成較大的孔時,卡片104之公差變大,容易產生搖動,所以,在接點狀態於左右組合之間不同的部分,如上所述,容易在卡片104上產生偏離方向之旋轉。另一方面,當相對於舌片103a而使卡止孔104a形成較小的孔時,卡片104之公差變小,難以產生搖動,所以,可抑制上述旋轉,不過,最後限制了卡片104之滑動動作。又,在舌片103a與卡止孔104a之間的接觸部分,容易產生摩擦粉末。
因此,第4參考例為一種電磁繼電器,其中,可動接點及固定接點分別配設於沿著卡片之滑動方向延伸的卡片之中心線之兩側,以形成組合,在上述中心線之其中一側及另一側,相同接點狀態之上述組合之數目不同,目的在抑制卡片之旋轉,以實現穩定之接點動作。
以下將說明第4參考例,不過,與上述第1實施型態相同之構造將附上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又,第4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1之整體構造與上述第1實施型態幾乎相同,所
以,將省略其說明,以下僅詳細說明第4參考例之特徵。
在第4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1中,可動接點及固定接點分別配設於沿著卡片之滑動方向延伸的卡片之中心線8x之兩側,以形成組合,在上述中心線8x之其中一側及另一側,相同接點狀態之上述組合之數目不同。
如第28圖所示,在第4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1中,針對舌片65,與其厚度方向銜接之突起81a,81b及突起81c,81d(以斜線表示之部分)形成於卡止孔81之內側面中之轉角部位附近,對中心線8x對稱。突起81a,81b及突起81c,81d藉由此種構造,可抑制上述舌片65與卡止孔81的公差。
如第4參考例所示,形成突起81a,81b及突起81c,81d,舌片65與卡止孔81在四個轉角接觸,藉此,限制卡片8之旋轉,並且,可將舌片65與卡止孔81之間的尺寸關係游刃有餘地設定為可實現穩定之滑動動作並將摩擦抑制到最低限度的尺寸,進而可實現穩定之接點動作。
又,在第4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1中,突起81a,81b及突起81c,81d對中心線8x對稱,所以,可進一步抑制旋轉。
此外,在前述第32圖所示之習知技術中,於卡片104之卡止孔104a內,不預設該卡片104之旋轉,設置以少許摩擦之3點來支持上述電樞103之舌片103a的突起113a,113b,113c,如前所述,有時會產生箭頭112方向之旋轉。
於是,在第4參考例中,如第29圖之電磁繼電器1a所示,可在與第32圖相同之3個突起上,新增新的突起81c,81d。不過,摩擦會增加,所以,如第28圖所示,不設置突起81e比較好。
第30圖為第28圖的XXX-XXX線剖面圖。在此型態之電磁繼電器1中,突起81a,81b及突起81c,81d於以與此第30圖所示之舌片65之厚度方向平行的面切開的剖面中,具有越朝向電樞方塊6那側上述突起之厚度(上下方向之尺寸)越小的傾斜面81f。此傾斜面81f設置於突起81a,81b及突起81c,81d之下面。如此,藉由使突起81a,81b及突起81c,81d產生凹角,可抑制舌片65與卡止孔81之間的咬入。
(第4參考例之其他型態)
第31圖為第4參考例之其他型態之電磁繼電器1b的平面圖。此電磁繼電器1b與前述之電磁繼電器1,1a類似,在此於對應之部分附加同一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在此電磁繼電器1b中,於卡止孔81上設置突起81a,81b,取代突起81c,81d,在舌片65那側設置突起65c,65d。突起81e與前述之第29圖相同,可不設置。又,可在舌片65之對應位置設置突起,取代卡止孔81那側之突起81a,81b。藉由此構造,可抑制卡片8之旋轉。
藉由將此種安全繼電器使用於用來控制工作機械、生產線等之控制裝置,可穩定接點動作。
此外,第4參考例不受上述型態所限定,可在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作與上述第1至第3實施型態相同之變更、改良等。
[第4參考例之概要]
歸納上述第4參考例,可得到以下概要。
第4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藉由電磁鐵使電樞產生搖動變位,使該搖動變位藉由卡止至上述電樞之卡片轉換為該卡片之滑動變位,藉由卡止至該卡片之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接觸或分離,切換接點狀態。此電磁繼電器之上述可動接點及固定接點分別配設於沿著上述卡片之滑動方向延伸的該卡片之中心線之兩側以形成組合,在其中一側與另一側上,相同接點狀態之組合之數目有所不同。
在上述電樞上,形成與上述卡片卡止且上述卡片之滑動方向為厚度方向的板狀舌片,在上述卡片上,形成用來嵌入上述舌片的卡止孔。
在上述卡止孔與舌片中之至少其中一者之轉角部附近,形成朝向上述舌片之厚度方向突出的突起。
在此構造中,設置如前所述之突起,藉此,舌片與卡止孔在四個轉角接觸,所以,可限制卡片之旋轉,並且,可將舌片與卡止孔之間的尺寸關係游刃有餘地設定為可實現穩定之滑動動作並將摩擦抑制到最低限度的尺寸,進而可實現穩定之接點動作。
又,參考例4的電磁繼電器中,上述突起,對稱於上述中心線。
又,藉由此構造,可使舌片與卡止孔對稱於中心線而卡止,進一步抑制旋轉。
又,在第4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中,上述突起宜至少在電樞那側,於以與上述舌片之厚度方向平行的平面切開的剖面中,具有傾斜面。
藉由此構造,突起至少在電樞那側具有傾斜面,亦即,具有凹角,藉此,可抑制舌片與卡止孔之間的咬入。
又,在第4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中,上述可動接點及固定接點之組合宜為常開(a)及常關(b)之一對一組合。
如此構造所示,在1a1b這種最低限度之安全繼電器中,上述卡片之滑動方向之長度較短,卡片容易旋轉,所以,對第4參考例之構造特別具有效果。
又,第4參考例之控制裝置包括上述之電磁繼電器。
藉由此構造,可穩定用來控制工作機械、生產線等之控制裝置的接點動作。
1...電磁繼電器
1a,1b...接點
101...電磁繼電器
102...電磁鐵
103...電樞
103a...舌片
104...卡片
104a...卡止孔
105...箭頭
106,107...可動接點
108,109...固定接點
110...回歸彈簧
111...中心線
112...箭頭
120...本體
121,122...側壁
2...a(常開:NO)接點
21a,22a,31a,32a...彎曲部分
21b,22b,31b,32b...下端部
22f,32f...舌片
3...b(常關:NC)接點
21,31...固定接點端子
22,32...可動接點端子
21c,22c,31c,32c...上臂部
21d,22d,31d,32d...接點元件
21e,31e...肋材
22e,32e...窄縫
4...本體
40,45,46...絕緣隔壁
41...底座
42,43...側壁
44...連結元件
45a...上端面
46a...段差面
46b...上端部
47...端子台
48...孔
49...溝槽
5...電磁鐵方塊
51...線圈
52...線軸
52a...凸緣部
53...鐵心
54,55...軛狀物
56...線圈端子
6...電樞方塊
61...子卡
62...可動板
63...永久磁鐵
64...插銷
65...舌片
65c...舌片
65d...突起
65e...舌片
66,66e,66f,66g...溝槽
66a,66b...兩側面
66b,66c,66b’,66c’,66h...突條
69...箭頭
7...回歸彈簧
71...下端部
73,74...上端部
75,76...先端部
75a,76a...突起
8,8b,8c,8d,8e...卡片
8a...卡片
8x...中心線
80...連結部
80a,80a’,80b,80b’,80c,80d,80d’,80e...突起
80c1,80c2...斜邊
80d1,80e1...外周面
81...卡止孔
81a,81b,81c,81d...突起
81f...傾斜面
82,85...箭頭
83,84...回歸彈簧孔
83a,83b,83c,84a,84b,84c...突起
86,87...卡止孔
88,89...臂部
88a,89a...垂下片
88b,89b...下端面
88c,89c...內側相向面
88d,89d...段部
9...上蓋
90,90a,90d,90e,90f,90g...導引片
90b,90c,90b’,90c’...凹溝
90h...突條
91...頂板
91a...導軌
91b...下端面
第1圖為本發明第1實施型態之電磁繼電器的分解立體圖。
第2圖為表示第1圖之組裝狀態的立體圖。
第3圖為第2圖的平面圖。
第4(a)圖及第4(b)圖為用來說明上述電磁繼電器之動作的垂直剖面圖。
第5(a)圖至第5(d)圖為放大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型態之電磁繼電器中之卡片之其中一部分的立體圖。
第6(a)圖至第6(d)圖為放大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型態之電磁繼電器中之卡片之其中一部分的立體圖。
第7圖為放大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型態之電磁繼電器中之卡片之其中一部分的立體圖。
第8(a)圖至第8(d)圖為放大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型態之電磁繼電器中之卡片之其中一部分的立體圖。
第9圖為放大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型態之電磁繼電器中之卡片之其中一部分的立體圖。
第10圖為第1參考例及第3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的分解立體圖。
第11圖為表示第10圖之組裝狀態的立體圖。
第12圖為第1參考例及第3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的平面圖。
第13(a)圖及第13(b)圖為用來說明第1參考例及第2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之動作的垂直剖面圖。
第14圖第1參考例之電樞之舌片與卡片之卡止孔之卡止部位附近的立體圖。
第15(a)圖至第15(d)圖為第1參考例之卡片中之卡止孔附近的立體圖。
第16圖為第1參考例之其他型態之電樞之舌片與卡片之卡止孔之卡止部位附近的立體圖。
第17(a)圖及第17(b)圖為第1參考例之另一型態之舌片與卡止孔之卡止部位附近的立體圖。
第18(a)圖及第18(b)圖為第1參考例之其他型態之舌片與卡止孔之卡止部位附近的立體圖。
第19圖為第2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的分解立體圖。
第20圖為第2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中之卡片的立體圖。
第21圖為第2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中之卡片的立體圖。
第22圖為第2參考例之其他型態之電磁繼電器中之卡片的立體圖。
第23圖為第2參考例之其他型態之電磁繼電器中之卡片的立體圖。
第24圖為第2參考例之又一其他型態之電磁繼電器中之卡片的立體圖。
第25(a)圖至第25(c)圖為第3參考例之電樞之舌片與卡片之卡止孔之卡止部位附近的剖面圖。
第26圖為第3參考例之其他型態之電樞之舌片與卡片之卡止孔之卡止部位附近的剖面圖。
第27(a)圖至第27(c)圖為第3參考例之又一其他型態之電樞之舌片與卡片之卡止孔之卡止部位附近的剖面圖。
第28圖為第4參考例之電磁繼電器的平面圖。
第29圖為第4參考例之其他型態之電磁繼電器的平面圖。
第30圖為第28圖的XXX-XXX線剖面圖。
第31圖為第4參考例之其他型態之電磁繼電器的平面圖。
第32圖為習知之電磁繼電器的垂直剖面圖。
2‧‧‧a(常開:NO)接點
21a,22a,31a,32a‧‧‧彎曲部分
21b,22b,31b,32b‧‧‧下端部
22f,32f‧‧‧舌片
3‧‧‧b(常關:NC)接點
21,31‧‧‧固定接點端子
22,32‧‧‧可動接點端子
21c,22c,31c,32c‧‧‧上臂部
21d,22d,31d,32d‧‧‧接點元件
21e,31e‧‧‧肋材
22e,32e‧‧‧窄縫
4‧‧‧本體
40,45,46‧‧‧絕緣隔壁
41‧‧‧底座
42,43‧‧‧側壁
44‧‧‧連結元件
45a‧‧‧上端面
46a‧‧‧段差面
46b‧‧‧上端部
47‧‧‧端子台
49‧‧‧溝槽
5‧‧‧電磁鐵方塊
51‧‧‧線圈
52‧‧‧線軸
52a‧‧‧凸緣部
54,55‧‧‧軛狀物
56‧‧‧線圈端子
6‧‧‧電樞方塊
61‧‧‧子卡
64‧‧‧插銷
65‧‧‧舌片
7‧‧‧回歸彈簧
71‧‧‧下端部
73,74...上端部
75,76...先端部
8...卡片
80...連結部
80a...突起
81...卡止孔
82,85...箭頭
83,84...回歸彈簧孔
86,87...卡止孔
88,89...臂部
88a,89a...垂下片
88b,89b...下端面
88c,89c...內側相向面
88d,89d...段部
9...上蓋
91...頂板
91a...導軌
91b...下端面
Claims (6)
- 一種電磁繼電器,包括:電磁鐵;電樞,藉由上述電磁鐵產生搖動變位;卡片,與上述電樞卡止且藉由上述電樞之搖動變位而產生滑動變位;可動接點,與上述卡片卡止;固定接點,可藉由與上述可動接點之接觸或分開來切換接點狀態;及電磁繼電器本體,具有一對可導引上述卡片沿著滑動方向移動之側壁;上述可動接點與上述固定接點分別配設於沿著上述卡片之上述滑動方向延伸的上述卡片之中心線之兩側以形成組合,在上述中心線之其中一側與另一側上,相同接點狀態之上述組合之數目有所不同;上述卡片在常關接點那側,並且,在與上述可動接點相反之那側之端部上,具有朝向其中一上述側壁突出的突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磁繼電器,其中,上述突起形成具有軸線方向之三角柱狀,該軸線方向沿著板狀之上述卡片之厚度方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磁繼電器,其中,上述突起形成具有軸線方向之半圓柱狀,該軸線方向沿著板狀之上述卡片之厚度方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磁繼電器,其中,上述突起形成半球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磁繼電器,其中,上述可動接點及固定接點之組合為一對一之常開及常關之組合。
- 一種控制裝置,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電磁繼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41314A JP2010198866A (ja) | 2009-02-24 | 2009-02-24 | 電磁リレ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制御装置 |
JP2009041315A JP2010198867A (ja) | 2009-02-24 | 2009-02-24 | 電磁リレ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制御装置 |
JP2009041316A JP2010198868A (ja) | 2009-02-24 | 2009-02-24 | 電磁リレ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制御装置 |
JP2009041278A JP2010198863A (ja) | 2009-02-24 | 2009-02-24 | 電磁リレ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制御装置 |
JP2009043815A JP2010198959A (ja) | 2009-02-26 | 2009-02-26 | 電磁リレ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制御装置 |
JP2009043817A JP2010198961A (ja) | 2009-02-26 | 2009-02-26 | 電磁リレ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制御装置 |
JP2009043816A JP2010198960A (ja) | 2009-02-26 | 2009-02-26 | 電磁リレ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制御装置 |
JP2009043818A JP2010198962A (ja) | 2009-02-26 | 2009-02-26 | 電磁リレ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制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042696A TW201042696A (en) | 2010-12-01 |
TWI426538B true TWI426538B (zh) | 2014-02-11 |
Family
ID=4266529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9105247A TWI441223B (zh) | 2009-02-24 | 2010-02-24 | Electromagnetic relays and control devices with this electromagnetic relay |
TW99105248A TWI426538B (zh) | 2009-02-24 | 2010-02-24 | Electromagnetic relays and control devices with this electromagnetic relay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9105247A TWI441223B (zh) | 2009-02-24 | 2010-02-24 | Electromagnetic relays and control devices with this electromagnetic relay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TW (2) | TWI441223B (zh) |
WO (2) | WO2010098081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50587B (zh) * | 2019-02-20 | 2021-12-21 |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 繼電器 |
TWI751493B (zh) * | 2019-02-20 | 2022-01-01 |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 繼電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2022792A1 (de) * | 2012-11-21 | 2014-05-22 | Hengstler Gmbh | Isolationsaufbau für den Kontaktsatz eines Relais |
CN108028155B (zh) * | 2015-09-15 | 2019-08-23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电磁继电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85783A (ja) * | 1999-03-31 | 2000-10-13 | Omron Corp | 電磁リレー |
JP2005166431A (ja) * | 2003-12-02 | 2005-06-23 | Omron Corp | 電磁継電器 |
TWI269335B (en) * | 2004-07-14 | 2006-12-21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2010
- 2010-02-24 WO PCT/JP2010/001221 patent/WO201009808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2-24 WO PCT/JP2010/001222 patent/WO201009808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2-24 TW TW99105247A patent/TWI441223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2-24 TW TW99105248A patent/TWI426538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85783A (ja) * | 1999-03-31 | 2000-10-13 | Omron Corp | 電磁リレー |
JP2005166431A (ja) * | 2003-12-02 | 2005-06-23 | Omron Corp | 電磁継電器 |
TWI269335B (en) * | 2004-07-14 | 2006-12-21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50587B (zh) * | 2019-02-20 | 2021-12-21 |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 繼電器 |
TWI751493B (zh) * | 2019-02-20 | 2022-01-01 |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 繼電器 |
US11791119B2 (en) | 2019-02-20 | 2023-10-17 | Omron Corporation | Relay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042695A (en) | 2010-12-01 |
WO2010098081A1 (ja) | 2010-09-02 |
WO2010098082A1 (ja) | 2010-09-02 |
TWI441223B (zh) | 2014-06-11 |
TW201042696A (en) | 2010-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297928B2 (ja) | コネクタ | |
KR101514373B1 (ko) | 커넥터 | |
US7616082B2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WO2014038427A1 (ja) | コネクタ | |
JP4039408B2 (ja)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 |
TWI426538B (zh) | Electromagnetic relays and control devices with this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JP2009199766A (ja) | コネクタ装置 | |
US20100109821A1 (en) | Assembly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 and circuit board | |
JP6660561B2 (ja) | 端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コネクタ | |
US6893281B2 (en) | Housing,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connecting method | |
JP2008027713A (ja) | 基板間接続コネクタ | |
JP6988848B2 (ja) | 端子台 | |
JP6660856B2 (ja) | スイッチ装置 | |
JP2010198866A (ja) | 電磁リレ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制御装置 | |
JP2016162605A (ja) |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 |
JP5241929B2 (ja) | 押釦装置 | |
JP2010198867A (ja) | 電磁リレ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制御装置 | |
JP4844640B2 (ja) | 電磁リレ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制御装置 | |
JP2010198962A (ja) | 電磁リレ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制御装置 | |
JP2017201593A (ja) | 電磁継電器 | |
JP4071791B2 (ja) | ソケット | |
JP2014107088A (ja) | 電磁リレー | |
JP4261293B2 (ja) | 固定具 | |
JP2010198863A (ja) | 電磁リレ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制御装置 | |
JP2005228716A (ja) | 電子部品用ソケッ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