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6162B - 影像擷取系統 - Google Patents

影像擷取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6162B
TWI416162B TW100114062A TW100114062A TWI416162B TW I416162 B TWI416162 B TW I416162B TW 100114062 A TW100114062 A TW 100114062A TW 100114062 A TW100114062 A TW 100114062A TW I416162 B TWI416162 B TW I4161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group
optical surface
side optical
im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4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3385A (en
Inventor
Hsin Hsuan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Priority to TW100114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6162B/zh
Priority to CN2011203139376U priority patent/CN202275209U/zh
Priority to CN201410587384.1A priority patent/CN104345521B/zh
Priority to CN201110250594.8A priority patent/CN102749788B/zh
Priority to US13/216,630 priority patent/US8335043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243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3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61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616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at least one element being a compound optical element, e.g. cemented elements

Description

影像擷取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影像擷取系統,特別是關於一種由二個透鏡群所構成良好像差補償、全長短的影像擷取系統,以應用於電子產品上。
目前數位相機使用的光學系統、網路相機使用的鏡頭或行動電話鏡頭,除小型化、低成本的基本要求外,使用者更希望能達到具有較大場視角、良好的像差修正能力與高成像品質的影像擷取系統。
在小型電子產品的影像擷取系統,習知上有二鏡片式、三鏡片式、四鏡片式及五鏡片式以上之不同設計,然而以成像品質考量,在小型數位相機、網路相機、行動電話鏡頭等產品,其影像擷取系統要求小型化、焦距短、像差調整良好;在五鏡片式的各種不同設計的固定焦距影像擷取系統中,如美國專利US7,710,665,可趨向於良好的像差修正,但在光學系統全長仍難符合小型電子設備使用。美國專利US7,826,151、US2010/0254029、US2010/0253829等分別以朝向更短的全長為設計;這些習知的技術中,主要在第一透鏡採用負屈折力,第二透鏡或第三透鏡則採正屈折力的配置,除用以擴增場視角外,藉由四鏡片式、五鏡片式或六鏡片式的影像擷取系統設計,使在像差修正、光學傳遞函數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性能上能趨向使用者的需求,以適用於高品質、高畫素(pixel)要求的 電子產品。
美國專利US7,663,813、US6,985,309、US6,940,662與歐洲專利EP2012162則提出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之光學設計,然而,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會造成出射第一透鏡的折射角過大,光線發散而造成後續的透鏡之像差修正不易的缺點。這些揭露的先前技術,因在第一透鏡之後的透鏡,若配置的屈折力不足,或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鏡難以修正像差,則成像的影像之像曲或畸變將會增加。為此,對於小型電子產品使用的影像擷取系統,需要有更實用性的設計,在縮短影像擷取系統同時,利用透鏡的屈折力、凸面與凹面的組合及利用第一透鏡擷取最多的影像光線,將透鏡間的空氣間距縮小至最短或甚至形成黏合透鏡,再配合透鏡的屈折力與像差修正能力,以有效縮短影像擷取系統的總長度外,進一步可提高成像品質、降低製造的複雜度,而應用於小型的電子產品上,則為迫切所需。
本發明主要目的之一為提供一種影像擷取系統,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前透鏡群、一光圈及一後透鏡群;其中,前透鏡群可為一片透鏡或多片透鏡所組成,後透鏡群則由至少三片透鏡所組成,光圈則配置於前透鏡群與後透鏡群之間。前透鏡群包含一前群第一透鏡,係為前透鏡群中最靠近物側的透鏡,該透鏡為新月形,且其物側光學面為凸面。本發明之影像擷取系統滿足下列關係式: 30°<HFOV<45° (1)
-50%<DIST8<-30% (2)其中,HFOV為影像擷取系統最大視角的一半(單位為度,deg.),DIST8為位於最大像高80%的光學畸變(單位為%)。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其中,該後透鏡群包含一後群後透鏡,後群後透鏡為後透鏡群中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鏡,後群後透鏡係由塑膠材質所製成,其物側光學面與像側光學面,至少有一光學面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
再一方面,後透鏡群中,至少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玻璃後群正透鏡,該後群正透鏡為具正屈折力的玻璃透鏡,該後群正透鏡之像側面緊鄰一具負屈折力之後群負透鏡,該後群負透鏡之像側光學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後透鏡群中,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鏡為後群後透鏡,係由塑膠材質所製成,且其物側光學面與像側光學面,至少有一光學面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進一步,該後群負透鏡之像側光學面由中心至週邊具有至少兩個反曲點;該影像擷取系統另可設置一影像感測元件於一成像面處供被攝物成像;除滿足式(1)及(2)關係式外,進一步可分別滿足下列關係式之一或其組合:-0.5<(Rg1+Rg2)/(Rg1-Rg2)<1.0 (3)
-1.0<(Rn1+Rn2)/(Rn1-Rn2)<0.5 (4)
0≦Tgn/f<0.1 (5)
0.0<RL/f<0.55 (6)
0.0<Σ | PF |/Σ | PR |<0.18 (7)
TTL/ImgH<3.8 (8)其中,Rg1為後群正透鏡之物側光學面的曲率半徑,Rg2為後群正透鏡之像側光學面的曲率半徑,Rn1為後群負透鏡之物側光學面的曲率半徑,Rn2為後群負透鏡之像側光學面的曲率半徑,Tgn為在光軸上後群正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與後群負透鏡之物側光學面的距離,RL為後群後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f為影像擷取系統之焦距,Σ | PF |為前透鏡群各片透鏡的屈折力絕對值總和,Σ | PR |為後透鏡群各片透鏡的屈折力絕對值總和;Σ | PF |=Σ(| f/fF1 |+| f/fF2 |+…+| f/fFn |),Σ | PR |=Σ(| f/fR1 |+| f/fR2 |+…+| f/fRm |),fF1、fF2、…、fFn為前透鏡群第一片透鏡、第二片透鏡至第n片透鏡的焦距,fR1、fR2、…、fRm為後透鏡群第一片透鏡、第二片透鏡至第m片透鏡的焦距。
本發明另一個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影像擷取系統,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前透鏡群、一光圈及一後透鏡群;其中,前透鏡群可為一片透鏡或多片透鏡所組成,後透鏡群則由至少三片透鏡所組成,光圈則配置於前透鏡群與後透鏡群之間。前透鏡群包含一前群第一透鏡,係為最靠近物側的新月形透鏡,且其物側光學面為凸面,後透鏡群包含一後群後透鏡,該後透鏡之像側光學面為凹面。本發明之影像擷取系統除滿足式(1)及(2)關係式外,進一步可分別滿足下列關係式之一或其組合:0.0<(R1-R2)/(R1+R2)<0.5 (9) 或進一步,0.0<(R1-R2)/(R1+R2)<0.3 (10)
-0.8<f/f1<0.3 (11)
0.5<SL/TTL<0.9 (12)
-0.3<fR/fF<0.1 (13)其中,R1為前群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R2為前群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f為影像擷取系統之焦距,f1為前群第一透鏡之焦距,SL為光圈至該影像擷取系統之一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TTL為前群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至該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fF為前透鏡群之焦距,fR為後透鏡群之焦距。
本發明再一個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影像擷取系統,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前透鏡群、一光圈及一後透鏡群;其中,前透鏡群可為一片透鏡或多片透鏡所組成,後透鏡群則由至少三片透鏡所組成,光圈則配置於前透鏡群與後透鏡群之間。前透鏡群包含一前群第一透鏡,係為最靠近物側的透鏡,其物側光學面為凸面、像側光學面為凹面。該後透鏡群中包含一後群後透鏡,係為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鏡,其像側光學面為凹面,於其光學中心至週邊具有至少兩個反曲點。本發明之影像擷取系統滿足下列關係式:-0.8<f/f1<0.3 (11)其中,f為影像擷取系統之焦距,f1為前群第一透鏡之焦距。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該影像擷取系統另設置一影像感測元件於一成像面處供被攝物成像;除滿足式(1)及(2) 關係式外,進一步可分別滿足下列關係式之一或其組合:0.0<Σ | PF |/Σ | PR |<0.18 (7)
0.0<RL/f<0.55 (6)
0.5<SL/TTL<0.9 (12)
TTL/ImgH<3.8 (8)
-10.0<tan(HFOV)/DIST8<0 (14)
-0.5<(Rg1+Rg2)/(Rg1-Rg2)<1.0 (3)
-1.0<(Rn1+Rn2)/(Rn1-Rn2)<0.5 (4)
-0.3<fR/fF<0.1 (13)其中,Σ | PF |為前透鏡群各片透鏡的屈折力絕對值總和,Σ | PR |為後透鏡群各片透鏡的屈折力絕對值總和,RL為後群後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f為影像擷取系統之焦距,HFOV為影像擷取系統最大視角的一半(單位為度,deg.),DIST8為位於最大像高80%的光學畸變(單位為%),SL為光圈至該影像擷取系統之一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TTL為前群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至該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ImgH為影像感測元件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Rg1為後群正透鏡之物側光學面的曲率半徑,Rg2為後群正透鏡之像側光學面的曲率半徑,Rn1為後群負透鏡之物側光學面的曲率半徑,Rn2為後群負透鏡之像側光學面的曲率半徑,fF為前透鏡群之焦距,fR為後透鏡群之焦距。
本發明藉由上述的前透鏡群、光圈及後透鏡群,以及前透鏡群中個各片透鏡、後透鏡群中個各片透鏡,在光軸 上以適當的間距組合配置,可獲得良好的像差修正與具有優勢的光學傳遞函數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並可有效縮短影像擷取系統的全長,提高像差修正能力,以應用於小型電子設備中攝像用的影像成像光學系統。
本發明影像擷取系統中,採用新月形且凸面在物側的前群第一透鏡與正屈折力且由玻璃材質所製成的後群正透鏡,以構成較廣的場視角的反向取像,但為克服前群第一透鏡造成進入後透鏡群的折射角過大,光線容易發散與後續的透鏡之像差修正不易的缺點,本發明則在後透鏡群採用具有至少一個反曲點的後群後透鏡,以修正像差,以調合光學傳遞函數,並更進一步使用後群負透鏡緊鄰接於後群正透鏡之後,以有效減少影像擷取系統中產生的色差與彗差,以提高整體影像擷取系統的解像力,使整體影像擷取系統像差與畸變能符合高解析度的要求。
另本發明影像擷取系統將光圈置於前透鏡群與後透鏡群之間,係為中置光圈,其目的為改善前置光圈(將光圈置於被攝物與第一透鏡之間),而使得影像擷取系統的出射瞳(Exit Pupil)不會過於遠離成像面,調合光線以接近垂直入射的方式入射在影像感測元件的遠心特性,在遠心特性與較廣的場視角間取得平衡。又藉由具有至少二個反曲點的後群後透鏡,則使此廣角的影像擷取系統,對歪曲(Distortion)與幅度造成的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得以良好修正。
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擷取系統,請參閱第1A圖,影像擷取系統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前透鏡群(1G1)、一光圈(1300)及一後透鏡群(1G2);光圈(1300)則配置於前透鏡群(1G1)與後透鏡群(1G2)之間。在第1A圖中,前透鏡群(1G1)包含一前群第一透鏡(1110),前群第一透鏡(1110)為新月形,且其物側光學面(1111)為凸面。其中,後透鏡群(1G2)包含至少三片透鏡,在第1A圖中所示為包含四片透鏡,分別為一後群第一透鏡(1210)、一後群正透鏡(1230)、一後群負透鏡(1240)及一後群後透鏡(1250);其中,後群正透鏡(1230)為具正屈折力由玻璃材質製成的透鏡,後群負透鏡(1240)為緊鄰接於後群正透鏡(1230)的像側,該後群後透鏡(1250)係由塑膠材質所製成,其像側光學面(1252)為凹面,且其物側光學面(1251)與像側光學面(1252),至少有一光學面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
本發明之影像擷取系統另可包含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410)與一保護玻璃片(1420);由物側至像側,於後群後透鏡(1250)與成像面(1510)之間依序設置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410)與保護玻璃片(142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410)與保護玻璃片(1420)通常為平板光學材料製成,不影響本發明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影像擷取系統並可包含一影像感測元件(1520),設置於成像面(1510)上,可將被攝物成像。本發明之前透鏡群(1G1)及後透鏡群(1G2)中的各片透鏡若使用非球面,其非球面光學面方程式(Aspherical Surface Formula)為式(15): 其中,X: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其與相切於非球面光軸上頂點之切面的相對高度(SAG);Y:非球面曲線上的點與光軸的距離;R:曲率半徑;K:錐面係數;以及Ai:第i階非球面係數。
本發明之影像擷取系統藉由前述之前透鏡群(1G1)、光圈(1300)及後透鏡群(1G2)與影像感測元件(1520)配置,當最大視角的一半HFOV與位於最大像高80%的光學畸變DIST8之間滿足關係式(1)、式(2)與式(14)時,可限制影像擷取系統的場視角不至於過小,以趨向較廣角的光學透鏡的組合,且在此情形下,光學畸變也限制在較低的範圍,以趨向較小的影像變形。
本發明之影像擷取系統於前透鏡群(1G1)與後透鏡群(1G2)之間的屈折力在適當的調配下,使前透鏡群(1G1)的屈折力總合遠低於後透鏡群(1G2)屈折力的總合,即滿足關係式(7),或前透鏡群(1G1)之焦距fF與後透鏡群(1G2)之焦距fR滿足關係式(13),可使影像擷取系統提高光線聚集能力且不至於造成影像擷取系統的全長過長。
當影像擷取系統之焦距f與後群後透鏡(1250)之像側光學面(1252)之曲率半徑RL滿足關係式(6)時,可限制後群後透鏡(1250)的焦距或影像擷取系統之後焦距(back focus length)不至於過大,有助於縮短影像擷取系統的全長,以趨向小型化。同樣在限制光圈(1300)至成像面(1510)於光軸上的距離SL與前群第一透鏡(1110)之物側光學面(1111)至成像面(1510)於光軸上的距離TTL之比值(式(12)),可進一步縮短影像擷取系統的全長;或限制前群第一透鏡(1110)之物側光學面(1111)至成像面(1510)於光軸上的距離TTL與影像感測元件(1520)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之比值(式(8)),可有效減少影像擷取系統的全長,使在相同的全長下可獲得更大的影像感測元件有效畫素的範圍。
在限制光軸上後群正透鏡(1230)之像側光學面(1232)與後群負透鏡(1240)之物側光學面(1241)距離Tgn與影像擷取系統之焦距f之間的比值Tgn/f(關係式(5)),即縮短影像擷取系統全長,可使影像光線離開後群正透鏡(1230)之像側光學面(1232)後,不要折射至過大的角度即進入後群負透鏡(1240)之物側光學面(1241),避免成像的像差過大的現象。
本發明之影像擷取系統於前透鏡群(1G1)設置前群第一透鏡(1110),當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f與前群第一透鏡(1110)之焦距f1的比值滿足式(11)時,可調整第一透鏡(1110)之屈折力與影像擷取系統之焦距f比值於適當範圍,可擴大視場角,有助於廣視角之取像功能,且適當第 一透鏡(1110)之焦距f1之配置,更有助於此透鏡後之空間調配。
本發明之影像擷取系統中,於前透鏡群(1G1)主要的負屈折力來自於前群第一透鏡(1110),後透鏡群(1G2)主要的正屈折力來自於後群正透鏡(1230)、主要的負屈折力來自於後群負透鏡(1240);故限制前群第一透鏡(1110)之物側光學面(1111)之曲率半徑R1與前群第一透鏡(1110)之像側光學面(1112)之曲率半徑R2之間的關係,後群正透鏡(1230)之物側光學面(1231)的曲率半徑Rg1與後群正透鏡(1230)之像側光學面(1232)的曲率半徑Rg2之間的關係,後群負透鏡(1240)之物側光學面(1241)的曲率半徑Rn1與後群負透鏡(1240)之像側光學面(1242)的曲率半徑Rn2之間的關係,分別滿足式(9)、式(3)與式(4),則可確保前群第一透鏡(1110)的負屈折力、後群正透鏡(1230)的正屈折力與後群負透鏡(1240)的負屈折力在適當的範圍內,以提高解像力並有效像差的補償與修正像散(Astigmatism)。
本發明影像擷取系統將藉由以下具體實施例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1A圖,第一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1B圖,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表一所示。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係由前透鏡群(1G1)、光圈(1300)及後透鏡群(1G2)所組成;光圈(1300)則配置於前透鏡群(1G1)與後透鏡群(1G2)之間 。前透鏡群(1G1)包含一前群第一透鏡(1110)(於表一標示為第一透鏡),後透鏡群(1G2)包含四片透鏡,分別為一後群第一透鏡(1210)(於表一標示為第二透鏡)、一後群正透鏡(1230)(於表一標示為第三透鏡)、一後群負透鏡(1240)(於表一標示為第四透鏡)及一後群後透鏡(1250)(於表一標示為第五透鏡)。前群第一透鏡(1110)為具負屈折力之新月形透鏡,其物側光學面(111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1112)為凹面。後透鏡群(1G2)包含四片透鏡,後群第一透鏡(1210)為具正屈折力之新月形透鏡,其物側光學面(1211)為凸面;後群正透鏡(1230)為具正屈折力之玻璃材質透鏡,其為雙凸透鏡,且其物側光學面(1231)與像側光學面(1232)均為球面;後群負透鏡(1240)為具負屈折力於像側鄰接於該後群正透鏡(1230),該透鏡(1240)為新月形且其物側光學面(1241)為凹面;後群後透鏡(1250)係由塑膠材質所製成,其物側光學面(125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1252)為凹面,且其物側光學面(1251)與像側光學面(1252),均設置有反曲點。
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由物側至像側,於後群後透鏡(1250)與成像面(1510)之間依序設置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410)與保護玻璃片(1420),通常為平板光學材料製成,不影響本發明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又包含一影像感測元件(1520),設置於成像面(1510)上,可將被攝物成像。
表一、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上表所示,其中,光學面(1111)、(1112)、(1211)、(1212)、(1241)、(1242)、(1251)與(1252)係為非球面,均使用式(15)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表二所示。
表二、本實施例的非球面係數 參見表一及第1B圖,本實施例影像擷取系統中,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為f=6.16(毫米),構成的整體影像擷取系統的光圈值(f-number)Fno=2.80,本實施例各光學數據經計算推導後,可滿足相關關係式,如表三,相關符號如前所述,此不再贅述: 第1C圖為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之二次微分圖,當二次微分SAG值為0時,表示該處具有反曲點,此時Y值(mm)表示非球面曲線上的該點與光軸之距離;在本實施例中,後群後透鏡(1250)之像側光學面(1252)之二次微 分SAG值為零有兩次,顯示該光學面由中心至週邊具有兩個反曲點。
由即表一之光學數據及由第1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影像擷取系統之本實施例,在球差(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breation)、像散(astigmatic field curving)與歪曲(distortion)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二實施例>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2A圖,第二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2B圖,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表四所示。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係由前透鏡群(2G1)、光圈(2300)及後透鏡群(2G2)所組成;光圈(2300)則配置於前透鏡群(2G1)與後透鏡群(2G2)之間。前透鏡群(2G1)包含一前群第一透鏡(2110)(於表四標示為第一透鏡)、後透鏡群(2G2)包含四片透鏡,分別為一後群第一透鏡(2210)(於表四標示為第二透鏡)、一後群正透鏡(2230)(於表四標示為第三透鏡)、一後群負透鏡(2240)(於表四標示為第四透鏡)及一後群後透鏡(2250)(於表四標示為第五透鏡)。前群第一透鏡(2110)為新月形,且前群第一透鏡(2110)之物側光學面(211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2112)為凹面,在本實施例為具負屈折力。
在本實施例中,後透鏡群(2G2)包含四片透鏡,後群第一透鏡(2210)為具正屈折力,為新月形且後群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2211)為凸面;後群正透鏡(2230)為具正屈 折力由玻璃材質製成的透鏡,為雙凸透鏡,後群正透鏡(2230)之物側光學面(2231)與像側光學面(2232)均為球面;後群負透鏡(2240)為具負屈折力為緊鄰接於後群正透鏡(2230)的像側,後群負透鏡(2240)之物側光學面(2241)為凹面、像側光學面(2242)為凹面;後群後透鏡(2250)為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鏡,係由塑膠材質所製成,後群後透鏡(2250)之物側光學面(225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2252)為凹面,且物側光學面(2251)與像側光學面(2252),均設置有反曲點。
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另包含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2410)與一保護玻璃片(2420);由物側至像側,於後群後透鏡(2250)與成像面(2510)之間依序設置紅外線濾除濾光片(2410)與保護玻璃片(242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2410)與保護玻璃片(2420)通常為平板光學材料製成,不影響本發明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又包含一影像感測元件(2520),設置於成像面(2510)上,可將被攝物成像。
表四、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上表所示,其中,前群第一透鏡(2110)之物側光學面(2111)、前群第一透鏡(2110)之像側光學面(2112)、後群第一透鏡(2210)之物側光學面(2211)、後群第一透鏡(2210)之像側光學面(2212)、後群負透鏡(2240)之物側光學面(2241)、後群負透鏡(2240)之像側光學面(2242)、後群後透鏡(2250)之物側光學面(2251)與後群後透鏡(2250)之像側光學面(2252)係為非球面,均使用式(15)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表五所示。
表五、本實施例的非球面係數 參見表四及第2B圖,本實施例影像擷取系統中,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為f=5.70(毫米),構成的整體影像擷取系統的光圈值Fno=2.80,本實施例各光學數據經計算推導後,可滿足相關關係式,如表六: 第2C圖為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之二次微分圖,當二次微分SAG值為0時,表示該處具有反曲點,此時Y值 (mm)表示非球面曲線上的該點與光軸之距離;在本實施例中,後群後透鏡(2250)之像側光學面(2252)之二次微分SAG值為零有兩次,顯示該光學面由中心至週邊具有兩個反曲點。
由表四之光學數據及由第2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影像擷取系統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三實施例>
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3A圖,第三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3B圖,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表七所示。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係由前透鏡群(3G1)、光圈(3300)及後透鏡群(3G2)所組成;光圈(3300)則配置於前透鏡群(3G1)與後透鏡群(3G2)之間。前透鏡群(3G1)包含一前群第一透鏡(3110)(於表七標示為第一透鏡)與一前群第二透鏡(3120)(於表七標示為第二透鏡)、後透鏡群(3G2)包含三片透鏡,分別為一後群正透鏡(3230)(於表七標示為第三透鏡)、一後群負透鏡(3240)(於表七標示為第四透鏡)及一後群後透鏡(3250)(於表七標示為第五透鏡)。前群第一透鏡(3110)為新月形,且前群第一透鏡(3110)之物側光學面(311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3112)為凹面,在本實施例為具負屈折力。前群第二透鏡(3120)為雙凸形,前群第二透鏡(3120)之物側光學面(312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3122)為凸面,為具正屈折力。
在本實施例中,後透鏡群(3G2)包含三片透鏡,後群正透 鏡(3230)為具正屈折力由玻璃材質製成的透鏡,為雙凸透鏡,後群正透鏡(3230)之物側光學面(3231)與像側光學面(3232)均為球面;後群負透鏡(3240)為具正屈折力為緊鄰接於後群正透鏡(3230)的像側,後群負透鏡(3240)之物側光學面(3241)為凹面、像側光學面(3242)為凹面;後群後透鏡(3250)為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鏡,係由塑膠材質所製成,後群後透鏡(3250)之物側光學面(325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3252)為凹面,且後群後透鏡(3250)之物側光學面(3251)與像側光學面(3252),均設置有反曲點。
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另包含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410)與一保護玻璃片(3420);由物側至像側,於後群後透鏡(3250)與成像面(3510)之間依序設置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410)與保護玻璃片(342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410)與保護玻璃片(3420)通常為平板光學材料製成,不影響本發明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又包含一影像感測元件(3520),設置於成像面(3510)上,可將被攝物成像。
表七、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上表所示,其中,前群第一透鏡(3110)之物側光學面(3111)、前群第一透鏡(3110)之像側光學面(3112)、後群第一透鏡(3210)之物側光學面(3211)、前群第二透鏡(3120)之物側光學面(3121)、前群第二透鏡(3120)之像側光學面(3122)、後群負透鏡(3240)之物側光學面(3241)、後群負透鏡(3240)之像側光學面(3242)、後群後透鏡(3250)之物側光學面(3251)與後群後透鏡(3250)之像側光學面(3252)係為非球面,均使用式(15)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表八所示。
參見表七及第3B圖,本實施例影像擷取系統中,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為f=6.30(毫米),構成的整體影像擷取系統的光圈值(f-number)Fno=2.80,本實施例各光學數據經計算推導後,可滿足相關關係式,如表九: 第3C圖為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之二次微分圖,當二次微分SAG值為0時,表示該處具有反曲點,此時Y值(mm)表示非球面曲線上的該點與光軸之距離;在本實施例中,後群後透鏡(3250)之像側光學面(3252)之二次微 分SAG值為零有兩次,顯示該光學面由中心至週邊具有兩個反曲點。
由表七之光學數據及由第3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影像擷取系統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四實施例>
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4A圖,第四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4B圖,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表十所示。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係由前透鏡群(4G1)、光圈(4300)及後透鏡群(4G2)所組成;光圈(4300)則配置於前透鏡群(4G1)與後透鏡群(4G2)之間。前透鏡群(4G1)包含一前群第一透鏡(4110)(於表十標示為第一透鏡)、後透鏡群(4G2)包含四片透鏡,分別為一後群第一透鏡(4210)(於表十標示為第二透鏡)、一後群正透鏡(4230)(於表十標示為第三透鏡)、一後群負透鏡(4240)(於表十標示為第四透鏡)及一後群後透鏡(4250)(於表十標示為第五透鏡)。前群第一透鏡(4110)為新月形,且前群第一透鏡(4110)之物側光學面(411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4112)為凹面,在本實施例為具負屈折力。
在本實施例中,後透鏡群(4G2)包含四片透鏡,後群第一透鏡(4210)為具正屈折力,為新月形且後群第一透鏡(4210)之物側光學面(4211)為凸面;後群正透鏡(4230)為具正屈折力由玻璃材質製成的透鏡,為雙凸透鏡,後群正透鏡(4230)之物側光學面(4231)與像側光學 面(4232)均為球面;後群負透鏡(4240)為具負屈折力為緊鄰接於後群正透鏡(4230)的像側,後群負透鏡(4240)之物側光學面(4241)為凹面、像側光學面(4242)為凹面;後群後透鏡(4250)為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鏡,係由塑膠材質所製成,後群後透鏡(4250)之物側光學面(425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4252)為凹面,且後群後透鏡(4250)之物側光學面(4251)與像側光學面(4252),均設置有反曲點。
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於後群後透鏡(4250)與成像面(4510)之間設置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441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4410)為平板光學材料製成,不影響本發明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又包含一影像感測元件(4520),設置於成像面(4510)上,可將被攝物成像。
表十、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上表所示,其中,前群第一透鏡(4110)之物側光學面(4111)、前群第一透鏡(4110)之像側光學面(4112)、後群第一透鏡(4210)之物側光學面(4211)、後群第一透鏡(4210)之像側光學面(4212)、後群負透鏡(4240)之物側光學面(4241)、後群負透鏡(4240)之像側光學面(4242)、後群後透鏡(4250)之物側光學面(4251)與後群後透鏡(4250)之像側光學面(4252)係為非球面,均使用式(15)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表十一所示。
表十一、本實施例的非球面係數 參見表十及第4B圖,本實施例影像擷取系統中,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為f=5.43(毫米),構成的整體影像擷取系統的光圈值Fno=2.83,本實施例各光學數據經計算推導後,可滿足相關關係式,如表十二: 第4C圖為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之二次微分圖,當 二次微分SAG值為0時,表示該處具有反曲點,此時Y值(mm)表示非球面曲線上的該點與光軸之距離;在本實施例中,後群後透鏡(4250)之像側光學面(4252)之二次微分SAG值為零有二次,顯示該光學面由中心至週邊具有二個反曲點。
由表十之光學數據及由第4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影像擷取系統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五實施例>
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5A圖,第五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5B圖,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表十三所示。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係由前透鏡群(5G1)、光圈(5300)及後透鏡群(5G2)所組成;光圈(5300)則配置於前透鏡群(5G1)與後透鏡群(5G2)之間。前透鏡群(5G1)包含一前群第一透鏡(5110)(於表十三標示為第一透鏡)與一前群第二透鏡(5120)(於表十三標示為第二透鏡)、後透鏡群(5G2)包含四片透鏡,分別為一後群第一透鏡(5210)(於表十三標示為第三透鏡)、一後群正透鏡(5230)(於表十三標示為第四透鏡)、一後群負透鏡(5240)(於表十三標示為第五透鏡)及一後群後透鏡(5250)(於表十三標示為第六透鏡)。前群第一透鏡(5110)為新月形,且前群第一透鏡(5110)之物側光學面(511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5112)為凹面,在本實施例為具負屈折力。前群第二透鏡(5120)為新月形,前群第二透鏡(5120)之像側光學面(5122)為凹面,為 具正屈折力。
在本實施例中,後透鏡群(5G2)包含四片透鏡,後群第一透鏡(5210)為具正屈折力,為雙凸形透鏡;後群正透鏡(5230)為具正屈折力由玻璃材質製成的透鏡,為雙凸透鏡,後群正透鏡(5230)之物側光學面(5231)與像側光學面(5232)均為球面;後群負透鏡(5240)為具負屈折力為緊鄰接於後群正透鏡(5230)的像側,後群負透鏡(5240)為雙凹形透鏡,為玻璃材質製成的透鏡,後群負透鏡(5240)之物側光學面(5241)與像側光學面(5242)均為球面,後群正透鏡(5230)與後群負透鏡(5240)為黏合成黏合透鏡(cemented lens);後群後透鏡(5250)為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鏡,係由塑膠材質所製成,後群後透鏡(5250)之物側光學面(525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5252)為凹面,且後群後透鏡(5250)之物側光學面(5251)與像側光學面(5252),均設置有反曲點。
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另包含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5410)與一保護玻璃片(5420);由物側至像側,於後群後透鏡(5250)與成像面(5510)之間依序設置紅外線濾除濾光片(5410)與保護玻璃片(542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5410)與保護玻璃片(5420)通常為平板光學材料製成,不影響本發明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又包含一影像感測元件(5520),設置於成像面(5510)上,可將被攝物成像。
表十三、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上表所示,其中,前群第一透鏡(5110)之物側光學面(5111)、前群第一透鏡(5110)之像側光學面(5112)、前群第二透鏡(5120)之物側光學面(5121)、前群第二透鏡(5120)之像側光學面(5122)、後群第一透鏡(5210)之物側光學面(5211)、後群第一透鏡(5210)之像側光學面(5212)、後群後透鏡(5250)之物側光學面(5251)與像側光學面(5252)係為非球面,均使用式(15)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表十四所示。
參見表十三及第5B圖,本實施例影像擷取系統中,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為f=6.92(毫米),構成的整體影像擷取系統的光圈值Fno=2.80,本實施例各光學數據經計算推導後,可滿足相關關係式,如表十四: 第5C圖為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之二次微分圖,當二次微分SAG值為0時,表示該處具有反曲點,此時Y值(mm)表示非球面曲線上的該點與光軸之距離;在本實施 例中,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5252)之二次微分SAG值為零有兩次,顯示該光學面由中心至週邊具有兩個反曲點。
由表十三之光學數據及由第5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影像擷取系統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六實施例>
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6A圖,第六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6B圖,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表十五所示。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係由前透鏡群(6G1)、光圈(6300)及後透鏡群(6G2)所組成;光圈(6300)則配置於前透鏡群(6G1)與後透鏡群(6G2)之間。前透鏡群(6G1)包含一前群第一透鏡(6110)(於表十五標示為第一透鏡)與一前群第二透鏡(6120)(於表十五標示為第二透鏡)、後透鏡群(6G2)包含四片透鏡,分別為一後群第一透鏡(6210)(於表十五標示為第三透鏡)、一後群正透鏡(6230)(於表十五標示為第四透鏡)、一後群負透鏡(6240)(於表十五標示為第五透鏡)及一後群後透鏡(6250)(於表十五標示為第六透鏡)。前群第一透鏡(6110)為新月形,且前群第一透鏡(6110)之物側光學面(611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6112)為凹面,在本實施例為具負屈折力。前群第二透鏡(6120)為新月形,前群第二透鏡(6120)之物側光學面(612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6122)為凹面,為具負屈折力。
在本實施例中,後透鏡群(6G2)包含四片透鏡,後群第一 透鏡(6210)為具正屈折力,為雙凸形透鏡;後群正透鏡(6230)為具正屈折力由玻璃材質製成的透鏡,為雙凸透鏡,後群正透鏡(6230)之物側光學面(6231)與像側光學面(6232)均為球面;後群負透鏡(6240)為具負屈折力為緊鄰接於後群正透鏡(6230)的像側,後群負透鏡(6240)為雙凹形透鏡;後群後透鏡(6250)為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鏡,係由塑膠材質所製成,後群後透鏡(6250)之物側光學面(625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6252)為凹面,且後群後透鏡(6250)之物側光學面(6251)與像側光學面(6252),均設置有反曲點。
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另包含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6410)與一保護玻璃片(6420);由物側至像側,於後群後透鏡(6250)與成像面(6510)之間依序設置紅外線濾除濾光片(6410)與保護玻璃片(642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6410)與保護玻璃片(6420)通常為平板光學材料製成,不影響本發明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又包含一影像感測元件(6520),設置於成像面(6510)上,可將被攝物成像。
表十六、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上表所示,其中,前群第一透鏡(6110)之物側光學面(6111)、前群第一透鏡(6110)之像側光學面(6112)、前群第二透鏡(6120)之物側光學面(6121)、前群第二透鏡(6120)之像側光學面(6122)、後群第一透鏡(6210)之物側光學面(6211)、後群第一透鏡(6210)之像側光學面(6212)、後群負透鏡(6240)之物側光學面(6241)、後群負透鏡(6240)之像側光學面(6242)、後群後透鏡(6250)之物側光學面(6251)與後群後透鏡(6250)之像側光學面(6252)係為非球面,均使 用式(15)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表十七所示。
參見表十五及第6B圖,本實施例影像擷取系統中,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為f=7.02(毫米),構成的整體影像擷取系統的光圈值Fno=2.80,本實施例各光學數據經計算推導後,可滿足相關關係式,如表十八: 第6C圖為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之二次微分圖,當二次微分SAG值為0時,表示該處具有反曲點,此時Y值 (mm)表示非球面曲線上的該點與光軸之距離;在本實施例中,後群後透鏡(6250)之像側光學面(6252)之二次微分SAG值為零有兩次,顯示該光學面由中心至週邊具有兩個反曲點。
由表十五之光學數據及由第6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影像擷取系統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七實施例>
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7A圖,第七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7B圖,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表十九所示。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係由前透鏡群(7G1)、光圈(7300)及後透鏡群(7G2)所組成;光圈(7300)則配置於前透鏡群(7G1)與後透鏡群(7G2)之間。前透鏡群(7G1)包含一前群第一透鏡(7110)(於表十九標示為第一透鏡)、一前群第二透鏡(7120)(於表十九標示為第二透鏡)與一前群第三透鏡(7130)(於表十九標示為第三透鏡),後透鏡群(7G2)包含三片透鏡,分別為一後群正透鏡(7230)(於表十九標示為第四透鏡)、一後群負透鏡(7240)(於表十九標示為第五透鏡)及一後群後透鏡(7250)(於表十九標示為第六透鏡)。前群第一透鏡(7110)為新月形,且前群第一透鏡(7110)之物側光學面(711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7112)為凹面,在本實施例為具正屈折力。前群第二透鏡(7120)為新月形,前群第二透鏡(7120)之物側光學面(7121)為凹面、像側光學面(7122)為凸面,為具正屈折力。前群第三透 鏡(7130)之物側光學面(7131)為凹面、像側光學面(7132)為凸面,在本實施例為具正屈折力。
在本實施例中,後透鏡群(7G2)包含三片透鏡,後群正透鏡(7230)為具正屈折力由玻璃材質製成的透鏡,為雙凸透鏡,後群正透鏡(7230)之物側光學面(7231)與像側光學面(7232)均為球面;後群負透鏡(7240)為具負屈折力為緊鄰接於後群正透鏡(7230)的像側,後群負透鏡(7240)為雙凹形透鏡;後群後透鏡(7250)為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鏡,係由塑膠材質所製成,後群後透鏡(7250)之物側光學面(725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7252)為凹面,且後群後透鏡(7250)之物側光學面(7251)與像側光學面(7252),均設置有反曲點。
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另包含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7410)置於後群後透鏡(7250)與成像面(7510)之間,為平板光學材料製成,不影響本發明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又包含一影像感測元件(7520),設置於成像面(7510)上,可將被攝物成像。
表十九、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上表所示,其中,前群第一透鏡(7110)之物側光學面(7111)、前群第一透鏡(7110)之像側光學面(7112)、前群第二透鏡(7120)之物側光學面(7121)、前群第二透鏡(7120)之像側光學面(7122)、前群第三透鏡(7130)之物側光學面(7131)、前群第三透鏡(7130)之像側光學面(7132)、後群負透鏡(7240)之物側光學面(7241)、後群負透鏡(7240)之像側光學面(7242)、後群後透鏡(7250)之物側光學面(7251)與後群後透鏡(7250)之像側光學面(7252)係為非球面,均使用式(15)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表二 十所示。
參見表十九及第7B圖,本實施例影像擷取系統中,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為f=6.70(毫米),構成的整體影像擷取系統的光圈值Fno=2.84,本實施例各光學數據經計算推導後,可滿足相關關係式,如表二十一: 第7C圖為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之二次微分圖,當二次微分SAG值為0時,表示該處具有反曲點,此時Y值(mm)表示非球面曲線上的該點與光軸之距離;在本實施 例中,後群後透鏡(7250)之像側光學面(7252)之二次微分SAG值為零有兩次,顯示該光學面由中心至週邊具有兩個反曲點。
由表十九之光學數據及由第7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影像擷取系統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八實施例>
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8A圖,第八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8B圖,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表二十二所示。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係由前透鏡群(8G1)、光圈(8300)及後透鏡群(8G2)所組成;光圈(8300)則配置於前透鏡群(8G1)與後透鏡群(8G2)之間。前透鏡群(8G1)包含一前群第一透鏡(8110)(於表二十二標示為第一透鏡),後透鏡群(8G2)包含五片透鏡,分別為一後群第一透鏡(8210)(於表二十二標示為第二透鏡)、一後群第二透鏡(8220)(於表二十二標示為第三透鏡)、一後群正透鏡(8230)(於表二十二標示為第四透鏡)、一後群負透鏡(8240)(於表二十二標示為第五透鏡)及一後群後透鏡(8250)(於表二十二標示為第六透鏡)。前群第一透鏡(8110)為新月形,且前群第一透鏡(8110)之物側光學面(811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8112)為凹面,在本實施例為具負屈折力。
在本實施例中,後透鏡群(8G2)包含五片透鏡,後群第一透鏡(8210)為具正屈折力,為雙凸形透鏡;後群第二透鏡(8220)為新月形具負屈折力,且後群第一透鏡(8220) 之物側光學面(8221)為凹面;後群正透鏡(8230)為具正屈折力由玻璃材質製成的透鏡,為雙凸透鏡,後群正透鏡(8230)之物側光學面(8231)與像側光學面(8232)均為球面;後群負透鏡(8240)為具負屈折力為緊鄰接於後群正透鏡(8230)的像側,後群負透鏡(8240)為新月形,為由玻璃材質製成的透鏡,且後群負透鏡(8240)之物側光學面(8241)為凹面,後群正透鏡(8230)與後群負透鏡(8240)緊密鄰接,其間距離縮至最小或黏合為黏合透鏡;後群後透鏡(8250)為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鏡,係由塑膠材質所製成,後群後透鏡(8250)之物側光學面(825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8252)為凹面,且後群後透鏡(8250)之物側光學面(8251)與像側光學面(8252),均設置有反曲點。
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另包含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8410)置於後群後透鏡(8250)與成像面(8510)之間,紅外線濾除濾光片(8410)為平板光學材料製成,不影響本發明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又包含一影像感測元件(8520),設置於成像面(8510)上,可將被攝物成像。
表二十二、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上表所示,其中,前群第一透鏡(8110)之物側光學面(8111)、前群第一透鏡(8110)之像側光學面(8112)、後群第一透鏡(8210)之物側光學面(8211)、後群第一透鏡(8210)之像側光學面(8212)、後群第二透鏡(8220)之物側光學面(8221)、後群第二透鏡(8220)之像側光學面(8222)、後群後透鏡(8250)之物側光學面(8251)與後群後透鏡(8250)之像側光學面(8252)係為非球面,均使用式(15)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表二十三所示。
參見表二十二及第8B圖,本實施例影像擷取系統中,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為f=6.65(毫米),構成的整體影像擷取系統的光圈值(f-number)Fno=2.85,本實施例各光學數據經計算推導後,可滿足相關關係式,如表二十四: 第8C圖為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之二次微分圖,當 二次微分SAG值為0時,表示該處具有反曲點,此時Y值(mm)表示非球面曲線上的該點與光軸之距離;在本實施例中,後群後透鏡(8250)之像側光學面(8252)之二次微分SAG值為零有一次,顯示該光學面由中心至週邊具有一個反曲點。
由表二十二之光學數據及由第8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影像擷取系統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九實施例>
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9A圖,第九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9B圖,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表二十五所示。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係由前透鏡群(9G1)、光圈(9300)及後透鏡群(9G2)所組成;光圈(9300)則配置於前透鏡群(9G1)與後透鏡群(9G2)之間。前透鏡群(9G1)包含一前群第一透鏡(9110)(於表二十五標示為第一透鏡)、一前群第二透鏡(9120)(於表二十五標示為第二透鏡)與一前群第三透鏡(9130)(於表二十五標示為第三透鏡),後透鏡群(9G2)包含三片透鏡,分別為一後群正透鏡(9230)(於表二十五標示為第四透鏡)、一後群負透鏡(9240)(於表二十五標示為第五透鏡)及一後群後透鏡(9250)(於表二十五標示為第六透鏡)。前群第一透鏡(9110)為新月形,且前群第一透鏡(9110)之物側光學面(911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9112)為凹面,在本實施例為具負屈折力。前群第二透鏡(9120)為新月形,前群第二透鏡(9120)之物側光學面 (912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9122)為凹面,為具負屈折力。前群第三透鏡(9130)之物側光學面(913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9132)為凸面,在本實施例為具正屈折力。
在本實施例中,後透鏡群(9G2)包含三片透鏡,後群正透鏡(9230)為具正屈折力由玻璃材質製成的透鏡,為雙凸透鏡,後群正透鏡(9230)之物側光學面(9231)與像側光學面(9232)均為球面;後群負透鏡(9240)為具負屈折力為緊鄰接於後群正透鏡(9230)的像側,後群負透鏡(9240)為雙凹形透鏡;後群後透鏡(9250)為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鏡,係由塑膠材質所製成,後群後透鏡(9250)之物側光學面(925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9252)為凹面,且後群後透鏡物側光學面(9251)與像側光學面(9252),均設置有反曲點。
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另包含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9410)與一保護玻璃片(9420);由物側至像側,於後群後透鏡(9250)與成像面(9510)之間依序設置紅外線濾除濾光片(9410)與保護玻璃片(942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9410)與保護玻璃片(9420)通常為平板光學材料製成,不影響本發明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又包含一影像感測元件(9520),設置於成像面(9510)上,可將被攝物成像。
表二十五、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上表所示,其中,前群第一透鏡(9110)之物側光學面(9111)、前群第一透鏡(9110)之像側光學面(9112)、前群第二透鏡(9120)之物側光學面(9121)、前群第二透鏡(9120)之像側光學面(9122)、前群第三透鏡(9130)之物側光學面(9131)、前群第三透鏡(9130)之像側光學面(9132)、後群負透鏡(9240)之物側光學面(9241)、像側光學面(9242)、後群後透鏡(9250)之物側光學面(9251)與像側光學面(9252)係為非球面,均使用式(15)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表二十六所示。
參見表二十五及第9B圖,本實施例影像擷取系統中,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為f=6.48(毫米),構成的整體影像擷取系統的光圈值Fno=2.83,本實施例各光學數據經計算推導後,可滿足相關關係式,如表二十七: 第9C圖為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之二次微分圖,當二次微分SAG值為0時,表示該處具有反曲點,此時Y值(mm)表示非球面曲線上的該點與光軸之距離;在本實施例中,後群後透鏡(9250)之像側光學面(9252)之二次微分SAG值為零有一次,顯示該光學面由中心至週邊具有一 個反曲點。
由表二十五之光學數據及由第9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影像擷取系統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十實施例>
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10A圖,第十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10B圖,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表二十八所示。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係由前透鏡群(10G1)、光圈(10300)及後透鏡群(10G2)所組成;光圈(10300)則配置於前透鏡群(10G1)與後透鏡群(10G2)之間。前透鏡群(10G1)包含一前群第一透鏡(10110)(於表二十八標示為第一透鏡)與一前群第二透鏡(10120)(於表二十八標示為第二透鏡),後透鏡群(10G2)包含四片透鏡,分別為一後群第一透鏡(10210)(於表二十八標示為第三透鏡)、一後群正透鏡(10230)(於表二十八標示為第四透鏡)、一後群負透鏡(10240)(於表二十八標示為第五透鏡)及一後群後透鏡(10250)(於表二十八標示為第六透鏡)。前群第一透鏡(10110)為新月形,且前群第一透鏡(10110)之物側光學面(1011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10112)為凹面,在本實施例為具負屈折力。前群第二透鏡(10120)為新月形,前群第二透鏡(10120)之物側光學面(1012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10122)為凹面,為具正屈折力。
在本實施例中,後透鏡群(10G2)包含四片透鏡,後群第一透鏡(10210)為具正屈折力,為雙凸形透鏡;後群正透 鏡(10230)為具正屈折力由玻璃材質製成的透鏡,為雙凸透鏡,後群正透鏡(10230)之物側光學面(10231)與像側光學面(10232)均為球面;後群負透鏡(10240)為具負屈折力為緊鄰接於後群正透鏡(10230)的像側,後群負透鏡(10240)為雙凹形透鏡;後群後透鏡(10250)為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鏡,係由塑膠材質所製成,後群後透鏡(10250)之物側光學面(1025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10252)為凹面,且後群後透鏡(10250)之物側光學面(10251)與像側光學面(10252),均設置有反曲點。
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另包含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0410)與一保護玻璃片(10420);由物側至像側,於後群後透鏡(10250)與成像面(10510)之間依序設置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0410)與保護玻璃片(1042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0410)與保護玻璃片(10420)通常為平板光學材料製成,不影響本發明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又包含一影像感測元件(10520),設置於成像面(10510)上,可將被攝物成像。
表二十八、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上表所示,其中,前群第一透鏡(10110)之物側光學面(10111)、前群第一透鏡(10110)之像側光學面(10112)、前群第二透鏡(10120)之物側光學面(10121)、前群第二透鏡(10120)之像側光學面(10122)、後群第一透鏡(10210)之物側光學面(10211)、後群第一透鏡(10210)之像側光學面(10212)、後群負透鏡(10240)之物側光學面(10241)、後群負透鏡(10240)之像側光學面(10242)、後群後透鏡(10250)之物側光學面(10251)與後群後透鏡(10250)之像側光學面(10252)係為非球面,均使用式(15)之非球面方程式所 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表二十九所示。
參見表二十八及第10B圖,本實施例影像擷取系統中,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為f=5.99(毫米),構成的整體影像擷取系統的光圈值Fno=2.80,本實施例各光學數據經計算推導後,可滿足相關關係式,如表三十: 第10C圖為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之二次微分圖,當二次微分SAG值為0時,表示該處具有反曲點,此時Y值(mm)表示非球面曲線上的該點與光軸之距離;在本實施例中,後群後透鏡(10250)之像側光學面(10252)之二次 微分SAG值為零有兩次,顯示該光學面由中心至週邊具有兩個反曲點。
由表二十八之光學數據及由第10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影像擷取系統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十一實施例>
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11A圖,第十一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11B圖,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表三十一所示。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係由前透鏡群(11G1)、光圈(11300)及後透鏡群(11G2)所組成;光圈(11300)則配置於前透鏡群(11G1)與後透鏡群(11G2)之間。前透鏡群(11G1)包含一前群第一透鏡(11110)(於表三十一標示為第一透鏡)、一前群第二透鏡(11120)(於表三十一標示為第二透鏡)與一前群第三透鏡(11130)(於表三十一標示為第三透鏡),後透鏡群(11G2)包含三片透鏡,分別為一後群正透鏡(11230)(於表三十一標示為第四透鏡)、一後群負透鏡(11240)(於表三十一標示為第五透鏡)及一後群後透鏡(11250)(於表三十一標示為第六透鏡)。前群第一透鏡(11110)為新月形,且前群第一透鏡(11110)之物側光學面(1111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11112)為凹面,在本實施例為具正屈折力。前群第二透鏡(11120)為新月形,前群第二透鏡(11120)之物側光學面(1112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11122)為凹面,為具負屈折力。前群第三透鏡(11130)之物側光學面(11131)為凹面、像側光學面(11132)為凸 面,在本實施例為具負屈折力。
在本實施例中,後透鏡群(11G2)包含三片透鏡,後群正透鏡(11230)為具正屈折力由玻璃材質製成的透鏡,為雙凸透鏡,後群正透鏡(11230)之物側光學面(11231)與像側光學面(11232)均為球面;後群負透鏡(11240)為具負屈折力為緊鄰接於後群正透鏡(11230)的像側,後群負透鏡(11240)為雙凹形透鏡;後群後透鏡(11250)為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鏡,係由塑膠材質所製成,後群後透鏡(11250)之物側光學面(11251)為凸面、像側光學面(11252)為凹面,且後群後透鏡(11250)之物側光學面(11251)與像側光學面(11252),均設置有反曲點。
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另包含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1410)與一保護玻璃片(11420);由物側至像側,於後群後透鏡(11250)與成像面(11510)之間依序設置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1410)與保護玻璃片(1142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1410)與保護玻璃片(11420)通常為平板光學材料製成,不影響本發明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系統又包含一影像感測元件(11520),設置於成像面(11510)上,可將被攝物成像。
表三十一、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上表所示,其中,前群第一透鏡(11110)之物側光學面(11111)、前群第一透鏡(11110)之像側光學面(11112)、前群第二透鏡(11120)之物側光學面(11121)、前群第二透鏡(11120)之像側光學面(11122)、前群第三透鏡(11130)之物側光學面(11131)、前群第三透鏡(11130)之像側光學面(11132)、後群負透鏡(11240)之物側光學面(11241)、後群負透鏡(11240)之像側光學面(11242)、後群後透鏡(11250)之物側光學面(11251)與後群後透鏡(11250)之像側光學面(11252)係為非球面,均使用式(15)之非球面方程式所 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表三十二所示。
參見表三十一及第11B圖,本實施例影像擷取系統中,影像擷取系統的焦距為f=6.07(毫米),構成的整體影像擷取系統的光圈值Fno=2.81,本實施例各光學數據經計算推導後,可滿足相關關係式,如表三十三: 第11C圖為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之二次微分圖,當二次微分SAG值為0時,表示該處具有反曲點,此時Y值(mm)表示非球面曲線上的該點與光軸之距離;在本實施例中,後群後透鏡(11250)之像側光學面(11252)之二次 微分SAG值為零有兩次,顯示該光學面由中心至週邊具有兩個反曲點。
由表三十一之光學數據及由第11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影像擷取系統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本發明影像擷取系統中,透鏡的材質可為玻璃或塑膠,若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增加該影像擷取系統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若透鏡材質為塑膠,則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此外,可於透鏡光學面上設置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影像擷取系統的總長度。
本發明影像擷取系統中,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軸處為凹面。
本發明影像擷取系統中,可至少設置一孔徑光闌(未於圖上顯示),如耀光光闌(Glare Stop)或視場光闌(Field Stop)等,以減少雜散光,有助於提昇影像品質。
表一至表三十三所示為本發明影像擷取系統實施例的不同數值變化表,然本發明各個實施例的數值變化皆屬具體實驗所得,即使使用不同數值,相同結構的產品仍應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疇,故以上的說明所描述及圖式中所說明僅做為例示性,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
1G1、2G1、3G1、4G1、5G1、6G1、7G1、8G1、9G1、10G1、11G1‧‧‧前透鏡群
1110、2110、3110、4110、5110、6110、7110、8110、9110、10110、11110‧‧‧前群第一透鏡
1111、2111、3111、4111、5111、6111、7111、8111、9111、10111、11111‧‧‧前群第一透鏡之物側光 學面
1112、2112、3112、4112、5112、6112、7112、8112、9112、10112、11112‧‧‧前群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5120、6120、7120、9120、10120、11120‧‧‧前群第二透鏡
5121、6121、7121、9121、10121、11121‧‧‧前群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5122、6122、7122、9122、10122、11122‧‧‧前群第二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7130、9130、11130‧‧‧前群第三透鏡
7131、9131、11131‧‧‧前群第三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7132、9132、11132‧‧‧前群第三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1300、2300、3300、4300、5300、6300、7300、8300、9300、10300、11300‧‧‧光圈
1G2、2G2、3G2、4G2、5G2、6G2、7G2、8G2、9G2、10G2、11G2‧‧‧後透鏡群
1210、2210、4210、5210、6210、8210、10210‧‧‧後群第一透鏡
1211、2211、4211、5211、6211、8211、10211‧‧‧後群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1212、2212、4212、5212、6212、8212、10212‧‧‧後群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8220‧‧‧後群第二透鏡
8221‧‧‧後群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8222‧‧‧後群第二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1230、2230、3230、4230、5230、6230、7230、8230、9230、10230、11230‧‧‧後群正透鏡
1231、2231、3231、4231、5231、6231、7231、8231、9231、10231、11231‧‧‧後群正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1232、2232、3232、4232、5232、6232、7232、8232、9232、10232、11232‧‧‧後群正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1240、2240、3240、4240、5240、6240、7240、8240、9240、10240、11240‧‧‧後群負透鏡
1241、2241、3241、4241、5241、6241、7241、8241、9241、10241、11241‧‧‧後群負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1242、2242、3242、4242、5242、6242、7242、8242、9242、10242、11242‧‧‧後群負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1250、2250、3250、4250、5250、6250、7250、8250、9250、10250、11250‧‧‧後群後透鏡
1251、2251、3251、4251、5251、6251、7251、8251、9251、10251、11251‧‧‧後群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1252、2252、3252、4252、5252、6252、7252、8252、9252、10252、11252‧‧‧後群後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1410、2410、3410、4410、5410、6410、7410、8410、9410、10410、1141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1420、2420、3420、5420、6420、7420、8420、9420、10420、11420‧‧‧保護玻璃片
1510、2510、3510、4510、5510、6510、7510、8510、9510、10510、11510‧‧‧成像面
1520、2520、3520、4520、5520、6520、7520、8520、9520、10520、11520‧‧‧影像感測元件
DIST8‧‧‧位於最大像高80%的光學畸變(單位為%)
f‧‧‧影像擷取系統之焦距
f1‧‧‧前群第一透鏡之焦距
fF‧‧‧前透鏡群之焦距
fR‧‧‧後透鏡群之焦距
ImgH‧‧‧影像感測元件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
Σ | PF |‧‧‧前透鏡群各片透鏡的屈折力絕對值總和
Σ | PR |‧‧‧後透鏡群各片透鏡的屈折力絕對值總和
R1‧‧‧前群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
R2‧‧‧前群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
RL‧‧‧後群後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
Rg1‧‧‧後群正透鏡之物側光學面的曲率半徑
Rg2‧‧‧後群正透鏡之像側光學面的曲率半徑
Rn1‧‧‧後群負透鏡之物側光學面的曲率半徑
Rn2‧‧‧後群負透鏡之像側光學面的曲率半徑
SL‧‧‧光軸上,光圈至影像擷取系統之成像面的距離
Tgn‧‧‧光軸上,後群正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與後群負透鏡之物側光學面距離
TTL‧‧‧光軸上,前群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至成像面的距離
Fno‧‧‧光圈值
HFOV‧‧‧最大視角的一半(單位為度,deg.)
第1A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第1B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1C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二次微分圖;第2A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第2B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2C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二次微分圖;第3A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第3B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3C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二次微分圖;第4A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第4B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4C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二次微分圖;第5A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第5B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5C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二次微分圖;第6A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第6B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6C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二次微分圖;第7A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7B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7C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二次微分圖;第8A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第8B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8C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二次微分圖;第9A圖係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第9B圖係本發明第九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9C圖係本發明第九實施例之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二次微分圖;第10A圖係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第10B圖係本發明第十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10C圖係本發明第十實施例之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二次微分圖;第11A圖係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第11B圖係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以及第11C圖係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之後群後透鏡像側光學面SAG值二次微分圖。
1G1‧‧‧前透鏡群
1110‧‧‧前群第一透鏡
1111‧‧‧前群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1112‧‧‧前群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1300‧‧‧光圈
1G2‧‧‧後透鏡群
1210‧‧‧後群第一透鏡
1211‧‧‧後群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1212‧‧‧後群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1230‧‧‧後群正透鏡
1231‧‧‧後群正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1232‧‧‧後群正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1240‧‧‧後群負透鏡
1241‧‧‧後群負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1242‧‧‧後群負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1250‧‧‧後群後透鏡
1251‧‧‧後群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1252‧‧‧後群後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141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1420‧‧‧保護玻璃片
1510‧‧‧成像面
1520‧‧‧影像感測元件

Claims (24)

  1. 一種影像擷取系統,其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前透鏡群、一光圈及一後透鏡群;其中,該前透鏡群包含至少一片透鏡,該後透鏡群包含至少三片透鏡;該前透鏡群包含一前群第一透鏡,該透鏡為該前透鏡群中最靠近物側的透鏡,該透鏡為新月形,且其物側光學面為凸面;其中,該影像擷取系統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單位為度,deg.),位於最大像高80%的光學畸變為DIST8(單位為%),滿足下列關係式:30°<HFOV<45° -50%<DIST8<-30%。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其中,該後透鏡群包含一後群後透鏡,該透鏡為該後透鏡群中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鏡,該透鏡係由塑膠材質所製成,且該後群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與像側光學面,至少有一光學面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其中,該後透鏡群中至少包含一後群正透鏡,係為具正屈折力的玻璃透鏡。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其中,該後群正透鏡之物側光學面曲率半徑為Rg1,該後群正透鏡之像側光學面曲率半徑為Rg2,滿足下列關係式:-0.5<(Rg1+Rg2)/(Rg1-Rg2)<1.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其中,該後群正透鏡於像側鄰接一後群負透鏡;該後群負透鏡之物側光學面曲率半徑為Rn1,該後群負透鏡之像側光學面曲率半徑為Rn2,滿足下列關係式:-1.0<(Rn1+Rn2)/(Rn1-Rn2)<0.5。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其中,該後群負透鏡之像側光學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其中,在光軸上該後群正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與該後群負透鏡之物側光學面距離為Tgn、該影像擷取系統之焦距為f,滿足下列關係式:0≦Tgn/f<0.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其中,該後群後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L、該影像擷取系統之焦距為f,滿足下列關係式:0.0<RL/f<0.55。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其中,該前透鏡群各片透鏡屈折力之絕對值總和為Σ | PF |,該後透鏡群各片透鏡屈折力之絕對值總和為Σ | PR |,滿足下列關係式:0.0<Σ | PF |/Σ | PR |<0.18。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其中,該影像擷取系統另設置一影像感測元件於一成像面處供被攝物成像;在光軸上,該前群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至該成像面的距離為TTL,該影像感測元件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滿足下列關係式:TTL/ImgH<3.8。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其中,該後群後透鏡之像側光學面由中心至其週邊具有至少兩個反曲點。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其中,該後透鏡群包含一後群後透鏡,該透鏡為該後透鏡群中最接近一成像面的透鏡,該後群後透鏡之像側光學面為凹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其中,該前群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1,該前群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2,滿足下列關係式:0.0<(R1-R2)/(R1+R2)<0.5。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其中,該前群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1,該前群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2,滿足下列關係式:0.0<(R1-R2)/(R1+R2)<0.3。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其中,該影像擷取系統之焦距為f,該前群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滿足下列關係式:-0.8<f/f1<0.3。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其中,該光圈至一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前群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至該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滿足下列關係式:0.5<SL/TTL<0.9。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其中,該前透鏡群之焦距為fF,該後透鏡群之焦距為fR,滿足下列關係式: -0.3<fR/fF<0.1。
  17. 一種影像擷取系統,其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前透鏡群、一光圈及一後透鏡群;其中,該前透鏡群包含至少一片透鏡,該後透鏡群包含至少三片透鏡;該前透鏡群包含一前群第一透鏡,該透鏡為該前透鏡群中最靠近物側的透鏡,該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凸面、像側光學面為凹面;該後透鏡群包含一後群後透鏡,該透鏡為該後透鏡群中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鏡,該後群後透鏡之像側光學面為凹面,且其像側光學面由中心至週邊具有至少兩個反曲點;其中,該影像擷取系統之焦距為f,該前群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滿足下列關係式:-0.8<f/f1<0.3。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其中,該前透鏡群各片透鏡屈折力之絕對值總和為Σ | PF |,該後透鏡群各片透鏡屈折力之絕對值總和為Σ | PR |,滿足下列關係式:0.0<Σ | PF |/Σ | PR |<0.18。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其中,該後透鏡群中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鏡為該後群後透鏡,其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L,該影像擷取系統之焦距為f,滿足下列關係式:0.0<RL/f<0.55。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其中,該光圈至一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前群第一透鏡之物 側光學面至該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滿足下列關係式:0.5<SL/TTL<0.9。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其中,該影像擷取系統另設置一影像感測元件於該成像面處供被攝物成像;在光軸上,該前群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至該成像面的距離為TTL,該影像感測元件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滿足下列關係式:TTL/ImgH<3.8。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其中,該影像擷取系統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單位為度,deg.),位於最大像高80%的光學畸變為DIST8(單位為%),滿足下列關係式:-10.0<tan(HFOV)/DIST8<0.0。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該後透鏡群中包含一後群正透鏡,其物側光學面曲率半徑為Rg1,其像側光學面曲率半徑為Rg2,該後群正透鏡於像側鄰接一後群負透鏡,其物側光學面曲率半徑為Rn1,其像側光學面曲率半徑為Rn2,滿足下列關係式:-0.5<(Rg1+Rg2)/(Rg1-Rg2)<1.0 -1.0<(Rn1+Rn2)/(Rn1-Rn2)<0.5。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影像擷取系統,其中,該前透鏡群之焦距為fF,該後透鏡群之焦距為fR,滿足下列關係式:-0.3<fR/fF<0.1。
TW100114062A 2011-04-22 2011-04-22 影像擷取系統 TWI4161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14062A TWI416162B (zh) 2011-04-22 2011-04-22 影像擷取系統
CN2011203139376U CN202275209U (zh) 2011-04-22 2011-08-16 影像撷取系统
CN201410587384.1A CN104345521B (zh) 2011-04-22 2011-08-16 影像撷取系统
CN201110250594.8A CN102749788B (zh) 2011-04-22 2011-08-16 影像撷取系统
US13/216,630 US8335043B2 (en) 2011-04-22 2011-08-24 Image taking optical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14062A TWI416162B (zh) 2011-04-22 2011-04-22 影像擷取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3385A TW201243385A (en) 2012-11-01
TWI416162B true TWI416162B (zh) 2013-11-21

Family

ID=46195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4062A TWI416162B (zh) 2011-04-22 2011-04-22 影像擷取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35043B2 (zh)
CN (3) CN102749788B (zh)
TW (1) TWI41616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42034B2 (en) 2011-09-02 2015-05-2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US9164258B1 (en) 2014-07-29 2015-10-20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Imaging len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TWI638184B (zh) * 2016-02-05 2018-10-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6162B (zh) * 2011-04-22 2013-11-21 Largan Precision Co 影像擷取系統
TWI431357B (zh) * 2011-07-05 2014-03-21 Asia Optical Co Inc Miniature lens
TWI438476B (zh) 2012-01-12 2014-05-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系統
TWI460465B (zh) 2012-04-20 2014-11-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鏡頭系統組
TW201403118A (zh) * 2012-07-02 2014-01-16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四片式超薄成像鏡頭結構
JP5877183B2 (ja) * 2012-09-14 2016-03-02 サムソン エレクトロ−メカニックス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撮像レンズ
TWI448725B (zh) 2012-10-22 2014-08-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擷取光學鏡片系統
JP6128673B2 (ja) * 2012-10-29 2017-05-17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TWI510806B (zh) 2013-02-04 2015-12-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拾像系統組
TWI477803B (zh) 2013-03-05 2015-03-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系統透鏡組
WO2014155466A1 (ja) 2013-03-26 2014-10-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TW201441651A (zh) * 2013-04-26 2014-11-01 Kinko Optical Co Ltd 小型化鏡頭
TWI616679B (zh) * 2013-05-28 2018-03-01 Sony Corp Camera lens,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
JP2014240918A (ja) 2013-06-12 2014-12-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103676101B (zh) 2013-07-10 2015-12-2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631000B (zh) 2013-07-10 2016-12-2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TWI463169B (zh) 2013-07-25 2014-12-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系統鏡片組及取像裝置
TWI534470B (zh) 2013-10-03 2016-05-21 光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廣角成像鏡頭組
TWI477808B (zh) * 2014-01-17 2015-03-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影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車用攝影裝置
TWI479188B (zh) 2014-01-27 2015-04-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493221B (zh) 2014-03-14 2015-07-21 Glory Science Co Ltd 成像鏡頭組
TWI493217B (zh) 2014-05-02 2015-07-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成像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493218B (zh) 2014-05-02 2015-07-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500959B (zh) 2014-07-01 2015-09-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JP6425238B2 (ja) 2014-07-02 2018-11-21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US9182573B1 (en) 2014-07-02 2015-11-10 Glory Science Co., Ltd. Imaging lens
TW201617669A (zh) * 2014-11-04 2016-05-16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545342B (zh) * 2014-11-06 2016-08-1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光學成像鏡頭的電子裝置
TWI541539B (zh) 2014-12-30 2016-07-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31815B (zh) 2014-12-30 2016-05-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72892B (zh) 2015-02-26 2017-03-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透鏡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102458661B1 (ko) * 2015-03-18 2022-10-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초광각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TWI533021B (zh) 2015-04-02 2016-05-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85455B (zh) 2015-10-20 2017-06-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透鏡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01994B (zh) * 2015-12-15 2017-10-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用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9817211B2 (en) 2015-12-30 2017-11-14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lens system with a wide field of view
US9733452B2 (en) 2015-12-30 2017-08-15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lens system with a wide field of view
TWI618944B (zh) 2016-04-29 2018-03-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6720773B2 (ja) * 2016-08-24 2020-07-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装置および車載カメラ装置およびセンシング装置および車載用センシング装置
TWI596374B (zh) 2016-08-26 2017-08-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89921B (zh) 2016-09-12 2017-07-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44141B (zh) 2016-10-14 2018-1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取像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2018087938A (ja) * 2016-11-30 2018-06-07 Hoya株式会社 撮像光学系
US9897782B1 (en) 2016-12-09 2018-02-20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Six-piece optical lens system with a wide field of view
TWI616699B (zh) 2016-12-29 2018-03-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26488B (zh) 2017-03-28 2018-06-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16700B (zh) 2017-04-17 2018-03-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10564396B2 (en) 2017-06-21 2020-02-18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Five-piece optical lens system with a wide field of view
US10175461B1 (en) 2017-07-04 2019-01-08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Six-piece optical lens system with a wide field of view
US10459199B2 (en) 2017-07-05 2019-10-29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Five-piece optical lens system with a wide field of view
JP2019078839A (ja) 2017-10-23 2019-05-23 Hoya株式会社 撮像光学系
US10976524B2 (en) 2019-05-30 2021-04-13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Five-piece optical lens system with a wide field of view
TWI709784B (zh) 2020-06-04 2020-11-1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五片式廣角鏡片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5343B1 (en) * 1999-04-20 2001-08-14 Minolta Co., Ltd.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TW484019B (en) * 1998-12-11 2002-04-21 Minolta Co Ltd A taking lens system
EP2012162A1 (en) * 2007-07-05 2009-01-07 Fujinon Corporatio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CN100552487C (zh) * 2006-07-27 2009-10-21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定焦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01534A (ja) * 1987-10-14 1989-04-19 Canon Inc ファインダー光学系
JPH04258913A (ja) * 1991-02-13 1992-09-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ウエストレベルファインダー光学系
JP3368562B2 (ja) * 1994-05-18 2003-01-20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ファインダを備えたカメラ
JP2001208967A (ja) * 2000-01-25 2001-08-03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小型大口径広角レンズ
JP3572037B2 (ja) 2001-08-24 2004-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2004302056A (ja) 2003-03-31 2004-10-28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画像取込用レンズ
JP4464212B2 (ja) * 2004-06-30 2010-05-19 Hoya株式会社 魚眼レンズ系
JP4980590B2 (ja) * 2005-07-04 2012-07-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4884783B2 (ja) * 2006-01-19 2012-02-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結像変倍光学系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4963187B2 (ja) * 2006-04-05 2012-06-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000247B2 (ja) * 2006-09-25 2012-08-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5045300B2 (ja) * 2007-08-07 2012-10-10 株式会社ニコン 広角レンズ及びこの広角レンズ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US7710665B2 (en) 2007-11-08 2010-05-04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Imaging optical system
US7663813B2 (en) 2008-01-02 2010-02-16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Imaging lens module
JP5345823B2 (ja) * 2008-10-28 2013-11-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この撮像レンズ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TWI388878B (zh) 2008-12-01 2013-03-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光學鏡片組
JP2010186011A (ja) * 2009-02-12 2010-08-26 Olympus Imaging Corp 広角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5601857B2 (ja) 2009-04-07 2014-10-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ならびに携帯端末機器
JP5607398B2 (ja) 2009-04-07 2014-10-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ならびに携帯端末機器
TWI416162B (zh) * 2011-04-22 2013-11-21 Largan Precision Co 影像擷取系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84019B (en) * 1998-12-11 2002-04-21 Minolta Co Ltd A taking lens system
US6275343B1 (en) * 1999-04-20 2001-08-14 Minolta Co., Ltd.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CN100552487C (zh) * 2006-07-27 2009-10-21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定焦镜头
EP2012162A1 (en) * 2007-07-05 2009-01-07 Fujinon Corporatio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42034B2 (en) 2011-09-02 2015-05-2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US9557524B2 (en) 2011-09-02 2017-01-3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US10042141B2 (en) 2011-09-02 2018-08-07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US9164258B1 (en) 2014-07-29 2015-10-20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Imaging len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TWI638184B (zh) * 2016-02-05 2018-10-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9788B (zh) 2015-01-07
CN104345521A (zh) 2015-02-11
CN104345521B (zh) 2017-04-12
US20120268835A1 (en) 2012-10-25
CN102749788A (zh) 2012-10-24
US8335043B2 (en) 2012-12-18
CN202275209U (zh) 2012-06-13
TW201243385A (en) 201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6162B (zh) 影像擷取系統
TWI435137B (zh) 攝像用光學鏡片組
TWI437257B (zh) 光學影像擷取鏡片組
TWI435135B (zh) 光學透鏡系統
TWI429981B (zh) 光學影像擷取系統
TWI424216B (zh) 光學影像鏡組
CN106896479B (zh) 摄影透镜组以及取像装置
TWI401485B (zh) 成像光學鏡片組
TWI418877B (zh) 成像用光學系統
TWI421533B (zh) 光學攝影鏡頭
TWI437311B (zh) 影像拾取鏡組
TWI437312B (zh) 影像擷取鏡片系統
TWI424189B (zh) 成像光學鏡頭
TWI449945B (zh) 拾像光學鏡頭
TWI408409B (zh) 取像光學鏡組
TWI431352B (zh) 光學成像鏡頭
TWI418842B (zh) 攝像用光學鏡頭
TWI440920B (zh) 取像攝影鏡頭組
TWI410692B (zh) 光學攝像鏡組
TWM483431U (zh) 攝像透鏡及包含攝像透鏡的攝像裝置
TW201137430A (en)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TWM471592U (zh) 攝像鏡頭以及具備該攝像鏡頭的攝像裝置
TWI449985B (zh) 取像鏡頭組
TW201407187A (zh) 影像鏡片系統組
TW201232088A (en)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