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1352B - 光學成像鏡頭 - Google Patents

光學成像鏡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1352B
TWI431352B TW099131290A TW99131290A TWI431352B TW I431352 B TWI431352 B TW I431352B TW 099131290 A TW099131290 A TW 099131290A TW 99131290 A TW99131290 A TW 99131290A TW I431352 B TWI431352 B TW I4313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ing
imaging lens
optical
image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1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1613A (en
Inventor
Hsiang Chi Tang
Chun Shan Chen
Tsung Han Tsai
Hsin Hsuan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TW099131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31352B/zh
Priority to US12/958,999 priority patent/US8194172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211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1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1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13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hree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光學成像鏡頭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學成像鏡頭;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大視角且小型化的光學成像鏡頭。
近幾年來,隨著具有攝像功能之可攜式電子產品的興起,小型化攝像鏡頭的需求日漸提高,而一般攝像鏡頭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兩種,且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的精進,使得感光元件的畫素尺寸縮小,小型化攝像鏡頭逐漸往高畫素領域發展,因此,對成像品質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習見的小型化攝像鏡頭,為降低製造成本,多採以兩枚式透鏡結構為主,如美國專利第7,525,741號揭露一種二枚式透鏡結構的攝像鏡頭,然而因僅具兩枚透鏡對像差的補正能力有限,無法滿足較高階的攝像模組需求,但配置過多透鏡將造成鏡頭總長度難以達成小型化。為了能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且維持鏡頭的小型化,具備三枚透鏡之光學成像鏡頭為可行之方案。美國專利第7,436,603號提供了一種三枚透鏡結構的攝像鏡頭,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構成所謂的Triplet型式。雖然這樣的透鏡型式能夠修正該光學系統產生的大部份像差,但其對於光學總長度的需求較大,造成鏡頭結構必須配合光學總長度而增加,以致難以滿足更輕薄、小型化的攝像鏡頭使用。有鑑於此,急需一種適用於輕薄、可攜式電子產品上,成像品質佳、擁有大視角且不至於使鏡頭總長度過長的光學成像鏡頭。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成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及一電子感光元件供被攝物成像,該光圈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光圈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22<f/f2<0.0;0.30<CT2/CT1<0.95;及0.65<SL/TTL<0.90。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成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像側表面為凸面;及一第三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 三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及一電子感光元件供被攝物成像,該光圈係設置於被攝物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以相對光軸為36度之入射角且通過該光圈中心之光線與該光學成像鏡頭中最靠近像側之透鏡的像側表面之交點,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1,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65<f1/f<1.30;-1.00<R1/R2<0.65;及0.45<Yc1/ImgH<0.95。
本發明藉由藉由上述的鏡組配置方式,可有效縮小鏡頭總長度、降低光學系統的敏感度、提供大視角,且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
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具正屈折力,係提供系統主要的屈折力,有助於縮短光學成像鏡頭的總長度。該第二透鏡具負屈折力,係有助於對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所產生的像差做補正,且同時有利於修正系統的色差。該第三透鏡可為具正屈折力之透鏡,可使光學系統的主點(Principal Point)遠離成像面,有利於縮短系統的光學總長度,以維持鏡頭的小型化。
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可為一物側表面為凸面及像側表面為凹面的新月形透鏡或為一雙凸透鏡;當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及像側表面為凹面時,對於修正系統的像散(Astigmatism)較為有利,有助於提升系統的成像品質;當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凸面,可有效加強該第一透鏡的屈折力配置,進而使得該光學成像鏡頭的光學總長度變得更短。該第二透鏡之物側表面為凹面,可提供適當的負屈折力以助於修正系統的色差。該第二透鏡之像側表面可為凸面,係對於修正系統的像散較為有利,有助於提升系統的成像品質。該第三透鏡可為一物側表面為凸面及像側表面為凹面的新月形透鏡或為一雙凹透鏡;當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及像側表面為凹面時,可有助於修正系統的像散與高階像差;當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像側表面為凹面,可使光學系統的主點更遠離成像面,有利於縮短系統的光學總長度,以促進鏡頭的小型化。
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中,該光圈可置於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之間或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藉由該第一透鏡提供正屈折力,並將光圈置於接近該光學成像鏡頭的被攝物側,可有效縮短該光學成像鏡頭的光學總長度,另外,上述的配置可使該光學成像鏡頭的出射瞳(Exit Pupil)遠離成像面,因此,光線將以接近垂直入射的方式入射在感光元件上,此即為像側的遠心(Telecentric)特性,而遠心特性對於固態電子感光元件的感光能力極為重要,將使得電子感光元件的感光靈敏度提高,減少系統產生暗角的可能性。此外,可於該第三透鏡上設置反曲點,將更可有效地壓制離軸視場的光線入射於感光元件上的角度,並且可以進一步修正離軸視場的像差。另一方面,當將光圈置於越接近該第二透鏡處,可有利於廣視場角的特性,有助於對歪曲(Distortion)及倍率色收差(Chromatic Aberration of Magnification)的修正,且如此的配置可有效降低系統的敏感度。
因此,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中,若將光圈設置於被攝物與該第二透鏡之間,目的在於使該光學成像鏡頭在遠心特性與廣視場角中取得良好的平衡;當將光圈置於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之間時,係較著重於遠心特性,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總長度可以更短;當將光圈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時,則較著重於廣視場角的特性,且可有效降低系統的敏感度。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成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及一電子感光元件供被攝物成像,該光圈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光圈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22<f/f2<0.0;0.30<CT2/CT1<0.95;及0.65<SL/TTL<0.90。
當前述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0.22<f/f2<0.0,該第二透鏡的屈折力較為合適,可有助於降低系統的敏感度,並且可以進一步修正高階像差;進一步,較佳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12<f/f2<0.0。當前述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0.30<CT2/CT1<0.95,係使得在有限的鏡頭空間裡,各透鏡厚度的配置較為平衡,且較有利於提升光學成像鏡頭的成像品質且兼具維持輕薄化的特性;進一步,較佳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0<CT2/CT1<0.87。當前述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0.65<SL/TTL<0.90,有利於該光學成像鏡頭在遠心特性與廣視場角中取得良好的平衡。
本發明前述光學成像鏡頭中,較佳地,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反曲點,其將更可有效地壓制離軸視場的光線入射於感光元件上的角度,並且可以進一步修正離軸視場的像差
本發明前述光學成像鏡頭中,較佳地,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有效降低鏡頭的總長度;較佳地,該第三透鏡的材質為塑膠,塑膠材質透鏡的使用可有效減低鏡組的重量,更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本發明前述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65<f1/f<1.30。當f1/f滿足上述關係式時,該第一透鏡的屈折力大小配置較為平衡,可有效控制系統的總長度,維持鏡頭小型化的特性,並且可同時避免高階球差(High Order Spherical Aberration)過度增大,進而提升成像品質;進一步,較佳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72<f1/f<1.10。
本發明前述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28.5<V1-V2<42.0。當V1-V2滿足上述關係式時,係有利於該光學成像鏡頭中色差的修正。
本發明前述光學成像鏡頭中,以相對光軸為36度之入射角且通過該光圈中心之光線與該光學成像鏡頭中最靠近像側之透鏡的像側表面之交點,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1,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45<Yc1/ImgH<0.95。當Yc1/ImgH滿足上述關係式時,係可確保該光學成像鏡頭具有足夠的視場角,且有利於壓制離軸視場光線入射於感光元件上的角度,並且可以進一步修正離軸視場的像差。
本發明前述光學成像鏡頭中,以相對光軸為37度之入射角且通過該光圈中心之光線與該光學成像鏡頭中最靠近像側之透鏡的像側表面之交點,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2,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5<Yc2/ImgH<0.95。當Yc2/ImgH滿足上述關係式時,係可確保該光學成像鏡頭具有更大的視場角,且有利於壓制離軸視場光線入射於感光元件上的角度,並且可以進一步修正離軸視場的像差。
本發明前述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TTL/ImgH<1.95。當TTL/ImgH滿足上述關係式時,係有利於維持光學成像鏡頭的小型化,以搭載於輕薄可攜式的電子產品上。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成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像側表面為凸面;及一第三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及一電子感光元件供被攝物成像,該光圈係設置於被攝物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以相對光軸為36度之入射角且通過該光圈中心之光線與該光學成像鏡頭中最靠近像側之透鏡的像側表面之交點,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1,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65<f1/f<1.30;-1.00<R1/R2<0.65;及0.45<Yc1/ImgH<0.95。
當前述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0.65<f1/f<1.30,該第一透鏡的屈折力大小配置較為平衡,可有效控制系統的總長度,維持鏡頭小型化的特性,並且可同時避免高階球差過度增大,進而提升成像品質;進一步,較佳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72<f1/f<1.10。當前述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1.00<R1/R2<0.65,係有利於系統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的補正。當前述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0.45<Yc1/ImgH<0.95,可確保該光學成像鏡頭具有足夠的視場角,且有利於壓制離軸視場光線入射於感光元件上的角度,並且可以進一步修正離軸視場的像差。
本發明前述光學成像鏡頭中,該光圈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60<SL/TTL<1.10。當SL/TTL滿足上述關係式時,有利於該光學成像鏡頭在遠心特性與廣視場角中取得良好的平衡。
本發明前述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28.5<V1-V2<42.0。當V1-V2滿足上述關係式時,有利於該光學成像鏡頭中色差的修正。
本發明前述光學成像鏡頭中,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0<CT2/CT1<0.87。當CT2/CT1滿足上述關係式時,係使得在有限的鏡頭空間裡,各透鏡厚度的配置較為平衡,且較有利於提升光學成像鏡頭的成像品質且兼具維持輕薄化的特性。
本發明前述光學成像鏡頭中,以相對光軸為37度之入射角且通過該光圈中心之光線與該光學成像鏡頭中最靠近像側之透鏡的像側表面之交點,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2,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5<Yc2/ImgH<0.95。當Yc2/ImgH滿足上述關係式時,係可確保該光學成像鏡頭具有更大的視場角,且有利於壓制離軸視場光線入射於感光元件上的角度,並且可以進一步修正離軸視場的像差。
本發明前述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22<f/f2<0.0。當f/f2滿足上述關係式時,該第二透鏡的屈折力較為合適,可有助於降低系統的敏感度,並且可以進一步修正高階像差。
本發明前述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TTL/ImgH<1.95。當TTL/ImgH滿足上述關係式時,係有利於維持光學成像鏡頭的小型化,以搭載於輕薄可攜式的電子產品上。
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中,透鏡的材質可為玻璃或塑膠,若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增加系統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若透鏡材質為塑膠,則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此外,並可於鏡面上設置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的總長度。
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中,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軸處為凹面。
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中,以相對光軸為36度之入射角且通過該光圈中心之光線與該光學成像鏡頭中最靠近像側之透鏡的像側表面之交點,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1,以相對光軸為37度之入射角且通過該光圈中心之光線與該光學成像鏡頭中最靠近像側之透鏡的像側表面之交點,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2。請參考第八圖及第九圖,分別進一步描述Yc1與Yc2所代表的距離與相對位置。第八圖及第九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系統示意圖。以相對光軸為36度之入射角且通過光圈(100)中心之光線與第三透鏡(130)的像側表面(132)之交點(2301),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1,以相對光軸為37度之入射角且通過光圈(100)中心之光線與第三透鏡(130)的像側表面(132)之交點(2401),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2。
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將藉由以下具體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請參閱第一A圖,第一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一B圖。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主要由三片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110),其物側表面(111)及像 側表面(112)皆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120),其物側表面(12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12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130),其物側表面(13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13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130)的物側表面(131)及像側表面(132)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三透鏡(130)的像側表面(132)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100)置於該第一透鏡(110)與該第二透鏡(120)之間;該光學成像鏡頭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IR-filter)(140)置於該第三透鏡(130)的像側表面(132)與一成像面(15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4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
上述之非球面曲線的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X: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其與相切於非球面光軸上頂點之切面的相對高度;Y:非球面曲線上的點與光軸的距離;k:錐面係數;Ai :第i階非球面係數。
第一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1.71(毫米)。
第一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光 圈值(f-number)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07。
第一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7.5(度)。
第一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1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32.5。
第一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1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該第二透鏡(1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其關係式為:CT2/CT1=0.71。
第一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11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其關係式為:R1/R2=-0.60。
第一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1/f=0.88。
第一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120)的焦距為f2,其關係式為:f/f2=-0.01。
第一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以相對光軸為36度之入射角且通過該光圈(100)中心之光線與該第三透鏡(130)的像側表面(132)之交點,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1,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Yc1/ImgH=0.65。
第一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以相對光軸為37度之入射角且通過該光圈(100)中心之光線與該第三透鏡(130)的像 側表面(132)之交點,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2,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Yc2/ImgH=0.69。
第一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光圈(100)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為:SL/TTL=0.85。
第一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1.83。
第一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一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二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二實施例》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請參閱第二A圖,第二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二B圖。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主要由三片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210),其物側表面(21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21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220),其物側表面(22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22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230),其物側表面(231)為凸 面及像側表面(23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230)的物側表面(231)及像側表面(232)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三透鏡(230)的像側表面(232)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200)置於該第一透鏡(210)與該第二透鏡(220)之間;該光學成像鏡頭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240)置於該第三透鏡(230)的像側表面(232)與一成像面(25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24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
第二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型式。
第二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1.90(毫米)。
第二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40。
第二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2.5(度)。
第二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2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2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32.5。
第二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21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該第二透鏡(2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其關係式為:CT2/CT1=0.70。
第二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2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21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 為R2,其關係式為:R1/R2=0.03。
第二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2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1/f=0.77。
第二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220)的焦距為f2,其關係式為:f/f2=-0.28。
第二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光圈(200)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210)的物側表面(2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為:SL/TTL=0.80。
第二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210)的物側表面(2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1.90。
第二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三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四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三實施例》
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請參閱第三A圖,第三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三B圖。第三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主要由三片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310),其物側表面(311)及像側表面(312)皆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320),其物側表面(32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32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330),其物側表面(33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33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330)的物側表面(331)及像側表面(332)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三透鏡(330)的像側表面(332)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300)置於該第一透鏡(310)與該第二透鏡(320)之間;該光學成像鏡頭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40)置於該第三透鏡(330)的像側表面(332)與一成像面(35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4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
第三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型式。
第三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1.65(毫米)。
第三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40。
第三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5.9(度)。
第三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3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3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29.3。
第三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31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該第二透鏡(3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其關係式為:CT2/CT1=0.65。
第三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3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31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其關係式為:R1/R2=0.00。
第三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3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1/f=0.92。
第三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320)的焦距為f2,其關係式為:f/f2=-0.08。
第三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光圈(300)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310)的物側表面(3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為:SL/TTL=0.77。
第三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310)的物側表面(3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1.73。
第三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五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六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四實施例》
本發明第四實施例請參閱第四A圖,第四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四B圖。第四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主要由三片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410),其物側表面(41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41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420),其物側表面(42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42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430),其物側表面(43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43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430)的物側表面(431)及像側表面(432)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三透鏡(430)的像側表面(432)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400)置於該第一透鏡(410)與該第二透鏡(420)之間;該光學成像鏡頭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440)置於該第三透鏡(430)的像側表面(432)與一成像面(45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44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
第四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型式。
第四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1.65(毫米)。
第四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40。
第四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6.0(度)。
第四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4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4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29.3。
第四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41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該第二透鏡(4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其關係式為:CT2/CT1=0.65。
第四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4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41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其關係式為:R1/R2=0.07。
第四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4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1/f=0.92。
第四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420)的焦距為f2,其關係式為:f/f2=-0.10。
第四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以相對光軸為36度之入射角且通過該光圈(400)中心之光線與該第三透鏡(430)的像側表面(432)之交點,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1,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Yc1/ImgH=0.70。
第四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光圈(400)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410)的物側表面(4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 為:SL/TTL=0.77。
第四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410)的物側表面(4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1.72。
第四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七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八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五實施例》
本發明第五實施例請參閱第五A圖,第五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五B圖。第五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主要由三片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510),其物側表面(51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51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520),其物側表面(52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52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530),其物側表面(53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53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530)的物側表面(531)及像側表面(532)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三透鏡(530)的像側表面(532)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500)置於該第一透鏡(510)與該第二透鏡(520)之間; 該光學成像鏡頭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540)置於該第三透鏡(530)的像側表面(532)與一成像面(55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54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
第五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型式。
第五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1.65(毫米)。
第五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40。
第五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6.0(度)。
第五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5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5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29.3。
第五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51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該第二透鏡(5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其關係式為:CT2/CT1=0.65。
第五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5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51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其關係式為:R1/R2=0.08。
第五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5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1/f=0.92。
第五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 距為f,該第二透鏡(520)的焦距為f2,其關係式為:f/f2=-0.17。
第五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以相對光軸為36度之入射角且通過該光圈(500)中心之光線與該第三透鏡(530)的像側表面(532)之交點,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1,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Yc1/ImgH=0.71。
第五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光圈(500)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510)的物側表面(5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為:SL/TTL=0.77。
第五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510)的物側表面(5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1.73。
第五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九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十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六實施例》
本發明第六實施例請參閱第六A圖,第六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六B圖。第六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主要由三片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610),其物側表面(61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61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620),其物側表面(62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62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630),其物側表面(63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63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630)的物側表面(631)及像側表面(632)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三透鏡(630)的像側表面(632)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600)置於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610)之間;該光學成像鏡頭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640)置於該第三透鏡(630)的像側表面(632)與一成像面(65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64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
第六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型式。
第六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1.48(毫米)。
第六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46。
第六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8.4(度)。
第六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6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6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32.1。
第六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61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該第二透鏡(6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其關係式為:CT2/CT1=0.80。
第六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6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61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其關係式為:R1/R2=0.01。
第六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6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1/f=0.89。
第六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620)的焦距為f2,其關係式為:f/f2=-0.39。
第六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以相對光軸為36度之入射角且通過該光圈(600)中心之光線與該第三透鏡(630)的像側表面(632)之交點,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1,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Yc1/ImgH=0.66。
第六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以相對光軸為37度之入射角且通過該光圈(600)中心之光線與該第三透鏡(630)的像側表面(632)之交點,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2,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Yc2/ImgH=0.69。
第六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光圈(600)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610)的物側表面(6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 為:SL/TTL=0.97。
第六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610)的物側表面(6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1.54。
第六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十一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十二A及表十二B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七實施例》
本發明第七實施例請參閱第七A圖,第七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七B圖。第七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主要由三片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710),其物側表面(71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71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720),其物側表面(72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72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730),其物側表面(73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73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730)的物側表面(731)及像側表面(732)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三透鏡(730)的像側表面(732)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700)置於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710)之間;該光學成像鏡頭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740)置於該第三透鏡(730)的像側表面(732)與一成像面(75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74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
第七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型式。
第七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1.52(毫米)。
第七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40。
第七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7.2(度)。
第七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7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7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34.5。
第七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71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該第二透鏡(7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其關係式為:CT2/CT1=0.79。
第七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7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71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其關係式為:R1/R2=0.05。
第七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7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1/f=0.84。
第七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720)的焦距為f2,其關係式為:f/f2=-0.21。
第七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以相對光軸為36度之入射角且通過該光圈(700)中心之光線與該第三透鏡(730)的像側表面(732)之交點,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1,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Yc1/ImgH=0.67。
第七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以相對光軸為37度之入射角且通過該光圈(700)中心之光線與該第三透鏡(730)的像側表面(732)之交點,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2,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Yc2/ImgH=0.70。
第七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光圈(700)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710)的物側表面(7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 為:SL/TTL=0.96。
第七實施例光學成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710)的物側表面(7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1.60。
第七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十三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十四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表一至表十四所示為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實施例的不同數值變化表,然本發明各個實施例的數值變化皆屬實驗所得,即使使用不同數值,相同結構的產品仍應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疇,故以上的說明所描述及圖式僅做為例示性,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表十五為各個實施例對應本發明相關關係式的數值資料。
100、200、300、400、500、600、700‧‧‧光圈
110、210、310、410、510、610、710‧‧‧第一透鏡
111、211、311、411、511、611、711‧‧‧物側表面
112、212、312、412、512、612、712‧‧‧像側表面
120、220、320、420、520、620、720‧‧‧第二透鏡
121、221、321、421、521、621、721‧‧‧物側表面
122、222、322、422、522、622、722‧‧‧像側表面
130、230、330、430、530、630、730‧‧‧第三透鏡
131、231、331、431、531、631、731‧‧‧物側表面
132、232、332、432、532、632、732‧‧‧像側表面
140、240、340、440、540、640、74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150、250、350、450、550、650、750‧‧‧成像面
f‧‧‧為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
f1‧‧‧為第一透鏡的焦距
f2‧‧‧為第二透鏡的焦距
V1‧‧‧為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
V2‧‧‧為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
CT1‧‧‧為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2‧‧‧為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R1‧‧‧為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
R2‧‧‧為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
Yc1‧‧‧為以相對光軸為36度之入射角且通過光圈中心之光線與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之交點,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
Yc2‧‧‧為以相對光軸為37度之入射角且通過光圈中心之光線與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之交點,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
SL‧‧‧為光圈至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
TTL‧‧‧為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
ImgH‧‧‧為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
第一A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一B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二A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二B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三A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三B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四A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四B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五A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五B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六A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六B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七A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七B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八圖,為本發明之Yc1示意圖。
第九圖,為本發明之Yc2示意圖。
100...光圈
110...第一透鏡
111...物側表面
112...像側表面
120...第二透鏡
121...物側表面
122...像側表面
130...第三透鏡
131...物側表面
132...像側表面
140...紅外線濾光片
150...成像面

Claims (18)

  1.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且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及一電子感光元件供被攝物成像,該光圈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光圈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以相對光軸為36度之入射角且通過該光圈中心之光線與該光學成像鏡頭中最靠近像側之透鏡的像側表面之交點,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1,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22<f/f2<0.0;0.30<CT2/CT1<0.95;0.65<SL/TTL<0.90;及0.45<Yc1/ImgH<0.95。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為凸面,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三透鏡的材質為塑膠。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65<f1/f<1.30。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72<f1/f<1.1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28.5<V1-V2<42.0。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12<f/f2<0.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0<CT2/CT1<0.87。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以相對光軸為37度之入射角且通過該光圈中心之光線與該光學成像鏡頭中最靠近像側之透鏡的像側表面之交點,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2,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係滿足下列關係式: 0.55<Yc2/ImgH<0.95。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為凸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係滿足下列關係式:TTL/ImgH<1.95。
  11.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像側表面為凸面;及一第三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及一電子感光元件供被攝物成像,該光圈係設置於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之間;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以相對光軸為36度之入射角且通過該光圈中心之光線與該光學成像鏡頭中最靠近像側之透鏡的像側表面之交點,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1,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65<f1/f<1.30; -1.00<R1/R2<0.65;及0.45<Yc1/ImgH<0.95。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光圈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60<SL/TTL<1.10。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72<f1/f<1.10。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28.5<V1-V2<42.0。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0<CT2/CT1<0.87。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以相對光軸為37度之入射角且通過該光圈中心之光線與該光學成像鏡頭中最靠近像側之透鏡的像側表面之交點,該交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2,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5<Yc2/ImgH<0.95。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整體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22<f/f2<0.0。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係滿足下列關係式:TTL/ImgH<1.95。
TW099131290A 2010-09-15 2010-09-15 光學成像鏡頭 TWI4313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31290A TWI431352B (zh) 2010-09-15 2010-09-15 光學成像鏡頭
US12/958,999 US8194172B2 (en) 2010-09-15 2010-12-02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31290A TWI431352B (zh) 2010-09-15 2010-09-15 光學成像鏡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1613A TW201211613A (en) 2012-03-16
TWI431352B true TWI431352B (zh) 2014-03-21

Family

ID=45806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1290A TWI431352B (zh) 2010-09-15 2010-09-15 光學成像鏡頭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194172B2 (zh)
TW (1) TWI4313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39750B (zh) * 2010-08-20 2014-06-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取像鏡頭
JP5780424B2 (ja) * 2011-08-22 2015-09-16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JP5861932B2 (ja) * 2012-02-28 2016-02-16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TWI448724B (zh) 2012-08-15 2014-08-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攝影系統鏡組
CN105359006B (zh) 2013-07-04 2018-06-22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小型长焦透镜套件
US9857568B2 (en) 2013-07-04 2018-01-02 Corephotonics Ltd. Miniature telephoto lens assembly
US9392188B2 (en) 2014-08-10 2016-07-12 Corephotonics Ltd. Zoom dual-aperture camera with folded lens
US10007096B2 (en) * 2016-02-11 2018-06-26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Three-piece infrared single wavelength lens system
CN106094178B (zh) * 2016-07-18 2019-03-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N109828346B (zh) * 2018-12-26 2024-04-0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KR20220000948A (ko) 2019-01-03 2022-01-04 코어포토닉스 리미티드 적어도 하나의 2 상태 줌 카메라를 갖는 멀티-애퍼처 카메라
US11668910B2 (en) 2019-08-21 2023-06-06 Corephotonics Ltd. Low total track length for large sensor format including seven lenses of +−+−++− refractive powers
CN110398827A (zh) * 2019-09-06 2019-11-0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US11656538B2 (en) 2019-11-25 2023-05-23 Corephotonics Ltd. Folded zoom camera module with adaptive aperture
CN113219624A (zh) * 2020-01-21 2021-08-06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低结构长度的摄像镜头
CN117518313A (zh) 2020-05-30 2024-02-06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用于获得超微距图像的系统
CN111853699B (zh) * 2020-08-28 2021-02-12 广东烨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孔径的三片式透镜光学镜头
WO2022118176A1 (en) 2020-12-01 2022-06-09 Corephotonics Ltd. Folded camera with continuously adaptive zoom factor
KR102610118B1 (ko) 2021-11-02 2023-12-04 코어포토닉스 리미티드 컴팩트형 더블 폴디드 텔레 카메라
CN116107065B (zh) * 2023-04-14 2023-08-11 江西联昊光电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近眼显示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47449B (en) * 2006-09-07 2011-08-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lens assembly for taking image
TWI320106B (en) 2006-12-04 2010-02-01 Image lens assembly
TWI354820B (en) * 2007-08-14 2011-12-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US7525741B1 (en) 2007-10-07 2009-04-28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Two-piece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TWI404972B (zh) * 2009-06-19 2013-08-11 Largan Precision Co 成像光學鏡組
TWI407142B (zh) * 2010-03-09 2013-09-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透鏡組
TWI424214B (zh) * 2010-09-08 2014-01-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攝像鏡頭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194172B2 (en) 2012-06-05
US20120062783A1 (en) 2012-03-15
TW201211613A (en) 2012-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1352B (zh) 光學成像鏡頭
TWI435135B (zh) 光學透鏡系統
TWI418876B (zh) 光學攝像系統
TWI434096B (zh) 光學攝像透鏡組
TWI422900B (zh) 光學攝影鏡頭組
TWI401485B (zh) 成像光學鏡片組
TWI424217B (zh) 影像擷取鏡頭組
TWI421557B (zh) 攝像透鏡系統
TWI447471B (zh) 影像拾取鏡片組
TWI406027B (zh) 取像用光學鏡頭
TWI435136B (zh) 光學成像鏡頭組
TWI410693B (zh) 取像用光學透鏡組
TWI418841B (zh) 攝像光學系統
TWI401467B (zh) 影像擷取透鏡組
TWI457596B (zh) 光學攝像系統組
TWI432772B (zh) 光學影像擷取透鏡組
TWI429980B (zh) 影像拾取鏡頭組
TWI440924B (zh) 影像鏡頭組
TWI440884B (zh) 攝影系統
TWI391701B (zh) 取像光學鏡頭
TWI418842B (zh) 攝像用光學鏡頭
TWI431355B (zh) 光學影像鏡頭
TWI429943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424189B (zh) 成像光學鏡頭
TWI439754B (zh) 結像系統鏡頭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