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6274B -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reproduction-only type optical disc medium, and a reproduction-type optical disc medium - Google Patents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reproduction-only type optical disc medium, and a reproduction-type optical disc mediu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6274B
TWI406274B TW097145759A TW97145759A TWI406274B TW I406274 B TWI406274 B TW I406274B TW 097145759 A TW097145759 A TW 097145759A TW 97145759 A TW97145759 A TW 97145759A TW I406274 B TWI406274 B TW I4062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lumn
amplitude
record data
recorded
p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5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33619A (en
Inventor
Tetsuhiro Sakamoto
Jun Nakano
Takayuki Asahina
Etsuo Shibasaki
Hideo Kawach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33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3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6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627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11B7/00451Recording involving ablation of the recording lay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85P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91Combinations of pits and tracks with specific interrel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94Indication parts or information parts for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3Preparing and using a stamper, e.g. pressing or injection molding substrat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8Post-production operations, e.g. initialising phase-change recording layers, checking for def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 Manufacturing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REA)

Description

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
本發明係有關於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和其製造方法。尤其是有關於,藉由凹坑轉印而被大量製造的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中,能夠個別地賦予固有之資訊等的技術。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135021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01/008145號小冊子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02/101733號小冊子
例如再生專用的亦即ROM(Read Only Memory)型的CD(Compact Disc)、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BD(Blu-ray disc:註冊商標)、HD-DVD(High Definition DVD)等之光碟媒體中,音樂、映像、遊戲、應用程式、其他資訊資料,係在被稱作內容區域(contents area)的領域中,以所定之記錄調變方式而加以記錄。
例如這些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係因為其優異的量產性所換來的低生成本,因此被許多的內容保管者(contents holder),作為內容的提供手段而利用。
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工程,若以DVD為例,則大致可以分成:將光碟的原盤以雷射光束來加以製作的母碟刻版(mastering)工程;和使用從光碟原盤所製作成的印模(stamper)來製作多數的碟片基板,對碟片基板上形成膜的成形成膜工程;和將成對的2張0.6mm厚的光碟以具有所定厚度之接著劑加以貼合而成為1.2mm厚的DVD碟片媒體之貼合工程。
於上記成型成膜工程中,使用印模來大量生產的碟片基板,係為被轉印了形成在印模上之凹凸圖案的基板。亦即在成為資訊記錄面的部分,形成有作為凹凸形狀之圖案的凹坑(pit)/凸面(land)所致之記錄資料列,該記錄資料列係成為螺旋狀或同心圓狀的記錄軌跡(track)。然後在形成有凹坑/凸面的資訊記錄面,對該凹凸形狀被覆金屬合金反射膜。
碟片完成後,藉由該反射膜,來自再生裝置所照射的雷射光,就會在凹坑/凸面的部分被反射。此外,凹坑列中的凹坑(pit)與凹坑(pit)之間的凸面(land)部分,也被稱為「空白(space)」。
可是,再生專用型光碟係未考慮到,在其被製造後會追加性地記錄資訊。又,如上記,雖然在資訊記錄面係披附有反射膜,但是並沒有考慮將該反射膜當成記錄用的膜來使用。
可是在近年來,為了管理記錄有所定之資訊資料的再生專用型光碟,而期望有能在所製造的再生專用型光碟的每1張中,都能記錄進唯一性識別號碼等追加性資訊之方法。
然而,再生專用型光碟係因為是藉由上述製作工程所製作,因此在被成形成膜工程進行處理後,所定之資訊資料是已經成為凹坑而被記錄的再生專用型光碟,要對其凹坑所致之資訊資料不造成影響地記錄進追加資訊,是非常困難的。
亦即,要對資訊資料是已經以凹坑方式存在的資訊記錄領域(內容區域等),進行追加資訊之記錄,是有困難。
因此,先前所提出的,在再生專用型光碟中記錄識別號碼等之追加資訊的方式,幾乎都是採用在內容區域以外的領域進行記錄為前提,不然就是以異於主訊號(從印模被轉印的凹坑/凸面所記錄成之訊號)之記錄調變方式的方式,來記錄追加資訊之方法。
然而,以這些方法而記錄下追加資訊的再生專用型光碟,前提是,追加資訊資料係為異於主訊號的訊號輸出、或調變方式等,來讀取內容區域以外之領域。因此,除非具備專用的讀取機能之再生裝置,否則無法將其讀出,造成既存之再生裝置上無法讀取追加資訊之狀況,因為這點而缺乏相容性,造成這類問題。
例如在DVD-ROM規格中所規定之BCA(Burst Cutting Area),係對有別於資訊記錄領域的其他領域,以異於主訊號的記錄調變方式,而加以記錄。因此,必須要有具備專用讀取機能的再生裝置。
又,上記專利文獻1中係記載著,追加資訊之記錄時,選擇資訊記錄領域以外的領域。
又,於上記專利文獻2中係揭露,有進行過追加資訊記錄的訊號,在讀取時,是使用與既存之資訊記錄面的反射率差。此時,必須要有具備專用讀取機能的再生裝置。
於是,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中,在上記成型成膜工程中,在形成了同一記錄內容的碟片基板後,對每一碟片個體所追加性記錄進的資訊,能夠不需要特別的讀取裝置,就可加以讀出。其他目的還有,使其讀出能夠更穩定且確實地執行。
本發明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係屬於具有:成形工程,係基於第1調變訊號而在資訊記錄面形成凹凸形狀;和成膜工程,係在上記資訊記錄面,被覆反射膜;將上記凹凸形狀作為凹坑(pit)及凸面(land)所成之第1記錄資料列以形成記錄軌跡(track)的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然後,具備:於上記成形工程中,在上記凹坑及凸面所成之第1記錄資料列所被形成的上記記錄軌跡中,形成上記資訊記錄面是呈平面形狀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之工程;和在上記成膜工程之後,於上記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中,基於第2調變訊號而形成使上記反射膜消失或減少之標記所成之第2記錄資料列之工程;以使得對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照射雷射光時的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和上記第2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是呈大略相同的方式,來進行上記第1資料列之形成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之形成。
又,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形成之際的資訊資料之調變方式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形成之際的資訊資料之調變方式,係為相同。
又,於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形成工程中,藉由調整促使上記反射膜消失或減少之標記的寬度及/或長度,以使得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和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被調整成大略相同。
又,於上記成形工程中,藉由調整上記凹坑的寬度及/或長度,以使得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和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被調整成大略相同。
又,本發明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係屬於具有和上記同樣的成形工程、成膜工程;將上記凹凸形狀作為凹坑(pit)及凸面(land)所成之第1記錄資料列以形成記錄軌跡(track)的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然後,具備:於上記成形工程中,在上記凹坑及凸面所成之第1記錄資料列所被形成的上記記錄軌跡中,形成上記資訊記錄面是呈平面形狀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之工程;和在上記成膜工程之後,於上記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中,基於第2調變訊號而形成使上記反射膜消失或減少之標記所成之第2記錄資料列之工程;以使得對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照射雷射光時的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和上記第2資料列上的最短標記/空白時的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是呈大略相同的方式,來進行上記第1資料列之形成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之形成。
又,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形成之際的資訊資料之調變方式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形成之際的資訊資料之調變方式,係為相同。
又,於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形成工程中,藉由調整促使上記反射膜消失或減少之標記的寬度及/或長度,以使得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和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標記/空白時的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被調整成大略相同。
又,於上記成形工程中,藉由調整上記凹坑的寬度及/或長度,以使得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和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標記/空白時的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被調整成大略相同。
又,本發明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係屬於具有和上記同樣的成形工程、成膜工程;將上記凹凸形狀作為凹坑(pit)及凸面(land)所成之第1記錄資料列以形成記錄軌跡(track)的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然後,具備:於上記成形工程中,在上記凹坑及凸面所成之第1記錄資料列所被形成的上記記錄軌跡中,形成上記資訊記錄面是呈平面形狀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之工程;和在上記成膜工程之後,於上記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中,基於第2調變訊號而形成使上記反射膜消失或減少之標記所成之第2記錄資料列之工程;以使得對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照射雷射光時的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和上記第2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是呈大略相同,且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和上記第2資料列上的最短標記/空白時的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是呈大略相同的方式,來進行上記第1資料列之形成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之形成。
又,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形成之際的資訊資料之調變方式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形成之際的資訊資料之調變方式,係為相同。
又,於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形成工程中,藉由調整促使上記反射膜消失或減少之標記的寬度及/或長度,以使得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和上記第2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被調整成大略相同,且使得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和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標記/空白時的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被調整成大略相同。
又,於上記成形工程中,藉由調整上記凹坑的寬度及/或長度,以使得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和上記第2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被調整成大略相同,且使得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和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標記/空白時的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被調整成大略相同。
本發明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係屬於具有:資訊記錄面,係具有基於第1調變訊號所形成之凹凸形狀;和反射膜,係將前記資訊記錄面予以被覆;將前記凹凸形狀作為凹坑及凸面所成之第1記錄資料列以形成記錄軌跡的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然後,在上記凹坑及凸面所成之第1記錄資料列所被形成的上記記錄軌跡中,設有上記資訊記錄面是呈平面形狀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於該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中,基於第2調變訊號而形成使反射膜消失或減少之標記所成之第2記錄資料列。此時,對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照射雷射光時的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和上記第2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是呈大略相同。
又,對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照射雷射光時的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和上記第2資料列上的最短標記/空白時的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是呈大略相同。
又,對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照射雷射光時的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和上記第2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是呈大略相同,且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和上記第2資料列上的最短標記/空白時的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是呈大略相同。
亦即在本發明中,在使用印模來大量製造碟片基板的階段中,在凹坑/凸面所致之記錄資料列所形成的記錄軌跡內,是預先形成了未被形成凹坑/凸面之區間來作為追加資訊記錄區間。金屬合金反射膜,係亦涵蓋如此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而被覆於資訊記錄面上。
然後其後,對追加資訊記錄區間,形成促使金屬合金反射膜之部分領域消失或減少的標記(mark)(以下稱之為空孔標記),作為第2記錄資料列而記錄下追加資訊。
亦即追加資訊,係被記錄在資訊記錄領域(以凹坑/凸面所致之第1記錄資料列而記錄下資訊的領域,包含內容區域或導入(lead-in)等之管理區域的領域)中的記錄軌跡之部分領域上。
此外,以具有空孔標記的第2記錄資料列方式而被記錄下來的追加資訊係為何種資訊,是被想定為有多種可能的資訊。例如可以是對每1張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的唯一性識別號碼等,也可以是要記錄至再生專用光碟媒體中的主資料的一部分等。
此處,在如此形成有凹坑/凸面所致之第1記錄資料列(以下亦稱之為預刻凹坑訊號列)和空孔標記所致之第2記錄資料列(以下亦稱之為空孔標記訊號列)的情況下,必須要求預刻凹坑訊號列與空孔標記訊號列雙方的再生訊號能被穩定地讀出。
於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的再生訊號之偵測上,將來自光偵測器的訊號輸入至波形等化電路以進行處理之際,若從預刻凹坑訊號列所讀出之預刻凹坑訊號的輸入位準、和從空孔標記訊號列所讀出之空孔標記訊號的輸入位準不同,則於功率訊號中,在兩訊號之切換部分,波形上會發生失真。
將該功率訊號予以二值化的限幅位準(slice level),係會大大影響到預刻凹坑訊號列中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Isp)。
於預刻凹坑訊號與空孔標記訊號這兩者的訊號位準上,雖然再生訊號振幅的最大位準係兩者皆是對應到鏡面部因此可視為同一,但最小位準則有可能會隨著凹坑或空孔標記的形成狀態而有所不同。亦即若假設作為預刻凹坑訊號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是Ibp、作為空孔標記訊號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是Ibh,則Ibp和Ibh是有可能會隨著預刻凹坑訊號列與空孔標記訊號列各自之形成狀態而有所不同。
如此一來,空孔標記訊號列上的最短標記/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Ish)、和預刻凹坑訊號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Isp),也是同樣有可能會隨著預刻凹坑訊號列與空孔標記訊號列各自之形成狀態而有所不同。
亦即,若上記最小位準Ibp與Ibh是大幅地偏差開來,或上記中間位準Isp與Ish是大幅地偏差開來,則再生時的訊號處理就無法穩定地執行。
於是在本發明係設計成,以同一的讀出雷射光來再生預刻凹坑訊號列與空孔標記訊號列之際,使得預刻凹坑訊號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Ibp)、和空孔標記訊號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Ibh),是呈大略相同。
又,以同一的讀出雷射光來再生預刻凹坑訊號列與上記空孔標記訊號列之際,預刻凹坑訊號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Isp)、和空孔標記訊號列上的最短標記/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Ish),是呈大略相同。
又,是使這兩者都被滿足。
若依據本發明,則追加資訊資料就會以空孔標記所致之第2記錄資料列的方式,而被記錄在資訊記錄領域中的記錄軌跡之部分領域。又,空孔標記所致之第2記錄資料列、和預刻凹坑所致之第1記錄資料列,係基於以同一調變方式所調變成的調變訊號而加以形成。又,是以使得在再生預刻凹坑訊號列(第1記錄資料列)與空孔標記訊號列(第2記錄資料列)之際,預刻凹坑訊號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Ibp)、和空孔標記訊號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Ibh)是呈大略相同,或是,預刻凹坑訊號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Isp)、和空孔標記訊號列上的最短標記/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Ish)是呈大略相同的方式,來形成預刻凹坑訊號列以及空孔標記訊號列。
依據這些而成的本發明,係可對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個別地記錄進追加資訊,並且,即使將來自光偵測器的訊號輸入至波形等化電路,在預刻凹坑訊號與空孔標記訊號之切換部分處也不會發生波形失真,且即使以預刻凹坑訊號所決定的限幅位準來將空孔標記訊號進行二值化也能正確地偵測訊號,因此即使不是具備特別讀出機能的再生裝置,也能包含追加資訊而能穩定且確實地進行再生,具有如此效果。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在實施形態中,是將本發明的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舉例為DVD方式的再生專用型光碟。
首先,以圖1來說明實施形態的再生專用型光碟90的製造工程。
圖1係圖示了本實施形態之DVD方式的再生專用型光碟的製造工程。本例的碟片製造工程,係如圖示般地大致可區分成,具有:將光碟的原盤以雷射光束來加以製作的母碟刻版工程;和使用從光碟原盤所製作成的印模來製作多數的碟片基板,對碟片基板上形成膜的成形成膜工程;和將成對的2張0.6mm厚的光碟以具有所定厚度之接著劑加以貼合而成為1.2mm厚的光碟之貼合工程;和對已貼合的每一個光碟,記錄進例如識別資訊等之追加資訊的追記工程。
以下說明各工程。
母碟刻版工程,係基於已被記錄在母碟(master disc)91上的資訊資料,來製造光碟原盤92的工程。在該工程中,會使用具有記錄調變訊號生成部100與雷射光束記錄器110的母碟刻版裝置。
記錄調變訊號生成部100,係將母碟91進行再生,讀取所記錄的資訊資料,將讀取到的資訊資料之訊號進行EFM+(Eight to Fourteen Modulation plus)調變而將所生成的EFM+訊號輸出至雷射光束記錄器110。
光碟原盤92,係在玻璃板上塗佈屬於感光物質的光阻而成者。該光阻的塗佈厚度係相當於凹坑的深度,在欲變更凹坑深時,則只要變更光阻的塗佈厚度即可。雷射光束記錄器110,係隨應於所被供給的EFM+訊號而將雷射光照射至光碟原盤92,基於EFM+訊號來進行凹坑圖案的曝光。藉由該曝光時的雷射光束強度或曝光時間,就可調整凹坑的寬度或長度。其後,若將光阻膜進行顯影處理,則若是正片型光阻的情況下,則已被曝光之地點會溶解而在光阻膜上形成凹凸圖案,依照所定格式的凹坑圖案(凹坑/凸面之凹凸形狀)就會被形成在光碟原盤92表面。
此外,雖然如上記,記錄調變訊號生成部100係基於從母碟91所讀出之訊號來生成EFM+訊號,但會基於來自追記管理部160的指示,在EFM+訊號的一部分之特定期間中,插入無調變訊號。
在無調變訊號的時序期間中,雷射光束記錄器110的雷射光係為OFF期間。亦即,藉由在EFM+訊號中插入無調變訊號,而在光碟原盤92上形成未曝光區間。該區間係為全都是凸面而未形成凹凸形狀之區間,此即為後述的追加資訊記錄區間。
基於此種光碟原盤92,製作出與該光碟原盤92的凹坑圖案互為反轉轉印的稱作印模(stamper)93的模具。當然,在印模93中也有形成追加資訊記錄區間。
接著於成形成膜工程中,首先,成形裝置120係使用印模93來製作光碟基板94。對光碟基板94係轉印已被形成在光碟原盤92上的凹凸圖案,而形成凹坑圖案(預刻凹坑訊號列)。
光碟基板94的製作方法,習知的有壓縮成形、射出成形、光硬化法等。
對於從印模93轉印凹坑圖案而成的光碟基板94,接下來係以成膜裝置130,披附上反射膜等被覆膜,形成反射膜已形成光碟基板95。
在接下來的貼合工程中,進行上記的反射膜已形成光碟基板95與貼合基板96的貼合。
作為貼合基板96,係可使用以和上記同樣工程所製作成的反射膜已形成光碟基板,或是半穿透反射膜已形成光碟基板、或未被覆反射膜的填空(dummy)用光碟基板。
基板貼合裝置140,係對反射膜已形成光碟基板95,將上記任一之貼合基板96進行貼合,製造已貼合光碟97。
作為貼合之際的接著手法,公知的有採用紫外線硬化樹脂之手法,或以附帶黏著劑之薄片來進行的手法等。
在先前的DVD中,上記已貼合光碟97就是完成品的DVD,但在本例的情況下,如上述,是在形成有凹坑圖案的記錄軌跡上的一部分區間內,設有未形成凹坑圖案的追加資訊記錄區間。
於是,對已貼合光碟97,進行追記工程。在追記工程中,追加資訊記錄裝置150,係對上記已貼合光碟97上的追加資訊記錄區間,寫入追加資訊。例如,將每一光碟個體互異的識別資訊等,當作追加資訊而寫入。
追加資訊記錄裝置150,係被從追記管理部160指示追加資訊記錄區間的位置資訊(位址),並被提供要寫入的追加資訊,以進行追加資訊之寫入。
此時,追加資訊記錄裝置150,係將追加資訊進行EFM+調變,並且基於其EFM+訊號來照射出記錄用的高功率雷射脈衝,使得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中的反射膜消失或是減少,藉此以形成空孔標記,是以如此手法來進行寫入。
空孔標記之寬度或長度,係可藉由變更記錄用雷射的功率或發光時間來進行調整。例如在記錄前,事先測定好預刻凹坑訊號列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Ibp、和預刻凹坑訊號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Isp。然後,以使得空孔標記訊號列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Ibh是和上記最小位準Ibp呈大略相同的方式來調整記錄用雷射功率或發光時間,或以使得空孔標記訊號列的最短標記/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Ish是和上記中間位準Isp呈大略相同的方式來調整記錄用雷射功率或發光時間,就可實行之。
此種追記工程結束後,就完成了再生專用型光碟90的製造。然後,用以上工程大量生產的再生專用型光碟90,係既為記錄著相同內容contents(音樂、映像、遊戲、應用程式等)的光碟,且還可同時為記錄著每張光碟所固有之追加資訊的光碟。
說明如以上所被製造之本例的再生專用型光碟90(DVD)。
圖2係再生專用型光碟90的平面圖。再生專用型光碟90係為直徑12cm的碟片,其中箭頭的半徑範圍所示之領域係為資訊記錄領域1。該所謂資訊記錄領域1,係為基於EFM+訊號的凹坑/凸面所致之記錄資料列,是例如以螺旋狀的記錄軌跡之方式而被形成之領域,係為包含管理資訊所破記錄的導入區域、內容資料所被記錄的內容區域、及導出區域等。
於該資訊記錄領域1中,圖2中以範圍AR1、範圍AR2所示部分的放大圖及模式性剖面圖,係示於圖3、圖4。
此處,假設範圍AR1係為作為通常之凹坑/凸面所致之記錄資料列的記錄軌跡所被生成的部分,範圍AR2係為含有空孔凹坑所被形成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的部分。
範圍AR1的放大圖係示於圖3(a),又圖3(a)的虛線部分的模式剖面圖係示於圖3(b)。
在圖3(a)中係圖示了,作為凹坑2及凸面3所致之記錄資料列的圖案所被形成的樣子。
然後,由圖3(b)可知,此再生專用型光碟90,係由例如分別以聚碳酸酯所成之厚0.6mm的反射膜已形成光碟基板95與貼合基板(填空用光碟基板)96,以接著劑5(例如紫外線硬化樹脂或接著片)所貼合,而為1.2mm厚。
此時,反射膜已形成光碟基板95的一主面係令為資訊記錄面L0,該資訊記錄面L0,係以凹坑2及凸面(空白)3所致之凹凸圖案,而形成了記錄資料列(預刻凹坑訊號列)。又,該凹坑2及凸面3,係在其表面形成有反射膜4。
此外,凹坑2與凸面3的凹凸關係,亦有會是相反的情況。
與反射膜已形成光碟基板95貼合的貼合基板96,雖然在圖3(b)中是假設為填空用光碟基板(未被覆反射膜的碟片基板),但如上述,作為貼合基板96,係亦可將反射膜已形成光碟基板、或半穿透反射膜已形成光碟基板拿來作為貼合基板96。
接著劑5,雖然一般係為具有透光性者,但亦可隨著構造所需而為不具透光性。與反射膜已形成光碟基板95接著的貼合基板96,是具有反射膜或半透過反射膜的情況下,則其接著面係為形成有反射膜或半透過反射膜的面。
接著圖2中的範圍AR2之放大圖係示於圖4(a),又圖4(a)的虛線部分的模式剖面圖係示於圖4(b)。
如圖4(a)所示,某1圈軌跡的部分區間是被當作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在該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中,形成有以上述的追記工程所形成的空孔標記6所致之記錄資料列(空孔標記訊號列)。亦即追加資訊是藉由空孔標記6而成為記錄資料列而被記錄下來。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這部分的軌跡線方向的前後,係為凹坑2及凸面3所致之記錄資料列,又,相鄰於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的軌跡也是凹坑2及凸面3所致之記錄資料列。
如圖4(b)所示,雖然範圍AR2的基本的層構造是和圖3(b)相同,但在資訊記錄面L0的一部分,形成有空孔標記6。亦即,空孔標記6,係使金屬合金反射膜4消失或減少、而成為幾乎不存在之狀態,藉此而形成之。
圖5(a)(b)係為,將以上述追記工程記錄追加資訊之前的樣子,對應於圖4(a)(b)而圖示。
如圖5(a)所示,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係作為無調變區間而為未形成凹坑2、凸面3所致之凹凸圖案的區間。從圖5(b)可知,此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係和凸面3存在於同一平面上,是被反射膜4所被覆而成為所謂的鏡面部。
對於此種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於追記工程中記錄下追加資訊。
亦即,上述的追加資訊記錄裝置150,係備妥了例如使用高功率紅色半導體雷射的專用之記錄裝置,具有例如使用DPD(differential phase detection)來對資訊記錄領域1的凹坑列進行循軌的機能,和在所望的區間上令記錄用高功率雷射脈衝發光的機能,對圖5狀態的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進行記錄,形成如圖4的空孔標記6。此時的發光樣態之調變,係為相同於資訊記錄領域之凹坑列所對應之調變的調變方式,而採用EFM+訊號。
圖6係圖示了,對再生專用型光碟90中的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記錄追加資訊,入射高功率雷射而形成空孔標記6之樣本的樣子。這是形成有空孔標記6的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的SEM(掃描型電子顯微鏡)的觀察照片。
SEM觀察時,可看到反射膜已形成光碟基板95與貼合基板96(填空用光碟基板)是以接著面貼合,電子線是入射至反射膜4外露的部分。反射膜4的材料則是使用,以Al為基礎合金而含有Fe約1原子%、Ti約5原子%的Al合金。
由該圖6可知,被形成在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中的金屬合金反射膜是相應於追加資訊的調變訊號而消失或減少而空出橢圓形狀的孔穴,對應於凹坑的空孔標記6是被漂亮地形成。
為了使如此的本例之再生專用型光碟90能被當成DVD來使用,其當然必須是符合DVD規格的碟片,亦即空孔標記6所致之記錄資料列所被形成的部分,也必須要符合DVD規格。
因此,空孔標記6所致之空孔標記6,至少也需要滿則以下的條件。
.空孔標記6所致之記錄資料列,是滿足行程長度制限(Run-Length Limit)。
.空孔標記6所致之記錄資料列上的反射率是符合DVD規格。
.空孔標記6所致之記錄資料列部分的再生訊號之調變度是符合DVD規格。
.空孔標記6所致之記錄資料列部分的再生訊號之非對稱性(asymmetry)是符合DVD規格。
.空孔標記6所致之記錄資料列部分的顫動(jitter)值是符合DVD規格。
首先,空孔標記6所致之記錄資料列要滿足DVD的行程長度制限,係指其必須要成為3T~14T(T係為通道時脈週期)的空孔標記6及凸面之圖案。為此,追加資訊必須要是與通常之凹坑/凸面所致之記錄資料列形成之際同樣地被被調變成EFM+訊號,基於該EFM+訊號來形成空孔標記6,以及,追加資訊記錄區間與前後凹坑列的關係也是必須要能滿足行程長度制限才行。
此處,所謂空孔標記6的部分,係為使反射膜消失或減少而形成的部分;空孔標記6與空孔標記6之間的空白部分(凸面部分),則是反射膜被正常留下的部分。基本上,空孔標記6與空孔標記6之間的空白部分,係與凹坑2及凸面3所致之記錄資料列的凸面3部分,為同樣膜厚。因此預刻凹坑部分與空孔標記部分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大位準,亦即I14H,係可獲得大略相同的值。
關於調變度,在DVD規格中係為:
I14/I14H≧0.60
I3/I14≧0.15(單層碟片時)
I3/I14≧0.20(雙層碟片時)
如此規定。
又,關於非對稱性,在DVD規格中係為:
-0.05≦{(I14H+I14L)/2-(I3H+I3L)/2)/I14≦0.15
如此規定。
圖7中係圖示了再生訊號之眼圖的概略圖。I14係14T圖案的峰值-谷值之振幅位準,I14H係14T圖案的峰值位準,I14L係14T圖案的谷值位準,I3係3T圖案的峰值-谷值之振幅位準,I3H係3T圖案的峰值位準,I3L係3T圖案的谷值位準。
因此預刻凹坑訊號列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Ibp、空孔標記訊號列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Ibh,係分別對應於預刻凹坑訊號、空孔標記訊號上的I14L。
又,預刻凹坑訊號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Isp、空孔標記訊號列上的對應於最短標記/空白的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Ish,係分別對應於預刻凹坑訊號、空孔標記訊號的(I3H+I3L)/2。
圖8中係圖示了,本發明的凹坑2及凸面3所致之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和空孔標記6所致之記錄資料列上的對應於來自光偵測器之訊號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概略。若依據本實施形態中的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製造方法,則如圖10所示,無論從凹坑2及凸面3所致之記錄資料列,還是從空孔標記6所致之記錄資料列,都可獲得I14H、I14L、I3H、I3L之幾乎同等之位準,可以滿足上記調變度及非對稱性之規格。然後,於再生裝置中即使將來自光偵測器的訊號輸入至波形等化電路,在預刻凹坑訊號與空孔標記訊號之切換部分處也不會發生波形失真,且即使以預刻凹坑訊號所決定的限幅位準來將空孔標記訊號進行二值化,也能正確地偵測訊號。
此外,再生訊號振幅獲得I14H、I14L、I3H、I3L之幾乎同等之位準這件事,係意味著預刻凹坑訊號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Ibp)、和空孔標記訊號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Ibh)是呈大略相同,或是,預刻凹坑訊號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Isp)、和空孔標記訊號列上的最短標記/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Ish)是呈大略相同之意思,而此大略相同的基準,係如以下所述。
所謂「大略相同」,係以預刻凹坑訊號列的指標值(就調變度而言係為最小位準Ibp、就非對稱性而言係為中間位準Isp)為基準,空孔標記訊號列的指標值(就調變度而言係為最小位準Ibh、就非對稱性而言係為中間位準Ish)是只要都是在15%以內即可。
亦即,
|(Ibp-Ibh)/Ibp|<0.15
|(Isp-Ish)/Isp|<0.15
只要符合如此,就可期待能獲得正確的訊號再生之效果。
關於顫動值(對通道位元時脈時間)則是只要能維持在8.0%以下的方式來形成空孔標記6所致之記錄資料列即可。
此處說明,於預刻凹坑訊號列與空孔標記訊號列上,為了使調變度或非對稱性呈大略相同所需的製造時之調整手法。
首先,如上述,為了使預刻凹坑訊號列及空孔標記訊號列兩者都能被穩定讀出,各個訊號列的再生訊號調變度必須要大略相同。
空孔標記訊號列的再生訊號強度,係由於其再生原理(反射率差再生)與記錄標記之生成原理(藉由熱而使膜熔融),因此要使調變度達到85%以上是有困難的。因此,在凹坑訊號列上就無法設定從85%大幅偏離的這種再生訊號調變度,因此預刻凹坑訊號列的再生訊號調變度係為90%以下,較為理想。
又,為了使預刻凹坑訊號列的SNR(Signal Noise Ratio)呈良好狀態而能穩定地讀出,預刻凹坑訊號列的再生訊號調變度係為80%以上,較為理想。
因此,預刻凹坑訊號列的再生訊號調變度係為80%以上、90%以下較為理想,因此要與其大略相同之訊號才是理想的空孔標記訊號列,其再生訊號調變度係為80%以上、90%以下較為理想。
針對預刻凹坑訊號列的再生訊號強度而言的調變度或非對稱性之調整,雖然是在母碟刻版工程中進行,但針對預刻凹坑訊號列而言的調變度調整手法,則是如上述般地,考慮調整光阻的塗佈厚度、原盤曝光時的雷射光束強度、雷射光束發光時間(曝光時間)之手法。
圖9係圖示了光碟原盤92上所塗佈之光阻厚(亦即再生專用型光碟90階段中的凹坑深)與調變度之關係。關於基板的折射率n、再生雷射光的波長λ,則是在λ/4n、3λ/4n的情況下,再生訊號調變度會呈最大(Mmax)。
此處,如上記,想要使其與空孔標記訊號列之間的調變度成為大略相同的情況下,針對預刻凹坑訊號列,將其設定成,從空孔標記訊號列來看是較容易配合的調變度,是較為適切。
假設,將圖9的調變度M1,設成相當於80%以上、90%以下的所望之調變度時,於母碟刻版工程中將塗佈在光碟原盤上的光阻厚設定成圖的d1,係為1個調整手法。
又,可以藉由原盤曝光時的雷射光束強度,來調整凹坑的寬度。此處,考慮再生專用型光碟90的再生時。圖10(a)係圖示了再生用的雷射光點SP與凹坑3。
如公知,預刻凹坑訊號列,係像這樣對凹坑3照射雷射光點SP之際,因為A領域(凹坑部分)的反射光(圖10(b)的LA)與B領域(凹坑外)的反射光(圖10(b)的LB)的相位差,而使反射光強度有所改變。
然後,若凹坑寬Wp改變,則A領域與B領域的面積比會改變。此時,彼此干涉的反射光LA、LB的光量比會改變,結果而言再生訊號調變度就會改變。
亦即,在母碟刻版工程的階段中,調整設定原盤曝光時的雷射光束強度,將凹坑寬做適切地設定,也可當成是針對預刻凹坑訊號列之調變度的調整手法。
又,可以藉由原盤曝光時的雷射光束的發光時間(曝光時間),來微調凹坑長,也能進行調整。
凹坑長本身是被規定成例如3T~14T,而被設定有各T所對應的雷射發光時間;但藉由微調該各T的發光時間,就可使各T的凹坑長度,稍微地加長或縮短。
亦即就再生專用型光碟90的階段而言,凹坑2的邊緣位置是可以被微調的。
凹坑2的邊緣位置之調整,就短T的凹坑(例如3T~6T程度)而言,係相當於再生訊號的DC位準之調整。所謂短T的凹坑,係指其振幅未達最大振幅(例如圖7的I14)的凹坑。
因此,適切地設定雷射光束的發光時間(曝光時間),也是可當成針對預刻凹坑訊號列之調變度的調整手法。
以上雖然針對預刻凹坑訊號列的調變度進行調整來說明,但在最大振幅與最小振幅之中間位準亦即非對稱性的調整之觀點上,也能使用同樣的手法。
然後作為如以上的預刻凹坑訊號列之調整,係以使得空孔標記訊號列的調變度或非對稱性,分別能夠容易地符合預刻凹坑訊號列的調變度或非對稱性,以此為目的來進行即可。
接著,說明關於空孔標記訊號列的調整手法。
空孔標記訊號列係於追記工程中進行記錄,但空孔標記6的寬度或長度,係可藉由變更追加資訊記錄裝置150的記錄用雷射的功率或發光時間來進行調整。
用以形成空孔標記6的記錄用雷射功率和空孔標記6的寬度、長度之關係的調查結果,係為圖11、圖12。
此外,關於空孔標記6的寬度Wh、長度Lh係為圖14所示部分的尺寸,而寬度Wh(n)、長度Lh(n)則是代表nT之標記的寬度及長度。
圖11(a)係針對3T標記,圖示記錄用雷射功率與長度Lh(3)之關係,圖11(b)係針對11T標記,圖示記錄用雷射功率與長度Lh(11)之關係。
又,圖12(a)係針對3T標記,圖示記錄用雷射功率與寬度Wh(3)之關係,圖12(b)係針對11T標記,圖示記錄用雷射功率與寬度Wh(11)之關係。
此測定之際的記錄用雷射之發光,係如圖13所示是使用[n-2]型的記錄補償波形。這是因為,3T長度的空孔標記6係以1個脈衝發光而記錄,11T長度的係以9個脈衝發光而記錄。此外,脈衝間的間隔係相對於T是越短越好。
由圖11、圖12可知,無論是3T標記還是11T標記,都可藉由記錄用雷射功率來控制空孔標記6的寬度或長度。
此外於本實驗中,是將脈衝發光時間固定成如圖13所示,藉由改變記錄用雷射功率而獲得如圖11、圖12所示的空孔標記之寬度、長度之關係,但亦可藉由改變脈衝發光時間來改變光的能量,以控制空孔標記之寬度、長度。於該情況中,雖然會是與圖11、圖12不同的關係圖,但藉由記錄用雷射功率與脈衝發光時間來就可控制空孔標記6的寬度與長度,這是成立的。
藉由如此使得空孔標記6的寬度或長度之控制成為可能,就可調整空孔標記訊號列的調變度或非對稱性。
首先,考慮空孔標記6的寬度Wh。來自空孔標記訊號列的訊號再生,係基於反射光量差。亦即基於標記部分與空白部分的反射率之差的反射光量之差異,來取得再生訊號振幅。然後,空孔標記6的寬度Wh越寬,則調變度會越高。
又,空孔標記6的長度Lh,係和上記預刻凹坑訊號列的情況相同,藉由微調而例如若是3T標記~6T標記程度,則再生訊號的DC位準之調整係為可能。
因此,於追記工程中,藉由記錄空孔標記訊號列之際的記錄雷射功率之設定,就可使得關於空孔標記訊號列的再生訊號之調變度或非對稱性,大略一致於預刻凹坑訊號列的再生訊號之調變度或非對稱性。
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中,例如首先是在母碟刻版工程中,將所形成之預刻凹坑訊號列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Ibp、和預刻凹坑訊號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Isp,於空孔標記訊號列中設定成為可調整的值。具體而言係將塗佈在光碟原盤92上的光阻之光阻厚的設定、或雷射光束記錄器110之記錄雷射功率、發光時間,做適切地設定。
以如此設定而被作成的光碟原盤92為基礎,以成形成膜工程來製作反射膜已形成光碟基板95,然後以貼合工程來製作已貼合光碟97。
然後在追記工程中,對已貼合光碟97進行空孔標記訊號列之記錄,但此時是調整追加資訊記錄裝置150的記錄用雷射的功率或脈衝發光時間。
其結果為,預刻凹坑訊號列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Ibp與空孔標記訊號列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Ibh係為大略一致,且預刻凹坑訊號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Isp與空孔標記訊號列上的對應於最短標記/空白的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Ish是大略一致的此種再生專用型光碟90,就可被製造。
以下就來說明,使用本實施形態的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製造方法所製作的再生專用型光碟90的DVD,是以空孔標記6的記錄資料列來記錄進追加資訊,因此不需要具備特別讀取機能的再生裝置就能偵測出訊號,確認此一事實的實驗結果。
在實驗中,備妥在內容區域內具有複數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的光碟基板,對其形成具有異於圖6中所用過之Al合金膜之組成的Al合金膜約35nm,與填空用光碟基板貼合,製作再生專用型DVD。
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的軌跡線方向的長度X(參照圖4)係為約40μm。
接著對所有複數的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考慮各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之前後的凹坑列之資訊資料,以使得再生訊號偵測後的EFM+訊號能被正確解碼之方式,將追加資訊以空孔標記6而形成之。作為形成空孔標記6時所用的追加資訊記錄裝置150,係採用波長650nm、接物透鏡NA0.60之光學系的高功率雷射寫入機。
當對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的追加資訊之記錄是不成功時,例如預刻凹坑訊號與空孔標記訊號的I14L(訊號振幅的最小位準)並非大略相同,及/或預刻凹坑訊號與空孔標記訊號的(I3H+I3L)/2(亦即最短凹坑(標記)/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不是大略相同的情況下,則因為空孔標記訊號的波形等化所導致之失真或限幅位準之誤差所導致之二值化偵測訊號的參差等,就會增加解碼錯誤,最糟情況會造成無法讀取。
<實驗例1>
備妥以追加資訊記錄裝置150的雷射功率設定成於碟片盤面上為64mW來對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進行過記錄的再生專用型光碟90(DVD)。
此時,準備市售的7家廠商所製造的DVD播放器各1台,來進行再生測試。其結果為,全部7機種都會產生解碼錯誤,無法進行再生。此例中,空孔標記訊號上的I14L相較於預刻凹坑訊號的I14L是較大,又兩者的(I3H+I3L)/2也是預刻凹坑訊號係大於空孔標記訊號,而呈互異之值。
<實驗例2>
首先備妥以追加資訊記錄裝置150的雷射功率設定成於碟片盤面上為66mW來對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進行過記錄的再生專用型光碟90(DVD)。
接著,準備市售的7家廠商所製造的DVD播放器各1台,來進行再生測試。其結果為,在5機種上可進行追加資訊之讀取,在2機種上會產生讀取錯誤而無法再生。此例中,雖然不像實驗例1那樣糟糕,但還是空孔標記訊號上的I14L相較於預刻凹坑訊號的I14L是稍微偏大,又兩者的(I3H+I3L)/2也是預刻凹坑訊號係大於空孔標記訊號。
<實驗例3>
備妥以追加資訊記錄裝置150的雷射功率設定成於碟片盤面上為68mW來對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進行過記錄的再生專用型光碟90(DVD)。
然後準備市售的7家廠商所製造的DVD播放器各1台,來進行再生測試。其結果為,於全部7機種上都沒發生解碼錯誤,而可讀取追加資訊。
<實驗例4>
備妥以追加資訊記錄裝置150的雷射功率設定成於碟片盤面上為73mW來對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進行過記錄的再生專用型光碟90(DVD)。
然後準備市售的7家廠商所製造的DVD播放器各1台,來進行再生測試。其結果為,於全部7機種上都沒發生解碼錯誤,而可讀取追加資訊。
由以上的結果可知,藉由實驗例3及實驗例4的適切之雷射功率,進行空孔標記6之記錄以記錄下追加資訊,則本實施形態的再生專用型光碟90,係可不須特別的讀取裝置,就能以市售的一般DVD播放器來進行再生,驗證了此一事實。
此外,此處雖然說明了調整空孔標記6生成之際的記錄條件之情形,但如上述,調整預刻凹坑訊號列的凹坑2之深度或寬度,也是有效果的。
1...資訊記錄領域
2...凹坑
3...凸面
4...反射膜
5...接著劑
6...空孔標記
10...追加資訊記錄區間
90...再生專用型光碟
91...母碟
92...光碟原盤
93...印模
94...光碟基板
95...反射膜已形成光碟基板
96...貼合基板
97...已貼合光碟
100...記錄調變訊號生成部
110...雷射光束記錄器
120...成形裝置
130...成膜裝置
140...基板貼合裝置
150...追加資訊記錄裝置
160...追記管理部
[圖1]圖1係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碟片製造工程之說明圖。
[圖2]圖2係本實施形態的再生專用型光碟之平面圖。
[圖3]圖3係本實施形態的再生專用型光碟之部分放大圖和模式剖面圖。
[圖4]圖4係本實施形態的再生專用型光碟之部分放大圖和模式剖面圖。
[圖5]圖5係本實施形態的再生專用型光碟的追加資訊記錄前之部分放大圖和模式剖面圖。
[圖6]圖6係本實施形態的再生專用型光碟的使用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之SEM照片的說明圖。
[圖7]圖7係再生訊號的眼圖(eye patterns)的說明圖。
[圖8]圖8係實施形態的再生訊號波形之說明圖。
[圖9]圖9係凹坑深與調變度之關係的說明圖。
[圖10]圖10係隨應於凹坑寬的調變度之變化的說明圖。
[圖11]圖11係本實施形態的空孔標記之長度與記錄雷射功率之關係的說明圖。
[圖12]圖12係本實施形態的空孔標記之寬度與記錄雷射功率之關係的說明圖。
[圖13]圖13係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實驗之際的記錄雷射脈衝的說明圖。
[圖14]圖14係本實施形態的空孔標記之長度與寬度的說明圖。
90...再生專用型光碟
91...母碟
92...光碟原盤
93...印模
94...光碟基板
95...反射膜已形成光碟基板
96...貼合基板
97...已貼合光碟
100...記錄調變訊號生成部
110...雷射光束記錄器
120...成形裝置
130...成膜裝置
140...基板貼合裝置
150...追加資訊記錄裝置
160...追記管理部

Claims (15)

  1. 一種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係屬於具有:成形工程,係基於第1調變訊號而在資訊記錄面形成凹凸形狀;和成膜工程,係在上記資訊記錄面,被覆反射膜;將上記凹凸形狀作為凹坑(pit)及凸面(land)所成之第1記錄資料列以形成記錄軌跡(track)的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備:於上記成形工程中,在上記凹坑及凸面所成之第1記錄資料列所被形成的上記記錄軌跡中,形成上記資訊記錄面是呈平面形狀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之工程;和在上記成膜工程之後,於上記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中,基於第2調變訊號而形成使上記反射膜消失或減少之標記所成之第2記錄資料列之工程;以使得對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照射雷射光時的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和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是呈大略相同的方式,來進行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之形成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之形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形成之際的資訊資料之調變方式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形成之際的資 訊資料之調變方式,係為相同。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形成工程中,藉由調整促使上記反射膜消失或減少之標記的寬度及/或長度,以使得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和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被調整成大略相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記成形工程中,藉由調整上記凹坑的寬度及/或長度,以使得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和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被調整成大略相同。
  5. 一種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係屬於具有:成形工程,係基於第1調變訊號而在資訊記錄面形成凹凸形狀;和成膜工程,係在上記資訊記錄面,被覆反射膜;將上記凹凸形狀作為凹坑(pit)及凸面(land)所成之第1記錄資料列以形成記錄軌跡(track)的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備:於上記成形工程中,在上記凹坑及凸面所成之第1記錄資料列所被形成的上記記錄軌跡中,形成上記資訊記錄面是呈平面形狀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之工程;和 在上記成膜工程之後,於上記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中,基於第2調變訊號而形成使上記反射膜消失或減少之標記所成之第2記錄資料列之工程;以使得對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照射雷射光時的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和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標記/空白時的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是呈大略相同的方式,來進行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之形成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之形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形成之際的資訊資料之調變方式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形成之際的資訊資料之調變方式,係為相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形成工程中,藉由調整促使上記反射膜消失或減少之標記的寬度及/或長度,以使得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和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標記/空白時的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被調整成大略相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記成形工程中,藉由調整上記凹坑的寬度及/或長度,以使得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和 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標記/空白時的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被調整成大略相同。
  9. 一種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係屬於具有:成形工程,係基於第1調變訊號而在資訊記錄面形成凹凸形狀;和成膜工程,係在上記資訊記錄面,被覆反射膜;將上記凹凸形狀作為凹坑(pit)及凸面(land)所成之第1記錄資料列以形成記錄軌跡(track)的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備:於上記成形工程中,在上記凹坑及凸面所成之第1記錄資料列所被形成的上記記錄軌跡中,形成上記資訊記錄面是呈平面形狀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之工程;和在上記成膜工程之後,於上記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中,基於第2調變訊號而形成使上記反射膜消失或減少之標記所成之第2記錄資料列之工程;以使得對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照射雷射光時的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和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是呈大略相同,且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和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標記/空白時的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是呈大略相同的方式,來進行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之 形成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之形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形成之際的資訊資料之調變方式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形成之際的資訊資料之調變方式,係為相同。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形成工程中,藉由調整促使上記反射膜消失或減少之標記的寬度及/或長度,以使得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和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被調整成大略相同,且使得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和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標記/空白時的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被調整成大略相同。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記成形工程中,藉由調整上記凹坑的寬度及/或長度,以使得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和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被調整成大略相同,且使得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和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標記/空白時的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被調整成大略相同。
  13. 一種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係屬於具有:資訊記錄面,係具有基於第1調變訊號所形成之凹凸形狀;和反 射膜,係將前記資訊記錄面予以被覆;將前記凹凸形狀作為凹坑及凸面所成之第1記錄資料列以形成記錄軌跡的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其特徵為,在上記凹坑及凸面所成之第1記錄資料列所被形成的上記記錄軌跡中,設有上記資訊記錄面是呈平面形狀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於該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中,基於第2調變訊號而形成使反射膜消失或減少之標記所成之第2記錄資料列;對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照射雷射光時的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和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是呈大略相同。
  14. 一種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係屬於具有:資訊記錄面,係具有基於第1調變訊號所形成之凹凸形狀;和反射膜,係將前記資訊記錄面予以被覆;將前記凹凸形狀作為凹坑及凸面所成之第1記錄資料列以形成記錄軌跡的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其特徵為,在上記凹坑及凸面所成之第1記錄資料列所被形成的上記記錄軌跡中,設有上記資訊記錄面是呈平面形狀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於該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中,基於第2調變訊號而形成使反射膜消失或減少之標記所成之第2記錄資料列;對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照射雷射光時的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 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和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標記/空白時的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是呈大略相同。
  15. 一種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係屬於具有:資訊記錄面,係具有基於第1調變訊號所形成之凹凸形狀;和反射膜,係將前記資訊記錄面予以被覆;將前記凹凸形狀作為凹坑及凸面所成之第1記錄資料列以形成記錄軌跡的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其特徵為,在上記凹坑及凸面所成之第1記錄資料列所被形成的上記記錄軌跡中,設有上記資訊記錄面是呈平面形狀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於該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中,基於第2調變訊號而形成使反射膜消失或減少之標記所成之第2記錄資料列;對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與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照射雷射光時的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和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再生訊號振幅之最小位準是呈大略相同,且上記第1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凹坑/空白所對應之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和上記第2記錄資料列上的最短標記/空白時的再生訊號振幅之中間位準是呈大略相同。
TW097145759A 2007-12-11 2008-11-26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reproduction-only type optical disc medium, and a reproduction-type optical disc medium TWI4062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19510A JP4631901B2 (ja) 2007-12-11 2007-12-11 再生専用型光ディスク媒体の製造方法、再生専用型光ディスク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3619A TW200933619A (en) 2009-08-01
TWI406274B true TWI406274B (zh) 2013-08-21

Family

ID=40755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5759A TWI406274B (zh) 2007-12-11 2008-11-26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reproduction-only type optical disc medium, and a reproduction-type optical disc medium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634287B2 (zh)
EP (1) EP2219185A4 (zh)
JP (1) JP4631901B2 (zh)
KR (1) KR20100093003A (zh)
CN (1) CN101595525B (zh)
TW (1) TWI406274B (zh)
WO (1) WO20090752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69226A (ja) * 2010-09-27 2012-04-05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光情報媒体、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2411A (en) * 1992-03-05 1995-03-28 Fujitsu Limited Constant amplitude of tracking error signals generated from a head guide track and a performed track
TW462039B (en) * 1993-07-27 2001-11-01 Matsushita Electronics Corp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tion apparatus of optical disk and method thereof, fabricating method of the original optic disk, and illegal program operation stop method
US20020150032A1 (en) * 1995-04-07 2002-10-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layer identification
US6728174B1 (en) * 1999-08-18 2004-04-27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produ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medium
TW591654B (en) * 2000-09-12 2004-06-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TW591647B (en) * 2001-02-22 2004-06-11 Sony Corp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US20050088945A1 (en) * 1998-10-21 2005-04-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TWI243368B (en) * 2000-12-19 2005-11-11 Sony Corp Optical disc, optical disc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ptical disc reproducing method
TWI276097B (en) * 2003-08-11 2007-03-11 Sony Corp Optical disk medium, optical disk medium production method, turntable an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8145A (en) 1987-06-30 1989-01-12 Toshiba Corp Paper feed device
JP2689529B2 (ja) 1988-10-07 1997-12-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JPH0737247A (ja) * 1993-07-23 1995-02-07 Omron Corp 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記録媒体
CA2344926C (en) 1999-07-22 2009-10-20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optical reproducing method, optical recording device, optical reproducing device, an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JP4221883B2 (ja) 1999-08-25 2009-02-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記録媒体、データ再生方法及び再生装置、並びに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2002175649A (ja) * 2000-09-27 2002-06-21 Hitachi Maxell Ltd パーシャルrom型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方法並びに記録再生装置
JP3871674B2 (ja) * 2001-06-08 2007-01-24 株式会社ソニー・ディスクアンドデジタ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光ディスク媒体、データ記録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3022576A (ja) * 2001-07-04 2003-01-24 Ricoh Co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原盤の製造方法
JP3876676B2 (ja) * 2001-10-10 2007-02-07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898131B1 (ko) * 2001-10-31 2009-05-19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데이터의 기록 방법 및 기록 장치 및 데이터의 재생 방법및 생성 장치
JP3585881B2 (ja) * 2001-10-31 2004-11-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データ再生装置及び方法
JP2003248930A (ja) * 2002-02-22 2003-09-05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記録媒体及び光記録媒体への記録方法
JP4123375B2 (ja) * 2004-01-29 2008-07-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5082404B2 (ja) * 2006-11-22 2012-11-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専用型光ディスク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2411A (en) * 1992-03-05 1995-03-28 Fujitsu Limited Constant amplitude of tracking error signals generated from a head guide track and a performed track
TW462039B (en) * 1993-07-27 2001-11-01 Matsushita Electronics Corp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tion apparatus of optical disk and method thereof, fabricating method of the original optic disk, and illegal program operation stop method
US20020150032A1 (en) * 1995-04-07 2002-10-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layer identification
US20050088945A1 (en) * 1998-10-21 2005-04-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US6728174B1 (en) * 1999-08-18 2004-04-27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produ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medium
TW591654B (en) * 2000-09-12 2004-06-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TWI243368B (en) * 2000-12-19 2005-11-11 Sony Corp Optical disc, optical disc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ptical disc reproducing method
TW591647B (en) * 2001-02-22 2004-06-11 Sony Corp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TWI276097B (en) * 2003-08-11 2007-03-11 Sony Corp Optical disk medium, optical disk medium production method, turntable an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5525A (zh) 2009-12-02
WO2009075248A1 (ja) 2009-06-18
KR20100093003A (ko) 2010-08-24
JP4631901B2 (ja) 2011-02-16
US8634287B2 (en) 2014-01-21
EP2219185A1 (en) 2010-08-18
TW200933619A (en) 2009-08-01
JP2009146464A (ja) 2009-07-02
EP2219185A4 (en) 2011-01-05
US20100085864A1 (en) 2010-04-08
CN101595525B (zh) 2012-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5655B (zh) Reproducing special type optical disc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4278855B2 (ja) 書換え可能型光ディスク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システム
TWI406274B (zh)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reproduction-only type optical disc medium, and a reproduction-type optical disc medium
US7969855B2 (en) Read-only optical disc medium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4337080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
JP4337069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
JP4491804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
JP4491802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
JP4491803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
JP4491806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
JP4491805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
JP4491807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
US8331213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US7911929B2 (en) Optical disk read only memory
US20090129220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information recording
JP4609781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
JPH09147421A (ja) 光ディスク用基板および光記録媒体
JPH1153768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