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5655B - Reproducing special type optical disc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Reproducing special type optical disc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5655B
TWI385655B TW096142594A TW96142594A TWI385655B TW I385655 B TWI385655 B TW I385655B TW 096142594 A TW096142594 A TW 096142594A TW 96142594 A TW96142594 A TW 96142594A TW I385655 B TWI385655 B TW I3856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record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data string
optical disc
reprodu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42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36184A (en
Inventor
Tetsuhiro Sakamoto
Jun Nakano
Akiya Saito
Toshihiko Senno
Yoshinobu Usui
Makoto Tsukahar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836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36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5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565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11B7/00451Recording involving ablation of the recording lay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47Substrates
    • G11B7/2405Substrates being also used as track layers of pre-formatted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3Preparing and using a stamper, e.g. pressing or injection molding substrat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8Post-production operations, e.g. initialising phase-change recording layers, checking for def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及其製造方法,特別係關於可在所製造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個別地賦予固有之資訊之技術。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135021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01/008145號小冊子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02/101733號小冊子
例如,在再生專用即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型之CD(Compact Disc:音碟)、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數位多用途光碟)、藍光光碟BD(Blu-ray Disc:註冊商標)、HD-DVD(High Definition DVD:高清晰度DVD)等光碟媒體中,音樂、影像、遊戲、應用程式及其他資訊資料係藉特定之記錄調變方式被記錄於所謂內容區之區域。
例如,此等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係藉其優異之量產性之低生產成本,利用較多之內容資料夾作為內容之提供機構。
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步驟列舉DVD為例,大致區分時,具有:藉雷射束製作光碟原版之原版製作步驟、使用由光碟原版製作之壓模製作多數光碟基板,在光碟基板上形成膜之成形成膜步驟、及以具有特定厚度之接著劑貼合成對之2片0.6mm厚度之光碟而成為1.2mm厚度之DVD光碟媒體之貼合步驟。
在上述成形成膜步驟中,使用壓模大量生產之光碟基板係被轉印形成在壓模之凹凸圖案。即,在成為資訊記錄面之部分形成有作為凹凸形狀之圖案之凹坑/平面構成之記錄資料串,並使此記錄資料串成為螺旋狀或同心圓狀之記錄軌道。而,在形成凹坑/平面之資訊記錄面,對該凹凸形狀覆蓋金屬合金反射膜。
光碟完成後,藉此反射膜,在凹坑/平面之部分反射由再生裝置所照射之雷射光。
而,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在製造後,並未假想記錄追加的資訊。又,雖如上所述,在資訊記錄面覆蓋著反射膜,但此反射膜並未被考慮使用作為記錄用之膜。
然而,近年來,為管理記錄特定資訊資料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要求在所製造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每1片都記錄獨特之識別碼等之追加的資訊之方法。
但,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係藉上述之製造步驟所製作,故對成形成膜步驟所處理後之已記錄特定資訊資料作為凹坑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欲不影響凹坑構成之資訊資料而記錄追加資訊相當困難。
即,難以對已存在有作為凹坑之資訊資料資訊記錄區域(內容區等)施行追加資訊之記錄。
因此,以往所提案之在再生專用型光碟記錄識別碼等之追加資訊之方式,其幾乎大部分係以記錄於內容區以外之 區域為前提,或採用異於主信號(以壓模所轉印之凹坑/平面記錄之信號)之記錄調變方式之方式記錄追加資訊之方法。
但,以此等方法記錄追加資訊之再生專用型光碟之追加資訊資料係採用異於主信號之信號輸出,或調變方式,或以內容區以外之區域之讀取為前提。因此,除了具有專用之讀取功能之再生裝置以外,不能予以讀出,而發生既有之再生裝置不能讀取追加資訊之狀況,在該點上具有欠缺互換性之問題。
例如,DVD-ROM規格所規定之BCA(Burst Cutting Area:資料組刻紋區)係使用異於主信號之記錄調變方式記錄於有別於資訊記錄區域之區域。因此,需要具備專用之讀取功能之再生裝置。
又,在上述專利文獻1中,記載在記錄追加資訊之際選擇資訊記錄區域以外之區域。
又,在上述專利文獻2中,揭示在被施行追加資訊記錄之信號之讀取中,使用與既存之資訊記錄部之反射率之差。此情形,需要具備專用之讀取功能之再生裝置。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在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中,在以上述成形成膜步驟形成同一記錄內容之光碟基板後,可在各光碟個體記錄追加資訊,並可讀出該追加資訊而不需要特別之讀取裝置。
本發明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係在包含具有依據第1調 變信號所形成之凹凸形狀之資訊記錄面與覆蓋上述資訊記錄面之反射膜,以上述凹凸形狀作為含凹坑及平面之第1記錄資料串而形成記錄軌道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中;在形成有含上述凹坑及平面之第1記錄資料串之上述記錄軌道中,設有上述資訊記錄面呈平面形狀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在該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中,形成有依據第2調變信號使反射膜消失或減少而成之第2記錄資料串。
又,產生上述第1調變信號之調變方式與產生上述第2調變信號之調變方式係同一調變方式。
又,由自上述第1記錄資料串所讀出之再生信號所檢測之對應上述凹坑部分之邏輯值,與由自上述第2記錄資料串所讀出之再生信號所檢測之對應上述反射膜消失或減少部分之邏輯值相同。
又,上述追加資訊記錄區間在上述記錄軌道之線方向具有2μm以上150μm以下之長度。
又,相對於形成有上述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之記錄軌道,於光碟半徑方向鄰接之記錄軌道係形成有含上述凹坑及平面之記錄資料串之記錄軌道。
又,在包含離光入射面遠之第1資訊記錄面與離光入射面近之第2資訊記錄面光碟媒體中,上述追加資訊記錄區間至少設於上述第1資訊記錄面;在上述第1資訊記錄面之上述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中,形成有依據上述第2調變信號使反射膜消失或減少而成之上述第2記錄資料串。
又,上述追加資訊記錄區間至少設於上述第2資訊記錄 面;在上述第2資訊記錄面之上述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中,形成有依據上述第2調變信號使反射膜消失或減少而成之上述第2記錄資料串。
又,上述第2記錄資料串為3T~14T之圖案,上述第2記錄資料串之反射率為60%以上85%以下,上述第2記錄資料串之調變度滿足下述: I 14/I 14H≧0.60 I 3/I 14≧0.15
上述第2記錄資料串之不對稱性滿足下述: -0.05≦{(I 14H+I 14L)/2-(I 3H+I 3L)/2}/I 14≦0.15
跳動值為8.0%以下。
本發明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包含:原版製作步驟,其係依據第1調變信號形成具有凹凸形狀之壓模;成形步驟,其係使用上述壓模在資訊記錄面形成上述凹凸形狀;及成膜步驟,其係在上述資訊記錄面覆蓋反射膜;且在上述原版製作步驟中,在上述壓模形成呈平面形狀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在上述成膜步驟中,形成呈上述平面形狀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在上述成膜步驟後包含補記步驟,其係在上述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中,依據第2調變信號使上述反射膜消失或減少。而且,以於上述資訊記錄面反轉之上述凹凸形狀作為含凹坑及平面之第1記錄資料串,以上述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中上述反射膜之消失或減少作為第2記錄資料串而構成記錄軌道。
又,在上述成膜步驟之後、上述補記步驟之前,包含貼 合具有上述記錄軌道之基板與其他基板之貼合步驟。
即,本發明在使用壓模大量製造光碟基板之階段,在利用凹坑/平面之記錄資料串所形成之記錄軌道內,預先形成未形成凹坑/平面之區間作為追加資訊記錄區間。將金屬合金反射膜亦包含此種追加資訊記錄區間在內覆蓋在資訊記錄面上。
而且,其後,對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使金屬合金反射膜之一部分區域消失或減少而形成穿孔標記,藉此記錄追加資訊。
也就是說,追加資訊係記錄於資訊記錄區域(以利用凹坑/平面之記錄資料串記錄資訊之區域,且含有內容區或讀入等管理區之區域)之記錄軌道之一部分區域。又,穿孔標記係被形成作為在再生時獲得與凹坑同樣之邏輯值之標記。
依據本發明,追加資訊資料係作為使金屬合金反射膜之一部分區域消失或減少而形成之標記(穿孔標記)構成之記錄資料串被記錄於資訊記錄區域之記錄軌道之一部分區域。又,穿孔標記之記錄資料串與凹坑/平面之記錄資料串係基於對記錄之資訊資料利用同一調變方式調變之調變信號而形成。又,穿孔標記係被形成作為在再生時獲得與凹坑同樣之邏輯值之標記。
由於此等理由,在本發明中,對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可個別地記錄追加資訊,並且即使非為具備特別之讀出功 能之再生裝置,也具有可包含追加資訊再生之效果。
以下,依照下列順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型態。在實施型態中,列舉DVD方式之再生專用型光碟之例作為本發明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
首先,以圖1說明實施型態之再生專用型光碟90之製造步驟。
圖1係表示製造作為本實施型態之DVD之再生專用型光碟之步驟。本例之光碟製造步驟如圖所示,大致區分時,具有:藉雷射束製作光碟原版之原版製作步驟、使用由光碟原版製作之壓模製作多數光碟基板,在光碟基板上形成膜之成形成膜步驟、以具有特定厚度之接著劑貼合成對之2片0.6mm厚度之光碟而成為1.2mm厚度之光碟之貼合步驟、及對已貼合之各個光碟記錄例如識別資訊等之追加資訊之補記步驟。
茲依序說明各步驟。
原版製作步驟係依據記錄於母碟91之資訊資料,製造光碟原版92之步驟。在此步驟中,使用具有記錄調變信號產生部100與雷射束記錄器110之原版製作裝置。
記錄調變信號產生部100係將母碟91再生而讀入欲記錄之資訊資料,將對被讀入之資訊資料施行EFM+(Eight to Fourteen Modulation plus:8對14調變+)而產生之EFM+信號輸出至雷射束記錄器110。
光碟原版92係在玻璃板上塗布感光物質之光抗蝕膜所形 成。雷射束記錄器110依照被供應之EFM+信號對光碟原版92照射雷射光,以施行依據EFM+信號之凹坑圖案之曝光。其後,顯影處理光抗蝕膜時,在正型抗蝕膜之情形,溶解被曝光之處而將凹凸形狀形成光抗蝕膜狀,在光碟原版92表面形成依照特定格式之凹坑圖案(凹坑/平面之凹凸形狀)。
又,如上所述,記錄調變信號產生部100依據由母碟91讀出之信號產生EFM+信號,但也依據來自補記管理部160之指示在EFM+信號之一部分之特定期間插入無調變信號。
在無調變信號之時間期間中,雷射束記錄器110之雷射光為斷開期間。也就是說,藉由在EFM+信號中插入無調變信號,而在光碟原版92上形成不被曝光之區間。此區間全部為平面而為未形成凹凸形狀之區間,此為後述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
依據此種光碟原版92,製作反轉轉印此光碟原版92之凹坑圖案之被稱為壓模93之模具。當然,在壓模93上形成追加資訊記錄區間。
其次,在成形成膜步驟中,首先,成形裝置120使用壓模93製作光碟基板94。將形成於光碟原版92之凹凸圖案轉印於光碟基板94而形成凹坑圖案。
作為光碟基板94之製作方法,已知有壓縮成形、注塑成形、光硬化法等。
對由壓模93被轉印凹坑圖案之光碟基板94,接著,利用 成膜裝置130覆蓋反射膜等之覆蓋膜,而形成已形成反射膜之光碟基板95。
其次,在貼合步驟中,施行上述已形成反射膜之光碟基板95與貼合基板96之貼合。
作為貼合基板96,可使用以上述同樣步驟所製作之已形成反射膜之光碟基板、或已形成半穿透反射膜之光碟基板、或未覆蓋反射膜之倣真用光碟基板。
基板貼合裝置140係對已形成反射膜之光碟基板95,貼合上述中之一種貼合基板96而製造已貼合光碟97。
作為貼合之際之接著方法,已知有使用紫外線硬化樹脂之方法及附黏著劑之薄片接著方法等。
在以往之DVD中,上述已貼合光碟97為完成品之DVD,但在本例之情形,如上所述,在形成凹坑圖案之記錄軌道上之一部分區間設有未形成凹坑圖案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
因此,對已貼合光碟97施行補記步驟。在補記步驟中,追加資訊記錄裝置150將追加資訊寫入上述已貼合光碟97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例如寫入因各光碟個體而異之識別資訊等作為追加資訊。
追加資訊記錄裝置150被補記管理部160指示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之位置資訊(位址),且被提供寫入之追加資訊而施行追加資訊之寫入。
此情形,追加資訊記錄裝置150將追加資訊EFM+調變,並依據該EFM+信號照射記錄用之高輸出雷射脈衝,使追 加資訊記錄區間之反射膜消失或減少而以形成穿孔標記之方法施行寫入。
此種補記步驟完成時,再生專用型光碟90之製造即告完成。而,利用以上之步驟大量生產之再生專用型光碟90雖為記錄同一內容之內容(音樂、影像、遊戲、應用程式等)之光碟,但可成為記錄有個別固有之追加資訊之光碟。
兹說明有關如以上所製造之本例之再生專用型光碟90(DVD)。
圖2係再生專用型光碟90之平面圖。再生專用型光碟90為直徑12cm之光碟,其中箭號之半徑範圍所示之區域為資訊記錄區域1。此資訊記錄區域1係將依據EFM+信號之凹坑/平面構成之記錄資料串例如形成作為螺旋狀之記錄軌道之區域,且係包含記錄管理資訊之讀入區、記錄內容資料之內容區、及讀出區等之區域。
在此資訊記錄區域1中,將圖2中,以範圍AR1、範圍AR2表示之部分之放大圖及模式的剖面圖揭示於圖3A、圖3B、圖4A及圖4B。
此範圍AR1係產生通常之凹坑/平面構成之記錄資料串之記錄軌道之部分,範圍AR2係包含形成穿孔凹坑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之部分。
範圍AR1之放大圖揭示於圖3A,又圖3A之虛線部分之模式的剖面圖揭示於圖3B。
在圖3A中,係表示形成作為凹坑2及平面3構成之記錄資料串之圖案之情形。
而由圖3B可以知悉,此再生專用型光碟90係藉接著劑5(例如紫外線硬化樹脂或附接著片)貼合例如分別由聚碳酸酯構成之厚度0.6mm之已形成反射膜之光碟基板95與貼合基板(倣真用光碟基板)96而成為1.2mm厚度。
此情形,已形成反射膜之光碟基板95之一主面為資訊記錄面L0。此資訊記錄面L0形成作為凹坑2及平面3構成之凹凸圖案。又,此凹坑2及平面3在其表面形成反射膜4。
又,凹坑2及平面3之凹凸關係也有相反之情形。
與已形成反射膜之光碟基板95貼合之貼合基板96在圖3B中,雖為倣真用光碟基板(未覆蓋反射膜之光碟基板),但如上所述,作為貼合基板96,也可使用已形成反射膜之光碟基板或已形成半穿透反射膜之光碟基板。
接著劑5一般使用光穿透性之接著劑,但因構造之關係,也可為非光穿透性之接著劑。與已形成反射膜之光碟基板95貼合之貼合基板96具有反射膜或半穿透反射膜之情形,其接著面為形成反射膜或半穿透反射膜之面。
其次,圖2之範圍AR2之放大圖揭示於圖4A,又圖4A之虛線部分之模式的剖面圖揭示於圖4B。
如圖4A所示,某1巡迴軌道之一部分區間為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在此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形成由上述補記步驟所形成之穿孔標記6構成之記錄資料串。也就是說,將追加資訊記錄成由穿孔標記6構成之記錄資料串。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之部分之軌道線方向之前後為由凹坑2及平面3構成之記錄資料串,又鄰接於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之 軌道也為凹坑2及平面3構成之記錄資料串。
如圖4B所示,範圍AR2之基本的層構造雖與圖3B相同,但在資訊記錄面L0之一部分形成有穿孔標記6。即,穿孔標記6係以使金屬合金反射膜4消失或減少成幾乎不存在之狀態而形成。
圖5A及圖5B係對應於圖4A及圖4B而表示以上述補記步驟記錄追加資訊前之情形。
如圖5A所示,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係作為無調變區間而未被形成凹坑2及平面3構成之凹凸圖案之區間。由圖5B可以知悉,此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係存在於與平面3同一平面上,覆蓋著反射膜4而成為所謂倣真部。
在補記步驟中,追加資訊係被記錄於此種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
即,上述追加資訊記錄裝置150例如係被準備作為使用高輸出紅色半導體雷射之專用之記錄裝置,例如具有使用DPD(differential phase detection:差動式相位檢測)對資訊記錄區域1之凹坑串進行追蹤之功能、及在期望之區間使記錄用之高輸出雷射脈衝發光之功能,對圖5A及圖5B之狀態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進行記錄,而如圖4A及圖4B所示,形成穿孔標記6。其時之發光圖案之調變採用EFM+信號,作為與對應於資訊記錄區域之凹坑串之調變相同之調變方式。
圖6係表示作為對在再生專用型光碟90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之追加資訊之記錄,入射高輸出雷射而形成穿孔標 記6之樣本之情形。此係形成穿孔標記6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之SEM(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照片。
在SEM觀察時,在接著面剝開已形成反射膜之光碟基板95與貼合基板96(倣真用光碟基板),對露出反射膜4之部分入射電子線而加以觀察。作為反射膜4,使用以Al為基合金而含有Fe約1原子%、Ti約5原子%之Al合金。
由此圖6可知,形成於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之金屬合金反射膜會對應於追加資訊之調變信號而消失或減少而穿孔成橢圓形狀,美觀地形成對應於凹坑之穿孔標記6。
又,作為圖4A所示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之軌道線方向之長度X,以2μm~150μm之範圍較為適切。
EFM+信號形成之凹坑圖案為3T~14T之範圍,但在3T標記為0.4μm長度,在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至少形成作為3T間隙、3T標記、3T間隙、3T標記、3T間隙之記錄資料串之情形,作為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之長度X,需要2μm。
又,以追加資訊記錄裝置150形成穿孔標記6之際,在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必須維持追蹤狀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在穿孔標記6形成前為鏡面,成為不能獲得追蹤錯誤信號之區間。也就是說,在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之前後之凹坑串之間,可維持追蹤狀態之長度為作為資訊記錄區間10之長度之限度。此值決定於追加資訊記錄裝置150之追蹤性能及追蹤伺服頻帶,但以150μm程度以內較為合適。
實際上,只要依照記錄於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之資訊量,在2μm~150μm之範圍內設定資訊記錄區間10之長度 即可,例如可考慮設定為10~40μm。在DVD之情形,10~40μm相當於5~20符號,考慮錯誤訂正及資料之任意性時,屬於合適之長度。
而,在以上之圖3A~圖5B中,雖揭示有關設有1個資訊記錄面L0作為資訊記錄面之所謂單層光碟,但在設有複數個資訊記錄面之多層光碟之情形,也可如上述方式形成由穿孔標記6構成之記錄資料串。圖7A及圖7B係表示剖面構造例。
圖7A及圖7B係分別表示形成2個資訊記錄面L0、L1之再生專用型光碟90,尤其表示設有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之部分之剖面構造。
2層構造之再生專用型光碟90之情形,相對於已形成反射膜之光碟基板95,使用已形成半穿透反射膜之光碟基板作為貼合基板96。半穿透反射膜之光碟基板係在形成凹坑/平面構成之所需之記錄資料串之光碟基板上形成半穿透反射膜7之光碟基板。
資訊記錄面L0形成於已形成反射膜之光碟基板95之一主面上,資訊記錄面L1形成於已形成半穿透反射膜之光碟基板之一主面上。
此等資訊記錄面L0、L1可藉習知之方法形成。例如,可同時成形2片光碟基板94,在成形之同時,對一方之光碟基板94,將形成第1資訊記錄面L0之凹坑2及平面3成形於其一主面,對他方之光碟基板94,將形成第2資訊記錄面L1之凹坑2及平面3成形於其一主面。
其次,分別例如在一方之光碟基板94之資訊記錄面L0之表面濺鍍反射膜4,又在他方之光碟基板94之資訊記錄面L1之表面濺鍍半穿透反射膜7。
而,在此一方之光碟基板94之資訊記錄面L0上,例如塗布紫外線硬化樹脂,並與他方之光碟基板94之資訊記錄面L1側接著而加以貼合,藉照射紫外線而使紫外線硬化樹脂硬化。
資訊記錄面有2個以上之情形,穿孔標記6之形成可與前述同樣地執行。也就是說,在追加資訊記錄裝置150中,使記錄用之雷射聚焦於形成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作為無調變區間之側之資訊記錄面,以適切之輸出依照追加資訊之調變信號使雷射發光而形成穿孔標記6。
圖7A係在資訊記錄面L0側設有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在此施行雷射照射而使反射膜4(全反射膜)消失或減少而形成穿孔標記6之例。
又,圖7B係在資訊記錄面L1側設有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在此施行雷射照射而使半穿透反射膜7消失或減少而形成穿孔標記6之例。
又,此時,照射記錄用雷射之方向並不受限制,但例如如圖7A所示,設定雷射入射方向,在資訊記錄面L0側形成穿孔標記6之情形,聚焦於資訊記錄面L0之雷射光之實效的輸出會成為被半穿透反射膜7衰減之值,故出射之際之雷射輸出有必要考慮其衰減份而預先將其值設定於較大值。
如此圖7A及圖7B之例般,即使是多層構造之再生專用型光碟90,也可在其中之一個資訊記錄面設置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將追加資訊寫入該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作為由穿孔標記6構成之資料串。
又,在此雖設定為其中之一個資訊記錄面,但例如也可在資訊記錄面L0、L1之雙方設置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並分別形成由穿孔標記6構成之記錄資料串。
在此,為了使用本例之再生專用型光碟90作為DVD,當然有必要形成依據DVD規格之光碟,也就是說,形成由穿孔標記6構成之記錄資料串之部分也必須適合DVD規格。
為此,在由穿孔標記6構成之記錄資料串部分,至少有必要滿足以下之條件。
‧由穿孔標記6構成之記錄資料串滿足連串長度(run length)限制。
‧在由穿孔標記6構成之記錄資料串中,反射率適合DVD規格。
‧由穿孔標記6構成之記錄資料串部分之再生信號之調變度適合DVD規格。
‧由穿孔標記6構成之記錄資料串部分之再生信號之不對稱性適合DVD規格。
‧由穿孔標記6構成之記錄資料串部分之跳動值適合DVD規格。
首先,所謂由穿孔標記6構成之記錄資料串滿足DVD之連串長度限制,係指需要成為3T~14T之穿孔標記6及凹坑 之圖案。為此,追加資訊需要與形成通常之凹坑/平面構成之記錄資料串之際同樣地被調變成EFM+信號,依據此EFM+信號形成穿孔標記6、及在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之前後之凹坑串之關係上也只要滿足連串長度限制即可。
又,反射率在DVD規格中,在單層光碟之情形,為60%以上85%以下(無偏光光學系之情形),或45%以上85%以下(偏光光學系之情形)。在2層光碟之情形,為18%以上30%以下。
穿孔標記6部分之反射率與反射膜之膜厚之關係揭示於圖8。在此,表示有關採用純Ag與純Al作為反射膜之情形,利用計算機算出通過折射率約1.5之樹脂分別照射波長650nm之光之情形之反射率之值。
由此圖8可知:膜厚愈薄時,反射率愈低。反射膜為純Ag之情形,膜厚約30nm時,反射率約80%,膜厚50nm以上時,反射率超過90%而無變動。又,反射率為純Al之情形,膜厚約10nm時,反射率約70%,膜厚約20nm時,反射率超過85%,膜厚約35nm以上時,則無變動。
在本發明中,為了穩定地將追加資訊形成作為穿孔標記,例如使用在純Al中添加元素之Al合金作為反射膜。變成Al合金時,以相同膜厚比較時之反射率會低於純Al之情形,故作為反射膜材料,只要以使無變動時之反射率滿足上述DVD規格方式,將Al合金之組成與膜厚控制成例如在無偏光光學系中達到60%以上即可。
在此,所謂穿孔標記6之部分,係反射膜消失或減少而 形成之部分,穿孔標記6與穿孔標記6之間之空隙部分(平面部分)係通常留下反射膜之部分。基本上,穿孔標記6與穿孔標記6之間之空隙部分成為與凹坑2及平面3所成之記錄資料串之平面3之部分同樣之膜厚,可獲得所需之反射率。
有關調變度,在DVD規格中規定: I 14/I 14H≧0.60 I 3/I 14≧0.15(單層光碟之情形) I 3/I 14≧0.20(2層光碟之情形)。
有關不對稱性,在DVD規格中規定: -0.05≦{(I 14H+I 14L)/2-(I 3H+I 3L)/2}/I 14≦0.15。
圖9係表示再生信號之眼圖之概略圖。I 14係14T圖案之峰底之振幅位準,I 14H係14T圖案之峰位準,I 14L係14T圖案之底位準,I 3係3T圖案之峰底之振幅位準,I 3H係3T圖案之峰位準,I 3L係3T圖案之底位準。
圖10係表示在本發明之凹坑2及平面3構成之記錄資料串之再生信號振幅、與在穿孔標記6構成之記錄資料串之再生信號振幅之概略圖。如圖10所示,無論由凹坑2及平面3構成之記錄資料串或穿孔標記6構成之記錄資料串,就I 14H、I 14L、I 3H、I 3L而言,均可獲得大致同等之位準,可滿足上述調變度及不對稱性之規格。
在跳動值(對頻道位元時鐘時間)方面,只要以8.0%以下 方式形成穿孔標記6構成之記錄資料串即可。
又,在通常之再生裝置,尤其在不具有穿孔標記6構成之記錄資料串之再生用之專用功能之再生裝置中,為了與凹坑/平面所構成之記錄資料串同樣地再生穿孔標記6構成之記錄資料串,需要此等之邏輯值一致。
本例之情形,作為再生信號,例如對凹坑2使用L值,對平面3使用H值,在穿孔標記6構成之記錄資料串部分,對穿孔標記6使用L值,在穿孔標記6與穿孔標記6間之間隙部分使用H值。也就是說,凹坑2與穿孔標記6之邏輯值一致。
如眾所周知,在凹坑/平面構成之記錄資料串中,可藉相位差引起之反射光強度之變化檢測凹坑/平面所構成之資訊。也就是說,在凹坑2之部分,反射光量因繞射光之相位差引起之干涉與再生裝置之物鏡之孔徑之關係而降低。因此,可獲得在平面3與凹坑2之部分所檢測之反射光量之差,藉此,可獲得對應於凹坑/平面之再生信號波形。
另一方面,在穿孔標記6構成之記錄資料串中,可獲得被穿孔標記6部分與間隙部分之反射率差所檢測之反射光量差。由圖8可知,反射膜幾乎消失之穿孔標記6部分,反射率降低,另一方面,在留下反射膜之間隙部分,則可獲得較高之反射率。
此結果,以再生信號波形加以觀察時,亦如圖10所示,在凹坑串及穿孔標記6構成之記錄資料串中,可獲得大致 同等之再生信號波形,由穿孔標記6可獲得與凹坑2同一邏輯性。
以下,說明有關確認藉穿孔標記6之記錄資料串記錄追加資訊之作為再生專用型光碟90之DVD不需要具備特別之讀取功能之再生裝置而可檢測信號之實驗結果。
在實驗中,準備內容區內具有複數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之光碟基板,在此形成具有異於圖6所使用之Al合金膜之組成之Al合金膜約35nm,而與倣真用光碟基板相貼合,製作再生專用型DVD。
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之軌道線方向之長度X約40μm。
其次,對複數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之全部,考慮各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之前後之凹坑串之資訊資料,而以可正確地解碼再生信號檢測後之EFM+信號方式,藉穿孔標記6形成追加資訊。作為使用於穿孔標記6之形成之追加資訊記錄裝置150,使用具有波長650nm、物鏡之NA0.60之光學系之高輸出雷射燈。
若對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之追加資訊之記錄不成功,則解碼錯誤會增加,最差之情形會不能讀取。
<比較例>
準備在光碟碟面上將追加資訊記錄裝置150之雷射輸出設定為64mW而施行對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之記錄之再生專用型光碟90(DVD)。
此情形,準備市售之7家廠商製之DVD播放器各1台進行再生測試。其結果,7台機種全部發生解碼錯誤,不能再 生。
<實驗例>
準備在光碟碟面上將追加資訊記錄裝置150之雷射輸出設定為73mW而施行對追加資訊記錄區間10之記錄之再生專用型光碟90(DVD)。
而,準備市售之7家廠商製之DVD播放器各1台進行再生測試。其結果,在7台機種全部中均未發生解碼錯誤,而可讀取追加資訊。
其次,在80℃ 85%之環境下將上述已追加資訊記錄之再生專用型光碟90(DVD)保存240小時,施以加速劣化試驗後,再度進行再生測試。其結果,在7台機種全部中,亦均未發生解碼錯誤,而可成功地加以讀取。
由以上之結果,可驗證利用適當正確之雷射輸出施行穿孔標記6之記錄而記錄追加資訊時,本實施型態之再生專用型光碟90不需要特別之讀取裝置,即可以市售之通常之DVD播放器加以再生。
又,在實施型態中,作為DVD方式之再生專用型光碟90,雖說明實現本發明之例,但本發明也可適用作為其他光碟方式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及其製造方法。
2‧‧‧凹坑
3‧‧‧平面
4‧‧‧反射膜
5‧‧‧接著劑
6‧‧‧穿孔標記
7‧‧‧半穿透反射膜
10‧‧‧追加資訊記錄區間
90‧‧‧再生專用型光碟
91‧‧‧母碟
92‧‧‧光碟原版
93‧‧‧壓模
94、95‧‧‧光碟基板
96‧‧‧貼合基板
97‧‧‧已貼合光碟
100‧‧‧記錄調變信號產生部
110‧‧‧雷射束記錄器
120‧‧‧成形裝置
130‧‧‧成膜裝置
140‧‧‧基板貼合裝置
150‧‧‧追加資訊記錄裝置
160‧‧‧補記管理部
AR1、AR2‧‧‧範圍
L0、L1‧‧‧資訊記錄面
圖1係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之光碟製造步驟之說明圖。
圖2係實施型態之再生專用型光碟之平面圖。
圖3A係實施型態之再生專用型光碟之局部放大圖。
圖3B係實施型態之再生專用型光碟之模式的剖面圖。
圖4A係實施型態之再生專用型光碟之局部放大圖。
圖4B係實施型態之再生專用型光碟之模式的剖面圖。
圖5A係實施型態之再生專用型光碟之追加資訊記錄前之局部放大圖。
圖5B係實施型態之再生專用型光碟之追加資訊記錄前之模式的剖面圖。
圖6係使用實施型態之再生專用型光碟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之SEM照片之說明圖。
圖7A係實施型態之2層構造之再生專用型光碟之模式的 剖面圖。(其1)
圖7B係實施型態之2層構造之再生專用型光碟之模式的 剖面圖。(其2)
圖8係實施型態之反射膜之膜厚與反射率之關係之說明圖。
圖9係再生信號之眼圖之說明圖。
圖10係實施型態之再生信號波形之說明圖。
2‧‧‧凹坑
3‧‧‧平面
4‧‧‧反射膜
5‧‧‧接著劑
6‧‧‧穿孔標記
10‧‧‧追加資訊記錄區間
90‧‧‧再生專用型光碟
95‧‧‧光碟基板
96‧‧‧貼合基板
AR2‧‧‧範圍
L0‧‧‧資訊記錄面

Claims (10)

  1. 一種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其包含具有依據第1調變信號所形成之凹凸形狀之資訊記錄面、與覆蓋上述資訊記錄面之反射膜,並以上述凹凸形狀作為含凹坑及平面之第1記錄資料串而形成記錄軌道,其特徵在於:在形成有含上述凹坑及平面之第1記錄資料串之上述記錄軌道中,設有上述資訊記錄面呈平面形狀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在該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中,形成有依據第2調變信號使反射膜消失或減少而成之第2記錄資料串。
  2. 如請求項1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其中產生上述第1調變信號之調變方式與產生上述第2調變信號之調變方式係同一調變方式。
  3. 如請求項1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其中由自上述第1記錄資料串所讀出之再生信號所檢測之對應上述凹坑部分之邏輯值,與由自上述第2記錄資料串所讀出之再生信號所檢測之對應上述反射膜消失或減少部分之邏輯值相同。
  4. 如請求項1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其中上述追加資訊記錄區間在上述記錄軌道之線方向具有2 μm以上至150 μm以下之長度。
  5. 如請求項1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其中相對於形成有上述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之記錄軌道,於光碟半徑方向鄰接之記錄軌道係形成有含上述凹坑及平面之記錄資料串 之記錄軌道。
  6. 如請求項1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其係包含離光入射面遠之第1資訊記錄面與離光入射面近之第2資訊記錄面者,且上述追加資訊記錄區間至少設於上述第1資訊記錄面;在上述第1資訊記錄面之上述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中,形成有依據上述第2調變信號使反射膜消失或減少而成之上述第2記錄資料串。
  7. 如請求項1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其中係包含離光入射面遠之第1資訊記錄面與離光入射面近之第2資訊記錄面之光碟媒體,且上述追加資訊記錄區間至少設於上述第2資訊記錄面;在上述第2資訊記錄面之上述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中,形成有依據上述第2調變信號使反射膜消失或減少而成之上述第2記錄資料串。
  8. 如請求項1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其中上述第2記錄資料串為3T至14T之圖案;上述第2記錄資料串之反射率為60%以上至85%以下;上述第2記錄資料串之調變度滿足下述:I 14/I 14H≧0.60 I 3/I 14≧0.15上述第2記錄資料串之不對稱性滿足下述: -0.05≦{(I 14H+I 14L)/2-(I 3H+I 3L)/2}/I 14≦0.15跳動值為8.0%以下。
  9. 一種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原版製作步驟,其係依據第1調變信號形成具有凹凸形狀之壓模;成形步驟,其係使用上述壓模在資訊記錄面形成上述凹凸形狀;及成膜步驟,其係在上述資訊記錄面覆蓋反射膜;且在上述原版製作步驟中,在上述壓模形成呈平面形狀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在上述成膜步驟中,形成呈上述平面形狀之追加資訊記錄區間;在上述成膜步驟後包含補記步驟,其係在上述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中,依據第2調變信號使上述反射膜消失或減少;以於上述資訊記錄面反轉之上述凹凸形狀作為含凹坑及平面之第1記錄資料串,以上述追加資訊記錄區間中上述反射膜之消失或減少作為第2記錄資料串而構成記錄軌道。
  10. 如請求項9之再生專用型光碟媒體之製造方法,其中在上述成膜步驟之後、上述補記步驟之前,包含貼合具有上述記錄軌道之基板與其他基板之貼合步驟。
TW096142594A 2006-11-22 2007-11-09 Reproducing special type optical disc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3856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16186A JP5082404B2 (ja) 2006-11-22 2006-11-22 再生専用型光ディスク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6184A TW200836184A (en) 2008-09-01
TWI385655B true TWI385655B (zh) 2013-02-11

Family

ID=39429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42594A TWI385655B (zh) 2006-11-22 2007-11-09 Reproducing special type optical disc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80312A1 (zh)
EP (1) EP2053602A4 (zh)
JP (1) JP5082404B2 (zh)
KR (1) KR20090082102A (zh)
CN (1) CN101371303B (zh)
TW (1) TWI385655B (zh)
WO (1) WO20080626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80288B2 (ja) 2007-02-01 2009-06-17 株式会社ソニー・ディスクアンドデジタ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再生専用型光ディスク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31901B2 (ja) 2007-12-11 2011-02-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専用型光ディスク媒体の製造方法、再生専用型光ディスク媒体
JP5329317B2 (ja) * 2009-06-30 2013-10-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専用型光ディスク、再生専用型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
JP2011159378A (ja) * 2010-01-08 2011-08-18 Panasonic Corp 光学ドライブ装置
TWI530943B (zh) * 2014-12-26 2016-04-21 國立中央大學 全像儲存層、應用其的全像碟片以及其製造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52009A1 (en) * 2001-06-08 2003-08-14 Yoshinobu Usui Optical disk medium, and data recording method and device
TW594713B (en) * 1999-10-14 2004-06-21 Tdk Corp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and reproducing method of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6788635B1 (en) * 1999-07-22 2004-09-07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optical reproducing method, optical recording device, optical reproducing device, an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TWI222631B (en) * 2001-04-27 2004-10-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ptical recordable disk, optical recording and read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TWI238406B (en) * 2002-03-20 2005-08-21 Hitachi Maxell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I241582B (en) * 2000-02-28 2005-10-11 Sony Corp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cording medi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plate,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recording media,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plate
TWI242199B (en) * 2002-03-28 2005-10-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cording method using reactive diffusion, recording medium using the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using the recording medium
US20060198262A1 (en) * 2005-03-07 2006-09-07 Funai Electric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controlling laser power for disc overwriting
US20060227689A1 (en) * 2004-04-27 2006-10-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data on/from the same
US20060256703A1 (en) * 2005-03-25 2006-11-16 Pioneer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29122B1 (en) * 1988-02-19 1993-08-11 Philips and Du Pont Optical Company Method for affixing information on read-only optical disks
JPH04301494A (ja) * 1991-03-29 1992-10-26 Hitachi Maxell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の記録再生方法
JPH04358333A (ja) * 1991-06-05 1992-12-11 Mitsui Toatsu Chem Inc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3107447B2 (ja) * 1992-03-12 2000-11-0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07311982A (ja) * 1994-05-16 1995-11-28 Ricoh Co Ltd 光記録媒体並びにそ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KR100468251B1 (ko) * 1995-10-09 2005-01-27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정보 기록 장치 및 정보 재생 장치
JP3741236B2 (ja) * 1996-09-27 2006-02-01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再生装置
ATE293831T1 (de) * 1999-08-25 2005-05-15 Sony Corp Medium mit aufgezeichneten daten, datenwiedergabeverfahren und wiedergabegeraet
EP1449209A1 (en) * 2001-06-07 2004-08-2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cal data storage medium and use of such a medium
CN100394481C (zh) * 2001-06-08 2008-06-11 新力光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记录方法及装置
JP3585881B2 (ja) * 2001-10-31 2004-11-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データ再生装置及び方法
JP2003248930A (ja) * 2002-02-22 2003-09-05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記録媒体及び光記録媒体への記録方法
JP4193408B2 (ja) * 2002-04-22 2008-12-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光記録方法、光再生方法
JP2005078727A (ja) * 2003-09-01 2005-03-24 Fujitsu Ltd 光ディスク
JP2005310270A (ja) * 2004-04-21 2005-11-04 Sony Corp 固有の識別情報が書き込まれた再生専用の光記録媒体
JP2006134385A (ja) * 2004-11-02 2006-05-25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及び装置、光ディスク、並びに、光ディスク再生方法及び装置
JP4280288B2 (ja) * 2007-02-01 2009-06-17 株式会社ソニー・ディスクアンドデジタ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再生専用型光ディスク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8635B1 (en) * 1999-07-22 2004-09-07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optical reproducing method, optical recording device, optical reproducing device, an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TW594713B (en) * 1999-10-14 2004-06-21 Tdk Corp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and reproducing method of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TWI241582B (en) * 2000-02-28 2005-10-11 Sony Corp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cording medi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plate,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recording media,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plate
TWI222631B (en) * 2001-04-27 2004-10-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ptical recordable disk, optical recording and read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US20030152009A1 (en) * 2001-06-08 2003-08-14 Yoshinobu Usui Optical disk medium, and data recording method and device
TWI238406B (en) * 2002-03-20 2005-08-21 Hitachi Maxell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I242199B (en) * 2002-03-28 2005-10-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cording method using reactive diffusion, recording medium using the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using the recording medium
US20060227689A1 (en) * 2004-04-27 2006-10-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data on/from the same
US20060198262A1 (en) * 2005-03-07 2006-09-07 Funai Electric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controlling laser power for disc overwriting
US20060256703A1 (en) * 2005-03-25 2006-11-16 Pioneer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62675A1 (fr) 2008-05-29
CN101371303B (zh) 2011-02-23
KR20090082102A (ko) 2009-07-29
EP2053602A1 (en) 2009-04-29
TW200836184A (en) 2008-09-01
CN101371303A (zh) 2009-02-18
EP2053602A4 (en) 2010-07-28
JP5082404B2 (ja) 2012-11-28
US20090080312A1 (en) 2009-03-26
JP2008130191A (ja) 2008-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09788B1 (ko) 광기록매체, 광기록매체 제조방법, 광기록매체 제조장치 및 매체
TWI385655B (zh) Reproducing special type optical disc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U2006211660B2 (en) Optical disc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tion device and method and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recording medium
JP4278855B2 (ja) 書換え可能型光ディスク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システム
JP4280288B2 (ja) 再生専用型光ディスク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31901B2 (ja) 再生専用型光ディスク媒体の製造方法、再生専用型光ディスク媒体
JP4337080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
JP2004296050A (ja) 光ディスクならびに光ディスク装置
US7911929B2 (en) Optical disk read only memory
JP2008310847A (ja) データ記録方法、再生専用型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再生専用型光ディスク
JP4432908B2 (ja) 再生装置、再生方法、記録装置、記録方法、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光ディスク記録媒体
JP4277812B2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媒体、ディスク製造方法
JP4609781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
JP2004192723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8010079A (ja) 追記型多層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再生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7510244A (ja) 修正されたcd層を持つハイブリッド光学情報記録媒体
JP2006065942A (ja) 光ディスク原盤および光ディスク
JP2007242181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媒体、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