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2105B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liquid material - Google Patent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liquid materia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2105B
TWI402105B TW096143164A TW96143164A TWI402105B TW I402105 B TWI402105 B TW I402105B TW 096143164 A TW096143164 A TW 096143164A TW 96143164 A TW96143164 A TW 96143164A TW I402105 B TWI402105 B TW I40210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liquid material
space
flow
seal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43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35559A (en
Inventor
Kazumasa Ikushima
Original Assignee
Musashi Engineer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sashi Engineering Inc filed Critical Musashi Engineering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835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355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21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210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B05C5/0225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characterised by flow controlling means, e.g. valves, located proximate the outl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26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with,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B05C5/0225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characterised by flow controlling means, e.g. valves, located proximate the outlet
    • B05C5/0237Fluid actuated valv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Description

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液體材料從排出口排出的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及裝置;更具體而言,係關於一種當將液體材料填充於與排出口連通之流路中時,可無殘留氣體地填充液體材料的排出方法及裝置。
另外,本發明中所謂「排出」,係包涵:液材在離開噴嘴前便接觸到工件之形式的排出方式、以及液材在離開噴嘴之後才接觸到工件之形式的排出方式。
將液體材料排出的裝置,習知有從供應液體材料的供應口起至將液體材料排出的排出口間之流路內,配置旋轉移動或進退移動的軸體,利用軸體的動作而從排出口將液體材料排出的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中的圖1所揭示裝置,係在注射器中所儲存的液體材料,經由孔而被導入於在分配裝置外殼上所形成的流路中,再利用軸的進出移動而從噴嘴中將液體材料排出。此處,軸插入於流動孔中,而流路係由插入於流動孔的軸之間隙所形成。此外,軸係透過密封環構成不朝軸驅動源的控制機構發生洩漏,因此,注射器內所儲存的液體材料,係構成在直到噴嘴排出口的分配裝置內之流路均全部充滿液體材料的狀態。
習知此種構造的排出裝置係當在流路內存在有氣泡時,便發生裝置所排出的液體材料量呈不均勻。
將流路內的氣泡從流路中去除的裝置,有如專利文獻2所揭示者。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裝置,係在從供應液體材料的供應口起至排出液體材料的排出口間之流路內,依軸體形式配設旋轉移動的螺桿,藉由螺桿的旋轉動作從排出口中將液體材料排出。在缸筒的側面形成有氣泡脫除孔,構成當混入氣泡的黏性液體流入於缸筒內的流路時,便從氣泡脫除孔中將氣泡排出,而將無氣泡的黏性流體從噴嘴中壓出的構造。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322099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昭62-201671號公報
在排出裝置內所殘留的氣泡,因為成為排出量不均勻、在排出後從排出口發生液滴下垂(所謂「液滴滴垂」)的原因,因而必需加以確實地去除排出。然而,排出裝置內已混入於流路中之液體材料中的氣泡,大多殘留於流路中所形成的角部、流路徑變化的段差部、袋部中,在後續的排出作業中,即便使液體材料連續流動,仍存在有如流動停滯般的較難排出情形。
專利文獻1的圖1所揭示裝置中,就構造上,有在從儲存容器的液體材料導入於流路中之位置(即孔與流路的連結點)的入口起,至密封環為止的流路中所充滿的空氣,在開始使用時,於導入液體材料之時會容易殘留的問題。
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裝置中,雖在裝置內無氣泡地填充液體材料後,可將混入於液體材料中的氣泡去除排出,但是會有無法將最初在填充液體材料之時便已混入的氣泡去除之情況。具體而言,當開始使用時在未注入液體材料的狀態下,注入液體材料之際,因為在充滿裝置流路內的空氣並未完全排出的情況下,液體材料便從供應口到達排出口,因而為將流路內所殘留的氣體/氣泡排出,便必需採取將液體材料從排出口維持一定時間排出之作業,但是即便經過此種作業,依情況仍會有部分空氣殘留於流路中的情形。
有鑑於上述問題,本發明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當裝置開始使用時,於進行液體材料填充之時,能無殘留氣體/氣泡地將液體材料填充於流路內的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及裝置。
為解決上述問題,發明者發明一種從供應液體材料的液體材料供應口起至排出口之間,依照離液體材料供應口之距離順序(流路順序),填充液體材料之新穎構成流路,藉此當進行液體材料填充之際,便可將裝置內流路中所充滿的氣體完全取代為液體材料。
即,第1發明的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係在連通於噴嘴的第一流路插通作業軸,並從連通於第一流路的第二流路注入液體材料,在第一流路填充液體材料而將液體材料排出的排出方法;其特徵在於:在作業軸延設方向設置連設於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的空間(4),藉由將從第二流路流入第一流路的液體材料之流動阻力,設定為大於從第二流路流入空間(4)的液體材料之流動阻力,而防止氣泡殘留。
第2發明係在第1發明中,上述空間(4)係較第一流路形成較大徑或較寬廣。
第3發明係在第1或2發明中,第二流路之終端部係構成從第二流路將液體材料分別流入空間(4)及第一流路。
第4發明係在第1至3項中任一項發明中,在第二流路之終端部係設置阻隔從第二流路流入第一流路的障壁構件,來調整流動阻力。此處,所謂「障壁構件」並不僅侷限於板狀物,亦可為篩網狀物,指任何能產生流動阻力的構件。此外,亦可在板狀「障壁構件」設置單數或複數「孔」,並依照孔的數量或直徑大小進行流動阻力的調整。
第5發明係在第4發明中,上述障壁構件係具有其上端部到達空間(4)的高度。
第6發明係在第1至5項中任一項發明中,在第二流路之終端部係設有連通於第二流路與空間(4)的缺口部(31),而進行流動阻力之調整。
第7發明係在第1至6項中任一項發明中,在上述空間(4)中係裝設中央處有形成作業軸插通用之孔的密封構件。
第8發明係在第7發明中,密封構件係構成側面截面呈倒凹形狀。
第9發明係在第7發明中,密封構件係構成側面截面呈倒V字狀。
第10發明的裝置,係具備有:將液體材料排出的噴嘴;連通於噴嘴的第一流路;連通於第一流路及液體材料供應源的第二流路;中央處形成有作業軸插通用之孔的密封構件;插通於密封構件與第一流路的作業軸;以及使作業軸產生動作的驅動手段;如此所成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置,其特徵在於:在作業軸延設方向設置連接於第一流路與第二流路的空間(4),並設置相較於從第二流路流入於第一流路的液體材料之流動阻力,而減少從第二流路流入於空間(4)的液體材料之流動阻力而成之防止氣泡殘留機構。
第11發明係在第10發明中,上述空間(4)係形成較第一流路大徑或較寬廣。
第12發明係在第10或11發明中,第二流路之終端部係構成從第二流路分別將液體材料流入空間(4)及第一流路。
第13發明係在第10至12項中任一項發明中,在第二流路之終端部係設置有阻隔從第二流路流入第一流路的障壁構件。此處,「障壁構件」係與第4發明中的「障壁構件」相同之定義。
第14發明係在第13發明中,上述障壁構件係具有上端部到達空間(4)的高度,且設置於第二流路之終端部。
第15發明係在第10或14發明中,在第二流路之終端部係設有連通於第二流路與空間(4)的缺口部(31)。
第16發明係在第10至15項中任一項發明中,其中,上述密封構件係裝設於空間(4)。
第17發明係在第16發明中,上述密封構件係構成側面截面呈倒凹形狀。
第18發明係在第16發明中,上述密封構件係構成側面截面呈倒V字狀。
第19發明係在第10至18項中任一項發明中,在利用上述驅動手段使作業軸前進移動之後,便急遽停止,使液體材料從排出口飛散排出。
第20發明係在第10至18項中任一項發明中,上述作業軸係構成在棒狀體表面的軸方向具有螺旋狀凸緣之螺桿,藉由驅動手段使作業軸轉動以使液體材料從排出口排出。
根據本發明,因為當在裝置開始使用時將液體材料進行填充之際,便可無殘留氣體/氣泡地將液體材料填充於流路內,結果便可防止排出量不均、液滴滴垂現象,可穩定地施行均勻所需量的塗佈。
再者,因為將在流路內所殘留的氣體/氣泡加以排出,因而將液體材料從排出口維持一定時間排出的作業可達最小限度,便可毫無浪費地有效使用液體材料。
以下,針對實施本發明的較佳形態,參照圖1至3進行說明。另外,本說明書中,將從液體材料供應口14至排出口15之間的液體材料通道,簡稱「流路」。
在填充液體材料時,最好將裝置內的流路中所充滿的氣體全部取代為液體材料,因而最好從供應液體材料的液體材料供應口起至排出口之間,依照離液體材料供應口的距離順序(流路順序)進行液體材料之填充。
特別在液體材料流動的流路內插通作業軸,並利用作業軸的動作而將液體材料排出的構造裝置中,最好將從作業軸所插通的流路上端起至下端的排出口為止的流路中之空間,依照流路順序進行液體材料的填充。
圖1所揭示係可從作業軸所插通的流路上端進行液體材料的供應,並將液體材料依照流路順序,填充於流路下端的排出口中之構造例。
圖1中的(a)~(h)係截至在本發明裝置內的流路中填充液體材料為止之情況,依8階段示意的說明圖。
圖1係從第二流路5朝第一流路2供應液體材料的過程之說明剖視圖。如圖1所示,在圓筒狀空間的第一流路2中,插通具有圓柱狀缸軸的作業軸1。第一流路2與第二流路5的連接部分,由連通於第一流路2,且形成具有較第一流路2內徑更大直徑的圓周形狀之密封空間4,與密封空間4中所配設的圓環狀密封構件3進行密封,第一流路2與第二流路5係構成利用密封空間4而相連通。
(a)係液體材料注入前的狀態。
如(b)所示,當開始液體材料的供應,首先,第二流路5便由液體材料充滿。
如(c)所示,從第二流路5中流出的液體材料,首先流入於密封空間4中。
如(d)所示,若更進一步供應液體材料,則密封空間4的空間內之空氣便被更進一步的排出,取而代之由液體材料所填充,且在第一流路2中亦經由密封空間4而流入液體材料。
如(e)所示,流入第一流路2中的液體材料,在作業軸1與第一流路2的內壁之間隙中進行流動,但因為相較於在該間隙中流動的流動阻力,在密封空間4中的流動阻力較低,因而液體材料便優先供應於密封空間4的空間。
如(f)所示,若密封空間4的空間被液體材料掩蓋,並將與之後所供應的液體材料同量的液體材料供應於第一流路2,便成為(g)、(h)的狀態。
依如上述,液體材料在第一流路2內的最前進面,在較早的階段如(d)~(g)所示,形成斜向橫跨第一流路2的圓周狀,但是隨液體材料在第一流路2中朝下方前進,便如(h)所示,便相對於進行方向呈垂直。
如此,根據圖1所圖示構造,因為從在較作業軸1所插通的第一流路2更靠上方側所設置之作為空間的密封空間4進行液體材料注入,便可效率佳地將流路內的氣體取代為液體材料。換言之,將液體材料填充於密封空間4中的步驟中,密封空間4中所殘存的氣體與噴嘴7係在氣體連通於媒介的情況下實施。
再者,就同樣的技術思想,亦可如圖2所示,將第一流路2與第二流路5在未經由密封空間4的情況下進行連通。液體材料的填充相較於在作業軸1與第一流路2內壁之間隙中流動的流動阻力,因為密封空間4的流動阻力較低,因而液體材料優先地供應於密封空間4的空間,就此點而言與圖1相同。
另一方面,如圖3所示,第二流路5與密封空間4未連通的構造中,並未依照距液體材料供應口的距離順序(流路順序)進行液體材料的填充,而如(h)所示,潛在有密封空間4中殘留氣體(氣泡)的危險。即,為能在無殘留氣泡的情況下,將液體依照流路順序進行填充,將第二流路與密封空間4相連通,以及相較於在作業軸1與第一流路2內壁之間隙中流動的流動阻力之下,密封空間4中的流動阻力較低,屬於必要條件。另外,第二流路5並未必一定要呈水平,亦可構成斜向。
但是,如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習知裝置中,一般係構成從作業軸所插通的流路(第一流路)、以及連通於該側面非端部處的流路(第二流路)供應液體材料。然而,當流路形成此種構造的情況下,因將垂直方向上所設置的第一流路、與在水平或斜向方向上所設置的第二流路進行連結的連結部,潛在有密封構件側(上方側)容易殘留氣體的問題。即,從第二流路所供應的液體材料,從第一流路的連結部朝排出口流動,因而因連結部而導致密封構件側呈現流動停滯之現象。在裝置開始使用時,當將液體材料填充於裝置內時,相較於在排出口側有殘留氣體的情況下,在密封構件側殘留氣體的情況,因為密封構件側的液體材料較欠缺流動,因而殘留氣體將不會被排出,頗難將殘留氣體完全去除。
如此,在密封構件側有殘留氣體的狀況,在裝置開始使用時於進行液體材料填充時,在密封構件側有殘留氣體的狀態(即流路的密封構件側未完全充滿液體材料的狀態)下,於第一流路靠排出口側的徑方向區域被液體材料掩埋的情況較容易發生(參照圖3(f))。
在與排出口空間性連通的部分被阻塞狀態下,對於從第一流路1與第二流路5的連結部30起至排出口15的液體材料之流動,位於流動停滯處的密封構件側氣體殘留於第一流路2中。(如圖3所示,設置未與第二流路5相連通之密封空間4的情況,亦同。)
所以,在流路中未殘存氣體的情況下進行液體材料填充時,於密封構件側的第一流路2內之氣體,保持空間性連通於排出口的狀態下,將密封構件側的區域完全填充液體材料,因為可在流路內未殘留氣體的情況下,填充液體材料,因而屬於必要條件。
若如本發明構成流路,在無殘存氣體的情況下,將液體材料填充於密封構件側之前,第一流路靠排出口側的徑方向區域並不會被液體材料掩埋。即,因為相較於第一流路2,液體材料將優先供應於密封空間4,因而可一邊對從液體材料供應口14起至排出口15間之流路進行氣泡排出,一邊從上游至下游依序填充液體材料。
再者,若依如本發明構成流路,因為在流路內填充有液體材料之後,仍持續對密封空間4供應液體材料,因而即使因疏忽狀況導致氣泡存在於流路內,藉由更進一步將液體材料注入,便可輕易地將氣泡從排出口排出於外部。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詳細內容由實施例進行說明,惟本發明並未受該等實施例任何限制。
[實施例1]
圖4所揭示的本實施例裝置,係關於一種利用噴嘴7使液體材料飛散排出形式的排出裝置。更詳言之,本實施例的裝置係藉由作業軸的軸方向高速移動動作、以及接續之急遽停止動作,而從噴嘴7前端使液體材料飛散排出之形式的液體材料排出裝置。
《構造》本實施例的裝置的主要構成要素係:插設有噴嘴7的流路區塊16、將流路區塊16與空壓區塊18相連結的連結區塊17、構成使作業軸1產生動作之驅動源的空壓區塊18、以及在各區塊的內部所設置空間中往復運動的作業軸1。
作業軸1係由:棒狀體軸身部21、與在軸身部21後端固接的凸緣20所構成。作業軸1係配設成在區塊間延伸。更具體而言,凸緣20係配置成與空壓區塊18中所形成的室12內壁面密接滑動,軸身部21貫通空壓區塊18下面所設置的孔27與連結區塊17,並插通至流路區塊16。
空壓區塊18係內部設有室12的中空筒體。在空壓區塊18上面插設有測微儀11,構成測微儀下端的棒狀體插入於室12內,並依包圍其周圍的方式配設有彈簧10。形成凸緣20上面接觸於彈簧10下端的狀態。即,在未對室12的下方空間供應空氣壓力之狀態下,彈簧10按壓凸緣20,具有使軸身部21前端配座於閥座6上的作用。
在室12的下方空間側面設有空氣壓力供應孔19,並與供應空氣壓力的空氣壓力供應管9連通。當從空氣壓力供應管9供應空氣壓力,便產生使凸緣20下面上升之力的作用,並產生使作業軸1移往上方而按壓彈簧10的作用。此處,在空壓區塊18下面所設置的孔27,由在其上面所裝設的O形環13密封,且構成凸緣20側面與室12內壁面進行密接滑動,因而從空氣壓力供應管9所供應的空氣壓力便不會從室12的下方空間洩漏出於外部。
流路區塊16係內部具有第一流路2與第二流路5。
第一流路2係在流路區塊16內朝垂直方向設置的空間,其上端連通於密封空間4,而下端則插設有噴嘴7。在第一流路2中,作業軸1的軸身部21貫通插入於連結區塊17內的貫通孔26中。貫通孔26由密封構件3密封。
第二流路5係在流路區塊16內朝水平方向設置之空間,其中一端連通於第一流路2的側面,另一端則構成液體材料供應口14。液體材料供應口14係在流路區塊16側面所設置的孔,連通於液體材料供應管8。從液體材料供應管8將經調壓為所需壓力的液體材料供應於第二流路5。
針對在流路區塊16中所形成的流路詳細情形,參照圖5與圖6進行說明。
第一流路2上端連接於直徑大於第一流路2的密封空間4。在密封空間4中配設有密封構件3,俾防止液體材料滲入連結區塊17的貫通孔26中。
構成第二流路5一端的液體材料供應口14,係設置於在流路區塊16側面所形成呈凹部的液體材料供應管連接部34。液體材料供應管連接部34係利用接頭等連接液體材料供應管8。此外,第二流路5的另一端係利用連結部30而連接於第一流路2。連結部30係上面呈缺口,構成將第二流路5與密封空間4相連通之流路的缺口部31。
針對密封構件3,參照圖7進行詳細說明。
圖7中,(a)係密封構件3的上面、(b)係底面、(c)係側面、(d)係側面的截面。密封構件3係由密封構件本體40與彈性體41構成。
密封構件3係在中央處形成有供作業軸1插通用的孔42。此外,密封構件本體40係形成截面呈ㄈ字狀凹部的環狀體。藉由在凹部中,依將密封構件本體40按壓擴大的方式插入彈性體41,藉此便確實與插通入孔42中的作業軸1密接,且確實地與密封空間4的壁面密接。
《液體材料之導入》
若從空氣供應管9朝室12的下方空間內進行空氣供應,便利用空氣壓力的作用,凸緣20便上升而壓縮彈簧10,在凸緣20抵接於測微儀11下端時便停止上升。
若凸緣20上升,軸身部21前端便離開閥座6。此時,供應液體材料的液體材料供應口14、與噴嘴7前端的排出口15,便以氣體為媒介而相連通。在軸身部21前端離開閥座6的狀態下,若從液體材料供應管8進行液體材料供應,則所供應的液體材料便流入第二流路5中,並通過連結部30再流入於密封空間4與第一流路2中。
第二流路5中,因為在與第一流路2間之連接部分的上面設有缺口部31,因而第二流路5便直接連通於密封空間4。所以,由所注入液體材料擠壓的流路中之氣體,便可從缺口部31逃出,俾對密封空間4與第一流路2無殘留氣體地進行液體材料填充,並從噴嘴7前端的排出口15將液體材料排出。另外,原理上雖不會發生氣體殘留情形,但是就品質安全上的觀點而言,現實運用上假設多少有液體材料排出。但,相較於如習知裝置般,將液體材料一定時間排出的情況下,只要大幅排出少量之液體材料即可。
經確認從排出口15已排出液體材料之後,便將室12下方空間的空氣壓力經由空氣壓力供應管9排出,藉此便利用彈簧10的彈力使作業軸1的凸緣20下降移動,而使軸身部21前端配座於閥座6,藉此便將流路阻斷,而結束液體材料的填充作業。在軸身部21前端配座於閥座6的狀態下,第一流路2的液體材料不會從噴嘴7前端的排出口15洩漏出。
排出作業係在呈現液體材料毫無殘存氣體地填充於流路之狀態後才開始進行。
排出作業係從空氣壓力供應管9朝室12的下方空間施行空氣壓力的供應與排出。即,朝室12下方空間進行空氣壓力的供應,藉由使凸緣20上升移動,使軸身部21前端離開閥座6,而對噴嘴7供應液體材料,接著,再使室12下方空間中所蓄壓的壓力全力釋放出,而促進利用彈簧10的彈力所造成的伸長變形動作,使凸緣20產生下降動作,藉由軸身部21前端抵接於閥座6,便從噴嘴7前端的排出口15將液體材料飛散排出。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裝置係適用於液體材料排出用閥的例子。
圖8所示的本實施例裝置,係將經導入於閥內且經調壓呈所需壓力的液體材料,在使作業軸1與閥座6相離開下從噴嘴7排出,並藉由使作業軸1與閥座6相配座,而停止從噴嘴7排出之形式的排出裝置。
《構造》本實施例的裝置係未經由連結區塊17而將空壓區塊18與流路區塊16直接連結的構造。
具有棒狀體的軸身部21、與在軸身部21後端所形成之凸緣20的作業軸1,構成在各區塊間延伸。
作業軸1的凸緣20係配置成與空壓區塊18中心所形成的室12之內壁面密接滑動,作業軸1的軸身部21貫通在空壓區塊18的孔27,並插通於流路區塊16的第一流路2中。
空壓區塊18係內部設有室12的中空筒體,室12係利用凸緣20而分隔為上方空間與下方空間。
室12的上方空間連通於空氣壓力供應管B35,室12的下方空間連通於空氣壓力供應管9。
若在從空氣壓力供應管9供應空氣壓力之同時,從空氣壓力供應管B35將空氣壓力排出,便將對凸緣20下面作用壓力,而使作業軸1朝上方移動。
再者,若在空氣壓力供應管B35供應空氣壓力之同時,從空氣壓力供應管9將空氣壓力排出,便將對凸緣20上面作用壓力,而使作業軸1朝下方移動。
作業軸1的軸身部21係利用在空壓區塊18的孔27中所裝設的O形環13而密封,又凸緣20側面構成與室12內壁面密接滑動,因而空氣壓力便不致從室12的各空間洩漏出於外部。
流路區塊16係內部具有第一流路2與第二流路5。
第一流路2係在流路區塊16內朝垂直方向設置的空間,其上端連通於密封空間4,而下端則插設有噴嘴7。在第一流路2中,作業軸1的軸身部21貫通插入於連結區塊17內的貫通孔26中。
密封空間4係形成直徑大於第一流路2。在密封空間4中配設有密封構件3,俾防止液體材料滲入於空壓區塊18的孔27中。
第二流路5係在流路區塊16內朝水平方向設置之空間,其中一端連通於第一流路2的側面,另一端則構成液體材料供應口14。
構成第二流路5一端的液體材料供應口14,設置於在流路區塊16側面所形成呈凹部的液體材料供應管連接部34。液體材料供應管連接部34利用接頭等連接液體材料供應管8。此外,第二流路5的另一端由連結部30連接於第一流路2。連結部30係上面呈缺口,構成將第二流路5與密封空間4相連通成為流路的缺口部31。雖屬於與實施例1相同的構造,但因為缺口部31較實施例1更大且上面呈缺口,因而可較實施例1更順暢且快速地對密封空間4填充液體材料。
再者,密封構件3就形成截面呈ㄈ字狀凹部之環狀體的密封構件本體40,以及在凹部中,彈性體41依將密封構件本體40按壓擴大的方式插入之構成處,亦與實施例1相同,但就彈性體41形狀係形成環狀之處則有所不同。彈性體41係就確實地與孔42所插通的作業軸1相密接,且與密封空間4壁面確實密接的作用之處,與實施例1相同。
《液體材料之導入》若從空氣供應管9朝室12的下方空間內進行空氣供應,並將室12上方空間的空氣從空氣供應管B35排出,則凸緣20便利用空氣壓力之作用上升,待抵接於上升位置調整構件36之後便停止上升。
若凸緣20上升,作業軸1的軸身部21前端便離開閥座6。此時,供應液體材料的液體材料供應口14、與噴嘴7前端的排出口15,便以氣體為媒介而連通。在作業軸1的軸身部21前端離開閥座6的狀態下,若從液體材料供應管8供應液體材料,則所供應的液體材料便流入第二流路5中,並通過連結部30再流入於密封空間4與第一流路2中。
第二流路5中,因為在與第一流路2間之連接部分的上面設有缺口部31,因而第二流路5便直接連通於密封空間4。因此,受所注入液體材料擠壓的流路中之氣體,便可從缺口部31逸出,俾對密封空間4與第一流路2無殘留氣體地進行液體材料填充,並從噴嘴7前端的排出口15將液體材料排出。
相較於實施例1的缺口部31之下,缺口較大的本實施例,可較實施例1更順暢且快速地將液體材料導入於密封空間4中,因而提高防止密封空間4中殘存氣體的效果。經確認從排出口15排出液體材料之後,便將室12下方空間的空氣壓力經由空氣壓力供應管9排出,且藉由從空氣壓力供應管B35朝室12上方空間供應空氣,使作業軸1的凸緣20下降移動,便利用使軸身部21前端配座於閥座6而將流路阻斷,便完成液體材料的填充作業。在軸身部21前端配座於閥座6的狀態下,第一流路2的液體材料將不會從噴嘴7前端的排出口15洩漏出。
排出作業係藉由對呈現在無殘存氣體情況下而將液體材料填充於流路狀態的閥中,加壓供應經調壓過的液體材料,而使作業軸1進行往復移動,俾與閥座6間呈離開的開閉動作來實施。
藉由上升位置調整構件36的開度、閥座6與作業軸1間之離開時間等,進行液體材料排出量的調節。
[實施例3]
圖9所揭示本實施例裝置,係關於一種使前端具有螺旋狀凸緣的作業軸1產生旋轉,而從噴嘴7將液體材料排出之形式的排出裝置。
《構造》本實施例的裝置的主要構成要素係底板24、在其上端所設置的頂板25、在其上端所配設的馬達50、在底板24中央處所配設的密封區塊23、在底板24下端且連接於密封區塊23配設的流路區塊17、以及各區塊的內部所設置空間內進行轉動的作業軸1。
作業軸1係由軸身部21、以及具有朝軸身部21延伸方向呈螺旋狀的凸緣之前端部22構成,並配設成貫通密封區塊23且朝流路區塊16延伸出。軸身部21經由作業軸連結構件51,連結有插入穿過頂板25的貫通孔中之馬達50的旋轉軸,並利用馬達50的驅動而使作業軸1以延伸方向為軸進行轉動。
密封空間4係穿過密封區塊23下面所形成的凹部,且中央處設有貫通孔。密封空間4係形成直徑較大於流路區塊16中所形成之第一流路2,並連通於第二流路5與第一流路2。
在密封空間4中配設有密封構件3,俾防止液體材料滲入密封區塊23中。
密封構件3係構成可與作業軸1旋轉滑動。更詳言之,密封構件3係側面截面形成倒V字的圓環狀構件,V字的一端連接於作業軸1,另一端密接於密封空間4內壁面而密封。
另外,密封構件3亦可構成倒凹字狀,又亦可將呈倒V字的構件使用於作業軸1往復動作的裝置中。
流路區塊16係上面將連接於密封區塊23而固定,而下面具有將液體材料排出的噴嘴7。此外,側面具有連結於液體材料供應管8的液體材料供應口14。
流路區塊16係具有:中央處插通作業軸1的第一流路2、以及供應液體材料的第二流路5。
第一流路2係在流路區塊16中央且朝垂直方向所形成的空間,上端連通於密封空間4,而下端將連通於噴嘴7的排出口15。
第二流路5係從流路區塊16側面朝中央方向水平形成的空間,且其中一端的上部構成連通於密封空間4,而另一端則構成液體材料供應口14。
本實施例中,由於在第二流路5的終端處所設置作為障壁構件的壁28,為能將與第一流路間的直接連通阻斷,便如實施例1與2,使第一流路與第二流路未直接的連通。本實施例中,與圖1同樣地,構成僅經由密封空間4便將第一流路2與第二流路5相連通,但是亦可藉由壁28的高度調整,而調整從第二流路流入於第一流路與密封空間4中的液體材料之流動阻力。
另外,在實施例1與2的裝置中,構成設有壁28的流路亦不會有任何問題。
《液體材料之導入》從液體材料供應管8所供應的液體材料,從液體材料供應口14注入於第二流路5中,並通過密封空間4而供應於第一流路2,再從排出口15排出。此時,藉由使馬達50產生動作而使作業軸1旋轉動作,便可更順暢地使液體材料朝第一流路2中流入。
經確認從排出口15排出液體材料之後,便停止從液體材料供應管8進行液體材料的供應,或停止作業軸1的旋轉動作,藉此便結束液體材料對流路的填充。
本實施例的裝置係不同於第二流路5直接連通於第一流路2的實施例1與2之裝置,第二流路5僅經由密封空間4便連通於第一流路2。所以,相較於實施例1與2的裝置,可更確實地防止密封空間4殘存氣體情形。
排出作業係在呈現第二流路5與第一流路2中,於無氣體殘存下填充液體材料之狀態之後才實施。藉由從液體材料供應管8進行液體材料供應,且進行作業軸1的旋轉動作,而實施排出作業。
1...作業軸
2...第一流路
3...密封構件
4...密封空間
5...第二流路
6...閥座
7...噴嘴
8...液體材料供應管
9...空氣壓力供應管
10...彈簧
11...測微儀
12...室
13...O形環
14...液體材料供應口
15...排出口
16...流路區塊
17...連結區塊
18...空壓區塊
19...空氣壓力供應孔
20...凸緣
21...軸身部
22...前端部
23...密封區塊
24...底板
25...頂板
26...貫通孔
27...孔
28...壁
30...連結部
31...缺口部
32...凹部
33...噴嘴連接部
34...液體材料供應管連接部
35...空氣壓力供應管B
36...上升位置調整構件
40...密封構件本體
41...彈性體(彈簧)
42...孔
50...馬達
51...作業軸連結構件
圖1(a)至(h)為依照在本發明構造之流路中填充的液體材料流動經過說明圖。
圖2為圖1所示裝置的流路變化例說明剖視圖。
圖3(a)至(h)為在圖1的對比流路中所填充液體材料的流動經過說明圖。
圖4為實施例1的排出裝置概略剖視圖。
圖5為圖4所示裝置的流路區塊概略剖視圖。
圖6為圖4所示裝置的流路區塊立體圖。
圖7(a)至(d)為圖4所示裝置的密封構件概略圖。
圖8為實施例2的排出裝置概略剖視圖。
圖9為實施例3的排出裝置概略剖視圖。
1...作業軸
2...第一流路
3...密封構件
4...密封空間
5...第二流路

Claims (18)

  1. 一種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係在連通於噴嘴的第一流路插通作業軸,並從連通於第一流路的第二流路注入液體材料,在第一流路填充液體材料而將液體材料排出的排出方法;其特徵在於:設置空間(4),其為在作業軸之延設方向連設於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之空間,且裝設有中央處形成作業軸插通用之孔的密封構件,藉由將從第二流路流入第一流路的液體材料之流動阻力,設定為大於從第二流路流入空間(4)的液體材料之流動阻力,而防止氣泡殘留。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其中,上述空間(4)係較第一流路形成大徑或較寬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其中,第二流路之終端部係構成從第二流路將液體材料分別流入空間(4)及第一流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其中,在第二流路之終端部係設置阻隔從第二流路流入第一流路的障壁構件,來調整流動阻力。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其中,上述障壁構件係具有其上端部到達空間(4)的高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其中,在第二流路之終端部係設有連通於第二流路與空間(4)的缺口部(31),而進行流動阻力之調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 其中,密封構件係構成側面截面呈倒凹形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其中,密封構件係構成側面截面呈倒V字狀。
  9. 一種液體材料之排出裝置,係具備有:將液體材料排出的噴嘴、連通於噴嘴的第一流路、連通於第一流路及液體材料供應源的第二流路、中央處形成有作業軸插通用之孔的密封構件、插通於密封構件與第一流路的作業軸、以及使作業軸產生動作的驅動手段;如此所成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置,其特徵在於:設置空間(4),其為在作業軸之延設方向連設於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之空間,且裝設有上述密封構件,並設置相較於從第二流路流入於第一流路的液體材料之流動阻力,而減少從第二流路流入於空間(4)的液體材料之流動阻力而成之防止氣泡殘留機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置,其中,上述空間(4)係形成較第一流路大徑或較寬廣。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10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置,其中,第二流路之終端部係構成從第二流路分別將液體材料流入空間(4)及第一流路。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10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置,其中,在第二流路之終端部係設置有阻隔從第二流路流入第一流路的障壁構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置,其中,上述障壁構件係具有上端部到達空間(4)的高度,且 設置於第二流路之終端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10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置,其中,在第二流路之終端部係設有連通於第二流路與空間(4)的缺口部(31)。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10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置,其中,上述密封構件係構成側面截面呈倒凹形狀。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10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置,其中,上述密封構件係構成側面截面呈倒V字狀。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10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置,其中,在利用上述驅動手段使作業軸前進移動之後,便急遽停止,使液體材料從排出口飛散排出。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10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置,其中,上述作業軸係構成在棒狀體表面的軸方向具有螺旋狀凸緣之螺桿,藉由驅動手段使作業軸轉動以使液體材料從排出口排出。
TW096143164A 2006-11-15 2007-11-15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liquid material TWI4021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09284 2006-1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5559A TW200835559A (en) 2008-09-01
TWI402105B true TWI402105B (zh) 2013-07-21

Family

ID=39401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43164A TWI402105B (zh) 2006-11-15 2007-11-15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liquid material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5191052B2 (zh)
KR (1) KR101386999B1 (zh)
CN (1) CN101534964B (zh)
HK (1) HK1131362A1 (zh)
TW (1) TWI402105B (zh)
WO (1) WO20080599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60132B2 (ja) * 2009-06-03 2014-04-02 武蔵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液体定量吐出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041421B2 (ja) * 2012-03-15 2016-12-07 武蔵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液体材料吐出機構および液体材料吐出装置
JP6180283B2 (ja) * 2013-11-06 2017-08-16 武蔵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液体材料吐出装置および方法
US10471461B2 (en) * 2017-03-01 2019-11-12 Nordson Corporation Liquid dispensing modul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38102A (ja) * 1991-11-19 1993-06-01 Tokico Ltd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2282740A (ja) * 2001-03-27 2002-10-02 Musashi Eng Co Ltd 液滴の形成方法および液滴定量吐出装置
WO2005097359A1 (ja) * 2004-04-09 2005-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粘性流体塗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6450A (ja) 2001-05-24 2002-12-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流体吐出装置
JP4350105B2 (ja) * 2006-06-12 2009-10-21 武蔵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液体定量吐出バルブおよび液体定量吐出装置
EP2138241B1 (en) * 2007-04-10 2014-05-28 Musashi Engineering,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charging viscous liquid materia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38102A (ja) * 1991-11-19 1993-06-01 Tokico Ltd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2282740A (ja) * 2001-03-27 2002-10-02 Musashi Eng Co Ltd 液滴の形成方法および液滴定量吐出装置
WO2005097359A1 (ja) * 2004-04-09 2005-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粘性流体塗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91052B2 (ja) 2013-04-24
TW200835559A (en) 2008-09-01
KR20090086402A (ko) 2009-08-12
CN101534964A (zh) 2009-09-16
KR101386999B1 (ko) 2014-04-18
JPWO2008059909A1 (ja) 2010-03-04
HK1131362A1 (en) 2010-01-22
WO2008059909A1 (fr) 2008-05-22
CN101534964B (zh) 2012-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6696B (zh) 密封打气装置
US5992688A (en) Dispensing method for epoxy encapsulation of integrated circuits
JP4777832B2 (ja) シーリング・ポンプアップ装置
TWI402105B (z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liquid material
US9475082B2 (en) Method for dispensing an adhesive
JP6778426B2 (ja) 液体材料吐出装置
EP2272592B1 (en) Zero-torque orifice mount assembly
KR102293040B1 (ko) 액상물질 토출장치
WO2003035276A1 (fr) Procede pour la distribution d'une substance liquide et dispositif correspondant
EP3898424A1 (en) Improved filling of liquids into polyurethane spray cans
US20060283987A1 (en) Multi-port fluid appl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KR100518681B1 (ko) 전기모터용그리스충전장치
JP2008126579A (ja) シーリング剤注入装置
JP2006224429A (ja) タイヤのシーリング・ポンプアップ装置
US7377451B2 (en) Jet dispersing device
JP2004210315A (ja) 充填ノズル
KR100457385B1 (ko) 혼합제의 토출 장치
JP3416454B2 (ja) 洗浄用加圧タンク
JP2009190737A (ja) 二重構造ノズルによる充填時の液面揃え方法
JP4153809B2 (ja) 充填ポンプへの接続装置
JP2003245614A (ja) 洗浄装置
JP3353097B2 (ja) 弁装置
JP2000281188A (ja) 液体充填ノズルおよび液体充填方法
JPH09221103A (ja) 粘性物質充填ノズル
JP2007085217A (ja) 半固形流体供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