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4964A - 液体材料的排出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材料的排出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34964A CN101534964A CNA200780042042XA CN200780042042A CN101534964A CN 101534964 A CN101534964 A CN 101534964A CN A200780042042X A CNA200780042042X A CN A200780042042XA CN 200780042042 A CN200780042042 A CN 200780042042A CN 101534964 A CN101534964 A CN 1015349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eam
- fluent material
- space
- discharger
- operation ax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26—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with,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B05C5/0225—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characterised by flow controlling means, e.g. valves, located proximate the outl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B05C5/0225—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characterised by flow controlling means, e.g. valves, located proximate the outlet
- B05C5/0237—Fluid actuated valv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当装置开始使用进行液体材料填充时,能够无残留气体/气泡地将液体材料填充于流路内的液体材料的排出方法及装置。本发明的液体材料的排出方法及其装置是在连通于喷嘴的为圆筒孔的第一流路插通作业轴,并从连通于第一流路的第二流路注入液体材料,在第一流路填充液体材料而将液体材料排出的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流路的上方设置连设于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的空间(4),通过将从第二流路流入第一流路的液体材料的流动阻力,设定为大于从第二流路流入空间(4)的液体材料的流动阻力,来防止气泡残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液体材料从排出口排出的液体材料的排出方法及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当将液体材料填充于与排出口连通的流路中时,能够无残留气体地填充液体材料的排出方法及装置。
另外,本发明中所谓的“排出”,包涵:液体材料在离开喷嘴前便接触到工件的形式的排出方式、以及液体材料在离开喷嘴之后才接触到工件的形式的排出方式。
背景技术
将液体材料排出的装置,已知有在从供应液体材料的供应口起,至将液体材料排出的排出口的流路内,配置旋转移动或进退移动的轴体,利用轴体的动作而从排出口将液体材料排出的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的图1所公开的装置,是在注射器中所储存的液体材料,经由孔而被导入在分配装置外壳上所形成的流路中,再利用轴的进出移动而从喷嘴中将液体材料排出。此处,轴插入于流动孔中,而流路是由插入于流动孔的轴的间隙所形成。此外,轴通过密封环构成为不朝作为轴驱动源的控制机构发生泄漏,因此,注射器内所储存的液体材料构成为,在直到喷嘴排出口的分配装置内的流路均全部充满液体材料。
已知的是,此种构造的排出装置当在流路内存在有气泡时,便发生装置所排出的液体材料量呈不均匀。
将流路内的气泡从流路中去除的装置,有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装置。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装置,是在从供应液体材料的供应口起,至排出液体材料的排出口的流路内,以轴体形式配设旋转移动的螺杆,通过螺杆的旋转动作从排出口中将液体材料排出。在缸筒的侧面形成有气泡脱除孔,构成当混入气泡的粘性液体流入于缸筒内的流路时,便从气泡脱除孔中将气泡排出,而将无气泡的粘性流体从喷嘴中压出的构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220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2-2016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排出装置内所残留的气泡,因为成为排出量不均匀、在排出后从排出口发生液滴下垂,所谓“液滴滴垂”的原因,因而必需进行确实地去除排出。然而,排出装置内已混入于流路中的液体材料中的气泡,大多残留于流路中所形成的角部、流路径变化的台阶部、袋部中,在后续的排出作业中,即便使液体材料连续流动,仍存在有如流动停滞般的较难排出情形。
专利文献1的图1所揭示的装置中,在构造上,具有在从储存容器的液体材料导入于流路中的位置,即孔与流路的连结点的入口起,至密封环为止的流路中所充满的空气,在开始使用时,于导入液体材料时会容易残留的问题。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装置中,虽在装置内无气泡地填充液体材料后,可将混入于液体材料中的气泡去除排出,但是会有无法将最初在填充液体材料时便已混入的气泡去除干净的情况。具体而言,当开始使用时在未注入液体材料的状态下,注入液体材料时,因为在充满装置流路内的空气并未完全排出的情况下,液体材料便从供应口到达排出口,因而为将流路内所残留的气体/气泡排出,便必需采取将液体材料从排出口维持一定时间排出的作业,但是即便经过此种作业,依情况仍会有部分空气残留于流路中的情形。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装置开始使用时,在进行液体材料填充时,能够无残留气体/气泡地将液体材料填充于流路内的液体材料的排出方法及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者发明一种从供应液体材料的液体材料供应口起至排出口,依照离液体材料供应口的距离顺序(流路顺序),填充液体材料的新颖构成的流路,由此当进行液体材料填充时,便可将装置内流路中所充满的气体完全取代为液体材料。
即,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液体材料的排出方法,是在连通于喷嘴的第一流路插通作业轴,并从连通于第一流路的第二流路注入液体材料,在第一流路填充液体材料而将液体材料排出的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作业轴延设方向设置连设于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的空间(4),通过将从第二流路流入第一流路的液体材料的流动阻力,设定为大于从第二流路流入空间(4)的液体材料的流动阻力,来防止气泡残留。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上述空间(4)形成得比第一流路直径大或较宽广。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中,第二流路的终端部构成为从第二流路将液体材料分别流入空间(4)及第一流路。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一方面中,在第二流路的终端部设置阻隔从第二流路流入第一流路的障壁构件,来调整流动阻力。此处,所谓的“障壁构件”并不仅局限于板状物,也可为筛网状物,指任何能产生流动阻力的构件。此外,也可在板状“障壁构件”设置单个或多个“孔”,并依照孔的数量或直径大小进行流动阻力的调整。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四方面中,上述障壁构件具有其上端部到达空间(4)的高度。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一或第五方面中,在第二流路的终端部设有连通于第二流路与空间(4)的缺口部(31),来调整流动阻力。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一至第六方面的任一方面中,在上述空间(4)中装设中央处形成作业轴插通用的孔的密封构件。
本发明第八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七方面中,密封构件构成为侧面截面呈倒凹形状。
本发明第九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七方面中,密封构件构成为侧面截面呈倒V字形状。
本发明第十方面的液体材料的排出装置,包括:将液体材料排出的喷嘴;连通于喷嘴的第一流路;连通于第一流路及液体材料供应源的第二流路;中央处形成有作业轴插通用的孔的密封构件;插通于密封构件与第一流路的作业轴;以及使作业轴产生动作的驱动装置,液体材料的排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作业轴延设方向设置连接于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的空间(4),并设置相比于从第二流路流入于第一流路的液体材料的流动阻力,减少从第二流路流入于空间(4)的液体材料的流动阻力的防止气泡残留机构。
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十方面中,上述空间(4)形成得比第一流路直径大或较宽广。
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十或第十一方面中,第二流路的终端部构成为从第二流路分别将液体材料流入空间(4)及第一流路。
本发明第十三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十至第十二方面的任一方面中,在第二流路的终端部设置有阻隔从第二流路流入第一流路的障壁构件。此处,“障壁构件”与第四方面中的“障壁构件”的定义相同。
本发明第十四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十三方面中,上述障壁构件具有上端部到达空间(4)的高度,且设置于第二流路的终端部。
本发明第十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十或第十四方面中,在第二流路的终端部设有连通于第二流路与空间(4)的缺口部(31)。
本发明第十六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十至第十五方面的任一方面中,上述密封构件装设于空间(4)。
本发明第十七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十六方面中,上述密封构件构成为侧面截面呈倒凹形状。
本发明第十八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十六方面中,上述密封构件构成为侧面截面呈倒V字形状。
本发明第十九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十至第十八方面的任一方面中,在利用上述驱动装置使作业轴前进移动之后,使其急剧停止,使液体材料从排出口飞散排出。
本发明第二十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十至第十八方面的任一方面中,上述作业轴构成在棒状体表面的轴向具有螺旋状凸缘的螺杆,通过驱动装置使作业轴转动以使液体材料从排出口排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因为当装置开始使用时将液体材料进行填充时,便可无残留气体/气泡地将液体材料填充于流路内,结果便可防止排出量不均、液滴滴垂现象,可稳定地施行均匀所需量的涂布。
并且,因为将在流路内所残留的气体/气泡加以排出,因而将液体材料从排出口维持一定时间排出的作业可达最小限度,便可毫无浪费地有效使用液体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在依照本发明构造的流路中填充的液体材料的流动经过说明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装置的流路变化例的说明截面图。
图3为在图1的对比流路中所填充的液体材料的流动经过说明图。
图4为实施例1的排出装置的概略截面图。
图5为图4所示装置的流路区块概略截面图。
图6为图4所示装置的流路区块立体图。
图7为图4所示装置的密封构件的概略图。
图8为实施例2的排出装置概略截面图。
图9为实施例3的排出装置概略截面图。
符号说明
1 作业轴
2 第一流路
3 密封构件
4 密封空间
5 第二流路
6 阀座
7 喷嘴
8 液体材料供应管
9 空气压力供应管
10 弹簧
11 测微仪
12 室
13 O形环
14 液体材料供应口
15 排出口
16 流路区块
17 连结区块
18 空压区块
19 空气压力供应孔
20 凸缘
21 轴身部
22 前端部
23 密封区块
24 底板
25 顶板
26 贯通孔
27 孔
28 壁
30 连结部
31 缺口部
32 凹部
33 喷嘴连接部
34 液体材料供应管连接部
35 空气压力供应管B
36 上升位置调整构件
40 密封构件本体
41 弹性体(弹簧)
42 孔
50 马达
51 作业轴连结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形态,参照图1至3进行说明。另外,本说明书中,将从液体材料供应口14至排出口15的液体材料通道简称为“流路”。
在填充液体材料时,最好将装置内的流路中所充满的气体全部取代为液体材料,因而最好从供应液体材料的液体材料供应口起至排出口,依照离液体材料供应口的距离顺序(流路顺序)进行液体材料的填充。
特别在液体材料流动的流路内插通作业轴,并利用作业轴的动作而将液体材料排出的构造的装置中,最好将从作业轴所插通的流路上端起至下端的排出口为止的流路中的空间,依照流路顺序进行液体材料的填充。
图1公开了可从作业轴所插通的流路上端进行液体材料的供应,并将液体材料依照流路顺序,填充于流路下端的排出口中的构造例。
图1中的(a)~(h)是以8阶段示出在本发明装置内的流路中填充液体材料为止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1是说明从第二流路5朝第一流路2供应液体材料的过程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在为圆筒状空间的第一流路2中,插通具有圆柱状缸轴的作业轴1。第一流路2与第二流路5的连接部分,由连通于第一流路2且形成具有比第一流路2内径更大直径的圆周形状的密封空间4、与密封空间4中所配设的圆环状密封构件3进行密封,第一流路2与第二流路5构成为利用密封空间4而相连通。
(a)是液体材料注入前的状态。
如(b)所示,当开始液体材料的供应时,首先,第二流路5便由液体材料充满。
如(c)所示,从第二流路5中流出的液体材料,首先流入于密封空间4中。
如(d)所示,若更进一步供应液体材料,则密封空间4的空间内的空气便被更进一步的排出,取而代之由液体材料所填充,且在第一流路2中也经由密封空间4而流入液体材料。
如(e)所示,流入第一流路2中的液体材料,在作业轴1与第一流路2的内壁的间隙中进行流动,但因为相比于在该间隙中流动的流动阻力,在密封空间4中的流动阻力较低,因而液体材料便优先供应于密封空间4的空间。
如(f)所示,若密封空间4的空间被液体材料掩盖,并将与之后所供应的液体材料同量的液体材料供应于第一流路2,便成为(g)、(h)的状态。
如上所述,液体材料在第一流路2内的最前进面,在较早的阶段如(d)~(g)所示,形成斜向横跨第一流路2的圆周状,但是随液体材料在第一流路2中朝下方前进,便如(h)所示,相对于进行方向呈垂直。
如此,根据图1所图示构造,因为从在作业轴1所插通的第一流路2更靠上方侧所设置的作为空间的密封空间4进行液体材料注入,因此能够效率较佳地将流路内的气体取代为液体材料。换言之,将液体材料填充于密封空间4中的步骤中,密封空间4中所残存的气体与喷嘴7以气体为媒介进行连通而实施。
并且,就同样的技术思想,也可如图2所示,将第一流路2与第二流路5在未经由密封空间4的情况下进行连通。液体材料的填充相比于在作业轴1与第一流路2内壁的间隙中流动的流动阻力,因为密封空间4的流动阻力较低,因而液体材料优先地供应于密封空间4的空间,就此点而言与图1相同。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第二流路5与密封空间4未连通的构造中,并未依照距液体材料供应口的距离顺序(流路顺序)进行液体材料的填充,而如(h)所示,潜在有密封空间4中残留气体(气泡)的危险。即,为能在无残留气泡的情况下,将液体依照流路顺序进行填充,将第二流路与密封空间4相连通,以及相比于在作业轴1与第一流路2内壁的间隙中流动的流动阻力,密封空间4中的流动阻力较低,属于必要条件。另外,第二流路5并不必一定要呈水平,也可构成斜向。
但是,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现有装置中,一般是构成从作业轴所插通的流路(第一流路)、以及连通于该侧面非端部处的流路(第二流路)供应液体材料。然而,当流路形成此种构造的情况下,因将垂直方向上所设置的第一流路、与在水平或斜向方向上所设置的第二流路进行连结的连结部,潜在有密封构件侧(上方侧)容易残留气体的问题。即,从第二流路所供应的液体材料,从第一流路的连结部朝排出口流动,因而因连结部而导致密封构件侧呈现流动停滞的现象。在装置开始使用时,当将液体材料填充于装置内时,相比于在排出口侧有残留气体的情况,在密封构件侧残留气体的情况下,因为密封构件侧的液体材料较欠缺流动,因而残留气体将不会被排出,难以将残留气体完全去除。
如此,在密封构件侧有残留气体的状况,在装置开始使用时于进行液体材料填充时,在密封构件侧有残留气体的状态(即流路的密封构件侧未完全充满液体材料的状态)下,于第一流路靠排出口侧的径方向区域被液体材料掩埋的情况较容易发生(参照图3(f))。
在与排出口空间性连通的部分被阻塞状态下,对于从第一流路1与第二流路5的连结部30起至排出口15的液体材料的流动,位于流动停滞处的密封构件侧气体残留于第一流路2中。(如图3所示,设置未与第二流路5相连通的密封空间4的情况,亦同。)
所以,在流路中未残存气体的情况下进行液体材料填充时,于密封构件侧的第一流路2内的气体,保持空间性连通于排出口的状态下,将密封构件侧的区域完全填充液体材料,因为可在流路内未残留气体的情况下,填充液体材料,因而属于必要条件。
若如本发明构成流路,在无残存气体的情况下,将液体材料填充于密封构件侧之前,第一流路靠排出口侧的径方向区域并不会被液体材料掩埋。即,因为相比于第一流路2,液体材料将优先供应于密封空间4,因而可一边对从液体材料供应口14起至排出口15的流路进行气泡排出,一边从上游至下游依序填充液体材料。
并且,若如本发明构成流路,因为在流路内填充有液体材料之后,仍持续对密封空间4供应液体材料,因而即使因预料外的状况导致气泡存在于流路内,通过更进一步将液体材料注入,便容易地将气泡从排出口排出于外部。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详细内容由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未受这些实施例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图4所公开的本实施例的装置,涉及一种利用喷嘴7使液体材料飞散排出形式的排出装置。更详细地说,本实施例的装置是通过作业轴的轴向高速移动动作、以及接续的急剧停止动作,而从喷嘴7前端使液体材料飞散排出的形式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
构造
本实施例的装置的主要构成要素是:插设有喷嘴7的流路区块16、将流路区块16与空压区块18相连结的连结区块17、构成使作业轴1产生动作的驱动源的空压区块18、以及在各区块的内部所设置的空间中往复运动的作业轴1。
作业轴1是由棒状体轴身部21、与在轴身部21后端固接的凸缘20所构成。作业轴1配设成在区块间延伸。更具体地说,凸缘20配置成与空压区块18中所形成的室12的内壁面密接滑动,轴身部21贯通空压区块18下面所设置的孔27与连结区块17,并插通至流路区块16。
空压区块18是内部设有室12的中空筒体。在空压区块18上面插设有测微仪11,构成测微仪下端的棒状体插入于室12内,并以包围其周围的方式配设有弹簧10。形成凸缘20上面接触于弹簧10下端的状态。即,在未对室12的下方空间供应空气压力的状态下,弹簧10按压凸缘20,具有使轴身部21前端配座于阀座6上的作用。
在室12的下方空间侧面设有空气压力供应孔19,并与供应空气压力的空气压力供应管9连通。当从空气压力供应管9供应空气压力,便产生使凸缘20下面上升的力的作用,并产生使作业轴1向上方移动而压缩弹簧10的作用。此处,在空压区块18下面所设置的孔27,由在其上面所装设的O形环13密封,且构成凸缘20侧面与室12内壁面进行密接滑动,因而从空气压力供应管9所供应的空气压力便不会从室12的下方空间泄漏至外部。
流路区块16的内部具有第一流路2与第二流路5。
第一流路2是在流路区块16内朝垂直方向设置的空间,其上端连通于密封空间4,而下端则插设有喷嘴7。在第一流路2中,作业轴1的轴身部21贯通插入于连结区块17内的贯通孔26中。贯通孔26由密封构件3密封。
第二流路5是在流路区块16内朝水平方向设置的空间,其中一端连通于第一流路2的侧面,另一端则构成液体材料供应口14。液体材料供应口14是在流路区块16侧面所设置的孔,连通于液体材料供应管8。从液体材料供应管8将经调压为所需压力的液体材料供应于第二流路5。
针对在流路区块16中所形成的流路详细情形,参照图5与图6进行说明。
第一流路2上端连接于直径大于第一流路2的密封空间4。在密封空间4中配设有密封构件3,从而防止液体材料渗入连结区块17的贯通孔26中。
构成第二流路5一端的液体材料供应口14,设置于在流路区块16侧面所形成呈凹部的液体材料供应管连接部34。液体材料供应管连接部34利用接头等连接液体材料供应管8。此外,第二流路5的另一端利用连结部30而连接于第一流路2。连结部30的上面呈缺口,构成将第二流路5与密封空间4相连通的流路的缺口部31。
针对密封构件3,参照图7进行详细说明。
图7中,(a)是密封构件3的上面、(b)是底面、(c)是侧面、(d)是侧面的截面。密封构件3是由密封构件本体40与弹性体41构成。
密封构件3在中央处形成有供作业轴1插通用的孔42。此外,密封构件本体40是形成截面呈コ字状凹部的环状体。通过在凹部中,以将密封构件本体40按压扩大的方式插入弹性体41,由此便可靠地与插通入孔42中的作业轴1密接,且可靠地与密封空间4的壁面密接。
液体材料的导入
若从空气供应管9朝室12的下方空间内进行空气供应,便利用空气压力的作用,凸缘20便上升而压缩弹簧10,在凸缘20抵接于测微仪11下端时便停止上升。
若凸缘20上升,轴身部21前端便离开阀座6。此时,供应液体材料的液体材料供应口14、与喷嘴7前端的排出口15,便以气体为媒介而相连通。在轴身部21前端离开阀座6的状态下,若从液体材料供应管8进行液体材料供应,则所供应的液体材料便流入第二流路5中,并通过连结部30再流入于密封空间4与第一流路2中。
在第二流路5中,因为在与第一流路2间的连接部分的上面设有缺口部31,因而第二流路5便直接连通于密封空间4。所以,由所注入液体材料挤压的流路中的气体,便可从缺口部31逃出,从而对密封空间4与第一流路2无残留气体地进行液体材料填充,并从喷嘴7前端的排出口15将液体材料排出。另外,原理上虽不会发生气体残留情形,但是就质量安全上的观点而言,现实运用上设定多少会有液体材料排出。但是,相比于如现有装置那样将液体材料一定时间排出的情况下,只要大幅排出少量的液体材料即可。
经确认从排出口15已排出液体材料之后,便将室12下方空间的空气压力经由空气压力供应管9排出,由此便利用弹簧10的弹力使作业轴1的凸缘20下降移动,而使轴身部21前端配座于阀座6,由此便将流路阻断,而结束液体材料的填充作业。在轴身部21前端配座于阀座6的状态下,第一流路2的液体材料不会从喷嘴7前端的排出口15泄漏出。
排出作业是在呈现液体材料毫无残存气体地填充于流路的状态后才开始进行。
排出作业是从空气压力供应管9朝室12的下方空间施行空气压力的供应与排出。即,朝室12下方空间进行空气压力的供应,通过使凸缘20上升移动,使轴身部21前端离开阀座6,而对喷嘴7供应液体材料,接着,再使室12下方空间中所蓄压的压力全力释放出,而促进利用弹簧10的弹力所造成的伸长变形动作,使凸缘20产生下降动作,通过轴身部21前端抵接于阀座6,便从喷嘴7前端的排出口15将液体材料飞散排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装置是适用于液体材料排出用阀的例子。
图8所示的本实施例的装置,是将经导入于阀内且经调压呈所需压力的液体材料,在使作业轴1与阀座6相离开下从喷嘴7排出,并通过使作业轴1与阀座6相配座,而停止从喷嘴7排出的形式的排出装置。
构造
本实施例的装置是未经由连结区块17而将空压区块18与流路区块16直接连结的构造。
具有棒状体的轴身部21、与在轴身部21后端所形成的凸缘20的作业轴1,构成为在各区块间延伸。
作业轴1的凸缘20配置成与空压区块18中心所形成的室12的内壁面密接滑动,作业轴1的轴身部21贯通在空压区块18的孔27,并插通于流路区块16的第一流路2中。
空压区块18是内部设有室12的中空筒体,室12利用凸缘20而分隔为上方空间与下方空间。
室12的上方空间连通于空气压力供应管B35,室12的下方空间连通于空气压力供应管9。
若在从空气压力供应管9供应空气压力的同时,从空气压力供应管B35将空气压力排出,便将对凸缘20下面作用压力,而使作业轴1朝上方移动。
并且,若在空气压力供应管B35供应空气压力的同时,从空气压力供应管9将空气压力排出,便将对凸缘20上面作用压力,而使作业轴1朝下方移动。
作业轴1的轴身部21利用在空压区块18的孔27中所装设的O形环13而密封,并且,凸缘20侧面构成与室12内壁面密接滑动,因而空气压力便不致从室12的各空间泄漏至外部。
流路区块16的内部具有第一流路2与第二流路5。
第一流路2是在流路区块16内朝垂直方向设置的空间,其上端连通于密封空间4,而下端则插设有喷嘴7。在第一流路2中,作业轴1的轴身部21贯通插入于连结区块17内的贯通孔26中。
密封空间4形成直径大于第一流路2。在密封空间4中配设有密封构件3,从而防止液体材料浸入于空压区块18的孔27中。
第二流路5是在流路区块16内朝水平方向设置的空间,其中一端连通于第一流路2的侧面,另一端则构成液体材料供应口14。
构成第二流路5一端的液体材料供应口14,设置于在流路区块16侧面所形成呈凹部的液体材料供应管连接部34。液体材料供应管连接部34利用接头等连接液体材料供应管8。此外,第二流路5的另一端由连结部30连接于第一流路2。连结部30的上面呈缺口,构成将第二流路5与密封空间4相连通成为流路的缺口部31。虽然属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造,但因为缺口部31比实施例1更大且上面呈缺口,因而可比实施例1更顺畅且快速地对密封空间4填充液体材料。
并且,密封构件3在形成截面呈コ字状凹部的环状体的密封构件本体40,以及在凹部中,弹性体41依将密封构件本体40按压扩大的方式插入的构成这点,也与实施例1相同,但在弹性体41形状形成环状这点则有所不同。弹性体41在可靠地与孔42所插通的作业轴1相密接,且与密封空间4壁面确实可靠地密接的作用这点,与实施例1相同。
液体材料的导入
若从空气供应管9朝室12的下方空间内进行空气供应,并将室12上方空间的空气从空气供应管B35排出,则凸缘20便利用空气压力的作用上升,在抵接于上升位置调整构件36之后便停止上升。
若凸缘20上升,作业轴1的轴身部21前端便离开阀座6。此时,供应液体材料的液体材料供应口14、与喷嘴7前端的排出口15,便以气体为媒介而连通。在作业轴1的轴身部21前端离开阀座6的状态下,若从液体材料供应管8供应液体材料,则所供应的液体材料便流入第二流路5中,并通过连结部30再流入于密封空间4与第一流路2中。
在第二流路5中,因为在与第一流路2间的连接部分的上面设有缺口部31,因而第二流路5便直接连通于密封空间4。因此,受所注入液体材料挤压的流路中的气体,便可从缺口部31逸出,从而对密封空间4与第一流路2无残留气体地进行液体材料填充,并从喷嘴7前端的排出口15将液体材料排出。
相比于实施例1的缺口部31,缺口较大的本实施例,可比实施例1更顺畅且快速地将液体材料导入于密封空间4中,因而提高防止密封空间4中残存气体的效果。
经确认从排出口15排出液体材料之后,便将室12下方空间的空气压力经由空气压力供应管9排出,且通过从空气压力供应管B35朝室12上方空间供应空气,使作业轴1的凸缘20下降移动,便利用使轴身部21前端配座于阀座6而将流路阻断,便完成液体材料的填充作业。在轴身部21前端配座于阀座6的状态下,第一流路2的液体材料将不会从喷嘴7前端的排出口15泄漏出。
排出作业通过对呈现在无残存气体情况下而将液体材料填充于流路状态的阀中,加压供应经调压过的液体材料,而使作业轴1进行往复移动,从而与阀座6间呈离开的开闭动作来实施。
通过上升位置调整构件36的开度、阀座6与作业轴1间的离开时间等,进行液体材料排出量的调节。
实施例3
图9所公开的本实施例的装置,涉及一种使前端具有螺旋状凸缘的作业轴1产生旋转,而从喷嘴7将液体材料排出的形式的排出装置。
构造
本实施例的装置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底板24、在其上端所设置的顶板25、在其上端所配设的马达50、在底板24中央处所配设的密封区块23、在底板24下端且连接于密封区块23配设的流路区块16、以及各区块的内部所设置空间内进行转动的作业轴1。
作业轴1是由轴身部21、以及具有朝轴身部21延伸方向呈螺旋状的凸缘的前端部22构成,并配设成贯通密封区块23且朝流路区块16延伸出。轴身部21经由作业轴连结构件51,连结有插入穿过顶板25的贯通孔中的马达50的旋转轴,并利用马达50的驱动而使作业轴1以延伸方向为轴进行转动。
密封空间4是穿过密封区块23下面所形成的凹部,且中央处设有贯通孔。密封空间4形成直径较大于流路区块16中所形成的第一流路2,并连通于第二流路5与第一流路2。
在密封空间4中配设有密封构件3,从而防止液体材料浸入密封区块23中。
密封构件3构成可与作业轴1旋转滑动。更详细地说,密封构件3是侧面截面形成倒V字的圆环状构件,V字的一端连接于作业轴1,另一端密接于密封空间4内壁面而密封。
另外,密封构件3也可构成倒凹字状,并且,也可将呈倒V字的构件使用于作业轴1往复动作的装置中。
流路区块16的上面将连接于密封区块23而固定,而下面具有将液体材料排出的喷嘴7。此外,侧面具有连结于液体材料供应管8的液体材料供应口14。
流路区块16具有:中央处插通作业轴1的第一流路2、以及供应液体材料的第二流路5。
第一流路2是在流路区块16中央且朝垂直方向所形成的空间,上端连通于密封空间4,而下端将连通于喷嘴7的排出口15。
第二流路5是从流路区块16侧面朝中央方向水平形成的空间,且其中一端的上部构成连通于密封空间4,而另一端则构成液体材料供应口14。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第二流路5的终端部设置作为障壁构件的壁28,与第一流路间的直接连通被阻断,便如实施例1与2,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未直接的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与图1同样地,构成仅经由密封空间4便将第一流路2与第二流路5相连通,但是也可通过壁28的高度调整,而调整从第二流路流入于第一流路与密封空间4中的液体材料的流动阻力。
另外,在实施例1与2的装置中,构成设有壁28的流路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液体材料的导入
从液体材料供应管8所供应的液体材料,从液体材料供应口14注入于第二流路5中,并通过密封空间4而供应于第一流路2,再从排出口15排出。此时,通过使马达50产生动作而使作业轴1旋转动作,便可更顺畅地使液体材料朝第一流路2中流入。
经确认从排出口15排出液体材料之后,便停止从液体材料供应管8进行液体材料的供应,或停止作业轴1的旋转动作,由此便结束液体材料对流路的填充。
本实施例的装置不同于第二流路5直接连通于第一流路2的实施例1与2的装置,第二流路5仅经由密封空间4便连通于第一流路2。所以,相比于实施例1与2的装置,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密封空间4残存气体情形。
排出作业是在第二流路5与第一流路2中无气体残存的情况下在填充液体材料的状态之后才实施。通过从液体材料供应管8进行液体材料供应,且进行作业轴1的旋转动作,而实施排出作业。
Claims (20)
1、一种液体材料的排出方法,是在连通于喷嘴的第一流路插通作业轴,并从连通于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二流路注入液体材料,在所述第一流路填充液体材料而将液体材料排出的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作业轴的延设方向设置连设于所述第一流路及所述第二流路的空间(4),通过将从所述第二流路流入所述第一流路的液体材料的流动阻力,设定为大于从所述第二流路流入所述空间(4)的液体材料的流动阻力,来防止气泡残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材料的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4)形成得比所述第一流路直径大或较宽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材料的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路的终端部构成为从所述第二流路将液体材料分别流入所述空间(4)及所述第一流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材料的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流路的终端部设置阻隔从所述第二流路流入所述第一流路的障壁构件,来调整流动阻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材料的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障壁构件具有其上端部到达所述空间(4)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液体材料的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流路的终端部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空间(4)的缺口部(31),来调整流动阻力。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材料的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间(4)中装设中央处形成所述作业轴插通用的孔的密封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材料的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构成为侧面截面呈倒凹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材料的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构成为侧面截面呈倒V字形状。
10、一种液体材料的排出装置,包括:将液体材料排出的喷嘴、连通于所述喷嘴的第一流路、连通于所述第一流路及液体材料供应源的第二流路、中央处形成有作业轴插通用的孔的密封构件、插通于所述密封构件与所述第一流路的作业轴、以及使所述作业轴产生动作的驱动装置,所述液体材料的排出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作业轴延设方向设置连接于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的空间(4),并设置相比于从所述第二流路流入于所述第一流路的液体材料的流动阻力,减少从所述第二流路流入于所述空间(4)的液体材料的流动阻力的防止气泡残留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材料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4)形成得比所述第一流路直径大或较宽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液体材料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路的终端部构成为从所述第二流路分别将液体材料流入所述空间(4)及所述第一流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材料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流路的终端部设置有阻隔从所述第二流路流入所述第一流路的障壁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材料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障壁构件具有上端部到达所述空间(4)的高度,且设置于所述第二流路的终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4所述的液体材料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流路的终端部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空间(4)的缺口部(31)。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材料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装设于所述空间(4)。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体材料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构成为侧面截面呈倒凹形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体材料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构成为侧面截面呈倒V字形状。
19、根据权利要求10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材料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作业轴前进移动之后,使其急剧停止,使液体材料从所述排出口飞散排出。
20、根据权利要求10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材料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轴构成在棒状体表面的轴向具有螺旋状凸缘的螺杆,通过驱动装置使作业轴转动以使液体材料从排出口排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309284 | 2006-11-15 | ||
JP309284/2006 | 2006-11-15 | ||
PCT/JP2007/072156 WO2008059909A1 (fr) | 2006-11-15 | 2007-11-15 |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décharger une matière liquid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34964A true CN101534964A (zh) | 2009-09-16 |
CN101534964B CN101534964B (zh) | 2012-03-21 |
Family
ID=39401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42042XA Active CN101534964B (zh) | 2006-11-15 | 2007-11-15 | 液体材料的排出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191052B2 (zh) |
KR (1) | KR101386999B1 (zh) |
CN (1) | CN101534964B (zh) |
HK (1) | HK1131362A1 (zh) |
TW (1) | TWI402105B (zh) |
WO (1) | WO200805990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69009A (zh) * | 2012-03-15 | 2014-11-26 | 武藏工业株式会社 | 液体材料吐出机构及液体材料吐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60132B2 (ja) * | 2009-06-03 | 2014-04-02 | 武蔵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液体定量吐出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6180283B2 (ja) * | 2013-11-06 | 2017-08-16 | 武蔵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液体材料吐出装置および方法 |
US10471461B2 (en) * | 2017-03-01 | 2019-11-12 | Nordson Corporation | Liquid dispensing modu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38102A (ja) * | 1991-11-19 | 1993-06-01 | Tokico Ltd | 液体噴射装置 |
JP4663894B2 (ja) * | 2001-03-27 | 2011-04-06 | 武蔵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液滴の形成方法および液滴定量吐出装置 |
JP2002346450A (ja) | 2001-05-24 | 2002-12-0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流体吐出装置 |
KR101045754B1 (ko) * | 2004-04-09 | 2011-06-30 |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 점성 유체 도포 장치 |
JP4350105B2 (ja) * | 2006-06-12 | 2009-10-21 | 武蔵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液体定量吐出バルブおよび液体定量吐出装置 |
EP2138241B1 (en) * | 2007-04-10 | 2014-05-28 | Musashi Engineering,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charging viscous liquid material |
-
2007
- 2007-11-15 KR KR1020097009301A patent/KR10138699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11-15 WO PCT/JP2007/072156 patent/WO200805990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11-15 JP JP2008544185A patent/JP5191052B2/ja active Active
- 2007-11-15 CN CN200780042042XA patent/CN101534964B/zh active Active
- 2007-11-15 TW TW096143164A patent/TWI402105B/zh active
-
2009
- 2009-11-26 HK HK09111043.5A patent/HK1131362A1/xx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69009A (zh) * | 2012-03-15 | 2014-11-26 | 武藏工业株式会社 | 液体材料吐出机构及液体材料吐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402105B (zh) | 2013-07-21 |
JP5191052B2 (ja) | 2013-04-24 |
TW200835559A (en) | 2008-09-01 |
KR20090086402A (ko) | 2009-08-12 |
KR101386999B1 (ko) | 2014-04-18 |
JPWO2008059909A1 (ja) | 2010-03-04 |
HK1131362A1 (en) | 2010-01-22 |
WO2008059909A1 (fr) | 2008-05-22 |
CN101534964B (zh) | 2012-03-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34964B (zh) | 液体材料的排出方法及装置 | |
CN110226037B (zh) | 用于增强浆料压力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2786017B (zh) | 一种灌装机 | |
CN106000781A (zh) | 双组份回吸式动态搅拌点胶阀 | |
US5486327A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jecting or extruding colored plastic | |
CN102430502A (zh) | 筒体活塞 | |
CN102574143B (zh) | 一种将涂料供给到涂料盒的方法 | |
CN107775925B (zh) | 聚氯乙烯的加工方法 | |
CN101244415A (zh) | 用来涂覆液体的装置,液体例如是粘合剂、尤其是热熔胶 | |
CN102235345A (zh) | 液体供给装置 | |
KR20180053703A (ko) | 용융된 고분자 재료에 유체 제제를 주입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CN206617149U (zh) | 一种桥式同心防返吐配水器 | |
CN100566636C (zh) | 回旋阀塞配送产品装置 | |
CN103148332A (zh) | 步进式分配器主体和润滑剂的施加方法 | |
CN101357272B (zh) | 浓密机 | |
RU2393332C1 (ru) | Скважинная струй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очистки забоя скважин от песчаных пробок в условиях аномально-низких пластовых давлений | |
CN201513332U (zh) | 一种分抽混出抽油泵 | |
CN215169899U (zh) | 一种油套环形空间注液装置 | |
CN205056388U (zh) | 一种注胶装置 | |
EP0987486B1 (en) | Grease filling device for electric motor | |
US10837465B2 (en) | Elongated tank for use in injecting slurry | |
US10155205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jecting slurry using concentrated slurry pressurization | |
US10156132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jecting slurry using two tanks with valve timing overlap | |
CN105149168A (zh) | 一种注胶装置 | |
RU55027U1 (ru) | Струйный аппарат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3136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3136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