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8394B - 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8394B
TWI398394B TW099132654A TW99132654A TWI398394B TW I398394 B TWI398394 B TW I398394B TW 099132654 A TW099132654 A TW 099132654A TW 99132654 A TW99132654 A TW 99132654A TW I398394 B TWI398394 B TW I3983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paper
conveying
sorting
rever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2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9931A (en
Inventor
Yasuhiro Onodera
Original Assignee
Laurel Prec Machin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urel Prec Machin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urel Prec Machin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119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9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8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839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6Duplicate, alternate, selective, or coacting fee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5/00Overturning articles
    • B65H15/004Overturning articles employing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12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 B65H29/125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between two sets of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3Modifying, selecting, changing orientation
    • B65H2301/333Inverting
    • B65H2301/3331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 B65H2301/33312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forward reverse rollers pai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5Roller assembly, particular roller arrangement
    • B65H2404/153Arrangements of rollers facing a transport surface
    • B65H2404/1531Arrangements of rollers facing a transport surface the transport surface being a cylin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9Specific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912Banknotes, bills and cheque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9Specific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916Envelopes and articles of ma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Description

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
本申請案主張基於2009年9月29日提出申請之第2009-223598號日本專利申請案之優先權,該申請案之內容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第H05-186120號日本未經審查專利申請案(第一公開申請案)揭示一種分揀需要反轉之紙張與不需要反轉之紙張之紙張正反面分揀裝置。此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採用一其中不需要反轉之紙張餵入至一U型轉彎輸送路徑中且原樣輸送,而需要反轉之紙張餵入至一回轉反向路徑中並在與該U型轉彎輸送路徑合併之前反轉之回轉方法。
然而,在一採用此一回轉方法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中,其構造規定在一餵入至該回轉反向路徑中之紙張反轉且自該回轉反向路徑排出之前,後續紙張無法引入至該回轉反向路徑中。因此,當需要反轉之連續紙張出現時,因需要反轉之後一紙張只有在需要反轉之前一紙張已自該回轉反向路徑排出之後方可引入至該回轉反向路徑中,故需要一長的紙張餵入間隔。因此,由於紙張餵入速率不佳而存在一問題。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可藉由縮減紙張之餵入間隔來提高餵入效率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
為達成上述目的,一根據本發明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包括:一可逆輸送區段,其包括一以可逆方式沿彼此相反的兩個方向輸送紙張之轉子、及分別面對該兩個方向提供之兩個進出口區段;一分揀區段,其提供於一位於該可逆輸送區段上游之上游輸送路徑中,且其將紙張分揀至該兩個進出口區段中之任何一者;兩個導引區段,其等分別提供於該兩個進出口區段中,且其等導引自該可逆輸送區段輸送之紙張;兩個導引輸送區段,其等將由該兩個導引區段自該可逆輸送區段導引之紙張朝一提供於下游之下游輸送路徑方向輸送;及一控制區段,其控制該可逆輸送區段及該分揀區段。
根據此結構,當沿一上游輸送路徑輸送一需要反轉之紙張時,一控制區段藉助一分揀區段將需要反轉之紙張自兩個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一包括一轉子之可逆輸送裝置,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並藉助一導引區段自該進出口區段導引需要反轉之紙張,且隨後藉由一與此導引區段相關聯之導引輸送區段將該紙張輸送至一下游輸送路徑。此外,當沿該上游輸送路徑輸送一不需要反轉之紙張時,該控制區段藉助該分揀區段將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兩個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並繼續朝同一方向轉動該可逆輸送區段以便藉助一導引區段自另一個進出口區段導引不需要反轉之紙張,且隨後藉由一與此導引區段相關聯之導引輸送區段將其輸送至該下游輸送路徑。因此,該等紙張在該下游輸送路徑中呈現一致的正反面。而且,當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時,藉由將該分揀區段之分揀方向切換至該相對側,可在一短間隔之後將下一紙張自另一個進出口區段引入至該經反轉之可逆輸送區段。此外,當不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時,藉由不將該分揀區段之分揀方向切換至相對側,可在一短間隔之後將下一紙張自該一個進出口區段引入至該經反轉之可逆輸送區段。因此,可縮短紙張之餵入間隔,從而提高餵入效率。而且,由於可不需要撞擊需要反轉之紙張之組件,因此紙張不因撞擊受損,且可以一有利方式反轉。
在該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中,該兩個進出口區段可貼近安置,且該兩個進出口區段之一遠側上之該可逆輸送區段之一外周邊表面上之一區域可構成一以可逆方式輸送紙張之正反向輸送路徑。
根據此結構,由於該兩個進出口區段貼近安置,因此該分揀區段可更容易執行分揀。此外,該兩個進出口區段貼近安置,且該兩個進出口區段之遠側上之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該外周邊表面之該區域構成一以可逆方式輸送紙張之正反向輸送路徑。因此,在一其中將一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並藉由該導引區段自彼進出口區段導引需要反轉之紙張之回轉處理程序之情況下,可在該正反向輸送路徑中以一有利方式使需要反轉之紙張經歷回轉,並且可縮減該可逆輸送區段之尺寸。
在該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中,該可逆輸送區段可包括一圓形滾筒。
根據此結構,由於該可逆輸送區段包括一圓形滾筒,因此可縮減該可逆輸送區段之尺寸並降低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製造成本。
在該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中,該等導引區段可包括一推進器。
根據此結構,由於該導引區段包括一推進器,因此可縮減該導引區段之尺寸並降低該導引區段之製造成本。
在該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中,回應於分揀區段將一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該控制區段可藉由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來執行反轉操作控制以便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該一者退出。另一方面,回應於該分揀區段將一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該控制區段可藉由不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來執行連續操作控制以便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另一者退出。而且,該控制區段可僅在該反轉操作控制期間執行切換操作控制以將該分揀區段之一分揀方向切換至一相對側。
根據此結構,回應於分揀區段將一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該控制區段藉由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來執行反轉操作控制以便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該一者退出。另一方面,回應於該分揀區段將一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該控制區段藉由不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來執行連續操作控制以便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另一者退出。因此,該等紙張在該下游輸送路徑中呈現一致的正反面。而且,在反轉操作控制期間,藉由將該分揀區段之分揀方向切換至該相對側,可在一短間隔之後將下一紙張自另一個進出口區段引入至該經反轉之可逆輸送區段。此外,在連續操作控制期間,藉由不將該分揀區段之分揀方向切換至該相對側,可在一短間隔之後將下一紙張自同一進出口區段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因此,可縮短紙張之餵入間隔,從而提高餵入效率。
在該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中,在該反轉操作控制期間,該控制區段可按一時序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以使得一需要反轉之紙張之一尾端至少已通過提供於需要反轉之紙張引入至其之該進出口區段中之該導引區段。
根據此結構,在該反轉操作控制期間,該控制區段按一時序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以使得一需要反轉之紙張之一尾端至少已通過提供於需要反轉之紙張引入至其之該進出口區段中之該導引區段。因此,需要反轉之紙張可可靠地自同一進出口區段排出。
在該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中,在該切換操作控制期間,該控制區段可按一時序將該分揀區段之一分揀方向切換至一相對側以使得一需要反轉之紙張之一尾端至少已通過該分揀區段。
根據此結構,在該切換操作控制期間,該控制區段按一時序將該分揀區段之一分揀方向切換至一相對側以使得一需要反轉之紙張之一尾端至少已通過該分揀區段。因此,該分揀區段之分揀方向可改變至該相對側而不損壞需要反轉之紙張。
在該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中,該兩個進出口區段、該兩個導引區段及該兩個導引輸送區段可對稱安置於一連接該分揀區段及該可逆輸送區段之線周圍。
根據此結構,該兩個進出口區段對稱安置於一連接該分揀區段及該可逆輸送區段之線周圍。因此,該兩個進出口區段具有相同之分揀條件。此外,該兩個導引區段及兩個導引輸送區段亦對稱安置於一連接該分揀區段及該可逆輸送區段之線周圍。因此,可根據相同條件輸送一自一個進出口區段引入然後藉由該導引區段及關聯之導引輸送區段自另一個進出口區段輸送之紙張及一自另一個進出口區段引入然後藉由該導引區段及相關聯之導引輸送區段自該一個進出口區段輸送之紙張。另外,可根據相同條件輸送一自一個進出口區段引入然後藉由該導引區段及相關聯之導引輸送區段自同一進出口區段輸送之紙張及一自另一個進出口區段引入然後藉由該導引區段及相關聯之導引輸送區段自同一進出口區段輸送之紙張。因此,簡化由該控制區段執行之控制。
在該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中,一正反向輸送路徑可提供於該可逆輸送區段中一與該分揀區段側相對之側上之該兩個進出口區段之間。回應該分揀區段將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就在當需要反轉之紙張之一中心區域抵達該正反向輸送路徑之一中心區域時之前,該控制區段可藉由向該可逆輸送區段供應一指令以反轉輸送來執行反轉操作控制以便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該一者退出。回應於該分揀區段將一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該控制區段可藉由不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來執行連續操作控制以便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另一者退出。該控制區段可僅在該反轉操作控制期間執行切換操作控制以將該分揀區段之一分揀方向切換至一相對側。
根據此結構,回應於該分揀區段將一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就在當需要反轉之紙張之一中心區域抵達該正反向輸送路徑之一中心區域時之前,該控制區段藉由向該可逆輸送區段供應一指令以反轉輸送來執行反轉操作控制以便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該一者退出。另一方面,回應於該分揀區段將一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該控制區段藉由不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來執行連續操作控制以便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另一者退出。因此,可抑制因由該反轉所引起之時滯而造成之延遲,且需要反轉之紙張及不需要反轉之紙張可從分揀時起以相同之時序餵入至該下游輸送路徑。
在該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中,一正反向輸送路徑可提供於該可逆輸送區段中一與該分揀區段側相對之側上之該兩個進出口區段之間。回應於該分揀區段將一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在當該紙張之一中心區域抵達該正反向輸送路徑之一中心區域時之一時刻,該控制區段可藉由向供應一指令以反轉該可逆輸送裝置來執行反轉操作控制以便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該一者退出。回應於該分揀區段將一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該控制區段可藉由不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來執行連續操作控制以便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另一者退出。該控制區段可僅在該反轉操作控制期間執行切換操作控制以將該分揀區段之一分揀方向切換至一相對側。
根據此結構,回應於該分揀區段將一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在當需要反轉之紙張之一中心區域抵達該正反向輸送路徑之一中心區域時之一時刻,該控制區段藉由供應一指令以反轉該可逆輸送裝置來執行反轉操作控制以便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該一者退出。另一方面,回應於該分揀區段將一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該控制區段藉由不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來執行連續操作控制以便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另一者退出。因此,經由簡單控制,需要反轉之紙張及不需要反轉之紙張可從分揀時起以大致相同之時序餵入至該下游輸送路徑。
下面參照圖1至圖7闡述一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
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協調用作紙張之紙張之正反面。此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併入例如收付款機之紙張處理設備。儘管未顯示於該等圖式中,但該紙張處理設備包括一分離送出區段、一接納與輸送區段、一識別區段、一暫存保持區段、一儲存區段、一送出輸送區段及一控制區段。該分離送出區段將每一紙張與插入至一槽中之其他紙張分離開並不時將該等紙張餵入至該設備中。該接納與輸送區段輸送自該分離送出區段送出之紙張。該識別區段識別正藉由該接納與輸送區段傳送之紙張。該暫時保持區段按類型來分揀藉由該識別區段識別及藉由該輸送區段輸送之紙張,且累積並暫時保持該等紙張。該儲存區段按照面額以批形式將該等紙張接納於該暫時儲存區段中,並以一準備好送出之方式儲存該等紙張。該送出輸送區段將自該儲存區段送出之紙張輸送至一分發槽。該控制區段控制該分離送出區段、接納與輸送區段、識別區段、暫時保持區段、儲存區段及送出輸送區段。
如圖1中所示,一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下文亦簡稱為「整理裝置」)1提供於該識別區段與該暫時保持區段(未顯示於該圖式中)之間,該紙張處理設備之上述接納與輸送區段2中。整理裝置1基於對由該上游側上之該識別區段所獲得之正反面資訊之識別結果根據由一控制區段5所發佈之控制命令來分揀紙張S之正反面以賦予一統一的方向,並將該等紙張餵入至該下游側上之該暫時保持區段。
如圖1中所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1包括單個直的上游輸送路徑9。上游路徑9由形成接納與輸送區段2之一部分之一對導板7及8構成。該對導板7及8朝相反方向傾斜以使得其端部向外打開。在該對導板7及8之端部之間,一對導板10及11分別平行於該對導板7及8之端部安置。導板10與導板7之傾斜端部形成一自上游輸送路徑9之端部位置分支之第一分支輸送路徑13。導板11與導板8之傾斜端部形成一自上游輸送路徑9之端部位置分支之第二分支輸送路徑14。該兩個分支輸送路徑13及14中之每一者相對於上游輸送路徑9形成鈍角。該兩個分支輸送路徑13及14具有一相對於上游輸送路徑9對稱之形狀。
在上游輸送路徑9中,提供一根據由該紙張阻斷之光路徑中之光來偵測一通過紙張S之光學時序感測器15。
在分支輸送路徑13及14之上游輸送路徑9側上,提供一以一交替方式在該兩個分支輸送路徑13及14之中分揀自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之紙張S之分揀區段20。此分揀區段20包括一分揀驅動區段22及一分揀構件23。分揀驅動區段22可係一旋轉螺線管,且受控制區段5控制並轉動一樞軸21。分揀構件23緊固至樞軸21並圍繞樞軸21樞轉。分揀區段20定位於圖1中所示之一第一分揀位置及與第一分揀位置相對之一第二分揀位置中之任何一者處。在其中分揀區段20定位於第一分揀位置處之情形中,其藉助分揀構件23將紙張S自上游輸送路徑9導引至分支輸送路徑13。在其中分揀區段20定位於第二分揀位置處之情形中,其藉助分揀構件23將紙張S自上游輸送路徑9導引至分支輸送路徑14。
在分支輸送路徑13及14之端部位置處,提供一係一能夠旋轉之旋轉體之圓形基礎滾筒(可逆輸送區段、圓形滾筒)30。在此基礎滾筒30之分支輸送路徑13及14側上,提供兩個可旋轉圓形進出口滾筒31及32以使得每一者鄰接基礎滾筒30。
基礎滾筒30與分支輸送路徑13側上之第一進出口滾筒31之間的空間形成一將一藉由分揀區段20朝分支輸送路徑13側方向分揀之紙張S引入至基礎滾筒30與第一進出口滾筒31之間的空間之第一進出口區段35。基礎滾筒30與第二進出口滾筒32之間的空間形成一將一藉由分揀區段20朝分支輸送路徑14側方向分揀之紙張S引入至基礎滾筒30與第二進出口滾筒31之間的空間之第二進出口區段36。換言之,提供於基礎滾筒30之上游之上游輸送路徑9中之分揀區段20在針對單獨輸送方向提供之基礎滾筒30之該兩個進出口區段35及36之中分揀紙張S。根據此組態,該兩個進出口區段35及36沿基礎滾筒30之周長方向彼此貼近安置。換言之,沿基礎滾筒30之周邊方向之兩個進出口區段35與36之間的一距離小於基礎滾筒30之總周長的一半。此外,該兩個進出口區段35及36對稱安置於一連接分揀區段20及基礎滾筒30之線(亦即,一連接樞軸21之中心及基礎滾筒30之中心之線)周圍。將紙張S導引至該兩個進出口區段35及36之該兩個分支輸送路徑13及14亦對稱安置於一連接分揀區段20及基礎滾筒30之線周圍。
在與分揀區段20側相對之基礎滾筒30之側上,以一與基礎滾筒30之外周邊表面分開之預定空間提供一圓弧形導板40。而且,在與分揀區段20側相對之基礎滾筒30之側上,提供複數個(特定而言三個)導輥41至43。此等導輥41至43能夠鄰接基礎滾筒30之外周邊表面且能夠將紙張S夾持抵靠在基礎滾筒30上。此等導輥41至43提供於導板40中之開口(未顯示)中。與分揀區段20側相對之基礎滾筒30之外周邊表面之側上之進出口區段35與36之間的空間之遠側上之區域,連同導板40及導輥41至43,構成一輸送紙張S之正反向輸送路徑44。遠側上之該區域可指示一沿基礎滾筒30之周邊方向將該兩個進出口區段35與36彼此連接且其長度可大於基礎滾筒30之總周長的一半之區域。此正反向輸送路徑44具有一等於或長於紙張S沿輸送方向之整個長度之周邊長度。基礎滾筒30由一受控制區段5控制之可逆馬達45以一相對於可逆馬達45恆定之預定減速比驅動,從而使得能夠以一可逆方式輸送紙張S。進出口滾筒31及32由馬達45以一相對於此馬達45之預定減速比朝與基礎滾筒30之旋轉方向相反之方向驅動。導輥41至43因接觸基礎滾筒30或抵靠在基礎滾筒30上之紙張S而與基礎滾筒30共同旋轉。正反向輸送路徑44亦形成一在連接分揀區段20及基礎滾筒30之線周圍對稱之形狀。
在第一進出口區段35中,提供一將經由此進出口區段35自正反向輸送路徑44送出之紙張S與基礎滾筒30分離開,並將該紙張導引至進出口滾筒31側之推進器(導引區段)51。在第二進出口區段36中,提供一將經由進出口區段36自正反向輸送路徑44送出之紙張S與基礎滾筒30分離開,並將該紙張導引至進出口滾筒32側之推進器(導引區段)52。該兩個推進器51及52對稱安置於一連接分揀區段20及基礎滾筒30之線周圍。推進器51及52由一不同於馬達45之馬達(未顯示)以一相對於此馬達恆定之預定減速比驅動。推進器51不變地朝其進出口區段35自基礎滾筒30朝進出口滾筒31側方向移動這樣一個方向(圖1中之逆時針方向)驅動。推進器52朝其進出口區段36側自基礎滾筒30朝進出口滾筒32側方向移動這樣一個方向(圖1中之順時針方向)驅動。
自第一進出口滾筒31之上游輸送路徑9側到與基礎滾筒30側相對之側,以一與進出口滾筒31之外周邊表面分開之預定空間提供一導板55。此導板55亦自與進出口滾筒31分開之區段空間朝一離開上游輸送路徑9之方向延伸。而且,在自進出口滾筒31朝離開上游輸送路徑9之方向延伸之導板55之區段之基礎滾筒30側上,以一與導板55分開之預定空間提供一導板56。另外,在進出口滾筒31之上游輸送路徑9側以及與基礎滾筒30側相對之側上,提供複數個(特定而言兩個)導輥57及58。導輥57及58能夠鄰接進出口滾筒31之外周邊表面且能夠將紙張S夾持抵靠在進出口滾筒31上。導輥57及58定位於導板55中之開口(未顯示)中。此外,在朝導板55及導板56之延伸方向之中心位置處,提供一對輸送輥59及60。輸送輥59與60能夠在導板55與導板56之間彼此接觸且能夠夾持紙張S。輸送輥59及60定位於導板55及導板56中之開口(未顯示)中。輸送輥59由一不同於馬達45之馬達(未顯示)以一相對於此馬達恆定之預定減速比驅動。輸送輥59朝輸送輥60側向離開上游輸送路徑9的方向移動這樣一個方向(圖1中之順時針方向)旋轉。另一方面,導輥57及58因接觸進出口滾筒31或抵靠在進出口滾筒31上之紙張S而與進出口滾筒31共同旋轉。輸送輥60因接觸輸送輥59或抵靠在輸送輥59上之紙張S而與輸送輥59共同旋轉。
自第二進出口滾筒32之上游輸送路徑9側到與基礎滾筒30側相對之側,以一與進出口滾筒32之外周邊表面分開之預定空間提供一導板65。此導板65亦自與進出口滾筒32分開之區段空間朝一離開上游輸送路徑9之方向延伸。而且,在自進出口滾筒32朝離開上游輸送路徑9之方向延伸之導板65之區段之基礎滾筒30側上,以一與導板65分開之預定空間提供一導板66。另外,在進出口滾筒32之上游輸送路徑9側以及與基礎滾筒30側相對之側上,提供複數個(特定而言兩個)導輥67及68。導輥67及68能夠鄰接進出口滾筒32之外周邊表面且能夠將紙張S夾持抵靠在進出口滾筒32上。導輥67及68定位於導板65中之開口(未顯示)中。此外,在朝導板65及導板66之延伸方向之中心位置處,提供一對輸送輥69及70。輸送輥69與70在導板65與導板66之間彼此接觸並夾持紙張S。輸送輥69及70定位於導板65及66中之開口(未顯示)中。輸送輥69由一不同於馬達45之馬達(未顯示)以一相對於此馬達恆定之預定減速比驅動。輸送輥69朝輸送輥70側向離開上游輸送路徑9的方向移動這樣一個方向(圖1中之順時針方向)旋轉。另一方面,導輥67及68因接觸進出口滾筒32或抵靠在進出口滾筒32上之紙張S而與進出口滾筒32共同旋轉。輸送輥70因接觸輸送輥69或抵靠在輸送輥69上之紙張S而與輸送輥69共同旋轉。
與上游輸送路徑9側相對之側上之導板56及66之端部彼此連接。與上游輸送路徑9側相對之側上之導板55及65之端部彼此平行,且構成一用作接納與輸送區段2之一部分之下游輸送路徑72。在此下游輸送路徑72中,提供一對能夠彼此接觸並夾持紙張S之輸送輥73及74。輸送輥73由一不同於馬達45之馬達(未顯示)以一相對於此馬達恆定之預定減速比驅動。輸送輥73朝輸送輥74側向離開上游輸送路徑9的方向移動這樣一個方向(圖1中之逆時針方向)旋轉。輸送輥74因接觸輸送輥73或抵靠在輸送輥73上之紙張S而與輸送輥73共同旋轉。其旋轉方向始終不變之推進器51及52以及輸送輥59、69及73由一共同馬達驅動。
進出口滾筒31、導板55及56、導輥57及58與輸送輥59及60構成一導引輸送路徑(導引輸送區段)77。導引輸送路徑77將退出第一進出口區段35且由推進器51與基礎滾筒30分離開之紙張S朝位於下游之下游輸送路徑72方向輸送。進出口滾筒32、導板65及66、導輥67及68與輸送輥69及70構成一導引輸送路徑(導引輸送區段)78。導引輸送路徑78將退出第二進出口區段36且由推進器52與基礎滾筒30分離開之紙張S朝位於下游之下游輸送路徑72方向輸送。該兩個導引輸送路徑77及78形成一在一連接分揀區段20及基礎滾筒30之線周圍對稱之形狀。上游輸送路徑9及下游輸送路徑72與連接分揀區段20及基礎滾筒30之線共線。
接下來,連同由控制區段5執行之控制之細節闡述具有上述構造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1之操作。
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1使自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之紙張S處於一其中其正反面方向在下游輸送路徑72中面朝一統一方向(即,紙張S朝厚度方向之定向彼此相同)之條件下。舉例而言,闡述一整理紙張S以便上游輸送路徑72之圖式中之正面為上側且下游輸送路徑72中之圖式中之反面為下側之情形。如圖2中所示,當分揀區段20定位於一第一分揀位置處時,基礎滾筒30、推進器52及輸送輥59朝圖2中之順時針方向旋轉,而進出口滾筒31及32、推進器51、輸送輥69及輸送輥73朝圖2中之逆時針方向旋轉。此外,導輥41至43、57、58、67及68以及輸送輥60及70因接觸其各別配對物而共同旋轉。在該圖式中,以一相對於馬達45或一未顯示於該圖式中之馬達恆定之預定減速比執行之旋轉由一具有一實線之箭頭指示,且共同旋轉由一具有一虛線之箭頭指示。
在圖2中所示之狀態下,當紙張S自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時,根據對上游側(未顯示)上之識別區段之識別結果,若此紙張S係一具有一其中正面為圖2中之上側而反面為圖2中之下側之反轉不需要定向之不需要反轉之紙張,則控制區段5不執行切換操作控制以將分揀區段20之分揀方向切換至該相對側,甚至在時序感測器15偵測到紙張S之尾端之後。此紙張S藉由如圖2中所示之第一分揀位置中之分揀區段20之分揀構件23自分支輸送路徑13引入至第一進出口區段35中,且隨後由基礎滾筒30及進出口滾筒31引入至正反向輸送路徑44中。在此情形中,由於此紙張S係一不需要反轉之紙張,控制區段5執行藉由不反轉馬達45(亦即,基礎滾筒30及進出口滾筒31及32)之旋轉來執行連續操作控制,藉此紙張S自第二進出口區段36原樣退出。因此,紙張S由導板40導引於正反向輸送路徑44中且由基礎滾筒30及導輥41至43夾持並輸送直至當前端自進出口區段36退出時抵達第二進出口區段36為止。由此,推進器52將紙張S之前端與基礎滾筒30分離開,並將紙張S導引至進出口滾筒32與導板65之間之導引輸送路徑78中。在導引輸送路徑78中,隨著導板65及66的導引,紙張S由進出口滾筒32及導輥67及68、輸送輥69及70以及輸送輥73及74夾持並輸送直至抵達下游輸送路徑72為止。因此,在下游輸送路徑72中,紙張S定向成正面位於圖2中之上側上且反面位於圖2中之下側上。藉由此處理程序,紙張S(其係一藉助定位於第一分揀位置處之分揀區段20引入之不需要反轉之紙張)沿由圖2中之雙點劃線所示之第一正向輸送路線R1以一恆定速度輸送。
下面將作出關於一其中亦沒有必要反轉在紙張S藉由第一正向輸送路線R1輸送之後接下來藉由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1中之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之紙張S之情形之說明。在此情形中,控制區段5亦使此紙張S經歷連續操作控制而不執行如上所述之切換操作控制。因此,紙張S沿第一正向輸送路線R1輸送。
以此方式,當前一紙張S及後一紙張S皆不需要反轉,且後一紙張S藉由與前一紙張S相同之正向輸送路線輸送時,應朝輸送方向形成一足以使毗鄰紙張S不相互干擾之間隙。
下面將作出關於一其中例如因一其中正面為圖3中之下側而反面為圖3中之上側之定向而有必要反轉在紙張S藉由第一正向輸送路線R1輸送之後接下來藉由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1中之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之紙張S之情形之說明。在此情形中,控制區段5執行切換操作控制,藉此從時序感測器15偵測到紙張S之尾端起,按一基於輸送速度估計為足以使紙張S之尾端至少已通過分揀區段20之預定時序驅動分揀驅動區段22,從而將分揀區段20之分揀方向切換至該相對側(亦即,第二分揀位置),並反轉如圖3中之雙點劃線所示之分揀構件23之定向。藉由在一由圖3中之實線所指示之狀態下切換之前處於第一分揀位置中之分揀區段20之分揀構件23,此紙張S自分支輸送路徑13引入至第一進出口區段35中,由基礎滾筒30及進出口滾筒31引入至正反向輸送路徑44中,且隨後在正反向輸送路徑44中,隨著導板40的導引,由基礎滾筒30及導輥41至43夾持並輸送,如圖3中所示。在此情形中,控制區段5執行反轉操作控制,藉此從時序感測器15偵測到紙張S之尾端起,按一根據輸送速度估計為足以使紙張S之尾端至少已通過提供於紙張S引入至其中之進出口區段35中之推進器51之預定切換時序,控制區段5向馬達45輸出一指令以反轉旋轉方向,從而反轉馬達45之旋轉方向。
此賦予一其中基礎滾筒30、推進器51以及輸送輥69及73朝圖4中之逆時針方向旋轉,而進出口滾筒31及32、推進器52以及輸送輥59朝圖4中之順時針方向旋轉之狀態。因此,在正反向輸送路徑44中,隨著導板40的導引,紙張S由基礎滾筒30及導輥41至43夾持並輸送直至向後退出第一進出口區段35為止。處於此反轉操作控制之回轉位置處之紙張S將其整個長度含於正反向輸送路徑44內。此外,退出進出口區段35之紙張S之前端由推進器51與基礎滾筒30分離開,且導引至進出口31與導板55之間之導引輸送路徑77中。由此,在導引輸送路徑77中,隨著導板55及56的導引,紙張S由進出口滾筒31、導輥57及58、輸送輥59及60以及輸送輥73及74夾持並輸送,直至抵達下游輸送路徑72為止。因此,在下游輸送路徑72中,紙張S採用一其中正面為圖4中之上側而反面為圖4中之下側之定向。藉由此處理程序,藉助定位於第一分揀位置處之分揀區段20引入之需要反轉之紙張S沿由圖3及圖4中之雙點劃線所指示之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2而行,且除了在反轉馬達45之旋轉方向時之回轉期間之外以一恆定速度輸送。對上文所提及之分揀區段20之切換操作控制僅在此反轉操作控制期間並行執行。
以此方式,當後一紙張S係一需要反轉之紙張,且藉由與藉由該正向輸送路線輸送之前一紙張S相反之反向輸送路線輸送時,應朝輸送方向形成一足以允許後一紙張S在前一紙張S已與用作出口之進出口滾筒31或32分離開之後回轉之間隙。
下面闡述用於執行其中向馬達45輸出一指令以反轉旋轉方向之反轉操作控制之預定切換時序。具體而言,此切換時序係自當紙張S之尾端至少已通過提供於紙張S引入至其中之進出口區段35中之推進器51時之時間點,直至就在紙張S朝輸送方向之中心抵達正反向輸送路徑44朝輸送方向之中心之前為止,亦即,足夠早以補償因由馬達45之回轉所引起之減速及加速而損失之時間之時序。因此,當紙張S穿過整理裝置1時,紙張S沿第一正向輸送路線R1之輸送速度(輸送時間)相同於紙張S沿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2之輸送速度(輸送時間)。在此反轉操作控制之回轉位置處紙張S朝輸送方向之中心位置相對於正反向輸送路徑44之輸送長度之中心位置位於進出口區段35側上。
下面將作出關於一其中沒有必要反轉在紙張S藉由上述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2輸送之後藉由整理裝置1中之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之下一紙張S之情形之說明。在此情形中,控制區段5使此紙張S經歷連續操作控制而不執行如上所述之切換操作控制。因此,藉由處於如圖5中所示之第二分揀位置處之分揀區段20,此紙張S自分支輸送路徑14引入至第二進出口區段36中,由基礎滾筒30及進出口滾筒32引入至正反向輸送路徑44中,且隨後隨著導板40的導引,由基礎滾筒30及導輥41至43夾持並輸送於正反向輸送路徑44中,直至當前端退出進出口區段35時抵達第一進出口區段35為止。由此,紙張S之前端由推進器51與基礎滾筒30分離開,且導引至進出口滾筒31與導板55之間之導引輸送路徑77中。然後,在導引輸送路徑77中,隨著導板55及56的導引,紙張S由進出口滾筒31、導輥57及58、輸送輥59及60以及輸送輥73及74中之每一者夾持並輸送,直至抵達下游輸送路徑72為止。因此,在下游輸送路徑72中,紙張S採用一其中正面為圖5中之上側而反面為圖5中之下側之定向。藉由此處理程序,不需要反轉且藉助定位於第二分揀位置處之分揀區段20引入之紙張S以與第一正向輸送路徑R1相同之恆定速度沿由圖5中之雙點劃線所指示之第二正向輸送路線R3而行。
當前一紙張S係一需要反轉之紙張而後一紙張S係一不需要反轉之紙張,且後一紙張欲藉由一與藉由一反向輸送路線輸送之前一紙張S相反之反向輸送路線輸送時,應朝輸送方向形成一間隙以使得前一紙張S在選擇將後一紙張S引入至進出口區段35或36中之無論哪一者中之前至少已經歷回轉。
下面將作出關於一其中有必要反轉在紙張S藉由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2輸送之後接下來藉由整理裝置1中之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之紙張S之情形之說明。在此情形中,控制區段5執行切換操作控制,藉此從時序感測器15偵測到紙張S之尾端起,按一基於輸送速度估計為足以使紙張S之尾端至少已通過分揀區段20之預定時序驅動分揀驅動區段22,從而將分揀區段20之分揀方向切換至該相對側(亦即,第一分揀位置),並反轉如由圖6中之雙點劃線所示之分揀構件23之定向。藉由在由圖6中之實線所指示之狀態下切換之前處於第二分揀位置中之分揀區段20之分揀構件23,此紙張S自分支輸送路徑14引入至第二進出口區段36中,由基礎滾筒30及進出口滾筒32餵入至正反向輸送路徑44中,且隨後在正反向輸送路徑44中,隨著導板40的導引,由基礎滾筒30及導引輥41至43夾持並輸送,如圖6中所示。在此情形中,控制區段5執行反轉操作控制,藉此從時序感測器15偵測到紙張S之尾端起,按一根據輸送速度估計為足以使紙張S之尾端至少已通過提供於紙張S引入至其中之進出口區段36中之推進器52之預定切換時序,控制區段5向馬達45輸出一指令以反轉旋轉方向,從而反轉馬達45之旋轉方向。
此賦予一其中基礎滾筒30、推進器52及輸送輥59朝圖7中之順時針方向旋轉,而進出口滾筒31及32、推進器51以及輸送輥69及73朝圖7中之逆時針方向旋轉之狀態。因此,在正反向輸送路徑44中,隨著導板40的導引,紙張S由基礎滾筒30及導輥41至43夾持並輸送直至向後退出進出口區段36為止。在此反轉操作控制之回轉位置處,紙張S將其整個長度含於正反向輸送路徑44中。退出進出口區段36之紙張S之前端由推進器52與基礎滾筒30分離開,且導引至進出口滾筒32與導板65之間之導引輸送路徑78中。由此,在導引輸送路徑78中,隨著導板65及66的導引,紙張S由進出口滾筒32、導輥67及68、輸送輥69及70以及輸送輥73及74夾持並輸送,直至抵達下游輸送路徑72為止。因此,在下游輸送路徑72中,紙張S採用一其中正面為圖7之上側而反面為圖7中之下側之定向。藉由此處理程序,藉助定位於第二分揀位置處之分揀區段20引入之需要反轉之紙張S沿由圖6及圖7中之雙點劃線所指示之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4而行,且在除了在反轉馬達45之旋轉方向時之回轉期間之外以一恆定速度輸送。
下面闡述用於執行其中向馬達45輸出一指令以反轉旋轉方向之反轉操作控制之預定切換時序。此切換時序亦係自當紙張S之尾端至少已通過提供於紙張S引入至其中之進出口區段36中之推進器52時之時間點,直至就在紙張S朝輸送方向之中心抵達正反向輸送路徑44朝輸送方向之中心之前為止,亦即,足夠早以補償因由馬達45之回轉所引起之減速及加速而損失之時間之時序。因此,當紙張S穿過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1時,紙張S沿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2之輸送速度(輸送時間)相同於紙張S沿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4之輸送速度(輸送時間)。在此反轉操作控制之回轉位置處紙張S朝輸送方向之中心位置相對於正反向輸送路徑44之輸送長度之中心位置位於進出口區段36側上。
除非有必要反轉在紙張S藉由圖5中所示之第二正向輸送路線R3輸送之後藉由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1中之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之下一紙張S,否則控制區段5亦使此紙張S經歷連續操作控制而不執行如上所述之切換操作控制。因此,此紙張S亦藉由圖5中所示之第二正向路線R3輸送。
下面將作出關於一其中有必要反轉在紙張S藉由圖5中所示之第二正向輸送路線R3輸送之後藉由整理裝置1中之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之下一紙張S之情形之說明。在此情形中,控制區段5執行切換操作控制,藉此從時序感測器15偵測到紙張S之尾端起,按一基於輸送速度估計為足以使紙張S之尾端至少已通過分揀區段20之預定時序驅動分揀驅動區段22,從而將分揀區段20之分揀方向切換至該相對側,亦即,第一分揀位置。此外,控制區段5執行反轉操作控制,藉此按一估計為足以使紙張S已通過提供於紙張S引入至其中之進出口區段36中之推進器52之預定切換時序,控制區段5向馬達45輸出一指令以反轉旋轉方向,從而反轉馬達45之旋轉方向。因此,此紙張S藉由圖6及圖7中所示之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4輸送。
除非有必要反轉在紙張S藉由圖6及圖7中所示之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4輸送之後藉由整理裝置1中之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之下一紙張S,否則控制區段5亦使此紙張S經歷連續操作控制而不執行如上所述之切換操作控制。因此,此紙張S藉由圖2中所示之第一正向路線R1輸送。
下面將作出關於一其中有必要反轉在紙張S藉由圖6及圖7中所示之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4輸送之後接下來藉由整理裝置1中之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之紙張S之情形之說明。在此情形中,控制區段5執行切換操作控制,藉此從時序感測器15偵測到紙張S之尾端起,按一基於輸送速度估計為足以使紙張S之尾端至少已通過分揀區段20之預定時序驅動分揀驅動區段22,從而將分揀區段20之分揀方向切換至該相對側,亦即,第二分揀位置。此外,控制區段5執行反轉操作控制,藉此按一估計為足以使紙張S已通過提供於紙張S引入至其中之進出口區段35中之推進器51之預定切換時序,控制區段5向馬達45輸出一指令以反轉旋轉方向,從而反轉馬達45之旋轉方向。因此,此紙張S藉由圖3及圖4中所示之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2輸送。
針對上述情形,亦即,針對一其中連續紙張S藉由第一正向輸送路線R1輸送之情形、一其中一紙張S在前一紙張S藉由第一正向輸送路線R1輸送之後藉由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2輸送之情形、一其中一紙張S在前一紙張S藉由第一正向輸送路線R2輸送之後藉由第二正向輸送路線R3輸送之情形、一其中一紙張S在前一紙張S藉由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2輸送之後藉由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4輸送之情形、一其中連續紙張S藉由第二正向輸送路線R3輸送之情形、一其中一紙張S在前一紙張S藉由第二正向輸送路線R3輸送之後藉由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4輸送之情形、一其中一紙張S在前一紙張S藉由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4輸送之後藉由第一正向輸送路線R1輸送之情形、及一其中一紙張S在前一紙張S藉由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4輸送之後藉由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2輸送之情形,設定每一組件之輸送速度及位置以便朝輸送方向之毗鄰紙張S之間的間隔不改變。因此,以一均勻間隔及速度自上游輸送路徑9餵入至整理裝置1中之紙張S始終以一均勻間隔及速度自整理裝置1送出至下游輸送路徑72。
根據上述第一實施例,當一需要反轉之紙張藉由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時,控制區段5藉助分揀區段20將需要反轉之紙張自進出口區段35及36中之任何一者引入至包括一轉子之基礎滾筒30,並反轉基礎滾筒30之旋轉方向從而使需要反轉之紙張藉由對應推進器51或52自彼進出口區段35或36退出並藉由對應於推進器51或52之導引輸送路徑77或78中之無論哪一者將其導引至下游輸送路徑72。此外,當一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藉由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時,控制區段5藉助分揀區段20將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進出口區段35及36中之任何一者引入至基礎滾筒30,且不改變基礎滾筒30之旋轉方向使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藉由對應推進器51或52退出進出口區段35及36中之另一者,並藉由對應於推進器51或52之導引輸送路徑77或78中之無論哪一者將其導引至下游輸送路徑72。而且,當反轉基礎滾筒30之旋轉方向時,藉由將分揀區段20之分揀方向切換至該相對側,下一紙張S可在一短間隔之後自進出口區段35及36中之另一者引入至經反轉之基礎滾筒30。另一方面,當不反轉基礎滾筒30之旋轉方向時,藉由不將分揀區段20之分揀方向切換至該相對側,下一紙張S可在一短間隔之後自同一進出口區段35或36引入至同一基板滾筒30。因此,可縮短紙張S之餵入間隔(紙幣之間的間隔)從而提高輸送效率。而且,由於可不需要撞擊需要反轉之紙張之組件,因此紙張S可以一有利方式反轉而不因撞擊受損。
此外,由於該兩個進出口區段35及36彼此靠近安置且安置於基礎滾筒30之分揀區段20側上,因此藉助分揀區段20之分揀更容易。而且,該兩個進出口區段35及36彼此靠近安置,且該兩個進出口區段35及36之遠側上之基礎滾筒30之外周邊表面上之區域用作能夠朝任何一個方向輸送紙張S之正反向輸送路徑44。因此,在回轉,藉此將需要反轉之紙張自進出口區段35及36中之任何一者引入至基礎滾筒30,並反轉基礎滾筒30之旋轉方向以便使需要反轉之紙張藉由相關聯之推進器51或52自進出口區段35或36退出期間,需要反轉之紙張可在正反向輸送路徑44中以一有利方式經歷回轉,而且,可縮減基礎滾筒30之尺度。
此外,由於基礎滾筒30組態為一圓形滾筒,因此可使基礎滾筒30之尺度最小化,且可使製造成本最小化。
而且,由於來自基礎滾筒30之紙張S由推進器51及52導引,因此紙張S可由一小型及低成本機構向離開基礎滾筒30的方嚮導引。此外,代替推進器51及52,紙張S可由一由樹脂製成之撓性導板導引。
而且,回應於分揀區段20將一需要反轉之紙張自進出口區段35及36中之一者引入至基礎滾筒30,控制區段5藉由反轉基礎滾筒30之旋轉來執行反轉操作控制以便需要反轉之紙張自彼同一進出口區段35或36退出。另一方面,回應於分揀區段20將一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進出口區段35或36中之一者引入至基礎滾筒30,控制區段5藉由不反轉基礎滾筒30之旋轉來執行連續操作控制以便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進出口區段35或36中之另一者退出。因此,紙張S在下游輸送路徑72中呈現一致的正反面。此外,在反轉操作控制期間,藉由將分揀區段20之分揀方向切換至該相對側,下一紙張可在一短間隔之後自進出口區段35或36中之另一者引入至經反轉之基礎滾筒30。而且,在連續操作控制期間,藉由不將分揀區段20之分揀方向切換至該相對側,下一紙張可在一短間隔之後自同一進出口區段35或36引入至非經反轉之基礎滾筒30。因此,可縮減紙張S之餵入間隔,從而提高餵入效率。
而且,在反轉操作控制期間,控制區段5按一時序反轉基礎滾筒30之旋轉以使得需要反轉之紙張之尾端至少已通過提供於需要反轉之紙張引入至其之進出口區段35或36中之推進器51或52。因此,需要反轉之紙張可可靠地自同一進出口區段35或36排出至對應導引輸送路徑77或78中。
此外,在切換操作控制期間,控制區段5按一時序將分揀區段20之分揀方向切換至該相對側以使得需要反轉之紙張之尾端至少已通過分揀區段20。因此,分揀區段20之分揀方向可切換至該相對側而不損壞需要反轉之紙張。
而且,該兩個進出口區段35及36對稱安置於一連接分揀區段20及基礎滾筒30之線周圍。因此,分揀區段20對進出口區段35及36二者應用相同之分揀條件。此外,該兩個推進器51及52以及該兩個導引輸送路徑77及78亦對稱安置於一連接分揀區段20及基礎滾筒30之線周圍。因此,在一其中紙張S藉由推進器51或52及導引輸送路徑77或78中之一者自進出口區段35或36中之一者引入,並自進出口區段35或36中之另一者輸送之情形中及在一其中紙張S藉由推進器51或52中之另一者及導引輸送路徑77或78中之另一者自進出口區段35或36中之另一者引入並自進出口區段35或36中之一者輸送之情形中,紙張S可在正向條件下輸送。而且,在一其中紙張S藉由推進器51或52中之另一者及導引輸送路徑77或78中之另一者自進出口區段35或36中之一者引入,並自彼進出口區段35或36輸送之情形中及在一其中紙張S藉由推進器51或52中之一者以及導引輸送路徑77或78中之一者自進出口區段35或36中之另一者引入並自進出口區段35或36中之另一者輸送之情形中,紙張S可在相同條件下輸送。因此,簡化由控制區段5執行之控制。
此外,回應於分揀區段20將一需要反轉之紙張自進出口區段35及36中之一者引入至基礎滾筒30,就在當需要反轉之紙張朝輸送方向之中心區域抵達正反向輸送路徑44朝輸送方向之中心區域時之前,控制區段5藉由向基礎滾筒30供應一指令以反轉基礎滾筒30之旋轉來執行反轉操作控制以便需要反轉之紙張自同一進出口區段35或36退出。另一方面,回應於分揀區段20將一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進出口區段35及36中之一者引入至基礎滾筒30,控制區段5藉由不反轉基礎滾筒30之旋轉來執行連續操作控制以便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進出口區段35及36中之另一者退出。藉由此處理程序,可抑制因由該反轉所引起之時滯而造成之延遲,且需要反轉之紙張及不需要反轉之紙張可從分揀時起以相同之時序餵入至下游輸送路徑72。
回應於分揀區段20將一需要反轉之紙張自進出口區段35及36中之任何一者引入至基礎滾筒30,在當需要反轉之紙張朝輸送方向之中心區域抵達正反向輸送路徑44朝輸送方向之中心區域時之時間點處,控制區段5藉由供應一指令以反轉基礎滾筒30之旋轉來執行反轉操作控制以便需要反轉之紙張自同一進出口區段35或36退出。藉由這樣執行控制,藉由簡單控制,需要反轉之紙張及不需要反轉之紙張可從分揀時起以大致相同之時序餵入至下游輸送路徑72。
如上所述,若進出口區段35與36之間的正反向輸送路徑44之輸送長度長於朝欲輸送之紙張S之輸送方向之長度,則在反轉操作控制之回轉位置處,紙張S可在其整個長度上含納於正反向輸送路徑44內。在其中縮短正反向輸送路徑44之輸送長度以達成進一步尺寸縮減之情形中,在反轉操作控制之回轉位置處,紙張S可通過推進器51或52之引入側以便端部自進出口區段35或36之引入側凸出。
下面著重於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之差異,參照圖8至圖14來闡述一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
如圖8中所示,一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下文亦簡稱為「整理裝置」)85包括一滑輪90、一滑輪91及一輸送帶92。滑輪90安置於自上游輸送路徑9分支之分支輸送路徑13及14之端部位置處。滑輪91具有與滑輪90相同之直徑,且安置於滑輪90之下游輸送路徑72上。輸送帶92為環形帶,且在滑輪90及91之間跨越以用作一可旋轉的旋轉體。輸送帶92與滑輪90及91構成一帶式輸送機(可逆輸送區段)93。分揀區段20之樞軸21、滑輪90及滑輪91以共線方式安置,且在一連接此等組件之線之上,亦提供上游輸送路徑9及下游輸送路徑72。
在滑輪90朝一正交於帶式輸送機93之長度方向之方向之一側上,提供一具有與滑輪90相同之直徑之輸送輥95。在滑輪91朝同一方向之一側上,提供具有一小於輸送輥95之直徑之輸送輥96。
在滑輪90朝一正交於帶式輸送機93之長度方向之另一側上,提供一具有與滑輪90相同之直徑之輸送輥100。在滑輪91朝同一方向之另一側上,提供一具有一小於輸送輥100之直徑之輸送輥101。一導板110提供於提供於帶式輸送機93之該兩個直的部分處及遵循滑輪91之彎曲部分周圍之輸送帶92之向外部分上。導板110呈U字形,亦即,直線與一彎曲形狀之一組合。導板110,連同帶式輸送機93之輸送帶92,夾持紙張S以藉由輸送帶92導引紙張S之輸送。
帶式輸送機93與分支輸送路徑13側上之第一輸送輥95之間的空間係一第一進出口區段105,其將由分揀區段20分揀至分支輸送路徑13側之紙張S引入至帶式輸送機93與第一輸送輥95之間的空間。帶式輸送機93與分支輸送路徑14側上第二輸送輥100之間的空間係一第二進出口區段106,其將由分揀區段20分揀至分支輸送路徑14側之紙張S引入至帶式輸送機93與第二輸送輥100之間的空間。換言之,提供於位於帶式輸送機93上游之上游輸送路徑9中之分揀區段20在針對單獨輸送方向提供之帶式輸送機93之該兩個進出口區段105及106之中分揀紙張S。藉由此組態,該兩個進出口區段105及106彼此貼近安置於帶式輸送機93之周長方向周圍。該兩個進出口區段105及106對稱安置於一連接分揀區段20及帶式輸送機93之線(亦即,一連接樞軸21之中心及帶式輸送機93之滑輪90及91之中心之線)周圍。將紙張S導引至該兩個進出口區段105及106中之該兩個分支輸送路徑13及14亦對稱安置於一連接分揀區段20及帶式輸送機93之線周圍。
與分揀區段20側相對之遠側上之進出口區段105與106之間的帶式輸送機93之輸送帶92之外周邊表面上之區域,連同導板110以及輸送輥96及101,構成一輸送紙張S之正反向輸送路徑111。遠側上之此區域可指示一沿輸送帶92之周邊方向將該兩個進出口區段105及106彼此連接,且其長度可大於輸送帶92之總周長的一半之區域。此正反向輸送路徑111具有一等於或長於朝紙張S之輸送方向之整個長度之周邊。帶式輸送機93由一受一控制區段112控制之可逆馬達113以一相對於此馬達113恆定之預定減速比驅動,從而使得能夠以可逆方式輸送紙張S。輸送輥95及100由馬達113以一相對於此馬達113恆定之預定減速比驅動且朝與帶式輸送機93相反之方向移動。正反向輸送路徑111亦形成一在一連接分揀區段20及帶式輸送機93之線周圍對稱之形狀。
在第一進出口區段105中,提供一推進器(導引區段)115,該推進器將經由進出口區段105自正反向輸送路徑111送出之紙張S與帶式輸送機93分離開,並將紙張S導引至輸送輥95側。在第二進出口區段106上,提供一推進器(導引區段)116,該推進器將經由進出口區段106自正反向輸送路徑111送出之紙張S與帶式輸送機93分離開,並將紙張S導引至輸送輥100側。該兩個推進器115及116對稱安置於一連接分揀區段20及帶式輸送機93之線周圍。推進器115及116由一不同於馬達113之馬達(未顯示)以一相對於此馬達恆定之預定減速比驅動。推進器115不變地朝其進出口區段105側自帶式輸送機93向離開輸送輥95側的方向移動這樣一個方向(圖8中之逆時針方向)驅動。推進器116朝其進出口區段106側自帶式輸送機93朝輸送輥100側方向移動這樣一個方向(圖8中之順時針方向)驅動。
在第一輸送輥95之進出口區段105上且在與帶式輸送機93側相對之側上,提供一第一導板120。導板120,連同輸送輥95,夾持紙張S並導引紙張S之輸送。此導板120進一步自與輸送輥95分開之區段空間朝一離開上游輸送路徑9之方向延伸。而且,在導板120之帶式輸送機93側上,以一與導板120分開之預定空間提供一導板121。此外,在朝導板120及導板121之延伸方向之中心位置處,提供能夠彼此接觸之複數對輸送輥123及124。輸送輥123及124安置於導板120及121中之開口(未顯示)中。輸送輥123由一不同於馬達113之馬達(未顯示)以一相對於此馬達恆定之預定減速比驅動。輸送輥123朝輸送輥124沿向離開上游輸送路徑9的方向移動這樣一個方向(圖8中之順時針方向)旋轉。輸送輥124因接觸輸送輥123或抵靠在輸送輥123上之紙張S而與輸送輥123共同旋轉。
在第二輸送輥100之進出口區段106側及與帶式輸送機93側相對之側上,提供一第二導板127。導板127,連同輸送輥100,夾持紙張S並導線紙張S之輸送。此導板127進一步自與輸送輥100分開之區段空間朝一離開上游輸送路徑9之方向延伸。而且,在導板127之帶式輸送機93側上,以一與導板127分開之預定空間提供一導板128。此外,在朝導板127及導板128之延伸方向之中心位置處,提供能夠彼此接觸之複數對輸送輥130及131。輸送輥130及131安置於導板127及128中之開口(未顯示)中。輸送輥130由一不同於馬達113之馬達(未顯示)以一相對於此馬達恆定之預定減速比驅動。輸送輥130朝輸送輥131側向離開上游輸送路徑9的方向移動這樣一個方向(圖8中之逆時針方向)旋轉。輸送輥131因接觸輸送輥130或抵靠在輸送輥130上之紙張S而與輸送輥130共同旋轉。
與上游輸送路徑9側相對之側上之導板121及128之端部彼此連接。與上游輸送路徑9側相對之側上之導板120及127之端部彼此平行,且構成下游輸送路徑72。其旋轉方向始終不變之推進器115及116以及輸送輥123及130由一共同馬達驅動。
輸送輥95、導板120及121與輸送輥123及124構成一導引輸送路徑(導引輸送區段)133。導引輸送路徑133將退出進出口區段105且由推進器115與帶式輸送機93分離開之紙張S朝位於下游之下游輸送路徑72方向輸送。輸送輥100、導板127及128與輸送輥130及131構成一導引輸送路徑(導引輸送區段)134。導引輸送路徑134將退出第二進出口區段106且由推進器116與帶式輸送機93分離開之紙張S朝位於下游之下游輸送路徑72方向輸送。該兩個導引輸送路徑133及134形成一在一連接分揀區段20及帶式輸送機93之線周圍對稱之形狀。
接下來,連同由控制區段112執行之控制之細節闡述具有上述構造之第二實施例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85之操作。
整理裝置85使自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之紙張S處於一其中其正反面方向在下游輸送路徑72中面朝一統一方向(即,紙張S朝厚度方向之定向彼此相同)之條件下。作為一實例,闡述一整理紙張S以使得下游輸送路徑72之圖式中之正面為紙張S之上側而下游輸送路徑72之圖式中之反面為紙張S之下側之情形。如圖9中所示,當分揀區段20定位於一第一分揀位置處時,帶式輸送機93、推進器116及輸送輥123朝圖9中之順時針方向旋轉,而輸送輥95及100、推進器115以及輸送輥130朝圖9中之逆時針方向旋轉。此外,輸送輥124及131各自因接觸其各別配對物而共同旋轉。
在圖9中所示之狀態下,當紙張S自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時,根據對上游側(未顯示)上之識別區段之識別結果,若此紙張S係一具有一其中正面為圖9中之上側而反面為圖9中之下側之反轉不需要定向之不需要反轉之紙張,則控制區段112不執行切換操作控制以將分揀區段20之分揀方向切換至該相對側,甚至在時序感測器15偵測到紙張S之尾端之後。藉由位於如圖9中所示之第一分揀位置中之分揀區段20之分揀構件23,此紙張S自分支輸送路徑13引入至第一進出口區段105中,且隨後在正反向輸送路徑111之帶式輸送機93與輸送輥95之間餵入。在此情形中,由於此紙張S係一不需要反轉之紙張,因此控制區段112藉由不反轉馬達113(亦即,帶式輸送機93以及入口與輸送輥95及100)之旋轉來執行連續操作控制,藉此紙張S自第二進出口區段106原樣退出。因此,在正反向輸送路徑111中,紙張S由帶式輸送機93及導板110夾持並輸送,然後從中游起由帶式輸送機93以及輸送輥96及101夾持並輸送,直至當前端自進出口區段106退出時抵達第二進出口區段106為止。由此,推進器116將紙張S之前端與帶式輸送機93分離開,並在輸送輥100與導板127之間及向導板127與128之間之導引輸送路徑134導引紙張S。在導引輸送路徑134中,隨著導板127及128的導引,紙張S從中游起由輸送輥130及131夾持並輸送直至抵達下游輸送路徑72為止。因此,在下游輸送路徑72中,紙張S定向成正面在圖9中向上而反面在圖9中向下。藉由此處理程序,不需要反轉之紙張S(其係一藉助定位於第一分揀位置處之分揀區段20引入之紙張)沿由圖9中之雙點劃線所示之第一正向輸送路線R11以一恆定速度輸送。
除非亦有必要反轉在紙張S藉由第一正向輸送路線R11輸送之後藉由整理裝置85中之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之下一紙張S,否則控制區段112亦使此紙張S經歷連續操作控制而不執行如上所述之切換操作控制。因此,紙張S沿第一正向輸送路線R11輸送。
以此方式,當前一紙張S及後一紙張S皆不需要反轉,且後一紙張S藉由與前一紙張S相同之正向輸送路線輸送時,應朝輸送方向形成一足以使毗鄰紙張S不相互干擾之間隙。
下面將作出關於一其中例如因一其中正面為圖10中之下側而反面為圖10中之上側之定向而有必要反轉在紙張S藉由第一正向輸送路線R11輸送之後接下來藉由整理裝置85中之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之紙張S之情形之說明。在此情形中,控制區段112執行切換操作控制,藉此從時序感測器15偵測到紙張S之尾端起,按一基於輸送速度估計為足以使紙張S之尾端至少已通過分揀區段20之預定時序驅動分揀驅動區段22,從而將分揀區段20之分揀方向切換至該相對側(亦即,第二分揀區段),並反轉如圖10中之雙點劃線所示之分揀構件23之定向。藉由在由圖10中之實線所指示之狀態下切換之前處於第一分揀位置中之分揀區段20之分揀構件23,此紙張S自分支輸送路徑13引入至第一進出口區段105,且如圖10中所示,在正反向輸送路徑111中,由帶式輸送機93及導板110夾持並輸送,然後從中游起,由帶式輸送機93以及輸送輥96及101夾持並輸送。在此情形中,該控制區段執行反轉操作控制,藉此從時序感測器15偵測到紙張S之尾部起,按一根據輸送速度估計為足以使紙張S之尾端至少已通過提供於紙張S引入至其中之進出口區段105中之推進器115之預定切換時序,控制區段112向馬達113輸出一指令以反轉旋轉方向,從而反轉馬達113之旋轉方向。
此賦予一其中帶式輸送機93、推進器115及輸送輥130朝圖11中之逆時針方向旋轉,而輸送輥95及100、推進器116以及輸送輥123朝圖11中之順時針方向旋轉之狀態。因此,在正反向輸送路徑111中,由帶式輸送機93、輸送輥95、導板110以及輸送輥96及101夾持之紙張S由此等組件輸送直至向後退出進出口區段105為止。退出進出口區段105之紙張S之前端由推進器115與帶式輸送機93分離開,且導引至輸送輥95與導板120之間之導引輸送路徑133中。由此,在導引輸送路徑133中,隨著導板120及121的導引,紙張S由該複數對輸送輥123及124夾持並輸送,直至抵達下游輸送路徑72為止。因此,在下游輸送路徑72中,紙張S採用一其中正面為圖11中之上側而反面為圖11中之下側之定向。藉由此處理程序,藉助定位於第一分揀位置處之分揀區段20引入之需要反轉之紙張S沿由圖10及圖11中之雙點劃線所指示之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12而行,且除了在當反轉馬達113之旋轉方向時之回轉期間之外以一恆定速度輸送。對上文所提及之分揀區段20之切換操作控制僅在此反轉操作控制期間並行執行。
以此方式,在後一紙張S係一需要反轉之紙張,且藉由與藉由該正向輸送路線輸送之前一紙張S相反之反向輸送路線輸送時,應朝輸送方向形成一足以允許後一紙張S在前一紙張S已與對應輸送輥95或100分離開之後回轉之間隙。
下面闡述用於執行其中向馬達113輸出一指令以反轉旋轉方向之反轉操作控制之預定切換時序。此切換時序係自當紙張S之尾端至少已通過提供於紙張S引入至其中之進出口區段105中之推進器115時之時間點,直至就在紙張S朝輸送方向之中心抵達正反向輸送路徑111朝輸送方向之中心之前為止,亦即,足夠早以補償因由馬達113之回轉所引起之減速及加速而損失之時間之時序。因此,當穿過整理裝置85時,紙張S沿第一正向輸送路線R11之輸送速度(輸送時間)相同於紙張S沿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12之輸送速度(輸送時間)。
下面將作出關於一其中有必要反轉在紙張S藉由上述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12輸送之後藉由整理裝置85中之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之下一紙張S之情形之說明。在此情形中,控制區段112使此紙張S經歷連續操作控制而不執行如上所述之切換操作控制。因此,藉由處於如圖12中所示之第二分揀位置處之分揀區段20,紙張S自分支輸送路徑14引入至第二進出口區段106中,且在正反向輸送路徑111之輸送輥100與帶式輸送機93之間餵入。在正反向輸送路徑111中,紙張S由帶式輸送機93及導板110夾持並輸送,然後從中游起由帶式輸送機93以及輸送輥96及101夾持並輸送,直至當前端退出進出口區段105時抵達第一進出口區段105為止。由此,紙張S之前端由推進器115與帶式輸送機93分離開,且在輸送輥95與導板120之間及向導板120與121之間的導引輸送路徑133導引。在導引輸送路徑133中,隨著導板120及121的導引,紙張S從中游起由輸送輥123及124夾持並輸送直至抵達下游輸送路徑72為止。因此,在下游輸送路徑72中,紙張S採用一其中正面為圖12中之上側而反面為圖12中之下側之定向。藉由此處理程序,藉助定位於第二分揀位置處之分揀區段20引入之不需要反轉之紙張S以與第一正向輸送路線R11相同之恆定速度沿由圖12中之雙點劃線所指示之第二正向輸送路線R13而行。
當前一紙張S係一需要反轉之紙張而後一紙張S係一不需要反轉之紙張,且後一紙張S欲由一與藉由一反向輸送路線輸送之前一紙張S相反之正向輸送路線輸送時,朝輸送方向形成一間隙以使得前一紙張S在選擇將後一紙張S引入至進出口區段105或106中之無論哪一者中之前至少已經歷回轉。
下面將作出關於一其中在紙張S藉由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12輸送之後接下來藉由整理裝置85中之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之紙張S係一需要反轉之紙張之情形之說明。在此情形中,控制區段112執行切換操作控制,藉此從時序感測器15偵測到紙張S之尾端起,按一基於輸送速度估計為足以使紙張S之尾端至少已通過分揀區段20之預定時序驅動分揀驅動區段22,從而將分揀區段20之分揀方向切換至該相對側(亦即,第一分揀位置),並反轉如圖13中之雙點劃線所示之分揀構件23之定向。藉由在如圖13中之實線所指示之切換之前處於第二分揀位置中之分揀區段20之分揀構件23,此紙張S自分支輸送路徑14引入至第二進出口區段106中,在正反向輸送路徑111之輸送輥100與帶式輸送機93之間餵入,且隨後在正反向輸送路徑111中,由帶式輸送機93及導板110夾持並輸送,然後從中游起由帶式輸送機93以及輸送輥96及101夾持並輸送。在此情形中,控制區段112執行反轉操作控制,藉此從時序感測器15偵測到紙張S之尾端起,按一根據輸送速度估計為足以使紙張S之尾端至少已通過提供於該紙張引入至其中之進出口區段106中之推進器116之預定切換時序,控制區段112向馬達113輸出一指令以反轉旋轉方向,從而反轉馬達113之旋轉方向。
此賦予一其中帶式輸送機93、推進器116及輸送輥123朝圖14中之順時針方向旋轉,而輸送輥95及100、推進器115以及輸送輥130朝圖14中之逆時針方向旋轉之狀態。因此,在正反向輸送路徑111中,紙張S由帶式輸送機93、輸送輥95、導板110以及輸送輥96及101夾持並輸送,且隨後自進出口區段106向後退出。退出進出口區段106之紙張S之前端由推進器116與帶式輸送機93分離開,且導引至輸送輥100與導板127之間的導引輸送路徑134中。由此,在導引輸送路徑134中,隨著導板127及128的導引,紙張S由該複數對輸送輥130及131夾持並輸送,直至抵達下游輸送路徑72為止。因此,在下游輸送路徑72中,紙張S採用一其中正面為圖14中之上側而反面為圖14中之下側之定向。藉由此處理程序,藉助定位於第二分揀位置處之分揀區段20引入之需要反轉之紙張S沿由圖13及圖14中之雙點劃線所指示之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14而行且除了在當反轉馬達113之旋轉方向時之回轉期間之外以一恆定速度輸送。
下面闡述用於執行其中向馬達113輸出一指令以反轉旋轉方向之反轉操作控制之預定切換時序。此切換時序亦係自當紙張S之尾端至少已通過提供於紙張S引入至其中之進出口區段106中之推進器116時之時間點直至就在紙張S朝輸送方向之中心抵達正反向輸送路徑111朝輸送方向之中心之前為止,亦即,足夠早以補償因由馬達113之回轉所引起之減速及加速而損失之時間之時序。因此,當紙張S穿過整理裝置85時,紙張S沿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12之輸送速度(輸送時間)相同於紙張S沿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14之輸送速度(輸送時間)。
若在紙張S藉由圖12中所示之第二正向輸送路線R13輸送之後藉由整理裝置85中之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之下一紙張S係一不需要反轉之紙張,則控制區段112亦使此紙張S經歷連續操作控制而不執行如上所述之切換操作控制。因此,此紙張S亦藉由圖12中所示之第二正向路線R13輸送。
下面闡述一其中在紙張S藉由圖12中所示之第二正向輸送路線R13輸送之後藉由整理裝置85中之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之下一紙張S係一需要反轉之紙張之情形。在此情形中,控制區段112執行切換操作控制,藉此從時序感測器15偵測到紙張S之尾端起,按一基於輸送速度估計為足以使紙張S之尾端至少已通過分揀區段20之預定時序驅動分揀驅動區段22,從而將分揀區段20之分揀方向切換至該相對側,亦即,第一分揀位置。此外,控制區段112執行反轉操作控制,藉此按一估計為足以使紙張S至少已通過提供於紙張S引入至其中之進出口區段106中之推進器116之預定切換時序,控制區段112向馬達113輸出一指令以反轉旋轉方向,從而反轉馬達113之旋轉方向。因此,此紙張S藉由圖13及圖14中所示之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14輸送。
除非有必需反轉在該紙張藉由圖13及圖14中所示之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14輸送之後藉由整理裝置1中之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之下一紙張9,否則控制區段112亦使此紙張S經歷連續操作控制而不執行如上所述之切換操作控制。因此,此紙張S藉由圖9中所示之第一正向輸送路線R11輸送。
下面將作出關於一其中有必要反轉在紙張S藉由圖13及圖14中所示之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14輸送之後接下來藉由整理裝置85中之上游輸送路徑9輸送之紙張S之情形之說明。在此情形中,控制區段112執行切換操作控制,藉此從時序感測器15偵測到紙張S之尾端起,按一基於輸送速度估計為足以使紙張S之尾端至少已通過分揀區段20之預定時序驅動分揀驅動區段22,從而將分揀區段20之分揀方向切換至該相對側,亦即,第二分揀位置。此外,控制區段112執行反轉操作控制,藉此按一估計為足以使紙張S至少已通過提供於紙張S引入至其中之進出口區段105中之推進器115之預定切換時序,控制區段112向馬達113輸出一指令以反轉旋轉方向,從而反轉馬達113之旋轉方向。因此,此紙張S藉由圖10及圖11中所示之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12輸送。
針對上述情形,亦即,針對一其中連續紙張S藉由第一正向輸送路線R11輸送之情形、一其中一紙張S在前一紙張S藉由第一正向輸送路線R11輸送之後藉由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12輸送之情形、一其中一紙張S在前一紙張S藉由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12輸送之後藉由第二正向輸送路線R13輸送之情形、一其中一紙張S在前一紙張S藉由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12輸送之後藉由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14輸送之情形、一其中連續紙張S藉由第二正向輸送路線R13輸送之情形、一其中一紙張S在前一紙張S藉由第二正向輸送路線R13輸送之後藉由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14輸送之情形、一其中一紙張S在前一紙張S藉由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14輸送之後藉由第一正向輸送路線R11輸送之情形、及一其中一紙張S在前一紙張S藉由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14輸送之後藉由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12輸送之情形,設定每一組件之輸送速度及位置以便朝輸送方向之毗鄰紙張S之間的間隔不改變。因此,以一均勻間隔及速度自上游輸送路徑9餵入至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85中之紙張S始終以一均勻間隔及速度自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85送出至下游輸送路徑72。
藉由上述第二實施例,可展示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之作用。
此外,在第二實施例中,當一需要反轉之紙張由分揀區段20自進出口區段105及106中之任何一者引入至帶式輸送機93時,在當需要反轉之紙張朝輸送方向之中心抵達正反向輸送路徑111朝輸送方向之中心時之時刻,可藉由輸出一指令以反轉帶式輸送機93來執行反轉操作控制以便需要反轉之紙張自彼同一進出口區段105或106退出。
1...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
2...接納與輸送區段
5...控制區段
7...導板
8...導板
9...上游路徑
10...導板
11...導板
13...分支輸送路徑
14...分支輸送路徑
15...光學時序感測器
20...分揀區段
21...樞軸
22...分揀驅動區段
23...分揀構件
30...圓形基礎滾筒
31...可旋轉圓形進出口滾筒
32...可旋轉圓形進出口滾筒
35...第一進出口區段
36...第二進出口區段
40...圓弧形導板
41...導輥
42...導輥
43...導輥
44...正反向輸送路徑
45...可逆馬達
51...推進器(導引區段)
52...推進器(導引區段)
55...導板
56...導板
57...導輥
58...導輥
59...輸送輥
60...輸送輥
65...導板
66...導板
67...導輥
68...導輥
69...輸送輥
70...輸送輥
72...下游輸送路徑
73...輸送輥
74...輸送輥
77...導引輸送路徑(導引輸送區段)
78...導引輸送路徑(導引輸送區段)
85...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
90...滑輪
91...滑輪
92...輸送帶
93...帶式輸送機
95...輸送輥
96...輸送輥
100...輸送輥
101...輸送輥
105...第一進出口區段
106...第二進出口區段
110...導板
111...正反向輸送路徑
112...控制區段
113...可逆馬達
115...推進器
116...推進器
120...導板
121...導板
123...輸送輥
124...輸送輥
127...導板
128...導板
130...輸送輥
131...輸送輥
133...導引輸送路徑(導引輸送區段)
134...導引輸送路徑(導引輸送區段)
R1...第一正向輸送路線
R2...第一反向輸送路線
R3...第二正向輸送路線
R4...第二反向輸送路線
R11...第一正向輸送路線
R12...第一反向輸送路線
R13...第二正向輸送路線
R14...第二反向輸送路線
S...紙張
圖1係一顯示一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之側視圖。
圖2係一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之一側視圖,其顯示一第一正向輸送路線R1。
圖3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之一側視圖,其顯示一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2之一部分。
圖4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之一側視圖,其顯示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2之其餘部分。
圖5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之一側視圖,其顯示一第二正向輸送路線R3。
圖6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之一側視圖,其顯示一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4之一部分。
圖7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之一側視圖,其顯示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4之其餘部分。
圖8係一顯示一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之側視圖。
圖9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之一側視圖,其顯示一第一正向輸送路線R11。
圖10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之一側視圖,其顯示一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12之一部分。
圖11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之一側視圖,其顯示第一反向輸送路線R12之其餘部分。
圖12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之一側視圖,其顯示一第二正向輸送路線R13。
圖13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之一側視圖,其顯示一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14之一部分。
圖14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之一側視圖,其顯示第二反向輸送路線R14之其餘部分。
1...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
2...接納與輸送區段
5...控制區段
7...導板
8...導板
9...上游路徑
10...導板
11...導板
13...分支輸送路徑
14...分支輸送路徑
15...光學時序感測器
20...分揀區段
21...樞軸
22...分揀驅動區段
23...分揀構件
30...圓形基礎滾筒
31...可旋轉圓形進出口滾筒
32...可旋轉圓形進出口滾筒
35...第一進出口區段
36...第二進出口區段
40...圓弧形導板
41...導輥
42...導輥
43...導輥
44...正反向輸送路徑
45...可逆馬達
51...推進器(導引區段)
52...推進器(導引區段)
55...導板
56...導板
57...導輥
58...導輥
59...輸送輥
60...輸送輥
65...導板
66...導板
67...導輥
68...導輥
69...輸送輥
70...輸送輥
72...下游輸送路徑
73...輸送輥
74...輸送輥
77...導引輸送路徑(導引輸送區段)
78...導引輸送路徑(導引輸送區段)
S...紙張

Claims (18)

  1. 一種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其包含:一可逆輸送區段,其接納至少包含需要反轉之紙張及不需要反轉之紙張之紙張,且包括在彼此相反的兩個方向上以可逆方式輸送上述紙張之一轉子;一分揀區段,其提供於該可逆輸送區段之上游處之一上游輸送路徑中;設置於上述轉子之上游處之兩個進出口區段,上述分揀區段將紙張分揀至上述兩個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兩個導引區段,其等分別提供於該兩個進出口區段中,且其等導引自該可逆輸送區段輸送之紙張;兩個導引輸送區段,其等將由該兩個導引區段自該可逆輸送區段導引之紙張朝提供於下游之一下游輸送路徑輸送;及一控制區段,其控制該可逆輸送區段及該分揀區段。
  2. 如請求項1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其中該兩個進出口區段貼近配置,且該兩個進出口區段之一遠側上之該可逆輸送區段之一外周邊表面上之一區域構成以可逆方式輸送紙張之一正反向輸送路徑。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其中該可逆輸送區段包括一圓形滾筒。
  4.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其中該等導引區段包括一推進器。
  5. 如請求項1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其中回應於上述分揀區段將上述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該控制區段藉由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來執行反轉操作控制以使得該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該一者退出,回應於該分揀區段將上述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該控制區段藉由不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來執行連續操作控制以使得該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另一者退出,且該控制區段僅在該反轉操作控制期間執行切換操作控制以將該分揀區段之一分揀方向切換至一相對側。
  6. 如請求項5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其中在該反轉操作控制期間,該控制區段於一時序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以使得上述需要反轉之紙張之一尾端至少已通過提供於該需要反轉之紙張引入至其之該進出口區段中之該導引區段。
  7. 如請求項5或請求項6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其中在該切換操作控制期間,該控制區段於一時序將該分揀區段之一分揀方向切換至一相對側以使得上述需要反轉之紙張之一尾端至少已通過該分揀區段。
  8.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其中該兩個進出口區段、該兩個導引區段及該兩個導引輸送區段 對稱安置於連接該分揀區段及該可逆輸送區段之一線路周圍。
  9.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其中一正反向輸送路徑提供於該兩個進出口區段之間於該可逆輸送區段中與該分揀區段側相對之一側上,回應於該分揀區段將上述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就在當該需要反轉之紙張之一中心區域抵達該正反向輸送路徑之一中心區域時之前,該控制區段藉由供應一指令至該可逆輸送區段來執行反轉操作控制而進行反轉輸送,以使得該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該一者退出,回應於該分揀區段將上述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該控制區段藉由不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來執行連續操作控制,以使得該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另一者退出,且該控制區段僅在該反轉操作控制期間執行切換操作控制以將該分揀區段之一分揀方向切換至一相對側。
  10.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其中一正反向輸送路徑提供於該兩個進出口區段之間於該可逆輸送區段中與該分揀區段側相對之一側上,回應於該分揀區段將上述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在當該需要反轉之紙張之一中心區域抵達該正反向輸送路徑之一中心 區域時之一時刻,該控制區段藉由供應一指令來執行反轉操作控制而反轉該可逆輸送裝置,以使得該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該一者退出,回應於該分揀區段將上述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該控制區段藉由不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來執行連續操作控制,以使得該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另一者退出,且該控制區段僅在該反轉操作控制期間執行切換操作控制以將該分揀區段之一分揀方向切換至一相對側。
  11. 如請求項1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其中該可逆輸送區段僅包含單一可逆輸送區段。
  12. 如請求項11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其中回應於接納需要反轉之紙張,上述單一可逆輸送區段反轉其輸送方向;回應於接納不需要反轉之紙張,上述單一可逆輸送區段不改變且維持其輸送方向。
  13. 如請求項12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其中上述單一可逆輸送區段構成於接納需要反轉之紙張時反轉該需要反轉之紙張之輸送路徑之一部分;上述單一可逆輸送區段構成於接納不需要反轉之紙張時輸送該不需要反轉之紙張之輸送路徑之一部分。
  14. 如請求項13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其中上述單一可逆輸送區段依據該紙張之類型,可選 擇地構成至少下列之一者:反轉該需要反轉之紙張之輸送路徑之一部分、輸送該不需要反轉之紙張之輸送路徑之一部分。
  15. 一種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其包含:一可逆輸送區段,其包括在彼此相反的兩個方向上以可逆方式輸送紙張之一轉子;一分揀區段,其提供於該可逆輸送區段之上游處之一上游輸送路徑中;設置於上述轉子之上游處之兩個進出口區段,上述分揀區段將紙張分揀至上述兩個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兩個導引區段,其等分別提供於該兩個進出口區段中,且其等導引自該可逆輸送區段輸送之紙張;兩個導引輸送區段,其等將由該兩個導引區段自該可逆輸送區段導引之紙張朝提供於下游之一下游輸送路徑輸送;及一控制區段,其控制該可逆輸送區段及該分揀區段;其中回應於上述分揀區段將上述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該控制區段藉由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來執行反轉操作控制以使得該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該一者退出,回應於該分揀區段將上述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該控制區段藉由不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來執行連續操作控制 以使得該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另一者退出,且該控制區段僅在該反轉操作控制期間執行切換操作控制以將該分揀區段之一分揀方向切換至一相對側。
  16. 如請求項15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其中在該反轉操作控制期間,該控制區段於一時序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以使得上述需要反轉之紙張之一尾端至少已通過提供於該需要反轉之紙張引入至其之該進出口區段中之該導引區段。
  17. 如請求項15之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其中在該切換操作控制期間,該控制區段於一時序將該分揀區段之一分揀方向切換至一相對側以使得上述需要反轉之紙張之一尾端至少已通過該分揀區段。
  18. 一種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其包含:一可逆輸送區段,其包括在彼此相反的兩個方向上以可逆方式輸送紙張之一轉子;一分揀區段,其提供於該可逆輸送區段之上游處之一上游輸送路徑中;設置於上述轉子之上游處之兩個進出口區段,上述分揀區段將紙張分揀至上述兩個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兩個導引區段,其等分別提供於該兩個進出口區段中,且其等導引自該可逆輸送區段輸送之紙張;兩個導引輸送區段,其等將由該兩個導引區段自該可逆輸送區段導引之紙張朝提供於下游之一下游輸送路徑 輸送;及一控制區段,其控制該可逆輸送區段及該分揀區段;其中一正反向輸送路徑提供於該兩個進出口區段之間於該可逆輸送區段中與該分揀區段側相對之一側上,回應於該分揀區段將上述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就在當該需要反轉之紙張之一中心區域抵達該正反向輸送路徑之一中心區域時之前,該控制區段藉由供應一指令至該可逆輸送區段來執行反轉操作控制而進行反轉輸送,以使得該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該一者退出,回應於該分揀區段將上述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一者引入至該可逆輸送區段,該控制區段藉由不反轉該可逆輸送區段之輸送來執行連續操作控制,以使得該不需要反轉之紙張自該等進出口區段中之另一者退出,且該控制區段僅在該反轉操作控制期間執行切換操作控制以將該分揀區段之一分揀方向切換至一相對側。
TW099132654A 2009-09-29 2010-09-27 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 TWI3983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3598A JP5439105B2 (ja) 2009-09-29 2009-09-29 紙葉類表裏取揃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9931A TW201119931A (en) 2011-06-16
TWI398394B true TWI398394B (zh) 2013-06-11

Family

ID=43437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2654A TWI398394B (zh) 2009-09-29 2010-09-27 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292292B2 (zh)
EP (1) EP2301870B1 (zh)
JP (1) JP5439105B2 (zh)
KR (1) KR101162355B1 (zh)
CN (1) CN102030219B (zh)
HK (1) HK1154558A1 (zh)
TW (1) TWI3983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39105B2 (ja) * 2009-09-29 2014-03-12 ローレル精機株式会社 紙葉類表裏取揃装置
US9204880B2 (en) 2012-03-28 2015-12-08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Tissue thickness compensator comprising capsules defining a low pressure environment
JP5533910B2 (ja) * 2012-02-20 2014-06-25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媒体表裏反転装置及び媒体取引装置
CN109665277B (zh) * 2018-12-28 2023-09-26 杭州海纳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正反叠片设备及其叠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57636A1 (en) * 2001-09-21 2003-03-27 Atsushi Ina Switchback device and switchback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2847A (ja) * 1982-07-29 1984-02-06 Fuji Xerox Co Ltd シ−ト反転装置
US4693464A (en) * 1984-12-20 1987-09-15 Laurel Bank Machines Co., Ltd. Apparatus for arranging the obverse and reverse sides of the bills or the like
JPS62185671A (ja) * 1986-02-07 1987-08-14 Hitachi Ltd 紙葉類反転機構部内の紙葉類分離方式
JPS62275965A (ja) * 1986-05-23 1987-11-30 Hitachi Ltd シ−ト類表裏反転機構
JPS63212666A (ja) * 1987-02-27 1988-09-05 Hitachi Ltd スイツチバツク式表裏反転装置
JPH02163260A (ja) * 1988-12-13 1990-06-22 Koufu Nippon Denki Kk 紙葉類の表裏反転機構
DE58905053D1 (de) * 1989-01-09 1993-09-02 Landis & Gyr Business Support Wendevorrichtung fuer blattfoermige gueter und verfahren zu deren betrieb.
JP2806639B2 (ja) * 1990-12-19 1998-09-30 甲府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紙葉類表裏反転搬送機構
JP2657017B2 (ja) 1991-11-15 1997-09-24 ローレルバンクマシン株式会社 紙葉類表裏反転装置
JP2005335832A (ja) * 2004-05-24 2005-12-08 Toshiba Corp 紙葉類処理装置
DE102004026362B3 (de) * 2004-05-29 2005-11-03 Siemens Ag Vorrichtung zur Richtungsumkehr vor flachen Sendungen
JP4602196B2 (ja) 2005-08-16 2010-12-22 株式会社東芝 紙葉類処理装置
JP2007096846A (ja) 2005-09-29 2007-04-12 Sharp Corp テレビ受信機
JP2007246261A (ja) * 2006-03-17 2007-09-27 Toshiba Corp スイッチバック機構、スイッチバック装置、およびスイッチバック方法
JP4910919B2 (ja) * 2007-07-11 2012-04-04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媒体表裏反転装置
JP5439105B2 (ja) * 2009-09-29 2014-03-12 ローレル精機株式会社 紙葉類表裏取揃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57636A1 (en) * 2001-09-21 2003-03-27 Atsushi Ina Switchback device and switchback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9931A (en) 2011-06-16
EP2301870A3 (en) 2014-05-07
CN102030219B (zh) 2014-06-11
KR101162355B1 (ko) 2012-07-04
JP5439105B2 (ja) 2014-03-12
KR20110035909A (ko) 2011-04-06
US8292292B2 (en) 2012-10-23
US20110074085A1 (en) 2011-03-31
EP2301870A2 (en) 2011-03-30
HK1154558A1 (zh) 2012-04-27
JP2011073797A (ja) 2011-04-14
CN102030219A (zh) 2011-04-27
EP2301870B1 (en) 2020-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8394B (zh) 紙張正反面整理裝置
JPH0840622A (ja) 用紙反転装置
US7192022B2 (en) Apparatus for reversing a sheet
JP200221178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211409Y2 (zh)
JPS61162433A (ja) 原稿搬送装置
KR20060125413A (ko) 매체반전기구 및 이를 사용한 매체이송장치
JP2003276922A (ja) 紙葉類処理装置
JP6748801B2 (ja) 紙葉類整列装置及び紙幣取扱装置
JPH0423881Y2 (zh)
JPS63143162A (ja) 用紙搬送方向切換え装置
JP2503895Y2 (ja) 媒体搬送機構
JPH1111771A (ja) プリンタの用紙反転装置
JPH0840623A (ja) 紙幣表裏取り揃え装置
JP2003261218A (ja) 容器供給コンベヤ
JPH09278172A (ja) コンベアシステム
JP2009018886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3081506A (ja) 表裏反転装置
JPH01127555A (ja) 紙葉類反転装置
JPH09278170A (ja) コンベアシステム
JP2004083256A (ja) 表裏反転装置
JPS6190952A (ja) シ−ト搬送装置
JPH09278171A (ja) コンベアシステム
JP2002358550A (ja) 硬貨搬送装置
JPH09123549A (ja) 手形等の有価証券発行機用搬送装置及び手形等の有価証券発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