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4437B - 攝影裝置、記錄電腦程式之記錄媒體及攝影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攝影裝置、記錄電腦程式之記錄媒體及攝影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4437B
TWI394437B TW096135696A TW96135696A TWI394437B TW I394437 B TWI394437 B TW I394437B TW 096135696 A TW096135696 A TW 096135696A TW 96135696 A TW96135696 A TW 96135696A TW I394437 B TWI394437 B TW I3944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low
unit
photographing
image dat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35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28990A (en
Inventor
Ryo Murata
Takashi Onoda
Osamu Nojima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637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3535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3324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4997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828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289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4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44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1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 H04N1/2104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 H04N1/2112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using still video cameras
    • H04N1/2137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using still video cameras with temporary storage before final recording, e.g. in a frame buffer
    • H04N1/2141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using still video cameras with temporary storage before final recording, e.g. in a frame buffer in a multi-frame buffer
    • H04N1/2145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using still video cameras with temporary storage before final recording, e.g. in a frame buffer in a multi-frame buffer of a sequence of images for selection of a single frame before final recording, e.g. from a continuous sequence captured before and after shutter-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4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for image preview or review, e.g. to help the user position a she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4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for image preview or review, e.g. to help the user position a sheet
    • H04N1/00458Sequential viewing of a plurality of images, e.g. browsing or scro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77Indicating status, e.g. of a jo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 H04N5/772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he television camera being placed in the same enclo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4Digital still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8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 H04N5/782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 H04N5/783Adaptations for reproducing at a rate different from the recording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攝影裝置、記錄電腦程式之記錄媒體及攝影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拍攝並記錄被照物的攝影裝置、記錄電腦程式之記錄媒體及攝影控制方法。
以往已知一種攝影裝置,其具備有如在未審查之日本專利公開H09-83849所揭示之具備有用以防止錯失快門機會的功能。此攝影裝置係作成在操作快門按鍵時,將預先所取入之快門按鍵操作前的影像、在操作快門按鍵時所取入之影像、以及在操作快門按鍵後所取入的影像記錄於記錄媒體。因此,即使一面看畫面或顯示於取景器之直通影像一面操作快門按鍵的時序係偏離使用者所要之快門機會的情況,亦可記錄和快門機會對應的被照物影像。
可是,如此將使用者認為係快門機會而操作快門按鍵的時刻和在其前後之被照物影像記錄於記錄媒體時,在所記錄之影像必然包含有快門機會以外的影像。因此,使用者在攝影結束後,被迫進行從記錄媒體讀出影像並顯示於顯示畫面等、以及刪除作為快門機會之影像以外的影像之煩雜的作業。
本發明係鑑於以往之課題而開發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攝影裝置、記錄電腦程式之記錄媒體及攝影控制方法,該攝影裝置可記錄和快門機會對應的被照物影像,而不會被迫進行在攝影結束後之煩雜的作業。
為了解決該課題,本發明之第1觀點的攝影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攝影部,係按照既定之攝影圖框速率依序拍攝被照物,並輸出影像資料;顯示部,係顯示影像資料;慢速顯示控制部,係執行慢速顯示處理,其按照比該攝影圖框速率更低的顯示圖框速率,將該攝影部按照該攝影圖框速率所輸出之影像資料顯示於該顯示部;記錄部,係記錄影像資料;以及記錄控制部,係響應在該慢速顯示控制部執行該慢速顯示處理之狀態的第1記錄指示操作,並將和顯示於該顯示部之被照物像對應的影像資料記錄於該記錄部。
本發明之第2觀點的記錄有攝影控制程式之記錄媒體,其特徵為令攝影裝置所具有的電腦發揮如下的功能,而該攝影裝置具備有顯示部、及按照既定之攝影圖框速率依序拍攝被照物並輸出影像資料的攝影部:慢速顯示控制功能,係執行慢速顯示處理,其按照比該攝影圖框速率更低的顯示圖框速率,將該攝影部按照該攝影圖框速率所輸出之影像資料顯示於該顯示部;記錄功能,係記錄影像資料;以及記錄控制功能,係響應在該慢速顯示控制功能執行該慢速顯示處理之狀態的記錄指示操作,並將和顯示於該顯示部之被照物像對應的影像資料記錄於該記錄功能。
本發明之第3觀點的攝影控制方法,其特徵為包含有如下之步驟:攝影步驟,係按照既定之攝影圖框速率依序拍攝被照物,並輸出影像資料;慢速顯示控制步驟,係執行慢速顯示處理,其按照比該攝影圖框速率更低的顯示圖框速率,將該攝影步驟按照該攝影圖框速率所輸出之影像資料顯示於顯示部;以及記錄控制步驟,係響應在該慢速顯示控制步驟執行該慢速顯示處理之狀態的記錄指示操作,並將和顯示於顯示部之被照物像對應的影像資料記錄於記錄部。
以下,根據圖面來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
第1圖係本發明之各實施形態共同的數位相機1之電路構造的方塊圖。數位相機1具備有靜止影像攝影功能和動態影像攝影功能。數位相機1具備有CCD2和DSP/CPU3。CCD2將Bayer排列的原色濾波器設置於感光部。DSP/CPU3係具有包含有影像資料之壓縮、解壓縮處理的各種數位信號處理功能,而且控制數位相機1之各部的單晶微電腦。
在DSP/CPU3,連接TG(Timing Generator)4。TG4按照「60f/s」等之設定的圖框速率驅動CCD2。即,DSP/CPU3根據圖框速率設定電荷儲存時間。此電荷儲存時間作為快門脈波,經由TG4供給CCD2。藉由CCD2根據此快門脈波動作,而控制電荷儲存時間,即曝光時間。如此,CCD2係作為電子快門發揮功能。
在TG4,連接單元電路5,其輸入因應於從CCD2所輸出之被照物的光學像之類比的攝影信號。單元電路5包含有:相關雙重取樣電路(CDS電路),係用以減少從CCD2輸出之攝影信號所含的CCD2之驅動雜訊;自動增益控制電路(AGC電路),係調整在雜訊減少後之信號的增益;以及A/D轉換器,係將增益調整後之信號轉換成數位信號。單元電路5將從CCD2輸入之類比的攝影信號轉換成數位的影像信號,並向DSP/CPU3傳送已數位化的BAYER資料。
在DSP/CPU3,連接顯示裝置6及按鍵輸入部7,而且經由位址、資料匯流排10而連接緩衝記憶體(DRAM)11、ROM12、保存記憶體13以及輸出入介面14。緩衝記憶體11係暫時保存該BAYER資料等之緩衝器,而且亦用作DSP/CPU3之工作記憶體等。
即,DSP/CPU3對從單元電路5所傳來之該BAYER資料實施基位定位(pedestal clamp)等的處理後,轉換成RGB資料,再將RGB資料轉換成亮度(Y)信號及色差(UV)信號(YUV資料)。此YUV資料之一個圖框份量的資料儲存於緩衝記憶體11。在直通影像攝影時,緩衝記憶體11所儲存之一個圖框份量的YUV資料被送至顯示裝置6,在那裡被轉換成影像信號後,作為直通影像來顯示。
又,數位相機1在靜止影像攝影模式,檢測到使用者操作快門按鍵時,選擇性地執行在第1實施形態所執行的攝影處理A和在後述之第2實施形態所執行的攝影處理B。即,在攝影處理A,數位相機1在快門按鍵被按下時,在DSP/CPU3將緩衝記憶體11所儲存之一個圖框份量的影像資料(YUV資料)進行根據JPEG方式等之資料壓縮後編碼,並在緩衝記憶體11內製成檔案並記錄於保存記憶體13。又於攝影處理B,數位相機1在檢測出快門操作時,藉由將CCD2及單元電路5切換成與直通影像攝影時不同的靜止影像資料用的驅動方式或驅動時序以執行靜止影像處理。然後,數位相機1藉由此靜止影像處理將一個圖框份量的YUV資料儲存於緩衝記憶體11,數位相機1係將此一個圖框份量的YUV資料在DSP/CPU3進行根據JPEG方式等之資料壓縮後編碼,並在緩衝記憶體11內製成檔案。數位相機1經由位址、資料匯流排10而作為靜止影像資料(靜止影像檔案)記錄於保存記憶體13。
又,在動態影像攝影模式,根據使用者之第1次的快門按鍵操作而檢測到動態影像攝影開始指示時,數位相機1使動態影像處理開始,並將至根據第2次之快門按鍵操作而檢測到動態影像攝影終了指示為止之複數個圖框份量的YUV資料儲存於緩衝記憶體11。此緩衝記憶體11所儲存之複數個圖框份量的YUV資料依序被送至DSP/CPU3,並根據既定之MPEG的編碼解碼器進行資料壓縮後編碼。接著,已編碼之YUV資料經由緩衝記憶體11及位址、資料匯流排10作為圖框資料並賦與檔案名稱,被寫入保存記憶體13。又,DSP/CPU3係在播放靜止影像或動態影像時將從保存記憶體13所讀出之靜止影像或動態影像的資料進行解壓縮,再作為靜止影像資料或動態影像的圖框資料,並展開於緩衝記憶體11之影像資料作業區域。
顯示裝置6包含有彩色LCD和其驅動電路。顯示裝置6在處於攝影等待狀態時,將藉CCD2所拍攝之被照物影像作為直通影像來顯示,而在播放記錄影像時顯示從保存記憶體13所讀出並已被解壓縮的記錄影像。
按鍵輸入部7包含有快門按鍵、模式設定鍵、慢速按鈕、電源鍵等之複數個操作鍵。按鍵輸入部7向DSP/CPU3輸出因應於使用者之按鍵操作的按鍵輸入信號。
又,在ROM12儲存有後述之流程圖所示的程式及作為數位相機發揮功能所需之各種程式。
又,此數位相機1可經由輸出入介面14而與列表機或個人電腦或TV影像接收器等之外部機器連接。
第2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處理步驟(攝影處理A)的流程圖。當按鍵輸入部7之電源鍵被操作而電源動作時,DSP/CPU3根據儲存於ROM12的程式進行該流程之處理,即,DSP/CPU3根據按鍵輸入部7所設置之模式設定鍵的操作,判斷是否設定靜止影像攝影模式(步驟S101)。在未設定靜止影像攝影模式的情況(步驟S101;NO),DSP/CPU3判斷是否設定顯示圖框速率設定模式(步驟S102)。在未設定的情況(步驟S102;NO),DSP/CPU3令移至其他的模式處理。
在設定顯示圖框速率設定模式的情況(步驟S102;YES),DSP/CPU3如後述所示,將由顯示比本實施形態之攝影圖框速率的「60f/s」更低之複數種圖框速率的畫面所構成之圖框速率選擇畫面顯示於顯示裝置6(步驟S103)。然後,DSP/CPU3將從該圖框速率選擇畫面利用在按鍵輸入部7的操作而選擇之任一個圖框速率設定為顯示圖框速率,並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步驟S104)。
另一方面,在步驟S101之判斷結果係設定靜止影像攝影模式的情況(步驟S101;YES),DSP/CPU3控制TG4,開始以本實施形態之「60f/s」的攝影圖框速率驅動CCD2(步驟S105)。DSP/CPU3根據按照此圖框速率所得之圖框影像資料,將直通影像大致即時地顯示於顯示裝置6(步驟S106)。在此,當作在緩衝記憶體11僅記憶一個圖框份量的影像資料。又,將按照上述的圖框速率依序所得之圖框影像資料逐漸更新記憶(寫入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再將此緩衝記憶體11所更新記憶之影像資料馬上作為直通影像逐漸依序顯示於顯示裝置6。接著,DSP/CPU3判斷是否按下快門按鍵(步驟S107)。若未按下快門按鍵(步驟S107;NO),DSP/CPU3判斷是否按下慢速按鈕(步驟S109)。而,若亦未按下慢速按鈕(步驟S109;NO),DSP/CPU3使處理回到步驟S106。
因此,在無快門按鍵及慢速按鈕之操作的情況,重複地執行S106→S107→S109→S106之迴路,如第3圖所示,攝影圖框速率為成和顯示圖框速率相等的狀態,按照攝影圖框速率變化之直通影像被顯示於顯示裝置6的顯示畫面。又,在此狀態,按下快門按鍵時(步驟S107;YES),DSP/CPU3使處理移至步驟S108。然後,DSP/CPU3將在已按下快門按鍵時緩衝記憶體11所儲存(即顯示裝置6所顯示)一個圖框份量的影像資料進行根據JPEG方式等之資料壓縮後編碼,並在緩衝記憶體11內製成檔案後,記錄於保存記憶體13(步驟S108)。因此,本實施形態之數位相機1,截至按下慢速按鈕為止是和一般之數位相機一樣地發揮功能,可進行一般的攝影。
可是,在使用者觀看依步驟S106之處理而進行顯示變化的直通影像而判斷出以自己所具有之響應速度能力難以在快門機會按下快門按鍵的情況,或者被照物之移動快而判斷難以在快門機會按下快門按鍵的情況,按下慢速按鈕。藉此,步驟S109之判斷變成YES。因此,按下慢速按鈕時(步驟S109;YES),DSP/CPU3開始使按照上述的攝影圖框速率依序所得之圖框影像資料不進行依序更新(寫入)記憶而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的處理(步驟S110)。因而,如第3圖所示,將按照攝影圖框速率(「60f/s」)所依序獲得之複數個圖框影像資料逐漸依序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
接著,DSP/CPU3按照在該步驟S104所設定之顯示影像圖框速率並依照攝影順序,從此緩衝記憶體11選擇讀出圖框影像資料(步驟S111)。DSP/CPU3將根據所讀出之圖框影像資料的影像顯示於顯示裝置6(步驟S112)。在此,DSP/CPU3對於緩衝記憶體11所記憶的複數個圖框影像資料之中已完成往顯示裝置6顯示之圖框影像資料,在該結束時刻執行拭除(刪除)處理,並執行許可更新(寫入)記憶的處理。接著,DSP/CPU3判斷是否已按下快門按鍵(步驟S113)。若未按下快門按鍵(步驟S113;NO),DSP/CPU3判斷是否已按下慢速按鈕(步驟S115)。然後,若亦未按下慢速按鈕(步驟S115;NO),DSP/CPU3使處理回到步驟S111。
因此,在無快門按鍵及慢速按鈕之操作的情況,重複地執行S111→S112→S113→S115→S111之迴路,並按照顯示圖框速率將根據該圖框影像資料之被照物像顯示於顯示裝置6。此時,如上述所示,因為顯示圖框速率比攝影圖框速率更低,所以如第3圖所示,成為被照物像慢速顯示於顯示裝置6的顯示畫面。
在此狀態,按下快門按鍵時(步驟S113;YES),DSP/CPU3將在已按下快門按鍵時從緩衝記憶體11所讀出(顯示選擇)之圖框影像資料,亦即,將與顯示裝置6所顯示的影像對應的圖框影像資料,進行根據JPEG方式等之資料壓縮後編碼,並在緩衝記憶體11內製成檔案後,記錄於保存記憶體13(步驟S114)。此步驟S114的記錄處理,係在執行步驟S111~S115之迴路的狀態,每按下快門按鍵(每當在步驟S113變成YES)就執行。因此,如第3圖所示,響應在此期間之快門按鍵的按下「快門-1」~「快門-(n)」,保存記憶體13成為記錄有「記錄1」~「記錄(n)」之各圖框影像資料。
然後,使用者再按下慢速按鈕時(步驟S115;YES),DSP/CPU3對緩衝記憶體11所記憶之全部的圖框影像資料執行拭除(刪除)處理或許可更新(寫入)記憶的處理(步驟S116),並使處理回到步驟S106。此時,如第3圖所示,再變成攝影圖框速率和顯示圖框速率相等的狀態,並將按照攝影圖框速率變化之直通影像顯示於顯示裝置6的顯示畫面。
(第2實施形態)
第4圖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處理步驟(攝影處理B)的流程圖。當操作按鍵輸入部7之電源鍵而電源動作時,DSP/CPU3根據儲存於ROM12的程式而進行該流程之處理,即,DSP/CPU3根據按鍵輸入部7所設置之模式設定鍵的操作,判斷是否設定靜止影像攝影模式(步驟S201)。在未設定靜止影像攝影模式的情況(步驟S201;NO),DSP/CPU3判斷是否設定顯示圖框速率設定模式。在未設定的情況(步驟S202),在設定顯示圖框速率設定模式的情況(步驟S202;NO),DSP/CPU3將處理移至其他的模式處理。
在設定顯示圖框速率設定模式的情況(步驟S202;YES),DSP/CPU3如後述所示,將由顯示比本實施形態之一般攝影圖框速率的「60f/s」更低之複數種圖框速率的畫面所構成之圖框速率選擇畫面顯示於顯示裝置6(步驟S203)。然後,DSP/CPU3將從此圖框速率選擇畫面利用在按鍵輸入部7的操作而選擇之任一個圖框速率設定為顯示圖框速率,並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步驟S204)。
另一方面,在步驟S201之判斷結果係設定靜止影像攝影模式的情況(步驟S201;YES),DSP/CPU3控制TG4,開始以一般「60f/s」之攝影圖框速率驅動CCD2(步驟S205)。DSP/CPU3根據按照此圖框速率所得之圖框影像資料,將直通影像顯示於顯示裝置6(步驟S206)。在此,當作在緩衝記憶體11僅記憶一個圖框份量的影像資料。又,將按照上述的圖框速率依序所得之圖框影像資料逐漸更新記憶(寫入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再將此緩衝記憶體11所更新記憶之影像資料馬上作為直通影像逐漸依序顯示於顯示裝置6。接著,DSP/CPU3判斷是否按下快門按鍵(步驟S207)。若未按按下快門按鍵(步驟S207;NO),DSP/CPU3判斷是否按下慢速按鈕(步驟S209)。而,若亦未按下慢速按鈕(步驟S209;NO),DSP/CPU3使處理回到步驟S206。
因此,在無快門按鍵及慢速按鈕之按下的情況,重複地執行S206→S207→S209→S206之迴路,如第5圖所示,變成一般攝影圖框速率和顯示圖框速率相等的狀態,於顯示裝置6的顯示畫面顯示有按照攝影圖框速率變化之直通影像。又,在此狀態,按下快門按鍵時(步驟S207;YES),DSP/CPU3執行靜止影像攝影記錄處理(步驟S208)。即,如上述所示,數位相機1藉由將CCD2及單元電路5暫時切換成和直通影像攝影時相異之靜止影像攝影用的驅動方式或驅動時序,而執行用以拍攝靜止影像的靜止影像攝影記錄處理。然後,數位相機1利用此靜止影像攝影記錄處理,將一個圖框份量的YUV資料儲存於緩衝記憶體11,再將此所儲存之一個圖框份量的YUV資料進行根據JPEG方式等之資料壓縮後編碼,並在緩衝記憶體11內製成檔案。然後,數位相機1將已製成檔案之YUV資料,經由位址、資料匯流排10作為靜止影像資料記錄於保存記憶體13。
可是,在使用者觀看依步驟S206之處理而進行顯示變化的直通影像,而判斷以自己所具有之響應速度能力難以在快門機會按下快門按鍵的情況,或者被照物之移動快而判斷難以在快門機會按下快門按鍵的情況,按下慢速按鈕(步驟S209;YES)。因而,步驟S209之判斷變成YES。因此,在使用者按下慢速按鈕的情況(步驟S209;YES),DSP/CPU3從此緩衝記憶體11按照在該步驟S204所設定之顯示圖框速率並依照攝影順序顯示、選擇圖框影像資料,並讀出(步驟S210)。DSP/CPU3將根據此讀出之圖框影像資料的影像顯示於顯示裝置6(步驟S211)。在此,DSP/CPU3對緩衝記憶體11所記憶的複數個圖框影像資料之中已完成對顯示裝置6的顯示之圖框影像資料,在該結束時刻執行拭除(刪除)處理,並執行許可更新(寫入)記憶的處理。
DSP/CPU3接著執行遞減計數顯示處理(步驟S212)。即,DSP/CPU3在本實施形態,僅在既定時間之30秒按照該顯示圖框速率將圖框影像資料進行慢速顯示,而在已經過30秒的時刻強迫地結束慢速顯示。因而,DSP/CPU3在此步驟S212,顯示起始值「30秒」,而且每經過1秒進行遞減計數顯示處理,以警告並顯示慢速顯示的剩餘時間。
此外,此慢速顯示時間(30秒),亦可作成藉由使用者之設定操作而可任意地設定,亦可作成根據所設定之顯示圖框速率算出並設定。又,數位相機1,亦可作成在到了剩餘10秒的時刻進行該主旨之警告顯示,亦可作成從到了剩餘10秒的時刻,開始遞減計數顯示。
接著,DSP/CPU3判斷是否已按下快門按鍵(步驟S213)。若未按下快門按鍵(步驟S13;NO),DSP/CPU3判斷是否已按下慢速按鈕、或慢速顯示時間是否已超過時間(步驟S215)。然後,若亦未按下慢速按鈕且亦未超過時間(步驟S215;NO),DSP/CPU3使處理回到步驟S210。
因此,在無快門按鍵及慢速按鈕之按下的情況,重複地執行S210→S211→S212→S215→S210之迴路,並按照顯示圖框速率將根據該圖框影像資料之被照物像顯示於顯示裝置6。此時,如上述所示,因為顯示圖框速率比攝影圖框速率更低,所以如第5圖所示,被照物像慢速顯示於顯示裝置6的顯示畫面。
在此狀態,按下快門按鍵時(步驟S213;YES),DSP/CPU3將在已按下快門按鍵時從緩衝記憶體11所讀出(顯示選擇)之圖框影像資料,即,將與顯示裝置6所顯示的影像對應的圖框影像資料,進行根據JPEG方式等之資料壓縮後編碼,並在緩衝記憶體11內製成檔案後,記錄於保存記憶體13(步驟S214)。此步驟S214的記錄處理,係在執行步驟S210~S215之迴路的狀態,每按下快門按鍵(每當在步驟S213變成YES)就執行。因此,如第5圖所示,響應於在此期間之快門按鍵的按下「快門-1」~「快門-(n)」,將「記錄-1」~「記錄-(n)」之各圖框影像資料記錄於保存記憶體13。
然後,當使用者再度按下慢速按鈕或變成超過時間時(步驟S215;YES),DSP/CPU3檢測在緩衝記憶體11內所記憶之圖框影像資料之中在步驟S211未顯示的剩餘之未顯示張數N(步驟S216)。接著,DSP/CPU3,使用此檢測之N,算出1/(N+60)之顯示圖框速率(步驟S217)。此外,DSP/CPU3按照此算出之顯示圖框速率1/N將剩餘之未顯示影像資料顯示於顯示裝置6(步驟S218)。
亦即,在本實施形態,如第5圖所示,將未顯示影像資料(N)之顯示時間固定地設定1秒,數位相機1在此1秒內顯示全部的未顯示影像(包含在步驟S216檢測到按下慢速按鈕之後亦繼續按照攝影圖框速率儲存於緩衝記憶體11的影像)。可是,亦可作成使用者可設定此未顯示影像的顯示時間。又,亦可作成使用者可選擇性地設定未顯示影像的顯示圖框速率。在此情況,因應於未顯示影像的個數和使用者所選擇性地設定之未顯示影像的顯示圖框速率,未顯示影像的顯示時間係變化,而且,未顯示影像的顯示圖框速率係至少比攝影圖框速率更高之速率,亦即遠比在該步驟S204所設定的顯示圖框速率更高之速率係成為必需條件。又,亦可作成使用作為未顯示影像的顯示圖框速率所預先決定之固定的速率。在此情況,未顯示影像的顯示時間係因應於未顯示影像的個數而變化。
又,DSP/CPU3執行對在步驟S219之於緩衝記憶體11所記憶之全部的圖框影像資料之拭除(刪除)處理或許可更新(寫入)記憶的處理,並使處理回到步驟S206。因此,如第5圖所示,在1秒後再變成攝影圖框速率和顯示圖框速率相等的狀態,按照攝影圖框速率變化之直通影像被顯示於顯示裝置6的顯示畫面。
此外,在上述之實施形態,雖然作成藉由使用者從已顯示複數種圖框速率的畫面作選擇而可設定圖框速率,但是亦可作成由廠商預先固定地設定適於慢速顯示之低的圖框速率,並按照此圖框速率從緩衝記憶體11讀出。又,在實施形態,雖然作成響應同一慢速按鈕操作而進行開始和解除慢速顯示,但是亦可作成響應相異的操作。又,在實施形態,雖然作成響應同一慢速按鈕操作而進行開始和解除慢速顯示,但是亦可作成將快門按鍵作為可半按(1段式按)操作和全按(2段式按)操作之快門按鍵,並在檢測到此快門按鍵之半按操作的情況使慢速顯示開始,而在檢測到此快門按鍵之半按操作的解除之情況解除慢速顯示。
(第3實施形態)
第1和第2實施形態之數位相機1,雖然以慢速影像轉移至直通影像的方式顯示,但是第3實施形態之數位相機1,亦可同時顯示慢速影像和即時影像(直通影像)。又,數位相機1亦可作成可分別對慢速影像和即時影像進行攝影。
第3實施形態亦藉由使用構造和第1圖所示的相同之數位相機1,而實現本發明的攝影裝置。
其中,第3實施形態之數位相機1的按鍵輸入部7具備有可半按全按之2段操作的快門按鈕、攝影指示按鈕、模式設定鍵、操作表鍵、十字鍵、SET鍵等複數個操作鍵等。
根據第6圖及第7圖的流程圖,說明在第3實施形態之數位相機1的動作。
藉由使用者操作按鍵輸入部7之模式設定鍵而設定靜止影像攝影模式時,DSP/CPU3使經由TG4令CCD2按照即定之圖框速率(在此,為60fps)拍攝被照物的動態影像之動態影像攝影處理開始(步驟S301)。
接著,DSP/CPU3使顯示裝置6開始將利用該動態影像攝影處理依序所得之圖框影像資料即時進行直通影像顯示(一般之直通影像顯示)(步驟S302)。此一般之直通影像顯示意指在一個畫面顯示由CCD2所拍攝之影像資料。
在此,將利用CCD2所依序拍攝並利用單元電路5依序產生之亮度色差信號逐漸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並將該已記憶之圖框影像資料逐漸顯示於顯示裝置6。茲詳細說明,在緩衝記憶體11僅記憶一個圖框份量的圖框影像資料,並將按照上述的圖框速率所拍攝之圖框影像資料逐漸更新記憶(寫入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再將此緩衝記憶體11所更新記憶之影像資料馬上作為直通影像逐漸依序顯示於顯示裝置6。
直通影像顯示開始時,DSP/CPU3判斷是否已進行快門按鍵之半按操作(步驟S303)。該判斷係根據是否從按鍵輸入部7傳來與快門按鍵之半按操作對應的操作信號而判斷。
判斷為未半按快門按鍵時(步驟S303;NO),DSP/CPU3判斷是否進行連拍速度之設定變更(步驟S304)。
此連拍速度係利用後述之連拍攝影處理所連拍攝影的速度(攝影間隔),速度愈快,在1秒內拍攝之次數變多(攝影間隔變短)。在此,作為連拍速度,可按照每秒60張(在1秒內可連拍60張之連拍速度)以下的速度設定。
此時,使用者在進行連拍速度之設定變更的情況,藉由進行操作表鍵之操作而可進行連拍速度的設定變更,DSP/CPU3在從按鍵輸入部7傳來與進行該連拍速度之設定變更的操作對應之操作信號的情況,判斷為進行連拍速度之設定變更。
判斷為進行連拍速度之設定變更時(步驟S304;YES),DSP/CPU3將設定變更成因應於使用者的操作之連拍速度(步驟S305),並將處理移至步驟S306。判斷為不進行連拍速度之設定變更時(步驟S304;NO),DSP/CPU3直接將處理移至步驟S306。此已變更設定之連拍速度被寫入緩衝記憶體11之連拍速度記憶區域並記憶。
DSP/CPU3判斷是否進行連拍時間之設定變更(步驟S306)。此連拍時間意指利用後述之連拍攝影處理而連續拍攝的時間。
此時,使用者在進行連拍時間之設定變更的情況,藉由進行操作表鍵之操作而可進行連拍時間的設定變更,DSP/CPU3在從按鍵輸入部7傳來與進行該連拍時間之設定變更的操作對應之操作信號的情況,判斷為進行連拍時間之設定變更。
判斷為進行連拍時間之設定變更時(步驟S306;YES),DSP/CPU3將設定變更成因應於使用者的操作之連拍時間(步驟S307),並將處理移至步驟S308。
判斷為不進行連拍時間之設定變更時(步驟S306;NO),DSP/CPU3直接將處理移至步驟S308。此已變更設定之連拍時間被寫入緩衝記憶體11之連拍時間記憶區域並記憶。
DSP/CPU3判斷是否進行慢速顯示速度之設定變更(步驟S308)。
此慢速顯示速度係利用後述之慢速顯示所顯示的顯示間隔,速度愈快顯示間隔愈短(顯示圖框速率上昇),速度愈慢速顯示間隔愈長(顯示圖框速率下降)。在此,作為慢速顯示速度,可按照顯示速度低於1倍的顯示速度設定。此1倍係利用即時顯示、一般的之直通影像顯示所顯示的速度,例如在每秒拍攝60張的情況,將每秒顯示60張稱為顯示速度為1倍,而在每秒拍攝30張的情況,將每秒顯示30張稱為顯示速度為1倍。即,顯示速度係依所拍攝之影像資料的攝影間隔而異。
此外,亦可作成以每秒幾張(在1秒內改寫顯示幾張影像)之方式設定慢速顯示速度。此時,無法比連拍速度快(無法設為超過根據連拍速度每秒所拍攝的次數)。
此時,使用者在進行慢速顯示速度之設定變更的情況,藉由進行操作表鍵之操作而可進行慢速顯示速度的設定變更,DSP/CPU3在從按鍵輸入部7傳來與進行該慢速顯示速度之設定變更的操作對應之操作信號的情況,判斷為進行慢速顯示速度之設定變更。
判斷為進行慢速顯示速度之設定變更時(步驟S308;YES),DSP/CPU3將設定變更成因應於使用者的操作之慢速顯示速度(步驟S309),並使處理回到步驟S303。
在判斷未進行慢速顯示速度之設定變更時(步驟S308;NO),DSP/CPU3係直接使該處理進到步驟S303。
表示此已變更設定之慢速顯示速度的資訊被寫入緩衝記憶體11之慢速顯示速度記憶區域並記憶。
另一方面,在步驟S303,判斷為已半按快門按鍵時(步驟S303;YES),DSP/CPU3將處理移至第7圖的步驟S310,並使按照連拍速度記憶區域所記憶之連拍速度(在步驟S305已變更設的連拍速度)連續地拍攝被照物的連拍攝影處理開始(步驟S310)。此時,DSP/CPU3令定時器開始計時,接著,DSP/CPU3使將CCD2所拍攝之影像資料(包含有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得之影像資料、及利用動態影像攝影處理所得的圖框影像資料)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的處理開始(步驟S311)。在此,將所拍攝之影像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而不進行更新記憶(寫入記憶)。即,在緩衝記憶體記憶體複數個影像資料。
然後,DSP/CPU3使按照慢速顯示速度記憶區域所記憶的慢速顯示速度,亦即以在步驟S309所設定之慢速顯示速度,讀出緩衝記憶體所記憶的影像資料,並顯示於顯示裝置6之顯示區域A的處理開始(步驟S312)。
依此,因為將影像進行慢速顯示,所以易找到快門機會,尤其對動作快的被照物係有效。
第8圖係表示在慢速顯示中未解除快門按鍵之半按或未進行全按操作等時(快門按鍵之半按操作持續至慢速顯示結束為止時)顯示於顯示區域A的影像及顯示於顯示區域B之影像的時序圖。
第9圖係表示在慢速顯示中解除快門按鍵之半按或進行全按操作、攝影指示按鈕的操作等時(在慢速顯示結束前解除快門按鍵之半按操作等時)顯示於顯示區域A的影像及顯示於顯示區域B之影像的時序圖。
此外,圖中之t係表示時間軸,而且動態影像攝影處理之圖框速率設為60fps,連拍攝影處理的連拍攝影間隔設為每秒60張。
如第8圖及第9圖所示,半按快門按鍵時,連拍攝影處理開始,並將利用該連拍攝影處理所拍攝之影像資料逐漸依序記憶於緩衝記憶體。此時得知,因為顯示區域A所顯示之慢速顯示速度比連拍攝影處理所拍攝的連拍速度慢,所以現在所拍攝之影像資料和顯示的影像資料之攝影時序的時間慢慢地逐漸偏移。圖中之(1)係表示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拍攝的期間,圖中之A係表示連拍攝影處理的終了時序。此期間,未必和在步驟S307已變更設定之連拍時間相同,在利用連拍攝影處理進行拍攝當中,進行了快門按鍵的半按解除、全按、攝影指示按鈕之操作的情況,成為從連拍攝影處理開始至進行快門按鍵的半按解除或全按操作等為止的期間。
接著,DSP/CPU3將緩衝記憶體11所記憶的影像資料(包含有圖框影像資料),按照和拍攝該影像資料之速度一樣的速度讀出(即時讀出),並顯示於顯示裝置6之顯示區域B的處理開始(步驟S313)。例如,在顯示按照60fps進行動態影像攝影或按照每秒60張之速度進行連拍攝影的影像資料之情況,按照和該攝影速度相同的速度,亦即,在1秒內改寫並顯示60張之影像資料,例如在顯示按照30fps或每秒30張之速度所拍攝的影像資料之情況,按照和該攝影速度相同的速度,亦即,在1秒內改寫並顯示30張之影像資料。亦即,將所拍攝之影像即時地顯示於顯示區域B。
在該步驟S312,雖然現在所拍攝之影像資料和顯示的影像資料之攝影時序的時間慢慢地逐漸偏移,但是因為將影像即時地顯示於顯示區域B,所以可無偏移地顯示現在所拍攝之影像,而可識別現在所拍攝的被照物。
然後,DSP/CPU3判斷是否進行連拍速度之設定變更(步驟S314)。
此時,使用者藉由操作十字鍵之「↑」鍵或「↓」鍵,而可進行連拍速度的設定變更,DSP/CPU3在從按鍵輸入部7傳來與該操作對應之操作信號的情況,判斷為進行連拍速度之設定變更。
在此,在使用者想提高連拍速度的情況,操作十字鍵之「↑」鍵,而在想降低連拍速度的情況,操作十字鍵之「↓」鍵。藉此,使用者在實際上進行連拍攝影時,可設定適合該攝影狀況的連拍速度。
判斷為進行連拍速度之設定變更時(步驟S314;YES),DSP/CPU3根據該操作進行連拍速度之暫時性的設定變更(步驟S315),並將處理移至步驟S316。
判斷為不進行連拍速度之設定變更時(步驟S314;NO),DSP/CPU3直接將處理移至步驟S316。
此暫時性之設定變更係僅在這次的連拍攝影變更連拍速度,即使在此步驟S315進行連拍速度之設定變更,該已變更設定之連拍速度亦不會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之連拍速度記憶區域。因此,在下次的連拍攝影,就按照在第6圖之步驟S305記憶於連拍速度記憶區域的連拍速度進行連拍攝影處理。
又,在已進行此連拍速度之暫時性的設定變更之情況,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拍攝的連拍速度係在連拍攝影進行當中變化。亦即,按照該已變更設定的連拍速度進行連拍攝影處理。
DSP/CPU3判斷是否進行慢速顯示速度之設定變更(步驟S316)。
此時,使用者藉由操作十字鍵之「→」鍵或「←」鍵,而可進行慢速顯示速度的設定變更,DSP/CPU3在從按鍵輸入部7傳來與該操作對應之操作信號的情況,判斷為進行慢速顯示速度之設定變更。
在此,在使用者想提高慢速顯示速度的情況,操作十字鍵之「→」鍵,而在想降低慢速顯示速度的情況,操作十字鍵之「←」鍵。依此,使用者在實際上進行連拍攝影時,可設定適合該攝影狀況的慢速顯示速度。
判斷為進行慢速顯示速度之設定變更時(步驟S316;YES),DSP/CPU3根據該操作進行慢速顯示速度之暫時性設定變更(步驟S317),並將處理移至步驟S318。
判斷為不進行慢速顯示速度之設定變更時(步驟S316;NO),DSP/CPU3直接將處理移至步驟S318。
此暫時性之設定變更係僅在這次的連拍攝影所伴隨之慢速顯示變更慢速顯示速度,即使在此步驟S317進行慢速顯示速度之設定變更,亦不會將表示該已變更設定之慢速顯示速度的資訊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之慢速顯示速度記憶區域。因此,在下次的連拍攝影所伴隨之慢速顯示,就按照在第6圖之步驟S309記憶於慢速顯示速度記憶區域的慢速顯示速度進行連拍攝影處理。
又,在已進行此慢速顯示速度之暫時性的設定變更之情況,顯示於顯示區域A之慢速顯示的速度就成為在慢速顯示進行當中變化。亦即,按照該已變更設定的慢速顯示速度從緩衝記憶體11讀出影像資料並將該讀出之影像資料顯示於顯示區域A。
DSP/CPU3判別是否已執行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得之全部影像資料的慢速顯示(步驟S318)。
亦即,如第8圖所示,判斷是否已將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拍攝之全部的影像資料進行慢速顯示。第8圖之B係表示將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拍攝之全部的影像資料進行慢速顯示時之時序。
判斷為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得之影像資料的慢速顯示未結束時(步驟S318),DSP/CPU3判斷是否已解除快門按鍵的半按(步驟S319)。
即,如第9圖所示,在將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得之全部的影像資料進行慢速顯示之前,判斷是否已解除快門按鍵的半按。
此判斷為,在從按鍵輸入部7未傳來與快門按鍵的半按對應之操作信號且亦未傳來和快門按鍵的全按操作對應之操作信號的情況,判斷為已解除快門按鍵的半按。
判斷為未解除快門按鍵之半按時(步驟S319;NO),DSP/CPU3判斷是否已操作攝影指示按鈕(步驟S320)。該判斷係根據從按鍵輸入部7是否傳來和攝影指示按鈕的操作對應之操作信號而判斷。
判斷為未操作攝影指示按鈕時(步驟S320;NO),DSP/CPU3判斷是否已操作快門按鍵的全按(步驟S321)。該判斷係在從按鍵輸入部7傳來和快門按鍵的全按對應之操作信號的情況判斷為已操作快門按鍵之全按。
判斷為未操作快門按鍵的全按時(步驟S321;NO),DSP/CPU3判斷現在是否正利用連拍攝影處理進行被照物的攝影(步驟S322)。
在現在時刻判斷為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拍攝被照物時(步驟S322;YES),DSP/CPU3係在進行連拍攝影處理後,判斷是否已經過連拍時間記憶區域所記憶的連拍時間(步驟S323)。即,判斷定時器是否已經過連拍時間。
判斷為已經過連拍時間時(步驟S323;YES),DSP/CPU3從連拍攝影處理切換成動態影像攝影處理(步驟S324),並使處理回到步驟S316。
另一方面,在步驟S322,在判斷為未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拍攝的情況(步驟S322;NO),即,在判斷為進行動態影像攝影的情況,DSP/CPU3直接使處理回到步驟S316,而在步驟S323判斷為未經過連拍時間的情況(步驟S323;NO),直接使處理回到步驟S314。
第8圖、第9圖之A表示連拍時間經過的時序,看第8圖、第9圖時,得知直到A之時序經過為止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拍攝被照物,而A之時序經過時,從連拍攝影處理切換成動態影像攝影處理,並拍攝被照物。第8圖、第9圖之(2)係表示在慢速顯示中利用動態影像攝影處理所拍攝的期間。
另一方面,在步驟S321判斷為已操作快門按鍵的全按時(步驟S321;YES),DSP/CPU3將現在(在快門按鍵之全按操作的時刻)顯示裝置6之顯示區域A作慢速顯示的影像資料(緩衝記憶體所記憶之影像資料)進行壓縮處理後記錄於保存記憶體13(步驟S325),並將處理移至步驟S327。
如第9圖所示,將在已操作快門按鍵的全按時被慢速顯示的影像資料記錄於保存記憶體13。
另一方面,在步驟S320判斷為已操作攝影指示按鈕時(步驟S320;YES),DSP/CPU3將現在顯示裝置6之顯示區域B所顯示的影像資料(亦包含有圖框影像資料)進行壓縮處理後記錄於保存記憶體13(步驟S326),並將處理移至步驟S327。即,操作攝影指示按鈕時,即時地記錄現在顯示中的影像資料。
另一方面,在步驟S318判斷為利用連拍攝影所得之影像資料的慢速顯示終了之情況、在步驟S319判斷為已解除快門按鍵的半按之情況,直接到步驟S327。
到步驟S327時,根據現在緩衝記憶體11所記憶之影像資料進行間歇(稀化圖框)顯示。進行此間歇顯示的期間亦繼續進行動態影像攝影處理或連拍攝影處理。
第8圖之(3)係表示在判斷為將連拍攝影處理所拍攝的全部之影像資料進行慢速顯示的情況下進行間歇顯示之影像的狀況,第9圖之(3)係表示在判斷為將連拍攝影處理所拍攝的全部之影像資料進行慢速顯示之前已解除快門按鍵的半按或進行全按或攝影指示按鈕操作的情況下進行間歇顯示之影像的狀況。
第8圖之間歇顯示的情況為,因為將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得之影像資料全部進行慢速顯示,所以在經過連拍時間後,利用動態影像攝影所得之圖框影像資料被進行間歇顯示,第9圖之間歇顯示的情況為,在解除快門按鍵的半按或在進行全按或攝影指示操作時尚未進行慢速顯示之影像資料、及在經過連拍時間後利用動態影像攝影處理所得的圖框影像資料被進行間歇顯示。此外,在經過連拍時間之前,已解除快門按鍵的半按或進行全按或攝影指示按鈕操作的情況,僅將在解除快門按鍵的半按或進行全按或攝影指示按鈕操作時尚未進行慢速顯示之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得的影像資料進行間歇顯示。
在此間歇顯示中所拍攝之影像資料(亦包含有圖框影像資料)亦成為間歇顯示的對象影像。即,在慢速顯示結束時以後所拍攝之影像資料、或在解除快門按鍵的半按或進行全按或攝影指示按鈕操作時以後所拍攝之影像資料亦成為間歇顯示的對象影像,總之係用以圓滑地連接現在所拍攝之影像資料和顯示於顯示區域A的影像,以消除使用者在看所顯示之影像的異樣感。
又,第8圖、第9圖之間歇顯示雖然作成稀化尚未顯示的影像資料(亦包含有圖框影像資料),而且按照比直通影像顯示之速度更高的速度顯示,但是亦可作成僅稀化並顯示。又,亦可作成不稀化,並高速顯示尚未顯示的影像資料。
此外,亦可藉由將在連拍時間經過後之直通影像顯示中所進行的動態影像攝影處理之攝影圖框速率設為如僅拍攝間歇顯示之圖框影像的圖框速率(比連拍攝影時更低的圖框速率),而減輕攝影處理之負載,亦可作成可省略影像資料的稀化處理。在此情況,因為已僅拍攝間歇顯示所需之影像資料並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所以作成顯示緩衝記憶體11所記憶之影像資料的全部。
又,雖然作成將經過連拍時間後利用動態影像攝影處理所拍攝之全部的圖框影像資料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並使用該已記憶之圖框影像資料進行間歇顯示,但是亦可作成在將利用動態影像攝影處理所拍攝之圖框影像資料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的階段進行稀化並記憶。
在此情況,因為已被稀化的影像資料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所以作成顯示緩衝記憶體11所記憶之影像資料的全部。
進行此間歇顯示的理由如上述所示,因為顯示於顯示區域A的影像被進行慢速顯示,所以現在所拍攝之影像資料和顯示的影像資料之攝影時序的時間係慢慢地逐漸偏移,所以在解除快門按鍵的半按後或進行全按後回到一般之直通影像顯示時,慢速顯示的影像和利用一般之直通影像顯示所顯示的影像無連續性而變成不自然,因為有異樣感,所以藉由顯示還未進行慢速顯示之影像資料(亦包含有圖框影像資料),而可保持和現在所拍攝之影像資料的連續性,並可顯示自然的動態影像。
接著,到步驟S328,DSP/CPU3判斷現在是否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拍攝被照物(步驟S328)。
在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拍攝的情況(步驟S328;YES),DSP/CPU3使處理回到步驟S301。
在利用動態影像攝影處理拍攝的情況(步驟S328;NO),DSP/CPU3使處理回到步驟S302,並恢復一般之直通影像顯示。
藉此,直到下一個快門機會來到之前可即時顯示影像,並可適當地判斷是否快門機會即將來到。即,這是因為在已全按快門按鍵的情況或解除半按或已按下攝影指示按鈕的情況,快門機會未逼近,若快門機會未逼近卻進行慢速顯示,看慢速顯示之影像而判斷快門機會即將來到時,快門機會就已經到了。
又,即使使用者判斷快門機會即將來到而半按快門按鍵,亦將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得之影像資料全部進行慢速顯示的情況,因為在已慢速顯示之影像資料中無快門機會的影像,所以藉由一度恢復一般之直通影像顯示,而使用者可適當地判斷是否快門機會再次即將來到。
如以上所示,在第3實施形態,在已半按快門按鍵的情況,因為數位相機1同時顯示慢速影像和即時影像,所以使用者可識別現在所拍攝之被照物,而且在看慢速顯示下易發現快門機會的影像。
又,在已操作攝影指示按鈕的情況,因為記錄即時顯示之影像,所以在所連拍攝影之影像資料無快門機會的情況等,特別有效。即,雖然慢速顯示之影像係利用連拍攝影所拍攝的影像資料,但是即時顯示之影像係利用連拍攝影所拍攝之影像資料和利用動態影像攝影所拍攝的圖框影像資料,所以現在即時顯示之影像未必進行慢速顯示。
又,從半按快門按鍵之狀態將快門按鍵全按時,因為記錄慢速顯示於顯示區域A的影像資料,而且恢復一般之直通影像顯示,所以不特意地設置慢速顯示的解除按鈕,快門按鍵全按操作亦具有作為解除慢速顯示之功能,而操作變得輕鬆。又,在未全按快門按鍵,並已解除快門按鍵之半按的情況亦一樣,快門按鍵之半按的解除亦具有作為解除慢速顯示之功能,而操作變得輕鬆。
(第4實施形態)
其次,說明第4實施形態。
在第3實施形態,作成在既定時間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拍攝之影像資料的慢速顯示中,未操作快門按鍵的全按、半按之解除或攝影指示按鈕(快門按鍵之半按操作持續至慢速顯示結束為止)的情況,恢復一般之直通影像顯示。可是,在第4實施形態,在既定時間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拍攝之影像資料的慢速顯示中,未操作快門按鍵的全按、半按之解除或攝影指示按鈕的情況,亦可慢動作地重複播放慢速顯示的影像。
藉此,在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拍攝的影像資料之中有快門機會的影像,但是錯失快門按鍵全按操作時序的情況,或者認為快門機會的影像有複數個,而猶豫哪一個影像係最佳的情況等特別有效。
第4實施形態亦藉由使用構造和第3實施形態相同之數位相機1,而實現本發明的攝影裝置。
以下,根據第10圖及第11圖的流程圖說明在第4實施形態之數位相機1的動作。
在第6圖之步驟S303,判斷為已半按快門按鍵時,進到第10圖之步驟S351,DSP/CPU3使按照連拍速度記憶區域所記憶之連拍速度(在步驟S305已變更設定之連拍速度)連續地拍攝被照物的連拍攝影處理開始。此時,DSP/CPU3起動定時器。
接著,在步驟S352,DSP/CPU3使將CCD2所連拍攝影之影像資料記憶於緩衝記憶體的處理開始。在此,將所拍攝之影像資料記憶於緩衝記憶體,而不進行更新記憶(寫入記憶)。即,將複數個影像資料記憶於緩衝記憶體
然後,在步驟S353,DSP/CPU3讓將利用連拍攝影所得並記憶於緩衝記憶體的影像資料,按照慢速顯示速度記憶區域所記憶之慢速顯示速度,亦即,在第6圖的步驟S309所設定之慢速顯示速度讀出,並顯示於顯示裝置6之顯示區域A的處理開始。
藉此,因為顯示之影像被進行慢速顯示,所以易發現快門機會,尤其對動作快的被照物有效。
接著,在步驟S354,DSP/CPU3讓將CCD2所拍攝並記憶於緩衝記憶體之影像資料(包含有利用連拍攝影所得的影像資料及在後述之步驟S373利用動態影像攝影所拍攝並記憶於緩衝記憶體的圖框影像資料),按照和拍攝該影像資料一樣之速度讀出(即時地讀出),並顯示於顯示裝置6之顯示區域B的處理開始。即,將所拍攝之影像逐漸即時地顯示於顯示區域B。
然後,DSP/CPU3係在開始連拍攝影處理之後,判斷是否已經過時間T1(步驟S355)。即,判斷定時器是否已經過時間T1。
在步驟S355,在開始連拍攝影處理後判斷為已經過時間T1時(步驟S355;YES),DSP/CPU3判斷是否已稀化至時間T1為止所連拍攝影之影像資料的張數(步驟S356)。即,判斷是否已進行後述之步驟S357的處理。
在步驟S356,判斷為尚未稀化至時間T1為止所連拍攝影之影像資料的張數時(步驟S356;NO),DSP/CPU3將至時間T1為止所連拍攝影並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之複數張影像資料的張數進行稀化處理(步驟S357),並將處理移至步驟S358。在此,稀化處理可以是拭除成為稀化對象之影像資料的處理,亦可係僅變更影像管理資料並設為可將新的影像資料寫入已記憶成為稀化對象之影像資料的區域之狀態的處理。
在此,因為每2張稀化1張影像資料,所以例如在按照每秒60張進行連拍攝影處理並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的情況,利用此稀化處理而殘留之影像資料的張數,變成和按照每秒30張所連拍攝影時一樣的張數。即,若就動態影像攝影而言,變成和將所拍攝之圖框影像的圖框速率從60fps降低至30fps一樣之結果。
因而,雖然慢速影像顯示之影像和現在所拍攝的影像之攝影時序的偏差逐漸變大,而在緩衝記憶體11未顯示之影像資料逐漸增加,但是利用此稀化處理可減少所記憶之影像資料的張數,而可增加緩衝記憶體11的空間容量。
另一方面,判斷為從連拍攝影處理開始未經過時間T1的情況(步驟S355;NO),和判斷為已稀化至時間T1為止所拍攝之影像的張數之情況(步驟S356;YES),DSP/CPU3直接將處理移至步驟S358。
DSP/CPU3判斷從連拍攝影處理開始是否已經過時間T2(步驟S358)。即,判斷定時器是否已經過時間T2。此外,設時間T1<時間T2。此外,在此,將連拍時間設為比時間T2長。
判斷為從連拍攝影處理開始已經過時間T2時(步驟S358;YES),DSP/CPU3判斷是否已將至時間T2為止所連拍攝影之影像資料的張數進行稀化(步驟S359)。即,判斷是否已進行後述之步驟S360的處理。
判斷為尚未將至時間T2為止所連拍攝影之影像資料的張數進行稀化時(步驟S359;NO),DSP/CPU3進行將至時間T2為止所連拍攝影並記憶於緩衝記憶體之複數張影像資料的張數進行稀化之處理(步驟S360),並將處理移至步驟S361。
在此,亦因為每2張稀化1張影像資料,所以例如在按照每秒60張進行連拍攝影處理並記憶於緩衝記憶體的情況,從時間T1至時間T2為止所拍攝之影像資料的張數從60張減少至30張,至時間T1為止所拍攝之影像資料的張數從30張再減少至15張。
在此,雖然在步驟S357、步驟S360之稀化處理作成每2張稀化1張影像資料,但是未限定如此,又,亦可作成使步驟S357的稀化處理和步驟S360之稀化處理相異。例如,亦可將步驟S357的稀化處理作成每3張稀化1張,而將步驟S360之稀化處理作成每4張稀化1張。
第12圖係表示隨著時間之經過而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之影像資料的狀況。t軸係表示從連拍攝影開始時之時間的經過。
看第12圖,得知至經過時間T1為止,記憶按照每秒60張所連拍攝影的影像資料,而經過時間T1時,記憶將至時間T1為止所拍攝之影像資料每2張已稀化1張的影像資料。第12圖中之粗線表示利用連拍攝影拍攝並記憶於緩衝記憶體的影像資料,而虛線表示在步驟S357已稀化並拭除的影像資料。如此,利用步驟S357的稀化處理而至時間T1為止所記憶之影像資料的張數,在即使係按照每秒60張所連拍攝影並記憶的情況,亦變成和按照每秒30張所連拍攝影之張數相同。
又得知,經過時間T1,再經過時間T2時,記憶將至時間T2為止所拍攝之影像資料每2張已稀化1張的影像資料。第12圖中之點線表示在步驟S360已稀化並拭除的影像資料。如此得知,利用步驟S360的稀化處理而從時間T1至時間T2為止所記憶之影像資料的張數,在即使係按照每秒60張所連拍攝影並記憶的情況,亦變成和按照每秒30張連拍攝影時之張數相同,至時間T1為止之影像資料的張數,因為已在步驟S357進行稀化,所以即使係按照每秒60張所連拍攝影並記憶的情況,亦變成和按照每秒15張所連拍攝影時之張數相同。
此步驟S355~步驟S360為止的處理相當於本發明之稀化部的處理。
如此,隨著時間經過而記憶於緩衝記憶體的影像資料之中,愈舊的影像資料稀化愈多。
此外,雖然作成以2階段將影像資料進行稀化,但是亦可作成隨著時間經過以3階段將影像資料逐漸稀化。
DSP/CPU3判斷是否進行連拍速度之設定變更(步驟S361)。此時,使用者藉由操作十字鍵之「↑」鍵或「↓」鍵,而可進行連拍速度的設定變更,DSP/CPU3在從按鍵輸入部7傳來和該操作對應之操作信號的情況,判斷為進行連拍速度之設定變更。
在此,在使用者想提高連拍速度的情況,操作十字鍵之「↑」鍵,而在想降低連拍速度的情況,操作十字鍵之「↓」鍵。藉此,使用者在實際上進行連拍攝影時,可設定適合該攝影狀況的連拍速度。
判斷為進行連拍速度之設定變更時(步驟S361;YES),DSP/CPU3根據該操作進行連拍速度之暫時性的設定變更(步驟S362),並將處理移至步驟S363。
判斷為不進行連拍速度之設定變更時(步驟S361;NO),DSP/CPU3直接將處理移至步驟S363。
此暫時性之設定變更係僅在這次的連拍攝影變更連拍速度,即使在此步驟S362進行連拍速度之設定變更,亦不會將該已變更設定之連拍速度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之連拍速度記憶區域。因此,在下次的連拍攝影,就按照在第6圖之步驟S305記憶於連拍速度記憶區域的連拍速度進行連拍攝影處理。
又,已進行此連拍速度之暫時性的設定變更時,DSP/CPU3變更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連拍攝影的連拍速度。即,變更連拍速度的設定時,按照該已變更設定的連拍速度進行連拍攝影處理。
DSP/CPU3判斷是否進行慢速顯示速度之設定變更(步驟S363)。
此時,使用者藉由操作十字鍵之「→」鍵或「←」鍵,而可進行慢速顯示速度的設定變更,DSP/CPU3在從按鍵輸入部7傳來和該操作對應之操作信號的情況,判斷為進行慢速顯示速度之設定變更。
在此,在使用者想提高慢速顯示速度的情況,操作十字鍵之「→」鍵,而在想降低慢速顯示速度的情況,操作十字鍵之「←」鍵。因而,使用者在實際上進行連拍攝影時,可設定適合該攝影狀況的慢速顯示速度。
判斷為進行慢速顯示速度之設定變更時(步驟S363;YES),DSP/CPU3根據該操作進行慢速顯示速度之暫時性設定變更(步驟S34),並將處理移至步驟S365。
判斷為不進行慢速顯示速度之設定變更時(步驟S363;NO),DSP/CPU3直接將處理移至步驟S365。
此暫時性之設定變更係僅在這次的連拍攝影所伴隨之慢速顯示變更慢速顯示速度,即使在此步驟S364進行慢速顯示速度之設定變更,亦不會將該已變更設定之慢速顯示速度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之慢速顯示速度記憶區域。因此,在下次的連拍攝影所伴隨之慢速顯示,就按照在第6圖之步驟S309記憶於慢速顯示速度記憶區域的慢速顯示速度進行連拍攝影處理。
又,在進行此慢速顯示速度之暫時性的設定變更時,DSP/CPU3變更慢速顯示之慢速顯示速度。即,變更慢速顯示速度的設定時,按照該已變更設定之慢速顯示速度讀出影像,並將該已讀出之影像顯示於顯示區域A。
判斷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得之全部的影像資料是否已進行慢速顯示(步驟S365)。
判斷為利用連拍攝影所得之全部的影像資料之慢速顯示終了時(步驟S365;YES),DSP/CPU3使按照慢速顯示速度記憶區域所記憶之慢速顯示速度、或在步驟S364最近已暫時性變更設定的慢速顯示速度從緩衝記憶體11再讀出利用連拍攝影所得之影像資料,並顯示於顯示區域A的重複顯示開始(步驟S366),並將處理移至步驟S367。
藉此,在慢速顯示中有快門機會之影像的情況,即使在錯失快門機會之情況等亦可再進行重複顯示,因而可得到快門機會的影像。
此時,在判斷為利用連拍攝影所得之全部的影像資料之慢速顯示終了的情況,從連拍攝影處理開始時已經過連拍時間,緩衝記憶體11記憶有在第10圖之步驟S357、步驟S360已稀化的影像資料。因此,利用連拍攝影所得之影像資料的第1次慢速顯示係在慢速顯示當中慢慢地將影像資料逐漸稀化,而第2次以後的慢速顯示因為只將已稀化後之影像資料進行慢速顯示,所以第1次慢速顯示和第2次慢速顯示之顯示的形態相異。
即,第1次慢速顯示為,最初是逐漸顯示按照每秒60張所連拍攝影的影像資料,並隨著時間經過而將已稀化成如每秒30張、每秒15張的影像資料進行慢速顯示,而第2次以後的慢速顯示為,最初是每秒15張的影像資料進行慢速顯示,接著是每秒30張、每秒60張的影像資料進行慢速顯示。
另一方面,判斷為利用連拍攝影所得之全部的影像資料之慢速顯示未終了時(步驟S365;NO),DSP/CPU3直接將處理移至步驟S367。
DSP/CPU3判斷是否已解除快門按鍵的半按(步驟S367)。
判斷為未解除快門按鍵的半按時(步驟S367;NO),DSP/CPU3判斷是否已操作攝影指示按鈕(步驟S368)。
判斷為未操作攝影指示按鈕時(步驟S368;NO),DSP/CPU3判斷是否已全按快門按鍵(步驟S369)。
判斷為未全按快門按鍵時(步驟S369;NO),DSP/CPU3判斷現在是否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拍攝被照物(步驟S370)。
判斷為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拍攝被照物時(步驟S370;YES),在連拍攝影處理開始後,判斷是否已經過連拍時間(步驟S371)。即,判斷定時器是否已經過連拍時間。
此外,因為實際進行連拍攝影之連拍時間比利用連拍攝影所得之全部的影像資料之慢速顯示時間還短,所以在步驟S365要判斷為已進行利用連拍攝影所得之全部的影像資料之慢速顯示之前,在步驟S371判斷為已經過經連拍時間。
判斷為未經過連拍時間時(步驟S371;NO),DSP/CPU3使處理回到第10圖之步驟S355。
判斷為已經過連拍時間時(步驟S371;YES),DSP/CPU3結束連拍攝影處理,並使動態影像攝影處理開始(步驟S372)。
接著,使將利用動態影像攝影處理所得之影像資料逐漸更新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的處理開始(步驟S373)。此時,DSP/CPU3僅將利用動態影像攝影處理所得之圖框影像資料的一個圖框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而新拍攝圖框影像資料時,更新記憶(寫上記憶)該已拍攝的圖框影像資料,並使處理回到第10圖之步驟S363。此外,利用連拍攝影所得之影像資料依然由緩衝記憶體11保持,並用於步驟S366的重複播放。
另一方面,判斷為未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拍攝被照物時(步驟S370;NO),DSP/CPU3使處理回到步驟S363。
另一方面,判斷為已解除快門按鍵的半按時(步驟S367;YES),DSP/CPU3並將處理直接移至步驟S376。
又,判斷為已全按快門按鍵時(步驟S369;YES),DSP/CPU3將現在慢速顯示於顯示區域A之影像資料記錄於保存記憶體13(步驟S374),並將處理移至步驟S376。
又,判斷為已操作攝影指示按鈕時(步驟S368;YES),DSP/CPU3將現在即時顯示於顯示區域B的影像資料(亦包含有圖框影像資料)記錄於保存記憶體13(步驟S375),並將處理移至步驟S376。
DSP/CPU3判斷現在是否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拍攝被照物(步驟S376)。
在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拍攝被照物的情況(步驟S376;YES),DSP/CPU3使處理回到步驟S301。
在利用動態影像攝影處理拍攝的情況(步驟S376;NO),DSP/CPU3使處理回到步驟S302,並恢復一般之直通影像顯示。
因而,至下次之快門機會來到為止可即時顯示影像,並可適當地判斷是否快門機會即將來到。即,因為在已全按快門按鍵的情況或解除半按、或已按下攝影指示按鈕的情況,快門機會未逼近,若快門機會未逼近卻進行慢速顯示,看慢速顯示之影像而判斷快門機會即將來到時,快門機會就已經到了。
此外,在步驟S367判斷為已解除快門按鍵的半按之情況、在步驟S369判斷為已全按快門按鍵並在步驟S374已記錄在全按該快門按鍵時所慢速顯示之影像資料的情況、以及判斷為在步驟S368已操作攝影指示按鈕並在步驟S375已記錄在操作攝影指示按鈕時被即時顯示之影像資料的情況,直接將處理移至步驟S376。可是,亦可作成和該第3實施形態之第7圖的步驟S327一樣,進行間歇顯示後移至步驟S376。在此情況,(步驟S373)需要將利用動態影像攝影所得之影像資料不進行更新記憶,而逐漸記憶。這是因為更新記憶時過去的影像資料會消失,而無法進行間歇顯示。又,亦可作成在將利用動態影像攝影所拍攝之影像資料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的階段,將不進行間歇顯示之影像資料進行稀化並記憶,並顯示該已記憶的影像資料。
如以上所示,在第4實施形態,因為將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拍攝之影像資料按照比拍攝該影像資料的攝影速度慢之速度顯示,所以可僅確實地記錄和在攝影時使用者所要之快門機會對應的影像。因此,在攝影結束後,不需要刪除和快門機會對應之影像以外的影像之煩雜的作業,並可僅記錄和快門機會對應之影像。
又,在將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拍攝之影像資料至最後為止進行慢速顯示的情況,因為將利用該連拍攝影處理所拍攝之影像資料重複播放,所以例如即使在使用者錯失快門機會之情況、或使用者猶豫哪一個影像係最佳的情況,亦可記錄快門機會之影像。
又,因為作成進行將利用連拍攝影拍攝並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之影像資料隨著時間經過而從舊影像資料稀化的處理(步驟S355~步驟S360之處理),所以可增加緩衝記憶體11之空間容量,並可使第1次進行慢速顯示之影像的狀況和在第2次以後重複播放之影像的狀況相異。
又,在已半按快門按鍵的情況,因為同時顯示慢速影像和即時影像,所以可識別現在所拍攝之被照物,而且在看慢速顯示下易發現快門機會的影像。
又,在已操作攝影指示按鈕的情況,因為記錄即時顯示之影像,所以在所連拍攝影之影像資料無快門機會的情況,而利用動態影像攝影所得之圖框影像資料有快門機會的情況等,特別有效。
又,在將快門按鍵從半按狀態設為全按狀態時,因為記錄慢速顯示於顯示區域A的影像資料,而且恢復一般之直通影像顯示,所以不特意地設置慢速顯示的解除按鈕,快門按鍵全按操作亦具有作為解除慢速顯示之功能,操作變得輕鬆。又,在未全按快門按鍵,並已解除快門按鍵之半按的情況亦一樣,快門按鍵之半按的解除亦具有作為解除慢速顯示之功能,操作變得輕鬆。
(變形例)
上述之各實施形態亦可以是以下所示的形態。
(1)又,在第3、第4實施形態,雖然作成連拍攝影處理經過既定時間時,進行動態影像攝影處理,但是亦可作成僅拍攝間歇顯示所需之時序的影像。即,亦可作成替代動態影像攝影處理,而使用按照既定之週期(例如間歇顯示所需的時序)拍攝被照物的攝影處理。
即,替代該各實施形態的間歇顯示,而顯示利用此攝影處理所拍攝之影像資料。
因而,在間歇顯示將圖框影像進行稀化並顯示的情況,因為不需要被稀化之圖框影像資料,所以變得不必拍攝不進行間歇顯示之時序的圖框影像資料,而可抑制DSP/CPU3之處理負載及耗電力。
此外,在替代動態影像攝影處理而使用按照既定之週期拍攝的攝影處理之情況,係作成在間歇顯示結束時,為了恢復一般之直通影像顯示而使動態影像攝影處理開始。
(2)又,在第3、第4實施形態,雖然作成在間歇顯示將影像資料單純地稀化並顯示,但是亦可作成顯示已將既定張數之影像資料合成的影像資料。例如,亦可作成根據10張分量之影像資料合成1張影像資料並顯示。
(3)又,在第3、第4實施形態,雖然作成半按快門按鍵時使連拍攝影處理開始(第6圖之步驟S310、第10圖的步驟S351),並從利用連拍攝影所得之影像資料進行慢速顯示(步驟S312、S353),但是亦可作成從在半按快門之前所拍攝的固定張數之圖框影像資料進行慢速顯示。
因為在半按快門之前所拍攝的圖框影像資料已用一般之直通影像顯示(第6圖之步驟S302)進行顯示,所以變成重複地顯示在半按快門之前所拍攝的固定張數之圖框影像資料。
第13圖係表示那時的狀況,由第13圖得知,半按快門時將固定張數前之圖框進行慢速顯示後,將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拍攝之影像資料進行慢速顯示。藉此,因為從半按快門之前的影像資料進行慢速顯示,所以即使在以比快門機會慢之時序進行半按快門按鍵的情況,亦可重複播放快門機會之影像,而可得到快門機會的影像。
此外,在此情況,在一般之直通影像顯示,亦不將利用動態影像攝影所得之圖框影像資料進行更新記憶,而需要預先將至固定張數之前為止的圖框影像資料總是保持於緩衝記憶體11之記憶處理。
此外,亦可作成使用者可任意地設定此固定張數或固定時間。
(4)又,在將該變形例(3)應用於第4實施形態的情況,亦可作成在第11圖之步驟S366進行重複顯示的情況,直接重複地顯示以慢速顯示所顯示之影像資料。即,亦可作成從在半按快門之前(連拍攝影處理之前)已進行動態影像攝影的固定張數之圖框影像資料以慢速顯示重複顯示。
(5)又,在第3、第4實施形態,雖然在慢速顯示中無法進行連拍時間之設定變更,但是亦可作成可變更連拍時間的設定。因而,在判斷為在所設定之連拍時間內快門機會未到的情況,藉由延長連拍時間而可利用連拍攝影拍攝快門機會的影像。
此外,在縮短連拍時間的情況,當然無法比從連拍攝影處理開始已經過的時間還短。因為就算設短亦已藉連拍攝影拍攝完成。
(6)又,在第3、第4實施形態,在未半按快門按鍵而一下子已全按的情況,亦可作成在全按快門按鍵時,記錄利用一般之直通影像所即時顯示的影像資料。
又,在未半按快門按鍵而已操作攝影指示按鈕的情況,亦可作成在操作攝影指示按鈕時,記錄利用一般之直通影像而即時顯示的影像資料。
(7)又,在第3、第4實施形態,雖然作成以快門按鍵之半按來指示顯示慢速影像,以快門按鍵之全按來指示記錄被慢速顯示於顯示區域A的影像,以操作攝影指示按鈕來指示記錄被即時顯示於顯示區域B的影像,但是亦可為利用其他的按鈕進行上述各指示的形態。
例如,設置慢速顯示按鈕,在已操作慢速顯示按鈕的情況,開始慢速顯示。
(8)又,在第3、第4實施形態,雖然作成半按快門按鍵時,進行連拍攝影處理,但是亦可作成替代連拍攝影處理,而進行動態影像攝影處理。在此情況,亦可作成使在半按快門按鍵之前的動態影像攝影處理和半按快門按鍵之後的動態影像攝影處理之攝影控制相異(例如圖框速率等)。
又,亦可作成替代動態影像攝影處理,而全部進行連拍攝影處理。
此情況之連拍時間意指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或動態影像攝影處理所拍攝的影像之中拍攝慢速顯示的影像之時間。
(9)又,在第3、第4實施形態,在從連拍攝影處理切換成動態影像攝影處理的情況(第7圖之步驟S324、第11圖的步驟S327),亦可作成向使用者通知已切換的主旨。作為此通知例,亦可將已切換之主旨顯示於顯示裝置6,亦可利用聲音播放。
因而,使用者可識別此後所拍攝之影像係未進行慢速顯示的影像。
(10)又,在第3實施形態,雖然作成在連拍時間之間進行連拍攝影處理,但是亦可作成未預先設置連拍時間,而在半按快門按鍵當中進行連拍攝影處理。
(11)又,在第3實施形態,雖然作成在顯示區域A進行慢速顯示,而在顯示區域B進行即時顯示,但是亦可作成具備有第1快門按鍵及第2快門按鍵,並令第1快門按鍵和顯示區域A對應、第2快門按鍵和顯示區域B對應。
例如,半按第1快門按鍵時,將從第1快門按鍵之半按時使所連拍攝影的影像資料慢速顯示於顯示區域A,而半按第2快門按鍵時,將從第2快門按鍵之半按時所連拍攝影的影像資料慢速顯示於顯示區域B。
又,在已半按雙方之快門按鍵的狀態之情況,亦可作成使先伴隨半按快門按鍵所進行慢速顯示之側的顯示區域恢復即時顯示。即,為了避免同時在2個顯示區域進行慢速顯示,亦可作成使重新半按快門按鍵那方進行慢速顯示,而使先半按快門按鍵那方進行即時顯示。例如,在已半按第1快門按鍵後,半按第2快門按鍵的情況,將已進行慢速顯示之顯示區域A切換成即時顯示,而且將顯示區域B切換成慢速顯示。
(12)又,亦可將在第4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將利用連拍攝影拍攝並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之影像資料隨著時間經過從舊影像資料稀化的處理(步驟S355~步驟S360之處理)應用於第3實施形態。因而,可確保緩衝記憶體11之空間容量。
又,在第3實施形態,雖然作成進行將利用連拍攝影拍攝並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之影像資料隨著時間經過從舊影像資料稀化的處理(步驟S355~步驟S360之處理),但是亦可作成不進行。
又,作為將利用連拍攝影拍攝並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之影像資料隨著時間經過從舊影像資料稀化的方法,雖然作成以連拍攝影處理開始時為基準,在從連拍攝影處理開始時已經過既定時間時,將至該既定時間(T1或T2)為止所連拍攝影的影像資料進行稀化,但是亦可作成週期性地進行將比從現在時刻開始既定時間前更早的影像資料進行稀化之處理。
例如,若週期性地進行將比5秒前更早拍攝的影像資料進行稀化之處理,因為隨著時間經過,愈舊的影像資料被稀化之次數愈多,而愈新的影像資料被稀化之次數愈少,所以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的影像資料之中愈舊的影像資料被稀化的會愈多。
(13)又,在該第4實施形態,雖然作成判斷為已全按快門按鍵時(步驟S369;YES),在步驟S374已記錄影像資料後恢復一般之直通影像顯示,但是亦可作成在已全按快門按鍵的情況,在步驟S374已記錄影像資料後,移至步驟S370。即,不會因全按快門按鍵而解除利用連拍攝影所得之影像資料的慢速顯示或慢速重複顯示。
藉此,即使全按快門按鍵,亦因為未解除慢速顯示,所以全按快門按鍵亦不會恢復一般之直通影像顯示,在利用連拍攝影所得的影像資料之中被認為是快門機會的影像,不管多少張都可記錄。
(14)又,在第3、第4實施形態,雖然作成可僅變更連拍攝影處理之連拍速度的設定,但是亦可作成連利用動態影像攝影拍攝之攝影間隔(圖框速率)都可一起變更。
(15)又,在第3、第4實施形態,雖然作成半按快門按鍵時,只是進行慢速顯示和即時顯示,但是亦可作成連表示利用慢速顯示所顯示之影像係在哪一時序所拍攝的影像之資訊亦顯示。
以下,使用第14A圖~第14E圖說在變形例(15)之顯示例。
第14A圖~第14E圖係表示顯示裝置6所顯示之畫面的顯示時序圖。
在第6圖之步驟S303,至判斷為半按快門按鍵為止,如第14A圖所示,將一般之直通影像顯示於顯示裝置6。
然後,在第6圖之步驟S303,判斷為已半按快門按鍵時,如第14B圖所示,在第7圖之步驟S310或第10圖之步驟S351連拍攝影處理開始,將利用該連拍攝影處理所拍攝之影像資料逐漸記憶於緩衝記憶體11,而且於顯示裝置6的顯示區域A進行慢速顯示(步驟S312或步驟S353),於顯示區域B進行即時顯示(步驟S313或步驟S354)。此外,位於圖中之左上的「×0.5」之文字係表示現在的慢速顯示速度,雖然原則上是顯示在第6圖之步驟S309所設定的慢速顯示速度,但是在慢速顯示中已變更慢速顯示速度的情況(第7圖之步驟S317或第10圖的步驟S364),顯示該已變更之慢速顯示速度。藉此,使用者可識別現在所設定的慢速顯示速度。
此時,如第14B圖所示,亦一起顯示慢速顯示條。即,慢速顯示中亦顯示慢速顯示條。此慢速顯示條,簡單來說係表示現在以哪一時序所拍攝的影像資料正進行慢速顯示。此外,第14B圖表示剛半按快門按鍵後的狀況。
以下使用第15A圖說明慢速顯示條。此外,第15A圖和第15B圖係用以說明慢速顯示條的圖。
如第15A圖所示,慢速顯示條大致具備有顯示條21和快取條(cache bar)23。此顯示條21及快取條23之右所顯示的4s(4秒),表示慢速顯示之影像資料的攝影時間,在此,成為連拍時間。此外,亦可作成替代連拍時間,而顯示攝影張數。因而,使用者可識別拍攝慢速顯示之影像的攝影時間(連拍時間)。
此顯示條21及快取條23之左端係表示快門按鍵的半按時序,顯示條21及快取條23之右端表示從快門按鍵的半按時序已經過連拍時間(在此為4秒)之時序。
在顯示條21之中有顯示時序部22,此顯示時序部22可在顯示條21之範圍內移動,此顯示時序部22係表示現在利用慢速顯示所顯示之影像係在哪一時序所拍攝(記憶)的影像。
又,位於快取條23中之縱線部24係表示從快門按鍵的半按時序所拍攝之影像資料(利用連拍攝影所拍攝之影像資料)的緩衝記憶體之記憶狀況,藉由看此縱線部24而得知實際上正記憶從快門按鍵之半按時序至在哪一時序為止所拍攝的影像資料。此外,縱線部24雖然作成表示從快門按鍵之半按時序至現在為止所拍攝(記憶)的影像資料,但是亦可作成如顯示時序部22所示僅顯示現在所拍攝(記憶)的時序。
回到第14B圖,此時因為還是剛半按快門按鍵後,所以由快取條23得知,緩衝記憶體所記憶之影像資料的量少。又,因為係剛半按快門按鍵後,所以亦得知剛記憶之影像資料的拍攝時序(縱線部24之右端的位置)和現在顯示之影像的拍攝時序(顯示時序部22之位置)之偏移不大。
然後,如第14C圖、第14D圖所示,得知隨著時間經過,所記憶之影像資料的量增加(快取條23的縱線部24變長,同時),剛記憶之影像資料的拍攝時序(縱線部24之右端的位置)和現在顯示之影像的拍攝時序(顯示時序部22之位置)之偏移逐漸變大。
可是,如第14D圖所示,利用慢速顯示所顯示之影像資料係已全部拍攝時(連拍攝影結束時),因為未記憶所慢速顯示的影像資料,所以利用連拍攝影處理剛拍攝之影像資料的拍攝時序(縱線部24之右端的位置)和現在顯示之影像的拍攝時序(顯示時序部22之位置)之偏移逐漸縮小。
因而,得知在為了慢速顯示而拍攝的影像資料之中,現在正慢速顯示在哪一時序所拍攝的影像,亦得知以後慢速顯示多少時間。
又,因為亦顯示慢速顯示之影像資料的記憶(攝影)狀況,所以得知現在所拍攝之影像資料的時序,而且亦得知以後拍攝多少時間。
此外,進行間歇顯示時,亦可顯示慢速顯示條,亦可不顯示。此時,係顯示慢速顯示條的情況,在將利用連拍攝影所拍攝之影像資料進行間歇顯示,而不進慢速顯示的情況,亦可作成配合該間歇顯示而將顯示時序部22顯示於間歇顯示之影像資料的位置。又,亦可作成在那時亦一起顯示顯示速度。在此情況,因為利用間歇顯示進行高速播放,所以顯示「×2.0」、「×3.0」之文字。
(16)又,在將該變形例(3)應用於該變形例(15)的情況,即,在變形例(3),若半按快門按鍵,從在半按前所拍攝之固定張數(固定時間)的影像資料進行慢速顯示之情況,應用變形例(15)時,亦可作成如以下所示。
第15B圖係表示在變形例(16)令顯示之慢速顯示條,和第15A圖一樣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
第15B圖之三角部25係表示快門按鍵的半按時序,細縱線部26表示至快門按鍵之半按時序為止緩衝記憶體所記憶的圖框影像資料。在變形例(4),因為即使未半按快門按鍵,亦保持從現在至固定時間前為止的圖框影像資料,所以細縱線部26表示該保持之圖框影像資料。此外,在此將縱線部24稱為粗縱線部24。
以下,使用第16A圖~第16D圖說明在變形例(16)之顯示例。
第16A圖~第16D圖係表示在變形例(16)顯示於影像顯示部之畫面的顯示時序圖。
第16A圖係表示設定成靜止影像攝影模式並在直通影像顯示剛開始後所顯示之影像的狀況。
由第16A圖得知,因為尚未拍攝固定時間份量的圖框影像資料,所以細縱線部26從三角部25之位置未延伸至快取條23的左端為止。此外,至半按快門按鍵為止,未將顯示時序部22顯示於顯示條21。
然後,如第16B圖所示,隨著時間經過,將圖框影像資料逐漸記憶於緩衝記憶體,而經過固定時間時(記憶固定時間份量的圖框影像資料時),如第16C圖所示,從三角部25至快取條23的左端為止顯示細縱線部26。
此外,經過固定時間時,將緩衝記憶體所記憶之固定時間份量的圖框影像資料逐漸更新成新的圖框影像資料。
然後,半按快門按鍵時,因為從快門按鍵之半按時序的固定時間前之影像進行慢速顯示,所以如第16D圖所示,得知顯示時序部22位於顯示條21之左端,並隨著時間經過,顯示時序部22逐漸往右移動。又,半按快門按鍵並將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拍攝之影像資料亦逐漸記憶於緩衝記憶體,其記憶狀況和該變形例(15)一樣,以粗縱線部24逐漸顯示。
此外,雖然作成在一般之直通影像顯示,亦顯示慢速顯示條,但是亦可作成在半按快門按鍵後顯示如第16D圖所示之慢速顯示條。
又,在該變形例(15)、(16),雖然作成顯示快取條23,但是亦可作成不顯示,而僅顯示顯示條21。
又,亦可作成以慢速顯示條以外的方法顯示。例如亦可作成不用顯示條21表示利用慢速顯示所顯示之影像係在哪一時序所拍攝(記憶)的影像,而如1/5般,顯示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拍攝之全部影像資料的張數(時間)和慢速顯示之影像資料的張數(時間)之比值。又,快取條23亦一樣,亦可作成以利用連拍攝影處理所拍攝之全部影像資料的張數(時間)和至現在為止所拍攝(記憶)之影像資料的張數(時間)之比值顯示。總之,只要以得知現在慢速顯示中之影像係在哪一時序所拍攝(記憶)的影像、或現在拍攝(記憶)哪一時序之影像資料的方法顯示即可。
又,雖然作成在顯示條21及快取條23之右側顯示連拍時間(在此為4s),但是亦可作成分別在顯示條21之右側顯示慢速顯示時間(將所連拍攝影之影像資料進行慢速顯示的時間)、在快取條23之右側顯示連拍時間。因而,使用者可識別慢速顯示之慢速顯示時間和拍攝慢速顯示的影像之攝影時間(連拍時間)。
此慢速顯示時間根據現在之慢速顯示速度和連拍時間而異。在第14A圖~第14E圖、第16A圖~第16D圖的情況,因為慢速顯示速度係1/2倍、連拍時間係4s,所以慢速顯示時間係8s(8秒)。
又,在第16A圖~第16D圖的情況,在顯示條21及快取條23之左側所顯示的固定時間亦一樣,在顯示條21之左側顯示慢速顯示時間(在此為1s),在快取條23之左側顯示固定時間(在此為0.5s)。
(17)又,亦可係任意地組合該變形例(1)至(16)之形態。
(18)最後,在上述之實施形態,雖然說明將本發明的攝影裝置應用於數位相機之情況,但是亦可應用於具有相機的手機、具有相機之PDA、具有相機的個人電腦、具有相機之IC記錄器、或數位影像相機等,只要係可拍攝被照物的機器都可。
1...數位相機
2...CCD
3...DSP/CPU
4...TG
5...單元電路
6...顯示裝置
7...按鍵輸入部
10...位址、資料匯流排
11...緩衝記憶體
13...保存記憶體
14...輸出入介面
第1圖係本發明之各實施形態的數位相機之方塊圖。
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處理步驟之流程圖。
第3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動作的說明圖。
第4圖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處理步驟的流程圖。
第5圖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動作的說明圖。
第6圖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處理步驟的流程圖。
第7圖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處理步驟的流程圖。
第8圖係表示在慢速顯示中未解除快門按鈕的半按或未進行全按操作等時顯示於顯示區域A之影像的時序圖。
第9圖係表示在慢速顯示中解除快門按鈕的半按或進行全按操作等時顯示於顯示區域A之影像的時序圖。
第10圖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處理步驟的流程圖。
第11圖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處理步驟的流程圖。
第12圖係表示隨著時間之經過而記憶於緩衝記憶體之影像資料的狀況。
第13圖係表示藉快門按鈕的半按而進行慢速顯示之影像資料的狀況。
第14A圖~第14E圖係表示顯示裝置6所顯示之畫面的顯示時序圖。
第15A圖和第15B圖係用以說明慢速顯示條的圖。
第16A圖~第16D圖係表示顯示裝置6所顯示之畫面的顯示時序圖。

Claims (38)

  1. 一種攝影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攝影部,係按照既定之攝影圖框速率依序拍攝被照物,並輸出影像資料;顯示部,係顯示影像資料;慢速顯示控制部,係執行使該顯示部按照比該攝影圖框速率更低的顯示圖框速率顯示該攝影部按照該攝影圖框速率所輸出之影像資料的慢速顯示處理;記錄部,係記錄影像資料;以及記錄控制部,係使該記錄部響應在該慢速顯示控制部執行該慢速顯示處理之狀態的第1記錄指示操作記錄和藉由該慢速顯示控制部而慢速顯示於該顯示部之被照物像對應的影像資料。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又具備有設定部,其因應於操作而可變地設定該顯示圖框速率;該慢速顯示控制部使該顯示部按照該設定部所設定之顯示圖框速率顯示該影像資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又具備有:直通顯示控制部,係執行使該顯示部按照和該攝影圖框速率相同的顯示圖框速率顯示該攝影部按照該攝影 圖框速率所輸出之影像資料的直通顯示處理;及第1顯示設定部,係響應在該直通顯示控制部執行該直通顯示處理之狀態的第1指示操作,而從該直通顯示控制部進行之直通顯示處理切換成該慢速顯示控制部進行的慢速顯示處理。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又具備有第2顯示設定部,其響應在該慢速顯示控制部執行該慢速顯示處理之狀態的第2指示操作,而從該慢速顯示控制部進行之慢速顯示處理切換成該直通顯示控制部進行的直通顯示處理。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又具備有第2顯示設定部,其響應在該慢速顯示控制部執行該慢速顯示處理之狀態的既定慢速顯示時間之經過,而從該慢速顯示控制部進行之慢速顯示處理切換成該直通顯示控制部進行的直通顯示處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又具備有第2顯示設定部,其響應在該慢速顯示控制部執行該慢速顯示處理之狀態的第2指示操作和既定慢速顯示時間之經過,而從該慢速顯示控制部進行之慢速顯示處理切換成該直通顯示控制部進行的直通顯示處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又具備有通知部,其通知和該既定時間之剩餘時間相關的資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攝影裝置,其中該記錄控制部 響應在該直通顯示控制部執行該直通顯示處理之狀態的第2記錄指示操作,而將和該直通顯示控制部顯示於該顯示部的被照物像對應之影像資料記錄於該記錄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攝影裝置,其中該記錄控制部響應在該直通顯示控制部執行該直通顯示處理之狀態的第2記錄指示操作,而令該攝影部執行攝影處理,並使該記錄部記錄利用該攝影處理所得之影像資料。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又具備有記憶部,其依序記憶該攝影部按照該攝影圖框速率所輸出之影像資料;該慢速顯示控制部執行使該顯示部按照比該攝影圖框速率更低的顯示圖框速率從記憶部依序讀出影像資料顯示該讀出之影像資料的慢速顯示處理。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又具備有記憶控制部,其響應第1指示操作,而使將該記憶部依序記憶該攝影部按照該攝影圖框速率所輸出之影像資料。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攝影裝置,其中該記憶控制部響應第2指示操作,而結束該記憶處理。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攝影裝置,其中該記憶控制部響應在該慢速顯示控制部執行該慢速顯示處理之狀態的既定時間之經過,而結束該記憶處理。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又具備中間顯示控制部,其執行使該顯示部按照比該攝影圖框速率更 高之圖框速率顯示該記憶部所記憶的影像資料之中該慢速顯示控制部未執行該慢速顯示處理的影像資料的中間顯示處理。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攝影裝置,其中該第1指示操作和第2指示操作係在時間上相異的同一操作。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又具備有資料稀化部,其自該記憶部隨著該攝影部進行攝影之時間經過而從舊資料依序逐漸進行稀化。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影裝置,其中該慢速顯示控制部執行利用該攝影部在既定時間所拍攝之影像資料的該慢速顯示處理。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又具備有指示部,其指示慢速顯示的開始;該慢速顯示控制部根據該指示部所指示之慢速顯示的開始之時序令利用該攝影部所連拍攝影之影像資料的慢速顯示處理開始。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攝影裝置,其中該慢速顯示控制部執行影像資料的該慢速顯示處理,而該影像資料係從利用該指示部所指示之慢速顯示的開始之時序的固定時間前,利用該攝影部所拍攝而得。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具備有檢測部,其檢測慢速顯示處理之終了指示;該慢速顯示控制部在該檢測部檢測到慢速顯示處理 之終了指示的情況,結束慢速顯示處理。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又具備有直通顯示控制部,係執行使該顯示部按照和該攝影圖框速率相同的顯示圖框速率顯示該攝影部按照該攝影圖框速率所輸出之影像資料的直通顯示處理;該直通顯示控制部在藉該慢速顯示控制部之慢速顯示處理結束後,使該直通顯示處理開始。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又具備有直通顯示控制部,係執行使該顯示部按照和該攝影圖框速率相同的顯示圖框速率顯示該攝影部按照該攝影圖框速率所輸出之影像資料的直通顯示處理;該慢速顯示控制部包含有顯示調整部,其在該檢測部檢測到慢速顯示處理之終了指示的情況,將在該時刻尚未進行該慢速顯示處理之該攝影部所拍攝的影像資料間歇顯示於該顯示部;該直通顯示控制部在藉該顯示調整部進行之間歇顯示結束後,使該攝影部所拍攝之影像資料的該直通顯示處理開始。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又具備有直通顯示控制部,係執行使該顯示部按照和該攝影圖框速率相同的顯示圖框速率顯示該攝影部按照該攝影圖框速率所輸出之影像資料的直通顯示處理;該攝影部從該慢速顯示控制部使該顯示部顯示的影 像資料之拍攝結束後,至該直通顯示控制部進行之直通顯示處理開始為止降低攝影圖框速率,並依序拍攝被照物,再輸出影像資料;該慢速顯示控制部包含有顯示調整部,其響應該第1指示操作使在已進行該第1指示操作的時刻尚未進行該慢速顯示處理之該攝影部所拍攝的影像資料顯示;該直通顯示控制部在該顯示調整部結束顯示後,執行該攝影部所拍攝之影像資料的直通顯示處理。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又具備有直通顯示控制部,係執行使該顯示部按照和該攝影圖框速率相同的顯示圖框速率顯示該攝影部按照該攝影圖框速率所輸出之影像資料的直通顯示處理;該慢速顯示控制部包含有顯示調整部,其在該檢測部檢測到慢速顯示處理之終了指示的情況,使該顯示部按照比該攝影圖框速率更高的圖框速率顯示在該時刻尚未進行該慢速顯示處理之該攝影部所拍攝的影像資料;該直通顯示控制部在該顯示調整部結束顯示後,執行該攝影部所拍攝之影像資料的直通顯示處理。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又具備有直通顯示控制部,係執行使該顯示部按照和該攝影圖框速率相同的顯示圖框速率顯示該攝影部按照該攝影圖框速率所輸出之影像資料的直通顯示處理;該慢速顯示控制部使該攝影部按照該攝影圖框速率 所拍攝的影像資料按照比該攝影圖框速率低之顯示圖框速率顯示於該顯示部的第1顯示區域;該直通顯示控制部和該慢速顯示控制部將該影像資料顯示於該第1顯示區域同時地使該攝影部按照該攝影圖框速率所拍攝的影像資料按照和該攝影圖框速率相同之顯示圖框速率顯示於該顯示部的第2顯示區域。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攝影裝置,其中該記錄控制部使該記錄部記錄該直通顯示控制部響應該第2記錄指示操作顯示於該第2顯示區域的影像資料。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攝影裝置,其中該記錄控制部使該記錄部記錄該慢速顯示控制部響應該第1記錄指示操作顯示於該第1顯示區域的影像資料。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攝影裝置,其中該檢測部在已進行第1記錄指示操作的情況、使用者已指示慢速顯示之終了的情況、以及從慢速顯示處理開始後已經過既定之慢速顯示時間的情況之中的任1個條件成立時,檢測該慢速顯示處理的終了指示。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攝影裝置,其中該檢測部在對於該攝影部在既定時間所拍攝之全部的影像資料已進行該慢速顯示處理之情況,檢測該慢速顯示處理的終了指示。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影裝置,其中該慢速顯示控制部在對於該攝影部在既定時間所拍攝之全部的影像資 料已進行該慢速顯示處理之情況,重複地對該影像資料執行該慢速顯示處理。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又具備有變更部,其變更藉該攝影部之連拍攝影的攝影圖框速率;該攝影部按照利用該變更部已變更之攝影圖框速率進行攝影。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又具備有變更部,其變更藉該慢速顯示控制部之慢速顯示處理的慢速顯示時間;該慢速顯示控制部僅在利用該變更部已變更之慢速顯示時間份量進行利用該攝影部所連拍攝影的影像資料之慢速顯示處理。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又具備有可半按和全按之快門按鍵;該慢速顯示控制部在已半按該快門按鍵的情況,使慢速顯示處理開始;在未全按該快門按鍵,並已解除該快門按鍵之半按的情況,結束慢速顯示處理;該記錄慢控制部使該記錄部響應全按該快門按鍵之該第1記錄指示操作記錄該慢速顯示控制部所顯示之影像資料。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影裝置,其中該慢速顯示控 制部又具備有慢速顯示資訊顯示控制部,其使用以表示在哪一時序執行該攝影部所拍攝之影像資料的慢速顯示處理之資訊顯示。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又具備有速度顯示控制部,其使利用該慢速顯示控制部進行慢速顯示的速度顯示。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影裝置,其中又具備有慢速顯示時間顯示控制部,其使利用該慢速顯示控制部進行慢速顯示的慢速顯示時間顯示。
  37. 一種記錄電腦程式之記錄媒體,其特徵為令攝影裝置所具有的電腦發揮如下的功能,而該攝影裝置具備有顯示部、及按照既定之攝影圖框速率依序拍攝被照物並輸出影像資料的攝影部:慢速顯示控制功能,係執行使該顯示部按照比該攝影圖框速率更低的顯示圖框速率顯示該攝影部按照該攝影圖框速率所輸出之影像資料的慢速顯示處理;記錄功能,係記錄影像資料;以及記錄控制功能,係使該記錄功能響應在該慢速顯示控制功能執行該慢速顯示處理之狀態的記錄指示操作記錄和藉由該慢速顯示控制功能而慢速顯示於該顯示部之被照物像對應的影像資料。
  38. 一種攝影控制方法,其特徵為包含有如下之步驟:攝影步驟,係按照既定之攝影圖框速率依序拍攝被 照物,並輸出影像資料;慢速顯示控制步驟,係執行使該顯示部按照比該攝影圖框速率更低的顯示圖框速率顯示該攝影步驟按照該攝影圖框速率所輸出之影像資料的慢速顯示處理;以及記錄控制步驟,係使記錄部響應在該慢速顯示控制步驟執行該慢速顯示處理之狀態的記錄指示操作記錄和藉由該慢速顯示控制步驟而慢速顯示於顯示部之被照物像對應的影像資料。
TW096135696A 2006-09-28 2007-09-26 攝影裝置、記錄電腦程式之記錄媒體及攝影控制方法 TWI3944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63745A JP4835356B2 (ja) 2006-09-28 2006-09-28 撮像装置、撮像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撮像制御方法
JP2006332488A JP4449973B2 (ja) 2006-12-08 2006-12-08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28990A TW200828990A (en) 2008-07-01
TWI394437B true TWI394437B (zh) 2013-04-21

Family

ID=38670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35696A TWI394437B (zh) 2006-09-28 2007-09-26 攝影裝置、記錄電腦程式之記錄媒體及攝影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88043B2 (zh)
EP (1) EP2067350A1 (zh)
KR (1) KR100960081B1 (zh)
HK (1) HK1126064A1 (zh)
TW (1) TWI394437B (zh)
WO (1) WO20080388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15872A1 (en) * 2007-11-02 2009-05-0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s captured using camera-equipped mobile devices
US8077222B2 (en) * 2007-11-06 2011-12-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to transmit moving image data
CN101630318B (zh) * 2008-07-18 2014-04-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相片浏览系统
JP2010087778A (ja) * 2008-09-30 2010-04-15 Casio Computer Co Ltd 撮像装置、変速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21070B2 (ja) * 2009-01-08 2013-10-2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撮影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154700B2 (en) * 2009-10-16 2015-10-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age capture using image stored in camera
JP5482154B2 (ja) * 2009-12-02 2014-04-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撮像プログラム
US8646072B1 (en) 2011-02-08 2014-02-04 Symantec Corporation Detecting misuse of trusted seals
US8943330B2 (en) * 2011-05-10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rdware-based secure data processing using buffer memory address range rules
US9355585B2 (en) 2012-04-03 2016-05-3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adaptive frame rate displays
US9241102B2 (en) * 2012-12-05 2016-01-19 Xerox Corporation Video capture of multi-faceted documents
EP2965504B1 (en) * 2013-03-08 2019-01-02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mera control using a virtual button and gestures
US9247136B2 (en) 2013-08-21 2016-01-26 Xerox Corporation Automatic mobile photo capture using video analysis
CN104580874B (zh) 2013-10-22 2019-12-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设备及其实现拍照的方法
JP6049608B2 (ja) * 2013-12-27 2016-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DE102014102689A1 (de) 2014-02-28 2015-09-03 Arnold & Richter Cine Technik Gmbh & Co. Betriebs Kg Laufbildkamera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Laufbildkameraanordnung
US9786255B2 (en) * 2014-05-30 2017-10-10 Nvidia Corporation Dynamic frame repetition in a variable refresh rate system
US9325876B1 (en) 2014-09-08 2016-04-2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election of a preferred image from multiple captured images
US9456123B2 (en) 2014-12-18 2016-09-27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to configure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settings using remote data store analytics
JP6578677B2 (ja) 2015-03-06 2019-09-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
US20160269674A1 (en) * 2015-03-09 2016-09-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ynamic Video Capture Rate Control
JP6939242B2 (ja) 2017-08-21 2021-09-22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
JP7180299B2 (ja) * 2018-11-13 2022-11-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赤外線検出器の制御回路、撮像素子及び赤外線検出器の制御方法
JP7449062B2 (ja) * 2019-10-04 2024-03-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21141420A (ja) * 2020-03-04 2021-09-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撮像システム
EP4047923A4 (en) * 2020-12-22 2022-11-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CAMERA AND THEIR METHOD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32862B (en) * 1998-08-31 2001-05-01 Casio Computer Co Ltd Electronic camera with finder image display function
JP2002049920A (ja) * 2000-06-01 2002-02-15 Univ Of Washington 画像オブジェクトの所望の輪郭を推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6350238B1 (en) * 1999-11-02 2002-02-26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mpany, Llc Real-time display of ultrasound in slow motion
JP2002165174A (ja) * 2000-11-24 2002-06-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再生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4220679A (ja) * 2003-01-14 2004-08-05 Canon Inc 再生装置
JP2006080809A (ja) * 2004-09-09 2006-03-23 Casio Comput Co Ltd カメラ装置、及び動画撮影方法
JP2006140936A (ja) * 2004-11-15 2006-06-01 Sharp Corp 映像記録再生方法及び映像記録再生装置
US20060132636A1 (en) * 2004-12-17 2006-06-22 Casio Computer Co., Ltd. Moving-image recording device for recording moving image
JP2006180471A (ja) * 2004-11-25 2006-07-06 Casio Comput Co Ltd カメラ、撮影画像の選択/記録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75542B2 (ja) * 1991-12-16 1998-07-16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電子スチル・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0983849A (ja) 1995-09-11 1997-03-28 Nikon Corp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US7131136B2 (en) * 2002-07-10 2006-10-31 E-Watch, Inc. Comprehensive multi-media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 system for aircraft, operations centers, airports and other commercial transports, centers and terminals
JP4244368B2 (ja) * 1999-05-21 2009-03-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指定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プリント方法及び装置
US20030007079A1 (en) * 2001-06-08 2003-01-09 Sisselman Kerry Pauline Electronic personal viewing device
US20040005253A1 (en) * 2002-05-03 2004-01-08 Martin Timothy A. Liquid barrier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US7471314B2 (en) * 2002-11-15 2008-12-30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reproduction device, reproduction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4110946B2 (ja) * 2002-11-26 2008-07-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印刷方法
JP3926316B2 (ja) * 2003-10-31 2007-06-0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ES2292924T3 (es) * 2003-12-01 2008-03-16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Camara para registrar una secuencia de imagenes.
US20050206771A1 (en) * 2004-03-18 2005-09-22 Chung-Lung Lin Digital video camcorder capable of recording and playing golfing actions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32862B (en) * 1998-08-31 2001-05-01 Casio Computer Co Ltd Electronic camera with finder image display function
US6350238B1 (en) * 1999-11-02 2002-02-26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mpany, Llc Real-time display of ultrasound in slow motion
JP2002049920A (ja) * 2000-06-01 2002-02-15 Univ Of Washington 画像オブジェクトの所望の輪郭を推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2165174A (ja) * 2000-11-24 2002-06-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再生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4220679A (ja) * 2003-01-14 2004-08-05 Canon Inc 再生装置
JP2006080809A (ja) * 2004-09-09 2006-03-23 Casio Comput Co Ltd カメラ装置、及び動画撮影方法
JP2006140936A (ja) * 2004-11-15 2006-06-01 Sharp Corp 映像記録再生方法及び映像記録再生装置
JP2006180471A (ja) * 2004-11-25 2006-07-06 Casio Comput Co Ltd カメラ、撮影画像の選択/記録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060132636A1 (en) * 2004-12-17 2006-06-22 Casio Computer Co., Ltd. Moving-image recording device for recording moving image
JP2006174188A (ja) * 2004-12-17 2006-06-29 Casio Comput Co Ltd 動画記録装置、及び動画撮影方法
CN1819625A (zh) * 2004-12-17 2006-08-16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记录动态图像的动态图像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67350A1 (en) 2009-06-10
WO2008038831A1 (en) 2008-04-03
HK1126064A1 (en) 2009-08-21
KR100960081B1 (ko) 2010-05-31
TW200828990A (en) 2008-07-01
US8488043B2 (en) 2013-07-16
KR20080093967A (ko) 2008-10-22
US20080079817A1 (en) 2008-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4437B (zh) 攝影裝置、記錄電腦程式之記錄媒體及攝影控制方法
TWI304302B (en) Moving-image recording device for recording moving image,method of recording moving-image and recording medium
KR100906630B1 (ko) 촬상장치, 촬상방법 및 그에 대한 컴퓨터 판독가능한 저장 매체
US7692690B2 (en)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 moving image and a still imag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JP4449973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6253829A (ja) カメラ装置、カメラ装置の自動焦点制御方法
JP4697078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01356797B (zh) 成像装置和成像控制方法
JP2007159088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142565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撮像方法
JP2008124896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8092149A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4417737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4274285A (ja) 電子カメラ
KR100954268B1 (ko) 연사기능을 구비한 화상기억장치
JP6953296B2 (ja) 撮像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238041A (ja) ビデオカメラ
JP3567258B2 (ja) 電子カメラ装置
JP5077172B2 (ja) 撮像記録装置及び撮像記録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5094288A (ja) 電子カメラ、撮影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撮影制御方法
JP2006262128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4342430B2 (ja) 画像記録装置と画像表示方法
JP2022118414A (ja)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077113B2 (ja) 電子カメラ
JP4968367B2 (ja) 撮像装置、撮像補助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