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9730B - 遊戲系統及遊戲機 - Google Patents

遊戲系統及遊戲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9730B
TWI389730B TW98137808A TW98137808A TWI389730B TW I389730 B TWI389730 B TW I389730B TW 98137808 A TW98137808 A TW 98137808A TW 98137808 A TW98137808 A TW 98137808A TW I389730 B TWI389730 B TW I3897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me
machine
ball
physical
start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37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20006A (en
Inventor
Ryu Sasaki
Masato Okuaki
Original Assignee
Konami Digital Entertainm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869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0128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869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0128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ami Digital Entertainment filed Critical Konami Digital Entertainment
Publication of TW201020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0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9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9730B/zh

Links

Landscapes

  • Pinball Game Machines (AREA)

Description

遊戲系統及遊戲機
本發明係關於藉由代幣等之遊藝媒體的投入,執行依據物理性動作之遊戲的遊戲機及具有複數其遊戲機的遊戲系統。
公知有藉由玩家投入代幣,執行依據被投入之代幣及移動於所定區域之球的動作之遊戲的遊戲機(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於此種遊戲機中,分別獨立設置複數遊戲站單元,使複數玩家所致之遊藝可進行,於中央附近係設置有各遊戲站單元共通的抽選裝置。各玩家係利用遊戲站單元及抽選裝置進行遊玩。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81768號公報
在上述之遊戲機,玩家係個別享受遊戲。即使在複數玩家之間共有遊戲內容,也僅於抽選裝置所致之遊戲等,僅在共有其框體之玩家之間,遊戲內容受到限制。
在此,本發明的目的係提供可在複數框體之間進行通訊與其他框體共有遊戲內容的遊戲系統及遊戲機。
本發明的遊戲系統,係分別具有用以執行利用遊藝體(B2)之物理性動作的抽選,每於前述遊藝體的動作達成所定得獎條件時,賦予使用者所定獎賞之物理抽選手段(BF)的複數遊戲機(G1,G2)經由通訊線路,可發送接收資料地連接的遊戲系統(GS),其特徵為:於各遊戲機係設置有:條件判別手段(91),係判別用以開始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的遊戲開始條件之成否;遊戲控制手段(91),係依據前述遊戲開始條件的成立,開始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及遊戲開始通知手段(91),係將前述遊戲開始條件的成立,通知其他遊戲機;於前述遊戲控制手段係設置有:通訊遊戲控制手段(91),係在自身的前述遊戲開始條件已成立之狀況、已從其他遊戲機接收前述遊戲開始條件之成立的通知之狀況、及自身的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與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的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未結束之狀況被達成時,一邊在與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之間發送接收進行中的遊戲相關之資料,一邊使將已接收之資料反映於遊戲內容之通訊遊戲開始。藉此,解決前述課題。
依據本發明的遊戲系統,在經由通訊線路而連接之遊戲機個別,藉由玩家進行遊戲,在任一遊戲機中物理抽選手段的遊戲開始條件成立時,則對於其他遊戲,進行遊戲開始通知手段所致之通知。然後,自身的遊戲開始條件成立,從其他遊戲接受遊戲開始條件的通知,進而,以在該等遊戲機個別執行之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尚未結束作為條件,在該等遊戲機開始共有遊戲內容的通訊遊戲。因為在各遊戲機執行之遊戲的一部份重複時,開始通訊遊戲,故即使切換通訊遊戲時,也可以不勉強地轉移至通訊遊戲。所以,即使具備物理抽選手段之遊戲機,亦可與其他遊戲機共有遊戲內容,可使遊戲多樣化。
於本發明的遊戲系統之一形態中,前述通訊遊戲,係協力型的遊戲;於前述被發送接收之資料,係包含表示所定期間內所獲得之獎賞量的資料;於前述遊戲控制手段,係設置有在與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之間,加算利用前述物理抽選手段產生之獎賞的獎賞加算手段(91),以所定期間內所獲得之獎賞的總計成為所定額作為條件,在前述遊戲機執行所定處理亦可。依據此形態,藉由在各遊戲機實施之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中加算產生之獎賞,在各遊戲機之間會產生協力關係,使在各遊戲機進行遊玩之玩家產生連帶感。又,在各遊戲機,獎賞成為加算值,故也會產生目標的獎賞額相較於通常更易於達成之好處。
於設置獎賞加算手段的遊戲系統之一形態中,於前述物理抽選手段係設置有:緩衝部(42),係以作為移動於第1遊戲區域(A1)內之前述遊藝體的球(B2)進行接觸作為前述得獎條件,使前述獎賞產生。依據此形態,即使於藉由減震器與球接觸而產生獎賞之所謂彈珠遊戲的構造中,亦可在與其他遊戲機之間,共有遊戲內容。因為加算獎賞而協力達成目標之所定獎賞額,可使玩家產生協力感。
於物理抽選手段設置緩衝部的遊戲系統之一形態中,於前述遊戲機,係設置有執行在第2遊戲區域內利用前述遊藝體之物理性動作的抽選之第2物理抽選手段,在前述所定期間內所獲得之獎賞的總計成為所定額時,使前述遊藝體可移動於前述第1遊戲區域與前述第2遊戲區域之間亦可。依據此形態,在物理抽選手段所得之獎賞成為所定額時,執行遊戲之球可移動至第2物理抽選手段,產生進而取得獎賞的機會。可賦予玩家以在物理抽選手段之高獎賞作為目標的動機。
本發明的遊戲機,係具有用以執行利用遊藝體(B2)之物理性動作的抽選,每於前述遊藝體的動作達成所定得獎條件時,賦予使用者所定獎賞之物理抽選手段(BF)的遊戲機(G1,G2),其特徵為:前述遊戲機,係對於其他遊戲機,可經由通訊線路來進行資料的發送接收;具備:條件判別手段(91),係判別用以開始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的遊戲開始條件之成否;遊戲控制手段(91),係依據前述遊戲開始條件的成立,開始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及遊戲開始通知手段(91),係將前述遊戲開始條件的成立,通知其他遊戲機;於前述遊戲控制手段係設置有:通訊遊戲控制手段(91),係在自身的前述遊戲開始條件已成立之狀況、已從其他遊戲機接收前述遊戲開始條件之成立的通知之狀況、及自身的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與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的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未結束之狀況被達成時,一邊在與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之間發送接收進行中的遊戲相關之資料,一邊使將已接收之資料反映於遊戲內容之通訊遊戲開始。藉此,解決前述課題。
本發明的遊戲機以經由通訊線路而可進行資料的發送接收之方式複數連接,藉此可構成本發明的遊戲系統。再者,使相互遊戲機直接經由通訊線路連接亦可,經由伺服器,連接複數遊戲機亦可。
本發明的遊戲系統,係分別具有用以執行利用遊藝體(B2)之物理性動作的抽選,每於前述遊藝體的動作達成所定得獎條件時,賦予使用者所定獎賞之物理抽選手段(BF)的複數遊戲機(G1,G2)經由通訊線路,可發送接收資料地連接的遊戲系統(GS),其特徵為:於各遊戲機係設置有:條件判別手段(91),係判別用以開始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的遊戲開始條件之成否;遊戲控制手段(91),係依據前述遊戲開始條件的成立,執行所定表演,並在其表演的結束後,開始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及遊戲開始通知手段(91),係將前述遊戲開始條件的成立,通知其他遊戲機;於前述遊戲控制手段係設置有:通訊遊戲控制手段(91),係在自身的前述遊戲開始條件已成立之狀況、已從其他遊戲機接收前述遊戲開始條件之成立的通知之狀況、及自身的前述表演與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的前述表演未結束之狀況被達成時,一邊在與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之間發送接收進行中的遊戲相關之資料,一邊同時使將已接收之資料反映於遊戲內容之通訊遊戲開始。。藉此,解決前述課題。
依據本發明的遊戲系統,在經由通訊線路而連接之遊戲機個別,藉由玩家進行遊戲,在任一遊戲機中物理抽選手段的遊戲開始條件成立時,則對於其他遊戲,進行遊戲開始通知手段所致之通知。然後,自身的遊戲開始條件成立,從其他遊戲接受遊戲開始條件的通知,進而,在該等遊戲機個別中依據遊戲開始條件的成立而執行之表演尚未結束之狀況被達成時,在各遊戲機同時開始共有遊戲內容的通訊遊戲。因為於遊戲開始之前被限定之時期,在遊戲開始條件已成立之遊戲機之間開始通訊遊戲,故可不中斷在各遊戲機執行之遊戲的流程,開始通訊遊戲。所以,即使具備物理抽選手段之遊戲機,亦可與其他遊戲機共有遊戲內容,可使遊戲多樣化。
於本發明的遊戲系統之一形態中,前述通訊遊戲,係對戰型的遊戲;亦可設置有:優劣判別手段(91),係依據在與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之間被發送接收之資料,判別前述物理抽選手段之所定項目的優劣。依據此形態,可在進行通知之遊戲機之間,產生競爭關係,吸引玩家進行遊戲。如果賦予勝者獎賞或優惠,亦可成為為了進行通訊遊戲而持續遊戲的動機。
於本發明的遊戲系統之一形態中,於前述遊戲控制手段,亦可設置有:表演調整手段(91),係調整開始前述通訊遊戲之前所執行之表演的期間。根據通訊遊戲成立的時機,也因依據遊戲開始條件之成立的表演正要結束之際,此時,因為有在此遊戲機之表演期間過長而玩家可能厭煩之虞,藉由適切調整表演期間,可吸引玩家進行遊戲。
於本發明的遊戲系統之一形態中,於前述物理抽選手段亦可設置有:緩衝部(42),係以作為移動於遊戲區域(A1)內之前述遊藝體的球(B2)進行接觸作為前述得獎條件,使前述獎賞產生。依據此形態,即使於藉由減震器與球接觸而產生獎賞之所謂彈珠遊戲的構造中,亦可在與其他遊戲機之間,共有遊戲內容。利用競爭此種遊戲之所定項目,產生競爭關係,可對玩家帶來高揚感,吸引玩家進行遊戲。
於本發明的遊戲系統之一形態中,於前述遊戲區域的外周,係設置有妨礙球之移動的障壁(43);於前述障壁的一部份,具有排出球的排出口(63a);前述所定項目,係利用前述物理抽選手段到前述球被排出至前述排出口為止所執行之抽選期間的長度。依據此形態,依據球停留於遊戲區域之抽選期間的長短,決定優劣(亦即,勝敗)。所以,可使玩家不厭煩,吸引玩家進行遊戲。
本發明的遊戲機,係具有用以執行利用遊藝體(B2)之物理性動作的抽選,每於前述遊藝體的動作達成所定得獎條件時,賦予使用者所定獎賞之物理抽選手段(BF)的遊戲機(G1,G2),其特徵為:前述遊戲機,係對於其他遊戲機,可經由通訊線路來進行資料的發送接收;具備:條件判別手段(91),係判別用以開始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的遊戲開始條件之成否;遊戲控制手段(91),係依據前述遊戲開始條件的成立,執行所定表演,並在其表演的結束後,開始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及遊戲開始通知手段(91),係將前述遊戲開始條件的成立,通知其他遊戲機;於前述遊戲控制手段係設置有:通訊遊戲控制手段(91),係在自身的前述遊戲開始條件已成立之狀況、已從其他遊戲機接收前述遊戲開始條件之成立的通知之狀況、及自身的前述表演與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的前述表演未結束之狀況被達成時,一邊在與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之間發送接收進行中的遊戲相關之資料,一邊同時使將已接收之資料反映於遊戲內容之通訊遊戲開始。。藉此,解決前述課題。
本發明的遊戲機以經由通訊線路而可進行資料的發送接收之方式複數連接,藉此可構成本發明的遊戲系統。再者,使相互遊戲機直接經由通訊線路連接亦可,經由伺服器,連接複數遊戲機亦可。
於本發明的遊戲機之一形態中,前述通訊遊戲,係對戰型的遊戲;於前述遊戲控制手段亦可設置有:優劣判別手段(91),係依據從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接收之資料,判別前述物理抽選手段之所定項目的優劣。依據此形態,可在進行通知之遊戲機之間,產生競爭關係,吸引玩家進行遊戲。如果賦予勝者獎賞或優惠,亦可成為為了進行通訊遊戲而持續遊戲的動機。
再者,在以上之說明,為了易於理解本發明,將添附圖面之參照符號以括弧附記,但是,本發明並不為因此而限定圖式之形態者。
如以上說明般,於本發明的遊戲系統及遊戲機中,在經由通訊線路而連接之遊戲機個別,藉由玩家進行遊戲,在任一遊戲機中物理抽選手段的遊戲開始條件成立時,則對於其他遊戲,進行遊戲開始通知手段所致之通知。然後,自身的遊戲開始條件成立,從其他遊戲接受遊戲開始條件的通知,進而,以在該等遊戲機個別執行之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尚未結束作為條件,在該等遊戲機開始共有遊戲內容的通訊遊戲。因為在各遊戲機執行之遊戲的一部份重複時,開始通訊遊戲,故即使切換通訊遊戲時,也可以不勉強地轉移至通訊遊戲。或者,自身的遊戲開始條件成立,從其他遊戲接受遊戲開始條件的通知,進而,在該等遊戲機個別中依據遊戲開始條件的成立而執行之表演尚未結束之狀況被達成時,在各遊戲機同時開始共有遊戲內容的通訊遊戲。因為於遊戲開始之前被限定之時期,在遊戲開始條件已成立之遊戲機之間開始通訊遊戲,故可不中斷在各遊戲機執行之遊戲的流程,開始通訊遊戲。所以,即使具備物理抽選手段之遊戲機,亦可與其他遊戲機共有遊戲內容,可使遊戲多樣化。
圖1係揭示本發明之一形態的遊戲系統的概略圖。遊戲系統GS係具有具有相同構造之兩台遊戲機G1、G2,相互之遊戲機G1、G2係經由通訊線路而連接。各遊戲機G1、G2係配置於相同店舖內接近之位置。再者,不需要區別各遊戲機G1、G2時,有以G代表表示參照符號之狀況。各遊戲機G的通訊連接方式係可利用公知的方式。
於圖2揭示遊戲機G的俯瞰圖,於圖3揭示執行遊戲之遊玩場域的俯視圖。圖2係便利說明,省略遊戲機G之上部及側面部之一部份。遊戲機G的遊玩場域係藉由以透明板等的間隔壁圍繞包圍,而對於外部形成屏蔽。遊戲機G係作為遊藝媒體利用代幣,亦即所謂代幣遊戲機。遊戲機G係具有中央單元CN及4台遊戲站單元ST。遊戲站單元ST係包夾中央單元CN,於兩側並排配置各兩台。在遊戲站單元ST,係分別執行利用代幣的所謂推幣遊戲及與該推幣遊戲建立關聯的數位抽選遊戲。在中央單元CN,係與遊戲站單元ST之遊戲的遊戲結果建立關聯而執行獎勵遊戲。
遊戲站單元ST係具備:執行推幣遊戲之推幣場域部PF;排出代幣至該推幣場域部PF的代幣投入部1;因應推幣遊戲的結果,對玩家支付代幣的代幣支付口2;在獎勵遊戲使用之操作按鍵3;作為因應推幣遊戲的結果,將代幣供給至推幣場域部PF的代幣供給部4;因應數位抽選遊戲的結果,將球供給至推幣場域部PF的球供給部5;及顯示數位抽選遊戲等的顯示部6。推幣場域部PF係具備貯留代幣的台盤7及推幣台盤8。於台盤7及推幣台盤8係鋪上聚積代幣而加以貯留。推幣台盤8係前後(玩家所位於之側作為前方,以下相同)往返運動於台盤7上。代幣投入部1係具有玩家投入代幣之代幣投入口1a及引導代幣,使被投入之代幣供給至推幣台盤8的軌道1b。代幣投入部1係可自由旋動地設至於遊戲機,使玩家可適切選擇代幣的射出方向。代幣投入部1係因為在遊戲站單元ST各設置兩台,故在1台之遊戲站單元ST可進行兩人為止的玩家所致之遊玩動作。代幣供給部4係設置於遊戲機G的上部,具有供給裝置的斗(未圖)及承受從斗供給之代幣的代幣承受構件4b。從斗支付代幣時,代幣係落下至代幣承受構件4b,被供給至推幣場域部PF。又,顯示部6係反射鏡,反射顯示於設置於其上方之液晶顯示器裝置的畫面,對玩家顯示。此時,可使液晶顯示器裝置與相反側的遊戲站單元ST共有。再者,顯示部6係例如液晶顯示器裝置等的顯示裝置亦可。
圖4係揭示推幣場域部PF的立體圖。於推幣台盤8的前方係連續於推幣台盤8的代幣貯留面8a,設置有傾斜部11。於傾斜部11係設置有檢測代幣M之通過的複數機會檢查器12。各機會檢查器12係分別具有因應代幣M的檢測,點燈或消燈的燈12a。於台盤7的前方係連續於台盤7的代幣貯留面7a,設置有傾斜部13。於傾斜部13係具備檢測代幣M之進入的起始檢查器14及設置於起始檢查器14的兩側,將代幣M引導至起始檢查器14之一對的鰭桿(flipper)15。起始檢查器14係檢測設置於傾斜部13之開口部14a的代幣M之進入。一對的鰭桿15係因應推幣遊戲及數位抽選遊戲的結果而開閉,使起始檢查器14之代幣M的進入的難易度變化。再者,對於機會檢查器12及起始檢查器14之代幣M的檢測,利用光電感測器等之公知的感測器技術亦可。
接著,說明推幣場域部PF中代幣M之流程的概略。藉由玩家將代幣M投入至代幣投入口1a時,代幣M係被引導至軌道1b,落下至推幣台盤8之代幣貯留面7a並貯留於其,或者從推幣台盤8滾落至台盤7。貯留在推幣台盤8上的代幣M群是藉由推幣台盤8的往返移動,與壁部16接觸而被推進至前方,藉此從推幣台盤8的前端推出代幣M,該被推出的代幣M滑落傾斜部11,通過任一機會檢查器12而移動至台盤7,並貯留在此處。
各機會檢查器12係分別設定代幣M的通過時所執行之遊戲內容,藉由燈12a可使玩家認知地顯示。藉由機會檢查器12的設定,鰭桿15會進行開閉。貯留於台盤7上之代幣M群係藉由推幣台盤8的往返運動而被推進至前方,從台盤7的前端,代幣M被推出,滑落傾斜部13而落下。落下之代幣M係經由未圖示之計數斗,從代幣支付口2支付給玩家。
從台盤7的前端被推出之代幣M進入起始檢查器14而被檢測出時,則開始第1數位抽選遊戲。第1數位抽選遊戲係一種競爭在顯示部6上排列成橫向一列所顯示的3個圖案(構圖、記號、數字等)的組合是否與所定中選獎項一致的吃角子老虎遊戲。第1數位抽選遊戲係因應檢測出代幣M的機會檢查器12之設定,與機會檢查器12連動,使抽選的條件變更。又,於第1數位抽選遊戲中進行與鰭桿15連動之表演亦可。抽選的結果,形成所定中選獎項而對玩家產生獎賞時,其獎賞係從設置於顯示部6之上部的支付部17被支付。被支付之代幣M係滾落顯示部6上,而落下至推幣台盤8上。
作為此第1數位抽選遊戲的中選獎項之一係準備有「球」。例如,在球的構圖備齊3個時則當選「球」之獎項。當選該獎項時,球B1從球供給部5被供給至台盤7。此球B1係例如以樹脂等形成。以複數顏色來區分亦可。又,作為第1數位抽選遊戲的中選獎項之一係準備有「直接獎勵遊戲」亦可。例如,在字母之D的文字備齊3個時則當選「直接獎勵遊戲」之獎項。在當選該獎項時,在中央單元CN開始獎勵遊戲。
被供給至台盤7上的球B1係藉由推幣台盤8的往返移動,和代幣M同時朝台盤7的前方緩緩地被推出。球B1從台盤7的前端落下時,該落下之球B1係滾落傾斜部13。滾落之球B1藉由球檢查器18(參照圖6)檢測出時,則開始第2數位抽選遊戲。第2數位抽選遊戲,係於顯示部6上顯示各種中選獎項配置於圓周方向之圓板並旋轉,競爭停止於所定位置之輪盤遊戲的一種。因應取得之獎項,將所定獎賞賦予玩家時,其獎賞係從支付部17支付。又,於中選獎項係包含作為後述之通訊遊戲之「協力遊戲」及「對戰遊戲」。再者,球檢查器18係利用各種光電感測器、近接感測器之公知的技術亦可。滾落之球B1係依據檢測結果而被計數,達到所定數時,則開始在中央單元CN之獎勵遊戲。滾落之球B1進入起始檢查器14時,開始獎勵遊戲亦可。
於圖5揭示中央單元CN的立體圖。中央單元CN係具備作為物理抽選手段的獎勵場域部BF與機會場域部CF。獎勵場域部BF係執行獎勵遊戲。機會場域部CF係在圖示之範例,對於遊戲機G設置兩個,執行與獎勵遊戲的結果建立關聯之機會遊戲。在中央單元CN,利用作為遊藝體的球B2。球B2係以金屬形成。再者,因為各機會場域部CF係相同構造,在圖5僅揭示1個來說明。
於獎勵場域部BF係設置有投入球B2的球投入部21、可藉由從球投入部21投入之球B2的物理性動作,產生得獎之機會的獎勵遊戲區域A1、從獎勵遊戲區域A1排出球B2而貯留之外側區帶A2及將球B2從獎勵場域部BF搬運至機會場域部CF的球搬運機構22。
於獎勵遊戲區域A1係設置有研鉢狀的獎勵遊戲盤面41、設置於獎勵遊戲盤面41,作為反彈球B2的緩衝部42及包圍獎勵遊戲盤面41之外周的護欄43。獎勵遊戲盤面41係具有設置於中央,旋轉驅動的旋轉盤41a(參照圖3)及設置於旋轉盤41a周圍的複數凸部41b。。旋轉盤41a係以所定旋轉速度旋轉,使接觸之球B2的移動方向變化。於旋轉盤41a的表面設置堤防亦可。例如,利用設置S字狀的堤防41c,接觸旋轉盤41a之球B2的移動方向係因應旋轉盤41a之旋轉的時機而變化。凸部41b係在圖示之例設置有4個,為半橢圓體形狀。凸部41b係使接觸之球B2的移動方向變化。減震部42係所謂被稱為thumper bumper者,具備檢測出接觸之球B2並反彈的球檢測部42a與顯示已檢測出球B2之狀態的燈42b。球檢測部42a係具有利用其下側的環部來檢測球B2,並利用上側的環部來反彈球B2之機構。球檢測部42a及燈42b係利用公知技術來構成亦可。
護欄43係防止球B2之從獎勵遊戲區域A1的脫離之牆壁,設置於獎勵遊戲盤面41之外周的一部份。護欄43係以樹脂或橡膠、金屬等形成,反彈衝突之球B2。再者,護欄43係除了會反彈之牆壁之外,例如作為傾斜較急之斜面亦可。球B2會往中心側利用重力加速而再次回到中心側。護欄43係只要是球B2會再次回到獎勵遊戲盤面41的中心側之構造的話,作為任一構造皆可。
外側區帶A2係鄰接獎勵遊戲盤面41的外周而設置。在圖示之例,係挾持獎勵遊戲盤面41之中心而於兩側各設置1個。於外側區帶A2係設置有可出沒於外側區帶A2,作為防止來自獎勵遊戲區域A1之球B2之排出的外側阻擋器61及貯留被排出之球的球貯留部62。外側阻擋器61係設置於與獎勵遊戲區域A1之邊境附近。外側阻擋器61係具有妨礙球B2之排出的阻擋板63。阻擋板63係設置於未設置護欄43之排出口63a,對於外側區帶A2之球移動面,出沒於上下方向。對於阻擋板63的驅動,可適用公知技術。於阻擋板63係設置有檢測出球B2與阻擋板63衝突之狀況的未圖示之阻擋感測器。於阻擋感測器係利用極限開關等之公知技術。球貯留部62係藉由外側阻擋器63陷沒,貯留移動未被妨礙而通過的球B2。鄰接於球投入部21而設置球貯留部62。構成球貯留部62,使貯留之球B2被導引至球投入部21。
球搬運機構22係鄰接獎勵遊戲盤面41的外周而設置。球搬運機構22係具備球B2可落下之落下洞71、將落下之球B2搬運至機會場域部CF的搬運棒72。落下洞71係設置於與獎勵遊戲盤面41之球移動面連續之面,從獎勵遊戲區域A1移動來之球B2可落下於其。落下洞71係具有檢測球B2落下之未圖示的落下感測器。落下感測器係例如利用光電感測器等之公知的感測器技術亦可。搬運棒72係驅動於落下洞,出沒於落下洞71。搬運棒72係等到在位於較落下洞72下側時落下之球B2,依據落下感測器之檢測訊號的輸出,往上方向驅動,將球B2搬運至機會場域部CF。搬運棒72的球搬運面72a係以低於機會場域部CF側之方式被斜面切斷。球B2係藉由被沿著搬運棒72設置於機會場域部CF側的球支持構件72b支持,安定地載置於球搬運面72a並被搬運。於球搬運機構22係設置有將搬運棒72往上下方向驅動之未圖示的驅動機構。關於驅動機構係利用公知技術亦可。
以下,說明機會場域部CF的構造。機會場域部CF係具備可旋轉的機會遊戲盤面81及設置於機會遊戲盤面81之中央附近的複數抽選洞82。機會遊戲盤面81係形成為越向中央越低的斜面,藉由未圖示之電動機等旋轉驅動。抽選洞82係球B2可落下於其之大小的洞,具有檢測落下之球B2的抽選洞感測器82a。抽選洞感測器82a係例如利用光電感測器等之各種公知的感測器技術亦可。因應球B2落下之抽選洞82的設定,遊戲內容會產生變化。
接著,說明中央單元CN中球B2之流程的概略。再者,在以下的說明,作為在第2數位抽選遊戲中未獲得「狂熱道具(fever item)」之通常的獎勵遊戲來說明。開始獎勵遊戲時,球B2從球貯留部62被供給至球投入部21。藉由玩家按下操作按鍵3時,1個球B2藉由球投入部21被投入至獎勵遊戲區域A1。被投入之球B2係一邊在獎勵遊戲盤面41內接觸旋轉盤41a及凸部41b而使移動方向變化,一邊重覆接觸緩衝部42及護欄43並重複與該等衝突。球B2接觸減震器42時,則產生對玩家的獎賞。所定枚數的代幣M會從代幣供給部4供給至台盤7。在獎勵遊戲區域A1,球B2可複數次接觸緩衝部42。
在獎勵遊戲開始時,所定個數之外側阻擋器61的阻擋板63出現於外側區帶A2,防止球B2的排出。球B2接觸阻擋板63時,阻擋板63係沒入外側區帶A2。為此,朝往外側區帶A2之球B2係第1次藉由外側阻擋器61,避免被排出至外側區帶A2。但是,因為該接觸而阻擋板63會陷沒,球B2在第2次朝向外側區帶A2時,並不 會藉由外側阻擋器61妨礙移動而直接移動至球貯留部62,結束獎勵遊戲。引導球B2至機會遊戲的搬運棒72,係在獎勵遊戲的開始時,球搬運面72a會上升至機會場域部CF的高度為止。然後,藉由球B2與緩衝部42接觸,取得所定枚數代幣M時,則以用以轉移至機會遊戲的落下洞71出現之方式下降。此時,搬運棒72係因應球B2與緩衝部接觸所致之代幣M的獲得數而下降。例如,以藉由100枚代幣M的獲得而出現落下洞71且每於球B1接觸1次緩衝部42則獲得兩枚代幣M之方式設定時,球B2接觸1次緩衝部42時,搬運棒72的球搬運面72a的總移動距離僅下降1/50。因為機會遊戲之代幣M獲得的標準表示於搬運棒72的位置,故遊戲的目的明確,成為玩家在獎勵遊戲中獲得代幣M的動機。
在獎勵遊戲,球B2落下球搬運機構22的落下洞71時,球B2會被搬運至機會場域部CF,開始機會遊戲。機會遊戲係利用球B2之所謂輪盤遊戲。在機會遊戲,被搬運之球B2投入至機會遊戲盤面81,藉由機會遊戲盤面81的旋轉驅動,一邊旋回一邊緩緩地朝中央移動,落下至任一抽選洞82。因應落下之抽選洞82的設定,遊戲內容會產生變化。又,使獎賞對於玩家產生亦可。落下至抽選洞71之球B2係從球回歸部83再次回到獎勵遊戲區域A1,再次開始獎勵遊戲。使落下至抽選洞82之球B2不從球回歸部83回到獎勵遊戲區域A1,藉由來自球投入部21之球B2的投入而再次開始獎勵遊戲亦可。再者,依據設定而使球搬運機構22的搬運棒72突出於落下洞71之高度因應之狀況來變化亦可。如此一來,到落下洞71出現為止,在獎勵遊戲中應獲得之代幣數會變化,故可調整轉移至機會遊戲的困難性。藉此,可進行抽選機率的調整。
以下,說明遊戲系統GS的控制系之構造。圖6係揭示遊戲系統GS的控制系之構造的區塊圖。遊戲機G係具備為了執行所定遊戲而執行各種控制處理的控制單元91。控制單元91係作為組合微處理單位(MPU)與其MPU動作所需之周邊裝置,例如RAM、ROM等之記憶裝置92的電腦單元而構成。作為控制單元91的輸入手段,機會檢查器12、起始檢查器14、球感測器18、球檢測部42a、抽選洞感測器82a及操作按鍵3分別與控制單元91連接。作為對控制單元91之控制對象,球供給部5、顯示部6、支付部17、代幣供給部4、球投入部21及外側阻擋器61分別與控制單元91連接。控制單元91係具有進行資料之發送接收等的通訊相關之處理的遊戲機通訊部93。
參照圖7,針對控制單元91所執行之第1數位抽選遊戲加以說明。第1數位抽選遊戲係以在起始檢查器14檢測出代幣M之狀況作為條件而被執行。控制單元91係首先在步驟S1,執行吃角子老虎抽選。3個圖案係分別利用亂數等來決定。在步驟S2,控制單元91係判斷吃角子老虎抽選的結果是否形成「球」的中選獎項。在形成「球」的中選獎項時,控制單元91係前進至步驟S2,對球供給部5指示球B1的供給,而結束本次處理。在步驟S3「球」的中選獎項未形成時,控制單元91係前進至步驟S4,判斷是否形成「直接獎勵遊戲」的中選獎項。在形成「直接獎勵遊戲」的中選獎項時,控制單元91係前進至步驟S5,指示在獎勵遊戲區域A1之獎勵遊戲的開始,而結束本次處理。在步驟S4「直接獎勵遊戲」的中選獎項未形成時,在下個步驟S6,控制單元91係進行因應吃角子老虎抽選之結果的處理。在所定中選獎項任一皆未形成時,控制單元91係不執行任何處理而結束本次處理。在形成所定中選獎項時,控制單元91係因應當選之中選獎項,使遊戲內容變化而結束本次處理。
依據以上處理,依據第1數位抽選遊戲的抽選結果而轉移至獎勵遊戲。獎勵遊戲係設定作為第1數位抽選遊戲之優惠,對於玩家來說是成為進行第1數位抽選遊戲之遊藝的動機。
參照圖8,針對控制單元91所執行之第2數位抽選遊戲加以說明。第2數位抽選遊戲係以在球檢查器18檢測出球B1之狀況作為條件而被執行。控制單元91係首先在步驟S11,加算球B1的計算數。球的計算數係記憶於控制單元91的記憶裝置92。於顯示部6係設置顯示現在之球B1的計數數之球計算顯示部亦可。接著在步驟S12,控制單元91係判別球B1的計算數是否是3。在本形態,以球B1的計算數成為3時,則轉移至獎勵遊戲之方式設定。為此,球B1的計算數是3時,控制單元91係前進至步驟S13,指示獎勵遊戲的開始,且在步驟S14重設球B1的計算數,結束本次處理。
另一方面,在球B1的計算數不是3且計算數是1或2時,控制單元91係前進至步驟S15,執行輪盤抽選。在顯示部6,顯示輪盤顯示部,進行顯示所定之同時,配置中選獎項之輪盤旋轉,抽選中選獎項。被抽選之中選獎項係利用亂數等的電腦程式來決定。接著在步驟S16,控制單元91係判別被抽選之中選獎項是否是「協力遊戲」。再者,所謂「協力遊戲」係在與達成所定條件之其他遊戲機G之間,同時開始獎勵遊戲,並加算取得之獎賞的遊戲。關於其詳細內容係於後敘述。
在中選獎項是「協力遊戲」時,控制單元91係前進至步驟S17,到其他遊戲機G的獎勵遊戲成立為止,亦即,到接收後述之獎勵遊戲成立訊號為止,成為協力遊戲待機狀態。然後,結束本次處理。另一方面,在中選獎項不是「協力遊戲」時,控制單元91係前進至下個步驟S18,判斷被抽選之中選獎項是否是「對戰遊戲」。在中選獎項是「對戰遊戲」時,控制單元91係前進至步驟S19,到其他遊戲機G的獎勵遊戲成立為止,亦即,到接收後述之獎勵遊戲成立訊號為止,成為對戰遊戲待機狀態,而結束本次處理。另一方面,在中選獎項不是「對戰遊戲」時,控制單元91係前進至步驟S20,進行因應輪盤抽選之結果的處理。作為中選獎項,例如,設置所定枚數代幣M的支付或有利於進行獎勵遊戲的優惠等亦可。控制單元91係因應當選之中選獎項,使遊戲內容變化而結束本次處理。
依據以上處理,藉由使第2數位抽選遊戲的中選獎項包含「協力遊戲」及「對戰遊戲」,達成所定條件而開始之獎勵遊戲會成為共有遊戲內容之通訊遊戲,故可使玩家不會厭煩而吸引玩家進行遊戲。
參照圖9,說明控制單元91所執行之機會遊戲。機會遊戲係藉由球搬運機構22的落下感測器檢測出球B2,以球B2從獎勵場域部BF搬運至機會場域部CF作為條件而被執行。控制單元91係在步驟S31,執行輪盤抽選。球B2係落下至任一抽選洞82而藉由抽選洞感測器82a檢測出。然後,控制單元91係在步驟S32,執行因應輪盤抽選之結果的處理,而結束本次的處理。控制單元91係依據被檢測出之抽選洞感測器82a的設定,變更遊戲內容。作為得獎之範例,進行使玩家抱有高獎賞之期待的抽選遊戲或代幣M的支付亦可。又,執行所有遊戲站單元ST的玩家可參加之中央單元CN的遊戲亦可。
依據以上處理,在獎勵遊戲中,開始與獎勵遊戲不同之其他機會遊戲。機會遊戲係設定作為在獎勵遊戲中之優惠,提供玩家更多的獎賞機會。藉此,可對於玩家賦予進行獎勵遊戲之遊藝的動機。
參照圖10,說明於各遊戲機G1、G2中執行之協力遊戲控制處理。此協力遊戲係以於遊戲機G1、G2個別中執行之獎勵遊戲的執行時期一部份重複作為條件而被執行。為此,有將此協力遊戲稱為部份協力遊戲之狀況。獎勵遊戲係以於第1數位抽選遊戲中形成「直接獎勵遊戲」的中選獎項,在步驟S5開始獎勵遊戲之狀況,或於第2數位抽選遊戲中球B1的計算數成為3之狀況作為遊戲開始條件而被執行。在遊戲機G1獎勵遊戲成立時,遊戲機G1的控制單元91係在步驟S41將獎勵遊戲待機訊號發送至遊戲機G2。遊戲機G1的控制單元91係在步驟S42執行將獎勵遊戲的成立通知玩家之所定表演,之後,在步驟S43開始獎勵遊戲。另一方面,在遊戲機G2,依據獎勵遊戲待機訊號,在步驟S51,控制單元91係成為獎勵遊戲待機狀態。訊號的發送接收係利用遊戲機通訊部93。
於獎勵遊戲待機狀態之間,遊戲機G2獎勵遊戲成立時,遊戲機G2的控制單元91係在步驟S52對於遊戲機G1發送獎勵遊戲成立訊號之同時,在步驟S53執行用以將開始與遊戲機G1的協力遊戲通知玩家的所定表演。在遊戲機G2的顯示部6等,進行聲音、光、映像等所致之表演。另一方面,在開始獎勵遊戲之遊戲機G1,依據獎勵遊戲成立訊號,控制單元91係在步驟S44執行用以將執行之獎勵遊戲轉移至協力遊戲之狀態通知玩家的所定表演。此表演係一邊執行獎勵遊戲一邊進行亦可。
各遊戲機G1、G2的控制單元91係分別在所定表演之後,在步驟S45、S54,使開始時機一致而開始協力遊戲。協力遊戲係將在各遊戲機G1、G2分別執行之獎勵遊戲中藉由球B2接觸緩衝部42而獲得之代幣M的枚數在各遊戲機G共有,並加算轉移至機會遊戲所需之代幣M的枚數之遊戲。藉此,於各遊戲機G1、G2產生協力關係,於各遊戲機G的玩家產生連帶感之同時,為了轉移至機會遊戲所需之代幣M的枚數,亦即,為了使搬運棒72下降而落下洞71出現所需之代幣M的枚數成為加算值,轉移至機會遊戲之機率變高。再者,在各遊戲機之獎賞係將加算之代幣M的枚數賦予各玩家亦可,在各遊戲機G獲得之代幣M的枚數賦予個別之玩家亦可。協力遊戲中係在各遊戲機G1、G2發送接收遊戲內容,以已接收之資料為準,在隨時顯示部6等顯示、表演遊戲狀況。於被發送接收之資料,係包含表示協力遊戲中獲得之獎賞量的資料。
協力遊戲係到任一方的遊戲機G之獎勵遊戲結束為止持續進行。
在任一方的遊戲機,球B2從獎勵遊戲區域A1排出而獎勵遊戲結束時,在另一方的遊戲機,協力關係消除而被執行之遊戲從協力遊戲變更至通常的獎勵遊戲。例如,在遊戲機G1獎勵遊戲結束時,遊戲機G1的控制單元91係在步驟S46對於遊戲機G2發送獎勵遊戲結束訊號。依據獎勵遊戲結束訊號,遊戲機G2的控制單元91係在步驟S55將遊戲切換至通常的獎勵遊戲。藉由球B2從獎勵遊戲區域A1排出,或轉移至機會遊戲,遊戲機G2的控制單元91係在步驟S56結束獎勵遊戲。再者,在步驟S45、S54開始協力遊戲,在各遊戲機G1、G2獲得之代幣M的加算值到達為了轉移至機會遊戲所需之枚數,以上述之範例來說則是100枚的代幣M時,各遊戲機G的控制單元91係消除協力遊戲而切換至通常的獎勵遊戲亦可,或在協力遊戲的狀態下持續加算到任一方的遊戲機結束獎勵遊戲為止所獲得之代幣M的枚數亦可。再者,在遊戲機G2,從接收獎勵遊戲待機訊號至接收獎勵遊戲結束訊號為止之間,獎勵遊戲並未成立時,控制單元91係以獎勵遊戲結束訊號的接收,解除協力遊戲的獎勵遊戲待機狀態。
再者,於協力遊戲控制處理中,控制單元91係作為條件判別手段、遊戲控制手段、遊戲開始通知手段、通訊遊戲控制手段及獎賞加算手段而作用。尤其,步驟S42、S52係作為條件判別手段及遊戲開始通知手段而作用,步驟S42~S45、S53、S54係作為遊戲控制手段而作用。步驟S45、S54也作為通訊遊戲控制手段、獎賞加算手段而作用。
接著,參照圖11,針對獎勵遊戲的成立時期於各遊戲機G1、G2中,以用以開始獎勵遊戲之表演結束之前作為條件而執行之對戰遊戲加以說明。與獲得所定枚數代幣M為目的之通常的獎勵遊戲及協力遊戲不同,因為對戰遊戲之狀況,是競爭球B2被排出至獎勵遊戲區域A1外為止的滯留時間之長短,故需要同時開始獎勵遊戲。為此,獎勵遊戲的成立時期於各遊戲機G1、G2中,用以開始獎勵遊戲之表演結束之前成為條件。再者,遊戲開始條件係 與在上述之協力遊戲說明之獎勵遊戲的開始條件相同。在遊戲機G1獎勵遊戲成立時,遊戲機G1的控制單元91係在步驟S61將獎勵遊戲待機訊號發送至遊戲機G2。遊戲機G2的控制單元91係在步驟S62執行將獎勵遊戲的成立通知玩家之所定表演。另一方面,在遊戲機G2,依據獎勵遊戲待機訊號,在步驟S71,控制單元91係成為獎勵遊戲待機狀態。與協力遊戲之狀況相同,訊號的發送接收係利用遊戲機通訊部93。
於獎勵遊戲待機狀態之間,遊戲機G2獎勵遊戲成立時,遊戲機G2的控制單元91係在步驟S72對於遊戲機G1發送獎勵遊戲成立訊號之同時,在步驟S73執行用以將開始與遊戲機G1的對戰遊戲通知玩家的所定表演。另一方面,在執行將獎勵遊戲的成立通知玩家的表演之遊戲機G1,依據獎勵遊戲成立訊號,在步驟S63控制單元91係切換為將預定開始之獎勵遊戲變更為對戰遊戲之狀態通知玩家的所定表演。
為了對戰遊戲的開始之表演係在開始對戰遊戲之各遊戲機G調整亦可。例如,在一方的遊戲機G之正要開始獎勵遊戲之際,亦即,為了獎勵遊戲開始的表演正要結束之際,另一方的遊戲機G的獎勵遊戲成立時,因為一方的遊戲機G的表演變長而有玩家會厭煩之虞,故縮短在各遊戲機G執行之為了對戰遊戲開始的表演亦可。而針對此種表演,預先準備複數型式,進行因應狀況的表演亦可。
各遊戲機G1、G2的控制單元91係分別在所定表演之後,在步驟S64、S74,使開始時機一致而開始對戰遊戲。對戰遊戲係競爭在各遊戲機G1、G2分別同時執行之獎勵遊戲中球B2被排出至獎勵遊戲區域A1外為止之滯留時間的長短,對獲得較長之滯留時間的遊戲機G之玩家賦予副獎者。作為副獎,賦予獎賞或有利地作用於獎勵遊戲及機會遊戲之優惠等。藉此,產生可持續獎勵遊戲的目的,吸引玩家進行遊戲。因為有對戰之對手,故遊戲內容中產生高潮迭起之感覺,不使玩家厭煩而持續進行遊戲。對戰遊戲中係在各遊戲機G1、G2發送接收遊戲內容,以已接收之資料為準,在隨時顯示部6等顯示、表演對戰狀況。
在任一方的遊戲機,球B2從獎勵遊戲區域A1排出而獎勵遊戲結束時,一邊進行所定表演,一邊等待另一方的遊戲機之獎勵遊戲的結束,勝敗的發表及副獎的賦予與所定表演同時進行。然後,各遊戲機G1、G2的控制單元91係在步驟S65、S75,結束對戰遊戲。再者,從在遊戲機G1獎勵遊戲成立至獎勵遊戲開始為止,在遊戲機G2獎勵遊戲並未成立時,遊戲機G1的控制單元91係在獎勵遊戲開始時,發送獎勵遊戲待機解除訊號。藉此,在遊戲機G2,步驟S71之對戰遊戲的獎勵遊戲待機狀態被解除,之後,即使在遊戲機G2中獎勵遊戲成立,在與遊戲機G1之間,也不會開始對戰遊戲。獎勵遊戲待機解除訊號的發送時機係不限於獎勵遊戲成立時,在可允許對戰遊戲之開始的範圍,適切變更亦可。
再者,於對戰遊戲控制處理中,控制單元91係作為條件判別手段、遊戲控制手段、遊戲開始通知手段、通訊遊戲控制手段及優劣判別手段而作用。尤其,步驟S61、S72係作為條件判別手段及遊戲開始通知手段而作用,步驟S62~S64、S73、S74係作為遊戲控制手段而作用。步驟S64、S74也作為通訊遊戲控制手段、優劣判別手段而作用。
接著,參照圖12,說明於各遊戲機G1、G2中執行之「協力遊戲」中選獎項所致之協力遊戲控制處理。此協力遊戲係以於第2數位抽選遊戲中形成「協力遊戲」中選獎項作為條件而被執行。於遊戲機G1中,在步驟S81第2數位抽選遊戲的「協力遊戲」中選獎項形成時,遊戲機G1的控制單元91係執行用以將「協力遊戲」中選獎項成立通知玩家的表演,同時,遊戲機G1的控制單元91係對於遊戲機G2,發送協力遊戲的獎勵遊戲待機訊號。然後,在步驟S82,遊戲機G2的獎勵遊戲成立為止,成為協力遊戲待機狀態。另一方面,依據獎勵遊戲待機訊號,遊戲機G2的控制單元91係在步驟S91成為協力遊戲之獎勵遊戲待機狀態。於獎勵遊戲待機狀態之間,在遊戲機G2獎勵遊戲成立時,在步驟S92,遊戲機G2的控制單元91係對於遊戲機G1發送獎勵遊戲成立訊號。然後,在步驟S93,遊戲機G2的控制單元91係執行將在遊戲機G2與遊戲機G1之協力遊戲開始通知玩家的表演。在遊戲機G2的顯示部6等,進行聲音、光、映像等所致之表演。相同地,依據獎勵遊戲成立訊號,遊戲機G1的控制單元91係在步驟S83執行用以將協力遊戲開始通知玩家的表演。此表演係與在遊戲機G2的表演相同亦可。
各遊戲機G1、G2的控制單元91係分別在所定表演之後,在步驟S44、S54,使開始時機一致而開始協力遊戲。在各遊戲機G1、G2,執行上述之協力遊戲,到任一方的遊戲機G之獎勵遊戲結束為止持續進行。例如,在遊戲機G2獎勵遊戲結束時,遊戲機G2的控制單元91係在步驟S95對於遊戲機G1發送獎勵遊戲結束訊號。依據獎勵遊戲結束訊號,遊戲機G1的控制單元91係在步驟S85將遊戲切換至通常的獎勵遊戲。然後,由球B2從獎勵遊戲區域A1排出,或轉移至機會遊戲,遊戲機G1的控制單元91係在步驟S86結束獎勵遊戲。
再者,針對以於第2數位抽選遊戲中形成「對戰遊戲」中選獎項作為條件而被執行之對戰遊戲控制處理,相同地進行即可。當選「對戰遊戲」中選獎項後,到對戰遊戲的開始為止,係與上述之「協力遊戲」中選獎項之處理相同,對戰遊戲開始之後,係與步驟S64、S74的處理相同。
本發明係並不限於上述之形態,亦可以各種之形態實施。例如,在本形態,直接連接遊戲機G1、G2,利用通訊部93進行獎勵遊戲待機訊號、獎勵遊戲成立訊號及獎勵遊戲結束訊號的發送接收,但是,並不限於此。藉由於遊戲系統GS設置伺服器,經由伺服器進行必要之訊號的發送接收亦可。於伺服器連接複數台遊戲機使其通訊亦可。再者,遊戲系統GS的通訊連接方式係利用公知的網路型遊戲系統之方式即可。
在本形態,已說明在協力遊戲獲得100枚代幣M之後,可轉移至機會遊戲,但是,並不限於此,因應遊戲內容而賦予所定枚數獎賞亦可,賦予其他有利於遊戲的得分亦可。在本形態,已說明控制單元91作為優劣判別手段而作用之範例,但是,並不限於此,使設置於伺服器內之控制裝置作為優劣判別手段而作用亦可。於本形態中,已說明將對戰遊戲設為競爭在各遊戲機G1、G2分別同時執行之獎勵遊戲中球B2被排出至獎勵遊戲區域A1外為止之滯留時間的長短者,但是,並不限於此。例如,作為對戰遊戲,使各遊戲機G1、G2競爭在各遊戲機G1、G2分別執行之獎勵遊戲中藉由球B2接觸緩衝部42而獲得之代幣M的枚數,並賦予副獎給獲得較多之代幣M枚數的遊戲機之玩家亦可。之外,只要是可以比較之項目的話,作為對戰遊戲的對象亦可。
關於以圖10、圖11說明之處理,適切設定關於使協力遊戲與對戰遊戲之任一開始即可。以在進行通訊遊戲之個別遊戲機的獎勵遊戲之成立時機來決定亦可,因為於獎勵遊戲的成立表演期間中,相互之遊戲機G1、G2的獎勵遊戲已成立的話,亦可使協力遊戲及對戰遊戲之任一遊戲開始,故使玩家可選擇亦可。
91...控制單元(條件判別手段,遊戲控制手段,遊戲開始通知手段,通訊遊戲控制手段,獎賞加算手段,優劣判別手段)
B2...球(遊藝體)
BF...獎勵場域部(物理抽選手段)
G1,G2...遊戲機
GS...遊戲系統
[圖1]揭示本發明之一形態的遊戲系統的概略圖。
[圖2]揭示遊戲機的俯瞰圖。
[圖3]揭示執行遊戲之遊玩場域的俯視圖。
[圖4]揭示推幣場域部的立體圖。
[圖5]揭示中央單元的立體圖。
[圖6]揭示遊戲機的控制系之構造的區塊圖。
[圖7]揭示控制單元所執行之第1數位抽選遊戲的流程圖。
[圖8]揭示控制單元所執行之第2數位抽選遊戲的流程圖。
[圖9]揭示控制單元所執行之機會遊戲的流程圖。
[圖10]關於協力遊戲控制處理的序列圖。
[圖11]關於對戰遊戲控制處理的序列圖。
[圖12]關於第2數位抽選遊戲中形成「協力遊戲」中選獎項時所執行之處理的序列圖。

Claims (12)

  1. 一種遊戲系統,係分別具有用以執行利用遊藝體之物理性動作的抽選,每於前述遊藝體的動作達成所定得獎條件時,賦予使用者所定獎賞之物理抽選手段的複數遊戲機經由通訊線路,可發送接收資料地連接的遊戲系統,其特徵為:於各遊戲機係設置有:條件判別手段,係判別用以開始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的遊戲開始條件之成否;遊戲控制手段,係依據前述遊戲開始條件的成立,開始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及遊戲開始通知手段,係將前述遊戲開始條件的成立,通知其他遊戲機;於前述遊戲控制手段係設置有:通訊遊戲控制手段,係在自身的前述遊戲開始條件已成立之狀況、已從其他遊戲機接收前述遊戲開始條件之成立的通知之狀況、及自身的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與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的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未結束之狀況被達成時,一邊在與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之間發送接收進行中的遊戲相關之資料,一邊使將已接收之資料反映於遊戲內容之通訊遊戲開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遊戲系統,其中,前述通訊遊戲,係協力型的遊戲;於前述被發送接收之資料,係包含表示所定期間內所獲得之獎賞量的資料;於前述遊戲控制手段,係設置有在與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之間,加算利用前述物理抽選手段產生之獎賞的獎賞加算手段,以所定期間內所獲得之獎賞的總計成為所定額作為條件,在前述遊戲機執行所定處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遊戲系統,其中,於前述物理抽選手段係設置有:緩衝部,係以作為移動於第1遊戲區域內之前述遊藝體的球進行接觸作為前述得獎條件,使前述獎賞產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遊戲系統,其中,於前述遊戲機,係設置有執行在第2遊戲區域內利用前述遊藝體之物理性動作的抽選之第2物理抽選手段,在前述所定期間內所獲得之獎賞的總計成為所定額時,使前述遊藝體可移動於前述第1遊戲區域與前述第2遊戲區域之間。
  5. 一種遊戲機,係具有用以執行利用遊藝體之物理性動作的抽選,每於前述遊藝體的動作達成所定得獎條件時,賦予使用者所定獎賞之物理抽選手段的遊戲機,其特徵為:前述遊戲機,係對於其他遊戲機,可經由通訊線路來進行資料的發送接收;具備:條件判別手段,係判別用以開始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的遊戲開始條件之成否;遊戲控制手段,係依據前述遊戲開始條件的成立,開始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及遊戲開始通知手段,係將前述遊戲開始條件的成立,通知其他遊戲機;於前述遊戲控制手段係設置有:通訊遊戲控制手段,係在自身的前述遊戲開始條件已成立之狀況、已從其他遊戲機接收前述遊戲開始條件之成立的通知之狀況、及自身的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與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的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未結束之狀況被達成時,一邊在與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之間發送接收進行中的遊戲相關之資料,一邊使將已接收之資料反映於遊戲內容之通訊遊戲開始。
  6. 一種遊戲系統,係分別具有用以執行利用遊藝體之物理性動作的抽選,每於前述遊藝體的動作達成所定得獎條件時,賦予使用者所定獎賞之物理抽選手段的複數遊戲機經由通訊線路,可發送接收資料地連接的遊戲系統,其特徵為:於各遊戲機係設置有:條件判別手段,係判別用以開始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的遊戲開始條件之成否;遊戲控制手段,係依據前述遊戲開始條件的成立,執行所定表演,並在其表演的結束後,開始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及遊戲開始通知手段,係將前述遊戲開始條件的成立,通知其他遊戲機;於前述遊戲控制手段係設置有:通訊遊戲控制手段,係在自身的前述遊戲開始條件已成立之狀況、已從其他遊戲機接收前述遊戲開始條件之成立的通知之狀況、及自身的前述表演與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的前述表演未結束之狀況被達成時,一邊在與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之間發送接收進行中的遊戲相關之資料,一邊同時使將已接收之資料反映於遊戲內容之通訊遊戲開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遊戲系統,其中,前述通訊遊戲,係對戰型的遊戲;並設置有:優劣判別手段,係依據在與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之間被發送接收之資料,判別前述物理抽選手段之所定項目的優劣。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遊戲系統,其中,於前述遊戲控制手段,係設置有:表演調整手段,係調整開始前述通訊遊戲之前所執行之表演的期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遊戲系統,其中,於前述物理抽選手段係設置有:緩衝部,係以作為移動於遊戲區域內之前述遊藝體的球進行接觸作為前述得獎條件,使前述獎賞產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遊戲系統,其中,於前述遊戲區域的外周,係設置有妨礙球之移動的障壁;於前述障壁的一部份,具有排出球的排出口;前述所定項目,係利用前述物理抽選手段到前述球被排出至前述排出口為止所執行之抽選期間的長度。
  11. 一種遊戲機,係具有用以執行利用遊藝體之物理性動作的抽選,每於前述遊藝體的動作達成所定得獎條件時,賦予使用者所定獎賞之物理抽選手段的遊戲機,其特徵為:前述遊戲機,係對於其他遊戲機,可經由通訊線路來進行資料的發送接收;具備:條件判別手段,係判別用以開始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的遊戲開始條件之成否;遊戲控制手段,係依據前述遊戲開始條件的成立,執行所定表演,並在其表演的結束後,開始前述物理抽選手段所致之遊戲;及遊戲開始通知手段,係將前述遊戲開始條件的成立,通知其他遊戲機;於前述遊戲控制手段係設置有:通訊遊戲控制手段,係在自身的前述遊戲開始條件已成立之狀況、已從其他遊戲機接收前述遊戲開始條件之成立的通知之狀況、及自身的前述表演與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的前述表演未結束之狀況被達成時,一邊在與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之間發送接收進行中的遊戲相關之資料,一邊同時使將已接收之資料反映於遊戲內容之通訊遊戲開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記載之遊戲機,其中,前述通訊遊戲,係對戰型的遊戲;於前述遊戲控制手段係設置有:優劣判別手段,係依據從進行前述通知之遊戲機接收之資料,判別前述物理抽選手段之所定項目的優劣。
TW98137808A 2008-11-07 2009-11-06 遊戲系統及遊戲機 TWI3897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86934A JP4701280B2 (ja) 2008-11-07 2008-11-07 ゲームシステム及びゲーム機
JP2008286948A JP4701281B2 (ja) 2008-11-07 2008-11-07 ゲームシステム及びゲーム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0006A TW201020006A (en) 2010-06-01
TWI389730B true TWI389730B (zh) 2013-03-21

Family

ID=42463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37808A TWI389730B (zh) 2008-11-07 2009-11-06 遊戲系統及遊戲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39761B (zh)
TW (1) TWI3897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76434B2 (en) * 2011-07-25 2017-02-21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Implementing computer activity-based challenges
JP5427860B2 (ja) 2011-09-20 2014-02-26 株式会社コナミデジタル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ゲーム機
JP6592685B2 (ja) * 2017-10-26 2019-10-23 株式会社コナミアミューズメント ゲーム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838209A (zh) * 2018-08-17 2020-02-25 鈊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落球装置与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4535A (zh) * 2003-04-02 2004-10-06 涛 陈 网络体育游戏方法和系统
JP4324863B2 (ja) * 2004-02-20 2009-09-02 株式会社セガ メダルゲーム装置
JP3821442B2 (ja) * 2004-09-16 2006-09-13 株式会社コナミデジタル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プッシャーゲーム機及びゲーム機
JP4566168B2 (ja) * 2006-07-27 2010-10-20 株式会社タイトー シングルメダルゲーム機におけるゲーム機種間の対戦ゲームシステム
JP4399470B2 (ja) * 2007-02-13 2010-01-13 株式会社コナミデジタル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ゲーム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0006A (en) 2010-06-01
CN101739761A (zh) 2010-06-16
CN101739761B (zh) 2013-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0113B (zh) Game system
JP4701281B2 (ja) ゲームシステム及びゲーム機
US6506114B1 (en) Object drop feature for a gaming machine
TWI389728B (zh) A physical drawing device and a game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10417875B2 (en) Gaming system in which skill level is determined and used to vary game play difficulty
JP2006068066A (ja) 遊技機
WO2015033994A1 (ja) ゲーム機、ゲーム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2153596A5 (zh)
TWI389730B (zh) 遊戲系統及遊戲機
TW201029717A (en) Physical lottery equipment and game equipment equipped with physical lottery equipment
JP2012115436A (ja) 遊技機
US20080085757A1 (en) Gaming machine
TW201026368A (en) Game machine
JP4701280B2 (ja) ゲームシステム及びゲーム機
JP2008183310A (ja) ゲームシステム
TW200843827A (en) Game machine
JP4480527B2 (ja) ゲーム装置
JP2008119328A (ja) 遊技機
JP2006068169A (ja) 遊戯システム
JP2006113834A (ja) 自動販売機
TW202108217A (zh) 遊戲裝置
JP3811784B2 (ja) 遊技機
JP5867937B2 (ja) スロットマシン
JP5912270B2 (ja) 遊技機
JP4964341B2 (ja) 遊技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