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1097B - 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 - Google Patents

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1097B
TWI381097B TW096142252A TW96142252A TWI381097B TW I381097 B TWI381097 B TW I381097B TW 096142252 A TW096142252 A TW 096142252A TW 96142252 A TW96142252 A TW 96142252A TW I381097 B TWI381097 B TW I3810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motor
housing
stator
hol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42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27562A (en
Inventor
Jiro Watanabe
Toshiya Nishizawa
Yasuhiro Maruyama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Publication of TW200827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27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1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109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6/00Machines with more than one rotor or st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7Axial-flow pumps multistag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 F04D25/0613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of the inside-out type, i.e. the rotor is arranged radially outside a central st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04D25/08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the unit having provision for cooling the m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25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for axial flow fans
    • F04D29/329Details of the hub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06Cooling the drive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7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inner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5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only one end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Description

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
本發明為:用於電氣機器內部之冷卻等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
在日本特開2004-278371號公報(專利文獻1)的第1圖~第4圖中揭示一種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該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具備:殼體本體,該殼體本體在內部具有風洞,而該風洞是於軸線方向的其中一側具有吸入口,並於軸線方向的另一側具有排出口;及馬達支承框架,該馬達支承框架是配置於風洞的中央部。該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是在殼體內之馬達支承框架與吸入口間的第1空間內,配置著由第1馬達所驅動旋轉的第1動葉輪。此外,在殼體內之馬達支承框架與排出口間的第2空間內,配置著由第2馬達所驅動旋轉的第2動葉輪。第1動葉輪,是朝與第2動葉輪相反的方向旋轉。第1及第2馬達分別具備:旋轉軸、定子、以及在定子外側旋轉的轉子。第1及第2馬達,是採用使其旋轉軸的軸線沿著由吸入口的中心與排出口的中心所連結而成的虛擬中心線的方式,而分別配置於第1空間及第2空間,第1馬達的定子與第2馬達的定子則分別固定於支承框架本體。上述類型的馬達,是以抑制馬達內部溫度的上升作為課題。在日本實開昭58-159889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0-210727號公報(專利文獻3)中則揭示一種:在單體的馬達中,於轉子設置通風孔,並利用從通風孔所導入的空氣來冷卻定子的技術。此外,日本特開2000-356200號公報(專利文獻4)中則揭示一種:在單體軸流送風機,於馬達的框體設置通風孔,並利用動葉輪的旋轉,使空氣流通於馬達內部的技術。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278371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實開昭58-159889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10-210727號公報[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0-356200號公報
話雖如此,在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中,即使於轉子等設置通風孔,一旦加大動葉輪而使馬達電流增大時,由馬達定子所產生的熱將滯留於馬達的各內部空間內,而導致馬達的內部溫度高於容許溫度,而具有無法充分利用馬達之性能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降低馬達的內部溫度,而能利用馬達的最大性能極限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
作為本願發明之改良對象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具備:殼體、第1動葉輪、第1馬達、第2動葉輪、第2馬達。殼體具備:殼體本體,該殼體本體在內部具有風洞,而該風洞於軸線方向的其中一側具有吸入口,並於軸線方向的另一側具有排出口;及馬達支承框架,該馬達支承框架是配置於風洞的中央部。第1動葉輪,是被配置在殼體內之馬達支承框架與吸入口間的第1空間內,並具備複數個扇葉。第1馬達,是用來使第1動葉輪在第1空間內朝第1旋轉方向旋轉。第2動葉輪,是被配置在殼體內之馬達支承框架與排出口間的第2空間內,並具備複數個扇葉。第2馬達,則是用來促使第2動葉輪在第2空間內朝與第1旋轉方向相反的第2旋轉方向旋轉。接著,馬達用支承框架具備:支承框架本體,該支承框架本體位於風洞的中央部;及複數個腹板,該複數個腹板是在支承框架本體與殼體本體之間,保持特定間隔地配置於旋轉軸的外周方向上,並連結支承框架本體與殼體本體。此外,第1及第2馬達分別具備:旋轉軸、定子、及在定子外側旋轉的轉子。第1及第2馬達,是採用使其旋轉軸的軸線沿著由吸入口的中心與排出口的中心所連結之虛擬中心線的方式,而分別配置於第1空間及第2空間,且第1馬達的定子與第2馬達的定子是分別固定於支承框架本體。在本發明中,第1動葉輪及第1馬達的轉子是構成:可將吸入口所吸入的空氣導入第1馬達的內部空間。此外,在支承框架本體形成有1個以上的貫穿孔,該貫穿孔是在軸線的延伸方向上貫穿支承框架本體。1個以上之貫穿孔的位置及總剖面積是設定為:可將已導入第1馬達之內部空間的空氣導入第2馬達的內部空間,而直接冷卻第1馬達的定子與第2馬達的定子。
在本發明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中,當第1動葉輪朝第1旋轉方向旋轉,而第2動葉輪朝與第1旋轉方向相反的第2旋轉方向旋轉時,可將從吸入口所吸入的空氣導入第1馬達的內部空間。接著,被吸入第1馬達內部空間之空氣的一部分,將通過貫穿支承框架本體之1個以上的貫穿孔而導入第2馬達的內部空間。藉由上述的空氣流動,可直接冷卻第1馬達的定子與第2馬達的定子,而提高定子的冷卻效果並降低馬達的內部溫度。特別是只要能降低容易形成高溫化之第1馬達的內部溫度,便可獲得可利用第1及第2馬達之最大極限性能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
第2動葉輪及第2馬達的轉子,最好是構成可將被導入第2馬達之內部空間的空氣排出至外部。倘若能達成以上所述的內容,被導入第2馬達之內部空間的空氣,便能有效率地排出至外部,而可更進一步提高第2馬達之定子的冷卻效果。
1個以上的貫穿孔,最好是由在旋轉軸的外周方向上形成相等間隔的複數個貫穿孔所構成。倘若能達成以上所述的內容,由於通過1個以上的貫穿孔後被導入第2馬達內部空間之空氣的流動不會產生偏流,故能有效地冷卻整個定子。
殼體可由:利用結合構造所連結的第1及第2分割殼體單元所構成。在該場合中,第1分割殼體單元具有:第1殼體本體半部,該第1殼體本體半部於其中一端具有吸入口,且其內部具有第1空間;及第1支承框架半部,該第1支承框架半部是根據將虛擬中心線作為垂線的分割面,而將馬達用支承框架分割成二個後所獲得。此外,第2分割殼體單元具有:第2殼體本體半部,該第2殼體本體半部於其中一端具有排出口,且其內部具有第2空間;及第2支承框架半部,該第2支承框架半部是根據將虛擬中心線作為垂線的分割面,而將馬達用支承框架分割成二個後所獲得。在第1及第2支承框架半部分別形成有1個以上的貫穿孔半部,該1個以上的貫穿孔半部是在藉由結合構造將第1及第2分割殼體單元結合的狀態下,相互對準而形成1個以上的貫穿孔。只要能達成上述的說明,便可根據使用的目的,來選擇內部配置著不同類型之馬達及動葉輪的複數種軸流送風機,並藉由結合所選擇之其中一種軸流送風機的第1分割殼體單元,與所選擇之另一種軸流送風機的第2分割殼體單元,而輕易地獲得所期望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
第1動葉輪可採用具有杯狀構件的動葉輪,而該杯狀構件具備:周壁部,該周壁部固定有複數個扇葉;及底壁部,該底壁部與周壁部的其中一端設成一體,且固定著旋轉軸的其中一端。在上述場合中,轉子是由以下的構件所構成:環狀構件,該環狀構件是配置於杯狀構件之周壁部的內側;及複數個永久磁鐵,該複數個永久磁鐵是固定於環狀構件的內周面。此外,在第1動葉輪之杯狀構件的底壁部,可形成用來將從吸入口所吸入的空氣導入杯狀構件內部之1個以上的通風孔。倘若能達成上述的說明,便能以單純的構造,使第1動葉輪及第1馬達的轉子構成:可將從吸入口所吸入的空氣導入第1馬達的內部空間。
第1及第2馬達的定子可具備:定子心;和激磁線圈,該激磁線圈被安裝於定子心;及迴路基板,該迴路基板安裝有可供激磁電流流向激磁線圈的激磁電流通電迴路。接著,第1及第2馬達中的各個迴路基板,可與支承框架本體保持特定間隔,並沿著支承框架本體而配置。在該場合中,迴路基板最好是朝向1個以上的貫穿孔,並形成可供通過該1個以上的貫穿孔之空氣流通的1個以上的基板貫穿孔。倘若能達成上述的說明,由於流動於第1及第2馬達之內部空間的空氣,可通過1個以上的基板貫穿孔而流動,故可防止因迴路基板而導致空氣的流動受到遮蔽的情形。
第1支承框架半部可構成具有:構成支承框架本體之半部的第1支承框架本體半部,第2支承框架半部可構成具有:構成支承框架本體之剩餘半部的第2支承框架本體半部。接著,將第1軸承座固定於第1支承框架本體半部的中央部,該第1軸承座嵌合著支承第1馬達之旋轉軸的軸承,將第2軸承座固定於第2支承框架本體半部的中央部,該第2軸承座嵌合著支承第2馬達之旋轉軸的軸承。在該場合中,第1軸承座與第2軸承座之間最好是在第1及第2分割殼體單元已結合的狀態下,可相互熱傳遞地形成接觸。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通常是形成:第1馬達的定子容易較第2馬達的定子高溫。因此,倘若第1軸承座與第2軸承座可相互熱傳遞地形成接觸,第1馬達的定子所產生的熱便可通過第1軸承座及第2軸承座而朝第2馬達側排放,而防止第1馬達之定子的加熱現象。
在上述的場合中,第1軸承座與第2軸承座最好均為金屬製。如此一來,可提高第1軸承座與第2軸承座的熱傳導性,而使第1馬達的定子所產生的熱可輕易地朝第2馬達側排放。
以下,參考圖面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第1圖,為本發明中實施形態之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的半部剖面圖。如該圖所示,本例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是構成:第1單體軸流送風機1與第2單體軸流送風機3是透過結合構造而組合。第1單體軸流送風機1具有:第1分割殼體單元5;和第1馬達7,該第1馬達7被配置於第1分割殼體單元5內;及第1動葉輪9。
如第2圖所示,第1分割殼體單元5具有由合成樹脂或鋁所形成,且構成一體的第1殼體本體半部11及第1支承框架半部13。第1殼體本體半部11具有:筒部15、吸入側凸緣17、4個第1補強用肋18、8個嵌合用突出部20。筒部15在內部具有構成風洞的圓筒狀,並在其中一側的端部設有吸入側凸緣17。吸入側凸緣17具有四角形的輪廓,並於內部具有吸入口19。在吸入側凸緣17的四個角落分別形成有貫穿孔17a,該貫穿孔17a則插入有將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安裝於電氣機器的安裝具。4個第1補強用肋18,是以相等間隔排列於後述第1馬達7之旋轉軸31的外周方向上的方式,配置於筒部15上,其前端部是朝軸線方向延伸成:從筒部15的端部朝第2單體軸流送風機3側突出。8個嵌合用突出部20,是採用在筒部15上朝旋轉軸31的外周方向延伸且排列的方式,分別設置於4個第1補強用肋18的外周方向兩側。接著,延伸於嵌合用突出部20之軸線方向的8個半部20a,是從筒部15的端部朝第2單體軸流送風機3側突出。
第1支承框架半部13具有:第1支承框架本體半部21;及8個第1腹板半部23A~23H,該8個第1腹板半部23A~23H被配置於第1支承框架本體半部21與第1殼體本體半部11之間。上述8個第1腹板半部23A~23H中的1個腹板23A,具有朝第2單體軸流送風機3側形成開口的溝狀凹部23a。
第1支承框架本體半部21,具有於中央部具備開口部21a的圓板形狀。由黃銅所構成的金屬製第1軸承座27是嵌合於開口部21a內而形成固定(第1圖)。在第1支承框架本體半部21形成有:貫穿第1馬達7之軸線方向的4個第1貫穿孔半部29A~29D。4個第1貫穿孔半部29A~29D是在旋轉軸31的外周方向上形成相等的間隔。4個第1貫穿孔半部29A~29D之中,1個貫穿孔半部29A是貫穿至腹板23A之凹部23a的內部。4個第1貫穿孔半部29A~29D之中,3個貫穿孔半部29B~29D,倘若對貫穿孔半部29B標示符號作說明的話,是具有:2個邊緣29a、29b,該2個邊緣29a、29b是在第1馬達7之旋轉軸31半徑方向上彼此相對;及2個邊緣29c、29d,該2個邊緣29c、29d是在旋轉軸31的外周方向上彼此相對。邊緣29a、29b具有圓弧形狀,邊緣29c、29d則朝第1馬達7之旋轉軸31的半徑方向延伸。4個第1貫穿孔半部29A~29D的作用將於稍後做詳細的說明。
回到第1圖,第1馬達7具有:旋轉軸31、定子33及轉子35。旋轉軸31,是藉由嵌合於第1軸承座27的2個軸承34,而可自由旋轉地支承於第1軸承座27。
定子33具備:定子心37、激磁線圈39及迴路基板41。定子心37,是積層複數個鋼板後所構成,並固定於第1軸承座27。該定子心37具有複數個排列於旋轉軸31之外周方向上的突極部37a。激磁線圈39是隔過絕緣體43而安裝於各突極部37a。迴路基板41,是與支承框架本體半部21保持特定的間隔,並以沿著支承框架本體半部21的方式配置。在該迴路基板41安裝有:可供激磁電流流向激磁線圈39的激磁電流通電迴路。在本例中,迴路基板41上的激磁電流通電迴路與激磁線圈39之間是利用以下的方式形成電氣性連接:將激磁線圈39的導線纏繞於端子銷45,該端子銷45是於通過迴路基板41的通孔後錫銲於迴路基板41上的電極。此外,在迴路基板41形成有複數個基板貫穿孔41a。複數個基板貫穿孔41a是形成:在旋轉軸31的外周方向上排列成相等的間隔,空氣是從定子33的周圍朝向第1支承框架本體半部21的4個第1貫穿孔半部29A~29D而通過。
轉子35具有:環狀構件47;及複數個永久磁鐵49,該複數個永久磁鐵49被固定於環狀構件47的內周面。環狀構件47是配置在後述第1動葉輪9之杯狀構件51的周壁部55內側。
根據上述的構造,第1馬達7是形成:其旋轉軸31的軸線沿著由吸入口19的中心與後述排出口74的中心所連結的虛擬中心線L,而配置於第1支承框架半部13與吸入口19之間的第1空間S1內。
如第3圖所示,第1動葉輪9具備:杯狀構件51、及9片扇葉53。杯狀構件51具有:周壁部55,該周壁部55固定有9片扇葉53;及底壁部57,該底壁部57是一體地設於周壁部55的其中一端,且固定著旋轉軸31的其中一端。在底壁部57形成有9個通風孔57a。9個通風孔57a是在旋轉軸31的外周方向上形成相等的間隔。接著,上述的9個通風孔57a,是分別具有延伸於第1馬達7之旋轉軸31的半徑方向上的細長形狀。9個通風孔57a可達成:將從吸入口19所所吸入的空氣導入第1馬達7之內部空間的功能。
如以上所述,由於轉子35的環狀構件47是被配置在第1動葉輪9的杯狀構件51之周壁部55的內側,因此,第1動葉輪9是在第1空間S1內藉由第1馬達7而朝第1旋轉方向(朝向第3圖中逆時針轉動的方向)R1旋轉。
第2單體軸流送風機3具有:第2分割殼體單元59;和第2馬達61,該第2馬達61被配置在第2分割殼體單元59內;及第2動葉輪63。如第4圖所示,第2分割殼體單元59一體地具有:由合成樹脂或鋁所形成的第2殼體本體半部65與第2支承框架半部67。第2殼體本體半部65具有:筒部69、排出側凸緣71、及4個補強用肋73。筒部69具有在內部構成風洞的圓筒狀,並於另一側的端部設有排出側凸緣71。排出側凸緣71具有四角形的輪廓,並在內部具有排出口74。在排出側凸緣71的四個角落分別形成有貫穿孔71a,該貫穿孔71a可供將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安裝於電氣機器的安裝具插入。4個第2補強用肋73,是以相等間隔排列於後述第2馬達61之旋轉軸85的外周方向上的方式,配置於筒部69上,其內部具有延伸於軸線方向的空洞部73a。在本例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中,如第5圖所示,是結合第1分割殼體單元5與第2分割殼體單元59而構成殼體。具體來說,第1殼體本體半部11之4個第1補強用肋18的前端部,是分別嵌合於4個第2補強用肋73的空洞部73a內。此外,筒部69的外周,是嵌合於第1殼體本體半部11之8個嵌合用突出部20的半部20a(請參考第1圖)。接著,藉由圖面中為顯示之貫穿排出側凸緣71的貫穿孔71a與吸入側凸緣17之貫穿孔17a的螺栓等安裝具,在第1分割殼體單元5與第2分割殼體單元59已結合的狀態下,將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安裝於電氣機器。
回到第4圖進行說明,第2支承框架半部67具有:第2支承框架本體半部75;及8個第2腹板半部77A~77H,該8個第2腹板半部77A~77H是配置於第2支承框架本體半部75與第2殼體本體半部65之間。8個第2腹板半部77A~77H之中的1個腹板77A,具有朝第1單體軸流送風機1側開口的溝狀凹部77a。8個第1腹板半部77A~77H,分別與8個第1腹板半部23A~23H接合,而構成剖面呈流星形靜止扇葉狀的8個腹板(第1圖中所示的符號25)。此外,在被第2腹板半部77A的凹部77a與第1腹板23A的的凹部23a所包圍的內部,配置有連接於第1馬達7與第2馬達61之激磁線圈的未圖示的供電用配線。
第2支承框架本體半部75,具有在中央部具備開口部75a的圓板狀。在開口部75a內,嵌合著由黃銅所構成的金屬製第2軸承座79而形成固定(請參考第1圖)。在第1分割殼體單元5與第2分割殼體單元59已結合的狀態下,第2軸承座79與第1軸承座27是可彼此熱傳遞地形成接觸。在第2支承框架本體半部75形成有4個第2貫穿孔半部81A~81D,該4個第2貫穿孔半部81A~81D是貫穿於第2馬達61的軸線方向。4個第2貫穿孔半部81A~81D,分別具有與4個第1貫穿孔半部29A~29D相同的形狀,在第1分割殼體單元5與第2分割殼體單元59已結合的狀態下,形成4個貫穿孔83(第1圖)。
在本例中,是在第1分割殼體單元5與第2分割殼體單元59已結合的狀態下,使第2殼體本體半部65與第1殼體本體半部11接觸而構成殼體本體。此外,在第1分割殼體單元5與第2分割殼體單元59已結合的狀態下,使第2支承框架半部67與第1支承框架半部13接觸而構成馬達用支承框架。換言之,馬達用支承框架是形成:根據將虛擬中心線L作為垂線的分割面來分割成二個,而獲得第1支承框架半部13與第2支承框架半部67。
第2馬達61具有:旋轉軸85、定子87、及轉子89。旋轉軸85,是藉由嵌合於第2軸承座79的2個軸承91,而可自由旋轉地支承於第2軸承座79。
定子87具備:定子心93、激磁線圈95、及迴路基板97。定子心93,是積層複數個鋼板所構成,並固定於第2軸承座79。該定子心93具有複數個排列於旋轉軸85之外周方向的突極部93a。激磁線圈95是隔著絕緣體99而安裝於各突極部93a。迴路基板97,是與第2支承框架本體半部75保持特定的間隔,並以沿著第2支承框架本體半部75的方式配置。在該迴路基板97安裝著激磁電流通電迴路,該激磁電流通電迴路是用來使激磁電流流向激磁線圈95。在本例中,迴路基板97上的激磁電流通電迴路與激磁線圈95之間是利用以下的方式形成電氣性連接:將激磁線圈95的導線纏繞於端子銷101,該端子銷101是通過迴路基板97的通孔後錫銲於迴路基板97上的電極。此外,在迴路基板97形成有複數個基板貫穿孔97a。複數個基板貫穿孔97a,是保持相同的間隔而排列於旋轉軸85的外周方向上,而空氣是通過4個第2貫穿孔半部81A~81D後朝定子87的周圍通過。
轉子89具有:環狀構件103;及複數個永久磁鐵104,該複數個永久磁鐵104被固定於環狀構件103的內周面。環狀構件103被配置在:後述第2動葉輪63之杯狀構件105的周壁部109內側。
根據上述的構造,第2馬達61是形成:使其旋轉軸85的軸線,沿著由吸入口19的中心與後述排出口74的中心所連結而成的虛擬中心線L,而配置在第2支承框架半部67與排出口74之間的第2空間S2內。
如第6圖所示,第2動葉輪63具備:杯狀構件105、及7片扇葉107。杯狀構件105具有:周壁部109,該周壁部109固定有7片扇葉107;及底壁部111,該底壁部111是一體地設於周壁部109的其中一端,並固定著旋轉軸85的其中一端。在底壁部111形成有12個通風孔111a。12個通風孔111a,是在從底壁部111之旋轉軸85分離的位置,以相等的間隔形成於旋轉軸85的外周方向。上述的12個通風孔111a,具有分別延伸於旋轉軸85之外周方向的細長圓弧形狀。接著,12個通風孔111a可達成:將被導入第2馬達61之內部空間的空氣排出至外部的功效。
如以上所述,由於轉子89的環狀構件103,被配置在第2動葉輪63之杯狀構件105的周壁部109內側,因此第2動葉輪63是在第2空間S2內,藉由第2馬達61而朝與第1旋轉方向相反的第2旋轉方向(朝向第6圖中順時針旋轉的方向)R2旋轉。
本例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如第1圖的箭號所示,當第1動葉輪9朝第1旋轉方向旋轉,而第2動葉輪63朝與第1旋轉方向相反的第2旋轉方向旋轉時,可使從吸入口19所吸入的空氣通過第1動葉輪9的9個通風孔57a,而導入第1馬達7的內部空間。接著,被吸入第1馬達7內部空間之空氣的一部分,是在通過迴路基板41的外部或者複數個基板貫穿孔41a後,通過形成於第1分割殼體單元5及第2分割殼體單元59的4個貫穿孔83,而導入第2馬達61的內部空間。接著,被導入第2馬達61之內部空間的空氣,則通過迴路基板97的外部或者複數個基板貫穿孔97a。在此之後,通過第2動葉輪63的12個通風孔111a而排出至外部。如此一來,4個貫穿孔83的位置及總剖面積被定義為:將已導入第1馬達7之內部空間的空氣導入第2馬達61的內部空間,而可直接冷卻第1馬達7的定子33與第2馬達61的定子87。根據本例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可藉由上述空氣的流動,而直接冷卻第1馬達7的定子33與第2馬達61的定子87,進而提高定子的冷卻效果並降低馬達的內部溫度。
接著,製作本例(本實施例)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及比較例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該比較例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是除了未在第1分割殼體單元及第2分割殼體單元形成貫穿孔這點之外,其餘均與本實施例之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的構造相同,並針對上述兩者執行試驗。具體來說,使兩個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的第1動葉輪9以6000轉/分來旋轉,並使第2動葉輪63以2500轉/分來旋轉,並測量60分鐘後之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的各部(第1單體軸流送風機1的激磁線圈39、以及迴路基板41上之電阻TR及穩壓二極體(Zener diode)ZD;第2單體軸流送風機3的激磁線圈95、以及迴路基板97上之電阻TR及穩壓二極體(Zener diode)ZD)的溫度上升值。表1是顯示上述的測量結果。
如表1所示,相較於比較例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可得知本實施例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無論是哪一個部分均可抑制溫度上升。
再者,雖然在上述的例子中,殼體是由利用結合構造而連結的第1及第2分割殼體單元所構成,但殼體亦可藉由一體成形的方式構成。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在本發明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中,當使第1動葉輪朝第1旋轉方向旋轉,並使第2動葉輪朝與第1旋轉方向相反的第2旋轉方向旋轉時,將把從吸入口所吸入的空氣導入第1馬達的內部空間。接著,被吸入第1馬達內部空間之空氣的一部分,將通過貫穿支承框架本體之1個以上的貫穿孔,而導入第2馬達的內部空間。藉由上述空氣的流動,可直接冷卻第1馬達的定子與第2馬達的定子,進而提高定子的冷卻效果並降低馬達的內部溫度。特別是只要能降低容易形成高溫化之第1馬達的內部溫度的話,便可獲得可利用第1及第2馬達之最大極限性能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
L...虛擬中心線
R1...第1旋轉方向
R2...第2旋轉方向
S1...第1空間
S2...第2空間
1...第1單體軸流送風機
3...第2單體軸流送風機
5...第1分割殼體單元
7...第1馬達
9...第1動葉輪
11...第1殼體本體半部
13...第1支承框架半部
15...筒部
17...吸入側凸緣
17a...貫穿孔
18...第1補強用肋
19...吸入口
20...嵌合用突出部
20a...半部
21...第1支承框架本體半部
21a...開口部
23A~23H...第1腹板半部
23a...凹部
25...腹板
27...第1軸承座
29A~29D...第1貫穿孔半部
29a、29b...邊緣
29c、29d...邊緣
31...旋轉軸
33...定子
34...軸承
35...轉子
37...定子心
37a...突極部
39...激磁線圈
41...迴路基板
41a...基板貫穿孔
43...絕緣體
45...端子銷
47...環狀構件
49...永久磁鐵
51...杯狀構件
53...扇葉
55...周壁部
57...底壁部
57a...通風孔
59...第2分割殼體單元
61...第2馬達
63...第2動葉輪
65...第2殼體本體半部
67...第2支承框架半部
69...筒部
71...排出側凸緣
71a...貫穿孔
73...補強用肋
73a...空洞部
74...排出口
75...支承框架本體
75a...開口部
77A~77H...第2腹板半部
77a...凹部
79...第2軸承座
81A~81D...第2貫穿孔半部
83...貫穿孔
85...旋轉軸
87...定子
89...轉子
91...軸承
93...定子心
93a...突極部
95...激磁線圈
97...迴路基板
97a...基板貫穿孔
99...絕緣體
101...端子銷
103...環狀構件
104...永久磁鐵
105...杯狀構件
107...扇葉
109...周壁部
111...底壁部
111a...通風孔
第1圖: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的半部剖面圖。
第2圖:為第1圖中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所採用之第1分割殼體單元的立體圖。
第3圖:為第1圖中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所採用之第1動葉輪的立體圖。
第4圖:為第1圖中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所採用之第2分割殼體單元的立體圖。
第5圖:為第1圖中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所採用之第1分割殼體單元與第2分割殼體單元經結合後所構成之殼體的立體圖。
第6圖:為第1圖中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所採用之第2動葉輪的立體圖。
L...虛擬中心線
S1...第1空間
S2...第2空間
1...第1單體軸流送風機
3...第2單體軸流送風機
5...第1分割殼體單元
7...第1馬達
9...第1動葉輪
11...第1殼體本體半部
13...第1支承框架半部
15...筒部
17...吸入側凸緣
19...吸入口
20...嵌合用突出部
20a...半部
21...第1支承框架本體半部
21a...開口部
25...腹板
27...第1軸承座
29B...第1貫穿孔半部
31...旋轉軸
33...定子
34...軸承
35...轉子
37...定子心
37a...突極部
39...激磁線圈
41...迴路基板
41a...基板貫穿孔
43...絕緣體
45...端子銷
47...環狀構件
49...永久磁鐵
51...杯狀構件
53...扇葉
55...周壁部
57...底壁部
57a...通風孔
59...第2分割殼體單元
61...第2馬達
63...第2動葉輪
65...第2殼體本體半部
67...第2支承框架半部
71...筒部
74...排出口
75...支承框架本體
75a...開口部
79...第2軸承座
81B...第2貫穿孔半部
83...貫穿孔
85...旋轉軸
87...定子
89...轉子
91...軸承
93...定子心
93a...突極部
95...激磁線圈
97...迴路基板
97a...基板貫穿孔
99...絕緣體
101...端子銷
103...環狀構件
104...永久磁鐵
105...杯狀構件
107...扇葉
109...周壁部
111...底壁部
111a...通風孔

Claims (8)

  1. 一種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具備:殼體,該殼體具備:殼體本體,該殼體本體在內部具有風洞,而該風洞於軸線方向的其中一側具有吸入口,並於前述軸線方向的另一側具有排出口;及馬達支承框架,該馬達支承框架是配置於前述風洞的中央部;第1動葉輪,該第1動葉輪是被配置在前述殼體內之前述馬達支承框架與前述吸入口間的第1空間內,並具備複數個扇葉;第1馬達,該第1馬達是用來使前述第1動葉輪在前述第1空間內朝第1旋轉方向旋轉;第2動葉輪,該第2動葉輪是被配置在前述殼體內之前述馬達支承框架與前述排出口間的第2空間內,並具備複數個扇葉;第2馬達,該第2馬達是用來促使前述第2動葉輪在前述第2空間內朝與第1旋轉方向相反的第2旋轉方向旋轉;前述馬達用支承框架具備:支承框架本體,該支承框架本體位於前述風洞的中央部;及複數個腹板,該複數個腹板是在前述支承框架本體與前述殼體本體之間,保持特定間隔地配置於前述旋轉軸的外周方向上,並連結前述支承框架本體與前述殼體本體,前述第1及第2馬達分別具備:旋轉軸、定子、及在前述定子外側旋轉的轉子,前述第1及第2馬達,是採用使其旋轉軸的軸線沿著由前述吸入口的中心與前述排出口的中心所連結之虛擬中心線的方式,而分別配置於前述第1空間及第2空間,且前述第1馬達的前述定子與前述第2馬達的前述定子是分別固定於前述支承框架本體,其特徵為:前述第1動葉輪及前述第1馬達的前述轉子是構成:可將由前述吸入口所吸入的空氣導入前述第1馬達的內部空間,在前述支承框架本體形成有1個以上的貫穿孔,該1個以上的貫穿孔是在前述軸線的延伸方向上貫穿前述支承框架本體,前述1個以上之貫穿孔的位置及總剖面積是設定為:可將已導入前述第1馬達之內部空間的前述空氣導入前述第2馬達的內部空間,而直接冷卻前述第1馬達的前述定子與前述第2馬達的定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其中前述第2動葉輪及前述第2馬達的前述轉子是構成:可將被導入前述第2馬達之前述內部空間的前述空氣排出至外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其中前述1個以上的貫穿孔,是由在前述旋轉軸的外周方向上形成相等間隔的複數個貫穿孔所構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其中前述殼體是由利用結合構造而連結的第1及第2分割殼體單元所構成,前述第1分割殼體單元具有:第1殼體本體半部,該第1殼體本體半部於其中一端具有前述吸入口,並且在內部具有前述第1空間;及第1支承框架半部,該第1支承框架半部是根據將前述虛擬中心線作為垂線的分割面,而將前述馬達用支承框架分割成二個後所獲得,前述第2分割殼體單元具有:第2殼體本體半部,該第2殼體本體半部於其中一端具有前述排出口,且其內部具有前述第2空間;及第2支承框架半部,該第2支承框架半部是根據將前述虛擬中心線作為垂線的分割面,而將前述馬達用支承框架分割成二個後所獲得,在前述第1及第2支承框架半部分別形成有1個以上的貫穿孔半部,該1個以上的貫穿孔半部是在藉由前述結合構造將前述第1及第2分割殼體單元結合的狀態下,相互對準而形成前述1個以上的貫穿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記載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其中前述第1動葉輪具備杯狀構件,而該杯狀構件具備:周壁部,該周壁部固定有複數個前述扇葉;及底壁部,該底壁部是一體地設於前述周壁部的其中一端,且固定著前述旋轉軸的其中一端,前述轉子是由以下構件所構成:環狀構件,該環狀構件是配置於前述杯狀構件之前述周壁部的內側;及複數個永久磁鐵,該複數個永久磁鐵是固定於前述環狀構件的內周面,在前述第1動葉輪之前述杯狀構件的前述底壁部形成有1個以上的通風孔,該1個以上的通風孔是用來將從前述吸入口所吸入的前述空氣,導入前述杯狀構件的內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記載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其中前述第1及第2馬達的前述定子具備:定子心;和激磁線圈,該激磁線圈是安裝於前述定子心;及迴路基板,該迴路基板安裝著可供激磁電流流向前述激磁線圈的激磁電流通電迴路,前述第1及第2馬達中之各自的前述迴路基板,是與前述支承框架本體保持特定的間隔,並配置成沿著前述支承框架本體,在前述迴路基板上形成有1個以上的基板貫穿孔,該1個以上的貫穿孔可供朝向前述1個以上的貫穿孔、或者已通過前述1個以上的貫穿孔的空氣通過。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其中前述第1支承框架半部具有第1支承框架本體半部,該第1支承框架本體半部構成前述支承框架本體的半部,前述第2支承框架半部具有第2支承框架本體半部,該第2支承框架本體半部構成前述支承框架本體之剩餘的半部,在前述第1支承框架本體半部的中央部固定著第1軸承座,該第1軸承座嵌合著用來支承前述第1馬達之前述旋轉軸的軸承,在前述第2支承框架本體半部的中央部固定著第2軸承座,該第2軸承座嵌合著用來支承前述第2馬達之前述旋轉軸的軸承,前述第1軸承座與前述第2軸承座之間,是在前述第1及第2分割殼體單元已結合的狀態下,可彼此熱傳遞地形成接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的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其中前述第1軸承座與前述第2軸承座均為金屬製。
TW096142252A 2006-11-08 2007-11-08 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 TWI3810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03305A JP3904595B1 (ja) 2006-11-08 2006-11-08 二重反転式軸流送風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27562A TW200827562A (en) 2008-07-01
TWI381097B true TWI381097B (zh) 2013-01-01

Family

ID=37982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42252A TWI381097B (zh) 2006-11-08 2007-11-08 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872381B2 (zh)
EP (1) EP2103812B1 (zh)
JP (1) JP3904595B1 (zh)
CN (1) CN101535658B (zh)
CA (1) CA2668092C (zh)
DK (1) DK2103812T3 (zh)
TW (1) TWI381097B (zh)
WO (1) WO200805662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3583B (zh) * 2021-04-27 2023-02-21 道樂 萬 一種風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76570B1 (ja) 2007-04-18 2008-04-16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二重反転式軸流送風機
JP4033891B1 (ja) * 2007-04-18 2008-01-16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二重反転式軸流送風機
JP2008286137A (ja) * 2007-05-18 2008-11-27 Nippon Densan Corp 直列式軸流ファン
JP5270139B2 (ja) * 2007-11-20 2013-08-21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ハウジング
DE202008015201U1 (de) * 2008-11-17 2009-02-05 Lfk-Lenkflugkörpersysteme Gmbh Koaxial angeordneter Elektromotor
KR101583080B1 (ko) * 2009-03-12 2016-0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장치용 실외기
DE102010028099A1 (de) * 2010-04-22 2011-10-27 Behr Gmbh & Co. Kg Axiallüfter
US8853906B2 (en) 2010-11-12 2014-10-07 Raytheon Company Optical element switching system using a Halbach array
TWI493111B (zh) * 2010-11-29 2015-07-2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串接式馬達及具有該馬達之風扇
CN102230475B (zh) * 2011-06-28 2012-12-26 无锡锡山特种风机有限公司 防护罩、电机本体及接线盒座三合一的轴流风机
US20130101402A1 (en) * 2011-10-24 2013-04-25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Fan housing with cooling slots
US9188136B2 (en) 2011-10-24 2015-11-17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Fan rotor with cooling holes
TWI504809B (zh) * 2012-04-20 2015-10-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軸流式風扇
WO2013182964A2 (en) 2012-06-07 2013-12-12 Revolt (2012)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for electric motors
JP2014136997A (ja) * 2013-01-16 2014-07-28 Fanuc Ltd 汚れ固着防止機能を有するファンモータおよびファンモータを有する装置
TWI537476B (zh) * 2013-07-15 2016-06-11 Sunon Electronics Foshan Co Ltd Axial fan
DE202014100266U1 (de) * 2014-01-22 2015-04-24 Ebm-Papst St. Georgen Gmbh & Co. Kg Lüfter mit Lüftergehäuse
BR112016016225B1 (pt) 2014-02-03 2022-10-11 Nuovo Pignone Tecnologie S.r.l. Turbomáquina de múltiplos estágios e método para reforçar a pressão de um fluido de compressibilidade variável
US9657742B2 (en) * 2014-09-15 2017-05-23 Speedtech Energy Co., Ltd. Solar fan
CN105569737A (zh) * 2014-10-30 2016-05-11 熵零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对应体叶轮对转流体机构及其热动力系统
JP5775981B1 (ja) 2015-03-31 2015-09-09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ファン装置
KR102395851B1 (ko) * 2015-04-08 2022-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팬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JP5832052B1 (ja) * 2015-04-24 2015-12-16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双方向軸流ファン装置
CN106895014B (zh) * 2015-12-18 2019-07-05 上海浦宇铜艺装饰制品有限公司 磁浮力风机
CN107040087B (zh) 2016-02-03 2020-06-0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螺旋桨式推力产生装置
JP2017225325A (ja) * 2016-02-03 2017-12-21 日本電産エレシス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プロペラ式推力発生装置。
JP6726631B2 (ja) * 2017-02-08 2020-07-22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空調用ブロアモータユニット
JP6726630B2 (ja) * 2017-02-08 2020-07-22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空調用ブロアモータユニット
JP2018178802A (ja) * 2017-04-07 2018-11-1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ファンモータ
USD897520S1 (en) * 2017-12-13 2020-09-29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Fan
USD894367S1 (en) * 2017-12-13 2020-08-25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Vent frame
CN110131029B (zh) * 2018-02-08 2020-07-21 河南德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正反转风扇自动清理水箱装置
US10982682B2 (en) 2018-03-16 2021-04-20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Fan rotor for ram air fan
US10837448B2 (en) * 2018-03-30 2020-11-17 Nidec Servo Corporation Counter-rotating axial flow fan
TWI663337B (zh) * 2018-05-04 2019-06-21 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雙扇葉驅動裝置以及應用此雙扇葉驅動裝置之水冷散熱裝置
JP7155807B2 (ja) 2018-09-25 2022-10-1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JP7187996B2 (ja) * 2018-11-08 2022-12-13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直列式軸流ファン
JP2020109259A (ja) 2018-12-28 2020-07-1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CN111412161B (zh) * 2019-01-04 2021-07-13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串联式风扇
JP1658126S (zh) * 2019-05-29 2020-04-20
CN110350741B (zh) * 2019-08-16 2020-07-2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柔性pcb绕组的多定子多转子电机系统
JP2023046766A (ja) * 2021-09-24 2023-04-05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軸流送風機
CN116181671A (zh) * 2021-11-26 2023-05-30 广泰电机(吴江)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卸的单流道双风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10727A (ja) * 1997-01-17 1998-08-07 Nippon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ウタロータ・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冷却用ファン機構
JP2000356200A (ja) * 1999-06-15 2000-12-26 Bosch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ファン装置
US20020170703A1 (en) * 2001-05-18 2002-11-21 Wen-Shi Huang Heat-dissipating module
JP2004278371A (ja) * 2003-03-13 2004-10-07 Sanyo Denki Co Ltd 二重反転式軸流送風機
TWM278954U (en) * 2005-06-14 2005-10-21 Sonicedge Industries Corp Series fixing structure of heat-dissipating fa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59889A (ja) 1982-03-16 1983-09-22 Ebara Corp イオン交換樹脂の排出樋
JPS58159889U (ja) 1982-04-20 1983-10-25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ブラシレスモ−タ
US6612817B2 (en) * 2001-03-02 2003-09-02 Delta Electronics Inc. Serial fan
CN2498379Y (zh) * 2001-07-23 2002-07-03 郑启洪 轴流通风机
JP2004036569A (ja) * 2002-07-05 2004-02-05 Minebea Co Ltd 直列送風装置
WO2004081387A1 (ja) 2003-03-13 2004-09-23 Sanyo Denki Co.,Ltd. 二重反転式軸流送風機
TWI220328B (en) * 2003-06-06 2004-08-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Fastening structure for tandem motor
US6904960B1 (en) * 2003-12-10 2005-06-14 Sonicedge Industries Corp.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CN100396168C (zh) * 2004-07-16 2008-06-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风扇
JP3953503B1 (ja) * 2006-07-05 2007-08-08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ファンモータ
JP4033891B1 (ja) * 2007-04-18 2008-01-16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二重反転式軸流送風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10727A (ja) * 1997-01-17 1998-08-07 Nippon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ウタロータ・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冷却用ファン機構
JP2000356200A (ja) * 1999-06-15 2000-12-26 Bosch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ファン装置
US20020170703A1 (en) * 2001-05-18 2002-11-21 Wen-Shi Huang Heat-dissipating module
JP2004278371A (ja) * 2003-03-13 2004-10-07 Sanyo Denki Co Ltd 二重反転式軸流送風機
TWM278954U (en) * 2005-06-14 2005-10-21 Sonicedge Industries Corp Series fixing structure of heat-dissipating fan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3583B (zh) * 2021-04-27 2023-02-21 道樂 萬 一種風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872381B2 (en) 2011-01-18
CA2668092A1 (en) 2008-05-15
TW200827562A (en) 2008-07-01
US20100033041A1 (en) 2010-02-11
JP3904595B1 (ja) 2007-04-11
DK2103812T3 (en) 2018-03-05
CA2668092C (en) 2014-09-30
EP2103812A4 (en) 2016-04-20
EP2103812A1 (en) 2009-09-23
JP2008121440A (ja) 2008-05-29
EP2103812B1 (en) 2017-11-29
CN101535658B (zh) 2011-08-03
CN101535658A (zh) 2009-09-16
WO2008056624A1 (fr) 2008-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1097B (zh) 雙重反轉式軸流送風機
EP2381111B1 (en) Fan with reduced noise
TWI555914B (zh) 離心式風扇
US7598634B2 (en) Fan motor
US8876493B2 (en) Fan motor and blower including the same motor
JPH08331802A (ja) 送風機及び電子部品冷却用送風機
JP2001221199A (ja) 電動ポンプ
JP2010285956A (ja) 遠心ファン
JP3968084B2 (ja) 放熱装置およびそのモーター構造
JP2020141557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6320190A (ja) ファン,モーター,およびその固定子構造
JP2008082328A (ja) 遠心ファン
BR102016011535A2 (pt) motor de fase única, dispositivo de geração de fluxo de ar, e, aparelho elétrico
JP5574628B2 (ja) 遠心ファン
CN114204703A (zh) 马达组装体
JP4369551B2 (ja) ポンプ装置
KR20220014203A (ko) 팬 모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헤어드라이어
JP2016205336A (ja) 遠心送風機および掃除機
WO2006082876A1 (ja) 軸流送風機
KR101587160B1 (ko) 냉각팬의 팬 구조를 개선한 모터 장치
JPH11230092A (ja) 軸流ファン
KR20070100525A (ko) 송풍기 및 그 송풍기를 갖는 공기 조화기
JP2020088982A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送風装置
CN218829277U (zh)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JP2019112964A (ja) 送風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掃除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