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76352B - Precipitated silicas with particular pore size distribution - Google Patents

Precipitated silicas with particular pore size distribu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76352B
TWI376352B TW095132769A TW95132769A TWI376352B TW I376352 B TWI376352 B TW I376352B TW 095132769 A TW095132769 A TW 095132769A TW 95132769 A TW95132769 A TW 95132769A TW I376352 B TWI376352 B TW I3763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ermiculite
rubber
precipitated
weight
precipitated vermiculi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32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28201A (en
Inventor
Oleg Stenzel
Hans-Detlef Luginsland
Stefan Uhrlandt
Andre Wehmeier
Original Assignee
Evonik Degussa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onik Degussa Gmbh filed Critical Evonik Degussa Gmbh
Publication of TW200728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28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6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63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3/00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3/113Silicon oxides; Hydrates thereof
    • C01B33/12Silica; Hydrates thereof, e.g. lepidoic silicic aci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3/00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3/113Silicon oxides; Hydrates thereof
    • C01B33/12Silica; Hydrates thereof, e.g. lepidoic silicic acid
    • C01B33/18Preparation of finely divided silica neither in sol nor in gel form;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1B33/187Preparation of finely divided silica neither in sol nor in gel form; After-treatment thereof by acidic treatment of silicates
    • C01B33/193Preparation of finely divided silica neither in sol nor in gel form; After-treatment thereof by acidic treatment of silicates of aqueous solutions of silic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r the physical arrangement or mixture of the com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r the physical arrangement or mixture of the composition
    • B60C1/0016Compositions of the trea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3/00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3/113Silicon oxides; Hydrates thereof
    • C01B33/12Silica; Hydrates thereof, e.g. lepidoic silicic acid
    • C01B33/18Preparation of finely divided silica neither in sol nor in gel form;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2Surface are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6Pore diameter
    • C01P2006/17Pore diameter distribu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9Oil-absorption capacity, e.g. DBP valu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1376352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具有特別寬幅孔徑分佈之微孔而 孔隙體積分佈函數之導數的最大値的沉澱矽石、 造方法及其作爲橡膠混合物之塡料的用途。 【先前技術】 長期以來皆明瞭沉澱矽石於彈料混合物(例$丨 合物)中之用途(EP 0501227)。使用矽石作爲賴 物(例如用以製造氣動輪胎或工業橡膠產品者)4 塡料有嚴苛之要求。目標爲可輕易且有效地摻入並 橡膠內,結合偶合劑(較佳爲雙官能性有機矽化爸 與橡膠形成化學黏合,導致所需之高度橡膠混合衫 該強化性質尤其可結合高度靜應力値及低磨損値。 強化性質中具有決定性重要性的因子特別有粒度、 態及表面活性及偶合試劑之偶合能力。 熟習此技術者亦已知低分子量化合物(例如雙 有機矽化合物及硫化加速劑)可在微孔性矽石之德 行物理及化學吸附,因此僅保留有限之作爲橡膠倡 供橡膠交聯使用之硫化加速劑的能力。 熟習此技術者亦已知自s_ Wolff, "Chemical of Rubber Reinforcement by Fillers", Rubber Tech nol. 69,325 ( 1996)得知之偶合試劑(通常赁 性有機矽化合物)係用以極均勻且最大量地改質診 徑小於 關其製 丨胎面混 【膠混合 1之強化 :分散於 •物), I強化。 矽石之 表面型 官能性 孔內進 合劑或 Aspects C hem. 雙官能 橡膠功 -5- (2)1376352 * · 能性表面。改質方法可爲本體或溶液/懸浮液(移位)地 (U. Gorl, R. Panenka, Silanized silicas-A new class of
materials for development of new mixtures [in German], Kautsch· Gummi Kunstst. 46,5 3 8( 1 993 ))或在混合過程中 (原位)(Η . - D . L u g i n s 1 a n d , Processing of Silica/Silane-Filled Tread Compounds, paper No. 34 presented at the ACS Meeting, 4-6 April 2000, Dallas,Texas/US A )預先塗 覆矽石(原位改質較佳)及習用方法。爲確定橡膠功能性 表面迅速且最大量地矽烷化,故需控制地增加可進行有機 矽化合物之偶合的表面上之反應性矽烷醇基團的濃度。矽 烷醇基團數目特別可以西爾斯數V2定量(參考R. K. II er, The Chemistry of Silica, John Wiley & Sons ( 1 979))。砂 石之相互附聚結構通常係藉DBP試驗決定 J. Behr, G. Schramm, U ber die Bestimmung der Ozahl von
Kautschukf Ullstoffen mit dem Brabender-Plastographen
[Determination of oil number of rubber fillers using the Brabender Plastograph] Gummi Asbest Kunstst. 19, 912 (1 966))。高DBP數係爲確定塡料理想地分散於橡膠中所 需。水分含量>4%係爲確定矽石表面迅速且完全由有機矽 化合物所砂院化所需(U. G^jrl, A. Hunsche,A. Miiller,H. G. Koban,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Silica/Silane Reaction System, Rubber Chem. Technol. 70,608 (1997))。水分含 量一般係爲4至8 %。
熟習此技術者已知各種製造矽石之方法。例如,EP (3)1376352 0937755描述於固定pH下沉澱。DE 10124298揭示於固定 過量陽離子下沉澱之矽石。EP 075 5 8 99 A2及US 400 1 3 79 描述於固定鹼數下之沉澱。用於橡膠應用之矽石通常在保 持7至10固定pH下製造,參見例如EP0901986A1。 WO 2 003 0 1 62 1 5 描述孔隙比 V ( d5-d50 ) /V ( d5-dlOO) > 0.66之矽石。EP 0942029又揭示具有兩種不同 類型附聚物而使用於彈料混合物的矽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係提供沉澱矽石及其製造方法,此等矽石 特別適於作爲彈料混合物中之強化劑。另一目的係提供一 種製造本發明矽石的方法。 由描述、實施例及申請專利範圍之整體內容可明瞭其 他未明確提及之目的。
意料外地發現此項目的可經由以下描述及申請專利範 圍及實施例所詳細定義之本發明矽石達成。 本發明提供具有以下物化參數特徵之沉澱矽石: 孔徑分佈之相對幅度γ BET表面積 CTAB表面積 西爾斯數(Sears number) V2 西爾斯數V2/CTAB比 4.0-10.0 (克奈米)/毫升 90-320 米 2/克 1 00-200 米 2/克 25-40毫升/(5克) 〇· 16-0.28 毫升 /(5 米 2)。 本發明另外提供除前述參數外亦具有一或多項以下物 化參數之沉澱矽石: (4)1376352
BET/CTAB比大於 於pH 5之ζ電位 DBP數 主要粒徑 Al2〇3含量 篩餘物(R〇-Tap,>300微米) 篩分粒級(Ro-Tap,<75微米) 碳含量 且其係爲粉末形式或約 料)或粒狀材料。 0.9且小於1 · 6 -12至-30毫伏特 200 至 3 3 0 克 /(1 00 克) 1 0至40奈米 <5重量% 2 8 0重量% $ 1 0重量% 0.1至2 0.0重量% 球狀粒子形式(微粒狀材 本發明提供製造本發明沉澱矽石之方法。 本發明亦提供本發明矽石於彈料混合物、可硫化橡膠 混合物及/或另一種硫化橡膠(例如氣動或其他輪胎、胎 面、電纜外皮、軟管、驅動帶、輸送帶、V-帶、滾筒覆 層、鞋底、墊圈或阻震元件)中之用途。 Φ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彈料混合物、可硫化橡膠混合物或 任何其他之硫化橡膠且有關一種包含本發明矽石之輪胎。 本發明沉澱矽石之一優點係爲在摻入橡膠之後,產生 低遲滯性’表示混合物之機械動力負荷幾乎不產生熱,結 果之實例係爲輪胎之低滾動阻力。此外,達成良好之分散 ' 係數及高度強化性,產生極低輪胎磨損値。 較寬之孔徑分佈目前僅能經由不同矽石之混合物達 成。該等混合物中,至少兩種不同矽石之粒子彼此倂存於 混合物中。此種情況具有某些附帶之缺點。例如,首先須 -8 - (5) (5)1376352 進行附加之混合步驟,且須確定混合物充分均勻。因此, 此類方法目前並無工業適當性。使用本發明沉澱矽石,現 在變成可使用單種砍石粒子達成特別之孔徑分佈相對幅度 T。因爲本發明沉澱矽石並非不同粒子類型之混合物,故 可消除前述缺點。本發明矽石因此異於EP 0942029所述 之矽石。 本發明沉澱矽石之另一項優點爲特別高密度之矽烷醇 基團。橡膠混合物中位於矽石表面上之矽烷醇基團係作爲 偶合試劑之可能化學反應配合物。其實例係爲雙官能性矽 烷’諸如雙(3-三乙氧基甲矽烷基丙基)四硫烷或雙(3_ 三乙氧基甲矽烷基丙基)二硫烷’使得矽石偶合於該橡膠 基質。最大數量之矽烷醇基團因此使矽石與偶合試劑之間 極有可能達到偶合,因此砂石極有可能偶合於橡膠基質, 最後導致較高之強化潛力。 總之,本發明沉澱矽石之特性,尤其是 •孔徑分佈之相對幅度r高, •矽烷醇基之密度高, •極低微孔隙度 因此產生以下優點: •因爲該孔徑分佈,在摻入彈料混合物及橡膠混合物 之後的遲滯性損失極低, •因爲CTAB比表面積値,彈料混合物及橡膠混合物 中有高度強化性及改良之耐磨性能, .在摻入橡膠時有良好之分散性能且同時有良好性 -9- (6) (6)1376352 能。 除極低微孔隙度外,在pH 5之低ς電位亦導致較佳之 高橡膠活性及交聯密度。 下文詳述本發明標的。 術語矽石及沉殿矽石在本發明中係同義詞。 本發明矽石具有孔徑小於孔隙體積分佈函數(藉水銀 孔隙計測定)導數之最大値的寬幅孔徑分佈之孔。因爲矽 石有各種可取得形式-例如粉末、球狀粒子或粒狀材料, 故矽石須進行機械-壓力處理,以得到與可取得形式無關 之測量値。 之後評估由水銀孔隙計測定在3.5奈米至5微米範圍 內之孔隙體積。就此言之,於累積孔隙體積之負對數導數 數據應用演算法,先測定最常出現、最具特徵性之孔徑。 此一般在10至100奈米範圍內。自該値開始,如實驗部 分所述般地進行進一步評估。結果係爲孔徑分佈之相對幅 度r ,此値考慮不對稱孔徑分佈。相對幅度r因此係爲可 於良好再現性下測定且與取得形式無關的特徵特性,其僅 描述直徑小於最常見微孔者的微孔(參考圖1 )。此孔徑 範圍主要對應於附著產生矽石附聚物之主要粒子間的孔隙 體積,且可針對其附聚導出結論。孔徑分佈之相對幅度r 在沉澱矽石摻入橡膠後產生低度遲滯性,尤其,確認輪胎 具有低滾動阻力。孔徑分佈之相對幅度r較佳係爲4.〇至 ι〇.〇(克奈米)/毫升範圍內,尤其是4·3至8.5(克奈 米)/毫升,特別是4.5至8.5(克奈米)/毫升’或4.5 -10 - (7) (7)1376352 至7.5 (克奈米)/毫升。 本發明沉澱矽石另外具有高値之絕對西爾斯數V2。 西爾斯數乂2係爲可描述矽石矽烷醇基數目的量度。本發 明矽石之西爾斯數V2係介於26至4〇毫升(5克)範圍 內,較佳係爲26至36毫升/ (5克),尤其是26至33毫 升/ (5克)或27至31毫升/ (5克)。 然而,僅有矽烷醇基團之絕對數目的陳述並非始終適 於適當地描述沉澱矽石之特徵,因爲具有高表面積之沉澱 矽石通常具有高於具有低表面積沉澱矽石的矽烷醇基團絕 對數目。西爾斯數 V2因此須與矽石表面積相關。就本發 明應用而言,CTAB表面積視爲較BET表面積更重要,因 爲其係爲可自外部到達且因此對橡膠系統交聯有效之表面 積的量度。西爾斯數V2/CTAB商値因此具重要性。因此 這種方法是表示經由導入每單位外表面積(因此爲每單位 可到達偶合配合物之比表面積)之矽烷醇基團所生成的強 化潛力之方法。本發明矽石之特色係爲在與先前技術沉澱 矽石比較時,西爾斯數乂2對CTAB表面積的比例自0.16 大幅增加至0.2 8毫升/(5米2)。表示本發明百分矽石具 有極大數量之矽烷醇基團,尤其是對外表面積而言。西爾 斯數V2對CTAB表面積之比例較佳係爲0.16至0.26毫升 /(5米2)範圍內,尤其是0.16至0.25毫升/(5米2), 特別是0.17至0.24毫升/(5米2)及0.19至0.24毫升/ (5 米 2)。 CTAB比表面積對於矽石強化性具有主要且決定性之 -11 - (8) (8)1376352 • · 重要性(參考 Janzen,Kraus, Rubber Chem. Technol. 44, 128*7(1971))。強化潛力隨著CTAB表面積之增加而增 加。本發明沉澱矽石之特色因此是爲100至200米2/克, 較佳105至195米2/克,尤其是1 10至190米2/克,特別 是110至180米2/克或110至175米2/克的CTAB表面 積。於一特別具體實施態樣中,該CTAB表面積係介於 1〇〇至139米2/克範圍內,較佳係爲1〇5至134米2/克範 圍內。另一特別具體實施態樣中,本發明沉澱矽石具有 141至200米2/克,較佳145至190米2/克,特別是145 至175米2/克之CTAB表面積。 BET比表面積描述矽石對於摻入橡膠時之性能、粗製 混合物之性質及硫化動力學之影響(參考S. Brunauer, P.H.Emmett, E. Teller, "Adsorption of Gases in Multimolecular Layers", J. Am. Chem. S o c. 60, 309 ( 1 93 8))。本發明矽石之特色因此係爲BET表面積爲90 至3 20米2/克,較佳爲100至250米2/克,尤其是105至 220米2/克或105至160米2/克及105至135米2/克。於 一特定具體實施態樣中,本發明矽石之特色係爲BET表面 積爲125至250米2/克,較佳爲141至24〇米2/克,尤其 是155至220米2/克。 表面活性及偶合試劑對矽石之偶合能力及聚合物/矽 石相互作用的進一步資料係經由ζ電位之測定而得到。此 情況下,該方法係偵測預定ΡΗ之矽石懸浮水溶液於高頻 電場下所發射之音波。此係因爲矽石上之表面電荷變化而 -12- (9) 1376352 產生,因此表示可使用於偶合反應之解離矽烷醇基團的量 度。本發明矽石於pH 5較佳係具有-12至-30毫伏特之ζ電 位。該ζ電位較佳係爲-12至-25毫伏特,尤其是-13至-21 毫伏特。
而且,發現本發明矽石之高DBP吸收可用以達到良 好之分散。然而,此處所考慮之因素係爲DBP數因爲所 進行之任何造粒方法而降低,因此僅可於單一可取得形式 中比較矽石。本發明矽石可具有200至330克/ (100克) 之DBP。該DBP數對於粉末及球狀粒子(微粒狀材料) 較佳係爲250至330克/(100克)或對粒狀材料係爲200 至 260 克 / ( 100 克)。 除了孔徑分佈之相對幅度Τ外,本發明矽石之另一標 準係爲微孔性質,即是否可到達橡膠。微孔性質係經由 BET/CTAB商値來描述。高 BET/CTAB商値顯示微孔隙 度,因此高比例之「內」表面-可例如到達小型氮分子, 而非到達橡膠。本發明矽石之BET/CTAB比例可爲0.90 至小於或等於1.60範圍內,較佳1.08至1.50範圍內,尤 其是1.10至1.40範圍內,特別是1_1〇至1_30範圍內, 極佳係1.12至1.25範圍內。 本發明矽石可具有0.001至5重量°/。之氧化鋁含量’ 較佳係爲0 . 〇〇 1至0 · 5重量%,尤其是〇 · 〇 1至0.3重量% ’ 特別是0.01至0.15重量%。 本發明沉澱矽石可呈現各種可取得形式’例如藉雷射 散射測定之d5(J粒度爲1至80微米的粉末形式。粉末粒子 -13- 1376352 do) 可具有不規則或規則外形,表示其亦可例如基本上爲球 形。本發明沉澱矽石亦可採用粒子形式(微粒狀材料), 其基本上爲藉篩餘物測定法(Alpine)測定之粒度d5G爲 80微米至1 000微米的球形。最後所提及之情況下,本發 明矽石較佳係藉噴霧塔式乾燥製得,如EP 093 775 5所 述,且具有此方法的外形特徵(參見EP 0937755之圖 式)。EP 0 93 7755之內容以引用方式明確倂入本發明內容 中。若本發明沉澱矽石採用粒狀材料形式(d5C> 1 000微米 (Alpine篩餘物)),則其於造粒後之孔徑分佈以篩餘物 測定法(R〇-Tap)測定時較佳係使至少80重量%粒子之粒 度大於3 00微米,而最多10重量%小於75微米。 所提及之較佳範圍可彼此獨立地設定。 本發明沉澱矽石可藉以下方法製得: a) 使用鹼金屬矽酸鹽及/或鹼土金屬矽酸鹽及/或有機 及/或無機鹼之水溶液作爲起始進料,起始進料之鹼數係 爲20至40 , b) 鹼金屬矽酸鹽及/或鹼土金屬矽酸鹽及酸化劑係於 55至85 °C攪拌下同時送入至此起始進料中’直至黏度升 高, c) 中斷進料歷經35至85分鐘,較佳係同時保持階 段b)結束時所達溫度, d) 鹼金屬矽酸鹽及/或鹼土金屬矽酸鹽及酸化劑再於 55至851 (較佳係於如同階段b)及/或c)結束時之溫 度)下同時進料,直至達到90至14〇克/公升之固體含 •14- (11) (11)1376352 量, g) 於80至98t連續攪拌所形成之懸浮液歷經1至 120分鐘, h) 使用酸化劑以酸化至約2.5至5.0之pH,及 i) 過濾及乾燥。 此情況下黏度升高點係對應於在沉澱期間沉澱懸浮液 黏度開始明顯升高之關鍵時刻,參考EP 0643015。 較佳係步驟a)至h)中至少一步驟,較佳係步驟b) 至h)中至少一步驟,尤其是步驟b)至h)中,沉澱懸浮 液藉附加之剪切組合體進行劇烈剪切。較佳係於步驟b) 及d)中,直接將硫酸量入該附加剪切組合體之剪切頭 上’使得藉由混入沉澱之懸浮液中而立即徹底摻入酸,而 極均勻且迅速分散。 起始進料可爲最終沉澱體積之約20、30、40、50、 60、70、80或90%。添加於起始進料之鹼性化合物尤其是 選自鹼金屬氫氧化物、鹼土金屬氫氧化物、鹼土金屬碳酸 鹽、鹼金屬碳酸氫鹽及鹼金屬矽酸鹽。水玻璃及/或氫氧 化鈉溶液較佳。 較佳係使用硫酸作爲酸化劑。然而,亦可使用其他酸 化劑,諸如 hci、hno3、H3P〇4 或 C02。 所使用之鹼金屬矽酸鹽或鹼土金屬矽酸鹽較佳係爲水 玻璃(以重量§十之模數爲2.0至3.5的砂酸納溶液)及/或 其他砂酸鹽,諸如砂酸鉀或砂酸耗。特佳係使用以重量計 之模數爲3.2至3.5且密度爲1.30至1.45公斤/公升之水 -15- (12) (12)1376352 • · 玻璃β 起始進料(步驟a)及步驟b)及/或d)期間之鹼數 係爲20至40,較佳係爲20至35,尤其是25至35。 @金屬矽酸鹽及/或鹼土金屬矽酸鹽及酸化劑於步驟 b)及/或d)期間之較佳添加方式係使反應溶液之鹼數於 個別沉激步驟期間保持定値。「定値」係表示鹼數在個別 沉澱步驟期間最多可偏離特定値2 %。 &胃b )及d )所添加之組份各可具有相同或相異濃 度及/或流速。於一變化程序中,兩步驟中所使用之組份 的濃度相同,但步驟d)中組份流入速率大於步驟b )。 尤其是步驟d)中組份流入速率係爲步驟b)流入速率之 1 2 5 至 1 4 0 %。 本發明方法步驟d)之後,終止鹼金屬矽酸鹽及/或鹼 土金屬矽酸鹽之添加,若適當,則於步驟 e )於相同或改變速率下持續添加酸化劑,直至pH達 到3至11’較佳5至η,尤其是7至1〇。 爲了改變可使用於反應之鹼金屬矽酸鹽及/或鹼土金 屬矽酸鹽的濃度,若適當,則可於步驟 f)經由送入一或多種選自鹼金屬氫氧化物、鹼土金 屬氫氧化物、鹼金屬碳酸鹽、鹼金屬碳酸氫鹽及鹼金屬矽 酸鹽的鹼性化合物而再次將pH升高至8至14之値,較佳 爲8至11,尤其是9至10。水玻璃及/或氫氧化鈉較佳。 步驟e)中之酸化劑及步驟f)中之鹼性化合物的進 料個別可於40至98eC進行。該進料較佳係於55至95t -16- (13) 1376352 進行,尤其是亦選擇使用於步驟b)或d)之溫度。 此外,可在步驟a)至h)期間視情況額外添加有機 或無機鹽。此可於溶液或於固體形式下(每一種情況各係 於鹼金屬矽酸鹽及/或鹼土金屬矽酸鹽及酸化劑之整體添 加時間內連續地添加)或以分批添加之形式進行。亦可將 該鹽溶解於單一或兩組份中,之後與此等物質一起添加。 步驟e)較佳係分兩階段進行。酸化劑於第一次步驟 中 之 流 入速率較佳係爲 90 至1 10%,於第: 二次步 驟丨 中較 佳 係 爲 步 驟d) 流入速率之40至 60%。 較 佳係值 ί用鹼金屬 鹽或鹼土金屬鹽作爲無機 鹽 。尤 其 可 使 用 '以下 離子之任 何 組合 :Li+、Na + ' K" 、 Rb + % Be 2 + Λ Mg2+、 Ca2+、Sr 2 + ^ Ba2 +、H+、F.、 cr、 Br· 、Γ SO 1 3 2 S042' 、P〇33·、 P0 3 - 3 P〇43· ' N〇3 、NO 2·、 CO 2 -3 、 0H" 、Ti03 I2" ' Zr〇32 、 Zr〇4 4·、aio2 、 Al2〇4 2-, BO 3 4 φ 適當之有機鹽係爲甲酸、乙酸及丙酸之鹽類。可提及 之陽離子係爲鹼金屬離子或鹼土金屬離子。此等鹽類於添 加溶液中之濃度可爲0.01至5莫耳/公升。較佳係使用 Na2S04作爲無機鹽。 本發明矽石之過濾及其成爲液體形式之轉化(例如根 ’ 據DE 24476 1 3 )及其長或短時間週期之乾燥係爲熟習此 技術者所熟知,且可例如在此描述所提及之文件中發現。 砂石之過濾及洗漩方式較佳係使得最終產物之電導係數 <2000 β S/cm > 尤其是 <1300;tdS/cm。 (14) (14)1376352 本發明矽石較佳係於氣流乾燥器、噴霧乾燥器、分階 乾燥器、帶式乾燥器、旋轉管乾燥器、閃蒸乾燥器、旋轉 閃蒸乾燥器或噴霧塔乾燥器中乾燥。此等乾燥變化形式包 括使用霧化器、使用單-或雙-流體噴嘴或使用整合流體化 床之操作。例如,噴霧乾燥可根據US 40947 1 1進行。噴 霧塔乾燥方法可例如EP 093 7755所述般地進行。噴乾粒 子之平均直徑藉雷射散射測量可大於15微米,較佳係15 至80微米。噴霧塔乾燥之粒子較佳係具有藉篩分析 (Alpine)測量大於80微米,尤其是大於90微米,較佳 大於200微米之平均粒度。US 4094771及EP 0 937755之 內容在此以引用方式明確併入本案中。 可使用例如 Alexanderwerk AG, Remscheid,Germany 之WP 5 0N/75輥壓機進行造粒程序。 此情況下,粉狀產物較佳係藉具有單一螺桿之水平進 料系統經由真空系統脫氣,而不另外添加黏合劑或液體, 同時於裝置於雙側之垂直配置輥之間均勻地導入。加壓粉 末產生外皮且藉粉碎器轉變成具有所需之最大尺寸的粒狀 材料。 本發明矽石可視情況經直鏈、環狀或分支鏈矽烷、矽 氮烷、矽氧烷化合物及/或有機矽化合物改質。例如’取 代基可由-SCN、-SH、-C1、-ΝΗ2、·0(:(0)〇:Η = (:Η2、 -oc(o)c(ch3) = ch2、-S、-S2、-s3、-S4、或月旨族物、烯 烴、芳族物或芳基芳族物組成,具有羥基、胺基、烷氧 基、矽烷醇基、氰基、硫代氰基、鹵基、磺酸基、磺酸酯 -18- (15) (15)1376352 基、硫醇基、苯甲酸基、苯甲酸酯基、羧酸基、羧酸酯 基、丙烯酸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及/或有機矽烷基。 較佳係使用雙官能性矽烷,其先偶合於含有矽烷醇基 之塡料,接著偶合於該聚合物。此等有機矽化合物之實例 有:雙(3 -三乙氧基甲矽烷基丙基)四硫烷、雙(3 -三乙 氧基甲矽烷基丙基)二硫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 基三乙氧基矽烷、3-氫硫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氫硫基 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胺基丙 基三乙氧基矽烷。其他有機矽化合物係描述於 W0 99/09036、DE 1 0 1 63945 及 DE 1 022365 8 中。所提及 之專利說明書的內容係以引用方式明確倂入本發明內容 中。本發明之一較佳具體實施態樣中,可使用雙(3-三乙 氧基甲矽烷基丙基)四硫烷或雙(3 -三乙氧基甲矽烷基丙 基)二硫烷作爲矽烷。 視情況造粒、未造粒、經硏磨及/或未硏磨之沉澱矽 石可混合以100份沉澱矽石計爲0_5至50份之一或多種 所提及之化合物改質,尤其是以1 00份沉澱矽石計爲1至 1 5份,特別是1至1 0份,沉澱矽石與所提及化合物之間 的反應可於混合物製備(於原位)期間進行或經由噴霧施 加且之後熱處理該混合物而於外部進行,經由混合改質劑 及矽石懸浮液且隨之乾燥及熱處理(例如根據 DE 3437473 及 DE 19609619 或根據 DE 19609619 或 DE 400478 1所述方法進行。 經改質矽石之碳含量係爲0 · 1至2 0重量%,較佳係爲 -19- (16) 1376352 0.1至10重量% ’尤其是0·5至5重量0/。β 本發明亦提供砂石於彈料混合物、可硫化橡 及/或其他硫化橡膠(諸如氣動或其他輪胎、胎 外皮、軟管、驅動帶、輸送帶、V_帶、滾筒覆層 墊圈或阻震元件)中之用途。 本發明矽石可藉著於以100份橡膠計爲5至 量於粉末、球狀產物或粒狀材料形式下混入彈 ^ 中、輪胎中或可硫化橡膠混合物中而摻入作爲強 可使用或不使用有機後處理。 就本發明之目的而言,橡膠混合物及彈料混 等效物。 除了僅包含本發明矽石作爲塡料之混合物外 混合物或橡膠混合物亦可充塡一或多種具有相對 低強化特性之塡料,使用或不使用所提及之有機 可使用以下材料作爲其他塡料: • -碳黑:此處所使用之碳黑係藉火焰碳黑法 黑以或氣體碳黑法所製,具有20至200米2 /克;; 面積’實例有SAF碳黑、ISAF碳黑、HSAF碳 碳黑、FEF碳黑或GPF碳黑。該碳黑若適當則亦 子,諸如矽。 ' -細粒煙霧狀矽石,藉例如火焰水解製得, 化物。該矽石若適當亦可存在爲與其他金屬氧化 氧化物形式,諸如Α1氧化物、Mg氧化物、Ca Ba氧化物、Zn氧化物及鈦氧化物。 膠混合物 面、電纜 、鞋底、 200份之 料混合物 化塡料, 合物視爲 ,該彈料 高或相對 後處理。 、爐式碳 之BET表 黑、HAF 包含雜原 諸如矽鹵 物之混合 氧化物、 -20- (17)1376352
-其他市售矽石。 •合成矽石’諸如矽酸鋁、鹼土金屬矽 酸鎂或矽酸鈣,BET表面積爲20至400米 徑爲1 〇至400奈米》 -合成或天然鋁氧化物及合成或天然鋁| -天然矽酸鹽,諸如高嶺土及其他天然 物。 -玻璃纖維及玻璃纖維產物(墊,索)每 -澱粉及改質級澱粉。 -天然塡料,例如黏土及含矽白堊。 此情況下之摻合比例仍視最終橡膠混合 質型線而定。本發明矽石與其他前述塡料( 式)間之比例5至95%係可接受且亦於本發 於一特佳具體實施態樣中,1〇至150 (完全或某些程度上係由本發明沉澱矽石組 重量份數有機矽化合物可用於製造該混合物 同時使用〇至100重量份數碳黑,每一種11 重量份數橡膠計。 除本發明沉澱矽石、有機矽烷及其他塡 成橡膠混合物之另一重要組份。此情況下可 成、經或不經油稀釋之彈料,其係個別聚合 膠摻合之形式,實例有天然橡膠、聚丁二烯 戊間二烯(IR)、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 至60重量%,較佳2至50重量%) (SBR) 酸鹽,諸如矽 2/克且主要粒 ί氧化物。 二氧化矽化合 3玻璃微珠》 物待達成之性 亦爲混合物形 明中實現。 重量份數矽石 成)及1至10 ’若適當,則 ί況皆係以1 0 0 料外,彈料形 提及天然或合 物或與其他橡 (BR )、聚異 :乙烯含量爲1 (尤其是藉溶 -21 - (18) 1376352 • · 液聚合製得)、丁基橡膠、異丁烯-異戊間二烯共聚物 (IIR) 、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丙烯腈含量爲5至60重 量%’較佳爲10至50重量%) ( NBR )、部分氫化或完 全氫化NBR橡膠(HNBR )、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 (EPDM )及此等橡膠之混合物。 以下附加橡膠亦可與所提及橡膠使用於橡膠混合物: 羧基橡膠、環氧橡膠、反-聚(五聚物)、鹵化丁基橡 φ 膠、自2-氯丁二烯衍生之橡膠、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 物 '乙烯-丙烯共聚物及(若適當)天然橡膠之化學衍生 物及經改質之天然橡膠。 較佳合成橡膠係例如描述於 W. Hofmann, Kautschuktechnologie [Rubber Technology], Genter Verlag Stuttgart,Germany,1 98 0。製造本發明輪胎時,經陰離子 性聚合之S-SBR橡膠(溶液SBR)(玻璃轉化溫度高於-5 〇 °C )特別重要,此等者與二烯橡膠之混合物亦然。 φ 此矽石之摻入方法及包含此矽石之混合物的製造方法 係爲在內混機或輥磨機中較佳於80至200 °C下之一般橡膠 工業方法。矽石之可取得形式或使用形式可爲粉末、球狀 產物或粒狀材料。 本發明橡膠硫化物可包含一般添加量之其他橡膠輔 _ 劑,實例有反應加速劑、抗氧化劑、熱安定劑、光安定 劑、臭氧安定劑、加工助劑 '塑化劑、增稠劑、發泡劑、 染料、顏料、蠟、增量劑、有機酸、阻滯劑、金屬氧化物 及活化劑,諸如三乙醇胺、聚乙二醇及/或己烷三醇。此 -22- (19) (19)1376352 等化合物係爲橡膠工業所知。 橡膠輔劑之使用量可爲已知量,尤其係視所需用途而 定。習用量之實例係爲以橡膠計爲0.1至50重量%之量。 可使用硫或給予硫之物質作爲交聯劑。本發明橡膠混合物 可另外包含硫化加速劑。適當之主要加速劑的實例有氫硫 基苯并噻唑 '次磺醯胺、雙甲硫羰醯胺及二硫代胺基甲酸 酯,用量爲〇. 5至3重量%。共加速劑之實例有胍、硫悫 及硫代碳酸酯,用量爲0.5至5重量%。通常可使用之硫 量以橡膠計係爲〇. 1至1 〇重量%,較佳爲1至3重量%。 本發明矽石可使用於可使用加速劑及/或硫交聯或可 過氧化交聯之橡膠。 本發明橡膠混合物可於100至200 °C溫度,較佳於 130至180 °C,若適當則於10至200巴壓力下硫化。橡膠 與塡料及若適當則使用之橡膠輔劑及有機矽化合物的摻合 可於已知混合組合體(諸如輥、內混機及混合擠塑器)中 進行。 本發明橡膠混合物適於製造模塑物,例如用以製造氣 動輪胎、夏季輪胎、冬季輪胎及全年性輪胎之胎面、車 胎、多用途汽車之輪胎、機車輪胎、輪胎輔組件、電纜外 皮、軟管、驅動帶、輸送帶、滾筒覆層、鞋底、墊圏或阻 震元件。 本發明橡膠混合物特別適用於製造汽車輪胎胎面及機 車輪胎胎面,但亦適用於多用途汽車之輪胎,其具有較低 之滾動阻力及良好之耐磨性及良好冬季性能。 -23- (20) 1376352 本發明橡膠混合物另外適用於在不 下摻合一般胎面碳黑,以改善結構機械 胎及礦業機械輪胎的Cut & Chip性能。 節參考Dr. W. Niedermeier於德國漢堡 2003 發表之"New insights into the tear 參考資料)。 本發明沉澱矽石所使用之反應條件 下方法測定: 濾渣之固體含量的測定 此方法係用以經由在l〇5°C移除揮 濾渣之固體含量。 爲達此目的,將100.00克濾渣稱( 燥、稱量瓷皿(直徑20厘米)內。若 勺粉碎,以得到自由流動之粉碎材料, 米3。於105±2°c乾燥箱中將試樣乾燥 燥箱中將試樣冷卻至室溫,使用矽膠爲 定最終重量A。 固體含量(S C )係如下以%測定: S C = A / E * 1 0 0 % 其中A =以克表示之最終重量且E =以克奢 添加有機矽化合物 輪胎、農業機械輪 (定義及進一步細 & Tire Technology mechanism"及其中 及物化數據係由以 發性內容物而測定 起始重量E)入乾 適當,則濾渣以刮 其尺寸最大1厘 至定重。之後於乾 乾燥劑。以重量測 示之起始重量。 -24- (21) 1376352 沉澱懸浮液之固體含量的測定 沉澱懸浮液之固體含量係於過濾試樣後以重量測定。 於室溫下借助量筒測量100.0毫升經均質化之沉澱懸 浮液(V sss)。試樣於陶瓷抽氣過濾漏斗中藉圓形濾器 (Schleicher. & Schuell 572)抽氣過濾,但未抽乾,因此 防止濾渣結塊。濾渣隨之以100.0毫升蒸餾水洗滌。經洗 滌之濾渣移至稱量瓷皿中,於105 ±2 °C乾燥箱中乾燥至定 φ 重。在冷卻至室溫後測定乾燥之矽石的重量(mKa)。 固體含量係如下測定: 固體含量克/公升= (mKe克)/ (Vssi^公升) 矽石進料之固體含量的測定 矽石進料於IR乾燥器中乾燥至定重。乾燥損失主要 係爲水分所構成。 · Φ 2.0克矽石進料置入鋁稱量皿中,關上ir乾燥單元 (Mettlei· ’ LP 16 )之蓋子。一旦按下開始鍵,則開始於 105 °C乾燥懸浮液,當每單位時間之重量損失變成低於2 毫克/( 1 20秒),則自動停止。 該裝置直接顯示選擇〇至100%模式的以%表示之重量 損失。固體含量係如下計算: 固體含量%=1〇〇%-重量損失% -25- (22) 1376352 鹼數之測定 鹼數係爲鹼溶液或懸浮液直接電位滴定至ρΗ 8·30消 耗之鹽酸毫升數(5〇毫升試樣體積,50毫升蒸餾水,所 使用之鹽酸爲0.5莫耳/公升)。此方法偵測溶液或懸浮液 之游離鹼含量。 pH裝置(具有感溫器之Knick 766 Calimatic pH計) 及pH電極(Schott,N7680結合電極)係於室溫借助兩緩 • 衝溶液(ρΗ = 7·00及ΡΗ=10·00)校正。結合電極浸入溫度 控制於40°C且由50.0毫升沉澱懸浮液及50.〇毫升去離子 水組成的試驗溶液或試驗懸浮液中。之後將濃度爲0.5莫 耳/公升之鹽酸溶液逐滴添加於此混合物中,直至pH固定 於8.30。因爲僅緩緩建立矽石與游離鹼含量之間的平衡, 故在最終讀取酸消耗量時需1 5分鐘等待時間。給予所選 擇量之物質及濃度,鹽酸消耗讀取毫升數直接等於鹼數, 此係於無因次下陳述。 pH測定 矽石之pH係於室溫藉基於DIN EN ISO 787-9之方法 以5 %強度水性懸浮液測定。起始重量係自標準規格(1 00 毫升去離子水5.00克矽石)改變。 電導係數之測定 矽石之電導係數係於室溫藉基於DIN EN ISO 78 7- 1 4 之方法以4%強度水性懸浮液測定。起始重量係自標準規 -26- (23) 1376352 格(100毫升去離子水4.00克矽石)改變。 水分測定 矽石水分係於室溫箱中105 °C於空氣循環下乾燥2小 時後依ISO 78 7-2測定。此乾燥損失主要係由水分構成。 BET表面積測定
φ 粉狀、球狀或粒狀矽石之氮比表面積(以下稱爲BET 表面積)係依 ISO 5794-1/Annex D 使用 AREA計 (Strdhlein,JUWE )測定》 CTAB表面積測定 該方法係基於CTAB (溴化N-十六碳基-N,N,N-三甲 基鞍)於砂石「外j表面上之吸附藉基於ASTM 3765或 NFT45-007(5.12.1.3 部分)之方法。 φ CTAB之吸附係於攪拌及超音波處理下在水溶液中進 行。未吸附之過量CTAB係經由NDSS (磺基琥珀酸二辛 酯鈉,"Aerosol OT"溶液)使用滴定處理器逆滴定測定, 終點係由溶液濁度最大値表示且由光電極(phototrode ) 測定。在所進行之整體操作期間的溫度係爲23至25 °C, 以防止CTAB結晶析出。以下反應式描述該逆滴定過程: (C20H37O4)SO3Na + BrN(CH3)3(C16H33) ^ (C20H37O4)SO3N(CH3)3(CieH33) + NaBr
NDSS CTAB -27- (25) (25)1376352 燒杯中,添加50.0毫升去離子水。於攪拌下藉熟習此技 術者已知之試驗方法使用DL 55滴定處理器進行NDSS溶 液之滴定,直至溶液最大濁度。測定NDSS溶液以毫升表 示之消耗量VA。每次滴定皆進行三次。 2. 吸附 10.0克粉狀、球狀或粒狀矽石(水分5±2%)(水分 係適當地經由在1〇5 °C下於乾燥箱中乾燥或均勻潤濕而加 以調整)使用磨機(Krups KM 75,產品編號2030-70 )粉 碎30秒。將實際5 00.0毫克粉碎試樣(起始重量E)移至 具有磁性攪拌棒之150毫升滴定容器中,添加實際100.0 毫升CTAB溶液(ΤΊ)。滴定容器以蓋密封,混合物於 18000 轉 / 分鐘下藉 Ultra-Turrax T 25 攪拌器(KV-18G 攪 拌軸,直徑18毫米)攪拌最多1分鐘,直至該材料完全 潤濕。滴定容器藉螺紋連接於DL 70滴定處理器,懸浮液 pH以KOH(0.1莫耳/公升)調整至9±0·05之値。 懸浮液隨之於滴定容器中於超音波浴(Bandelin, Sonorex RK 106 S, 3 5 kHz, 100W 有效且 200W 最大功 率)中在25 °C以超音波處理4分鐘。之後使用1.2巴氮壓 力之膜濾器進行立即加壓過濾。丟棄5毫升前濾物。 3. 滴定 5.00毫升殘留濾液吸入100毫升滴定燒杯中且以去離 子水補充至50.00毫升。滴定燒杯藉螺紋連接至DL 55滴 -29- (27) 1376352 feg而調整)之粉狀或球狀砂石添加於Brabender "E"吸收 計(未潤濕轉矩感測器之輸出濾器)之捏和槽(產編號 279 06 1)中。若爲粒狀材料,則使用篩分級度爲丨至3.15 毫米(Retsch不鏽鋼篩)(藉著塑膠刮勺溫和地將粒狀材 料壓經孔徑爲3 . 1 5毫米之篩)。 於室溫下在連續混合(捏和槳片轉速:125轉/分鐘) 在 4毫升/分鐘關閉速率下經由"Brabender T 90/50 Dosimat"將苯二甲酸二丁酯添加於該混合物中。混合-摻入 過程中僅需要極小之力,之後使用數位顯示器。接近測定 終點時’混合物變成漿狀,表示所需之力急劇增加。當顯 示器顯示600數字(轉矩〇.6 Nm)時,捏和器及DBP計 量兩者皆經由電接點而關閉。DBP輸入用之同步電動機耦 合於數位計數器,因此可讀取DBP消耗之毫升數。DBP 吸收係以克/(1〇〇克)表示且使用下式計算:
DBP = V*D * 100 * gi loo g + κ 其中〇8? = 〇8?吸收,克/(100克) V = DBP消耗毫升數 D = DBP密度,克/毫升(於20°C爲1.047克/毫升) E =矽石之起始重量克數 K =水分校正表中之校正値,克/( 1〇〇克)。 DBP吸收係針對無水、乾燥矽石定義。若使用潮濕沉 澱矽石,則校正値Κ須考慮DBP吸收値之計算。此値可 -31 - (28)1376352 使用以下校正表測定,例如水含量5 · 8 %之矽石係表示 DBP吸收之添加値爲33克/ (100克)。矽石之水分含量 係於「水分含量或乾燥損失之測定」方法中測定。 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無水)的水分校正表 %水分含量 0 1 2 3 4 5 6 7 δ 9 10 _%水分含量 .0 .2 .4 .6 .8 0 2 4 5 7 9 10 12 13 15 16 18 19 20 22 23 24 26 27 28 28 29 29 30 31 31 32 32 33 33 34 34 35 35 36 36 37 38 38 39 39 40 40 41 41 42 43 43 44 44 45 45 46 46 47
西爾斯數測定 經修飾之西爾斯數(以下稱爲西爾斯數V2 )係爲游 離矽烷醇基團之數目的量度,可使用在pH 6至pH 9範圍 內之氫氧化鉀溶液滴定矽石而測定。 測定方法係基於以下化學反應,且 三SiOH係將矽石之矽烷基團符化號:
=SiOH + NaCI =» =SiONa + HCI HCI + KOH => KCI + H20 方法 -32- (29) (29)I376352 10.00克水分含量爲5±1%之粉狀、球狀或粒狀矽石使 用ΙΚΑ Μ 20通用型磨機(550W; 20000轉/分鐘)均勻粉 碎60秒。若適當,則起始物質之水分含量須經由在105 °C 於乾燥箱中乾燥或均勻潤濕而加以調整,重複粉碎方法。 於室溫下將2.50克形成之經處理矽石稱入2 50毫升滴定 容器中,與60.0毫升甲醇(分析級)混合。一旦試樣完 全潤濕,添加40.0毫升去離子水,使用Ultra-Turrax T 25 攪拌器(KV-18G攪拌軸,直徑18毫米)於18000轉/分 鐘轉速度分散30秒。使用100毫升去離子水將黏著於容 器邊緣及攪拌器之試樣粒子沖洗至懸浮液內,混合物溫度 於恆溫槽水裕中控制於25 °C。 pH測量裝置(具有感溫器之Knick 766 Calimatic pH 計)及pH電極(Schott N76 80結合電極)於室溫使用緩 衝溶液(pH 7.00及9.00)校正。先使用pH計測量懸浮 液在25 °C之pH値,之後,使用氫氧化鉀溶液(0.1莫耳/ 公升)或鹽酸溶液(〇·1莫耳/公升)將pH値調整至 6.00。 選擇具有以下參數之動態滴定方法:增量滴定體積 vmi„ = 0.05毫升至Vmax=l ·〇毫升;體積添加之間的等待時 間troin = 2_0秒至tmax = 20.0秒❶達到pH 6.00時之KOH溶 液或HC1溶液消耗毫升數係爲V! •。之後添加20.0毫升氯 化鈉溶液(250.00克NaCl (分析級)以去離子水調至i 公升)。之後使用〇·1莫耳/公升K0H以滴定至pH値 9.00。 達到pH 9.00之K0H溶液消耗毫升數係爲V2'。該 體積Vi•及V2'分別先相對於理論起始重量丨克加以標準 -33- (30) (30)1376352 化,乘以5,得到 Vi及西爾斯數V 2,單位爲毫升/ ( 5 克)。 孔徑分佈之相對幅度r的測定 此方法係用以藉水銀孔隙法測定矽石孔徑分佈之相對 幅度7。此方法係基於根據DIN 66133之Hg侵入法(表 面張力480毫牛頓/米及14〇°接觸角)使用
Micromeritics
Autopore IV 9500 設備。 該矽石係於測量前經壓力處理。就此言之,使用手動 水壓機(目錄編號 15011 ’ Specac Ltd.,River House, 97 Cray Avenue, 〇 r p i n g t ο n,Ken t B R 5 4 Η E, U · K ·)。將 2 5 0 毫克矽石稱入內徑爲13毫米之 Specac Ltd.粒模中,接受 如顯示器所示之1公噸負載。此負載保持5秒且適當地校 正。試樣随之解壓,於105 ±2 °C下在乾燥箱中乾燥4小 時。 置入第10型滲透度儀(Penetrometer)中之矽石的起 始重量具有0.001克之準確度,此係針對測量之良好再現 性加以選擇,使得「所使用之管莖體積」,即用以充塡滲 透度儀所消耗之Hg體積百分比,係爲2〇%至40%。該滲 透度儀隨後緩緩抽真空至50微米Hg且於此壓力下保持5 分鐘。 該Autopore設備係於操作指示下使用第IV 1.05版軟 體操作。每次測量皆藉滲透度儀於排空條件下之測量來校 正。測量範圍係爲0.0025至420 MPa,使用至少136個平 -34- (31) (31)1376352 衡測量點(設備·專—標準10秒)( 0.0025至0.25 MPa 範圍內:30點,〇·25至15 MPa範圍內:53點,15至ι5〇 MPa: 40點,150至420 MPa範圍內:13點)。當增量侵 入體積>0.04毫升/克時’若適當’則該軟體導入其他測量 點。侵入曲線藉設備軟體之「平滑微分」功能加以平滑 化。爲決定孔徑分佈之相對幅度r,以下演算法係應用於 侵入曲線在3·5奈米至5微米孔徑範圍內之負對數導數數 據:該演算法採用自高値孔徑開始之可移動窗口且係由侵 入曲線之負對數導數的三個連續測量點構成,經由該等點 繪出拋物線。拋物線之最大値定義爲孔徑a所需之最大値 A。進行檢測以確定點a是否位於所需之孔徑範圍內,且 表示侵入曲線之負對數導數的整體最大値。若非此情況, 則窗口偏移一點,經由該等點繪出新的拋物線,重複此方 法’直至同時符合兩項標準。B則定義爲0.3 00 A。使b 表示曲線小於a之孔徑,則首次達到B値。最後,孔徑分 佈之相高幅度γ定義爲r =(a_b)/(A-B) = (a-b)/(0.7A),其中 a及b係具有奈米單位且r係具有單位(克奈米)/毫 升。 圖1顯示式1累積孔隙體積V之負對數導數相對於孔 徑X之曲線的典型形狀,具有i個測量點及特性a、b、A 及B。 -35- (33) 1376352 , ESA η ^•Δρ*ί·| G(a)|*f ζ ς電位[ιο_3伏特] ESA 於pH 5之電動聲幅[Pa m/V] Φ 體積分率(〇·〇】) Δ Ρ 粒子(參見前文)與液體(0.997公斤/公升) 間之密度差 c 聲音於懸浮液中之速度( 1490米/秒) • η 液體黏度(〇·89 cP偏離25。。每一。C減2%) ε 懸浮液介電常數(78.36 As/Vm ) I G ( α )丨慣性校正(粒子半徑及密度之函數,參 見手冊) 此測定需要平均粒子半徑値,使用前述經超音波處理 之懸浮液藉動態散光測定。就此言之,使用Horiba LB-5 00裝置(半徑=0.5x體積-加權粒子分佈之平均値,計算 ^ 水準=50,構件厚度1厘米,光學模型:液體折射率,實 = 1.333;材料折射率,實=1.45;虛=〇.〇1)。 . 藉雷射散射測量粒度 用以測定粒度之雷射散射的使用係基於粒子於不同強 度形式下散射所有方向之單色光的現象。此種散射係視粒 度而定。粒子愈小,散射角愈大。 若爲親水性沉澱矽石,則試樣製備及試驗(沖洗模組 等)係使用去離子水,若爲無法以水充分潤濕之沉澱矽 -37- (35) (35)1376352 粒度分佈。圖形表示及評估係使用基於ISO 2591-1,8.2 部分之方法。 該d 5 〇値係爲在累積粒度分佈中有5 0 %粒子之粒徑小 於或大於粒徑爲d5()値之粒子的粒徑。 篩餘物(R〇-Tap )之測量 此方法藉過篩決定粒狀材料中相對粗粒子(>300微 米)之含量及相對細粒子(<7 5微米)之含量。所使用之 設備係爲篩盤 '具有鐵絲網之分析篩(DIN ISO 5 65 T.2, 通稱篩孔75微米)、具有鐵絲網之分析篩(DIN ISO 565 T.2,通稱篩孔150微米)及具有鐵絲網之分析篩(DIN ISO 565 T_2,通稱篩孔300微米),各具有200毫米之篩 網直徑。該篩網層疊物依所述順序導入具有自動時間開關 之Tyler Ro-Tap Β 8260分析篩機中,均勻量1 00.00克粒 狀矽石材料移至最上層篩網上以作爲試樣。疊上篩蓋及敲 打器,過篩程序係於環形振盪及敲打下進行5分鐘。 如下測量篩餘物(R〇-Tap ): 篩分級度(R〇-Tap ’ <75 微米)’ %= ( As/E ) *100% > 且 篩餘物(R〇-Tap ’ >300 微米),%= ( a3(D〇/E ) *10 0% .其中
As =篩盤上殘留物之最終重量’克’ A3〇Q=具有300微米通稱篩口之篩網上殘留物的最終重 量,克,且 -39- (36) 1376352 * E =起始重量,克。 碳含量之測量 矽石之碳含量係藉LECO CS 244元素分析器測量。此 情況下,矽石稱入陶瓷坩堝中且提供燃燒添加劑,於氧 下在感應爐中加熱。存在之碳氧化產生C〇2。此量之氣胃 藉紅外線偵測器定量。 • 在實際測量之前,該裝置以適當之參考材料(例如含· 6.17重量%碳之碳化鎢)校正。就矽石而言,於1毫克準 確度下將150至2 00毫克稱入該陶瓷坩堝中。試樣材料覆 以1克Lecocel II (鎢-錫粉末(10%強度)合金)及〇 7 克鐵塡料。坩堝以蓋密封。感應爐設定於最大功率且以氧 沖洗10秒。坩堝置入感應爐之後’開始自動測量及評 估。每個試樣進行三次測量。結果係以起始物質計且以重 量%表示》 氧化鋁含量之測量 氧化鋁含量係藉基於DIN EN ISO 3262-18之方法藉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於3 0 9.3奈米波長下測量。 約20克矽石於〇.〇1克準確度下稱入鉑坩堝中且以蒸 餾水潤濕。添加1毫升濃氫氟酸(40%,分析級),混合 物於砂浴中加熱至發煙溫度。逐滴漸漸添加硝酸直至所有 矽石溶解。蒸乾之後,殘留物溶解於3毫升濃鹽酸中。冷 卻之溶液完全移至100毫升量瓶中,以蒸餾水補充至1〇〇 -40 - (37) 1376352 毫升。 形成之溶液於火焰原子吸收光譜儀(波長309.3奈 米,狹縫S: 0.7奈米,氣流:乙炔/N20)如操作指示般 地進行硏究。於原始試樣上測量氧化鋁含量,但該含量係 以在1 0 0 0 °C灼燒2小時之試樣計: % A12 〇 %J/203以原始物質計χΙΟΟ 100%-灼燒殘留物%
分散係數之測量 分散係數可藉拓樸學法決定,描述於 Entwicklung eines Verfahr ens zur Charakterisierung der
Fiillstoffdispersion in Gummimischungen mittels einer Oberflachentopographie [Development of a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filler dispersion in rubber mixtures by means of surface topography] A. Wehmeier; Degree thesis 1 99 8 at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iinster, Steinfurt site, Chem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and Filler dispersion Analysis by Topography Measurements Degussa AG, Applied Technology Advanced Fillers, Technical Report TR 820。或分散係數亦可藉DIAS方法(光學性) 於 Deutsches Institut fiir Kautschuktechnologie in Hanover, Germany (參見 H. Geisler, DIK aktuell, 1st edition (1 997) a n d M e d a 1 i a,R u b b e r A g e,A p r i 1 1 9 6 5 )決定。可達之最佳 分散度係爲100%,因此最差理論上係爲〇%。分散係數大 -41 - (38)1376352 於或等於90%之矽石視爲高度可分散性(HD )。 分散係數藉表面拓樸學說明: 分散係數=100%- (波峰下總面積)· 10000% · Mg也/&闼數)^ 塡料體積·(試驗總面積) 0 塡料體_g+0,78
Medalia 因數=- 2 分散係數以%表示
波峰下總面積(糙度量度)係以毫米2表示 塡料體積以%表示 所試驗之總面積以毫米2表示。 【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係用以提供本發明之進一步說明,而不限 制其範圍。 實施例1 使用41.6米3水及4.4米3水玻璃(密度1.348公斤/ 公升,27.0重量% Si02,8.05重量% Na20)作爲由木材 組成之反應器(高度3.80米,內徑5.50米)之起始進 料,該反應器具有角狀基座、MIC成角槳式攪拌器系統及
Ekato流體剪切渦輪。之後於76 °C溫度在強力攪拌及剪切 下以41分鐘同時送入9.13米3/小時前述水玻璃及約680 公升/小時硫酸(密度 1.83公斤/公升,96重量% h2so4 )。將硫酸計量至剪切渦輪上,此計量係加以控制 以於反應介質中產生普遍鹼數3 0.0 + /-0.3。停止兩原料之 -42- (39) (39)1376352 添加,所得懸浮液於所達溫度78 °C強力攪拌並剪切60分 鐘。最後,以46分鐘同時送入12.50米小時前述水玻 璃及約9 3 0公升/小時前述硫酸。再次控制硫酸之計量’ 使得反應介質中普遍鹼數爲30.0 + /-0.3。添加後所達之溫 度係爲81 °C。停止水玻璃之添加,硫酸之添加於930公升 /小時下持續至達到PH 9.0(於室溫下測量)。懸浮液於 大氣壓下使用蒸汽於90°C加熱20分鐘時間,於此溫度下 強力攪拌及剪切60分鐘。之後,直接再開始於930公升/ 小時下添加硫酸直至達到PH 7.0 (於室溫下測量)。使用 量入500公升/小時硫酸建1A懸浮液之最終pH値’其係 3.9 (於室溫下測量)。 所得之懸浮液使用膜濾器壓機過濾,濾渣以水洗滌。 濾渣(固體含量爲23重量% )隨後使用旋轉閃蒸乾燥器乾 燥並輥式造粒。輥式造粒方法使用 Alexanderwerk AG之 WP 5 0N/7 5輥壓機。粉狀產物在此不進一步添加黏合劑或 液體、藉具有單螺桿之水平進料系統(轉速86轉/分鐘) 經真空系統脫氣(0.3巴之次大氣壓)且同時導至裝置於 雙側、垂直配置之輥之間。粉末於11轉/分鐘轉速及14 巴壓力下加壓產生外皮,藉破碎機(篩孔8毫米)粉碎。 使用振動篩藉過篩(篩孔1.2毫米)移除細末,送回粉末 供應處。表1列出所得粉狀產物(實施例1 a )及粒狀產物 (實施例1 b )之代表性試樣的物化數據。 實施例2 -43- (40) (40)1376352 使用12〇0公升水及1"72.4公斤水玻璃(密度^48公 斤/公升,27.0重量% Si02,8.05重量% Na20)作爲由不 鏽鋼組成之套管式反應器(高度1.60米,內徑1.60米) 之起始進料,該反應器具有盤狀末端、MIC成角槳式攪泮 器系統及Ekato流體剪切渦輪。之後於65°C溫度在強力攪 拌及剪切下以35分鐘同時送入5.85公斤/分鐘前述水玻璃 及約0.65公斤/分鐘硫酸(密度1.83公斤/公升,96重量 % H2 S 04 )。將硫酸計量至剪切渦輪上,此計量係加以控 制以於反應介質中產生普遍鹼數30.0 + /-0·3。停止兩原料 之添加,所得懸浮液於6 5 °C強力攪拌並剪切6 0分鐘。最 後,在持續於65°C強力攪拌及剪切下,以50分鐘同時送 入8.00公斤/分鐘前述水玻璃及約0·90公斤/分鐘前述硫 酸。再次控制硫酸之計量,使得反應介質中普遍鹼數爲 3 0.0 + /-0.3。停止水玻璃之添加,硫酸之添加於0.90公斤/ 分鐘下持續至達到pH 9.0 (於室溫下測量)。懸浮液藉套 管加熱系統使用間接蒸汽於90 °C加熱40分鐘時間,於此 溫度強力攪拌且剪切60分鐘。之後,直接於0.90公斤/分 鐘下重新開始添加硫酸直至達到pH 7.0 (在室溫測量)。 使用量入0.45公斤/分鐘硫酸建立懸浮液之最終pH値, 其係3 · 1 (於室溫下測量)。 所得之懸浮液使用膜濾器壓機過濾,濾渣以水洗滌。 濾渣(固體含量爲23重量% )隨後使用水及前述硫酸及溶 解器液化。固體含量21重量%且pH値4_5之矽石進料隨 後在添加氨下噴霧乾燥,使得在5%強度懸浮液測量之最 -44 - (41) (41)1376352 終產物pH値變成5.9,產物藉基於實施例1之方法於13 轉/分鐘轉速及20巴壓力下造粒。表1列出所得粉狀產物 (實施例2a )及所得粒狀產物(實施例2b )之代表性試 樣的物化數據。 實施例3 使用1205公升水及172.4公斤水玻璃(密度1.348公 斤/公升’ 27.0重量% Si02,8_05重量% Na20 )作爲由不 鏽鋼組成之套管式反應器(高度1.60米,內徑1.60米) 之起始進料,該反應器具有盤狀末端、MIC成角槳式攪拌 器系統及Ekato流體剪切渦輪。之後於60 °C溫度在強力攪 拌及剪切下以45分鐘同時送入5.85公斤/分鐘前述水玻璃 及約0.65公斤/分鐘硫酸(密度1.83公斤/公升,96重量 % H2 S 04 )。將硫酸計量至剪切渦輪上,此計量係加以控 制以於反應介質中產生普遍鹼數30.0 + /_0.3。停止兩原料 之添加,所得懸浮液於60°C強力攪拌並剪切60分鐘。最 後,在持續於65 °C強力攪拌及剪切下,以43分鐘同時送 入8.00公斤/分鐘前述水玻璃及約0.90公斤/分鐘前述硫 酸。再次控制硫酸之計量,使得反應介質中普遍鹼數爲 3 0.0 + /-0· 3。停止水玻璃之添加,硫酸之添加於0.90公斤/ 分鐘下持續至達到pH 9.0 (於室溫下測量)。懸浮液藉套 管加熱系統使用間接蒸汽於9(TC加熱40分鐘時間,於此 溫度強力攪拌且剪切60分鐘。之後,直接於0.90公斤/分 鐘下重新開始添加硫酸直至達到pH 7.0 (在室溫測量)。 -45 - (42) (42)1376352 使用量入0.45公斤/分鐘硫酸建立懸浮液之最終pH値, 其係3.2 (於室溫下測量)。 所得之懸浮液使用膜濾器壓機過濾,濾渣以水洗滌。 濾渣(固體含量爲21重量% )隨後使用水及前述硫酸及溶 解器液化。固體含量18重量%且pH値4.1之矽石進料隨 後在添加氨下噴霧乾燥,使得在5 %強度懸浮液測量之最 終產物pH値變成5.6,產物藉基於實施例1之方法於12 轉/分鐘轉速及18巴壓力下造粒。表1列出所得粉狀產物 (實施例3a)及所得粒狀產物(實施例3b)之代表性試 樣的物化數據。
-46- (43) 1376352
表1 : 單位 實施例 la 實施例 lb 實施例 2a 實施例 2b 實施例 3a 實施例 3b 可取得形式 粉末 職材料 粉末 雛材料 粉末 粒狀材料 水分含量 % 5.7 5.7 5.6 5.8 5.6 5.4 pH値 _ 7.0 7.2 5.9 5.9 5.6 5.8 電導係數 μ S /cm 380 400 280 260 570 580 BET表面積 m2/g 127 125 149 155 205 203 CTAB表面積 m2/g 113 113 133 134 171 173 DBP吸收 g/(i〇〇fi) 285 244 271 219 263 233 西爾斯數v2 ml/(5g) - 26.3 26.7 27.1 29.0 29.6 西爾斯數 v2/ctab ml/(5m2) - 0.233 0.201 0.202 0.170 0.171 BET/CTAB • 1.12 1.11 1.12 1.16 1.20 1.17 ς電位 mV _ -17.3 _ -15.5 -17.6 -16.3 孔徑分佈之相 對幅度r (g nni)/ml - 4.6 7.0 7.1 5.0 5.2 篩餘物(Ro-Tap, >300微米) % - 88.2 - 88.9 - 92.4 篩分級度(R〇-Tap,<75 微米) % - 4.5 - 4.5 - 2.6 Al2〇3含量 % - 0.14 0.13 0.14 0.13 0.13 與應用相關之實施例 實施例lb、2b、3b:製造橡膠混合物及硫化橡膠 一般方法描述: 橡膠混合物所使用之調配物(標準生胎)係列於下表 2。此處之單位「phr」係表示以100份所使用之未經處理 橡膠計的重量份數。 -47- 1376352
:(N撇 標準生胎 公司 1.階段 初次混合 U 巨 (D 〇 g CO Μ ϋ Os Ο m ITi o' 句 X Xi B 〇 g. a Ik § >» u 0 0> 0 1 ϋ O S cn 〇 o U 0¾ X X) ε ϋ α s % u Degussa AG; Frankfurt am Main; Germany 1_______. >v § 1 <υ U <S u 0 u 00 iTi 00 沄 ffi x> B 〇 a (L) ε U £? a3 & 1 u1 g <u a 2 13 奶 ΙΛ :D Q m CN 〇 o' 句 X x> B 〇 TD § "3 <D Q o Ή 13 u i g 〇 〇 i: cd 1 1 EXi Γ ΟΟ 艺 Ό κ ε ο 亏 ts ε U Rhein Chemie Rheinau GmbH; 68219 Mannheim Rheinau; Germany Paramelt BV; 706875 Paramelt BV; NL 1704 RF Heerhugowaard; The Netherlands 再硏磨階段 最終混合 Rhein Chemie Rheinau GmbH; 68219 Mannheim Rheinau; Germany Rhein Chemie Rheinau GmbH; 68219 Mannheim Rheinau; Germany Flexsys N.V./S.A., Woluwe Garden; B-1932 St. Stevens Woluwe; Belgium u 0 〇 00 i Q VO 〇 產品名稱 0¾ m m s 饕 όί op cA PQ 4 m a m e m Mi NJ 3K niS 系g ·— 41^ 〇〇 ΐϋ ZnO 棕櫚硬脂酸;硬脂精「碘値1 , 芳族塑化劑油 擀 ή 浒 1 Ζ i η 械ι s 11¾ rA埋 Oil έ權 精煉烴蠟之混合物 N,N,-二苯基胍(DPG) N-環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醯胺(CBS) 二硫化四苄基雙甲硫羰醯胺(TBzTD) 細粒硫Ph Eur,BP ο m 12.8 〇 rn ο <Ν lo.o 1 ^Τ) ο o (N iT) CN d 物質 Buna VSL 5025-1 Buna CB 24 K 餾 X50-S U 菩 oo S C/D 〇 N EDENOR ST1 GS Naflolen ZD Vulkanox 4020/LG Protektor G 3108 2.階段 第1階段之批料 3.階段 第2階段之批料 Vulkacit D Vulkacit CZ/EG-C Perkacit TBZTD 經硏磨之硫 -48- (45) 1376352 聚合物 VSL 5025- 1 係爲購自 Bayer AG (現爲 Lanxess Europe GmbH & Co. KG)之溶液聚合 SBR 共聚 物,其苯乙烯含量(藉UV光譜法)約25 + /-2重量%且其 乙烯基含量(藉IR光譜法)約50 + /-4重量%。該共聚物 包含約27重量%芳族礦油(約25.8至28.8重量% )且其 孟氏黏度(ASTMD1646)約 50 + /-5MU。
聚合物 Buna CB 24係爲購自 Bayer AG (現爲 Lanxess Europe GmbH & Co. KG)之順-1,4 -聚 丁二嫌(欽 型),其順-1,4含量(藉IR光譜法)至少96重量%且其 孟氏黏度(DIN53523)約 45 MU(39MU 至 49MU)。
-49- (46)1376352
表3 : 混合說明 第1階段 GK 1.5Ν內混機,充塡度0.73,70轉/分鐘,槽 溫70t,撞擊壓力5.5巴 5' 聚合物 0.5.-1.5, 1 /3 KS,X 50-S;於 1,5·沖洗 1 .5'-2.5' 1/3 KS;於 2,5·沖洗 2.5'-3.5' 1/3 KS,殘留組份;於3,5’沖洗 3.5·-5.0, 混合,若適當則改變轉速以達卸料溫度所需 5.0' 卸料(批料溫度係145°C至155°C) 移至輥: 剝除磨片 於室溫下中間儲存24小時以使用於第2階段 第2階段 GK 1.5N內混機,充塡度0.71,80轉/分鐘,槽 溫8 0 °C,撞擊壓力5 · 5巴 0.0'-2.0' 將來自第1階段之批料塑化 2.0'-5.0' 使用轉速改變以使批料溫度保持於1 50°c 5.0' 卸料_ (批料溫度係1 4 5 °C至1 5 5 °C )且移至 輥: --- 剝除磨片 於室溫下中間儲存4小時以使用於第3階段 第3階段 GK 1.5Ν內混機,充塡度 0.69,40轉/分 鐘,槽溫50 °C,撞擊壓力5.5巴 0.〇·-2·〇, 來自第2階段之批料,加速劑,硫 2.0' 卸料(批料溫度係90 °C至110 °C)且移至 輥: 裁切且向左移動材料3次,向右3次 疊起材料5次窄,5次寬 剝除磨片 L於室溫下中間儲存1 2小時之後開始試驗 製造橡膠混合物及其硫化橡膠的一般方法係描述於以 -50- (47)1376352 下書籍:"Rubber Technolo 每 y Handbook", W. Hofmann, Hanser Verlag 1 994。 每一試樣於165°C之硫化時間在實施例lb及2b係爲 15分鐘且在實施例3b係爲20分鐘。 表4所述之試驗方法係用於硫化橡膠測試。
表4 : 物理測試 標準/條件 硫化計測試,1 6 5 °c, R P A,1 . 6 Η z,4 2 % 幅度 Dmax(dNm) Dmax-Dmin(dNlXl) DIN 5 3 529/3, ISO 6502 硫化計測試,165°C, 0.5°撓曲 MDR流變計 19 0 % 18 0 % -12 0 % (分鐘) DIN 5 3 529/3, ISO 6502 環張力試驗,23 °C 應力値(MPa) DIN 53504, ISO 37 蕭氏A硬度,23°C(SH) DIN 53 505 球回彈性(%),60°C DIN EN ISO 8 3 07, 墜落高度。500mm 鋼球,d=19mm,28g DIN磨蝕,力:1〇牛頓(毫米3) DIN 53 516 分散係數(%) 參見說明 黏彈性, 起始力50牛頓且幅力25牛 頓,熱處理時間5分鐘, 在測試時間3 0秒後記錄之測 試値 複合模數E*(MPa) 損耗因數tanS(-) DIN 5 3 5 1 3,ISO 28 56 (48)1376352 下表顯示實施例lb、2b及3b與應用相關之數據,其 係如表2至4般地調配及測試。 表5 :
Ultrasil VN 2 GR 實施例1 b Dmax dNm 44.9 48.1 Dmax-Dmin d N m 38.6 40.8 t 90% min 6.6 5.0 t 8 0%-t 20% min 2.4 1.7 應力値3 00% MPa 11.6 12.5 蕭氏A硬度 SH 65 64 DIN磨蝕 mm3 116 113 球回彈性 % 58.6 66.0 E*,60〇C,16 Hz MPa 9.7 9.1 tan6560 〇C516Hz - 0.124 0.103 表6 :
Ultrasil 7000 GR 實施例2b Dmax dNm 43.6 47.8 Dmax-Dmin dNm 3 5.8 40.1 t 90% min 6.4 5.5 t 8 0%-t 2 0% min 2.5 1 .8 應力値3 00% MPa 10.1 12.4 蕭氏A硬度 SH 65 66 DIN磨蝕 mm3 125 116 球回彈性 % 60.6 64.5 E*,60〇C,16 Hz MPa 10.7 10.3 tan5,60〇C ,16Hz - 0.155 0.127 -52- (49) 1376352 表7 :
Ultrasil 7005 實施例3b Dmax dNm 46.9 48.9 Dmax-Dmin dNm 37.2 39.0 t 90% min 8.4 7.1 t 8 0%-t 2 0% min 3.7 3.0 應力値300% MPa 10.8 12.6 蕭氏A硬度 SH 68 69 DIN磨餓 mm3 107 103 球回彈性 % 58.8 58.9 E*,60〇C,16 Hz MPa 10.9 11.8 tan5,60〇C , 1 6Hz - 0.138 0.133
標準生胎調配物中所使用之參考物係爲Degussa AG 所售之矽石,其CTAB表面積範圍(參見表8 )如同待測 試之個別本發明矽石。此點確定該硫化橡膠結果係同等有 效。 表8 : 單位 Ultrasil VN 2 GR Ultrasil 7000 GR Ultrasil 7005 BET表面積 m2/g 127 172 180 CTAB表面積 m2/g 129 158 171 孔徑分佈之相對幅寬r (g nm)/ml 3.8 3.4 3.5 當未經處理之混合物數據於MDR及RPA比較時,所 有三種本發明矽石皆具有大幅增高之最大轉矩Dmax,因 此具有較高之交聯密度(Dmax-Dmin )。此結果有利於強 化,此等之效果係爲較高之3 00%應力値及較低之DIN磨 蝕値,且分別具有等同之蕭氏A硬度。而且表5至7中所 -53- (50) 1376352 有實施例皆具有較高之t 80%- t 20%交聯速率。本發明沉 澱矽石之優點亦清楚顯現於動態數據中。此情況下,遲滯 損失得到改善,且此點可由較高球回彈性及較低之tan (5 値得知。由此可得到結論是此等新穎之沉澱矽石在摻入調 配胎面材料中時,具有改良之滾動阻力,且因此較低之汽 車燃料.消耗量,同時磨蝕性能良好或改善。 就所硏究之所有三種沉澱矽石(實施例lb、2b及 3b)而言,分散係數大於或等於90%,因此該材料係歸類 (表9)爲高度可分散(HD)矽石。 表9 : MedalU分散係數 實施例1 b 實施例2b 實施例3 b 98% 95% 90% 所述之硫化橡膠性能特別是因孔徑分佈之幅度r所 致。存在實質上較目前已知者安定之矽石型態,因此,儘 管有良好分散性,在摻入橡膠基質內之後仍保持存在。結 果是存有高矽石密度區及普遍爲聚合物基質之區,後一種 區域在此情況下特別大幅降低遲滯損失。 較之習用藉雙官能性矽烷有更多聚合物偶合,尤其是 因爲高數量之矽烷醇基團及高密度之矽烷醇基團(西爾斯 數 V2/CTAB)。產生極佳強化性能,此係經由高300%應 力値及低DIN磨蝕値顯示。 藉由本發明砂石之低ζ電位及伴隨之高表面活性,可 使聚合物/矽石相互作用大幅增加,此相互作用一般因爲 -54- (51) (51)1376352 不同極性而爲低値,此項改良係經由增高之強化性能及較 高之Dmax-Dmin値來顯示。 此性能係由極低微孔隙度得到支持,此情況下之結果 係爲自反應平衡移除較少低分子量化合物,例如加速劑或 活性劑。此導致較有效之硫化,因此產生較高之交聯密度 且同時改良之強化性。 【圖式簡單說明】
圖1顯示式1累積孔隙體積V之負對數導數相對於孔 徑X之曲線的典型形狀,具有i個測量點及特性a、b、A 及B。 圖2顯示可決定d5Q値之粒度分佈。
-55-

Claims (1)

1376352
附件5A :第095132769號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沉澱矽石,其特徵 孔徑分佈之相對幅度γ BET表面積 CTAB表面積 西爾斯數(Sears number) V2 西爾斯數V2/CTAB比 BET/CTAB 比 民國|01 年年/1^修正 爲以下物化參數: 4.0-10.0(克奈米)/毫升 90-3 20 米 2/克 1 00-200 米 2/克 25 -40毫升/(5克) 0.1 6-0.28 毫升 /(5 米 2) 0.90-1.30 〇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沉澱矽石,其中在PH5之 ζ電位係爲-12至-30毫伏特。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沉澱矽石’其中以DBP數 表示之油吸附性係爲200至330克/ (1〇〇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沉澱矽石,其中Α1203含 量係爲0 · 〇 0 1至5重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沉澱矽石, 其係爲粒狀材料形式且在3 00微米篩上之(R〇-Tap)篩餘 物至少爲8 0重量% ^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沉澱矽石, 其係爲粒狀材料形式且<75微米(R〇-TaP)篩分粒級最多 爲1 0重量% »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沉澱矽石, 其中碳含量係爲0.1至20.0重量%。 1376352 8· —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矽石的 用途,其係用以製造彈料混合物、可硫化橡膠混合物及/ 或其他硫化橡膠,例如氣動或其他輪胎、胎面、電纜外皮 、軟管、驅動帶、輸送帶、V-帶、滾筒覆層、鞋底、墊圈 或阻震元件。 9. 一種可硫化橡膠混合物或硫化橡腰,其包含至少一 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沉澱矽石作爲塡 料。 10. —種輪胎,其包含至少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至7項中任一項之沉澱矽石。 11. 一種用以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沉澱矽石 之方法,其特徵爲連續地 a) 使用鹼金屬矽酸鹽及/或鹼土金屬矽酸鹽及/或有機 及/或無機鹼之水溶液作爲起始進料,該起始進料之鹼數 係爲2 0至4 0, b) 鹼金屬矽酸鹽及/或鹼土金屬矽酸鹽及酸化劑係於 55至85 °C攪拌下同時計量至此起始進料中,直至黏度升 高, c) 中斷進料歷經35至85分鐘,較佳係同時保持階 段b)結束時所達溫度, d) 鹼金屬矽酸鹽及/或鹼土金屬矽酸鹽及酸化劑隨後 於55至85。(:(較佳係於如同階段b)或c)結束時之溫度 )下同時進料,直至達到90至140克/公升之固體含量, g )於8 0至9 8 °C連續攪拌,所形成之懸浮液歷經1至 1376352 Η 120分鐘, h) 使用酸化劑以酸化至2.5至5.0之pH, i) 進行過濾及乾燥。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 流入速率大於步驟b)。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Π項之方法,其中 鹽及/或鹼土金屬矽酸鹽及酸化劑係於步驟b) 鹼數於此步驟期間保持定値。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 鹽及/或鹼土金屬矽酸鹽及酸化劑係於步驟d) 鹼數於此步驟期間保持定値。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方法,其中 d)中之鹼數係爲20至35,較佳係爲25至35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 之後,經由添加酸將步驟e)中之pH調至3】 φ 係7至1 0。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方法,其中 之後,經由添加鹼性化合物將附加步驟f )中;^ 至14。 •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 - 至h)中至少一步驟中,沉澱懸浮液係藉附加 加以剪切。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 及d )中,硫酸係直接計量入附加剪切組合體 £ 及 步驟d)之 鹼金屬矽酸 中量入使得 驗金屬砂酸 中量入使得 步驟a)至 〇 在步驟d ) g 1 1,較佳 在步驟e) :pH增至8 在步驟a ) 剪切組合體 在步驟b ) 之剪切頭上 -3- 1376352 ,以藉由混入該沉澱懸浮液立即產生充分摻合之酸,且因 此極均勻而迅速地分散。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使用鹼金屬 矽酸鹽及/或鹼土金屬矽酸鹽及/或鹼金屬氫氧化物及/或鹼 土金屬氫氧化物作爲鹼。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至20項中任一項之方法, 其中在步驟a)至h )期間,添加有機或無機鹽。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至20項中任一項之方法, 其中乾燥程序中係使用氣流乾燥器、噴霧乾燥器、分階乾 燥器、帶式乾燥器、旋轉管乾燥器 '閃蒸乾燥器、旋轉閃 蒸乾燥器或噴霧塔乾燥器。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至20項中任—項之方法, 其中在乾燥過程之後,使用輥壓機進行造粒程序。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至20項中任一項之方法, 其中沉殿砂石係以直鏈、環狀及/或分支鏈砂院、砂氮院 '矽氧烷化合物及/或有機矽化合物改質。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方法,其中使用雙(3_ 三乙氧基甲矽烷基丙基)四硫烷或雙(3_三乙氧基甲砂院 基丙基)二硫烷以改質該沉澱矽石。 -4-
TW095132769A 2005-09-09 2006-09-05 Precipitated silicas with particular pore size distribution TWI376352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43202A DE102005043202A1 (de) 2005-09-09 2005-09-09 Fällungskieselsäuren mit besonderer Porengrößenverteil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28201A TW200728201A (en) 2007-08-01
TWI376352B true TWI376352B (en) 2012-11-11

Family

ID=37564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32769A TWI376352B (en) 2005-09-09 2006-09-05 Precipitated silicas with particular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7608234B2 (zh)
EP (1) EP1764344B1 (zh)
JP (1) JP5388408B2 (zh)
KR (1) KR101314071B1 (zh)
CN (1) CN1927712B (zh)
BR (1) BRPI0603907B1 (zh)
DE (1) DE102005043202A1 (zh)
ES (1) ES2391569T3 (zh)
PL (1) PL1764344T3 (zh)
PT (1) PT1764344E (zh)
TW (1) TWI376352B (zh)
ZA (1) ZA20060752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09743A1 (en) * 2015-12-23 2017-06-29 Tata Chemicals Limited Precipitated silica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253703T3 (es) * 2002-06-14 2006-06-01 Degussa Ag Acido silicilico de precipitacion con contenido en aluminio y una relacion bet/ctab ajustable.
WO2004065299A1 (de) * 2003-01-22 2004-08-05 Degussa Ag Höchstdispergierbare silicas für gummianwendungen
EP1590297B2 (de) * 2003-01-22 2016-09-21 Evonik Degussa GmbH Speziell gefüllte kieselsäuren für gummianwendungen
EP1700824A1 (en) * 2005-03-09 2006-09-13 Degussa AG Granules based on pyrogenically prepared silicon dioxide, method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thereof
DE102005043201A1 (de) * 2005-09-09 2007-03-15 Degussa Ag Fällungskieselsäuren mit einer besonderen Porengrößenverteilung
DE102008017731A1 (de) * 2008-04-07 2009-10-08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Kautschukmischung
DE102008035867A1 (de) * 2008-08-01 2010-02-04 Evonik Degussa Gmbh Neuartige Fällungskieselsäuren für Trägeranwendungen
CN102137813A (zh) * 2008-09-01 2011-07-27 赢创德固赛有限责任公司 制备沉淀二氧化硅的方法、沉淀二氧化硅及其用途
US8114935B2 (en) 2009-05-04 2012-02-14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Microporous precipitated silica
SG176631A1 (en) 2009-06-05 2012-01-30 Sumco Corp Method of polishing silicon wafer as well as silicon wafer
JP5256262B2 (ja) * 2009-12-07 2013-08-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用ゴム組成物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592110B1 (en) * 2010-07-09 2017-09-06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Rubber composition and pneumatic tire using same
FR2962996B1 (fr) * 2010-07-23 2012-07-27 Rhodia Operations Nouveau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 silices precipitees
RU2573869C2 (ru) 2011-08-31 2016-01-27 Бриджстоун Корпорейшн Каучуков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сшитая каучуков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и шина
FR2988384B1 (fr) * 2012-03-22 2015-09-11 Rhodia Operations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 silice precipitee comprenant une etape de fort compactage
ES2868093T3 (es) 2012-09-17 2021-10-21 Grace W R & Co Medio y dispositivos de cromatografía
DE102013226162A1 (de) * 2013-12-17 2015-06-18 Evonik Degussa Gmbh Silanmodifizierte Kieselsäur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US11389783B2 (en) 2014-05-02 2022-07-19 W.R. Grace & Co.-Conn. Functionalized support material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functionalized support material
DE102014113411A1 (de) 2014-09-17 2016-03-17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Anorganische, Silica-basierte Feststoff-Schaumpartikel mit geschlossenen Innenporen, ihre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Füll- oder Speicherstoff
US10695744B2 (en) 2015-06-05 2020-06-30 W. R. Grace & Co.-Conn. Adsorbent biprocessing clarification agen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20180215895A1 (en) * 2015-06-12 2018-08-0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Rubber composition and tire
DE102015221449A1 (de) 2015-11-03 2017-05-04 Evonik Degussa Gmbh Herstellung von silanmodifizierter Kieselsäure für Gummianwendungen
EP3394161A4 (en) * 2015-12-23 2019-08-14 Tata Chemicals Limited PRECIPITATED SILICA
DE102016205302A1 (de) * 2016-03-31 2017-10-05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Kautschukmischung und Nutzfahrzeugreifen
ES2895507T3 (es) * 2016-07-27 2022-02-21 Wacker Chemie Ag Procedimiento para la producción de un ácido silícico de precipitación modificado
FR3065960B1 (fr) * 2017-05-05 2019-06-28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Composition de caoutchouc comprenant au moins une silice en tant que charge renforcante inorganique
CN107603547A (zh) * 2017-10-26 2018-01-19 鹤山市怡信化工厂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材料改性亚胺环氧胶黏剂
CN108383130A (zh) * 2018-05-04 2018-08-10 福建远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沉淀水合二氧化硅的合成方法
US20210114889A1 (en) * 2018-07-13 2021-04-22 Rhodia Operations Precipitated silica with improved processing properties
CN109231221B (zh) * 2018-10-16 2019-06-28 肇庆金三江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比表面积高分散性增稠型二氧化硅及其制备方法
EP3992147A1 (de) * 2020-10-28 2022-05-04 Evonik Operations GmbH Gefällte kieselsäuren, verfahren zur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WO2023072666A1 (en) 2021-10-26 2023-05-04 Evonik Operations Gmbh Precipitated silica,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use thereof
WO2024038392A1 (en) * 2022-08-17 2024-02-22 Tata Chemicals Limited Precipitated silica

Family Cites Families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1379A (en) 1968-04-27 1977-01-04 Deutsche Gold- Und Silber-Scheideanstalt Vormals Roessler Process of making superfine amorphous high structural silicic acid
GB1477135A (en) 1973-10-09 1977-06-22 Lucas Electrical Ltd Starter motors
US4094771A (en) 1976-01-13 1978-06-13 Deutsche Gold- Und Silber-Scheideanstalt Vormals Roessler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a sprayable precipitated silicic acid suspension
FR2453880A1 (fr) 1979-04-13 1980-11-07 Rhone Poulenc Ind Nouveau pigment a base de silice sous forme de bille, procede pour l'obtenir et application, notamment comme charge renforcante dans les elastomeres
DE3437473A1 (de) 1984-10-12 1986-04-17 Degussa Ag, 6000 Frankfurt An der oberflaeche modifizierte synthetische, silikatische fuellstoffe,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DE4004781A1 (de) 1990-02-16 1991-08-22 Degussa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it organosiliciumverbindungen modifizierten fuellstoffen, die so hergestellten fuellstoffe und deren verwendung
FR2673187B1 (fr) 1991-02-25 1994-07-01 Michelin & Cie Composition de caoutchouc et enveloppes de pneumatiques a base de ladite composition.
ATE142986T1 (de) 1993-08-07 1996-10-15 Degussa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fällungskieselsäure
US6184201B1 (en) 1995-04-14 2001-02-06 Nps Allelix Corp. Intestinotrophic glucagon-like peptide-2 analogs
DE19527278A1 (de) 1995-07-26 1997-01-30 Degussa Fällungskieselsäure
DE19609619A1 (de) 1996-03-12 1997-09-18 Degussa Staubarme, gut dispergierbare Granulate auf der Basis von mit Organosiliciumverbindungen modifizierten silikatischen Füllstoffen
PT958298E (pt) 1997-08-21 2003-09-30 Crompton Corp Agentes de acoplamento de mercaptossilano bloqueado para borrachas reforcadas
DE19740440A1 (de) 1997-09-15 1999-03-18 Degussa Leicht dispergierbare Fällungskieselsäure
DE19807700A1 (de) 1998-02-24 1999-08-26 Degussa Fällungskieselsäuregranulate
CA2261481A1 (en) 1998-03-09 1999-09-09 Thierry Florent Edme Materne Rubbe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ilica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aggregates each containing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US6602964B2 (en) 1998-04-17 2003-08-05 Crompton Corporation Reactive diluent in moisture curable system
US6140445A (en) 1998-04-17 2000-10-31 Crompton Corporation Silane functional oligomer
DE19840153A1 (de) * 1998-09-03 2000-04-20 Degussa Fällungskieselsäure
US6207783B1 (en) 1999-03-11 2001-03-27 Crompton Corporation Silicone oligomers with higher alkoxy groups
DE10019554A1 (de) 2000-04-18 2001-10-31 Degussa Abmischungen von mindestens einem Füllstoff und Organosiliciumverbindungen,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DE10112441A1 (de) * 2001-03-15 2002-09-19 Degussa Kieselsäure durch Fällung mit konstanter Alkalizahl und deren Verwendung
DE10112650A1 (de) 2001-03-16 2002-09-19 Degussa Inhomogene Kieselsäuren in Zahnpflegemittel
DE10112651A1 (de) 2001-03-16 2002-09-19 Degussa Inhomogene Kieselsäuren als Trägermaterial
DE10112652A1 (de) 2001-03-16 2002-09-19 Degussa Inhomogene Kieselsäuren für Elastomerenmischungen
DE10122269A1 (de) 2001-05-08 2002-11-21 Degussa Silanmodifizierter biopolymerer, biooligomerer, oxidischer oder silikatischer Füllstoff,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nd seine Verwendung
DE10124298A1 (de) 2001-05-17 2002-11-21 Degussa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Kieselsäuren und Silikaten durch saure Fällung von Silikaten mit konstantem Kationenüberschuß
DE10132943A1 (de) 2001-07-06 2003-01-23 Degussa Silanmodifizierter oxidischer oder silikatischer Füllstoff,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nd dessen Verwendung
DE10138492A1 (de) 2001-08-04 2003-02-13 Degussa Hydrophobe, nicht getemperte Fällungskieselsäure mit hohem Weißgrad
DE10138490A1 (de) 2001-08-04 2003-02-13 Degussa Hydrophobe Fällungskieselsäure mit hohem Weißgrad und extrem niedriger Feuchtigkeitsaufnahme
DE10138491A1 (de) 2001-08-04 2003-02-13 Degussa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hydrophoben Fällungskieselsäure mit hohem Weißgrad und extrem niedriger Feuchtigkeitsaufnahme
ES2252606T3 (es) 2001-08-06 2006-05-16 Degussa Ag Compuestos de organosilicio.
CN101412515B (zh) 2001-08-13 2011-02-09 罗狄亚化学公司 具有特定孔隙尺寸和/或粒度分布的硅石和它的用途,尤其用于增强聚合物
EP1295906A1 (de) 2001-09-20 2003-03-26 Degussa AG Silikonkautschukformulierungen mit hydrophoben Kieselsäuren
DE10146325A1 (de) * 2001-09-20 2003-04-10 Degussa Fällungskieselsäure mit hohem BET/CTAB-Verhältnis
DE10163945C1 (de) 2001-09-26 2003-05-08 Degussa Geblockte Mercaptosilane, ei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sowie ihre Verwendung
EP1298163B1 (de) 2001-09-26 2005-07-06 Degussa AG Geblockte Mercaptosilan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ie enthaltenden Kautschukmischungen
DE10223658A1 (de) 2002-05-28 2003-12-18 Degussa Organosiliciumverbindunge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ES2253703T3 (es) 2002-06-14 2006-06-01 Degussa Ag Acido silicilico de precipitacion con contenido en aluminio y una relacion bet/ctab ajustable.
BR0313418A (pt) 2002-08-03 2005-07-05 Degussa ácido silìcico precipitado altamente disperso com alta superfìcie
DE10330221A1 (de) 2002-08-03 2004-02-12 Degussa Ag Hochdispersible Fällungskieselsäure
BR0313200B1 (pt) 2002-08-03 2014-12-16 Evonik Degussa Gmbh Ácido silícico de precipitação, seu processo de preparação, misturas de elastômeros, bem como pneus para veículos de alta velocidade, veículos utilitários e motocicletas
WO2004065299A1 (de) * 2003-01-22 2004-08-05 Degussa Ag Höchstdispergierbare silicas für gummianwendungen
EP1590297B2 (de) * 2003-01-22 2016-09-21 Evonik Degussa GmbH Speziell gefüllte kieselsäuren für gummianwendungen
EP1477457B1 (de) * 2003-05-14 2007-07-25 Degussa GmbH Oberflächenmodifizierte Fällungskieselsäuren
DE102005043201A1 (de) * 2005-09-09 2007-03-15 Degussa Ag Fällungskieselsäuren mit einer besonderen Porengrößenverteilung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09743A1 (en) * 2015-12-23 2017-06-29 Tata Chemicals Limited Precipitated silic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5043202A1 (de) 2007-03-15
PT1764344E (pt) 2012-10-17
ES2391569T3 (es) 2012-11-27
US20070100057A1 (en) 2007-05-03
ZA200607523B (en) 2008-06-25
JP2007077011A (ja) 2007-03-29
EP1764344B1 (de) 2012-08-08
US7608234B2 (en) 2009-10-27
CN1927712B (zh) 2011-06-15
TW200728201A (en) 2007-08-01
KR20070029601A (ko) 2007-03-14
JP5388408B2 (ja) 2014-01-15
EP1764344A3 (de) 2010-09-22
BRPI0603907A (pt) 2007-04-27
PL1764344T3 (pl) 2012-12-31
KR101314071B1 (ko) 2013-10-14
CN1927712A (zh) 2007-03-14
EP1764344A2 (de) 2007-03-21
BRPI0603907B1 (pt) 2017-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76352B (en) Precipitated silicas with particular pore size distribution
TWI396660B (zh) 具有特殊孔徑分佈的沉澱矽石
TWI399339B (zh) 作為彈性體混合物之補強填料的沈澱矽石
JP5718317B2 (ja) ミクロポーラス沈降シリカ
TWI276605B (en) Highly dispersible silica with high surface area
EP1674520A1 (en) Elastomeric composition comprizing functionalized butadienic elastomers and high dispersible aluminium-based silica
JP6487785B2 (ja) ゴム補強充填用含水ケイ酸
TWI276606B (en) Precipitation silicic aci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use thereof, and vulcanisable rubber compositions and vulcanisates containing the same
JP2002338234A (ja) 少なくとも二つの珪酸フラクシヨンを含有する珪酸、その製法、これを含有するエラストマー混合物及び充填剤としてのそ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