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75836B -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75836B
TWI375836B TW094140834A TW94140834A TWI375836B TW I375836 B TWI375836 B TW I375836B TW 094140834 A TW094140834 A TW 094140834A TW 94140834 A TW94140834 A TW 94140834A TW I375836 B TWI375836 B TW I37583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acid
ch2oh
group
polariz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40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39531A (en
Inventor
Kazuyuki Shimizu
Toshiaki Shibue
Takashi Murakami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639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395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5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583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00Preparation of cellulose esters of organic acids
    • C08B3/06Cellulose acetate, e.g. mono-acetate, di-acetate or tri-aceta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Viewing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1375836 ⑴ 九、發明說明 本申請案係以在2〇〇4年11月30日於日本專利局提出申 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04-345733號爲基準,將其整個 專利內容併入本文以供參考。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偏光板及一種使用彼之顯示裝置, φ 並特別關於一種因生產條件改變所致之延遲値變化較小的 偏光板及關於一種使用彼之顯示裝置。 【先前技術】 大型的液晶顯示裝置(LCD)近來頗引起注目。關於大 型LCD,與習用的個人筆記型電腦或LCD螢幕相比,其 要求較高的性能,例如在視角、對比度及對抗環境改變的 品質安定性方面。因此,較高的性能也爲用於大型LCD # 裝置之偏光板或用於其偏光板之纖維素酯膜所必需。在其 上具有一延遲膜的偏光板中觀察到因生產條件的計劃性改 變或非計劃性改變所致之延遲値變化。對大型偏光板而言 ,尤其希望改善該問題。再者,爲了改善LCD的顯示性 能,故常在液晶晶胞後面提供一背光單元來直接照明液晶 晶胞,而不使用導光體。但是,在該直接照明背光系統中 ,當使用LED背光單元而非螢光管背光單元時,則顯示 品質的變化易於因LED背光單元所產生的熱所引起的溫 度增加而增加,因此特別是爲了獲得展現均勻對比的顯示 -5- 1375836 (2) 顯 的 力 產 生 高 及 性 定 安 期 。 長 盼之 期質 泛品 廣示 已顯 善現 改展 步得 - 獲 進 了 的爲 置 裝 專 考 參 如 例 ✓IV 膜 遲 延 的 低 減 性 濕 透 Umil 種 1 示 揭 有 已 置 裝 示 件 文 利 起 引 所 形 變 熱 由 /|\ 的 限 有 現 展 得 獲 了 爲 外 此 其 膜 遲 延 =3·= 種 I 示 揭 有 已 置 裝 示 顯 之 質 品 示 顯 高 及 光 漏 吸濕膨脹係數被抑制在指定値之下(例如參考專利文件2) 。另亦揭示有一種展現高耐久性之偏光板,其即使在高濕 φ 度-高溫度條件下亦可耐久,其係藉由控制在偏光板中的 硼酸擴散係數而達成(例如參考專利文件3)。但是這些改 進不完全令人滿意。在專利文件3中,揭示一種藉由降低 丙烯酸纖維素酯膜中的自由體積來控制硼酸擴散係數的方 法,且在該專利文件的段落[〇〇 15]中,說明在丙烯酸纖維 素酯膜中的自由體積可藉由增加在膜中的晶體量而降低。 但是因生產條件改變所致偏光板延遲値的變化至今仍未完 全減小。尤其在似非晶形之纖維素酯中,例如纖維素之混 # 合酸酯如纖維素醋酸酯丙酸酯中,尙未完全獲得顯著的效 應。 專利文件1 :公諸於公眾審查之日本專利申請公開案( 以下稱爲JP-A)第2002-14230號 專利文件2 : JP-A第2002-71955號 專利文件3 : JP-A第2004-279931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係提供一種在其一個表面上具有一延遲 -6 - (3) (3)1375836 膜的偏光板’該偏光板展現經減小的因生產條件改變所致 延遲値變化,以及提供一種展現均勻顯示品質之顯示裝置 。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其中一方面係爲一種偏光板,其包 含一偏光膜,在該偏光膜上具有一含有增塑劑及纖維素酯 之延遲膜,其中以正電子消散生命時間光譜法測定的延遲 膜之自由體積半徑係在0.25 0-0.310奈米之範圍》 【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係由下列結構達成》 (1) —種偏光板,其包含一偏光膜,在該偏光膜上具 有一含有增塑劑及纖維素酯之延遲膜,其中以正電子消散 生命時間光譜法測定的該延遲膜之自由體積半徑係在 0.250-0.3 10奈米之範圍》 (2) 上述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延遲膜之自由體積參 數係在1.0-2.0之範圍。 (3) 上述第(1)或(2)項之偏光板,其中纖維素酯爲各自 具有2_2 2個碳原子之混合脂族羧酸之酯。 (4) 上述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偏光板,其中以下列 公式所定義之R〇及Rt滿足下列條件: R〇係在30-300奈米之範圍;及 Rt係在70-400奈米之範圍, 其中
Ro = (nx-ny)xd
Rt = (((nx + ny)/2)-nz)xd (4) 1375836 其中R〇代表面內延遲値;Rt代表在厚度方向上的面 外延遲値;nx代表在慢軸方向上的面內折射率;ny代表 在快軸方向上的面內折射率;nz代表在厚度方向上的面 外折射率;及d代表延遲膜的厚度(奈米)。 ' (5)—種顯示裝置,其包含液晶晶胞、直接照明背光 元件及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偏光板。 本發明提供在其一個表面上具有一延遲膜的偏光板, φ 該偏光板展現經減小的因生產條件改變所致延遲値變化, 以及提供一種展現均勻顯示品質之顯示裝置。 現將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例加以詳述,但是本發明 並不受限於此。 本發明結構的特徵如下。 (6)—種經拉伸之纖維素酯膜,其含有增塑劑及纖維 素酯,並具有以正電子消散生命時間光譜法所測定之在 0.25 0-0.310奈米之範圍的自由體積半徑。 # (7)第(6)項之經拉伸之纖維素酯膜,其具有以正電子 消散生命時間光譜法所測定之在1.0-2.0之範圍的自由體積 參數β (8) 第(6)或(7)項之經拉伸之纖維素酯膜,其中該纖維 素酯爲各自具有2-22個碳原子之混合羧酸之酯。 (9) 第(6)至(8)項中任一項之經拉伸之纖維素酯膜,其 中該纖維素酯爲該纖維素醋酸酯丙酸酯或纖維素醋酸酯丁 酸醋。 (10)第(6)至(9)項中任一項之經拉伸之纖維素酯膜, (5) 1375836 其中R〇係在30-300奈米之範圍及Rt係在70-400奈米之範 圍。 (11) 第(6)至(10)項中任一項之經拉伸之纖維素酯膜, 其中在80°C及90%RH之條件下貯存之後該纖維素酯膜之 尺寸變化係在± 2 %之內。 (12) —種偏光板,在其上具有一含有增塑劑及纖維素 酯之延遲膜,其中以正電子消散生命時間光譜法測定的延 φ 遲膜之自由體積半徑係在0.250-0.3 10奈米之範圍。 (13) 第(12)項之偏光板,其中以正電子消散生命時間 光譜法測定的延遲膜之自由體積參數係在1.0-2 ·0之範圍。 (14) 第(12)項之偏光板,其中以正電子消散生命時間 光譜法測定的延遲膜之自由體積參數係在1.2-1.8之範圍。 (15) 第(12)至(14)項中任一項之偏光板,其中該纖維 素酯爲各自具有2-22個碳原子之混合羧酸之酯。 (16) 第(12)至(15)項中任一項之偏光板,其中R〇係在 φ 20-300奈米之範圍及Rt係在70-400奈米之範圍。 . (17)第(12)至(16)項中任一項之偏光板,其中在SOt • 及90%RH之條件下貯存之後該延遲膜之尺寸變化係在±2% 之內。 (18)—種偏光板,在其上具有一含有增塑劑及纖維素 酯之經拉伸之纖維素酯膜,其中以正電子消散生命時間光 譜法測定的經拉伸纖維素酯膜之自由體積半徑係在0.250-0-310奈米之範圍; 以正電子消散生命時間光譜法測定的經拉伸纖維素酯 -9- (6) 1375836 - 膜之自由體積參數係在1.0-2.0之範圍; 該經拉伸之纖維素酯膜係在將膜乾燥到殘餘溶劑量降 低至低於0.3%之後,藉由在12次/小時或更高的氣體置換 率下以105-150°C加熱處理膜所製得。 (19) —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具有直接照明背光系統及 第(12)至(18)項中任一項之偏光板。 (20) —種製造延遲膜之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 φ 在一載體上澆鑄一含有增塑劑及纖維素酯之摻雜物, 形成一網狀物; 自載體剝離網狀物: 當網狀物仍含有溶時拉伸網狀物; 進一步乾燥網狀物,直到殘餘溶劑量降低至0.3 %爲止 :及 在輸送網狀物時於12次/小時或更高(或以12-45次/小 時更佳)的氣體置換率下以105-155 °C加熱處理網狀物,獲 # 得指定的自由體積半徑及指定的自由體積參數。 . 現將本發明的特徵加以說明。 本發明的其中一方面爲一種偏光板,在其上具有一含 有增塑劑及纖維素酯之延遲膜,其中以正電子消散生命時 間光譜法測定的延遲膜之自由體積半徑係在0.250-0.3 10奈 米之範圍。再者,較佳爲該偏光板具有自由體積參數爲 1.0-2.0的延遲膜。 本發明中的自由體積代表未被纖維素酯鏈佔據的空白 區域。該自由體積可使用正電子消散生命時間光譜法測量 -10· (7) 1375836 。具體言之,藉由測量自正電子射入纖維素酯膜至正電子 消散的時間(即正電子的消散生命時間),可自該正電子的 消散生命時間非破壞性地評估自由體積孔洞的尺寸及數値 濃度》 <以正電子消散生命時間光譜法測量自由體積半徑,及自 由體積參數> 正電子消散生命時間及相對強度係在下列測量條件下 測量。 (測量條件) 正電子源:22NaCl(強度:1.85MBq)
7 -射線偵測器:塑膠閃爍器+光電倍增管 設備的時間解析度:290ps 測量溫度:2 3 °C 總計數:1百萬計數 試樣尺寸:2〇毫米X15毫米χ2毫米 將20片之20毫米χΐ5毫米尺寸的膜堆疊,以製備約2 毫米厚度之樣品。將樣品在抽真空下乾燥24小時。 照射面積:約1 0毫米直徑 每一通道之時間:23.3pc/通道 根據上述的測量條件進行正電子消散生命時間光譜法 。使用非線性最小平方法分析纖維素酯膜的三種組份。當 消散時間依小在前的次序稱爲τ 1r 2及Γ 3及對應強度 -11 - 1375836 ⑼ 分別稱爲I〗、12及I3(Ii+l2 + h = l〇〇%)時,利用下示公式使 用最大消散時間τ 3測定自由體積半徑R3(奈米)。r 3値越 大,則所評估的自由體積越大。 τ 3 = (l/2)[l-{R3/(R3+〇.166)} + (l/2^ )sin{2^· R3/(R3+〇-166)})*] 其中0.1 66(奈米)代表自孔壁發散的電子層厚度。 藉由下列的公式測定自由體積參數VP。 V3 = {(4/3) π (R3)3}(奈米 3) VP = I3(%)xV3(奈米 3) 因爲13(%)在此等於孔洞之相對數値濃度,VP即等於 孔洞之相對數量。 將上述測量重複兩次並計算測定的平均値。 在例如 MATERIAL STAGE vol.4,No.5,2004,pp.21-25, The TRC News,No.80(2002年 7月)ρρ.20-22 (由 Toray Research Center 發表)及“BUNSEKI(Analysis)”,1 988,pp.ll-20中有說 明以正電子消散光譜法評估聚合物中的自由體積。 本發明延遲膜之自由體積半徑係較佳爲0.250-0.310奈 米,且更佳爲0.270-0.305奈米。在工業程序中’很難製得 具有小於0.250奈米之自由體積半徑或小於1.0之自由體積 參數的纖維素酯延遲膜。具有0.250-0.310奈米之自由體積 半徑的本發明延遲膜是較爲理想的,因爲其可達成本發明 的功效。然而,在以習用製備方法所製備的延遲膜中’難 以出現具有不超過0.31奈米之自由體積半徑的延遲膜。自 由體積參數係以在1.0-2.0之範圍較佳’而以在I·2-1·8之範 圍更佳。當自由體積參數小於i·8時,則較不會出現延遲 -12- (9) 1375836 斑點。 控制含有增塑劑及纖維素酯之延遲膜的自由體積半徑 及自由體積參數在指定範圍內的方法沒有特殊的限制,但 是彼等可以下列方法控制。 具有以正電子消散生命時間光譜法測定爲0.250-0.310 之自由體積半徑及1.0-2.0之自由體積參數的延遲膜係由包 括下列步驟的方法所獲得= φ 在載體上澆鑄一包含增塑劑及纖維素酯之摻雜物,形 成一網狀物; 自載體剝離網狀物; 當網狀物仍含有溶劑時,拉伸網狀物; 進一步乾燥網狀物,直到殘餘溶劑量降低至0.3 %爲止 :及 在輸送網狀物時,於12次/小時或更高(或以12-45次/ 小時更佳)的氣體置換率下以105- 155 °C加熱處理網狀物。 φ 氣體置換率爲每單位時間以新鮮空氣置換熱處理室之 氣體的次數,其先決條件係將熱處理室的體積表示成V( 立方公尺)及將送入加熱處理室之新鮮空氣量表示成FA( 立方公尺/小時在送入熱處理室的空氣之中,新鮮空氣 不包括再循環及循環的空氣,但是包括不含任何經蒸發之 溶劑,也不含經蒸發之增塑劑的空氣,或其中經蒸發之溶 劑或經蒸發之增塑劑已移除的空氣。 氣體置換率=FA/V(次/時間)》 當熱處理溫度超過155 °C時,或當其小於1〇5 °C時,則 -13- 1375836 no) ' 不具有獲得本發明功效。 操作溫度以在110-150 °C之範圍更爲理想。再者,較 佳爲熱處理在其中氣體置換率爲12次/小時或更高的條件 下進行。當其小於12次/小時,則較不易獲得本發明之功 效。 當氣體置換率爲12次/小時或更高時,則徹底減少氣 體中蒸發自延遲膜的增塑劑濃度,因此也減低增塑劑再沈 φ 積於延遲膜的作用。據信這有助於達成本發明的功效。當 氣體置換率增加至超出需求時,生產成本增加,並由於網 狀物顫動而使延遲斑點增加。因此,不建議氣體置換率增 加至超出需求,但是在網狀物徹底乾燥及殘餘溶劑量顯著 降低之後,可將其增加。但是45次/小時或更高的氣體置 換率是不實際的,因爲生產成本大量增加。在12次/小時 或更高的氣體置換率下的熱處理較佳爲進行1分鐘-1小時 。如果處理時間小於1分鐘時,則可能難以獲得在指定範 # 圍內的自由體積半徑,但是當其不超過1小時時,延遲値 的變化尙可接受。 再者,在該方法中,也可以有效地進行在厚度方向上 的延遲膜加壓處理,以控制自由體積半徑及自由體積參數 在較佳的範圍內。壓力係以0.5-10kPa較佳。在進行加壓 處理階段時的殘餘溶劑量係以小於0.3 %較佳。在0.3 %或更 高時,無法完全達到本發明的功效,雖然可以改善延遲膜 的平坦性。 當延遲膜未被施以上述處理時,則自由體積半徑可能 -14- (11) 1375836 會大於0.315。 現將本發明現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受限 於此。 <纖維素酯> 用於本發明的纖維素酯之數均分子量(Μη)係以8 0000-200000較佳。以 10000-200000更佳,而以 150000-200000 φ 又更佳。 用於本發明的纖維素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對數 均分子量(Μη)之比Mw/Mn係以在1.2-3.0之範圍較佳,而 以在1.7-2.2之範圍更佳。 纖維素酯之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可以使用高性能 液相色層分離法的熟知方法測量。數均分子量及重量平均 分子量可利用這些數値計算,並可以計算該比値(Mw/Mn)
測量條件如下。 溶劑:二氯甲烷 管柱:Shodex K806,K805,K803G(由 Showa Denko K.K.所生產) 管柱溫度:25°C 樣品濃度:0.1重量% 偵測器:RI型504 (由GL Sciences Inc.所生產) 幫浦:L6000(由 Hitachi,Ltd.所生產) 進料速度:1.0毫升/分鐘 -15- (12) 1375836 校正:標準化聚苯乙烯STK標準聚苯乙烯(由TOSOH CORP.所製造)。利用在Mw = l,000,000-50 0之範圍的13個 樣品劃出校正曲線。該13個樣品之間的Mw値間隔以具有 相同間隔較佳。 較佳爲以具有從2至約22個碳原子之脂族羧酸酯、芳 香族羧酸酯或它們的混合羧酸酯用作本發明的纖維素酯, 因爲如此可顯著獲得本發明的功效。 φ 尤其以纖維素之低碳脂肪酸酯較佳,其中低碳脂肪酸 代表具有6個或更少碳原子的脂肪酸。具體的纖維素低碳 脂肪酸酯的實例包括:纖維素醋酸酯、纖維素丙酸酯、纖 維素丁酸酯、纖維素醋酸酯酞酸酯及混合脂肪酸酯,例如 纖維素醋酸酯丙酸酯及纖維素醋酸酯丁酸酯,其掲示在 JP-A第10-45804號、第8-23 1 76 1號及美國專利第2,319,052 號中。其中以纖維素醋酸酯丙酸酯、纖維素醋酸酯丁酸酯 及纖維素醋酸酯丙酸酯丁酸酯作爲本發明的纖維素之低碳 # 脂肪酸酯尤其較佳。也可將這些纖維素酯組合使用。因爲 這些纖維素酯具有不像纖維素三醋酸酯的似非晶形,因它 們用於本發明中特別理想。 總醯化度係以在2.4-2.9之範圍較佳。本發明的纖維素 酯尤其較佳爲含有作爲取代基的具有2-22個碳原子之醯基 ’且滿足下列公式(I)及(Π),其先決條件係X代表乙醯化 度及Y代表具有3-22個碳原子之醯基的取代度: 公式(I) 2.4SX + YS2.9 公式(Π) 2.5 -16- (13) 1375836 在這些之中,尤其較佳的是具有1.7客XS2.5及O.lg YS 1.2之纖維素醋酸酯丙酸酯(總取代度以X + Y代表)。未 被醯基取代的部分通常以羥基存基。這些化合物係以本技 藝中已知的方法製備。 纖維素酯的醯化度係根據ASTM-D 817-96所指定之方 法測定。 纖維素酯係藉由使用可單獨或組合使用的短絨棉、木 φ 漿或槿麻作爲原料所製備。尤其較佳爲使用自單獨或組合 的短絨棉(以下僅稱爲短絨棉)或木漿所製備的纖維素酯。 也可以使用彼此以任何比例混合的這些纖維素酯。如 果使用酸酐(醋酸酐、丙酸酐及丁酸酐)作爲醯化劑時,則 纖維素酯可經由使用有機酸(如醋酸)及有機溶劑(如二氯 甲烷)在質子性觸媒(如硫酸)的存在下以常見的反應而製 備。 在乙醯基纖維素的例子中,必需延長乙醯化作用期間 # ,以獲得較高的乙醯化度,但是太長的乙醯化作用期間可 能產生不想要的反應,如切斷聚合物鏈或醯基分解作用。 因此,乙醯化作用期間應被限制在適當的範圍內,但是不 完全建議以乙醯化作用期間來指定乙醯化度,因爲在使用 不同的反應器或不同的設備時的乙醯化條件不同。通常分 子量的分布會在聚合物分解期間增加,所以在纖維素酯的 例子中,可以常用的Mw/Mn値指定分解程度,其中Mw 代表重量平均分子量及Μη代表數均分子量。亦即,可以 使用Mw/Mn値作爲代表聚合物未過度分解及同時已達成 -17- (14) 1375836 充分的乙醯化作用的乙醯化反應程度的參數之一。 將纖維素酯之製備方法的實例說明於下。將作爲纖維 素原料的100重量份之短絨棉壓碎,並在加入40重量份之 醋酸之後,將系統在36°c下預處理20分鐘以供活化。然後 加入8重量份之硫酸、260重量份之醋酸酐及350重量份之 醋酸,然後在36 °C下進行120分鐘酯化作用。在以11重量 份之24%醋酸鎂水溶液中和後,將該系統於63 °C下進行皂 φ 化成熟,獲得乙醯基醋酸酯。在系統於室溫下與加入10倍 的醋酸溶液(醋酸/水=1/1,以重量比爲基準)攪拌160分鐘 之後,將所得溶液過濾及乾燥,獲得具有2.75之乙醯基取 代度的純化乙醯基醋酸酯。所獲得的乙醯基醋酸酯展現 92,000 之 Μη、156,400 之 Mw 及 1 · 7之 M w/Mn。以類似的 方式,具有不同取代度及不同Mw/Mn比之纖維素酯可藉 由控制纖維素酯的酯化條件(溫度、期間及攪拌速率)與水 解條件而合成。較佳爲也以精製方式進行低分子量組份的 φ 移除及以過濾進行自所製備的纖維素酯中移除未乙醯化的 組份。 對所製備之纖維素酯較佳爲進行下列處理:即(i)以精 製方式移除低分子量部分;或(Π)以過濾移除未乙醯化部 分或低乙醯化部分。 再者,混合酸的纖維素酯可藉由使用JP-A 10-45804 所述方法的反應來製備。醯基取代度可根據ASTM_D817-96之定義測量。 纖維素酯的特性受殘餘的金屬組份量影響,該殘餘量 -18- (15) 1375836 可能源自於製造法中所使用的水。會產生不可溶核心的金 屬組份應該以最少量爲佳。鐵(Fe)、鈣(Ca)、鎂(Mg)及其 他金屬的金屬離子可能會經由與有可能包含有機酸基團的 聚合物分解產物組合形成鹽而形成不可溶核心。因此,這 些金屬離子應該爲最少量》鐵量係以小於1 ppm較佳。鈣 可輕易與酸組份(如碳酸、硫酸)或與各種配位體形成配位 化合物,即錯合物,而造成太多不可溶渣滓(不可溶殘餘 φ 物及混濁度)》 較佳的鈣量通常小於60ppm,而以從0至30ppm更佳 。太多的鎂也可能產生不可溶殘餘物,而其較佳的量係從 〇至7〇PPm,以從0至20ppm更佳。在將經絕對乾燥的纖維 素酯膜以微浸提濕性分解劑(硫酸-硝酸分解)處理及接著 被施以鹼熔之後,以IPC-AES(感應耦合電漿-原子發射光 譜法)方式測定鐵、鈣、鎂之量。 9 <增塑劑> 在本發明的延遲膜中所含有的一或多種增塑劑的總含 量係以延遲膜的總固體量爲基準計1-20重量%較佳,而以 3 -1 8重量%更佳。 在本發明的延遲膜中所使用的增塑劑沒有特殊的限制 。但較佳的增塑劑實例包括:磷酸酯增塑劑、乙醇酸酯增 塑劑、檸檬酸酯增塑劑、苯二甲酸酯增塑劑、多醇酯增塑 劑、多羧酸酯增塑劑、脂肪酸酯增塑劑、聚酯增塑劑及聚 胺基甲酸酯增塑劑。 -19- (16) 1375836 磷酸酯增塑劑的實例包括: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酚 酯、磷酸甲酚基二苯酯、磷酸辛基二苯酯、磷酸二苯基聯 苯酯、磷酸三辛酯及磷酸三丁酯。較佳爲使用乙醇酸烷基 苯二甲基烷基酯作爲乙醇酸酯增塑劑。乙醇酸烷基苯二甲 基烷基酯的實例包括:乙醇酸甲基苯二甲基甲酯' 乙醇酸 乙基苯二甲基乙酯、乙醇酸丙基苯二甲基丙酯、乙醇酸丁 基苯二甲基丁酯、乙醇酸辛基苯二甲基辛酯、乙醇酸甲基 φ 苯二甲基乙酯、乙醇酸乙基苯二甲基甲酯、乙醇酸乙基苯 二甲基丙酯、乙醇酸甲基苯二甲基丁酯、乙醇酸乙基苯二 甲基丁酯、乙醇酸丁基苯二甲基甲酯、乙醇酸丁基苯二甲 基乙酯、乙醇酸丙基苯二甲基丁酯、乙醇酸丁基苯二甲基 丙酯、乙醇酸甲基苯二甲基辛酯、乙醇酸乙基苯二甲基辛 酯、乙醇酸辛基苯二甲基甲酯及乙醇酸辛基苯二甲基乙酯 〇 苯二甲酸酯增塑劑的實例包括:苯二甲酸二乙酯、苯 # 二甲酸二甲氧基乙酯、苯二甲酸二甲酯 '苯二甲酸二辛酯 、苯二甲酸二丁酯、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苯二甲酸 二辛酯、苯二甲酸二環己酯及對苯二甲酸二環己酯。 檸檬酸酯增塑劑的實例包括:檸檬酸乙醯基三甲酯、 檸檬酸乙醯基三乙酯及檸檬酸乙醯基三丁酯。 脂肪酸酯增塑劑的實例包括··油酸丁酯、篦麻酸甲基 乙醯酯及癸二酸二丁酯。 較佳爲也可使用多羧酸酯增塑劑。較佳爲加入在JP-A第2002-265 639號的第[0015]-[0020]段中所揭示作爲增 -20· (17) 1375836 塑劑的多羧酸酯之一。 在高溫及高濕度的環境下,當添加劑(如增塑劑)自膜 中沉積及揮發出來時,將失去膜重量的特性稱爲揮發性。 在習用的織維素酯膜中,該揮發性大,因此引起顯示裝置 的功能下降》在本發明中,在80 °c及90 % RH之條件下的 揮發性係以增塑劑總重量爲基準計不超過±2重量%爲佳。 在80°C及90%RH之條件下展現±2重量%之揮發性的增 φ 塑劑實例包括:多醇酯增塑劑、聚酯增塑劑及聚胺基甲酸 酯增塑劑。 多醇酯增塑劑爲包含具有二或多價之脂族多醇與單羧 酸之酯的增塑劑,而較佳爲在其分子中含有芳香族環或環 烷基環。以具有2-20價之脂族多醇酯較佳。 將用於本發明的多醇以下列的通式(i)代表。 通式(i) Ri-(〇H)n 其中R】代表具有η價之有機基團,n代表2或更大的 φ 正整數及〇H基代表醇系或酚系羥基。多醇的碳原子數係 以5或更多個較佳。較佳的多醇實例包括:側金盞花醇、 阿拉伯糖醇、乙二醇、二甘醇 '三伸甘醇、四伸甘醇、 1,2 -丙二醇、1,3 -丙二醇、二伸丙甘醇、三伸丙甘醇' 1,2 -丁二醇 ' 1,3 -丁二醇、1,4 -丁二醇、二伸丁 甘醇、 1,2,4 -丁三醇、1,5 -戊二醇、1,6 -己二醇、己三醇' 半乳糖 醇、甘露醇、3-甲基戊烷-1,3,5-三醇、頻哪醇、山梨醇、 三羥甲基丙烷、三羥甲基乙烷及木糖醇,但是本發明不限 於此。尤其以三伸甘醇 '四伸甘醇、二伸丙甘醇、三伸丙 •21 - (18) 1375836 甘醇、山梨醇、三羥甲基丙烷及木糖醇 可以使用已知的脂族單羧酸、脂環 單羧酸作爲在多醇酯中所使用的單羧酸 特殊的限制。尤其以脂族單羧酸及芳香 爲使透濕性及揮發性減低。 將較佳的單羧酸實例列下文中,但 於此。 φ 較佳爲使用具有1至32個碳原子之 碳原子數係以從1-20個更佳,而以從1-佳爲加入醋酸以提升與纖維素酯的相容 羧酸混合也是較佳的。 可以實例說明的較佳脂族單羧酸有 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庚酸、 、2-乙基己酸、十一酸、月桂酸、十三 五酸、棕櫚酸、十七酸、硬脂酸、十九 # 酸、林諾色利(lignocelic)酸、蠟酸、二 、蜂花酸和蟲漆蠟酸;及不飽和脂肪酸 酸、山梨酸、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和 較佳的脂環族羧酸的實例包括環戊 酸、環辛烷羧酸及其衍生物。 較佳的芳香族單羧酸的實例包括以 苯環所形成者(如苯甲酸及甲苯甲酸)、 之芳香族單羧酸(如聯苯羧酸)、萘羧酸 之衍生物,而以苯甲酸尤其較佳。 較佳。 族單羧酸及芳香族 ,雖然單羧酸沒有 族單羧酸較佳,因 是本發明並不受限 直鏈或支鏈羧酸。 10個尤其較佳。較 性,使醋酸與另一 飽和脂肪酸,如醋 辛酸、壬酸、癸酸 酸、肉豆蔻酸、十 酸、花生酸、山蓊 十七酸、二十八酸 ,如Η —稀酸、油 花生油酸。 烯羧酸 '環己烷羧 烷基引入苯甲酸的 具有2或多個苯環 和四氫萘羧酸及彼 •22- (19) (19)1375836 多醇之分子量係以從300至1,500較佳,而以從350至 1000更佳,雖然分子量沒有特殊的限制。較大的分子量對 貯存安定性較佳,但是較小的分子量對與織維素醋的相容 性較佳。 在多醇酯中所使用的羧酸可爲—種羧酸或二或多種竣 酸之混合物。 將多醇酯的具體實例列於下文中。
-23- (20)1375836 C4H9-C-〇-(CH2)2-〇-(CH2)2-〇-(CH2)2-〇-C-C4H9 ο ο (CH2)2-〇-(CH2)2-〇-(CH2)2 2 〇^S-°~ 3 贫-〇-(CH2)2—0—((^2>2—〇-{CH2h-〇-g-^~^ 4 0"X〇"^ch2_ch2— 5 C4H9-C-〇-^CH2-CH2-〇^-C-C4H9 o 4 o 6 c8h17-c-o-(-ch2-ch2-o-^-c-c8h17 O 0 __ 7 〇-r〇-fCH^cH2-°)r-s-〇 8 ^^-c-o-^-ch2ch2ch2-o^-c-^^ 9 C4H9 -c - o ch2ch2ch2 -o c ^c4h9
〇 3 Q 10 c8h17-c-o-(-ch2ch2ch2-o^-c-c8h17 o o 11 〇-言-〇如〜零H广〇)rg-〇 o ch3 ο c4h9-c-o-^ch2ch—c 0 ch3 12 Οτο 如 H2?H_oh~0 c-c4h9 II o •f 14 CaHu-C-〇-^CH2CH-〇)^-C-CBH,7 〇 ch3 o 〇^s-Hch々h - o)r-s-〇 Λ CHa Λ -24 - 17 (21)1375836
o II ch2-o-c-c4h9 ch3ch2-c—ch2 一 o-c-c4h9 l II ^ 9I o ch2-o-c-c4h9o 19 ch2-o-c-c8h17 ch3ch2-c-cH2-〇-c-c8h17I o CH?-〇—C—C8Hi 7 II o
ch2-o-c-ch3 o 20 o ch5-o-c CH3CH2—9-CH2—o-c-ch3o CH2-0-C-CH3 II o
22 丨 CH3CH2-C-CH2-〇-C—^ y CH2 0-C-CH3o ch2-〇 23 oo ch2-〇-c—/—y i ch3ch2-c“ch2_o-c—^ y ch2-oh -25 - (22) 1375836 24
〇=c o=c I I ? ? ch2—ch-ch-ch-ch2 o o o 25
PP o=c Io =c Io CH2—CH-CH 一 CH-CH2 0 1 c=o 0 1 c=o 0 1 c=o 26
ό ό ό ό ό ότ 27 ρ 9 ρ
CH3 o=c I ο I 28 ch2-ch-ch-ch-ch2 ? ? ? c=o c=o c=o ό ό ό P PP o=c o=c o=c ο o 〇 o=c Io o=c Io o=c Io ch2—ch2_c—ch广 ch2 CH3
29 ch2—ch2—c-ch2—ch2 ch3 C"〇-(cH2-CH"CH2-〇 o 0 1 c=o
ό -26 - (23) 1375836 30 CUO 6 τ-δ?
Η2 CH 31
32 ch3_ch2_c-ch2_o
ch3-ch, 9 CMO
ch2-o-c L II Ο -ο ch2-o-c 1 ιι Ο -ο 33
Xc=/ 〇 Ο 34 ^-|-〇4ch2-^h-o^-o-c-^) 35 I ο y^ !i0? cno 6
CM )r ο - Η2 C ΟΠΟ 在本發明中使用在JP-A第2002-2295 6號的第[005 1]-[0056]段中所揭示的聚酯增塑劑。在 jp-A第2003-171499 號的第[〇〇31]-[〇〇39]段中所揭示的聚胺基甲酸酯增塑劑也 較佳。 再者’以下式(I)代表的芳香族終端酯增塑劑也較佳 -27- 1375836
(24)
式⑴ B-(G-A)n-G-B 其中B代表苯單羧酸基團,G代表具有2-1 2個碳原子 之伸烷基二醇基團或具有4-12個碳原子之氧基伸烷基二醇 基團’ A代表具有4-12個碳原子之伸烷基二羧酸及n代表 〇或更大的整數。以式(I)代表的化合物係經由類似於常見 的聚酯增塑劑製備反應的反應所製備。 本發明的芳香族終端酯之苯單羧酸組份的實例包括: φ 苯甲酸、對-第三丁基苯甲酸 '鄰·甲苯甲酸、間-甲苯甲 酸、對·甲苯甲酸、二甲基苯甲酸、乙基苯甲酸、正丙基 苯甲酸、胺基苯甲酸及乙醯氧基苯甲酸,其可單獨或以二 或多個酸組合使用。 本發明的芳香族終端酯之具有2-12個碳原子的伸烷基 二醇組份的實例包括: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 、1,2-丁 二醇、1,3-丁 二醇、2-甲基-1,3-丙二醇、1,4-丁 二醇' 1,5-戊二醇' 2,2-二甲基-1,3-丙二醇(也稱爲新戊二 • 醇)、2,2·二乙基-1,3-丙二醇(也稱爲3,3-三羥甲基戊烷)、 2- 正丁基·2·乙基-1,3-丙二醇(也稱爲3,3-三羥甲基庚烷)、 3- 甲基-1,5·戊二醇、1,6-己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 醇、2-乙基-1,3-己二醇、2-甲基-1,8-辛二醇、1,9-壬二醇 、:I,10-癸二醇、1,12-十二烷二醇,其可單獨或以二或多 個二醇類組合使用。 本發明的芳香族終端酯之具有12個碳原子的氧基伸 烷基二醇組份的實例包括:二甘醇 '三伸甘醇、四伸甘醇 、二伸丙甘醇及三伸丙甘醇,其可單獨或以二或多個二醇 -28* (25) 1375836 類組合使用。 本發明的芳香族終端酯之具有4-12個碳原子的伸烷基 二羧酸組份的實例包括:琥珀酸、馬來酸' 富馬酸、戊二 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及十二烷二羧酸,其可單獨 或與二或多個二醇類組合使用。 在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芳香族終端酯之數均分子量係以 250-2000較佳,而以300-1500更佳。在本發明中所使用的 φ 芳香族終端酯之酸値係以不超過0.5毫克KOH/公克較佳, 而以不超過0.3毫克KOH/公克更佳。在本發明中所使用的 芳香族終端酯之羥基値係以不超過25毫克KOH/公克較佳 ,而以不超過I5毫克KOH/公克更佳。 (芳香族終端酯之酸値及羥基値) “酸値”代表使1公克樣品中所包括的酸(存在試樣中的 羧基)中和所需要的氫氧化鉀毫克數。或者,“羥基値,,代 # 表使1公克樣品乙醯化之後與羥基鍵結之醋酸中和所需要 的氫氧化鉀毫克數。該等酸値及羥基値係以Jis K0070爲 基準所測量。 芳香族終端酯增塑劑之合成法的實例示於下文中: <樣品1(芳香族終端酯樣品)> 將3 65重量份(2.5莫耳)之己二酸、418重量份(5 5莫耳 )之1,2-丙二醇、610重量份(5莫耳)之苯甲酸及〇3〇重量份 之駄酸四-異丙酯(作爲觸媒)一次裝入容器中,並同時在 -29- (26) 1375836 氮氣下攪拌,將混合物在130-250 °C下加熱,直到酸値降 至2或更小爲止。將過量單價醇使用回流濃縮器回流,並 連續移除所產生的水。接著將容器抽氣至100毫米Hg及 最終在200-230°C成爲3毫米Hg,同時移除餾出物。將產 物過濾,獲得具有下列特徵之芳香族終端酯: 黏度(25 °C ) : 815毫巴斯卡·秒 酸値:0.4 <樣品2(芳香族終端酯樣品)> 具有下列特徵之芳香族終端酯以與實例1相同的方式 製備,除了使用365重量份(2.5莫耳)之己二酸、610重量份 (5莫耳)之苯甲酸、583重量份(5.5莫耳)之二甘醇及0.45重 量份之鈦酸四-異丙酯(作爲觸媒)之外》 黏度(25°C ) : 90毫巴斯卡·秒 酸値:0.05
<樣品3 (芳香族終端酯樣品)> 具有下列特徵之芳香族終端酯以與實例1相同的方式 製備,除了使用365重量份(2.5莫耳)之己二酸' 610重量份 (5莫耳)之苯甲酸' 737重量份(5.5莫耳)之二伸丙甘醇及 〇.40重量份之鈦酸四-異丙酯(作爲觸媒)之外。 黏度(25°C ) : 134毫巴斯卡.秒 酸値:0.03 在這些增塑劑中,本發明的延遲膜中較佳爲包括其中 -30- (27) 1375836 二或多種增塑劑,藉此減少自延遲膜失去增塑劑。理由不 十分清楚,但是因爲(i)可以減少其中一種增塑劑的量;及 (ii)在兩種增塑劑之間或在增塑劑與纖維素酯之間的交互 作用可以抑制自延遲膜失去增塑劑。 < U V吸收劑> 本發明的纖維素酯膜較佳爲含有UV吸收劑,藉由吸 φ 收波長爲400奈米或更短的UV射線而改善LCD耐久性。 在370奈米波長的透射率係以不超過1〇 %較佳,並以不超 過5 %更佳,而以不超過2%還更佳。 在本發明中所使用的UV吸收劑的實例包括:氧基二 苯甲酮、苯並三唑、水楊酸酯、二苯甲酮、丙烯酸氰酯、 三嗪、鎳錯合鹽及無機粒子。 用於本發明中的較佳UV吸收劑包括苯並三唑UV吸 收劑及二苯甲酮UV吸收劑,兩者非常透明且具有預防偏 Φ 光板或液晶顯示裝置降解的優越效應β其中具有減低著色 之苯並三唑UV吸收劑尤其較佳。UV吸收劑的具體實例 包括由 Chiba Specialty Chemicals Inc.所製造的 TINUVIN 109、TINUVIN 171、TINUVIN 326、TINUVIN 327 及 TINUVIN 3 28 »但是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此。 例如,可以使用以下式(A)代表的化合物作爲苯並三 唑UV吸收劑。 -31 - (28) 1375836 式(A)
R3 尺2 其中R:、R2、R3、R4及R5可以相同或可以不相同, &各自代表氫原子 '鹵素原子、硝基、羥基、烷基、烯基 '芳基、烷氧基、醯氧基、芳氧基、烷硫基、芳硫基、單 • 或二烷胺基、醯胺基或5·6員之雜環基;且R4與R5可組合 ^成5 - 6貝環。 上述每一個基團可具有隨意的取代基。 將用於本發明的UV吸收劑的實例提供於下文中’但 是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此。
UV-1: 2-(2’-羥基-5,-甲苯基)苯並三唑 1^-2:2-(2,-羥基-3,,5,-二-第三丁苯基)苯並三唑 UV-3 : 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苯基)苯並三唑 UV-4 : 2-(2,-羥基-3,,5,-二-第三丁苯基)-5-氯基苯並 三唑 UV-5 : 2-(2,-羥基-3,-(3,,,4’,,5,,,6”-四氫苯二甲醯亞胺 基甲基)-5’-甲苯基)苯並三哩 1;¥-6: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1- 苯並三唑-2-基)酚) UV-7: 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苯基)-5-氯基苯 並三唑 UV-8: 2-(2H-苯並三唑-2·基)-6-(正·和異-十二院基)· -32- (29) 1375836 4 -甲酚(TINUVIN 171,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Inc.之產 品) UV-9: 3·[3-第三丁基-4-羥基-5·(氯基- 2H-苯並三唑-2-基)苯基]丙酸辛酯與3-[3-第三丁基-4-羥基-5· (5-氯基-2Η-苯並三唑-2-基)苯基]丙酸2-乙基己酯之混合物 (ΤIN U VIΝ 1 0 9,C i b a S p e c i a 11 y C h e m i c a 1 s I n c .之產品) 再者,用於本發明中的較佳UV吸收劑的實例包括二 φ 苯甲酮UV吸收劑及三嗪UV吸收劑,其中以三嗪UV吸 收劑尤其較佳。 較佳爲使用以下式(B)代表的化合物作爲苯並三唑UV 吸收劑。 式(B)
OH
其中 γ代表氫原子、鹵素原子、烷基、烯基、烷氧 基或苯基,在這些之中,烷基、烯基及苯基可具有取代基 ;A代表氫原子、烷基、烯基、苯基、環烷基、烷羰基、 烷磺醯基或-CO(NH)n-l-D基團,其中D代表可具有取代 基之烷基、烯基或苯基;且m及η各自代表1或2。 在上述的說明中,烷基代表例如具有不超過24個碳原 子之正或支鏈脂族基團,烷氧基代表例如具有不超過18個 碳原子之烷氧基,及烯基代表例如具有不超過16個碳原子 -33 - (30) 1375836 之烯基,如烯丙基或2-丁烯基。烷基、烯基及苯基之取代 基的實例包括例如:鹵素原子(如氯原子、溴原子和氟原 子)、羥基及苯基(該苯基可進一步具有作爲取代基之烷基 或鹵素原子)。 以式(Β)代表的二苯甲酮相關化合物的具體實例示於 下文中,但是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此。 1^-10:2,4-二羥基二苯甲酮 • UV-11: 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 UV-12: 2·羥基-4-甲氧基-5-磺基二苯甲酮 UV-13:雙(2·甲氧基·“羥基-5-苯醯基苯基甲烷) 較佳爲也使用具有1,3,5_三嗪環之化合物作爲本發明 的光學膜之UV吸收劑。 在具有1,3,5-三嗪環之化合物中,以下式(c)代表的化 合物尤其較佳。 Φ 式(C)
其中X】代表單鍵、-Nr4_、 NR5·、-〇 -或-S-; x3代表單鍵、 -NR4-' ·〇·或-S-; x2代表單鍵 ' ·
及R3各自代表烷基、烯基 '芳基或雜環基;且r4、R5& R6各自代表氫原子 '烷基、烯基、芳基或雜環基。以式 -34 - (31) 1375836 (c)代表的化合物係以蜜胺化合物較佳。 關於蜜胺化合物’在式(C)中’ \2及χ3分別爲_ NR4-' -NR5-及-NR6-’或X】' χ2及x3各自爲單鍵;且Ri ' R2及R3各自爲在氮原子上具有自由基的雜環基。再者 ’ -Xi-Ri-、-X2-R2 -及-X3-R3 -係爲相同的取代基較佳。R] ' R2及R3各自爲芳基尤其較佳’且R4、尺5及尺6各自爲氫 原子尤其較佳。 Φ 上述院基係較佳爲鏈院基,其比環系院基更佳,且直 鏈烷基比支鏈烷基更佳。 在院基中的碳原子數係以1-30個較佳,以1_20個更佳 ,以1-10個又更佳,以1-8個還更佳,而以1-6個最佳。該 烷基可具有取代基。 具體的取代基實例包括:鹵素原子、烷氧基(例如甲 .氧基、乙氧基和環氧基乙氧基)及醯氧基(例如丙烯醯氧基 、甲基丙烯醯氧基)。相較於環系烯基,較佳的是上述烯 9 基爲鏈狀烯基。上述烯基較佳爲鏈烯基,其比環系烯基更 佳,且直鏈烯基比支鏈烯基更佳。在烯基中的碳原子數係 以2-30個較佳,以2-20個更佳,以2-10個又更佳,以2-8個 還更佳,而以2-6個最佳》烯基可具有取代基。 具體的取代基實例包括:鹵素原子、烷氧基(例如甲 氧基、乙氧基和環氧基乙氧基)或醯氧基(例如丙烯醯氧基 和甲基丙嫌酿氧基)。 關於上述芳基,以苯基及萘基較佳,而以苯基更佳。 芳基可具有取代基。 •35- (32) (32)
1375836 具體的取代基實例包括:鹵素原子 基、羧基、烷基、烯基、芳基、烷氧基 、醯氧基、烷氧羰基、烯氧羰基、芳氧 以烷基取代之胺磺醯基、以烯基取代之 取代之胺磺醯基、磺醯胺基、胺甲醯基 .甲醯基、以烯基取代之胺甲醯基、以芳 、醯胺基、烷硫基、烯硫基、芳硫基及 烷基通常爲前述之烷基。 在此所述之烷氧基、醯氧基、烷氧 之胺磺醯基、磺醯胺基、以烷基取代之 、烷硫基及醯基中的烷基部分亦通常爲 在此所述之烯基通常爲前述之烯基 在此所述之烯氧基、醯氧基、烯氧 之胺磺醯基、磺醯胺基、以烯基取代之 、烯硫基及醯基中的烯基部分通常爲前 上述芳基的具體實例包括:苯基、 、4-甲氧基苯基、3,4-二乙氧基苯基、 十二院氧基苯基。 上述芳氧基、醯氧基、芳氧羰基、 醯基、磺醯胺基、以芳基取代之胺甲醯 基及醯基的具體實例通常爲那些前述之 當 Xi、X2 及 X3各自爲-NR-、-0-i 以具有芳香性較佳。 在具有芳香性之雜環系基團中的雜 、羥基、氰基、硝 、烯氧基' 芳氧基 羰基、胺磺醯基、 胺磺醯基、以芳基 、以烷基取代之胺 基取代之胺甲醯基 醯基。在此所述之 羰基 '以烷基取代 胺甲醯基、醯胺基 前述之院基。 〇 羰基、以烯基取代 胺甲醯基、醯胺基 述之烯基。 α -萘基、-萘基 4-辛氧基苯基及4- 以芳基取代之胺磺 基' 醯胺基、芳硫 芳基者。 或-S-時,則雜環基 環通常爲不飽和雜 -36- (33) 1375836 環,且較佳爲具有最多的不飽和鍵數。雜環係以5員環、6 員環或7員環較佳’以5員環或6員環更佳’而以6員環最佳 〇 雜環系環中所含的雜原子係以N原子、S原子或〇原 子較佳,而以N原子尤其較佳。 以吡啶環作爲具有芳香性之雜環系環尤其較佳(例如 其中之雜環基爲2 -吡啶基或4 -吡啶基者)°雜環系基團可 φ 具有取代基。雜環系基團的取代基實例通常爲那些前述芳 基部分中所述及者。 當Xi、X2及乂3各自爲卓鍵時^則雜環系基團具有在 氮原子上的自由基較佳。在氮原子上具有自由基的雜環系 基團係以5員環、6員環或7員環較佳,以5員環或6員環更 佳,而以5員環最佳。雜環系基團可具有許多氮原子。 雜環系基團可具有除了氮之外的雜原子(例如0原子 或S原子)。雜環系基團可具有取代基。雜環系基團的取 φ 代基實例通常爲那些前述芳基部分中所述及者。 在氮原子上具有自由基的雜環系基團的實例示於下文 中: -37- (34)1375836
(Hc-8)
(Hc-7)
H CO-NH-CHg -NN^i (Hc-10)
—N 0
(Hc-12) N^ch3 •CCBr
-Np n—C4H9—O-CO 38- (35) (35)1375836 具有1,3,5-三嗪環之化合物的分子量係以3〇〇2〇〇〇較 佳。該化合物的沸點係以260t或更高較佳。沸點可以使 用市售的測量組合來測量(例如由Seiko Instruments Inc. 所生產的TG/DTA100) » 具有1,3,5-三嗪環之化合物的實例示於下文中: 下示的多數個R代表相同的基團。 ⑴-(12)
R 其中R代表下列基團之一: (1) 丁基 (2) 2·甲氧基-2-乙氧基乙基 (3) 5-十一烯基 (4) 苯基 (5) 4-乙氧羰基苯基 (6) 4-丁氧基苯基 (7) 對-聯苯基 (8 ) 4 ·吡啶基 (9) 2-萘基 (10) 2-甲苯基 (1 1)3,4-二甲氧基苯基 (12)2-雙糠醯基 -39 (13) (36)1375836 其中R代表下列基團之一:
(14) - (79) R I 其中R代表下列基團之一: (14) 苯基 (15) 3-乙氧羰基苯基 (16) 3-丁氧基苯基
⑻ c4h3
(n)C4H9
(17) 間-聯苯基 (1 8 ) 3 ·苯硫基苯基 (19) 3-氯苯基 (20) 3-苯醯基苯基 (21) 3-乙醯氧基苯基 (22) 3-苯醯氧基苯基 (23) 3-苯氧羰基苯基 (24) 3-甲氧基苯基 (25) 3-苯胺基苯基 (26) 3-異丁炔基胺基苯基 (37)1375836 (27) 3-苯氧羰基胺基苯基 (28) 3-(3-乙脲基)苯基 (29) 3-(3,3-二乙脲基)苯基 (30) 3-甲苯基 (31) 3-苯氧基苯基 (32) 3-羥苯基 (33) 4-乙氧羰基苯基
(34) 4-丁氧基苯基 (35) 對·聯苯基 (36) 4-苯硫基苯基 (37) 4-氯苯基 (38) 4-苯醯基苯基 (39) 4-乙醯氧基苯基 (40) 4-苯醯氧基苯基 (41) 4-苯氧羰基苯基
(42) 4-甲氧基苯基 (43) 4-苯胺基苯基 (44) 4-異丁炔基胺基苯基 (45) 4-苯氧羰基胺基苯基 (46) 4-(3-乙脲基)苯基 (47) 4-(3,3-二乙脲基)苯基 (48) 4-甲苯基 (49) 4-苯氧基苯基 (50) 4-羥苯基 -41 (38)1375836 (51) 3,4-二乙氧羰基苯基 (52) 3,4-二丁氧基苯基 (53) 3,4-二苯基苯基 (54) 3,4-二苯硫基苯基 (55) 3,4-二氯苯基 (56) 3,4-二苯醯基苯基 (57) 3,4-二乙醯氧基苯基
(58) 3,4-二苯醯氧基苯基 (59) 3,4-二苯氧羰基苯基 (60) 3,心二甲氧基苯基 (61) 3,4-二苯胺基苯基 (62) 3,4-二甲苯基 (63) 3,4-二苯氧基苯基 (64) 3,4-二羥苯基 (65) 2-萘基
(66) 3,4,5-三乙氧羰基苯基 (67) 3,4,5-三丁氧基苯基 (68) 3,4,5-三苯基苯基 (69) 3,4,5-三苯硫基苯基 (70) 3,4,5-三氯苯基 (71) 3,4,5-三苯醯基苯基 (72) 3,4,5-三乙醯氧基苯基 (73) 3,4,5-三苯醯氧基苯基 (74) 3,4,5-三苯氧羰基苯基 -42 - (39)1375836 (75)3,4,5-三 甲 氧 基 苯 基 (76)3,4,5-三 苯 胺 基 苯 基 (77)3,4,5-三 甲 苯 基 (78)3,4,5-三 苯 氧 基 苯 基 (79)3,4,5-三 羥 苯 基 (80) - (145) 其中R代表下列基團之一: (80) 苯基 (81) 3-乙氧羰基苯基 (82) 3-丁氧基苯基 (83) 間-聯苯基
(84) 3-甲硫基苯基 (85) 3-氯苯基 (86) 3-苯醯基苯基 (87) 3-乙醯氧基苯基 (88) 3-苯醯氧基苯基 (89) 3-苯氧羰基苯基 (90) 3-甲氧基苯基 (91) 3-苯胺基苯基 (92) 3-異丁炔基胺基苯基 (93) 3-苯氧羰基胺基苯基
-43 (40)1375836 (94) 3-(3-乙脲基)苯基 (95) 3-(3,3-二乙脲基)苯基 (96) 3-甲苯基 (97) 3-苯氧基苯基 (98) 3-羥苯基 (99) 4-乙氧羰基苯基 (100) 4-丁氧基苯基
(101) 對·聯苯基 (102) 4-苯硫基苯基 (103) 4-氯苯基 (104) 4-苯醯基苯基 (105) 4-乙醯氧基苯基 (106) 4-苯醯氧基苯基 (107) 4-苯氧羰基苯基 (108) 4_甲氧基苯基
(109) 4-苯胺基苯基 (110) 4_異丁炔基胺基苯基 (111) 4-苯氧羰基胺基苯基 (112) 4-(3-乙脲基)苯基 (113) 4-(3,3-二乙脲基)苯基 (114) 4-甲苯基 (115) 4-苯氧基苯基 (116) 4-羥苯基 (117) 3,4-二乙氧羰基苯基 -44 - (41)1375836 (118)3,4-二丁氧基苯基 (1 19)3,4_二苯基苯基 (120) 3,4·二苯硫基苯基 (121) 3,4-二氯苯基 (122) 3,4-二苯醯基苯基 (123) 3,4-二乙醯氧基苯基 (124) 3,4-二苯醯氧基苯基
(125) 3,4·二苯氧羰基苯基 (126) 3,4-二甲氧基苯基 (127) 3,4-二苯胺基苯基 (128) 3,4-二甲苯基 (129) 3,4-二苯氧基苯基 (130) 3,4-二羥苯基 (131) 2-萘基 (132) 3,4,5-三乙氧羰基苯基
(133) 3,4,5-三丁氧基苯基 (134) 3,4,5-三苯基苯基 (135) 3,4,5-三苯硫基苯基 (136) 3,4,5-三氯苯基 (137) 3,4,5-三苯醯基苯基 (138) 3,4,5-三乙醯氧基苯基 (139) 3,4,5-三苯醯氧基苯基 (140) 3,4,5-三苯氧羰基苯基 (141) 3,4,5-三甲氧基苯基 -45 - (42)1375836 (142) 3,4,5-三苯胺基苯基 (143) 3,4,5-三甲苯基 (144) 3,4,5-三苯氧基苯基 (145) 3,4,5-三羥苯基
(146) - (164) R
I
R
〇…N
其中R代表下列基團之一: (146) 苯基 (147) 4-乙氧羰基苯基 (148) 4-丁氧基苯基 (149) 對-聯苯基 (150) 4-苯硫基苯基 (151) 4-氯苯基
(152) 4-苯醯基苯基 (153) 4-乙醯氧基苯基 (154) 4-苯醯氧基苯基 (155) 4-苯氧羰基苯基 (156) 4-甲氧基苯基 (157) 4-苯胺基苯基 (158) 4-異丁炔基胺基苯基 (159) 4-苯氧羰基胺基苯基 (160) 4-(3-乙脲基)苯基 -46 (43)1375836 (161) 4-(3,3-二乙脲基)苯基 (162) 4-甲苯基 (1 63)4-苯氧基苯基 (I64)4-羥苯基 (165)
-(183) Η
VV N 丫N R〆。 其中R代表下列基團之一: (165) 苯基 (166) 4-乙氧羰基苯基 (167) 4-丁氧基苯基 (168) 對-聯苯基 (169) 4-苯硫基苯基 (170) 4-氯苯基
(171) 4-苯醯基苯基 (172) 4-乙醯氧基苯基 (173) 4-苯醯氧基苯基 (174) 4-苯氧羰基苯基 (175) 4-甲氧基苯基 (176) 4-苯胺基苯基 (177) 4-異丁炔基胺基苯基 (178) 4-苯氧羰基胺基苯基 (179) 4-(3-乙脲基)苯基 -47 - (44)1375836 (180)4-(3,3-二乙脲基)苯基 (1 81)4-甲苯基 (182) 4-苯氧基苯基 (183) 4-羥苯基 (184) (202)
%
R ,ΝΗ Η % 其中R代表下列基團之一: (184) 苯基 (185) 4-乙氧羰基苯基 (186) 4-丁氧基苯基 (187) 對-聯苯基 (188) 4 -苯硫基苯基
(189) 4-氯苯基 (190) 4-苯醯基苯基 (191) 4-乙醯氧基苯基 (192) 4-苯醯氧基苯基 (193) 4-苯氧羰基苯基 (194) 4-甲氧基苯基 (195) 4-苯胺基苯基 (196) 4-異丁炔基胺基苯基 (197) 4-苯氧羰基胺基苯基 -48- (45)1375836 (198) 4-(3-乙脲基)苯基 (199) 4-(3,3-二乙脲基)苯基 (200) 4-甲苯基 (201) 4-苯氧基苯基 (202) 4-羥苯基 Η
Υ Ύ R ΝγΓ
R^S 其中R代表下列基團之一: (203) 苯基 (204) 4-乙氧羰基苯基 (205) 4-丁氧基苯基 (206) 對-聯苯基
(203) - (221) R (207) 4-苯硫基苯基 (208) 4-氯苯基 (209) 4-苯醯基苯基 (210) 4_乙醯氧基苯基 (211) 4-苯醯氧基苯基 (212) 4-苯氧羰基苯基 (213) 4-甲氧基苯基 (214) 4-苯胺基苯基 (215) 4-異丁炔基胺基苯基 -49 - (46)1375836 (216) 4-苯氧羰基胺基苯基 (217) 4-(3-乙脲基)苯基 (218) 4-(3,3-二乙脲基)苯基 (219) 4-甲苯基 (220) 4-苯氧基苯基 (221) 4-羥苯基 (222) - (419)
? Η
R hnyV, ΝγΝ
r,NH 其中R代表下列基團之一: (222) 苯基 (223) 4-丁苯基 (224) 4-(2-甲氧基-2-乙氧基乙基)苯基
(225) 4-(5-壬烯基)苯基 (226) 對_聯苯基 (227) 4-乙氧羰基苯基 (228) 4-丁氧基苯基 (229) 4-甲苯基 (230) 4-氯苯基 (231) 4-苯硫基苯基 (232) 4-苯醯基苯基 (233) 4-乙醯氧基苯基 -50 - (47)1375836 (234) 4-苯醯氧基苯基 (235) 4-苯氧羰基苯基 (236) 4-甲氧基苯基 (237) 4-苯胺基苯基 (238) 4-異丁炔基胺基苯基 (239) 4-苯氧羰基胺基苯基 (24〇)4-(3-乙脲基)苯基
(241) 4-(3,3-二乙脲基)苯基 (242) 4-苯氧基苯基 (243) 4-羥苯基 (244) 3-丁苯基 (2 45 )3-(2-甲氧基-2-乙氧基乙基)苯基 (246) 3-(5-壬烯基)苯基 (247) 間-聯苯基 (248) 3-乙氧羰基苯基
(249) 3-丁氧基苯基 (250) 3-甲苯基 (251) 3-氯苯基 (252) 3-苯硫基苯基 (253) 3-苯醯基苯基 (254) 3-乙醯氧基苯基 (255) 3-苯醯氧基苯基 (256) 3-苯氧羰基苯基 (257) 3-甲氧基苯基 -51 - (48)1375836 (258) 3-苯胺基苯基 (259) 3-異丁炔基胺基苯基 (260) 3-苯氧羰基胺基苯基 (261) 3-(3-乙脲基)苯基 (262) 3 -(3,3 -二乙脲基)苯基 (263) 3-苯氧基苯基 (264) 3-羥苯基
(265) 2-丁苯基 (266) 2-(2-甲氧基-2-乙氧基乙基)苯基 (26 7)2-(5-壬烯基)苯基 (268) 鄰-聯苯基 (269) 2-乙氧羰基苯基 (270) 2-丁氧基苯基 (271) 2-甲苯基 (272) 2-氯苯基
(273) 2-苯硫基苯基 (274) 2-苯醯基苯基 (275) 2-乙醯氧基苯基 (276) 2-苯醯氧基苯基 (277) 2-苯氧羰基苯基 (278) 2-甲氧基苯基 (279) 2-苯胺基苯基 (280) 2-異丁炔基胺基苯基 (281) 2-苯氧羰基胺基苯基 -52- (49)1375836 (282) 2-(3-乙脲基)苯基 (283) 2-(3,3 -二乙脲基)苯基 (284) 2-苯氧基苯基 (285) 2-羥苯基 (286) 3,4-二 丁苯基 (287) 3,4-二(2-甲氧基-2-乙氧基乙基)苯基 (288) 3,4-二苯基苯基
(289) 3,4-二乙氧羰基苯基 (290) 3,4-二-十二烷氧基苯基 (291) 3,4-二甲苯基 (292) 3,4-二氯苯基 (293) 3,4-二苯醯基苯基 (294) 3,4-二乙醯氧基苯基 (295) 3,4-二甲氧基苯基 (296) 3,4-二-N-甲胺基苯基
(2 97)3,4-二異丁炔基胺基苯基 (298) 3,4-二苯氧基苯基 (299) 3,4-二羥苯基 (300) 3,5-二 丁苯基 (3 01)3,5-二(2-甲氧基-2-乙氧基乙基)苯基 (302) 3,5-二苯基苯基 (303) 3,5-二乙氧羰基苯基 (304) 3,5·二-十二烷氧基苯基 (305) 3,5-二甲苯基 -53- (50)1375836 (306) 3,5-二氯苯基 (307) 3,5_二苯醯基苯基 (308) 3,5-二乙醯氧基苯基 (309) 3,5-二甲氧基苯基 (310) 3,5-二-N-甲胺基苯基 (311) 3,5-二異丁炔基胺基苯基 (312) 3,5-二苯氧基苯基
(313) 3,5·二羥苯基 (314) 2,4-二 丁苯基 (315) 2,4·二(2-甲氧基_2·乙氧基乙基)苯基 (316) 2,4-二苯基苯基 (317) 2,4-二乙氧羰基苯基 (318) 2,4-二-十二烷氧基苯基 (319) 2,4-二甲苯基 (320) 2,4-二氯苯基
(321) 2,4_二苯醯基苯基 (322) 2,4-二乙醯氧基苯基 (323) 2,4-二甲氧基苯基 (324) 2,4-二-N-甲胺基苯基 (3 25)2,4_二異丁炔基胺基苯基 (326) 2,4-二苯氧基苯基 (327) 2,4-二羥苯基 (328) 2,3-二 丁苯基 (329) 2,3-二(2-甲氧基-2·乙氧基乙基)苯基 -54- (51)1375836 (330) 2,3-二苯基苯基 (331) 2,3-二乙氧羰基苯基
(3 32)2,3-二-十二烷氧基苯基 (3 3 3)2,3-二甲苯基 (334)2,3-二氯苯基 (3 3 5)2,3-二苯醯基苯基 (336)2,3-二乙醯氧基苯基 (33 7)2,3-二甲氧基苯基 (33 8)2,3-二-N-甲胺基苯基 (33 9)2,3-二異丁炔基胺基苯基 (340) 2,3-二苯氧基苯基 (341) 2,3-二羥苯基 (342) 2,6-二 丁苯基 (343) 2,6-二(2-甲氧基-2-乙氧基乙基)苯基 (344) 2,6-二苯基苯基
(345) 2,6-二乙氧羰基苯基 (346) 2,6-二-十二烷氧基苯基 (347) 2,6-二甲苯基 (348) 2,6-二氯苯基 (349) 2,6-二苯醯基苯基 (35 0)2,6-二乙醯氧基苯基 (351)2,6-二甲氧基苯基 (35 2)2,6-二-N-甲胺基苯基 (353)2,6-二異丁炔基胺基苯基 -55 - (52)1375836 (354) 2,6·二苯氧基苯基 (355) 2,6-二羥苯基 (356) 3,4,5 -三 丁苯基 (357) 3,4,5-三(2-甲氧基-2-乙氧基乙基)苯基 (358) 3,4,5-三苯基苯基 (359) 3,4,5-三乙氧羰基苯基 (360) 3,4,5-三-十二烷氧基苯基
(361) 3,4,5-三甲苯基 (362) 3,4,5-三氯苯基 (3 63)3,4,5 -三苯醯基苯基 (364)3,4,5-三乙醯氧基苯基 (3 65)3,4,5-三甲氧基苯基 (366) 3,4,5-三-Ν-甲胺基苯基 (367) 3,4,5-三異丁炔基胺基苯基
(368) 3,4,5 -三苯氧基苯基 (3 69)3,4,5 -三羥苯基 (370) 2,4,6-三 丁苯基 (371) 2,4,6-三(2·甲氧基-2-乙氧基乙基)苯基 (372) 2,4,6-三苯基苯基 (373) 2,4,6-三乙氧羰基苯基 (3 74)2,4,6-三-十二烷氧基苯基 (3 75)2,4,6·三甲苯基 (3 76)2,4,6·三氯苯基 (3 77)2,4,6-三苯醯基苯基 -56- (53)1375836 (378) 2,4,6-三乙醯氧基苯基 (379) 2,4,6-三甲氧基苯基 (380) 2,4,6-三-N-甲胺基苯基 (381) 2,4,6-三異丁炔基胺基苯基 (382) 2,4,6-三苯氧基苯基 (383) 2,4,6-三羥苯基 (384) 五氟苯基
(385) 五氯苯基 (386) 五甲氧基苯基 (3 87)6-N-甲基胺磺醯基-8-甲氧基-2-萘基 (388)5-N-甲基胺磺醯基-2-萘基 (3 89)6-N-苯基胺磺醯基-2-萘基 (3 90)5-乙氧基- 7-N-甲基胺磺醯基-2-萘基 (391) 3-甲氧基-2-萘基 (392) 1-乙氧基-2-萘基
(3 93)6-N-苯基胺磺醯基-8-甲氧基-2-萘基 (3 94)5-甲氧基-7-N-苯基胺磺醯基-2-萘基 (395)1-(4-甲苯基)-2-萘基 (3 96)6,8-二-N-甲基胺磺醯基-2-萘基 (3 97)6-N-2-乙醯氧基乙基胺磺醯基-8-甲氧基-2-萘基 (398) 5 -乙醯氧基- 7-N-苯基胺磺醯基-2-萘基 (399) 3-苯醯氧基-2-萘基 (400) 5 -乙醯胺基-1-萘基 (401) 2-甲氧基-1-萘基 -57- (54)1375836 (402)4-苯氧基-1-萘基 (4 03)5-N-甲基胺磺醯基-1-萘基 (404)3-N-甲基胺甲醯基-4-羥基-1-萘基 (4 05)5-甲氧基-6-1^-甲基胺磺醯基-1-萘基 (406)7-十四烷氧基-1-萘基 (4 07)4-(4-甲基苯氧基)-1-萘基 (4 08)6-N-甲基胺磺醯基-1-萘基
(409) 3-N,N-二甲基胺甲醯基-4-甲氧基-1-萘基 (410) 5-甲氧基- 6-N-苯甲基胺磺醯基-1-萘基 (411) 3,6-二-N-苯基胺磺醯基-1-萘基 (412) 甲基 (413) 乙基 (414) 丁基 (415) 辛基
(416) 十二烷基 (417) 2-丁氧基-2-乙氧基乙基 (418) 苯甲基 (419) 4-甲氧基苯甲基 -58 - (55)1375836 (420) (420')
(423) (424) - (426)
其中R代表下列基團之一: (424) 甲基 (425) 苯基 (426) 丁基 -59- (56)1375836
(427) (428)
(429) (430)-(437)
NH
N、 R
OC2H5 其中R代表下列基團之一: (430) 甲基 (431) 乙基
(432) 丁基 (433) 辛基 (434) 十二烷基 (435) 2-丁氧基-2-乙氧基乙基 (436) 苯甲基 (437) 4-甲氧基苯甲基 -60 - 1375836
Η Νν C4H3 ⑻
(441) Ο
rV Ο (58)1375836 (442) (443)
在本發明中,可以使用蜜胺聚合物作爲具有1,3,5-三 嗪環之化合物。蜜胺聚合物較佳爲經由以式(D)代表的蜜 胺化合物與羰基化合物之聚合反應所製備。 -62 - (59) 1375836
(
R 在上述反應流程中,R】]
、 .......R 各自代表氫原子、烷基、烯基、芳基或雜環系基。 通常 上述烷基、烯基、芳基、雜環系基及這些取代基 爲那些上述關於式(D)所述者
蜜胺化合物與羰基化合物之聚合反應係以與蜜胺樹俨 (例如蜜胺甲醛樹脂)常見的合成法相同的方式進行。也可 以使用市售取得的蜜胺聚合物(蜜胺樹脂)。 蜜胺聚合物之分子量係以2〇〇〇至400,000較佳。蜜胺 聚合物的重複單元實例示於下文中: -63 - (60)1375836 (MP-l) - (MP-50) R13 -o-ch2 h2c- r«,Wn、 ΝγΝ MP-2 :R13,R14,Rls,R16:CH2OCH3 MP-3 :R13,R14, R15, R16:CH20-i-C4H9 MP-4 :R13,R14, R15, Rie: CH20-n-C4H9
MP- 5 : R13, R14 , R15 , R16 : CH2NHCOCH=CH2 MP-6 :R13,R14, R15, R16:CH2NHCO (CH2) 7CH = CH (CH2) 7CH3 MP - 7 : R13, R14 , R15 : CH2OH; R16: CH2OCH3 MP - 8 : R13, R14 , R16 : CH2OH; R15 : CH2〇CH3 MP - ? : R13 , R14 : CH2OH; R15 , R16 : CH2OCH3 MP - 10 : R13 , R16 : CH2OH ; R14 , R15 : CH2OCH3 MP -11: R13 : CH2OH; R14 , R15, R16 : CH2OCH3
MP-12 : R1?, R14 , R16 : CH2OCH3 ; R15 : CH2OH
MP -13 : R13, R16 : CH2〇CH3 ; R14 , R1S : CH2OH MP-14 :R13, R14, R15: CH2OH;R16:CH2〇-i-C4Hg MP-15 : R13, R14 , R16 : CH2〇H;R15 : CH20-i-C4H9
MP -16 : R13, R14 : CH2〇H; R1 s , R16 : CH2〇 - i - C4H9 MP -17 : R13 , R16 : CH2OH ; R14 , R15 : CH20 - i - C4H9 MP -18 : R13 : CH20H; R14 , R15 , R16 : CH20 - i - C4H9
MP -19 : R13, R14 , R16 : CH20 - i - C4H9; R15 : CH2OH
MP - 2 0 : R13, R16 : CH20 - i - C4H9; R14 , R15 : CH2OH MP - 21: R13, R14 , R15 : CH2OH; R16 : CH20 - n - C4H9 MP-22 : R13, R14 , R16 : CH2OH;R15 : CH20-n-C4H9 MP-23 :R13,R14 :CH20H;R15,R16:CH20-n-C4H9 -64 - (61)1375836 MP-24 :R13(R16: CH2OH;R14, R15: CH20-n-C4H9 . MP - 2 5 : R13: CH2OH; R14 , R15, R16 : CH2〇 - n - C4H9 MP- 2 6 : R13, R14 , R16 : CH20-n- C4H9 ; R15 : CH20H .
MP-27 : R13, R16 : CH20-n-C4H9; R14 , R15 : CH2OH MP - 2 8 : R13, R^4 : CH2OH; R15 : CH2OCH3 ; R16 : CH20-ri- C4H9 MP - 2 9 : R13, R14 : CH2〇H; R15 : CH20- n - C4H9; R16 : CH2OCH3 MP - 3 0 : R13, R16 : CH20H; R14 : CH2OCH3 ; R15 : CH20-n-C4H9 MP- 31! R13 : CH2OH ; R14 , Rl6 : CH2OCH3 ; R16 : CH20-n-C4H9 MP-32 :R13:CH20H;R14,R16: CH2OCH3;R15: CH20-n-C4Hs MP - 3 3 : R13 : CH2〇H; R14 : CH2OCH3 ; R15, Rie: CH20-n -C4H9 MP- 3 4 : R13 : CH2OH ; R14 , R15 : CH20-n- C4H9 ; R16 : CH2OCH3 MP - 3 5 : R13, R14 : CH2OCH3 ; R15 : CH2OH; R16 : CH2〇- n- C4H9 MP - 3 6 : R13, R16 : CH2OCH3 ; R14 : C矜2OH ; R15 : CH20 - n - C4Hs MP - 3 7 : R13 : CH2OCH3 ; R14 , R15 : CH2OH; R16 : CH20-n- C4H9 . MP-3 8 : R13, R16 : CH2b-n-C4Hs;R14 : CH2OCH3 ;R15 : CH2OH MP - 3 9 :. R13 : CH2〇H ; R14 : CH2OCH3 ; R15 : CH20 - n - C4HS; R16 : CH2NHC0CH=CH2 MP-4 0 : R13 : CH2OH ; R14 : CH2OCH3 ; R1S : CH2NHCOCH = CH2; R1^ : CH20-n- :c4h9. MP - 41: R13 : CH2OH ; R14 : CH20 - n - C4H9 ; R15 : CH2NHCOCH= CH2 ;
R16:CH2OCH3 MP - 4 2 : R13 : CH2〇CH3 ; R14 : CH2OH ; R15 : CH2〇 - n- C4H9 ; R16: CH2NHC0CH = CH2 MP-4 3 : R13 : CH2〇CH3 ; R14 : CH2OH; R15: CH2NHCOCH=CH2 ; R16 : CH20-n- c4h9 MP - 4 4 : R13 : CH20 - n - C4Hs ; R14 : CH2OCH3 ; R15 : CH2OH ; R16 : CH2NHC0CH=CH2 MP-4 5 :R13:eH2〇H;R14:CH2OCH3;R:l5:CH2NHCO(CH2) 7CH=CH(CH2) 7 CH3 ; R16 : CH2NHCOCH=CH2 -65- (62)1375836 MP- 4 6 : R13: CH2OH; R14 : CH2OCH3 ; R15 : CH2NHCOCH=CH2 ; R16 : CH2NHCO(CH2) ,CH=CH (ch2) 7ch3 MP-47 :R13:CH2OH;R14 :CH2NHCO (CH2) 7CH=CH (CH2) 7CH3 ; R15 : CH2NHC0CH=CH2; R16: CH2OCH3 MP- 4 8 : R13 : CH2OCH3 ; R14 : CH2OH ; R15 : CH2NHCO (CH2) ,CH=CH (CH2) CH3 ; R16 : CH2NHCOCH=CH2 MP - 4 9 : R13 : CH2OCH3 ; R14 : CH2OH; R15 : CH2NHCOCH=CH2 ; R16:CH2.NHC0(CH2) 7CH=CH(CH2) 7CH3 MP- 50 : R13: CH2NHCO (CH2) 7CH=CH (CH2) 7CH3; R14: CH2OCH3 ; R15 : CH2OH ;
(MP-51) - (MP-100) ch3 HC一 CH3
-O-CH
R1,NWN、r1S ΝγΝ R15’、r14 MP - 5 2 : R13, R14 , R15 , R16 : CH2OCH3 MP-53 :R13, R14, R15, R16:'CH20-i-C4H9 MP-54 :R13, R14, R15, R16: CH20-n-C4H9 MP - 5 5 : R13, R14 , R15 , R16 : CH2NHCOCH=CH2
MP - 5 6 : R13, R14 , R15, R16 : CH2NHCO (CH2) ,CH=CH (CH2) 7CH3 MP - 5 7 : R13, R14 , R15 : CH2OH ; R16 : CH2OCH3 MP - 5 8 : R13, R14 , R16 : CH2OH; R15 : CH2OCH3 MP - 5 9 : R13, R14 : CH2OH ; R1S , Rie : CH2〇CH3 MP - 6 0 : R13, R16 : CH20H ; R14 , R1? : CH2OCH3 MP -61: R13 : CH2OH; R14, R1S, R16 : CH2OCH3
MP^- 62 : R13 , R14 , R16 : CHjOCHs ; R15 : CH2OH -66- (63)1375836 'MP- 63 : R13 , R16 : CH2OCH3 ; R14 , R15 : CH2OH MP-64 :R13,R14,R15:CH20H;R16:CH20-i-C4H9 ' MP- 65 : R13 , R14 , R16 : CH2OH ; R15 : CH20- i - C4H9 MP- 66 : R13 , R14 : CH2OH; R1S, R16: CH20· i - C4Hs MP- 6 7 : R13 , R16 : CH2OH; R14 , R15 : CH20- i - C4H9 .MP - 6 8 : R13 : CH2OH; R14 , R15, R16 : CH20 - i - C4H9 MP-69 :R13., R14,R16: CH20-i-C4H9;R15: CH20H .
MP- 7 0 : R13 , R16 : CH20- i - C4H3; R14 , R15 : CH2OH MP- 71: R13 , R14 , R1S : CH2OH ; R16 : CH20-n- C4H9 MP-72 :R13, R14, R16: CH2OH;R15: CH20-ii-C4H9 MP- 73 : R13 , R14 : CH2OH; R15, R16 : CH20 -n- C4H9 MP- 74 : R13 , R16 : CH2OH; R14 , R1S : CH20-n- C4Hs . · · MP- 75 : R13 : CH2〇H;R14 , R15, R16 : CH20-n-C4H9 • · * ♦
.MP-76 : R13 , R14 , R16 : CH20-n-C4H9; R15 : CH2OH MP - 7 7 : R13 , R16 : CH20-n-C4H9; R14 , R15 : CH2OH MP - 78 : R13 , R14 : CH2OH; R15: CH2OCH3 ; R16 : CH20-n-C4H9 MP- 7 9 : R13 , R14 : CH2OH ; R15 : CHsO-n- C4H9; R16 : CH2OCH3 MP- 8 0 : R13 , R16 : CH2OH; R14 : CH2OCH3 ; R15 : CH20-n- C4H9 MP- 81: R13 : CH2OH ; k14 , R1S : CH2OCH3 ; R1S : CH20-n-C4Hs MP- 82 : R13 : CH20H ; R14 , R16 : CH2OCH3 ; R15 : CH20-n- C4H9 MP- 8 3 : R13 : CH20H ; R14 : CH2OCH3 ; R15, R16 : CH20-n- C4H9 MP - 84 : R13 :'CH2OH ; R14 , R15 : CH20-n- C4H9; R16: CH2OCH3 MP- 85 : R13 , R14 : CH2OCH3 ; R15 : CH2OH; R16 : CH20-n-C4H9 MP - 8 6 : R13 , R16 : CH2OCH3 ; R14 : CH2OH ; R15 : CH20 - n - C4H9 MP- 8 7 : R13 : CH2OCH3 ; R14 , R15 : CH2〇H; R16 : CH20-n-C4H5 MP- 8 8 : R13 , R16 : CH20-n- C4H9 ; R14 : CH2〇CH3 ; R15 : CH2OH MP - 8 9.: R13 : CH2OH ; R14 : CH2OCH3 ; R15 : CH20 - n - C4H9 ; R16 : CH2NHCOCH = CH2 -67- (64)1375836 MP-90 :R13 : CH2OH;R14 : CH2OCH3;R15 : CH2NHCOCH=CH2;R16 : CH20-n-C4H9 MP-91 :R13 : CH2OH;R14 : CH2〇-n-C4H9;R15: CH2NHCOCH = CH2; R16:ch2och3 MP- 9 2 : R13 : CH2OCH3 ; R14 : CH2OH; R15 : CH20 - n- C4H9 ; R16 : CH2NHCOCH = CH2 MP- 93 : R13 : CH2OCH3 ; R14 : CH2OH ; R15 : CH?NHCOCH=CH2; R16 : CH20-n-C4H9 MP - 94 : R13 : CH20 - n- C4H9; R14 : CH2OCH3 ; R15 : CH2OH ; R16: CH2NHCOCH=CH2
MP - 95 : R13 : CH2OH ; R14 : CH2OCH3 ; R15 : CH2NHC0 (CH2) ,CH=CH (CH2) 7 CH3 ; R16 : CH2NHCOCH=CH2 MP - 9 6 : R-3 : CH2〇H ; R14 : CH2〇CH3 ; R1S : CH2NHCOCH=CH2 ; R16: CH2NHC0 (CH2) 7CH=CH (CH2) 7ch3 MP - 9 7 : R13 : CH2OH ; R14 : CH2NHCO ( CH2) 7CH=CH (CH2) 7CH3 ; R15: CH2NHCOCH = CH2;R16: CH2OCH3 MP - 9 8 : R13 : CH2OCH3 ; R14 : CH2OH ; R15 : CH2NHCO (CH2) 7CH=CH (CH2) 7 CH3 ; R16 : CH2NHCOCH=CH2 MP - 9 9 : R13 : CH2OCH3 ; R14 : CH2OH; R15 : CH2NHCOCH=CH2 ;
R16: CH2NHC0 (CH2) 7CH=CH(CH2)7CH3 MP-100 :R13 : CH2NHCO (CH2) 7CH=CH (CH2) 7CH3 ;R14 : CH2〇CH3; R15 : CH2OH; R16: CH2NHCOCH=CH2 -68- (65)1375836 (MP-101) - (MP-150) 9 9 -O-CH HC- γΝ 丫 ΝγΝ、妒3
N γΝ
MP-102 :R13, R14, R15, R16: CH2OCH3 MP - 10 3 : R13 , R14 , R15 , R16 : CH2〇 - i - C4H9 MP- 104 : R13 , R14 , R15 , R16 : CH20-n- C4H9. MP-105 : R13, R14 , R15, R16 : CH2NHCOCH=CH2 MP- 1 0 6 ·· :R13 ,.R14 , :R15 , :R16 : (:Η2ΝΗΟ:0 ( CH2) 7ς:Η = <:Η ( CH2) MP- 10 7 : R13 , R14 f R15 : CH2OH; R16 : CH2OCH3 MP - 10 8 : R13 , R14 , R16 : CH2OH; R15 : CH2OGH3 MP-109 : R13 , R14 : CH2〇H;R15, R16: CH2OCH3 MP - 110 : R13 , R16 : CH2OH ; R14 , R15 : CH2OCH3 MP - 111: R13 : CH2OH; R14 , R15, R16 : CH2〇CH3
MP-112 :R13 , R14, R16:CH2OCH3;R15:CH2OH
MP - 113 : R13 , R16 : CH2OCH3 ; R14 , R15 : CH2OH
MP-114 :R13,R14, R15: CH2OH;R16: CH20-i-C4Hs MP-115 :R13,R14,R16: CH20H;R15:CH20-i-C4H9 MP-116 :R13,R14 : CH2OH;R15, R16:CH20-i-C4H9 MP -117 : R13 , R16 : CH2OH; R14 , R15 : CH20 - i - C4H9 MP-118 :R13: CH2OH;R14, R15, R16:CH20-i-C4H9
MP -119 : R13 , R14 , R16 : CH20- i - C4H9; R15 : CH2OH
MP-12 0 :R13,R1S: CH20-i-C4H9;R14,Rls: CH2OH MP -121 : R13 , R14 , R15 : CH2〇H ; R16 : CH20 - n- C4H9 -69- (66)1375836
MP- 122 : R13 , R14 , R16 : CH2OH; R15 : CH2〇-n-C4H9 MP- 123 : R13 , R14 : CHjOH; R15, R16 : CH2〇-n- C4H9 MP- 124 : R13 , R16 : CH2OH ; R14, R15 : CH20-n- C4Hs MP- 125 : R13 : CH2OH; R14 , R1S , Rie : CH20-n- C4H9 MP - 12 6 : R13 , R14 , R16 : CH20 - n - C4H9; R15 : CH2OH MP -12 7 : R13 , R16 : CH20-n- C4H9; R14 , R15 : CH2OH MP-128 : R13, R1-" : CH2OH;R15: CH2OCH3 ; R16 : CH20-n-C4H9 MP- 12 9 : R13 , R14 : CH2OH; R15 : CH20- n- C4H9; R16 : CH2OCH3 MP- 13 0 : R13 , R16 : CH2OH ; R14 : CH2OCH3 ; R15 : CH20-n- C4Hs MP - 131: R13 : CH20H; R14 , R1S : CH2〇CH3 ; R16 : CH2〇-n - C4H9 MP- 132 : R13 : CH20H; R14 , R16 : CH2OCH3 ; R15 : CH2〇-n- C4H9 MP-133 :R13 : CH2OH;R14 : CH2OCH3 ; R15 , R16 : €H20-n-C4H9 MP - 134 : R13 : CH20Hj R14 , R15 : CH20-n-C4H9; R16 : CH2OCH3 MP-13 5 : R13 , R14 : CH2OCH3 ;R15 : CH2OH ; R16 : CH20-n-C4H9 MP-13 6 : R13, R16 : CH2〇CH3; R14 : CHzOH ; R1S : CH20-n- C4H9 MP- 13 7 : R13 : CH2OCH3 ; R14 , R15 : CH2OH ; R16 : CH2〇-n- C4H9 MP-13 8 : R13 ., R16 : CH2Q-n-C4H9;R14 : CH2OCH3 ; R1S : CH2OH MP- 13 9 : R13 : CH2OH ; R14 : CH2OCH3 R15 : CH2〇-n-C4H9;R16: CH2NHCOCH=CH2 MP-14 0:R13 : CK20H;R14:CK20CK3;R1s : CH2NHCOCH=CH2; R16 : CH20-n- c4h9 MP-141 :R13 : CH^H.-R14 : CH20-n-C4H9; R15: CH2NHCOCH*CH2;
R16 : CH2OCH3 MP-14 2 :R13 : CH2OCH3;R14 :CH2OH;Rls : CH20-n-C4H9; R16: CH2NHC0CH=CH2 MP-14 3 : R13 : CH2OCH3 ; R14 : CH2OH; R15 : CH2NHCOCH=CH2 ; R16 : CH20-X1- c4h9 MP-144 : R13 : CH20-n-C4H9;R14 : CH20CH3;R1S : CH2OH; H16: CHaNHC0CH=CH2 -70- (67)1375836 MP-14 5 : R13: CH2OH;R14 : CH2OCH3; R15 : CH2NHC0 (CH2) 7CH=CH (CH2) 7 CH3 ; R16 : CH2NHCOCH=CH2 MP-14 6 : R13 : CH2OH; RU : CH2OCH3 ; R15 : CH2NHCOCH=CH2 ; R16 : CH2NHCO (CH2) 7ch=ch {CH2) ,ch3 MP- 14 7 : R1? : CH2OH; R14 : CH2NHCO (CH2) 7CH=CH (CH2) 7CH3 ; R15 : CH2NHC0CH=CH2; R16 : CH2OCH3 MP-14 8 :R13: CH2OCH3;R14 :.CH2OH;R15: CH2NHC0 (CH2) 7CH = CH (CH2) 7 CH3 ; R16 : CH2NHCOCH=CH2 MP-14 9 : R13: CH2OCH3 ; R14 : CH2OH ; R15 : CH2NHCOCH=CH2; R16: CH2NHC0(CH2) 7CH = CH (CH2) 7CH3 MP-150 : R13 : CH2NHCO (CH2) 7CH = CH (CH2) 7CH3 / R14 : CH2OCH3 ; (MP-151) - (MP-200) cl 〆 is o 6 h-or1 c H3 H3 」R, Nv— T、ΥΓ \C—2TR1
V :c丨N ΪΗ3R13 MP-152 :R13, R14 MP-153 :R13, R14 MP-154 :R13, R14 MP-155 :R13, R14 MP-156 :R13, R14 MP-157 :R13, R14 MP-158 :R13, R14 ,R15, R16:CH2OCH3 ,R15, R16 : CH2〇 - i - C4H9 ,R15/R16:CH20-n-C4H9 ,R1S, R16 : CH2NHCOCH = CH2 ,R15 , R16 : CH2NHCO (CH2) ,CH=CH (CH2) 7CH3 ,R1S : CH2〇H; R16 : CH2OCH3 ,Rlfi : CH2OH; R15 : CH2OCH3 MP - 15 9 : R13 , R14 : CH2OH; R15 , R16 : CH2OCH3 MP - 16 0 : n13 , R16 : CH2OH ; R14 , R15 : CH,OCH3 •71 - (68)1375836
MP - 161: R13 : CH2OH;R14 , R15, R16 : CHjOCHa MP - 16 2 : R13 , R14 , R16 : CH2OCH3 ; R1S : CH2OH
MP - 163 : R13 , R16 : CH2OCH3 ; R14 , R15 : CH2OH MP - 164 : R13 , R14 , R1S : CH2OH; R16 : CH20- i - C4Hs MP - 16 5 : R13 , R14 , R16 : CH2OIf; k15 : CH20- i - C4Hs MP - 1 6 6 : R13 , R14 : CH2OH ; R15 , R16 : CH20- i - C4Hs MP - 1.6 7 : R13 , R16 : CH2OH; R14 , R15 : CH20- i - C4H9 MP - 16 8 : R13 : CH2OH; R14 , R1S , R16 : CH20- i - C4H9
MP - 16 9 : R13 , R14 , R16 : CH?〇 - i - C4H9; R15 : CH20H
MP - ;! 7 0 : R13 , R16 : CH20 - i - C4Hs ; R14 , R1S : CH2OH
MP-171 :R13,k14, R15 :CH2OH;R16: CH20-n-C4H9 MP - 172 : R13 , R14 , R16 : CH2OH ; R15 : CH20-n- C4H9 MP -17 3 ; R13 , R14 : CH2OH; R1S, R16 : CH20-n'C4H9 MP-174 : R13 , R16 : CH2OH; R14 , R15 : CH20-n- C4H9 MP -17 5 : R13 : CH2OH; R14, R1S, R16 : CH2〇 - n- C4H9
MP -17 6 : R13 , R14 , R1® : CH20- n- C4H9; R1S : CH2OH
MP - 17 7 : R13 , R16 : CH20 - n- C4H9; R14 # R15 : CH2OH MP - 17 8 : R13 , R14 : CH2OH; R15 : CH2OCH3 ; R16 : CH2〇 - n - C4H〇 MP -17 9 : R13 , R14 : CH2OH; R15 : CH20- n- C4H9; R1® : CH2〇CH3 MP-18 0 : R13 , R16 : CH2OH; R14 : CH2OCH3 ; R15 : CH20-n-C4Hs
MP -181 : R13 : CH2〇H; R14, R15 : CH2〇CH3 ; R16 : CH20-n- C4HS MP-182 :R13 : CH20H;R14/R16:CH20CH3;R15':CH20-n-C4H9 MP -18 3 : R13 : CH20H ; R14 : CH2OCH3 ; R15 , R16 : CH20- n- C4Hg MP-184 : R13 : CH2OH ; R14 ; R15 : CH20-n- C4H9; R16 : CH2OCH3 MP -18 5 : R13 , R14 .: CH2OCH3 ; R15 : CH2OH; R16 : CH20-n- C4H9 MP-18 6 :R13,R16: CH2OCH3;Ri4 : CH2OH;R15: CH20-n-C4Hs MP -18 7 : R13 : CH2OCH3 ; R14 , R15 : CH2〇H ; R16 : CH20-n- C4H9
MP - 18 8 : R13 , R16 : CH20 -n- C4H9; R14 : CH2OCH3 ; R15 : CH2OH -72- (69)1375836 MP-18 9 : R13 : CH20H;R14 : CH2OCH3; R15 : CH20-n-C4H9; R16:CH2NHCOCH=CH2 MP- 19 0 : R13 : CH20H ; R14 : CH2OCH3 ; R15 : CH2NHCOCH = CH2; R16 : CH20-n-C4H9 MP-191 :R13 : CH2OH;R14:CH2〇-n-C4H9;R15:CH2NHCOCH=CH2; R16:CH2OCH3 MP-192 : R13 : CH2OCH3 ; R14 : CH2OH; R15 : CH20-n-C4Hs; R16: CH2NHCOCH=CH2 MP -193 : R13 : CH20CH3 ; R14 : CH2OH; R15 : CH2NHCOCH = CH2; R16 : CH20-n-
c4h3 MP- 194 : R13 : CH20- n- C4Hj; R14 : CH2OCH3 ; R15 : CH2OH ; R16 : CH2NHCOCH=CH2 MP-195:R13: CH2OH ; R14 : CH2OCH3 ; R15 : CH2NHCO (CH2) ,CH = CH ( CH2) 7 CH3 ; R16 : CH2NHCOCH = CH2 MP-19 6 :R13 : CH2OH;.R14 : CH2OCH3 ; R15 : CH2NHCOCH = CH2 ; . · · R16: CH2NHCO (CH2) 7CH = CH (CH2) 7CH3 MP-197 :R13 :CH2OH;R14:CH2NHCO(CH2) 7CH=CH(CH2) 7CH3; R1S : CH2NHCOCK = CH2; R16 : CH2OCH3 . MP-198 :R13:CH2qCH3;R14:CH2OH;R15:CH2NHCO(CH2) ,CH=CH (CH2) 7 ♦ · · ch3 ; R16 : ch2nhcoch=ch2
MP -19 9 : R13 : CH2OCH3 ; R14 : CH2OH; R15 : CH2NHCOCH=CH2 ; R16 : CH2NHCO (CH2) ,CH=CH (CH2) 7ch3 MP-2 00 : R13 : CH2NHCO (CH2) 7CH=CH (CH2) 7CH3 ; R14 : CH2OCH3 ; R15 : CH2〇H; R16 : CH2NHCOCH=CH2 在本發明中,也可使用包括二或多種上述重複單元之 共聚物。也可以組合使用二或多種均聚物或共聚物》 也可以使用具有二或多種1,3,5-三嗪環之化合物,並 也可用二或多種盤形化合物(例如具有1,3,5-三嗪環之化合 物及一具有紫質部分之化合物 這些添加劑的使用量係以纖維素酯膜重量爲基準計 -73- (70) 1375836 0.2-30重量%較佳,以!-20重量%更佳。 以JP-A第200卜235 62 1號的式(I)代表的三嗪化合物較 佳爲也可用於本發明的纖維素酯膜。 本發明的纖維素酯膜較佳爲包括二或多種UV吸收劑 〇 較佳爲也可以使用聚合物UV吸收劑作爲UV吸收劑 ,並尤其以JP-A第6-148430號所述之聚合物型的UV吸 φ 收劑較佳。 該UV吸收劑的加入法如下。可將彼等溶解在有機溶 劑中’如醇(例如甲醇、乙醇或丁醇)、二氯甲烷、醋酸甲 酯、丙酮和二氧戊環,並將所得溶液加入摻雜物中。另— 選擇可將彼等可直接加入摻雜物中。可將不溶於有機溶劑 中的UV吸收劑(如無機粉末)以溶解器或砂磨器分散在有 機溶劑與纖維素酯之混合物中並接著加入摻雜物中。 所使用的UV吸收劑量可依據UV吸收劑型式或使用 Φ 條件而改變,但是當纖維素酯膜的乾燥層厚度爲30-200微 米時’則UV吸收劑含量係以纖維素酯膜重量爲基準計 0.5-4.0重量%較佳,而以〇·6_2.〇重量%更佳。 <粒子> 本發明的纖維素酯膜較佳爲含有微粒。 就在本發明中所用之微粒而論,無機微粒的實例包括 :二氧化砂微粒、二氧化鈦微粒 '氧化鋁微粒、氧化銷微 粒 '碳酸銘微粒、滑石粉微粒、黏土微粒、锻燒之高嶺土 •74- (71) 1375836 微粒、鍛燒之矽酸鈣微粒、水合矽酸鈣·微粒、矽酸鋁微粒 、矽酸鎂微粒及磷酸鈣微粒。以含有矽之微粒較佳,因爲 可獲得低的膜混濁度。二氧化矽微粒尤其較佳。
主要粒子的平均直徑係以從5至50奈米較佳,而以從7 至20奈米更佳。較佳爲粒子應該以直徑從0.05至0_3微米 之附聚二次粒子形式存在。在纖維素酯膜中的粒子含量係 以從0.05至1重量%較佳,而以從0.1至0.5%更佳》在以共 同澆鑄法所製備的多層型纖維素酯膜中,較佳爲粒子的主 要部分應存在於表面附近。 在市場上取得的二氧化矽微粒包括例如:由Nippon Aerosil Co.,Ltd.所製造的 AEROSIL R972、R927V、R974 、R812、200、200V ' 300 ' R202、0X50及 TT600。 在市場上取得的氧化錐微粒包括例如:由 Nippon Aerosil Co·, Ltd.所製造的 AEROSIL R976 及 R811。 在市場上取得的聚合物微粒包括例如:聚矽氧樹脂、 含氟樹脂及丙烯酸樹脂。在這些之中,較佳爲使用聚矽氧 樹脂,尤其爲立體網絡狀聚矽氧樹脂。聚矽氧樹脂的實例 包括:由 Toshiba Silicone Co.,Ltd.所製造的 TOSPERL 103' 1〇5、 108、 120' 145、 3120及240。 在以上所列之微粒之中,關於展現較低的摩擦係數及 同時維持低混濁度而言,以 AEROSIL 200V及 AEROSIL R972V尤其較佳。本發明的光化射線可固化樹脂層的背面 之動摩擦係數以不超過1.0較佳。 -75 - (72) 1375836 <抗氧化劑> 在本發明中,較佳爲使用下列的抗氧化劑。 可使用含酚抗氧化劑、含磷酸抗氧化劑、含硫抗氧化 劑、抗熱加工之安定劑及氧清除劑作爲抗氧化劑,並在其 中以含酚抗氧化劑較佳,特別是以含有烷基取代之酚的抗 氧化劑較佳。藉由在延遲膜中使用如上述之抗氧化劑可防 止在膜生產程序中因氧化加熱而可能發生的著色及延遲膜 φ 強度降低,而不失去延遲膜的透明度及耐熱性。這些抗氧 化劑可單獨或以二或多種其之組合使用。其加入量可在能 維持本發明功效的範圍內隨意決定,並以100重量份之本 發明聚合物計從0.001至5重量份較佳,而以從0.01至1重 量份更佳》 以受阻酚抗氧化劑作爲抗氧化劑較佳,其包括在美國 專利第4,83 9,4〇5號第12-14欄中所揭示之2,6·二烷基酚衍 生物。這些化合物包括以式(1)代表者。 式⑴ R1 R2 在上式中,R1、R2及R3各自代表進一步取代或未取 代之烷基。受阻酚化合物的特殊實例包括:3·(3,5·二-第 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正十八烷酯、3-(3,5 -二-第三丁基_ 4 -羥苯基)醋酸正十八烷酯、3,5 -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 酸正十八烷酯、3,5·二·第三丁基-4 -羥苯基苯甲酸正己酯 -76- (73) 1375836
、3,5-一-第二丁基_4-羥苯基苯甲酸正十二烷酯、3·(3 5· 〜-弟二丁基羥苯基)丙酸新十二烷酯、沒-(3,5_二-第三 丁基·4-羥苯基)丙酸十二烷酯、α·(4_羥基_3,5-二-第三丁 基苯基)異丁酸乙酯、α-(4_羥基-35_二-第三丁基苯基)異 丁酸十八烷酯、α·(4-羥基-3,5-二-第三丁基_4·羥苯基)丙 酸十八烷基酯、3,5-二·第三丁基·ε_羥基苯甲酸2_(正-辛硫 基)乙酯、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醋酸2-(正-辛硫基)乙 醋、3,5 - _ -第二丁基-4-經基苯甲酸2-(正-十八院硫基)乙 酯、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2-(2-羥乙硫基)乙酯、 雙-(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二甘醇酯、3-(3J-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2-(正-十八烷硫基)乙酯' 硬脂醯 胺基Ν,Ν-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乙烯酯] 、正-丁基亞胺基Ν,Ν-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 丙酸乙烯酯]、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2-(2-硬脂醯 氧基乙硫基)乙酯、7-(3-甲基-5-第三丁基-4-羥苯基)庚酸 2-(2-硬脂醯氧基乙硫基)乙酯、1,2-丙二醇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乙二醇雙-[3-(3,5-二-第三 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新戊二醇雙-[3-(3,5-二-第三丁 基-4-羥苯基)丙酸酯]、乙二醇雙-(醋酸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酯)、甘油1·正十八酸酯-2,3-雙-(醋酸3,5-二-第 三丁基-4-羥基苯酯)、異戊四醇四個-【3-(3,5、二-第三丁 基- 4’-羥苯基)丙酸酯]、1,1,1-三羥甲基乙烷參[3-(3,5-二-第三丁基-羥苯基)丙酸酯]、山梨醇六-[3-(3,5-二-第三丁 基-羥苯基)丙酸酯]、7-(3,5-二-第三丁基-羥苯基)丙酸2- -77- (74) (74)1375836 羥乙酯、7-(3,5-二-第三丁基-羥苯基)庚酸2·硬脂醯氧基乙 酯、1,6-正己二醇雙-[(3,5-二·第三丁基羥苯基)丙酸酯] 及異戊四醇四個(氫化肉桂酸3,5-二-第三丁基羥酯)。 上述型式之受阻酚抗氧化劑爲例如在市場上取得以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的 Irganox 1070及 Irganox 1010爲商 品名稱者。 其他的抗氧化劑的具體實例包括磷光體型抗氧化劑( 如亞磷酸三壬基苯酯和亞磷酸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酯 )、硫型抗氧化劑(如3,3’-硫代丙酸二月桂酯、3,3’-硫代丙 酸二肉豆蔻酯、3,3’-硫代丙酸二硬脂酯和四個(3-月桂基 硫代丙酸)異戊四醇酯)、耐熱安定劑(如丙烯酸2-第三丁 基- 6-(3-第三丁基-2-羥基-5-甲基苯甲基)-4·甲基苯酯和丙 烯酸2-[1-(2-羥基-3,5-二-第三戊基苯酯)'在斤-六第8-:27508號所述之3.,4-二氫-2H-1-苯並嘌呤型化合物、3,3’-螺二色滿型化合物、1,1 -螺茚滿型化合物、嗎啉、硫代嗎 啉、氧化硫代嗎啉、二氧化硫代嗎啉、具有作爲其部分結 構之六氫吡嗪骨架的化合物及氧清除劑(如Tokkai Hei 3-174 1 50所述之二烷氧基苯型化合物)。每個這些抗氧化劑 的一部分可部分地或規則地以側鏈形式與聚合物鍵結。而 且,增塑劑可納入作爲添加劑(如抗氧化劑、酸清除劑及 UV吸收劑)的部份結構》 (酸清除劑) 以美國專利第4,1 37,201號所述之含有酸捕獲環氧化 -78 - (75) 1375836 合物者作爲酸清除劑較佳。作爲酸清除劑的這些環氧化合 物爲本技術領域中已知的,且其實例包括各種聚乙二醇之 縮水甘油醚(特別爲每莫耳聚乙二醇約8至40莫耳之乙二醇 的濃縮作用所驅使之聚乙二醇)、甘油之縮水甘油醚、金 屬環氧化合物(例如經常在一乙烯基聚合物組成物中所使 用者)、環氧化醚濃縮物、雙酚A之二縮水甘油醚(即4,4’-二羥基二苯基二甲基甲烷)' 環氧化不飽和脂肪酸酯(特別 爲具有2至22個碳原子之脂肪酸的具有2至4個碳原子之烷 基酯,如環氧基硬脂酸丁酯)及各種環氧化長鏈脂肪酸之 一的三酸甘油酯(例如環氧化大豆油組成物)。實例進一步 包括植物油或另一不飽和天然油之環氧化物。環氧化物油 有時稱爲天然甘油酯的環氧化物或不飽和脂肪酸的環氧化 物,且這些脂肪酸各自包括12至22個碳原子。以在市場上 :取得的含環氧基之環氧化樹脂化合物(由 Miller-
Stephenson Chemical Co.,Ltd.所製造之 EPON815c)及以
式(2)代表的環氧化醚寡聚物縮合產物特別佳。 式(2)
ch-*ch4 承
在上式中,η爲0_】2之整數。更多可使用的酸清除劑 包括那些在Tokkai Hei 5-194788第87至105段中所述者。 -79- (76) 1375836 (光安定劑) 可使用受阻胺光安定劑(HALS)作爲光安 已知的化合物,並包括2,2,6,6-四烷基六氫吡 其酸加成鹽和金屬錯合物,如美國專利第4,6 至II欄及美國專利第4,839,804號第3至5欄所 合物包括以式(3)代表的化合物。 定劑,其爲 啶化合物及 1 9,956號第 5 述。這些化
在上式中,R1及R2各自爲氫原子或取代 光安定劑的具體實例包括4-羥基-2,2,6,6-四甲 、1-烯丙基·4_羥基-2,2,6,6-四甲基六氫吡啶、 羥基-2,2,6,6-四甲基六氫吡啶、1-(4-第三丁基 4-羥基-2,2,6,6-四甲基六氫吡啶、4·硬脂醯_ 四甲基六氫吡啶、1-乙基-4-水楊醯氧基-2,2,6 氫吡啶、4 -甲基丙烯醯氧基-1,2,2,6,6-五甲基 冷-(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1,2,2,6,6· 吡啶-4-酯、馬來酸1-苯甲基- 2,2,6,6_四甲基-酯、己二酸(二·2,2,6,6-四甲基六氫吡啶-4-基 酸(二-2,2,6,6-四甲基六氫吡啶-4-基)-酯、 1,2,3,6·四甲基- 2,6·二乙基六氫吡啶-4-基)-酯 —·1-稀丙基2,2,6,6-四甲基六氫Β比卩定-4-基)-醋 基。受阻胺 基六氫吡啶 1 -苯甲基-4--2-丁烯基)-“ 基 -2,2,6,6-,6-四甲基六 六氫吡啶、 五甲基六氫 _ 4 -六氫卩比D 定 )-酯、癸二 癸二酸(二· '苯二甲酸( 、醋酸1 -乙 -80 - (77) 1375836
醯基-2,2,6,6-四甲基六氫吡啶-4-酯、三-(2,2,6,6-四甲基 六氫吡啶-4-基)之苯偏三酸酯、】-丙烯醯基-4-苯甲氧基-2,2,6,6-四甲基-六氫吡啶、丙二酸二-(1,2,2,6,6-五甲基六 氫吡啶-4-基)二丁酯、丙二酸二-(1,2,3,6·四甲基·2,6-二乙 基六氫吡啶-4-基)二苯甲酯、二甲基-雙-(2,2,6,6-四甲基 六氫吡啶-4·氧基)-矽烷、亞磷酸參-(1-丙基-2,2,6,6-四甲 基六氫吡啶-4-基)-酯、磷酸參-(1-丙基-2,2,6,6-四甲基六 氫吡啶-4-基)-酯、Ν,Ν’-雙-(2,2,6,6-四甲基六氫吡啶-4-基 )-六亞甲基-1,6-二乙醯胺、1-乙醯基-4-(N-環己基乙醯胺 基)-2,2,6,6-四甲基六氫吡啶、4-苯甲胺基-2,2,6,6-四甲 基-六氫吡啶、N,N’-雙-(2,2,6,6-四甲基六氫毗啶-4-基)· Ν,Ν’-二丁基己醯胺、N,N’-雙-(2,2,6,6-四甲基六氫吡啶-4-基)-N,N’-二環己基- (2-羥基丙烯)、N,N’-雙- (2,2,6,6-四 甲基六氫吡啶-4-基)-對-二甲苯二胺、4-(雙-2-羥乙基)-胺 基-1,2,2,6,6-五甲基六氫吡啶、4-甲基丙烯醯胺基· 1,2,2,6,6·五甲基六氫吡啶及α -氰基-召-甲基-冷-[N-(2,2,6,6 -四甲基六氫吡啶-4-基)]-胺基丙烯酸甲酯。較佳 的受阻胺光安定劑包括下列的HALS-1及HALS-2。 -81 - (78)1375836
HALS-2)
這些受阻胺光安定劑可單獨或以其中二或多種之組合 使用。受阻胺光安定劑可與添加劑一起使用’如增塑劑、 酸清除劑及UV吸收劑’並可引入爲添加劑結構的一部分 。雖然光安定劑的加入量可在不擾亂本發明目的的範圍內 適當地決定,但是以從0.01至10重量%較佳’以從0.01至 5%更佳,而以從0.05至1%特別佳。
爲了達到完美的纖維素酯膜彩色,故較佳爲可以加入 染料。例如可加入藍染料減低膜的黃色調。以蒽醌型染料 較佳。 蒽醌型染料可具有任何數種在蒽醌的8個任何位置上 的取代基。較佳的取代基爲苯胺基、羥基 '胺基、硝基及 氫原子。較佳爲將JP-A 200I-I 540 I7的第[〇〇34]-[0037]段 中所揭示的藍染料加入膜中,尤其爲蒽醌染料。 可將上述的添加劑經由批式混合加入含有纖維素酯之 -82- (79) 1375836 摻雜物中’或可將彼等經由使用添加劑之溶解溶劑的線上 式混合加入。以部分或完全經由線上式混合加入微粒尤其 較佳,以減低過濾器負荷。 在添加劑溶液的線上式混合法中,較佳爲將較少量的 纖維素酯溶解在摻雜物中,以獲得充分混合的摻雜物。纖 維素酯量係以100重量份之溶劑計從1至10重量份較佳,而 以從3至5重量份更佳。 ^ 較佳爲使用例如由Toray Engineering Co.,Ltd.所製 造的靜態混合機或由Toray Engineering Co.,Ltd.所製造 的靜態型線上式混合機High-Mixer SWJ作爲線上式加入 或混合之混合機。 <延遲膜之製造法> 現將本發明的纖維素酯延遲膜之製造法加以說明。 本發明的延遲膜之製造法包括(i)摻雜物製備程序,其 Φ 中將纖維素酯及添加劑(例如上述添加劑)溶解在溶劑中, (Π)流動澆鑄程序,其中將摻雜物流動澆鑄在帶狀或鼓狀 金屬載體上,(iii)乾燥程序,其中將流動澆鑄之摻雜物乾 燥,形成網狀物,(iv)剝離程序,其中將乾燥之網狀物自 金屬載體剝離,(v)拉伸程序,(vi)進一步的乾燥程序, (vii)熱處理程序及(viii)冷卻之纖維素酯膜的捲繞程序。 本發明的延遲膜較佳爲包括以延遲膜的固體組份重量爲基 準計70-95重量%之纖維素酯。 現將摻雜物製備程序加以說明。在摻雜物製備程序中 -83- (80) 1375836 ,在摻雜物中以具有較高的纖維素酯含量較佳,因爲使流 動澆鑄程序之後的乾燥程序期間縮短,但是太高的含量可 能造成失去過濾準確性。較佳的纖維素酯含量係從10-35 重量%,而以從15-25重量%更佳。 溶劑可單獨使用,但是也可以一起使用二或多種溶劑 。更佳爲使用好溶劑與差溶劑之混合物,以增加製造效率 。以富含好溶劑的混合溶劑較佳,以增加纖維素酯的溶解 φ 性。較佳的混合比爲從70至98重量%之好溶劑及從2至30 重量%之差溶劑。在此所謂的好溶劑係指單獨使用即能夠 溶解纖維素酯的溶劑,而差溶劑爲不能夠單獨溶解或泡脹 纖維素酯之溶劑。有時溶劑以一纖維素酯的好溶劑起作用 ,而有時爲差溶劑,其係依據纖維素酯的平均醯化度(醯 基取代度)而定。例如,丙酮爲乙醯化度爲2.4之纖維素醋 酸酯與纖維素醋酸酯丙酸酯的好溶劑,但是其爲乙醯化度 爲2.8之纖維素醋酸酯的差溶劑》 # 在本發明中所使用的好溶劑的實例包括:有機鹵(如 二氯甲烷)、二氧戊環、丙酮、醋酸甲酯及乙醯基醋酸甲 酯,其中,以二氯甲烷及醋酸甲酯尤其較佳。但是本發明 對其沒有特殊的限制。 在本發明中所使用的差溶劑的實例包括:甲醇、乙醇 、正丁醇、環己烷及環己酮,但是本發明對其沒有特殊的 限制。摻雜物較佳爲可包括從0.01至2重量%之水。 在製備摻雜物之程序中,係將纖維素酯以常用的方法 溶解。當加熱在較高的壓力下進行時,則可在較高的溫度 -84- (81) 1375836 下溶解纖維素酯。當溶解溫度比混合溶劑的室壓沸點更高 且同時溫度係在使混合溶劑在所施加的較高壓力下不沸騰 的範圍時,則可避免形成凝膠或不可溶之凝結物(其在日 文中稱爲“Mamako”,代表在粉末溶解在溶劑中時的不可 溶之殘餘物)。下列的溶解方法也較佳,其中使纖維素酯 在好溶劑與差溶劑之混合物中泡脹,接著加入好溶劑,以 溶解泡脹之纖維素酯。 φ 可藉由注射惰性氣體(如氮)或以加熱增加溶劑的蒸氣 壓而施加壓力。較佳爲自容器外部進行加熱。夾套型加熱 器較佳,因爲可輕易地控制溫度。 關於纖維素酯的溶解性而言,以較高的溶解溫度較佳 ,但是太高的溫度可能降低生產力,因爲壓力也變得非常 高。溶解溫度係以45-1 20°C較佳,以60-1 10°C更佳,而以 70-1 05 °C又更佳。壓力應受到控制以避免在設定的溫度下 沸騰。 # 較佳爲也可利用低溫溶解法,藉此使纖維素酯成功地 溶解在溶劑(如醋酸甲酯)中。 在下一個程序中,將因此製備的纖維素酯溶液以適當 的過濾材料過濾。較佳爲使用具有較小的絕對過濾準確性 的過濾材料來移除不可溶之物質,但是太小的過濾準確性 易於造成過濾器堵塞。過濾器的絕對過濾準確性係以不大 於0.008毫米較佳,以0.001 -0.008毫米更佳,而以0.003-0.006毫米又更佳。 在本發明中所使用的過濾材料沒有特殊的限制,而以 -85 - (82) (82)1375836 塑膠材料(如聚丙二醇及Tefl〇n(R))與金屬(合金)過濾器( 如不銹鋼)較佳’因爲這些材料不會剝離纖維,該現象可 能發生在使用纖維狀材料時。較佳爲將在纖維素酯中所包 括的雜質及尤其爲發光的外來物質以過濾減少或完全移除 〇 “發光的外來物質”代表觀察爲亮點的雜質,其係在一 纖維素酯膜放置在以交叉的尼可斯(Nicols)狀態安排的兩 個偏光板之間’自一面以光線照明及自另一面觀察時所見 之亮點。大於〇.〇1毫米直徑之發光的外來物質數量以每平 方公分小於200個較佳,以每平方公分小於1 〇〇個更佳,而 以每平方公分從〇至10個還更佳。使小於0.01毫米直徑之 發光的外來物質數量爲最少數較佳。 可將摻雜物以常用的方法過濾。這些較佳的過濾法之 一爲在比混合溶劑的室壓沸點更高且同時在使混合溶劑在 較高壓力下不沸騰的範圍內的溫度下過濾摻雜物。該方法 較佳,因爲使過濾之前與之後之間的壓力差異減小。過濾 溫度係以從45至120°C較佳,以從45至70°C更佳,而以從 45至55t:還更佳。 在過濾期間所施加的壓力以低壓較佳,以小於1.6 MPa較佳,以小於1.2 MPa更佳,而以小於1_0 MPa還更 佳。 將摻雜物的流動澆鑄說明於下: 在流動澆鑄程序中使用一抛光成鏡面潤飾表面的金屬 載體。使用拋光之不銹鋼帶或電鑛之澆鑄鼓作爲金屬載體 -86- (83) (83)1375836 。載體寬度係以從1至4公尺較佳。金屬載體的表面溫度係 以從-50t至剛好比溶劑沸點低的溫度較佳。相對高的載 體溫度更佳,因爲使網狀物更快速乾燥,但是太高的溫度 可能造成起泡或失去網狀物的平坦性。適當地決定的載體 溫度係在0-1 〇〇 °C之範圍,但是以5-30 °C較佳。另一較佳 的方法係在網狀物仍含有多量溶劑時,使網狀物藉由冷卻 澆鑄鼓及接著自鼓剝離網狀物而凝膠化。控制載體溫度的 方法沒有特殊的限制,並可接受以溫或冷空氣吹在載體上 或以溫水施予載體背面的方法。溫水法較佳,因爲金屬載 體溫度由於更有效率的熱傳導而在較短的時間內變穩定。 在使用溫空氣時的例子中,爲了避免由於蒸發的潛熱而降 低網狀物溫度,故空氣溫度應該比希望的載體溫度更高, 同時避免使網狀物起泡。較佳爲藉由在流動澆鑄與剝離之 間的過程期間改變溫空氣及載體的溫度來有效地進行網狀 物的乾燥程序。 爲了獲得具有充分平坦性的纖維素酯膜,故自金屬載 體剝離時的網狀物之殘餘溶劑含量係以10· 150重量%較佳 ,但是以20-40重量%或60-1 30重量%更佳。殘餘溶劑含量 係以20-30重量%或60-130重量%尤其更佳。 網狀物的殘餘溶劑含量係以下列公式定義: 殘餘溶劑含量(重量%)={(Μ-Ν)/Ν}χ100 其中Μ代表在製造程序中或在製造之後所收集的網 狀物樣品重量,以及Ν代表在1 1 5 °C下乾燥1小時之後的 相同樣品之重量。 -87- (84) (84)1375836 在纖維素酯的乾燥程序中,將膜自載體剝離及進一步 乾燥,直到殘餘溶劑減少至不超過0.5 %爲止。 剝離的網狀物通常以滾筒乾燥法(使網狀物通過許多 以交錯排列上下交替提供的許多滾筒)或以網狀物的兩個 邊緣夾住及同時輸送網狀物的拉幅法乾燥。 在網狀物自載體剝離時或之後,可將網狀物在輸送方 向上以剝離張力或以輸送張力拉伸。較佳地將網狀物以 210牛頓/公尺或更大的張力自載體剝離,而以從220至300 牛頓/公尺更佳,以便於在剛剝離之後在膜的輸送方向上 拉伸膜。 現將本發明的拉伸法(也稱爲拉幅法)實例以圖2說明 圖2的程序A爲其中將自剝離及輸送程序運送的網狀 物(未顯示於圖中,以下稱爲程序D0)以夾住兩個邊緣的 方式固定之程序。在程序B中,將膜在橫方向上(與膜輸 送方向垂直)以圖1所示之拉伸角拉伸。在程序C中,完成 拉伸及將膜在夾住的同時輸送至下一個生產程序。 較佳爲將削減膜的兩個邊緣的縱切機提供在介於網狀 物剛剝離之後與剛好於程序B或C之後的任何位置上。 尤其較佳地將縱切機提供在剛好於程序A之前。在相同 的條件下進行拉伸時,則在程序B之前縱切的拉伸膜顯示 比未縱切'之拉伸膜改進的慢軸定位角分布。 這可能是因爲在剝離程序與膜仍含有多量溶劑的程序 B之間在膜輸送方向上的非所欲之拉伸受到抑制所致。 -88- (85) 1375836 在拉幅法中,可將不同的溫度區提供在膜中’ 定位角分布。較佳爲也將一中性區域提供在兩個不 度區域之間,以預防干擾。 可將拉伸程序分成許多步驟。在膜輸送方向及 的兩個方向上的雙軸拉伸也較佳。雙軸拉伸可以同 連續步驟進行。在階進式拉伸時,拉伸可在不同的 交替進行或在一個方向上逐步進行。也可將在不同 φ 的交替拉伸加入在一個方向上的階進式拉伸順序中 可以使用下列的拉伸步驟" (i)在膜輸送方向上拉伸,接著在橫方向及膜輸 的兩個方向上同時拉伸;及 (Π)在膜輸送方向上拉伸,接著在橫方向上拉 使膜在膜輸送方向上收縮。 尤其較佳的是在網狀物仍含有多量殘餘溶劑時 離之網狀物在膜輸送方向上拉伸;接著藉由使用在 # 序中的針或夾子固定網狀物的兩個邊緣的方式在橫 拉伸網狀物,藉此提供網狀物指定的延遲値。而且 論該程序能夠控制自由體積半徑。也可只在橫方向 同時在橫方向及膜輸送方向上(雙軸拉伸)進行拉伸 個方向上的網狀物拉伸比係以1.05-2較佳,而以1 更佳。當在橫方向上拉伸時,則可使網狀物在膜輸 上收縮,其中拉伸比係以0.8-0.99較佳,而以0.9-0. 。在橫方向及膜輸送方向上拉伸(或收縮)之後的網 積的放大比係以I · 1 2 - 1 . 4 4較佳,而以1 . 1 5 - 1 · 3 2更佳 以改進 同的溫 橫方向 時或以 方向上 方向上 。即也 送方向 伸,但 ,將剝 拉幅程 方向上 ,據推 上或可 。在兩 .15-1.5 送方向 99更佳 狀物面 。網狀 -89 - (86) 1375836 物面積的放大比係由(在橫方向上的拉伸比)x(在膜輸送方 向上的拉伸比)所獲得。 在本發明中所使用的“拉伸方向”術語通常代表施予拉 伸張力的方向,但是當網狀物係在多個步驟中以雙軸拉伸 時,則“拉伸方向”可代表網狀物的最終拉伸比變得比在垂 直於上述方向的方向上的拉伸比更大的方向(其經常爲慢 軸方向)。 # 已知的是當網狀物在網狀物的橫方向上拉伸時,慢軸 的定位散佈(以下稱爲定位角散佈)會變得更大。爲了在網 狀物的橫方向上進行拉伸,同時維持固定的Rt對Ro之比 及維持小的定位角散佈,故在程序A、B及C之網狀物溫 度之間有關係存在,即以滿足下列關係較佳:Ta S (Tb· 10)或TcS Tb,而以同時滿足兩種關係更佳:Tag (Tb-10) 及Tc S Tb,其中Ta、Tb及Tc代表分別在程序A、B及 C結束時的攝氏溫度。 9 爲了降低上述的定位角散佈,故在程序B中的網狀物 溫度上升速度係以0.5-1 0°C /秒較佳。 在程序B中具有較短的拉伸期較佳,但是可以指定拉 伸期的下限,以維持網狀物的均勻性。程序B的溫度係以 40-180 °C 較佳,而以 100-160 °C 更佳。 在拉幅程序中,熱轉移係數可以固定或可以改變。熱 轉移係數係以在41·9χ103_419χ103焦耳/平方公尺小時之範 圍較佳,以4Ι.9χ 1 03-209.5 χ103焦耳/平方公尺小時更佳, 而以41.9χ103-126χ103焦耳/平方公尺小時還更佳。 -90- (87) 在程序B中,在橫方向上的拉伸速率可以固定或可以 改變。拉伸速率係以在50-500%/分鐘之範圍較佳,以100-400%/分鐘更佳,而以200-300%/分鐘最佳。 在拉幅程序中,在網狀物的橫方向上以具有較小的環 境溫度分布較佳,以改進網狀物的均勻性。在拉幅程序中 ,在橫方向上的環境溫度分布係以在±5 °C之內較佳,以在 ±2 °C之內更佳’而以在±1°C之內最佳。藉由降低環境溫度 分布也可以降低在網狀物的橫方向上的溫度分布。 在程序C中,較佳爲使拉幅機固定的網狀物寬度減小 。尤其較佳爲使寬度減少至95至99.5%之先前程序中的寬 度。 在拉幅程序中處理網狀物之後,較佳爲提供後續的乾 燥程序(以下稱爲程序D1)。網狀物被施以較佳爲50至160 °C之溫度範圍的熱處理,以80至140 °C更佳,而以110至 1 3 0 °C最佳。 在程序D1中,在網狀物的橫方向上以具有較小的環 境溫度分布較佳,以改進網狀物的均勻性。在橫方向上的 環境溫度分布係以在±5 °C之內較佳,以在±2 °C之內更佳, 而以在±1°C之內最佳· 雖然在輸送膜時施加於網狀物的張力受到許多因素影 響’例如:摻雜物特性' 在剝離程序及在程序D0時的殘 餘溶劑量及程序D1的溫度,但膜張力係以1 20-2 00牛頓/ 公尺較佳,以1 40-200牛頓/公尺更佳,而以140- 1 60牛頓/ 公尺最佳。 -91 · (88) 1375836 爲了減低在程序D1中在膜的膜輸送方向上進一步的 拉伸,故較佳爲提供一張力截斷滾筒(在運送膜時減低膜 張力的額外滾筒)。 使網狀物乾燥的方式沒有特殊的限制,例如可使用加 熱的空氣、IR射線、加熱滾筒及微波。關於容易性而言 ,以加熱的空氣較佳。
較佳爲使乾燥程序中的乾燥溫度在3 0- 1 60 °C之範圍內 逐步增加。 在本發明中,將自由體積及自由體積參數藉由在網狀 物的乾燥程序之後如上述的熱處理控制在指定的範圍內。 在本發明的延遲膜製法中,較佳爲在乾燥程序之後的 熱處理法中,對延遲膜施以在厚度方向上較佳爲0.5-10kP a之壓力的壓縮處理。較佳爲使用例如夾滾筒均勻地 壓縮延遲膜。在厚度方向上壓縮延遲膜時,則以使網狀物 完全乾燥較佳。自由體積及自由體積參數的控制係藉由同 時從延遲膜向上及向下施予〇.5-10kPa之壓力。具體言之 ,使用兩種平行排列的夾滾筒,或可以使用如壓光滾筒之 類的滾筒。在壓縮處理中的溫度係以1 05- 1 50°C較佳。 在乾燥完成之後及在捲繞成捲之前,較佳爲使用一縱 切機進行膜的兩個邊緣的削減,以獲得較佳的捲形狀。再 者,較佳爲延遲膜的兩個邊緣被施以滾花處理。 以壓縮加熱的雕花滾筒進行滾花加工。因爲雕花滾筒 具有細緻的凹凸表面,藉由將其壓縮在延遲膜的邊緣上, 使膜具有略膨脹的邊緣。 -92 - (89) (89)1375836 在延遲膜的兩個邊緣上的雕花處理深度係以4_2〇微米^ 較佳及雕花處理寬度係以5-20微米較佳。 較佳爲在乾燥法之後及在膜捲繞法之前提供滚花 〇 使用多種摻雜溶液的共同澆鑄法所形成的多層延遲膜 也較隹。多層延遲膜也可以具有一含有增塑劑的層。含有 增塑劑的層可爲核心層、皮層或該兩種層。 本發明的延遲膜表面的中心線表面粗糙度(Ra)係以 0.001-1微米較佳。 在本發明中,延遲膜在23°c及55%RH之條件下較佳 爲具有30-300奈米之Ro値及在相同的條件下較佳爲具有 70-40之Rt値,由下列公式定義R〇及Rt値。 公式(1) R〇 = (nx-ny)xd 公式(2) Rt={ (nx + ny)/2-nz)xd 其中R〇代表面內延遲値;Rt代表在厚度方向上的面 外延遲値;πχ代表在慢軸方向上的面內折射率;ny代表 在快軸方向上的面內折射率;nz代表在厚度方向上的面 外折射率;及<3代表延遲膜的厚度(奈米)。 延遲値R〇,Rt及在長薄片膜的橫方向與慢軸方向0 0〇之間的角度係藉由在23°C及55%RH之條件下使用在波 長爲590奈米的自動化雙折射計:KOBRA-21ADH(由 Oji Keisokukiki Co.,Ltd.所製造)所測量。 本發明的延遲膜的偏光度P係以0.99 90或更大較佳’ 以0_9999或更大更佳,以0.99995或更大還更佳,而以 -93- (90) 1375836 0.99 99 9或更大尤其更佳。偏光度p係根據下示方程式所 測定。 p=l-sin2(20 1) - sin2(^· Ro/Λ ) 其中λ代表進行測量的590奈米波長。β 1(弧度)係由 0 〇(°)轉換而得。 爲了達到本發明的目的之一,關於膜的物理強度及生 產力而言,本發明的偏光板所用之延遲膜係以澆鑄法所製 φ 造之具有厚度爲30-150微米的膜較佳。膜厚度係以40-120 微米更佳。 (透射率的測量) 透射率T的測量如下:首先使用由Hitachi Ltd.所生 產的分光光度計U-3400在每10奈米的波長下測量每一種 樣品的透射率,獲得光譜透射率r ( λ )。從所獲得的光譜 透射率評估在380、400及500奈米波長下的透射率。 # 每一種樣品的濁度測定如下。在本發明中所使用的延 遲膜的濁度係以小於1%較佳,而以在0-0.1 %之範圍更佳 (濁度値) 濁度値係根據JIS Κ-67 14之方法使用濁度計(由 Nippon Denshoku所生產的1001DP)所測定。可以使用濁 度値作爲透明指數。 -94 - (91) 1375836 <抗結塊層> 本發明的延遲膜較佳爲具有一抗結塊層。抗結塊層係 藉由將一含有微粒的層塗佈在膜表面上所形成,且該層在 表面上出現微小的凸面,其提供平滑的表面。微粒形狀沒 有特殊的限制,並可使用任何形狀的微粒,例如球形、節 點形、似平板形及盤形。
無機微粒的實例包括:金屬氧化物、金屬氫氧化物、 矽酸鹽、碳酸鹽及磷酸鹽。其特殊的實例包括二氧化矽、 二氧化鈦、氧化鋁、氧化锆、碳酸鈣、滑石粉、黏土、鍛 燒之高嶺土、鍛燒之矽酸鈣、氧化錫、氧化銦、氧化鋅、 ITO、水合矽酸鈣、矽酸鋁、矽酸鎂及磷酸鈣。以含有矽 之微粒較佳,而以二氧化矽微粒尤其較佳。 例如,可在市場上取得以 Aerosil R972、R972V、 R974 ' R812、 200、 200V 、 300、 R202 ' 0X50及 TT600(由 Nippon Aerosi〗 Co.,Ltd.所生產)爲產品名稱的這些微粒, 並可以使用。也可在市場上取得以Aerosil R976及R811( 由Nippon Aerosil Co.,Ltd.所生產)爲產品名稱的氧化锆 微粒。也可在市場上取得以 Aerosil R976及 R811(由 Nippon Aerosil Co·,Ltd.所生產)爲產品名稱的氧化锆粒子 。另一選擇爲聚合物微粒的實例包括:聚矽氧樹脂微粒、 氟樹脂微粒及丙烯酸樹脂微粒。在這些之中,較佳爲使用 聚矽氧樹脂微粒,尤其爲立體網絡狀聚矽氧樹脂微粒。聚 砂氧樹脂微粒的實例包括:由Toshiba Silicone Co., Ltd. 所製造的 TOSPERL 103、105、108、120、145、3120 及 -95- 240 ° (92) 1375836 其中,以Aerosi】 200V及Aerosi】 R972V尤其較佳, 因爲獲得更高的抗結塊特性及同時維持低濁度値。藉由使 用這些抗結塊劑使動摩擦係數較佳爲減少至0.9或更小, 而以在0.1· 0.9之範圍更佳。
在抗結塊層中所包括的微粒含量係以結合劑重量爲基 準計0.卜50重量%較佳,而以0.卜10重量%更佳。在提供抗 結塊層之後的濁度値增加以不超過1 %較佳,以不超過 0.5%更佳,而以在0-0.1之範圍尤其較佳。 具體言之,抗結塊層係藉由塗佈含有溶解或泡脹纖維 素酯膜之溶劑的組成物所形成。除了溶解纖維素酯之溶劑 與泡脹纖維素酯膜之溶劑的混合物之外,也可以加入不溶 解纖維素酯之溶劑作爲溶劑。這些溶劑的混合比及施加的 塗佈組成物量係依據樹脂種類或膜捲曲度而決定。本發明 的延遲膜是有利的,因爲其以塗佈上述之組成物抑制了延 遲値的變化。 在以塗佈抗結塊層控制延遲膜捲曲時,則藉由增加溶 解或泡脹纖維素酯的溶劑量及同時降低不溶解纖維素酯的 溶劑量有效地造成朝向延遲膜的抗結塊層表面捲曲。混合 比如下較佳:(溶解或泡脹纖維素酯的溶劑):(不溶解纖 維素酯的溶劑)=10: 0-1 : 9。溶解或泡脹透明的樹脂膜的 溶劑實例包括:二噁烷、丙酮、甲乙酮、Ν,Ν·二甲基甲醯 胺、醋酸甲酯、醋酸乙酯、三氯乙烯、二氯甲烷、二氯乙 烷 '四氯乙烷、三氯乙烷及氯仿。不溶解透明的樹脂膜的 -96- (93) 1375836 溶劑實例包括: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 環己醇及烴(如甲苯和二甲苯)。
將這些塗料組成物使用壓花輥式塗佈機、浸泡式塗佈 機、反向塗佈機、環棒式塗佈機、鑄模塗佈機、噴霧塗佈 機或噴墨印刷以較佳爲1-100微米(或以5-30微米尤其較佳) 之濕厚度塗覆在透明的樹脂膜上。抗結塊層的結合劑樹脂 的實例包括乙烯基聚合物和共聚物,如氯乙烯-醋酸乙烯 酯共聚物、聚氯乙烯樹脂、醋酸乙烯酯樹脂、醋酸乙稀 酯-乙烯醇共聚物、部分水解的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乙 烯-乙烯醇共聚物、氯化聚氯乙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和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纖維素衍生物,如硝基纖維素 、纖維素醋酸酯丙酸酯(以1.8-2.3之乙醯化度及0.1-1.〇之 丙醯化度較佳)、二乙醯基纖維素和纖維素-醋酸酯-丁酸 酯;橡膠樹脂,如馬來酸-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酯共聚 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氯化聚乙烯、丙烯腈-氯化聚 乙烯-苯乙烯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 聚物 '丙烯酸樹脂、聚乙烯縮醛樹脂、聚乙烯縮丁醛樹脂 、聚酯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酯樹脂、聚醚樹脂、聚醯胺 樹脂、胺基樹脂、苯乙烯-丁二烯樹脂和丁二烯-丙烯腈樹 脂;聚矽氧樹脂及氟樹脂。自丙烯基或甲基丙烯基單體所 產生的均聚物及共聚物的變體可在市場上取得,而較佳的 物質可選自例如:Acrypet MD、VH、MF和 V(由
Mitsubishi Rayon Co.,Ltd.所生產);Hi Pearl M-4003、 -97 - (94) 1375836 M-4005、M-4006、M-4202 ' M-5000、Μ·5001 和 M-4501 ( 由 Negami Chemical Industrial Co·, Ltd.所生產);Dianal BR-50、BR-52、BR-53、BR-60、BR-64、BR-73、BR-75 、BR-77、BR-79、BR-80 ' BR-82、BR-83 ' BR-85、BR-87、BR-88 ' BR-90、BR-93、BR-95、BR-100、BR-101、 BR-102、BR-105、BR-106、BR-107、BR-108 ' BR-112 ' BR-113 、 BR-115 、 BR-116 、 BR-117 和 BR-118(由
Mitsubishi Rayon Co., Ltd.所生產)。 以纖維素樹脂尤其較佳,例如二乙醯基纖維素及纖維 素醋酸酯丙酸酯。 抗結塊層能夠維持延遲膜的平坦性及減少延遲値的變 化。 <偏光板> 現將本發明的偏光板加以說明。 • 可使用常見的方法製備偏光板。較佳爲本發明的延遲 膜被施以鹼性皂化處理,並使所得延遲膜使用一完全皂化 之聚乙烯醇水溶液黏附於至少一個偏光膜表面上,該膜係 以插入碘溶液中及接著拉伸所製備。也可將本發明的延遲 膜用於偏光膜的相反表面或可將其他的偏光板保護膜於相 反表面。可以市售取得的延遲膜取代本發明的延遲膜用作 在其他表面上的偏光板保護膜。例如,以 KC8UX2M、 KC4UX、KC5UX、KC4UY、KC8UY、KC12UR、KC8UCR-3 及 KC8UCR-4(全部由 Konica Minolta Opt, Inc_所生產)較 -98- (95) (95)1375836 佳於用作市售取得的延遲膜。也較佳的是另一選擇爲使用 以包括一旋光各向異性層而具有旋光補償膜功能的偏光板 保護膜’其係由定位液晶化合物所製備,如盤形液晶、棒 形液晶或膽固醇型液晶。使用在JP-A第2003-98348號所 述之方法有可能形成旋光各向異性層。使用抗反射膜的組 合有可能獲得展現極佳的平坦性及視角增加效應的偏光板 〇 將如本文所述之偏光板的主要構成組份的偏光膜稱爲 只透射在限定方向上的偏光波光線之元件。目前已知典型 的偏光膜之一爲以聚乙烯醇爲主之偏光膜,將其分類成一 種以碘染色之以聚乙烯醇爲主之膜所製備者及其他以二向 色染料染色相同的膜所製備者。偏光膜係以澆鑄聚乙烯醇 水溶液及使所得澆鑄膜被施以單軸定位和染色,或被施以 染色和單軸定位及接著較佳爲使用硼化合物施以耐久性處 理的該種方式所製備。將本發明的延遲膜的一個表面黏附 於上述偏光膜的表面,藉此形成偏光板。較佳爲使用含有 作爲主要組份之完全皂化之聚乙烯醇的以水爲主之黏著劑 進行黏著。 偏光板被施以單軸定位(常在縱方向上)。當允許偏光 板放置在高溫及高濕度下時,則在定位方向(常在縱方向) 的長度減少,但是在垂直方向(常稱爲寬度方向)的長度增 加。當偏光板保護膜的厚度增加時,則收縮比增加,尤其 使縱方向上的收縮比增加。通常將偏光膜黏附於偏光板保 護膜,所以偏光膜的拉伸方向位於偏光板保護膜的澆鑄方 -99- (96) 1375836 向(也稱爲MD方向(機械方向)或膜輸送方向)。因此重要 的是在偏光板保護膜的厚度降低時,則較佳地使偏光膜的 澆鑄方向上的拉伸及收縮比降低。本發明的延遲膜由於其 極佳的尺寸安定性而適合塗覆於該等偏光板保護膜》 換言之,本發明的延遲膜在60°C,90%RH之條件下 的耐久性試驗中,不會出現波紋不均性膜。在背面上具有 本發明的延遲膜的偏光板也展現寬視角,甚至在耐久性試 φ 驗終於提供極佳的可視性之後。 藉由將保護膜黏附在偏光板的一個表面上及將離型膜 黏附在相反表面上也有可能構成偏光板。使用保護膜及離 型膜保護在其運送及產品檢查時的偏光板。在該例子中, 以黏附保護膜保護在與黏附於液晶晶胞的表面相反的表面 上的偏光板表面。在另一方面,使用離型膜覆蓋黏附於液 晶晶胞的黏著層,並提供在使偏光板黏附於液晶晶胞的表 面上。 Φ 在慣用的偏光板生產法中,延遲値可依每一種生產線 改變。雖然理由未明確說明,但是在輸送法中的滾筒結構 或膜輸送條件好像會影響延遲値。而且即使在相同的生產 線中,設定改變或例如隨時間推移改變的皂化溫度和期限 、鹼濃度、pH、乾燥溫度 '黏附速度、在輸送法中的膜 張力及膜的黏附壓力可能影響延遲値。基本上這些條件不 應該改變,但是在發現摻雜液中的泡沬、機器故障或在膜 上的皺紋時,則有時進行生產線速度的改變及伴隨生產線 速度改變的其他些微的各種條件改變。另一選擇當在偏光 -100- (97)1375836 板的相反表面上提供的偏光板保護膜改變時,則也可以改 變上述條件》再者,當生產線由於一些故障事故而停止及 接著再啓動時,則其花費太多時間,直到恢復穩定的生產 爲止。迄今延遲膜的延遲値傾向受上述些微的設定改變、 抗故障措施及由於隨時間推移的改變所影響,但是藉由使 用本發明的延遲膜獲得展現延遲値變異較小的偏光板,雖 然改變生產條件。使用該偏光板獲得展現高顯示品質的 LCD »即使在使用提供在液晶晶胞背後的LED直接照明 背光單元的LCD中,尤其獲得品質均勻、展現高的顯示 裝置前對比度及小的對比度變異的LCD。 <顯示裝置>
藉由使用本發明的偏光板提供各種具有極佳的可視性 的顯示裝置。本發明的纖維素酯膜可用於各種驅動模式的 液晶顯示裝器,如 STN、TN、OCB、HAN、VA(MVA、 PVA)及IPS。在這些之中,較佳爲本發明的偏光板應用於 VA(MVA ' PVA)型LCD,藉此獲得展現減少品質環境變異 及減少在顯示裝置的周圍區域漏光的30英寸或更大的LCD 。尤其使用本發明的延遲膜的LCD展現減少品質環境變 異及減少在顯示裝置的周圍區域漏光。也獲得在長期凝視 之後減少彩色不均性、波紋表面及眼睛疲勞的效應。 雖然用於使用本發明的偏光板的液晶顯示裝置之背光 單元可爲側光型、直接照明型或兩種型式的組合,但是以 提供在液晶晶胞背後的直接照明背光單元較佳。 -101 - (98)1375836
尤其較佳的背光單元包括用於提供在一液晶晶胞背後 的彩色LCD的LED直接照明背光單元,包括紅光(R)LED 、綠光(G)LED及藍光(B)LED,其峰波長爲例如就紅光(R) 的610奈米或更長、綠光(G)的530±10奈米及藍光(B)的480 奈米或更短。具有在上述範圍的峰波長的綠光(G)LED的 實例包括 DG112H(由 Stanley Electric Co.,Ltd.所製造)' UG1112H(由 Stanley Electric Co.,Ltd.所製造)' E1L51-3G(由 TOYODA GOSET C O .,LTD ·所製造)、E 1 L4 9 - 3 G (由 TOYODA GOSET CO·,LTD.所製造)、NSPG500S(由 Nichia Corp.所製造)。紅光(R)LED的實例包括 FR1112H(由 Stanley Electric Co.,Ltd.所製造)、FR5366X(由 Stanley Electric Co., Ltd.所製造)、NSTM515AS(由 Nichia Corp. 所製造)、GL3ZR2D1C0S(由 Sharp所製造之產品)及 GM1JJ35200AE(由Sharp所製造之產品)。
藍光(B)LED 的實例包括 DB1112H(由 Stanley Electric Co.,Ltd.所製造)、DB5306X(由 Stanley Electric Co.,Ltd. 所製造)、E1L51-3B(由 TOYODA GOSET CO.,LTD.所製造 )、E1L4E-SB1A(由 TOYODA GOSET CO., LTD.所製造)' NSPB630S(由 Nichia Corp.所製造)及 NSPB3 1 0A(由 Nichia C o r p ·所製造)。 可將上述三種彩色的LED組合製成背光單元或可以 使用一白色LED。直接照明背光單元也揭示在例如JP-A 第200 1 -28 1 65 6號 '其中使用豆粒型LED光源之JP-A第 2001-305535號及JP-A第2002-311412號中’但是背光單 -102- (99)1375836 元不限於此。 實例 現將利用實例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 於此。 明並不受限
<摻雜液之製備> 將下列物質依次裝入及密封在容器中,並 °C上升至80°C。將裝入的物質在容器中80°C ~ ,藉此使纖維素酯完全溶解。接著停止攪拌及 至43°C。將所獲得的溶液使用由Azumi Filtei Ltd.所生產的第244號濾紙過濾,獲得摻雜液P 使溫度從20 「攪拌3小時 使溫度下降 Paper Co.,
(摻雜液A之製備) 纖維素酯100重量份 (纖維素醋酸酯丙酸酯;1.9之乙醯化度及 度) 三羥甲基丙烷三苯甲酸酯 5重量份 乙醇酸乙基苯二甲基乙酯 5重量份 二氧化矽粒子 〇.1重量份 〇. 8之丙醯化 (由 Nippon Aerosil Co., Ltd.所生產的 Aerosil R972V) 二氯甲烷 300重量份 乙醇 4 0重量份 -103 - (100)1375836 (摻雜液B之製備) 以與摻雜液A相同的方式製備摻雜液B,但將物質改 變如下: 纖維素酯(2.7之乙醯化度)100重量份 磷酸三苯酯 10重量份 磷酸聯苯二苯酯 2重量份
二氧化矽粒子 0.1重量份 (由 Ni ρρο n Aer 〇 s i 1 Co ·,Ltd . 所生產的Aerosi】 R972V) 醋酸甲酯 260重量份 乙醇 80重量份
將如上述所製備的摻雜液經由在維持在30°C的不銹鋼 環狀載體上維持在30 °C的澆鑄模澆鑄。在所形成的網狀物 乾燥直到殘餘溶劑量降低至80重量%之後,將網狀物使用 剝離滾筒自載體剝離。 接著將網狀物在70°C之氣流中藉由通過許多以交錯方 式上下交替放置的滾筒乾燥(輸送-乾燥法),接著將網狀 物的兩個邊緣以拉幅機夾住及在120t下在橫方向上拉伸 1-3倍。將拉伸的網狀物進一步在105 °C之氣流中藉由通過 許多以交錯方式上下交替放置的滾筒乾燥,獲得含有〇.3 重量%之殘餘溶劑的膜。將所獲得的膜在指定的溫度及氣 體置換率的條件下熱處理15分鐘,接著冷卻至室溫及捲繞 成滾筒’獲得20捲長薄片延遲膜】(纖維素酯膜),其具有 -104- (101) 1375836 下列特性:80微米厚度,1000公尺長度’ R〇 = 50(奈米)之 面內延遲値及Rt=130(奈米)之厚度方向上的延遲値(延遲 値係在23艺及551^}1%下在590奈米波長下所測量)。 與延遲膜1相同的方式製備延遲膜2-22 ’除了將熱處 理溫度及氣體置換率如表1所示改變之外。在熱處理法中 ,將指定的壓力使用安排在許多階段中的夾滾筒施加在各 個延遲膜4、5、7、8、10、12、19及20的膜厚度方向上。 φ 氣體置換率爲以每單位時間的新鮮空氣置換加熱處理 室之氣體的次數,其先決條件係將加熱處理室的體積表示 成 V(立分公尺)及將送入加熱處理室之新鮮空氣量表示成 FA(立方公尺/小時)。 氣體置換率=FA/V (次/時間)。 偏光板係藉由將所獲得的延遲膜之一作爲保護膜提供 在每一個偏光板的一個表面上及將偏光板保護膜C提供在 相反表面上所製備。將保護膜C說明於下。 參 <偏光板保護膜C> (以二氧化矽分散之稀釋溶液C)
Aerosil 972V 12重量份 (由 NIPPON AEROSIL Co·,Ltd.所生產) (16奈米之平均主要粒徑,90公克/公升之視比重) 乙醇 8 8重量份 將上述物質混合及使用溶解器攪拌30分鐘,接著以 Manton-Gaulin均化機分散。將所得溶液與88重量份二氯 -105- (102)1375836 甲烷混合,同時攪拌及使用溶解器進一步分散30分鐘,獲 得以二氧化矽分散之稀釋溶液C。 (線上式添加劑溶液C之製備) 1 1重量份 TINUVIN 109 (由 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Inc.所生產) TINUVIN 171 5重量份
(由 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Inc.所生產) 二氯甲烷 100重量份 將上述物質裝入密封的反應容器中及以加熱和攪拌完 全溶解,接著過濾。
將36重量份之以二氧化矽分散之稀釋溶液C加入所得 溶液中及同時將溶液攪拌,並攪拌30分鐘。進一步加入6 重量份之纖維素醋酸酯丙酸酯(1.9之乙醯化度,0.8之丙醯 化度)及同時攪拌,並進一步攬拌60分鐘。將所得溶液以 Advantec Toyo,Ltd.所生產的以聚丙烯纏繞之匣過濾器 TCW-PPS-IN過濾,以製備線上式添加劑溶液C。 (摻雜液C之製備) 纖維素酯 100重量份 (自短絨棉所製備的纖維素三醋酸酯;Mn= 148000, Mw = 3 1 0000 - Mw/Mn = 2.1,乙醯化度:2.92) 三羥甲基丙烷三苯甲酸酯 5重量份 乙醇酸乙基苯二甲基乙酯 5重量份 -106 - (103) 1375836 二氯甲烷 440重量份 乙醇 40重量份
將上述物質裝入密封的反應容器中及以加熱和攪拌完 全溶解,並使用由Azumi Filter Paper Co.,Ltd.所生產的 第24號濾紙過濾,獲得摻雜液C。將摻雜液C進一步在膜 形成線上使用由Nippon Seisen Co.,Ltd.所生產的Finemet NF過濾。也將線上式添加劑溶液C在膜形成線上使用由 Nippon Seisen Co.,Ltd.戶斤生產的 Finemet NF 過濾。將 100 重量份之過濾之摻雜液C與2重量份之過濾之線上式添加 劑溶液C混合及使用線上式混合機(由Toray Engineering Co.,Ltd.所生產之Hi-Mixer SWJ)徹底混合,並在35°C下 使用帶狀澆鑄裝置均勻地澆鑄在18 00毫米寬度的不銹鋼帶 狀載體上。將澆鑄膜乾燥,直到在帶狀載體上的殘餘溶劑 降低至1 20 %爲止,並自帶狀載體剝離。將剝離之纖維素 酯網狀物進一步在35 °C下乾燥及縱切成1 65 0毫米寬度,接 著進一步在135 °C下乾燥,同時將網狀物使用拉幅機拉伸 1 . 1倍。當拉幅機拉伸啓動時的殘餘溶劑量爲3 0 % » 乾燥法爲最終完成,其係藉由將網狀物通過許多在 110 °C及120 °C之滾筒。接著將網狀物縱切成1.4公尺寬度 ,並使15毫米寬度的兩個邊緣被施以10微米深度的滾花處 理。將網狀物以220牛頓/公尺之初期張力及11〇牛頓/公尺 之末期張力纏繞成一 6英寸直徑的核心。於是獲得偏光板 保護膜C。在網狀物剛自帶狀載體剝離之後,在網狀物的 膜輸送方向上的拉伸倍數爲].07,其係自不銹鋼帶狀載體 -107 - (104) 1375836 的速度及拉幅機的驅動速度所評估。所獲得的偏光板保護 膜C的殘餘溶劑量爲0.3%,平均厚度爲80微米及長度爲 1 000公尺。 <延遲膜之皂化作用> 每一個延遲膜1-22各以20捲被施以使用滾筒輸送膜的 下述之皂化處理。 <鹼性皂化處理> 皂化法:在50±3°C的2M-NaOH中1.5分鐘; 清洗法:在30±3°C的水中1分鐘; 中和法:在30±3°C的10重量%之HC1中1分鐘;及 清洗法:在30±3°C的水中1分鐘; 皂化法之後爲清洗法、中和法、進一步的清洗法及最 終在9(TC下的乾燥法。 # 在皂化處理之前及之後,以各20捲長薄片捲的前端部 位及尾端部位做爲樣品,就每一個延遲膜1-22獲得總計40 個試樣。進行每一個試樣的延遲値測量,並藉由平均40個 在皂化處理之前及之後的每一個延遲値差異數據及在皂化 處理之後的4〇個試樣的每一個延遲値的波動數據。以每一 個延遲膜1_22重複相同的測量。在皂化處理之後的每一個 延遲値的變異不超過±3 %時,則延遲値適合於實際應用。 延遲値Ro及Rt係藉由在23°C及在55%RH下使用在 590奈米波長的自動化雙折射計:K0BRA-21ADH(由 Oji •108- (105) (105)1375836 K e i s o k u k i k i C ο ·,L t d ·所製造)所測量。 (偏光板之製備) 接著將每一個上述4〇個延遲板及皂化之偏光板保護膜 C黏附在以下述方法所製備的偏光膜的兩個表面上,獲得 40個偏光板。 方法1:將每一個延遲膜及偏光板保護膜C根據上述 方法巷化。 方法2:將下列偏光膜插入含有聚乙烯醇黏著劑的溶 液(其固體含量爲2重量%)中1-2秒》 方法3:移除在方法2中所形成的每一個偏光膜的過量 黏著劑,其係藉由輕微地擦拭及將偏光膜壓疊在以方法1 處理的延遲膜與偏光板保護膜C之間。 方法4:黏附以方法3所壓疊的延遲膜、偏光膜及偏光 板保護膜C,其係藉由以20-30牛頓/平方公分之張力壓縮 膜及同時以約2公尺/分鐘之速度輸送膜。 方法5:將在方法4中所黏附的膜在80 °C下加熱的烘箱 中經5分鐘乾燥,獲得偏光板。 將具有120微米厚度的聚乙烯醇膜在110 °C下以5之拉 伸比單軸拉伸,接著將其插入0.075公克碘、5公克碘化鉀 及100公克水之水溶液中60秒。將所得膜進一步插入在68 °C下的6公克碘化鉀、7.5公克硼酸及100公克水之水溶液 中’接著以水清洗及乾燥,獲得偏光膜。 -109 - (106) 1375836 (液晶顯示裝置(LCD)之製造) 使用40組所獲得的偏光板製作4 0個LCD,其係藉由將 每一組偏光板黏附在液晶晶胞的兩個表面上的玻璃板上及 提供被提供在液晶晶胞背後的LED直接照明背光單元。 使因此獲得的 LCD(VA模式,37英寸尺寸)在60°C , 9 0 % R Η之條件下被施以耐久性試驗,並接著使用由 ELDIM所生產的EZ-Contrast測量每一個LCD的前面板 φ 對比度。在將那些40個LCD之中最高的對比値設定爲100 時,則根據下列的標準計數及評估展現對比値在90-100之 範圍的LCD數量。從結果發現其中使用本發明的偏光板 的LCD展現均勻的對比値,終於提供均勻的LCD。 A :在 40個 LCD 中 39-40個 LCD B :在 40個 LCD 中 37-38個 LCD C :在 40個 LCD 中 35-36個 LCD D :在 40個 LCD 中 33-34個 LCD • E :在40個LCD中32個LCD或更少 得到評估C或更好的偏光板適合於實際應用。 將上述結果總結於表1中。 -110- 1375836
ι-ι撇 註記 >· > > a >· >_ >· >· Inv. > fe Ns 酗e i艮磨 鼷闼 U CQ CP < < < < CP oo 承 m +l ±2% ±2% 小於 ± 1 % 小於 ± 1 % +1 小於 ± 1 % 小於 ± 1 % •-H +1 ±3% ±2% ±2% 小於 ± 1 % 小於 ± 1 % ±2% 小於 ± 1 % 小於 ± 1 % ±2% VO ΓΠ (S (N 〇 〇 t 〇 〇 in CN 1 1 o 〇 1 o 〇 自由體 積參數 Ο cs ON ON cs OS q O) 自由體積 半徑(nm) 0.310 0.305 0.301 0.285 0.275 0.301 0.280 0.250 0.295 拉伸速率 m cn CO m rn cn CO CO cn 拉伸溫度 CC ) 120 宕 Η 120 宕 7 1 1 1 »n 1 m 〇 1 cn (S m in »n cs »n CN l〇 CN K〇 <s u-1 CS s 110 CM VO cs 130 o ro yn CO 〇 摻雜物 < < < < < < < < < w H (M m v〇 卜 00 ON -GJgsl刮蜮:fst黯躍鲣餾账_籍:Γ f^fciH鎰 q-u:diu-ng蝤誃餾枓:1-Isssssiw - ^ -- Γ二 Hcpo-Rillg螋:寸* -(密,「//衫)褂戳Mil嫉:Γ -111 - 1375836
3-S 註記 >· >· h5 > > £ Cl. ε CM E o U O, ε O U d. ε O U a E o U >· s > £ d £ o U d E o U 顯示裝置之前 面板之仳)度 < PQ < u ω ω PJ UJ UJ (Ώ PQ ω 〇〇 七+丨 +1 七十丨 ±3% |±5% I | ± 6 % I ±5 % | ±5% ! ±5% 承 cn +1 m +1 ±5 % ±5% r- 七+丨 ±2% 七+丨 m +1 ±5% I 卜 +1 +1 | ±6% I |±5% ±2% (S +1 1 ± 6 % +1 〇 1 1 ΓΟ a\ VO rj- vip cn ro o 1 G\ tn 〇 1 〇 Oi ^j· in 1 1 VO in 自由體 積參數 v〇 ON CO Os T._H C^i r4 oi <s CN (N m <N 卜 04 oi CN m ? S!S c mm 皿i 0.271 0.308 0.295 0.310 | | 0.315 | i 0.320 | I 0.312 | | 0.311 | | 0.312 0.298 0.300 0.325 0.315 拉伸速率 cn rn cn cn m r〇 CO »-H cn ro CO 拉伸溫度 CC ) Ο cs 宕 宕 ••H 7 1 f·^ 1 1 1 擊 1 1 m 1 1 rp yn in m jn »n 〇 o o in CM »n r4 o o «H 沄 \n o o 〇 o cs in m o o s 摻雜物 < < < < < < < < < CP W P3 W "Η ο (N m 寸 VO 卜 oo On cs (N CM 二0。)鞑頰制艘:<Nt黯罐鹦餾赇_變:1* .· .—u - .· β-—5 -i .. r二£芒0:幽一Ϊ蜮:寸t (¾七/^)褂戴酗豳减:£* -112 - (109) (109)1375836 從表1所示的結果,具有位於本發明範圍內的自由體 積半徑及自由體積參數(其係藉由控制在乾燥法之後的熱 處理溫度、氣體置換率及在壓縮處理時的壓力所獲得)的 延遲膜提供在皂化之前及之後展現小的Rt及Ro改變及在 延遲膜中展現小的Rt及R〇波動的偏光板及LCD。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爲說明拉伸程序中的拉伸角之圖。 圖2爲顯示在本發明中所使用的拉幅程序的一典型實 例之槪視圖。
-113-

Claims (1)

1375836 Π)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偏光板,其包含一偏光膜,在該偏光膜上具有 —含有增塑劑及纖維素酯之延遲膜,其中以正電子消散生 命時間光譜法測定的該延遲膜之自由體積半徑係在0.250-0.310奈米之範圍。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該延遲膜 之自由體積參數係在1.0-2.0之範圍。 φ 3.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纖維素酯 爲各自具有2-22個碳原子之混合脂族羧酸之酯》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以下列公 式所定義之R〇及Rt滿足下列條件: R〇係在30-300奈米之範圍;及 Rt係在70-400奈米之範圍, 其中
R〇 = (nx-ny)xd Rt=(((nx+ny)/2)-nz)xd 其中R〇代表面內延遲値;Rt代表在厚度方向上的面 外延遲値;nx代表在慢軸方向上的面內折射率;ny代表 在快軸方向上的面內折射率;nz代表在厚度方向上的面 外折射率;及d代表延遲膜的厚度(奈米)。 5 · ~種顯示裝置,其包含液晶晶胞、直接照明背光元 件及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 -114 -
TW094140834A 2004-11-30 2005-11-21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TWI37583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45733 2004-1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39531A TW200639531A (en) 2006-11-16
TWI375836B true TWI375836B (en) 2012-11-01

Family

ID=36567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40834A TWI375836B (en) 2004-11-30 2005-11-21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060115609A1 (zh)
JP (1) JP2011013699A (zh)
KR (1) KR101254334B1 (zh)
CN (2) CN100498385C (zh)
TW (1) TWI3758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87162B2 (ja) * 2004-06-07 2011-05-25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064803A (ja) * 2004-08-25 2006-03-09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延伸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035242B2 (ja) * 2006-07-13 2012-09-26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392092B2 (ja) * 2007-11-29 2014-01-2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膜方法
TWI425396B (zh) * 2009-11-25 2014-02-01 Coretronic Corp 光學觸控裝置與光學觸控顯示裝置
WO2016080307A1 (ja) * 2014-11-18 2016-05-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10585306B2 (en) * 2017-07-06 2020-03-10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yellow-dye polarizer
KR102536610B1 (ko) * 2021-07-02 2023-05-26 효성화학 주식회사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패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39069A (en) * 1951-11-28 1956-03-20 Eastman Kodak Co Cellulose acetate film-forming composition and a film made therefrom
US5015851A (en) * 1990-05-31 1991-05-14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Slow positron beam generator for lifetime studies
WO2000055657A1 (fr) * 1999-03-12 2000-09-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olariseur elliptique forme d'une couche protectrice transparente, d'une couche polarisante, d'un support transparent et d'une couche anisotrope optique de molecules de cristaux liquides
CN1173198C (zh) * 1999-04-21 2004-10-2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包含一纤维素酯膜的相位延迟板、圆偏振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JP2001249223A (ja) * 2000-03-03 2001-09-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学補償シート、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098832A (ja) * 2000-09-21 2002-04-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学補償シート、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US7084944B2 (en) * 2000-05-15 2006-08-0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Optical compensatory sheet comprising a biaxially stretched cellulose acetat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2014230A (ja) 2000-06-29 2002-01-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学補償シート、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071955A (ja) 2000-09-05 2002-03-1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学補償シート、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AU2001295983A1 (en) * 2000-10-20 2002-04-2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ellulose acetate film with regulated retardation and thickness
JP4622130B2 (ja) * 2001-03-27 2011-02-0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延伸フィルム構成物とそれを用いた光学補償フィルム、楕円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307550A (ja) 2001-04-11 2002-10-23 Toray Ind Inc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
US7038744B2 (en) * 2002-01-09 2006-05-02 Konica Corporation Polarizing plate having a stretched film on a side thereof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mploying the same
JP2003248104A (ja) * 2002-02-26 2003-09-05 Konica Corp 光学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4279931A (ja) 2003-03-18 2004-10-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54384A (ja) * 2004-11-30 2006-06-1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表示装置
CN100468083C (zh) * 2005-02-16 2009-03-11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防反射膜、防反射膜的制法、偏振片及显示装置
US7479312B2 (en) * 2005-07-07 2009-01-20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Retarda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13699A (ja) 2011-01-20
US8147638B2 (en) 2012-04-03
US20110155306A1 (en) 2011-06-30
US20060115609A1 (en) 2006-06-01
KR101254334B1 (ko) 2013-04-12
CN100498385C (zh) 2009-06-10
CN101533118A (zh) 2009-09-16
CN101533118B (zh) 2011-05-25
CN1782753A (zh) 2006-06-07
TW200639531A (en) 2006-11-16
KR20060060581A (ko) 2006-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75836B (en)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KR101067521B1 (ko) 셀룰로스 에스테르 필름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광학 필름,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391428B (zh) 延遲膜及使用彼之偏光板和顯示裝置
TWI427337B (zh) Phase differenc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vertical orientation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5023837B2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775108B (zh) 偏光板、偏光板之製造方法及液晶顯示裝置
TWI425256B (zh) 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以及面內具配向性之親水性聚合物薄膜之製造方法
JP7088279B2 (ja) 偏光板、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WO2018070132A1 (ja)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3001042A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表示装置
TW201520039A (zh) 醯化纖維素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TWI649363B (zh) Phase differenc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08068961A1 (ja)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9844580B (zh) 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JP4640129B2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該製造方法で得られた偏光板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8064941A (ja)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1726373A (zh) 光學薄膜
JP2017194620A (ja)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8074102A1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1736455A (zh) 相位差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JP5835339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それを含む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1030075A (en) Optical film and polarizing plate using the optical film
JP2010117557A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光学フィルム、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