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56185B - Imaging lens - Google Patents

Imaging len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56185B
TWI356185B TW096135512A TW96135512A TWI356185B TW I356185 B TWI356185 B TW I356185B TW 096135512 A TW096135512 A TW 096135512A TW 96135512 A TW96135512 A TW 96135512A TW I356185 B TWI356185 B TW I3561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focal length
optical axis
refractive power
imag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35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15785A (en
Inventor
Sato Kenichi
Original Assignee
Fujin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n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n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815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15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6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618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3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our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1356185
10 15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或 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的 攝像元件的攝像設備,例如,在數位相機、附帶攝像頭的 行動電話、及個人數位助理(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裝載的攝像透鏡,尤其是利用單焦點透鐃可進行聚焦 調整的攝像透鏡。 【先前技術】 近幾年,CCD或CMOS等的攝像元件的非常小型化及高 <象素化正在進展中。由此,對攝像設備本體及其所裝載的 透鏡也要求小型且高性能。以往,例如裝載於帶攝像頭的 行動電話的攝像透鏡,大多由3片的透鏡構成,然而,爲了 對應於高像素化,存在透鏡片數進一步增加的傾向。專利 前案1公開了 4片及5片結構的單焦點的攝像透鏡。專利前案 1戶斤述的攝像透鏡,從物體側起依次具備前組、光攔和後 紐· °後組從物體側起依次具備負透鏡、正透鏡及正透鏡。 而且’在後組中至少具有1面非球面。 近幾年,在如上述帶攝像頭的行動電話所裝載的透鏡 片數比較少的攝像透鏡中,也存在對自.動聚焦化的要求。 &彳i ’在這種攝像透鏡中由於透鏡片數比較少,所以,不 是變焦透鏡的結構而是單焦點透鏡,且作爲聚焦調整方 式’一般是使全透鏡移動的全體聚焦移動(total focusing) 20 1356185 方弋,,、、:而全體聚焦移動中,由於通過聚焦而改變全長 度’所以存在鏡筒結構複雜化、大型化的缺點。專利前案1 所述的攝像透鏡如其段落[〇〇28]所述亦採用全體聚焦移動 方式。另外,在專利前案1中,儘管有可以僅一部分的透鏡 移動而進行聚焦的記載,然而未公開具體實施例。專利前 案1所述的攝像透鏡,由於以全體聚焦移動方式爲前提造行 設计’所以’例如在採用使内部的一部分的透鏡移動的内 聚…、方式時,伴隨聚焦的像面變動大,從而不能對應高像 素化》 【專利前案1】曰本專利公開2000_180719號公報。 【發明内容】 本發明是雲於上述問題而作成的,其目的在提供一種 即使爲透鏡片數比較少的單焦點透鏡在全長不改變的狀態 15 20 下也可進行良好的聚焦調整的、小型且高性能的攝像透鏡。 本發明的攝像透鏡爲單焦點的攝像透鏡,具備:由i 片或2片的透鏡構成的整體具有正的折射力的前組;由2片 或3片的透鏡構成的整體具有負的折射力的後組;和在前組 和後組之間配置的、具有正的折射力且爲了進行聚焦調整 而在光軸上進行移動的聚集用透鏡,並且滿足以下的條件 式: 1 -〇<FL/f<5.0 ......(X) 其中’ f爲整個系統的焦距、FL爲聚焦用透鏡的焦距。 在本發明的攝像透鏡中,在由比較少的透鏡片數構成 25 的前組和後組之間配置聚焦用透鏡,.通過使該聚焦用透鏡 6 1356185 移動而進行内聚焦式的聚焦調整《這時,通過滿足條件式 (X)而使聚焦用透鏡的焦距適當設定,從而,聚焦用透鏡的 敏感度(像面變動相對透鏡移動的感度)和聚焦調整時的透 鏡移動s被控制爲適當的值。由此,全長不改變就可以進 5 行良好的聚焦調整。
10 15 20 根據本發明的攝像透鏡,例如,從物體側起依次具備: 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1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2透鏡、 在光轴附近其物體側的面爲凹面的具有負的折射力的第3 透鏡、和在光軸附近的形狀爲凸面朝向物體側的正的彎月 形狀的第4透鏡。並且,以第1透鏡爲前組、以第3透鏡及第 4透鏡爲後組、以第2透鏡爲聚焦用透鏡,爲了聚焦調整而 使第2透鏡在光軸上移動也可。 在採用這種結構時,通過在整體上4片的比較少的透鏡 結構中使各透鏡的形狀及折射力成爲適當的,從而謀求小 型化和高性能化。而且,在第1透鏡和第3透鏡之間配置作 爲聚焦用透鏡的第2透鏡,通過使該第2透鏡移動而進行内 聚焦式的聚焦調整。這時,通過滿足條件式(χ)而使第2透 鏡的焦距適當設定,從而,第2透鏡的敏感度(像面變動相 對透鏡移動的敏感度)和聚焦調整時的透鏡移動量被控制 爲適當的值。由此’全長不改變就可以進行良好的聚焦調 整。 在採用這種結構時,較佳還滿足以下的條件式。由此, 各透鏡之間的光焦度平衡被最佳化,更容易謀求小型化和 高性能化。 7 1356185 1.0<fl/f<3.0 (1) 1.0<f2/f<5.0 (2) 0.5< I f3/f I <1.0 (3) 0.5<f4/f<1.0 (4)
10 其中,f爲整個系統的焦距、fl爲第1透鏡的焦距、f2爲第2 透鏡的焦距、f3爲第3透鏡的焦距、以及f4爲第4透鏡的焦距。 並且,較佳地,上述第1透鏡的物體側的面在光軸附近 爲凸形狀;上述第2透鏡的像側的面在光軸附近爲凸形狀; 上述第3透鏡在光軸附近爲兩凹形狀;上述第4透鏡,滿足 以下的條件式。 由此,各透鏡的形狀被最佳化,而有利於諸像差的補 正。而且,容易確保爲了配置玻璃罩等所需要的後截距。 15
20 0.15< R4A/f <0.35 ……(5) 其中,f爲整個系統的焦距、R4A爲第4透鏡的物體側面的近 軸曲率半徑。 根據本發明的攝像透鏡,在以比較少的透鏡片數構成 的前組和後組之間配置聚焦用透鏡,進行内焦點式的聚焦 調整,且使聚焦用透鏡的焦距最佳化,因此,能夠實現即 使爲透鏡片數比較少的單焦點透鏡在全長不改變的狀態下 也可以進行良好的聚焦調整的、小型且高性能的攝像透鏡 系統。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有關的攝像透鏡,爲單焦點的攝像透鏡, 8 25 1356185 5 15
20 具備有:由1片或2片的透鏡構成的整體具有正的折射力的 前組;由2片或3片的透鏡構成的整體具有負的折射力的後 組°還具備在前組和後組之間配置的聚焦用透鏡。聚焦用 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爲了聚焦調整在光軸上進行移動, 並且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1.0<FL/f<5.〇 ......(X) 此處’ f設爲整個系統的焦距,FL設爲聚焦用透鏡的焦 距。 以下’在本實施方式,將由前組爲1片透鏡、後組爲2 片透鏡、聚焦用透鏡爲1片透鏡構成的整體爲4片結構的攝 像透鏡爲例進行說明。此處,本實施方式有關的攝像透鏡, 不限定於以下的結構例。例如,也可以適用在整體5片結構 的攝像透鏡。這時,能夠將從物體侧起第2片或第3片的透 鏡甩作爲聚集用透鏡。 圖1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攝像透鏡的第1結構 例。該結構例對應於後述的第丨數值實施例(圖6 (A)、圖6 (B)) 的透鏡結構。圖2表示第2結構例,對應於後述的第2數值實 施例(圖7(A)、圖7(B))的透鏡結構。圖3表示第3結構例,對 應於後述的第3數值實施例(圖8(A)、圖8(B))的透鏡結構。 圖4表示第4結構例,對應於後述的第4數值實施例(圖9(a)、 圖9(B))的透鏡結構。圖5表示第5結構例,對應於後述的第$ 數值實施例(圖10(八)、圖10(的)的透鏡結構。在圖1至圖5 中,符號Ri表示以最靠近物體側的構成要素的面爲第旧而 按照朝向像側(成像侧)依次增加的方式賦予符號的第丨面的 9 1356185
10 15
曲率半徑。符號Di表示第i面和第i+l面在光軸Z1上的面間 隔。另外,各結構例的基本構成皆相.同。 該攝像透鏡適用於使用CCD或CMOS等的攝像元件的 各種攝像設備,例如數位相機、帶攝像頭的行動電話及個 人數位助理等。該攝像透鏡,沿著光軸Z1從物體側起依次 具備有:第1透鏡G卜第2透鏡G2、第3透鏡G3和第4透鏡G4。 該攝像透鏡以第1透鏡G1爲前組、以第3透鏡G3及第4透鏡 G4爲後組、以第2透鏡G2爲聚焦用透鏡,由此爲了聚焦調 整,使第2透鏡G2在光軸上移動。第2透鏡G2在從無限遠物 體向至近物體進行聚焦時在光軸Z1上向物體側移動。 光學孔徑光欄S t爲了確保焦欄性較佳儘量配置於物體 側。在圖1、圖2及圖3的結構例中,在第1透鏡G1後側配置 有孔徑光欄St。更具體而言,孔徑光攔St處於第1透鏡G1的 後側面的有效徑内的最遠離像侧的位置。在圖4及圖5的結 構例中,孔徑光攔St配置在第1透鏡G1的前側、即透鏡系統 的最靠近物體側的位置。 在該攝像透鏡的成像面Simg配置CCD等的攝像元件。 在第4透鏡G 4和攝像元件之間,按照安裝透鏡的照相機側的 結構而配置各種光學部件GC。例如,配置有用於攝像面保 護的玻璃罩或紅外截止濾光片等的平板狀的光學部件。另 外,在圖1至圖5的各結構例中,使光學部件GC的像側面與 攝.像面一致。 第1透鏡G1在光軸附近具有正的折射力。第1透鏡G1, 物體側的面在光轴附近爲凸形狀。第1透鏡G1較佳爲在光軸 20 1356185 附近將凸面朝向物體側的正的彎月形狀。 第2透鏡G2在光軸附近具有正的折射力。在圖1、圖3 及圖5的結構例中,像側的面在光軸附近爲凸形狀。更詳細 地,在光軸附近成爲兩凸形狀。在圖2及圖4的結構例中, 在光軸附近爲將凸面朝向物體側的正的彎月形狀。 第3透鏡G3在光軸附近物體側的面爲凹面,具有負的折 射力。第3透鏡G3在光轴附近較佳爲兩凹形狀。而且,在周 邊部較佳爲彎月形狀。 15 第4透鏡G4在光軸附近的形狀爲將凸面朝向物體側的 正的彎月形狀。第4透鏡G4是配置在最靠近攝像面侧的透 鏡。由此’第4透鏡G4中,與第!透鏡⑴至第3透鏡G3相比, 按每個視角分離光束。因此,在第4透鏡〇4中通過適當使用 非球面而使每個視角的像差容易補正,也使場曲及畸變容 易補正。並且’容易確保焦欄性。由此,例如,如圖3至圖 5的結構例,較佳將第4透鏡G4的物體側面在光軸附近形成 爲凸形狀、在周邊部形成爲凹形狀。而且,將㈣的面較 佳例如在光軸附近形成爲凹形狀、在周邊部形成爲凸形狀。 20 該攝像透鏡較佳滿足以下的條件式,此處,m整個系 統的焦距,fl爲第1透鏡G1的焦距,f2爲第2透鏡〇2的焦距, f3爲第3透鏡G3的焦'距,f4爲第4透鏡〇4的焦距。另外,由 於第2透鏡G2爲聚焦用透鏡’所以,條件式⑺實際上與條 件式(X)相同。 ' 1.0<fl/f<3.0 ......⑴ 1.0<f2/f<5.0 ........ π 1356185 4 0.5< I f3/f I <1.0 ......(3) 0.5<f4/f<1.0 ......(4) 並且,第4透鏡G4較佳滿足以下的條件式。此處,R4A 設爲第4透鏡G4的物體側面的近軸曲率半徑。 5
10 15
20 0.15<R4A/f<0.35 ......(5) 接著,說明如上構成的攝像透鏡的作用及效果。 在該攝像透鏡,通過整體上4片的比較少的透鏡結構而 使各透鏡的形狀及折射力爲適當的,從而,謀求小型化和 高性能化。而且,在第1透鏡G1和第3透鏡G3之間配置作爲 聚焦用透鏡的第2透鏡G2,通過使該第2透鏡G2在光軸Z1上 移動,從而進行内聚焦式的聚焦調整。此時,通過滿足條 件式(X)(條件式(2))而使第2透鏡G2的焦距設定得適當,由 此第2透鏡G2的敏感度(相對透鏡移動的像面變動的敏感度) 和聚集調整時的透鏡移動量被抑制爲適當值。從而,全長 不改變就可以進行良好的聚焦調整。並且,通過使各透鏡 的形狀及折射力形成得適當,可以良好地控制伴隨聚焦調 整的像面變動。 條件式(1)〜(4)是關於各透鏡的焦距的式子,當脫離這 些的數值範圍時,各透鏡間的光焦度平衡被破壞,從而, 難以兼顧小型化和高性能化。通過滿足這些的條件,而使 各透鏡間的光焦度平衡被最佳化,而容易實現小型化和高 性能化。尤其,條件式(2)是作爲聚焦用透鏡的第2透鏡G2 的焦距相關的式子,當低於此數值範圍時,光焦度過大而 敏感度過高,並非較佳。而且,當高於條件式(2)的數值範 12 1356185 圍時,光焦度過小而聚焦時的移動量過大,不能實現小型 化,所以並非較佳。 條件式(5)是關於第4透鏡G4的物體側面的曲率半徑的 式子。將第3透鏡G3在光軸附近形成爲兩凹形狀,同時通過 5滿足條件式(5)而使第4透鏡G4的形狀最佳化,由此有利於 諸像差的補正,並且容易確保爲了配置玻璃罩等所需要的 後截距》當脫離條件式(5)的數值範圍時,難以實現這些效 而且,在該攝像透鏡中,通過將孔徑光攔St配置在第! 10透鏡G1的前侧或後側,可以得到有利於縮短全長和確保焦 攔性的透鏡系統。並且,在該攝像透鏡中,通過使各面的 非球面最佳化可以更加有效地補正像差。爲了對應於高像 素的攝像疋件,要求焦欄性,即,使主光線相對攝像元件 的入射角度變得接近平行於(攝像面的入射角度相對攝像 15面的法線近似爲零)光軸。在該攝像透鏡中,例如,將最靠 近攝像元件的最終透鏡面即第4透鏡G4的像側面,形成爲在 ••光軸附近朝向像側呈凹形狀、在周邊部朝向像側呈凸形 狀,從而,適當地補正每個視角的像差,並且將光束向攝 像兀件的入射角度抑制爲一定的角度以下。由此,能夠減 20少在成像面的全域的光量不均勻,而且,有利於場曲及畸 變像差的補正。 如上述說明,根據本實施方式有關的攝像透鏡,在整 體上4片的比較少的單焦點的透鏡結構中,在前組(第丨透鏡 G1)和後組(第3透鏡G3及第4透鏡G4)之間配置聚焦用透鏡 13 1356185 (第2透鏡G2),進行内聚焦式的聚焦調整,且將該聚焦用透 鏡的焦距最佳化,因此,能夠實現全長不改變可進行良好 的聚焦調整的小型且高性能的攝像透鏡系統》 實施例: 5
10 15 20 以下,對於本實施方式有關的攝像透鏡的具體數值實 施例進行說明。在以下,概括說明第1至第5的數值實施例》 作爲實施例(1),圖6(A)、圖6(B)表示圖1所示的攝像透 鏡的結構所對應的具體透鏡資料。尤其,圖6(A)表示其基 本透鏡資料’圖6(B)表不非球面有關的資料。在圖6(A)所示 的透鏡資料的面號碼Si的攔中,表示以最靠近物體側的構 成要素的面作爲第1面而按照隨著朝向像側依次增加的方 式賦予符號的第i(i=l〜10)面的號碼。在曲率半徑Ri的攔 中,與在圖1賦予的符號Ri對應,表示從物體側起第i面的曲 率半徑的值(mm)。關於面間隔Di的櫊,同樣表示從物體侧 起第i面Si和第i+Ι面Si+Ι在光轴上的間隔(mm)。Ndj表示從 物體侧的第j號(j=l〜5)的光學要素相對d線(波長587.6nm)的 折射率的值。在ydj的攔中表示從物體侧起的第j號的光學 要素相對於d線的阿貝數的值。在圖6(A)中作爲諸資料還表 示整個系統的近軸焦距f(mm)、F數(FN〇_)、及視角2ω(ω= 半視角)的值。 此實施例1有關的變焦透鏡,第2透鏡G2作爲聚焦用透 鏡爲了聚焦調整在光軸上移動。爲此,在圖6(a)的透鏡資 料,第2透鏡G2的前後的面間隔D2、D4爲可變。在圖6(A) 中作爲面間隔D2、D4表示在對無限遠物體進行聚焦的狀態 14 !356185 下的值和在對近距離物體(20cm)進行聚焦的狀態下的值。 實施例1有關的攝像透鏡,各透鏡的兩面皆形成爲非球 面形狀。在圖6(A)的基本透鏡資料中,作爲這些非球面的 曲率半徑,表示光軸附近的曲率半徑的數值。在圖6(B), 作爲非球面資料而表示的數值’記號“ E,,表示其之後的數 值是以10爲底的“冪指數”,表示由以1〇爲底的指數函數 表示的數值與“E”之前的數值相乘。例如,當爲「1〇E_〇2」 時表示「Ι.ΟχΙΟ·2」。 作爲非球面資料’記入由以下的式(A)表示的非球面形 狀的式中的各係數AN、K的值。更詳細而言,z表示從距光 轴Z1具有尚度h的位置上的非球面上的點垂下到非球面的 頂點的切向平面(與光轴21垂直的平面)的垂線的長度 (mm)。實施例丨有關的攝像透鏡,除了第2透鏡⑺的各非球 面,有效地使用第3次至第1〇次的係數Α3〜Αι〇作爲非球面係 15 數&來表示非球面。第2透鏡,奇數次項的係數a3、a5、 A7、A9爲零。 Z=C · h2 / {1+(1 _κ· C2 · h2)1/2} + Σ An. hn……(A) (n=3以上的整數) 其中, 20 Z :非球面的深度(mm) h:從光轴到透鏡面的距離(高度)(mm) K:遠心率(第2次的非球面係數) C :近軸曲率=1 /R (R :近軸曲率半徑) 15 工356185
ίο 15 20
An :第η次的非球面係數 與以上的實施例1有關的攝像透鏡同樣,作爲實施例 2 ’圖7(A)、圖7(B)表示圖2所示的攝像透鏡的結槔所對應的 具體透鏡資料。而且同樣,作爲實施例3 ’圖8(A)、圖8(B) 表示圖3所示的攝像透鏡的結構所對應的具體透鏡資料。並 且同樣,作爲實施例4,圖9(A)、圖9(B)表示圖4所示的攝像 透鏡的結構所對應的具體透鏡資料。而且同樣,作爲實施 例5,圖ι〇(Α)、圖10(B)表示圖5所示的攝像透鏡的結構所對 應的具體透鏡資料。另外,對於實施例2至實施例5有關的 攝像透鏡的任一個,與實施例1相同,各透鏡的兩面皆形成 爲非球面形狀。 在圖11中針對各實施例概括表示上述的各條件式有關 的值。從圖11可以得知,各實施例的值處於各條件式的數 值範圍内。 圖12(A)至圖12(C)分別表示在實施例i有關的攝像透 鏡中在對無限遠物體進行聚焦的狀態下的球差、像散、及 畸變(歪曲像差)。在各像差圖中,表示以丄線爲標準波長的 像差。在球差圖中,還表示相對於匕線(波長435 8nm)、c線 (波長656.3nm)的像差。在像散圖中,實線表示徑向方向而 虛線表示切向方向的像差。FNo·表示F數,ω表示半視角。 同樣,在圖13(A)至圖13(C)中表示在對近距離物體(2〇cm) 進行聚焦的狀態下的諸像差。 同樣’在實施例2有關的攝像透鏡中,圖14(A)至圖14(〇 表不在對無限遠物體進行聚焦的狀態下的諸像差;圖15(八) 16 1356185 5
10 15
至圖15(C)表示在對近距離物體(20cm)進行聚焦的狀態下的 諸像差。並且同樣,在實施例3有關的攝像透鏡中,圖16(A) 至圖16(C)表示在對無限遠物體進行聚焦的狀態下的諸像 差;圖17(A)至圖17(C)表示在對近距離物體(20cm)進行聚焦 的狀態下的諸像差。而且同樣,在實施例4有關的攝像透鏡 中,圖18(A)至圖18(C)表示在對無限遠物體進行聚焦的狀態 下的諸像差;圖19(A)至圖19(C)表示在對近距離物體(20cm) 進行聚焦的狀態下的諸像差。並且同樣,在實施例5有關的 攝像透鏡中,圖20(A)至圖20(C)表示在對無限遠物體進行聚 焦的狀態下的諸像差;圖21(A)至圖21(C)表示在對近距離物 體(20cm)進行聚焦的狀態下的諸像差。 從以上的各數值資料及各像差圖可以得知,對於各實 施例,能夠實現在整體上4片的單焦點的透鏡結構中將第2 透鏡G2作爲聚焦用透鏡而全長不改變就可以進行良好的聚 焦調整、小型且高性能的攝像透鏡系統。 另外,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及各實施例, 可以進行各種變形。例如,各透鏡成分的曲率半徑、面間 隔及折射率的值等,不限定於上述各數值實施例所示的 值,能夠取不同的值。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攝像透鏡所對應的透鏡截面圖。 圖2是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攝像透鏡所對應的透鏡截面圖。 圖3是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攝像透鏡所對應的透鏡截面圖。 17 1356185
10 圖4是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攝像透鏡所對應的透鏡截面圖。 圖5是本發明的實施例5的攝像透鏡所對應的透鏡截面圖。 圖6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攝像透鏡的透鏡資料的圖,(A) 表示基本透鏡資料、(B)表示非球面相關的透鏡資料。 圖7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攝像透鏡的透鏡資料的圖,(A) 表示基本透鏡資料、(B)表示非球面相關的透鏡資料。 圖8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攝像透鏡的透鏡資料的圖,(A) 表示基本透鏡資料、(B)表示非球面相關的透鏡資料。 圖9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攝像透鏡的透鏡資料的圖,(A) 表示基本透鏡資料、(B)表示非球面相關的透鏡資料。 圖10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5的攝像透鏡的透鏡資料的圖,(A) 表示基本透鏡資料、(B)表示非球面相關的透鏡資料。 圖11是將條件式有關的值針對各實施例進行歸納表示的 15
20 圖。 圖12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攝像透鏡中、物距爲無限遠時 的諸像差的像差圖,(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 崎·變。 圖13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攝像透鏡中、物距爲近距離時 的諸像差的像差圖,(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 畸變。 圖14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攝像透鏡中、物距爲無限遠時 的諸像差的像差圖,(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 畸變。 圖15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攝像透鏡中、物距爲近距離時 18 1356185 的諸像差的像差圖,(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 崎變。 圖16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攝像透鏡中、物距爲無限遠時 的諸像差的像差圖,(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 5 .畸變。
10 15
20 圖17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攝像透鏡中、物距爲近距離時 的諸像差的像差圖,(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 畸變。 圖18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攝像透鏡中、物距爲無限遠時 的諸像差的像差圖,(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 畸變。 圖19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攝像透鏡中、物距爲近距離時 的諸像差的像差圖,(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 圖20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5的攝像透鏡中、物距爲無限遠時 的諸像差的像差圖,(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 畸變。 圖21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5的攝像透鏡中、物距爲近距離時 的諸像差的像差圖,(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 畸變。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第1透鏡G1 第2透鏡G2 第3透鏡G3 第4透鏡G4 孔徑光欄St 光學部件GC 19 1356185 面間隔D〇,Di,D2,E>3,D4,D5,D6,D7,D8,D9 曲率半徑Rl,R2,R3,R4,U6,R7,R8,R9,Rl0 光軸Z1 成像面Simg FNo. F數 半視角ω 20

Claims (1)

  1. 产年ί月)ύ曰修(更)正替換頁 第9613SS12號,100年8月修正頁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攝像透鏡,爲單焦點的攝像透鏡,具備有: 由1片或2片的透鏡構成的,整體具有正的折射力的前 組; 由2片或3片的透鏡構成的,整體具有負的折射力的後 組;和 在上述前組和上述後組之間配置的,具有正的折射力 且爲了進行聚焦調整而在光轴上移動的由單片透鏡構成之 聚集用透鏡,並且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1.0<FL/f<5.0 ......(X) 其中, f:整個系統的焦距;以及 FL :聚焦用透鏡的焦距。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攝像透鏡,其中,從 物體側起依次具備有: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1透鏡、具有正 的折射力的第2透鏡、在光軸附近其物體側的面爲凹面的具 有負的折射力的第3透鏡、和在光軸附近的形狀爲凸面朝向 物體側的正的彎月形狀的第4透鏡, 以上述第1透鏡爲上述前組; 以上述第3透鏡及上述第4透鏡爲上述後組; 以上述第2透鏡爲上述聚焦用透鏡, 爲了聚焦調整’使上述第2透鏡在光軸上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攝像透鏡,其中,還 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1356185
    pb年Ϊ月Θ日修(更)正替換頁
    1.0<fl/f<3.0 v 7 1.0<f2/f<5.0 ......⑺ 0.5< | f3/f I <1·° ......(3) 0.5<f4/f<1.0 ......(4) 5
    其中, 以及 f :整個系統的焦距 fl :第1透鏡的焦距 f2 :第2透鏡的焦距 f3 :第3透鏡的焦距 10 f4 :第4透鏡的焦距。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第3項所述的攝像透鏡,其 中’上述第1透鏡,物體側的面在光軸附近爲凸形狀:上述 第2透鏡’像側的面在光轴附近爲凸形狀;上述第3透鏡, 在光軸附近爲兩凹形狀;上述第4透鏡,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15 0.15<R4A/f<0.35 ......(5) 其中, f:整個系統的焦距;以及 R4A :第4透鏡的物體側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徑。 22
TW096135512A 2006-09-25 2007-09-21 Imaging lens TWI35618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58738A JP5000247B2 (ja) 2006-09-25 2006-09-25 撮像レン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5785A TW200815785A (en) 2008-04-01
TWI356185B true TWI356185B (en) 2012-01-11

Family

ID=38829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35512A TWI356185B (en) 2006-09-25 2007-09-21 Imaging lens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589918B2 (zh)
EP (1) EP1903367B1 (zh)
JP (1) JP5000247B2 (zh)
KR (1) KR100935344B1 (zh)
CN (1) CN100485439C (zh)
AT (1) ATE418745T1 (zh)
DE (1) DE602007000403D1 (zh)
TW (1) TWI35618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7144B (zh) * 2012-08-16 2015-01-01 Univ Nat Chiao Tung 可縮短物距的光學模擬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22172B2 (ja) * 2007-10-18 2012-09-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4枚構成小型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撮像装置
CN101539657B (zh) * 2008-03-20 2010-11-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取像镜头
JP5322582B2 (ja) * 2008-10-30 2013-10-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撮影装置
TWI421557B (zh) 2009-07-14 2014-0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透鏡系統
ES2377277T3 (es) * 2009-08-26 2012-03-26 Indaffil Holding Ag Procedimiento para producir una estructura de superficie de una chapa metálica embutida, una banda continua o un rodillo de estampación cilíndrico
US8654242B2 (en) * 2009-09-02 2014-02-18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Single-focus optical system,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digital apparatus
CN102109663A (zh) * 2009-12-28 2011-06-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
CN102804021B (zh) * 2010-03-26 2014-11-26 柯尼卡美能达先进多层薄膜株式会社 摄像透镜、摄像光学装置及数码设备
JPWO2011118554A1 (ja) * 2010-03-26 2013-07-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光学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JP5760192B2 (ja) 2010-08-25 2015-08-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単焦点レンズ系、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CN102478701B (zh) * 2010-11-22 2014-06-04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透镜组
TWI440921B (zh) * 2011-03-31 2014-06-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系統
TWI416162B (zh) * 2011-04-22 2013-11-21 Largan Precision Co 影像擷取系統
KR20130003455A (ko) * 2011-06-30 2013-01-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TWI438480B (zh) * 2012-03-09 2014-05-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系統組
TWI472794B (zh) * 2013-01-31 2015-02-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移動對焦光學系統
CN103278911B (zh) * 2013-05-31 2017-02-08 深圳市长江力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投影镜头及显示装置
TW201520634A (zh) * 2013-11-29 2015-06-01 Showin Technology Co Ltd 小型化定焦鏡頭
TWI620968B (zh) 2016-12-15 2018-04-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攝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7144943B (zh) * 2017-07-18 2022-09-0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N112969953B (zh) * 2018-11-09 2023-11-24 斯纳普公司 具有四个球形玻璃元件的投影透镜
CN109814235B (zh) * 2018-12-28 2022-02-0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666679B (zh) * 2019-10-16 2022-03-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设备的摄像头模组和具有其的移动通信设备
JP7312988B2 (ja) 2019-12-25 2023-07-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炊飯器および洗米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7272B2 (ja) * 1989-07-12 1998-04-08 株式会社ニコン 赤外用変倍光学系
JPH07318803A (ja) 1994-05-26 1995-12-08 Ohara Inc リアコンバージョンレンズ
JP3562777B2 (ja) * 1995-11-20 2004-09-08 日東光学株式会社 赤外用結像レンズ
JP2000180719A (ja) 1998-12-11 2000-06-30 Minolta Co Ltd 撮影レンズ系
JP2000314837A (ja) * 1999-04-30 2000-11-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
KR100398988B1 (ko) * 2001-02-09 2003-09-19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고배율 줌 렌즈
JP2002357773A (ja) * 2001-06-04 2002-12-1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学コンポーネントとそれを用いた内視鏡、内視鏡光学系
TWI261120B (en) * 2002-07-18 2006-09-01 Konica Corp Image pickup lens, image pickup unit and portable terminal
JP4453276B2 (ja) 2002-07-18 2010-04-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携帯端末
JP4658517B2 (ja) * 2003-05-30 2011-03-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結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7144B (zh) * 2012-08-16 2015-01-01 Univ Nat Chiao Tung 可縮短物距的光學模擬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7000403D1 (de) 2009-02-05
EP1903367B1 (en) 2008-12-24
CN100485439C (zh) 2009-05-06
KR20080027735A (ko) 2008-03-28
ATE418745T1 (de) 2009-01-15
EP1903367A1 (en) 2008-03-26
JP5000247B2 (ja) 2012-08-15
TW200815785A (en) 2008-04-01
US7589918B2 (en) 2009-09-15
KR100935344B1 (ko) 2010-01-06
US20080074760A1 (en) 2008-03-27
CN101153952A (zh) 2008-04-02
JP2008076953A (ja) 2008-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56185B (en) Imaging lens
TWI324262B (zh)
CN111913274B (zh) 成像光学系统以及摄像装置
KR101932717B1 (ko) 결상렌즈 시스템
US8335043B2 (en) Image taking optical system
TWI416198B (zh) 光學取像系統
KR101826332B1 (ko) 단초점 렌즈계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영 장치
US8531780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KR101431548B1 (ko) 렌즈 광학계
US7508601B2 (en) Imaging lens
JP5818209B2 (ja) マクロレンズ
JP4747597B2 (ja) ズームレンズ
TWI304482B (en) Single focus lens
US7480106B2 (en) Imaging lens
JP2007264182A (ja) 撮像レンズ
JP2009294527A (ja) 5枚構成の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TWI435105B (zh) 成像用光學透鏡組
JP4578869B2 (ja) 3群ズームレンズ
JP4827454B2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2013205677A (ja) 撮像レンズ
TW201207462A (en) Optical photographing lens assembly
JP2003241081A (ja) 全長の短い単焦点レンズ
KR101457415B1 (ko) 렌즈 광학계
US20220163772A1 (en) Camera lens group
JP5466603B2 (ja) レトロフォーカス型広角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