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54395B - Hydrogen supply pipe connecting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Hydrogen supply pipe connecting stru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54395B
TWI354395B TW096126404A TW96126404A TWI354395B TW I354395 B TWI354395 B TW I354395B TW 096126404 A TW096126404 A TW 096126404A TW 96126404 A TW96126404 A TW 96126404A TW I354395 B TWI354395 B TW I35439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er
fuel cell
hydrogen
hydrogen tank
hydrogen supp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26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35038A (en
Inventor
Atsushi Kurosawa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835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35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4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439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201Reactant storage and supply, e.g. means for feeding, pip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08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32Temperature; Ambient temperature
    • H01M8/04373Temperature; Ambient temperature of auxiliary devices, e.g. reformers, compressors, bur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20Fuel cell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32Temperature; Ambient temperature
    • H01M8/04365Temperature; Ambient temperature of other components of a fuel cell or fuel cell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537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544Voltage
    • H01M8/04559Voltage of fuel cell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537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604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 H01M8/04626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of auxiliary devices, e.g. batteries,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40Application of hydrogen technology to transportation, e.g. using 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Description

1354395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包含使氫氣與氧氣反應來產生電力之燃料 * 電池之裝置所備有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 ν 【先前技術】 自以往,即有包含藉由使氫氣與氧氣反應來產生電力之 -燃料電池,利用該燃料電池所產生電力進行動作之裝置或 打駛之車輛等。於包含此種燃料電池之裝置中,存在有藉 % ά可裝卸之連接部來連接分別連結於儲藏氫氣之氫槽與燃 料電池之2支供氫用配管(參考例如專利文獻1)者。 此裝置之連接部係包含閥主體及襯套鎖具。閥主體係於 . 連接口側之内周面設有螺絲,於内部,藉由彈簧往連接口 ' 侧之閥座施力之閥(閥體)係配設為閉塞流路。而且,構成 如襯套鎖具之前端外周設置有可與閥主體之螺絲螺合之螺 絲,藉由使該螺絲螺合於閥主體之螺絲以連接閥主體與襯 #鎖具,以便能以襯套鎖具之前端部來使閥後退,以連通 • 閥主體與襯套鎖具。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〇_〇64567號公報 【發明内容】 然而’於以往包含燃料電池之裝置中,在隨著氫氣殘量 減乂而可更換氫槽’並且於供氮用配管中之氮槽側部分安 裝有含電磁閥之開閉閥等電子零件之情況下,於更換氛瓶 時除了連接。Ρ之裝卸操作以外,亦需要用以裝卻連結電 子零件與控制該電子零件之動作之控制裝置間之電線之操 122389.doc ·.··· •V ώ
Jju °因此’具有氫槽之更換作業變得複雜之問題。 本發明係為了應付前述問題所實現者,其目的在於提供 種供氯用配管之連接構造,其係容易進行連接附近安裝 有電子零件之氫槽與燃料電池之供氫用配管之裝卸。 為了達成前述目的,關於本發明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 k之結構上特徵為:包含燃料電池之裝置中之供氫用配管 之連接構造’該燃料電池係使從氫槽經由供氫用配管所供 、’·α之氫氣與從供空氣裝置經由供空氣用配管所供給之空氣 中之氧氣反應,來產生電力;以氫槽側配管及燃料電池側 配笞來構成供氫用配管,於氫槽側配管之前端部,設置氫 槽側輕合器,並且於燃料電池侧配管之前端部,設置對於 氫槽側耦合器可裝卸自如地連接之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並 且於氫槽側配管或氫槽配設電子零件,以電子零件側電線 來連接電子零件與氫槽側耦合器間,並且以控制裝置側電 線來連接用以控制電子零件之控制裝置與燃料電池側耦合 器間;按照包含氫槽侧耦合器與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之1對 耦合器之裝卸,電子零件與控制裝置間亦電性地連接、遮 斷。 關於本發明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中,以連接於氫槽 之氫槽側配管及連接於燃料電池之燃料電池侧配管來構成 供氫用配管,於氫槽侧配管設置氫槽側耦合器,於燃料電 池側配管設置燃料電池侧耦合器。而且,於氫槽側配設由 控制裝置所控制之電子零件,並以電子零件側電線來連接 電子零件與氫槽側耦合器,以控制裝置側電線來連接控制 122389.doc 1354395 裝置與燃料電池側耗合器。
因此,若藉由連接氫槽側耦合器與燃料電池側耦合器, 使氫槽側配管與燃料電池側配管連通,以成為可從氫槽對 於燃料電池供給氫氣之狀態,則電子零件側電線與控制裝 置側電線亦連接,電子零件可藉由控制裝置之控制而動 作。因此,能以一連接操作來實現連結氫槽與燃料電池之 供氫用配管之連接,並且亦可實現連結電子零件與控制聿 置之電線之連接,因此連接用之操作變得容易。而且,亦 不會忘記連結電子零件與控制裝置間之電子零件側電線與 控制裝置側電線之連接。 '
而且,關於本發明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之其他結構 上特徵為:於包含氫槽側耦合器及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之工 對耦合器中之至少一方耦合器,設置藉由對於閥座,以彈 性構件將閥體施力,來關閉至少一方耦合器所包含之供氫 路之機構’並且於包含氫槽側耦合器及燃料電池側耦合器 之1對耦合器中之至少另一方耦合器,設置藉由與彈性構 件之施力相對抗而使閥體後退,來連通氳槽側耦合器之供 氫路與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之供氫路之按壓部;並且,於氫 槽側輕合器之特定部分’固定連結於電子零件側電線之端 部之電子零件側端子,並且於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之特定部 分’於連接氫槽側耦合器與燃料電池側耦合器時,於以氣 密狀態連接氫槽側耦合器與燃料電池侧耦合器後,固定電 性地連接於電子零件側端子之控制裝置侧端子,並於控制 裝置側端子連結控制裝置側電線之端部。 122389.doc ·/ — 、· 1354395 =根據此,由於在以氣密狀態連接氫槽側輕合器虚 二=合器後,電子零件側端子與控制裝置側端二 接’因此於氫槽側耦合器與燃料電池側耦 氣密狀態連接時,電子零件無法動作。以,於 :作中,從氣槽朝向燃料電池喷出之氣氣不會漏⑷:
侧配管^情況下之電子零件,宜使㈣如心開閉氫槽 之電磁閥,若根據此,由於若氫槽侧耦合器盘燃料 電池側輕合器未以氣密狀態連接,則電磁閱不會動作,、因 此可不讓氫氣從氫槽喷出。 而且,作為包含氫槽側耦合器及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之^ 對耦合器,藉由對於閥座以彈性構件將閥體施力而可關閉 供虱路之機構,可僅由一方耦合器所包含或由雙方耦合器 來包含均可。總言之,成為連接氫槽側耦合器及燃料電池 侧耦合器時,閥體因按壓部之按壓而後退,且於當時氫 槽側耦合器與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之供氫路以氣密狀態互相 連通之構造即可。此外,本發明中閥體之後退係意味閥體 4彈丨生構件施力方向之相反方向移動,於氫槽侧耦合器及 燃料電池側耦合器雙方設有閥體等之情況時,兩閥體後退 之方向為相反方向。 而且,關於本發明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之進一步其 他結構上特徵為:利用以氣密狀態連通氫槽側耦合器之供 氮路與燃料電池侧耦合器之供氫路之管狀體來構成按壓 部;於包含氫槽側耦合器及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之1對耦合 器中之一方耦合器,設置藉由對於閥座,以彈性構件將閥 122389.doc -10- 1354395 體施力,來關閉一方耦合器所包含之供氫路之機構,並且 於包含氫槽側耦合器及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之丨對耦合器中 之另一方耦合器,設置按壓部;藉由按壓部與彈性構件之 施力相對抗而使閥體後退,來以氣密狀態連通氫槽侧耦合 器之供氫路與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之供氫路。 若根據此,藉由利用包含:對於閥座,以彈性構件將閥 體施力,來關閉供氫路之機構之耦合器,及與彈性構件之 施力相對抗而使閥體後退,從而可連通供氫路之按壓部之 耦合器,可構成包含氫槽側耦合器及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之 1對耦合器。藉此,能以一連接操作來實現連結氫槽與燃 料電池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並且亦可實現連結電子零件 與控制裝置之電線之連接,因此連接用之操作變得容易。 而且,關於本發明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之進一步其 他結構上特徵為:利用以氣密狀態連通氫槽側耦合器之供 氫路與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之供氫路之管狀連通部,及可插 通連通部内之棒狀按壓部,來構成按壓部;於包含氫槽侧 耦合器及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之丨對耦合器中之雙方耦合 器,設置藉由對於閥座,以彈性構件將閥體施力,來關閉 雙方耦合器所包含之供氫路之機構;於丨對耦合器之任一 方耦合器,設置連通部,並且於丨對耦合器之任一方耦合 器,設置棒狀按壓部;藉由連通部及棒狀按壓部與彈性構 件之施力相對抗而使分別相對向之兩閥體後退,來以氣密 狀態連通氫槽側耦合器之供氫路與燃料電池側耦合器所包 含之供氫路。 122389.doc 1354395 右根據此,於雙方輕合器,設置藉由對於閥座,以彈性 構件將閥體施力,來關閉供氫路之機構,於任一方轉人 器’設置藉由與彈性構件之施力相對抗而使間體後退,; 連通供氫路之連結部或棒狀按壓部,藉此可構成包含氣槽 侧輕合器及燃料電池側耗合器—器。藉此,亦 以-連接操作來實現連結氫槽與燃料電池之供氣用配管之 連接’並且亦可實現連結電子零件與控制裝置之電線之連 接’因此連接用之操作變得容易。 而且’關於本發明之供氫;^配管之連接構造之其他結構 上特徵為:解除氫槽側搞合器與燃料電池側耗合器之連接 時,於電子零件側端子與控制裝置侧端子分離後,解除氯 槽侧耦合器與燃料電池側耦合器於氣密狀態之連接。 此外,作為此情況下之氫槽側耗纟器與燃料電池側輕合 器之機構係設置有S)定機構等,其係在以氣密狀態連接氨 槽側耗合器與燃料電池側轉合器[移動氫槽側相合器或 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之特定部分,藉以使氫槽側耦合器與燃 料電池側耦合器扣合;使該固定機構固定時,可連接電子 零件側端子與控制裝置側端子。若根據此,拆下氫槽側耦 合器與燃料電池側耦合器時,於電子零件側端子與控制裝 置侧端子分離後,會解除氫槽側耦合器與燃料電池側耦合 器之氣密狀態。 而且,關於本發明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之進一步其 他結構上特徵為:電子零件與控制裝置電性地連接時,可 判斷氫槽側耦合器與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之連接結束。此情 122389.doc ^ *12' ¢2 況下,以電子零件是否 器與燃料電池側耦合器 置,於電子零件與控制 根據顯示裝置之顯示, 輕合器之連接已結束。 為可動作狀態,來判斷氫槽側耦合 之連接是否已結束,或設置顯示裝 裝置電性地連接時進行特定顯示, 可判斷氫槽側耦合器與燃料電池側 而且Μ於本發明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之進一步其 他結構上特徵為:將以氣密狀態連接氫槽側輕合器與前述 燃料電池側輕合5|睹:,γ β # ° 可覆盍包含前述氫槽側耦合器及前 述燃料電池側耗合器之!拟_ 4人职上 部八如 之1對耦合器中之一方耦合器之特定 之大片°又置於包含前述氫槽側耦合器及前述燃料電 ,合器之1對輕合器中之另-方耗合器,並且於前述 山片之内φ ’固别述電子零件側端子及前述控制裝置側 ^中之方端子,於前述一方耦合器之特定部分,固定 别述電子零件側端子及前述控制裝置側端子中之另一方端 子0 右根據此’於使氫槽側耦合器與燃料電池側耦合器接 、 '氣捃狀態連接氫槽侧耦合器與燃料電池側耦合器 後,使付電子零件側端子及控制裝置側端子之一方覆蓋另 方而與控制裝置側端子連接。因此,能以簡單操作來實 現氫槽侧配管與燃料電池側配管之連接、及電子零件侧電 線與控制裝置側電線之連接1且,此情況下,於以氣密 狀態連接氫槽側耦合器與燃料電池侧耦合器後,使氫槽側 耦合器與燃料電池侧耦合器往軸周圍方向相對地旋轉,藉 此亦可連接電子零件侧端子與控制裝置側端子。此外,此 122389.doc 1354395 情況下之設有突片之一方耦合器為氫槽側耦合器或燃料電 池側耦合器均可。 關於本發明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之進—步其他結構 j特徵為:以氣密狀態連接氫槽側耦合器與燃料電池側耦 合器時,將與包含氯槽側輕合器及燃料電池側柄合器之1 對輕合器中之一方福合器之前端部相對向之對向部,設置 於包含氫槽側耦合器及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之丨對耦合器中 另方麵CT器,並且於對向部,固定電子零件側端子及 控=裝置側端子中之一方端子,於一方輕合器之前端部, 固疋電子零件側端子及控制裝置側端子中之另—方端子。 右根?此’於使氳槽側耦合器與燃料電池側耦合器接 近’以就密狀態連接氫槽側耦合器與燃料電池侧耦合器 後,使得電子零件侧端子與控制裝置側端子以相對面之狀 ϋ接。因此’能以簡單操作來實現氮槽側配管與辦料電 :::配管之連接、及電子零件側電線與控制裝置側電線之 盥:而且’此情況下’於以氣密狀態連接氫槽側耦合器 人。然料電池侧麵合器後,使氫槽侧麵合器與燃料電池側耦 Ρ軸周圍方向相對地旋轉’藉此亦可連接電子零件侧 端子與控制裝置侧端子。 而且,關於本發明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之進一步其 他結構上特徵為:氣槽彳 # ^ ^ 糟側耦合器與燃料電池側耦合器連接 時,電子零件側端子與控 電性地連接。於電子零件^置側&子係互相摩擦觸接而 六 牛側知子或控制裝置側端子之表面 合易產生氧化覆膜,作 仁如本發明,藉由於連接氫槽側耦合 122389.doc
-14- S 1354395 器與燃料電池㈣合器時或解除其連接時,電子零件 子與控制裝置側端子互相滑接,可除去氧化覆膜。藉此, 可維持電子零件側端子與控制裝置側端子良好之接_ 態0 而且’關於本發明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之進—步其 他結構上特徵為··電子零件侧以_氫槽侧配管之電磁 闕、用以檢測氫槽内之氫殘量之氫殘量檢測感測器、及用 以檢測氫槽之溫度之溫度感測器中之至少1個。 於以電磁間構成電子零件之情況時,藉由連接氫槽側耗 合器與燃料電池側耦合器’電磁閥動作,可從氫槽噴出氫 氣而且,於以氫殘量檢測感測器來構成電子零件之情況 時,宜设置用以顯示氫殘量感測器所檢測到之檢測值之殘 置计,藉由觀看該殘量計,可適當得知氫氣殘量。而且, 藉由於殘量計出現顯示,可確認氫槽側耦合器與燃料電池 側麵合器以氣密狀態連接。並且,於以溫度感測器構成電 子零件之情況時,從溫度感測器所檢測到之溫度,可得知 氫槽内之氫氣狀態β此情況下,藉由顯示溫度感測器所檢 測到之溫度,可確認氫槽側耦合器與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以 氣密狀態連接》 而且’關於本發明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之進一步其 他結構上特徵為:包含燃料電池之裝置為機車。若根據 此’可獲得一種機車’其係包含連接附近安裝有電子零件 之氫槽與燃料電池之1對供氫用配管,可容易裝卸此i對供 氫用配管。 122389.doc 1354395 【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型態) 、下使用圖式來詳細說明有關本發明之第__實施型態 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圖1係表示包含有關同實施型 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之機車1〇。此機車1〇係包含: 含前輪11及後輪12之1對車輪、及安裝有此1對車輪之車體 而且,車體l〇a係包含:構成車體1〇a之主要部分之 車架13、及裝卸自如地安裝於車架13之副車架“。然後, 車架13係以構成車體1〇a之前部側部分之前管15、及從前 管15往後方延伸之主車架16所構成。 而且,前輪11係由下端分支成兩股之前又17之下端部可 旋轉地支持。亦即’於前叉17之兩下端部,架設有支持前 輪11之中心軸之軸承(未圖示),前輪丨丨係可經由軸承以 中心軸作為中心來旋轉。而且,於前叉17之上端部,連結 有配置於前管15内之轉向軸18之下端部。該轉向軸18係於 可往則管15之軸周圍方向旋轉之狀態下,安裝於前管 内,上端部從前管15突出而往上方延伸。 然後,於轉向轴18之上端部,連結有約略配置於水平方 向之手柄19之中央部。因此,若旋轉操作手柄19,使轉向 軸18往轴周圍方向旋轉,則因應於轉向軸18之旋轉量前 輪11會以前叉17之軸為中心而往左右改變方向。而且,於 手柄19之左右兩端,設置有彈接把手(未圖示)。 此彈接把手中之一方彈接把手係於可往軸周圍方向旋轉 之狀態設置,除了構成以手把持用之把持部使用以外,並 122389.doc -16- 1354395 構成調節後述驅動馬達48a之驅動力之油門操作器。然 後’其他彈接把手係固定於手柄19,並作為以手把持用之 把持部來使用。而且,於彈接把手附近,分別設置有煞車 桿(未圖示)’其係分別被施力為遠離彈接把手,並藉由往 彈接把手侧拉動來抑制前輪丨丨或後輪12之旋轉。
主車架16係由彎曲之j對框架(僅圖示一方)來構成,其 剛端部(上端部)連結於前管丨5之下部側部分之兩側部。然 後’各主車架16係從與前管15之連結部,分別擴大互相之 間隔,往後方斜下方延伸後彎曲,並往後方水平方向延 伸。並且,各主車架1 6之後部側部分係保持互相間隔而往 後方斜上方延伸。然後,兩主車架〗6之後端部連結於配置 在水平方向之板狀之安裝構件21。
而且,於兩主車架16之後部側部分之上面,架設有行李 箱蓋22。此行李箱蓋22係兩端側部分形成約略彎曲為直角 之約略「口」字狀之棒狀,彎曲之兩端部分別連結於主車 架16,主體部分往兩主車架16之上側突出。而且,於兩主 車架16之下端部,架設有往主車架16間之下方突出之設置 台23。此設置台23上面形成凹部,於該凹部設置有收容部 24。然後,於此收容部24之内部收容有燃料電池^(參^ 圖2)。 而且,於設置在兩主車架16之前部側部分與兩主車架h 之後部之行李箱蓋22間,安裝有板狀之副車架14。然後, 於副車架14上面比中央稍微接近前部側部分,固6有 链離子電池之二次電池26,於副車每·^ , 早架14上面之後部側部 122389.doc 1354395 71固定有電源系統控制裝置5 Ο,其係控制圖2所示之燃 料電池系統Α所包含之各裝置。 而且,於前管15之前部,經由固定構件27a而安裝有散 熱器27,於散熱器27之背面(散熱器27與前管15間),安裝 有用以將散熱器27予以氣冷之風扇27b。然後,於主車架 16之前部侧部分之收容部24之前側且副車架ι4(二次電池 26)之下方部分,安裝有水泵28 ^散熱器27與燃料電池
門係以冷卻水配管2 8 a連接,水泵2 8設置於冷卻水配管 28a °
亦即,冷卻水配管28a係從散熱器27延伸至水泵28,並 進一步從水豕28朝向收容部24延伸,從收容部24之前面部 進入内部而連接於燃料電池25。而且,燃料電池25與散熱 器27間’係以冷卻燃料電池25後之冷卻水從燃料電池25朝 向散熱器27侧流動之冷卻水配管28b連接。因此,若水泵 28進行動作,散熱器27内之冷卻水會通過冷卻水配管28a 而送往燃料電池25,以冷卻燃料電池25。然後,因冷卻燃 料電池25而吸收到熱之冷卻水,係經由冷卻水配管28b而 回到散熱器27,並於通過散熱器27之期間,由風扇27b予 以冷卻。 而且’於連結在兩主車架16後端部之安裝構件21之上 面’安裝有氫槽31,其係填充有用以供給至燃料電池25之 氫。如圖2所示,此氫槽3 1係經由作為本發明之氫槽側配 管之氣體配管31a、裝卸耦合器32及作為本發明之燃料電 池侧配管之氣體配管31b,而連接於燃料電池25之供氫氣 18 122389.doc 1354395 口。如圖3至圖5所示,裝卸輕合器32係以作為本發… 科電池側合器之母耦合器32a、及對於母輕合器仏可裝 卸之作為本發明之氫槽_合器之公_合器m所構成。
母耦合器32a係包含:主體33,其係㈣形成於供氯路 a,間構件34’其係收容於主體33内;及球狀扣合構料 及裝卸操作部36,其係m卸料合器仏及公麵合器 32b。然冑,主體33係形成沿著轴向之各部分之直徑分別 設定為不同大小之附階差之約略圓筒狀,並以基端部(圖3 之右侧部分)連結於氣體配管3115之端部之細徑之連結部 33a所構成。而且,沿著主體33之軸向之中央部係以大徑 之收容部33b所構成,於其内周面之前端側部分,形成越 接近前端側内徑越小之錐形狀之閥座33c。然後,於連結 部33a與收容部33b之交界部分外周,形成凸緣狀之把持部 33d,於其内周面形成有階差部33e。 而且,主體33之前端部係以與公耦合器32b扣合之扣合 部33f所構成《此扣合部33f係形成直徑比收容部33b小、比 連結部33a大之圓筒狀,於前端侧部分,複數孔部33g沿著 圓周以一定間隔設置。此孔部33g係從扣合部33f之内面往 外面貫通設置’形成具備外面側之内徑比内面侧之内徑大 之錐形之圓錐台狀(空間部之形狀)。然後,於收容部33匕内 設置有閥構件34 ’於各孔部33g内,設置有球狀扣合構件 35 ° 閥構件34係由閥體34a、及作為本發明之彈性構件之片 簧34b所構成。閥體34a係形成前端部可氣密地與收容部 122389.doc •19· 1354395 33b之閥座33c接觸之形成前端細長狀之錐形部之厚壁圓板 狀’並於後端面固定有片簧34b »而且,於閥體34a之直徑 變小之前面,複數突部34〇沿著圓周以一定間隔形成。此 突部34c全體之外徑設定比閥座33c之孔部之内徑稱小,突 部34c可插通閥座33c之孔部内。
如此構成閥構件34係使片簧34b之後端部由收容部33b内 之階差部33e所支持承受,於藉由片簧3仆之彈性而將閥體 34a往閥座33c側施力之狀態下,設置於收容部33b内。因 此,由圖3所示,於母耦合器32a與公耦合器32b未連接之 狀態下’於突部34c進入閥座33c之孔部内之狀態,閥體 34a之前面被按壓至閥座33c而密著。藉此,母耦合器 之供氫路a維持於閉塞狀態。
而且,球狀扣合構件3 5係於可移動於孔部33g内之狀態 下收谷。此球狀扣合構件35之直徑設定比扣合部33f之厚 度(孔部33g之軸向長度)稍大,球狀扣合構件35位於孔部 33g之深入侧時,球狀扣合構件35之一端部往扣合部^灯之 内部側突出,球狀扣合構件35之另一端部位於與扣合部 33f之外周面相對應之位置。然後,於扣合部之外周 面,安裝有裝卸操作部36。此裝卸操作部36係以圓筒狀之 裝卸邛36a、s又置於裝卸部36a之前端部之作為本發明之突 片之桿狀之操作部36b、及片簧36(^所構成。 裝卸部36a可沿著扣合部33f之外周面移動,於位在扣合 部33f之前端側時,抵接於球狀扣合構件35而使球狀扣合 構件35位於孔部33§之深入側。此時,球狀扣合構件35成 122389.doc •20· 1354395 為藉由孔部33g之内周面與裝卸部36a之内周面所固定之狀 態。而且,裝卸部36a位於扣合部33f之基端側時,裝卸部 36a係位於比球狀扣合構件35接近扣合部33£之基端側,球 狀扣合構件35成為可移動於孔部33g内之狀態。 而且’於裝卸部36a位於扣合部33f之基端側時,在球狀 扣合構件35欲往孔部33g之外部側突出之情況時,裝卸部 36a之前端部之内周側部分抵接於球狀扣合構件35之突出
部分之後部側部分(基端侧部分),防止球狀扣合構件35從 孔。I5 3 3 g脫落。此時,球狀扣合構件3 5之扣合部3 3 f之内部 侧端部,係位於與扣合部33£之内周面相對應之位置。片 菁36c係於使前端部接觸到裝卸部36&之後端面,並使後端 面位於形成於收容部33b與扣合部33f之交界部之階差部之 狀態下,設置於扣合部33f之外周面,並將裝卸部36a往前 方施力。 而且,於扣合部33f之前端外周面,形成用以阻止裝卸
36a之凸緣狀之止進器33h,藉由此止進器33h,防止裝 卸邛36a從扣合部33f脫落。操作部36b係以從裝卸部36&之 刚端部往外周方向延伸後再彎曲,並往前方延伸之L·形之 片材所構成’於其往前方延伸部分之内面,固定有作為本 發明之控制裝置側端子之端子37a。此端子37a係形成寬度 方向比則後方向之長度長之長方形,於前端及後端固定於 操作。卩36b之狀態下,沿著操作部36b之内面安裝。此外, ;圖3至圖5,僅圖示有1個端子37a,但此端子37a係由4個 構成,4個端子37a排列設置。 122389.doc -21 - 1354395
公耦合器32b係内部形成供氫路b,並形成沿著軸向之各 部分之直徑設定為分別不同大小之附階差之約略圓筒狀。 然後,公耦合器32b之基端部(圖3之左側部分)係以連結於 氣體配管31a之端部之大徑(與母耦合器32a之連結部33&約 略相等之大小)之連結部38a所構成,前端部係以與母耦合 器32a之扣合部33f扣合,使母耦合器32a之供氫路3與公耦 〇器32b之供氫路b連通之作為本發明之按壓部之連通部μ 來構成。此外,為了便於說明,關於母耦合器32a,圖3至 圖5之右側作為基端側或後部側,左側作為前端側或前部 侧,關於公耦合器32b,圖3至圖5之左侧作為基端側或後 部侧’右側作為前端側或前部側。
連通部39之結構包含:前端細徑部39a,其係於滑接於 閥座33c之孔部之周緣部之狀態,可插入收容部33b内;雜 形部39b,其係從前端細徑部39&後端部越往後部側外徑 變得越大·,及後端大徑部39e,其係於滑接於形成在錐: 部39b之後部側之扣合部33[之内周面之狀態,可插入扣合 部33f内。然後’於沿著後端大徑部…之轴向之約略; 央’深度淺之扣合溝部39d沿著圓周形成。 此扣合溝部39d係於母輕合器仏與公耦合器如以氣密 狀態連接時’設置於與扣合部33f之孔部叫相對向之位 置,且與孔部33g形成可收容球狀扣合構件35之大小。、 即,孔部33g之深度(扣合部33f之厚度)與扣合溝部观2 度和’係設U約略與球狀扣合構㈣之直⑯ 且’於絲合㈣之連結部38a之前部側’形成凸緣狀之 122389.doc -22- 丄354395 把持部38b,把持部38b與連通部39間係以與連結部38a約 略相等粗細之主體部38c所構成。
然後,在主體部38c中與裝卸操作部36之操作部36b相對 應之部分,母耦合器32a與公耦合器32b連接時,形成可接 近操作部36b之内面而相對向之突部38d,於此突部38d之 外面’固定有作為本發明之電子零件側端子之端子37b。 此端子3 7b係形成前後方向之長度比寬度方向長之長方 形’並使前端及後端固定於突部38d,使中央部彎曲,於 往外部側突出之狀態安裝。而且,端子37b亦以4個構成, 以與4個端子37a相同之間隔排列設置。經由如此構成之裝 卸耗合器32 ’氣體配管3 la與氣體配管3 lb係裝卸自如地連 接0 然後’於氣體配管31a設置有開閉式之電磁閥41ae於氫 槽31設置有氫殘量檢測感測器41b及溫度感測器41c。以此 等電磁閥41a、氬殘量檢測感測器41b及溫度感測器4ic來 構成本發明之電子零件。而且,燃料電池25之氫氣排出口 係藉由氣體配管42a而連接於氣體配管31be於該氣體配管 42a設置有循環泵42,其係用以將從燃料電池25之氫氣排 出口排出之未反應氫氣送回氣體配管31匕。 並且,於氣體配管42a之燃料電池25側部分,用以將氣 體配管42a内之氣體排出至外部之氣體清除用配管43係經 由三向閥43a而連接。因此,藉由於連接有母耦合器仏與 公麵合1132b之狀態下,打開電磁閥仏,可將氫槽31内之 氫氣經由氣體配管31a,31b而供給至燃料電池乃。 122389.doc 1354395 而且,藉由於該狀態下,使循環泵42動作,來使燃料電 池25内未反應而殘留之氫氣通過氣體配管42a而送回氣體 配管31b’可使其與從氫槽31重新送入氣體配管31b之氫氣 合流。然後’氫氣係循環於氣體配管3 1 b,42a内,直到於 燃料電池25内與氧氣反應。而且,排出氣體配管42a或燃 料電池25内部之氣體或滯留之水分時,則切換三向閥43a 以連通氣體配管42a之上游側部分與氣體清除用配管43,
而且’於氫槽3 1之前部側部分之上部配置有片材44。此 片材44係經由支持構件44a而連結於主車架1 6之後部側。 而且,於主車架16之後部侧部分中行李箱蓋22之後方,安 裝有空氣過濾器45,於主車架16之後部側部分中行李箱蓋 22之前方’安裝有作為本發明之空氣供給裝置之空氣吹送 器46。此外,於兩主車架16之後部側部分中兩主車架16 間’設置有設置台(未圖示),空氣過濾器45及空氣吹送器 46係經由此設置台而固定於主車架16。
而且’空氣過濾器45與空氣吹送器46間及空氣吹送器46 與燃料電池25間,係分別藉由有關本發明之作為供空氣用 配管之氣體配管45a,46a而連接。因此,藉由空氣吹送器 46之動作’外部空氣經由空氣過濾器45而被吸引,並供給 至燃料電池25。此時,由空氣過濾器45所吸引之空氣係於 通過空氣過濾器45内時,被除去空氣中之塵埃。而且,於 通過燃料電池25時與氫氣反應,使用於燃料電池25之發電 之氧氣以外之空氣被排出至外部。 而且,於兩主車架16之後部側部分之下部,包含往後方 122389.doc -24- '< 3' =二構件之後臂(未圖示)係經由連結 輪12之中纟臂之兩臂構件之後端部’可旋轉地支持後 枸12之令心軸之兩側部分,笋 心旋轉。而且,於後臂之—=後輪12能以中心轴為中 件而安I有馬達單元48。 構件之外面側’覆蓋臂構 力來動I達早^048内’收容有藉由燃料電池25所產生之電 之驅動馬達他或減速機。藉由此驅動馬達心之 =,後輪U會旋轉’機車10行歇。而且,主車㈣之後 ^與後臂之後端上部間,分別架設有後墊49。藉由此後 之伸縮,後臂之後端側會搖動自如。而且,於馬達單 ⑽之内側面侧’安裝有鼓式煞車器(未圖示卜 驅動馬達48a係藉由電源系統控制裝置5〇之控制,以因 應於彈接把手之操作量而動作,使後輪12自動產生驅動 力而且,該機車1〇係包含用以於靜止狀態時使機車^ 維持於起立狀態之旋轉式支架49a,於使機車…行驶時, 如圖1以實線所示,將支架49&往上方升起,於使機車10靜 止時,如圖1以二點短劃線所示,將支架49a往下方降下, 使支架49a支持機車10。 並且,該燃料電池系統A亦包含將燃料電池25所產生之 電力之電壓予以升壓之升壓裝置51及防逆流用之二極體 52,以燃料電池25、二次電池26、驅動馬達48a、升壓裝 置51、二極體52及連接此等之電線來形成電性電路53。而 且’於構成該燃料電池系統A之各裝置,除了用以檢測氫 槽3 1内之氫殘量之氫殘量檢測感測器41b、及用以檢測氫 122389.doc -25- 1354395 槽31之溫度之溫度感測器❺以外,雖未圖示,但尚設有 :以檢測各裝置之各種狀態之各種感測器,此等感測器或 電磁閥4U等各裝置與電源系統控制裝置5〇間係經由各電 性配線連接。 亦即,電磁閥仏係經由作為本發明之電子零件側電線 之電線54a而連接於公耦合器32b之端子37b。然後,母耦
>11…Μ子37a與㈣μ控制裝置%係經由作為本發 明之控制裝置側電線之電線54b而連接。因此,藉由連接 母耦合器32a與公耦合器32b,電磁閥會電性地連接於 電源系統控㈣置50,纟為可藉由冑源系統控制裝置5〇之 控制來動作之狀態。
同樣地,氫殘量檢測感測器41b係可藉由連結氫殘量檢 測感測器41b與設置於公耦合器32b之端子37b之電線55a、 及連結設置於母耦合器32a之端子37a與電源系統控制裝置 50之電線55b而電性地連接,溫度感測器41c係可藉由連結 溫度感測器41c與設置於公耦合器32b之端子37b之電線 56a、及連結設置於母耦合器32a之端子37a與電源系統控 制裝置50之電線56b而電性地連接。然後,氫殘量檢測感 測器4 1 b及溫度感測器4 1 c係將分別檢測到之值,作為電性 信號而傳送至電源系統控制裝置50。 而且’於冷卻水配管28b設置有用以檢測從散熱器27送 至燃料電池2 5,將燃料電池2 5冷卻後,從燃料電池2 5送至 散熱器27之冷卻水之溫度之溫度感測器。然後,於燃料電 池25,設置有用以檢測燃料電池25之溫度之溫度感測器、 122389.doc • 26- 1354395 及用以檢測電壓值之電壓感測器,於二次電池26設置有用 以檢測二次電池26之溫度之溫度感測器。 而且,於電性電路53設置有:用以檢測流於電性電路53 之電流值之電流感測器、用以檢測流於驅動馬達48a之電 流值之電流感測器、及用以檢測電壓值之電壓感測器。並 且,於電性電路53中連接於二次電池26之電線53a,設置 有用以檢測流於二次電池26之電流值之電流感測器。此等 各感測器分別經由電線57a,57b,57c,57d,57e,57f,57g,
57h而連接於電源系統控制裝置5〇,並將檢測到之值作為 電性信號而傳送至電源系統控制裝置5 〇。 而且,用以從電源系統控制裝置5〇分別對於空氣吹送器 46肩環果42、二向閥43a、風扇27b、水果28、升壓裝置 51及驅動馬達48a傳送指示信號之電線58a,58b,58c,58d, 58e,58f’ 58g係分別連接電源系統控制裝置5〇與相對應之 裝置間。空氣吹送器46係因應於來自電源系統控制裝置5〇 之机量彳曰示彳§號而動作’並將空氣供給至燃料電池2 5,電 磁間41a係因應於來自電源系統控制裝置5〇之開閉指示信 號而開閉,並從氫槽3 1將氫氣供給至燃料電池25。 然後’燃料電池25係使供給自空氣吹送器46之空氣中之 氧、與供給自氫槽31之氫反應以產生水,並且產生電。而 且’屆時’循環泵42會因應於來自電源系統控制裝置5〇之 動作指示信號而動作,使燃料電池25中未與氧氣反應之氫 氣’經由氣體配管42a回到氣體配管3 lb,使其與從氫槽3 1 重新送至氣體配管31b之氫氣合流。三向閥43a係因應於來 122389.doc •27-
S 1354395 自電源系統控制裝置50之切換指示栌骑;杜产祕 相不仏唬而使氣體配管42a 之上游側與下游側連通,或使氣 疋虱體配管42a之上游側與氣 體清除用配管43連通。 而且,水泵28係因應於來自電源系統控制裝置50之動作 ^㈣㈣作’於散熱器27與燃料電池25間使冷卻水循 環,將燃料電池25之溫度維持於特m然後,風扇
27b係因應於來自電源系統控制袭置5〇之動作指示信號而 動作,以將散熱器27予以氣冷,裝置51係因應於來自 電源系統控制裝置50之電壓指示信號,將燃料電池25所產 生之電予以升壓並送至驅動馬達48a,或送至二次電池% 以將二次電池26予以充電。而且,驅動馬達“a係從電源 系統控制裝置50接收因應構成油門操作器之彈接把手之操 作量之動作信號,並因應於該動作信號而運轉。
而且,電源系統控制裝置50包含cpu、RAM、R〇M、計 時器等,於ROM記憶有預先準備之各種程式或地圖等資 料。然後,CPU係根據駕駛者所進行之彈接把手等之操 作,或預先準備之程式等,控制驅動馬達48a、電磁閥 41a、二向閥43a、空氣吹送器46及水泵28等。並且,該機 車1〇亦包含主開關61、警告燈63,其係包含顯示氫殘量檢 測感測器41b之檢測值之殘量計62、及燃料電池系統A所包 含之各裝置發生異常時發出警告之燈。而且,機車1〇之車 體10a表面係由覆蓋構件59所覆蓋,無法看到内部之各裝 置。 、 此結構中’於機車10設置填充有氫氣之氫槽3丨之情況 122389.doc -28- 1354395 時,首先打開覆蓋構件59覆蓋氫槽31之部分,於安裝構件 21上設置氫槽31 °然'後’以特^固^構件,將氫槽31固定 於安裝構件21後,連接母耦合器32a與公耦合器32b〇此情 況下,如圖3所示,從使母耦合器32a與公耦合器3孔相對 向之狀態,使母耦合器32a與公耦合器32b接近於母耦合 器32a之扣合部33f内插入公耦合器3215之連通部39。
然後,若連通部39之錐形部39b抵接於球狀扣合構件 35,則與片簧36c之彈性相對抗而使母耦合器32a之操作部 36b後退,使裝卸部36a位於比球狀扣合構件35接近母耦合 器32&之基端部。藉此,球狀扣合構件35可移動於孔部33g 内,於該狀態下,使母耦合器32a與公耦合器32b進一步接 近,藉此,球狀扣合構件35越過錐形部39b而位於後端大 徑部39c之外周面。此時,如圖4所示,連通部39之前端細 徑部39a係與片簧34b之彈性相對抗而按壓閥體34a,使其 後退。
此情況下,前端細徑部39a之外周面與閥座33(;之孔部周 緣部以氣密狀態接觸,母耦合器32a之供氫路a與公麵合器 32b之供氫路b成為經由設置於閥體34a之前面之複數突部 34c間之間隙連通之狀態。然後’進·一步使母麵合5| 32a與 公耦合器32b接近,於孔部33g與扣合溝部39d重疊時,解 除按壓操作部36b之力。藉此,裝卸部36a係由片簧36c之 彈性往前方壓回,並成為圖5之狀態。於此狀態下,球狀 扣合構件35成為藉由孔部33g、裝卸部36a及扣合溝部39d 固定之狀態,並經由球狀扣合構件35來維持母搞合器32a 122389.doc •29· • .*· 1354395 與公耦合器32b之連接狀態。 而且,前端細徑部39a與閥座33c維持氣密狀態,母耦合 器32a與公耦合器32b維持連通狀態。並且,解除按壓操作 部36b之力,裝卸部36a往前方移動時,端子37a與端子3几 互相摩擦觸接彼此表面而重疊,並電性地連接。藉此,電 線54a’ 54b連接,電磁閥41a可動作。而且,電線“a 及電線56a,56b亦分別連接,氫殘量檢測感測器4ib及溫度 感測器41c亦開始動作。於此狀態下,關閉覆蓋構件。 然後’於駕駛機車10之情況時,首先’使主開關61成為 開啟狀態》藉此,對於燃枓電池25 ’從空氣吹送器46供給 空氣,並且從氫槽31供給氬,燃料電池25使供給之空氣中 之氧與氫反應而產生電。於此狀態下,藉由操作彈接把手 或手柄19,能以特定速度,使機車1〇往特定方向行駛。 而且,於氫槽31内之氫氣用完而更換氫槽31之情況時, 相反地進行前述母耦合器32a與公耦合器32b之連接處理。 亦即,從圖5所示之狀態,使操作部36b後退,使球狀扣合 構件35成為可移動狀態,並且解除端子37a與端子等之 連接後’分離母耦合器32a與公耦合器32b。然後,於連通 部39之前端細徑部39a從閥座33c拔出時,閥體3牦係由片 簧34b之彈性而被按壓至閥座33c,閉塞母耦合器32&之供 氫路。於該狀態下,手離開操作部36b。 如此’關於本實施型態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中,若 連接母耦合器32a與公耦合器32b,使氣體配管31a,31b連 通,則電線54a,54b連接,電磁閥41a可動作。同時,電線 122389.doc -30- 1354395 55a,55b及電線56a,56b亦連接,氫殘量檢測感測器川及 溫度感測器41C亦開始動作,,不需要用以連接電線 5钩等之操作’連接用之操作變得容易。而且,於以氣密 狀態連接母麵合器32a與公耦合器32b後電線54&,州會 連接因此於未以氣密狀態連接母耦合器32a與公耦合器 32b時’電磁閥41a無法動作,從氯槽叫會喷出氯氣。 並且,於連接母耦合器32a與公耦合器32b時端子37a
與端子37b摩擦觸接互相之表面而重疊,並電性地連接。 因此,於端子37a,37b之表面附著有塵埃或產生氧化覆膜 時,可藉由摩擦觸接端子37a與端子37b之表面來除去該塵 埃或氧化覆膜。藉此’可維持端子37a與端子37b良好之接 觸狀態》 而且,若母麵合器32a與公麵合器灿連接,於殘量計62 會出現顯示,#由該顯示,可確認母耦合器m與公耦合 器32b之連接結束。此外’於前述實施型態中,於裝卸耦
合器32設置有包含4個端子37續4個端子⑺之4組端子, 用於電磁閥4la、氫殘量檢測感測器41b及溫度感測器仏 與電源系統控制裝置5〇之連接之3組以外之剩餘以端子係 使用於接地用。 (第二實施型態) 圖6至圖8係表示有關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型態之供氫用配 管之連接構造。㈣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裝卸心器 72係由圖6至圖8所示之母輕合 稠。器72a及公耦合器72b所掮 成。母耦合器72a係以主體73及&& 久叹备於主體73内之閥構件 122389.doc •31 . 1354395 74所構成。然後,形成於沿著主體73之軸向之中央部之收 令。P 73b、及形成於前端部之扣合部73f係形成外徑相等之 圓筒狀。
而且,於扣合部73 f之周面不設置貫通之孔部,於其内 面之前端側部分,設置扣合溝部71。如圖9所示,該扣合 溝部71係以l形之溝所構成,該[形之溝係包含從扣合部 73f之前端部沿著軸向往後方延伸之導引部71&,及從導引 部7la之深入端彎曲而延伸於圓周方向之扣合部7ib。然 後,於扣合部73f之前端面,以特定間隔固定有作為本發 明之電子零件側端子之4個端子77a。 而且,於公耦合器721:)之連通部79之後端大徑部79c,未 設有扣合溝部,而設有可與母耦合器72a之扣合溝部71扣 合之扣合突起75。此扣合突起75可進入扣合溝部”之導引 邛7la内,於到達導引部7U之深入端時,藉由使母耦合器 72a與公耦合器72b於軸周圍方向相對地旋轉,以扣合於扣
。711),維持母耦合器72a與公耦合器72b之連接狀態。 而且,公耦合器72b之主體部78c係形成外徑大之約略圓筒 狀。 然後,如圖1〇所示,於主體部78c中與母耦合器72a之端 子77a相對向之面(構成本發明之對向部之面),作為本發明 之電子零件側端子之4個端子77b係與4個端子77&保持相同 間隔而固定。該端子77b係安裝在扣合突起75扣合於扣合 溝°卩71之扣合部71b時’會與端子77a電性地連接之位置。 關於該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之其他部分之結構,與前述 122389.doc
•32- • V V 有關第—實施型態之供氫用g己管之連接構造相肖。因此, 於同一部分標示同一符號,並省略說明。 於連接母耦合器72a與公耦合器72b之情況時如圖6所 不,從使母耦合器72a與公耦合器72b相對向之狀態,使母 耦合器72a與公耦合器72b接近,如圖7所示將公耦合器 72b之連通部79插入母耦合器72a之扣合部73f内。然後, 於扣合突起75置入扣合溝部71之導引部7U内之狀態下, 使母耦合器72a與公耦合器72b進一步接近,若扣合突起75 到達導引部71a之深入側,使母耦合器72&與公耦合器72b 於轴周圍方向相對地旋轉。#此,如圖8所示,扣合突起 5會扣σ於扣合溝部71之扣合部71b,母耦合器與公耦 合器72b維持於連接狀態。 此情況下,前端細徑部39&之外周面與閥座33c之孔部周 ,部係以氣密狀態接觸’母麵合器72a之供氫路读公賴合 器72b之供氫路!^係經由設置於閥體34a前面之複數突部“ο 間隙而成為連通狀態。而且,使母耦合器⑽公耦 。器72b於轴周圍方向相對地旋轉時,端子與端子 係摩擦觸接互相之表面而電性地連接。關於該供氫用配管 之連接構造之其他作用效果,與前述有關第—實施型態之 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相同。 (第三實施型態) 圖11至圖13係表示有關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型態之供氫用 配管之連接構造。於此供氫用之連接構造,裝卸柄合 器82係由圖"至圖13所示之母輕合器…及公麵合器咖所 122389.doc •33- • r ··#% 1354395 2成^於公輕合器㈣之中央部之主體部83係形成在内 &之供11路之收容部83a所形成之約略圓筒狀。 然後,於收容部83a之由田工> 山 山 &之内周面之刖端側部分,形成越往前 4側’内徑變得越小之錐形狀之間座㈣,於收容部…之 内周面之基端側部分,形成基端侧比前端側細徑之階差部 83c。而且’構成公耗合器82b之基端部之連結部84之内周 面之直徑係設定成’與收容部83a之内周面之細徑側之直 徑相同。
二後於收谷部83a内設置有閥構件85。閥構件85係由 閥體85a及作為本發明之彈性構件之片簧85b所構成。閥體 85a係形成在前端部可與收容部83a之閥座83b氣密地接觸 之前端細長狀之錐形部所形成之厚壁之圓板狀,於後端面 固定有片簧85b。然後,如此構成之閥構件85係於使收容 部83a内之階差部83c支持承受片簧851)之後端部,藉由片 簧85b之彈性’將閥體85a往閥座83b側施力之狀態下,設 置於收容部83a内。 而且’從閥體85a之直徑變小之前面中央部往前方,延 伸有棒狀按壓部86。此棒狀按壓部86可插通設置於公耦合 器82b之前端側之連通部89之内部,並且以較連通部89之 軸向長度更長地形成之棒狀體來構成。然後,於棒狀按壓 部86之前端側部分之周面,設置可對於連通部89之内周面 滑接之凸緣狀導引部86a。此導引部86a係於閥體85a接觸 到閥座83b時位在連通部89之前端部(圖11之狀態)而設置》 此外,於該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中,以連通部89及棒 122389.doc •34- 1354395 狀按壓部68來構成本發明之按壓部。關於該供氫用配管之 連接構造之其他部分之結構,與前述有關第一實施型態之 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相同。因此,於同一部分標示同一 符號’並省略說明。而且,片簧85b之彈力設定比片簧34b 之彈力稍小。
於此結構中連接母耗合器82 a與公麵合器82b之情況時, 如圖11所示’從使母耦合器82a與公耦合器82b相對向之狀 態’使母耦合器82a與公耦合器82b接近,如圖12所示,將 公耦合器82b之連通部89插入母耦合器82a之扣合部33f 内。然後,使母耦合器82a之操作部36b後退,於使裝卸部 36a位於比球狀扣合構件3 5接近母耦合器82a之基端側之狀 態下’使連通部89之錐形部39b抵接於球狀扣合構件35。
於该狀態下’藉由進一步使母耦合器82a與公耦合器82b 接近’使球狀扣合構件35越過錐形部39b而位於後端大徑 部3 9c之外周面。藉此’若棒狀按壓部86之前端部與閥體 34a之前端面抵接,首先片簧85b會收縮,棒狀按壓部86之 前端部往連通部89内後退。然後,若進一步使母耦合器 82a與公耦合器82b接近,則連通部89之前端細徑部39a會 與突部34c抵接,連通部μ之前端細徑部39a會與片簧34b 之彈性對抗,按壓閥體34a而使其後退,成為圖12之狀 態。 然後’進一步使母耦合器82a與公耦合器82b接近,於孔 部33g與扣合溝部39d重疊時,解除按壓操作部36b之力。 藉此,裝卸部36a會因片簧36c之彈性而被往前方壓回,成 -35- 122389.doc 1354395 :圖之狀態。於此狀態下,球狀扣合構件35成為由孔部 S、裝卸部36a及扣合溝部39d固定之狀態,經由球狀扣 合構件35而維持母耗合器82a與公輕合器㈣之連接狀態。
此情泥下,前端細徑部3%之外周面與閥座…之孔部周 緣部亦以氣密狀態接觸’母輕合器82a之供氫路續公箱合 器82b之供氫路1)成為經由設置於閥體34&之前面之複數突 部34c間之間隙連通之狀態。而且,解除按壓操作部鳩之 力,裝卸部36a往前方移動時,端子37a與端子37b摩擦觸 接互相之表面而重疊,並電性地連接。藉此,電線“a, b連接電磁閥41 a可動作。關於該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 造之其他作用效果,與前述有關第一實施型態之供氫用配 管之連接構造相同。 (第四實施型態)
圖14至圖17係表示有關本發明之第四實施型態之供氫用 配管之連接構造。於此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裝卸耦合 器92係由圖14至圖17所示之母耦合器92a及公耦合器92b所 構成。母麵合器92 a係與前述有關第二實施型態之母柄合 器72a形成同一構造。因此’對於母耦合器92a中與圖6至 圖8所示之母耦合器72a同一之部分,標示同一符號並省略 說明。 而且,於公耗合器92b之連通部99之後端大徑部99c,未 設有扣合溝部,而設有可與母耦合器92a之扣合溝部7 1扣 合之扣合突起95。而且,公耦合器92b之主體部93係形成 外徑大之約略圓筒狀。然後,於主體部93中與母耦合器
122389.doc -36- X B 1354395 92a之端子77a相對向之面,4個端子97係與*個端子保 持相同間隔而固定。關於此公麵合器似之其他部分之社 構,與前述有關第三實施型態之公麵合器_相同。因° 此,對於公麵合1192b中與圖u至圖13所示之公_合器㈣ 同一之部分,標示同一符號並省略說明。
於此結構中連接母耦合器92a與公耦合器92b之情況時, 如圖14所示,從使母耦合器92a與公耦合器92b相對向之狀 態,使母耦合器92a與公耦合器92b接近,如圖15所示將 公耦合器92b之連通部99插入母耦合器92a之扣合部7玎 内。然後,於扣合突起95已置入扣合溝部71之導引部7U 内之狀態下,若進一步使母耦合器92a與公耦合器9孔接 近,棒狀按壓部86之前端部會與閥體34a抵接,片簧8讣收 縮。藉此,棒狀按壓部86之前端部會後退至連通部99内。
然後,若進一步使母耦合器92a與公耦合器92b接近連 通部99之前端細徑部39a會與突部34c抵接,連通部的之前 端細徑部39a會與片簧34b之彈性相對抗,按壓閥體3牦而 使其後退,成為圖15之狀態。若進一步使母耦合器92&與 公耦合器92b接近,如圖16所示,扣合突部95到達導引部 71a之深入侧’則使母耦合器92a與公耦合器9213於軸周圍 方向相對地旋轉。藉此’如圖17所示,扣合突起95扣合於 扣合溝部7 1之扣合部7 1 b,母耦合器92a與公耦合器92b維 持連接狀態。 此情況下’前端細徑部39a之外周面與閥座33c之孔部周 緣部亦以氣密狀態接觸,母耦合器92a之供氫路&與公麵合 122389.doc • f 10m, v 1354395 器92b之供氫路b成為經由設置於閥體34a之前面之複數突 部34c間之間隙連通之狀態。而且,於使母耦合器92a與公 耦合器92b於軸周圍方向相對地旋轉時,端子77a與端子π 摩擦觸接互相之表面而電性地連接。關於該供氫用配管之 連接構造之其他作用效果,與前述有關各實施型態之供氫 用配管之連接構造相同。
而且,關於本發明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不限定於前 述實施型態,可適當變更而實施。例如於前述實施型態 中,作為電子零件而設有電磁閥41a、氫殘量檢測感測器 41b及溫度感測器41c ’但亦能以此等中之〗個或任意2個來 構成電子零件。而且,於前述各實施型態中,將母耦合器 32a等連接於氣體配管31b,將公耦合器32b等連接於氣體 配管31a,但將母耦合器32a等連接於氣體配管,將公 麵合器32b專連接於氣體配管31b亦可。 並且,前述第三、第四實施型態中,於閥體85a之前面 中央部設置棒狀按壓部86,但此棒狀按壓部86亦可設置於 閥體34a之前面中央部。而且’於前述實施型態中,將供 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分別連接於機車,但作為利用此供氫 用配管之連接構造之裝置不限於機車,三輪機車或四輪機 車等車輛或車輛以外利用電力之裝置均可。而且,關於構 成有關本發明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之各部分,亦可於 本發明之技術範圍内適當變更。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表示有關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型態之供氫用配管之 122389.doc • 38 · 1354395 連接構造之機車之側面圖。 圖2係表示燃料電池系統之結構圖。 圖3係表不解除母轉合器與公Μ合器之連接之狀態 面圖。 圖4係表不連接母轉合器與公麵合器之狀態之剖面圖。 圖5係表不連接母輕*器與公耦合器之狀態之剖面圖。
圖係表不已解除有關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型態之供 配管之連接構造所包含之母耦合 器與公搞合器之連二二狀 態之剖面圖。 伐 < 狀 圖圖7係表示連接圖6之母搞合器與公耗合器之狀態之剖面 圖圖8係表示連接圖6之母麵合器與公搞合器之狀態之剖面 圖9係圖6所示之母輕合器之正面圖。 圖1〇係圖6所示之公麵合器之正面圖。
圖11係表示已解降古丄〜 配管之連接構造所包==第三實施型態之供氫用 態之剖面I 之料4與公麵合器之連接之狀 圖12係表示連接圖 面圖。 之母耦合器與公耦合器之狀態之剖 圖13係表示連接_ 面圖。 之母耦合器與公耦合器之狀態之剖 圖Μ係表示已解 配管之連接構造所包含=明之第四實施型態之供氣用 之母耦合器與公耦合器之連接之狀 122389.doc
S •39· 1354395 態之剖面圖。 圖15係表示使圖14之# * Λ k <母耦合器與公耦合器接近之狀態之 剖面圖。 圖16係表不使圖14之母_合器與公搞合器接近之狀態之 剖面圖。 圖17係表示使圖14之母輕合器與公耦合器接近之狀態之 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機車 25 燃料電池 31a,31b 氣體配管 31 氫槽 32, 72, 82, 92 裝卸耦合器 32a, 72a, 82a, 92a 母耦合器 32b, 72b, 82b, 92b 公耦合器 33c 閥座 34a, 85a 閥體 34b, 85b 片簧 37a, 37b, 77a, 77b, 97 端子 39, 79, 89, 99 連通部 41a 電磁閥 41b 氫殘量檢測感測器 41c 溫度感測器 50 電源系統控制裝查 122389.doc •40· 1354395 54a, 54b, 55a, 55b, 56a, 56b 86 a, b 電線 棒狀按壓部 供氫路
-41 122389.doc

Claims (1)

  1. 第096126404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替換+(1〇〇年8月) 公告本 申請專利範圍:〔卜δ月—叫 中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該燃料電池係使從氫槽經 -種供氫用配管之連接造,其-係包含燃枓聋池之裝置 由供氫用配管所供給之氫氣與從供空氣裝置經由供空氣 用配管所供給之空氣中之氧氣反應,來產生電力;且其 特徵為: ^ 以氫槽側配管及燃料電池側配管構成前述供氫用配 I,於前述氫槽侧配管之前端部設置氫槽側耦合器,並 .於前述燃料電池侧配管之前端部設置對於前述氯槽側 耦合器可裝卸自如地連接之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並且於 則述氫槽側配管或前述氫槽配設電子零件,以電子零件 側電線來連接前述電子零件與前述氫槽側叙合器間,並 且以控制裝置側電線連接用以控制前述電子零件之控制 裝置與前述燃料電池侧耦合器間; 二 地耆包3則述氫槽側耦合器及前述燃料電池側耦合录 丨轉。器之裝卸’前述電子零件與前述控制褒置指 ^電性地連接、遮斷。 I 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其中於包含前站 ^合器及前述燃料電池側耗合器之!對輕合器中 = Π = :二置藉由對於閥座以彈性構件對閥 ^ 方輕合器所包含之供氫路之 主丁褐分4中之至少另—古釭人口„ 盥治· 乃方叙合态,設置藉由 、’’L性構件之施力相對抗而使前述閥體後退,來連 122389-1000830 d〇c 通則述氫槽侧耦合器之供氫路與前述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丨 之供氫路之按壓部; 、並且於前述氫槽侧耦合器之特定部分,固定連結於前 述電子令件側電線之端部之電子零件側端子,並且於前· 述燃料電池_合器之特^部分,於連接前述氫槽㈣ / 合f與前述燃料電池側麵合器時,於以氣密狀態連接前1 述風槽側輕合器與前述燃料電池側輕合器後,固定電性 j連接於前述電子零件側端子之控制裝置側端子,並於 刖述控制裝置側端子連結前述控制裝置側電線之端^^ .如請求項2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其中利用以氣密 狀匕連通則述氫槽側耗合器之供氫路與前述燃料電池側 耦合器之供氫路之管狀體來構成前述按壓部;於包含前 述氫槽侧耦合器及前述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之丨對耦合器 中之-方麵纟器’言免置藉由對於閥座以彈性構件對間體 施力,來關閉前述一方耦合器所包含之供氫路之機構, 並且於包含前述氫槽側耦合器及前述燃料電池側耦合器 之1對耦合器中之另一方耦合器設置前述按壓部;》由· 前述按壓部與前述彈性構件之施力相對抗而使前述間體 後退,來以氣密狀態連通前述氫槽側耦合器之供氫路與 前述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之供氫路。 如請求項2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其中利用以氣密 狀態連通前述氫槽侧耦合器之供氫路與前述燃料電池側 耦合器之供氫路之管狀連通部,及可插通前述連通部内 之棒狀按壓部,來構成前述按壓部;於包含前述氫槽側 1223 89-1000830.doc 1354395 耦合器及前述燃料電池側耦合器之!對耦合器中之雙方 耦合器’設置藉由對於閥座以彈性構件對閥體施力,來 關閉前述雙方輕合器所包含之供氫路之機構;於前述i 對輕合器之任-方福合器設置前述連通部,並且於前述 ^對麵合器之任-方輕合器設置前述棒狀按壓部;藉由 前述連通料前述棒狀㈣部與前料性構件之施^相 對抗而使分別相對向之前述兩閥體後退,來以氣密狀態 ^通前述氫槽_合器之供氫路與前述燃料電池側麵合 β所包含之供氫路。 5. 如”用求項2至4中任一項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其中 解除前述氫槽側稱合器與前述燃料電池㈣合器之連接 ',係於前述電子零件側端子與前述控制裳置側端子分 離後’解齋前述氫槽側麵合器與前述燃料電池側耗合器 於氣密狀態之連接。 6. 如靖求項2至4中任一項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其中 籲前述電子零件與前述控制裝置電性地連接時,可判斷前 述氫槽側輕合器與前述燃料電池側輕合器之連接結束》 7. 如咕求項2至4中任一項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其中 將2範松狀態連接前述氫槽側耗合器肖前述燃料電池側 耦口益時,可覆蓋包含前述氫槽側耦合器與前述燃料電 池侧耦口态之1對耦合器中之-方耦合器之特定部分之 犬片。又置於包含前述氫槽側耦合器及前述燃料電池側 搞合器之1對輕合器中之另一方輕合器’並且於前述突 片之内面,固定前述電子零件側端子及前述控制裝置側 122389-1000830.doc 1354395 固 端子中之—方端子,於前述-方_合II之特定部分, 定前述電子零件側端子及前述控制裝置側端子中之另 方端子。 8.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其中 以,密狀態連接前述氫槽側輕合器與前述燃料電池側輕 合器時’將與包含前述氫槽側耦合器及前述燃料電池側 麵合器之1對耦合器中之-方輕合器之前端部相對向之 對向部’設置於包含前述氫槽㈣合器及前述燃料電池 側耦合器之i對耦合器中之另一方耦合器,並且於& 對向部㈣前述電子零件側端子及前述控制裝置側端子 中之一方端子,於前述一方耦合器之前端部固定前述電 子零件侧端子及前述控制裝置側端子中之另一方端子。 9.如吻求項7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其中前述氫槽側 耦合器與前述燃料電池側耦合器連接時,前述電子零件 側端子與則述控制裝置側端子係互相摩擦觸接而電性地 連接。 10.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中 月J迷電子零件係用以開閉則述風槽側配管之電磁閥、用 以檢測前述氫槽内之氫殘量之氫殘量檢測感測器、及用 以檢測前述氫槽之溫度之溫度感測器中之至少1個。 11.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供氫用配管之連接構造,其中 包含前述燃料電池之裝置為機車。 122389-l〇〇〇83〇-d〇c -4-
TW096126404A 2006-08-29 2007-07-19 Hydrogen supply pipe connecting structure TWI35439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31574 2006-08-29
JP2006280952A JP2008084809A (ja) 2006-08-29 2006-10-16 水素供給用配管の接続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5038A TW200835038A (en) 2008-08-16
TWI354395B true TWI354395B (en) 2011-12-11

Family

ID=38608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6404A TWI354395B (en) 2006-08-29 2007-07-19 Hydrogen supply pipe connecting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57374A1 (zh)
EP (1) EP1901382A3 (zh)
JP (1) JP2008084809A (zh)
TW (1) TWI3543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19466A1 (de) * 2008-08-27 2010-03-04 Daiml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treiben eines Gastankbehälters in einem Fahrzeug
US20110174943A1 (en) * 2010-01-21 2011-07-21 Smith Benjamin J Quick mounting device
GB2485832A (en) * 2010-11-26 2012-05-30 Joseph Anthony Griffiths A combined fluid coupling and data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FR2972855B1 (fr) * 2011-03-16 2013-12-27 Prospection & Inventions Ensemble d'une pile a combustible d'appareil electroportatif et d'un adaptateur de liaison de la pile a combustible et d'un reservoir a combustible et l'appareil
JP5638105B2 (ja) * 2013-04-25 2014-12-10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カプラー
WO2014175448A1 (ja) * 2013-04-25 2014-10-30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カプラー、供給体及び燃料カートリッジ
JP5638160B2 (ja) * 2013-04-25 2014-12-10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カプラー、供給体及び燃料カートリッジ
KR20150072665A (ko) * 2013-12-20 2015-06-3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수소탱크용 파일럿 솔레노이드 밸브의 개폐 검출 방법 및 장치
CN103811784A (zh) * 2014-02-19 2014-05-21 四川上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的氢气进口装置
EP3035430B1 (de) * 2014-12-19 2019-09-25 Hexis AG Brennstoffzellenmodul
JP2017081326A (ja) * 2015-10-27 2017-05-18 スズ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二輪車の配管継手配置構造
JP6508006B2 (ja) * 2015-11-10 2019-05-08 浜名湖電装株式会社 燃料蒸発ガスパージシステム
DE102015225053B3 (de) * 2015-12-14 2016-11-2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Fluidkupplung zum Anschluss eines Brennstoffzellenmoduls an eine Betriebsmittelleitung
CN108134112A (zh) * 2017-12-25 2018-06-08 东风农业装备(襄阳)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应用
JP2021514099A (ja) * 2018-02-15 2021-06-03 アイディール インダストリーズ,インク. 適応性多目的空圧電気コネクタ
CN109707925B (zh) * 2019-02-28 2024-04-30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管道连接的接头及燃料电池
CN110397815B (zh) * 2019-08-14 2020-12-15 明光天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铸件
KR20220000673A (ko) * 2020-06-26 2022-01-0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CN112277961B (zh) * 2020-10-30 2021-09-28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stm32的燃料电池叉车安全检测与控制系统
JP7481387B2 (ja) 2022-03-29 2024-05-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5667A (en) * 1968-10-08 1971-01-1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High temperature,electrically conductive hermetic seals
US5156180A (en) * 1991-05-17 1992-10-20 Malcolm Sturgis Connector with a safety shut-off feature
CA2147960C (en) * 1994-04-27 1999-11-02 Akira Horimoto Coupling apparatus
JPH1064567A (ja) * 1996-06-14 1998-03-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燃料電池用水素供給システム及び携帯用電気機器
US6354564B1 (en) * 1999-06-09 2002-03-12 Perfecting Coupling Company Quick-disconnect fluid coupling with check valve
US6793027B1 (en) * 1999-08-27 2004-09-21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Hybrid drive system
GB0013155D0 (en) * 2000-06-01 2000-07-19 Fusion Group Holdings Plc Pipe joint
JP2003113983A (ja) * 2001-10-01 2003-04-18 Sony Corp 流体コネクタ装置
US7617842B2 (en) * 2003-07-29 2009-11-17 SOCIéTé BIC Valves for fuel cartridges
US7537024B2 (en) * 2003-07-29 2009-05-26 Societe Bic Fuel cartridge with connecting valve
US7226090B2 (en) * 2003-08-01 2007-06-05 Sunstone Corporation Rod and tubing joint of multiple orientations containing electrical wiring
ITFI20030240A1 (it) * 2003-09-12 2005-03-13 Formula Srl Dispositivo per il collegamento di una pinza e di una pompa per freni idraulici
US7108010B2 (en) * 2003-09-26 2006-09-19 Smith & Loveless, Inc. Check valve position detector
US20050103387A1 (en) * 2003-11-14 2005-05-19 Voege James A. Quick connect apparatus
JP5078219B2 (ja) * 2004-04-26 2012-11-2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接続具、流体供給システム、接続具接続方法、及び接続具分離方法
JP2005340180A (ja) * 2004-04-26 2005-12-08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およびクイック継手
JP4520821B2 (ja) * 2004-10-29 2010-08-11 日東工器株式会社 管継手及び雄型継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01382A2 (en) 2008-03-19
EP1901382A3 (en) 2009-08-05
US20080057374A1 (en) 2008-03-06
JP2008084809A (ja) 2008-04-10
TW200835038A (en) 2008-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54395B (en) Hydrogen supply pipe connecting structure
US9227520B2 (e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device
CN1281435C (zh) 电动车辆
JP5584569B2 (ja) 充電プラグ保持装置
TWI331820B (en) Fuel cell system
TW201119890A (en) Electric charger and mounting structure for electric charger
JPH09285022A (ja) 電気自動車の充電表示装置
JP2013209071A (ja) 電動車両における円柱型バッテリの搭載構造
JP4836721B2 (ja) 電動走行車
JP2010148299A (ja) 充電口装置
TWI419423B (zh) 充電裝置
US20120049565A1 (en) Vehicle lid device
TW201144106A (en) Electric motorcycle
CN102642477B (zh) 电动车辆
JP2013208962A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5727959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5609698B2 (ja) 充電装置および充電設備
JP2008211943A (ja) 接続機構およびこの接続機構を備えた車両
JP5840041B2 (ja) 電動車両
JP2013109981A (ja) 給電制御装置
JP3199497U (ja) 車載電装機器電力供給制御装置
JPH1134957A (ja) 電動補助動力装置付自転車
JP4418768B2 (ja) 魚釣用バッテリ、バッテリホルダおよびバッテリを設けた魚釣装置
BE1001962A6 (fr) Dispositif electrique pour la diffusion de produits insecticides et desodorisants en plaquettes pour vehicules automobiles; embarcations et analogues.
JP2006254781A (ja) バッテリカバー部材及び魚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