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34785B - Use of recombinant ifn-β1a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recombinant ifn-β1a for the treatment of hcv infection in patients of asian race - Google Patents

Use of recombinant ifn-β1a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recombinant ifn-β1a for the treatment of hcv infection in patients of asian ra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34785B
TWI334785B TW092113031A TW92113031A TWI334785B TW I334785 B TWI334785 B TW I334785B TW 092113031 A TW092113031 A TW 092113031A TW 92113031 A TW92113031 A TW 92113031A TW I334785 B TWI334785 B TW I3347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patients
asian
beta
if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13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7159A (en
Inventor
Ian Parsons
Tit Gin Theodor Wee
Birgit Maschek
Original Assignee
Serono L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rono Lab filed Critical Serono Lab
Publication of TW200407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71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47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478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17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A61K38/19Cytokines; Lymphokines; Interferons
    • A61K38/21Interferons [IF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17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A61K38/19Cytokines; Lymphokines; Interferons
    • A61K38/21Interferons [IFN]
    • A61K38/215IFN-bet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6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liver or gallbladder disorders, e.g. hepatoprotective agents, cholagogues, litholy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Vir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nc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Description

1334785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重組型iFN_貝他用於製造藉由皮下投藥 予亞洲種族患者(其無法對先前以干擾素阿伐之治療產生 反應)以治療HCV感染症之醫藥品的用途。 【先前技術】 c型肝炎病毒(HCV)會在幾乎所有急性受感染個體中 產生一種慢性感染狀態。大約2〇%罹患谖性HCV感染 (CHC)之患者出現伴隨後續肝衰竭之肝硬變、肝門靜脈高 血壓、腹水、腦病及出血疾病(亞特M,1992 )。長期之 追蹤研究暗示此等評估可能是保守的(戴維斯GL,丨99〇 ),而且,慢性HCV感染與肝細胞癌非常有關(塔柏E 等人,1992)。 干擾素(IFNs)係一種由身體對應病毒感染之反應時所 產生的糖蛋白。彼等可抑制病毒於受保護細胞中進行增殖 。IFNs由較低分子量蛋白質組成,故其在作用上顯然不具 特異性,亦即由一種病毒誘生之IFN可有效對抗多種其他 病毒。然而彼等具有種-特異性,亦即由一物種所產生之 IFN將僅能在同種或近親物種細胞内刺激抗病毒活性。 IFNs為第一紅被探究其潛在抗腫瘤及抗病毒活性之細胞因 子。
三種主要之IFNs係指ifn-阿伐、IFN-貝他及IFN-加 瑪》此等主要三類IFNs最初是根據其來源細胞(白細胞 、成纖維細胞或T細胞)分類。然而,逐漸明白數種UN 1334785 可能由單 > 種細胞製造。因此白細胞IFN現稱為π?ν-阿伐 4 ,成纖維細胞1FN為IFN-貝他而Τ細胞IFN為IFN-加瑪 。尚有四類於“那瑪瓦”細胞系(衍生自柏基特淋巴瘤) 中所製造之IFN (類成淋巴細胞IFN ),其似乎產生含白 細胞與成纖維細胞IFN二者之混合物。 尤其,人類成纖維細胞干擾素(IFN-貝他)具有抗病毒 活性且亦可激活對抗腫瘤細胞之天然殺手細胞。其為一種 約20,000 Da而由病毒及雙股RNAs所誘發產生之多肽類 。從成纖維細胞干擾素之基因序列(經重組DNA技術選 殖得)’得萊克等人(得萊克R.等人,冷满285,542-547 ,1 980 )推衍出該蛋白質之完整胺基酸序列。其長具有 166個胺基酸。 薛派得等人(薛派得Η. M.等人,冷辦,294,563- 565,1981)描述一種發生於驗基842 (Cys->Tyr於位置 141)而喪失其抗病毒活性之突變,以及具有核苷酸η μι 121 缺 失之變 異株。 馬 I 專尺{馬先 Ό.Έ.專尺,proc. Natl. Acad, Sci. USA ,81 (18) 5662-5666,1984 )藉由將鹼基 469 (T)置換以 (A)造成於位置17之胺基酸從Cys轉變成Ser而插入人為 突變。所成之IFN-貝他據報導與,天然,ΙΡΝ_β具相同活性 ,且於長期儲放(-70°C )期間穩定。
Rebif® (重組型人類干擾素_貝他_la)為最近研發用於 夕發性硬變(MS)之干擾素療法且代表治療上的一項顯著進 步。Rebif為由哺乳動物細胞系所產生之干擾素(ιρΝ)貝他 1334785 -1 a ° :機制尚未完全明瞭。然而,在 以響特定基因之誘發或轉錄作用 用活體外研究已顯示,IFN能 因產物。 IFN藉以執行其效能 大多數個案中彼等係藉由 ’進而影響免疫系統而作 夠誘生或麼制大約2〇種基 對於CHC並無完全有效之療法 •阿伐獲得雖然此並非普遍所建:佳已由干擾素 觀察罹患因特定天然H c v 、 °午夕臨床醫師僅 擾素-阿餘關之毒性。 咖的患者以及與干 大夕數惟患CHC之患者未達到對以干擾素-阿伐治療 :元全反應。經投藥干擾素_阿伐六個月之受控試驗,在治 療終了導致於40至50%串去甚;i &生 思者產生血清ALT之正常化,但 反應僅於15至25%患者得以維持(胡南格JH等人, 1997) 〇 逐漸提高劑量及增加治療時間已造成持續性反應小量 增加,但亦增加花費及毒性(波那得等人,1996 )。此外 呵劑量之助益往往是短暫的且通常於治療後之復發已被 令斷(林斯凱KL等人,1996) » 一項35位對干擾素-阿伐未反應者的研究報導其未從 八至12個月之長期治療、增加干擾素·阿伐劑量、將療法 從·重組型改為類成淋巴細胞干擾素或使用類固醇而獲得助 益(皮西尼諾等人,1993 )。 於缺乏對干擾素·阿伐之反應後所發生的天然HCV感 染史尚未被充分研究,但於一項以28未患者於治療後進 1334785 行至少2.年之研究僅發現一件於16個月時最終獲得減緩 之個案(ALTJL常化且HCVRNA消失)(武田τ等人, 1993 ) 〇 ’ 已發現數種與對干擾素-阿伐之長期維持反應的較大可 能性相關之因素:非_第i型基因型、低血清Hcv rna濃 度、較短感染期、較低體重、對肝活體檢驗之溫和活性' 無肝硬變及低血清鐵蛋白、冑、轉鐵蛋白鮮度與肝臟鐵 濃度(許瓦茲R等人,1989,貝肯BR等人,1995,康吉 費倫HS等人,1995,邦柯夫斯基HL等人,1997 )。 罹患CHC而無法於干擾素-阿伐療法後達到持續性反 應之患者,被認為具有較激進之病程,可能係由於選擇具 ^性基因型’但針對干擾素_阿伐之中和性抗體的產生亦^ 能係-項促成因素。於CHC及B型肝炎(HBV)感染症中, 似乎在產生對干擾素-阿伐_2a之中和性抗體與缺乏臨床助 益之間存在著密切關係(杜格拉斯DD等人,1993,麥爾 拉MM等人,1993,路克ASF等人,199〇) 。事實上,產 生對單一類重組型干擾素-阿伐之抗體可中和其他干擾素 阿伐亞型(布藍德CM等人,1 993 ) » 干擾素_貝他於HCV感染方面之實驗相對上較少。非 兩有希望之結果已報導急」丨生HCV感染之干擾素_貝他療法 ,11位患者其中7名達到ALT持續正常化一年相較於 14位對照組僅一名達成(小侯Μ等人,1991 )。該十一 位患者係以平均1V劑量為52 MU之成纖維細胞_所衍生( 天然)及干擾素-貝他治療平均30天。應注意,並為報導 1334785 具有顯著毒性》 . 目前,在白本天然IFN_貝他通常係用於治療慢性c型 肝k,且建議療程為每日劑量3-6 以i.v•進行投藥達 6_8週(參見哈柏桑澤等人,肝臟,2〇〇〇 , 2〇 , ,第* 行)。 IFN-貝他之肌肉内投藥(3 MU Uw)在非亞洲種族 HCV患者已顯不非常差的臨床功效(培瑞茲&等人病毒 性肝炎,1995,2(2),103-6)。 通常在非-亞洲人(高加索族)中Hcv患者皮下投予 (9或12 MU)重組型IFN-貝他已顯示對至少一組患者有 效(哈柏桑澤等人’肝贜’ 2〇〇〇,2〇,437-441 )。 岸原等人(福岡醫學期刊’ 86(4),丨13 2〇,1995 )揭 不一種以劑量為ό MIU經i.v.投藥予對IFN_阿伐不反應之 患者的天然IFN-貝他治療法。 於干擾素-阿伐對干擾素_貝他在Hbv及HCV之初步 比較性研究中,干擾素·阿伐之反應比率為81%而干擾素_ 貝他為8 6 /〇,於6個月時維持類似的反應比率(干擾素阿 伐之為72%而干擾素-貝他為79%)(湯鐸L,1993 )。特 別地,導致治療中斷之副作用在干擾素阿伐組為24%而相 較於干擾素-貝他組為〇〇/0。 由本案申叫人所為某些先前研究之令人振奮的初步結 果,加上IFN-貝他-ia之良好安全性及可耐受性範圍,促 使叹叶出供探討用於更長期治療罹患慢性c型肝炎而無法 以IFN-阿伐治療之患者的更高且更強劑量療程的研究。 10 1334785 【發明内容】 因為由台灣中心研究者所提出具有良好功效結果之原 創性報導,遂由中心及以人口統計學特徵進行研究分析, 以鑑定亞洲與非·亞洲來源病患間的差異性。因此該項研究 之分析計晝欲包括對此二族群之完整評估。 本發明之主要標的為重組型IFN•貝他用於製造供藉由 皮下投藥予亞洲種族患纟(其&法對先前以干擾素阿伐之 冶療產生反應)以治療Hcv感染症之醫藥品的用途。 因此,本發明之另一標的為用於治療hcv感染之方法 :其包含將有效量跳貝他(與治療上可接受之賦形劑共 冋)以皮下之方式投藥予亞洲種族患者(其無法對先前以 干擾素-阿伐之治療產生反應)。 有效I t指該等活性成份足以影響該疾病之病程 而始能減緩或降低此病症之含量。有效量將視 才又樂途徑及患者病況而定。 “醫藥上可接受之,,意欲包含 .4 ., 何不會干擾活性成份 之生物活性功效,且對欲投藥 ., „ 热母性的載體。例如, 子非!腸道投藥而言,可將上 水、葡聚糖迩舌11成份調配於諸如食鹽 成用於注射之單—劑量形式。 “液之載劑中而製 ,本發明組合物亦可包 賦形劑、緩衝劑及防腐 除了醫藥上 含次要量之添加 劑0 可接受之載體以外 劑,例如安定劑、 用於本發明欲 術語“重組型干擾素·貝他(IF队貝他) 1334/»!) 包括藉由DNA重組技術從原核或真核宿主細胞製得之人 類成纖維細胞千;}I»去;^ # s 卞役常及其鹽類、具功能性衍生物、變體、 類似物與片段。 〃力月b丨生衍生物用於本文係涵括可自作為位於殘 基上之側鏈之官能基或N•或c_末端基團(如同該項技藝 已亡之疋義)製備得,且包括於本發明中只要彼等仍保留 醫藥上可接受性,亦即彼等不會破壞上述蛋白質之生物活 性(亦即能夠與相對應受器結合並啟動受器訊號傳遞之能 力)且不會使含有其之組合物具有毒性的衍生物。衍生 物可”有化學部份,例如碳水化合物或填酸鹽殘基,其條 件為此類衍生物仍伴囪# 5保留該蛋白質之生物活性且仍為醫藥上 可接受的。 例如,衍生物可包括幾基之脂族酿類、缓基藉由與氨 或”第、級或第二級胺類反應而成之酿胺類 '胺基酸之自 由態胺基與醯基部份(例如,燒酿基或碳環類芳酿基)所 形成之N-醯基衍生物或自由態經基(例如,絲胺醒 二酿基殘基)與酿基部份所形成…基衍生物。此等: =可包括例如聚乙二醇側鏈,其可遮蔽抗原性部位並 °亥为子於體液内之滯留時間。 ,別重要的蛋白質為其已經衍生化或與複合劑組合以 改^滞留者。例如,可根據本發明使用經聚乙二醇化之 (或經遺傳工程處理而於體内呈現長效活性之蛋白 貝0干擾素-貝他_la之經聚乙二醇化之 W〇 99/55377驮* &物已栺述於 就令,且可被認為係包括於根據本 干擾素-貝·他的定義内。 十種天然 術語“衍生物”欲僅包括該等不會使 一般胺基酸改變成另一種者。 術語“鹽類”用於本文意指上述蛋白質羧基之兩種鹽 類以及胺基之酸加成鹽或其類似物。m基之鹽類可藉由習 知已知之方法形成且包括無機鹽類,例如㈣、㈣、敍 鹽、鐵或鋅鹽等類,及與有機驗類例如與胺類(如三乙醇 胺)、精胺酸或賴胺酸、·'普卡因等類所形成之鹽類 。酸加成鹽⑷例如)與無機酸類如氫氣酸或硫酸所成 之鹽類’及與有機酸類如乙酸或草酸所成之鹽類。當然, 任何此等鹽類必須保留與本發明相關之生物活性,亦即妒 夠與相對應受器結合並啟動受器訊號傳遞之能力。 b 片段”根據本發明意指該等分子之任何子集亦即 ’其仍保留所希望生物活性之較短肽。片段可容易地藉由 將胺基酸從該分子之任一末端去除並測試所成物之作為受 益促動劑之性質。用於從多肽之N·端或C·端一次去除: 個胺基酸的蛋白酶為已知,且僅使用慣常實驗以測定仍保 留所希望生物活性之片段。 ” 變體”根據本發明係指其實質上與上述所定義之完 整蛋白質或其片段相似的分子。變體肽類可方便地藉由使 =該項技藝已知之方法直接以化學合成該變體肽類而製備 得。當然,此類變體可具有與相對應天然蛋白質類似之受 體結合及訊號啟動活性。 如上所定義蛋白質之胺基酸序列變體可藉由DNAs ( 13 1334785 該所合成得之衍生物)的突變而製備得。此類變趙 ^例如)胺基酸序列内殘基之缺失、插入或取代作用 進行缺失、插人或取代作用之任意組合以達成最後 構桌物’其條件為該最終構築物具有所希望的活性。顯 '…,欲於編碼該變峨類之DNA中進行的突變必須不會 改變讀框且較佳地不會產生可能造成次要抓财結構之互 補區域。 7 ; 土因層人上,此等變體通常係藉由於編碼該肽類分 丁之DNA進行定點突變,藉此製得編碼該變體之dna, 並接著於重組細胞培養物中表現豸_而製備得。該變 體代表性地呈現與相對應U蛋自質相同定性較之活性 如上所定義蛋白質之“類似物,,根據本發明係指其實 質上與該完整分子或其具活性片段相似的非天然分子。此 類似物可呈現與相對應天然蛋白質相同之活性。 可對根據本發明干擾素·貝他進行之取代作用類型,可 以不同物種之同源蛋白質間氨基酸變化的頻率分析為基礎 。基於此等分析,固有取代於本文可定義為下列五組其中 一組内的胺基酸互換: ’ I. 小、脂族、非極性或稍具極性之殘基:
Ala 、 Ser 、 Thr 、 Pro 、 Gly II. 極性、帶負電荷之殘基及其醯胺類:
Asp、Asn、Glu、Gin πι.極性 '帶正電荷之殘基: 1334785 ’His、Arg、Lys iV.大、脍族非極性殘基:
Met ' Leu、lie、Val、Cys v•大的芳香族殘基:
Phe、Tyr、Trp 於前述各組中,下列取代被認為係“高度保留性,,. Asp/Glu His/Arg/Lys Phe/Tyr/Trp Met/Leu/Ile/Val 半·保留性取代作用係定義為選自上述組(Ι)_(Ιν)中被 限定為其包含上述(I)、(II)及(ΠΙ)之超組(A),或被限定為 其包含上述(IV)及(V)之超組(B)之兩胺基酸間的互換。取 代作用並不限於經遺傳編碼或甚至天然之胺基酸。當抗原 決定位係藉由肽類合成製備得時,可直接使用所希望的胺 基酸。另供選擇地’經遺傳編碼之胺基酸可藉由將其與能 夠和所選側鏈或末端殘基反應之有機衍生劑反應而修飾之 〇 半胱胺醯基殘基最常與阿伐-自乙酸酯(及相對應之胺 類)例如氯乙酸或氣乙醯胺反應而得羧基甲基或羧基醯胺 基衍生物。半胱胺醯基殘基亦藉由與溴三氟丙酮、阿伐溴 -貝他-(5-亞酿胺基)丙酸、磷酸氯乙醯基、N_烷基馬來醯亞 胺類、3-硝基-2-毗啶基二硫化物 '對_氣汞苯甲酸酯、2_氯 水4-硝基酚、或氣_7_硝基苯并_2氧雜_ι,3二唑衍生化。 15 1334785 組胺醯基殘基係藉由與原羧酸於pH 5.5-7.0下進行反 應而衍生化’自為此試劑對組胺醯基側鏈較具特異性。亦 可使用溴化對溴基苯甲醯甲基;該反應較佳係於丨M卡 可基酸納中於pH 6.0下進行。
賴胺酿基與胺基末端殘基係與破站酸或其他缓酸針類 進行反應。以此等試劑進行衍生化具有使賴胺醯基殘基之 電荷逆轉之效果。其他適用於將含有阿伐-胺基酸之殘基衍 生化的試劑包括亞胺酸酯類如毗啶亞胺酸甲酯;磷酸毗哆 酸;®°多链;氣硼烷;三硝基苯磺酸;〇_甲基異脲;24_ 戍二剩;及與乙醛酸酯進行之轉胺酶_催化反應。 精胺醯基殘基係藉由與一或數種習知試劑,例如苯基 乙二酿;2,3-丁二酮及茚三酮反應而衍生化。精胺酸殘基 之衍生化作用必需該反應係於鹼性條件下進行,因為該胍 官能基具有高pKa值。而且,此等試劑可能會與賴胺酸之 基團以及精胺酸ε-胺基反應。
絡胺醯基殘基本身之特異性修飾作用已被充分研究, 特別興趣在於藉由與芳香族重氮化合物或四硝基甲烷反應 而將特定標記導入酪胺醯基殘基中。最普遍地,係使用Ν-乙酿基咪唑及四硝基曱烷以分別形成〇_乙醯基酪胺醯基物 種及ε-*肖基衍生物。 羧基側鏈(天冬胺醯基或谷胺醯基)選擇性地藉由與 碳化二亞胺類(11,仏(:-:^11,)例如卜環己基-3[2-嗎福林基_ (4-乙基)]碳化二亞胺或卜乙基_3_(4·偶氮_4,4-二乙基戊基) 碳化二亞胺反應而修飾。而且,天冬胺醯基或谷胺醯基殘 16 1334785 基可藉由與銨根離子反應而轉化成天冬醯胺醯基與谷醯胺 醯基。‘ · 天冬醯胺基及谷醯胺醯基常經脫胺而成相對應之天冬 胺醯基與谷胺醯基殘基。另供選擇地,將此等殘基於微酸 性條件下進行脫胺作用。此等殘基之任一形式皆落於本發 明範圍内。可用以產生獲得用於本發明之類似物的蛋白質 胺基酸取代作用之實例包括任何已知之方法步驟,例如揭 示於頒予馬克等人之美國專利RE 33,653 ; 4,959,314 ; 4,588,585及4,737,462號;頒予寇斯等人之5,1 16 943號 ,頒予諾曼等人之4,965,195號;頒予李等人之5 〇17 691 號者,以及揭示於美國專利4,904,584號之賴胺酸經取代 蛋白質(蕭等人)。 較佳地,該等如上所定義之變體或類似物將具有與“ 天然”序列或其具生物活性之片段相同的核心序列,其具 有與天然胺基酸序列至少7〇%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且保留 其生物活性。更佳地,此類序列具有與天然序列至少8〇% 同一性,至少90%同一性,或最佳地至少95%同一性。 術語“序列同一性”用於本文意指可經如下述進行比 對之序列。將該等序列使用基因估算群組之空隙第9版( 總體對比程式),使用具有間隙開放罰則為_丨2 (對於間隙 之第一無效值)及間隙延展罰則為·4 (間隙中之每一額外 連續無效值)之預設(bl〇SUM62)矩陣(值_4至+ 11)。經比 對後,藉由將配對數目表現成所宣告序列中胺基酸數目之 百分比而計算同一性百分比。 1334785 且根據本發明之類似物或變體亦可根據下列程序測定。 天…、序列之DNA 前技藝所已知且經發現於文獻 ^任意可與該天然驗或RNA之互補序列於高度嚴 可|、件或中度嚴苛條件下雜交之核酸(例如DNA或RNA ).扁馬的夕肽亦被認為涵括於本發明之範 須仍保持該天然序列之生物活性。 …狀 β嚴苛條件為用於雜交實驗之溫度'單價陽離子之莫耳 濃度與雜交溶液中甲醯胺之百分比的函數。為決定包含於 =設定條件之嚴苛度,首先使用麥科士等人(1984)用於測 疋具有100%同一性雜交體之穩定性的方程式,其以DNA· ⑽Α 之溶點 Tm 表示:Tm=815Qc + l66 (〜μ)+〇4ι (%GC)—〇.61 (% form)_5〇〇/L,其中Μ為單價陽離子之莫 耳濃度,%GC為DNA中G與C核苷酸之百分比,% f〇rm 為雜交溶液中曱醯胺之百分比,且L為呈鹼基配對之雜交 體長度。對於所計算自1 〇〇。/。同一性雜交體之Tm值減低的 母1C ’表示所谷g午之錯配I增加1%。因此,若用於任竟 在特定鹽類及曱醯胺濃度下進行之雜交實驗的Tm值根據 麥科士等人之方程式計算係低於1 〇〇%雜交體Tm值1 〇 ’則雜交反應具有至多達約10%錯配。 用於本文’高度嚴苛條件為該等容忍至多達約丨5%序 列分歧者’而中度嚴苛條件為該等容忍至多達約20%序列 刀歧者。無限制性地’商度嚴苛條件(低於所計算雜交體 Τϊϊ1值12-15°C)及中度嚴苛條件(低於所計算雜交體Tm 值15-20°C)之實例係使用含2XSSC (標準檸檬酸鹽溶液 18 1334785 )與0.5%· SDS之漂洗溶液於低於所計算雜交體Tm值之適 當溫度下進行。該等條件之最終嚴苛度主要係導因於漂洗 條件,尤其若所使用之雜交條件為可令較不穩定之雜交體 形成穩定之雜交體。然後以較高嚴苛度下之漂洗條件去除 較不穩定的雜交體。可使用以上述高度嚴苛至中度嚴苛漂 洗條件之通用雜交條件為於含6xssc (或6xSSpE) 、5 XDenhardt試劑、0.5% SDS、1〇()微克/毫升經變性、斷裂 之鮭魚精子DNA之溶液中於低於該Tm值約2〇〇c至25<>(: 之溫度下進行的雜交作周。若使用混合探針,則較佳地使 用氣化四甲銨(TMAC)替代SSC (奥斯貝爾,1987_1998 ) 雖然本發明提供用於製造上述衍生物之重組方法,但 此等衍生物亦可藉由習知該項技藝人士已熟知之習知蛋白 質合成方法製得。 。根據本發明“種族”為可於一物種(例如人種)中經 ,別成為-明顯不同亞群之族群。種族具有一組獨特且顯 者之基因集團,且藉由該基因集團產生之特徵(包括心理 及:理上的)而確定為同類。同一種族之成員共有能區別 之' 傳特冑,因為彼等共有共同的遺傳祖先及因此而相似 基於路吉凱福里·斯佛薩及其同僚之核β dna的 印第安族^個人類種族/族群:高加索族(其包括歐洲 及太平注〃非洲族、亞洲族、北極族、美洲印第安 知(L.凱福里_斯佛薩,科學美國人, 19 1334785 1991十一月號)6 根據本發日月“亞洲人”意指任 ,. J八有源自中國人、试 人、台灣人、新加坡人、韓國人、 象 堵銮人 ^ m 曰本人、越南人、棗 埔寨人、寮國人、緬甸人、泰國人、 朿 及菲律賓人之起源的人。 •”’來西亞人、印尼人 ‘‘非-亞洲人”用於本文意指所 “亞洲人,,中的其他人類種族/族群。…上边所定義 :般會要求患者自我載明“種族”或醫師基於其體表 特徵及/或起源國家而選定其種族。 根據本發明“無法料前以干擾素.阿伐之㈣產生反 應之患者,,係指該等先前曾進行以任何類型干擾素阿伐之 治療(於每週3次至少3 _之劑量下進行治療至少12 星期)而得到下列其中一項結果者:⑷無法使血清从丁 正常化’或⑻於治療終止冑ALT先正常化隨後又突破正 常值(ALT上升)。可由醫師視疾病之嚴重性患者之年 齡與性別選擇劑量及療程。根據本申請案以使用下列四種 療程與劑量。 療程A : 12 MIU (44 meg)重組型IFN•貝他山一週三次’ 療程B : I2 MIU (44 meg)重組型iFN_貝他山每天, 療程C : 24 MIU (88 meg)重組型IFN_貝他七一週三次, 或 療程D : 24 MIU (88 meg)重組型π?Ν-貝他山每天。 根據本發明之較佳具體實施態樣,該以IFN•貝他之治 20 療係於在治療4週後顯示Hcv rna清除之患者亞群中完 - ^ 已注意到此亞群患者在接受治療48週後成功 /〇癒的可此性相當高,接近於1〇〇%。 “ rna清除” 〜才曰於又/0療患者血清中無可偵測之rna存在。 換a之,本發明之治療法可有利地由“試驗-階段”( /、中使患者進行以IFN_貝他之相同治療達4週)著手進行 且於试驗-階段”結束時優先對顯示HCV RNA清除之 患者鼓勵進行該項治療更多星期。 根據本發明之另-較佳具體實施態樣,該以IFN-貝他% 之/口療可伴隨同時以另一種抗病毒藥物之治療。最常用於 HCV治療之抗病毒藥物為三氮唑核苷(一種核苷類似物) 其他藥物顯示於此項治療亦具有潛力且經列示於最近 回顧文獻中(Τ.威金生,Cuir. Op. Invst. DrUg,2(11) ’ 1 5 16 22,2002 )其包括絲胺酸蛋白酶抑制劑、RNA-依賴 I A t a酗(RdRp)抑制劑及解旋酶抑制劑。此等藥物 當與重組型IFN-貝他組合時,可同時、分開或依序進行投 藥。 集 本發明已參照特殊具體實施態樣進行敘述,但所述内 文包含所有可由習於該項技藝人士在不超出申請專利範圍 之定義及目的下所為之修飾及取代。 本發明將以下列實施例之方式進行敘述,而彼等不應 被設限為本發明之任何限制。實施例將參照下述圖式。 21 1334785 [縮語表]· A 亞洲人 AE 不利的事件 ALT 丙胺酸轉胺酶(SGPT) ANA 抗-細胞核抗體 AST 天冬胺酸轉胺酶(SGOT) BUN 血尿氮 C 肝硬變 CHC 慢性C型肝炎 Cl 置信區間 CR 完全反應 CRF 個案記錄格式 CT 經計算之局部X射線照片 ELISA 酵素聯結免疫吸附分析 H&E 蘇木精&四溴螢光素 HAI 組織學活性指數 HBc B型肝炎核心抗原 HBe B型肝炎e抗原 HbsAg B型肝炎表面抗原 HBV B型肝炎病毒 hCG 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HCV C型肝炎病毒 HIV 人類免疫缺失病毒 IEC 獨立倫理學委員會
22 1334785 IFN 干擾素 IgM 免疫球蛋白M IM 肌肉内的(地) INR 國際標準化比例 IRB 協會評議部會 IU 國際單位 IV 靜脈的(地) 1 升 LU 實驗室單位 meg 微克 memol 微莫耳 mEq 毫當量 MIU 百萬國際單位(106 IU) ml 毫升 mmHg 毫米汞柱 mmol 毫莫耳 MRI 磁共振造影(掃描) MU 百萬單位(106 U) NA 非-亞洲人 NAb 中和性抗體 NANBH 非-A,非-B型肝炎 NC 非-硬變性 NU 中和單位 OD 光學密度
23 1334785 OR 優劣差比 PCR 聚合酶連鎖反應 pmol 毫微莫耳 PO 經口服用 PT 凝血酶原時間 QD 每曰 RT-PCR 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 SC 皮下的(地) std 標準偏差 SGOT 血清谷胺酸草醯乙酸轉胺酶(AST) SGPT 血清谷胺酸丙酮酸轉胺酶(ALT) SMA 平滑肌抗體 TIBC 總體鐵結合能力 TIW 一週三次 vsv 水泡性口炎病毒 WBC 白血球 WHO 世界衛生組織 WISH 人類羊膜細胞系
【實施方式】 研究族群之選擇 計畫實驗性登記250名患者,200名不具肝硬變而50 名具有如下文所定義之補償性肝硬變。為具有選入資格, 患者已於研究第1天(其定義為進行以IFN貝他-1 a之治 24 1334785 療的首曰’)前之28天内符合下列標準:任何例外已於登 記時由研究人ΐ核准。 選入標準 1.C型肝炎感染’由血清呈jjCV RNA陽性而確定(經由 RT-PCR 反應)。 2 ·先剷以任何類型干擾素·阿伐治療(於每週3次至少^
MIU之劑量下進行治療至少12星期)而得到下列其中 一項結果: ^ i.無法使血清ALT正常化,或 ϋ.於治療終止前ALT先正常化隨後又突破正常值( ALT上升)。 於以IFN-阿伐進行之治療期間達到血冑alt正常化但在 治療終止後復發之患者則王^選入。
4.於研究第1天前之3個月内 终止時採集之肝活檢體中呈 而無其他肝病之證據)。肝 議取用。 及於以IFN-阿伐進行之治療 現慢性肝炎之組織學特性( 活組織檢體必須可供中心評 T變每者(總數達約5。名):補償性肝 硬變其由下列組織及臨床標準所定義: 活組織檢體診斷為可能或確定之硬變,使用經 修飾諾戴爾組織學活性指標(伊斯W \ 1995 )或米他維演算法(貝 ,及 夕薩Ρ #人,1996 ) 25 1334785 ϋ.最大兒童-吹氣分數(麥可泰瑞N等人,1996)為 6 ’而無肝腦病變或腹水之證據。 6.於研究第1天前之至少3個月拉 I 1固月時即終止干擾素阿伐療法 .於自伙終止干擾素-阿伐療法之任何三個月間隔期間在相 距至少4週的兩時㈣量到異f血清alt濃度(此可包 括於進行此項研究篩選期間所進行之測量)。从丁必須 保持異常直到研究治療開始。 8.前·治療實驗值落於下列範圍内: a. WBC 2 3.〇χ i〇V升 b. 嗜中性白細胞2 1 5 χ 1〇9/升 c·血小板2 120 X 1〇9/升 d.血紅素2 6.8毫莫耳/升(> η克/公合) e·血清白蛋白 2 35克/升 患者已知罹患吉柏氏徵候群) g. 凝血酶原時間5 2秒超出對照組(或iNR<i4) h. 血清肌酸 < 正常值上限。 9. 年齡介於18致65歲’性別不拘。 10. 女性患者不能懷孕或正㈣乳,且必須為絕經後或手 性不孕或於研究進行期間使用激素 〜丁 卞呂内裝置 a殺精子劑之隔膜或含殺精子劑之避孕套。 H·必須藉由於研穿第1 工+ 巧九第1天别之28天内所進行 hCG懷孕測試確定*去去 坌。 ^ 疋心者並未懷孕此項測試對於為絕 26 丄划4785 後或手術性不孕之患者並不需要。 12·於進仃任何研究專一性程序前繳交書面通告同意書, 且記載能夠於研究期間應允該提案之要求。 排除標準 右有符合下列任一項標準之患者及被排除: >先前以干擾素-貝他或任何除干擾素-阿伐外用於
C H C之全身性抗病毒劑治療。 >先刖未經用於CHC之治療,或於完全反應後再以任 一類干擾-阿伐治療。 >具有急性或慢性Β型肝炎感染之血清學證據( HBsAg或IgM抗-HBc呈陽性)^具有Β型肝炎感染過 去病史之患者僅在其血清學曲線指示HBV已治癒時 (抗-HBsAg及抗·ΗΒε呈陽性)可被選入。
> 1%性之HIV血清學(以活性測試為較佳,但若經me 或IRB反對則不需要)β >具有其他慢性肝病包括威爾森氏病、阿伐丨_抗胰蛋 白酶缺陷(容許任何非-Ζ表型)或血色病之病史、 生化或形態學證據。 >具有自體免疫肝炎、原發性膽囊硬變、原發性硬化 性膽管炎或其他自體免疫疾病之血清學或形態學證 據。 27 病的病史 ’對肝毒性藥物之續發性急性或慢性肝 織檢體之評估為基礎 >酒精性肝病 以研究前肝活組 >推測或證實具有肝癌。 /、有肝臟衰竭、靜脈曲張性 肝腎徵候群之病史或最近證據,水、肝腦病或 >具有惡性腫瘤病史,例外 J卜者為原位宮頸癌或經適當 b療之皮膚基層細胞癌。 >其他無法與該項研究相容 厭重伴發的全身性疾病 (留待研究人員自由裁量)。 >目前對靜脈内藥物或酒精濫用 萌/瓜用。於研究期間酒精之 攝取量必須不超過10克每天。 自療法或分析中去除患者 患者須被告知彼等具有隨時退出該項研究而無損於另 醫療照護之權力,且彼等無須強迫载述其理由。若研究乂 員考量此為彼等之最大意願時患者可隨時退出。 患者於被認為具有對干擾素貝他·la相關之生命危險 級數4毒性時’或發生懷孕事件時則被要求退出試驗。患 者於違反協議書、過程中發生嚴重疾病或嚴重有害事件' 或因服藥之理由時可被抽離該試驗。 28 1334785 若患者提早退出或被抽離該項研究,則退出的主要原 因記錄於患者·個案記錄表格(CRF)中並進行追蹤評估。退 出或被抽離之患者將不再替換。 治療 治療投藥 患者接受下列四療程之其中一種: 療程A : 12 MIU (44 meg) IFN-貝他-U每週三次 療程 B : 12 MIU (44 meg) IFN-貝他-ia 每天 療程C : 24 MIU (88 meg) IFN-貝他-ia每週三次’或 療程 D : 24 MIU (8 8 meg) IFN-貝他]a 每天。 治療係以皮下進行投藥歷時48週。患者根據患者日該 中之服藥細目自行施用藥物。注射部位常更換。用 J於备項 治療之 IFN-貝他-la 為 Rebif® (Serono)。 研究產品之確認 IFN-貝他-1 a係以裝於玻璃小瓶之無菌、來^於末 供,各含有12MIU(44mCg)之IFN•貝他七加賦= 定劑(人類血清白蛋白、甘露糖醇及醋酸鋼) 〃 ^ 。各小瓶 究藥劑包括0.9%氣化鈉溶液作為稀釋#丨·舌Λ 干州,菫組之操作 載於患者資料小冊及研究提案中《經凉參+ Μ ‘ 東乾之研究藥物儲放 於設定於2°C至8°C間之安全地點,而 ^ 个4 /東。調劑物φ 不包含抗微生物防腐劑,而因此經重建之蓮τ 〈樂品須立即 投藥。標示及包裝之製備符合地方管理要求 η 29 J3347B5 於此項研究中不使用盲目測試。 用於該項研究之劑量選擇 用於該項研究之劑量係依原先以天然及重組型IFN_貝 他之研究結果進行選擇。 患者自行施用研究藥物並將各次施藥細節詳細記錄於 曰誌中,其與以使用及未使用研究藥物小瓶一起交回給研 究人員。要求患者將未使用之藥劑交還至中心,較佳地以 其原始包裝形式。 要求患者以IFN-阿伐進行預先療法治療其慢性c型肝 炎。該提案排除已接受先前以干擾素_貝他或以除干擾素· 阿伐以外之其他抗病毒劑治療CHC,或已經於完全反應後 再以干擾素-阿伐進行治療的患者。亦將對靜脈内藥物或酒 精溢用之患者。 於治療期間,若需要為緩解體質病徵例如發燒、肌痛 或類流感病徵,患者可服用捕熱息痛(對乙醢胺基紛): 總劑量不超過3000毫克每天。捕熱息痛亦可於研究者之 判斷下預先給予。建議告知患者可能因連續投藥而對干擾 素產生快速減敏之副作用,日热外命n u m am*, 且於就寝時施用研究藥劑可能 會減低此類副作用之百分率。 患者不允許於研究期問技鸟甘> d间接叉其他免疫療法、化學療法
、放射療法或皮質類固醇,推月L 丨隹局部外用或吸入之皮質類固 醇及激素避孕藥物除外。 可於研究人員之裁定下絲早 施予任何被認為對福利所必需 30 1334785 ,及不干擾該項研究之伴隨療法。所有伴隨療法之投藥皆 記錄於患者之CRF中。 HCV RNA分析 HCV RNA分析係於中心由具有HCV偵測、定量及基 因定型經驗之實驗室進行,且其先前包含於目前所使用診 斷試驗之確認步驟中。 根據研究提案中所記載之指示採集及製備樣本。使用 Roche COBAS Amplicor HCV 試驗(2.0 版本)進行 HCV RNA之定性測定。HCV RNA之定量係使用分歧DNA分析 (Quantiplex HCV RNA 2.0-凱倫/拜爾)完成。將患者於適 當批量下進行定量分析以使分析間變量減至最小。 對於篩選期間内收集得之治療前血清樣本進行基因定 型。藉由於RT-嵌套式PCR擴增HCV基因組序列之5’-非 編碼區域後,使用Innolipa品系探針分析(Innogenetics)測 定HCV基因型。 肝組織學 於三項用於CHC抗病毒療法研究之經典終點(即ALT 、HCV RNA與肝組織學)中,肝活組織切月標本之組織學 評估代表被認為最接近肝臟-相關罹病率及死亡率之“真實 ”終點的替代終點。而且,其亦為具有最挑戰性偏見之限 制與來源的終點。用於評估組織學改善之標準尚未標準化 ,且現今之實施可能因地區而有所差異。此等限制於此項 31 1334785 研究中陳述如下:· 參所有可被選·入進行研究之患者均要求其治療前之肝臟活 組織檢體證實具有慢性肝炎特質(無其他肝病之證據) 。該治療前之肝臟活組織檢體必須於先前以干擾素阿 伐治療結束時,及在研究第1天前12個月内採集(第一 提案修正將視窗縮短至研究第1天之前3個月)。治療後 之肝臟活組織檢體必須於該48週治療結束後一星期内取 知·。肝活組織檢體必須可供中心評議取用。 樣本須使用正常设定程序獲得,且須含有至少五個可供 5平估之肝門靜脈束。從各活組織檢體樣本製備三片玻片 .其一未染色、一者以蘇木精及伊紅(H&E)染色而一者 以一色(右無法取得三色,至少接受一未經染色及一者 以H&E染色)。 •活組織檢體標本係於中心由單一位具有相當肝組織學經 驗之病理學家進行㈣。該病理學家對患者身分、治療 刀配及研究中心皆未知。活組織檢體標本係經解讀成生 物學配對’同—位患者之治療前與治療後玻片同時進行 解讀而未告知其中樣本取得之順序。 組織學分析使用半定量諾得組織學活性指數(hai)以經 修佛之版本根據伊薩克等人伴隨設定系統以分析構造變化 ’亦即纖維化及硬變。 1334785 ~~~~~_表l__竺-修飾之组織學活性指數(HAI) 飾之ΗΑΙ·等級(壞死發$分數)__ 周或中腸周之界面肝炎(碎粉狀壞死) 融合壞死; 鄰近肝細胞成群壞死而無明顯區帶或橋聯。 區域性融合壞死,連接血管組織之橋聯壞死,及 g腺泡性或多重腺泡性壞死。 焦點(斑點)溶解性壞死,細胞程序死亡及焦點性發炎; _具有肝細胞滲出___ ________ 將各四種組織學參數_門靜脈周或中膈周之界面肝炎( 碎粉狀壞死)、融合性壞死、焦點(斑點)溶解性壞死, 細胞程序死亡及焦點性發炎·分別依使用連續整數之評分系 統劃分等級。比較各分離組成所產生之分數。 大多數罹患CHC之患者具有輕級或中級肝壞死性發炎 。使用ΗΑΙ半定量數字評分系統,於ΗΑΙ任何組成中減低 至少兩分級點數(亦即壞死性發炎),一般係認為與醫藥 相關性組織學改善相符。同樣,分級點數增加至少二或多 點表示醫藥相關性組織學惡化。 雖然其在方法學上不正確(舒爾pJ,1996 ),但常報 告藉由合計分級組成而得之總體HAI分級分數。個別分數 之總和為總體壞死性發炎分數,其範圍從〇至丨8 :分數越 高,則肝病發展越嚴重。僅為與其他已發表研究進行比較 才計算總體HAI分級分數。 33 1334785 設定依使用連續整數之評分系統分析結構變化(纖維 化及硬變)從‘0 =無纖維化至6 =可能或確定硬變。爭論 存在於目前用於確定表徵(纖維化、硬變)之改善及/或惡 化的實施中。雖然有些人認為一點之變化即具顯著性,而 更多保守性研討方式則係基於至少兩點之改變以確定改善 或惡化。 臨床實驗室評估 以下參數係使甩標準方法進行測量: 古液學:血紅素、紅血球計量、血細胞比容、血小板計量 、白血球計量及白血球差異(X10V升) ϋ匕學:鈉、鉀、總鈣、尿素(BUN)、肌酸、白蛋白、總 蛋白質、膽紅素(總量及指定量)' ALT、鹼式磷酸鹽、 葡萄糖及三酸甘油酯。三酸甘油酯測量質標示為斷食或未 斷食樣本;於異常結果之情況下,使用斷食樣本進行重複 測量。 I液分析:葡萄糖、酮類、蛋白質、血液及ρΗ值。 全液·凝固.:凝血酶原時間。 见來腺素.:促·甲狀腺素激素(若結果顯示異常,則進行曱 狀腺微粒體抗體測試及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測試)。 偵測對應干擾素-貝他之抗體 於基底線(治療之第12、24&48週末期及觀察期第 4週末期)收集用於偵測對抗該研究藥物之可能抗體的樣 34 1334785 本。樣本之製備與管控指示記載於該研究提案中。首先使 用酵素聯結免疫吸附分析(EUSA)測試樣本之結合抗體。 將試驗或品管樣本(經稀釋1/1〇)與塗布於微量平盤上之 抗原(IFN·貝他七)進行培育。待經洗蘇及與對抗人類免疫 求蛋白之過氧化酶-標定多株抗體培育且與呈色溶液培育後 ,測量所得顯色溶液之光學密度(〇D)值:該〇D值與存在 樣本中之抗-IFN-貝他_丨a抗體含量成正比。陰性對照組正 节人類血清樣本包括於各項分析中。使用平均〇D值加該 卞均之標準偏差值(stds)作為用以分析試驗樣本之抗體狀態 的截斷值.所有具有0D值低於該截斷值之樣本皆視 t陰性。所有具有〇D值高出該截斷值之樣本則使用吸附 分析做進一步測試。此半定量分析可區別與ifn貝他h 特異結合及非特異性結合之抗體,並提供抗體之力價。將 於篩檢ELISA中呈陽性之樣本與液態抗原(IFN貝他_la)進 行别培月,並直接於相同分析中(如上述執行之elis A ) 與經適當控制稀釋範圍之非吸附性樣本進行比較。如前文 斤述之ELISA计算截斷”值,並比較非吸附性樣本之 〇D值與吸附樣本之〇D值。經證明其吸附及非吸附〇D值 有差異之樣本被認為陽性,且自所呈現0D值大於該分析 截斷值之最低稀釋度計算力價。顯示其吸附及非吸附 〇D值不具有差異之樣本被認為陰性,表示其結合作用為 非特異性。 後將陽性樣本進—步測試中和活性’其使用以活體 外處理以人類IFN_貝他導致對水泡性口炎病毒(vsv)之細 35 1334785 胞病理影響的抑制作用為基礎之分析。將人類羊膜WISH 細胞(以單層平鋪於96-槽微量平盤,其含有患者血清與 固定濃度IFN_貝他之混合物)以VSV進行感染。以結晶 紫染色估算經24小時培育後之存活細胞數量:存活細胞 數量與使用ELISA微量平盤計讀器於592 nm下測得之光 學密度成正比。存在於評估下血清中可中和IFN-貝他之抗 體含量(力價)越大,則保護WISH不受VSV-所誘發細胞 病理影響的作用越少,結果,經染色單層之光學密度越低 。中和性抗體之量被標準化(根據WHO )呈中和單位 (NU)每毫升。一 NU/ml定義為使抗-病毒活性從10實驗室 單位(LU)每毫升降低至1 LU/ml (亦即至達到50%由該病 毒無IFN-貝他存在下所誘發之細胞病理影響的INF-貝他限 制性細胞損害量)之中和性抗體量。於此研究中,所有顯 示具有任何中和活性之樣本被視為N ab陽性。 主要及次要功效終點 該研究之主要終點為持續病毒學反應之比率,其定義為於 治療結束(第48週)及24週觀察期結束時血清中皆無可 偵測之HCV RNA存在。 次要終點為 )>於治療第48週時血清中有或無HCVRNA存在。 血清ALT及ALT值對時間之值正常化, 治療對病毒負載之影響, > HCV RNA之清除及ALT正常化作為合併終點,及 36 >於治療、结纟時肝臟組織學的改善 統計及分析計畫 研究族群 群被=登記肝硬變及非硬變患者。以非-硬變患者族 群被=有最高興趣,因其預期為以跳貝他·la治療之 主要標的族群。於下段落中所列述之安全性及功效分析 對肝硬變及非.硬變族群分開進行。此二族群 任 何比較以自然敘述。 钒仃之任 為由台灣中心研究人員所提出具有良好功效結果之 '、°、σ,遂由中心並以人口統計學特徵進行研究分柝, ”:以確疋亞洲與非亞洲來源患者間之差異。因此將該項 研九之刀析计畫修正以包括此等二族群之完整評估。 治療族群可相較性之評估 基線特徵將為進行目測比較而作成一覽表,使用由仏 療”概要統計學。此將包括人口統計學、醫療病史了 伴隨之樂物治療、血清HCV RNA與ALT程度、肝組織學 及其他疾病特徵。 功效之評估 對數據必須有兩次中間分析及一次最終分析。第一次 中:分析係於完成48冑治療後實行。第二次中間分桁係 於患者納入第—次分析並完成24週觀察後進行。 37 1334785 於各:欠中間分析使用置信區間(95%)。除了單變 外,由歐布萊恩(歐布萊恩Pc,刪)提出之處財法 用於最終分析中:此基本上為可測試具有指向替代物 之無治療差異之假設的非·參數性順序_總和測試,其 療m地較其他為佳。可希望地將終點於該 析剛進订分組。中間分析之結果欲用於内部計書 彼等將不被用於改變研究之時程或程序。 ° 最終分析將於所有患者已穿忐 期後進行。 #已几成48週治療及24週觀察 功效分析族群 對於未-硬變族群之功效分析將使用兩分析族群執行: >全體患者(意圖治療族群) >雖成為問題但無違反主 協議族群) 要協議下完成研究時期(根據 意圓治療族群分析將以兩種方 見為治療失敗(主要分析方法途 詳細原因。為比較以該二 "之 下之結果強韌性遂進行敏感性分^果以評估於不同假設 將不對肝硬變族群進行此等詳細分析 大小可令此類分析進行。 -非最,取樣 統计學上之比較 計學。除對治療組群 將由治療組對各終點提供概要統 38 1334785 所執行之'分析外,將以下列方式對各終點進行比較: 1) 藉由比較來自接受44 meg患者之反應對來自接受88 meg患者之反應(不考慮劑量療程)研究劑量濃度。 2) 藉由比較來自接受每日治療之患者的反應對來自接受每 週三次(TIW)治療之患者的反應(不考慮劑量濃度)研究 劑量療程。 3) 使用所計晝之每週劑量研究劑量-反應關係。於顯著無-痛訴個案中,亦研究確實所接受的每週劑量。 主要功效终點 該研究之主要終點為持續病毒學反應之比率,其定義 為於治療結束(第48週)及24週觀察期結束時血清中皆 無可偵測之HCV RNA存在。HCV RNA陽性視為無-反應 。對每治療組計算其反應者之百分比(反應比率)且經比 較列表於下。 次要功效终點 次要功效終點列述於下。除非另行指示,則於治療期 第48週及觀察期24週分析次要終點。 >於治療第48週時血清中有或無HCV RNA存在。 >血清ALT正常化及歷時之ALT值。 治療對病毒負載之影響,包括血清HCV RNA之變化及 血清HCV RNA濃度之百分比變化。 )> HCVRNA之清除及作為合併終點之ALT正常化。 39 1334785 。。療結束時相較於治療前活組織檢體之肝贜組織學( 。iWx )的改善。將以半定量諾得組織學活性指數 )其係根據伊薩克等人修改得,為基礎進行組織 、及肖Ik修改之HAI計分系統包括四種將壞死發炎 活性級分之分開組成。比較針對各分離組成所產生之分 雖然其在方法學上不正蜂(舒爾,1 996 ),但常 報告藉由合計分級組成而得之總體hai分級分數。因此 計算縱HAI分級分數以供與其他已發表研究進行比較。 組織學表現,分析結構變化(纖維化及硬變)將以如伊 薩克等人發表之分別呈現尺度為基礎。 統計學方法 此研究之終點包括二元結果、具有多於二層次之絕對 結果及連續結果。因此,使用下述方法學。若每中心登記 足夠數量患者則由中心進行層級化。因為每中心之硬變患 者數量低’故無計晝令中心進行硬變族群之分析,但不然 相同方法學將用於硬變及非-硬變族群。 >使用具有顯著標準為0·05之單面費氏精確試驗比較各治 療組間以二元終點為主之反應比例(例如HCV RNΑ之 清除)’且若可行則由中心進行層級化。 >為研究相關變異對二元結果之影響,使用符號邏輯回歸 (若適當包括用於中心之術語)進行研究分析。因此得 1334785 自此等分析之結果將為漸進性且不真確。 >使用曼提耳-漢資爾試驗(行列平均分數)比較各治療 組間以絕對終點為主之反應比例(例如級分與表現), 若可行由中心進行層級化。 >繪製經重複分析之連續測量(HCV RNA及ALT )對時間 的個別圖譜,以測定何項測量為適於所有患者之反應概 要。 >將使用分散分析(ANOVA ;主要作用模式,包括針對 治療及中心之因素)分析連續功效終點(例如HCV RNA的變化)。以趨勢測試(庫奇克J,1985 )及已接 受與所計畫劑量間之差異研究劑量-反應關係。 >連續安全性終點(例如實驗室值)將使用威克森標記_ 行列測試(用於確認從基線之顯著變化)及克魯斯卡_ 瓦理斯測試(用於確認治療不均一性)進行分析,其不 包括中心之因素。 >以描述及研究之目的分析主要與次要終點間的關係。對 各劑量及療程分別繪圖。 >於疋將呈現於不同時間(例如治療期第48週及觀察期24 週)測量得之終點結果。 決定取樣大小 基於臨床考量選擇每治療組具有5〇名非_硬變患者之 41 1334785 取樣大小。因為所含之取樣數量小且所預期發生於結果對 治療之表中的細胞頻數相當]、’故使用費氏精確試驗比較 反應者(無可福測之HCV RNA的患者)之百分比。取樣 大小及自兩組公式所估算得之次方,具有等比例之連續性_ 校正X2測試適合與f氏精確試驗共用。有指定登記大約 名肝硬變患者之規定,彼等將隨機分成四治療组並等分 布於該等中心中。限制每中心欲登錄之肝硬變患者數量以 確定總數達約50名。根據所希望非硬變患者之登記 停止研究登記。 於進行該項研究或經計畫分析時之變更 因為由台灣中心研究者所提出具有良好功效結果之月 創性報導,遂於資料庫關閉前由中心(台灣人與其他人) 及以人口統計學特徵(亞洲對 ^耵非-亞洲人種)進行初步研突 分析。該研究之分析計畫俜其^Λ LL &、^ 係基於此專初步分析結果及第- -人中間分析之結果(其顯示在很少 災低y数患者中於第48週時里 現完全病毒學反應且肝硬變斑 燹興非-硬變族群間差異不大)而 更新。對於原始分析計晝之變更包括: >僅使用完全分析組(意圖治 。療知群’包括所有經隨機分 配接受任意研究藥劑之患者)分析功效。 >對主要功效變數(持續病毒 巧势子反應之比例)不進行統計 學假說試驗。 區間之 >功效分析將主要為敘述性,若適當具有㈣置信 42 〜斗/85 估算值。 分析其基線特徵 >對亞洲及非·亞洲族群進行次群分析 與功效及安全性終點。 >主要I力效終點之主要分析將涉及估算用於顯示持續病主 學反應之患者百分比的置信區間:假說試驗不具音義: 為所觀察到之反應數量非常低。治療效果、硬變:態、 亞洲來源及基線HCV RNA亦使用主要描述性方法進行
研究’並探究其他包括年齡、性別、與治療揭露等相: 變異的影響。 >對於次要功效終點,將計算95%置信區間。對於二元變 數’將使用精確二項式分彳。對於不冑合正常性假設之 連續變數,將計算中值之非參數性置信區間(置信區間 正常為95%)。 >將由“病毒學清除率”(無HCV尺^^被偵測到之患者 數量除以經隨機分配及受治療之患者數量)概述於治療 % 第48週時血清内有或無HCV RNA存在。 >將由“正常化比率”(具有正常ALT之患者數量除以經 隨機分配及受治療之患者數量)概述,且使用描述性統 計學概述對時間之alt值》 . >將使用針對測量值之描述性統計學及血清HCV RNA濃 度之絕對與百分比變化分析檢視治療對病毒負載之影響 43 1334785 >藉由檢查於治療期第48週及觀察期24週時同時具有HCv RNA清除及ALT正常化的患者數量與百分比,分析作為 合併終點之HCV RNA消除及ALT正常化。 >使用諾得組織學活性指數(HAI),其係根據伊薩克等人 修改得’分析肝組織學之改善程度。將評估四種用於級 分壞死發炎活性之組成及一種用於表示纖維化/硬變之 計分。藉由將基線分數減去第48週分數分析變化,得到 負值結果表示有改善。使用頻數計量概述各組成之分數 及變化。藉由合叶各患者之四項組成分數而獲得總體 ΗAI分級分數,並使用描述性統計學概述之(將總分視 為連續變數)。使用符號邏輯回歸(或若取樣大小太小 則使用可南-曼提耳·漢資爾試驗)分析表現組成之改善 以研究人口統計學與基線特徵之影響,並計算優劣差比 之置信區間。 以探究方式使用推論分析(費氏精確試驗及符號邏輯 回歸)產生假說,特別係關於亞洲與非_亞洲患者間的關係 。應注意,亞洲與非-亞洲患者數量間有很大的不平衡。因 此,須小心解釋推論分析之結果。 費氏精確試驗係用於比較達到Hcv RNA清除(於治 療期第48週及觀察期24週時)、持續性hcv rna清除 、於第12週時之ALT正常化、於第12週時之alt正常 44 U34785 化及持續性ALT正常化之亞洲與非· m '州患者的比例。使 用亞米提與貝利(亞米提p,19 ) ^ v )之精確方法計算對於 4等比例之百分之九十五置信區間。 亞'州人對非-亞洲 人族群之未經校正優劣差比,連同苴 欣 95/°置信區間一起計 异0 符號邏輯回歸(SAS Proc符號邏輯)係用於分析所選 :能探究變數對主要功效終點:持續十生Hcv rna清除、 完全HCV RNA清除(於第48週時)及持續性alt正常 化之影響。所使用之探究變數為該等終點變數之基線值, 例如基線HCV RNA、年齡、性別、硬變狀況、種族(亞 洲人對非-亞洲人)、治療程序(4組)、劑量頻率(, 對QD)、劑量強度(44meg對88meg)及曝露量(總劑量 $劑量/公斤)。使用前進選擇以將變數納入該模式中。計 算經校正及未經校正之優劣差比。 患者之配置 本段落中所包括之分析係針對五患者族群而實施:即 全體族群、肝硬變與非-竣變次組群、即亞洲人與非-亞洲 人次組群。總共登錄270名患者並隨機化置於19個中心 。此等患者中,43名係以肝硬變隨機化而227名係以非-硬變隨機化。該等270名患者中之二十四(24)名(8 9%), 登記於4中心’係具有亞洲人背景。亞洲患者中兩名以肝 硬變隨機化而其餘係以非·硬變隨機化。 總共65名患者被隨機分配至44 meg TIW,68名被隨 45 1334785 機分配至88 meg TIW,72名被隨機分配至44 mcg qD且 65名被隨機分配至88 meg QD。於亞洲人次組中,6名患 者被隨機分配至各TIW治療組,5名被隨機分配至44 QD 且7名被隨機分配至88 meg QD。 三名經隨機分配之患者從未接受治療且從所有下列表 中省略。此等三名患者皆為非-亞洲人。 一名患者因於中心藉由PCR於基線進行之hcv RNA 分析呈陰性(nt),顯示其為HCV-陰性:此患者曾進入由地 區實驗室所進行以HCV RNA試驗為主之研究,其結果呈 1%性。此患者應已從s亥項研究排除因為中心實驗室之社果 為陰性’然而’因此項結果無法使用直到他已接受治療, 故決定將其納入研究前及安全性分析。 總體而言,267名經隨機分配之患者中198名完成48 週治療(74.2%)’且183名完成治療及觀察期(68 5%)。 五十六(56)名患者於完成治療期之前中途退出。早期 退出之形態明顯指示與療程相關的患者順應性及耐受性: %名退出者中43名已接受每日投藥治療。 43名肝硬變患者中三十二名完成治療(74 4%),其中 31名繼續完成觀察期(該族群之72.1%) ^於9名於治療 階段中途退出之患者中,5名接受每日劑量。 24名亞洲患者中二十一(2丨)名完成48週治療期 (7.5 /。)’且所有此等患者皆繼續完成觀察期。此族群之 途退出+ e _ 未.顶不與投藥劑量或頻數有明顯關係;然而, 僅有兩名退出者。 46 1334785 亞洲患者中之完成率顯著較非_亞洲人中者高:87 5〇/〇 完成治療期相較於非亞洲人之72 8% ( 243分之177),且 87.5%完成治療及後續觀察相較於非亞洲人之66 7%(243 分之162)。 圖1至3說明根據本發明研究標的之患者配置。 功效評估 所分析之數據組 使用由全部接受至少一種劑量之研究藥物之經隨機分 配患者所組成的全分析組(意圖-治療)進行功效分析。然 而,一位患者(非·硬變為亞洲人)因為於中心藉由pcR 於基線進行之HCVRNA分析顯示他為Hcv·陰性(由地區 貫驗室所進行之HCV職分析已顯示他為HO腫陽 性)而被排除於功效分析以外。這名患者應已自以中心實 驗室結果為基準之研究中排除;因此項結果無法使用直到 他已接受治療,故決定將其納入研究前及安全性分析。 所有包括於此段落之分析係針對五患者族群而實施: 即全體族群、肝硬變與非·硬變次組群、即亞洲人盘非-亞 洲人次組群》亦製備比較表以呈現亞洲人及非·亞洲人次組 之-果。結果集焦於全體族群、亞洲人次组、並比較亞洲 人與非-亞洲人次組。人口統計學及其他基線特徵 若於研究治療開始前進行數次測量’則採用於研究藥 物:用前之研究第1天測得者為基線測量。若研究第】天 測S不可利用’則使用最接近研究第〗天所進行之研究前 現1量。 人口統計學 表 2 而士、 列示各不同族群之人口統計學特徵。該族群整體 乂白種人(81.3〇/〇)及男性(74.9%)佔多數。此等比例在 /〇療組間,或於肝硬變與非_硬變族群間不具有可感知的差 異。於亞洲人次組中,男性比例有些低(66 7%)。於整體族 2中各治療組之年齡、身高、體重及體格指數(Bmi)—般 皆類似。於肝硬變次組中,44 meg TIW患者較其他治療組 中之患者稍老’其體重與BMI亦稍低。於亞洲人次組中户 療組間在年齡、身高、體重及BMI上之差異較明顯。 亞洲人患者較非-亞’州人矮且較輕,但是此二-欠族群 間的年齡相近。肝硬變患者較非-硬變患者稍老且較重。 48 1334785 表2 人口統計學(亞洲人對非-亞洲人族群) 人口統計學 亞洲人 非-亞洲人(n=243) 總數(n=267) 年齡 (歲) 數量 平均(std) 中值(Ql ; Q3) 範圍 n=24 47 (12.2) 44.5(38;59.5) 23;64 n=243 44.9 (8.1) 45 (40;50) 16;69 n=267 45.1 (8.6) 45 (39;50) 16;69 體重 (公斤) 數量 平均(std) 中值(Ql ; Q3) 範圍 n=24 68.5 (10.4) 68 (63;76.5) 46;86 n=243 85.8 (19.3) 84 (73.2;96) 47; 162 n=267 84.3 (19.3) 81 (71.4;95) 46; 192 身南 (公分) 數量 平均(std) 中值(Ql ; Q3) 範圍 n=24 165.3 (7.5) 167 (160; 172) 151;178 n=243 172.7 (9) 173 (166;180.3) 149;202 n=267 172.1 (9.9) 172.7(165.1;180) 149;202 BMI (kg/m2) 性別 數量 平均(std) 中值(Ql ; Q3) 範圍 男性 女性 n=24 25 (3.5) 25.1 (22.7;27.4) 18;33 16 (66.7%) 8 (33.3%) n=243 28.7 (5.7) 28.4 (24.7;31.2) 17;58 184 (75.7%) 59 (24.3%) n=267 28.4 (5.7) 27.9 (24.5;30.9) 17;58 200 (74.9%) 67 (25.1%)
感染持續時間與型式
總言之,感染持續時間範圍從7至374個月,平均 (土std)為63 (±57)個月且中值為46.5個月。不令人意外地 ,在肝硬變患者中之平均及中值疾病持續時間較非-硬變患 者長。感染持續時間為在亞洲人較在非-亞洲人中短:對於 亞洲人之平均(土std)及中值為41.3 (±19.7)個月及34個月, 相較於非-亞洲人之64.8 (±5 8.7)個月及47.5個月。此差異 在統計學上不具顯著性(p=0.077)。 經報導最常見之傳染型式為IV藥物濫用(267名患者 中109位;40.8% ),其次為“未知”及輸血。於肝硬變 49 患者中…V藥物濫用為最平常,其次為輸血及“未知 。於亞洲人中,所報導之傳染型式僅為輸血(-名患者 )及“未知” (23名患者)。 先前之IFN-阿伐療法 近乎三分之二患者接受IFN•阿伐_2b料其進入研究 所行最近的干擾素-阿伐療法。跡阿伐七為第二最常被 指定之療法。最常使用之療程為以皮下投藥3圓每週3 次。療法選擇在全體、肝硬變、非.硬變及非亞洲人族群 之治療組皆-致。於亞洲人中,相等數量患者已接受_ 阿伐七與腿·阿伐_2b;“,此族群之最普遍使用之療 程亦為以皮下投藥3 MIU每週3次。 所有除亞洲人以外族群之關於先前IFN阿伐之平均治 療時間為大約6個β,而亞洲人之平均時間為大約5個月 。由於應用於此研究之數據收集便利價例,根據改變注射 劑量或頻數被認為新療程之開始,故少於3個月的治療時 間係最像“人為” #。總言之,22.8%患者於進入研究前 已進行夕於一種干擾素-阿伐治療;此比例一般於各族群皆 一致。 如所預期者,IFN-阿伐療法結束時之ALT血清濃度經 報導所有患者(一名除外)皆為異常,而僅二名患者顯示 HCVRNA清除(HCVRNA結果僅對14〇患者可用)。 總言之,HCV RNA濃度範圍介於0.2至127 8 χ 1〇6 mEq/ml:平均(±std)及中值分別為 12 4 (土15 4)及 7 4χι〇6 50 1334785 mEq/ml。肝硬變患者中HCV RNA濃度較非_硬變患者中高 些.對於肝硬變患者之平均(土std)及中值為1〇 2 (±15 8)及 4.7 X 106 mEq/ml相較於非-硬變患者為12 8 (士 15 3)及8 5 X 106 mEq/ml 〇 亞洲人患者顯示具有較非·亞洲人低之HCV RNA濃度 ,對於亞洲人平均(±std)及中值分別為5 (±62)及26χ1〇ό mEq/ml相較於非-亞洲人之131 (土15 8)及87χι〇6 mEq/ml。此差異於統計學上為顯著&〈 〇 〇〇ι)。亞洲人中 之最大值為僅23.6 X 1〇6 mEq/m卜 HCV基因定型 目前已認知C型肝炎之六種主要基因型,其許多含有 更多密切相關之變體,亦稱為亞型。某些Hcv基因型( 例如亞型la、2a及2b)顯示其廣布於全世界,而其他例 如5&及6型僅發現於特定地理區域内。於西歐及美國基 因型la、lb、2a、2b及3a常見於於罹患CHC之患者中。 基因型3及6廣布於印度及東南亞。 w …丨m功珂M r復京 之治療的反應之陰性預後指標(麥可胡森jg等人 = 98;波那德Τ等人,1998 )。因為此項研究包括具有 擾素-阿伐非反應者之患者族群,故合理地預期表現基因 之患者百分比較於正常Hcv_感染族群高。然而,並非 ☆ °於非·亞難群中,各種e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之产 (⑴%基因型0與於美國(亞特mj等人 材
51 :導^ ’ 1996)及歐洲(麥克歐米許F等人,2〇〇〇)所 =國確實流行一致。第1型亦為亞洲(尤其是曰 國)之佔優勢基因型,而帛6型則主要見於香港。 第3里見於東南亞某些地區(尤其在 洲及紐西蘭(麥可高芬GW,2_)。 亦見於奥 °預』纟基目型之分布在亞洲人與非亞洲人族群 間不相同。於亞洲人族群令,基因型!發現存纟2… 者之12名中(5〇%)。十名(1〇)患者(43 5%)係受㈣基^ 型2感染且一名患者(4·3%)係受HCV基因型6感染。 於非-亞洲人族群中’ 243患者之198名表現基因型i 、la、la/b或lb (81.5〇/0)。所觀察到之非]基因型為2、3 、3a、4、4c/d 及 5。 基因型之分布在治療組群中並無實質上之差異。 功效結果 在解釋功效數據(特別是關於劑量·關係)時,應牢記 橫跨該四治療組之早期退出型式(於段落〇中進行討論) ;TIW療程之低中斷率對QD組之高比例明顯表示其達到 患者順應性及耐受性限制。因為於QD劑量組中退出率增 高,故關於此等組所描述之結論係應用於小量、經選擇( 且可能存在偏見)之患者族群。 一般’在肝硬變與非-硬變族群間觀察到些許差異;然 而,亞洲人與非-亞洲人間之差異往往是顯著的。應考量肝 硬變及亞洲人之次組大小(n=43及n=24),因為此可能限制 52 1334785 可將結果規則化之能力。 主要终點:持續性病毒學反應之比率 持續性病毒學反應係定義為於治療結束(第48週)及 4週觀察期結束時血清中皆無可偵測之HCV RNA存在: 專時間點之間未進行HCV RNA測量。 . 表3列不患者數量及持續性病毒學清除比率,包括各 比率之置信區間。整體而言持續性病毒學反應比率低:共 5己錄9名持續反應,代表總族群之反應比率為3·4%。於肝 t 更變次組中,僅記錄—名持續反應(反應比率為2.3% ), 於接受44 meg TIW之亞洲人患者中。 由然而,於该亞洲人次組中,持續性反應比率顯著地較 總體及非-亞洲人族群中者高:9名持續性反應中5名發生 於亞洲患者中。人中之反應比傘為> 21 7〇/W ^ 人僅為1.6% ··置信區間祓不番悬 由治療組所得之反應比率在亞洲人患者 中範圍為16.7%至28.6% ’且顯示與劑量及頻數有關,雖、 然所參與之患者數量非常小。 於亞洲人次組中所見之明顯劑量-反應關係亦呈現於總 體族群中’其中由治療組組所得之反應比率範圍介於m 至6.3%。然而,持續性反應比率之置信區間彼此互相重疊 ’表示所觀察到之關係在統計學上不顯著。 53 1334785
表3 持續HCV RNA清除及該比率之95% CI (亞洲人對非-亞洲人族群) 持績性反應 亞洲人 (11=23) 非-亞洲人 (n=243) 總數 (n=266) 否 18-78.3% (56.3;92.5) 293-98.4% (95.8;99.5) 257-96.6% (93.7;98.4) 是 5-21.7% (7.5;43.7) 4-1.6% (0.5;4.2) 9-3.4% (1.6;6.3) 對於達到持續性病毒學反應之患者,使用確定介於治 療開始到第一次所觀察到HCV RNA清除之時間檢測到達 持續反應之時間(表4 )。待一者完成48週治療後達到持 % 續性清除。亞洲人患者顯示較非-亞洲人患者早達到HCV RN A清除,一名完成4週治療後相較於非-亞洲人之11名 完成48週治療。 表4 到達持續性HCV RNA清除之時間(總體族群) 患者* 治療 達持續性清除之時間(週數) 91420091027 (NC-A) 88 meg QD 4 91420231005 (NC-A) 88 meg QD 2 91420231008 (NC-A) 88 meg QD 1 91420231017 (NC-A) 44 meg QD 2 91420232013 (C-A) 44 meg QD 2 91420041009 (NC-NA) 44 meg QD 47 91420091029 (NC-NA) 88 meg QD 12 91420151007 (NC-NA) 88 meg QD 48 91420161002 (NC-NA) 88 meg QD 11 *於括號中:C =硬變,NC=非-硬變,A =亞洲人,
N A =非-亞洲人。 此項觀察可用於建立HCV患者於期間進行以IFN-貝 他之“試驗階段”:其在進行1至4週治療後可顯示HCV RNA清除之患者,將具有於治療結束達到持續性反應的非 54 1334785 常高可能性(將近100%) » 次要终點 於第48週之完全HCV RNA反應 該提案所定義之“於治療第48週時血清中有或無 HCV RNA存在”終點係檢測HCV RNA從該血清之完全清 除(完全HCV RNA反應)。 表5列示對於各種不同族群之完全HCV RNA反應比
率,其包含置信區間。總共22名患者於第48週顯示完全 HCV RNA反應(總體族群之8 3%)。於肝硬變、非硬變 及非-亞洲人族群中之完全反應比率相似(分別為7.〇%、 8.5%及6.6%)。於總體族群、非_硬變及非亞洲人族群中 之反應顯然與劑量有關:於總體族群為4 6%至,於 非-硬變族群為1.8%至17 〇%而於〇亞洲人族群為i 7%至 12.5%。
亞洲人經證實22名中有6名於第心週時達完全反應 ’證明其完全反應反應比率$ 261%相較於非亞州人為 “%。可能於亞洲人族群中建立劑量關係,或許传… 者數量小;最高反應比率發生於接受最低劑量组中(4; meg TIW ; 6 分之 2 或 33 3%)。 55 1334785 表5 完全HCV RNA反應及該比率之95% Cl (亞洲人對非-亞洲人族群) 反應 亞洲人(η=23) 非-亞洲人(η=243) 總數(n=266) 否 17-73.9% (51.6;89.8) 227-93.4% (89.5:96.2、 244-91.7% (87.7;94.7) 是 6-26.1% (10.2;48.4) 16-6.6% (3.8:10.5) 22-8.3% (5.3:12.3) 於總體族群中,顯示具有清除之患者百分比高峰係發 生於第12週(13.9%患者具有110^1^八清除)。於此時 間點後,百分比降低。
肝硬變族群顯示於第4週時具有Hcv RNA清除之 者百分比達最高,但是個別治療組中之情況不同(44咖丨 TIW組顯示於第4週增加,料mcg qd組係於第Η及2 週,而其他組中之反應數量太小以致於無法顯示趟勢)。 於亞洲人族群中,該高峰發生於第4週。如同肝硬變 族群,不同治療組顯示不同型式,其中注意到44啊爪 組於第24週增加,88megTIW組係於第2週,μ啊以
組係於第12週’巾88 mcg QD組係於第4週, 於總體族群中,5 6名串去s | 者顯7^至少—次達HCV RN/ β除(2 1 · 1 %)。於肝硬變患者 有 %顯不至少-次達清
顯一相較於非.硬變族群為215%。於亞洲人患者m名 不至少一次達Hcv RNA 人為1770/· 月除(56.5/0 ’相較於非-亞洲 .。,置信區間未重疊,證明具有顯著差 所有族群中顯示至少達一次清除之異)。於 量及頻數掸A ”之心者百刀比隨投藥之劑 频數增加,惟除了硬變次組以外 伏形態。 八甲未不清楚的起 56 1334785 於治療結束時之血清ALT正常化 應/主思於第1天時亞洲患者具有較非-亞洲人高之alt 值·亞洲人之平均(土std)及中值為200.6 (±145.4)及150 IU/1 ’相較於非-亞洲人之137 3 (±88 4)及i〇6 5 m/1。此 差異在統計學上具顯著性(p=0.023卜 表6列示於治療結束時顯示其血清ALt正常化之患者 數$及百分比,包括置信區間。於總體族群中,46名患者 於第48週時顯示其血清ALT正常化(17 3%)。於第48週 ALT正常化比率在肝硬變患者較非硬變患者稍高(丨丨6% 相較於18.4%),且亞洲人飲食顯著較非·亞洲人佳( 26.1/。相較於16.5%) ^ ALT反應與投藥劑量及頻數間無 明顯的關係。 表6 於治療結束時之ALT正常化 一 (亞洲人對非-亞洲人施蛘) 反應 亞洲人(η=23) 非-亞洲人(n=243) 總數(n=266) 否 17-73.9% (51.6:89.8) 203-83.5% (78.3:88.0^ 220-82.7% (77.6-87 \) 是 6-26.1% (10.2;48.4) 40-16.5% (12.0:21.7^ 46-17.3% (12.9:22.4) 於總體族群中,37名患者顯示於觀察期結束時其血清 ALT正常(13.9% ;從於治療結束時之17 3%下降)。具 有正常血清ALT之患者最高百分比係見於88 mcg QD組 中(20.6〇/〇);其他治療組之百分比範圍介於1〇8%至134% 〇 於肝硬變患者中,僅4.7%於觀察期結束時顯示正常 57 1334785 ALT (2名患者’其一接受44 meg咖❿另—者接受料 meg QD)㈣於非·硬變者^ 15·7%。於治療結束時之相 對應百分比於肝硬變患者為η.6%而於非硬變患 18.4%。 於非亞洲人中’於觀察期之第24週有”%顯示正常 ALT,相較於治療結束時為165%;然而於亞洲人中之 正常化比率已確實獲得提升,從祕結束時之261%增加 至觀察期結束時之56.5%。 經由未重疊之置信區間證明於觀察期第24週時亞洲人 ,非·亞洲人間之差異為顯著的。於亞洲人族群中隨較高劑 量反應似乎較佳,但是置信區間重疊(參見表7 )。 表7於觀察期第24週時之ALT正常化 _ 、亞洲人對非-砟洲人旄群、 反應 亞洲人(11=23) 非·亞洲人(n=243) 總數(n=266) 否 —10-43.5% (23.2:65.5、 219-90.1% (85.7:93.6) 229-86.1% (81.3:90 13-56.5% G4.5;76.8) 24-9.9% (6.4:14.3) 37-13.9% (1〇.〇;ΐ8.7Ί 持續性正常化係定義為於第48週及觀察期第24週時 ALT值皆落於正常範圍内而於此二測量之間無異常結果。 於總體族群中僅14名患者標註達持續性正常化(5 3%益 * 1¼¾¼ 顯著之劑量效應,但是所參與之患者數量小。 僅有一名硬變患者(標註為44 mcg QE))達到持續性 ALT正常化(2 3%,相較於非硬變者之$ 8%)。 14名顯示達持續性ALT正常化之患者中有四(4)位為 亞洲人,於是亞洲人之正常化比率為丨74%相較於非·亞洲 58 1334785 人為4·1%。該4名亞洲人反應者中兩(2)名係接受44爪吆 QD ’而其餘係接受88 meg TIW。 治療對病毒負載之影举 病毒載負之討論關係到來自不同患者組之基線探查及 變化:‘‘基線”係定義為進行第】天治療前所測量得之值 ’其中此值為可用且係所測得最接近第1天之前_研究值。 於總體族群中’基線病毒載負變化範圍頗大,從0.2 至127.8X106 mEq/ml於第j天。基線之中值在治療組之 間稍有變動(從6.0至10.2X106 mEq/ml於第1天)。病 毋載負之減少早在第3天即明顯(第一次治療·期間測量) ,且於第4週前達到最低值。無明顯之劑量效應,雖然病 毒載負之減少量在接受88 meg ( TWI或QD )之患者中較 高。經第4週後,HCV RNA逐漸增加,所有治療組皆於 觀察期第24週前達到接近基線之程度。 肝硬變患者之基線病毒載負較非_硬變者稍低:肝硬變 患者之中值為4.7 X 1〇6 mEq/ml於第1天,相較於非-硬變 患者之12.8 X ΙΟ6 mEq/rnl。各治療組間基線之變異在肝硬 變者中比非-硬變者中更顯著:肝硬變患者中於第1天之中 值範圍係介於1.6至1 0.2 X 1 〇6 mEq/ml,相較於非-硬變患 者中之10.9至15.2X ΙΟ6 mEq/m卜此發現最可能係由於肝 硬變患者之數量較小。於肝硬變患者中從基線之變化大致 依循於總體族群觀察到的相同趨勢:迅速減低於第4及12 週間達到最向並逐漸於其後回到基線值。反應與劑量間無 59 1334785 明顯關係,雖然接受88 meg之患者的減少量亦較多。 亞洲人之於基線之中值病毒载負顯著較非-亞洲人者低 (2.6X106 mEq/ml於第1夭如絲从儿 弟1天相較於非-亞洲人之8.7X106 mEq/ml )。亞洲人之基現值範圍 m乾固亦較小(0.2-23.2 X 1〇6 mEq/ml於第1天相較於非_亞a + 。 开兑洲人之0.2-127.8 X 1〇6 mEq/ml )。此項差異在統計學上 I予工吴顯者性〈 〇 〇〇1)。各 治療組間基線之變異在亞洲人族群中 π 俠砰宁比在非_亞洲人族群中 稍大(亞洲人於帛i天之中值範圍係介於〇6至57χι〇6 mEq/m卜而非-亞洲人為61至1〇 5χι〇6,可能 係由於亞洲人患者之數量小所致。如於其他族群中所觀察 者,亞洲人族群中之病毒載負迅速地減低,於第4及Μ 週間達到最高並於觀㈣第24 „回到基線值。反應與 劑量間無明顯關係。 在持續性反應者中,基線值範圍較小且低於總體族群 (於總體族群中,持續性反應者為〇.2_177><1〇6 於第二天,相較於所有患者之〇.2_127.8xi〇6mEq/ml)。 當針對全體族群觀察時,早見到減低(第3天),一 般在治療2至12週後達到最大規模(於持續反應者之個 案中’係指完全HCV RNA清除)。 於肝硬變族群中僅有一位持續性反應者。此名患者之 基線值為〇 2 X丨06 mEq/m卜其於兩週治療後減至零並保持 如此。 9名持續性反應者中有五(5)名發生於亞洲患者中。亞 洲人及非·亞洲人持續性反應者中各治療組間中值基線值皆 60 有變動:於第!天亞洲人 88 一之所有治療組中值皆少;(於除 ),而非-亞洲人為19至17厂於或4於1X106卿加 性及瘅去於笛〗 17.7xi〇6 mEq/mi。亞洲人持續 !·生反應者於第1天之整體中 人為3X…灿_。5名:X1〇灿⑽而非·亞洲 於坌?、月〜曰 ~~~中之四(4)^ 4、网其、去Z|、太 -竹π,·ϋ#之患者於竿 ^ ^ 1 八狩# 反應者中,HCV UNA 減低早發生(第3天)但是 _ 、 / 且則第11週(一名患者)或 第48週(3名患者)才達到完全清除。 2 週前...TTT^ ^ HCV RNA之消除及ALT之正赍各γA人似 <正常化(作為合併终點) 表8列示於治療期紝φ主
〇東時冋時具有HCV清除及ALT 正常化之患者數量及百分比,包括置信區間。於總體族群 中,僅10名患者於第48週時顯示HCV rna清除及ALT 正常化(3.8/〇).此等患者平均分布於88 mcg TIW、mcg QD及88 meg QD組中。無肝硬變患者達到該二終點。具 有組合反應之兩(2)名為亞洲人,故亞洲人之組合反應比率 為8.7 %而非-亞洲人為3.3 %。 表8於治療第48週時關於HCV RNA及ALT正常化之 反應(亞洲人對非·亞洲人族群) _反應 亞洲人(n=23) 非-亞洲人(n=243) 總數(n=266) 否 21-91.3% 235-96.7% (93.6:98.6) 256-96.2% (93.2;98.2) 是 2-8.7% (1.1 ;28.0) 8-3.3% Π.4:6.4) 10-3.8% (1.8;6.8) 表9列示顯示同時具持續性HCV RNA清除(於第48 1334785 週及觀察期第24週時皆清除)及alt正常化(於觀察期 第24週時)之患者數量及百分比,包括置信區間。於總 體族群中,僅8名患者達到該二終點(3 〇%):此等患者中 兩(2)名係接受88 meg TIW,2名係接受44 meg QD且4名 係接受88 mcg QD。該等組合反應者中無肝硬變患者。特 別地,該等組合反應者中4名為亞洲人,故亞洲人之組合 反應比率為17.4%而非·亞洲人為i 6〇/〇。
有趣地,於觀察期第24週顯示組合反應(定義為於觀 察期第24週具有正常ALT及持續性HCV RNA清除)之 亞洲患者之百分比較於第48週治療結束時具有組合反應 之百分比高,而具有組合反應之非_亞洲人百分比於觀察期 第24週時較於第48週時低。 表9於觀察期第24週時關於HC V RNA持續性清除及 A lLT正常化之反應 | (亞洲人對非-亞 洲人族群) 反應 亞洲人(n=23) 非-亞洲人(n=243) 總數(n=266) 否 19-82.6% (61.2:95.0) 239-98.4% (95.8:99.5、 258-97.0% (94.2-98 是 4-17.4% (5.0:38.8) 4-1.6% (0.5:4.2) 8-3.0% (1.3;5.8)
探究分析之結果 以探究方式使用推論分析(費氏精確試驗及符號邏輯 回歸)產生假說’特別係關於亞洲與非-亞洲患者間的差異 。應注意,亞洲與非-亞洲患者數量間有很大的不平衡。因 此,須小心解釋推論分析之結杲。 62 1334785 費氏精確試驗 費氏精確試驗係用於比較達^ Hcv rna《素除(於治 療期第48週及觀察期24週時)、持續性卿鹽清: :於第12週時之ALT正常化 '於第12週時之AT正常 及持續性ALT正常化之亞洲與非·亞洲患者的比例。使 亞米提與貝利之精確方法計算對於該等比例之百分之九 =置信區間。計算亞洲人對非·亞洲人族群之未經校正優 =比’連同其95%置信區間一起計算。亞洲與非患者間 功效結果之比較列示於圖4中作為與HCV讓清除 。目結合之終點’而於圖5係、關於與ALT正常化結合之終點 於各圖式中,點代表各族群中到達該終點之患者百分比 優線代表此等百分比之置信區間;亦列示未經校正 優《差比(OR)及此等優劣差比之置信區間(CI)。 雖•然亞洲人患者之數量相對上較小,但亞洲人顯然較 1亞洲人更可能於治療第48週(未經校正OR5.0;優劣 之 CI [1‘7_14.5],P=0·006 )、於觀察期第 24 週(未 ,·!校正OR 8.2 ;優劣罢屮+ r 該二時⑷持續性22[2.4-27.5];P=〇.〇〇3)及於 :未經校…研究之主要功效終點 )達到完全猶差比之叩.1·67.3™1 亞洲人亦較非-¢5 :叫/工 ,Η Ρ亞'州人更可能具有正常血清ALT:該項 =治療…時不具統計學上差異(未經校正⑽ h 差比之CI [〇.7-4.8];P=〇·251),但於觀察期第 %亞'州人對非亞洲人之未經校正優劣差比為η·9( 63 1334785 優劣差比之 CI [4.7-29.9] ; p< 〇〇〇]、 F ),且關於持續性 ALT正常化之亞洲人對非_亞洲人 ,/s L <未經校正優劣差比為 4.9 (優劣差比之 CI [m?」];p== 〇 〇24)。 圖4係說明關於HCv RNA清除 f、义終點概述(亞洲人 對非-亞洲人族群)。 圖5係說明關於ALT正常化之终 、點概迷(亞洲人對非 -亞洲人族群)。 功效概述 三項用於CHC抗病毒療法研究之經典終點為AT正 常化、HCV RNA清除與肝組織學之改善。使能该測血清 中HCV RNA量之分析技術改良,已同時建立作為用以分 析用於HCV感染之抗病毒療法之功效的 HCV清除。另一方面,ALT正常化較不具專一性。但是由 於其檢測方法簡單且不昂貴,ALT測量已成為所有例常生 化學分析之—部份。為此及歷史上的原因,ALT正常化仍 保持其至少作為次要功效終點之地位。肝組織學(第三項 經典終點)代表被認為最接近肝臟-相關罹病率及死亡率之 “真實”終點的替代終點。此等三項測量皆於此 行分析。 T #
學反應) 下 於總體族群中,基線適^^^差別很大。於進行、台療 病毒載負之減少早在第3天(第一次治療·期間測 64 1334785 即已明顯,且於第4週前達到最低值。經第4週後, RNA逐漸增加,所有治療組皆於觀察期第24週前達到接 近基線之程度。肝硬變患者之基線病毒载負較非_硬變者稍 低’且各治療組間基線之變異在肝硬變者中比非·硬變者中 更顯著;此發現最可能係由於肝硬變患者之數量小所致。 於肝硬變患者中從基線之變化大致依循於總體族群觀察到 的相同趫勢:迅速減低於第4及12週間達到最高並逐漸 於其後回到基線值。亞洲人之於基線之中值病毒載負顯著 較非-亞洲人者低。如於其他族群中所觀察者,亞洲人族群 中之病毒載負迅速地減低’於第4及12週間達到最高並 於觀察期第24週前回到基線值。反應與劑量間無明顯關 係。 π· 具有於治療第48週時從血清客HCV RNA ^ ^ 者係定義為完全HCV RNA反應者。二十二(22)名患者$ 第48週顯示完全HCV RNA反應(總體族群之8 3%)。 於肝硬變、非-硬變及非-亞洲人族群中之完全反應比率相 似。然而,於亞洲人族群中’完全反應比率顯著較總體族 群中者高。亞洲人佔該22名第48週時完全反應者中6名 ,表示其完全反應反應比率為26.1%相較於非亞洲人為 6.6%··此差異在統計學上為顯著。在總體族群中反應似乎 為劑量-相_,但於亞洲人族群中可能無法建立劑量關係 ,或許係由於患者數量小。亞洲人中最高反應比率發生於 接受最低劑量組中(44mcgTIW; 6分之2或33 3〇/〇)。 於總體族群中,5 6名志去Ο 1 1 〇/、月?; * T 石心有(21·1/ο)顯示於該項研究期
65 主'〇 顯示至少一次 HCV RNA /月除之患者比例於肝硬變與非.硬變族群間相似。然而,於 24名亞洲人患者中有13名顯示至少一次達HCV RNA清 :。6.5%,相較於非_亞洲人為177%)。於所有族群中 .4不至少達一次清除之患者百分比隨投藥之 加,惟除了硬變次組以外(其中未示清楚的起伏形:)數曰 »亥研九之主要終點為特續性病毒學反應之比率,其定 義為於治療結束(第48週)及24週觀察期結束時血清中 皆無可债測之HCV RNA存在。持續性病毒學反應比率低 .僅記錄9名持續反應,代表總族群之反應比率為3,4%。 於肝硬變次組中,僅記錄一名持續反應(反應比率為2.3% 又,亞洲人次組顯示持續性反應比率高出總體族群者 卉多。9名持續性反應者中五(5)名發生於亞洲患者中,致 使亞洲人中之反應比率為21.70/。( 23名中之5名)相較於 非亞'州人之1.6% (P〈 0·001)。由治療組所得之反應比率 在亞洲人患者中範圍為16.7%至28 6%,且顯示與劑量及 頻數有關,雖然所參與之患者數量非常小。該於亞洲人族 群中所觀察到之明顯劑量-反應關係亦見於總體族群中,其 中由治療組所得之反應比率範圍為1.5%至6.3%。 # 性病毒學反應之患者中,於基線之病毒載 負低於總體族群中者。當針對全體族群觀察時,早期即見 到減低(第3天),一般在治療2至12週後達到最大規 核(於持續反應者之個案中,係指完全HCV RNA清除) 。5名亞洲人持續性反應者中之四(4)名於第2週前即具有 66 1334785 無法偵測之病毒載負;剩餘之患者於第4週前即具有無法 偵測之病毒載負(最早之清除記錄於第丨週);其餘亞洲 患者於第4週前達到清除。於非-亞洲人持續反應者中, HCV RNA減低早發生(第3天)但是直到第丨丨週(一名 患者)或第48週(3名患者)才達到完全清除。 鱼裎唐之辫帑(生化學及廄、 亞洲人之基線ALT程度顯著較非·亞洲人高:亞洲人 之第1天平均(土std)及中值為200 6 (±145 4)及15〇卬以, 相較於非-亞洲人之 137.3 (±88.4)及 1〇6 5 m/1 (p = 〇 〇23)。 於總體族群中,46名患者於第48 3L_ALX_^jiLiL(17.3%)。於第48週時具有ALT正常化之 患者百分比在肝硬變患者稍低(1丨·6%)相較於非-硬變患者 之18.4%。又,且亞洲人進展顯著較非_亞洲人佳(μ 相較於16.5%)。於第48週之ALT反應與投藥劑量及頻 數間無明顯的關係。
總共 37 名患者顯示 ALT 總體族群之13.9%;從於治療結束時之173%下 降。具有正常A清ALT之患者最高百分比係見於Μ啊 QD組中(20.6%广其他治療組之百分比範圍介於⑺抓至 13.4%。於觀察期結束時僅2名肝硬變患者(47%)具有正常 ALT,相較於非-硬變者之15.7%。於非亞洲人中於觀察 期之第24 if僅9.9%具有顯示正f ALT,相較於治療結束 時為16.5% ;然而,於亞洲人中之正常化比率已確實從 67 1334785 26.1%增加至56.5%。於亞洲族 似半鲐社 外Y以杈间劑《所得之反應 子較佳,但所參與之患者數量非常小。 fLilj^ALT正當化後定義A私、A “ 钱為於療地48週及觀察期 週時ALT值落於正常範圍内而於此二測量點之間未 觀察到異常結果。於總體族群中 τ a 吁T僅14名患者標註達持續 14正吊化(5.3%)。僅有一名硬變串者
踅〜、者C ^ 5主為44 meg QD 相持續性ALT正常化(2.3%,相較於非硬變者之 〇。)有四(4)位亞洲人患者顯示達持續性alt正常化
(1 m,相較於非·亞洲人為4 1% ) : 2名係接受44 μ QD且其餘係接t 88 mcg TIW。㈣著之劑量效應,但是 所參與之患者數量很小。 該項研究亦分析青除及AL丁不 。僅10名患者於第48週時顯示HCV RNA清除 及ALT正常化(總體族群之3 8%):此等患者平均分布 於88 meg TIW、44 meg QD及88 mcg QD組中。無肝硬變 患者達到該二終點。兩(2)名組合反應者為亞洲人故亞洲 人之組合反應比率為87%而非_亞洲人為3 3%。僅8名患 者於觀察期第24週時達到持續性HCV RNA清除與正常 ALT之組合(總體族群之3 〇%)。此等患者中兩(2)名係 接受88 meg TIW ’ 2名係接受44 meg QD且4名係接受88 QD。該等組合反應者中無肝硬變患者。特別地該等 細合反應者中4名為亞洲人,故亞洲人之組合反應比率為 17.4%而非-亞洲人為1 6〇/〇。 68 1334785 jjjjil:肝組織學之衝螌η總學沒虛、 於治療第48週之前及後取得肝活組織檢體。因為該評 估方法係以比較治療前與治療後之活組織檢體為主,故僅 能對其該二活組織檢體皆可利用及評估之患者分析其變化 (總體族群中之176名)。對於大多數已分析之變數,肝 組織學之變化於肝硬變與非_硬變間大致相似。相反於其他 終點,肝組織學之變化於亞洲人與非_亞洲人之間並無可感 知的差異:然而’具有治療前及治療後結果之患者數量小 ’尤其在亞洲人中(丨〇名亞洲人及166名非-亞洲人)。 藉由合計分級組成而得之總體ΗΑΙ分級分數,據了解 在方法學上並不正確(舒爾pJ,1996),但計算此總分以 與其他已發表之研究進行比較。基線HAI分數範圍介於 5.9至6.4,表示為中度疾病,且一般於治療組間差異不大 。對於該等具有治療前與治療後活組織檢體之患者,於所 有冶療組中HAI分數從基線值降低,其最大減低量發生於 44 meg QD及88 meg QD組中且總減少量為-0.8。於肝硬 k患者中觀察得之總減少量為-1.1 ;劑量關係不顯著,可 能係由於患者數量小。於亞洲人患者中,hai分數於該二 WIT釗里組中減低但是於劑量組中增加而總變化量為_ 〇·2。由於具有可用活組織檢體之患者數量相當低,故在解 釋此等結果時須特別小心。 與_^__腸周區娀φ之活性可為後續肝硬變發展 的:兆。於總體族群中’碎粉狀壞死⑨27.3%之患者中獲 °』,而於全體之16 5%中改善點:33 5%患者顯 69 1334785 示無變化。於肝硬變及亞洲 # *去^八u 矢群中顯示獲改善與無變化 之心者百刀比與該等於總體族群中者 劑量關係之證據,作串者赵曰, /数甲亚無 八… 患者數夏小。沒有活組織檢體顯示融 合性.壤死之徵狀,其為c型肝这 圭肝火中之少見組織學發現主要 見於最嚴重的個案令。於所評估之ηαι組成中,焦點溶复 :_。死’細顯示獲得最少改善: 顯示無變化。 5.7/。獲改㈣點而50·6% 顯示獲改善之肝硬變與非·硬變患者百分比相近,但是 具有U點改善之百分比在肝硬變中較小。僅2名亞 者顯示獲改善^ 於總體族群之33.0%中|t_fL^獲改善__點,而 11.9%獲改善d Μ 30.7%顯示無變化。肝硬變患者較不 可能顯示獲改“2點且肝硬變及亞洲人患者皆較易顯示無 變化;然而此等族群中之患者數量少。總體而言,32篇 患者顯示於肝結構(後中 :―獲改如。稍多於三分之―: 不從基線到治療結束皆無變化。 此研究最令人震驚及意外之發現顯然是亞洲人與非亞 洲人患者族群間之功效結果差異。文獻中尚無關於此特性 之報導。因此,以探究方式使用推論分析(費氏精確試驗 及符號邏輯回歸)產生假說,特別係關於亞洲與非亞洲患 70 1334785 者間的差異。應注意’亞洲與非_亞洲患者數量間有很大的 不平衡。因此,須小心解釋推論分析之結果。 費氏精.查j縫顯示亞洲人顯然較非-亞洲人更可能於治 療第48週(未經校正0R 5 0;優劣差比之ci ; P=0.006)、於觀察期第24週(未經校正〇r 8 2;優劣差 比之CI [2.4-27.5];产〇.〇〇3)及於該二時間點(持續性病 毒學反應,該研究之主要功效終點:未經校正〇r 16 6 ;
[4.1-67.3]; ρ<〇.〇〇1)達到完全 亞洲人亦較非-亞洲人更可能具有正常 項差異於治療第48週時不具統計學上差異(未經校正〇R 1.8 ;優劣差比之CI [〇·7_4.8] ; p=〇 251),但於觀察期第 24週時亞洲人對非-亞洲人之未經校正優劣差比為η”( 優劣差比之Cl [4_7-29·9] ; p < 0.001 ),且關於持續性 ALT正常化之亞洲人對非_亞洲人之未經校正優劣差比為 4.9 (優劣差比之 CI [1.4-17.1] ; p = 0.024 )。 I豫邏輯回歸顯示年齡、性別、硬變狀況、劑量 頻率及劑量強度並非㈣性HCV RNA」U^顯著預測指 標。基線HCV RNA及種族經發現為顯著,且所選之主要 模式包括基線HCV與種族。具有低基線Hcv RNA之患者 較具有高基線值之患者更易達到持續性病毒學反應(經校 正OR 1.07 ; 0尺之CI [0.95-120]),且在對基線Hcv校 正後亞洲人仍保持較非-亞洲人更易經歷持續性病毒學反應 (經校正 OR 12.36 ; OR 之 CI [2.93-52.14])。年齡、性 別、硬變狀況、基線HCV RNA、劑量療程及劑量強度並 71 1334785
非ILii治療rNA清除之顯荖褚3扣# 〇麸 而,種族具有高度顯著性(p=0 0065)。於治療結束時,…、 洲人較非-亞洲人更易達到HCV RNA清除(未經校正〇亞 5.0 ; OR 之 ci [1.7·14 5])。對於持婧性 ALT
係唯一的顯著探究變數(p = 0.0247):亞洲人較非亞洲2私 易經歷持續性ALT正常化(未經校正〇R 49; 〇r 更 [1.4-17.1])。 之 CI 關於劑量之暴露程度(總劑量及每公斤之劑量)亦广 發現為功效之顯著預測指標 '然而,應注意暴露程度受' = 治療順應性、功效與耐受性影響,且此等結果因此= 頗而應小心解釋。 "偏 投藥劑量及頻數之被廄 投藥劑量與頻數之衝擊對於Hcv rna清除最為顯著 :於治療結束時及於觀察期纟HCV RNA似乎皆呈劑量相 關,從44mCgTIW至88mcgQD之比率增加。然而該
等顯見的劑里-相關趨勢在咕斗風L 隹冼6十學上不具顯著性(參見符號 邏輯回歸分析之結果)。ALT τ t LT正常化與投藥劑量及頻數之 間沒有明顯關係。尤其,持續 具Γ生ALT正常化並未顯示劑量 效應;然而,所參與之患者黏县 可数置小。對於HCV RNA清除 與ALT正常化之合併终雖,必, ·- 或對於肝組織學之改變未觀察 到劑量效應。 ’ 討論及總結 72 1334785 本研九之目的係為撿選出供用於治療罹患慢性c型肝 炎而對干擾素·阿伐具抗性之患者的皮下施用干擾素·貝他_ U之最佳劑量與療程。於研究設計時,據信若無_反應係 由於抗性HCV基因型發生,或若較高劑量係為其他顯示 抗病毒或免疫調節之原因所需時,將需要較該等可以IFN_ 阿伐獲得量更南之劑量 因為IFN_貝他較阿伐耐受性 佳,故相信可投藥較高Sc劑量之IFN•貝他而具有相對 較少的毒性。 用於進行本研九之劑量係依先前以天然與重組型 貝他於CHC進行之试驗(其研究劑量從3 Miu⑴至 18卿(66 meg)每星期施用三次達3至6個月)結果而選 擇於此等研九中證實明顯的劑量_反應效應。然而,反應 並不持久表示為達持續性反應即需要更高劑量及/或更長期 療法。因此’選擇44 meg TIW料進行研究之最低有效 劑量。病毒動力學研究已證f HCV有快速的轉換半衰期 ,表示為能最適地壓制病毒複製可能需要每日而非每週三 :施用劑量。因此除習用之每週三次療程外亦加入每日投 ^進行分析。由巾請人於罹患末期癌症患者所進行之第『 階段研究已顯示,每日投藥高達18 MIU/m2 ifn貝他七 之^篁可獲良好耐受性;‘然而,劑量_限定毒性發生於Μ MUJ/m2。因此決定於本研究中探討24 Mnj (88⑴⑻之每 卞Θ ^ 量預期為大多數患者可耐受者。慢性叱 劑量之效果及必要性係由先前以其他干擾素進行之研究所 支持。於溯年,國家衛生機構舆論審查小組建議使用 73 IFN-阿伐之12-個月疼栽而也 < 加 月縻私而非6個月(艾迪托瑞 )。因此考慮檢測對12個月狐貝他七之反應 於CHC抗病毒療法之研究中 %九〒所使用之三項經典結果 為ALT正常化、HCV RNA、、軎晗* , 一 以A /月除與肝組織學之改善。此等 二項結果皆於本研究中進行分析。 而本研九最令人震驚及意外之發現顯然是亞洲人 與非-亞洲人患者族群間之功效結果差異。文獻中尚無此類 於冶療進行下,病毒载負之減少早在第3天(第一次 治療-期間測量)即已明顯,且於第4週前達到最低值。於 〜體知群巾’ 21,1 %患者於研究期間至少曾-次具有無法 血清HCV RNA。於肝硬變患者中,有186%顯示至 少-次達清除,相較於非_硬變族群為215%。亞洲人次組 具有較高對治療產生反應之患者比例:56 5%至少曾一次 2有無法偵測之血清HCV RNA。於第48週治療結束時, 共22名患者顯示達完全HCV RNA清除(總體族群之 8.3%) 〇 於肝硬變與非-硬變族群中之完全反應比率相似(分別 為?.〇/〇及8.50/。)。然而於亞洲人次組中完全反應比率顯 然較於總體族群中者高。亞洲人經證實22名中有6名於 第48週時達完全反應,表示其完全反應反應比率為26.1 〇/。 相較於非-亞洲人為6.6%。該研究之主要終點為持續病毒 學反應比率◊於整體研究族群中,持續性病毒學反應比率 低·共記錄9名持續反應,代表總族群之反應比率為3 4% 74 1334785 。於肝硬變次組中,僅記錄一名持續反應(反應比率為 2·3〇/〇) ’其係於接受44 mcg㈣之亞洲人患者中。又, ^洲人次組顯示持續性反應比率較於總體族群中者高出甚 夕9名持續性反應中五(5)名發生於亞洲患者中,致使亞 洲人中之反應比率為21.7%,相較於非_亞洲人僅為16% 。置信區間並不重疊’㈣具有顯著差異。在亞洲人中, 由治療組所得之反應比率範圍為16 7%至28 6%,且似乎 為劑量及頻數-相關,雖然所參與之患者數量非常小。於亞 洲人次組中所見之明顯劑量·反應關係亦呈現於總體族群中 ,其中由治療組組所得之反應比率範圍介於15%至6 3% 。然而,持續性反應比率之置信區間彼此互相重疊,表示 所觀察到之關係在統計學上不顯著。該於亞洲人族群中所 觀察到之明顯劑量-反應關係亦見於總體族群中,其中由治 療組所得之反應比率範圍為1>5%至63%;然而,此等趨 勢在統計學上不顯著。對於達到持續性病毒學反應之非-亞 洲人患者,某些於丨丨週後達到持續性反應而其他則需要 到完全48週治療。亞洲患者較非·亞洲患者早顯示hcv RNA清除,其早在開始進行治療一週後即達清除( 範圍介於1至4週治療)。 分析ALT程度作為次要終點。於進行第48週治療結 束後,總體族群中有46名患者顯示ALT正常化(1 7.3%)。 於第48週時肝硬變患者之ALT正常化比率較非硬變患者 稍低(1 1.6%相較於18 4%),且亞洲人進展顯著較非·亞洲 人佳(26.1%相較於165%)。八]17反應與投藥劑量及頻 75 171 月顯的關係。於總體族群中’在觀察期結束時绅共 ”患者顯示ALT正常化(13 9%;從於治療結束二 _ %下降)。於肝硬變患者中僅在觀察期結束時 不具有正常ALT。於非.亞洲人中,於觀察期之第μ週僅 •9%具有顯示正常ALT,相較於治療結束時為165%;然 而於亞洲人中之正常化比率已確實從增加至 總體族群中# 14名患者標言主達持續性正常化 (5.3%)。僅有一名硬變患者達到持續性ALT正常化(23% ’相較於非-硬變者之5 8%)。14名顯示達持續性从丁正° 常化之患者中四(4)位為亞洲人,導致亞洲人之正常化比率 為17.4%相較於非·亞洲人為41%。於總體族群中,僅⑺ 名患者於第48週時同時顯示HCV RNA清除及alt正常 化(3.8%)。無肝硬變患者達到該二終點。兩(2)名組合反應 者為亞洲人’故亞洲人之組合反應比率為87%而非·亞洲 人為3.3%。於總體族群中僅"患者於觀察期第24週時 達到持續性HCV RNA清除與正常ALT之組合(3()%)。該 等組合反應者中無肝硬變患者。特別地,該等組合反應者 中4名為亞洲人’故亞洲人之组合反應比率為17篇而非_ 亞洲人為1.6%。 對於大多數已分析之參數,肝組織學之改變在肝硬變 與非-硬變族群間並無實質差異。然而,相對於其他終點, 肝組織學之變化於亞洲人與非·亞洲人之間並無可感知的差 異。此可能與具有治療後結果之亞洲人患者數量小(ι〇名 亞洲人相較於1 66名非-亞洲人)有關。 76 山 4785 以k九方式使用推論分析(費氏精確試驗及符號邏輯 回知)產生假說,特別係關於亞洲與非-亞洲患者間的差異 。經發現亞洲顯然較非·亞洲人更可能於治療第48週、於 觀察期第24週及於該二時間點達到完全HCv rna清除。 亞洲人亦較非·亞洲人更可能具有正常血清ALT。 投藥劑量及頻數之衝擊對HCV RNA清除最為顯著; 然而,所觀察到之劑量·相關趨勢在統計學上不具顯著性。 投藥劑量及頻數對ALT程度之衝擊更不明顯。 TIW療程之低中斷率對QD組之高比例明顯表示其達 到患者順應性及对受性限制。因為於QD冑量組中退出率 增咼,故關於此等組所描述之結論係應用於小量、經選擇 (且可能存在偏見)之患者族群。然而,在牢記此警告之 同時,亦應注意不論本研究中所使用之高劑量與強烈頻數 ’大多數平常所報導之事件係落入已知與干擾素及施用部 位失常相關之體質徵狀類型中,且其嚴重性大部份為輕度 至中度。 二又 【圖式簡單說明】 u_列示該研究全程中關於總體族群之患者配置百分比· 267名經隨機分配之患者中198名完成48週治療 ,且183名完成治療及觀察期(68.5%)。五十六(56)名串者 於完成治療期之前中途退出。 亦報導該研究全程中之患者配置:24名亞洲患者中 77 1334785 一十一(21)名完成48週治療期(87.5%),且所有此等串者 皆繼續完成觀察期。 心 U亦關於該研究全程t之患者配置,但其列示亞洲人與 非-亞洲人族群間之比較。從該圖可得知,亞洲患者中之完 成率顯著較非·亞洲人中者高:87.5%完成治療期相較於= 亞洲人之72.8%( 243分之177) ’且87 5%完成治療及後 續觀察相較於非亞洲人之66.7% ( 243分之162)。 凰一1係報導亞洲與非-患者間關於與HCV rna 之終點的主要功效結果之比較。點代表各族群中到達該終 點之患者百分比,而平行線代表此等百分比之置信區間; 亦列示未經校正優劣差比(0R)及此等優劣差 (CI)❶雖然亞洲人患者之數量相對上較小, 比之置信區間 但亞洲人顯然 較非-亞洲人更可能於治療第48週(未經校正〇r 5 〇 •’優 劣差比之CI [1.7-14.5] ; P=〇.006 )、於觀察期第24週( 未經校正(^8.2;優劣差比之(:1[24_27 5];产〇〇〇3)及 於該二時間點(持續性病毒學反應,該研究之主要功效終 點:未經校正OR 16.6·,優劣差比之CI [41·67 3]; p< 0.001 )達到完全HCV RNA清除。 係報導亞洲與非-患者間關於與ALT正常化相關之終 黠的主要功效結果之比較。點代表各族群中到達該終點之 患者百分比,而平行線代表此等百分比之置信區間;亦列 78 1334785 不未經校正優劣差比(0R)及此等優劣差比之置信區間(ci) 。亞洲人亦較非-亞洲人更可能具有正常血清ALT :該項差 異於治療第48週時不具統計學上差異(未經校正〇R】8 ;優劣差比之Cl [0.7-4.8] ; ρ=0·251),但於觀察期第24 週時亞洲人對非-亞洲人之未經校正優劣差比為11.9 (優劣 差比之CI [4.7-29.9] ; ρ< 0.001),且關於持續性ALT正 常化之亞洲人對非-亞洲人之未經校正優劣差比為49 (優 劣差比之 CI [1.4-17.1] ; p = 0.024)。 兔身文獻蛊 亞特MJ等人,见五义从仏,327,1899-1905,1999 ; 亞特 MJ 等人,;v.五叹/· j· Med·,327,556-562,1999 ; 亞米提P等人,醫學研究之統計學方法,第2版,倫敦: 麥可米蘭,1990 貝肯BR等人,牙腐滅學,22,152A-152A,1995 ; 貝多薩Ρ等人,开腐苈#,24(2),289-293,1996 ; 邦柯夫斯基HL等人,开腐病#,25(3),759-768,1997 ; 布藍德CM等人,素砰兖妨对,13,121-125,1993 ; 凱福里-斯佛薩L,矜学與鏢乂,72-78,Nov. 1991 ; 康吉費倫HS等人,牙腐苈學,22(4 Pt 1),1326-1329, 1995 ; 庫奇克 J,醫#.統診#,4,87-90,1985 ; 戴維斯GL,开腐旖#妨对,11,S72-S77,1990 ; 得萊克R·等人,启滸,285,542-547,1980 ; 79 丨1334785 杜格拉斯 DD 等人,Dig ,38,601-607,1993 ; 艾迪托瑞爾,*Scrz>,2221,25-25,1997 ; 哈柏桑澤等人,开腐·,20,437-441,2000 ; 哈柏桑澤等人,肝臟,20,438,第4行,2000 ; 胡南格 JH 等人,见五《g/. «/. Med.,336(5) : 347-356, 1 997 ; 伊斯哈克K等人,开腐苈荸游疗,22,696-699,1995 ; 岸原等人,福塚夢#期泞,86(4),1 13-20,1995 ;
林斯凱KL等人,开腐苈#,24,1034-1040,1996 ; 路克ASF等人,牙腐病學,1266-1270,1990 ; 馬克 D.F.等人,尸roc. A^i/. dead. Sci. tASJ,81 (18) 5662-5666 , 1984 ; 麥可高芬GW,Jii病學牙腐病學游fy,15,G90-G93, 2000 ;
麥可胡森 JG 等人,Μ 五《g/. /· Med.,339(21),1485-1492 ,1998 ; 麥可泰瑞N等人,於:威樂爾DJ等人,編著牛津醫學教 科書,牛津大學出版,2085-2100,1996 ; 麥克歐米許F等人,蕊扇徵立##,32(4),884-892, 2000 ; 麥爾拉MM等人,牙顧,13,146-150,1993 ; 歐布萊恩 PC,立# 診 ##,40,1079-1087,1984 ; 小侯 Μ 等人,,338,914-915,1991 ; 塔瑞芘R.等尺,病毒性肝炎期刊,2(2),\Q3-6,1995 ·, 80 ^334785 皮西尼諾 F.,3rd F/rc?/· ^«/7/7/.,8,257-263,1993 ; 波那德 Τ 等人,Lflwcei,352,1426-1432,1998 ; 波那德T等人,牙腐病#,24,778-789,1996 ; PRISMS 研究小組,#經#,56(12) : 1628-1636,2001 ; 薩拉科G等人,牙腐病學,18,1300-1305,1993 ; 舒爾PJ,#靡苈學牙腐病#澈办,8,1141-1143,1996 ; 許瓦在久.,Sc and. J. Infect. Dis.,2\,617-625 » 1989 ; 薛派得 Η· M.等人,启资,294,563-565,1981 ;
塔柏Ε.等人,涿家痛症砰兖痨砷,84(2),86-90,1992 ; 武田Τ等人,沒名署靡痴學,28,104-108,1993 ; 湯鐸L,牙腐苈學,260Α-260Α,1993 ; Τ.威金生,Cwrr. (9/?. Drwg,2(11),1516-22,2002 材恩 NN 等人,Jn/2. A/ei/·,125,634-639,1996。
81

Claims (1)

1334785拾、申請專利範圍:
"年,。月 fSTa
1 · 一種重組型IFN-貝他- la的用途,其係用於製造藉 由皮下投藥予亞洲種族患者以治療HCV感染症之醫藥品 ,其中該患者無法對先前以干擾素-阿伐之治療產生反應。
2. —種重組型ifn-貝他- la的用途,其係用於製造藉 由皮下投藥予亞洲種族患者以治療HCV感染症之醫藥品 ’其中該患者無法對先前以干擾素-阿伐之治療產生反應’ 且其經4週以IFN-貝他之初期治療後,顯示HCV RNA清 除。 3.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或2項之用途,其中該無法 對先前以干擾素·阿伐之治療產生反應之患者為該等已進行 以於每週3次至少3 MIU之劑量下之IFN-阿伐治療達至少 12生期’而得到下列其中一項結果者:(a)無法使血清 ALT正常化,或(b)於治療終止前ALT先正常化隨後又突 破正常值(ALT上升)。
4·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用途,其甲該治療 之劑量與療程係選自:12 Miu (44 meg)重組型IFN-貝他-^ 一週三次,12 MIU (44 meg)重組型IFN-貝他- la每天, 24 MIU (8 8 meg)重組型IFN_貝他_la 一週三次,及24 MIU (8 8 meg)重組型IFN•貝他]a每天。 5.—種用於治療亞洲種族患者之HCV感染的醫藥組合 物’其包含治療上有效量之IFN_貝他·u及醫藥上可接受 之賦形劑,其中該患者無法對先前以干擾素-阿伐之治療產 生反應。 82 1334785 6. —種用於治療亞洲種族患者之HCV感染的醫藥組合 物,其包含治療上有效量之IFN-貝他-la及醫藥上可接受 之賦形劑,其中該患者無法對先前以干擾素-阿伐之治療產 生反應,且其經4週以IFN-貝他之初期治療後,顯示HCV RNA清除。 拾壹、圖式:
如次頁。
83
TW092113031A 2002-06-03 2003-05-14 Use of recombinant ifn-β1a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recombinant ifn-β1a for the treatment of hcv infection in patients of asian race TWI33478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2100632 2002-06-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7159A TW200407159A (en) 2004-05-16
TWI334785B true TWI334785B (en) 2010-12-21

Family

ID=29595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13031A TWI334785B (en) 2002-06-03 2003-05-14 Use of recombinant ifn-β1a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recombinant ifn-β1a for the treatment of hcv infection in patients of asian race

Country Status (21)

Country Link
US (1) US7344709B2 (zh)
EP (1) EP1509242A1 (zh)
JP (1) JP2005533035A (zh)
KR (1) KR20050008762A (zh)
CN (1) CN1671408A (zh)
AR (1) AR039915A1 (zh)
AU (1) AU2003250231B2 (zh)
BR (1) BR0311696A (zh)
CA (1) CA2487299A1 (zh)
EA (1) EA007091B1 (zh)
HR (1) HRP20041076A2 (zh)
IL (1) IL165521A (zh)
MX (1) MXPA04012043A (zh)
MY (1) MY139068A (zh)
NO (1) NO20045579L (zh)
PL (1) PL374578A1 (zh)
RS (1) RS105104A (zh)
TW (1) TWI334785B (zh)
UA (1) UA79615C2 (zh)
WO (1) WO2003101478A1 (zh)
ZA (1) ZA2004092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33718A (en) * 2004-12-16 2006-10-01 Applied Research Systems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 in the asian population
JP5359883B2 (ja) * 2007-11-28 2013-12-04 東レ株式会社 肝炎の治療剤又は予防剤
US20100316608A1 (en) * 2009-06-15 2010-12-16 Vijayaprakash Suppiah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Response To Treatment With Immunomodulatory Composition
GB2506085A (en) 2011-10-21 2014-03-19 Abbvie Inc Combination treatment (eg with ABT-072 or ABT-333) of DAAS for use in treating HCV
DE112012003510T5 (de) 2011-10-21 2015-03-19 Abbvie Inc. Verfahren zur Behandlung von HCV umfassend mindestens zwei direkt wirkende antivirale Wirkstoffe, Ribavirin aber nicht Interferon
US8466159B2 (en) 2011-10-21 2013-06-18 Abbvie Inc. Methods for treating HCV
US8492386B2 (en) 2011-10-21 2013-07-23 Abbvie Inc. Methods for treating HCV
CN102538594B (zh) * 2012-01-10 2013-12-25 西安工业大学 交汇式激光精度靶及其测试方法
JP7129703B2 (ja) 2016-04-28 2022-09-02 エモリー ユニバーシティー アルキン含有ヌクレオチド及びヌクレオシド治療組成物並びにそれらに関連した使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8585A (en) * 1982-10-19 1986-05-13 Cetus Corporation Human recombinant cysteine depleted interferon-β muteins
US4737462A (en) * 1982-10-19 1988-04-12 Cetus Corporation Structural genes, plasmids and transformed cells for producing cysteine depleted muteins of interferon-β
US4518584A (en) * 1983-04-15 1985-05-21 Cetus Corporation Human recombinant interleukin-2 muteins
US4959314A (en) * 1984-11-09 1990-09-25 Cetus Corporation Cysteine-depleted muteins of biologically active proteins
US5116943A (en) * 1985-01-18 1992-05-26 Cetus Corporation Oxidation-resistant muteins of Il-2 and other protein
US5017691A (en) * 1986-07-03 1991-05-21 Schering Corporation Mammalian interleukin-4
US4965195A (en) * 1987-10-26 1990-10-23 Immunex Corp. Interleukin-7
US4904584A (en) * 1987-12-23 1990-02-27 Genetics Institute, Inc. Site-specific homogeneous modification of polypeptides
EA003789B1 (ru) 1998-04-28 2003-10-30 Апплайд Резеч Системз Арс Холдинг Н.В. КОНЪЮГАТЫ ПОЛИОЛ-β-ИНТЕРФЕРО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50008762A (ko) 2005-01-21
RS105104A (en) 2007-02-05
CN1671408A (zh) 2005-09-21
IL165521A (en) 2010-05-17
HRP20041076A2 (en) 2005-02-28
BR0311696A (pt) 2005-03-22
PL374578A1 (en) 2005-10-31
UA79615C2 (en) 2007-07-10
NO20045579L (no) 2005-01-26
WO2003101478A1 (en) 2003-12-11
MY139068A (en) 2009-08-28
AR039915A1 (es) 2005-03-09
CA2487299A1 (en) 2003-12-11
EA007091B1 (ru) 2006-06-30
US20060029572A1 (en) 2006-02-09
EA200401618A1 (ru) 2005-06-30
MXPA04012043A (es) 2005-03-07
AU2003250231B2 (en) 2009-01-08
TW200407159A (en) 2004-05-16
AU2003250231A1 (en) 2003-12-19
ZA200409218B (en) 2006-02-22
JP2005533035A (ja) 2005-11-04
IL165521A0 (en) 2006-01-15
EP1509242A1 (en) 2005-03-02
US7344709B2 (en) 2008-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94345B1 (ko) 리바비린 및 인터페론 알파를 포함하는, 만성 c형 간염에 걸린 항-바이러스 치료에 대한 나이브 환자의 치료용 약제학적 조성물
US6472373B1 (en)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eradicating detectable HCV-RNA in antiviral treatment naive patients having chronic hepatitis C infection
US20030055013A1 (en) HCV combination therapy
JP2002542202A (ja) 抗酸化剤を伴ったリバビリンを含有するhcv組み合わせ治療薬
EP3416675B1 (en) Treatment of hepatitis delta virus infection with interferon lambda
SK3922000A3 (en) The use of ribavirin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the use of interferon alpha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EP1824507A1 (en)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 in the asian population with interferon-beta
US6849254B1 (en) HCV combination therapy
CN101501068A (zh) 改进的α-干扰素多肽
TWI334785B (en) Use of recombinant ifn-β1a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recombinant ifn-β1a for the treatment of hcv infection in patients of asian race
JP2023531682A (ja) D型肝炎ウイルス感染の処置のための組成物および方法
EP4137209A1 (en) Application of tff2 protein and ifn-? protein combination in treatment of a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JP2005508935A (ja) 肝線維症およびc型肝炎ウイルス感染症を治療する方法
EA007785B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гепатита с с помощью тимозина, интерферона и рибавирина
KR20220139922A (ko) 인터페론 람다로의 코로나바이러스 감염의 치료
Carnicer et al. Tratamiento con PEG interferón alfa 2b y ribavirina en enfermos previamente tratados con interferón estándar en monoterapia o combinado con ribaviri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