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04260B - Microlens structure for image sensors - Google Patents

Microlens structure for image sensor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04260B
TWI304260B TW095105934A TW95105934A TWI304260B TW I304260 B TWI304260 B TW I304260B TW 095105934 A TW095105934 A TW 095105934A TW 95105934 A TW95105934 A TW 95105934A TW I304260 B TWI304260 B TW I3042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lens
forming
exposure
microlenses
photosensi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05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27465A (en
Inventor
Ming Chang Kao
Chihkung Chang
Futien Weng
Bii Jung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Semiconductor Mf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Semiconductor Mfg filed Critical Taiwan Semiconductor Mfg
Publication of TW200727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27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04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042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83Processes or apparatus peculiar to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 H01L27/14685Process for coatings or optic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5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 H01L27/14627Micro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1304260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大致關於一半導體結構,尤指跟影像感測 器一起使用的微透鏡(microlenses)。 【先前技術】 數位影像系統,譬如說數位照相機,一般都使用具 有光感測電子元件(如光感測二極體)的半導體晶片。這樣 的數位影像系統一般是以一連串的晝素來擷取影像中帶 有的光資訊。晝素通常是排列成由許多行跟列所構成的 一個陣列,譬如說1024x768的晝素陣列。每一個晝素則 表示一個或是多個光學影像感測元件。如果需要擷取關 於顏色的資訊,那可能需要有顏色濾光片(color filter)來 使特定的顏色穿透過去。而一個晝素中可能有許多個光 感測元件,分別對應不同的顏色。 大致上來說,微透鏡引導光線到光感測元件上,就 像是扮演了數位影像系統中光的收集者的腳色。一微透 鏡是放在半導體晶片之光感測元件上方的一個小小的透 鏡。因為被收集到的光線會通過這麼一個微透鏡,這樣 的一個微透鏡必須要有正確的形狀,才能夠準確的引導 光線到光感測元件。 微透鏡一般是透過一層微透鏡材料層放置在一半導 體晶片上來形成。這樣的微透鏡材料通常是光阻材料, 透過曝光顯影的過程,以去除掉不想要的部份,然後創 0503- A31401 TWF/Edward 5 1304260 造出一個希望的圖案。在微透鏡材料層圖案化之後’ 一 般會進行回流(reflow)以使微透鏡具有一個對稱的透鏡形 狀。 但是,當設計尺寸(design size)降低時,微透鏡的製 造卻可能產生問題。譬如說,隨著設計尺寸(design size) 的降低,微透鏡就應該彼此放的更為接近。當微透鏡彼 此放的更為接近,於回流製程時,微透鏡就很容易彼此 相黏合。回流製程所使用的溫度都很高,所以大都難以 控制,尤其是當微透鏡的間距縮短時,更難避免微透鏡 兩兩黏合的情形之發生。 另一個問題是關乎焦距。隨著更多的電路整合到一 個晶片上,晶片的總厚度,往往為了有更多的内連接層, 而變的更厚。這樣厚度的增加,相對的,拉長了焦距, 而較長的焦距需要有一個較薄的微透鏡。要產生一個較 薄的微透鏡需要有一個較高的處理溫度之回流製程,所 以又提高了黏合發生的可能。 因此,該如何產生具有比較小間距以及比較薄的微 透鏡,就變成了 一個業界所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内容】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形成微透鏡的方法。首 先,提供一基底,而基底具有至少一光感測元件。接著, 於該基底上,形成一光敏層(photo-sensitive layer)。以一 光罩進行第一次曝光。以該光罩進行第二次曝光。去除 0503-A31401TWF/Edward 6 1304260 " 部分的該光敏層,以使存留的部份之該光敏層形成至少 一微透鏡。對該微透鏡進行回流(reflow)。 本發明的實施例另提供了一種半導體影像感測裝 置。該半導體影像感測裝置包含有一基底以及複數微透 鏡。該基底具有至少一影像偵測部分以及一邏輯部分。 該影像偵測部分具有複數光感測元件,該邏輯部分具有 至少一内連接層。至少微透鏡其中之一形成於該等光感 測元件其中之一上,且該等微透鏡的高度係小於0.5微 鲁 米。 為使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 懂,下文特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 說明如下: 【實施方式】 以下的實施例將以CMOS影像感測器作為一實施 例,因為這是目前看起來比較常用的。當然,本發明並 • 不限定僅僅用於CMOS影像感測器,其他的影像感測 器,譬如說電荷轉合元件(charged-coupled device,CCD) 也可以運用本發明中所形成的微透鏡。 第1至4圖顯示了 一晶圓100於依據本發明的一實 施例,製作微透鏡的製程中不同階段時的剖面圖。製程 開始於第1圖。第1圖中的晶圓100已經透過一般習知 的技術來製作準備。大致上來說,晶圓100上有一個基 底110,基底110中具有數個光感測元件112。譬如說, 0503-A31401TWF/Edward 7 1304260 這些光感測元件112可以是以離子佈植製程所形成的光 二極體。形式上,可能是一個PN接面光二極體、一 PKP 光電晶體、一 NPN光電晶體、或是類似的光感測元件。 光感測元件112可能也具有一些光閘元件或是其他的光 感測零件。 一般的層間(interlayer dielectric,ILD)介電層 114 會 形成在基底110上。必須注意的是,其他電路,譬如說 電晶體、電容、等等元件,也可以形成在基底110上。 在一實施例中,ILD層114提供了 一個平坦化後的一個 表面,以使後續的層可以放置於其上。需注意的是,也 可能有一些沒有顯示於圖中的結構可能形成於基底110 上。譬如說,用來隔離光感測元件112與其他電路的場 氧化區或是淺溝隔離結構就可以形成於基底110上。 在此實施例中,ILD層114可以用低介電常數材料 (low-k dielectric material),譬如說,氧化石夕(silicon oxide)、填石夕玻璃(borophosphosilicate glass,BPSG)、 構石夕玻璃(phosphosilicate glass,PSG)、石夕玻璃 (fluorinated silicate glass,FSG)、碳掺雜氧化石夕 (carbon-doped silicon oxide)、或是其他業界所已知的材 料。在此實施例中,ILD層114具有以化學氣相沉積法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法所形成的 BPSG 或是 PSG,厚度可以是介於2000埃到8000埃之間。當然,其 他的材料或是厚度也可能可以使用。 一層或是多層的内連接層(interconnect layer) 116,外 0503-A31401TWF/Edward 8 1304260 加上每兩層内連接層116之間的 人 J —金屬間介電 (inter-metal dielectric,IMD)層 118,可 η 4立#
Α接者形成在ILD 層114上。這些内連接層116可以用 ι水蝕刻來圖案化, 或是以鑲後製程製作,也可以用任何可< 、、, 」把的導電物來構 成。譬如說,適合的材料可能有|g、鋼、 等。接觸(contact)或是孔(via)也可以形成,挺 令 層116之間或是到底下電路的之間的電性連接/、内連接 此發明特別適用於具有多數内連拯爲^ _ 戈屬的貫施例Φ, 譬如說,三層或是更多層的内連接層。& _ λ Τ 而廷麼多層的% 連接層可能使得光感測元件到微透鏡之pq ^ 曰]的>M電層厚择 大於3.5微米。一但内連接層的層數到诗 ^ < 3層、4層、ς 層、或是6層,光感測元件到微透鏡之人带 ^ 曰]的>Μ電層房危 甚至可能到3.5微米、4.5微米、5·0微半 ^ Η 卞度 h、或疋6.0微半 在以上這些狀況下,所需要的微透鎊I< 不 疋要溥且隹距面 長。如同稍後所解釋的,本發明的實施例了以制、、要 薄且焦距長的透鏡,而且能夠降低微透尹 ^作比較 咬硯兩兩黏合的 題。 ^ 一或是多層的護層(passivation layer) 12〇可以形成在 最上面的内連接層的上面。在一實施例中,護層可以包 含有以一般習知的CVD技術沉積的一氧化層以及/或是 一氮化層。護層120保護底下的電路,而免受環境的= 響,而且,提供了一個大致平坦的表面,使後續的濾光 器(optical color filter)122得以在其上形成。 濾光^§ 122可以谷許特定波長的光通過,並反射戋 0503-A31401 TWF/Edward 9 I3〇426〇 疋吸收掉其他的波長之光線。如此,底下的光感測元件 112就可以決定這樣特定波長的光所接收到強度有多 $三據光器122可能有許多種,譬如說紅色、綠色、或 疋義色濾光器。其它種組合,譬如說青色(cyan)、黃色、 以及洋紅色(magenta)也是可行。而濾光器122的顏色種 類數量也可以改變。 在一個實施例中,濾光器122具有一個已經被染色 k 或疋具有顏料的材料,譬如說壓克力(acrylic)。聚甲基丙 -夂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或是聚曱基 丙婦酸環氧丙酯(polyglycidylmethacrylate、PGMA)也是 復適合來加入顏料或是染料,以形成濾光器之材料。也 有其他的材料可能可以適用。濾光器122可以用目前習 知的任何技術製作。 第2圖為第1圖中之晶圓1〇〇於一微透鏡層21〇形 成之後的剖面圖。在此實施例中,微透鏡層21〇之厚度 大約是0.1微米到大約2.5微米,較佳的範圍則是〇.1微 米到〇·5微米。 微透鏡層210可以用任何可以被圖案化來形成透鏡 的材料而形成,譬如說具有高穿透率(transmittance)的壓 克力聚合物(acrylic polymer)。在此實施例中,此微透鏡 層 210 是以一正型光阻材料(positive photoresist material) 所形成。正型光阻材料的圖案化的方法,是透過一個圖 案’把不想要的地方加以曝光,然後顯影把已經曝過光 的部份去除。譬如說,適合用於此實施例的材料有 0503-A31401TWF/Edward 10 1304260 PMMA、PGMA、乳酸乙醋(ethyl lactate)跟乙酸丙二醇單 曱基醚酯(propyleneglycol monoether acetate)的混合物、 乙酸丙二醇曱基醚醋(propyleneglycol ether acetate)跟酴 醛樹脂(PHENOLIC RE SIN)的混合物等等。其中的一個例 子是由曰本東京JSR企業所生產的MFR 380跟MFR344 系列的產品。 在一個實施例中,微透鏡層210可以用一個液體狀 的材料,透過習知技術中旋轉塗佈的方式來形成。這樣 的方式,已經經過驗證,可以提供一個大致平整的表面, 而且微透鏡層210大致上可以得到相當一致的厚度,所 以可以使之後產生的微透鏡大致都差不多。其他的形成 方式’譬如說CVD、物理氣相沉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等也可以使用。 第3圖為第2圖中之晶圓100於一微透鏡層210經 過圖案化,形成了微透鏡310之後的剖面圖。在此實施 例中,微透鏡310是以正光阻材料所構成,微透鏡310 可以用具有i-line光源之步進機(stepper),透過一個具有 對應到微透鏡地方的數個不透光區域之光罩來保護微透 鏡的地方免於被曝光,來進行曝光以及顯影,以去除掉 不想要的區域。在此實施例中,如同習知技術所知道的, 晶圓以大致跟光罩平行的方向移動。 於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光阻材料的曝光是以數 個步驟來完成。目前已經知道了,如果僅僅使用單一次 的曝光步驟,則所需要的曝光能量將會復高,而導致一 0503-A31401TWF/Edward 11 J304260 :比車父寬的曝光區域。因此,最好是用多次的曝光步驟, 來降低每-次所需要的曝光量。而比較小的曝光量就可 以產生-個比較小的臨界尺寸(cdtical dimensi〇n,别, 所以就可以使微鏡頭們彼此更為靠近。 需注意的是,用來圖案化而形成微透鏡31〇的光罩, 在不同的曝光步驟時,可以有不同的焦平面(focal plane)。而每-次曝光步驟所使用的曝錢,則視不同應 用所希望形成的形狀,可以加以變化。在此實施例中, 只用單一光罩來進行多次曝光步驟,每一次的隹 不一樣,來製作出第仏圖中的微透鏡所顯示㈣外觀。 但本發明之實施例不要用單—光罩來進行,也可以 用數,光罩來行。在此實施例中,第—次曝光步驟的焦 平面是位於微鏡頭310的比較低的部份32〇,而第二次曝 光步驟的焦平面是位於微鏡頭3 i Q的比較高的部份= 每一次的曝光量可以是大約介於〇.7到丨之間的一個 =字’乘以需要使整個微透鏡31G的厚度曝光的總曝光 1,除以曝光的總次數。譬如說,如果需要有2恥叫·來 使特定的一微透鏡層完整的曝光來形成微透鏡,那依據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兩次的曝光步驟,各別所使用的 曝光量,就可以大約介於(0.7*24〇/2)叫到(1*24〇/2)叫之 間。這樣,一個比較小的曝光量就可以在微透鏡之 間丄產生比較小的臨界尺寸。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可以 用二次的曝光步驟,每一次的所使用的曝光量,就可以 大約介於(0.7*240/3)mj到(l*240/3)mj之間,這樣可以更 〇503-A31401TWF/Edward 12 •1304260 ' 減小微透鏡310之間的臨界尺寸。比較厚的微透鏡層須 要一個比較高的常數,也就是說大約是1 ;比較薄的微透 鏡層須要一個比較低的常數,也就是說大約是0.7。 每一次的曝光量並沒有必要是要彼此相等。譬如 說,也許有必要要創造出一個凹陷的結構,而這麼一個 凹陷的深度比微透鏡310的厚度之一半來的深。在此實 施例中,一樣假設要曝光並顯影整層的微透鏡310時需 要240mj的曝光量,那第一次曝光步驟所用的曝光量可 | 以是80mj,而第二次曝光步驟所用的曝光量可以是 240mj。因為第二次曝光步驟大致定義了凹陷的區域,些 許的過度曝光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也不會對微透鏡 310之間的臨界尺寸影響太大。 第4圖為第3圖中之晶圓100於回流(reflow)後,微 透鏡310的外觀改變後之剖面圖。回流步驟可以透過加 熱微透鏡310到一足夠使微透鏡310呈半液體狀的溫 度,經過表面張力,微透鏡310就可以形成一個半圓形 . 的表面。回流步驟可以是一個具有溫度大約介於l〇〇°C 到200°C,而時間介於10秒到30分的熱處理。經過回流 後,微透鏡310之間的間距可以小於0.2微米,甚至可以 小於0.1微米,來獲得更好的量子效率(quantum efficiency) 〇 一個漂白步驟可以選擇性的在回流步驟之前執行。 一般來說,漂白步驟可以降低微透鏡中的光敏物質的 量。降低光敏物質的量之好處,是可以降低在回流步驟 0503-A31401TWF/Edward 13 •1304260 …中,微透鏡的材質因為高溫的劣化並增進光線的穿透 率。此漂白步驟可以以紫外線光(ultra-violet)對微透鏡 310照射來進行。 經過回流後,微透鏡310的外觀就如同第4圖所顯 示。微透鏡310的高度可以大約是0.1微米到2.5微米之 間。當運用於系統晶片(system_on-chip,SOC)上時,比較 適當的微透鏡310高度是低於0.5微米。譬如說,一個晶 片具有一個邏輯部分以及一個影像偵測部份。邏輯部分 參 可以是一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是 一數位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影像 偵測部份具有數個影像感測元件在其中。邏輯部分的内 連接層至少有四層。這樣四層或以上的内連接層會加大 了焦距,所以就需要有一個比較薄的微透鏡。如杲内連 接層的數目比較少,那微透鏡310的高度就可以大約是 0.5微米到2.5微米之間。 接著,一般標準步驟就可以用來完成整個晶圓100 • 的製作,然後把各別的晶片切割並分別的包裝。 本發明雖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 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 神和範圍内,當可做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 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0503-A31401TWF/Edward 14 •1304260 【圖式簡單說明】 之一晶圓100。 100於一微透鏡層210形 第1圖為用來實施本發明 第2圖為第1圖中之晶圓 成之後的剖面圖。 、弟3圖為第2圖中之晶圓1〇〇於一微透鏡層21〇經 ^圖:化’形成了微透鏡310之後的剖面圖。 第3a圖顯示微透鏡的外觀。 、第4圖為第3圖中之晶圓1〇〇於回流(reflow)後,微 泰透鏡310的外觀改變後之剖_。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基底uo ; 層間介電層114 ; 金屬間介電層118 ; 濾光器122 ; 微透鏡310 ; 晶圓100 ; 光感測元件112 ; 内連接層116 ; 護層120 ; 微透鏡層210 ; 微鏡頭的比較低的部份32〇 ; 微鏡頭的比較高的部份350 〇 0503-A3l401TWF/Edward 15

Claims (1)

  1. J304260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形成微透鏡的方法,包含有: 提供一基底,具有至少一光感測元件; 於該基底上,形成一光敏層(photo-sensitive layer); 以一光罩進行第7—次曝光; 以該光罩進行第工次曝光; 去除部分的該光敏層,以使存留的部份之該光敏層 形成至少一微透鏡;以及 φ 對該微透鏡進行回流(reflow)。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形成微透鏡的方 法,其中,該光敏層係為一正光阻材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形成微透鏡的方 法,其中,對該微透鏡進行回流係進行一熱處理,該熱 處理的溫度係介於大約l〇〇°C至200°C,時間大約介於 10秒到30分鐘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形成微透鏡的方 • 法,其中,該光敏層的厚度大約介於0.1微米到2.5微米 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形成微透鏡的方 法,其中,該基底包含有至少四層内連接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形成微透鏡的方 法,其中,該光敏層形成複數微透鏡,該等微透鏡的間 距係小於0.2微米。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形成微透鏡的方 0503-A31401TWF/Edward 16 1304260 距4光敏層㊉成複數微魏,料微透鏡的間 距係小於O.i微米。 法,j U利祀11帛1項所述之形成微透鏡的方 / ,乂、,該光感測元件係為一 CM〇s影像感測器。 、去i由申°月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形成微透鏡的方 去’其中’該光感測元件係為一 detector) 〇 CCD(charge couple 法 如巾=利|&圍第i項所述之形成微透鏡的方 於進行回流前,另包含有一漂白步驟。 u.—種形成微透鏡的方法,包含有: 提供-基底’具有至少-光感測:件; 於該基底上,形成一光敏層(Ph〇to-sensitivelayer); 區域=光罩,進行複數次曝光,以使該光敏層之部分 ^除部分的該紐層,以使存留的部份之該光敏層 形成至少一微透鏡;以及 對該微透鏡進行回流(refl〇w)。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項所述之形成微透鏡的方 去’其中,該等曝光之i中夕 於处 等曝光之其中之另用用一第一焦距,該 不等於該第二焦距。、距,該第-焦距係 利範圍第u項所述之形成微透鏡的方 大約箄曝光之其中之—所使用的曝光能量,係 、’;.至1 1乘以一總能量除以該等曝光的總次數, °5〇3-A31401TWF/Edward 17 1304260 该總能量係為於—次曝光中 量。 取遺喊透鏡的曝光能 14·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1項 法,苴中,兮%、參典从一 、厅达之形成微透鏡的方 /、f该微透鏡的高度大約小於〇·5微米。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 ’^、。 法,苴中,4^之形成微透鏡的方 距係小於0.2微米。 忒寺微透鏡的間 法Λ6./1料·圍第11韻述切成微透鏡的方 距/i於Q 層形成複數微透鏡,料微透鏡的間 距係小於〇· 1微米。 ^ J ^ j 有:17. 一種形成-半導體影像偵測元件的方法,包含 邱广底’具有至少一影像偵測部分以及-邏輯 像靖分具有複數光感测元件,該邏輯部 刀具有至少一内連接層; 一=影㈣測部分上,形成-光敏層(pWsensitive 光敏層形成至少一微透鏡;以及 進行複數次曝光,以使該光敏層之部分區域曝光· 去除被曝光的部分該光敏層,以使存留的;J ’ 對w亥被透鏡進行回流(reflow)。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形成—半 像摘測元件的方法,其中,該等曝光之其中之—所使= 的曝光能量,係大約等於0.7到1乘以一總能量除以該等 0503-A31401TWF/Edward 18 J304260 =:能量該總能量係為於,μ需要形成該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像偵測元件的方法,其中, 微米。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
    像制元件的方法,其中,該光敏導體影 該等微透鏡的間距係何G.2_。~成稷數微透鏡, 21·如中請專·圍第17項所 像偵測元件的方法,其中,詨 形成一 +钕體影 該等微透鏡的間距係小於G.1微米。^成複數微透鏡,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 像偵料件的方法,其中,該邏辑包體影 内連接層。 丨刀包含有主少四層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形成-半導體旦; 像偵測元件的方法,其中,該等曝光細單—光罩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形成一半導體丁旦; 像镇測兀件的方法,其中,該等曝光係以複數光罩進 25. 一種半導體影像感測裝置,包含有: 土底具有至少一影像偵測部分以及—邏 分’該影像_部分具有複數光感測元件,該邏輯邱1 具有至少一内連接層;以及 刀 複數微透鏡,至少其中之—形成於該等域測元件 其中之一上’該等微透鏡的高度係小於0.5微米。 0503-A31401TWF/Edward 19 :1304260 裝置2,6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半導體影像感測 ,該等微透鏡的間距係小於ϋ·2微米。 f置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半導體影像感測 ^ ,該等微透鏡的間距係小於ϋ·ι微米。 28立^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半導體影像感測 、1’/、中’該邏輯部分包含有至少四層内連接層。 裝置,Α ^申請專利範圍第2 5項之所述之導體影像感測 、π亥等光感測70件係為一 CMOS影像感測器。 壯/甘t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半導體影像感測 :ec㈣、。’該等光感測元件係為-CCI)(eharge couple 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半導體影像感刻 於"亥專元感測元件至該等微透鏡之間具有 至少一介電層。 3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半導體影像感測 其中’該介電層的總厚度大約大於3.5微求。 33· —種半導體影像感測裝置,包含有: 八 &底具有至少一影像偵測部分,該影像偵測部 刀具有複數光感測元件;以及 複透鏡’至少其中之一形成於該等光感測元件 ’、之上’該等微透鏡的高度係小於〇·5微米。 狀3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半導體影像感測 衣置,其中,該等微透鏡的間距係小於0.2微米。 35.如中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半導體影像感測 0503-Α3140 lTWF/Edward 20
TW095105934A 2005-02-23 2006-02-22 Microlens structure for image sensors TWI30426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5548905P 2005-02-23 2005-02-23
US11/181,508 US7704778B2 (en) 2005-02-23 2005-07-14 Microlens structure for image senso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27465A TW200727465A (en) 2007-07-16
TWI304260B true TWI304260B (en) 2008-12-11

Family

ID=38059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05934A TWI304260B (en) 2005-02-23 2006-02-22 Microlens structure for image sensors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7704778B2 (zh)
KR (1) KR100743443B1 (zh)
CN (1) CN100458571C (zh)
TW (1) TWI3042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24694B2 (en) * 2005-12-16 2009-04-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unneled light pipe for pixel sensors
US20070235771A1 (en) * 2006-04-05 2007-10-11 Yan-Hsiu Liu Semiconductor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0851752B1 (ko) * 2007-06-12 2008-08-11 주식회사 동부하이텍 이미지 센서의 제조방법
JP4600476B2 (ja) * 2007-12-28 2010-12-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微細構造物の欠陥検査方法及び欠陥検査装置
US8283110B2 (en) * 2010-06-16 2012-10-09 Visera Technologies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n image sensor device
US8716823B2 (en) 2011-11-08 2014-05-06 Aptina Imaging Corporation Backside image sensor pixel with silicon microlenses and metal reflector
US9721984B2 (en) 2012-04-12 2017-08-0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Image sensor manufacturing methods
TWI569400B (zh) * 2012-06-11 2017-02-01 精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晶片封裝體及其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4888A (en) * 1992-05-22 1996-05-07 Matsushita Electronics Corp. On-chip screen type solid state image sens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3830590B2 (ja) 1996-10-30 2006-10-04 株式会社東芝 固体撮像装置
US6706948B1 (en) * 1998-03-19 2004-03-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Sugarcane UBI9 gene promoter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6577342B1 (en) * 1998-09-25 2003-06-10 Intel Corporation Image sensor with microlens material structure
KR20000044590A (ko) * 1998-12-30 2000-07-15 김영환 높은광감도를 갖는 이미지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00044588A (ko) * 1998-12-30 2000-07-15 김영환 높은 광 투과도를 갖는 이미지센서의 마이크로렌즈 형성방법
US6350127B1 (en) 1999-11-15 2002-02-2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or CMOS image sensor
JP2001155905A (ja) * 1999-11-24 2001-06-08 Nec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トリミング方法ならびに記録媒体
KR20010061586A (ko) * 1999-12-28 2001-07-07 박종섭 이미지센서의 마이크로렌즈 형성 방법
KR100477789B1 (ko) * 1999-12-28 2005-03-22 매그나칩 반도체 유한회사 이미지센서의 제조 방법
KR20010061351A (ko) 1999-12-28 2001-07-07 박종섭 커패시터가 접속된 포토다이오드를 갖는 씨모스이미지센서의 단위화소
JP4123667B2 (ja) * 2000-01-26 2008-07-2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の製造方法
US6417022B1 (en) * 2000-04-12 2002-07-09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for making long focal length micro-lens for color filters
US6514785B1 (en) 2000-06-09 2003-02-04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CMOS image sensor n-type pin-diode structure
US6717190B2 (en) 2002-02-14 2004-04-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US7084472B2 (en) * 2002-07-09 2006-08-0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KR100854859B1 (ko) * 2002-07-11 2008-08-28 매그나칩 반도체 유한회사 반도체 소자의 노광 마스크 및 이를 이용한 감광막 패턴형성 방법
CN100345303C (zh) 2002-08-01 2007-10-24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感测器微透镜组、影像感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040121246A1 (en) * 2002-09-20 2004-06-24 Brown David R. Lithography process to reduce seam lines in an array of microelements produced from a sub-mask and a sub-mask for use thereof
US6638786B2 (en) 2002-10-25 2003-10-28 Hua Wei Semiconductor (Shanghai ) Co., Ltd. Image sensor having large micro-lenses at the peripheral regions
KR100522863B1 (ko) * 2002-12-30 2005-10-20 동부아남반도체 주식회사 이미지 센서 제조방법
US6979588B2 (en) * 2003-01-29 2005-12-27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MOS image sensor having microlens therein with high photosensitivity
US6818934B1 (en) 2003-06-24 2004-11-16 Omnivision International Holding Ltd Image sensor having micro-lens array separated with trench structures and method of making
US7190387B2 (en) * 2003-09-11 2007-03-13 Bright View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for fabricating optical microstructures using a cylindrical platform and a rastered radiation beam
KR100562293B1 (ko) * 2003-10-01 2006-03-22 동부아남반도체 주식회사 씨모스 이미지 센서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7307788B2 (en) * 2004-12-03 2007-12-11 Micron Technology, Inc. Gapless microlens arra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KR100653691B1 (ko) * 2004-07-16 2006-1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적어도 메인 화소 어레이 영역의 전면을 노출시키는패시베이션막을 갖는 이미지 센서들 및 그 제조방법들
US7068432B2 (en) * 2004-07-27 2006-06-27 Micron Technology, Inc. Controlling lens shape in a microlens array
US7180044B2 (en) * 2004-12-03 2007-02-20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Image sensor device with color filter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297916B1 (en) * 2005-02-22 2007-11-20 Magnachip Semiconductor, Ltd. Optically improved CMOS imaging sensor structure to lower imaging lens requireme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094053A (ko) 2006-08-28
TW200727465A (en) 2007-07-16
US20060189024A1 (en) 2006-08-24
US7704778B2 (en) 2010-04-27
CN100458571C (zh) 2009-02-04
CN1952784A (zh) 2007-04-25
KR100743443B1 (ko) 2007-07-30
US20100164040A1 (en) 201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04260B (en) Microlens structure for image sensors
TWI585916B (zh) 半導體結構及半導體裝置製造方法
TWI528536B (zh) 在背照式影像感測器晶片內形成多層金屬膜堆疊的方法及背照式影像感測器裝置
TWI476890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623090B (zh) 背面感光式影像感測器及其形成方法
TWI487082B (zh) 積體電路結構及背面受光型影像感測裝置
JP6019099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763017B1 (ko) 반도체 구조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654752B (zh) 固態成像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0810100A (en) Image sensor and th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536550B (zh) 影像感測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及背面受光型影像感測裝置
TWI753745B (zh) 影像感測器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202107691A (zh) 形成影像感側器晶片的方法
TW200933221A (en) Anti-reflection structure for transmitting light source and image sensor device
TW201828462A (zh) 固態攝影元件
US20090140360A1 (en) Image sensor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JP2014154834A (ja) 固体撮像素子
TWI749927B (zh) 低折射率柵格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KR100915752B1 (ko) 이미지센서의 제조방법
KR20100080135A (ko) 이미지 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907892B1 (ko) 이미지 센서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TWI637496B (zh) 半導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TWI331801B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cmos image sensor
KR20090068655A (ko) 이미지 센서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