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02952B - Silicon waf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grow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 Google Patents

Silicon waf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grow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02952B
TWI302952B TW094128981A TW94128981A TWI302952B TW I302952 B TWI302952 B TW I302952B TW 094128981 A TW094128981 A TW 094128981A TW 94128981 A TW94128981 A TW 94128981A TW I302952 B TWI302952 B TW I3029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rystal
field
hydrogen
single crystal
grow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28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13588A (en
Inventor
Masataka Hourai
Wataru Sugimura
Toshiaki Ono
Original Assignee
Sum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co Corp filed Critical Sumc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613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13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029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029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29/00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ir shape
    • C30B29/02Elements
    • C30B29/06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15/00Single-crystal growth by pulling from a melt, e.g. Czochralski method
    • C30B15/02Single-crystal growth by pulling from a melt, e.g. Czochralski method adding crystallising materials or reactants forming it in situ to the melt
    • C30B15/04Single-crystal growth by pulling from a melt, e.g. Czochralski method adding crystallising materials or reactants forming it in situ to the melt adding doping materials, e.g. for n-p-jun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15/00Single-crystal growth by pulling from a melt, e.g. Czochralski method
    • C30B15/20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15/00Single-crystal growth by pulling from a melt, e.g. Czochralski method
    • C30B15/20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C30B15/203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relationship of pull rate (v) to axial thermal gradient (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Description

1302952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屬於半導體裝置的素材之矽晶圓及其製造 方法,以及屬於矽晶圓的素材之矽單晶之成長方法’特別 是有關無缺陷之一般所謂無成長中缺陷晶圓(Grown-indefeets free wafer)之製造上很適用的技術。 本申請案,係對20〇4年8月25日所提出申請之日本專 利申請第2004-246017號、2005年6月2日所提出申請之曰 本專利申請第2005-163152號、2005年8月22日所提出申請 之日本專利申請第2005-2 3 95 29號主張優先權者,並在此 援引其內容。 【先前技術】 作爲屬於矽晶圓的素材之矽單晶之製造方法之代表性 者,係一般簡稱爲CZ法(切克勞斯基氏法,Czochralski method)之旋轉拉晶法(rotargy pulling method)。採用 CZ法之矽單晶之製造時,如周知,係於石英坩堝內所形 成之矽熔融液中浸漬晶種(seed crystal ),並使坩堝及晶 種旋轉之下,拉上晶種,藉以使砂單晶成長於晶種下方。 惟如此方式所製造之矽單晶中,周知有會發生在裝置 (device)形成過程成爲問題之種種Grown-in欠陷(成長 中缺陷,Grown-indefeets,)。代表性的Grown-in缺陷,係 發生在晶格間砂主領域之位錯簇團(dislocation cluster) 、及發生在空缺主領域(vacancy superior area)之COP ( (2) 1302952
Cristal Originated Particle、晶體起因之微粒)或孔洞( void )的兩種’而兩領域間即成爲環( Oxidation induced Stacking fault,氧化感應疊層缺陷)發生領域。 •再者,尙有空缺型及晶格間矽型的無Grown-in缺陷領域。 以下,參考第1圖之下,就結晶直徑方向之典型的缺陷分 佈加以說明。 於結晶直徑方向的中間位置,按環狀方式存在有環( φ狀)OSF發生領域。環OSF發生領域內側’係介由無缺陷 領域而成爲COP或孔洞發生領域。另一方面’環〇SF發生 領域外側,係介由促進氧氣析出之領域及抑制氧氣析出之 領域(PI領域)而成爲位錯簇團發生領域。促進氧氣析出 之領域,係空缺型的無Grown-in缺陷領域(PV領域),而 抑制氧氣析出之領域,係晶格間矽型的無Grown-in缺陷領 域(PI領域)。 此種缺陷分佈,如周知,可由下列兩種因素而所控制 φ。一種係結晶拉上速度,而另一種係剛凝固後的結晶內溫 度分佈。以下,參考第2圖之下,就結晶拉上速度的影響 加以說明。 第2圖係表示逐漸降低拉晶速度之下所成長之單晶的 縱向剖面中之缺陷分佈之情形。在拉晶速度較速階段,環 OSF發生領域係位於結晶外周部。因而,從依高速拉晶條 件所成長之單晶所採取之晶圓,將在結晶直徑方向的略全 領域發生COP。隨著拉晶速度的降低而環〇SF發生領域將 逐漸移動至結晶中心部,最後即在結晶中心部消減。因而 -6 - (3) 1302952 ’從依低速拉晶條件所成長之單晶所採取之晶圓,將在結 晶直徑方向的略全領域發生位錯簇團。在此,第1圖的結 晶橫向剖面,係相當於第2圖中的A位置上剖面圖。 位錯簇團及COP均係會惡化裝置特性之有害Grown-in 缺陷,惟COP者之有害度較輕,且由於對生產性之需要, 在來的作法係專門實施將第2圖中按D位置以上所示之OSF 發生領域取位於結晶外周部或往結晶外排除之高速拉晶條 | 件下的成長之方法。 然而,隨著近年來之積體電路的非常細緻之微細化, 連COP的有害性亦被人所詬病,而開始有防止位錯簇團和 COP的# & 2胃胃。會g胃# lit @g 2 g if白勺一 |重,|系$D 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藉由點缺陷分佈控制之無 缺陷結晶的成長之方法。 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結晶成長時之無 Grown-in缺陷化,係利用藉由前述之剛凝固後的結晶內溫 φ度分佈而控制缺陷分佈之現象者。 亦即,在通常的CZ拉上法中,剛凝固後之結晶即從 外周面散熱。因此,剛凝固後的結晶內之軸方向溫度梯度 (tomperature gradient),會呈現外周部的溫度梯度Ge爲 大於中心部的溫度梯度Gc之傾向。其結果,在逐漸降低拉 晶速度之下所成長之單晶的縱向剖面上之缺陷分佈’特別 是環OSF發生領域,將成爲往下方凸出且前端爲尖形的V 字形狀。其結果,即使採用環OSF發生領域會在結晶中心 部消滅之臨界速度附近的拉晶條件而言,無Grown-in缺陷 (4) 1302952 的領域仍然限定性地僅能在結晶中心部產生,而不能使結 晶直徑方向的全領域進行無缺陷化。 一般,位錯簇團及COP,當然除不會發生在環OSF發 生領域內側的無缺陷領域內之外,環〇SF發生領域本身, 以及其外側的促進氧析出之領域及抑制氧析出之領域內亦 不會發生。亦即,此等4種領域,即爲無Grown-in缺陷之 領域。 | 相對於此,如設法改變結晶拉上爐中的加熱區域( hot zone)構造,而作成從外面側積極保溫剛凝固後的結 晶之方式,則能作成中心的溫度梯度Gc爲與外周部的溫度 梯度Ge相同或較大之情況。於是,逐漸降低拉晶速度之下 所成長之單晶在縱向剖面上之環(狀)OSF發生領域之形 狀,係如第3圖所示,維持往下方凸出之傾向之下前端成 爲扁平化而成爲U字形狀。並且,在此種狀態下,如採用 環0SF發生領域會在結晶中心部消滅之臨界速度附近的拉 φ晶條件,即能使結晶直徑方向全領域無缺陷化。在此,第 3圖中,該拉晶速度條件係存在B_ C的範圍內。 另外,結晶之成長時之無缺陷化的其他技術而言,有 例如,專利文獻3及專利文獻4中所示般的結晶拉上時,在 氫氣體環境中所進行之拉晶方式。此方式乃係對導入拉晶 爐內之惰性氣體環境中混入微量氫氣者,而與對矽烷融液 的氮摻雜同樣,能抑制空缺之形成。 在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所記載般之藉由缺陷分佈之 控制之無Grown-in缺陷的結晶的成長技術中,作爲拉晶條 (5) 1302952 件而需要選擇〇 S F發生領域會在結晶中心部消滅之臨界速 度附近的低速拉晶條件。因此,不能避免生產性之低落。 加之,爲達成無Grown-in缺陷化的拉晶速度範圍(界 限:第3圖中的B - C的範圍)狹窄之故,難於進行無 Grown-in缺陷的安定的成長。其結果’難於涵盡結晶全長 而獲得無Grown-in缺陷之結晶,無Grown-in缺陷之結晶的 製造收率自然降低。因此,有難於降低無Grown-in缺陷之 φ 結晶的製造成本的問題。特別是,結晶直徑增大爲2 00 m m、3 0 0 m m時,難於滿足G e S G c的關係,而有爲無缺陷 化的拉晶速度範圍B - C會更加狹窄的傾向,故業界盼望 開發出一種能突破此種問題點之技術。 再者,爲達成無Grown-in缺陷單晶之拉晶速度範圍之 中,在來之爲製造無Grown-in缺陷之結晶之用的速度範圍 (界限:第3圖中的E — C的範圍)狹窄之故,在所拉上之 在來的無Grown-in缺陷之結晶中,屬於空缺型的無Grown-φ in缺陷領域(PV領域)之促進氧析出領域,與屬於晶格間 矽型的無Grown-in缺陷領域(PI領域)之抑制氧析出領域 (以及,如在12xl017 atoms/cm3以下的低氧結晶的情形 則爲環OSF發生領域)互相混在一起,而有晶圓面內中之 氧析出物的密度、尺寸、以及DE( denuded zone,無缺陷 領域)寬幅等的氧析出特性不均勻的可能性之問題。 亦即,由於PV領域與PI領域在晶圓的混在一起之故, 在裝置過程中的氧析出物的分佈即成爲不均勻,結果吸氣 (gettering)能量強的部分與弱的部分互相混在一起。又 -9 - (6) 1302952 ,裝置的表層附近的活性領域必須係不存在c O P或位錯簇 團以及氧氣析出物或屬於其2次缺陷之OSF或穿孔輸出錯 位(punch-out dislocation)等缺陷的領域,惟此種不存 在此種缺陷之領域的寬幅,亦即DZ寬幅會在晶圓面內形 成不均勻。因此等IG( internal gettering,內部吸氣)能 量及DZ寬幅的不均勻分佈而裝置特性即變動,並招致收 率的降低。如欲避免此種不均勻性,則能製造僅由PV領 p 域、或者,PI領域所成之無Grown-in缺陷結晶即可。但, 假設,即使能製造僅由PV領域所成之無Grown-in缺陷之結 晶,由於非常容易析出氧氣之故,需要在裝置活性領域中 作成不發生氧氣析出物及2次缺陷之方式,因此,可容許 之氧氣濃度範圍即被限制在低氧領域(例如,〔Oi〕S 1 2 xlO17 atoms/cm3),而產生有不能使用高氧領域的問題 〇 因此,業界盼望開發一種即使在高氧氣領域中仍能在 φ裝置活性領域中按生產性良好,安定方式成長不發生氧氣 析出物及其2次缺陷之僅由PI領域所成之無Growri-in缺陷 之結晶,惟在來,爲製造僅由PI領域所成之無Grown-in缺 陷之結晶的拉晶速度界限寬幅爲非常狹窄,因此,未能製 得僅由PI領域所成之晶圓。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 1 -22 02 8 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2- 1 8 779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曰本專利特開2000-28 1 49 1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 1 -3 3 5 3 96號公報 -10- (7) 1302952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能在無G r 0 w n - in缺陷之結晶中 ,按生產性良好,安定方式成長由PI領域所成無Grown_in 缺陷之結晶之矽單晶之成長方法。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 提供依該矽單晶成長方法所製造之高品質且低成本的鏡面 | 硏磨矽晶圓及其製造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以改善藉由缺陷分佈控制之無Grown-in缺陷之結晶的 成長技術上所成問題之低生產性•低收率爲目的,而本發 明人等即著眼於含有氫氣之氣體環境中的拉晶技術,並加 以硏究之結果,獲得下述二項結論。 第1項爲,在採用經設計爲將在結晶中心部的溫度梯 φ度Gc作成與在結晶外周部的溫度梯度Ge相同或較大之加 熱區構造,並逐漸降低拉晶速度之下使單晶成長時的結晶 縱向剖面中之OSF發生領域進行U字形化的情形,如於導 入拉晶爐內之惰性氣體環境中混入微量氫氣,則在其結晶 縱向剖面中之缺陷分佈,係如第4圖所示,爲無缺陷化所 進行之拉晶速度範圍B’ - C’,將較不含氫氣之狀態時的第 3圖中的B— C爲往結晶軸方向擴大。 第2項爲,該拉晶速度範圍的擴大,可由〇 S F環發生 領域將在結晶中心部消滅之臨界速度Vo增高,及將生位 -11 - (8) 1302952 錯簇團之臨界速度Vd降低而實現。亦即,爲無缺陷化所 進行的拉晶速度範圍B’ - C’,將往較非氫氣體環境時的第 3圖中的B — C爲高速側,亦即往第3圖中的上方,以及低 速側,亦即,往第3圖中的下方擴大。茲參考第5圖,就此 現象加以說明如下。 第5圖係表示對拉晶速度與OSF環直徑間的關係產生 影響之缺陷分佈的影響度之圖。圖中,點線表示在結晶中 | 心部的溫度梯度Gc較在結晶外周部的溫度梯度Ge爲小的 情形,亦即,使拉晶速度逐漸降低之下所成長之單晶的縱 向剖面中之OSF發生領域的形狀爲往下凸出的V字形的情 形。在此情形,隨著拉晶速度之降低而OSF環直徑即逐漸 縮小,而在臨界速度Vo時收攏爲0。 實線(細線)表示將在結晶中心部的溫度梯度Gc作成 與在結晶外周部的溫度梯度Ge相同或較大的情形,亦即, 使拉晶速度逐漸降低之下所成長之單晶的縱向剖面中之 φ OSF發生領域的形狀爲U字形狀化的情形且爲非氫氣體環 境之情形。在此情形,0 S F環直徑開始縮小時之拉晶速度 將降低,因其開始速度而急激引起縮小,並在與點線的情 形略相同之臨界速度Vo時收攏爲〇。亦即,臨界速度Vo在 維持一定之下,環直徑的減少梯度變成急陡。由此,在臨 界速度V 〇附近,在結晶直徑方向全區域可成長不存在位 錯簇團及COP之無缺陷的單晶,惟並非臨界速度Vo增高之 故,需要實施低速拉晶。 相對於此,實線(粗線)表示將在結晶中心部的溫度 -12- (9) 1302952 梯度Gc作成與在結晶外周部的溫度梯度Ge相同或較大的 情形’亦即,使拉晶速度逐漸降低之下所成長之單晶的縱 ^ 向剖面中之OSF發生領域的形狀爲U字形狀的情形且爲氫 氣體環境的情形。在此情形,較實線(細線),環直徑維 持減少梯度爲急陡梯子之下臨界速度即從Vo增高爲Vo·。 實線(細線)往高速側平行移動者即爲實線(粗線)。 如此,爲無Grown-in缺陷結晶的成長上,如組合在氫 φ氣體環境中的拉晶,則環OSF領域會在結晶中心消滅之臨 界速度即增局,因此,照已成長的狀態(a s g r 〇 w η )而在 結晶直徑方向全區域不存在位錯簇團及COP之無Grown-in 缺陷的單晶,即可藉由較在來爲高速之拉晶而能成長。再 者,如採用在氫氣氣體環境中的拉晶,則由於會發生位錯 簇團之下限的拉晶速度Vd即降低爲VcT,而爲無缺陷化所 進fT之拉晶速度範圍即從B—C擴大爲B’ - C’之結果,無缺 陷結晶即能安定成長,且無Grown-in缺陷之結晶的製造收 φ率可獲顯著提升。 如組合在氫氣體環境中的拉晶即爲無Grown-in缺陷化 所進行之拉晶速度範圍會擴大之理想,亦即,環〇 S F的臨 界速度Vo增高,而位錯簇團會發生之臨界速度Vcl降低之 理由,可設想爲如下述。 經於1 3 00至1 3 90 °C的高溫氫氣中進行矽晶圓之熱處理 並急冷時,空缺或晶格間矽即與氫起反應而將形成空缺一 氫或晶格間矽-氫複合物(文獻1 :末澤正志著,1 9 9 9年6 月3日出版,應用物理學會結晶工學分科會第丨100次硏究 -13- (10) 1302952 會刊物,第11頁)。因而,在含有氫氣之惰性氣體環境中 成長cz結晶時,在較結晶冷卻過程的cop (約Π00°c )或 位錯(約1 0 0 0 °C )等G r 〇 w η - i η缺陷所形成之溫度爲局溫的 高溫部中,由於矽結晶中過多存在之空缺或晶格間矽即與 氫起反應而形成空缺一氫或晶格間矽-氫等複合物之故’ 空缺及晶格間矽的濃度即降低。因而,空缺或晶格間矽的 凝聚即被抑制,而能成長無COP及位錯簇團、或者尺寸小 的C Z結晶。 但,在含有氫氣之惰性氣體環境中依V / G (拉晶速 度V與溫度梯度G之比)十分大的空缺主條件下使CZ結晶 成長時,如氫氣濃度過高時,則會生成稱爲氫缺陷之大小 在數//m至數十//m的巨大空穴(cavity )(可能爲空缺的 凝聚物)(文獻2 : E.伊利野、K·高野、M·木村、H. 濱岸其著:材料科學與工程B36 ( 1996年)第146頁至第 149 頁及文獻 3: Τ· H.王、T. F· Ciszk、T. Schuyler 共著 :結晶成長期刊1 〇 9期(1 9 9 1年)第1 5 5頁至第1 6 1頁)、 或者,在V / G十分小的晶格間矽主條件下,周知有會發 生晶格間砂型的氫缺陷(可能爲晶格間砂的凝聚物之位錯 對(dislocation pair ))(文獻 4 : Y · Sugit著,日本應用 物理期刊,4·卷(1 96 5年)第962頁)。 因此,不需要將拉晶速度降低至會發生環0SF領域之 臨界速度以下,如在充分含有氫氣之氣體環境中依CZ法 拉晶時,仍然能控制C 0 P的生成,惟由於會發生巨大空穴 之故,不能用爲半導體的晶圓。又,即使在低速拉晶之情 -14- 1302952 (11) 形,仍然可抑制位錯簇團的生成,惟因位錯對之發生以致 ~ 不能作爲半導體用的晶圓使用。 . 第6圖係表示在CZ結晶成長時於結晶中心部之1 100 °c 以上的溫度下,空缺、晶格間矽的濃度Cv及濃度Ci對拉晶 速度V與在固液界面附近的結晶側的溫度梯度G間的比V/ G的關係之圖,而表示氫氣存在於結晶中的情形的COP及 位錯簇團的生成抑制之效果。在此,Vo、Vc及Vd分別係 環OSF領域、COP以及位錯簇團在結晶中心部或直徑方向 馨的一部分開始生成之臨界速度而Cv-OSF、Cv—COP以及 Ci 一 disl分別表示將生成OSF環領域、COP以及位錯簇團之 臨界缺陷濃度。 爲能成長無Grown-in缺陷之結晶起見,在使用由經設 計爲V/ G能滿足Gc^ Ge的關係之方式之加熱區域所成CZ 爐並往結晶直徑方向成長結晶的情形,如再增高拉晶速度 Vo時(在第6圖的〔H2〕= 0的情形),通常會發生屬於 φ空缺爲主的點缺陷種之COP。然而,如在含有氫氣之氣體 環境中成長CZ結晶的情形(在第6圖的HI、H2的情形), 則由於空缺與氫氣會形成複合物之故,自由的空缺濃度即 降低。此種自由空缺的濃度的降低係從屬於結晶中的氫濃 度者,如氫濃度愈增大,則空缺濃度的降低會愈大。因此 _ ,如存在有氫氣時,爲生成OSF環之拉晶速度Vo即如Vo, 、Vo”之方式遷移至高速側,爲生成COP之拉晶速度Vc, 亦將如Vc’、Vc”之方式遷移至高速側。 另一方面,如將拉晶速度作成較Vd爲小的情形(在 -15- 1302952 (12) 第6圖的〔Η 2〕= 〇的情況),晶格間矽將成爲主點缺陷 種’而晶格間Ϊ夕的濃度將成爲C i〉C i - d i s 1 ’而成爲晶格間 矽的2次缺陷而通常會發生位錯簇團。但,如在含有氫氣 之氣體環境中進行成長時(第6圖的〔H2〕= H1或H2的情 形),由於晶格間矽與氫會形成複合物之故,自由的晶格 間矽的濃度會降低。因而,當生成位錯簇團之拉晶速度 Vd,按能與臨界濃度Ci-disl—致之方式,將遷移至更低速 側的Vd’或Vd”。 ® 在如第6圖的〔H2〕=H1、H2般,氫濃度爲相對性低 的情形,如V/ G十分大時,則由於空缺濃度較生成COP之 用的臨界濃度Cv— COP爲高之故,雖然COP的生成不能完 全抑制,惟由於較不存在氫氣的情形爲降低空缺濃度之故 ,COP的尺寸將變小。 在OSF環發生的臨界速度Vo’或Vo”以下,及位錯簇團 發生的臨界速度Vd’或Vd”以上的拉晶速度的範圍,由於空 0缺及晶格間砂的濃度係十分低之故,不會發生C Ο P及位錯 簇團,再者,亦不會發生屬於巨大空穴之空缺型的氫缺陷 、或屬於位錯對之晶格間矽型的氫缺陷。又,由於成爲 Grown_in缺陷之拉晶速度的範圍(界限)會較不實施氫氣 體環境中的拉晶時爲能顯著擴大之故,能以更安定並高收 率方式成長無缺陷結晶。 又,在雖然較0SF環會閉環之臨界V/ G條件之V/ G 爲大惟比較接近的情形,環OSF不會在結晶中心部閉環而 COP將在其內側領域發生,惟由於其尺寸即因氫氣體環境 -16- 1302952 (13) 中的拉晶而空缺濃度會降低之故,將變小。又,在此情形 ~ ,由於空缺濃度十分低之故仍然不會發生巨大空穴。 ^ 本發明係依據此種心得所完成者,其矽晶圓係含有氫 氣之惰性氣體環境中依CZ法所成長之矽單晶的晶圓,而 有關as grown狀態,亦即,照拉晶後未經熱處理之狀態下 ,在晶圓厚度方向全區域且結晶直徑方向的全區域中不含 有COP之完全無Grown-in缺陷之晶圓者。 0 本發明之晶圓,係一種含有氫氣惰性氣體環境中依 CZ法所成長之矽單晶的晶圓,而其特徵爲: 作成在晶圓厚度方向全區域且結晶直徑方向的全區域 中不含有COP及位錯簇團之完全無Grown-in缺陷之晶圓, 且晶圓全區域係由晶格間矽主領域(晶格間矽型的無 Grown-in缺陷之領域)所成,而解決上述課題。 本發明中,當前述晶圓經熱處理時,更佳爲於前述晶 圓的面內方向之氧氣析出物的密度、尺寸以及DZ寬幅的 φ分佈係作成均勻所成者。 本發明之矽單晶成長方法,係依CZ法而成長由晶格 間矽主領域所成無Grown-in缺陷之單晶之方法,而其特徵 爲·· 藉由含有氫氣之惰性氣體環境中進行矽單晶之拉晶, _ 而擴大能進行在結晶直徑方向全區域中不含有COP及 位錯簇團,且晶格間矽主領域(晶格間矽型的無Grown-in 缺陷之領域)的單晶之拉晶之PI領域拉晶速度的範圍,並 依該經擴大之PI領域拉晶速度範圍的拉晶速度進行拉 -17- 1302952 (14) 晶之結果’將單晶直軀(body )部作成晶格間5夕主領域( “ PI領域),藉以解決上述課題。 f 可將成長前述矽單晶時的氣體環境,作成惰性氣體環 境中含有含氫物質所成含氫氣體環境,而將前述含氫氣體 環境中的含氫物質的濃度,以氫氣換算濃度計,作成後述 之既定的濃度範圍。 可作成前述含氫物質爲氫氣,而於前述含氫氣體環境 I中之氫氣濃度爲既定的濃度範圍。 在此,含氫物質,係指其分子中含有氫原子之物質, 而當熔解於矽熔融液中時被熱分解,而可對矽熔融液中供 給氫原子之物質之意。於此種含氫物質中亦包含氫氣本身 。將此含氫物質混合於惰性氣體環境中並導入於矽單晶成 長畤的氣體環境中,即可使氫原子熔解於矽熔融液中。含 氣物質的具體例而言,可例示:氬氣、H2〇(水)、HC1 (鹽酸)等含有氫原子之無機化合物、或矽烷氣、CH4 ( φ甲烷)、C2H2 (乙炔)等烴、醇、羧酸等含有氫原子之有 機化合物,惟特佳爲使用氫氣。又,惰性氣體環境而言, 較佳爲廉價Ar (氬)氣,此外,尙可使用He (氦)、Ne (氖)、Kr (氪)、Xe (氙)等各種稀有氣體,或者此 等氣體的混合氣體。 ‘又,本發明中,將含氫氣體環境中之含氫物質的濃度 係以氫氣換算濃度計,作成既定濃度的範圍者。在此,作 成氫氣換算濃度之理由,係含氫物質在矽熔融液中起熱分 解所得氫原子的量,係被原來含在含氫物質中之氫原子的 -18- (19) 1302952 ,又,由於SiO凝聚於爐內的熔融液上部的1 100 °c程度或 更低溫部分,並產生塵埃而落下於熔融液而引起結晶的有 位錯化之故,爲防止此種情形而規定上述之上述壓力。 本發明中,較佳爲採用作成爲上述成長方法中之PI領 域拉晶速度範圍之拉晶速度,以拉晶複數個單晶。 再者,本發明之矽單晶的製造方法,係能從依上述矽 單晶成長方法所成長之單晶進行晶圓之切割(Slice)者。 又,亦可實施退火(annealing)處理。 在含有氫氣之惰性氣體環境中成長時的矽單晶中的氫 氣濃度,可藉由氣體環境中的氫氣分壓而加以控制。該氫 氣分壓可藉由氫氣濃度及爐內壓力而加以控制。對結晶中 之氫氣的導入,係氣體環境中的氫氣熔解於矽熔融液中而 成爲定常(平衡)狀態,再對結晶中的導入時在凝固時藉 由濃度偏析(segregation )而分配液相(ligmid phase ) 與固相(solid phase)中的濃度。 熔融液中的氫氣濃度,可從亨利定律(Henry’s law) 而依存於氣相中的氫氣分壓所定,而可表示爲 Ph2 = kCLH2 在此,PH2爲氣體環境中的氫氣分壓,cLH2爲矽熔融 液中的氫氣濃度,k爲兩者之間的係數。 另一方面,結晶中的濃度,可由熔融液中濃度與偏析 之關係所決定,而可表示爲
CsH2 — k,CLH2= (k'/k) Ph2 在此,CSH2爲結晶中的氫氣濃度,k’爲氫氣的矽熔融 -23- (20) 1302952 液-結晶間的偏析係數。 如上述,剛凝固後的結晶中氫氣濃度,可藉由氣體環 境中的氫氣分壓之控制,而控制在結晶的軸方向爲一定之 所需要濃度。 本發明之矽晶圓,可使用爲PW ( Polished wafer,鏡 面晶圓)。 本發明之矽晶圓中,由於含有氫氣之惰性氣體環境中 φ 所成長之晶圓全區域係僅由晶格間矽主領域(p I領域)所 成而不含有P V領域之故,能維持晶圓中之均勻性。 在此,晶圓的均勻性,如將氧氣濃度、熱處理時的溫 度以及時間等作爲參數(parameter),分別設置爲氧氣 濃度:10 至 20xl017 atoms/cm3 ( old ASTM F121- 1 979 ) ,較佳爲12至18x1 017 atoms / cm3,熱處理溫度:450 °C至 1 400°C,較佳爲1100°C至1 25 0 °C,時間:0秒以上的範圍 之方式即可維持。由此,即可作成氧析出物的密度、尺寸 φ以及DZ寬幅能在晶面成顯著成爲均勻之優異的晶圓。 又,此時,如將單晶中之氧氣濃度〔Ο i〕設定在1 0至 20 X 1017 atoms / cm3 的高範圍,並實施 RTA ( Rapid Thermal Annealing)處理,即可不需要實施DZ層形成時 之氧氣外方擴散之高溫下的長時間的熱處理之下,作成能 均勻確保一種能充分確保吸氣能(gettering ability)之氧 析出物的密度、尺寸以及能作成裝置活性領域爲完全無缺 陷之充分的DZ寬幅之優異的晶圓。 又,此時,如將單晶中之氧氣濃度〔Oi〕設定在1 Ox -24- (21) 1302952 l〇17 atoms/ cm3以下的低範圍,則即使實施在裝置上的熱 處理,仍能抑制在裝置活性領域中的氧析出物的產生並使 其降低或消滅,以作成裝置的特性不會劣化之優異的晶圓
Q 本發明之矽單晶之成長方法,係在含有氫氣之惰性氣 體環境中進行矽單晶之拉晶,即可在結晶直徑方向全區域 不含COP及位錯簇團,且擴大能進行晶格間矽主領域(PI I 領域)的單晶之拉晶之PI領域拉晶速度範圍,以作成單晶 直軀部爲不含位錯簇團之晶格間矽主領域(PI領域),即 能擴大在來,當進行無Grown-in缺陷單晶之拉晶時不得不 設定爲非常狹窄範圍之PI領域拉晶速度,以極容易方式, 且較在來作法爲快速的拉晶速度使無Grown-in缺陷單晶成 長。 另外,在此,PI領域拉晶速度範圍係在比較氫氣體環 境中與不含氫氣之惰性氣體環境中時,在上述之剛凝固後 φ的結晶內的軸方向溫度梯度G的値爲一定不變的狀態下所 比較者。 具體而言,本發明中,由於作成氫氣體環境之故,可 將能進行由晶格間矽型的無Grown-in缺陷領域(PI領域) 所成無Grown-in缺陷單晶之拉晶之PI領域拉晶速度範圍, 提高爲不含氫氣時之2倍以上,再者,如第1〇圖所示,可 擴大爲4.5倍的界限以進行拉晶。 此時,亦可縮小OSF環的發生領域。在此,PV領域( 空缺型的無Grown-in缺陷領域)之大小,則不會因氫氣體 -25- (24) 1302952 則降低。因而,即使爲G e > G c,如兩者心較接近時,雖 然有時可製得無COP或位錯簇團之完全無Grown-in缺陷之 結晶時,惟拉晶速度的界限,係較符合Ge S Gc的情形爲 不能安定方式製造無Grown-hi缺陷之結晶。又,如係Ge> G c而G e與G c間的差値大時,則即使添加氫氣,仍然不能 獲得可成爲無Grown-in缺陷之速度界限。 本發明之矽晶圓的製造方法中,可實施退火處理。 | 在此,退火處理而言,例如,可作成RAT ( Rapid
Thermal Annealing,快速加熱退火處理),可採用在1100 °C至1 3 5 0 °C下,0秒鐘以上,Ar (氬)或He (氦)、或含 有NH3 (氨)之Ar或He氣體環境中般的處理程式(recipe )而實施,此時,不需要實施DZ層形成時之爲氧氣外方 擴散之高溫下的長時間之熱處理之下,可製得具有能均勻 確保一種能充分確保吸氣能力之氧析出物的密度、尺寸以 及能作成裝置活性領域爲完全無缺陷之充分的DZ寬幅之 φ特性的晶圓。 此時,如對在來的PV及PI、或環OSF領域之在來的無 Grown-in缺陷之晶圓實施與上述同樣的RAT處理,則在結 晶成長時於空缺爲主的PV領域及環OSF領域中,氧析出物 的密度及尺寸將較PI領域爲大,又,DZ寬幅變狹窄。再 者’因裝置上的氧化處理而有在環OSF領域中會發生OSF 等之缺陷分佈的不均勻的發生的問題,惟在採用本發明之 僅PI領域的晶圓面內均勻的無Grown-in缺陷之晶圓上,則 可解決此種問題。 -28- (25) 1302952 〔發明之效果〕 如採用本發明,在含有氫氣之惰性氣體環境中進行矽 單晶之拉晶,則可擴大不含位錯簇團之晶格間矽主領域拉 晶速度的範圍’並能實現在結晶直徑方向全區域不含有 COP及位錯簇團之晶格間矽主領域的單結晶之拉晶。如採 用在來的作法而進行所謂無Grown-in缺陷單晶之拉晶時, |不得不設定拉晶速度爲非常狹窄的範圍,惟如採用本發明 的作法時,可發揮擴大此種拉晶速度範圔,極爲容易地, 且較在來者爲快速的拉晶速度即能成長無Grown-in缺陷之 單晶的效果。 〔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 以下,參考圖面之下說明有關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 第7圖,係適合於實施本實施形態中之矽單晶的製造 φ方法之CZ爐的縱向剖面圖。 首先,就CZ爐的構造加以說明。 CZ爐,係具備有經配置於小室容器(chamber vessel )內的中心部之坩堝1、及經配置於坩堝1外側之加熱器2 。坩堝1,係以外側的石墨坩堝1 b保持內側收容有原料熔 融液3之石英坩堝1A之雙重構造,而藉由稱爲支持台( pedestal)之支持軸所旋轉並升降驅動。於坩堝1上方,設 有圓筒形狀的熱遮蔽物7。熱遮蔽物7,係以石墨製作外殼 ,並於內部塡充有石墨毛氈之構造。熱遮蔽物7內面,係 -29- (26) 1302952 成爲從上端部朝向下端部內經漸縮小的錐度(taper )面 。熱遮蔽物7的上部外面係對應於內面之錐度面,而下部 外面,係形成爲按使熱遮蔽物7的厚度朝向下方漸增厚之 方式之略直線(straight)面。 此種CZ爐,係作成例如,能成長目標直徑爲2 1 0 mm 、直軀部(body)長度例如爲1 200 mm的200 mm的單晶者 。並且,藉由熱遮蔽物7,而構成在結晶中心部的溫度梯 0 度Gc係與在結晶外周部的溫度梯度Ge相同或較爲大之方 式的加熱區域(hot zone )構造。 此時的熱遮蔽物7的規格例可舉如下。置入坩堝部分 的外徑例如爲470 mm,於最下端之最小內徑S例如爲270 mm,半徑方向的寬幅W例如爲100 mm,對屬於反向圓錐 台面之內面的垂直方向之傾斜度例如爲2 Γ。又,坩堝1的 內徑例如爲5 5 0 mm,從熱遮蔽物7的下端的熔融液面的高 度Η例如爲60mm〇 φ 使用上述剖面構造的單晶成長裝置以進行拉晶時,從 熔點至1 3 70°C止的軸方向溫度梯度,係在單晶中心部(Gc )爲3.0至3.2°C/mm,而在周邊部(Ge)爲2·3至2.5t:/ mm,故Gc/ Ge即成爲約1.3。此種狀態,即使改變拉晶速 度,仍殆不會改變。 其次,就爲成長無Grown-in缺陷之結晶之用的運轉操 作條件的設定方法加以說明。 首先,爲把握氫氣濃度及能製得無缺陷結晶之拉晶速 度的容許範圍起見,將氫氣濃度作成例如〇、0.1、3.5、8 -30- (27) 1302952 、1 〇體積%的混合比例,依各條件成長目標直徑,例如 2 1 0 m m的單晶。 亦即,於坩堝內裝入高純度矽的多晶(polycrystal ) 例如1 3 0 kg,將單晶的電阻係數按能成爲所需要的値,例 如10 Ω cm之方式添加p型(B (硼)、A1 (鋁)、Ga (鎵 )等)或η型(P (磷)、As (砷)、Sb (銻)等)的摻 質(dopant )。將裝置內以氬氣體環境作成減壓的1.3 3至 | 26.7 kPa( 10至200托),將氫氣設定爲氬氣能成爲10體 積%以下的上述之既定混合比例之方式後流入於爐內。 接著,使用加熱器2進行加熱以使矽熔融,並作成熔 融液3。其次,將經裝付於晶種夾頭5上之晶種浸漬於熔融 液3中,在使坩堝1及拉晶軸4旋轉之下進行結晶之拉晶。 晶體方位(crystal orientation)係作成{100}、{111}、或 {110}的任一種,實施爲結晶無位錯化之晶種拉延(seed drawing)後,形成肩(shoulder)部,並整形(truing) φ後作爲目標直軀部直徑。 當直軀部長到達例如3 00 mm時,調整拉晶速度至較 臨界速度爲十分高的例如1.0 mm/分鐘。然後,按照拉晶 長度略直線性降低拉晶速度,當直軀部長到達例如600 mm時作成較臨界速度爲低之例如0.3 mm/分鐘之方式。 爾後即以該拉晶速度以成長直軀部至例如1 200 mm止,並 依通常條件進行尾部拉延(tail drawing )後,完成結晶 之成長。 將如此方式以不同的氫氣濃度所成長之單晶沿著拉晶 -31 - (28) 1302952 軸加以豎切,以製作包含拉晶軸近旁之板狀試片,並爲觀 察Grown-in缺陷的分佈起見,進行銅裝飾(decoration) 。首先,將各試片浸漬於硫酸銅水溶液後自然乾燥,並在 氮氣體環境中在900 °C下,實施熱處理約20分鐘程度。然 後,爲去除試片表層的銅矽化物(Cxi-silicide )層起見, 浸漬於HF (氫氟酸)/ NH〇3 (硝酸)混合溶液中,以蝕 刻去除表層數十微米(micron )。然後,依X線形貌學法 p ( X-ray topography )檢查OSF環的位置或各缺陷領域的 分佈。又,將此切割片的COP的密度,依例如OPP法,將 位錯簇團的密度依例如射哥触刻(s e c c 〇 e t c h i n g )法各加 以檢查。 使用能滿足該Ge/ Geg 1條件之單晶拉晶裝置所成長 之結晶的缺陷分佈,係如第3圖所示般環狀OSF將發生爲U 字狀態,並氫氣濃度增高時,則將成爲無缺陷的部位即擴 大爲第4圖的B’一 C’所示般,而發生將成爲無缺陷結晶之 φ拉晶速度的範圍(界限)的擴大。 亦即,如第4圖的E’- C’所示般,由屬於空缺型的無 Growii-in缺陷領域(PV領域)之氧氣析出促進領域、與晶 格間矽型的無Grown-in缺陷領域(PI領域)所成無Grown-in缺陷單晶之中,在本實施形態中,則擴大爲拉晶之第4 圖的F’一 C’所示僅由PI領域所成無Growi^in缺陷單晶之用 的晶格間矽主領域拉晶速度範圍。具體而言,如第1 〇圖所 示,PI領域的界限將較無氫氣的情形爲擴大4.5倍以上。 藉由如上述之拉晶實驗,可求得COP領域、OSF環領 -32- (29) 1302952 域、V型無Gi.own-in缺陷領域(PV )領域及I型無Grown-in 缺陷域(PI領域)、位錯簇團領域等的各缺陷領域之v / G與氫氣濃度間的關係(第8圖)。 又,如將改變拉晶速度之位置,在從3 00 mm至600 mm,從500 mm至800 mm以及從7〇〇 mm至1000 mm之方式 不相同的部位實施數據,即可求得爲無Grown-in缺陷化之 用的拉晶速度範圍(界限)與結晶軸方向位置間的關係( 第9圖)。從該第9圖,即能設定爲得無Grown-in缺陷單晶 之用的運轉操作條件。 其次,就各種晶圓的製造方法加以說明。 按第9圖中的實線所示速度範圍內將拉晶速度設定於 所對應之結晶位置,即能成長從頂至底,一支全部均爲無 Grown-in缺陷的結晶。 並且,如進行含氫氣體環境中的拉晶時,如第9圖所 示,能成爲無Grown-in缺陷之拉晶速度的範圍(界限)即 從在來的無氫氣體環境的點線範圍顯著擴大爲如實線所示 ,結果無Grown-in缺陷之結晶的製造收率即突破性地增大 〇 又,如將拉晶設定爲如第9圖的實線所示上限値以上 而上限値的1 · 7倍程度以內的速度時,則雖然不能獲得完 全無Grown-in缺陷之結晶,惟能成長含有尺寸在0.1 // m以 下的COP之結晶。如使用此種結晶,則藉由氫氣或氬氣等 氣體環境中的退火,即能將至少1 // m以上深度的表面近 旁領域作成無G r 〇 w η - i η缺陷者。並且,由於缺陷的尺寸爲 -33- (30) 1302952 0.1 // m以下之故,藉由1 1 1 〇 °c / 2小時程度退火即能從表 層至1 # m程度的深度的領域內完全消減COP。此種晶圓直 接可作爲通常PW (拋光晶圓、鏡面晶圓而用以裝置製造 ,亦可作爲SOI ( Silicon on Insulator,矽絕緣層晶片裝 置)用的基板使用。 本發明中如依切克勞斯基氏法以成長含氫氣體環境中 所拉晶之矽單晶時,係不需要考慮熔融液中有否施加磁場 者,亦即,本發明亦包含施加磁場之MCZ法(施加磁場切 克勞斯基結晶成長法)。 如依CZ法製得含有所需濃度的氫與氧之矽單晶棒後 ,則按照通常的加工方法,使用ID (工業動力)鋸或鋼絲 等切割裝置加以切割(slice )後,經過倒角切削、磨光( lapping )、蝕刻、硏磨等過程而加工爲矽單晶晶圓。另 外,此等過程之外尙有洗滌等各種過程,而按照過程次序 的變更、省略等目的,過程可適當加以變更使用。 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在含有氫氣之惰性氣體環境中進 行矽單晶之拉晶,而可擴大於結晶直徑方向全區域不含 COP及位錯簇,且能進行晶格間矽主領域(PI領域)的單 晶之拉晶之PI領域拉晶速度的範圍爲2倍以上甚至較佳爲4 倍以上。依此條件下進行矽單晶之拉晶,即可使單晶直軀 部全部成爲晶格間矽主領域(PI領域)。由此,在來,如 欲進行所謂無Grown-in缺陷之單晶之拉晶時,不得不設定 PI領域拉晶速度爲非常狹窄的範圍,惟如採用本發明,則 能擴大此種PI領域拉晶速度,極爲容易地,且以較在來者 -34- (31) 1302952 爲快速的速度成長無Grown-in缺陷之單晶。 【實施方式】 〔實施例〕 爲驗證本發明之效果起見,藉由使用能成長6吋結晶 之1 6吋石英坩堝之矽單晶拉晶裝置,進行使拉晶速度變化 爲V字狀之結晶拉晶作業,以實施G r 〇 w η _ i η缺陷分佈的評 ,價。 使拉晶速度變化爲能成爲最大拉晶速度的0.7至0.35 至0.7的比例之方式,此時,拉晶時的氫氣濃度及爐內壓 力分別作成(&)0%、4.0 1^3(30托)、(b)6%、4.0 kPa ( 3 0托)、(c ) 6%、9.3 kPa ( 70托)以分別進行拉 晶,並將結晶往結晶軸方向豎切,就其剖面觀察缺陷分佈 〇 其結果爲如第1 1圖所示。對切割表面,施加有下述處 •理。 將如此方式於不相同的氫氣濃度中所成長之單晶,沿 著拉晶軸加以豎切,以製作包含拉晶軸近旁之板狀試片。 然後,爲觀察Grown-in缺陷的分佈起見,進行銅裝飾。首 先,將各試片浸漬於硫酸銅水溶液後自然乾燥,並在氮氣 體環境中在900 °C下,實施熱處理約20分鐘程度。然後, 爲去除試片表面的銅矽化物層起見,浸漬於HF/ NH〇3混 合溶液中,以鈾刻表面數十微米。然後,依X線形貌學法 檢查OSF環的位置或各缺陷領域的分佈。 -35- (32) 1302952 又,將此時之對應於第8圖之各領域及因拉晶速度在 氫氣體環境中的拉晶所引起的變化之程度的結果,表示於 第1 〇圖及表1。在此,表1的各缺陷領域中之拉晶速度界限 ,係測定在結晶中心部往結晶軸方向觀看時之各缺陷領域 的寬幅後所算出者。 〔表1〕 氫氣 濃度 爐內 壓力 各領域之拉晶短 (mm/分鐘 1度界限 ;) PI領域 pv領域 R-OSF領域 未摻雜 一 30托 0.009 0.005 0.024 氫氣體環 境 6% 30托 0.040 0.006 0.01 8 6% 70托 0.063 0.006 0.020 如第10圖及表1所示結果可知,實施氫氣體環境中的 •拉晶之結果,雖然PV領域及OSF領域的拉晶速度界限並未 有較大變化’惟PI領域的拉晶速度界限,則在爐內壓爲3 〇 托時係較未在氫氣體環境中拉晶時爲擴大約4.4倍,又在 爐內壓爲7 0托時即擴大有約7倍。由此可知,藉由氫氣分 壓之存在,而顯著擴大有PI領域的寬幅之事實。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採用本發明,則可擴大爲進行無Grown_in缺陷之單 晶之拉晶用的拉晶速度,而其結果,能以極容易之方式且 -36- (33) 1302952 較在來者爲快速的拉晶速度成長無Grown-in缺陷之單晶。 因而,可特別適用於無Grown-in缺陷之晶圓的製造過程。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於結晶直徑方向之缺陷分佈圖。 第2圖:係在逐漸降低拉晶速度之下所成長之單晶在 縱向剖面之缺陷分佈圖,而表示在結晶中心部的溫度梯度 | Gc係較在結晶外周部的溫度梯度Ge爲小的情形。 第3圖:係在逐漸降低拉晶速度之下所成長之單晶在 縱向剖面之缺陷分佈圖,而表示在結晶中心部的溫度梯度
Gc係與在結晶外周部的溫度梯度Ge同樣或較爲大的情形 〇 第4圖:係在逐漸降低拉晶速度之下所成長之單晶在 縱向剖面之缺陷分佈圖,而表示在結晶中心部的溫度梯度 Gc係與在結晶外周部的溫度梯度Ge同樣或較爲大的情形 φ,且在氫氣體環境下的拉晶的情形。 第5圖:係表示影響拉晶速度與OSF環直徑的關係之 缺陷分佈的影響度之圖表。 第6圖:係表示影響點缺陷濃度各種缺陷領域的發生 條件之V/G的影響度之圖表,而表示因氫氣體環境中的 拉晶所引起之爲缺陷發生之用的臨界V/ G的遷移。 第7圖:係適合於實施本發明之矽單晶製造方法之CZ 拉晶爐的縱向剖面圖。 第8圖:係依V / G與氫氣濃度間的關係表示各種缺陷 -37-

Claims (1)

1302952十、申請專利範圍
Μ吏)正替換頁 弟94128981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7年3月7曰修正 1 · 一種矽晶圓’其特徵爲在含有氫氣之惰性氣體環 境中依CZ(Caochralski)法所成長,施予45(TC〜1400 °C 之熱處理,
作成在晶圓厚度方向全區域,且結晶直徑方向的全區 域中不含晶體原生顆粒(Crystal originated particles, COP)及位錯簇團之完全無成長(Gr〇AVn-in)缺陷之晶圓 ’且晶圓全區域係由晶格間矽主領域所構成, 其中使於該晶圓的面內方向之氧析出物的密度、尺寸 及DZ寬幅的分佈成均勻所成者。 2· —種矽單晶之成長方法,其特徵爲:使用結晶中
心之溫度梯度Gc爲結晶外周部之溫度梯度Ge以上之加熱 區域構造, 藉由含有氫氣之惰性氣體環境中依CZ法進行矽單晶之拉 晶, 在結晶直徑方向全區域中不含COP及位錯簇團,且擴 大晶格間矽主領域之單晶之可拉晶之抑制氧析出領域(PI 領域)拉晶速度的範圍,相較於不含氫氣之惰性氣體環境 中,使該pi領域拉晶速度的範圍在含有氫氣之惰性氣體環 境中擴大爲2倍以上, 並依該經擴大之PI領域拉晶速度範圍的拉晶速度進行 1302952 4㈣κ:夸(爱.)正替換頁
拉晶,將單晶直軀部作爲晶格間矽主領域,使由晶格 主領域所構成之無成長(Grown-in )缺陷之矽單晶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矽單晶之成長方法, 以該PI領域拉晶速度範圍之拉晶速度,進行多個單晶 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矽單晶之成長方法, 該氫氣濃度VH (體積%)、空氣VAir (體積% )、 氬氣VAr (體積% )係如所附第12圖中之各點(VH、 、VAir )所示,將含有前述氫氣之惰性氣體環境的組 定爲點 A ( 100 、 0 、 〇)、點 B ( 〇 、 100 、 0)、點 C ( ' 100)、點 D(4、0、96)、點 E(4、84、12)、譯 7 5、0、2 5 )所包圍之不燃燒範圍內的値。 5 · —種矽晶圓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從依申 利範圍第2項之矽單晶之成長方法所成長之單晶進行 之切割。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矽晶圓之製造方法, 施加退火處理。 間石夕 長。 其中 之拉 其中 以及 V Ar 成設 0 ' 0 沾F ( 請專 晶圓 其中 -2 -
TW094128981A 2004-08-25 2005-08-24 Silicon waf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grow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TWI302952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46017 2004-08-25
JP2005163152 2005-06-02
JP2005239529A JP5023451B2 (ja) 2004-08-25 2005-08-22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シリコン単結晶育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13588A TW200613588A (en) 2006-05-01
TWI302952B true TWI302952B (en) 2008-11-11

Family

ID=35967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28981A TWI302952B (en) 2004-08-25 2005-08-24 Silicon waf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grow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364618B2 (zh)
EP (1) EP1785511B1 (zh)
JP (1) JP5023451B2 (zh)
KR (1) KR100844260B1 (zh)
CN (1) CN101006206B (zh)
TW (1) TWI302952B (zh)
WO (1) WO20060222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24918A1 (ja) * 2003-09-08 2005-03-17 Sumco Corporation Soiウェーハ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32458B2 (ja) * 2003-10-30 2010-03-17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JP2006294737A (ja) * 2005-04-07 2006-10-26 Sumco Corp Soi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における剥離ウェーハの再生処理方法。
JP4742711B2 (ja) * 2005-04-08 2011-08-10 株式会社Sumco シリコン単結晶育成方法
JP5188673B2 (ja) * 2005-06-09 2013-04-24 株式会社Sumco Igbt用のシリコンウェーハ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06975B2 (ja) * 2005-06-20 2011-11-02 株式会社Sumco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育成方法
US7819972B2 (en) 2005-06-20 2010-10-26 Sumco Corporation Method for grow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licon wafer
JP4760729B2 (ja) * 2006-02-21 2011-08-31 株式会社Sumco Igbt用のシリコン単結晶ウェーハ及びigbt用のシリコン単結晶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JP4650345B2 (ja) * 2006-05-29 2011-03-16 株式会社Sumco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US20080292523A1 (en) 2007-05-23 2008-11-27 Sumco Corporation Silicon single crystal wafer and the production method
TW200937530A (en) * 2007-12-11 2009-09-01 Sumco Corp Silicon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228671B2 (ja) * 2008-07-24 2013-07-03 株式会社Sumco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育成方法
US8461071B2 (en) * 2008-12-12 2013-06-11 Soraa, Inc. Polycrystalline group III metal nitride with getter and method of making
CN103796950A (zh) 2011-09-16 2014-05-14 英派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石墨烯缺陷的改性
DE112011100116T5 (de) * 2011-09-16 2013-12-24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Graphendefekt-Umbildung
US9091634B2 (en) 2011-09-16 2015-07-28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Graphene defect detection
US9945048B2 (en) * 2012-06-15 2018-04-1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JP6260100B2 (ja) * 2013-04-03 2018-01-17 株式会社Sumco エピタキシャル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CN106591939A (zh) * 2015-10-15 2017-04-26 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单晶硅锭及晶圆的形成方法
CN106591944B (zh) * 2015-10-15 2018-08-24 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单晶硅锭及晶圆的形成方法
JP7040491B2 (ja) * 2019-04-12 2022-03-23 株式会社Sumco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時におけるギャップサイズ決定方法、および、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EP4245894A3 (en) * 2019-09-13 2024-02-14 GlobalWafers Co., Ltd. Method for growing a nitrogen doped single crystal silicon ingot using continuous czochralski method and a single crystal silicon ingot grown by this method
CN115233293A (zh) * 2022-07-25 2022-10-25 北京麦竹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轻掺p型硅单晶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85807B1 (en) 1997-02-13 2002-1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ilicon wafers having controlled distribution of defect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the same
JP4147599B2 (ja) * 1997-12-26 2008-09-10 株式会社Sumco シリコン単結晶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11178B2 (ja) 1998-01-06 2000-02-21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シリコンウェーハ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と熱処理装置
JP4460671B2 (ja) 1999-03-26 2010-05-12 シルトロニック・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シリコン半導体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9951976A1 (de) 1999-10-28 2001-05-10 Degussa Verfahren zur plasmakatalytischen Erzeugung von Ammoniak
JP3731417B2 (ja) * 1999-11-26 2006-01-05 株式会社Sumco 点欠陥の凝集体が存在しない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JP3573045B2 (ja) 2000-02-08 2004-10-06 三菱住友シリコン株式会社 高品質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DE10014650A1 (de) 2000-03-24 2001-10-04 Wacker Siltronic Halbleitermat Halbleiterscheibe aus Silicium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Halbleiterscheibe
US6663708B1 (en) * 2000-09-22 2003-12-16 Mitsubishi Materials Silicon Corporation Silicon waf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heat treatment method of the same
JP3624827B2 (ja) 2000-12-20 2005-03-02 三菱住友シリコン株式会社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JP2004153081A (ja) * 2002-10-31 2004-05-27 Shin Etsu Handotai Co Ltd Soiウエーハ及びsoiウエーハの製造方法
JP4926361B2 (ja) * 2002-12-03 2012-05-09 株式会社Sumco シリコン単結晶育成における水素ガス供給方法
EP1598452B1 (en) * 2003-02-25 2015-10-14 SUMCO Corporation Method for grow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licon waf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i substra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157870A1 (en) 2007-07-12
KR100844260B1 (ko) 2008-07-07
JP5023451B2 (ja) 2012-09-12
JP2007008795A (ja) 2007-01-18
TW200613588A (en) 2006-05-01
KR20070040822A (ko) 2007-04-17
EP1785511A1 (en) 2007-05-16
EP1785511B1 (en) 2016-11-30
CN101006206B (zh) 2011-11-30
US7364618B2 (en) 2008-04-29
CN101006206A (zh) 2007-07-25
WO2006022296A1 (ja) 2006-03-02
EP1785511A4 (en) 2012-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02952B (en) Silicon waf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grow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JP5691504B2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育成方法
JP4604889B2 (ja)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シリコン単結晶育成方法
JP4797477B2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TWI310794B (en) Silicon waf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ame
US7320731B2 (en) Process for grow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ilicon wafer
JP4742711B2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育成方法
JP5246163B2 (ja) Igbt用のシリコン単結晶ウェーハ及びigbt用のシリコン単結晶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JP2007045662A (ja) 半導体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00127354A1 (en) Silicon single crystal and method for growing thereof, and silicon waf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JP2007045682A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育成方法およびシリコンウェー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