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02124B - Electro-optical device, imag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 Google Patents

Electro-optical device, imag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02124B
TWI302124B TW095101055A TW95101055A TWI302124B TW I302124 B TWI302124 B TW I302124B TW 095101055 A TW095101055 A TW 095101055A TW 95101055 A TW95101055 A TW 95101055A TW I302124 B TWI302124 B TW I3021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array
light
focusing lens
adhesive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01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31808A (en
Inventor
Koichi Uematsu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631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31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021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0212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4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arrays of radiation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6Lenses, e.g. microlenses or Fresnel len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4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arrays of radiation sources
    • B41J2/4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arrays of radiation sources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or laser arr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4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arrays of radiation sources
    • B41J2/4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arrays of radiation sources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or laser arrays
    • B41J2/451Special optical means therefor, e.g. lenses, mirrors, focus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1302124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例如具備配列有如發光元件或光閥元件 之光電元件之光電面板的光電裝置,採用此光電裝置之畫 像印刷裝置及光電裝置之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Φ 爲了寫入靜電潛像於電子照相方式之畫像印刷裝置的 像載持體(例如:感光體柱狀物),開發有使用電激發光 元件(以下,稱爲[EL元件])之陣列的技術,另,在如 此技術之中,一般,配置有聚焦性透鏡陣列於EL元件陣 列與像載持體之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 之圖7),而作爲聚焦性透鏡陣列係例如,有可從日本板 硝子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之SLA (賽璐福克•透鏡•陣列) (賽璐福克/ SELFOC係日本板硝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登陸 φ 商標)。 圖1係爲表示使用聚焦性透鏡陣列之以往畫像印刷裝 置之一部份槪略斜視圖,另,在此畫像印刷裝置之中,係 於設置有EL元件陣列之發光面板1 2與感光體柱狀物1 1 0 之間,配置有聚焦性透鏡陣列40,另,從發光面板1 2之 EL元件陣列的光線係透過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複數折射 率分佈型透鏡,到達至感光體柱狀物1 1 〇。 通常,聚焦性透鏡陣列之物體側的動作距離L〇之理 想値,也就是設計値與,像側的動作距離L!之理想値, -4- (2) 1302124 也就是設計値,係如相等地進行設計,隨之,對於將聚焦 性透鏡陣列40,配置在發光面板12與感光體柱狀物1 10 之間的情況,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光線入口與EL元件 陣列之間的距離,係當然認爲相等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 之光線出口與,作爲像載持體之感光體柱狀物1 1 〇之間的 距離情況。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3 - 1 03 2 8 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58448號公報 【發明內容】 [欲解決發明之課題] 但,根據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的光線入口與EL元 件陣列之間,存在有幾乎相等於動作距離L〇之距離的空 間,即,空氣層,從EL元件所發射的光線之中,沒有進 入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的光線則存在,即,有著光線利 φ 用效率不佳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係提供,可降低光線的損失之光電裝置 ,採用此光電裝置之畫像印刷裝置及光電裝置之製造方法 [爲解決課題之手段] 有關本發明之光電裝置係具備,配列有根據所傳達之 電性能量,發光特性或光線之透過特性產生變化之複數光 電元件的光學面板,與複數列有使從前述光電面板行進的 (3) 1302124 光線透過,可將對於前述光電面板上的正立像進行成像之 折射率分佈型透鏡,而由複數折射率分佈型透鏡所得到的 像,則構成作爲1個連續的像之聚焦性透鏡陣列,並爲直 接接合前述光電面板與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構成。 在此,[光電元件]係指,根據所傳達之電性能量,光 學性特性(發光特性或光線之透過特性)產生變化之元件 ,另,作爲根據電性能量,光學性特性產生變化之元件, φ 係有將電性能量變換爲光學性能量之發光元件(例如:電 激發光元件,電漿顯示元件)及,根據電性能量,光線的 透過率產生變化之光閥畫素(例如:液晶之畫素,電泳顯 示之畫素),另,[光電面板]係爲設置有光電元件之陣列 的面板,而[直接接合]係指,可意味光電面板與聚焦性透 鏡陣列相互直接接觸而被接合之狀態,與光電面板與聚焦 性透鏡陣列則於其間藉由透明之接著劑相互接合之狀態之 任一,另對於光電面板與聚焦性透鏡陣列之間介入存在有 鲁 接著劑之情況係比較於只介入存在空氣層之情況,適合於 將光電面板上的像,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作爲焦點整合狀 態之光電面板與聚焦性透鏡陣列之間隔則變長,當作爲其 他的看法時,對於固定性地訂定光電面板與聚焦性透鏡陣 列之間隔,而其間隔比聚焦性透鏡陣列之光電面板側空氣 中實際的動作距離還長的情況,係根據將適當厚度之接著 劑配置在兩者之間的情況,將可實質上延長動作距離,而 使其一致於光電面板與聚焦性透鏡陣列之間隔。 如根據本發明之構成,經由直接接合光電面板與聚焦 -6 - (4) 1302124 性透鏡陣列的情況,將可使從光電面板所發射的光線(或 透過光電面板的光線)之中’進入至聚焦性透鏡陣列的光 線比例提升,並可提升光線的利用效率。 前述光電面板與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係由接著劑所接 合,並亦可對於前述光電面板與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間 ,係配置有限制前述接著劑厚度之間隔確保材,另,如此 ,根據配置有間隔確保材之情況,對於適合聚焦性透鏡陣 φ 列之動作距離的厚度限制接著劑,而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 ,將光電面板的像作爲焦點整合狀態之情況則爲容易。 有關本發明之光電裝置係亦可爲具備,配列有根據所. 傳達之電性能量,發光特性或光線之透過特性產生變化之 複數光電元件的光學面板,與複數列有使從前述光電面板 行進的光線透過,可將對於前述光電面板上的正立像進行 成像之折射率分佈型透鏡,而由前述複數折射率分佈型透 鏡所得到的像,則構成作爲1個連續的像之聚焦性透鏡陣 φ 列,與使其介入存在於前述光電面板與前述聚焦性透鏡陣 列之間,並接合於前述光電面板與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 光透過性的間隔構件之構成。 在此,[接合]係指,意味間隔構件則直接接觸於光電 面板與聚焦性透鏡陣列,而被相互接合之狀態,與於光電 面板與聚焦性透鏡陣列之任一方藉由透明之接著劑,於之 間接合間隔構件之狀態任一情況,而間隔構件係可爲單一 ,或亦可爲層積複數間隔構件,如此,經由使間隔構件介 入存在於光電面板與聚焦性透鏡陣列之間的情況,將可使 (5) 1302124 從光電面板所發射的光線(或透過光電面板的光線)之中 ,進入至聚焦性透鏡陣列的光線比例提升,並可提升光線 的利用效率,另外,對於光電面板與聚焦性透鏡陣列之間 介入存在有間隔構件之情況係比較於只介入存在空氣層之 情況,適合於將光電面板上的像,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作 爲焦點整合狀態之光電面板與聚焦性透鏡陣列之間隔則變 長,當作爲其他的看法時,對於固定性地訂定光電面板與 φ 聚焦性透鏡陣列之間隔,而其間隔比聚焦性透鏡陣列之光 電面板側空氣中實際的動作距離還長的情況,係根據將適 當厚度之間隔構件配置在兩者之間的情況,將可實.質上延 長動作距離,而使其一致於光電面板與聚焦性透鏡陣列之 間隔。 對於前述間隔構件,係理想爲,於無對向於前述光電 面板,以及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的面,形成有光吸收層, 如根據此,將可降低經由在無對向於前述光電面板,以及 φ 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的面之內部反射的光束,進入至聚焦 性透鏡陣列之事態,隨之,控制從光電面板經由間隔構件 ,根據內部反射至由直進入至聚焦性透鏡陣列光束的像之 光束的像的混亂情況。 對於前述間隔構件,係理想爲形成有配置接著前述光 電面板與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至少一方於前述間隔構件 之透明接著劑的收容穴,另,如根據此,因接著劑固化在 收容穴內,故可完美潤飾接著劑。 對於前述收容穴,係理想爲崁入前述光電面板與前述 -8- (6) 1302124 聚焦性透鏡陣列之至少一方,根據此,對於間隔構件,將 可正確配置前述光電面板與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至少一 方。 對於前述間隔構件之前述收容穴的側面,係理想爲形 成有前述接著劑可從前述收容穴的底面滲入之凹部,另, 因固化前之接著劑係有著流動性,故只對於針對收容穴之 必要的部分配置接著劑之情況係爲困難,但多餘之接著劑 φ 則滲入於形成在收容穴側面之凹部,因此,可將溢出於收 容穴外側之接著劑的量作爲最小程度,並降低有損此光電 裝置美觀之虞。 亦可於對向於前述間隔構件之前述光電面板與前述聚 焦性透鏡陣列之至少一方的面,形成滲入接著前述光電面 板與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任何一方於前述間隔構件之透 明接著劑的溝,另,因固化前之接著劑係有著流動性, 故只對於針對間隔構件之必要的部分配置接著劑之情況係 φ 爲困難,但多餘之接著劑則滲入於形成在間隔構件的溝, 因此,可將從間隔構件與光電面板,或聚焦性透鏡陣列之 間隙溢出於外側之接著劑的量作爲最小程度,並降低有損 此光電裝置美觀之虞。 前述光電面板與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與前述間隔構件 係由透明之接著劑所接合,並對於前述光電面板與前述間 隔構件之間隙及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與前述間隔構件之間 隙的至少一方,係亦可配置限制前述黏著劑之厚度的間隔 確保材,如此,根據配置有間隔確保材之情況,對於適合 -9- (7) 1302124 聚焦性透鏡陣列之動作距離的厚度,限制接著劑,而對於 聚焦性透鏡陣列,將光電面板上的像作爲焦點整合狀態之 情況則爲容易。 在此光電裝置之中,當將位在前述光電面板之光電元 件與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間之光透過要素之各個折射率 ,作爲以,將前述光透過要素之各個要素,作爲di,將光 透過要素之數量,作爲m,將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光電 φ 面板側之空氣中的動作距離,作爲L。時,理想則爲滿足 式(1 )之情況,另,根據滿足式(1)之情況,光電面板 上的像則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幾乎成爲焦點整合狀 態,而作爲在式(1 )使用之動作距離L。係亦可爲動作距 離L。之設計値,但,理想爲實際測定所得到的値。 有關本發明之畫像印刷裝置係具備,像載持體與,將 前述像載持體作爲帶電之帶電器與,將從前述光電面板行 進,透過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的光,照射至有帶電之前述 φ 載持體的面,而形成潛像之前述光電裝置與,根據使著色 體附著在前述潛像之情況,於前述像載持體形成顯像之顯 像器與,從前述像載持體’將前述顯像轉印至其他物體之 轉印器,另,如上述,如經由有關本發明之光電裝置’將 可容易提升光的利用效率。 有關本發明之光電裝置之製造方法係具有,配置透明 之接著劑於前述光電面板與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間的工 程與,由前述光電面板與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壓縮前述接 著劑之工程,如此,根據壓縮接著劑之情況’對於適合聚 -10- (8) 1302124 焦性透鏡陣列之動作距離的厚度,限制接著劑,而對於 焦性透鏡陣列,將光電面板上的像作爲焦點整合狀態之 況則爲容易。 有關本發明之光電裝置之製造方法係亦可具有,相 性地固定前述光電面板與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工程與 配置透明之接著劑於被相對性固定之前述光電面板與前 聚焦性透鏡陣列之間的工程,另,根據相對性地固定前 φ 光電面板與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而於其間配置透明之 著劑情況,對於適合聚焦性透鏡陣列之動作距離的厚度 限制接著劑,而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將光電面板上的 作爲焦點整合狀態之情況則爲容易。 更加地,針對在這些任一製造方法,亦可具有測定 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前述光電面板側之空氣中的實際動 距離L。之工程與,依據前述動作距離L。及前述接著劑 化時之折射率,欲滿足式(1 )關係地,算出所使用之 φ 述接著劑之厚度的工程,另,根據滿足式(1 )關係之 況,得到適合聚焦性透鏡陣列之實際動作距離之厚度, 光電面板上的像則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幾乎成爲焦點 合狀態。 有關本發明之光電裝置之製造方法係亦可具有,配 透明之接著劑於前述光電面板與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 何一方與前述間隔構件間隙的工程與,由前述光電面板 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任何一方與前述間隔構件壓縮前 接著劑之工程,如此,根據壓縮接著劑之情況,對於適 聚 情 對 述 述 接 , 像 前 作 固 刖 情 並 整 置 任 與 述 合 -11 - 1302124 Ο) 聚焦性透鏡陣列之動作距離的厚度,限制接著劑’而對於 聚焦性透鏡陣列,將光電面板上的像作爲焦點整合狀態之 情況則爲容易。 有關本發明之光電裝置之製造方法係亦可具有’相對 性地固定前述光電面板與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任何一方 與前述間隔構件之工程與,配置透明之接著劑於被相對性 固定之前述光電面板與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任何一方與 φ 前述間隔構件之間隙的工程,另,根據相對性地固定前述 光電面板或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與間隔構件’而於其間配 置透明之接著劑情況,對於適合聚焦性透鏡陣列之動作距 離的厚度,限制接著劑,而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將光電 面板上的像作爲焦點整合狀態之情況則爲容易。 更加地,針對在這些任一製造方法,亦可具有測定前 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前述光電面板側之空氣中的實際動作 距離L。之工程與,依據前述動作距離L。,前述接著劑固 φ 化時之折射率及前述間隔構件之折射率,欲滿足式(1 ) 關係地,算出所使用之前述接著劑之厚度的工程,另’根 據滿足式(1 )關係之情況,得到適合聚焦性透鏡陣列之 實際動作距離之厚度,並光電面板上的像則對於聚焦性透 鏡陣列,幾乎成爲焦點整合狀態。 【實施方式】 [爲了實施發明之最佳型態] <第1實施型態> -12- (10) 1302124 圖2係爲表示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型態的光電裝置1 〇 之槪略斜視圖,另,於圖所例示之光電裝置1 〇係作爲爲 了寫入潛像於針對在利用電子照相方式之畫像印刷裝置的 像載持體(例如:如圖2所示之感光體柱狀物1 1 〇 )之綫 型光頭所使用,另,光電裝置1 〇係具備配列複數有機EL 元件(光電元件)於同一平面上之發光面板(光電面板) 1 2與,重疊在發光面板1 2之聚焦性透鏡陣列40,而聚焦 φ 性透鏡陣列40係被配置在設置有EL元件陣列之發光面 板1 2與感光體柱狀物1 1 0之間,另,從發光面板1 2之有 機EL元件陣列的光係透過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折射率 分佈型透鏡,到達至感光體柱狀物11〇。 如圖3所示,聚焦性透鏡陣列40係具有複數折射率 分佈型透鏡42,另,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之各自係爲如 在中心軸,即光軸之折射率爲低,而離中心軸越遠折射率 成爲越高地所形成之分級引示光纖,並可使從發光面板 # 1 2行進之光透過,將對於發光面板1 2的像之正立像成像 於感光體柱狀物110,另,由這些複數折射率分佈型透鏡 42所得到的像係在感光體柱狀物1 1 0上,構成1個連續 的像,另,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具體例,係例如有 可從日本板硝子株式會社取得之SLA (賽璐福克·透鏡· 陣列)。 圖4係爲此光電裝置之平面圖,另,如圖4所示,折 射率分佈型透鏡42係由兩列且鋸齒狀之圖案所配列,並 固定於以假想線所示之聚焦性透鏡陣列40的框體,而這 -13- (11) 1302124 些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之各自係重疊在形成有發光面板 12之EL元件14的範圍,另,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之配 列圖案,並不限定於圖示之型態,亦可爲單列或三列以上 ,又亦可爲由其他適當的圖案來配列。 圖5係爲圖4A-A線箭頭所示之剖面圖,而如圖5所 示,發光面板12係具備平板狀之基板18,另,基板18 係根據玻璃,塑料,陶瓷或金屬等之適當的材料所形成, φ 並亦可爲透明或不透明,對於基板1 8之上方係形成有驅 動元件層20,並於其上方係形成有作爲多數發光元件之 EL元件14,另,各EL元件14係因應所施加之電壓而產 生發光。 驅動元件層20之內部詳細圖示係雖省略,但,在此 係設置有複數TFT (薄膜電晶體)元件及,供給電流於 TFT元件的線,另,TFT元件係傳達驅動電壓於各個EL 元件1 4。 φ 在圖示之型態之中,從各EL元件14所發射的光則 被釋放至與基板1 8相反側圖5中之上方,即,此發光面 板12係爲前放射型之OLED發光面板,另,EL元件14 之各自係具有形成在驅動元件層20上之陽極22與,成膜 在陽極22上之正孔注入層24與,成膜於其上方之發光層 26與,成膜於其上方之陰極28,而陰極28係對複數EL 元件1 4爲共通。 爲了使由發光層26所發射的光釋放至上方,陽極22 係例如由如鋁之作爲反射的導電材料所形成,而陰極2 8 -14 - (12) 1302124 係由透明之ITO( Indium Tin Oxide)所形成,另’正孔 注入層24及發光層26係被形成在由絕緣層30及隔壁32 所分割之凹部內,另,對於絕緣層30之材料係例如有 Si02,並對於隔壁32之材料係例如有聚醯亞胺。 此實施型態之各EL元件1 4的構成係如上述所述’ 但,作爲可利用在本發明之發光元件之變化係亦可爲,於 陰極與發光層之間設置電子注入層之型式或,設置絕緣層 φ 於適當位置之型式等具有其他層之型式。 對於基板1 8係接合密封體1 6,而密封體1 6係與基 板18進行協作,從外氣,特別是水份及氧氣隔離EL元 件1 4來控制其劣化,另,密封體1 6係例如從玻璃或透明 之塑料所形成而得到,而對於安裝密封體於基板1 8係採 用接著劑34,而作爲接著劑34係例如採用熱硬化型接著 劑或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另,驅動元件層20在從延伸 至比密封體1 6還外側之範圍,係如圖5所示,接著劑3 4 • 係覆蓋驅動元件層20。 在此實施型態之中係使用間隔密封,具體來說係根據 接著劑3 4,接合密封體16週邊部於基板1 8,並於EL元 件1 4的周圍,設置有由密封體1 6與基板1 8所分割之空 間,另,理想係於其空間內,配置有乾燥劑,而爲了更將 EL元件1 4從外氣進行隔離保護,亦可於密封體1 6的周 圍,設置一個以上之鈍化層。 對於發光面板1 2之密封體1 6係經由接著劑3 8接合 聚焦性透鏡陣列40,另,作爲接著劑3 8係例如採用熱硬 -15- (13) 1302124 化型接著劑或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而密封體1 6與聚焦 性透鏡陣列40之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係亦可由無介入存 在有接著劑3 8於兩者間之狀態,進行直接接觸,又亦可 將接著劑38介入存在於兩者間而相互接合,另,對於介 入存在有接著劑38於密封體16與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 之間之情況,接著劑3 8係爲透明。 作爲使用可能之接著劑3 8的例係可舉出固化後之折 φ 射率爲接近玻璃之折射率1 . 5 1 4之紫外線硬化型環氧系接 著劑之日本DAIKIN工業(股)製之OPTODYNE (商標) UV-3200,出固化後之折射率爲比玻璃還大之折射率1.63 之紫外線硬化型環氧系接著劑之(股)Adel製之 OPTOKLEB (商標)HV153,以及固化後之折射率爲 1.567之紫外線硬化型環氧系接著劑之日本DAIKIN工業 (股)製之OPTODYNE (商標)UV-4000,但並不限定於 此。 φ 如此作爲,從發光面板1 2之各EL元件1 4發射的光 係如圖5箭頭B所示,進入至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並 且,如圖6所示,光係透過聚焦性透鏡陣列40,然後使 其照射至感光體柱狀物1 1 0。 如於圖6由假想線所示,發光面板1 2係安裝在覆蓋 物1 3,並覆蓋物1 3係覆蓋發光面板1 2及聚焦性透鏡陣 列40之所有的側面,另,覆蓋物1 3係降低外部的光通過 發光面板1 2,例如密封體1 6,進入至聚焦性透鏡陣列40 之情況,進而控制像被混亂之情況,另,在其他圖之中係 -16- (14) 1302124 省略覆蓋物1 3之圖示,但實際上係設置有覆蓋物1 3 ’另 外,在後述之其他實施型態,亦由同樣的目的來設置覆蓋 物13。 理想則是如滿足式(1 )地,設計有關此實施型態之 光電裝置1 0進而畫像印刷裝置,另,針對在式(1 ) ’ L。 係爲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物體側(發光面板1 2側)之空 氣中實際動作距離(參照圖1 ),另,⑴係位於發光面板 φ 12之EL元件14 (特別是發光層26 )與聚焦性透鏡陣列 之間的光透過要素之各自折射率,並di係爲位於發光面 板1 2之EL元件1 4 (特別是發光層26 )與聚焦性透鏡陣 列之間的光透過要素之各自厚度,另,附加字i係識別這 些光透過要素,而m係爲光透過要素的數量。 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物體側之動作距離的理想値, 也就是設計値與,像側之動作距離理想値,也就是設計値 係如相等地進行設計,另,作爲式(1 )之動作距離L。係 • 亦可使用設計値,但,大槪是根據製造的不均情況,這些 會有差異之情況,隨之,理想則是實際測定聚焦性透鏡陣 列4 0之物體側(發光面板12側)之空氣中的動作距離 L。,而將此代入於式(1 )情況,另,根據如滿足式(1 ) 關係之情況,發光面板上的像則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 0 ,幾乎成爲焦點整合狀態,更加地,根據使聚焦性透鏡陣 列4 0與感光體柱狀物1 1 0的距離,一致於聚焦性透鏡陣 歹!J 40的像側(感光體柱狀物1 1 0側)之空氣中實際動作 距離之情況,對應發光面板上的像則由幾乎焦點整合狀態 -17- (15) 1302124 連結於成像對像面(在此實施型態之中係感光體柱狀物 110) ° 對於最理想的方式,如滿足式(2 )地,設計畫像印 刷裝置之情況則爲理想,另,根據如滿足式(2 )之關係 情況,發光面板上的像則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完全 成爲焦點整合狀態,而式(1 )係爲對於式(2 )之右邊賦 予容許士 10%之容許範圍而重寫者,而後述有如何作爲來 φ 求取式(2 )之情況。 [式2] /77 ^ = Σ ~L …(2 ) /=i 邊參照圖5及圖6,邊具體說明在此實施型態之理想 的設計値,當將爲一般式之式(1)及式(2),作爲適合 於此實施型態時,則得到各個式(3 )及式(4 )。
0.9*(di/ni + d2/n2 + d3/n3 + d4/n4)S L〇 S1·1*(di/ni + d2/n2 + d3/n3+d4/n4)…(3) L〇 = di/ni + d2/n2+ d3/n3+ d4/n4 …(4) 在此,幻係爲重疊在發光層26之陰極28的厚度,ni 係爲陰極28之折射率,d2係爲發光層26上方之空氣層的 厚度,n2係爲空氣之折射率(約1 ) ,d3係爲密封體1 6 之中發光層26之上方範圍的厚度,n3係爲密封體16之折 射率,d4係爲密封體1 6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折射率分 佈型透鏡42之間的透明接著劑3 8厚度,並對於無介入存 -18- (16) 1302124 在有接著劑3 8於密封體1 6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間的 情況係爲零,n4係爲透明接著劑3 8之折射率。 ch,d2係爲微小,並因d4通常亦爲微小,故實際設 計上係亦可作爲如滿足式(5 )。 0.9* d3/n3‘L〇S 1.1* d3/n3 …(5) 如根據此實施型態,根據直接接合發光面板1 2與聚 焦性透鏡陣列40之情況,從發光面板1 2所發射的光之中 φ ,可使進入至聚焦性透鏡陣列40的光之比例提升,並可 提升光的利用效率,隨之,爲了得到相同程度照度的像, 將可比以往降低傳達至EL元件1 4之電壓,並亦可延長 其部分EL元件14之壽命,另,後述有有關提升光的利 用效率之效果的根據。 並,如滿足式(1 ),式(3 )或式(5 )地進行設計 ,將可防止發光面板1 2上的像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焦 點不整合之情況。 <第二實施型態> 圖7係爲表示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型態的光電裝置10A 之槪略正面圖,另在此實施型態之中,係使光透過性之間 隔構件5 0介入存在於發光面板1 2之密封體1 6與聚焦性 透鏡陣列40之間,並間隔構件5 0係接合於密封體1 6與 聚焦性透鏡陣列40,另,間隔構件50係由玻璃或塑料所 形成,並至少將對向於密封體1 6的面及對向於聚焦性透 鏡陣列40的面,作爲平坦。 -19- (17) 1302124 對於將間隔構件5 0接合於密封體1 6與聚焦性透鏡陣 列係例如採用熱硬化性接著劑或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另 ,密封體1 6與間隔構件50係可由無介入存在接著劑於兩 者間的狀態進行直接接觸,而亦可將接著劑介入存在於兩 者間而相互接合,而聚焦性透鏡陣列4 0之折射率分佈型 透鏡4 2與間隔構件5 0係可由無介入存在接著劑於兩者間 的狀態進行直接接觸,而亦可將接著劑介入存在於兩者間 φ 而相互接合,另,對於於密封體1 6與間隔構件5 0之間或 ,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與間隔構件50之間介入存在有接 著劑之情況,接著劑係與上述之接著劑3 8相同爲透明, 而其他的特徵係與第1實施型態相同。 有關此實施型態之畫像印刷裝置亦如滿足式(1 )地 來進行設計之情況則爲理想,而對於最爲理想的方式,係 如滿足式(2 )地來進行設計之情況。 邊參照圖2,圖5及圖7,邊具體說明在此實施型態 φ 之理想的設計値,當將爲一般式之式(1 )及式(2 ),作 爲適合於此實施型態時,則得到各個式(6 )及式(7 )。
0.9*(di/ni + d2/n2+ d3/n3+ d4/n4+ ¢15/115+ d6/n6)S L〇S 1 · 1 * (d i / n i + d 2 / n 2 + d 3 / n 3 + d 4 / n 4 + d 5 / n 5 + d 6 / n 6)…(6) L0=di/ni+d2/n2+ d3/n3+ d4/n4+ d5/n5+ d6/n6…(7) ‘ 在此,幻〜(13及ni〜n3係如以上所述,d4係爲密封 體1 6與間隔構件50之間的透明接著劑厚度,並對於無介 入存在有接著劑於密封體1 6與間隔構件5 0之間的情況係 爲零,n4係爲其透明接著劑之折射率,d5係爲間隔構件 -20- (18) 1302124 5 0的厚度,n5係爲間隔構件5 0之折射率’ cU係爲間隔構 件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之間的透 明接著劑的厚度’並對於無介入存在有接著劑於間隔構件 5 0與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之間的情況係爲零n6係爲其透 明接著劑之折射率。 ch,d2係爲微小,並因d4,d6通常亦爲微小,故實 際設計上係亦可作爲如滿足式(8 )。 0.9*(d3/n3 + d5/n57) S L0S I.l*(d3/n3 + d5/n5)…(8) 如根據此實施型態,根據藉間隔構件50接合發光面 板1 2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情況,可使從發光面板1 2 所發射的光之中,進入至聚焦性透鏡陣列40的光之比例 提升,並可提升光的利用效率,隨之,爲了得到相同程度 照度的像,將可比以往降低傳達至EL元件1 4之電壓, 並亦可延長其部分EL元件14之壽命。 並,如滿足式(1 ),式(3 )或式(5 )地進行設計 φ ,將可防止發光面板1 2上的像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焦 點不整合之情況。 圖8係爲間隔構件5 0之剖面圖,另,如圖8所示, 對於間隔構件5 0所有側面(無對向於發光面板1 2,以及 聚焦性透鏡陣列4 0的面)全體,係形成有光吸收層6 7, 而當在間隔構件5 0的側面產生光的內部反射時,對於根 據從EL元件經由間隔構件50而直接進入至聚焦性透鏡 陣列4 0之光述的像,將混雜有根據進行內部反射之光束 的像,而有損像的鮮明度。 -21 - (19) 1302124 對此,位於間隔構件5〇側面之光吸收層66 ’ 68係因 使在側面的內部反射降低’故可降低進入至根據內部反射 之聚焦性透鏡陣列4 0的事態情況’隨之’控制對於根據 從E L元件1 4通過間隔構件5 0而直接進入至聚焦性透鏡 陣列40之光束的像’混雜有根據內部反射之光束的像之 情況。 光吸收層67係可根據塗層黑色塗料於間隔構件50側 φ 面之情況設置,實際上,即使黑色塗料也有些許光透過性 ,而有在間隔構件50與光吸收層67之界面,光線產生內 部反射之虞,因此,理想爲光吸收層67之折射率比間隔 構件50之折射率還高。 對於從折射率高之媒體至折射率低之媒體,光行進之 情況,係根據光的入射角度,產生全反射,隨之,當光吸 收層6 7之折射率比間隔構件5 0之折射率還低時,對於 根據從EL元件14通過間隔構件5 0,而直接進入至聚焦 φ 性透鏡陣列40之光束的像,混雜有根據內部反射之光束 的像,而有損像的鮮明度,另對此,對於光吸收層6 7之 折射率比間隔構件5 0之折射率還高之情況,係在界面的 光之內部反射係僅有些許,並朝向間隔構件5 0側面行進 的光係幾乎被光吸收層67所吸收或,透過光吸收層67另 ’根據選擇適當之塗料的膠黏劑情況,將可得到理想折射 率的光吸收層6 7。 <實施型態之效果根據〉 -22- (20) 1302124 圖9係表示於實際的發光位置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〇 之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 2 (參照圖3乃至圖5 )之間,存在 有固體之光透過要素TR1與空氣層情況之光的路徑例, 接著,更加地詳細說明上述式(2 )之根據。 針對圖9,P a係表示實際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 0之 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位於成爲焦點整合狀態之發光位 置的點,另在此係假定在接觸於光透過要素TR 1之位置 φ Pa進行發光,另外,α係爲從發光位置上的點pa行進之 某個光束,從光透過要素TR1出射之位置與,通過發光 位置上的點Pa,於光透過要素TR1之端面垂直的線之距 離,另,L。係爲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物體側(發光面板 1 2側)之空氣中的實際動作距離,Pb係爲從聚焦性透鏡 陣列40離開其物體側之空氣中的實際動作距離的點,另 ,對於假定在發光位置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間,無光 透過要素TR1而只有空氣之情況,在點Pb進行發光的光 φ 束係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成爲焦點整合狀態,也就是 ,Pb係對於假定在發光位置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間 ,無光透過要素TR 1而只有空氣之情況’對聚焦性透鏡 陣列40來說,爲理想之假想發光位置上的點。 針對在圖9係根據斯奈爾定律(折射定律)而成立式 (9) 〇 nb*sin0b 与 sin 0 b= na · sin Θ a …(9) 在此,nb係爲空氣的折射率,Θ b係爲對於在光透過 要素TR1與空氣之間的界面之空氣的入射角’〜係爲光 -23- (21) 1302124 透過要素TR1之折射率,0a係從在光透過要素TR1與空 氣之間的界面之光透過要素TR1的出射角,另因爲爲na >nb与1,故爲 <9b> 0a。 另外,針對圖9係成立式(7 )及式(1 1 )。 tan Θ 2i= a /da ".(10) tan 0 \i= a /db “.(11) 在此da係爲光透過要素TR1之厚度,db係爲從假想 φ 之發光位置上的點Pb至光透過要素TR1與空氣之間的界 面爲止的距離。 從式(9 )乃至式(1 1 )得到式(12 )。 db= da · cos 0 b/ na · cos Θ a …(12) 在如使用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近軸光學系之中係0 a 及0 b則相當小’而因通常係例如未達1 5 °,故爲C 0 S 0 a /c〇S0b与1,並式(12)係可改寫成式(13)。 db= da/ na …(1 3) φ 當將光透過要素TR1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間的空 氣層厚度,作爲d。時’則爲L〇= db+ de,隨之,聚焦性透 鏡陣列40之物體側(發光面板1 2側)之空氣中的實際動 作距離L。與,光透過要素TR1之厚度da,及折射率na係 當滿足式(1 4 )之關係時,由實際的發光位置的光所形成 的像係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成爲焦點整合狀態。 L〇= db+ dc= da/ na+ dc …(14) 另外,由以上說明可了解到,根據於發光位置與聚焦 性透鏡陣列40之間界在有比空氣還高折射率之光透過要 -24- (22) 1302124 素TR1的情況,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物體側的焦點距離 有成爲延長之情況,也就是,實際發光位置上的點p a, 比起假想之發光位置上的點Pb,從聚焦性透鏡陣列40較 遠的一方,則由發光位的光所形成的像係對於聚焦性透鏡 陣列40,成爲焦點整合狀態。 圖1 〇係表示以和圖9同樣的條件,光透過要素TR1 鄰接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之光的 φ 入口情況的光之路徑例,另外,圖1 1係表示以和圖9同 樣的條件,光透過要素TR 1介入存在於聚焦性透鏡陣列 40之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與實際發光位置上的點Pa之間 ,但從雙方相距情況之光的路徑例,另,圖1 0及圖1 1之 狀態係與圖9之狀態,因只有光透過要素TR 1之位置不 同,故對於這些情況係亦了解到,當滿足式(1 4 )之關係 時,由實際的發光位置的光所形成的像係對於聚焦性透鏡 陣列40,成爲焦點整合狀態。 φ 圖1 2 ( a )係表示於實際的發光位置與聚焦性透鏡陣 列40之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之間,存在有固體之光透過 要素TR1及,與光透過要素TR1同折射率之固體的光透 過要素TR2情況之光的路徑例,並圖12 ( b )係表示於實 際的發光位置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折射率分佈型透鏡 42之間,存在有固體之光透過要素TR1及,與光透過要 素TR1相異折射率之光透過要素TR2情況之光的路徑例 ,另在圖12(a)及圖12(b)之中,光透過要素TR1係 與圖1 0同樣地,鄰接在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折射率分佈 -25- (23) 1302124 型透鏡42之光的入口 ’並於實際發光位置上的點Pd與光 透過要素TR1之間,介入存在有光透過要素TR2。 針對在圖1 2 ( a )及圖1 2 ( b ) ,Pb係爲對於假定於 發光位置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 0之間,無光透過要素TR1 ,TR2,而只有空氣之情況,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折 射率分佈型透鏡42,成爲焦點整合狀態之假想的發光位 置上的點(與圖9乃至圖1 1的點P b相同),另,P a係爲 φ 對於假定於發光位置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間,只有光 透過要素TR1之情況,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折射率分 佈型透鏡42 .,成爲焦點整合狀態之假想的發光位置上的 點(與圖9乃至圖1 1的點Pa相同),另外,Pd係表示實 際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位於 成爲焦點整合狀態之發光位置的點,在此係假定在接觸於 光透過要素TR2之位置Pd進行發光,另外,β係爲從發 光位置上的點Pd行進之某個光束,從光透過要素TR2出 φ 射之位置與,通過光位置上的點Pd,於光透過要素TR1, TR2之端面垂直的線之距離。 針對在圖1 2 ( a )及圖1 2 ( b )係根據斯奈爾定律( 折射定律)而成立式(1 5 )。 nb · sin^ b - sin^ b = na * sin 0 a = nd · sin Θ d ".(15) 在此,nb係爲空氣的折射率’ 0 b係爲從在假定無光 透過要素TR2情況之空氣與光透過要素TR1之間的界面 之空氣的出射角(參照圖1〇),〜係爲光透過要素TR1 之折射率,03係爲對於在假定無光透過要素TR2情況之 -26- (24) 1302124 空氣與光透過要素TR1之間的界面之光透過要素TR1的 入射角,並爲對於在有光透過要素TR2情況之光透過要 素TR2與光透過要素TR1之間的界面的光透過要素TR1 之入射角,另因爲爲naSrib^l,故爲0b> 0a,另外, nd係爲光透過要素TR2之折射率,並0 d係爲從在有光透 過要素TR2情況之光透過要素TR2與光透過要素TR1之 間的界面的光透過要素TR2之出射角,另因爲爲nd > nb φ 与1,故爲0b>0d,更加地,在圖12(a)之中係因光透 過要素TR1之折射率na與光透過要素TR2之折射率nd則 相互相等,故0 d= 0 a。 另外,針對在圖1 2 ( a )及圖12 ( b )係成立式(1 6 )及式(17)。 tan 0 d = β/dd ".(16) tan (9 b = p/dc “.(17) 在此(^係爲光透過要素TR2之厚度,d。係爲從假想 • 之發光位置上的點Pa至光透過要素TR2與光透過要素 TR1之間的界面爲止的距離。 從式(15 )乃至式(1 7 )得到式(1 8 )。 dc= dd · cos0 b/ nd · cos Θ d “.(18) 在如使用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近軸光學系之中係0 d 及0 b則相當小,而因通常係例如未達1 5° ,故爲cos Θ t / cos 0 1,並式(18 )係可改寫成式(19 )。 dc= dd/ na ...(19) 當代入式(19 )之d。於在圖9所得到之式(14 )時 -27- (25) 1302124 ,則得到式(20)。 L〇= db+ dc= da/ na+ dc= da/ na+ dd/ nd …(20) 在圖12 ( a)之中係因光透過要素TR1之折射率na 與光透過要素TR2之折射率nd則相互相等,故得到式( 24 ) ° L〇= da/ na+ dd/ nd= ( da+ dd ) / na …(24) 隨之,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物體側(發光面板1 2側 φ )之空氣中的實際動作距離L。與,光透過要素TR1之厚 度da ’其折射率na,光透過要素TR2之厚度dd及其na係 .當滿足式(20 )之關係時,由實際的發光位置的光所形成 的像係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成爲焦點整合狀態,另 外,由以上說明了解到,根據於發光位置與聚焦性透鏡陣 列40之間介入存在有比空氣還高折射率之光透過要素 TR1,TR2的情況,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物體側的焦點 距離有成爲延長之情況,也就是,實際發光位置上的點 φ Pa,比起假想之發光位置上的點Pb,從聚焦性透鏡陣列 40較遠的一方,則由發光位的光所形成的像係對於聚焦 性透鏡陣列40,成爲焦點整合狀態。 例如,對於L。係 2.4mm,dd = 0.5 mm,光透過要素 TR1,TR2 爲玻璃,na = nd= 1.52 之情況,係因 2.4 = 0.5/ 1.52+ da/ 1.52,故da = 3.148 mm,因而,實際的發光位置 Pd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間的距離係應作爲da + d d = 3 · 6 4 8 m m 〇 根據進入以上思考之情況,得到一般式(2 ),另在 -28- (26) 1302124 圖9乃至圖12(b)之中係例示有固體之光透過要素tri ,TR2,但該業者應了解到,即使作爲於發光面板1 2之 EL元件1 4 (特別是發光層26 )與聚焦性透鏡陣列之間有 空氣層’亦將其空氣層當作光透過要素,而亦可將其空氣 層之折射率nil與,其空氣層的厚度d代入於一般式(2 )之情況’通常’光學性距離係作爲折射率與厚度的積之 合計所計算’但在式(2 )之中係爲了取得對於聚焦性透 φ 鏡陣列4〇之焦點整合性,而由對於折射率之厚度的比之 合計所計算,如上述所述,對於在發光面板丨2與聚焦性 透鏡陣列40之間介入存在有透明之間隔構件或透明接著 劑之情況,係比較於只介入存在空氣層之情況,對於將發 光面板1 2上的像對聚焦性透鏡陣列40作爲焦點整合狀態 適合之發光面板1 2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的間隔則變長, 另,當作爲另外的看法時,對於發光面板1 2與聚焦性透 鏡陣列40的間隔則訂定成固定性(例如,預先固定發光 φ 面板12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於圖6之覆蓋物1 3之情況 等),而其間隔比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發光面板1 2側之 空氣中的實際動作距離還長之情況,係根據配置適當厚度 的間隔構件或接著劑於兩者之間之情況,可實質上延伸動 作距離,而使其一致於發光面板1 2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 之固定的間隔情況。 更加地’根據使在實施型態從發光面板1 2所發射的 光之中,進入至聚焦性透鏡陣列40的光的比例提升之情 況,說明提升光的利用效率之效果的根據,另,針對在近 -29- (27) 1302124 軸光學系,在兩個媒體的界面之反射率係這些媒體之折射 率差越大則越大,隨之,如圖9乃至圖1 1所示,對於在 發光位置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間有空氣層之情況,係 爲了在固體之光透過要素(例如,玻璃)與空氣之界面, 及空氣與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之界面,有相當的光進行 反射,故從發光位置的光之中,進入至聚焦性透鏡陣列 40的光之比例爲低,另一方,如圖12所示,於發光位置 φ 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間有複數光透過要素,並對於這 些光透過要素之折射率近似之情況係在同爲光透過要素( 例如,玻璃與接著劑3 8 )之界面的反射爲少,而在光透 過要素與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之界面的反射亦少(折射 率分佈型透鏡42之折射率係根據情況而有所差異,接近 於玻璃之折射率),因此,從發光位置的光之中,進入至 聚焦性透鏡陣列40的光之比例爲高。 在上述之實施型態之中係直接接合發光面板1 2與聚 • 焦性透鏡陣列40,或於發光面板1 2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 之間介入存在有間隔構件,另,對於接著發光面板1 2與 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情況或,接著間隔構件於發光面板 1 2或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情況,係使用折射率接近於玻 璃之接著劑,隨之,比較於圖1所示之以往技術,將可提 升光的利用效率情況。 圖13 ( a)係表示對於只有空氣層於發光面板12之 密封體1 6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間的情況,從1個光點 發射而進入至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成像於感光體柱狀 -30- (28) 1302124 物1 1 〇之最外側的光,另,圖1 3 ( b )係表示對於有間 構件5 0於發光面板1 2之密封體1 6與聚焦性透鏡陣列 之間的情況,從1個光點發射而進入至折射率分佈型透 42,成像於感光體柱狀物1 1 〇之最外側的光,而在圖 (a )之空氣中的最外側的光之行進角係爲eb,另’在 ,將密封體16作爲玻璃,假定將在其折射率na=l· 52 ’ 封體1 6內之光行進角爲8°之情況,從斯奈爾定律得到 • 0 b=12.3° ,而另一方,在圖13 ( b)之間隔構件50中 最外側的光之行進角係爲0 5〇,在此,將密封體1 6及 隔構件50作爲玻璃,假定將在其折射率na=l.52,密封 16內之光行進角爲8°之情況,從斯奈爾定律得到0 5〇: 8。 。 如圖1 3 ( a ),於發光面板1 2之密封體1 6與聚焦 透鏡陣列40之間只有空氣層之情況,密封體1 6與折射 分佈型透鏡42之距離係應縮小,並其距離的容許差亦 •,例如,對於此距離比適當値還大之情況,係因空氣中 行進角0 b爲大,故一般的光束則無法進入至折射率分 型透鏡42而行進至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之外側,因此 光的利用效率爲不佳,反之,對於此距離比適當値還/J、 情況,係匯聚於感光體柱狀物1 1 〇上之光點直徑ds則 大,也就是在感光體柱狀物1 1 〇上所形成之潛像解析度 不佳。 對此,如圖1 3 ( b ),於發光面板1 2之密封體16 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間有間隔構件50之情況,密封 隔 40 鏡 13 此 密 之 間 體 性 率 少 的 佈 的 變 爲 與 體 -31 - (29) 1302124 1 6與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之距離係應增加,並其距離的 容許差亦大,隨之,在圖1 3 ( a )之情況產生之不良程度 則爲少,對於厚的密封體1 6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直接接 合之情況,亦可達成相同之效果。 <光電裝置之製造方法> 接著,說明上述光電裝置之製造方法,特別是對於必 φ 要處,以適當的厚度設置透明之接著劑,首先,說明直接 接合發光面板1 2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第1實施型態的 製造方法,如圖5所示,對於以極薄之接著劑3 8接著發 光面板12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情況,製造方法係爲單 純,將接著劑敷層於發光面板1 2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 至少一方,而將另一方接著於此即可。 圖1 4係表示根據以適當厚度之接著劑接著發光面板 1 2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情況,直接接合發光面板1 2 φ 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製造方法的最初階段,首先,準 備聚焦性透鏡陣列40與發光面板1 2,並測定聚焦性透鏡 陣列40之發光面板1 2側之空氣中的動作距離L。,並且 ,依據動作距離L。及接著劑固化時的折射率,如滿足式 (1 ),理想係式(2 )之關係地,算出所使用之接著劑之 厚度。 接著,如圖1 5所示,在發光面板1 2與聚焦性透鏡陣 列40之間,例如於發光面板1 2上方,將透明之接著劑 5 1敷層,另接著劑5 1係亦可與上述之接著劑3 8相同之 -32- (30) 1302124 構成,接著,以發光面板12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將接 著劑壓縮至成爲所算出之後度爲止,並在其狀態下,使接 著劑51進行固化,由此,如圖16及圖17所示,根據規 定厚度的接著劑5 1,得到直接接合發光面板1 2與聚焦性 透鏡陣列40之光電裝置,另,根據滿足式(1 ),理想係 式(2 )之關係,得到適合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實際動作 距離之厚度的接著劑5 1,並發光面板1 2上的像則對於聚 φ 焦性透鏡陣列40,幾乎成爲焦點整合狀態,另外,根據 壓縮接著劑5 1之情況,對於適合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實 際動作距離之厚度,限制接著劑5 1,而對於聚焦性透鏡. 陣列40,將發光面板1 2上的像作爲焦點整合狀態之情況 則爲容易。 作爲圖1 4乃至圖1 7所示之製造方法的變形,亦可作 爲如以下之方式,首先,測定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發光 面板1 2側之空氣中的動作距離L。,並且,依據動作距離 φ L。及接著劑固化時的折射率,如滿足式(1 ),理想係式 (2 )之關係地,算出所使用之接著劑之厚度。 接著,如圖1 8所示,將發光面板1 2與聚焦性透鏡陣 列4 0之間隔,作爲相等於所算出之接著劑厚度,然後相 對性地固定發光面板1 2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更加地, 於被相對性固定之發光面板1 2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間 ,採用接著劑供給器Su,配置透明之接著劑5 1,然後使 其固化,由此,如圖1 6及圖1 7所示,根據規定厚度的接 著劑5 1,得到直接接合發光面板1 2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 -33- (31) 1302124 之光電裝置,另,根據滿足式(1 ),理想係式(2 )之關 係,得到適合聚焦性透鏡陣列4 0之實際動作距離之厚度 的接著劑5 1,並發光面板1 2上的像則對於聚焦性透鏡陣 列40,幾乎成爲焦點整合狀態,另外,根據配置透明之 接著劑5 1於被相對性固定之發光面板1 2與聚焦性透鏡陣 列40之間之情況,對於適合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實際動 作距離之厚度,限制接著劑5 1,而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 φ 40,將發光面板1 2上的像作爲焦點整合狀態之情況則爲 容易。 接著,說明於發光面板1 2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間 介入存在有光透過性間隔構件5 0之第2實施型態的製造 方法,另,如圖7所示,對於以極薄之接著劑3 8接著發 光面板1 2與間隔構件5 0或聚焦性透鏡陣列40與間隔構 件5 0之情況,製造方法係爲單純,並根據將接著劑敷層 於必要處之情況而接著這些即可。 • 圖1 9係表示根據以適當厚度之接著劑接著發光面板 12與間隔構件5 0之情況,直接接合發光面板12與間隔 構件5 0之製造方法的最初階段,首先,準備聚焦性透鏡 陣列40,並測定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發光面板1 2側之 空氣中的動作距離,並且,依據動作距離L。,間隔構 件5 0之折射率及其厚度,以及接著劑固化時的折射率, 如滿足式(1 ),理想係式(2 )之關係地,算出所使用之 接著劑之厚度,並且,以透明之接著劑接著聚焦性透鏡陣 列40與間隔構件5 0,而此時之接著劑厚度係可爲極小。 -34- (32) 1302124 接著,如圖20所示,在發光面板12與間隔構件50 之間,例如於發光面板1 2上方,將透明之接著劑5 1敷層 ,另接著劑5 1係亦可與上述之接著劑3 8相同之構成,接 著,以發光面板1 2與間隔構件5 0,將接著劑至成爲所算 出之後度爲止進行壓縮,並在其狀態下,使接著劑5 1進 行固化,由此,如圖21所示,根據規定厚度的接著劑5 1 ,得到接合間隔構件5 0與發光面板1 2之光電裝置,另, φ 根據滿足式(Ο ,理想係式(2 )之關係,得到適合聚焦 性透鏡陣列40之實際動作距離之厚度的接著劑5 1,並發 光面板1 2上的像則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幾乎成爲焦 點整合狀態,另外,根據壓縮接著劑51之情況,對於適 合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實際動作距離之厚度,限制接著 劑5 1,而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 0,將發光面板1 2上的像 作爲焦點整合狀態之情況則爲容易。 作爲圖19乃至圖21所示之製造方法的變形,亦可作 # 爲如以下之方式,首先,測定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發光 面板1 2側之空氣中的動作距離L。,並且,依據動作距離 L。,間隔構件5 0之折射率及其厚度,以及接著劑固化時 的折射率,如滿足式(1 ),理想係式(2 )之關係地,算 出所使用之接著劑之厚度,並且,如圖1 9所示,以透明 之接著劑接著聚焦性透鏡陣列40與間隔構件50,而此時 之接著劑厚度係可爲極小。 接著,如圖2 2所示,將發光面板〗2與間隔構件5 〇 之間隔,作爲相等於所算出之接著劑厚度,然後相對性地 -35- (33) 1302124 固定發光面板1 2與間隔構件5 0,更加地,於被相對性固 定之發光面板1 2與間隔構件5 0之間,採用接著劑供給器 S u,配置透明之接著劑5 1,然後使其固化,由此,如圖 2 1所示,根據規定厚度的接著劑5 1,得到直接接合發光 面板12與間隔構件5 0之光電裝置,另,根據滿足式(1 ),理想係式(2 )之關係,得到適合聚焦性透鏡陣列40 之實際動作距離之厚度的接著劑5 1,並發光面板1 2上的 φ 像則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幾乎成爲焦點整合狀態, 另外,根據配置透明之接著劑5 1於被相對性固定之發光 面板1 2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間之情況,對於適合聚焦 性透鏡陣列40之實際動作距離之厚度,限制接著劑5 1, 而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將發光面板1 2上的像作爲焦 點整合狀態之情況則爲容易。 圖23係表示根據以適當厚度之接著劑接著聚焦性透 鏡陣列40與間隔構件50之情況,直接接合聚焦性透鏡陣 φ 列40與間隔構件5 0之製造方法的最初階段,首先,準備 聚焦性透鏡陣列4 0,並測定聚焦性透鏡陣列4 0之發光面 板12側之空氣中的動作距離L。,並且’依據動作距離L。 ,間隔構件50之折射率及其厚度’以及接著劑固化時的 折射率,如滿足式(1 ),理想係式(2 )之關係地’算出 所使用之接著劑之厚度,並且,以透明之接著劑接著發光 面板1 2與間隔構件5 0,而此時之接著劑厚度係可爲極小 〇 接著,如圖2 4所示’在發光面板12與間隔構件5 0 -36- (34) 1302124 之間,例如於間隔構件5 0上方,將透明之接著劑5 1敷層 ,另接著劑5 1係亦可與上述之接著劑3 8相同之構成,接 著,以聚焦性透鏡陣列40與間隔構件50,將接著劑壓縮 至成爲所算出之後度爲止,並在其狀態下,使接著劑5 1 進行固化,由此,如圖25所示,根據規定厚度的接著劑 5 1,得到接合間隔構件50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光電裝 置,另,根據滿足式(1 ),理想係式(2 )之關係,得到 φ 適合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實際動作距離之厚度的接著劑 5 1,並發光面板1 2上的像則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幾 乎成爲焦點整合狀態,另外,根據壓縮接著劑5 1之情況 ,對於適合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實際動作距離之厚度, 限制接著劑5 1,而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將發光面板 1 2上的像作爲焦點整合狀態之情況則爲容易。 作爲圖23乃至圖25所示之製造方法的變形,亦可作 爲如以下之方式,首先,測定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發 • 光面板12側之空氣中的動作距離L。,並且,依據動作距 離L。,間隔構件50之折射率及其厚度,以及接著劑固化 時的折射率,如滿足式(1 ),理想係式(2 )之關係地, 算出所使用之接著劑之厚度,並且,如圖23所示,以透 明之接著劑接著發光面板1 2與間隔構件5 0,而此時之接 著劑厚度係可爲極小。 接著,如圖26所示,將聚焦性透鏡陣列40與間隔構 件50之間隔,作爲相等於所算出之接著劑厚度,然後相 對性地固定聚焦性透鏡陣列40與間隔構件50,更加地, -37· (35) 1302124 於被相對性固定之聚焦性透鏡陣列40與間隔構件 ,採用接著劑供給器Su,配置透明之接著劑5 1 其固化’由此,如圖25所示,根據規定厚度的| ,得到直接接合發光面板1 2與間隔構件5 0之光 另,根據滿足式(1 ),理想係式(2 )之關係, 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實際動作距離之厚度的接· 並發光面板1 2上的像則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 • 爲焦點整合狀態,另外,根據配置透明之接著劑 相對性固定之發光面板1 2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 況’對於適合聚焦性透鏡陣列之實際動作距離之 制接著劑5 1,而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將發3 上的像作爲焦點整合狀態之情況則爲容易。 參照圖1 9乃至圖26,雖已說明設置接著劑 隔構件5 0之單面的順序,但亦可組合這些,如圈 ,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與間隔構件5 0之間隙及 # 板12與間隔構件50之間隙的雙方,設置適當厚 劑51。 爲了確貫作爲適當之上述透明接著劑51的 ,亦可設置埋設在接著劑51內之間隔確保材, 可如圖28及圖29所示,於配置在圖16之發光H 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間的接著劑5 1中,設置間 gfl或gf2,另,間隔確保材gfl隙爲球狀,而匱 確保材gf2係爲角材狀,板狀或棒狀。 間隔確保材gfl,gf2係爲固體,並理想爲 :5 0之間 ,然後使 I著劑51 裝置, 得到適合 f 劑 5 1, ,幾乎成 5 1於被 之間之情 厚度,限 面板1 2 5 1於間 3 27所示 ,發光面 度之接著 層之厚度 例如,亦 ί板1 2與 隔確保材 I 29之隔 具有,即 -38- (36) 1302124 使由聚焦性透鏡陣列40與發光面板1 2來壓縮接著劑5 1 ,幾乎不會有變型之剛性,另,對於在從發光面板1 2之 EL元件14至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 的光路,配置有間隔確保材gfl或gf2之情況,間隔確保 材gfl或gf2係理想爲具有透明,且與周圍之接著劑51 幾乎相等之折射率情況,但,對於在從光路離開的位置, 配置有間隔確保材gfl或gf2之情況,間隔確保材gfl或 φ gf2之光學性特性係並不重要。 如此,根據配置有間隔確保材之情況,對於適合聚焦 性透鏡陣列之實際動作距離之厚度,限制接著劑,而對於 聚焦性透鏡陣列,將發光面板上的像作爲焦點整合狀態之 情況則爲容易,另,亦可將如此之間隔確保材gfl或gf2 配置在間隔構件5 0與發光面板1 2之間,而亦可配置在間 隔構件5〇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間。 另外,對於使用上述任一之製造方法的情況,理想亦 φ 爲防止有著流動性之固化前得接著劑之流出,並接著劑則 固化成期望形狀,如圖3 0所示,配置接著劑5 1於於引導 框GU之間,特別是,引導框GU係平行地配置於聚焦性 透鏡陣列4 0與發光面板1 2之長方側面(參照圖4 )之情 況則爲理想,另,根據如緊密於此引導框GU地塡充接著 劑5 1之情況,固化之接著劑5 1係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 與發光面板1 2之長方側面’成爲具有平行且平坦之側面 的情況,另一方,關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與發光面板1 2 之短方側面係可不設置引導框GU,因此’如圖1 6所示, -39- (37) 1302124 ,亦可從聚焦性透鏡陣列40及發光面板1 2之短方的側面 係溢出有接著劑5 1,而接著劑5 1亦可比短方的側面稍微 凹陷,另,對於爲了預期得到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 焦點整合性,接著劑51係應完全地配置在至發光面板1 2 上之EL元件1 4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折射率分佈型透 鏡42爲止的光路,而此目的的原因係當作爲使固化前之 接著劑5 1持續接觸於引導框GU之長方的內側面,並接 φ 著劑3 8B流向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及發光面板1 2之長度 方向時,作業則爲簡單,其結果,固化之接著劑5 1係於 聚.焦性透鏡陣列40及發光面板1 2之長方的側面,具有平 行且平坦的側面之另一方面,成爲不會成爲與短方的側面 同一面之情況。 另外,對於使用上述之間隔構件50之任一製造方法 的情況,理想亦爲如圖3 1乃至圖3 3所示,對於間隔構件 5〇係配置接著劑5 1之同時,形成有位了崁入聚焦性透鏡 φ 陣列40之收容穴70,而由此,在收容穴70內,因接著 劑5 1產生固化,故可完美潤飾接著劑,另外,根據收容 穴70,對於間隔構件50,可正確配置聚焦性透鏡陣列40 ,特別是,如圖32及圖33所示,收容穴70係於聚焦性 透鏡陣列40之長方的側面,具有平行之內面側,並這些 內側面之間隔係幾乎相等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寬度情 況則爲理想,另,根據如緊密於此收容穴70內側面地塡 充接著劑5 1之情況,固化之接著劑5 1係成爲於聚焦性透 鏡陣列40之長方的側面,具有平行且平坦之側面之情況 -40 - (38) 1302124 ’另一方,聚焦性透鏡陣列4 0之短方的側面係離開收 穴7 0之側面即可,因此,如圖16所示,亦可從聚焦性 鏡陣列40及發光面板1 2之短方的側面係溢出有接著 5 1,而接著劑5 1亦可比短方的側面稍微凹陷,另,對 爲了預期得到對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焦點整合性, 著劑5 1係應完全地配置在至發光面板1 2上之EL元件 與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爲止的光 •,而此目的的原因係當作爲使固化前之接著劑5 1持續 觸於收容穴70之長方的內側面,並接著劑5 1流向於聚 性透鏡陣列40及發光面板12之長度方向時,作業則爲 單,其結果,固化之接著劑5 1係於聚焦性透鏡陣列40 發光面板1 2之長方的側面,具有平行且平坦的側面之 一方面,成爲不會成爲與短方的側面同一面之情況。 如圖34及圖35所示,理想爲對於間隔構件50之 容穴70側面,係形成有可從收容穴70底面滲入接著聚 # 性透鏡陣列40於間隔構件50之透明接著劑5 1之凹部 或73,另因固化前之接著劑5 1係有著流動性,故只對 針對在收容穴70之必要的部分,配置接著劑5 1之情況 爲困難,但於形成在收容穴70側面之凹部72或73滲 有多餘之接著劑3 8B,由此,對於收容穴70之側面, 確實地接觸有接著劑5 1之同時,溢出於收容穴70外側 接著劑51的量則成爲最小程度,並可降低損及此光電 置之美觀之虞。 另外,對於得到圖27所示之光電裝置,理想係如 容 透 劑 於 接 14 路 接 焦 簡 及 另 收 焦 72 於 係 入 更 之 裝 圖 -41 - (39) 1302124 36及圖37所示,對於間隔構件50係加上於收容穴70 ( 或取代收容穴70 ),配置接著劑51之同時,形成有爲了 崁入發光面板12之收容穴71,而由此,在收容穴71內 ,因接著劑3 8產生固化,故可完美潤飾接著劑5 1,另外 ,根據收容穴7 1,對於間隔構件5 0,可正確配置發光面 板12,另如圖3 7所示,收容穴7 0係於發光面板12,特 別是密封體1 6之長方的側面,具有平行之內面側,並這 φ 些內側面之間隔係幾乎相等於密封體1 6之寬度情況則爲 理想,由此,使固化前之接著劑51持續接觸於收容穴71 之長方的內側面,並進行接著劑5 1如作爲流向於聚焦性 透鏡陣列40及發光面板12之長度方向之作業,將可完全 配置接著劑51於至發光面板12上之EL元件14與聚焦 性透鏡陣列40之折射率分佈型透鏡42爲止的光路,另, 上述之凹部72或73係亦可設置於收容穴7 1。 更加地,如圖3 8及圖3 9所示,對於間隔構件5 0係 • 亦可形成,只配置有接著發光面板1 2與聚焦性透鏡陣列 40於間隔構件50之透明的接著劑5 1之收容穴75,76, 而由此,在收容穴75 ’ 76內,因接著劑51產生固化,故 可完美潤飾接著劑51,而上述之凹部72或73係亦可設 置於收容穴75,76,另亦可作爲無收容穴75,76之一方 ,或亦可形成收容穴75與收容穴7 1於間隔構件,或亦可 形成收容穴70與收容穴76於間隔構件。 另外,對於使用上述之間隔構件5 0之任一製造方法 的情況,如圖4 0或圖4 1所示’亦可於間隔構件5 0的兩 -42- (40) 1302124 面,形成有滲入接著劑5 1的溝78,79,另,對於此間隔 構件5 0之一方的面,係形成有延伸於間隔構件5 0長度方 向之一對的溝7 8,並對於另一方的面,亦形成有延伸於 間隔構件50長度方向之一對的溝79,而如圖42及圖44 所示,接著劑51係配置在一對的溝7 8之間,另如圖44 所示,在另一方的面,接著劑5 1係配置在一對的溝7 9之 間,另如圖43及圖44所示,聚焦性透鏡陣列40係如其 φ 雙方的側端緣重疊於溝7 8地,配置在間隔構件5 0之一方 的面中央而接著,另如圖44所示,密封體1 6係如其雙方 的側端緣重疊於溝7 9地,配置在間隔構件5 0之另一方的 面中央而接著。 因固化前之接著劑51係有著流動性,故只對於針對 在間隔構件5 0之必要的部分,配置接著劑5 1之情況係爲 困難,但如圖44所示,於形成在間隔構件50之溝78, 79,滲入多餘之接著劑38,3 8B,因此,將從間隔構件50 # 與發光面板1 2或聚焦性透鏡陣列40之間隙溢出於外側之 接著劑5 1的量,作爲最小限度,並可降低損及此光電裝 置之美觀之虞,而溝係亦可只設置在間隔構件5 0 —方的 面。 <畫像印刷裝置> 如上述,實施型態之光電裝置(例如,光電裝置1〇 ,1 0 A )係可作爲爲了寫入潛像於針對在利用電子照相方 式之畫像印刷裝置的像載持體之線型光頭來利用,而作爲 -43- (41) 1302124 晝像印刷裝置的例,係有影印機,複寫機之 真機之印刷部分。 圖45係爲表示將實施型態之光電裝置 型光頭來使用之畫像印刷裝置一例的縱剖面 印刷裝置係爲利用帶式中間轉印體方式之匯 像印刷裝置。 在此.畫像印刷裝置之中,同樣構成的4
• 列曝光頭10K,10C,10M,10Y則各自配 成之4個感光體柱狀物(像載持體)110K ,110Y之曝光位置,另,有機EL陣列曝分 ,10Μ,10Υ係爲上述實施型態之光電裝置;; 如圖45所示,對於此畫像印刷裝置係 輪121與隨動滾輪122,並對於這些滾輪1 回無端之中間轉印帶1 20,而如箭頭所示地 ,122旋轉,另,雖無圖示,但亦可設置傳 • 轉印帶120之張力滾軸等之張力賦予手段。 對於此中間轉印帶1 20的周圍係相互拉 配置有具有感光層之感光體柱狀物110Κ,】 1 1 〇 Υ於4個外周面,而附加字Κ,C,Μ, 爲了形成黑,青綠,洋紅,黃之顯像所使用 關於其他構件亦爲相同,而感光體柱狀物: 1 10Μ,1 10Υ係與中間轉印帶120之驅動作 旋轉驅動。 對於各感光體柱狀物1 1 〇 ( Κ,C,Μ, 印刷部分及傳 任一,作爲線 圖,而此畫像 接型的全彩畫 個有機EL陣 置在爲同樣構 ,1 10C,1 1 0Μ :m 1 〇 κ,1 〇 c 匕任何一個。 設置有驅動滾 21,122係捲 ,使滾輪1 2 1 達張力於中間 開規定間隔, ί10C,1 10Μ, Υ係各自意味 的情況,另, 1 10Κ,1 10C, 爲同期而進行 Υ )的周圍係 -44- (42) 1302124 配置有電暈帶電器丨11 (K,c,Μ,γ)與,有機EL陣列 曝光頭 10(K,C,M,Y)與,顯像器 114(K’C’M’ Y),另,電暈帶電器1 1 1 ( K,C,Μ,Y )係一樣地使作 爲對應之感光體柱狀物1 1 0 ( Κ,C,Μ,Υ )的外周面作 爲帶電,而有機EL陣列曝光頭10 ( Κ,C,Μ,Υ )係寫 入靜電潛像於感光體柱狀物之被帶電之外周面,另,各有 機EL陣列曝光頭1〇 ( Κ,C,Μ,Υ)係複數OLED元件 φ 1 4的配列方向,如沿著感光體柱狀物1 1 0 ( Κ,C,Μ,Υ )的母線(主掃描方向)地來設置,而靜電潛像之寫入係 根據由上述複數OLED元件14,將光照射至感光體柱狀 物之情況而進行之,另,顯像器1 1 4 ( Κ,C,Μ,Υ )係 根據使作爲顯像劑之碳粉附著在靜電潛像之情況,形成顯 像,即可視像於感光體柱狀物。 根據如此之4色之單色顯像形成台所形成之黑,青綠 ,洋紅’黃之各顯像,係經由依序一次轉印於中間轉印帶 # 1 20上之情況,重合在中間轉印帶1 20上,得到全彩的顯 像’另’對於中間轉印帶1 2 0之內側係配置有4個一次轉 印之轉印器11 2 ( Κ,C,Μ,Υ ),而一次轉印之轉印器 112(K,C,M,Y)係各自配置在感光體柱狀物11〇(κ ,C,Μ,Υ)的近旁,並根據從感光體柱狀物1ι〇(κ,匸 ,Μ,Υ ),靜電方式吸引顯像之情況,轉印顯像於通過 感光體柱狀物與一次轉印轉印器之間的中間轉印帶丨2〇。 作爲最終形成畫像的對象之薄板102係根據拾取滾輪 ’從給紙匣1〇1 —片—片傳送’然後傳送至接合於驅動滚 -45- (43) 1302124 輪之中間轉印帶1 20與二次轉印滾輪1 26之間的夾,另, 中間轉印帶120上之全彩顯像係根據二次轉印滾輪126, 作爲一次二次轉印於薄板1 02單面,並由通過爲固定部之 固定滾輪對127之情況,固定在薄板1 02上,之後,薄板 1 02係根據排紙滾輪對128,排出於形成在裝置上部排紙 匣上。 圖45之畫像印刷裝置係作爲寫入手段,因採用具有 φ 有機EL陣列之光電裝置任一,故如上述,可容易提升光 的利用效率。 接著,關於有關本發明之畫像印刷裝置之其他實施型 態,進行說明,圖46係爲作爲線型光頭,採用實施型態 之光電裝置(例如,光電裝置10,10A)任一之其他畫像 印刷裝置的縱剖面圖,而此畫像印刷裝置係爲利用帶式中 間轉印體方式之旋轉顯像式之全彩畫像印刷裝置,另,針 對在圖46所示之畫像印刷裝置,對於感光體柱狀物(像 φ 載持體)165之周圍係設置有電暈帶電器168,旋轉式之 顯像單元161,有機EL陣列曝光頭167,中間轉印帶169 〇 電暈帶電器1 6 8係一樣地使感光體柱狀物1 6 5的外周 面作爲帶電,而有機EL陣列曝光頭1 67係寫入靜電潛像 於感光體柱狀物165之被帶電之外周面’另,有機EL陣 列曝光頭1 67係爲上述之實施型態的光電裝置之任何一項 ,並複數OLED元件14的配列方向,如沿著感光體柱狀 物1 65的母線(主掃描方向)地來設置,而靜電潛像之寫 -46- (44) 1302124 入係根據由上述複數OLED元件14,將光照射至感光體 柱狀物之情況而進行之。 顯像單元161係爲放置9 0°之角間隔來配置4個顯像 器163K,163C,163M,163Y的柱狀物,並將軸161a作 爲中心可逆時針旋轉,另,顯像器163K,163C,163M, 163Y係將各自黑,青綠,洋紅,黃的碳粉供給至感光體 柱狀物1 65,並根據使作爲顯像劑之碳粉附著於靜電潛像 φ 之情況,形成顯像,即可視像於感光體柱狀物1 65。 無端之中間轉印帶169係捲回於驅動滾輪170a,隨 動滾輪170b,一次轉印滾輪166及張力滾輪.,然後使這 些滾輪的周圍旋轉於如箭頭所示方向,另,一次轉印滾輪 166係根據從感光體柱狀物165,靜電方式吸引顯像之情 況,轉印顯像於通過感光體柱狀物與一次轉印轉滾輪1 66 之撋的中間轉印帶169。 具體來說,由感光體柱狀物165最初之1旋轉,根據 φ 曝光頭167,寫入爲了黃(Y)像之靜電潛像,然後根據 顯像器1 63 Y形成同色之顯像,更加地轉印至中間轉印帶 169,另外,由接下來的1次旋轉,根據曝光頭167,寫 入爲了青綠(C )像之靜電潛像,然後根據顯像器1 63 C 形成同色之顯像,再如重合於黃色顯像地轉印至中間轉印 帶169,並且,如此作爲,感光體柱狀物9,在進行4次 旋轉之間,依序重合黃,青綠,洋紅,黑顯像於中間轉印 帶169,其結果,形成全彩顯像於中間轉印帶169上,而 對於畫像形成在作爲最終形成晝像之對像的薄板兩面之情 -47- (45) 1302124 況,係由轉印表面與內面之同色顯像於中間轉印帶169, 再轉印表面與內面之接下來顏色顯像於中間轉印帶1 69之 形式,在中間轉印帶1 69上得到全彩的顯像。 對於畫像印刷裝置係設置有使薄板通過之薄板運送路 174,另,薄板係從給紙匣178,根據拾取滾輪179,1片 1片所送出,並根據運送滾輪,使薄板運送路1 74行進, 再通過接合在驅動滾輪170a之中間轉印帶169與二次轉 φ 印滾輪1 7 1之間的夾,而二次轉印滾輪1 7 1係根據從中間 轉印帶1 69,一次靜電方式吸引全彩的顯像情況,轉印顯 像於薄板的單面,另,二次轉印滾輪1 7 1係根據無圖之離 合器,使其接近及離間於中間轉印帶1 69,並且,在轉印 全彩顯像於薄板時,二次轉印滾輪1 7 1係接合於中間轉印 帶1 69,並重疊顯像於中間轉印帶1 69之間係從二次轉印 滾輪1 7 1離開。 如上述作爲,轉印有畫像之薄板係運送至固定器1 72 # ,並根據使其通過固定器172之加熱滾輪172a與加壓滾 輪1 72b之間的情況,薄板上的畫像則固定住,另,固定 處理後之薄板係引入於排紙滾輪對1 76,朝箭頭F方向行 進,而對於兩面印刷之情況,薄板的大部分在通過排紙滾 輪對1 7 6之後,使排紙滾輪對1 7 6朝相反方向旋轉,並如 箭頭G所示地,導入至兩面印刷用運送路175,並且,根 據二次轉印滾輪1 7 1,轉印顯像於薄板的另一面,再次由 固定器1 72進行固定處理後,由排紙滾輪對1 76排出薄板 -48- (46) 1302124 圖46之畫像印刷裝置係因作爲寫入手段,使用具有 有機EL陣列之曝光頭1 6 7 (實施型態之光電裝置之任一 ),故如上述可容易提升光的利用效率情況。 以上,雖例示有可應甩實施型態之光電裝置任一之畫 像印刷裝置,但對於其他電子照相方式之畫像印刷裝置, 亦可應用實施型態之光電裝置任一之情況,並如此之畫像 印刷裝置係在本發明之範圍內,例如,對於無使用中間轉 φ 印帶而從感光體柱狀物直接轉印顯像於薄板形式之畫像印 刷裝置或,形成單色畫像之畫像印刷裝置,亦可應用光電 裝置任一之情況。 <其他的應用〉 有關本發明之光電裝置係更加地,可應用在各種曝光 裝置及照明裝置情況。 在上述光電裝置之發光面板之中,作爲變換所傳達之 # 電性能量爲光學性能量之發光元件,採用OLED元件,但 ,亦可使用其他發光元件(例如,無機EL元件,電漿顯 示元件)在發光面板,另外,亦可使用底部放射形式之發 光面板,另,在底部放射形式之發光面板之中,由發光元 件所發射的光則通過透明基板而被釋放,另,亦可於此基 板直接接合聚焦性透鏡陣列,而亦可於此基板與聚焦性透 鏡陣列40之間,配置間隔構件。 另外,在上述光電裝置之中,於具有發光元件之發光 面板,安裝有聚焦性透鏡陣列40,但亦可於具有多數光 -49- (47) 1302124 閥畫素之光閥面板,安裝有聚焦性透鏡陣列’另,光閥畫 素係爲根據所傳達之電性能量而光的透過率產生變化之畫 素,例如,包含有液晶的畫素’電化學顯示之畫素,電泳 顯示之畫素,分散例子配向型顯示之畫素’而這些係均調 整從個別的光源的光透過量,另’取代發光面板1 2,例 如,安裝如液晶面板之光閥面板於微透鏡陣列,然後作爲 從個別的光源的光,可透過光閥面板與聚焦性透鏡陣列之 φ 情況,而如此之光電裝置係可使用在圖45或圖46所示之 用途,或亦可使用在投射畫像於屏幕之投射器之情況。 【圖式簡單說明】 [圖1 ]係爲表示以往畫像印刷裝置之一部分槪略斜視 圖。 [圖2]係爲表示有關本發明之第1實施型態之光電裝 置之槪略斜視圖。 [匱I 3 ]係爲表示在本發明光電裝置所使用之聚焦性透 鏡陣列之槪略斜視圖。 [圖4]係爲圖2之光電裝置的平面圖。 [圖5]係爲圖4之A-A線箭頭視剖面圖。 [圖6]係爲圖2之光電裝置的正面圖。 [匱· 7]係爲表示有關本發明之第2實施型態之光電裝 置之槪略正面圖。 [圖8]係爲在圖7之光電裝置所使用之間隔構件的剖 面圖。 -50- (48) 1302124 [圖9]係爲表示於實際的發光位置與聚焦性透鏡陣列 之折射率分佈型透鏡之間,存在有固體之光透過要素與空 氣層’並光透過要素鄰接於發光位置情況之光的路徑例模 式圖。 [圖10]係爲表示於實際的發光位置與聚焦性透鏡陣列 之折射率分佈型透鏡之間,存在有固體之光透過要素與空 氣層’並光透過要素鄰接於折射率分佈型透鏡情況之光的 φ 路徑例模式圖。 [圖11]係爲表示於實際的發光位置與聚焦性透鏡陣列 之折射率分佈型透鏡之間,存在有固體之光透過要素與空 氣層’並光透過要素無論從發光位置或折射率分佈型透鏡 相離情況之光的路徑例模式圖。 [圖1 2] ( a )係爲表示於實際的發光位置與聚焦性透 鏡陣列之折射率分佈型透鏡之間,存在有同折射率之兩個 光透過要素情況之光的路徑例模式圖,而(b )係爲表示 • 於實際的發光位置與聚焦性透鏡陣列之折射率分佈型透鏡 之間,存在有不同折射率之兩個光透過要素情況之光的路 徑例模式圖。 [圖1 3 ]( a )係爲表示在於發光面板之密封體與聚焦 性透鏡陣列之間只有空氣之情況,從1個光點發射,進入 至折射率分佈型透鏡,然後成像在感光體柱狀物之最外側 的光之模式圖,而(b)係爲表示在於發光面板之密封體 與聚焦性透鏡陣列之間有墊片構件之情況,從1個光點發 射,進入至折射率分佈型透鏡,然後成像在感光體柱狀物 -51 - (49) 1302124 之最外側的光之模式圖。 [ffl 14]係爲表示根據以適當厚度之接著劑來接著發光 面板與聚焦性透鏡陣列之情況,直接接合發光面板與聚焦 性透鏡陣列之光電裝置製造方法之最初階段的側面圖。 [圖1 5 ]係爲表示圖1 4之下一個階段的側面圖。 [圖16]係爲表示在圖15的階段之後完成之光電裝置 之側面圖。 φ [圖17]係爲圖16之光電裝置之正面圖。 [圖18]係爲表示在圖14乃至圖17所示之製造方法的 變形製造方法之一階段的側面圖。 [圖19]係爲表示根據以適當厚度之接著劑來接著發光 面板與間隔構件之情況,直接接合發光面板與間隔構件之 光電裝置製造方法之最初階段的側面圖。 [圖20]係爲表示圖19之下一個階段的側面圖。 [圖21]係爲表示在圖20的階段之後完成之光電裝置 # 之側面圖。 [圖22]係爲表示在圖19乃至圖21所示之製造方法的 變形製造方法之一階段的側面圖。 [圖23]係爲表示根據以適當厚度之接著劑來接著聚焦 性透鏡陣列與間隔構件之情況,直接接合聚焦性透鏡陣列 與間隔構件之光電裝置製造方法之最初階段的側面圖。 [圖24]係爲表示圖23之下一個階段的側面圖。 [圖25]係爲表示在圖24的階段之後完成之光電裝置 之側面圖。 -52- (50) 1302124 [圖26]係爲表示在圖23乃至圖25所示之製造方法的 變形製造方法之一階段的側面圖。 [圖27]係爲表示組合圖19乃至圖26所示之製造方法 而製造得到之光電裝置之側面圖。 [圖28]係爲埋設有間隔確保材於接著劑中之光電裝置 的側面圖。 [圖29]係爲埋設有其他間隔確保材於接著劑中之光電 鲁裝置的側面圖。 [ffl 30]係爲表示採用引導框而使接著劑固化之工程的 正面圖。 [圓I 3 1]係爲表示於具有收容接著劑之收容穴的間隔構 付1 ’接著聚焦性透鏡陣列之狀態的側面剖面圖。 [圖32]係爲圖3 1之正面圖。 [圖3 3 ]係爲圖3 1之正面剖面圖。 [匱· 34]係爲表示收容接著劑之收容穴之變形例平面圖 • [匱I 35]係爲表示收容接著劑之收容穴之變形例正面剖 面圖。 [圖36]係爲表示於具有收容接著劑之收容穴的其他間 __件’接著聚焦性透鏡陣列之狀態的側面剖面圖。 [圖3 7]係爲圖36之正面剖面圖。 [H 3 8]係爲表示於具有收容接著劑之收容穴的其他間 _構件’接著聚焦性透鏡陣列之狀態的側面剖面圖。 [圖3 9]係爲圖38之正面剖面圖。 -53- (51) 1302124 [ffl 40]係爲表示於兩面具有滲入接著劑的溝之間隔構 件平面圖。 [圖41]係爲圖4〇之剖面圖。 [圖42]係爲表示配置在圖40之間隔構件之接著劑平 面圖。 [圖43]係爲表示配置在圖40之間隔構件之聚焦性透 .鏡陣列平面圖。 [圖44]係爲具有圖40之間隔構件之光電裝置之正面 剖面圖。 [圖45]係爲表示採用從第1至第5實施型態任一之光 電裝置之畫像形成裝置一例之縱剖面圖。 [圖46]係爲表示採用從第丨至第5實施型態任一之光 電裝置之畫像形成裝置其他例之縱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A :光電裝置 12:發光面板(光電面板) 14 : EL元件(光電元件) 1 6 :密封體 26 :發光層 3 8,51 :接著劑 4〇 :聚焦性透鏡陣列 42 :折射率分佈型透鏡 5〇 :間隔構件 -54- (52) 1302124 6 7 :光吸收層 gfl,gf2 :間隔確保件 70,71,75,76:收容穴 7 2,7 3 :凹部 78 , 79 :溝 1 10,165 :感光體柱狀物 10K,10C,10M :有機EL陣列曝光頭(光電裝置)
-55-

Claims (1)

  1. 、:I302124 十、申請專利範圓 第95 1 0 1 05 5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6年2月12日修正 1. 一種光電裝置,其特徵乃具備排列經由所供給之 電能,改變發光特性或光透過特性之複數之光電元件的光 電面板、
    和複數排列透過從前述光電面板行進之光線,可成像 對於前述光電面板上之像而言的正立像之折射率分布型透 鏡,複數之前述折射率分布型透鏡所得之像乃構成1個連 續之像的聚焦性透鏡陣列; 前述光電面板和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爲直接接合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電裝置,其中,前述 光電面板和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乃以透明之黏著劑加以接 合,於前述光電面板和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間’配置有限 制前述黏著劑之厚度的間隔確保材。 3. 一種光電裝置,其特徵乃具備排列經由所供給之 電能,改變發光特性或光透過特性之複數之光電元件的光 電面板、 和複數排列透過從前述光電面板行進之光線’可成像 對於前述光電面板上之像而言的正立像之折射率分布型透 鏡,複數之前述折射率分布型透鏡所得之像乃構成1個連 續之像的聚焦性透鏡陣列’ 介入存在於前述光電面板和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間’ 1302124 接合於前述光電面板和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的光透過性之 間隔構件。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光電裝置,其中,於前 述間隔構件中,在不對向於前述光電面板,以及不對向於 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的面上,形成光吸收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4項之光電裝置,其 中,於前述間隔構件中,令前述光電面板和前述聚焦性透 φ 鏡陣列之至少一方,形成配置黏著於前述間隔構件之透明 黏著劑的收容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電裝置,其中,於前 述收容孔中,嵌入有前述光電面板和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 之至少一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項之光電裝置,其中,於 前述間隔構件之前述收容孔之側面,形成前述黏著劑可從 前述收容孔之底面滲入之凹部。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4項之光電裝置,其 中,在對向於前述間隔構件之前述光電面板和前述聚焦性 透鏡陣列之至少一方之面,形成滲入將前述光電面板和前 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至少一方黏著於前述間隔構件的透明 黏著劑的溝。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4項之光電裝置,其 中,前述光電面板和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和前述間隔構件 乃以透明之黏著劑加以接合,於前述光電面板和前述間隔 構件之間隙及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和前述間隔構件之間隙 -2 - ,1302124 之至少一方,配置有限制前述黏著劑之厚度的間隔確保材 〇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之光電 裝置,其中,令在於前述光電面板之光電元件和前述聚焦 性透鏡陣列間之光透過要素之各折射率爲ni、令前述光透 過要素之各厚度爲di、令前述光透過要素之數爲m、令前 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光學面板側之空氣中的動作距離爲 φ LO時,滿足式(1 )者。 [式1] m 山 m di 0.9 x Σ jji ^ L〇 ^ 1 -1 x Σ jji ·· (1) i=l i=l 1 1 · 一種畫像印刷裝置,其特徵乃具備像載持體、 和使前述像載持體帶電的帶電器、 和將從前述光電面板進行,透過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 Φ 的光線,照射於前述像載持體被帶電之面,形成潛像者的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 0項之任一項之光電裝置、 和於前述潛像,經由附著碳粉,於前述像載持體形成 顯像的顯像器、 和從前述像載持體,將前述顯像轉印於其他物體之轉 印器。 12. —種光電裝置之製造方法,爲製造如申請專利範 圍第1項之光電裝置之方法,其特徵乃具有 於前述光電面板和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間,配置透明 之黏著劑的工程、 -3 - .1302124 於前述光電面板和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壓縮前述黏 著劑的工程。 1 3 · —種光電裝置之製造方法’爲製造如申請專利範 圍第1項之光電裝置之方法’其特徵乃具有 使前述光電面板和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間’相對地加 以固定的工程、 於相對固定之前述光電面板和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間 φ ,配置透明之黏著劑的工程。 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或第1 3項之光電裝置之 製造方法,其中,具有測定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前述光 電面板側之空氣中的實際動作距離L。的工程、 根據前述動作距離L。及前述黏著劑之固化時的折射 率,滿足式(1)之關係地,算出使用之前述黏著劑的厚 度之工程。 1 5 . —種光電裝置之製造方法,爲製造如申請專利範 φ 圍第2項之光電裝置之方法,其特徵乃具有 於前述光電面板和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至少一方與 前述間隔構件之間隙,配置透明之黏著劑的工程、 於前述光電面板和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至少一方和 前述間隔構件,壓縮前述黏著劑的工程。 16. —種光電裝置之製造方法,爲製造如申請專利範 圍第2項之光電裝置之方法,其特徵乃具有 將前述光電面板和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至少一方和 前述間隔構件間隙,相對地加以固定的工程、 -4- 1302124 於相對固定光電面板和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至少一 方和前述間隔構件之間隙,配置透明之黏著劑的工程。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或第1 6項之光電裝置之 製造方法,其中,具有測定前述聚焦性透鏡陣列之前述光 電面板側之空氣中的實際動作距離L。的工程、 根據前述動作距離L。、前述黏著劑之固化時的折射 率及前述間隔構件之折射率,滿足式(1 )之關係地,算 Φ 出使用之前述黏著劑的厚度之工程。 (S )
    -5-
TW095101055A 2005-01-12 2006-01-11 Electro-optical device, imag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TWI30212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04843 2005-01-12
JP2005277268A JP4407601B2 (ja) 2005-01-12 2005-09-26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画像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31808A TW200631808A (en) 2006-09-16
TWI302124B true TWI302124B (en) 2008-10-21

Family

ID=36652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01055A TWI302124B (en) 2005-01-12 2006-01-11 Electro-optical device, imag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660022B2 (zh)
JP (1) JP4407601B2 (zh)
KR (1) KR100743168B1 (zh)
TW (1) TWI3021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18848A (ja) * 2005-01-12 2006-08-24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画像印刷装置方法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912089B2 (ja) * 2006-08-30 2012-04-04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光プリンタヘッド
US9387688B2 (en) * 2008-07-22 2016-07-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xposure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463894B2 (ja) * 2009-12-15 2014-04-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2213932A (zh) * 2010-04-01 2011-10-12 株式会社东芝 光学头、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光学头的制造
JP2011213085A (ja) * 2010-04-02 2011-10-27 Fuji Xerox Co Ltd 露光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5696379B2 (ja) * 2010-06-23 2015-04-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像ユニット。露光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5206753B2 (ja) * 2010-09-01 2013-06-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露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35456B2 (ja) * 2012-10-05 2018-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露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12568B1 (ja) * 2012-10-10 2013-06-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露光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943225B2 (ja) * 2018-06-22 2021-09-29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露光ヘッド、画像形成装置、読取ヘッド及び読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03288A (ja) 1986-10-21 1988-05-07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端面発光el素子投影光学系
GB2236818B (en) 1989-09-14 1993-07-07 Gen Motors France Dual master cylinder
JPH03126003A (ja) 1989-10-12 1991-05-29 Toshiba Corp 光学部品固定部構造
JP2924110B2 (ja) 1990-07-04 1999-07-26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シャッタ装置
JPH0530819A (ja) 1991-07-29 1993-02-09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水田用泥面検出装置
JPH0538845A (ja) * 1991-08-06 1993-02-19 Eastman Kodak Japan Kk 発光ダイオードアレイプリンタヘツド
US5902997A (en) * 1994-05-20 1999-05-1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evice for spacing at least one lens from an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
US5655189A (en) * 1994-05-27 1997-08-05 Kyocera Corporation Image device having thermally stable light emitting/receiving arrays and opposing lenses
JPH09293903A (ja) 1996-04-30 1997-11-11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発光ダイオード配列体
US6067106A (en) * 1997-04-16 2000-05-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canning optical apparatus
CA2240117A1 (en) * 1997-07-23 1999-01-23 Litton Systems, Inc. Absorbing coating of optical media to prevent reflection, transmission and scatter
JP3702123B2 (ja) 1999-04-27 2005-10-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光プリンタヘッド
JP2001010106A (ja) 1999-07-02 2001-01-16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記録ヘッド
JP2001026139A (ja) 1999-07-15 2001-01-30 Canon Inc 露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6545819B1 (en) * 1999-08-31 2003-04-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and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6512219B1 (en) * 2000-01-25 2003-01-28 Amkor Technology, Inc. Fabrication method for integrally connected image sensor packages having a window support in contact with the window and active area
JP3708024B2 (ja) 2001-03-29 2005-10-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画像書込み装置と画像書込み装置の光源
CN100463484C (zh) 2001-03-29 2009-02-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写入装置,光源,光源单元,微透镜以及微透镜的制造方法
JP2003025625A (ja) 2001-07-16 2003-01-29 Ricoh Co Ltd 光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03029011A1 (fr) 2001-09-28 2003-04-10 Nippon Sheet Glass Co.,Ltd. Reseau de lentilles de resine et tete d'ecriture optique
JP3868780B2 (ja) 2001-09-28 2007-01-17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光書き込みヘッド
JP2004058448A (ja) * 2002-07-29 2004-02-26 Denso Corp 光プリンタヘッド
JP4089417B2 (ja) * 2002-12-16 2008-05-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6218848A (ja) * 2005-01-12 2006-08-24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画像印刷装置方法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43168B1 (ko) 2007-07-27
US20060152653A1 (en) 2006-07-13
JP2006218849A (ja) 2006-08-24
KR20060082403A (ko) 2006-07-18
US7660022B2 (en) 2010-02-09
JP4407601B2 (ja) 2010-02-03
TW200631808A (en) 2006-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02124B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imag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TWI306997B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imag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US7697022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922894B2 (en) Lens unit, exposure device, LED hea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reading apparatus
KR20080069122A (ko) 발광 장치, 화상 인쇄 장치 및, 봉지체의 제조 방법
US20130135694A1 (en) Lens array, lens unit, led head, exposure device,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KR100724002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08080758A (ja) プリンタヘッド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リンタヘッドの製造装置
CN1804733B (zh) 电光学装置、图像打印装置以及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JP2007190742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画像印刷装置
CN102213929B (zh) 曝光头及其制造方法、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320667B2 (ja) プリンタヘッド
JP4830332B2 (ja) 電気光学装置、画像印刷装置および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4320681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81795B2 (ja) 電気光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7237575A (ja) 電気光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1046093A (ja) ラインヘ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17959B2 (ja) 電気光学装置、画像印刷装置および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TW200948623A (en) Exposure head, image form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119883A (ja) プリンタ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84678A (ja) 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の製造方法
JP2023161242A (ja) 露光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96379B2 (ja) 結像ユニット。露光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90676A (ja) 画像印刷装置ならびに画像印刷装置の調整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JP2007253375A (ja) 露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