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97909B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97909B
TWI297909B TW094110250A TW94110250A TWI297909B TW I297909 B TWI297909 B TW I297909B TW 094110250 A TW094110250 A TW 094110250A TW 94110250 A TW94110250 A TW 94110250A TW I297909 B TWI297909 B TW I29790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heat treatment
gate electrode
cobalt
ph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10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20397A (en
Inventor
Kazuo Kawamura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620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20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97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9790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7Horizontally disposed broiling gridd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System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8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8
    • H01L21/283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 H01L21/285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 H01L21/28506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of conductive layers
    • H01L21/28512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of conductive layer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System
    • H01L21/28518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of conductive layer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System the conductive layers comprising silic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System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8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8
    • H01L21/28008Making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electrodes
    • H01L21/28017Making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electrodes the insulator being formed after the semiconductor body, the semiconductor being silicon
    • H01L21/28026Making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electrodes the insulator being formed after the semiconductor body, the semiconductor being silico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 H01L21/28035Making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electrodes the insulator being formed after the semiconductor body, the semiconductor being silico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the final conductor layer next to the insulator being silicon, e.g. polysilicon,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 H01L21/28044Making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electrodes the insulator being formed after the semiconductor body, the semiconductor being silico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the final conductor layer next to the insulator being silicon, e.g. polysilicon,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the conductor comprising at least another non-silicon conductive layer
    • H01L21/28052Making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electrodes the insulator being formed after the semiconductor body, the semiconductor being silico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the final conductor layer next to the insulator being silicon, e.g. polysilicon,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the conductor comprising at least another non-silicon conductive layer the conductor comprising a silicide layer formed by the silicidation reaction of silicon with a metal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5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using self aligned silicidation, i.e. salici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J43/04Machines for domestic use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for grinding, mixing, stirring, kneading, emulsifying, whipping or beating foodstuffs, e.g. power-driven
    • A47J43/07Parts or details, e.g. mixing tools, whipp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568Lateral single gate silicon transistors
    • H01L29/66575Lateral single gate silicon transistors where the source and drain or source and drain extensions are self-aligned to the sides of the gate
    • H01L29/6659Lateral single gate silicon transistors where the source and drain or source and drain extensions are self-aligned to the sides of the gate with both lightly doped source and drain extensions and source and drain self-aligned to the sides of the gate, e.g. lightly doped drain [LDD] MOSFET, double diffused drain [DDD] MOSF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33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with lightly doped drain or source extension, e.g. LDD MOSFET's; DDD MOSFET's

Description

•1297909 九、發明說明: L發明所屬^^技術領域;j 發明領域 •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更特 ^ 5 別地,係有關於一種包含矽化鈷薄膜之半導體元件及其製 造方法。 _ 發明背景 因為減少閘電極及源/汲極擴散層的電阻之技術係為 10已知’即’所谓的藉由自我對準(self-alignment)在其等之表 面上形成金屬矽化物薄膜的矽化(自我對準矽化)(salidde) 方法。在該矽化方法中,欲與矽反應之金屬材料係使用鈷 • (Co)、鈦(Tl)等等(參照,例如日本經公開未審查的專利申 , 請案第平成1 〇-242〇81號(1998)、日本經公開未審查的專利 15申請案第2003_68670號,及曰本經公開未審查的專利申請 案第 2001-156287號)。 ^ 在結構被愈來愈微米化的半導體元件中,當一經微米 化的閘電極係藉由一Co薄膜而矽化時,該閘電極的電阻之 分散(scatter)通常會突然地增加。這種現象在一閘長度低於 20 50 nm(包括50nm)之閘電極中係為明顯。 • 【發明内容】 發明概要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一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其中即使當一閘電極藉由一Co薄膜被矽化時,該半導體元 5 •1297909 件可抑制該等閘電極之電阻的分散。 根據本發明之一方面,其係提供一種用於製造一半導 體元件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在一半導體基材上方形成具 有一低於50 nm (包括50 nm)的閘長度之閘電極的步驟;在 5該閘電極之二側邊上之半導體基材中形成一源/汲極擴散 層的步驟;在該閘電極上形成一鈷薄膜的步驟;將該始薄 膜與該閘電極反應,以在該閘電極的上部形成單矽化姑薄 膜(cobalt monosilcide film)的第一熱處理步驟;選擇性地蝕 刻去除該鈷薄膜未被反應之一部份的步驟;以及將該單石夕 1〇 化鈷薄膜與該閘電極反應,以在該閘電極的上部形成雙石夕 化始薄膜(cobalt disilcide film)的第二熱處理步驟,其中在 該第一熱處理步驟中,該單石夕化始薄膜係被形成,致使該 單矽化始薄膜之高度與該單矽化鈷薄膜之寬度的比率h/w 係低於0.7(包括0.7)。 15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係提供一半導體元件,該半 導體元件包括:一形成在一半導體基材上方且具有一低於 50 nm (包括50 nm)閘長度之閘電極;一形成在該閘電極之 二側邊上的半導體基材中之源/汲極擴散層;以及一僅由雙 矽化姑所形成,且形成在該閘電極的上部之矽化物薄膜。 20 根據本發明,在該第一熱處理過程中,該單矽化鈷薄 膜係被形成,致使其高度h與該寬度w的比率h / w係低於一經 指定的值(包含該經指定的值),藉此,在該第二熱處理過程 中’該單矽化鈷薄膜可確實地被相變化為該雙矽化鈷薄 膜。因此’根據本發明,即使當該精細的閘電極以一鈷薄 6 1297909 、 守该閘電極之片層電阻可古 了充分地被減少,且該片 曰包阻的刀放可確實地被抑制。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具有利用 閘長度一與該閘,w y 化之上4的閘电極之 ,閘’極之片層電阻之間的關係圖。 弟軸具有彻C。薄膜 層電阻的累積的或然率分布圖。 电 第3A__係—㈣大的間長叫之閘電極的概要截 面圖,其描述該矽化方法。 10 弟4Α_4β圖係一相對小的閘長度1^之閘電極的概要截 面圖,其描述該矽化方法。 第5Α-5Βϋ係該間電極的概要截面圖,其描述本發明之 矽化方法。 第6Α 6Β圖係經模擬描述藉由噴藏所沈積的c〇薄膜的 15 截面形狀。 第7 A圖係一形成在該閘電極上之CoSi相的石夕化物薄膜 之概要截面圖,其描述該c〇Si相的石夕化物薄膜之橢圓形截 面开v狀帛7B圖係經模擬之c〇Si相的石夕化物橢圓形截面的 縱長比與該C。薄膜之_厚度之間的關係圖。 2〇 帛8圖係用於利用— Co薄膜石夕化之第二熱處理過程的 溫度及該閘電極之片層電阻之間的關係圖。 弟0係問長度Lg為3〇 nm的閘電極之片層電阻的累 積的或然率分配圖,該閑電極的上部藉由一厚度為5賊的 Co薄膜沈積而矽化。 7 J297909 第10圖係由該第一熱處理過程所形成之C〇Si相的矽化 物薄膜之截面的縱長比、由該第二熱處理過程所形成的 CoSi2相的矽化物薄膜之平均薄膜厚度t,及該閘長度Lg之間 • 的關係圖。 - 5 第11圖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具體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 的截面圖,其描述該半導體元件之結構。 第 12A-12C、13A-13C、14A-14C、15A-15C、16A-16C、
• 17A-17C、18A-18C、19A-19C、20A-20C、21A-21C、22A-22C 及23 A-23B圖係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之該半導體元件 10之截面圖,在用於製造該半導體元件的方法之步驟中,其 等圖係用於描述該方法。 第24圖係評估用於製造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的半 導體元件之方法的結果圖。 C實施方式3 15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 本發明之原理將於第1-10圖中被解釋。 到目鈾為止,在用於一閘電極及源/汲極擴散層上形成 一CoSi2薄膜的矽化方法中,熱處理過程係在形成單矽化物 鈷(CoSi)相之一矽化物薄膜的步驟中被執行,該單矽化物鈷 20 (C〇Si)相的電阻係相對地較高,且形成二矽化鈷(C〇Si2)相之 一矽化物薄膜,該二矽化鈷(Cosy相的電阻係為低的。即, 首先,一Co薄膜及Ti薄膜、TiN薄膜或其他薄膜之保護薄 膜係被相、%地沈積在該閘電極及該等源/汲極擴散層上,且 再者第一熱處理步驟係在一例如約50(rc的相對低之溫度 8 •1297909 下進行。因此,該相對地高的電阻之C〇Si相之矽化薄膜 (CoSi薄膜)係被形成。再者,該保護薄膜及該未反應的c〇 薄膜係選擇性地被餘刻去除,且隨後第二熱處理過程係在 一例如約700 °C的相對高之溫度下執行。因此,該相對高的 5電阻的C〇Si相之石夕化物薄膜係相變化成該低電阻的c〇si2 相之矽化物薄膜(CoSh薄膜)。在本發明之說明書中,當該 等矽化鈷被明確的製造時,“單矽化鈷(c〇Si)”及“二石夕化錄 (CoSi2)”係被使用。 然而,當該閘電極的閘長度1^為低於50 nm(包含5〇 nm) 10時,且再者低於4〇 nm(包含40 nm)時,該閘電極的片層電阻 係被增加’且該片層電阻的分散係通常被增加。 第1圖係具有利用一Co薄膜所石夕化之上部之間電極的 問長Lg與該閘電極之片層電阻之間的關係圖。問長度w 為水平軸,且該閘電極之片層電阻係為垂直軸。 g 15 如第1圖所示’當該閘長度係低㈣nm(包含50 nm) 時’該閘電極的片層電阻係突然地增加。 第2圖係具有由Co_所石夕化之上部的閑電極之片層 電阻之累積的或然率分布圖。該間電極的片層電阻係為該 水平軸,且累積的或然率係為垂直軸。該·所標記的點表 示閑長度Lg_nm之累積的或然率;㈣所標記的點表示 閘長度LA4G nm之累積的或然率;該△所標記的點表示間 長度Lg_nm之累積的或然率;鮮所標記的點表示問長 度Lg_nm之累積的或然率;以及該◊所標記的點表示閑 長度Lg為120 urn之累積的或然率。 9 1297909 如弟2圖所喊不的分別實例的點 間比較之證據所 示,具有4〇 nm及30 rim之閘長度的實例φ ' ϋ亥閑電極的片 層電阻比其他閘長度的實例具有較大地分散。 乃 可理解的是,該等上述之片層電阻 曰力ϋ及片層電阻 的分散之增加是由於在該第二熱處理中, 士 Τ 萄該閘長度、變 得較短%,由該相對高電阻的⑽相之石夕化物薄膜相變化 為該低電阻之CoSh相的矽化物薄膜的抑岳 。由該相對高電 阻的CoSi相之矽化物薄膜相變化為該低電阻之相的 石夕化物薄膜,以及該閘長度、將轉電學方面 10 解釋如後。 第3Α-3Β圖係CoSi相之石夕化物薄膜及具有相對大的問 長度Lg之CoSh相之矽化物薄膜之概要截面圖,其等圖描述 該矽化方法。第3A圖描述藉由該第一熱處理過程,在一閘 電極10上所形成之該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12,且第3B圖描 15述藉由該第二熱處理過程,在一閘電極上所形成之該c〇Si2 相的矽化物薄膜14。 第4A-4B圖係CoSi相之石夕化物薄膜及具有相對小的閘 長度Lg之CoSh相之矽化物薄膜之概要截面圖,其等圖描述 該矽化方法。第4A圖描述藉由該第一熱處理過程,在一閘 20 電極10上所形成之該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12,且第4B圖描 述藉由該第二熱處理過程,混合地形成之具有CoSi相及 CoSi2相的矽化物薄膜16。 該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12及該CoSi2相的矽化物薄膜 14的截面形狀可被視為一具有閘長度Lgi橫向長度之橢 10 •1297909 圓形。當該等矽化物薄膜12及14的橢圓形的縱長比變成比1 更小或更大時,該等矽化物薄膜12及14的表面積會變大, 且該等石夕化物薄膜12及14在能量方面變得不穩定。在另一 方面,當該橢圓形的縱長比變成接近1時’即,該橢圓形變 5 成接近圓形,該等矽化物薄膜12及14的表面積變成較小, 且該等矽化物薄膜12及14在能量上變得穩定。換言之,當 該等矽化物薄膜12及14的高度h與該等矽化物薄膜12及14 的寬度w的比率h/w變得比1更小或更大時,該等矽化物薄膜 12及14的表面積變得較大,且該等矽化物薄膜12、14在能 10 量上變得不穩定。換言之,當該比例變得接近1時,該等矽 化物薄膜12、14的表面積變得較小,且該等矽化物薄膜12、 14在能量上變得穩定。在此,該等矽化物薄膜12、14的寬 度w係相當於該閘電極10的閘長度Lg。即,該等石夕化物薄 膜12及14的寬度w為在該電晶體的通道之方向上,該等矽化 15 物薄膜12及14的長度。 當該閘長度Lg相對大時,如第3A圖所描述,在該第一 熱處理過程之後所成的該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12的截面形 狀係因為其具有大的閘長度Lg為一具有小縱長比的橢圓 形。換言之,該CoSi相的石夕化物薄膜12之高度h與該CoSi 20 之矽化物薄膜12之寬度w的比率h/w係遠小於1。因此,該 CoSi相的石夕化物薄膜12具有一大的表面積且在能量方面係 為不穩定的。當該第二熱處理過程在該CoSi相之矽化物薄 膜12上被執行時,該反應促使該矽化物薄膜在能量上變得 穩定。在能量上穩定之石夕化物薄膜為該CoSh相的石夕化物薄 11 Ί297909 膜14 ’其橢圓形的截面積具有一與該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 12比較更接近1之縱長比,如第3B圖所顯示。換言之,在能 量上穩定之矽化物薄膜為該C〇Si2相的矽化物薄膜14,其之 高度h與寬度w的比率h/w係較接近1。因此,該CoSi相的矽 5化物薄膜12係被形成’以具有一小的縱長比的糖圓形的截 面’藉此在该弟二熱處理過程中,該c〇si相的石夕化物薄膜 12容易與該閘電極1〇反應,且在不失敗的情況下,相變化 為CoSh相的石夕化物薄膜14。換言之,該c〇Si相的石夕化物薄 膜12係被形成,以具有一小的高度h與寬度w的比率h/w,藉 10 此該CoSi相的石夕化物薄膜12係在不失敗的情況下,相變化 為CoSi〗相的石夕化物薄膜14。 因此,當該閘長度Lg為相對大時,低電阻的該CoSi2相 的矽化物薄膜14將會在第二熱處理過程之後,在不失敗的 情況下,於該閘電極上形成。結果,該閘電極的片層電阻 15 將會被減少,且該片層電阻的分散將被抑制。 然而,當該閘長度Lg為相對小時,如第4A圖所述,在 該第一熱處理過程之後所形成的該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12 的截面形狀係由於該小的閘長度Lg而為一接近圓形的橢圓 形。換言之,該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12的高度h與該CoSi 20 相的石夕化物薄膜12的寬度w的比率h/w為一接近1的值。因 此,該CoSi相的石夕化物薄膜12在第一熱處理過程之後,在 能量方面為穩定的。即使藉由該第二熱處理過程,該相變 化無法容易地促使顯示於第4A圖,且在能量方面穩定之該 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12變化為該CoSi2相的矽化物薄膜14。 12 1297909 因此,當該閘長度Lg變成相對地小時,如第4B圖所描 述,該第二熱處理過程之後在該問電極1〇上,相對高的電 阻之該CoSi相與相對低電阻的c〇si2相彼此所混合之矽化 物薄膜16被形成。結果,該閘電極1〇之片層電阻將被增加, 5 且該片層電阻的分散將被增加。 當該閘長度Lg為例如低於5〇 nm(包括50 nm)—樣短 時,本發明確保由該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至該c〇Si2相的矽 化物薄膜之相變化,藉此該閘電極之片層電阻可被減少, 且該片層電阻之分散可被抑制。第5八_56圖係描述本發明之 10石夕化方法的概要截面圖。如圖所描述,例如一欲被沈積之 Co薄膜的該薄膜厚度係被適當地預設定,藉此該c〇Si相之 石夕化物薄膜12可藉由該第一熱處理過程,以低於一預定值 之該高度h與該寬度w之比率h/w被形成。該第二熱處理過程 係在该CoSi相的石夕化物薄膜12上執行,藉此由該c〇Si相的 15石夕化物薄膜12成為遠CoSh相的石夕化物薄膜μ的相變化係 在沒有失敗的情況下,在該閘電極10上形成僅為c〇Si2相的 矽化物薄膜14。該CoSi相之矽化物薄膜丨2的高度h與該c〇Si 相之矽化物薄膜12的寬度之比率h/w之設定等,將被詳述。 本申請案之發明人進行下述的模擬,以清楚的解釋藉 2 0由利用一 C 〇薄膜用於矽化精細的閘電極之機制。 藉由噴濺所沈積之一 Co薄膜的戴面積形狀係由模擬而產 生。在此模擬中,該Co薄膜係藉由喷濺被沈積在一基材的 表面,β亥基材係具有水石夕的閘電極及側壁隔離薄膜形成 於其上。在此模擬中,在該閘電極之侧邊的一側之結構係 13 1297909 被省略。第6A圖係一描述該模擬之結果的截面圖。在第 6A圖中,形成在該基材18上之閘電極1〇之截面結構、形 成在該閘電極10的側壁上之側壁絕緣薄膜2〇,及藉由喷濺 所沈積之Co薄膜,係如藉由該模擬而顯示。 5 如第6A圖中之證據,當該Co薄膜22係藉由喷濺被沈積 時,該Co薄膜22係不只被沈積在該閘電極1〇的上部表面, 而且在該閘電極10的側壁上。 根據第6A圖中所顯示的該模擬的結果,可推測該€〇薄 膜22其用於該閘電極1〇的上部,以促進該石夕化反應。第犯 圖係該Co薄膜的概要截面圖,該薄膜被視為用於該問電極 的上部,以促進該矽化反應。 、如第6B圖所述,當該沈積的c〇薄膜22的薄膜厚度 為X n m時,用於_閘長度L g之該閘電極i 〇的上部,以促 進》亥矽化反應之該c〇薄膜22的一截面面積s,可藉由下 15述方程式被估計。 S=LgXx+4xX2 ⑴ 该截面面積S係與促進該矽化反應之該Co之總量成比 例。 20 、方転式(1)所示,當該閘長度Lg為短時,方程式(1) 去^忒第一項,即4χχ2,其對該截面面積S較有影響。例如, 閘長度“為40 nm,且該Co薄膜22的厚度X為1〇 nm 才忒截面面積3為8〇〇111112。此截面面積§相當於一薄膜厚 又為20㈣的。薄膜22之截面積,其係僅形成在該間 電極10 的上°卩表面’而非形成在該閘電極10的側壁表面。 14 1297909 因此,當該閘县 \又Lg為短時,在該閘電極之側壁上所 沈版之Co溥膜對於拎 、μ夕化反應的促進變得更不可忽視。欲 被沈和之該Co薄膜的锋 、的缚%厚度在此點必須被考量。 再者’對於在該閘電極10上的一擴圓形的截面形狀之 5 C〇S__化物_12,在該第—熱處理過程之後,如第 7A圖所描述’該擴圓形的縱長比與該c〇薄膜之薄膜厚度之 間的關係藉由模擬而產生。第%圖係一顯示該模擬之結果 圖。該C。薄膜的薄膜厚度係為該圖的水平軸,且該CoSi相 的石夕化物薄膜的橢圓形截面積之緃長比係、為該圖的垂直 10 轴0 在該模擬中,該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的橢圓形截面積 之検向長度為Lg,且該垂直長度h被產生,根據該(:〇的反應 量,且該橢圓形的緃長比被估算為h/Lg。該模擬之閘長度
Lg為 20 nm、30 nm、40 nm、50 nm、100 nm及 1000 nm。在 15第7B®的圖中,該標記點表示閘長度1^為2〇11111的模擬結 果’ 4_標§己點表示閘長度Lg為3〇 nm的模擬結果;該▲標 記點表示閘長度Lg為40 nm的模擬結果;該♦標記點表示閘 長度Lg為50 nm的模擬結果;該□標記點表示閘長度^為 100 nm的模擬結果;且該◦標記點表示閘長度Lg為1000 nm 20 的核擬結果。 如第7B圖所示,對於所有的該等閘長度Lg,當該Co薄 膜的薄膜厚度係為較大時,該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之該橢 圓形的戴面之緃長比趨向增加。當該閘長度Lg為小時,該 緃長比增加的傾向係為明顯。 15 1297909 藉由該第二熱處理過程,該矽化物薄膜之相變化係藉 由某些因素而影響,諸如該c〇薄膜被沈積之前的處理(前處 理)’用於沈積該Co薄膜的條件,被注入該閘電極中之不純 物的濃度等等,被形成在該c〇薄膜上之該保護薄膜,該熱 5處理之溫度,該熱處理的時間等等。 例如,第8圖係利用該Co薄膜用於該矽化之第二熱處理 的溫度與該等閘電極之片層電阻之間的關係圖。一間長度 1^為40 nm之閘電極係利用該(:〇薄膜而被矽化,且該片層電 阻係在經第一熱處理及第二熱處理之閘電極上被測量,且 10該累積的或然率分配被標繪。言亥累積的或然率A配係於該 第二熱處理之700cC、75〇cC& 8〇〇QC被測量。在所有的熱處 理中,RTA被利用,且該熱處理的時間為3〇秒。在該圖中, 該標記點表7f7〇(TC之第二熱處理之測量結果;該•標記 點表不750 C之第二熱處理之測量結果;且該△標記點表示 15 800°C之第二熱處理之測量結果。 如同第8圖中該等分別的點之間的比較,依據該第二熱 處理的溫度,該片層電阻的累積的或然率分配大部份是不 同的。當該第二熱處理的溫度較高時,該片層電P且分散係 更為被抑制。 20 如上所述,藉由一C〇薄膜所石夕化之閘電極的片層電阻
係由許多因素所影響,諸如該熱處理的溫度等等。曰I 第9圖係具有藉由沈積_厚度為5 薄膜所石夕化 之上部之-閘長度Lg*3〇 nm的問電極之片層電阻的累積 或然率分配圖。藉由該第一熱處理所形成之⑽相的石夕化 16 1297909 物薄膜的截面之縱長比被設定為〇·7。在該矽化反應中,在 該Co膜之沈積之前,最適的條件被設定用於該處理,包括 該閘電極之不純物的濃度、欲被形成在該0)薄膜上之該保 護薄膜、該退火溫度及時間等等。特別是,欲被埋置入該 5閘電極之不純物為一N型的摻雜物,且該不純物的濃度為 3χ1〇20原子/cm3。如該Co薄膜之沈積之前的處理,相當於 Si02之熱氧化薄膜之薄膜厚度為5 nm的移除之氫氟酸處理 係被執行。如欲被形成在該Co薄膜上之保護薄膜,一厚度 為5 nm的TiN薄膜被沈積。在該第一熱處理過程中,該熱處 10理的溫度為500°C,且該熱處理的時間為3〇秒鐘。在該第二 熱處理過程中,該熱處理的溫度為7〇〇〇C,且該熱處理的時 間為30秒鐘。 如第9圖中所顯示,即使當一閘長度Lgg30 nm的閘電 極已被矽化,該片層電阻的分散係被抑制。 15 如上所述,當該C〇Si相的矽化物薄膜的橢圓形截面之 縱長比被設定為0.7時,換言之,該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的 高度h與該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的寬度w之比率h/w被設定 為0·7時,用於該矽化反應之個別的條件被最適化,藉此由 該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相變換為該CoSi?相之石夕化物薄膜 20 可被確定沒有失敗。因此,該閘電極之片層電阻可被減少, 且該片層電阻的分散可被抑制。 該Co薄膜的薄膜厚度其允許藉由該第一熱處理所形成 的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之橢圓形截面之縱長比為低於 〇.7(包括0.7),換言之,依據第7B圖所顯示之模擬結果,該 17 1297909
CoSi相之石夕化物薄膜的高度h與該c〇Si相之矽化物薄膜的 寬度w的比率h/w為低於〇·7(包括0·7)可被產生。例如,當該 問長度Lg為20瓜^寺,該c〇薄膜的薄膜厚度可被設定在低 於3.5 nm(包括3.5 nm)。例如當該閘長度l#30 nm時,該 5 Co薄膜的薄膜厚度可被設定為,低於5 nm(包括5 nm) 〇例 如當該閘長度Lg為40 nm時,該Co薄膜的薄膜厚度可被設 定為’低於7nm(包括7nm)。例如當該閘長度Lg為50nm時, 該Co薄膜的薄膜厚度可被設定為,低於9 (包括9 nm)。 當藉由該第一熱處理所形成之該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 10截面的縱長比大約為0.7時,即使是在用於矽化反應之個別 最適化之條件下,也難以確保該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相變 化為該Cosh相之矽化物薄膜。此是因為當藉由該第一熱處 理所形成之該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截面的縱長比大約為 0·7時’該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在能量上相當地穩定。 15 如上所述,用於該矽化反應之個別的條件被最適化, 藉此即使當藉由該第一熱處理所形成之該CoSi相的矽化物 薄膜之縱長比被設定為相當大於〇·7時,該C〇si相的矽化物 薄膜可相變化為C〇Si2相的矽化物薄膜。然而,在製造過程 中不容易使該矽化反應之所有個別的條件最適化。 20 然而’該co薄膜的薄膜厚度先被設定,致使該CoSi相 的石夕化物薄膜截面的縱長比為低於〇·4(包括〇.4),換言之, 該CoSi相之矽化物薄膜的高度h與該coSi相之矽化物薄膜 的寬度w的比率h/w為低於〇·4(包括0.4),藉此,即使沒有滿 足該矽化反應之個別地最適條件,由該C〇Si相的矽化物薄 18 1297909 膜成為CoSi2相的矽化物薄膜之相變化可被增進。此是因為 當藉由該第一熱處理所形成之該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截面 的縱長比低於0·4(包括0.4)時,該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在能 - 量上非常的不穩定。因此,藉由該第一熱處理之該CoSi相 • 5 的矽化物薄膜之縱長比被設定於低於〇.4(包括0.4)時,藉此 該閘電極之片層電阻可被減少,且該片層電阻的分散可被 抑制。 _ 該Co薄膜的薄膜厚度其允許藉由該第一熱處理所形成 的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之橢圓形截面之縱長比為低於 10 〇·4(包括0.4),換言之,依據第7B圖所顯示之模擬結果,該
CoSi相之石夕化物薄膜的高度h與該CoSi相之石夕化物薄膜的 寬度w的比率h/w為低於〇.4(包括0.4)可被產生。例如,當該 • 閘長度Lg為20 nm時,該Co薄膜的薄膜厚度可設定為低於2 • nm(包括2nm)。例如當該閘長度Lg為30nm時,該Co薄膜的 15薄膜厚度可設定為低於3 nm(包括3 nm)。例如當該閘長度 _ Lg為40 nm時,該Co薄膜的薄膜厚度可設定為低於45 nm(包括4·5 nm)。例如當該閘長度1^為50 nm時,該Co薄 膜的薄膜厚度可設定為低於6 nm(包括6 nm)。 本發明依據上述研究之結果而進行。欲被沈積之該Co 20薄膜的薄膜厚度係被事先設定,致使當該閘長度Lg如低於 50 nm(包括50 nm)—樣的短時,藉由該第一熱處理所形成的 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之橢圓截面之縱長比係低於〇 7(包括 〇·7) ’較佳為低於〇·4(包括〇.4),換言之,該c〇Si相的矽化 物薄膜之高度h與該c〇Si相的矽化物薄膜之寬度w的比率 19 1297909 h/w係低於〇·7(包括〇·7),較佳的為低於〇·4(包括0.4),藉此 該經矽化的閘電極的片層電阻之分散可被抑制。 再者,藉由該第二熱處理所形成之僅為CoSi2相的矽化 - 物薄膜將會以該Co薄膜之薄膜厚度被設定的情況被解釋, ^ 5 其中藉由該第一熱處理所形成之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之橢 圓形區段之縱長比為低於〇·7(包括0.7)較佳為低於〇.4(包括 0.4)。 鲁第10圖係為該第一熱處理所形成的c 〇 S i相的矽化物薄 膜的截面之縱長比、該第二熱處理所形成的CoSijg的矽化 10物薄膜的平均薄膜厚度t,以及該閘長度Lgi間的關係圖。 在該圖中’該閘長度Lg為該水平軸,且該CoSi2相的矽化物 薄膜的平均薄膜厚度t為垂直軸。該藉由該第一熱處理所形 • 成的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的橢圓形截面之縱長比為〇·7(包 • 括0·7)之區域藉由斜線所標示。 15 在第10圖中具有斜線的陰影區域中,該CoSi2相的矽化 • 物薄膜的平均薄膜厚度t與該閘長度Lg的比率t/Lg係低於 1〇7(包括1.07)。該CgSi2相的石夕化物薄膜的橢圓形截面之縱 長比在此日t為低於1·23(包括ι·23)。ι·23這個值係由下述之 . 計算結果而得。例如,該c〇Si相的矽化物薄膜之橢圓形截 • 2〇㈣高度為7聰,且其寬度為10 nm。在同時所形成之該 =〇Si2相的石夕化物薄膜的高度為該c〇Si相的石夕化物薄膜的 呵度的3·51/2倍,當其考慮到該寬度保持為IGnm時。3.51/2 =個值係藉由本發明之發明人所進行的實驗及模擬所獲 得口此,该CoSl2相的矽化物薄膜的高度為 20 J297909 7χ3·51/2=12·285 nm。因此,該c〇Si2相的矽化物薄膜的縱 長比為12.285/10約等於1.23。 當藉由該第一熱處理所形之該CoSi相的矽化物薄膜之 橢圓形截面的縱長比為低於〇·4(包括0.4)時,該CoSidg的石夕 5化物薄膜之平均薄膜厚度t與該閘長度Lg的比率t/Lg係為低 於0.55(包括0.55)。該CoSh相的矽化物薄膜之橢圓形截面之 縱長比在此時係低於0.70(包括〇.70)。 [具體實施例] 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該半導體元件及用於製 10造該半導體元件之方法將藉由第11至24圖被解釋。第^圖 係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之該半導體元件的一截面圖, 其描述該半導體元件的結構。第12A-12C至23A-23B圖係根 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用於製造該半導體元件之方法的 该專步驟中’該半導體元件的一截面圖。第24圖係根據本 15發明之具體實施例,用於評估製造該半導體元件之方法的 結果之圖式。 首先,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該半導體元件之結 構將參照第11圖被解釋。 界定一元件區域之一元件隔離區域26係被形成在一石夕 20 基材24上。一井(未描述)係以形成於該矽基材上之元件隔離 區域26被形成在矽基材24中。 在具有一井形成於其中之矽基材24上,聚矽薄膜之一 閘電極30係以一形成於其等之間的氧化矽薄膜之閘隔離薄 膜28而形成。該閘電極30之閘長度1^係低於50 nm(包括5〇 21 1297909 nm),例如 40 nm 〇 一通道摻雜層32係被形成於該矽基材24中之該閘電 極30下方。 • 一側壁隔離薄膜34係被形成在該閘電極3〇的側壁上。 - 5 形成違延長的源/沒極結構的延長區域之以不純物經 擴散的區域36所形成之源/汲極擴散層4〇,以及深的不純物 t擴政的£域3 8係被形成在該閘電極3 〇的兩側邊上之碎基 g 材24中。 在该閘電極30的上部,一CoSL薄膜42a,即,僅為c〇Si2 10之矽化物薄膜42a係被形成。該Cos。之矽化物薄膜42a之截 面形狀為橢圓形的。該Cosh之矽化物薄膜42a之平均厚度t 為例如低於22 nm(包括22 rnn)。該平均薄膜厚度“系藉由將 . 該CoSi2薄膜42a的截面面積除以該閘長度Lg來估算。 - 在遠等源/汲極擴散層40上,CoSQ薄膜42b,即,僅為 15 Cosh之矽化物薄膜42b係被形成。 • 因此,一包括該閘電極30及該等源/汲極擴散層4〇之 MOS電晶體係被形成在該矽基材24上。 在具有該MOS電晶體形成於其上之矽基材24上,一氮 化矽薄膜44係被形成。在該氮化矽薄膜44上,一氧化矽薄 20 膜46係被形成。 在該氧化矽薄膜46及該氮化矽薄膜44中,一接觸洞4如 係被向下形成至該閘電極3〇上之Co%薄膜心。接觸洞稱 係被形成在該氧化矽薄膜46及該氮化矽薄膜料中向下至該 等源/汲極擴散層40上之該等CoSi2薄膜42b。 22 1297909 一屏障金屬50及一鎢薄膜52之接觸栓54a及54b係分別 埋置於該等接觸洞48a及48b中。 在具有該等接觸栓54a及54b埋置於其中之氧化矽薄 膜46上,一内層隔離薄膜56係被成。 5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係被構 成。 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之主要特徵係 在於僅為Cosh之矽化物薄膜42a被形成在一閘長度q低於 50 nm(包括50 nm)的閘電極3〇之上部。 10 形成在該閘電極3〇之上部之矽化物薄膜42a並不具有 彼此混合之相對地高電阻之c〇Si相及低電阻之c〇SM^,而 只具有该低電阻之CoSi2相。因此,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 例,該閘電極30之片層電阻可被充分的減少,且該片層電 阻之分散可在不失敗的情況下被抑制。 15 當該半導體元件以該經最適化之矽化反應的個別條件 被製造日守,僅為CoSh之石夕化物薄膜可被形成,即使當藉由 該第一熱處理所形成之該CoSi薄膜的截面的縱長比為〇·7 時。在此實例中,該平均薄膜厚度t與該閘長度Lg的比率t/h 大約為1·07。該CoSi2薄膜之橢圓形截面的縱長比係低於 2〇 1.23(包括 1.23)。 當藉由該第一熱處理過程所形成之該c〇Si相的截面的 縱長比為低於〇.4(包括〇·4)時,該c〇Si2之矽化物薄膜可在非 该矽化反應的最適個別條件的存在下被形成。在此實例 中,該平均薄膜厚度t與該閘長度Lg的比率t/Lg係低於 23 1297909 5(包括〇·55)。在此實例中,該c〇Si2薄膜42a之橢圓形截 面的縱長比係低於〇·70(包括〇.7〇)。 再者,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用於製造該半導體 元件之方法將參照第12A-12C至23Α-23Β圖被闡釋。 首先,該石夕基材24之表面係藉由例如氨/過氧化氫混合 物來π潔。該石夕基材24係例如一ρ型(1〇〇)石夕基材。 再者,例如一厚度為5〇 nm之氧化矽薄膜58係藉由例如 | 熱氧化(茶見第12A圖)被形成在該石夕基材24上。 再者,一光阻薄膜60係藉由例如旋轉塗覆被形成。再 1〇者,该光阻薄膜60係藉由光微影法被圖案化。因此,一用 於圖案化該氧化矽薄膜58之光阻遮罩6〇係被形成(參照第 12B 圖)。 再者,以該光阻薄膜60作為該遮罩,該氧化矽薄膜別 係被蝕刻(參照第12C圖)。 15 再者,藉由該光阻薄膜60及該氧化矽薄膜58作為遮 • 罩,一摻雜的不純物係藉由例如離子注入被埋置至該矽基 材24中。因此,一經指定的傳導型式之井似系被形成(參照 第13A圖)。當用於一 NM0S電晶體之?型井被形成時,例 如,棚係被用來做為该P型按雜不純物,且用於該離子植入 20之條件係為,例如120 keV之加速度及lxl〇13cm-2的劑量。 當用於一PM0S電晶體之η型井被形成時,例如,磷係被用 做為該η型摻雜不純物,且用於該離子植入之條件係為,例 如300 keV之加速度及一 lxl〇13 cm-2的劑量。 在該井62被形成之後,該光阻薄膜6〇係被移除(參照第 24 1297909
1 圖聊。隨後’該氧化伽8係被_去除(參照第13C 再者,用於界定該元件區域之元件隔離區域係藉由例 如stk淺槽隔離)形成,如下所述。 手糟由例 5 10 15 20 二先二Γ度為50nm之氮咖 14A圖)。1沈積法)被沈積在該發基材24上(參照第 =氮化伽4係藉由光微影法及_法被 者’以錢切薄膜64作為朗罩,财基材24係 ▼。因此,該溝槽66係被形成在㈣ 14C圖)。 ,b…、弟 ^騎相%被形成之後,被絲料遮罩之該氮化 _=係,渥钱刻被移除(參照第Μ圖)。 _槽66 形 、, X氧切_係藉由例如CMP(化學機械拋光法) ^光亥石夕基材24的表面被暴露,藉以移除在該石夕基 材24上之氧化矽薄膜。 〇 埋置在该等溝槽66中之氧化矽薄膜的元件隔離 區域26係猶彡成(參照第15關)。該元件祕 件區域。 凡 /、有4元件隔離區域26形成於其中之該秒基 25 1297909 材24上,一光阻薄膜68係藉由例如旋轉塗覆而形成。隨後, 該光阻薄膜68係藉由光微影法被圖案化。因此,用於形成 一通道摻雜層之光阻薄膜68係被形成(參照第15c圖”在第 15C圖及該下述内容中,用於一用於一撾〇§電晶體之元件區 5 域係被放大。 再者,以該光阻薄膜68作為該遮罩,一摻雜不純物係 藉由例如離子植入被植入該矽基材24。因此,該經通道摻 雜層32係被形成在該矽基材24中(參照第16八圖)。當一 NMOS電晶體係被形成,例如,爛係用來作為該幽參雜不 1〇純物,且用於該離子植入之條件係例如15 keV的加速度及 lxl013cm·2之劑量。當一PM〇s電晶體被形成時,例如,砷 係用來作為該η型摻雜不純物,且用於該離子植入之條件係 例如80keV的加速度及lxl〇i3cm-2之劑量。 在該通道摻雜層32被形成之後,被用來作為罩之光阻 15 薄膜68係被移除。 再者,在該通道摻雜層32係藉由在例如95(rc^^溫度下 熱處理10秒而被活化。 再者,例如厚度為2 nm之一氧化矽薄膜的閘薄膜28係 藉由例如CVD被形成在該矽基材24上(參照第16B圖)。如該 20閘隔離薄膜28,-氧化石夕薄膜可藉由熱氧化被形成。該問 隔離薄膜28係由氧化矽薄膜形成。然而,該閘隔離薄膜烈 實質上可不以氧化矽薄膜形成,且可適當地以任何隔離薄 膜形成。 再者,例如一厚度為100 nm之聚矽薄膜30係藉由例如 26 1297909 CVD被形成在該全部的表面。 隨後,一摻雜不純物係藉由例如離子植入被植入該聚 矽薄膜30中(參照第16c圖)。當一NM〇s電晶體被形成時, • 例如,磷係用來作為該η型摻雜不純物,且用於該離子植入 -5之條件係例如10keV的加速度,且lxl〇16cm·2的劑量。當_ PMOS電晶體被形成_,例如,補用來作為該p型摻雜不 純物,且用於該離子植入之條件係例如5 keV的加速度,且 I 5xl015 cnT2的劑量。 再者,光阻薄膜70係藉由例如旋轉塗覆被形成。再 10者,該光阻薄膜7〇係藉由光微影法被圖案化。因此,一用 於圖案化該㈣薄膜30的光阻遮罩7〇係被形成(參照第17八 圖)。 再者,以該光阻薄膜70作為該遮草,該聚石夕薄膜3〇係 被乾關。因此,該聚石夕薄膜之閘電極3〇係被形成(參照第 15 17B 圖)。 > 找閘電極3G被形成之後,絲作為該遮罩之光阻薄 膜70係被移除。 隨後,以該閘電極30作為該遮罩,一摻雜不純物係藉 由例如離子植人被植人在該閘電極3G之兩侧上之秒基材% 中。當-NMOS電晶體被形成時,例如,石申係用來作為該n 型摻雜不純物,且祕該離子植人之條件係'例如ι㈣的加 速度及WO%〆的劑量。當一PM〇s電晶體被形成時,例 如,删係用來作為該p型掺雜不純物,且用於該離子植入之 條件係例如0.5 keV的加速度及lxl〇15 cm_2的劑量。因此, 27 1297909 在4延伸源/;:及極結構之延伸區域的淺不純物擴散區域% 係被形成(參照第17C圖)。 “再者,在該全部表面上,例如一厚度為励励之氧化 石夕薄膜34储由CVD被形成(參照第18A圖)。 酼後’该氧化石夕薄膜34係藉由例如RIE(反應性離子姓 刻方法)被各向異性的侧。因此,該氧化石夕薄膜之淺隔離 薄膜34係被形成在該閘電極3〇之側壁上(參照第圖)。 . _壁隔離_34係由氧切薄_形成。錢,該側壁 隔離薄膜34實質上係可以不由氧化石夕薄膜形成,而可由適 10 當地任何隔離薄膜形成。 隨後,以該閘電極30及該側壁隔離薄膜34作為遮罩, 一摻雜不純物係被植入在該閑電極3〇及該側壁隔離薄膜34 • 之兩側邊上之矽基材中。當一NMOS電晶體被形成時,例 、 如,磷係用來作為該n型摻雜不純物,且用於該離子植入之 15條件係例如8 keV的加速度及lxlO16 cm_2的劑量。當一 瞻 PMOS電晶體被形成時,例如,硼係用來作為該?型摻雜不 純物,且用於該離子植入之條件係例如5 keV的加速度及 5xl015 cm·2之劑量。因此,該不純物擴散區域38係被形成 於該源/汲極擴散層之深區域(參照第18C圖)。 20 再者,經指疋之熱處理係被進行以活化經植入該不純 物擴散區域36及38中之摻雜不純物。
因此,在該閘電極30之兩側邊上的矽基材24中,由延 伸區域,即,該淺的不純物擴散區域36及該深的不純物擴 散區域38 ,所形成之源/汲極擴散層40係被形成(參照第19A 1297909
再者,形成在閘電極30的表面及該等源/汲極擴散層4〇 的表面之自然的氧化薄膜係藉由例如氫氟酸處理以移除。 再者,一Co薄膜72係藉由例如利用一c〇指標喷濺被沈 5積在該全部的表面(參照第19B圖)。該Co薄膜72之薄膜厚度 係被設定,致使藉由該第一熱處理所形成之CoSi薄膜76a的 才隋圓形截面的縱長比為低於0.4(包括〇·4),換言之,該C〇Si 薄膜76a之高度h與該CoSi薄膜76a之寬度w的比率h/w係低 於〇.4(包括0·4)。為形成該CoSi薄膜76a,該Co薄膜72係被 1〇 形成厚度為例如2 - 6 nm。例如,對於一閘長度Lg為40 nm 之閘電極30 ’该Co薄膜72的薄膜厚度被設定為4 nm。 當用於該矽化反應之個別的條件被最適化時,該C〇薄 膜72的薄膜厚度可被設定,致使該CoSi薄膜76a之橢圓形截 面的縱長比為低於〇·7(包括0.7),換言之,該c〇Si薄膜76a 15 的高度h與該CoSi薄膜76a的寬度w之比率h/w可為低於 〇·7(包括0.7)。為了形成該CoSi薄膜76a,該Co薄膜72係被 形成厚度為例如2 - 10 nm。 再者,一例如厚度為30 nm之一氮化鈦(TiN)薄膜之保 護薄膜74係藉由例如喷濺被形成在該Co薄膜72上(參照第 2〇 19C圖)。用於形成該TiN薄膜74之條件,例如,9 kW的喷濺 功率,100/50(insccm)之喷藏空氣的N2/Ar比例,以及qv的 基材偏壓。該保護薄膜74可防止該Co薄膜72的氧化,且該 CoSi薄膜在之後被形成。 當作為該保護薄膜74之該TiN薄膜被形成為一低於2 29 1297909 nm(包括2nm)的小的厚度時,該TiN薄膜具有該奈米粒結構 或非結晶形。因此,該TiN薄膜之Ή可被擴散至該c〇薄膜 72。該薄的TiN薄膜不能完全的禁止在該空氣中剩餘的氧擴 散至該Co薄膜72,且一微量的氧可侵入該(:〇薄膜72。當該 5 丁1及該氧因此侵入該Co薄膜72時,即使是不會影響該矽化 反應之該等微量的不純物,可有效的限制在該c〇薄膜乃中 Co原子的遷移,且可抑制該c〇原子供應至經矽化之閘電極 30的上部。因此,作為該保護薄膜74的TiN薄膜被形成為低 於20 nm(包括20 nm)的薄膜厚度,藉此,當存在一風險,即 10因為該閘電極30之小的閘長度Lg,麟形成該低電阻a% 薄膜之Si原子的總量可能不足,該(^的供給可被抑制。結 果,在该閘電極30之上部之該相對高電阻c〇Si相的形成可 被抑制,且該閘電極30的片層電阻之分散可被更確實的抑 制。 15 卩过後,如用於該石夕化反應之第一熱處理,例如480°C且 30秒之熱加工處理係藉由例如RTA被進行,藉此在該閘電 極30之上部的Co薄膜72及Si係彼此反應。因此,一c〇si薄 膜76a,即該CoSi相之矽化物薄膜76a係被形成在該閘電極 30的上部,且在该源/汲極擴散層4〇上,該石夕化物薄膜76b, 20即該CoSWS之矽化物薄膜76a係被形成(參照第2〇A圖)。在 此時,貫質上在該閘電極30及該等源/汲極擴散層上所有的 Co薄膜72被反應,且實質上沒有該(:〇薄膜72仍未被反應。 在此开> 成於閘電極30之上部的CoSi薄膜76a之截面形 狀為橢圓形,且該橢圓形的縱長比為低於〇·4(包括〇.4)。例 1297909 如,當用於一閘長度Lg為40 nm之閘電極30之Co薄膜74被形 成為一厚度為4 nm時,該CoSi薄膜76a的橢圓形截面的縱長 比為0.37。 當用於該矽化反應之個別條件被最適化時,該c〇Si薄 5膜76&的橢圓形截面之縱長比可低於0.7(包括〇.7)。 再者,该形成在該保護薄膜74上之c〇薄膜72的部件, 及諸如該側壁隔離薄膜34及該元件隔離區域%等之隔離薄 膜,其等係不與Si反應,且選擇性地藉由濕蝕刻法被移除(參 照第20B圖)。該蝕刻劑係例如硫酸/過氧化氫混合物,以^ 10的比例混合硫酸及過氧化氫。該蝕刻的時間例如為2 〇分鐘。 再者,如用於該矽化反應之第二熱處理過程,例如 750°C之熱處理係藉由例如RTA進行3〇秒,藉此在該閘電極 30之上部,該CoSi薄膜76a及Si係彼此反應,且在該等源/ 汲極擴散層40之上部,該等c〇Si薄膜761)及&係彼此反應。 15該等C〇Si薄膜7如及7处係因此相變化,且一CoSi2薄膜42a 係被形成在該閘電極30之上部,且該等c〇Si2薄膜42b係被 ^/成在δ亥寺源/>及極擴散層40上(參照第20C圖)。 在該第二熱處理過程之前,在該c〇Si薄膜76&之能量上 不穩定,即,該CoSi薄膜76_圓形截面的縱長比係低於 2〇 0·4(包括0·4),確實地藉由該第二熱處理增進由該c〇si薄膜 76a相變化為CoSi2薄膜42a,且僅為低電阻c〇si2相之矽化物 薄膜42a確實可被形成在該閘電極3〇的上部。因&,利用該 Co薄膜72所碎化之該閘電極3〇的片層電阻可被充分地減 少,且該片層電阻之分散可確實地被抑制。 31 1297909 在該CoSi薄膜76a之橢圓形截面之縱長比為低於〇.4(包 括0.4)之貫例中所形成之CoSi2薄膜42a具有一平均薄膜厚 度1:該閘長度Lg之比率t/Lj低於〇·55(包括〇·55)。該c〇Si2 薄膜42a的截面形成為橢圓形,且該橢圓形的縱長比為低於 5 0.7(包括0.7)。 當用於該矽化反應之個別的條件被最適化時,該c〇si 薄膜76a橢圓形截面的縱長比係低於〇·7但包括〇·7,由該 CoSi薄膜76a相變化為Cosh薄膜42a,確實地在該第二熱處 理中增進,且僅為低電阻C〇Si2相之石夕化物薄膜42a可被形 10 成在該閘電極30的上部。 如上所述,用於該矽化反應之個別的條件被最適化, 藉此即使當該CoSi薄膜76a橢圓形截面的縱長比為稍微大 一些的0·7時,由該CoSi相之矽化物薄膜相變化為c〇Si2相之 矽化物薄膜可確實被進行。用於確實進行由該c〇Si相之矽 15化物薄膜相變化為CoSi2相之矽化物薄膜的條件,即使當該 CoSi薄膜的矽化物薄膜之橢圓形截面的縱長比為稍微大」 些的〇·7時,該條件係如下文所例示的内容所述。如在該 薄膜72之沈積之前的前處理,該處理係藉由稀釋的氯氣酸 來進仃。该Co薄膜72係在350。(:之沈積溫度被沈積為一厚度 2〇為5 nm。當該保護薄膜%被形成在該Co薄膜72上時,一: 度為5跡之·薄膜係被沈積。對於該第一熱處理,該= 處理的溫度為500〇C,且該熱處理的時間為3〇秒。該未反應 之Co薄膜72之部件係藉由混合硫酸及過氧化氯的硫酸/過 氧化氫混合物選擇性的钱刻去除。在該第二熱處理中,該 32 1297909 熱處理的溫度為川代,且該熱處理的為卿。在此條件之 下,邊矽化反應可確實地抑制該閘電極3〇之片層電阻的分 散’即使該閘長度Lg為相對為小的3〇nm時。 當該CoSi薄膜76a之橢圓形截面的縱長比為低於〇·7(包 括0·7)日守所形成的CoSh薄膜42a具有一低於1〇7(包括1〇7) 之該平均薄膜厚度t與該閘長度Lg的比率〜。該Co%薄膜 仏的截面形狀為橢圓形,且該擴圓形的縱長比係低於 L23(包括 1.23)。
、再者,一厚度為5〇腿之氮化石夕薄膜44係藉由電漿cVD 被I成在.玄王部表面上。該氮化石夕薄膜44的薄膜形成溫度 為例如500°C。 ^再者,一厚度為600 nm之氧化石夕薄膜46係藉由例如電 漿CVD被形成在該氮化石夕薄膜44上(參照第21八圖)。該氧化 矽薄膜46的薄膜形成溫度為例如40〇。〇 5 再者,該氧化矽薄膜46係藉由例如CMP被平面化(參照 第21B圖)。 / 再者’藉由光微影法及乾餘職,一接觸洞伽及接觸 洞48b係分別被形成在該氧化石夕薄膜邮及該氮化石夕薄频 中,向下至该CoSi2薄膜42a及向下至該等CoSi2薄膜42b (表 20 照第21C圖)。 、 多 再者,例如一厚度為5〇 nm之氮化鈦薄膜之屏障金屬 係藉由噴濺,形成在該具有該等接觸洞他及_形成於其 中之氣化碎缚膜46上。 再者,在該屏障金屬5〇上,例如一厚度為3〇〇 之鎢 33 1297909 薄膜52係藉由例如CVD被形成(參照第22八圖)。 再者,該鎢薄膜52及該屏障金屬50係藉由例如CMp被 拋光,直到該氧化矽薄膜46的表面被暴露出來為止。因此, - 該屏障金屬50之接觸栓54a及54b及該鎢薄膜52係被分別形 - 5成於該等接觸洞48a及48b中(參照第22B圖)。 再者,一内層隔離薄膜56係被形成在該全部的表面(參 照第22C圖)。 .再者,該内層隔離薄膜56係藉由CMP被拋光而平坦 化,且隨後溝槽78係藉由光微影法及乾蝕刻法被形成在該 10 内層隔離薄膜56中。 再者,一Ta薄膜及一Cu薄膜之層狀薄膜8〇係藉由例如 喷濺被沈積在全部的表面上一例如厚度為2〇 。 - 再者,以該層狀薄膜80之Cu薄膜作為晶種,一厚度為 500 nm之Cu薄膜82可藉由電鍍而被沈積。 15 隨後,該Cu薄膜82及該層狀薄膜80係藉由例如CMP拋 %,直到該内層隔離薄膜56被暴露出來為止,以藉此移除 在該内層隔離薄膜56上之Cu薄膜82及該層狀薄膜8〇。因 此,電氣連接至該等接觸栓54a&54b之該Cu薄膜82的互連 層84係被形成於該等溝槽78中(參照第23A圖)。 20 再者,一内層隔離薄膜%係被形成在該全部的表面。 接觸洞88係藉由光微影法及乾餘刻法被形成在該内層 隔離薄膜86中,向下至該互連層料。 再者’ —Ta薄膜及一(:續膜之層狀薄膜為例如一厚度 為20 nm,藉由噴錢被形成在全部的表面上。 34 1297909 再者’以該層狀薄膜9〇之Cu薄膜作為晶種,一例如厚 度為300 nm之Cu薄膜92可藉由電鍍而被沈積。 隨後’該Cu薄膜92及該層狀薄膜9〇係藉由例如CMP被 拋光,直到該内層隔離薄膜86被暴露出來為止,以藉此移 5除在該内層隔離薄膜%上之Cu薄膜92及該層狀薄膜90。因 此’電氣連接至該等互連層84之導體栓94係被形成於該等 接觸洞中。 再者,例如一厚度為50 nm之TiN薄膜96、一例如厚度 為500 nm之A1薄膜98,及一例如厚度為50 nn^TiN薄膜 10 100係藉由喷濺被連續的沈積在該全部的表面上。 隨後,該TiN薄膜96、該A1薄膜98,及該TiN薄膜1〇〇 係藉由光微影法及乾蝕刻法被圖案化,以藉此形成電氣連 接至該導體栓94之電極102 (參照第23B圖)。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該半導體元件係被 15 製造。 (評估結果) 再者,評估用於製造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的半導 體元件之方法的結果將參照第24圖被解釋。 藉由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用於製造該半導體元 20件的方法所製造之NMOS電晶體的閘電極上,該片層電阻 係被測量。該閘長度Lg係為40 nm。在多數實例中該片層電 阻係被測量,且該累積的或然率被描繪。第24圖顯示該經 測量的結果。該閘電極之片層電阻為水平軸,且該累積的 或然率為垂直軸。 35 1297909 在第24圖中,該標記點表示實施例1的測量結果, 即,在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用於製造該半導體元件之 方法所製造之半導體元件上所測量之結果。在實施例1中, 該Co薄膜之薄膜厚度為4 nm;藉由該第一熱處理所形成之 5 CoSi薄膜的橢圓形的截面之縱長比為0.37 ;且藉由該第二 熱處理所形成之平均薄膜厚度t與該閘長度Lg的比例為 0.5。此時,該CoSi2薄膜的橢圓形面的縱長比為0.65。 在第24圖中,該#標記點表示其中該Co薄膜之薄膜厚 度為5 nm之對照組1的測量結果;該△標記點表示其中該Co 10 薄膜之薄膜厚度為6 nm之對照組2的測量結果;該▼標記點 表示其中該Co薄膜之薄膜厚度為7 nm之對照組3的測量結 果;該◊標記點表示其中該Co薄膜之薄膜厚度為8 nm之對 照組4的測量結果;且該□標記點表示其中該Co薄膜之薄膜 厚度為9nm之對照組5的測量結果。在對照組1至3中,藉由 15 第一熱處理所形成之CoSi薄膜的橢圓形截面的縱長比分別 為 0.47、0.60及0.73。 如第24圖中所顯示之該等個別的點之間的比較,在實 施例1中,該Co薄膜的薄膜厚度被設定為如4 nm—樣小,且 該縱長比為非常小的0.37,藉此可確保由該CoSi薄膜相變 20 化為CoSi2薄膜。因此,在實施例1中,與控制組1-5比較, 該閘電極的片層電阻係為較小的,且該片層電阻的分散係 顯著的被抑制。於此相比,在控制組1-5中,該Co薄膜的薄 膜厚度係不被設定為充分地小,且藉由該第一熱處理所形 成的CoSi薄膜之截面的縱長比為相對的大,藉此由CoSi薄 36 1297909 膜相變化為該CoSh薄膜係被扣生 ._ 做仰制。因此,在控制組1-5中, 與實施例1比較,該閘電極之片恩+〃么&丄 、巧層電阻係為大的,且該片層 電阻的分散係為大的。 '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㈣實施例,該CoSi薄膜76a '5储由該第—熱處理被形《,致使絲度_該寬度讀比 率h/w可低於0.7(包括〇·7),較佳地低於〇4(包括〇4),藉此 經由該第二熱處理,該相對高的電阻c〇si薄膜76&可確實地 • 相變化為該低電阻Cosh薄膜42a。因此,根據本發明之具 體實施例,即使當該精細的閘電極3〇藉由該c〇薄膜72被矽 10化時,该閘電極30之片層電阻可被充分地減少,且該片層 電阻分散可確實地被抑制。 [經變化之具體實施例] - 本發明不限於上述之具體實施例,且可含蓋其他不同的變 化0 15 例如,在上述的具體實施例中,該CoSi薄膜76a及
CoSh薄膜42a之截面的形狀為橢圓形。該c〇Si薄膜76a及 CoSi2薄膜42a之截面形狀實質上不是一完美的橢圓形。該 CoSi薄膜76a及CoSh薄膜42a之截面形狀包括成形為近似橢 圓形,且在此實例中,該CoSi薄膜76a及c〇Si2薄膜42a的近 20 似橢圓形的縱長比可被設定為低於上述所設定的值(包括 該上述所設定的值)。 在該上述的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一熱處理及該第二熱 處理係藉由RTA執行。然而,該第一熱處理及該第二熱處 理實質上不藉由RTA執行,且可藉由熔爐退火、尖峰退火 37 1297909 (spike anneal)或其他方式執行。 用於該第:熱處理的條件不限於上述具體實施例所述 之條件。在該第一熱處理中,該熱處理溫度可為例如4〇〇 一 * 6〇〇。匸。該加熱時間可為例如10秒-60分鐘。 • 5 歸該第二減理的條件不限於上述具體實施例所述 之條件。用於該第二熱處理的熱處理溫度本質上可相同於 該第-熱處理或高於該第-熱處理的熱處理溫度,特別地 • 可為例如600 _ 800。0該熱處理時間可為例如ι〇_ΐ2〇秒。 除此之外,例如,如該第二熱處理,8〇〇-95〇QC之熱處理 10溫度的尖峰退火,及低於1秒但包括1秒之熱處理時間可被 執行。 在上述的具體實施例中,藉由喷濺該c〇薄膜72被形 - 成,但實質上不藉由喷濺所形成。該Co薄膜72可被形成諸 . 如電子束沈積或其他非喷濺之蒸汽沈積所形成。 15 在上述的具體實施例中,實質上,在該閘電極30及該 等源/汲極擴散層40上之所有的c〇薄膜72係藉由第一熱處 理所反應。然而’ 5亥Co溥膜72之薄膜厚度、熱處理的條件 等,可被適當地設定,致使該Co薄膜72被部份地反應。 在上述的具體實施例中,該保護薄膜74係被形成在該 • 20 Co薄膜72上,但該保護薄膜74可不被形成。然而,當該具 • 有C〇薄膜形成於其上,且具有經暴露的Co薄膜之基材係被 設置在一基材運輸盒(substrate carrier cassette)上或裝載在 一RTA系統的熔爐中或該薄膜形成系統室中,c〇粒子通常 黏附至其他基材等,其將被設置在該盒中或裝載於RTA系 38 1297909 統之炫爐中或薄膜形成线室中。該保護薄膜74係被形成 在临她72上,藉此該c〇之二次污染可被防止。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具有利用一 C〇薄膜所石夕化之上部的問電極之 問長度Lg與該閘電極之片層電阻之間的關係圖。 第2圖係具有利用C〇薄膜所石夕化之上部的閘電極之片 層電阻的累積的或然率分布圖。 "、、圖係相對大的閘長度Lg之間電極的概要截 面圖,其描述該石夕化方法。 10 15 弟4A-4B圖係—相料的閘長度^之閘電極的概要截 面圖,其描述該石夕化方法。 第5A-5B圖係該閘電極的概要截面圖,其描述本發明之 矽化方法。 第6A 6B圖係餐模擬描述藉由喷滅所沈積的^薄膜 截面形狀。 第圖係幵夕成在該閘電極上之C〇Si相的石夕化物薄膜 之概要截面圖,其描述該c〇Si相的石夕化物薄膜之擴圓形截 面开/狀第7B圖係經模擬之〜义相的石夕化物擴圓形截面的 縱長比與該Co薄膜之薄膜厚度之間的關係圖。 20帛8圖係用於利用-c〇薄膜石夕化之第二熱處理過程的 溫度及該閘電極之片層電阻之_關係圖。 第9圖係一閘長度LA3〇 的閘電極之片層電阻的累 積的或然率分配圖,該閑電極的上部藉由-厚度為5㈣的 Co薄膜沈積而矽化。 39 1297909 第10圖係由該第一熱處理過程所形成之CoSi相的矽化 物薄膜之截面的縱長比、由該第二熱處理過程所形成的 CoSh相的矽化物薄膜之平均薄膜厚度t,及該閘長度Lg之間 的關係圖。 5 第11圖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具體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 的截面圖,其描述該半導體元件之結構。 第 12A-12C、13A-13C、14A-14C、15A-15C、16A-16C、 17A-17C、18A-18C、19A-19C、20A-20C、21A-21C、22A-22C 及23A-23B圖係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之該半導體元件 10 之截面圖,在用於製造該半導體元件的方法之步驟中,其 等圖係用於描述該方法。 第24圖係評估用於製造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的半 導體元件之方法的結果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閘電極 12 矽化物薄膜 14 石夕化物薄膜 16 矽化物薄膜 18 基材 20 側壁絕緣薄膜 22 Co薄膜 24 梦基材 26 元件隔離區域 28 閘隔離薄膜 30 閘電極 32 通道摻雜層 34 側壁隔離薄膜 36 不純物擴散區域 38 不純物擴散區域 40 源/汲極擴散層, 42a C〇Si2薄膜 42b CoSi2薄膜 44 氮化矽薄膜 46 氧化矽薄膜 40 1297909 48a 接觸洞 48b 接觸洞 50 屏障金屬 52 鎢薄膜 54a 接觸栓 54b 接觸栓 56 内層隔離薄膜 58 氧化石夕薄膜 60 光阻薄膜 62 井 64 氮化矽薄膜 66 氮化矽薄膜 68 光阻薄膜 70 光阻薄膜 72 Co薄膜 74 保護薄膜 76a 石夕化物薄膜 76b 石夕化物薄膜 78 溝槽 80 層狀薄膜 82 Cu薄膜 84 互連層 86 内層隔離薄膜 88 接觸洞 90 層狀薄膜 92 Cu薄膜 94 導體栓 96 TiN薄膜 98 A1薄膜 100 TiN薄膜 102 電極 42 石夕化物薄膜 41

Claims (1)

12979〇9 十、申請專利範圍: 種用於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法,包括: 在一半導體基材上方形成一閘長度低於50 nm(包括50 .s nm)之閘電極之步驟; 在該閘電極之兩側上之半導體基材中形成一源/汲極 擴散層的步驟; g 在該閘電極上形成一鈷薄膜之步驟; 反應該始薄膜及該閘電極以形成一單矽化鈷薄膜於該 1〇 閘電極之上部之第一熱處理步驟; 選擇性地餘刻去除該鈷薄膜之未經反應部份之步驟; 以及 反應該單矽化鈷薄膜及該閘電極以形成一雙矽化鈷薄 • 膜於該閘電極之上部之第二熱處理步驟,其中 - 在該第一熱處理步驟中,該單矽化鈷薄膜係被形成, 15 致使該單矽化鈷薄膜之高度h與該單矽化鈷薄膜之寬 度w之比率h/w係低於〇.7(包括〇.7)。 •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用於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 法,其中在該第一熱處理步驟中,該單矽化鈷薄膜係被 形成’致使該比率h/w低於〇·4(包括〇.4)。 -2〇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用於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 • 法,其中該單矽化鈷薄膜的截面形狀係為一橢圓形。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用於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 法,其中該單矽化鈷薄膜的戴面形狀係為一橢圓形。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用於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 42 1297909 去其中S亥第二熱處理步驟之熱處理溫度係高於該第— 熱處理步驟的溫度。 6·如巾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用於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 • 去’其中該第二熱加工步驟之熱處理溫度係高於該第_ 5 熱處理步驟的溫度。 士申明專利|&圍第3項的用於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 法’其中該第二熱處理步驟之熱處理溫度係高於該第— φ 熱處理步驟的溫度。 ⑺8·如巾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用於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 〇 法’其中該第二熱處理步驟之熱處理溫度係為 __850。(: ’且該第二熱處理步驟之熱處理時間係為 9.如申請專職圍第6項_於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 15
20 法’其中該第二熱處理步驟之熱處理溫度係為 6〇〇-850°C,且該第二熱處理步驟之熱處理時間 1-60 秒。 10·如申請專·圍f 5項的用於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 法,其中該第二熱處理步驟之熱處理溫度係為800 _ 95〇°C ’且該第二熱處理步驟之熱處理時間係低於!秒 (包括1秒)。 y 11.如申w專利縫帛6項的用於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 法’其中該第二熱處理步驟之熱處理溫度係為 祕95CTC:,且該第二祕理步驟之熱處理相係低於、! 秒(包括1秒)。 43 1297909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用於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 法,更進一步包括形成該鈷薄膜之後及該第一熱處理步 驟之前的步驟,該步驟為在該鈷薄膜上形成一用於防止 - 該鈷薄膜之氧化反應的保護薄膜。 • 5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用於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 法,更進一步包括形成該鈷薄膜之後及該第一熱處理步 驟之前的步驟,該步驟為在該鈷薄膜上形成一用於防止 _ 該鈷薄膜之氧化反應的保護薄膜。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用於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 10 法,更進一步包括形成該鈷薄膜之後及該第一熱處理步 驟之前的步驟,該步驟為在該鈷薄膜上形成一用於防^ 該鈷薄膜之氧化反應的保護薄膜。 •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項的用於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 ^ 法,其巾在形賴薄賴步财,觸護薄膜係以 15 —氮化鈦薄膜形成。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用於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 法,其中在形成該保護薄膜的步驟中,該保護薄膜係以 一氮化鈦薄膜形成。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的用於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 20 法,其中該氮化鈦薄臈之薄膜厚度係低於20 nm(包括 20 nm) 〇 18·如申請專利㈣第16項的用於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 法,其中該氮化鈦薄媒之薄膜厚度係低於2()⑽ 20 nm)。 44 -1297909 19. 一種半導體元件,包括: 形成於半導體基材上方且具有一低於50 nm(包括50 nm)之閘長度之一閘電極; _ 形成在該閘電極之兩側邊上之半導體基材中之一源/ - 5 汲極擴散層;以及 僅由雙石夕化始所形成,且形成在該閘電極之上部之一 石夕化物薄膜。 _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半導體元件,其中該矽化 物薄膜的平均薄膜厚度t與該閘長度Lg之比率t/Lg係低 10 於 1.07(包括 1.07)。 45 -1297909 七、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11 )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八、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24 $夕基材 48a 接觸洞 26 元件隔離區域 48b 接觸洞 28 閘隔離薄膜 50 屏障金屬 30 閘電極 52 鎢薄膜 32 通道摻雜層 54a 接觸栓 34 側壁隔離薄膜 54b 接觸栓 36 不純物擴散區域 56 内層隔離薄膜 38 不純物擴散區域 40 源/汲極擴散層 42a CoSi2薄膜 42b CoSi2薄膜 44 氮化矽薄膜 46 氧化石夕薄膜
TW094110250A 2004-12-10 2005-03-31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29790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58596A JP2006165469A (ja) 2004-12-10 2004-12-10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20397A TW200620397A (en) 2006-06-16
TWI297909B true TWI297909B (en) 2008-06-11

Family

ID=36582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0250A TWI297909B (en) 2004-12-10 2005-03-31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329604B2 (zh)
JP (1) JP2006165469A (zh)
KR (1) KR100658130B1 (zh)
CN (1) CN100508128C (zh)
TW (1) TWI2979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58057B2 (en) * 2006-03-30 2012-09-04 Intel Corporation Copper-filled trench contact for transist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US7429526B1 (en) * 2006-07-11 2008-09-30 Xilinx, Inc. Method of forming silicide gate with interlayer
US7485572B2 (en) * 2006-09-25 2009-02-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mproved formation of cobalt silicide contacts in semiconductor devices
JP5211503B2 (ja) * 2007-02-16 2013-06-12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965054B1 (ko) * 2008-03-14 2010-06-21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파워 온 리셋 회로
US8975672B2 (en) 2011-11-09 2015-03-10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117296B (zh) * 2011-11-17 2017-10-27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与其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42081A (ja) 1996-12-26 1998-09-11 Sony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5874342A (en) * 1997-07-09 1999-02-23 Lsi Logic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forming MOS device in integrated circuit structure using cobalt silicide contacts as implantation media
JPH11283935A (ja) 1998-03-30 1999-10-15 Nec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410389B (en) 1999-06-04 2000-11-01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Manufactur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JP3394927B2 (ja) * 1999-06-29 2003-04-07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金属シリサイド層の形成方法
JP2001156287A (ja) 1999-11-22 2001-06-08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シリサイド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3554514B2 (ja) * 1999-12-03 2004-08-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10058570A (ko) 1999-12-30 2001-07-06 박종섭 코발트 실리사이드 게이트 형성 방법
US6365516B1 (en) * 2000-01-14 2002-04-02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Advanced cobalt silicidation with in-situ hydrogen plasma clean
US6653227B1 (en) * 2000-08-31 2003-11-25 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Ltd. Method of cobalt silicidation using an oxide-Titanium interlayer
JP2003068670A (ja) 2001-08-29 2003-03-07 Sony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627527B1 (en) * 2002-10-10 2003-09-3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to reduce metal silicide void formation
JP3921437B2 (ja) 2002-10-17 2007-05-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936528B2 (en) * 2002-10-17 2005-08-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forming cobalt silicide fil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cobalt silicide film
JP4044428B2 (ja) 2002-12-06 2008-02-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08128C (zh) 2009-07-01
KR100658130B1 (ko) 2006-12-15
TW200620397A (en) 2006-06-16
JP2006165469A (ja) 2006-06-22
KR20060065425A (ko) 2006-06-14
US20060125022A1 (en) 2006-06-15
US7329604B2 (en) 2008-02-12
CN1787177A (zh) 2006-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38367B (en) Mosfets incorporating nickel germanosilicided gate and methods of their formation
TWI297909B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302729B (en) Semionductor device having cell transistor with recess channel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447048B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having heterogeneous silicide region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ame
US20070042535A1 (en) Integrated circuit containing polysilicon gate transistors and fully silicidized metal gate transistors
US20080227283A1 (en) SELF-ALIGNED METAL TO FORM CONTACTS TO Ge CONTAINING SUBSTRATES AND STRUCTURE FORMED THEREBY
JP2003273350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60127270A (ko) 실리사이드화된 게이트 전극을 갖는 반도체 장치를제조하는 방법 및 이 반도체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집적 회로를제조하는 방법
JPWO2005112089A1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526943A (ja) 深い接合を有するソース/ドレイン領域を形成する方法
US20080227247A1 (en) Barrier dielectric stack for seam protection
JP5332947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055851B (zh)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其形成方法
JP4191000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90294871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rare earth metal silicide contact layer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200845387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140291734A1 (en) Thin Channel MOSFET with Silicide Local Interconnect
US6284635B1 (en) Method for forming titanium polycide gate
US7670952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etal silicide contacts
JP2004260003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50095867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JP3420104B2 (ja) 抵抗素子の製造方法
Chen et al. Nickel silicide formation using pulsed laser annealing for nMOSFE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US8652963B2 (en) MOSFET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uniformly thin silicide layer and methods for its manufacture
US7211489B1 (en) Localized halo implant region formed using tilt pre-amorphization implant and laser thermal anne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