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95939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95939B
TWI295939B TW092121005A TW92121005A TWI295939B TW I295939 B TWI295939 B TW I295939B TW 092121005 A TW092121005 A TW 092121005A TW 92121005 A TW92121005 A TW 92121005A TW I295939 B TWI295939 B TW I2959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molten steel
flow
protrusion
cas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21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5835A (en
Inventor
Nomura Osamu
Takai Masamichi
Kurisaki Masaru
Ogino Hidetaka
Horiuchi Toshio
Inoue Shinsuke
Original Assignee
Shinagawa Refractor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3436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6479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478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6631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779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28385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agawa Refractories Co filed Critical Shinagawa Refractories Co
Publication of TW200405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5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95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9593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0Supplying or treating molten 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37/00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pouring of molten metal from a casting melt-holding vess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41/00Casting melt-holding vessels, e.g. ladles, tundishes, cups or the like
    • B22D41/02Lin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41/00Casting melt-holding vessels, e.g. ladles, tundishes, cups or the like
    • B22D41/14Closures
    • B22D41/22Closures sliding-gate type, i.e. having a fixed plate and a movable plate in sliding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for selective registry of their openings
    • B22D41/42Features relating to gas inj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41/00Casting melt-holding vessels, e.g. ladles, tundishes, cups or the like
    • B22D41/50Pouring-nozzles

Description

1295939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主要係相關於浸潰噴嘴、長喷嘴等之鋼之連續鑄 造用噴嘴。 、 【先前技術】 作為鋼之連續鑄造用噴嘴,浸潰喷嘴、長噴嘴、澆鑄分 配器噴嘴、半浸喷嘴等已為周知。 刀 作為鋼之連續鑄造用噴嘴,舉,,浸潰喷嘴,,為例說明時, 該浸潰噴嘴之使用目的係將澆鑄分配器•鑄模間密封,防 止鋼液 < 再氧化之同時,控制由浸潰喷嘴之吐出孔之鋼液 流,且於鑄模内供給均一之鋼液,謀求作業之安定化與鑄 片品質之提升。 透過浸潰噴嘴將鋼液供給至鑄模内之際,作為其流量控 制方法係制動器方式與滑動板方式。特別於滑動板方式 中,因摺動2枚組或3牧組之開孔平板内之丨牧,藉由其 孔<開度以調節流量,故於其開度較小時,於浸潰噴嘴内 容易產生偏流。之後於浸潰噴嘴内產生偏流時,由各吐出 孔之吐出流量將不均一,於鑄模内將產生偏流,鑄片品質 將降低。 為提升鑄片品質,防止浸潰喷嘴内之偏流係為重要。作 為防止孩浸潰噴嘴内之偏流之技術,改善噴嘴内孔部之形 狀之方法已為周知。例如已提案「於鋼液流通孔設置複數階 差部之,漬噴嘴(專利文獻υ」、「於溶融金屬導人部分設置 栓邯,精由孩拴部使至吐出孔為止之間成為流速緩和部之 87155 1295939 浸漬噴嘴(專利文獻2)」、及「於喷嘴孔之内面,使剖面成為 圓派狀之波形褶部於溶汁之流動方向連續設置4個以上,該 稽部係由山至山之間隔為4〜25 cm,由山至谷之深度為〇·3〜2 cm之連續鑄造用浸潰噴嘴(專利文獻3)」所謂之,,配設環狀 哭起,’。此外如「於内壁設置螺旋狀之溝或突起之鑄造用喷 角(專利文獻4)」、「於内壁設置2重或3重螺旋較佳之浸潰噴 嘴(專利文獻5)」等,已提案”配設螺旋狀之突起,,。進一步 亦&案「於溶融金屬之流通路表面形成半球狀之凹凸部之喷 嘴(專利文獻6)」、「於喷嘴孔之内面,設置對於鋼液流通方 向於垂直方向連續之凸部或凹部之鑄造用噴嘴(專利文獻7) 」及於浸㈣管之自由橫剖面配置栓環,該栓環係使得浸 潰賞 < 自由橫剖面變窄,並使得栓環之縱剖面於流出口不 產生溶汁之層流地形成,且栓環係配置於浸潰管内之浸潰 管(專利文獻8)」。 ’通常於浸潰噴嘴之鋼液
另一方面,鑄造A1淨鋼等之際,趨 流通孔部表面(内管表面)將附著堆積 非金屬夾雜物(以下於本申請書中, 87155 1295939 降低:且為作業及鑄片品質兩面帶來不良影響。 作為防止鑄造用噴嘴之氧化鋁附著之一般手段,吹入非 舌丨生氣拉之方法已為周知。該方法通常係由滑動澆口之内 #賣、或上板’或内插式浸潰喷嘴之制動器嵌合部吹入非 I*生氣也之方法’於鋼液清淨度較低時,亦實施由浸潰噴 嘴直接吹入非活性氣體之方法。 此外為防止鑄造用噴嘴之氧化鋁附著,已提案關於適用 在貪背之材吳(難以附著氧化鋁之材質),例如已提案於浸潰 喷嘴< 内孔部配設含有氮化硼(BN)之材質(專利文獻9)或 BN-C耐火材(前述之專利文獻等,此外亦提案配設 Auc^sicvc材質、Ca〇_Zr(vc材質、無碳耐火材等。 進一步由鑄造用噴嘴内孔部之形狀面之提案亦為多數, 例如前述專利文獻1至8以外,已提案「於包含内壁之溶汁衝 哭邵分之區域’沿其長邊方向形成複數之溝之溶汁注入噴 嘴(專利文獻10)」、「於内壁設置丨條以上之螺旋狀階差,具 有較入口側於出口側使溶融金屬流路之截面積逐漸縮小之 郡分之溶融金屬之誘導管(專利文獻U)」、「於連續鑄造用 /又/貝Μ*p角之底邵具有長條縫狀之吐出口,且於該喷嘴之内 邵具有外孔’使以該外孔所包圍之平截面形狀為橢圓或矩 形’或成為將矩形之短邊側以圓弧置換之形狀,成為使流 動於浸潰噴嘴内之溶融金屬流栓緊之構造,進一步以前述 外孔所包圍之平截面之長邊側方向,與前述底部之長條缝 狀吐出口平截面之長邊侧方向垂直之連續鑄造用浸潰噴嘴 (專利文獻12)」、及「具備為使喷嘴内之鋼液旋轉流動之螺 87155 -8 - 1295939 旋帶狀之旋轉·羽片之浸潰噴嘴,於該旋轉羽片之下部為栓 緊噴嘴内徑形狀之浸潰噴嘴(專利文獻13、14)」等。 [專利文獻1P實公平07_23091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 項、第5項) [專利文獻2]:專利第3050101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工 項) [專利文獻3]:特開平06_2699丨3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園第i 項) [專利文獻4广特開昭57_130745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 [專利文獻5]:特開平n_47896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i 項、第2項) [專利文獻6]:特開昭62_89566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i 項) [專利文獻7]:實開昭61_72361號公報(第2圖至第4圖) [專利文獻8]:特開昭62_207568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工 項) [專利文獻9]:實公昭59_22913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 [專利文獻10]:特開昭63-40670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i 項) [專利文獻11]:特開平02-41747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 [專利文獻12]:特開平09_285852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園第 2項) [專利文獻13]:特開2000_237852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 1項) 87155 1295939 [專利文獻Μ]:特開2000_237854號公報(圖丨至圖3) /主目於f f内孔邵之形狀之前述先前技術(參照專利文 獻1至8 ’ 10至14)中’藉由部分地產生机流,可期待某種程 度防止鋼液流之偏流之效果。惟特別於吐出孔部容易產生,, 鋼液之吐出流速分布之偏差”,亦即產生負向流動(吸入 流),此外吐出孔係複數之情形,由各吐出孔之流出量將產 生不平衡之問題。 舉汉項噴口角為例it 一步說明b争,該噴嘴雖擔當將鋼液均 :供給至鑄模内之重要功能,惟實際上藉由以滑動閥之流 里控制’噴嘴内之鋼液之流動將產生偏流,其係產生吐出 孔部之鋼液之偏流,進—步因影響至鑄㈣,有引起禱片 品質降低之㈣。此外,於浸潰噴嘴内產生錢之原因, 除以滑動閥之流量控制以外,亦可舉以制動器之流量控制 或於鋼液排出時所產生之容器内鋼液之渦流。 上述問題藉由lit先前技術所列冑之喷嘴内孔部之形 狀’可改善某種程度’特別於前述之專利文獻丨所記載之「具 複數1¾差#潰噴嘴」中,藉由使鋼液通過因階差而使 得噴=截面積減少之部分’可得到某種程度之偏流抑制效 ,貫用上所使用之階差鬲度為5 mm左右,進一步提高該 1¾差時$可提升偏流抑制效果,因階差部之截面積減少 〃 e 土之摩掭阻抗之增加,將成為鋼液通過量(產量)受限之 問題。此外前述之專利文獻6所記載之「於溶融金屬之流通 路表面形成半球狀之凹凸部之喷嘴」巾,關於鋼液之偏流 防止效果與氧化銘附著抑制效果,亦不能滿足。 87155 1295939 喷嘴内孔部内之鋼液之偏流,係成為「吐出孔部之鋼液之 偏流」之原因。關於該「吐出孔部之鋼液之偏流」,參照圖 1 (A)()說續’圖!(A)所不之鋼液流a未能由吐出孔部(橫 孔土)肖i it;如圖不之貫線箭頭偏流。亦即產生負流(吸 入流)。其結果,產生如虛線箭頭所示之鑄模粉末捲入之可 牝ί生成為鑄片品質降低之原因。此外不僅該圖】(A)所示 之”橫孔型”,於圖1(B)所示之,,下孔型,,直線狀浸潰噴嘴 ⑽,鋼液流a,係未能由吐出孔部(下孔型)均一流出,如圖 示之實線箭頭地,於吐出孔部產生偏流。此外圖i(a)、(b) 雖由吐出孔部為”橫孔型"或”下孔型”之内管直線狀浸潰喷 背1 Oa 1 Ob之水模型貫驗」所得者,惟該現象係即使改變 前述先前技術所列舉之噴嘴内孔部之形狀亦產生者,其事 實係本發明者等以進行之「水模型實驗」所確認。 進-步鑄制淨鋼等之際,因突起部之配設方法,將有 於配設在浸潰噴嘴之鋼液流通孔部之突起部與突起部之空 隙’附著堆積氧化鋁之問題。附著氧化鋁而填埋突起間時二 配設突起部之效果將消滅’失去偏流防止效果之同時,因 内孔部之有效截面積縮小’將具有無法確保特定之產量(每 單位時間所通過之鋼液量),陷入不能作業之缺點。 此外,防止鑄造用喷嘴之氧化銘附著之前述先前技術 中’吹入非活性氣體之方式中,转期待氧化銘附著防止 效果’惟具有ϋ非活性氣體之泡錢拌作用而使得喷嘴吐 出口内面之溶損加速之缺點’此外亦因產生氣泡之大小或 分散性等,具有將容易產生因氣體氣泡之針孔缺陷,容易 87155 1295939 產生鑄片缺陷之問題。另一方面,關於適用於噴嘴之難以 附著氧化鋁材質,雖可期待某種程度之氧化鋁附著防止效 果’惟難說可發揮希望之效果。 【發明内容】 本發明係鑑於前述先前技術之缺點、問題點而成者,其 目的係提供一種鑄造用噴嘴,其係可防止因流量控制而產 生之”由噴嘴内至吐出孔為止之鋼液之偏流”,進一步可抑 制噴嘴内孔部之特別於突起間附著氧化鋁者。 為達成上述目的,亦即抑制噴嘴内孔部之偏流且防止氧 化鋁义附著,關於本發明第1樣態之鑄造用噴嘴,其係於鑄 匕用噴嘴之鋼液流通孔部,對於鋼液流通方向係平行與垂 直<任一万向均為非連續,並配設獨立之複數突起部及/或 凹#者,其特徵在於··前述突起部及/或凹部,係由滿足其 次之式(1)與式(2)之尺寸而成。 (單位·· mm) 式(2)〜L>2xH (單位:mm) _ [上述式中之”H”係表示突起部之最大高度或凹部之最大 深度,"L”係表示突起部或凹部之基部之最大長度] 办依據關於本發明第1樣態之鑄造用噴嘴,因配設如上述之 大(4及/或凹邵,對於其部分之鋼液流產生,,亂流",以防 、、岡=机通孔邵内之鋼液流之滯流、偏流,可防止氧化鋁 、、著此外,特別可防止吐出孔部之鋼液之偏流,其結 系可谷易進行連續鑄造作業,此外亦無鑄模粉末之捲 入’可容易鑄造高品質之鋼。 87155 -12 - 1295939 此外關於本發明之第2至第12樣態之鑄造用喷嘴,其特徵 在於具備其次之構成要件。 $ 關於本發明第2樣態之鑄造用噴嘴,其係如第丨樣態之鑄 造用噴嘴,其中前述突起部及/或凹部係滿足其次之式(3)。 式(3)··ΚπΟ/3 (單位·· mm) [上述式中之”L”係表示突起部或凹部之基部之最大長 度,"Dn係表示配設突起部或凹部前之噴嘴内徑(直徑)。b · 圓周率)] * 關於本發明第3樣態之鎊造用噴嘴,其係如第丨或第2樣能 之鑄造用噴嘴,其中配設前述突起部及/或凹部範圍内之= 液流路内表面積,係對於該突起部及/或凹部範圍内之配嗖 前之鋼液流路内表面積,成為1〇2〜350°/❻地配設。 關於本發明第4樣態之鑄造用嘴嘴,其係如第丨至第3樣態 中任一項之鑄造用噴嘴,其中前述突起部及/或凹部於對於 鋼液流通方向垂直之方向,具有至少位置平移之千鳥狀配 設之部分。 關於本發明第5樣態之鑄造用噴嘴,其係如第丨至第4樣態 中任一項之麵造用噴嘴,其中前述突起部及/或凹部係配設 於麵造用喷p角之鋼液流通孔部之全面或一》部分。 關於本發明第6樣態之鑄造用噴嘴,其係如第丨至第5樣態 中任一項之鑄造用噴嘴,其中前述突起部及/或凹部係配設 於至少鑄造用嘴嘴之彎液面以下。 關於本發明第7樣態之鑄造用噴嘴,其係如第1至第6樣態 中任一項之鑄造用喷嘴,其中對於鋼液流通方向平行之方 87155 -13 - 1295939 mm以上。 第1至第7樣態 之阿度係2〜20 向中,前述突起部之基部間之間隔係至少2〇 關於本發明第8樣態之鑄造用噴嘴,其係如 中任一項之鑄造用噴嘴,其中前述突起部 mm ° 關於本發明第9樣態之鑄造用噴嘴,並 買角其係如罘1至第8樣態 中任一項之鑄造用喷嘴,其中前述 則砍犬起邵於鋼液流通孔部 係配設4個以上。 關於本發明第H)樣態之鑄造用噴嘴,其係如第丨至第9樣 態中任H鑄造用噴嘴,其巾對於鋼㈣通方向平行之 方向中,”喷嘴内管與前述突起部之下端部所成之角度.,係 60°以下。 關於本發明第11樣態之鑄造用噴嘴,其係如第〗至第10樣 態中任一項之鑄造用噴嘴,其中前述突起部係與鑄造用噴 嘴之本體一體成形。 關於本發明第12樣態之鑄造用噴嘴,其係如第〗至第
態中任一項之鑄造用噴嘴,其中前述鑄造用噴嘴係鋼之連 續鑄造用浸潰噴嘴。 【實施方式】 以下雖說明關於本發明之鑄造用噴嘴之形態,惟關於包 含本發明中特定之前述式(1)與式(2)之技術意義的本發明 鑄造用噴嘴,預先進一步詳細說明之。 本發明中,式(1)使突起部之最大高度或凹部之最大深度 (H)為「H>2(mm)」之理由,係前述之作用效果,特別係為產 生對於突起部及/或凹部(以下亦單單稱為,’凹凸部’’)之配設 87155 -14- 1295939 邯分中 < 鋼液流之,’ |L流”,防止鋼液流通孔部内之鋼液流 <滯泥、偏流,防止氧化鋁之附著。最大高度或最大深度 (H)未滿2 mm時,對於凹凸部之鋼液流之,,亂流,,將難以產 生此外,亦難以得到整流效果,難以產生氧化銘附著之 抑制效果,故為不佳。 此處,突起部之最大高度或最大深度(H)未滿2 mm時,基 於後述比較例5具體說明難以產生上述效果。比較例5係 「H=l mm」之噴嘴,該噴嘴之水模型實驗中,如後述圖3所 示(參照比較例5之欄),於左右之吐出流發現偏流,此外即 使吐出孔邵之流速測定結果,亦發現負流(吸入流)。實機中 之測試’於内管之氧化鋁附著亦為,’1〇 mm”之多量(參照後 述圖3之”比較例5”之攔),因此「H=1 mm」中,未發現有配 設突起之效果。 此外’本發明中,式(2)使基部之最大長度(1^)為「l>2xH (mm)」之理由係,①:防止於突起下方產生停滯;②:防止 因鋼液流之衝突所造成突起之脫落。該基部之最大長度(L) 為「2xH(mm)」以下時,將難以得到上述①與②之效果,難 以得到”鋼液之偏流防止效果”,故為不佳。 為確認上述「①:停滯之產生防止效果」,於圖12表示以 流體計算軟體檢討’’突起之高度(η)與突起之基部長度(L)的 關係之結果。此處,表示突起之基部長度(L)統一為rL=22 mm」,而突起 < 向度(η)為「(A) ·· H=7 mm ; (B) : H=11 mm ; (C) : 18 mm」之計算例。由圖i2可明瞭,滿足「式(2): L>2xH(mm)」之圖n(A)中,未發現突起之上下有停滯部, 87155 -15- 1295939 對此未滿足該式⑺之圖12(B)、(C)中,判定具迴流部以。 ❹突起之高度(H)與基部長度(L)之關係未滿足「Μα」 時’發現停滯部64,於實機之鑄造時,預想將於此處堆靖 著)氧化銘。[此外,圖12中,61係噴嘴本體(内管侧動作面); 62係突起部;63係流體計算結果(鋼液之流動)]進—步關於 突起高度(H)與基部長度(L)之關係「式⑺:ί>2χΗ」,基於 後述之實施例與比較例具體說明時,未滿足「式 關係之比較例3、4、6、7、及8中,氧化銘系夹雜物亦附著 ”5至7 mm”(參照後述圖3),實施例〗至8中,任一者均為,,3 mm以下”之良好者(參照後述圖2)。 此外前述「②:突起之脫落防止」,亦即關於”突起之強度 ,,,基於後述實施例與比較例具體說明時,於實機之鑄造後 品中,滿足「式(2): L>2xH」之實施例丨至8,任一者均未發 現有因鋼液流之衝突所造成突起之損傷(脫落)(參照後述圖 2)。另一方面,比較例3、4、6、及7中,發現具突起之脫 落(參照後述圖3)。該等比較例任一者均未滿足「式(2): L>2xH」,為確保突起之強度,滿足α>2χΗ」亦為重要。此 外圖2 (實施例!至8)與圖3 (比較例丨至8)中,雖將突起高度 (H)與基部長度(L)之關係以「L/H」表示,惟為滿足本發明所 特定之「式(2): L>2xH」,必須使「L/H」為超過2之值(2<)。 關於本發明之鑄造用噴嘴,如為滿足前述式(1)與式(2) 尺寸之突起部及/或凹部時,關於其形狀則無特別限定,可 任意使用半球狀、橢圓形狀、略多角錘形狀者,此外,亦 可將該等形狀適當組合而配設。此外本發明中,所謂「略多 87155 -16- 1295939 角錘形狀」’係以3條以上線段所形成者,意指其前端部係 銳角狀、平面狀、或曲面狀,其稜線係直線或曲線之形狀 者(例如參照後述圖2所示之實施例6至8之,,突起之形狀,,)。 關於本發明 <鑄造用噴嘴,雖以滿足前述式〇)與式(2) (尺寸而成為特徵,惟其更佳之實施形態,係進一步使凹 凸邛之基邵最大長度L(mm),為配設凹凸部前之噴嘴内徑 D(mm)之圓周長之1/3以下,亦即滿足其次之式(3)之情形。 式(3)〜LuD/3 (單位:mm) [上逑式中之”L”係表示突起部或凹部之基部之最大長 度’ ’’D”係表示配設突起部或凹部前之噴嘴内徑(直徑广(冗: 圓周率)] 此處關於前述式(3)之作用效果,基於圖13具體說明之。 圖13係表示複數配設獨立突起之噴嘴之内管展開圖;(α)係 表π配汉球狀突起之例(滿足前述式(3)之例),·(Β)係表示配 设橢圓狀突起之例(未滿足前述式(3)之例)。以透明壓克力 製噴ρ角進行水模型實驗之結果,可確認圖13(Α)與⑺)中,,箭 頭’’所示之流動。 圖13(Α)係滿足前述「式(3) : LaD/3」之配設例,該情形 下於一個突起之正下,由鄰接突起之斜方向之流動將平 順地通過,不產生停滯邵。對此,未滿足前述式(3)之圖13(B) 之配設例中,於一個突起之正下,由鄰接突起之斜方向之 /死動將難以到達,分別於突起正下產生停滯部。 落下之鋼液流雖因與突起衝突而改變流動方向,產生局 邠之亂/瓦,惟於一個哭起之正下,物理上原本之鋼液流將 87155 •17- 1295939 難以通過。因此,與鄰接突起衝突之鋼液流,或因斜下突 起之誘導反轉流之存在將變得重要。考量與獨立之突起相 反’先前之階差構造之噴嘴(參照前述之專利文獻⑽,兮 階差係包含環狀突起之種類,因於該環狀突起之正下使: 液流停滯,產生停滯部,於實機使用時,^此處將有氧化 銘系夾雜物容易堆積之缺點。為改善該點,應考慮凹凸部 之基部之最大長度(L),本發明者等由水模型實驗之結果, 發輯足前述「式(3): LqD/3」為佳。[此外,於薄片連轉 機等所使用之鵝卵形狀(噴嘴上部雖通常為圓形,惟下部係 以橢圓形或長方形擴大之形狀)之情形時,「〇」係内管下管 之擴大邵位之最大内徑。] 藉由本發明之凹凸部配設於鋼液流通孔部,相較於配設 前之基準構造,鋼液流路内表面積將改變。配設後鋼液流 路内表面積,對於配設前之此以1〇2〜35〇%為佳,1〇5〜3〇〇% 更佳,105〜270%特佳。未滿102%時,將難以得到本發明特 徵之因配设突起邵及/或凹部之希望效果,此外超過35〇% 時’鋼液流通孔内將變窄,難以確保充分之鋼液流量,故 為不彳圭。 本發明特徵之突起部及/或凹部配設於噴嘴内孔部,雖無 特別限定者’惟於對於鋼液流通方向垂直之方向,位置平 移之千鳥狀配設為佳。亦即關於本發明之鑄造用喷嘴為佳 之貫施形態’係具有將突起部及/或凹部,於對於鋼液流通 方向垂直之方向,至少位置平移之千鳥狀配設之部分。 此外’本發明特徵之突起部及/或凹部,可配設於喷嘴之 87155 •18· 1295939 鋼液流通孔邵之全面或一部分(例如由喷嘴吐出孔之上端 邵至上邵中央邵為止),雖關於其配設位置未加以限定,惟 特別係至少彎液面(鑄模内之鋼液之表面或水面)以下,亦即 配設於浸潰部為佳。 以下說明關於本發明特徵之突起部及/或凹部之較佳配 叹位置。本發明者等使用圖14所示之浸潰噴嘴(A)至(D), 進行水模型貫驗。測定項目係於圖6所示之方法(參照後 逑)’以螺旋槳式流速計51測定由吐出孔之流速。其結果, 僅於浸潰噴嘴71之較彎液面72上部配設突起74之圖14(八) 中,左側吐出孔73之流速測定點中,於2點發現有負流(吸 /鳥)准至V毒液面7 2以下,亦即至浸潰部為止配設突起 74之圖14(B)至(D)中,全部未發現負流。藉此,判明突起 W之配設位置係彎液面?2以下,亦即至浸潰部為止配設突 起74為佳。 本發明中,於對於鋼液流通方向平行之方向(縱方向) 中,突起之基部間之間隔E (參照圖8)係至少2〇 mm以上, 亦即最短之部位亦係20 mm以上為佳。對於鋼液流通方向平 行之方向(縱方向)突起間之間隔E於突起高度η*2〇 mm為 止惑範圍中,間隔E確保2〇 mm以上時,於該突起間不產生
停滯部,因此,於該突起間亦不附著氧化鋁。上述間隔E 係25 mm以上為佳,3〇 mm以上更佳。此外為確保產量(每 單位時間通過之鋼液量),突起部之高度H(參照圖8)係2〇 mm以下為佳。 ,配設4 此外本發明中,於鑄造用噴嘴之鋼液流通孔部 87155 -19· 1295939 個以上之突起部為佳。突起部為3個以下時,將無法期仆 由鋼液流通孔部流下之鋼液之整流化效果,容易引起偏流. 本發明之鑄造用噴嘴,於配設高度為2 mm以上(2〜20 nuu 為佳)< 突起部時,對於鋼液流通方向平行之方向之,,喷嘴 内管與突起下端部所成之角度,,,亦即「突起部下端之角度 係60以下為佳。[上述所謂,,噴嘴内管,,係指配設突起前原冬 之内$壁面’該内管壁面與突起下端部所成之角度,於本 申請書中稱為「突起部下端之角度」。] 圖示為突起邵下端之角度」時,例如相當於圖9(D)、(1<:) 二之0 此外對於鋼液流通方向平行之方向(亦即縱别 面)中突起下邵之形狀係圓弧時,「突起部下端之角度」係丨則 弧下端部中切線之角度(參照圖11之實施例16之”0”)。「突 I砟下‘之角度」係60。以下為止之範園中,於突起部正下 不產生如滯邵,因此於該突起部正下亦不附著氧化鋁。阑 9(D) (E)係表示流體計算結果例。此外,圖9(d)係「0 : 45。j 《例’圖9(E)係「0 : 70。」之例。「突起部下端之角度0」超 過60。時,如圖9(E)所示,於突起部正下產生停滯部43。 雖「突起部下端之角度」係”60。以下”為佳,如圖u之實施 例14、15所示,下端部係未滿2 mm之高度h(往噴嘴内管十 心万向炙高度h)時,超過該範圍亦可,此時其部位正上之 角度係60。以下為佳。此外,「突起部下端之角度係5()" 以下更佳,40。以下特佳,30。以下之範圍又進一步為佳。 本發明之突起部,與鑄造用噴嘴之本體一體成形為佳。 非-體成形之嵌人式等時,鋼液或鋼中央雜物將進入突趣 87155 -20- 1295939 部與本體之空隙,因可能相關於突起部之脫落,故為不佳。 其次關於本發明之鑄造用噴嘴之實施形態,基於圖4與圖 5說明。圖4係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浸潰噴嘴之截面全體 圖,係於具單階差之浸潰喷嘴2〇之内孔部(鋼液流通孔部)22 配設複數橢圓體狀突起部24之例;圖5係本發明其他實施形 態之浸潰噴嘴之截面全體圖,係於直線狀浸潰噴嘴3〇之内 孔部(鋼液流通孔部)32配設複數球面狀突起部34之例。此外 於圖4、圖5中,21、31係本體部,23、33係粉末線部。此 外係浸潰噴嘴之全長,L2係内孔部之全長,h係配設突· 起部之處之長度,L4係階差之長度,h係階差之高度,尺係 内孔部之半徑。 對於上述之配設橢圓體狀突起部24之具單階差浸潰噴嘴 20與配設球面狀突起部34之直線狀浸潰噴嘴3〇,亦可併用 過去之吹入非活性氣體之方式,藉此,可改善對於氧化鋁 附著之非活性氣體之吹入方式之效果。該併用亦係包含於 本發明中者。 以上雖主要以圖4、圖5所圖示之”橫孔型,,浸潰噴嘴說明f 週用本發明之例,惟亦可適用於如前述之圖1(B)所圖示之π 下孔型”浸潰噴嘴,或其以外之”喷嘴内徑朝向吐出孔部縮 小型’’或’’朝向吐出孔部剖面將扁平化型”之浸潰喷嘴。此外 過去起即已知之”具有連續階差之浸潰噴嘴”亦可適用。 進一步不僅浸潰噴嘴,亦可適用於長噴嘴、澆鑄分配器 噴嘴、半浸噴嘴、整流噴嘴、變化噴嘴、取鍋噴嘴、内部 噴嘴、注入噴嘴等各種鑄造喷嘴,具有於流通孔内面之附 87155 • 21 - 1295939 著物之附著防止,流通孔内之整流化效果。特別當吐出孔 部較液面為高之位置之噴嘴中’由吐出孔吐出之鋼液如濺 射地擴散(所謂「散液」),進—步散出之鋼液將成為鐘金般 地附著於周邊設備,具有必須花工夫將其去除之問題。即 使對於該等問題適时發明,作為前述效果之結果可降低 「散液」,可改善作業性。 關於本發明特徵之,,突起部及/或凹部,,之材質,本發明中 並未限疋,可任意適用當然之材質。列舉該等時,可舉
Al203-c 系、Mg〇-C 系、Al2〇3-Mg〇-C 系、、Al2〇3-Si02-C 系、
CaO-ZrCVC系、ZKVC系等之含碳耐火材,或ai办系、
MgO系、尖晶石系、Ca〇-Zr〇2系等之無碳耐火材。 <實施例> 以下雖共同列舉本發明之實施例與比較例,具體說明本 發明,惟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以下之實施例丨至16。 <實施例1(參照圖4)> 本實施例1係於具單階差之浸潰噴嘴之内孔部配設複數 橢圓體狀突起部之例,製作其次之浸潰喷嘴(參照前述之 4)。 圃 浸潰喷嘴之形狀: 長度(U) : 120 mm,高度(h) : 5 mm之具單階差之浸潰噴嘴 浸潰噴嘴之全長1^ = 800 mm 内孔部之全長L2=770 mm 内孔邵之半徑R=:40 mm 浸潰喷嘴之材質: 87155 -22· 1295939 本體部石墨:25 wt%,Al2〇3 : 50 wt%,Si02 : 25 wt% 粉末線部 石墨:13 wt%,Zr〇2 : 87 wt% 内孔部碳:5.5 wt%,Al2〇3 : 94·5 wt% 橢圓體狀突起部: 配設位置:由吐出孔之上端部往上部方向以350 mm之長 度配設(L3 = 350 mm) 配設數:54個 最大高度:8 mm 基部之最大長度: 32 mm 材質:與浸潰噴嘴之内孔部相同之低碳材質 (因配設橢圓體狀突起部,之配設部位之,噴嘴内孔部表面 和對於π配設前之前述部位之噴嘴内孔部表面積”之增加 率·· 116%) <比較例1 > 前述實施例1中,製作未配設橢圓體狀突起部之浸潰噴 、,使其成為比較例1之浸潰噴嘴(對應實施例1之比較品)。 (水模型實驗) 使用前述實施例〗與比較例〗之各浸潰噴嘴,實施水模型 實驗。水模型實驗如圖6所示,使用螺旋槳式流速計51,測 定由各/叉潰噴嘴50之吐出孔之吐出流速。此外圖6係說明水 模型實驗裝置之吐出流速之測定點①至⑨之圖;(Α)係表示 巧裝置《右側下部分之截面圖,·(Β)係表示(Α)之吐出孔面χ <開口形狀 < 圖。實驗係成為相當於浸潰噴嘴5〇之鋼液通 過里(產置):3 (ton/分)、5 (t〇n/分)、7 ^/分)之水量地調 87155 •23- 1295939 整水量,使用2個螺旋槳式流速計51,同時測定由左右吐出 孔之吐出流速。於圖7表示吐出流速之測定結果。 水模型實驗之結果,使用比較例1之單階差浸潰噴嘴之水 模型實驗中,如圖7所示,產量為3 (ton/分)、5 (ton/分)時, 即使於左右任一側之吐出孔之吐出流速中,均產生”負流 (吸入流)’’。對此,於單階差浸潰噴嘴之内孔部設置橢圓體 狀突起部之實施例1之浸潰喷嘴中,不產生負流,此外,吐 出流速之偏誤亦變小。 產生負之吐出流速時,具有捲入投入至鑄模内之鑄模粉 末之危險性’產生吐出孔周邊部溶損之問題,惟實施例i之 浸潰噴嘴中,可消解該種負流之產生。此外,比較例1之具 單階差之浸潰噴嘴中,雖由左右之吐出孔之吐出流速之差 較大,惟於實施例1之浸潰噴嘴中,其差異亦變少,可得到 更為均等之吐出流。 <實施例2(參照圖5)> 本實施例2係於直線形狀浸潰噴嘴之内孔部配設複數球 面狀(球狀)突起部之例,製作其次之浸潰噴嘴(參照前述之 圖5) 〇 浸潰噴嘴之形狀: 内管直線狀浸潰噴嘴 浸漬噴嘴之全長L丨=9 0 0 mm 内孔部之全長L2=870 mm 内孔邵之半徑R=4 5 mm 浸漬喷嘴之材質: 87155 •24· 1295939 本體部石墨:25 wt% ’ AI2O3 : 50 wt% ’ Si02 : 25 wt〇/〇 粉末線部 石墨:13 wt%,Zr02 : 87 wt% 球面狀(球狀)突起部: 配設位置:由吐出孔之上端部往上部方向以45〇 mm之長 度配設(L3=450 mm) 配設數:70個 最大高度:10 mm 基部之最大長度:27 mm 材質:與浸潰喷嘴之本體部相同之材質 (因配設球面狀突起部之配設邵位之,噴嘴内孔部表面積 對於’’配設前之前述部位之噴嘴内孔部表面積”之增加率: 114%) <比較例2> 前述實施例2中,製作未配設球面狀(球狀)突起部之浸潰 噴嘴,使其成為比較例2之浸潰噴嘴(對應實施例2之比較 品)。 (水模型實驗) 關於實施例2與比較例2之浸潰噴嘴,與前述實施例1與比 較例1之浸潰喷嘴相同地,實施水模型實驗。其結果和對於 前述實施例1與比較例丨之浸潰噴嘴之前述水模型實驗結果 相同。 ^ 此外基於實施例1、2之前述水模型實驗結果,實用試驗 實施例卜2之浸潰嘴嘴。其結果,可抑制鱗模内之鋼ς之 偏流之同時,可防止喷嘴内孔部之氧化銘附著,並確認其 87155 •25- 1295939 有效性。 <貫施例3至8、比較例3至8(參照圖2、圖3)> 前述實施例1、2與比較例丨、2之外其他檢討之例(實施例 3至8、比較例3至8),包含前述實施例1、2與比較例1、2, 不於一覽表之圖2(實施例)、圖3(比較例)。此外,實施例3 至8、比較例3至8之各喷嘴之形狀與材質,除噴嘴内孔部之 直徑(D)之外,均與前述實施例2相同。 圖2、圖3中,雖以「L/H」 ^D/L」表示,惟「L/H」之值
係「超過2之值(2<)」時,將滿足「式(2) : L>2xH」,此外「πΕ>/ί 又值係「3以上之值(3幻」時,將滿足「式(3) : LaD/3」。此 外圖2、圖3係將突起之形狀以「略形狀圖」圖示。(因難以描 繪「球狀」與「橢圓狀」,故除比較例3之球狀突起之外,將 兩者以同一形狀圖示。)
圖2、圖3中所謂之「表面積增加率(%)」,係表示對於,,突 起配設前之噴嘴内孔部表面積,,之"突起配設後之噴嘴内孔 部表面積”之增加率。具體上係指由最上部(嵌合部側)之突 起之開始點,至最下部(底部)之突起之終了點之區間中,表 面積之增加率。 此外所謂<「偏流之程度」,係於水模型實驗時,由上噴 嘴(澆鑄分配器上噴嘴)將空氣以1〇17分吹入,除易於確認吐 出流之流動之外,係觀察並評價者。例如比較例^之^形 下,「偏流《程度」卩「大」,其係使左侧之吐出&以朝下= 45。之角度吐出,潛入至鑄模下端為止,對此,右側之吐出 流以朝下約10。之角度吐出,於鑄模短邊激烈衝突,=由= 87155 -26- 1295939 反轉流(上升流),鑄模右側之短邊附近之彎液面(水面附近) 將呈現激烈之狀態。亦即將左右之吐出流非均等稱為”偏流 π,對應該左右之差簡單地示於一覽表。 圖2、圖3中所謂之「突起之強度」,係回收實機所使用之 浸潰喷嘴,切斷後確認突起之狀態者;「〇Κ」係完全沒有因 鋼液流之衝突所造成之突起損傷(脫落);「NG」係發現即使 一邵分之突起有損傷者。此外「内管之氧化鋁附著(mm)」係 與上述相同,回收實機之使用後品,測定最大氧化鋁附著 厚度之結果,雖通常3 mm左右為止之附著時作業上無問 題,惟超過5 mm時將無法確保產量(每一定時間通過管内之 鋼液畺),或因附著之狀態而產生單侧流動,引起鑄片品質 降低之問題。 圖2、圖3中「總合評價」係水模型實驗時之「偏流」、「負 流」、及實機使用時r突起之強度」全部無問題,且「内管之 乳化銘附著量」係將! _以下者以"◎"表示,3随左右者 以’’〇,,表示。以該"◎"或,,〇”所評價者係表示即使與過去品 比較,為優1之效果。此外,以"χ,,所評價者係水模型實驗 時《「偏流」、「負流」、及實機使用時「突起之強度」任一 者具有問題者,因此,「内管之氧化銘附著量」係成為5醜 以t:結果者。特別於比較例3、4中,儘管於水模型實驗 沒有問題,因實機使用時突起之脫落,與未配設突 釋,比目:《狀怨’故結果係大量附著氧化銘。[此外作為注 階之略形狀圖’係騎僅料直線内管所配設之 二邵。該情形之「基部之最大長度(L)」係指該圖之外 87155 -27- 1295939 周長度,其係與原本之直線之”内管之内周長度”相同。] <實施例9、比較例9、10(參照圖8):壓克力製浸潰喷嘴 之實驗例> 將本實施例9與對應其之比較例9、1 〇 ,參照圖8說明之。 此外,圖8係於鋼液流通方向平行之方向之縱剖圖。 於内徑0 80 mm之壓克力製浸潰噴嘴81,配設高度h=10 mm,對於鋼液流通方向垂直之方向(橫方向)之最大基部長 度L5=30 mm之橢圓狀突起部82 ,進行水模型實驗。 本實施例9係對於鋼液流通方向平行之方向(縱方向)之| 突起部與突起部之基部間隔E成為2〇 mm者。另一方面,比 較例9係未配設突起部82之直線噴嘴;比較例1〇係使用配設 間隔E=10 mm(本發明所特定之範圍外)之突起部(與實施例 9相同,H=l〇 mm,L=30 mm之橢圓狀突起部82)者。 產量相當於5 steel ·Τ/min,以目測確認内孔部之水流之 結果,實施例9雖確認於突起部正下有水流動,無停滯部, 惟比較例10於突起部正下無水流動,存在有停滯部。 其次測定實施例9與比較例9、10之最大產量。其係將安f 裝於浸潰噴嘴上部之滑動閥全部打開,藉由調整循環水之 泵附近之流量調整閥,使鑄模内之水面於特定之高度(由吐 孑上‘往上250 mm之位置)安定,將此時之流量以浮標式 =量計測定者。結果係對於直線噴嘴之比較例9為最大產 量:^200 L/min之流動,比較例1〇中僅流動以^ 對 此,、貫施例9中,雖發現配設突起部之影響僅為1150 L/min, 惟於實機作業上可認為無料之程度。其係时施例9確保 87155 -28- 1295939 必要惑間隔為H=20 mm,故於突起部正下水亦流動,可確 保產量,對此,比較例1〇因僅H=1〇 mm,故於突起部正下 水不流動,亦即考量内孔係與全體之縮徑者成為相同狀態 之故。此外,如該比較例10地,於突起部正下不流動流體, 此處將成為停滯部,認為實機中將附著氧化鋁。 <實施例10、比較例n、12(參照圖9):壓克力製浸潰噴 嘴之實驗例> 關於實施例10與比較例η、12,參照圖9(A)至(E)說明之。 此外,圖9(A)係表示實施例10之浸潰噴嘴,·圖9(β)與(c)係| 表示比較例11、12之浸潰噴嘴之圖;該等任一者均係於鋼 液流通孔邵方向平行之方向之縱剖圖;圖9(D)係表示同(a) 之浸漬喷嘴(實施例1〇);圖9(E)係表示同(c)之浸潰噴嘴(比 較例12)之對於鋼液流通方向平行之方向突起部之剖面 圖,說明實施例10、比較例12之浸潰噴嘴之「水模型實驗」 結果之圖。 關於實施例10參照圖9(A)、(D)說明時,本實施例1〇係於 内徑0 80 mm之壓克力製浸潰噴嘴4〇a,配設高度H=1〇f mm,突起部下端之角度0=45。之突起部41 a之例。此外比較 例11如圖9(B)所示,係未配設突起部之浸潰噴嘴(直線噴 角)40b比幸父例12如圖9(C)所示,配設高度H=10 mm,突起 部下‘之角度0 = 70。之突起部4lc之浸潰噴嘴4〇c。此外,實 施例1 〇之突起邵413與比較例1 2之突起部41 e,任一者均非 秣狀連續,於對於鋼液流通方向垂直之一面上為4個,對於 鋼液泥通方向平行之方向為3段,合計配設12個。 87155 -29- 1295939 (水模型實驗) 對於實施例10與比較例11、12之各浸潰喷嘴進行「水模型 實驗」。首先,產量相當於5 steel ·Τ / min,以目測確認内孔 部之水流之結果,實施例10之浸潰噴嘴40a確認於突起部 4 la正下亦有水流動,無停滯部[參照圖9(D)之,’水流42a,,]。 對此,比較例12之浸潰噴嘴40c於突起部41 c正下水未平順 地流動,存在有停滯部43 [參照圖9(E)之,,水流42b,,]。 其次測定實施例1 0與比較例11、12之各浸潰噴嘴之最大 產量。其係將安裝於浸潰噴嘴上部之滑動閥全部打開,藉 由调整循環水之泵附近之流量調整閥,使鑄模内之水面於 特定之鬲度(由吐出孔上端往上250 mm之位置)安定,將此 時之流量以浮標式流量計測定者。測定結果係於比較例j i 之浸潰喷嘴(直線噴嘴)40b中,最大產量:1200 L/min之流 動,對此’比較例12之浸潰噴嘴4〇c中僅流動1〇80 L/min。 另一方面,實施例1 0之浸潰喷嘴4〇a中,雖發現配設突起部 4 la之影響僅為1170 L/min,惟於實機作業上可認為無影響 之程度。其係因實施例1〇為突起部下端之角度為45。,確保 必要之角度’故於突起部41 a正下水亦流動,可確保產量, 對此’比較例1 2因突起部下端之角度為7〇。之大,故於突起 邵41c正下水無法平順流動,亦即考量内孔係與全體之縮徑 者成為相同狀態之故。如該比較例12地,於突起部正下不 平順地泥動,此處將成為停滯部43,經驗上判明實機中將 附著氧化鋁。 <實施例11、比較例13 (參照圖1〇):壓克力製浸潰噴嘴之 87155 -30- 1295939 實驗例> 實施例11與比較例13,參照圖ι〇(Α)至(D)說明之。此外, 圖10(A)係表示實施例u之浸潰喷嘴;圖ι〇(Β)係表示比較例 13(浸潰嘴嘴;該等任一者均為於鋼液流通方向平行之方 向惑縱剖圖。此外,圖10(c)係表示同(A)之浸潰噴嘴(實施 例Π);圖i〇(D)係表示同(B)之浸潰噴嘴(比較例ι3)之為說 明吐出流之概略圖。 貫施例11如圖1 0(A)所示,於内徑0 7〇 mm之壓克力製浸 潰喷嘴90a,配設高度h=13 mm,突起部下端之角度0=35。 之突起邵91 a,對於鋼液流通方向垂直之一面上每段4個共4 段,合計16個之例。另一方面,比較例13如圖1〇(B)所示, 雖具有與實施例11相同之縱剖面形狀之突起部,惟對於鋼 液流通方向垂直之一面上係連續之環狀突起部9丨b,將其4 段配設之浸潰噴嘴90b。 (水模型實驗) 對於實施例11與比較例13之各浸潰噴嘴進行「水模型實 驗」。水模型實驗之條件如圖10(C)、(D)所示,滑動板93係 3牧式,使中板與鑄模94之長邊平行摺動而控制流量,以產 量相當於4 steel T/min進行。此外,為易於觀察鑄模料内 之水96之流動,由設置於滑動板93正上之上喷嘴92,將空 氣以5 L/min吹入。 實施例11之結果示於圖10(c),比較例丨3之結果示於圖 10(D)。其係由吐出孔所吐出之於鑄模94内之水流,亦即簡 易地圖示吐出流95a、95b者。突起部係獨立突起之實施例 87155 •31 - 1295939 Π之浸潰噴嘴90a中,鑄模94内之水流[吐出流95a]係大致左 右均等之安定,對此,突起部係環狀突起之比較例丨3之浸 潰噴嘴90b中,右側吐出流95b較左側為深地潛入,判定無 法解決偏流’故相較於對於鋼液流通方向垂直之一面上連 續之環狀突起,得知獨立突起者較佳。 <實施例12至16、比較例14至18 (參照圖11):壓克力製浸 潰噴嘴之實驗例> 圖U係表示於實施例12至16與比較例14至18之浸潰噴 嘴,所配設<「突起部之剖面形狀(對於鋼液流通方向平行 切斷之d面形狀)」。其中實施例14、1 5之突起部係以其下 端部高度(噴嘴内管中心方向之高度11)為1111111之例。此外, 實施例12至16、比較例14至18之浸潰噴嘴,任一者均為内 徑0 80随之透明壓克力製浸潰嘴嘴,此外配設最大高度8 mm之突起部之例。 (水模型實驗) 對於實施例1 2至1 6、比較例j 4 5 1 s ;、鲁、主‘此/、 「 平乂扪14至18又浸潰噴嘴進行「水才| 型實驗」。其結果表示於圖11, M 1田圖丨1可明瞭,「突起部7 端之角度θ=60。以下」之範圍内之實施例12、13、16之浸薄 噴嘴中:任一者均於突起部之正下未發現有停滯,且可,, 到良好之整流效果。此外如音放如 外如貫施例14、15地,即使使突老 部之下端部高度(噴嘴内管中心女、 一 g T u万向又鬲度h)為” 1 mm”,讀 高度係未滿2 mm,且「突起部 山、 & #下崎又角度0」係”60。以下 時,得知於突起部之正下未發現右 不贫現有伶滯,且可得到良好之 整流效果。 87155 -32 - 1295939 對此,「突起部下端之角度Θ」係”60。以上,,之比較例14 至18之浸潰噴嘴中,任一者均於突起部之正下發現有停 滯’無法得到良好之整流效果。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藉由使用本發明之鑄造用噴嘴,丨:消解噴嘴之鋼液流通 孔部内之偏流;2 :因使吐出孔部之流速分布均一化(防止 負流之產生),防止因吸入鑄模粉末所造成之吐出孔部之溶 損;3 :消解鑄模内之左右偏流;4 :進一步防止於突起間 之氧化鋁附著,可維持配設於嘴嘴之鋼液流通孔部内之突 起之效果。其結果,可容易進行鋼之連續鑄造作業,且因 不捲入鑄模粉末,可容易鑄造高品質之鋼。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說明浸漬噴嘴之吐出孔部中鋼液之偏流之模式 圖;圖1(A)係内管直線狀之浸潰噴嘴(橫孔型)之模式圖;同 (Β)係内管直線狀之浸潰喷嘴(下孔型)之模式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1至8之圖。 圖3係表示比較例1至8之圖。 圖4係本發明一實施形態(實施例1)之浸潰噴嘴之截面全 體圖。 圖5係本發明一實施形態(實施例2)之浸潰噴嘴之截面全 體圖。 圖ό係說明水模型實驗裝置之吐出流速之測定點①至⑨之 圖;(Α)係表示該裝置之右側下部分之截面圖;係表示(α) 之吐出孔面X之開口形狀之圖。 87155 -33 - 1295939 圖7(A)、(B)係表示以圖6之點①至⑨所測定之比較例1與 實施例1之浸潰噴嘴中,”吐出流速之測定結果”之圖。 圖8係表示於鋼液流通孔部配設突起部之一例(實施例9) 之圖,於鋼液流通孔邵方向平行之方向之縱剖圖。 圖9係說明實施例10與比較例η、12之浸潰噴嘴之圖,·其 中(Α)係表示實施例10之浸潰噴嘴;(Β)與(c)係表示比較例 11、12之浸潰喷嘴之圖;於鋼液流通孔部方向平行之方之 縱剖圖;(D)係表示(A)之浸潰噴嘴(實施例10); 係表示 之、;又 >貝貪。角(比較例12)之對於鋼液流通方向平行之方向突胃^ 起部之剖面圖,·說明實施例10、比較例12之浸潰噴嘴之「水 模型實驗」結果之圖。 圖1 〇係表示於鋼液流通孔部配設突起部之例之圖;其中 (A)係表示實施例1丨之浸潰噴嘴;(B)係表示比較例丨3之浸潰 噴嘴,(C)係表示對於實施例π之「水模型實驗結果」;(D) 係表示對於比較例13之「水模型實驗結果」之圖。 圖11係表示於實施例12至1 6與比較例丨4至1 8之浸潰噴| 嘴,所配設之「突起部之剖面形狀(對於鋼液流通方向平行f 切斷 < 剖面形狀)」;進一步並表示「突起正下方之停滯之有 典」與「整流效果」之圖。 圖12係表示以流體計算軟體,檢討「突起之高度(H)與突 起之基部長度(L)的關係」之結果圖;表示統一為「L=22 _」,而 Η為「(A) : H=7 mm; (B) Kl mm ; (c) : H=18 mm」 之計算例之圖。 圖13係表示複數配設獨立突起之噴嘴之内管展開圖;(A) 87155 -34- 1295939 係表示配設球狀突起之例;(B)係表示配設橢圓狀突起之 例。 圖14係表示獨立突起部之配設處之圖;其中(A)係配設於 彎液面上部之例;(B)係配設於由彎液面上部至下部之例; (C)係配設於喷嘴之鋼液流通孔部全面之例;(D)係配設於 彎液面以下之例。 【圖式代表符號說明】 1 Oa,10b,20,30,40a,40b,40c, 50,61,71,81,90a,90b 浸潰噴嘴 21,31 本體部 22,32 内孔部 23,33 粉末線部 24,34,41a,41c,62,82,91a,91b 突起部 51 螺旋槳式流速計 42a,42b 水流 43,64 停滯部 63 鋼液之流動 72 •彎液面 73 吐出孔 92 上噴嘴 93 滑動板 94 鑄模 95a,95b 吐出流 87155 •35-

Claims (1)

129 ^0921: 中文申1 21005號專利申請案 請專利範圍替換本(96年10月)厂一——一一"—拾、申請專利範圍: j細請錄)正键頁 —種鑄造用喷嘴,其係於鑄造用喷嘴之鋼液流通孔部, 對於鋼液流通方向在平行與垂直之任一方向均為非連 續’並配設獨立之複數突起部及/或凹部者,其特徵在於: 前述突起部及/或凹部係由滿足其次之式〇)與式(2)之尺 寸構成: 式(1)···Η>2 (單位:mm) 式(2)...L>2xH (單位:mm) [上述式中之”Η”係表示突起部之最大高度或凹部之最 大深度,”L”係表示突起部或凹部之基部之最大長度。]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鑄造用噴嘴,其中前述突起部及 /或凹邵係滿足其次之式(3): 式(3)···Ι^πΟ/3 (單位:mm) [上述式中之"L”係表示突起部或凹部之基部之最大長 度,’’D"係表示配設突起部或凹部前之噴嘴内徑(直徑)。 (π :圓周率)] 3.如申凊專利範圍第】或2項之鑄造用噴嘴,其中配設前述 突起部及/或凹部之範圍内之鋼液流路内表面積配設成對 於該突起部及/或凹部配設前之鋼液流路内表面積,成 102〜3 50% 〇 ' 、、、 4. 如中請專利範圍第⑷項之鑄造用噴嘴,其中前述突起 邵及/或凹部具有在對於鋼液流通方向之垂直方向,錯開 至少位置而配設成鋸齒狀之部分。 5. 如申請專利_第…項之#造用噴嘴,其中前述突起 87155-961002.doc 年“ 1295939 部及/或凹部配設於鑄造用噴嘴之鋼液流通孔部之全面或 一部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鑄造用噴嘴,其中前述突起 部及/或凹部配設於鑄造用噴嘴之至少彎液面以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鑄造用喷嘴,其中對於鋼液 流通方向在平行方向之前述突起部之基部間之間隔係至 少20 mm以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鑄造用噴嘴,其中前述突起 部之高度係2〜20 mm。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鑄造用喷嘴,其中前述突起 部於鋼液流通孔部配設4個以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鑄造用喷嘴,其中對於鋼液 流通方向在平行方向之’’喷嘴内管與前述突起部之下端部 形成之角度”係60°以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鑄造用喷嘴,其中前述突起 部與鑄造用噴嘴之本體一體成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鑄造用噴嘴,其中前述鑄造 用喷嘴係鋼之連續鑄造用浸潰噴嘴。 87155-961002.doc
TW092121005A 2002-07-31 2003-07-31 Casting nozzle TW200405835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22704 2002-07-31
JP2002343684A JP4064794B2 (ja) 2002-07-31 2002-11-27 鋳造用ノズル
JP2003047889A JP4266312B2 (ja) 2003-02-25 2003-02-25 鋼の連続鋳造用ノズル
JP2003077905A JP2004283857A (ja) 2003-03-20 2003-03-20 鋼の連続鋳造用ノズ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5835A TW200405835A (en) 2004-04-16
TWI295939B true TWI295939B (zh) 2008-04-21

Family

ID=31192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21005A TW200405835A (en) 2002-07-31 2003-07-31 Casting nozzle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905432B2 (zh)
EP (1) EP1541258B1 (zh)
KR (1) KR100992207B1 (zh)
CN (1) CN1327989C (zh)
AU (1) AU2003254783B2 (zh)
DE (1) DE60327330D1 (zh)
TW (1) TW200405835A (zh)
WO (1) WO20040111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43840B1 (ko) * 2005-05-02 2006-11-10 조선내화 주식회사 연속주조용 침지노즐
KR100828637B1 (ko) * 2006-05-02 2008-05-09 주식회사 포스코 비산 방지 구조를 갖는 침지 노즐
GB0610809D0 (en) * 2006-06-01 2006-07-12 Foseco Int Casting nozzle
CN101448578B (zh) * 2007-04-29 2012-07-18 大连绿诺集团有限公司 钢坯的防氧化喷涂方法及喷涂设备
JP2010043771A (ja) * 2008-08-11 2010-02-25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流下式製氷機の散水パイプ
KR101275684B1 (ko) 2011-08-12 2013-06-20 조선내화 주식회사 주조용 침지노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연속주조장치
US9259783B2 (en) * 2012-09-27 2016-02-16 Max Ahrens Nozzle for horizontal continuous caster
EP2815820B9 (en) * 2013-06-20 2017-03-01 Refracto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 Co. KG Refractory submerged entry nozzle
CN104070156A (zh) * 2014-07-08 2014-10-01 辽宁科技大学 一种可产生旋流的连铸浸入式水口
CN105821455B (zh) * 2015-01-08 2018-08-07 和旺昌喷雾股份有限公司 喷嘴
TWI726000B (zh) 2015-11-10 2021-05-01 美商維蘇威美國公司 包含導流器的鑄口
JP6577841B2 (ja) * 2015-11-10 2019-09-18 黒崎播磨株式会社 浸漬ノズル
CN109482855B (zh) * 2019-01-03 2020-12-08 安徽道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浇包浇注套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30745A (en) 1981-02-06 1982-08-13 Nippon Steel Corp Nozzle for continuous casting
JPS5922913Y2 (ja) 1981-05-28 1984-07-09 品川白煉瓦株式会社 連続鋳造用浸漬ノズル
JPS6172361U (zh) 1984-10-15 1986-05-16
JPH0224510Y2 (zh) * 1985-07-10 1990-07-05
JPH07227B2 (ja) * 1985-08-29 1995-01-11 黒崎窯業株式会社 浸漬ノズ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289566A (ja) 1985-10-14 1987-04-24 Kawasaki Steel Corp 溶融金属流通耐火物
DE3607104C1 (de) 1986-03-05 1987-08-27 Didier Werke Ag Tauchrohr
JPS6340670A (ja) 1986-08-06 1988-02-22 Nippon Kokan Kk <Nkk> 溶湯注入ノズル
JPH0241747A (ja) 1988-08-03 1990-02-09 Kawasaki Steel Corp 溶融金属の誘導管
US4977950A (en) * 1989-03-13 1990-12-18 Olin Corporation Ejection nozzle for imposing high angular momentum on molten metal stream for producing particle spray
US5083687A (en) * 1989-10-19 1992-01-28 Kawasaki Steel Corporation Nozzle for continuous casting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JPH04635U (zh) 1990-04-18 1992-01-07
JPH0723091Y2 (ja) 1990-05-08 1995-05-31 品川白煉瓦株式会社 連続鋳造用複数段差付浸漬ノズル
JPH06269913A (ja) 1993-03-18 1994-09-27 Toshiba Ceramics Co Ltd 連続鋳造用浸漬ノズル
JPH06289566A (ja) * 1993-03-30 1994-10-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感光材料処理装置
JP3050101B2 (ja) 1994-09-22 2000-06-12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連続鋳造用注入装置
TW300861B (zh) * 1995-05-02 1997-03-21 Baker Refractories
JP3410607B2 (ja) 1996-04-23 2003-05-26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連続鋳造方法及び連続鋳造用浸漬ノズル
JP3673372B2 (ja) 1997-07-29 2005-07-20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連続鋳造用浸漬ノズル
JP2000237852A (ja) 1999-02-19 2000-09-05 Kyushu Refract Co Ltd 浸漬ノズル
JP2000237854A (ja) 1999-02-19 2000-09-05 Kyushu Refract Co Ltd ねじりテープ状旋回羽根の製造方法
CA2383141C (en) * 1999-08-27 2006-10-10 Krosakiharima Corporation Flow deviation preventing immersed nozzle
US6425505B1 (en) * 1999-09-03 2002-07-30 Vesuvius Crucible Company Pour tube with improved flow characteristics
CN2390720Y (zh) * 1999-09-29 2000-08-09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一种变径内螺纹浸入式水口
JP2001105106A (ja) 1999-10-05 2001-04-17 Nkk Corp 鋼の連続鋳造用浸漬ノズル
US6932250B2 (en) * 2003-02-14 2005-08-23 Isg Technologies Inc. Submerged entry nozzle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 quiet casting mold
JP2007167869A (ja) * 2005-12-19 2007-07-05 Sanyo Special Steel Co Ltd 浸漬ノズ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50026541A (ko) 2005-03-15
WO2004011175A1 (ja) 2004-02-05
CN1671497A (zh) 2005-09-21
DE60327330D1 (de) 2009-06-04
CN1327989C (zh) 2007-07-25
US7905432B2 (en) 2011-03-15
EP1541258A4 (en) 2006-04-26
US20060124776A1 (en) 2006-06-15
EP1541258B1 (en) 2009-04-22
EP1541258A1 (en) 2005-06-15
AU2003254783B2 (en) 2008-10-16
AU2003254783A1 (en) 2004-02-16
TW200405835A (en) 2004-04-16
KR100992207B1 (ko) 2010-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95939B (zh)
TWI558486B (zh) 用於壓鑄熔融金屬流之澆注管
JP5451868B2 (ja) 連続鋳造装置の浸漬ノズル
TWI451923B (zh) Immersion nozzle
JP4670762B2 (ja) 溶融金属の連続鋳造方法
RU2698026C2 (ru) Ударная подушка, промежуточное разлив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одержащее такую ударную подушку, а также способ его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US20150273579A1 (en) Impact pad, tundish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mpact pad,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5626036B2 (ja) 溶融金属の連続鋳造方法
EP0293830B1 (en) Immersion pipe for continuous casting of steel
JPH0120052Y2 (zh)
JP2006520694A (ja) 動的安定化機能を有する浸漬式注入ノズル
JP4064794B2 (ja) 鋳造用ノズル
UA86601C2 (uk) Заглибний розливальний стакан з багатьма випускними отворами (варіанти)
JPH11320046A (ja) 鋳造用浸漬ノズル
JP6135708B2 (ja) 連続鋳造用の浸漬ノズル及び浸漬ノズルを用いた連続鋳造方法
JP4266312B2 (ja) 鋼の連続鋳造用ノズル
JP5768751B2 (ja) 溶融金属の連続鋳造方法
US20040100002A1 (en) Regulation of a stream of molten metal
WO2002081123A2 (en) Improved regulation of a stream of molten metal
KR101969105B1 (ko) 노즐
JP4057641B1 (ja) 鋳造装置の溶湯保持炉用の受湯坩堝
JP2004322140A (ja) 鋼の連続鋳造方法
JP2005052865A (ja) 連続鋳造用浸漬ノズル及び連続鋳造方法
KR20230002935A (ko) 회전 가능한 인서트를 갖는 침지 노즐
CN111618289A (zh) 上水口及中间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