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92475B - Method for displaying result of measurement of eccentricity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displaying result of measurement of eccentricit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92475B
TWI292475B TW094117320A TW94117320A TWI292475B TW I292475 B TWI292475 B TW I292475B TW 094117320 A TW094117320 A TW 094117320A TW 94117320 A TW94117320 A TW 94117320A TW I292475 B TWI292475 B TW I29247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ccentricity
lens
axis
lens system
display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17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asunori Murata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Kk filed Critical Canon Kk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924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9247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2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angles or taper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 G01B11/27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angles or taper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2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 G01M11/0221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by determining the optical axis or position of len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G01N21/958Inspecting transparent materials or objects, e.g. windscreens
    • G01N2021/9583Len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3Generation of the force
    • G01N2203/0032Generation of the force using mechanical means
    • G01N2203/0037Generation of the force using mechanical means involving a rotating movement, e.g. gearing, cam, eccentric, or centrifuge effe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Or Fibers (AREA)

Description

1292475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 本發明有關一用於顯示光學系統中之偏心度測量的方 法。更特定地是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有關於顯示、分析 及改善多透鏡系統中之偏心度。 【先前技術】 φ 用於測量偏心度之傳統方法能關於(例如 Yoshiya MATSUI 及 Masayuki USUI、Kougakukei no Henshin Sokutei ni Tsuite[光學系統中之偏心度測量],光學及電光 學工程接點、第13冊、編號11、第11-2 0頁)三種與特別 之透鏡及測量技術有關的方式作總結,如: (1) 一與測量偏心度有關、同時轉動一透鏡之方法; (2) —與固定不動式透鏡之測量中所使用的多次反射光 束有關之方法;及 φ (3)—與固定不動式透鏡之影像旋轉器測量有關之方法 〇 所有這些方式藉著自準直儀將一指示器投射至一待測 量表面之表觀曲率中心的位置,及基於一相對測量參考軸 來自該表面之反射影像的狀態(變位及位移量)計算偏心度 數量。 方式(1)測量偏心度,同時轉動待測量之透鏡。方式 (1)具有一優點,即其能以一簡單之結構實現高精確度測量 ,但具有一缺點,即其不能對於包含可移動單元、像可變 -4 - (2) 1292475 - 焦距透鏡之待測量透鏡系統準確地測量偏心度。一包含可 μ-移動單元之透鏡系統需要一微小間隙,其環繞著一用於移 ~ '動該可移動單元之滑動部份。因此,同時轉動一待測量透 鏡系統測量偏心度之方法變化該透鏡之載重位置,如此改 變偏心度之狀態。 方式(2)利用已經在半反射鏡及待測量透鏡之間造成多 次通過的光束。方式(2)不會轉動該待測量透鏡,故其能測 φ 量一包含可移動單元的透鏡系統之偏心度。然而,既然該 測量光束通過半反射鏡多達六次,光強之損失係一嚴重之 問_(例如日本專利公告第3 -054287號)。 方式(3)能測量偏心度,而不會藉著利用一影像旋轉器 轉動一待測量透鏡系統。此外,既然光線通過半反射鏡之 次數係小的,光線之損失係小的。此方式之提議係譬如揭 示於日本專利公告第51-009620、 7-081931及7-039982號 及日本專利第262 1 1 1 9號中。 φ 另一透鏡偏心度測量系統藉著相對地移動一自準直儀 光學系統及待測量透鏡測量(例如日本專利特許公開第4_ 1 90 1 30號)偏心度。 於所敘述之傳統系統中,在此無任何特定之提議揭示 有關用於分析偏心度測量結果之方法及一用於顯示其結果 之方法。 光學系統之偏心度測量最初係針對分析哪一元件係於 一待測量透鏡系統中偏心,且偏心度係如何存在於該元件 中,及針對獲得處理一偏心度問題之有效資訊。於該系統 -5- 1292475 (3) - 之偏心度測量中,縱使該待測量透鏡系統之每一表面的偏 μ -心度係已準確地測量,爲輕易地決定偏心度之狀態及獲得 | ·有效之資訊以處理偏心度問題,將每一表面之偏心度測量 結果僅只顯示爲一數値係不足的。 這是因爲在偏心度數量中,對於一平行之偏心分量及 一傾斜偏心分量有座標系(例如直角座標系、極座標系、 座標軸方位、及原點位置)之各種定義,該二分量對於顯 φ示指示偏心度狀態之數値係需要的,且用於偏心度之一狀 態的數値可視所選擇之定義而定有不同變化。另外,縱使 所選擇之定義已明確地指出,對於一普通熟諳此技藝者係 難以準確及輕易地決定該系統之偏心度狀態。 爲了特別分析一包含諸如可變焦距透鏡之複數透鏡組 的透鏡系統之偏心度狀態,其係需要將偏心度分成三偏心 度分量,包括用於整個透鏡系統之第一分量,用於每一透 鏡組之第二分量,及用於每一透鏡組中之每一透鏡元件的 #第三分量,且決定每一偏心度分量如何相對設計參考狀態 中之透鏡系統存在。藉著僅只使用來自偏心度測量結果所 顯示之數値,對於吾人決定及顯示該透鏡系統之偏心度細 節(例如一傾斜零件之位置、傾斜點之位置、傾斜度及方 向)係相當困難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用於顯示光學系統之偏心度測量結果的 方法。於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中,能藉由一觀察員使用 -6 - (4) 1292475 * 該方法,以輕易地決定該測量。 μ ·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用於顯示透鏡系統之偏 ‘ _心度測量結果的方法,其包含:將一指示器連續地投射至 複數待測量表面之每一設計表觀曲率中心的一位置,該等 表面係包含在該待測量之透鏡系統中;及顯示每一待測量 表面之偏心度數量,該偏心度數量係由該指示器之反射影 像的狀態所決定,該反射影像係由每一待測量表面所反射 # 。可顯示該偏心度數量,以致使用一放大因數放大該偏心 度數量,該放大因數代表一將乘以該偏心度數量之放大數 量’且該經放大之偏心度數量係描繪於該透鏡之剖視圖中 ,該放大因數係不同於一用於顯示該透鏡之比例因數。 本發明之進一步特色及優點將參考所附圖面由示範具 體實施例之以下敘述變得明顯。 【實施方式】 示範具體實施例之以下敘述本質上係僅只說明用,且 絕無意限制本發明、其應用、或使用。 如由一普通熟諳此技藝者所習知之製程、技術、及材 料可能未詳細地討論,但係意欲爲該可行敘述之適當部份 〇 參考該等圖面敘述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 圖1說明一用於按照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測量偏心 度之裝置的槪要視圖。該裝置使用一根據至少一示範具體 實施例的顯示偏心度測量結果之方法。雖然圖〗說明一可 -7- (5) 1292475 移動式架台系統之使用,示範具體實施例不限於可移動之 ' -架台系統。同樣地,按照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用於顯 '示偏心度測量結果之方法可爲任何系統,只要獲得關於待 測量透鏡系統之表觀曲率中心的位置資訊(例如藉著如圖1 所顯示之自準直儀、或普通熟諳此技藝者所習知之其他技 術)。 於圖1中,以來自光源R之光束照明一指示器圖表T • ’該光束係投射朝向一待測量之透鏡系統L,該光線係至 少局部由該透鏡系統L反射。經反射之光線係通過一準直 儀物鏡K,在此該透射光線係經由半反射鏡(分光鏡)Η重 新引導朝向一表面圖表I ,在表面圖表I上形成第一影像 。注意該準直儀物鏡Κ可被替換,且其焦距能按照一待測 量表面之表觀曲率半徑而改變。 除了來自該透鏡系統的指示器圖表Τ之一反射影像以 外,該第一影像、即指示器圖表Τ之影像亦直接由該半反 馨射鏡Η投射在表面圖表I上,即第二影像。於至少另一示 範具體實施例中,能投射指示器圖表Τ上之一影像,並取 代待投射圖表本身。既然該指示器圖表Τ之一投射影像可 藉著以一新的物鏡替換該準直儀物鏡Κ而改變,該準直儀 物鏡Κ之位置係可於一垂直於測量參考軸C之方向Κ1中 調整,使得該指示器圖表Τ之影像係存在於該測量參考軸 (測量軸)C中。 於圖1所示之示範具體實施例中,該透鏡系統L能包 含複數透鏡表面1至V,並可固定至一用於安裝透鏡之安 -8- (6) 1292475 • 裝座Μ。測量偏心度者觀察到表面圖表i上之第一及第二 … 影像間之移位量(位移量)。可經過一接目鏡E觀看移位量 •。於所示具體實施例中,該指示器圖表T及該成像表面圖 表Ϊ係離該半反射鏡Η之中心等距離的。該第二影像係形 成在該成像表面圖表I上,使得該影像被倒轉及爲實物大 小。圖2顯示一具有該指示器圖表τ之反射影像中心的觀 測系統之目視範圍2 0 0,該第一影像2 1 0僅只代表示爲“ • + ” 。於此特別示範具體實施例中,於該成像表面圖表I 之中心220相對該第二影像存在一位移量△ γ,及Λζ,。 該光線源R、該指示器圖表Τ、該半反射鏡Η、該準 直儀物鏡Κ、該成像表面圖表I 、及該接目鏡ε構成一自 準直儀光學系統U。用於測量偏心度,該自準直儀光學系 統ϋ及該透鏡系統L間之一相對距離係沿著該測量參考軸 C變化,及該指示器圖表Τ之一影像係投射至該透鏡系統 L之每一表面的表觀曲率中心CV之位置。用於計算偏心 馨度,藉著一計算裝置Ρ所計算之表觀曲率中心CV、及偏 心度數量係由第一至第V表面連續地測量。 在此所使用之“表觀中心曲率之位置” 一詞係關於該 透鏡系統L之第一表面所測量之一曲率中心的位置,其係 藉著該計算裝置Ρ以傍軸計算法由用於該透鏡系統L之設 計資料(例如每一表面之曲率半徑、一空間、一折射率、 及一有效孔徑)所計算。該“表觀曲率半徑”一詞係藉著 待測量表面之一表觀頂點的位置(一表面之位置)及該表觀 曲率中心的位置間之一距離所定義。 -9 - (7) 1292475 • 該安裝座Μ能傾斜,使得其安裝面Ml被調整致可垂 直於該測量參考軸C。該安裝座Μ能被固定至一可移動架 ' '台S,該架台可在垂直於該測量參考軸C之方向S1中移 動(例如上下該紙面及/或進出該紙面)。該可移動架台S 係操作地連接至一可移動架台Q,其係可沿著該測量參考 軸C於方向Q1中移動。因此,該安裝座Μ能沿著二軸移 動,亦即於圖1中之直立方向(上下該頁面)及圖1中之垂 鲁直(水平)方向(該頁面上之左側至右側)。該可移動架台Q 可在圖1中軌道Ν上水平地移動。圖1中之水平軸係稱爲 該X軸,在此該透鏡系統L之第一表面的頂點係標示爲該 座標系之原點。沿著該X軸至該原點左側之距離被取爲負 値,且至該右側之距離被取爲正値。圖1中之直立軸係標 示爲該y軸,並與該X軸具有相同之原點。該ζ軸達成一 右手法則及係垂直於該X及y軸。 沿著該測量參考軸C延伸之軌道N可由精密材料(例 鲁如不銹鋼、鋁、塑膠、或用於精密光學系統中之其他精密 材料,如普通熟諳此技藝者所習知)所製成。譬如於所顯 示之示範具體實施例中,能使用一精密金屬,使得該軌道 N係一平坦之堅固平板。於此一示範具體實施例中,設置 在其上面之可移動架台S及Q能具有低誤差水平(例如關 於每一架台之一公尺行程在傾斜度中有10秒至20秒誤差 )。用於較高之精密度,可形成每一架台,以便由一精密 材料形成一軸桿(例如一由陶瓷或天然之火成岩所製成之 機械切削式支柱)。能額外地使用一空氣軸承系統,導致 -10- (8) 1292475 • 一具有減少之誤差的系統(例如關於每一架台之一公尺行 \程在傾斜度中有5秒或更少之誤差)。 ' 其次敘述按照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之測量偏心度的 程序,且包含以下之步驟: (1)該可替換之準直儀物鏡K係安裝在該自準直儀光學 系統U中。固定該準直儀物鏡κ,使得該指示器圖表T之 一投射影像係存在於該測量參考軸C中; # (2)該安裝座μ係傾斜,以便其大體上垂直於該測量參 考軸C ; (3) g周整該可移動架台S,使得該安裝座Μ之直立中心 大約和該測量參考軸C相交。於此位置中,顯現在一偵測 裝置W上而用於7及ζ之値係直接與一參考原點之y及ζ 座標有關; (4) 該透鏡系統L係放置在該安裝座Μ上。移動該可移 動架台Q ’使得該指示器圖表Τ之一影像係形成在該透鏡 參系統L之第一表面的頂點中。於此位置中,顯現在該偵測 裝置W上而用於該\軸之値係設定爲該參考原點之X座標 9 (5) 基於用於一設計參考狀態(沒有偏心度之狀態)中之 透鏡系統L的設計資料,該計算裝置ρ計算一設計表觀曲 率中心、一表觀頂點、及用於第一至末端表面之每一個的 曲率半徑之位置’在此該透鏡系統L之第一表面的頂點係 該參考原點; (6) 移動該可移動架台q,使得該指示器圖表τ之一投 -11 - (9) 1292475 • 射影像係投射至用於每一待測量表面的經計算之設計表觀 ''曲率中心的位置,同時檢查顯現在該偵測裝置W上於該X _ -軸中之行進數量; (7 )該指示器圖表T之一反射影像、即該第一影像係形 成在一觀測系統之一成像表面(該成像表面圖表I )中,且 經過該接目鏡E觀察;及 (8)當一待測量表面係偏心時,該第一影像係由該成像 φ表面圖表I之原點位移,並可對應於該第二影像之位置。 爲決疋該ίΐΔ移’該可移動架台S被移動,使得該第一影像 具有該成像表面圖表I之原點,其於一些示範具體實施例 中係該第二影像之位置。該可移動架台S於該7及ζ方向 中至此位置之行進數量△ Υ及△Ζ係藉著該偵測裝置W所 偵測,且該等偵測値接著被送至該計算裝置Ρ。這些値對 應於一經測量之表觀曲率中心的位置。 如果沒有偏心度係存在於該透鏡系統L中,及該透鏡 φ系統L之光軸係與該測量參考軸C 一致,指示器圖表Τ投 射至該設計表觀曲率中心的位置之光束係藉著該待測量表 面所反射,並沿著一光程向後返回引導至該表面。該返回 光束藉著該半反射鏡Η被分成二部份;一部份將形成在該 指示器圖表Τ上,且另一部份將形成在該成像表面圖表I 上,其係與指示器圖表Τ離該半反射鏡Η之中心有相同之 距離,且屬於該接目鏡系統。當沒有偏心度存在於該透鏡 系統L中,且該透鏡系統L之光軸係與該測量參考軸C — 致時,一反射影像、即該第一影像係與位在該觀測系統之 • 12 - (10) 1292475 • 成像表面圖表I中心的原點、或於一些示範具體實施例中 ^ 該第二影像一致。 ' ' 如果偏心度係存在於該透鏡系統L中,該第一影像係 由該觀測系統之成像表面圖表I的原點、或於一些示範具 體實施例中該第二影像位移。於此具體實施例中,該偵測 裝置W偵測該可移動架台S之行進數量,及該計算裝置P 計算一實際表觀曲率中心之位置。該偵測裝置w藉著由諸 Φ如磁性比例尺的感測器讀取關於行進數量之資訊偵測該行 進數量,該感測器設置在每一架台之X、y、及z軸。於此 具體實施例中,該可移動架台S相對該測量參考軸C之行 進數量△ Y及△ Z(平行之偏心度),係與待測量表面之表觀 曲率中心的位置中之平行偏心度數量完全相同。 以先前提出之方法,爲了決定平行之偏心度數量ΔΥ 及△ Z,於待測量表面之表觀曲率中心的位置中,偵測一 觀測系統中之曲率中心的反射影像、即該第一影像之位移 鲁量△ Y’及△ Z’,所偵測之値係乘以一準直儀物鏡之投射倍 率,及該最終之値係除以二,因爲一反射影像係已加倍。 因此,當該準直儀物鏡係以一新的物鏡替換或其焦距係變 化時’每一次該透鏡被替換或該焦距改變,其需要在計算 之前對一預定倍率改變該準直儀物鏡之投射倍率。 於根據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之至少一方法中,與該 準直儀物鏡之投射倍率無關地計算架台之行進數量△γ及 △ Z,亦即,該行進數量係與待測量表面之表觀曲率中心 位置之平彳了偏心度數量完全相同。如此,於至少一示範具 -13- (11) 1292475 * 體實施例中,一藉由該計算裝置p所使用之計算演算法可 ••比該等傳統方法中所使用之演算法更簡單。於進一步示範 具體實施例中,該演算法可與傳統上所使用之演算法相同 、或比起傳統演算法更複雜,以改善準確性。 按照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之分析及顯示方法係顯示 在圖3之流程圖中。 於步驟S1中,用於該透鏡系統L之已知資料(例如曲 φ率半徑、表面空間、折射率、及光束用之有效孔徑)係輸 入至該計算裝置P。如果該透鏡系統L包含多數透鏡組( 例如一可變焦距透鏡),用於個別之透鏡組的資訊係一起 輸入。如果此資料係事前輸入,步驟S1被省略。 於步驟S2中,設定用於顯示該整個透鏡系統L之一 剖視圖的比例因數,使得該透鏡系統L之剖視圖係顯示在 該計算裝置P之一顯示螢幕上。該剖視圖可在一適當尺寸 下額外地輸出至一輸出裝置J中之輸出媒體(例如一張紙) 0 。藉著由指示該透鏡系統L的表面間之空間的資料計算該 光軸中之尺寸,以計算用於以適當尺寸在該顯示螢幕上顯 示該透鏡系統L之剖視圖的比例因數。由指示該有效孔徑 之資料計算該垂直(水平)方向中之尺寸。於另一選擇示範 具體實施例中,顯示用之比例因數可爲一選擇値’及可於 該計算裝置P之操作之前或期間決定。 於步驟S2中,也同樣設定一用於誇大該顯示之偏心 度的放大因數。此放大因數之設定可與偏心度之容差有關 。譬如,採用一具有20毫米有效孔徑0之透鏡,以便於 -14- (12) 1292475 具有誇大顯示偏心度之透鏡的一剖視圖中,於該最大有效 - 孔徑內在±10毫米顯示±〇·1毫米之偏心度誤差,用於放大 •偏心度之放大因數係10除以0.1,亦即100倍。如此,於 此特別之範例中,該測量偏心度被乘以1 0 0之放大因數, 以得到該誇大之顯示偏心度。 於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中,如果一透鏡系統L之偏 心度的測量結果係與具有一同等偏心度誤差的另一透鏡系 φ統L之偏心度比較,該誇大之顯示偏心度應是類似的,且 如此於此特別之示範具體實施例中,該等倍率大體上係相 等的。 於步驟S3中,有關該透鏡系統L之每一表面的表觀 曲率中心之資訊係由用於測量偏心度之裝置所獲得。獲得 該資訊之一方式可爲一由該裝置連續地獲得一測量値、或 藉著在一記錄媒體上儲存指示一測量偏心度用之測量値的 資訊及取回該儲存資訊之方式。各種儲存媒體能被使用, 以儲存資訊(例如磁碟、磁帶、CD、DVD、RAM、SDRAM 、快閃記憶體、及其他儲存媒體,諸如一普通熟諳此技藝 者所習知者)。 於步驟S4中,由用於該透鏡系統L之輸入已知資料 及指示用於每一表面之測量表觀曲率中心的資訊,計算一 實際曲率中心之位置(例如經由光學計算及用於一選定之 透鏡表面數目)。於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中,能測量該 表觀曲率中心(例如藉著自準直儀),及能由一物點及一影 像點間之關係計算該實際曲率中心(例如以光學傍軸計算 -15- (13) 1292475 • 法)。 •- 於步驟S 5中,計算每一透鏡元件之光軸。該光軸係 •藉著一直線所定義,該直線連接每一透鏡元件之第一表面 (面對一物體之表面)的實際曲率中心及第二表面(面對一影 像之表面)。 於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中,該光軸被定義爲一直線 ,在此藉著該直線(例如該第一透鏡表面及該第二相向透 0鏡表面)所相交之二表面的正交線之間所定義的角度變得 最小。 於步驟S6中,設定一最適合用於整個透鏡系統及每 一透鏡組之評估軸。於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中,該評估 軸可被決定當作一代表該整個透鏡系統及每一透鏡組之平 均軸、或可藉著任何輸入値設定。 在此有數個設定該平均軸以用作該評估軸之方式,及 下文所敘述或由一普通熟諳此技藝者所習知之任何方法係 •意欲落在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內。下文係決定評估軸之 方法的數個範例: 決定一直線,滿足來自一透鏡組中之每一透鏡元件的 光軸中心之差異,而藉著一最小化過程(例如最小平方法) 使待設定評估軸爲該最小値; 決定一直線,滿足來自一透鏡組中之每一表面曲率中 心的差異,而藉著一最小化過程(例如最小平方法)使待設 定評估軸爲該最小値;及 於一透鏡組中之每一透鏡元件的光軸中,計算一傾斜 -16- (14) 1292475 • 偏心分量之數量的簡單平均値及一平行偏心分量之數量的 '•簡單平均値,而爲此設定該評估軸。 同樣地,於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中,上述用於獲得 該直線光軸之方法亦可用於定義一平均軸,在此藉由一直 線及二透鏡表面的相交所形成之角度被減至最小。譬如可 使用最小平方法、或普通熟諳此技藝者所習知之其他最小 化方法施行該等角度之最小化,且該最終之光軸用作該平 φ均軸。 於至少另一示範具體實施例中,用於該平均軸之另一 定義能使用角度及折射率權重之最小化法。譬如,可於相 交一透鏡組中之每一表面的一直線及在每一相交點的正交 線之間定義角度,而該評估軸將設定用於該透鏡組。可藉 著相關表面之前面及其背面間之折射率差異定義該折射率 權重。然後,該角度及該折射率權重之値的乘積可被減至 最小(例如藉著最小平方)。 φ 於步驟S7中,可藉著該計算裝置P及該整個透鏡系 統之評估軸計算該透鏡系統L之每一透鏡元件的光軸。然 後,應用一用於放大(增大)每一透鏡組之偏心度數量的放 大因數,且具有已放大(增大)偏心度之透鏡系統的一剖視 圖係顯示在該計算裝置P之一顯示螢幕上。該“增大”或 〃放大”一詞係用於意指一修正之經計算偏心度,其已乘 以一放大因數。在上下文中,該“比例因數”一詞係用於 修正該顯示用之剖視圖。放大因數及比例因數之二名詞係 獨立地估値,如此該放大因數不須爲與該比例因數完全相 -17- (15) 1292475 同之値。 於一沒有偏心度的設計參考狀態中,每一透鏡之形狀 •係由指示透鏡系統性質(例如曲率半徑、有效孔徑)之資料 所決定,在此於二表面之間及包含該二表面的空間構成該 透鏡系統中之一透鏡元件。所決定之透鏡形狀係接著被乘 以該比例因數,用於顯示該透鏡形狀,並計算有關座標之 資料,用於代表每一透鏡元件之透鏡形狀。於每一透鏡元 肇件之經計算光軸及該測量參考軸間之差異係偏心度數量。 於每一透鏡元件之偏心度數量中,平行偏心度數量及 偏心度之傾斜數量的一正切分量之每一個乘以該放大因數 ,用於放大偏心度,以便計算平行偏心度及傾斜偏心度, 用於顯示經放大之偏心度。在一偏心狀態中,藉著座標轉 換計算該透鏡形狀之座標。 於一偏心狀態中,具有經放大偏心度的透鏡之一剖視 圖能按照用於每一透鏡元件之資料顯示在該顯示螢幕上, 馨該資料係遭受座標轉換。隨同每一透鏡元件之光軸,顯示 具有放大偏心度之透鏡的每一透鏡元件之剖視圖能夠使一 觀察員輕易地決定偏心度是否存在。 此外,該整個透鏡系統之評估軸、每一透鏡組之評估 軸、及於一不存在偏心度的設計參考狀態中之透鏡,能回 應一基於選擇之指令被顯示或隱藏於一具有放大偏心度之 透鏡的剖視圖中。譬如,使用一使用者介面(例如滑鼠、 鍵盤)之使用者能作選擇,以顯示該設計參考狀態。 於步驟S 8中,其已由具有放大偏心度之透鏡的已顯 -18- (16) 1292475 * 示剖視圖決定超過設定偏心度容差之偏心度是否存在於該 透鏡系統L中。如果此偏心度存在,再次測量該偏心度, •以便決定一大偏心度誤差是否真正地存在於該透鏡系統L 中,或該偏心度源自一測量誤差。如果由一再次測量製程 獲得相同之結果,其係決定一大偏心度誤差係真正地存在 於該透鏡系統L中。 於步驟S9中,如需要,具有放大偏心度之透鏡的剖 φ視圖係由該輸入裝置J輸出至一記錄媒體,諸如一張紙、 一磁性記錄媒體、或一光學儲存媒體。用於輸出具有放大 偏心度之透鏡的剖視圖之方法範例包含由一印表機描述之 、亦即將其印出,及將其以一可顯示於另一個人電腦等之 格式、諸如位元對映(bitmap)格式或聯合圖像專業組織 (JPEG)格式輸出至如吾人所習知之一磁性記錄媒體、一光 學儲存媒體、或其他電子儲存媒體。 於步驟S10中,如需要,有關偏心度數量之數値資料 係由該輸入裝置J輸出至一記錄媒體。用於輸出該數値資 料的方法之範例包含一以平行偏心度分量及傾斜偏心度分 量之組合印刷之方法,及一用於將其以可顯示於另一個人 電腦等之文字格式輸出至一記錄媒體之方法。 在下面敘述一透鏡系統之剖視圖的示範範例,並藉由 按照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之方法所顯示。應以該等示範 具體實施例之範圍包含其他剖視圖及顯示它們之方法,且 下文所討論者不應被解釋爲限制該範圍。 圖4顯示具有已顯示放大偏心度之透鏡系統的剖視圖 -19- (17) 1292475 • 之一範例。於圖4中,左側指示一面對物體之側邊,且右 ',側指示一面對影像之側邊。圖4說明一待測量透鏡系統之 •範例,於此範例中,一可變焦距透鏡包括由左至右設置之 11個透鏡元件G1至G11,這些11個透鏡元件被區分成 四透鏡組。該等透鏡元件G1至G3構成第一透鏡組,該 等透鏡元件G4至G6構成第二透鏡組,該等透鏡元件G7 至G9構成第三透鏡組,及該等透鏡元件G10及G11構成 _第四透鏡組。 於圖4中,該測量參考軸400係藉著一虛線所指示, 該整個透鏡系統之評估軸4 1 0係藉著一粗線所指示,該等 透鏡組420、421、422及423之每一組的評估軸係藉著一 經過該個別透鏡組之中線所指示,及每一透鏡元件之光軸 係藉著一光線所指示(例如430、431)。 該整個透鏡系統之評估軸410之及該等透鏡組(420、 42 1、422及42 3)之評估軸的每一個被設定爲一平均軸, II並藉著該最小平方法所決定,使得藉著該評估軸及每一透 鏡表面的正交線之間所定義的角度變得最小。然而,如上 文已討論者,該評估軸不限於此一平均軸。該評估軸可藉 著任何適當之値所定義。 當於一廣角位置之端部及在一遠距離照相位置之端部 測量該可變焦距透鏡之一偏心狀態時,視該透鏡系統中所 存在之偏心狀態而定,該整個透鏡系統在一端部之平均軸 可異於在另一端部者。於一些案例中,吾人可藉著使用單 一評估軸在一廣角位置之端部及在一遠距離照相位置之端 -20- (18) 1292475 部評估一透鏡’以便決定該透鏡系統由於一變焦操作的偏 心狀態中之變化。爲此目的,其想要的是以相同之評估軸 •在廣角及遠距離照相位置之端部藉著設定一合適之平均軸 評估該透鏡,並考慮該整個透鏡系統在兩端之平均軸。不 論是否顯示,可自由地選擇每一評估軸。 圖4中所使用之特別座標系係顯示在圖5中,然而, 能使用任何數目之座標系,且其他如由一普通熟諳此技藝 φ者所習知之座標系係意欲位在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之範 圍內。於圖 5中,該座標系係如在 Y〇shiya Matsui “ Renzu Sekkei Hou” [用於設計透鏡系統之方法]、Kyoritsu Shuppan中敘述者。如在圖5所示,由面對一物體之側邊 至面對一影像之側邊的距離被取爲正。該光軸被取爲該X 軸。一垂直於該X軸之軸係該y軸,及沿著該y軸由該底 部至該頂部之距離被取爲正。一垂直於該X軸及該y軸之 軸被取爲該z軸,且該正z軸係由該紙面上之左側至右側 φ,及完成一右手法則座標系。 於圖4中,該透鏡系統之一偏心狀態係藉著具有放大 偏心度之透鏡的二剖視圖之一組合所顯示。一剖視圖係藉 著該X軸及該y軸所定義之第一剖視圖440,如由一側邊 所視,且稱爲圖4中之“側視圖”。另一剖視圖450係藉 著該X軸及該z軸所定義之第二剖視圖,如由該底部所視 ,且稱爲圖4中之“底部視圖”。這些二剖視圖之組合允 許一觀察員目視地決定該透鏡系統係如何垂直及水平地偏 心。 -21 - (19) 1292475 • 用於顯示一透鏡形狀之比例因數可自由地設定’以致 該透鏡之剖視圖係以適當之尺寸顯示在一顯示螢幕上。 在圖4之下部顯示一比例尺,其匹配一顯示透鏡形狀 之設定比例因數。 既然存在於一透鏡系統中之偏心度數量係很小的,在 該透鏡之一實際放大下顯示偏心度之一測量數量不能夠使 一觀察者目視地認知一偏心狀態。因此,對自由地設定一 φ用於放大偏心度之放大因數,以致偏心度數量係可目視地 辨別。在圖4之左側部份中顯示一比例尺,其匹配一用於 放大偏心度之設定比例因數。 用於如一數値地顯示一透鏡之偏心度數量,顯示平行 之偏心度數量及傾斜偏心度數量。平行偏心度數量通常係 以毫米顯示,且傾斜偏心度數量通常係以角度測量中之分 或秒顯示。 用於代表一具有放大偏心度之透鏡的剖視圖,平行偏 φ心度數量係直接乘以一放大因數,用於放大偏心度。在另 一方面,將一用於放大偏心度之放大因數直接乘以傾斜偏 心度數量具有缺點。與平行偏心度之放大數量作比較,如 果傾斜偏心度數量係乘以一較大之放大因數,傾斜偏心度 之放大數量變得太大。這可在平行偏心度數量及傾斜偏心 度數量之間導致一不均衡狀態,且如此能夠導致一具有放 大偏心度之透鏡的扭曲剖視圖。 於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中,傾斜偏心度數量之一正 切値係乘以一用於放大偏心度之放大因數,以決定一用於 -22- 1292475 第94117320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說明書修正頁 民國坤年·工取县^ίΕ——一 (20) . 1 弘年"月(日修(更)正本 顯示放大傾斜偏心度之放大角度。按照^少一示具體實^ . 施例中,此特別之方法能平衡平行之偏心度數量及傾斜偏 心度數量。如此,縱使用於放大偏心度的放大因數係設定 在一大値,一具有放大傾斜及平行偏心度之透鏡的剖視圖 可被適當地顯示。
圖6說明與圖4所示相同之偏心狀態。然而,於圖6 中,該整個透鏡系統之平均軸未顯示,且該測量參考軸(X 軸)係設定爲該整個透鏡系統之評估軸。於至少一示範具 體實施例中,一透鏡系統之偏心度測量當用於安裝一透鏡 之參考平面匹配一偏心度之測量參考軸時測量該偏心度, 在此案例中該參考平用作該透鏡系統之設計參考。於此案 例中,該測量參考軸係與該設計參考中之光軸一致,且其 想要的是設定該測量參考軸當作該整個透鏡系統之評估軸 。爲了清楚地顯示實際之透鏡元件係如何相對該設計參考 狀態偏心,該設計參考中之透鏡係藉著未增強之略圖所描 述(例如Z 1至Z 1 1 ),反之真正偏心的透鏡係藉著一增強之 略圖所指示(例如G 1經過G 1 1)。 可自由地選擇該設計參考狀態中之透鏡是否顯示或隱 藏。 圖7按照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顯示一範例,其在一 廣角位置之端部及在一遠距離照相位置之端部於一藉著該 X軸及該y軸所定義之橫截面中顯示偏心度之測量結果。 於圖7中,在該上部700中顯示一具有放大偏心度的透鏡 之第一剖視圖,其在一廣角位置之端部描述一偏心狀態; -23- (21) 1292475 • 及在該下部710中顯示一具有放大偏心度的透鏡之第二剖 %視圖,其在一遠距離照相位置之端部描述一偏心狀態。 於一變焦操作中,參考圖7,該第一透鏡組(例如S 1 、S2、S3及S4)及該第三透鏡組(例如S7、S8及S9)不會 相對一影像平面移動。當該透鏡系統係藉著一變焦操作由 一廣角位置之端部移位至一遠距離照相位置之端部時,該 第二透鏡組(例如S4、S5及S6)僅只由面對該物體之側邊 H (A)移動至面對該影像平面之側邊(B),如在該下部710所 顯示。該第四透鏡組(例如S10、S1 1)移至面對該物體之側 邊,且接著移至面對該影像平面之側邊,以便呈現一凸出 之路徑,同時該透鏡系統係藉著一變焦操作由一廣角位置 之端部移位至一遠距離照相位置之端部。於圖7中,每一 透鏡組之路徑係藉著一具有箭頭之直線所指示。 圖7顯示一特別之範例,其中於具有放大偏心度之透 鏡的剖視圖中,該第二透鏡組係大量偏心。如果此在一廣 鲁角位置(A)之端部的第二透鏡組係與在一遠距離照相位置 (B)之端部的第二透鏡組作比較,可目視地認知偏心度, 如此有利於發現偏心度誤差之一成因。 於該第一剖視圖700中,在圖7之廣角位置的端部顯 示該偏心狀態,並以一虛線略圖顯示在一遠距離照相位置 (B)之端部的第二透鏡組。同理,於該第二剖視圖710中 ,在圖7之遠距離照相位置的端部顯示該偏心狀態,並以 一虛線略圖顯示在一廣角位置(A)之端部的第二透鏡組。 於所顯示之示範具體實施例中,該傾斜偏心度係存在 -24- (22) 1292475 - 於一藉由變焦操作所移動的滑動單元之導引件中。此外, 此圖面指示該第二透鏡組源自一變焦操作之行進數量係28 毫米,且該第二透鏡組在該變焦操作的偏心狀態中之平行 偏心度數量係0.05毫米。因此,其可輕易地決定用於該 第二透鏡組的滑動單元之導引件的傾斜數量係taiT1 (0.0 5/2 8),亦即6分。在此沿著該X軸由該第二透鏡組之 平均軸與該X軸之截點至投射在該X軸上之最後第一表面 φ頂點,測量該行進數量。爲了解決此偏心度問題,其可輕 易地了解用於顯示一透鏡形狀之比例因數,需要該滑動單 元之導引件相對該光軸中在該比例尺上之約3 8毫米的一 點之校正傾斜偏心度。 圖8係按照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之一具有放大偏心 度的透鏡系統之剖視圖。此剖視圖亦顯示一狀態,其中該 第二透鏡組係大量偏心。於圖8中,該透鏡系統在一廣角 位置之端部的偏心狀態係與圖7相同,但該第二透鏡組在 φ —遠距離照相位置之端部的偏心狀態係不同(C)。該第二 透鏡組在一遠距離照相位置之端部的偏心狀態係與該整個 透鏡系統之評估軸(X軸)由位置A至位置C平行地移動。 於圖8所示範例中,於一變焦操作中,本質上沒有任何傾 斜偏心度之偏心度誤差分量存在於該第二透鏡組之滑動單 元的導引件中。相反地,6分之偏心度的傾斜數量係藉由 該第二透鏡之透鏡支撐機架相對該滑動單元(未示出)之傾 斜所造成。 如此,於所顯示之範例中,需要藉著6分校正該第二 -25- (23) 1292475 • 透鏡組之透鏡支撐機架的傾斜,且校正〇 · 〇 5毫米之平行 偏心度數量。 以此方式,以具有放大偏心度之透鏡的剖視圖顯示偏 心度之測量結果有利於一透鏡設計者、一透鏡鏡筒之設計 者、在零件上施行處理者、組裝零件者、評估一透鏡系統 者輕易地決定偏心度之測量結果。此外,分析一存在於具 有放大偏心度之透鏡的剖視圖中所顯示透鏡系統中之偏心 馨狀態,導致輕易地獲得及施行對一偏心度問題之解決方法 〇 示範具體實施例可在很多光學設計狀態中有所幫助, 且下文係僅只供用於說明性之非限制目的。譬如,以下之 狀態可藉著示範具體實施例所輔助: (a) 如常有的事,縱使一透鏡鏡筒之個別零件係遭受容 差內之處理,於一組裝狀態中之透鏡鏡筒可具有一大於將 期待之偏心度誤差。這是因爲於組裝期間在該透鏡鏡筒中 φ可能造成之意外扭曲。在一具有放大偏心度之透鏡的剖視 圖中,藉著於所示組裝狀態中分析透鏡系統之偏心度,該 透鏡鏡筒之設計者能發現一線索,以決定在何處存在一問 題,及能以該透鏡鏡筒之結構觀點取得解決此問題之有效 資訊; (b) 在該透鏡鏡筒之零件上施行處理者可藉著比較一實 際透鏡系統與具有放大偏心度之透鏡系統的剖視圖,決定 什麼零件有處理誤差之問題。此外,他或她可輕易地決定 該零件、在該零件內之部件、及待校正之範圍; -26- (24) 1292475 - (c)組裝零件者能藉著比較一實際透鏡系統與具有放大 .偏心度之透鏡系統的剖視圖,決定該零件、在該零件內之 .部件、及存在有偏心度之方向。其結果是,他或她能採取 對照一偏心度問題之各項措施,諸如當組裝該透鏡鏡筒時 於移去一偏心度誤差之側邊組裝零件、使用一間隔裝置或 一墊圈等校正;及 (d)評估一透鏡系統者可藉著決定該透鏡系統之偏心狀 φ態,輕易地決定偏心度及藉由該偏心度所造成問題間之關 係,諸如於一側邊中之影像模糊化或閃光。因此,他或她 能會同在透鏡鏡筒之零件上施行處理者及組裝零件者穩定 地生產高品質之透鏡系統。 能使用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以改善一透鏡系統之 偏心狀態的決定,其於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中能包含複 數透鏡元件(例如可變焦距透鏡)。另外,能使用至少一示 範具體實施例,以分析及處理該透鏡系統中之偏心度問題 •。 雖然已提供及討論示範具體實施例之範例,其他示範 具體實施例是可能的,且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係意欲涵 蓋各種包含在所附如申請專利之精神及範圍內的修改及同 等配置。以下之申請專利範圍將給與最寬廣之解釋,以便 包含所有此等修改及同等結構與功能。 【圖式簡單說明】 示範具體實施例將由所附圖面之詳細敘述變得更充分 -27 - (25) 1292475 . 了解。 • 圖1說明一用於按照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測量偏心 度之裝置的槪要視圖。 圖2說明一觀測系統之目視範圍。 圖3說明一用於按照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顯示偏心 度測量結果的方法之流程圖。 圖4說明一於該X-Y平面及該X-Z平面中之透鏡系 鲁統的剖視圖,其已誇大按照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之偏心 度。 圖5說明圖4所示座標系。 圖6按照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以一關於線性對齊透 鏡元件誇大之偏心度說明一透鏡之剖視圖。 圖7說明一按照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的方法之諸步 驟。 圖8說明一按照至少一示範具體實施例的方法之其它 _步驟。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透鏡表面 200 目視範圍 210 第一影像 220 中心 400 測量參考軸 4 10 評估軸 -28- (26)1292475 420 透鏡組 421 透鏡組 422 透鏡組 423 透鏡組 430 光線 43 1 光線 440 第一剖視圖 450 第二剖視圖 700 上部 710 下部 A 廣角位置 B 遠距離照相位置 C 參考軸 CV 表觀曲率中心 E 接目鏡 G1 透鏡 G2 透鏡 G3 透鏡 G4 透鏡 G5 透鏡 G6 透鏡 G7 透鏡 G8 透鏡 G9 透鏡 -29 (27) 1292475
G10 G1 1 H I J K K1 M Ml N P Q Qi R • S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透鏡 透鏡 半反射鏡 圖表 輸出裝置 物鏡 方向 透鏡系統 安裝座 安裝面 軌道 計算裝置 可移動架台 方向 光源 可移動架台 透鏡組 透鏡組 透鏡組 透鏡組 透鏡組 透鏡組 透鏡組 透鏡組 -30 (28)1292475 S9 透鏡組 S10 透鏡組 S 1 1 透鏡組 T 指示器圖表 u 光學系統 V 透鏡表面 w 偵測裝置 Z1 透鏡 Z2 透鏡 Z3 透鏡 Z4 透鏡 Z5 透鏡 Z6 透鏡 Z7 透鏡 Z8 透鏡 Z9 透鏡 Z1 0 透鏡 Z1 1 透鏡 •31 -

Claims (1)

1292475 —_________ (1) %年η月(日修(更)正本 十、申請專利範圍 第‘94117320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6年7月5日修正 1 . 一種顯示偏心度測量結果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 步驟.
將一指示器連續地投射至複數待測量表面之每一設計 表觀曲率中心的一位置,該等表面係包含在一待測量之透 鏡系統中;及 顯示每一待測量表面之偏心度數量,該偏心度數量係 由該指示器之反射影像的狀態所決定,該反射影像係由每 一待測量表面所反射; 其中該偏心度數量係以使用一放大因數放大該偏心度 數量之方式顯示,該放大因數係用於放大該偏心度數量, 且該經放大之偏心度數量係描繪於該透鏡系統之剖視圖中 ,並使用該透鏡系統之一比例因數顯示該透鏡系統,其中 該比例因數及該放大因數係被獨立地估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顯示偏心度測量結果之方法 ,其中: 該偏心度數量係以使得該偏心度數量中之偏心度傾斜 數量的一正切分量乘以用於放大該偏心度數量之放大因數 、並使得該偏心度數量中之偏心度移位數量係直接乘以用 於放大該偏心度數量之放大因數的方式放大,以致代表該 (2) 1292475 經放大之偏心度數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顯示偏心度測量結果之方法 ’其中· 該偏心度數量係以沿著一光軸指示該長度之第一比例 尺、及在垂直於該光軸之方向中指示該偏心度數量之第二 比例尺描繪之方式顯示。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顯示偏心度測量結果之方法 ,其中: 該偏心度數量係以藉著二橫截面顯示該透鏡之偏心度 狀態之方式顯示,其一橫截面係藉著該X軸及y軸所界定 ,且另一橫截面係藉著該X軸及Z軸所界定,在此該X軸 係該透鏡系統之一光軸,該y軸係垂直於該光軸之一軸, 及該Z軸係垂直於該X軸及y軸之一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顯示偏心度測量結果之方法 ,其中: 該偏心度數量係以使得具有該經放大偏心度數量之透 鏡系統的一剖視圖係藉著一增強譜線所描繪、且參考狀態 中之透鏡系統的一剖視圖係藉著一未增強譜線所描繪之方 式顯示,該參考狀態包含相對一測量參考軸沒有任何偏心 度。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顯示偏心度測量結果之方法 ,其中: 該偏心度數量係已顯示,以致描繪該透鏡系統之評估 軸平均軸、及每一透鏡兀件之光軸的至少一個,該平均 -2 - 1292475 ^ (3) 軸係相對個別透鏡組之評估軸所決定’而該透鏡系統係分 .. 開成個別之透鏡組。 .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顯示偏心度測量結果之方法 ,其φ : 該偏心度數量係已顯示,以致描繪該透鏡系統的不同 聚焦狀態及該透鏡系統的不同變焦狀態中之透鏡系統偏心 度測量的結果之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顯示偏心度測量結果之方法 ,其中: 該偏心度數量係以使得在一顯示元件中描繪該經放大 偏心度數量之方式顯示。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顯示偏心度測量結果之方法 ,其中: 該偏心度數量係以使得在來自印刷裝置之一媒體上描 繪該經放大偏心度數量之方式顯示。 1 0 . —種用於偏心度顯示之方法,其包含: 獲得偏心度資料; 用一放大因數乘以該偏心度資料,以建立經放大之偏 心度資料; 獲得一透鏡系統之資料; 用一比例因數乘以該透鏡系統之資料,以建立經比例 調整之透鏡系統資料;及 在一顯示器上顯示該經放大之偏心度資料及該經比例 調整之透鏡系統資料。 -3- (4) 1292475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用於偏心度顯示之方法, 其中該放大因數係藉由一使用者所輸入。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用於偏心度顯示之方法, 其中該比例因數係藉由一使用者所輸入。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用於偏心度顯示之方法, 其中該偏心度資料係藉著使用一偏心度測量裝置之各階段 的移動距離所計算。
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用於偏心度顯示之方法, 其中該透鏡系統包含一透鏡組,其中該透鏡組包含至少二 透鏡元件,且該透鏡系統資料包含關於該透鏡元件之光學 資訊。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用於偏心度顯示之方法, 其中該光學資訊包含關於該透鏡元件光軸之資訊。 1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用於偏心度顯示之方法, 另包含: 顯示該透鏡元件及其個別之光軸。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用於偏心度顯示之方法, 另包含: 使用該光學資訊計算一平均軸;及 顯示該平均軸。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用於偏心度顯示之方法, 另包含: 獲得參考透鏡系統資料。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用於偏心度顯示之方法, -4- 1292475 (5) 另包含: 用一比例因數乘以該參考透鏡系統資料,以建立一經 比例調整之參考透鏡系統資料;及 顯示該經比例調整之參考透鏡系統資料。 2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用於偏心度顯示之方法, 另包含:
計算該平行及傾斜偏心度之修正値;及 顯不該等修正値。 2 1 · —種偏心度顯示方法,其包含: 接收透鏡系統資料及將該透鏡系統資料送至一計算裝 置; 獲得一比例因數’用於在一顯示器上顯示該整個透鏡 系統之一剖視圖’在此該透鏡系統包含至少二透鏡元件, 每一透鏡兀件具有至少二透鏡元件表面; 獲得資訊’其包含該至少二透鏡元件之每一透鏡元件 φ 表面的表觀曲率中心資訊; 計算所選定數目透鏡元件表面之實際曲率中心的位置 計算該至少二透鏡元件中之每一透鏡元件的光軸; 獲得一評估軸; 使用該實際曲率中心及該至少二透鏡元件之一透鏡元 件的光軸之至少一個計算該偏心度數量;及 施加一放大因數至該偏心度數量,並建立一放大之偏 心度數量及在一顯示器上顯示該經放大之偏心度數量。 -5- 1292475 第94117320號專利申請案 ^ 中文圖式修正本 民國96年7月5日修正 16年1月Γ曰修(更)正本 757233
觀測系統之目視範圍 J 1292475 圖3 (開始 ___ •S1 輸入用於待測量透鏡系統之已知資料(例如曲率半徑 、厚度、折射率、有效孔徑、變焦及焦距資訊等)
設定用於顯示透鏡形狀之比例因數及用於放 大偏心度之倍率__ 回至再測量製程 由用於測量偏心度之裝置獲得指示每一透鏡 表面的表觀曲率中心之測量資訊 I 藉著光學計算法對於每一透鏡表面計算實際 曲率中心之位置 計算每一透鏡元件用之光軸 *S4 計算或輸入用於整個透鏡系統及每一透鏡組之評估軸 : 4 —— 顯示具有已放大偏心度之透鏡的剖視圖(使用顯示 透鏡形狀用之比例因數及用於放大偏心度之倍率 計算資料,並選擇評估軸之顯示/不顯示) -S7 輸出至媒體 (例如紙張) 輸出至媒體 (初如紙張)
1292475
用於放大偏心度之 倍率的比例尺 t丨; 〇 10 20 30 40 50 60 (^) 用於顯示透鏡形狀之比例因數的比例尺 1292475
1292475
(毫米)
用於放大偏心度之 倍率的比例尺, · · , I I I * * '【 1 I /^^λια\ 〇 10 20 30 40 50 60 (笔木) 用於顯示透鏡形狀之比例因數的比例尺 1292475
Ο 10 20 30 40 50 60 (毫米) 用於顯示透鏡形狀之比例因數的比例尺 1292475
〇 10 20 30 40 50 60 (毫米) 用於顯示透鏡形狀之比例因數的比例尺
TW094117320A 2004-05-28 2005-05-26 Method for displaying result of measurement of eccentricity TWI29247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59449A JP4298587B2 (ja) 2004-05-28 2004-05-28 偏心測定結果の表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92475B true TWI292475B (en) 2008-01-11

Family

ID=35424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7320A TWI292475B (en) 2004-05-28 2005-05-26 Method for displaying result of measurement of eccentricity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7511803B2 (zh)
JP (1) JP4298587B2 (zh)
KR (1) KR100742801B1 (zh)
CN (1) CN100458393C (zh)
TW (1) TWI2924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11766A (ja) * 2004-04-22 2005-11-0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US7379171B2 (en) * 2006-06-28 2008-05-27 Youngtek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Optical object distance simulation device
KR101119558B1 (ko) 2008-06-10 2012-03-06 후지논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편심량 측정 방법
JP5543765B2 (ja) * 2009-12-08 2014-07-09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フィゾー型干渉計、及びフィゾー型干渉計の測定方法
TWI480578B (zh) * 2012-12-06 2015-04-11 Avisonic Technology Corp 偵測廣角鏡頭之光學中心的方法以及光學中心偵測裝置
TWI547708B (zh) * 2013-12-19 2016-09-01 Nat Inst Chung Shan Science & Technology Eccentricity display azimuth scale drawing method
CN105157660B (zh) * 2015-05-05 2018-04-17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gps偏心分量的方法
CN105458834B (zh) * 2015-12-15 2017-06-20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车床尾座偏移的检测装置
JP2018059714A (ja) * 2016-09-30 2018-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偏芯算出方法、ロータリエンコーダ、ロボットアーム及びロボット装置
JP7191632B2 (ja) * 2018-10-11 2022-1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偏心量測定方法
CN109990983B (zh) * 2019-04-19 2020-12-11 北京理工大学 双边错位差动共焦超长焦距测量方法
CN111123987B (zh) * 2019-12-27 2021-05-18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共孔径双波段成像系统光轴平行性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16734775B (zh) * 2023-08-11 2023-12-08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孔垂直度测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4395Y2 (zh) 1971-06-01 1975-05-06
JPS56160631A (en) 1980-05-15 1981-12-10 Ricoh Co Ltd Measuring apparatus for thickness and eccentricity of lens or the like
JPS6088343A (ja) 1983-10-19 1985-05-18 Mitsutoyo Mfg Co Ltd レンズの偏心測定機
JPS63131042A (ja) * 1986-11-20 1988-06-03 Nikon Corp 自動レンズメ−タ
JPS6440824A (en) 1987-08-06 1989-02-13 Canon Kk Image pickup device
JPS6440824U (zh) 1987-09-04 1989-03-10
JP2621119B2 (ja) 1988-10-07 1997-06-18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系の偏心測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0781931B2 (ja) 1989-09-20 1995-09-06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系の偏心測定装置と方法
JPH0739982B2 (ja) 1989-09-26 1995-05-01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系の偏心測定装置用光学系
JPH03270084A (ja) * 1990-03-19 1991-12-02 Murata Mfg Co Ltd 熱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JPH04190130A (ja) 1990-11-22 1992-07-08 Asahi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偏心測定器
JP3174318B2 (ja) * 1990-11-28 2001-06-11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偏心測定器
JP3010786B2 (ja) 1991-05-16 2000-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非球面測定方法
US5424552A (en) * 1991-07-09 1995-06-13 Nikon Corporation Projection exposing apparatus
US5844670A (en) * 1995-07-28 1998-12-01 Ricoh Co., Ltd. Method of and systems for measuring eccentricity of an aspherical lens surface
CN1122172C (zh) * 1998-12-08 2003-09-24 明碁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测量影像感测晶片偏移的系统与方法
JP4387020B2 (ja) 2000-01-06 2009-12-16 株式会社熊谷組 監視領域面の変動量出力装置
US20040042094A1 (en) * 2000-12-28 2004-03-04 Tomoyuki Matsuyama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exposure system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microdevice
US6788389B2 (en) * 2001-07-10 2004-09-07 Nikon Corporation Production method of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JP3749152B2 (ja) * 2001-10-01 2006-02-22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レンズメータ
WO2003045600A1 (en) 2001-11-28 2003-06-05 Posco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roll eccentricity utilizing pulse generator in rolling mill
JP3922946B2 (ja) 2002-03-19 2007-05-3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系の偏心測定装置
JP4474150B2 (ja) * 2003-11-28 2010-06-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偏心測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11803B2 (en) 2009-03-31
US7944552B2 (en) 2011-05-17
JP2005337978A (ja) 2005-12-08
CN100458393C (zh) 2009-02-04
US20080310275A1 (en) 2008-12-18
KR100742801B1 (ko) 2007-07-25
KR20060048109A (ko) 2006-05-18
US20050264795A1 (en) 2005-12-01
CN1702442A (zh) 2005-11-30
JP4298587B2 (ja) 2009-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92475B (en) Method for displaying result of measurement of eccentricity
CN201803705U (zh) 镜面反射表面的形状测量装置
KR100654248B1 (ko) 편심측정방법 및 편심측정장치
JP3206984B2 (ja) レンズ総合検査機
Gaviola On the quantitative use of the Foucault knife-edge test
JP2005140673A (ja) 非球面偏心測定装置及び非球面偏心測定方法
Bermudez et al. Residual flatness error correction in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confocal microscopes
Kingslake A new bench for testing photographic lenses
CN110793465B (zh) 一种微透射元件多面形大动态范围同步测量方法
JP4311952B2 (ja) 3次元座標測定方法
Salas-Peimbert et al. Simple Hartmann test data interpretation for ophthalmic lenses
JP2001056217A (ja) 光学素子形状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Heinisch et al. Rotation-free centration measurement for fast and flexible inspection of optical lens systems
JPH02287139A (ja) 表面張力測定装置
Zhou et al. Optical-path-difference analysis and compensation for asymmetric binocular catadioptric vision measurement
Bossemeyer et al. Calibration of focus-adjustable cameras for triangulation sensors by model-based camera parameter estimation: Polynomial estimation of the calibration parameters over the focal range of an objective lens
CN109990981B (zh) 反射式双边错位差动共焦焦距测量方法
Scheele et al. Measurement of aspheric surfaces with 3D-deflectometry
Zhu et al. Self-compensation method for out-of-plane motion-induced strain error in 2D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JP2520365B2 (ja) 光学式測長装置におけるワ―ク測定位置設定法
Hošek Optical laser reflection borometry
KR20160137819A (ko) 비점수차를 이용한 변위 센서 및 그 변위 측정방법
Schödel Large field imaging interferometry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length of bar shaped material measures
Jaramillo-Nunez et al. Optical laser level
Pandya et al. Measurement of gradient index profiles by Babinet fringe ana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