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84211B - 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direction sensor and magneto-impedance sensor element - Google Patents

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direction sensor and magneto-impedance sensor elem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84211B
TWI284211B TW093121372A TW93121372A TWI284211B TW I284211 B TWI284211 B TW I284211B TW 093121372 A TW093121372 A TW 093121372A TW 93121372 A TW93121372 A TW 93121372A TW I284211 B TWI284211 B TW I2842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electrode
disposed
magnetic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21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08639A (en
Inventor
Yoshinobu Honkura
Michiharu Yamamoto
Kouei Genba
Original Assignee
Aichi Ste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chi Steel Corp filed Critical Aichi Steel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508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086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84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8421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7/00Compasses; Devices for ascertaining true or magnetic north for navigation or surveying purposes
    • G01C17/02Magnetic compasses
    • G01C17/28Electromagnetic compasses
    • G01C17/30Earth-inductor compas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2Measuring direction or magnitude of magnetic fields or magnetic flux
    • G01R33/0206Three-component magneto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2Measuring direction or magnitude of magnetic fields or magnetic flux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2Measuring direction or magnitude of magnetic fields or magnetic flux
    • G01R33/06Measuring direction or magnitude of magnetic fields or magnetic flux using galvano-magnetic devices
    • G01R33/063Magneto-impedance sensors; Nanocristallin sens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2Measuring direction or magnitude of magnetic fields or magnetic flux
    • G01R33/06Measuring direction or magnitude of magnetic fields or magnetic flux using galvano-magnetic devices
    • G01R33/07Hall effect devices
    • G01R33/072Constructional adaptation of the sensor to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R33/075Hall devices configured for spinning current measur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2Measuring direction or magnitude of magnetic fields or magnetic flux
    • G01R33/06Measuring direction or magnitude of magnetic fields or magnetic flux using galvano-magnetic devices
    • G01R33/09Magnetoresis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2Measuring direction or magnitude of magnetic fields or magnetic flux
    • G01R33/06Measuring direction or magnitude of magnetic fields or magnetic flux using galvano-magnetic devices
    • G01R33/09Magnetoresistive devices
    • G01R33/093Magnetoresistive devices using multilayer structures, e.g.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sens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12Measuring magnetic properties of articles or specimens of solids or fluids
    • G01R33/18Measuring magnetostrictive proper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AREA)
  • Hall/Mr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1284211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應用於電子羅盤的3次元磁方位感 測器及磁阻感測器。 【先前.技術】 以往’有將固定有作爲感磁體的非結晶合金磁性線的 單片元件,插入由檢測線圈和負反饋線圈繞成的管狀圓筒 中而成的磁性感測器(參考專利文獻1 )。上述單片元件 ,例如,在基板較長方向兩端配設的電極之間設置非結晶 合金磁性線,並用凝膠狀物質將其整體覆蓋。 並且,也有將2組或者3組上述結構的磁性感測器組 成的磁方位感測器。在這樣的磁方位感測器中,在各非結 晶合金磁性線的軸線大約相互直交的方向配置各磁性感測 器(參考專利文獻2 )。 [專利文獻1]特開200 1 -296 1 27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平1 1 -64473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但是,上述的磁性感測器具有下述的問題。即是’上 述的磁性感測器,有將基板上配置有非結晶合金磁性線的 單片元件,內插配置於管狀圓筒中的結構。因此,零部件 數多,製造工程繁多、製造和組裝複雜,不適合於感測器 -5- (2) 1284211 的小型化也很難降低製造成本。 此外,將配置使用了上述原有構成的3組磁性感測器 的磁方位感測器,也有下述問題。即,使用了 3組難以小 型化及降低成本的上述磁性感測器配設而成的磁方位感測 器,除了使其整體更爲大型化,其成本也會變高。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f 本專利的第一發明係一種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其特
V 徵爲:含有第1感測器、第2感測器和第3感測器,是由 具有能隨著外部磁場的變化而產生特性變化的感磁體,和 讓該感磁體貫通於其中而形成的絕緣體,和鄰接配設於絕 緣體外表面上的箔狀導電線路而形成的電磁線圈,所組成 的磁阻感測器; 上述第1感測器、第2感測器和第3感測器,係以各 個感磁體的磁場靈敏度爲最大的方向呈相互直交的方式而 配置。 上述第1發明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是利用了由能 隨著外部磁場的變化而產生特性變化的感磁體和、讓該感 磁體貫通於其中而形成的絕緣體、鄰接配設於絕緣體外表 面上之箔狀導電線路而形成的電磁線圈組成的磁阻感測器 (MI Sensor )之第1感測器、第2感測器和第3感測器 而構成的。並且,該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中,使各感磁體 的磁場感應靈敏度最大方向處於相互直交的狀態的情況下 配置形成。 -6 - (3) 1284211 上述各感測器中的電磁線圈是由箔片狀導電線路而構 成。由箔片狀導電線路而構成的電磁線圈,可以使用金屬 蒸鍍法、將金屬薄膜有選擇的蝕刻除去法、涂上導電性墨 水等方法高效率的形成,同時也實現了小型化。並且,像 上述的由箔片狀導電線路而構成的電磁線圈,可以提高形 成精度和性能的穩定性,從而得到高精度的感測器。 上述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使其各感磁體在磁場感應 靈敏度最大方向處於相互直交的狀態而配置形成。因此’ 由高質量的上述各感測器所構成的上述3次元磁方位感測 器,既實現了小型化,而且還是低成本,高精度的優良產 品。 綜上所述,上述第1發明所闡述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 器,不僅使製造和組裝變得容易的同時,還實現了小型化 。並且,該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與其所 姿勢無關,均 可以實現高精度的方位檢測。 本發明的第2發明是,在由能隨著外部磁場的變化而 產生特性變化的感磁體的外週面旋繞電磁線圈而構成的磁 阻感測器(ΜI S e n s 〇 r )。 它包含有固定上述感磁體的感測器基板、爲使感磁體 於其中而形成的絕緣體、以及由鄰接於該絕緣體外表面的 范片狀導電線路形成的電磁線圈’ 上述感測器基板以在感磁體的軸方向呈直交的上述表 面上,設置有從電磁線圈、以及上述感磁體延伸出來的電 極爲特徵的磁阻感測器(MI Sensor )。 (4) 1284211 上述第2發明所闡述的磁阻感測器(MI Sensor)中 的上述基板表面上,在與上述感磁體的軸方向呈直交的面 上,設置有從電磁線圈、以及上述感磁體延伸出來的電極 。因此,假如把上述磁阻感測器(MI Sensor )實際裝入 電子電路基板的時候,非常適宜於沿着電子電路基板等的 厚度方向設定上述感磁體的軸方向。即是’使上述磁阻感 測器(MI Sensor)中的電極配置面與上述電子電路基板 的實際裝配表面處於相同的方向,便於實施用導線等的連 接作業。 並且,該磁阻感測器(MI Sensor )可以在二次元環 境下製作。因此,不需要高成本的3次元製作環境,可以 降低生産成本。 同時,上述磁阻感測器(MI Sensor ),具有由箔片 狀導電線路而構成的電磁線圈。而該箔片狀導電線路配置 在讓感磁體貫通於其中而形成的絕緣體的外表面之上。構 成該電磁線圈的箔片狀導電線路,可以使用金屬蒸鍍法、 金屬薄膜選擇蝕刻除去法、涂導電性墨水等方法來形成, 貫現了局效率、小型化、並得到闻精度。因此,上述磁阻 感測器(MI Sensor )是既實現了小型化,同時也是低成 本,局精度的。 綜上所述,上述第2發明所闡述的磁阻感測器(MI Sensor ),實現了小型化、高精度和低成本。並且,在實 際裝入磁阻感測器的電子電路基板等的厚度方向進行磁性 能測試’非常适用於對此有要求的儀器設備。 (5) 1284211 【實施方式】 上述的第1發明以及第2發明中所述的3次元磁方位 感測器和磁阻感測器(ΜI S e n s 〇 r )的上述感磁體,可使 用直徑5 0 // m以下的非結晶合金磁性線。因此,可以減 小電磁線圈的斷面積,可以構成小型的磁阻感測器(M! Sensor )。並且甚至可以使用直徑30 // m以下的非結晶合 金磁性線。作爲感磁體的材料,可以採用F e C 〇 S i B、N i F e 等。 上述磁阻感測器(MI Sensor ),通過向感磁體通電 ,根據電流的變化在電磁線圈上產生感應電壓,即利用了 所謂的MI現象來實現磁性能測試。這個MI現象是具有 相對於供給電流方向,沿磁性材料的感磁體的圓周方向上 排列電子矢量來產生。如果使感磁體的通電電流急劇變化 ,其圓周方向的磁場也產生急劇的變化,此磁場的變化引 起會隨著周圍磁場而發生電子矢量方向的變化。所以,由 感磁體的内部磁化及阻抗的變化而引起的現象就是上述的 MI現象。 所以,上述磁阻感測器(MI Sensor ),利用了相對 於供給電流方向,沿磁性材料的圓周方向上排列自旋電子 的感磁體。當使感磁體的通電電流急劇變化時,其圓周方 向的磁場也產生急劇的變化,此磁場的變化引起會隨著周 圍磁場而發生自旋電子方向的變化。所以,由感磁體的内 部磁化及阻抗的變化而產生的電壓或電流通過感磁體外週 -9- (6) 1284211 設置電磁線圈兩端變換發生的電壓或電流而實現的。 上述磁阻感測器(MI Sensor ),具有下述理想的構 成.。即,當通過上述感磁體的通電電流在1 〇奈秒以内上 升或下降時,通過測量上述電磁線圈的兩端所產生的感應 電壓的大小來達到測量磁場強度的目的。 在此情況下,根據上述急劇的通電電流的變化,上述 感磁體可以產生與接近自旋電子變化的傳播速度的磁場變 化速度,從而更能充分體現MI現象。 1 〇奈秒以内的電流的上升或下降,相當於含有 0.1 GHz高頻率成分的變化電流作用於上述感磁體。並且 ,如果計測上述電磁線圈兩端所產生的感應電壓,就可以 測出周圍磁場隨著感磁體内部磁場的變化而感應出上述誘 發電壓的大小,.因此,可以高精度地測量周邊磁場的強度 。在此,通電電流的上升或下降是向上述阻抗元件通以電 流値10%以下(90%以上)到90%以上(10%以下)的 變化電流。 此外,上述磁阻感測器(ΜI S e n s 〇 r ),設置了向上 述感磁體通以下降電流的時候,測量上述電磁線圈雨端產 生的感應電壓的結構更理想。 與上升電流相比,通電電流變化下降的時候,對磁場 強度來説,上述磁性檢測頭的測量信號的直線性(線性特 性)比較好。 上述第1發明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中的上述第1感 測器、上述第2感測器以及上.述第3感測器包括了,設置 -10- (7) 1284211 有凹溝狀的延伸溝的電極配線基板;與上述延伸溝的溝方 向交叉且配設該延伸溝的內周面,同時在上述電極配線基 板表面上延伸出了兩端部的第1導電線路;和在延伸溝内 ’讓上述感磁體的非結晶合金磁性線貫通其中的絕緣體; 和橫跨上述延伸溝、配置於上述絕緣體外表面的第2導電 線路\ 上述電磁線圈是由上述第1導電線路組成的一部分線 圈、和與上述第1導電線路端部電性連接的上述第2導電 線路組成的另一部分線圈而構成。 在這種情況下,由配設於延伸溝内周面的第1導電線 路所組成的一部分線圈;和配設於絕緣體外表面的第2導 電線路所組成的另一部分線圈相組合,可以形成極小型的 上述電磁線圈。因此,上述各感測器都具有小型化的特點 。用它們組成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也實現了小型化’並 具有很優越的裝載性。 在上述延伸溝内表面和絕緣體外表面配設的導電線路 ,可以用金屬蒸鍍法、金屬薄膜選擇蝕刻除去法、涂導電 性墨水等高效率的方法,高精度地形成’所以’上述3次 元磁方位感測器可以高效率地生産製造,而且可以保證高 精度、高質量。 上述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爲具有4個側壁面的矩形形 狀、其内部有形成電子電路的1C。上述第1感測器、上 述第2感測器以及上述第3感測器配設在1C之上。
上述第3感測器可以在使延伸溝的溝方向與上述1C -11 - (8) 1284211 的厚方向保持大約一致的情況下,在任意上述側壁 置。 在使延伸溝的溝方向與上述1C的厚方向保持 致的情況下,在任意上述側壁面上配置上述第3感 時候,可以高效率地配置計測上述厚方向的磁場分 3感測器。另一方面,上述第1以及上述第2感測 以分別配置在上述1C的表面或上述側壁面等位置 上述第1以及上述第2感測器在沿着1C的表面有 ,所以,在1C上配置時的自由度比上述第3感測器 上述第1感測器以及上述第2感測器,分別配 述1C上相互直交的2個上述側壁面的時候,上述 器的上述延伸溝的溝方向,最爲理想的是與配置另 述感測器的上述側壁面處於直交狀態。 對於相互直交的2個上述側壁面,在分別配置 溝的溝方向和對方側壁面直交的第1感測器以及上 感測器的情況下,可以檢測與1C大約平行的平面 互直交2方向的磁場分量。並且,如果第1感測器 述第2感測器使用同一類型的感測器,還可以減少 的種類。 上述第3感測器,在面向上述1C表面一側的 成電極,並且,該電極,具有透過引線與上述1C 設的電極進行相互電性連接的理想結構。 這時,由於第3感測器中的電極配設面和上述 面上設置電極的表面大約朝着同一方向,使連接上 面上配 大約一 測器的 量的第 器,可 。由於 延伸溝 :大。 置在上 各感測 一個上 了延伸 述第2 内的相 以及上 零部件 表面形 表面配 1C表 述導線 -12- (9) 1284211 的作業容易實施。 上述第3感測器,在面向上述IC表面一側的表面形 成電極。並且,該電極,透過引線與在上述1C表面配設 的電極相電性連接。 上述第1感測器及上述第2感測器,也在面向上述 1C表面一側的表面形成電極。並且,該電極,也具有透 過引線與上述1C表面配設的電極進行相互電性連接的理 想結構。 根據上述的情況,由於上述的第1〜在第3感測器的 電極配設表面,與上述1C表面上設置電極的表面大約朝 着同一方向,使連接上述導線的作業容易實施。 上述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可以實現縱向在3 mm以 內、橫向在3mm以內、高度在1 .5mm以內的小體積。 因此,上述小型構成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非常適 用於作爲手機和PDA等的攜帶終端機的3次元磁方位感 測器來使用。並且,上述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其還可以 實現縱向在 2.5mm以內、橫向在2.5mm以內、高度在 1 mm以內的更小體積,更能適用裝載於攜帶終端機。 並且,上述小型構成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具有形成 電子電路的1C和安裝1C的共通基板。上述第1感測器, 上述第2感測器及上述第3感測器配置在上述共通基板上 〇 上述第3感測器,具有使其上述延伸溝的溝方向和上 述共通基板的厚方向大約一致的最佳配置。 -13- (10) 1284211 此時,利用上述共通基板,可以實現上述I c和上述 各感測器的同時高效配置。 上述第1感測器,上述第2感測器及上述第3感測器 具有下述理想的構成。即是,在作爲感磁體的非結晶合金 磁性線或者磁性異方性薄膜的外周面上形成上述絕緣體; 用設置.在上述絕緣體的外周面上的導電線路形成電磁線圈 〇 此時,由於在貫通並包容上述感磁身體的上述絕緣體 外周面形成上述導電線路,可以得到高效率、高精度的電 磁線圈。並且,使用上述絕緣體外周面的導電線路組成的 電磁線圈,可以使上述感測器做的非常巧小。所以,由非 常巧小構成的各感測器組成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實現了 小型化、高精度,而且是生産效率高,生産成本低的優良 產品。 上述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爲有4個側壁面的矩形形狀 、在此内部有形成電子電路的1C,上述第1感測器,上 述第2感測器及上述第3感測器配置在1C之上的構成結 構。 上述第3感測器安裝在與上述1C表面大約直交的任 意上述側壁面上配置的子基板(daughter board)表面上 ,這樣,可以得到使上述感磁體中的磁場感應靈敏度的最 大方向和上述1C的厚度方向大約一致的最佳效果。 使用磁場感應靈敏度的方向和上述1C的厚度方向大 約一致而設置的上述第3感測器’可以計測上述厚度方向 -14· (11) 1284211 的磁場分量。在一般的情況下,上述各感測器中的上述感 磁體的較長方向就是上述磁場感應靈敏度的最大方向。並 且,上述子基板,也可以樹立在1C的表面上。 此外,上述第1感測器,上述第2感測器,也可以設 置在1C的表面上。 如果在1C的表面上設置上述第1感測器,上述第2 感測器,可以使上述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的體積更加小型 化。 上述第3感測器具有面向於上述子基板安裝表面的電 極。並且,在安裝時,該電極與上述子基板的電極處於電 性接觸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確保上述子基板與上述第3感測 器的電接觸。 上述第3感測器具有與上述子基板的安裝表面對相得 電極,並且,在安裝時,該電極與上述子基板的電極處於 電性接觸的狀態。 同樣,上述第1感測器、上述第2感測器,也具有與 上述1C的表面相對向的電極,並且,在實際配置時,該 電極與上述1C的電性極處於電接觸的狀態。 因此,在上述1C上,高效率、緊湊地配置了上述各 感測器,可以得到小型的上述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 上述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其大小體積可以做在縱向 在3mm以內,橫向在3mm以內,高度在1 .5mm以內。 因此,上述小型構成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非常適 -15- (12) 1284211 用於作爲手機和PDA等的攜帶終端機的3次元磁方位感 測器來使用。並且,上述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其體積大 小還可以做在縱向2.5mm以內,橫向2.5mm以內,高度 1mm以內,更能適用裝載於攜帶終端機器。 上述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具有形成電子電路的1C和 安裝1C的共通基板,上述第1感測器、上述第2感測器 及上述第3感測器配置在上述共通基板上。 上述第3感測器,具有使其上述感磁體中的磁場感應 靈敏度最大的方向與上述共通基板的厚方向大約一致的最 佳配置。 此時,利用上述共通基板,可以實現上述IC和上述 各感測器的同時高效配置。 本專利的第 2發明是上述磁阻感測器(MI Sensor) ,具有作爲設置有凹溝狀的延伸溝的上述感測器基板的電 極配線基板;與上述延伸溝的溝方向大約垂直,配設於該 延伸溝的內周面、並且在上述電極配線基板表面延伸出了 兩端的第1導電線路;和在延伸溝内,讓上述感磁體的非 結晶合金磁性線貫通其中的絕緣體;和橫跨上述延伸溝、 配置於上述絕緣體外表面的第2導電線路。 上述電磁線圈,由上述第1導電線路組成的一部分線 圈;和與上述第1導電線路端部電性連接的上述第2導電 線路組成的另一部分線圈而構成。 在這種情況下,由配設於延伸溝内周面的第1導電線 路所組成的一部分線圈;和配設於絕緣體外表面的第2導 -16- (13) 1284211 電線路所組成的另一部分線圈相組合,可以形成極小型的 上述電磁線圈。因此,上述磁阻感測器(ΜI S e n s 〇 r ), 具有小型化、裝載性很優越的特點。 並且’上述内周面,或上述絕緣體外表面的上述導電 線路’可以使用金屬蒸鍍法、金屬薄膜選擇蝕刻除去法等 方法高效率,高精度地形成。因此,上述磁阻感測器( MI Sensor)是既可以高效率生産製造,又是高精度和高 性能的穩定性的優質元件。 此外’上述磁阻感測器(MI Sensor ),還由覆蓋於 作爲感磁體的非結晶合金磁性線或者磁性異方性薄膜的外 周面的絕緣體、用設置在上述絕緣體的外周面上的導電線 路構成電磁線圈、以及配設作爲做收容上述感磁體的上述 絕緣體的上述感測器基板的子基板所構成。 在這種情況下,因爲上述導電線路是在覆蓋於上述感 磁體外周上的上述絕緣體的外周面上所形成的,所以,可 以高效率、高精度地形成高磁特性的電磁線圈。並且,由 於是在上述絕緣體的外周面上配設導電線路而所形成的電 磁線圈’可以得到非常小型化的磁阻感測器(MI Sensor )° 構成電磁線圈的上述導電線路在上述絕緣體外周面上 的形成方法有金屬蒸鍍法、金屬薄膜蝕刻選擇除去法、涂 導電性墨水等方法。並且,上述絕緣體可以使用環氧樹脂 、矽酮等。 -17- (14) 1284211 (實施例1 ) 本實施例是關於利用了具有電磁線圈的磁阻感測器( MI Sensor )元件10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l〇a例子。它 的内容由圖1用圖1〜圖14來說明。 本實施例的的3次元磁方位傳感器1 0a,如圖1〜圖 3所示,包含有能隨著外部磁場的變化而產生特性變化的 感磁體2和、讓感磁體2貫通於其中而形成的絕緣體4、 鄰接配設於絕緣體4外表面的箔狀導電線路3 1、32形成 的電磁線圈3所構成的磁阻感測器元件1 0所成之第1感 測器1 01、第2感測器1 02、第3感測器1 03。 在此,第1感測器1 〇 1、第2感測器1 02、第3感測 器103的配置方向是使各感磁體2的磁場靈敏度爲最大的 方向爲相互直交而配置。 以下,詳細説明其内容。 如圖1及圖2所示,構成第1感測器101、第2感測 器1 02、第3感測器1 03的磁阻感測器元件1 0具有,延 設了凹溝狀的延伸溝1 1的電極配線基板1 ;與上述延伸 溝1 1的溝方向大約垂直,配設於該延伸溝的內周面Π, 且在上述電極配線基板1的表面延伸出了兩端的第1導電 線路3 1 ;讓作爲上述感磁體2的非結晶合金磁性線(以 下,簡稱爲非結晶合金磁性線2 )貫通並且被收納在延伸 溝1 1内的絕緣體4 ;橫跨延伸溝1 1,並且配置於絕緣體 4外表面的第2導電線路3 2。 .本實施例的電磁線圈3,由第1導電線路31組成的 -18 - (15) 1284211 一部分線圈;和與第丨導電線路3 1端部電性連接的第2 導電線路3 2組成的另一部分線圈而構成。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1 〇a, 使非結晶合金磁性線2沿着IC 1 〇 〇的X方向配設第1感 測器1 0 1 ’使非結晶合金磁性線2沿着I c 1 0 0的Y方向配 設第2.感測器1〇2,使非結晶合金磁性線2沿着IC1 00的 Z方向配設第3感測器1〇3。 首先,説明構成上述各感測器1〇1〜103的具有電子 線圈的磁阻感測器元件1 〇 (以下,簡稱爲ΜI元件1 〇 ) 〇 如圖1及圖2所示,該ΜΙ元件10,具有設置了延伸 溝1 1的電極配線基板1 ;根據作用磁場使之特性產生變 化的非結晶合金磁性線2 ;通過絕緣體4環繞在非結晶合 金磁性線2的外周的電磁線圈3 ;以及從非結晶合金磁性 線2和電磁線圈3延伸出來的電極5 2、5 1。 上述非結晶合金性線2是直徑2 0 // m的導電 性的磁性線。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MI元件1 〇 是將非結晶合金磁性線2收容在電極配線基板1上形成的 深5 0 // m、寬7 0 /i m的延伸溝1 1直内、並使非結晶合金 磁性線2沿着延伸溝1 1的溝方向。然後,向收容了非結 晶合金磁性線2的延伸溝1 1裡面,塡充環氧樹脂等形成 絕緣體4。 上述電磁線圈3,如上面所述的那樣,由配置在延伸 溝1 1内周面Π 1上的第1導電線路3 1組成的一部分線圈 -19- (16) 1284211 ;和順着電極配線基板1的表面橫跨上述延伸溝U,配 置於絕緣體4外表面的第2導電線路3 2的另一部分線圈 而構成。並且,如圖4〜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導電線 路31形成於與延伸溝11的溝方向略爲垂直的方向。而導 電線路3 2形成於與延伸溝1 1的寬度方向相傾斜的方向, 並與鄰_接的導電線路3 1的端部相電性連接。另外,也可 以將導電線路3 2配設於延伸溝1 1的寬度方向,而將導電 線路3 1成於與延伸溝1 1的寬度方向相傾斜的方向。 在此,在延伸溝1 1内周面1 1 1上配置第1導電線路 31的形成方法,用如圖4〜圖6來説明。本實施例,首先 ’將在電極配線基板1的較長方向形成的延伸溝1 1的内 周面1 1 1的全部、以及電極配線基板1表面的延伸溝1 1 近旁領域蒸鍍上金屬薄膜。然後,使用金屬薄膜蝕刻選擇 除去法,蝕刻除去一部分金屬薄膜,由垂直線路3 1 1和水 平線路3 1 2形成上述導電線路3 1。在延伸溝1 1的溝側面 113上形成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線路311的同時,延伸溝 1 1的溝底面1 1 0,形成了與垂直線路3 1 1相互對面連接的 水平線路3 1 2。 其次,在延伸溝1 1的上部面11 2,即是絕緣體4的 上部面4 1 (請參考圖2 )上形成導電線路32的過程中, 首先,將在延伸溝1 1上塡充了絕緣體4的電極配線基板 1的表面、延伸溝1 1的上部面1 1 2、以及它們近旁領域蒸 鍍上金屬薄膜。然後,如圖4〜圖6所示,使用金屬薄膜 蝕刻選擇除去法,蝕刻除去不需要部分金屬薄膜,而形成 •20· (17) 1284211 與鄰接於導電線路3 ]的端部相連接的導電線路3 2。 圖6中所示的垂直線路3丨丨以及水平線路3 ! 2的溝方 向的幅度,溝方向的幅度,可設定爲50//m、1〇//m等, 上述間隙部的幅度,可以分別設定爲上述溝方向的幅度的 一半’良P 25//m,5/im 等。 本實施例MI元件1 0,在非結晶合金磁性線2和電磁 線圈3之間配置了絕緣體4。該絕緣體4在固定了非結晶 合金磁性線2和電磁線圈3的同時,確保了非結晶合金磁 性線2和電磁線圈3之間的電性緣體。特別是,本實施例 是在貫通有非結晶合金磁性線2的絕緣體4的外周面,直 接形成電磁線圈3。 本實施例的MI元件10,因爲採用了上述的結構,可 以使電子線圈的内徑做在非常小的2 0 0 // m以内。實現了 ΜI元件1 〇整體的小型化。並且,如果使用直徑1〜1 5 〇 m的非結晶合金磁性線2,還可以進一步實現電子線圈 3的小徑化。 所以,本實施例甚至可以得到可以得到非常小内徑, 比如66μιη的相當內徑(與高度和寬度形成的溝截面面積 相當的圓的直徑)的電磁線圈3。 如圖4〜圖6所示,第1感測器1 01、第2感測器 102、第3感測器103,分別在上表面101 1或上表面1021 或側壁面1 03 2上形成延伸溝Π,沿着延伸溝1 1的溝方 向形成電子線圈3。在形成的電子線圈3的斷面空間(略 爲矩形狀)收容絕緣體4。在絕緣體4的大約中心部分, -21- (18) 1284211 沿着溝方向讓作爲感磁體2的非結晶合金磁性線貫通其中 〇 構成上述各感測器101〜103的本實施例的MI元件 10 ’其電極配線基板1的大小爲0.5mmx〇.4mmxl.〇mni。 非結晶合金磁性線2使用C 〇 F e S i B系列合金,其直徑爲 20μιη,長度爲1 mm。此外,延伸溝1 1形成在其電極配 線基板1的較長方向上。 因此,採用了上述的結構,本實施例的第1感測器 101〜弟3感測器102’分別實現了 〇.5mmx〇.4mm><1.0mm 的小型化。 並且,如相同的圖所示,各感測器1 0 1、1 〇 2、1 0 3, 在電極配線基板1的上表面1011、1021、1031上形成了 電極5。該電極5,即是與從電磁線圈3延伸出的電極51 、從非結晶合金磁性線2延伸出的電極5 2的4個電極。 如圖7所示,第1感測器1 〇 1與第2感測器1 02的上 表面1 0 1 1、1 0 2 1配設了從非結晶合金磁性線2延伸出的 電極5 2和從電磁線圈3兩端延伸出的電極5 1。本實施例 中’在各感測器1 〇 1、1 〇2的兩端附近設置電極5 2,在一 對電極5 2之間配設電極5 1。所以,電極5 1、5 2,分別透 過引線6,實現了與1C 100上沒有被圖示出來的電極接口 電連接(請參考圖3 )。 如圖8所示,第3感測器1 03,在通過較長方向的稜 線的與鄰接側壁面1 03 2的表面1031上,配設了從非結晶 合金磁性線2延伸出的電極5 2和從電磁線圈3兩端延伸 -22- (19) 1284211 出的電極5 1。各電極5 1、5 2,經由配設於側壁面1 〇 3 2上 的導電線路’實現了從非結晶合金磁性線2或電磁線圈3 的電性延伸。因此’第3感測器丨〇 3的電極5 1、5 2,分 別透過引線6 ’實現了與I c 1 0 〇上沒有被圖示出來的電極 接口的電性連接(請參考圖3 )。 在此,用圖9説明第3感測器103的上表面1031上 的電極5 1、5 2的形成方法。在構成第3感測器1 〇 3的電 極配線基板1的較長方向的兩端形成指定幅度的溝部 1 03 4 (圖9中只是所示了具有代表性的一端)。第3感測 器1 03中’從電磁線圈3或者非結晶合金磁性線2延伸到 溝部1 034的内壁面,即在第3感測器103的端面形成電 極51、52。第3感測器103,在溝部1034中切斷分割出 來的。 此外,在第3感測器1 03中,用蝕刻法等方法,在側 面1 03 2上製作延伸溝1 1的同時,也製作結合用的接口。 再者,本實施例中是利用光解刻印工藝(半導體技術)製 造第3感測器103。 此外,第3感測器103和1C 100結合的過程中,將第 3感測器103側面1 03 2的接口部與1C 100側壁面】003對 接結合。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闡述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 1 〇 a,是由上述ΜI元件1 〇構成的略爲長方體的各感測器 101〜103安裝在上述IC100而形成的。第1感測器1〇1 的作用是計側測量沿X方向的磁場分量;第2感測器1 02 -23- (20) 1284211 的作用是計側沿Y方向的磁場分量;第3感測器! 〇3的 作用是計側沿Ζ方向(1C 100的厚度方向)的磁場分量。 如圖3所示,上述IC100是具有4個直交側壁面的矩 形板形狀。本實施例中,在上述I C 1 0 0的兩個相鄰的側壁 面1001、1 002上,分別安裝第1感測器1〇1和第2感測 器102。另外,在IC100的側壁面中,與側壁面1 002大 約平行的側壁面1 003 (也可以是與側壁面1001大約平行 的側壁面)上,分別安裝第3感測器1 03。 第1感測器1 〇 1,在沿着較長方向的上表面1 0 1 1上 ,設置有順着較長方向的延伸溝1 1。並且,該第1感測 器1 0 1,通過較長方向的稜線和上表面1 0 1 1鄰接的側壁 面 1012 , 與上述1C 100側壁面1001處於對接安裝的狀態。 第2感測器102,在沿着較長方向的上表面1021上 ,設置有順着較長方向的延伸溝1 1。並且,該第2感測 器1 02,通過較長方向的稜線和上表面1 〇2 1鄰接的側雙 面 1022 , 與上述1C 100側壁面1 002處於對接安裝的狀態。 第3感測器103,在沿着較長方向的上表面1 032上 ,設置有與較長方向大約垂直的延伸溝η。並且,該第3 感測器103,其設置延伸溝11的側壁面1 03 2與上述 1C 100側壁面1 003處於對接安裝的狀態。
此外,本實施例的1C 1 00的側壁面中,沿着側壁面 1001規定X方向;沿着側壁面1 002規定Υ方向;與X -24- (21) 1284211 方向及Y方向直交而規定2方向。 即是,如圖3所示,使第1感測器1 〇 1的延伸溝1 1 沿着X的方向配設第1感測器1 〇 1 ;使第2感測器1 02的 延伸溝1 1沿着Υ的方向配設第2感測器1 0 2 ;使第3感 測器1 03的延伸溝1 1沿着Ζ的方向配設第3感測器1 〇 上述的第1感測器101〜第3感測器103,其體積大 小爲0.5mmx〇.4mmxl.Omm。因此,使用了由上述具有小 型結構的MI感測器構成的各感測器1 〇 1〜1 03的3次元 磁方位感測器 l〇a,其體積大小僅爲 2.0mmxl.8mmx 1 .0 m m,非常小型化,實現了裝載性很優越的尺寸。 在本實施例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1 〇a中的第1感測 器101及第2感測器102,其上表面1011、1012上的電 極51、52,透過引線6,與1C 100實現電性連接。第3感 測器103,其上表面1031上的電極51、52,透過引線6 ,與1C 1 00實現電性連接。即,上述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 1 0 a,利用各感測器1 0 1、1 0 2、1 0 3的上表面1 0 11、1 0 1 2 、:1013的電極51、52,確保了與1C 100側面的高效電性 連接。 因此,各感測器1 〇 1、1 02、1 03,在向其非結晶合金 磁性線2外加高頻率或者脈衝電流的時候,可以檢測電磁 線圈上產生的電壓,從而檢測向感磁體作用的外部磁場。 本實施例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1 〇a,具有如圖][〇 所示的一體化的電子電路。用此電子電路,可以向非結晶 -25- (22) 1284211 合金磁性線2施加變化電流,這時,通過計測電 產生的感應電壓,從‘而檢測磁場強度。 該電子電路由信號發生器6、各感測器ιοί 信號處理電路7構成。信號發生器6、主要是 200MHz的170mA的強度、信號間隔1# sec的 。電子電路是將產生的脈衝信號輸入非結晶合金 。在此時,各感測器1 〇 1〜1 03時利用了,根據 結晶合金磁性線2的外部磁場在電磁線圈3上產 壓的現象。電磁線圈3上的感應電壓在脈衝信號 降時產生。 信號處理電路7是處理電磁線圈3上的感應 成電路。該信號處理電路7通過與上述脈衝信號 的同步檢波器7 1,將電磁線圈3上的感應電壓 放大器72按所定的放大率放大。通過放大器72 號,作爲電子電路的輸出信號。本實施例的脈衝 固定値的9 0 %下降到1 〇 %切斷時間僅爲4奈秒。 以上,就本實施例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1 IC100的所定位置配置3個MI元件10(第1感 、第2感測器1 〇 2、第3感測器1 〇 3 )檢測X軸 Z軸各方向的磁場分量。並且,在該3次元磁方 1 0 a中,如圖1 1〜圖1 3所示,由各感測器1 〇 1〜 的不相同相位的X軸輸出信號、Y軸輸出信號、 信號,通過構成在1C 1〇〇內部、如圖10所示的 電路7輸出。 磁線圈所 〜103和 產生包含 脈衝信號 磁性線2 作用於非 生感應電 上升或下 電壓的構 聯動開關 取出,由 放大的信 電流,從 〇a,用在 測器1 0 1 ,Y軸, 位感測器 103得到 Z軸輸出 信號處理 -26- (23) 1284211 在此,圖1 1表示了 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1 Oa繞Z軸 方向,即是第3感測器1 03的延伸溝1 1的鉛垂方向轉 3 60度的時候,第1感測器1 〇 1及第2感測器1 02檢測出 的地磁場水平分量的輸出信號的變化。圖1 2表示了 3次 元磁方位感測器1 〇a繞Y軸方向,即是第2感測器1 02的 延伸溝1 1的鉛垂方向轉動的時候,第1感測器1 〇 1及第 3感測器103的輸出信號的變化。圖13表示了 3次元磁 方位感測器1 〇 a繞X軸方向,即是第1感測器1 〇 1的延伸 溝1 1的鉛垂方向轉動的時候,第2感測器102及第3感 測器103的輸出信號的變化。 象這樣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1 〇a ’小型且是高精度 ,同時檢測X、Y、Z三方向的磁場感應’對以前的技術 來講是非常困難的。本發明的上述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 1 0 a,與其所 姿勢無關,均能高精度的檢測出所作用的 外部磁場。 特別是,本實施例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1 〇 a使用了 在二次元環境下製作第3感測器1 0 3,使其處於直立的狀 態與1C 1 00的側面結合。因此,不需要高成本的3次元製 作環境,可以降低生産成本。 並且,上述ΜI感測器是利用了形成在電極配線基板 1上的延伸溝1 1而構成的。所以’與在電極配線基板1 上配置的電磁線圈繞線管等元件相比’實現了小型化的同 時,還可以防止電磁線圈與外部接觸’可以提高機械穩定 性。 -27 - (24) 1284211 作爲本實施例的感磁體’使用了非結晶合金磁性線2 。由於使用了感磁性能優越的非結晶合金磁性線2,更能 增加電磁線圈3每一卷的輸出電壓,這樣可以減少電磁線 圈的圈數。所以,在這此情況下,MI元件1 〇的長度可以 做的更短。例如,本實施例的ΜI元件1 〇,其電磁線圈3 的單位長度的卷線間隔,實現了 1 ΟΟμηα/卷以下,甚至可 達到5 0 μ m /卷。 使電磁線圈3每匝(單位長度)的間隔減小,也就是 說,在一定長度的情況下可增加電磁線圈的匝數,這樣可 以增大輸出電壓。本實施例的電磁線圈3的每匝間隔設定 在100 μιη/卷以下,可以得到上述的增大輸出電壓的效果 。另外,對於一定的輸出電壓,可以相對縮短ΜΙ感測器 的長度。 上述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1 0a,利用在具有4個側壁 面、略成矩形形狀的IC1 00的鄰接的側壁面1001、1002 上配設第1感測器1 〇 1及第2感測器1 02。利用剩餘的2 個側壁面之1的側壁面1 〇〇3上配設第3感測器1 03。 因此,本實施例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1 〇a,如上所 述,配備了高效率的的各感測器1 〇 1〜1 〇3。並且’由於 上述第1感測器1 〇 1和第2感測器1 02可以採用了同一類 型的感測器,可以減少抑制構成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1 〇a ,的零部件數,可以降低生産成本。 作爲本實施例的第3感測器1 〇3,使用了與第1感測 器101和上述第2感測器102具有不同的形狀與尺寸參數 -28- (25) 1284211 的感測器。實際上,作爲上述的另一種形式,第1 感測器1 0 1〜1 03,也能採用同樣的形狀、尺寸及 數的感測器。 並且,本實施例的中,在1C 1 00的兩鄰接的側 1001、1002上配置了第1及第2感測器101、102 的同時_,在I C 1 0 0剩餘的2個側壁面之1的側壁面 了第3感測器1 03。不過,也可以變化配置,如圖 示的那樣,可以將第3感測器1 〇3和第1感測器1 < 配設在側壁面1001上。同樣,如圖14B所示的那 可以將第3感測器1 03和第2感測器1 02同時配設 面1002上。此外,還可以如圖14C所示的那樣, 〜第3感測器1 0 1〜1 0 3配設於同一側壁面;和如 所示的那樣,將第1〜第3感測器1 〇 1〜1 03配設於 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是評價構成實施例1所闡述構成3次 位感測器的各感測器1 〇 1〜1 〇3 (請參考圖3,以下 構造感測器)的特性。其内容用圖1 5及圖1 6來説 本實施例,是使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電子電路 構造感測器進行評價。 爲了比較本實施例的新構造感測器,將圖16 由繞線管型MI感測器的繞線管元件9組成的原來 器作爲比較對象。該繞線管元件9,通過非結晶合 〜第3 性能參 壁方面 分配設 上配設 14A所 〕1同時 樣,也 在側壁 將第1 圖 14D 1C 1 00 元磁方 簡稱新 來對新 所示的 的感測 金磁性 -29- (26) 1284211 線92和電磁線圈93之間的具有絕緣性的繞線卷框(筒管 狀)94來確保電性的絕緣。同時,感磁體使用CoFeSiB 系列合金材料,直徑爲3 Ο μηι的非結晶合金磁性線92。 電磁線圈93的内徑是1.5mm。在繞線卷框94中,形 成有從電磁線圈93延伸的2個電極95和從非結晶合金磁 性線92延伸的2個電極95。該繞線管元件9的尺寸是 3 mm X 2mm X 4 mm。也就是說,原來的繞線管元件 9具有 大的體積。因此,作爲比較對象的原來的繞線管型感測器 採用了上述繞線管元件9的,對於設置於空間有限的攜帶 機器等是比較困難的。 圖1 5所不了’上述繞線管元件9 (非結晶合金磁性 線的長度爲2.5mm,電磁線圈的内徑爲1 .5mm,40匝) 構成的上述原來感測器;和新構造感測器(非結晶合金磁 性線直徑爲 20μηι、長度爲1 . 0mm,電磁線圈(相當圓) 内徑爲66 μιη,1 8匝)的磁性檢測特性的比較結果。圖中 橫軸表示的是外部磁場,縱軸表示的是從信號處理電路輸 出的輸出電壓。 從圖1 5可以淸楚地看到,原來感測器和新構造感測 器的線性範圍大體相同,爲± 3 G,與原來感測器相比,新 構造感測器的輸出電壓爲原來感測器的大約80%。即,本 實施例的新構造感測器,因爲小型薄型化,而抑制了輸出 電壓。但是,本實施例的新構造感測器的ΜΙ感測器,每 匝的電壓比上述上述繞線管元件9優秀。相對於繞線管元 件9的28mV/匝,本實施例的新構造感測器的ΜΙ感測器 -30- (27) 1284211 爲其大約2倍,達53mV/匝。 即是,本實施例的新構造感測器,與由繞線管 構成的原來的感測器相比,不但實現了五十分之一 型化,而且,如圖15所示,在± 3 G的磁場領域, 卓越的線性特性。 其:他的構成以及作用效果,與實施例1 一樣。 (實施例3 ) 本實施例是關於評價實施例1所闡述的3次元 感測器的各感測器1 〇 1〜1 03的地磁性的檢測特性 。其内容用圖3、圖7〜圖9及表1〜表4來説明。 圖3及圖7中的D 5是第1感測器1 01的幅( ,D4是第1感測器101的較長方向的長度,D6是: 測器1 〇 1的高度。 圖3及圖7中的D7是第2感測器102的幅( ,D8是第2感測器102的較長方向的長度,D9是: 測器102的高度。 並且,圖3及圖8中的D1是第3感測器1 0 3 寬)度,D2是第3感測器1〇3的較長方向的長度, 第2感測器103的高度。 關於圖3中的各部分的尺寸D1〜D9的設計値 器的實測値,容許値(尺寸允許範圍),被分別表 1中,表1中的單位是mm。 元件9 的超小 保持了 磁方位 的例子 寬)度 第1感 寬)度 第2感 的幅( D3是 ,感測 示於表 -31 - (28) 1284211 表1 設計値 實測値 容許値 單位 D 1 0.6 0·4 〜0.9 0.2 〜1 .2 mm D2 1.2 0.5 〜1 .5 0.3 〜2.0 mm D3 1.0 0·8 〜1 .2 0.3 〜2.5 mm D4 1 .0 0.6 〜1 .6 0.2 〜2.5 mm D5 0.5 0.2 〜1 ·0 0.2 〜2.0 mm D6 0.4 0.2 〜0.6 0.2 〜2.5 mm D7 0.5 0·3 〜1 · 1 0.2 〜2.0 mm D8 1.0 0.8 〜1 ·5 0.2 〜2.5 mm D9 0.4 0·2 〜0.8 0.2 〜2.5 mm
並且,圖8中的W34,是第3感測器103中在電極配 線基板1的較長方向上所形成的延伸溝1 1內周面11 1上 形成的導電線路3 1的幅(寬)度。W3 5是鄰接的導電線 路3 1的間距。 關於圖8中的各部分的尺寸D1〜D3、W34及W35的 設計値,感測器的實測値,容許値(尺寸允許範圍)’被 分別表示於表2中,表2中的單位是mm。 -32- (29) 1284211 表2 設計値 實測値 容許値 單位 — D 1 0.6 0·2 〜0·8 0·2 〜1 ·2 mm ------- D2 1 .2 0.6 〜1 ·6 0·3 〜2.0 mm _---Ί D3 1.0 0·5 〜1 ·4 0·3 〜2.5 mm W34 0.025 0.010 - 0.050 0.005 - 0.100 mm W3 5 0.025 0.0 1 5 - 0.040 0.005 〜0· 1 00 m m 圖7中,D6 ( D9 )是第1感測器1 〇 1 (第2感測器 102 )的高度’的D5 ( D7 )是第1感測器101 (第2感測 器102 )的幅度,( D8 )是第1感測器101 (第2感測 器102)的較長方向的長度。 圖7中的W14(W24),是第1感測器101(第2感 測器1 02 )中在電極配線基板1的較長方向上所形成的延 伸溝1 1內周面1 1 1上形成的導電線路3 1的幅度。W 1 5 ( W25 )是鄰接的導電線路3 1的間距。 關於圖7中的各部分的尺寸D4〜D6、W14及W15( D7〜D9、W24及W25 )的設計値,感測器的實測値,容 許値(尺寸允許範圍),被分別表示於表3中,表3中的 單位是mm 〇 (30) 1284211 表3 設計値 實測値 容許値 單位 D4 ( D7 ) 0.5 0.2 〜0.8 0.2 〜1 .0 mm D5 ( D8) 0.5 0.3 〜1 ·0 0.2 〜2.0 mm D6 ( D9 ) 1 .5 0.9 〜2· 1 0.3 〜2.5 mm W14(W24) 0.025 0.015 〜0.055 0.005 〜0.1 〇〇 mm W1 5(W25) 0.025 0.015〜0.060 0.005 〜0.100 mm 圖9中的Μ1是製造第3感測器1 03過程中設置的溝 1 034的幅度,M2是溝1 034的高度,W53是從前述溝部 1 034延伸出來的電極51、52的的幅度。如上所述,在後 續工程,通過溝1 034的分割而得到第3感測器103。 關於圖9中的各部分的尺寸Ml、M2以及W53的設 計値,感測器的實測値,容許値(尺寸允許範圍),被分 別表示於表4中,表4中的單位是mm。 表4 設計値 實測値 容許値 單位 Ml 0.15 0·08 〜0·6 0.05 〜1 .2 mm M2 0.15 0.10〜0.3 0.03 〜2.0 mm W53 0.1 0·07 〜0.3 0·03 〜2.5 mm 關於其他的構成以及作用效果,與實施例1 一樣。 -34· (31) 1284211 (實施例4) 本實施例是基於實施例1而改變了 MI感測器構成的 例子。其内容用圖17〜圖21來説明。 如圖1 7所示,本實施例的ΜI元件1 0,是由配設於 非結晶合金磁性線2外周的絕緣體4的外周面形成電磁線 圈3而形成的。該電磁線圈3由配設於絕緣體4的外周面 的導電線路33而形成。 如圖1 8所示,本實施例,通過模型成形,在非結晶 合金磁性線2外周形成了由樹脂構成的絕緣體4。該絕緣 體4是呈斷面形狀爲矩形的棒狀形狀,其兩端方面露出了 非結晶合金磁性線2的端部。 本實施例,根據以下的程序來形成上述電磁線圈3。 首先,使呈棒狀的絕緣體4的全部外周面上蒸鍍含有 銅的金屬材料而形成金屬薄膜。 然後,用選擇蝕刻法形成電磁線圈3。並且,本實施 例在形成電磁線圈3的同時,也形成了由非結晶合金磁性 線2兩端延伸出來的電極5 2,以及從電磁線圈3兩端延 伸出來的電極5 1。 如圖1 9所示,首先,在以絕緣體兩端爲基準而所定 的WD1距離,環狀除去金屬薄膜,把金屬薄膜分爲3部 分。 然後’對中間部分的金屬薄膜30a實施選擇蝕刻法處 理,形成作爲電磁線圈3的導電線路3 3,並在其兩端形 成延伸出來的電極〇 •35· (32) 1284211 再者,使兩端部的金屬薄膜30b ’與貫通於絕緣體4 的非結晶合金磁性線2的端部實施電性連接’作爲非結晶 合金磁性線2的電極5 2。 如圖2 0所示,本實施例所闡述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 器,是將3個的MI元件10直接或間接地配設在 1C 100表面上而構成的。爲了檢測1C 100表面上的2直交 方向的X方向、Y方向的磁場強度,而在其上配置作爲第 1感測器1 〇 1、第 2感測器102的 MI元件 10。檢測 1C 100厚方向,即Z方向的磁場強度的第3感測器103, 先將其MI元件10安裝在子基板l 〇〇d上,再利用子基板 100d裡面形成的接口部與IC100的側壁面連接在一起。 在此,用圖21説明將MI元件10安裝在子基板l〇〇d 而形成第3感測器1 0 3的形成方法。子基板1 〇 〇 d形成有 具有與MI元件1 0的電極5 1、52相對應的電極。即在側 壁面上配設了由各電極延伸出來的電極51d、52d,這些 的電極51d、52d,與實施例1 一樣,透過引線可以與 IC 1 0 〇的電極(在此,省略圖示)實現電性連接。 關於本實施例的其他構成以及作用效果,與實施例1 一樣。 並且’代替本實施例的非結晶合金磁性線2,也可以 採用呈薄膜狀的磁性異方性薄膜。在這個情況下,用絕緣 體4覆蓋磁性異方性薄膜,形成斷面形狀呈爲矩形的棒狀 体。此後’用與上述同樣的程序,形成電磁線圈3以及電 極 5.1、5 2。 -36- (33) 1284211 (實施例5 ) 本實施例是基於實施例1和實施例4中所闡述的3次 元磁方位感測器,而變更各感測器1 〜1 的配置方法 的例子。其内容用圖22及圖23來説明。 本.實施例的 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1 〇a ’具有配設 IC100以及各感測器101〜103的共通基板109。 圖22所示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1 〇a,以實施例1 爲基礎,在共通基板109的表面上實裝IC100的同時,在 其側壁面上分別配置第1感測器1 〇 1、第2感測器102、 第3感測器103。 並且,圖22所示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10a,以實 施例4爲基礎,將1C 100與第1感測器101、第2感測器 102同時配置在共通基板109的表面上,在其側壁面上配 置第3感測器103。 關於本實施例的其他構成以及作用效果,與實施例1 和貫施例4 一樣。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1之MI的正視圖(槪念 圖)。 [圖2]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1之MI的圖1中A-A的 截面圖(槪念圖)。 [圖3 ]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1之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 -37- (34) 1284211 的斜視圖。 [圖4 ]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1之延伸溝內的電磁線圈 的配置形態的部分斜視圖。 [圖5 A ]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1之第1導電線路的配 置形態的部分平面圖。 [圖5B]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1之第2導電線路的配 置形態的部分平面圖。 [圖6]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1之延伸溝內的電磁線圈 的配置形態的部分平面圖。 [圖7]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1之第1感測器以及第2 感 測器的斜視圖。 [圖8]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1之第3感測器的斜視圖 〇 [圖9]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1之第3感測器電極形成 的部分斜視圖。 [圖10]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1之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 的電子電路圖。 [圖1 1 ]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1之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 檢測的X軸、Y軸的特性圖。 [圖1 2 ]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1之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 檢測的X軸、Z軸的特性圖。 [圖1 3 ]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1之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 檢測的Y軸、Z軸的特性圖。 -38- (35) 1284211 [圖14A]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1之其他的3次元磁方 位感測器構成的平面圖。 [圖14B]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1之其他的3次元磁方 位感測器構成的平面圖。 [圖14C]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1之其他的3次元磁方 位感測器構成的平面圖。 [圖14D]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1之其他的3次元磁方 位感測器構成的平面圖。 [圖1 5 ]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2之作用於使用了 ΜI感 測器的磁性感測器的外部磁場與輸出電壓的關係圖。 [圖16]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2中比較用的繞線管型感 測器的ΜΙ感測器之正面圖。 [圖1 7 ]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4之貫通於非結晶合金磁 性線的絕緣體的斜視圖。 [圖18]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4之環狀地除去了兩端附 近的金屬薄膜的絕緣體的斜視圖。 [圖19]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4之ΜΙ感測器的斜視圖 〇 [圖20]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4之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 的斜視圖。 [圖2 1]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4之説明第3感測器的製 造工程的組合圖。 [圖22]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5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 之一的整體構成的斜視圖。 -39- (36) 1284211 [圖2 3 ]所示爲本發明實施例5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 之二的整體構成的斜視圖。 【主要元件之符號說明】 1…電極配線基板 2…感磁體 3…電磁線圈 4…絕緣體 6…信號發生器 7…信號處理電路 9…繞線管元件 10…磁阻感測器元件 1 1…延伸溝 1 003…側壁面 1 0 1 1…上表面 10 2 1···上表面 10 3 1···上表面 1 032…側壁面 1 00 …1C 1 001…側壁面 1 0 02···側壁面 1 0 0 d…子基板 101…第1感測器 10 1 2…側壁面 -40- (37) 1284211 102···第2感測器 1 022…側壁面 103···第3感測器 1 03 4…溝部 1 09…共通基板 U〇…溝底面 1 1 1…內周面
1 12···上面部 1 13···溝側面 30a、30b…金屬薄膜 31…第1導電線路 3 1 1…垂直線路 3 12···水平線路 32…第2導電線路 33…導電線路
5 1…電極 52…電極 51d、52d···電極 7 1…同步檢波器 7 2…放大器 92…結晶合金磁性線 93…電磁線圈 94…繞線卷框(筒管狀) -41 -

Claims (1)

  1. (1) 128421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其特徵爲: 含有第1感測器、第2感測器和第3感測器,是由具 有能隨著外部磁場的變化而產生特性變化的感磁體,和讓 該感磁體貫通於其中而形成的絕緣體,和鄰接配設於絕緣 體外表.面上的箔狀導電線路而形成的電磁線圈,所組成的 磁阻感測器; 上述第1感測器、第2感測器和第3感測器,係以各 個感磁體的磁場靈敏度爲最大的方向呈相互直交的方式而 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3次元磁方位感測 器,其中: 上述第1感測器、第2感測器和第3感測器,係具有 :設置有凹溝狀的延伸溝的電極配線基板;和與上述延伸 溝的溝方向呈交叉而配設在該延伸溝的內周面,同時兩端 部是延伸設置在上述電極配線基板表面上的第1導電線路 ;和以讓上述作爲感磁體的非結晶合金磁性線貫通於其中 狀態而收容在上述延伸溝内的上述絕緣體;和以橫跨上述 延伸溝的方式配置於上述絕緣體外表面的第2導電線路; 上述電磁線圈,係將上述第1導電線路所成的一部份 線圈,和相鄰於上述第1導電線路端部電性連接的上述第 2導電線路所成的另一部份線圈,予以組合而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3次元磁方位感測 器,其中, •42- (2) 1284211 上述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係呈具備有4個側壁面的 矩形形狀,在其内部具有形成了電子電路的1C’並將上 述第1感測器、上述第2感測器以及上述第3感測器配置 在上述1C中; 上述第3感測器,係以上述延伸溝的溝方向是與上述 I C的厚度方向呈大約一致的的方式’配設在任意上述側 壁面上。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3次元磁方位感測 器,其中’ 上述第1感測器、上述第2感測器,係被分別配置在 上述1C的2個相互直交的上述側壁面上;上述各感測器 的上述延伸溝的溝方向’分別與配設了另一方的上述感測 器的上述側壁面呈大約直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 器,其中, 上述第3感測器,係在朝向上述1C表面所面對之〜 側的表面上形成有電極,並且,該電極爲透過引線而與上 述1C表面上配設的電極呈電性連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 器,其中, 上述第3感測器,係在朝向上述1C表面所面對之〜 側的表面上形成有電極,並且,該電極爲透過引線而與上 述1C表面上配設的電極呈電性連接; 上述第1感測器及第2感測器,係在朝向上述1C表 -43- (3) 1284211 面所面對之一側的表面上形成有電極,並且,該電極爲透 過引線而與上述1C表面上配設的電極呈電性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 器,其中, 上述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其長度在3 mm以内,寬 度在3mm以内,高度在1.5mm以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 器,其中, 上述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具有形成電子電路的1C 和安裝該1C的共通基板,上述第1感測器、上述第2感 測器和上述第3感測器均配設在上述共通基板上; 上述第3感測器,係以上述延伸溝的溝方向是與上述 共通基板厚度方向呈大約一致的方式而配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 器,其中, 上述第1感測器、上述第2感測器和上述第3感測器 ,在作爲感磁體的非結晶合金磁性線或者磁向異性薄膜的 外周面上形成上述絕緣體;上述電磁線圈,是由配設在上 述絕緣體的外周面上的上述導電線路所構成。 1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 器,其中, 上述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係呈具備4個側壁面的矩 形形狀;在其内部具有形成電子電路的1C;並將上述第1 感測器、上述第2感測器以及上述第3感測器配設在上述 -44 - (4) 1284211 1C中; 上述第3感測器安裝,係以與上述IC表面呈大約直 交的狀態,安裝在一配置於上述側壁面之任一面上之子基 板的表面上;並且,上述感磁體中的磁場感應靈敏度最大 方向是和上述1C的厚度方向呈大約一致。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所述的3次元磁方位感 測器,其中, 上述上述第1感測器、上述第2感測器,係配置在上 述1C的表面上。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所述的3次元磁方位感 測器,其中, 上述第3感測器,係具有面向於上述子基板安裝表面 的電極;並且,該電極,是以與上述子基板的電極呈抵接 的狀態,而被安裝在表面。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所述的3次元磁方位感 測器,其中, 上述第3感測器,係具有面向於上述子基板安裝表面 的電極;並且,該電極,是以與上述子基板的電極呈抵接 的狀態,而被安裝在表面; 上述第1感測器、上述第2感測器,係具有面向於上 述子基板安裝表面的電極;並且,該電極,是以與上述子 基板的電極呈抵接的狀態而配設。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所述的3次元磁方位感 測器,其中, -45- (5) 1284211 上述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其長度在3 mm以内,寬 度在3mm以内,高度在1.5mm以内。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3次元磁方位感測 器,其中, 上述3次元磁方位感測器,係具有形成電子電路的 1C和安裝該1C的共通基板,並將上述第1感測器、上述 第2感測器以及上述第3感測器配置在上述共通基板上; 上述第3感測器,係以上述感磁體中的磁場感應靈敏 度最大方向是與上述1C的厚度方向呈大約一致的方式而 配置。 1 6 . —種磁阻感測器元件,係屬於將電磁線圈捲繞在 能隨著外界磁場變化而發生特性變化的感磁體外周所成之 磁阻感測器元件,其特徵爲, 具有:固定上述感磁體的感測器基板,和讓該感磁體 貫通於其中而形成的絕緣體,和鄰接在絕緣體外表面而設 置的箔片狀導電線路組成的電磁線圈; 上述感測器基板,係在其外表面中與上述感磁體的軸 向呈大約直交的面上,具有從上述電磁線圈以及上述感磁 體分別延伸設置而成的電極。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所述的磁阻感測器元件 ,其中, 上述磁阻感測器元件,係具有:設置有凹溝狀延伸溝 的作爲上述感測器基板的電極配線基板;和以與上述延伸 溝的溝方向呈大約直交的方式而配設在該延伸溝的內周面 -46- (6) 1284211 ,同時,其兩端是延伸設置在上述電極配線基板表面上的 第1導電線路;和以讓作爲上述感磁體的非結晶合金磁性 線是呈貫通於其中的狀態而收容在上述延伸溝内的上述絕 緣體;橫跨上述延伸溝而配設於上述絕緣體外表面的第2 導電線路; 上述電磁線圈,係將上述第1導電線路所成的一部份 線圈,和相鄰於上述第1導電線路端部電性連接的上述第 2導電線路所成的另一部份線圈,予以組合而成。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所述的磁阻感測器元件 ,其中, 上述磁阻感測器元件,係具有:覆蓋在作爲感磁體的 非結晶合金磁性線或者磁向異性薄膜之外周上的絕緣體; 和由設置在該絕緣體外周面的上述導電線路所成的上述電 磁線圈;和將收容有上述感磁體之上述絕緣體予以配設之 作爲上述感測器基板的子基板。 -47-
TW093121372A 2003-07-18 2004-07-16 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direction sensor and magneto-impedance sensor element TWI28421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99533 2003-07-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08639A TW200508639A (en) 2005-03-01
TWI284211B true TWI284211B (en) 2007-07-21

Family

ID=34074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21372A TWI284211B (en) 2003-07-18 2004-07-16 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direction sensor and magneto-impedance sensor element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298140B2 (zh)
EP (1) EP1647830A4 (zh)
JP (1) JP3781056B2 (zh)
KR (1) KR100743384B1 (zh)
CN (1) CN100502077C (zh)
TW (1) TWI284211B (zh)
WO (1) WO200500826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0128B (zh) * 2011-10-28 2013-12-21 Isentek Inc 磁感測裝置
TWI467204B (zh) * 2012-10-19 2015-01-01 Voltafield Technology Corp 磁阻感測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34581A (ja) * 2005-02-24 2006-09-07 Aichi Micro Intelligent Corp 電子コンパス及び方位測定方法
JP2007093448A (ja) * 2005-09-29 2007-04-12 Aichi Steel Works Ltd モーションセンサ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携帯電話機
US7301332B2 (en) * 2005-10-06 2007-11-27 Biosense Webster, Inc. Magnetic sensor assembly
JP2007128952A (ja) * 2005-11-01 2007-05-24 Hst Kk 3次元構造のコイル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磁気セ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76774B2 (ja) * 2005-11-29 2013-08-28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検査方法及び装置
JP4554508B2 (ja) * 2005-12-26 2010-09-2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ッター装置
JP4904052B2 (ja) * 2005-12-27 2012-03-2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磁気方位検出装置
KR101306158B1 (ko) * 2006-01-24 2013-09-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3축 지자기 센서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451549B1 (en) 2006-08-09 2008-11-18 Pni Corporation Automatic calibration of a three-axis magnetic compass
US7509748B2 (en) * 2006-09-01 2009-03-31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agnetic MEMS sensors
US7870678B2 (en) * 2006-09-06 2011-01-1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Hybrid sensor module and sens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WO2008099822A1 (ja) * 2007-02-14 2008-08-21 Alps Electric Co., Ltd. センサチップ、検出装置および検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201885B2 (ja) * 2007-06-19 2013-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物質の検出装置及び検出方法
US20090072823A1 (en) * 2007-09-17 2009-03-19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3d integrated compass package
JP4725600B2 (ja) * 2008-06-10 2011-07-13 愛知製鋼株式会社 マグネトインピーダンスセンサ素子
EP2402778B1 (en) * 2009-02-27 2014-04-16 Aichi Steel Corporation Magnetoimpedance sensor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626728B2 (ja) 2009-03-26 2011-02-09 愛知製鋼株式会社 磁気検出装置
JP4655247B2 (ja) * 2009-04-23 2011-03-23 愛知製鋼株式会社 超高感度マグネトインピーダンスセンサ
JP2010281837A (ja) * 2010-09-10 2010-12-16 Aichi Micro Intelligent Corp 磁気式ジャイロ
JP5110142B2 (ja) * 2010-10-01 2012-12-26 愛知製鋼株式会社 マグネトインピーダンスセンサ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60413B2 (ja) * 2010-10-26 2014-07-30 アイチ・マイクロ・インテリジェント株式会社 磁気式ジャイロ
TWI412776B (zh) * 2011-07-20 2013-10-21 Voltafield Technology Corp 磁阻感測器及其製造方法
US9664747B2 (en) * 2012-08-28 2017-05-30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magnetic sensors
US9585600B2 (en) 2012-10-02 2017-03-07 Covidien Lp Magnetic field viewing film for tracking in-situ surgical applications
EP2908150B1 (en) * 2012-10-04 2017-12-27 Aichi Steel Corporation Magneto-impedance ele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3807606A (zh) * 2012-11-07 2014-05-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埋地管道电流测绘系统三维传感器
WO2015025606A1 (ja) * 2013-08-20 2015-02-26 マグネデザイン株式会社 電磁コイル付マグネト・インピーダンス・センサ素子および電磁コイル付マグネト・インピーダンス・センサ
JP5811210B2 (ja) 2014-02-20 2015-11-11 愛知製鋼株式会社 磁気検出器
US10048329B2 (en) 2014-05-09 2018-08-14 Aichi Steel Corporation Magnetic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6571411B2 (ja) 2014-07-04 2019-09-04 ローム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839527B1 (ja) * 2015-02-16 2016-01-06 マグネデザイン株式会社 超高感度マイクロ磁気センサ
JP6210084B2 (ja) 2015-04-21 2017-10-11 愛知製鋼株式会社 高精度測定可能な磁気インピーダンスセンサ用感磁ワイヤの製造方法
JP6036938B1 (ja) 2015-08-05 2016-11-30 愛知製鋼株式会社 磁気検出装置
TWI545332B (zh) * 2015-09-10 2016-08-11 旺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磁阻抗感測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TWI578547B (zh) * 2015-09-10 2017-04-11 旺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磁阻抗感測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JP6766333B2 (ja) * 2015-10-06 2020-10-14 愛知製鋼株式会社 微小磁性体検知センサおよび異物検知装置
TWI595249B (zh) * 2015-10-16 2017-08-11 愛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場感測裝置
CN106597326B (zh) 2015-10-16 2020-01-07 爱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场感测装置
JP6240994B1 (ja) * 2016-12-15 2017-12-06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3次元磁界検出素子および3次元磁界検出装置
US11058321B2 (en) 2016-12-20 2021-07-13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Current driven sensor for magnetic navigation
CN107290696A (zh) * 2017-06-21 2017-10-2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pcb的gmi传感器探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31745A (zh) * 2018-05-18 2018-12-04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各向异性磁电阻传感器及其置位/复位电路和制造方法
US11953562B2 (en) 2018-06-27 2024-04-09 Nidec-Read Corporation MI sen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I sensor
JP7206803B2 (ja) * 2018-10-26 2023-01-18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コイル線材、電流センサ部材及び電流センサ
CN111865429B (zh) * 2019-04-30 2022-05-27 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电接收器及光电接收器的制作方法
JP2022032282A (ja) * 2020-08-11 2022-02-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磁界検出器および自動車用磁界測定システム
US11719768B2 (en) * 2021-03-24 2023-08-08 Showa Denko K.K. Magnetic sensor and magnetic sensor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59278B (en) * 1984-05-23 1988-04-13 Stc Plc Heading sensor
US4939459A (en) 1987-12-21 1990-07-03 Tdk Corporation High sensitivity magnetic sensor
JPH02111085A (ja) * 1988-10-20 1990-04-24 Aichi Tokei Denki Co Ltd 強磁性磁気抵抗素子
JP3272423B2 (ja) 1992-12-01 2002-04-08 科学技術振興事業団 磁気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磁気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磁界センサ、および磁気スイッチハイブリッドicデバイス
JP3197414B2 (ja) * 1993-12-22 2001-08-13 科学技術振興事業団 磁気インピーダンス効果素子
WO1995023342A1 (en) * 1994-02-28 1995-08-31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evice for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s
WO1996002847A1 (en) 1994-07-20 1996-02-01 Honeywell Inc. Miniature magnetometer
JPH0829509A (ja) * 1994-07-20 1996-02-02 Shimadzu Corp 磁気センサ及び磁気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JP3096413B2 (ja) 1995-11-02 2000-10-10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磁気検出素子、磁気センサー、地磁気検出型方位センサー、及び姿勢制御用センサー
JP3091398B2 (ja) 1995-09-14 2000-09-25 科学技術振興事業団 磁気−インピーダンス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850624A (en) * 1995-10-18 1998-12-15 The Charles Machine Works, Inc. Electronic compass
JP3126642B2 (ja) 1995-11-09 2001-01-22 科学技術振興事業団 磁界センサ
JP3701080B2 (ja) 1996-06-25 2005-09-28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磁気インピーダンス効果素子
US6069475A (en) 1996-09-17 2000-05-30 Tokin Corporation Magnetic sensor utilizing impedance variation of a soft magnetic element in dependence upon a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5924212A (en) * 1996-10-09 1999-07-20 Donnell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ompass
JPH1164473A (ja) 1997-08-22 1999-03-05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磁気センサ及び磁気方位センサ
US6232775B1 (en) 1997-12-26 2001-05-15 Alps Electric Co., Ltd Magneto-impedance element, and azimuth sensor, autocanceler and magnetic head using the same
JP2000081471A (ja) 1998-06-30 2000-03-21 Aichi Steel Works Ltd 熱衝撃および機械振動に優れた磁気インピーダンス素子及び磁気インピーダンスセンサ
US6472868B1 (en) * 1998-08-05 2002-10-29 Minebea Co., Ltd. Magnetic impedance element having at least two thin film-magnetic cores
US6229307B1 (en) 1998-08-12 2001-05-08 Minebea Co., Ltd. Magnetic sensor
JP2001133530A (ja) 1999-11-05 2001-05-18 Aichi Steel Works Ltd 磁気インピーダンスセンサ
JP2001296127A (ja) 2000-04-13 2001-10-26 Aichi Steel Works Ltd 磁場検出装置
JP3360171B2 (ja) * 2000-05-10 2002-12-24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磁気インピーダンスヘッドモジュール
JP2002318250A (ja) * 2001-02-16 2002-10-31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流検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過負荷電流保安装置
JP4695325B2 (ja) * 2001-09-17 2011-06-08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磁気検出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該素子を用いた携帯機器
JP2003167037A (ja) * 2001-11-30 2003-06-13 Tama Electric Co Ltd 磁気センサ
EP1336858A3 (en) * 2002-02-19 2005-03-23 Aichi Micro Intelligent Corporation Two-dimensional magnetic sensor
US6968273B2 (en) * 2002-03-01 2005-11-22 Gentex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ompass system
JP2004119517A (ja) * 2002-09-24 2004-04-15 Ricoh Co Ltd Miセンサ、miセンサ用のicチップおよびそのmiセンサを備えた電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0128B (zh) * 2011-10-28 2013-12-21 Isentek Inc 磁感測裝置
TWI467204B (zh) * 2012-10-19 2015-01-01 Voltafield Technology Corp 磁阻感測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024307A (ko) 2006-03-16
KR100743384B1 (ko) 2007-07-30
EP1647830A4 (en) 2007-02-28
JP3781056B2 (ja) 2006-05-31
EP1647830A1 (en) 2006-04-19
JPWO2005008268A1 (ja) 2006-08-31
US20050242805A1 (en) 2005-11-03
TW200508639A (en) 2005-03-01
CN1697962A (zh) 2005-11-16
CN100502077C (zh) 2009-06-17
US7298140B2 (en) 2007-11-20
WO2005008268A1 (ja) 2005-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84211B (en) 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direction sensor and magneto-impedance sensor element
KR101235524B1 (ko) 자기 검출 장치
EP2333573B1 (en) Integrated magnetic sensor for detecting horizontal magnetic field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of
EP1441234B1 (en) Fluxgate sensor integrated in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759933B2 (en) Magnetic amplification device comprising a magnetic sensor with longitudinal sensitivity
US20130200883A1 (en) Magnetic field sensor
CA3045788C (en) 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field detection element and 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field detection device
EP1907872A1 (en) Orthogonal fluxgate magnetic field sensor
US6690164B1 (en) Perpendicular detection fluxgate micromagnetometer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N105190323A (zh) 磁电流传感器以及电流测量方法
JP2012150007A (ja) 電力計測装置
JP2006047267A (ja) 3次元磁気方位センサおよびマグネト・インピーダンス・センサ素子
KR100649781B1 (ko) 교류자기저항 센서를 이용한 3축 자기센서와, 이를 이용한전방위 자기센서
JPWO2003056276A1 (ja) 方位センサ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501858B2 (ja) 磁気インピーダンス素子及び電流・磁界センサ
JP6222897B2 (ja) 多軸磁気セ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90029800A (ko) 박막형 3축 플럭스게이트
KR20130046485A (ko) 박막 직교형 플럭스게이트 센서 소자
JPH0875570A (ja) 力学量センサ
JP2002311116A (ja) 磁気センサ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