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83245B - Processes to prepare eplerenone - Google Patents

Processes to prepare eplereno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83245B
TWI283245B TW092106310A TW92106310A TWI283245B TW I283245 B TWI283245 B TW I283245B TW 092106310 A TW092106310 A TW 092106310A TW 92106310 A TW92106310 A TW 92106310A TW I283245 B TWI283245 B TW I28324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hed
group
alkyl
defined above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06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4079A (en
Inventor
Bruce Allen Pearlman
Amphlett Greg Padilla
Jeffrey L Havens
Sonja S Mackey
Haifeng Wu
Original Assignee
Upjoh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pjohn Co filed Critical Upjohn Co
Publication of TW200404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4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83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8324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JSTEROIDS
    • C07J21/00Normal steroids containing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r oxygen having an oxygen-containing hetero ring spiro-condensed with the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JSTEROIDS
    • C07J1/00Normal steroids containing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r oxygen, not substituted in position 17 beta by a carbon atom, e.g. estrane, androsta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JSTEROIDS
    • C07J5/00Normal steroids containing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r oxygen, substituted in position 17 beta by a chain of two carbon atoms, e.g. pregnane and substituted in position 21 by only one singly bound oxygen atom, i.e. only one oxygen bound to position 21 by a single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JSTEROIDS
    • C07J51/00Normal steroids with unmodified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skeleton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7J1/00 - C07J43/00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teroid Compound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Heterocyclic Carbon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Having Oxygen Or Sulfur (AREA)
  • Catalyst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Description

1283245 玫、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包+使3-晞醇醚Δ3,5-類固醇轉化成對應之δ4,6·% 縮酉同類固醇(Ι-P)之方法。 本發明包含使Δ4,6_3-酮基類固醇或其縮酮⑴轉化成對應 疋Δ4」-酮基類固醇-7α·羧酸(VI)之方法。 本發明亦包含製備醫藥有用化合物依普利酮(epleren〇ne) 之新穎方法及新穎中間物。 再者,本發明包含使用N-氟烷基胺試劑(cVI)使1 ια_巍基 -17-内酯((:1)或11α-羥基類固醇(CIV)轉化成對應么9⑴)_·ΐ7_ 内酿(CII)或Δ9。"·類固醇(cv)之方法。 【先前技術】 已知使3-酮基-Δ4,6-類固醇轉化成對應之類固醇Δ4,6_3_縮 酮係利用酸催化之縮酮化反應。其產率為中等且可能產生 雙鍵去共軛之競爭性。例如,△4,6_膽甾二埽_3_酮_3_環伸乙 基縮酮之製備係使Δ4,6—膽留二缔-3_酮進行縮酮化,產率為 64%,參見有機化學期刊,26,2549(1961)。又,ΐ7β•羥基雄 烷-4,6-二埽-3-酮-3-環伸乙基縮酮之製備係使6_脫氫睪丸错 酮進行縮酮化,粗產率為55%,參見美國化學協會期刊,86, 2 1 83 (! 964)。該類固醇△ %縮嗣(1七可在製備依普利酮 之方法中作為起始物。
有機化學期刊,29, 601 (1964)報導δ3’5·3_燒氧基類固醇 在水存在下與DDQ反應,獲得對應之δ4,6_3•酮基類固醇。 本發明万法使Δ3’5_3-燒氧基類固醇(3-燒基晞醇酸)與DDQ 84102.doc 1283245 2 =在下於實質上無水之條件下反應,獲得 九醇(Ι·Ρ)。此外,製造Δ4,6_3'縮酮類固醇u之習知方法 係依循兩步驟:將缔醇醚進行6-去氩化作用,產生小 酮基4固,接著再進行縮嗣化反應,而本發明則為單一 步驟反應。 依普利酮(eplerenone)亦稱為環氧滅寧嗣(epoxym峨麵e) ,為有用之醫藥劑且化學名為9α,11α_環氧基傅羥基娠燒 4_晞-3·酮-7α,21·二羧酸,内酯,甲酯。 CT申μ案PCT/US97/23090之國際申請號w〇 98/25948揭 不依晋利酮及製備依普利酮之許多不同方法。尤其參見反 應圖1至10。 US專利4,874,754揭示含7α_芳基取代之19_去氫類固醇。 孩7α-芳基取代基包含數種基,包含苯基、嘍吩基、呋喃基 、噻唑基、咯基、噚唑基、咪唑基、吡唑基、三唑基、四 唑基、異嘍唑基及異噚唑基、吡啶基、嗒畊基、嘧啶基及 吡啡基。不管是否使用該等基,該19-去氫之化合物具有抗 增殖、抗雌激素及/或雌激素性質且並非依普利酮之可用中 間物因為並無實際方法漿丨9-甲基置入19_去氫類固醇中。本 發明之7α-經取代之類固醇(11)為中間物,非終產物且不具 有雌激素性質,因為其並非19-去氫類固醇之故。 US專利4,502,989揭示數種Δ11-類固醇个内酉旨,其許多係在 7α-位置經取代而具有酸甾酮拮抗活性。該7α-取代作用為 6α,7α-伸甲基、7α-三甲基乙醯基硫基·、7α-乙醯基硫基-及7α_ 苯甲醯硫基-,參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該等化合物不同於 本發明化合物之處在於C-環雙鍵為Δ11-且7α-取代基係使得 84102.doc 1283245 該化合物無法以與7〇0_經取代之類固醇(II)之相同方式使用。
Het.,25, 399 (1987)及Bull. Soc· Chim· Fr· 131,900 (1994) 揭示使用三氟化硼二乙基乙醚化物,於乙醇/硝基甲烷中, 催化非類固醇2-甲基呋喃共軛加成至α,β-不飽和酮。本發明 方法包含類固醇呋喃。此外,Het·,25, 399 (1987)及Bull. Soc. Chim· Fr. 131,900 (1994)中之晞酮受質不含有立體中心,因 此並無立體控制之問題。 使碳親核基立體選擇性地共輛加成至9(11)-飽和之—a4,6—3_ 酮基類固醇獲得9(11)-飽和-7α-經取代之類固醇之方法為 已知。美國化學協會,94, 4654 (1972)揭示使碳親核基立體 選擇性地共輛加成至9(11)-飽和之-Δ4,6-〗-酮基類固醇獲得 9(11)-飽和-7α-經取代之類固醇之方法。Tet.,49,9955 (1993)及Tet. Lett·,29,1533 (1988)揭示烯丙基三甲基矽烷 儿體選擇性地加成至卡寧酮(canrenone)(四氯化鈥、二氣甲 烷’ -78°C)獲得兩種難以分離之產物(7α_晞丙基_卡寧酮及 對應之6α,7α-稠合之矽烷基環戊烷),產率不良(分別為 43-73%及7-15%)。此例中需注意該類固醇受質為9(11)飽和 者。對9(11)不飽和類固醇應用該等方法或類似方法之所有 i試均失敗,因為缺乏立體控制。例如,us專利4,559,332 實例7揭示使用氫化鈉於0]^3〇中在室溫使三甲基硫鏘碘加 成土八(卡f酮⑴’獲得唯一之6β,7β-伸甲基·△卩⑴、卡寧 酮。又’在四甲基胍中在室溫下使硝基甲烷加成至Δ9⑴ 卡争酮⑴歷時7.5小時,獲得唯一之7β立體異構物(7卜硝基 甲基-△9(1116,7-二氫卡寧酮)。 84102.doc 1283245
Helv· Chim· Acta,80, 566 (1997)及仍專利 4,559,332揭示 △-卡辛酮與氰化二乙基鋁反應,獲得7α•氰基7· 二氫卡寧酮,但粗產物描述為”棕色非晶形殘留物,,,其,,經 矽膠過濾獲得非晶形”半純化產物,”其未經進一步純化用 於次依步驟”。並未揭示'〇1對7-(3差向異構物之比例。 美國化學協會期刊,79,3120 (1957)、美國化學協會,82, 6136 (1960)及有機化學期刊,27, 1192 (1962)揭示非類固醇 晞二酮經由烷氧基氫過氧化物中間物降解成羧酸,而非經 由羥基氫過氧化氫中間物。本發明方法包含類固醇晞二酮。 吱喃藉直接臭氧分解而氧化性開環成幾酸或羧酸衍生物 為已知。然而,其產率一般相當不良。有機化學期刊,61 9126 (1996)報導2,5-二取代之吱喃在臭氧化後經歷部分斷 裂成稀醇乙敗鹽而非冗全斷裂成叛酸。H et·,34,895 (1992) 報導2-經取代之吱喃在酯化後直接臭氧化,以59%產率獲得 甲基酯。美國化學協會期刊,101,259 (1979)報導2-經取代 之呋喃在酯化後直接臭氧化,以55%產率獲得甲基酯。美國 化學協會期刊,107,7762 (1985)報導2-糖-取代之咬喃在硼 烷還原後直接臭氧化,以50%產率獲得一級醇。四面體通訊 ,34, 7323 (1993)報導2-經取代之呋喃在酯化後直接臭氧化 ,以60%產率獲得甲基酯。Carb· Res·,150,163 (1986)報導 2-糖-取代之呋喃在以三苯膦還原後接著以氫化鋰鋁還原後 ,直接臭氧化,以11%產率獲得一級醇。四面體通訊,22, 141 (1981)報導2-經取代之呋喃在氧化操作後直接臭氧化,以約 30%產率獲得羧酸。美國化學協會期刊,109, 2082 (1987)報 84102.doc -9- 1283245 導2-經取代之呋喃在酯化後直接臭氧化,以77%產率獲得甲 基酯。四面體通訊,39,7013 (1998)報導2-經取代之呋喃在 酯化後直接臭氧化,以78%-87%產率獲得甲基酯。有機化 學期刊,54, 2085 (1989)報導兩種2-經取代之呋喃直接臭氧 化後以89-95%產率獲得羧酸,此研究中,該2-經取代之呋 喃極簡單(亦即,其不含有呋喃以外之任何反應性官能基) 。並未揭示兩步驟呋喃開環及接著以高產率氧化性斷裂成 幾酸。 有機化學期刊,63,7505 (1998)揭示使用二溴馬汀 (dibromatin)、碳酸氫鈉及含水丙酮使非類固醇呋喃開環產 生晞二酮。本發明之方法包含類固醇之呋喃。 化學通訊,1771 (1983)揭示使用氫氯酸在乙醚中催化非 類固醇順式_晞二酮異構化成反式_烯二酮。本發明之方法包 含類固醇晞二酮。 美國化學協會期刊,79, 3 120 (1957)、美國化學協會期刊, 82, 6136 (i960)及有機化學期刊,27, 1192 (1962)揭示使用 臭氧及氧化性斷裂劑使婦二酮經由烷氧基氫過氧化物中間 物降解成幾酸。其產率尤其不高。m”自反式-二苯甲驢 基乙埽製成苯甲酸之產率為54%。依循此方法,甲氧基氯過 氧化物(Iv-00H)(其中R7-2=_CH3)獲得所需羧酸(νι)及…嗣 基甲基酿其中(Rb=〇Me)之混合物。該α_酮基甲基酯無法轉 化成有用之依普利酮化合物且其製法使此方法不具商業利 用性。相D也’本發明方法中,料二嗣⑽經由禮基氯 過氧化物(IV-00H,其中1_2=·Η)降解成羧酸(Μ),其音外 84102.doc -10- 1283245 地以幾近定量產率重排成所需羧酸(VI)。本發明方法使用臭 氧、氫過氧基-脫氧劑接著使用氧化性斷裂劑可避免酮基 甲基醋產生並產生增加之產率。 未來藥物,24, 488 (1999)揭示以"甲基碘於鹼性介質中,, 處理使5,7-内酯(VII)轉化成對應之甲基酯(νιπ)。本發明用 於甲基化之方法為連續方法。 國際公告號W0 98/25948—般揭示(5,7)_17-雙内酿及3種 經保護態。 國際公告號W0 98/25948揭示使類固醇7α_酸轉化成 (5,7)-17-雙内酯。此方法需要原醋。本發明方法不需要原酉旨。 國際公告號W0 98/25948揭示以一步驟使(5,7)_ 17·雙内酉旨 轉化成對應70C-CO-OCH3。本發明使用兩步驟但獲得更佳產 率且消耗較少試劑。 依普利酮為9(11)α·環氧基·ΐ7β-羥基娠烷_4 _晞^酮 -7α,21-二羧酸,γ_内酯,甲基酯且含有7(χ_碳甲氧基取代基 。由製造觀點觀之,製造依普利酮之主要困難在於產生7α_ 奴甲氧基取代基。本發明包含用以導入7α•取代基之改良印 證方法。 已知务:酸可自(經取代)吱喃以單一步驟藉臭氧分解獲得 。然而’產率相當低。再者,已知呋喃可開環成缔二酮。 亦已知缔二酮可氧化成羧酸。 曰本化學協會會報,52,3377-3380 (1979)揭示使用 N-(l,l,2,2,3,3,3)六氟丙基二乙胺,,Ishikawa試劑•,而以氟原 子替代羥基或消去羥基獲得缔烴。而環己醇(為簡單之單環 84102.doc -11 - 1283245 系統),該消去產物晞烴產率為78%。然而,當應用”Ishikawa 試劑”製類固醇、膽固醇時,以83%產率獲得對應之氟化合 物膽醯基氯;並未報導消去產物。 有機化學期刊,2187-2195 (1964)揭示11α-羥基娠烷-‘締 -3,20-二酮與2-氯-1,1,2-三氟三乙胺反應,以μ%產率獲得 消去產物娠烷-4,9(11)-二晞-3,20-二酮。本發明方法不使用 2 -氯-1,1,2-三敗三乙胺(亦稱為Yarovenko試劑)。再者,使用 2 -鼠_ 1,1,2 -—氣二乙胺*由於其不夠穩定而有無法放大規模 操作之問題。此外,其衍生自氯氟碳而不具環境安全性。 四面體通訊,1065-1069 (1962)亦揭示ΐια·羥基娠烷•晞 _3,20-二酮與2-氯-1,1,2-三象三乙胺反應,獲得消去產物娠 烷-4,9(11)-二烯-3,20-二酮。 類固醇,29, 2187 (1964)揭示類固醇之醇與2_氯-u,2_三 敦三乙胺反應而以氟置換禮基。本發明不使用2-氯- ΐ,ι,2_ 三氟^三乙胺,亦不以氟原子置換幾基。 氟化學期刊,109, 25_31 (2001)描述並比較使用四 氣乙基-N,N_.一 甲基胺以及 Yar〇venko-Raksha 及 Ishikawa 試 劑作為氟化及脫水劑。而該文件揭示在脂族及環狀系統中 之消去反應,該主要用途係作為氟化劑。唯一之類固醇實 例為1,1,2,2-四氟乙基-N,N-二甲基胺與膽固醇反應,獲得在 膽固醇之C-3位置含有氟之產物。 【發明内容】 本發明揭示一種製備式(Ι-P)之Δ4,6-縮酮之方法 84102.doc -12- 1283245
(ι-ρ) 其中R3i&R32為 i-C3燒基,及 —起形成下式之5或6個原子之環狀
(1) 相同或不同且為C (2) 與附接之_〇_d 縮酉同 (CH2)-(CR33R34)nl_(CH2)_ 其中!1丨為0或1 ;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H, CVC3烷基, 該方法包括 (1)使下式之Δ3’5-3-埽醇(烷基埽醇醚)
HrV , (故基埽醇 其中R3為 CVC3烷基, CH3-CO-, Φ -CO-或
Rsi-iRsi-2Rsi-3Si-其中 RSM,RSi 2及 r CrC4烷基;與氫化物吸引劑及選自下 s“3為相同或 式之醇所成 不同且為 組群之醇 84102.doc -13- 1283245 接觸: (a) R31-〇H,其中R31如前述定義, (b) R32-〇H,其中R32如前述定義, (c) 脉仰2)#11331134),_2)仰其中〜,^及〜如前 述定義, (d) HO-CH2-CH2_OH。 亦揭示式(II)之7α-取代之類固醇
其中 (I)尺3為=0 ;〜為R4.1:R4-2其中R4 i及R4 2之一為汛且^ ^ 及Rq之另一個與I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 個鍵;Ι16Λ_Η··-Η ; ⑴)R3為 R3_3:R3-4&R4a R4-3:R4 4其中 R3 3及14之一為 、及中R:U為Cl-C3烷基,R3-3&R3-4之另一個與R4_3及R4_4 之—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4-3與 之另—個為-η; 其中UR“之-與尺5 (开/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e」與‘之 另一個為_H ; ()R3為 a-R3-5:P-R3-6其中 R3_5為-0-1131及1^3_6為 _〇_乂32其 中〜及H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84J02.doc -14- 1283245 cvc3烷基及 汉^及尺32與所附接之-O-C-O-—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 +之環狀縮酮 -(CH2)-(CR33R34)nl-(CH2)- 其中ηι為0或1 ; • 、、’ - ^ 1 3 死基;R4 為 ; 116為r6_5:r6-6 ’其中r65及r6 6之—與& 一起形成其戶 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0_5與Rw之另一個為Η · 其中r33及R34為 (IV) R^a-R3.7:p-R3-8其中 R3_7為及汉 Α 31 〜為 _〇132 其 中R3AR32如前述定義;r4為r4-7:r4-8其中R4^R“之一與 R5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4·7與Rf 之另一個為_H ; R6為-H:-H ; 其中Rw為式(-A1)之分子片段
Rb Rc Xi 或式(-A2)之分子片段
(•A2) -0-或 -ΝΧι_ι-且其中Χι ι為: 84102.doc -15- 1283245 -Η, CVC4烷基, -CO-OXi-2其中 ΧΝ2為 Ci-G烷基或-CH2_(P, -CO-Xw其中XN2如前述定義, -CO-φ,其中-φ為在鄰-位上經-CO-CKCVC^烷 基)取代, -S02-(C丨-C3 烷基), -S02-(p其中φ係視情況經1或2個 CVC4烷基,
Ci-C4烷氧基取代;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rCU烷基或 視情況經1或2個 cvc4烷基, C/C4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c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VC4烷基, (VC4烷氧基, -0-Si(R)3其中R’s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Ci_C4烷基 、-φ、CrC4烷氧基及-OH, -F、-Cl、-Br、-I, -CO-OCH3 及 84102.doc -16- 1283245 CO-Rd 其中 Rc-igCVC^烷基或 _φ ; 其中Rd係選自下列組群 -Η, -CeN, C 1 - C 丨 〇 基,
Ci-CU烷氧基; -CHrORw其中 Rd.i為烷基, -CH2-N(Rd_6)2其中兩個Rd_6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VC4烷基, -φ, -CO_Rd-6a其中 Rd-6a為 C1-C4燒基或 _φ ’ -CHyO-CO-RcM其中Rd_!如前述定義, -CI^ORuh其中Rw如前述定義且其中兩個
Rd-1 —起為· -CH2-CH2-, -CH2-CH2-CH2-, -CH2-C(CH3-)2-CH2-, -CHGO-CO-RcMh其中Rw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0-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Sr^Rwh其中Rw如前述定義, -S-Rd_5其中 Rd_5為 Ci-C4烷基或 _φ, -N(Rd_6)2其中Rd_6如前述定義, 其中1及Rd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 84102.doc -17- 1283245 .本:
El 其中E!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H, -CVC4烷基, -F,-Cl,-Br,-I, -OEi-i 其中 Ε!·ι 為· -Η, C/C4烷基, _φ,或 -SiEi.2Ei_3Ei_4 其中 Ει_2、Ει_3 及 Ει_4為相同或 不同且為Ci-q烷基或-CrC^烷氧基, -S-Ei_5 其中 Ει_5 為 C1-C4 燒基或-φ ’ -SJCOnEw其中EN5如前述定義, -N(Rd_6)2其中兩個Rd_6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 定義, 4(0)(04^)2其中En1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CE!=M (-B) 其中Ei如前述定義,及 其中Μ為: ⑴=〇, 84102.doc -18- 1283245 (2)=N-E2其中E2係選自下列所成組群 -Η, cvc4烷基, 含1或2個雙鍵之CVC4晞基, 含1個參鍵之(^_(:4炔基, -CO-OEw其中 烷基, 、 -c(E2-1)2_OE2-2其中匕^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 疋義及其中E2_2為
Ci-q烷基, -φ,或 -Si(R)3其中三個&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 定義, -OE2·2其中e2-2如前述定義, -S-E2-3其中£2-3為CVC4烷基或-φ, -S-(〇)l-2-E2_3其中Ε2·3如前述定義, -N(Rd_6)2其中兩個Rd0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 定義; -Si(R)3其中三個r如前述定義; (3) -C(E2)2其中E2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義, 其中E!&E2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视情況含有3至5 個下列基之5至7員環 -0-, -S-, -N=, 84102.doc -19- 1283245 -NXm-其中Xm如前述定義, _ce2=其中如前述定義, -C(Rb)2_其中Rb如前述定義且视情況含有1或2個其他 雙鍵; (-c) (-D1) (-D2) (-D3) -C三c-e2 其中E2如前述定義; -ch2-ch=ch -ch=c=ch2 -ch2-c=c-h 其中R9為: ⑴-Η, (2) -OH, (3) -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丁列戶斤< 之組群 -Si(-CH3)3, -Si(-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4) -F ; 其中Ru為: (1) =0, (2) -H:-H, (3) a-Rii_i:p-Rii_2其中 R11-1 為: 84102.doc -20- 1283245 (a) -Η, (b) -O-Rh-3其中 R1N3為: ⑴-Η, (ii)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且 其中R 1 1 _2為· (a) -H, (tO-O-Rn^其中 RU-4為:
⑴-Η, 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但 條件為Rη ·丨及R丨丨_2之一必須為, (4) RmRH-6其中ru-5或Ri卜6&r9之一與r9_起形成 c-9及c-ii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ii_ytRii 6&_H, (5) 其中Rii7&R4_〇 一起形成以及 c-ii間之環氧化物及Ru 8為; 其中Rl 7為: (1) =0,
(2)a-R17小,Rl7 2其中 為·· (a) -H, (b) -CeC-H, (c) -CeN, ⑷-c三C-CH2_〇_Ri7 i·丨其中Ri7•丨丨係選自下列所成 之組群 ⑴-H, (U) _Si(R17-1 2)3其中Ri7 i 2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84102.doc -21 - 1283245 CVC4烷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氫p比喃基, (e) -C三C-CH2_0-(經基保護基),其中幾基保護基 如上述定義, (f) -CH2-CH2-CH2-OH, (g) -CHrCHrCH^CK羥基保護基),其中幾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O-O 且其中 R17-2為-〇H ; (3) a-R17_3:p-R17_4其中 R17-3為-〇H及 R17_4為: (a) -CO-CH3, (b) -CO-CH2-OH, (c) -CO-CH2-〇-CO-(CH2)〇.3-CH3 ; (4) α-RmH7·6其中Ri7 5&Ri7·6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O-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β•定向附接 在Rl 7·6且CH2·係以(X·定向附接在I ; (5) 其中心”及心7·8與附接之碳原子— 起形成含·〇-™·ς:Η2·ς:Η2.之五員内g旨,其中CH2係以以定 向附接在Rl7.7iL_Q係以卜定向附接在Us; =-〇-CH(ORl7.9)_CH2_CH2•其中與氧(〇)之鍵係 組怨中C-17之4個鍵夕一处 „ . 能由n 鍵,且與伸甲基(CH2·)之鍵為以組 怨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齡 卞 ^ 另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5-員雜 衣’其中R丨Μ為-H或cvc3烷基; ⑺ a-R17.":P_Rl7.i2 其巾 R⑽為 _(ch2)i 2 ch=叫且 84102.doc -22- 1283245
Rl7]2 為-〇H。 又揭示式(III-順式)之順式烯二s同,
(III-順式) 以及式(III·反式)之反式晞二酮:
D
(III-反式) RC -Rd 其中 (I) R3 為=0 R4為Uq其中R4_AR4-2之一為·Η且
Rq及R4·2之另一個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 二個鍵;R6為-H>H ; 為七-1131及113.6為 _0_R32 下列組群 (ΠΙ) R3為 a-R3_5:p-R3 6其中 r3 5 其中Rh及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 cvc3烷基及 一起形成下式之5 R〇i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_C-〇 或6原子之環狀縮酮 84102.doc -23- 1283245 -(CH2HCR33R34)nl-(CH2)- 其中⑴為〇或1 ; 其中R”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4及Cl-C3烷基;尺4為 U ; 116為’其中u R“之一與起形成其所 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心_5與尺00之另一個為_H ·, (IV) K為 a-R3-7:P-R3-8其中 R3·7為 及R3 8為 〇 R32 其中R3丨及R32如前述定義;尺4為尺47:尺48其中之— 與R5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I巧與 R44之另一個為-H ; 116為-H>H ; 、 其中R9、Ru、r17如前述定義;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1 - C4坑基或 視情況經1或2個 CVCU烷基,
Ci_C4燒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c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1 - C 4燒基, Ci-C4燒氧基, 或不同且為、
Ci-C4、>fe 基、-φ -〇-Si(R)3其中R,s為相同 Ci-C4烷氧基及_〇H, •F ’ -Cl ’ -Br,-I, -CO-〇CH3 及 84102.doc 24- !283245 _C〇-Rw其中RC-l為cvc4烷基或π ; 其中R4係選自下列組群 -H, -CeN, 烷基; CVC4烷氧基; -ch2-〇R(M 其中 Rdi 為 _h<Ci_c4 埝基,
-CHrNU2其中兩個Rd 6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 1 -C4燒基, _C〇_Rd-6a其中1^如為C”C4烷基或呷, -CH2_〇-CO_RcM其中Rdi如前述定義, CI^ORd.A其中Rd々前述定義且其中兩個Rdi 一起 -ch2-ch2-, -ch2-ch2-ch2-,
-CH2-C(CH3)2-CH2-,
-CH(-0-C0-Rd ,)9Jt Φ D K dOh、TRd·!如前述定』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0-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Snd-1)〕其中Rb-i如前述定義 -S-Rd_5其中 Rd-5g Ci_C4烷基或, -N(Rd·6)2其中Rd·6如前述定義 其中Rc及Rd與其所附接之原子 #、 起形成 84102.doc -25 - 1283245
其中Ei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H, C/C4烷基, -F,-Cl,-Br,-I, -OEw其中Em為: -Η,
Ci-Q烷基, _φ,或 -SiEuEuEw其中Ε!_2、ΕΝ3及ΕΝ4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心-匕烷基或CVC4烷氧基, -S-Ew其中 烷基或-φ, 其中ΕΝ5如前述定義, -N(Rd_6)2其中兩個Rd_6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義, -PCOKO-E^h其中EN1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又揭示式(IV-OH)之羥基化合物,
C—OH 84102.doc -26- 1283245 式(IV_0-0H)之氫過氧基化合物:
(IV-OOH) 其中R3、R4、R5及R6如前述順式及反式烯二酮(III-順式)及 (ΠΙ-反式)之定義’且其中R9、Rii、Ri7及Rb如前述定義且其 中R7-2為-H及視情況經一或兩個-0H取代之烷基。 又揭示式(V)之雙羰基化合物
其中R3、R4、R5及R6如前述順式及反式婦二酮(ΠΙ·順式)及 (III-反式)之定義,且其中&、ru、Rl^Rb如前述定義。 又揭示式(X-順式)之順式氧缔二嗣
84102.doc -27- 1283245 式(χ-反 之反式晞二酉同
(X-反式)
其中h、R4、心及I如前述順式及反式晞二酮(ΙΠ_順式)及 (III-反式)之定義,且其中R9、Ru、R丨7、Rb、R(^Rd如前述 定義。 又揭示式(XIV)之7α-經取代之類固醇
D
其中R3、R4、R5及如前述順式及反式烯二酮(ΠΙ_順式)及 (III-反式)之定義,且其中、r”、Ri^Rd如前述定義。 又揭示式(XV)之7α_前酸:
84102.doc (XV) 1283245 其中h、R4、 (III-反式)之定 又揭示製備 I及R6如前述順式及反式晞二酮(ΠΙ-順式)及 我且其中R9、Rn、R17&Rb如前述定義。 下式之7α-經取代類固醇(11)之方法
其中 (1)尺3 為=〇·ι> ^ ^ ^ ’汉4為R4-l:R4-2其中R4-^R4_2之一為-Η且r4〗 -p ' r> 外 _ 1 4'2^ 一個與R5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 個鍵; (U R3為R3_3:R3 4及心為3:R“其中u R3 4之一為 、R31 及中 R31 為 Cl-C3烷基,R3-3 及 R3-4之另一個與 R4_3&R4_4 、 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尺“與 R4_4< 另一個為.Η ; R64R6-3:R6-4,其中 R6_3 及 R“之一與心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尺63與1_4之 另一個為-H ; 64 (UI) h為 a-R3-5:p_R3-6其中 R3 5為 _〇_R3i 及 & 6為 O R”其 中R31及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i-C3:fe 基及 1^及1132與所附接之-〇-C_〇_一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 子之環狀縮酮 . -(CH2)-(CR33R34)nl-(CH2)- 84102.doc -29- 1283245 其中11丨為〇或1 ;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七及Ci_C3燒基 R6-5:R6.6 ’其中 6之—與 R5一起形成^所 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6』r66之另—個為七; (IV)尺3為 a_R3-7:p_R3 8其中 R3 7為 _〇_R3i 及“。七32其 仏及1132如前述定義;I為、U中R4.7及R4.8之一盘 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h孤8 之另一個為-H ; R64-H:-H ; 其中R7-1、R9、R"及r17如前述定義; 該方法包括: (1)使式(I)之Δ4'3-酮類固醇或其縮酮
其中 ⑴R3為=0 ; R44R4 丫·r42其中R41及R42之一為屮且 及Ru之另一個與Rs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 個鍵; (卜縮酮)113為R3_9:R3_10其中R39為_〇131及心〇為_〇也2 其中RhK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i-C3烷基及 尺^及汉32與所附接之_〇_C-〇_一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 84102.doc -30- 1283245 +之環狀縮酮 -(CH2).(CR33R34)nl-(CH2)« 其中或1 ; 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Η及匸r 烷基;114為 ;其中RdRq。之一與R5_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 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尺“與尺4,之另一個為屮; 其中R9、Rh及R17如前述定義;與選自下列化合物之加成 物接觸 (a)式(A)之化合物
(A1) 或 (A2) 其中Xl、Rb、Rc&Rd如前述定義,及 其中 1係選自由-H、-ZnL、-BL、-SiL3、-SnL3、-Cu、-CuL 、-A1L2、_HgL、-Ag、_MgL·、-Li及-COOH所成之組群,其 中 L為-OH、CrC4烷基、-F、-CH、-Br*、-I、-CN、-CKCVC^ 燒基)、塞吩基、(CH3)2C(0-)-C(0-)C(CH3)2 及
84102.doc 1283245 (b) 式(A’)之化合物:
Rb-CO-CHRb-CHRc-CO-Rd (A,) 其中Rb、Rc及Rd如前述定義; (c) 式(A”)之化合物
其中Re為: 烷基, -CO-(Ci-C4烷基或-φ),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且其中Rb、Rc及Rd如前述 定義; (d) 式(B)之化合物
Ra-CE!=M (B) 其中Ra、如前述定義; (e) 式(C)之化合物
Ra-CEC-E2 (C) 其中Ra&E2如前述定義; (f) 式(Dl、D2及D3)之化合物
Ra-CH2-CH=CH2 (D1)
Ra-CH=C = CH2 (D2)
Ra-CH2-CEC-H (D3) 其中Ra如前述定義,該方法係在下列存在下接觸: 84102.doc -32- 1283245 (1) 路易士酸, (2) 具有pKa<^6 5之質子酸’或 (3) 具有?1^<約2之下式之二級胺之鹽·· 〇 N—/一RS-5 η Rs«4 其中:
Rs_2為-Η、CrC4烷基、-φ、-CH2-(p ;
Rs-3為-Η、C1-C4纪基’ rs-4為-η、crcv^基、-φ ;
Rs-5為-Η、Ci-C4紀基、-Φ ’ 及 jT^^Rs-5
I
H 其中:
Rs-2為-H、C1-C4坑基、、-CH^cp ; RS-4為-H、Ci-CU烷基、-φ ; RS-5為-Η、CVC4烷基、-φ。 亦揭示純化式(II)之7α-經取代類固醇之方法,其中R3、 R4、R5及R6如前述對7α-經取代類固醇之定義及其中R7-1、 R9、R11及R17如前述定義,該方法包括: (1)使含有大於5%之7β-異構物之7α-經取代之類固醇(II) 84102.doc -33- 1283245 由乙酸乙酯、丙二醇及乙酸丁酯所組成之溶劑中結晶。 又揭示製備式(III-順式)之順式_晞二酮之方法
(III-順式) 其中R3、R4、R5及R0如前述順式及反式晞二酮(ΠΙ-順式)及 (III-反式)之定義,且其中R7」、r7 2、r9、Rii、Ri7、^、
Rc、Rd如如述定義,該方法包括: (1)使式(II)之7α·經取代之類固醇
其中 R3、R4、R5、R6、Rn、r9、Rll 及 Rl7如前述定義; 與選自下列組群之試劑接觸: (a) 在水及其共軛酸之?尺&>約8之鹼存在下之自化劑, (b) 氧給與劑, (c) 電化學氧化反應, (d) 在水存在下之|昆, (e) 非酿氧化劑。 84102.doc -34- 1283245 又揭示製備式(ΙΠ-反式)之反式-烯=酮之方法
(III-反式) /、中3 R4 115及116如則述順式及反式埽二酮(Η卜順式)及 (III-反式)之定義,且其中〜、Rn、Ri” H、Rd如前述 定義;該方法包括: (1)使式(in-順式)之順式_晞二酮··
其中 R3、R4、r5、r6、r9、Ril、Ri7、Rb、Rc及以如前述定 義’與選自下列所成組群之異構化觸媒接觸: 0)具有pKa<約2之強酸, (b)其共輛酸之?{^>約8之三級胺,及 ⑷其共軛酸之pKay々8之三級胺之鹽, ⑷12, (e)(C!-C4)3P, 84102.doc -35- 1283245 (f) φ3Ρ, (g) 加熱至約80°C。 又揭示製備式(IV-OH)之羥基化合物
(IV-OH) 或式(IV-OOH)之氫過氧化合物
.C—〇一OH R /〇/丨 R7-2 Rb (IV-OOH) 或式(V)之雙羰基化合物
或式(VI)之羧酸或其混合物之方法 84102.doc -36- (V) (VI) 1283245
其中r3、r4、115及1如前述順式及 (in-反幻之定義,且其h72、R9、R^ 義;該方法包括: 11、 (1)使式(III-順式)之順式_晞二酮 二酮(III-順式)及 k17、1^如前述定
(III-順式) 或式(III -反式)之反式-缔二酉同
(III-反式) 或其混合物,其中R3、R4、R5、R6、R9、β 及Rd如前述定義;在式R7_2〇H之醇(其中r7 ‘ 1 1、R17、Rb、 -2如前述定義)存 84102.doc -37- 1283245 在下與臭氧接觸。 又揭示製備式(IV-ΟΗ)之羥基化合物之方法
(IV-OH) 其中R3、R4、115及116如前述順式及反式烯二酮(III-順式)及 (III-反式)之定義,且其中R7_2、R9、Rh、R17及Rb如前述定 義;該方法包括: (1)使式(IV-OOH)之氫過氧基化合物
(IV-OOH) 其中 R3、R4、R5、R6、R9、Rll、Rl7、Rb 及尺7-2如前述定義 ;與氫過氧基-脫氧劑接觸。 又揭示製備式(VI)之羧酸之方法
84102.doc -38- 1283245 或其醫藥可接受性鹽,其中R3、R4、汉5及 0 „ 6 W迷川員式及 反式%二酮(III-順式)及(111_反式)之定義,且其 ϋ η /、Y R9、Rl 1 及17如前述定義;該方法包括: (1)使式(IV-OOH)之氫過氧基化合物
其中 R3、R4、R5、R6、R9、Rn、r17、Rb&R7 2如前述定 義;與選自下列所成組群之羧酸形成劑接觸: (a) 加熱, (b) 其共輛酸之pKa約5或以上之鹼, (c) 具有pKa小於約3之酸, (d) 醯化劑。 又揭示製備式(VI)之羧酸之方法
其中R3、R4、R5及R6如前述順式及反式晞二酮(III-順式)及 (III-反式)之定義,且其中尺9、Ru及R17如前述定義;該方法 84i02.doc -39- 1283245 包括: (1)使式(IV-OH)之羥基化合物:
OH \/ 〇 v- 或式(v)之雙羰基化合物
D
或其混合物,其中R3、R4、R5及R6如前述順式及反式烯二 酮(III-順式)及(III-反式)之定義,且其中R9、Rn、R17及Rb 如前述定義;與氧化性斷裂劑接觸。 亦揭示製備式(VII)之5,7-内酯之方法
D
其中 84102.doc -40- 1283245 (Va) R2HH ; R3為=〇 ; nH:_H ; (Vb) RUH; R3為R3a:R3b其中R3a及R3b均為观及 114為-H:-H ; 其中R9、R11及R17如前述定義;該方法包括: (1)使式(VI)之羧酸:
(VI) 其中 (I) R3為=0,R4為R4丨:R心2其中r4丨及r# 2之一為η且 RqKR4·2之另一個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 二個鍵;R64-H:-H ; (III) R3為 a-R3_5:p_R3-6其中 R3_5為 _〇_R3i&R3 6為 _〇劣32 其中RmK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 1 - C 3 fe基及
Roi及R32與所附接之-0-C-0-—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之 環狀縮酮 -(CH2HCR33R34)nl-(CH2)- 其中⑴為0或1 ; 其中R”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CVC3烷基;R4為 ; R64R6_5:R“,其中r6_5及r6_6之一與r5一起形成其所 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6-5與R“之另〆個為; 84102.doc -41 - 1283245 (IV) l為 a_R3_7:p_R3-8其中 r3-7為-〇_尺31及1^_8為 _〇劣32 其中R3AR32_如前述定義;R^R4 7:R4 8其中尺4 7及以4 8之一 與Rs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4-7與 R4-8之另一個為-H ; 116為-H:-H ; 其中R9、Ru及R17如前述定義;與具有pH小於约5之反應 介質接觸。 又揭示製備式(VII)之5,7-内酯之方法
D
(VII) 其中 (Va) R2為-H:-H,R3為=0 ; R4為-H:-H ; 其中R9、Ru及Ru如前述定義;該方法包括: (1)使式(VI)之羧酸
其中 (I) R3為=0; FU為 RaRq其中 Rq 及 r4-2之一為且 Ru 及R4-2之另一個與R5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 84102.doc -42- 1283245 個鍵;為·"Η··-Η, 其中R9、Rπ及R17如前述定義;在無水條件下與pH小於約 5之無水反應介質中接觸。 又揭示製備式(VII)之5,7-内酯之方法
(VII) 其中 ' (Vc) R2為-Η·、Η; R3為-〇-R3a:-〇-R3b其中 R3a及“為相 同或不同且為C「C3烷基或其中R3a&R3b與所附接之 一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之環狀縮酮 -(CH2)-(CR3 3R3 4)nl-(CH2)-其中η 1為〇或1 ; 其中R”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4及〇1-(:3烷基;&為 -H:-H ; (VI) R2 為-H>H; R3 為 R3c:R3d 及以4為以4^4,其中 R3c 及 R3d< —與或--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 一個鍵,且及Rm之另一個為CH^O-或及I。及 R4d之另一個為-H ;或 (VII) R2為 R2e:R2fK 心為 R3e:R3f其中 及 R2f之一與 R3e 或RaK — —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且
及〜之另-個為_H及R3e及〜之另—個為cH3 〇或CH 84102.doc -43- 1283245 ;或其混合物; •其中R9、Rll及Rl7如前述定義;該方法包括: (1)使式(VI)之羧酸:
其中 (III) R3為 a-R3-5:p-R3 6其中 r3 5為-〇-汉31及尺3 6為 0 ^2 其中!及R〇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VC3烷基及 R:n及R32與所附接之-0-C-0-—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之 環狀縮酮 -(CH2).(CR33R34)ni-(CH2)« 其中⑴為〇或1 ;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Ci_C3烷基’·心為 -H:-H,116為 R6.5:R6-6,其中 u R“之—與 (iv) r3為a-R3 7:卜R3 8其中R3 了為办〜及心8為〇、 其中R31及r32如前述定義;R44R47:R“其中R^R㈠之—2 /、心起开y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键,及R4 7與 R4-8之另一個為 _H ; R6* h:_h ; ^ 其中R9、Rn*!^7如前述定義;與至少催化量之酸接觸。 84102.doc -44- 1283245 又揭示製備式(VIII)之甲基酯之方法
D
其中 (I) R3為=0; R4為 lU.rRq其中 r41&r 之― 馬且r4^ 及R4·2之另一個與—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 個鍵;R6為-H:-H ; 其中R9、R11及R17如前述定義;該方法包括: (1)使式(VII)之5,7-内酯
D
(VII) 其中R4為-H:-H且其中R3、R9、Rn及R17如前述定義;與 含水鹼接觸’及 (2)使步騾(1)之反應混合物與甲烷化劑接觸。 又揭示製備式(VI)之羧酸或其醫藥可接受性鹽之方法
D
84102.doc -45- 1283245 其中 (I) R3 為—Ο,R4 為 r p 甘 r+> n - · · 4·2,、中R4-l及R4-2之一局七且匕4 1 及尺4·2之另一個與—如泌々朴 起开y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 個鍵;R6*-H:-H ; 其中R9、Rh及R17如前述定義;該彳法包括: (1)使式(VII)之5,7-内酯
(VII) 其中R4為-H>H ;且其中r3 與pH>7之反應介質接觸。 R9、Rn及R17如前述定義; 又揭示製備式(X-順式)之順式_氧缔=酉同之方法
其中R3、R4、R5及R0如前述順式及反式缔二酮(ΙΙμ順式) 及(III-反式)之定義,且其中R9、ru、Rn、Rb、RjRd如前 述定義;該方法包括: U)使式(II)之7α-經取代之類固醇: 84102.doc -46 - 1283245
(ID 其中R3、R4、R5及Re如前述順式及反式烯二酮(Η〗·順式)及 (III-反式)之定義’且其中Rn、R9、Ru及r17如前述定義; 在CrC4醇存在下與臭氧接觸,及 (2)使步驟(1)之混合物與氫過氧基-脫氧劑接觸。 又揭示方法355。一種製備式(X-反式)之反式-氧締二酮之 方法
Ο-CO-Rh ,Rb (X-反式) 其中R、R4、R5及R6如前述順式及反式烯二酮(III-順式) L(m-反式)之定義’ J其中 1定義;該方法包推·
C、 Rd (X-順式) 84i02.doc 1283245 其中 R3、R4、R5、尺6、R9、Rll、Rl7、Rb、Rc 及 Rd如前述 定義,與選自下列所成組群之異構化觸媒接觸: (a) 具有pKad々2之強酸, (b) 其共軛酸之0^^〉約8之三級胺,及 (c) 其共輛酸之pKa\” 8之三級胺之鹽, ⑷12 ’ (e) (Ci-C4)3P, (f) φ3Ρ ’ (g) 加熱至約80°C。 揭示製備式(IV-OH)之羥基化合物之方法
D
其中R3、R4、R5及R6如前述順式及反式烯二酮(III-順式) 及(III-反式)之定義,且其中117_2、R9、Rn、R17&Rb如前述 定義;或製備式(IV-OOH)之氫過氧基化合物之方法
(IV-OOH) 84102.doc -48- 1283245 其中R3、R4、R5、&6、尺7-2、尺9、Rll、Rl7及Rb如前述定 義,或製備式(V)之雙羰基化合物之方法
其中R3、R4、R5、R6、R9、Rll、Rl7及Rb如前述定義’或 製備式(VI)之羧酸之方法
(VI) 其中R3、R4、R5、R6、尺9、Rll及R17如前述定義’或其混 合物,該方法包括: (1)使式(X-順式)之氧晞二酮
(X-順式) 其中 R3、R4、尺5、尺6、R9、Rll、Rl7、Rb、Rc 及 Rd如前述 -49- 84102.doc 1283245 4義’或使式(x-反式)之氧烯二酮
(X-反式) 其中 R3、R4、R5、R6、r9、Ru、Rl7、Rb、心及1 如前述 定義,或其混合物,與臭氧在式Rw-OH之醇(其中Rw如前 述定義)存在下接觸。 又揭示製備式(VI)之羧酸之方法
(VI) 其中汉3、R4、R5&R6如前述順式及反式晞二酮(III-順式)及 (ΙΠ-反式)之定義,且其中R9、Ru及R17如前述定義;該方法 包括: (1)使式(II)之7α-經取代之類固醇:
D
84102.doc -50- 1283245 其中R3、R4、Rs及R6如前述順式及反式烯二酮(ΙΠ_順式)及 (ΠΙ-反式)之定義,且其中心」、r9、R"及如前述定義; 與選自下列組群之試劑接觸: (a) 在水及其共軛酸之]3{^>約8之鹼存在下之画化劑, (b) 氧給與劑, (c) 電化學氧化反應, (d) 在水存在下之醌, (e) 非醌氧化劑;及 (2) 使步驟(1)之反應混合物與臭氧在式Rm_〇h之醇(其中 R?-2為-H及視情況經一或兩個_〇h取代之Cl-C4烷基)存在下 接觸; (3) 使步驟(2)之反應混合物與氫過氧基脫氧劑接觸,及 (4) 使步驟(3)之反應混合物與氧化性斷裂劑接觸。 又揭不製備式(VI)之羧酸或其鹽之方法,
其中R 、d 3汉4、Rs及汉6如前述順式及反式烯二酮(III-順式)及 (ΠΙ反式)之定義,且其中R9、Ru及如前述定義;該方法 包括: (1)使式(II)之7α-經取代之類固醇 84102.doc -51 - 1283245
”中R3 h、Rs及&如前述順式及反式晞二酮(ΠΙ-順式)及 (ΙΗ反式)之疋義,且其、&、R"及Ri7如前述定義·,與 (1) 與臭氧在式Rw〇H之醇(其中為-H及視情況經一 或兩個-0H取代之Ci<4烷基)存在下接觸; (2) 使步驟(1)之反應混合物與氫過氧基脫氧劑接觸,及 (3) 使步驟(2)之反應混合物與氧化性斷裂劑接觸。 亦揭示製備式(VI)之羧酸之方法,
0H (VI) ”中汉3、R4、R5及R0如前述順式及反式晞二酮(ΠΙ•順式) 及(ΠΙ、反式)之足義,且其中心、Rii及I?如前述定義;該方 法包括: 84102.doc
(1)使式(X-順式)之順式-氧埽二酮: D
(X-順式) •52- 1283245 或使式(X-反式)之反式-氧烯二酮
(X-反式) 或其混合物,其中R3、R4、R5及如前述順式及反式晞二 酮(III-順式)及(III-反式)之定義,且其中R9、Rn、R17、Rb 、Re&Rd如前述定義;與氧化性斷裂劑接觸。 又揭示製備式(CII)之Δ9(11)-17·内酯之方法,
〇 其包括: (1)使式(CI)之11α-羥基-内酯
(CI) 與式(CVI)之Ν-氟烷基胺試劑接觸: 84102.doc -53- 1283245 ~'N & (CVl) Z2 其中: Z i為c i - C 4燒基; Z2gCl-C4烷基且其中4及6與所附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 選自吡咯呢基、哌畊基、哌啶基及嗎啉基所成組群之5_或 6-員雜環; 為-F或-CF3。 又揭示製備Δ9(丨n-類固醇(cv)之方法,
w6 (CV) 其中W5為: (Ό不存在,在C4及c5之間有雙鍵; (2) \¥6為w6_1:w6_2其中W6-2與w5—起形成其所 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鍵且W61&W6 2之另一個為_H/、 (3) 界5為〇〇-〇-且 w74a_w7 1:p_w7 2其中 w7 丨為 _c〇•而 與以心組態鍵結至C-5位置之氧原子以及以a_組態鍵結至 C-7位置之羰棊形成内酯(_〇_c〇_),〜7 2為_H ; 其中w6為: ⑴-η·、η ; 84l02.doc -54· 1283245 (2) 為W6_3:W6_4其中W6-3及W6_4之—與w5 一起形成c_5 及匕6間之雙鍵,及W0_3及Wh之另一個為_H ; (3) 為 \^6-3:\¥6_4且 W7為 W7-3:W7-4其中 w6 3及 w6_4之一與 或W7_4之一一起形成C_6及c_7間之雙鍵,及w㈠及w6-4 <另—個為·Η,及W?_3及W?_4之另一個為_H ; 其中1為: (1) a-W7_5:p-W7_6其中 R7_5為: (a) -H, (b) -CeN, (c) -CeC-H, (d) -CH=CH-CH3, (e) -CO-OH, (f) -CO-OW7_5A其中 \¥7〜為: (i) cvcu烷基, (ii) 視情況經1至3個Ci-q烷基、_F、-Cl、-ΒΓ 、^、C丨-C3烷氧基取代之-φ, (g) 視情況經1至3個Κ3烷基、_F、-Ci、-Br、-I 、C”C3烷氧基取代之_φ, (h) -CO-SW7-5A ’其中WV5A如前述定義, (i) -C0-CH=CH-0-C0-W7_5A,其中 w7 5A如前述定 羲, _ (j) -CO-COH, (k) -CH2-N02, ⑴-S-CO-W7-5A ’其中W7-5A如前述定義,
84l〇2.dOC -55- 1283245 (m) 5-甲基呋喃-2-基, (η) 5-第三丁基呋喃_2_基, 及 W7-6為-Η, (3) a-W7_7:P-W7_8其中 W7.7為-Η及 W7_8為: (a) -H, (b) -O-CCKCVCU 烷基), (c) -0-C0-0W7-8A其中 W7.8Ag : (i) Ci-C4烷基, F、-C卜-Br (ii) 視情況經1至3個Ci-C3烷基、 、-1、Ci-C3烷氧基取代之-φ, -F、-CM、-Br (iii) 視情況經1至3個CrC]烷基 、-1、Ci-C;烷氧基取代之-CH2-cp ;該方法包括: (1)使11a-羥基類固醇(CIV)
(CIV) 其中W5、W6及W7如前述定義 劑接觸 與式(CVI)之N_氟烷基胺試 I ΐ (CVI) F—C——C—Η Z1-N Z2 z 3 其中: 84102.doc -56· 1283245 Z 1為c 1 - C 4抗基; 冗2為C^C:4坑基且其中Zi&Z2與所附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 選自咯啶基、哌畊基、哌啶基及嗎啉基所成組群之5_或6_ 員雜環; Z3為-F或-CF3。 又揭示製備式(II)之△9(11 }-7α-經取代之類固醇之方法
其中Ri7為 ⑴=0, (3) a-Ri7_3:p-R17.4其中 r17 3為 _〇h及 r17 4為: (a) -C0-CH3, (b) -C0-CH2-0H, (c) -C0-CH2-0-C0-(CH2)〇.3-CH3 ; 在R”_6且-CH2-係以a_定向附接在ri7 (4) a-R17_5:p_R17-6其中r175及Ri76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O-CHr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卜定向附接 (5) a-R丨7.7:p-R丨Μ其中汉^及尺丨7 8與附接之碳原子
(6) _〇-CH(OR17-9)_CH2-Ch2-其中與氧(·〇)之鍵 組怨中C-17之4個键之一鍵,且斑袖甲奚彳、士 Μ )-CH2-CH2-其中與氧(·〇)之鍵係為β 一鍵,且與伸甲基(CH^)之鍵為以組 84102.doc -57- 1283245 ,中匕17之4個鍵之另—鍵’而形成含—個氧原子之%員雜 壤’其中1117_9為或CVC3烷基; (7) a-R17.u:p.Rl7 12 ; R17.1〇^ •(CH2)1.2-CH=CH2JLR17,12 為-OH ; 其中R〇、R4、Rs及如前述順式及反式烯二酮(ΙΠ_順式) 及(III-反式)之定義,且其中Rq如前述定義,該方法包括使 式(II)之11a-羥基之7β-經取代之類固醇:
其中R3、R4、R5、R6、Κ·7-1及Rl7如前述定義,與式(CVI)之 N-氟烷基胺試劑接觸。 又揭示製備式(III-反式)之Δ9(π)-反式晞二酮之方法’
(3) a-Ri7-3:P-Rl7-4 其中 Rl7-3 為-0Η 及 Rl7-4 為· 84102.doc -58- 1283245 (a) -CO_CH3, (b) -CO-CH2-〇h, (c) -CO-CH2.〇.c〇-(CH2)〇_3-CH3 ; (4) a-R17_5:p-R17_6其中 R17 5&Rl7 6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O-CHr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卜定向附接 在R17·6且- CH2·係以a -定向附接在{^丨7 5 ; (5) a-R17_7:p-R17_8其中 r17 7&Ri7_^ 附接之碳原子— 起形成含-O-CO-CHr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r係以以_定 向附接在Rn·7且-0係β-定向附接在ri7 8 ; (6) -0-CH(0Ri7-9)_CH2-CH2-其中與氧(·〇)之鍵係為 β 組悲中C-1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y)之鍵為a組 悲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5_員雜 環’其中1117_9為-11或CrCs烷基; (7) a-R17_11:p-R17—12 ; r17_1()4-(CH2)i 广ch = CH2且 為-OH ; 其中R3、R4、R5及Re如前述順式及反式晞二酮(ΙΠ_順式) 及(III-反式)之定義,且其中Rb、匕及心如前述定義,該方 法包括使式(III-順式)之1 la-幾基順式晞二酮
D
或使式(III-反式)之11 a_羥基反式埽二酮 ,C〇一Rd Rb \rc (III-順式) 84102.doc -59- 1283245
(III-反式) 其中R3、R4、R5、R6、R17、Rb、Rc及Rd如前述定義,與式 (CVI)之N-氟烷基胺試劑接觸。 又揭示製備式(VI)之Δ9(π)-羧酸之方法
其中Rl7為: (1) =0 ; (3) OC-Ri7-3:P-Rl7_4 其中 Rl7-3 為-0H 及 Ri7-4 為·· (a) -C0-CH3, (b) -C0-CH2-0H, (c) -CO-CH2_0_CO-(CH2)〇.3-CH3 ; (4) OC-Ri7_5:p-Ri7-6其中R17-5及R17-6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0-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0係以β-定向附接 在R 1 7 - 6且-C Η 2 -係以0C -定向附接在R 1 7 - 5, (5) a-Ri7-7:P-Rl7-8其中Rl7-7及Rl7-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84102.doc -60- 1283245 起形成含-o-co偶-⑽-之五員内酿,其中CH2·係以α-定 向附接在Rl7:7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178 ; (6) -〇-CH(〇R17_9)_CH2-CH2-其中與氧卜〇)之鍵係為β 中⑶之4個鍵之-鍵,且與伸甲基(d)之鍵為植 忍中CM 7炙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5_員雜 環’其中Rl79為_H4Ci_C3烷基; (7) a-R17_11:p-R17_12 ; r17 i〇為 _(CH2)i 2-CH=CH2且 為-OH ; 其中R3、iU、R5及R0如前述順式及反式晞二酮(ΠΙ-順式) 及(III-反式)之定義,該方法包括 ⑴使式(IV-0H)之11α-羥基名基化合物:
(IV-0H) 或使式(IV-00H)之11a-羥基-氫過氧基化合物
84102.doc -61 - (V) 1283245 或使式(V)之11 α-羥基雙羰基化合物
其中R3、R4、R5及尺6如前述順式及反式晞二酮(in-順式)及 (III-反式)之定義’且其中R7·2、及Rb如前述定義,與式 (CVI)之N-氟烷基胺試劑接觸;及 (2)使步驟(1)之反應混合物與氧化性斷裂劑接觸。 【實施方式】 依普利酮(ePlerenone)為9U 1α-環氧基-17卜羥基娠烷·4· 晞-3-酮-7α,21-二羧酸,内酯,甲基酯且因此含有7以_碳甲 氧基取代基其可作為醫藥劑而用於治療高血壓及充血性 心臟失調。製造依普利酮之主要困難點為導人〜·碳甲氧基 取代基。本發明之方法及中間物為製造依普利酮之改良方 法。 流程圖Α揭示本發明之—如 . ^ 叙万法,其中在7α-位置之加成 7 1為(Α1)本發明方法以經保護或未經保護之δ4,6_3_ 酮基類固醇m叔# i w σ。由万;類固醇A-環可經保護或未經保護 ,因此流程圖B揭示使λ4,6 7航甘4 使酮基類固醇⑴起始物保護成 1-3經保護< Α4,6 7
,θ - 7 _酮基類固醇(Ι-P)之改良方法。流程圖C 构不使7 α -經取抑起m η 句^ e ν ”代碩固鮮(11)轉化成依普利酮(IX)之另一路 仏(犬氧为解)。流程圖 _ _D扣不當類固醇A·環未經保護且 84102.doc -62- 1283245 為可變取代基(-A1)時之一般方法。流程圖£揭示使δ4,6-3_ 嗣基類固醇(I)轉化成依普利酮(Ιχ)之較佳方法。流程圖F揭 不複酸(VI)與5,7-内酯(VII)轉化之可逆性質。流程圖g揭示 當-Ι^·ι為(-Α2)時之本發明一般方法。流程圖η揭示當_Ru 為(-B)、(-C)、(-D1)、(_D2)或(_D3)時之本發明一般方法。 流程圖A方法中第一步騾係製備下式之7α_經取代類固醇 (Π)
其中 ⑴ R3為=0 ; R44R4_1:R4 2其中 R41 及 r4 2之一為 Η且 R41 及R4-2之另一個與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 個鍵;R64-H:_H ; (II) R3 為 R3.3:R3 4及化4為 R4 3:R4 4 其中 3及 4 之一為 _0_R31 及中 r31 為 Cl_C3烷基,R3-3&R3-4之另一個與 R4 3&R4_4 4一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與 R4-4之另一個為_H ; h為R6-3:R6-4,其中R6-3及R6_4之一與R5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6-3與r6-4之 另一個為-H ; (III) R3為 a_R3 5:β·Κ3 6其中 5為 〇_URw為 _〇_u 中R31&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1-C3燒基及 84102.doc -63- 1283245 R31及R32與所附接之-o-c-o- —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 子之環狀縮酮 轉(CH2HCR33R34)nl-(CH2)-其中化為〇或1 ; 其中R”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Ci_C3烷基;h為 -h>h ; 116為r6-5:r6_6,其中尺6 5及R“之一與&一起形成其所 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與尺“之另一個為; (IV) R3為 a-R3_7:p-R3_8其中 r3 7為办R31 及 r3 8為 其 中r31及r32如前述定義;R^R4_7:R48其中R4 jR48之一與 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尺^與心^ 之另一個為_H ; 116為-H:-H ; 其中R7d為式(-A1)之分子片段
或式(-A2)之分子片段
其中Xi* : -S-, -0-或 -NXU1-且其中Xu為: -H, 84102.doc -64 1283245
Ci-CU烷基, CO-OXw其中 Xi_2* CVC4烷基或-CH2_cp, -CO-Xw其中Xi_2如前述定義, -CO-φ,其中_φ為在鄰-位上經-CO-O-CCi-CU烷 基)取代, -SOHCVCs 烷基), -S02-cp其中φ係視情況經1或2個 CVCU烷基,
Ci-G烷氧基取代;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vq烷基或 視情況經1或2個 CVC4烷基,
Ci-q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c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VC4烷基, CVC4烷氧基, -0-Si(R)3其中R’s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CVC4烷基 、-φ、Ci-C4燒氧基及_OH, -F、-Cl、-Br、-I ’ -CO_OCH3 及 -CO-Ry其中Rc-i為CVC4烷基或-φ ; 84102.doc -65- 1283245 其中r4係選自下列組群 -H, -CEN, eve!。烷基; cvc4烷氧基; -CHyORw其中Rcm為-H或CVC4燒基 _CH2_N(Rd-6)2其中兩個R“為相同或;j C 1 - C 4 基’ -φ, -CO-Rd_6a其中 Rd-6a* Ci-C4燒基或 -CH^O-CO-Rd—i其中Rd·!如前述定義, -CHiORu)2其中Rd_i如前述定義且其 起為: -CH2-CH2· ’ -CH2-CH2-CH2-, -CH2-C(CH3)2-CH2-, -CHGO-CO-Ry)2其中Rd i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O-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Sn(Rb-i)3其中Rw如前述定義, -S-Rd_5其中Rd·5為Ci_C4烷基或砷, -N(Rd_6)2其中R“如前述定義, 其中Rc及Rd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 84102.doc 同且為: φ, 中兩個Rd. 1 — -66 - 1283245 .氺:
Ei 其中Ei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H, CVC4烷基, -F,-Cl,-Br,-I, -0E卜1其中Ei.丨為: -H, C 1 - C 4燒基, -φ,或 -SiEwEwEM其中Ει_2、Ει·3及Ει_4為相同或不同 且為CVC4烷基或-CVCU烷氧基, -S-Eu其中Ει_5為C1-C4燒基或- φ, -SJOhd-Eu其中ΕΝ5如前述定義, -N(Rd·6)2其中兩個Rd_6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義, -PCOKO-Ewh其中EN1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CEi=M (-B) 其中E!如前述定義,及 其中Μ為: (1) =0, (2) =Ν-Ε2其中Ε2係選自下列所成組群 -Η, 84102.doc -67- 1283245 CVC4烷基, 含1或2個雙鍵之(^-(:4晞基, 含1個參鍵iCrCU炔基, -CO-OEw其中 烷基, -C^Enh-OE2·2其中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義及其中£2_2為 -φ,或 -Si(R)3其中二個R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装、 -ΟΕ2·2其中Ε2·2如前述定義, ’ -S-E2_3其中Ε2·3為CVC4烷基或_φ, -S-(〇)i-2-E2_3其中Ε2_3如前述定義, N(Rd·6)2其中兩個R0d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三個r如前述定義; (3) -C(E2)2其中E2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義, 其中E!KE2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视情況含有3至 個下列基之5至7員環 " -0-, -NXm-其中X!,丨如前述定義, -CE2=其中e2如前述定義, -C(Rb)2•其中Rb如前述定義且視情況含有_
雙鍵; A 84102.doc -68- 1283245 -C三c-e2 (-C) 其中e2如前述定義; -ch2-ch=ch2 (-D1) -ch=c=ch2 (-D2) -CH2-C 三C-H (_D3) 其中r9為: (1) -Η, (2) -OH, (3) -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成 之組群 -Si(_CH3)3, -Si(-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4) -F ; 其中Ri i為· (1) =0, (2) -H:-H, (3) a-Rii-i:p-Rii_2其中 Rii-i為: ⑷-H, (b) -0-Rn_3其中 R1N3為: ⑴-H, (ii)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且 84i02.doc -69- 1283245 其中RU-2為: (a) _H, (b) _0士ι“其中 Rh_4為: (Ο, (1 i)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但 條件為Rii-i及R1U2之一必須為, (4) Rii-5.Rn_6其中以115或Rii_6&R9之一與反9一起形成 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心“或心“為, (5) a-R1N7:p-R"-8其中 Rn jR9與屮一起 ㈡間之魏化物及Rll.84.H, ^ 其中R17為: (1)=0 ; (2) a-Rl7-l:p-Rl7-2 其中 Ri7-1 為·· ⑷_H, (b) -CeC-H、 (c) -C 三N、 (d) 其中Rn-i-i係選自下列所成 之組群 ⑴-Η, (ii) 其中R17-1-2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VC4烷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氫峨喃基, (e) -C =C-CH2_〇-(經基保護基)’其中經基保護基 如上述定義, 84102.doc -70- 1283245 (f) -CH2-CH2-CH2-OH, (g) -CHrCH^CHrCK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O-〇-且其中 R17_2為-0H ; (3) α-ϊ117_3··β-Γ117_4其中 R17_3為-OH及 R17_4為: (a) -CO-CH3, (b) -CO-CH2-OH, (c) -C0-CH2-0-C0-(CH2)〇_3-CH3 ; (4) a-RmH7·6其中Rl7 5&Ri7 6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O-CHr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〇係以卜定向附接 在R17·6且-CH2·係以a-定向附接在5 ; (5) a-R17_7:P-R17_8其中 Ri7-7&Ri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0-C0- CO-CH2_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定 向附接在Ri7·7且-0係以卜定向附接在;
罐,其中R17_^-H或cvc3烷基;
84102.doc -71 - I283245 其中 (I) R3為=〇 ; r 立 4+ » 、 ' 為汉4·1 :R4-2其中R‘1及R4-2之一為-H且Rq 及R4-2之另一個逝P , Try Jb ^ ”心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第二 個鍵; (1_ 縮酮)R3 為 R u ^ , 复 3巧 R3'9:r3-i〇其中 R3-9為-〇-R31 及 R3,為 _0-R32 其中r3a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 1 - C 3 基及 I〖及R32與所附接之_0_c_0_ 一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 予之環狀縮酮 -(CH2)-(CR33R34)nl-(CH2)-其中⑴為0或1 ; ·,R4 為 石炭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及Cl-c:3烷基 汉4-9:114-10 ;其中Rw及Rqo之一與Rs—起形成其所附接/ 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之另一個為_H ; 成 其中尺9、RuSRn如前述定義;與選自下列化合物之 物接觸 〈心 (a)式(A)之化合物
R
(A1) 或 (A2) 84102.doc -72- 1283245 其中χι、Rb、Rc及Rd如前述定義,及
其中 Ra係選自由 _H、_ZnL、_BL、_siL3、-SnL3、-Cu、-CuL 、-A1L2、-HgL、-Ag、-MgL、-Li及-COOH所成之組群,其 中 L為-OH、CVC4烷基、-F、-C卜-Br、-I、-CN、-CHCVCs 燒基)、2-4 吩基、(cH3)2C(0-)-C(0-)C(CH3)2 及 oc ; (b) 式(A’)之化合物:
Rb-CO-CHRb-CHRc-CO-Rd (A,) 其中Rb、1^及Rd如前述定義; (c) 式(A”)之化合物:
其中Re為: CVC4烷基, -CCKCVCU烷基或呷),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且其中Xi、Rb、Rc及Rd如前述 定義; (d) 式(B)之化合物
Ra-CEi=M (B) 其中Ra、Ει及Μ如前述定義; (e) 式(C)之化合物 84102.doc -73- 1283245
Ra-C 三C-E2 (C) 其中Ra&E2如前述定義; (f)式(D1、D2及D3)之化合物
Ra-CH2-CH=CH2 (Dl)
Ra-CH=C=CH2 (D2)
Ra-CH2-C 三C-H (D3) 其中Ra如前述定義,該方法係在下列存在下接觸: (1) 路易士酸, (2) 具有pKa<^々5之質子酸,或 (3) 具有pKa<約2之下式之二級胺之鹽: 〇
Rs-2^An〆%3 /N / —Rs-5 H" Rs-4 其中
Rs-2為-H、Ci_C4規基、-φ、-CH2-(p, 1^_3為七、CVC4烷基;
Rs_4為-Η、CrC4烷基、-φ ;
Rs_5為-Η、Ci-Q烷基、-φ ; 其中
Rs-2
Rs-5 Rs-4 Η 84102.doc -74- 1283245 RS-2為-Η、Cl-c4烷基、呷、_CH2 (p ;
Ks-4為-Η、CfQ燒基、-φ ;
Rs·5為 _Η、CVC4垸基、-φ。 對△ ·3_酮基或其縮酮⑴而言,較好R3、R4及R5為⑴R3為 =0 ; R4為R4-1:r4_2其巾R4eR4 2之_為4且尺4 AR4 2之另 個人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心為 -H:-H。 對7α-經取代之類固醇(π)而言,有四組上述之類固醇 Α-/Β-%。⑴、(ΙΠ)及(IV)組可於本發明方法中操作。然而 其中R3為R3-3:U汉4為R4 3:R“其中尺3 3及之一為 、31及中R31為Cl-C3烷基,R3-3及R3-4之另一個與R43&R44 之一、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與 一“《另個為也R6為υ“,其中R6-3及R"之一與r5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r“之 ::為·Η<(ΙΙ)組為Δ3,5_3,3·二燒氧基環系統,其無法被 轉化成本發明其他中間物。由於其可轉化成可用於本發明 万法中《對應Δ4嗣基類固醇Α秦環系統,因此有用。 f本發明之7α_經取代之類固醇⑼及其他類固醇化合物 =除5,7_雙内酿(VII)以外,她^ Χ 3心、心及R6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3^0; 個键個與R5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 個鍵,R6為-h:-h ; (ΙΠ) R3為 a-R3_5:p-R 並中 R . ^ ^ ”中 3·5 為-〇-1^及113 6為-〇1132其 84102.doc -75- 1283245 中〜及R32與所附接之-o-c·0-一起开u式_(CH) (CR33R34)nKCH2R 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ηι為〇 ·以 ·η:·η ’·尺6為n,其中R6 5及R6 6之—與R广起^ 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與I之另-個為H、; ⑽R3為a_R34_R3 6其中R3 5為_0 R31及m心其 中R31及R32與所附掂夕n r η 士 ^ 、 附接《-〇_c_0_ 一起形成式-(CH2)- (CRdR34)^ ((^2)_之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為1且及 R34均為 C成基;R4m R64R6 5:R6 6,其中 尤一與I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 與R6-6之另一個為。 =本發明之7α'經取代之類固醇(11)及其他類固醇化合物 而言,除5,7·雙内酯(VII)以外,有關類固醇α_/β·環系統, 更妤 R3、R4、r5&R6 為: (I) R3為=〇 ·,r4&r4_1:r4-2其中 R41 及 R4 2之一為 _HaR4 i 及Rq之另一個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 個鍵,R6為-H:-H。 有關類固醇C-環,較好R9&ru為: (a) Ru為 其中 &115或11116及119之一與119一起 形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u5或心^為七, (b) a-Riuip-Rn-s 其中 rH7 及 r9 與 _〇_一起形成。_9 及 c-ii間之環氧化物及Rll_8a_H, 中Ru·3為_H且其中R"·2為-H。更好r9及Rn為: (4以11為1111-5:1111-6其中1111-5或尺11_6及化9之一與&9一起 84102.doc -76- 1283245 形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u 5或Rii 6為_H。 有關類固醇D-環,較好R1?係選自下列組群: ⑷〇c-R17-7:p-R17-8其中R17 7&Ri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_0-C0-CH2_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心定 向附接在Rn·7且-〇係以β-定向附接在; (b) =〇 ; (c) a-Rn-rP-Ri7·2 其中 Ru·7 為-CeC_h且其中 Ri72 為 _0H ; (d) _CeC-CH2-0_R17-1。 有關7a-經取代之類固醇(11),較好R7 i為式(-Α1)之取代基 。又更好Χ^_〇-。較好Rb&Re為七及較好Rd*Ci烷基。較 好Ra為-H。較好對Ra而言,L為 -對 Znl^ _C1、-Br、-I ; -對BL為兒茶酚酯, 兩個-0H, HO-CH2-CH2-OH, ho-ch2_ch2-ch2-oh, H0-CH2_(CH3)2-CH2-0H ; -對SiLsgCi烷基; -對 SnL3為 CiSn-C^烷基; -對CuL為2-嘧吩基或-CN ;及 -對 All^gCrC^烷基。 當Ra為Cu,在Cu為陽離子性之例中一個Cu可有兩個Ra基。 較佳之可變取代基 84102.doc -77- 1283245 、Ra、Rb、Re、Rd及非恰對Δ4,6」-酮基類固醇或其縮酮 ⑴及/或7α-經取代之類固醇(π)而言,且亦對本發明所有化 合物⑴至(XV)而a ’除非有特別註明。類似地,對下述其 他可變取代基如R7-2及/或本發明中所用之化學試劑如氧 給與劑、鹵化劑、異構觸媒、氫過氧基_脫氧劑、酸形成劑 、醯化劑、氧化性斷裂劑、脫氧劑在整個說明書中係定義 為與第一次所討論者相同。由於許多該等可變取代基及化 學試劑表示數次,需了解各次表示係重複述及及所包含者 、較佳者以及更佳者。 較好酸反應物為路易士酸。路易士酸必須親電子性而足 以與Δ4,6-3-酮基類固醇或其縮酮(I)複合,但親電子性卻不 會致使與親核試劑(Al)、(Α2)、(B)、(C)、(Dl)、(D2)或(D3) 複合,如熟知本技藝悉知者。再者,較好路易士酸係在選 自由CVC3醇、乙二醇、1,2-或1,3-丙二醇、2,2_二甲基-或2,2-二乙基-1,3-丙二醇及苯酚所成組群之醇存在下使用。更好 該醇為Ci-Cs醇或其混合物。可用之路易士酸包含選自下列 所成之組群 BX3、A1X3、SnX2、SnX4、SiX4、MgX2、ZnX2、TiX4, Rh(acac)(CH2CH2)2(2,2’-雙(二苯基膦醯基聯莕), Rh(CH3_C 三N)2(環辛二晞)(BF4),
Rh(acac)(CH2CH2)2(dppb),
LiC104, K10蒙脫土黏土,
Yb(OTf)3, 84102.doc -78- 1283245
LiCo(B9C2Hii)2,
PdX2,
CrX3,
FeX3,
CoX3,
NiX2,
SbX5,
InX3,
Sc(OTf)3, cp3C+X、 (R)3SiX其中xaCi-CU烷基及-φ ;其中係選自由F·、Cl、 Br·、Γ、_0-S02CF3-、PF6-、BF,及 CIO,所成之組群; Pd(CH2-C0-0 )2 ; bf3_二乙基乙醚化物複合物; BF3-乙酸複合物; bf3-甲基第三丁基醚複合物; BF3-二正丁基乙醚化物複合物; bf3-二甲基乙醚化物複合物; B F 3 -二甲基硫醚複合物; BF3-苯紛複合物; BF3-蹲酸複合物;及 BFy四氫呋喃複合物。較妤路易士酸係選自下列所成之 組群:BF3,BF3-二乙基乙醚化物複合物;乙酸複合物 ;BF3·甲基第三丁基醚複合物;bf3-二正丁基乙醚化物複合 84102.doc -79- 1283245 物;BFr二甲基乙醚化物複合物;bf3-二甲基硫醚複合物; BFy丰酚複合物;bi?3·磷酸複合物;及8?3-四氫吱喃複合物 。更好路易士酸為BF3-二乙基乙醚化物。甚至更好bF3_二乙 基乙酸化物係在Cl-C3醇存在下使用且又更好bf3-二乙基乙 醚化物係在C2醇存在下。具有!>1^<約5之酸係選自下列所成 之組群:甲酸,乙酸,丙酸,苯甲酸,亞硫酸,氫氟酸, 氟硼酸,對-甲苯磺酸,甲烷磺酸,苯磺酸,三氟于烷磺酸 ,南氯酸,二氟乙酸,三氯乙酸。較好具有口尺/約5之酸為 乙酸。當進行Δ4’6」-酮基類固醇或其縮酮⑴轉化成對應7α-經取代類固醇(II)時,需使用至少一當量之式(Α)、(Β)或(c) 試劑,較好使用1至2當量。使用額外試劑不成問題,但浪 費化合物。該反應可在各種溶劑如選自 Ci-C6 醇,
Ci-C6醇及選自乙腈、硝基甲烷、甲苯、二氯甲烷及乙酸 所成組群之溶劑之溶劑混合物中進行。選擇路易士酸及溶 劑中需考慮之一因素為7α-經取代之類固醇(π)之酸敏感度 。該反應需以路易士酸及在產物穩定之溶劑中進行,為熟 知本技藝悉知者。較好溶劑為質子性溶劑,如pKa小於約19 者。該反應可在約-78t至約6(TC之溫度範園進行;較好在 約-40°C至約-15°C之溫度範圍。更好反應在約_2〇1之溫度 進行。反應-般進彳t數小時錄天,視利當量數及反應 溫度而定。 可用之7α-經取代類固醇(„)包含選自下列所成組群者: 17β-經基·7α-(5,-甲基·2,_吱喃基)_娠烷_4,9_二缔_3-酮 84102.doc -80- 1283245 -21-幾酸,γ-内酯, 11«,170-二羥基-7〇^(5,-甲基-2,-呋喃基)-娠燒-4-晞-3-酮 -21 - 酸,γ -内酿’ 9α,11α·環氧基-17β-羥基·7α-(5,-甲基-2,-咬喃基)_娠烷 -4-晞-3·酮-2卜羧酸,丫-内酯, 170-羥基-7〇6-(5,-第三丁基-2,-呋喃基)_娠烷-4,9(11)-二缔 -3-酮-21-幾酸,丫-内酉旨, 11α,17β·二雍基-7α-(5’ -第三丁基-2,-吱喃基)-娠燒-4-晞 -3-酮-21·羧酸,γ-内酯, 11α,17β-二羥基-7α-(4’·溴·2、呋喃基)-娠燒-4-烯-3-酮 -21·幾酸,γ-内酿, 11α,17β-二羥基_7α·(4’-甲基-2’-呋喃基)-娠烷-4_烯·3·酮 -21-幾酸,γ_内酿,及 7α-烯丙基-Ι7γ-羥基娠烷_4,9(11)-二烯·3-酮,21·羧酸,γ- 内酯。 儘管使7α-經取代之類固醇(Π)就地進行次一步驟,但較 好在進行次一步驟前單離並純化該7α-經取代之類固醇(II) 。純化該7α-經取代之類固醇(II)之較佳方法為結晶法。純 化該7α-經取代之類固醇(II)之方法包括使使含有大於5%之 7 β-異構物之7α-經取代之類固醇(II)自選自乙酸乙酯、丙二 醇及乙酸丁酯所組成組群之溶劑中結晶。較好獲得大於 99.8%異構物純度之7α-經取代類固醇(π)且較好結晶溶劑 為乙酸正丙酯。可使用結晶辅溶劑。 流程圖Α方法中次一步驟係藉氧化性方法使7(χ_經取代之 84102.doc -81 - 1283245 類固醇(π)轉化成對應順式-烯二酮(ΠΙ-順式),其包括:使 式(II)之7α-經取代之類固醇與選自下列組群之試劑接觸: (a) 在水及其共輛酸之pKa>^々8之鹼存在下之函化劑, (b) 氧給與劑, (c) 電化學氧化反應, (d) 在水存在下之g昆, (e) 非自昆氧化劑。較好該試劑為画化劑。可用之由化劑包 含選自下列所成組群者··二溴二甲基乙内醯脲,二氯二甲 基乙内醯脲,二碘二甲基乙内醯脲,小氯丁二醯亞胺,N_ 溴丁二醯亞胺,N-碘丁二醯亞胺,三氯異氰尿酸,次氯酸 第一丁酉曰,3-溴-1-氯_5,5-二甲基乙内醯脲。使用鹵化劑時 ’所用I需至少一當量之齒化劑;較好使用約1〇至約1〇5 當:之||化劑。更好^化劑量約1〇1當量。其理由為需要一 當量完成反應但任何過量則需要捕捉。適宜捕捉劑包含聯 -亞硫酸鹽、異丁基乙晞基_、2甲基吱喃及次磷酸。可 用之氧給與劑包含下列所成組群者·· 過氧酸, 單態氧接著亞磷酸鹽或硫脲, 三重態氧, 其中Q4&Q5為相同或不 過氧化氫與選自Q4_c〇-q5之酮 同且為·· 經1至9個-C1或-F取代之Cl_c4烷基 ,且其中 Q4及Q5與其所附接之碳原 酮及下式之顯I : 子一起形成5至7員之環狀 84102.doc -82- 1283245 及
〇 / CH2
過氧化氫與甲基三氧代基釕之組合, 三氯乙醯基腈/過氧化氫, 三氯乙醯胺/過氧化氫, DDQ/水, 對-氯酿/水, (p-C(CH3)2_0_〇H或燒基過氧化氫與含金屬之活化劑組合 ’其中统基係選自C4-C1G燒基且含金屬之活化劑係選自 異丙氧基)4、過氧鎢磷酸鹽、V0(乙醯基丙酮酸酯)2及M0六 羰基所成之組群。較好氧給與劑為過氧酸。可用之過氧酸 包含選自下列所成組群者: (a) 視情況經1或2個<1或屮〇2取代之過氧苯甲酸, (b) 式 Cn2(Q6)2n2+1_c〇3H之過氧羧酸,其中 為-Η、-Cl或 _F, 84102.doc -83- 1283245 (c)過氧酞酸,及 ⑷過㈣窥。存在之過量氧給與劑亦需如齒化劑所用 又丁以捕捉。7α_經取代之類㈣(id轉化m缔 1!:順式)期間需要鹼中和所產生之酸。使用之鹼包含° 乙故鹽、碳酸氫鹽、破酸鹽、丙酸鹽、苯甲酸鹽、 磷酸鹽及硼酸鹽所成之組群。例如當齒化劑為二漠二甲: :::膽時,產生氫溴酸。因此,所產生之每當量酸需二 、田Y《鹼。實務上’使用略為過量,約】.5當量。此反應 <適宜溶劑為水可溶混且可同時溶解¥經取代之類固^ ⑴)及南化劑或氧給與劑者。丙鯛及THF為較佳溶劑。反應 較好在室溫進行’約2〇至約25t。反應發生數小時,视^ 給與劑或齒化劑之反應性而定。當形成順式_晞二酮邮順 式)時’其未必需單離及純化,但較好“就此,,或就地用於後續 《轉化反應。較好順式·埽二嗣(ΠΙ_順式)為導幾基·Κ順 式1,4_ 一氧代戊_2u,-基)娠燒_4,9(⑴-二缔 叙奴’ γ-内酿。用以使7〇〇'經取代之類固醇⑼轉化成順式_ 晞二酮(III-順式)之其他可用氧化劑包含醌(他處所列者)。 該7α-經取代之類固醇(11)與化學計量之醌及至少化學計量 之水在水可溶混之有機溶劑中接觸。該接觸較好在約室溫 進行。此外’氧化可藉電化學完成。該電化學氧化反應係 使7 α -經取代之類固醇(Ι ϊ )與化學計量以下之醌(較好為 DDQ)及至少化學計量之水在電化學電池中使用標準電化 學技術如1^ 4,270,994所述之技術進行。最後,氧化反應可 藉非醌試劑%成,其包含乙酸錳、過錳酸鉀、硝酸鈽銨、 84i02.doc -84- 1283245 亞碘醯笨、碘苯二乙酸鹽、碘苯雙三氟乙酸鹽、鉻酸瓊 斯4劑”)及四乙酸鉛。該等反應一般在含水丙酮作為溶劑 中,在約室溫(20-25t)進行,但許多水可溶混之有機輔溶 劑可用於替代丙酮。影響此轉化之其他氧化劑包含過氧化 氫或有機過氧化氫(他處所列者)與金屬觸媒如金屬三氧代 基釕、乙酸鈀、三氯化釕或四氧化釕組合。該等反應可在可 溶解7α-經取代之類固醇(„)之任何溶劑中如二氯甲烷、丙 酮等中進行。包含釕觸媒該反應較好在含水乙腈中進行。 流程圖Α方法中,該順式-晞二酮(ΙΠ_順式)可轉化成對應 之反式-晞二酮(III-反式)或可轉化成過氧基化合物 (IV-OOH)、羥基化合物(ιν-〇Η)、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VI)或其混合物。當使用羧酸(VI)一詞時,其代表且包含其 醫藥可接受性鹽。該等鹽包含鈉、鉀、鋰、鎂、四丁基銨 及與DBU、四甲基胍、三乙胺等之羧酸鹽。特定陽離子之 鑑定性並不重要因為當形成酸時其將流失,而最終轉化成 甲酯(νιπ)及依普利酮(IX),其在7〜位置需要甲基酯。較好 使順式_晞二酮(in-順式)可轉化成對應之反式_烯二酮(πι_ 反式),而非使順式-烯二酮(ΙΠ-順式)可轉化成過氧基 (IV-OOH)、羥基(IV-OH)及雙羰基(V)化合物之混合物。 當順式-烯二酮(III-順式)可轉化成對應之反式_晞二酮 (III-反式)時,該順式-晞二酮(m-順式)與異構觸媒接觸,其 可為化學劑包含: (a) 具有pKa<約2之強酸, (b) 其共軛酸之!)1^>約8之三級胺,及 84102.doc -85- 1283245 (C)其共軛酸之1)&3>約8之三級胺之鹽, ⑷12, ⑷(Ci-C4)3P, (f) φ3Ρ, (g) 加熱至約80°C。 較好該異構觸媒為pKa<約2之強酸。當異構觸媒為pKa< 約2之強酸時,可用之昨3<約2之強酸包含選自氫氣酸、氫 溴故、氫蛾酸、氫氟酸、硫酸、磷酸、硝酸、三氣乙酸及 二氟乙酸所成之組群者,較好卩尺/約2之強酸為氫氯酸。當 兴構觸媒為pKa<約2之強酸時,較好使用無水態或若使用含 水混合物,該反應係以水相可分離之兩相系統進行。當異 構觸媒為其共軛酸之{)&3>約8之三級胺,則可用之其共輛酸 之pKa4 8之三級胺包含選自(qan(其中Q3為Ci-q烷基) 、DBU、DBN、DABCOK、對-二甲胺基p比淀及咯啶基 吡啶所成之組群者。當異構觸媒為其共軛酸之8之三 級胺之鹽,較好其共軛酸之1)&3>約8之三級胺之鹽為吡啶氫 氯酸鹽。無關使用何種化學試劑,僅需催化量。例如,形 成順式-缔二酮(III-順式)後,僅添加含一般雜質之氫氯酸之 市售氯仿即足以轉化成對應之反式_埽二酮(111_反式),參見 實例4部分2。順式-烯二酮(m-順式)轉化成對應之反式_烯 一酮(III-反式)可在2〇-25°C(室溫)進行。在室溫,該反應通 常進行數小時。反應過程必須藉標準方法如LC4TLC追蹤 以確使反應不致過長。若反應過長,則反應再形成含△、 雙鍵之7α-經取代之類固醇(11)。一旦反應進行完全,期望 84102.doc -86- 1283245 終止該反應’該反應可如下終止。當異構觸媒為版或其共 軛酸之pKa>約8之三級胺之鹽時,可藉水洗終止該反應。若 使用含水酸作為異構觸媒時,最好分離相接著以水洗滌該 非水相。若異構觸媒為其共軛酸之{)1^>約8之三級胺時,則 反應混合物以含水酸洗滌接著以水洗滌。該反式-烯二酮 (III-反式)可單離及純化,但較好不單離及純化且較好就地 進行。 流程圖A方法中,下一步驟係使順式—烯二酮(ΙΠ_順式)或 反式-烯二酮(III-反式)或其混合物轉化成對應氫過氧基化 合物(IV-OOH)、羥基化合物(IV-〇H)、雙羰基化合物(ν)及/ 或羧酸(vi)或其混合物。該順式-晞二酮(ΠΙ_順式)或 烯一酮(in-反式)或其混合物係藉由使順式-晞二酮(m_順 式)或反式-埼二酮(in—反式)或其混合物與臭氧在式r72_〇h (其中R7·2為-η或視情況經一或兩個_〇H取代之烷基) 存在下接觸,而轉化成對應羥基化合物、過氧基化合物 (IV-ΟΟΗ)、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νι)〇此包含水、甲 醇、乙醇、丙醇、異丙醇、乙二醇、甘油等。較好 、Cl或為異_C3;更好Hh、Ci或為異_c3之混合物。此 欠甲醇及井丙醇為較佳之Rw〇h。該類固醇起始物 需使用^此反錢行之低溫转該起始物之溶劑之溶液 中。一氣甲烷為較佳溶劑。反應溫度可低如-载達约4〇 二較:溫度自約,達約更好溫度― 越具選擇性;溫度越冑,選擇性越低。因此,所用 貫溫度將隨所用特定反應物及所需選擇性而異。使反應 84102.doc -87- 1283245 進行至起始物還原至小量。當起始物消耗或臭氧將藉與若 存在之△-及/或△ (11 l雙鍵反應而破壞產物時,需終止兮臭 氧。該醇RwOH以大為過量使用以充分捕捉所產生之幾基 氧化物中間物。再者,反應溫度、使反應進行之時間及特 定醇Rw-OH之性質,將決定產物特性或若產生一種以上產 物,則可決定其比例。若醇Rw-OH具有受阻尺7·2基,則產 物更可能為雙黢基化合物(V),所有其他事項均同等。類似 地’若醇R7_2_〇H不具有受阻Rw如甲基,則產物更可能為 羥基化合物(IV-OH),所有其他事項均同等。藉氧化方法製 得之較佳產物為羧酸(VI)。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可藉使氫過氧基化合物 (IV-OOH)與氫過氧基-脫氧劑接觸而轉化成對應羥基化合 物(IV-OH)。較好使用溫和之氫過氧基_脫氧劑,第一為均 可脫氧化及第二不會加入該類固醇分子中。可用之氫過氧 基-脫氧劑包含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QiQd其中(^及^為相同或不同且為Cl_c4烷基或苯基, 聯二亞硫酸鹽, 亞硫酸鹽, 硫代硫酸鹽, 四氫p塞吩, 亞硫fei氣鹽, 石瓦月尿, 丁基乙晞基_, (C1-C4坑基)3膦, 84102.doc -88- 1283245 三苯膦,及 四甲基乙烯。較好該氫過氧基-脫氧劑為二甲基硫醚。當 氫過氧基-脫氧劑為聯二亞硫酸氫鹽及亞硫酸鹽時,鈉及鉀 為較佳之陽離子。需要一當量之氫過氧基-脫氧劑,但一般 使用一當量以上如約2當量以確使所有氫過氧基化合物 (IV-OOH)還原。該反應在2〇·25Χ:進行且一般約丨小時完成 。右需要該羥基化合物(IV_0H)可單離及純化,但較好未經 單離或純化就地進行。較好該羥基化合物(IV)為17p—羥基 氧代_2’_異丙氧基-2,·羥基乙基)_娠烷_4,9(11)-二晞 -3酉同-21-叛酸,γ-内酉旨。 氫過氧基化合物(IV_00H)可藉使氫過氧基化合物 (ιν-ο〇Η)與選自下列所成組群之羧酸形成劑接觸而轉化成 對應之羧酸(VI): (a)加熱, (b) 其共軛酸之pKa約5或以上之鹼, (c) 具有pKa小於約3之酸, ⑷醯化劑及醯化觸媒。當羧酸形成劑為⑷加熱時,該反應 混合務須加熱至約3〇至約12Gt之範圍;較好賴至約贼 之範圍。當賴形成劑為⑻其共轭酸之瓜约5或以上之驗 時’可用之酸包含選自氫氧化物、碳酸氫鹽及碳酸鹽所成 組群之無機驗及選自(q3)3N (其中q^Ci_C3燒基)、卿、 DBN、DABCO、叶匕咬及盤-田…甘 、 、于-一 T胺基吡哫所成組群之有機鹼 。較好該鹼為碳酸氫鹽。以、倍女p s、μ l 1 ^ 必頊有足量惑鹼以中和所產生之 類固醇酸及任何額外之酸副甚 ^ ^ ^ ^ | <馼岫屋物。當羧酸形成劑為(c)具有 84102.doc -89· 1283245 pKa小於約3之酸時,可 敗匕呂選自虱虱鉍、硫酸、磷 -^及式R* -i-cooh(其中% .丨為_H及視情况經i至3個 α及姆代之Cl_c成基)所成之組群;較佳為甲酸及三氣 乙酸/雖然催化量之酸已足夠,但較好為數當量。當叛酸 形成劑為⑷醯化劑時,可用之醯化劑係選自% -2-c〇-〇_co_Rk 2所成之组群,其中尺酸2為 酸 -H, 視情況經1至3個-C1及-F及-φ取代之Ci_C3烷基。 較好醯化劑為乙酸酐或三氟乙酸酐。需要一當量之醯化 劑。當使用醯化劑時,較好與醯化觸媒使用。較佳之醯化 ^媒為吡啶及對-二甲胺基吡淀(DMAp)。有關溶劑,重要地 是使製程在均勾反應條件τ進行以避免氫過氧基化合物 (IV-OOH)分解。此意指使用單相條件。因此,溶劑之選擇 將視所用之羧酸形成劑而異。若羧酸形成劑需要水以溶解 试劑如當幾酸形成劑為碳豸氫鹽時,肖需要纟彳混溶有機 溶劑如丙酮、甲醇、DMF或異丙醇。若羧酸形成劑為吡啶 則有機〉谷劑可為水不混溶之有機溶劑如乙腈、二氯甲烷 或乙酸乙酯。因此,溶劑之選擇將視所用羧酸形成劑之性 質而異,如本技藝所悉知者。羧酸形成劑0)加熱以外,其 他< 酸形成劑(b)、(c)及(d)均可在2〇-25°C反應。該反應相 當快速且一般歷時不少於1小時。 羥基化合物(IV-OH)及雙羰基化合物(V)均可以類似方式 轉化成對應長紅(VI)。該方法包含使幾基化合物(IV_qh)或 雙羰基化合物(V)或其混合物與氧化性斷裂劑接觸。可用之 84102.doc 1283245 氧化物斷裂劑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1) 過氧化氫與選自下列所成組群之羧酸形成劑組合: (a) 加熱, (b) 其共轭酸之pKa約5或以上之驗, (c) 具有pKa小於約3之酸, (d) 醯化劑及醯化觸媒; (2) KHS05 ; (3) 過氧化氫與選自QcC〇_Q5之酮,其中仏及q5為相同或 不同且為: 經1至9個-C1或-F取代之Cl_c4烷基, …其中_5與其所附接之碳原子—起形成5至7員之 環狀酮及下式之酮:
C1_C12烷基CrC12烷基
L^o 及 84102.doc -91 - Ϊ283245 (4) 過氧化氫與甲基三氧化釕之組合, (5) cp-C(CH3)2-0-0H或烷基過氧化氫與含金屬之活化劑 組合,其中烷基係選自(^/⑺烷基且含金屬之活化劑係選自 Τι(異丙氧基)4、過氧鎢磷酸鹽、V〇(乙醯基丙酮酸酯)2及編 六羰基所成之組群; (6) 選自下列所成組群之過氧酸 (a) 視情況經1或2個—cl或·Ν02取代之過氧苯甲酸, (b) 式 Cn2(Q6)2n2+1-C03H 之過氧羧酸,其中 Q6為-Η、-Cl或-F, (c) 過氧酞酸, (d) 過氧酞酸錳。較好該氧化性斷裂劑為過氧化氫與羧 酸形成劑。當羧酸形成劑為(a)加熱,(b)其共軛酸之?匕約5 二、上之驗(C)具有PKa小於約3之紅或(d)酸化劑及酸化觸 媒時,其需以類似上述氫過氧基化合物(IV_00H)轉化成對 應叙酸(VI)之方式使用。如上述,需要一當量之氧化性斷裂 ^ .般使用兩當量且追縱反應使得反應幾近完全時予以 伶止,或捕捉,並在氧化性斷裂劑攻擊及/或Δ9⑴類固 醇雙鍵之前終止反應。過氧化氫及碳酸氫鹽為較佳之氧化 性斷裂劑。有關溶劑’重要地是錢程在均句反應條件下 進伃,意指使用單相條件。因此,溶劑之選擇將視所用之 氧化性斷裂劑而異。若羧酸形成劑需要水以溶解試劑如當 灰酸形成劑為碳酸氫鹽時,則需要水可混溶有機溶劑如丙 酮、DMF、甲醇或異丙醇。若羧酸形成劑為吡啶,則有機 溶劑可為水不混溶之有機溶劑如乙腈、二氯甲烷或乙酸乙 84i02.doc -92- 1283245 酿。因此’落劑之選擇將視所用羧酸形成劑之性質而異, 如本技藝所悉知者。羧酸形成劑(a)加熱以外,其他之酸形 成劑(b)、(c)及(d)均可在20_25χ:反應。該反應相當快速且 一般歷時不少於1小時。若反應混合物含有些許氫過氧基化 合物(IV-OOH),則首先可以氫過氧基_脫氧劑處理該反應混 合物。較好該氫過氧基_脫氧劑為二甲基硫醚。 有數種方法使羧酸(VI)轉化成對應之5,7-内酯(νπ),其中 起始羧酸(VI)及產物5,7-内酯之C-及D-環相同。方法隨起始 幾酸(VI)之類固醇Α-/Β-環之性質而不同。其使用不同反應 物並產生具不同類固醇Α-/Β-環之5,7-内酯(VII)。該等方法 之一產生下式(VII)之5,7-内酯
其中 (Va) R2為-H:-H ; R3為=〇 ; R4為-Η:-Η ; (Vb) R2為-H>H; R3為 R3a:R3b其中 R3a及 R3b均為 _〇η及 R4為-Η:-Η ; 其中R9、Rll及Rl7如前述定義,其包括: (1)使式(VI)之羧酸 84102.doc -93- (VI) 1283245
D
其中 ⑴為-Q ’ R4gR4 i:R4 2其中之_為H且 之另-個與R5_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 二個鍵;RA-H>H ; 矛 32 ()I為 a_R3_5:(3_R3 6其中 & $為 〇 Rh及 為 _〇 r 其中R31及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VC3烷基及 R”及R32與所附接之〇心〇_一起形成下式之撕原子之 環狀縮酮: '(CH2)-(CR33R34)nl-(CH2). 其中⑴為〇或1 ;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_H & C^C3烷基;I為 -H.-H,心為R6-5:R6.6,其中R6-5及r6-6之一與r5一起形成其所 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116_5與116_6之另一個為 (IV)汉3為 a-R3-7H-8其中 R3-7為-0-r3i及 113_8為 _〇士32其 中&及1132如前述定義;R4為R4-7:R4-8其中R4_7及R4-8之一與 R5 —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q與R心8 之另一個為-H ; r64_h:_h ; 其中R9、Ru及r17如前述定義;與具有pH小於約5之反應 介質接觸。羧酸(VI)轉化成對應之5,7_内酯(νπ)為一種平衡 84102.doc -94- 1283245 反應。用於反應介質之pH越低,平衡朝5,7_内酯(νπ)移動 乏速度更快〔因此,需維持ρΗ小於5且較妤在1至5之範圍。 較好反應在無水條件下進行;在無水條件下,較好酸為pi 小於約2之強酸。可用之強酸包含選自氟磺酸、氯磺酸、苯 磺酸、對-甲苯磺酸、甲烷磺酸、三氟甲烷磺酸、三氟乙酸 、二氯乙鉍、氫氯酸、硫酸、磷酸及硝酸所成之組群者; 較好該酸為苯磺酸、對_甲苯磺酸或甲烷磺酸。或者,該方 法可使用含水酸作為觸媒而進行。在該等條件下,該方法 較好以兩相系統進行。所用酸之量並非特別重要且可為催 化量至過量。鹼亦可催化羧酸(VI)轉化成對應5,7-内酯(νπ) 之反應,只要其以催化量使用。可用之驗包含選自氫氧化 物、碳酸氫鹽、碳酸鹽、DBU、DBN、DABCO、吡啶、對_ 二甲胺基吡啶、Q7-CO〇-(其中卩7為_H、Cl_C3烷基或_φ)、 (QshN (其中QsgCrC3烷基)所成之組群者;較佳為氫氧化 物、碳酸氫鹽、碳酸鹽、三乙胺或吡啶。羧酸(VI)轉化成對 應5,7-内酯(VII)所用之溶劑有助於進行反應之平衡。較好使 用其中起始羧酸(VI)可溶而5,7-内酯(VII)不可溶之溶劑。該 方式5,7-内酯(VII)可沉澱出,因其形成有助於將平衡推向所 需之5,7-内酯(VII)。較佳之溶劑為丙酮。此反應自約〇〇c至 約25°C進行且於數小時内完成。視反應介質之pH及所用溶 劑而定,獲得比例<95/5之羧酸(VI)/5,7-内酯(VII)。由於此 方法步驟為平衡反應,反應介質之pH有助於控制平衡之最 終位置,如熟知本技藝者所悉知者。 製造式(VII)之5,7-内酯之第二種方法 84102.doc -95- 1283245
其中 (Va) R2為-H:-H,R3為=0,R4為-H:-H, 其中R9、Rh及R17如前述定義,其包括: (1)使式(VI)之羧酸
D
其中 (I) R3 為=〇,R4 為 R4-1 :尺4-2 其中 R4-1 及 R4-2之一為且 R4-1 及Ru之另一個與&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 個鍵;R6為-H:-H ; 其中R9、Ri!及R!7如前述定義;與具有pH小於約5之反應 介質接觸。較好反應介質含有卩^:^約4之酸。可用之pKat% 4之酸包含選自氟磺酸、氯磺酸、苯磺酸、對-甲苯磺酸、 甲燒續酸、三氟甲烷磺酸、三氟乙酸、三氯乙酸、氫氯酸 、硫酸、磷酸及硝酸所成之組群者。較好該酸為苯磺酸、 對-甲苯磺酸或甲烷磺酸。又較好該羧酸(VI)於兩相系統與 84102.doc -96- 1283245 該酸反應。該方法亦包含使羧酸(VI)與催化量之鹼反應。可 用之鹼包含選自氫氧化物、碳酸氫鹽、碳酸鹽、DBU、DBN 、DABC〇、p比啶、對-二甲月安基批淀、q7_c〇〇-(其中(^為 、C「C3燒基或-φ)、(Q3)3N (其中Q3為CVC3烷基)所成之組群 者。
製造式(VII)之5,7-内酯之第二種方法 D
其中 (Vc) r3為-〇-R3a>〇_R3b其中 R3a及R3b為相 同或不同且為Ci-C3烷基或其中R3a及R3b與所附接之-〇_C-〇_ 一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之環狀縮酮 -(CH2HCR33R34)nl-(CH2)_ 其中…為〇或1 ; 其中R”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_h&ci-C3烷基;心為 -H:-H ; (VI) R2為-Η:·Η; R3為 R3c:R3d及 R4為 R4c:R4d其中 r3c及 R3d《一與尺心或尺“之_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 一個鍵,且R3c及R3d之另一個為CHrO-或C2H5-0-;及R4c及 R4d之另一個為;或 (VII) 1為 R2e:R2f 及汉3 為 R3e:R3f 其中 R2e 及 R2f之一與 R3e 或Rsf之 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且r2 84102.doc -97- 1283245 及〜之另一個為_H及及〜之另一個為^3_〇_或C2H5_〇 ,或其混合物; 其中尺9、R11及Rl 7如前述定義,其包括: ⑴使式(VI)之羧酸
D
其中 (ΠΙ) R3 為 a,R3 5:β-Κ3 6其中 r3 5 為 _〇-R3i&r3 6為 〇_R32 其中R〇i及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VC3烷基及 R31&Rs2與所附接之-0-C-0-—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之 環狀縮酮 -(CH2HCR33R34)nl-(CH2)-其中〜為〇或1 ;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Cl_C3烷基;1為 _H>H ; R6為R6-5:R6-6,其中R6_5&R6-6之一與R5一起形成其所 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尺“與尺“之另一個為屮·, (IV) R3為 a_R3 7:p_R3 8其中 r3 7為 _〇-R3i及 I 8為七心 其中R31及R32如前述定義;R4*R4 7:R4 8其中R4 7&Rq之一 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切與 R4-8之另一個為-H ; 116為-Η··-Η ; 其中R9、ΙΙπΛί^7如前述定義;與至少催化量之酸接觸。 84102.doc -98- 1283245 較好該酸之pKa<^々4且如上述。 本發明包含製備式(VIII)之甲基酯之方法
D
其中 (I) R3為=〇 ; 114為R41:R4 2其中r4丨及r4 2之一為^且
Rq及Rq之另一個與—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 二個鍵;心為-H:-H ; 其中R9、Rn&Rn如前述定義;其包括: U)使式(VII)之5,7-内酯
(VII) :中…且其中R3、R9、Ru及Ri7如前述定義;與 έ水驗接觸,及 (2)使步驟(1)之反應混合物盎甲、产& 4 足以使内酿(™環…:元化劑接觸。該驗需強自 可用之驗包含係選自碳酸氫鹽二炭:削(=核劑)反應。 (其中R“Cl-c4燒基)所成之::氧乳化物及R"0 。所需之…約1至約K5當量,較好該驗為破酸氣鹽 里。可用之甲烷化劑包含選自 84102.doc -99 - 1283245 硫酸二甲酉旨、甲基礙、甲基漠、磷酸三甲自旨、碳酸二甲醋 及氯甲酸甲酯所成之_者。所用甲㈣劑之量需與所用 驗當量數相同或非常岭為過量。該方法之較佳方法係使直 以兩步驟反應之依序方式,先與驗接著與甲燒化劑反應。 若反底均α #驟進行,則鹼與甲烷化劑反應而需要更多 之驗及更多之甲燒化劑。更具效率之方式為先使5,7-内酿 (VII)I4至/备里鹼,較好約1至約1.5當量鹼反應,接著 使所形成之羧酸(VI)之鹽與甲垸化劑反應。所用溶劑隨所用 (驗性貝而異。右其為水可溶’如碳酸氫鹽或氫氧化物, 則以水及水可混溶之有機溶劑之混合物較佳。該等水可混 溶之有機溶劑包含甲醇、乙醇、異丙醇、丙酮、挪及 。若鹼為水可,谷且溶劑為水及水不可混溶溶劑之混合物, 則使用相轉移觸媒如四丁基銨聯二硫酸鹽或氯化三丁基甲 基按。若驗可溶於水不可混溶之有機溶劑卜其亦將可溶 解m 5,7-内酯(VII),則以水不混溶有機溶劑較宜。反應溫度 隨甲烷化劑之反應性而異。若使用如碳酸二甲酯之試劑, 則反應變慢且必須加熱達約丨5(rc。另一方面,若使用更多 反應劑如硫酸二甲酯,則反應在4(rc進行約丨小時。雖然理 論上一當量鹼及一當量甲烷化劑即已足夠,但實務上對最 佳反應條件需要一當量以上。 5,7-内酯(VII)可藉使式(VII)之5,7_内酯與ρΗ>7<反應介 貝接觸而轉化成對應叛酸(VI)(之鹽)。反應類似5,7-内酯 (VII)轉化成甲基酯(VIII),但不使用甲烷化劑。由於僅使用 鹼,因此所產生之產物為羧酸(VI)之鹽。再者,由於不存在 84102.doc -100- 1283245 甲烷化劑,所用鹼之量並無重要。若需要酸形式之羧酸(v工) ,則鹽態可被酸化而產生對應酸態之羧酸(VI),如熟知本技 藝所悉知者。 使用流程圖A所述之本發明有數種·其他路徑將說明如下 且為熟知本技藝所悉知者。例如,⑴或(π)轉化期間類固醇 A-環可經保護為化合物(I_P),參見流程圖B並說明如下,或 以未保護態使用。再者,方法各步驟期間,c —及D_環可具 有各種备此基。遠C-環官能基包含例如9α_經基、9α_〇_(幾基 保護基)、9a-F、11-酮基、11-飽和、lla_羥基、Ua-〇·(幾基 保護基)、11β-羥基、11β_〇_(羥基保護基)、 環氧基。D-環官能基包含例如17-酮基、ΐ7β-經基、17a-乙
炔基-17β-羥基、17a-氰基 _17β·羥基、i7a-CEC-CH2_〇-(_H 或經取代矽烷基)-17β-0Η、17a-Csc_CH2_0-(羥基保護基) -17β-0Η、17a-CH2-CH2-CH2-OH-17p-〇H、17a-CH2-CH2-CH2-〇-⑽ 基保護基)-17β-0Η、17α·羥基-17p-CO-CH3、17β_(:0-(:ίί2_〇ίί 、17P-C0_CH2-0_C0-(CH2)㈡-CH3; 17β-〇·〇:Η2-17α(產生三 組環氧化物γ-内酯)及-O-CI^ORa+CHrCH2..··,其中與氧 (-〇)之鍵係為β組態中C_ 1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 (CH2_)之鍵為a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 個氧原子之5-員雜環’其中Rn·9為或C1-C3燒基。然而, 申請專利範圍第539、548及556項之方法之化合物之環官 能基不包含Rn·2為羥基者。羥基保護基為熟知本技藝所悉 知者。在C-9、C-11及C_17可使用相同羥基保護基且係選自 •Si(-CH3)3、_Si(-CH2-CH3)3、_CO-CH3、_CO_H及-SiH(CH3)2 84102.doc -101 - 1283245 所成之組群者。 在A-環某些點上,若未完成所需之Δ4_3_酮基官能基,則 需轉化成Δ4-3-酮基官能基。類似地,c_環若未完成所需之 9α,11α-環氧基官能基,則需轉化成9a,Ua_環氧基。類似地 ,若D-環未完成所需之丫_内酯,則需轉化成丫_内酯。然而, 該等轉化可在各種其他製程及/或流程圖Α之步驟之前、期 間或之後進行。較好以含/^冬酮基官能基之八_環、含Δ9⑴ 官能基之C-環及以γ-内酯之D-環起始。有關C_環,較好本發 明整個方法中保留該官能基,直至_c〇_〇_CH3基在 7α-位置完全合成,接著使該δ9⑴L官能基轉化成對應之 9α,11 α_環氧基。有關c-環,可以11-酮基官能基起始並在方 法中有些時間點還原成1 Ια-羥基官能基接著在有些較後時 間點時,藉實例18-20之方法使用PCls或藉實例31之方法使 用N-(l,l,2,2,3,3,3)-/、氟丙基一乙胺(稱為Ishikawa試劑)使 該1 la-#i基官能基脫水成對應希烴官能基。下列有充 分討論如何使用Ishikawa試劑使lla-羥基類固醇脫水產生 對應之Δ9(11)-晞烴。若11α·羥基醇脫水產生對應之⑴》_埽 烴係以在式(II)化合物之C-7a之5,-甲基-2,-呋喃基取代基 起始,則以PCh較佳,但若該脫水係在甲基酯(VII)上發生, 則以Ishikawa試劑較隹。該Δ9(11)-烯烴接著藉本技藝悉知方 式轉化成9α,11α-環氧基。類似地,有關D-環,未必以Δ4_3 酮基類固醇或其縮酮(I)起始物中之γ-内酯起始。可以17_酉同 基或17 β -每基等起始’接奢在所需點使該起始d _環1 γ -官能 基轉化成所需γ-内酯。何種官能基需要起始且在何處進行 84102.doc -102- 1283245 轉化之較佳方法述於流程圖E。簡言之,期望以如A_環及 D_環終產物中所需之相同官能基起始。較好以含Δ9(11)-晞烴 官能基之C-環起始,其在7α-取代基最終成為-C0-0-CH3之 後轉化成所需9α,ι1α_環氧基。然而,如上述且如熟知本技 蟄所悉知者,以流程圖Α之方法以A-、C-及D-環中不同官能 基,可有數種其他方式製備依普利酮。 ⑽私圖B揭示製備自對應之八3,5-%燒基烯醇醚(其易自對 應< Δ4-3-酮基類固醇以本技藝悉知方法獲得)製造經保護 之Δ4’6-縮酮類固醇(Ι_ρ)之方法。流程圖Α之方法中較好使用 未經保護之Δ4,6-嗣基類固醇⑴作為起始物。然而,Δ4,6—縮 酮連固醇(Ι-p)亦可使用作為流程圖Α之起始物。流程圖Β之 方法中,Δ4’6-縮酮類固醇
其中1^及1132為 (1) 相同或不同且為匸/匕烷基,及 (2) 與附接之-〇-C_0-一起形成下式之5或6個原子之環狀 縮酮 -(CH2)-(CR33R34)nl-(CH2)· 其中ηι為0或1 ;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H, 84102.doc -103- 1283245
Ci-C3烷基, 係自對應之Δ3,5_3_烷其接^ . 基埽醇醚製備 R3~〇
(燒基埽醇趟) 其中r3為 C1-C3燒基, CH3-CO-, Φ-CO-或 RSi-K3S “其中 Rsii、Rs“ ㈣燒基;係使燒基缔醇驗(貌基、、、相同或不同且為 吸引劑及選自下式之醇所成組群之醇接觸趟)與氫化物 (a) R^-OH,其中Rsi如前述定義, (b) R32-OH,其中r32如前述定義, (C) H〇-(CH2)-(CR33R34)nl-(CH2).〇H* t ni ^ R33^R34^# 述定義, (d) HO-CH^CH^OH。可用之氫化物吸引劑包含選自下列 所成之組群者·· DDQ, 對-氯醌, 鄰-氯·,
Mn3+、Mn+7、Pb+4、Pd+2、RU+8、Cr+6, 鄰-碘醯苯甲酸, 鄰-碘醯苯甲酸與DMSO之複合物, 鄰-碘醯苯甲酸與下列之複合物 84102.doc -104- 1283245 4-甲氧基吡啶氧化物, N-甲基嗎啉-N-氧化物, 三甲基胺-N-氧化物, 破酸(hio3), 五氧化二碘(12〇5), 硝酸高鈽銨, 亞破醯苯, 碘苯雙三氟乙酸鹽, 碘苯二乙酸鹽, 三笨甲基氟硼酸鹽, 並藉由與催化量之氫化物吸引劑之電化學氧化作用。較 好該氫化物吸引劑為對_氯醌或DDQ,更好*DDQ。需要一 當量之氫化物吸引劑;更多不危害但浪費。較好該醇為新 戊二醇,亦稱為二甲基丙二醇或2,2_二甲基_i,3_丙二醇。溶 劑需溶解該3-烷基烯醇醚(3_烷基烯醇醚)起始物。適宜溶劑 包含一氣甲烷、乙腈、THF等。該反應係在約至約4〇它 之溫度範圍進行,較好約-15°C。該反應極快速且在_15t於 數分鐘内即完成。整個方法較好在實質上無水條件下進行 。本又所用之“氫化物吸引劑,,意指可淨移除%二缔酵趟之 C-7之氫原子之一之試劑,但不暗示發生此移除之任何機制 。較好該Δ4,6-縮酮(I_p)係選自 , Πβ-羥基娠烷_4,6,9(11)-三烯·3·酮·21•羧酸,内酯,户 狀3-(2,,2,·二甲基],,3,_丙二基縮酮), 衣 πβ-羥基娠烷_4,6,9(11)-三烯酮_21•羧酸,丫·内酯,環 84102.doc -105- 1283245 狀3 -乙二基縮綱。 流程圖C揭示7α-取代之類固醇(η)亦藉⑴使7α-取代之類 固醇(11)在(^-0:4醇存在下與臭氧接觸,及(2)使步驟(1)之混 合物與氫過氧基-脫氧劑接觸而轉化成對應之順式-氧晞二 嗣(X-順式)。有關R7“、X!、Rb、、Rd及其他可變取代基 均如前述。該7α-取代之類固醇(II)溶於適當(^ — (^醇或其混 合物中。較好該Ci_C4醇為醇;更好該醇為口醇。若 需要亦可使用輔溶劑如二氯甲烷。溶劑/輔溶劑之性質並不 重要,只要其在方法進行之低溫下可溶解反應物即可。醇 <性質並不重要,因為其最終會自類固醇分子脫除。反應 溫度可低如約-1〇0它至高達約4(rc。較好溫度自約至 約-20°C ;更好溫度約_5(rc。如熟知本技藝所悉知者,臭氧 通入反應混合物中直至步驟(1)之製程完全。反應過程藉本 技蟄所悉知般追縱。當步驟⑴之反應完全,步驟⑴之反應 混合物與氫過氧基-脫氧劑接觸。較好該氫過氧基·脫氧劑= 亞磷酸三甲自旨。對本發明其他方法可理解該較佳之氯過氧 基-脫氧劑為二甲基硫驗,但此處較佳之試劑為亞磷酸三甲 酿。該反應混合物接著緩慢溫至2()_饥。當反應到達特定 ,經取代類固醇⑼之適合溫度時反應快速進行。該順式· 乳缔一嗣(x _順式)產物若需要可未經單離及純化而進行。 鍊圖C又揭示順式_氧晞二酮(χ·順式)可轉化成對應之 反式-氧烯二酮(X-反式)。該方法以如流程圖A之^ 一 導順式)轉化成對應反式4二酮(πι_反幻 及路徑棘化6 ^ ^ 84102.doc -106- 1283245 該順式-氧埽二酮(X-順式)或反式-氧缔二酮(χ-反式)或其 混合物可以如順式-晞二酮(ΙΙΙ-順式)或反式j希二酮(111•反 式)或其混合物轉化成對應氫過氧基化合物(ZV—QOH)及/或 羥基化合物(IV-OH)及/或雙羰基化合物(ν)及/或羧酸(χ)或 其混合物之相同方式或路徑,轉化成對應之氫過氧基化合 物(I V-OOH)及/或羥基化合物(Ι ν_〇Η)及/或雙羰基化合物 (v)及/或羧酸(VI)或其混合物。該氫過氧基化合物(ιν·〇〇Η) 及/或羥基化合物(IV-0H)及/或雙羰基化合物(ν)及/或羧酸 (VI)或其混合物接著可以如前述流程圖a所討論之相同方 式轉化成依普利酮。 該順式-氧埽二酮(X_順式)或反式-氧缔二酮(χ_反式)或其 此合物可藉與氧化性斷裂劑依經基化合物(ιν_〇Η)及/或雙 羰基化合物(V)轉化成對應羧酸(VI)之相同方式及相同路徑 反應,而轉化成對應羧酸(VI)。 流程圖0說明本發明有關顧固醇A-/B-環之較佳方法(當 R7-A-A1),而類固醇八_環未經保護。然而,假定類固醇c_ 及D-環中有不同可變取代基及可能之可變取代基組合,但 有坠例中其可能較好如本技藝悉知般保護該類固醇A—環。但 通常,較好類固醇A_環未經保護且較佳方法為流程圖D。 流程圖E說明用於δ4'3_酮基類固醇(1)轉化成依普利酮 (IX)之各中間物之較佳可變取代基之本發明較佳方法。 流程圖?揭示羧酸(VI)與5,7-内酯(VII)之轉化之可逆性質。 流程圖〇揭示當加成物-R7_i為環狀加成物(-Α2)時之本發 明一般万法。該7α-經取代類固醇(11)以上述流程圖A中加成 84102.doc -107- 1283245 物為(-A1)之相同方式形成。接著其中r7i&(_A2)之7α_經取 代類固醇(Π)與流程圖a中對(-Α1)所用之相同試劑以相同 方式反應’獲得如流程圖A中加成物(_A1)中間物相同類型 之中間物。流程圖A及g之方法類似,反應物相同且使用次 序相同。所得中間物為異構物或彼此之同質物。 /沉私圖 Η揭示加成物 r7-1 為(-B)、(_c)、(_D1)、(_D2)及(_D3) 之本發明一般方法。流程圖H之方法為兩步驟方法。該方法 第一步驟為使Δ4,6。-酮基類固醇或其縮酮⑴起始物轉化 成其中Rm為選自下列所成組群之對應7α-經取代類固醇 (Π) -CRb2=M (-B) -C =C-Rc2 (C) -ch2_ch=ch2 (-D1) -CH=C=CH2 (-D2) -CH2-C =C-H (-D3) 第二步驟為7α-取代基氧化性斷裂獲得幾酸官能基,羧酸 (VI)之-CO-OH。晞烴取代基(-Β)中,“Μ,,為與碳形成雙鍵之 基且限制為碳、氮及氧。取代基Rm為可藉氧化或水解轉化 成經基之基。而乙炔取代基(-C),該基Re2可為任何基,因 為當參鍵斷裂成羧酸(VI)時其最終會脫除。類似地,三個碳 不飽和取代基(-D1)、(-D2)及(-D3),三個碳原子之兩個氧化 性斷裂,留下羧酸基。Δ4'3-酮基類固醇或其縮酮⑴起始 物轉化成對應7α-經取代類固醇(Π)中,Δ4,6_3_酮基類固醇 或其縮酮(I)起始物與選自下列組群之親核基反應 84102.doc -108- 1283245 ⑷式(Β) Ra-CE!=M (B) ⑷式(C) Ra-C eC-E2 (C) ⑴式(D1、 D2及 D3) Ra-CH2-CH=CH2 (Dl) Ra-CH=C=CH2 (D2) Ra_CH2-Csc_H (D3) 其中Ra、E i、E2、Μ如前述定義,該反應係在下列存在下進 行: (1) 路易士酸, (2) 具有pKa<^65之質子酸,或 (3) 具有?尺&<約2之下式之二級胺之鹽 〇
RS-2
Rs-5 RS-4 該路易士酸可同時加速該共軛加成及有利於7α-立體化學 性形成。 加成物(-Β)及(-C)藉以一或多種氧化劑處理而轉化成羧 酸(VI)之-CO-OH。氧化劑需可使ΟΜ雙鍵斷裂成碳-氧雙鍵 84102.doc -109- 1283245 ,使C-Rb2單键斷裂成碳-氧單鍵,及使碳-碳參鍵斷裂成羧 酸。氧化劑之選擇視取代基-CRb2=M或-C=C-Re2之氧化作用 之固有困難度而異。氧化困難度越大,所需之氧化劑需越 強。適宜氧化劑包含臭氧、單態氧、三重態氧、過氧化氫 、氫過氧化物、過氧羧酸、次卣酸鹽等。2-甲基呋喃加成 物(II)之例中,轉化成羧酸(VI)較好以次溴酸鉀處理接著以 臭氧處理接著以二甲基硫醚及接著以過氧化氫處理。
烯丙基加成物(-D1)藉雙鍵異構化成-CH=CH-CH3接著以 氧化操作(如亞氯酸鈉)予以臭氧化而轉化成羧酸(VI)之 -CO-OH。雙鍵異構化可藉任何下列試劑進行:三氯化铑於 乙醇中回流、HRuCl[P(-q>)3]3在約 90°C、LiNH(CH2)3NH2 (1,3-二胺基丙烷鋰)在20-25°C、PdCl2(cp-CN)2於甲苯中在約80°C 、111〇1((:0)[?((?)3]3在 20-25°C、ClRh[P(-cp)3]3在甲苯中回流、 Cl2Ru[P(-cp)3]3在 100°C及氯化鈷/硼氫化鈉/Ρ(-φ)3在約-18°C。 丙炔基加成物(-D2)藉鹼或過渡金屬-催化之異構化轉化 成羧酸(VI)之-CO-OH官能基(當烷基),其藉上述方 法斷裂。對(-D2)至(-C)之異構化之適宜驗包含酸胺鈉於氨 或THF中、3·胺基丙基醯胺鉀(稱為“ΚΑΡΑ”)於THF中、氫氧 化鉀於乙二醇中在約150°C、第三丁氧化鉀在DMSO中或第 三丁醇中、或氫化鈉或氫化鉀在DMF或THF中。適宜過渡 金屬觸媒包含 Yb[(p2C=N-cp](HMPA)4及HCo(N2)[P(-cp)3]3。 炔丙基加成物(-D3)藉以氧化性操作(如亞氯酸鈉)予以臭 氧化而轉化成羧酸(VI)之-CO-OH官能基。 本發明包含使7α-經取代類固醇(II)轉化成對應羧酸(VI) 84102.doc -110- 1283245 之四步驟方法。該四步驟方法包含(1)開環、(2)臭氧分解、 (3)與氫過氧基-脫氧劑反應、及(4)與氧化性斷裂劑反應。 本發明之四步驟方法比習知方法步驟為主所預期者產生更 回產率之羧酸(VI)。該羧酸(VI)係藉下列獲得: (1) 使式(II)之7α-經取代之類固醇與選自下列組群之試劑 接觸: (a) 在水及其共軛酸之pKa>約8之鹼存在下之_化劑, (b) 氧給與劑, (c) 電化學氧化反應, (d) 在水存在下之醌,或 (e) 非醌氧化劑;及 (2) 使步驟(1)之反應混合物與臭氧在式R72_〇h之醇(其中 R?·2為及視情況經一或兩個-〇H取代之ci-C4烷基)存在下 接觸; (3) 使步驟(2)之反應混合物與氫過氧基脫氧劑接觸,及 (4) 使步騍(3)之反應混合物與氧化性斷裂劑接觸。該等步 驟在前述方法步驟個別討論時已充分討論。此方法組合該 等相同步驟且以上述相同方式及相同路徑操作。 本發月包含使7α-經取代類固醇(π)轉化成對應叛酸(VI) =一步驟万法,參見實例34步驟(1)。該三步驟為(1)臭氧分 解(2)與氫過氧基·脫氧劑反應、及⑺與氧化性斷裂劑反 ^本發明 <二步驟方法為製備羧酸(VI)之方法,包括: > (1)使式(II)之7α-經取代之類固醇與臭氧在式Rw_〇H之 醇存在下接觸; 84102.doc -111 - 1283245 (2) 使步驟(i)之反應混合物與氫過氧基脫氧劑接觸,及 (3) 使步驟(_2)之反應混合物與氧化性斷裂劑接觸。該等步 驟在前述方法步驟個別討論時已充分討論。此方法組合該 等相同步驟且以上述相同方式及相同路徑操作。該羧酸(VI) 可易於藉與酸接觸而轉化成其互變體雙内酯(νπ),參見實 例34步驟(2)。本發明方法中,使羧酸(VI)轉化成甲基酯 (VIII)且最後轉化成依普利酮(Ιχ)。可能藉結晶單離及純化 此羧酸(VI)。然而,此進行之危險性為將異構化成雙内酯 (VII) ’其更為熱動力學穩定者。因此,實際上較好在實例 34步驟(1)結束時不停止但以反應混合物進行並單離及結晶 出該雙内酯(νπ)。因此,更容易且更好在實例34步驟(2)例 舉之方法上進行,純化所得之雙内酯(νπ)接著使雙内酯 (νπ)轉化回羧酸(VI)用以轉化成甲基酯(vm)。 依普利酮(IX)為可用於治療高醛固醇尿症、水腫、高血 壓及充血性心臟失調,參見us專利4,559,332。 本發明又包含使11α-羥基類固醇轉化成對應類固 醇之新穎方法。該Δ9⑴官能基在製造依普利酮(Ιχ)中極為 有用,因為其易轉化成依普利酮(Ιχ)之對應9a,Ua_環氧化 物官能基之故。 該11α-羥基類固醇(CIV)起始物為本技藝已知者。更尤其 ’該基-π-内酯(CI)、lla,17p_二羥基娠垸_4_締·3_酮 -7〇〇,21-二幾酸,γ-内酿’甲基酯為已知者,參見未來藥物, 24(5),488-501(1999),化合物(VI)。 ’ 對11α-輕基類固醇(CIV)而言’較好類固醇Α_環為: 84102.doc -112- 1283245
(A_ 環) VY卜2久w2為 2+W2·2其中或W盥w 接之碳原子間之m 1 一起形成其所附 另-個為-H · W為〜。及Wl4W"另一個或W2·1或W2-2之 與以―4 / 3為=〇;W4為其中w4.aw4.2之一 另—個為已: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鍵及Wq及w4.2 (2) W3為=〇, W4為-H:-H及Ws係在α_定向且為〇_c〇_ 附接在C7形成5,7•内酯)且其中W1及界2如前述定義; (3) W3 為.〇_W33:_〇_w“; waW43:w“,其中^3 及Wu芡一與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鍵及 W4_3及W4.4之另—個為-H ; u 為: (a) 相同或不同且*Cl-C5烷基; (b) —起形成選自下列組群之環狀基: (i) -CH2-CH2-, (ii) -CH2-CH2-CH2-, (iii) -CH2-C(CH3)2-CH2-;及其中 WAW2如前述 定義; (4) w3為-n 3:-〇-W3 4 ; w4為-H:-H ; w5在 c5及 <:6之 間形成第二鍵;W3_3及w3_4如前述定義; (5) W3為 w3_5:W3_6 ;其中 84102.doc -113 - 1283245 (a) w3_5 及 W3-6 之一為-Η 及 W3-5 及 W3-6 之一為: (i) -0-W3-5A其中 烷基, (li) -o-co-w3-5A其中W3 5A如前述定義, (iii) -N(W3.5A)2其中Wwa如前述定義, (iv) 喊畊基, (v) 嗎淋基, (vi) 哌啶基, (b) W3·5及W3·6與其所附接之碳原子一起形成包含 下列之環狀基: ⑴-0-CH2-CH2-〇-, (ii) -0-CH2_CH2-CH2-〇-, (iii) -0-CH2-C(CH3)2-Ch2-0-且其中 w44 _η··η ;W5形成C5&c6間之第二鍵; (6) w3為 ψ3·7ι3.8且其中 w4為 W4_7:W4.8其中 (a) W3-7 及 w3_8之一為: (1)-0_W3_7A其中 烷基, (u)-o-co-w3-7A其中w3-7A如前述定義, ("i)-N(W3_7A)2其中Ws 7A如前述定義, (iv) 哌畊基, (v) 嗎啉基, 及…“之——(vi)哌啶基,且其中1.7及〜8之另一個與W47 4'8< —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鍵及W4 7 及 WzL θ X / 4'7 —個為-H ; Ws形成(:5及(:6間之第二鍵; ⑺w34a_W3 9:|3_W3 i〇;其中w3 9為屮及^⑺為: 84102.doc -114- 1283245 (a) -〇_CO-W3-1〇A其中 W3_10A為 Ci_C3烷基; (b) :〇-CO-O-W3-10B其中 w3-10B為 (i) CVC4烷基, (ii)視情沉經1至3個Ci-Cs烷基 、-1、CVC3烷氧基取代之-φ,
_F •Cl -Br 、-br 、_I、cvc3烷氧基取代之-CH2-cp ;其中WR4為-H· u · ” ,及 形成C5及C6間之第二鍵;且其中Wi&W2如前述定義· (8) W3為 a-W3_9:P-W3.10 ;其中 w4為 W4.9:W4 1〇其中 w 及W3-10如前述定義;其中Wq及W4-i〇之一與0起形 所附接之原子間之第二鍵且UW41。之另一個為二;及 其中W,及w2如前述定義。 … 更好該類固醇A-環官能基為: 0) W, Λ -Η:-Η ^ w2 4 -H:-H 4 w, Λ W,1:Wl.2 ^ w2 Λ 2-;: W2.2其中Wi i或Wi 2與W21或W2 2之一一起形成其所附 ::碳原子間之第二鍵及Wl•義另一個或^爲之 與 w 為 H ’ W3 為—〇,^為 W4-l:W4-2 其中 W4-AW4.2 之一 =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鍵及UW4-2 另一個為_H ;
其中W3-9為-Η及W ()C〇-W3-i〇a^ t W3.i0A4C1-C3^ i ; (b)-c〇-〇-w3.IOB 其中 W3.為 3-10 為: ⑴烷基, (11)視情況經1至3個cvc3烷基、-F、-Cl、-Br 84102.doc -115- 1283245 、-1、CVC3烷氧基取代之-φ, (iii)視情況經1至3個Ci-C3烷基、-F、_C1、_Br I Ci-C3fe氧基取代之-CH2-cp;其中WR4為_H:-H ;及W5 形成C5及C0間之第二鍵;且其中Wl&W2如前述定義。 甚至更好該類固醇A-環官能基為: ⑴WA也_11及\¥2為-H:-H或WA 及界2為 w2-1:w2_2其中Wi !或W| 2與”21或W2 2之一一起形成其所附 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鍵及Wi i4Wi·2另一個或…“或评“之 另一個為-H ; w3 為=〇,w4aW4_l:W4-2 其中 W41&W42 之一 與WS—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鍵及及w 另一個為-H。 4·2 對11α·羥基類固醇(CIV)而言,較好該類固醇D_環為:
甘* , (D-環) 其中W17為: ⑴=0, (2) a-W17.rn7 2其中: ..CH Ο^Γ17.1與W|7·2與其所附接之碳原予—起形成5 <^2-〇-<裱氧化物, (b) ^^與%”與其所附接之碳 ch2-ch2-c〇-〇^ ^ g§ , 于起形成 3 ⑺ α_λν17·3:β·ψΐ7·4其中 ⑷w17_3為: 84102.doc -116- 1283245 ⑴-Η, (ii) -0-C0-W17_3A其中 w17.3A4 _Η或 其中wn.3B為燒基或-φ及 3Β (b) W17_4為·CO-CH3 ; (4) CX-Wi7-5:p-Wi7-6其中: (a) Wi7-5為: (i) -0-C0-W17_5A其中 W17-5A*Cl-C4烷基或、 (b) Wn-6為: (i) -co-ch2-o_w17-6a其中 Wi7 6A為 CrQ蜣基 -φ 〇 對依普利酮-型化合物而言,較好W17為: (1) =0, (2) a-W17.1:p-W17_2其中: 子一起形成式 (a) Wm與Wm與其所附接之碳原 …CH2-〇-之環氧化物, 起形成式 (b)與其所附接之碳原子一 (H2-CH2-C0-0-之内酯。 對依普利酮-型化合物而言,更好w17為: (1) =0, (2) 〇C-Wi7-i:p-Wj7-2 其中: 一起形成式 (b) W17·1與Wn·2與其所附接之碳原子 CHyCHrCO-O·之内酉旨。 對黃體酮及羥基黃體酮而言,較好W17為: (3) a-W17.3:p-w17_4其中: 84102.doc •117- 1283245 (a) W17_3為: ⑴_H, (ii) -o-co-w17.3A其中 Wn 3八為 _H或 _c〇 w⑽ 其中Wi7_3B為Ci_C4:fe基或-φ及 (b) W17-4 為-co-ch3。 對類皮質素而言,較好w17為: (4) a-W17_5:p-W17.6其中: (a) W 1 7-5 為: ⑴-o-co-w17-5A其中Wi7以為Ci_C4烷基或_9及 ⑻界17_6為: ⑴-C〇-CH2-〇-Wl7.6A其中 Wi7 6八為 Ci_C4烷基或 -φ 〇 類固醇A-、Β-及D-環之較佳組合,尤其對依普利酮_塑化 合物而言,包含流程圖C所述之環系統。流程圖匸之丨丨心羥 基類固醇(CIV)為熟知本技#已知者或可藉已知方法自已 知化合物製備。 本發明方法中,11α-羥基·ι7-内酯((::1)或11〇1_羥基類固酵 (CIV)起始物與式(C¥1)之N_氟烷基胺試劑接觸 ί ί F-C-C μ (CVI)
I I z广丫 z3 Z2 其中: Z 1為C 1 - c 4燒基; 84102.doc -118- 1283245 Z2為c i -C4燒基且其中ζ ι及&與所附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 選自各咬基:喊畊基、哌啶基及嗎啉基所成組群之5-或6-員雜環; Z3為-F或-CFs。較好Zi&Z2*Ci_C3烷基。更好匕及心為
Cl烷基或C2烷基。較好該N-氟烷基胺(CVI)為N-(l,l,2,3,3,3) ”氟丙基)一乙基胺(又稱為Ishikawa試劑)或1,1,2,2-四氟乙 基-N,N-二甲基胺。 本發明方法較好使用約!當量之11α-羥基内酯(CI)或 01 &基“員固醇(CIV)及約1至約1 ·5當量ishikawa試劑;更好 、’勺1.2當量i^kawa試劑。本發明方法較好在約2〇至約82°C 之溫度範圍進行;更好約4〇至約7〇它。該反應一般進行約1 小時至約24小時而完成,視反應條件而定,特別是溫度及 濃度。例如約60°C約0.8莫耳當量,反應進行約3小時。 lla-喪基_17_内酯(⑶或11α-羥基類固醇(CIV)可添加至 N-氟坑基胺(Cvi)中或n-氣烷基胺(CVI)可添加至11α-羥基 -17-内醋((^或11α_羥基類固醇(CIV)中;更好將氟烷基胺 (cvi)可添加至11α·羥基」7-内酯(CI)或11α-羥基類固醇 (CIV)中。 本發明方法較好在乾燥(KFC0.5%)溶劑中如乙腈中進行。 式(cii)之内酯(CII)、17卜羥基娠烷-4,9(11)_二烯 -3-酮-7α,21-二叛酸γ-内酯,甲基酯已知,參見us專利 4,55 9,332 ’實例1(d)及國際專利公報WO 98/25 948第284頁。 其可用於製備醫藥劑9〇〇,11〇1-環氧基-170-羥基娠烷-4-烯-3-酮-7α,21·二羧酸,γ-内酯,甲基酯,稱為依普利酮(cni)。 84102 doc -119- 1283245 化合物(CII)及(CV)之類固醇^環官能基υ_為類固醇 領域之化學_悉知之非常有用官能基。其易於轉化成對應之 9〜11〇〇-環氧基官能基及9〜氟-1小經基官能機以及11_酮基 及其他熟知本技藝悉知者。該等化合物為有用之醫藥劑。 因此’本發明有關使1 Ια-幾基類固醇(CIV)轉化成對應Δ9⑴ 類固醇(CV)之方法為非常有用之方法且可以廣泛種類之 11α-羥基類固醇(CIV)操作,其為熟知本技藝者悉知者。/此 包含黃體酮、17α·羥基黃體酮、類皮質素以及其一般衍生 物及類似物如酯類等。因此,該方法產生類固醇(cv) ,其為製造醫藥有用類固醇之有用中間物。熟知本技藝者 均知如何使Δ9(11)-類固醇(cv)轉化成醫藥有用產物。 本發明又包含數種方法使丨丨α_羥基化合物藉上述一或多 種万法轉化成δ9(11)-化合物。例如使(1)11α-羥基_7α_經取代 之類固醇(II)轉化成對應⑴L7a'經取代之類固醇(Η)之方 法,(2)使11a-羥基順式烯二酮(m_順式)或11〇〇_羥基反式晞 二酮(in-反式)轉化成對應反式缔二酮(ΙΠ_反式)之方 法及(3)使11a-羥基羥基化合物(1乂_〇11)或Ua_羥基氫過氧 基化合物(IV-OOH)或11a-羥基雙羰基化合物(v)或其混合 物轉化成對應羧酸之方法。 定義及規則 下列對名同之定義及說明使用於整個文件中,包含說明 書及申請專利範圍。 I·化犖式規則及#數定择i 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代表各化合物或分子片段之化 84102.doc -120- 1283245 學式除了快速定義結構特徵以外,可含有可變取代基。該 等可變取代基由字母或字母後之下標數字表禾,例如,,z ” 或"Ri”其中,’i”為整數。該等可變取代基為單價或二價,: 即其代表藉一或兩個化學鍵附接至結構式之基。例如Ζι基 若附接KH3-C(=Zi)關代表二價可變基。基若附ς 至式則代表單鍵可變基。當化學式以 質線方式繪製時(如上述),則括弧内之可變取代基係鍵L至 括號内可變取代基之左邊所接之原子。當括弧中含有兩個 或多個連續可變取代基,各連續可變取代基係鍵結至禾包 含在括旅内之左邊所立即接續之原予上。因此,上式中, Ri及Rj均鍵結至前一碳原子上。又,對具有已建立之碳原子 編號系統之任何分子如類固醇而言,該等碳原子稱為匕其 中i為對應於碳原子編號之整數。例如,C6代表6位置或熟 知本技藝者傳統所命名之類固醇核中之碳原子編號。類似 地,’’R6"代表在C6位置之可變取代基(單價或二價)。 以直線方式表示之化學式或其部分代表直鏈之原子。符 號—般代表鏈中兩原子間之鍵。因此,CH3_〇-CH2_ CH(Ri)-CH3代表2-取代之_1-甲氧基丙烷化合物。類似方式 中,符號代表雙鍵,例如CH2 = C(Ri)-〇-CH3且符號,,三,,代 表參鍵例如HC EC-CH(Ri)-CH2_CH3。羰基以兩種方式之一 表示:-C0-或-C(=0)-,以前者較簡單而較佳。 環狀(環)化合物或分子片段之化學式可以直線方式表示 。因此,化合物4-氯-2-甲基p比咬可藉n* = c(CH3)-CH= 0Χ1-(:Ιί=(:*Ρί表示而規貝U為以星號(*)標記之原子彼此鍵結 84102.doc -121 - 1283245 形成環。類似地,環狀分子片段4兴乙基哌畊基可以 -N*-(CH2)2-N(C2H5)-CH2-C*H2表示。 本文任何化合物之硬質環狀(環)結構界定附接至該硬質 環狀化合物之各碳原子相對環平面之定向。對具有附接至 環狀系統之一部分之碳原子上之兩個取代基(_C(X1)(X2㈠ 之飽和化合物而言,該兩個取代基可在相對於環之軸位或 赤道方向位置且可在軸位/赤道位之間變化。然而,兩取代 基之位置相對於環且彼此維持固定。雖然取代基有時可位 j環平面上(赤道位)而非在平面(軸位)上或下,但取代基經 常在另一者之上。顯示此化合物之化學結構式中,在另一 取代基(X2)之下”之取代基(Χι)將稱為心組態且由斷裂之 虛線附接至該碳原子上,亦即以符號或,,···"表示。附接 在另一(X0 ”之上,,之(X2)之對應取代基稱為β_組態且以非 斷裂之線附接至碳原子上。 當可變取代基為 孩價數在該變數定義中可為一起 或個別或兩者。例如,以{(味)附接之碳原子之變數&可 為二價且定義為氧代基或嗣基(因此形成羰基⑽·))或 兩個分別附接之單價可變取代基a_Rij*Rik。當二價變數 Ri係定義為由兩個單價可變取代基所構成時,用以定義該二 價變數之規則係為”a_Ri j:|3.Ri-k"或其有些變化。此例中, 4…及β-Κ,—k兩者附接至碳原子上獲得仏劣…)糾“)_。 例如,當二價變數R6,_C(=R6)_係定義為由兩個單價可變取 代基所構成時’該兩個單價可變取代基為叫小〜 等,獲得-C(a_R6 丨仙 r 、 〜 …· 6·9· 84102.doc •122- 1283245 。類似地,對二僧嶽奴η 、 交數R"而言,_C(=R")_,兩個單價可變 取代基為:Ru4Rw。#不存在有分別為CX及β定向之環 取代基而5 (例如由^環中存在有碳碳雙鍵),及對鍵結至並 非環之—部分之碳原予之取代基而言,仍使用上述規則, 但略去α及β命名。 ^ ^彳貝又數可定義為兩個分別之單價可變取代基,該 兩個分別之單價可變取代基可定義為一起形成二價變數。 例如’式-Cl(Ri)H-C2(Rj)H-中((^及(:2隨意分別定義為第一 及第一碳原子),艮及心可定義為一起形成(1) C1及C2間之 第一個鍵或(2)二價基如氧雜基(-0-)且因此該式描述為環 氧化物。當心及&一起形成更複雜基團時,如-X-Y-基,則 該基團之定向為使得上式中Ci係鍵結至又且C2係鍵結至γ 。因此’稱為’’".Ri及Rj—起形成-CH2-CH2-0-C0-··.”之規則 意指其中羰基係鍵結至^之内酯。然而,當稱為”…Ri&Rj 一起形成-C0-0_CH2- CH2-,,時,該規則意指其中羰基係鍵結 至匕之羰基。 可變取代基之碳原子含量以兩種方式之一表示。第一方 法使用該變數之整個名稱之前置詞如”C^cv,,其中”1”及 ”4"均為代表該變數中碳原子最小及最大數之整數。該前置 詞藉空隔與該變數分開。例如"Ci-CU烷基’’代表1至4個碳原 子之烷基,(包含其異構態,除非有相反指示)。當給予單一 前置詞時,該前置詞表示欲定義之變數之整個碳原子數。 因此C2-C4烷氧基羰基描述CH3-(CH2)n-0-C0_基其中η為〇、1 或2。第二種方法,僅該定義之各部分之碳原子含量分別藉 84102.doc -123- I283245 1心於括I内之”CrCj”並將其立即置於欲定義之部分之前 1未插有"隔)·。藉此視情況之規定,(C^Cs)烷氧基羰基去有 、C^C4烷氧基羰基之相同定義,因為"Ci_C3"僅代表烷氧基 、人原子含1。類似地C2_C0烷氧基烷基及(Ci_C3)烷氧基 3)燒基均走我為含2至6個碳原子之垸氧基垸基,且兩 走我不同,因為前者定義可使烷氧基或烷基單獨含有4或 5個碳原予而後者則限制該等基在3個碳原子。 备申請專利範圍含有普遍複雜(環狀)之取代基時,命名/ 才曰走忒特走取代基之名詞末端將以(括弧)表示,其對應於流 私圖之一中之相同命名/指定,其亦述及特定取代基之化學 結構式。 II.定義 所有溫度為攝氏度。 TLC代表薄層層析。 LC代表液體層析。 ESTDLC代表外加標準之液體層析。 THF代表四氫吱喃。 DMAP代表對-二甲胺基吡啶。 DDQ代表2,3-二氯-5,6_二氰基-1,4-苯醌。 DBU代表1,8-二氮雜雙環[5·4·0]十一碳_7_晞。 DBN代表1,5·二氮雜雙環[4.3.0]壬-5·晞。 0八3(:0代表1,4-二氮雜雙環[2.2.2]辛烷。 層析(管柱及快速層析)代表化合物之純化/分離,表示為 (擔體’溶離液)。需了解收集適當溶離份並濃縮獲得所需化 84102.doc -124- 1283245 合物。 羧酸(νι)代表且包含其醫藥可接受性鹽。 CMR代表C-13磁共振分光圖,化學位移以自TMS之下磁 場之ppm (δ)表示。 NMR代表核(質子)磁共振分光圖,化學位移以自TMS之下 磁場之ppm (δ)表示。 本發明中,名詞轉換/轉化或轉換/轉化交替使用且意指同 一件事,一化合物藉所述方法反應形成不同化合物。 TMS代表三甲基矽烷基。
Oxone代表 KHS05。 -Φ代表苯基(C6H5)。 MS代表質譜,以m/e、m/z或質量/價數單位表示。[M+H] + 代表母核加上氫原子之正離子。EI代表電子衝擊。CI代表 化學離子化。FAB代表快速原子轟擊。 醫藥可接受性代表其性質及/或物質由藥理/毒理學觀點 觀之對病患可接受者且由組成、調配物、安定性、病患接 受度及生物利用性之物理/化學觀點對製造醫藥之化學家 而言為可接受者。 當使用溶劑配對時,所用溶劑之比例為體積/體積(v/v)。 當使用固體於溶劑中之溶解度時,固體對溶劑之比例為 重量/體積(wt/v)。 Δ9-卡寧酮代表17β-羥基娠烷-4,6,9_三晞-3-酮-21-羧酸, γ-内醋。 依普利酮代表9α,11α-環氧基-17β-羥基娠烷-4-晞-3-酮 84102.doc -125- 1283245 -7α,2卜二羧酸,γ-内酯,甲基酯。 新戊二醇代表 H0-CH2-C(CH3)2-CH2-0H。 亞硪醯苯代表φΙ=〇。 碘苯雙三氟乙酸鹽代表(pI(〇-CO-CF3)2。 碘苯二乙酸鹽代表cpI(〇-CO-CH3)2。 三苯甲基氟硼酸鹽亦稱為三苯基碳烯鏘氟硼酸鹽代表 cp3C十BF,。 acac代表乙酿基丙酮酸鹽。 dppb代表二苯基膦醯基丁烷。 Tf代表三氟甲烷磺酸鹽。 二甲基硫醚代表CH3SCH3。
Ishikawa試劑代表N-(l,l,2,2,3,3,3)六氟丙基二乙胺。 "氧化性斷裂劑"為使雙羰基化合物(v)或羥基化合物 (IV_0H)氧化成羧酸(VI)之試劑。 :氫過氧基-脫氧劑"為自氫過氧化物化合物(IV_00卿 除氧原子獲得對應㈣化合物(IV.OH)之試劑。 脫虱劑"為自分子移除一個氧原子之試劑 脫氧劑"因此為脫氧劑之特例。 虱基_ 成幾 酸劑”為誘發氣過氧基化合物—重排 轉:=::::=_提供氧原子使其 在未進一步闡述下 相信熟習本技藝者可使用前述敘述 84102.doc -126 - 1283245 執行本發明至最充分之程度 以下詳細實例敘述如何製備 、化5物及/或執行本發明之各種方法,且僅用作說明, =以任何方式限制前述揭示。熟習本技藝者應了解由程序 可針對反應物及反應條件與技術作適當之改變。 17β-^基娠烷-4,6,9(11)•三缔_3_酮-21-羧酸,γ-内酯 環狀3·(2’,2,-二甲基-1,,3,_丙二基縮酮)(I-P)
Πβ-羥基娠烷_4,6,9(11)_三烯_3·酮_21_羧酸,γ_内酯,3_ 甲基缔醇醚(I,3.00克,8.4629毫莫耳)及過氯酸鋰(199.6毫 克’ 1.8761毫莫耳,0.22當量)於乙腈(2〇毫升)及二氣甲烷(10 毫升)中漿料化,且冷卻至-15°C,以2,2-二甲基-1,3-丙二醇 (2.19克,21.027毫莫耳,2·48當量)處理,接著於73分鐘内 以DDQ (2.29克,10.088毫莫耳,ΐ·ι9當量)之乙酸乙酯逐滴 處理。攪拌40分鐘後,反應混合物以氫氧化銨(28%,5毫升) 終止反應,以乙酸乙酯稀釋,濃縮,以二氯甲烷稀釋且過 濾。濾液以乙酸乙酯稀釋,以碳酸氫鈉/氯化鈉水溶液洗滌 ,接著以水洗滌,再經鎂凝膠(magnesol)過濾,以二氯甲烷 溶離。溶離液經濃縮,獲得固體,將其分散於甲苯中,以 氮氣流乾燥,獲得標題化合物,CMR (CDC13) 14.44, 22.53, 22.78, 23.02, 24.89, 28.85, 29.22, 30.07, 30.18, 31.31,32.92, 8410? Hor -197 . 1283245 35.37,38.56,39.03,44.35,44.43,70.54,70.65,95.17,95.43, 116.80,120.23,127.82,130.27,141.83,145.08 及 176.61 δ; NMR (CDC13) 0·95,0.97,1.03,1.18,1.3-2.8,3.5-3.7, 5.44, 5.71,5.80及 6·02 δ ° 貫例2 17β-每基娠-4,6,9( 11)-三晞-3-酮-21 -幾酸,γ-内酉旨 ,環狀3-乙二基縮酮(ΐ-ρ)
17β-羥基娠烷-4,6,9(11)-三烯-3-酮-21-羧酸,γ_内酯,3_ 甲基晞醇醚(I,300毫克,0.8463毫莫耳)之二氯甲烷(5毫升) 冷卻至-15°C,接著以乙二醇(220毫克,3.544毫莫耳,4· 19當 量)處理。30分鐘内於該混合物中滴加ddQ (230毫克,1.0132 毫莫耳,1.20當量)之溶液。添加完成後,使反應於-15°c攪拌5 分鐘’此時經TLC分析(乙酸乙酯/環己烷,66/34)顯示起始 物甲基埽醇醚(Rf=〇.69)轉化成相對應之伸乙基縮酮 (Rf=0.54)已接近完全。反應再以濃氫氧化銨(〇 5毫升)終止 反應且過濾。濾液再經1·〇克匣式級鎂凝膠過濾且濃縮,獲 得標題化合物,與實際樣品相比較,CMR (CDC13) 14.37, 22.95, 24.54, 29.15, 30.28, 31.23, 32·87, 35.30, 38·17, 38.45, 44.27, 44.37, 64.15, 64.70, 95.07, 105.94, 116.85, 122.39, 127.41,130.24,141.71,145.76 及 176·51 δ; NMR (CDC13) 84102.doc -128- 1283245 〇·97, 1·18, 1.3-2.9, 3.8-4.1,5.29, 5.45, 5·70及 5·99 δ。 iJll 17β-羥基·7α-(5’甲基-2,_呋喃基)_娠烷·4,9(11)·二 晞-3-酮-21-羧酸,γ-内酯(π)
將Δ9-卡寧酮(canrenone)(I,9〇·〇克,0.2659莫耳)與硝基 甲虎(730-735毫升)混合。接著添加2-甲基呋喃(49.5毫升, 45.04克,〇.5487莫耳,2.06當量)。反應混合物冷卻至-20。〇 ’再以絕對乙醇(15.8毫升,12.55克,0.2723莫耳,1.02當 量)處理,接著以三氟化硼醚化物(d=112〇; 37 2毫升,41.66 克’ 0.2936莫耳,1.1〇當量)處理。混合物再冷卻至_18·4^ ’且攪拌17小時,此時反應經lc確認完全。反應混合物以 氨水(15%水溶液,225毫升)終止反應。混合物升溫至超過〇°c ’加水(200毫升),分離有機相,水相以二氯甲烷(2 χ 2〇〇 愛升)萃取。有機萃取液以硫酸鎂(1〇〇克)脫水,再經鎂凝膠 (100克II級)過濾,以二氯甲烷(5 X 2〇〇毫升)洗滌濾餅。溶 離液再經減壓濃縮成發泡體,以乙酸乙酯(200毫升)漿料化 且再;辰縮’接著溶於50°C至60°C之乙酸乙酯(950毫升)中。 混合物濃縮至約500毫升體積,接著以環己烷(25〇毫升)稀釋 。產物開始緩慢結晶。漿料再濃縮至約5〇〇毫升體積,冷卻 84102.doc -129- 1283245 至20-50°C,進一步濃縮至約400毫升體積,再冷卻至〇χ:。 在0°C隔夜後’過濾漿料且以環己烷洗滌濾餅,接著以庚燒 洗滌,且在50°C之真空烘箱中乾燥,獲得標題化合物。 TLO0.37 (乙酸乙酯/環己烷,66/34),CMR (CDC13) 13 38 14·12, 23.18, 26.83, 29.14, 31.26, 32.93, 33.93, 34·18, 35 39 37.57,38.52,40.78,41.90,42.39,44.08,95.19,1〇5 89 107.12,119.73,126.24,149.99,152.74,167.45,76·53 及 198.56; NMR (CDC13) 0.95, 1.435 1.4-2.6, 2.165 2.93, 3.3〇5 5.68及 5.74 δ。 ’ 濾液濃縮成發泡體,溶於乙酸乙酯(4〇毫升)中,濃縮至約 20¾升,接種晶,以環己烷(2〇毫升)稀釋,濃縮至約毫升 ,冷卻至〇 C歷時一週末,接著過濾,以乙酸乙酯/環己烷 (1/2)洗滌及乾燥,獲得額外之標題化合物。 17β·羥基-7α-(反式-1,,4,-二氧代戊·厂-晞」、基)娠 烷4,9(11)·二烯酮_21_羧酸,γ_内酯(ΙΠ•反式)
步驟A · ι7β_羥基_7α·(順式_Γ,4,_:氧代戊_2,_埽_1,_基) 娠烷-4,9(11),二埽-3-酮-21-羧酸,γ-内酯(in-順式) 84102.doc -130- 1283245 在23.8°C 下,以二溴馬汀(dibromantin)(2.0克,6.995毫莫 耳,0.58當量)處理含17β-經基-7α-(5’ -甲基-2’-吱喃基)-娠燒 -4,9(11)-二晞-3-酮-21-羧酸,γ_ 内酯(II,實例 3,5.04 克, 11.9843毫莫耳)及乙酸鉀(1.7克,17.32毫莫耳,1.45當量) 之THF (40毫升)及水(12.5毫升)之混合物,接著以異丁基乙 烯基醚(500微升,384毫克,3.834毫莫耳,0.32當量)處理。 反應混合物在20-25°C攪拌1小時,此時以TLC (乙酸乙酯/ 環己烷,66/34)確認起始物質(II,Rf=0.50)已完全轉化成順 式-及反式_晞二酮(Rf=0.11)。反應混合物以水(200毫升)稀 釋,以二氯甲烷(2 X 100毫升)萃取。合併萃取液,以水(50 毫升)洗滌,以硫酸鎂脫水,經過濾及濃縮,獲得順式-烯二 酮(III-順式)。 步驟B : 17β_羥基_7α-(反式-Γ,4’-二氧代戊-2’·烯-1’-基) 娠烷-4,9(11)-二婦_3·酮-21-羧酸,γ-内酯(III·反式) 濃縮液(步驟Α)置於氯仿(100毫升)中且混合物在20-25°C 攪拌20小時,此時以TLR及LC測量判斷順式-晞二酮轉化成 反式-埽二酮已完全(順式/反式=1 · 1/98.9)。混合物再經濃縮 且將濃縮液置於20-25°C之乙酸乙酯(20毫升)中並以環己烷 (80毫升)稀釋,產生結晶。漿料經冷卻、過濾且以環己烷洗 滌濾餅,且在50°C減壓乾燥,獲得標題化合物,CMR (CDC13) 13·98,23.28,27.08,28.66,29.01,31.26,32.77,33.61, 34·〇1,35.22, 35.28, 40.48, 40.51,42.41,44.43, 48.13, 94.77, H81,126.03,135.89,137.04,142.16,165·21,176.32, 197.81,198·26 及 200.18; NMR (CDC13) 1.04,1.03,1·51, 84102.doc -131 - 1283245 蕾 ρ貪霧)m / e - 435 ·6,2.45,5_71,5.78及 6·89 δ; MS (也貞霄 / p 1)負離子模式; I7p-#i 基娠燒-4,9(11)-二晞-3-酮 _7α,21-一幾私 ’ γ-内酿(VI)
步.驟A : I%·羥基-7α·(1、氧代_2,-異丙氧基-2’-羥基·乙基) 娠烷-4,9(11)-二晞-3-酮-2卜羧酸,r内酿(IV_0H) ;17β-羥基-7α-(1,-氧代-2,-異丙氧基-2’_氫氫過氧 基乙基)娠烷-4,9(11)-二烯-3-酮_21-羧酸,丫_内酯 (IV-OOH)及17β-羥基·7α-(2,-氧代乙龜基)娠烷 -4,9(11)-二烯-3-酮·21·羧酸,内醋(V) Ι7β-羥基-7α·(反式- Γ,4,_二氧代戊_2’-烯基)娠烷 -4,9(li)·二缔-3·酮·21_羧酸,γ•内酯(in-反式,實例 4,551.8 毫克,1·264〇毫莫耳)之異丙醇(1ι毫升)及二氯甲烷(5毫升) 混合物冷卻至-55°C。使含臭氧之氧通入該混合物中,直到 留下0.4面積%(1^)之反式-締二酮(in)為止。混合物沖入氮 氣清除臭氧7分鐘,獲得標題化合物。 步驟B : 17β-羥基-7α·(ι,_氧代異丙氧基。、羥基·乙基) 娠烷·4,9(11)-二烯-3-酮-21-羧酸,内酯(IV-〇H) ;導禮基-7α-(1,,2,-二氧代·乙基)娠燒-4,9⑴)· C/lin〇 -110 1283245 二埽-3·酮-21-羧酸,γ-内酯(V)及17β-羥基-7α·(2,· 氧代-乙醯基)銀fe-4,9(ll) -二晞_3_銅-21-幾酸,γ_ 内酯(V) 步驟Α之混合物以二甲基硫醚(340微升,288毫克,4.630 毫莫耳,3.66當量)終止反應,升溫至20-25°C,在20-25°C攪 拌50分鐘,獲得標題化合物之混合物。 步風C · 17β-幾基娠燒-4,9(11)-二晞-3·酿Ι-7α,21-二幾酸,γ_ 内酯(IV) 步驟Β之混合物再於水(8毫升)中以過氧化氫(7〇%水率液 ,430微升,560毫克,含392毫克(11.52毫莫耳,9.12當量) 之過氧化氫)及碳酸氫鉀溶液(637.7毫克,6.369毫莫耳,5.04 當量)處理。所得二相混合物以足量之甲醇稀釋,獲得單相 混合物(5毫升)’該混合物再於2〇-25。(:攪拌16小時,接著以 甲醇稀釋至體積為5〇〇毫升,以進行LC分析。lC分析顯示 藉由與已知化合物比較獲得標題化合物。 抽取500¾升溶液之20毫升部分,且以甲醇進一步稀釋成 體積為50毫升。溶液(經LC確認含17.3毫克[0·〇45〇毫莫耳] 竣酸)濃縮至小體積,以水稀釋,以氫氯酸(1N)酸化,及以 一氯甲煶(2x)萃取。二次萃取液分別依序以水洗滌,再合併 且;辰縮。將i辰縮液置於甲醇/甲苯(1 / 1 ; 2毫升)中,且以二 甲基矽烷基重氮甲烷、(CHASiCH^之己烷混合物(2·〇 M, 0.25毫升,0.50毫莫耳,1L1當量)處理。經τιχ分析(乙酸乙 酯/環己烷;66/34)顯示獲得標題化合物,Rf=〇23 ;經乙。分 析(210 nm偵測)顯示與已知標準相同之駐留時間,且獲得標 84102.doc -133- 1283245 題化合物。 實啦Ι7β_羥基娠烷-4,9(11)-二晞_3_酮-7α,21-二羧酸,γ 内酯,甲酯(VIII)
實例5步驟C之500毫升剩餘混合物(479毫升,含414.4毫克 [1.0777毫莫耳;|17|3_羥基娠烷_4,9(11)-二烯-3-酮-7〇1,21_二 羧酸,γ-内酯(VI,實例5C)部分濃縮,以水(20毫升)稀釋, 濃縮至體積約20毫升,以鹽酸(18毫升)處理且以二氯甲烷 (25毫升,接著2 X 15毫升)萃取。萃取液以水(30毫升)洗滌 ,合併且濃縮至體積為50·0毫升。將一半之該混合物濃縮至 小體積,以乙酸乙酯稀釋,以碳酸氫鉀(25%水溶液,20毫 升,接著10毫升)萃取。合併萃取液,以氫氯酸(1Ν)酸化至ρΗ 3,且以二氯甲烷(40毫升,接著2 X 15毫升)萃取。再合併萃 取液,以水洗滌,濃縮至體積<1毫升,且以含碳酸鈉(349 6毫 克,3.298毫莫耳,以羧酸為準6.12當量)之水(ΐ·〇毫升)溶液 處理,接著以聯二硫酸第四丁基銨、(正丁基)4NHS04 (20 4 毫克,0.0601毫莫耳,0· 11當量)處理,接著以硫酸二甲醋(1〇8 微升,144.0毫克,1.14毫莫耳,2·11當量)處理。混合物以 二氯甲烷(0.1毫升)稀釋,在20-25°C攪拌II·5小時,以氣氯 酸(1N,10毫升)處理且以二氯甲烷(10毫升,接著2x5毫升) 萃取。合併萃取液,以水洗滌且濃縮,獲得標題化合物, 84102.doc -134- 1283245 與已知之標準吻合。 免例7 17β-羥基娠烷-7α-(順式-3’-乙醯氧基丙晞醯基) -4,9(11)-二晞-3-酮-21-幾酸,γ·内酉旨(X-順式)
使03/02流(臭氧/氧)通過含17β-羥基-7α-(5,-甲基-2’-呋喃 基)-娠烷_4,9(11)-二晞-3-酮-21-羧酸,丫-内酯(11,實例3, 3.0138克,7.1663毫莫耳)之二氣甲烷(4〇毫升)及甲醇(10毫 升)之冷卻(-78°C)混合物,直到硝耗掉起始物質為止(LC, 25分鐘),接著充入〇2,再充氮氣,以亞磷酸三甲酯(3〇毫升, 3.16克,25.436毫莫耳,3,55當量)終止反應,且溫至20-25°C 。擾拌1小時後’ LC分析顯示獲得標題化合物,cMR (100 MHz,CDC13) 198.49, 198.23, 176.43, 166.63, 166.10, 142.74, 142·44,125.87,118.12,ΐι〇·39,94 99, 49 3〇,44·47, 42·3〇, 40.59,〜40, 35.46, 35.33, 34.1 1,33.63, 32.83, 31.37, 29.11, 27.26, 23.31,20.67及 14.05 δ; NMR (400 MHz,CDC13) 0.94, 1·40,1·5-2·9, 2·29, 5·38, 5.63及 7.48 δ。 17β-經基-7α_(反式乙醯氧基丙晞醯基娠烷 -4,9(11)-二埽-3-酮-21-羧酸,γ-内酯(X-反式) 84102.doc -135- 1283245
順式-烯醇乙酸鹽
反式-缔醇乙酸鹽、 0丫 〇 實例7之反應混合物,17β·經基-7α-(反式-3,-乙醯氧基丙 晞酸基)-娠燒-4,9(11)-二晞·3-酮-21-幾酸,γ_内g旨(χ_反式, 實例7)攪拌1小時後,混合物以氫氯酸(5%水溶液,25毫升) 終止反應,且在20-25°C攪拌20分鐘,此時完全異構化成反 式。再分離有機相,濃縮且快速層析(碎膠,150克,梯度 溶離,40%—70%乙酸乙酯/環己烷),獲得標題化合物。接 著使該物質自乙酸乙酯/庚烷(70/30)結晶,獲得純標題化合 物,CMR (100 MHz,CDC13) 199.25, 198.39, 176.41,166.79, 166.39, 149.00, 142.57 125.67, 118.20, 113.11,94.90, 47·75, 44.40,42.40,40.45,〜40,35·63,35.25,34·01,33·56,32.73, 31.29, 29.04, 27.14, 23·32, 20.47及 13.98 δ; NMR (400 ΜΗζ, CDC13) 1.14, 1.4-4.1,1.61,2·44, 5·75, 6·14及 8·41 δ。 實例i 17β_羥基-7α-(2’_氫過氧基-2’-甲氧基乙醯基)_娠烷 -4,9(11)-二烯-3-酮-21_ 羧酸,γ·内酯(iv,OOH)
84102.doc -136- 1283245 使臭氧/氧线經含,幾基_7α_(反式_3,_乙㈣基丙缔 醯基)-娠燒-4’9(11)-二締_3·酮·21邊酸,γ·内酯(χ反式,實 例8’ 3U.0毫克,0.6872毫莫耳)之二氯甲燒/甲醇(2/1,铳 升)冷卻(-78。〇混合物,直到持續藍色為止(3分鐘)。以氧氣 接著以氮氣清除過量之臭氧,接著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 20-25t ’且以二氣甲烷稀釋至1〇毫升。將一部分該混合物 (3.5¾升,自0.2405¾莫耳反式_缔醇乙酸酯)濃縮至乾,獲 得標題化合物。 豈ϋΐα 5α,17β-二羥基娠烷_9(11)•埽-3_酮·7α,21_二羧酸,雙 -γ-内酯(VII) 〇
17β-羥基-7α-(2、氫過氧基·2,·甲氧基乙醯基)·娠烷 -4,9(11)-二晞-3-酮-21_羧酸,γ-内酯(IV_〇〇H,實例9,3·5 毫升,來自0.2405毫莫耳反式-烯醇乙酸酯)濃縮至乾,且殘 留物溶於三氟乙酸(1.0毫升)中,在20-25°c攪拌2〇分鐘,接 著以乙乙酉曰(1 · 0耄升)洗條,以碳酸氫鋼水溶液洗滌,以 二氯甲烷(2.0¾升)稀釋,以稀氫氯酸水溶液洗滌且濃縮。 將濃縮液置於二氯甲烷(1.0毫升)中,與氫氯酸水溶液(6N) 授拌30勿4里接著濃縮獲得標題化合物,CMR (1 〇〇 MHz CDC13) 206.39,176,80, 175.59,139.66, 124.11,95·12, 91.11 84102.doc -137- 1283245 47·14, 43.99, 42.45, 41.66, 41.63, 41.15, 39.01,37.04, 35.23, 33.08, 32.50, 31.42, 29.21,23.16, 23.06及 14.30 δ; NMR (400 ΜΗζ,CDC13) 0.94,1.40,1.5-2.6, 2.80, 5·70 δ; MS (CI,ΝΗ3) m/e=402 (100%,Ρ+ΝΗ4) 〇 實例U 170羥基-7〇1_(2’-氧代乙醯基)-娠烷-4,9(11)-二晞-3-酮-21-叛酸,γ-内酿(V)
使臭氧/氧氣流經含17β-羥基_7α_(反式-1,,4,-二氧代戊 -2’·婦-1 -基振-4,9 -二缔-3-嗣-21-叛酸,γ_内酉旨反式 ,實例4B,503.4毫克,1.1531毫莫耳)之二氯甲烷/甲醇(1/1 ,4.0毫升)冷卻(-79°C)混合物,直到TLC分析(丙酮/二氯甲 烷,3/7)顯示起始物(Rf=0.70)完全轉化成更具極性之產物 (Rf=0.45)( 10分鐘)。反應混合物接著以二甲基硫醚(0.20毫升 ,169毫克,2.72毫莫耳,2·34當量)終止反應,在2〇-25°C攪 拌1小時接著濃縮。濃縮物經快速層析(矽膠,60克,梯度 溶離,丙酮/二氯甲烷5% + 25%)獲得標題化合物,CMR(100 MHz, CD3CN) 198.68,197.54,187.93,176.09,166.40, 142.33,125.02, 118.56, 94·44,〜44, 42.49, 40.34,〜40, 39.87, 34.60, 33·83, 33.56, 33.32, 32.39, 30.53, 28.39, 26·16, 22.43 84102.doc -138- 1283245 及 13·22 δ; NMR (400 MHz,CD3CN) 0.87, 1.37, 1.2-2.9, 5.49, 5.63及 8·93 δ; MS (CI,NH3) m/e=397 (P+H,100%)。 實例12 11〇〇,170-二羥基-7〇1-(5’-甲基-2’-呋喃基)-娠烷-4-晞 -3-酮-21-羧酸,γ-内酯(II)
使11α-羥基卡寧酮(I,30.00克,84.1586毫莫耳)之硝基甲 烷(240毫升)及二氯甲烷(60毫升)混合物冷卻至_20°C,接著 以2-甲基呋喃(15·6毫升,14.20克,0.1729莫耳,2.05當量) 處理,接著以乙醇(5.1毫升,4.03克,87.454毫莫耳,1.04 當量)處理,再以三氟化硼二乙基醚化物(BF3.OEt2,12.0毫 升。13.44克,94.695毫莫耳,1.13當量)處理。反應混合物 在-17 C揽拌20小時’接著以氨(15%水溶液,60毫升)終止反 應’以二氯甲烷(120毫升)萃取,以硫酸鈉(4〇克)脫水及濃 縮。濃縮液溶於二氯甲烷/乙酸乙酯(1/1,3〇毫升),濃縮置 至體積75毫升,以150毫升環己烷稀釋,濃縮至體積200毫 升,且過濾獲得標題化合物,CMR (75 MHz,CDC1J 199.59, 176.67,170.11,152.92,150.28,126.20,108.67,105.90, 95.18, 68.55, 52.05, 45.84, 45.58, 43.08, 39.73, 38.62, 38.42, 37.47, 36.54, 35.26, 34·17, 30.91,29.05, 22.62,18.40,15·58 及 13.44 δ; NMR (300 MHz,CDC13) 1.01,1·1-3·2, 1.41,2.20, 84102.doc -139- 1283245 4.12,5·73,5.83及 5.93 δ 〇 濾液經濃_。將濃縮液置於乙酸乙酯(30毫升溫熱)中,冷 卻至10°C,且過濾獲得第二收量之標題化合物結晶。 兔魁丄! Ρβ_羥基-7α-(5,_甲基-2,·呋喃基)_娠烷-4,9(11)_二 缔-3,-21-羧酸,γ-内酯(II)
使11α,17β-二經基-7α-(5’ -甲基-2’-吱喃基)_娠垸-4-晞_3_ 酮-21-羧酸,γ-内酉旨(Π,實例12,438.3毫克,0.9994毫莫耳) 之THF (7.3耄升)混合物冷卻至-50 C,接著以固態五氯化磷 (PC15’ 287·5毫克,1.381毫莫耳’ 1·38當量)一次處理。攪 拌42分鐘後,經LC分析顯示完全轉化成標題化合物。又21 分鐘後,以水(22毫升)使混合物終止反應,且升溫至20-25°C 。20分鐘後,混合物以二氯f烷(2 X 15毫升)萃取,以硫酸 鎂脫水,且濃縮獲得標題化合物,藉由LC駐留時間與實例3 之樣品比較確定。 實例14 9〇1,11〇1-環氧基-170-羥基-7(^(5’_甲基-2’-呋喃基)-娠烷-4-烯-3-酮-21-羧酸丫-内醋(11) 84102.doc -140- 1283245
9α,11α-環氧基卡寧酮(I,醫藥化學期刊,6,732 (1963)及
Helv· Chim· Acta 80,566 (1997),10.0135克,28 25〇8毫莫 耳)之硝基甲烷(80毫升)及二氯甲烷(20毫升)混合物冷卻至 -20C ’接著以2-甲基吱喃(5.10毫升,4.64克,56.529毫莫 耳,2·00當量)處理,再以乙醇(1·7毫升,1343克,29151 毫莫耳,1.03當量)處理,接著以三氟化硼二乙基醚化物 (BF3’〇Et3,3.6 毫升,4.03 克,28.408 毫莫耳,ΐ·〇ΐ 當量)處 理。反應混合物在-20°C揽拌24小時,此時以LC測定已完全 轉化成產物,因此以氨水(15%,10毫升)終止反應,以二氯 甲烷(2x100毫升)萃取,且濃縮獲得殘留物,其經快速層析 (560克矽膠,梯度溶離50%— 90%乙酸乙酯/環己烷)。層析 獲得之物質以環己烷(100毫升)回流分散2小時,接著冷卻至 〇°C且過濾,獲得標題化合物,CMR (75 MHz,CDC13) 198.10, 176.26, 165.57, 153.19,149.96, 127.56, 107.92, 106.14, 94.66, 65.45, 49.92, 43.82, 40.00, 39.18, 37.43, 37.37, 35.54, 35.00, 33·24, 31·00, 30.81,28.91,26.98, 22.26, 22.00, 16.61 及 13·47 δ; NMR (300 ΜΗζ,CDC13) 1·02,1.3-3.0, 1.52, 2.20, 3 ·28, 5.85, 5 ·92及6.01 δ。指定之結構係以X-射線結晶圖確 84102.doc -141 - 1283245 定。 她經17pm(順式木氧代-戊-2,-㈣基π氧 代-娠Κ9( 11)-二n叛酸吁内醋⑴卜順式)直 接臭氧化成”基娠烷_4,9(11)_二缔n7a,2i_ 二羧酸,γ-内酯(VI)
使臭氧/氧氣流經含17β-羥基-7α-(順式-4,-氧代戊-2、缔 酿基)娠烷-4,9(11)-二烯-3-酮_21-羧酸,丫-内酯(111_順式,實 例4步驟Α,52·4毫克,0.1200毫莫耳)之含水(50毫克,2.77毫 莫耳’ 23.1當量)二氯甲烷/異丙醇(1/1,3 〇毫升)冷卻g55°c ) 混合物’直到起始物質經LC顯示完全消失為止(126秒)。反 應混合物再以二甲基硫醚(0.033毫升,27·9毫克,0.449毫莫 耳,3.74當量)終止反應,在2〇-25°C攪拌45分鐘,接著以甲 醇(5毫升)稀釋,以過氧化氫水溶液(70%,50微升,含45.6 毫克[1.34毫莫耳,11.2當量]之過氧化氫),以碳酸氫鉀(62.4 毫克,0.623毫莫耳,5.19當量)與水(2毫升)之混合物處理, 所得混合物在20-25°C攪拌,15小時後,以LC分析顯示形成 標題化合物。 實例16經17β_羥基-及及α-(反式-4、氧代-戊-2’-烯醯基)_娠 烷-4,9(11)·二烯-3-酮-21-羧酸,γ-内酯(ΙΠ_反式)直 84102.doc -142- 1283245 接臭氧化成170-羥基娠烷_4,9(11)-二烯-3-酮-7〇^,21-二羧嫁,γ-内酯(VI)
醯基)娠烷_4,9( 11)-二晞-3-酮-21-羧酸,γ-内酯(III•反式,實 例4步驟Β,1〇3·5毫克,0.2371毫莫耳)之含水(50毫克,2.77 毫莫耳,11.7當量)二氯甲烷/異丙醇(1/1,3毫升)冷卻(-55°C ) 混合物,直到起始物質經LC顯示完全消失為止(100秒)。反 應混合物再以二甲基硫醚(CH3SCH3,65微升,55.0毫克, 0.885毫莫耳,3.73當量)終止反應,在20-25°C攪拌45分鐘, 接著以甲醇稀釋至體積為1〇.〇毫升。5.0毫升部分之該混合 物以過氧化氫水溶液(70%,50微升,含45.6毫克[1.34毫莫 耳,11·3當量]之過氧化氫),以碳酸氫鉀(59毫克,0.589毫 莫耳,4.97當量)與水(2.1毫升)之混合物處理,且使所得混 合物在20_25°C攪拌,15小時後,以LC(ESTD)顯示形成標題 化合物,CMR (100 MHz,CDC13) 199.96,177.42,174.28, 169.06, 142.10, 124·86, 118.60, 95.60, 44.23, 43.48, 42.61,40.38, 39·79,35.59,35.08, 33.73,33·30,32.57, 31.05, 28.98,26.80, 22.92及 13.68 δ; NMR (400 ΜΗζ,CDC13) 0.96, 1·42, 1·5-3·0, 84102.doc -143 - 1283245 4.28, 5·64及 5·74 δ; MS (CI,NH3; m/e)=402 (P+NH4+)。 ϋ^1Ζ5α,17β-二羥基娠烷-9(11)-烯-3-酮 7α,21-二羧酸,雙 -γ-内酯,3-二甲基縮酮(VII-縮酮) 以國際公報W0 98/25948之程序,在催化量之對-甲苯續 酸存在下,以至少一當量之原甲酸三甲酯處理5α,17β-二幾 基娠烷-9(11)•晞-3-酮7α,21-二羧酸,雙-r-内酯(VII,實例 10) ’獲得標題化合物。 實姐_8 17β·羥基娠烷_4,9(11)•二缔-3-酮-7α,21-二羧酸,γ. 内酯,甲基酯(VIII)
使11α,17β-二經基娠燒·4·晞-3_酮_7α,21-二叛酸,γ·内酷 ’甲基酯(VIII,未來藥物,24(5),488-501 (1999),化合物(VI)) ’ 5.00克,12.0¾莫耳)與乙腈(15毫升)混合。將'my π氟丙基)-二乙胺(V,2·55毫升,14·4毫莫耳)添加於該類固 醇混合物中,且加熱至60t:歷時2·5小時。使反應混合物冷 卻至20-25。(:,且以甲醇(1〇0微升)終止反應。添加飽和碳酸 氫鉀水溶液(15毫升)。接著減壓移除乙腈。所得混合物以二 氯甲烷(3 X 10毫升)萃取。合併之有機相以氯化鈉水溶液 (10%,20毫升)洗滌。溶劑以硫酸鎂脫水。溶劑自二氯甲烷 父換成甲基第三丁基醚(ΜΤΒΕ)。濃縮混合物至最終體積為 84102.doc -144· 1283245 25名升。所#漿料授拌_,且以過遽收集最終產物(標題 化合物)。 貫例-以17卜羥基娠烷_4,9(11)_二晞-3-酮-7α,21-二羧酸,γ-内酯,甲基酯(VIII) 11α,17β-二羥基娠烷埽·3___7α,21_二羧酸,”内酯, 甲基酯(VIII,5.00克,ΐ2·〇毫莫耳)置於含乙腈(15毫升)之瓶 中。將Ν^1,1,2,3,3,3)六氟丙基)-二乙胺(2.55毫升,14.4毫莫 耳)添加於該混合物中,且加熱至6(rc歷時2小時。反應混合 物冷卻至20-25°C及以碳酸氫鉀水溶液(2〇%溶液,is毫升) 終止反應。減壓移除乙腈,水層以二氯甲烷(3 χ 5毫升)萃 取。合併之有機相以氯化鈉水溶液(1〇%,1〇毫升)洗滌。溶 劑自二氯甲烷交換於甲基異丁基酮/庚烷中,結晶出標題化 合物。mp=198.6_199.5°C ; C24H3〇05計算之 MS(m/z)=398.5 (M+),實測值 398.9 (M+); NMR (CDC13) 5.69, 5·64, 3.62, 2.97, 2.84-1.47,1.38及 0.93 δ; CMR (CDCh) 98.5,176.4,172.5, 166.5, 142.3, 125.6, 1 18·9, 95.0, 51.3, 43.0, 40·3, 35.6, 35.2, 34·1,33.7, 32.8, 31.2, 29·0, 27.1,23.2及 14·0 δ。 堂例 20 17β-羥基娠烷-4,9(11)-二缔-3-_-7α,21·二羧酸, 内酯,甲基酯(VIII) 11α,17β-二羥基娠烷-4·烯-3-酮-7α,21_二羧酸,γ-内酿, 甲基酯(VIII,80.00克,192.1毫莫耳)置於含乙腈(80毫升) 之瓶中。將N-(l,l,2,3,3,3)六氟丙基)-二乙胺(40.8毫升,224.8 毫莫耳)添加於該混合物中,且加熱至45至50°C,接著維持 1 -2小時。反應混合物冷卻至20-25 C且以碳酸氫却水溶液 84102.doc •145- 1283245 (288毫升中含72克)終止反應。添加二氯甲烷(240毫升),且 混合後分離斤。水相以二氯甲烷(1〇〇毫升)萃取。合併之有 機相以水(240毫升)洗滌。溶劑自二氯甲烷交換於甲基異丁 基嗣/庚烷中,且逐滴添加分支之辛烷,結晶出產物,該產 物為標題化合物。 mil 17丫-#至基-7〇1-(5’-甲基-2’-吱喃基)-娠燒-4,9-二晞-3- 酮-21-二羧酸,γ-内酯(Π) 依據實例3之一般程序,使用相同反應物,且做非重要之 改變,獲得標題化合物,CMR (100 MHz,CDC13) 198.56, P6.53,167.45,152.74,149.99,142.48,126.24,119.73, 107·12,105.89,95·19,44.08,42.39,41.90,40.78,38·52, 37.57, 35.39, 34.18, 33.93, 32.93, 31.26, 29.14, 26.83, 23.18, 14·12及 13·38 δ; NMR (400 ΜΗζ,CDC13) 0.95, 1.43, 1.4-2.6, 2.16, 2.93及 5.7 δ。
Hill 17β-羥基-7α-(順式-1’,4’-二氧雜戊-2,-晞-1,-基)-娠 烷-4,9-二晞-3-酮-21-二羧酸,γ-内酯(ΙΠ-順式) 依據實例4步驟Α之一般程序,使用相同之反應物且做非 重要之改變,獲得標題化合物·,CMR (1〇〇 MHz,CDC13) 202.28,〜200, 199·05, 177.19, 166.56, 142.34, 138.49, 134.39, 126.37,119.90,95.57,49.63,44.90,42.39,41.08,41.04, 35·825 35.75, 34·49, 34.07, 33.25, 31.71,30.12, 29.64, 27·49, 23·76及 14·34 δ; NMR (400 ΜΗζ,CDC13) 0.93, 1·40, 1·4-2·9, 2·24, 5.66, 5.72, 6.15及 6.28 δ。
Mil 17β-羥基-7α-(2’-氫過氧基-2,-甲氧基乙醯基)-娠烷 84102.doc -146- 1283245 -4,9(11)•二晞 _3-酮-21-二羧酸,γ_ 内酯(IV-OOH) 依據貫例9之一般程序,使用相同反應物,且做非重要改 變’獲得標題化合物, CMR (100 MHz,CDC13) 203.54, 199·91,177·51,168.98,142.42,125.05,117.89,105.90, 95.58, 55.82, 44.21,44.21,42.17, 41.21,40.37, 35.33, 34·84, 33_62,33.16,32.38,30.79,28.84,26·72,23.02及 13.55 δ; NMR (400 MHz,CDC13) 0.94, 1·42, 1.4-2.8, 3.57, 4.34, 4.75 及 5·63 δ ο 复17β·羥基·7α-(5,-甲基·2,_呋喃基)_娠烷 _4,9(11).-二 烯-3-酮-21-二羧酸,γ-内酯(Π)
含卡寧酮(I,105克,0.31024莫耳)之乙腈(450毫升) 混合物以乙醇(21 ·〇克,0.4558莫耳,1.47當量)、異丙醇(1.5 毫升’ 1.177克’ 19.592¾莫耳,〇·〇63當量)及2-甲基吱喃(48.5 克,0.5907莫耳,ι·9〇當量)處理,接著冷卻至,且於4 小時内以三氟化硼二乙基醚化物(63 〇克,〇 4439莫耳,143 葛里)處理。在-18 C擅;掉2 4小時後’混合物以三乙胺(3 8. 〇 克,0.3755莫耳,21當量)終止反應,且濃縮成黏稠漿料 ,以水(350毫升)稀釋,以二氯甲烷(400毫升)萃取,以水(35〇 84102.doc -147- 1283245 毫升)洗;:條’再濃縮,添加乙酸正丙g旨,且進一步濃縮,獲 ί于漿料’冷号卩至0 C,過濾、且以乙酸正丙酉旨/甲基-第三丁基 酸(1 / 1)洗滌滤餅’接著以甲基-第三丁基醚洗條,獲得標題 化合物’以LC駐留時間與實例3之樣品相比較確認。 丑例25 5oc, 17β-.—备基娘燒- 9(11)-缔-3-嗣_7oc,2l_二羧酸,雙 -γ_ 内酯(VII)
含17戸-#莖基-7〇1-(5’-甲基-2’-吱喃基)-娠燒-4,9(11)-二晞 -3-11¾- 21- 一^叛酸’丫-内酯(11’實例24’1〇〇克,〇.23778莫耳) 及乙酸鉀(50.0克,0.5094莫耳,2.14當量)之丙酮(5〇〇毫升) 及水(150毫升)混合物冷卻至-i〇°c,且以含二溴馬汀(34〇 克’ 0.1189莫耳’ 0.50莫耳當量)之水(丨⑼毫升)漿料處理, 直到氧化還原電位上升為止。此時,LC分析顯示完全轉化 成烯二酮(in-順式)。接著以異丁基乙晞基醚(1〇毫升,〇.768 克,7.668毫莫耳,0.032當量)使含晞二酮(111_順式)之反應 混合物終止反應,濃縮成黏稠漿料,以二氯甲烷(2〇〇毫升) 稀釋,且以20°C濃鹽酸(50.0毫升,〇·50莫耳,2·1〇當量)處理 。混合物在20-25 °C攪拌2小時,此時經LC分析顯示完全轉 化成烯二酮(III-反式)。使含烯二酮(ΠΙ-反式)之有機相分離 84102.doc -148- 1283245 ,以二氣甲烷(80毫升)及甲醇(300毫升)稀釋,且冷卻至_48t 。〇3/〇2氣流通入該混合物,直到LC分析顯示烯二酮(ΠΙ-反 式)冗全消失為止,接著以二甲基硫醚(30.0毫升,25.38克, 0.4085莫耳,1.72當量)使混合物終止反應,在_20°C攪拌16 小時,濃縮至體積約300毫升,以甲醇(350毫升)稀釋,濃縮 至體積約300毫升,以異丙醇(40毫升)及甲醇(8〇毫升)稀釋 ,接著以含碳酸氫鉀(120克,1.1986莫耳,5·04當量)之溫熱 (55-60 C)水(240毫升)溶液處理。使漿料冷卻至tiot ,接 肴於3小時内添加過氧化鼠(50%,66.0克,含33.0克(0 9703 莫耳,4.08當量)之過氧化氫)。使混合物攪拌4小時且以二 甲基硫醚(40毫升,33.84克,0.5447莫耳,2.29當量)終止反 應。在20-25 C攪拌23小時後,混合物以二氣甲燒(1⑼毫升) 及水(80毫升)稀釋,且以濃氫氯酸酸化至pH==3〇。使二相混 合物加熱至36C,接著使相分離且以二氣甲烷(1〇〇毫升)萃 取水相。合併有機相,以水(75毫升)洗滌,且以二氯甲烷(25 耄升)反萃取水相。合併有機相,濃縮至體積為15〇毫升, 接著以苯績酸(1.0克之90%純物質,含0.90克(5.690毫莫耳, 0.0239當量)之苯橫酸)及丙酮(5〇毫升)處理 壓;辰縮至體積為160毫升,接著以丙酮(25〇 理。混合物在大氣
35· 16,33.01,32.42 43.90, 42.36, 41.58, 41.07, 38.93, 36.97, 32.42, 31.35, 29.10, 23.08, 22.98及 14.23 84102.doc -149- 1283245 δ; NMR (400 MHz,CDC13) 0.94, 1.40, 1.4-2.8及 5.70; MS (CI, NH3) m/e=385 (P+H,100%) 0 實例26 173-羥基-7〇^碳甲氧基娠烷-4,9(11)-二烯_3-酮-21-
二叛酸,γ-内酯(VIII) 5α,17β-二羥基娠烷-9(11)·烯-3-酮-7α,21-二羧酸,雙-γ· 内酯(VII,實例25,50·0克,0.13005莫耳)及碳酸氫鉀(16.92 克,0.1690莫耳,1.30當量)之丙酮(200毫升)及水(100毫升) 混合物在45 °C攪拌2小時,此時以LC確認5,7-内酯(VII)已完 全轉化成羧酸(VI)。所得混合物再以硫酸二甲酯(22.92克, 0.18Π莫耳,ι·4〇當量)處理,在45。〇攪拌3小時,接著以含 碳酸氫鉀(1.3克,0.0130莫耳,0·100當量)之水(1〇毫升)溶液 處理’再以純二乙胺(181毫升,1314克,0.0130莫耳,〇·1 〇〇 當量)處理。混合物在45t攪拌1小時,以濃氫氯酸(1.92毫升 ’2·3〇4克,含〇·852克(0.0234莫耳,〇18〇當量)之氫氯酸)終 止反應,冷卻至〇°C,減壓濃縮至體積為15〇毫升(槽溫13。〇 ,再經過濾且以水(2x25毫升)洗滌濾餅且乾燥,獲得標題 化合物,經LC與確定之樣品比較。 ±ΜΙΙ 17β-羥基 -7Μ5’·第三丁基-2’-呋喃基)_娠烷 84102.doc -150- 1283245 -4,9(11)-二烯·3-酮-21-叛酸,γ_ 内酉旨(ιι)
以乙醇(0·52毫升,4丨3毫克,8.96毫莫耳,le01當量)處理 含Δ9-卡寧酮(I,3.0002克,8.8645毫莫耳)及2-第三丁基吱 喃(2.53毫升,2.204克,17.745毫莫耳,2.00當量)之硝基甲 fe(12.0毫升)混合物,冷卻至-20°C,且以三氟化ί朋二乙基 醚化物(1.24毫升,1.389克,9.785毫莫耳,M0當量)處理。 所仔混合物在-2 0 C揽摔2 4小時’接著在-5 °C攪拌12小時, 再於〇°C攪拌4小時,此時經TLC確認反應約90%完全。反應 以氫氧化銨(7%,30毫升)終止,以二氣甲烷& 5〇毫升)萃 取,以硫酸鎂脫水且濃縮。濃縮液經快速層析(矽膠,15〇 克,梯度溶離,10°/。—50%乙酸乙酯/環己烷)。合併含純產 物之溶離份且濃縮’獲得標題化合物,CMR (1〇〇 mHz, CDC13) 198.56,176.53,167.87,162.48,153.02,142.91, 125.84,119.42,106.70,101.88,95·21,44.05, 42.87,41.90, 40.84,38.17,37.80,35.52,34.20,34.02,32.97,32.40 31 33 29.18,28.71,26.79,23.17及 14.14 δ; NMR (400 MHz,CDCI3) 0·95,1.16,1.45, 1.5-2.6,2.94,3.30,5.64,5.72及 5·76 δ。 實,.例2立11α,17Ρ-二羥基_7α-(5’-第三丁基-2,-呋喃基)_娠烷 84102.doc -151 - 1283245 -4-晞_3_酮-21-羧酸,γ_内酯(II)
使含1Γ-羥基卡寧酮(〗,2.03克,5.6947毫莫耳)及2-第三 丁基呋喃(1.70毫升,1.481克,11.924毫莫耳,2.09當量)之 硝基甲^元(16晕升)混合物冷卻至-20°C,以乙醇(〇·35毫升, 〇·276克’ 5.99毫莫耳,;l〇5當量)及三氟化硼二乙基醚化物 (0.83毫升’ 0.930克,6·550毫莫耳,1.15當量)處理,且在 -20°C攪拌21小時,此時經LC分析顯示反應已完全。反應混 合物再以氫氧化銨(15%,5.5毫升)終止反應,以水稀釋,以 一氣甲燒(2x25耄升)萃取,且以硫酸鎂脫水,經5〇克鎂凝 膠過濾,且濃縮成發泡體,經快速層析(矽膠,2〇〇克,梯 度溶離20%— 70%乙酸乙酯/環己烷)。合併含產物之溶離份 ,且濃縮獲得標題化合物Uv λ max=238 ιημ。 例 29 1 Ια,17β_—起基-7α·(4’·溴 _2’·吱喃基)_娠燒^ _4-晞·3_ 酮-21·羧酸,γ_内酯(π)
0 〇
84102.doc 1283245 使11 喪基卡寧酮(I,2.0克,5.6425毫莫耳)、乙二醇(〇·84 毫升,0·935克,15·〇6毫莫耳,2·67當量)及3_溴呋喃(3〇毫 升,4.905克,33.372毫莫耳,5.91當量)之硝基甲烷(32毫升) 混合物在20-25°C以三氟化硼二乙基醚化物(ΐ·4毫升,ι·568 克’ 11.048毫莫耳,1.96當量)處理,且在20_25°C攪拌20小 時,此時經LC分析顯示反應>80%完全。反應混合物再以水 終止反應,以乙酸乙酯萃取且濃縮,獲得發泡體,將其溶 於二氯甲燒(10毫升)中,經快速層析(矽膠,150克,梯度溶 離0%—6%異丙醇/二氣甲烷)。再合併含產物之溶離份且再 經層析(矽膠,100克矽膠;梯度溶離0—5%異丙醇/二氯甲 虎)。合併含產物之溶離份,且自乙酸乙酯/環己燒(1 /2)結晶 ,獲得標題化合物,CMR (100 MHz,CDC13) 199.77, 176.54, 168.67, 152.83,142.43, 126.05,113·41,98·03, 95.02, 69.19, 53.51,46.26, 46.19, 43.40, 39·57, 38·72, 38.05, 37.48, 35.39, 34.77, 34.24, 31.09, 29.11,22.68, 18.46及 15.84 δ; NMR (400 ΜΗζ,CDC13) 0.9-2.9,1.03,1·42,3.35, 4.11,6.36及 7·26 δ; MS (CI,ΝΗ3) m/e=503, 505 (100%,Ρ+Η)。 實例30 11〇1,170-二羥基-7〇〇_(4’-甲基-2’_呋喃基)_娠烷-4-缔 -3-酮-21·羧酸,γ-内酯(II)
〇 ο
84102.doc -153- 1283245 使1Γ-羥基卡寧酮(I,816毫克,2.2891毫莫耳)及3_甲基 呋喃(4.0毫升之1·218 Μ之硝基甲烷溶液,4.87毫莫耳,2.13 當量)之硝基甲烷(4.0毫升)混合物冷卻至-20°C,以乙二醇 (0.168毫升,187毫克,3.01毫莫耳,1.32當量)處理,接著 以三氟化硼二乙基醚化物(0.284毫升,318毫克,2.241毫莫 耳,0.98當量)處理。所得混合物在-20°C攪拌20小時,此時 經LC分析顯示反應完成86%。反應混合物再以氫氧化銨水 溶液(15%,4毫升)終止反應,以水(10毫升)稀釋,以二氯甲 烷(2 X 20毫升)萃取,且以硫酸鎂脫水及濃縮。濃縮液經快 速層析(矽膠,60克,梯度溶離50%— 100%乙酸乙酯/環己烷) 。合併含產物之溶離份,且濃縮。濃縮液自環己燒/乙酸乙 酉旨(4/1)結晶’獲得標題化合物,CMR (100 MHz,CDCI3) 199.91,176.62,170.02,150.94,140.81,125.57,115.27, 112.29, 95.07, 69.16, 53.50, 46.13, 45.99, 43.24, 39.52, 39.46, 38.14, 37.35, 35.32, 34.18, 31.05, 29.07, 22·28, 18.46, 15·79 及 10.21 δ; NMR (400 MHz,CDC13) 1.04, 1.0-2.9, 1.42, 1·96, 3.14,4·12,5.34,6·12及 7·15 δ; NMR (CI,NH3) m/e=439 (100%,P+H)。 實例—U 170-羥基_7〇1_(5’-甲基-2’-呋喃基)_娠烷-4,9(11)-二 晞-3-酮-21-羧酸,γ-内酯(Π) 將Ishikawa試劑(2·4 mK,13·7毫莫耳)添加於ιια,ΐ7β·二羥 基·7α-(5’ -甲基-2’·咬喃基)-振fe-4_稀-3_ϊ同-21-叛酸,7""内 酯(II,實例12,5克,11.4毫莫耳)之乙腈(25毫升)混合物中 。混合物加熱至60°C且以HPLC測定1小時中反應完全。將 84102.doc -154- 1283245 所得混合物冷卻至22°C,且以飽和碳酸氫鈉(15毫升)終止反 應。減壓移除有機溶劑,且以二氯甲烷(5〇毫升)置換。分離 有機相,以水(30¾升)洗滌且濃縮至體積為2〇毫升。加水(3〇 毫升)且將混合物濃縮至體積為2〇毫升。重複該水之蒸餾, 移除N,N-二乙基-2,3,3,3-四氟丙醯胺副產物。接著,將二氣 甲烷(30毫升)加於所得漿料中,使所有固體溶解。分離有機 層且將溶劑與乙酸正丙酯交換成最終體積為1丨8毫升。將 所得漿料冷卻至-20°C歷時12小時。過滤收集產物且在氮氣 _鲁 中乾燥,獲得標題化合物,mp= 198-203°C ; NMR (400 MHz, CDC13) 5·737,5.690,3.300,2.904,2·164,1.431,0.952 及 2.569-1.358 δ; CMR (100 ΜΗζ,CDC13) 198.5,176.5,167.4, 152.7,150·0,142.8,126.2,119.7,107·1,105.9,95.2, 44·1, 42.4, 41.9, 38·5, 37·6, 35.4, 33.9, 32.9, 31.3, 29·1,26.8, 23.2, 14·1 及 13.4 δ; C27H3304 之 MS計算值=421.238 (Μ+Η+),實測 值=42 1 ·2 m/z 〇 A-.M.32 9α,11α_ 環氧基-17β-羥基娠烷-4-烯 _3·酮-7α,21_ 二 馨 羧酸,γ-内酯(VI)
170-羥基-7〇1-(2,-氧代乙醯基)-娠烷-4,9(11)-二烯_3-酮 -21-叛酸’ γ -内酉旨(V,實例11,6.7毫克,0.0169毫莫耳)之 84102.doc -155- 1283245 二氯甲烷(0.5¾升)混合物以過氧乙酸(35%,4微升,含ι 58 耄克,0.0208·^莫耳,L23當量之過氧乙酸)處理,在2〇-25π 攪拌25小時,再以更多過氧乙酸(35%,2微升,含79毫克, 0.0104毫莫耳,〇·62當量之過氧乙酸)處理,接著於2〇_25乞 揽拌49小時’此時經LC分析顯示轉化成標題化合物,LC_uv (λ maX= 244 nm); LC-MS (m/e 400)。 實例Μ 7α_晞丙基-17β_羥基娠烷-4,9(11)-二烯-3-酮-21-羧 酸,γ-内酯(II)
使17β-羥基娠烷-4,6,9(11)-三晞冬酮-21-羧酸,γ_内酯(I ,1.0171克,3.0052毫莫耳)之二氣甲烷(62毫升)混合物冷卻 至-30°C,且以含四氯化鈦之二氯甲垸(1〇 Μ,15〇毫升, 15.0毫莫耳’ 4·99當量)處理。所得混合物以晞丙基三甲基 矽烷(3.0毫升,2.16克,18.876毫莫耳,6.28當量)處理,且 在-30°C攪拌4小時,此時以TLC (乙酸乙酯/環己燒,35/65) 監測,起始物質轉化成產物(Rf=0.27)幾乎完全。反應混合 物以水(25毫升)終止反應,以二氣甲烷(3 X 25毫升)萃取且濃 縮。濃縮液(重量=1.6262克)經快速層析(矽膠,15〇克,以乙 酸乙酯/環己烷梯度溶離,15%—55%)。合併含更具極性產 物之溶離份(Rf=0.27)且濃縮,獲得標題化合物,uV λ max=241 84102.doc -156- 1283245 nm ; CMR (100 MHz,CDC13) 198.65, 176.46, 167.31,143.22, 136.36, 126.51, 119.84, 116.80, 95.22, 44.15, 42.50, 41.13, 40.73, 37.33, 35.56, 35.43, 34.13, 33.78, 33.05, 3 1.65, 31.37, 29·14, 26·86, 23.04及 13.78 δ; NMR (400 MHz,CDC13) 0.94, 1·37,1.4-2.6,4·95,5.01,5.65 及 5·74 δ; NMR (CI,NH3), m/e=381 (P+H? 100%); 該產物再經層析(矽膠,6〇克;以乙酸乙酯/環己烷梯度溶 離’ 15%— 45%) ’移除更具極性之雜質(Rf==〇 〇6)。合併含 產物之餾份且濃縮。將一部分殘留物(96.8毫克)置於二氣甲 燒(1毫升)中,以乙酸乙酯(2毫升)稀釋,濃縮至體積小於1 愛升’且冷卻至〇°C。傾析上澄液,且使結晶在之乙酸 乙酉旨再結晶。X-射線結晶圖研究確定為7α-烯丙基_17β_經基 娠烷-4,9(11)-二晞-3-酮-21-羧酸,γ-内酯。 支例Η 5〇1,176-二幾基娠烷-9(11)-晞-3-酮-7〇1,21-二羧酸,雙 -γ_ 内酯(VII) 步驟(1)-170-羥基娠烷-4,9(11)-二烯-3-酮-7〇1,21-二 羧酸,γ-内酯(VI) 使170-羥基-7〇〇-(5、甲基-2,-呋喃基)-娠烷-4,9(11)-二晞 -3-酮-21-羧酸,γ·内酯(II,實例3,20克,47.5568毫莫耳) 之甲醇(60毫升)及二氣甲烷(6〇毫升)混合物冷卻至_55°C。使 含臭氧之氧氣通入該混合物,直到留下〇.8面積% (LC)之起 始物質為止。混合物充以氮氣清除臭氧,再以二甲基硫醚 終止反應(16毫升,13.5克,217.9毫莫耳,4.58當量),溫至 20-25°C,在20-25°C攪拌50分鐘。所得混合物濃縮至80毫升 84102.doc -157- 1283245 ’添加甲醇(25毫升),且再度濃縮至80毫升。混合物於5°C 以石反酸氫_(-21·6克,215.7毫莫耳;4·54當量)之水(44毫升) 處理’接著以過氧化氫(5〇%水溶液,23·5克,含丨丨·75克(345.5 笔莫耳’ 7·27當量)過氧化氫)處理。溫至20-30°C歷時1小時 後,混合物以二甲基硫醚(8毫升,6·75克,1〇895毫莫耳, 2.29當量)終止反應。添加二氯甲烷(2〇毫升,且以鹽酸 (31.5%水溶液,26.〇克,含8.19克(224.4毫莫耳,4.72當量) <氯化氫)調整至ρΗ為3。混合物升溫至溶解並分離相。上 層水相以二氯甲烷(1〇毫升)萃取且合併之有機相以水(ij〇毫 升)萃取。且在下列條件下以二氯甲烷混合物進行LC (水層 操作後): 瓠柱· Supelco Discovery RPSi:胺 C16 ; 5微米;250 毫米X 4毫米 泥動: 1毫升/分鐘 偵測: UV; 240 nm
移動相·· A : 950克水,39克乙腈;1.0克三氟乙酸 B· 745克乙腊,39克水,1.0克三氟乙酸 梯度: TG : 80% A/20%B Τ15 : 20% Α/80%Β Τ15.ι : 80% Α/20%Β Τ2〇 : 80% Α/20%Β 操作溫度:20分鐘 流速: 1毫升/分鐘 注射體積:5 λ 84102.doc -158- 1283245 樣品製備:5 λ或反應混合物加於1毫升之1/1乙腈:嶙酸 •鹽緩衝液(含1毫升磷酸之1升水,以氫氧化 鈉調整為pH 2.4) 反應LC之主要峰值(72%面積)係在10.52分鐘處;幾酸(VI) 之已知標準駐留時間為1〇·52分鐘。 步驟(2)- 5α,17β -二爽基娘燒- 9(11) -缔-3-嗣- 7oc 21-二 羧酸,雙-γ-内酯(VII) 將17β-羥基娠烷-4,9(11)-二缔-3-酮-7α,21-二羧酸,内酯 (VI)之所得有機相濃縮至40毫升且添加溶於丙酮(15毫升) 中之對·甲苯磺酸單水合物(10毫克,〇.〇42毫莫耳,〇〇〇1當 量),回流30分鐘後發現結晶。所得漿料濃縮至5〇毫升,: 持續濃縮同時添加新鮮丙酮保持—定體積。添加8〇毫升丙 酮後’使Μ冷卻至’且_收集固體獲得標題化合物 ' CMR (1〇° MH^ CDCl3) 2〇6·0^ Π6.44, 175.41, 139.66, 123.98, 94.88, 90.99, 47.09, 43.91M2.36541 57 4108? 38.^ 36.98, 35.17, 33.01,32.44, 31.36, 29.10, 23 〇8, 22 99及 14 24 δ; NMR (400 MHz,CDCl3) 〇.94, Ml,i& 6, 2 8〇及5 則。 ±1111降經基娠燒-4,9⑴)·二埽·3·酮·7α,2ΐ-二羧酸,γ· 内酯,甲酯(CII)
84102.doc -159- 1283245 11α,17β_二羥基娠烷-4-烯-3-酮_7α,21_二羧酸,γ_内酯, 甲酉曰(CI,未來藥物,24(5),488-501 (1999),化合物(νι)及國 際公報WO 98/25948,第76及280頁;5.00克,12.0毫莫耳)與 乙腈(15毫升)混合,添加>^-(1,1,2,3,3,3)六氟丙基)_二乙胺 (CVI,2.55毫升,14.4毫莫耳)於類固醇混合物中,加熱至 60°C歷時2.5小時。所得混合物冷卻至20-25°C,且以甲醇 (100微升)終止反應。添加飽和碳酸氫鉀水溶液(i5毫升)。 接著減壓移除乙腈。所得混合物以二氯甲燒(3 X 1〇毫升)萃 取。合併之有機相以氯化鈉水溶液(10%,20毫升)洗滌。·溶 劑以硫酸鍰脫水。溶劑自二氯甲烷交換為甲基第三丁基醚 (MTBE)中。濃縮混合物至最終體積為25毫升。所得漿料攪 拌隔夜,且過濾收集最終產物(標題化合物)。 17β-羥基娠烷-4,9(11)-二晞·3_ 酮-7α,21-二羧酸,γ_ 内酯,甲酯(CII) 11α,17β-二羥基娠烷-4-埽-3-酮-7α,21-二羧酸,γ-内酯, 甲基酯(CI,5.00克,12.0毫莫耳)置於含乙腈(15毫升)之瓶 中。該混合物中添加Ishikawa試劑(2.55毫升,14.4毫莫耳) 且加熱至60°C歷時2小時。使混合物冷卻至20-25°C,且以 碳酸氫鉀水溶液(20%溶液,18毫升)終止反應。減壓移除乙 腈,水層以二氯甲烷(3 X 5毫升)萃取。合併之有機相以氯 化鈉水溶液(10%,10毫升)洗滌。溶劑自二氯甲烷交換為甲 基異丙基酮/庚烷,結晶出標題化合物,mp^1198·6-199·5^ 。C24H30O5之 MS(m/z)計算值=398.5 (M+),實測值 398·9(Μ ); NMR (CDC13) 5.69, 5.64, 3.62, 2.97, 2.84-1.47, 1·38及0.93 δ; 1283245 CMR (CDC13) 98.5, 176·4, 172.5, 166·5, 142.3, 125.6, 118.9, 95·0, 51.3, 43.0, 40.3, 35.6, 35.2, 34.1,33.7, 32·8, 31.2, 29.0, 27.1, 23.2及 14.0 δ。 复金UI 17β-羥基娠烷-4,9(11)-二晞-3-酮-7α,21-二羧酸,γ-内酯,甲酯(CII) 11α,17β-二輕基娠燒-4-烯_3_酮_7α,21-二羧酸,γ-内酉旨, 甲基酯(CI,80.00克,192.1毫莫耳)置於含乙腈(go毫升)之 瓶中。該混合物中添加Ishikawa試劑(40.8毫升,224.8毫莫 耳),且緩慢加熱至40-50°C,接著維持1-2小時。混合物冷 卻至20-25°C且以碳酸氫鉀水溶液(72克,288毫升)終止反應 。添加二氯甲烷(240毫升),且於混合後使層分離。水相以 二氯甲烷(100毫升)萃取。合併之有機相以水(240毫升)洗滌 。溶劑自二氯甲烷交換於甲基第三丁基醚中,且滴加分支 之辛烷,結晶出產物(標題化合物)。 豐例38 禮基娠燒_4,9(11)-二稀-3-酮-7α,21-二羧酸,γ- 内酯,甲酯(CII) 11α,17β-二羥基娠烷-4-晞-3-酮-7α,21_二羧酸,γ-内酯, 甲基酯(CI,80.00克,192.1毫莫耳)置於含乙腈(80毫升)之 瓶中。該混合物中添加Ishikawa試劑(4〇·8毫升,224.8毫莫 耳),且緩慢加熱至55至50°C,接著維持ι_2小時。將混合物 冷卻至20-25 C ’且以碳酸氫鉀水溶液(37.3.克,288毫升)終 止反應。添加二氯甲烷(240毫升),且於混合後使層分離。水 相以二氯甲虎(1 〇〇毫升)萃取。合併之有機相以水(8〇毫升) 洗滌。溶劑自二氯甲烷交換於甲基第三丁基醚中,且滴加 分支之辛烷,結晶出產物(標題化合物)。 84102.doc -161 - 1283245 流程圖A 當R7-1為(-A1)時
84102.doc -162- 1283245 流裎圖A-續
(IV-OOH)
+
D
(VI) 84102.doc -163- 1283245 流程圖Α-ϋ (IV-OH) + (V)
84102.doc -164- 1283245
流程圖B
(烷基烯醇醚)
(ι-ρ) 〇
(3-甲基烯醇醚) 〇
(卜P,) 84102.doc -165- (II)1283245 >瓦牙呈圖c
D
(IV-OOH) + (IV-OH) + (V) + (VI) i 依循流程圖A及D之一般程序
I (IX) 84102.doc -166- 1283245 流程圖D 當以^^為(-A1)
(I-未經保護之A-環)
(II•未經保護之A-環)
84102.doc -167- 1283245 流裎圖D-續
84102.doc -168 - 1283245 流程圖D-續 式(III-順式)或(III-反式)或(III-順式)及(III-反式)之混合物
Rb
+
D
Rb
護之A-環) (IV-OH-未經保護之A-環)+ (V_未經保護之A-環)+ (VI-未經保護之A-環) 84102.doc -169- 1283245 流程圖D-續 (ΐν-ς>Η-未經保護之A-環)+ (V-未經保護之A-環)
D
(VIII-未經保護之A -環)
84102.doc -170- 1283245
流程圖E
(III-反式) 84102.doc -171 - 1283245 流程圖E -績 式(III-順式)或(III-反式)之(III-順式)或(III-反式) 〇
+ 〇
(V) 〇
(VI) (IV-OH) + (V) + (VI) 84102.doc -172 - 1283245 流程圖E _續 (IV-OH) + (V)
(IX) 84102.doc -173 - 1283245
D
〇 (VII)
84102.doc -174- (VI) 1283245 流> 程圖G 當
(I)
(II)
84102.doc -175- 1283245 流程圖G-績
84102.doc -176- 1283245 流程圖Η 當 R7-A(-B),(-C)或(-D1,-D2,-D3)
(VI) 84102.doc -177- 1283245 流程圖i
(Cl) 〇
(Oil)
84102.doc -178 - 1283245 流程圖ί
(Civ)
(CV) 84102.doc -179- 1283245 流程圖κ
84102.doc -180- 1283245 流裎圖κ-續
W3-10 84102.doc
^3-10 ^3-10
181 1283245 流裎圖κ-續
84102.doc -182- 1283245
流程圖L
D
84102.doc -183 - 1283245 流程圖Μ
(III-順式) 或
(III-反式) 試劑 或 (ch3)2n-cf2-cf2-h
(III-反式) 84102.doc -184- 1283245
(IV-OOH)
or
HO. D
(V)
試劑 或 u (CH3)2N-CFrCFrH 84102.doc 185 1283245 流程圖N-績
84102.doc -186- 1283245 流程圖ο 〇
二甲基呋喃 絕對乙醇 三氟化硼乙醚化物 〇
二溴馬、;丁 (dibromatin) 乙酸鹽 氫氯酸水溶液 〇
(III-反式) 84102.doc -187- 1283245 流程圖ο -續 臭氧 二甲基硫醚 過氧化氫 碳酸氫鹽 〇
對-甲苯磺酸 〇
\\〇 碳酸氫鹽 硫酸二甲酯 84102.doc -188- (VIII)1283245 波程圖ο -績
〇 四氯乙醯胺/過氧化氫 乙醇 甲基乙基酮 〇
(IX) 84102.doc -189-

Claims (1)

12832^506310號專利申請案 ~—--—I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年2月) 年月 日修(更)正本 拾、申請專利範園: ^ — ~一一一 1 · 一種製備式(Ι-p)之Δ4,6-縮酮之方法
其中R31及R32為 (1) 相同或不同且為CKC3烷基,及 (2) 與附接之-0-C-0-—起形成下式之5或6個原子之環 狀縮酮 -(CH2)-(CR33R34)nl-(CH2)-其中1^*0或1 ; 其中R3 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H, (VC3烷基, 該方法包括 (1)使下式之Δ3’5-3-埽醇(烷基缔醇醚) R3—0
(烷基埽醇醚) 其中R3為 CVC3烷基, CH3-CO-, 84102-l-960216.doc 1283245 Φ -CO-或 Rsi-iRSi-2Rsi-3Si-其中 Rsi]、RSU2&rs“3為相同或不同且 ‘CrC4烷基;與氫化物吸引劑及選自下式之醇所成組群 之醇接觸: (a) R31-〇H,其中R31如前述定義, (b) R32-OH,其中R32如前述定義, (c) HO-(CH2HCR33R34)nl-(CH2)-〇H其中 m、R33及R34 如前述定義, (d) HO_CH2-CH2-OH。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備式(I_P)之△〇_縮酮之方法 ’其中心為^烷基。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製備式(I_p)之A4,、縮酮之方法 ,其中Rn&R32環化形成選自下列組群之基 _CH2_C(CH3)2-CH2-,已知為2,2-二甲基丙規-1,3_二基, -CH2-C(CH3-CH2)2-CH2-,已知為 2,2-二乙基丙燒-1,3-二基, -CH2-CH2-,已知為乙燒-i,2-二基, _CH2_CH2-CH2_,已知為丙燒-1,3-二基。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製備式(Ι-ρ)之A4,、縮酮之方法 ,其中 1131及1132環化形成-CH2-CH2-或-CH2-C(CH3)2_CH2·。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備式(Ι-P)之Δ4,6-縮酮之方法 ,其中Δ4’、縮酮(Ι_Ρ)為下式 84102-1 -960216.doc -2- 1283245
1½ 其中r9為: (1) -Η, (2) -OH, (3) -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Si(-CH3)3, -Si(-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4) -F ; 其中Rn為: (1) =0, (2) -H:-H, (3) 0C_Rii-1:P-Rii-2 其中 Rll-l 為: (a) -H, (b) -O-R11-3 其中 R11-3 為: (i) -H, (ii) 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Rll-2為’ 84102-l-960216.doc 1283245 (a) -Η, (b) -0-Rn_4其中 RU-4為·· (i) -Η, (11)經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Riμ及R!υ之一必須為·Η, (4) R11-5:Rn_6其中汉11-5或1111_6及1^之一與1^一起形 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u5或Ru6&_h, (5) a-Rmf-R"』其中Ru_7及汉9與_〇-一起形成c_9 及c_ii間之環氧化物及汉⑴8為#, 其中R17為: (1) =0 ; (2)oc-R17小·βΐ17-2其中 為: (a) -H, (b) -C =C-H 9 (c) -CeN, (d) -CEC-CHrO-Rm-】其中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⑴-Η, (ii) -Si(R17-1-2)3其中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Ci-C4燒基, (U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氫p比喃基, 其中羥基保護 (e) -CeC_CH2_〇_(羥基保護基), 基如上述定義, 84102-l-960216.doc 1283245 (f) -CH2-CH2-CH2_0H, (g) -CH2-CH2_CH2-〇-(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0-0·且其中 Ri7 2為·; (3) a-R17_3:p_R17_4其中 r17 3為·〇Η及為: (a) -CO-CH3, (b) -CO-CH2-OH, (c) -CO-CH2-〇-CO-(CH2)〇.3-CH3 ; (4) α-Ι117-5:β-Ι117·6其中R17_5及汉176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係以β_定向 附接在Ri7·6且CH〗·係以α -定向附接在r17 5 ; (5) a-R17_7:p-R17_8其中1117-7及汉17 8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_0_C0-CH2-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 a_定向附接在R17·7且-〇係以β-定向附接在8 ; (6) _0-CH(0Ri7-9)-CH2_CH2-其中氧(_〇)之键係為 β 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一鍵,且伸甲基(Ch2-)之鍵為以組 態中C-17之4個键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5員 雜環,其中R17.9為-H或C「C3烷基; (7) a-Ri7-ii:P-Ri7-i2 其中 Ri7-i〇 為-(CH2)1-2-CH=CH2 且 Rl7-i2為-OH。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製備式(Ι-P)之Δ4,6-縮酮之方法 ,其中R9及R11為: (a) Ru 為 Rll-5:Rll-6 其中 Rll-5 或 Rll-6 及 R9 與 R9 — 起形成 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ii-5或Ru-6*_H ; 84102-l-960216.doc 1283245 〇)〇^1111_74_1111-8其中1^11-7及1^9與-〇-—起形成(^9及 c_ii間之環氧化物及Rll-8&-H, (c) R9為-Η及Rn為 a-RnqUu其中 ru_ _〇-Rn-3其 中Rii-3為-Η且其中R11-2為·η。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製備式(Ι—Ρ)之Δ4,6-縮酮之方法 ,其中R9及R11為: (&)1^11為1111_5:1111.6其中尺11-5或1^11_6及化9與1^9一起形成 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11-5或11116為-11。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製備式(Ι-p)之Δ4,6-縮酮之方法 ,其中R17係選自下列組群: (a) oc-R17-7.p-R17_8其中仏17 7及化1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0_C0-CH2-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α· 定向附接在Rn·7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17 8 ; (b) =0 ; (c) a-R17]:pt-R17-2其中心71為 eC-H且其中心7-2為 -OH ; (d) -CEC-CE^-O-Rnq。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製備式(I_p)之Δ4,6—縮酮之方法 ’其中Rl7為: ⑷a_R17-7:p-R17_8其中Ri^Ri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O-CO-CHy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a_ 定向附接在Rn·7且_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i7 8。 1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製備式(Ι-P)之Δ4,6-縮酮之方法 ,其中氫化物吸引劑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84102小960216.doc -6 - 1283245 DDQ, 對-氯醌, 鄰-氯醌, Mn+3,Mn+7,Pb+4,Pd+2,RU+8,Cr+6, 鄰-碘醯苯甲酸, 鄰-碘醯苯甲酸與DMSO之複合物, 鄰-碘醯苯甲酸與下列之複合物 4-甲氧基吡啶-N·氧化物, N_甲基嗎啉-N_氧化物, 三甲胺-N_氧化物, 碘酸(hio3), 五氧化二碘(12〇5), 硝酸高鈽銨, 亞硪醯苯, 碘苯雙三氟乙酸鹽, 碘苯二乙酸鹽, 三苯甲基氟硼酸鹽, 並藉由與催化量之氫化物吸引劑之電化學氧化作用。 11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製備式之△4,6_縮酮之方 法,其中該氫化物吸引劑為DDQ、對-氯醌、二氧化錳、 乙酸錳、四乙酸鉛、三氧化鉻-二甲基吡唑、三氧化鉻_ 口比嗓、乙酸鈀及三氯化釕/第三丁基過氧化氫。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製備式(1-ρ)之Δ4,6'_酮之方 法,其中該氫化物吸引劑為DDQ。 84102-l-960216.doc 1283245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項之製備式(I_P)之厶4,、縮銅之方 法’其中該方法本質上係在無水條件下進行。 14·如申請專利範園第1項之製備式(Ι-P)之Δ4,6,縮g同之方法 ’其中該醇為新戊二醇。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備式(Ι-p)之Δ4,、縮g同之方法 ’其中該類固醇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17β-羥基娠烷-4,6,9(11)-三烯-3-酮-21-羧酸,γ_内醋, 環狀3-(2’,2,-二甲基-丨'3,·丙二基縮酮), 17β_^基娠烷_4,6,9(11)-三晞-3-酮-21-羧酸,γ_内醋, 環狀3 -乙二基縮酮。 16· —種式(Π)之7α-取代之類固醇
(II) 其中 (I) r3為=〇; r44r4-1:R4-2其中心“及心^之—為^且 尺“及R4·2之另一個與Rs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键;R6為_Η:·Η ; (II) 113為 R3_3:R3.4及反4為 R4 3:R4 4其中 R3_AR3-4之一為 -o-r31及中r31為cKc3燒基,R3-3AR34之另—個與以43及 R4_4之 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 R4-3 與 R4-4之另一個為-H; R4R6_3:R6-4,其中r6-3 及 R6_4 84102-l-960216.doc 1283245 之一與&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键,及 汉6-3與R6-4之另一個為-H ;
其中尺^及尺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 1 - C 3規基及 Rn&R32與所附接之-0-C-0-一起形成下式之5或6 原子之環狀縮酮 -(CH2)-(CR33R34)nl-(CH2)-其中〜為0或1 ; 其中Rn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E^Ci_C3燒基;R4為 _H>H,·化為 R6-5:r6_6,其中 r6-5&R6 6之一與 Rs_ 起形成
(IV) R3 為 a-R3_7:p_R3_8 其中 Rs 7 為及 & 8 為 _〇汛32 其中R31及R32如前述定義;1為R4 7:R4 8其中R4_aR4 8 之一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 R4-7與R4-8之另一個為-H ;化6為-H:-H ; 其中R7_i為式(-A1)之分子片段 為; Rb Rc
或式(-A2)之分子片段 84102-1 -960216.doc -9- 1283245
(-A2) -0-或 -ΝΧμ-且其中χυ為: -Η, C 1 - C 4燒基, -CO-OXw其中又1-2為Ci_C4烷基或, -co-x1-2其中Χι-2如前述定義, -CO-φ,其中呷為在鄰_位上經_c〇-〇_(Ci_ 燒基)取代, -SOHCVq烷基), •SOrcp其中φ係视情況經1或2個 C1-C4燒基, Ci-C4烷氧基取代;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VC4烷基, 視情況經1或2個 C1-C4燒基, Ci-CU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c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84102-l-960216.doc -10- 1283245 -Η, C1-C4燒基, CrC4烷氧基, 0 Si(R)3其中r s為相同或不同且為、c^c4 火元基、、ci_C4烷氧基及-〇H, _F,-Cl,_Br,_l, -CO_〇CH3 及 •CO-Rm其中心“為Cl_c4烷基或; 其中Rd係選自下列組群 -H, -CeN, C 1 - C 1 〇 燒基; C 1 - C 4燒氧基; -CHrORd]其中烷基, -CH2_N(Rd_6)2其中兩個心6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 1 - C 4燒基, -φ, -CO-Rd-6a其中1_6&為^心燒基或, -CH2-0-C0-Rd]其中Rd i如前述定義, _CH(0Rd-i)2其中Rd-i如前述定義且其中兩個Rd-i 一起為: -CH2-CH2-, -CH2-CH2-CH2-, -CH2-C(CH3)2-CH2-, 84102-l-960216.doc -11 - 1283245 -CHGO-CO-Ruh其中Rd i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O-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其中Rb-1如前述定義, •S-Rd-5其中1^_5為CVC4烷基或-φ, -N(Rd_6)2其中Rd·6如前述定義, 其中Rc及Rd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
其中El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H, CrC*燒基, ’ -Cl ’ -Br,-I, -ΟΕι」其中Em為: , Ci-C4燒基, -φ或 -SiEuEuEw其中Ew,Ε卜3及Ει-4為相同或 不同且為C1-C4烷基或(^-山烷氧基, •S-E“5其中 El_5*Cl-C4烷基或-Φ, S_(〇)i-2-E1-5其中Ele5如前述定義’ _N(Rd·6)2其中兩個Rd 6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84102-l-960216.doc -12- 1283245 -P(0)(0-Ei_i)2其中Em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Β) -CEi=M 其中Ε!如前述定義,及 其中Μ為: (1) =0, (2) =Ν_Ε2其中Ε2係選自下列所成組群 -Η, C1 · C 4说基, 含1或2個雙鍵之^-山婦基, 含1個參鍵之(^-(:4炔基, •CO-OEw其中 E2.1為H或C1-C4烷基, -(^(Enh-OE2·2其中£2_丨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 定義及其中E2_2為 CrCU烷基, -φ或 •Si(R)3其中三個R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義, -〇Ε2·2其中E2-2如前述定義, -S_E2_3其中£2_3為(VC4烷基或-φ, -8-(0)^^2-3其中Ε2-3如前述定義’ _N(Rd-6)2其中兩個Rd6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義, 84102-l-960216.doc -13- 1283245 Sl(R)3其中三個R如前述定義; 至 (3) =C(E2)2其中E2為相同或不 其中&及&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 5個下列基之5至7員環 同且如前述定義, 起形成视情沉含有3 -0 -, _s-, 其中Xm如前述定義, •CEf其中E2如前述定義, -C㈤2·其中Rb如前述定義且视情況含有 他雙鍵; & W舟 (-C) (_m) (-D2) (-D3) -CeC-E2 其中e2如前述定義; -ch2-ch=ch -ch=c=ch2 CH2-C =C-H 其中R9為: ⑴-Η, (2) -OH, (3) -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Si(-CH3)3, -Si(-CH2-CH3)3, -CO-CH3, 84102-l-960216.doc 14- 1283245 -CO-H 及 -SiH(CH3)2, (4) _F ; 其中Ril為· ⑴=〇, (2) -Η··-Η, (3) a-Ru_1:P-Ru.2其中 ^ : (a) _H, (b) _〇-Rn.3其中 R" 3為: ⑴-H, (ii)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 ’且其中Rn-2為: 我 (a) -Η, (b) -0-R11-4其中 Ru_4為: ⑴-Η, (Π)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Ru_i及r112之一必須為_H, 、(4) Rll_5.Rn-6其中 Rii-5或 Ru.6及 R9之一與&一起形 成c-9及C-U間之第二键且另一個為_h, (5) a_R1N7:p_Ru-8其中 Rii 7iR9與-〇_一 起形成 c_9 及(Ml間之環氧化物及心以為^, 其中Ri7為: (1 卜0, (2) a-R17小·βιΐ7·2其中 r171 為· 84102-l-960216.doc -15- 1283245 (a) -Η, (b) -CeC-H, (c) -CeN, (d) -CeC_CH2-〇_R17-1]其中 Rl7-1-1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⑴-Η, (li) -Si(Rn小A其中r171-2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VC4烷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氫吡喃基, (e) -C=C-CH2_〇-(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f) -CH2-CH2-CH2-OH 9 (g) -CH2-CH2_CH2-0-(經基保護基),其中幾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O_〇-且其中 r17-2為-〇H ; (3) a-R17_3:P-R17_4其中 R17_3為-〇h^R17_4為: (a) -CO-CH3 - (b) -CO-CH2-OH, (C) -C〇-CH2-〇-CO,(CH2)0-3-CH3 ; (4) oc-R17_5H7_6其中R17_5及1^17-6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卜定向 附接在Rl7-6且CH〗-係以0C-定向附接在R17 5 ; (5) 06-17-7:β-Ι117-8其中1117-7及化17-8與附接之碳原子 84102-l-960216.doc 16- 1283245 一起形成含-0_C0-CH2-CH2-之五員内酉旨,其中ch2-係以 α-定向附接在Ru_7且_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8 ; (6) -O-CHCOR^O-CHrCH2-其中與氧(·〇)之鍵係為 β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2_)之鍵為α 組怨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键’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5 員雜環,其中R17-9為烷基; (7) 其中 r17 1〇為2-CH=CH2 且 Rl7-12為-OH。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7a-取代之類固醇(η),其中r3 、R4、R5及A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I) r3為=〇; r44r4 i:R4_2其中 R4 AR4_2之—為 ^且 R4_i及R4-2之另一個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H:_H ; (in) R3為 oc-R3_5:p-R3-6其中 r3 5為 _0·Κ31 及 其中Rn&R32與所附接之_〇-C_〇_ 一起形成式_(CH2)_ (CRnRAHCH2)-之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 為_H>H;心為1-5:1-6,其中R6-5及R6_6之一與r5 一起形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心巧與尺“之另一 個為; (III) R3為 a-R3-5:|3_R3 6其中 為 _〇 Rn及& 6為 -0-R32 其中Rsi及Rs2與所附接之_0-c_0•—起形成式-(Ch2)_ (CR33R34)nl-(CH2)_<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為丨且^^ 及R34均為 q烷基;R4*_H:_H ; 1為1_5:1^6,其中 R6_5 及心-6< —與Rs—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84102-l-960216.doc -17- 1283245 鍵,及R6-5與R6-6之另一個為_H。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7α_取代之類固醇(π),其中& 、R4、r5&r6 為·· ⑴ R3 為=0 ; R44R4-1:R4 2 其中 R4 aR4 2 之—為 ^且 Rq及R4-2之另一個與Rs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H:-H。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6項之7α-取代之類固醇(π),其中r9 及Ri 1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a) Ru為 R11-5:r11-6其中 Rii_4Rii^R9之一與 R9一起 形成C_9及C_ll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ii 5或Rii 6‘_H, (b) a_R11-7:p_RU 8其中Ru 7及心與_〇_ 一起形成c_9及 c-ii間之環氧化物及Rii 8為_H, ⑷ R9為-H’ &Rl^a_Rli“:p_Rii々其中 Rii a-〇-Rii 3 其中汉11-3為_11,且其中rU-2s_h。 〇·如申睛專利範圍第19項之7a-取代之類固醇(π),其中R9 及R"為: (a) Ru為RmRih其中之一與R9一起 形成c-9及c-ii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u_54Rii 6g_H。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7α-取代之類固醇(π),其中 係選自下列組群·· (a) a-R17-7:p_R178其中Ri77及Ri7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_0_C0-CH2_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a_ 定向附接在Rn_7且_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i7 8 ; (b) =0 ; 84102-l-960216.doc -18- 1283245 (c) a_R17_1:(3-Rl7-2其中心71為 _CeC_h且其中 Rn 2為 -OH ; (d) -C=C-CH2-0-Ri7-i-i。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7α-取代之類固醇(π),其中Ri7 係: (a) a_R17-7n7 8其中尺177及r17-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0-C0-CH2_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a-定向附接在R17_7且-〇係以β·定向附接在R178。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7a-取代之類固醇(Π),其中^ 為(_A1) Rb Rc Xi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7a-取代之類固醇(II),其中Xl 為-0 - 〇 25·如申請專利範園第23項之7a-取代之類固醇(II),其中Rb 及Re為-Η。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7α-取代之類固醇(II),其中Rd 為C1燒基。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7a-取代之類固醇(II),其中Rw 為呋喃-2-基及5-甲基呋喃-2-基。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7a-取代之類固醇(Π),其中Rw 為5-甲基呋喃_2_基。 84102-l-960216.doc -19- 1283245 1唷寻刊範 為(-A2)
(-A2) 3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之7α-取代之類固醇(II),其中Χι 為-〇- 〇 3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之7α-取代之類固醇(II),其中Rb 及1為(^垸基。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之7α-取代之類固醇(II),其中R C 為-Η 〇 3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7α-取代之類固醇(II),其中r7-i為 -CE2=M (-B) 3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7α-取代之類固醇(Π),其中R71為 -C=C-E2 (_c)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7α-取代之類固醇(II),其中汉71為 -CH2-CH=CH2 (-D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7α-取代之類固醇(II),其中r7-1為 CH=〇CH2 (-D2) 7·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6項之7α-取代之類固醇(II),其中r7 i為 -CH2-C=C-H (-D3) 8 ·如申清專利範圍第16項之7α·取代之類固醇(II),係選自 下列所成組群: 84102-l-960216.doc -20- 1283245 17β-羥基-7α-(5’-甲基-2,-呋喃基)-娠烷-4,9-二晞-3-酮 *"21-幾酸,丫_内酉旨, 11〇6,170-二羥基-7〇1-(5,-甲基-2,-呋喃基)_娠烷-4-烯-3-酮_21_羧酸,γ-内@旨, 9α,11α_環氧基-17β-羥基-7α-(5,-甲基-2、呋喃基)_娠 燒-4-晞_3_酮-21-羧酸,γ_内酯, 17戸-羥基-7〇6-(5’-第三丁基-2,-呋喃基)-娠烷-4,9(11)-二晞-3_酉同-21-幾酸,γ-内酉旨, 11〇6,170-二經基_7〇6-(5,-第三丁基_2’-吱喃基)-娠燒-4-晞-3-酮-21-幾酸,γ-内酯, 11〇1,170-二羥基-7〇6_(4,-溴-2,-呋喃基)-娠烷-4-晞-3-酮 -2 1 _幾酸,γ_内酉旨, 11〇6,170-二經基-7〇6_(4’-甲基-2’-吱喃基)-娠燒-4-晞_3-酉同-21-幾酸,γ-内酉旨,及 7α·缔丙基-Ι7β-羥基娠烷“々(η)-二晞冬酮,21-羧酸 ,γ-内酯。 39· —種式(III-順式)之順式埽二酮
84102-l-960216.doc 1283245
(III-反式) 其中 (I) R3為=0 ; R4為 R4-1:R4_2其中 R41&R4_2之—為 #且 {^^及尺4-2之另一個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h:-h ; (III) R3 為 〇c-r3-5:P-r3_6 其中 r3 5 為 _0_R31 及 6 為 -O-R32其中Rn及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 1 - C 3妓》基及 ^^及尺32與所附接之-0-C-0-—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 之環狀縮酮 (CH2)-(CR33R34)nl-(CH2)- 其中以為〇或1 ; 其中Rn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_H&Cl-C3烷基;汉4為 -H:-H ; RAR6_5:r“,其中R6_aR6-6 之—與 Rs-起形成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键,及與之另一個 為-H ; (IV) r3 為 a-Rs 7n 8 其中 r3 7 為-0 R31 及 18 為 -〇-R32其中R31及R32如前述定義;RjR4-7:R48其中 及Rq之一與Rs—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84102-l-960216.doc 1283245 鍵,及R4-7與R4-8之另一個為-Η ; 116為-1^-11 ; 其中R9為: ⑴-Η, (2) -0Η, (3) -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Si(-CH3)3, -Si(-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4) -F ; 其中Rn為: (1) =0, (2) -H:-H, (3) a-Rii-i:p-Rn-2其中 Ru-i為: (a) -H, (b) -〇-Rii_3 其中 Rib3 為: (i) -H, (ii) 經基保護基其中魏基保護基如前述, 且其中Rll-2為: (a) -Η, (b) _0-Rn-4其中 Rn_4為: (i) -Η, 84102-l-960216.doc -23- 1283245 (ii)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Rii-i及Ru·2之一必須為_h, (4) Ru-s.Riu其中以11-5或11116及119之一與汉9一起形 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iw或Rii 6為_h, (5) 其中R⑴7及化與_〇一起形成^9 及C-11間之環氧化物及Rll8為, 其中Ri7為: (1) =〇 ; (2) (X-Ri7-l:p-Ri7-2 其中 Rl7-1 為: (a) -H, (b) -C=C-H ^ (c) -C ξΝ, (d) -CeC-CH2-0_R17_m其中 r17-11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i) -Η, (ii) -SKRp-uh其中1117小2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C1-C4燒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氫吡喃基, (e) -CeC-CH2_0-(經基保護基),其中羧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f) -CH2-CH2-CH2-OH, (g) -CH^CHrCHrCM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84102-l-960216.doc •24- 1283245 (h) -CH2-CH2-CO-〇-且其中 Ri7 2為 _〇h ; (3) a-R17_3:p-R17-4其中 Ri7 3為-〇H&Ri7 4為: (a) -CO-CH3, (b) -CO-CH2-OH, (c) -C0-CH2-0-C〇.(CH2)〇.3.CH3 ; (4) cx-RmP-Rw6其中^”及心7 6與附接之碳原予 一起形成含-0-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卜定向 附接在Rn·6且CH2·係以〇c-定向附接在Rp $ · (5) 其中汉^及Rn·8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_0-C0-CH2_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 α-定向附接在Rn_7且·〇係以定向附接在Ri · (6) -0-CH(0R17.9)-CH2-CH2·其中與氧(μ之鍵係為 β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2_)之鍵為α 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個氧原子之5_ 員雜環,其中R17-9為-Η4(ν(:3燒基; (7) cc-R17.11:P-R17-12; R17]〇 為 _(CH2)12_CH=CH2 且 Rl7-12為-OH ;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i-CU烷基或 視情況經1或2個 CVCU烷基, Ci-C^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c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84102-l-960216.doc -25- 1283245 -Η, C i - C 4悦基, cvc4烷氧基, -0-Si(R)3其中R,s為相同或不同且為-Η、烷基 、-φ、CVCU烷氧基及-0Η, -F、-Cl、-Br、-I, -CO-OCH3 及 -co-Rcu其中^^為(VC4烷基或-φ ; 其中R4係選自下列組群 _ -H, -C 三N, CVCm烷基; CVC4烷氧基; -CHz-ORw其中 Rd.^-E^CrC^烷基, -CH2_N(Rd·6)2其中兩個Rd-6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 1 - C 4燒基, -φ, · -CO-Rd_6a其中 Rd-6ag 燒基或-φ, -CHrO-CO-RcM其中Rd-1如前述定義, -CH(ORcm)2其中Rd-1如前述定義且其中兩個Rdi 一 起為: -CH2-CH2-, -CH2-CH2-CH2- 5 -CH2-C(CH3-)2-CH2-, -CHOO-CO-RcM)2其中Rd l如前述定義, 84102-l-960216.doc -26- 1283245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O-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Snd-A其中Rb-1如前述定義, -S-Rd_5其中Rd-5為CrC4燒基或, -N(Rd_6)2其中Rd_6如前述定義, 其中Rc&Rd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 其中Ei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H, C 1 · C 4 號》基, -F、-Cl、-Br、-I, -OEu其中Em為: -Η, C 1 - C 4燒基, -φ,或 SiEuEwEw其中 同或不 且為C1-C4燒基或CVC4燒氧基, -S-Ei_5其中Ει-5為Ci_C4燒其十 -s-(OUw其中 Ei-5如前“二, -N(Rd_6)2其中兩個Rd_6為 84102-l-960216.doc -27- 1283245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其係順式異構物 4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Μ項之埽二酮(πι) (III-順式)。 之埽二酮(III),其係反式異構物 4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 (III-反式)。 4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埽二酮(III),其中r3、R4、R5 及R6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⑴R3為=0; r4為r4.1:R42其中r4丨及R42之一為且 尺“及以·2之另一個與R5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Η:·Η ; (III) R3為 oc-R3-5:P-R3-6其中 R3 5為 _0_R31 及R3 6為 _〇 R32 其中R3〖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_C_〇_ 一起形成式_(CH2)_ (CR33R34)nl_(CH2)-之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為〇 ; & 為R64r6-5:r66,其中r6-5 及 之_與汉5 一起形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尺“與汉“之另一 個為; (III) R3為 a-R3_5:p-R3-6其中尺3-5為 _〇_r31 及r3 6為-〇 R32 其中Rn及R32與所附接之-0-C-0- —起形成式_(ch2)_ (CR33R34)nl-(CH2)_之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為^且r” 及R34均為烷基;r4為_H:_h; R6為R6_5:R6_6,其中r6 5 及R6·6之一與—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6-5與R6-6之另一個為-H。 4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之烯二酮(III),其中R3、r4、r5 及R6為: 84102-l-960216.doc -28- 1283245 (i) r3 為=〇; R44R4小·r4 2 其中 R4 iAR4_2之—為 _HiL 尺“及尺4-2之另一個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4_h:-h。 4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埽二酮,其中^及u選 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a) Rl^ Rll-5:Rn-6其中 Rh.5或 R11-6及 R9之一與 r9一起 形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115或心16為_11, (b) a-R11-7:p-R11-8其中 Ru 7及心與_〇_ 一起形成 c_9及 C-11間之環氧化物及r118*_h, (c) R9為-Η及Ru為 a-RU lni 2其中 Rii_a 其 中Rii-3為-Η且其中1111-2為_h。 45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之埽二酮(m),其中R9&Rii為: (a) Ru 為 R11-5:R11-6其中 Ru 5 或 Rii 6&R9之一與 R9 一起 形成C-9及C_U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n〜tRii-6為_H。 4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埽二酮(ΠΙ),其中R”係選自下 列組群: (a) a_R17_7:p-R17-8其中Rl^Ri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O-CO-CHr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α· 足向附接在Rn-7且-0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i7 8 ; (b) =〇 ; (c) a_R17-1:p-R17_2 其中 -CeC_h且其中 Ri72 為 -OH ; (d) -C=C_CH2-〇-Ri7-i-i 〇 4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之埽二酮(ni),其中Ri7係: 84102-l-960216.doc -29- 1283245 (&)〇6尺17-7.0-汉178其中心7_7及化17-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_0-C0-CH2-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2_係以α_ 走向附接在Rn_7且-0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i78。 4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晞二酮(ΠΙ),其中心及心均為 -Η 〇 4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烯二酮(πι),其中&及a烷基。 5 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9項之缔二酮(I j j ),係選自下列所成 組群: 17β-羥基-7α-(順式u,·二氧代戊_2_埽q,-基)娠烷 -4’9(11)_ 二埽 _3-嗣-21-羧酸,γ·内酯, 叩趣基-7α-(反式υ,·二氧代^埽],-基)娠燒 -4,9-二缔_3-酮_21_羧酸,γ_内酯。 51· —種式(IV-〇H)之羥基化合物 D
(IV-0H) 其中 ⑴R3為=0 ; 114為R4-1:R4 2其中R4糾2之一為_Η R4-,2之另一個與R5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予j 之弟'一個鍵;R6為-H:-H ; (III)R3 為 a-R3-5:P_R3-6 其巾 R3-5 為-〇_R31 及 R3-6 , 84102-l-960216.doc -30 - 1283245 〇汉32其中Rn&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i-C3燒基及 R3 i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_〇〇_ 一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 之環狀縮酮 -(CH2)-(CR33R34)ni-(CH2). 其中Ago或1 ;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及CrCs烷基;汉4為 Η· Η ’汉6為R6-5:R6 6 ’其中尺6-5及6之一與R5 一起形成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05與R66之另一個 為-H ; (IV) R3 為 a-R3-7:p-R3-8 其中 r3-7 為-0_R31 及 r3 8 為 •0-R32其中R31及R32如前述定義;R^R4-7:R4_8其中r4 7 及Rq之一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键’及114-7與114-8之另一個為_H ;化6為-Η:·Η ; 其中R9為: ⑴_H, ⑺ _〇H, (3) -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Si(-CH3)3, -Si(-CH2_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84102-l-960216.doc •31 - 1283245 (4) -F ; 其中Rn為: ⑴=0, (2) -H:-H, (3) 0C-Rii-i:P-Rll-2其中 RimS : (a) -H, (b) -O-Rll-3 其中 Rli-3 為: ⑴-H, (ii)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Rn-2為: (a) -H, (b) -O-R11-4其中 Ru_4* : ⑴-Η, (ii)說基保護基其中經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Rll-l及Rll-2之一必須為, (4) 尺11-5.1^11-6其中1111-5或化11-6及化9之一與心一起形 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ii 54Rii-6&_H, (5) a-RwUM其中Rii 7及心與_〇一起形成 及C-11間之環氧化物及為_h, 其中R17為: ⑴=0, (2)a-R17“H7-2其中 為: (a) _H, (b) -C =C-H » 84102-l-960216.doc -32 - 1283245 (c) -CeN, (d) -C三其中Ri7 i]係選自下 成之組群 (i) -Η, (ii) Si(R17-1-2)3其中為相同或不 為CrC4烷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氫吡喃基, (e) -CEC-CHrO-(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 基如上述定義, & (f) -CH2-CH2-CH2_0H, (g) -CHrCHrCH^CK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Η2-(:Η2-0:Ο-〇-且其中 Rl7 2為-〇h ; (3) a-R17-3:p-R17-4其中 Ri7 3為-〇H及Ri7 4為: (a) _CO-CH3, (b) -CO-CH2-OH, (c) -C0-CH2-0-C0-(CH2)〇_3-CH3 ; (4) a_R17_5:p-R17_6其中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卜定向 附接在Ri%6且CH2_係以a-定向附接在r17 5 ; (5) a-R17_7:P-R17-8其中 R17-7&Rl7 ^ 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_C0-CH2-CH2-之五員内酉旨,其中cjj2j〆 a-定向附接在Ru-7且- Ο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i7 8 ; 84102-l-960216.doc -33- 1283245 (6) -O-CHXORn-sO-CH^-CH〗·其中與氧(_〇)之键係為 β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2-)之鍵為0C 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5 員雜環,其中R17-9為項或匕-^烷基; (7) 0^^^7-11:0-1^17-12 其中 Rl7-10 為-(CH2)l-2-CH = CH2 且 R17-12為-OH ;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VC4烷基或 視情況經1或2個 CVCU烷基, 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7-2為-H及視情況經一或兩個-OH取代之燒 基,以及式(IV-0-0H)之氫過氧基化合物:
其中 R3、R4、R5、R6、R7.2、R9、Ru、r17及心如前述定 義。 5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之羥基化合物(ιν-ΟΗ)或氫過氧 基化合物(IV-OOH),係經基化合物(iv_〇h)。 84102-l-960216.doc -34- 1283245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之羥基化合物(iv_〇h)或氫過氧 基化合物(IV-OOH),係氫過氧基化合物(IV_〇〇H)。 54.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51項之羥基化合物(ιν_〇抝或氫過氧 基化合物(IV-00H),其中&、&、&及以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⑴R3為=0; R4為R4]:Rq其中R41&R4 2之一為七且 尺^及尺4-2之另一個與Rs—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弟一個鍵,R6為 (III) R3為 a-R3-5:p-R3 6其中 r3 5為 _〇 R3i&Rw& _〇 Rn 其中Rm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_C-〇_ 一起形成式_(CH2)_ (CR33R34)nl_(CH2)_之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⑴為〇 ; & 為R6 為 R6-5:R6-6,其中R6_AR6-6 之一與 r5 一起形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尺“與尺“之另一 個為-H ; (III) R3為 a-R3-5:p_R3 6其中 r3 5為 _〇氺31 及r3 6為 _〇 Rn 其中Rm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_c_〇_ 一起形成式_(CH2)_ (CR33R34)nl_(CH2X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為^心 及R34均為 Ci烷基;R4*_H:_h ; r^r6_5:r6-6,其中 r6 5 及Rw之一與rs—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6-5與R6-6之另一個為_H。 55·如申清專利範圍第54項之經基化合物(IV-OH)或氫過氧 基化合物(IV-00H),其中r3、r4、化5及化6為: (I) R3 為=0; R4R4-1:r4-2其中 R4-1 及 R4-2之一為 #且 R4-1及R4-2之另一個與Rs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84102-l-960216.doc -35- 1283245 之第二個鍵;R6a-H:_H。 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之羥基化合物(IV-〇H)或氳過氧 基化合物(IV-OOH),其中&及Ru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a) R"為 Ru_5:Ru-6其中 &11-5或1111-6及119之一與119一起 形成C_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u_5或Rll-6g-H, (b) a-Rll-7:P*"R"-8 其中 Rn.7 及 R9與 — 起形成 C-9 及 C-11間之環氧化物及心“為^, (c) R9為-Η及R"為 a-R11-1:p-R"_2其中 Ru a ^ 中R11-3為-Η且其中1111-2為_h。 5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之羥基化合物(IV_〇H)或氫過氧 基化合物(IV_OOH),其中r9&ru為: (a) Ru為Ru_5:R11-6其中Rn^R⑴6及尺9之一與&一起 形成c_9及c_ii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ii 5或Ru_6g_H。 5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之羥基化合物(1孓〇11)或氫過氧 基化合物(IV-OOH),其中r17係選自下列組群: (a) a-R17-7:p-R17-8其中 Ri7 7&Ri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0_C0_CH2-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a-定向附接在Rn_7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n_8 ; (b) -Ο ; (c) a_R17_1:p_R17-2 其中以171為 _c =c_H且其中 r17 2 為 -OH ; (d) _C=C_CH2-0_Ri7_i_i 〇 5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8項之羥基化合物(IV_〇H)或氫過氧 基化合物(IV_OOH),其中Rn係: 84102-l-960216.doc -36- 1283245 (a)a_R17.7:p_Rl7-8其中 Ri7 7&Ri7^ 附接之碳原子— 起形成含_0-C0_CH2_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以a 定向附接在Rm且-ο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178。 6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之羥基化合物(IV-0H)或氫過氧 基化合物(IV-OOH),其中心為·Η。 6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之羥基化合物(IV-〇H)或氫過氧 基化合物(IV-OOH),其中尺7_2為_H、Ci及異&。 6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1項之羥基化合物(iv_〇h)或氫過氧 基化合物(IV_00H),其中尺7-2為_H。 6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1項之羥基化合物(iv_〇h)或氫過氧 基化合物(Iv-〇〇H),其中R?.2為·Η、Ci及異·C3之混合物。 6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丨項之羥基化合物(iv_〇h)或氫過氧 基化合物(IV_OOH),係選自下列所成組群: 異丙氧基-2’-經基乙基)娠燒 17β-羥基-7a-(l’-氧代 _2, -4,9-二晞-3-酮-21-羧酸,γ_内酯, 導經基-7α_(1,-氧代七異丙氧基_2、氫氫過氧基乙 基)娠烷-4,9-二烯-3-酮-21-羧酸,γ_内酯, 17β-獲基-7α-(2’-氫過氣其9, g , 乳&-2_甲虱基乙醯基)娠烷 _4,9(11)•二烯-3-酮-21_ 羧酸,γ_内酯。 65· —種式(V)之雙羰基化合物
84102-l-960216.doc '37- 1283245 其中 (1) R3為=0 ;汉4為R4-1:r4-2其中化4]及12之一為#且 Rh及R4-2之另一個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键;尺6為_H:-H ; (III) R3 為 a-R3-5:p-R3-6 其中 R3 5 為 _〇 及 6 為 〇 R3 2其中R31及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rC;烷基及 hi及R32與所附接之—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 之環狀縮酮 -(CH2)-(CR33R34)nl_(CH2)- 其中ηι為0或1 ; 其中R”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及。”。燒基;汉4為 -H.-H,116為R6-5:R6-6,其中R65&R㈠之一與心一起形成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心-5與1·6之另一個 為-H ; (IV) R3 為 a-R3_7:p-R3-8 其中 R3_7 為七劣η 及 R3 8 為 -O-R32其中Rn&R32如前述定義;1為汉4 7:;^ 8其中 及R4·8之一與&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 鍵,及R4-7與R4.8之另一個為 _H ; R64_H:_H ; 其中R9為: ⑴-H, (2) -OH, (3) -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 成之組群: 84102-l-960216.doc 38- 1283245 -Si(-CH3)3, -Si(-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4) _F ; 其中Rii為: ⑴=〇, (2) -Η:·Η, (3) 061^.rP-Rna其中 ^^^為: ⑷·Η, (b) -0-R11-3其中 r113為: (i) -Η, (ii)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逑定義, 且其中Rl i-2為, (a) -Η, (b) -0_R11-4其中 rU 4為: (i) -Η, (n)#i基保護基其中經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R1 μ及R〗i _2之一必須為_Η, (4) Rii-5:Rll-6 其中 Rii-5 或 Rll-6 及 R9之一與 R9—起形 成c_9及c_ll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⑴6a-H, (5) a_Rll-7:P_Rll-8 其中 Rll-7 及 R9 與 _〇_ — 起形成 09 及c_ll間之環氧化物及Rii_8a_h, 84102-l-960216.doc -39- 1283245 其中r17為: (1) =〇 ; (2) 其中以17-1為: (a) -H, (b) -C 三C-H, (c) -C=N, (d) -CEC-CHrO-Raw其中 Ri71-M 遂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⑴-Η, (ii) -SKRkw);其中ri7 i_2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C 1 - C 4乾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氫峨喃基, (e) -CeC-CH2_0-(幾基保護基),其中裡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f) -CH2-CH2-CH2-〇H, (g) -CH2-CH2_CH2-〇-(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O-〇-且其中 Rl7 2為-OH ; (3) a-Ri7-3H7-4其中 R17-3為 _〇H及R17.4為: (a) _CO-CH3, (b) -CO-CH2-OH, (c) -C0-CH2-0-C0-(CH2)〇.3-CH3 ; (4) a_R17-5:P-R17-6其中R17巧及17-6與附接之碳原子 84102-l-960216.doc -40- 1283245 一起形成含_0-CH2_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p_定向 附接在Rn_6且CH2·係以α·定向附接在r17 5 ; (5) 〇c-R17-7:P_R17-8 其中 R17-7&r17-8 與附接之碳原子 起形成含_0-C0-CH2_CH2_之五員内酉旨,其中cpj2-係以 定向附接在Rrn且-0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17-8 ; (6) -O-CI^ORiO-CHrCH2-其中與氧(-〇)之鍵係為 0組態中(:-1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112-)之鍵為〇6 組怨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5_ 員雜環,其中r17-9為-H或(VC3烷基; (7) a-R17_11:p-R17.12 ; r17]〇 為气cH2V2-CH=CH2a Rl7-12為-〇H ;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 1 - C 4燒基或 視情況經1或2個 CVC4烷基, 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6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5項之雙羰基化合物(V),其中r3、r4 、R5及R6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I) R3為—0,R4為 r4-1:r4 2其中 r41 及 r4-2之一為且 反^及R4·2之另一個與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116為-Η:·Η ; (III) 1^3為 a-R3.5:p-R3 6其中 R3-5為-〇-尺31及尺3 6為-〇 汉32 其中Rn&R32與所附接之_0·(:_0· 一起形成式-(CH2)_ 84102-l-960216.doc -41 - 1283245 (CR33R34)nl-(CH2)-之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⑴為〇 ·,& 為RAR6_5:R6_6,其中 Ur"之—與&一起形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65與Rw之另一 個為-H ; (III) R3為 a-R3.5f-R3.6其中 r3 5為办R3i及& 6為 〇也2 其中《^及尺32與所附接之_〇-C_〇- 一起形成式_(CH2)_ (CR33R34)nl-(CH2)_之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為1且r” 及 R34均為 q燒基;; RAR6-5:R6-6,其中 r6-5 及R6·6之一與Rs—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6_5與R6_6之另一個為。 6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6項之雙羰基化合物,其中r3、R4 、R5 及 1^6 為·· (I) R3為=〇; R4為 R4-1:r4 2其中 r4 i&r4 2之一為 ^且 化“及化4·2之另一個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_H>H。 6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5項之雙羰基化合物(V),其中尺9及 Rii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⑷ R"為 Rn_5:Ru_6其中 Rll4Rii 6&R9之一與 r9一起 形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u-5或R11-6為-η, (1))〇^11-7:0-仏11-8其中汉117及汉9與-〇_一起形成(^-9及 c-ii間之環氧化物及汉11-8為, (c) R9為-Η及R11 為 oc-Rn.rP-Rn z其中 Rn.i為·〇-R11-3其 中Rii-3為-H且其中Riu為-H。 6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8項之雙羰基化合物(V),其中R9及 84102-l-960216.doc -42- 1283245 Rii 為· (a) Ru為R11-5:R11-6其中RU-5或反11-6及化9之一與r9一起 形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n-5或化11-6為_h。 7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5項之雙羰基化合物(v),其中R17係 選自下列組群: (a) a-R17_7:p-R17_8其中R17_7及Rl7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O-CO-CHr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a_ 定向附接在Rn·7且-Ο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17 8 ; (b) =0 ; (c) a_Rl7-i:P-Ri7-2 其中 Riw 為 _c ξ(:-Η 且其中以17_2為 -OH ; (d) -C 三C-CE^-O-R^m。 71·如申請專利範園第70項之雙羰基化合物(v),其中係: (a) a-R17-7:P-R17-8其中化17 7及Ri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_o-co-cH2_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CH广係以a_ 定向附接在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8。 7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5項之雙羰基化合物(v),其中心為^。 7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5項之雙羰基化合物(v),係·· 17β-經基-7oc-(2’·氧代乙驢基)_娠燒'9⑴)_二烯| 酮-21-幾酸,γ-内酯。 Μ· —種式(X-順式)之順式氧浠二酮 84l02-i.9602i6.doc -43 - 1283245 D
〇 II 0— C (X-順式) Rd 及式(X-反式)之反式氧烯二酮
〇—-CO-—Rd ,Rb (X-反式) 其中 (I) R3 為=0 ; R4 為 R4-l:R4_2 其中 R4-l 及 R4-2之一為-H 且 之另一個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H>H ; (III) R3 為 oc-R3-5:p_R3 6 其中 R3巧為 _0_R31 及 r3 6 為 -O-R32其中RS1&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VC3烷基及 Rn及R32與所附接之-〇_c_〇_一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 之環狀縮酮 -(CH2).(CR33R34)nl.(CH2). 其中1^4 0或1 ; 84102-l-960216.doc -44- 1283245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_H&Ci_C3烷基;&為 -H:-H ; R^r6_5:r6-6,其中R6-AR6 6之一與 1一 起形成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化6 5與&6 6之另一個 為-H ; (IV) R3 為 a-R3-7:^R3-8 其中 r3 7 為·〇汛31 及 為 0-R32其中r31及r32如前述定義;R4r47:R4_8其中R4·〕 及R4·8足一與—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4-7與R4-8之另一個為_H ;心為-出七; 其中R9為: ⑴-H, (2) -0H, (3) -0-(輕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Si(-CH3)3, -Si(-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⑷_F ; 其中Rn為: ⑴=0, (2) -H:_H, (3) oc-Rh^Hw 其中 為: (a) -Η, 84102-l-960216.doc -45- 1283245 (b) -O-Rii-3 其中 Rll-3 為: (i) _H, (ii) 經基保護基其中經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汉11_2為 (a) -H, (b) -O-R11-4其中 R11-4為: ⑴_H, (ii)#&基保護基其中經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R1 1 - 1及R 1 1 - 2之一必須為-Η, (4) 其中 Ru_dRll^R9之一與 起形 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n-5或Ru-6*_h," (5) a-Rn-d-Rnj其中 R"4R9與办一起形成 c_9 及c-ii間之環氧化物及Rll-8g_H ; 其中R17為: ⑴=〇 ; (2)a-R17.!:P-R 17-2 其中 1117-1為: (a) -H, (b) -C =C-H j (c) -C=N ^ (d) -C =C-CH2_0-R17 並 φ r 你、強 a mi丹甲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⑴-Η, (··) .(Ri7-i·2)3其中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VCU烷基, … 84102-1 -960216.doc -46 - 1283245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氫说喃基, (e) -CeC-CH2_0-(#虽基保護基),其中幾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f) -CH2-CH2-CH2-OH, (g) -CH2-CH2_CH2-0-(起基保護基)’其中巍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O-O 且其中 R17-2為-0H ; (3) a-R17_3:p-R17_4其中 R17_3為-〇11及汉17-4為: (a) -CO_CH3, (b) -CO-CH2-OH, (c) -CO-CH2-O-CO_(CH2)0_3_CH3 ; (4) a_R17_5:p-R17_6其中1117-5及1117-6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O-CHr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〇係以β·定向 附接在R17 - 6且C Η〗_係以a -定向附接在R丨7 _ 5 ; (5) a-R17-7:P-R17-8其中R17-7及1117-8與附接之碳原予 一起形成含-0-C0-CH2-CH2·之五員内酉旨,其中CH2-係以 a-定向附接在R17_7且-0係以β-定向附接在r17 8 ; (6) ·0-(Ι:Η(0Κ17-9)-(ΙΉ2-(ΙΉ2-其中與氧(_〇)之鍵係為 β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r)之鍵為α 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 員雜環,其中 Rl7-9為-Η或 C1-C3燒基; (7) a-Ri7-n:p-Ri7-i2 » R17-10 ^ -(CH2)i-2-CH=CH2 JL R17-12為-OH ; 84102-l-960216.doc 47- 1283245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VC4烷基或 視情況經1或2個 CVC4烷基, Crq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c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VC4烷基, C 1 - C 4健氧基’ -0_Si(R)3其中R’s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CVC4烷基 、-φ、Ci-CU烷氧基及-0H, -F、-Cl、-Br、-I, -COOCHA -CO-Rc-i其中 Rc_i為 C1-C4燒基或-φ ; 其中Rd係選自下列組群 -H, -C 三N, C 1 - C 1 Q 捉基’ CVC4烷氧基, -CHz-ORw其中烷基, -CH2-N(Rd.6)2其中兩個Rd-6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VC4烷基, -φ, 84102-l-960216.doc -48 - 1283245 C0-Rd-6a其中 Rd-6a為 Ci_C4:fe 基或 , -CH2_0-C0-Rcm其中Rd」如前述定義, -CH(ORcm)2其中Rd.iW前述定義且其中兩個Rd 起為: -CH2 - CH2-, -CH2-CH2-CH2-, -CH2-C(CH3-)2-CH2-, -CHGO-CO-Ruh其中Rd」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0-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Sr^Rwh其中Rw如前述定義, -S-Rd-5 其中 Rd-5 為 Ci_C4fe 基或’ -N(Rd_6)2其中Rd_6如前述定義, 其中Rc&Rd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 Ει 其中Ei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H, -CVC4烷基, -F、-Cl、-Br、-I ’ -ΟΕι·ι其中 Ει·ι為: -Η, 84102-l-960216.doc -49- 1283245 -φ或 El-3及El·4為相同或不同 -SiEuEuEw其中 Ew、 且為Ci-C4燒基或C1-C4燒氧基, -S-Eu其中Ei_5為CVC4燒基或-φ, -S^COwEu其中ε1-5如前述定義, -N(U2其中兩個Rd-0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義 -PCOXO-EmL其中en1如前述定義, 我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7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4項之氧缔二酮(χ),係順式異構物 (X-順式)。 〜 7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4項之氧婦二酮⑻,係反式異構物 (X-反式)。 77·如申请專利範圍第74項之氧缔二酮,其中R3、R4、I 及R6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⑴R3為=0; R4為“其中〜及R4-2之一為-H且 ^及^义另-個與R5_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 R64_H:_H ; ()R3為 a-R3巧.β-ΐ 6其中 5為 _〇 Rn及6為 〇 ϊ 其中知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心〇一起形成式仰: (R33R34)nl (CH2)-之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為〇 ; 為 H· H,R64R6-5:R6-6,其中 R6-5 及 r6_6之 m5—起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r“之另 個為-H ; 84102-1 -960216.doc -50- 1283245 (Ill) R3為oc-R34-R3-6其中r3 5為办〜及心—為办〜 其中汉”及化2與所附接之-0_c_0_一起形成式_(cH2)_ (CR33R34)nl-(CH2)-之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為以〜 及 R34 均為 q烷基;R4-H:_h ; R6gR65:R66,其中 及R6-6之一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6-5與R6_6之另一個為_H。 78. 7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之氧缔二酮(χ),其中R3、h、R5 及R6為: (I) r3為=〇 ; r4為 R4-1:R4-2其中 R4_AR4_2之—為 _Ha Rq及R4-2之另一個與rs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A_H:_H。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4項之氧缔二銅(X),其中係 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a) Ru為Rmlw其中Ru 5或R" 6及尺9之—與&一起 形成C-9及C-U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ii_^Rii^_h, (b) oc RU-7.p-Ru.8其中ru 7及&與_〇 一起形成匕9及 C-11間之環氧化物及Ru_8g_H, ⑷ R9為-H及Rii為 其中R11-1為-0-Ru.3其 中Rii-3為_H且其中Ru_2* -η。 80. 8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9項之氧缔二嗣⑻,其中r々r"為: (a) R"為Rn-yRnd其中尺115或116及1之一與&一起 形成c-9及c-n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ii4Ri』_h。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4項之氧埽二酮(χ),其中Ri7係選自 下列組群: -5K 84102-1-960216.doc 1283245 (a) a-R17.7:p_Rl7.8其中Ri74Ri7 8與附接之碳原子— 起形成含-o-co-ch2-ch2-之五員内醋,其中Ch2_係以〜 定向附接在R〗7·7且-0係以卜定向附接在In ; (b) =〇 ; ⑷ 〇c-R17-1:P-R17-2其中 Rl74 _c Ξ C H且其中 R” 2為 _〇H ; ⑷-C3C-CH2-0-R17-1-1。 8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1項之氧缔二酮(x),其中R17係: (a) oc-RnwP-Ra8其中Rl7_7&Ri7_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办CO_CH2-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心 定向附接在心7_7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i7 8。 8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4項之氧埽二酮(χ),其中心及心為_H。 84·如中請專利範園第74項之氧缔二酉同⑻,其中^為⑽基。 8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4項之氧埽二酮(χ),係 17β-羥基-7α-(順式-3,_乙醯氧基丙缔醯基)_娠烷 4,9(11)-一缔_3·嗣-21 _幾酸γ_内酯,及 17β_羥基-7oc-(反式-3、乙醯氧基丙埽醯基)_娠烷 -4,9(11)-二烯_3_酮·2卜羧酸,丫-内酿。 86· —種式(XIV)之7α-不飽和類固醇
84102-l-960216.doc -52- 1283245 其中 (I) R3為=〇 ; R4為 R4-1 :&4-2其中 R4-1 及 R4-2之一為 _H且 R4-1及R4.2之另一個與R5 —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 (III) R3 為 a-R3_5:P-R3-6 其中 R3-5 為-0-R31 及 R3-6 為 -O-R32其中以^及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VC3烷基及 Rn及R32與所附接之-O-C-0-—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 之環狀縮酮 -(CH2)-(CR33R34)nl-(CH2)-其中Hi為0或1 ;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及C1-C3燒基;汉4為 ; R64r6-5:r6.6,其中R6-AR66 之—與 r5_ 起形成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尺“與厌6·6之另一個 為-H ; (IV) R3 為 a_R3_7:p_R3 8 其中 Rs-7 為 _〇_R3i 及心_8 為 -0_R32其中^及汉32如前述定義;以為RwRq其中& 7 及Ru之一與RS—起形成其所附揍之碳原子間之第二= 鍵,及心^與114-8之另一個為_H ; R6為-Η··_Η ; 其中R9為: ⑴_Η, ⑺ -OH, (3) -〇-(搜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 成之組群 m 84102-l-960216.doc -53 - 1283245 -Si(-CH3)3, -Si(-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4) -F ; 其中Rn為: ⑴=0, (2) -H:-H, (3) a-Rii_i:P_Rii_2其中 Rii-i為: (a) -H, (b) -O-Rii-3 其中 Rii-3 為: (i) _H, (ii) 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Rll-2為 (a) -H, (b) -O-Ru-4 其中 Rll-4 為: (i) -Η, (ii) 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心丨“及Ru.2之一必須為, (4) Rii-5:Rll-6其中Rll-5或Rll-6及化9之一與尺9一起形 成C-9及C-11間之第二键且另一個Rn-5或Rn_6為-Η, (5) oc-Ri 1 _7: β-Ri 1-8 其中 Ri 1-7及 R9與-^ 起形成 C-9 及C-11間之環氧化物及Ru-8為-H, 84102-l-960216.doc -54- 1283245 其中Rl7為·· (1) =〇 ; (2) a-R17-1:p-R17-2其中汉171為: (a) -H, (b) -C 三C-H, (c) -C 三N, (d) 其中Rp w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⑴-Η, (ii) -SKRn-u)3其中Rn i_2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c^cu燒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_四氫吡喃基, (e) -C =C-CH2_0-(#至基保護基),其中幾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f) -ch2-ch2-ch2_oh, (g) _CH2-CH2_CH2-0-(經基保護基),其中窥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0-0·且其中 R17-2為 _〇H ; (3) a-R17-3:p-R17_4其中 r17-3為·〇Ε^κ17-4為: (a) -CO_CH3, (b) -C〇-CH2-OH, (c) -CO_CH2-0_CO-(CH2V3-CH3 ; (4) a-R17_5:p_R17_6其中R17_5及反17 6與附接之碳原子 84102-l-960216.doc -55- 1283245 一起形成含-0-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β_定向 附接在Rn_6且CHr係以α-定向附接在5 ; (5) a-R17_7:p_R17_8其中Ri7 7&Ri7 8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C0-CH2-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 a-定向附接在Rm且-〇係以定向附接在Riw ; (6) -O-CHCORnJ-CHrCH2# 中與氧(_〇)之鍵係為 β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2_)之鍵為a 組悲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5 員雜環,其中r17-9為-H4Cl-C3烷基; ⑺ a-Ri7.n:p-Ri7.i2 ^ Rit-ιοΛ -(CH2)i.2"CH=CH2iL ^17-12 為-OH;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VC4烷基或 視情況經1或2個 CkC4烷基, Ci-C4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c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1 - C 4燒基, Cl_C4:fe 氧基, -〇_Si(R)3其中r’s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烷基 、-φ、CrC*烷氧基及-0H, -F、-C卜-Br、-I, 84102-l-960216.doc -56- 1283245 -CO-OCH3 及 -C〇-Rc-i 其中 Rc-i 為 C1-C4 燒基或-φ ; 其中Rd係選自下列組群: -H, -C=N, Cl-ClG燒基, Ci-C4烷氧基, -CH2_〇Rd-i其中 RcM為燒基, _CH2_N(Rd-6)2其中兩個Rd-6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1-C4燒基, -φ, _CO_Rd-6a其中 1^6&為 Cl-C4烷基或-φ, -CHfO-CO-Rw其中Rd-1如前述定義, -CH(ORd-l)2其中Rd-l如前述定義且其中兩個Rd 起為: -CH2-CH2-, -CH2-CH2-CH2- J -CH2-C(CH3_)2-CH2·, _CH(_0_C0_Rd-i)2其中Rd-i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O-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Sn(Rb-1)3其中Rb-1如前述定義, _S-Rd-5其中 Rd_d 烷基或-(p, -N(Rd-6)2其中Rd_6如前述定義, 84102-l-960216.doc -57 - 1283245 其中1及Rd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
Ει Ei Ei 其中El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H, -C1-C4燒基, -F、_C1、-Br、-I, -OE^其中Em為: -Η, Ci-C4烷基, -cp或 -SiEuEuEy其中Ευ、Ευ及E1-4為相同或不同 且為CrC4烷基或(^-(:4烷氧基, _S-E1-5其中 £1_5為 燒基或·φ, -S-(0)1-2-E1-5其中Ευ如前述定義, -N(Rd·6)2其中兩個Rd-6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義, 4(0)(04^)2其中Em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8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6項之7α-不飽和類固醇(XIV),其中 R3、R4、R5及R6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I) R3 為=0,R4為 R4-1 :R4-2其中 R4-1 及 R4-2之一為-H且 ^^^及R4·2之另一個與Rs —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84102-l-960216.doc -58- 1283245 之第二個鍵;反6為; (III) R3為 oc_R3_5:p_R3 6其中 5為-〇 R3i及r3 6為 _〇 R32 其中仏31及R32與所附接之-0-C-0-—起形成式-(ch2)-(CRwRWnHCH2)-之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為〇 ; i R64R6-5:R6…其中 R6-5 及 R6-6 之一與 R5—起形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键,及以_5與心_6之另一 個為-H ; (ΠΙ) R3 為 a-R3-5:KR3-6 其中 R3.5 為-0氺31及113_6為 _〇汛32 其中Rn&R32與所附接之_〇-C_〇_ 一起形成式_(CH2)_ (CR33R34)nl-(CH2)_<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為丨且化^ 及R34均為G燒基;R__H>H ; R6為R6 5:R6 6,其中^ 及R6-6炙一與I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6-5與R6-6之另一個為。 88. 89.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87項之7a-不飽和類固醇(XIV),其中 R3、R4、R5 及 116為 (I) R3為=0; R4為 r4-1:R4 2其中 R4 jR4 2之—為-]9[且 化“及化4·2之另一個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116為-H:-H。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86項之7a-不飽和類固醇(χιν),其中 R9及R11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a) Ru為 R11-5:Rn_6其中 Ru 5或 Rii^R9之一與化一起 形成c-9及c-ii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u 5或Rii 6a_H, (b) 其中Ru_7及化與_〇_ 一起形成c_9及 C· 11間之環氧化物及R⑴8為_H, 84102-l-960216.doc -59- 1283245 (c) R9為-Η及Ru為 a-Rn.iHu其中 Ru A 其 中Rii_3為-H且其中心^為·!!。 9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9項之7α_不飽和類固醇(χιν),其中 R9及Rily^ : (a) Rll 為 Rll-5:Rll-6 其中 Rll-5 或 RU_6&R9之一與 r9 一起 形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ll.ytRii6s_H。 9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6項之7α-不飽和類固醇(xiv),其中 Rn係選自下列組群: (a) a-R17-7:p-R17-8其中 R17_7&Rl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O-CO-CHr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Ij2-係以a_ 定向附接在Rn_7且-0係以β-定向附接在r178。 (b) =〇 ; (c) a-R17小’p_R17-2 其中 r17]為 _c =c_h且其中 Ri72 為 -OH ; (d) -CsC-CH2-0_R17.m 〇 9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項之7a-不飽和類固醇(χΐν),其中 厌17係: ⑷α-Ι^γβ-ί^7-8其中見”及心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0-CO-CH2-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a_ 定向附接在Rm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17-8。 9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6項之7a-不飽和類固醇(XIV),其中 Rb及R。均為-fj。 9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6項之7a-不飽和類固醇(χιν),其中 1^為C!烷基。 84102-l-960216.doc -60- (XV) 1283245 95 •種式(XV)之 7α_前酸(preacid)
其中 (I) R3為=〇; r4為 R4-1:R4-2其中 R4-1 及R4-2之一為 _Ha 汉“及尺4-2之另一個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弟一個鍵;R6為_H:_H ; (III) R3 為 a-R3_5:p_R3-6 其中 R3_5 為-〇-R31 及 r3 6 為 -O-R32其中汉^及!^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i-C3烷基及 R”及R32與所附接之-0-C-O —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 之環狀縮酮 -(CH2HCR33R34)nl-(CH2)- 其中或1 ;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烷基;尺4為 R64R6-5:r“,其中R6-5&r“之—與尺5一 起形成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尺“與尺^之另一個 為-H ; (IV) R3 為 a-R3_7H8 其中 r3 7 為 _〇u R3_8 為 -0-R32其中R31及R32如前述定義;r^r4-7:R4 8其中Rq 84102-l-960216.doc -61 - 1283245 及R4-8之-與R5-起形成其所附 個 鍵,及1-7與114-8之另一個為h.Ra原子間 <第 , R64-H-H ; 其中R9為: (1) -H, (2) -0H, (3) -〇-(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Si(-CH3)3, -Si(-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4) -F ; 其中Ru為: ⑴=〇, (2) -H>H, (3) 〇C-Rii-l:p-Rll_2 其中 Rll-l 為: (a) -Η, (b) -O-Rll-3 其中 Rll-3 為: (i) -H, (ii) 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Rll-2為: ⑷_H, (b) -O-Rll-4其中 Rll-4為: -62- 84102.1-960216.doc 1283245 ⑴·Η, (ii)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Ri1-1&R11_2之一必須為-H, (4) RmRnj 其中 R11-5 或 Rn_6&R9 之一與 r9_ 起形 成c-9及oil間之第二键且另一個r11-54Ru-6為_H, (5) 〇6-1^11_7:0-尺11_8其中;^11-7及&9與-〇 —'起形成 C-9 及C-11間之環氧化物及心以為^, 其中Rl7為: (ι)=ο, 9 (2) 其中{^17-1為: (a) -H, (b) -C =C-H * (c) -CeN, 中係選自下列所 (d) 成之組群 Ci-C4烷基 ⑴·Η, (iihSidwA其中R17+2為相同< 不同且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氫吡喃基, (e) -CeC-CH2-0_(羥基保護基), 基如上述定義, ,、中羥基保護 (f) -ch2-ch2_ch2_oh, (g) -CH2-CH2_CH2-0-(經基保譜 I 暴)’其中羥基保 84102-l-960216.doc -63 - 1283245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_CH2-CO-CT且其中 1117_2為 _〇H ; (3) a-Ri7-3H7-4其中 R 17-3 為Η及 R17-4為· (a) -CO-CH3, (b) -CO-CH2-OH, (c) -CO-CH2-0-CO-(CH2)〇-3-CH3 ; (4) a-R17-5:P-R17-6其中R17-5及反17_6與附接之碳原予 一起形成含-0-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β_定向 附接在Ri7_6且CH〗-係以a-定向附接在R17 5 ; (5) a_R17_7:P-R17_8其中化17-7及R17-8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C0_CH2-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 a-定向附接在1117_7且-0係以β-定向附接在Rl7 8 ; (6) -〇-CH(OR17-9)-CH2-CH2-其中與氧(-〇)之鍵係為 β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2-)之鍵為a 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5 員雜環,其中R17-9為-H或CVC3烷基; (7) a-R17_":P-R17.12 ; R17_10 為-(CH2)i-2-CH=CH2 且 Rl7-12為-0H ;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VC4烷基或 视情況經1或2個 CVC4烷基, CVC4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64- 84102-l-960216.doc 1283245 9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5項之7〇c-前酸(XV),其中r3、R4、 R5及R6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⑴R3為=〇 ; r4*r41:R4 2其中R41及r4 2之一為^且 R4_i及Rq之另一個與Rs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H:-H ; (III) R3為 oc_R3_5:P-r3-6其中 R3 5為 _0_Rsi及R3 6為 _〇 Rn 其中Rn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_〇_ 一起形成式_(c氏)_ (CR33R34)nl-(CH2)-之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為〇 ; & 為-H:_H;化為1_5:1-6,其中R6-5及R6-6之一與r5 一起形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尺“與反“之另一 個為; (III) R3為 a-R3-5:p-R3-6其中 R3 5為 _〇小31 及& 6為 _〇 Rn 其中Rn及R32與所附接之-〇_C-〇_ 一起形成式_(cH2)_ (CR33R34)nl-(CH2)-之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 及R34均為燒基;R4g_H:_H; r^r6_5:R6 6,其中心5 及R6·6之一與I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键,及R6·5與R6·6之另一個為七。 9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6項之7a-前酸(χν),其中r3、R4、 R5及R6為: (I) R3為=0; R4為 R4_1:r4_2其中 R4^R4 2之—為 #且 尺“及尺4-2之另一個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H:-H。 9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5項之7a-前酸(χν),其中r^Rii係 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84102-l-960216.doc -65- 1283245 (a) Ru 為 Rn_5:Ru_6 其中 Rll^Rii^R9 之一與 & 一起形 成C-9及C-ll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化115或尺116為七, (b) a-R11-7:p-R11-8其中 rU 7及化9與 _〇 —起形成 C-9及 c-ii間之環氧化物及Ru-8a_H, (c) R9為-Η及R"為 a-RnqUu其中 Rll^ _〇-Rii-3其 中Rll-3為_H且其中Riu為-Η。 9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8項之7α-前酸(XV),其中R9及r"為: (狂)1^11為1111_5:以11.6其中&11-5或&11-6及化9之一與]^一起 形成C-9及C_ll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心1-5或116為_11。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5項之7a_前酸(χν),其中係選自 下列組群: (a) a_R17-7:p_R17_8其中 r17_7&Ri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O-CO-CHr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r係以a_ 定向附接在Rn·7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i7 8,· (b) =〇 ; (e) a-R17“:p-R17-2 其中{^'丨為 _c =c_h且其中 Ri7 2為 -OH ; (d) -CsC-CH2-0-R17_m。 101·如申清專利範圍第100項之7a-前酸(xv),其中係: ⑷a-R17-7:p_Rl7-8其中Rl^Ri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_0-C0_CH2-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 定向附接在R1?·7且-〇係以万_定向附接在Ri7 8。 1〇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5項之7a-前酸(XV),其中Rb為-η。 103· —種製備下式之7a-經取代類固醇(π)之方法 84102-1-960216.doc -66- 1283245
其中 (I) r3為-ο,R4R41:R4 2其中 UR"之一為 _^且 汉“及尺4-2之另一個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H:-H ; (II) R3為 R3.3:R34R4々R4 3:R“其中 R3 AR3 4之一為 -o-Rm及中化”為匕^3烷基,及之另一個與及 R4-4之 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 R4-3 與 R4-41 另一個為-H; R6*R6-3:R64,其中 R63&R64 之一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 R6-3與R6-4之另一個為-H ; (III) R3 為 a-R3-5:p-R3-6 其中 r3 5為 _〇-R3aR3 6 為-〇R32 其中R31及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VC3烷基及 Rn及R32與所附接之—起形成下式之5或6 原子之環狀縮酮 - (CH2HCR33R34)nl-(CH2)- 其中以為0或1 ;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烷基;R4為 -H:_H ; R6gR6-5:R6_6,其中R6:5&R66 之—與 r5_ 起形成 84102-l-960216.doc -67 - 1283245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6-5與R6_6之另一個 為-H ; ()3為 α R3-7-P-R3.8其中 R3_7為-0-R31 及 R3 8為-〇-R32 其中R31及R32如前述定義;R^R4 7:R4 8其中Rq及R4 8 义一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 汉4_7與R4-8之另一個為_H ;心為-H>H ; 其中R7-i為式(-A1)之分子片段
(-A1)
或式(-A2)之分子片段
(-A2)
-0-或 -NXm-且其中Xm為: -H, CVC4烷基, -C0-0X1-2其中 XbACi-CU烷基或-CH2-cp, -C0-X1-2其中χ1-2如前述定義, -CO-φ,其中-φ為在鄰·位上經-CO-CKCVC*烷基) -68 - 84102-l-960216.doc 1283245 取代, -scvccvc^烷基), -S02-cp其中φ係視情沉經1或2個 CVC4烷基, CkC4烷氧基取代;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VC4烷基或 視情沉經1或2個 烷基, 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c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VC4烷基, (VC4烷氧基, -0-Si(R)3其中R’s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CVC4烷基 、·φ、CVC4烷氧基及-0H, -F、-Cl、-Br、-I, •CO-OCHA -CO-Rc-i其中 Rc-i為 C1-C4規基或 _cp ; 其中Rd係選自下列組群 -H, -C 三N, CVCw烷基; 84102-l-960216.doc -69- 1283245 CVC4烷氧基; _CH2-0Rd-l其中 Rd-i為 _H或 CVC4烷基, -CH2_N(Rd_6)2其中兩個Rd 6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 1 -C4燒基, -φ, -CO_Rd_6a其中 Rd-6ag Ci-C4烷基或 _φ, CHrO-CO-Rw其中R(M如前述定義, -CHCORu)2其中Rdl如前述定義且其中兩個^^ 起為: -CH2-CH2-, -CH2-CH2-CH2_, CH2_C(CH3-)2-CH2-, _CH(-0-C0_Rd])2其中R(M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0_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Snd-ih其中Rb-1如前述定義, -S-Rd-5其中Rd_5為CVC4烷基或-φ, -N(Rd·6)2其中Rd·6如前述定義, 其中Rc及Rd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i Ei 其中Ei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84102-l-960216.doc -70. 1283245 -Η, Ci-C4燒基, _F、-Cl、_Br、-I, •ΟΕι」其中Em為: -H, Ci-C4烷基, -φ或 -SiEwEuEw其中Ei_2、私_3及£14為相同或 不同且為C1-C4烷基或烷氧基, -S-Ew其中EugCrG烷基或-φ, -SJCOnEu其中Ε1β5如前述定義, -N(Rd-0)2其中兩個Rd4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P(0)(0-Ei])2其中Em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Β) -CE!=M 其中Ei如前述定義,及 其中Μ為: (1) =0, (2) =Ν-Ε2其中Ε2係選自下列所成組群 -Η CJ-C4烷基, 含1或2個雙鍵之〇^-(:4婦基, 含1個參鍵之〇^-(:4炔基, 84102-l-960216.doc -7J - 1283245 -CO-OEw其中 EwA-H或 CKC4烷基, -C(E2_i)2_OE2·2其中E:2_i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 定義及其中E2-2為 c^-cu烷基, -φ或 -Si(R)3其中三個R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義, -OE2-2其中E2-2如前述定義, -S-E2-3 其中 E2-3為 C1-C4燒基或-φ, -S-(0)i-2-E2-3其中Ε2-3如前述定義, _N(Rd_6)2其中兩個Rd0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義; -Si(R)3其中三個R如前述定義; (3) =C(E2)2其中E2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義, 其中Ei&E2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含有3 至5個下列基之5至7員環 -0 -, -NXw-其中Xl]如前述定義, -CEf其中e2如前述定義, -C(Rb)2·其中Rb如前述定義且視情況含有1或2個其 他雙鍵; (-C) -C=C-E 84102-l-960216.doc -72- 其中E2如前述定義; -ch2-ch=ch2 (-D1) -ch=c=ch2 (-D2) -CH2-C 三C_H (-D3) 1283245 其中R9為= ⑴-Η, (2) -OH, (3) -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Si(-CH3)3, -Si(-CH2_CH3)3, -CO_CH3, -CO-H 及 -SiH(CH3)2, (4) -F ; 其中Rn為: (1) =0, (2) -H:-H, (3) a-Rii-i:p-Rii.2其中 Rii-i為· (a) -Η, (b) -0-Ru_3其中 Ru.3為: (i) -H, (ii) 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Rll_2為: 84102-l-960216.doc -73- 1283245 (a) -Η, (b) -0-Ru_4其中以114為: ⑴-Η, (π)幾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Rii-i及Ru_2之一必須為_Η, (4) Rii-5:R11-6其中汉11-5或 Rii_6&r9之一與 R9 一起形 成c_9及c_ii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_5或Rii 6為, ⑺ a-R"-7:P-R"-8其中 R11-7及 r9與〇-一 起形成 C-9 及c_ii間之環氧化物及Ru_8g_H, 其中R17為: (1) =〇 ; (2) 〇c-R17-1:p-Rl7-2其中心71為: (a) -H, (b) -CsC_H, ⑷ _CsN, (d) 其中Ri7 i]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⑴_H, (11) _81(1117小2)3其中Ri7 i 2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C1-C4燒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_四氫吡喃基, (e) -C^C-CH2_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84102-1-960216.doc 1283245 (f) -ch2-ch2-ch2-oh, (g) -CH2-CH2-CH2-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0_0 且其中 R17-2為-0H ; (3) a-R17_3:p-Ri7-4其中 Rn-3為-〇H&R17-4為: (a) _CO-CH3, (b) -CO-CH2_OH, (c) -CO-CH2-〇.CO-(CH2)〇.3-CH3 ; (4) a-R17-5:P-R17-6其中汉17-5及化17-6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O-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β_定向 附接在Ri7·6且CH2·係以α_定向附接在r17 5 ; (5) a-R17-7:p_R17-8其中 R17_7&Rl7_# 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C0-CH2-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 a-定向附接在Rn_7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 (6) -O-CHKORn-d-CHrCH2-其中與氧(_〇)之鍵係為 β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2_)之鍵為a 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 員雜環,其中R17-9為烷基; ⑺ a-R17_11:P-R17_12其中 Rl7]。為 _(CH2)i ΜΗ,:且 Rl7-12為""OH ;該方法包括: (1)使式(I)之Δ4,6-3-酮類固醇或其縮酮 84102-l-960216.doc -75- 1283245
其中 (i) R3為=〇; r4為 r4-1:r4-2其中 R4 ar4 2之—為 ^且 Rq及R4·2之另一個與Rs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 (I·縮酮)R3 為 R3-9:R3_1〇 其中 Rs_9 為 _0_R31 及 R3 i〇 為 -O-R32其中反^及化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 1 - C 3燒基及 Rn及R32與所附接之-O-C-0 -—起形成下式之5或6 原子之環狀縮酮 -(CH2)-(CR33R34)nl-(CH2)- 中1^為0或1 ;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及Ci-C3燒基;化4為 R4-9:R4-10 ;其中R4-9及R4-10之一與R5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 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键,及R4·9與R4_10之另一個為-H ; 其中R9、Ru及R17如前述定義;與選自下列化合物之 加成物接觸 (a)式(A)之化合物
84102-l-960216.doc -76- 1283245 或
(A2) 其中Xi、Rb、Rc及Rd如前述定義,及 其中 Ra係選自由-Η、-ZnL、-BL、-SiL3、-SnL3、-Cu、-CuL 、-A1L2、-HgL、-Ag、-MgL、-Li及-COOH所成之組群,其 中 L為-〇H、CVCU烷基、-F、-C卜-Br、-I、-CN、 烷基)、2-噻吩基、(CH3)2C(0-)_C(0-)C(CH3)2及
(b) 式(A’)之化合物: Rb-CO-CHRb_CHRc-CO_Rd (A,) 其中Rb、Rc及Rd如前述定義; (c) 式(A”)之化合物
其中Re為: C1-C4燒基, -CO-(Ci_C4 燒基或-φ),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且其中Xi、Rb、RcARd如前 84102-l-960216.doc -77- 1283245 述定義; (d) 式(B)之化合物: Ra-CE!=M (B) 其中Ra、丑!及Μ如前述定義; (e) 式(C)之化合物: Ra-C=C-E2 (C) 其中Ra及E2如前述定義; (f) 式(Dl、D2及D3)之化合物 Ra-CH2-CH=CH2 (D1) Ra-CH=C = CH2 (D2) Ra-CH2-C 三C-H (D3) 其中Ra如前述定義,該方法係在下列存在下接觸: (1) 路易士酸, (2) 具有?1^<約5之質子酸,或 (3) 具有pKa<^々2之下式之二級胺之鹽 〇 Rs*2^n^Rs·3 N /—Rs,5 h’〜 其中: Rs-2為-Η、C1-C4挺基、-cp、-CH2-(p, Rs_3為-Η、烷基; Rs-4為-H、C1-C4少克基、-φ, Rs-5為-H、C1-C44克基、-Φ, 84102-l-960216.doc -78- 1283245 及 RS-2
其中 Rs-2為-Η、CVC4燒基、-φ、-CH^-cp ; Rs-4為-Η、C1-C4燒基、·φ ; Rs-5為·Η、CVC4燒基、-φ。 10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 03項之製備7α_經取代類固醇(η)之 方法,其中對7α-經取代類固醇而言,其中r3、r4、R5 及R6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I) R3為=0; r44r心1:r4-2其中 R4^R4 2之—為 _只且 尺“及尺心2之另一個與—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ιι64-η··-η ; (III) R3 為 a-R3_5:p-R3-6 其中 R3 5為 _〇R3iAR3 6 為-〇_心 其中Rm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C_〇 —起形成式-(CH2)_ (CR33R34)nl_(CH2)-之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⑴為〇 ; & 為 R64R6_5:R6-6,其中r64R"之—與化一起形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6 5與r6_6之另一 個為-H ; (III) R3 為 a-R3.5: β-Rw 其中 r3_5 為 _〇_R31 及 r3 6 為 -O-R32其中Rn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_C_〇--起形成式 -(CH2)_(CR33R34)nl-(CH2)-之6原子之環狀縮g同,其中化為 1 且 R33及 R34均為 Ci烷基;ΙΙΑ-Η··-Η; R6為 R6巧:R6-6,其 84102-l-960216.doc -79- 1283245 中Rw及R6·6之一與&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 第二個鍵,及R6_5與r6-6之另—個為_H。 10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4項之製備7α_經取代類固醇(π)之 方法’其中R3、R4、:^及心為: (I) R3為=0; R4*R4_1:R4 2其中 R41 及 R4 2之一為 Hi 另一個與尺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4-h:-h。 10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3項之製備7α_經取代類固醇(π)之 方法,其中R9及Ru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a) Ru為R11-5:RU-6其中汉115或心^及心之一與化一起 形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_個^5或〜6為_H, (b) 其中Ru 7及化與_〇_ 一起形成c_9及 e-π間之環氧化物及Ru-8s_h, (c) R9為-Η及 1!為 a_Ru_1:p_R⑴2其中心^為 _〇_Rii_3其 中Rii-3為·Η且其中1111-2為-Η。 107·如申明專利範園弟ι〇6項之製備7以_經取代類固醇(I〗)之 方法,其中R9及Rn為: (a) Ru為 R11-5:R11-6其中 Ru 54Rii-6&R9之一與化一起 开y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或Riu為_H。 1〇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 03項之製備7α_經取代類固醇(π)之 方法’其中R17係選自下列組群: (a) a-R17-7:p-R17_8其中r177及Ri7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O-CO-CHrCH2·之五員内酯,其中〇112_係以. 足向附接在Rn_7且-0係以β-定向附接在Ru』; 84102-l-960216.doc -80 - 1283245 (b) =0 ; ⑷叫7爲·2其中R174_Csc_h且其中恥2為 •0H, ⑷-CsC-CH2-〇一R17-1-1。 -經取代類固醇(II)之 10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8項之製備7〇6 方法,其中R17係: ω ^π-7: 起形成含-〇-CO_CH2_CH2_之五員内醋,其中cH2•係以& 定向附接在Rn_7且_〇係以β·定向附接在KM。 1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03項之製備7α_經取代類固醇⑴)之 方法’其中加成物為式(Α1)之加成物
(Α1) 1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0項之製備7α-經取代類固醇(π)之 方法,其中。 1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〇項之製備7α-經取代類固醇(π)之 方法,其中Rb及Rc均為-Η。- 1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0項之製備7 α-經取代類固醇(11)之 方法,其中Rd為Cife基。 1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0項之製備7α-經取代類固醇(11)之 方法,其中Ra為-Η。 II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3項之製備7α-經取代類固醇(π)之 84102-l-9602l6.doc -81 - 1283245 方法,其中加成物為式(A2)之加成物
(A2) 1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5項之製備7α-經取代類固醇(II)之 方法,其中。 1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5項之製備7α-經取代類固醇(II)之 方法,其中Rb及Rd均為q烷基。 1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5項之製備7α-經取代類固醇(II)之 方法,其中匕為-Η。 1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5項之製備7oc-經取代類固醇(II)之 方法,其中Ra為-Η。 1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3項之製備7α-經取代類固醇(Π)之 方法,其中加成物為式(Β)之加成物 Ra_CEi=M (B) 121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3項之製備7α-經取代類固醇(π)之 方法,其中加成物為式(C)之加成物 Ra"C =C-E2 (C) 122·如申睛專利範圍第103項之製備7α·經取代類固醇(π)之 方法,其中加成物係選自式(Dl)、(D2)及(D3)所成之 組群 (Dl) (D2) Ra-CH2-CH=CH2 Ra-CH=C=CH2 84102-l-960216.doc -82 1283245 Ra-CH2-C 三 C-H (D3) 1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〇3項之製備7α_經取代類固醇(n)之 方法,其中L -對 ZnL為-C卜-Br、-I ; -對BL為兒茶酚酯, 兩個_OH, HO-CH2-CH2-OH, HO-CH2-CH2-CH2-OH, HO-CH2-(CH3)2-CH2-OH ; -對SiLsaCi烷基; -對SnL3為(^或心山烷基; -對CuL為2-嘧吩基或_CN ;及 -對A1L2為Ci-C〗燒基。 124·如申睛專利範圍第103項之製備7α_經取代類固酵(⑴之 方法’其中該方法係在路易士酸存在下進行。 125·如申睛專利範圍第1〇3項之製備7α_經取代類固醇(η)之 方法’其中該路易士酸係在選自由醇、乙二醇、ΐ,2-或1,3-丙二醇、2,2-二甲基-或2,2-二乙基-1,3·丙二醇及苯 西分所成組群之醇存在下進行。 1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5項之製備7α_經取代類固醇(π)之 方法,其中該醇為C2醇。 127·如申明專利範圍第124項之製備7α-經取代類固醇(π)之 方法,其中該路易士酸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BX3、A1X3、SnX2、SnX4、SiX4、MgX2、ZnX2、TiX4, 84102-l-960216.doc -83» 1283245 Rh(acac)(CH2CH2)2(2,2雙(二苯基膦醯基)· 1,Γ-聯莕), Rh(CH3-C 三N)2(環辛二晞)(BF4), Rh(acac)(CH2CH2)2(dppb), LiC104, K10蒙脫土黏土, Yb(OTf)3, LiCo(B9C2Hu)2, PdX2, CrX3, FeX3, CoX3, NiX2, SbX5, InX3, Sc(OTf)3, cp3C+X、 (R)3SiX其中R為CVC4烷基及-φ ; 其中 X係選自由 F·、Cl·、Br_、Γ、-0-S02CF3·、PF6、BF4_ 及C104-所成之組群; Pd(CH2-c〇-cr)2; BF3-二乙基乙醚化物複合物; BF3-乙酸複合物; BF3-甲基第三丁基醚複合物; BF3-二正丁基乙醚化物複合物; 84102-l-960216.doc -84- 1283245 bf3-二甲基乙醚化物複合物; BF3 -二甲基硫醚複合物; BF3-苯酚複合物; BF3-磷酸複合物;及 B F 3 -四氫p夫喃複合物。 1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7項之製備7α-經取代類固醇(II)之 方法,其中該路易士酸係在選自由(:1-(:3醇、乙二醇、 或1,3-丙二醇、2,2-二曱基-或2,2-二乙基_1,3_丙二醇及苯 酚所成組群之醇存在下進行。 1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7項之製備7α-經取代類固醇(II)之 方法’其中該路易士酸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BF3, bf3-二乙基乙醚化物複合物, BF3-乙酸複合物, bf3 -甲基第三丁基酸複合物, BF3-二正丁基乙醚化物複合物, bf3-二甲基乙醚化物複合物, BF3-二甲基硫醚複合物, BF3 -苯紛複合物, bf3-磷酸複合物;及 bf3-四氫嗅喃複合物。 13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9項之製備7α-經取代類固醇(11)之 方法’其中該路易士酸為BFy二乙基乙醚化物。 13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0項之製備7α-經取代類固醇(11)之 84102-l-960216.doc -85 - 1283245 方法,其中該BF3·二乙基乙醚化物係在Cl-C3醇存在下。 132·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31項之製備7α_經取代類固醇(η)之 方法’其中該BFy二乙基乙醚化物係在c2醇存在下。 133.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03項之製備7oc-經取代類固醇(II)之 方法’其中具有?5^<約5之酸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甲酸, 乙酸, 丙酸, 苯甲酸, 亞硫酸, 氫氟酸, 氟硼酸, 對-甲苯磺酸, 甲烷磺酸, 苯績酸, 三氟甲燒續酸, 高氯酸, 三氟乙酸, 三氯乙酸。 13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3項之製備7α_經取代類固醇(π)之 方法,其中該路易士酸為乙酸。 13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3項之製備7α-經取代類固醇(11)之 方法,其中每當量Δ4’6-]-酮類固醇或其縮g同⑴使用至少 一當量之加成物。 84102-l-960216.doc -86- 1283245 136·如申請專利範園第103項之製備7α-經取代類固醇(Π)之 方法’其中反應混合物溫度自約-78°C至約60°C。 13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6項之製備7α-經取代類固醇(Π)之 方法,其中反應混合物溫度自約-40°C至約-15°C。 13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3項之製備7α_經取代類固醇(Π)之 方法,其中二級胺之鹽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Η Η 且具有卩1^<約2之酸係選自氫氯酸、氫溴酸、氫碘酸、 氫氟酸、硫酸、磷酸、硝酸、三氯乙酸及三氟乙酸所成 之組群。 13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8項之製備7α-經取代類固醇(II)之 84102-1 -960216.doc -87- 1283245 方法’其中具有pKa<約2之酸為氫氯酸。 14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3項之製備7α_經取代類固醇(⑴之 方法,其中該方法係在選自下列之溶劑/溶劑混合物中進 行: Ci_C6 醇, Ci-C6醇及選自乙赌、硝基甲燒、甲苯、二氯甲燒及乙 酸所成組群之溶劑之溶劑混合物。 141·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40項之製備7α-經取代類固醇(π)之 方法,其中該溶劑為乙腈及乙醇之混合物。 142.如申睛專利範圍第1〇3項之製備7α_經取代類固醇(η)之 方法,其中該7-取代之類固醇(Π)為: 17β-羥基-7α-(5’ -甲基-2’-呋喃基)-娠烷_4,9(11)_二晞 - 3-酮-21-羧酸γ_内酯, 11〇^170-二羥基-7〇〇_(5’-甲基-2’-呋喃基)_娠烷-4-烯_3- 酉同-21-幾酸,γ_内酯, 9〇6,11〇^環氧基-170-羥基_7〇^(5,_甲基_2,_呋喃基)_娠 燒-4-晞-3-酮-21-叛酸,γ-内酯, 17β_羥基_7α-(5,-第三丁基_2,·呋喃基)-娠烷-4,9(ll> >一缔-3 _酉同-21 -幾酸,γ -内酿, 11〜170_二羥基-7〇6_(5、第三丁基-2’-呋喃基)_娠烷-4-婦-3-酉同_21-幾酸,γ-内酿, 11〇6,170-二經基-7〇6-(4’-溪-2’_吱喃基)-娠燒-4-烯-3-酮 -2 1 -幾酸,γ_内酉旨, 1 Ια,17β-二幾基- 7α-(4’ -甲基-2’-咬喃基)-娠燒》-4-晞-3- 84102-l-960216.doc -88- 1283245 酮-21-羧酸,γ-内酉旨,及 7oc-晞丙基-Ι7β_幾基娠烷-4,9(11)-二晞-3_g同,21-羧酸 ,丫-内酉旨。 143_—種純化下式(π)之7α_經取代類固醇之方法
(II) 其中 (I) R3為=〇 ; R4gR4 1:R4 2其中R4」及r4 2之一為七且 R4-1及R4·2之另一個與R5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116為_H:-H ; (II) R3 為 R3-3 :R3-4 及 R4 為 R4-3 :R4-4 其中 R3-3 及 R3-4 之一為 -O-R31 及中 R31 為 Ci_C3:fe 基 ’ R3-3 及 R3-4 之另一個與 1^4_3及 R4·4之--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 R4.3 與 R4-4之另一個為-H; R6SR6-3:R6_4,其中Κ6_ΛΚ6·4 之一與Rs—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 R6-3與R6-4之另一個為·Η ; (III) R3為 oc-R3_5:p-R3-6其中 R3 5為-〇_r3i及r3 6為-〇 其中^^及尺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 1 - C 3燒基及 Rn及R32與所附接之-O-C-O-—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 之環狀縮酮 84102-l-960216.doc -89- 1283245 -(CH2HCR33R34)nl-(CH2)_ 其中〜為0或1 ;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Η及Ci-C3燒基;R4為 •H:_H ; R6 為r6_5:r6_6,其中 r6_5&R6_6之一與心一起形成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键,及r6-5與r6 6之另一個 為-H ; (IV) R3 為 a-R3.7:p-R3_8 其中 r3 7mAR3 8 為-〇R32 其中R31&R32如前述定義;1為尺心7:R4 8其中R4 7及R4 8 之一與Rs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 R4-7與R4_8之另一個為_H ;汉6為-H:_h ; 其中Rn為式(-A1)之分子片段 (-A1) Rb Rc Xi (•A2) 或式(-A2)之分子片段 Λ1 其中: -S - j -0_或 -NXm-且其中Χι ι為 -H, 84102-1-960216.doc 1283245 C 1 - C 4 基, -CO-OXw其中 XwgCi-C*烷基或-CH2_cp, -CO-Xw其中Xw如前述定義, -CO-φ,其中-φ為在鄰-位上經-CO-O-CCkCU烷基) 取代, -SOHCi-Cs 烷基), -S02-cp其中φ係視情況經1或2個 CVCU烷基, $ 烷氧基取代;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VC4烷基或 視情況經1或2個 C 1 - C 4燒基, 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c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_ -H, CVCU烷基, CVC4烷氧基, -0-Si(R)3其中R’s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VC4烷基 ' -cp、C1-C4$克氧基及-〇Η ’ -F、-Cl、-Br、-I ’ -CO-OCHA -CO-Re-i其中烷基或-φ ; 84102-l-960216.doc -91 - 1283245 其中Rd係選自下列組群 -H, -C 三N, C 1 _ C 1 Q 基; CVC4烷氧基; -CHrORcM其中 R<m為-j^Ci-c4烷基, -CH2_N(Rd_6)2其中兩個Rd 6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VC4烷基, -φ, -CO-Rd_6a其中1如為Cl_c4烷基或_φ, -CHyO-CO-Rw其中Rd i如前述定義, -CHCORd」)2其中Rdl如前述定義且其中兩個 起為· -CH2-CH2·, -CH2*"CH2-CH】-, -CH2-C(CH3-)2-CH2-, -CHOO-CO-R^)2其中Rd]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O-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Sn(Rb-1)3其中Rb“如前述定義, -S-Rd巧其中Rd_5g CrC%烷基或, _N(Rd_6)2其中Rd·6如前述定義, 其中Rc及Rd與其所附接之原子& 84102-l-960216.doc •92- 1283245
Er 其中Ei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Η, -C1-C4燒基, -F、,C1、_Br、-I, -OE1-1其中Em為: -Η, C1 - C 4燒基, -φ或 •SiEuEuEw其中ε1-2、Ei-3&Eb4為相同或不同 且為CVC4燒基或CVC4燒氧基, -S-Ew其中Ew為CVCU烷基或-φ, 其中Ε1-5如前述定義, -N(Rd_6)2其中兩個Rd-0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義 -Ρ(0)(0-Ει·ι)2其中Em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B) -CE!=M 其中Ei如前述定義,及 其中Μ為: ⑴=0, (2) =Ν-Ε2其中Ε2係選自下列所成組_ 84102-l-960216.doc 93- 1283245 -Η, C1-C4燒基, 含1或2個雙鍵iCl-C4烯基, 含1個參键之(^-(:4炔基, -CO-OE^其中e2]為-H或(VC4烷基, -C^nVOE2·2其中仏“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 定義及其中Ε2·2* Ci-C4燒基, -Φ或 -Si(R)3其中三個R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義, -OE2·2其中Ε2·2如前述定義, -S-E2_3其中£2_3為(VC4燒基或-φ, -S-(0)1-2-E2_3其中Ε2-3如前述定義, -N(Rd_6)2其中兩個Rd0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義; -Si(R)3其中三個R如前述定義; (3) =C(E2)2其中E2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義, 其中E2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含有3 至5個下列基之5至7員環 -0-, -NX〗-!-其中Xm如前述定義, 84102-l-960216.doc -94- 1283245 -CE2=其中E2如前述定義, -C(Rb)2_其中Rb如前述定義且視情況含有1或2個其 他雙鍵; -C Ξ C-E2 (-C) 其中e2如前述定義; -ch2-ch=ch2 (-D1) -ch=c=ch2 (-D2) -CH2-C 三C-H (-D3) 其中R9為: (1) -Η, (2) ·0Η, (3) -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Si(-CH3)3, -Si(-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4) _F ; 其中Ru為: (1) =0, (2) -H:-H, (3) α-Rn小其中 ·· (a) -Η, -95- 84102-l-960216.doc 1283245 (b) -〇-Ru-3其中 Rn.3為: (Ο -Η, (…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Rll-2為: (a) -H, (b) _〇-Ru.4其中 1^.4為: ⑴_H, (11)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但 條件為尺⑴丨及心^之一必須為·;^, (4) Rli-5.R11-6其中以11-5或以11-6及119之一與汉9一起形 成C_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ii_54R"6為_H, (5) α 11_7各汉11-8其中&117及&9與_〇 —起形成C-9 及C-11間之環氧化物及rU8為_Η, 其中Rl 7為: ⑴=0, (2) a-R17.1:p-R 17-2 其中 R17-I 為: (a) -H, (b) -C=C-H, (c) -C ξΝ, (d) -CEC-CHrO-RwM其中Rl7-Ki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i) -Η, (li) -SiCRn-uh其中r171_2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C1-C4姨i基, 84102-1^960216.άοο -96 - 1283245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氫吡喃基, (e) -C三C-CH^CK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f) -ch2-ch2-ch2-oh, (g) -CH2_CH2-CH2-〇-(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O-CT且其中 R17 2為 _〇H ; (3) a-R17-3:p_R17.4其中 R17-3為·〇η及r17 4為: (a) -CO-CH3, (b) -CO-CH2-OH, (c) -CO-CH2-O_CO-(CH2)0_3-CH3 ; (4) a-R17-5:p-R17-6其中R17-5及尺17-6與附接之碳原子 起形成含-0-CH2-之二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β_定向 附接在R!7·6且CH2·係以α_定向附接在r17 5 ; (5) a-R17-7:p-R17-8其中R17_7及以17 8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C0-CH2-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 α·定向附接在R1?_7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8 ; ⑹-0_CH(0R17_9)_CH2-CH24 中與氧(-〇)之键係為 β組態中C_17之4個键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2_)之鍵為a 組態中C-17之4個键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5_ 員雜環,其中Rl7_9g-H或CKC3烷基; ⑺ a-R17“1:p-R17-12其中 r17 i〇為 _(CH2)i 2_CH=CH2且 汉17_12為_011至大於99.5%異構純度;該方法包括: 84102-l-960216.doc -97- 1283245 (1)使含有大於5%之7β -異構物之7α-經取代之類固醇 (II)自由乙酸乙酯、丙二醇及乙酸丁酯所組成之溶劑中結 晶。 14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3項之純化7α-經取代類固醇(Π)之 方法’其中以大於99.8%異構物純度獲得7α-經取代類固 醇(II)。 145·如申请專利範圍苐143項之純化7α-經取代類固醇(II)之 方法,其中溶劑為乙酸丙酯。 146•—種製備式(III-順式)之順式婦二酮之方法
(111_順式)
-98- 1283245 _(CH2)-(CR33R34)nl - (CH2)- 其中η 1為0或1 ; 其中R”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_H&Ci_C3烷基;心為 -h:_h;心為义6-5:化6_6,其中R6 5&R6 6之一與心一起形成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w與Rw之另一個 為-H ; (IV) R3為 α_Ι13_7:β-υ 中 & 7為-〇 R3i&R3 8為-〇_心 其中化^及汉32如前述定義;汉4為1_7上48其中R4-7&R4_8 < 一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 R4-7與R4-8之另一個為_H ;心為_h:-h ; 其中R9為: ⑴-H, (2) -OH, (3) -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Si(-CH3)3, -Si(_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4) -F ; 其中R11為: (1) =〇, (2) ·Η:-Η, 84102-l-960216.doc -99- 1283245 (3)a-RH-i:P,Rii-2其中 Rii-ι為: (a) -Η, (b) -0_RU_3其中 r113為: ⑴_H, (ii)幾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Ru-2為: (a) -H, (b) -0-R11-4其中 Ru 4為: ⑴-Η, (11)巍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Rn-1及Ru·2之一必須為-Η, 、(4) Rll-5.Rl1·6其中 Rii-5或 Rii-6及 R9之一與 R9—起形 成C 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 (5) oc-Rn+f-Rud其中心17及心與_〇一起形成C-9 及c_ii間之環氧化物及Rii 8為_H ; 其中Rl 7為·· ⑴=〇 ; (2)a-R17-1_H7-2其中 ιά ·· ⑷-H, (b) -CeC-H, (c) -C =N ? 成之組群 7-M具中R17-Kl係選 η 下列戶 (i)-H, 84102-l-960216.doc -100- 1283245 (ii) -SURn-uh其中r17小2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燒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 (iv) 2_四氫卩比喃基, (e) -C三C-CH2_0_(羥基保護基),其中經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f) -CH2-CH2-CH2-0H, (g) _CH2_CH2_CH2-〇_(|呈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O-Cr且其中 r17 2為·〇Η ; (3) a-R17_3:p-R17_4其中汉17-3為 _〇Η及 R17-4為: (a) -CO-CH3 J (b) -CO-CH2_OH, (c) 'C0-CH2-0-C0-(CH2)〇.3-CH3 ; (4) a·;^7·5#-;^7-6其中Ri7 5&Ri7 0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_CH2_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β_定向 附接在Rn·6且CHr係以a-定向附接在Ri7 5 ; ()R17·8其中Rl7-7及R17-8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七-CO-CH^CH2·之五員内酿,其中CH2係以 CC-定向附接在Rlw且_〇係以p_定向附接在 (6) -〇411(0尺17_9)_(:112_€:112_其中與氧(_〇)之鍵係為 β組態中C_1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2_)之鍵為“ 組態中CM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 員雜環,其中烷基; 84102-l-960216.doc -101- 1283245 (7) a-Ri7.n:P-Ri7.12 ; R17.1〇4 -(CH2)i.2-CH=CH2iL R17-12 為-OH ;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Η, CVC4烷基或 視情況經1或2個 Ci-C4fe 基, C1-C4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c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 1 - C 4挺基, (VC4烷氧基, -0-Si(R)3其中R’s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Ci-CU 烷基、_φ、CVC4烷氧基及-OH, -F、-Cl、-Br、-I, -CO-OCHA CO-Rcm其中尺“為CVC4烷基或-φ ; 其中R4係選自下列組群 H, -C 三N, CVCu)烷基; CVC4烷氧基; -CHrORd」其中 1^-1為-11或(:1-(:4烷基, -CH2-N(Rd-6)2其中兩個Rd-6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84102-l-960216.doc -102- 1283245 -φ, -CO-Rd_6a其中Rd如為Ci_C4烷基或呷, -CHrO-CO-Rw其中Rd i如前述定義, -chcor^)2其中Rd-1如前述定義且其中兩個Rd_ 一起為: -CH2-CH2-, -ch2-ch2-ch2_, -CH2-C(CH3)2_CH2-, -CHGO-CO-Ru)2其中Rd i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O-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Sn(Rb-1)3其中Rb-1如前述定義, -S-Rd_5其中Rd_5為cvc4烷基或, _N(Rd-6)2其中Rd-6如前述定義, 其中Rc及Rd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 永: El 其中&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H, _ci-C4 烷基, -F、-Cl、-Br、-I, 84102-l-960216.doc -103- 1283245 -〇Ει-ι其中 Ε1β1 為: -Η, CVC4烷基, -φ或 -SiEuEuEM其中 Ει-2、Ει_3及 Ε1-4為相同或 不同且為(^-(:4烷基或Ci-C*烷氧基, -S-Ew其中 CrCU燒基或-φ, -S-(〇)1-2_Ei_5其中Ευ如前述定義, -N(Rd_6)2其中兩個Rd_6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羲, -P(0)(0-Ei_i)2其中Em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該方法包括: (1)使式(II)之7α-經取代之類固醇
(II) 其中R3、R4、R5、R6、R9、R"及R17如前述定義· 其中(-A1)之分子片段 Rb Rc 暮d (, Xi 84102-l-960216.doc -104- 1283245 或式(-A2)之分子片段 Rc (, 其中: -s-, -〇或 ΝΧμ-且其中Χμ為: 鲁 -Η, CVC4烷基, -CO-OXw其中 (VC4烷基或-CH2-cp, -CO-Xu其中Χ1β2如前述定義, -CO-φ,其中-φ為在鄰·位上經-C0-CKCVC4烷基) 取代, -SOHCi-Cs 烷基), -S02-cp其中φ係視情況經1或2個 鲁 C 1 - C 4 燒》基, C 1 - C 4婉*乳基取代, 其中Rb、Rc及Rd如前述定義; -CE!=M (-B) 其中Edl、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VC4烷基, 84102-l-960216.doc -105- 1283245 -F、-Cl、-Br、-I, _OEm其中Em為: -H, (VC4烷基, -φ或 El_3及Ει·4為相同或 -SiEwEuEw其中 Ει_2、 不同且為(^-(:4烷基或CrC4烷氧基, 卜5/、Ί 1-5匈貌》基或, -SJCOwEw其中Ει_5如前述定義, -N(Rd_6)2其中兩個Rd為相
州冋或不同且如前述埃 -Ρ(〇)(〇-Ει-ι)2其中Ε1β1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其中Μ為: ⑴=〇, (2) =Ν-Ε2其中Ε2係選自下列所成組群: -Η, CVC4烷基, 含1或2個雙鍵之(^-(:4晞基, 含1個參鍵之匕-山炔基, -CO-OEw其中 烷基, -C(E2-i)2_〇E2-2其中E2-1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 定義及其中E2_2為 CrC4烷基, 84102-l-960216.doc -106- 1283245 -cp或 _Si(R)3其中三個R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義, OE2·2其中E2-2如前述定義, S E2-3其中E2-3為C1-C4燒基或-Φ ’ -其中ε2 3如前述定義, -N(Rd·6)2其中兩個Rd6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義; -Si(R)3其中三個r如前述定義; (3) =C(E2)2其中E2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義, 其中匕及E2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视情況含有3 至5個下列基之5至7員環 -0-, -ΝΧμ·其中Xm如前述定義, -CE2=其中E2如前述定義, -C(Rb)2_其中Rb如前述定義且視情況含有1或2個其 他雙鍵; -c=c-e2 (-C) 前述定義;、 -ch2-ch=ch2 (_D1) -ch=c=ch2 (-D2) -ch2-c=c-h (-D3) 84102-l-960216.doc -107 1283245 與選自下列組群之試劑接觸·· (a) 在水及其共軛酸之?{^>約8之鹼存在下之_化劑, (b) 氧給與劑, (c) 電化學氧化反應, (d) 在水存在下之醌, (e) 非酿氧化劑。 14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6項之製備順式j希二酮順式)之 方法,其中R3、R4、RS及R0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I) R3為=0 ; R44R4_1:R仁2其中 R4]及 R4 2之—為 #且 尺“及尺4·2足另一個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 (III) R3為 a_R3.5:p-R3_6其中 r3 5為 _〇131及心 6為 _〇 R32 其中Rn及Hu與所附接之_〇_c_〇_ 一起形成式_(CH2)_ (CR33R34)nl-(CH2)_之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⑴為❹;& 為-H>H; R6SR6-5:R6-6,其中R6_5及 R6_6 之一與 r5 一起形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尺“與尺“之另一 個為-H ; (in) R3為 oc_R3_5:p-R3-6其中 Rs 5為屮次^及心 6為 _〇 R32 其中Rm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C-〇- 一起形成式 (CR33R34)nl_(CH2)-之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為^心 及R34均為 C〗烷基;r^_h:_h; r^r6 5:R6_6,其中I·? 及Rw之一與Rs —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6-5與R6-6之另一個為。 14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7項之製備順式_烯二酮(ΙΠ_順式)之 84102-l-960216.doc -108- 1283245 方法,其中r3、r4、:^及心為: (I) R3 為—〇,R4為 R4] 並 tb τ> 、 1 K4·2其巾 R4-AR4.2之一為-H且 R4-1及R4-2之另一個與R5 一起带4甘 起开y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 M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M6項 、 〈I備順式_浠二酮(III-順式)之 方法,其中R9及Ru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⑷R"為RwRu-6其中r"-5或r" 々R9之一與R9一起 形成C-9及CM!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 (b) a-Rll-7:P_Rl1·8其中 Rii-7及 R9與-ο-- 起形成 C-9及 c-ll間之環氧化物及ru.8*_h, (c) 為-Η及R"為 2其中 R"“為 _〇 R" 3其 中反11-3為_H且其中R11-2為-Η。 15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9項之製備順式_烯二酮(ΙΙΙ_順式)之 方法,其中R9及Rn為: (a) R"為 R11-5:R11-6其中 Ru 5或 Rii 6&r9之一與 &一起 形成C-9及C-U間之第二键且另一個Κιι^^Κιι_6為_H。 151·如中請專利範圍第146項之製備順式_缔二酮(m_順式)之 方法,其中R17係選自下列組群: (a) a-R17_7:p_R17-8其中 r17 7&Ri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0-C0-CH2-CH2·之五員内酉旨,其中CH2-係以a_ 定向附接在R17-7且-Ο係β-定向附接在r178 ; (b) =0 ; (c)a-R17_1:p-R17_2 其中尺17-1為eC_H 且其中反17-2為 -OH ; 84102-1 -960216.doc -109- 1283245 (d) -CEC-CHrO-Rp.M。 说如申tf專利㈣第i 5 i項之製備順式-缔二酮,順式)之 方法’其中Rl7係: (a) oc-R^^-Ri7·8其中1^.7及心7-8與附接之碳原予— 起形成含-o-C〇-CH2-CH2-之五員内酿,其中CH2係以& 定向附接在Rn_7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i7_8。 &如中請專利範圍第146項之製備順式_缔二酮(m-順式)之 方法,其中Rw為呋喃-2-基及5_甲基呋喃_2_基。
154. 如中請專利範圍第153項之製備順式_缔二酮(πι-順式)之 方法,其中甲基呋喃_2_基。 15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6項之製備順式_缔二酮(iii-順式)之 方法’其中Rb及Rc為-H。 1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6項之製備順式-埽二酮(III-順式)之 方法’其中以為^烷基。 15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6項之製備順式_缔二酮順式)之 方法,其中氧給與劑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過氧酸, 單怨氧接著亞磷酸鹽或硫膽, 三重態氧, 其中Q4及Q5為相同或 過氧化氫與選自Q4-C〇-Q5之酮, 不同且為 經1至9個-C1或_F取代之Ci_C4烷基,且其中 Q4及Q5與其所附接之碳原子一起形成5 狀酮及下式之酮: 貝 84102-l-96021d.doc -110- 1283245
過氧化氫與甲基三氧代基舒之組合, 三氣乙醯基腈/過氧化氫, 三氯乙醯胺/過氧化氫, DDQ/水, 對_氯醌/水, (p-C(CH3)2-〇0H或烷基過氧化氫與含金屬之活化劑組 合,其中烷基係選自C4-C1G烷基且含金屬之活化劑係選自 Ti(異丙氧基)4、過氧鎢磷酸鹽、V0(乙醯基丙酮酸酯)2 及M0六羰基所成之組群。 15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7項之製備順式-烯二酮(III·順式)之 方法,其中氧給與劑為過氧酸。 15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製備順式_烯二酮(111-順式)之 84102-l-960216.doc -111· 1283245 方法’其中過氧酸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a) 视情況經1或2個-C1或-N〇2取代之過氧苯甲酸, (b) 式Cn2(Q6)2n2+1-C〇3H之過氧羧酸,其中以為1至4且 Q6為-H、-C1 或-F, (c) 過氧酞酸,及 (d) 過氧酞酸錳。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46項之製備順式-稀二酮(m_順式)之 方法’其中卣化劑係選自下列所成組群: 二溴二甲基乙内醯脲, 二氯二甲基乙内醯脲, 二碘二甲基乙内醯脲, N -鼠丁二酿亞胺, N_溴丁二醯亞胺, N_碘丁二醯亞胺, 二虱異氯尿酸, 次氯酸第三丁酯, 3-溴-1-氯_5,5_二甲基乙内醯脲。 16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0項之製備順式_缔二酮(111_順式)之 方法’其中該函化劑為二溴二甲基乙内醯脲。 如中請專利範圍第146項之製備順式_締二酮(m_順式)之 方法,其中使用至少一當量之由化劑。 ⑹.如中請專利範圍第162項之製備順式_婦二酮(m順式)之 方法,其中使用約K0至約⑽當量之函化劑。 嫩如中請專利範圍第146項之製備順式_婦二酮(m_順式)之 84102-l-960216.doc -112- 1283245 方法,其中該鹼係選自乙酸鹽、碳酸氫鹽、碳酸鹽、两 敎鹽、本甲敗鹽、二驗式磷酸鹽及领酸鹽所成之組群。 165•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64項之製備順式-埽二酮(III-順式)之 方法’其中該驗為乙酸鹽。 16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6項之製備順式_缔二酮(h〗_順式)之 方法,其中醌係選自DDQ、對-氯醌及鄰_氯醌所成之組 16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6項之製備順式-烯二酮(III-順式)之 方法,其中醌係對-氣醌。 16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6項之製備順式_烯二酮(up順式)之 方法’其中非醌氧化劑係選自Mn3+、Mn+7、pb+4、pd+2 、Ru 8、Cr+6、硝酸鈽銨、亞碘醯苯、碘苯雙三氟乙酸 ^元、表一乙版鹽、二苯曱基氟侧酸鹽所成之組群。 16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6項之製備順式_缔二酮(ιπ_順式)之 方法,其中順式-烯二酮(ΙΠ-順式)為: 叩羥基-7α_(順式·μ,,二氧代戊_2省],_基)振貌 4’9(11)-一埽_3·酮-21-叛酸,内酉旨。 π〇·—種製備式(111_反式)之反式烯二酮之方法
(III-反式) 84102-l-960216.doc -113- 1283245 其中 (I) R3 為=0,R4為 R4-1 :R4-2其中 R4-1 及 R4-2之一為-H且 Rti及R4·2之另一個與R5 —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H:-H ; (III) R3 為 a-R3-5.P-R3-6 其中 R3-5 為-〇_R31 及 R3-6 為-O-R32 其中《^及尺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 1 - C 3燒*基及 Rn及R32與所附接之- 0-C_0-—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 之環狀縮酮 -(CH2)-(CR3 3R3 4)nl _(CH2)-其中〜為0或1 ; 其中R”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_i^Cl-C3烷基;尺4為 Η· Η ’ R6為R6_5.R6-6 ’其中5及r6 6之一與R5—起形成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尺“與尺“之另一個 為-H ; (IV) R3為a-R3小·β|8其中& 7為办〜及心8為办心 其中1^及汉32如前述定義;&為&小·Κ4_8其中1_7及^8 之一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 R4-7與R4-8之另一個為_Η ;心為-H:-H ; 其中R9為: ⑴㈣Η, (2) -OH, (3) 〇-(舍基保護基)其中遵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84102-l-960216.doc -114- 1283245 -Si(-CH3)3, -Si(-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4) _F ; 其中Ri i為: (1) =0, (2) -Η:·Η, (3) a-Ru.iHw其中 Ru-1 為: (a) -Η, (b) _0-Rn_3其中 ru_3為: ⑴_H, (ii)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Rll_2為: (a) -H, (b) 其中 r11-4為: ⑴-H, (π)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Ru]及Ru_2之一必須為-H, (4) 以11-5上11-6其中汉11-5或化11-6及化9之一與化9—起形 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為屮, (5) a-Ru.7:p_R11-8其中 Ru^R4_〇_一起形 及CMi間之環氧化物及Rii 8為_H, 84102-l-9602l6.doc -115- 1283245 其中R17為: ⑴=〇 , (2) a-R17 1:p_Ri7 2其中 ^71為: (a) _H, (b) _CeC-H, (c) -CeN, (d^C^C-CHrO-Riw]其中r17-1-1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i) _H, (11) -Si(R17小2)3其中尺17小2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Ci-C4燒基, (iii) l -乙氧基乙基, (iv) 2_四氫吡喃基, ⑷-CeC-CH^O·(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0 -CH2-CH2-CH2_OH, (g) -CH2-CH2-CH2_0-(幾基保護基),其中幾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O-CT且其中 r17 2為-〇H ; ⑺ a々i7-3:P-Ri7-4其中 R17-3為-〇h&R17_4為: (a) -CO-CH3, (b) -CO_CH2-OH, (e) -C0-CH2-0-C0-(CH2)〇_3-CH3 ; (4) 其中Rm及Riw與附接之碳原子 84102-l-960216.doc 116- 1283245 —起形成含-O-CHr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p_定向 附接在R1 7且CH2 -係以α -定向附接在R1 7 5 · (5) oc-Rn^p-Ra8其中Rn·7及Riw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O-CO-CHrCH2-之五員内酿,其中CHh系以 a-定向附接在Rn_7且-〇係以卜定向附接在Ri7_8 ; (6) _0_CH(0R17-9)-CH2-CH2-其中與氧卜〇)之鍵係為 β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鍵,且與伸甲基(CHW之鍵為以 態中CM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5 員雜環,其中r17-9為-HaCl-c3烷基; (7) a-R17_11:y5-R17_12; R17]〇*-(CH2)yCH=CH2且 Rl7-12為-OH ;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i-C4烷基或 视情況經1或2個 (VC4烷基, C^C4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c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pCU烷基, 匕_(:4烷氧基, -O-Sl(R)3其中R’s為相同或不同且為_H、C1_C4 燒基、-φ、CVC4烷氧基及-OH, _F、-Cl、-Br、-I, 84102-l-960216.doc -117- 1283245 -CO-OCH3 及 -CO-Rcm其中 Rc-1aCl-C4烷基或 _φ ; 其中Rd係選自下列組群: -H, -CeN, C 1 - C 1 〇 健基; C 1 - C 4 乳基; -CHfORcM 其中 或 Ci_c4燒基, -CH2_N(Rd·6)2其中兩個Rd 6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1-C4燒基, φ, -CO-Rd_6a其中以如為Ci_C4烷基或, -CH2-0-C0-Rd“其中Rd-1如前述定義, -CI^ORd」)2其中以“如前述定義且其中兩個 一起為· -CH2-CH2-, -CH2-CH2-CH2- 5 -ch2-c(ch3-)2_ch2_, •CHGO-COU2其中Rd i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O-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Sn(Rb_i)3其中Rb-i如前述定義, -S-Rd_5其中Rd-4 CVC*烷基或, -N(Rd·6)2其中Rd·6如前述定義, 84102-l-960216.doc -118- 1283245 其中1及Rd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 永: Ει 其中E!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H, -C 1 - C 4 坑基, -F、-Cl、-Br、-I, -OEm其中Ευ為: -Η, CVC4烷基, -φ或 -SiEi_2Ei-3Ei_4 其中 Ει_2、Ει_3 及 Ει_4為相同或 不同且為C1-C4坑基或Ci-C4燒氧基^ -S-Ew其中Ew為CVC4烷基或-φ, -SKCOu-Eu其中Ew如前述定義, -N(Rd_6)2其中兩個Rd.6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義, , -PCOKO-E^h其中Em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該方法包括: (1)使式(III-順式)之順式-烯二酮 84102-l-960216.doc -119- 1283245
(III-順式) 其中 R3、R4、R5、R6、R9、Rll、Rl7、Rb、Rc及 Rd如前述 定義,與選自下列所成組群之異構化觸媒接觸: (a) 具有pKa<^々2之強酸, (b) 其共輛酸之?1^>約8之三級胺,及 (c) 其共輛酸之pKa>^6 8之三級胺之鹽, (d) 12, (e) (C1.C4)3P ^ (f) φ3Ρ, (g) 加熱至約80°C。 17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0項之製備反式-缔二酮(ΙΠ-反式)之 方法,其中R3、IU、1及116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I) r3為=〇 ;化4為 r4-1:r4-2其中 r4“及 r4 2之一為 R4-l及R4·2之另一個與Rs —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 (III) R3為 a-U-R3.6其中 R3_5為 _0_R31&R3 6為 其中R31及R32與所附接之-o-c-o —起形成式_(ch2)-(CR33R34)nl-(CH2)-之5原子之環狀縮g同,其中以為〇 ; I 為-Η··-Η,· R6gR6_5:R6_6,其中 R6 5&R6 6之一與心一起形 84102-l-960216.doc -120- 1283245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6-5與r6-6之另一 個為-H ; (III) R3為 a-R3_5H-6其中 r3 5為-〇_r31&r3 6為-〇_r32 其中Rn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〇_ 一起形成式-(CH2> (CR„R34)nl-(CH2)-之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nAl且R33 及 R34均為 Ci燒基;r4為·H>H ; rar6_5:r6-6,其中 r6-5 及R0_6之一與&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6-5與R6-6之另一個為·Η。 17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1項之製備反式-晞二酮(III-反式)之 方法,其中R3、R4、r5&R6為: (I) R3 為=0 ;以4 為 R4-l:R4-2 其中 R4-1 及 R4-2之一為-Η 且 之另一個與R5_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116為-11>11。 17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〇項之製備反式_缔二酮(m_反式)之 方法’其中R9及R! i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1^11為化11-5:以11-6其中化11-5或&11-6及1^9之一與1^9一起 形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11-5或r11-6&_h, (b) a-R11-7:p_R11-8 其中 ru 7 及 &9與-〇_ 一 起形成 c-9 及 c-ii間之環氧化物及Rll-8a-H, (c) R9為-Η及R"為 a-R11-1:p-R11-2其中 Ru-1 為-〇-Rn-3其 中Rii-3為-Η且其中1^_2為_H。 17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3項之製備反式-浠二酮(in-反式)之 方法,其中R9及Rn為: (a)以11為其中或Ri 1 _6及Rp之^—與R9 —起 84102-1 -960216.doc -121 - 1283245 形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化115或1111_6為_H。 17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〇項之製備反式_烯二酮(111_反式)之 方法,其中R17係選自下列組群: (a) a-R17_7:P-R17-8其中 r17-7&Ri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_o-co_ch2-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a- 足向附接在R17-7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i7 8; (b) =〇 ; (e) a-R17_1:P-R17.2其中 r17]為 _c 三 C_H且其中 Ri7 2 為 -OH ; (d) -CEC-CHyO-Rm]。 17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5項之製備反式_缔二酮(m_反式)之 方法,其中R17係: (a) a-R17_7:p-R17_8其中 r17-7&Ri7_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0-(:0-(:Η2-(:Η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a-定向附接在R17-7且-0係以β-定向附接在r17 8。 17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〇項之製備反式_婦二酮(m_反式)之 方法,其中Rb及1^為_只。 17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0項之製備反式_稀二酮(ΠΙ_反式)之 方法’其中Rd為Ci燒基。 17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0項之製備反式-晞二酮(in-反式)之 方法’其中該異構化觸媒為強酸。 18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9項之製備反式_晞二酮(m_反式)之 方法’其中該強酸係選自氫氯酸、氫溴酸、氫碘酸、氫 氟酸、硫酸、磷酸、硝酸、三氯乙酸及三氟乙酸所成之 84102-l-960216.doc -122- 1283245 組群。 i81·如中明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備反式-埽二酮(Hi-反式)之 方法’其中該強酸係氫氯酸。 182.如中請專利範圍第170項之製備反式-埽二酮(111反式)之 方法,其中該三級胺係選自(QAN(其中Q3*Cl_C3烷基) 、DBU、DBN、DABc〇、吡啶、對-二甲胺基吡啶及咯 淀基被淀所成之組群。 18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2項之製備反式_烯二酮(ιπ_反式)之 方法,其中三級胺為吡啶氫氯酸鹽。 18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0項之製備反式-埽二酮(m_反式)之 方法’其中該反式-晞二酮(III-反式)為: 17β-羥基-7oc-(反式- l’,4’-二氧代戊_2_晞n )娠烷 -4,9(11)-二烯·3-酮-21-羧酸,γ-内酯。 185· —種製備式(ιγ_〇Η)之羥基化合物
或式(IV-OOH)之氫過氧化合物 (IV-OH) 84102-l-960216.doc -123- 1283245
(IV-OOH) 或式(v)之雙羰基化合物
(V) 或式(VI)之羧酸或其混合物之方法
(VI) ⑴ r3 為=0; r4M4.1:R4 2其中 之—為 Η R4-AR4.2之另-個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f 之第二個鍵;116為-11···!!; (III) R3為 〇C-R3-5:P-R3-6其中 R3-5為-〇-R3i 及 113_6為-O-R32 其中R31&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rC;烷基及 84102-l-960216.doc -124- 1283245 Ri ‘31及尺32與所附接之-o-c-o-—起形成下式、 之環狀縮酮 "增、 子 _(CH2)-(CR33R3 4)nl_(CH2)·» 其中以為〇或1 ;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c 久丄3燒基;汉4為 也-H; R64R6.5:R6_6,其中m“之—與R5_起形成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6^r“之另一個 為-H ; (IV) R3為au_R3-8其中R3 7為_〇 R3i及R3备叫2 其中R31及R32如前述定義;R^R4為·8其中R”及R" 之-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 R4-7與R4_8之另一個為-H ;心為_H:-H ; 其中I·2為七及視情況經-或兩個-OH取代之Cl_C4 基, 其中r9為: ⑴-H, (2) -OH, (3) _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Si(-CH3)3, -Si(_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84102-l-960216.doc -125- 1283245 (4) -F ; 其中Rn為: (1) =0, (2) -H:-H, (3) a-Rii-iHi_2其中 Ru-A : (a) -H, (b) -O-R11-3其中 Rii.3為: (i) -H, (ii) 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Rll-2為· (a) -H, (b) -0-Ru-4其中汉11-4為: ⑴-Η, ⑼經基保護基其中㈣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Rii-i及Rn_2之一必須為_Η, ⑷RueRn.6其中Rll4Rii4R9之—與起形 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個〜.5或〜.6為-H, (5) a-Rn.d.R" 8其中R" 7及〜與_〇一起形成c 9 及c-ii間之環氧化物及Ru8為_h, 其中Rl 7為·· ⑴=〇, (2) a-R17.1:^Rl7-2其中 為·· ⑷-H, (b) -C=C-H ^ 84102-l-960216.doc 1283245 (c) -CeN, (d) -C三C-CHrO-R”]]其中R17]]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i) -Η, (ii ”肌”-士其中 Rl7_l_2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燒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氫吡喃基, (e) -CeC-CIVO-(巍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P (0 -CH2-CH2_CH2_OH, (g) -CH2_CH2-CH2-0-(經基保護基),其中幾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O-〇-且其中 r17 2為 _〇H ; (3) a-R17-3:p-R17-4其中 r17 3為-〇1^及汉17 4為: (a) -CO-CHs, (b) -CO-CH2-OH, (c) -C0-CH2-0-C〇.(CH2)〇.3-CH3 ; (4) 其中Ri7 5&Riw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_〇偶_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卜定向 附接在Rn·6且(^2_係以α_定向附接在心μ ; (5) cc_R17.7:p_R17-8其中Rl7 7及汉17 8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偶·之五㈣@旨,其中ch^系以 …定向附接在Rlw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 84102_l-960216.doc -127· 1283245 (6) -O-CH^OR^O-CHrCH2-其中與氧(_〇)之鍵係為 β組怨中(M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2_)之键為α 組態中C-17之4個键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5 貝雜環’其中R17-9為-Η或Ci-C3燒基; (7) a-R17.11:p.R17.12 ; R17.1〇4 -(CH2)i.2"CH=CH2iL R17-12 為-OH ;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VC4烷基或 視情況經1或2個 CVCU烷基, Ci_C4:fe氧基取代之苯基; 該方法包括: (1)使式(III-順式)之順式-烯二酮
或式(III-反式)之反式-晞二酮 84102-l-960216.doc -128- 1283245
(III-反式) 或其混合物, 、中3 R4 R5、R6、R9、Ru、尺17及如前述定羲· 其中Rc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我’ -H, Ci-C4烷基, Ci-C4燒氧基, -〇-Si(R)3其中R,s為相同或不同且為七、K4烷基 、-Φ、CVC4烷氧基及_011, 土 -F、_C1、-Br、_1, _CO_〇CH3 及 •CO-Rw其中Rc-丨為 Cl-C4烷基或_φ ; 其中Rd係選自下列組群 -H, -C=N ^ CVCm烷基; CVC4烷氧基; •CHrORw其中 Rw為-H^CVCU烷基, •CH2_N(Rd-6)2其中兩個Rd-6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84102-l-960216.doc -129- 1283245 Ci-C4烷基, -φ, -C0-Rd-6a其中 Rd+為 CVC4烷基或-φ, -CHfO-CO-Rcm其中Rd-1如前述定義] -CH(ORd-i)2其中Rd_ja前述定義且其中兩個& 起為: -CH2-CH2-, -CH2-CH2-CH2- 9 -ch2-c(ch3)2_ch2_, -CHGO-CO-Ru)2其中R(M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〇-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Sn(Rb-i)3其中Rb-1如前述定義, -S-Rd-5其中1^_5為CVC4烷基或·φ, -N(Rd-6)2其中Rd-6如前述定義, 其中Rc&Rd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
其中El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_C^C4烷基, -F、_ _C1、-Br、-I 84102-l-960216.doc 1283245 -OEm其中Em為: -Η, CVC4烷基, _φ或 El·3及Ei-4為相同或不同 -SiEuEuE^ 其中;g 1 ·2 且為C1-C4燒基或CVC:4燒氧基, -S-Eu其中丑“為。-。烷基或_φ, _S_(C〇1-2_El·5其中如前述定義, -N(Rd.6)2其中兩個r a知 d6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義, PCOXO-E^i)2其中Ε1β1如前述定義, _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在式R7.2_〇H之醇(其中 Rw如前述定義)存在下與臭氧接觸。 氫過氧基化合物(ΐν-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產物為禮基化合 物(IV_OH)。 狐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5項之製備幾基化合物(IV韻)、或 18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5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_〇印 '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叛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產物為氫過氧基 化合物(IV-OOH)。 18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ία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_〇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產物為雙羰基化 合物(V)。 84102-l-960216.doc -131- 1283245 18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5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產物為羧酸(VI) 〇 19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5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產物為羥基化合 物(IV-OH)、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雙羰基化合物(V) 或幾酸化合物(VI)中兩種化合物之混合物。 19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0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產物為羥基化合 物(IV-OH)及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之混合物。 19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5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產物為羥基化合 物(IV-OH)、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雙羰基化合物(V) 或羧酸化合物(VI)中三種化合物之混合物。 19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5項之製備輕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產物為羥基化合 物(IV-OH)、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及羧酸化合物(VI) 之混合物。 19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5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84102-l-960216.doc -132- 1283245 氫過氧基化合物(IV_〇〇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產物為羥基化合 物(IV_0H)、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雙羰基化合物(V) 或羧酸化合物(VI)所有四種化合物之混合物。 19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5項之製備幾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R3、R4、R5及R6係 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I) r3為=〇; r^r4 i:R4 2其中r4 i及r4 2之一為七且 R^SR4-2之另一個與汉5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_H:_H ; (in) R3為 a_R3.5:p-R3 6其中 r3 5為-〇_r3i>^r3 6為 _〇_r32 其中R”及R32與所附接之一起形成式 (CR33R34)nl-(CH2)-之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⑴為〇 ; r4 為RAR6-5:R6-6,其中 R6 ar6-6之—與 一起形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尺“與尺“之另一 個為-H ; (III) R3為 a-R3_5:p_R3 6其中 & 5為-〇氺31 及& 6為 _〇 R32 其中Rm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心〇一起形成式彳CH2)_ (CRnUnHCH2)·之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⑴為以〜 及尺34均為Cl燒基;R4為R6為H6,其中R6-5 及R6·6之一與Rs—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6-5與R6_6之另一個為_H。 19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5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〇H)、或 84102-l-960216.doc -133 - 1283245 氣過氧基化合物(IV_00II)、或雙羰基化合物、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R3、R4、R5及R6為 ⑴ R3為=0; R4為 R4-1:R4-2其中 2之一為:且 汉4-1及R4·2之另一個與心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汉6為_仏_11。 19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5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ΐν-ΟΗ)、或 氣過氧基化合物(IV-00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R9及Ru係選自下列 所成之組群: (a) R"為 R11-5:r11-6其中 &115或1111_6及;^9之一與119一起 形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n巧或尺11-6為_H, 〇)〇6-1111-7:0_;^118其中1^11_7及1^9與_〇一起形成匕9及 c-ii間之環氧化物及Rn 8為_H, (e) R9為-Η及R"為 a-R11-1:p-R11-2其中〜“為 _〇_Rii 3其 中Rii_3為_H且其中-η。 19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7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_〇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00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R9及Rn為: (a) Ru為 Ru_5:r11-6其中 Rll 5aRli 6&R9之一與 &一起 形成c-9及c-ii間之第二键且另一個Rll 54Rn-6*-H。 19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5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_〇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00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Rn係選自下列組群 84102-l-960216.doc -134 - 1283245 (a) a-R17_7:p_Rl7-8 其中 Ri77&Ri7-8 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O-CO-CHr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 定向附接在R17-7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i7 8 ; (b) -〇 ; (c) a-R17-1:p_Rl7 2其中〜“為—ceC-H且其中 r17-2為 -OH ; (d) _C^C-CH2-0-R17小1 〇 20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9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0H)、或 氯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Ri7係: (a) a_Rl7-7:P_R17-8其中R17_7及R17_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0-C0-CH2_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a-定向附接在Ι117·7且-0係以β-定向附接在R17 8。 20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5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Rb及Re為-H。 2〇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5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 '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Rd*Ci烷基。 2〇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5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R7.2為-H、Ci及異-C3 〇 2〇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3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84102-l-960216.doc -135- 1283245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R7_2為-H、Ci及異-C3 之混合物。 20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5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反應溫度自約 -100°C 至約 40°c。 20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5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反應溫度自約-78 °C 至約-20°C。 20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6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反應溫度約-50°C。 20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5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臭氧分解反應期間 維持冷卻。 20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5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臭氧使用臭氧/氧混 合物。 2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5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84102-l-960216.doc -136- 1283245 化合物(νι)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接觸之進行係使 順式-晞二酮(III-順式)或反式-錦τ二酮(III-反式)或其混 合物··(1)與醇R7_2-〇H反應,及(2)使步驟(1)之混合物與 臭氧接觸。 2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5項之製備經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產物為: 17β-罗至基_7α-(1’ -氧代-2’ -異丙乳基-2’-罗坐基乙基)-娘 燒-4,9(11)-二晞-3-酮-21-叛酸,γ-内酯, 170-羥基-7〇^(2’-氧代乙醯基)-娠烷-4,9(11)-二晞-3-酮 -21-幾酸,γ-内酯, 170-羥基娠烷-4,9(11)-二晞-3_酮-7〇6,21-二羧酸,丫_内酯, 17β-羥基-7oc-(2’·氫過氧基-2’-甲氧基乙醯基)_娠烷 -4,9(11)-二晞 _3_ 酮-21-羧酸,γ_内酯。 212· —種製備式(ιν-ΟΗ)之羥基化合物之方法
其中 (I) R3 為=〇; R4 為 R4-l:R4-2 其中 R4-1 及 R4-2之一為 _11且 R^i及R4-2之另一個與Rs—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84102-l-960216.doc -137- 1283245 之第二個鍵;R6為-H:-H ; (III) R3 為 〇C-R3_5·· P-R3-6 其中 R3-5 為-0-R31&r3_6 為 -O-R32其中Rm及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i-C3燒基及 Rn及R32與所附接之-0-C-0-—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 之環狀縮酮 -(CH2)-(CR33R34)nl-(CH2)-其中⑴為0或1 ; 其中Rn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烷基;R4為 R6SR6-5:R6-6,其中尺6 5及尺6-6之一與1一起形成 其所附接之碳原予間之第二個鍵,及R64R66之另一個 為-H ; (IV) R3為 aHR3-8其中‘為 _0_R31 及R3 8為七 其中R”及R32如前述定義;R4R":R4 8其中r"及尺·2 《與^ _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 R4-7與R4·8之另一個為-H ;汉6為_h:_h ; /、中尺7-2為_Η及視情況經一或兩個_〇Η取代之。 其: 其中R9為: (1) -H, (2) -0H, (3) _〇-(羥基保護基)其 成之組群 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 下列所 -Si(-CH3)3, 84102-l-960216.doc 138- 1283245 -Si(-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4) -F ; 其中Rn為: (1) =0, (2) -Η··-Η, 其中 i為: (a) -Η, (b) -0-R11-3其中 RU 3為: (i) -Η, 基保護基其中經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Rll-2為: (a) -H, (b) 其中R⑴4為: ⑴-H, 基保護基其中經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Rii-丨及 R11-2之一必須為_H, (4) RmRuj其中化11-5或尺11_6及119之一與r9—起形 成<:_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n 5或尺11-6為-11, (5) a-R⑴7:p-R11-8其中 r11-7及化9與_〇_一 起形成 c-9 及c_ii間之環氧化物及化11-8為, 其中Rl7為: 84102-l-960216.doc -139- 1283245 (1) =〇, (2) a-R17-1:p_R17 2其中 1^17-1為: (a) -Η, (b) _CeC-H, (c) -CeN, (d) _CeC-CH2-0_R17小丨其中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⑴-H, (11) 其中尺17小2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燒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氫吡喃基, (e) -CeC-CH2_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f) -CH2-CH2-CH2-OH, (g) -CH2_CH2-CH2-0-(經基保護基),其中輕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0-0·且其中尺17_2為 _〇H ; (3) a-R17_3:p-R17-4其中 R17_3為 _〇H&r17-4為: (a) -C0-CH3, (b) -C0-CH2-0H, (c) -CO-CH2-0-CO-(CH2)〇-3-CH3 ; (4) a-R17_5:P-R17-6其中R17-5及尺17-6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_CH2_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〇係以β_定向 84102-l-960216.doc -140- 1283245 附接在Rl7·6且CHr係以〇c-定向附接在
α-定向附接在R17-7且-0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17 8 ;
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5 員雜環,其中Rn-9為-H或CVC3烷基; (7) a-R17-ii:p-R17_12; R17-1。為-(cHJnCHsCl·^ 且 Ri7-i2為-OH ;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VC4烷基或 視情沉經1或2個 .CVC4烷基, C1-C4燒氧基取代之苯基;該方法包括: (1)使式(IV-OOH)之氫過氧基化合物
其中 R3、R4、R5、R6、R9、Rii、R17、Rb及R7_2如前述 -141- 84102-l-960216.doc 1283245 足我’與虱過乳基-脫氧劑接觸。 2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2項之製備式(IV_〇H)之羥基化合物 <万法,其中R3、R4、Rs及心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I) r3為=〇;反4為1^1:114_2其中114_1及114_2之一為_^1且 尺“及尺4·2之另一個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A-H:-H ; (III) R3為 a-R3.5H6其中 r3 5為 _0_R31 及r3 6為办— 其中R31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_C-〇_ 一起形成式_(CH2)_ (CR33R34)nl-(CH2)-之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⑴為〇 ; r4 為R64R6_5:r6-6,其中 R6 aR6 6之―與心一起形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键,及r6 5與r6 6之另一 個為-H ; (III) R3為 a-R3_5:p-R3-6其中尺3-5為 _0-r31 及r3 6為-〇劣32 其中Rn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〇- —起形成式_(ch2)-(CR33R34)nl-(CH2)_i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1^為1且r33 及 R34均為 G烷基;rar6_5:r6-6,其中 r6-5 及R6-6之一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6-5與R6-6之另一個為-H。 2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3項之製備式(IV-〇H)之羥基化合物 之方法,其中R3、R4、R5及R6為: (I) R3 為=0; R4為 R心1:R4-2其中 R4-1 及 R4-2之一為-Η且 R4-i及R4-2之另一個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H:-H。 2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2項之製備式(IV-0H)之羥基化合物 84102-1-960216.doc -142- 1283245 之方法,其中R9&Rn係: (a) R"為 R11-5:Rll-6其中 Ru_5或 Rii 6&R9之一與 &一起 形成C-9及C_ll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 (b) a_R11-7:p-Ru_8其中Ru 7及化與-〇一起形成C-9及 C-l 1間之環氧化物及rU 8為_H, (c) R9為-Η及Rn為 a-RU-1,Rii 2其中 Rii i$-〇_Rii_3其 中Rii-3為-Η且其中R11-2為·Η。 2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5項之製備式(IV_〇H)之羥基化合物 之方法,其中r9&Rii為: (a) Ru為 R11-5:r11-6其中汉115或1^1_6及119之一與 &一起 形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 2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2項之製備式(IV-OH)之羥基化合物 之方法,其中R17係選自下列組群: (a) a-R17_7:p-R17-8其中 Rl7 7&Ri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O-CO-CHr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a_ 定向附接在Rn·7且-0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i7 8 ; (b) =〇 ; ⑷其中化17]為_c Ξ(%Η且其中17-2為 -0Η ; (d) 〇 2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7項之製備式(IV-OH)之羥基化合物 之方法,其中R17係: (a) a_R17_7:p-R17_8其中以17-7及1117 8與附接之碳原子— 起形成含-O-CO-CHr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a_ 84102-l-9602l6.doc -143 - 1283245 定向附接在1117_7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17_8。 2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2項之製備式(IV-OH)之羥基化合物 之方法,其中Rb為-H。 2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2項之製備式(IV_〇H)之羥基化合物 之方法,其中尺7-2為_H、Cl及異_C3。 2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0項之製備式(IV-OH)之羥基化合物 之方法,其中Ι17·2為-Η、q及異-C3之混合物。 2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2項之製備式(IV_〇H)之羥基化合物 之方法,其中該氫過氧基-脫氧劑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QiQd其中(^及(^2為相同或不同且為Ci-C4烷基或苯基, 聯二亞硫酸鹽、亞硫酸鹽、硫代硫酸鹽, 四氫p塞吩, 亞硫酸氳鹽, 硫脲, 丁基乙缔基醚, (Ci-C4烷基)3膦, 三苯膦,及 四甲基乙烯。 2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2項之製備式(IV-OH)之羥基化合物 <万法’其中Qi及Q2均為(^烷基且氫過氧基-脫氧劑為二 甲基硫醚。 224·如申请專利範圍第212項之製備式(IV_0H)之羥基化合物 之方法,其中羥基化合物(IV-OH)為 搜基-7α_(1’_氧代_2,_異丙氧基羥基乙基)娠烷 84102-l-960216.doc -144- 1283245 -4,9(11)•二缔-3-酮-21-羧酸,γ-内酯。 225. —種製備式(VI)之羧酸之方法
其中 (I) R3 為=0; R4 為 R4-l:R4-2 其中 R4-1 及 R4-2之一為七且 R4-i及R4·2之另一個與Rs —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H:-H ; (III) R3 為 OC-R3-5:P_R3-6 其中 R3-5 為-O-R3I 及 R3-6 為-O-R32 其中R31及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VC3烷基及 R”及R32與所附接之-0-C-0-—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 之環狀縮酮
_(CH2)-(CR33R34)nl-(CH2)- 其中或1 ;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C1-C3烷基;汉4為 -Η·_Η,Re為R6-5.R6-6,其中Rg-5及以6-6之一與R5 —起形成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0_5與R0·6之另一個 為-H ; (IV) R3為 a-R3-7:P-R3.8其中尺3_7為-〇-R3aR3 8為 〇 汉32 其中R31&R32如前述定義;〜為尺4_7:汉4-8其中尺4 7及反48 84102-l-960216.doc -145- 1283245 之一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 R4-7與 R4-8之另一個為-H ; R6為-H:_H ; 其中R9為= ⑴-H, (2) -0H, (3) -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Si(-CH3)3, -Si(-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4) _F ; 其中Rn為: ⑴=0, (2) -Η:·Η, (3) α-Rii-i: P_Rii_2其中 Rii-i為: (a) -Η, (b) _0-Rii_3 其中 Rll-3 為: (i) -Η, (ii) 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Ru-2為 (a) -H, (b) -0-Rii_4 其中 Rll-4 為: 84102-l-960216.doc -146- 1283245 (Ο -Η, (u)#i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Ru-1及Rll_2之一必須為_H, (4) 其中11"5或1111_6及1^之一與一起形 成C-9及(Ml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1^_5或1^_6為_11, (5) α-R⑴7:p-Ru-8其中Rii7及汉9與_〇 一起形成C-9 及C-11間之環氧化物及心“為^, 其中Rl7為: (1) =〇 ; (2)α-Κ17-1··β-ΙΙΐ7-2 其中 R17-1 為·· ⑷-H, (b) -C =C~H > (c) -C=N » (d) -CeC-CH2_0-R17_m其中 r171-1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i) -Η, (ii) -Si(R17-1_2)3其中尺17小2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匕·^烷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氫吡喃基, (e) -C =C-CH2-0-(經基保護基),其中輕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f) -CH2-CH2-CH2-OH, (g) -CH2_CH2-CH2-〇-(羥基保護基),其中經基保 84102-l-960216.doc -147- 1283245 護基如上述定義, ⑻-CH2-CH2-CO-Cr且其中 Ri7 2為 _〇H ; (3) oc-R17_3:P-Ri7.4其中 r17 3為·〇Η及R 17-4 為· (a) -CO_CH3, (b) -CO-CH2-OH, (c) -C0-CH2-0-C0-(CH2V3-CH3 ; (4) a-RpiP-Ri7·6其中Rl7 5&Ri7·6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O-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〇係以卜定向 附接在Rn-6且CH2·係以a-定向附接在r17 5 ; (5) a_R17_7:P-R17-8其中汉17-7及Rn 8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o-co-ch2_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 a-定向附接在Rm且_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i7 8 ; (GhO-Ci^ORnJ-CHrCH2-其中與氧(_〇)之鍵係為 β 組態中C-17之4個键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2_)之鍵為以 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弘 員雜環,其中烷基; ⑺ a-R17-11^Rl7-12 ; Ri7 i〇 為且 Rl7-12為-OH;該方法包括: ⑴使式(IV-OOH)之氫過氧基化合物 84102-l-960216.doc “148- 1283245
(IV-OOH) 其中R3、R4、R5、R6、R9、R"及R17如前述定義;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1 - C 4 基或 視情況經1或2個 CVC4烷基, Crq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2為-H及視情況經一或兩個_〇H取代之Ci_Cy^ 基;與選自下列所成組群之叛酸形成劑接觸·· (a) 加熱, (b) 其共軛酸之pKa約5或以上之鹼, (c) 具有pKa小於約3之酸, (d) 醯化劑。 2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R3 、R4、115及R6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I) R3為=0; R4、r4-1:r心2其中r心1及尺4 2之一為_H且 尺“及尺4-2之另一個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H:_H ; (III) R3為 oc-R3_5:p-R3-6其中 r3-5為-〇-尺31及1^6為-0-R 84102-l-960216.doc -149- 1283245 其中Rn&R32與所附接之_〇_&〇_ 一起形成式_(CH2)_ (CR33R34)nl-(CH2)-之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為〇 ; I 為·Η:_Η; R6*Rw:R6-6,其中 R6-5 及 R6-6 之一與 r5 一起形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尺“與尺“之另一 個為-H ; (in) R3為 a-R3.5:p-R3_6其中 r3 5為办R31 及R3 6為办& 其中《^及尺32與所附接之_〇_C-〇_ 一起形成式_(CH2)_ (CR33R34)nl-(CH2)-之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恥為丨且心 及R34均為C!烷基;r4為·η:_η ;尺6為R6-5:R6-6,其中r6 5 及R6·6之一與Rs—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6-5與R6_6之另一個為-H。 2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6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r3 、R4、115及116 為: (I) r3為=〇 ; r4為 r4]:r4 2其中 r4]及r4 2之一為 ^且 汉“及化4·2之另一個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4_h>h。 2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R9 及RiM : (a) R"為 Rll-5:Rll-6 其中 Rib5 或 Rll-6 及 R9之一與 R9—起 形成C-9及c_ll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11-5或化11-6為-H, (b) a-Ru^p-Ru-s 其中 Ruj 及 r9 與 _〇_— 起形成 C-9 及 C_ll間之環氧化物及心“為-!!, (c) R9為-H及 Rii 為 a-R11-1:万 _r112其中 為-〇-R11-3 其中R11-3為_H且其中R11-2為-Η。 84102-1 -960216.doc -150- 1283245 2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r9 及Rll為: (a) Ru為R11-5:RU_6其中之一與&一起 形成C-9及C_ll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心“或心“為_H。 23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5項之製備羧酸(νι)之方法,其中 Rn係選自下列組群: (a) a-R17_7|R17-8其中Ri7 ^Ri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0_C0-CH2_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 足向附接在Rm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17 8 ; (b) =〇 ; (e) a_R17-1:p_R17-2其中以171為eC-H且其中反17_2為 -OH ; (d) -C=C-CH2-0-Ri7-i-i。 23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0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 係: (a) a-R17-7:p-R17_8其中 Rl7-7&Ri7_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0-C0_CH2-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 定向附接在R17-7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178。 23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Rb 為-Η 〇 23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 R7-2為-Η、C!及異-C3。 23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 化7-2為-H 〇 84102-l-960216.doc -151- 1283245 23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故形成劑為加熱。 23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加熱係在約30°C至約120°C之範圍。 23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6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加熱係在約80°C至約90。(:之範圍。 23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酸形成劑為驗。 2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鹼為選自氫氧化物、碳酸氫鹽及碳酸鹽所成組群之無機 鹼及選自(Q3)3N (其中Q3為CrCs烷基)、DBU、DBN、 DABCO、吡啶及對一二甲胺基外匕淀所成組群之有機驗。 2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9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鹼為碳酸氫鹽。 24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酸形成劑為酸。 24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1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酸係選自氫氯酸、硫酸、磷酸、硝酸及式IU-1-C00H (其 中IU-1為-H及視情況經1至3個-C1及-F取代之CrCs烷基) 所成之組群。 24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2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酸為甲酸及三氟乙酸。 24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酸形成劑為酸化劑。 84102-1 -960216.doc -152- 1283245 24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4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醯化劑係選自RwCO-O-CO-IU-2所成之組群,其中1^2為 -H, 视情況經1至3個-C1及-F及-φ取代之Ci-C;烷基。 24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醯化劑為乙酸酐或三氟乙酸酐。 24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醯化劑係在醯化觸媒存在下使用。 24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7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醯化觸媒為吡啶、DMAP、三乙胺及4-咯啶基吡啶。 24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羧酸(VI)為 170_羥基娠烷-4,9(11)-二晞-3-酮_7〇1,21-二羧酸,丫-内酯。 250· —種製備式(VI)之羧酸之方法 D
其中 (I) 113為=0; R4為 R4」:R4_2其中 r41 及 r4 2之一為-1];且 化“及化4-2之另一個與Rs—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H:-H ; (III) R3為 a_R3_5}R3.6其中 r3 5為 _〇-R3i&R3 6為办r32 84102-l-960216.doc -153- 1283245 其中r31及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 1 - C 3規基及 Rn及R32與所附接之-0-C_0_—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 之環狀縮酮 -(CH2HCR33R34)nK(CH2)_ 其中〜為0或1 ; 其中R”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_H及CVC3垸基;以4為 , 116為 R6-5:R6_6 ’ 其中 r6 5及 r6 6之—與 —起形成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键,及尺“與尺^之另一個 為-H ; (IV) R3為 0C-R3.7:p-R3_8其中 r3_7為办R3iAR3 8為办心 其中r31及r32如前述定義;R^R4-7:R4_8其中R4 ^Rq 之一與I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 R4-7與R4-8之另一個為;汉6為-η··-Η ; 其中R9為: ⑴-H, ⑺-OH, (3) _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Si(-CH3)3, -Si(-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84102-l-960216.doc -154- 1283245 (4) -F ; 其中Ri 1為: (1) =0, (2) -H:-H, Oja-Rn-j-Rm 其中心^為: (a) -H, ‘ (b) -0-Rii-3其中 R11-3為: (i) -H, (ii) #i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Rl 1_2為·· (a) -H, (b) -O-Rn.4其中心^為: (i) _H, (u)#i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r11-1&r11-2之一必須為-H, (4) RmRn-6其中R⑴5或rU-6&R9之一與I—起形 成C-9及C-l 1間之弟二鍵且另一個化115或Rii 6為_H, (5) oc-Rii-tHu其中以11-7及汉9與-〇-一起形成c_9 及C-11間之環氧化物及R11-8為_H, 其中R17為: (1) =0, (2) a-Ri7-lH7-2 其中 R17-I 為: (a) -H, (b) -CeC-H, 84102-l-960216.doc -155- 1283245 (C) -CeN, (d) -CEC-CHrO-RwM其中Rwm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⑴-Η, (ii) 其中 Rl7-1_2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CVC4燒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氫卩比喃基, (e) -C三C-CH^CK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f) -ch2_ch2_ch2-oh, (g) -CH2_CH2-CH2-〇-(經基保護基),其中幾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O-CT且其中 r17-2為 _QH ; (3) a-R17_3:p-R17-4其中 r17 3為 _〇h及r17 4為: (a) -CO-CH3, (b) -CO-CH2-OH, (c) "C〇.CH2-0-C0-(CH2)〇.3.CH3 ; (4) a_R17-5H7_6其中r17_5及汉176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卜定向 附接在Rn·6且CH2_係以a-定向附接在r17 5 ; (5) a-R17-7:p-R17-8其中 r17-7&Ri7 ^ 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o-co_cH2_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 a-定向附接在Rn·7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8 ; 84102-l-960216.doc -156- 1283245 (6) -0-(:Η(0ΙΙΐ7-9)·^Η2-(:Η2-其中與氧(-0)之鍵係為 β組態中C-17之4個键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2-)之鍵為α 組態中C-17之4個键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5-員雜環,其中Rl7-9為七或心-^烷基; (7) a-R17-ii:P-Ri7-i2 ; Ri7-i〇 為-(CH2)1-2-CH=CH2 及 ^17-12 為-OH ;該方法包括: (1)使式(IV-OH)之羥基化合物
或式(V)之雙羰基化合物
C0—Rb
或其混合物,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VC4烷基或 視情況經1或2個 84102-l-960216.doc •157- 1283245 cvc4烷基, CrC4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汉7*·2為-Η及視情況經一或兩個_qh取代之c^C/t燒 基;與氧化性斷裂劑接觸。 25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〇項之製備羧酸(νι)之方法,其中反 應物為式(IV-OH)之羥基化合物。 25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0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反 應物為雙羰基化合物(V)。 25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〇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 、R4、R5及R0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⑴R3為—〇,R4為R4-l:R4-2其中R4-I及R4-2之一為-H且 尺4-1及R4·2之另一個與rs—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H:-H ; (III) R3為 a-R3-5:p_R3 6其中 R3 5為-〇_r3iAr3 6為 其中Rn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〇〇· 一起形成式-(CH2)_ (CR33R34)nl-(CH2)-之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⑴為q ; 為; R6為r6-5:r",其中ur “之―與^ 一起形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键,及R6-5與之另一 個為-H ; (in) R3為 oc-R3_5:P-R3_6其中 R3_5為-0-r31 及r3 6為·〇 ^2 其中Rn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_〇〇_ 一起形成式_(CH2)_ (CR33R34)nl-(CH2)_之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為丄且 及 R34均為 Ci烷基;ra_h:_h ; R6gR6-5:R6-6,其中 r6 5 及R6—6之一與Rs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84102-l-960216.doc -158- 1283245 鍵’及R6-5與R6-6之另一個為_H。 254·如申請專利範園第253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R3 、R4、r5 及 R6 為: (I) r3為=〇; R4SR4 i:R4-2其中 R4-1 及r4-2之一為七且 汉“及以4-2之另一個與反5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4-h:_h。 25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0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r9 為: ⑴_H, ⑺ _〇H, (3) -Ο-(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_ 成之組群: -Si(_CH3)3, -Si(-CH2-CH3)3, _CO-CH3, -CO-H 及 -SiH(CH3)2, (4) -F ; 其中Ri 1為: ⑴=〇, (2) -H:-H, (3) a-Rii_i:p-Rii-2其中 Rii-i為·· (a) -Η, (b) -O-Rii-3 其中 Ru_3 為: 84102-l-960216.doc -159- 1283245 (i) -Η, (i〇經基保護基其中魏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R11-2為: (a) -H, (b) -O-Riw其中 Ru_4為: ⑴-Η, (ii) 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之一必須為-H, (4) R11-5:R11-6其中 Ru-5 或 Ri16&r9之一與&一起形 成C·9及C-l 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U 5或&116為_H, (5) a-Ru-’P-Rn-s其中反11-7及以9與-〇_一起形成C-9 及C-11間之環氧化物及Rll-8*_H, 其中Rl7為: ⑴=〇; (2) a-R17小·β-Ι117-2其中 r17-1 為: ⑷-H, (b) -CeC-H, (c) -CeN, (d) -C三C-CHrO-Rp]]其中r17 i i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i) _H, (ii) -SKRp-wh其中r17小2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 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84102-l-960216.doc -160- 1283245 (iv) 2_四氫吡喃基, (e) -C^C-CHrO·(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f) -ch2-ch2-ch2-oh, (g) -CH2-CH2_CH2_〇-(經基保護基),其中幾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O-CT且其中 R17-2為 _〇H ; (3) α-Ι117·3:β-Ι117_4其中 R17_3為-OH及R17_4為: (a) -CO_CH3, (b) -CO-CH2-OH, (c) -CO-CH2-〇-CO-(CH2)〇.3-CH3 ; (4) oc-R17-5:p-R17-6其中r17-5及17 6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_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卜定向 附接在Rn·6且CH2-係以a-定向附接在r17 5 ; (5) 〇c_R17-7:p_R17-8其中汉17-7及化17-8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_C0-CH2-CH2-之五員内酉旨,其中ch2-係以 α_定向附接在Rnj且_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i7 8 ; ⑹-O-CHCORn-d-CHyCH2-其中與氧(_〇)之鍵係為 β-組態中CM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2-)之鍵為 α-組怨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 5-員雜環,其中烷基; ⑺ a-R17-11:p-R17-12 ; r17_1〇 為 _(CH2)hCH=CH2 且 Rl7-12為-OH 〇 25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 84102-l-960216.doc -161- 1283245 及Rl 1為· (a) Rll 為 Rli-5:Rll-6 其中 Rll-5 或 Rll-6 及反9之一與 R9—起 形成09及C-11間之第二键且另一個Ru_5aRll-6為_H。 25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0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 R17係選自下列組群: (a) a-Ri7-8其中以17_7及r1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0_C0-CH2_CH2-之五員内酉旨,其中CH2-係以 定向附接在R17-7且-0係以β-定向附接在r17_8 ; (b) =0 ; (C) a-R17-l:P_Rl7-2 其中 Rl7-1 為 _C 三 C_H且其中尺17-2為 -OH ; (d) -C=C-CH2-0-Ri7-i-i。 25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7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 Rl7係: (a) oc-R17-7:p-R17-8其中&17 7及尺1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_0_C0-CH2_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α_ 足向附接在汉17-7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17 8。 25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〇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化 為-Η。 26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〇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 汉7-2為_11、Ci及異-c3。 26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0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 R?-2為-H、q及異-C3之混合物。 262·如申請專利範園第250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84102-l-9602l6.doc •162- 1283245 氧化性斷裂劑係選自下列所成組群: (1) 過氧化氫與選自下列所成組群之羧酸形成劑組合: (a) 加熱, (b) 其共輛酸之pKa約5或以上之驗, (0具有pKa小於約3之酸, (d)醯化劑及醯化觸媒; (2) KHSOs ; (3) 過氧化氫與選自_,其中μ &為相同 或不同且為: 經1至9個_C1或-F取代之Ci_c4烷基, 、其中h及A與其所附接之碳原子—起形成5至7員 之環狀酮及下式之酮·· 及 0
C1-C12沈基 Cl_Cl2坑基
84102-l-960216.doc -163- 1283245 (4) 過氧化氫與甲基三氧化釕之組合, (5) q>-C(CH3)2_〇-〇H或烷基過氧化氫與含金屬之活化 劑組合,其中烷基係選自C4-C1G烷基且含金屬之活化劑 係選自Ti(異丙氧基h、過氧鎢磷酸鹽、v〇 (乙醯基丙酮 酸酿)2及Mo六羰基所成之組群; (6) 選自下列所成組群之過氧酸 (a) 视情況經1或2個-C1或-N02取代之過氧苯甲酸, (b) 式Cn2(Q6)2n2+1-C03H之過氧羧酸,其中!!2為1至4 且 Q6為-Η、_ci或-F, (c) 過氧酞酸,及 (d) 過氧酞酸錳。 26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2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氧化性斷裂劑係: (1)過氧化氫與羧酸形成劑。 26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3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羧酸形成劑為鹼。 26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4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驗為選自氫氧化物、碳酸氫鹽及碳酸鹽所成組群之無機 驗及選自(Q3)3N (其中()3為CVC3烷基)、DBU、DBN、 DABCO、吡啶及對-二甲胺基吡啶所成組群之有機鹼。 26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驗為碳酸氫鹽。 26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3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羧酸形成劑為酸。 84102-l-960216.doc -164- 1283245 26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7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酸係選自氫氯酸、硫酸、磷酸、硝酸及式Ru-C〇〇H(其 中IU-i為-H及視情沉經1至3個-C1及-F取代之(^(:3燒基) 所成之組群。 26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酸為甲酸及三氟乙酸。 27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3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羧酸形成劑為醯化劑。 27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〇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醯化劑係選自R^CO-O-CO-R酸·2所成之組群,其中R^2為 -Η, 视h況經1至3個-C1及-F及-φ取代之C1 - C 3燒*基。 27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1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酿化劑為乙酸纤或三氟乙酸肝。 27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0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當 反應物為包含式(IV-OOH)之氫過氧基化合物之混合物時 D
其中 R3、R4、R5、r6、r7 2、R9、、Ri々Rb如前述定 義;則該混合物先與氫過氧基-脫氧劑反應。 84102-l-960216.doc -165- 1283245 27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0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氫過氧基-脫氧劑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Q1Q2S其中(^及仏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VC4烷基, 苯基, 聯二亞硫酸鹽, 亞硫酸鹽, 硫代硫酸鹽, 四氫p塞吩, (C1-C4燒基)3亞磷酸鹽, (C1-C4燒基)3膦, 三苯膦, 亞硫酸氫鹽, 硫脲, 丁基乙浠基醚, 四甲基乙綿Γ, 鋅及乙酸, 四甲基乙缔及 2 -甲基吹喃。 27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4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氫過氧基-脫氧劑為其中(^及q2均為(^烷基及脫氧劑為 二甲基硫酸。 27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〇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羧酸(VI)為: 84102-l-960216.doc -166- 1283245 17 β-經基娘’元-4,9 (11)- 一 缔-3 - g同- 7〇c,21-二羧酸,γ-内酯 277· —種製備式(VII)之5,7-内酯之方法
其中 (Va) R2^-H:-H ; R3^=0 ; R44-H:-H ; (Vb) R2 為R3 為 R3a:R3b 其中 RjR3b 均為 _〇H 及R4為-H:-H, 其中R9為: ⑴-Η, (2) -OH, 下列所 (3) 基保護基)其中經基保護基係選自 成之組群: -Si(-CH3)3, -Si(-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4) -F ; 其中R11為: 84102-l-960216.doc -167 1283245 (1) =0, (2) -H:-H, (3) a-Rii-i:p-Rii-2其中 Rii-i為: (a) -Η, (b) -O-Ril-3 其中 Rh_3 為: (i) ·Η, (ii) 輕基保護基其中經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Rll-2為: (a) -H, (b) -O-Rn-4其中 1^11-4為: (i) -H, (H)魏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ru-1&r112之一必須為-H, (4) RHiRnd其中汉11-5或1111-6及119之一與119一起形 成C-9及C-U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ii ytRu 6* ·Η, ⑺ a-Rll_7:P-Rii-8 其中 Rn.jR^ 與-O-—起形成C-9 及CMi間之環氧化物及Rii 8為_H, 其中Rl7為: (1) =0, (2)a_R17小·β_ΐι17·2其中心71為: (a) _Η, (b) -C =C-H > (c) -CeN, (d) -CeC-CH2-〇_r1:M i其中Rn-w係選自下列所 84102-l-960216.doc -168- 1283245 成之組群 (i) -Η, (ii) -Si(R17-1-2)3其中R17小2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CKC4烷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氫吡喃基, (e) -C三C-CH2_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f) -CH2-CH2-CH2-OH, (g) -CH2_CH2_CH2-0-(經基保護基)’其中窥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0-0_且其中 1117_2為-0H ; (3) oc-R17-3:p-R17-4其中 r17-3為-〇H及r17 4為: (a) -CO-CH3, (b) -CO-CH2-OH, (c) -C0-CH2-0-C0-(CH2)〇.3-CH3 ; (4) α-Κ^ιβ·!^7-6其中心”及心7 6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β_定向 附接在Ri w且CHr係以α_定向附接在Rl7 5 ; (5) a-R17_7:p-R17_8其中心”及心^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_〇_co_CH2_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 a-定向附接在Rlw且_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 (6) -0_CH(0R17.9)_CH2-CH24 中與氧(-〇)之鍵係為 β組怨中C-1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之鍵為a 84102-l-960216.doc -169- 1283245 組態中C-l7之4個键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5 員雜環,其中R17-9為-^[或匕-^烷基; (7) a-Rn-iij-Rn-u ; Ri7-io 為 -(CH2)i.2.CH=CH2iL R17-12為-OH;該方法包括: (1)使式(VI)之羧酸 D
(VI) 其中 (I) R3 為=0,1^4為 r4 1:r4 2 其中 r4“ 及 2之一為 Η且 R4-l及R4·2之另一個與Rs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弟一個鍵,R6為-H:-H ; (III) R3為 αΑ3_5:β-υ 中 R3巧為 _0_R31 及R3 6為办R32 其中Rn&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1-C3乾基及 尺^及尺32與所附接之-0{-0_一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 之環狀縮酮 -(CH2HCR33R34)nl-(CH2)_ 其中ηι為0或1 ;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Ci_C3烷基;&為 IH;以為“,其中R6_aR66之—與r广起形4成 其所附接<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獻“之另—個 84102-1 -960216.doc •170- 1283245 為-Η ; (IV) R3 為 a_R3-7H 8其中 為-〇R3AR3 8 為 一〇知 其中1^及1132如前述定義;R4*R4-7:R4 8其中r4 7&R4 8 之一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 間之第二個鍵,及 R4-7與R4-8之另一個為_H ;心為_H: H ; 其中汉9、R"&Rn如前述定義;與具有pH小於約5之反 應介質接觸。 27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7項之製備5,7_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R3、R4、汉5及116為: ⑴R3為=0 ; R4為R4-1:R4 2其中r4 ar4 2之一為-H且 RhKR4-2之另一個與r5_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 27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7項之製備5,7-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R9及Ru係: (a) Ru為 Ru-5:Rn-6其中 Rll 54Rn-6&R9之一與 r9一起 形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n—5或r11-6為-η , (b) a-R11-7:p_R11-8其中 r11-7及 r9與-〇_ 一 起形成 c_9及 C-11間之環氧化物及r11-8a_H, (c) R9為-Η及 Rn為 oc-Riu: β-Riu其中 Rii-i為-0-Rii_3 其中R11-3為-Η且其中Rn-2為-Η。 28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9項之製備5,7-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R9及Ru為: (a) Rll 為 其中 Rll-5 或 Rll-6 及 R9 之一與 R9 — 起 形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u-5或Ru-6為-H。 84102-1 -960216.doc -171- 1283245 28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7項之製備5,7_内酯(νπ)之方法,其 中Rl7係選自下列組群: ⑷ a Rl7-7.P_Rl7-8 其中 R17 - 7 及 R17 - 8 與附接之 ^^原子 一* 起形成含-o_co_ch2-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α_ 定向附接在R17_7且-〇係以β-定向附接在r17_8 ; (b) =0 ; ⑷ 〇c_R17小·β-ΐι17-2其中 Rl7-1 為 _CeC-H且其中 Rl7 2為 -0H ; (d) -CeC-CH2_0-R17小i 〇 28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1項之製備5,八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R17係: (a) a-R17_7:p_R17-8其中r17 7及尺17-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0-C0_CH2-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a_ 定向附接在R17.7且_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17_8。 28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7項之製備5,7-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該反應介質含水且pH自約1至約5。 28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3項之製備5,7_内酯(νΠ)之方法,其 中該反應介質含有pKa小於約2之強酸或催化量之鹼。 28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7項之製備5,7-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羧酸(VI)與實質上無水之酸反應。 28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5項之製備5,7-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酸存在量為催化量至過量。 28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5項之製備5,7-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該酸係選自氟磺酸、氯磺酸、苯磺酸、對-甲苯磺酸、 84102-l-960216.doc -172- 1283245 甲燒續酸、三氟甲烷磺酸、三氟乙酸、三氯乙酸、氫氯 酸、硫酸、磷酸及硝酸所成之組群。 28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7項之製備5,7-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该酸為苯續酸、對-甲苯績酸或甲燒續酸。 28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7項之製備5,7-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該羧酸(VI)係於兩相系統中與含水酸反應。 29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7項之製備5,7-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該羧酸(VI)與催化量之鹼反應。 29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0項之製備5,7-内酯(VII)之方法,其鲁 中該鹼係選自氫氧化物、碳酸氫鹽、碳酸鹽、DBU、DBN 、DABCO、p比淀、對_二甲胺基p比淀、q7-COCT (其中Q7 為-Η、CVC3烷基或-φ)、(Q3)3N (其中烷基)所 成之組群。
29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1項之製備5,7-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該鹼為氫氧化物、碳酸氫鹽、碳酸鹽、三乙胺或吡啶。 29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7項之製備5,7-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5,7-内酯(VII)係以固體獲得。 294· —種製備式(VII)之5,7-内酯之方法
其中 84102-l-960216.doc -173- 1283245 (Va) R2為-Η:·Η ; R3為=0 ; R4為-H:-H ; 其中R9為: ⑴-Η, (2) -OH, (3) -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Si(-CH3)3, -Si(-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4) -F ; 其中R11為: (1) =〇, (2) -H:-H, (3) a-Rii-i:P-Rii-2其中 R11-1 為: (a) -H, (b) -0-Ru_3 其中 R11-3 為· (i) -H, (ii) 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Rll-2為: (a) , (b) -O-Ru^其中 Rn-4為: 84102-l-960216.doc -174- 1283245 (11)經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但 條件為之一必須為-H, (4) Rll-5.Rll-6 其中 Rii-5 或 RU.6& R9之一與 R9 一起形 成C-9及C -11間之苐二鍵且另一個rU 5或rii 6為, (5) 〇6_化11-7.0-反11-8其中1^11-7及1^9與_〇 起形成 C-9 及C-11間之環氧化物及心“為# , 其中Rl7為: ⑴=0, (2)a-R17小H7-2其中汉171為: ⑷-H, (b) -C=C-H » (c) -C=N ^ (d) _CeC_CH2-0-R17_m其中 r17-11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⑴_H, (ii) _Si(R17小2)3其中r1712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C1 - C 4健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氫吡喃基, (e) -C sC-CH2_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f) -CH2-CH2_CH2-OH, (g) -CH2-CH2-CH2_0-(J^基保護基),其中經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84102-l-960216.doc 175- 1283245 (h) -CH2_CH2-C0-0·且其中 r17 2為 _qh ; (3) a-R17_3:p-R17-4其中 R17-3為 _〇h及Rn 4為: (a) -CO-CH3, (b) -CO-CH2-OH, (c) -C0-CH2-0-C0-(CH2)〇.3-CH3 ; (4) a-R17-5:p-R17-6其中以17_5及化17-6與附接之碳原子 —起形成含-O-CHy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卜定向 附接在R!7·6且CH2-係以a_定向附接在r17 5 ; (5) a-R17_7:H7-8其中r17-7及Rl7-8與附接之碳原子_ —起形成含-0-C0-CH2-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IV係以 a-定向附接在17_7且_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 (6) -O-CP^ORn-O-CHrCH2·其中與氧(_〇)之鍵係為 β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一键,且與伸甲基(CH2j之鍵為a 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 員雜環,其中R17-9為烷基;
(7) 〇C-Ri7-H:p-Ri7-12 Rl7-12為-OH ;該方法包括 (1)使式(VI)之羧酸
其中 84102-l-960216.doc -176 (VI) 1283245 (I) R3 為=0; R4為 R4-1:R4-2其中 R4_aR4 2之—為旧且 尺4-!及Rq之另一個與Rs—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4-h>h ; 中R9、尺^及尺!7如如述定義;在無水條件下與小 於約5之無水反應介質中接觸。 29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4項之製備I?·内酯(νπ)之方法,其 中汉9及Ru為: (旺)1111為1111_5:1111-6其中汉11-5或1111_6及119之一與1^一起 形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n-5或心“為七。 29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4項之製備5,7_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R17係: (a) a-R17-7:p_R17-8其中r17 7及Ri7_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〇-CO-CH2-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a-足向附接在1^7-7且-〇係以β-定向附接在r17-8。 297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4項之製備5,7-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该反應介質含有卩1^<約4之酸。 29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4項之製備5,7_内酯(νπ)之方法,其 中該酸係選自氟橫酸、氯續酸、苯續酸、對-甲苯績酸、 甲燒磺酸、三氟甲烷磺酸、三氟乙酸、三氯乙酸、氫氯 酸、硫酸、磷酸及硝酸所成之組群。 29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8項之製備5,7_内酯(νπ)之方法,其 中讀fei為苯橫酸、對-甲苯續酸或甲燒績酸。 30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4項之製備5,7_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該羧酸(VI)係於兩相系統中與酸反應。 84102-l-960216.doc -177- 1283245 30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4項之製備5,7-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该叛VI)與催化量之驗反應。 30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4項之製備5,7_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該鹼係選自氫氧化物、碳酸氫鹽、碳酸鹽、DBU、DBN ' DABCO、吡啶、對-二甲胺基吡啶、q7_c〇CT (其中Q7 為-Η、(VC3烷基或-φ)、(q3)3n (其中烷基)所 成之組群。 30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4項之製備5,7-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5,7-内酯(VII)係以固體獲得。 30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3項之製備5,7-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該固體為結晶。 305· —種製備式(VII)之5,7-内酯之方法 D
其中 (Vc) R2為R3為办R3a:-0_R3b其中 R3a及R3b為 相同或不同且為CrC3燒基或其中R3a及R3b與所附接之 —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之環狀縮酉同 "(CH2)-(CR33R34)nl-(CH2)- 其中以為0或1 ; 其中R„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_H&Cl_c3烷基;r4為 84102-l-960216.doc _ 178 _ 1283245 -H:-H ; (VI) R24-H:-H ; R34R3C:R3d^R44R4c:R4d^ t r3c^ R3d< —與Rk或R4d<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 第一個键,且113(:及113(1之另一個為(::]9[3_〇_或(:2115_〇_;及 Rk及Rztd之另一個為_H ;或 (VII) R2為R2e:R2f及化為R3e:R3f其中R〗e及R2f之一與 Rk或If之一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键 ,且R2e及R2f之另一個為及Rse及R3f之另一個為CH3-(> 或c2h5-o·;或其混合物; 其中R9為: ⑴·Η, (2) -OH, (3) -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Si(-CH3)3, -Si(-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4) -F ; 其中R11為: ⑴=0, (2) -H:-H, 其中 Ru_^ : -179- 84102-l-960216.doc 1283245 (a) -Η, (b) -0-Ru.3其中 R11-3為: (i) -Η, (ii) 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Rn-2為: (a) -H, (b) -0_RU_4其中 Rn_4為: (i) -Η, (ii) 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春 ’但條件為Rii-i及Ru_2之一必須為, (4) 尺11-5:1^11-6其中1111-5或以11-6及化9之一與化9一起形 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u巧或Rii6、_H, (5) a-R11-7:p_R11-8其中 Ru 7及心與 _〇一起形成 c_9 及C-11間之環氧化物及&⑴8為七, 其中Rl 7為·· (1) =〇 ;
(2)a-R17-!H7-2 其中 R17-1 為: (a) -H, (b) -C=C-H ^ (c) -CsN, (d) -CeC-CH2-0-R17]]其中Ri7 i i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i) _H, (ii) -SKRn-wL其中Ri7 i 2為相同或不同且 84102-l-960216.doc -180- 1283245 為C1 - C 4燒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氫吡喃基, (e) -C^C-CHrO·(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f) _ch2-ch2-ch2_oh, (g) ·ί:Η2-(:Η2-(:Η2_〇-(經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O-〇-且其中 r17 2為-〇h ; (3) a-R17-3H7-4其中 r17-3為 _〇h及Rn 4為: (a) -CO-CH3, (b) -CO_CH2-OH, (c) -co-ch2-o-co-(ch2v3-ch3 ; (4) a-R17_5:p-R17_6其中r17巧及化176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係以卜定向 附接在Rn·6且CH2·係以a_定向附接在r17 5 ; (5) a-R17_7:p_R17-8其中 Ri7 ^Ri7_^ 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C0-CH2-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 a-定向附接在Rm且係以β_定向附接在尺^; (6) -O-CHiOR^-CHrCH^ 中與氧(-〇)之鍵係為 β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2_)之鍵為a 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5_ 員雜環’其中Rl7-9為-H或CVC3燒基; ⑺ 〇^17_11:β-κ17·12; Ri7 ig4_(CH2)i 2_ch==CH2且 84102-l-960216.doc -181 - 1283245 Rl7-12為-〇H ;該方法包括: (1)使式(VI)之羧酸
其中 (III) R3 為 oc_R3_5:P-R3-6 其中尺3_5為_〇-尺31及113_6 為籲 -O-R32其中R31及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rC3烷基及 Rn及R32與所附接之-0-C_〇-—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 之環狀縮酮 -(CH2)-(CR33R34)nl-(CH2)-其中Hi為0或1 ;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Ci_C3烷基;為 心為116-5:116“,其中R6-5及R6-6之一與R5—起形成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Κό_5與Rw之另一個 為-H ; (IV) R3 為 a-R3_7H 8 其中 r3 7 為 _〇131 及 ^ 為 _〇劣32其中RS1&R32如前述定義;&為其中I ? 及Rq之一與&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4_7與R4-8之另一個為;以為-札·# ; 其中R9、Rn&Rn如前述定義;與至少催化量之酸接觸。 84102-l-960216.doc -182- 1283245 30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5項之製備5,7-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R9及1^為·· (a) R"為 R11-5:Rn_6其中 ru ^Ri16&R9之一與 &一起 形成c-9及c-ii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ll-54Rii 6g_H。 30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5項之製備5,7-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R17係: (a) a_R17-7:p-R17_8其中 r17-7&r17-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0-CO-CH2-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α· 定向附接在Rn-7且- Ο係以β-定向附接在r17 8。 30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6項之製備5,7-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該酸之pKa<^々4。 3〇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5項之製備5,7_内酯(VII)之方法,其 中5,7·内酯(VII)為固體。 310. —種製備式(VIII)之曱基酯之方法
其中 (I) R3為=〇 ; R4為 R4-1:R4-2其中 r4 2之—為 ^且 化“及尺4-2之另一個與Rs—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H:-H ; 其中R9為: 84102-l-960216.doc -183- 1283245 ⑴_H, (2) -OH, (3) -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 成之組群: 下巧所 -Si(-CH3)3, -Si(-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4) _F ; 其中Rii為: ⑴=0, (2) , (3)a-Rii-iHi-2其中 Ru-1 為: (a) -Η, (b) -〇-R11-3其中 r113為: ⑴-H, (π)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 且其中Ru_2* : (a) -H, (b) -〇_Ru_4其中 RU-4為: ⑴_H, (ii)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 “’但條件為之一必須為_H, 84102-l-960216.doc -184 - 1283245 (4) 汉11-5:以11-6其中1111-5或;^11_6及反9之一與119一起形 成C-9及CM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化115或以116為_H, (5) a_Ru_7:p-Rll-8其中 Ru-7及化與_〇_一 起形成 c_9 及CM1間之環氧化物及Ru 8為_H, 其中Rl 7為·· (1) =0, ⑺ a-R17_1:p_Rl7-2其中汉17-1為: ⑷-H, (b) -CeC_H, (c) -C =N j ⑷-CsC-CHrO-Rm]其中Rl71]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⑴-Η, (ii) -81(1^7+2)3其中r17]_2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4烷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氯ρ比喃基, (e) -CeC-CH2_0_(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f) -ch2-ch2-ch2-oh, (g) _CH2-CH2-CH2_0-(趣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_CH2-CH2-CO-CT且其中 Ri7 2為-〇H ; (3) a-RU-R17_4其中 1117_3為 : 84102-l-960216.doc -185- 1283245 (a) _CO-CH3, (b) -CO-CH2-OH, (c) -CO-CH2-O-CO-(CH2)0-3-CH3 ; (4) a-R17-5:,p-R17_6其中r17-5及心以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O-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β_定向 附接在R17-6且CH2·係以α_定向附接在5 ; (5) a-R17-7:p_R17-8其中R17-7及r17 8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C0-CH2-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 a-定向附接在R^7·7且0係以β-定向附接在Rn 8 ; (6) -0_CH(0R17.9)_CH2_CH2-其中與氧(_〇)之键係為 β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2_)之鍵為a 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5 員雜環,其中R17-9為-H或CVC3烷基; (7) a-R17_11:p-R17-12; R17]。為-(CH2)i 2_CH:=cH2iL Rl7-12 為-OH ;該方法包括: (1)使式(VII)之5,7-内酯
其中R,為-H:-H且其中汉^”心^心士前述定義 與含水驗接觸,及 (2)使步驟(1)之反應混合物與甲烷化劑接觸。 84102-l-960216.doc -186- 1283245 311·如申睛專利範圍第310項之甲基酯(VIII)之方法,其中r9 及Rll係: (a) Rii為R11-5:RU.6其中{^。或^^^及以之一與以一起 形成c·9及c_n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化"5或1111_6為-11, (b) a_R11-7:p_Rn-8其中 Rii-7&R4_〇一 起形成c-9及 c-ii間之環氧化物及Rli 8為_H, (c) R9為-Η及R"為 a-Ru.1:p-Ru_2其中 Rn4 _〇_Rll-3其 中反11-3為_H且其中1111-2為-η。 3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1項之甲基酯(VIII)之方法,其中R9 及Ri 1為: (a) 1^為RmRnd其中之一與r9一起 形成匕9及(:-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1111-5或1111-6為_11。 3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0項之甲基酯(VIII)之方法,其中r17 係選自下列組群: (a) a-R17-7:p-R17 8其中汉17 7及Ri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O-CO-CHr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心 定向附接在R17-7且〇係以β·定向附接在r17-8 ; (b) =〇 ; (c) a-R17-1:p_Rl7 2其中尺17-1為 _c eC_h且其中 Ri7 2為 -OH ; (d) -CsC-CHrO-R^M 〇 3Μ·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3項之甲基酯(VIII)之方法,其中〜 係: (a) a-R17-7n7 8其中Rl7 7&Rl7-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84102-l-960216.doc -187- 1283245 起形成含-0-C0_CH2-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α-定向附接在1117_7且-0係以β-定向附接在r17_8。 3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〇項之甲基酯(νΙΠ)之方法,其中甲 燒化劑之量與所用鹼之當量數相同或比其極略為過量。 3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0項之甲基酯(VIII)之方法,其中該 甲燒化劑係選自硫酸二甲酯、甲基碘、甲基溴、磷酸三 甲酿、碳酸二甲酯及氯甲酸甲酯所成之組群。 3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6項之甲基酯(VIII)之方法,其中該 甲烷化劑為硫酸二甲酯。 3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〇項之甲基酯(νιπ)之方法,其中該 鹼之量為約1至約1 ·5當量。 3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0項之甲基酯(νιπ)之方法,其中該 驗係選自碳酸氫鹽、碳酸鹽、氫氧化物及R* 〇-(其中r# 為C 1 - C 4燒基)所成之組群。 3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9項之甲基酯(VIII)之方法,其中該 驗為碳酸氫鹽。 3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0項之甲基酯(νπι)之方法,其中該 甲基酯(VIII)為: 170-經基_7〇^碳甲氧基娠烷-4,9(11)-二缔-3_酮_21-幾 酸,γ-内酿。 322· —種製備式(VI)之羧酸或其醫藥可接受性鹽之方法 84102-l-960216.doc -188 - 1283245
其中 (I) R3為=〇 ;汉4為 R4 1:R 、 I、甲 R4_AR4-2< 一為七且 R4-1及R4-2之另一個與R5 —如#丄、从 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苐一^個鍵;R6為·Η:-H ; 其中為: ⑴_H, (2) -OH, (3) -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Si(-CH3)3, -Si(-CH2-CH3)3, •C0-CH3, -C0-H 及 SiH(CH3)2, (4) -F ; 其中R11為: ⑴=0, (2) -H:-H, (3) α-Rii-i: P_Rii_2其中 R11-1 為: (a) -Η, 84102-l-960216.doc -189- 1283245 (b)-〇-RU-3 其中 Ru_3 為: (i) _H, (11)趙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 且其中1^-2為: (a) -H, (b) -O-Rn.4其中 Ru-4為·· ⑴-Η, (11)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心卜丨及化⑴2之一必須為_Η, (4) RmRnj其中尺11-5或心16及&之一與R9—起形 成C-9及C-U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4R"备h,7 (5) oc-R"_7^-RU-8其中R" 7及化與_〇 一起形成c 9 及CM 1間之環氧化物及心18為_H , 其中Rl7為: ⑴=0, (2)a-R17_1:p-R17-2其中汉171為: (a) -H, (b) -C=C-H ^ (c) -C=N ^ 成之組群 ⑴_H, 同且 (η) -Si(R17小2)3其中Ri7 i 2為相同或不 為C1-C4燒基, 84102-l-960216.doc 190- 1283245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_四氫吡喃基, 0) -C三C-CH2-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0 -CH2_CH2-CH2-0H, (g) -CH2-CH2-CH2-〇_(經基保護基),其中經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O-Cr且其中尺17-2為-OH ; (3) a-R17_3:p-R17-4其中 Rn 3為 _〇h及Rl7 4為: (a) -C0-CH3, (b) -C0-CH2_0H, (c) -C0-CH2-0-C0-(CH2)〇_3-CH3 ; (4) oc_R17_5:p-R17-6其中R17-5及化17-6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定向 附接在Rl7-6且CH〗-係以a-定向附接在R17 5 ; (5) a-R17_7:p-R17-8其中1117-7及化17 8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_0-C0-CH2_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 a-定向附接在Ri7-7且-0係以β-定向附接在r17 8 ; (6) _0-CH(0Ri7-9)-CH2_CH2-其中與氧(-〇)之鍵係為 β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2-)之鍵為a 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5_ 員雜環,其中R17-9為-H或C「C3烷基; (7) a-Ri7-":P-Ri7-i2 ; Ri7-10 為-(CH2)1-2-CH=CH2 且 Rl7-12為""OH ;該方法包括· 84102-l-960216.doc -191 - 1283245 (1)使式(VII)之5,7_内酯 D
其中I為-Η··-Η;且其中h、I、Ru&Ri7如前述定義 ;與?11>7之反應介質接觸。 3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2項之製備式(VI)之羧酸或其醫藥 可接受性鹽之方法,其中R9&Rll係: (a) R"為RHiRnj其中化11-5或1111-6及119之一與I一起 形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li-s或Rn-6*_H, (b) a-Rn-d-Rn-s其中ru-7及化9與-〇_ 一起形成c_9及 c-i 1間之環氧化物及以11-8為, (c) R9為-Η及R"為 a-Ru_1:p_R⑴2其中 Ru ig _〇_R"-3其 中Rii-3為_H且其中尺^^為_H。 3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3項之製備式(VI)之羧酸或其醫藥 可接受性鹽之方法,其中R9&R1]t為·· (a) Rn為 R11-5:Rn.6其中 ru-5或 Ru ^R9之一與 &一起 形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iis或尺116為士。 3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2項之製備式(VI)之羧酸或其醫藥 可接受性鹽之方法,其中係選自下列組群: (a) a_R17-7:p-R17-8其中 R17_7&Rl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0-C0-CH2-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仏_係以以 -192- 84102-l-960216.doc 1283245 足向附接在化17_7且-〇係以β-定向附接在Rl7-8 ; (b) =〇 ; (c) a-R17]:p_R17-2其中 R17-1 為 _C ξ〇_Η且其中 r17 2為 -OH ; 3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5項之製備式(VI)之羧酸或其醫藥 可接受性鹽之方法,其中r17係: (a) a-R17_7|Rl7-8其中Ri7gRi7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_〇_CO_CH2_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_Cll2_係以以 定向附接在Rn·7且·〇係以定向附接在尺17_8。 3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2項之製備式(VI)之羧酸或其 可接受性鹽之方法,其中以選自碳酸氫鹽、碳酸骑, 氧化物及尺*〇-(其中!-现、至 維持小 U仏為C1_C也基)所成組群之驗使^ 或其醫藥 3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7項之製備式^ 可接又I·生鹽〈方法’其中鹼為碳酸氫鹽。 329. 一種製備式(Χ·順式)之順式-氧缔二酮之方法
84102-1 -960216.doc -193- 1283245 (I) R3為=0 ; R4為R4.1:R4 2其中R4]及尺4 2之一為Η且 R4_^R4-2之另一個與R5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116為-Η:·Η ; (ΠΙ) r3 為 a-R3-5:p_R3 6 其中 R3 5 為·〇 R3i 及^為 -0-R32其中化丨及化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i-C3烷基及 心及心與所附接之射·◦·—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 之環狀縮酮 -(CH2).(CR33R34)nl.(CH2)- 其中以為〇或1 ; 其中化1及心2為相同或不同且為^Cl-C3燒基;1為 Η· Η ’ R64U6 6,其中uR6 6之一與R5一起形成 /、所附接《碳原子間<第:個鍵,及^與^^"之另一個 為-H ; (IV) R3為a-R3 7:p_R3 8其中R3 7為办〜及〜8為_〇_〜 其中R31及R32如前述定義;“其中r4-7及r4-8 、 3 4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 R2·7與R2·8之另一個為_h 其中r9為: ⑴_H, (2) -OH, 為·H:-H ; •194- 1 〇-(搜基保護基)其中巍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2 成之組群: 3 -Si(-CH3)3, 4 84102-l-960216.doc 1283245 -Si(-CH2-CH3)3, -CO-CH3, -CO-H及 -SiH(CH3)2, (4) -F ; 其中Ru為: (1) =0, (2) -H:-H, (3) a-Rii.i:P-Ru.2其中 : (a) _H, (b) -O-Rn.3其中 R11-3為: (i) -H, (ii) 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羲, 且其中Rn-2為: (a) -H, (b) -O-Rh-4其中 R11-4為: ⑴-η, (ii)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羲, 但條件為之一必須為-H, (4) 尺11-5:&11-6其中1^11-5或&11-6及汉9之一與尺9—起形 成C_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U-5或R11-6*-H, (5) 〇6-1111_7:0_1111_8其中1111_7及1^9與-〇_一起形成匕9 及C_ll間之環氧化物及R11-8為-Η ; 其中Rl7為: 84102-l-960216.doc -195- 1283245 (i)-o , ⑺LR17小·β-ΚιΆ中心7-1為: (a) -Η, (b) ,CeC_H, (c) _c 三N, (d) 成之組群 *C=C-CH2_0_Ri7-i-i其中 R n-w係選自下列所 ⑴-Η, (η) -Si(R17小2)3其中R17-12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Cl-C4燒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氫吡喃基, (e) _C三C-CH2_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f) -CH2-CH2_CH2-OH, (g) -CH2_CH2-CH2-0-(幾基保護基),其中輕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O-Cr且其中 R17-2為 _〇H ; (3) a-R17-3:p-R17-4其中汉17-3為 _qh及R17_4為: (a) -C0_CH3, (b) -C0_CH2-0H, (c) -CO-CH2-O-CO-(CH2)0_3-CH3 ; (4) a-R17-5:p-R17_6其中R17-5及化17-6與附接之碳原子 起形成含_〇-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〇係以β_定向 84102-1-960216.doc -196 - 1283245 附接在Rn-6且CH2_係以α_定向附接在ri7 5,· (5) a-R17-7:p-R17-8其中心7-7及17 8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C0-CH2-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 a-定向附接在Rn·7且_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i7 8 ; (6) -〇—CH(OR17-9)-CH2-CH2-其中與氧(-〇)之键係為 β-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一键,且與伸甲基(CH2-)之鍵為 a-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 5-員雜環,其中烷基; (7) oc-R17_11:p_R17]2 ; Rl7 1G 為·((:Η2)ι 2_CH=CH2 且籲 Rl7-12 為-OH ;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 1 - C 4乾基或 視情況經1或2個 C 1 - C 4燒基,
CkC:4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e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 1 - C 4健基, C 1 - C 4挺氧基, -O-Si(R)3其中R,s為相同或不同且為_H、Ci_C4烷基 、-φ、CVC4燒氧基及-oh, -F、-Cl、-Br、-I, -CO-OCH3 及 84102-l-960216.doc -197- 1283245 _CO-Rc-i其中 Rc-i為 C1-C4健基或-φ ; 其中Rd係選自下列組群 -H, -C_, C1 - C1。燒基; Ci-C4烷氧基; -CHrORd]其中 Rd-Aei^Cl_C4燒基, -CH2_N(Rd_6)2其中兩個Rd 6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VC4烷基, -φ, -CO_Rd-6a其中 Rd-6aa Cl-c4烷基或 _φ, -CH2_0-C0-Rd-1其中Rd l如前述定義, _CH(〇Rd-i)2其中Rd-l如前述定義且其中兩個Rd 起為: -CH2-CH2-, -CH2-CH2-CH2- » -CH2_C(CH3_)2-CH2_, _CH(_0_C0-Rd“)2其中Rd]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0_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Snd-1)^其中Rb-i如前述定義, -S-Rd_5其中化“為Cl_C4烷基或呷, -N(Rd_6)2其中Rd-6如前述定義, 其中Rc及Rd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 84102-l-960216.doc -198-
1283245 其中El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H, _ci-C4烷基, F、-Cl、-Br、-I, -OEw其中El-1為: -Η, ^ C1 - C 4燒基, -φ或 -SiEwEuEw其中Ε!-2、Ευ及£1-4為相同或 不同且為CVC4烷基或烷氧基, -S-Ew其中EwaCVCU烷基或-φ, 其中Ε1>β5如前述定義’ -N(Rd_6)2其中兩個Rd_6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義, •PiOXO-E^h其中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該方法包括: (1)使式(II)之7α-經取代之類固醇 84102-l-960216.doc -199- 1283245
其中R7_i為式(-A1)之分子片段
(·Α1)
或式(-A2)之分子片段 Rc (-Α2)
Xi 其中又!為: -S-, -Ο-或 -ΝΧμ-且其中Χμ為: -Η, CVC4烷基, -CO-OXi-2其中 Xu為 CVC4烷基或-CH2-(P, -CO-Xw其中Xu如前述定義, -CO-φ,其中-φ為在鄰-位上經-CO-CKCVC^烷基) 取代, 84102-l-960216.doc -200- 1283245 燒基), -S〇2_cp其中φ係視情況經1或2個 CVCU烷基, CrCU烷氧基取代; 同且如前述定義 (-Β) 其中Rb ’ Rc及Rd為相同或不 -CE!=M 其中E!如前述定義,及 其中Μ為: (1) =0, (2) =Ν-Ε2其中Ε2係選自下列所成組群 -Η, C1-C4燒》基, 含1或2個雙鍵之匕-匕缔基, 含1個參鍵之(^-(:4炔基, -C0_0E2-i其中 Ε2-1 為-Η或 C1-C4燒基, -(^(Enh-OE2-2其中EwS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 定義及其中E2_2為 C 1 - C 4燒基, -φ或 -Si(R)3其中三個R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義, -〇E2-2其中E2-2如前述定義, -S-E2-3其中E2-3為 CVC4烷基或-φ, _S_(0)i-2-E2-3其中Ε2-3如前述定義’ 84102-l-960216.doc -201 - 1283245 -N(Rd_6)2其中兩個Rd6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義; -Si(R)3其中三個r如前述定義; (3) =C(E2)2其中e2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義, 其中&及^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含有3 至5個下列基之5至7員環 -0-, -NX w其中χ1β1如前述定義’ -CE2=其中ε2如前述定義, -C(Rb)2_其中Rb如前述定義且视情況含有1或2個其 他雙鍵; -C =C-E2 (-C) 其中e2如前述定義; -ch2_ch=ch2 (-D1) -ch=c=ch2 (-D2) -CH2-C eC_H (_D3) 其中 R3、R4、R5、R»6、R9、 Rll及Rl7如前述定義 醇存在下與臭氧接觸,及 (2)使步騾(1)之混合物與氫過氧基_脫氧劑接觸。 33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9項之製備順式_氧晞二酮(χ_順式) 之方法,其中R3、R4、R5及R0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I) R3為=0; R4為 其中 R4 i&R4-2之—為—^^且 84102-l-960216.doc •202- 1283245 «“及尺4·2·^另一個與汉5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汉6為_h:_h ; (III) Rs為 a-R3,5:tRw其中 R3-5為 _〇_R31&R3-6為-〇-r32 其中Rn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_c_〇_ 一起形成式_(CH2)_ (CI^RWnHCH2)-之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為^; & 為_η··-η; 116為心-5:尺6-6,其中化_5及心6之一與&一起形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以^與尺“之另一 個為-H; (III) R3為 a_R3_5:p-R3-6其中 Rs 5為-0_R31&R3 6為 -0-R32 其中Rn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_C-小一起形成式_(CH2)_ (CR33R34)nl-(CH2)-之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 及R34均為q烷基;R4a_H:_H ;尺6為心_5:&㈠,其中R6 5 及R6-6之一與—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6-5與R6_6之另一個為_H。 33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〇項之製備順式_氧烯二酮(χ_順式) 之方法,其中R3、R4、R5及心為 ⑴Rs為=0 ; R4為R4_1:R4 2其中r4“及r4 2之—為_H且 尺“及尺4·2之另一個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弟一*個鍵;為-H:-H。 33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9項之製備順式_氧烯二酮(χ_順式) 之方法’其中化9及Rii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a) Rii 為 R11-5:R11-6其中 rU 5 或 ru 6及 之一與 一起 形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u_5或Rii 6g_H, 起形成C-9及 (b) oc-RujUw 其中 Ru 7 及仏9與-〇一 84102-l-960216.doc -203 - 1283245 c_ll間之環氧化物及Rn_8g-H, (c) R9為-η及R"為 a-RU-1Hi 2其中心^為 其 中Rii-3為_H且其中RU-2為-H。 333.如申凊專利範圍第332項之製備順式_氧締二酮(χ_順式) 之方法,其中R9&Rn為: (a) Rii為Rii_5:Rii-6其中汉11-5或汉11-6及汉9之一與&一起 形成C-9及C_n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u^tRii6為_H。 334·如申清專利範圍第329項之製備順式-氧烯二酮(χ_順式) 之方法,其中Rn係選自下列組群: (a) a-R17-7:p-R17-8其中R17_7及Rn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o-co-ch2-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a_ 定向附接在Ri7_7且-Ο係以β-定向附接在Rl7 8 ; (b) =0 ; (e) a-R17-1:p_R17_2其中R17]為且其中反以為 -OH ; (d) -C^C-CHrO-Rn.M 〇 33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4項之製備順式-氧缔二酮(χ_順式) 之方法,其中R17係: (a) a-R17-7:p_R17_8其中 R17_7&Ri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O-CO-CHrCIV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 定向附接在Rn_7且-0係以β-定向附接在Ri7 8。 33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9項之製備順式_氧缔二酮(χ_順)之 方法,其中加成物為式(Α1) 84102-l-960216.doc -204- 1283245
33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S6項之製備順式 之方法,其中XlS_〇_。 33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6項之製備順式 之方法,其中Rl^R(^_H。 33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6項之製備順式 之方法,其中Rd*Cl烷基。 34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6項之製備順式 之方法,其中Ra為-H。 34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9項之製備順式 之方法,其中加成物為式(A2)
34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1項之製備順式 之方法,其中Xig-O-。 34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1項之製備順式 之方法,其中Rb及以為q烷基。 34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製備順式 之方法,其中rc為-H。 34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1項之製備順式 (A1) 氧烯二酮(X-順式) 氧烯二酮(X-順式) 氧烯二酮(X-順式) 氧烯二酮(X-順式) 氧缔二酮(X-順式) (A2) 氧缔二酮(X-順式) 氧烯二酮(X-順式) 氧缔二酮(X-順式) 氧埽二酮(X-順式) 84102-l-960216.doc -205 - 1283245 之方法,其中Ra為-Η。 酮CX-順式) 34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9項之製備順式-氧缔 之方法,其中加成物為(Β) Ra-CE!=M 34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9項之製備順式·氧缔二酮=順幻 之方法,其中加成物為(C) (C) -氧烯二酮(X-順式) (D2)及(D3)所成之 Ra-C 三 C-E2 34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9項之製備順式 之方法,其中加成物係選自(D丨)、 組群 Ra-CH2-CH=CH2 (Dl) Ra - CH=C=CH2 (D2) Ra-CH2-C=C-H (D3) 34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9項之製備順式_氧埽二酮(x_順式) 之方法’其中該氫過氧基-脫氧劑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Q1Q2S其中(^及(52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rh烷基, 苯基, 聯二亞疏酸鹽, 亞硫酸鹽, 硫代硫酸鹽, 四氫嘍吩, (Ci-CU烷基)3亞膦酸鹽, (C1-C4燒基)3膦, 84102-l-960216.doc -206- 1283245 三苯膦, 亞硫酸氫鹽, 硫雕’ 丁基乙烯基醚, 四甲基乙浠, 鋅及乙酸, 四甲基乙浠及 2-甲基吱喃。 35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之方法,式-氧缔二嗣(X-順式: 脫氧劑係選自㈣酸三甲酿、 二丁醋、二苯膦及三丁基膦所成之組群。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0項之製備順式-氧埽二酮(X-順幻 <万法,其中ϋ氫過氧基·脫氧劑為亞嶙酸三甲酿。 议如申請專利範園第329項之製備順式_氧缔二嗣(X-順式) <方法,其中該醇為(^及(:3醇。 353.如申請專利範園第352項之製備順式-氧埽二酮(X-順式) 之方法,其中該醇為Ci醇。 354·如申請專利範園第329項之製備順式_氧埽二酮(χ_順式) 之方法’其中該順式-氧缔二酮(X-順式)為·· 17β-喪基·7α-(順式-3’-乙醯氧基丙缔醯基)_娠燒 -4,9(11)-二缔 _3 酮-21-羧酸,γ-内酯。 355· —種製備式(χ_反式)之反式-氧烯二酮之方法 84102-l-960216.doc -207- 1283245
,Rb (X-反式) Ο-CO---ο 中 其 ⑴R3為=〇,R4為R4-l:R4-2其中R4〖及以2之一為^且 尺“及尺4-2之另一個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 (III) R3 為 a-R3_5H_6 其中 Rs-5 為办及 Rw 為 -〇_R32其中^^及尺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i-C3烷基及 及R32與所附接之-0-C-0-—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 之環狀縮酮 (CH2)-(CR33R34)nl-(CH2)_ 其中以為〇或1 ;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及燒基;r4為 -H:-H,R6&r6-5:r6_6,其中r65 及]^6_6之_ 與 起形成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尺“與厌“之另一個 為-H ; (IV) R3 為 a-R3-7:p_R3 8 其中 R3 7 為 及 8 為 -〇-R32其中R31及R32如前述定義;R4*R4-7:R4_8其中 及R4·8之一與R5 —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84102-l-960216.doc -208 - 1283245 鍵’及R4-7與R4-8之另一^固為-H ; R6為-H:-H, 其中R9為: ⑴-H, (2) -0H, (3) -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_Si(-CH3)3, -Si(-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4) -F ; 其中R11為: ⑴=0, (2) -H:-H, (3) a-Ru-i:p-Rii-2其中 R11-1 為: ⑷-Η, (b) -O-Rh-3 其中 R"-3 為: (i) _H, (ii) 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Rll_2為: (a) -H, (b) -〇-Rii_4 其中 Rll-4 為: ⑴-Η, 84102-l-960216.doc -209- 1283245 (η)喪基保濩基其中爽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之一必須為_Η, (4) 汉11-5:汉11-6其中1111-5或心1-6及汉9之一與汉9一起形 成C_9及c-ll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u 5或Rii6*_H, (5) a-Ru.d-Rnj其中R⑴7及化與-。一起形成c_9 及c-ii間之環氧化物及Ru_8為, 其中R17為: ⑴=〇, (2)a_R17-l:p-Rl7-2 其中 R17_A : ⑷-H, (b) -C =C-H y (c) -C eN, ⑷-cec-ch2-o_r17小i其中Rl7-l]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i) _H, (ii) -Sidhb2)3其中Rn小2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C1-C4燒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氫吡喃基, (e) _C eC-CH2_0_(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f) -ch2-ch2-ch2_oh, (g) -CHrCHrCHrCK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84102-l-960216.doc •210- 1283245 (h) -CH2-CH2-CO_CT且其中 R17-2為-〇H ; (3) a-Ri7-3:P_Ri7-4 其中 Ri7-3 為-OH 及 R174 為: (a) -CO-CH3, (b) -CO-CH2-OH, (c) -C0-CH2-0-C0-(CH2)〇.3-CH3 ; (4) a_R17_5H7-6其中R17-ar17-6與附接之碳原予 一起形成含-O-CHr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卜定向 附接在I^7-6且CH2·係以0C-定向附接在Ri7 5 ;
、m设社凡17_7且乐以p-疋向附接在Rp 8 ·
5_員雜環,其中R17^_H或烷基; R17.10 4 -(ch2)1.2-ch=ch2 jl φ (7) a-R17.u:a-R17.12 ; R17-12為-OH ;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1-C4燒基,或 视情況經1或2個 CVCU烷基, Ci-C4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c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84102-l-960216.doc -211 - 1283245 -Η, CkC4烷基, Ci-C4烷氧基, -〇_Si(R)3其中R’s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Cl·。烷基 、-φ、CVC4烷氧基及-qh, -F、-Cl、_Br、_1, _C0-0CH3 及 -CO-Rw其中 Rc_a Ci-C4烷基或 _φ ; 其中Rd係選自下列組群: -H, -CeN, Ci-C1Q烷基; CVC4烷氧基; -CHyORw 其中 u_H4Ci_C4燒基, _CH2_N(Rd-6)2其中兩個Rd·6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VCU烷基, -φ, -CO-Rd-6a其中 1_6&為 Cl_c4烷基或 _φ, -CH2-0_C0-Rd-1其中Rd-1如前述定義, _CH(ORd-i)2其中Rd_i如前述定義且其中兩個Rd-i — 起為: -CH2-CH2-, -ch2_ch2_ch2-, -CH2-C(CH3-)2-CH2- 5 84102-l-960216.doc .212- 1283245 -CHGO-CO-Rd-A其中Rd-1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0-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Sn(Rb-1)3其中Rw如前述定義, 其中 Rd-4 烷基或-φ, -N(Rd·6)2其中Rd-6如前述定義, 其中Rc及Rd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 Ψ: Ει 其中El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H, Ci-C4烷基, -F、_Ch -Br、-I, β〇Ει-ι其中 EN1 為: -Η, C 1 - C 4燒基, 1或 •SiEuEuEw其中&_2、Ευ及Ε1-4為相同或 不同且gCrC4烷基或Cl_c4烷氧基, -S-E“5其中 e1-5sCi-C4烷基或-φ, 其中ε1-5如前述定義, _N(Rci·6)2其中兩個Rd-0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84102-l-960216.doc -213- 1283245 -PWXO-EMh其中Ειι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該方法包括: (1)使式(X-順式)之順式-氧埽二酮
其中 R3、R4、R5、R6、r9、Ru、Rl7、Rb、RjRd 如前 述定義’與選自下列所成組群之異構化觸媒接觸: (a) 具有pKa<^6 2之強酸, (b) 其共軛酸之pKa:^々8之三級胺,及 (c) 其共輛酸之口1(^>約8之三級胺之鹽, ⑷12, (e) (C^C4)3? ^ ⑴ φ3Ρ, (g)加熱至約80°C。 35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5項之製備反式-氧缔二酮(X-反式) 之方法,其中r3、r4、r5&r6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I) R3為=0; R4為 R4-i:R4-2其中 R4-1 及R4-2之一為且 R4-1及R4-2之另一個與R5 —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116為-H:-H ; 84102-l-960216.doc -214- 1283245 (III) R3為a-R3小·β43 6其中r3 5為办及R3日為办r32 其中Rn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_c_〇_ 一起形成式_(CH2)_ (CR33R34)nl-(CH2)-之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n^〇 ; r4 為·Η>Η;汉6為汉6-5:以㈠,其中165及心_6之一與R5 一起形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尺“與尺^之另一 個為-H ; (III) R3為 a_R3巧:p-R3 6其中 r3 5為 _〇士31 及 r3 6為-〇-R32 其中Rn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_c_〇_ 一起形成式-(CH2)_ (CR33R34)nl-(CH2)-之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⑴為丨且!^ 及 R34均為 C!烷基;r^_h:_h ; R6gR6_5:R6-6,其中 r6 5 及R6·6之一與R5 —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6-5與R6-6之另一個為-H。 35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6項之製備反式-氧缔二酮(X-反式) 之方法,其中化3、R4、R5及R6為: (I) R3為=〇; r4*r4_1:R4 2其中r心丨及反仁〗之一為^且 尺^及!^4-2之另一個與r5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116為_H:-H。 35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5 5項之製備反式氧烯二酮(χ_反式) 之方法,其中R9及Rn係: (a) Rii為 R11-5:R116其中 r115或 r116及 r9之一與 r9一起 形成C-9及c-ii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u_54Ru 6為·H, (b) α-Rib7: β_Κ^ 1-8 其中 & 1-7及 r9 與-Q —起形成 C_9 及 Oil間之環氧化物及Ru-8為_H, (c) R9為-Η及Ru為 a-Rn.iHw其中 -〇_ru-3其 84102-l-960216.doc -215- 1283245 中Ru-3為-Η且其中Rn-2為-η。 35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8項之製備反式_氧埽二酮(χ_反式) 之方法,其中r9&ru為·· (a) Ru為 R11-5:Rn_6其中 RU-5或 Rii 6&R9之一與 I一起 形成c-9及c-η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4R"_6為_h。 36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5項之製備反式_氧埽二酮(χ_反式) 之方法’其中Ri7係選自下列組群: (a) oc-lw^-Rw8其中心7_7及Rn-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0-C0-CH2-CH2-之五員内醋,其中CH2-係以心 定向附接在Rn_7且-〇係以β _定向附接在汉17 8 ; (b) =〇 ; ⑷ 〇c-R17_1:P-r17_2其中 R17-l4_CsC_H且其中 U -0H ; (d) .CHC-CHfO-Rn-M 〇 36L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〇項之製備反式_氧埽二酮(χ_反式) 之方法,其中R17係: (a) 其中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0_C0-CH2-CH2-之五員内醋,其中CH2係以α_ 定向附接在汉丨7_7且_0係以β-定向附接在Ri 。 36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5項之製備反式·氧缔銅(χ-反式) 之方法,其中Rb及1^為。 363. 如中請專利範圍第355項之製備反式、氧埽二酮&反幻 之方法’其中Rd為C!燒基。 364·如申請專㈣圍第355項之製備反式_氧缔二嗣&反式) 84102-l-960216.doc -216 - 1283245 <方法’其中該異構化觸媒為強酸。 365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5項之製備反式-氧缔二酮(χ_反式) 之方法’其中該強酸係選自氫氯酸、氳溴酸、氫硤酸、 氫氟酸、硫酸、磷酸、硝酸、三氯乙酸及三氟乙酸所成 之組群。 366·如申請專利範園第365項之製備反式-氧埽二酮反式) 之方法’其中該強酸係氫氯酸。 36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5項之製備反式-氧烯二酮(χ-反式) 之方法,其中該三級胺係選自(Q4N (其中Q3*Ci_C3烷籲 基)、DBU、DBN、DABC0、,比淀、對_二甲胺基吡啶及 咯啶基吡啶所成之組群。 36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7項之製備反式-氧烯二酮(χ_反式) 之方法,其中三級胺為吡啶氫氯酸鹽。 36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S項之製備反式_氧埽二酮(χ_反式) 之方法,其中該反式-氧埽二酮(III-反式)為 17β-羥基-7α-(反式-3’-乙醯氧基丙埽醯基)_娠烷 -4,9( 11)_二缔-3-嗣-21 -叛酸,γ_ 内酿。 370. —種製備式(IV-OH)之羥基化合物之方法
(IV-OH) 84102-l-960216.doc -217- 1283245 其中 (1) R3 為=〇 ; R4為 R4-l:R4-2 其中 R4-AR4-2之一為-Η 且 尺“及尺4-2之另一個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H:-H ; (III) R3 為 a-R3_5:P-R3_6 其中 r3-5 為 _〇-R3i 及 R3 6 為 -O-R32其中Rn及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VC;烷基及 R”及R32與所附接之—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 之環狀縮酮 -(CH2)-(CR33R34)nl_(CH2> 其中⑴為0或1 ;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Ci_C3烷基;R4為 -H’H ’ 116為R6-5:R6-6 ’其中r6 5及r"之—與起形成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與RW之另一個 為-H ; (IV) R3 為 a-R3_7:p-;R3-8 其中 r3 7 為及 為 -〇-R32其中r31&r32如前述定義;R4R47:R48其中 及Rq之一與Rs—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气R4-7與R4-8之另一個為-H ; R6為-Η··-Η ; 其中R9為: ⑴-H, (2) -0H, (3) -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84102-l-960216.doc 218- 1283245 _Si(-CH3)3, -Si(-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4) -F ; 其中Rn為: ⑴=0, (2) -H:-H, (3) a-Rii-rP-Ruj其中 Ru-1g : (a) -H, (b) -O-Rn.3其中 R11-3為: (i) -H, (ii) 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 且其中Ru-2為: (a) -H, (b) -0-Ru.4其中 Rn-4為·· ⑴_H, (η)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Rii-i及Riu之一必須為-H, (4) Rn-5:R11-6其中ru巧或化116及之一與一起形 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 (5) a_Rii-7:P_Rii-8其中 RU-7及 R9與-〇-— 起形成 C-9 及c-ii間之環氧化物及汉11-8為_]^, 84102-l-960216.doc -219- 1283245 其中R17為: ⑴=0, (2)〜R17_1:p-R17-2其中 17]為: (a) , (b) -CeC-H, (c) -CeN, 下列所 (d) -CEC-CHrO-Rp-i]其中 R17]丨係選自 成之組群 ω -η ’ 鲁 (ii) -Si(Ri7-i-2)3 其中 Rl7-l-2為相同或不门 為CVC4境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氫被喃基, (e) -C三C-CH2_0-(羥基保護基),其中幾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f) -CH2-CH2-CH2-OH, (g) -CHrCHyCHrCH羥基保護基),其中幾基保_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O-〇-且其中 R17-2為-0H ; (3) a-Rl7-3:P-Rl7-4 其中 Rl7-3 為-〇H 及 R17-4 為: (a) -CO_CH3, (b) -CO-CH2-OH, (c) -e〇-CH2-〇-CO-(CH2)〇.3-CH3 ; (4) a-Rl7-5:P_Rl7-6其中Rl7-5及Rl7_6與附接之碳原子 84102-l-960216.doc -220- 1283245 起形成含-Ο-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卜定向 附接在Rn_6且CH2·係以α-定向附接在r17 5 ; (5) a-R17_7:p-R17-8其中r17-7及以17 8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_C0-CH2-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 a-定向附接在r1?_7且-〇係以定向附接在; (6) -0-CHCORn-d-CHrCH2-其中與氧之鍵係為 β-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2-)之鍵為 a-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 5-員雜環,其中R17-9為烷基; (7) a-R17.":p_R17_12; R17]〇 為(cj^wCj^cHz 且 Rl7-12 為 _0H ;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fCU烷基,或 视情況經1或2個 C 1 - C 4 基, C1-C4燒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7·2為-H及視情況經一或兩個-〇h取代之燒 基,或製備式(IV-00H)之氫過氧基化合物之方法 84102-l-960216.doc -221 - 1283245 η
(IV-OOH) 其中 R3、R4、R5、以6、R7-2、R9、Rll、Rl7及 Rb如前述 定義,或製備式(V)之雙羰基化合物之方法 □
其中 R3、R4、R5、R6、R9、Rl 1、Rl7 及 Rb如前述定義, 或製備式(VI)之羧酸之方法
(VI) 其中R3、R4、R5、R6、R9、Rll及Rl7如前述定義’或其 混合物’該方法包括: (1)使式(X-順式)之氧晞二酮 -222- 84102-l-960216.doc 1283245
其中R3、r4 _ 、十、八 M ^ y ' Rl1、R17、Rb、Rc及 Rd如前 M疋我,或使式(X-反式)之氧烯二酮
(X-反式) Rb、RjRd 如前 其中 R3、R4、R5、R6、r9、Rll、Ri7 述定義,或其混合物,與: 臭氧在式R^OH之醇(其中R?_2如前述定義)存在下接 觸〇 37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〇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_〇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產物為羥基化合 物(IV-OH) 〇 37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〇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_〇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幾酸 84102-1-960216.doc -223 - 1283245 化合物(νι)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產物為氫過氧基 化合物(IV-ΟΟΗ)。 37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0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ΟΟΗ)、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產物為雙羰基化 合物(V)。 37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0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ΟΟΗ)、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產物為羧酸(VI)籲 37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0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ΟΟΗ)、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產物為羥基化合 物(IV-OH)、氫過氧基化合物(IV-ΟΟΗ)、雙羰基化合物(V) 或幾酸化合物(VI)中兩種化合物之混合物。
37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5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ΟΟΗ)、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產物為羥基化合 物(IV_OH)及氫過氧基化合物(IV-ΟΟΗ)之混合物。 37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0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ΟΟΗ)、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產物為羥基化合 物(IV-OH)、氫過氧基化合物(IV-ΟΟΗ)、雙羰基化合物(V) 或幾酸化合物(VI)中三種化合物之混合物。 84102-l-960216.doc -224- 1283245 378·如申请專利範園第377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ιν-ΟΗ)、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產物為羥基化合 物(IV-OH)、氫過氧基化合物(IV_〇〇H)及羧酸化合物(VI) 之混合物。 37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0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_0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00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產物為羥基化合 物(IV-OH)、氫過氧基化合物gv-OOH)、雙羰基化合物(V)鲁 或叛酸化合物(VI)所有四種化合物之混合物。 380.如申请專利範圍第37〇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_〇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R4、心及心係 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I) r3為=〇; r4Sr41:R4 2其中 R4_aR4 2之—為 ^且 尺“及尺4-2之另一個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_ 之弟一個鍵;R6為"·Η:-Η ; (III) R3為 a-R3_5:p-R3 6其中 r3 5為 _〇_r3i及6為 _〇_Rn 其中尺”及R32與所附接之-〇_c_〇-一起形成式_(CH2)一 (CR33R34)nl_(CH2)_之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⑴為。& 為R6gR6-5:R6-6,其中r6_5&R66之一與 & 一起形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65與R66之另一 個為-H ; (III) R3為 a-R3.5:p_R3 6其中 r3 5為-〇_R3i&R3 6為 _〇_r^ 84102-l-960216.doc -225- 1283245 其中Rn及R32與所附接之一起形成式-(CH2)_ (CRnUnHCH2)-之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⑴為丨且& 及 R34均為 C〗燒基;; R^R6-5:r6-6,其中 r6-5 及R6-6之一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6-5與R6-6之另一個為-H。 38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0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0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r3、r4、r5及心為 參 (I) R3 為=0; R4gR4-1:R4-2 其中 r4 i 及 r4 2 之一為-H且 «^^及义4-2之另一個與Rs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116為-11:-11。 38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0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_〇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化及尺"係選自下列 所成之組群: (a) Rll 為 Rll-5:Rll-6 其中 Rii-5 或化11-6及 R9之一與 R9—起 形成0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 (b) α-R⑴7:β-Ι111-8其中Rn 7及心與-〜一起形成c-9及 C-11間之環氧化物及Rn_84_H, (c) R9為-Η及R"為 a-Rii.rP-Rn z其中 其 中Ru-3為-Η且其中R11-2為-Η。 38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2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ιν-ΟΗ)、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00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84102-1 -960216.doc -226 - 1283245 化合物(νι)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R9&Rii為: (a) Ru為 R11-5:r11-6其中 Ru 5或 Rii 6&R9之一與 &一起 形成C_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以115或1111_6為_H。 38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〇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_〇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幾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係選自下列組群 (a) a-R17-7:p_Rl7-8其中 Ri7 7&Ri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o-co-cHrCH2·之五員内酯,其中(^广係以a_ 定向附接在Rnj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i78 ; (b) =〇 ; (c) a-R17.1:p_Rl7-2其中 R" 7為 _c =C_H且其中 RIM為 -OH ; (d) 〇 385·如申請專利範園第384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_〇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00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Ri7係: (a) 其中Rn_7&Rm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O-CO-CHr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 定向附接在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Km。 386.如申印專利範圍第37〇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_00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口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Rb及尺。為_H。 38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〇項之製備痙基化合物(iv_〇h)、或 84102-l-960216.doc -227- 1283245 氳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烷基。 38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0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R7_2為-H、q及異-C3 〇 38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8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氫 過氧基化合物(IV-OOH)之方法,其中R7-2為-H、q及異_C3 之混合物。 39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0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反應混合物冷卻 至 0〇C。 39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0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反應混合物冷卻 至約-100°C至約-10°c。 39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1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_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反應混合物冷卻 至約-78°C至約-20°C。 39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2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反應混合物冷卻 84102-l-960216.doc -228 - 1283245 至約-50°C。 39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0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步騾(2)期間維持冷 卻。 39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0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臭氧使用臭氧/氧混 合物。 39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0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接觸之進行係使 順式_氧烯二酮(X_順式)或反式-氧晞二酮(X-反式)或其 混合物:(1)與醇R7-2-OH反應,及(2)使步驟(1)之混合物 與臭氧接觸。 39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0項之製備羥基化合物(IV-OH)、或 氫過氧基化合物(IV-OOH)、或雙羰基化合物(V)、或羧酸 化合物(VI)或其混合物之方法,其中該產物為 17β-羥基-7α-(2’-氫過氧基-2’-甲氧基乙醯基)娠烷 -4,9(11)-二烯-3 酮-21-羧酸,γ-内酯。 398. —種製備式(VI)之羧酸之方法 84102-l-960216.doc -229- 1283245 □
其中 ⑴R3為=0 ; R4為R4-l:R4-2其中R41及r4 2之—為且 尺“及尺4-2之另一個與Rs—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H:-H ; (III) R3 為 a-R3小·β-Ι13_6 其中 R3-5 為·〇_R”及尺“為 _ -O-R32其中汉^及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1-C3烷基及 Rn及R32與所附接之-0-C-0-—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 之環狀縮酮 -(CH2HCR33R34)nl-(CH2)- 其中n^〇或1 ;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Η及CrC3燒基;汉4為 Η·_Η,R6為r6-5:r6_6,其中r6 5及6之一與& 一起形成儀^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與汉“之另二個 為-H ; (IV) R3 為 a_R3-7: p-R38其中 r37為 及 is 為 -0_R32其中R31及R32如前述定義;r4為R4_7:Rq其中^7 及R4-8之一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4-7與R4_8之另一個為; 116為; 其中R9為: 84102-l-960216.doc -230- 1283245 ⑴-Η, (2) -OH, (3) -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_Si(-CH3)3, -Si(-CH2-CH3)3, -CO-CH3, -CO-H 及 -SiH(CH3)2, (4) -F ; 其中Rn為: (1) =0, (2) -Η:·Η, (a) -H, (b) -0-Ru_3其中汉11-3為: (i) _H, 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Rll-2為: (a) -H, (b) -0-R11-4其中汉11-4為: ⑴-Η, (ii) 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Rn·2之一必須為_H, 84102-l-960216.doc -231- 1283245 (4) RrnRnj其中之一與r9一起形 成C-9及(Ml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n巧或Rii 6g_H, (5) 其中Ru^R9與_〇_一起形成匕$ 及C-11間之環氧化物及Rii 8為_H ; 其中R17為: ⑴=0, (2)a-R17.1:p-Rl7-2其中 Ri7 i為·· (a) -H, (b) _CeC-H, (c) -C ξΝ, (d) -CEC-CHrO-RaM其中Ri7]]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⑴-Η, (11) -Si(R17-1-2)3其中尺17小2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C1-C4燒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_四氫吡喃基, (e) -C三C-CHrO-(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0 -ch2-ch2-ch2-oh, (g) -CH2-CH2_CH2_〇-(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0-0·且其中 Ri7 2為 _〇H ; (3) a-R17-3:p_R17-4其中 Rn 3為 4為: 84102-l-960216.doc -232- 1283245 (a) -CO-CH3, (b) -CO-CH2-OH, (c) -C0-CH2-0-C0-(CH2)〇.3-CH3 ; (4) a-R17-5f-R17_6其中反17-5及1117-6與附接之碳原予 一起形成含-O-CHy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係以卜定向 附接在R17-6且-CH2-係以a_定向附接在r丨7 5 ; (5) a-R17_7:P-Ri7_8其中1117_7及汉17_8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C0_CH2-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 a-定向附接在R!7·7且-〇係以β-定向附接在Ri7 8 ; (6) -O-CHCORn.+CHrCH2-其中與氧(-〇)之鍵係為 β組態中C-17之4個键之一键,且與伸甲基(CH2_)之鍵為以 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 員雜環,其中r17-9為-H或CVC3烷基; (7) a-Rn-nH?-。; Ri7-i〇 為 _(CH2)i-2-CH=CH2 且 Rn-u為-OH ;該方法包括: (1)使式(II)之7a-經取代之類固醇
其中R71為式(-A1)之分子片段 84102-l-960216.doc -233 - 1283245
(-A1) 或式(-A2)之分子片段:
其中Χβ : @ -S-, -〇-或 -ΝΧμ-且其中Χμ為: -Η, CVC4烷基, -CO-OXw其中 烷基或-CH2-cp, •CO-Xm其中Xw如前述定義, | -CO-φ,其中_φ為在鄰-位上經-CO-CKCVC^烷基)_ 取代, 烷基), _S02-cp其中φ係視情況經1或2個 CVC4燒基, CKC4烷氧基取代;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84102-l-960216.doc -234- 1283245 CVC4烷基, 視情況經1或2個 C 1 - C 4燒基’ c^-cu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c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VC4烷基, CVC4烷氧基, -0-Si(R)3其中R’s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CVC4烷基修 、-φ、CVC4烷氧基及-0H, -F、-Cl、-Br、-I j -CO-OCHA -CORcM其中 Rc-igCVC*烷基或-φ ; 其中R4係選自下列組群: -Η,
C 三Ν, C 1 - C 1 Q 基; (VCU烷氧基; CHyORdq 其中 1^_1為-11或(:1-(:4 烷基, -CH2-N(Rd_6)2其中兩個Rd-6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VC4烷基, φ, -C0-R(i-6a其中 Rd-6a為 C1-C4挺基或-ψ ’ -CHyO-CO-Rd-i其中Rw如前述定義, 84102-l-960216.doc -235 - 1283245 -CHCOR^h其中Rd_ja前述定義且其中兩個Rd-i — 起為: -CH2-CH2-, -CH2-CH2-CH2-, -CH2-C(CH3)2-CH2-, CHGO-CO-Ruh其中Rd-i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0-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Sn(Rb-i)3其中Rb-i如前述定義’ -S-Rd-5 其中 Rd-5 為 基或-Cp ’ -N(Rd_6)2其中Rd-6如前述定義, 其中Re及Rd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 Ψ: E1 其中Ei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H, -CVC4烷基, -F、-Cl、-Br、-I ’ -OEi-i其中 Ει·ι為: -Η, CVC4烷基, φ或 84102-l-960216.doc -236 - 1283245 -SiEuEuEw其中E1-2、Ei.3及丘1-4為相同曳 不同且為C「C4烷基或·CrC*烷氧基, -S-Ei_5其中Ευ為Ci_C4烧》基或-φ, "^-(C^nEu其中Ε1-5如前述定義, - N(Rd_6)2其中兩個Rd-0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義, -PCOXO-Ewh其中El-1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Β) -CEi=M 其中Ει如前述定義,及 其中Μ為: ⑴=0, (2) =Ν-Ε2其中Ε2係選自下列所成組群: -Η, Ci_C4燒基, 含1或2個雙鍵iCl_C4烯基, 含1個參鍵之CrC*炔基, -CO-OEw其中 e2]為 _j^c1-C4烷基, C(E2-1)2_〇E2-2其中E2-i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義及 C 1 - C 4燒基, -φ或 -Si(R)3其中三個尺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羲 -OE2_2其中Ew如前述定羲, 84102-l-960216.doc 237- 1283245 -S-E2_3其中 e2-3為 Cl-C4烷基或 _φ, 其中Ε2_3如前述定義, 義 -N(Rd.6)2其中兩個‘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Si(R)3其中三個r如前述定義; ⑺=C(E2)2其中EA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義, 其中ME2與其所附接之原予—起形成H兄含有3 至5個下列基之5至7員環 -S-, -NXm-其中Xm如前述定義, -CE2=其中E2如前述定義, -C(Rb)2·其中Rb如前述定義 且視情況含有1或2個其 他雙鍵; -C =C-E2 (-C) 其中e2如前述定義; -CH2-CH=CH2 (-D1) -ch=c=ch2 (-D2) -CH2-C = C-H (-D3) 其中R3、R4、R5、化6、R9、Rll及Rl7如前述定義;與選自 下列組群之試劑接觸: (a)在水及其共輛酸之pKa>約8之鹼存在下之鹵 化劑, 84l02-l-960216.doc -238- 1283245 (b) 氧給與劑, (c) 電化學氧化反應, (d) 在水存在下之酉昆, (e) 非醌氧化劑;及 (2) 使步驟(1)之反應混合物與臭氧在式R7 2_〇h之醇 (其中Rw為-H及視情況經一或兩個_〇H取代之烷基) 存在下接觸; (3) 使步騾(2)之反應混合物與氫過氧基脫氧劑接觸 ,及 (4) 使步驟(3)之反應混合物與氧化性斷裂劑接觸。 39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 、R4、R5及R6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⑴R3為=0 ; R4為R4_1:R4-2其中R4 2之—為^且 尺“及尺4·2之另一個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以6為-H:-H ; (III) R3為 α·Ι13_5:β-υ 中 r3 5為-〇礅31及心 6為 _〇 R32 其中Rn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_C-〇_ 一起形成式_(CH2> (CR33R34)nl-(CH2)-之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ηι4〇 ; & 為-h>h; r64r6-5:r6-6,其中R6-AR6 6之―與心一起形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6 5與Rw之另一 個為-H, (III) R3為 oc-R3_5:P-R3-6其中 r3 5為-〇-R3i&R3 6為 _〇 Rn 其中Rn及R32與所附接之一起形成式-(CH2)_ (CRuUnHCH2)-之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⑴為以〜 84102-l-960216.doc -239- 1283245 及 R34 均為 C!烷基;R4g_H:_H; R6*r65:R6-6,其中r65 及R·6·6尤一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6_5與R6_6之另一個為_H。 40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9項之製備羧酸(νι)之方法,其中i 、R4、R5 及 R6為: (I) R3為=〇 ;以4為R4 1:R4 2其中R4 2之—為^且 Rq及R4·2之另一個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弟一個鍵,為-H:-H。 40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 及R11係: (a) Ru為 R11-5:Rn_6其中 Rii^Rii 6&R9之一與 r9一起 形成C_9及C-U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115或116為_H, (b) 其中Ru 7及以9與_〇一起形成C-9及 c-ii間之環氧化物及Ru_8為_H, (c) R9為-Η及Ru為 a-R"]:p_Rll-2其中〜“為 _〇-Rii 3其 中汉11-3為_H且其中R11-2為_h。 4〇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〇1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R9 及R"為: (a) R"為 Ru-^Rna其中反11-5或1111_6及119之一與119一起 形成C_9及C_ll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1111_5或尺116為-11。 40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製備羧酸(vl)之方法,其中 Ri7係選自下列組群: (a) a-R17-7:p_Rl7-8其中 Ri7 7&Ri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〇-CO-CH2-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α_ 84102-l-9602l6.doc -240- 1283245 定向附接在Rl7-7且-Ο係以β-定向附接在R17.8 ; (b) =0 ; (c) a_R17_1:p-R17-2 其中 R11-7 為-C 三 C-H 且其中尺17-2為 -OH ; (d) -C=C-CH2_0_Ri7-i-i 0 4〇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3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 R1 7 係: (a) a_R17-7:p-R17-8其中尺17 7及r1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_0-C0-CH2-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以a_ 定向附接在1117-7且_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178。 40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〇3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加 成物為式(A1)
40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〇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 為-0 -。 4〇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Rb 及Rc為-Η。 4〇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Rd 為C1健基。 4〇9.如申請專利範園第40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Ra 為-H 〇 84102-l-960216.doc -241 - 1283245 4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加 成物為式(Α2)
4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0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Xl 為-〇 - 〇 4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0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Rb 及烷基。 4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〇項之製備叛酸(VI)之方法,其中Rc 為-〇 4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〇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Ra 為-Η。 4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加 成物為(Β) Ra-CE^M (B) 4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加 成物為(C) Ra-C=C-E2 (C) 4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加 成物係選自(Dl)、(D2)及(D3)所成之組群 Ra_CH2-CH=CH2 (D1) Ra-CH=C=CH2 (D2) 84102-l-960216.doc -242 1283245 Ra-CH2_C 三C-Η 4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 給與劑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D3) 法,其中氧 過氧酸, 單感氧接著亞磷酸鹽或硫脲, 三重態氧, 過氧化氫與選自Q4_CO_q5之酮 不同且為 其中Q4及Q5為相同或 經1至9個-C1或-F取代之燒基,且其中 Q4及Q5與其所附接之碳原予一起形成5至7 酮及下式之酮: 員 之環狀
84102-l-960216.doc -243 · 1283245 過氧化氫與甲基三氧代基釕之組合, 三氯乙醯基腈/過氧化氫, 三氯乙醯胺/過氧化氫, DDQ/水, 對-氯舰/水, cp-C(CH3)2_〇-〇H或烷基過氧化氫與含金屬之活化劑組 合’其中烷基係選自C4-C1G烷基且含金屬之活化劑係選自 Τι(異丙氧基)4、過氧鎢磷酸鹽、V〇(乙醯基丙酮酸酯h 及Μ0六羰基所成之組群。 4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氧 給與劑為過氧酸。 4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9項之製備羧酸(νι)之方法,其中過 氧酸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Ο)視情況經1或2個-C1或-Ν02取代之過氧苯甲酸, (b) 式Cn2(Q6)2n2+1-C03H之過氧叛酸,其中η2為1至4且 Q6為-Η、-C1 或-F, (c) 過氧政酸,及 (d) 過氧献酸巍。 421·如申凊專利範圍第398項之製備羧酸(νι)之方法,其中鹵 化劑係選自下列所成組群: 二溴二甲基乙内醯脉, 二氣二甲基乙内醯脲, 二蛾二曱基乙内醯脲, 氯丁二醯亞胺, 84102-l-9602l6.doc -244- 1283245 N-溴丁二醯亞胺, N-碘丁二醯亞胺, 三氯異氰尿酸, 次氯酸第三丁酯, 3_溴_1_氯_5,5-二甲基乙内醯脲。 4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1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鹵化劑為二溴二甲基乙内醯脲。 4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使 用至少一當量之卣化劑。 4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3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使 用約1 · 0至約1 · 〇 5當量之鹵化劑。 4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驗係選自乙酸鹽、碳酸氫鹽、碳酸鹽、丙酸鹽、苯甲酸 鹽、二鹼式磷酸鹽及硼酸鹽所成之組群。 4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鹼為乙酸鹽。 427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醌 係選自DDQ、對-氣醌及鄰-氯醌所成之組群。 4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7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醌 係對-氯醌。 4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非 醌氧化劑係選自 Mn3+、Mn+7、Pb+4、Pd+2、Ru+8、Cr+6、 确酸鈽銨、亞碘醯苯、碘苯雙三氟乙酸鹽、碘苯二乙酸 鹽、三苯甲基氟硼酸鹽所成之組群。 84102-l-9602l6.doc -245- 1283245 430. 如申請專利範園第39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步 驟(2)之反應混合物溫度自約-100°C至約4〇°C。 4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〇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步 驟(2)之反應混合物溫度係冷卻至約-78 C至約*"20°C。 43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1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步 •驟(2)之反應混合物溫度係冷卻至約-50°C。 43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步 驟(2)期間維持冷卻。 43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臭_ 氧》使用臭氧/氧混合物。 43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步 驟(2)之接觸係使步驟(1)之混合物先與醇r7-2-〇H接觸接 著與臭氧接觸而進行。 43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 R7-2為-H、C!及異 _C3。
43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6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 R7-2為-H、C!及異-C3之混合物。 43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氫過氧基-脫氧劑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QiQd其中(^及仏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i-C4燒基, 苯基, 聯—亞硫酸鹽, 亞硫酸鹽, 84102-l-960216.doc -246 - 1283245 硫代硫酸鹽, 四氫遠吩, ((VC4烷基)3亞磷酸鹽, (Ci-C4燒基)3膦, 三苯膦, 亞硫酸氫鹽, 硫月尿, 丁基乙晞基醚, 四甲基乙晞, 鋅及乙酸, 四甲基乙晞及 2 -甲基吹喃。 43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氫過氧基脫氧劑為其中(^及Q2均為(^烷基及脫氧劑為 二甲基硫醚。 44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氧化性斷裂劑係選自下列所成組群: (1) 過氧化氫與選自下列所成組群之羧酸形成劑組合: (a) 加熱, (b) 其共軛酸之pKa約5或以上之鹼, (c) 具有PKa小於約3之酸, (d) 酿化劑及酿化觸媒; (2) KHS05 ; (3) 過氧化氫與選自〇 Γη ^^ 目W-CO_Q5< _,其中卩4及q5為相同 84102-l-960216.doc - 247· 1283245 或不同且為: 經1至9個-Cl或-F取代之Ci_C4烷基, 其中Q4及Q5與其所附接之碳原子一起形成5至?員 之環狀嗣及下式之酮:
(4) 過氧化氫與甲基三氧代基釕之組合, (5) cp-C(CH3)2_〇-〇H或燒基過氧化氫與含金屬之活化 劑組合’其中燒基係選自C4-C1()燒基且含金屬之活化劑 係選自Ti(異丙氧基)4、過氧鶏磷酸鹽、v〇(乙酿基丙酮 酸酿)2及Mo六羰基所成之組群; (6) 選自下列所成組群之過氧酸: (a)視情況經1或2個-C1或-N02取代之過氧苯甲酸, 84102-l-960216.doc -248- 1283245 (b) 式Cn2(Q6)2n2+1-C03H之過氧羧酸,其中n2為1至4 且。6為 _H、_C1 或-F, (c) 過氧酞酸,及 (句過氧酞酸錳。 44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〇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氧化性斷裂劑係: (1)過氧化氫與羧酸形成劑。 44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1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酸形成劑為驗。 44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2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驗為選自氳氧化物、碳酸氫鹽及碳酸鹽所成組群之無機 驗及選自(Q3)3N (其中()3為CVC3烷基)、DBU、DBN、 DABCO、吡啶及對-二甲胺基吡啶所成組群之有機鹼。 44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3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鹼為碳酸氫鹽。 44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1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羧酸形成劑為酸。 44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酸係選自氫氯酸、硫酸、磷酸、硝酸及式Rn_CO〇H ( 其中1^-ι為-Η及視情況經1至3個-Cl及-F取代之CkG烷 基)所成之組群。 44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6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酸為甲酸及三氟乙酸。 44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1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84102-l-960216.doc -249- 1283245 幾酸形成劑為醯化劑。 44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醯化劑係選自RwCO-O-CO-R酸-2所成之組群,其中R酸-2 為-H、視情況經1至3個-C1及-F及-φ取代之CrCs烷基。 45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9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醯化劑為乙酸酐或三氟乙酸酐。 45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羧酸(VI)為 17β-羥基娠烷-4,9(11)-二晞-3-酮 _7α,21-二羧酸,γ-内 酯。 452· —種製備式(VI)之羧酸或其鹽之方法
(VI) 其中 ⑴R3為=〇,R4為R4-l:R4-2其中R4-1及R4-2之一為-H且 R4-i及R4·2之另一個與rs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_H>H ; (III) R3 為 a-R3_5: p-R3-6 其中 r3 5 為-〇_尺31及^^ 6 為 -O-R32其中汉^及汉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i-C3烷基及 Rn及R32與所附接之-0-C-0-—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 84102-l-960216.doc -250- 1283245 之環狀縮酮 -(CH2HCR33R34)nl-(CH2)- 其中ηι為0或1 ; 其中Rn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C1-C3烷基;以為 R6為R6-5:R6-6,其中R6-5及尺6-6之一與1^5—起形成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键,及R6-5與尺6-6之另一個 為-H ; (IV) R3 為 OC-R3-7: β-Ιΐ3-8 其中 R3-7 為-O-R31 及尺3_8為 -0-R32其中R31及R32如前述定義;R4為R4-7:R4-8其中R4-7 及R4·8之一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键,及R4-7與R4_8之另一個為-H ; 116為_Η··-Η ; 其中R9為: ⑴·Η, (2) -OH, (3) -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Si(-CH3)3, -Si(-CH2-CH3)3, -CO-CH3, - CO-H 及 _SiH(CH3)2, ⑷_F ; J 其中Ri 1為: (1) =0, 84102-l-960216.doc -251 - 1283245 (2) -H:_H, (3) 其中心^為: (a) -Η, (b) -O-Ru-3 其中 Ru_3 為: (0 -H, (基保遵基其中經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Rll-2為: (a) _H, (b) _0-R11-4其中汉114為: ⑴_H, (ii)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之一必須為_H, (4) Rll-5.Rll-6 其中 Ru-5 或 Rll-6 及 R9之一與 R9—起 形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u-54Rib6&_H, (5) a-Rn-7.P_Rii.8其中Riu及汉9與_〇 —起形成 C-9及C-11間之環氧化物及r11-8為_H, 其中R17為: ⑴=〇, (2) 06-1^7-1:3^17-2 其中 Ri7-1 為: (a) -H, (b) _C 三C-H, (c) -CeN, (d) -CEC-CHrO-R^M其中Rl7M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84102-l-960216.doc 252· 1283245 (i) -Η, (ii) -Si(R17+2)3其中Rn小2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C 1 - C 4燒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_四氫吡喃基, (e) -C=C-CH2-〇-(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f) "CH2-CH2-CH2-OH j (g) -CH2_CH2-CH2_0_(幾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O-〇-且其中 r17 2為·〇Η ; (3) a-R17_3:p-R17-4其中 R17-3為 4為: (a) -CO_CH3, (b) -CO-CH2-OH, (c) -C0-CH2-0-C0-(CH2)〇.3-CH3 ; (4) oc-Rn.rP-Ra6其中Rn_5&Ri7 ^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O-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係以^定向 附接在R17-6且-CH2·係以a-定向附接在r17 5 ; (5) a-R17_7:p-R17_8其中 R17-7&Rl7-8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_o-co-ch2-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 a-定向附接在Rn_7且-0係以β_定向附接在8 ; (6) -Ο-(:Η(ΟΙ117-9)_0:Η2-(:Η2-其中與氧(〇)之鍵係為 β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2_)之鍵為α 組悲中C-17之4個键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5_ 84102-l-960216.doc -253 - 1283245 員雜環,其中R17-9為烷基; (7) a-Ri7-ll:p-Rl7-12 ; Rl7-10 為-(CH2)l-2-CH=CH2 且 Rl7-12 為-OH ;該方法包括: (1)使式(II)之7a-經取代之類固醇
或式(-A2)之分子片段
其中: -S-, -0 -或 -NXm-且其中Xm為: -H, C1- C4規基’ 84102-l-960216.doc -254- 1283245 -CO-OXu其中 Xi-2為 CVC4烷基或-CH2-cp, -CO-Xw其中Xu如前述定義, -CO_cp’其中_cp為在鄰·位上經- C0-0-(Ci_C4坑基) 取代, -SCVCCVCs烷基), -S02-cp其中φ係視情況經1或2個 CVC4烷基, Ci-Q烷氧基取代;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 1 - C 4 基, 視情況經1或2個 CVC4烷基, Ci-cu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c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1-C4姨i 基’ (VCU烷氧基, -0-Si(R)3其中R’s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CKC4烷基 、-cp、Ci-C4燒氧基及-〇Η ’ -F、-Cl、-Br、-I ’ -CO-OCHA -CO-Rm其中 烷基或-φ ; 其中R4係選自下列組群 84102-l-960216.doc -255 - 1283245 -Η, -C 三Ν, CVCw烷基; C 1 - C 4挺氧基; -CHrORw其中Rd-i為七或匕-匕烷基, -CH2_N(Rd-6)2其中兩個Rd·6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1-C4挺基, -cp , -C0-Rd-6a其中 Rd_6a為 C1-C4燒* 基或-φ, -CH2-〇-CO-R(i-l其中Rd-1如前述定義, -CI^ORcm)2其中Rd-i如前述定義且其中兩個 起為: -CH2-CH2-, -CH2-CH2-CH2-, -CH2-C(CH3)2-CH2-, -CH(-0-C0-Rd-i)2其中Rd]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0-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Sn(Rb-i)3其中Rb-i如前述定義, -S-Rd_5其中^_5為燒基或, -N(Rd_6)2其中Rd_6如前述定義, 其中Rc&Rd與其所附接之原子—起%成^ 84102-l-960216.doc -256- 1283245 本: Ei ^、中El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 _CpC4烷基, -F、,C1、-Br、-I, _〇Ei]其中Em為: _H, % C 1 - C 4燒基, -φ或 -SiEwEuEw其中Ew、Ew及Ew為相同或 不同且為Ci-C4燒基或-Ci-C4燒氧基, -S-Ew其中烷基或-φ, -SJCOnEu其中Ε1β5如前述定義, -N(Rd·6)2其中兩個Rd-0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義, 4(0)(04^)2其中Em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CEi^M (-B) 其中E!如前述定義,及 其中Μ為: (1) =0, 84102-l-960216.doc -257- 1283245 (2) =N_E2其中E2係選自下列所成組群: -Η, CrG烷基, 含1或2個雙鍵之(^_(:4烯基, 含1個參鍵之(^-(:4炔基, -CO-OEw其中 烷基, -CCE2·1)2-0^-2其中Ε2-ι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逑定義及 其中E2_2為 cvcu烷基, -φ或 -Si(R)3其中三個r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義, -OE2-2其中Ε2·2如前述定義, -S-E2-3其中 Ε2_3為 C1-C4燒基或-φ, -S-(〇)i_2-E2_3其中Ε2-3如前述定義, -N(Rd_6)2其中兩個R6d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義, -Si(R)3其中三個R如前述定義; (3) =C(E:〇2其中e2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義, 其中E!及E2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含有3 至5個下列基之5至7員環 -0-, -ΝΧ1β1-其中Xu如前述定義, 84102-l-960216.doc -258 - 1283245 _CE2=其中E2如前述定義, -C(RbV其中Rb如前述定羲且视情沉含有i或2個其 他雙键; -CeC-E2 (-C) 其中e2如前述定義; -ch2-ch=ch2 (-D1) -ch=c=ch2 (,D2) -CH2-C = C-H (-D3) 其中 R3、R4、R5、R6、R9、 汉11及R17如前述定義;與 (1) 與臭氧在式Rw-OH之醇(其中尺7 2為及視情況經 或兩個-0H取代之C1-C4燒基)存在下接觸; (2) 使步驟(1)之反應混合物與氫過氧基脫氧劑接觸,及 (3) 使步驟(2)之反應混合物與氧化性斷裂劑接觸。 45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2項之製備幾酸(νι)之方法,其中^ 、IU、R5及&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⑴r3為=〇; r44r4-1:R4 2其中心丨及心〗之一為 尺“及R4-2之另一個與Rs—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4_h:-h ; (III) R3為 ocHR3-6其中 R3 5為 _〇劣31及1_6為 〇_知 其中R31及R32與所附接之办⑼·—起形成式_(CH2)_ (CR33R34)nl-(CH2)々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η〗為1 為R^r6-5:r6.6 ’其中R6 5及之—與r厂起形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15與1_6之另一 個為-H ; 84102-l-960216.doc 259- 1283245 (in) R3為 oc_R3-5:p_R3 6其中 R3 5為 _〇 Rn&R3 6為 o Rn 其中Rn及R32與所附接之_〇<_〇_ 一起形成式_(CH2)-(CR33R34)nl-(CH2)-之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⑴為以〜 及〜均為q燒基;RmR4R6 5:R6 6,其中r6 5 及R6-6冬一與Rs—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6-5與R6-6之另一個為_H。 45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3項之製備羧酸之方法,其中& 、R4、R5 及 R6為: ⑴ R3 為=〇; R4SR4-l:R4-2 其中 R4_AR4-2 之一為-Η 且 RhSR4·2之另一個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弟一個鍵,為-H:-H。 45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2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h 及R11係: (a) Ru為 R11-5:R11-6其中 Rii_4Rii jR9之一與 &一起 形成C-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u-5或Ru-6*-H, (b) a_Rll-7:P-Ru-8其中 Rn_7及 R9與— 起形成 C-9及 C-11間之環氧化物及Ri18為_h, (c) R9為-Η及Ru為 a-Ru]}Rll-2其中 Ru i為,〇-Rii 3其 中尺11-3為_H且其中化11-2為_h。 45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r9 及Ri 1為: (a) 1^為 R11-5:Rn_6其中 Rll^Ru 6&r9之一與 &一起 形成C-9及C_ll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尺115或1111-6為_11。 45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2項之製備叛酸(VI)之方法,其中 84102-l-960216.doc •260 · 1283245 Rl7係選自下列組群: (a) a-R17-7:P_Ri7-8其中 R17_7&Ri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O-CO-CHr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 定向附接在Rm且-0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i7 8 ; (b) =0 ; (c) a-RmHw其中汉11-7為_c =C_H且其中為 -OH ; (d) -CeC-CH2_0-Ri7-i-i 〇 45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7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 Rl7係·· ⑷其中{^巧及心7·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0-C0-CH2-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a_ 定向附接在R17·7且_0係以β-定向附接在R178。 45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2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加 成物為式(A1)
(A1) 46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9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Xl 為-0 - 〇 46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9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1 及Rc為-H。 46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9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Rd 84102-l-960216.doc -261 · 1283245 為q燒基。 46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9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Ra 為-Η。 46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2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加 成物為式(Α2)
46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4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 為 _0_ 〇 > 46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4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Rb 及Rd為Ci燒基。 46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4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Rc 為-Η 〇 46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4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Ra 為-Η。 46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2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加 成物為(Β) Ra-CEi=M (B) 47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2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加 成物為(C) Ra-C=C-E2 (C) 47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2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加 84102-l-960216.doc -262- 1283245 (Dl) (D2) (D3) 成物係選自(Dl)、(D2)及(D3)所成之組群 Ra-CH2-CH=CH2 Ra-CH=C=CH2 Ra-CH2-C=C-H 47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2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步 驟(1)之反應混合物溫度自約- l〇〇°C至約40°C。 47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2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步 驟(1)之反應混合物溫度係冷卻至約-78°C至約-20°C。 47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3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反 應混合物溫度係冷卻至約-50°C。 47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2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步 驟(1)期間維持冷卻。 47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2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臭 氧使用臭氧/氧混合物。 47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2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步 驟(1)之接觸係使7α-經取代之類固醇(π)先與醇r72-〇h 接觸接著與臭氧接觸而進行。 47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2項之製備羧酸(νι)之方法,其中 尺7-2為-H、C!及異_C3。 47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 R7-2為、C!及異_c3之混合物。 480·如申請專利範園第452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氯過氧基-脫氧劑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QiQj其中(^及卩2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84102-1 -960216.doc -263 - 1283245 (VC4烷基, 苯基’ 聯二亞硫酸鹽, 亞硫酸鹽, 硫代硫酸鹽, 四氫碟吩, (C1-C4挺基)3亞磷酸鹽, (Ci-C4^ 基)3 腾, 三苯膦, 亞硫酸氫鹽, 硫月尿, 丁基乙缔基醚, 四甲基乙晞, 鋅及乙酸, 四甲基乙烯及 2 -甲基咬喃。 48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0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氫過氧基-脫氧劑為其中(^及(32均為(^烷基及脫氧劑為 二甲基硫酸。 48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2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氧化性斷裂劑係選自下列所成組群: (1)過氧化氫與選自下列所成組群之羧酸形成劑組合: (a) 加熱, (b) 其共輛酸之pKa約5或以上之鹼, 84102-l-960216.doc -264 - 1283245 (c) 具有pKa小於約3之酸, (d) 醯化劑及醯化觸媒; (2) khso5 ; ⑺過氧化氫與選自Q4_C()_Q5之酮,其中⑽Q5為相同 或不同且為·· 經1至9個_ci或-F取代之Cl-c4烷基, 其中Q1及Q2與其所附接之碳原子一起形成5至7員 之環狀酮及下式之酮:
crc12烷基crc12烷基 及 CH, .CH
ch2 0 ?/\ 3 84102-l_960216.doc -265 - 1 過氧化氫與甲基三氧代基釕之組合, 2 cp-C(CH3)2-0-〇H或烷基過氧化氫與含金屬之活化 劑組合’其中烷基係選自CVCw烷基且含金屬之活化劑 1283245 係選自Ti(異丙氧基)4、過氧鎢磷酸鹽、VO(乙醯基丙酮 酸酯)2及Mo六羰基所成之組群; (6)選自下列所成組群之過氧酸 (a) 視情況經1或2個-C1或-N〇2取代之過氧苯甲酸, (b) 式Cn2(Q6)2n2+i-C03H之過氧叛酸,其中n2為1至4 且 Q6為-Η、-C1 或-F, (c) 過氧酞酸,及 (d) 過氧酞酸錳。 48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2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氧化性斷裂劑係: (1)過氧化氫與羧酸形成劑。 48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3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羧酸形成劑為鹼。 48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4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驗為選自氫氧化物、碳酸氫鹽及碳酸鹽所成組群之無機 鹼及選自(Q3)3N (其中Q3為CrC3烷基)、DBU、DBN、 DABCO、吡啶及對·二甲胺基吡啶所成組群之有機鹼。 48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驗為碳酸氫鹽。 48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3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羧酸形成劑為酸。 48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7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酸係選自氫氯酸、硫酸、磷酸、硝酸及式Rn—COOH(其 中汉“為-H及視情況經1至3個_C1及-F取代之CrCg燒基) 84102-l-960216.doc -266- 1283245 所成之組群。 48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酸為甲酸及三氟乙酸。 49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3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羧酸形成劑為醯化劑。 49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0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酉盤化劑係選自r^2_C〇-〇-CO-R酸-2所成之組群,其中R^2 為-Η、视情況經1至3個-(:1及4及_(()取代之(::1-(:3烷基。 49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0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酿化劑為乙酸酐或三氟乙酸酐。 49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2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羧酸(VI)為 17β_ 羥基娠烷-4,9(11)-二晞 _3_ 酮 _7α,21-二羧酸,γ-内 酯。 49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2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羧酸(VI)係接受具有ρΗ小於約5之反應介質以獲得武 (VII)之雙内酯
.(VII) 其中R2、R3、R4、r9、ru及R17如前述定義。 84102-1 -960216.doc -267- 1283245 49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4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反應介質含水且pH小於約5。 49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反應介質含有pKa小於約2之強酸或催化量之鹼。 49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6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羧酸(VI)與含水之酸反應。 49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7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酸 存在量為催化量至過量。 499·如申請專利範園第497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酸係選自氟磺酸、氣磺酸、苯磺酸、對-甲苯磺酸、甲烷 磺酸、三氟甲烷磺酸、三氟乙酸、三氣乙酸、氫氯酸、 硫酸、磷酸及硝酸所成之組群。 50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9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酸為苯磺酸、對-甲苯磺酸或甲烷磺酸。 501· —種製備式(VI)之羧酸之方法 D
(VI) 其中 (I) R3 為=〇 ; R4為 R4 1:R4 2其中 r4 AR4 2之一為 Η且 尺“及以4-2之另一個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 84102-l-960216.doc -268- 1283245 (ΠΙ) R3 為 〇C-R3小·β-Κ3·6 其中 R3-5 為-〇-R31 及 R3 6 為 -〇-R32其中及尺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i-C3烷基及 Rn及R32與所附接之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 之環狀縮酮 -(CH2HCR33R34)nl-(CH2)_ 其中n^O或1 ; 其中R33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燒基;h為 H ~為“’其中R65及R"之一與R5一起形成φ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6』R66之另一個 為-H ; ()R3 為 am.8 其中 r3.7 為·〇_ιι31 及 r3.8 . -0-R32其中R3M32如前述定義;R44R4為其中I 及R“之H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 鍵’及R4.7與R4.8之另一個為_H;〜為H 其中r9為:
(1) -H, (2) -OH, (3) _〇_(羥基保護基)其 成之組群: 中趣基保護基係選自下列所 _Si(-CH3)3, -Si(-CH2_CH3)3, -CO-CH3, -CO-H 及 84102-l-960216.doc •269 - 1283245 -SiH(CH3)2, (4) _F ; 其中Rn為: (1) =0, (2) _H:-H, (3) a-Rii_i:p-Rii_2其中 Rii.i為: ⑷-H, (b) -O-Rnj其中 Rn.3為: (i) -H, (ii) 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Rn-2為: (a) -H, (b) -0-Rii-4 其中 Rll-4 為: (i) -H, (ii) 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基如前述定義 ’但條件為Rll-l及Rll-2之一必須為-H, (4) 尺11-5:心1-6其中1^11-5或1^11-6及以9之一與尺9一起形 成c-9及c-ii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Rll-ptRll_6*-H, (5) a-RujUu其中汉11-7及汉9與〇一起形 成C-9及C· 11間之環氧化物及1111-8為-η, 其中Rl7為: ⑴=〇 ; (2) a-Ri7-lH7-2 其中 Rl7-1 為: (a) -H, 84102-l-9602l6.doc -270- 1283245 (b) -CeC-H, (c) -CeN, (d) 其中Ri7]]係選自下列所 成之組群 ⑴-Η, (ii) -Si(R17小2)3其中R17小2為相同或不同且 為Ci-C4燒基, (iii) 1-乙氧基乙基, (iv) 2-四氫吡喃基, 0) -CeC-CH2-0-(羥基保護基),其中羥基保護 基如上述定義, (f) _ch2_ch2-ch2_oh, (g) -CH2-CH2_CH2-〇-(經基保護基),其中羧基保 護基如上述定義, (h) -CH2-CH2-CO-Cr且其中 R17_2為-0H ; (3) a-R17-3:p-R17-4其中 r17 3為 _〇Ιί&ΚιΆ : ⑷-co_ch3, (b) -p〇_CH2-OH, (c) -C0-CH2-0-C0-(CH2)〇.3-CH3 ; (4) a-RmP-Ra6其中心”及心7 6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O-CHr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卜定向 附接在尺17-6且_CH2-係以a-定向附接在5 ; (5) a-R17-7:p-R17-8其中Rl7-7及尺178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O-CO-CHrCHr之五員内酯,其中CH:r係以 a-定向附接在Rn·7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8 ; 84102-l-960216.doc -271- 1283245 (6) -O-CHKORp.+CHrCH2-其中與氧(_〇)之鍵係為 β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2_)之鍵為以 組態中C-17之4個键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 員雜環,其中Rl7-9為-Η或CVC3烷基; (7) a-R17-U:p_R17.12; r17,為-(CH2)i-2_ch==CH2 且 Ri7-i2為-OH ;該方法包括: (1)使式(X-順式)之順式-氧埽二酮:
(χ_順式) 或使式(X-反式)之反式-氧烯二酮
(X-反式) 或其混合物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i-C4烷基或 84102-l-960216.doc 272- 1283245 視情況經1或2個 Cl_C4燒基, C1-C4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c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i-C4燒基, C^C4烷氧基, -〇-Si(R)3其中r’s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烷基 、-Φ、Ci-CU燒氧基及_qh, -F、-Cl、_Br、-I, -C0_0CH3 及 -CO-Rc」其中Rc ^Ci_C4烷基或呷; 其中R4係選自下列組群 -H, -CeN, CVCw烷基; C1-C4規氧基; -CHrORw其中 Rd ^-]H^ Cl_C4烷基, -CH2_N(Rd·6)2其中兩個Rd 6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VC4烷基, -φ, -CO-Rd.6a其中以^為燒基或-φ, -CI^-O-CO-Rd」其中Rd-1如前述定義, -CH(ORcm)2其中Rd-1如前述定義且其中兩個Ru — 84102-l-960216.doc -273 - 1283245 起為: -CH2-CH2-, -CH2-CH2-CH2-, -CH2-C(CH3)2-CH2-, -CHGO-CO-RcMh其中Rd-i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0-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SWRwh其中Rw如前述定義, -S_Rd-5 其中 Rd-5為 C1-C4挺基或-cp, -N(Rd-6)2其中Rd-6如前述定義, 其中Rc&Rd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
其中Ei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H, -CVC4烷基, -F、-Cl、-Br、-I ’ -ΟΕμ其中Em為: -Η, CVC4烷基, -φ或 -SiEi_2Ei-3Ei_4其中 Ei_2、El-3 及 Ει_4為相同或不同 84102-l-960216.doc -274- 1283245 且為C1-C4挺基或_Ci_C4燒氧基, •S-Eu其中Ει_5為C1-C4燒基或-φ, -8-(0)1-2-£^_5其中Ε1-5如前述定義, -N(Rd_6)2其中兩個Rw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義, -PCOKO-Euh其中Em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且其中R3、R4、R5、R6、R9、Rn、Rl7如前述定義;與氧 化性斷裂劑接觸。 5〇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〇1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R3 、R4、R5及Re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I) R3為=0 ; R4為R心1:R4-2其中r4 i及r4 2之一為^且 尺4-1及Rq之另一個與Rs—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 (III) R3為 a-R3-5:P_R3.6其中 r3_5為 _〇-R3i及r3 6為 _〇 其中及Rn與所附接之-0-C-0 —起形成式_(CH2)· (CR33R34)nl-(CH2)-之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為〇 ; h 為-Η·_Η , R6為R6-5:R6_6,其中r6 5及以6 6之_與& 一起形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6 5與Rw之另一 個為-H ; (in) R3為 oc-R3.5}R3_6其中 R3-5為办R31 及Rs 6為办R32 其中Rn及Rn與所附接之-0-C_0一起形成式_((:Η2> (CR33R34)nl-(CH2)-之6原子之環狀縮@同,其中⑴為“— 及R34均為c!燒基;r^_h>h ; 116為化6巧:r6 6,其中r6 5 及Rw之一與rs—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84102-l-960216.doc -275- 1283245 鍵’及R6_5與R6-6之另一個為-Η。 5〇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1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 及R11係: (a) Ru為 R11-5:Rn-6其中以115或11116及]^9之一與119一起 形成C_9及C-11間之第二鍵且另一個汉11_5或1111-6為_11, (1))〇6-1111-7:0-1111-8其中1^11_7及义9與-〇_一起形成(3_9及 C-11間之環氧化物及1^11-8為, (c) 119為 _H及R"為 〇c_R11-1:p_Rll-2其中 Ru_4 _〇-Ru 3其 中Rii-3為-H且其中Rn.2為-H。 50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1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 尺17係選自下列組群: (a) a-R17_7:p_R17-8其中 R17_7&r17-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_0-C0-CH2-CH2_之五員内酉旨,其中ch2-係以〇c_ 足向附接在R17-7且0係以β-定向附接在r17 8 ; (b) =〇 ; (c) a-Rnip-Riw其中 R11-7為 _c eC-H且其中 r17-2為 -OH ; (d) -C=C-CH2-0_Ri7_i-i 0 50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1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以 及Re為-Η。 50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1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以 為C1燒基。 50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1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氧化性斷裂劑係選自下列所成組群: 84102-l-960216.doc -276- 1283245 ⑴過氧化氫與選自下列所成組群之幾酸形成劑,且人 (a)加熱, 、口 (b) 其共軛酸之pKa約5或以上之驗, (c) 具有pKa小於約3之酸, (d) 醯化劑及醯化觸媒; (2) KHS〇5 ; 其中Q4及Q5為相同 (3)過氧化氫與選自Q4_c〇-Q5之酮 或不同且為·· 經1至9個_Cbt_F取代之烷基, 八中Q4及Qs與其所附接之碳原子一起形成5至7員 之環狀酮及下式之酮: 及 〇
crci2燒基 crci2烷基
84102-l-960216.doc -277- 1283245 (4) 過氧化氫與甲基三氧代基釕之組合, (5) cp-C(CH3)2-〇-〇H或烷基過氧化氫與含金屬之活化 劑組合,其中烷基係選自C4_ClG烷基且含金屬之活化劑 係選自Ti(異丙氧基)4、過氧鎢磷酸鹽、V0(乙醯基丙酮 酸酯)2及Mo六羰基所成之組群; (6) 選自下列所成組群之過氧酸: (a) 視情況經1或2個_C1或-N02取代之過氧苯甲酸, (b) 式Cn2(Q6)2n2+1-C03H之過氧羧酸,其中112為1至4 且 Q6為-Η、-C1 或-F, (c) 過氧欧酸, (d) 過氧酞酸錳。 5〇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7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氧化性斷裂劑係: (1)過氧化氫與羧酸形成劑。 5〇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羧酸形成劑為鹼。 5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9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驗為選自氫氧化物、碳酸氫鹽及碳酸鹽所成組群之無機 驗及選自(Q3)3N (其中(^3為Ci-Cs烷基)、DBU、DBN、 DABCO、吡啶及對-二甲胺基吡啶所成組群之有機鹼。 5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0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鹼為碳酸氫鹽。 5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羧酸形成劑為酸。 84102-l-960216.doc -278- 1283245 5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2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酸係選自氫氯酸、硫酸、磷酸、硝酸及式R^r COOH (其 中尺^為-H及視情況經1至3個-C1及-F取代之烷基) 所成之組群。 5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3項之製備羧酸之方法,其中該 酸為甲酸及三氟乙酸。 5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8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羧酸形成劑為醯化劑。 5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5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醯化劑係選自R酸.2-C0-0-C0-R^2所成之組群,其中11酸.2為 -H, 視情況經1至3個-C1及-F及-φ取代之CrCs烷基。 5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6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其中該 醯化劑為乙酸酐或三氟乙酸酐。 518. —種製備式(CII)之Δ9(11Μ7-内酯之方法
其包括: (1)使式(CI)之ll〇c-羥基類固醇: 84102-l-960216.doc -279- 1283245
(Cl) 與式(C VI)之N-氟烷基胺試劑接觸 F F F-C--C--Η (CVI)
其中: Z1為CKC4烷基; 4為CrC4燒基且其中Zi及Z2與所附接之氮原子一起 形成選自咯啶基、哌畊基、哌啶基及嗎啉基所成組群之 5-或6-員雜環; Z3為-F或-CF3。 5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8項之製備Δ9(11)-17-内酯(CII)之方馨^ 法,其中Z1&Z2*C1-C3烷基。 5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9項之製備Δ9(11)-17-内酯(CII)之方 法,其中烷基。 5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9項之製備内酯(CII)之方 法,其中21及22為(:2烷基。 5之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1項之製備Δ9(11)-17-内酯(CII)之方 法,其中Ν-氟烷基胺(CVI)為>1-(1,1,2,3,3,3)六氟丙基)二 84102-l-960216.doc -280 - 1283245 乙基胺。 5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0項之製備Δ9(11)-17-内酯(CII)之方 法’其中Ν-氟燒基胺(CVI)為1,1,2,2_四氟乙基-Ν,Ν-二甲 基胺。 524·—種製備△γΐΐ)-類固醇(CV)之方法
(CV) 其中W5為: (1) 不存在,在C4及C5之間有雙鍵; (2) 臀6為w6-1:W6.2其中W6-aw6.2與W5—起形成其所 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鍵且WhKWq之另一個為-H ; (3) W5為 a_cnW7為 a_W7_i:p_W7-2其中 w7 ^_c〇_ 而 與以…組態鍵結至c_5位置之氧原子以及以…組態鍵結 至C-7位置之羰基形成内酯(_〇<〇_),界72為_H ; 其中1為: (1) -H:-H ; (2) 為W6-3:W6-4其中W6_3及W6_4之一與w5—起形成 〇5及(:_6間之雙鍵,及W6 3及W6·4之另一個為_H ; (3) 為 W6-3:W6_4且 W7為 W7-3:W7-4其中 W6-3及 w6_4之一 ’、7 3戍W7-4之一 一起形成C-6及C-7間之雙鍵,及 及W6-4之另一個為-Η,及w7_3及W7-4之另一個為_H ; 84102-l-960216.doc -281 - 1283245 其中w7為= (1) a-W7-5:P-W7-6其中 R7-5為: (a) -Η, (b) -CeN, (c) -CeC-H, (d) -CH=CH-CH3, (e) -CO-OH, (f) -CO-OW7.5A其中 W7_5A* : (i) CVC4烷基, (ii) 視情況經1至3個CVC3烷基、-F、-C卜-Br 、-1、Ci-C^烷氧基取代之-φ, (g) 視情況經 1至 3個(:1-(:3烷基、-F、-α、-Br、-I 、CrCs烷氧基取代之-φ, (h) -CO-SW7_5A,其中W7_5A如前述定義, (i) -C0_CH=CH_0-C0-W7_5A,其中 W7-5A如前述 定義, (j) -CO-CO-H, (k) -CH2-N02, ⑴-S-CO-W7-5A,其中W7-5A如前述定義, (m) 5-甲基咬喃-2-基, (η) 5-第三丁基咬喃-2 -基’ 及 W7-6為-Η ; (3) a-W7_7:P-W7-8其中 W7_7為-H及 W7_8為: (a) -H, 84102-l-960216.doc -282 - 1283245 (b) -O-CCKCi-Q烷基), (c) -0-C0-0W7-8A其中 W7_8A為: (i) CVC4烷基, (ii) 視情況經1至3個CVC3烷基、-F、-Cl、 ”1、CrC3烷氧基取代之-φ, (iii) 視情況經1至3個(:1_(:3烷基、-F、…Cl、 一1、CrC3燒氧基取代之-CH2_cp ;該方法包括: (1)使1 Ια-經基類固醇(CIV):
(CIV) 其中、W6及W?如前述定義,與式(CVI)之N—氟烷基胺 試劑接觸 ^
(CVI) 其中: Ζι為C1-C4挺基; 4為Cl-C4烷基且其中Ζι及Z2與所附接之氮原子 形成選自㈣基、㈣基、㈣基及料基所成组群之 5-或6 -員雜環; 84102-l-960216.doc •283 - 1283245 z3為-F或-CF3。 5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4項之製備△γη、類固醇之方 法’其中Z1&Z2*C1-C3烷基。 5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5項之製備△γη、類固醇之方 法’其*Z1&Z2*C1烷基。 5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5項之製備Δ9⑴L類固醇(cv)之方 法,其中Z1&Z2*C2烷基。 5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7項之製備Δ9(11)-類固醇(cv)之方 法,其中N-氟烷基胺((^^為沁^丄^乃六氟丙基): 乙基胺。 5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6項之製備Δ9(ιυ_類固醇(cv)之方 法,其中N-氟烷基胺((^1)為1,1,2,2_四氟乙基_队1^二甲 基胺。 530·如申請專利範園第524項之製備類固醇(cv)之方 法’其中該類固醇A_環為
(A-環) 其中: (1) 為_H:-H或\\^為WuWw及|2為 Wz/Ww其中臂^或Ww與Ww或W2-2之——起形成其 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鍵及賈“或Wl-2另一個或W2 ^ 或W2-2之另一個為_H ; w3為:=〇 ; w4為冒“:冒“其中w 84102-l-960216.doc -284- 1283245 及W4-2之肖W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鍵 及WVi及W4-2另一個為、η ; ⑺W3為一0 ’ W4為_Η:-Η及W5係在α-定向且為 〇 C0 (附接在c7形成5,7爾内酯)且其中及W2如前述 定義, (3) 13為-0-W3.3:_〇_W3 4 ; %為 ,其中 及—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鍵 及趴-3及w“之另-個為_H; w3.3及霄3_4為: (a) 相同或不同且為CVC5烷基; 籲 (b) —起形成選自下列組群之環狀基: (i) -CH2_CH2-, (ii) _CH2-CH2-CH2-, (ill) -CH2-C(CH3)2-CH2-;及其中 waw2如 前述定義, (4) W3為七-W3.3:-〇-W3_4; w4為-H>H; W5在(:5及(:6 之間形成第二鍵;W3·3及w3_4如前述定義: (5) W3為 W3-5:W3-6 ;其中 鲁 (a) W3.5及 W3-6之一為-H及 W3_5及 W3_6之一為: (i) _〇-W3-5A其中 燒基, (ii) -0-C0_W3_5A其中w3-5A如前述定義, (iii) _N(W3-5A)2其中w3_5A如前述定義, (iv) 味畊基, (V)嗎啉基, (vi)哌啶基, 84102-l-960216.doc -285- 1283245 (vii) -0-C0-0-W3-5B其中 W3-5B為 (aa) C^CU烷基, (bb)視情況經1至3個CVC3烷基、-F、-Cl 、-Br、-I、Cl_C3烷氧基取代之_φ, (cc)視情況經1至3個(VC3烷基、-F、-Cl 、-Br、-I、Cl_C3烷氧基取代之_CH2_(p ; (b) W3_5&W3-6與其所附接之碳原子一起形成包 含下列之環狀基: (i) -0-CH2-CH2-0-, (ii) -0_CH2-CH2-CH2_0-, (iii) -0-CH2-C(CH3)2-CH2-0-且其中 W4 為 W5形成C5及C6間之第二鍵; (点)W3為W3-7:W3-8且其中W4為W4-7:W4-8其中 (a) W3-7及 W3-8之一為: ⑴-0-W3-7A 其中 W3-7A 為 C1-C3 燒基, (ii) -O-CO-WVta其中W3-7A如前述定義, (iii) _N(W3-7A)2其中W3-7A如前述定義, (iv) 哌啡基, (v) 嗎淋基, (vi) 哌啶基,且其中W3·7及W3·8之另一個與 W4·7及W4·8之--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鍵 及W4·7及W4-8之另一個為-H; W5形成C5及C6間之第二鍵· (vii) -0_C0_0-W3-5B其中 W3_5B如前述定義, ⑺ W3為 a-W3_9:P-W3.10;其中 W3_9為-H及 W3-1〇為: 84102-l-960216.doc -286- 1283245 (a) -〇-CO_W3_10A其中 W3.10A* (VC3烷基; (b) -〇-CO-〇-W3_10B其中 W3.10B為 ⑴(VC4烷基, (ii) 視情況經1至3個CVC3烷基、-F、-Cl、 ^、CVC3烷氧基取代之_φ, (iii) 視情況經1至3個(:1-(:3烷基、-F、-C卜-Βχ* 1、C”C3烷氧基取代之_CH2-cp ;其中WR4為-Η··-Η ;及 形成Cs及C:6間之第二鍵;且其中Wl&W2如前述定義; (8) W3 為 a-W3_9:P-W3-10;其中W4 為 W4-9:W4_10 其中 ~3_9及W3_i〇如前述定義;其中WV9及W4-10之一與Ws—起 形成其所附接之原子間之第二鍵且Ww及Who之另一個 為-H;及其中Wi&w2如前述定義。 5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0項之製備A9(11)-化合物(iv)之方 法’其中該類固醇A-環為 (1) %為-11:_11及冒2為 _H:-H 或 Wi 為 及,2為 W2-l:W2.2其中^¥1-1或^-2與W2-l或W2-2之--起形成其 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鍵及Wm或WN2另一個或w2 ^ 或w2_2之另一個為-H ; W3為=0,W4為其中w4-1 及W4-2之一與W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鍵 及冒“及冒“另一個為-H ; (2) W3為 a_W3-9:P-W3-i〇 ;其中 W3-9為-H及 W3-10為: (a) -O-CO-W3-10A其中 W3-10A為 C1-C3燒基; (b) -O-CO-O-W3_10B其中 W3.10B為 (i) CVC4烷基, 84102-l-960216.doc -287- 1283245 (ii) 視情況經1至3個CrCs烷基、-F、_C1、_Br 、-1、CVC3燒氧基取代之-φ, (iii) 視情況經 1至 3個(:1-(:3烷基、-F、_C1、-Br、 -1、CVC3烷氧基取代之-CEb-cp ;其中WR4為;及w5 形成C:5及C6間之第二键;且其中Wl&W2如前述定義。 53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1項之製備△叩1^化合物(iv)之方 法’其中該類固醇A-環為 (1) 1為 _H:_H 及 W2 為 _Η:·Η 或 %為 WijWu 及 |2為 W2-1:W2_2其中Wm或Wu與W2.d W2-2之--起形成其_ 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键及Wl i或Wi-2另一個或 或W2_2之另一個為-Η ; %為=〇,冒4為W41:W4 2其中 及W4·2之一與W5 —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鍵 及W4-1及W4-2另一個為-H。 53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4項之製備δ9(11)_化合物(iv)之方 法,其中該類固醇〇_環為
(D-環)
其中W17為: ⑴=0, (2) a-W17.1:p-Wl7 2其中: (a) 117_1與17 2與其所附接之碳原子一起米 式…_CH2_〇-之環氧化物, 夕 84102-l-960216.doc -288- 1283245 (b) ’^^與^^7·2與其所附接之碳原子一起形成 式 CH2-CH2-CO-O-之内酯, (3) a_W17-3,W17-4其中: (a) W17-3 為: ⑴-H, (ii) -o-co-Wl7_3A 其中 Wl7-3A 為 ^或-^ Wn-3B其中臂17_^為CVC4烷基或-φ及 (b) W"-4 為-CO-CH3 ; (4) a_W17_5}W17_6其中: (a) W"-5為: (1) -0-C0-W17.5A其中W17.5A4 CVCU燒基或-φ及 (b) |17-6為: (0 -C0-CH2-0-W17_6A其中界17‘為 〇^(:4燒基 或-φ 〇 5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3項之製備△νιι^化合物(iv)之方 法’其中W17為: ⑴=0, (2) 2其中: (a) \^7]與|17_2與其所附接之碳原子一起形成式 CH2-〇-之環氧化物, (b) Wnq與Wm與其所附接之碳原子一起形成式 CH2-CH2-CO-O·之内酿。 535. 如申請專利範園第534項之製備Δ9(ιυ_化合物(iv)之方 法’其中W17為: 84102-l-960216.doc -289- ⑴=0, ⑴=0,1283245 (2) a-W17-1:p-W17-2其中: (b)冒^“與W17_2與其所附接之碳原子一起形成式 CH2-CH2-C0-0-之内酿。 53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3項之製備八9(11)·化合物(iv)之方 法,其中W17為: (3) a-W17_3:p-W17-4其中: (a) W17.3為: ⑴_H, (ii) -0-C0-W17-3A其中 W17.3A為-Η或-CO-WndB其 中Wi7-3B為C1-C4挺基或-φ及 (b) w17.4為-CO-CH3。 53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3項之製備△γη、化合物(iv)之方 法’其中W17為: (4) a-W17_5:p-W17.6其中: ' (a) W17_5為: (Ο -0_C0-W17_5A其中 w17_5A4 CrCU烷基或-φ及 (b) Wi7-6為: (i) -C0_CH2-0-W17-6A其中冒17 6八為 Ci_C4烷基或 -φ 〇 53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4項之製備△叩比類固醇之方 法,其中Δ9(11)-類固醇(CV)為 17β-羥基娠烷 _4,9(11> 二烯·3___7α,2ι_ 二羧酸,丫 一内 酉旨,甲酿。 84102-l-960216.doc -290- 1283245 539·—種製備式(π)之△”⑴巧…經取代之類固醇之方法
其中 (I) R3 為=0 ; R4SR4 1:R4 2 其中 r4]及 R4 2之—為·Η且 尺^及R4-2之另一個與Rs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116為-H:-H ; (II) R3 為 R3_3::R3 4 及 1為 r4 3:R4 4其中 R3 3及1 4之一為 0-R31及中燒基,R3-3及r3 4之另一個與3及 汉4·4之 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 R4-3與r4-4之另一個為_H; 1為心-3:心4,其中1_3及尺6-4 之一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 反6-3與R6-4之另一個為-H ; (III) R3為 oc_R3_5:p-R3-6其中 r3 5為 _〇-R3i&R3 6為-〇 Rn 其中《^及尺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VC3烷基及 RnKR32與所附接之-〇-(:-〇_ —起形成下式之5或6 原子之環狀縮酮 -(CH2)-(CR33R34)nl-(CH2)_ 其中以為0或1 ; 其中R”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七&Ci_C3烷基;R4為 84l〇2-l-9602l6.doc -291- 1283245 -H:-H ; R64r6 5:R6 6,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 為-Η ; 其中R6-5及R6-6之一與r5—起形成 第二個鍵,及R0_5與R0_6之另一個 (iv) R3為 a-R3-7:p-R3_8其中 R3 7為 _〇_R3i及R3 8為 _〇 R32 其中汉3!及12如前述定義;1為1-7:;^_8其 中 R4-7 及 R4-8 之與R5 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 R4-7與R4_8之另一個為_H ;尺6為_h:h ; 其中R7_i為(-A1)之分子片段
(-A1)
或式(-A2)之分子片段 Rc X Rb\ / ^Rd {-A2) X1 其中χα : -s-, -ο或 -ΝΧι-ι_且其中Χυ為: -Η, CVC4烷基, _CO_OX1-2其中 xu2為 Ci-C4烷基或 _CH2,, -CO-X1-2其中x1-2如前述定義, 84102-l-960216.doc -292- 1283245 -CO-φ,其中-φ為在鄰-位上經-C0-0-(CrC4烷基) 取代, -SOHCVCs 烷基), _S02-cp其中φ係視情況經1或2個 CVCU烷基, CrG烷氧基取代;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VC4烷基或 視情況經1或2個 CVC4烷基, 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e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 1 - C 4 基 5 Ci-q烷氧基, -0-Si(R)3其中R’s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Ci-C*烷基 、-φ、(VC4烷氧基及-OH, -F、-Cl、-Br、-I ’ -CO-OCH3 及 -CO-RcM其中 RmSCkCU烷基或-φ ; 其中R4係選自下列組群: -H, -CeN, 84102-l-960216.doc -293 - 1283245 Ci-Ci。燒基; C1-C4燒氧基; CHrORw其中 Rd_a_j^Ci_C4烷基, -CH2-N(Rd-6)2其中兩個Rd-6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i-C4烷基, -φ, _CO-Rd-0a其中 Rd 6^ Ci_C4烷基或 _φ, -CHrO-CO-Rw其中R(M如前述定義, _CH(〇Rd-1)2其中RcM如前述定義且其中兩個以 起為: -CH2-CH2-, -CH2-CH2-CH2-, CH2_C(CH3)2_CH2-, -CHGO-CO-RcM)2其中Rd-1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O-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Sn(Rb-i)3其中Rb-i如前述定義, -S-Rd_5其中以巧為CVq烷基或_φ, -N(Rd·6)2其中Rd-6如前述定義, 其中R c及R d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
84102-l-960216.doc. '294- 1283245 其中E1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H, 基, -F、-Cl、_Br、-I, -〇Εΐ-ι其中Em為: -Η, CkC4烷基, -φ或 -SiEwEuEw其中 El-2、Ει·3&Εΐ 4為相同或 不同且為C1-C4烷基或CrC*烷氧基, -S-Ey其中El-5為Ci-C4烷基或_φ, -HCOnEw其中Ew如前述定義, -N(Rd-0)2其中兩個Rw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義, -PCOXO-Em^其中Ε1β1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CEi=M (-B) 其中E!如前述定義,及 其中Μ為: ⑴=0, (2) =Ν-Ε2其中Ε2係選自下列所成組群·· -Η, C 1 -〇4乾基, 含1或2個雙鍵之(^-(:4婦基, 含1個參鍵之心-仏块基, 84102-l-960216.doc -295- 1283245 -CO-OE2]其中 e2_^-H或 CVCU燒基, -C^Enh-OE2·2其中Ew*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 定義及其中E2·2為 C 1 - C 4燒基, -φ或 -Si(R)3其中二個R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義, -〇Ε2·2其中E2-2如前述定義, -S-E2-3其中 E2_3A CVC4燒基或-φ, φ -s-(o)1-2-e2-3其中ε2-3如前述定義, -N(Rd·6)2其中兩個R6d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義, -Si(R)3其中三個R如前述定義; (3) =C(E2)2其中E2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義, 其中Ei&E2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含有3 至5個下列基之5至7員環 -NXw其中Xl l如前述定義, -CE2=其中e2如前述定義, -C(Rb)2—其中Rb如前述定義且視情況含有1或2個其 他雙鍵; - C=C-E2 (-C) 84102-l-960216.doc -296- 1283245 其中E2如前述定義; (_D1) (-D2) (-D3) -CH2-CH=CH2 -ch=c=ch2 -CH2-C =C-H 其中Rl7為: (1) =0, (3) a-R17-3:p-R17-4其中汉17 3為·〇11及〜4為·· (a) -C0-CH3, (b) -C0_CH2-0H, (c) -C0-CH2-0-C0-(CH2)〇.3-CH3 ; (4) a_R17_5:p_R17_6其中心”及心”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卜定向 附接在Rn·6且-CHr係以ex-定向附接在r17 5 ; (5) oc-R17_7:p-R17_8其中化17-7及1117_8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_C0-CH2-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係以 a-定向附接在R^7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p s ; ⑹_0-CH(0R1?-9)_CH2_CH2-其中與氧(-〇)之鍵係為 β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JJ2_)之鍵為a 組態中C-17之4個键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5_ 員雜環,其中R17-9為^或匕-^烷基; (7) oc-R17_11:p-R17_12; R17]q 為 _(CH2)i yCH==CH2 且 Rn-i2為-0H,該方法包括使式(II)之11 幾基之纟麻取 代之類固醇 84102-l-960216.doc -297- 1283245
CD 其中R3、R4、R5、R6、R7-1及Ri7如如述定義,與式(cvi) 之N-氟烷基胺試劑接觸 F I F—ΟΙ Z*j—NI Z2 Ϊ •C——H (CVI) Z3 其中: Zi為C1-C4燒基; Z^gC^C:4烷基且其中z〖&Z2與所附接之氮原子一起 形成選自吡咯啶基、哌畊基、哌啶基及嗎啉基所成組群 之5-或6-員雜環; 為-F或-CF3。 54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9項之製備Δ9(11)·7α-經取代之類固 醇(11)之方法,其中Z1&Z2gC1-C3烷基。 541·如申請專利範園第540項之製備Δ9⑴經取代之類固 醇(ι〇之方法,其中匕及心為匕烷基。 54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0項之製備Δ9⑴經取代之類固 醇(11)之方法,其中匕及心為^烷基。 84102-l-960216.doc -298- 1283245 54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2項之製備Δ9(11)-7α-經取代之類固 醇(Π)之方法,其中Ν_氟烷基胺(CVI)為Ν-(1,1,2,3,3,3)Α 氟丙基)二乙基胺。 54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1項之製備Δ9(1 Αγά-經取代之類固 醇(Π)之方法,其中N-氟烷基胺(CVI)為1,1,2,2-四氟乙基 -Ν,Ν-二甲基胺。 54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9項之製備⑴經取代之類固 醇(II)之方法,其中R3、r4、r5&r6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 群: (I) r3為=〇; r^R41:r仁2其中i及r4 2之一為^且 尺“及尺4·2之另一個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S_h>h ; (III) R3為 a-R3-5:3-R3-6其中 r3 5為-〇-R3aR3 其中R”&R32與所附接之_〇_c_〇_ 一起形成式_(CH2)_ (CR33R34)nl_(CH2)_之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⑴為^; & 為R6gR6-5:R6-6,其中R6巧及R66之一與& 一起形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6 5與之另一 個為-H ; (III) R3為 a-R3-5:P-R3.6其中 Rs 5為冶劣^及心 6為 _〇 Rn 其中Rn及R32與所附接之-〇_c_0_ 一起形成式_((:Η2)_ (CRwUnHCH2)-之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為^心 及R34均為C!烷基;R4g_H:_H ;仏6為心_5:1_6,其中 及Rw之一與&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6_5與R6_6之另一個為_H。 84102-l-960216.doc -299- 1283245 54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9項之製備經取代之類固 醇(II)之方法,其中Rn係選自下列組群: (a) a-R17-7:p-R17-8其中r17-7&Ri7 8與附接之碳原予〜 起形成含-0_C0-CH2_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CHy係以a 定向附接在Ru-7且-0係以β-定向附接在R178 ; (b) =〇 ; (c) -C=C-CH2-0-Ri7-i ° 54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9項之製備△^⑴巧…經取代之類固 醇(II)之方法,其中該△^⑴巧…經取代之類固醇(π)為 17β-羥基-7oc-(5’-甲基-2’-呋喃基)_娠烷_4,9-二晞-3-酮 -21-幾酸,γ-内酯。 548. —種製備式(111_反式)之△Mill反式烯二酮之法
(in-反式) Rd 其中 (I) Rs 為=〇; R4為 r4_1:r4_2其中 R41 及 R4 2之一為 _H且 尺“及以-2之另一個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以6為_H:_H ; (III) R3為 am6其中 R3 5為 _〇 R3iAR3 6為 _〇 84102-l-960216.doc -300- 1283245 其中r31&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VC3烷基及 Rn及R32與所附接之—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予 之環狀縮酮 _(CH2)-(CR33R34)nl-(CH2)- 其中iMgO或1 ; 其中R”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C1-C3烷基;化4為 _H,R6為 R6-5 :R6-6 ’ 其中 R6-5 及 R6-6之一與 R5 — 起形成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弟—個鍵’及R6 -5與R6 ·6之另^ —個 為-H ; (IV) R3 為 〇C-R3-7.P_R3-8 其中 R3-7 為-〇-R31 及 R3-8 為-〇-R32 其中R31及R32如前述定義;r^r4_7:r4-8其中 之一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 R4-7與 R4-8之另一個為-H ; R6為-Η:·Η ; 其中Rl7為: ⑴=〇, (3) a-R17_3H7-4其中 r17 3為 _〇H及r17 4為: (a) -CO_CH3, (b) -CO-CH2-〇H, (c) -CO-CH2-0-CO-(CH2)〇-3-CH3 ; (4) 其中Rn ^Ri7·6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O-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_〇係以卜定向 附接在Rn_6且CH2·係以a-定向附接在5 ; (5) 其中Rn_7&Ri7·8與附接之碳原子 84102-l-960216.doc -301 - 1283245 一起形成含·O-CO-CH^CH2·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 α-定向附接在Rn_7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i7 8 ; (6) -0-CH(0R17-9)-CH2-CH2 其中與氧之鍵係 為β-組恶中C-1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2••…)之 鍵為0C-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 子之5-員雜環,其中Rl7.9g_j^tCi_C3烷基; ⑺ a-R17.11:p_R17_12; Rni。為 _(Ch2)i2_ch=CH2 且 尺17-12為 _〇H ;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鲁 -H, Ci-C4燒基,或 视情況經1或2個 (VC4烷基, Ci-C4燒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C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VCU燒基, _ C 1 - C 4燒氧基, -O-Si(R)3其中R’s為相同或不同且為·H、Ci-C4烷基 、-φ、C1-C4燒氧基及-0H, -F、-Cl、-Br、-I, -CO-OCH3 及 -CO-Rm其中尺“為CVC4烷基或-φ ; 其中Rd係選自下列組群 84102-l-960216.doc -302- 1283245 -Η, -CeN, C 1 - C 1 ο 燒基; C1-C4燒氧基; _CHr〇Rd]其中 Rcm為燒基, -CH2_N(Rd·6)2其中兩個Rd 6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i-C4烷基, -φ, <0-1^6&其中心^為Cl-c4烷基或-φ, -CH2-0-C0_Rd]其中Rd l如前述定義, -CHCORu)2其中Rdi如前述定義且其中兩個^^ 起為: -CH2-CH2-, -CH2-CH2-CH2_, -CH2-C(CH3〇2_CH2-, -CHOO-CO-U]其中Rd-1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0-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 -8η(υ3其中Rb-i如前述定義, _S-Rd-5其中 Rd-5為 C1-C4燒基或-φ, -N(Rd_6)2其中Rd_6如前述定義, 其中Rc&Rd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 84102-l-960216.doc -303 - 1283245
其中El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一Η, C1_C4燒基, 、-Cl、-Br、一1, _〇EK1其中Eni為: -Η, CVC4烷基, -φ或 -SiEuEuEw其中 Ει-2、Ει-3及 E1-4g 相同或 不同且為CrC4烷基或烷氧基, -S-Ew其中 £1-5為(:1_(:4烷基或-φ, -S^COwEw其中Ευ如前述定義, - N(Rd_6)2其中兩個Rd_6為相同或不同且如前述定 義, 4(0)(04^)2其中Ε1β1如前述定義, -Si(R)3其中R如前述定義,該方法包括使式(ΠΙ_ 順式)之11 α-羥基順式烯二酮 84102-l-960216.doc -304- 1283245 〇
(IIL·順式) C0-Rd / 、RC 或使式(III·反式)之11…羥基反式烯二酮
(πι-反式) -中 R3、R4、R5、R6、Rl7、Rb、:^及心如前述定 式(cVI)之N-氟烷基胺試劑接觸 義,與 F I F—C- Z广N I Z2 ί -了·-Η Ζ3 (CVI) 其中: Zl為Ci_C4燒基; Z2為Cl_C4烷基且其中與所附接之氮原子 形成選自洛淀基”井基K基及嗎4基所成知 84102-l-960216.doc -305 - 1283245 5-或6-員雜環; Z3為-F或-CF3。 54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项之製備式(m_反式)之△叩小反 式缔一酉同《方法,其中燒基。 550•如申明專利範圍第549項之製備式反式)之乂⑴、反 式婦一酮之方法,其中燒基。 55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9項之製備式(πΐ-反式)之△9(11)_反 式晞二酮之方法,其中心及心為匕烷基。 552•如申清專利範圍第5η項之製備式(ΙΠ_反式)之反 式烯二酮之方法,其中Ν-氟烷基胺(CVI)*N_(1,1,2,3,3,3) 六氟丙基)二乙基胺。 55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〇項之製備式(ΠΙ-反式)之△γη、反 式晞二酮之方法,其中Ν-氟烷基胺(CVI)為1,1,2,2-四氟 乙基-Ν,Ν-二甲基胺。 55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8項之製備式(in·反式)之△Will反 式晞二酮之方法,其中' r4、心及心係選自下列所成 之組群: (I) R3 為=0; R^r4-1:R4-2 其中 r4 i 及 r4 2之一為 #且 尺“及尺4·2之另一個與I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為-H:-H ; (III) R3為 oc-R3-5f-R3-6其中 r3 5為 _〇131 及r3 6為 _〇 R 其中R”及R32與所附接之·〇_(^〇_ 一起形成式 (CRwRWnHCH2)-之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⑴為〇 ; 為-H:_H ; R6*R6-5:R6e6,其中 R6_ar6 6之—與&一起艰 84102-l-960216.doc -306 - 1283245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键,及R6-5與R6 6之另一 個為-H ; (III) R3為 a-R3-5:P-R3_6其中 R3 5為_〇431及汉3 6為办r32 其中R”及R32與所附接之-〇-C_0 —起形成式-(CH2)-(CR33R34)nl-(CH2)_之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為丨且心 及 R34均為 Ci燒基;R4為-Η·_-Η; R6為 R6-5:R6-6,其中 r6 5 及R6·6之一與Rs —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6-5與R6-6之另一個為。 55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8項之製備式(111_反式)之反 式晞二酮之方法,其中Rn係選自下列組群: ⑷a-RwH7.8其中Rn4Ri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O-CO-CHrCHy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a 定向附接在R17-7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Ri7 8 ; (b) =〇 ; (C) -C=C_CH2_〇-Ri7-l-l 0 556. —種製備式(VI)之Δ9(11)_羧酸之方法
(VI) 其中 為-H且 (I)R3為=〇 ; R4gR4-1:R4-2其中 R4 iAR4_2之— 84102-l-960216.doc -307- 1283245 Rhi及Rq之另一個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r64-h>h ; (III) R3 為 a-R3_5:P-R3_6 其中 R3_5 為-〇-R31 及 r3 6 為 -O-R32其中RS1&R32為相同或不同且係選自下列組群 Ci-C3燒基及 Rn及R32與所附接之-〇_(:_0_一起形成下式之5或6原子 之環狀縮酮 -(CH2HCR33R34)nl-(CH2)_ 其中以為〇或1 ; 其中Rn及R34為相同或不同且為_j^Cl_C3烷基;心為 -Η·、Η ; R64R6.5:R“,其中 R6 5&R“之—與r5—起形成 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鍵,及r0_5與r6 6之另一個 為-H ; (IV) R3 為 a-R3-7H_8 其中 r3 7 為-0_R31 及 R3_8 為 -H2其中心及心如前述定義;R4r4-7:R4 8其中 及R4·8之一與R5—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4-7與R4-8之另一個為-H ; 116為-H:-H ; 其中Rl7為: ⑴=〇, (3) a-R17_3H7-4其中 Rl'3為 _〇H^Ri7 4為: (a) -CO-CH3, (b) -C0_CH2-0H, (c) -C0-CH2-0-C0-(CH2V3-CH3 ; (4) a-RmP·:^7-6其中Rl7 ^Ri7·6與附接之碳原子 84102-l-960216.doc -308 - 1283245 一起形成含-O-CH2·之三員環氧化物,其中-〇係以β_定向 附接在R17-6且CH2-係以α-定向附接在r17 5 ; (5) a_R17_7:p-R17-8其中化17_7及1^17 8與附接之碳原子 一起形成含-0-C0_CH2-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 a_定向附接在Rn_7且-〇係以β_定向附接在8 ; (6) _0_CH(0R17_9)-CH2-CH2 其中與氧(_〇)之鍵係為 β-組怨中C-17之4個鍵之一鍵,且與伸甲基(ch2 ····.)之鍵為 a-組態中C-17之4個鍵之另一鍵,而形成含一個氧原子之 5員雜環,其中烷基; (7) ;其中 r17]〇為 _(CH2)i 2_CH==CH2 且Ri7-12為-OH該方法包括 ⑴使式(IV-OH)之1 la-經基-經基化合物
(IV-OH) 或使式(IV-OOH)之11 a-羥基-氫過氧基化合物 84102-l-960216.doc -309- 1283245
(IV-OOH) 或使式(v)之11α_羥基雙羰基化合物 Η0.
Rb (V) 其中Rb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H, CrC4烷基或 視情況經1或2個 C1-C4挺基’ CrC#烷氧基取代之苯基; 其中R7-2為-H及視情況經一或兩個_〇h取代之crC4燒 基,且其中R3、R4、&、RARw如前述定義,與式(cvi) 之N_氟烷基胺試劑接觸: 84102-U960216.doc -310- 1283245 (CVI) F—广广H 2广|1 Ζ3 Zi為C1-C4燒基; ASCrC4烷基且其中心及心與所附接之氮原子一起 形成選自㈣基m κ基及嗎淋基所成組群之 5-或6-員雜環; Z3a_F*_CF3 ; (2)使步驟(1)之反應混合物與氧化性斷裂劑接觸。 55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6項之製備△γη、羧酸(νι)之方法, 其中Z1&Z2&C1_C3烷基。 55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S57項之製備Δ9⑴羧酸(VI)之方法, 其中Ζι及Z2為C!燒基。 55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7項之製備△叩火羧酸(VI)之方法, 其中Ζι及z2為C2燒基。 56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9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 其中^_氟燒基胺((^1)為>1-(1,1,2,3,3,3)六氟丙基)二乙基 胺。 56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8項之製備△Mil羧酸(VI)之方法, 其中N_氟烷基胺((:¥1)為m2·四氟乙基_队沐二甲基胺。 56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6項之製備Δ9(11)-羧酸(VI)之方法, -311 - 84102-l-960216.doc 1283245 其中R:3 R4、R5及R0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I) r3 為=〇; r4為 r4-1:R4 2其中 R4 i&Rq之一為 ^且 尺“及尺4·2足另一個與Rs一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 之第二個鍵;; (ΠΙ) R3 為 a_R3-5:P-R3-6 其中 R3-5 為-〇_R31&R3_6 為-〇-R32 其中Rn及Rn與所附接之_〇_C-〇- 一起形成式_(CH2)_ (CR33R34)nl-(CH2)_之5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為〇 ; & 為-H:-H ; R6gR6_5:R6_6,其中r6-5&R66之一與 & 一起形 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键,及與尺6_6之另一 個為-H ; (III) R3為 oc-R3_5H6其中 r3 5為 _〇氺31 及 R3 6為 _〇〜 其中RnKR32與所附接之_〇_c_〇_ 一起形成式_(CH2)_ (CR33R34)nl-(CH2)·之6原子之環狀縮酮,其中…為丨且心 及 R34 均為 Ci燒基;R4g-H:_H; RaR65:R66,其中 及R6·6之一與R5 —起形成其所附接之碳原子間之第二個 鍵,及R6-5與R6_6之另一個為。 56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6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 其中R17係選自下列組群: (a) a-R17-7:p-R17_8其中 R17_7&Ri7 8與附接之碳原子一 起形成含-〇-co-ch2-ch2_之五員内酯,其中CH2_係以a-定向附接在R17-7且-0係以β-定向附接在r178 ; (b) =0 ; (c) -CeC-CH^-O-Rp-u 〇 56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6項之製備△Μη、羧酸(¥1)之方法, 84102-l-960216.doc -312- 1283245 其中該氧化性斷裂劑係選自下列所成組群: ⑴過氧化氫與選自下列所成組群之m酸形成劑组合 (a) 加熱, (b) 其共軛酸之pKa約5或以上之鹼, (c) 具有pKa小於约3之酸, (d) 醯化劑及醯化觸媒; (2) KHS05 ; 、⑺過氧化氫與選自Q4Q5之酮,其中〜及Q5為相 同或不同且為: 經1至9個_C1或-F取代之烷基, 其中Q4及匕與其所附接之碳原子一起形成5至7 員之環狀酮及下式之酮:
crC12烷基CVCu坑基 及 CH,
ch2 0 84102-l-960216.doc -313- 1283245 (4) 過氧化氫與曱基三氧化釕之組合, (5) cp-C(CH3)2_〇-〇H或烷基過氧化氫與含金屬之活化 劑組合,其中烷基係選自C4-C1G烷基且含金屬之活化劑 係選自Ti(異丙氧基)4、過氧鎢磷酸鹽、V0(乙醯基丙酮 酸酯)2及Mo六後基所成之組群; (6) 選自下列所成組群之過氧酸 (a) 視情況經1或2個-C1或-N02取代之過氧苯甲酸, (b) SCn2(Q6)2n2+1-C03H之過氧羧酸,其中!!2為1至4 且 Q6為-Η、-C1 或-F, (0過氧酞酸, (d)過氧酞酸錳。 56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4項之製備△叩义羧酸(VI)之方法, 其中該氧化性斷裂劑係: (1)過氧化氫與羧酸形成劑。 56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5項之製備△Μπ、羧酸(VI)之方法, 其中該羧酸形成劑為鹼。 56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6項之製備Δ9(ιυ_羧酸(VI)之方法, 其中違驗為選自鼠乳化物、碳酸氯鹽及碳酸鹽所成組群 之無機鹼及選自(Q3)3N(其中卩3為Ci-Cs烷基)、DBU、DBN 、DABCO、吡啶及對-二甲胺基吡啶所成組群之有機鹼。 5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7項之製備八^⑴·羧酸(VI)之方法, 其中該鹼為碳酸氫鹽。 56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5項之製備Α9(ιυ_羧酸(VI)之方法, 其中該羧酸形成劑為酸。 84102-1-960216.doc -314- 1283245 57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9項之製備Δ9(11)-羧酸(VI)之方法, 其中該酸係選自氫氯酸、硫酸、磷酸、硝酸及式一 C00H (其中R酸-1為-H及視情況經1至3個-C1及-F取代之 C1-C3燒基)所成之組群。 57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〇項之製備Δ9(ιυ,酸(VI)之方法, 其中該酸為甲酸及三氟乙酸。 57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5項之製備Δ9(11)-叛酸(VI)之方法, 其中該羧酸形成劑為醯化劑。 57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2項之製備Δ9(11)_羧酸(VI)之方法, 其中4醯化劑係選自尺酸_2-〇0-0-(1;01酸-2所成之組群,其 中R酸-2為 -H, 視情況經1至3個-C1及-F及-φ取代之CrCs烷基。 57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3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 其中該醯化劑為乙酸酐或三氟乙酸酐。 57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6項之製備羧酸(VI)之方法, 其中當反應物為包含11 α-羥基·氫過氧基化合物之混合 物時,該混合物先與氫過氧基_脫氧劑反應。 57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5項之製備△叩小羧酸(VI)之方法, 其中該氫過氧基-脫氧劑係選自下列所成之組群 QiChS其中(^及卩2為相同或不同且為 C 1 _ C 4燒基, 苯基, 聯二亞硫酸鹽, 84102-1 -960216.doc -315- 1283245 亞硫酸鹽, 硫代硫酸鹽, 四氫碟吩, (CVC4烷基)3亞磷酸鹽, (CVC4烷基)3膦, 三苯膦, 亞硫酸氫鹽, 硫脲, 丁基乙晞基醚, 四甲基乙晞, 鋅及乙酸, 四甲基乙晞及 2-甲基呋喃。 57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6項之製備Δ9(11)-羧酸(VI)之方法, 其中該氫過氧基-脫氧劑為其中(^及(^2均為<^烷基及脫 氧劑為二甲基硫醚。 84102-l-960216.doc -316-
TW092106310A 2002-03-22 2003-03-21 Processes to prepare eplerenone TWI28324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6678402P 2002-03-22 2002-03-22
US41187402P 2002-09-19 2002-09-19
US42559602P 2002-11-12 2002-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4079A TW200404079A (en) 2004-03-16
TWI283245B true TWI283245B (en) 2007-07-01

Family

ID=2867891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06344A TW200401781A (en) 2002-03-22 2003-03-21 C-17 spirolactonization and 6, 7 oxidation of steroids
TW092106310A TWI283245B (en) 2002-03-22 2003-03-21 Processes to prepare eplerenone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06344A TW200401781A (en) 2002-03-22 2003-03-21 C-17 spirolactonization and 6, 7 oxidation of steroids

Country Status (23)

Country Link
US (2) US20040024202A1 (zh)
EP (2) EP1490390A2 (zh)
JP (2) JP2005528371A (zh)
KR (3) KR20050028907A (zh)
CN (2) CN100473660C (zh)
AT (1) ATE404577T1 (zh)
AU (2) AU2003220251A1 (zh)
BR (2) BR0308660A (zh)
CA (2) CA2474072A1 (zh)
CY (1) CY1108453T1 (zh)
DE (1) DE60322852D1 (zh)
DK (1) DK1487859T3 (zh)
ES (1) ES2310666T3 (zh)
HK (1) HK1078588A1 (zh)
IL (2) IL164166A0 (zh)
MX (2) MXPA04009216A (zh)
MY (1) MY138479A (zh)
PL (2) PL373189A1 (zh)
PT (1) PT1487859E (zh)
RS (2) RS83104A (zh)
SI (1) SI1487859T1 (zh)
TW (2) TW200401781A (zh)
WO (2) WO2003082894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35655B2 (en) 2002-03-22 2007-06-26 Pharmacia & Upjohn Company Processes to prepare eplerenone
CL2004000574A1 (es) * 2003-03-21 2005-02-11 Pharmacia Corp Sa Organizada B Proceso para preparar un compuesto 17-espirolactona o la sal de lactona abierta por carbonilacion del correspondiente 17-alquenil o alquinil derivado, los intermediarios que se usan y su proceso de obtencion.
HUP0402466A2 (en) * 2004-11-30 2006-07-28 Richter Gedeon Vegyeszet Industrial process for preparing 17-hydroxy-6-betha, 7-betha, 15-betha, 16-betha-bis-methylene-3-oxo-17-alpha-pregn-4-ene-21-carboxylic acid gamma lacton and the main, intermediates of the process
CN1310941C (zh) * 2005-07-13 2007-04-18 南京大学 依普利酮的合成方法
CN1321128C (zh) * 2005-07-15 2007-06-13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孕甾-4-烯-7,21-二甲酸,9,11-环氧-17-羟基-3-氧代,γ-内酯,甲酯,(7α,11α,17α)-的制备方法
WO2007025780A2 (en) * 2005-09-02 2007-03-08 Recordati Ireland Limited Aldosterone receptor antagonists
JP2007297352A (ja) * 2006-05-02 2007-11-15 Toho Earthtech Inc ヨウ化アルキ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2−アルキル置換シクロヘキサノンの製造方法
EP2171077B1 (en) * 2007-07-11 2012-11-28 DSM IP Assets B.V. Enantioselective reduction
EP2265629B1 (en) * 2008-03-05 2015-06-24 Evestra, Inc. Bismethylene-17 carbolactones and related uses
WO2010068500A2 (en) * 2008-11-25 2010-06-17 Evestra, Inc. PROGESTATIONAL 3-(6,6-ETHYLENE-17b-HYDROXY-3-OXO-17a-PREGNA-4-ENE-17a -YL) PROPIONIC ACID g-LACTONES
CN102464551B (zh) * 2010-11-17 2014-03-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异丁烯歧化反应制四甲基乙烯的方法
ES2699923T3 (es) 2014-10-17 2019-02-13 Ind Chimica Srl Proceso para la preparación de 7alfa-(metoxicarbonil)-3-oxo-17alfa-pregn-4,9(11)-dien-21,17-carbolactona, un intermedio útil para la síntesis de moléculas con actividad farmacológica
CN105753930A (zh) * 2016-03-30 2016-07-13 北京万全德众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依普利酮的一种合成方法
CN108003156B (zh) * 2018-01-29 2021-04-20 辽宁科技大学 一种咪唑并吡啶基1,2-乙二酮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741A (en) * 1891-12-08 Seed-planter
US3053856A (en) * 1958-10-29 1962-09-11 Shell Oil Co Epoxidation of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peroxycarboximidic acids
US3200113A (en) * 1963-01-09 1965-08-10 Sterling Drug Inc 7-cyano steroids and derivatives thereof
US3300489A (en) * 1964-07-24 1967-01-24 Smith Kline French Lab Steroidal c-17 spirolactones and processes and intermediates used in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US3413288A (en) * 1965-07-07 1968-11-26 Parke Davis & Co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teroidal c-17 spirolactones
US3759791A (en) * 1970-12-10 1973-09-18 Searle & Co Selective microbiological preparation of androst-4-ene-3,17-dione
DE2404947C2 (de) * 1973-02-06 1983-04-21 Roussel-Uclaf, 75007 Paris Steroidspirolacton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FR2216276B1 (zh) * 1973-02-06 1976-11-05 Roussel Uclaf
FR2216273B1 (zh) * 1973-02-06 1977-07-22 Roussel Uclaf
FR2260569B1 (zh) * 1974-02-08 1978-06-16 Ugine Kuhlmann
US3957826A (en) * 1974-03-04 1976-05-18 Hoffmann-La Roche Inc. Spirolactone production
FR2281357A1 (fr) * 1974-08-08 1976-03-05 Roussel Uclaf Nouveau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 spirolactones steroides
FR2285137A1 (fr) * 1974-09-18 1976-04-16 Roussel Uclaf Nouveaux derives steroides 17-spirosultines, les g-hydroxyacides correspondants, leur procede de preparation et leur application comme medicament
CH631462A5 (de) * 1976-03-05 1982-08-13 Schering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neuen steroiden der androstan- oder oestranreihe.
US4069219A (en) * 1976-12-27 1978-01-17 G. D. Searle & Co. 7ξ-(Alkoxycarbonyl)-6ξ-alkyl/halo-17-hydroxy-3-oxo-17α-pregn-4-ene-21-carboxylic acid γ-lactones and corresponding 21-carboxylic acids, their salts, and esters
US4270994A (en) * 1980-02-20 1981-06-02 G. D. Searle & Co. Electrochemical dehydrogenation of steroidal Δ3,5 enol ethers under basic conditions to provide steroidal Δ4,6 dienones
DE3344057A1 (de) * 1982-12-09 1984-06-14 Ciba-Geigy Ag, Basel Eine neue lactonverbindung und pharmazeutische zusammensetzungen davon, sowi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JPS59139400A (ja) * 1983-01-31 1984-08-10 Shionogi & Co Ltd 抗アルドステロン活性ステロイド誘導体
US4559332A (en) * 1983-04-13 1985-12-17 Ciba Geigy Corporation 20-Spiroxanes and analogues having an open ring E, processes for their manufacture, and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thereof
PT85891B (pt) * 1986-10-10 1990-07-31 Roussel Uclaf Processo para a preparacao de 9-alfa-hidroxi-esteroides e dos respectivos derivados 9(11)-deidro bem como de composicoes farmaceuticas que os contem
FR2610933B1 (fr) * 1987-02-18 1989-06-09 Roussel Uclaf Nouveaux 19-nor steroides substitues en position 7, leur preparation, leur application comme medicaments, les compositions pharmaceutiques les renfermant
DE3903988A1 (de) * 1989-02-10 1990-08-30 Basf Ag Oxidierte diphenylheteroalkane, ihre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US5227375A (en) * 1990-02-08 1993-07-13 Endorecherche, Inc. Aromatase inhibitors
AU680818B2 (en) * 1992-05-21 1997-08-14 Endorecherche Inc. Improved antiandrogens
US5502222A (en) * 1994-06-01 1996-03-26 Schering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delta 9,11 and 21-chloro corticosteroids
ATE365171T1 (de) * 1995-12-11 2007-07-15 Searle Llc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poxyverbindung
ATE375992T1 (de) * 1996-12-11 2007-11-15 Searle Llc Epoxidierungsverfahren
US6887991B1 (en) * 1996-12-11 2005-05-03 G. D. Searle & Company Processes for preparation of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US7235655B2 (en) * 2002-03-22 2007-06-26 Pharmacia & Upjohn Company Processes to prepare eplereno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024202A1 (en) 2004-02-05
CA2480151A1 (en) 2003-10-09
ES2310666T3 (es) 2009-01-16
CA2474072A1 (en) 2003-10-09
SI1487859T1 (sl) 2008-10-31
WO2003082895A2 (en) 2003-10-09
TW200404079A (en) 2004-03-16
IL164159A0 (en) 2005-12-18
EP1490390A2 (en) 2004-12-29
KR20050028907A (ko) 2005-03-23
IL164166A0 (en) 2005-12-18
RS90504A (en) 2006-10-27
BR0308660A (pt) 2005-01-25
PL372460A1 (en) 2005-07-25
EP1487859B1 (en) 2008-08-13
JP2005523306A (ja) 2005-08-04
US20070129332A1 (en) 2007-06-07
DK1487859T3 (da) 2008-10-06
MXPA04009216A (es) 2005-01-25
WO2003082894A2 (en) 2003-10-09
CN1633445A (zh) 2005-06-29
JP2005528371A (ja) 2005-09-22
CN1653081A (zh) 2005-08-10
AU2003220251A1 (en) 2003-10-13
MXPA04009178A (es) 2004-11-26
PL373189A1 (en) 2005-08-22
TW200401781A (en) 2004-02-01
BR0308466A (pt) 2005-04-26
ATE404577T1 (de) 2008-08-15
PT1487859E (pt) 2008-10-23
EP1487859A2 (en) 2004-12-22
HK1078588A1 (en) 2006-03-17
CY1108453T1 (el) 2014-04-09
WO2003082895A3 (en) 2004-04-22
AU2003259022A1 (en) 2003-10-13
DE60322852D1 (de) 2008-09-25
KR20040097201A (ko) 2004-11-17
MY138479A (en) 2009-06-30
KR20100131018A (ko) 2010-12-14
WO2003082894A3 (en) 2004-04-15
CN100473660C (zh) 2009-04-01
RS83104A (en) 2006-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83245B (en) Processes to prepare eplerenone
Blickenstaff et al. Total Synthesis of Steroids: Organic Chemistry: A Series of Monographs, Vol. 30
CN103347525A (zh) 制备3α-氧取代的甾族化合物的方法及化合物
TWI280133B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C-7 substituted steroids
JP5430603B2 (ja) ググルステロン及びググルステ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JPS6340198B2 (zh)
US7417140B2 (en) 7α-Hydroxyacetyl and 7α-Hydroperoxyacetyl-substituted steroid compounds
Kongkathip et al. Synthesis of cytotoxic novel 9, 11-secosterol analogs: Structure/activity studies
ES2542845T3 (es) Procedimiento para la preparación de delta(15-16)-17-oxoesteroides y uso de los mismos en la síntesis de compuestos farmacológicamente activos
Santhamma et al. A new approach towards the synthesis of drospirenone and steroidal spirolactones
da Silva et al. X-ray and deuterium labeling studies on the abnormal ring cleavages of a 5β-epoxide precursor of formestane
JPH0372240B2 (zh)
Bauer et al. A synthesis of 3. beta.-hydroxy-5. beta., 14. alpha.-bufa-20, 22-dienolide from deoxycorticosterone
KR20040039869A (ko) 구굴스테론의 개선된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중간체
JPS6159320B2 (zh)
GB1569993A (en) Steroidal 16 -alkyl-(16a,17-b)naphthalenes
Chorvat et al. Synthesis of 2-azaestratrienes
Cadot et al. First synthesis of a steroid containing an unstable 19-nor-androsta-1, 5-dien-3-one system
Izzo et al. Stereocontrolled synthesis of contignasterol's side chain
RU2339642C2 (ru) Способы получения эплеренона
KR100543542B1 (ko) 4-안드로스텐-3,17-디온으로부터 구굴스테론의 제조방법및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중간체
Kutney Synthetic studies in the Veratrum alkaloid series: The total synthesis of verarine, veratramine, jervine, veratrobasine, and verticine
KR100543544B1 (ko) 테스토스테론으로부터 구굴스테론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제조하기 위한 중간체
KR100543553B1 (ko) 4,17(20)-이-프로스타디엔-3,16-디온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제조하기 위한 중간체
RU2309159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4,17 (20)-z-прегнадиен-3,16-диона, способы получения соединени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