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68043B - Power converter circuit - Google Patents

Power converter circui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68043B
TWI268043B TW92123317A TW92123317A TWI268043B TW I268043 B TWI268043 B TW I268043B TW 92123317 A TW92123317 A TW 92123317A TW 92123317 A TW92123317 A TW 92123317A TW I268043 B TWI268043 B TW I2680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ries
switching element
series circuit
voltage
power sou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2123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17122A (en
Inventor
Yasuhiro Okuma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17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17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80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804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AC powered loa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0Arrangements incorporating converting means for enabling loads to be operated at will from different kinds of power supplies, e.g. from ac or d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4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4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4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 H02M5/453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5/458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5/4585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a rectifier with control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4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lo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Rectifiers (AREA)
  • Stand-By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AREA)
  • Ac-Ac Conversion (AREA)

Description

1268043 (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將穩定的電壓從交流電源供給於負 荷所用的主電路構成具有特徵的電力變換裝置t 【先前技術】 第10圖是表示將交流電力一旦變換成直流電力,又變 換成交流電力的習知電力變換裝置的電路圖。 在第1 0圖中,在交流電源1的一端經由電抗器4 0連接 有半導體元件10、11的串聯電路,而在此些半導體交換元 件1 〇、1 1,分別逆並聯地連接有二極體1 4、1 5。 半導體元件10、11是被PWM控制而與二極體14、15 — 起動作作爲整流電路,一面在串聯連接的電容器3 0、3 1儲 備能量,一面控制使得電容器3 0、3 1的電壓成爲所定直流 電壓,進行變換動作。 又,在電容器30、31的串聯電路,並聯地連接有交換 元件交換元件12、13的串聯電路,而在此些半導體交換元 件1 2、1 3,分別逆並聯地連接有二極體1 6、1 7。在此,將 半導體交換元件12、13藉由PWM控制動作作爲反相器,則 從被平滑的直流電壓發生穩定的任意交流電壓,而將該交 流電壓供給至負荷6。 連接於交流電源1的兩端的電容器32是濾波電容器, 連接於負荷6的輸入側的電抗器41及電容器23是構成LC濾 波器者。 -4- (2) 1268043 又,與表示於第1 〇圖的先前技術的電路同樣的電路, 記載於「日本功率一電子指南」(雜誌「OHM」1999年11 月號別冊),歐姆公司發行’第85頁。 在表示於第I 〇圖的先前技術,是將交流電源電壓一旦 變換成直流電壓之後,形成爲再變換成交流電壓的所謂雙 換流器構成的電路。 第1 1圖是表示說明第1 〇圖的電路的動作原理所用的圖 式。在第1 〇圖的電路,藉由交流電源1側的半導體交換元 件1 0、1 1及二極體1 4、1 5所構成的換流器作用作爲整流電 路之故,因而如第1 1圖所示地,該整流電路是被視作爲通 過在負荷6所需要的全能量的並聯電流源5。 又,藉由第1 〇圖的負荷6側的半導體交換元件1 2、1 3 及二極體1 6、1 7所構成的換流器是作爲所謂反相器進行動 .作,將所定電壓供給於負荷6之故,因而如第1 1圖所示地 ,可視作爲負荷6所需要的全能量通過的並聯電壓源3。 在此,第1 〇圖的電容器3 0、3 1,是被連接於整流電路 的輸出側亦即反相器的輸入側,作用作爲反相器的電源。 在如表示於第1 〇圖的雙換流器方式的電力變換裝置中 ,在交流電流1側及負荷6側的任一換流器也通過被供給於 負荷6的所有能量之故,因而各換流器所發生的損失是成 爲較大者。因此,有降低變換效率,增加運轉成本的問題 〇 又,整流電路、反相器均動作作爲半橋式之故’因而 交流電源電壓的大約兩倍的電壓施加於元件,在適用元件 -5- (3) 1268043 須選定高耐壓者,此乃成爲上昇成本的原因。 本發明的全橋化習知的雙換流器,變更對於交流電源 1及負荷6的連接方法,將負荷6側的換流器動作作爲串聯 換流器,在交流電源1的電壓變動時直流換流器僅補償該 電壓變動分量,而交流電源1側的並聯換流器僅補償該補 償所必須的能量分量地,構成所謂串聯變換裝置。 本發明的解決課題是提供一種以高變換效率可抑制運 轉成本的電力變換裝置。 又,本發明的其他解決課題是提供一種一面抑制交流 電源的電壓變動一面可將一定電壓供給至負荷的電力變換 裝置。 又’本發明的解決課題是提供一種減低使用的半導體 交換元件等電路元件的耐壓而可減少成本的電力變換裝置 〇 又’本發明的解決課題是提供一種在交流電源停電時 ’藉由將第一及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進行動作,而在負 荷可繼續地供給能量的電力變換裝置。 又’本發明的解決課題是提供一種不變更電路構成或 零件即可對應於複數種類交流電源電壓的電力變換裝置。 【發明內容】 爲了解決上述課題,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發明 ,其特徵爲具備: 將二極體分別逆並聯連接的第一及第二半導體交換元 -6 - (4) (4) 1268043 煩 請 委 員 明
質 質 内 容 呈 第92123317號4利申請案丨 中文說明書修正頁民_ 9參年丹〇明 補无 件予以串聯連接所構成的第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 將二極體分別逆並聯連接的第三及第四半導體交換元 件予以串聯連接所構成的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 將二極體分別逆並聯連接的第五及第六半導體交換元 件予以串聯連接所構成的第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 第一電容器; 並聯地連接於交流電源的第二電容器; 並聯地連接於負荷的第三電容器; · 第一電抗器;以及 第二電抗器; 第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第 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以及第一電容器互相地並聯連接; 交流電源的一端與負荷的一端互相連接; 第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第一及第二半導體交換 元件的串聯連接點經由第一電抗器連接於交流電源的一端 與此同時地,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第三及第 四半導體交換元件的串聯連接點連接於交流電源的另一端 y 第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第五及第六半導體交換 元件的串聯連接點經由第二電抗器連接於負荷的另一端; 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及第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形成 串聯換流器,該串聯換流器補償交流電源的電壓變動分量 而將對於負荷的供給電壓保持在一定; (5) 1268043 第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及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形成 並聯換流器,該並聯換流器藉由交流電源與第一電容器之 間的充放電動作進行補償由串聯換流器的補償動作產生的 電壓變動分量。 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發明是在記載於申請專利 範圍第1項的電力變換裝置中, 又具備具有共通端子與第一及第二轉換接點的轉換開 關與主開關,切開負荷的另一端與第二電抗器的一端的連 接而將負荷的另一端連接於上述共通端子,而且將第二電 抗器的一端連接於第二轉換接點; 在交流電源的另一端與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 串聯連接點之間連接主開關,而且將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 路內部的第三及第四半導體交換元件的串聯連接點連接於 第一轉換接點; 在任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的異常時,從交流電源將電 壓經由上述主開關,上述轉換開關的第一轉換接點及共通 端供給於負荷,而在交流電源的異常時,斷開上述主開關 ,以及第一電容器作爲電源將電壓經由上述轉換開關的第 二轉換接點及共通端子供給於負荷。 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述的發明是在記載於申請專利範 圍第1項或第2項的電力變換裝置中, 又具備連接於交換元件串聯電路的兩端的充放電手段 ,及連接於該充放電手段的能量儲備要素; 在電源電壓正常時將能量經由上述充放電手段儲備於 (6) 1268043 上述能量儲備要素,而在電源電壓異常時將上 要素的儲備能量經由上述充放電手段供給於第 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發明是在記載 範圍第1項或第2項的電力變換裝置中, 又具備連接於交流電源的兩端的充電手段 交換元件串聯電路的兩端的放電手段,及連接 手段及放電手段的能量儲備要素; 在電源電壓正常時將能量經由上述充電手 述能量儲備要素,而在電源電壓異常時將上述 素的儲備能量經由上述放電手段供給於第一電 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發明是在記載 範圍第1項的電力變換裝置中,代替第二電抗 接頭的第三電抗器者。 亦即,將該第三電抗器的一端連接於負荷 第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第五及第六半導 的串聯連接點,並將第三電抗器的另一端連接 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第三及第四半導體交換元 接點;而且 將交流電源的另一端從第二交換元件串聯 第三及第四半導體交換元件的串聯連接點切開 三電抗器的分接頭端子。 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發明是將申請】 項的具有分接頭的第三電抗器,適用於申請_ 項至第5項的發明者。 述能量儲備 一電容器。 於申請專利 ,及連接於 於上述充電 段儲備於上 能量儲備要 容器。 於申請專利 器具備具分 的另一端與 體交換元件 於第二交換 件的串聯連 電路內部的 而連接於第 I利範圍第5 I利範圍第2 -9- (7) 1268043 亦即,在記載於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4項的電力變 換裝置中, 代替第二電抗器具備具分接頭的第三電抗器; 將該第三電抗器的一端連接於上述轉換開關的第二轉 換接點與第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第五及第六半導體 交換元件的串聯連接點,並將第三電抗器的另一端連接於 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第三及第四半導體交換元件 的串聯連接點;而且 將上述主開關的一端從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 第三及第四半導體交換元件的串聯連接點切開,而連接於 第二電抗器的分接頭端子。 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發明其特徵爲具備: 將二極體分別逆並聯連接的第一及第二半導體交換元 件予以串聯連接所構成的第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 將二極體分別逆並聯連接的第三及第四半導體交換元 件予以串聯連接所構成的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 將二極體分別逆並聯連接的第五及第六半導體交換元 件予以串聯連接所構成的第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 串聯連接第一電容器及第四電容器所構成的電容器串 聯電路; 並聯地連接於交流電源的第二電容器; 並聯地連接於負荷的第三電容器; 第一電抗器; 第二電抗器; -10- (8) ^ 1268043 具有共通端子與第一及第二轉換接點的轉換開關;以 及 連接於轉換開關與交流電源之間,判別交流電源電壓 比所定電壓高或低的電壓判別電路; 第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第 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以及電容器串聯電路互相地並聯連 接; 交流電源的一端與負荷的一端互相連接; 第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第一及第二半導體交換 元件的串聯連接點經由第一電抗器連接於交流電源的一端 f 轉換開關的共通端子連接於交流電源的另一端; 轉換開關的第一轉換接點連接於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 路內部的第三及第四半導體交換元件的串聯連接點; 轉換開關的第二轉換連接點連接於電容器串聯電路內 部的第一及第四電容器的串聯連接點; · 第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第五及第六半導體交換 元件的串聯連接點經由第二電抗器連接於負荷的另一端; 在電壓判別電路將交流電源電壓判別比所定電壓較高 時,轉換開關被轉換至第一轉接點側,而在將交流電源電 壓判別比所定電壓較低時,轉換開關被轉換至第二轉換接 點側; 在轉換開關被轉換至第一轉換接點側時,第二交換元 件串聯電路及第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形成串聯換流器,該 -11 - (9) ‘ 1268043 串聯換流器補償交流電源的電壓變動分量而將對於負荷的 供給電壓保持在一定,又第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及第二交 換元件串聯電路形成並聯換流器,該並聯換流器藉由交流 電源與第一及第四電容器之間的充放電動作進行補償由串 聯換流器的補償動作產生的第一及第四電容器的電壓變動 分量; 在轉換開關被轉換至第二轉換接點時,第三交換元件 串聯電路形成串聯換流器,該串聯換流器補償交流電源的 馨 電壓變動分量而將對於負荷的供給電壓保持在一定,又第 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形成並聯換流器,該並聯換流器藉由 交流電源與第一及第四電容器之間的充放電動作進行補償 由串聯換流器的補償動作產生的第一及第四電容器的電壓 變動分量。 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發明是在申請專利範圍第7 項所述的發明中,變更開關的插入方法者,在功能與動作 上與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發明相同。 馨 【實施方式】 以下,按照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首先,第1圖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電路圖 ,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發明。 在第1圖中,分別並聯地連接:第一、第二二極體14 、15逆並聯連接的IGBT (絕緣閘雙極電晶體)等的第一 、第二半導體交換元件10、11的串聯電路(稱爲第一交換 -12- (10) 1268043 元件串聯電路)'及第三、第四二極體2 〇、2 1逆並聯連接 的第三、第四半導體交換元件1 8、1 9的串聯電路(稱爲第 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及第五、第六二極體16、17逆並 聯連接的第五、第六半導體交換元件1 2、1 3的串聯電路( 稱爲第二父換兀件串聯電路)、及第一電容器(電解電容 器)30。 又,在交流電源1並聯地連接有第二電容器3 2,在負 荷6並聯地連接有第三電容器3 3。 又’交流電源1的一端是連接於負荷6的一端,而交流 電源1的另一端是連接於第三、第四半導體交換元件1 8、 1 9的串聯連接點。又,交流電源1的一端是經由第一電抗 器4 0也連接於第一、第二半導體交換元件丨〇、〗丨的串聯連 接點’負荷6的另一端是經由第二電抗器4 1連接於第五、 第六半導體交換元件1 2、1 3的串聯連接點。 在上述電路構成中,將第一電容器3〇考慮以半導體交 換兀件18、19、12、13及二極體20、21、16、17所構成的 換流器的電源時,該換流器是串聯地連接於交流電源1與 負荷6之間。以下,將此稱爲串聯換流器。 又’電谷窃30連接於輸出側的半導體交換元件1〇、 、1 8、1 9及—極體1 4、1 5、2 0、2 1,是並聯地連接於交流 電源1。以下,將此稱爲並聯換流器。 以下’第2圖是表示用以說明第1圖的實施形態的動作 原理的圖式。 第2圖的並聯補償電流源4是表示上述並聯換流器,而 -13- (11) 1268043 串聯補償電壓源2是表示上述串聯換流器。這時候,串聯 補償電壓源2發生任意電壓,則在負荷6成爲加算施加有依 父流電源1 (交流電壓源)與串聯補償電壓源2的兩種電壓 源的電壓。結果,變動交流電源1的電壓而若其電壓降低 時’也加算依串聯補償電壓源2的可變電壓而施加於負荷 ’就可補償電源電壓的變動,而可將一定電壓供給於負荷 6 〇 使用第3圖,更說明第1圖的串聯換流器及並聯換流器 的動作。 第3圖是表示以第1圖的第一至第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 的N點電位作爲基準時的各半導體交換元件的串聯臂指令 値(Commad Value )的輸出電壓波形。 首先,一面參照第3 ( a )圖一面說明,因交流電源1 的電壓比所期望的輸出電壓較高之故,因而進行降壓動作 而將一定電壓供給於負荷6的情形。這時候,藉由將半導 體交換元件18、19同步於電源電壓而進行交換,該串列臂 的輸出電壓是成爲如指令値(2 )的矩形波。 這時候,爲了降低對於負荷6的供給電壓,藉由構成 串聯換流器的半導體交換元件1 2、1 3的交換,控制成使得 串聯臂的輸出電壓波形成爲指令値(3 )的波形。結果, 在半導體交換元件18、19的串聯連接點與半導體交換元件 1 2、1 3的串聯連接點之間,輸出有相當於第3 ( a )圖的指 令値電壓(2 ) -指令値電壓(3 )的正弦波指令値相當的 電壓(對於電源電壓爲逆相而振幅較小的正弦波電壓)。 -14 - (12) 1268043 該正弦波電壓是相當於第2圖的串聯補償電壓源2 (串 聯換流器)的輸出電壓,該電壓重疊在交流電源1的電源 電壓之故,因而實現降壓動作,而在負荷6施加小於電源 電壓的電壓。 同時地,如第3 ( a )圖的指令値(1 )的電壓波形所 示地,半導體交換元件1 〇、1 1是一面作爲並聯換流器發生 輸入電壓相當的對向電壓,一面將藉由上述降壓動作進行 變動的電容器30的電壓(第1圖的Vdc )保持一定般地,在 交流電源1與電容器3 0之間進行電容器3 0的充放電動作。 結果,並聯換流器是對於串聯換流器進行補償分量的能量 〇 又,電源電壓低於所期望的輸出電壓之故,因而進行 昇壓動作將一定電壓供給於負荷6時,利用將半導體交換 元件1 2、1 3同步於電源電壓而進行交換,該串聯臂的輸出 電壓波形是成爲以表示於第3 ( b )圖的指令値(3 )的矩 形波。 又,利用依半導體交換元件1 8、1 9的串聯臂的輸出電 壓波形控制成爲第3 ( b )圖的指令値(2 )之波形,將相 當於第3 ( b )圖的指令値電壓(2 ) -指令値電壓(3 )的 正弦波指令値相當的電壓(與電源電壓同相而振幅小的正 弦波電壓)輸出至半導體交換元件1 8、1 9的串聯連接點與 半導體交換元件1 2、1 3的串聯連接點之間。 該正弦波電壓也相當於第2圖的串聯補償電壓源2 (串 聯換流器)的輸出電壓者,該電壓重疊於交流電源1的電 -15- (13) 1268043 源電壓之故’因而實現昇壓動作’而在負荷6施加高於電 源電壓的電壓。 同時地,如第3 ( b )圖的指令値(1 )的電壓波形所 示地,半導體交換元件1 0、1 1是一面作爲並聯換流器發生 輸出電壓相當的對向電壓’一面將藉由上述串聯換流器的 昇壓動作進行變動的電容器3 0的電壓保持一定般地’在交 流電源1與電容器3 〇之間進行電容器3 0之充放電動作。結 果,並聯換流器是對於串聯換流器進行補償分量的能量。 因此,在降壓動作與昇壓動’作的任何場合,供給於負 荷6的能量是均僅通過串聯換流器,而在並聯換流器僅通 過使用於電容器30的電壓補償的能量之故,因而與習知的 雙換流器方式相比較可減少並聯換流器的損失,而可達成 高效率化。 又,並聯換流器及串聯換流器均成爲全橋構成之故, 因而與習知的半橋構成相比較,可將半導體交換元件等的 耐壓選定較低,可成爲元件的低成本化。 以下,第4圖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的電路圖 。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發明。 與第1圖的第一實施形態的不同處,爲在交流電源1側 增加主開關54,而在負荷6側增加轉換開關50。 亦即,在交流電源1的一端與半導體交換元件1 8、1 9 的串聯連接點之間連接有主開關5 4。又,設置具有共通端 子5 1與第一、第二轉換接點5 2、5 3的轉換開關5 0,負荷6 的一端連接於共通端子5 1,而且第一轉換接點5 2連接於半 -16- (14) 1268043 導體交換元件1 8、1 9的串聯連接點,第2轉換接點5 3連接 於電抗器4 1與電容器3 3的連接點。 在此種電路構成中’在平常時主開關54導通,而轉換 開關5 0的共通端子5 1是連接於第二轉換接點5 3側。這時候 ,電路構成是貫質上與第1圖的電路構成相同,與第1圖的 電路構成同樣地藉由並聯換流器及串聯換流器的動作使得 穩定的交流電壓供給於負荷6。 現在’假設半導體交換元件或二極等電路元件發生故 障的情形。在該情形,仍將主開關5 4成爲導通而將轉換開 關5 0轉換在第一轉換接點5 2側。由此,交流電力從交流電 源1經由主開關54及轉換開關50供給於負荷6。 又,在交流電源1的電壓超過補償範圍時,則藉由斷 開主開關54,並將轉換開關50轉換在第二轉換接點53側, 可將電容器3 0的直流電壓利用半導體交換元件1 0、1 1、1 2 轉換成交流電壓而供給於負荷6。 又,轉換主開關54或轉換開關50所用的條件,是由電 容器30的電壓Vdc或電源電壓之檢測結果就可判斷。 交流電源1的電壓超過補償範圍時的串並聯轉換裝置 的補償時間是短至約5分鐘之故,因而半導體交換元件及 冷卻體是小型者就可以,而成爲低成本。 第5圖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形態的電路圖,相 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發明。 該實施形態是在第一至第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的P點 與N點之間,經由充放電手段6 1並聯地連接能量儲備要素 -17- (15) 1268043 6 0者。 又,第5圖是表示在第4圖的構成增加充放電手段6 1及 能量儲備要素6 0的形成,惟在第1圖的構成增加此些也可 以。 在此,充放電手段6 1是以半導體開關及電抗器等磁性 零件所構成,而且作爲能量儲備要素6 0可使用電池組成或 飛輪(fly wheel )等。 在第5圖中,在交流電源1正常時,主開關5 4及轉換開 關5 0在圖示狀態,而藉由與上述第丨圖同樣的串聯換流器 及並聯換流器的動作,穩定的交流電壓供給於負荷6。 另一方面,藉由充放電手段6 1的充電動作,能量從交 流電源1供給於能量儲備要素60而被儲備。 交流電源1異常時,例如因停電無法將充分的電力供 給於負荷6時,將能量儲備要素60的儲備能量經由充放電 手段6 1進行放電,並充電電容器3 〇。這時候,交流電源1 的異常檢測方法及充放電手段6 1的控制方法是周知之故, 因而省略詳述。又,這時候’主開關54是斷開,而轉換開 關50是保持圖式的狀態。 藉由上述動作,在交流電源1異常時,藉由將電容器 3〇作爲電容器3〇的半導體交換元件1〇、n、12、13的動作 ’經由轉換開關5 〇而可繼續供電壓負荷6。 又,在第5圖中,在半導體交換元件等電路元件的故 障時或電源電壓的異常降低時,成爲表示於與第4圖時同 樣的動作。 -18- (16) 1268043 第6圖是表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形態的電路圖,相當 於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發明。 該實施形態是將第5圖的充放電手段6 1分割成充電手 段62與放電手段63,而將充電手段62連接於交流電源1的 兩端,而且將放電手段6 3連接於P點與N點之間,而將能 量儲備要素60並列地連接於放電手段63者。又,充電手段 62、放電手段63、能量儲備要素60是增設在第1圖的構成 也可以。 該實施形態的動作是在交流電源1正常時藉由充電手 段6 2將能量儲備在能量儲備要素6 〇,交流電源1異常時, 例如在停電時,使用放電手段63將儲備在能量儲備要素60 的能量供給於電容器30。將電容器30作爲電源,一面將串 聯電容器及並聯換流器進行動作一面將所期望的電壓繼續 地供給於負荷6。 充電手段62及放電手段63是藉由半導體開關或磁性零 件的組合所構成,在能量儲備要素60可使用與第5圖的實 施形態同樣者。 第7圖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五實施形態的電路圖,相當 於申請專利範圍第5的發明。 例如在表示於第1圖的電路構成中,將第二電抗器41 變更爲具分接頭的電抗器(第三電抗器)42,將該電抗器 42的負荷6側的一端連接於半導體交換元件12、13的串聯 連接點’而且將電抗器42的另一端連接於半導體交換元件 1 8、1 9的串聯連接點,並將與交流電源1的負荷6未連接側 -19- (17) 1268043 的一端連接於電抗器42的分接頭端子者。 依照此種電路構成,可減低藉由電容器3 〇及 換元件1 8、1 9、1 2、1 3等所構成的串聯換流器的 之故,因而減低交換損失,而與減低並聯換流器 輔相成成爲可更改善效率。 又,並聯換流器的動作是沒有變化之故,因 明。 在此,第7圖的具分接頭的電抗器42,是也ΐ 圖至第6圖的第二電抗器4 1加以使用,這些發明 請專利範圍第6項。 例如,去掉第4圖的電抗器4 1,將具分接頭 42的一端連接於轉換開關50的第二轉換接點53與 換元件1 2、1 3的串聯連接點,而且將具分接頭電 另一端連接於半導體交換元件1 8、1 9的串聯連接 半導體交換元件1 8、1 9的串聯連接點切開主開關 而連接於具分接頭的電抗器42的分接頭端子就可 又,在上述構成增加表示於第5圖的充放電 能量儲備要素,表示於第6圖的充電手段62、放 及能量儲備要素60也可以。 第8圖是表不本發明的第六實施形態的電路 於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發明。 在第8圖中,分別並聯地連接:第一、第二 、15逆並聯連接的IGBT (絕緣閘雙極電晶體) 、第二半導體交換元件1 〇、1 1的串聯電路(稱爲 半導體交 通過電流 的損失相 而省略說 了代替第4 相當於申 的電抗器 半導體交 抗器4 2的 點,並從 5 4的一端 以。 手段6 1及 電手段63 圖,相當 二極體1 4 等的第一 第一父換 -20- (18) 1268043 元件串聯電路)、及第三、第四二極體2 〇、2 1逆並聯連接 的第三、第四半導體交換元件1 8、1 9的串聯電路(稱爲第 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及第五、第六二極體16、17逆並 聯連接的第五、第六半導體交換元件1 2、1 3的串聯電路( 稱爲第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及第一電容器(電解電容 器)30與第四電容器(電解電容器)31的串聯電路(稱爲 電容器串聯電路)。 又,在交流電源1並聯地連接有第二電容器32,在負 荷6並聯地連接有第三電容器33。 又,交流電源1的一端是連接於負荷6的一端,又,交 流電源的一端是經由第一電抗器4 0而被連接於第一、第二 交換元件1 0、1 1的串聯連接點,交流電源1的另一端是連 接於具有共通端子9 1與第一轉換接點9 2及第二轉換接點9 3 的轉換開關9 0的共通端子9 1,第一轉換接點9 3連接於第三 、第四交換元件18、19的串聯連接點,而將第二轉換連接 點92連接於電容器3 0、3 1的串聯連接點,而在交流電源i 連接有用以判別該電壓高或低於所定値的電壓判別電路7 0 〇 在上述電路構成中,在電壓判別電路70判別爲交流電 源1的電壓高於所定値時,當將轉換開關90轉換至第一轉 換接點9 3側,則除了電路構成是電容器3 0、3 1成爲電容器 30、31的串聯電路之外與第1圖的電路構成相同,而電路 動作也成爲相同。又’在電壓判別電路70判別爲交流電源 1的電壓低於所定値時’當將轉換開關9 0轉換至第二轉換 -21 - (19) l268〇43 接點9 2側,並將交換元件18與19維持在斷開狀態,電路構 成是與表示於第1 0圖的先前電路者同樣。亦即,藉由將轉 換開關90施以轉換,則以先前技術中所說明的電路方式, 成爲轉換半橋式與全橋式。 在此’例如在電壓判別電路7 0判別交流電源電壓爲 100V或200V,則在ιοον時成爲選擇半橋式電路,而在 200V時成爲選擇全橋式電路,施加於交換元件的電壓是 在任何情形也成爲相同電平,並不必依電路別地變更元件 耐壓。 第9圖是表示第七實施形態的電路圖,相當於申請專 利範圍第8項的發明。 與第8圖的形態不同處,是在第8圖的形態中使用具備 兩個第一轉換接點與第二轉換接點的轉換開關者,而在第 9圖中使用僅具備一個接點的轉換開關,以及隨著此的電 路構成。第9圖的情形,在電壓判定電路7 0判定爲交流電 源1的電壓1的電壓高於所定値時,當將開關i 〇〇成爲斷開 ’除了電路構成是電容器成爲電容器30、31的串聯電路之 外與第1圖相同,而電路動作也成爲相同。又,在電壓判 別電路7 0判別爲交流電源丨的電壓低於所定値時,當將開 關100作成導通,將交換元件18與19維持在斷開狀態,電 路構成是視作爲與表示於第1 0圖的先前電路者同樣。亦即 ’藉由將開關1 00作成導通或斷開,則以先前技術中所說 明的電路方式,成爲轉換半橋式或全橋式。 在此,例如在電壓判別電路7 0判別交流電源電壓爲 •22- (20) 1268043 ]〇〇 V或2 00V,則在lOOV時成爲選擇半橋式電路,而在 2 〇 0 V時成爲選擇全橋式電路,施加於交換元件的電壓是 在任何情形也成爲相同電平,並不必依電路別地變更元件 耐壓。 (發明效果)
如上所述地依照本發明,藉由串聯換流器及並聯換流 器的動作,一面抑制交流電源的電壓變動一面可將一定電 壓供給於負荷,在這時候,減低並聯換流器的損失,能比 先前提高變換效率,並可將運轉成本抑制成較低。 又,藉由將換流器作成全橋式構成,可降低交換元件 等的耐壓,可減輕元件的責任之同時也可減低成本。 又,與先前的半橋式構成的換流器相比較,抑制電解 電容器的漣波電流,也可得到其壽命化。
又’藉由增設轉換開關,對應於1 00V系與200V系的 交流輸入電壓,不會變更元件耐壓而可成爲相同構成。因 此可提供提高可靠性,且高量產效果的電源系統。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電路圖。 第2圖是表示用以說明圖示於第1圖的第一實施形態的 動作原理的圖式。 第3圖是表示用以說明圖示於第1圖的第一實施形態的 動作指令値的波形圖。 -23- (21) (21)1268043 第4圖是表示第二實施形態的電路圖。 第5圖是表示第三實施形態的電路圖。 第6圖是表示第四實施形態的電路圖。 第7圖是表示第五實施形態的電路圖。 第8圖是表示第六實施形態的電路圖。 第9圖是表示第七實施形態的電路圖。 第1 〇圖是表示先前技術的電路圖, 第1 1圖是表示用以說明先前技術的動作原理的圖式。 〔主要元件對照表〕 1 交流電源 2 串聯補償電壓源 4 並聯補償電壓源 6 負荷 1 0、1 1、1 2、1 3、1 8、1 9 半導體交換元件 14、 15、 16、 17、 20、 21 二極體 30、 32、 33 電容器 4 〇、4 1 電抗器 42 具分接頭的電抗器 5 0 轉換開關 51 共通端子 52 > 53 轉換接頭 54 主開關 60 能量儲備要素 • 24· (22) 1268043 6 1 62 63 70 90 9 1 92、 100 充放電手段 充電手段 放電手段 電壓判別電路 轉換開關 共通端子 93 轉換接點 開關 -25-

Claims (1)

1268043 拾、申請專利範圍 第9 2 1 2 3 3 1 7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 珍J 日修正 1. 一種電力變換裝置,其特徵爲具備: 將二極體分別逆並聯連接的第一及第二半導體交換元 件予以串聯連接所構成的第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 將二極體分別逆並聯連接的第三及第四半導體交換元 件予以串聯連接所構成的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 將二極體分別逆並聯連接的第五及第六半導體交換元 件予以串聯連接所構成的第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 第一電容器; 並聯地連接於交流電源的第二電容器; 並聯地連接於負荷的第三電容器; 第一電抗器;以及 第二電抗器; 第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第 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以及第一電容器互相地並聯連接; 交流電源的一端與負荷的一端互相連接; 第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第一及第二半導體交換 元件的串聯連接點經由第一電抗器連接於交流電源的一端 與此同時地,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第三及第 四半導體交換元件的串聯連接點連接於交流電源的另一端 1268043 第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第五及第六半導體交換 元:件的串聯連接點經由第二電抗器連接於負荷的另一端; 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及第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形成 串聯換流器’該串聯換流器補償交流電源的電壓變動分量 而將對於負荷的供給電壓保持在一定; 第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及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形成 並聯換流器’該並聯換流器藉由交流電源與第一電容器之 間的充放電動作進行補償由串聯換流器的補償動作產生的 電壓變動分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力變換裝置,其中 又具備具有共通端子與第一及第二轉換接點的轉換開 關與主開關,切開負荷的另一端與第二電抗器的一端的連 接而將負荷的另一端連接於上述共通端子,而且將第二電 抗器的一端連接於第二轉換接點; 在交流電源的另一端與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 串聯連接點之間連接主開關,而且將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 路內部的第三及第四半導體交換元件的串聯連接點連接於 第一轉換接點; 在任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的異常時,從交流電源將電 壓經由上述主開關,上述轉換開關的第一轉換接點及兵通 端供給於負荷,而在交流電源的異常時,斷開上述主開關 ,以及第一電容器作爲電源將電壓經由上述轉換開關的第 -2- 1268043 二轉換接點及共通端子供給於負荷。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電力變換裝 置,其中 又具備連接於交換元件串聯電路的兩端的充放電手段 ,及連接於該充放電手段的能量儲備要素; 在電源電壓正常時將能量經由上述充放電手段儲備於 上述能量儲備要素,而在電源電壓異常時將上述能量儲備 要素的儲備能量經由上述充放電手段供給於第一電容器。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電力變換裝 置,其中 又具備連接於交流電源的兩端的充電手段,及連接於 交換元件串聯電路的兩端的放電手段,及連接於上述充電 手段及放電手段的能量儲備要素; 在電源電壓正常時將能量經由上述充電手段儲備於上 述能量儲備要素,而在電源電壓異常時將上述能量儲備要 素的儲備能量經由上述放電手段供給於第一電容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力變換裝置,其中 代替第二電抗器具備具分接頭的第三電抗器, 將該第三電抗器的一端連接於負荷的另一端與第三交 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第五及第六半導體交換元件串聯連 接點,並將第三電抗器的另一端連接於第二交換元件串聯 電路內部的第三及第四半導體交換元件串聯連接點;而且 將交流電源的另一端從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 第三及第四半導體交換元件串聯·連接點切開而連接於第三 -3 - 1268043 電抗器的分接頭端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力變換裝置,其中 代替第二電抗器具備具分接頭的第三電抗器; 將該第三電抗器的一端連接於上述轉換開關的第二轉 換接點與第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第五及第六半導體 交換元件串聯連接點,並將第三電抗器的另一端連接於第 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第三及第四半導體交換元件串 聯連接點;而且 將上述主開關的一端從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 第三及第四半導體交換元件串聯連接點切開,而連接於第 三電抗器的分接頭端子。 7. —種電力變換裝置,其特徵爲具備: 將二極體分別逆並聯連接的第一及第二半導體交換元 件予以串聯連接所構成的第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 將二極體分別逆並聯連接的第三及第四半導體交換元 件予以串聯連接所構成的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 將二極體分別逆並聯連接的第五及第六半導體交換元 件予以串聯連接所構成的第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 串聯連接第一電容器及第四電容器所構成的電容器串 聯電路; 並聯地連接於交流電源的第二電容器; 並聯地連接於負荷的第三電容器; 第一電抗器; -4 - 1268043 第一電抗器; 具有共通端子與第一及第二轉換接點的轉換開關;以 及 連接於轉換開關與交流電源之間,判別交流電源電壓 比所定電壓高或低的電壓判別電路; 第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第 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以及電容器串聯電路互相地並聯連 接; · 交流電源的一端與負荷的一端互相連接; 第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第一及第二半導體交換 元件的串聯連接點經由第一電抗器連接於交流電源的一端 轉換開關的共通端子連接於交流電源的另一端; 轉換開關的第一轉換接點連接於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 路內部的第三及第四半導體交換元件的串聯連接點; 轉換開關的第二轉換連接點連接於電容器串聯電路內 Φ 部的第一及第四電容器的串聯連接點; 第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第五及第六半導體交換 元件的串聯連接點經由第二電抗器連接於負荷的另一端; 在電壓判別電路將交流電源電壓判別比所定電壓較高 時,轉換開關被轉換至第一轉接點側,而在將交流電源電 壓判別比所定電壓較低時’轉換開關被轉換至第二轉換接 點側; 在轉換開關被轉換至第一轉換接點側時,第二交換元 -5- 1268043 件串聯電路及第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形成串聯換流器,該 串聯換流器補償交流電源的電壓變動分量而將對於負荷的 供給電壓保持在一定,第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及第二交換 兀;件串聯電路形成並聯換流器,該並聯換流器藉由交流電 源與第一及第四電容器之間的充放電動作進行補償由串聯 換流器的補償動作產生的第一及第四電容器的電壓變動分 量; 在轉換開關被轉換至第二轉換接點時,第三交換元件 φ 串聯電路形成串聯換流器,該串聯換流器補償交流電源的 電壓變動分量而將對於負荷的供給電壓保持在一定,又第 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形成並聯換流器,該並聯換流器藉由 交流電源與第一及第四電容器之間的充放電動作進行補償 由串聯換流器的補償動作產生的第一及第四電容器的電壓 變動分量。 8. —種電力變換裝置,其特徵爲具備: 將二極體分別逆並聯連接的第一及第二半導體交換元 ® 件予以串聯連接所構成的第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 將二極體分別逆並聯連接的第三及第四半導體交換元 件予以串聯連接所構成的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 將二極體分別逆並聯連接的第五及第六半導體交換元 件予以串聯連接所構成的第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 串聯連接第一電容器及第四電容器所構成的電容器串 聯電路; 並聯地連接於交流電源的第二電容器; -6- 1268043 並聯地連接於負荷的第三電容器; 第一電抗器; 第二電抗器; 開關手段;以及 連接於開關手段與交流電源之間,判別交流電源電壓 比所定電壓高或低的電壓判別電路; 第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第 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以及電容器串聯電路互相地並聯連 接; 交流電源的一端與負荷的一端互相連接; 第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第一及第二半導體交換 元件的串聯連接點經由第一電抗器連接於交流電源的一端 與此同時地,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第三及第 四半導體交換元件的串聯連接點連接於交流電源的另一端 開關手段連接於電容器串聯電路內部第一電容器及第 四電容器的串聯連接點與交流電源的另一端之間; 第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內部的第五及第六半導體交換 元件的串聯連接點經由第二電抗器連接於負荷的另一端; 在電壓判別電路將交流電源電壓判別比所定電壓較高 時’開關手段被斷開,而在將交流電源電壓判別比所定電 壓較低時,導通開關手段; 在開關手段被斷開時,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及第三 1268043 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形成串聯換流器,該串聯換流器補償交 流電源的電壓變動分量而將對於負荷的供給電壓保持在一 定,又第一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及第二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形 成並聯換流器,該並聯換流器藉由交流電源與第一及第四 電容器之間的充放電動作進行補償由串聯換流器的補償動 作產生的第一及第四電容器的電壓變動分量; 在開關手段被導通時,第三交換元件串聯電路形成串 聯換流器’該串聯換流器補償交流電源的電壓變動分量而 將對於負荷的供給電壓保持在一定,又第一交換元件串聯 電路形成並聯換流器,該並聯換流器藉由交流電源與第一 及第四電容器之間的充放電動作進行補償由串聯換流器的 補償動作產生的第一及第四電容器的電壓變動分量。 -8 - 1268043 柒 明 說 單 圖簡 1號 1表 為代 圖件 表元 代之 定圖 指表 案代 本本 源 1SI11I1111111器器器器 I-U1 β^π βΗ Hwn ΜΌΗ SHM MB flw SB Man QT^°T^ 口宅 流荷導導導導極極極極導導極極容容容抗抗 交負半半半半二二二二半半二二電電電電電 01 2 34567890102301 11 ^-o 11 ΊΧ 11 11 11 11 11 1x II 11 0/^ 0/^ 件件件件 元元元元 換換換換 交交交交 件件 元元 換換 交交 Vin V o u t P m 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 式:
TW92123317A 2003-02-18 2003-08-25 Power converter circuit TWI26804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39058 2003-02-18
JP2003174882A JP4001060B2 (ja) 2003-02-18 2003-06-19 電力変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17122A TW200417122A (en) 2004-09-01
TWI268043B true TWI268043B (en) 2006-12-01

Family

ID=32737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2123317A TWI268043B (en) 2003-02-18 2003-08-25 Power converter circuit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940188B2 (zh)
EP (1) EP1450476B1 (zh)
JP (1) JP4001060B2 (zh)
CN (1) CN100426644C (zh)
DE (1) DE602004029302D1 (zh)
TW (1) TWI2680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56516B2 (ja) * 2004-07-08 2010-10-06 富士電機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4771125B2 (ja) * 2005-09-12 2011-09-14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無停電電源装置
WO2007105613A1 (ja) * 2006-03-14 2007-09-20 The University Of Tokushima 電源補償装置、電源補償設備、無停電電源装置、および無停電電源設備
CN101123400B (zh) * 2006-08-09 2010-05-1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US8570151B2 (en) * 2007-01-10 2013-10-2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330441B (en) * 2007-04-13 2010-09-11 Ablerex Electronics Co Ltd Active power conditioner
JP5136102B2 (ja) * 2008-02-12 2013-02-0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無停電電源装置
JP5327691B2 (ja) * 2008-02-18 2013-10-30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無停電電源装置
JP5190683B2 (ja) * 2008-06-11 2013-04-24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交流電源装置
FR2958814B1 (fr) * 2010-04-07 2012-08-03 Italo Bregoli Elevateur rapide de tension electrique generateur de courant optimisable, a haut rendement, par complementation asservie d'une source existante a tension fixe ou fluctuante, du watt au megawatt
JP5963531B2 (ja) * 2012-05-15 2016-08-0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および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GB201301189D0 (en) 2013-01-23 2013-03-06 Eltek As AC-AC converter device
FR3042661B1 (fr) * 2015-10-16 2017-12-08 Valeo Systemes De Controle Moteur Convertisseur dc/dc isole
JP6540896B2 (ja) * 2016-06-02 2019-07-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電圧制御装置、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源システム
JP6732831B2 (ja) * 2018-04-10 2020-07-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源供給装置
CN115776241B (zh) * 2022-06-23 2023-07-21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基于开关单元的ac-ac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460A (en) * 1859-12-13 Improvement in gravel-cars
US3293498A (en) * 1965-10-22 1966-12-20 Allis Chalmers Mfg Co Auxiliary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DE2445031C2 (de) 1974-09-20 1983-06-16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Spannungsumwandlung
JPS59207375A (ja) 1983-05-10 1984-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制御装置
JPS60249895A (ja) 1984-05-25 1985-12-10 Toshiba Corp 周波数変換装置
US5126585A (en) 1990-06-19 1992-06-30 Auckland Uniservices Limited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ies
JP3203464B2 (ja) 1994-06-11 2001-08-27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交流電力変換装置
JPH1042559A (ja) 1996-07-22 1998-02-13 Fuji Electric Co Ltd 昇降圧形電力調整装置
JPH10201286A (ja) * 1996-12-30 1998-07-31 Zexel Corp モータ駆動装置
JP3296425B2 (ja) 1999-03-10 2002-07-02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US6483730B2 (en) * 1999-08-13 2002-11-19 Powerware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ters with AC and DC operating mod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thereof
US6271633B1 (en) 1999-11-01 2001-08-07 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High power factor electronic ballast with fully differential circuit topology
TW513850B (en) * 2000-04-03 2002-12-11 Shan Ken Oenki Kabushiki Kaish Electric power converting apparatus
JP4389387B2 (ja) 2000-12-28 2009-12-24 富士電機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無停電電源装置
TWI291282B (en) 2002-06-03 2007-12-11 Fuji Electric Co Ltd Power conver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50476B1 (en) 2010-09-29
DE602004029302D1 (de) 2010-11-11
US6940188B2 (en) 2005-09-06
US20050002212A1 (en) 2005-01-06
CN100426644C (zh) 2008-10-15
TW200417122A (en) 2004-09-01
EP1450476A2 (en) 2004-08-25
CN1525633A (zh) 2004-09-01
EP1450476A3 (en) 2004-09-08
JP4001060B2 (ja) 2007-10-31
JP2004312979A (ja) 2004-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68043B (en) Power converter circuit
CN111684700B (zh) 具有宽dc电压范围的功率变换器
JP5059879B2 (ja) 三相で高電力の無停電電源
EP2467928B1 (en) 3-phase high power ups
JP5085742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5127001B2 (ja) 電力供給網に電気エネルギを供給する装置および前記装置に用いる直流電圧変圧器
US7729139B2 (en) Current source inverter with energy clamp circuit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having relatively better effectiveness
US8670259B2 (en) Current source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US9203323B2 (en) Very high efficiency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CN107223304B (zh) 具有能量存储器的多电平变换器
CN112189302A (zh) 不间断电源装置
CN101383514A (zh) 不间断电源装置
US20200052601A1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JP5415387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3829846B2 (ja) 無停電電源装置
TWI291282B (en) Power converter
US20230253877A1 (en)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and dc-dc multiplexing converter and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including the same
CN107370369B (zh) 升压斩波电路
US1134285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power to a high-capacity load
JP5400956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EP4239836A1 (en) A charger, a multiplexing current conversion circuit and a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including the same
CN116914819A (zh) 一种功率变换装置和光伏储能系统
JPH06245541A (ja) インバータの制御電源給電方法
JP2000316279A (ja) 電力変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